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漢姜肱傳】兄弟相戀。
又姓。
恑 【卯集上】【心字部】 恑 【唐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音詭。
【說文】變也。
【玉篇】異也。
【廣韻】悔也。
又【集韻】虞爲切,音危。
獨立貌。
◎按《說文》恑字從心,與詭字從言音同義別。
字彙同詭,誤。
恖 【卯集上】【心字部】 恖 【集韻】思,古作恖。
註詳五畫。
從囟從心。
【六書精蕰】元神何宅?心爲之宅。
元神何門?囟爲之門。
恜 【卯集上】【心字部】 恜 【廣韻】恥力切【集韻】蓄力切,□音敕。
惕也。
【顏氏家訓】蔔得惡卦,反令恜恜。
恬 【卯集上】【心字部】 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兼切,音甜。
【說文】安也。
從心,甜省聲。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靜也。
【莊子繕性篇】以恬養志。
恭 【卯集上】【心字部】 恭 【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音供。
【說文】肅也。
【書洪範】貌曰恭。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疏】在貌爲恭,在心爲敬。
貌多心少爲恭,心多貌少爲敬。
又【禮玉藻】手容恭。
【註】高且正也。
又【論語】溫良恭儉讓。
【疏】和從不逆謂之恭。
又【周語】夙夜恭也。
【註】夙夜敬事曰恭。
【釋名】恭,拱也,自拱持也。
亦言供給事人也。
又【書太甲】接下思恭。
【禮少儀】賔客主恭。
【註】以不驕慢爲恭。
又奉也。
【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傳】恭,奉也。
又【諡法】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
又州名。
梁州地,唐置恭州。
又姓。
晉恭世子之後,以諡爲姓。
又通作共。
【詩大雅】虔共爾位。
【註】恭字古與共通。
【左傳僖二十七年】杞不共也。
【註】本作恭。
亦通作龔。
【書泰誓】恭行天罰。
或作龔。
又葉區王切,音匡。
【道藏歌】太虛感靈會,命我生成章。
天神普欣悅,一切稽首恭。
本作□。
從心。
共聲。
今作恭。
考證:〔【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註】在貌爲恭,在心爲敬。
〕謹照原書註改疏。
〔【論語】溫良恭儉讓。
【註】和從不逆謂之恭。
〕謹照原書註改疏。
怯 【卯集上】【心字部】 怯 【唐韻】去劫切【集韻】【韻會】乞業切,□音。
【說文】多畏也。
本作,從犬去聲。
犬性易。
今作怯。
杜林說:從心,怯主於心也。
【釋名】怯,脅也。
見敵恐脅也。
【後漢光武帝紀】見小敵怯。
又【增韻】懦也,懾也。
又【集韻】去陟切,音□。
弱也。
又葉乞約切,音卻。
【易林】駑孱遌怯,如猬見鵲。
偃示怒腹,不敢拒格。
格,音各。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古文族字。
註見方部七畫。
悀 【卯集上】【心字部】 悀 【廣韻】餘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音勇。
【玉篇】怒也。
忿也。
又【廣韻】心喜也。
又【集韻】凡以器盛而滿謂之悀。
或從勇從容。
恽 【卯集上】【心字部】 惲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音薀。
【說文】重厚也。
從心軍聲。
又【廣韻】謀也,議也。
又姓。
又【集韻】巨隕切,音窘。
義同。
悁 【卯集上】【心字部】 悁 【唐韻】於緣切【集韻】【正韻】縈圓切【韻會】縈緣切,□音娟。
【說文】忿也。
從心肙聲。
【史記魯仲連傳】棄忿悁之節。
又憂也。
【詩□風】中心悁悁。
又【廣韻】【正韻】吉掾切【集韻】【韻會】規掾切,□音絹。
躁急也。
又葉規倫切,音均。
【徐幹詩】安得紅鸞羽,見此心中人。
誠心高不遂,搔首立悁悁。
俗作悁。
悁字從作。
【字彙】俗悁字。
悁字從作。
悆 【卯集上】【心字部】 悆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羊茹切,□音豫。
喜也。
又【五音集韻】商居切,音餘。
義同。
怳 【卯集上】【心字部】 怳 【廣韻】許方切【集韻】【韻會】【正韻】詡往切,□音□。
【說文】狂之貌。
又怳然,自失也。
【楚辭九歌】臨風怳兮浩歌。
【朱註】怳,失意貌。
又【集韻】虎晃切。
與恍通。
【老子道德經】道之爲物,惟怳惟忽。
亦書作恍。
言沖漠難狀也。
又【集韻】籲請切。
【博雅】狂也。
【說文》長箋】況與怳同。
諧兄聲。
《說文》謂況省聲,贅矣。
楚辭,怳忽兮遙望。
改作恍、慌,□俗。
恪 【卯集上】【心字部】 恪 【廣韻】苦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克各切,□音□。
【爾雅釋詁】敬也。
【詩商頌】執事有恪。
又周武王封虞夏殷之後爲三恪。
【孔叢子答問篇】禮之如賔客也。
又姓。
本作愙。
或省作。
恐 【卯集上】【心字部】 恐 〔古文〕□【唐韻】【正韻】丘隴切【集韻】【韻會】丘勇切,□音□。
【說文】懼也。
從心鞏聲。
【徐曰】恐,猶兇也。
【黃帝素問】腎在志爲恐。
【註】恐,所以懼惡也。
【正韻牋】恐有驚惶之意。
懼乃畏怕之實,恐在懼前也。
【海錄】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與三師書,前名惶恐。
後名惶恐再拜。
又惶恐,灘名。
【蘇軾詩】地名惶恐泣孤臣。
又【廣韻】區用切【集韻】【韻會】【正韻】欺用切,□□去聲。
疑也,慮也,億度也。
從□。
今省作卂。
俗從幾,誤。
恠 【卯集上】【心字部】 恠 俗怪字。
顏眞卿學王羲之東方朔贊,怪作恠,以就楷法。
俗因誤從在。
恩 【卯集上】【心字部】 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痕切,音蒽。
【說文】惠也。
從心因聲。
【徐曰】因者,有所因也。
因心爲恩。
又愛也,澤也。
又【廣韻】隱也,私也。
又州名。
漢合浦郡,唐立恩州。
又河南恩州,本漢淸河郡地,宋改恩州。
又姓。
前漢燕祭酒恩茂。
【風俗通】□大夫成恩之後。
又葉衣延切,音煙。
【趙壹窮鳥賦】鳥也雖頑,猶識舊恩。
內以書心,外以告天。
恙 【卯集上】【心字部】 恙 【唐韻】【韻會】【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漾。
【爾雅釋詁】恙,憂也。
【疏】恙者,聘禮雲:公問君,賔對公再□,鄭註雲:□其無恙。
郭雲:今人雲無恙,謂無憂也。
【廣韻】憂也,病也。
又噬蟲,善食人心。
【風俗通】噬蟲能食人心。
古者草居,多被此毒,故相問勞曰無恙。
如戰國策,趙威後問齊使曰:王亦無恙。
說苑,魏文侯語倉庚曰:擊無恙。
前漢,武帝報公孫弘曰:何恙不已。
晉書文苑,顧愷之與殷仲堪箋,布帆無恙。
隋書,日本遣使緻書皇帝無恙。
皆問勞之辭也。
又葉餘章切,音羊。
【楚辭九辯】計專專之不可犯兮,願遂推而爲臧。
賴皇天之厚德兮,還及君之無恙。
◎按恙二義。
一爲蟲,一爲獸。
廣韻玉篇分註甚明,自神異經合而一之。
字書混引,輟耕錄辨之詳矣。
恆 【卯集上】【心字部】 恆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胡登切,音峘。
【說文】常也。
又卦名。
【易恆卦】恆,久也。
又【禮月令】文繡有恆。
【疏】恆,故也。
必因循故法也。
又【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痺矢,用諸散射。
【註】恆矢。
安居之矢也。
痺矢象焉。
又山名。
【爾雅釋山】恆山爲北嶽。
【史記夏本紀註】恆山在定州恆陽縣。
【風俗通】北方恆山。
恆者。
常也。
萬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又州名,漢恆山郡,周武帝置恆州,因山名。
又姓。
楚大夫恆惠公。
又去聲。
【轉注古音】古鄧切,音亙。
【詩小雅】如月之恆。
【註】恆,古鄧反。
弦也。
月上弦而就盈。
亦作絚。
又徧也。
【詩大雅】恆之秬秠。
【註】恆,古鄧反。
徧種之也。
◎按此字體製不一,《說文》《集韻》《六書統》《說文》長箋》《精蕰正譌》等書從月從舟,辨駁更改,或省或幷,恐屬臆斷。
因去古已遠,大篆,小篆已多不合,而況隷楷乎。
凡講字形處,槩不贅引。
彮 【寅集下】【彡字部】 彮 【集韻】尹竦切,音勇。
垂帶飾貌。
徹 【寅集下】【彳字部】 徹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直列切,音轍。
【說文】通也。
【論語】盍徹乎。
【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
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又【廣韻】徹,達也。
【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劄焉。
【註】發達七劄也。
又【集韻】徹,道也。
又剝取也。
【詩豳風】徹彼桑土。
又治也。
【詩大雅】徹田爲糧。
【傳】徹,治也。
又去也。
【儀禮士冠禮】徹筮席。
【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
【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
【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又毀也。
【詩小雅】徹我牆屋。
【箋】徹毀我牆屋也。
又【揚子方言】徹,列也。
【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又【唐韻】醜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闡入聲。
義同。
【集韻】或作〈足□〉。
【子集下】【力字部】【玉篇】戸臥切,音和。
牽船聲也。
徘 【寅集下】【彳字部】 徘 【集韻】同俳。
【說文】本作裴。
禦 【寅集下】【彳字部】 禦 〔古文〕□□【唐韻】【集韻】【類篇】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音禦。
【說文】使馬也。
【徐鍇曰】卸解車馬也。
從彳從卸,皆禦者之職。
【詩小雅】徒禦不驚。
又【正韻】統也。
【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禦宇內。
又【韻會】凡天子所止曰禦。
前曰禦前,書曰禦書,服曰禦服,皆取統禦四海之內。
【蔡邕獨斷】禦者,進也。
凡衣服加於身,飮食適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禦。
【釋名】禦,語也。
尊者將有所欲,先語之也。
亦言職□,尊者有所勤禦,如禦牛馬然也。
【禮王制】千裡之內以爲禦。
【註】禦謂衣食。
【疏】禦是進禦所須,故爲衣食。
又【廣韻】侍也,進也。
【詩小雅】飮禦諸友。
【傳】禦,進也。
【箋】禦,侍也。
吉甫遠從鎬地來,飮之酒,使諸友侍之。
又【正韻】勸侑也。
【禮曲禮】禦食于君。
【註】勸侑曰禦。
又主也。
【禮曲禮】問大夫之子,長曰能禦矣,幼曰未能禦也。
【註】禦猶主也。
【疏】謂主事也。
又禦也。
【詩邶風】我有旨蓄,亦以禦冬。
又傅禦,日禦,禦史,□官名。
【詩大雅】王命傅禦,遷其私人【箋】傅禦貳王治事,謂冢宰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禦。
【註】日官,日禦,典曆數者。
【前漢百官表】禦史大夫秦官,位上卿,秩千石,有繡衣直指。
【後漢百官志】侍禦史掌察舉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違失,劾舉之。
凡郊廟朝會,則二人監威儀,有違失,則劾奏。
又女官。
【周禮天官女禦】掌禦敘于王之燕寢。
【周語】內官不過九禦。
又姓。
【正字通】周有禦鞅。
又【類篇】偶舉切,馭上聲。
止也。
【左傳襄四年】季孫不禦。
【註】禦,止也。
【釋文】禦,魚呂反。
又魯邑名。
【左傳襄二十二年】雨過禦叔,禦叔在其邑。
【註】禦叔,魯禦邑大夫。
【釋文】禦,魚呂反。
又禦龍,複姓。
【史記夏本紀】劉累學擾龍,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禦龍氏。
又【集韻】魚駕切,牙去聲。
相迎也。
【詩召南】百兩禦之。
【箋】禦,迎也。
【禮曲禮】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禦之。
【集韻】或作迓。
考證:〔【詩邶風】我有旨畜。
〕謹照原文畜改蓄。
惎 【卯集上】【心字部】 惎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記切,□音忌。
【說文】毒也。
【左傳定四年】管蔡啓商,惎閒王室。
【註】周公攝政,管蔡同紂子祿父,毒害周室也。
又【哀元年】少康爲仍牧正,惎澆能戒之。
【註】毒澆之能,故備之也。
又敎也。
【左傳宣十二年】晉人以廣隊不能進,楚人惎之脫扃,又惎之拔旆投衡。
【張衡西京賦】天啓其心,人惎之謀。
或作。
亦作□。
惜 【卯集上】【心字部】 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
【說文】痛也。
從心昔聲。
【廣韻】悋也。
【增韻】憐也,愛也。
一曰貪也。
又葉息約切,音削。
【曹植贈丁儀詩】思慕延陵子,寶劒非所惜。
子其寧爾心,親交義不薄。
悤 【卯集上】【心字部】 悤 【集韻】麤叢切,音聰。
悤悤,急遽也。
【晉書王彪之傳】無故悤悤,先自猖獗。
亦作忩。
俗作匆,非。
驚 【卯集上】【心字部】 驚 【集韻】呂張切,音良。
悲也。
又【集韻】力讓切,音諒。
義同。
或作悢□。
(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
【說文】馬駭也。
【玉篇】駭也。
【易震卦】震驚百裡。
【詩大雅】震驚徐方。
【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又葉居陽切,音姜。
【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
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恚 【卯集上】【心字部】 恚 【唐韻】【集韻】【韻會】於避切【正韻】胡桂切,□音。
【說文】恨也。
從心圭聲。
【玉篇】恨怒也。
息 【卯集上】【心字部】 息 〔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
【說文】喘也。
【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
又大聲歎曰太息。
【戰國策】閔王太息。
【註】長出氣也。
【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
【師古註】太息之大也。
又累氣曰累息。
【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
【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註】息猶安也。
言苟且取安也。
王氏曰:且止之辭。
又處也。
【詩小雅】無恆安息。
【傳】息,猶處也。
又生也。
【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
【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
【師古註】息謂生長。
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
又【禮月令註】陽生爲息。
又子曰息。
【東觀漢記】此蓋我子息也。
【戰國策】老臣賤息舒祺,最少。
又【屍子】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
【註】姑,婦也。
息,小兒也。
又出錢生子亦曰息。
【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以國服爲之息。
又勞也。
【儀禮鄕飮酒禮】乃息司正。
【註】息,勞也。
【釋文】勞,力報反。
又休也。
【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
【註】休息之也。
