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
肆禷于上帝,時舜告攝,非常祭也。
許君謹按。
周禮郊天無言禷者,知禷非常祭。
從古尚書說。
玉裁按:郊天不言禷,而肆師類造上帝,王制天子将出,類于上帝,皆主軍旅言。
凡經傳言禷者,皆謂因事為兆,依郊禮而為之。
說文亦從古尚書說。
從示類聲。
此當曰從示類,類亦聲,省文也。
力遂切。
十五部。
禮以類為禷。
祪guǐ 注解:祔、祪,祖也。
見釋诂。
祔謂新廟,祪謂毀廟,皆祖也。
說文并祔字連引之,故次之以祔。
從示危聲。
過委切。
十六部。
〖注〗祖:遷主。
祔fùp4下 注解:後死者合食于先祖。
士虞禮:卒哭,明日以其班祔。
春秋左氏傳曰:凡君薨,卒哭而祔。
祔而作主,特祀于主,蒸嘗禘于廟。
春秋榖梁傳曰:作主壞廟有時日于練焉。
士虞禮注與榖梁同。
從示付聲。
符遇切。
古音在第四部。
祖zǔ 注解:始廟也。
始兼兩義,新廟為始,遠廟亦為始。
故祔祪皆曰祖也。
釋诂曰:祖,始也。
詩毛傳曰:祖,為也。
皆引伸之義。
如初為衣始,引伸為凡始也。
從示且聲。
則古切。
五部。
〖注〗□,古文。
□bēng 注解:門内祭先祖所□皇也。
舊所下有以,今依詩、爾雅音義。
□或作彳□、□、彷,皇或作徨,皆俗。
《詩毛傳》曰:祊,門内也。
《郊特牲》曰:索祭祝于祊,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諸遠人乎。
祭于祊,尚曰求諸遠者與。
此□皇之說也。
□、□、皇三字疊韻。
從示彭聲。
補盲切。
古音在十部。
《詩》曰:祝祭于□。
《小雅□楚茨》文。
今作于祊。
祊,□或從方。
彭聲、方聲同部。
祰kǎo 注解:告祭也。
自祪以下六字皆主言祖廟,故知吿祭謂王制天子諸矦将出,造乎祢。
曾子問諸矦适天子,必吿于祖,奠于祢。
諸矦相見,必吿于祢。
反必親告于祖祢,伏生尚書歸假于祖祢。
皆是也。
周禮六祈二曰造,杜子春雲:造祭于祖也。
當許時,禮家造字容有作祰者。
從示告聲。
苦浩切。
古音在第三部。
祏shí 注解:宗廟主也。
五經異義:今春秋公羊說:祭有主者,孝子以主系心,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今論語說:哀公問主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夏人都河東,河東宜松也。
殷人以柏,殷人都亳。
亳宜柏也。
周人以栗,周人都豐鎬。
豐鎬宜栗也。
古周禮說:虞主用桑。
練主用栗。
無夏後氏以松為主之事。
許君謹按,從周禮說。
論語所雲,謂社主也。
鄭君無駁。
五經要義曰:木主之狀四方,穿中央以達四方。
天子長尺二寸,諸矦長尺,皆刻谥于其背。
春秋左氏傳:典司宗祏。
又曰: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廟。
又曰:反祏于西圃。
皆謂木主也。
主當同宀部作宔。
宔字下曰:宗廟宔,祏也。
祏字下曰:宗廟宔也。
是為轉注。
蓺文類聚引作宗廟之木主曰祏。
《周禮》有郊宗石室。
五經異義:古春秋左氏說:古者日祭于祖考,月薦于高曾,時享及二祧,歲祫及壇墠,終禘及郊宗石室。
終者,謂孝子三年喪終,則禘于大廟,以緻新死者也。
又春秋左氏曰:徙石主于周廟。
言宗廟有郊宗石室,所以藏栗主也。
玉裁按:郊宗石室,葢謂天子有之。
