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章zhānɡ
注解:樂竟為一章。
歌所止曰章。
從音十。
會意。
諸良切。
十部。
十,數之終也。
說從十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竟jìnɡ 注解:樂曲盡為竟。
曲之所止也。
引伸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
毛傳曰:疆,竟也。
俗别制境字,非。
從音兒。
此猶章從音十會意。
兒在人下,猶十為數終也,故竟不入兒部。
居慶切。
古音在十部。
讀如疆。
文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qiān 注解:辠也。
辠,犯法也。
從幹二。
會意。
二,古文上字。
幹上是犯法也。
凡□之屬皆從□。
讀若愆。
去虔切。
十四部。
廣韻曰:□,古文愆。
張林說。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童tónɡ 注解: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
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
偁周禮其奴男子入于辠隸,女子入于舂稾。
從□,重省聲。
徒紅切。
九部。
今人童仆字作僮,以此為僮子字,葢經典皆漢以後所改。
□,籒文童,中與□中同從廿。
廿,□為古文疾字。
當作古文以為疾字。
廿本二十幷也,古文假為疾字。
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
□字下曰:廿,古文疾。
則不言以為。
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妾qiè 注解: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于君者。
十二字一句。
妾、接疊韻。
有罪女子給事,若周禮女酒、女漿、女笾、女醢、女酰、女鹽、女幂、女祝、女史、女内司服、女禦、縫人、女禦、女工、女舂抌、女饎、女稾各若幹人,各有奚若幹人是也。
鄭注:女酒,女奴曉酒者。
古者從坐男女□入縣官為奴。
其少才知以為奚。
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
雲得接于君者,如内司服、縫人皆有女禦。
鄭雲有女禦者以衣服進,或當于王,廣其禮使無色過。
是也。
奚,女部作□。
從□女。
□女者,有罪之女也。
七接切。
八部。
《春秋傳》雲:“女為人妾。
”傳字今補。
左傳僖十七年。
蔔招父曰:男為人臣,女為人妾。
越王句踐亦雲:身請為臣,妻請為妾。
妾,不娉也。
此釋左傳妾字之義。
别于上文有罪女子之得接者也。
内則曰: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不必有罪,故雲爾。
此與釋尚書□席、曰圛一例。
0394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丵zhuóp103上 注解:叢生艹也。
象丵嶽相并出也。
謂此象形字也。
丵、嶽疊韻字,或作□嶽。
吳語不經見者謂丵嶽。
凡丵之屬皆從丵。
讀若浞。
士角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業yè 注解:大版也。
見釋器。
所□飾縣锺鼓。
捷業如鋸齒,□白畫之。
周頌傳曰:業,大版也。
所以設栒為縣也。
捷業如鋸齒,或曰畫之。
植者為虡,橫者為栒。
大雅箋雲:虡也,栒也,所以縣鐘□也。
設大版于上,刻畫以為飾。
按栒以縣鐘□,業以覆栒為飾,其形刻之捷業然如鋸齒。
又以白畫之分明可觀,故此大版名曰業。
業之為言□也。
許說本毛。
毛傳或曰畫之,或曰二字乃以白二字之訛,未有正其誤者。
凡程功積事言業者,如版上之刻,往往可計數也。
象其鉏铻相承也。
從丵。
鉏铻相承,謂捷業如鋸齒也。
象之故從丵。
從巾。
巾象版。
巾、版皆方正,丵巾會意也。
魚怯切。
八部。
俗作□。
《詩》曰:“巨業維枞。
”大雅文。
今詩作虡。
上林賦虡作巨,許作巨。
葢三家詩巨與巨同也。
墨子貴義曰:巨者白也,黔者黑也。
巨業者,葢謂以白畫之與。
□,古文業。
字形未詳其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叢cónɡ 注解:聚也。
于疊韻得之。
