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關燈


    故曰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

    宗廟之禮謂禘祭也。

    禘之說大亂于唐之陸淳、趙匡。

    後儒襲之,不可以不正。

    從示帝聲。

    特計切。

    十六部。

    《周禮》曰:“五歲一禘。

    ”五經異義:今春秋公羊說:五年而再殷祭。

    古春秋左氏說:古者日祭于祖考,月祀于高曾,時享及二祧,歲祫及壇墠,終禘及郊宗石室。

    許君謹案。

    叔孫通宗廟有日祭月薦之禮,知自古而然也。

    三歲一祫,此周禮也。

    五歲一禘,疑先王之禮也。

    鄭君駁之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百王通義。

    以為禮谶雲:殷之五年,殷祭亦名禘也。

    玉裁按:此與公羊五年而再殷祭說正合。

    今閩縣陳氏恭甫名壽祺雲。

    初學記、藝文類聚引許異義,文有訛脫,當作三歲一祫,五歲一禘,此周禮也。

    三歲一禘,疑先王之禮也。

    今脫四字,訛一字,陳說是也。

     祫xiáp6上 注解:大合祭先祖親疏遠近也。

    春秋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廟。

    公羊傳曰:大事者何,大祫也。

    大祫者何,合祭也。

    毀廟之主陳于大祖,未毀廟之主皆升。

    合食于大祖。

    (兼上二者)五年而再殷祭。

    鄭康成曰:魯禮三年喪畢而祫于大祖,明年春禘于羣廟,自此之後,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

