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屰nì
注解:不順也。
後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廢矣。
從幹下凵。
屰之也。
凵,口犯切。
兇下雲: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方上幹而下有陷之者,是為不順。
屰之也當作屰之意也。
魚□切。
古音在五部。
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幹部 □jué 注解:口上阿也。
大雅:有卷者阿。
箋雲:有大陵卷然而曲。
口上阿,謂口吻已上之肉随口卷曲。
毛傳:臄,□也。
□部□,□也。
與毛合。
晉灼注羽獵賦曰:口之上下名為噱。
按通俗文雲:口上曰臄,口下曰□。
服析言之,毛、許、晉皆渾言之,許舉上以包下耳。
今說文各本□下訛作舌也,古者舌無□名。
特牲少牢禮。
肵俎用心舌。
與加殽脾臄異用。
陸釋文雲:說文曰:□,舌也。
又雲口次肉也。
似陸時說文已誤矣。
單行釋文口次訛口裡,義全非。
讀書之難如是。
從口,上象其理。
文理。
其虐切。
五部。
卻绤從□聲。
凡□之屬皆從□。
□,□或如此。
臄,□或從豦肉。
二皆形聲。
臄見大雅。
〖注〗函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tiànp87下 注解:舌皃。
魯靈光殿賦:□熊□舕以龂龂。
善曰:□舕,吐舌皃。
吐玷、吐暫二切。
按□葢卽□之俗也。
從□省。
象形。
象形者,謂□象吐舌也。
從□省者,謂&and也。
舌出于□外,故内□外舌。
他念切。
七部。
□,古文□。
讀若三年導服之導。
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為導。
檀弓、喪大記注皆曰:禫或作道。
是今文禮作禫,古文禮作導。
鄭從今文,故見古文于注。
許從古文,故此及木、穴部皆雲三年導服,而示部無禫。
今有者後人增也。
導服者,導兇之吉也。
棪、□、□讀若導服,皆七、八部與三部合韻之理。
不于上文□下言之者,以舌皃之讀别下文竹上皮之讀,使人易了也。
不雲讀若導而雲三年導服之導者,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故今文變為禫字,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
○□,深也。
一曰竈突。
從穴從火從求省。
式針切。
一曰竹上皮,此别一義。
竹上靑皮,顧命、禮器、聘義皆謂之筍。
筍、筠古今字。
讀若沾。
沾,古之添字。
他兼切。
一曰讀若誓。
讀沾又讀誓,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
弼字從此。
謂弼字從□為聲也。
弜部作□。
然則從□者小篆,從□作□者古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文三 重三 隻zhǐ 注解:語已□也。
已,止也。
矣隻皆語止之詞。
庸風:母也天隻,不諒人隻。
是也。
亦借為是字。
小雅:樂隻君子。
箋雲:隻之言是也。
王風:其樂隻且。
箋雲:其且樂此而已。
按以此釋隻,與小雅箋同。
宋人詩用隻為隻字,但也。
今人仍之,讀如隻。
從口,象氣下引之形。
語止則氣下引也。
諸氏切。
十六部。
凡隻之屬皆從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隻部 □xīnɡ 注解:聲也。
謂語聲也。
晉宋人多用馨字,若“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何物老妪,生此甯馨兒”是也。
馨行而□廢矣。
随唐後則又無馨語,此古今之變也。
從隻甹聲。
讀若馨。
呼形切。
十一部。
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隻部 □nèp88上 注解:言之讷也。
檀弓作呐同。
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諸其口。
注:呐呐,舒小皃。
此與言部讷音義皆同,故以讷釋□。
從口内。
内,入也。
會意。
内亦聲。
女滑切。
十五部。
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矞yù 注解:□錐有所穿也。
從矛□。
□者入意。
小徐作□聲,會意兼形聲也。
餘律切。
十五部。
一曰滿有所出也。
矞雲葢取此義。
〖注〗矞雲,瑞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商shānɡ 注解:從外知内也。
從□,章省聲。
漢律曆志雲: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
白虎通說商賈雲:商之為言章也。
章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
按粊誓:我商赉女。
徐仙民音章,此古音也。
從外知内,了了章箸曰商。
今式陽切。
十部。
□,古文商。
□,亦古文商。
□,籒文商。
〖注〗□、□、□、□,亦古文商。
文三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句ɡōu 注解:曲也。
凡曲折之物,侈為倨,斂為句。
考工記多言倨句。
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鈎。
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牙。
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纡曲,如句容、句間、句餘、高句骊皆是也。
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鈎乙之意。
古音總如鈎。
後人句曲音鈎,章句音屦。
又改句曲字為勾,此淺俗分别,不可與道古也。
從口丩聲。
古矦切,古音也。
四部。
又九遇切,今音也。
凡句之屬皆從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拘jū 注解:止也。
從手句,手句者,以手止之也。
句亦聲。
舉朱切。
古音在四部。
讀如鈎。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笱ɡǒu 注解:曲竹捕魚笱也。
邶風毛傳曰:笱所以捕魚也。
周禮?人:掌以時?為梁。
大鄭雲:梁,水偃。
偃水而為關空,以笱承其空。
偃堰,空孔皆古今字。
魚梁皆石,絶水。
笱,曲竹為之。
以承孔,使魚入其中不得去者。
若以薄為梁,以笱承之,則謂之寡婦之笱。
從竹句,曲竹故從竹句。
句亦聲。
古厚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鈎ɡōu 注解:曲鈎也。
鈎字依韻會補。
曲物曰鈎,因之以鈎取物亦曰鈎。
從金句,句亦聲。
