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容臺。
又王彥威爲曲臺新禮三十卷:故太常稱曲臺。
又漢秘書監曰芸臺,唐改祕書爲麟臺,唐百官志門下省曰鸞臺,宋銀臺司掌受天下奏狀。
又【博雅】臺,支也。
又賤者之稱。
【左傳昭七年】僕臣臺。
【註】皁輿,隷僕之至□者也。
【孟子】蓋自是臺無饋也。
【註】臺,賤官,主使令者。
又【輟耕錄】婢役于婢者,謂之重臺。
【蘇軾梅花詩】天敎桃李作輿臺。
又【博雅】臺,輩也。
又【揚子方言】臺,敵延也。
東齊海岱之閒曰臺,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物力同者謂之臺敵。
又【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臺。
【註】靈臺者,心也。
又姓。
漢侍中臺佟。
又澹臺,複姓。
又【字彙補】古謂陵墓爲臺,如鄴都之三臺,山海經帝堯臺,帝嚳臺是也。
又咍臺,卽臺□之聲也。
【世說】許噪於丞相帳,咍臺大鼾。
【通雅】咍臺,晉人常語也。
又山名。
【輿地志】五臺山,在雁門郡。
【山海經】鹿臺之山。
【註】今名麓臺山。
【淮南子地形訓】濟出王屋,時泗沂出臺台術。
【註】時泗沂,皆水名。
臺台術,皆山名。
【抱樸子登陟卷】昔張蓋蹹及偶高成,二人竝精思於雲臺山石室中。
又神名。
【左傳昭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冥師,生允格臺駘。
臺駘,汾神也。
【山海經】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
【註】郭曰:帝臺,神人名。
又漸臺,星名也。
又宮殿名。
【鄒陽上吳王書】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
【三輔黃圖】未央有曲臺殿。
又草名。
【爾雅釋草】艾,冰臺。
【疏】艾,一名冰臺,卽今艾蒿也。
【詩小雅】南山有臺。
【傳】臺,夫須也。
【疏】夫須,莎草也,可爲簑笠。
【又】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傳】臺,所以禦暑。
笠,所以禦雨也。
【箋】臺,夫須也。
都人之士,以臺皮爲笠。
又【字彙】洪孤切,音乎。
臺駘,邾地名。
【禮檀弓】敗于臺駘。
【註】臺音壷,駘音臺。
臺當爲壷字之譌。
一作壷駘,或作狐駘。
【正字通】臺有壷音,非臺與壷同。
字彙以臺爲古壷字,誤也。
又【字彙補】左傳,臺駘。
歷考註疏,□無狐音。
字彙不知何據而雲:亦誤也。
又【韻補】葉田黎切,音題。
【參同契】皓若搴帷帳,瞑目登高臺,火記六百篇,所趣等不迷。
又葉同都切,音徒。
【易林】典冊法書,藏在蘭臺。
吋 【醜集上】【口字部】 吋 【字彙】徒口切,豆上聲。
叱也。
○按吋字諸韻書皆不載,止見《篇海》。
《正字通》斥爲俗字,是也。
吳 【醜集上】【口字部】 吳 〔古文〕□□【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吾。
國名。
【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
【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荊國,十二年,更名吳。
亦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又【說文】郡也。
【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
【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
【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
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又【齊語】西服沙西吳。
【註】雍州之地。
又天吳,水神也。
【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
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又【說文】姓也。
【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又【方言】大也。
【說文】大言也。
【詩周頌】不吳不敖。
【傳】吳,譁也。
又【魯頌】不吳不揚。
【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
今寫詩者,攺吳作,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
【釋文】吳,舊如字。
何承天雲:從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
按《說文》《釋文》俱雲吳作讀,非。
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
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又【集韻】元俱切,音愚。
虞古作吳。
註詳虍部七畫。
【釋名】吳,虞也。
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又與娛通。
【詩周頌】不吳不敖。
【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
故以娛爲譁也。
定本娛作吳。
咨 【醜集上】【口字部】 咨 【唐韻】卽夷切【集韻】津夷切,□音資。
【說文】謀事曰咨。
【爾雅釋詁】咨,謀也。
【書舜典】咨十有二牧。
【傳】咨亦謀也。
【詩小雅】周爰咨諏。
【周語】單子儉敬讓咨,以應成德。
又【爾雅釋詁】嗟咨,□也。
【書堯典】帝曰:咨汝羲暨和。
【傳】咨,嗟也。
又【君牙】小民惟曰怨咨。
又【揚子方言】忸怩慙歰也,或謂之咨。
又【爾雅釋詁】咨,此也。
【疏】咨與茲同。
又【集韻】資四切,音恣。
歎聲。
【易萃卦】齎咨涕洟。
【註】齎咨,嗟歎之辭。
【陸德明音義】咨音諮,又將利反。
咳 【醜集上】【口字部】 咳 〔古文〕孩【唐韻】戸來切【集韻】【正韻】何開切,□音頦。
【說文】小兒笑也。
【史記扁鵲傳】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註】咳嬰,言嬰兒初知笑者。
又【禮內則】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疏】謂以一手執子右手,一手承子之咳而名之。
【集韻】或作□。
又【集韻】柯開切,音該。
【史記倉公傳】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
【註】奇咳,言奇祕非常術也。
【集解】奇音羈,咳音該。
○按《前漢藝文志》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六卷,《淮南子兵略訓》□德奇賌之數,《廣韻》作奇侅,亦作奇賅。
咳胲賌侅賅五字皆通。
又與該同。
【晏子外篇】頸尾咳於天地,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
又【玉篇】苦代切,音慨。
【禮內則】不敢噦噫嚏咳。
【釋文】咳,苦愛反。
【莊子漁父篇】幸聞咳唾之音。
【前漢宣元六王傳】大王誠賜咳唾。
【正韻】謦欬,亦作咳。
考證:〔【史記扁鵲傳】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
〕謹按終日二字屬下文,扁鵲仰天嘆曰爲義不連上句,謹省去。
〔【史記倉公傳】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
〕謹按原文奇咳術三字連讀,術字不可省,謹於咳下增術字。
〔【釋文】奇音羈,咳音該。
〕謹照原書釋文改集解。
哂 【醜集上】【口字部】 哂 〔古文〕聽【廣韻】式忍切【集韻】【韻會】【正韻】矢忍切,□音矧。
【玉篇】笑也。
【正韻】微笑。
一曰大笑。
【論語】夫子哂之。
【集韻】本作弞。
或作吲。
○按《廣韻》弞哂分見,哂專訓笑,弞訓笑不壞顏,似微有別。
《集韻》合爲一,非。
□ 【未集中】【老字部】 □ 【字彙補】俗考字。
哅 【醜集上】【口字部】 哅 【集韻】同。
詳前字註。
哣 【醜集上】【口字部】 哣 【廣韻】俗字。
本作咅。
【集韻】或作。
詳前咅字註。
眗 【午集中】【目字部】 眗 【廣韻】舉朱切【集韻】恭于切,□音拘。
【玉篇】左右視也。
與同。
又【集韻】匈于切,音籲。
眗瞜,笑也。
本作□。
又【集韻】墟侯切,音摳。
【埤蒼】目深貌。
或作瞘。
吃 【醜集上】【口字部】 吃 【唐韻】【集韻】【韻會】□居乙切,音訖。
【說文】言蹇難也。
【史記韓非傳】非爲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
【前漢周昌傳】爲人口吃。
【唐史拾遺】焦遂口吃,對客不出一言,醉後輒酬答如注射,時人目爲酒吃。
又與喫同。
【新書耳庳篇】越王之窮,至乎吃山草。
又【集韻】欺訖切,音乞。
吃吃,笑貌。
同 【醜集上】【口字部】 同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
【說文】合會也。
【玉篇】共也。
【廣韻】①也。
【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又【廣韻】齊也。
【書舜典】同律度量衡。
【詩小雅】我馬旣同。
又聚也。
【詩小雅】獸之所同。
【傳】同猶聚也。
又和也。
【禮禮運】是謂大同。
【註】猶和也,平也。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
【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
【註】律以竹,同以銅。
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裡。
【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裡所聞同,故名百裡爲同也。
又爵名。
【書顧命】上宗奉同瑁。
【註】同,爵。
瑁,圭也。
又州名。
【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
【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又【正韻】通也。
【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
【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又姓。
【正字通】唐有同谷。
又【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又通作童。
【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
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又【釋文】徒貢切,音洞。
與詷同。
【禮祭統】鋪筵設同幾,爲依神也。
【註】同之言詷也。
【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
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
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又葉徒黃切,音唐。
【□琳答客難】六合鹹熙,九州來同。
倒載幹戈,放馬華陽。
①字作北下□。
考證:〔司馬法曰,成爲終,終十爲同。
〕謹照周禮註原文終十改十終。
吮 【醜集上】【口字部】 吮 【唐韻】【韻會】【正韻】徂兗切【集韻】粗兗切,□音雋。
【說文】敕也。
【史記吳起傳】卒有病疽者,起爲吮之。
又【玉篇】食允切【廣韻】食尹切,□音盾。
【廣韻】舐也。
又【集韻】豎兗切,音歂。
義同。
又以轉切,音兗。
嗍也。
吾 【醜集上】【口字部】 吾 〔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
【說文】我自稱也。
【爾雅釋詁】吾,我也。
【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
【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餘吾□稱,詳其文意,餘平而吾倨也。
又【廣韻】禦也。
執金吾,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
【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
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
吾猶禦也。
【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又【集韻】棒名。
【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
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禦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又昆吾,國名。
【詩商頌】昆吾夏桀。
【箋】已姓。
又地名。
【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禦宿昆吾。
【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又鍾吾,國名。
漢爲司吾縣。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
【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又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
【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
【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
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餘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黨郡餘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
【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又伊吾,地名。
【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又餘吾,水名。
【前漢匈奴傳】北橋餘吾。
【註】師古曰:於餘吾水上作橋。