從丵取聲。
徂紅刀。
按古音在四部。
左傳僖三十年:取訾婁。
公羊作鄒,亦作叢。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duì 注解:□無方也。
聘禮注曰:對,荅問也。
按對、荅古通用。
雲□無方者,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以大者則大鳴,叩以小者則小鳴也。
無方故從丵口。
從丵口。
從寸。
寸,法度也。
丵口而一歸于法度也。
都隊切。
十五部。
對,□或從士。
漢文帝□為責對而面言,依廣韻訂。
多非誠對,故去其口□從士也。
锴曰:士,事也。
取事實也。
按篇、韻皆作土,未知孰是。
趙氏明誠曰:據古鐘鼎皆作對。
是漢文亦從古耳,非肊更也。
0396文四,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菐púp103下 注解:渎菐也。
渎、菐疊韻字。
渎,煩渎也。
菐,如孟子書之仆仆。
趙雲:煩猥皃。
從丵從廾,竦手也。
音邛。
廾亦聲。
薄沃切。
三部。
凡菐之屬皆從菐。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仆pú 注解:給事者。
周禮注曰:仆,侍禦于尊者之名。
然則大仆、戎仆,以及易之童仆、詩之臣仆、左傳人“有十等,仆第九,台第十”皆是。
大雅:景命有仆。
毛傳:仆,附也。
是其引伸之義也。
大雅:芃芃棫樸。
毛曰:樸,枹木也。
考工記樸屬。
此皆取附箸之義,字當作仆。
方言作□。
從人菐,人之供煩辱者也。
菐亦聲。
□沃切。
三部。
□,古文從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bān 注解:賦事也。
賦者,布也。
魯語曰:社而賦事,蒸而獻功。
從菐八。
以煩辱之事分責之人也。
八,分之也。
釋從八之意。
八亦聲。
讀若頒。
按八古音如必,平聲如賓,在十二部,音轉乃入十三部。
讀如頒者,如頒首之頒也。
再轉入十四部,讀布還切矣。
一曰讀若非。
周禮:匪頒之式。
先鄭雲:匪,分也。
凡從非之字皆有分背之意。
讀頒又讀非者,十三、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
玉篇敷尾切。
文三 重一
歌所止曰章。
從音十。
會意。
諸良切。
十部。
十,數之終也。
說從十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竟jìnɡ 注解:樂曲盡為竟。
曲之所止也。
引伸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
毛傳曰:疆,竟也。
俗别制境字,非。
從音兒。
此猶章從音十會意。
兒在人下,猶十為數終也,故竟不入兒部。
居慶切。
古音在十部。
讀如疆。
文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qiān 注解:辠也。
辠,犯法也。
從幹二。
會意。
二,古文上字。
幹上是犯法也。
凡□之屬皆從□。
讀若愆。
去虔切。
十四部。
廣韻曰:□,古文愆。
張林說。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童tónɡ 注解: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
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
偁周禮其奴男子入于辠隸,女子入于舂稾。
從□,重省聲。
徒紅切。
九部。
今人童仆字作僮,以此為僮子字,葢經典皆漢以後所改。
□,籒文童,中與□中同從廿。
廿,□為古文疾字。
當作古文以為疾字。
廿本二十幷也,古文假為疾字。
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
□字下曰:廿,古文疾。
則不言以為。
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妾qiè 注解: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于君者。
十二字一句。
妾、接疊韻。
有罪女子給事,若周禮女酒、女漿、女笾、女醢、女酰、女鹽、女幂、女祝、女史、女内司服、女禦、縫人、女禦、女工、女舂抌、女饎、女稾各若幹人,各有奚若幹人是也。
鄭注:女酒,女奴曉酒者。
古者從坐男女□入縣官為奴。
其少才知以為奚。
