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憑。
依也,託也。
【書顧命】憑玉幾。
又姓。
又葉蒲蒙切,音蓬。
【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
熙光紫闥,靑瑣是憑。
俗作慿,非。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同腩。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匹各切,音粕。
□,飛貌。
刧 【子集下】【刀字部】 刧 【韻會】刦俗作刧。
【荀子王制篇】齊桓公刧於魯莊。
又劫通作刧。
剖 【子集下】【刀字部】 剖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普後切【正韻】普厚切,□音掊。
【說文】判也。
從刀,咅聲。
【蒼頡篇】拆也。
【玉篇】判也。
中分爲剖。
【廣韻】破也。
【前漢高帝紀】剖符封功臣。
【左思吳都賦】剖巨蚌於回淵。
又【唐韻】方武切【集韻】斐父切,□音撫。
義同。
考證:〔【說文】剖也。
〕謹照原文剖也改判也。
剝 【子集下】【刀字部】 剝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北角切,音駁。
【說文】裂也。
從刀,彔聲。
【玉篇】削也。
【廣韻】落也,割也,傷害也。
【楚辭九思】怫鬱兮肝切剝。
又【增韻】褫也,脫也。
又卦名。
【易剝卦】剝也,柔變剛也。
又【周禮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剝隂木而水之。
【註】謂斫去次地之皮。
又殺牲體解之名。
【詩小雅】或剝或亨。
又【禮檀弓】喪不剝奠也與。
【註】剝者,不巾覆也。
脯醢之奠不惡塵埃,故可無巾覆。
又【集韻】普木切【正韻】普蔔切,□音璞。
力擊也。
【詩豳風】八月剝棗。
【註】擊也。
又音蔔。
【魏劉楨魯都賦】毛羣隕殪,羽族殲剝。
塡崎塞畎,不可勝錄。
【集韻】或作□,亦作□。
劅 【子集下】【刀字部】 劅 【集韻】竹角切,音剢。
【玉篇】□也。
【說文】去隂之□也。
本作□。
【書呂□】劓刵□黥。
劕 【子集下】【刀字部】 劕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音質。
【廣韻】劕劑,券也。
最也。
【韻會】長曰劕,短曰劑。
又通作質。
【周禮地官質人】凡賣儥者質劑焉。
又【集韻】陟利切,音緻。
物相贅也。
劗 【子集下】【刀字部】 劗 【唐韻】在丸切【集韻】徂丸切,□音巑。
【玉篇】鬀髮也。
減也,切也。
又【唐韻】借官切【集韻】祖官切,□音鑽。
吳人謂髠髮爲劗。
又【正韻】子踐切,音剪。
【前漢嚴助傳】劗髮文身之民也。
【註】晉灼曰:淮南子雲:越人劗髮。
劗與翦同。
又【讀書通】通作攅。
【韓非子用人篇】隨繩而□,因攅而縫。
又通作鑽。
【左思魏都賦】鏤膚鑽髮。
力 【子集下】【力字部】 力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
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強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禦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葉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
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辦 【酉集下】【辛字部】 辦 【集韻】【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音辨。
【說文】緻力也。
【集韻】具也。
【史記項羽紀】項梁常爲主辦。
【前漢韓信傳】多多益辦。
又與辨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以辨民器。
【註】辨,猶具也。
動 【子集下】【力字部】 動 〔古文〕□【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同上聲。
【說文】作也。
【增韻】動,靜之對。
【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又【廣韻】出也。
【禮月令】仲春,蟄蟲鹹動。
又搖也。
【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
又【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
【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
【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
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
又【集韻】覩孔切,音董。
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
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劼 【子集下】【力字部】 劼 【唐韻】恪八切【集韻】【韻會】丘八切,□慳入聲。
【說文】愼也。
從力,吉聲。
【書酒誥】汝劼毖殷獻臣。
【註】汝當用力戒謹殷之賢臣,使不湎于酒也。
又【爾雅釋詁】劼,固也。
【疏】劼者,確固也。
又【集韻】訖黠切,音戛。
【博雅】勤也。
又【集韻】喫吉切,音詰。
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字彙】盧貢切,音弄。
戇愚也。
〇按字諸書無據,當卽□字之譌。
凍 【子集下】【冫字部】 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東去聲。
【說文】冰也。
【禮月令】孟冬,地始凍。
孟春,東風解凍。
【風俗通】冰壯曰凍。
又【唐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東。
義同。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類編】同□。
凾 【子集下】【凵字部】 凾 【韻會】函別作凾,非。
衛 【申集下】【行字部】 衛 【正字通】俗衞字。
劯 【子集下】【力字部】 劯 【字彙補】隻如切,音諸。
強也。
凴 【子集下】【幾字部】 凴 【集韻】同憑。
叺 【備考】【醜集】【口字部】 叺 【五音篇海】醜入切,音尺。
冉 【子集下】【冂字部】 冉 【唐韻】【集韻】【正韻】□而琰切,音染。
【玉篇】毛冉冉也,行也,進也,侵也。
亦作冄。
黨 【子集下】【兒字部】 黨 【集韻】【韻會】□底朗切,音黨。
【韻府羣玉】夏後氏之後。
秦有將軍黨耐虎。
唐有黨芬,黨進。
(黨)【唐韻】多朗切【集韻】底朗切【正韻】多曩切,□音讜。
【說文】不鮮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爲比,五比爲閭,四爲族,五族爲黨。
【釋名】五百家爲黨。
黨,長也。
一聚之所尊長也。
又朋也,輩也。
【荀子強國篇】不比周,不朋黨。
又助也。
相助匿非曰黨。
【論語】君子不黨。
又偏也。
【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又比也。
【荀子非相篇】順禮義,黨學者。
【註】黨,親比也。
又頻也。
【荀子天論篇】怪星之黨見。
又知也。
【揚子方言】黨,皢,哲,知也。
楚謂之黨,或曰皢,齊宋之閒謂之哲。
【郭註】黨,朗也。
解悟貌。
又【廣韻】美也。
【廣雅】黨,善也。
又所也,時也。
【公羊傳文十三年】往黨。
【註】黨,所也。
所猶時,齊人語也。
【左傳哀五年】萊人之歌曰: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註】黨,所也。
又【玉篇】接也。
又【廣韻】累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秦置上黨郡,屬幷州,古上黨關。
又【集韻】止兩切,音掌。
姓也。
【左傳莊三十二年】公築臺,臨黨氏。
【註】黨氏,魯大夫。
【釋文】黨,音掌。
又【哀十一年】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
【註】黨氏溝,朝中地名。
又【集韻】坦朗切【正韻】他曩切。
□與儻同。
兾也。
【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
又【五被傳】黨可以徼幸。
【師古註】黨,讀曰儻。
又與讜同。
【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
【註】謂直言也。
亦作□。
(黨)考證:〔【周禮地官閭胥疏】五家爲比,五比爲閭,五閭爲族〕謹按閭胥疏無此語,查係大司徒文。
謹照原文閭胥疏改大司徒。
五閭爲族改四爲族。
〔【荀子非相篇】實博而黨正。
〕謹按原文文而緻實,博而黨正,□以四字爲句不得連引實字。
謹省實字。
啇 【醜集上】【口字部】 啇 【廣韻】都歷切【集韻】丁歷切,□音的。
【廣韻】本也。
又【集韻】施□切,音釋。
和也。
其 【子集下】【八字部】 其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
【韻會】指物之辭。
【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
【詩大雅】其在于今。
又助語辭。
【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
【詩周南】灼灼其華。
【玉篇】辭也。
又姓。
【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又【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
【韻會】語辭。
【書微子】若之何其。
【詩小雅】夜如何其。
又人名。
【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
【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
【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
【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又山名。
【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
【註】其音基,山名。
【廣韻】在琅邪。
又地名。
【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又【集韻】【韻會】居吏切。
【正韻】吉器切,□音寄。
【韻會】語已辭。
【詩檜風】彼其之子。
通作記。
【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又通已。
【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又【韻會】或作忌。
【詩鄭風】叔善射忌。
【醜集上】【口字部】【篇海】同塔。
儈 【子集中】【人字部】 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外切,音膾。
牙儈,會合帀人者。
古借用會。
【史記貨殖傳節駔會註】駔馬儈也。
會亦是儈。
儤 【子集中】【人字部】 儤 【正韻】布恔切,音報。
官吏連直也。
【唐志】新到官府,倂上直,謂之儤。
儤直,一作豹直,亦曰伏豹,取不出之義。
【見聞錄】禦史舊例,初入臺陪,直比五日,衆官皆出,此人獨留,曰豹直。
【楊鉅翰林舊規】有儤宿例,卽儤直也。
【正字通】今俗謂程外課作者爲懪。
字彙心部懪與儤溷,誤也。
○按儤字惟《正韻》始載。
古有□無儤。
喰 【備考】【醜集】【口字部】 喰 【龍龕】音餐。
又音孫。
□ 【未集中】【耳字部】 □ 【正字通】與須需胥□通。
【戰國策】臣爲王之楚,□臣之友而行。
【註】□胥同。
待也。
◎按字彙同□,音廈,非。
儶 【子集中】【人字部】 儶 【廣韻】【集韻】□胡桂切,音慧。
偙儶。
又【集韻】懸圭切,音攜。
提也。
一曰離也。
兇 【子集下】【兒字部】 兇 【唐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胷。
【說文】擾恐也。
從人在兇下。
【左傳僖二十八年】曹人兇懼。
【玉篇】懼聲也。
又【增韻】兇,通作兇。
【唐詩】除兇報千古。
又【集韻】或作恟忷。
又【唐韻】【正韻】許拱切【集韻】【韻會】詡拱切,□胷上聲。
義同。
兔 【子集下】【兒字部】 兔 【唐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吐去聲。
【說文】獸名。
象踞後其尾。
【禮曲禮】兔曰明視。
【韻會】歐陽氏曰:兔從免字加一點。
俗作兎,非。
陸佃雲:兔,吐也。
明月之精,視月而生,故曰明視。
咀嚼者九竅而胎生,獨兔八竅五月而吐子。
【王充論衡】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
又【正韻】亦作菟。
【前漢賈誼傳】搏畜菟。
【嚴延年傳】韓盧取菟。
全 【子集下】【入字部】 全 〔古文〕□【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音泉。
【說文】完也。
【玉篇】具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用全。
【註】純用玉也。
又姓。
【韻會】吳有大司馬全琮。
又【韻會】州名。
漢零陵郡,晉置全州。
内 【子集下】【入字部】 內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奴對切,餒去聲。
【說文】入也,從冂入,自外而入也。
【玉篇】裏也。
【增韻】中也。
【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又【前漢鼂錯傳】先爲築室家,有一堂二內。
【註】二房也。
【韻會】房室曰內,天子宮禁曰內。
漢制,天子內中曰行,內猶禁中也。
唐有三內,皇城在長安西北隅,曰西內。
東內曰大明宮,在西內之東。
南內曰興慶宮,在東內之南。
又五內,五中也。
【魏志王浚傳註】聞命驚愕,五內失守。
又職內,官名。
【周禮天官註】職內,主人也。
若今之泉所入,謂之少內。
又河內,地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
又【集韻】【正韻】□儒稅切。
同汭,水相入也。
或省文作內。
又【正韻】同枘。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調其鑿,內而合之。
又【正韻】奴荅切。
同納。
【孟子】若已推而內之溝中。
考證:〔【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北。
〕謹照原文冀北改冀州。
冬 【子集下】【冫字部】 冬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都宗切,篤平聲。
【說文】四時盡也。
【禮月令】天氣上騰,地氣下降。
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
【樂記】冬,藏也。
【前漢律歷志】冬,終也。
【白虎通】冰霜,冬之□也。
【鶡冠子環流篇】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又姓。
【韻會】前燕有司馬冬壽。
冗 【子集下】【冖字部】 冗 【篇海】同宂。
宂從兒。
□ 【子集上】【乙字部】 □ 【篇海】居幽切,音鳩。
目繚也。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類編】與聸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廣韻】【集韻】□旨善切,音嫸。
【玉篇】耳門也。
刁 【子集下】【刀字部】 刁 【唐韻】都聊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貂。
古者軍有刁鬥。
【前漢李廣傳】不擊刁鬥。
【註】孟康曰:以銅作鐎,受一鬥,晝炊飮食,夕擊夜行。
又刁刁,風欲止微動貌。
【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郭象註】調調,刁刁,搖動貌。
又姓。
【史記貨殖傳】齊俗賤奴虜,而刁閒獨愛貴之。
【韻會】出渤海齊大夫豎刁之後。
【韻會】《說文》刀,兵也。
都牢切,又丁聊切。
本一字而二音,後人作刁以別之而已。
擊 【卯集中】【手字部】 擊 【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
【說文】攴也。
【徐曰】撲也。
【廣韻】打也。
【增韻】扣也。
【易蒙卦】擊蒙。
【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
【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又【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又攻殺也。
【楚語】刲羊擊豕。
【註】擊,殺也。
【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又觸也。
