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頻數也。
【禮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
又【爾雅釋詁】數,疾也。
【疏】皆謂急疾也。
又【集韻】蘇谷切,音速。
【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
【註】趨數,讀爲促速,聲之誤也。
【史記賈生傳】淹數之度兮,語餘其期。
【註】徐廣曰:數,速也。
又【集韻】【韻會】□趨玉切,音促。
細也。
【孟子】數罟不入洿池。
【趙岐註】密細之網。
又【集韻】聳取切,音繏。
數數,猶汲汲也。
又所錄切,松入聲。
汲水疾也。
【莊子天地篇】數如泆湯。
又所六切,音縮。
數數,迫促意。
又仕角切,音浞。
促也。
又【韻補】葉先奏切。
【陸機宣猷堂詩】篤生我後,克明克秀。
體輝重光,承規景數。
敹 【卯集下】【攴字部】 敹 【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說文】作敹,擇也。
【玉篇】□也。
【書費誓】善敹乃甲冑。
【傳】言當善□汝甲鎧胄。
【疏】敹謂穿徹之,謂甲繩有斷絕,當使敹理穿治之。
○按書俗本譌作敹,《字彙》譌作敹,□非。
又【集韻】離昭切,音繚。
義同。
敹字原從攴作。
敹字從士,不從上作。
考證:〔【說文】作敹,揮也。
〕謹照原文揮改擇。
敺 【卯集下】【攴字部】 敺 【玉篇】古文驅字。
【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敺疫。
【前漢鼂錯傳】敺略畜產。
【註】師古曰:敺與驅同。
【佩觽集】以毆擊之毆爲敺,逐其順,非有如此者。
敼 【卯集下】【攴字部】 敼 【玉篇】於己切,音喜。
【篇海】戲也。
敽 【卯集下】【攴字部】 敽 【唐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音矯。
【說文】繫連也。
【書費誓】敽乃幹。
【傳】施汝楯紛。
【疏】鄭雲:敽,猶繫也。
王肅雲:敽楯當有紛繫持之。
○按書費誓,敽乃幹,傳謂施汝楯紛也。
疏,敽乃幹者,謂必施功於楯紛。
紛如綬而小繫於楯以持之,是繫於盾者爲敽也。
《廣韻》敽,訓盾也。
《集韻》渠廟切,盾謂之敽。
似敽卽盾,非。
當從書疏。
又【集韻】渠廟切,音嶠。
義同。
覨 【酉集上】【見字部】 覨 【集韻】逆各切,音咢。
久視也。
斀 【卯集下】【攴字部】 斀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竹角切,音琢。
【說文】去隂之□。
書曰:劓刵斀黥。
○按書呂□,今作劓刵椓黥。
又【集韻】都木切,音啄。
義同。
又【類篇】朱欲切,音燭。
擊也。
又【集韻】殊玉切,音蜀。
義同。
暍 【辰集上】【日字部】 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音謁。
【說文】傷暑也。
【玉篇】中熱也。
【前漢武帝紀】夏大旱,民多暍死。
【荀子富國篇】夏不宛暍。
【淮南子俶眞訓】暍者望冷風於秋。
又【集韻】阿葛切,音遏。
【博雅】煥也。
又許葛切,音喝。
熱也。
烌 【巳集中】【火字部】 烌 【集韻】虛尤切,音休。
吳俗謂灰爲烌。
枿 【辰集中】【木字部】 枿 同櫱。
又【爾雅釋詁】枿,餘也。
【郭註】陳、鄭之閒曰枿,晉、衞之閒曰烈,皆伐木餘也。
又【張衡東京賦】山無槎枿。
【註】斜曰槎,斬而復生曰枿。
暎 【辰集上】【日字部】 暎 【集韻】於慶切【正韻】於命切,□與映同。
【陸機贈馮文熊詩】雙情交暎。
【註】暎猶照也。
暼 【辰集上】【日字部】 暼 【廣韻】普蔑切【集韻】匹蔑切,□音撆。
暼暼,日落勢也。
暏 【辰集上】【日字部】 暏 【唐韻】當古切【集韻】【正韻】董五切,□音睹。
【說文】旦明也。
又【集韻】常恕切,音署。
曙或省作暏。
暐 【辰集上】【日字部】 暐 【廣韻】于鬼切【集韻】【韻會】羽鬼切,□音韙。
光盛貌。
【玉篇】日光也。
同。
暑 【辰集上】【日字部】 暑 【唐韻】舒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賞呂切,□音鼠。
【說文】熱也。
【釋名】暑,煮也。
熱如煮物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正字通】時令有大暑、小暑。
暒 【辰集上】【日字部】 暒 【集韻】慈盈切,音情。
晴或作暒。
詳晴字註。
又新佞切,音醒。
義同。
暕 【辰集上】【日字部】 暕 【廣韻】【正韻】古限切【集韻】賈限切,□音□。
隂旦日明。
【玉篇】明也。
又【集韻】郞幹切,音闌。
隂乾也。
暖 【辰集上】【日字部】 暖 【廣韻】同。
【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
【楚辭天問】何所冬暖。
又【集韻】許元切,音暄。
柔貌。
【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
【音義】籲爰反。
柔貌。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
義同。
暗 【辰集上】【日字部】 暗 【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
音闇。
【說文】日無光也。
【玉篇】不明也。
又【博雅】深也。
【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
【註】暗暗,深空之貌。
又【集韻】鄔感切,音黤。
義同。
又【韻補】葉伊甸切。
【歐陽修送胡學士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
挂帆千裡風,水闊江灩灩。
暘 【辰集上】【日字部】 暘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說文】日出也。
【玉篇】明也,日乾物也。
【書堯典】宅嵎夷曰暘谷。
【傳】暘,明也。
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曰暘谷。
又【洪範】曰雨曰暘。
【傳】暘以乾物也。
暙 【補遺】【辰集】【日字部】 暙 【字彙補】樞倫切,音春。
人名。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高麗王暙來朝,世祖加暙行省右丞相。
暜 【辰集上】【日字部】 暜 【說文】普作暜。
詳普字註。
暝 【辰集上】【日字部】 暝 【廣韻】莫經切【集韻】忙經切,□音明。
冥或從日。
幽也。
【前漢五行志】晦暝也。
又【類篇】亦姓。
又【集韻】【韻會】□莫定切,音。
【玉篇】夜也。
暞 【辰集上】【日字部】 暞 【集韻】吉了切,音繳。
【玉篇】同曒,明也。
【類篇】一曰淸別貌。
栣 【辰集中】【木字部】 栣 同栠。
斣 【卯集下】【鬥字部】 斣 【廣韻】【集韻】□昌六切,音祝。
【說文】相易物俱等曰斣。
【類篇】斠也。
又【廣韻】丁豆切【集韻】丁□切,□音鬬。
義同。
又【玉篇】角力競走也。
又【集韻】樞玉切,音觸。
義同。
斤 【卯集下】【斤字部】 斤 【唐韻】【集韻】【韻會】□舉欣切,音筋。
【說文】斫木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宋之斤。
【正字通】以鐵爲之,曲木爲柄,剞劂之總稱。
【集韻】或作釿。
又【集韻】一曰權輕重之器。
【前漢律歷志】斤者,明也。
三百八十四銖。
易二篇之爻,隂陽變動之象,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乗四方之象也。
【小爾雅】二鍰四兩謂之斤。
【註】六兩爲鍰。
又姓。
【廣韻】斤氏,後改爲艾氏。
奇斤氏,後改爲奇氏。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焮切,音靳。
【爾雅釋訓】明明斤斤,察也。
【詩周頌】斤斤其明。
【傳】斤斤,明察也。
又【集韻】許斤切,音欣。
斤斤,仁也。
斦 【卯集下】【斤字部】 斦 【廣韻】語斤切【集韻】魚斤切,□音垠。
【說文】二斤也。
【增韻】砧也。
【六書本義】與劕鑕同。
斧 【卯集下】【斤字部】 斧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
【說文】斫也。
【釋名】斧,甫也。
甫,始也。
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廣韻】神農作斤斧陶冶。
【易旅卦】得其資斧。
【註】斧,所以斫除荊棘,以安其舍者也。
【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
【詩豳風】旣破我斧。
【傳】隋銎曰斧。
又凡以斧斫物,亦曰斧。
【古詩苦寒歌】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
【註】天寒水凍,故斫氷作粥也。
又仙名。
【左思蜀都賦】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
【註】列仙服丹砂不死也。
又【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
【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
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
斧謂之黼。
又鉞斧,今儀仗中亦有之,其形圓如月然。
【集韻】或作鈇。
斨 【卯集下】【斤字部】 斨 【唐韻】七羊切【集韻】千羊切,□音瑲。
【說文】方銎斧也。
【釋名】斨,戕也,所伐皆戕毀也。
【詩豳風】取彼斧斨。
【傳】斨,方銎也。
【疏】斨,卽斧也。
唯銎孔異耳。
又人名。
【書舜典】讓子殳斨曁伯與。
【傳】二臣名。
斬 【卯集下】【斤字部】 斬 【唐韻】【正韻】側減切【集韻】【韻會】阻減切,□音蔪。
【說文】截也。
從車從斤。
斬法車列也。
【博雅】裁也。
【釋文】斬,暫也。
暫加兵,卽斷也。
【爾雅釋詁】斬,殺也。
【詩小雅】斬伐四國。
【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又【杜甫詩】斬新花蕊未應飛。
【註】禪家有斬新日月之語。
又【集韻】莊陷切,音蘸。
芟也。
斪 【卯集下】【斤字部】 斪 【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劬。
【說文】斫也。
【爾雅釋器】斪斸謂之定。
【註】鋤屬。
【疏】定謂之耨。
【類篇】或作□。
又【集韻】恭幹切,音拘。
又居侯切,音鉤。
義□同。
斫 【卯集下】【斤字部】 斫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職略切,□音灼。
【說文】擊也。
【玉篇】刀斫。
【後漢呂布傳】拔戟斫機。
【枚乗七發】使琴摯斫斬以爲琴。
又【揚子方言】揚越之郊,凡人相侮以爲無知,謂之聑,或謂之斫。
【註】斫,郗斫頑直之貌,今關西語亦皆然。
又姓。
【廣韻】漢複姓有斫胥氏,何氏姓苑雲:今平陽人。
又【集韻】尺約切,音婥。
硸斫,不解悟貌。
斻 【卯集下】【方字部】 斻 【唐韻】胡郞切【集韻】【韻會】寒剛切【正韻】胡剛切,□音杭。
【說文】方舟也。
禮,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註】徐鉉曰:今俗別作航,非是。
【後漢杜篤傳】造舟於渭,北斻涇流。
【註】斻,自度也。
《方言》自關而東或謂舟爲航。
○按《說文》斻字在方部。
今流俗不解,遂與杭字相亂者,誤也。
旉 【卯集下】【方字部】 旉 【篇海】古文敷字。
【易說卦】震爲旉。
【疏】取其春時氣至,草木皆吐,旉布而生也。
餘詳攴部十一畫。
斬 【卯集下】【斤字部】 斬 【唐韻】【正韻】側減切【集韻】【韻會】阻減切,□音蔪。
【說文】截也。
從車從斤。
斬法車列也。
【博雅】裁也。
【釋文】斬,暫也。
暫加兵,卽斷也。
【爾雅釋詁】斬,殺也。
【詩小雅】斬伐四國。
【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又【杜甫詩】斬新花蕊未應飛。
【註】禪家有斬新日月之語。
又【集韻】莊陷切,音蘸。
芟也。
旈 【卯集下】【方字部】 旈 【集韻】力求切,音劉。
旒或作旈。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與嶬同。
斷 【卯集下】【斤字部】 斷 "【玉篇】同斷。
俗字。
(斷)〔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
【說文】作□。
截也。
【書盤庚】乃斷棄汝。
【傳】斷,絕也。
【詩商頌】是斷是遷。
【疏】於是斬斷之。
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
絕也。
【羣經音義】旣絕曰斷。
【釋名】斷,段也。
分爲異段也。
【易繫辭】其利斷金。
【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
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
決也。
【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
【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
【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葉多卷切。
【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
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葉徒眷切。
【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
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 斮 【卯集下】【斤字部】 斮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側角切【正韻】竹角切,□音捉。
【說文】斬也。
【書泰誓】斮朝涉之脛。
【註】斬而視之。
【疏】斮,斫也。
【史記魯仲連傳】因齊後至則斮。
【註】欺三軍者,其法斮。
又【楚辭七諫】羌兩足以畢斮。
【註】斮,斷也。
又【爾雅釋器】魚則斮之。
【註】謂削鱗也。
又【廣韻】【集韻】□側略切,音灼。
又【集韻】士略切。
義□同。
斯 【卯集下】【斤字部】 斯 〔古文〕□【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音私。
【說文】析也。
【爾雅釋言】斯,離也。
【註】齊□曰斯。
【詩□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箋】維斧可以開析之。
【呂覽報更篇】趙宣孟見桑下餓人,與之脯一朐,曰斯食之。
【註】斯,析也。
又【爾雅釋詁】斯,此也。
【易解卦】朋至斯孚。
【詩召南】何斯違期。
又【詩小雅】鹿斯之奔。
【疏】此鹿斯與□斯柳斯,斯皆辭也。
又【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註】斯,猶耳也。
【疏】耳是助句之辭。
又卽也。
【書金縢】大木斯拔。
又賤也。
【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
【註】斯,賤也。
又【正字通】雞斯,馬名。
商王拘西伯於羑裡。
太公得犬戎雞斯之乗,以獻。
又波斯,國名。
又姓。
【吳志賀齊傳】剡縣史斯從。
又與鮮同。
【詩小雅】有兔斯首。
【箋】斯,白也。
今俗語斯白之斯作鮮。
齊魯之閒聲近斯。
又與纚同。
【禮問喪】雞斯。
【註】當爲筓,纚聲之誤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
義同。
又【集韻】斯義切,音賜。
【詩大雅】王赫斯怒。
【箋】斯,盡也。
【釋文】鄭音賜。
又【韻補】葉新於切。
【蔡邕短人賦】熱地蝗兮蘆卽且,蒲中蛹兮蠶蠕須,視短人兮形若斯。
【集韻】或作撕,亦作廝。
新 【卯集下】【斤字部】 新 〔古文〕□【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音辛。
【說文】取木也。
又【博雅】初也。
【易大畜】日新其德。
【書胤征】鹹與惟新。
【詩豳風】其新孔嘉。
【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又姓。
【晉語】新穆子。
又複姓。
【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
【註】索隱曰:新垣,姓。
衍,名也,爲梁將。
又州名。
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又【韻補】葉蘇前切。
【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
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斱 【卯集下】【斤字部】 斱 【篇海】同斫。
【正字通】□字之譌。
斲 【卯集下】【斤字部】 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琢。
【說文】斫也。
從斤從□。
【註】徐鉉曰:□器也。
斤以斫之,或從畫丮作□。
【書梓材】旣勤樸斲。
【傳】已勞力撲治斲削。