又【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獸侯,則王以息燕。
【註】息者,休農息老物也。
又【釋名】息,塞也,塞滿也。
又國名。
又新息縣,本息故國,徙於東,故加新字。
【左傳隱十一年】息侯伐鄭。
【註】息國,汝南新息縣。
【釋文】一本作鄎。
又安息,戎國,去長安萬六百裡。
【風俗通】戎類有六,五曰鼻息。
又土自長息無限,曰息壤。
【山海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又姓。
【姓苑】今襄陽有此姓。
又息夫,複姓。
又葉私列切,音屑。
【蘇軾遊香積寺詩】把玩竟不食,棄置長太息。
幽尋恐不繼,書版記歲月。
從心從自,自亦聲。
【徐鍇曰】自,鼻也。
氣息從鼻出。
會意。
考證:〔【禮檀弓】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謹照原文小人改細人。
悈 【卯集上】【心字部】 悈 【唐韻】古□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戒。
【說文】飭也。
從心戒聲。
【司馬法】有虞氏悈於中國。
又【五音集韻】紀力切,音亟。
【爾雅釋言】急也。
又【集韻】乞得切,音克。
駭而自專也。
悓 【卯集上】【心字部】 悓 【集韻】輕甸切。
與俔同。
【說文】譬諭也。
引《詩》俔天之妹。
或從心。
忤 【卯集上】【心字部】 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誤。
【說文】逆也,本作啎。
從午,吾聲。
今作忤。
【後漢鮑永傳】持正之忤。
又忤忤。
意不喜也。
【釋名】靑徐謂女曰娪。
娪,忤也。
始生時人意不喜,忤忤然也。
又或作牾。
【前漢王莽傳】無所牾意。
亦作午。
【禮哀公問】午其衆,以伐有道。
亦作蘁。
【莊子寓言篇】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
【音義】蘁音悟,逆也。
又【正韻箋】忤,亦作梧。
【釋名】當塗曰梧丘。
梧,忤也,與人相當忤也。
又通作悟。
【史記韓非傳】悟言無所擊排。
【註】悟作忤。
又通作迕。
【前漢食貨志】好惡乖迕。
【註】迕忤同。
役 【寅集下】【彳字部】 役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營隻切,音疫。
【說文】戍邊也。
【詩小雅采薇序】遣戍役,以守衞中國。
又【玉篇】使役也。
【易說卦】緻役乎坤。
【書大誥】予造天役。
【周禮天官大宰】田役以馭其衆。
又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
【莊子齊物論】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
【註】得此不止,復逐於彼,疲役終身也。
又凡役使之人曰厮役。
【前漢張耳□餘傳贊】其賔客厮役,皆天下俊桀。
又列也。
【詩大雅】禾役穟穟。
【傳】役,列也。
【疏】種禾,則使有行列,其苗穟穟然美好也。
【韻會】或作伇。
彾 【寅集下】【彳字部】 彾 【玉篇】力郢切,音領。
雨後徑。
又【集韻】郞丁切,音靈。
與竛同。
竛竮,行貌。
【巳集下】【牛字部】【集韻】俄幹切,音豻。
止牛也。
【正字通】止牛當用扞,不必別從字。
征 【寅集下】【彳字部】 征 〔古文〕徰【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証平聲。
【爾雅釋言】行也。
【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詩小雅】之子于征。
又【韻會】征,伐也。
【易離卦】王用出征。
【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
【孟子】征者,上伐下也。
又【正韻】征,取也。
【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又姓。
【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
【註】仙人,姓征,名伯僑。
又【韻會】通政。
【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
【註】音征,稅也。
當作征。
又通正。
【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
【註】音征,稅也。
獨加賞之田無稅。
徙 【寅集下】【彳字部】 徙 〔古文〕□□□【唐韻】斯氏切【集韻】【韻會】想氏切【正韻】想裡切,□音壐。
【說文】本作□。
迻也。
【玉篇】遷也,避也。
【爾雅釋詁】遷運,徙也。
【註】今江東通言遷徙。
【禮經解】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史記郭解傳】徙豪富茂陵。
【潘嶽閑居賦】孟母所以三徙也。
又謫戍曰徙。
【前漢□湯傳】廷尉增壽議免湯爲庶人,徙邊。
又【廣雅】仿佯,徙倚也。
【嚴忌哀時命】獨徙倚而彷徉。
又踰月曰徙。
【禮檀弓】祥而縞,是月□,徙月樂。
又【集韻】相支切,音斯。
縣名。
【前漢地理志】蜀郡有徙縣。
又【集韻】抵徙擬手期翹也。
彪 【寅集下】【彡字部】 彪 【廣韻】甫烋切【集韻】【韻會】必幽切【正韻】補尤切,□音驫。
【說文】虎文也。
從虎,彡,象其文也。
又【韻會】小虎。
又【廣雅】文也。
【揚子法言】或問:言成文,動成德,何以也。
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又姓。
【姓譜】出齊郡,周有衞大夫彪夫,宋有彪虎臣,今河南均州有彪氏。
【辰集中】【木字部】【廣韻】【正韻】五剛切【集韻】魚剛切【韻會】疑剛切,□音昂。
【類篇】屋斜角謂之飛。
【辰集中】【木字部】【篇海】胡田切,音賢。
地名。
【正字通】譌字。
【辰集下】【毛字部】【唐韻】先到切,音噪。
毛貌。
扲 【卯集中】【手字部】 扲 【集韻】其淹切,音箝。
【博雅】甾扲,專職業也。
【揚子方言】扲,業也。
【郭璞註】謂基業也。
又【玉篇】記也。
又【集韻】【韻會】□渠金切,音琴。
急持也。
與捦同。
又【五音集韻】巨禁切,音噤。
捉也。
或作擒。
悭 【卯集上】【心字部】 慳 【廣韻】苦閑切【集韻】【韻會】【正韻】丘閑切,□音掔。
【廣韻】悋也。
【李白詩】披豁露天慳。
【朱子極目亭詩】倒盡詩囊未許慳。
又【集韻】何閒切,音閑。
老人智也。
很 【寅集下】【彳字部】 很 【唐韻】胡懇切【集韻】【韻會】【正韻】下墾切,□痕上聲。
【說文】不聽從也。
一曰行難也。
【吳語】今王將很天而伐齊。
【註】很,違也。
又【玉篇】諍訟也。
【禮曲禮】很毋求勝。
【註】很,鬩也。
謂爭訟也。
又【廣韻】俗作狠。
【孟子】好勇□狠。
徍 【寅集下】【彳字部】 徍 【集韻】於佳切,音娃。
徍徥,邪行貌。
從 【寅集下】【彳字部】 從 【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
【說文】本作從。
相聽也。
【書益稷】汝無面從。
【說命】後從諫則聖。
又【廣韻】就也。
【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
【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幾杖以從之。
又【爾雅釋詁】自也。
【詩小雅】伊誰雲從。
【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
【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又姓。
【廣韻】漢有將軍從公。
【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又【廣韻】【集韻】□七恭切,促平聲。
【廣韻】從容也。
【正韻】從容,舒緩貌。
【書君□】從容以和。
【禮中庸】從容中道。
又【集韻】書容切,音舂。
從容,久意。
【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又【集韻】將容切,音蹤。
東西曰衡,南北曰從。
【詩齊風】衡從其畝。
【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又與蹤通。
【史記聶政傳】重自□以絕從。
【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
太高貌。
【韻會】髻高也。
【禮檀弓】爾無從從爾。
又【集韻】鋤江切,浞平聲。
義同。
又【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俗去聲。
【說文】本作□。
隨行也。
【詩齊風】其從如雲。
【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又【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
【書囧命】其侍禦僕從。
【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
【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
一曰從,法駕也。
【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又【集韻】【類篇】□似用切,音頌。
同宗也。
【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
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
【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又【集韻】子用切。
與縱同。
【禮曲禮】欲不可從。
【論語】從之純如也。
考證:〔【詩齊風】從衡其畝。
〕謹照原文從衡改衡從。
悴 【卯集上】【心字部】 悴 【唐韻】【集韻】【韻會】□秦醉切,音萃。
與顇通。
【說文】憂也。
從心卒聲。
【楚辭漁父】顏色憔悴。
又【集韻】徐醉切,音遂。
【廣雅】困悴也。
又【集韻】昨律切,音崒。
憂也。
【劉向九歎】覽屈氏之離騷兮,心哀哀而拂鬱。
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俗作忰。
惀 【卯集上】【心字部】 惀 【廣韻】力迍切【集韻】盧昆切,□音論。
【說文】欲知之貌。
從心侖聲。
又【集韻】龍春切,音倫。
又縷尹切,音稐。
義□同。
又【廣韻】盧本切【集韻】魯本切,□音□。
【廣韻】思也。
又【集韻】盧困切,論去聲。
懣也。
悲 【卯集上】【心字部】 悲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音□。
【說文】痛也。
從心非聲。
有聲無淚曰悲。
【詩豳風】女心傷悲。
【毛傳】春女悲,秋士悲。
感其物化也。
【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
一曰心非爲悲。
心之所以非則悲矣。
【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又葉補皆切,擺平聲。
【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
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
惿 【卯集上】【心字部】 惿 【集韻】田黎切,音提。
惿□,心怯也。
又上紙切,音是。
審也。
亦作諟。
惃 【卯集上】【心字部】 惃 【廣韻】古渾切【集韻】公渾切,□音昆。
亂也。
又【廣韻】【集韻】□古本切,音袞。
義同。
惤 【卯集上】【心字部】 惤 【篇海】經天切,音堅。
布名。
又【字彙補】漢縣名。
屬東萊郡。
見漢志。
懼 【卯集上】【心字部】 懼 〔古文〕愳□【唐韻】其遇切【集韻】【韻會】衢遇切,□音具。
【說文】恐也。
從心瞿聲。
或省作瞿。
又【集韻】俱遇切【正韻】居遇切,□音屨。
【集韻】無守貌。
又【集韻】懽俱切,音劬。
亦恐也。
【前漢惠帝贊】聞叔孫通之諫,則懼然。
【東方朔傳】吳王懼然易容。
惣 【卯集上】【心字部】 惣 【集韻】作弄切,音總。
倥傯也。
亦作愡。
愉 【卯集上】【心字部】 愉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腴。
從心兪聲。
【玉篇】悅也,顏色樂也。
【禮祭義】必有愉色。
【論語】愉愉如也。
【註】愉愉,和悅之貌。
又【爾雅釋詁】樂也。
【詩唐風】他人是愉。
【註】安閒之樂也。
又【爾雅釋詁】服也。
【註】謂喜樂而服從也。
又懌也。
【前漢安世房中歌】高賢愉愉民所懷。
【註】愉愉,懌也。
【集韻】或作婾。
又與愈通。
詳愈字註。
又【集韻】【韻會】□他侯切,音偸。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俗敎安,則民不愉。
【註】愉,音偸,謂朝不謀夕也。
【疏】偸,苟且也。
又勇主切,音窳。
【爾雅釋詁】勞也。
【註】含或作窳。
【疏】愉,懶也。
郭璞曰:勞苦者多懶愉也。
又葉員丘切,音尤。
【張衡東京賦】敬愼威儀,示民不偸。
我有嘉賔,其樂愉愉。
◎按《說文》愉訓薄援,恌爲愉,皆不合經解。
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俗敎民,則民不愉。
〕謹照原文敎民改敎安。
懇 【卯集上】【心字部】 懇 【唐韻】康很切【集韻】【韻會】【正韻】口很切,□音墾。
【說文】悃也。
從心豤聲。
本作□,今作懇。
【集韻】誠也。
【廣韻】懇惻,至誠也。
又信也。
又或作貇。
【前漢劉向傳】貇貇數奸死亡之誅。
【師古註】款誠之意。
亦作頎。
【禮檀弓】頎乎其至也。
【註】頎音懇,惻隱之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輈欲頎典。
【註】頎典,堅刃貌。
【鄭司農雲】頎,讀爲懇。
典,讀爲殄。
彶 【寅集下】【彳字部】 彶 【廣韻】居立切【集韻】訖立切,□音急。
【說文】急行也。
【廣韻】遽也。
彠 【寅集下】【彐字部】 彠 【廣韻】憂縛切【韻會】鬱縛切,□音嬳。
【說文】本作蒦。
蒦,度也。
或從尋,尋亦度也。
【馬融長笛賦】挑截本末,規摹彠矩。
又【廣韻】【集韻】□胡麥切,音獲。
又【廣韻】烏虢切,音擭。
義□同。
【午集中】【矢字部】【正字通】規本字。
矩□從矢。
詳見部規字註。
悱 【卯集上】【心字部】 悱 【廣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音斐。
【論語】不悱不發。
【朱註】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集韻】或作。
慘 【卯集上】【心字部】 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感切,音黲。
痛也。
【詩小雅】憂心慘慘。
又毒也。
【史記酷吏傳贊】雖慘酷,斯稱其位矣。
又【集韻】楚錦切,音墋。
義同。
又葉七各切,音錯。
【詩大雅】昊天孔昭,我生靡樂。
視爾夢夢,我心慘慘。
憡 【卯集上】【心字部】 憡 【廣韻】楚革切【集韻】測革切,□音策。
【玉篇】小痛也。
亦省作悚。
【子集下】【厶字部】【唐韻】與久切【集韻】以九切,□音酉。
【廣韻】同誘。
【說文】相訹呼也。
【玉篇】訹,誘也。
【集韻】或作□。
【玉篇】或作羑。
粅 【未集上】【米字部】 粅 【集韻】文拂切,音物。
粅粅,粉貌。
惈 【卯集上】【心字部】 惈 【廣韻】【集韻】【韻會】□古火切。
與果同。
敢勇也。
【倉頡篇】殺敵爲果。
【孫炎曰】惈決之惈,今通作果。
惡 【卯集上】【心字部】 惡 〔古文〕亞【唐韻】烏各切【集韻】【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音堊。
【廣韻】不善也。
從心亞聲。
【通論】有心而惡謂之惡,無心而惡謂之過。
又醜陋也。
【書洪範】六極,五曰惡。
【傳】醜陋也。
【五行傳】貌不恭之罰也。
又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敝盡而無惡。
【註】雖至敝盡,無瑕惡也。
又粗也。
【史記項羽本紀】以惡食食項王使者。
謂粗飯也。
又年兇曰歲惡。
又器物不良曰苦惡。
又糞穢也。
【前漢昌邑王傳】如是靑蠅惡矣。
【師古曰】惡卽矢也。
越王句踐爲吳王嘗惡。
又多所不可曰性惡。
【後漢華陀傳】爲人性惡難得意。
又【廣韻】烏路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故切,□汙去聲。
憎也,疾也。
【左傳隱三年】周鄭交惡。
【註】兩相疾惡也。
又忌也。
【禮王制】奉諱惡。
