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誐ép94下
注解:嘉善也。
誐、嘉疊韻。
壴部嘉,美也。
從言我聲。
五何切。
十七部。
《詩》曰:“誐以谧我。
”周頌文。
谧,铉本作溢,此用毛詩改竄也。
廣韻引說文作谧。
按毛詩假以溢我。
傳曰:假嘉,溢愼。
與誐谧字異義同。
許所偁葢三家詩,誐谧皆本義,假溢皆假借也。
然谧溢并見釋诂,可知周時巳有此二本之殊矣。
若左氏作何以恤我。
何者,誐之聲誤。
恤與谧同部。
堯典惟□之谧哉。
古文亦作恤。
〖注〗《周頌□維天之命》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詷tónɡ 注解:共也。
從言同聲。
徒紅切。
九部。
《周書》曰:“在後之詷。
”顧命文:某氏尚書作在後之侗。
釋文曰:馬本作詷,共也。
許葢用馬說。
祭統:鋪筵設詷幾。
注:詷之言同也。
祭者以其□配之,亦不特幾也。
按此經注本如是。
假令經本作同幾,又何煩以詷釋之哉。
鄭必雲之言者,鄭意詷本不訓同,于其疊韻訓為同,非若馬、許徑雲共也。
引書後作後者,儀禮注引孝經說雲後者,後也。
此依韻會用锴本。
一曰譀也。
通俗文:言過謂之□詷。
麤痛、徒痛二切。
按言過者,言之太過也。
與譀訓合。
廣韻作言急,恐誤。
〖注〗謥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設shè 注解:施陳也。
設、施雙聲。
□部曰:施,旗旖施也。
有布列之義。
□部曰:敶,列也。
然則凡言陳設者,敶之假借字。
陳行而敶廢矣。
從言殳。
會意。
言殳者,以言使人也。
凡設施必使人為之。
識列切。
十五部。
殳,使人也。
殳者,可運旋之物。
故使人取意于殳。
般字下曰:殳所以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護hù 注解:救視也。
尚書中□握河紀:堯受河圖,伯禹進迎,舜契陪位,稷辨護。
注雲:辨護者,供時用相禮儀。
周禮注亦雲辨護。
蕭何世家:數以吏事護高祖。
從言蒦聲。
胡故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譞xuān 注解:譞,此複舉字之未□者。
慧也。
與人部儇音義皆同。
從言瞏聲。
許緣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誧bū 注解:大也。
廣雅同。
從言甫聲。
博孤切。
五部。
一曰人相助也。
廣韻曰:誧,谏也。
讀若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諰xǐ 注解:思之意。
廣韻曰:言且思之。
疑古本作言且思之意也。
方言而又思之。
故其字從言思。
意者,□下意内言外之意。
荀卿曰: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
漢書諰作鰓。
蘇林曰:讀如愼而無禮則葸之葸。
鰓,懼兒也。
按又作□,又作偲,皆訓懼,與思訓義近。
從言思。
會意。
思亦聲。
思亦二字今補。
胥裡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托tuōp95上 注解:寄也。
與人部侂音義皆同。
從言乇聲。
他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記jì 注解:疋也。
疋,各本作疏,今正。
疋部曰:一曰疋,記也。
此疋記二字轉注也。
疋,今字作疏,謂分疏而識之也。
廣雅曰:注紀疏記學栞志識也。
按晉唐人作注記字,注從言不從水,不與傳注字同。
從言己聲。
居吏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譽yù 注解:稱也。
稱當作偁,轉寫失之也。
偁,舉也。
譽,偁美也。
從言與聲。
羊茹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譒bò 注解:□也。
手部播,一曰布也。
此與音義同。
從言番聲。
補過切。
十七部。
番聲本在十四部。
《商書》曰:“王譒吿之。
”般庚上篇文。
今尚書作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謝xiè 注解:辭去也。
辭,不受也。
曲禮:大夫七十而緻事。
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
此謝之本義也。
引伸為凡去之偁,又為衰退之偁。
俗謂拜賜曰謝。
從言□聲。
辭夜切。
古音在五部。
按經典無榭字,隻作謝。
釋宮:無室曰榭。
轉寫俗字也,木部不錄。
〖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讴ōu 注解:齊歌也。
師古注高帝紀曰:讴,齊歌也。
謂齊聲而歌,或曰齊地之歌。
按假令許意齊聲而歌,則當曰衆歌,不曰齊歌也。
李善注吳都賦引曹植妾薄相行曰:齊讴楚舞紛紛。