郊宗,葢謂郊鲧宗禹、郊冥宗湯、郊稷宗武王之類,遠祖之宔為石室藏之。
至祭上帝于南郊,祭五帝于明堂,則奉其宔以配食,故謂之郊宗石室,祭法、周語皆言禘郊祖宗。
此舉郊宗以包禘祖也。
其餘毀廟之主亦附藏焉。
至褅祫而升,合食于大祖,故曰禘及郊宗石室。
雲周禮者,說左氏家謂成周之禮,非謂周官經有此也。
一曰大夫□石為主。
五經異義:今春秋公羊說:卿、大夫、士非有土子民之君,不得祫享序昭穆,故無木主。
大夫束帛依神,士結茅為菆。
許君謹按。
春秋左氏傳曰:衛孔悝反祏于西圃。
祏,石主也,言大夫以石為主。
今山陽民俗,祭皆以石為主。
鄭君駁之曰:大夫、士無昭穆,不得有主。
少牢饋食,大夫禮也,束帛依神。
特牲饋食,士祭禮也,結茅為菆。
大夫以石為主,禮無明文,孔悝之反祏有主者,祭其所出之君為之主耳。
玉裁按:異義先出,說文晚成,多所□定,故說文之說多有異于異義,同于鄭駁者。
祏以宗廟主為本義,以大夫石主為或義是也。
從示石。
許言周禮有石室,言大夫以石為主,皆證明從石會意之恉。
玉裁謂:宗廟本木宔,而字從石者,葢取如石不可轉意,石室自别是一事。
春秋之末,大夫僭侈,作宔不可知。
雲反祏者,猶言反宔耳,不必以石為之也。
摯虞決疑注曰:凡廟之主藏于戸外北牖下,有石□,故名宗祏。
石亦聲。
常隻切。
古音在五部。
□bǐp5上 注解:□豚祠司命也。
鄭注周禮曰:求福曰禱,得求曰祠。
此祠與春祭之祠異。
祭法注曰:司命小神,居人之閑,司察小過,作譴吿者,主督察三命。
今時民家或春秋祀司命。
風俗通義曰:周禮。
司命,文昌也。
今民閑祀司命,刻木長尺二寸為人像,行者擔箧中,居者别作小屋。
齊地大尊重之,汝南餘郡亦多有,皆祠以□,率以春秋之月。
按□同豬,許所謂豚也。
應說司命為文昌,鄭說人閑小神,未知許意何居也。
許君□字下說周禮以□祀祝融,用賈逵句□祀于戶,祝融祀于□,蓐收祀于門,□冥祀于井,後土祀于中□之說。
鄭則雲老婦之祭,報先炊之義,□非祝融。
然則許不必同鄭也。
從示比聲。
卑□切。
初學記引俾利反。
十五部。
《漢律》曰:“祠□司命。
”高帝時,蕭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
作律九章。
至孝武時,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
祠cíp5下 注解:春祭曰祠。
品物少,多文辭也。
上言祠司命,故次以祠。
辭與祠疊韻。
周禮,以祠春享先王。
公羊傳曰:春曰祠。
注:祠猶食也,猶繼嗣也。
春物始生,孝子思親,繼嗣而食之,故曰祠。
許與何異。
從示司聲。
似茲切。
一部。
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用圭璧及皮币。
此引月令證品物少,多文辭也。
禮記祠作祀,呂覽同,淮南作祭。
及,禮記、呂覽、淮南皆作更。
鄭曰:更猶易也。
高誘曰:更,代也,以圭璧、皮币代犧牲也。
說文祠、及二字疑皆字之誤。
或曰:漢時月令,鄭君謂之今月令,或與記不同。
說文□雨、舫人皆今月令也。
〇江沅曰:言用不用,代義已瞭。
或更字卽及字義,許據本作及也。
鄭訓易,高訓代,寘圭壁、皮币中間,似未妥。
礿yuè 注解:夏祭也。
周禮,以禴夏享先王。
公羊傳曰:夏曰礿。
注:始熟可汋,故曰礿。
釋天曰: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蒸。
孫炎曰:祠之言食。
礿,新菜可汐。