【註】奉謂進也,諱謂先生之名,惡謂子卯忌日,謂奉進於王,以所諱所惡也。
又恥也。
【孟子】羞惡之心。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韻會】汪烏切,□音汙。
安也,何也。
【論語】惡乎成名。
【孟子】居惡在。
又歎辭。
【孟子】惡,是何言也。
又與滹同。
【禮禮器】晉人將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惡池。
【古今字考】惡同滹,池同沱,卽滹沱河也。
古但作亞,加心作惡。
加言作,□轉註。
因各轉聲成亞,惡,三文。
【集韻】卽惡也。
怍 【卯集上】【心字部】 怍 【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音昨。
【說文】慚也。
從心,作省聲。
【徐曰】心作動也。
【論語】其言之不怍。
又【禮曲禮】容毋怍。
【註】顏色變也。
又【祭義】孝子臨屍而不怍。
【註】色不和曰怍。
又或作。
【荀子儒效篇】無所儗。
【註】謂無疑滯慙怍也。
又【集韻】【類篇】□眆駕切,音鮓,怍,多姦也。
◎按正字通,疑去聲,與□混,非。
思 【卯集上】【心字部】 思 〔古文〕恖□□□【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正韻】息移切,□音司。
【說文】睿也。
【書洪範】思曰睿。
【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又願也。
【詩大雅】思皇多士。
【箋】願也。
【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又語巳辭。
【詩周南】不可泳思。
又【大雅】神之格思。
又語起辭。
【詩大雅】思齊太任。
又【魯頌】思樂泮水。
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又州名。
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又姓。
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
【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又悲也。
【詩小雅】思泣血。
【註】思,去聲,思,哀以思。
言悲也。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
【註】道德純備謂之思。
【音義】思,息嗣反。
又如字。
又葉相居切,音須。
【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
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又葉桑才切,音腮。
多鬚貌。
【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又念也。
【易鹹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說文】從心囟聲。
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怷 【卯集上】【心字部】 怷 【正字通】直律切,音術。
【管子地員篇】中土曰五怷,五怷之狀凜焉,如壏潤濕以處。
【註】怷,密也,初生茁長也。
【午集上】【玉字部】【集韻】古勇切,音拱。
璧也。
本作珙,通作拱。
又【玉篇】息進切,音信。
玉名。
悃 【卯集上】【心字部】 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本切,音閫。
【說文】愊也。
從心困聲。
【玉篇】志純一也。
【楚辭蔔居】悃悃款款,樸以忠乎。
【後漢章帝詔】悃愊無華。
弽 【寅集下】【弓字部】 弽 【廣韻】書涉切【集韻】失涉切,□音攝。
【廣韻】射決張弓。
又童子佩之。
又【廣韻】呼牒切【集韻】悉協切,□音揲。
義同。
又【玉篇】或作韘。
【詩衞風】童子佩韘。
【集韻】或作。
彏 【寅集下】【弓字部】 彏 【唐韻】許縛切【集韻】【韻會】怳縛切,□音。
【說文】弓急張也。
【集韻】急弦謂之彏。
【屍子】鴻鵠在上,扞弓彏弩待之。
【揚雄河東賦】彏天狼之威弧。
又【廣韻】居縛切【集韻】厥縛切,□音攫。
義同。
惄 【卯集上】【心字部】 惄 〔古文〕□【唐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音溺。
【說文】饑餓也。
從心叔聲。
一曰憂也。
【詩周南】惄如調飢。
【毛傳】惄,飢意也。
李巡曰:宿不食之飢也。
【箋】惄,思也。
【爾雅疏】恚而不得之思也。
【正義】惄是饑之意,非饑之狀,故傳言饑意,箋以爲思義,相接成也。
【詩小雅】惄焉如擣。
無饑義,故箋但訓爲思。
又【集韻】或作□。
【韓詩】作愵。
【五音集韻】亦作□。
又作南。
【梁□文帝詩】南音悲南弄。
上如字,下音惄。
又【集韻】奴沃切,音傉。
義同。
惢 【卯集上】【心字部】 惢 【廣韻】蘇果切【集韻】損果切,□音瑣。
【說文】心疑也。
從三心。
又【廣韻】才棰切【集韻】聚繠切,□音。
義同。
又【精蘊】如累切【正譌】乳棰切。
華惢也。
從三心。
象形。
別作蕤繠,通。
俗作蘂蕊□,□非。
又祀名。
【管子輕重篇】秋至禾熟,天子祀大惢。
又【廣韻】□宜切【集韻】津垂切,□音厜。
【廣韻】善也。
惻 【卯集上】【心字部】 惻 〔古文〕□【唐韻】【正韻】初力切【集韻】【韻會】察色切,□音測。
【說文】痛也。
從心則聲。
【廣韻】愴也。
【易井卦】井渫不食,爲我心惻。
【揚子太□經】翕繳惻惻。
杌 【辰集中】【木字部】 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兀。
【玉篇】木無枝也。
【集韻】木短出貌。
又檮杌,人名。
亦獸名。
見檮字註。
又不安貌。
【書秦誓】邦之杌隉。
又【類篇】魚屈切,音崛。
□餘木。
又【集韻】魚厥切。
義同。
怭 【卯集上】【心字部】 怭 【廣韻】毘必切【集韻】【韻會】薄必切【正韻】薄密切,□音佖。
【玉篇】慢也。
【詩小雅】曰旣醉止,威儀怭怭。
【朱傳】言凡飮酒者,常始乎治,終乎亂也。
又【韻會】房密切。
義同。
與佖通。
忏 【卯集上】【心字部】 忏 【集韻】七典切,音淺。
【玉篇】怒也。
又【五音集韻】倉先切,音千。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呼好爲忏。
(懺)【廣韻】楚鑑切【集韻】【韻會】叉鑑切,□音□。
【集韻】悔也。
或從言。
又【韻補】自□悔也。
懺悔。
見釋典。
怙 【卯集上】【心字部】 怙 【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音戸。
【說文】恃也。
【書舜典】怙終賊□。
又【畢命】怙侈滅義。
又父曰怙,母曰恃。
【詩小雅】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又父母通謂之怙。
【詩唐風】父母何怙。
亦通作□。
【揚子太□經】赫河之曜,何可□也。
【註】與怙同。
怛 【卯集上】【心字部】 怛 【集韻】得案切,音旦。
【說文】憯也。
【前漢武帝詔】支體傷,則心憯怛。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當割切【玉篇】丁割切,□音妲。
【廣韻】悲慘也。
【增韻】驚也,懼也。
【莊子大宗師】無怛化。
【禮儒行註】言之不愊怛也。
【疏】愊怛,謂急促之意。
【釋文】怛,驚怛也。
又勞也。
【詩齊風】勞心怛怛。
又或作□。
【詩□風】中心怛兮。
【前漢王吉傳】引《詩》作□。
亦作憚。
入聲。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
【釋文】音怛,都達反。
或作□。
通作旦。
◎按隂復春雲:《說文》得案切。
又當割切。
又曰怛或從心在旦下,作□,音義皆同。
是當以去聲爲本,入聲爲次。
自玉篇怛,□二字分音,相承巳久,字彙踵訛,《正字通》辨之未明,今爲剖正。
拵 【卯集中】【手字部】 拵 【唐韻】徂尊切【集韻】徂昆切,□音存。
據也。
又【五音集韻】徂悶切。
插也。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籲韋切。
與揮同。
【揚子太□經】而散之者,人也。
【又】天渾而,故其運不已。
【註】,猶移也。
恴 【備考】【卯集】【心字部】 恴 【搜眞玉鏡】同德。
張 【寅集下】【弓字部】 張 〔古文〕弡【唐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帳平聲。
【說文】施弓弦也。
【禮曲禮】張弓尚筋。
【儀禮鄕射禮】勝者執張弓。
又【廣雅】大也。
【詩大雅】孔修且張。
【書康王之誥】張皇六師。
又【廣雅】施也。
【史記武帝紀】張羽旗,設供具,以祀神君。
又【廣韻】開也。
【老子道德經】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又【韻會】設也。
【史記曹相國世家】取酒張坐飮。
又施絃曰張。
【前漢董仲舒傳】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又羅取鳥獸曰張。
【周禮秋官冥氏】掌設弧張。
【註】弧張,罿罦之屬。
【後漢王喬傳】自縣詣臺朝,輒有雙鳧飛來,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又計物之數曰張。
【左傳昭十三年】子產以幄幕九張行。
【後漢明帝八王傳】寵有彊弩數千張。
又星名。
【史記律書】西至于張。
張者,言萬物皆張也。
【天官書】張素爲廚,主觴客。
【正義】張六星,六爲嗉,主天廚飮食,賞賚觴客。
又譸張,誑也。
【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又蹶張,以足張弩也。
【前漢申屠嘉傳】以材官蹶張。
【註】如淳曰:能腳踏強弩張之,故曰蹶張。
師古曰:今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張,以足張者曰蹶張。
又乖張,相戾也。
【司馬貞補史記序】其中遠近乖張。
又姓。
【廣韻】本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
風俗通雲: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
出淸河,南陽,吳郡,安定,燉煌,武威,範陽,犍爲,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十四望。
【詩小雅】張仲孝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
【廣韻】張施。
【集韻】□設也。
【周禮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張事。
【前漢王尊傳】供張如法而辦。
又【韻會】自侈大也。
【左傳桓六年】隨張必棄小國。
【釋文】張,豬亮反。
又張絃之張,亦音帳。
【嵆康琴賦】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禦君子,新聲亮。
又與脹通。
【左傳成十年】晉侯將食張如厠。
【註】張,脹滿也。
又與帳通。
【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
【註】張,幃帳也。
又【左傳僖十五年】隂血周作,張脈僨興。
【疏】血旣動作,脈必張起,故言張脈也。
【釋文】張,中亮反。
又雄張。
【後漢班超傳】于寘王雄張南道。
【註】雄張,猶熾盛也。
張,丁亮反。
盓 【午集中】【皿字部】 盓 【廣韻】憂俱切【集韻】【韻會】邕俱切【正韻】衣虛切,□音迂。
盤盓旋流也。
【木華海賦】盤盓激而成窟。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義同。
又【集韻】烏故切,烏去聲。
與汙洿同。
【類篇】本作□。
【正字通】盓與汙洿別。
集韻合三字爲一,誤。
微 【寅集下】【彳字部】 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非切,音薇。
【爾雅釋詁】幽微也。
【易繫辭】知微知彰。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廣韻】微,妙也。
【禮禮運】德產之緻也精微。
又【說文】隱行也。
【史記秦始皇紀】微行鹹陽。
又【廣韻】細也。
【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又【玉篇】不明也。
【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韻會】衰也。
【詩小雅】式微式微。
【箋】微乎微者也。
【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又【韻會】賤也。
【尚書序】虞舜側微。
又【爾雅釋詁】匿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註】微,匿也。
又【爾雅釋詁】蔽,微也。
【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
【註】微,蔽也。
又殺也。
【禮檀弓】禮有微情者。
【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緻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踴有數,以殺其內情。
又伺察也。
【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
【註】微,伺問之也。
又【爾雅釋訓】骭瘍爲微。
【註】骭,腳脛。
瘍,瘡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
又【韻會】非也。
【詩邶風】微我無酒。
又【韻會】無也。
【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
曾子曰:微與。
【註】微,猶無也。
又國名。
【書牧誓】微盧彭濮。
【傳】微在巴蜀。
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
【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又紫微,太微,少微,□星名。
【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鬥。
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
太微,天子庭也。
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
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又三微。
【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
【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
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
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
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
又姓。
【左傳哀八年】微虎。
【註】魯大夫。
又微生,複姓。
【論語】微生高。
考證:〔【書舜典】虞舜側微。
〕謹按舜典無此文,係出書序。
謹將書舜典改爲尚書序。
惓 【卯集上】【心字部】 惓 【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
【集韻】惓惓,謹也。
又懇至也。
【前漢劉向傳】惓惓之義也。
又通作卷。
【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又【集韻】逵眷切,音劵。
罷也。
【玉篇】悶也。
與倦通。
亦作□□。
惚 【卯集上】【心字部】 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忽。
怳惚,微妙不測貌。
又心志□惘也。
【老子道德經】惟恍惟惚。
又通作曶。
【揚子法言】神心惚怳。
【傳】作曶怳。
亦通作芴。
【莊子至樂篇】芒乎芴乎。
【註】與惚同。
又通作忽。
【史記司馬相如傳】芒芒恍忽。
【漢書音義】慌忽,眼亂似有無也。
又葉盧屈切【枚乗七發】恍兮惚兮,聊兮慄兮,混汨汨兮。
