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發姦擿伏如神。
【註】擿謂動發之也。
或作硩。
又作□。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
義同。
又磓也。
又陟革切,音謫。
取也。
與摘同。
攀 【卯集中】【手字部】 攀 【唐韻】普班切【集韻】【韻會】【正韻】披班切,□盼平聲。
引也。
【晉語】攀輦卽利而舍。
又自下援上也。
【莊子馬蹄篇】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
【崔駰達旨】攀台階闚紫闥。
或作扳。
亦作□。
攁 【卯集中】【手字部】 攁 【集韻】以兩切,音養。
發動也。
桠 【辰集中】【木字部】 椏 【唐韻】【集韻】□於加切,音鴉。
【玉篇】木椏杈。
【揚子方言】江東謂樹岐曰杈椏。
又【玉篇】烏可切【集韻】倚可切,□阿上聲。
椏,樹斜貌。
又【集韻】阿個切,音痾。
義同。
攂 【卯集中】【手字部】 攂 【唐韻】【集韻】【韻會】□盧對切,音纇。
急擊鼓也。
或作□。
又轉石也。
【唐書李光弼傳】徹民屋爲攂石車,車二百人挽之。
石所及,輒數十人。
又【集韻】盧回切,音雷。
硏物也。
與□同。
【玉篇】【韻會】別作擂。
見擂字註。
昌 【辰集上】【日字部】 昌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倡。
【說文】美言也。
【爾雅釋詁】昌,當也。
【書大禹謨】禹拜昌言曰。
【傳】昌,當也。
又【博雅】盛也。
【書仲虺之誥】邦乃其昌。
【傳】國乃昌盛。
又【詩鄭風】子之昌兮。
【傳】昌,盛壯貌。
又【詩齊風】猗嗟昌兮。
【箋】昌,狡好貌。
又【說文】一曰日光也。
詩曰:東方昌矣。
○按《詩齊風雞鳴》作東方明矣,朝旣昌矣。
與《說文》所引不同。
又物也。
【莊子在宥篇】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
【註】司馬雲:百昌猶百物也。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昌本。
【註】昌,蒲。
本,菹也。
又【史記天官書】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
【註】文者,精所聚。
昌者,揚天紀,輔拂□居,以成天象。
又【集韻】尺亮切,音唱。
倡,或作昌。
明 【辰集上】【日字部】 明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
【說文】照也。
【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雲明。
【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
明者,孟也。
又【易乾卦】大明終始。
【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又【易乾卦】天下文明。
【疏】有文章而光明。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又【書舜典】黜陟幽明。
【傳】升進其明者。
又【書太甲】視遠惟明。
【疏】謂監察是非也。
又【洪範】視曰明。
【傳】必淸審。
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箋】明,猶備也。
又【詩大雅】明明在下。
【傳】明明,察也。
【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又【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又【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
【疏】明,猶尊也。
又【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
【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又【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又【廣韻】昭也,通也。
又星名。
【詩小雅】東有啓明。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又【小雅】明發不寐。
【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又【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又與盟同。
【詩小雅】不可與明。
【箋】明,當爲盟。
又與孟同。
【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
【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
今依《書》讀。
又【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
【註】師古曰:明音萌。
又【韻補】葉謨郞切。
【書益稷】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
【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撫餘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又葉彌延切。
【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煙。
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昏 【辰集上】【日字部】 昏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閽。
【說文】日冥也。
從日、氐省。
氐者,下也。
一曰民聲。
【爾雅釋詁】昏,代也。
【註】代,明也。
【疏】日入後二刻半爲昏,昏來則明往,故雲代明。
【釋名】昏,損也,陽精損減也。
【周禮秋官司寤氏註】日入三刻爲昏,不盡三刻爲明。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黃昏。
至於蒙谷,是謂定昏。
又【詩邶風】宴爾新昏。
【儀禮士昏禮註】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而名焉。
必以昏者,陽往而隂來,日入三商爲昏。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亞。
【註】妻父曰昏,重昏爲媾,婚父曰姻,兩婿相謂曰亞。
又【書益稷】下民昏墊。
【傳】昏瞀墊溺。
又【書盤庚】不昏作勞。
【傳】昏,彊也。
又【書牧誓】昏棄厥肆祀弗答。
【傳】昏,亂也。
【疏】昏閽於事必亂,故昏爲亂也。
又【左傳昭十九年】劄瘥夭昏。
【註】未名曰昏。
【疏】子生三月父名之。
未名之曰昏,謂未三月而死也。
又【集韻】呼困切,音□。
暗也。
亦姓。
又【韻補】葉許雲切。
【曹大家ɡū東征賦】悵容與而久住兮,忘日夕而將昏。
到長垣之境界,察農野之居民。
又葉許懸切。
【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
隷首策亂,陳子籌昏。
昐 【辰集上】【日字部】 昐 【集韻】方文切,音分。
【玉篇】日光。
昒 【辰集上】【日字部】 昒 【唐韻】【集韻】【正韻】□呼骨切,音忽。
【說文】尚冥也。
【玉篇】旦明也。
【前漢郊祀志】昒□。
【註】師古曰:謂日尚冥,蓋未明之時也。
【班固幽通賦】昒昕寤而仰思兮。
【註】昒昕,晨旦明也。
又【廣韻】文弗切【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勿。
義同。
易 【辰集上】【日字部】 易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
【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
象形。
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隂陽也。
【易繫辭】《易》者,象也。
【疏】《易》卦者,爲萬物之形象。
【又】生生之謂易。
【註】隂陽轉易,以成化生。
【疏】隂陽變轉。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註】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
【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
【朱子周易本義】《易》,書名也。
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又【易乾卦】不易乎世。
【註】不爲世所移易也。
又【易繫辭】日中爲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
【公羊傳宣十二年】交易爲言。
【註】交易,猶往來也。
又【書堯典】平在朔易。
【傳】謂歲改易。
又【禮祭義】易抱龜南面。
【疏】占易之官也。
又【史記項羽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裡。
【註】正義曰:開張易舊處。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
又水名。
【水經】易水出涿郡故安縣閻鄕西山。
又州名。
【廣韻】趙分晉得中山,秦爲上谷郡,漢置涿郡,隋爲易州,因水名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以豉切【正韻】以智切,□音異。
【易繫辭】乾以易知。
【疏】《易》謂《易略》。
又【易繫辭】辭有險易。
【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
【疏】易,說易也。
又【禮檀弓】易墓非古也。
【註】易謂芟治草木。
【孟子】易其田疇。
【註】易,治也。
又【禮祭義】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又【公羊傳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
【註】易怠,猶輕惰也。
又【公羊傳宣六年】是子之易也。
【註】易,猶省也。
又【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
【何晏註】和易也。
【朱傳】易,治也。
又【爾雅釋詁】平、均、夷、弟,易也。
【註】皆謂易直。
【疏】易者,不難也。
又【莊子刻意篇】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
又【史記禮書】能慮勿易。
【註】易,謂輕易也。
又【韻補】葉餘支切。
【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榘 【辰集中】【木字部】 榘 【唐韻】【集韻】【韻會】□同矩。
【屈原離騷】求榘矱之所同。
【宋玉九辨】滅規榘而改鑿。
昔 【辰集上】【日字部】 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惜。
【說文】作。
乾肉也。
從殘肉,日以晞之。
與俎同意。
【類篇】隷作昔。
【五經文字】後人以爲古昔字。
【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
【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
【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又【詩陳風】誰昔然矣。
【傳】昔,久也。
【疏】昔是久遠之事。
又【禮檀弓】予疇昔之夜。
【註】猶前也。
又【博雅】昔,夜也。
【左傳哀四年】爲一昔之期。
【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又姓。
【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又【集韻】倉各切,音錯。
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註】昔讀爲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又【韻補】葉息約切。
【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壑。
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考證:〔【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其塡溝壑。
〕謹照原詩憂其改憂在。
()【說文】昔本字。
籀文加肉作臘。
【字彙】以爲古文昔字,非。
臘原從作。
又□、□。
昕 【辰集上】【日字部】 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斤切,音欣。
【說文】旦明,日將出也。
【儀禮士昏禮】凡行事,必用昏昕。
【疏】昕卽明之始,君子舉事尚早,故用朝旦也。
【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
【註】早昧□,擊鼓以召衆也。
【疏】昕,猶明也。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
義同。
又【爾雅釋天疏】四曰昕天。
昕讀曰軒,言天北高南下,若車之軒,是吳時姚信所說。
暔 【辰集上】【日字部】 暔 【集韻】那含切,音南。
國名。
唐天寶中封其王爲懷寧王。
又乃感切,音湳。
義同。
暥 【辰集上】【日字部】 暥 【集韻】於諫切,音晏。
廣遠也。
昘 【備考】【辰集】【日字部】 昘 【海篇】同訪。
昙 【備考】【辰集】【日字部】 昙 【篇海】音欲。
(曇)【唐韻】【正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音覃。
【說文】雲布也。
【玉篇】曇曇,黑雲貌。
又【玉篇】西國呼世尊瞿曇。
昚 【辰集上】【日字部】 昚 【說文】古文愼字。
註詳心部十畫。
晔 【辰集上】【日字部】 曄 【廣韻】【韻會】筠輒切【集韻】域輒切,□音饁。
【說文】作□,光也。
【玉篇】震電貌。
【後漢張衡傳】列缺曄其照夜。
【註】曄,光也。
又【前漢敘傳】世祖曄曄。
【註】曄曄,盛貌也。
又【博雅】曄,明也。
又【廣韻】爲立切【集韻】域及切,□音煜。
義同。
又□、□。
昜 【辰集上】【日字部】 昜 【唐韻】與章切【集韻】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說文】開也。
從日一勿。
一曰飛揚。
一曰長也。
一曰彊者,衆貌。
又【佩觽集】光也。
又【前漢地理志】交趾郡曲昜縣。
【師古註】昜,古陽字。
昝 【辰集上】【日字部】 昝 【廣韻】【集韻】【韻會】□子感切,音撍。
姓也。
出蜀郡。
○按《說文》朁註今俗有昝字,蓋朁之譌。
《類篇》從曰,在曰部。
昞 【辰集上】【日字部】 昞 【廣韻】兵永切【集韻】補永切,□音丙。
與炳同。
亮也。
【博雅】明也。
又【集韻】陂病切,音柄。
義同。
又昉古作昞。
註詳四畫。
星 【辰集上】【日字部】 星 〔古文〕□曐□皨【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音腥。
【說文】萬物之精,上爲列星。
從晶生聲。
一曰象形。
從口。
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
【釋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
【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
【傳】星,四方中星。
又【洪範】五紀,四曰星辰。
【傳】二十八宿疊見,以敘節氣。
【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
【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
【註】五星五行之精,衆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
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
【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爲星辰。
又星星,猶點點也。
【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又草名。
戴星、文星、流星,皆穀精草別名。
【本草綱目】此草生穀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又姓。
【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映 【辰集上】【日字部】 映 【廣韻】於敬切【集韻】【韻會】於慶切【正韻】於命切,□英去聲。
