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
三而實一也。
漢人傳注多偁故者,故卽诂也。
毛詩雲故訓傳者,故訓猶故言也,謂取故言為傳也。
取故言為傳,是亦诂也。
賈誼為左氏傳訓故。
訓故者,順釋其故言也。
從言古聲。
公戸切。
五部。
《詩》曰诂訓。
此句或謂卽大雅古訓是式,或謂卽毛公诂訓傳,皆非是。
按釋文于抑,吿之話言下雲:戸快反。
說文作诂。
則此四字當為“詩曰:吿之诂言”六字無疑。
毛傳曰:诂言古之善言也。
以古釋诂正同許以故釋诂,陸氏所見說文未誤也。
自有淺人見詩無吿之诂言,因改為詩曰诂訓,不成語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誎sùp93上 注解:餔旋促也。
未聞,疑有誤字。
廣雅:誎,促也。
集韻、手鑒雲:飾也。
從言束聲。
桑谷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谞xū 注解:知也。
周禮、詩皆假胥為之。
天官胥十有二人注:胥讀為谞。
謂其有才知為什長。
秋官象胥注:胥其有才知者也。
小雅:君子樂胥。
箋雲:胥有才知之名也。
周易假須為之。
鄭雲:須,有才知之稱。
天文有須女。
屈原之妹名女須。
按荀爽一名谞。
從言胥聲。
私呂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證zhènɡ 注解:谏也。
呂覽:士尉以證靜郭君。
高曰:證,谏也。
今俗以證為證驗字,遂改呂覽之證為證。
從言正聲。
讀若正月。
之盛切。
十一部。
按古音凡正皆讀如征。
獨言正月者,随舉之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谏jiàn 注解:證也。
從言柬聲。
古晏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谂shěn 注解:深谏也。
谂、深疊韻。
深谏者,言人之所不能言也。
小雅:是用作歌,将母來谂。
箋雲:谂,吿也。
以養父母之志來吿于君。
左傳:昔辛伯谂周桓公。
此皆于深谏義近。
毛曰:谂,念也。
此則謂谂為念之同音假借。
從言念聲。
式荏切。
七部。
《春秋傳》曰:“辛伯谂周桓公。
”左傳闵二年文。
桓十八年谂作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課kè 注解:試也。
廣韻:第也,稅也。
皆課試引伸之義。
從言果聲。
苦卧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試shì 注解:用也。
從言式聲。
式束切。
一部。
《虞書》曰:“明試以功。
”堯典、臯陶谟□見。
偁堯典則虞書當為唐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諴xián 注解:和也。
和當作龢。
某氏注尚書同。
從言鹹聲。
胡毚切。
七部。
《周書》曰:“不能諴于小民。
”洛诰文:不,今各本作丕,宋本說文、宋本集韻皆作不,詩書丕多通不也。
能,铉有锴無。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yáo 注解:徒歌。
釋樂曰:徒歌曰謡。
魏風毛傳曰: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
又大雅傳曰:歌者比于琴瑟也。
徒歌曰謡,徒擊□曰咢。
今本或妄□之。
從言肉聲。
各本無聲字。
缶部□,從缶肉聲。
然則此亦當曰肉聲無疑。
肉聲則在弟三部,故□卽由字,音轉入弟二部,故□瑤□傜皆讀如遙。
□、謠古今字也,謠行而□廢矣。
凡經傳多經改竄,僅有存者,如漢五行志:女童□曰:檿弧萁服。
餘招切。
二部。
篇、韻皆曰:□,與周切,從也。
此古音古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诠quánp93下 注解:具也。
淮南書有诠言訓。
高注曰:诠,就也。
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征。
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
故曰诠言。
欠部欥下曰:诠□也。
然則許意謂诠解。
從言全聲。
此緣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欣xīn 注解:喜也。
從言斤聲。
許斤切。
十三部。
按此與欠部欣音義皆同。
萬石君傳:僮仆欣欣如也。
晉灼引許愼曰:欣古欣字。
葢灼所據說文欣在欠部欣下,雲古文欣,從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說shuō 注解:說釋也。
說釋卽悅怿。
說悅,釋怿皆古今字。
許書無悅怿二字也。
說釋者,開解之意,故為喜悅。
釆部曰:釋,解也。
從言兌聲。
兒部曰:兌,說也。
本周易。
此從言兌會意,兌亦聲。
弋雪切。
十五部。
一曰談說。
此本無二義二音,疑後增此四字,别音為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計jì
