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也。
拔同跋。
豳風狼跋亦或作拔。
馬融論語注曰:顚沛,僵仆也。
按豳風狼跋其胡謂□也,□則仆矣。
引伸為近人題跋字。
題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後也。
邶風傳:艹行曰跋。
别一義。
從足犮聲。
北末切。
廣韻蒲撥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蹐jí 注解:小步也。
毛傳:蹐,絫足也。
按絫蹐疊韻。
絫足者,小步之至也。
從足□聲。
資昔切。
十六部。
《詩》曰:“不敢不蹐。
”小雅。
走部引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跌diē 注解:踼也。
從足失聲。
徒結切。
十二部。
一曰越也。
别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踼tánɡ 注解:跌也。
今本作跌踼也,恐是誤倒。
吳都賦:□褫氣懾而自踼□者。
劉曰:踼□,頓伏也。
李引聲類:踼,跌也。
漢書音義:□,崩也。
從足昜聲。
徒郞切。
十部。
一曰槍也。
别一義。
木部曰:槍,歫也。
止部曰:歫,槍也。
按踼與□音義同。
□,歫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蹲dūn 注解:居也。
屍部曰:居,蹲也。
是為轉注。
各本作踞也,以俗改正,又增一踞篆于蹲後,今正而□之。
左傳:蹲甲而射之。
蹲,居也。
引伸為居積之義。
從足尊聲。
徂尊切。
十三部。
山海經作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uà 注解:居也。
從足荂聲。
苦化切。
按此恐又跨字之異體。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躩jué 注解:足躩如也。
論語苞氏曰:躩,盤辟皃也。
從足矍聲。
丘縛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踣bó 注解:僵也。
僵,卻偃也。
從足咅聲。
蒲北切。
按古音在四部。
爾雅釋文音赴,或孚豆蒲矦二反,是也。
然則踣與仆音義皆同。
孫炎曰:前覆曰仆。
左傳正義曰:前覆謂之踣。
對文則偃與仆别,散文則通也。
走部□同。
《春秋傳》曰:“晉人踣之。
”左傳襄十四年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蹇jiǎn 注解:□也。
尣部曰:□,蹇也。
是為轉注。
□,曲胫也。
易曰:蹇,難也。
行難謂之蹇,言難亦為之蹇。
俗作謇,非。
從足,寒省聲。
九辇切。
十四部。
按各本□作跛,又于蹇篆之上出跛篆,雲行不正也,從足皮聲,一曰足排之,讀若彼。
此後人不知跛卽□之隸變而增之耳。
今□。
曲禮:立毋跛。
鄭雲:跛,偏任也。
此謂形體偏任一邊如□者然。
凡經傳多作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蹁pián 注解:足不正也。
南都賦說舞曰:□□蹁跹。
卽上林賦之便□蹩□也。
從足扁聲。
部田切。
十二部。
一曰拖後足馬。
拖,俗字,當作拕。
讀若蘋。
此十一部十二部合韻。
或曰徧。
讀如徧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uíp84上 注解:胫肉也。
從足□聲。
一曰曲胫也。
廣韻作左胫曲。
讀若逵。
渠追切。
古音在三部。
按一曰曲胫也,橫梗不貫,凡似此者疑皆後人所妄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踒wō 注解:足跌也。
跌當為胅,字之誤也。
肉部曰:胅,骨差也。
踒者,骨委屈失其常,故曰胅,亦曰差跌。
從足委聲。
烏過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跣xiǎn 注解:足親地也。
親跣疊韻。
古者坐必脫屦,燕坐必褫襪,皆謂之跣。
如趙盾待君燕,跣以下,此褫襪之跣也。
如晉悼公跣而出,此不暇屦之跣也。
喪大記:主人徒跣。
亦謂褫襪。
從足先聲。
稣典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跔jū 注解:天寒足跔也。
周書大子晉解: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
大子曰:大師何舉足驟。
師曠曰:天寒足跔,是以數也。
此許所本。
莊子音義亦引周書天寒足跔。
今本周書作足躅,誤也。
跔者,句曲不伸之意。
從足句聲。
其俱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ǔn 注解:瘃足也。
疒部曰:瘃,中寒腫覆也。
據趙充國傳:手足皆有皲瘃之患。
此字篵足,故訓為瘃足。
從足囷聲。
囷聲锴本作困聲,非。
古音由斂而侈,囷聲字多轉入□韻。
苦本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距jù 注解:雞距也。
左傳: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
服曰:以金沓距也。
按鳥距如人與獸之□,此距與止部之歫異義。
他家多以距為歫。
從足巨聲。
求許切。
五部。
亦作□、作□。
路徑