【說文】明也,隱也。
【梁元帝纂要】日在午曰亭,在未曰映。
【潘嶽射雉賦】畏映日之儻朗。
又【王羲之蘭亭詩序】映帶左右。
又【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音坱。
【玉篇】映,不明也。
昡 【辰集上】【日字部】 昡 【集韻】熒絹切,音縣。
日光也。
【屈原離騷】世幽昧以昡曜兮。
【補註】昡,日光也。
其字從日。
又□,同。
昢 【辰集上】【日字部】 昢 【廣韻】【集韻】□普沒切,音馞。
日未明貌。
【楚辭九思】時昢昢兮旦旦。
【註】日月始出,光明未盛爲昢也。
又【集韻】普罪切,音琣。
義同。
又滂佩切,音配。
【玉篇】向晴也。
攣 【卯集中】【手字部】 攣 【唐韻】呂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閭員切,□戀平聲。
【說文】係也。
凡拘牽連繫者皆曰攣。
【易中孚】有孚攣如。
【疏】相牽繫不絕之名也。
【前漢鄒陽傳】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
【韓愈元和聖德詩】解脫攣索。
又【集韻】【韻會】【正韻】□龍眷切,音戀。
手足曲病也。
【史記蔡澤傳】蹙齃膝攣。
又與戀通。
眷也。
念也。
【前漢外戚李夫人傳】攣攣顧念我。
【註】攣,讀曰戀。
攤 【卯集中】【手字部】 攤 【唐韻】【集韻】【韻會】他幹切【正韻】他丹切,□音灘。
【說文】開也。
一曰手布也。
【世說】王戎滿牀攤書。
【杜甫詩】白晝攤錢高浪中。
又緩也。
又【唐韻】奴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旦切,□難去聲。
按也。
又【唐韻】奴坦切【集韻】乃坦切,□難上聲。
義同。
本作攤。
與擹同。
亦作□。
攤字原從□作。
攥 【卯集中】【手字部】 攥 【唐韻】【正韻】子括切【集韻】【韻會】宗括切,□音繓。
讀若鑽入聲。
手把也。
○按本二十畫。
《字彙》入十九畫,誤。
晆 【辰集上】【日字部】 晆 【篇海】音魁。
晆,別也。
攦 【卯集中】【手字部】 攦 【集韻】【韻會】□郞計切,音麗。
折也,撕也。
【莊子胠篋篇】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又【集韻】所綺切,音屣。
義同。
【莊子註】徐邈讀。
又輦尒切,音邐。
義同。
又【集韻】【韻會】□力結切。
與捩音義同。
又拗也。
又【集韻】郞敵切,音歷。
【博雅】擊也。
與擽同。
又所賣切,音曬。
掃也。
攨 【卯集中】【手字部】 攨 【唐韻】烏話切【集韻】烏化切,□蛙去聲。
與搲同。
見搲字註。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儒順切,音閏。
地名。
後魏常景發兵守白。
攩 【卯集中】【手字部】 攩 【唐韻】多朗切【集韻】底朗切,□音黨。
【說文】朋羣也。
通作黨。
又【唐韻】他朗切【集韻】坦朗切,□音帑。
擊也。
今俗用爲抵攩字。
遮遏也。
又【唐韻】胡廣切【集韻】戸廣切,□音晃。
亦擊也。
一曰推行也。
【揚子方言】抌,推也,沅湧□幽之語,或曰攩。
【郭璞註】今江東人亦名推爲攩。
又【集韻】止兩切,音掌。
義同。
又【唐韻】【集韻】□胡曠切,黃去聲。
搥打也。
或作擴。
攪 【卯集中】【手字部】 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巧切,音絞。
【說文】亂也。
【增韻】撓也。
【詩小雅】祇攪我心。
又【廣韻】手動也。
【方嶽詩】搜攪平生書五車。
或作捁。
又【集韻】下巧切。
同。
見字註。
攫 【卯集中】【手字部】 攫 【唐韻】居縛切【集韻】【韻會】【正韻】厥縛切,□音矍。
【說文】扟也。
【增韻】撲取也。
【禮儒行】鷙蟲攫搏。
【疏】以腳取之謂之攫,以翼擊之謂之搏。
一曰持也。
【戰國策】今使公孫子賢,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孫子與徐子鬬,徐子之狗猶將攫公孫子之腓而噬之也。
又【集韻】屋虢切,音嚄。
亦取也。
又【正韻】霍虢切,音砉。
義同。
又【集韻】怳縛切,音矆。
搏也。
又拘玉切,音鋦。
與同。
見字註。
攬 【卯集中】【手字部】 攬 【唐韻】盧敢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敢切,□同擥。
見擥字註。
攭 【卯集中】【手字部】 攭 【韻會】【正韻】□魯果切,音裸。
無毛羽貌。
【荀子賦篇】攭攭兮其狀,屢化如神。
或作。
又【正韻】力霽切,音例。
分判也。
【荀子賦篇】攭兮其相逐而反也。
【註】與劙同。
言雲或分散,相逐而還於山。
考證:〔【荀子賦論篇】攭攭兮其狀,屢化如神。
又【荀子賦論篇】攭兮其相逐而反也。
〕謹照原書兩賦論篇□省論字。
攮 【卯集中】【手字部】 攮 【字彙】乃黨切,音曩。
推攮也。
支 【卯集下】【支字部】 支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巵。
【說文】去竹之枝也。
從手,持半竹。
【註】徐鍇曰:竹葉下垂也。
【增韻】俗作攴,非。
又【韻會】庶也。
【詩大雅】本支百世。
【傳】支,支子也。
【儀禮士昏禮】支子則稱其宗。
【註】支子,庶昆弟也。
又【廣韻】持也。
【左傳定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又【周語】武王克殷,作詩以爲飮歌,名之日支。
【註】支,拄也。
又【廣韻】度也。
【晉書職官志】有度支尚書。
又【韻府】支,券也。
【魏書盧仝傳】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
【韓愈寄崔立之詩】當如合分支。
【註】今時人謂析產符契爲分支帳。
又【大戴禮】燕支地計衆,不與齊均也。
【註】支,猶計也。
又【玉篇】支離自異。
【類篇】一曰分也。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支離分赴。
【註】支離,分散也。
又【玉篇】載充也。
又【韻會】十二支,辰名。
【史記天官書註】爾雅釋天雲: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幹是也。
歲隂者,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又【後漢王符傳】明帝時,以反支日,不受章奏。
【註】凡反支日,用月朔爲正,十二支終戌亥,反還於子醜。
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爲反支也。
見隂陽書。
又國名。
【書禹貢】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卽敘。
【註】馬雲:析支在河關西。
【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
【註】應劭曰:黃支在日南之南。
又【西域傳】條支國臨西海。
又山名。
【史記匈奴傳】出隴西,過焉支山。
【註】焉支山,在丹州。
又荔支,果名。
【後漢和帝紀】舊南海獻荔支。
又姓。
【莊子列禦□】朱泙曼學屠龍於支離益。
【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
【後趙錄】司空支雄。
又與胑肢通。
【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疏】四支,猶人手足。
又與枝通。
【詩衞風】芄蘭之支。
【前漢揚雄傳】支葉扶疎。
又與梔通。
【前漢司馬相如傳】鮮支黃礫。
【註】鮮支,卽今梔子樹也。
又【集韻】翹移切,音衹。
令支,縣名。
【齊語】刜令支。
【註】今爲縣在遼西。
又【集韻】支義切,音寘。
【揚子方言】南楚謂謰謱爲支註。
考證:〔【左傳】天之所支,不可壞也。
〕謹照原文改爲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杄 【辰集中】【木字部】 杄 【集韻】親然切,音遷。
或作□、櫏。
桾櫏木也。
攰 【子集下】【力字部】 攰 【集韻】居僞切【韻會】基位切【正韻】居位切,□音媿。
【集韻】疲極也。
【正韻】弊也,力乏也。
【魏志蔣濟傳】彫攰之民。
【集韻】或作攰。
攲 【卯集下】【支字部】 攲 【唐韻】去奇切【集韻】丘奇切,□音崎。
【說文】持去也。
又【家語】孔子觀於周廟,有攲器焉。
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攲。
【荀子宥坐篇註】攲器,傾敧易覆之器。
又【廣韻】居綺切【集韻】舉綺切,□音掎。
義同。
【類篇】一曰不平。
◎按攲字與攴部敧字不同。
暓 【辰集上】【日字部】 暓 【玉篇】莫□切,音茂。
亂明。
○按與《集韻》暓字同。
攳 【卯集下】【支字部】 攳 【集韻】徐心切,音尋。
長也。
【後漢馬融傳】踔攳枝。
【註】謂長枝也。
攴 【卯集下】【攴字部】 攴 【唐韻】【集韻】□普木切,音撲。
【說文】小擊也。
又【廣韻】【集韻】□匹角切,音璞。
本作□。
楚也。
【五經文字】石經作攵。
【集韻】或作撲撲。
收 【卯集下】【攴字部】 收 〔古文〕【唐韻】式周切【集韻】屍周切,□音荍。
【說文】捕也。
【五經文字】作収,訛。
【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
【傳】收,拘收也。
又【詩周頌】我其收之。
【傳】收,聚也。
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
【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
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
【註】收,取也。
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
【註】收,猶息也。
又【博雅】收,振也。
【中庸】振河海而不洩。
【朱傳】振,收也。
又車軫也。
【詩秦風】小戎俴收。
【傳】收,軫也。
又夏冠名。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又神名。
【禮月令】其神蓐收。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狩。
獲多也。
【禮月令】農事備收。
【釋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
【疏】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
【朱子本義】收,汲取也。
詩救反,又如字。
攷 【卯集下】【攴字部】 攷 【集韻】考,古作攷。
【周禮天官小宰】攷乃灋。
餘詳考部。
攸 【卯集下】【攴字部】 攸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正韻】夷周切,□音由。
【說文】作攸,行水也。
【註】攴,入水所仗也。
秦刻石嶧山文,攸字作□。
【孟子】攸然而逝。
【趙註】攸然迅走,趣水深處也。
又【爾雅釋言】攸,所也。
【易坤卦】君子攸行。
【詩大雅】爲韓姞相攸。
【註】擇可嫁之所也。
又【左傳哀三年】鬱攸從之。
【註】鬱攸,火氣也。
又【前漢敘傳】攸攸外。
【註】攸攸,遠貌。
又語助詞。
【書洪範】彜倫攸敘。
【詩大雅】四方攸同。
又【集韻】以九切,音酉。
【左傳昭十二年】湫乎攸乎。
【註】攸,懸危貌。
又姓。
【急就篇】北燕有攸邁。
攸字從攴作。
考證:〔【左傳昭十三年】湫乎攸乎。
〕謹照原文十三年改十二年。
改 【卯集下】【攴字部】 改 【唐韻】古亥切【集韻】【韻會】已亥切【正韻】居亥切,□音輆。
【說文】更也。
【註】李陽冰曰:已有過,攴之卽□。
【五經文字】□從戊己之已。
【易益卦】有過則改。
又【井卦】改邑不改井。
又姓。
【廣韻】秦有大夫攺產。
又【韻補】葉荀起切。
【張衡思□賦】私湛憂而深懷兮,思繽紛而不理。
願竭力以守誼兮,雖貧窮而不改。
【說文】從攴作□。
攺、□。
攺 【卯集下】【攴字部】 攺 【廣韻】詳裡切【集韻】養裡切,【韻會】羊己切,□音以。
【說文】□大剛卯,以逐鬼魅也。
從攴巳聲。
○按《前漢王莽傳》《後漢輿服志》俱不言剛卯。
又名□,蓋闕載也。
徐鉉音古亥切,與攺同音,非是。
又【集韻】象齒切,音似。
義同。
【說文】從攴作□。
攻 【卯集下】【攴字部】 攻 【唐韻】古洪切【集韻】【韻會】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
【說文】擊也。
【博雅】伐也。
【易同人】乗其墉弗克攻。
【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又【類篇】一曰治也。
【書甘誓】左不攻于左。
【傳】治也。
【論語】攻乎異端。
又【詩小雅】我車旣攻。
【傳】攻,善也。
【朱傳】攻,堅也。
又心爲物欲所侵曰攻。
【唐書太宗紀】一心攻之者衆。
又摘人過失亦曰攻。
【蜀志諸葛亮傳】勤攻吾闕,則事可定。
又【詩大雅】庶民攻之。
【傳】攻,猶作也。
又【博雅】攻,□也。
又姓。
【何氏姓苑】漢有攻生單。
又【廣韻】古冬切,音釭。
義同。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
【周禮夏官司弓矢】利攻守。
【釋文】攻,如字,劉音貢。
又【韻補】葉姑黃切。
【史記龜筴傳】入於周地,得太公望,與卒聚兵,與之相攻。
【說文】從攴作攻。
攻字原從攴作。
考證:〔【博雅】攻,〈殹下革〉也。
〕謹照原文〈殹下革〉改□。
攽 【卯集下】【攴字部】 攽 【唐韻】布還切【集韻】逋還切,□音班。
【說文】分也。
【書洛誥】乃惟孺子,頒朕不暇。
○按書古文,訓頒作攽。
又【廣韻】府巾切【集韻】【韻會】悲巾切,□音彬。
義同。
又【博雅】攽,減也。
又【類篇】氣分也。
亦作□。
【說文】從攴作攽。
攽字原從攴作。
放 【卯集下】【攴字部】 放 〔古文〕匸【唐韻】【集韻】【韻會】□甫妄切,音舫。
【說文】逐也。
【小爾雅】棄也。
【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
【疏】放逐。
【左傳宣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
【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
又【書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
【疏】據我釋之,則雲放。
又【禮曲禮】毋放飯。
【註】去手餘飯於器中。
又【左傳昭十六年】獄之放紛。
【註】放,縱也。
又【論語】隱居放言。
【何晏註】放,置也,不復言世務。
又【孟子】如追放豚。
【趙岐註】放逸之豕。
又【博雅】妄也。
【玉篇】散也。
【增韻】肆也,捨也。
【正韻】廢也。
又【廣韻】分兩切【集韻】甫兩切【正韻】妃兩切,□音昉。
同倣。
學也。
【玉篇】比也。
【類篇】效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
【疏】能放效上世之功。
又【周禮天官】食醫,凡君子之食恆放焉。
【註】放,猶依也。
又【孟子】放乎四海。
【趙岐註】放,至也。
又【集韻】分房切。
方,或作放,倂船也。
【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
【說文】從攴作放。
放字原從攴作。
考證:〔【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與肆章。
〕謹照原文與改以。
政 【卯集下】【攴字部】 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正。
【說文】正也。
【釋名】政,正也,下所取正也。
【易賁卦】君子以明庶政。
【書舜典】以齊七政。
【傳】日月五星各異政。
又【洪範】農用八政。
【疏】食爲八政之首,故以農言之。
【周禮天官大宰】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
【左傳桓二年】政以正民。
又【禮王制】五十不從力政。
【註】力政,城道之役也。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又【集韻】【韻會】□諸盈切,音征。
賦也。
通作征。
【周禮地官均人】掌均地政。
【註】政,讀爲征。
地政謂地守地職之稅也。
【說文】從攴作政。
政字原從攴作。
敀 【卯集下】【攴字部】 敀 【廣韻】博陌切。
與迫同。
【說文】作□,迮也。
周書曰:常□常任。
○按書立政,今本作伯。
又【玉篇】強也。
【篇海】附也。
又【廣韻】普伯切,音拍。
大打也。
敁 【卯集下】【攴字部】 敁 【廣韻】【集韻】□丁兼切,音佔。
敁敠,稱量也。
【類篇】敁挅,以手稱物。
敂 【卯集下】【攴字部】 敂 【廣韻】古厚切【集韻】舉厚切,□音扣。
【說文】擊也。
【玉篇】或作扣。
【周禮地官司關】凡四方賔客□關,則爲之告。
【註】□關,猶謁關人也。
又【集韻】去厚切,音口。
義同。
【說文】從攴作□。
敃 【卯集下】【攴字部】 敃 【廣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殞切,□音愍。
疆也。
又【集韻】眉貧切,音珉。
【玉篇】勉也,同暋。
又敷文切,音紛。
亂也。
通作紛。
【說文】從攴作敃。
敃字原從攴作。
敄 【卯集下】【攴字部】 敄 【廣韻】亡遇切【集韻】曰遇切,□音務。
彊也。
又【廣韻】文甫切【集韻】罔甫切,□音武。
義同。
又【集韻】迷浮切,音謀。
與劺同。