鈎鑲、吳鈎、釣鈎皆金為之,故
後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廢矣。
從幹下凵。
屰之也。
凵,口犯切。
兇下雲: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方上幹而下有陷之者,是為不順。
屰之也當作屰之意也。
魚□切。
古音在五部。
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幹部 □jué 注解:口上阿也。
大雅:有卷者阿。
箋雲:有大陵卷然而曲。
口上阿,謂口吻已上之肉随口卷曲。
毛傳:臄,□也。
□部□,□也。
與毛合。
晉灼注羽獵賦曰:口之上下名為噱。
按通俗文雲:口上曰臄,口下曰□。
服析言之,毛、許、晉皆渾言之,許舉上以包下耳。
今說文各本□下訛作舌也,古者舌無□名。
特牲少牢禮。
肵俎用心舌。
與加殽脾臄異用。
陸釋文雲:說文曰:□,舌也。
又雲口次肉也。
似陸時說文已誤矣。
單行釋文口次訛口裡,義全非。
讀書之難如是。
從口,上象其理。
文理。
其虐切。
五部。
卻绤從□聲。
凡□之屬皆從□。
□,□或如此。
臄,□或從豦肉。
二皆形聲。
臄見大雅。
〖注〗函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tiànp87下 注解:舌皃。
魯靈光殿賦:□熊□舕以龂龂。
善曰:□舕,吐舌皃。
吐玷、吐暫二切。
按□葢卽□之俗也。
從□省。
象形。
象形者,謂□象吐舌也。
從□省者,謂&and也。
舌出于□外,故内□外舌。
他念切。
七部。
□,古文□。
讀若三年導服之導。
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為導。
檀弓、喪大記注皆曰:禫或作道。
是今文禮作禫,古文禮作導。
鄭從今文,故見古文于注。
許從古文,故此及木、穴部皆雲三年導服,而示部無禫。
今有者後人增也。
導服者,導兇之吉也。
棪、□、□讀若導服,皆七、八部與三部合韻之理。
不于上文□下言之者,以舌皃之讀别下文竹上皮之讀,使人易了也。
不雲讀若導而雲三年導服之導者,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故今文變為禫字,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
○□,深也。
一曰竈突。
從穴從火從求省。
式針切。
一曰竹上皮,此别一義。
竹上靑皮,顧命、禮器、聘義皆謂之筍。
筍、筠古今字。
讀若沾。
沾,古之添字。
他兼切。
一曰讀若誓。
讀沾又讀誓,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
弼字從此。
謂弼字從□為聲也。
弜部作□。
然則從□者小篆,從□作□者古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文三 重三 隻zhǐ 注解:語已□也。
已,止也。
矣隻皆語止之詞。
庸風:母也天隻,不諒人隻。
是也。
亦借為是字。
小雅:樂隻君子。
箋雲:隻之言是也。
王風:其樂隻且。
箋雲:其且樂此而已。
按以此釋隻,與小雅箋同。
宋人詩用隻為隻字,但也。
今人仍之,讀如隻。
從口,象氣下引之形。
語止則氣下引也。
諸氏切。
十六部。
凡隻之屬皆從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隻部 □xīnɡ 注解:聲也。
謂語聲也。
晉宋人多用馨字,若“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何物老妪,生此甯馨兒”是也。
馨行而□廢矣。
随唐後則又無馨語,此古今之變也。
從隻甹聲。
讀若馨。
呼形切。
十一部。
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隻部 □nèp88上 注解:言之讷也。
檀弓作呐同。
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諸其口。
注:呐呐,舒小皃。
此與言部讷音義皆同,故以讷釋□。
從口内。
内,入也。
會意。
内亦聲。
女滑切。
十五部。
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矞yù 注解:□錐有所穿也。
從矛□。
□者入意。
小徐作□聲,會意兼形聲也。
餘律切。
十五部。
一曰滿有所出也。
矞雲葢取此義。
〖注〗矞雲,瑞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商shānɡ 注解:從外知内也。
從□,章省聲。
漢律曆志雲: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
白虎通說商賈雲:商之為言章也。
章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
按粊誓:我商赉女。
徐仙民音章,此古音也。
從外知内,了了章箸曰商。
今式陽切。
十部。
□,古文商。
□,亦古文商。
□,籒文商。
〖注〗□、□、□、□,亦古文商。
文三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句ɡōu 注解:曲也。
凡曲折之物,侈為倨,斂為句。
考工記多言倨句。
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鈎。
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牙。
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纡曲,如句容、句間、句餘、高句骊皆是也。
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鈎乙之意。
古音總如鈎。
後人句曲音鈎,章句音屦。
又改句曲字為勾,此淺俗分别,不可與道古也。
從口丩聲。
古矦切,古音也。
四部。
又九遇切,今音也。
凡句之屬皆從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拘jū 注解:止也。
從手句,手句者,以手止之也。
句亦聲。
舉朱切。
古音在四部。
讀如鈎。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笱ɡǒu 注解:曲竹捕魚笱也。
邶風毛傳曰:笱所以捕魚也。
周禮?人:掌以時?為梁。
大鄭雲:梁,水偃。
偃水而為關空,以笱承其空。
偃堰,空孔皆古今字。
魚梁皆石,絶水。
笱,曲竹為之。
以承孔,使魚入其中不得去者。
若以薄為梁,以笱承之,則謂之寡婦之笱。
從竹句,曲竹故從竹句。
句亦聲。
古厚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鈎ɡōu 注解:曲鈎也。
鈎字依韻會補。
曲物曰鈎,因之以鈎取物亦曰鈎。
從金句,句亦聲。
鈎鑲、吳鈎、釣鈎皆金為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