又【韻補】葉株遇切。
【何晏景福殿賦】縱橫踰延,各有攸注,公輸荒其規矩,匠石不知其所斲。
又葉竹鹿切。
【漢淮南王屛風賦】大匠治之,雕刻削斲。
等化器類,庇廕尊屋。
斴 【卯集下】【斤字部】 斴 【篇海】離珍切,音鄰。
水在石中響。
【正字通】同。
水在石閒,當作粼。
斵 【卯集下】【斤字部】 斵 【篇海】俗斲字。
斶 【卯集下】【斤字部】 斶 【集韻】樞玉切,音觸。
人名。
【呂氏春秋】齊有顏斶。
○按《戰國策》作□。
《史記田單傳》作蠋。
斷 【卯集下】【斤字部】 斷 〔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
【說文】作□。
截也。
【書盤庚】乃斷棄汝。
【傳】斷,絕也。
【詩商頌】是斷是遷。
【疏】於是斬斷之。
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
絕也。
【羣經音義】旣絕曰斷。
【釋名】斷,段也。
分爲異段也。
【易繫辭】其利斷金。
【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
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
決也。
【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
【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
【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葉多卷切。
【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
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葉徒眷切。
【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
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斸 【卯集下】【斤字部】 斸 【唐韻】陟玉切【集韻】【韻會】株玉切,□音瘃。
【說文】斫也。
【爾雅釋器】斪斸謂之定。
互詳斪字註。
【玉篇】同钃。
又【五音集韻】之角切,音琢。
義同。
方 【卯集下】【方字部】 方 〔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
【說文】倂船也。
象兩舟省總頭形。
或從水作汸。
【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傳】方,泭也。
【釋文】小筏曰泭。
【爾雅釋水】大夫方舟。
【註】倂兩船。
【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
【註】謂□船也。
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
【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
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
【疏】省視萬方。
【詩大雅】監觀四方。
【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
【註】別四方。
【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
【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
【註】方名,如東西也。
又【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
【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
【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箋】方,猶嚮也。
【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雲:方,猶嚮也。
又道也。
【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
【註】方,猶道也。
【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
【註】方,猶道也。
又【易復卦】後不省方。
【註】方,猶事。
【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又術也,法也。
【易繫辭】方以類聚。
【疏】方謂法術性行。
【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
【註】方,法術。
又放也。
【書堯典】方命圯族。
【釋文】方,放也。
又有之也。
【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傳】方,有之也。
又今也。
【詩秦風】方何爲期。
【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
【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
【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又穀始生未實也。
【詩小雅】旣方旣皁。
【箋】方,房也。
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又倂也。
【儀禮鄕射禮】不方足。
【註】方,猶倂也。
又旁出也。
【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
【註】方,旁出也。
又闆也。
【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
【註】方,闆也。
【禮中庸】布在方策。
【註】方,闆也。
策,□也。
又常也。
【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
【註】方,猶常也。
又文也。
【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
【註】方,猶文章也。
又義之宜也。
【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又【閔二年】授方任能。
【註】方百事之宜也。
又比方也。
【論語】子貢方人。
【何晏註】比方人也。
又【博雅】方,大也,正也。
又祭名。
【詩小雅】以社以方。
【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又地名。
【詩小雅】侵鎬及方。
【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又姓。
【詩小雅】方叔涖止。
【傳】方叔,卿士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
【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禦器物。
又醫方。
【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
【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
【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又【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
方與,縣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
【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又【集韻】蒲光切,音旁。
彷或作方。
【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
【註】方皇,猶彷徨也。
又文紡切。
蝄或作方。
【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
【註】方良,罔兩也。
木石之怪夔罔兩。
【張衡東京賦】腦方良。
【註】方良,草澤之神也。
○按《說文》作蝄蜽。
又【集韻】甫兩切,音倣。
效也。
又【韻補】葉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
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寅集中】【巾字部】【集韻】文運切,音問。
【玉篇】括髮也。
一作絻。
【類篇】喪冠。
又【集韻】美辨切,音免。
與冕同。
【類篇】大夫以上冠。
又【類篇】謨奔切,音門。
弔服也。
斺 【卯集下】【方字部】 斺 【篇海】下戒切,音械。
補膝也。
又結也。
○按斺與□異。
《字彙》同□,非。
梍 【辰集中】【木字部】 梍 【集韻】【類篇】□在早切,音皁。
木名。
莢實。
【字彙】櫟實。
暟 【辰集上】【日字部】 暟 【廣韻】苦亥切【集韻】可亥切,□音愷。
【玉篇】照也。
【揚子方言】暟、臨,昭也。
又【玉篇】美也。
【揚子方言註】暟暟,美德也。
於 【卯集下】【方字部】 於 〔古文〕□□【唐韻】哀都切【集韻】【韻會】【正韻】汪胡切,□同烏。
【韻會】隷變作於。
古文本象烏形,今但以爲歎辭及語辭字,遂無以爲鴉烏字者矣。
又【爾雅釋詁註】於乎皆語之韻絕。
【疏】歎辭也。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詩周頌】於穆淸廟。
又【周頌】於乎不顯。
○按或作嗚烏,音義皆同。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淤。
語辭也。
【博雅】於,于也。
○按《說文》于訓於也,蓋于於古通用。
凡經典語辭皆作于。
又【廣韻】居也。
【韓愈示兒詩】前榮饌賓親,冠昏之所於。
【朱子考異】所,或作依。
○按所於作依於,則是依之以居也。
孔融書,舉杯相於。
曹植樂府,心相於。
杜甫詩:良友幸相於。
卽相依以居之意。
又【揚子太□經】白舌於於。
【註】多難貌。
又【廣韻】代也。
【集韻】往也。
又地名。
【戰國策】商於之地六百裡。
又姓。
【姓氏急就篇】黃帝臣於則造履。
【前漢功臣表】涉安侯於單。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胡南切,音含。
□,怒聲。
施 【卯集下】【方字部】 施 〔古文〕□□□【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音詩。
【說文】旗貌。
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註】徐鍇曰:旗之逶迤。
一曰設也。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
【傳】施施,難進之意。
【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
【釋文】施如字。
【孟子】施施從外來。
【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
【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
【註】施,猶賦也。
又【禮祭統】施于蒸彜鼎。
【註】施,猶著也。
又【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
【註】施,□其屍也。
又【玉篇】張也。
【增韻】用也,加也。
又姓。
【左傳桓九年】施父。
【註】魯大夫。
【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
【註】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施智切,音翅。
惠也,與也。
【易乾卦】德施普也。
【又】雲行雨施。
【禮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左傳僖二十四年】報者倦矣,施者未厭。
【註】施,功勞也。
【增韻】凡施設之施,平聲。
施與之施,□平去通押。
又【集韻】【韻會】□以豉切,音易。
【詩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傳】施,移也。
又【詩大雅】施于孫子。
【箋】施,猶易也,延也。
又【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
【註】在旁而及曰施。
又【集韻】【韻會】□賞是切,詩上聲。
捨也,攺易也。
通作弛。
【周禮天官少宰】治其施舍。
【註】施舍,不給役者也。
【論語】君子不施其親。
【何晏註】施,易也。
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
【後漢光武紀】將衆部施□屯北邊。
【註】施,讀曰弛。
弛,解也。
又【集韻】餘支切,音移。
或作施。
【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施易。
【註】施,讀曰移。
又【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
【註】施,矢遺反。
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又【韻補】葉詩戈切。
【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斾 【卯集下】【方字部】 斾 【正字通】俗旆字。
【五經文字】旆從巿。
從巾者,譌。
斿 【卯集下】【方字部】 斿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
【說文】作遊。
旌旗之流也。
【玉篇】斿,旌旗之末垂。
或作遊。
【博雅】天子十二斿至地,諸侯九斿至軫,大夫七斿至軹,士三斿至肩。
【周禮春官巾車】建大常十有二斿。
【註】大常,九旗之畫日月者,正幅爲縿,斿則屬焉。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八曰斿貢。
【註】鄭司農雲:斿貢羽毛。
康成謂:斿讀如囿遊之遊。
斿貢燕好珠璣琅玕。
又與遊同。
【前漢禮樂志】泛泛滇滇從高斿。
又【集韻】【韻會】□力求切,音劉。
同旒。
【周禮夏官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
【註】每繅九成,則九旒也。
旁 【卯集下】【方字部】 旁 〔古文〕□□【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音螃。
隷作旁。
【博雅】旁,大也。
廣也。
【釋名】在邊曰旁。
【玉篇】猶側也。
非一方也。
【易乾卦】旁通情也。
【書太甲】旁求俊彥。
【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
【註】岐旁,岐道旁出。
又【集韻】晡橫切,音□。
騯騯,馬盛貌。
或省作旁。
【詩鄭風】駟介旁旁。
【疏】北山傳雲:旁旁然不得已,則此言旁旁亦爲不得已之義。
【朱傳】旁旁,馳驅不息之貌。
音崩。
葉補岡反。
又【韻會】【正韻】□蒲浪切,音傍。
【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
【註】如淳曰:旁午,分布也。
師古曰:一縱一模爲旁午。
猶言交橫也。
又【莊子齊物論】旁日月。
【註】依也。
又【集韻】鋪郞切,音滂。
旁礴,混同也。
又【集韻】蒲庚切,音彭。
旁勃,白蒿也。
兔食之,壽八百歲。
旂 【卯集下】【方字部】 旂 【唐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
【說文】旗有衆鈴以令衆也。
【爾雅釋天】有鈴曰旂。
【註】縣鈴于竿頭,畫交龍於旒。
【釋名】旂,倚也。
畫作兩龍相依倚也。
通以赤色爲之,無文彩。
諸侯所建也。
【詩小雅】旂旐央央。
【周禮春官司常】交龍爲旂。
【禮明堂位】有虞氏之旂。
又【唐韻正】古音芹,《說文》旂從,斤聲。
徐鍇繫傳曰:斤祈近似聲,韻家所以言傍紐也。
○按《詩》魯頌,薄采其芹,言觀其旂。
《小雅》夜鄕晨,庭燎有煇,言觀其旂。
以《說文》斤聲考之,則旂本有斤音。
非旁紐也。
旃 【卯集下】【方字部】 旃 【唐韻】【集韻】【韻會】□諸延切,音饘。
【說文】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旃。
○按《周禮春官》司常,今作旜。
【爾雅釋天】因章曰旃。
【註】以帛練爲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
【釋名】旃,戰也。
戰戰恭已而已也。
三孤所建,象無事也。
【左傳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
又【博雅】旃,之也。
【詩魏風】上愼旃哉。
【左傳桓九年】虞公求旃。
又【小爾雅】旃,焉也。
【詩唐風】舍旃舍旃。
【箋】旃之言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
又【史記匈奴傳】被旃裘。
【前漢王褒傳】夫荷旃被毳者。