北燕之外,相勉努力謂之劺。
【說文】從攴作敄。
敄字原從攴作。
故 【卯集下】【攴字部】 故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暮切,音顧。
【說文】使爲之也。
【註】徐鍇曰:故使之也。
又【廣韻】事也。
【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
【疏】故,謂事也。
又【廣韻】舊也。
【易雜卦】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
【註】不慢舊也。
又【書大禹謨】□故無小。
【傳】故犯雖小,必□。
又【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
又【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
【註】大故,謂喪憂。
又【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
【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
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
又【前漢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註】師古曰:物故,謂死也。
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
又【荀子王霸篇】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
【註】故,巧也。
又【韻補】葉攻乎切,辜也。
【賈誼弔屈原文】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
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
○按《史記》故作辜。
又葉果五切。
【東方朔客難】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僕□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
【說文】從攴作故。
故字原從攴作。
敇 【卯集下】【攴字部】 敇 【集韻】測革切,音策。
擊馬也。
【說文】從攴作敇。
【類篇】通作策。
敇字原從攴作。
效 【卯集下】【攴字部】 效 【廣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韻會】後學切,□音校。
【說文】象也。
【玉篇】法效也。
【廣韻】學也。
【增韻】放也。
【易繫辭】效法之謂坤。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效尤。
又【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註】效,猶呈也。
又【左傳文八年】效節於府人而出。
【註】效,猶緻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宣王有志,而後效官。
【註】效,授也。
又【廣韻】效驗也。
【前漢藝文志】儒者,己試之效。
又【廣韻】效力也。
【前漢韓信傳】願效愚忠。
又【類篇】一曰功也。
【前漢尹賞傳】追思其功效。
又【增韻】勉也。
【韻會】一曰具也。
【九經字樣】作効者訛。
【韻會】效,亦作傚。
禮韻續降效力之效與倣傚之傚不同,許雙押。
又【集韻】吉了切,音皎。
【揚子方言】效烓,明也。
又下巧切,音佼。
事露也。
【說文】從攴作效。
效字原從攴作。
敉 【卯集下】【攴字部】 敉 【廣韻】綿婢切【集韻】【韻會】母婢切,□音弭。
【說文】撫也。
【廣韻】安也。
【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寧武圖功。
【傳】用撫安武事,謀立其功。
又【類篇】一曰愛也。
又【集韻】【類篇】□普弭切,音仳。
義同。
又與弭通。
【儀禮士喪禮註】巫掌招弭,以除疾病。
【疏】弭讀爲敉,安也。
【說文】從攴作敉。
敉字原從攴作。
敊 【卯集下】【攴字部】 敊 【廣韻】醜六切【集韻】敕六切,□音蓄。
病敊貌。
【類篇】敊,痛至貌。
又【集韻】舒救切,音狩。
獲也。
亦作收。
又【爾雅釋鳥】鴩餔敊。
【註】敊音。
義未詳。
敵 【未集下】【舌字部】 敵 【集韻】乎刮切,音頢。
盡也。
(敵)【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
【說文】仇也。
【書微子】相爲敵讎。
又【爾雅釋詁】敵,當也。
【疏】仇匹相當也。
【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
【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
又【爾雅釋詁】敵,匹也。
【博雅】輩也。
【玉篇】對也。
【禮曲禮】雖貴賤不敵。
又【增韻】拒抵也。
【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
又【博雅】上也。
【廣韻】主也。
敍 【卯集下】【攴字部】 敍 【唐韻】徐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象呂切,□音序。
【說文】次第也。
【爾雅釋詁】敍,緒也。
【疏】敍,謂次敍。
【書舜典】百揆時敍。
【疏】皆得次序。
又【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敍正羣吏。
【註】敍,秩次也。
又【周禮天官宮伯】行其秩敍。
【註】敍,才等也。
又【正字通】凡書策,舉其綱要,列卷首爲敍。
或作序。
又【釋名】敍,抒也,抒洩其實,宣見之也。
○按《說文》敍,從攴從餘。
《五經文字》作敘,入又部,非。
《正字通》因周伯琦說,從攵從餘。
今遵《說文》改正。
敎 【卯集下】【攴字部】 敎 〔古文〕□□【廣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音較。
【說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
【釋名】敎,效也,下所法效也。
【廣韻】敎訓也。
【玉篇】敎令也。
【易觀卦】聖人以神道設敎。
【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
【傳】布五常之敎。
又【禮王制】明七敎以興民德。
【註】七敎,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賔客,朋友也。
【周禮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敎。
【註】敎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
【禮曲禮】敎訓正俗,非禮不備。
【荀子脩身篇】以善先人謂之敎。
又【蔡邕獨斷】諸侯言曰敎。
【正字通】諭告之詞,其義與令同也。
又【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
義同。
敎字從□從攴。
灣 【巳集上】【水字部】 灣 【廣韻】【集韻】【韻會】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彎。
水曲也。
【沈佺期詩】舟險萬重灣。
又【韻補】葉于權切,音淵。
【白居易悟眞寺詩】去山四五裡,先聞水潺湲。
自茲拾車馬,始涉藍溪灣。
敏 【卯集下】【攴字部】 敏 〔古文〕勄【唐韻】眉殞切【集韻】美殞切,□音愍。
【說文】疾也。
【釋名】敏,閔也。
進敘無否滯之言也,故汝潁言敏曰閔。
【書大禹謨】黎民敏德。
又【說命】惟學遜志務時敏。
【詩大雅】殷士膚敏。
又【類篇】足大指名。
【詩大雅】履帝武敏歆。
【箋】敏,拇也。
又【爾雅釋樂】商謂之敏。
【註】五音之別名。
又【博雅】捷敏,亟也。
【諡法解】速也。
【廣韻】聰也,達也。
【玉篇】敬也,莊也。
又【韻補】葉母鄙切。
【詩小雅】農夫克敏。
與止喜葉。
【前漢敘傳】宣之四子淮陽聰敏,舅氏籧篨,幾陷大理。
勄字從□作。
救 【卯集下】【攴字部】 救 【廣韻】居祐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音廏。
【說文】止也。
【博雅】助也。
【廣韻】護也。
【書太甲】尚賴匡救之德。
【詩大雅】式救爾後。
又【周禮地官司救註】救,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者也。
又【爾雅釋器】絇謂之救。
【註】救絲以爲絇。
又姓。
【風俗通】諫議大夫救仁。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
【周禮司救】劉昌宗讀。
又【韻補】葉居尤切。
【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武王盤銘】溺於淵,尚可遊也。
溺於人,不可救也。
敒 【卯集下】【攴字部】 敒 【廣韻】【集韻】□直刃切,音陣。
【說文】理也。
【類篇】治也。
又【集韻】升人切,音申。
義同。
又【集韻】癡隣切,音胂。
與伸同。
申也,引戾也。
又辰陵切,音承。
義同。
敔 【卯集下】【攴字部】 敔 【廣韻】魚巨切【集韻】【韻會】偶舉切【正韻】偶許切,□音語。
【說文】禁也。
一曰樂器,椌楬也,形如木虎。
【爾雅釋樂註】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以木長尺櫟之。
【釋名】敔,衙也。
衙,止也,所以止樂也。
【書益稷】合止柷敔。
【周禮春官小師】鼓鼗柷敔。
斔 【卯集下】【文字部】 斔 【正字通】同斞。
【莊子田子方】斔斛不敢入於四境。
【註】斔音庾,六斛四鬥曰斔。
司馬本斔讀曰終。
敕 【卯集下】【攴字部】 敕 【廣韻】恥力切【集韻】【韻會】蓄力切,□音勅。
【說文】試也。
【爾雅釋詁】敕勞。
【註】敕者,相約敕也。
亦爲勞苦。
【釋名】敕,飭也,使自警飭,不敢廢慢也。
【史記樂書】餘每讀虞書,至於君臣相敕。
【後漢安帝紀】能敕身率下。
【韓非子主道篇】賢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後漢光武紀註】漢制度曰:帝之下書有四。
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
誡敕者,謂敕刺史太守。
【正字通】宋敕或用之於獎諭,非敕初意。
明制,差遣諸臣,予敕行事,備載職守,申以勉詞。
凡褒嘉責讓,□用敕,詞皆散文。
六品以下官贈封稱敕命,始用四六。
又【博雅】理也,謹也,語也,進也。
【小爾雅】正也。
【廣韻】固也,急也。
又【說文】臿地曰敕。
【說文】從攴作敕。
【玉篇】本作勑,今相承皆作勅。
互詳力部勅字註。
敕字原從攴作。
敖 【卯集下】【攴字部】 敖 【廣韻】五勞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音遨。
【說文】作□,遊也。
從出從放。
【集韻】隷作敖。
【博雅】遊敖,戲也。
【詩邶風】以敖以遊。
【釋文】敖,亦作遨。
又【詩衞風】碩人敖敖。
【傳】敖敖,長貌。
【箋】猶欣欣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葬子千于訾,實訾敖。
【註】無號諡者,楚皆謂之敖。
又【爾雅釋訓】敖敖,傲也。
【疏】大雅闆篇雲:聽我嚻嚻。
毛傳雲:猶謷也。
敖謷嚻音義□同。
又地名。
【詩小雅】搏獸于敖。
【傳】敖,鄭地,今近滎陽。
【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
【註】敖鄗二山,在滎陽縣西北。
又姓。
【廣韻】顓頊,大敖後。
又與熬同。
【荀子富國篇】天下敖然,若燒若焦。
又與螯同。
【荀子勸學篇】蟹六跪而二敖。
【註】敖,蟹首上如鉞者。
又與嗷同。
【荀子彊國篇】百姓讙敖。
【註】敖,喧噪也。
又【集韻】【正韻】□魚到切。
同傲。
慢也。
【詩小雅】彼交匪敖。
【註】不敖慢。
【禮曲禮】敖不可長。
【疏】敖者,矜慢在心之名。
【爾雅釋言】敖,憮,傲也。
又【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
【註】敖,調弄也。
又【博雅】傲,妄也。
【說文】從攴作敖。
敖字原從攴作。
考證:〔【左傳昭十二年】〕謹照原文二改三。
敗 【卯集下】【攴字部】 敗 〔古文〕贁貝□【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簿邁切,音浿。
【說文】毀也。
【爾雅釋言】覆也。
【釋名】潰也。
又壞也。
【玉篇】破也。
【增韻】損也。
又頹也。
【易需卦】敬愼不敗也。
【書大禹謨】反道敗德。
又【左傳文十年司敗註】□楚名司□爲司敗。
【論語】□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又【爾雅釋器】肉謂之敗。
【註】臭壞。
【論語】魚餒而肉敗。
又【廣韻】補邁切【集韻】北邁切【韻會】【正韻】布怪切,□音拜。
破他曰敗。
【增韻】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
物自毀壞,則薄邁切。
【詩召南】勿翦勿敗。
【音義】敗,必邁反。
又【左傳莊十一年】凡師敵未□曰敗,大崩曰敗績。
【顏氏家訓】江南學士讀左傳,口相傳述,自爲凡例。
軍自敗曰敗,打破人軍曰敗,讀補敗反,諸記傳未見補敗反。
徐仙民讀左氏,唯一處有此音。
又不言自敗敗人之別,此爲穿鑿耳。
又【韻補】葉蒲昧切。
【荀子賦篇】功立而身廢,事成而家敗。
棄其耆老,收其後世。
斂 【卯集下】【攴字部】 斂 【唐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音。
【說文】收也。
【爾雅釋詁】聚也。
【疏】斂者,率聚也。
【詩小雅】此有不斂穧。
【疏】不收斂之穧束也。
【書洪範】斂時五福。
【疏】以斂聚五福之道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
又【儀禮聘禮】斂〈方亶〉。
【註】斂,藏也。
又【博雅】斂,取也。
又欲也,予也,略也。
又姓。
【左傳定七年】公斂處父禦孟懿子。
【廣韻】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驗切,音爁。
義同。
又【集韻】離鹽切,音廉。
斂盂,地名。
【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齊侯盟于斂盂。
【註】衞地。
【釋文】斂,徐音廉。
【韻會】作歛,非。
互詳欠部歛字註。
考證:〔【左傳僖二十八年】齊侯晉侯會於斂盂。
〕謹照原文改晉侯齊侯盟于斂盂。
敜 【卯集下】【攴字部】 敜 【廣韻】奴協切【集韻】諾葉切,□音撚。
【說文】塞也。
【書費誓】敜乃穽。
【傳】穽穿地陷獸,當以土窒敜之。
又【集韻】乃結切,音涅。
按也。
【玉篇】閉也。
【說文】從攴作敜。
敜字原從攴作。
敝 【卯集下】【攴字部】 敝 【廣韻】【集韻】【韻會】□毘祭切,音幣。
【說文】帗也。
一曰敗衣也。
【玉篇】與同。
【詩鄭風】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爲兮。
又【玉篇】壞也。
【易井卦】甕敝漏。
又【禮郊特牲】冠而敝之,可也。
【釋文】棄也。
又【左傳僖十年】敝於韓。
【註】敝,敗也。
又【左傳襄九年】以敝楚人。
【註】敝,罷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筋欲敝之敝。
【疏】筋之椎打嚼齧,欲得勞敝。
又姓。
【廣韻】齊有敝無存。
又與蔽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長其畏而薄其敝。
【註】敝,讀爲蔽塞之蔽,謂弓人所握持者。
【疏】畏,謂柎之上下。
敝,謂人所握持手蔽之處。
又【集韻】部弭切,音埤。
敝跬,用力貌。
又【集韻】蒲結切,音蹩。
【詩國風】敝苟在梁。
徐邈讀。
又【正韻】必弊切,音瞥。
【前漢東方朔傳】主自執宰敝膝。
【註】師古曰:敝膝,賤者之服。
敝與蔽同。
又【韻補】葉筆別切。
【老子道德經】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玉篇】或作□。
俗作弊。
敞 【卯集下】【攴字部】 敞 【廣韻】昌兩切【集韻】【韻會】齒兩切,□音廠。
【說文】平治高土,可以遠望也。
【史記淮隂侯傳】行營高敞地。
【前漢郊祀志】處險不敞。
【註】師古曰:言其阻阸不顯敞也。
【張衡南都賦】體爽塏以閒敞。
【註】倉頡篇曰:敞,高顯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敞罔靡徒。
【註】敞罔,失容也。
又【類篇】一曰開也。
又露也。
又【集韻】恥孟切,音牚。
拒也。
又除更切。
磨也。
【玉篇】磨光也。
訛 【酉集上】【言字部】 訛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
【玉篇】與譌同。
僞也,謬也,舛也。
【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傳】訛,僞也。
【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
【註】世以妖言爲訛。