【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
或作撽。
又【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
與覡同。
男巫也。
【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兇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
【註】擊讀爲覡。
又【集韻】吉詣切,音訃。
人名。
春秋晉有屠擊。
凜 【子集下】【冫字部】 凜 【唐韻】力稔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音廩。
【說文】寒也。
【玉篇】凜凜,寒也。
【韻會】凄淸也。
【集韻】或作□。
創 【子集下】【刀字部】 創 〔古文〕戧□□【唐韻】【集韻】【韻會】初良切【正韻】初莊切,□音瘡。
【說文】傷也。
本作刅,或作創。
【徐曰】此正刀創字。
言刃所傷也。
【前漢曹參傳】身被七十創。
又【前漢班固敘傳】禮義是創。
【註】師古曰:創,始造之,音初良反。
又【唐韻】初亮切,瘡去聲。
始也,造也。
【孟子】創業垂統。
又傷也。
【前漢匈奴傳】人民創艾戰□。
又懲也。
【書益稷】子創若時。
【註】禹自言懲丹朱之惡,不敢慢遊也。
又【集韻】千羊切,音鏘。
瑲,或作創。
瑲瑲,玉聲。
又【玉篇】古文瘡字。
【禮曲禮】頭有創,則沐。
餘詳疒部十畫。
【醜集上】【口字部】【玉篇】于兄切,音榮。
啼也。
儱 【子集中】【人字部】 儱 【廣韻】力董切【集韻】魯孔切,□音嚨。
儱侗,未成器也。
又儱偅,詳偅字註。
僽 【子集中】【人字部】 僽 【廣韻】鉏祐切【集韻】【韻會】鋤救切,□音驟。
僝僽,惡言詈也。
又【韻會】側鳩切,音鄒。
愁貌。
或作偢。
僸 【子集中】【人字部】 僸 【廣韻】【集韻】【韻會】□居蔭切,音禁。
樂名。
【班固東都賦】僸□兜離,罔不具集。
通作禁。
【周禮鞮鞻氏】註:北方曰禁。
又【文字音義】仰頭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僸侵尋而高縱。
【潘嶽思遊賦】前湛湛而攝進兮,後僸僸而方馳。
考證:〔【周禮地官】北方曰禁。
〕謹按地官無此語。
地官改鞮鞻氏註。
儯 【子集中】【人字部】 儯 【玉篇】徒登切,音騰。
倰儯,長貌。
元 【子集下】【兒字部】 元 【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
【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
元字從二從人,仁字從人從二。
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又【廣韻】長也。
又大也。
【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
【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
【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
【註】師古曰:元,首也。
故謂冠爲元服。
又本也。
【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
【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
【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註】古者謂人雲善人,因善爲元,故雲黎元。
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
【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
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
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又氣也。
【公羊傳註】變一爲元。
元者,氣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
【書舜典】月正元日。
【註】朔日。
又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曰元。
又姓。
【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又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又【韻補】葉虞雲切,音輑。
【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
夭矯經引,積氣關元。
【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
旣赦鄭伯,班師華元。
◎按新、□□非文韻。
考證:〔【書堯典】月正元日。
〕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
兼 【子集下】【八字部】 兼 〔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
【說文】幷也。
從手禾。
兼持二禾也。
【徐曰】會意。
秉持一禾,兼持二禾。
可兼持者,莫若禾也。
【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
【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
又姓。
【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兦 【子集下】【入字部】 兦 【集韻】【韻會】□武方切。
亡本字。
【說文】從入從□。
隷作亡。
又亾。
軍 【酉集下】【車字部】 軍 〔古文〕□【廣韻】舉雲切【集韻】【韻會】拘雲切,□音君。
【玉篇】衆也。
【周禮地官】五師爲軍。
【註】萬二千五百人。
周制:天子六軍。
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又軍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
【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又師所駐曰軍。
【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
【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
【註】屯也。
又姓。
冠軍侯之後,因氏。
又【說文】軍,圜圉也。
一曰軍,兵車也。
□ 【未集中】【耳字部】 □ 【唐韻】胡瓦切【集韻】戸瓦切,□音踝。
地名。
□ 【未集中】【羽字部】 □ 同翭。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同□。
匦 【子集下】【匚字部】 匭 【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宄。
【玉篇】匣也。
【書禹貢】包匭菁茅。
【疏】匭,纏結也。
【唐書百官志】武後垂拱二年,鑄銅匭四,列於朝堂。
【正字通】天寶中,以匭音與鬼同,改爲獻院。
刊 【子集下】【刀字部】 刊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看平聲。
【說文】剟也,從刀幹聲。
【廣韻】削也。
又斫也。
【周禮秋官柞氏】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
【註】謂斫去次地之皮。
又通栞。
【前漢地理志】隨山栞木。
【註】師古曰:栞,古刋字。
斫其木也。
又【韻補】葉丘虔切,音愆。
【曹子建怨歌行】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又葉古案切,音旰。
【揚雄酈商銘】橫恥愧景,刎頸自獻。
金紫褒表,萬世不刋。
章樵讀。
又刻也。
【晉書孫綽傳】必須綽爲□文,然後刋石焉。
【王儉褚淵□】刋玄石以表德。
【字彙】楊愼曰:劉歆答揚雄,懸諸日月不刋之書,言不可削除也。
今俗誤作刻梓之用。
各處鄕試序多雲:刊其文之佳者若幹篇。
張睿甫曰:刋字亦可用。
刋其字外之餘木,而後字成,故刻字謂之刋,猶遷官而謂之除也。
刕 【子集下】【刀字部】 刕 【唐韻】力脂切【集韻】良脂切,□音棃。
姓也。
出蜀刀達之後,避難改爲刕字。
又【六書故】刕又作剺,或作。
又【集韻】憐題切,音黎。
義同。
字原刻從刀。
本書有□,無。
叓 【子集下】【又字部】 叓 【玉篇】古文事字。
註見亅部七畫。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敷空切,音豐。
偓,仙人也。
【子集中】【人字部】【正字通】俗儷字。
儥 【子集中】【人字部】 儥 【集韻】【韻會】【正韻】□餘六切,音育。
【說文】賣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量度成賈而徵儥。
【疏】量以量穀粱之等,度以度布絹之等。
成,定也。
徵召也。
物賈定,則召買者來,故雲徵儥也。
又【集韻】亭歷切,音笛。
義同。
【周禮司市釋文】音笛。
字林又他竺反。
○按儥字從士從冏從貝,與賣字從四者不同。
又《周禮》兼買賣二義,《註疏》依文分訓甚確,無足疑者。
《爾雅》亂兼訓治,在兼訓終,徂又訓存,肆訓故又訓今,郭璞曰:此皆訓詁義,有反覆旁通,美惡不嫌同名。
又臭兼香臭,慊兼足不足之類,一字兼二義,如隂陽黑白,相反者甚多,何獨疑於儥字乎。
《正字通》謂賣買音義各別,《周禮》儥字雜見,疑有脫誤。
註疏牽合傅會,《字彙》襲舛承譌,最眩後學。
此皆不考於古,不善推類之過也,不可不辨。
考證:〔【周禮地官司市】【疏】量以定穀粱之等,度以度布緡之等。
〕謹照原文以定改以量。
布緡改布絹。
僨 【子集中】【人字部】 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問切,音奮。
【爾雅釋言】僵也。
【疏】仰偃也。
【左傳隱三年】鄭伯之車僨于濟。
又【昭十三年】叔向曰:牛雖瘠,僨于豚上,其畏不死。
又覆敗也。
【大學】一言僨事。
一作賁。
【禮射義】賁軍之將不入。
又【左傳僖十五年】隂血周作,張脈僨興。
【註】僨,動也。
又【集韻】逋昆切,音奔。
僨,驕不可禁之勢。
考證:〔【爾雅釋詁】僵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
儻 【子集中】【人字部】 儻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
倜儻,卓異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
【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
【註】豁達也。
又【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疊疊。
【註】儻儻,猶儃儃。
又或然之辭。
儵忽不可期也。
【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
【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又【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
【註】儻,苟也。
又【韻會】通作黨。
【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
【揚雄傳】黨鬼神可也。
本作儻。
俗作倘。
充 【子集下】【兒字部】 充 【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踧平聲。
【說文】長也,高也。
從兒,育省聲。
【徐曰】□在人上也。
□音突。
又【玉篇】行也,滿也。
又【廣韻】美也,備也。
又塞也。
【詩邶風】褎如充耳。
【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又【增韻】實之也。
【禮王制】充君之庖。
又【前漢揚雄傳】充庖廚而已。
【註】師古曰:充,當也。
又【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又【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
【註】充者,役煩也。
又【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
【註】過飽也。
又【禮檀弓】充充如有窮。
【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又姓。
漢充向,充申。
又【韻補】葉昌王切,廠平聲。
【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
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
充作〈□下兒〉,□□等字從。
以充代替。
【正字通】充字之譌。
充字從□從兒。
勆 【子集下】【力字部】 勆 【集韻】盧當切,音郞。
【玉篇】有力也。
儽 【子集中】【人字部】 儽 【廣韻】【集韻】□盧對切,音壘。
【說文】垂貌。
一曰懶懈也。
又病也。
【六書統】馮高衆立貌。
□ 【未集下】【肉字部】 □ 【正字通】同牒。
俗省。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類編】古麥切,音國。
腳曲也。
◎按音義疑與膕同。
兮 【子集下】【八字部】 兮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
【說文】語有所稽也。
從丂八,象氣越丂也。
【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
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
【增韻】歌辭也。
又通作猗。
【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
【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又與侯通。
【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
【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
【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養 【戌集下】【食字部】 養 〔古文〕□【廣韻】餘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兩切,□音癢。
【玉篇】育也,畜也,長也。
【易頤卦】觀頤,觀其所養也。
又取也。
【詩周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
【傳】養,取也。
又養養,憂貌。
【詩邶風】中心養養。
【註】憂不定貌。
又【博雅】養,使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
【註】艾草爲防者曰厮,汲水漿者曰役,養馬者曰扈,炊烹者曰養。
又【史記儒林傳】兒寬常爲弟子都養。
【註】都養,爲弟子造食也。
又姓。
養由基,見【左傳成十六年】。
養奮,見【孝子傳】。
又與癢同。
【荀子正名篇】疾養凔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
又【廣韻】【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恙。
【玉篇】供養也,下奉上也。
【禮月令】收祿秩之不當,供養之不宜者。
【註】謂凡恩命濫賜膳服,侈僭踰制者。
【說文】本作養。
【字彙】省作□,附六畫,非。
考證:〔【詩周頌】於爍王師,遵養時晦。
〕謹照原文於爍改於鑠。
劉 【子集下】【刀字部】 劉 〔古文〕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
【說文】殺也。
【書盤庚】重我民,無盡劉。
【詩周頌】勝殷遏劉。
【左傳成十三年】劉我邊陲。
又【爾雅釋詁】劉,□也。
【疏】謂敷□也。
又【爾雅釋詁】劉,樂也。
【疏】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樂。
【詩大雅】捋采其劉。
【毛傳】劉,爆爍而希也。
又【爾雅釋木】劉,劉杙。
【註】劉子生山中。
【疏】劉一名劉杙,其子可食。
又姓。
【韻會】凡二十五望,□自陶唐氏劉累之後。
又【集韻】力九切,留上聲。
好也。
又【集韻】龍珠切,音鏤。
殺也。
漢禮,立秋有貙劉。
又【同文備考】作鐂。
凋 【子集下】【冫字部】 凋 【唐韻】都聊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貂。
【說文】半傷也。
【木華海賦】爲凋爲瘵。
又【韻會】通作彫。
【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
又【正韻】通作雕。
【晉書李重傳】雕弊之迹。
又【玉篇】力盡貌。
冷 【子集下】【冫字部】 冷 【唐韻】【集韻】魯朾切【韻會】【正韻】魯杏切,□令上聲。
【說文】寒也。
從仌,令聲。
【六書正譌】別作泠,非。
泠乃水名。
