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
詩綿箋、掌蜃注徑用蜃為祳字。
天子所□親遺同姓。
大宗伯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
大行人歸脤以交諸矦之福。
從示辰聲。
時忍切。
古音在十三部。
《春秋傳》曰:“石尚來歸祳。
”春秋經定公十四年文。
凡說文引春秋經皆□諸傳,謂左氏春秋有此文也。
祴gāi 注解:宗廟奏祴樂。
宗廟中賓醉而出,奏祴夏,故字從示。
從示戒聲。
古哀切。
一部。
禡mà 注解:師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禡。
釋天曰:是禷是禡,師祭也。
王制注雲:為兵禱。
周禮肆師、甸祝皆作貉。
杜、鄭讀貉為十百之百,雲為師祭造軍法者,禱氣勢之十百增倍。
許說不同者,許時古今說具在,五經異義今已亾。
又賈氏周禮解诂亦亾,不詳其所本也。
從示馬聲。
莫駕切。
古音在五部。
《周禮》曰:“禡于所征之地。
”王制文。
禂dǎo 注解:禱牲馬祭也。
甸祝:禂牲禂馬。
杜子春雲:禂,禱也。
為馬禱無疾,為田禱多獲禽牲。
詩雲:旣伯旣禱。
爾雅曰:旣伯旣禱。
伯,馬祭也。
玉裁按:此許說所本。
杜引詩者,以伯證禱馬。
毛傳雲:伯,馬祖也。
重物愼微,将用馬力,必先為之禱其祖,此周禮之禂馬也。
又雲:禱,禱獲也。
此釋旣禱,周禮之禂牲也。
杜本毛說,鄭君易杜說雲:禂讀如伏誅之誅,今侏大字也。
為牲祭求肥充,為馬祭求肥健。
鄭以上文旣有表貉釋為禱氣勢之十百,而多獲不當禂牲,又雲禱多獲禽牲,故必易為侏大而後安。
今本爾雅、周禮注馬祭之上皆脫伯字。
從示周聲。
都皓切。
五經文字直由反。
又音誅。
古音在三部。
○锴引《詩》曰:旣禡旣禂。
《詩》無此語,铉又誤入正文。
□,铉本作□。
或從馬,壽省聲。
此字從馬則不該,雲□聲足矣,不當取省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示部 社shèp8上 注解:地主也。
五經異義:今孝經說曰:社者,土地之主。
土地廣博,不可徧敬,封五土以為社。
古左氏說:共工為後土,為社。
許君謹案曰:春秋稱公社,今人謂社神為社公,故知社是上公,非地祇。
鄭駁之雲:社祭土而主陰氣。
又雲:社者,神地之道,謂社神但言上公,失之矣。
人亦謂雷曰雷公,天曰天公,豈上公也。
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
稷之神若是句龍、柱、棄,不得先五嶽而食。
又引司徒五土名,又引大司樂五變而緻介物及土示。
土示,五土之緫神,卽謂社也。
六樂于五地無原隰而有土祇,則土祇與原隰同用樂也。
玉裁按:許訓社為地主,此用今孝經說,而以地主也,從示土之雲,先于左氏傳,則與異義從左氏說者不符,葢許君異義先成,說文晚定,往往有說文之說早同于鄭君之駁者。
如社稷、昊天、聖人感天而生、三愙等皆是也。
從示土。
锴土下本無聲字,韻會所引是也。
地主為社,故字從示土。
《春秋傳》曰:“共工之子句龍為社神。
”左氏傳昭公廿九年:史墨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後土,後土為社。
許旣從今孝經說矣,又引古左氏說者,此與心字雲土藏也,象形,博士說以為火藏一例,兼存異說也。
鄭駁異義,以為社者,五土之神,能生萬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
然則句龍配五土之神祭于社。
周禮二十五家為社,風俗通義曰:周禮說二十五家為社,但為田祖報求。
許雲周禮者,周禮說也。
賈逵、杜預注左傳、高誘注呂覽、薛瓒注五行志皆同。
晏子春秋桓公以書社五百裡封管仲,呂覽越以書社三百裡封墨子,史記将以書社七百裡封孔子皆謂二十五家為裡,裡有社,故雲書社若幹裡。
鄭駁異義引州長職曰:以歲時祭祀州社,是二千五百家為社也。
祭法: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
注雲:大夫以下,謂下至庶人也。
大夫不得特立社,與民族居。
百家以上則共立一社,今時裡社是也。
引郊特牲唯為社事單出裡。
是鄭不用周禮說,與許異。
各樹其土所宜木。