又【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又姓。
【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又複姓。
五氏,徐吾以鄕爲氏。
鍾吾,昆吾以國爲氏。
由吾,由餘之後。
又古有肩吾子,隱者。
又【正字通】借爲支吾。
與枝梧通。
又【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
【晉語】暇豫之吾吾。
【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又山名。
【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又【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
允吾,縣名。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
【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又【讀書通】童通作吾。
【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
【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
【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呈 【醜集上】【口字部】 呈 【唐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韻會】馳成切,□音程。
【說文】平也。
從口□聲。
又【玉篇】解也。
又【廣韻】示也,見也。
【正韻】露也。
又姓。
【正字通】古今印藪有呈紳。
又與程通。
【史記秦始皇紀】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又【廣韻】【集韻】□直正切,音鄭。
【廣韻】自媒衒。
【唐書韋澳傳】恐無呈身禦史。
又【集韻】醜郢切,音騁。
與逞同,通也。
一曰快也。
【集韻】古作呈。
註詳屮部四畫。
又【字彙補】古文狂字。
註詳犬部四畫。
【郭氏正誤】呈,從王從口。
與呈字異。
呈字從□。
呟 【醜集上】【口字部】 呟 【集韻】古泫切,音畎。
聲也。
【醜集中】【土字部】【集韻】渠巾切,音堇。
土壁也。
周 【醜集上】【口字部】 周 〔古文〕□□【唐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州。
【廣韻】徧也。
【易繫辭】知周乎萬物。
又至也。
【書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傳】周,至也。
又忠信也。
【書太甲】自周有終。
【傳】用忠信有終也。
【詩小雅】行歸于周。
【論語】君子周而不比。
【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
又終也。
【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
【註】周,猶終竟也。
又【說文】密也。
【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
【註】深密不測,故周也。
又曲也。
【詩唐風】生于道周。
【傳】周,曲也。
又【詩周南疏】周,代名,其地在岐山之陽,漢屬扶風美陽縣。
又【廣韻】備也。
【前漢路溫舒傳】鍛錬而周內之。
【註】晉灼曰:精熟周悉,緻之法中也。
又【廣韻】周帀也。
【前漢劉向傳】周回五裡有餘。
【韻會】俗作週,非。
又鳥名。
【爾雅釋鳥】巂周。
【疏】今謂之子規。
又【韓非子說林篇】鳥有周周者,重首而屈尾,將欲飮于河則必顚,乃銜其羽而飮之。
一作翢。
又不周,山名,在崑崙。
【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
又風名。
【白虎通】西北曰不周風。
不周者,不交也,言隂氣未合化也。
又陽周,平周,定周,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郡陽周縣,西河郡平周縣,鬰林郡定周縣。
又姓。
【廣韻】本自周平王子,別封汝川,人謂之周家,因氏焉。
又魏獻帝次兄普氏,後攺爲周氏。
又複姓,魏初徴士燉煌周生烈。
又與賙通。
【論語】君子周急不繼富。
【孟子】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又葉市朱切,音殊。
【季歷哀慕歌】梧桐萋萋,生于道周。
宮榭徘徊,臺閣旣除。
呫 【醜集上】【口字部】 呫 【廣韻】【正韻】他葉切【集韻】【韻會】託協切,□音帖。
【玉篇】嘗也,引穀梁傳莊二十七年,未嘗有呫血之盟。
○按今本《穀梁傳》作歃血之盟。
又【正韻】小貌。
【唐書王叔文傳】呫呫小人。
又【集韻】尺涉切,音謵義同。
又【史記魏其武安侯傳】乃效女兒呫囁耳語。
【註】韋昭曰:呫囁,附耳小語聲也,呫音蚩輒反。
又【集韻】一曰多言。
或作喢。
又【集韻】他兼切,音添。
嘗也。
又【五音集韻】張甚切,音揕。
義同。
呿 【醜集上】【口字部】 呿 【廣韻】丘伽切【集韻】去伽切,□音佉。
【玉篇】張口貌。
【集韻】啓口謂之呿。
【莊子秋水篇】公孫龍口呿而不合。
【呂氏春秋】君呿而不□。
又【玉篇】丘居切【集韻】丘於切,□音墟。
又【集韻】丘據切,音去。
本作,義□同。
又【廣韻】去劫切【集韻】乞業切,□音怯。
【廣韻】臥聲。
【集韻】臥息也。
又【集韻】又業切,音裛。
口開貌。
咉 【醜集上】【口字部】 咉 【廣韻】烏郞切【集韻】於郞切,□音鴦。
【廣韻】噟聲。
【篇海】作□。
又【集韻】於良切,音央。
義同。
又【左思魏都賦】泉流逬集而咉咽。
【註】咉音央。
咉咽,流不通也。
又【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音坱。
【唐韻】咉咉,咽悲也。
哈 【醜集上】【口字部】 哈 【廣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
【玉篇】魚多貌。
又【集韻】魚口貌。
又【集韻】色洽切,音喢。
【玉篇】以口歃飮。
【淮南子氾論訓】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
【集韻】本作歃。
或作□。
又姓。
【正字通】楊愼希姓有哈永森。
又【集韻】曷閤切,音合。
與□同。
或作,齧聲也。
又呼合切,音□。
與欱同,大歠也。
又【集韻】【類篇】□葛合切,音閤。
與□同,食也。
又託合切,音榻。
義同。
瑅 【午集上】【玉字部】 瑅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題。
【集韻】瑅瑭,玉名。
或作珶。
哵 【醜集上】【口字部】 哵 【廣韻】博拔切【集韻】布拔切,□音八。
【玉篇】哵,鳴也。
【廣韻】哵哵,鳥聲。
君 【醜集上】【口字部】 君 〔古文〕□□【唐韻】舉雲切【集韻】【韻會】拘雲切,□音軍。
【說文】尊也。
從尹,發號,故從口。
【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
【易師卦】大君有命。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
【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
【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
【詩鄘風】我以爲君。
【傳】君國小君。
【箋】夫人對君稱小君。
【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
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
【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
【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
【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
【禮內則】君已食徹焉。
【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
【儀禮喪服】妾謂君。
【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
【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
【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
【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
【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
【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
【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後母臧兒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
【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
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
【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
【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
【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
【論語】不亦君子乎。
【註】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
【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葉姑員切,音涓。
【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
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含 【醜集上】【口字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男切,音涵。
【說文】嗛也。
【廣韻】銜也。
【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
又【禮月令】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註】含桃,櫻桃也。
【釋文】含,亦作函。
一說鸎鳥所含,故亦名鸎桃。
又【正韻】包也,容也。
【易坤卦】含弘光大,品物鹹亨。
又【文言】含萬物而化光。
【書盤庚】惟爾含德。
又【後漢梁鴻詩】麥含含兮方秀。
【註】含含,麥盛貌。
又【廣韻】【集韻】□胡紺切,涵去聲。
【廣韻】本作琀。
【集韻】通作唅。
【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
【疏】含,以玉實口也。
【春秋文五年】王使榮叔歸含。
【註】珠玉曰含,含口實也。
【周禮春官典瑞】共飯玉含玉贈玉。
【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按《禮檀弓》《釋文》:含,和闇反。
《春秋》《周禮》《釋文》:含,戸暗反。
《春秋》亦作唅。
哸 【醜集上】【口字部】 哸 【玉篇】素回切【集韻】蘇回切,□音毸。
【玉篇】口哸也。
【集韻】與嗺同。
詳嗺字註。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韻】權俱切,音劬。
耜也。
又椿俱切,音貙。
義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篇】同□。
命 【醜集上】【口字部】 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鳴去聲。
【説文】使也。
【書堯典】乃命羲和。
又【玉篇】敎令也。
【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
【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
【說命】王言惟作命。
【易泰卦】自邑告命。
【增韻】大曰命,小曰令。
上出爲命,下稟爲令。
又【爾雅釋詁】命,告也。
又【易乾卦】各正性命。
【疏】命者,人所稟受。
【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註】命者,生之極。
【左傳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
【疏】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言有法,則命之長短得定,無法,則夭折無恆也。
又【詩周頌】維天之命,於穆不已。
【箋】命,猶道也。
又【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
【傳】命,信也。
【疏】信順天命。
又【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
一曰祠,二曰命。
【論語】爲命裨諶草創之。
【疏】命,謂政令盟會之辭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典命。
【註】命,謂遷秩羣臣之書。
又星名。
【周禮春官大宗伯】司命。
【註】文昌第四星。
又【周語】襄王賜晉惠公命。
【註】命,瑞命。
諸侯卽位,天子賜之命圭,以爲瑞節。
又【周語】襄王賜。
晉文公命。
【註】命,命服也。
諸侯七命,冕服七章。
又【前漢張耳傳】嘗亡命遊外黃。
【註】師古曰:命者,名也。
脫名籍而逃亡。
又【前漢李陵傳】射命中。
【註】師古曰:所指名處,卽中之也。
又【廣韻】計也。
又【廣韻】召也。
又葉眉辛切,音珉。
【詩鄘風】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又【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按《朱子》皆葉彌幷反,幷在庚韻,難與眞韻相葉,疑應作彌賔反。
又葉漭去聲。
【郭璞山海經不死國贊】有人爰處,員丘之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
又【禮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
【註】命讀爲慢,聲之誤也。
【釋文】命音慢,武諫反。
考證:〔【論語】爲命裨諶草創之。
【註】命,謂政令盟會之辭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