汨mì,莫筆切。
惌 【卯集上】【心字部】 惌 【廣韻】【集韻】□於袁切,音鴛。
【廣韻】惌枉也。
【集韻】讎也,恚也。
本作怨。
或作惌。
又小孔貌。
【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凡察革之道,視其鑽空,欲其惌也。
【註】鑽孔以受線,欲其惌小無縫,則革堅難壞也。
又【集韻】紆勿切,音鬱。
心所鬱積也。
本作慍。
或作惌。
亦省作宛。
又【集韻】宛,古作惌。
註詳宀部五畫。
惔 【卯集上】【心字部】 惔 【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音談。
燔也。
從心炎聲。
【詩小雅】憂心如惔。
【鄭箋】惔,燔也。
憂心如火灼爛之矣。
又燎也。
【詩大雅】如惔如焚。
【毛傳】惔,燎之也。
又【集韻】他甘切【韻會】他酣切,□音。
又【集韻】于廉切【韻會】餘廉切【正韻】移廉切,□音炎。
義□同。
又通作炎。
詩如惔。
【韓詩】作炎。
【後漢】引《詩》亦作炎。
【註】炎言熱氣盛也。
◎按惔止有燔燎之義,俗混澹淡憺三字者,非詩言憂心如惔,不過謂憂心之至,如火之炎耳,非謂惔字爲憂也。
若以惔字爲憂,何以曰如惔乎。
字書辭不達意,當以註疏爲正也。
惟 【卯集上】【心字部】 惟 〔古文〕□【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維。
【說文】凡思也。
從心隹聲。
【玉篇】有也,爲也,謀也,伊也。
又語辭也。
【毛晃曰】有是惟之惟,書濟河惟兗州之類。
有思惟之惟,書視遠惟明,詩載謀載惟之類。
有惟獨之惟。
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
又姓。
又【正韻】無非切,音微。
義同。
◎按《說文》從心隹聲,則梁韻弋隹切,唐韻以追切,宋韻夷隹切,□切喩母也。
獨正韻竟作無非切,則切微母矣。
悽 【卯集上】【心字部】 悽 【唐韻】七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千西切,□音妻。
【說文】痛也。
從心妻聲。
【集韻】悲也。
【後漢喬公祖傳】曹操過其墓,輒悽愴緻祭奠。
又悽悽,饑病貌。
【後漢周黃徐姜申屠列傳贊】悽悽碩人,陵阿窮退。
又【韻會】七計切。
恨也。
愁 【卯集上】【心字部】 愁 【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
【說文】憂也。
從心秋聲。
【廣韻】悲也。
【增韻】慮也。
又【正韻】卽由切,音揫。
【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
【註】愁讀爲揫。
又【集韻】將由切。
與楢同。
【說文】楢,聚也。
或作愁。
又【集韻】財勞切,音曹。
揚雄有畔牢愁。
又葉士交切,音巢。
【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
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或書作□。
忭 【卯集上】【心字部】 忭 【廣韻】【集韻】皮變切。
【正韻】毘面切,□音卞。
喜樂也。
本作昪。
忼 【卯集上】【心字部】 忼 【廣韻】苦朗切【集韻】【韻會】口朗切【正韻】口黨切,□康上聲。
【說文】慨也。
忼慨意氣感激不平也。
又感傷也。
又倜儻也。
又竭誠也。
【史記項羽本紀】悲歌忼慨。
又【集韻】口浪切,音亢。
義同。
又【廣韻】呼郞切【集韻】【類篇】【韻會】虛郞切,□音炕。
【集韻】咉忼,很戾也。
又【集韻】【正韻】□丘岡切,音穅。
【集韻】忼慨,歎也。
或從康。
本作忼。
俗從亢。
【卯集下】【鬥字部】【篇海】訖黠切,音戛。
量也。
弟 【寅集下】【弓字部】 弟 〔古文〕□□【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第上聲。
【說文】朿韋之次第也。
【釋名】弟,第也,相次第而上也。
【廣韻】今爲兄弟字。
【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弟。
【書君□】惟孝友于兄弟。
又與悌通。
【廣雅】弟,順也,言順於兄。
【禮曲禮】僚友稱其弟也。
又易也。
【廣韻】愷悌,一作豈弟。
【詩齊風】齊子豈弟。
【傳】豈,樂也。
弟,易也。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
義同。
◎按《集韻》以兄弟、豈弟之弟爲上聲,孝弟之弟爲去聲,據《廣韻》薺、霽二韻,弟俱訓兄弟,霽韻悌訓孝悌,又上聲。
宋禮部韻,悌訓愷悌,上去二聲通押。
則兄弟、豈弟、孝弟,俱可通用上去二聲也。
弴 【寅集下】【弓字部】 弴 【廣韻】【集韻】【韻會】□都昆切,音敦。
【說文】畫弓也。
【韻會】雕弓。
【廣韻】天子弴弓。
又【廣韻】都聊切【正韻】丁聊切,□音貂。
義同。
徜 【寅集下】【彳字部】 徜 【廣韻】市羊切【集韻】辰羊切,□音常。
【玉篇】徜徉,猶徘徊也。
【廣雅】徜徉,戲蕩也。
【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終吾生以徜徉。
惘 【卯集上】【心字部】 惘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文紡切,□音網。
【集韻】惘□,失志貌。
謂不稱適罔罔,然無知意。
亦惶遽貌。
【張衡思□賦】□惘而無疇。
又通作罔。
【前漢司馬相如傳】敞罔靡徙。
【註】失志也。
悠 【卯集上】【心字部】 悠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
【說文】憂也。
從心攸聲。
【詩小雅】悠悠我裡。
【註】悠悠,憂也。
又思也。
【詩周南】悠哉悠哉。
【箋】思之哉思之哉。
又遠也。
【詩鄘風】驅馬悠悠。
【註】悠悠,遠貌。
又【周頌】於乎悠哉。
【傳】悠,遠也。
又行貌。
【詩小雅】悠悠南行。
又眇邈無期貌。
【詩正風】悠悠蒼天。
又閒暇貌。
【詩小雅】悠悠旆旌。
又通作攸。
【孟子】攸然而逝。
【前漢班固敘傳】攸攸外寓。
又通作繇。
【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
讀作悠悠。
又葉延知切,音移。
【梁竦悼騷賦】彼皇麟之高舉兮,熙太淸之悠悠。
臨岷川以懷恨兮,指丹海以爲期。
考證:〔【詩大雅】悠悠南行。
〕謹照原書大雅改小雅。
惺 【卯集上】【心字部】 惺 【廣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音星。
【字林】悟也。
【廣韻】惺憁,了慧也。
又【增韻】靜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息井切,音省。
與□同。
又【集韻】【韻會】□銑挺切,音醒。
亦悟也。
又靜中不昧曰惺。
星夜明,故從星。
怌 【卯集上】【心字部】 怌 【廣韻】敷悲切【集韻】【韻會】攀悲切【正韻】鋪杯切,□音坯。
【玉篇】恐也。
【揚子法言】柔則怌。
又慢也。
◎按玉篇,廣韻皆敷悲切,而集韻,類篇則攀悲切。
敷悲,敷母,攀悲,滂母。
蓋切字有輕重交互法,以敷母切怌,是以輕唇音而切重唇音之字矣。
顧野王作玉篇時,唇音仍未甚細分,多用交互,不能一歸音和,廣韻沿而未改。
至集韻則一趨于音和,而音切乃親,故切怌字者,以攀悲切爲正,韻會正韻因之。
怐 【卯集上】【心字部】 怐 【廣韻】苦□切【集韻】丘□切,□音□。
【玉篇】怐,愚貌。
【楚辭九辯】直怐愗以自苦。
【韓愈南山詩】堛塞生怐愗。
【集韻】作瞉。
又【廣韻】古□切【集韻】居□切,□音遘。
義同。
又【廣韻】呼漏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切,□音詬。
【廣韻】與僂佝之佝同。
又【廣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音屨。
【集韻】恐也。
怒 【卯集上】【心字部】 怒 〔古文〕□【唐韻】乃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奴故切,□奴去聲。
【說文】恚也。
【增韻】憤也。
【揚子方言】楚謂怒曰憑。
憑,忍盛貌。
小怒曰□。
言禁□也。
□曰苛,言相苛責也。
又□怒,辨訟也。
【周禮地官】凡有□怒者,成之。
又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
【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又奮也。
【莊子逍遙遊】怒而飛。
言大鵬奮起如怒也。
又【外物篇】草木怒生。
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又威怒也。
【禮曲禮】急繕其怒。
【註】堅勁軍之威怒也。
又虎怒則威。
【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
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又怒,東方氣也。
【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
【註】怒色靑也。
又【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音弩。
義同。
又葉乃都切,音奴。
【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餘以其修姱。
與餘言而不信兮,蓋爲餘而造怒。
【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
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
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從心從弩省,怒若強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從心奴爲怒。
愵 【卯集上】【心字部】 愵 【正字通】同惄。
【韓詩】作愵。
【元結詩】久愵兮□。
【集韻】或作□。
慍 【卯集上】【心字部】 慍 【正韻】愠本字。
◎按《說文》從心□聲。
《正字通》從昷,以從□爲譌,非。
慚 【卯集上】【心字部】 慚 【集韻】慙,或書作慚。
慤 【卯集上】【心字部】 慤 【正字通】俗愨字。
【卯集中】【手字部】【玉篇】思尹切,音筍。
拒也。
又息倫切,音荀。
擇也。
徇 【寅集下】【彳字部】 徇 【集韻】【韻會】□松倫切,音旬。
【爾雅釋言】徧也。
【註】周徧也。
【墨子公孟篇】身體強良,思慮徇通。
又【廣雅】營也。
又【集韻】使也。
【莊子人閒世】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
又【集韻】須閏切【韻會】【正韻】松閏切,□音濬。
【說文】疾也。
【史記五帝本紀】幼而徇齊。
【註】裴駰曰:徇,疾。
齊,速也。
又【廣韻】辭閏切,音殉。
自衒名行也。
又略也。
【前漢魏豹傳】□勝使周市徇魏地。
【註】徇,略也。
又與狥通。
【周禮天官小宰】狥以木鐸。
又與殉通。
【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烈士徇名。
忎 【卯集上】【心字部】 忎 【玉篇】【集韻】□古文仁字。
註詳人部二畫。
徟 【寅集下】【彳字部】 徟 【集韻】之由切,音周。
徟□,行貌。
循 【寅集下】【彳字部】 循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
【正韻】詳倫切,□音旬。
【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
【說文】行順也。
【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
【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
【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
【註】執持而順行之。
又【增韻】依也。
【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
【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註】依山南行也。
又【廣韻】善也。
又【玉篇】循次序也。
【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又【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
【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
又巡也。
【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
又【正韻】循,摩也。
【前漢李陵傳】數數自循其刀環。
【註】循,謂摩循也。
又撫循,慰安也。
【前漢蕭何傳】拊循勉百姓。
【趙充國傳】拊循和輯。
又【廣雅】述也。
【前漢馮立傳】立爲西河上郡太守,居職公廉,與其兄野王相似。
吏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
又無所作爲曰因循。
【韓愈酬裴功曹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秖因循。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
蹲循,逡巡也。
徫 【寅集下】【彳字部】 徫 【集韻】雨鬼切,韋上聲。
行貌。
徭 【寅集下】【彳字部】 徭 【玉篇】餘招切,音遙。
役也。
【周禮天官冢宰】徒百有二十人。
【註】此民給徭役者。
【後漢第五倫傳】倫爲鄕嗇夫,平徭賦。
又【韻會】通作繇。
【前漢景帝紀】省繇賦。
又【韻會】亦作□。
【前漢宣帝紀】擅興□役。
【廣韻】【集韻】【類篇】□作傜。
忰 【卯集上】【心字部】 忰 【字彙】俗悴字。
惕 【卯集上】【心字部】 惕 〔古文〕惖【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歷切,音剔。
【說文】敬也。
從心易聲。
又怵惕也。
憂也,懼也。
又【爾雅釋訓】惕惕,愛也。
郭註詩雲,心焉惕惕。
韓詩以爲悅人,故言愛也。
又疾也。
【吳語】一曰惕。
【註】疾也。
疾速之疾。
又【說文】或作悐。
【前漢王商傳】無惕悐憂。
【集韻】亦作□□。
又葉汀藥切,音託。
【揚子太□經】心惕惕,足金舄,不志溝壑,舄音削。
考證:〔【爾雅釋訓】惕惕,愛也。
引詩陳風,心焉惕惕。
韓詩以爲悅人,故言愛也。
〕謹按此註文,誤爲經文。
謹將引詩陳風四字改郭註詩雲。
昍 【辰集上】【日字部】 昍 【集韻】許元切,音暄。
明也。
惷 【卯集上】【心字部】 惷 【廣韻】【集韻】【韻會】□尺尹切,音蠢。
【說文】亂也。
從心春聲。
通作蠢。
【左傳昭二十四年】鄭子太叔曰:今王室實惷惷焉。
【註】惷惷,動擾貌。
今俗本作蠢。
◎按周禮司刺,三赦曰惷愚。
惷字乃醜江,醜用二切,謂生而癡騃,與不識異義者,在三赦之內也。
與憃字不同。
字彙引周禮惷愚於此惷字之下,誤。
憃,chōnɡ,愚也。
愍 【卯集上】【心字部】 愍 〔古文〕【唐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隕切,□音閔。
【說文】痛也。
從心敃聲。
【廣韻】悲也,憐也。
【增韻】恤也,傷也。
【左傳昭元年】吾代二子愍矣。
又【諡法】在國遭憂曰愍,在國逢囏曰愍,禍亂方作曰愍,使民悲傷曰愍。
又【集韻】或作緡。
又通作閔。
【春秋】魯閔公。
【史記】【漢書】作愍。
亦省作□。
【後漢蓋寬饒傳】□傷寬饒,忠直憂國。
又【集韻】忙覲切,音近悶。
強也。
【鄭康成曰】民不愍作勞。
又【集韻】敷文切,音芬。
心亂也。
【正字通】趙宦光謂愍不與閔通,太泥。
忡 【卯集上】【心字部】 忡 【唐韻】【集韻】【韻會】□敕中切,音浺。
【說文】憂也。
【詩召南】憂心忡忡。
又【正韻】昌中切,音充。
義同。
又【轉注古音】葉敕衆切,音寵。
【詩邶風】從孫子仲,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又或作□。
【楚辭九歌】極勞心兮□□。
【註】□,一作忡。
別作忪。
◎按敕字,徹母。
昌字,穿母。
當以徹母爲親也。
怠 【卯集上】【心字部】 怠 【唐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待。
【說文】慢也。
【玉篇】懈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怠。
又通作殆。
【左傳昭五年】滋敝邑休殆。