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其野。
○所宜木,謂若松、柏、栗也。
若以松為社者,則名松社。
五經異義:許君謹案:論語所雲,謂社主也。
鄭無駁,注周禮從許義。
按莊周書之擽社,高祖所禱之枌榆社皆以木名社之遺。
韓非子雲:社木者,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閑,堀穴托其中,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阤,此可見樹木為主之制。
○社為地主而尊天親也,二十五家得立之,故字不與祡禷為伍。
常者切。
古音在五部。
□,古文社。
各本從示,非古文也,今依夏氏竦古文四聲韻所引。
從木者,各樹其土所宜木也。
〖注〗□,□,古文。
禓yángp8下 注解:道上祭。
史遊急就篇曰:谒禓塞。
王伯厚曰:周禮注:衍祭,羨之道中,如今祭殇。
從示昜聲。
與章切。
十部。
按郊特牲:鄉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阼。
即論語鄉人難,朝服而立于阼階也。
○禓或為獻,或為傩。
凡雲或為者,必此彼音讀有相通之理。
昜聲與獻傩音理遠隔,記當本是禓字。
從示易聲,則與獻傩差近。
徐仙民音禓為傩,當由本是禓字,相傳讀傩也。
祲jìn 注解:精氣感祥。
氣氣古今字。
周禮視祲注:祲,陰陽氣相侵漸成祥者。
魏志高堂隆傳:孔子曰:災者修類應行,精祲相感。
從示,□省聲。
子林切。
七部。
《春秋傳》曰:“見赤黑之祲。
”是。
左氏傳昭公十五年:梓愼知為喪氛。
禍huò 注解:害也。
禍、害雙聲。
神不福也。
從示呙聲。
胡果切。
十七部。
〖注〗旤,□,□,□,古文。
祟suì 注解:神禍也。
釋□應衆經音義曰:謂鬼神作災禍也。
從示出。
按出亦聲。
雖遂切。
十五部。
□,籒文祟,從□省。
渎于鬼神則緻祟,故從□省。
□yāo 注解:地反物為□也。
左氏傳:伯宗曰: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
釋例曰:此傳地反物惟言妖耳。
洪範五行傳則妖孽禍痾眚祥六者,以積漸為義。
按蟲部雲:衣服歌□艹木之怪謂之□,禽獸蟲蝗之怪謂之□。
此葢統言皆謂之□,析言則□、□異也。
□省作祅,經傳通作妖。
從示芺聲。
于喬切。
二部。
祘suàn 注解:明視□筭之。
從二示。
示與視,筭與祘皆疊韻也。
明視故從二示。
《逸周書》曰:藝文志:周書七十一篇,周史記也。
劉向曰:葢孔子所論百篇之餘,故許君謂之逸周書,亦以别于偁尚書之周書,免學者惑也。
“士分民之祘。
”今逸周書無此語,當在亾篇内。
均分□祘之也。
”此釋逸周書語。
或曰:本典解均分以利之則民安,卽此句也。
讀若筭。
蘇貫切。
十四部。
禁jìnp9上 注解:吉兇之忌也。
禁忌雙聲。
忌古亦讀如記也。
曲禮曰:入竟而問禁。
從示林聲。
居蔭切。
七部。
禁當次祘之前。
禫dàn 注解:除服祭也。
士虞禮記曰:中月而禫。
○中猶閑也。
禫,祭名也,與大祥閑一月,自喪至此凡二十七月。
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
從示覃聲。
徒感切。
古音在七部。
玉裁按:說文一書,三言讀若三年導服之導。
考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為導。
喪大記注曰:禅或皆作道。
許君葢從古文,不錄今文禫字,且祘字重示,當居部末,如□聑聶骉猋皆居部末是也。
祘字下出禫字,疑是後人增益。
鄭君從禫,許君從導,各有所受之也。
文六十三 重十三六十三,锴本作六十五。
禫下有祢□二字,雲:祢,秋畋也,從示爾聲。
□,祝也,從示虘聲。
卽犬部之□,言部之詛也。
用此知說文多為淺人增竄,部末凡數多非原文。
示部铉六十三,锴六十五,可證。
又铉新附有祢祧祆祚四字。
祢訓親廟,泥米切,據五經文字序,若祧祢逍遙之類,說文漏略,今得之于字林。
祢廟之字,許意葢欲以爾迩槩之。
周禮故書祧作濯,鄭司農濯讀為祧。
或許君意在别裁,謂祧字不古,當從故書。
祆則後人杜□,祚則胙之俗也。
然則今可用乎,曰祆于經無所用之,祚則用胙,祧則鄭時禮經固爾,呂忱已補入字林。
祢字自今文堯典早有此字,何休雲:父死稱考,入廟稱祢。
舊說雲雖入廟而猶冣近于己,故從示□爾。
行之久遠,安可不用也。