咡 【醜集上】【口字部】 咡 【廣韻】【集韻】【韻會】□仍吏切,音餌。
【廣韻】口吻也。
【禮曲禮】負劒,辟咡詔之。
【註】辟咡詔之,謂傾頭與語也。
口旁曰咡。
【疏】管子弟子職雲:食已,循咡覆手。
謂弟子食訖,以手循覆於咡,故知是口旁也。
【釋文】口耳之閒曰咡。
又【少儀】有問焉,則辟咡而對。
又【集韻】人之切,音而。
與同。
詳後字註。
咇 【醜集上】【口字部】 咇 【廣韻】【集韻】□蒲結切,音蹩。
【廣韻】口香。
【玉篇】芳香也。
又【廣韻】語也。
又【廣韻】毘必切【集韻】簿必切,□音邲。
亦芳香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晻薆咇茀。
【註】師古曰:皆芳香意也。
【釋文】咇,步必反。
又與苾通。
【史記司馬相如傳】作晻曖苾勃。
【字彙】咇與苾同。
又【廣韻】言不了。
【集韻】言不明。
又【廣韻】與吡同,鳴咇咇也。
又【廣韻】鄙密切【集韻】逼密切,□音筆。
【廣韻】咇多言。
又【集韻】壁吉切,音必。
咇節,聲出貌。
或作嗶。
又【集韻】毘至切,音鼻。
咇咇,哀鳴也。
曖字原從日從薆作。
咬 【醜集上】【口字部】 咬 【廣韻】古爻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
【玉篇】鳥聲也。
【嵆康贈秀才入軍詩】咬咬黃鳥。
【集韻】通作膠。
又【廣韻】【集韻】【正韻】於交切【韻會】幺交切,□音。
【廣韻】淫聲。
【集韻】哇咬,淫聲。
又【莊子齊物論】宎者咬者。
【註】咬,哀切聲。
又【集韻】吉巧切,音狡。
聲也。
又五巧切,音骲。
與齩同,齧骨也。
或作齧。
又許介切,音譮。
風聲。
炍 【巳集中】【火字部】 炍 【集韻】普半切,音判。
愌也。
本作叛。
區 【子集下】【匸字部】 區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驅。
【說文】藏隱也。
從品在匸中。
品,衆也。
【徐曰】凡言區者,皆有所藏也。
【荀子大略篇】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閒。
【註】區,藏物處。
又【前漢揚雄傳】有田一廛,宅一區。
【張敞傳】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
【註】師古曰:區,謂居止之所也。
又【韻會】區者,小室之名。
【前漢胡建傳】穿北軍壘,以爲賈區。
【註】師古曰:區者,小屋之名,若今小菴屋之類。
故衞士之屋謂之區。
又【論語】區以別矣。
【朱註】區,猶類也。
【韓愈別趙子詩】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又【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
【郭註】雙玉曰瑴,五瑴爲區。
又區區,小貌。
【前漢楚元王傳】豈爲區區之禮哉。
【註】師古曰:區區,謂小也。
【禮樂志】河閒區區小國。
又【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
域也。
【增韻】分也,阜也。
【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
禹宇二字,其音不別。
丘之與區,今讀則異。
然尋古語,其聲亦同。
【陸士衡詩】普厥丘宇。
又晉閣名所載若幹區者,別爲丘字,則知丘之與區,其音不別。
又【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甌。
量名。
四豆爲區。
【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
又匿也。
【左傳昭七年】楚文王作僕區之法。
【註】僕,隱也。
區,匿也。
又姓。
【韻會】古歐冶子之後。
【王莽傳】中郞區博。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
同句。
曲也。
【韻會】句或作區。
【禮記】區萌達。
【註】屈生曰區。
疏:鉤曲而生。
蔔 【子集下】【蔔字部】 蔔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木切,音樸。
【說文】灼剝龜也。
象炙龜之形。
一曰象龜兆之縱橫也。
【周禮春官大蔔註】問龜曰蔔。
【禮曲禮】龜爲蔔,筴爲筮。
【詩大雅】考蔔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
【春秋元命包】古司怪主蔔。
又【爾雅釋詁】蔔,予也。
【註】蔔,賜予也。
【疏】予卽與也。
【詩小雅】君曰蔔爾,萬壽無疆。
又姓。
【韻會】孔子弟子蔔商。
卹 【子集下】【卩字部】 卹 【正韻】雪律切,音戌。
與恤同。
從卩。
俗從阝,誤。
憂也,愍也。
又蘇骨切,音□。
【禮曲禮】以策彗卹勿。
【註】搔摩也。
考證:〔【禮曲禮】以策慧卹勿。
〕謹照原文策慧改策彗。
厘 【子集下】【廠字部】 厘 【篇海】直連切,音纏。
市鄽也。
俗作釐省,非。
原 【子集下】【廠字部】 原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
【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
【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
【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又【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
【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
【司馬相如傳】爾陿遊原。
【註】孟康曰:原,本也。
又【爾雅釋言】原,再也。
【疏】重再也。
【易比卦】原筮元永貞。
【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
【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
【註】末,勿也。
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
【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
【註】師古曰:原,重也。
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又【韻會】推原也。
【易繫辭】原始要終。
【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
【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
【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
【註】原,察也。
又宥罪曰原。
【晉書潘嶽傳】會詔原之。
又通作源。
【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
【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
又姓。
【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
【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
【註】原褚,二姓也。
又州名。
【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又【韻補】葉虞雲切。
【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
好諛信讒,楚幷于秦。
廂 【寅集下】【廣字部】 廂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箱。
【說文】廊也。
【玉篇】東西序也。
【史記周昌傳】呂後側耳於東廂聽。
【註】殿東堂也。
索隱曰:正寢之東西室,皆號曰廂,言似箱篋之形。
又通作箱。
【儀禮公食大夫禮】公揖退于箱。
厧 【子集下】【廠字部】 厧 【唐韻】都年切【集韻】多年切,□音顚。
【廣韻】顚塜。
【集韻】塜也。
本作□,省作厧。
【玉篇】亦作顚。
厬 【子集下】【廠字部】 厬 【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軌。
【爾雅釋水】水醮曰厬。
【註】謂水醮盡。
【疏】凡水之盡,皆謂之厬。
厬則竭涸之一名也。
【韻會】一曰水厓枯土也。
【禮韻舊註】泉側出,誤。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彙補】翳字之譌。
厲 【子集下】【廠字部】 厲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正韻】力霽切,□音例。
【說文】旱石也。
從廠,蠆省聲。
【徐曰】旱石,麤悍石。
【玉篇】磨石也。
【詩大雅】取厲取鍛。
又磨也。
【左傳成十六年】秣馬厲兵。
【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
又【說文】嚴也。
【論語】聽其言也厲。
又【廣韻】烈也,猛也。
【禮表記】不厲而威。
又【玉篇】危也。
【易乾卦】厲無咎。
又【爾雅釋詁】厲,作也。
【註】穀梁傳曰:始厲樂矣。
【疏】興作也。
【方言】厲,□,爲也。
甌越曰□,吳曰厲。
又【玉篇】虐也。
【孟子】厲民以自養也。
又【玉篇】上也。
【詩衞風】在彼淇厲。
【韻會】岸危處曰厲。
又【詩衞風】深則厲。
【註】以衣涉水,由帶以上曰厲。
又【周禮秋官司厲註】犯政爲惡曰厲。
又【爾雅釋天】月在戌曰厲。
又【韻會】醜惡也。
【莊子天地篇】厲之人夜半生子,恐其似己。
又【史記嚴安傳】民不夭厲。
【註】厲,病也。
又【前漢儒林傳】以厲賢才焉。
【註】師古曰:厲,勸勉之也。
又【息夫躬傳】鷹隼橫厲。
【註】師古曰:厲,疾飛也。
又【正韻】厲鬼。
【左傳昭七年】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爲厲。
又【正韻】鞶厲,帶重也。
【左傳桓二年】鞶厲斿纓。
又姓。
【廣韻】漢有魏郡太守厲溫。
又【集韻】【正韻】□落蓋切,音賴。
【前漢地理志】厲鄕,故厲國也。
【註】師古曰:厲,讀曰賴。
又【史記範雎傳】漆身爲厲。
【註】厲,音賴。
言以漆塗身,而生瘡爲病癩。
又【韻會】力孽切【正韻】良薛切,□音列。
【韻會】嚴也。
一曰囊垂飾。
【詩小雅】心之憂矣,如或結之。
今茲之正,胡然厲矣。
【左思蜀都賦】巴姬彈絃,漢女擊節。
起西音於促柱,歌江上之□厲。
【註】□厲,歌聲淸越也。
考證:〔【易乾卦】厲旡咎。
〕謹照原文旡改無。
厷 【子集下】【厶字部】 厷 【廣韻】【集韻】【韻會】□姑弘切。
肱本字。
【說文】臂上也。
【前漢王莽傳】月□元股,考方法矩。
日德元厷,考圜合規。
【註】晉灼曰:厷,圜也。
厷,古肱字。
呮 【醜集上】【口字部】 呮 【篇海】去緻切,音跂。
垂足坐也。
呁 【醜集上】【口字部】 呁 【廣韻】【集韻】□九峻切,音□。
【玉篇】吐也。
又【廣韻】唁也。
叔 【子集下】【又字部】 叔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竹切,音菽。
【說文】拾也。
從又,尗聲。
汝南謂收芋爲叔。
【徐曰】收拾之也。
【詩豳風】九月叔苴。
【註】拾也。
又【玉篇】伯叔也。
【廣韻】季父也。
【釋名】叔,少也。
幼者稱也。
又【爾雅釋親】婦謂夫之弟曰叔。
又【玉篇】同尗,豆也。
【前漢昭帝紀】得以叔粟當賦。
【註】師古曰:叔,豆也。
又姓。
【韻會】魯公子叔弓之後。
漢光武破虜將軍叔壽。
又【集韻】或作□。
【玉篇】俗作□。
又【集韻】昌六切,與俶。
同。
【說文】善也。
詩:令終有俶。
鈯 【戌集上】【金字部】 鈯 【廣韻】陀骨切【集韻】陀沒切,□音突。
【博雅】鈍也。
又【廣韻】小刃也。
又與掘同。
【荀子正論篇】鈯人之墓,抉人之口。
匸 【子集下】【匸字部】 匸 【唐韻】胡禮切【集韻】戸禮切,□奚上聲。
【說文】衺徯有所挾藏也。
從□有一覆之。
【精薀】匚,受物之器也。
匸,□物也。
匸與匚形近似而意相反。
卅 【子集下】【十字部】 卅 【集韻】【韻會】悉盍切【正韻】悉合切,□音颯。
【說文】三三十也。
今作卅,十幷也。
【廣韻】□直爲三十字。
賣 【酉集中】【貝字部】 賣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懈切,音邁。
【說文】作□。
出物貨也。
從出從買。
【註】徐鍇曰:貨精,故出則買之也。
【九經字樣】隷省作賣。
【周禮天官小宰】聽賣買以質劑。
又【地官司市】掌其賣儥之事。
又【集韻】莫駕切,音禡。
【博雅】儥也。
卝 【子集下】【蔔字部】 卝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患切,音慣。
【廣韻】□角也,幼稚也。
【集韻】束髮貌。
【詩齊風】總角卝兮。
或作丱。
又【說文】古文礦字。
註詳石部十五畫。
鹵 【子集下】【蔔字部】 鹵 【唐韻】籀文西字,卽□字省文。
(鹵)【唐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
【說文】西方鹹地也。
東方謂之,西方謂之鹵。
【廣韻】鹽澤也。
天生曰鹵,人造曰鹽。
【書洪範疏】水性本甘,久浸其地,變而爲鹵。
【易說卦】兌爲剛鹵。
又淳鹵。
【左傳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
【註】淳鹵,埆薄之地,表異輕其賦稅。
又地名。
【春秋昭元年】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
【註】大鹵,太原晉陽縣。
又【前漢地理志】安定郡鹵縣。
又代郡鹵成縣。
又鹵簿。
【漢官儀】天子車駕次第,謂之鹵簿。
兵衞以甲盾居外爲前導,皆著之簿,故曰鹵簿。
又鹵莽,輕脫苟且也。
【莊子則陽篇】昔予爲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
又香草名。
【爾雅釋草】杜,土鹵。
【註】杜衡也。
似葵而香。
【疏】杜一名土鹵。
又【廣雅】鹵,薰也。
又通櫓,大盾也。
【前漢項籍傳】流血漂鹵。
【註】鹵,盾也。
【左思吳都賦】幹鹵殳鋌。
又通擄。
□獲也。
【揚子方言】鹵,奪也。
【前漢高帝紀】毋得掠鹵。
又【衞靑傳】車輺畜產畢收爲鹵。
又姓。
【史記遊俠傳】太原鹵公孺。
又【字彙】龍都切,音爐。
同鑪。
【道樞】玄和子曰:鼎鹵天地之象也。
【註】鹵,爐也。
【釋名】地不生物曰鹵。
鹵,爐也。
如爐火處也。
(鹵)考證:〔【說文】西方鹹地也。
東方謂之□。
〕謹照原文□字改字。
〔又通攄。
□獲也。
〕謹照原文攄字改擄字。
卷 【子集下】【卩字部】 卷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眷。
【說文】厀曲也。
又書卷。
【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
【增韻】可舒卷者曰卷。
編次者曰帙。
