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關燈
首瓊支。

    因而引伸凡玉石之美皆謂之瓊。

    應劭曰:瓊,玉之華也。

    是其理也。

    從王敻聲。

    渠營切。

    古音在十四部。

    招□與奸安軒山連寒湲蘭筵韻。

    璚,瓊或從矞。

    巂聲也。

    矞為□之入聲,角部觼或作鐍,此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音之理。

    瓗,瓊或從瓗。

    巂聲也。

    此十四部與十六部合音之理。

    蟲部蠵亦作□。

     珦xiàngp11上 注解:玉也。

    從王向聲。

    許亮切。

    十部。

     □là 注解:玉也。

    從王剌聲。

    盧達切。

    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珣xún 注解:醫無闾之珣□璂。

    《爾雅》曰:東北之美者,有醫無闾之珣玗琪焉。

    璂琪同。

    醫無闾,山名,在今盛京錦州府廣甯縣西十裡,屈原賦謂之于微闾。

    珣玗璂合三字為玉名,玗璂二字又各有本義,故不連舉其篆也,葢醫無闾,珣玗璂皆東夷語。

    《周書》所謂夷玉也。

    夷玉,顧命文。

    鄭注雲:東北之珣玗琪也。

    從王旬聲。

    相倫切。

    十二部。

    一曰玉器。

    此字義别說也。

    周禮玉瑞玉器注曰:禮神曰器。

    爾雅:璧大六寸謂之宣。

    郊祀志:有司奉瑄玉。

    詛楚文:□用吉王□璧。

    皆卽珣字。

    讀若宣。

    謂訓器則讀若宣也,音轉入十四部,如毛詩于嗟洵兮,韓詩洵作□之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璐lù 注解:玉也。

