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谛dì
注解:審也。
毛傳曰:審谛如帝。
從言帝聲。
都計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識shí 注解:常也。
常當為意,字之誤也。
草書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寫書,迨草變眞,訛誤往往如此。
意者,志也。
志者,心所之也。
意與志,志與識古皆通用。
心之所存謂之意,所謂知識者此也。
大學:誠其意。
卽實其識也。
一曰知也。
矢部曰:知,識□也。
按凡知識、記識、标識,今人分入去二聲,古無入去分别,三者實一義也。
從言戠聲。
賞職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訊xùn 注解:問也。
釋言曰:訊,言也。
小雅:訊之占夢。
毛曰:訊,問也。
《鄭箋》執、訊皆兼言問為訓。
從言卂聲。
思晉切。
十二部。
□,古文訊,從卥。
卥,古文西。
西,古音诜,與十二部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詧chá 注解:言微親察也。
從言,祭省聲。
铉祭作察,誤。
楚八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謹jǐn 注解:愼也。
心部曰:愼,謹也。
從言堇聲。
居隐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rénɡ 注解:厚也。
因仍則加厚。
□與仍音義略同。
從言乃聲。
如乘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谌chénp92下 注解:誠谛也。
釋诂:谌,信也。
許曰誠谛,未詳,疑谛乃締之誤。
從言甚聲。
是吟切。
七部。
《詩》曰:“天難谌斯。
”大雅文。
今詩作忱。
毛曰:忱,信也。
按谌、忱義同音近,古通用。
今詩:其命匪谌。
心部作天命匪忱。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信xìn 注解:誠也。
釋诂:誠,信也。
從人言。
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
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
息晉切。
十二部。
古多以為屈伸之伸。
□,古文信省也。
訫,古文信。
言必由衷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谌chén 注解:燕代東齊謂信谌也。
方言:允谌恂展諒穆,信也。
燕代東齊曰谌。
從言冘聲。
是吟切。
古音在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誠chénɡ 注解:信也。
從言成聲。
氏征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誡jiè 注解:敕也。
攵部曰:敕,誡也。
從言戒聲。
古拜切。
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誋jì 注解:誡也。
淮南缪稱注曰:誋,誡也。
○《淮南子□缪稱訓》:目之精者,可以消釋,而不可以昭誋。
注:誋,誡也。
不可以敎導戒人。
從言忌聲。
渠記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诰ɡào 注解:吿也。
見釋诂。
按以言吿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吿字,以此诰為上吿下之字。
又秦造诏字,惟天子獨稱之。
文□注卅五引《獨□》曰:诏猶吿也。
三代無其文,秦漢有也。
據此可證秦已前無诏字,至倉颉篇乃有幼子承诏之語,故許書不錄诏字。
铉補之,非也。
從言吿聲。
古到切。
古音在三部。
□,古文诰。
按此從言肘聲,是古音在三部之證。
〖注〗□、□,亦古文诰。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誓shì 注解:約束也。
周禮五戒:一曰誓,用之于軍旅。
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
從言□聲。
時制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譣xiǎn 注解:問也。
按言部谶,驗也。
竹部簽,驗也。
驗在馬部為馬名。
然則雲征驗者,于六書為假借,莫詳其正字。
今按:譣,其正字也。
譣訓問,謂按問。
與試驗、應驗義近。
自驗切魚窆,譣切息廉,二音迥異,尟識其關竅矣。
從言佥聲。
息廉切。
七部。
《周書》曰:“勿以譣人。
”立政文。
按此偁周書說假借也。
立政:勿用譣人,其惟吉士。
此譣正憸之假借。
心部曰:憸,诐也。
憸利于上佞人也。
依今音訓問則魚窆切,譣人則息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诂ɡǔ 注解:訓故言也。
故言者,舊言也。
十口所識前言也。
訓者,說敎也。
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敎人是之謂诂。
分之則如爾雅析故訓言為三