嘗,嘗新谷。
蒸,進品物也。
汋與礿疊韻,汋卽說文□字。
王制:春曰礿,夏曰禘。
與周禮異。
從示勺聲。
以灼切。
古音在第二部。
礿亦作禴。
勺龠同部。
禘dì 注解:谛祭也。
言部曰:谛者,審也。
谛祭者,祭之審谛者也。
何言乎審谛,自來說者皆雲審谛昭穆也。
谛有三,有時谛,有殷禘,有大禘。
時禘者,王制: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蒸,是也,夏商之禮也。
殷禘者,周春祠,夏禴,(卽礿字)秋嘗,冬蒸,以禘為殷祭。
殷者,盛也。
禘與祫皆合羣廟之主祭于大祖廟也。
大禘者,大傳、小記皆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謂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皆用正歲之正月郊祭之,孝經郊祀後稷以配天,配靈威仰也。
毛詩言禘者二,曰雝,禘大祖也,大祖謂文王,此言殷祭也;曰長發,大禘也,此言商郊祭感生帝汁光紀以□王配也。
雲大禘者,葢謂其事大于宗廟之禘。
春秋經言諸矦之禮:僖八年禘于太廟。
太廟謂周公廟,魯之太祖也,天子宗廟之禘,亦以尊太祖,此正禮也。
其它經言吉禘于莊公,傳之禘于武公,禘于襄公,禘于僖公,皆專祭一公。
僭用禘名,非成王賜魯重祭,周公得用禘禮之意也。
昭穆固有定,曷為審谛而定之也。
禘必羣廟之主皆合食,恐有如夏父弗忌之逆祀亂昭穆者,則順祀之也。
天子諸矦之禮,兄弟或相為後,諸父諸子或相為後,祖行孫行或相為後,必後之者與所後者為昭穆。
所後者昭則後之者穆,所後者穆則後之者昭。
而不與族人同昭穆。
以重噐授受為昭穆,不以世系蟬聮為昭穆也
肆禷于上帝,時舜告攝,非常祭也。
許君謹按。
周禮郊天無言禷者,知禷非常祭。
從古尚書說。
玉裁按:郊天不言禷,而肆師類造上帝,王制天子将出,類于上帝,皆主軍旅言。
凡經傳言禷者,皆謂因事為兆,依郊禮而為之。
說文亦從古尚書說。
從示類聲。
此當曰從示類,類亦聲,省文也。
力遂切。
十五部。
禮以類為禷。
祪guǐ 注解:祔、祪,祖也。
見釋诂。
祔謂新廟,祪謂毀廟,皆祖也。
說文并祔字連引之,故次之以祔。
從示危聲。
過委切。
十六部。
〖注〗祖:遷主。
祔fùp4下 注解:後死者合食于先祖。
士虞禮:卒哭,明日以其班祔。
春秋左氏傳曰:凡君薨,卒哭而祔。
祔而作主,特祀于主,蒸嘗禘于廟。
春秋榖梁傳曰:作主壞廟有時日于練焉。
士虞禮注與榖梁同。
從示付聲。
符遇切。
古音在第四部。
祖zǔ 注解:始廟也。
始兼兩義,新廟為始,遠廟亦為始。
故祔祪皆曰祖也。
釋诂曰:祖,始也。
詩毛傳曰:祖,為也。
皆引伸之義。
如初為衣始,引伸為凡始也。
從示且聲。
則古切。
五部。
〖注〗□,古文。
□bēng 注解:門内祭先祖所□皇也。
舊所下有以,今依詩、爾雅音義。
□或作彳□、□、彷,皇或作徨,皆俗。
《詩毛傳》曰:祊,門内也。
《郊特牲》曰:索祭祝于祊,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諸遠人乎。
祭于祊,尚曰求諸遠者與。
此□皇之說也。
□、□、皇三字疊韻。
從示彭聲。
補盲切。
古音在十部。
《詩》曰:祝祭于□。
《小雅□楚茨》文。
今作于祊。
祊,□或從方。
彭聲、方聲同部。
祰kǎo 注解:告祭也。
自祪以下六字皆主言祖廟,故知吿祭謂王制天子諸矦将出,造乎祢。
