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彑,矢聲。
從二匕,彘足與鹿足同。
【玉篇】豬也。
【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乃以彘嘗麥。
【註】彘,水畜。
【史記貨殖傳】澤中千足彘,其人與千戸侯等。
又草名。
【本草】茢薽,一名彘顱。
又司彘,國名。
【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司彘之國。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河東郡彘縣,順帝改曰永安。
又姓。
【廣韻】左傳有彘恭子。
又與璏通。
【集韻】璏省作彘。
脄 【未集下】【肉字部】 脄 【廣韻】莫杯切【集韻】謨杯切,□音枚。
【說文】背肉也。
【五音集韻】脊側之肉。
【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必脄。
【註】脄,脊側肉也。
【楚辭招魂】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
【註】脄,背也。
又【集韻】【正韻】□莫佩切,音妹。
義同。
【楚辭招魂敦脄註】又音妹。
又【廣韻】【集韻】莫代切【正韻】莫賄切,□音。
義同。
【禮內則麋鹿麕之肉必脄釋文】徐讀亡代反。
【集韻】或作脢。
心 【卯集上】【心字部】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
象形。
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
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
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
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後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
下心字去聲。
又葉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
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葉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葉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又葉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幹,其聲若簫。
有鳳有凰,樂帝之心。
簫葉疏鳩切。
又葉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禦,我來無別心。
聊復寓茲興,茲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從心,就今文言也。
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
亦作。
◎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
辛在眞韻,齊齒音也。
心在侵韻,閉口音也。
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
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
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
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
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忩 【卯集上】【心字部】 忩 與悤同。
【晉書衞恆傳】下筆必爲楷,則號忩忩不暇草書。
【吳志孫和傳】無事忩忩。
餘詳後匆字註。
怄 【卯集上】【心字部】 慪 【集韻】烏侯切,音謳。
恪也。
又【五音集韻】恪侯切,音摳。
義同。
忿 【卯集上】【心字部】 忿 【唐韻】敷粉切【集韻】【韻會】撫吻切,□音魵。
【說文】悁也。
【玉篇】恨也,怒也。
【書君□】爾無忿疾于頑。
【傳】無忿怒疾之也。
又【集韻】父吻切【韻會】扶粉切【正韻】房吻切,□音□。
或作賁。
通作憤。
【大學】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釋文】忿,弗粉反,集韻等書本此讀。
又【玉篇】【廣韻】匹問切【集韻】芳問切,□音湓。
義同。
又通作分。
【杜甫送路侍禦詩】不分桃花紅勝錦。
不分者,不平之意,與忿同。
又葉非律切,音芾。
【劉向九歎】憂心展轉,愁拂鬱兮。
寃結未舒,長隱忿兮。
◎按此字有依敷母切,有依非母切,有依奉母切,皆輕脣音,大略相近。
考證:〔【大學】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註】忿,弗粉反。
〕謹照原書註改釋文。
怃 【卯集上】【心字部】 憮 【集韻】【韻會】□罔甫切,音武。
【說文】愛也。
從心無聲。
【爾雅釋言】撫也。
【註】愛撫也。
【疏】《方言》東齊邠陶之閒謂愛曰憮。
又【廣韻】憮然,失意貌。
【三蒼】怪愕之辭。
【論語】夫子憮然。
【何晏註】爲其不達己意,而便非己也。
【廣韻】或作。
又【五音集韻】況羽切。
【前漢張敞傳】京兆眉憮。
【註】憮,音詡。
孟康曰:北方人以媚好爲詡。
一曰傲也。
又【集韻】荒乎切,音呼。
大也。
【詩小雅】亂如此憮,葉上辜。
【註】火吳反。
【毛傳】憮,大也。
又傲也。
【禮投壺】毋憮毋傲。
又【集韻】【韻會】□微夫切,音無。
【廣韻】空也。
□ 【備考】【子集】【人字部】 □ 孑字之譌,見【海篇】。
怆 【卯集上】【心字部】 愴 【唐韻】初亮切【集韻】【韻會】楚亮切,□音創。
【說文】傷也。
從心倉聲。
【廣韻】悽愴也。
【禮祭義】霜露旣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註】初亮切。
又【集韻】初良切【正韻】齒良切,□音昌。
【集韻】悲也。
【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
歲忽忽兮惟暮,餘感時兮悽愴。
又【廣韻】初兩切【集韻】楚兩切,□音搶。
【廣韻】愴恍,失意貌。
怓 【卯集上】【心字部】 怓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音鐃。
【說文】亂也。
又【韻會】泥交切,音鐃。
義同。
又葉尼□切,音。
【詩大雅】無縱詭隨,以謹惽怓。
式遏□虐,無俾民憂。
◎按《說文》玉篇廣韻集韻類篇正韻皆切孃母,而韻會獨切泥母,然泥母不如孃母之親也。
泥孃二母,徵音旣同,次濁又同,最易相犯。
然泥母,舌動而音在舌端。
孃母,舌靜而音在舌上。
二母雖次濁,泥輕而孃尤輕。
如怓字,女交切,音鐃。
其音在舌上,則孃母切鐃音爲親矣。
凡泥孃二母當淸者,倣此。
庾 【寅集下】【廣字部】 庾 【唐韻】以主切【集韻】【韻會】勇主切,□音窳。
【說文】水槽倉也。
一曰倉無屋者。
【釋名】庾,裕也。
言盈裕也,露積之言也,盈裕不可稱受,所以露積之也。
【詩小雅】曾孫之庾。
【傳】露積曰庾。
【周語】野有庾積。
【史記文帝紀】發倉庾。
【註】在邑曰倉,在野曰庾。
又星名。
【隋書天文志】天倉西南四星曰天庾,積儲粟之所也。
又量名。
與斞通。
【周禮冬官陶人】庾實二觳,厚半寸,脣寸。
【左傳昭二十六年】粟五千庾。
【註】庾十六鬥。
又【韻會】大庾,嶺名。
五嶺之東者。
亦曰東嶠。
又姓。
【廣韻】出潁川新野二望,本自堯時爲庾大夫,因氏焉。
又弓名。
與臾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
【釋文】音庾。
註作庾。
雲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又與□通。
【集韻】□或省作庾。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
【註】臾音庾,字亦作庾。
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謹照原文將註字以下改爲:釋文音庾。
註作庾。
雲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弙 【寅集下】【弓字部】 弙 【唐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說文】滿弓有所向也。
【廣雅】張也。
又【玉篇】持也,指麾也,引也。
又【集韻】空胡切,音枯。
義同。
【廣韻】作□。
恎 【卯集上】【心字部】 恎 【廣韻】【集韻】□徒結切,音姪。
【玉篇】惡性也。
又【集韻】丁結切,音窒。
【博雅】很也。
又職日切,音質。
義同。
又充至切,音痓。
恎,惡性也。
恎,惶遽也。
忴 【卯集上】【心字部】 忴 【集韻】渠淹切,音黔。
【玉篇】心急也。
又【類篇】渠今切,音琴。
忴,健了貌。
恏 【卯集上】【心字部】 恏 【張訢訂正篇海】許皓切,音好。
慾也。
恝 【卯集上】【心字部】 恝 【集韻】居□切,音介。
無愁貌。
【孟子】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爲不若是恝。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訖黠切,音戛。
義同。
又【轉注古音】苦計切,音契。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恝恝之山。
又人名。
炎帝之孫曰靈恝。
又【集韻】牛轄切,音□。
古與忦通。
詳忦字註。
◎按《說文》引孟子作□,而丁公著讀孟子作恝。
朱子因之,當以朱子爲正。
【辰集下】【毛字部】【玉篇】扶木切【廣韻】蒲木切【集韻】步木切,□音僕。
□,毛不理也。
【集韻】或作□。
忛 【備考】【卯集】【心字部】 忛 【字彙補】帆字之誤,見《唐書釋音》。
忪 【卯集上】【心字部】 忪 【廣韻】【韻會】職容切【集韻】諸容切,□音鍾。
【玉篇】心動不定貌。
又驚也,惶遽也。
忬 【卯集上】【心字部】 忬 【廣韻】【集韻】□羊洳切,音豫。
【集韻】先也,安也。
本作預。
或作忬。
通作豫。
又【字彙補】同舒。
徻 【寅集下】【彳字部】 徻 【集韻】烏外切,音懀。
徻徻,屋宇高明也。
茚 【申集上】【艸字部】 茚 【集韻】伊刃切,音印。
【類篇】草名。
忚 【卯集上】【心字部】 忚 【五音集韻】呼雞切,音醯。
【揚子方言】忚,欺慢也。
又【集韻】力者切,音。
忚忚,心不欲貌。
又【集韻】顯計切,音。
義同。
怅 【卯集上】【心字部】 悵 【唐韻】【集韻】【韻會】□醜亮切,音暢。
【說文】望恨也。
【柳宗元夢歸賦】靈幽漠以瀄汨兮,進怊悵而不得。
赲 【酉集中】【走字部】 赲 【集韻】六直切,音力。
【類篇】赲趩,行貌。
廩 【寅集下】【廣字部】 廩 〔古文〕□【唐韻】力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音凜。
【說文】本作。
穀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黃而取之,故謂之。
從入,回,象屋形中有戸牖。
或從度從禾。
【爾雅釋言】廩,廯也。
【玉篇】倉廩也。
【釋名】廩,矜也。
實物可惜者,投之其中也。
【詩周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
【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
【註】庠序亦學也。
魯謂之米廩,虞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
【周語】廩於藉東南,鍾而藏之。
【註】廩,禦廩。
一名神倉,東南生長之處。
鍾,聚也。
爲廩以藏所藉田,以奉粢盛。
【荀子富國篇】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
【註】穀藏曰倉,米藏曰廩。
又給也。
【後漢章帝紀】恐人稍受廩,往來煩劇。
【註】廩,給也。
又天廩,星名。
【隋書天文志】天廩四星在昴南。
【張衡周天大象賦】天廩備稷以祈歆。
又官名。
【周禮地官】廩人掌九穀之數,以待國之匪頒賙賜稍食。
【後漢和帝紀】復置廩犧官。
【註】漢官儀曰:廩犧令一人秩六百石。
又與懍通。
【前漢食貨志】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廩廩也。
又與□通。
【集韻】□或作廩。
考證:〔【荀子富國篇】桓窌倉廩者,財之末也。
〕謹照原文桓改垣。
恘 【卯集上】【心字部】 恘 【廣韻】去秋切,音惆。
戾也。
廚 【寅集下】【廣字部】 廚 【唐韻】直株切【集韻】【韻會】重株切,□音躕。
【說文】庖屋也。
【孟子】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又【玉篇】主也。
【後漢黨錮傳】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嚮,王章,爲八廚。
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
又櫝也。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嘗以一廚畫寄桓□。
【南史齊陸澄傳】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又馗廚,菌也。
【爾雅釋草】中馗菌。
【註】地蕈也。
今江東人名爲土菌。
亦曰馗廚。
又木名。
【集韻】斯條國有廚木,汁肥,可用之煑餅。
【廣韻】俗作廚。
恗 【卯集上】【心字部】 恗 【廣韻】荒烏切【集韻】荒胡切,□音呼。
【博雅】怯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音枯。
義同。
又【集韻】枯瓜切,音誇。
心自大也。
又【五音集韻】苦瓦切,音誇。
心悷也。
恧 【卯集上】【心字部】 恧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女六切,音忸。
【說文】慙也。
從心而聲。
【徐曰】心挫衂也。
【小爾雅】心愧爲恧。
【揚子方言】山之東西,自愧曰恧。
又葉女力切,音匿。
【張衡思□賦】夕惕若厲以省諐兮,懼餘身之未敕。
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
又或作忸。
【六書精蕰】從而從心。
髡首而心懷慙也。
【巳集上】【水字部】【字彙】俗淬字。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匹絳切,音脹。
反聲。
快 【卯集上】【心字部】 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夬切,音塊。
【說文】喜也,從心夬聲。
【廣韻】稱心也,可也。
【後漢蓋勳傳】王允曰:欲得快,司隸校尉,誰可作者。
又【增韻】爽快也,急疾也。
又【戰國策】恭于敎而不快。
【註】謂縱逸也。
又【輟耕錄】世謂有疾曰不快。
【後漢華佗傳】體有不快。
又姓。
又葉窺貴切,音愧。
【易旅卦】心未快也,葉旅于處,未得位也。
【揚子太□經】不宴不雅,禮樂廢也。
拂繫絕纗,心誠快也。
本作□。
俗省作快。
徹 【寅集下】【彳字部】 徹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直列切,音轍。
【說文】通也。
【論語】盍徹乎。
【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
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又【廣韻】徹,達也。
【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劄焉。
【註】發達七劄也。
又【集韻】徹,道也。
又剝取也。
【詩豳風】徹彼桑土。
又治也。
【詩大雅】徹田爲糧。
【傳】徹,治也。
又去也。
【儀禮士冠禮】徹筮席。
【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
【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
【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又毀也。
【詩小雅】徹我牆屋。
【箋】徹毀我牆屋也。
又【揚子方言】徹,列也。
