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部分

關燈
言也。

    從言公聲。

    此形聲包會意。

    似用切。

    九部。

    一曰歌訟。

    訟、頌古今字。

    古作訟,後人假頌皃字為之。

    □,古文訟。

    從谷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謓chēn 注解:恚也。

    今人用嗔,古用謓。

    從言眞聲。

    昌眞切。

    十二部。

    賈侍中說:謓,□。

    别一義。

    一曰讀若振。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讘niè 注解:多言也。

    從言聶聲。

    之涉切。

    七部。

    河東有狐讘縣。

    見地理志。

    按史、漢表皆有瓡讘矦。

    徐廣、小顔瓡皆音狐。

    考漢志北海有瓡縣。

    小顔雲:瓡卽執字。

    疑瓡、讘二字疊韻,瓡當從爪作瓡,執之或體,不音狐。

    漢志、說文作狐讘,皆訛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诃hē 注解:大言而怒也。

    從言可聲。

    虎何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zhǐ 注解:讦也。

    讦或作許,誤。

    從言臣聲。

    讀若指。

    臣聲而讀若指,十二、十五部合音也。

    職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讦jié 注解:面相厈罪吿讦也。

    依韻會訂。

    論語:惡讦以為直者。

    從言幹聲。

    居谒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訴sù 注解:吿也。

    從言□聲。

    桑故切。

    五部。

    凡從□之字隸變為厈,俗又訛斥。

    《論語》曰:“訴子路于季孫。

    ”憲問篇文。

    □,□或從言朔。

    愬,□或從朔心。

    今論語作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谮zèn 注解:愬也。

    論語谮、愬析言之,此統言之。

    從言朁聲。

    莊蔭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讒chán 注解:谮也。

    從言毚聲。

    士鹹切。

    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譴qiǎn 注解:谪問也。

    從言遣聲。

    去戰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谪zhé 注解:罰也。

    從言啻聲。

    陟革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諯zhuān 注解:數也。

    謂數責也。

    今音讀上聲。

    一曰相讓也。

    相責讓。

    二義亦略同耳。

    從言端聲。

    讀若專。

    尺絹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讓rànɡ 注解:相責讓。

    經傳多以為謙攘字。

    從言襄聲。

    人漾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谯qiàop100下 注解:娆譊也。

    娆,擾戲弄也。

    譊,恚嘑也。

    方言:谯,讓也。

    齊楚宋衛荊陳之閑曰谯,自關而西秦晉之閑凡言相責讓曰谯讓。

    從言焦聲。

    讀若嚼。

    才肖切。

    二部。

    诮,古文谯從肖。

    《周書》曰:“亦未敢诮公。

    ”漢人作谯,壁中作诮,實一字也。

    金縢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cì 注解:數谏也。

    謂數其失而谏之。

    凡譏刺字當用此。

    從言朿聲。

    七賜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谇suì 注解:讓也。

    釋诂、毛傳皆雲:谇,吿也。

    許雲:讓也。

    釋诂、毛傳泛言之,許專言之也。

    從言卒聲。

    雖遂切。

    十五部。

    《國語》曰:“谇申胥。

    ”吳語文。

    韋曰:谇,吿讓也。

    今國語、毛詩、爾雅及他書谇皆訛訊,皆由轉寫形近而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诘jié 注解:問也。

    從言吉聲。

    去吉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wànɡ 注解:責望也。

    太□:寇□*其戸。

    範曰:□*,責也。

    按朢之古文作□,故□之古文亦作□*。

    從言朢聲。

    巫放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詭ɡuǐ 注解:責也。

    漢書:況自詭滅賊。

    孔融表雲: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系單于。

    從言危聲。

    過委切。

    十六部。

    今人為詭詐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證zhènɡ 注解:吿也。

    從言登聲。

    諸應切。

    六部。

    今人為證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诎qū 注解:诘诎也。

    二字雙聲。

    屈曲之意。

    一曰屈襞。

    此謂衣襞積。

    見衣部。

    從言出聲。

    區勿切。

    十五部。

    □,诎或從屈。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yuǎn 注解:尉也。

    尉,各本作慰,而集韻、類篇及葉石君抄本說文皆作尉,則知大徐本作尉也。

    火部曰:尉者,從上案下也。

    □訓尉,未得其證。

    考毛詩凱風傳:慰,安也。

    車□傳曰:慰,怨也。

    二傳不同。

    車□傳一本作尉,安也。

    陸氏德明從怨,謂作安乃馬融義。

    今按此毛詩及傳正,當作尉,□也。

    為許所本。

    後人以易識之字易之耳。

    □者,以善言案其心,如火申缯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