又【韻補】葉之人切。
【陸雲夏府君誄】廣命俊乂,惟弓與旃。
震我聲敎,遇響惟殷。
旄 【卯集下】【方字部】 旄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毛。
【說文】幢也。
【書泰誓】右秉白旄以麾。
【釋文】白旄,旄牛尾。
【詩鄘風】孑孑幹旄。
【傳】注,旄於幹者,大夫之旃也。
【周禮春官旄人註】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
又【詩邶風旄丘傳】前高後下曰旄丘。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昴曰旄頭。
【註】昴七星爲旄頭。
又騎名。
【後漢光武紀】賜東海王旄頭。
【註】秦文公時,梓樹化爲牛,以騎擊之,騎不勝,或墮地,髻解披髮,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頭騎。
又【廣韻】【集韻】□莫報切,音帽。
麕毛長也。
又與耄通。
【周禮秋官司刺】再赦曰老旄。
【孟子】反其旄倪。
又【集韻】亡遇切,音務。
嵍,或作旄。
山名。
又【韻補】葉蒙晡切【傅毅洛神賦】昆山美玉,濤海明珠,金銀璆琳,翠□貂旄。
旅 【卯集下】【方字部】 旅 〔古文〕□□魯□【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兩舉切,□音呂。
【說文】軍之五百人爲旅。
【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傳】師入曰振旅,言整衆。
【詩小雅】我師我旅。
【箋】五百人爲旅。
【周禮地官小司徒】五卒爲旅。
【註】旅,五百人。
又【博雅】旅。
客也。
【易復卦】商旅不行。
又【旅卦疏】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稱,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謂之爲旅。
【詩大雅】于時廬旅。
【箋】廬舍其賓旅。
【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
【註】旅,客也。
又【書禹貢】蔡蒙旅平。
【傳】祭山曰旅。
【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
【註】大旅上帝祭於圜丘。
國有故而祭,亦曰旅。
又【書牧誓】亞旅。
【傳】亞,次也。
旅,衆也。
衆大夫其位次卿。
【左傳文十五年】請承命於亞旅。
【註】亞旅,上大夫也。
又【書旅獒】西旅底貢厥獒。
【傳】西戎之長。
又【詩小雅】旅力方剛。
【傳】旅,衆也。
【儀禮士冠禮】旅占卒。
【註】旅,衆也。
又【詩小雅】殽核惟旅。
【傳】旅,□也。
又【詩周頌】侯亞侯旅。
【傳】旅,子弟也。
又【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府之徵令,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數。
【註】旅辟下士也。
又【周禮地官司徒】旅師。
【註】旅,猶處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權其上旅,與其下旅。
【註】上旅謂要以上,下旅謂要以下。
【疏】謂劄葉爲旅者,以劄衆多,故言旅。
又【儀禮鄕飮酒禮】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
【註】旅,序也。
又【禮郊特牲】臺門而旅樹。
【註】旅,道也。
又【禮樂記】進旅退旅。
【註】旅,猶俱也。
又【後漢光武紀】至是野穀旅生。
【註】不因播種而生,故曰旅。
今字作穭,音呂。
古字通。
又姓。
【前漢功臣表】昌平侯旅卿。
又【集韻】淩如切,音臚。
□也。
旆 【卯集下】【方字部】 旆 【唐韻】【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沛。
【說文】作旆。
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
從,□聲。
【爾雅釋天】繼旐曰旆。
【註】帛續旐,末爲燕尾者。
【釋名】雜帛爲旆,以雜色綴其邊爲翅尾也。
將帥所建,象物雜也。
【詩小雅】白旆央央。
【傳】白旆,繼旐者也。
【左傳昭十三年】建而不旆。
【註】旆,遊也。
又【詩小雅】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傳】旆旆,旒垂貌。
【朱傳】旆旆,飛揚之貌。
又【詩大雅】荏菽旆旆。
【傳】旆旆然長也。
又【集韻】蒲掇切,音跋。
義同。
又【韻補】葉蒲枚切。
【□琳大荒賦】華蓋建杠,招搖樹旆。
攝提運杓,文昌承魁。
旆原字從從□。
晜 【辰集上】【日字部】 晜 【廣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
□或作晜,通作昆。
【爾雅釋親】父之晜弟。
【又】來孫之子爲晜孫。
【註】晜,後也。
旇 【卯集下】【方字部】 旇 【廣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音披。
【說文】旌旗旇靡也。
【埤蒼】衣服貌也。
又【集韻】攀悲切,音丕。
麾謂之旇。
又母被切,音靡。
旌旗貌。
又平義切,音被。
義同。
旊 【卯集下】【方字部】 旊 【正字通】妃罔切,音倣。
【周禮冬官考工記】搏埴之工陶旊。
【註】鄭司農雲:讀爲甫始之甫。
康成謂:讀如放於此乎之放。
又【旊人】旊人爲簋。
旋 【卯集下】【方字部】 旋 【唐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璿。
【說文】周旋旌旗之指麾也。
從從疋。
疋,足也。
【註】徐鍇曰:人足隨旌旗以周旋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以與君周旋。
【註】相追逐也。
又【易履卦】其旋元吉。
【疏】旋,反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鐘縣謂之旋。
【註】旋屬鍾柄所以縣之也。
【釋文】旋如字。
李音信犬反。
又【左傳定三年】夷射姑旋焉。
【註】旋,小便也。
又【莊子達生篇】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
【註】旋,圓也。
蓋,過也。
又與璇同。
【前漢律歷志】佐助旋璣。
又【廣韻】辭戀切【集韻】【韻會】【正韻】隨戀切,□音。
遶也。
又通作還。
【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釋文】還,本亦作旋。
又【韻補】葉松倫切【李尤德陽殿賦】上蟠其無際兮,狀行回以周旋。
開三階而參會兮,錯金銀於兩楹。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集韻】□力質切,音栗。
山名。
旌 【卯集下】【方字部】 旌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
【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
【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
【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
【又】旌旂。
【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
【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
【釋名】旌,精也。
有精光也。
【詩鄘風】孑孑幹旌。
【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
【又】斿車載旌。
又【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
【註】樹旌以表門。
又【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
【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又【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
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
又【書畢命】旌別淑慝。
【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
【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
又【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
【註】旌,章也。
又【周語】故爲車服以旌之。
【註】旌,表也。
又【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
【註】旌,明也。
考證:〔【爾雅釋天】旄首曰旌。
〕謹照原文旄上增註字。
〔【又】旌旂。
【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
〕謹按此十九字亦係爾雅釋天文,謹改於亦有旒之下,廣雅之前。
〔斿車建旌。
〕謹照周禮原文建旌改載旌。
旍 【卯集下】【方字部】 旍 【廣韻】同旌。
【五經文字】旌從生。
作旍,譌。
【後漢袁紹傳】故復援旍擐甲。
旎 【卯集下】【方字部】 旎 【唐韻】女氏切【集韻】【韻會】乃倚切,□音柅。
旖旎,旌旗從風貌。
【史記司馬相如傳】旖旎從風。
【註】旖旎,阿那也。
【前漢揚雄甘泉賦】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
【註】旖旎,旒襂之形也。
又【前漢揚雄傳】乗雲蜺之旖旎兮。
【註】旖旎,雲貌。
又【楚辭九辯】紛旖旎乎都房。
【註】旖旎,盛貌。
又【集韻】女夷切,音尼。
又乃可切,音娜。
或作□。
義□同。
又【韻補】葉囊何切。
【東方朔七諫】拔搴□芝兮,列樹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襂字原從方從參作。
族 【卯集下】【方字部】 族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昨木切,音鑿。
【說文】矢鋒也。
束之族族也。
【類篇】一曰從,所以標衆矢之所集。
又聚也。
【書堯典】以親九族。
【註】高祖至□孫之親。
【詩周南】振振公族。
【傳】公族,公同祖也。
【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
【註】三族,謂父子孫,人屬之正名。
【左傳隱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
【疏】族者,屬也。
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
又【書堯典】方命圯族。
【傳】族,類也。
又【書泰誓】罪人以族。
【傳】一人有罪,□及父母妻子,言□濫。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四閭爲族。
【註】閭二十五家,族百家。
又【左傳襄八年】謀之多族。
【註】族,家也。
又【爾雅釋詁】木族生爲灌。
【註】族,叢生。
【疏】木叢生者爲灌。
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爲。
【註】交錯聚結爲族。
又【集韻】作木切,音鏃。
義同。
又千□切,音湊。
與蔟同。
【前漢律歷志】一曰黃鐘,二曰太族。
【淮南子泰族訓註】泰言古今之道,萬物之指,族於一理,明其所謂也。
又【集韻】【正韻】□則□切,音奏。
樂變也。
【前漢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註】蘇林曰:族音奏。
師古曰:奏,進也。
又【集韻】【類篇】□先奏切,音漱。
嗾,或作族。
使犬聲。
旐 【卯集下】【方字部】 旐 【唐韻】治小切【集韻】【韻會】直紹切,□音肇。
【說文】龜蛇四遊,以象營室,遊遊而長。
【釋名】龜蛇爲旐。
旐,兆也。
龜知氣兆之吉兇,建之於後,察度事宜之形兆也。
【詩小雅】設此旐矣。
【周禮春官司常】龜蛇爲旐。
【又】縣鄙建旐。
【註】龜蛇,象其扞難避害也。
又【爾雅釋天】緇廣充幅長尋曰旐。
【註】帛全幅,長八尺者也。
【禮檀弓】綢練設旐夏也。
【註】旌之旒緇布廣充幅長尋曰旐。
旑 【備考】【卯集】【方字部】 旑 【日月燈】旖字省文。
旒 【卯集下】【方字部】 旒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劉。
【玉篇】旌旗垂者。
【類篇】旌旗之旓。
【詩商頌】爲下國綴旒。
【傳】旒,章也。
【箋】旌旗之垂者也。
又冕旒,以絲繩貫玉,垂冕前後也。
【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註】天子以五采爲旒,旒十有二。
又【韻補】葉力救切。
【皮日休補九夏歌】何以樂之,金石九奏。
何以賜之,龍旂九旒。
【集韻】或作斿旈。
旓 【卯集下】【方字部】 旓 【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音梢。
【玉篇】旌旗之斿。
【前漢揚雄傳】建光耀之長旓。
【註】旓,旗之旒也。
一曰燕尾旓。
旔 【卯集下】【方字部】 旔 【廣韻】居萬切,音建。
捷也。
旖 【卯集下】【方字部】 旖 【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
【說文】旗旖,施也。
又【廣韻】於綺切【集韻】【韻會】【正韻】隱綺切,□音倚。
旖旎,旌旗從風貌。
詳旎字註。
又【集韻】於義切,音陭。
義同。
旗 【卯集下】【方字部】 旗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
【說文】熊旗五遊,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
【釋名】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
【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爲旗。
【又】師都建旗。
【註】畫熊虎者,鄕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又【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
【註】旗,表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北曲十二星曰旗。
【註】兩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
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
皆天之鼓旗,所以爲旌表。
又姓。
【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又與箕同。
【荀子富國篇】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
【註】旗,讀爲箕。
箕翼,二十人宿名。
又【韻補】葉渠尤切。
【班固西都賦】乗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
○按《說文》旗從其聲,訓熊旗五遊,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也。
旂從,斤聲,訓旗有衆鈴以令衆也。
分旗,旂爲二。
《正字通》雲:周禮九旗所畫異物,所建異名,各有等差。
雖旌旄之通稱,而制度自別,未可合爲一也。
杫 【辰集中】【木字部】 杫 【唐韻】【集韻】【韻會】□斯義切,音賜。
【廣韻】肉機。
【方言】俎幾也,蜀漢之閒曰杫。
又【正韻】初寺切,音廁。
義同。
又【集韻】【類篇】□想氏切,音徙。
同□。
木名,可以爲器。
又【集韻】渚市切,音止。
闆施於礎上柱下者。
考證:〔【方言】俎幾,蜀漢之閒曰杫。
〕謹照原文幾下增也字。
旘 【卯集下】【方字部】 旘 【正字通】同幟。
旚 【卯集下】【方字部】 旚 【廣韻】匹招切。
【集韻】紕招切,□音漂。
【說文】旌旗旚繇也。
【類篇】或作□。
曎 【辰集上】【日字部】 曎 【集韻】夷益切,音亦。
燡,或作曎。
光也。
○按《篇海》音義又與暭同,非是。
旛 【卯集下】【方字部】 旛 【廣韻】【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番。
【說文】幅胡也。
【註】徐鉉曰:胡,幅之下垂者也。
【釋名】旛,幡也。
其貌幡幡然也。
【玉篇】旌旗總名也。
【後漢禮儀志】立靑旛。
又【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
義同。
旜 【卯集下】【方字部】 旜 【唐韻】【集韻】【正韻】□諸延切,音饘。
【說文】旃,或從亶。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旜。
【註】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
【又】孤卿建旜。
【註】孤卿不畫,言奉王之政敎而已。