【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又【唐韻】醜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闡入聲。
義同。
【集韻】或作〈足□〉。
渵 【巳集上】【水字部】 渵 【集韻】謨交切,音茅。
大水貌。
捙 【卯集中】【手字部】 捙 【篇海】音裔。
牽引也。
又音曳。
拖曳也。
◎按音義同抴字。
形近拽,譌,文重出。
恡 【卯集上】【心字部】 恡 【正字通】同悋。
恢 【卯集上】【心字部】 恢 【唐韻】苦回切【集韻】【正韻】枯回切,□音魁。
【說文】大也。
從心灰聲。
【韻會】謂志大也。
又【增韻】大之也。
又【玉篇】【集韻】【韻會】□苦虺切。
【集韻】大也。
一曰恢恑,譎怪。
又葉空胡切,音枯。
【道藏歌】五老監戒,心端情自恢。
身度水火官,名入九龍廬。
或作。
恻 【卯集上】【心字部】 惻 〔古文〕□【唐韻】【正韻】初力切【集韻】【韻會】察色切,□音測。
【說文】痛也。
從心則聲。
【廣韻】愴也。
【易井卦】井渫不食,爲我心惻。
【揚子太□經】翕繳惻惻。
悄 【卯集上】【心字部】 悄 【唐韻】親小切【集韻】【韻會】【正韻】七小切,□音□。
【說文】憂也。
【詩邶風】憂心悄悄。
又【□風】勞心悄兮。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肖切,音俏。
急也。
悇 【卯集上】【心字部】 悇 【廣韻】他胡切【集韻】通都切,□音。
【廣雅】懷憂貌。
【集韻】憛悇。
禍福未定也。
【後漢馮衍顯志賦】終悇憛而洞疑。
又【集韻】同都切,音徒。
苦憂也。
又【集韻】羊諸切,音餘。
樂也。
又【廣韻】抽據切【集韻】楮禦切,□音絮。
憂也。
或從慮。
又【集韻】【類篇】□羊茹切,音預。
義同。
悿 【卯集上】【心字部】 悿 【廣韻】他玷切【集韻】他點切,□音忝。
【玉篇】弱也。
又【集韻】他典切,音腆。
悿□,心惑也。
惬 【卯集上】【心字部】 愜 同。
見上(字)註。
弔 【寅集下】【弓字部】 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嘯切,音釣。
【說文】問終也。
【禮曲禮】知生者弔,知死者傷。
【玉篇】弔生曰唁,弔死曰弔。
【急就篇】喪弔悲哀面目腫。
【註】於人持弓爲弔。
上古葬者,衣之以薪,無有棺槨,常苦禽獸爲害,故弔問持弓會之,以助彈射也。
又傷也,愍也。
【詩檜風】中心弔兮。
【傳】弔,傷也。
又【小雅】不弔昊天。
【傳】弔,愍也。
又龍種曰弔。
【裵淵廣州記】弔,生嶺南,蛇頭龜身,水宿木棲。
其膏至輕利,銅及瓦器盛之皆浸出,置雞卵殼中則不漏。
【蘇頌本草圖經】吉弔脂,龍所生也。
又【廣韻】都歷切【集韻】【韻會】丁歷切,□音的。
【爾雅釋詁】弔,至也。
【書盤庚】非廢厥謀,弔由靈。
【詩小雅】神之弔矣。
裴淵《廣州記》 彜 【寅集下】【彐字部】 彜 〔古文〕□□□【唐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姨。
【說文】宗廟常器也。
從糸。
糸,綦也。
升,持米器,中實也。
彑聲。
【左傳襄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彜器。
【註】謂鍾鼎爲宗廟之常器。
又【廣韻】酒尊也。
【爾雅釋器】彜卣罍,器也。
【註】皆盛酒尊,彜其總名。
【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辨六彜之名物,以待祼將。
【註】六彜,雞彜,鳥彜,黃彜,虎彜,蜼彜,斝彜。
又【廣韻】法也。
【周禮春官】司尊彜。
【註】彜,灋也。
言爲尊之灋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
【書洪範】彜倫攸敘。
【詩大雅】民之秉彜。
【玉篇】一作□。
考證:〔【爾雅釋器】彜卣壘,器也。
〕謹照原文壘改罍。
彬 【寅集下】【彡字部】 彬 〔古文〕份【唐韻】府巾切【集韻】【韻會】悲巾切,□音豳。
【說文】文質備也。
【廣韻】文質雜半。
【論語】文質彬彬。
又【類篇】逋還切,音班。
采明也。
【子集下】【刀字部】【字彙補】盧坦切,音朗。
明也。
【淮南子原道訓】耳聽滔奇麗激抮之音。
與剆字不同。
忮 【卯集上】【心字部】 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支義切,音寘。
【說文】很也。
從心支聲。
一曰懻忮,強害也。
【詩邶風】不忮不求。
【莊子齊物論】大勇不忮。
又通作伎。
【詩大雅】鞠人伎忒。
又【集韻】奇寄切,音芰。
詩不忮不求,韋昭讀。
又【集韻】居企切,音馶。
又遣□切,音企。
又章移切,音支。
義□同。
又【集韻】翹移切,音祇。
彊也。
忀 【寅集下】【彳字部】 忀 【廣韻】息良切【集韻】思將切,□音襄。
【玉篇】忀徉也。
【集韻】忀徉,逍遙也。
一曰行貌。
又與躟同。
【集韻】躟或作忀。
延 【寅集下】【廴字部】 延 【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綖。
【說文】長行也。
又【廣韻】進也。
【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
【儀禮覲禮】□者延之曰升。
【註】從後詔禮曰延。
延,進也。
又【爾雅釋詁】長也。
【揚子方言】延永,長也。
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
【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又【廣韻】遠也。
【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裡。
又【爾雅釋詁】□也。
【疏】鋪□也。
又【正韻】納也。
【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又【集韻】及也。
【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又【廣韻】稅也,言也。
又【韻會】遷延也,淹久貌。
【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
【註】遷延,卻退也。
【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
【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又盤屈曰宛延。
【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
【註】宛延,長曲貌。
又【爾雅釋詁】閒也。
【疏】謂閒□。
今墓道也。
【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又【韻會】州名。
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又地名。
【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
【註】廩延,鄭邑。
□留酸棗縣北有延津。
又【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
【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
又【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
【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又姓。
【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又【集韻】以淺切,音演。
冕上覆也。
【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
【集韻】或作綖。
又【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音羨。
【集韻】延,及也。
【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
望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
【註】延言互相周通。
廻 【寅集下】【廴字部】 廻 【篇韻】同回。
【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按韻書無此廻字。
據《廣韻》廻當作迴。
彸 【寅集下】【彳字部】 彸 【廣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鍾。
【廣韻】征彸,行貌。
【韻會】行遽也。
又【集韻】征彸,怖遽貌。
【王裒四子講德論】百姓征彸,無所措其手足。
【註】征彸,徨懼貌。
憈 【卯集上】【心字部】 憈 【集韻】丘於切,音虛。
志怯也。
悎 【卯集上】【心字部】 悎 【集韻】下老切,音皓。
懼也。
又【玉篇】心動也。
又居效切,音敎。
驚也。
又【集韻】【類篇】□枯沃切,音酷。
怖也。
又【類篇】訖嶽切,音覺。
義同。
徢 【寅集下】【彳字部】 徢 【集韻】悉協切,音燮。
趨行貌。
徠 【寅集下】【彳字部】 徠 【玉篇】古文來字。
【楚辭九章】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前漢郊祀歌】天馬徠從西極。
又【韻會】徂徠,山名。
【詩魯頌】徂來之松,作徂來。
又與勑同。
【說文】勑或作徠。
亦作來逨。
詳力部勑字註。
徣 【備考】【寅集】【彳字部】 徣 【篇海類編】同借。
徉 【寅集下】【彳字部】 徉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音羊。
【玉篇】彷徉也。
【廣韻】忀徉,徙倚也。
【廣雅】徜徉,戲蕩也。
【楚辭招魂】彷徉無所倚,廣大無所極。
志 【卯集上】【心字部】 志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職吏切【正韻】支義切,□音鋕。
【說文】從心之聲。
志者,心之所之也。
【論語】志於道。
【詩序】在心爲志。
又【廣韻】意慕也。
【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
【註】志者,意所擬度也。
【禮少儀】問蔔筮曰:義歟,志歟。
義則可問,志則否。
【註】義,正事也。
志,私意也。
又準志也。
【書盤庚】若射之有志。
【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又章志也。
【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
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
【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又本志也。
【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
【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
【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又記也。
與誌同。
或作識。
【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
【前漢書】有十志。
【師古曰】志,記也。
積記其事也。
【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又【集韻】昌志切。
與幟通。
旗也。
【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又箭鏃也。
【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
【註】鏃,今之錍箭。
志,今之骨骲。
又葉眞而切,音支。
【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悫 【卯集上】【心字部】 愨 【唐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正韻】乞約切,□音鷇。
【說文】謹也。
從心聲。
【廣韻】善也,願也,誠也。
【荀子不苟篇】有愨士者。
又【諡法】行見中外曰愨。
又或作慤。
【禮禮器】七介以相見也。
不然則已慤。
又【檀弓】孔子曰:殷已慤。
【疏】質慤也。
又通作□。
《檀弓》殷已慤。
陸德明釋文:慤本又作□。
又葉枯沃切,音酷。
【張衡東京賦】所貴惟賢,所寶惟穀。
民去末而反本,鹹懷忠而抱愨。
【集韻】又作□。
大抵愨慤慤殻或省或通,□存可也。
考證:〔又通作殻。
【周禮秋官大司□註】願殻愼也。
亦作慤。
〕謹按周禮註慤不作殻,惟檀弓釋文慤字有作殻者。
謹將通作殻之殻改□。
周禮以下十五字改檀弓殷已慤。
陸德明釋文慤本又作□。
〔【張衡東京賦】民去末而反本,感懷忠而抱愨。
〕謹照原文感懷改鹹懷。
復 【寅集下】【彳字部】 復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
【說文】往來也。
【廣韻】返也。
【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
【傳】復,還也。
【詩小雅】言歸思復。
又【韻會】答也。
【書說命】說復于王。
又【韻會】白也。
【禮曲禮】願有復也。
又【韻會】反命也。
【周禮天官】諸臣之復。
【註】復,報也,反也。
【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又招魂曰復。
【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
【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又興復。
【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又姓。
【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又州名。
【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又復陶,官名。
【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
【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又衣名。
【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
【註】秦所遺羽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
【集韻】重也。
【正韻】反覆也。
【易復卦】反復其道。
【詩小雅】顧我復我。
【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又【正韻】復,除也。
【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
【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又與複通。
【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
【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
【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又與覆通。
【詩大雅】陶復陶穴。
【音義】復,累土於地上。
【說文】作覆。
又【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
【集韻】又也。
【增韻】再也。
【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又葉房月切,音伐。
【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
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
渴,巨列切。
又□□□。
忔 【卯集上】【心字部】 忔 【廣韻】【集韻】【韻會】□許訖切,音迄。
【博雅】喜也。
【史記周本紀】棄爲兒時,忔如巨人之志。
又【集韻】魚乙切,音仡。
心不欲也。
【史記倉公傳】數忔食飮。
态 【卯集上】【心字部】 態 【唐韻】【集韻】【韻會】□他代切,音貸。
【說文】意也。
從心從能。
【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
或從人作。
又【集韻】乃代切,音耐。