又【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眷上聲。
【廣韻】舒卷之卷。
【韻會】或作捲。
又卷耳,艸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
又卷舌,星名。
【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
【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又【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
【集韻】曲也。
【詩大雅】有卷者阿。
又【中庸】一卷,石之多。
【註】猶區也。
又【韻會】大卷,黃帝樂名。
【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又通作惓。
【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又【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音。
【集韻】縣名,在河南。
【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又【集韻】一曰冠武。
又【正韻】古本切,音袞。
【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於禁切,音蔭。
心中病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空胡切,音枯。
【博雅】□,曝也。
又【廣韻】公戸切,音古。
同股。
卽 【子集下】【卩字部】 卽 〔古文〕皍【唐韻】子力切【集韻】【韻會】【正韻】節力切,□音稷。
【說文】卽食也。
一曰就也。
【徐曰】卽猶就也。
就食也。
【前漢高帝紀】使陸賈卽授璽綬。
【註】師古曰:卽,就也。
又【玉篇】今也。
又【爾雅釋詁】卽,尼也。
【註】尼,近也。
【疏】卽今相近也。
又【前漢西南□傳】卽以爲不毛之地,無用之民。
【註】卽,猶若也。
又卽卽,充實也。
【前漢禮樂志安世房中歌】磑磑卽卽,師象山則。
【註】積實之盛,類于山也。
又通作則。
【前漢王莽傳】應聲滌地,則時成創。
【註】則時,猶卽時也。
又燭炬之燼曰卽。
【管子弟子職】右手執燭,左手正櫛。
《檀弓》註櫛作卽。
又姓。
【廣韻】風俗通有單父令卽費。
又漢複姓,有卽墨成。
又【集韻】隷作卽。
【玉篇】今作卽。
□從火從収。
考證:〔【管子弟子職】左手執燭,右手執卽。
【註】卽,作焱。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
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
卽作焱非管子註文,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
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
厞 【子集下】【廠字部】 厞 【唐韻】扶沸切【集韻】【韻會】父沸切,□肥去聲。
【說文】隱也。
【爾雅疏】幽隱也。
【儀禮特牲饋食】薦俎敦設于西北隅,幾在南厞。
【註】厞,隱也。
不知神之所在,而攺饌爲幽闇,庶其饗之。
又【玉篇】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符非切,音肥。
義同。
厥 【子集下】【廠字部】 厥 〔古文〕氒〈氏下可〉□□□【唐韻】【集韻】【韻會】□居月切,音蕨。
【說文】發石也。
從廠,欮聲。
【玉篇】短也。
【爾雅釋言】其也。
【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
【註】其也。
又【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
【註】應劭曰:厥者,頓也。
角者,頟角也。
又姓。
【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又【韻會】九勿切,音□。
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
俗呼兜鍪爲突厥,因爲國號。
呯 【醜集上】【口字部】 呯 【集韻】蒲兵切,音平。
【五音集韻】呯呯。
聲也。
參 【子集下】【厶字部】 參 〔古文〕□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含切,音驂。
【集韻】謀度也,閒厠也。
又【玉篇】相謁也。
【廣韻】參,承也,覲也。
又【增韻】幹與也,參錯也。
又【韻會】三相參爲參,五相伍爲伍。
【易繫辭】參伍以變。
【韻會】左傳,自參以上。
周禮,設其參。
皆謂三相參列也。
後世參軍,參謀,參知政事,蓋取此義。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是爲衡石。
【註】參三星者,白虎宿中,東西直似稱衡也。
又【唐韻】所今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音森。
【說文】商星也。
本作曑,從晶聲。
【徐曰】其上晶與星同義也。
今文作參。
又【韻會】叢立貌。
【束皙補亡詩】參參其穡。
【論語】立則見其參於前。
又姓。
【廣韻】祝融之後。
又人參。
藥名。
本作薓。
又【唐韻】楚簪切【集韻】【韻會】初簪切,□音嵾。
【廣韻】同嵾。
嵾嵳,不齊貌。
【詩周南】參差荇菜。
又【張衡思□賦】長餘佩之參參。
【註】長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糝。
雜也。
【韻會】與糝同。
【周禮天官司裘註】大射,大侯九十,參七十,幹五十。
又【正韻】七紺切,音摻。
曲名。
又參鼓,亦作摻鼓。
又與三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分去一。
考證:〔【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爲衡石。
〕謹照原文爲字上增是字。
〔【張衡思元賦】長金佩之參參。
〕謹照原文金佩改餘佩。
【王宏源註】【張衡思玄賦】,避諱玄字。
疊 【午集上】【田字部】 疊 【字彙】同□。
雙 【子集下】【又字部】 雙 【韻會】雙,俗作雙,非。
(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
【說文】隹二枚也。
從雔,又持之。
【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又【玉篇】兩也。
【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又【玉篇】偶也。
【詩齊風】冠綏雙止。
【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又獸名。
【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
【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
公羊傳所雲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
吳任臣雲: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
駢志雲:雙雙合體,蛩蛩假足。
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又鳥名。
【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疏】舊說雲: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
○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又【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
王弇州註雲:雙,五畝也。
四十雙,二百畝也。
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又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又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又【集韻】朔降切,音淙。
偶也。
又葉所終反。
【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
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叡 【子集下】【又字部】 叡 〔古文〕睿壡【唐韻】以芮切【集韻】【韻會】兪芮切,□音銳。
【說文】深明也,通也。
從□從目從谷省。
從□取其穿也,從目取明也,從谷取響應不窮。
◎按《集韻》叡古作睿,然今經傳通作睿,故註亦備載睿字下。
砃 【午集下】【石字部】 砃 【篇海】都幹切,音丹。
白石也。
【醜集上】【口字部】【玉篇】同咽。
【山海經】楮山有木,名天楄,服之不。
【註】,噎也。
南 【子集下】【十字部】 南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那含切,音男。
【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
【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
南,任也。
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
【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
南者,任也。
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又樂名。
【詩小雅】以雅以南。
【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
周南召南,亦樂名。
又姓。
【韻會】魯大夫南遺。
【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又雙南,金也。
【範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
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
【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又【韻補】葉尼心切,音寧。
【詩邶風】遠送于南。
沈重讀。
【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後土于重隂。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測洽切,音臿。
肉也。
【玉篇】肉腤。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烏貫切,音惋。
寸口前掌後曰□。
卩 【子集下】【卩字部】 卩 【玉篇】古文節字,註見竹部九畫。
【說文】作□。
【正譌】卩象骨卩形。
古符卩,所以示信,半在外,半在內,取象于骨卩,故又借爲符卩字。
隷作節。
【韻會】卩與阝不同。
阝音邑。
卯 【子集下】【卩字部】 卯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飽切,音昴。
【說文】冒也。
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爲天門。
【徐曰】二月,隂不能制,陽冒而出也。
天門,萬物畢出也。
又【廣韻】辰名。
【爾雅釋天】歲在卯曰單閼。
【晉書樂志】卯,茂也,謂陽氣生而孳茂也。
【韻會】俗作夘,非。
(戼)【說文】卯本字。
與丣字上畫連者有別。
丣音酉。
【六書正譌】戼,闢戶也。
從二戶,象門兩闢形。
因聲借爲寅卯字,爲日出物生之象。
即 【子集下】【卩字部】 即 【玉篇】卽今作即。
考證:〔【管子弟子職】左手執燭,右手執卽。
【註】卽,作焱。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
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
卽作焱非管子註文,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
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
厄 【子集下】【廠字部】 厄 【唐韻】【集韻】□五果切,音□。
【說文】科厄,木節也。
從卩從廠。
會意。
【廣韻】木節,亦作〈廠下巾〉。
又【玉篇】厄果也。
無肉骨也。
又【集韻】吾禾切,音吪。
同枙。
木節曰枙。
又【玉篇】【廣韻】【集韻】□於革切。
同戹。
【郭忠恕佩觿集】有以科厄之厄爲困戹,其順非有如此者。
曆 【辰集下】【止字部】 歷 〔古文〕□【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音靂。
【說文】過也。
一曰經歷。
【書梓材】殺人歷人。
【註】歷人者,罪人所過。
【前漢天文志】合散犯守,陵歷鬭食。
【韋昭註】自下往觸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經之爲歷,突掩爲陵,星相擊爲鬭。
又次也。
【禮月令】季冬,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
【註】歷,猶次也。
又盡也。
謂徧及之也。
【書盤庚】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前漢劉向傳】歷周唐之所進以爲法。
【師古註】歷謂歷觀之。
又踰也,越也。
【孟子】不歷位而相與言。
【大戴記】竊盜歷法妄行。
又疎也。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齞脣歷齒。
【註】歷,猶疎也。
【後漢列女傳】蓬髮歷齒,未知禮則。
又錯也。
【莊子天地篇】交臂歷指。
又亂也。
【大戴記】歷者,獄之所由生。
【註】歷,歷亂也。
【鮑照詩】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歷歷,行列貌。
【古樂府】歷歷種白楡。
又釜鬲謂之歷。
【史記滑稽傳】銅歷爲棺。
【索隱曰】歷卽釜鬲也。
又歷錄,文章之貌。
見【詩疏】。
又寂歷,猶寂寞也。
【張說詩】空山寂歷道心生。
又山名。
【括地志】蒲州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一名歷山,舜耕處。
【廣輿記】蒲州今屬平陽府。
又濟南有歷山,《漢志》充縣亦有歷山。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信都國有歷縣。
又歷城縣,屬濟南,卽齊州縣也。
【地理通釋】田廣罷歷下兵,卽其地。