旝 【卯集下】【方字部】 旝 【唐韻】【集韻】【韻會】□古外切,音儈。
【說文】建大木,置石其上,發機以追敵也。
詩曰:其旝如林。
○按《詩大雅》今作會。
又【左傳桓五年】旝動而鼓。
【註】旝,旃也。
通帛爲之,蓋今大將之麾也。
執以爲號令。
【後漢馬融傳】旃旝摻其如林。
旞 【卯集下】【方字部】 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遂。
【說文】導車所以載全羽以爲允。
允,進也。
【周禮春官司常】全羽爲旞。
【又】道車載旞。
【註】道車象路也。
考證:〔【又】道車建旞。
〕謹照周禮原文建旞改載旞。
旟 【卯集下】【方字部】 旟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音兪。
【說文】錯革,畫鳥其上,所以進士衆。
旟旟,衆也。
【爾雅釋天】錯革鳥曰旟。
【註】此謂合剝鳥皮毛,置之竿頭。
卽禮記雲:載鴻及鳴鳶。
【疏】錯,置也。
革,急也。
畫急疾之鳥於縿也。
【釋名】鳥隼爲旟。
旟,譽也。
軍吏所建,急疾趨事,則有稱譽也。
【詩鄘風】孑孑幹旟。
【周禮春官司常】鳥隼爲旟。
【又】州裡建旟。
【註】鳥隼,象其勇健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鳥旟七斿,以象鶉火。
【註】畫朱雀及隼於斿縿之上也。
【疏】縿旗之正幅,斿則末垂者。
又【詩小雅】匪伊卷之,髮則有旟。
【傳】旟,揚也。
考證:〔【爾雅釋天】錯革鳥曰旟。
【疏】錯,置也。
革,忽也。
〕謹照原文忽也改急也。
無 【卯集下】【無字部】 無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亡也。
奇字,無通□。
王育說,天屈西北爲無。
【易乾卦】無咎。
【釋文】無音無。
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無亦作亡。
古皆用亡無,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
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無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無。
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
南無,出《釋典》。
(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
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無。
【玉篇】虛無也。
周易無字俱作無。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
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
今俗語猶然。
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
◎按禮器:詔侑武方。
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
鄭註:明言其誤。
集韻合無,武爲一。
非。
【集韻】無或作橆。
韻會,□本古文蕃□字。
篆借爲有無字。
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
〇按說文□,從亡無聲,在亡部。
至蕃橆之橆,在林部。
音義各別,不雲相通。
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
玉篇集韻韻會俱非。
韻會蕃橆作蕃□,尤非。
又按讀書通雲: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
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
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雲歸依也。
旡 【卯集下】【無字部】 旡 〔古文〕□【廣韻】居豙切【集韻】居氣切,□音寄。
【說文】作,飮食氣逆不得息曰,從反①。
【註】今隷變作旡。
①原字從彡下兒作。
旣 【卯集下】【無字部】 旣 【唐韻】居豙切【集韻】【韻會】居氣切,□音曁。
【說文】小食也。
從皀聲,論語曰:不使勝食旣。
○按今《論語》作氣。
又【玉篇】已也。
【易小畜】旣雨旣處。
【詩召南】亦旣見止,亦旣覯止。
又【博雅】盡也。
【易旣濟疏】旣者,皆盡之稱。
【書舜典】旣月。
【左傳桓元年】日有食之旣。
又【博雅】旣,失也。
又與漑同。
【史記五帝紀】帝嚳旣執中而徧天下。
【註】徐廣曰:古旣字作水旁。
又【集韻】幾利切,音冀。
義同。
又許旣切,音欷。
餼或作旣。
饋客芻米也。
【禮中庸】旣廩稱事。
【註】旣讀爲餼。
餼廩,稍食也。
【正字通】俗旣字。
旣字中匕作丨二。
旤 【卯集下】【無字部】 旤 【玉篇】同□。
【前漢五行志】數其旤福。
【註】旤,古禍字。
又【韻補】葉後五切。
【前漢敘傳】緻死爲福,每生爲旤。
葉上社,社音土。
日 【辰集上】【日字部】 日 〔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
【說文】實也。
太陽之精不虧。
【博雅】君象也。
【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又【說卦】離爲火爲日。
【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
【禮祭義】日出於東。
【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
【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
【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
【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又【洪範】五紀,三曰日。
【傳】紀一日。
【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又【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
【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又【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
【註】日,往日也。
又【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禦。
【註】皆典歷數者。
又【史記日者傳註】蔔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又【集韻】而力切,音眲。
義同。
又【韻補】葉而至切。
【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
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
【類篇】唐武後作□。
昊 【辰集上】【日字部】 昊 【廣韻】【正韻】胡老切【集韻】【韻會】下老切,□音皓。
【說文】作昦。
【九經字樣】隷省作昊。
【爾雅釋天】夏爲昊天。
【註】言氣皓旰。
【疏】昊者,元氣博大之貌。
李巡雲:夏萬物盛壯,其氣昊昊,故曰昊天。
【書堯典】欽若昊天。
【詩小雅】浩浩昊天。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又與皡通。
【禮月令】其帝太皥。
【釋文】皥,亦作昊。
昋 【辰集上】【日字部】 昋 【唐韻】古惠切【集韻】涓惠切,□音桂。
姓也。
後漢《太尉陳球□》有城陽炅橫,漢末被誅。
有四子:一守墳墓,姓炅。
一子避難居徐州,姓昋。
一子居幽州,姓桂。
一子居華陽,姓炔。
又【集韻】畎迥切,音憬。
義同。
朙 【辰集上】【月字部】 朙 【玉篇】古文明字。
註詳日部四畫。
朚 【辰集上】【月字部】 朚 【廣韻】呼光切,音荒。
【說文】作□,翌也。
從朙亡聲。
又【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音茫。
【博雅】遽也。
望 【辰集上】【月字部】 望 〔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
【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
從亡,朢省聲。
【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
【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
【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
【趙岐註】慚愧之貌也。
【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
【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
【書舜典】望于山川。
【傳】皆一時望祭之。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
義同。
【詩小雅】萬夫所望。
【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
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
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
【易小畜】月幾望。
【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從壬,譌從王。
【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
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晄 【辰集上】【日字部】 晄 【唐韻】胡廣切【集韻】【韻會】【正韻】戸廣切,□音幌。
【說文】明也。
又【集韻】古晃切,音廣。
光貌。
或作□。
晅 【辰集上】【日字部】 晅 【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
日氣也,引《易》日以晅之。
【釋文】晅,乾也。
本又作暅。
○按《易繫辭》今本作烜。
《朱子本義》雲:烜,與晅同。
【集韻】或作□。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
義同。
晇 【辰集上】【日字部】 晇 【集韻】匈于切。
音訏。
旴,或作晇。
詳旴字註。
又荒乎切,音呼。
義同。
又枯瓜切,音華。
人名。
邾婁叔術子晇。
晈 【辰集上】【日字部】 晈 【廣韻】古了切【集韻】吉了切,□音繳。
皎,或作晈。
言月之白也。
【楚辭九歌】夜晈晈兮旣明。
【補註】晈字從日,與皎同。
又【集韻】【類篇】□吉弔切,音叫。
義同。
晉 【辰集上】【日字部】 晉 【唐韻】【集韻】【韻會】□卽刃切。
【說文】作,進也,日出萬物進也。
【類篇】隸省作晉。
【易晉卦】晉,進也。
【疏】以今釋古,古之晉字,卽以進長爲義。
【又】明出地上晉。
又【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
【疏】晉,插也。
又【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
【註】晉,猶抑也。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
【註】晉鼓長六尺六寸。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凡爲殳,去一以爲晉圍。
【註】鄭司農雲:晉謂矛戟下銅鐏也。
【釋文】晉如字。
又國名。
【詩唐風譜】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
南有晉水,至子燮改爲晉侯。
又姓。
【廣韻】本自唐叔虞之後,以晉爲氏,魏有晉鄙。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
水名。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晉圍。
【釋文】又音箭。
又【陸雲登臺賦】長發其祥,天鑑在晉。
肅有命而龍飛兮,跚重斯而肇建。
曅 【辰集上】【日字部】 曅 【集韻】曄或作曅。
曆 【辰集上】【日字部】 曆 〔古文〕□厤【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音櫟。
【說文】曆象也。
【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傳】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會,曆象其分節,敬記天時以授人也。
又【舜典】協時月正日。
【疏】《世本》雲:容成作曆,黃帝之臣。
又【洪範】五曰曆數。
【傳】曆數,節氣之數,以爲曆。
【疏】算日月行道所歷,計氣朔早晚之數,所以爲一歲之曆。
【正字通】曆以日爲主,故從日。
其從厤者,推其所經二十八舍,正日躔也。
曆法始、中、終皆舉之。
先求日至以定曆元,履端於始也。
參以昏星,舉正於中也。
察日與天會月與日會之盈虛,齊以閏歸餘於終也。
《史記》《漢書》通用歷。
曇 【辰集上】【日字部】 曇 【唐韻】【正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音覃。
【說文】雲布也。
【玉篇】曇曇,黑雲貌。
又【玉篇】西國呼世尊瞿曇。
桾 【辰集中】【木字部】 桾 【唐韻】舉雲切【集韻】【韻會】拘雲切,□音君。
【廣韻】桾櫏木。
【玉篇】出交趾,子如雞子。
【左思吳都賦】平仲桾櫏。
劉成曰:桾櫏之樹,子如瓠形。
一作君遷,□屬也。
見□字註。
【正字通】桾櫏,卽梬。
○按《張衡南都賦》梬棗與若榴對舉,則梬棗一物也。
又《子虛賦》六臣註,梬皆訓棗。
又《李善于子虛》梬註但雲似□,于《吳都》桾櫏註直雲□之小者,《正字通》誤。
又【類篇】居運切,君去聲。
義同。
曈 【辰集上】【日字部】 曈 【唐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音通。
【說文】曈曨,日欲明也。
【陸機文賦】情曈曨而彌鮮。
【註】曈曨,欲明也。
又【廣韻】【集韻】徒東切【正韻】徒紅切,□音同。
或作晍。
又【廣韻】他孔切【集韻】【韻會】吐孔切,□音桶。
義□同。
曉 【辰集上】【日字部】 曉 【唐韻】呼皛切【集韻】【韻會】【正韻】馨鳥切,□囂上聲。
【說文】明也。
【玉篇】曙也。
又【揚子方言】知也。
【史記西南夷傳】指曉南越。
又【前漢元後傳】末曉大將軍。
【註】曉,猶白也。
又【揚子方言】遇也。
又嬴也。
又【博雅】說也。
又快也。
又【玉篇】慧也。
曊 【辰集上】【日字部】 曊 【集韻】芳微切,音霏。
昲,或作曊。
詳昲字註。
曌 【補遺】【辰集】【日字部】 曌 【唐書武後紀】名曌。
與照同。
武後原名武照。
武後造照字,曌爲正,瞾□□□□譌。
曏 【辰集上】【日字部】 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響。
【說文】不久也。
《春秋傳》曰:曏役之三月。
【玉篇】少時也。
又【廣韻】書兩切【集韻】始兩切,□音賞。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向。
義□同。
又【儀禮鄕射禮註】立曏所酬。
○按與向同。
又【莊子秋水篇】證曏今古。
【郭註】曏,明也。
【釋文】崔雲:曏,往也。
曐 【辰集上】【日字部】 曐 【玉篇】古文星字。
註詳五畫。
亦作□。
又作皨。
皨字原從生,作皛下生。
【醜集上】【口字部】【玉篇】同叴。
棟 【辰集中】【木字部】 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音凍。
【說文】極也。
【釋名】棟,中也。
居屋之中也。
【爾雅釋宮】棟謂之桴。
【郭註】屋檼曰棟,卽屋脊也。
【易大過】棟隆吉。
又椁之四阿亦曰棟。
【左傳成二年】椁有四阿。
【鄭註】四阿,四角設棟。
又星名。
【博雅】大角謂之棟星。
又【轉註古音】德紅切,音東。
木名。
【管子地員篇】其桑其松,其杞其茸。
種木胥容,楡桃柳棟。
又屋脊之棟,亦葉音東。
【蘇軾徐孺子亭詩】徐君鬱鬱底松,陳君落落堂上棟。
深松茂不遭伐,堂毀棟折傷其躬。
考證:〔【逸雅】棟,中也。
〕謹照原書逸雅改釋名。
〔【管子地員篇】其桑其松,其杞其茸。
棰木胥容。
〕謹照原文棰改種。
□ 【備考】【辰集】【日字部】 □ 【字彙補】與昌同。
栌 【辰集中】【木字部】 櫨 【唐韻】落胡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
【說文】柱上柎也。
【徐曰】今謂草木枝端花房之蔕爲柎。
此櫨象之,卽今之鬥栱也。
【淮南子主術訓】短者以爲朱儒枅櫨。
又果名。
【呂覽本味篇】果之美者,箕山之東,靑島之所,有甘櫨焉。
或省作盧。
【司馬相如上林賦】盧橘夏熟。
又木也。
一名黃櫨,一名楊櫨。
【本草拾遺】黃櫨,生商洛山谷四川界。
【唐本草】楊櫨,又名空疏,所在皆有。
生籬垣閒,其子爲莢。
栎 【辰集中】【木字部】 櫟 【唐韻】【