又【韻會】他代
又姓。
恑 【卯集上】【心字部】 恑 【唐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音詭。
【說文】變也。
【玉篇】異也。
【廣韻】悔也。
又【集韻】虞爲切,音危。
獨立貌。
◎按《說文》恑字從心,與詭字從言音同義別。
字彙同詭,誤。
恖 【卯集上】【心字部】 恖 【集韻】思,古作恖。
註詳五畫。
從囟從心。
【六書精蕰】元神何宅?心爲之宅。
元神何門?囟爲之門。
恜 【卯集上】【心字部】 恜 【廣韻】恥力切【集韻】蓄力切,□音敕。
惕也。
【顏氏家訓】蔔得惡卦,反令恜恜。
恬 【卯集上】【心字部】 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兼切,音甜。
【說文】安也。
從心,甜省聲。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靜也。
【莊子繕性篇】以恬養志。
恭 【卯集上】【心字部】 恭 【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音供。
【說文】肅也。
【書洪範】貌曰恭。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疏】在貌爲恭,在心爲敬。
貌多心少爲恭,心多貌少爲敬。
又【禮玉藻】手容恭。
【註】高且正也。
又【論語】溫良恭儉讓。
【疏】和從不逆謂之恭。
又【周語】夙夜恭也。
【註】夙夜敬事曰恭。
【釋名】恭,拱也,自拱持也。
亦言供給事人也。
又【書太甲】接下思恭。
【禮少儀】賔客主恭。
【註】以不驕慢爲恭。
又奉也。
【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傳】恭,奉也。
又【諡法】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
又州名。
梁州地,唐置恭州。
又姓。
晉恭世子之後,以諡爲姓。
又通作共。
【詩大雅】虔共爾位。
【註】恭字古與共通。
【左傳僖二十七年】杞不共也。
【註】本作恭。
亦通作龔。
【書泰誓】恭行天罰。
或作龔。
又葉區王切,音匡。
【道藏歌】太虛感靈會,命我生成章。
天神普欣悅,一切稽首恭。
本作□。
從心。
共聲。
今作恭。
考證:〔【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註】在貌爲恭,在心爲敬。
〕謹照原書註改疏。
〔【論語】溫良恭儉讓。
【註】和從不逆謂之恭。
〕謹照原書註改疏。
怯 【卯集上】【心字部】 怯 【唐韻】去劫切【集韻】【韻會】乞業切,□音。
【說文】多畏也。
本作,從犬去聲。
犬性易。
今作怯。
杜林說:從心,怯主於心也。
【釋名】怯,脅也。
見敵恐脅也。
【後漢光武帝紀】見小敵怯。
又【增韻】懦也,懾也。
又【集韻】去陟切,音□。
弱也。
又葉乞約切,音卻。
【易林】駑孱遌怯,如猬見鵲。
偃示怒腹,不敢拒格。
格,音各。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古文族字。
註見方部七畫。
悀 【卯集上】【心字部】 悀 【廣韻】餘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音勇。
【玉篇】怒也。
忿也。
又【廣韻】心喜也。
又【集韻】凡以器盛而滿謂之悀。
或從勇從容。
恽 【卯集上】【心字部】 惲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音薀。
【說文】重厚也。
從心軍聲。
又【廣韻】謀也,議也。
又姓。
又【集韻】巨隕切,音窘。
義同。
悁 【卯集上】【心字部】 悁 【唐韻】於緣切【集韻】【正韻】縈圓切【韻會】縈緣切,□音娟。
【說文】忿也。
從心肙聲。
【史記魯仲連傳】棄忿悁之節。
又憂也。
【詩□風】中心悁悁。
又【廣韻】【正韻】吉掾切【集韻】【韻會】規掾切,□音絹。
躁急也。
又葉規倫切,音均。
【徐幹詩】安得紅鸞羽,見此心中人。
誠心高不遂,搔首立悁悁。
俗作悁。
悁字從作。
【字彙】俗悁字。
悁字從作。
悆 【卯集上】【心字部】 悆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羊茹切,□音豫。
喜也。
又【五音集韻】商居切,音餘。
義同。
怳 【卯集上】【心字部】 怳 【廣韻】許方切【集韻】【韻會】【正韻】詡往切,□音□。
【說文】狂之貌。
又怳然,自失也。
【楚辭九歌】臨風怳兮浩歌。
【朱註】怳,失意貌。
又【集韻】虎晃切。
與恍通。
【老子道德經】道之爲物,惟怳惟忽。
亦書作恍。
言沖漠難狀也。
又【集韻】籲請切。
【博雅】狂也。
【說文》長箋】況與怳同。
諧兄聲。
《說文》謂況省聲,贅矣。
楚辭,怳忽兮遙望。
改作恍、慌,□俗。
恪 【卯集上】【心字部】 恪 【廣韻】苦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克各切,□音□。
【爾雅釋詁】敬也。
【詩商頌】執事有恪。
又周武王封虞夏殷之後爲三恪。
【孔叢子答問篇】禮之如賔客也。
又姓。
本作愙。
或省作。
恐 【卯集上】【心字部】 恐 〔古文〕□【唐韻】【正韻】丘隴切【集韻】【韻會】丘勇切,□音□。
【說文】懼也。
從心鞏聲。
【徐曰】恐,猶兇也。
【黃帝素問】腎在志爲恐。
【註】恐,所以懼惡也。
【正韻牋】恐有驚惶之意。
懼乃畏怕之實,恐在懼前也。
【海錄】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與三師書,前名惶恐。
後名惶恐再拜。
又惶恐,灘名。
【蘇軾詩】地名惶恐泣孤臣。
又【廣韻】區用切【集韻】【韻會】【正韻】欺用切,□□去聲。
疑也,慮也,億度也。
從□。
今省作卂。
俗從幾,誤。
恠 【卯集上】【心字部】 恠 俗怪字。
顏眞卿學王羲之東方朔贊,怪作恠,以就楷法。
俗因誤從在。
恩 【卯集上】【心字部】 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痕切,音蒽。
【說文】惠也。
從心因聲。
【徐曰】因者,有所因也。
因心爲恩。
又愛也,澤也。
又【廣韻】隱也,私也。
又州名。
漢合浦郡,唐立恩州。
又河南恩州,本漢淸河郡地,宋改恩州。
又姓。
前漢燕祭酒恩茂。
【風俗通】□大夫成恩之後。
又葉衣延切,音煙。
【趙壹窮鳥賦】鳥也雖頑,猶識舊恩。
內以書心,外以告天。
恙 【卯集上】【心字部】 恙 【唐韻】【韻會】【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漾。
【爾雅釋詁】恙,憂也。
【疏】恙者,聘禮雲:公問君,賔對公再□,鄭註雲:□其無恙。
郭雲:今人雲無恙,謂無憂也。
【廣韻】憂也,病也。
又噬蟲,善食人心。
【風俗通】噬蟲能食人心。
古者草居,多被此毒,故相問勞曰無恙。
如戰國策,趙威後問齊使曰:王亦無恙。
說苑,魏文侯語倉庚曰:擊無恙。
前漢,武帝報公孫弘曰:何恙不已。
晉書文苑,顧愷之與殷仲堪箋,布帆無恙。
隋書,日本遣使緻書皇帝無恙。
皆問勞之辭也。
又葉餘章切,音羊。
【楚辭九辯】計專專之不可犯兮,願遂推而爲臧。
賴皇天之厚德兮,還及君之無恙。
◎按恙二義。
一爲蟲,一爲獸。
廣韻玉篇分註甚明,自神異經合而一之。
字書混引,輟耕錄辨之詳矣。
恆 【卯集上】【心字部】 恆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胡登切,音峘。
【說文】常也。
又卦名。
【易恆卦】恆,久也。
又【禮月令】文繡有恆。
【疏】恆,故也。
必因循故法也。
又【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痺矢,用諸散射。
【註】恆矢。
安居之矢也。
痺矢象焉。
又山名。
【爾雅釋山】恆山爲北嶽。
【史記夏本紀註】恆山在定州恆陽縣。
【風俗通】北方恆山。
恆者。
常也。
萬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又州名,漢恆山郡,周武帝置恆州,因山名。
又姓。
楚大夫恆惠公。
又去聲。
【轉注古音】古鄧切,音亙。
【詩小雅】如月之恆。
【註】恆,古鄧反。
弦也。
月上弦而就盈。
亦作絚。
又徧也。
【詩大雅】恆之秬秠。
【註】恆,古鄧反。
徧種之也。
◎按此字體製不一,《說文》《集韻》《六書統》《說文》長箋》《精蕰正譌》等書從月從舟,辨駁更改,或省或幷,恐屬臆斷。
因去古已遠,大篆,小篆已多不合,而況隷楷乎。
凡講字形處,槩不贅引。
彮 【寅集下】【彡字部】 彮 【集韻】尹竦切,音勇。
垂帶飾貌。
徹 【寅集下】【彳字部】 徹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直列切,音轍。
【說文】通也。
【論語】盍徹乎。
【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
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又【廣韻】徹,達也。
【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劄焉。
【註】發達七劄也。
又【集韻】徹,道也。
又剝取也。
【詩豳風】徹彼桑土。
又治也。
【詩大雅】徹田爲糧。
【傳】徹,治也。
又去也。
【儀禮士冠禮】徹筮席。
【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
【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
【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又毀也。
【詩小雅】徹我牆屋。
【箋】徹毀我牆屋也。
又【揚子方言】徹,列也。
【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又【唐韻】醜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闡入聲。
義同。
【集韻】或作〈足□〉。
【子集下】【力字部】【玉篇】戸臥切,音和。
牽船聲也。
徘 【寅集下】【彳字部】 徘 【集韻】同俳。
【說文】本作裴。
禦 【寅集下】【彳字部】 禦 〔古文〕□□【唐韻】【集韻】【類篇】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音禦。
【說文】使馬也。
【徐鍇曰】卸解車馬也。
從彳從卸,皆禦者之職。
【詩小雅】徒禦不驚。
又【正韻】統也。
【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禦宇內。
又【韻會】凡天子所止曰禦。
前曰禦前,書曰禦書,服曰禦服,皆取統禦四海之內。
【蔡邕獨斷】禦者,進也。
凡衣服加於身,飮食適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禦。
【釋名】禦,語也。
尊者將有所欲,先語之也。
亦言職□,尊者有所勤禦,如禦牛馬然也。
【禮王制】千裡之內以爲禦。
【註】禦謂衣食。
【疏】禦是進禦所須,故爲衣食。
又【廣韻】侍也,進也。
【詩小雅】飮禦諸友。
【傳】禦,進也。
【箋】禦,侍也。
吉甫遠從鎬地來,飮之酒,使諸友侍之。
又【正韻】勸侑也。
【禮曲禮】禦食于君。
【註】勸侑曰禦。
又主也。
【禮曲禮】問大夫之子,長曰能禦矣,幼曰未能禦也。
【註】禦猶主也。
【疏】謂主事也。
又禦也。
【詩邶風】我有旨蓄,亦以禦冬。
又傅禦,日禦,禦史,□官名。
【詩大雅】王命傅禦,遷其私人【箋】傅禦貳王治事,謂冢宰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禦。
【註】日官,日禦,典曆數者。
【前漢百官表】禦史大夫秦官,位上卿,秩千石,有繡衣直指。
【後漢百官志】侍禦史掌察舉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違失,劾舉之。
凡郊廟朝會,則二人監威儀,有違失,則劾奏。
又女官。
【周禮天官女禦】掌禦敘于王之燕寢。
【周語】內官不過九禦。
又姓。
【正字通】周有禦鞅。
又【類篇】偶舉切,馭上聲。
止也。
【左傳襄四年】季孫不禦。
【註】禦,止也。
【釋文】禦,魚呂反。
又魯邑名。
【左傳襄二十二年】雨過禦叔,禦叔在其邑。
【註】禦叔,魯禦邑大夫。
【釋文】禦,魚呂反。
又禦龍,複姓。
【史記夏本紀】劉累學擾龍,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禦龍氏。
又【集韻】魚駕切,牙去聲。
相迎也。
【詩召南】百兩禦之。
【箋】禦,迎也。
【禮曲禮】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禦之。
【集韻】或作迓。
考證:〔【詩邶風】我有旨畜。
〕謹照原文畜改蓄。
惎 【卯集上】【心字部】 惎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記切,□音忌。
【說文】毒也。
【左傳定四年】管蔡啓商,惎閒王室。
【註】周公攝政,管蔡同紂子祿父,毒害周室也。
又【哀元年】少康爲仍牧正,惎澆能戒之。
【註】毒澆之能,故備之也。
又敎也。
【左傳宣十二年】晉人以廣隊不能進,楚人惎之脫扃,又惎之拔旆投衡。
【張衡西京賦】天啓其心,人惎之謀。
或作。
亦作□。
惜 【卯集上】【心字部】 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
【說文】痛也。
從心昔聲。
【廣韻】悋也。
【增韻】憐也,愛也。
一曰貪也。
又葉息約切,音削。
【曹植贈丁儀詩】思慕延陵子,寶劒非所惜。
子其寧爾心,親交義不薄。
悤 【卯集上】【心字部】 悤 【集韻】麤叢切,音聰。
悤悤,急遽也。
【晉書王彪之傳】無故悤悤,先自猖獗。
亦作忩。
俗作匆,非。
驚 【卯集上】【心字部】 驚 【集韻】呂張切,音良。
悲也。
又【集韻】力讓切,音諒。
義同。
或作悢□。
(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
【說文】馬駭也。
【玉篇】駭也。
【易震卦】震驚百裡。
【詩大雅】震驚徐方。
【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又葉居陽切,音姜。
【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
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恚 【卯集上】【心字部】 恚 【唐韻】【集韻】【韻會】於避切【正韻】胡桂切,□音。
【說文】恨也。
從心圭聲。
【玉篇】恨怒也。
息 【卯集上】【心字部】 息 〔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
【說文】喘也。
【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
又大聲歎曰太息。
【戰國策】閔王太息。
【註】長出氣也。
【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
【師古註】太息之大也。
又累氣曰累息。
【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
【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註】息猶安也。
言苟且取安也。
王氏曰:且止之辭。
又處也。
【詩小雅】無恆安息。
【傳】息,猶處也。
又生也。
【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
【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
【師古註】息謂生長。
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
又【禮月令註】陽生爲息。
又子曰息。
【東觀漢記】此蓋我子息也。
【戰國策】老臣賤息舒祺,最少。
又【屍子】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
【註】姑,婦也。
息,小兒也。
又出錢生子亦曰息。
【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以國服爲之息。
又勞也。
【儀禮鄕飮酒禮】乃息司正。
【註】息,勞也。
【釋文】勞,力報反。
又休也。
【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
【註】休息之也。
又【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獸侯,則王以息燕。