【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
【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
【書堯典】平秩南訛。
【傳】訛,化也。
【史記五帝紀】作南譌。
【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
【讀書通】又通作僞。
【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
【師古註】僞,讀曰訛。
化也。
又【爾雅釋詁】動也。
【詩小雅】或寢或訛。
【傳】訛,動也。
【韓詩】作譌。
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
【詩王風】尚寐無吪。
【傳】吪,亦動也。
本亦作訛。
又獸名。
【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
肉美,食之言不眞。
一名誕。
又蛇名。
【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又火名。
【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
【註】野火也。
【山海經】作譌火。
又姓。
【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
【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
亦動也。
敟 【卯集下】【攴字部】 敟 【廣韻】【集韻】□多殄切,音典。
【說文】作敟。
主也。
【玉篇】常也。
今作典。
【六書統】典之以治人,故從攴。
敟字原從攴作。
敠 【卯集下】【攴字部】 敠 【廣韻】丁括切【集韻】【正韻】都括切【韻會】都活切,□音掇。
敁敠,知輕重也。
一曰敠□,食不喚自來。
【類篇】敠□,食不速也。
又【廣韻】促絕切【集韻】七絕切,□音蕞。
斷也。
敡 【卯集下】【攴字部】 敡 【廣韻】【集韻】以豉切【正韻】以智切,□音易。
【說文】侮也。
【佩觽集】敡,攺也。
與敭字不同。
【集韻】通作易。
【篇海】說也。
輕□爲敡。
敢 【卯集下】【攴字部】 敢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覽切,音。
【說文】進取也。
【九經字樣】□從□。
□,上下相付持也。
隷變作敢。
【書益稷】誰敢不讓,敢不敬應。
又【盤庚】敢恭生生。
【疏】有人果敢奉用進進於善言,好善不倦也。
又【儀禮士虞禮】敢用絜牲剛鬣。
【註】敢,冒昧之辭。
【疏】凡言敢者,皆是以□觸尊,不自明之意。
又【博雅】敢,衂也。
【廣韻】勇也,犯也。
【增韻】忍爲也。
散 【卯集下】【攴字部】 散 〔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
,通作散。
【易說卦】風以散之。
【禮曲禮】積而能散。
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
【註】散,放也。
又【博雅】布也。
【廣韻】散,誕也。
【增韻】又宂散,閒散。
【韻會】不自檢束爲散。
【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
【註】不在可用之數。
又姓。
【書君奭】有若散宜生。
【傳】散氏,宜生名。
又酒尊名。
【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
【註】漆尊也,無飾曰散。
【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
【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
【禮禮器】賤者獻以散。
【註】五升曰散。
○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音素旱反。
《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
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又藥石屑曰散。
【後漢華陀傳】漆葉靑散。
又琴曲名。
【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又【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音鏾。
義同。
又【集韻】相幹切。
與跚同。
【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
【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
音同。
【寅集上】【屍字部】【廣韻】他回切【集韻】徂回切,□音蓷。
【玉篇】履也。
西南梁益閒謂履曰。
【廣韻】,履屬,有頸曰。
【集韻】粗履不借也。
又【集韻】戶瓦切,音踝。
義同。
或作□。
敥 【卯集下】【攴字部】 敥 【集韻】以贍切,音豔。
以手散物。
斘 【卯集下】【鬥字部】 斘 【篇海】音升。
登也。
旼 【辰集上】【日字部】 旼 【廣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音珉。
旼旼,和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旼旼穆穆,君子之能。
【註】徐廣曰:和貌。
敦 【卯集下】【攴字部】 敦 〔古文〕□□【廣韻】【集韻】□都昆切,音墩。
【說文】作□。
怒也,詆也。
一曰誰何也。
又【五經文字】敦,厚也。
【易臨卦】敦臨吉。
【疏】厚也。
又【詩邶風】王事敦我。
【釋文】韓詩雲:敦,迫也。
鄭都回反,猶投擲也。
又【爾雅釋詁】敦,勉也。
【疏】敦者,厚相勉也。
【前漢揚雄傳】敦衆神使式道兮。
【註】師古曰:敦,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
【史記歷書註】敦,盛也。
又【揚子方言】敦,大也。
又姓。
【廣韻】敦洽,衞之醜人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回切,音堆。
【詩豳風】敦彼獨宿。
【傳】敦敦然獨宿也。
又【詩魯頌】敦商之旅。
【箋】敦,治也。
又【莊子說劒篇】今日試使士敦劒。
【註】敦,斷也。
又【廣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團。
【詩豳風】有敦瓜苦。
【傳】敦,猶專專也。
【疏】敦,是瓜繫蔓之貌,言瓜繫於蔓,專專然也。
【釋文】徒丹反。
【朱傳】音堆。
又【詩大雅】敦彼行葦。
【傳】聚貌。
【釋文】徒端反。
又【集韻】徒渾切,音屯。
【詩大雅】鋪敦淮濆。
【箋】當作屯。
【揚雄甘泉賦】敦萬騎於中營兮。
【註】敦與屯同。
□也。
又【類篇】敦煌,郡名。
又【集韻】【韻會】□丁聊切,音雕。
【詩大雅】敦弓旣堅。
【傳】敦弓,畫弓也。
天子敦弓音彫。
【疏】敦與彫,古今之異。
又【詩周頌】敦琢其旅。
【疏】敦雕古今字。
【朱傳】音堆。
又【集韻】都內切,音對。
【儀禮士昏禮】黍稷四敦皆蓋。
【禮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
【註】敦音對。
黍稷器。
【疏】敦與瑚璉簠簋連方,故雲黍稷器也。
又【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註】敦,槃類,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
又【集韻】大到切,音道。
幬,或作敦。
覆也。
【周禮春官司幾筵】每敦一幾。
【註】敦讀曰燾。
覆也。
又【集韻】杜皓切,音稻。
又□留切,音儔。
義□同。
又【集韻】【正韻】□杜本切,音盾。
【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
謂之渾敦。
【註】謂驩兜渾敦,不開通之貌。
【疏】混沌與渾敦,字之異耳。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
通作頓。
【爾雅釋丘】丘一成爲敦丘。
【疏】詩衞風氓篇,至于頓丘,是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註】敦,音頓。
【史記歷書註】困敦,混沌也。
又【莊子列禦□】敦杖蹙之。
【音義】敦,音頓。
司馬雲:豎也。
又【集韻】主尹切,音準。
淳,或作敦。
【周禮天官內宰】出其度量淳制。
【註】故書淳爲敦。
杜子春讀敦爲純。
純者,謂幅廣也。
又【集韻】他昆切。
憞,或省作敦。
憞者,恨心不明也。
又【韻補】葉都鈞切。
【崔瑗南陽文學頌】我國旣淳,我俗旣敦。
又葉亭年切。
【蘇軾祭同安郡夫人文】嗣爲兄弟,莫如君賢。
婦職旣備,母儀甚敦。
考證:〔【周禮天官王府】〕謹照原文王府改玉府。
敧 【卯集下】【攴字部】 敧 【廣韻】【集韻】□居宜切,音羈。
以箸取物。
或作槣。
又【集韻】去倚切,音綺。
敧,不齊貌。
◎按與支部攲字不同。
敫 【卯集下】【攴字部】 敫 【廣韻】以灼切【集韻】弋灼切,□音藥。
【說文】光景流也。
從白從放。
又【集韻】吉了切,音皎。
義同。
又【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音叫。
歌也。
又【集韻】堅堯切,音憿。
擊也。
或作□。
又牽幺切,音鄡。
義同。
又吉歷切,音激。
敬也。
忈 【卯集上】【心字部】 忈 【五音集韻】如鄰切,音人。
親也,仁愛也。
敬 【卯集下】【攴字部】 敬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居慶切,音竟。
【說文】肅也。
【釋名】敬,警也。
恆自肅警也。
【玉篇】恭也,愼也。
【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書洪範】敬用五事。
【周禮天官小宰】三日廉敬。
【註】敬,不解於位也。
【禮曲禮】毋不敬。
【註】禮主於敬。
【左傳僖三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論語】修己以敬。
又【後漢周燮傳】安帝以□纁羔幣聘燮,燮因自載到潁川陽城,遣生送敬,遂辭疾而歸。
【註】送敬,猶緻謝也。
又姓。
【廣韻】□敬仲之後,漢有揚州刺史敬歆。
又【韻補】葉居卿切。
【曹植車渠椀賦】何神怪之巨偉,信一覽而尤敬。
雖離朱之聰明,猶炫耀而失精。
敭 【卯集下】【攴字部】 敭 【集韻】揚,古作敭。
【書古文訓】明明敭仄□。
○按《書堯典》今作揚。
又宋書恩倖傳論明敭幽仄。
餘詳手部九畫。
敮 【卯集下】【攴字部】 敮 【廣韻】呼洽切,音瞎。
盡也。
又【集韻】俱爲切,音嬀。
【博雅】臿也。
數 【卯集下】【攴字部】 數 【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
【說文】計也。
【易說卦】數往者順。
【詩小雅】心焉數之。
【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
又【博雅】責也。
【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
【註】責數其罪。
又【集韻】□阻切,音所。
義同。
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
算數也。
【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
【類篇】枚也。
【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
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
【疏】蓍策之數。
【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
【疏】天之曆運之數。
【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
【註】治數,每事多少異也。
【後漢律曆志】隷首作數。
【註】隷首,黃帝之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
頻數也。
【禮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
又【爾雅釋詁】數,疾也。
【疏】皆謂急疾也。
又【集韻】蘇谷切,音速。
【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
【註】趨數,讀爲促速,聲之誤也。
【史記賈生傳】淹數之度兮,語餘其期。
【註】徐廣曰:數,速也。
又【集韻】【韻會】□趨玉切,音促。
細也。
【孟子】數罟不入洿池。
【趙岐註】密細之網。
又【集韻】聳取切,音繏。
數數,猶汲汲也。
又所錄切,松入聲。
汲水疾也。
【莊子天地篇】數如泆湯。
又所六切,音縮。
數數,迫促意。
又仕角切,音浞。
促也。
又【韻補】葉先奏切。
【陸機宣猷堂詩】篤生我後,克明克秀。
體輝重光,承規景數。
敱 【卯集下】【攴字部】 敱 【廣韻】五來切【集韻】【正韻】魚開切【韻會】疑開切,□音皚。
【說文】有所治也。
一曰隤敳,高陽氏子名。
【左傳文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敱,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
又【集韻】姑回切,音傀。
又吾回切,音嵬。
義□同。
又五亥切,音顗。
攺理也。
又朱欲切,音燭。
擊鼓也。
又殊玉切,音蜀。
義同。
敲 【卯集下】【攴字部】 敲 〔古文〕【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音骹。
【說文】橫擿也。
【徐鉉曰】從旁橫擊也。
【類篇】擊也。
【左傳定二年】奪之杖以敲之。
【賈誼過秦論】執敲撲以鞭笞天下。
【註】短曰敲,長曰撲。
又【揚子方言】楚凡棄物謂之敲。
又【廣韻】苦敎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敎切,□音檄。
義同。
敵 【卯集下】【攴字部】 敵 【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
【說文】仇也。
【書微子】相爲敵讎。
又【爾雅釋詁】敵,當也。
【疏】仇匹相當也。
【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
【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
又【爾雅釋詁】敵,匹也。
【博雅】輩也。
【玉篇】對也。
【禮曲禮】雖貴賤不敵。
又【增韻】拒抵也。
【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
又【博雅】上也。
【廣韻】主也。
敶 【卯集下】【攴字部】 敶 【廣韻】【集韻】□直刃切,音陣。
【說文】列也。
【玉篇】亦作□。
【類篇】或作□。
又【廣韻】直珍切【集韻】池鄰切,□音塵。
義同。
【楚辭招】敶鐘按鼓。
【又】放敶組纓。
【註】敶,一作□。
敷 【卯集下】【攴字部】 敷 〔古文〕旉【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罦。
【五經文字】□,經典相承,隷省作敷。
【書舜典】敷奏以言。
【傳】敷,□也。
又【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
【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
又【臯陶謨】翕受敷施。
【傳】以布施政敎。
又【詩大雅】罔敷求先王。
【箋】無廣索先王之道。
又【廣韻】散也。
又與傅同。
【前漢宣帝紀】傅奏其言。
【註】師古曰:傅讀曰敷。
數 【卯集下】【攴字部】 數 【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
【說文】計也。
【易說卦】數往者順。
【詩小雅】心焉數之。
【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
又【博雅】責也。
【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
【註】責數其罪。
又【集韻】□阻切,音所。
義同。
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
算數也。
【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
【類篇】枚也。
【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
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
【疏】蓍策之數。
【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
【疏】天之曆運之數。
【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
【註】治數,每事多少異也。
【後漢律曆志】隷首作數。
【註】隷首,黃帝之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