【南史齊樂預傳】人笑褚公,至今齒冷。
【增韻】淸甚也。
又姓。
【廣韻】前趙錄南徐州刺史令道,字安義。
又【唐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靈上聲。
冷,寒也。
又【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冷凙。
吳人謂冰曰冷凙。
令道當作冷道。
劶 【子集下】【力字部】 劶 【集韻】去厚切,音口。
勏劶,用力貌。
処 【子集下】【幾字部】 処 【唐韻】昌與切【集韻】【韻會】敞呂切,□音杵。
【說文】処,止也。
從夊,得幾而止。
【玉篇】與處同。
刭 【子集下】【刀字部】 剄 【唐韻】古挺切【集韻】【韻會】古頂切,□音景。
【玉篇】以刀割頸也。
【史記淮南王傳】令從者魏敬剄之。
【註】剄謂斷其首。
又【集韻】吉定切,景去聲。
義同。
又【集韻】囊丁切,定去聲。
義同。
允 【子集下】【兒字部】 允 〔古文〕【唐韻】餘準切【集韻】【韻會】庾準切,□音尹。
【說文】允,信也。
從人。
【徐曰】兒,仁人也,故爲信。
又【爾雅釋詁】允,信也。
【疏】謂誠實不欺也。
按《方言》雲:徐魯之閒曰允。
【書君奭】公曰:告汝朕允。
又【玉篇】允,當也。
又【增韻】肯也。
又通作盾。
中盾,官名。
【前漢班固敘傳】數遣中盾,請問近臣。
【註】師古曰:盾讀曰允。
又【正韻】羽敏切,音隕。
義同。
又【集韻】餘專切,音鉛。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
【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光 【子集下】【兒字部】 光 〔古文〕炗□□□【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廣平聲。
【說文】從火在人上。
本作灮,今作光。
【徐曰】光明意也。
【易需卦】有孚光亨。
【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
【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又【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又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又姓。
【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
晉有光逸。
又【集韻】古曠切,廣去聲。
飾色也。
或作。
兒 【子集下】【兒字部】 兒 〔古文〕□【唐韻】汝移切【集韻】【韻會】【正韻】如支切,□爾平聲。
【說文】孺子也。
象形。
小兒頭囟未合。
又【韻會】男曰兒,女曰嬰。
又【韻會】兒,倪也。
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又【倉頡篇】兒,嬬也。
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又【韻會】姓也。
漢有兒寬。
又【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音霓。
姓也。
【前漢藝文志】兒良一篇。
【註】師古曰:六國時人也。
【兒寬傳】兒寬,千乘人也。
又【韻會】弱小也。
通作倪。
【孟子】反其旄倪。
考證:〔【說文】孩子也。
象形。
小兒頭囪未合。
〕謹照原文孩子改孺子。
頭囪改頭囟。
〔【孟子】反其耄倪。
〕謹照原文耄倪改旄倪。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同翦。
□ 【未集下】【肉字部】 □ 【韻會】【正韻】□胡南切,音含。
【說文】本作顄。
頤也。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
【詩大雅嘉殽脾臄傳】臄,函也。
【釋文】函,舌也。
又口次肉也。
本又作□。
【集韻】通作。
兗 【子集下】【兒字部】 兗 【唐韻】【集韻】【韻會】以轉切【正韻】以淺切,□沿上聲。
【說文】兗州之兗,九州之渥地也。
【書禹貢】濟河惟兗州。
【春秋元命包】五星爲兗州。
兗,端也,信也。
【韻會】蓋取流水以名。
後魏置南兗州於譙,置西兗州於定陶,隋改魯州,唐復兗州,宋襲慶府。
又【韻會】姓也。
【集韻】通作沇。
嗚 【醜集上】【口字部】 嗚 【廣韻】哀都切【集韻】【韻會】汪胡切,□音污。
【玉篇】鳴呼,歎辭也。
【書五子之歌】鳴呼曷歸。
【集韻】亦作歍。
又與烏通。
【史記李斯傳】歌呼鳴鳴,快耳目者,眞秦之聲也。
亦作烏烏。
又【集韻】烏故切,音惡。
歎傷也。
【後漢袁安傳】噫鳴流涕。
【釋文】鳴,一故反。
兩 【子集下】【入字部】 兩 〔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裡養切,□良上聲。
【說文】再也。
【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又【玉篇】匹耦也。
【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
【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又【韻會】匹也。
【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
【註】三十匹也。
又車數曰兩。
【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
【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禦之。
兏 【子集下】【兒字部】 兏 【字彙補】同長。
兏□,玉名。
見穆天子傳。
兪 【子集下】【入字部】 兪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臾。
【爾雅釋言】然也。
【疏】然應也。
【書堯典】帝曰兪。
【禮內則】男唯女兪。
【註】皆應詞。
【前漢郊祀歌】星留兪。
【註】師古曰:答也。
又姓。
【韻會】唐書兪俊臣。
又【唐韻】【集韻】□醜救切,抽去聲。
【廣韻】漢人姓。
又【集韻】春遇切,輸去聲。
隃或作兪。
【說文】北陵西隃鴈門是也。
又【集韻】【類篇】□夷周切,音由。
然也。
又【集韻】勇主切【正韻】偶許切,□音愈。
【集韻】兪兪,容貌和恭也。
【正韻】荀子仲尼篇,兪務兪遠。
註:□讀作愈。
又【集韻】春朱切,音輸。
漢侯國名,欒布所封。
一曰人名。
【莊子騈拇篇】兪兒,古之識味人。
又【韻會】兪戍切,臾去聲。
呴兪,色仁也。
六 【子集下】【八字部】 六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
【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
【玉篇】數也。
【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又國名。
【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
【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
【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
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又葉錄直切,音近力。
【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
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冑 【子集下】【冂字部】 冑 【唐韻】【集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音宙。
【說文】兜鍪。
從冃,由聲。
【徐曰】介冑字從冃,冃音冒。
【詩魯頌】公徒三萬,貝冑朱綅。
【韻會】或作□,亦作。
【荀子議兵篇】冠帶劒。
【正韻】冑與胄子之胄不同。
經典多混,傳寫譌也。
凄 【子集下】【冫字部】 凄 【唐韻】七稽切【集韻】【韻會】千西切【正韻】此西切,□音妻。
【玉篇】寒也。
【韻會】通作淒。
詩淒其以風。
嚴氏曰:淒旁加二點,從仌,冰寒也。
凙 【子集下】【冫字部】 凙 【唐韻】徒洛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鐸。
冰結。
又【正韻】直格切,音宅。
義同。
刅 【子集下】【刀字部】 刅 【集韻】楚良切,音窻。
【說文】傷也。
從刀從一。
【徐曰】一刀所傷。
指事也。
【韻會】本作刅,或作創。
刜 【子集下】【刀字部】 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勿切,音拂。
【說文】擊也。
【玉篇】斫也。
【集韻】斷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苑子刜林雍斷其足。
【白居易劒詩】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誇我鍾可刜。
不如持取抉浮雲,無令漫漫蔽白日。
又【唐韻】【集韻】□符勿切,音佛。
義同。
凰 【子集下】【幾字部】 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爾雅釋鳥】鶠鳳,其雌皇。
【註】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采色,高六尺許。
【山海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見則天下大安。
【韻會】雄曰鳳,雌曰凰。
古詩:鳳兮鳳兮求其凰。
又【集韻】或作。
【晉書武帝紀】起儀殿于後。
又通作皇。
【書益稷】鳳皇來儀。
【詩小雅】鳳皇鳴矣。
考證:〔【爾雅釋鳥】鶠鳳,其雌皇。
【疏】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
〕謹照原書疏改註。
□ 【未集中】【老字部】 □ 【廣韻】徒到切【集韻】大到切,□音導。
【玉篇】七十曰□。
今爲悼。
【類篇】或作□。
菃 【申集上】【艸字部】 菃 【集韻】【篇海】□求于切,音渠。
人名,北齊有宋菃。
萪 【申集上】【艸字部】 萪 【唐韻】苦禾切,音科。
【集韻】草名。
海蔥也。
又藤類。
【玉篇】萪藤,出海邊。
【齊民要術】萪藤,圍數寸,重于竹,可以杖蔑以縛船,及以爲席勝竹也。
又柔萪藤有子,極酢爲菜滑,無物能比。
○按《正字通》雲:藤屬無萪,想未考《玉篇》諸書也。
先 【子集下】【兒字部】 先 【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
【說文】先,前進也。
從人之。
【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
一曰始也,故也。
【玉篇】前也,早也。
【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
【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
又祖父已歾曰先。
【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又姓。
【韻會】晉有先軫。
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
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
【增韻】先之也。
【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
【註】先猶導也。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吾所願從遊,莫爲我先。
又先事而爲曰先。
【易乾卦】先天而天弗違。
【禮月令】先立春三日。
又當後而前曰先。
【左傳文二年】不先父食。
【孟子】疾行先長者。
【老子道德經】先天地生。
又【廣韻】娣姒曰先後。
【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
以乳死,見神于先後宛若。
【註】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
師古曰: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之爲妯娌。
又【韻會】【正韻】□蘇典切,音跣。
【越語】句踐親爲夫差先馬。
【韻會】前漢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先馬。
後漢職如謁者,太子出,則當直者前驅導威儀也。
或作洗。
儺 【子集中】【人字部】 儺 〔古文〕□【唐韻】諾何切【集韻】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那。
驅疫也。
【禮月令】季春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仲秋天子乃難,以達秋氣。
季冬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註】難與儺通。
【博物志】漢舊史,儺立桃人葦索滄耳虎等。
【通雅】漸耳,滄耳也。
又儺神凡十二,皆使之追惡兇。
詳見【後漢禮儀志】。
又猗儺,柔順貌。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難。
【註】盛貌。
又【集韻】乃可切,音娜。
【詩衞風】佩玉之儺。
【註】儺,行有度也。
【毛詩古音考】猗儺,音阿那。
又與旎那娜□通。
【楚辭九辯】紛旖□乎都房。
【宋玉高唐賦】猗旎豐沛。
【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
【□思王洛神賦】華容婀娜。
音義□同。
兌 【子集下】【兒字部】 兌 【唐韻】杜外切【集韻】【韻會】徒外切,□尵去聲。
【說文】兌,說也。
【易兌卦】兌亨利貞。
【釋名】物得備足,皆喜悅也。
又【韻會】穴也,直也。
又【正韻】易兌爲澤。
澤者,水中之鍾聚也。
又【荀子議兵篇】仁人之兵,兌則若莫邪之利鋒。
【註】兌猶聚也。
與隊同。
又【正韻】貤易也。
【唐丁芝仙詩】十千兌得餘杭酒。
又【集韻】俞芮切,音睿。
【史記天官書】三星隨北端兌。
《漢書》兌作銳。
又【集韻】【韻會】□吐外切,音娧。
【詩大雅】行道兌矣。
【毛傳】兌,成蹊也。
【註】兌,通也。
又【集韻】徒活切,音奪。
【史記趙世家】趙與燕易土,以龍兌與燕。
又【正韻】魚厥切,音月。
【禮學記】兌命曰:與說同。
【韻會】悅或作說,亦作兌。
尵字原刻從□。
考證:〔【史記天官書】隨北端兌。
〕謹照史記原文隨北上增三星二字。
註索隱曰兌作銳。
謹按作銳者漢書天文志,非索隱也。
謹將註索隱曰改爲漢書二字。
□ 【未集中】【耒字部】 □ 【玉篇】符逼切,音愎。
禾也。
又治黍豆也。
免 【子集下】【兒字部】 免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美辨切,□音勉。
【玉篇】去也,止也,脫也。
【增韻】事不相及也。
【正譌】從兔而脫其足。
【前漢賈誼傳】免起阡陌之中。
【註】師古曰:免者,言免脫徭役也。
又【廣韻】黜也。
【韻會】縱也。
【前漢文帝紀】遂免丞相勃,遣就國。
又姓。
【韻會】衞大夫免餘。
又【集韻】武遠切,音晚。
默也。
又【集韻】無販切,音萬。
喪冠也。
春秋傳,□侯免擁社。
徐邈讀。
又【正韻】文運切,音問。
娩生子也。
又喪禮,去冠括髮也。
【通雅】禮記雲:公儀仲子之喪,檀公免焉。
【註】兔音問,別作絻。
又物之鮮者爲免。
【禮內則】菫荁枌楡免薧。
【註】免新鮮者,薧乾□者。
言菫荁枌楡,或用新,或用舊也。
勵 【子集下】【力字部】 勵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厲。
【說文】勉力也,從力厲聲。
【玉篇】勸也。
【廣韻】勸勉也。
【後漢祭彤傳】璽書勉勵。
又【韻會】通作厲。
有修飾振起意。
【前漢宣帝紀】厲精更始。
凅 【子集下】【冫字部】 凅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
凝也,閉也。
凱 【子集下】【幾字部】 凱 【唐韻】苦亥切【集韻】【正韻】可亥切,□同愷。
【玉篇】凱,樂也。
或作愷。
又善也。
【史記五帝本紀】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謂之八愷。
又【正韻】和也。
南風謂之凱風。
【詩衞風】凱風自南。
又通作闓。
【史記司馬相如傳】昆蟲凱澤。
【前漢司馬相如傳】昆蟲闓澤。
【註】師古曰:闓讀曰凱。
文穎曰:闓樂也。
唩 【醜集上】【口字部】 唩 【集韻】烏和切,音倭。
【玉篇】小兒啼。
又【集韻】鄔毀切,音委。
聲也。
凳 【子集下】【幾字部】 凳 【唐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音鐙。
【字林】牀屬,或作橙。
【正韻】幾屬。
倜 【子集中】【人字部】 倜 【唐韻】【集韻】【正韻】□他歷切,音惕。
【說文】倜儻,不羈也。
又高舉貌。
【荀子君道篇】倜然乃舉太公於州人而用之。
債 【子集中】【人字部】 債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側賣切,齋去聲。
【說文】負也。
今俗負財曰債。
【前漢鼂錯傳】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
【谷永傳】爲人起債分利受謝。
又通作責。