義同。
又葉徒故切,音度。
【司馬相如子虛賦】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
徼□受詘,殫覩衆物之變態。
又葉他計切,音替。
【戰國策】科條旣備,民多僞態。
【楚辭九章】懲於羹者而吹□兮,何不變此志也。
欲釋階而登天兮。
猶有曩之態也。
又葉他禮切,音體。
【司馬相如封禪書】白質黑章,其義可喜。
旼旼穆穆,君子之態。
又葉土宜切,音梯。
【屈原離騷】忳鬰悒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
廱 【寅集下】【廣字部】 廱 【廣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雝。
【爾雅釋訓】廱廱,和也。
又辟廱,學名。
【說文】天子饗飮辟廱。
【廣韻】辟廱,天子敎宮。
【詩大雅】於樂辟廱。
【傳】水旋丘如璧,曰辟廱。
【白虎通】辟廱,四面如璧,水雝之,在南方七裡之內,立明堂於中。
月令論曰:取其宗廟之淸,則曰淸廟。
取其正室之貌,則曰太廟。
取其堂,則曰明堂。
取其四門之學,則曰太學。
取其水周圓璧,則曰辟廱。
【三輔黃圖】璧廱如璧之圓,廱之以水,象敎化流行也。
又【集韻】通作雝。
【詩周頌】于彼西雝。
又通作雍。
【前漢河閒獻王傳】對三雍宮。
【註】應劭曰:辟雍,靈臺,明堂也。
雍,和也。
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
又茨,一名雞廱。
【莊子庚桑楚】雞廱也,豕零也。
又雍縣。
亦作廱。
【前漢百官表】廱,太宰太祝令丞。
【註】師古曰:五畤在廱,故特設太宰以下諸官。
又【集韻】與壅通。
【前漢五行志】成公五年,梁山崩,廱河三日不流。
【註】師古曰:廱,讀曰雍。
◎按《穀梁傳》本作壅。
彃 【寅集下】【弓字部】 彃 【唐韻】畢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畢。
【說文】射也。
【楚辭天問】羿焉彃日。
又【類篇】一曰弦也。
彈 【寅集下】【弓字部】 彈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
【玉篇】行丸也。
【吳越春秋】彈生於古之孝子。
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
【李尤彈銘】昔之造彈,起意弦木。
以彈爲矢,合竹爲樸。
又彈丸,喻小也。
【史記虞卿傳】此彈丸之地。
又鬼彈。
【水經注】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氣特惡,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
又【廣韻】徒幹切【集韻】【韻會】唐幹切【正韻】唐闌切,□音檀。
【廣韻】射也。
【集韻】彈丸射也。
【左傳宣二年】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
又擊也。
【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其劒而歌。
又【韻會】鼓爪曰彈。
【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
【史記五帝紀】舜彈五絃之琴。
又【廣韻】糾也。
【增韻】劾也。
【周禮地官裡宰註】街彈之室。
【疏】漢時在街置室,檢彈一裡之民。
【後漢史弼傳】州司不敢彈糾。
又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句兵欲無彈。
【註】句兵,戈戟屬。
彈謂掉也。
又彈棊。
【西京雜記】成帝好蹴踘,羣臣以爲勞。
帝曰: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
家君作彈棊以獻。
又葉徒沿切,音田。
【陸機文賦】抱景者鹹叩,懷響者必彈。
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以討源。
又□字。
彌 【寅集下】【弓字部】 彌 〔古文〕□【廣韻】武移切【集韻】【韻會】民□切,□音迷。
【說文】弛弓也。
又【玉篇】徧也。
【周禮春官大祝】彌祀社稷禱。
【註】彌猶徧也。
又【類篇】終也。
【詩大雅】誕彌厥月。
【傳】彌,終也。
又【廣韻】益也。
【論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又【廣韻】長也,久也。
又遠也。
【左傳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備彌甥也。
【註】彌遠也。
又祲也。
【周禮春官□祲】掌十煇之法,七曰彌。
【註】彌者,白虹彌天也。
又彌縫,補闕也。
【易繫辭】彌綸天地之道。
【疏】彌,謂彌逢補合。
【左傳僖二十六年】彌縫其闕。
又彌彌,猶稍稍也。
【前漢韋賢傳】彌彌其失。
又彌龍,車飾。
【史記禮書】彌龍所以養威也。
【註】索隱曰:謂金飾衡軛爲龍。
又扞彌,國名。
【前漢西域傳】扞彌國,今名寧彌。
又姓。
【廣韻】三輔決錄有新豐彌升。
又羌複姓,後秦將軍彌姐婆觸。
又【類篇】綿批切,音迷。
嫛彌,嬰兒也。
【禮雜記】中路嬰兒失其母焉。
【註】嬰,猶嫛彌也。
又【韻會】母婢切,彌上聲。
【類篇】止也。
【韻會】息也。
【周禮春官小祝】彌災兵。
【前漢李廣傳】彌節白檀。
【註】彌節,少安之意。
【韻會】通作弭。
彍 【寅集下】【弓字部】 彍 【玉篇】同彉。
又彍騎,唐宿衞兵也。
【唐書兵志】開元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華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長從兵,共十二萬,號曰長從宿衞。
明年,更號曰彍騎。
又凡迅捷者曰彍。
【韓愈送窮文】駕塵彍風,與電爭光。
彑 【寅集下】【彐字部】 彑 【說文】彐本作彑。
豕之頭,象其銳而上見也。
恂 【卯集上】【心字部】 恂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荀。
【說文】信心也。
從心旬聲。
【書立政】廸知忱恂。
【傳】恂,信也。
又樂也,慄也。
【增韻】嚴謹貌。
又溫恭貌。
又信實之貌。
【後漢召馴傳】德行恂恂召伯春。
又通作悛。
【前漢李廣傳】恂恂如鄙人。
【史記】作悛悛。
亦通作洵。
【詩鄭風】泃美且都。
古作恂。
又【集韻】松倫切,音旬。
恂恂,善誘也。
【莊子徐無鬼】恂然棄而走。
郭象讀。
又【五音集韻】聳尹切,音筍。
嚴慄也。
又【集韻】【類篇】【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
【大學】恂,慄也。
鄭氏讀。
又【集韻】輸閏切,音瞬。
恂然,遽也。
【列子黃帝篇】怵然有恂日之志。
【何承天纂文】吳人呼瞬目爲眴目。
性 【卯集上】【心字部】 性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正切,音姓。
【中庸】天命之謂性。
【註】性是賦命自然。
【孝經說曰】性者,生之質也。
若木性則仁,金性則義,火性則禮,水性則知,土性則信。
又【通論】性者,生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
杜子春讀生爲性。
【賈疏】性亦訓生,義旣不殊,故後鄭不破之也。
又【貉隸註】不生乳。
劉音色敬切。
又無爲而安行,曰性之。
【孟子】堯舜性之也。
又姓。
又【集韻】新佞切,音勝。
心悸也。
【□淳曰】性字從生從心,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
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
杜子春讀生爲性。
【釋文】性亦訓生。
〕謹照周禮原本釋文改賈疏。
恉 【卯集上】【心字部】 恉 【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音指。
通作旨。
【說文】意也。
又【集韻】【類篇】□脂利切,音至。
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正字通】同瀰。
俗省作。
【巳集上】【水字部】【字彙】俗涓字。
庺 【寅集下】【廣字部】 庺 【海篇】古文松字。
註詳木部四畫。
弁 【寅集下】【廾字部】 弁 【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正韻】毗面切,□音汴。
【說文】本作。
冕也。
象形。
或作弁。
【玉篇】,弁也,攀也,所以攀持髮也。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弁,名出於槃。
槃,大也,言所以自光大也。
【疏】弁是古冠之大號。
【釋名】弁如兩手相合抃。
時也以爵韋爲之,謂之爵弁。
以鹿皮爲之,謂之皮弁。
以□韋爲之也。
【詩衞風】會弁如星。
又急也。
【禮玉藻】弁行剡剡起屨。
【疏】弁,急也。
剡剡,身起貌。
急行欲速,而身屨恆起也。
又戰懼狀。
【前漢嚴延年傳】吏皆股弁。
【註】股戰若弁。
弁謂撫手也。
又【王莽傳】予甚弁焉。
【註】弁,疾也。
一曰撫手也,言驚懼也。
又手搏也。
【前漢甘延壽傳】試弁爲期門。
【註】弁,手搏。
又星名。
【星經】天弁九星,在建近河,爲市官之長。
又地名。
【禮檀弓】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
又姓,與卞通。
【前漢東方朔傳】弁嚴子爲衞尉。
又山名。
【廣輿記】卞山,一名弁山。
山石瑩然如玉。
在今湖州府城北。
又【集韻】薄官切,音盤。
與般同。
樂也。
【詩小雅】弁彼鸒斯。
【傳】弁,樂也。
弇 【寅集下】【廾字部】 弇 〔古文〕□□【唐韻】一儉切【集韻】衣檢切【正韻】於檢切,□音奄。
【爾雅釋言】蓋也。
【註】謂覆蓋。
又【釋天】弇日爲蔽雲。
【註】暈氣五彩覆日也。
又【爾雅釋言】同也。
又【類篇】弇中,隘道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行及弇中。
又器之口小中寬者曰弇。
【周禮春官】侈聲筰,弇聲鬱。
【註】弇謂中央寬也。
弇則聲鬱勃不出也。
【冬官考工記】侈弇之所由興。
【疏】由鍾口侈弇,所興之聲,亦有柞有鬱。
【呂氏春秋】其器宏以弇。
【註】宏大弇深,象冬閉藏也。
又內向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棧車欲弇。
【疏】棧車無革鞔輿,易可坼壞,故當弇向內爲之。
又地名。
【淮南子地形訓】正西弇州曰幷土。
又山名。
【山海經】大荒西有弇州之山。
【穆天子傳】天子賔於西王母,乃紀其迹於弇山,名曰西王母之山。
【註】弇口之入。
又弇茲,神名。
【山海經】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茲。
又【類篇】那含切,音南。
姓也。
又【唐韻】古南切,音蜬。
亦蓋也。
又【集韻】於豔切,音厭。
【周禮春官】弇聲鬱。
【釋文】劉昌宗讀。
考證:〔【周禮春官】侈聲窄,弇聲鬱。
〕謹照原文窄改筰。
〔【穆天子傳】【註】弇日之所。
〕謹照原文日之所改口之入。
彀 【寅集下】【弓字部】 彀 【唐韻】古□切【集韻】居□切,□音遘。
【廣雅】張也。
【玉篇】張弓弩。
【孟子】羿之敎人射,必志於彀。
【史記李牧傳】彀者十萬人。
【周亞夫傳】彀弓弩持滿。
又通作句。
【詩大雅】敦弓旣句。
廎 【寅集下】【廣字部】 廎 【集韻】窺營切,音傾。
屋側也。
又犬穎切,音頃。
小堂也。
又棄挺切,音謦。
義同。
又傾夐切,頃去聲。
瓜屋也。
本作。
廴 【寅集下】【廴字部】 廴 【唐韻】餘忍切【集韻】以忍切,□音引。
【說文】廴,長行也。
從彳,引之。
又【集韻】羊進切,音酳。
延也。
【玉篇】今作引。
形 【寅集下】【彡字部】 形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音邢。
【說文】象形也。
【釋名】形有形象之異也。
【易乾卦】品物流形。
又【繫辭】在地成形。
又【玉篇】形,容也。
【書說命】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傳】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
【穀梁傳桓十四年】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
【註】貌,姿體。
形,容色。
又【韻會】形,體也。
【前漢楊王孫傳】形骸者,地之有也。
又【正韻】現也。
【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又骨露也。
【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
【註】形謂骨見。
又地勢也。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
【註】得形勢之勝便者。
【前漢鼂錯傳】臣聞用兵臨戰合刅之急者。
一曰得地形。
又器也。
【史記秦本紀】飯土塯,啜土形。
【註】如淳曰:土形,飯器之屬,瓦器也。
◎按與鉶同。
恃 【卯集上】【心字部】 恃 【唐韻】時止切【五音集韻】丞矢切,□音市。
【說文】賴也。
從心寺聲。
【廣韻】依也。
【詩小雅】無母何恃。
又【集韻】丈裡切,音峙。
心不明也。
又【玉篇】【廣韻】【集韻】□時史切,音侍。
【集韻】仗也。
或作。
恇 【卯集上】【心字部】 恇 【唐韻】【韻會】【正韻】去王切【集韻】曲王切,□音匡。
【說文】怯也。
從心匡聲。
又恐也。
【梁鴻適吳詩】嗟恇恇兮誰留。
又通作匡。
【禮禮器】衆不匡懼。
【註】與恇同。
又【五音集韻】丘往切。
義同。
本作□,省作恇。
愅 【卯集上】【心字部】 愅 【集韻】各核切。
與諽同。
【說文】從言,或從心。
飾也。
一曰謹也,更也。
【荀子禮論篇】愅詭。
【註】變異感動之容。
又克革切,音礊。
義同。
恍 【卯集上】【心字部】 恍 【集韻】【韻會】□虎晃切。
與慌怳□同。
【老子道德經】惚兮恍兮。
又【廣韻】古黃切【集韻】姑黃切,□音光。
武也。
本作僙。
通作光。
恒 【卯集上】【心字部】 恒 【字彙】俗恆字。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他刀切,音絛。
日色。
或作。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呼瓜切,音花。
水也。
恕 【卯集上】【心字部】 恕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商署切【正韻】商豫切,□書去聲。
【說文】仁也。
【傳曰】仁者,必恕而後行也。
【禮中庸疏】恕,忖也,忖度其義於人也。
【論語】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程註】恕者,仁之施也。
【朱註】恕非寬假之謂。
又曰:推已及物爲恕。
【說文》長箋】如心爲恕,會意。
廊 【寅集下】【廣字部】 廊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
【說文】東西序也。
【玉篇】廊,廡下也。
【廣韻】殿下外屋也。
【前雙竇嬰傳】賜金,□廊廡下。
【註】師古曰:廊,堂下周屋也。
【揚雄光祿勳箴】廊殿門闥,限以禁界。
又通作郞。
【前漢董仲舒傳】蓋聞唐虞之時,遊於巖郞之上。
【註】晉灼曰:堂邊廡。
巖郞,謂嚴峻之郞也。
又【司馬相如傳】陛下築郞臺,恐其不高。
【註】師古曰:郞堂,下周廂也。
弤 【寅集下】【弓字部】 弤 【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
【玉篇】舜弓名。
【孟子】琴朕弤朕。
【註】弤,彫弓也。
【疏】彫弓,漆赤弓也。
亦曰彤弓。
又與弴通。
【玉篇】同弴。
畫弓也。
恾 【卯集上】【心字部】 恾 【廣韻】莫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郞切,□音茫。
怖也。
【列子楊朱篇】恾然無以應。
又【廣韻】與忙同。
憫 【卯集上】【心字部】 憫 【廣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隕切,□音閔。
【集韻】憂也。
或書作□。
彳 【寅集下】【彳字部】 彳 【唐韻】【集韻】□醜亦切,音敕。
【說文】小步也。
象人脛三屬相連也。
【集韻】彳亍,足之步也。
【元包經】爪丮血,趾彳亍。
【潘嶽射雉賦】彳亍中輟。
【註】徐爰曰:彳亍,止貌。
張銑曰:行貌,中少留也。
又【集韻】甫玉切,峰入聲。
足下齊也。
徑 【寅集下】【彳字部】 徑 【集韻】古定切【韻會】【正韻】吉定切,□音徑。
【說文】步道也。
【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
【玉篇】小路也。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徑路。