【註】息者,休農息老物也。
又【釋名】息,塞也,塞滿也。
又國名。
又新息縣,本息故國,徙於東,故加新字。
【左傳隱十一年】息侯伐鄭。
【註】息國,汝南新息縣。
【釋文】一本作鄎。
又安息,戎國,去長安萬六百裡。
【風俗通】戎類有六,五曰鼻息。
又土自長息無限,曰息壤。
【山海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又姓。
【姓苑】今襄陽有此姓。
又息夫,複姓。
又葉私列切,音屑。
【蘇軾遊香積寺詩】把玩竟不食,棄置長太息。
幽尋恐不繼,書版記歲月。
從心從自,自亦聲。
【徐鍇曰】自,鼻也。
氣息從鼻出。
會意。
考證:〔【禮檀弓】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謹照原文小人改細人。
悈 【卯集上】【心字部】 悈 【唐韻】古□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戒。
【說文】飭也。
從心戒聲。
【司馬法】有虞氏悈於中國。
又【五音集韻】紀力切,音亟。
【爾雅釋言】急也。
又【集韻】乞得切,音克。
駭而自專也。
悓 【卯集上】【心字部】 悓 【集韻】輕甸切。
與俔同。
【說文】譬諭也。
引《詩》俔天之妹。
或從心。
忤 【卯集上】【心字部】 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誤。
【說文】逆也,本作啎。
從午,吾聲。
今作忤。
【後漢鮑永傳】持正之忤。
又忤忤。
意不喜也。
【釋名】靑徐謂女曰娪。
娪,忤也。
始生時人意不喜,忤忤然也。
又或作牾。
【前漢王莽傳】無所牾意。
亦作午。
【禮哀公問】午其衆,以伐有道。
亦作蘁。
【莊子寓言篇】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
【音義】蘁音悟,逆也。
又【正韻箋】忤,亦作梧。
【釋名】當塗曰梧丘。
梧,忤也,與人相當忤也。
又通作悟。
【史記韓非傳】悟言無所擊排。
【註】悟作忤。
又通作迕。
【前漢食貨志】好惡乖迕。
【註】迕忤同。
役 【寅集下】【彳字部】 役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營隻切,音疫。
【說文】戍邊也。
【詩小雅采薇序】遣戍役,以守衞中國。
又【玉篇】使役也。
【易說卦】緻役乎坤。
【書大誥】予造天役。
【周禮天官大宰】田役以馭其衆。
又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
【莊子齊物論】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
【註】得此不止,復逐於彼,疲役終身也。
又凡役使之人曰厮役。
【前漢張耳□餘傳贊】其賔客厮役,皆天下俊桀。
又列也。
【詩大雅】禾役穟穟。
【傳】役,列也。
【疏】種禾,則使有行列,其苗穟穟然美好也。
【韻會】或作伇。
彾 【寅集下】【彳字部】 彾 【玉篇】力郢切,音領。
雨後徑。
又【集韻】郞丁切,音靈。
與竛同。
竛竮,行貌。
【巳集下】【牛字部】【集韻】俄幹切,音豻。
止牛也。
【正字通】止牛當用扞,不必別從字。
征 【寅集下】【彳字部】 征 〔古文〕徰【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証平聲。
【爾雅釋言】行也。
【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詩小雅】之子于征。
又【韻會】征,伐也。
【易離卦】王用出征。
【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
【孟子】征者,上伐下也。
又【正韻】征,取也。
【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又姓。
【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
【註】仙人,姓征,名伯僑。
又【韻會】通政。
【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
【註】音征,稅也。
當作征。
又通正。
【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
【註】音征,稅也。
獨加賞之田無稅。
徙 【寅集下】【彳字部】 徙 〔古文〕□□□【唐韻】斯氏切【集韻】【韻會】想氏切【正韻】想裡切,□音壐。
【說文】本作□。
迻也。
【玉篇】遷也,避也。
【爾雅釋詁】遷運,徙也。
【註】今江東通言遷徙。
【禮經解】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史記郭解傳】徙豪富茂陵。
【潘嶽閑居賦】孟母所以三徙也。
又謫戍曰徙。
【前漢□湯傳】廷尉增壽議免湯爲庶人,徙邊。
又【廣雅】仿佯,徙倚也。
【嚴忌哀時命】獨徙倚而彷徉。
又踰月曰徙。
【禮檀弓】祥而縞,是月□,徙月樂。
又【集韻】相支切,音斯。
縣名。
【前漢地理志】蜀郡有徙縣。
又【集韻】抵徙擬手期翹也。
彪 【寅集下】【彡字部】 彪 【廣韻】甫烋切【集韻】【韻會】必幽切【正韻】補尤切,□音驫。
【說文】虎文也。
從虎,彡,象其文也。
又【韻會】小虎。
又【廣雅】文也。
【揚子法言】或問:言成文,動成德,何以也。
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又姓。
【姓譜】出齊郡,周有衞大夫彪夫,宋有彪虎臣,今河南均州有彪氏。
【辰集中】【木字部】【廣韻】【正韻】五剛切【集韻】魚剛切【韻會】疑剛切,□音昂。
【類篇】屋斜角謂之飛。
【辰集中】【木字部】【篇海】胡田切,音賢。
地名。
【正字通】譌字。
【辰集下】【毛字部】【唐韻】先到切,音噪。
毛貌。
扲 【卯集中】【手字部】 扲 【集韻】其淹切,音箝。
【博雅】甾扲,專職業也。
【揚子方言】扲,業也。
【郭璞註】謂基業也。
又【玉篇】記也。
又【集韻】【韻會】□渠金切,音琴。
急持也。
與捦同。
又【五音集韻】巨禁切,音噤。
捉也。
或作擒。
悭 【卯集上】【心字部】 慳 【廣韻】苦閑切【集韻】【韻會】【正韻】丘閑切,□音掔。
【廣韻】悋也。
【李白詩】披豁露天慳。
【朱子極目亭詩】倒盡詩囊未許慳。
又【集韻】何閒切,音閑。
老人智也。
很 【寅集下】【彳字部】 很 【唐韻】胡懇切【集韻】【韻會】【正韻】下墾切,□痕上聲。
【說文】不聽從也。
一曰行難也。
【吳語】今王將很天而伐齊。
【註】很,違也。
又【玉篇】諍訟也。
【禮曲禮】很毋求勝。
【註】很,鬩也。
謂爭訟也。
又【廣韻】俗作狠。
【孟子】好勇□狠。
徍 【寅集下】【彳字部】 徍 【集韻】於佳切,音娃。
徍徥,邪行貌。
從 【寅集下】【彳字部】 從 【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
【說文】本作從。
相聽也。
【書益稷】汝無面從。
【說命】後從諫則聖。
又【廣韻】就也。
【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
【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幾杖以從之。
又【爾雅釋詁】自也。
【詩小雅】伊誰雲從。
【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
【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又姓。
【廣韻】漢有將軍從公。
【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又【廣韻】【集韻】□七恭切,促平聲。
【廣韻】從容也。
【正韻】從容,舒緩貌。
【書君□】從容以和。
【禮中庸】從容中道。
又【集韻】書容切,音舂。
從容,久意。
【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又【集韻】將容切,音蹤。
東西曰衡,南北曰從。
【詩齊風】衡從其畝。
【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又與蹤通。
【史記聶政傳】重自□以絕從。
【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
太高貌。
【韻會】髻高也。
【禮檀弓】爾無從從爾。
又【集韻】鋤江切,浞平聲。
義同。
又【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俗去聲。
【說文】本作□。
隨行也。
【詩齊風】其從如雲。
【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又【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
【書囧命】其侍禦僕從。
【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
【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
一曰從,法駕也。
【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又【集韻】【類篇】□似用切,音頌。
同宗也。
【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
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
【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又【集韻】子用切。
與縱同。
【禮曲禮】欲不可從。
【論語】從之純如也。
考證:〔【詩齊風】從衡其畝。
〕謹照原文從衡改衡從。
悴 【卯集上】【心字部】 悴 【唐韻】【集韻】【韻會】□秦醉切,音萃。
與顇通。
【說文】憂也。
從心卒聲。
【楚辭漁父】顏色憔悴。
又【集韻】徐醉切,音遂。
【廣雅】困悴也。
又【集韻】昨律切,音崒。
憂也。
【劉向九歎】覽屈氏之離騷兮,心哀哀而拂鬱。
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俗作忰。
惀 【卯集上】【心字部】 惀 【廣韻】力迍切【集韻】盧昆切,□音論。
【說文】欲知之貌。
從心侖聲。
又【集韻】龍春切,音倫。
又縷尹切,音稐。
義□同。
又【廣韻】盧本切【集韻】魯本切,□音□。
【廣韻】思也。
又【集韻】盧困切,論去聲。
懣也。
悲 【卯集上】【心字部】 悲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音□。
【說文】痛也。
從心非聲。
有聲無淚曰悲。
【詩豳風】女心傷悲。
【毛傳】春女悲,秋士悲。
感其物化也。
【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
一曰心非爲悲。
心之所以非則悲矣。
【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又葉補皆切,擺平聲。
【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
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
惿 【卯集上】【心字部】 惿 【集韻】田黎切,音提。
惿□,心怯也。
又上紙切,音是。
審也。
亦作諟。
惃 【卯集上】【心字部】 惃 【廣韻】古渾切【集韻】公渾切,□音昆。
亂也。
又【廣韻】【集韻】□古本切,音袞。
義同。
惤 【卯集上】【心字部】 惤 【篇海】經天切,音堅。
布名。
又【字彙補】漢縣名。
屬東萊郡。
見漢志。
懼 【卯集上】【心字部】 懼 〔古文〕愳□【唐韻】其遇切【集韻】【韻會】衢遇切,□音具。
【說文】恐也。
從心瞿聲。
或省作瞿。
又【集韻】俱遇切【正韻】居遇切,□音屨。
【集韻】無守貌。
又【集韻】懽俱切,音劬。
亦恐也。
【前漢惠帝贊】聞叔孫通之諫,則懼然。
【東方朔傳】吳王懼然易容。
惣 【卯集上】【心字部】 惣 【集韻】作弄切,音總。
倥傯也。
亦作愡。
愉 【卯集上】【心字部】 愉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腴。
從心兪聲。
【玉篇】悅也,顏色樂也。
【禮祭義】必有愉色。
【論語】愉愉如也。
【註】愉愉,和悅之貌。
又【爾雅釋詁】樂也。
【詩唐風】他人是愉。
【註】安閒之樂也。
又【爾雅釋詁】服也。
【註】謂喜樂而服從也。
又懌也。
【前漢安世房中歌】高賢愉愉民所懷。
【註】愉愉,懌也。
【集韻】或作婾。
又與愈通。
詳愈字註。
又【集韻】【韻會】□他侯切,音偸。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俗敎安,則民不愉。
【註】愉,音偸,謂朝不謀夕也。
【疏】偸,苟且也。
又勇主切,音窳。
【爾雅釋詁】勞也。
【註】含或作窳。
【疏】愉,懶也。
郭璞曰:勞苦者多懶愉也。
又葉員丘切,音尤。
【張衡東京賦】敬愼威儀,示民不偸。
我有嘉賔,其樂愉愉。
◎按《說文》愉訓薄援,恌爲愉,皆不合經解。
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俗敎民,則民不愉。
〕謹照原文敎民改敎安。
懇 【卯集上】【心字部】 懇 【唐韻】康很切【集韻】【韻會】【正韻】口很切,□音墾。
【說文】悃也。
從心豤聲。
本作□,今作懇。
【集韻】誠也。
【廣韻】懇惻,至誠也。
又信也。
又或作貇。
【前漢劉向傳】貇貇數奸死亡之誅。
【師古註】款誠之意。
亦作頎。
【禮檀弓】頎乎其至也。
【註】頎音懇,惻隱之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輈欲頎典。
【註】頎典,堅刃貌。
【鄭司農雲】頎,讀爲懇。
典,讀爲殄。
彶 【寅集下】【彳字部】 彶 【廣韻】居立切【集韻】訖立切,□音急。
【說文】急行也。
【廣韻】遽也。
彠 【寅集下】【彐字部】 彠 【廣韻】憂縛切【韻會】鬱縛切,□音嬳。
【說文】本作蒦。
蒦,度也。
或從尋,尋亦度也。
【馬融長笛賦】挑截本末,規摹彠矩。
又【廣韻】【集韻】□胡麥切,音獲。
又【廣韻】烏虢切,音擭。
義□同。
【午集中】【矢字部】【正字通】規本字。
矩□從矢。
詳見部規字註。
悱 【卯集上】【心字部】 悱 【廣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音斐。
【論語】不悱不發。
【朱註】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集韻】或作。
慘 【卯集上】【心字部】 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感切,音黲。
痛也。
【詩小雅】憂心慘慘。
又毒也。
【史記酷吏傳贊】雖慘酷,斯稱其位矣。
又【集韻】楚錦切,音墋。
義同。
又葉七各切,音錯。
【詩大雅】昊天孔昭,我生靡樂。
視爾夢夢,我心慘慘。
憡 【卯集上】【心字部】 憡 【廣韻】楚革切【集韻】測革切,□音策。
【玉篇】小痛也。
亦省作悚。
【子集下】【厶字部】【唐韻】與久切【集韻】以九切,□音酉。
【廣韻】同誘。
【說文】相訹呼也。
【玉篇】訹,誘也。
【集韻】或作□。
【玉篇】或作羑。
粅 【未集上】【米字部】 粅 【集韻】文拂切,音物。
粅粅,粉貌。
惈 【卯集上】【心字部】 惈 【廣韻】【集韻】【韻會】□古火切。
與果同。
敢勇也。
【倉頡篇】殺敵爲果。
【孫炎曰】惈決之惈,今通作果。
惡 【卯集上】【心字部】 惡 〔古文〕亞【唐韻】烏各切【集韻】【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音堊。
【廣韻】不善也。
從心亞聲。
【通論】有心而惡謂之惡,無心而惡謂之過。
又醜陋也。
【書洪範】六極,五曰惡。
【傳】醜陋也。
【五行傳】貌不恭之罰也。
又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敝盡而無惡。
【註】雖至敝盡,無瑕惡也。
又粗也。
【史記項羽本紀】以惡食食項王使者。
謂粗飯也。
又年兇曰歲惡。
又器物不良曰苦惡。
又糞穢也。
【前漢昌邑王傳】如是靑蠅惡矣。
【師古曰】惡卽矢也。
越王句踐爲吳王嘗惡。
又多所不可曰性惡。
【後漢華陀傳】爲人性惡難得意。
又【廣韻】烏路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故切,□汙去聲。
憎也,疾也。
【左傳隱三年】周鄭交惡。
【註】兩相疾惡也。
又忌也。
【禮王制】奉諱惡。
【註】奉謂進也,諱謂先生之名,惡謂子卯忌日,謂奉進於王,以所諱所惡也。
又恥也。