【周禮天官小宰】八成經邦治,四曰聽稱責。
【戰國策】馮諼爲孟嘗君收責於薛。
【史記】作收債。
【前漢高帝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
讀如債。
傌 【子集中】【人字部】 傌 【廣韻】【集韻】【正韻】□罵本字。
【前漢賈誼傳】髠刖笞傌之法。
【註】傌卽罵。
又【玉篇】齊大夫名。
僫 【子集中】【人字部】 僫 【集韻】俗惡字。
佻 【子集中】【人字部】 佻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條。
獨行貌。
又【爾雅釋言】佻,偸也。
【屈原離騷】餘猶惡其佻巧。
又行不耐勞苦貌。
【詩小雅】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又竊取名。
【周語】佻天以爲己力。
又佻人,國名。
【河圖玉版】佻人長三十丈五尺。
又【集韻】【韻會】【正韻】□徒了切,迢上聲。
義同。
又【正字通】餘韶切,音姚。
緩也。
荀子王霸篇,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則百工不楛矣。
楊愼曰:佻與徭同。
晏子春秋,景公爲露寢之臺,令使佻其日而不趣。
欲上悅乎君,而遊民足乎食也。
今均徭之法,用徭字,欲其征役之緩也。
又【揚子方言】佻抗,縣也。
趙魏之閒曰佻。
又縣物於臺之上曰佻。
又【字彙補】直紹切,音肇。
【前漢郊祀歌】佻正嘉吉弘以昌。
如淳讀。
考證:〔【爾雅釋詁】佻,偸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同胝。
亦作□。
□字原右作工下工。
倮 【子集中】【人字部】 倮 【集韻】魯果切,音臝。
【正韻】赤體也。
【禮月令】中央土,其蟲倮。
【註】人爲倮蟲之長。
又國名。
【淮南子說林訓】西方之倮國,鳥獸弗辟,無爲一也。
亦作臝躶裸果□。
又【正韻】古火切,音果。
韰倮,狹隘也。
【左思魏都賦】風俗以韰倮爲嫿。
又【集韻】【韻會】【正韻】□戸瓦切,華上聲。
赤袒也。
傭 【子集中】【人字部】 傭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
【說文】均直也。
今雇役於人受直也。
【後漢夏馥傳】黨錮事起,馥變姓爲冶家傭。
又【廣韻】醜兇切【集韻】【韻會】癡兇切,□音踵。
【爾雅釋言】均也。
【疏】謂齊等也。
【詩小雅】昊天不傭。
又【荀子非相篇】近世而不傭。
又【正名篇】色不及傭而可以養目。
【註】傭,作也,用也。
考證:〔【爾雅釋詁】均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
〔【正名篇】色不及傭而可以養羽。
〕謹照原文養羽改養目。
侽 【子集中】【人字部】 侽 俗男字。
哫 【醜集上】【口字部】 哫 【廣韻】卽玉切【集韻】縱玉切,□音足。
哫訾,以言求媚也。
【楚辭蔔居】哫訾慄斯。
【王逸註】謂承顏色也。
俶 【子集中】【人字部】 俶 【唐韻】【集韻】□昌六切,音埱。
【爾雅釋詁】俶,始也。
【書胤征】俶擾天紀。
【詩小雅】俶載南畝。
【儀禮聘禮】燕與羞俶,獻無常數。
【註】始獻四時新物,無常數也。
又【爾雅釋詁】俶,作也。
【公羊傳隱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何以書,記異也。
何異爾,俶甚也。
【詩大雅】有俶其城。
又整也。
【張衡思玄賦】□元辰而俶裝。
又善也。
又【集韻】【正韻】□他歷切。
與倜同。
【廣雅】俶儻,卓異也。
【史記魯仲連傳】好奇偉俶儻之書策。
【司馬相如子虛賦】俶儻瑰琦。
又葉尺六切,音觸。
【詩大雅】令終有俶。
葉下告。
考證:〔【公羊傳隱九年】三月庚辰大雨,何以書,記異也。
〕謹照原文雨下增雪字。
〔【詩大雅】有俶其成。
〕謹照原文成改城。
俹 【子集中】【人字部】 俹 【集韻】衣駕切,音亞。
倚也。
又於加切,音丫。
傲也。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丁計切,音帝。
與嚏同。
詳後嚏字註。
刡 【子集下】【刀字部】 刡 【唐韻】武盡切【集韻】弭盡切,□音泯。
【玉篇】刡,削。
【集韻】削也。
仡 【子集中】【人字部】 仡 【廣韻】【韻會】【正韻】□魚乞切,音□。
壯勇貌。
【博雅】仡仡,曁曁,武也。
【書秦誓】仡仡勇夫。
【詩大雅】崇墉仡仡。
【毛傳】仡仡,高大也。
【公羊傳宣六年】祁彌明,國之力士也。
仡然從乎趙盾而入。
又【集韻】【正韻】□五忽切,音兀,動舟貌。
【揚子方言】僞謂之仡仡。
不安也。
【註】僞音俄。
船動搖之貌也。
估 【子集中】【人字部】 估 【廣韻】公戸切【集韻】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
市稅。
又論物貨也。
【唐書陸長源傳】高鹽價賤帛估。
【五代史】周太祖用兵西方,王章供饋軍旅,百官俸廩,皆取供軍之餘,不堪者命有司高估其價。
估定又增,謂之擡估。
傳 【子集中】【人字部】 傳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
轉也。
【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
【註】戎路,兵車。
傳乗,乗他車。
【釋文】傳,直專反。
又丁戀反。
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
【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
【註】傳說往古之事也。
讀平聲。
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
【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幾不傳。
【註】移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
傳舍。
【釋名】傳,轉也。
人所止息,去者復來。
轉,相傳無常主也。
【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又【說文】遽也,驛遞曰傳。
【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
【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又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
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
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
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禦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
參,三也。
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
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又關傳。
【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
《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
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
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
【後漢□蕃傳】投傳而去。
【註】符也。
丁戀切。
【釋名】傳,轉也。
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
訓也。
賢人之書曰傳。
又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
【釋名】傳,傳也。
以傳示後人也。
又續也。
【孟子】傳食於諸侯。
又葉重倫切,音□。
【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
◎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
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
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
《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從者。
又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
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
知戀切,卽丁戀切。
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考證:〔【左傳莊九年】傳乗而歸。
註傳乗,乗他小車。
〕謹照原文省小字。
〔【註】傳,直專反。
〕謹照原書註改釋文。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度枕幾不傳。
〕謹照原文簟度改簟席。
〔【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
【註】張晏曰,信也,〕謹按張晏曰雲雲乃漢書註,非周禮註。
註字上增前漢文帝紀五字。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宅加切,音茶。
含舌貌。
□ 【未集下】【肉字部】 □ 【正字通】俗膝字。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肰,古作□。
註詳四畫。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五音篇海】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龍龕】音疏。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胡困切,音圂。
肥貌。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待戴切,音代。
□□,體顫動貌。
考證:〔【集韻】待戴切,音代。
貸□,體顫動貌。
〕謹照原文貸□改□□。
□ 【未集下】【肉字部】 □ 【玉篇】同脀。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衣駕切,音亞。
□膪,肥也。
□ 【未集下】【舟字部】 □ 【集韻】如招切,音饒。
本作橈。
楫謂之橈。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古緩切,音管。
胃腑。
【正字通】同脘。
□ 【備考】【未集】【臣字部】 □ 【龍龕】所類切。
疑帥字之譌。
□ 【未集下】【自字部】 □ 【字彙】衞凱殷君□:續其□芬。
音義無考。
□ 【未集下】【臼字部】 □ 【廣韻】七外切【集韻】取外切,□音襊。
小舂。
出 【子集下】【凵字部】 出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
【說文】進也。
【廣韻】見也,遠也。
【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又生也。
【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
【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
【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又【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
【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又【增韻】斥也。
【正韻】亦作黜絀。
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
自中而外也。
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
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
然亦有互用者。
又葉尺僞切,吹去聲。
【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又葉敕律切,音黜。
【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又【韻補】葉側劣切,音茁。
【曹植卞後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
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又葉赤知切,音侈。
【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
道裡悠遠,山川閒之。
又葉赤至切,音熾。
【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
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
【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
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 【未集中】【耒字部】 □ 【廣韻】與耜同。
刃 【子集下】【刀字部】 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忍去聲。
【說文】刀堅也。
象刀有刃之形。
【徐曰】若今刀刃,皆別鑄剛鐵,故從一。
【玉篇】刀刃也。
【莊子養生主】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又【韻會】刀加距爲刃。
【字彙】俗作刄,非。
又而鄰切,音人。
【揚子太玄經】旌旗絓羅太恨民也。
兵衰衰不血刃也。
凁 【子集下】【冫字部】 凁 【字彙補】心奏切,音漱。
冷凍。
凡 【子集下】【幾字部】 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鹹切,音帆。
【說文】最括也。
【玉篇】非一也。
【廣韻】常也,皆也。
【正韻】大槪也。
又【前漢揚雄傳】請略舉凡。
【註】師古曰:凡,大指也。
【杜預左傳序】發凡以言例。
又【玉篇】計數也。
【前漢石奮傳】凡號奮爲萬石君。
【註】師古曰:凡,最計也。
總合其一門,計五人爲二千石,故號萬石君。
又最凡,諸凡之最目也。
【周禮天官司會註】書謂簿書,契其最凡也。
【小宰疏】凡要亦是簿書,如今印契,其凡目所最處印之。
又輕微之稱。
【廣韻】凡,輕也。
【孟子】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
又國名。
在濬州。
【春秋隱七年】天王使凡伯來聘。
【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又姓。
【韻會】周公凡伯之後。
又葉符筠切。
【崔駟達旨】高樹靡隂,獨木不林。
隨時之宜,道貴從凡。
【註】凡,常也。
考證:〔【周禮天官司會註】謂簿書,挈其最凡也。
〕謹照原文謂字上增書字。
挈字改契字。
凕 【子集下】【冫字部】 凕 【字彙補】每粉切,名上聲。
寒貌。
初 【子集下】【刀字部】 初 〔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
【說文】始也。
從刀衣,裁衣之始也。
【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
【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
【蔡仲】愼厥初。
又【禮檀弓】夫魯有初。
【註】初謂故事。
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
【韓愈詩】賢愚同一初。
【韻會】又姓。
【醜集上】【口字部】【唐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潗。
【說文】噍也。
【廣韻】□,噍貌。
又【集韻】一曰歃也。
兌 【子集下】【兒字部】 兌 【唐韻】杜外切【集韻】【韻會】徒外切,□尵去聲。
【說文】兌,說也。
【易兌卦】兌亨利貞。
【釋名】物得備足,皆喜悅也。
又【韻會】穴也,直也。
又【正韻】易兌爲澤。
澤者,水中之鍾聚也。
又【荀子議兵篇】仁人之兵,兌則若莫邪之利鋒。
【註】兌猶聚也。
與隊同。
又【正韻】貤易也。
【唐丁芝仙詩】十千兌得餘杭酒。
又【集韻】俞芮切,音睿。
【史記天官書】三星隨北端兌。
《漢書》兌作銳。
又【集韻】【韻會】□吐外切,音娧。
【詩大雅】行道兌矣。
【毛傳】兌,成蹊也。
【註】兌,通也。
又【集韻】徒活切,音奪。
【史記趙世家】趙與燕易土,以龍兌與燕。
又【正韻】魚厥切,音月。
【禮學記】兌命曰:與說同。
【韻會】悅或作說,亦作兌。
尵字原刻從□。
考證:〔【史記天官書】隨北端兌。
〕謹照史記原文隨北上增三星二字。
註索隱曰兌作銳。
謹按作銳者漢書天文志,非索隱也。
謹將註索隱曰改爲漢書二字。
兤 【子集下】【兒字部】 兤
