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部分

關燈
易天下是非之公也。

    近宗說文者,不能考知說文之舊,如汲古閣刊經典依宋作谥矣,而覆改為谥,可歎也。

    今正谥為谥,而□部末之谥□皃,學者可以撥雲霧而覩靑天矣。

    神至切。

    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诔lěi 注解:谥也。

    當雲所以為谥也。

    曾子問注曰:诔,絫也。

    絫列生時行迹,讀之以作谥。

    從言耒聲。

    力軌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諱huì 注解:忌也。

    铉本諱,誋也。

    在誡、誋二字之下。

    淺人妄移也。

    锴本廁此是矣。

    而忌作誋,仍誤。

    誋,誡也。

    忌,憎惡也。

    故諱與谥诔為類。

    從言韋聲。

    許貴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謑xǐ 注解:謑诟,二字今補,恥也。

    漢書賈誼傳:頑鈍亡恥,奊诟亡節。

    師古曰:奊诟謂無志分也。

    從言奚聲。

    胡禮切。

    十六部。

    奚聲圭、聲同部,是以或作奊,或作□也。

    □,謑或從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诟ɡòu 注解:謑诟也。

    依全書例訂。

    從言後聲。

    呼宼切。

    四部。

    訽,诟或從句。

    後、句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諜dié 注解:軍中反閑也。

    釋言:閑,俔也。

    郭雲:左傳謂之諜,今之細作也。

    按左傳諜辂之,諜吿曰楚幕有烏皆是。

    大史公書借為牒劄字。

    從言枼聲。

    徒葉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該ɡāi 注解:軍中約也。

    凡俗雲當該者皆本此。

    從言亥聲。

    古哀切。

    一部。

    讀若心中滿該。

    該同餩,飽息也。

    詳口部噫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譯yì 注解:傳四夷之語者。

    依李善、徐堅訂。

    方言:譯,傳也。

    王制曰: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從言□聲。

    羊昔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訄qiúp102上 注解:迫也。

    廣雅同。

    從言九聲。

    讀又若丘。

    謂九聲則讀如鸠矣,而又讀如丘也,今俗謂逼迫人有所為曰訄,音正同丘。

    廣韻巨鸠、去鸠二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譶tà 注解:疾言也。

    從三言。

    讀若沓。

    文□琴賦:紛□譶以流漫。

    注:□譶,聲多也。

    徒合切。

    吳都賦:□譶泶□,交貿相競。

    注引倉颉篇:譶,言不止也。

    伫立切。

    大徐引唐韻徒合切。

    文二百四十七 重三十二毛本卅三。

    小徐本卅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誩jìnɡ 注解:競言也。

    從二言。

    渠慶切。

    古音在十部。

    讀如強。

    凡誩之屬皆從誩。

    讀若競。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譱shàn 注解:吉也。

    口部曰:吉,譱也。

    從誩羊。

    此與義、美同意。

    我部曰:義與善同意。

    羊部曰:美與善同意。

    按羊,祥也。

    故此三字從羊。

    常衍切。

    十四部。

    □,篆文從言。

    據此則譱為古文可知矣。

    此亦上部之例,先古後篆也。

    譱字今惟見于周禮,他皆作善。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競jìnɡ 注解:強語也。

    競、強疊韻。

    強語謂相争。

    從誩二人。

    從二人二言也。

    渠慶切。

    古音在十部。

    讀如強。

    一曰逐也。

    别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讟dú 注解:痛怨也。

    方言:讟,謗也。

    讟,痛也。

    二義相足。

    從誩賣聲。

    徒谷切。

    三部。

    《春秋傳》曰:“民無怨讟。

    ”左傳昭元年曰:民無謗讟。

    八年曰:怨讟動于民。

    疑相涉而誤。

    文四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音yīn 注解:聲生于心有節于外謂之音。

    十一字一句。

    各本聲下衍也字。

    樂記曰:聲成交謂之音。

    宮商角征羽,聲也。

    宋本無也。

    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從言含一。

    有節之意也。

    于今切。

    七部。

    凡音之屬皆從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響xiǎnɡ 注解:聲也。

    渾言之也。

    天文志曰:鄉之應聲。

    析言之也。

    鄉者假借字。

    按玉篇曰:響,應聲也。

    從音鄉聲。

    許□切。

    十部。

    〖注〗□ 韽ānp102下 注解:下徹聲。

    周禮典同曰:微聲韽。

    此葢賈侍中周官解故說。

    杜子春、鄭康成說各異。

    從音酓聲。

    恩甘切。

    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韶sháo 注解:虞舜樂也。

    樂記曰:韶,繼也。

    公羊疏引宋鈞注樂說雲:箫之言肅。

    舜時民樂其肅敬而紹堯道,故謂之箫韶。

    按韶字葢舜時始制。

    《書》曰:書上當有虞字。

    誤衍于上句。

    “《箫韶》九成,鳳皇來儀。

    ”咎繇谟文。

    從音召聲。

    市招切。

    二部。

    或作招。

    周禮作□。

    皆假借。

    〖注〗□,古文韶。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