【疏】徯徑,細小狹路。
【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
【註】徑容牛馬。
【疏】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
【禮月令】審端徑術。
【三輔決錄】蔣詡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遊。
又【廣雅】徑,袤也。
【禮曲禮】送喪不由徑。
【註】徑,邪路也。
又疾也,直也。
【史記大宛傳】張騫曰: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從蜀宜徑。
【註】如淳曰:徑,疾也。
【唐書盧藏用傳】仕宦之捷徑。
又直波也。
【爾雅釋水】直波爲徑。
【註】言徑涏。
又【集韻】徑,直也。
【禮檀弓】有直情而徑行者。
又猶行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晉趙衰以壺飱從徑,餒而弗食。
又【集韻】堅靈切,音經。
行過也。
【史記高祖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
又【韻會】通作俓。
【史記司馬相如傳】俓峻赴險。
又與竟通。
【史記淳于髡傳】不過一鬥,徑醉矣。
徦 【寅集下】【彳字部】 徦 【唐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音賈。
【說文】至也。
【揚子方言】徦□,至也。
邠唐冀兗之閒曰徦,或曰格。
又【集韻】居迓切,賈去聲。
又【類篇】各額切,音格。
義□同。
【廣韻】一作假。
又與遐同。
【集韻】遐或作徦。
忣 【卯集上】【心字部】 忣 【正字通】同。
【淮南子繆稱訓】忣于不已知者,不自知也。
悷 【卯集上】【心字部】 悷 【廣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
【集韻】懍悷,悲貌。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
義同。
惗 【卯集上】【心字部】 惗 【集韻】諾葉切,音撚。
愛也。
又暗聲憶也。
又【五音集韻】蘇佃切,音線。
義同。
【醜集上】【口字部】【篇海】與嵌同。
□,山也。
又【字彙補】音堪。
蠻曲名。
唐韋臯進蠻中樂曲十一:聰綱摩。
惞 【卯集上】【心字部】 惞 【集韻】許斤切,音忻。
喜也。
亦作欣訢。
悵 【卯集上】【心字部】 悵 【唐韻】【集韻】【韻會】□醜亮切,音暢。
【說文】望恨也。
【柳宗元夢歸賦】靈幽漠以瀄汨兮,進怊悵而不得。
【辰集下】【歹字部】【廣韻】烏賄切【集韻】鄔賄切,□音猥。
□,不知人也。
一曰弱也。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私列切,音薛。
同渫。
除去也。
一曰漏也。
【班固東都賦】士怒未。
又以制切,音曳。
【禮曲禮】蔥渫處末。
【註】,烝蔥也。
石經作。
廉 【寅集下】【廣字部】 廉 〔古文〕磏槏□□【唐韻】力兼切【集韻】【韻會】離鹽切【正韻】力鹽切,□音匳。
【說文】仄也。
【儀禮鄕飮酒禮】設席於堂廉東上。
【註】側邊曰廉。
【前漢賈誼傳】廉遠地則堂高。
【註】廉,側隅也。
又【釋名】斂也,自檢斂也。
又【玉篇】淸也。
【廣韻】儉也。
【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
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註】旣斷以六事,又以廉爲本。
【疏】廉者,潔不濫濁也。
又【玉篇】棱也。
【書臯陶謨】□而廉。
【傳】性□大而有廉隅。
【禮儒行】砥礪廉隅。
又察也。
【後漢魯恭傳】袁安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
又【通典】官制有廉訪使廉使。
【正字通】今稱臬司。
又嚴利也。
【禮月令】其器廉以深。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紾而搏廉。
【註】廉,嚴利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廉縣。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廉州本合州,武德四年曰越州,貞觀八年更名。
又姓。
【史記廉頗傳】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又飛廉,漢宮名。
【前漢武帝紀】作長安飛廉館。
【註】應劭曰:飛廉,神禽,能緻風氣者也。
晉灼曰:身似鹿,頭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
弗 【寅集下】【弓字部】 弗 【唐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紱。
【說文】撟也。
【玉篇】不正也。
【韻會】違也。
又不也。
【書堯典】績用弗成。
【春秋僖二十六年】公追齊師至巂,弗及。
【公羊傳註】弗者,不之深者也。
又【韻會】不可也,不然也。
【史記孔子世家】弗乎弗乎。
又去也。
【詩大雅】以弗無子。
【傳】弗,去也。
去無子,求有子。
【箋】弗之爲言祓也。
又滭弗,盛貌。
【司馬相如子虛賦】滭弗宓汨。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滭弗宓泊。
〕謹照原文泊改汨。
弸 【寅集下】【弓字部】 弸 【廣韻】父耕切【集韻】【韻會】蒲萌切,□音輣。
【說文】弓強貌。
【庾信馬射賦】弓如明月對弸。
又【廣雅】滿也。
【揚子法言】或問:言成文,動成德,何以也。
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又【集韻】【韻會】□悲陵切,音崩。
義同。
又【廣韻】普耕切,音怦。
弸彋也。
又【類篇】披朋切,音漰義同。
廦 【寅集下】【廣字部】 廦 【廣韻】北激切【集韻】必歷切,□音鼊。
【廣韻】室屋。
又【廣韻】【集韻】□必益切,音壁。
【說文】牆也。
又【集韻】匹辟切,音僻。
義同。
【玉篇】今作壁。
彩 【寅集下】【彡字部】 彩 【唐韻】【正韻】倉宰切【集韻】此宰切,□音采。
【說文】文章也。
從彡,采聲。
【廣韻】光彩。
【集韻】通作采。
怩 【卯集上】【心字部】 怩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女夷切【五音集韻】年支切,□音尼。
【說文】忸怩,慙也。
從心尼聲。
【孟子】忸怩。
【註】慚色也。
又【正韻】年題切,音泥。
義同。
又【廣韻】【韻會】□尼質切,音暱,愧也。
本作。
或作怩。
◎按女字孃母,年字泥母,當以孃母爲親也。
蓋泥孃二母,徵音旣同,次濁又同,最易相犯。
但泥字音在舌端,孃母音在舌上,雖同一次濁,然泥輕,而孃尤輕,此不可不辨。
恟 【卯集上】【心字部】 恟 【廣韻】【集韻】□許容切,音胷。
懼也。
又【五音集韻】詡拱切,音洶。
【韓愈會合聮句】鬼窟脫幽妖,天居覿淸栱。
京遊步方振,謫夢意猶恟。
或作忷。
窂 【午集下】【穴字部】 窂 【廣韻】魯刀切【集韻】朗刀切,□音牢。
實也,與牢同。
閑養牛馬圈也。
【劉歆遂初賦】天烈烈以厲高兮,寥□窻以梟窂。
【寅集上】【子字部】【集韻】子古作。
註詳部首。
悊 【卯集上】【心字部】 悊 【集韻】哲,古作悊。
【前漢□法志】聖人旣躬,明悊之性。
【五行志】視之不明,是謂不悊。
【韋孟在鄒詩】赫赫天子,明悊且仁。
又【漢書】引臯陶謨,知人則哲,亦作則,悊。
蓋大篆從心,小篆從口。
今文多作哲,隷用小篆也。
悐 【卯集上】【心字部】 悐 【說文】本作惕。
或從狄。
【楚辭九章】悼來者之悐悐。
【朱註】悐悐。
憂懼貌。
又【前漢王商傳】卒無怵悐。
砞 【午集下】【石字部】 砞 【集韻】莫葛切,音抹。
【玉篇】碎石也。
弜 【寅集下】【弓字部】 弜 【唐韻】其兩切,強上聲。
【說文】彊也,弓有力也。
【集韻】弓彊貌。
【華陽國志】秦昭襄王時白虎爲害,於是夷作白竹弩,射殺白虎,世號白虎復夷。
一曰闆楯蠻。
今所謂弜頭虎子者也。
又【廣韻】【集韻】□渠良切,音強。
又【集韻】翹移切,音祁。
義□同。
彥 【寅集下】【彡字部】 彥 【唐韻】魚變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正韻】倪甸切,□音諺。
【說文】美士有文,人所言也。
【爾雅釋訓】美士爲彥。
【註】人所彥詠。
【疏】國有美士,爲人所言道。
【書太甲】旁求俊彥。
【詩鄭風】邦之彥兮。
又葉倪堅切,諺平聲。
【陸雲陸公誄】和音嗣世,不替碩彥。
明鑒在下。
隆命上□。
廮 【寅集下】【廣字部】 廮 【唐韻】【集韻】於郢切【韻會】幺郢切【正韻】庾頃切,□癭上聲。
【說文】安止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鉅鹿郡有廮陶縣。
恅 【卯集上】【心字部】 恅 【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老。
愺恅,心亂也。
恨 【卯集上】【心字部】 恨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音拫。
【說文】怨也。
從心艮聲。
一曰怨之極也。
【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
先主深以爲恨。
又悔恨也。
【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
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又葉胡甸切,音現。
【歐陽修祭範仲淹文】自公雲亡,謗不待辨。
始屈終伸,公其無恨。
【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
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恰 【卯集上】【心字部】 恰 【廣韻】【正韻】苦洽切【集韻】【韻會】乞洽切,□音搯。
【說文】用心也。
又恰恰,鳥鳴聲。
【杜甫詩】自在嬌鶯恰恰啼。
又適當之辭。
【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沺 【巳集上】【水字部】 沺 【廣韻】徒年切【集韻】亭年切,□音田。
【字林】沺沺,水勢廣大貌。
【郭璞江賦】溟漭渺沔,汗汗沺沺。
恥 【卯集上】【心字部】 恥 【唐韻】敕裡切【集韻】醜裡切,□褫上聲【說文】辱也。
從心耳聲。
【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
【註】恥辱之也。
【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況國乎。
【註】言不可辱也。
又【廣韻】慙也。
【孟子】人不可以無恥。
【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從心耳會意。
取聞過自愧之義。
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
俗譌作恥。
悑 【卯集上】【心字部】 悑 怖本字。
詳怖字註。
往 【寅集下】【彳字部】 往 〔古文〕□□【唐韻】于兩切【集韻】雨兩切【正韻】羽枉切,□王上聲。
【說文】之也。
【玉篇】行也,去也。
【易履卦】素履往無咎。
【書舜典】帝曰:兪,汝往哉。
【禮曲禮】禮尚往來。
往而不來,非禮也。
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又【玉篇】古往也。
【廣韻】往,昔也。
【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
【前漢武帝紀】稽諸往古,制宜於今。
又約舉前事曰往往。
【史記五帝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敎固殊焉。
又凡以物緻人曰往。
【曹植與楊修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刊定也。
【王羲之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緻意。
又【集韻】於放切,王去聲。
歸嚮也。
【史記孔子世家贊】雖不能至,然心鄕往之。
又葉尹竦切,音勇。
【東方朔七諫】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
虎嘯而谷風生兮,龍至而錦雲往。
【子集下】【廠字部】【玉篇】音溪。
倒地。
徏 【寅集下】【彳字部】 徏 【集韻】與陟同。
錄 【戌集上】【金字部】 錄 【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六。
【說文】金色也。
又【玉篇】貝文也。
又【說文】借鈔寫字也。
【正字通】謄寫曰錄。
又【集韻】一曰采也。
【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
【註】取也。
又【集韻】記也。
【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
【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
又【增韻】齒也,總也。
【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
【註】大錄,總錄也。
又錄事,官名。
【職官要錄】總錄衆事。
又內錄,錄尚書事也。
【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
又籍也。
【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
【註】定其錄籍。
又【正字通】書篇名。
梁阮孝緒撰七錄十二卷,一經典,二傳說,三子兵書,四文集,五術伎名內篇,六佛法,七仙道名外篇。
趙岐有三輔決錄。
陶潛有聖賢羣輔錄。
宋諸儒有語錄,名臣言行錄。
又第也。
【吳語】今大國越錄。
【註】第也。
又目錄,書前總目也。
【詩鄘風幹旟疏】鄕射目錄。
又姓。
【正字通】顓頊師錄圖。
一曰綠圖。
又【韻會】檢束也。
【荀子修身篇】程役而不錄。
又與麓通。
【書舜典納于大麓傳】麓,錄也。
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又【字彙補】借作綠。
劒名。
【荀子性惡篇】文王之錄。
【註】與綠同。
以色爲名。
又【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
錄錄,不自異也。
【史記平原君傳】公等錄錄。
【前漢蕭何傳】當時錄錄,未有奇節。
【註】錄錄,猶鹿鹿。
言在凡庶之中也。
又【灌夫傳】此特帝在卽錄錄。
【註】錄錄,言循衆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良據切,音慮。
寬省也。
【揚子太□經】蹛于狴獄,三歲見錄。
【王涯說】通作慮。
【前漢雋不疑傳】錄囚徒。
【師古註】省錄之,知情狀有冤滯與不。
今雲慮囚。
本錄之去聲。
力具切。
俗訛遂爲慮,失其原矣。
怇 【卯集上】【心字部】 怇 【集韻】【韻會】□臼許切,音巨。
慢也。
又通作鉅。
【莊子列禦□】一命而呂鉅。
【註】與怇同。
驕矜之貌。
◎按後漢梁鴻傳,詩嗟恇恇兮誰留。
善本皆作恇恇,註,怯也。
或訛作怇,而隂復春引于此字之下者,誤。
廣韻無怇字,集韻有怇字,廣韻略而集韻詳也。
廣韻,集韻皆宋韻也,獨廣韻載孫愐唐韻序耳,豈可謂廣韻卽唐韻乎。
世無見唐韻者,安知唐韻無怇字,安知集韻載怇字不本于唐韻乎。
通雅怇怇乃恇恇之譌,或止辨梁鴻詩恇恇之是耳,非必謂無怇字也。
《正字通》攻字彙而棄怇字,皆逞臆也。
悚 【卯集上】【心字部】 悚 〔古文〕□【廣韻】息拱切【集韻】【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音聳。
【說文】懼也。
本作。
從心,雙省聲。
今作悚。
【集韻】或作□。
通作聳。
悼 【卯集上】【心字部】 悼 【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
【廣韻】傷也。
【詩邶風】中心是悼。
又憐愛也。
【禮曲禮】七年曰悼,雖有罪,不加□,憐其知未及,而非故犯也。
又懼也。
【揚子方言】□楚謂懼曰悼。
又【諡法】中年早夭曰悼。
【春秋】晉悼公。
惙 【卯集上】【心字部】 惙 【唐韻】陟劣切【集韻】【韻會】【正韻】株劣切,□音綴。
【說文】憂也。
從心叕聲。
【詩召南】憂心惙惙。
一曰意不定也。
又【廣韻】疲也。
又【集韻】【韻會】□醜芮切,音啜。
短氣貌。
【卯集下】【攴字部】【集韻】涓惠切,音桂。
放也,侵也。
戀 【卯集上】【心字部】 戀 【字彙】俗戀字。
(戀)考證:〔古文〕□【廣韻】力卷切【集韻】【韻會】【正韻】龍眷切,□音孌。
係慕也。