三而實一也。
漢人傳注多偁故者,故卽诂也。
毛詩雲故訓傳者,故訓猶故言也,謂取故言為傳也。
取故言為傳,是亦诂也。
賈誼為左氏傳訓故。
訓故者,順釋其故言也。
從言古聲。
公戸切。
五部。
《詩》曰诂訓。
此句或謂卽大雅古訓是式,或謂卽毛公诂訓傳,皆非是。
按釋文于抑,吿之話言下雲:戸快反。
說文作诂。
則此四字當為“詩曰:吿之诂言”六字無疑。
毛傳曰:诂言古之善言也。
以古釋诂正同許以故釋诂,陸氏所見說文未誤也。
自有淺人見詩無吿之诂言,因改為詩曰诂訓,不成語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誎sùp93上 注解:餔旋促也。
未聞,疑有誤字。
廣雅:誎,促也。
集韻、手鑒雲:飾也。
從言束聲。
桑谷切。
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谞xū 注解:知也。
周禮、詩皆假胥為之。
天官胥十有二人注:胥讀為谞。
謂其有才知為什長。
秋官象胥注:胥其有才知者也。
小雅:君子樂胥。
箋雲:胥有才知之名也。
周易假須為之。
鄭雲:須,有才知之稱。
天文有須女。
屈原之妹名女須。
按荀爽一名谞。
從言胥聲。
私呂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證zhènɡ 注解:谏也。
呂覽:士尉以證靜郭君。
高曰:證,谏也。
今俗以證為證驗字,遂改呂覽之證為證。
從言正聲。
讀若正月。
之盛切。
十一部。
按古音凡正皆讀如征。
獨言正月者,随舉之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谏jiàn 注解:證也。
從言柬聲。
古晏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谂shěn 注解:深谏也。
谂、深疊韻。
深谏者,言人之所不能言也。
小雅:是用作歌,将母來谂。
箋雲:谂,吿也。
以養父母之志來吿于君。
左傳:昔辛伯谂周桓公。
此皆于深谏義近。
毛曰:谂,念也。
此則謂谂為念之同音假借。
從言念聲。
式荏切。
七部。
《春秋傳》曰:“辛伯谂周桓公。
”左傳闵二年文。
桓十八年谂作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課kè 注解:試也。
廣韻:第也,稅也。
皆課試引伸之義。
從言果聲。
苦卧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試shì 注解:用也。
從言式聲。
式束切。
一部。
《虞書》曰:“明試以功。
”堯典、臯陶谟□見。
偁堯典則虞書當為唐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諴xián 注解:和也。
和當作龢。
某氏注尚書同。
從言鹹聲。
胡毚切。
七部。
《周書》曰:“不能諴于小民。
”洛诰文:不,今各本作丕,宋本說文、宋本集韻皆作不,詩書丕多通不也。
能,铉有锴無。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yáo 注解:徒歌。
釋樂曰:徒歌曰謡。
魏風毛傳曰: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
又大雅傳曰:歌者比于琴瑟也。
徒歌曰謡,徒擊□曰咢。
今本或妄□之。
從言肉聲。
各本無聲字。
缶部□,從缶肉聲。
然則此亦當曰肉聲無疑。
肉聲則在弟三部,故□卽由字,音轉入弟二部,故□瑤□傜皆讀如遙。
□、謠古今字也,謠行而□廢矣。
凡經傳多經改竄,僅有存者,如漢五行志:女童□曰:檿弧萁服。
餘招切。
二部。
篇、韻皆曰:□,與周切,從也。
此古音古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诠quánp93下 注解:具也。
淮南書有诠言訓。
高注曰:诠,就也。
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征。
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
故曰诠言。
欠部欥下曰:诠□也。
然則許意謂诠解。
從言全聲。
此緣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欣xīn 注解:喜也。
從言斤聲。
許斤切。
十三部。
按此與欠部欣音義皆同。
萬石君傳:僮仆欣欣如也。
晉灼引許愼曰:欣古欣字。
葢灼所據說文欣在欠部欣下,雲古文欣,從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說shuō 注解:說釋也。
說釋卽悅怿。
說悅,釋怿皆古今字。
許書無悅怿二字也。
說釋者,開解之意,故為喜悅。
釆部曰:釋,解也。
從言兌聲。
兒部曰:兌,說也。
本周易。
此從言兌會意,兌亦聲。
弋雪切。
十五部。
一曰談說。
此本無二義二音,疑後增此四字,别音為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計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