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部分

關燈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迫pò 注解:近也。

    釋言曰:逼,迫也。

    逼本又作偪。

    許無逼偪字,葢隻用畐。

    從辵白聲。

    博陌切。

    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rì 注解:近也。

    釋言:驲,傳也。

    郭雲:本或作□。

    按此假□為驲也。

    聲類雲:□亦驲字。

    則附會爾雅或本而合為一字。

    從辵臸聲。

    按至部:臸,到也。

    重至與并至一也。

    人質切。

    十二部。

    〖注〗重至與臸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迩ěrp74下 注解:近也。

    見釋诂、小雅毛傳。

    從辵爾聲。

    兒氏切。

    三百篇在十五部。

    漢人在十六部。

    迩,古文迩。

    以尒形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遏è 注解:微止也。

    釋诂:遏,止也。

    按微者,細密之意。

    從辵曷聲。

    讀若桑蟲之蠍。

    之字衍。

    烏割切。

    十五部。

    桑蟲蠍見蟲部,蜀也,亦名蝤蛴。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遮zhē 注解:遏也。

    從辵庶聲。

    止車切。

    古音在五部。

    易用錫馬蕃庶,鄭讀為藩遮。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yàn 注解:遮□也。

    此當是□遮也之倒,□複字之僅存者。

    從辵羨聲。

    于線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迣zhì 注解:迾也。

    晉趙曰迣。

    鮑宣傳:部落□鳴,男女遮迣。

    此其義也。

    禮樂志:體容與,迣萬裡。

    孟康迣音逝,此叚借也。

    從辵世聲。

    讀若寘。

    按許有窴無寘。

    寘者窴之誤。

    凡寘彼周行、寘諸河之幹皆當作窴。

    眞聲而入十五部者,合音也。

    迣,征例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迾liè 注解:遮也。

    周禮假厲為之。

    山虞,澤虞,卝人,迹人厲禁。

    大鄭雲:遮,列守之是也。

    禮記假列為之。

    玉藻:山澤列而不賦。

    鄭雲:列之言遮列也是也。

    漢書假迣為之。

    禮樂志:鮑宣傳晉灼雲:迣,古迾字是也。

    西京賦:迾卒淸□。

    李引禮記注:迾,遮也。

    此可證玉藻注本作列之言迾遮也。

    今本誤。

    從辵列聲。

    良薛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遷qiān 注解:登也。

    從辵□聲。

    七然切。

    十四部。

    拪,古文遷,從手西。

    形聲。

    〖注〗□、□、□、□,亦古文遷。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qiān 注解:過也。

    本義此為經過之過,心部愆、□、諐為有過之過,然其義相引伸也。

    故漢書劉輔傳雲:元首無失道之□。

    從辵侃聲。

    去虔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遱lóu 注解:連遱也。

    連遱雙聲。

    集韻:連遱謂不絶皃。

    從辵婁聲。

    洛侯切。

    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zhì 注解:前頓也。

    從辵枼聲。

    各本篆作□,汲古改本作□,解說作巿聲,皆非也。

    今依玉篇正。

    廣韻入三十怗,先頰切,雲□□走也。

    賈侍中說:一讀若拾,一疑衍。

    锴本作一曰。

    又若郅。

    手部揲字。

    易音有時設、息列,思頰三反不同。

    此讀若拾,則在七部。

    讀若郅,則在十二部。

    猶□□音皆岐也。

    玉篇口黠、竹季二切,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jiā 注解:□牙,令不得行也。

    牙各本作互,今依玉篇正。

    □牙今音疊韻,古音雙聲。

    行,篇、韻皆作進。

    從辵枷聲。

    古牙切。

    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yuèp75上 注解:踰也。

    足部曰:踰,□也。

    踰與逾義小别。

    從辵戉聲。

    王伐切。

    十五部。

    《易》曰:“雜而不□。

    ”□辭傳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逞chěnɡ 注解:通也。

    方言曰:逞,快也。

    自山而東或曰逞,江淮陳楚之閑曰逞。

    又曰:逞,疾也。

    楚曰逞。

    又曰:逞,解也。

    從辵呈聲。

    醜郢切。

    十一部。

    楚謂疾行為逞。

    本方言。

    《春秋傳》曰:“何所不逞欲。

    ”左傳昭十四年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遼liáo 注解:遠也。

    小雅:山川悠遠,維其勞矣。

    箋雲:其道裡長遠,邦域又勞勞廣闊。

    勞者,遼之叚借也。

    從辵尞聲。

    洛蕭切。

    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辵部 遠yuǎn 注解:遼也。

    從辵袁聲。

    雲阮切。

    十四部。

    □,古文遠。

    〖注〗□,古文遠或從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