【後
從二匕,彘足與鹿足同。
【玉篇】豬也。
【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乃以彘嘗麥。
【註】彘,水畜。
【史記貨殖傳】澤中千足彘,其人與千戸侯等。
又草名。
【本草】茢薽,一名彘顱。
又司彘,國名。
【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司彘之國。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河東郡彘縣,順帝改曰永安。
又姓。
【廣韻】左傳有彘恭子。
又與璏通。
【集韻】璏省作彘。
脄 【未集下】【肉字部】 脄 【廣韻】莫杯切【集韻】謨杯切,□音枚。
【說文】背肉也。
【五音集韻】脊側之肉。
【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必脄。
【註】脄,脊側肉也。
【楚辭招魂】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
【註】脄,背也。
又【集韻】【正韻】□莫佩切,音妹。
義同。
【楚辭招魂敦脄註】又音妹。
又【廣韻】【集韻】莫代切【正韻】莫賄切,□音。
義同。
【禮內則麋鹿麕之肉必脄釋文】徐讀亡代反。
【集韻】或作脢。
心 【卯集上】【心字部】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
象形。
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
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
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
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後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
下心字去聲。
又葉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
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葉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葉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又葉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幹,其聲若簫。
有鳳有凰,樂帝之心。
簫葉疏鳩切。
又葉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禦,我來無別心。
聊復寓茲興,茲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從心,就今文言也。
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
亦作。
◎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
辛在眞韻,齊齒音也。
心在侵韻,閉口音也。
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
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
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
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
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忩 【卯集上】【心字部】 忩 與悤同。
【晉書衞恆傳】下筆必爲楷,則號忩忩不暇草書。
【吳志孫和傳】無事忩忩。
餘詳後匆字註。
怄 【卯集上】【心字部】 慪 【集韻】烏侯切,音謳。
恪也。
又【五音集韻】恪侯切,音摳。
義同。
忿 【卯集上】【心字部】 忿 【唐韻】敷粉切【集韻】【韻會】撫吻切,□音魵。
【說文】悁也。
【玉篇】恨也,怒也。
【書君□】爾無忿疾于頑。
【傳】無忿怒疾之也。
又【集韻】父吻切【韻會】扶粉切【正韻】房吻切,□音□。
或作賁。
通作憤。
【大學】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釋文】忿,弗粉反,集韻等書本此讀。
又【玉篇】【廣韻】匹問切【集韻】芳問切,□音湓。
義同。
又通作分。
【杜甫送路侍禦詩】不分桃花紅勝錦。
不分者,不平之意,與忿同。
又葉非律切,音芾。
【劉向九歎】憂心展轉,愁拂鬱兮。
寃結未舒,長隱忿兮。
◎按此字有依敷母切,有依非母切,有依奉母切,皆輕脣音,大略相近。
考證:〔【大學】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註】忿,弗粉反。
〕謹照原書註改釋文。
怃 【卯集上】【心字部】 憮 【集韻】【韻會】□罔甫切,音武。
【說文】愛也。
從心無聲。
【爾雅釋言】撫也。
【註】愛撫也。
【疏】《方言》東齊邠陶之閒謂愛曰憮。
又【廣韻】憮然,失意貌。
【三蒼】怪愕之辭。
【論語】夫子憮然。
【何晏註】爲其不達己意,而便非己也。
【廣韻】或作。
又【五音集韻】況羽切。
【前漢張敞傳】京兆眉憮。
【註】憮,音詡。
孟康曰:北方人以媚好爲詡。
一曰傲也。
又【集韻】荒乎切,音呼。
大也。
【詩小雅】亂如此憮,葉上辜。
【註】火吳反。
【毛傳】憮,大也。
又傲也。
【禮投壺】毋憮毋傲。
又【集韻】【韻會】□微夫切,音無。
【廣韻】空也。
□ 【備考】【子集】【人字部】 □ 孑字之譌,見【海篇】。
怆 【卯集上】【心字部】 愴 【唐韻】初亮切【集韻】【韻會】楚亮切,□音創。
【說文】傷也。
從心倉聲。
【廣韻】悽愴也。
【禮祭義】霜露旣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註】初亮切。
又【集韻】初良切【正韻】齒良切,□音昌。
【集韻】悲也。
【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
歲忽忽兮惟暮,餘感時兮悽愴。
又【廣韻】初兩切【集韻】楚兩切,□音搶。
【廣韻】愴恍,失意貌。
怓 【卯集上】【心字部】 怓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音鐃。
【說文】亂也。
又【韻會】泥交切,音鐃。
義同。
又葉尼□切,音。
【詩大雅】無縱詭隨,以謹惽怓。
式遏□虐,無俾民憂。
◎按《說文》玉篇廣韻集韻類篇正韻皆切孃母,而韻會獨切泥母,然泥母不如孃母之親也。
泥孃二母,徵音旣同,次濁又同,最易相犯。
然泥母,舌動而音在舌端。
孃母,舌靜而音在舌上。
二母雖次濁,泥輕而孃尤輕。
如怓字,女交切,音鐃。
其音在舌上,則孃母切鐃音爲親矣。
凡泥孃二母當淸者,倣此。
庾 【寅集下】【廣字部】 庾 【唐韻】以主切【集韻】【韻會】勇主切,□音窳。
【說文】水槽倉也。
一曰倉無屋者。
【釋名】庾,裕也。
言盈裕也,露積之言也,盈裕不可稱受,所以露積之也。
【詩小雅】曾孫之庾。
【傳】露積曰庾。
【周語】野有庾積。
【史記文帝紀】發倉庾。
【註】在邑曰倉,在野曰庾。
又星名。
【隋書天文志】天倉西南四星曰天庾,積儲粟之所也。
又量名。
與斞通。
【周禮冬官陶人】庾實二觳,厚半寸,脣寸。
【左傳昭二十六年】粟五千庾。
【註】庾十六鬥。
又【韻會】大庾,嶺名。
五嶺之東者。
亦曰東嶠。
又姓。
【廣韻】出潁川新野二望,本自堯時爲庾大夫,因氏焉。
又弓名。
與臾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
【釋文】音庾。
註作庾。
雲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又與□通。
【集韻】□或省作庾。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
【註】臾音庾,字亦作庾。
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謹照原文將註字以下改爲:釋文音庾。
註作庾。
雲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弙 【寅集下】【弓字部】 弙 【唐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說文】滿弓有所向也。
【廣雅】張也。
又【玉篇】持也,指麾也,引也。
又【集韻】空胡切,音枯。
義同。
【廣韻】作□。
恎 【卯集上】【心字部】 恎 【廣韻】【集韻】□徒結切,音姪。
【玉篇】惡性也。
又【集韻】丁結切,音窒。
【博雅】很也。
又職日切,音質。
義同。
又充至切,音痓。
恎,惡性也。
恎,惶遽也。
忴 【卯集上】【心字部】 忴 【集韻】渠淹切,音黔。
【玉篇】心急也。
又【類篇】渠今切,音琴。
忴,健了貌。
恏 【卯集上】【心字部】 恏 【張訢訂正篇海】許皓切,音好。
慾也。
恝 【卯集上】【心字部】 恝 【集韻】居□切,音介。
無愁貌。
【孟子】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爲不若是恝。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訖黠切,音戛。
義同。
又【轉注古音】苦計切,音契。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恝恝之山。
又人名。
炎帝之孫曰靈恝。
又【集韻】牛轄切,音□。
古與忦通。
詳忦字註。
◎按《說文》引孟子作□,而丁公著讀孟子作恝。
朱子因之,當以朱子爲正。
【辰集下】【毛字部】【玉篇】扶木切【廣韻】蒲木切【集韻】步木切,□音僕。
□,毛不理也。
【集韻】或作□。
忛 【備考】【卯集】【心字部】 忛 【字彙補】帆字之誤,見《唐書釋音》。
忪 【卯集上】【心字部】 忪 【廣韻】【韻會】職容切【集韻】諸容切,□音鍾。
【玉篇】心動不定貌。
又驚也,惶遽也。
忬 【卯集上】【心字部】 忬 【廣韻】【集韻】□羊洳切,音豫。
【集韻】先也,安也。
本作預。
或作忬。
通作豫。
又【字彙補】同舒。
徻 【寅集下】【彳字部】 徻 【集韻】烏外切,音懀。
徻徻,屋宇高明也。
茚 【申集上】【艸字部】 茚 【集韻】伊刃切,音印。
【類篇】草名。
忚 【卯集上】【心字部】 忚 【五音集韻】呼雞切,音醯。
【揚子方言】忚,欺慢也。
又【集韻】力者切,音。
忚忚,心不欲貌。
又【集韻】顯計切,音。
義同。
怅 【卯集上】【心字部】 悵 【唐韻】【集韻】【韻會】□醜亮切,音暢。
【說文】望恨也。
【柳宗元夢歸賦】靈幽漠以瀄汨兮,進怊悵而不得。
赲 【酉集中】【走字部】 赲 【集韻】六直切,音力。
【類篇】赲趩,行貌。
廩 【寅集下】【廣字部】 廩 〔古文〕□【唐韻】力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音凜。
【說文】本作。
穀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黃而取之,故謂之。
從入,回,象屋形中有戸牖。
或從度從禾。
【爾雅釋言】廩,廯也。
【玉篇】倉廩也。
【釋名】廩,矜也。
實物可惜者,投之其中也。
【詩周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
【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
【註】庠序亦學也。
魯謂之米廩,虞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
【周語】廩於藉東南,鍾而藏之。
【註】廩,禦廩。
一名神倉,東南生長之處。
鍾,聚也。
爲廩以藏所藉田,以奉粢盛。
【荀子富國篇】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
【註】穀藏曰倉,米藏曰廩。
又給也。
【後漢章帝紀】恐人稍受廩,往來煩劇。
【註】廩,給也。
又天廩,星名。
【隋書天文志】天廩四星在昴南。
【張衡周天大象賦】天廩備稷以祈歆。
又官名。
【周禮地官】廩人掌九穀之數,以待國之匪頒賙賜稍食。
【後漢和帝紀】復置廩犧官。
【註】漢官儀曰:廩犧令一人秩六百石。
又與懍通。
【前漢食貨志】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廩廩也。
又與□通。
【集韻】□或作廩。
考證:〔【荀子富國篇】桓窌倉廩者,財之末也。
〕謹照原文桓改垣。
恘 【卯集上】【心字部】 恘 【廣韻】去秋切,音惆。
戾也。
廚 【寅集下】【廣字部】 廚 【唐韻】直株切【集韻】【韻會】重株切,□音躕。
【說文】庖屋也。
【孟子】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又【玉篇】主也。
【後漢黨錮傳】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嚮,王章,爲八廚。
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
又櫝也。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嘗以一廚畫寄桓□。
【南史齊陸澄傳】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又馗廚,菌也。
【爾雅釋草】中馗菌。
【註】地蕈也。
今江東人名爲土菌。
亦曰馗廚。
又木名。
【集韻】斯條國有廚木,汁肥,可用之煑餅。
【廣韻】俗作廚。
恗 【卯集上】【心字部】 恗 【廣韻】荒烏切【集韻】荒胡切,□音呼。
【博雅】怯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音枯。
義同。
又【集韻】枯瓜切,音誇。
心自大也。
又【五音集韻】苦瓦切,音誇。
心悷也。
恧 【卯集上】【心字部】 恧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女六切,音忸。
【說文】慙也。
從心而聲。
【徐曰】心挫衂也。
【小爾雅】心愧爲恧。
【揚子方言】山之東西,自愧曰恧。
又葉女力切,音匿。
【張衡思□賦】夕惕若厲以省諐兮,懼餘身之未敕。
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
又或作忸。
【六書精蕰】從而從心。
髡首而心懷慙也。
【巳集上】【水字部】【字彙】俗淬字。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匹絳切,音脹。
反聲。
快 【卯集上】【心字部】 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夬切,音塊。
【說文】喜也,從心夬聲。
【廣韻】稱心也,可也。
【後漢蓋勳傳】王允曰:欲得快,司隸校尉,誰可作者。
又【增韻】爽快也,急疾也。
又【戰國策】恭于敎而不快。
【註】謂縱逸也。
又【輟耕錄】世謂有疾曰不快。
【後漢華佗傳】體有不快。
又姓。
又葉窺貴切,音愧。
【易旅卦】心未快也,葉旅于處,未得位也。
【揚子太□經】不宴不雅,禮樂廢也。
拂繫絕纗,心誠快也。
本作□。
俗省作快。
徹 【寅集下】【彳字部】 徹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直列切,音轍。
【說文】通也。
【論語】盍徹乎。
【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
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又【廣韻】徹,達也。
【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劄焉。
【註】發達七劄也。
又【集韻】徹,道也。
又剝取也。
【詩豳風】徹彼桑土。
又治也。
【詩大雅】徹田爲糧。
【傳】徹,治也。
又去也。
【儀禮士冠禮】徹筮席。
【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
【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
【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又毀也。
【詩小雅】徹我牆屋。
【箋】徹毀我牆屋也。
又【揚子方言】徹,列也。
【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又【唐韻】醜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闡入聲。