詩綿箋、掌蜃注徑用蜃為祳字。
天子所□親遺同姓。
大宗伯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
大行人歸脤以交諸矦之福。
從示辰聲。
時忍切。
古音在十三部。
《春秋傳》曰:“石尚來歸祳。
”春秋經定公十四年文。
凡說文引春秋經皆□諸傳,謂左氏春秋有此文也。
祴gāi 注解:宗廟奏祴樂。
宗廟中賓醉而出,奏祴夏,故字從示。
從示戒聲。
古哀切。
一部。
禡mà 注解:師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禡。
釋天曰:是禷是禡,師祭也。
王制注雲:為兵禱。
周禮肆師、甸祝皆作貉。
杜、鄭讀貉為十百之百,雲為師祭造軍法者,禱氣勢之十百增倍。
許說不同者,許時古今說具在,五經異義今已亾。
又賈氏周禮解诂亦亾,不詳其所本也。
從示馬聲。
莫駕切。
古音在五部。
《周禮》曰:“禡于所征之地。
”王制文。
禂dǎo 注解:禱牲馬祭也。
甸祝:禂牲禂馬。
杜子春雲:禂,禱也。
為馬禱無疾,為田禱多獲禽牲。
詩雲:旣伯旣禱。
爾雅曰:旣伯旣禱。
伯,馬祭也。
玉裁按:此許說所本。
杜引詩者,以伯證禱馬。
毛傳雲:伯,馬祖也。
重物愼微,将用馬力,必先為之禱其祖,此周禮之禂馬也。
又雲:禱,禱獲也。
此釋旣禱,周禮之禂牲也。
杜本毛說,鄭君易杜說雲:禂讀如伏誅之誅,今侏大字也。
為牲祭求肥充,為馬祭求肥健。
鄭以上文旣有表貉釋為禱氣勢之十百,而多獲不當禂牲,又雲禱多獲禽牲,故必易為侏大而後安。
今本爾雅、周禮注馬祭之上皆脫伯字。
從示周聲。
都皓切。
五經文字直由反。
又音誅。
古音在三部。
○锴引《詩》曰:旣禡旣禂。
《詩》無此語,铉又誤入正文。
□,铉本作□。
或從馬,壽省聲。
此字從馬則不該,雲□聲足矣,不當取省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一卷□示部 社shèp8上 注解:地主也。
五經異義:今孝經說曰:社者,土地之主。
土地廣博,不可徧敬,封五土以為社。
古左氏說:共工為後土,為社。
許君謹案曰:春秋稱公社,今人謂社神為社公,故知社是上公,非地祇。
鄭駁之雲:社祭土而主陰氣。
又雲:社者,神地之道,謂社神但言上公,失之矣。
人亦謂雷曰雷公,天曰天公,豈上公也。
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
稷之神若是句龍、柱、棄,不得先五嶽而食。
又引司徒五土名,又引大司樂五變而緻介物及土示。
土示,五土之緫神,卽謂社也。
六樂于五地無原隰而有土祇,則土祇與原隰同用樂也。
玉裁按:許訓社為地主,此用今孝經說,而以地主也,從示土之雲,先于左氏傳,則與異義從左氏說者不符,葢許君異義先成,說文晚定,往往有說文之說早同于鄭君之駁者。
如社稷、昊天、聖人感天而生、三愙等皆是也。
從示土。
锴土下本無聲字,韻會所引是也。
地主為社,故字從示土。
《春秋傳》曰:“共工之子句龍為社神。
”左氏傳昭公廿九年:史墨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後土,後土為社。
許旣從今孝經說矣,又引古左氏說者,此與心字雲土藏也,象形,博士說以為火藏一例,兼存異說也。
鄭駁異義,以為社者,五土之神,能生萬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
然則句龍配五土之神祭于社。
周禮二十五家為社,風俗通義曰:周禮說二十五家為社,但為田祖報求。
許雲周禮者,周禮說也。
賈逵、杜預注左傳、高誘注呂覽、薛瓒注五行志皆同。
晏子春秋桓公以書社五百裡封管仲,呂覽越以書社三百裡封墨子,史記将以書社七百裡封孔子皆謂二十五家為裡,裡有社,故雲書社若幹裡。
鄭駁異義引州長職曰:以歲時祭祀州社,是二千五百家為社也。
祭法: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
注雲:大夫以下,謂下至庶人也。
大夫不得特立社,與民族居。
百家以上則共立一社,今時裡社是也。
引郊特牲唯為社事單出裡。
是鄭不用周禮說,與許異。
各樹其土所宜木。
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其野。
○所宜木,謂若松、柏、栗也。