後漢安帝建光三年,黃龍見歷城。
又湖名。
【廣輿記】歷湖,在和州城西,周七十裡,爲郡之巨浸。
又《爰歷》,書名。
【說文序】趙高作《爰歷篇》,所謂小篆。
又與曆日之曆同。
【前漢律歷志】黃帝造歷。
又《世本》曰容成造歷。
《屍子》曰羲和造歷。
或作曆。
又與霹靂之靂同。
【前漢天文志】辟歷夜明。
【後漢蔡邕傳】辟歷數發。
又與馬櫪之櫪同。
【前漢梅福傳】伏歷千駟。
又同壢。
坑也。
考證:〔【索隱註】歷卽釜鬲也。
〕謹按索隱卽史記註之名,旣稱索隱不得稪稱註,謹改註爲曰。
厭 【子集下】【廠字部】 厭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饜入聲。
【說文】笮也。
從廠,□聲。
【徐曰】笮,鎭也。
壓也。
一曰伏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
【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
【註】厭者,壓也。
鎭壓□難,使之銷靡也。
又【正韻】順從貌。
【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又【增韻】禳也,當也。
【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遊以厭之。
又合也。
【周禮春官巾車】王後厭翟。
【註】次其羽,使相迫也。
又損也。
【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
【註】厭猶損也。
又【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
【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
【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又【廣韻】惡夢也。
又【集韻】厭次,地名。
又【集韻】或作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豔切,饜去聲。
【集韻】足也。
【詩周頌】有厭其傑。
【註】厭,受氣足也。
【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
【註】厭,滿也。
又【韻會】厭,斁也。
【詩葛覃】服之無斁。
註:厭也。
又通作饜。
【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
【註】厭是饜飫之義。
又【唐韻】【集韻】於琰切。
【正韻】於檢切,□音掩。
【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又【正韻】惡也。
【論語】天厭之。
又【廣韻】厭,魅也。
別作魘。
【韓愈遊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又【正韻】與黶同。
與掩藏之掩同音。
【禮大學】見君子而後厭然。
【註】厭讀爲黶。
厭,閉藏貌。
又【集韻】於鹽切,音。
同懕。
【說文】安也。
【詩小雅】厭厭夜飮。
【秦風】厭厭良人。
【註】安靜也。
又【正韻】同□。
【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
【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又【集韻】【正韻】□乙甲切,音押。
【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
【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又【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
【註】厭,猶臨也。
謂□於將旦之先也。
又【正韻】通作壓。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
厭邑,濕意。
又【集韻】鄔感切,音暗。
沈溺意。
【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縣 【未集中】【糸字部】 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懸。
【說文】繫也。
【註】徐鉉曰:此本是縣挂之縣,借爲州縣之縣。
今俗加心,別作懸,義無所取。
【易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詩周頌】應田縣鼓。
【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
【儀禮燕禮】樂人縣。
【左傳成二年】曲縣繁纓以朝。
【前漢高帝紀】縣隔千裡。
又【廣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炫。
【正韻】形甸切,音現。
【釋名】縣,懸也,懸係于郡也。
【廣韻】古作寰。
楚莊王滅陳爲縣,縣名自此始。
【周禮天官大宰】邦縣之賦。
【註】邦縣四百裡。
又【地官小司徒】四甸爲縣。
又【遂人】五鄙爲縣。
【魯語】三鄕爲縣。
【史記秦始皇本紀】大矣哉,宇縣之中。
【註】縣,赤縣。
【前漢地理志】分天下爲郡縣。
又【史記絳侯世家註】縣官,謂天子也。
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
又姓。
【禮曲禮】縣賁父。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縣單父。
○按《說文》在□部,今倂入。
友 【子集下】【又字部】 友 〔古文〕□□□□【唐韻】雲久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九切,□音有。
【說文】同志爲友。
【禮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又善于兄弟爲友。
【書君□】惟孝友于兄弟。
又凡氣類合同者皆曰友。
【司馬光潛虛】醜,友也。
天地相友,萬彙以生。
日月相友,羣倫以明。
風雨相友,艸木以榮。
君子相友,道德以成。
又【韻補】葉羽軌切,音洧。
【前漢禮樂志天馬歌】體容與,迣萬裡,今安匹,龍爲友。
反 【子集下】【又字部】 反 〔古文〕□【唐韻】府遠切【集韻】【韻會】甫遠切,□音返。
【說文】覆也。
從又,廠。
【詩周頌】福祿來反。
【註】言福祿之來,反覆不厭也。
又【前漢□勝傳】使者五反。
【註】師古曰:反,謂回還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幡。
【廣韻】斷獄平反。
【韻會】錄囚平反之,謂舉活罪人也。
【增韻】理正幽枉也。
【前漢食貨志】杜周治之,獄少反者。
【註】反,音幡。
又通作翻。
【前漢張安世傳】反水漿。
又【集韻】【韻會】□部版切,翻上聲。
【集韻】難也。
【詩小雅】威儀反反。
沈重讀。
又【集韻】方願切,音販。
難也。
【詩小雅】威儀反反。
毛萇說。
一曰順習貌。
又【正韻】販亦作反。
【荀子儒效篇】積反貨而爲商賈。
又【集韻】孚萬切,音娩。
覆也。
史 【醜集上】【口字部】 史 〔古文〕【唐韻】疎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音使。
【說文】記事者也。
【玉篇】掌書之官也。
【世本】黃帝始立史官,倉頡沮誦居其職。
【書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蘇公,式敬爾繇獄,以長我王國。
【詩小雅】旣立之監,或佐之史。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又【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又【周禮天官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
○按《周禮》凡官屬皆有府史。
又【周禮天官】女史掌王後之禮職。
【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外史掌書外令。
又禦史,長史,刺史,□漢官名。
又太史,九河之一。
【爾雅釋水】太史。
【疏】李巡雲:禹大使徒衆,通其水道,故曰太史。
又姓。
【廣韻】周卿,史佚之後,出建康。
又【廣韻】漢複姓,五氏:世本衞有史朝朱駒,漢書藝文志有靑史氏著書,又有新豐令王史音,吳有東萊太守太史慈,晉有東萊侯史光。
又葉疎土切。
【易林】重黎祖後,司馬大史。
陵氏之災,罹宮悲苦。
【說文】本作。
從又持中。
中,正也。
叵 【醜集上】【口字部】 叵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頗。
【說文】不可也。
從反可。
【後漢呂布傳】大耳兒最叵信。
又【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
又遂也。
【後漢隗囂傳】帝知其終不爲用,叵欲討之。
【註】叵,猶遂也。
又【班超傳】超欲因此叵平諸國。
又叵羅,酒巵。
【北史祖珽傳】神武宴僚屬,于坐失金叵羅,竇太令飮酒者皆脫帽,于珽髻上得之。
卣 【子集下】【蔔字部】 卣 〔古文〕□【唐韻】與九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雲九切,□音酉。
【玉篇】中尊器也。
【爾雅釋器】卣,器也。
【註】盛酒尊。
【疏】卣,中尊也。
孫炎雲:尊彜爲上,罍爲下,卣居中。
郭雲:不大不小,在罍彜之閒。
【詩大雅】秬鬯一卣。
又作脩。
【周禮春官鬯人】廟用脩。
【註】鄭曰:脩,讀曰卣。
又【唐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由。
義同。
考證:〔【詩大雅】秬鹵一卣。
〕謹照原文鹵改鬯。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同肴。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龍龕】同肋。
卻 【子集下】【卩字部】 卻 【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
【說文】節欲也。
從卩,谷聲。
【增韻】止也,不受也。
【孟子】卻之爲不恭。
又【廣韻】退也。
【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
【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
【疏】卻,仰也,謂仰於地。
【韻會】俗作卻。
又訛作。
厔 【子集下】【廠字部】 厔 【正韻】職日切,音質。
盩厔縣,在京兆。
水曲曰盩,山曲曰厔,因以名焉。
叩 【醜集上】【口字部】 叩 【集韻】【韻會】【正韻】□丘□切,音□。
【玉篇】叩,擊也。
【禮學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
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論語】以杖叩其脛。
【公羊傳僖十九年】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
【史記秦始皇紀】叩關而攻秦。
又【集韻】以手至首也。
【正字通】稽顙曰叩首。
【前漢李陵傳】叩頭自請。
又【韻會】問也,發也。
【論語】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疏】叩,發動也。
又【廣韻】【正韻】苦後切【集韻】【韻會】去厚切,□音口。
【廣韻】叩頭。
又【正韻】問也。
本作□。
又【廣韻】與扣同。
亦擊也。
又葉孔五切,音苦。
【韓愈元和聖德詩】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婦女纍纍,啼哭拜叩。
手音暑。
考證:〔【禮樂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
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謹照原書樂記改學記。
吥 【醜集上】【口字部】 吥 【集韻】普溝切,音捊。
【玉篇】吸吥也。
唒 【補遺】【醜集】【口字部】 唒 【字彙補】木由切,謬平聲。
苦唒,漢賊名。
見《後漢書朱傳》。
唒字從口從酋。
嚨 【醜集上】【口字部】 嚨 【唐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
【說文】喉也。
【爾雅釋鳥】亢,鳥嚨。
【註】謂喉嚨。
【後漢五行志童謠】吏買馬,君買車,請爲諸君鼓嚨胡。
咣 【醜集上】【口字部】 咣 【玉篇】古橫切,音觥。
能言也。
咤 【醜集上】【口字部】 咤 【廣韻】【集韻】【韻會】□陟嫁切,音奼。
【玉篇】與吒同。
噴也,叱怒也。
【史記淮隂侯傳】項王喑惡叱咤。
【前漢王吉傳】口倦乎叱咤。
又【禮曲禮】毋咤食。
【疏】謂於口舌中作聲,似嫌主人之食。
又悲也。
【蔡琰悲憤詩】
又王彥威爲曲臺新禮三十卷:故太常稱曲臺。
又漢秘書監曰芸臺,唐改祕書爲麟臺,唐百官志門下省曰鸞臺,宋銀臺司掌受天下奏狀。
又【博雅】臺,支也。
又賤者之稱。
【左傳昭七年】僕臣臺。
【註】皁輿,隷僕之至□者也。
【孟子】蓋自是臺無饋也。
【註】臺,賤官,主使令者。
又【輟耕錄】婢役于婢者,謂之重臺。
【蘇軾梅花詩】天敎桃李作輿臺。
又【博雅】臺,輩也。
又【揚子方言】臺,敵延也。
東齊海岱之閒曰臺,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物力同者謂之臺敵。
又【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臺。
【註】靈臺者,心也。
又姓。
漢侍中臺佟。
又澹臺,複姓。
又【字彙補】古謂陵墓爲臺,如鄴都之三臺,山海經帝堯臺,帝嚳臺是也。
又咍臺,卽臺□之聲也。
【世說】許噪於丞相帳,咍臺大鼾。
【通雅】咍臺,晉人常語也。
又山名。
【輿地志】五臺山,在雁門郡。
【山海經】鹿臺之山。
【註】今名麓臺山。
【淮南子地形訓】濟出王屋,時泗沂出臺台術。
【註】時泗沂,皆水名。
臺台術,皆山名。
【抱樸子登陟卷】昔張蓋蹹及偶高成,二人竝精思於雲臺山石室中。
又神名。
【左傳昭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冥師,生允格臺駘。
臺駘,汾神也。
【山海經】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
【註】郭曰:帝臺,神人名。
又漸臺,星名也。
又宮殿名。
【鄒陽上吳王書】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
【三輔黃圖】未央有曲臺殿。
又草名。
【爾雅釋草】艾,冰臺。
【疏】艾,一名冰臺,卽今艾蒿也。
【詩小雅】南山有臺。
【傳】臺,夫須也。
【疏】夫須,莎草也,可爲簑笠。
【又】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傳】臺,所以禦暑。
笠,所以禦雨也。
【箋】臺,夫須也。
