第二十七部分

關燈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及jí 注解:逮也。

    辵部:逮,及也。

    從又人。

    及前人也。

    巨立切。

    七部。

    乁,古文及。

    《秦刻石》“及”如此。

    今載史記者,琅邪台刻石雲:澤及牛馬。

    碣石刻石雲:惠論功勞,賞及牛馬。

    按李斯作小篆,而刻石仍不廢古文也。

    □,亦古文及。

    按凡字從此。

    □,亦古文及。

    左從辵,右葢從筆。

    〖注〗□jí。

    弓gōng。

    □,集韻乃作□。

    □字從辵從。

    《等韻》□,士洽切,音煠。

    行書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秉bǐnɡ 注解:禾束也。

    小雅:彼有遺秉。

    毛雲:秉,把也。

    聘禮記四秉曰筥注: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也。

    左傳:或取一秉稈焉。

    按經傳假秉為柄字。

    從又持禾。

    兵永切。

    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反fǎnp116上 注解:覆也。

    覆,覂也。

    從又必有覆之者。

    ?。

    各本作?反形,未允。

    韻會無反形字。

    然則當雲?聲而奪也。

    ?,呼旱切。

    反,府遠切。

    十四部。

    □,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fú 注解:治也。

    從又卪。

    手持節以治之。

    卪,事之節。

    說從卪之意。

    房六切。

    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tāo 注解:滑也。

    《詩》雲:“□兮□兮。

    ”今鄭風挑兮□兮,辵部引亦作挑。

    毛雲:挑□,往來相見皃。

    按往來相見卽滑泰之意。

    □同泰。

    水部泰,滑也。

    從又屮。

    土刀切。

    古音葢在三部。

    按從屮,未詳其意。

    葢從又□省聲。

    □,□帳之象,從□,□其飾也。

    □從□省,而弢、□字從之,雲皆取垂飾意,則從□亦卽從□也。

    □、弢皆以□為聲,則謂□,苦江切者,非也。

    一曰取也。

    别一義。

    〖注〗《鄭風□子衿》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zhuì 注解:楚人謂蔔問吉兇曰□。

    與祝雙聲。

    從又持祟。

    讀若贅。

    之芮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叔shū 注解:拾也。

    豳風:九月叔苴。

    毛曰:叔,拾也。

    按釋名:仲父之弟曰叔父。

    叔,少也。

    于其雙聲疊韻假借之,假借旣久,而叔之本義鮮知之者,惟見于毛詩而巳。

    從又于此知拾為本義也。

    尗聲。

    式竹切。

    三部。

    汝南名收芌為叔。

    言此者,箸商周故言猶存于漢之汝南也。

    □,叔或從寸。

    又、寸皆手也,故多互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mò 注解:入水有所取也。

    從又在回下。

    莫勃切。

    十五部。

    回,古文回。

    回,淵水也。

    讀若沬。

    沬,各本作沫。

    沬,荒内切。

    凡未聲近于十三部,凡末聲近于十四部。

    □之平音在十三部,故知必讀若沬也。

    檀弓:瓦不成味。

    鄭曰:味當作沬。

    沬,靧也。

    此沬亦荒内切,灑面也。

    恐人不了,故又以古今字釋之,雲:沬卽今内則之靧字,謂瓦器之光澤如灑面然。

    今俗所謂釉也。

    釋文作沫,亡葛反,與此沬作沫同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取qǔ 注解:捕取也。

    幸部曰:執,捕罪人也。

    從又耳。

    七庾切。

    四部。

    《周禮》:“獲者取左耳。

    ”大司馬職。

    《司馬法》曰:“載獻聝。

    ”聝者,耳也。

    偁周禮,又偁司馬法釋之,以說從耳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彗huì 注解:埽竹也。

    從又持甡。

    甡,衆生并立之皃。

    從甡者,取排此之意。

    祥歲切。

    十五部。

    篲,彗或從竹。

    凡帚,柔者用茢,施于淨處。

    剛者用竹,施于薉處。

    □,古文彗從竹習。

    葢七部、十五部合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叚jiǎp116下 注解:借也。

    人部假雲非眞也,此叚雲借也,然則凡雲假借當作此字。

    古多借瑕為叚。

    晉士文伯名匃字伯瑕。

    楚陽匃、鄭驷乞皆字子瑕。

    古名字相應,則瑕卽叚也。

    禮記公肩假,古今人表作公肩瑕。

    左傳瑕嘉平戎于王,周禮注叚嘉。

    皆同音叚借。

    阙。

    謂阙其形也。

    其從又可知,其餘則未解,故曰阙。

    古雅切。

    古音在五部。

    □,古文叚。

    □,譚長說:叚如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友yǒu 注解:同志為友。

    周禮注曰:同師曰朋,同志曰友。

    從二又相交。

    二又,二人也。

    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

    雲久切。

    三部。

    □,古文友。

    □,亦古文友。

    未詳。

    〖注〗□,亦古文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度dù 注解:法制也。

    論語曰:謹權量,審法度。

    中庸曰:非天子不制度。

    今天下車同軌。

    古者五度,分寸尺丈引謂之制。

    周禮:出其淳制。

    天子巡守禮,制币丈八尺,純三咫。

    純謂幅廣。

    從又,周制,寸尺咫尋常仞皆以人之體為法。

    寸法人手之寸口,咫法中婦人手長八寸,仞法伸臂一尋,皆于手取法,故從又。

    □省聲。

    徒故切。

    五部。

    文二十八 重十六今别出□字則十七。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zuǒ 注解:左手也。

    铉本作?手也,非。

    左,今之佐字。

    左部曰:左,?手相左也。

    是也。

    又手得?手則不孤,故曰左助之手。

    象形。

    反又為?,故相戾曰?。

    臧可切。

    十七部。

    俗以左右為?又字,乃以佐佑為左右字。

    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卑bēi 注解:賤也。

    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