若以松為社者,則名松社。
五經異義:許君謹案:論語所雲,謂社主也。
鄭無駁,注周禮從許義。
按莊周書之擽社,高祖所禱之枌榆社皆以木名社之遺。
韓非子雲:社木者,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閑,堀穴托其中,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阤,此可見樹木為主之制。
○社為地主而尊天親也,二十五家得立之,故字不與祡禷為伍。
常者切。
古音在五部。
□,古文社。
各本從示,非古文也,今依夏氏竦古文四聲韻所引。
從木者,各樹其土所宜木也。
〖注〗□,□,古文。
禓yángp8下 注解:道上祭。
史遊急就篇曰:谒禓塞。
王伯厚曰:周禮注:衍祭,羨之道中,如今祭殇。
從示昜聲。
與章切。
十部。
按郊特牲:鄉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阼。
即論語鄉人難,朝服而立于阼階也。
○禓或為獻,或為傩。
凡雲或為者,必此彼音讀有相通之理。
昜聲與獻傩音理遠隔,記當本是禓字。
從示易聲,則與獻傩差近。
徐仙民音禓為傩,當由本是禓字,相傳讀傩也。
祲jìn 注解:精氣感祥。
氣氣古今字。
周禮視祲注:祲,陰陽氣相侵漸成祥者。
魏志高堂隆傳:孔子曰:災者修類應行,精祲相感。
從示,□省聲。
子林切。
七部。
《春秋傳》曰:“見赤黑之祲。
”是。
左氏傳昭公十五年:梓愼知為喪氛。
禍huò 注解:害也。
禍、害雙聲。
神不福也。
從示呙聲。
胡果切。
十七部。
〖注〗旤,□,□,□,古文。
祟suì 注解:神禍也。
釋□應衆經音義曰:謂鬼神作災禍也。
從示出。
按出亦聲。
雖遂切。
十五部。
□,籒文祟,從□省。
渎于鬼神則緻祟,故從□省。
□yāo 注解:地反物為□也。
左氏傳:伯宗曰: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
釋例曰:此傳地反物惟言妖耳。
洪範五行傳則妖孽禍痾眚祥六者,以積漸為義。
按蟲部雲:衣服歌□艹木之怪謂之□,禽獸蟲蝗之怪謂之□。
此葢統言皆謂之□,析言則□、□異也。
□省作祅,經傳通作妖。
從示芺聲。
于喬切。
二部。
祘suàn 注解:明視□筭之。
從二示。
示與視,筭與祘皆疊韻也。
明視故從二示。
《逸周書》曰:藝文志:周書七十一篇,周史記也。
劉向曰:葢孔子所論百篇之餘,故許君謂之逸周書,亦以别于偁尚書之周書,免學者惑也。
“士分民之祘。
”今逸周書無此語,當在亾篇内。
均分□祘之也。
”此釋逸周書語。
或曰:本典解均分以利之則民安,卽此句也。
讀若筭。
蘇貫切。
十四部。
禁jìnp9上 注解:吉兇之忌也。
禁忌雙聲。
忌古亦讀如記也。
曲禮曰:入竟而問禁。
從示林聲。
居蔭切。
七部。
禁當次祘之前。
禫dàn 注解:除服祭也。
士虞禮記曰:中月而禫。
○中猶閑也。
禫,祭名也,與大祥閑一月,自喪至此凡二十七月。
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
從示覃聲。
徒感切。
古音在七部。
玉裁按:說文一書,三言讀若三年導服之導。
考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為導。
喪大記注曰:禅或皆作道。
許君葢從古文,不錄今文禫字,且祘字重示,當居部末,如□聑聶骉猋皆居部末是也。
祘字下出禫字,疑是後人增益。
鄭君從禫,許君從導,各有所受之也。
文六十三 重十三六十三,锴本作六十五。
禫下有祢□二字,雲:祢,秋畋也,從示爾聲。
□,祝也,從示虘聲。
卽犬部之□,言部之詛也。
用此知說文多為淺人增竄,部末凡數多非原文。
示部铉六十三,锴六十五,可證。
又铉新附有祢祧祆祚四字。
祢訓親廟,泥米切,據五經文字序,若祧祢逍遙之類,說文漏略,今得之于字林。
祢廟之字,許意葢欲以爾迩槩之。
周禮故書祧作濯,鄭司農濯讀為祧。
或許君意在别裁,謂祧字不古,當從故書。
祆則後人杜□,祚則胙之俗也。
然則今可用乎,曰祆于經無所用之,祚則用胙,祧則鄭時禮經固爾,呂忱已補入字林。
祢字自今文堯典早有此字,何休雲:父死稱考,入廟稱祢。
舊說雲雖入廟而猶冣近于己,故從示□爾。
行之久遠,安可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