【禮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
又【爾雅釋詁】數,疾也。
【疏】皆謂急疾也。
又【集韻】蘇谷切,音速。
【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
【註】趨數,讀爲促速,聲之誤也。
【史記賈生傳】淹數之度兮,語餘其期。
【註】徐廣曰:數,速也。
又【集韻】【韻會】□趨玉切,音促。
細也。
【孟子】數罟不入洿池。
【趙岐註】密細之網。
又【集韻】聳取切,音繏。
數數,猶汲汲也。
又所錄切,松入聲。
汲水疾也。
【莊子天地篇】數如泆湯。
又所六切,音縮。
數數,迫促意。
又仕角切,音浞。
促也。
又【韻補】葉先奏切。
【陸機宣猷堂詩】篤生我後,克明克秀。
體輝重光,承規景數。
敹 【卯集下】【攴字部】 敹 【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說文】作敹,擇也。
【玉篇】□也。
【書費誓】善敹乃甲冑。
【傳】言當善□汝甲鎧胄。
【疏】敹謂穿徹之,謂甲繩有斷絕,當使敹理穿治之。
○按書俗本譌作敹,《字彙》譌作敹,□非。
又【集韻】離昭切,音繚。
義同。
敹字原從攴作。
敹字從士,不從上作。
考證:〔【說文】作敹,揮也。
〕謹照原文揮改擇。
敺 【卯集下】【攴字部】 敺 【玉篇】古文驅字。
【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敺疫。
【前漢鼂錯傳】敺略畜產。
【註】師古曰:敺與驅同。
【佩觽集】以毆擊之毆爲敺,逐其順,非有如此者。
敼 【卯集下】【攴字部】 敼 【玉篇】於己切,音喜。
【篇海】戲也。
敽 【卯集下】【攴字部】 敽 【唐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音矯。
【說文】繫連也。
【書費誓】敽乃幹。
【傳】施汝楯紛。
【疏】鄭雲:敽,猶繫也。
王肅雲:敽楯當有紛繫持之。
○按書費誓,敽乃幹,傳謂施汝楯紛也。
疏,敽乃幹者,謂必施功於楯紛。
紛如綬而小繫於楯以持之,是繫於盾者爲敽也。
《廣韻》敽,訓盾也。
《集韻》渠廟切,盾謂之敽。
似敽卽盾,非。
當從書疏。
又【集韻】渠廟切,音嶠。
義同。
覨 【酉集上】【見字部】 覨 【集韻】逆各切,音咢。
久視也。
斀 【卯集下】【攴字部】 斀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竹角切,音琢。
【說文】去隂之□。
書曰:劓刵斀黥。
○按書呂□,今作劓刵椓黥。
又【集韻】都木切,音啄。
義同。
又【類篇】朱欲切,音燭。
擊也。
又【集韻】殊玉切,音蜀。
義同。
暍 【辰集上】【日字部】 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音謁。
【說文】傷暑也。
【玉篇】中熱也。
【前漢武帝紀】夏大旱,民多暍死。
【荀子富國篇】夏不宛暍。
【淮南子俶眞訓】暍者望冷風於秋。
又【集韻】阿葛切,音遏。
【博雅】煥也。
又許葛切,音喝。
熱也。
烌 【巳集中】【火字部】 烌 【集韻】虛尤切,音休。
吳俗謂灰爲烌。
枿 【辰集中】【木字部】 枿 同櫱。
又【爾雅釋詁】枿,餘也。
【郭註】陳、鄭之閒曰枿,晉、衞之閒曰烈,皆伐木餘也。
又【張衡東京賦】山無槎枿。
【註】斜曰槎,斬而復生曰枿。
暎 【辰集上】【日字部】 暎 【集韻】於慶切【正韻】於命切,□與映同。
【陸機贈馮文熊詩】雙情交暎。
【註】暎猶照也。
暼 【辰集上】【日字部】 暼 【廣韻】普蔑切【集韻】匹蔑切,□音撆。
暼暼,日落勢也。
暏 【辰集上】【日字部】 暏 【唐韻】當古切【集韻】【正韻】董五切,□音睹。
【說文】旦明也。
又【集韻】常恕切,音署。
曙或省作暏。
暐 【辰集上】【日字部】 暐 【廣韻】于鬼切【集韻】【韻會】羽鬼切,□音韙。
光盛貌。
【玉篇】日光也。
同。
暑 【辰集上】【日字部】 暑 【唐韻】舒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賞呂切,□音鼠。
【說文】熱也。
【釋名】暑,煮也。
熱如煮物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正字通】時令有大暑、小暑。
暒 【辰集上】【日字部】 暒 【集韻】慈盈切,音情。
晴或作暒。
詳晴字註。
又新佞切,音醒。
義同。
暕 【辰集上】【日字部】 暕 【廣韻】【正韻】古限切【集韻】賈限切,□音□。
隂旦日明。
【玉篇】明也。
又【集韻】郞幹切,音闌。
隂乾也。
暖 【辰集上】【日字部】 暖 【廣韻】同。
【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
【楚辭天問】何所冬暖。
又【集韻】許元切,音暄。
柔貌。
【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
【音義】籲爰反。
柔貌。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
義同。
暗 【辰集上】【日字部】 暗 【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
音闇。
【說文】日無光也。
【玉篇】不明也。
又【博雅】深也。
【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
【註】暗暗,深空之貌。
又【集韻】鄔感切,音黤。
義同。
又【韻補】葉伊甸切。
【歐陽修送胡學士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
挂帆千裡風,水闊江灩灩。
暘 【辰集上】【日字部】 暘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說文】日出也。
【玉篇】明也,日乾物也。
【書堯典】宅嵎夷曰暘谷。
【傳】暘,明也。
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曰暘谷。
又【洪範】曰雨曰暘。
【傳】暘以乾物也。
暙 【補遺】【辰集】【日字部】 暙 【字彙補】樞倫切,音春。
人名。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高麗王暙來朝,世祖加暙行省右丞相。
暜 【辰集上】【日字部】 暜 【說文】普作暜。
詳普字註。
暝 【辰集上】【日字部】 暝 【廣韻】莫經切【集韻】忙經切,□音明。
冥或從日。
幽也。
【前漢五行志】晦暝也。
又【類篇】亦姓。
又【集韻】【韻會】□莫定切,音。
【玉篇】夜也。
暞 【辰集上】【日字部】 暞 【集韻】吉了切,音繳。
【玉篇】同曒,明也。
【類篇】一曰淸別貌。
栣 【辰集中】【木字部】 栣 同栠。
斣 【卯集下】【鬥字部】 斣 【廣韻】【集韻】□昌六切,音祝。
【說文】相易物俱等曰斣。
【類篇】斠也。
又【廣韻】丁豆切【集韻】丁□切,□音鬬。
義同。
又【玉篇】角力競走也。
又【集韻】樞玉切,音觸。
義同。
斤 【卯集下】【斤字部】 斤 【唐韻】【集韻】【韻會】□舉欣切,音筋。
【說文】斫木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宋之斤。
【正字通】以鐵爲之,曲木爲柄,剞劂之總稱。
【集韻】或作釿。
又【集韻】一曰權輕重之器。
【前漢律歷志】斤者,明也。
三百八十四銖。
易二篇之爻,隂陽變動之象,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乗四方之象也。
【小爾雅】二鍰四兩謂之斤。
【註】六兩爲鍰。
又姓。
【廣韻】斤氏,後改爲艾氏。
奇斤氏,後改爲奇氏。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焮切,音靳。
【爾雅釋訓】明明斤斤,察也。
【詩周頌】斤斤其明。
【傳】斤斤,明察也。
又【集韻】許斤切,音欣。
斤斤,仁也。
斦 【卯集下】【斤字部】 斦 【廣韻】語斤切【集韻】魚斤切,□音垠。
【說文】二斤也。
【增韻】砧也。
【六書本義】與劕鑕同。
斧 【卯集下】【斤字部】 斧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
【說文】斫也。
【釋名】斧,甫也。
甫,始也。
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廣韻】神農作斤斧陶冶。
【易旅卦】得其資斧。
【註】斧,所以斫除荊棘,以安其舍者也。
【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
【詩豳風】旣破我斧。
【傳】隋銎曰斧。
又凡以斧斫物,亦曰斧。
【古詩苦寒歌】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
【註】天寒水凍,故斫氷作粥也。
又仙名。
【左思蜀都賦】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
【註】列仙服丹砂不死也。
又【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
【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
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
斧謂之黼。
又鉞斧,今儀仗中亦有之,其形圓如月然。
【集韻】或作鈇。
斨 【卯集下】【斤字部】 斨 【唐韻】七羊切【集韻】千羊切,□音瑲。
【說文】方銎斧也。
【釋名】斨,戕也,所伐皆戕毀也。
【詩豳風】取彼斧斨。
【傳】斨,方銎也。
【疏】斨,卽斧也。
唯銎孔異耳。
又人名。
【書舜典】讓子殳斨曁伯與。
【傳】二臣名。
斬 【卯集下】【斤字部】 斬 【唐韻】【正韻】側減切【集韻】【韻會】阻減切,□音蔪。
【說文】截也。
從車從斤。
斬法車列也。
【博雅】裁也。
【釋文】斬,暫也。
暫加兵,卽斷也。
【爾雅釋詁】斬,殺也。
【詩小雅】斬伐四國。
【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又【杜甫詩】斬新花蕊未應飛。
【註】禪家有斬新日月之語。
又【集韻】莊陷切,音蘸。
芟也。
斪 【卯集下】【斤字部】 斪 【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劬。
【說文】斫也。
【爾雅釋器】斪斸謂之定。
【註】鋤屬。
【疏】定謂之耨。
【類篇】或作□。
又【集韻】恭幹切,音拘。
又居侯切,音鉤。
義□同。
斫 【卯集下】【斤字部】 斫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職略切,□音灼。
【說文】擊也。
【玉篇】刀斫。
【後漢呂布傳】拔戟斫機。
【枚乗七發】使琴摯斫斬以爲琴。
又【揚子方言】揚越之郊,凡人相侮以爲無知,謂之聑,或謂之斫。
【註】斫,郗斫頑直之貌,今關西語亦皆然。
又姓。
【廣韻】漢複姓有斫胥氏,何氏姓苑雲:今平陽人。
又【集韻】尺約切,音婥。
硸斫,不解悟貌。
斻 【卯集下】【方字部】 斻 【唐韻】胡郞切【集韻】【韻會】寒剛切【正韻】胡剛切,□音杭。
【說文】方舟也。
禮,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註】徐鉉曰:今俗別作航,非是。
【後漢杜篤傳】造舟於渭,北斻涇流。
【註】斻,自度也。
《方言》自關而東或謂舟爲航。
○按《說文》斻字在方部。
今流俗不解,遂與杭字相亂者,誤也。
旉 【卯集下】【方字部】 旉 【篇海】古文敷字。
【易說卦】震爲旉。
【疏】取其春時氣至,草木皆吐,旉布而生也。
餘詳攴部十一畫。
斬 【卯集下】【斤字部】 斬 【唐韻】【正韻】側減切【集韻】【韻會】阻減切,□音蔪。
【說文】截也。
從車從斤。
斬法車列也。
【博雅】裁也。
【釋文】斬,暫也。
暫加兵,卽斷也。
【爾雅釋詁】斬,殺也。
【詩小雅】斬伐四國。
【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又【杜甫詩】斬新花蕊未應飛。
【註】禪家有斬新日月之語。
又【集韻】莊陷切,音蘸。
芟也。
旈 【卯集下】【方字部】 旈 【集韻】力求切,音劉。
旒或作旈。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與嶬同。
斷 【卯集下】【斤字部】 斷 "【玉篇】同斷。
俗字。
(斷)〔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
【說文】作□。
截也。
【書盤庚】乃斷棄汝。
【傳】斷,絕也。
【詩商頌】是斷是遷。
【疏】於是斬斷之。
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
絕也。
【羣經音義】旣絕曰斷。
【釋名】斷,段也。
分爲異段也。
【易繫辭】其利斷金。
【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
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
決也。
【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
【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
【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葉多卷切。
【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
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葉徒眷切。
【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
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 斮 【卯集下】【斤字部】 斮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側角切【正韻】竹角切,□音捉。
【說文】斬也。
【書泰誓】斮朝涉之脛。
【註】斬而視之。
【疏】斮,斫也。
【史記魯仲連傳】因齊後至則斮。
【註】欺三軍者,其法斮。
又【楚辭七諫】羌兩足以畢斮。
【註】斮,斷也。
又【爾雅釋器】魚則斮之。
【註】謂削鱗也。
又【廣韻】【集韻】□側略切,音灼。
又【集韻】士略切。
義□同。
斯 【卯集下】【斤字部】 斯 〔古文〕□【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音私。
【說文】析也。
【爾雅釋言】斯,離也。
【註】齊□曰斯。
【詩□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箋】維斧可以開析之。
【呂覽報更篇】趙宣孟見桑下餓人,與之脯一朐,曰斯食之。
【註】斯,析也。
又【爾雅釋詁】斯,此也。
【易解卦】朋至斯孚。
【詩召南】何斯違期。
又【詩小雅】鹿斯之奔。
【疏】此鹿斯與□斯柳斯,斯皆辭也。
又【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註】斯,猶耳也。
【疏】耳是助句之辭。
又卽也。
【書金縢】大木斯拔。
又賤也。
【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
【註】斯,賤也。
又【正字通】雞斯,馬名。
商王拘西伯於羑裡。
太公得犬戎雞斯之乗,以獻。
又波斯,國名。
又姓。
【吳志賀齊傳】剡縣史斯從。
又與鮮同。
【詩小雅】有兔斯首。
【箋】斯,白也。
今俗語斯白之斯作鮮。
齊魯之閒聲近斯。
又與纚同。
【禮問喪】雞斯。
【註】當爲筓,纚聲之誤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
義同。
又【集韻】斯義切,音賜。
【詩大雅】王赫斯怒。
【箋】斯,盡也。
【釋文】鄭音賜。
又【韻補】葉新於切。
【蔡邕短人賦】熱地蝗兮蘆卽且,蒲中蛹兮蠶蠕須,視短人兮形若斯。
【集韻】或作撕,亦作廝。
新 【卯集下】【斤字部】 新 〔古文〕□【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音辛。
【說文】取木也。
又【博雅】初也。
【易大畜】日新其德。
【書胤征】鹹與惟新。
【詩豳風】其新孔嘉。
【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又姓。
【晉語】新穆子。
又複姓。
【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
【註】索隱曰:新垣,姓。
衍,名也,爲梁將。
又州名。
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又【韻補】葉蘇前切。
【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
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斱 【卯集下】【斤字部】 斱 【篇海】同斫。
【正字通】□字之譌。
斲 【卯集下】【斤字部】 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琢。
【說文】斫也。
從斤從□。
【註】徐鉉曰:□器也。
斤以斫之,或從畫丮作□。
【書梓材】旣勤樸斲。
【傳】已勞力撲治斲削。
又【韻補】葉株遇切。
【何晏景福殿賦】縱橫踰延,各有攸注,公輸荒其規矩,匠石不知其所斲。
又葉竹鹿切。