    春秋經書祫謂之大事,書禘謂之有事。

    商頌□鳥:祀高宗也。

    鄭雲:祀當為祫。

    高宗崩而始合祭于契之廟,歌是詩焉。

    曾子問:祫祭于祖,則祝迎四廟之主。

    許言合祭先祖親疏遠近,正用公羊大事傳。

    禘之合食蓋同,而以審禘、會合分别其名,亦分别其歲有三年、五年之殊,分别其時有夏、秋之殊。

    禘卽周禮之肆獻祼追亯,祫卽周禮之饋食朝亯。

    夏殷有時禘,有時祫。

    周禮禘、祫皆為殷祭,非四時祭。

    毛公傳曰:諸矦夏禘則不禴,秋祫則不嘗,謂周禮諸侯禘在夏,祫在秋,則皆廢時祭,天子則不廢時祭。

    從示合。

    會意。

    不雲合亦聲者,省文,重會意也。

    矦夾切。

    古音弟七部。

    士虞禮今文祫為合。

    《周禮》曰:“三歲一祫。

    ”□雲周禮者,以别于夏殷之禮。

    □曰字皆衍文也。

     祼guàn 注解:灌祭也。

    詩毛傳曰:祼,灌鬯也。

    周禮注曰:祼之言灌。

    灌以郁鬯,謂始獻屍求神時,周人先求諸陰也。

    從示果聲。

    古玩切。

    按此字從果為聲,古音在十七部。

    大宗伯玉人字作果,或作淉。

    注兩言祼之言灌。

    凡雲之言者皆通其音義以為诂訓,非如讀為之易其字,讀如之定其音。

    如載師,載之言事。

    族師,師之言帥。

    襢衣,襢之言亶。

    翣桺,桺之言聚。

    副編次,副之言覆。

    禋祀,禋之言煙。

    卄人、卄之言礦。

    皆是。

    未嘗曰禋卽讀煙,副卽讀覆也,以是言之,祼之音本讀如果。

    卝之音本為卵,讀如鲲,與灌礦為雙聲。

    後人竟讀灌,讀礦,全失鄭意。

    古音有不見于周人有韻之文,而可意知者,此類是也。

     □cuìp6下 注解:數祭也。

    廣雅釋诂曰:□,謝也。

    釋天曰:□,祭也。

    數讀數罟之數,雙聲也。

    從示毳聲,讀若“舂麥為□”之□。

    凡言讀若者,皆拟其音也。

    凡傳注言讀為者,皆易其字也。

    注經必兼茲二者,故有讀為,有讀若。

    讀為亦言讀曰,讀若亦言讀如。

    字書但言其本字本音,故有讀若,無讀為也。

    讀為、讀若之分,唐人作正義已不能知。

    為與若兩字,注中時有訛亂。

    為□之□字從木,各本訛從示,不可解。

    廣雅:□,舂也,楚芮反。

    說文無□字,卽臼部舂去麥皮曰臿也。

    江氏聲雲:說文解說内或用方言俗字,篆文則仍不載。

    □,此芮切。

    十五部。

     祝zhù 注解:祭主贊□者。

    從示,從兒口。

    此以三字會意,謂以人口交神也。

    一曰從兌省。

    《易》曰:“兌為口,為巫。

    ”此字形之别說也。

    凡一曰,有言義者,有言形者,有言聲者。

    引易者,說卦文。

    兌為口舌,為巫,故祝從兌省,此可證虙羲先倉颉制字矣。

    凡引經傳,有證義者,有證形者,有證聲者,此引易證形也。

    之六切。

    三部。

    〖注〗□,古文。

     □liù 注解:祝□也。

    惠氏士奇曰:素問黃帝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

    祝由,卽祝□也。

    已,止也。

    玉裁按:玉篇曰:古文作□。

    從示留聲。

    力救切。

    玉篇除□切。

    三部。

     祓fú 注解:除惡祭也。

    從示犮聲。

    □勿切。

    十五部。

     祈qí 注解:求福也。

    祈、求雙聲。

    從示斤聲。

    渠稀切。

    古音在十三部。

    音芹。

    此如旗字。

    古今音異。

     禱dǎo 注解:告事求福也。

    禱、告、求三字疊韻。

    從示壽聲。

    都浩切。

    古音在三部。

    □,禱或省。

    □,籒文禱。

    以眞緻福意。

    疑下從攵,非從夊也。

    攵,陟侈切。

     禜yǒng 注解:設綿蕝為營,□禳風雨雪霜水旱疠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

    《史記》、《漢書》、《叔孫通傳》皆雲:為綿蕞,野外習之。

    韋昭雲:引繩為綿,立表為菆。

    菆卽蕝也,詳艹部。

    凡環帀為營,禜營疊韻。

    左氏傳:子産曰:山川之神,則水旱疠疫之災,于是乎禜之。

    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于是乎禜之。

    許與鄭司農周禮注引皆先日月星辰,與今本不同也。

    從示,從營省聲。

    下從字,度他字下皆當有,後人□之。

    為命切。

    十一部。

    一曰禜,衛使災不生。

    此字義之别說也。

    上言禳之于已至,此言禦之于未來。

    铉本此下引禮記雩禜祭水旱,誤用锴語為正文也。

     禳rángp7上 注解:磔禳,祀除厲殃也。

    厲殃,謂厲鬼兇害,各本作疠,誤。

    月令:三月,命國難,九門磔禳,以畢春氣。

    ○此月之中,日行曆昴,昴有大陵積屍氣,佚則厲鬼随而出行。

    命方相氏驅疫,又磔牲以禳于四方之神,所以畢止其災。

    又十二月,命有司大難□磔。

    ○此月之中,日曆虛危,虛危有墳墓四司之氣,為厲鬼将随強陰出害人也。

    □磔于四方之門,磔禳也。

    按許與月令注合。

    周禮注曰:卻變異曰禳。

    禳,攘也。

    與許異。

    古者燧人禜子所造。

    未聞。

    禜子,為其子禜災也。

    從示襄聲。

    汝羊切。

    十部。

     禬guì 注解:會福祭也。

    周禮注曰:除災害曰禬。

    禬,□去也。

    與許異。

    從示從會,會亦聲。

    此等皆舉形聲包會意。

    古外切。

    十五部。

    《周禮》曰:“禬之祝号。

    ”周禮詛祝文。

     禅shàn 注解:祭天也。

    從示單聲。

    凡封土為壇,除地為墠。

    古封禅字葢隻作墠。

    項威曰:除地為墠,後改墠曰禅,神之矣。

    服虔曰:封者,增天之高,歸功于天。

    禅者,廣土地。

    應劭亦雲:封為增高,禅為祀地。

    惟張晏雲: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又禅而祭之,冀近神靈也。

    元鼎二年紀雲:望見泰一,修天文□。

    □卽古禅字,是可證禅亦祭天之名。

    但禅訓祭天,似當與祡為伍,不當廁此。

    時戰切。

    十四部。

     禦yù 注解:祀也。

    從示禦聲。

    後人用此為禁禦字。

    疑舉切。

    五部。

    古隻用禦字。

     □huó 注解:祀也。

    從示□聲。

    古末切。

    周禮注:禬,刮去也。

    疑□乃禬字之或體也。

    十五部。

    已上三篆疑後人所增。

     禖méi 注解:祭也。

    謂祭名也。

    商頌傳曰:春分□鳥降,湯之先祖,有娀氏女□狄配高辛氏帝,帝率與之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其為天所命,以□鳥至而生焉。

    大雅傳曰:古者必立郊禖焉。

    □鳥至之日,以大牢祀于郊禖,天子親往,後□率九□禦,乃禮天子所禦,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郊媒之前。

    玉裁按:據此則禖神之祀不始于高辛明矣。

    鄭注月令雲:□鳥,媒氏之官以為□。

    高辛氏之世,□鳥遺卵,娀□吞之而生契,後王以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

    變媒言禖,神之也。

    注禮記時未專信毛詩,故說鉏铻爾。

    鄭志焦喬之荅,回護鄭公,殊為詞費。

    從示某聲。

    莫桮切。

    古音在一部。

     □xǔp7下 注解:祭具也。

    山海經、離騷經皆作糈。

    玉逸曰:糈,精米,所以享神。

    郭璞曰:糈,祭神之米名。

    疑許君所據二書作□。

    從示胥聲。

    私呂切。

    五部。

     祳shèn 注解:社肉,盛之□蜃,故謂之祳。

    五經異義曰:古左氏說:脤,祭社之肉,盛之以蜃。

    鄭注掌蜃、杜注左傳皆同。

    蜃、祳疊韻。

    經典祳多從肉作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