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部分

關燈
: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ép79上 注解:齒相值也。

    今左傳作帻,訛字也。

    古無帻,則述傳時無此字也。

    杜雲:齒上下相值也。

    按謂上下齒整齊相對。

    詩所雲如瓠屖。

    從齒責聲。

    士革切。

    十六部。

    一曰齧也。

    别一義。

    《春秋傳》曰:“皙□。

    ”定九年文。

    按皙謂人色白,與□二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龇chái 注解:齒相齘也。

    齘各本誤龂,李本不誤。

    廣韻:□□,齒不正。

    上士佳,下五佳切。

    玉篇曰:□亦作□。

    一曰開口見齒之皃。

    管子曰:東郭有狗啀啀,旦莫欲齧我椵。

    啀啀,露齒之皃。

    從齒此聲。

    各本作柴省聲,淺人改也。

    讀若柴。

    仕街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齘xiè 注解:齒相切也。

    謂上下齒緊相摩切也。

    相切則有聲,故三倉雲:齘,鳴齒也。

    函人為甲,衣之欲其無齘也。

    大鄭雲:齘謂如齒齘,不齘則随人身便利。

    方言:齘,怒也。

    郭曰:言噤齘也。

    噤亦作□,篇、韻皆雲:□齘,切齒怒。

    從齒介聲。

    胡介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齞yǎn 注解:張口見齒也。

    依文選注訂。

    登徒子好色賦:齞唇曆齒。

    從齒隻聲。

    研繭切。

    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yàn 注解:齒差也。

    差當作齹。

    從齒兼聲。

    五緘切。

    七部。

    廣韻語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齺zōu 注解:齒拹也。

    拹,今本作搚。

    手部曰:拹,一曰拉也。

    齒拉者,謂齒折也。

    一曰馬口中橜也。

    司馬相如傳:猶時有銜橜之變。

    張揖曰:銜,馬勒銜也。

    橜,騑馬口長銜也。

    司馬貞曰:周遷輿服志雲:鈎逆上者為橜,橜在銜中,以鐵為之,大如雞子。

    鹽鐵論雲:無銜橜而禦悍馬是也。

    從齒刍聲。

    側鸠切。

    四部。

    廣雅、廣韻及管子注士角切。

    一曰齰也。

    廣雅齺齧也本此。

    按管子:車毂□騎,連伍而行。

    荀卿子: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當。

    二書于齰義差近,齧則齒近物。

    廣韻曰:齺,齒相近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齱zōu 注解:齱齵,疊韻。

    齒不正也。

    廣韻齱下曰:齱齲,齒偏。

    齵下曰:齱齵。

    從齒取聲。

    側鸠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齵óu 注解:齱齵也。

    從齒禺聲。

    五婁切。

    四部。

    按二字各本訛亂,今依廣韻正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zhā 注解:□龉,疊韻。

    齒不相值也。

    廣韻曰:龃龉,不相當也。

    或作鉏铻。

    上床呂切,下魚巨切。

    按金部□下雲:鉏□也。

    □或作铻。

    周禮注作鉏牙。

    左傳西鉏吾以鉏吾為名。

    牙吾古音皆在九魚。

    古龃字有單用者。

    東方朔傳曰:龃者,齒不正也。

    許書各本□訓龉齒也,龉訓齒不相值也,二篆自當類廁,各本離之甚遠。

    又□側加切,龉魚舉切,全失古語疊韻之理。

    葢由□之字變為龃,龉之字變為齖,因以□齖并入麻韻,而與龉畫分異處耳。

    今從齱齵之例正之,不為專辄也。

    從齒虘聲。

    大徐側加切。

    按古音在五部,當依廣韻床呂切。

    篆韻諩鉏阻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龉yǔp79下 注解:□龉也。

    從齒吾聲。

    魚舉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cuó 注解:齒差跌皃。

    差者,不值也。

    跌者,踼也。

    齒差跌,謂參差踼跌不平正也。

    從齒佐聲。

    铉曰:佐當是□,傳寫之誤。

    說文無佐字。

    昨何切。

    十七部。

    《春秋傳》曰:“鄭有子□。

    ”見左傳昭十六年,今傳作齹,實一字也。

    釋文曰:齹,字林才可士知二反。

    說文作□,雲齒差跌也,在河千多二反。

    是字林始有齹。

    各本說文乃以齹篆先□,而别為音義,誤甚,今□之。

    古人名字相應,或以相反為相應。

    齹者不齊,故為嬰齊之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齤quán 注解:缺齒也。

    一曰曲齒。

    缺齒者,□也。

    曲齒者,上雲齒差跌,今俗雲齒□也。

    按淮南道應訓:若士齤然而□。

    謂露其齒病而□也。

    從齒□聲。

    讀又若權。

    按雲又者,謂□讀若書卷,齤讀同,又讀若權也。

    大徐□又,非。

    巨贠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