【漢淮南王屛風賦】大匠治之,雕刻削斲。
等化器類,庇廕尊屋。
斴 【卯集下】【斤字部】 斴 【篇海】離珍切,音鄰。
水在石中響。
【正字通】同。
水在石閒,當作粼。
斵 【卯集下】【斤字部】 斵 【篇海】俗斲字。
斶 【卯集下】【斤字部】 斶 【集韻】樞玉切,音觸。
人名。
【呂氏春秋】齊有顏斶。
○按《戰國策》作□。
《史記田單傳》作蠋。
斷 【卯集下】【斤字部】 斷 〔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
【說文】作□。
截也。
【書盤庚】乃斷棄汝。
【傳】斷,絕也。
【詩商頌】是斷是遷。
【疏】於是斬斷之。
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
絕也。
【羣經音義】旣絕曰斷。
【釋名】斷,段也。
分爲異段也。
【易繫辭】其利斷金。
【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
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
決也。
【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
【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
【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葉多卷切。
【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
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葉徒眷切。
【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
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斸 【卯集下】【斤字部】 斸 【唐韻】陟玉切【集韻】【韻會】株玉切,□音瘃。
【說文】斫也。
【爾雅釋器】斪斸謂之定。
互詳斪字註。
【玉篇】同钃。
又【五音集韻】之角切,音琢。
義同。
方 【卯集下】【方字部】 方 〔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
【說文】倂船也。
象兩舟省總頭形。
或從水作汸。
【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傳】方,泭也。
【釋文】小筏曰泭。
【爾雅釋水】大夫方舟。
【註】倂兩船。
【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
【註】謂□船也。
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
【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
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
【疏】省視萬方。
【詩大雅】監觀四方。
【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
【註】別四方。
【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
【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
【註】方名,如東西也。
又【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
【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
【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箋】方,猶嚮也。
【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雲:方,猶嚮也。
又道也。
【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
【註】方,猶道也。
【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
【註】方,猶道也。
又【易復卦】後不省方。
【註】方,猶事。
【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又術也,法也。
【易繫辭】方以類聚。
【疏】方謂法術性行。
【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
【註】方,法術。
又放也。
【書堯典】方命圯族。
【釋文】方,放也。
又有之也。
【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傳】方,有之也。
又今也。
【詩秦風】方何爲期。
【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
【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
【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又穀始生未實也。
【詩小雅】旣方旣皁。
【箋】方,房也。
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又倂也。
【儀禮鄕射禮】不方足。
【註】方,猶倂也。
又旁出也。
【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
【註】方,旁出也。
又闆也。
【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
【註】方,闆也。
【禮中庸】布在方策。
【註】方,闆也。
策,□也。
又常也。
【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
【註】方,猶常也。
又文也。
【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
【註】方,猶文章也。
又義之宜也。
【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又【閔二年】授方任能。
【註】方百事之宜也。
又比方也。
【論語】子貢方人。
【何晏註】比方人也。
又【博雅】方,大也,正也。
又祭名。
【詩小雅】以社以方。
【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又地名。
【詩小雅】侵鎬及方。
【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又姓。
【詩小雅】方叔涖止。
【傳】方叔,卿士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
【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禦器物。
又醫方。
【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
【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
【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又【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
方與,縣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
【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又【集韻】蒲光切,音旁。
彷或作方。
【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
【註】方皇,猶彷徨也。
又文紡切。
蝄或作方。
【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
【註】方良,罔兩也。
木石之怪夔罔兩。
【張衡東京賦】腦方良。
【註】方良,草澤之神也。
○按《說文》作蝄蜽。
又【集韻】甫兩切,音倣。
效也。
又【韻補】葉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
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寅集中】【巾字部】【集韻】文運切,音問。
【玉篇】括髮也。
一作絻。
【類篇】喪冠。
又【集韻】美辨切,音免。
與冕同。
【類篇】大夫以上冠。
又【類篇】謨奔切,音門。
弔服也。
斺 【卯集下】【方字部】 斺 【篇海】下戒切,音械。
補膝也。
又結也。
○按斺與□異。
《字彙》同□,非。
梍 【辰集中】【木字部】 梍 【集韻】【類篇】□在早切,音皁。
木名。
莢實。
【字彙】櫟實。
暟 【辰集上】【日字部】 暟 【廣韻】苦亥切【集韻】可亥切,□音愷。
【玉篇】照也。
【揚子方言】暟、臨,昭也。
又【玉篇】美也。
【揚子方言註】暟暟,美德也。
於 【卯集下】【方字部】 於 〔古文〕□□【唐韻】哀都切【集韻】【韻會】【正韻】汪胡切,□同烏。
【韻會】隷變作於。
古文本象烏形,今但以爲歎辭及語辭字,遂無以爲鴉烏字者矣。
又【爾雅釋詁註】於乎皆語之韻絕。
【疏】歎辭也。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詩周頌】於穆淸廟。
又【周頌】於乎不顯。
○按或作嗚烏,音義皆同。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淤。
語辭也。
【博雅】於,于也。
○按《說文》于訓於也,蓋于於古通用。
凡經典語辭皆作于。
又【廣韻】居也。
【韓愈示兒詩】前榮饌賓親,冠昏之所於。
【朱子考異】所,或作依。
○按所於作依於,則是依之以居也。
孔融書,舉杯相於。
曹植樂府,心相於。
杜甫詩:良友幸相於。
卽相依以居之意。
又【揚子太□經】白舌於於。
【註】多難貌。
又【廣韻】代也。
【集韻】往也。
又地名。
【戰國策】商於之地六百裡。
又姓。
【姓氏急就篇】黃帝臣於則造履。
【前漢功臣表】涉安侯於單。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胡南切,音含。
□,怒聲。
施 【卯集下】【方字部】 施 〔古文〕□□□【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音詩。
【說文】旗貌。
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註】徐鍇曰:旗之逶迤。
一曰設也。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
【傳】施施,難進之意。
【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
【釋文】施如字。
【孟子】施施從外來。
【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
【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
【註】施,猶賦也。
又【禮祭統】施于蒸彜鼎。
【註】施,猶著也。
又【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
【註】施,□其屍也。
又【玉篇】張也。
【增韻】用也,加也。
又姓。
【左傳桓九年】施父。
【註】魯大夫。
【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
【註】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施智切,音翅。
惠也,與也。
【易乾卦】德施普也。
【又】雲行雨施。
【禮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左傳僖二十四年】報者倦矣,施者未厭。
【註】施,功勞也。
【增韻】凡施設之施,平聲。
施與之施,□平去通押。
又【集韻】【韻會】□以豉切,音易。
【詩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傳】施,移也。
又【詩大雅】施于孫子。
【箋】施,猶易也,延也。
又【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
【註】在旁而及曰施。
又【集韻】【韻會】□賞是切,詩上聲。
捨也,攺易也。
通作弛。
【周禮天官少宰】治其施舍。
【註】施舍,不給役者也。
【論語】君子不施其親。
【何晏註】施,易也。
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
【後漢光武紀】將衆部施□屯北邊。
【註】施,讀曰弛。
弛,解也。
又【集韻】餘支切,音移。
或作施。
【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施易。
【註】施,讀曰移。
又【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
【註】施,矢遺反。
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又【韻補】葉詩戈切。
【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斾 【卯集下】【方字部】 斾 【正字通】俗旆字。
【五經文字】旆從巿。
從巾者,譌。
斿 【卯集下】【方字部】 斿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
【說文】作遊。
旌旗之流也。
【玉篇】斿,旌旗之末垂。
或作遊。
【博雅】天子十二斿至地,諸侯九斿至軫,大夫七斿至軹,士三斿至肩。
【周禮春官巾車】建大常十有二斿。
【註】大常,九旗之畫日月者,正幅爲縿,斿則屬焉。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八曰斿貢。
【註】鄭司農雲:斿貢羽毛。
康成謂:斿讀如囿遊之遊。
斿貢燕好珠璣琅玕。
又與遊同。
【前漢禮樂志】泛泛滇滇從高斿。
又【集韻】【韻會】□力求切,音劉。
同旒。
【周禮夏官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
【註】每繅九成,則九旒也。
旁 【卯集下】【方字部】 旁 〔古文〕□□【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音螃。
隷作旁。
【博雅】旁,大也。
廣也。
【釋名】在邊曰旁。
【玉篇】猶側也。
非一方也。
【易乾卦】旁通情也。
【書太甲】旁求俊彥。
【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
【註】岐旁,岐道旁出。
又【集韻】晡橫切,音□。
騯騯,馬盛貌。
或省作旁。
【詩鄭風】駟介旁旁。
【疏】北山傳雲:旁旁然不得已,則此言旁旁亦爲不得已之義。
【朱傳】旁旁,馳驅不息之貌。
音崩。
葉補岡反。
又【韻會】【正韻】□蒲浪切,音傍。
【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
【註】如淳曰:旁午,分布也。
師古曰:一縱一模爲旁午。
猶言交橫也。
又【莊子齊物論】旁日月。
【註】依也。
又【集韻】鋪郞切,音滂。
旁礴,混同也。
又【集韻】蒲庚切,音彭。
旁勃,白蒿也。
兔食之,壽八百歲。
旂 【卯集下】【方字部】 旂 【唐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
【說文】旗有衆鈴以令衆也。
【爾雅釋天】有鈴曰旂。
【註】縣鈴于竿頭,畫交龍於旒。
【釋名】旂,倚也。
畫作兩龍相依倚也。
通以赤色爲之,無文彩。
諸侯所建也。
【詩小雅】旂旐央央。
【周禮春官司常】交龍爲旂。
【禮明堂位】有虞氏之旂。
又【唐韻正】古音芹,《說文》旂從,斤聲。
徐鍇繫傳曰:斤祈近似聲,韻家所以言傍紐也。
○按《詩》魯頌,薄采其芹,言觀其旂。
《小雅》夜鄕晨,庭燎有煇,言觀其旂。
以《說文》斤聲考之,則旂本有斤音。
非旁紐也。
旃 【卯集下】【方字部】 旃 【唐韻】【集韻】【韻會】□諸延切,音饘。
【說文】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旃。
○按《周禮春官》司常,今作旜。
【爾雅釋天】因章曰旃。
【註】以帛練爲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
【釋名】旃,戰也。
戰戰恭已而已也。
三孤所建,象無事也。
【左傳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
又【博雅】旃,之也。
【詩魏風】上愼旃哉。
【左傳桓九年】虞公求旃。
又【小爾雅】旃,焉也。
【詩唐風】舍旃舍旃。
【箋】旃之言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
又【史記匈奴傳】被旃裘。
【前漢王褒傳】夫荷旃被毳者。
又【韻補】葉之人切。
【陸雲夏府君誄】廣命俊乂,惟弓與旃。
震我聲敎,遇響惟殷。