依也,託也。
【書顧命】憑玉幾。
又姓。
又葉蒲蒙切,音蓬。
【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
熙光紫闥,靑瑣是憑。
俗作慿,非。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同腩。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匹各切,音粕。
□,飛貌。
刧 【子集下】【刀字部】 刧 【韻會】刦俗作刧。
【荀子王制篇】齊桓公刧於魯莊。
又劫通作刧。
剖 【子集下】【刀字部】 剖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普後切【正韻】普厚切,□音掊。
【說文】判也。
從刀,咅聲。
【蒼頡篇】拆也。
【玉篇】判也。
中分爲剖。
【廣韻】破也。
【前漢高帝紀】剖符封功臣。
【左思吳都賦】剖巨蚌於回淵。
又【唐韻】方武切【集韻】斐父切,□音撫。
義同。
考證:〔【說文】剖也。
〕謹照原文剖也改判也。
剝 【子集下】【刀字部】 剝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北角切,音駁。
【說文】裂也。
從刀,彔聲。
【玉篇】削也。
【廣韻】落也,割也,傷害也。
【楚辭九思】怫鬱兮肝切剝。
又【增韻】褫也,脫也。
又卦名。
【易剝卦】剝也,柔變剛也。
又【周禮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剝隂木而水之。
【註】謂斫去次地之皮。
又殺牲體解之名。
【詩小雅】或剝或亨。
又【禮檀弓】喪不剝奠也與。
【註】剝者,不巾覆也。
脯醢之奠不惡塵埃,故可無巾覆。
又【集韻】普木切【正韻】普蔔切,□音璞。
力擊也。
【詩豳風】八月剝棗。
【註】擊也。
又音蔔。
【魏劉楨魯都賦】毛羣隕殪,羽族殲剝。
塡崎塞畎,不可勝錄。
【集韻】或作□,亦作□。
劅 【子集下】【刀字部】 劅 【集韻】竹角切,音剢。
【玉篇】□也。
【說文】去隂之□也。
本作□。
【書呂□】劓刵□黥。
劕 【子集下】【刀字部】 劕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音質。
【廣韻】劕劑,券也。
最也。
【韻會】長曰劕,短曰劑。
又通作質。
【周禮地官質人】凡賣儥者質劑焉。
又【集韻】陟利切,音緻。
物相贅也。
劗 【子集下】【刀字部】 劗 【唐韻】在丸切【集韻】徂丸切,□音巑。
【玉篇】鬀髮也。
減也,切也。
又【唐韻】借官切【集韻】祖官切,□音鑽。
吳人謂髠髮爲劗。
又【正韻】子踐切,音剪。
【前漢嚴助傳】劗髮文身之民也。
【註】晉灼曰:淮南子雲:越人劗髮。
劗與翦同。
又【讀書通】通作攅。
【韓非子用人篇】隨繩而□,因攅而縫。
又通作鑽。
【左思魏都賦】鏤膚鑽髮。
力 【子集下】【力字部】 力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
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強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禦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葉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
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辦 【酉集下】【辛字部】 辦 【集韻】【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音辨。
【說文】緻力也。
【集韻】具也。
【史記項羽紀】項梁常爲主辦。
【前漢韓信傳】多多益辦。
又與辨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以辨民器。
【註】辨,猶具也。
動 【子集下】【力字部】 動 〔古文〕□【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同上聲。
【說文】作也。
【增韻】動,靜之對。
【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又【廣韻】出也。
【禮月令】仲春,蟄蟲鹹動。
又搖也。
【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
又【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
【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
【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
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
又【集韻】覩孔切,音董。
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
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劼 【子集下】【力字部】 劼 【唐韻】恪八切【集韻】【韻會】丘八切,□慳入聲。
【說文】愼也。
從力,吉聲。
【書酒誥】汝劼毖殷獻臣。
【註】汝當用力戒謹殷之賢臣,使不湎于酒也。
又【爾雅釋詁】劼,固也。
【疏】劼者,確固也。
又【集韻】訖黠切,音戛。
【博雅】勤也。
又【集韻】喫吉切,音詰。
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字彙】盧貢切,音弄。
戇愚也。
〇按字諸書無據,當卽□字之譌。
凍 【子集下】【冫字部】 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東去聲。
【說文】冰也。
【禮月令】孟冬,地始凍。
孟春,東風解凍。
【風俗通】冰壯曰凍。
又【唐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東。
義同。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類編】同□。
凾 【子集下】【凵字部】 凾 【韻會】函別作凾,非。
衛 【申集下】【行字部】 衛 【正字通】俗衞字。
劯 【子集下】【力字部】 劯 【字彙補】隻如切,音諸。
強也。
凴 【子集下】【幾字部】 凴 【集韻】同憑。
叺 【備考】【醜集】【口字部】 叺 【五音篇海】醜入切,音尺。
冉 【子集下】【冂字部】 冉 【唐韻】【集韻】【正韻】□而琰切,音染。
【玉篇】毛冉冉也,行也,進也,侵也。
亦作冄。
黨 【子集下】【兒字部】 黨 【集韻】【韻會】□底朗切,音黨。
【韻府羣玉】夏後氏之後。
秦有將軍黨耐虎。
唐有黨芬,黨進。
(黨)【唐韻】多朗切【集韻】底朗切【正韻】多曩切,□音讜。
【說文】不鮮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爲比,五比爲閭,四爲族,五族爲黨。
【釋名】五百家爲黨。
黨,長也。
一聚之所尊長也。
又朋也,輩也。
【荀子強國篇】不比周,不朋黨。
又助也。
相助匿非曰黨。
【論語】君子不黨。
又偏也。
【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又比也。
【荀子非相篇】順禮義,黨學者。
【註】黨,親比也。
又頻也。
【荀子天論篇】怪星之黨見。
又知也。
【揚子方言】黨,皢,哲,知也。
楚謂之黨,或曰皢,齊宋之閒謂之哲。
【郭註】黨,朗也。
解悟貌。
又【廣韻】美也。
【廣雅】黨,善也。
又所也,時也。
【公羊傳文十三年】往黨。
【註】黨,所也。
所猶時,齊人語也。
【左傳哀五年】萊人之歌曰: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註】黨,所也。
又【玉篇】接也。
又【廣韻】累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秦置上黨郡,屬幷州,古上黨關。
又【集韻】止兩切,音掌。
姓也。
【左傳莊三十二年】公築臺,臨黨氏。
【註】黨氏,魯大夫。
【釋文】黨,音掌。
又【哀十一年】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
【註】黨氏溝,朝中地名。
又【集韻】坦朗切【正韻】他曩切。
□與儻同。
兾也。
【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
又【五被傳】黨可以徼幸。
【師古註】黨,讀曰儻。
又與讜同。
【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
【註】謂直言也。
亦作□。
(黨)考證:〔【周禮地官閭胥疏】五家爲比,五比爲閭,五閭爲族〕謹按閭胥疏無此語,查係大司徒文。
謹照原文閭胥疏改大司徒。
五閭爲族改四爲族。
〔【荀子非相篇】實博而黨正。
〕謹按原文文而緻實,博而黨正,□以四字爲句不得連引實字。
謹省實字。
啇 【醜集上】【口字部】 啇 【廣韻】都歷切【集韻】丁歷切,□音的。
【廣韻】本也。
又【集韻】施□切,音釋。
和也。
其 【子集下】【八字部】 其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
【韻會】指物之辭。
【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
【詩大雅】其在于今。
又助語辭。
【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
【詩周南】灼灼其華。
【玉篇】辭也。
又姓。
【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又【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
【韻會】語辭。
【書微子】若之何其。
【詩小雅】夜如何其。
又人名。
【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
【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
【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
【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又山名。
【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
【註】其音基,山名。
【廣韻】在琅邪。
又地名。
【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又【集韻】【韻會】居吏切。
【正韻】吉器切,□音寄。
【韻會】語已辭。
【詩檜風】彼其之子。
通作記。
【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又通已。
【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又【韻會】或作忌。
【詩鄭風】叔善射忌。
【醜集上】【口字部】【篇海】同塔。
儈 【子集中】【人字部】 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外切,音膾。
牙儈,會合帀人者。
古借用會。
【史記貨殖傳節駔會註】駔馬儈也。
會亦是儈。
儤 【子集中】【人字部】 儤 【正韻】布恔切,音報。
官吏連直也。
【唐志】新到官府,倂上直,謂之儤。
儤直,一作豹直,亦曰伏豹,取不出之義。
【見聞錄】禦史舊例,初入臺陪,直比五日,衆官皆出,此人獨留,曰豹直。
【楊鉅翰林舊規】有儤宿例,卽儤直也。
【正字通】今俗謂程外課作者爲懪。
字彙心部懪與儤溷,誤也。
○按儤字惟《正韻》始載。
古有□無儤。
喰 【備考】【醜集】【口字部】 喰 【龍龕】音餐。
又音孫。
□ 【未集中】【耳字部】 □ 【正字通】與須需胥□通。
【戰國策】臣爲王之楚,□臣之友而行。
【註】□胥同。
待也。
◎按字彙同□,音廈,非。
儶 【子集中】【人字部】 儶 【廣韻】【集韻】□胡桂切,音慧。
偙儶。
又【集韻】懸圭切,音攜。
提也。
一曰離也。
兇 【子集下】【兒字部】 兇 【唐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胷。
【說文】擾恐也。
從人在兇下。
【左傳僖二十八年】曹人兇懼。
【玉篇】懼聲也。
又【增韻】兇,通作兇。
【唐詩】除兇報千古。
又【集韻】或作恟忷。
又【唐韻】【正韻】許拱切【集韻】【韻會】詡拱切,□胷上聲。
義同。
兔 【子集下】【兒字部】 兔 【唐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吐去聲。
【說文】獸名。
象踞後其尾。
【禮曲禮】兔曰明視。
【韻會】歐陽氏曰:兔從免字加一點。
俗作兎,非。
陸佃雲:兔,吐也。
明月之精,視月而生,故曰明視。
咀嚼者九竅而胎生,獨兔八竅五月而吐子。
【王充論衡】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
又【正韻】亦作菟。
【前漢賈誼傳】搏畜菟。
【嚴延年傳】韓盧取菟。
全 【子集下】【入字部】 全 〔古文〕□【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音泉。
【說文】完也。
【玉篇】具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用全。
【註】純用玉也。
又姓。
【韻會】吳有大司馬全琮。
又【韻會】州名。
漢零陵郡,晉置全州。
内 【子集下】【入字部】 內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奴對切,餒去聲。
【說文】入也,從冂入,自外而入也。
【玉篇】裏也。
【增韻】中也。
【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又【前漢鼂錯傳】先爲築室家,有一堂二內。
【註】二房也。
【韻會】房室曰內,天子宮禁曰內。
漢制,天子內中曰行,內猶禁中也。
唐有三內,皇城在長安西北隅,曰西內。
東內曰大明宮,在西內之東。
南內曰興慶宮,在東內之南。
又五內,五中也。
【魏志王浚傳註】聞命驚愕,五內失守。
又職內,官名。
【周禮天官註】職內,主人也。
若今之泉所入,謂之少內。
又河內,地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
又【集韻】【正韻】□儒稅切。
同汭,水相入也。
或省文作內。
又【正韻】同枘。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調其鑿,內而合之。
又【正韻】奴荅切。
同納。
【孟子】若已推而內之溝中。
考證:〔【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北。
〕謹照原文冀北改冀州。
冬 【子集下】【冫字部】 冬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都宗切,篤平聲。
【說文】四時盡也。
【禮月令】天氣上騰,地氣下降。
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
【樂記】冬,藏也。
【前漢律歷志】冬,終也。
【白虎通】冰霜,冬之□也。
【鶡冠子環流篇】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又姓。
【韻會】前燕有司馬冬壽。
冗 【子集下】【冖字部】 冗 【篇海】同宂。
宂從兒。
□ 【子集上】【乙字部】 □ 【篇海】居幽切,音鳩。
目繚也。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類編】與聸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廣韻】【集韻】□旨善切,音嫸。
【玉篇】耳門也。
刁 【子集下】【刀字部】 刁 【唐韻】都聊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貂。
古者軍有刁鬥。
【前漢李廣傳】不擊刁鬥。
【註】孟康曰:以銅作鐎,受一鬥,晝炊飮食,夕擊夜行。
又刁刁,風欲止微動貌。
【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郭象註】調調,刁刁,搖動貌。
又姓。
【史記貨殖傳】齊俗賤奴虜,而刁閒獨愛貴之。
【韻會】出渤海齊大夫豎刁之後。
【韻會】《說文》刀,兵也。
都牢切,又丁聊切。
本一字而二音,後人作刁以別之而已。
擊 【卯集中】【手字部】 擊 【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
【說文】攴也。
【徐曰】撲也。
【廣韻】打也。
【增韻】扣也。
【易蒙卦】擊蒙。
【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
【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又【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又攻殺也。
【楚語】刲羊擊豕。
【註】擊,殺也。
【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又觸也。
【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