毛傳曰:審谛如帝。
從言帝聲。
都計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識shí 注解:常也。
常當為意,字之誤也。
草書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寫書,迨草變眞,訛誤往往如此。
意者,志也。
志者,心所之也。
意與志,志與識古皆通用。
心之所存謂之意,所謂知識者此也。
大學:誠其意。
卽實其識也。
一曰知也。
矢部曰:知,識□也。
按凡知識、記識、标識,今人分入去二聲,古無入去分别,三者實一義也。
從言戠聲。
賞職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訊xùn 注解:問也。
釋言曰:訊,言也。
小雅:訊之占夢。
毛曰:訊,問也。
《鄭箋》執、訊皆兼言問為訓。
從言卂聲。
思晉切。
十二部。
□,古文訊,從卥。
卥,古文西。
西,古音诜,與十二部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詧chá 注解:言微親察也。
從言,祭省聲。
铉祭作察,誤。
楚八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謹jǐn 注解:愼也。
心部曰:愼,謹也。
從言堇聲。
居隐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rénɡ 注解:厚也。
因仍則加厚。
□與仍音義略同。
從言乃聲。
如乘切。
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谌chénp92下 注解:誠谛也。
釋诂:谌,信也。
許曰誠谛,未詳,疑谛乃締之誤。
從言甚聲。
是吟切。
七部。
《詩》曰:“天難谌斯。
”大雅文。
今詩作忱。
毛曰:忱,信也。
按谌、忱義同音近,古通用。
今詩:其命匪谌。
心部作天命匪忱。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信xìn 注解:誠也。
釋诂:誠,信也。
從人言。
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
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
息晉切。
十二部。
古多以為屈伸之伸。
□,古文信省也。
訫,古文信。
言必由衷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谌chén 注解:燕代東齊謂信谌也。
方言:允谌恂展諒穆,信也。
燕代東齊曰谌。
從言冘聲。
是吟切。
古音在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誠chénɡ 注解:信也。
從言成聲。
氏征切。
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誡jiè 注解:敕也。
攵部曰:敕,誡也。
從言戒聲。
古拜切。
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誋jì 注解:誡也。
淮南缪稱注曰:誋,誡也。
○《淮南子□缪稱訓》:目之精者,可以消釋,而不可以昭誋。
注:誋,誡也。
不可以敎導戒人。
從言忌聲。
渠記切。
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诰ɡào 注解:吿也。
見釋诂。
按以言吿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吿字,以此诰為上吿下之字。
又秦造诏字,惟天子獨稱之。
文□注卅五引《獨□》曰:诏猶吿也。
三代無其文,秦漢有也。
據此可證秦已前無诏字,至倉颉篇乃有幼子承诏之語,故許書不錄诏字。
铉補之,非也。
從言吿聲。
古到切。
古音在三部。
□,古文诰。
按此從言肘聲,是古音在三部之證。
〖注〗□、□,亦古文诰。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誓shì 注解:約束也。
周禮五戒:一曰誓,用之于軍旅。
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
從言□聲。
時制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譣xiǎn 注解:問也。
按言部谶,驗也。
竹部簽,驗也。
驗在馬部為馬名。
然則雲征驗者,于六書為假借,莫詳其正字。
今按:譣,其正字也。
譣訓問,謂按問。
與試驗、應驗義近。
自驗切魚窆,譣切息廉,二音迥異,尟識其關竅矣。
從言佥聲。
息廉切。
七部。
《周書》曰:“勿以譣人。
”立政文。
按此偁周書說假借也。
立政:勿用譣人,其惟吉士。
此譣正憸之假借。
心部曰:憸,诐也。
憸利于上佞人也。
依今音訓問則魚窆切,譣人則息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诂ɡǔ 注解:訓故言也。
故言者,舊言也。
十口所識前言也。
訓者,說敎也。
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敎人是之謂诂。
分之則如爾雅析故訓言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