義同。
【集韻】或作〈足□〉。
渵 【巳集上】【水字部】 渵 【集韻】謨交切,音茅。
大水貌。
捙 【卯集中】【手字部】 捙 【篇海】音裔。
牽引也。
又音曳。
拖曳也。
◎按音義同抴字。
形近拽,譌,文重出。
恡 【卯集上】【心字部】 恡 【正字通】同悋。
恢 【卯集上】【心字部】 恢 【唐韻】苦回切【集韻】【正韻】枯回切,□音魁。
【說文】大也。
從心灰聲。
【韻會】謂志大也。
又【增韻】大之也。
又【玉篇】【集韻】【韻會】□苦虺切。
【集韻】大也。
一曰恢恑,譎怪。
又葉空胡切,音枯。
【道藏歌】五老監戒,心端情自恢。
身度水火官,名入九龍廬。
或作。
恻 【卯集上】【心字部】 惻 〔古文〕□【唐韻】【正韻】初力切【集韻】【韻會】察色切,□音測。
【說文】痛也。
從心則聲。
【廣韻】愴也。
【易井卦】井渫不食,爲我心惻。
【揚子太□經】翕繳惻惻。
悄 【卯集上】【心字部】 悄 【唐韻】親小切【集韻】【韻會】【正韻】七小切,□音□。
【說文】憂也。
【詩邶風】憂心悄悄。
又【□風】勞心悄兮。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肖切,音俏。
急也。
悇 【卯集上】【心字部】 悇 【廣韻】他胡切【集韻】通都切,□音。
【廣雅】懷憂貌。
【集韻】憛悇。
禍福未定也。
【後漢馮衍顯志賦】終悇憛而洞疑。
又【集韻】同都切,音徒。
苦憂也。
又【集韻】羊諸切,音餘。
樂也。
又【廣韻】抽據切【集韻】楮禦切,□音絮。
憂也。
或從慮。
又【集韻】【類篇】□羊茹切,音預。
義同。
悿 【卯集上】【心字部】 悿 【廣韻】他玷切【集韻】他點切,□音忝。
【玉篇】弱也。
又【集韻】他典切,音腆。
悿□,心惑也。
惬 【卯集上】【心字部】 愜 同。
見上(字)註。
弔 【寅集下】【弓字部】 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嘯切,音釣。
【說文】問終也。
【禮曲禮】知生者弔,知死者傷。
【玉篇】弔生曰唁,弔死曰弔。
【急就篇】喪弔悲哀面目腫。
【註】於人持弓爲弔。
上古葬者,衣之以薪,無有棺槨,常苦禽獸爲害,故弔問持弓會之,以助彈射也。
又傷也,愍也。
【詩檜風】中心弔兮。
【傳】弔,傷也。
又【小雅】不弔昊天。
【傳】弔,愍也。
又龍種曰弔。
【裵淵廣州記】弔,生嶺南,蛇頭龜身,水宿木棲。
其膏至輕利,銅及瓦器盛之皆浸出,置雞卵殼中則不漏。
【蘇頌本草圖經】吉弔脂,龍所生也。
又【廣韻】都歷切【集韻】【韻會】丁歷切,□音的。
【爾雅釋詁】弔,至也。
【書盤庚】非廢厥謀,弔由靈。
【詩小雅】神之弔矣。
裴淵《廣州記》 彜 【寅集下】【彐字部】 彜 〔古文〕□□□【唐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姨。
【說文】宗廟常器也。
從糸。
糸,綦也。
升,持米器,中實也。
彑聲。
【左傳襄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彜器。
【註】謂鍾鼎爲宗廟之常器。
又【廣韻】酒尊也。
【爾雅釋器】彜卣罍,器也。
【註】皆盛酒尊,彜其總名。
【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辨六彜之名物,以待祼將。
【註】六彜,雞彜,鳥彜,黃彜,虎彜,蜼彜,斝彜。
又【廣韻】法也。
【周禮春官】司尊彜。
【註】彜,灋也。
言爲尊之灋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
【書洪範】彜倫攸敘。
【詩大雅】民之秉彜。
【玉篇】一作□。
考證:〔【爾雅釋器】彜卣壘,器也。
〕謹照原文壘改罍。
彬 【寅集下】【彡字部】 彬 〔古文〕份【唐韻】府巾切【集韻】【韻會】悲巾切,□音豳。
【說文】文質備也。
【廣韻】文質雜半。
【論語】文質彬彬。
又【類篇】逋還切,音班。
采明也。
【子集下】【刀字部】【字彙補】盧坦切,音朗。
明也。
【淮南子原道訓】耳聽滔奇麗激抮之音。
與剆字不同。
忮 【卯集上】【心字部】 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支義切,音寘。
【說文】很也。
從心支聲。
一曰懻忮,強害也。
【詩邶風】不忮不求。
【莊子齊物論】大勇不忮。
又通作伎。
【詩大雅】鞠人伎忒。
又【集韻】奇寄切,音芰。
詩不忮不求,韋昭讀。
又【集韻】居企切,音馶。
又遣□切,音企。
又章移切,音支。
義□同。
又【集韻】翹移切,音祇。
彊也。
忀 【寅集下】【彳字部】 忀 【廣韻】息良切【集韻】思將切,□音襄。
【玉篇】忀徉也。
【集韻】忀徉,逍遙也。
一曰行貌。
又與躟同。
【集韻】躟或作忀。
延 【寅集下】【廴字部】 延 【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綖。
【說文】長行也。
又【廣韻】進也。
【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
【儀禮覲禮】□者延之曰升。
【註】從後詔禮曰延。
延,進也。
又【爾雅釋詁】長也。
【揚子方言】延永,長也。
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
【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又【廣韻】遠也。
【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裡。
又【爾雅釋詁】□也。
【疏】鋪□也。
又【正韻】納也。
【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又【集韻】及也。
【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又【廣韻】稅也,言也。
又【韻會】遷延也,淹久貌。
【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
【註】遷延,卻退也。
【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
【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又盤屈曰宛延。
【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
【註】宛延,長曲貌。
又【爾雅釋詁】閒也。
【疏】謂閒□。
今墓道也。
【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又【韻會】州名。
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又地名。
【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
【註】廩延,鄭邑。
□留酸棗縣北有延津。
又【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
【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
又【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
【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又姓。
【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又【集韻】以淺切,音演。
冕上覆也。
【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
【集韻】或作綖。
又【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音羨。
【集韻】延,及也。
【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
望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
【註】延言互相周通。
廻 【寅集下】【廴字部】 廻 【篇韻】同回。
【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按韻書無此廻字。
據《廣韻》廻當作迴。
彸 【寅集下】【彳字部】 彸 【廣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鍾。
【廣韻】征彸,行貌。
【韻會】行遽也。
又【集韻】征彸,怖遽貌。
【王裒四子講德論】百姓征彸,無所措其手足。
【註】征彸,徨懼貌。
憈 【卯集上】【心字部】 憈 【集韻】丘於切,音虛。
志怯也。
悎 【卯集上】【心字部】 悎 【集韻】下老切,音皓。
懼也。
又【玉篇】心動也。
又居效切,音敎。
驚也。
又【集韻】【類篇】□枯沃切,音酷。
怖也。
又【類篇】訖嶽切,音覺。
義同。
徢 【寅集下】【彳字部】 徢 【集韻】悉協切,音燮。
趨行貌。
徠 【寅集下】【彳字部】 徠 【玉篇】古文來字。
【楚辭九章】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前漢郊祀歌】天馬徠從西極。
又【韻會】徂徠,山名。
【詩魯頌】徂來之松,作徂來。
又與勑同。
【說文】勑或作徠。
亦作來逨。
詳力部勑字註。
徣 【備考】【寅集】【彳字部】 徣 【篇海類編】同借。
徉 【寅集下】【彳字部】 徉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音羊。
【玉篇】彷徉也。
【廣韻】忀徉,徙倚也。
【廣雅】徜徉,戲蕩也。
【楚辭招魂】彷徉無所倚,廣大無所極。
志 【卯集上】【心字部】 志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職吏切【正韻】支義切,□音鋕。
【說文】從心之聲。
志者,心之所之也。
【論語】志於道。
【詩序】在心爲志。
又【廣韻】意慕也。
【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
【註】志者,意所擬度也。
【禮少儀】問蔔筮曰:義歟,志歟。
義則可問,志則否。
【註】義,正事也。
志,私意也。
又準志也。
【書盤庚】若射之有志。
【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又章志也。
【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
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
【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又本志也。
【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
【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
【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又記也。
與誌同。
或作識。
【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
【前漢書】有十志。
【師古曰】志,記也。
積記其事也。
【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又【集韻】昌志切。
與幟通。
旗也。
【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又箭鏃也。
【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
【註】鏃,今之錍箭。
志,今之骨骲。
又葉眞而切,音支。
【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悫 【卯集上】【心字部】 愨 【唐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正韻】乞約切,□音鷇。
【說文】謹也。
從心聲。
【廣韻】善也,願也,誠也。
【荀子不苟篇】有愨士者。
又【諡法】行見中外曰愨。
又或作慤。
【禮禮器】七介以相見也。
不然則已慤。
又【檀弓】孔子曰:殷已慤。
【疏】質慤也。
又通作□。
《檀弓》殷已慤。
陸德明釋文:慤本又作□。
又葉枯沃切,音酷。
【張衡東京賦】所貴惟賢,所寶惟穀。
民去末而反本,鹹懷忠而抱愨。
【集韻】又作□。
大抵愨慤慤殻或省或通,□存可也。
考證:〔又通作殻。
【周禮秋官大司□註】願殻愼也。
亦作慤。
〕謹按周禮註慤不作殻,惟檀弓釋文慤字有作殻者。
謹將通作殻之殻改□。
周禮以下十五字改檀弓殷已慤。
陸德明釋文慤本又作□。
〔【張衡東京賦】民去末而反本,感懷忠而抱愨。
〕謹照原文感懷改鹹懷。
復 【寅集下】【彳字部】 復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
【說文】往來也。
【廣韻】返也。
【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
【傳】復,還也。
【詩小雅】言歸思復。
又【韻會】答也。
【書說命】說復于王。
又【韻會】白也。
【禮曲禮】願有復也。
又【韻會】反命也。
【周禮天官】諸臣之復。
【註】復,報也,反也。
【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又招魂曰復。
【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
【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又興復。
【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又姓。
【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又州名。
【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又復陶,官名。
【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
【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又衣名。
【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
【註】秦所遺羽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
【集韻】重也。
【正韻】反覆也。
【易復卦】反復其道。
【詩小雅】顧我復我。
【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又【正韻】復,除也。
【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
【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又與複通。
【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
【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
【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又與覆通。
【詩大雅】陶復陶穴。
【音義】復,累土於地上。
【說文】作覆。
又【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
【集韻】又也。
【增韻】再也。
【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又葉房月切,音伐。
【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
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
渴,巨列切。
又□□□。
忔 【卯集上】【心字部】 忔 【廣韻】【集韻】【韻會】□許訖切,音迄。
【博雅】喜也。
【史記周本紀】棄爲兒時,忔如巨人之志。
又【集韻】魚乙切,音仡。
心不欲也。
【史記倉公傳】數忔食飮。
态 【卯集上】【心字部】 態 【唐韻】【集韻】【韻會】□他代切,音貸。
【說文】意也。
從心從能。
【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
或從人作。
又【集韻】乃代切,音耐。
義同。
又葉徒故切,音度。
【司馬相如子虛賦】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