或作撽。
又【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
與覡同。
男巫也。
【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兇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
【註】擊讀爲覡。
又【集韻】吉詣切,音訃。
人名。
春秋晉有屠擊。
凜 【子集下】【冫字部】 凜 【唐韻】力稔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音廩。
【說文】寒也。
【玉篇】凜凜,寒也。
【韻會】凄淸也。
【集韻】或作□。
創 【子集下】【刀字部】 創 〔古文〕戧□□【唐韻】【集韻】【韻會】初良切【正韻】初莊切,□音瘡。
【說文】傷也。
本作刅,或作創。
【徐曰】此正刀創字。
言刃所傷也。
【前漢曹參傳】身被七十創。
又【前漢班固敘傳】禮義是創。
【註】師古曰:創,始造之,音初良反。
又【唐韻】初亮切,瘡去聲。
始也,造也。
【孟子】創業垂統。
又傷也。
【前漢匈奴傳】人民創艾戰□。
又懲也。
【書益稷】子創若時。
【註】禹自言懲丹朱之惡,不敢慢遊也。
又【集韻】千羊切,音鏘。
瑲,或作創。
瑲瑲,玉聲。
又【玉篇】古文瘡字。
【禮曲禮】頭有創,則沐。
餘詳疒部十畫。
【醜集上】【口字部】【玉篇】于兄切,音榮。
啼也。
儱 【子集中】【人字部】 儱 【廣韻】力董切【集韻】魯孔切,□音嚨。
儱侗,未成器也。
又儱偅,詳偅字註。
僽 【子集中】【人字部】 僽 【廣韻】鉏祐切【集韻】【韻會】鋤救切,□音驟。
僝僽,惡言詈也。
又【韻會】側鳩切,音鄒。
愁貌。
或作偢。
僸 【子集中】【人字部】 僸 【廣韻】【集韻】【韻會】□居蔭切,音禁。
樂名。
【班固東都賦】僸□兜離,罔不具集。
通作禁。
【周禮鞮鞻氏】註:北方曰禁。
又【文字音義】仰頭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僸侵尋而高縱。
【潘嶽思遊賦】前湛湛而攝進兮,後僸僸而方馳。
考證:〔【周禮地官】北方曰禁。
〕謹按地官無此語。
地官改鞮鞻氏註。
儯 【子集中】【人字部】 儯 【玉篇】徒登切,音騰。
倰儯,長貌。
元 【子集下】【兒字部】 元 【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
【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
元字從二從人,仁字從人從二。
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又【廣韻】長也。
又大也。
【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
【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
【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
【註】師古曰:元,首也。
故謂冠爲元服。
又本也。
【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
【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
【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註】古者謂人雲善人,因善爲元,故雲黎元。
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
【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
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
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又氣也。
【公羊傳註】變一爲元。
元者,氣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
【書舜典】月正元日。
【註】朔日。
又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曰元。
又姓。
【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又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又【韻補】葉虞雲切,音輑。
【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
夭矯經引,積氣關元。
【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
旣赦鄭伯,班師華元。
◎按新、□□非文韻。
考證:〔【書堯典】月正元日。
〕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
兼 【子集下】【八字部】 兼 〔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
【說文】幷也。
從手禾。
兼持二禾也。
【徐曰】會意。
秉持一禾,兼持二禾。
可兼持者,莫若禾也。
【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
【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
又姓。
【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兦 【子集下】【入字部】 兦 【集韻】【韻會】□武方切。
亡本字。
【說文】從入從□。
隷作亡。
又亾。
軍 【酉集下】【車字部】 軍 〔古文〕□【廣韻】舉雲切【集韻】【韻會】拘雲切,□音君。
【玉篇】衆也。
【周禮地官】五師爲軍。
【註】萬二千五百人。
周制:天子六軍。
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又軍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
【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又師所駐曰軍。
【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
【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
【註】屯也。
又姓。
冠軍侯之後,因氏。
又【說文】軍,圜圉也。
一曰軍,兵車也。
□ 【未集中】【耳字部】 □ 【唐韻】胡瓦切【集韻】戸瓦切,□音踝。
地名。
□ 【未集中】【羽字部】 □ 同翭。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同□。
匦 【子集下】【匚字部】 匭 【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宄。
【玉篇】匣也。
【書禹貢】包匭菁茅。
【疏】匭,纏結也。
【唐書百官志】武後垂拱二年,鑄銅匭四,列於朝堂。
【正字通】天寶中,以匭音與鬼同,改爲獻院。
刊 【子集下】【刀字部】 刊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看平聲。
【說文】剟也,從刀幹聲。
【廣韻】削也。
又斫也。
【周禮秋官柞氏】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
【註】謂斫去次地之皮。
又通栞。
【前漢地理志】隨山栞木。
【註】師古曰:栞,古刋字。
斫其木也。
又【韻補】葉丘虔切,音愆。
【曹子建怨歌行】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又葉古案切,音旰。
【揚雄酈商銘】橫恥愧景,刎頸自獻。
金紫褒表,萬世不刋。
章樵讀。
又刻也。
【晉書孫綽傳】必須綽爲□文,然後刋石焉。
【王儉褚淵□】刋玄石以表德。
【字彙】楊愼曰:劉歆答揚雄,懸諸日月不刋之書,言不可削除也。
今俗誤作刻梓之用。
各處鄕試序多雲:刊其文之佳者若幹篇。
張睿甫曰:刋字亦可用。
刋其字外之餘木,而後字成,故刻字謂之刋,猶遷官而謂之除也。
刕 【子集下】【刀字部】 刕 【唐韻】力脂切【集韻】良脂切,□音棃。
姓也。
出蜀刀達之後,避難改爲刕字。
又【六書故】刕又作剺,或作。
又【集韻】憐題切,音黎。
義同。
字原刻從刀。
本書有□,無。
叓 【子集下】【又字部】 叓 【玉篇】古文事字。
註見亅部七畫。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敷空切,音豐。
偓,仙人也。
【子集中】【人字部】【正字通】俗儷字。
儥 【子集中】【人字部】 儥 【集韻】【韻會】【正韻】□餘六切,音育。
【說文】賣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量度成賈而徵儥。
【疏】量以量穀粱之等,度以度布絹之等。
成,定也。
徵召也。
物賈定,則召買者來,故雲徵儥也。
又【集韻】亭歷切,音笛。
義同。
【周禮司市釋文】音笛。
字林又他竺反。
○按儥字從士從冏從貝,與賣字從四者不同。
又《周禮》兼買賣二義,《註疏》依文分訓甚確,無足疑者。
《爾雅》亂兼訓治,在兼訓終,徂又訓存,肆訓故又訓今,郭璞曰:此皆訓詁義,有反覆旁通,美惡不嫌同名。
又臭兼香臭,慊兼足不足之類,一字兼二義,如隂陽黑白,相反者甚多,何獨疑於儥字乎。
《正字通》謂賣買音義各別,《周禮》儥字雜見,疑有脫誤。
註疏牽合傅會,《字彙》襲舛承譌,最眩後學。
此皆不考於古,不善推類之過也,不可不辨。
考證:〔【周禮地官司市】【疏】量以定穀粱之等,度以度布緡之等。
〕謹照原文以定改以量。
布緡改布絹。
僨 【子集中】【人字部】 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問切,音奮。
【爾雅釋言】僵也。
【疏】仰偃也。
【左傳隱三年】鄭伯之車僨于濟。
又【昭十三年】叔向曰:牛雖瘠,僨于豚上,其畏不死。
又覆敗也。
【大學】一言僨事。
一作賁。
【禮射義】賁軍之將不入。
又【左傳僖十五年】隂血周作,張脈僨興。
【註】僨,動也。
又【集韻】逋昆切,音奔。
僨,驕不可禁之勢。
考證:〔【爾雅釋詁】僵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
儻 【子集中】【人字部】 儻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
倜儻,卓異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
【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
【註】豁達也。
又【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疊疊。
【註】儻儻,猶儃儃。
又或然之辭。
儵忽不可期也。
【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
【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又【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
【註】儻,苟也。
又【韻會】通作黨。
【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
【揚雄傳】黨鬼神可也。
本作儻。
俗作倘。
充 【子集下】【兒字部】 充 【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踧平聲。
【說文】長也,高也。
從兒,育省聲。
【徐曰】□在人上也。
□音突。
又【玉篇】行也,滿也。
又【廣韻】美也,備也。
又塞也。
【詩邶風】褎如充耳。
【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又【增韻】實之也。
【禮王制】充君之庖。
又【前漢揚雄傳】充庖廚而已。
【註】師古曰:充,當也。
又【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又【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
【註】充者,役煩也。
又【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
【註】過飽也。
又【禮檀弓】充充如有窮。
【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又姓。
漢充向,充申。
又【韻補】葉昌王切,廠平聲。
【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
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
充作〈□下兒〉,□□等字從。
以充代替。
【正字通】充字之譌。
充字從□從兒。
勆 【子集下】【力字部】 勆 【集韻】盧當切,音郞。
【玉篇】有力也。
儽 【子集中】【人字部】 儽 【廣韻】【集韻】□盧對切,音壘。
【說文】垂貌。
一曰懶懈也。
又病也。
【六書統】馮高衆立貌。
□ 【未集下】【肉字部】 □ 【正字通】同牒。
俗省。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類編】古麥切,音國。
腳曲也。
◎按音義疑與膕同。
兮 【子集下】【八字部】 兮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
【說文】語有所稽也。
從丂八,象氣越丂也。
【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
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
【增韻】歌辭也。
又通作猗。
【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
【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又與侯通。
【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
【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
【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養 【戌集下】【食字部】 養 〔古文〕□【廣韻】餘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兩切,□音癢。
【玉篇】育也,畜也,長也。
【易頤卦】觀頤,觀其所養也。
又取也。
【詩周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
【傳】養,取也。
又養養,憂貌。
【詩邶風】中心養養。
【註】憂不定貌。
又【博雅】養,使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
【註】艾草爲防者曰厮,汲水漿者曰役,養馬者曰扈,炊烹者曰養。
又【史記儒林傳】兒寬常爲弟子都養。
【註】都養,爲弟子造食也。
又姓。
養由基,見【左傳成十六年】。
養奮,見【孝子傳】。
又與癢同。
【荀子正名篇】疾養凔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
又【廣韻】【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恙。
【玉篇】供養也,下奉上也。
【禮月令】收祿秩之不當,供養之不宜者。
【註】謂凡恩命濫賜膳服,侈僭踰制者。
【說文】本作養。
【字彙】省作□,附六畫,非。
考證:〔【詩周頌】於爍王師,遵養時晦。
〕謹照原文於爍改於鑠。
劉 【子集下】【刀字部】 劉 〔古文〕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
【說文】殺也。
【書盤庚】重我民,無盡劉。
【詩周頌】勝殷遏劉。
【左傳成十三年】劉我邊陲。
又【爾雅釋詁】劉,□也。
【疏】謂敷□也。
又【爾雅釋詁】劉,樂也。
【疏】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樂。
【詩大雅】捋采其劉。
【毛傳】劉,爆爍而希也。
又【爾雅釋木】劉,劉杙。
【註】劉子生山中。
【疏】劉一名劉杙,其子可食。
又姓。
【韻會】凡二十五望,□自陶唐氏劉累之後。
又【集韻】力九切,留上聲。
好也。
又【集韻】龍珠切,音鏤。
殺也。
漢禮,立秋有貙劉。
又【同文備考】作鐂。
凋 【子集下】【冫字部】 凋 【唐韻】都聊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貂。
【說文】半傷也。
【木華海賦】爲凋爲瘵。
又【韻會】通作彫。
【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
又【正韻】通作雕。
【晉書李重傳】雕弊之迹。
又【玉篇】力盡貌。
冷 【子集下】【冫字部】 冷 【唐韻】【集韻】魯朾切【韻會】【正韻】魯杏切,□令上聲。
【說文】寒也。
從仌,令聲。
【六書正譌】別作泠,非。
泠乃水名。
【南史齊樂預傳】人笑褚公,至今齒冷。
【增韻】淸甚也。
又姓。
【廣韻】前趙錄南徐州刺史令道,字安義。
