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謣yú
注解:妄言也。
從言雩聲。
羽俱切。
五部。
□,謣或從荂。
玉篇雲同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訛é 注解:訛言也。
疑當作僞言也。
唐風:人之為言。
定本作僞言。
箋雲:為,人為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
小雅:民之訛言。
箋雲:訛,僞也。
人以僞言相陷入。
按為、僞、訛古同,通用。
尚書南訛,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
從言為聲。
五禾切。
十七部。
《詩》曰:“民之訛言。
”今小雅作訛。
說文無訛有吪。
吪,動也。
訛者俗字。
〖注〗《小雅□沔水》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謬miù 注解:狂者之妄言也。
古差缪多用從纟之字,與此謬義别。
從言翏聲。
靡幼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詤huǎnɡ 注解:夢言也。
夕部曰夢,不明也。
呂覽:無由接而言見□。
高曰:□讀為誣妄之誣。
按讀□為誣者,正如亡無通用,荒幠通用也。
從言巟聲。
呼光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謈bó 注解:大嘑自冤也。
冤,各本作勉,今依廣韻正。
東方朔傳:舍人不勝痛,呼謈。
鄧展曰:謈音瓜瓝之瓝。
按自冤者,自稱己冤枉也。
田蚡疾,一身□痛,若有擊者,謼服謝罪。
晉灼曰:服音瓝。
關西俗謂得杖呼及小兒啼呼為呼瓝。
然則謈亦作服,作瓝也。
朔傳呼字亦音髐,蚡傳謼字亦音火交反,皆與下一字疊韻。
廣韻曰嗃謈,大呼也,是也。
謈,古音讀如匏。
從言,□省聲。
蒲角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訬chāop99下 注解:訬,此複舉字□之未□者。
擾也。
手部曰:擾,煩也。
今俗語雲炒□者,當作此字。
一曰訬,狯。
犬部狯,狡狯也。
漢書曰:江都輕訬。
吳都賦曰:輕訬之客。
高注:淮南曰訬,輕利急疾也。
李善音眇。
從言少聲。
楚交切。
二部。
按此當為前一義之音。
讀若毚。
此未詳。
葢緅亦作纔之比。
顧氏炎武曰:毚當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諆qī 注解:欺也。
諆、欺疊韻。
小徐引漢書诋諆,然漢書自作诋欺也。
從言其聲。
去其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谲jué 注解:權詐也。
益梁曰謬,欺天下曰谲。
方言:膠、谲,詐也。
涼州西南之閑曰膠。
自關而東西或曰谲,或曰膠。
詐,通語也。
按廣雅及爾雅釋文引方言皆有謬字。
此欺天下曰谲不可通,當為關東西曰谲。
從言矞聲。
古穴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詐zhà 注解:欺也。
從言□聲。
測駕切。
古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籲xū 注解:詭訛也。
從言于聲。
況于切。
五部。
一曰籲,□。
今字作籲嗟。
此别一義。
齊楚謂信曰籲。
按信當作大。
釋诂:籲,大也。
方言:籲,大也。
中齊西楚之閑曰籲。
許語本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jiē 注解:嗞也。
口部曰:嗞,□也。
此雲□,嗞也。
是為異部互訓。
各本改作咨者,淺人為之耳。
謀事曰咨,義不相涉。
從言□聲。
子邪切。
古音在十七部。
一曰痛惜。
此與嗞□義别。
〖注〗□,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詟zhé 注解:失氣言。
此與懾音義同。
此從言,故釋之曰失氣言。
東都賦:陸詟水栗。
一曰言不止也。
言字各本無,依玉篇補。
謂詍詍沓沓也。
從言,龖省聲。
傅毅讀若懾。
之涉切。
七部。
□,籒文詟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謵xí 注解:言謵詟也。
疑上文失氣言之上當有謵詟二字,疊韻字也。
從言習聲。
秦入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wù 注解:相毀也。
從言亞聲。
宛古切。
五部。
一曰畏□。
此與惡惡之惡略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huī 注解:相毀也。
從言隋聲。
雖遂切。
古音在十七部。
篇、韻皆虛規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tàp100上 注解:嗑也。
口部曰:嗑,多言也。
玉篇曰:□□,多言也。
□□卽□嗑。
從言阘聲。
徒盍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讻xiōnɡ 注解:訟也。
訟,各本訛說,今依篇、韻及六書故所據唐本正。
爾雅釋言、小雅魯頌傳箋皆雲:讻,訟也。
按下文系之雲訟争也,說文之通例如是。
從言匈聲。
許容切。
九部。
讻,或省。
今詩如是作。
□,讻或從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訟sònɡ 注解:争也。
公言之也。
漢書呂後紀:未敢訟言誅之。