徼□受詘,殫覩衆物之變態。
又葉他計切,音替。
【戰國策】科條旣備,民多僞態。
【楚辭九章】懲於羹者而吹□兮,何不變此志也。
欲釋階而登天兮。
猶有曩之態也。
又葉他禮切,音體。
【司馬相如封禪書】白質黑章,其義可喜。
旼旼穆穆,君子之態。
又葉土宜切,音梯。
【屈原離騷】忳鬰悒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
廱 【寅集下】【廣字部】 廱 【廣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雝。
【爾雅釋訓】廱廱,和也。
又辟廱,學名。
【說文】天子饗飮辟廱。
【廣韻】辟廱,天子敎宮。
【詩大雅】於樂辟廱。
【傳】水旋丘如璧,曰辟廱。
【白虎通】辟廱,四面如璧,水雝之,在南方七裡之內,立明堂於中。
月令論曰:取其宗廟之淸,則曰淸廟。
取其正室之貌,則曰太廟。
取其堂,則曰明堂。
取其四門之學,則曰太學。
取其水周圓璧,則曰辟廱。
【三輔黃圖】璧廱如璧之圓,廱之以水,象敎化流行也。
又【集韻】通作雝。
【詩周頌】于彼西雝。
又通作雍。
【前漢河閒獻王傳】對三雍宮。
【註】應劭曰:辟雍,靈臺,明堂也。
雍,和也。
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
又茨,一名雞廱。
【莊子庚桑楚】雞廱也,豕零也。
又雍縣。
亦作廱。
【前漢百官表】廱,太宰太祝令丞。
【註】師古曰:五畤在廱,故特設太宰以下諸官。
又【集韻】與壅通。
【前漢五行志】成公五年,梁山崩,廱河三日不流。
【註】師古曰:廱,讀曰雍。
◎按《穀梁傳》本作壅。
彃 【寅集下】【弓字部】 彃 【唐韻】畢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畢。
【說文】射也。
【楚辭天問】羿焉彃日。
又【類篇】一曰弦也。
彈 【寅集下】【弓字部】 彈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
【玉篇】行丸也。
【吳越春秋】彈生於古之孝子。
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
【李尤彈銘】昔之造彈,起意弦木。
以彈爲矢,合竹爲樸。
又彈丸,喻小也。
【史記虞卿傳】此彈丸之地。
又鬼彈。
【水經注】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氣特惡,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
又【廣韻】徒幹切【集韻】【韻會】唐幹切【正韻】唐闌切,□音檀。
【廣韻】射也。
【集韻】彈丸射也。
【左傳宣二年】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
又擊也。
【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其劒而歌。
又【韻會】鼓爪曰彈。
【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
【史記五帝紀】舜彈五絃之琴。
又【廣韻】糾也。
【增韻】劾也。
【周禮地官裡宰註】街彈之室。
【疏】漢時在街置室,檢彈一裡之民。
【後漢史弼傳】州司不敢彈糾。
又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句兵欲無彈。
【註】句兵,戈戟屬。
彈謂掉也。
又彈棊。
【西京雜記】成帝好蹴踘,羣臣以爲勞。
帝曰: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
家君作彈棊以獻。
又葉徒沿切,音田。
【陸機文賦】抱景者鹹叩,懷響者必彈。
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以討源。
又□字。
彌 【寅集下】【弓字部】 彌 〔古文〕□【廣韻】武移切【集韻】【韻會】民□切,□音迷。
【說文】弛弓也。
又【玉篇】徧也。
【周禮春官大祝】彌祀社稷禱。
【註】彌猶徧也。
又【類篇】終也。
【詩大雅】誕彌厥月。
【傳】彌,終也。
又【廣韻】益也。
【論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又【廣韻】長也,久也。
又遠也。
【左傳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備彌甥也。
【註】彌遠也。
又祲也。
【周禮春官□祲】掌十煇之法,七曰彌。
【註】彌者,白虹彌天也。
又彌縫,補闕也。
【易繫辭】彌綸天地之道。
【疏】彌,謂彌逢補合。
【左傳僖二十六年】彌縫其闕。
又彌彌,猶稍稍也。
【前漢韋賢傳】彌彌其失。
又彌龍,車飾。
【史記禮書】彌龍所以養威也。
【註】索隱曰:謂金飾衡軛爲龍。
又扞彌,國名。
【前漢西域傳】扞彌國,今名寧彌。
又姓。
【廣韻】三輔決錄有新豐彌升。
又羌複姓,後秦將軍彌姐婆觸。
又【類篇】綿批切,音迷。
嫛彌,嬰兒也。
【禮雜記】中路嬰兒失其母焉。
【註】嬰,猶嫛彌也。
又【韻會】母婢切,彌上聲。
【類篇】止也。
【韻會】息也。
【周禮春官小祝】彌災兵。
【前漢李廣傳】彌節白檀。
【註】彌節,少安之意。
【韻會】通作弭。
彍 【寅集下】【弓字部】 彍 【玉篇】同彉。
又彍騎,唐宿衞兵也。
【唐書兵志】開元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華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長從兵,共十二萬,號曰長從宿衞。
明年,更號曰彍騎。
又凡迅捷者曰彍。
【韓愈送窮文】駕塵彍風,與電爭光。
彑 【寅集下】【彐字部】 彑 【說文】彐本作彑。
豕之頭,象其銳而上見也。
恂 【卯集上】【心字部】 恂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荀。
【說文】信心也。
從心旬聲。
【書立政】廸知忱恂。
【傳】恂,信也。
又樂也,慄也。
【增韻】嚴謹貌。
又溫恭貌。
又信實之貌。
【後漢召馴傳】德行恂恂召伯春。
又通作悛。
【前漢李廣傳】恂恂如鄙人。
【史記】作悛悛。
亦通作洵。
【詩鄭風】泃美且都。
古作恂。
又【集韻】松倫切,音旬。
恂恂,善誘也。
【莊子徐無鬼】恂然棄而走。
郭象讀。
又【五音集韻】聳尹切,音筍。
嚴慄也。
又【集韻】【類篇】【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
【大學】恂,慄也。
鄭氏讀。
又【集韻】輸閏切,音瞬。
恂然,遽也。
【列子黃帝篇】怵然有恂日之志。
【何承天纂文】吳人呼瞬目爲眴目。
性 【卯集上】【心字部】 性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正切,音姓。
【中庸】天命之謂性。
【註】性是賦命自然。
【孝經說曰】性者,生之質也。
若木性則仁,金性則義,火性則禮,水性則知,土性則信。
又【通論】性者,生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
杜子春讀生爲性。
【賈疏】性亦訓生,義旣不殊,故後鄭不破之也。
又【貉隸註】不生乳。
劉音色敬切。
又無爲而安行,曰性之。
【孟子】堯舜性之也。
又姓。
又【集韻】新佞切,音勝。
心悸也。
【□淳曰】性字從生從心,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
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
杜子春讀生爲性。
【釋文】性亦訓生。
〕謹照周禮原本釋文改賈疏。
恉 【卯集上】【心字部】 恉 【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音指。
通作旨。
【說文】意也。
又【集韻】【類篇】□脂利切,音至。
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正字通】同瀰。
俗省作。
【巳集上】【水字部】【字彙】俗涓字。
庺 【寅集下】【廣字部】 庺 【海篇】古文松字。
註詳木部四畫。
弁 【寅集下】【廾字部】 弁 【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正韻】毗面切,□音汴。
【說文】本作。
冕也。
象形。
或作弁。
【玉篇】,弁也,攀也,所以攀持髮也。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弁,名出於槃。
槃,大也,言所以自光大也。
【疏】弁是古冠之大號。
【釋名】弁如兩手相合抃。
時也以爵韋爲之,謂之爵弁。
以鹿皮爲之,謂之皮弁。
以□韋爲之也。
【詩衞風】會弁如星。
又急也。
【禮玉藻】弁行剡剡起屨。
【疏】弁,急也。
剡剡,身起貌。
急行欲速,而身屨恆起也。
又戰懼狀。
【前漢嚴延年傳】吏皆股弁。
【註】股戰若弁。
弁謂撫手也。
又【王莽傳】予甚弁焉。
【註】弁,疾也。
一曰撫手也,言驚懼也。
又手搏也。
【前漢甘延壽傳】試弁爲期門。
【註】弁,手搏。
又星名。
【星經】天弁九星,在建近河,爲市官之長。
又地名。
【禮檀弓】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
又姓,與卞通。
【前漢東方朔傳】弁嚴子爲衞尉。
又山名。
【廣輿記】卞山,一名弁山。
山石瑩然如玉。
在今湖州府城北。
又【集韻】薄官切,音盤。
與般同。
樂也。
【詩小雅】弁彼鸒斯。
【傳】弁,樂也。
弇 【寅集下】【廾字部】 弇 〔古文〕□□【唐韻】一儉切【集韻】衣檢切【正韻】於檢切,□音奄。
【爾雅釋言】蓋也。
【註】謂覆蓋。
又【釋天】弇日爲蔽雲。
【註】暈氣五彩覆日也。
又【爾雅釋言】同也。
又【類篇】弇中,隘道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行及弇中。
又器之口小中寬者曰弇。
【周禮春官】侈聲筰,弇聲鬱。
【註】弇謂中央寬也。
弇則聲鬱勃不出也。
【冬官考工記】侈弇之所由興。
【疏】由鍾口侈弇,所興之聲,亦有柞有鬱。
【呂氏春秋】其器宏以弇。
【註】宏大弇深,象冬閉藏也。
又內向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棧車欲弇。
【疏】棧車無革鞔輿,易可坼壞,故當弇向內爲之。
又地名。
【淮南子地形訓】正西弇州曰幷土。
又山名。
【山海經】大荒西有弇州之山。
【穆天子傳】天子賔於西王母,乃紀其迹於弇山,名曰西王母之山。
【註】弇口之入。
又弇茲,神名。
【山海經】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茲。
又【類篇】那含切,音南。
姓也。
又【唐韻】古南切,音蜬。
亦蓋也。
又【集韻】於豔切,音厭。
【周禮春官】弇聲鬱。
【釋文】劉昌宗讀。
考證:〔【周禮春官】侈聲窄,弇聲鬱。
〕謹照原文窄改筰。
〔【穆天子傳】【註】弇日之所。
〕謹照原文日之所改口之入。
彀 【寅集下】【弓字部】 彀 【唐韻】古□切【集韻】居□切,□音遘。
【廣雅】張也。
【玉篇】張弓弩。
【孟子】羿之敎人射,必志於彀。
【史記李牧傳】彀者十萬人。
【周亞夫傳】彀弓弩持滿。
又通作句。
【詩大雅】敦弓旣句。
廎 【寅集下】【廣字部】 廎 【集韻】窺營切,音傾。
屋側也。
又犬穎切,音頃。
小堂也。
又棄挺切,音謦。
義同。
又傾夐切,頃去聲。
瓜屋也。
本作。
廴 【寅集下】【廴字部】 廴 【唐韻】餘忍切【集韻】以忍切,□音引。
【說文】廴,長行也。
從彳,引之。
又【集韻】羊進切,音酳。
延也。
【玉篇】今作引。
形 【寅集下】【彡字部】 形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音邢。
【說文】象形也。
【釋名】形有形象之異也。
【易乾卦】品物流形。
又【繫辭】在地成形。
又【玉篇】形,容也。
【書說命】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傳】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
【穀梁傳桓十四年】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
【註】貌,姿體。
形,容色。
又【韻會】形,體也。
【前漢楊王孫傳】形骸者,地之有也。
又【正韻】現也。
【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又骨露也。
【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
【註】形謂骨見。
又地勢也。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
【註】得形勢之勝便者。
【前漢鼂錯傳】臣聞用兵臨戰合刅之急者。
一曰得地形。
又器也。
【史記秦本紀】飯土塯,啜土形。
【註】如淳曰:土形,飯器之屬,瓦器也。
◎按與鉶同。
恃 【卯集上】【心字部】 恃 【唐韻】時止切【五音集韻】丞矢切,□音市。
【說文】賴也。
從心寺聲。
【廣韻】依也。
【詩小雅】無母何恃。
又【集韻】丈裡切,音峙。
心不明也。
又【玉篇】【廣韻】【集韻】□時史切,音侍。
【集韻】仗也。
或作。
恇 【卯集上】【心字部】 恇 【唐韻】【韻會】【正韻】去王切【集韻】曲王切,□音匡。
【說文】怯也。
從心匡聲。
又恐也。
【梁鴻適吳詩】嗟恇恇兮誰留。
又通作匡。
【禮禮器】衆不匡懼。
【註】與恇同。
又【五音集韻】丘往切。
義同。
本作□,省作恇。
愅 【卯集上】【心字部】 愅 【集韻】各核切。
與諽同。
【說文】從言,或從心。
飾也。
一曰謹也,更也。
【荀子禮論篇】愅詭。
【註】變異感動之容。
又克革切,音礊。
義同。
恍 【卯集上】【心字部】 恍 【集韻】【韻會】□虎晃切。
與慌怳□同。
【老子道德經】惚兮恍兮。
又【廣韻】古黃切【集韻】姑黃切,□音光。
武也。
本作僙。
通作光。
恒 【卯集上】【心字部】 恒 【字彙】俗恆字。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他刀切,音絛。
日色。
或作。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呼瓜切,音花。
水也。
恕 【卯集上】【心字部】 恕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商署切【正韻】商豫切,□書去聲。
【說文】仁也。
【傳曰】仁者,必恕而後行也。
【禮中庸疏】恕,忖也,忖度其義於人也。
【論語】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程註】恕者,仁之施也。
【朱註】恕非寬假之謂。
又曰:推已及物爲恕。
【說文》長箋】如心爲恕,會意。
廊 【寅集下】【廣字部】 廊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
【說文】東西序也。
【玉篇】廊,廡下也。
【廣韻】殿下外屋也。
【前雙竇嬰傳】賜金,□廊廡下。
【註】師古曰:廊,堂下周屋也。
【揚雄光祿勳箴】廊殿門闥,限以禁界。
又通作郞。
【前漢董仲舒傳】蓋聞唐虞之時,遊於巖郞之上。
【註】晉灼曰:堂邊廡。
巖郞,謂嚴峻之郞也。
又【司馬相如傳】陛下築郞臺,恐其不高。
【註】師古曰:郞堂,下周廂也。
弤 【寅集下】【弓字部】 弤 【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
【玉篇】舜弓名。
【孟子】琴朕弤朕。
【註】弤,彫弓也。
【疏】彫弓,漆赤弓也。
亦曰彤弓。
又與弴通。
【玉篇】同弴。
畫弓也。
恾 【卯集上】【心字部】 恾 【廣韻】莫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郞切,□音茫。
怖也。
【列子楊朱篇】恾然無以應。
又【廣韻】與忙同。
憫 【卯集上】【心字部】 憫 【廣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隕切,□音閔。
【集韻】憂也。
或書作□。
彳 【寅集下】【彳字部】 彳 【唐韻】【集韻】□醜亦切,音敕。
【說文】小步也。
象人脛三屬相連也。
【集韻】彳亍,足之步也。
【元包經】爪丮血,趾彳亍。
【潘嶽射雉賦】彳亍中輟。
【註】徐爰曰:彳亍,止貌。
張銑曰:行貌,中少留也。
又【集韻】甫玉切,峰入聲。
足下齊也。
徑 【寅集下】【彳字部】 徑 【集韻】古定切【韻會】【正韻】吉定切,□音徑。
【說文】步道也。
【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
【玉篇】小路也。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徑路。
【疏】徯徑,細小狹路。
【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