又【唐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靈上聲。
冷,寒也。
又【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冷凙。
吳人謂冰曰冷凙。
令道當作冷道。
劶 【子集下】【力字部】 劶 【集韻】去厚切,音口。
勏劶,用力貌。
処 【子集下】【幾字部】 処 【唐韻】昌與切【集韻】【韻會】敞呂切,□音杵。
【說文】処,止也。
從夊,得幾而止。
【玉篇】與處同。
刭 【子集下】【刀字部】 剄 【唐韻】古挺切【集韻】【韻會】古頂切,□音景。
【玉篇】以刀割頸也。
【史記淮南王傳】令從者魏敬剄之。
【註】剄謂斷其首。
又【集韻】吉定切,景去聲。
義同。
又【集韻】囊丁切,定去聲。
義同。
允 【子集下】【兒字部】 允 〔古文〕【唐韻】餘準切【集韻】【韻會】庾準切,□音尹。
【說文】允,信也。
從人。
【徐曰】兒,仁人也,故爲信。
又【爾雅釋詁】允,信也。
【疏】謂誠實不欺也。
按《方言》雲:徐魯之閒曰允。
【書君奭】公曰:告汝朕允。
又【玉篇】允,當也。
又【增韻】肯也。
又通作盾。
中盾,官名。
【前漢班固敘傳】數遣中盾,請問近臣。
【註】師古曰:盾讀曰允。
又【正韻】羽敏切,音隕。
義同。
又【集韻】餘專切,音鉛。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
【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光 【子集下】【兒字部】 光 〔古文〕炗□□□【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廣平聲。
【說文】從火在人上。
本作灮,今作光。
【徐曰】光明意也。
【易需卦】有孚光亨。
【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
【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又【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又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又姓。
【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
晉有光逸。
又【集韻】古曠切,廣去聲。
飾色也。
或作。
兒 【子集下】【兒字部】 兒 〔古文〕□【唐韻】汝移切【集韻】【韻會】【正韻】如支切,□爾平聲。
【說文】孺子也。
象形。
小兒頭囟未合。
又【韻會】男曰兒,女曰嬰。
又【韻會】兒,倪也。
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又【倉頡篇】兒,嬬也。
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又【韻會】姓也。
漢有兒寬。
又【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音霓。
姓也。
【前漢藝文志】兒良一篇。
【註】師古曰:六國時人也。
【兒寬傳】兒寬,千乘人也。
又【韻會】弱小也。
通作倪。
【孟子】反其旄倪。
考證:〔【說文】孩子也。
象形。
小兒頭囪未合。
〕謹照原文孩子改孺子。
頭囪改頭囟。
〔【孟子】反其耄倪。
〕謹照原文耄倪改旄倪。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同翦。
□ 【未集下】【肉字部】 □ 【韻會】【正韻】□胡南切,音含。
【說文】本作顄。
頤也。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
【詩大雅嘉殽脾臄傳】臄,函也。
【釋文】函,舌也。
又口次肉也。
本又作□。
【集韻】通作。
兗 【子集下】【兒字部】 兗 【唐韻】【集韻】【韻會】以轉切【正韻】以淺切,□沿上聲。
【說文】兗州之兗,九州之渥地也。
【書禹貢】濟河惟兗州。
【春秋元命包】五星爲兗州。
兗,端也,信也。
【韻會】蓋取流水以名。
後魏置南兗州於譙,置西兗州於定陶,隋改魯州,唐復兗州,宋襲慶府。
又【韻會】姓也。
【集韻】通作沇。
嗚 【醜集上】【口字部】 嗚 【廣韻】哀都切【集韻】【韻會】汪胡切,□音污。
【玉篇】鳴呼,歎辭也。
【書五子之歌】鳴呼曷歸。
【集韻】亦作歍。
又與烏通。
【史記李斯傳】歌呼鳴鳴,快耳目者,眞秦之聲也。
亦作烏烏。
又【集韻】烏故切,音惡。
歎傷也。
【後漢袁安傳】噫鳴流涕。
【釋文】鳴,一故反。
兩 【子集下】【入字部】 兩 〔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裡養切,□良上聲。
【說文】再也。
【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又【玉篇】匹耦也。
【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
【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又【韻會】匹也。
【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
【註】三十匹也。
又車數曰兩。
【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
【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禦之。
兏 【子集下】【兒字部】 兏 【字彙補】同長。
兏□,玉名。
見穆天子傳。
兪 【子集下】【入字部】 兪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臾。
【爾雅釋言】然也。
【疏】然應也。
【書堯典】帝曰兪。
【禮內則】男唯女兪。
【註】皆應詞。
【前漢郊祀歌】星留兪。
【註】師古曰:答也。
又姓。
【韻會】唐書兪俊臣。
又【唐韻】【集韻】□醜救切,抽去聲。
【廣韻】漢人姓。
又【集韻】春遇切,輸去聲。
隃或作兪。
【說文】北陵西隃鴈門是也。
又【集韻】【類篇】□夷周切,音由。
然也。
又【集韻】勇主切【正韻】偶許切,□音愈。
【集韻】兪兪,容貌和恭也。
【正韻】荀子仲尼篇,兪務兪遠。
註:□讀作愈。
又【集韻】春朱切,音輸。
漢侯國名,欒布所封。
一曰人名。
【莊子騈拇篇】兪兒,古之識味人。
又【韻會】兪戍切,臾去聲。
呴兪,色仁也。
六 【子集下】【八字部】 六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
【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
【玉篇】數也。
【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又國名。
【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
【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
【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
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又葉錄直切,音近力。
【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
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冑 【子集下】【冂字部】 冑 【唐韻】【集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音宙。
【說文】兜鍪。
從冃,由聲。
【徐曰】介冑字從冃,冃音冒。
【詩魯頌】公徒三萬,貝冑朱綅。
【韻會】或作□,亦作。
【荀子議兵篇】冠帶劒。
【正韻】冑與胄子之胄不同。
經典多混,傳寫譌也。
凄 【子集下】【冫字部】 凄 【唐韻】七稽切【集韻】【韻會】千西切【正韻】此西切,□音妻。
【玉篇】寒也。
【韻會】通作淒。
詩淒其以風。
嚴氏曰:淒旁加二點,從仌,冰寒也。
凙 【子集下】【冫字部】 凙 【唐韻】徒洛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鐸。
冰結。
又【正韻】直格切,音宅。
義同。
刅 【子集下】【刀字部】 刅 【集韻】楚良切,音窻。
【說文】傷也。
從刀從一。
【徐曰】一刀所傷。
指事也。
【韻會】本作刅,或作創。
刜 【子集下】【刀字部】 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勿切,音拂。
【說文】擊也。
【玉篇】斫也。
【集韻】斷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苑子刜林雍斷其足。
【白居易劒詩】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誇我鍾可刜。
不如持取抉浮雲,無令漫漫蔽白日。
又【唐韻】【集韻】□符勿切,音佛。
義同。
凰 【子集下】【幾字部】 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爾雅釋鳥】鶠鳳,其雌皇。
【註】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采色,高六尺許。
【山海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見則天下大安。
【韻會】雄曰鳳,雌曰凰。
古詩:鳳兮鳳兮求其凰。
又【集韻】或作。
【晉書武帝紀】起儀殿于後。
又通作皇。
【書益稷】鳳皇來儀。
【詩小雅】鳳皇鳴矣。
考證:〔【爾雅釋鳥】鶠鳳,其雌皇。
【疏】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
〕謹照原書疏改註。
□ 【未集中】【老字部】 □ 【廣韻】徒到切【集韻】大到切,□音導。
【玉篇】七十曰□。
今爲悼。
【類篇】或作□。
菃 【申集上】【艸字部】 菃 【集韻】【篇海】□求于切,音渠。
人名,北齊有宋菃。
萪 【申集上】【艸字部】 萪 【唐韻】苦禾切,音科。
【集韻】草名。
海蔥也。
又藤類。
【玉篇】萪藤,出海邊。
【齊民要術】萪藤,圍數寸,重于竹,可以杖蔑以縛船,及以爲席勝竹也。
又柔萪藤有子,極酢爲菜滑,無物能比。
○按《正字通》雲:藤屬無萪,想未考《玉篇》諸書也。
先 【子集下】【兒字部】 先 【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
【說文】先,前進也。
從人之。
【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
一曰始也,故也。
【玉篇】前也,早也。
【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
【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
又祖父已歾曰先。
【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又姓。
【韻會】晉有先軫。
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
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
【增韻】先之也。
【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
【註】先猶導也。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吾所願從遊,莫爲我先。
又先事而爲曰先。
【易乾卦】先天而天弗違。
【禮月令】先立春三日。
又當後而前曰先。
【左傳文二年】不先父食。
【孟子】疾行先長者。
【老子道德經】先天地生。
又【廣韻】娣姒曰先後。
【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
以乳死,見神于先後宛若。
【註】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
師古曰: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之爲妯娌。
又【韻會】【正韻】□蘇典切,音跣。
【越語】句踐親爲夫差先馬。
【韻會】前漢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先馬。
後漢職如謁者,太子出,則當直者前驅導威儀也。
或作洗。
儺 【子集中】【人字部】 儺 〔古文〕□【唐韻】諾何切【集韻】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那。
驅疫也。
【禮月令】季春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仲秋天子乃難,以達秋氣。
季冬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註】難與儺通。
【博物志】漢舊史,儺立桃人葦索滄耳虎等。
【通雅】漸耳,滄耳也。
又儺神凡十二,皆使之追惡兇。
詳見【後漢禮儀志】。
又猗儺,柔順貌。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難。
【註】盛貌。
又【集韻】乃可切,音娜。
【詩衞風】佩玉之儺。
【註】儺,行有度也。
【毛詩古音考】猗儺,音阿那。
又與旎那娜□通。
【楚辭九辯】紛旖□乎都房。
【宋玉高唐賦】猗旎豐沛。
【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
【□思王洛神賦】華容婀娜。
音義□同。
兌 【子集下】【兒字部】 兌 【唐韻】杜外切【集韻】【韻會】徒外切,□尵去聲。
【說文】兌,說也。
【易兌卦】兌亨利貞。
【釋名】物得備足,皆喜悅也。
又【韻會】穴也,直也。
又【正韻】易兌爲澤。
澤者,水中之鍾聚也。
又【荀子議兵篇】仁人之兵,兌則若莫邪之利鋒。
【註】兌猶聚也。
與隊同。
又【正韻】貤易也。
【唐丁芝仙詩】十千兌得餘杭酒。
又【集韻】俞芮切,音睿。
【史記天官書】三星隨北端兌。
《漢書》兌作銳。
又【集韻】【韻會】□吐外切,音娧。
【詩大雅】行道兌矣。
【毛傳】兌,成蹊也。
【註】兌,通也。
又【集韻】徒活切,音奪。
【史記趙世家】趙與燕易土,以龍兌與燕。
又【正韻】魚厥切,音月。
【禮學記】兌命曰:與說同。
【韻會】悅或作說,亦作兌。
尵字原刻從□。
考證:〔【史記天官書】隨北端兌。
〕謹照史記原文隨北上增三星二字。
註索隱曰兌作銳。
謹按作銳者漢書天文志,非索隱也。
謹將註索隱曰改爲漢書二字。
□ 【未集中】【耒字部】 □ 【玉篇】符逼切,音愎。
禾也。
又治黍豆也。
免 【子集下】【兒字部】 免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美辨切,□音勉。
【玉篇】去也,止也,脫也。
【增韻】事不相及也。
【正譌】從兔而脫其足。
【前漢賈誼傳】免起阡陌之中。
【註】師古曰:免者,言免脫徭役也。
又【廣韻】黜也。
【韻會】縱也。
【前漢文帝紀】遂免丞相勃,遣就國。
又姓。
【韻會】衞大夫免餘。
又【集韻】武遠切,音晚。
默也。
又【集韻】無販切,音萬。
喪冠也。
春秋傳,□侯免擁社。
徐邈讀。
又【正韻】文運切,音問。
娩生子也。
又喪禮,去冠括髮也。
【通雅】禮記雲:公儀仲子之喪,檀公免焉。
【註】兔音問,別作絻。
又物之鮮者爲免。
【禮內則】菫荁枌楡免薧。
【註】免新鮮者,薧乾□者。
言菫荁枌楡,或用新,或用舊也。
勵 【子集下】【力字部】 勵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厲。
【說文】勉力也,從力厲聲。
【玉篇】勸也。
【廣韻】勸勉也。
【後漢祭彤傳】璽書勉勵。
又【韻會】通作厲。
有修飾振起意。
【前漢宣帝紀】厲精更始。
凅 【子集下】【冫字部】 凅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
凝也,閉也。
凱 【子集下】【幾字部】 凱 【唐韻】苦亥切【集韻】【正韻】可亥切,□同愷。
【玉篇】凱,樂也。
或作愷。
又善也。
【史記五帝本紀】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謂之八愷。
又【正韻】和也。
南風謂之凱風。
【詩衞風】凱風自南。
又通作闓。
【史記司馬相如傳】昆蟲凱澤。
【前漢司馬相如傳】昆蟲闓澤。
【註】師古曰:闓讀曰凱。
文穎曰:闓樂也。
唩 【醜集上】【口字部】 唩 【集韻】烏和切,音倭。
【玉篇】小兒啼。
又【集韻】鄔毀切,音委。
聲也。
凳 【子集下】【幾字部】 凳 【唐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音鐙。
【字林】牀屬,或作橙。
【正韻】幾屬。
倜 【子集中】【人字部】 倜 【唐韻】【集韻】【正韻】□他歷切,音惕。
【說文】倜儻,不羈也。
又高舉貌。
【荀子君道篇】倜然乃舉太公於州人而用之。
債 【子集中】【人字部】 債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側賣切,齋去聲。
【說文】負也。
今俗負財曰債。
【前漢鼂錯傳】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
【谷永傳】爲人起債分利受謝。
又通作責。
【周禮天官小宰】八成經邦治,四曰聽稱責。
【戰國策】馮諼爲孟嘗君收責於薛。
【史記】作收債。
