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部分

關燈
: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躧xǐ 注解:舞履也。

    鄭注周禮曰:鞮屦,四夷舞者屝也。

    史記貨殖傳:蹑利屣。

    徐廣曰:舞屣也。

    蹑一作跕。

    跕,吐協反。

    地理志:跕躧。

    臣瓒曰:蹑跟為跕。

    按舞不納履,故凡不箸跟,曳之而行曰躧履,如隽不疑傳、長門賦皆是也。

    西京賦說舞曰:振朱屣于盤樽。

    薛曰:朱屣,赤絲履也。

    從足麗聲。

    所绮切。

    十六部。

    □,或從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xiā 注解:足所履也。

    從足叚聲。

    乎加切。

    凡叚聲古在五部。

    按□疑〈?段〉之誤。

    篇、韻有踹字。

    丁貫切。

    今俗謂語用力踏地曰踹。

    〈?段〉音同也。

    許書碫字訛碬。

    □〈韋叚〉錯出,是其比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fèi 注解:跀也。

    字亦作剕。

    從足非聲。

    扶味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跀yuè 注解:□足也。

    此與刀部刖異義。

    刖,絶也。

    經傳多以刖為跀。

    周禮司□注雲:周改膑作刖。

    按唐虞夏□用髌,去其厀頭骨也。

    周用跀,□足也。

    凡于周言膑者,舉本名也。

    莊子: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

    崔譔雲:無趾故踵行。

    然則跀□卽漢之斬趾。

    無足指,故以足跟行也。

    無足指不能行,故别為刖足者之屦以助其行,左氏雲踴貴屦賤是也。

    髌則足廢不能行,跀則用踴尚可行,故跀輕于髌也。

    跀一名□,□一作剕。

    鄭駁異義雲:臯陶改膑為剕,呂□有剕,周改剕為刖。

    此恐誤,與司□注不合。

    從足月聲。

    魚厥切。

    十五部。

    □,跀或從兀。

    亦形聲。

    莊子養生主注曰:介,偏刖之名。

    崔本作兀,又作□,雲斷足也。

    德充符:申徒嘉,兀者也。

    李雲:刖足曰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趽fànɡ 注解:曲胫馬也。

    廣雅曰:趽□□也。

    □見上。

    □,俱達切。

    從足方聲。

    讀與彭同。

    薄庚切。

    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趹jué 注解:馬行皃。

    戰國策、史記雲:秦馬之良,探前趹後,蹄閑三□。

    西都賦:要趹追蹤。

    廣雅:趹,奔也。

    從足夬聲。

    各本作決省聲,淺人改也。

    古穴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趼yàn 注解:獸足企也。

    釋嘼:騉蹏趼,善升甗。

    又騉駼,枝蹏趼,善升甗。

    趼者謂其足企。

    企,舉歱也,故善登高。

    趼本或作研。

    研,滑石也。

    舍人、李巡、孫炎、郭樸、顔師古皆以蹄下平正如研釋之。

    從足幵聲。

    五甸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路lù 注解:道也。

    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此統言也。

    周禮:浍上有道,川上有路。

    此析言也。

    爾雅、毛傳:路,大也。

    此引伸之義也。

    從足各聲。

    恪故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蹸lìn 注解:轹也。

    車部曰:轹,車所踐也。

    從足□聲。

    良忍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跂qí 注解:足多指也。

    從足支聲。

    巨支切。

    十六部。

    按足部當終于路,蹸字跂字不當廁此。

    莊子:骈拇枝指。

    字隻作枝,跂葢俗體。

    文八十五按去踞跛二字則八十三。

     重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疋shū 注解:足也。

    上象腓腸,肉部曰:腨,腓腸也。

    下從止。

    止,下基也。

    《弟子職》曰:弟子職,管子書篇名。

    漢藝文志以列于孝經十一家,是其單行久矣。

    “問疋何止。

    ”謂問尊長之卧,足當在何方也。

    内則曰:将衽,長者奉席,請何止。

    止一作趾,足也。

    古文□為《詩□大雅》字。

    雅各布本作疋,誤。

    此謂古文叚借疋為雅字,古音同在五部也。

    亦□為足字。

    此則以形相似而叚錯,變例也。

    或曰胥字。

    此亦謂同音叚借,如府史胥徒之胥徑作疋可也。

    一曰疋記也。

    記下雲疋也,是為轉注,後代改疋為疏耳。

    疋疏古今字。

    此與足也别一義。

    凡疋之屬皆從疋。

    所菹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shūp85上 注解:門戶青疏□也。

    青字依篇、韻補。

    于門戶刻镂為□牗之形,而以青飾之也。

    □部曰:疏,通也。

    薛注西京賦曰:疏,刻穿之也。

    招□:網戶朱綴,刻方連些。

    古詩曰:交疏結绮□。

    從疋,從疋者,绮文相連如足迹相□也。

    疋亦聲。

    囪象□形。

    囪部曰:在牆曰牗,在屋曰囪。

    則囪疋為會意矣。

    而雲象形者,正謂門戶刻文如囪牖也。

    讀若疏。

    所菹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shū 注解:通也。

    此與□部疏音義皆同。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