拔同跋。
豳風狼跋亦或作拔。
馬融論語注曰:顚沛,僵仆也。
按豳風狼跋其胡謂□也,□則仆矣。
引伸為近人題跋字。
題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後也。
邶風傳:艹行曰跋。
别一義。
從足犮聲。
北末切。
廣韻蒲撥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蹐jí 注解:小步也。
毛傳:蹐,絫足也。
按絫蹐疊韻。
絫足者,小步之至也。
從足□聲。
資昔切。
十六部。
《詩》曰:“不敢不蹐。
”小雅。
走部引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跌diē 注解:踼也。
從足失聲。
徒結切。
十二部。
一曰越也。
别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踼tánɡ 注解:跌也。
今本作跌踼也,恐是誤倒。
吳都賦:□褫氣懾而自踼□者。
劉曰:踼□,頓伏也。
李引聲類:踼,跌也。
漢書音義:□,崩也。
從足昜聲。
徒郞切。
十部。
一曰槍也。
别一義。
木部曰:槍,歫也。
止部曰:歫,槍也。
按踼與□音義同。
□,歫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蹲dūn 注解:居也。
屍部曰:居,蹲也。
是為轉注。
各本作踞也,以俗改正,又增一踞篆于蹲後,今正而□之。
左傳:蹲甲而射之。
蹲,居也。
引伸為居積之義。
從足尊聲。
徂尊切。
十三部。
山海經作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uà 注解:居也。
從足荂聲。
苦化切。
按此恐又跨字之異體。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躩jué 注解:足躩如也。
論語苞氏曰:躩,盤辟皃也。
從足矍聲。
丘縛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踣bó 注解:僵也。
僵,卻偃也。
從足咅聲。
蒲北切。
按古音在四部。
爾雅釋文音赴,或孚豆蒲矦二反,是也。
然則踣與仆音義皆同。
孫炎曰:前覆曰仆。
左傳正義曰:前覆謂之踣。
對文則偃與仆别,散文則通也。
走部□同。
《春秋傳》曰:“晉人踣之。
”左傳襄十四年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蹇jiǎn 注解:□也。
尣部曰:□,蹇也。
是為轉注。
□,曲胫也。
易曰:蹇,難也。
行難謂之蹇,言難亦為之蹇。
俗作謇,非。
從足,寒省聲。
九辇切。
十四部。
按各本□作跛,又于蹇篆之上出跛篆,雲行不正也,從足皮聲,一曰足排之,讀若彼。
此後人不知跛卽□之隸變而增之耳。
今□。
曲禮:立毋跛。
鄭雲:跛,偏任也。
此謂形體偏任一邊如□者然。
凡經傳多作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蹁pián 注解:足不正也。
南都賦說舞曰:□□蹁跹。
卽上林賦之便□蹩□也。
從足扁聲。
部田切。
十二部。
一曰拖後足馬。
拖,俗字,當作拕。
讀若蘋。
此十一部十二部合韻。
或曰徧。
讀如徧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uíp84上 注解:胫肉也。
從足□聲。
一曰曲胫也。
廣韻作左胫曲。
讀若逵。
渠追切。
古音在三部。
按一曰曲胫也,橫梗不貫,凡似此者疑皆後人所妄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踒wō 注解:足跌也。
跌當為胅,字之誤也。
肉部曰:胅,骨差也。
踒者,骨委屈失其常,故曰胅,亦曰差跌。
從足委聲。
烏過切。
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跣xiǎn 注解:足親地也。
親跣疊韻。
古者坐必脫屦,燕坐必褫襪,皆謂之跣。
如趙盾待君燕,跣以下,此褫襪之跣也。
如晉悼公跣而出,此不暇屦之跣也。
喪大記:主人徒跣。
亦謂褫襪。
從足先聲。
稣典切。
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跔jū 注解:天寒足跔也。
周書大子晉解: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
大子曰:大師何舉足驟。
師曠曰:天寒足跔,是以數也。
此許所本。
莊子音義亦引周書天寒足跔。
今本周書作足躅,誤也。
跔者,句曲不伸之意。
從足句聲。
其俱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ǔn 注解:瘃足也。
疒部曰:瘃,中寒腫覆也。
據趙充國傳:手足皆有皲瘃之患。
此字篵足,故訓為瘃足。
從足囷聲。
囷聲锴本作困聲,非。
古音由斂而侈,囷聲字多轉入□韻。
苦本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距jù 注解:雞距也。
左傳: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
服曰:以金沓距也。
按鳥距如人與獸之□,此距與止部之歫異義。
他家多以距為歫。
從足巨聲。
求許切。
五部。
亦作□、作□。
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