【前漢高帝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
讀如債。
傌 【子集中】【人字部】 傌 【廣韻】【集韻】【正韻】□罵本字。
【前漢賈誼傳】髠刖笞傌之法。
【註】傌卽罵。
又【玉篇】齊大夫名。
僫 【子集中】【人字部】 僫 【集韻】俗惡字。
佻 【子集中】【人字部】 佻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條。
獨行貌。
又【爾雅釋言】佻,偸也。
【屈原離騷】餘猶惡其佻巧。
又行不耐勞苦貌。
【詩小雅】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又竊取名。
【周語】佻天以爲己力。
又佻人,國名。
【河圖玉版】佻人長三十丈五尺。
又【集韻】【韻會】【正韻】□徒了切,迢上聲。
義同。
又【正字通】餘韶切,音姚。
緩也。
荀子王霸篇,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則百工不楛矣。
楊愼曰:佻與徭同。
晏子春秋,景公爲露寢之臺,令使佻其日而不趣。
欲上悅乎君,而遊民足乎食也。
今均徭之法,用徭字,欲其征役之緩也。
又【揚子方言】佻抗,縣也。
趙魏之閒曰佻。
又縣物於臺之上曰佻。
又【字彙補】直紹切,音肇。
【前漢郊祀歌】佻正嘉吉弘以昌。
如淳讀。
考證:〔【爾雅釋詁】佻,偸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同胝。
亦作□。
□字原右作工下工。
倮 【子集中】【人字部】 倮 【集韻】魯果切,音臝。
【正韻】赤體也。
【禮月令】中央土,其蟲倮。
【註】人爲倮蟲之長。
又國名。
【淮南子說林訓】西方之倮國,鳥獸弗辟,無爲一也。
亦作臝躶裸果□。
又【正韻】古火切,音果。
韰倮,狹隘也。
【左思魏都賦】風俗以韰倮爲嫿。
又【集韻】【韻會】【正韻】□戸瓦切,華上聲。
赤袒也。
傭 【子集中】【人字部】 傭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
【說文】均直也。
今雇役於人受直也。
【後漢夏馥傳】黨錮事起,馥變姓爲冶家傭。
又【廣韻】醜兇切【集韻】【韻會】癡兇切,□音踵。
【爾雅釋言】均也。
【疏】謂齊等也。
【詩小雅】昊天不傭。
又【荀子非相篇】近世而不傭。
又【正名篇】色不及傭而可以養目。
【註】傭,作也,用也。
考證:〔【爾雅釋詁】均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
〔【正名篇】色不及傭而可以養羽。
〕謹照原文養羽改養目。
侽 【子集中】【人字部】 侽 俗男字。
哫 【醜集上】【口字部】 哫 【廣韻】卽玉切【集韻】縱玉切,□音足。
哫訾,以言求媚也。
【楚辭蔔居】哫訾慄斯。
【王逸註】謂承顏色也。
俶 【子集中】【人字部】 俶 【唐韻】【集韻】□昌六切,音埱。
【爾雅釋詁】俶,始也。
【書胤征】俶擾天紀。
【詩小雅】俶載南畝。
【儀禮聘禮】燕與羞俶,獻無常數。
【註】始獻四時新物,無常數也。
又【爾雅釋詁】俶,作也。
【公羊傳隱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何以書,記異也。
何異爾,俶甚也。
【詩大雅】有俶其城。
又整也。
【張衡思玄賦】□元辰而俶裝。
又善也。
又【集韻】【正韻】□他歷切。
與倜同。
【廣雅】俶儻,卓異也。
【史記魯仲連傳】好奇偉俶儻之書策。
【司馬相如子虛賦】俶儻瑰琦。
又葉尺六切,音觸。
【詩大雅】令終有俶。
葉下告。
考證:〔【公羊傳隱九年】三月庚辰大雨,何以書,記異也。
〕謹照原文雨下增雪字。
〔【詩大雅】有俶其成。
〕謹照原文成改城。
俹 【子集中】【人字部】 俹 【集韻】衣駕切,音亞。
倚也。
又於加切,音丫。
傲也。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丁計切,音帝。
與嚏同。
詳後嚏字註。
刡 【子集下】【刀字部】 刡 【唐韻】武盡切【集韻】弭盡切,□音泯。
【玉篇】刡,削。
【集韻】削也。
仡 【子集中】【人字部】 仡 【廣韻】【韻會】【正韻】□魚乞切,音□。
壯勇貌。
【博雅】仡仡,曁曁,武也。
【書秦誓】仡仡勇夫。
【詩大雅】崇墉仡仡。
【毛傳】仡仡,高大也。
【公羊傳宣六年】祁彌明,國之力士也。
仡然從乎趙盾而入。
又【集韻】【正韻】□五忽切,音兀,動舟貌。
【揚子方言】僞謂之仡仡。
不安也。
【註】僞音俄。
船動搖之貌也。
估 【子集中】【人字部】 估 【廣韻】公戸切【集韻】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
市稅。
又論物貨也。
【唐書陸長源傳】高鹽價賤帛估。
【五代史】周太祖用兵西方,王章供饋軍旅,百官俸廩,皆取供軍之餘,不堪者命有司高估其價。
估定又增,謂之擡估。
傳 【子集中】【人字部】 傳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
轉也。
【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
【註】戎路,兵車。
傳乗,乗他車。
【釋文】傳,直專反。
又丁戀反。
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
【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
【註】傳說往古之事也。
讀平聲。
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
【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幾不傳。
【註】移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
傳舍。
【釋名】傳,轉也。
人所止息,去者復來。
轉,相傳無常主也。
【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又【說文】遽也,驛遞曰傳。
【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
【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又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
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
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
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禦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
參,三也。
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
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又關傳。
【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
《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
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
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
【後漢□蕃傳】投傳而去。
【註】符也。
丁戀切。
【釋名】傳,轉也。
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
訓也。
賢人之書曰傳。
又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
【釋名】傳,傳也。
以傳示後人也。
又續也。
【孟子】傳食於諸侯。
又葉重倫切,音□。
【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
◎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
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
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
《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從者。
又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
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
知戀切,卽丁戀切。
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考證:〔【左傳莊九年】傳乗而歸。
註傳乗,乗他小車。
〕謹照原文省小字。
〔【註】傳,直專反。
〕謹照原書註改釋文。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度枕幾不傳。
〕謹照原文簟度改簟席。
〔【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
【註】張晏曰,信也,〕謹按張晏曰雲雲乃漢書註,非周禮註。
註字上增前漢文帝紀五字。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宅加切,音茶。
含舌貌。
□ 【未集下】【肉字部】 □ 【正字通】俗膝字。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肰,古作□。
註詳四畫。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五音篇海】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龍龕】音疏。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胡困切,音圂。
肥貌。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待戴切,音代。
□□,體顫動貌。
考證:〔【集韻】待戴切,音代。
貸□,體顫動貌。
〕謹照原文貸□改□□。
□ 【未集下】【肉字部】 □ 【玉篇】同脀。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衣駕切,音亞。
□膪,肥也。
□ 【未集下】【舟字部】 □ 【集韻】如招切,音饒。
本作橈。
楫謂之橈。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古緩切,音管。
胃腑。
【正字通】同脘。
□ 【備考】【未集】【臣字部】 □ 【龍龕】所類切。
疑帥字之譌。
□ 【未集下】【自字部】 □ 【字彙】衞凱殷君□:續其□芬。
音義無考。
□ 【未集下】【臼字部】 □ 【廣韻】七外切【集韻】取外切,□音襊。
小舂。
出 【子集下】【凵字部】 出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
【說文】進也。
【廣韻】見也,遠也。
【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又生也。
【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
【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
【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又【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
【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又【增韻】斥也。
【正韻】亦作黜絀。
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
自中而外也。
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
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
然亦有互用者。
又葉尺僞切,吹去聲。
【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又葉敕律切,音黜。
【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又【韻補】葉側劣切,音茁。
【曹植卞後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
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又葉赤知切,音侈。
【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
道裡悠遠,山川閒之。
又葉赤至切,音熾。
【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
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
【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
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 【未集中】【耒字部】 □ 【廣韻】與耜同。
刃 【子集下】【刀字部】 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忍去聲。
【說文】刀堅也。
象刀有刃之形。
【徐曰】若今刀刃,皆別鑄剛鐵,故從一。
【玉篇】刀刃也。
【莊子養生主】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又【韻會】刀加距爲刃。
【字彙】俗作刄,非。
又而鄰切,音人。
【揚子太玄經】旌旗絓羅太恨民也。
兵衰衰不血刃也。
凁 【子集下】【冫字部】 凁 【字彙補】心奏切,音漱。
冷凍。
凡 【子集下】【幾字部】 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鹹切,音帆。
【說文】最括也。
【玉篇】非一也。
【廣韻】常也,皆也。
【正韻】大槪也。
又【前漢揚雄傳】請略舉凡。
【註】師古曰:凡,大指也。
【杜預左傳序】發凡以言例。
又【玉篇】計數也。
【前漢石奮傳】凡號奮爲萬石君。
【註】師古曰:凡,最計也。
總合其一門,計五人爲二千石,故號萬石君。
又最凡,諸凡之最目也。
【周禮天官司會註】書謂簿書,契其最凡也。
【小宰疏】凡要亦是簿書,如今印契,其凡目所最處印之。
又輕微之稱。
【廣韻】凡,輕也。
【孟子】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
又國名。
在濬州。
【春秋隱七年】天王使凡伯來聘。
【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又姓。
【韻會】周公凡伯之後。
又葉符筠切。
【崔駟達旨】高樹靡隂,獨木不林。
隨時之宜,道貴從凡。
【註】凡,常也。
考證:〔【周禮天官司會註】謂簿書,挈其最凡也。
〕謹照原文謂字上增書字。
挈字改契字。
凕 【子集下】【冫字部】 凕 【字彙補】每粉切,名上聲。
寒貌。
初 【子集下】【刀字部】 初 〔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
【說文】始也。
從刀衣,裁衣之始也。
【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
【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
【蔡仲】愼厥初。
又【禮檀弓】夫魯有初。
【註】初謂故事。
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
【韓愈詩】賢愚同一初。
【韻會】又姓。
【醜集上】【口字部】【唐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潗。
【說文】噍也。
【廣韻】□,噍貌。
又【集韻】一曰歃也。
兌 【子集下】【兒字部】 兌 【唐韻】杜外切【集韻】【韻會】徒外切,□尵去聲。
【說文】兌,說也。
【易兌卦】兌亨利貞。
【釋名】物得備足,皆喜悅也。
又【韻會】穴也,直也。
又【正韻】易兌爲澤。
澤者,水中之鍾聚也。
又【荀子議兵篇】仁人之兵,兌則若莫邪之利鋒。
【註】兌猶聚也。
與隊同。
又【正韻】貤易也。
【唐丁芝仙詩】十千兌得餘杭酒。
又【集韻】俞芮切,音睿。
【史記天官書】三星隨北端兌。
《漢書》兌作銳。
又【集韻】【韻會】□吐外切,音娧。
【詩大雅】行道兌矣。
【毛傳】兌,成蹊也。
【註】兌,通也。
又【集韻】徒活切,音奪。
【史記趙世家】趙與燕易土,以龍兌與燕。
又【正韻】魚厥切,音月。
【禮學記】兌命曰:與說同。
【韻會】悅或作說,亦作兌。
尵字原刻從□。
考證:〔【史記天官書】隨北端兌。
〕謹照史記原文隨北上增三星二字。
註索隱曰兌作銳。
謹按作銳者漢書天文志,非索隱也。
謹將註索隱曰改爲漢書二字。
兤 【子集下】【兒字部】 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