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部分

關燈
注解:會也。

    筭也。

    會,合也。

    筭當作算,數也。

    舊書多假筭為算。

    從言十。

    會意。

    古詣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諧xié 注解:詥也。

    此與龠部龤異用。

    龤專謂樂和。

    從言皆聲。

    戸皆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詥hé 注解:諧也。

    詥之言合也。

    從言合聲。

    □合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調tiáo 注解:龢也。

    龢,各本作和,今正。

    龠部曰:龢,調也。

    與此互訓。

    和本系唱和字,故許雲相應也。

    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

    從言周聲。

    徒遼切。

    古音葢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話huà 注解:會合善言也。

    □、會疊韻。

    大雅:愼爾出話。

    毛曰:話,善言也。

    從言□聲。

    胡快切。

    十五部。

    《傳》曰:“吿之話言。

    ”此當作春秋傳曰箸之話言,見文六年左氏傳。

    淺人但知抑詩,故改之,□春秋字,妄拟詩可稱傳也。

    抑詩作吿之诂言,于诂下稱之,又妄改為詩曰诂訓。

    譮,籒文□從言會。

    □、會同在十五部,故桧亦作栝。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諈zhuì 注解:諈诿,絫也。

    絫累正俗字。

    今人槩作累而絫廢矣。

    見釋言。

    孫炎曰:楚人曰諈,齊人曰诿。

    郭璞曰:以事相屬累為諈诿。

    從言□聲。

    竹寘切。

    音在十六、十七部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诿wěip94上 注解:□诿也。

    舊作絫也。

    今依全書通例正。

    從言委聲。

    女恚切。

    音在十六、十七部閑。

    〖注〗諈诿。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警jǐnɡ 注解:言之戒也。

    廾(□)部曰:戒,警也。

    小雅:徒禦不警。

    毛曰:不警,警也。

    大雅以敬為之。

    常武:旣敬旣戒。

    箋雲:敬之言警也。

    亦作儆。

    從言敬,敬亦聲。

    己皿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谧mì 注解:靜語也。

    今文尚書維□之谧哉。

    周頌:誐以谧我。

    釋诂曰:谧,靜也。

    按周頌谧亦作溢,亦作恤。

    堯典谧亦作恤。

    釋诂:溢,愼也。

    溢、愼、谧,靜也。

    恤與谧同部,溢葢恤之訛體。

    愼、靜二義相成。

    許雲靜語者,為其從言也。

    從言□聲。

    彌必切。

    十二部。

    一曰無聲也。

    今多用此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謙qiān 注解:敬也。

    敬,肅也。

    謙與敬義相成。

    從言兼聲。

    苦兼切。

    七部。

    謙或假嗛為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誼yì 注解:人所宜也。

    周禮肆師注:故書儀為義。

    鄭司農雲:義讀為儀。

    古者書儀但為義,今時所謂義為誼。

    按此則誼、義古今字,周時作誼,漢時作義,皆今之仁義字也。

    其威儀字,則周時作義,漢時作儀。

    凡讀經傳者,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随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籒文為古字,小篆隸書為今字也。

    雲誼者人所宜,則許謂誼為仁義字也。

    今俗分别為恩誼字,乃野說也。

    中庸雲:仁者人也,義者宜也。

    是古訓也。

    從言宜,宜亦聲也。

    儀寄切。

    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诩xǔ 注解:大言也。

    禮器:德發揚诩萬物。

    注:诩猶普也。

    按诩之本義為大言,故訓為普則曰猶。

    凡古注言猶者視此。

    诩之引伸之義為大,故周弁殷籲夏收,白虎通籲作诩。

    鄭注禮雲:籲名出于幠。

    幠,覆也。

    義可相發明。

    從言羽聲。

    況羽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諓jiàn 注解:善言也。

    善上當有諓諓二字。

    古文秦誓□□善谝言,谝字下引之。

    今文秦誓戋戋,戈部戋字下引之,釋雲:巧言也。

    戋戋,公羊傳作諓諓,雲惟諓諓善靖言。

    劉向九歎、漢書李尋傳亦皆作諓諓。

    王逸注楚辭引尚書諓諓靖言,正皆今文尚書也。

    諸家作諓,許作戋者,同一今文而有異本,如同一古文而馬作偏許作谝不同也。

    戋下旣引戋戋矣,而諓下又雲善言者,此又用王逸所據諓諓靖言之本也。

    善言釋靖言。

    何休曰:靖猶撰也。

    撰同譔。

    譔言,善言也。

    廣雅釋訓曰:諓諓,善也。

    賈逵外傳注曰:諓諓,巧言也。

    韋昭注曰:諓諓,巧辨之言。

    然則此善言,謂善為言辭者,不同□下之善言也。

    從言戋聲。

    慈衍切。

    十四部。

    一曰谑也。

    别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