旄 【卯集下】【方字部】 旄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毛。
【說文】幢也。
【書泰誓】右秉白旄以麾。
【釋文】白旄,旄牛尾。
【詩鄘風】孑孑幹旄。
【傳】注,旄於幹者,大夫之旃也。
【周禮春官旄人註】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
又【詩邶風旄丘傳】前高後下曰旄丘。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昴曰旄頭。
【註】昴七星爲旄頭。
又騎名。
【後漢光武紀】賜東海王旄頭。
【註】秦文公時,梓樹化爲牛,以騎擊之,騎不勝,或墮地,髻解披髮,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頭騎。
又【廣韻】【集韻】□莫報切,音帽。
麕毛長也。
又與耄通。
【周禮秋官司刺】再赦曰老旄。
【孟子】反其旄倪。
又【集韻】亡遇切,音務。
嵍,或作旄。
山名。
又【韻補】葉蒙晡切【傅毅洛神賦】昆山美玉,濤海明珠,金銀璆琳,翠□貂旄。
旅 【卯集下】【方字部】 旅 〔古文〕□□魯□【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兩舉切,□音呂。
【說文】軍之五百人爲旅。
【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傳】師入曰振旅,言整衆。
【詩小雅】我師我旅。
【箋】五百人爲旅。
【周禮地官小司徒】五卒爲旅。
【註】旅,五百人。
又【博雅】旅。
客也。
【易復卦】商旅不行。
又【旅卦疏】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稱,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謂之爲旅。
【詩大雅】于時廬旅。
【箋】廬舍其賓旅。
【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
【註】旅,客也。
又【書禹貢】蔡蒙旅平。
【傳】祭山曰旅。
【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
【註】大旅上帝祭於圜丘。
國有故而祭,亦曰旅。
又【書牧誓】亞旅。
【傳】亞,次也。
旅,衆也。
衆大夫其位次卿。
【左傳文十五年】請承命於亞旅。
【註】亞旅,上大夫也。
又【書旅獒】西旅底貢厥獒。
【傳】西戎之長。
又【詩小雅】旅力方剛。
【傳】旅,衆也。
【儀禮士冠禮】旅占卒。
【註】旅,衆也。
又【詩小雅】殽核惟旅。
【傳】旅,□也。
又【詩周頌】侯亞侯旅。
【傳】旅,子弟也。
又【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府之徵令,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數。
【註】旅辟下士也。
又【周禮地官司徒】旅師。
【註】旅,猶處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權其上旅,與其下旅。
【註】上旅謂要以上,下旅謂要以下。
【疏】謂劄葉爲旅者,以劄衆多,故言旅。
又【儀禮鄕飮酒禮】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
【註】旅,序也。
又【禮郊特牲】臺門而旅樹。
【註】旅,道也。
又【禮樂記】進旅退旅。
【註】旅,猶俱也。
又【後漢光武紀】至是野穀旅生。
【註】不因播種而生,故曰旅。
今字作穭,音呂。
古字通。
又姓。
【前漢功臣表】昌平侯旅卿。
又【集韻】淩如切,音臚。
□也。
旆 【卯集下】【方字部】 旆 【唐韻】【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沛。
【說文】作旆。
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
從,□聲。
【爾雅釋天】繼旐曰旆。
【註】帛續旐,末爲燕尾者。
【釋名】雜帛爲旆,以雜色綴其邊爲翅尾也。
將帥所建,象物雜也。
【詩小雅】白旆央央。
【傳】白旆,繼旐者也。
【左傳昭十三年】建而不旆。
【註】旆,遊也。
又【詩小雅】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傳】旆旆,旒垂貌。
【朱傳】旆旆,飛揚之貌。
又【詩大雅】荏菽旆旆。
【傳】旆旆然長也。
又【集韻】蒲掇切,音跋。
義同。
又【韻補】葉蒲枚切。
【□琳大荒賦】華蓋建杠,招搖樹旆。
攝提運杓,文昌承魁。
旆原字從從□。
晜 【辰集上】【日字部】 晜 【廣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
□或作晜,通作昆。
【爾雅釋親】父之晜弟。
【又】來孫之子爲晜孫。
【註】晜,後也。
旇 【卯集下】【方字部】 旇 【廣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音披。
【說文】旌旗旇靡也。
【埤蒼】衣服貌也。
又【集韻】攀悲切,音丕。
麾謂之旇。
又母被切,音靡。
旌旗貌。
又平義切,音被。
義同。
旊 【卯集下】【方字部】 旊 【正字通】妃罔切,音倣。
【周禮冬官考工記】搏埴之工陶旊。
【註】鄭司農雲:讀爲甫始之甫。
康成謂:讀如放於此乎之放。
又【旊人】旊人爲簋。
旋 【卯集下】【方字部】 旋 【唐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璿。
【說文】周旋旌旗之指麾也。
從從疋。
疋,足也。
【註】徐鍇曰:人足隨旌旗以周旋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以與君周旋。
【註】相追逐也。
又【易履卦】其旋元吉。
【疏】旋,反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鐘縣謂之旋。
【註】旋屬鍾柄所以縣之也。
【釋文】旋如字。
李音信犬反。
又【左傳定三年】夷射姑旋焉。
【註】旋,小便也。
又【莊子達生篇】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
【註】旋,圓也。
蓋,過也。
又與璇同。
【前漢律歷志】佐助旋璣。
又【廣韻】辭戀切【集韻】【韻會】【正韻】隨戀切,□音。
遶也。
又通作還。
【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釋文】還,本亦作旋。
又【韻補】葉松倫切【李尤德陽殿賦】上蟠其無際兮,狀行回以周旋。
開三階而參會兮,錯金銀於兩楹。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集韻】□力質切,音栗。
山名。
旌 【卯集下】【方字部】 旌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
【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
【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
【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
【又】旌旂。
【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
【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
【釋名】旌,精也。
有精光也。
【詩鄘風】孑孑幹旌。
【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
【又】斿車載旌。
又【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
【註】樹旌以表門。
又【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
【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又【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
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
又【書畢命】旌別淑慝。
【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
【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
又【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
【註】旌,章也。
又【周語】故爲車服以旌之。
【註】旌,表也。
又【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
【註】旌,明也。
考證:〔【爾雅釋天】旄首曰旌。
〕謹照原文旄上增註字。
〔【又】旌旂。
【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
〕謹按此十九字亦係爾雅釋天文,謹改於亦有旒之下,廣雅之前。
〔斿車建旌。
〕謹照周禮原文建旌改載旌。
旍 【卯集下】【方字部】 旍 【廣韻】同旌。
【五經文字】旌從生。
作旍,譌。
【後漢袁紹傳】故復援旍擐甲。
旎 【卯集下】【方字部】 旎 【唐韻】女氏切【集韻】【韻會】乃倚切,□音柅。
旖旎,旌旗從風貌。
【史記司馬相如傳】旖旎從風。
【註】旖旎,阿那也。
【前漢揚雄甘泉賦】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
【註】旖旎,旒襂之形也。
又【前漢揚雄傳】乗雲蜺之旖旎兮。
【註】旖旎,雲貌。
又【楚辭九辯】紛旖旎乎都房。
【註】旖旎,盛貌。
又【集韻】女夷切,音尼。
又乃可切,音娜。
或作□。
義□同。
又【韻補】葉囊何切。
【東方朔七諫】拔搴□芝兮,列樹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襂字原從方從參作。
族 【卯集下】【方字部】 族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昨木切,音鑿。
【說文】矢鋒也。
束之族族也。
【類篇】一曰從,所以標衆矢之所集。
又聚也。
【書堯典】以親九族。
【註】高祖至□孫之親。
【詩周南】振振公族。
【傳】公族,公同祖也。
【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
【註】三族,謂父子孫,人屬之正名。
【左傳隱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
【疏】族者,屬也。
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
又【書堯典】方命圯族。
【傳】族,類也。
又【書泰誓】罪人以族。
【傳】一人有罪,□及父母妻子,言□濫。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四閭爲族。
【註】閭二十五家,族百家。
又【左傳襄八年】謀之多族。
【註】族,家也。
又【爾雅釋詁】木族生爲灌。
【註】族,叢生。
【疏】木叢生者爲灌。
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爲。
【註】交錯聚結爲族。
又【集韻】作木切,音鏃。
義同。
又千□切,音湊。
與蔟同。
【前漢律歷志】一曰黃鐘,二曰太族。
【淮南子泰族訓註】泰言古今之道,萬物之指,族於一理,明其所謂也。
又【集韻】【正韻】□則□切,音奏。
樂變也。
【前漢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註】蘇林曰:族音奏。
師古曰:奏,進也。
又【集韻】【類篇】□先奏切,音漱。
嗾,或作族。
使犬聲。
旐 【卯集下】【方字部】 旐 【唐韻】治小切【集韻】【韻會】直紹切,□音肇。
【說文】龜蛇四遊,以象營室,遊遊而長。
【釋名】龜蛇爲旐。
旐,兆也。
龜知氣兆之吉兇,建之於後,察度事宜之形兆也。
【詩小雅】設此旐矣。
【周禮春官司常】龜蛇爲旐。
【又】縣鄙建旐。
【註】龜蛇,象其扞難避害也。
又【爾雅釋天】緇廣充幅長尋曰旐。
【註】帛全幅,長八尺者也。
【禮檀弓】綢練設旐夏也。
【註】旌之旒緇布廣充幅長尋曰旐。
旑 【備考】【卯集】【方字部】 旑 【日月燈】旖字省文。
旒 【卯集下】【方字部】 旒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劉。
【玉篇】旌旗垂者。
【類篇】旌旗之旓。
【詩商頌】爲下國綴旒。
【傳】旒,章也。
【箋】旌旗之垂者也。
又冕旒,以絲繩貫玉,垂冕前後也。
【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註】天子以五采爲旒,旒十有二。
又【韻補】葉力救切。
【皮日休補九夏歌】何以樂之,金石九奏。
何以賜之,龍旂九旒。
【集韻】或作斿旈。
旓 【卯集下】【方字部】 旓 【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音梢。
【玉篇】旌旗之斿。
【前漢揚雄傳】建光耀之長旓。
【註】旓,旗之旒也。
一曰燕尾旓。
旔 【卯集下】【方字部】 旔 【廣韻】居萬切,音建。
捷也。
旖 【卯集下】【方字部】 旖 【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
【說文】旗旖,施也。
又【廣韻】於綺切【集韻】【韻會】【正韻】隱綺切,□音倚。
旖旎,旌旗從風貌。
詳旎字註。
又【集韻】於義切,音陭。
義同。
旗 【卯集下】【方字部】 旗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
【說文】熊旗五遊,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
【釋名】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
【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爲旗。
【又】師都建旗。
【註】畫熊虎者,鄕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又【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
【註】旗,表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北曲十二星曰旗。
【註】兩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
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
皆天之鼓旗,所以爲旌表。
又姓。
【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又與箕同。
【荀子富國篇】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
【註】旗,讀爲箕。
箕翼,二十人宿名。
又【韻補】葉渠尤切。
【班固西都賦】乗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
○按《說文》旗從其聲,訓熊旗五遊,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也。
旂從,斤聲,訓旗有衆鈴以令衆也。
分旗,旂爲二。
《正字通》雲:周禮九旗所畫異物,所建異名,各有等差。
雖旌旄之通稱,而制度自別,未可合爲一也。
杫 【辰集中】【木字部】 杫 【唐韻】【集韻】【韻會】□斯義切,音賜。
【廣韻】肉機。
【方言】俎幾也,蜀漢之閒曰杫。
又【正韻】初寺切,音廁。
義同。
又【集韻】【類篇】□想氏切,音徙。
同□。
木名,可以爲器。
又【集韻】渚市切,音止。
闆施於礎上柱下者。
考證:〔【方言】俎幾,蜀漢之閒曰杫。
〕謹照原文幾下增也字。
旘 【卯集下】【方字部】 旘 【正字通】同幟。
旚 【卯集下】【方字部】 旚 【廣韻】匹招切。
【集韻】紕招切,□音漂。
【說文】旌旗旚繇也。
【類篇】或作□。
曎 【辰集上】【日字部】 曎 【集韻】夷益切,音亦。
燡,或作曎。
光也。
○按《篇海》音義又與暭同,非是。
旛 【卯集下】【方字部】 旛 【廣韻】【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番。
【說文】幅胡也。
【註】徐鉉曰:胡,幅之下垂者也。
【釋名】旛,幡也。
其貌幡幡然也。
【玉篇】旌旗總名也。
【後漢禮儀志】立靑旛。
又【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
義同。
旜 【卯集下】【方字部】 旜 【唐韻】【集韻】【正韻】□諸延切,音饘。
【說文】旃,或從亶。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旜。
【註】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
【又】孤卿建旜。
【註】孤卿不畫,言奉王之政敎而已。
旝 【卯集下】【方字部】 旝 【唐韻】【集韻】【韻會】□古外切,音儈。
【說文】建大木,置石其上,發機以追敵也。
詩曰:其旝如林。