曾子問諸矦适天子,必吿于祖,奠于祢。
諸矦相見,必吿于祢。
反必親告于祖祢,伏生尚書歸假于祖祢。
皆是也。
周禮六祈二曰造,杜子春雲:造祭于祖也。
當許時,禮家造字容有作祰者。
從示告聲。
苦浩切。
古音在第三部。
祏shí 注解:宗廟主也。
五經異義:今春秋公羊說:祭有主者,孝子以主系心,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今論語說:哀公問主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夏人都河東,河東宜松也。
殷人以柏,殷人都亳。
亳宜柏也。
周人以栗,周人都豐鎬。
豐鎬宜栗也。
古周禮說:虞主用桑。
練主用栗。
無夏後氏以松為主之事。
許君謹按,從周禮說。
論語所雲,謂社主也。
鄭君無駁。
五經要義曰:木主之狀四方,穿中央以達四方。
天子長尺二寸,諸矦長尺,皆刻谥于其背。
春秋左氏傳:典司宗祏。
又曰: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廟。
又曰:反祏于西圃。
皆謂木主也。
主當同宀部作宔。
宔字下曰:宗廟宔,祏也。
祏字下曰:宗廟宔也。
是為轉注。
蓺文類聚引作宗廟之木主曰祏。
《周禮》有郊宗石室。
五經異義:古春秋左氏說:古者日祭于祖考,月薦于高曾,時享及二祧,歲祫及壇墠,終禘及郊宗石室。
終者,謂孝子三年喪終,則禘于大廟,以緻新死者也。
又春秋左氏曰:徙石主于周廟。
言宗廟有郊宗石室,所以藏栗主也。
玉裁按:郊宗石室,葢謂天子有之。
郊宗,葢謂郊鲧宗禹、郊冥宗湯、郊稷宗武王之類,遠祖之宔為石室藏之。
至祭上帝于南郊,祭五帝于明堂,則奉其宔以配食,故謂之郊宗石室,祭法、周語皆言禘郊祖宗。
此舉郊宗以包禘祖也。
其餘毀廟之主亦附藏焉。
至褅祫而升,合食于大祖,故曰禘及郊宗石室。
雲周禮者,說左氏家謂成周之禮,非謂周官經有此也。
一曰大夫□石為主。
五經異義:今春秋公羊說:卿、大夫、士非有土子民之君,不得祫享序昭穆,故無木主。
大夫束帛依神,士結茅為菆。
許君謹按。
春秋左氏傳曰:衛孔悝反祏于西圃。
祏,石主也,言大夫以石為主。
今山陽民俗,祭皆以石為主。
鄭君駁之曰:大夫、士無昭穆,不得有主。
少牢饋食,大夫禮也,束帛依神。
特牲饋食,士祭禮也,結茅為菆。
大夫以石為主,禮無明文,孔悝之反祏有主者,祭其所出之君為之主耳。
玉裁按:異義先出,說文晚成,多所□定,故說文之說多有異于異義,同于鄭駁者。
祏以宗廟主為本義,以大夫石主為或義是也。
從示石。
許言周禮有石室,言大夫以石為主,皆證明從石會意之恉。
玉裁謂:宗廟本木宔,而字從石者,葢取如石不可轉意,石室自别是一事。
春秋之末,大夫僭侈,作宔不可知。
雲反祏者,猶言反宔耳,不必以石為之也。
摯虞決疑注曰:凡廟之主藏于戸外北牖下,有石□,故名宗祏。
石亦聲。
常隻切。
古音在五部。
□bǐp5上 注解:□豚祠司命也。
鄭注周禮曰:求福曰禱,得求曰祠。
此祠與春祭之祠異。
祭法注曰:司命小神,居人之閑,司察小過,作譴吿者,主督察三命。
今時民家或春秋祀司命。
風俗通義曰:周禮。
司命,文昌也。
今民閑祀司命,刻木長尺二寸為人像,行者擔箧中,居者别作小屋。
齊地大尊重之,汝南餘郡亦多有,皆祠以□,率以春秋之月。
按□同豬,許所謂豚也。
應說司命為文昌,鄭說人閑小神,未知許意何居也。
許君□字下說周禮以□祀祝融,用賈逵句□祀于戶,祝融祀于□,蓐收祀于門,□冥祀于井,後土祀于中□之說。