【註】擿謂動發之也。
或作硩。
又作□。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
義同。
又磓也。
又陟革切,音謫。
取也。
與摘同。
攀 【卯集中】【手字部】 攀 【唐韻】普班切【集韻】【韻會】【正韻】披班切,□盼平聲。
引也。
【晉語】攀輦卽利而舍。
又自下援上也。
【莊子馬蹄篇】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
【崔駰達旨】攀台階闚紫闥。
或作扳。
亦作□。
攁 【卯集中】【手字部】 攁 【集韻】以兩切,音養。
發動也。
桠 【辰集中】【木字部】 椏 【唐韻】【集韻】□於加切,音鴉。
【玉篇】木椏杈。
【揚子方言】江東謂樹岐曰杈椏。
又【玉篇】烏可切【集韻】倚可切,□阿上聲。
椏,樹斜貌。
又【集韻】阿個切,音痾。
義同。
攂 【卯集中】【手字部】 攂 【唐韻】【集韻】【韻會】□盧對切,音纇。
急擊鼓也。
或作□。
又轉石也。
【唐書李光弼傳】徹民屋爲攂石車,車二百人挽之。
石所及,輒數十人。
又【集韻】盧回切,音雷。
硏物也。
與□同。
【玉篇】【韻會】別作擂。
見擂字註。
昌 【辰集上】【日字部】 昌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倡。
【說文】美言也。
【爾雅釋詁】昌,當也。
【書大禹謨】禹拜昌言曰。
【傳】昌,當也。
又【博雅】盛也。
【書仲虺之誥】邦乃其昌。
【傳】國乃昌盛。
又【詩鄭風】子之昌兮。
【傳】昌,盛壯貌。
又【詩齊風】猗嗟昌兮。
【箋】昌,狡好貌。
又【說文】一曰日光也。
詩曰:東方昌矣。
○按《詩齊風雞鳴》作東方明矣,朝旣昌矣。
與《說文》所引不同。
又物也。
【莊子在宥篇】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
【註】司馬雲:百昌猶百物也。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昌本。
【註】昌,蒲。
本,菹也。
又【史記天官書】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
【註】文者,精所聚。
昌者,揚天紀,輔拂□居,以成天象。
又【集韻】尺亮切,音唱。
倡,或作昌。
明 【辰集上】【日字部】 明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
【說文】照也。
【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雲明。
【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
明者,孟也。
又【易乾卦】大明終始。
【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又【易乾卦】天下文明。
【疏】有文章而光明。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又【書舜典】黜陟幽明。
【傳】升進其明者。
又【書太甲】視遠惟明。
【疏】謂監察是非也。
又【洪範】視曰明。
【傳】必淸審。
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箋】明,猶備也。
又【詩大雅】明明在下。
【傳】明明,察也。
【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又【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又【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
【疏】明,猶尊也。
又【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
【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又【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又【廣韻】昭也,通也。
又星名。
【詩小雅】東有啓明。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又【小雅】明發不寐。
【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又【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又與盟同。
【詩小雅】不可與明。
【箋】明,當爲盟。
又與孟同。
【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
【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
今依《書》讀。
又【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
【註】師古曰:明音萌。
又【韻補】葉謨郞切。
【書益稷】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
【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撫餘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又葉彌延切。
【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煙。
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昏 【辰集上】【日字部】 昏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閽。
【說文】日冥也。
從日、氐省。
氐者,下也。
一曰民聲。
【爾雅釋詁】昏,代也。
【註】代,明也。
【疏】日入後二刻半爲昏,昏來則明往,故雲代明。
【釋名】昏,損也,陽精損減也。
【周禮秋官司寤氏註】日入三刻爲昏,不盡三刻爲明。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黃昏。
至於蒙谷,是謂定昏。
又【詩邶風】宴爾新昏。
【儀禮士昏禮註】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而名焉。
必以昏者,陽往而隂來,日入三商爲昏。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亞。
【註】妻父曰昏,重昏爲媾,婚父曰姻,兩婿相謂曰亞。
又【書益稷】下民昏墊。
【傳】昏瞀墊溺。
又【書盤庚】不昏作勞。
【傳】昏,彊也。
又【書牧誓】昏棄厥肆祀弗答。
【傳】昏,亂也。
【疏】昏閽於事必亂,故昏爲亂也。
又【左傳昭十九年】劄瘥夭昏。
【註】未名曰昏。
【疏】子生三月父名之。
未名之曰昏,謂未三月而死也。
又【集韻】呼困切,音□。
暗也。
亦姓。
又【韻補】葉許雲切。
【曹大家ɡū東征賦】悵容與而久住兮,忘日夕而將昏。
到長垣之境界,察農野之居民。
又葉許懸切。
【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
隷首策亂,陳子籌昏。
昐 【辰集上】【日字部】 昐 【集韻】方文切,音分。
【玉篇】日光。
昒 【辰集上】【日字部】 昒 【唐韻】【集韻】【正韻】□呼骨切,音忽。
【說文】尚冥也。
【玉篇】旦明也。
【前漢郊祀志】昒□。
【註】師古曰:謂日尚冥,蓋未明之時也。
【班固幽通賦】昒昕寤而仰思兮。
【註】昒昕,晨旦明也。
又【廣韻】文弗切【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勿。
義同。
易 【辰集上】【日字部】 易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
【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
象形。
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隂陽也。
【易繫辭】《易》者,象也。
【疏】《易》卦者,爲萬物之形象。
【又】生生之謂易。
【註】隂陽轉易,以成化生。
【疏】隂陽變轉。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註】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
【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
【朱子周易本義】《易》,書名也。
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又【易乾卦】不易乎世。
【註】不爲世所移易也。
又【易繫辭】日中爲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
【公羊傳宣十二年】交易爲言。
【註】交易,猶往來也。
又【書堯典】平在朔易。
【傳】謂歲改易。
又【禮祭義】易抱龜南面。
【疏】占易之官也。
又【史記項羽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裡。
【註】正義曰:開張易舊處。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
又水名。
【水經】易水出涿郡故安縣閻鄕西山。
又州名。
【廣韻】趙分晉得中山,秦爲上谷郡,漢置涿郡,隋爲易州,因水名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以豉切【正韻】以智切,□音異。
【易繫辭】乾以易知。
【疏】《易》謂《易略》。
又【易繫辭】辭有險易。
【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
【疏】易,說易也。
又【禮檀弓】易墓非古也。
【註】易謂芟治草木。
【孟子】易其田疇。
【註】易,治也。
又【禮祭義】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又【公羊傳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
【註】易怠,猶輕惰也。
又【公羊傳宣六年】是子之易也。
【註】易,猶省也。
又【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
【何晏註】和易也。
【朱傳】易,治也。
又【爾雅釋詁】平、均、夷、弟,易也。
【註】皆謂易直。
【疏】易者,不難也。
又【莊子刻意篇】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
又【史記禮書】能慮勿易。
【註】易,謂輕易也。
又【韻補】葉餘支切。
【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榘 【辰集中】【木字部】 榘 【唐韻】【集韻】【韻會】□同矩。
【屈原離騷】求榘矱之所同。
【宋玉九辨】滅規榘而改鑿。
昔 【辰集上】【日字部】 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惜。
【說文】作。
乾肉也。
從殘肉,日以晞之。
與俎同意。
【類篇】隷作昔。
【五經文字】後人以爲古昔字。
【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
【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
【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又【詩陳風】誰昔然矣。
【傳】昔,久也。
【疏】昔是久遠之事。
又【禮檀弓】予疇昔之夜。
【註】猶前也。
又【博雅】昔,夜也。
【左傳哀四年】爲一昔之期。
【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又姓。
【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又【集韻】倉各切,音錯。
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註】昔讀爲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又【韻補】葉息約切。
【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壑。
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考證:〔【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其塡溝壑。
〕謹照原詩憂其改憂在。
()【說文】昔本字。
籀文加肉作臘。
【字彙】以爲古文昔字,非。
臘原從作。
又□、□。
昕 【辰集上】【日字部】 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斤切,音欣。
【說文】旦明,日將出也。
【儀禮士昏禮】凡行事,必用昏昕。
【疏】昕卽明之始,君子舉事尚早,故用朝旦也。
【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
【註】早昧□,擊鼓以召衆也。
【疏】昕,猶明也。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
義同。
又【爾雅釋天疏】四曰昕天。
昕讀曰軒,言天北高南下,若車之軒,是吳時姚信所說。
暔 【辰集上】【日字部】 暔 【集韻】那含切,音南。
國名。
唐天寶中封其王爲懷寧王。
又乃感切,音湳。
義同。
暥 【辰集上】【日字部】 暥 【集韻】於諫切,音晏。
廣遠也。
昘 【備考】【辰集】【日字部】 昘 【海篇】同訪。
昙 【備考】【辰集】【日字部】 昙 【篇海】音欲。
(曇)【唐韻】【正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音覃。
【說文】雲布也。
【玉篇】曇曇,黑雲貌。
又【玉篇】西國呼世尊瞿曇。
昚 【辰集上】【日字部】 昚 【說文】古文愼字。
註詳心部十畫。
晔 【辰集上】【日字部】 曄 【廣韻】【韻會】筠輒切【集韻】域輒切,□音饁。
【說文】作□,光也。
【玉篇】震電貌。
【後漢張衡傳】列缺曄其照夜。
【註】曄,光也。
又【前漢敘傳】世祖曄曄。
【註】曄曄,盛貌也。
又【博雅】曄,明也。
又【廣韻】爲立切【集韻】域及切,□音煜。
義同。
又□、□。
昜 【辰集上】【日字部】 昜 【唐韻】與章切【集韻】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說文】開也。
從日一勿。
一曰飛揚。
一曰長也。
一曰彊者,衆貌。
又【佩觽集】光也。
又【前漢地理志】交趾郡曲昜縣。
【師古註】昜,古陽字。
昝 【辰集上】【日字部】 昝 【廣韻】【集韻】【韻會】□子感切,音撍。
姓也。
出蜀郡。
○按《說文》朁註今俗有昝字,蓋朁之譌。
《類篇》從曰,在曰部。
昞 【辰集上】【日字部】 昞 【廣韻】兵永切【集韻】補永切,□音丙。
與炳同。
亮也。
【博雅】明也。
又【集韻】陂病切,音柄。
義同。
又昉古作昞。
註詳四畫。
星 【辰集上】【日字部】 星 〔古文〕□曐□皨【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音腥。
【說文】萬物之精,上爲列星。
從晶生聲。
一曰象形。
從口。
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
【釋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
【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
【傳】星,四方中星。
又【洪範】五紀,四曰星辰。
【傳】二十八宿疊見,以敘節氣。
【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
【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
【註】五星五行之精,衆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
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
【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爲星辰。
又星星,猶點點也。
【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又草名。
戴星、文星、流星,皆穀精草別名。
【本草綱目】此草生穀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又姓。
【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映 【辰集上】【日字部】 映 【廣韻】於敬切【集韻】【韻會】於慶切【正韻】於命切,□英去聲。
【說文】明也,隱也。
【梁元帝纂要】日在午曰亭,在未曰映。