都人之士,以臺皮爲笠。
又【字彙】洪孤切,音乎。
臺駘,邾地名。
【禮檀弓】敗于臺駘。
【註】臺音壷,駘音臺。
臺當爲壷字之譌。
一作壷駘,或作狐駘。
【正字通】臺有壷音,非臺與壷同。
字彙以臺爲古壷字,誤也。
又【字彙補】左傳,臺駘。
歷考註疏,□無狐音。
字彙不知何據而雲:亦誤也。
又【韻補】葉田黎切,音題。
【參同契】皓若搴帷帳,瞑目登高臺,火記六百篇,所趣等不迷。
又葉同都切,音徒。
【易林】典冊法書,藏在蘭臺。
吋 【醜集上】【口字部】 吋 【字彙】徒口切,豆上聲。
叱也。
○按吋字諸韻書皆不載,止見《篇海》。
《正字通》斥爲俗字,是也。
吳 【醜集上】【口字部】 吳 〔古文〕□□【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吾。
國名。
【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
【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荊國,十二年,更名吳。
亦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又【說文】郡也。
【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
【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
【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
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又【齊語】西服沙西吳。
【註】雍州之地。
又天吳,水神也。
【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
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又【說文】姓也。
【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又【方言】大也。
【說文】大言也。
【詩周頌】不吳不敖。
【傳】吳,譁也。
又【魯頌】不吳不揚。
【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
今寫詩者,攺吳作,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
【釋文】吳,舊如字。
何承天雲:從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
按《說文》《釋文》俱雲吳作讀,非。
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
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又【集韻】元俱切,音愚。
虞古作吳。
註詳虍部七畫。
【釋名】吳,虞也。
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又與娛通。
【詩周頌】不吳不敖。
【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
故以娛爲譁也。
定本娛作吳。
咨 【醜集上】【口字部】 咨 【唐韻】卽夷切【集韻】津夷切,□音資。
【說文】謀事曰咨。
【爾雅釋詁】咨,謀也。
【書舜典】咨十有二牧。
【傳】咨亦謀也。
【詩小雅】周爰咨諏。
【周語】單子儉敬讓咨,以應成德。
又【爾雅釋詁】嗟咨,□也。
【書堯典】帝曰:咨汝羲暨和。
【傳】咨,嗟也。
又【君牙】小民惟曰怨咨。
又【揚子方言】忸怩慙歰也,或謂之咨。
又【爾雅釋詁】咨,此也。
【疏】咨與茲同。
又【集韻】資四切,音恣。
歎聲。
【易萃卦】齎咨涕洟。
【註】齎咨,嗟歎之辭。
【陸德明音義】咨音諮,又將利反。
咳 【醜集上】【口字部】 咳 〔古文〕孩【唐韻】戸來切【集韻】【正韻】何開切,□音頦。
【說文】小兒笑也。
【史記扁鵲傳】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註】咳嬰,言嬰兒初知笑者。
又【禮內則】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疏】謂以一手執子右手,一手承子之咳而名之。
【集韻】或作□。
又【集韻】柯開切,音該。
【史記倉公傳】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
【註】奇咳,言奇祕非常術也。
【集解】奇音羈,咳音該。
○按《前漢藝文志》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六卷,《淮南子兵略訓》□德奇賌之數,《廣韻》作奇侅,亦作奇賅。
咳胲賌侅賅五字皆通。
又與該同。
【晏子外篇】頸尾咳於天地,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
又【玉篇】苦代切,音慨。
【禮內則】不敢噦噫嚏咳。
【釋文】咳,苦愛反。
【莊子漁父篇】幸聞咳唾之音。
【前漢宣元六王傳】大王誠賜咳唾。
【正韻】謦欬,亦作咳。
考證:〔【史記扁鵲傳】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
〕謹按終日二字屬下文,扁鵲仰天嘆曰爲義不連上句,謹省去。
〔【史記倉公傳】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
〕謹按原文奇咳術三字連讀,術字不可省,謹於咳下增術字。
〔【釋文】奇音羈,咳音該。
〕謹照原書釋文改集解。
哂 【醜集上】【口字部】 哂 〔古文〕聽【廣韻】式忍切【集韻】【韻會】【正韻】矢忍切,□音矧。
【玉篇】笑也。
【正韻】微笑。
一曰大笑。
【論語】夫子哂之。
【集韻】本作弞。
或作吲。
○按《廣韻》弞哂分見,哂專訓笑,弞訓笑不壞顏,似微有別。
《集韻》合爲一,非。
□ 【未集中】【老字部】 □ 【字彙補】俗考字。
哅 【醜集上】【口字部】 哅 【集韻】同。
詳前字註。
哣 【醜集上】【口字部】 哣 【廣韻】俗字。
本作咅。
【集韻】或作。
詳前咅字註。
眗 【午集中】【目字部】 眗 【廣韻】舉朱切【集韻】恭于切,□音拘。
【玉篇】左右視也。
與同。
又【集韻】匈于切,音籲。
眗瞜,笑也。
本作□。
又【集韻】墟侯切,音摳。
【埤蒼】目深貌。
或作瞘。
吃 【醜集上】【口字部】 吃 【唐韻】【集韻】【韻會】□居乙切,音訖。
【說文】言蹇難也。
【史記韓非傳】非爲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
【前漢周昌傳】爲人口吃。
【唐史拾遺】焦遂口吃,對客不出一言,醉後輒酬答如注射,時人目爲酒吃。
又與喫同。
【新書耳庳篇】越王之窮,至乎吃山草。
又【集韻】欺訖切,音乞。
吃吃,笑貌。
同 【醜集上】【口字部】 同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
【說文】合會也。
【玉篇】共也。
【廣韻】①也。
【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又【廣韻】齊也。
【書舜典】同律度量衡。
【詩小雅】我馬旣同。
又聚也。
【詩小雅】獸之所同。
【傳】同猶聚也。
又和也。
【禮禮運】是謂大同。
【註】猶和也,平也。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
【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
【註】律以竹,同以銅。
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裡。
【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裡所聞同,故名百裡爲同也。
又爵名。
【書顧命】上宗奉同瑁。
【註】同,爵。
瑁,圭也。
又州名。
【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
【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又【正韻】通也。
【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
【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又姓。
【正字通】唐有同谷。
又【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又通作童。
【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
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又【釋文】徒貢切,音洞。
與詷同。
【禮祭統】鋪筵設同幾,爲依神也。
【註】同之言詷也。
【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
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
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又葉徒黃切,音唐。
【□琳答客難】六合鹹熙,九州來同。
倒載幹戈,放馬華陽。
①字作北下□。
考證:〔司馬法曰,成爲終,終十爲同。
〕謹照周禮註原文終十改十終。
吮 【醜集上】【口字部】 吮 【唐韻】【韻會】【正韻】徂兗切【集韻】粗兗切,□音雋。
【說文】敕也。
【史記吳起傳】卒有病疽者,起爲吮之。
又【玉篇】食允切【廣韻】食尹切,□音盾。
【廣韻】舐也。
又【集韻】豎兗切,音歂。
義同。
又以轉切,音兗。
嗍也。
吾 【醜集上】【口字部】 吾 〔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
【說文】我自稱也。
【爾雅釋詁】吾,我也。
【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
【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餘吾□稱,詳其文意,餘平而吾倨也。
又【廣韻】禦也。
執金吾,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
【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
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
吾猶禦也。
【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又【集韻】棒名。
【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
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禦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又昆吾,國名。
【詩商頌】昆吾夏桀。
【箋】已姓。
又地名。
【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禦宿昆吾。
【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又鍾吾,國名。
漢爲司吾縣。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
【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又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
【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
【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
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餘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黨郡餘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
【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又伊吾,地名。
【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又餘吾,水名。
【前漢匈奴傳】北橋餘吾。
【註】師古曰:於餘吾水上作橋。
又【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又姓。
【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又複姓。
五氏,徐吾以鄕爲氏。
鍾吾,昆吾以國爲氏。
由吾,由餘之後。
又古有肩吾子,隱者。
又【正字通】借爲支吾。
與枝梧通。
又【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
【晉語】暇豫之吾吾。
【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又山名。
【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又【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
允吾,縣名。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
【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又【讀書通】童通作吾。
【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
【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
【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呈 【醜集上】【口字部】 呈 【唐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韻會】馳成切,□音程。
【說文】平也。
從口□聲。
又【玉篇】解也。
又【廣韻】示也,見也。
【正韻】露也。
又姓。
【正字通】古今印藪有呈紳。
又與程通。
【史記秦始皇紀】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又【廣韻】【集韻】□直正切,音鄭。
【廣韻】自媒衒。
【唐書韋澳傳】恐無呈身禦史。
又【集韻】醜郢切,音騁。
與逞同,通也。
一曰快也。
【集韻】古作呈。
註詳屮部四畫。