鄭則雲老婦之祭,報先炊之義,□非祝融。
然則許不必同鄭也。
從示比聲。
卑□切。
初學記引俾利反。
十五部。
《漢律》曰:“祠□司命。
”高帝時,蕭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
作律九章。
至孝武時,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
祠cíp5下 注解:春祭曰祠。
品物少,多文辭也。
上言祠司命,故次以祠。
辭與祠疊韻。
周禮,以祠春享先王。
公羊傳曰:春曰祠。
注:祠猶食也,猶繼嗣也。
春物始生,孝子思親,繼嗣而食之,故曰祠。
許與何異。
從示司聲。
似茲切。
一部。
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用圭璧及皮币。
此引月令證品物少,多文辭也。
禮記祠作祀,呂覽同,淮南作祭。
及,禮記、呂覽、淮南皆作更。
鄭曰:更猶易也。
高誘曰:更,代也,以圭璧、皮币代犧牲也。
說文祠、及二字疑皆字之誤。
或曰:漢時月令,鄭君謂之今月令,或與記不同。
說文□雨、舫人皆今月令也。
〇江沅曰:言用不用,代義已瞭。
或更字卽及字義,許據本作及也。
鄭訓易,高訓代,寘圭壁、皮币中間,似未妥。
礿yuè 注解:夏祭也。
周禮,以禴夏享先王。
公羊傳曰:夏曰礿。
注:始熟可汋,故曰礿。
釋天曰: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嘗,冬祭曰蒸。
孫炎曰:祠之言食。
礿,新菜可汐。
嘗,嘗新谷。
蒸,進品物也。
汋與礿疊韻,汋卽說文□字。
王制:春曰礿,夏曰禘。
與周禮異。
從示勺聲。
以灼切。
古音在第二部。
礿亦作禴。
勺龠同部。
禘dì 注解:谛祭也。
言部曰:谛者,審也。
谛祭者,祭之審谛者也。
何言乎審谛,自來說者皆雲審谛昭穆也。
谛有三,有時谛,有殷禘,有大禘。
時禘者,王制: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蒸,是也,夏商之禮也。
殷禘者,周春祠,夏禴,(卽礿字)秋嘗,冬蒸,以禘為殷祭。
殷者,盛也。
禘與祫皆合羣廟之主祭于大祖廟也。
大禘者,大傳、小記皆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謂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皆用正歲之正月郊祭之,孝經郊祀後稷以配天,配靈威仰也。
毛詩言禘者二,曰雝,禘大祖也,大祖謂文王,此言殷祭也;曰長發,大禘也,此言商郊祭感生帝汁光紀以□王配也。
雲大禘者,葢謂其事大于宗廟之禘。
春秋經言諸矦之禮:僖八年禘于太廟。
太廟謂周公廟,魯之太祖也,天子宗廟之禘,亦以尊太祖,此正禮也。
其它經言吉禘于莊公,傳之禘于武公,禘于襄公,禘于僖公,皆專祭一公。
僭用禘名,非成王賜魯重祭,周公得用禘禮之意也。
昭穆固有定,曷為審谛而定之也。
禘必羣廟之主皆合食,恐有如夏父弗忌之逆祀亂昭穆者,則順祀之也。
天子諸矦之禮,兄弟或相為後,諸父諸子或相為後,祖行孫行或相為後,必後之者與所後者為昭穆。
所後者昭則後之者穆,所後者穆則後之者昭。
而不與族人同昭穆。
以重噐授受為昭穆,不以世系蟬聮為昭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