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部分

關燈
地則有四處。

    ,此道似之也。

    按中山經:宣山桑枝四衢。

    少室山木曰帝休,枝五衢。

    天問:靡萍九衢。

    淮南書:木大則根欋。

    皆謂□逪岐出。

    從行瞿聲。

    其俱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chōnɡ 注解:通道也。

    沖通疊韻。

    引伸之義為當也,向也,突也。

    從行童聲。

    昌容切。

    九部。

    今作沖。

    《春秋傳》曰:“及□以擊之。

    ”左傳昭元年文。

    各本以下有戈字,李焘本無。

    按上雲子南執戈逐之,則雲以擊之,不再出戈是也。

    今傳作擊之以戈,亦是淺人所改。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衕tónɡ 注解:通街也。

    衕通疊韻。

    今京師胡衕字如此作。

    從行同聲。

    徒弄切。

    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jiàn 注解:迹也。

    此與彳部□音義同。

    從行戋聲。

    才線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衙yú 注解:衙衙,依廣韻九魚補二字。

    行皃。

    九辯:導飛廉之衙衙。

    王注:風伯次且而埽塵也。

    按衙衙是行列之意,後人因以所治為衙。

    從行吾聲。

    魚舉切。

    又音牙。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衎kàn 注解:行喜皃。

    小雅毛傳曰:衎,樂也。

    從行幹聲。

    空旱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xuàn 注解:行且賣也。

    周禮:飾行儥慝。

    大鄭雲:儥,賣也。

    慝,惡也。

    謂行且賣奸僞惡物者。

    後鄭雲:謂使人行賣惡物于市,巧飾之令欺诳買者。

    從行言。

    黃絢切。

    十四部。

    言亦聲也。

    衒,□或從□。

    依或字諧聲。

    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shuài 注解:将□也。

    □也,今本作衛也,誤。

    将,如鳥将雛之将,古不分平去也。

    □,導也,循也。

    今之率字,率行而□廢矣。

    率者,捕鳥畢也。

    将帥字古隻作将□。

    帥行而□又廢矣。

    帥者,佩巾也。

    □與辵部□音義同。

    從行率聲。

    所律切。

    十五部。

    〖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衛wèi 注解:宿衛也。

    宮正:夕擊柝而比之。

    注:暮行夜以比直宿者。

    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凡在版者。

    大鄭雲:庶子,宿衛之官。

    後鄭雲:衛王宮者必居四角四中,于徼□便也。

    漢有衛尉掌宮門衛屯兵。

    從韋帀行。

    韋者,圍之省,圍守也。

    帀,□也。

    韋亦聲。

    于歲切。

    十五部。

    行,列也。

    依韻會訂。

    此釋從行之意。

    行者,列也。

    今音讀如杭,别于步趨之行。

    韻從三字會意。

    文十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行部 齒chǐ 注解:口龂骨也。

    鄭注周禮曰:人生齒而體僃。

    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

    象口齒之形,□者,象齒。

    餘口字也。

    止聲。

    昌裡切。

    一部。

    凡齒之屬皆從齒。

    □,從小徐也。

    大徐本誤。

    古文齒字。

    古文獨體象形,不加聲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龂yín 注解:齒本肉也。

    各本無肉。

    □應兩引作齒肉也,篇、韻皆作齒根肉也,今補。

    龂為肉,故上文齒為龂骨。

    此骨出肉外,故肉為骨本。

    魯世家:甚矣魯道之衰也。

    洙泗之閑龂龂如也。

    地理志雲:魯濱洙泗,其民涉渡,幼者扶老者而代其任。

    俗既薄,長老不自安,與幼者相讓,故曰魯道衰,洙泗之閑龂龂如也。

    按彼此争辭,露其齒本,故曰龂龂。

    徐廣五艱反。

    又按曲禮:□不至矧。

    鄭雲:齒本曰矧,大□則見。

    矧正龂之近部叚借字也。

    從齒斤聲。

    魚斤切。

    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齒部 龀chèn 注解:毀齒也。

    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龀。

    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龀。

    從齒匕。

    各本篆作龀,雲從齒從七,初忍初觐二音。

    殆傅會七聲為之。

    今按其字從齒□,□,變也。

    今音呼□切,古音如貨。

    本命曰:陰以陽化,陽以陰變。

    故男以八月生齒,八歲而毀。

    女七月生齒,七歲而毀。

    毀與化義同音近。

    □應書卷五:龀,舊音差貴切。

    卷十一:舊音羌貴切。

    然則古讀如未韻之□,葢本從匕,匕亦聲。

    轉入寘至韻也。

    自誤從七旁。

    □應雲初忍切,孫愐雲初堇切,廣韻乃初觀切,集韻乃初問、恥問二切。

    其形唐宋人又訛齓從乚,絶不可能矣。

    今當依舊音差貴切。

    古音葢在十七部。

     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