又【字彙補】古文狂字。
註詳犬部四畫。
【郭氏正誤】呈,從王從口。
與呈字異。
呈字從□。
呟 【醜集上】【口字部】 呟 【集韻】古泫切,音畎。
聲也。
【醜集中】【土字部】【集韻】渠巾切,音堇。
土壁也。
周 【醜集上】【口字部】 周 〔古文〕□□【唐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州。
【廣韻】徧也。
【易繫辭】知周乎萬物。
又至也。
【書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傳】周,至也。
又忠信也。
【書太甲】自周有終。
【傳】用忠信有終也。
【詩小雅】行歸于周。
【論語】君子周而不比。
【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
又終也。
【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
【註】周,猶終竟也。
又【說文】密也。
【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
【註】深密不測,故周也。
又曲也。
【詩唐風】生于道周。
【傳】周,曲也。
又【詩周南疏】周,代名,其地在岐山之陽,漢屬扶風美陽縣。
又【廣韻】備也。
【前漢路溫舒傳】鍛錬而周內之。
【註】晉灼曰:精熟周悉,緻之法中也。
又【廣韻】周帀也。
【前漢劉向傳】周回五裡有餘。
【韻會】俗作週,非。
又鳥名。
【爾雅釋鳥】巂周。
【疏】今謂之子規。
又【韓非子說林篇】鳥有周周者,重首而屈尾,將欲飮于河則必顚,乃銜其羽而飮之。
一作翢。
又不周,山名,在崑崙。
【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
又風名。
【白虎通】西北曰不周風。
不周者,不交也,言隂氣未合化也。
又陽周,平周,定周,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郡陽周縣,西河郡平周縣,鬰林郡定周縣。
又姓。
【廣韻】本自周平王子,別封汝川,人謂之周家,因氏焉。
又魏獻帝次兄普氏,後攺爲周氏。
又複姓,魏初徴士燉煌周生烈。
又與賙通。
【論語】君子周急不繼富。
【孟子】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又葉市朱切,音殊。
【季歷哀慕歌】梧桐萋萋,生于道周。
宮榭徘徊,臺閣旣除。
呫 【醜集上】【口字部】 呫 【廣韻】【正韻】他葉切【集韻】【韻會】託協切,□音帖。
【玉篇】嘗也,引穀梁傳莊二十七年,未嘗有呫血之盟。
○按今本《穀梁傳》作歃血之盟。
又【正韻】小貌。
【唐書王叔文傳】呫呫小人。
又【集韻】尺涉切,音謵義同。
又【史記魏其武安侯傳】乃效女兒呫囁耳語。
【註】韋昭曰:呫囁,附耳小語聲也,呫音蚩輒反。
又【集韻】一曰多言。
或作喢。
又【集韻】他兼切,音添。
嘗也。
又【五音集韻】張甚切,音揕。
義同。
呿 【醜集上】【口字部】 呿 【廣韻】丘伽切【集韻】去伽切,□音佉。
【玉篇】張口貌。
【集韻】啓口謂之呿。
【莊子秋水篇】公孫龍口呿而不合。
【呂氏春秋】君呿而不□。
又【玉篇】丘居切【集韻】丘於切,□音墟。
又【集韻】丘據切,音去。
本作,義□同。
又【廣韻】去劫切【集韻】乞業切,□音怯。
【廣韻】臥聲。
【集韻】臥息也。
又【集韻】又業切,音裛。
口開貌。
咉 【醜集上】【口字部】 咉 【廣韻】烏郞切【集韻】於郞切,□音鴦。
【廣韻】噟聲。
【篇海】作□。
又【集韻】於良切,音央。
義同。
又【左思魏都賦】泉流逬集而咉咽。
【註】咉音央。
咉咽,流不通也。
又【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音坱。
【唐韻】咉咉,咽悲也。
哈 【醜集上】【口字部】 哈 【廣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
【玉篇】魚多貌。
又【集韻】魚口貌。
又【集韻】色洽切,音喢。
【玉篇】以口歃飮。
【淮南子氾論訓】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
【集韻】本作歃。
或作□。
又姓。
【正字通】楊愼希姓有哈永森。
又【集韻】曷閤切,音合。
與□同。
或作,齧聲也。
又呼合切,音□。
與欱同,大歠也。
又【集韻】【類篇】□葛合切,音閤。
與□同,食也。
又託合切,音榻。
義同。
瑅 【午集上】【玉字部】 瑅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題。
【集韻】瑅瑭,玉名。
或作珶。
哵 【醜集上】【口字部】 哵 【廣韻】博拔切【集韻】布拔切,□音八。
【玉篇】哵,鳴也。
【廣韻】哵哵,鳥聲。
君 【醜集上】【口字部】 君 〔古文〕□□【唐韻】舉雲切【集韻】【韻會】拘雲切,□音軍。
【說文】尊也。
從尹,發號,故從口。
【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
【易師卦】大君有命。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
【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
【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
【詩鄘風】我以爲君。
【傳】君國小君。
【箋】夫人對君稱小君。
【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
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
【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
【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
【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
【禮內則】君已食徹焉。
【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
【儀禮喪服】妾謂君。
【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
【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
【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
【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
【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
【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
【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後母臧兒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
【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
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
【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
【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
【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
【論語】不亦君子乎。
【註】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
【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葉姑員切,音涓。
【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
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含 【醜集上】【口字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男切,音涵。
【說文】嗛也。
【廣韻】銜也。
【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
又【禮月令】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註】含桃,櫻桃也。
【釋文】含,亦作函。
一說鸎鳥所含,故亦名鸎桃。
又【正韻】包也,容也。
【易坤卦】含弘光大,品物鹹亨。
又【文言】含萬物而化光。
【書盤庚】惟爾含德。
又【後漢梁鴻詩】麥含含兮方秀。
【註】含含,麥盛貌。
又【廣韻】【集韻】□胡紺切,涵去聲。
【廣韻】本作琀。
【集韻】通作唅。
【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
【疏】含,以玉實口也。
【春秋文五年】王使榮叔歸含。
【註】珠玉曰含,含口實也。
【周禮春官典瑞】共飯玉含玉贈玉。
【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按《禮檀弓》《釋文》:含,和闇反。
《春秋》《周禮》《釋文》:含,戸暗反。
《春秋》亦作唅。
哸 【醜集上】【口字部】 哸 【玉篇】素回切【集韻】蘇回切,□音毸。
【玉篇】口哸也。
【集韻】與嗺同。
詳嗺字註。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韻】權俱切,音劬。
耜也。
又椿俱切,音貙。
義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篇】同□。
命 【醜集上】【口字部】 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鳴去聲。
【説文】使也。
【書堯典】乃命羲和。
又【玉篇】敎令也。
【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
【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
【說命】王言惟作命。
【易泰卦】自邑告命。
【增韻】大曰命,小曰令。
上出爲命,下稟爲令。
又【爾雅釋詁】命,告也。
又【易乾卦】各正性命。
【疏】命者,人所稟受。
【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註】命者,生之極。
【左傳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
【疏】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言有法,則命之長短得定,無法,則夭折無恆也。
又【詩周頌】維天之命,於穆不已。
【箋】命,猶道也。
又【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
【傳】命,信也。
【疏】信順天命。
又【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
一曰祠,二曰命。
【論語】爲命裨諶草創之。
【疏】命,謂政令盟會之辭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典命。
【註】命,謂遷秩羣臣之書。
又星名。
【周禮春官大宗伯】司命。
【註】文昌第四星。
又【周語】襄王賜晉惠公命。
【註】命,瑞命。
諸侯卽位,天子賜之命圭,以爲瑞節。
又【周語】襄王賜。
晉文公命。
【註】命,命服也。
諸侯七命,冕服七章。
又【前漢張耳傳】嘗亡命遊外黃。
【註】師古曰:命者,名也。
脫名籍而逃亡。
又【前漢李陵傳】射命中。
【註】師古曰:所指名處,卽中之也。
又【廣韻】計也。
又【廣韻】召也。
又葉眉辛切,音珉。
【詩鄘風】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又【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按《朱子》皆葉彌幷反,幷在庚韻,難與眞韻相葉,疑應作彌賔反。
又葉漭去聲。
【郭璞山海經不死國贊】有人爰處,員丘之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
又【禮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
【註】命讀爲慢,聲之誤也。
【釋文】命音慢,武諫反。
考證:〔【論語】爲命裨諶草創之。
【註】命,謂政令盟會之辭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
咡 【醜集上】【口字部】 咡 【廣韻】【集韻】【韻會】□仍吏切,音餌。
【廣韻】口吻也。
【禮曲禮】負劒,辟咡詔之。
【註】辟咡詔之,謂傾頭與語也。
口旁曰咡。
【疏】管子弟子職雲:食已,循咡覆手。
謂弟子食訖,以手循覆於咡,故知是口旁也。
【釋文】口耳之閒曰咡。
又【少儀】有問焉,則辟咡而對。
又【集韻】人之切,音而。
與同。
詳後字註。
咇 【醜集上】【口字部】 咇 【廣韻】【集韻】□蒲結切,音蹩。
【廣韻】口香。
【玉篇】芳香也。
又【廣韻】語也。
又【廣韻】毘必切【集韻】簿必切,□音邲。
亦芳香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晻薆咇茀。
【註】師古曰:皆芳香意也。
【釋文】咇,步必反。
又與苾通。
【史記司馬相如傳】作晻曖苾勃。
【字彙】咇與苾同。
又【廣韻】言不了。
【集韻】言不明。
又【廣韻】與吡同,鳴咇咇也。
又【廣韻】鄙密切【集韻】逼密切,□音筆。
【廣韻】咇多言。
又【集韻】壁吉切,音必。
咇節,聲出貌。
或作嗶。
又【集韻】毘至切,音鼻。
咇咇,哀鳴也。
曖字原從日從薆作。
咬 【醜集上】【口字部】 咬 【廣韻】古爻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
【玉篇】鳥聲也。
【嵆康贈秀才入軍詩】咬咬黃鳥。
【集韻】通作膠。
又【廣韻】【集韻】【正韻】於交切【韻會】幺交切,□音。
【廣韻】淫聲。
【集韻】哇咬,淫聲。
又【莊子齊物論】宎者咬者。
【註】咬,哀切聲。
又【集韻】吉巧切,音狡。
聲也。
又五巧切,音骲。
與齩同,齧骨也。
或作齧。
又許介切,音譮。
風聲。
炍 【巳集中】【火字部】 炍 【集韻】普半切,音判。
愌也。
本作叛。
區 【子集下】【匸字部】 區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驅。
【說文】藏隱也。
從品在匸中。
品,衆也。
【徐曰】凡言區者,皆有所藏也。
【荀子大略篇】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閒。
【註】區,藏物處。
又【前漢揚雄傳】有田一廛,宅一區。