【孟子】羞惡之心。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韻會】汪烏切,□音汙。
安也,何也。
【論語】惡乎成名。
【孟子】居惡在。
又歎辭。
【孟子】惡,是何言也。
又與滹同。
【禮禮器】晉人將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惡池。
【古今字考】惡同滹,池同沱,卽滹沱河也。
古但作亞,加心作惡。
加言作,□轉註。
因各轉聲成亞,惡,三文。
【集韻】卽惡也。
怍 【卯集上】【心字部】 怍 【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音昨。
【說文】慚也。
從心,作省聲。
【徐曰】心作動也。
【論語】其言之不怍。
又【禮曲禮】容毋怍。
【註】顏色變也。
又【祭義】孝子臨屍而不怍。
【註】色不和曰怍。
又或作。
【荀子儒效篇】無所儗。
【註】謂無疑滯慙怍也。
又【集韻】【類篇】□眆駕切,音鮓,怍,多姦也。
◎按正字通,疑去聲,與□混,非。
思 【卯集上】【心字部】 思 〔古文〕恖□□□【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正韻】息移切,□音司。
【說文】睿也。
【書洪範】思曰睿。
【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又願也。
【詩大雅】思皇多士。
【箋】願也。
【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又語巳辭。
【詩周南】不可泳思。
又【大雅】神之格思。
又語起辭。
【詩大雅】思齊太任。
又【魯頌】思樂泮水。
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又州名。
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又姓。
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
【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又悲也。
【詩小雅】思泣血。
【註】思,去聲,思,哀以思。
言悲也。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
【註】道德純備謂之思。
【音義】思,息嗣反。
又如字。
又葉相居切,音須。
【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
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又葉桑才切,音腮。
多鬚貌。
【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又念也。
【易鹹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說文】從心囟聲。
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怷 【卯集上】【心字部】 怷 【正字通】直律切,音術。
【管子地員篇】中土曰五怷,五怷之狀凜焉,如壏潤濕以處。
【註】怷,密也,初生茁長也。
【午集上】【玉字部】【集韻】古勇切,音拱。
璧也。
本作珙,通作拱。
又【玉篇】息進切,音信。
玉名。
悃 【卯集上】【心字部】 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本切,音閫。
【說文】愊也。
從心困聲。
【玉篇】志純一也。
【楚辭蔔居】悃悃款款,樸以忠乎。
【後漢章帝詔】悃愊無華。
弽 【寅集下】【弓字部】 弽 【廣韻】書涉切【集韻】失涉切,□音攝。
【廣韻】射決張弓。
又童子佩之。
又【廣韻】呼牒切【集韻】悉協切,□音揲。
義同。
又【玉篇】或作韘。
【詩衞風】童子佩韘。
【集韻】或作。
彏 【寅集下】【弓字部】 彏 【唐韻】許縛切【集韻】【韻會】怳縛切,□音。
【說文】弓急張也。
【集韻】急弦謂之彏。
【屍子】鴻鵠在上,扞弓彏弩待之。
【揚雄河東賦】彏天狼之威弧。
又【廣韻】居縛切【集韻】厥縛切,□音攫。
義同。
惄 【卯集上】【心字部】 惄 〔古文〕□【唐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音溺。
【說文】饑餓也。
從心叔聲。
一曰憂也。
【詩周南】惄如調飢。
【毛傳】惄,飢意也。
李巡曰:宿不食之飢也。
【箋】惄,思也。
【爾雅疏】恚而不得之思也。
【正義】惄是饑之意,非饑之狀,故傳言饑意,箋以爲思義,相接成也。
【詩小雅】惄焉如擣。
無饑義,故箋但訓爲思。
又【集韻】或作□。
【韓詩】作愵。
【五音集韻】亦作□。
又作南。
【梁□文帝詩】南音悲南弄。
上如字,下音惄。
又【集韻】奴沃切,音傉。
義同。
惢 【卯集上】【心字部】 惢 【廣韻】蘇果切【集韻】損果切,□音瑣。
【說文】心疑也。
從三心。
又【廣韻】才棰切【集韻】聚繠切,□音。
義同。
又【精蘊】如累切【正譌】乳棰切。
華惢也。
從三心。
象形。
別作蕤繠,通。
俗作蘂蕊□,□非。
又祀名。
【管子輕重篇】秋至禾熟,天子祀大惢。
又【廣韻】□宜切【集韻】津垂切,□音厜。
【廣韻】善也。
惻 【卯集上】【心字部】 惻 〔古文〕□【唐韻】【正韻】初力切【集韻】【韻會】察色切,□音測。
【說文】痛也。
從心則聲。
【廣韻】愴也。
【易井卦】井渫不食,爲我心惻。
【揚子太□經】翕繳惻惻。
杌 【辰集中】【木字部】 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兀。
【玉篇】木無枝也。
【集韻】木短出貌。
又檮杌,人名。
亦獸名。
見檮字註。
又不安貌。
【書秦誓】邦之杌隉。
又【類篇】魚屈切,音崛。
□餘木。
又【集韻】魚厥切。
義同。
怭 【卯集上】【心字部】 怭 【廣韻】毘必切【集韻】【韻會】薄必切【正韻】薄密切,□音佖。
【玉篇】慢也。
【詩小雅】曰旣醉止,威儀怭怭。
【朱傳】言凡飮酒者,常始乎治,終乎亂也。
又【韻會】房密切。
義同。
與佖通。
忏 【卯集上】【心字部】 忏 【集韻】七典切,音淺。
【玉篇】怒也。
又【五音集韻】倉先切,音千。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呼好爲忏。
(懺)【廣韻】楚鑑切【集韻】【韻會】叉鑑切,□音□。
【集韻】悔也。
或從言。
又【韻補】自□悔也。
懺悔。
見釋典。
怙 【卯集上】【心字部】 怙 【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音戸。
【說文】恃也。
【書舜典】怙終賊□。
又【畢命】怙侈滅義。
又父曰怙,母曰恃。
【詩小雅】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又父母通謂之怙。
【詩唐風】父母何怙。
亦通作□。
【揚子太□經】赫河之曜,何可□也。
【註】與怙同。
怛 【卯集上】【心字部】 怛 【集韻】得案切,音旦。
【說文】憯也。
【前漢武帝詔】支體傷,則心憯怛。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當割切【玉篇】丁割切,□音妲。
【廣韻】悲慘也。
【增韻】驚也,懼也。
【莊子大宗師】無怛化。
【禮儒行註】言之不愊怛也。
【疏】愊怛,謂急促之意。
【釋文】怛,驚怛也。
又勞也。
【詩齊風】勞心怛怛。
又或作□。
【詩□風】中心怛兮。
【前漢王吉傳】引《詩》作□。
亦作憚。
入聲。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
【釋文】音怛,都達反。
或作□。
通作旦。
◎按隂復春雲:《說文》得案切。
又當割切。
又曰怛或從心在旦下,作□,音義皆同。
是當以去聲爲本,入聲爲次。
自玉篇怛,□二字分音,相承巳久,字彙踵訛,《正字通》辨之未明,今爲剖正。
拵 【卯集中】【手字部】 拵 【唐韻】徂尊切【集韻】徂昆切,□音存。
據也。
又【五音集韻】徂悶切。
插也。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籲韋切。
與揮同。
【揚子太□經】而散之者,人也。
【又】天渾而,故其運不已。
【註】,猶移也。
恴 【備考】【卯集】【心字部】 恴 【搜眞玉鏡】同德。
張 【寅集下】【弓字部】 張 〔古文〕弡【唐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帳平聲。
【說文】施弓弦也。
【禮曲禮】張弓尚筋。
【儀禮鄕射禮】勝者執張弓。
又【廣雅】大也。
【詩大雅】孔修且張。
【書康王之誥】張皇六師。
又【廣雅】施也。
【史記武帝紀】張羽旗,設供具,以祀神君。
又【廣韻】開也。
【老子道德經】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又【韻會】設也。
【史記曹相國世家】取酒張坐飮。
又施絃曰張。
【前漢董仲舒傳】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又羅取鳥獸曰張。
【周禮秋官冥氏】掌設弧張。
【註】弧張,罿罦之屬。
【後漢王喬傳】自縣詣臺朝,輒有雙鳧飛來,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又計物之數曰張。
【左傳昭十三年】子產以幄幕九張行。
【後漢明帝八王傳】寵有彊弩數千張。
又星名。
【史記律書】西至于張。
張者,言萬物皆張也。
【天官書】張素爲廚,主觴客。
【正義】張六星,六爲嗉,主天廚飮食,賞賚觴客。
又譸張,誑也。
【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又蹶張,以足張弩也。
【前漢申屠嘉傳】以材官蹶張。
【註】如淳曰:能腳踏強弩張之,故曰蹶張。
師古曰:今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張,以足張者曰蹶張。
又乖張,相戾也。
【司馬貞補史記序】其中遠近乖張。
又姓。
【廣韻】本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
風俗通雲: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
出淸河,南陽,吳郡,安定,燉煌,武威,範陽,犍爲,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十四望。
【詩小雅】張仲孝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
【廣韻】張施。
【集韻】□設也。
【周禮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張事。
【前漢王尊傳】供張如法而辦。
又【韻會】自侈大也。
【左傳桓六年】隨張必棄小國。
【釋文】張,豬亮反。
又張絃之張,亦音帳。
【嵆康琴賦】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禦君子,新聲亮。
又與脹通。
【左傳成十年】晉侯將食張如厠。
【註】張,脹滿也。
又與帳通。
【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
【註】張,幃帳也。
又【左傳僖十五年】隂血周作,張脈僨興。
【疏】血旣動作,脈必張起,故言張脈也。
【釋文】張,中亮反。
又雄張。
【後漢班超傳】于寘王雄張南道。
【註】雄張,猶熾盛也。
張,丁亮反。
盓 【午集中】【皿字部】 盓 【廣韻】憂俱切【集韻】【韻會】邕俱切【正韻】衣虛切,□音迂。
盤盓旋流也。
【木華海賦】盤盓激而成窟。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義同。
又【集韻】烏故切,烏去聲。
與汙洿同。
【類篇】本作□。
【正字通】盓與汙洿別。
集韻合三字爲一,誤。
微 【寅集下】【彳字部】 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非切,音薇。
【爾雅釋詁】幽微也。
【易繫辭】知微知彰。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廣韻】微,妙也。
【禮禮運】德產之緻也精微。
又【說文】隱行也。
【史記秦始皇紀】微行鹹陽。
又【廣韻】細也。
【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又【玉篇】不明也。
【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韻會】衰也。
【詩小雅】式微式微。
【箋】微乎微者也。
【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又【韻會】賤也。
【尚書序】虞舜側微。
又【爾雅釋詁】匿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註】微,匿也。
又【爾雅釋詁】蔽,微也。
【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
【註】微,蔽也。
又殺也。
【禮檀弓】禮有微情者。
【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緻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踴有數,以殺其內情。
又伺察也。
【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
【註】微,伺問之也。
又【爾雅釋訓】骭瘍爲微。
【註】骭,腳脛。
瘍,瘡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
又【韻會】非也。
【詩邶風】微我無酒。
又【韻會】無也。
【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
曾子曰:微與。
【註】微,猶無也。
又國名。
【書牧誓】微盧彭濮。
【傳】微在巴蜀。
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
【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又紫微,太微,少微,□星名。
【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鬥。
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
太微,天子庭也。
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
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又三微。
【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
【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
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
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
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
又姓。
【左傳哀八年】微虎。
【註】魯大夫。
又微生,複姓。
【論語】微生高。
考證:〔【書舜典】虞舜側微。
〕謹按舜典無此文,係出書序。
謹將書舜典改爲尚書序。
惓 【卯集上】【心字部】 惓 【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
【集韻】惓惓,謹也。
又懇至也。
【前漢劉向傳】惓惓之義也。
又通作卷。
【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又【集韻】逵眷切,音劵。
罷也。
【玉篇】悶也。
與倦通。
亦作□□。
惚 【卯集上】【心字部】 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忽。
怳惚,微妙不測貌。
又心志□惘也。
【老子道德經】惟恍惟惚。
又通作曶。
【揚子法言】神心惚怳。
【傳】作曶怳。
亦通作芴。
【莊子至樂篇】芒乎芴乎。
【註】與惚同。
又通作忽。
【史記司馬相如傳】芒芒恍忽。
【漢書音義】慌忽,眼亂似有無也。
又葉盧屈切【枚乗七發】恍兮惚兮,聊兮慄兮,混汨汨兮。
汨mì,莫筆切。
惌 【卯集上】【心字部】 惌 【廣韻】【集韻】□於袁切,音鴛。
【廣韻】惌枉也。
【集韻】讎也,恚也。