    九章:被明月兮佩寶璐。

    玉逸注:寶璐,美玉也。

    從王路聲。

    洛故切。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瓒zàn 注解:三玉二石也。

    從王贊聲。

    徂贊切。

    十四部。

    《禮》:“天子用全,純玉也。

    上公用駹,四玉一石。

    侯用瓒。

    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

    ”考工記玉人曰:天子用全,上公用龍,矦用瓒,伯用将。

    注:鄭司農雲:全,純色也。

    龍當為尨,尨謂雜色。

    □謂:全,純玉也。

    瓒讀如□□之□。

    龍、瓒、将皆雜名也。

    卑者下尊以輕重為差,玉多則重,石多則輕。

    公矦四玉一石,伯子男三玉二石。

    按許君龍作駹,從先鄭易字也。

    埒,許、鄭同,皆不作将。

    倘是将字,鄭不得釋為雜,鄭已後傳寫失之。

    鄭雲:公矦四玉一石。

    則記文不當公矦分别異名。

    許說為長。

    戴先生曰:此葢泛記用玉為飾之等。

    玉裁謂:此與祼圭之瓒異義。

    許不言祼圭之瓒者,葢其字古隻作贊。

    黃金為勺,不用玉也。

    詩謂之玉贊。

    圭贊者,以贊助祼圭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瑛yīng 注解:玉光也。

    山海經言玉榮,離騷、孝經援神契、□書皆言玉英。

    淮南鴻烈曰:龍淵有玉英。

    高注:英,精光也。

    從王英聲。

    于京切。

    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璑wú 注解:三采玉也。

    周禮故書:璑玉三采。

    注曰:璑,惡玉名。

    江沅曰:惡王者,亞次之玉也。

    古惡、亞字通。

    廣雅玉類有璑。

    玉裁按:天子純玉,公四玉一石,侯三玉二石,故書作璑。

    新書作珉,皆謂石之次玉者。

    諸公之冕,璑玉三采,謂以璑雜玉備三采,下于天子純玉備五采也。

    許雲:三采玉謂之璑。

    誤矣。

    從王無聲。

    武無切。

    徐堅引說文音舞。

    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玊珛xiù(字形有誤)p11下 注解:朽玉也。

    從王有點,讀若畜牧之畜。

    各本篆文作珛,解雲:從王有聲。

    今訂正。

    史記:公玉帶。

    索隐曰:三輔決錄注雲:杜陵有玉氏,音肅。

    說文以為從王,音畜牧之畜。

    此可證唐本但作玉,不作珛。

    廣韻一屋雲:玉音肅,朽玉。

    此說文本字。

    四十九宥雲:珛音齅。

    此從俗字。

    玉篇:玉,欣救、思六二切。

    此說文本字。

    珛,許救切,引說文朽玉也,此後人據俗本說文所增。

    佩觿曰:玉有欣救、魚錄、息足、相逐四翻,俗别為玊。

    郭雲:别為玊者,謂玉石字點在三畫之側。

    欣救、息足、相逐三切,點在二畫之側也。

    葢後人以朽玉字為玉石字,以别于帝王字。

    複高其點為朽玉,玉姓字,以别于玉石字。

    又或改說文從王加點為從王有聲,作珛,亦以别于玉石字也。

    朽玉者謂玉有瑕□,故從玉加點以象形。

    淮南書雲:夏後之璜不能無考。

    考、朽古音同。

    史記:蔺相如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從王加點謂可指示也。

    畜牧字,依說文本作嘼。

    許救、許六二切,玉音同之。

    杜陵玉姓音肅,雙聲也。

    三部。

    〖注〗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璇xuán 注解:美玉也。

    山海經:西王母之山,有璇瑰瑤碧。

    郭傳:璇瑰,玉名。

    竹書穆天子傳:重□氏之所守曰枝斯璇瑰。

    郭注:璇瑰,玉名。

    引左傳:贈我以璇瑰。

    按左傳成公十八年。

    今本作瓊瑰。

    僖公廿八年璇弁,今本作瓊弁。

    張守節史記璇玑作瓊玑。

    璇與瓊,古書多相亂。

    璇瑰,郭音旋回,合二字為美玉名。

    山海經單言琁者,亦美玉也。

    從王睿聲。

    似沿切。

    十四部。

    《春秋傳》曰:“璇弁玉纓。

    ”見上。

    張衡西京賦:璇弁玉纓。

    薛敬文解:弁,馬冠也,叉髦以璇玉作之。

    纓,馬鞅也,以玉飾之。

    锴本弁作冠,諱李昪嫌名也。

    琁,璇或從旋省。

    各本廁瓊璚瓗三字之下,解雲:瓊或從旋省。

    考文□陶征士诔:璇玉緻美。

    李善注曰:山海經雲:升山,黃酸之水出焉,其中多琁玉。

    說文雲:琁亦璇字。

    李氏以琁注璇,引說文為證,然則李所據說文,不同今本,今據以訂正。

    楊倞注孫卿引說文:琁,赤玉,音瓊。

    則同今本矣。

    中山經、海内西經言琁者皆美玉也。

    郭雲:琁,石次玉者也。

    又雲:琁,玉類。

    又雲:璇瑰亦玉名。

    是未知璇、琁同字矣。

    □,籒文璇。

    □部曰:壡,籒文叡。

    疑此籒當作〈壡下玉〉,壡聲。

    小篆叡字省大篆為之也。

    □,古文璇。

    疑當古文作璇,小篆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球qiúp12上 注解:玉也。

    铉本:玉罄也。

    非。

    爾雅釋器曰:璆,美玉也。

    禹貢、禮器鄭注同。

    商頌:小球大球。

    傳曰:球,玉也。

    按磬以球為之,故名球,非球之本訓為玉磬。

    從王求聲。

    巨鸠切。

    三部。

    璆,球或從翏。

    求翏二聲。

    同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琳lín 注解:美玉也。

    高注淮南、王注楚辭、李、孫、郭注爾雅皆曰:琳,美玉名。

    某氏注尚書曰:琳,玉名。

    從王林聲。

    力尋切。

    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璧bì 注解:瑞玉圜也。

    瑞,以玉為信也。

    釋器:肉倍好謂之璧,邊大孔小也。

    鄭注周禮曰:璧圜象天。

    從王辟聲。

    比激切。

    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瑗yuàn 注解:大孔璧。

    釋器曰:好倍肉謂之瑗,孔大于邊也。

    人君上除陛以相引。

    未聞。

    瑗、引雙聲。

    孫卿曰:聘人以珪,召人以瑗。

    《爾雅》曰:“好倍肉謂之瑗,肉倍好謂之璧。

    ”釋器文。

    好謂孔,肉謂邊也。

    從王爰聲。

    王眷切。

    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玉部 環huán 注解:璧肉好若一謂之環。

    亦見釋器。

    古者還人以環,亦瑞玉也。

    鄭注經解曰:環取其無窮止。

    肉上舊衍也字。

    從王睘聲。

    戸關切。

    十四部。

    環引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