【潘嶽射雉賦】畏映日之儻朗。
又【王羲之蘭亭詩序】映帶左右。
又【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音坱。
【玉篇】映,不明也。
昡 【辰集上】【日字部】 昡 【集韻】熒絹切,音縣。
日光也。
【屈原離騷】世幽昧以昡曜兮。
【補註】昡,日光也。
其字從日。
又□,同。
昢 【辰集上】【日字部】 昢 【廣韻】【集韻】□普沒切,音馞。
日未明貌。
【楚辭九思】時昢昢兮旦旦。
【註】日月始出,光明未盛爲昢也。
又【集韻】普罪切,音琣。
義同。
又滂佩切,音配。
【玉篇】向晴也。
攣 【卯集中】【手字部】 攣 【唐韻】呂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閭員切,□戀平聲。
【說文】係也。
凡拘牽連繫者皆曰攣。
【易中孚】有孚攣如。
【疏】相牽繫不絕之名也。
【前漢鄒陽傳】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
【韓愈元和聖德詩】解脫攣索。
又【集韻】【韻會】【正韻】□龍眷切,音戀。
手足曲病也。
【史記蔡澤傳】蹙齃膝攣。
又與戀通。
眷也。
念也。
【前漢外戚李夫人傳】攣攣顧念我。
【註】攣,讀曰戀。
攤 【卯集中】【手字部】 攤 【唐韻】【集韻】【韻會】他幹切【正韻】他丹切,□音灘。
【說文】開也。
一曰手布也。
【世說】王戎滿牀攤書。
【杜甫詩】白晝攤錢高浪中。
又緩也。
又【唐韻】奴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旦切,□難去聲。
按也。
又【唐韻】奴坦切【集韻】乃坦切,□難上聲。
義同。
本作攤。
與擹同。
亦作□。
攤字原從□作。
攥 【卯集中】【手字部】 攥 【唐韻】【正韻】子括切【集韻】【韻會】宗括切,□音繓。
讀若鑽入聲。
手把也。
○按本二十畫。
《字彙》入十九畫,誤。
晆 【辰集上】【日字部】 晆 【篇海】音魁。
晆,別也。
攦 【卯集中】【手字部】 攦 【集韻】【韻會】□郞計切,音麗。
折也,撕也。
【莊子胠篋篇】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又【集韻】所綺切,音屣。
義同。
【莊子註】徐邈讀。
又輦尒切,音邐。
義同。
又【集韻】【韻會】□力結切。
與捩音義同。
又拗也。
又【集韻】郞敵切,音歷。
【博雅】擊也。
與擽同。
又所賣切,音曬。
掃也。
攨 【卯集中】【手字部】 攨 【唐韻】烏話切【集韻】烏化切,□蛙去聲。
與搲同。
見搲字註。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儒順切,音閏。
地名。
後魏常景發兵守白。
攩 【卯集中】【手字部】 攩 【唐韻】多朗切【集韻】底朗切,□音黨。
【說文】朋羣也。
通作黨。
又【唐韻】他朗切【集韻】坦朗切,□音帑。
擊也。
今俗用爲抵攩字。
遮遏也。
又【唐韻】胡廣切【集韻】戸廣切,□音晃。
亦擊也。
一曰推行也。
【揚子方言】抌,推也,沅湧□幽之語,或曰攩。
【郭璞註】今江東人亦名推爲攩。
又【集韻】止兩切,音掌。
義同。
又【唐韻】【集韻】□胡曠切,黃去聲。
搥打也。
或作擴。
攪 【卯集中】【手字部】 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巧切,音絞。
【說文】亂也。
【增韻】撓也。
【詩小雅】祇攪我心。
又【廣韻】手動也。
【方嶽詩】搜攪平生書五車。
或作捁。
又【集韻】下巧切。
同。
見字註。
攫 【卯集中】【手字部】 攫 【唐韻】居縛切【集韻】【韻會】【正韻】厥縛切,□音矍。
【說文】扟也。
【增韻】撲取也。
【禮儒行】鷙蟲攫搏。
【疏】以腳取之謂之攫,以翼擊之謂之搏。
一曰持也。
【戰國策】今使公孫子賢,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孫子與徐子鬬,徐子之狗猶將攫公孫子之腓而噬之也。
又【集韻】屋虢切,音嚄。
亦取也。
又【正韻】霍虢切,音砉。
義同。
又【集韻】怳縛切,音矆。
搏也。
又拘玉切,音鋦。
與同。
見字註。
攬 【卯集中】【手字部】 攬 【唐韻】盧敢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敢切,□同擥。
見擥字註。
攭 【卯集中】【手字部】 攭 【韻會】【正韻】□魯果切,音裸。
無毛羽貌。
【荀子賦篇】攭攭兮其狀,屢化如神。
或作。
又【正韻】力霽切,音例。
分判也。
【荀子賦篇】攭兮其相逐而反也。
【註】與劙同。
言雲或分散,相逐而還於山。
考證:〔【荀子賦論篇】攭攭兮其狀,屢化如神。
又【荀子賦論篇】攭兮其相逐而反也。
〕謹照原書兩賦論篇□省論字。
攮 【卯集中】【手字部】 攮 【字彙】乃黨切,音曩。
推攮也。
支 【卯集下】【支字部】 支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巵。
【說文】去竹之枝也。
從手,持半竹。
【註】徐鍇曰:竹葉下垂也。
【增韻】俗作攴,非。
又【韻會】庶也。
【詩大雅】本支百世。
【傳】支,支子也。
【儀禮士昏禮】支子則稱其宗。
【註】支子,庶昆弟也。
又【廣韻】持也。
【左傳定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又【周語】武王克殷,作詩以爲飮歌,名之日支。
【註】支,拄也。
又【廣韻】度也。
【晉書職官志】有度支尚書。
又【韻府】支,券也。
【魏書盧仝傳】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
【韓愈寄崔立之詩】當如合分支。
【註】今時人謂析產符契爲分支帳。
又【大戴禮】燕支地計衆,不與齊均也。
【註】支,猶計也。
又【玉篇】支離自異。
【類篇】一曰分也。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支離分赴。
【註】支離,分散也。
又【玉篇】載充也。
又【韻會】十二支,辰名。
【史記天官書註】爾雅釋天雲: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幹是也。
歲隂者,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又【後漢王符傳】明帝時,以反支日,不受章奏。
【註】凡反支日,用月朔爲正,十二支終戌亥,反還於子醜。
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爲反支也。
見隂陽書。
又國名。
【書禹貢】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卽敘。
【註】馬雲:析支在河關西。
【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
【註】應劭曰:黃支在日南之南。
又【西域傳】條支國臨西海。
又山名。
【史記匈奴傳】出隴西,過焉支山。
【註】焉支山,在丹州。
又荔支,果名。
【後漢和帝紀】舊南海獻荔支。
又姓。
【莊子列禦□】朱泙曼學屠龍於支離益。
【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
【後趙錄】司空支雄。
又與胑肢通。
【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疏】四支,猶人手足。
又與枝通。
【詩衞風】芄蘭之支。
【前漢揚雄傳】支葉扶疎。
又與梔通。
【前漢司馬相如傳】鮮支黃礫。
【註】鮮支,卽今梔子樹也。
又【集韻】翹移切,音衹。
令支,縣名。
【齊語】刜令支。
【註】今爲縣在遼西。
又【集韻】支義切,音寘。
【揚子方言】南楚謂謰謱爲支註。
考證:〔【左傳】天之所支,不可壞也。
〕謹照原文改爲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杄 【辰集中】【木字部】 杄 【集韻】親然切,音遷。
或作□、櫏。
桾櫏木也。
攰 【子集下】【力字部】 攰 【集韻】居僞切【韻會】基位切【正韻】居位切,□音媿。
【集韻】疲極也。
【正韻】弊也,力乏也。
【魏志蔣濟傳】彫攰之民。
【集韻】或作攰。
攲 【卯集下】【支字部】 攲 【唐韻】去奇切【集韻】丘奇切,□音崎。
【說文】持去也。
又【家語】孔子觀於周廟,有攲器焉。
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攲。
【荀子宥坐篇註】攲器,傾敧易覆之器。
又【廣韻】居綺切【集韻】舉綺切,□音掎。
義同。
【類篇】一曰不平。
◎按攲字與攴部敧字不同。
暓 【辰集上】【日字部】 暓 【玉篇】莫□切,音茂。
亂明。
○按與《集韻》暓字同。
攳 【卯集下】【支字部】 攳 【集韻】徐心切,音尋。
長也。
【後漢馬融傳】踔攳枝。
【註】謂長枝也。
攴 【卯集下】【攴字部】 攴 【唐韻】【集韻】□普木切,音撲。
【說文】小擊也。
又【廣韻】【集韻】□匹角切,音璞。
本作□。
楚也。
【五經文字】石經作攵。
【集韻】或作撲撲。
收 【卯集下】【攴字部】 收 〔古文〕【唐韻】式周切【集韻】屍周切,□音荍。
【說文】捕也。
【五經文字】作収,訛。
【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
【傳】收,拘收也。
又【詩周頌】我其收之。
【傳】收,聚也。
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
【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
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
【註】收,取也。
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
【註】收,猶息也。
又【博雅】收,振也。
【中庸】振河海而不洩。
【朱傳】振,收也。
又車軫也。
【詩秦風】小戎俴收。
【傳】收,軫也。
又夏冠名。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又神名。
【禮月令】其神蓐收。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狩。
獲多也。
【禮月令】農事備收。
【釋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
【疏】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
【朱子本義】收,汲取也。
詩救反,又如字。
攷 【卯集下】【攴字部】 攷 【集韻】考,古作攷。
【周禮天官小宰】攷乃灋。
餘詳考部。
攸 【卯集下】【攴字部】 攸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正韻】夷周切,□音由。
【說文】作攸,行水也。
【註】攴,入水所仗也。
秦刻石嶧山文,攸字作□。
【孟子】攸然而逝。
【趙註】攸然迅走,趣水深處也。
又【爾雅釋言】攸,所也。
【易坤卦】君子攸行。
【詩大雅】爲韓姞相攸。
【註】擇可嫁之所也。
又【左傳哀三年】鬱攸從之。
【註】鬱攸,火氣也。
又【前漢敘傳】攸攸外。
【註】攸攸,遠貌。
又語助詞。
【書洪範】彜倫攸敘。
【詩大雅】四方攸同。
又【集韻】以九切,音酉。
【左傳昭十二年】湫乎攸乎。
【註】攸,懸危貌。
又姓。
【急就篇】北燕有攸邁。
攸字從攴作。
考證:〔【左傳昭十三年】湫乎攸乎。
〕謹照原文十三年改十二年。
改 【卯集下】【攴字部】 改 【唐韻】古亥切【集韻】【韻會】已亥切【正韻】居亥切,□音輆。
【說文】更也。
【註】李陽冰曰:已有過,攴之卽□。
【五經文字】□從戊己之已。
【易益卦】有過則改。
又【井卦】改邑不改井。
又姓。
【廣韻】秦有大夫攺產。
又【韻補】葉荀起切。
【張衡思□賦】私湛憂而深懷兮,思繽紛而不理。
願竭力以守誼兮,雖貧窮而不改。
【說文】從攴作□。
攺、□。
攺 【卯集下】【攴字部】 攺 【廣韻】詳裡切【集韻】養裡切,【韻會】羊己切,□音以。
【說文】□大剛卯,以逐鬼魅也。
從攴巳聲。
○按《前漢王莽傳》《後漢輿服志》俱不言剛卯。
又名□,蓋闕載也。
徐鉉音古亥切,與攺同音,非是。
又【集韻】象齒切,音似。
義同。
【說文】從攴作□。
攻 【卯集下】【攴字部】 攻 【唐韻】古洪切【集韻】【韻會】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
【說文】擊也。
【博雅】伐也。
【易同人】乗其墉弗克攻。
【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又【類篇】一曰治也。
【書甘誓】左不攻于左。
【傳】治也。
【論語】攻乎異端。
又【詩小雅】我車旣攻。
【傳】攻,善也。
【朱傳】攻,堅也。
又心爲物欲所侵曰攻。
【唐書太宗紀】一心攻之者衆。
又摘人過失亦曰攻。
【蜀志諸葛亮傳】勤攻吾闕,則事可定。
又【詩大雅】庶民攻之。
【傳】攻,猶作也。
又【博雅】攻,□也。
又姓。
【何氏姓苑】漢有攻生單。
又【廣韻】古冬切,音釭。
義同。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
【周禮夏官司弓矢】利攻守。
【釋文】攻,如字,劉音貢。
又【韻補】葉姑黃切。
【史記龜筴傳】入於周地,得太公望,與卒聚兵,與之相攻。
【說文】從攴作攻。
攻字原從攴作。
考證:〔【博雅】攻,〈殹下革〉也。
〕謹照原文〈殹下革〉改□。
攽 【卯集下】【攴字部】 攽 【唐韻】布還切【集韻】逋還切,□音班。
【說文】分也。
【書洛誥】乃惟孺子,頒朕不暇。
○按書古文,訓頒作攽。
又【廣韻】府巾切【集韻】【韻會】悲巾切,□音彬。
義同。
又【博雅】攽,減也。
又【類篇】氣分也。
亦作□。
【說文】從攴作攽。
攽字原從攴作。
放 【卯集下】【攴字部】 放 〔古文〕匸【唐韻】【集韻】【韻會】□甫妄切,音舫。
【說文】逐也。
【小爾雅】棄也。
【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
【疏】放逐。
【左傳宣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
【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
又【書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
【疏】據我釋之,則雲放。
又【禮曲禮】毋放飯。
【註】去手餘飯於器中。
又【左傳昭十六年】獄之放紛。
【註】放,縱也。
又【論語】隱居放言。
【何晏註】放,置也,不復言世務。
又【孟子】如追放豚。
【趙岐註】放逸之豕。
又【博雅】妄也。
【玉篇】散也。
【增韻】肆也,捨也。
【正韻】廢也。
又【廣韻】分兩切【集韻】甫兩切【正韻】妃兩切,□音昉。
同倣。
學也。
【玉篇】比也。
【類篇】效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
【疏】能放效上世之功。
又【周禮天官】食醫,凡君子之食恆放焉。
【註】放,猶依也。
又【孟子】放乎四海。
【趙岐註】放,至也。
又【集韻】分房切。
方,或作放,倂船也。
【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
【說文】從攴作放。
放字原從攴作。
考證:〔【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與肆章。
〕謹照原文與改以。
政 【卯集下】【攴字部】 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正。
【說文】正也。
【釋名】政,正也,下所取正也。
【易賁卦】君子以明庶政。
【書舜典】以齊七政。
【傳】日月五星各異政。
又【洪範】農用八政。
【疏】食爲八政之首,故以農言之。
【周禮天官大宰】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
【左傳桓二年】政以正民。
又【禮王制】五十不從力政。
【註】力政,城道之役也。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又【集韻】【韻會】□諸盈切,音征。
賦也。
通作征。
【周禮地官均人】掌均地政。
【註】政,讀爲征。
地政謂地守地職之稅也。
【說文】從攴作政。
政字原從攴作。
敀 【卯集下】【攴字部】 敀 【廣韻】博陌切。
與迫同。
【說文】作□,迮也。
周書曰:常□常任。
○按書立政,今本作伯。
又【玉篇】強也。
【篇海】附也。
又【廣韻】普伯切,音拍。
大打也。
敁 【卯集下】【攴字部】 敁 【廣韻】【集韻】□丁兼切,音佔。
敁敠,稱量也。
【類篇】敁挅,以手稱物。
敂 【卯集下】【攴字部】 敂 【廣韻】古厚切【集韻】舉厚切,□音扣。
【說文】擊也。
【玉篇】或作扣。
【周禮地官司關】凡四方賔客□關,則爲之告。
【註】□關,猶謁關人也。
又【集韻】去厚切,音口。
義同。
【說文】從攴作□。
敃 【卯集下】【攴字部】 敃 【廣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殞切,□音愍。
疆也。
又【集韻】眉貧切,音珉。
【玉篇】勉也,同暋。
又敷文切,音紛。
亂也。
通作紛。
【說文】從攴作敃。
敃字原從攴作。
敄 【卯集下】【攴字部】 敄 【廣韻】亡遇切【集韻】曰遇切,□音務。
彊也。
又【廣韻】文甫切【集韻】罔甫切,□音武。
義同。
又【集韻】迷浮切,音謀。
與劺同。
北燕之外,相勉努力謂之劺。
【說文】從攴作敄。
敄字原從攴作。