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
雲得接于君者,如内司服、縫人皆有女禦。
鄭雲有女禦者以衣服進,或當于王,廣其禮使無色過。
是也。
奚,女部作□。
從□女。
□女者,有罪之女也。
七接切。
八部。
《春秋傳》雲:“女為人妾。
”傳字今補。
左傳僖十七年。
蔔招父曰:男為人臣,女為人妾。
越王句踐亦雲:身請為臣,妻請為妾。
妾,不娉也。
此釋左傳妾字之義。
别于上文有罪女子之得接者也。
内則曰: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不必有罪,故雲爾。
此與釋尚書□席、曰圛一例。
0394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丵zhuóp103上 注解:叢生艹也。
象丵嶽相并出也。
謂此象形字也。
丵、嶽疊韻字,或作□嶽。
吳語不經見者謂丵嶽。
凡丵之屬皆從丵。
讀若浞。
士角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業yè 注解:大版也。
見釋器。
所□飾縣锺鼓。
捷業如鋸齒,□白畫之。
周頌傳曰:業,大版也。
所以設栒為縣也。
捷業如鋸齒,或曰畫之。
植者為虡,橫者為栒。
大雅箋雲:虡也,栒也,所以縣鐘□也。
設大版于上,刻畫以為飾。
按栒以縣鐘□,業以覆栒為飾,其形刻之捷業然如鋸齒。
又以白畫之分明可觀,故此大版名曰業。
業之為言□也。
許說本毛。
毛傳或曰畫之,或曰二字乃以白二字之訛,未有正其誤者。
凡程功積事言業者,如版上之刻,往往可計數也。
象其鉏铻相承也。
從丵。
鉏铻相承,謂捷業如鋸齒也。
象之故從丵。
從巾。
巾象版。
巾、版皆方正,丵巾會意也。
魚怯切。
八部。
俗作□。
《詩》曰:“巨業維枞。
”大雅文。
今詩作虡。
上林賦虡作巨,許作巨。
葢三家詩巨與巨同也。
墨子貴義曰:巨者白也,黔者黑也。
巨業者,葢謂以白畫之與。
□,古文業。
字形未詳其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叢cónɡ 注解:聚也。
于疊韻得之。
從丵取聲。
徂紅刀。
按古音在四部。
左傳僖三十年:取訾婁。
公羊作鄒,亦作叢。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duì 注解:□無方也。
聘禮注曰:對,荅問也。
按對、荅古通用。
雲□無方者,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以大者則大鳴,叩以小者則小鳴也。
無方故從丵口。
從丵口。
從寸。
寸,法度也。
丵口而一歸于法度也。
都隊切。
十五部。
對,□或從士。
漢文帝□為責對而面言,依廣韻訂。
多非誠對,故去其口□從士也。
锴曰:士,事也。
取事實也。
按篇、韻皆作土,未知孰是。
趙氏明誠曰:據古鐘鼎皆作對。
是漢文亦從古耳,非肊更也。
0396文四,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菐púp103下 注解:渎菐也。
渎、菐疊韻字。
渎,煩渎也。
菐,如孟子書之仆仆。
趙雲:煩猥皃。
從丵從廾,竦手也。
音邛。
廾亦聲。
薄沃切。
三部。
凡菐之屬皆從菐。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仆pú 注解:給事者。
周禮注曰:仆,侍禦于尊者之名。
然則大仆、戎仆,以及易之童仆、詩之臣仆、左傳人“有十等,仆第九,台第十”皆是。
大雅:景命有仆。
毛傳:仆,附也。
是其引伸之義也。
大雅:芃芃棫樸。
毛曰:樸,枹木也。
考工記樸屬。
此皆取附箸之義,字當作仆。
方言作□。
從人菐,人之供煩辱者也。
菐亦聲。
□沃切。
三部。
□,古文從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bān 注解:賦事也。
賦者,布也。
魯語曰:社而賦事,蒸而獻功。
從菐八。
以煩辱之事分責之人也。
八,分之也。
釋從八之意。
八亦聲。
讀若頒。
按八古音如必,平聲如賓,在十二部,音轉乃入十三部。
讀如頒者,如頒首之頒也。
再轉入十四部,讀布還切矣。
一曰讀若非。
周禮:匪頒之式。
先鄭雲:匪,分也。
凡從非之字皆有分背之意。
讀頒又讀非者,十三、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
玉篇敷尾切。
文三 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