鄧展曰:訟言,公
從言雩聲。
羽俱切。
五部。
□,謣或從荂。
玉篇雲同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訛é 注解:訛言也。
疑當作僞言也。
唐風:人之為言。
定本作僞言。
箋雲:為,人為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
小雅:民之訛言。
箋雲:訛,僞也。
人以僞言相陷入。
按為、僞、訛古同,通用。
尚書南訛,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
從言為聲。
五禾切。
十七部。
《詩》曰:“民之訛言。
”今小雅作訛。
說文無訛有吪。
吪,動也。
訛者俗字。
〖注〗《小雅□沔水》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謬miù 注解:狂者之妄言也。
古差缪多用從纟之字,與此謬義别。
從言翏聲。
靡幼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詤huǎnɡ 注解:夢言也。
夕部曰夢,不明也。
呂覽:無由接而言見□。
高曰:□讀為誣妄之誣。
按讀□為誣者,正如亡無通用,荒幠通用也。
從言巟聲。
呼光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謈bó 注解:大嘑自冤也。
冤,各本作勉,今依廣韻正。
東方朔傳:舍人不勝痛,呼謈。
鄧展曰:謈音瓜瓝之瓝。
按自冤者,自稱己冤枉也。
田蚡疾,一身□痛,若有擊者,謼服謝罪。
晉灼曰:服音瓝。
關西俗謂得杖呼及小兒啼呼為呼瓝。
然則謈亦作服,作瓝也。
朔傳呼字亦音髐,蚡傳謼字亦音火交反,皆與下一字疊韻。
廣韻曰嗃謈,大呼也,是也。
謈,古音讀如匏。
從言,□省聲。
蒲角切。
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訬chāop99下 注解:訬,此複舉字□之未□者。
擾也。
手部曰:擾,煩也。
今俗語雲炒□者,當作此字。
一曰訬,狯。
犬部狯,狡狯也。
漢書曰:江都輕訬。
吳都賦曰:輕訬之客。
高注:淮南曰訬,輕利急疾也。
李善音眇。
從言少聲。
楚交切。
二部。
按此當為前一義之音。
讀若毚。
此未詳。
葢緅亦作纔之比。
顧氏炎武曰:毚當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諆qī 注解:欺也。
諆、欺疊韻。
小徐引漢書诋諆,然漢書自作诋欺也。
從言其聲。
去其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谲jué 注解:權詐也。
益梁曰謬,欺天下曰谲。
方言:膠、谲,詐也。
涼州西南之閑曰膠。
自關而東西或曰谲,或曰膠。
詐,通語也。
按廣雅及爾雅釋文引方言皆有謬字。
此欺天下曰谲不可通,當為關東西曰谲。
從言矞聲。
古穴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詐zhà 注解:欺也。
從言□聲。
測駕切。
古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籲xū 注解:詭訛也。
從言于聲。
況于切。
五部。
一曰籲,□。
今字作籲嗟。
此别一義。
齊楚謂信曰籲。
按信當作大。
釋诂:籲,大也。
方言:籲,大也。
中齊西楚之閑曰籲。
許語本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jiē 注解:嗞也。
口部曰:嗞,□也。
此雲□,嗞也。
是為異部互訓。
各本改作咨者,淺人為之耳。
謀事曰咨,義不相涉。
從言□聲。
子邪切。
古音在十七部。
一曰痛惜。
此與嗞□義别。
〖注〗□,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詟zhé 注解:失氣言。
此與懾音義同。
此從言,故釋之曰失氣言。
東都賦:陸詟水栗。
一曰言不止也。
言字各本無,依玉篇補。
謂詍詍沓沓也。
從言,龖省聲。
傅毅讀若懾。
之涉切。
七部。
□,籒文詟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謵xí 注解:言謵詟也。
疑上文失氣言之上當有謵詟二字,疊韻字也。
從言習聲。
秦入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wù 注解:相毀也。
從言亞聲。
宛古切。
五部。
一曰畏□。
此與惡惡之惡略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huī 注解:相毀也。
從言隋聲。
雖遂切。
古音在十七部。
篇、韻皆虛規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tàp100上 注解:嗑也。
口部曰:嗑,多言也。
玉篇曰:□□,多言也。
□□卽□嗑。
從言阘聲。
徒盍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讻xiōnɡ 注解:訟也。
訟,各本訛說,今依篇、韻及六書故所據唐本正。
爾雅釋言、小雅魯頌傳箋皆雲:讻,訟也。
按下文系之雲訟争也,說文之通例如是。
從言匈聲。
許容切。
九部。
讻,或省。
今詩如是作。
□,讻或從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訟sònɡ 注解:争也。
公言之也。
漢書呂後紀:未敢訟言誅之。
鄧展曰:訟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