【註】徑容牛馬。
【疏】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
【禮月令】審端徑術。
【三輔決錄】蔣詡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遊。
又【廣雅】徑,袤也。
【禮曲禮】送喪不由徑。
【註】徑,邪路也。
又疾也,直也。
【史記大宛傳】張騫曰: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從蜀宜徑。
【註】如淳曰:徑,疾也。
【唐書盧藏用傳】仕宦之捷徑。
又直波也。
【爾雅釋水】直波爲徑。
【註】言徑涏。
又【集韻】徑,直也。
【禮檀弓】有直情而徑行者。
又猶行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晉趙衰以壺飱從徑,餒而弗食。
又【集韻】堅靈切,音經。
行過也。
【史記高祖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
又【韻會】通作俓。
【史記司馬相如傳】俓峻赴險。
又與竟通。
【史記淳于髡傳】不過一鬥,徑醉矣。
徦 【寅集下】【彳字部】 徦 【唐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音賈。
【說文】至也。
【揚子方言】徦□,至也。
邠唐冀兗之閒曰徦,或曰格。
又【集韻】居迓切,賈去聲。
又【類篇】各額切,音格。
義□同。
【廣韻】一作假。
又與遐同。
【集韻】遐或作徦。
忣 【卯集上】【心字部】 忣 【正字通】同。
【淮南子繆稱訓】忣于不已知者,不自知也。
悷 【卯集上】【心字部】 悷 【廣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
【集韻】懍悷,悲貌。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
義同。
惗 【卯集上】【心字部】 惗 【集韻】諾葉切,音撚。
愛也。
又暗聲憶也。
又【五音集韻】蘇佃切,音線。
義同。
【醜集上】【口字部】【篇海】與嵌同。
□,山也。
又【字彙補】音堪。
蠻曲名。
唐韋臯進蠻中樂曲十一:聰綱摩。
惞 【卯集上】【心字部】 惞 【集韻】許斤切,音忻。
喜也。
亦作欣訢。
悵 【卯集上】【心字部】 悵 【唐韻】【集韻】【韻會】□醜亮切,音暢。
【說文】望恨也。
【柳宗元夢歸賦】靈幽漠以瀄汨兮,進怊悵而不得。
【辰集下】【歹字部】【廣韻】烏賄切【集韻】鄔賄切,□音猥。
□,不知人也。
一曰弱也。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私列切,音薛。
同渫。
除去也。
一曰漏也。
【班固東都賦】士怒未。
又以制切,音曳。
【禮曲禮】蔥渫處末。
【註】,烝蔥也。
石經作。
廉 【寅集下】【廣字部】 廉 〔古文〕磏槏□□【唐韻】力兼切【集韻】【韻會】離鹽切【正韻】力鹽切,□音匳。
【說文】仄也。
【儀禮鄕飮酒禮】設席於堂廉東上。
【註】側邊曰廉。
【前漢賈誼傳】廉遠地則堂高。
【註】廉,側隅也。
又【釋名】斂也,自檢斂也。
又【玉篇】淸也。
【廣韻】儉也。
【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
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註】旣斷以六事,又以廉爲本。
【疏】廉者,潔不濫濁也。
又【玉篇】棱也。
【書臯陶謨】□而廉。
【傳】性□大而有廉隅。
【禮儒行】砥礪廉隅。
又察也。
【後漢魯恭傳】袁安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
又【通典】官制有廉訪使廉使。
【正字通】今稱臬司。
又嚴利也。
【禮月令】其器廉以深。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紾而搏廉。
【註】廉,嚴利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廉縣。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廉州本合州,武德四年曰越州,貞觀八年更名。
又姓。
【史記廉頗傳】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又飛廉,漢宮名。
【前漢武帝紀】作長安飛廉館。
【註】應劭曰:飛廉,神禽,能緻風氣者也。
晉灼曰:身似鹿,頭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
弗 【寅集下】【弓字部】 弗 【唐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紱。
【說文】撟也。
【玉篇】不正也。
【韻會】違也。
又不也。
【書堯典】績用弗成。
【春秋僖二十六年】公追齊師至巂,弗及。
【公羊傳註】弗者,不之深者也。
又【韻會】不可也,不然也。
【史記孔子世家】弗乎弗乎。
又去也。
【詩大雅】以弗無子。
【傳】弗,去也。
去無子,求有子。
【箋】弗之爲言祓也。
又滭弗,盛貌。
【司馬相如子虛賦】滭弗宓汨。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滭弗宓泊。
〕謹照原文泊改汨。
弸 【寅集下】【弓字部】 弸 【廣韻】父耕切【集韻】【韻會】蒲萌切,□音輣。
【說文】弓強貌。
【庾信馬射賦】弓如明月對弸。
又【廣雅】滿也。
【揚子法言】或問:言成文,動成德,何以也。
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又【集韻】【韻會】□悲陵切,音崩。
義同。
又【廣韻】普耕切,音怦。
弸彋也。
又【類篇】披朋切,音漰義同。
廦 【寅集下】【廣字部】 廦 【廣韻】北激切【集韻】必歷切,□音鼊。
【廣韻】室屋。
又【廣韻】【集韻】□必益切,音壁。
【說文】牆也。
又【集韻】匹辟切,音僻。
義同。
【玉篇】今作壁。
彩 【寅集下】【彡字部】 彩 【唐韻】【正韻】倉宰切【集韻】此宰切,□音采。
【說文】文章也。
從彡,采聲。
【廣韻】光彩。
【集韻】通作采。
怩 【卯集上】【心字部】 怩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女夷切【五音集韻】年支切,□音尼。
【說文】忸怩,慙也。
從心尼聲。
【孟子】忸怩。
【註】慚色也。
又【正韻】年題切,音泥。
義同。
又【廣韻】【韻會】□尼質切,音暱,愧也。
本作。
或作怩。
◎按女字孃母,年字泥母,當以孃母爲親也。
蓋泥孃二母,徵音旣同,次濁又同,最易相犯。
但泥字音在舌端,孃母音在舌上,雖同一次濁,然泥輕,而孃尤輕,此不可不辨。
恟 【卯集上】【心字部】 恟 【廣韻】【集韻】□許容切,音胷。
懼也。
又【五音集韻】詡拱切,音洶。
【韓愈會合聮句】鬼窟脫幽妖,天居覿淸栱。
京遊步方振,謫夢意猶恟。
或作忷。
窂 【午集下】【穴字部】 窂 【廣韻】魯刀切【集韻】朗刀切,□音牢。
實也,與牢同。
閑養牛馬圈也。
【劉歆遂初賦】天烈烈以厲高兮,寥□窻以梟窂。
【寅集上】【子字部】【集韻】子古作。
註詳部首。
悊 【卯集上】【心字部】 悊 【集韻】哲,古作悊。
【前漢□法志】聖人旣躬,明悊之性。
【五行志】視之不明,是謂不悊。
【韋孟在鄒詩】赫赫天子,明悊且仁。
又【漢書】引臯陶謨,知人則哲,亦作則,悊。
蓋大篆從心,小篆從口。
今文多作哲,隷用小篆也。
悐 【卯集上】【心字部】 悐 【說文】本作惕。
或從狄。
【楚辭九章】悼來者之悐悐。
【朱註】悐悐。
憂懼貌。
又【前漢王商傳】卒無怵悐。
砞 【午集下】【石字部】 砞 【集韻】莫葛切,音抹。
【玉篇】碎石也。
弜 【寅集下】【弓字部】 弜 【唐韻】其兩切,強上聲。
【說文】彊也,弓有力也。
【集韻】弓彊貌。
【華陽國志】秦昭襄王時白虎爲害,於是夷作白竹弩,射殺白虎,世號白虎復夷。
一曰闆楯蠻。
今所謂弜頭虎子者也。
又【廣韻】【集韻】□渠良切,音強。
又【集韻】翹移切,音祁。
義□同。
彥 【寅集下】【彡字部】 彥 【唐韻】魚變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正韻】倪甸切,□音諺。
【說文】美士有文,人所言也。
【爾雅釋訓】美士爲彥。
【註】人所彥詠。
【疏】國有美士,爲人所言道。
【書太甲】旁求俊彥。
【詩鄭風】邦之彥兮。
又葉倪堅切,諺平聲。
【陸雲陸公誄】和音嗣世,不替碩彥。
明鑒在下。
隆命上□。
廮 【寅集下】【廣字部】 廮 【唐韻】【集韻】於郢切【韻會】幺郢切【正韻】庾頃切,□癭上聲。
【說文】安止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鉅鹿郡有廮陶縣。
恅 【卯集上】【心字部】 恅 【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老。
愺恅,心亂也。
恨 【卯集上】【心字部】 恨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音拫。
【說文】怨也。
從心艮聲。
一曰怨之極也。
【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
先主深以爲恨。
又悔恨也。
【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
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又葉胡甸切,音現。
【歐陽修祭範仲淹文】自公雲亡,謗不待辨。
始屈終伸,公其無恨。
【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
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恰 【卯集上】【心字部】 恰 【廣韻】【正韻】苦洽切【集韻】【韻會】乞洽切,□音搯。
【說文】用心也。
又恰恰,鳥鳴聲。
【杜甫詩】自在嬌鶯恰恰啼。
又適當之辭。
【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沺 【巳集上】【水字部】 沺 【廣韻】徒年切【集韻】亭年切,□音田。
【字林】沺沺,水勢廣大貌。
【郭璞江賦】溟漭渺沔,汗汗沺沺。
恥 【卯集上】【心字部】 恥 【唐韻】敕裡切【集韻】醜裡切,□褫上聲【說文】辱也。
從心耳聲。
【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
【註】恥辱之也。
【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況國乎。
【註】言不可辱也。
又【廣韻】慙也。
【孟子】人不可以無恥。
【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從心耳會意。
取聞過自愧之義。
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
俗譌作恥。
悑 【卯集上】【心字部】 悑 怖本字。
詳怖字註。
往 【寅集下】【彳字部】 往 〔古文〕□□【唐韻】于兩切【集韻】雨兩切【正韻】羽枉切,□王上聲。
【說文】之也。
【玉篇】行也,去也。
【易履卦】素履往無咎。
【書舜典】帝曰:兪,汝往哉。
【禮曲禮】禮尚往來。
往而不來,非禮也。
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又【玉篇】古往也。
【廣韻】往,昔也。
【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
【前漢武帝紀】稽諸往古,制宜於今。
又約舉前事曰往往。
【史記五帝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敎固殊焉。
又凡以物緻人曰往。
【曹植與楊修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刊定也。
【王羲之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緻意。
又【集韻】於放切,王去聲。
歸嚮也。
【史記孔子世家贊】雖不能至,然心鄕往之。
又葉尹竦切,音勇。
【東方朔七諫】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
虎嘯而谷風生兮,龍至而錦雲往。
【子集下】【廠字部】【玉篇】音溪。
倒地。
徏 【寅集下】【彳字部】 徏 【集韻】與陟同。
錄 【戌集上】【金字部】 錄 【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六。
【說文】金色也。
又【玉篇】貝文也。
又【說文】借鈔寫字也。
【正字通】謄寫曰錄。
又【集韻】一曰采也。
【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
【註】取也。
又【集韻】記也。
【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
【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
又【增韻】齒也,總也。
【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
【註】大錄,總錄也。
又錄事,官名。
【職官要錄】總錄衆事。
又內錄,錄尚書事也。
【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
又籍也。
【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
【註】定其錄籍。
又【正字通】書篇名。
梁阮孝緒撰七錄十二卷,一經典,二傳說,三子兵書,四文集,五術伎名內篇,六佛法,七仙道名外篇。
趙岐有三輔決錄。
陶潛有聖賢羣輔錄。
宋諸儒有語錄,名臣言行錄。
又第也。
【吳語】今大國越錄。
【註】第也。
又目錄,書前總目也。
【詩鄘風幹旟疏】鄕射目錄。
又姓。
【正字通】顓頊師錄圖。
一曰綠圖。
又【韻會】檢束也。
【荀子修身篇】程役而不錄。
又與麓通。
【書舜典納于大麓傳】麓,錄也。
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又【字彙補】借作綠。
劒名。
【荀子性惡篇】文王之錄。
【註】與綠同。
以色爲名。
又【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
錄錄,不自異也。
【史記平原君傳】公等錄錄。
【前漢蕭何傳】當時錄錄,未有奇節。
【註】錄錄,猶鹿鹿。
言在凡庶之中也。
又【灌夫傳】此特帝在卽錄錄。
【註】錄錄,言循衆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良據切,音慮。
寬省也。
【揚子太□經】蹛于狴獄,三歲見錄。
【王涯說】通作慮。
【前漢雋不疑傳】錄囚徒。
【師古註】省錄之,知情狀有冤滯與不。
今雲慮囚。
本錄之去聲。
力具切。
俗訛遂爲慮,失其原矣。
怇 【卯集上】【心字部】 怇 【集韻】【韻會】□臼許切,音巨。
慢也。
又通作鉅。
【莊子列禦□】一命而呂鉅。
【註】與怇同。
驕矜之貌。
◎按後漢梁鴻傳,詩嗟恇恇兮誰留。
善本皆作恇恇,註,怯也。
或訛作怇,而隂復春引于此字之下者,誤。
廣韻無怇字,集韻有怇字,廣韻略而集韻詳也。
廣韻,集韻皆宋韻也,獨廣韻載孫愐唐韻序耳,豈可謂廣韻卽唐韻乎。
世無見唐韻者,安知唐韻無怇字,安知集韻載怇字不本于唐韻乎。
通雅怇怇乃恇恇之譌,或止辨梁鴻詩恇恇之是耳,非必謂無怇字也。
《正字通》攻字彙而棄怇字,皆逞臆也。
悚 【卯集上】【心字部】 悚 〔古文〕□【廣韻】息拱切【集韻】【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音聳。
【說文】懼也。
本作。
從心,雙省聲。
今作悚。
【集韻】或作□。
通作聳。
悼 【卯集上】【心字部】 悼 【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
【廣韻】傷也。
【詩邶風】中心是悼。
又憐愛也。
【禮曲禮】七年曰悼,雖有罪,不加□,憐其知未及,而非故犯也。
又懼也。
【揚子方言】□楚謂懼曰悼。
又【諡法】中年早夭曰悼。
【春秋】晉悼公。
惙 【卯集上】【心字部】 惙 【唐韻】陟劣切【集韻】【韻會】【正韻】株劣切,□音綴。
【說文】憂也。
從心叕聲。
【詩召南】憂心惙惙。
一曰意不定也。
又【廣韻】疲也。
又【集韻】【韻會】□醜芮切,音啜。
短氣貌。
【卯集下】【攴字部】【集韻】涓惠切,音桂。
放也,侵也。
戀 【卯集上】【心字部】 戀 【字彙】俗戀字。
(戀)考證:〔古文〕□【廣韻】力卷切【集韻】【韻會】【正韻】龍眷切,□音孌。
係慕也。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