故 【卯集下】【攴字部】 故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暮切,音顧。
【說文】使爲之也。
【註】徐鍇曰:故使之也。
又【廣韻】事也。
【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
【疏】故,謂事也。
又【廣韻】舊也。
【易雜卦】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
【註】不慢舊也。
又【書大禹謨】□故無小。
【傳】故犯雖小,必□。
又【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
又【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
【註】大故,謂喪憂。
又【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
【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
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
又【前漢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註】師古曰:物故,謂死也。
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
又【荀子王霸篇】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
【註】故,巧也。
又【韻補】葉攻乎切,辜也。
【賈誼弔屈原文】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
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
○按《史記》故作辜。
又葉果五切。
【東方朔客難】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僕□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
【說文】從攴作故。
故字原從攴作。
敇 【卯集下】【攴字部】 敇 【集韻】測革切,音策。
擊馬也。
【說文】從攴作敇。
【類篇】通作策。
敇字原從攴作。
效 【卯集下】【攴字部】 效 【廣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韻會】後學切,□音校。
【說文】象也。
【玉篇】法效也。
【廣韻】學也。
【增韻】放也。
【易繫辭】效法之謂坤。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效尤。
又【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註】效,猶呈也。
又【左傳文八年】效節於府人而出。
【註】效,猶緻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宣王有志,而後效官。
【註】效,授也。
又【廣韻】效驗也。
【前漢藝文志】儒者,己試之效。
又【廣韻】效力也。
【前漢韓信傳】願效愚忠。
又【類篇】一曰功也。
【前漢尹賞傳】追思其功效。
又【增韻】勉也。
【韻會】一曰具也。
【九經字樣】作効者訛。
【韻會】效,亦作傚。
禮韻續降效力之效與倣傚之傚不同,許雙押。
又【集韻】吉了切,音皎。
【揚子方言】效烓,明也。
又下巧切,音佼。
事露也。
【說文】從攴作效。
效字原從攴作。
敉 【卯集下】【攴字部】 敉 【廣韻】綿婢切【集韻】【韻會】母婢切,□音弭。
【說文】撫也。
【廣韻】安也。
【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寧武圖功。
【傳】用撫安武事,謀立其功。
又【類篇】一曰愛也。
又【集韻】【類篇】□普弭切,音仳。
義同。
又與弭通。
【儀禮士喪禮註】巫掌招弭,以除疾病。
【疏】弭讀爲敉,安也。
【說文】從攴作敉。
敉字原從攴作。
敊 【卯集下】【攴字部】 敊 【廣韻】醜六切【集韻】敕六切,□音蓄。
病敊貌。
【類篇】敊,痛至貌。
又【集韻】舒救切,音狩。
獲也。
亦作收。
又【爾雅釋鳥】鴩餔敊。
【註】敊音。
義未詳。
敵 【未集下】【舌字部】 敵 【集韻】乎刮切,音頢。
盡也。
(敵)【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
【說文】仇也。
【書微子】相爲敵讎。
又【爾雅釋詁】敵,當也。
【疏】仇匹相當也。
【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
【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
又【爾雅釋詁】敵,匹也。
【博雅】輩也。
【玉篇】對也。
【禮曲禮】雖貴賤不敵。
又【增韻】拒抵也。
【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
又【博雅】上也。
【廣韻】主也。
敍 【卯集下】【攴字部】 敍 【唐韻】徐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象呂切,□音序。
【說文】次第也。
【爾雅釋詁】敍,緒也。
【疏】敍,謂次敍。
【書舜典】百揆時敍。
【疏】皆得次序。
又【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敍正羣吏。
【註】敍,秩次也。
又【周禮天官宮伯】行其秩敍。
【註】敍,才等也。
又【正字通】凡書策,舉其綱要,列卷首爲敍。
或作序。
又【釋名】敍,抒也,抒洩其實,宣見之也。
○按《說文》敍,從攴從餘。
《五經文字》作敘,入又部,非。
《正字通》因周伯琦說,從攵從餘。
今遵《說文》改正。
敎 【卯集下】【攴字部】 敎 〔古文〕□□【廣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音較。
【說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
【釋名】敎,效也,下所法效也。
【廣韻】敎訓也。
【玉篇】敎令也。
【易觀卦】聖人以神道設敎。
【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
【傳】布五常之敎。
又【禮王制】明七敎以興民德。
【註】七敎,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賔客,朋友也。
【周禮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敎。
【註】敎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
【禮曲禮】敎訓正俗,非禮不備。
【荀子脩身篇】以善先人謂之敎。
又【蔡邕獨斷】諸侯言曰敎。
【正字通】諭告之詞,其義與令同也。
又【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
義同。
敎字從□從攴。
灣 【巳集上】【水字部】 灣 【廣韻】【集韻】【韻會】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彎。
水曲也。
【沈佺期詩】舟險萬重灣。
又【韻補】葉于權切,音淵。
【白居易悟眞寺詩】去山四五裡,先聞水潺湲。
自茲拾車馬,始涉藍溪灣。
敏 【卯集下】【攴字部】 敏 〔古文〕勄【唐韻】眉殞切【集韻】美殞切,□音愍。
【說文】疾也。
【釋名】敏,閔也。
進敘無否滯之言也,故汝潁言敏曰閔。
【書大禹謨】黎民敏德。
又【說命】惟學遜志務時敏。
【詩大雅】殷士膚敏。
又【類篇】足大指名。
【詩大雅】履帝武敏歆。
【箋】敏,拇也。
又【爾雅釋樂】商謂之敏。
【註】五音之別名。
又【博雅】捷敏,亟也。
【諡法解】速也。
【廣韻】聰也,達也。
【玉篇】敬也,莊也。
又【韻補】葉母鄙切。
【詩小雅】農夫克敏。
與止喜葉。
【前漢敘傳】宣之四子淮陽聰敏,舅氏籧篨,幾陷大理。
勄字從□作。
救 【卯集下】【攴字部】 救 【廣韻】居祐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音廏。
【說文】止也。
【博雅】助也。
【廣韻】護也。
【書太甲】尚賴匡救之德。
【詩大雅】式救爾後。
又【周禮地官司救註】救,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者也。
又【爾雅釋器】絇謂之救。
【註】救絲以爲絇。
又姓。
【風俗通】諫議大夫救仁。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
【周禮司救】劉昌宗讀。
又【韻補】葉居尤切。
【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武王盤銘】溺於淵,尚可遊也。
溺於人,不可救也。
敒 【卯集下】【攴字部】 敒 【廣韻】【集韻】□直刃切,音陣。
【說文】理也。
【類篇】治也。
又【集韻】升人切,音申。
義同。
又【集韻】癡隣切,音胂。
與伸同。
申也,引戾也。
又辰陵切,音承。
義同。
敔 【卯集下】【攴字部】 敔 【廣韻】魚巨切【集韻】【韻會】偶舉切【正韻】偶許切,□音語。
【說文】禁也。
一曰樂器,椌楬也,形如木虎。
【爾雅釋樂註】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以木長尺櫟之。
【釋名】敔,衙也。
衙,止也,所以止樂也。
【書益稷】合止柷敔。
【周禮春官小師】鼓鼗柷敔。
斔 【卯集下】【文字部】 斔 【正字通】同斞。
【莊子田子方】斔斛不敢入於四境。
【註】斔音庾,六斛四鬥曰斔。
司馬本斔讀曰終。
敕 【卯集下】【攴字部】 敕 【廣韻】恥力切【集韻】【韻會】蓄力切,□音勅。
【說文】試也。
【爾雅釋詁】敕勞。
【註】敕者,相約敕也。
亦爲勞苦。
【釋名】敕,飭也,使自警飭,不敢廢慢也。
【史記樂書】餘每讀虞書,至於君臣相敕。
【後漢安帝紀】能敕身率下。
【韓非子主道篇】賢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後漢光武紀註】漢制度曰:帝之下書有四。
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
誡敕者,謂敕刺史太守。
【正字通】宋敕或用之於獎諭,非敕初意。
明制,差遣諸臣,予敕行事,備載職守,申以勉詞。
凡褒嘉責讓,□用敕,詞皆散文。
六品以下官贈封稱敕命,始用四六。
又【博雅】理也,謹也,語也,進也。
【小爾雅】正也。
【廣韻】固也,急也。
又【說文】臿地曰敕。
【說文】從攴作敕。
【玉篇】本作勑,今相承皆作勅。
互詳力部勅字註。
敕字原從攴作。
敖 【卯集下】【攴字部】 敖 【廣韻】五勞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音遨。
【說文】作□,遊也。
從出從放。
【集韻】隷作敖。
【博雅】遊敖,戲也。
【詩邶風】以敖以遊。
【釋文】敖,亦作遨。
又【詩衞風】碩人敖敖。
【傳】敖敖,長貌。
【箋】猶欣欣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葬子千于訾,實訾敖。
【註】無號諡者,楚皆謂之敖。
又【爾雅釋訓】敖敖,傲也。
【疏】大雅闆篇雲:聽我嚻嚻。
毛傳雲:猶謷也。
敖謷嚻音義□同。
又地名。
【詩小雅】搏獸于敖。
【傳】敖,鄭地,今近滎陽。
【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
【註】敖鄗二山,在滎陽縣西北。
又姓。
【廣韻】顓頊,大敖後。
又與熬同。
【荀子富國篇】天下敖然,若燒若焦。
又與螯同。
【荀子勸學篇】蟹六跪而二敖。
【註】敖,蟹首上如鉞者。
又與嗷同。
【荀子彊國篇】百姓讙敖。
【註】敖,喧噪也。
又【集韻】【正韻】□魚到切。
同傲。
慢也。
【詩小雅】彼交匪敖。
【註】不敖慢。
【禮曲禮】敖不可長。
【疏】敖者,矜慢在心之名。
【爾雅釋言】敖,憮,傲也。
又【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
【註】敖,調弄也。
又【博雅】傲,妄也。
【說文】從攴作敖。
敖字原從攴作。
考證:〔【左傳昭十二年】〕謹照原文二改三。
敗 【卯集下】【攴字部】 敗 〔古文〕贁貝□【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簿邁切,音浿。
【說文】毀也。
【爾雅釋言】覆也。
【釋名】潰也。
又壞也。
【玉篇】破也。
【增韻】損也。
又頹也。
【易需卦】敬愼不敗也。
【書大禹謨】反道敗德。
又【左傳文十年司敗註】□楚名司□爲司敗。
【論語】□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又【爾雅釋器】肉謂之敗。
【註】臭壞。
【論語】魚餒而肉敗。
又【廣韻】補邁切【集韻】北邁切【韻會】【正韻】布怪切,□音拜。
破他曰敗。
【增韻】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
物自毀壞,則薄邁切。
【詩召南】勿翦勿敗。
【音義】敗,必邁反。
又【左傳莊十一年】凡師敵未□曰敗,大崩曰敗績。
【顏氏家訓】江南學士讀左傳,口相傳述,自爲凡例。
軍自敗曰敗,打破人軍曰敗,讀補敗反,諸記傳未見補敗反。
徐仙民讀左氏,唯一處有此音。
又不言自敗敗人之別,此爲穿鑿耳。
又【韻補】葉蒲昧切。
【荀子賦篇】功立而身廢,事成而家敗。
棄其耆老,收其後世。
斂 【卯集下】【攴字部】 斂 【唐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音。
【說文】收也。
【爾雅釋詁】聚也。
【疏】斂者,率聚也。
【詩小雅】此有不斂穧。
【疏】不收斂之穧束也。
【書洪範】斂時五福。
【疏】以斂聚五福之道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
又【儀禮聘禮】斂〈方亶〉。
【註】斂,藏也。
又【博雅】斂,取也。
又欲也,予也,略也。
又姓。
【左傳定七年】公斂處父禦孟懿子。
【廣韻】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驗切,音爁。
義同。
又【集韻】離鹽切,音廉。
斂盂,地名。
【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齊侯盟于斂盂。
【註】衞地。
【釋文】斂,徐音廉。
【韻會】作歛,非。
互詳欠部歛字註。
考證:〔【左傳僖二十八年】齊侯晉侯會於斂盂。
〕謹照原文改晉侯齊侯盟于斂盂。
敜 【卯集下】【攴字部】 敜 【廣韻】奴協切【集韻】諾葉切,□音撚。
【說文】塞也。
【書費誓】敜乃穽。
【傳】穽穿地陷獸,當以土窒敜之。
又【集韻】乃結切,音涅。
按也。
【玉篇】閉也。
【說文】從攴作敜。
敜字原從攴作。
敝 【卯集下】【攴字部】 敝 【廣韻】【集韻】【韻會】□毘祭切,音幣。
【說文】帗也。
一曰敗衣也。
【玉篇】與同。
【詩鄭風】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爲兮。
又【玉篇】壞也。
【易井卦】甕敝漏。
又【禮郊特牲】冠而敝之,可也。
【釋文】棄也。
又【左傳僖十年】敝於韓。
【註】敝,敗也。
又【左傳襄九年】以敝楚人。
【註】敝,罷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筋欲敝之敝。
【疏】筋之椎打嚼齧,欲得勞敝。
又姓。
【廣韻】齊有敝無存。
又與蔽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長其畏而薄其敝。
【註】敝,讀爲蔽塞之蔽,謂弓人所握持者。
【疏】畏,謂柎之上下。
敝,謂人所握持手蔽之處。
又【集韻】部弭切,音埤。
敝跬,用力貌。
又【集韻】蒲結切,音蹩。
【詩國風】敝苟在梁。
徐邈讀。
又【正韻】必弊切,音瞥。
【前漢東方朔傳】主自執宰敝膝。
【註】師古曰:敝膝,賤者之服。
敝與蔽同。
又【韻補】葉筆別切。
【老子道德經】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玉篇】或作□。
俗作弊。
敞 【卯集下】【攴字部】 敞 【廣韻】昌兩切【集韻】【韻會】齒兩切,□音廠。
【說文】平治高土,可以遠望也。
【史記淮隂侯傳】行營高敞地。
【前漢郊祀志】處險不敞。
【註】師古曰:言其阻阸不顯敞也。
【張衡南都賦】體爽塏以閒敞。
【註】倉頡篇曰:敞,高顯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敞罔靡徒。
【註】敞罔,失容也。
又【類篇】一曰開也。
又露也。
又【集韻】恥孟切,音牚。
拒也。
又除更切。
磨也。
【玉篇】磨光也。
訛 【酉集上】【言字部】 訛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
【玉篇】與譌同。
僞也,謬也,舛也。
【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傳】訛,僞也。
【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
【註】世以妖言爲訛。
【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