○按《詩大雅》今作會。
又【左傳桓五年】旝動而鼓。
【註】旝,旃也。
通帛爲之,蓋今大將之麾也。
執以爲號令。
【後漢馬融傳】旃旝摻其如林。
旞 【卯集下】【方字部】 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遂。
【說文】導車所以載全羽以爲允。
允,進也。
【周禮春官司常】全羽爲旞。
【又】道車載旞。
【註】道車象路也。
考證:〔【又】道車建旞。
〕謹照周禮原文建旞改載旞。
旟 【卯集下】【方字部】 旟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音兪。
【說文】錯革,畫鳥其上,所以進士衆。
旟旟,衆也。
【爾雅釋天】錯革鳥曰旟。
【註】此謂合剝鳥皮毛,置之竿頭。
卽禮記雲:載鴻及鳴鳶。
【疏】錯,置也。
革,急也。
畫急疾之鳥於縿也。
【釋名】鳥隼爲旟。
旟,譽也。
軍吏所建,急疾趨事,則有稱譽也。
【詩鄘風】孑孑幹旟。
【周禮春官司常】鳥隼爲旟。
【又】州裡建旟。
【註】鳥隼,象其勇健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鳥旟七斿,以象鶉火。
【註】畫朱雀及隼於斿縿之上也。
【疏】縿旗之正幅,斿則末垂者。
又【詩小雅】匪伊卷之,髮則有旟。
【傳】旟,揚也。
考證:〔【爾雅釋天】錯革鳥曰旟。
【疏】錯,置也。
革,忽也。
〕謹照原文忽也改急也。
無 【卯集下】【無字部】 無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亡也。
奇字,無通□。
王育說,天屈西北爲無。
【易乾卦】無咎。
【釋文】無音無。
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無亦作亡。
古皆用亡無,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
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無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無。
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
南無,出《釋典》。
(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
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無。
【玉篇】虛無也。
周易無字俱作無。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
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
今俗語猶然。
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
◎按禮器:詔侑武方。
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
鄭註:明言其誤。
集韻合無,武爲一。
非。
【集韻】無或作橆。
韻會,□本古文蕃□字。
篆借爲有無字。
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
〇按說文□,從亡無聲,在亡部。
至蕃橆之橆,在林部。
音義各別,不雲相通。
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
玉篇集韻韻會俱非。
韻會蕃橆作蕃□,尤非。
又按讀書通雲: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
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
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雲歸依也。
旡 【卯集下】【無字部】 旡 〔古文〕□【廣韻】居豙切【集韻】居氣切,□音寄。
【說文】作,飮食氣逆不得息曰,從反①。
【註】今隷變作旡。
①原字從彡下兒作。
旣 【卯集下】【無字部】 旣 【唐韻】居豙切【集韻】【韻會】居氣切,□音曁。
【說文】小食也。
從皀聲,論語曰:不使勝食旣。
○按今《論語》作氣。
又【玉篇】已也。
【易小畜】旣雨旣處。
【詩召南】亦旣見止,亦旣覯止。
又【博雅】盡也。
【易旣濟疏】旣者,皆盡之稱。
【書舜典】旣月。
【左傳桓元年】日有食之旣。
又【博雅】旣,失也。
又與漑同。
【史記五帝紀】帝嚳旣執中而徧天下。
【註】徐廣曰:古旣字作水旁。
又【集韻】幾利切,音冀。
義同。
又許旣切,音欷。
餼或作旣。
饋客芻米也。
【禮中庸】旣廩稱事。
【註】旣讀爲餼。
餼廩,稍食也。
【正字通】俗旣字。
旣字中匕作丨二。
旤 【卯集下】【無字部】 旤 【玉篇】同□。
【前漢五行志】數其旤福。
【註】旤,古禍字。
又【韻補】葉後五切。
【前漢敘傳】緻死爲福,每生爲旤。
葉上社,社音土。
日 【辰集上】【日字部】 日 〔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
【說文】實也。
太陽之精不虧。
【博雅】君象也。
【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又【說卦】離爲火爲日。
【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
【禮祭義】日出於東。
【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
【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
【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
【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又【洪範】五紀,三曰日。
【傳】紀一日。
【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又【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
【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又【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
【註】日,往日也。
又【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禦。
【註】皆典歷數者。
又【史記日者傳註】蔔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又【集韻】而力切,音眲。
義同。
又【韻補】葉而至切。
【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
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
【類篇】唐武後作□。
昊 【辰集上】【日字部】 昊 【廣韻】【正韻】胡老切【集韻】【韻會】下老切,□音皓。
【說文】作昦。
【九經字樣】隷省作昊。
【爾雅釋天】夏爲昊天。
【註】言氣皓旰。
【疏】昊者,元氣博大之貌。
李巡雲:夏萬物盛壯,其氣昊昊,故曰昊天。
【書堯典】欽若昊天。
【詩小雅】浩浩昊天。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又與皡通。
【禮月令】其帝太皥。
【釋文】皥,亦作昊。
昋 【辰集上】【日字部】 昋 【唐韻】古惠切【集韻】涓惠切,□音桂。
姓也。
後漢《太尉陳球□》有城陽炅橫,漢末被誅。
有四子:一守墳墓,姓炅。
一子避難居徐州,姓昋。
一子居幽州,姓桂。
一子居華陽,姓炔。
又【集韻】畎迥切,音憬。
義同。
朙 【辰集上】【月字部】 朙 【玉篇】古文明字。
註詳日部四畫。
朚 【辰集上】【月字部】 朚 【廣韻】呼光切,音荒。
【說文】作□,翌也。
從朙亡聲。
又【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音茫。
【博雅】遽也。
望 【辰集上】【月字部】 望 〔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
【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
從亡,朢省聲。
【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
【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
【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
【趙岐註】慚愧之貌也。
【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
【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
【書舜典】望于山川。
【傳】皆一時望祭之。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
義同。
【詩小雅】萬夫所望。
【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
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
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
【易小畜】月幾望。
【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從壬,譌從王。
【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
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晄 【辰集上】【日字部】 晄 【唐韻】胡廣切【集韻】【韻會】【正韻】戸廣切,□音幌。
【說文】明也。
又【集韻】古晃切,音廣。
光貌。
或作□。
晅 【辰集上】【日字部】 晅 【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
日氣也,引《易》日以晅之。
【釋文】晅,乾也。
本又作暅。
○按《易繫辭》今本作烜。
《朱子本義》雲:烜,與晅同。
【集韻】或作□。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
義同。
晇 【辰集上】【日字部】 晇 【集韻】匈于切。
音訏。
旴,或作晇。
詳旴字註。
又荒乎切,音呼。
義同。
又枯瓜切,音華。
人名。
邾婁叔術子晇。
晈 【辰集上】【日字部】 晈 【廣韻】古了切【集韻】吉了切,□音繳。
皎,或作晈。
言月之白也。
【楚辭九歌】夜晈晈兮旣明。
【補註】晈字從日,與皎同。
又【集韻】【類篇】□吉弔切,音叫。
義同。
晉 【辰集上】【日字部】 晉 【唐韻】【集韻】【韻會】□卽刃切。
【說文】作,進也,日出萬物進也。
【類篇】隸省作晉。
【易晉卦】晉,進也。
【疏】以今釋古,古之晉字,卽以進長爲義。
【又】明出地上晉。
又【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
【疏】晉,插也。
又【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
【註】晉,猶抑也。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
【註】晉鼓長六尺六寸。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凡爲殳,去一以爲晉圍。
【註】鄭司農雲:晉謂矛戟下銅鐏也。
【釋文】晉如字。
又國名。
【詩唐風譜】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
南有晉水,至子燮改爲晉侯。
又姓。
【廣韻】本自唐叔虞之後,以晉爲氏,魏有晉鄙。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
水名。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晉圍。
【釋文】又音箭。
又【陸雲登臺賦】長發其祥,天鑑在晉。
肅有命而龍飛兮,跚重斯而肇建。
曅 【辰集上】【日字部】 曅 【集韻】曄或作曅。
曆 【辰集上】【日字部】 曆 〔古文〕□厤【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音櫟。
【說文】曆象也。
【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傳】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會,曆象其分節,敬記天時以授人也。
又【舜典】協時月正日。
【疏】《世本》雲:容成作曆,黃帝之臣。
又【洪範】五曰曆數。
【傳】曆數,節氣之數,以爲曆。
【疏】算日月行道所歷,計氣朔早晚之數,所以爲一歲之曆。
【正字通】曆以日爲主,故從日。
其從厤者,推其所經二十八舍,正日躔也。
曆法始、中、終皆舉之。
先求日至以定曆元,履端於始也。
參以昏星,舉正於中也。
察日與天會月與日會之盈虛,齊以閏歸餘於終也。
《史記》《漢書》通用歷。
曇 【辰集上】【日字部】 曇 【唐韻】【正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音覃。
【說文】雲布也。
【玉篇】曇曇,黑雲貌。
又【玉篇】西國呼世尊瞿曇。
桾 【辰集中】【木字部】 桾 【唐韻】舉雲切【集韻】【韻會】拘雲切,□音君。
【廣韻】桾櫏木。
【玉篇】出交趾,子如雞子。
【左思吳都賦】平仲桾櫏。
劉成曰:桾櫏之樹,子如瓠形。
一作君遷,□屬也。
見□字註。
【正字通】桾櫏,卽梬。
○按《張衡南都賦》梬棗與若榴對舉,則梬棗一物也。
又《子虛賦》六臣註,梬皆訓棗。
又《李善于子虛》梬註但雲似□,于《吳都》桾櫏註直雲□之小者,《正字通》誤。
又【類篇】居運切,君去聲。
義同。
曈 【辰集上】【日字部】 曈 【唐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音通。
【說文】曈曨,日欲明也。
【陸機文賦】情曈曨而彌鮮。
【註】曈曨,欲明也。
又【廣韻】【集韻】徒東切【正韻】徒紅切,□音同。
或作晍。
又【廣韻】他孔切【集韻】【韻會】吐孔切,□音桶。
義□同。
曉 【辰集上】【日字部】 曉 【唐韻】呼皛切【集韻】【韻會】【正韻】馨鳥切,□囂上聲。
【說文】明也。
【玉篇】曙也。
又【揚子方言】知也。
【史記西南夷傳】指曉南越。
又【前漢元後傳】末曉大將軍。
【註】曉,猶白也。
又【揚子方言】遇也。
又嬴也。
又【博雅】說也。
又快也。
又【玉篇】慧也。
曊 【辰集上】【日字部】 曊 【集韻】芳微切,音霏。
昲,或作曊。
詳昲字註。
曌 【補遺】【辰集】【日字部】 曌 【唐書武後紀】名曌。
與照同。
武後原名武照。
武後造照字,曌爲正,瞾□□□□譌。
曏 【辰集上】【日字部】 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響。
【說文】不久也。
《春秋傳》曰:曏役之三月。
【玉篇】少時也。
又【廣韻】書兩切【集韻】始兩切,□音賞。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向。
義□同。
又【儀禮鄕射禮註】立曏所酬。
○按與向同。
又【莊子秋水篇】證曏今古。
【郭註】曏,明也。
【釋文】崔雲:曏,往也。
曐 【辰集上】【日字部】 曐 【玉篇】古文星字。
註詳五畫。
亦作□。
又作皨。
皨字原從生,作皛下生。
【醜集上】【口字部】【玉篇】同叴。
棟 【辰集中】【木字部】 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音凍。
【說文】極也。
【釋名】棟,中也。
居屋之中也。
【爾雅釋宮】棟謂之桴。
【郭註】屋檼曰棟,卽屋脊也。
【易大過】棟隆吉。
又椁之四阿亦曰棟。
【左傳成二年】椁有四阿。
【鄭註】四阿,四角設棟。
又星名。
【博雅】大角謂之棟星。
又【轉註古音】德紅切,音東。
木名。
【管子地員篇】其桑其松,其杞其茸。
種木胥容,楡桃柳棟。
又屋脊之棟,亦葉音東。
【蘇軾徐孺子亭詩】徐君鬱鬱底松,陳君落落堂上棟。
深松茂不遭伐,堂毀棟折傷其躬。
考證:〔【逸雅】棟,中也。
〕謹照原書逸雅改釋名。
〔【管子地員篇】其桑其松,其杞其茸。
棰木胥容。
〕謹照原文棰改種。
□ 【備考】【辰集】【日字部】 □ 【字彙補】與昌同。
栌 【辰集中】【木字部】 櫨 【唐韻】落胡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
【說文】柱上柎也。
【徐曰】今謂草木枝端花房之蔕爲柎。
此櫨象之,卽今之鬥栱也。
【淮南子主術訓】短者以爲朱儒枅櫨。
又果名。
【呂覽本味篇】果之美者,箕山之東,靑島之所,有甘櫨焉。
或省作盧。
【司馬相如上林賦】盧橘夏熟。
又木也。
一名黃櫨,一名楊櫨。
【本草拾遺】黃櫨,生商洛山谷四川界。
【唐本草】楊櫨,又名空疏,所在皆有。
生籬垣閒,其子爲莢。
栎 【辰集中】【木字部】 櫟 【唐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