本作怨。
或作惌。
又小孔貌。
【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凡察革之道,視其鑽空,欲其惌也。
【註】鑽孔以受線,欲其惌小無縫,則革堅難壞也。
又【集韻】紆勿切,音鬱。
心所鬱積也。
本作慍。
或作惌。
亦省作宛。
又【集韻】宛,古作惌。
註詳宀部五畫。
惔 【卯集上】【心字部】 惔 【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音談。
燔也。
從心炎聲。
【詩小雅】憂心如惔。
【鄭箋】惔,燔也。
憂心如火灼爛之矣。
又燎也。
【詩大雅】如惔如焚。
【毛傳】惔,燎之也。
又【集韻】他甘切【韻會】他酣切,□音。
又【集韻】于廉切【韻會】餘廉切【正韻】移廉切,□音炎。
義□同。
又通作炎。
詩如惔。
【韓詩】作炎。
【後漢】引《詩》亦作炎。
【註】炎言熱氣盛也。
◎按惔止有燔燎之義,俗混澹淡憺三字者,非詩言憂心如惔,不過謂憂心之至,如火之炎耳,非謂惔字爲憂也。
若以惔字爲憂,何以曰如惔乎。
字書辭不達意,當以註疏爲正也。
惟 【卯集上】【心字部】 惟 〔古文〕□【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維。
【說文】凡思也。
從心隹聲。
【玉篇】有也,爲也,謀也,伊也。
又語辭也。
【毛晃曰】有是惟之惟,書濟河惟兗州之類。
有思惟之惟,書視遠惟明,詩載謀載惟之類。
有惟獨之惟。
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
又姓。
又【正韻】無非切,音微。
義同。
◎按《說文》從心隹聲,則梁韻弋隹切,唐韻以追切,宋韻夷隹切,□切喩母也。
獨正韻竟作無非切,則切微母矣。
悽 【卯集上】【心字部】 悽 【唐韻】七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千西切,□音妻。
【說文】痛也。
從心妻聲。
【集韻】悲也。
【後漢喬公祖傳】曹操過其墓,輒悽愴緻祭奠。
又悽悽,饑病貌。
【後漢周黃徐姜申屠列傳贊】悽悽碩人,陵阿窮退。
又【韻會】七計切。
恨也。
愁 【卯集上】【心字部】 愁 【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
【說文】憂也。
從心秋聲。
【廣韻】悲也。
【增韻】慮也。
又【正韻】卽由切,音揫。
【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
【註】愁讀爲揫。
又【集韻】將由切。
與楢同。
【說文】楢,聚也。
或作愁。
又【集韻】財勞切,音曹。
揚雄有畔牢愁。
又葉士交切,音巢。
【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
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或書作□。
忭 【卯集上】【心字部】 忭 【廣韻】【集韻】皮變切。
【正韻】毘面切,□音卞。
喜樂也。
本作昪。
忼 【卯集上】【心字部】 忼 【廣韻】苦朗切【集韻】【韻會】口朗切【正韻】口黨切,□康上聲。
【說文】慨也。
忼慨意氣感激不平也。
又感傷也。
又倜儻也。
又竭誠也。
【史記項羽本紀】悲歌忼慨。
又【集韻】口浪切,音亢。
義同。
又【廣韻】呼郞切【集韻】【類篇】【韻會】虛郞切,□音炕。
【集韻】咉忼,很戾也。
又【集韻】【正韻】□丘岡切,音穅。
【集韻】忼慨,歎也。
或從康。
本作忼。
俗從亢。
【卯集下】【鬥字部】【篇海】訖黠切,音戛。
量也。
弟 【寅集下】【弓字部】 弟 〔古文〕□□【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第上聲。
【說文】朿韋之次第也。
【釋名】弟,第也,相次第而上也。
【廣韻】今爲兄弟字。
【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弟。
【書君□】惟孝友于兄弟。
又與悌通。
【廣雅】弟,順也,言順於兄。
【禮曲禮】僚友稱其弟也。
又易也。
【廣韻】愷悌,一作豈弟。
【詩齊風】齊子豈弟。
【傳】豈,樂也。
弟,易也。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
義同。
◎按《集韻》以兄弟、豈弟之弟爲上聲,孝弟之弟爲去聲,據《廣韻》薺、霽二韻,弟俱訓兄弟,霽韻悌訓孝悌,又上聲。
宋禮部韻,悌訓愷悌,上去二聲通押。
則兄弟、豈弟、孝弟,俱可通用上去二聲也。
弴 【寅集下】【弓字部】 弴 【廣韻】【集韻】【韻會】□都昆切,音敦。
【說文】畫弓也。
【韻會】雕弓。
【廣韻】天子弴弓。
又【廣韻】都聊切【正韻】丁聊切,□音貂。
義同。
徜 【寅集下】【彳字部】 徜 【廣韻】市羊切【集韻】辰羊切,□音常。
【玉篇】徜徉,猶徘徊也。
【廣雅】徜徉,戲蕩也。
【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終吾生以徜徉。
惘 【卯集上】【心字部】 惘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文紡切,□音網。
【集韻】惘□,失志貌。
謂不稱適罔罔,然無知意。
亦惶遽貌。
【張衡思□賦】□惘而無疇。
又通作罔。
【前漢司馬相如傳】敞罔靡徙。
【註】失志也。
悠 【卯集上】【心字部】 悠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
【說文】憂也。
從心攸聲。
【詩小雅】悠悠我裡。
【註】悠悠,憂也。
又思也。
【詩周南】悠哉悠哉。
【箋】思之哉思之哉。
又遠也。
【詩鄘風】驅馬悠悠。
【註】悠悠,遠貌。
又【周頌】於乎悠哉。
【傳】悠,遠也。
又行貌。
【詩小雅】悠悠南行。
又眇邈無期貌。
【詩正風】悠悠蒼天。
又閒暇貌。
【詩小雅】悠悠旆旌。
又通作攸。
【孟子】攸然而逝。
【前漢班固敘傳】攸攸外寓。
又通作繇。
【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
讀作悠悠。
又葉延知切,音移。
【梁竦悼騷賦】彼皇麟之高舉兮,熙太淸之悠悠。
臨岷川以懷恨兮,指丹海以爲期。
考證:〔【詩大雅】悠悠南行。
〕謹照原書大雅改小雅。
惺 【卯集上】【心字部】 惺 【廣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音星。
【字林】悟也。
【廣韻】惺憁,了慧也。
又【增韻】靜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息井切,音省。
與□同。
又【集韻】【韻會】□銑挺切,音醒。
亦悟也。
又靜中不昧曰惺。
星夜明,故從星。
怌 【卯集上】【心字部】 怌 【廣韻】敷悲切【集韻】【韻會】攀悲切【正韻】鋪杯切,□音坯。
【玉篇】恐也。
【揚子法言】柔則怌。
又慢也。
◎按玉篇,廣韻皆敷悲切,而集韻,類篇則攀悲切。
敷悲,敷母,攀悲,滂母。
蓋切字有輕重交互法,以敷母切怌,是以輕唇音而切重唇音之字矣。
顧野王作玉篇時,唇音仍未甚細分,多用交互,不能一歸音和,廣韻沿而未改。
至集韻則一趨于音和,而音切乃親,故切怌字者,以攀悲切爲正,韻會正韻因之。
怐 【卯集上】【心字部】 怐 【廣韻】苦□切【集韻】丘□切,□音□。
【玉篇】怐,愚貌。
【楚辭九辯】直怐愗以自苦。
【韓愈南山詩】堛塞生怐愗。
【集韻】作瞉。
又【廣韻】古□切【集韻】居□切,□音遘。
義同。
又【廣韻】呼漏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切,□音詬。
【廣韻】與僂佝之佝同。
又【廣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音屨。
【集韻】恐也。
怒 【卯集上】【心字部】 怒 〔古文〕□【唐韻】乃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奴故切,□奴去聲。
【說文】恚也。
【增韻】憤也。
【揚子方言】楚謂怒曰憑。
憑,忍盛貌。
小怒曰□。
言禁□也。
□曰苛,言相苛責也。
又□怒,辨訟也。
【周禮地官】凡有□怒者,成之。
又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
【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又奮也。
【莊子逍遙遊】怒而飛。
言大鵬奮起如怒也。
又【外物篇】草木怒生。
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又威怒也。
【禮曲禮】急繕其怒。
【註】堅勁軍之威怒也。
又虎怒則威。
【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
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又怒,東方氣也。
【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
【註】怒色靑也。
又【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音弩。
義同。
又葉乃都切,音奴。
【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餘以其修姱。
與餘言而不信兮,蓋爲餘而造怒。
【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
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
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從心從弩省,怒若強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從心奴爲怒。
愵 【卯集上】【心字部】 愵 【正字通】同惄。
【韓詩】作愵。
【元結詩】久愵兮□。
【集韻】或作□。
慍 【卯集上】【心字部】 慍 【正韻】愠本字。
◎按《說文》從心□聲。
《正字通》從昷,以從□爲譌,非。
慚 【卯集上】【心字部】 慚 【集韻】慙,或書作慚。
慤 【卯集上】【心字部】 慤 【正字通】俗愨字。
【卯集中】【手字部】【玉篇】思尹切,音筍。
拒也。
又息倫切,音荀。
擇也。
徇 【寅集下】【彳字部】 徇 【集韻】【韻會】□松倫切,音旬。
【爾雅釋言】徧也。
【註】周徧也。
【墨子公孟篇】身體強良,思慮徇通。
又【廣雅】營也。
又【集韻】使也。
【莊子人閒世】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
又【集韻】須閏切【韻會】【正韻】松閏切,□音濬。
【說文】疾也。
【史記五帝本紀】幼而徇齊。
【註】裴駰曰:徇,疾。
齊,速也。
又【廣韻】辭閏切,音殉。
自衒名行也。
又略也。
【前漢魏豹傳】□勝使周市徇魏地。
【註】徇,略也。
又與狥通。
【周禮天官小宰】狥以木鐸。
又與殉通。
【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烈士徇名。
忎 【卯集上】【心字部】 忎 【玉篇】【集韻】□古文仁字。
註詳人部二畫。
徟 【寅集下】【彳字部】 徟 【集韻】之由切,音周。
徟□,行貌。
循 【寅集下】【彳字部】 循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
【正韻】詳倫切,□音旬。
【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
【說文】行順也。
【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
【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
【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
【註】執持而順行之。
又【增韻】依也。
【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
【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註】依山南行也。
又【廣韻】善也。
又【玉篇】循次序也。
【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又【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
【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
又巡也。
【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
又【正韻】循,摩也。
【前漢李陵傳】數數自循其刀環。
【註】循,謂摩循也。
又撫循,慰安也。
【前漢蕭何傳】拊循勉百姓。
【趙充國傳】拊循和輯。
又【廣雅】述也。
【前漢馮立傳】立爲西河上郡太守,居職公廉,與其兄野王相似。
吏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
又無所作爲曰因循。
【韓愈酬裴功曹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秖因循。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
蹲循,逡巡也。
徫 【寅集下】【彳字部】 徫 【集韻】雨鬼切,韋上聲。
行貌。
徭 【寅集下】【彳字部】 徭 【玉篇】餘招切,音遙。
役也。
【周禮天官冢宰】徒百有二十人。
【註】此民給徭役者。
【後漢第五倫傳】倫爲鄕嗇夫,平徭賦。
又【韻會】通作繇。
【前漢景帝紀】省繇賦。
又【韻會】亦作□。
【前漢宣帝紀】擅興□役。
【廣韻】【集韻】【類篇】□作傜。
忰 【卯集上】【心字部】 忰 【字彙】俗悴字。
惕 【卯集上】【心字部】 惕 〔古文〕惖【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歷切,音剔。
【說文】敬也。
從心易聲。
又怵惕也。
憂也,懼也。
又【爾雅釋訓】惕惕,愛也。
郭註詩雲,心焉惕惕。
韓詩以爲悅人,故言愛也。
又疾也。
【吳語】一曰惕。
【註】疾也。
疾速之疾。
又【說文】或作悐。
【前漢王商傳】無惕悐憂。
【集韻】亦作□□。
又葉汀藥切,音託。
【揚子太□經】心惕惕,足金舄,不志溝壑,舄音削。
考證:〔【爾雅釋訓】惕惕,愛也。
引詩陳風,心焉惕惕。
韓詩以爲悅人,故言愛也。
〕謹按此註文,誤爲經文。
謹將引詩陳風四字改郭註詩雲。
昍 【辰集上】【日字部】 昍 【集韻】許元切,音暄。
明也。
惷 【卯集上】【心字部】 惷 【廣韻】【集韻】【韻會】□尺尹切,音蠢。
【說文】亂也。
從心春聲。
通作蠢。
【左傳昭二十四年】鄭子太叔曰:今王室實惷惷焉。
【註】惷惷,動擾貌。
今俗本作蠢。
◎按周禮司刺,三赦曰惷愚。
惷字乃醜江,醜用二切,謂生而癡騃,與不識異義者,在三赦之內也。
與憃字不同。
字彙引周禮惷愚於此惷字之下,誤。
憃,chōnɡ,愚也。
愍 【卯集上】【心字部】 愍 〔古文〕【唐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隕切,□音閔。
【說文】痛也。
從心敃聲。
【廣韻】悲也,憐也。
【增韻】恤也,傷也。
【左傳昭元年】吾代二子愍矣。
又【諡法】在國遭憂曰愍,在國逢囏曰愍,禍亂方作曰愍,使民悲傷曰愍。
又【集韻】或作緡。
又通作閔。
【春秋】魯閔公。
【史記】【漢書】作愍。
亦省作□。
【後漢蓋寬饒傳】□傷寬饒,忠直憂國。
又【集韻】忙覲切,音近悶。
強也。
【鄭康成曰】民不愍作勞。
又【集韻】敷文切,音芬。
心亂也。
【正字通】趙宦光謂愍不與閔通,太泥。
忡 【卯集上】【心字部】 忡 【唐韻】【集韻】【韻會】□敕中切,音浺。
【說文】憂也。
【詩召南】憂心忡忡。
又【正韻】昌中切,音充。
義同。
又【轉注古音】葉敕衆切,音寵。
【詩邶風】從孫子仲,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又或作□。
【楚辭九歌】極勞心兮□□。
【註】□,一作忡。
別作忪。
◎按敕字,徹母。
昌字,穿母。
當以徹母爲親也。
怠 【卯集上】【心字部】 怠 【唐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待。
【說文】慢也。
【玉篇】懈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怠。
又通作殆。
【左傳昭五年】滋敝邑休殆。
又【韻會】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