【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
【書堯典】平秩南訛。
【傳】訛,化也。
【史記五帝紀】作南譌。
【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
【讀書通】又通作僞。
【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
【師古註】僞,讀曰訛。
化也。
又【爾雅釋詁】動也。
【詩小雅】或寢或訛。
【傳】訛,動也。
【韓詩】作譌。
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
【詩王風】尚寐無吪。
【傳】吪,亦動也。
本亦作訛。
又獸名。
【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
肉美,食之言不眞。
一名誕。
又蛇名。
【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又火名。
【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
【註】野火也。
【山海經】作譌火。
又姓。
【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
【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
亦動也。
敟 【卯集下】【攴字部】 敟 【廣韻】【集韻】□多殄切,音典。
【說文】作敟。
主也。
【玉篇】常也。
今作典。
【六書統】典之以治人,故從攴。
敟字原從攴作。
敠 【卯集下】【攴字部】 敠 【廣韻】丁括切【集韻】【正韻】都括切【韻會】都活切,□音掇。
敁敠,知輕重也。
一曰敠□,食不喚自來。
【類篇】敠□,食不速也。
又【廣韻】促絕切【集韻】七絕切,□音蕞。
斷也。
敡 【卯集下】【攴字部】 敡 【廣韻】【集韻】以豉切【正韻】以智切,□音易。
【說文】侮也。
【佩觽集】敡,攺也。
與敭字不同。
【集韻】通作易。
【篇海】說也。
輕□爲敡。
敢 【卯集下】【攴字部】 敢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覽切,音。
【說文】進取也。
【九經字樣】□從□。
□,上下相付持也。
隷變作敢。
【書益稷】誰敢不讓,敢不敬應。
又【盤庚】敢恭生生。
【疏】有人果敢奉用進進於善言,好善不倦也。
又【儀禮士虞禮】敢用絜牲剛鬣。
【註】敢,冒昧之辭。
【疏】凡言敢者,皆是以□觸尊,不自明之意。
又【博雅】敢,衂也。
【廣韻】勇也,犯也。
【增韻】忍爲也。
散 【卯集下】【攴字部】 散 〔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
,通作散。
【易說卦】風以散之。
【禮曲禮】積而能散。
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
【註】散,放也。
又【博雅】布也。
【廣韻】散,誕也。
【增韻】又宂散,閒散。
【韻會】不自檢束爲散。
【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
【註】不在可用之數。
又姓。
【書君奭】有若散宜生。
【傳】散氏,宜生名。
又酒尊名。
【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
【註】漆尊也,無飾曰散。
【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
【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
【禮禮器】賤者獻以散。
【註】五升曰散。
○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音素旱反。
《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
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又藥石屑曰散。
【後漢華陀傳】漆葉靑散。
又琴曲名。
【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又【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音鏾。
義同。
又【集韻】相幹切。
與跚同。
【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
【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
音同。
【寅集上】【屍字部】【廣韻】他回切【集韻】徂回切,□音蓷。
【玉篇】履也。
西南梁益閒謂履曰。
【廣韻】,履屬,有頸曰。
【集韻】粗履不借也。
又【集韻】戶瓦切,音踝。
義同。
或作□。
敥 【卯集下】【攴字部】 敥 【集韻】以贍切,音豔。
以手散物。
斘 【卯集下】【鬥字部】 斘 【篇海】音升。
登也。
旼 【辰集上】【日字部】 旼 【廣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音珉。
旼旼,和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旼旼穆穆,君子之能。
【註】徐廣曰:和貌。
敦 【卯集下】【攴字部】 敦 〔古文〕□□【廣韻】【集韻】□都昆切,音墩。
【說文】作□。
怒也,詆也。
一曰誰何也。
又【五經文字】敦,厚也。
【易臨卦】敦臨吉。
【疏】厚也。
又【詩邶風】王事敦我。
【釋文】韓詩雲:敦,迫也。
鄭都回反,猶投擲也。
又【爾雅釋詁】敦,勉也。
【疏】敦者,厚相勉也。
【前漢揚雄傳】敦衆神使式道兮。
【註】師古曰:敦,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
【史記歷書註】敦,盛也。
又【揚子方言】敦,大也。
又姓。
【廣韻】敦洽,衞之醜人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回切,音堆。
【詩豳風】敦彼獨宿。
【傳】敦敦然獨宿也。
又【詩魯頌】敦商之旅。
【箋】敦,治也。
又【莊子說劒篇】今日試使士敦劒。
【註】敦,斷也。
又【廣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團。
【詩豳風】有敦瓜苦。
【傳】敦,猶專專也。
【疏】敦,是瓜繫蔓之貌,言瓜繫於蔓,專專然也。
【釋文】徒丹反。
【朱傳】音堆。
又【詩大雅】敦彼行葦。
【傳】聚貌。
【釋文】徒端反。
又【集韻】徒渾切,音屯。
【詩大雅】鋪敦淮濆。
【箋】當作屯。
【揚雄甘泉賦】敦萬騎於中營兮。
【註】敦與屯同。
□也。
又【類篇】敦煌,郡名。
又【集韻】【韻會】□丁聊切,音雕。
【詩大雅】敦弓旣堅。
【傳】敦弓,畫弓也。
天子敦弓音彫。
【疏】敦與彫,古今之異。
又【詩周頌】敦琢其旅。
【疏】敦雕古今字。
【朱傳】音堆。
又【集韻】都內切,音對。
【儀禮士昏禮】黍稷四敦皆蓋。
【禮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
【註】敦音對。
黍稷器。
【疏】敦與瑚璉簠簋連方,故雲黍稷器也。
又【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註】敦,槃類,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
又【集韻】大到切,音道。
幬,或作敦。
覆也。
【周禮春官司幾筵】每敦一幾。
【註】敦讀曰燾。
覆也。
又【集韻】杜皓切,音稻。
又□留切,音儔。
義□同。
又【集韻】【正韻】□杜本切,音盾。
【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
謂之渾敦。
【註】謂驩兜渾敦,不開通之貌。
【疏】混沌與渾敦,字之異耳。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
通作頓。
【爾雅釋丘】丘一成爲敦丘。
【疏】詩衞風氓篇,至于頓丘,是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註】敦,音頓。
【史記歷書註】困敦,混沌也。
又【莊子列禦□】敦杖蹙之。
【音義】敦,音頓。
司馬雲:豎也。
又【集韻】主尹切,音準。
淳,或作敦。
【周禮天官內宰】出其度量淳制。
【註】故書淳爲敦。
杜子春讀敦爲純。
純者,謂幅廣也。
又【集韻】他昆切。
憞,或省作敦。
憞者,恨心不明也。
又【韻補】葉都鈞切。
【崔瑗南陽文學頌】我國旣淳,我俗旣敦。
又葉亭年切。
【蘇軾祭同安郡夫人文】嗣爲兄弟,莫如君賢。
婦職旣備,母儀甚敦。
考證:〔【周禮天官王府】〕謹照原文王府改玉府。
敧 【卯集下】【攴字部】 敧 【廣韻】【集韻】□居宜切,音羈。
以箸取物。
或作槣。
又【集韻】去倚切,音綺。
敧,不齊貌。
◎按與支部攲字不同。
敫 【卯集下】【攴字部】 敫 【廣韻】以灼切【集韻】弋灼切,□音藥。
【說文】光景流也。
從白從放。
又【集韻】吉了切,音皎。
義同。
又【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音叫。
歌也。
又【集韻】堅堯切,音憿。
擊也。
或作□。
又牽幺切,音鄡。
義同。
又吉歷切,音激。
敬也。
忈 【卯集上】【心字部】 忈 【五音集韻】如鄰切,音人。
親也,仁愛也。
敬 【卯集下】【攴字部】 敬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居慶切,音竟。
【說文】肅也。
【釋名】敬,警也。
恆自肅警也。
【玉篇】恭也,愼也。
【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書洪範】敬用五事。
【周禮天官小宰】三日廉敬。
【註】敬,不解於位也。
【禮曲禮】毋不敬。
【註】禮主於敬。
【左傳僖三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論語】修己以敬。
又【後漢周燮傳】安帝以□纁羔幣聘燮,燮因自載到潁川陽城,遣生送敬,遂辭疾而歸。
【註】送敬,猶緻謝也。
又姓。
【廣韻】□敬仲之後,漢有揚州刺史敬歆。
又【韻補】葉居卿切。
【曹植車渠椀賦】何神怪之巨偉,信一覽而尤敬。
雖離朱之聰明,猶炫耀而失精。
敭 【卯集下】【攴字部】 敭 【集韻】揚,古作敭。
【書古文訓】明明敭仄□。
○按《書堯典》今作揚。
又宋書恩倖傳論明敭幽仄。
餘詳手部九畫。
敮 【卯集下】【攴字部】 敮 【廣韻】呼洽切,音瞎。
盡也。
又【集韻】俱爲切,音嬀。
【博雅】臿也。
數 【卯集下】【攴字部】 數 【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
【說文】計也。
【易說卦】數往者順。
【詩小雅】心焉數之。
【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
又【博雅】責也。
【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
【註】責數其罪。
又【集韻】□阻切,音所。
義同。
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
算數也。
【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
【類篇】枚也。
【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
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
【疏】蓍策之數。
【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
【疏】天之曆運之數。
【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
【註】治數,每事多少異也。
【後漢律曆志】隷首作數。
【註】隷首,黃帝之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
頻數也。
【禮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
又【爾雅釋詁】數,疾也。
【疏】皆謂急疾也。
又【集韻】蘇谷切,音速。
【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
【註】趨數,讀爲促速,聲之誤也。
【史記賈生傳】淹數之度兮,語餘其期。
【註】徐廣曰:數,速也。
又【集韻】【韻會】□趨玉切,音促。
細也。
【孟子】數罟不入洿池。
【趙岐註】密細之網。
又【集韻】聳取切,音繏。
數數,猶汲汲也。
又所錄切,松入聲。
汲水疾也。
【莊子天地篇】數如泆湯。
又所六切,音縮。
數數,迫促意。
又仕角切,音浞。
促也。
又【韻補】葉先奏切。
【陸機宣猷堂詩】篤生我後,克明克秀。
體輝重光,承規景數。
敱 【卯集下】【攴字部】 敱 【廣韻】五來切【集韻】【正韻】魚開切【韻會】疑開切,□音皚。
【說文】有所治也。
一曰隤敳,高陽氏子名。
【左傳文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敱,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
又【集韻】姑回切,音傀。
又吾回切,音嵬。
義□同。
又五亥切,音顗。
攺理也。
又朱欲切,音燭。
擊鼓也。
又殊玉切,音蜀。
義同。
敲 【卯集下】【攴字部】 敲 〔古文〕【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音骹。
【說文】橫擿也。
【徐鉉曰】從旁橫擊也。
【類篇】擊也。
【左傳定二年】奪之杖以敲之。
【賈誼過秦論】執敲撲以鞭笞天下。
【註】短曰敲,長曰撲。
又【揚子方言】楚凡棄物謂之敲。
又【廣韻】苦敎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敎切,□音檄。
義同。
敵 【卯集下】【攴字部】 敵 【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
【說文】仇也。
【書微子】相爲敵讎。
又【爾雅釋詁】敵,當也。
【疏】仇匹相當也。
【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
【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
又【爾雅釋詁】敵,匹也。
【博雅】輩也。
【玉篇】對也。
【禮曲禮】雖貴賤不敵。
又【增韻】拒抵也。
【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
又【博雅】上也。
【廣韻】主也。
敶 【卯集下】【攴字部】 敶 【廣韻】【集韻】□直刃切,音陣。
【說文】列也。
【玉篇】亦作□。
【類篇】或作□。
又【廣韻】直珍切【集韻】池鄰切,□音塵。
義同。
【楚辭招】敶鐘按鼓。
【又】放敶組纓。
【註】敶,一作□。
敷 【卯集下】【攴字部】 敷 〔古文〕旉【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罦。
【五經文字】□,經典相承,隷省作敷。
【書舜典】敷奏以言。
【傳】敷,□也。
又【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
【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
又【臯陶謨】翕受敷施。
【傳】以布施政敎。
又【詩大雅】罔敷求先王。
【箋】無廣索先王之道。
又【廣韻】散也。
又與傅同。
【前漢宣帝紀】傅奏其言。
【註】師古曰:傅讀曰敷。
數 【卯集下】【攴字部】 數 【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
【說文】計也。
【易說卦】數往者順。
【詩小雅】心焉數之。
【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
又【博雅】責也。
【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
【註】責數其罪。
又【集韻】□阻切,音所。
義同。
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
算數也。
【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
【類篇】枚也。
【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
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
【疏】蓍策之數。
【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
【疏】天之曆運之數。
【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
【註】治數,每事多少異也。
【後漢律曆志】隷首作數。
【註】隷首,黃帝之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