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關燈
九歌:靈偃蹇兮皎服。

    又靈連蜷兮旣留,又思靈保兮賢姱。

    王注皆雲:靈,巫也,楚人名巫為靈。

    許亦當雲巫也無疑矣。

    引伸之義如谥法曰極知鬼事曰靈,好祭鬼神曰靈。

    曾子曰: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

    毛公曰:神之精明者稱靈。

    皆是也。

    以玉事神。

    依韻會無也字。

    從王巫能以玉事神,故其字從玉。

    霝聲。

    郞丁切。

    十一部。

    靈,□或從巫。

    文一百二十四依锴本。

     重十七锴十六,今增□字則十七。

    按自璙已下皆玉名也。

    瓒者,用玉之等級也。

    瑛,玉光也。

    璑已下五文記玉之惡與美也,璧至瑞皆言玉之成瑞器者也,璬珩玦珥至瓃皆以玉為飾也,玼至瑕皆言玉色也,琢琱理三文言治玉也,珍玩二文言愛玉也。

    玲已下六文,玉聲也。

    瑀至玖,石之次玉者也。

    □至瑎,石之似玉者也。

    琨珉瑤,石之美者也。

    玓至□皆珠類也。

    琀□二文,送死玉也。

    璗異類而同玉色者。

    靈謂能用玉之巫也。

    通乎說文之條理次第,斯可以治小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珏jué 注解:二玉相合為一珏。

    左傳正義曰:瑴,倉颉篇作珏。

    雲雙玉為珏,故字從雙玉。

    按淮南書曰:□玉百工。

    注:二玉為一工,工與珏雙聲,百工卽百珏也。

    不言從二玉者,義在于形,形見于義也。

    古嶽切。

    三部。

    凡珏之屬皆從珏。

    因有班□字,故珏專列一部,不則綴于玉部末矣,凡說文通例如此。

    瑴,珏或從□。

    □聲也。

    左傳納玉十瑴,魯語行玉廿瑴,字皆如此作。

    韋昭、杜預解同說文。

    〖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珏部 班bān 注解:分瑞玉。

    堯典曰:班瑞于羣後。

    從珏刀。

    會意,刀所以分也。

    布還切。

    古音在十三部。

    讀如文質份份之份。

    周禮以頒為班,古頒班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珏部 □fú 注解:車笭閑皮箧也。

    也字依玉篇補。

    東京賦、司馬彪輿服志皆曰:□弩。

    李善曰:□,車闌閑皮筐,置弩于□曰□弩。

    師古亦曰:□弩,皮箧盛弩也。

    今本輿服志□弩二字訛為□辄弩三字。

    古者使奉玉所以盛之。

    依玉篇補正。

    從車珏。

    謂此皮箧,漢時輕車以藏弩。

    輕車,古之戰車也。

    其制沿于古者人臣出使,奉圭璧璋琮諸玉,車笭閑皮箧,所用盛之,此其字之所由從車珏,會意也。

    聘禮:圭藏于椟。

    然則椟藏于皮箧。

    讀與服同。

    房六切。

    古音當在一部,以服古在一部也。

    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珏部 氣qì 注解:雲氣也。

    氣氣古今字,自以氣為雲氣字,乃又作饩為廪氣字矣。

    氣本雲氣,引伸為凡氣之偁。

    象形。

    象雲起之皃。

    三之者,列多不過三之意也。

    是類乎從三者也,故其次在是。

    去旣切。

    十五部。

    借為氣假于人之氣。

    又省作乞。

    凡氣之屬皆從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氣部 氛fēn 注解:祥氣也。

    謂吉兇先見之氣。

    左傳曰:非祭祥也,喪氛也。

    杜注:氛,惡氣也。

    晉語曰:見翟柤之氛。

    ○氛,祲氛,兇象也。

    兇曰氛,吉曰祥。

    玉裁按:統言則祥氛二字皆兼吉兇,析言則祥吉氛兇耳。

    許意是統言。

    左傳又曰:楚氛甚惡。

    杜注:氛,氣也。

    可見不容分别。

    從氣分聲。

    符分切。

    十三部。

    雰,氛或從雨。

    按此為小雅雨雪雰雰之字。

    月令:雰霧冥冥。

    釋名:氛,粉也。

    潤氣箸艹木,因凍則凝,色白若粉也,皆當作此。

    雰與祥氣之氛各物,似不當混而一之。

    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氣部 士shì 注解:事也。

    豳風、周頌傳凡三見。

    大雅武王豈不仁傳亦雲:仁,事也。

    鄭注表記申之曰:仕之言事也。

    士事疊韻。

    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偁士。

    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稱也。

    故傳曰: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

    數始于一,終于十,從一十。

    三字依廣韻。

    此說會意也。

    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

    ”韻會、玉篇皆作推一合十,铉本及廣韻皆作推十合一,似铉本為長。

    數始一終十,學者由博返約,故雲推十合一。

    博學,審問,愼思,明辨,笃行,惟以求其至是也,若一以貫之,則聖人之極緻矣。

    鉏裡切。

    一部。

    凡士之屬皆從士。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士部 壻xùp20下 注解:夫也。

    夫者,丈夫也,然則壻為男子之美稱,因以為女夫之稱。

    釋親曰:女子子之夫為壻。

    從士胥。

    铉本有聲字,誤。

    周禮注、詩箋皆曰:胥,有才知之稱。

    又曰:胥讀如谞,謂其有才知為什長。

    說文言部曰:谞,知也。

    然則從胥者,從谞之省。

    《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者,夫也。

    此引衛風而釋之,明從士之意。

    讀與細同。

    稣計切。

    古音當在十六部。

    婿,壻或從女。

    以女配有才知者,為會意。

    〖注〗《詩□衛風□氓》。

    爽:差錯。

    貳:不專一,有二心。

    行:行為。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士部 壯zhuàng 注解:大也。

    方言曰:凡人之大謂之奘,或謂之壯。

    尋說文之例,當雲大士也,故下雲從士,此葢淺人删士字。

    從士丬聲。

    側亮切。

    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