太平禦覽引古樂志曰
誐、嘉疊韻。
壴部嘉,美也。
從言我聲。
五何切。
十七部。
《詩》曰:“誐以谧我。
”周頌文。
谧,铉本作溢,此用毛詩改竄也。
廣韻引說文作谧。
按毛詩假以溢我。
傳曰:假嘉,溢愼。
與誐谧字異義同。
許所偁葢三家詩,誐谧皆本義,假溢皆假借也。
然谧溢并見釋诂,可知周時巳有此二本之殊矣。
若左氏作何以恤我。
何者,誐之聲誤。
恤與谧同部。
堯典惟□之谧哉。
古文亦作恤。
〖注〗《周頌□維天之命》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詷tónɡ 注解:共也。
從言同聲。
徒紅切。
九部。
《周書》曰:“在後之詷。
”顧命文:某氏尚書作在後之侗。
釋文曰:馬本作詷,共也。
許葢用馬說。
祭統:鋪筵設詷幾。
注:詷之言同也。
祭者以其□配之,亦不特幾也。
按此經注本如是。
假令經本作同幾,又何煩以詷釋之哉。
鄭必雲之言者,鄭意詷本不訓同,于其疊韻訓為同,非若馬、許徑雲共也。
引書後作後者,儀禮注引孝經說雲後者,後也。
此依韻會用锴本。
一曰譀也。
通俗文:言過謂之□詷。
麤痛、徒痛二切。
按言過者,言之太過也。
與譀訓合。
廣韻作言急,恐誤。
〖注〗謥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設shè 注解:施陳也。
設、施雙聲。
□部曰:施,旗旖施也。
有布列之義。
□部曰:敶,列也。
然則凡言陳設者,敶之假借字。
陳行而敶廢矣。
從言殳。
會意。
言殳者,以言使人也。
凡設施必使人為之。
識列切。
十五部。
殳,使人也。
殳者,可運旋之物。
故使人取意于殳。
般字下曰:殳所以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護hù 注解:救視也。
尚書中□握河紀:堯受河圖,伯禹進迎,舜契陪位,稷辨護。
注雲:辨護者,供時用相禮儀。
周禮注亦雲辨護。
蕭何世家:數以吏事護高祖。
從言蒦聲。
胡故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譞xuān 注解:譞,此複舉字之未□者。
慧也。
與人部儇音義皆同。
從言瞏聲。
許緣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誧bū 注解:大也。
廣雅同。
從言甫聲。
博孤切。
五部。
一曰人相助也。
廣韻曰:誧,谏也。
讀若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諰xǐ 注解:思之意。
廣韻曰:言且思之。
疑古本作言且思之意也。
方言而又思之。
故其字從言思。
意者,□下意内言外之意。
荀卿曰: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
漢書諰作鰓。
蘇林曰:讀如愼而無禮則葸之葸。
鰓,懼兒也。
按又作□,又作偲,皆訓懼,與思訓義近。
從言思。
會意。
思亦聲。
思亦二字今補。
胥裡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托tuōp95上 注解:寄也。
與人部侂音義皆同。
從言乇聲。
他各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記jì 注解:疋也。
疋,各本作疏,今正。
疋部曰:一曰疋,記也。
此疋記二字轉注也。
疋,今字作疏,謂分疏而識之也。
廣雅曰:注紀疏記學栞志識也。
按晉唐人作注記字,注從言不從水,不與傳注字同。
從言己聲。
居吏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譽yù 注解:稱也。
稱當作偁,轉寫失之也。
偁,舉也。
譽,偁美也。
從言與聲。
羊茹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譒bò 注解:□也。
手部播,一曰布也。
此與音義同。
從言番聲。
補過切。
十七部。
番聲本在十四部。
《商書》曰:“王譒吿之。
”般庚上篇文。
今尚書作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謝xiè 注解:辭去也。
辭,不受也。
曲禮:大夫七十而緻事。
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
此謝之本義也。
引伸為凡去之偁,又為衰退之偁。
俗謂拜賜曰謝。
從言□聲。
辭夜切。
古音在五部。
按經典無榭字,隻作謝。
釋宮:無室曰榭。
轉寫俗字也,木部不錄。
〖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讴ōu 注解:齊歌也。
師古注高帝紀曰:讴,齊歌也。
謂齊聲而歌,或曰齊地之歌。
按假令許意齊聲而歌,則當曰衆歌,不曰齊歌也。
李善注吳都賦引曹植妾薄相行曰:齊讴楚舞紛紛。
太平禦覽引古樂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