【張敞傳】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
【註】師古曰:區,謂居止之所也。
又【韻會】區者,小室之名。
【前漢胡建傳】穿北軍壘,以爲賈區。
【註】師古曰:區者,小屋之名,若今小菴屋之類。
故衞士之屋謂之區。
又【論語】區以別矣。
【朱註】區,猶類也。
【韓愈別趙子詩】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又【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
【郭註】雙玉曰瑴,五瑴爲區。
又區區,小貌。
【前漢楚元王傳】豈爲區區之禮哉。
【註】師古曰:區區,謂小也。
【禮樂志】河閒區區小國。
又【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
域也。
【增韻】分也,阜也。
【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
禹宇二字,其音不別。
丘之與區,今讀則異。
然尋古語,其聲亦同。
【陸士衡詩】普厥丘宇。
又晉閣名所載若幹區者,別爲丘字,則知丘之與區,其音不別。
又【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甌。
量名。
四豆爲區。
【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
又匿也。
【左傳昭七年】楚文王作僕區之法。
【註】僕,隱也。
區,匿也。
又姓。
【韻會】古歐冶子之後。
【王莽傳】中郞區博。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
同句。
曲也。
【韻會】句或作區。
【禮記】區萌達。
【註】屈生曰區。
疏:鉤曲而生。
蔔 【子集下】【蔔字部】 蔔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木切,音樸。
【說文】灼剝龜也。
象炙龜之形。
一曰象龜兆之縱橫也。
【周禮春官大蔔註】問龜曰蔔。
【禮曲禮】龜爲蔔,筴爲筮。
【詩大雅】考蔔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
【春秋元命包】古司怪主蔔。
又【爾雅釋詁】蔔,予也。
【註】蔔,賜予也。
【疏】予卽與也。
【詩小雅】君曰蔔爾,萬壽無疆。
又姓。
【韻會】孔子弟子蔔商。
卹 【子集下】【卩字部】 卹 【正韻】雪律切,音戌。
與恤同。
從卩。
俗從阝,誤。
憂也,愍也。
又蘇骨切,音□。
【禮曲禮】以策彗卹勿。
【註】搔摩也。
考證:〔【禮曲禮】以策慧卹勿。
〕謹照原文策慧改策彗。
厘 【子集下】【廠字部】 厘 【篇海】直連切,音纏。
市鄽也。
俗作釐省,非。
原 【子集下】【廠字部】 原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
【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
【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
【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又【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
【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
【司馬相如傳】爾陿遊原。
【註】孟康曰:原,本也。
又【爾雅釋言】原,再也。
【疏】重再也。
【易比卦】原筮元永貞。
【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
【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
【註】末,勿也。
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
【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
【註】師古曰:原,重也。
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又【韻會】推原也。
【易繫辭】原始要終。
【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
【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
【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
【註】原,察也。
又宥罪曰原。
【晉書潘嶽傳】會詔原之。
又通作源。
【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
【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
又姓。
【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
【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
【註】原褚,二姓也。
又州名。
【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又【韻補】葉虞雲切。
【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
好諛信讒,楚幷于秦。
廂 【寅集下】【廣字部】 廂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箱。
【說文】廊也。
【玉篇】東西序也。
【史記周昌傳】呂後側耳於東廂聽。
【註】殿東堂也。
索隱曰:正寢之東西室,皆號曰廂,言似箱篋之形。
又通作箱。
【儀禮公食大夫禮】公揖退于箱。
厧 【子集下】【廠字部】 厧 【唐韻】都年切【集韻】多年切,□音顚。
【廣韻】顚塜。
【集韻】塜也。
本作□,省作厧。
【玉篇】亦作顚。
厬 【子集下】【廠字部】 厬 【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軌。
【爾雅釋水】水醮曰厬。
【註】謂水醮盡。
【疏】凡水之盡,皆謂之厬。
厬則竭涸之一名也。
【韻會】一曰水厓枯土也。
【禮韻舊註】泉側出,誤。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彙補】翳字之譌。
厲 【子集下】【廠字部】 厲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正韻】力霽切,□音例。
【說文】旱石也。
從廠,蠆省聲。
【徐曰】旱石,麤悍石。
【玉篇】磨石也。
【詩大雅】取厲取鍛。
又磨也。
【左傳成十六年】秣馬厲兵。
【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
又【說文】嚴也。
【論語】聽其言也厲。
又【廣韻】烈也,猛也。
【禮表記】不厲而威。
又【玉篇】危也。
【易乾卦】厲無咎。
又【爾雅釋詁】厲,作也。
【註】穀梁傳曰:始厲樂矣。
【疏】興作也。
【方言】厲,□,爲也。
甌越曰□,吳曰厲。
又【玉篇】虐也。
【孟子】厲民以自養也。
又【玉篇】上也。
【詩衞風】在彼淇厲。
【韻會】岸危處曰厲。
又【詩衞風】深則厲。
【註】以衣涉水,由帶以上曰厲。
又【周禮秋官司厲註】犯政爲惡曰厲。
又【爾雅釋天】月在戌曰厲。
又【韻會】醜惡也。
【莊子天地篇】厲之人夜半生子,恐其似己。
又【史記嚴安傳】民不夭厲。
【註】厲,病也。
又【前漢儒林傳】以厲賢才焉。
【註】師古曰:厲,勸勉之也。
又【息夫躬傳】鷹隼橫厲。
【註】師古曰:厲,疾飛也。
又【正韻】厲鬼。
【左傳昭七年】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爲厲。
又【正韻】鞶厲,帶重也。
【左傳桓二年】鞶厲斿纓。
又姓。
【廣韻】漢有魏郡太守厲溫。
又【集韻】【正韻】□落蓋切,音賴。
【前漢地理志】厲鄕,故厲國也。
【註】師古曰:厲,讀曰賴。
又【史記範雎傳】漆身爲厲。
【註】厲,音賴。
言以漆塗身,而生瘡爲病癩。
又【韻會】力孽切【正韻】良薛切,□音列。
【韻會】嚴也。
一曰囊垂飾。
【詩小雅】心之憂矣,如或結之。
今茲之正,胡然厲矣。
【左思蜀都賦】巴姬彈絃,漢女擊節。
起西音於促柱,歌江上之□厲。
【註】□厲,歌聲淸越也。
考證:〔【易乾卦】厲旡咎。
〕謹照原文旡改無。
厷 【子集下】【厶字部】 厷 【廣韻】【集韻】【韻會】□姑弘切。
肱本字。
【說文】臂上也。
【前漢王莽傳】月□元股,考方法矩。
日德元厷,考圜合規。
【註】晉灼曰:厷,圜也。
厷,古肱字。
呮 【醜集上】【口字部】 呮 【篇海】去緻切,音跂。
垂足坐也。
呁 【醜集上】【口字部】 呁 【廣韻】【集韻】□九峻切,音□。
【玉篇】吐也。
又【廣韻】唁也。
叔 【子集下】【又字部】 叔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竹切,音菽。
【說文】拾也。
從又,尗聲。
汝南謂收芋爲叔。
【徐曰】收拾之也。
【詩豳風】九月叔苴。
【註】拾也。
又【玉篇】伯叔也。
【廣韻】季父也。
【釋名】叔,少也。
幼者稱也。
又【爾雅釋親】婦謂夫之弟曰叔。
又【玉篇】同尗,豆也。
【前漢昭帝紀】得以叔粟當賦。
【註】師古曰:叔,豆也。
又姓。
【韻會】魯公子叔弓之後。
漢光武破虜將軍叔壽。
又【集韻】或作□。
【玉篇】俗作□。
又【集韻】昌六切,與俶。
同。
【說文】善也。
詩:令終有俶。
鈯 【戌集上】【金字部】 鈯 【廣韻】陀骨切【集韻】陀沒切,□音突。
【博雅】鈍也。
又【廣韻】小刃也。
又與掘同。
【荀子正論篇】鈯人之墓,抉人之口。
匸 【子集下】【匸字部】 匸 【唐韻】胡禮切【集韻】戸禮切,□奚上聲。
【說文】衺徯有所挾藏也。
從□有一覆之。
【精薀】匚,受物之器也。
匸,□物也。
匸與匚形近似而意相反。
卅 【子集下】【十字部】 卅 【集韻】【韻會】悉盍切【正韻】悉合切,□音颯。
【說文】三三十也。
今作卅,十幷也。
【廣韻】□直爲三十字。
賣 【酉集中】【貝字部】 賣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懈切,音邁。
【說文】作□。
出物貨也。
從出從買。
【註】徐鍇曰:貨精,故出則買之也。
【九經字樣】隷省作賣。
【周禮天官小宰】聽賣買以質劑。
又【地官司市】掌其賣儥之事。
又【集韻】莫駕切,音禡。
【博雅】儥也。
卝 【子集下】【蔔字部】 卝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患切,音慣。
【廣韻】□角也,幼稚也。
【集韻】束髮貌。
【詩齊風】總角卝兮。
或作丱。
又【說文】古文礦字。
註詳石部十五畫。
鹵 【子集下】【蔔字部】 鹵 【唐韻】籀文西字,卽□字省文。
(鹵)【唐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
【說文】西方鹹地也。
東方謂之,西方謂之鹵。
【廣韻】鹽澤也。
天生曰鹵,人造曰鹽。
【書洪範疏】水性本甘,久浸其地,變而爲鹵。
【易說卦】兌爲剛鹵。
又淳鹵。
【左傳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
【註】淳鹵,埆薄之地,表異輕其賦稅。
又地名。
【春秋昭元年】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
【註】大鹵,太原晉陽縣。
又【前漢地理志】安定郡鹵縣。
又代郡鹵成縣。
又鹵簿。
【漢官儀】天子車駕次第,謂之鹵簿。
兵衞以甲盾居外爲前導,皆著之簿,故曰鹵簿。
又鹵莽,輕脫苟且也。
【莊子則陽篇】昔予爲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
又香草名。
【爾雅釋草】杜,土鹵。
【註】杜衡也。
似葵而香。
【疏】杜一名土鹵。
又【廣雅】鹵,薰也。
又通櫓,大盾也。
【前漢項籍傳】流血漂鹵。
【註】鹵,盾也。
【左思吳都賦】幹鹵殳鋌。
又通擄。
□獲也。
【揚子方言】鹵,奪也。
【前漢高帝紀】毋得掠鹵。
又【衞靑傳】車輺畜產畢收爲鹵。
又姓。
【史記遊俠傳】太原鹵公孺。
又【字彙】龍都切,音爐。
同鑪。
【道樞】玄和子曰:鼎鹵天地之象也。
【註】鹵,爐也。
【釋名】地不生物曰鹵。
鹵,爐也。
如爐火處也。
(鹵)考證:〔【說文】西方鹹地也。
東方謂之□。
〕謹照原文□字改字。
〔又通攄。
□獲也。
〕謹照原文攄字改擄字。
卷 【子集下】【卩字部】 卷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眷。
【說文】厀曲也。
又書卷。
【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
【增韻】可舒卷者曰卷。
編次者曰帙。
又【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眷上聲。
【廣韻】舒卷之卷。
【韻會】或作捲。
又卷耳,艸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
又卷舌,星名。
【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
【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又【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
【集韻】曲也。
【詩大雅】有卷者阿。
又【中庸】一卷,石之多。
【註】猶區也。
又【韻會】大卷,黃帝樂名。
【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又通作惓。
【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又【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音。
【集韻】縣名,在河南。
【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又【集韻】一曰冠武。
又【正韻】古本切,音袞。
【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於禁切,音蔭。
心中病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空胡切,音枯。
【博雅】□,曝也。
又【廣韻】公戸切,音古。
同股。
卽 【子集下】【卩字部】 卽 〔古文〕皍【唐韻】子力切【集韻】【韻會】【正韻】節力切,□音稷。
【說文】卽食也。
一曰就也。
【徐曰】卽猶就也。
就食也。
【前漢高帝紀】使陸賈卽授璽綬。
【註】師古曰:卽,就也。
又【玉篇】今也。
又【爾雅釋詁】卽,尼也。
【註】尼,近也。
【疏】卽今相近也。
又【前漢西南□傳】卽以爲不毛之地,無用之民。
【註】卽,猶若也。
又卽卽,充實也。
【前漢禮樂志安世房中歌】磑磑卽卽,師象山則。
【註】積實之盛,類于山也。
又通作則。
【前漢王莽傳】應聲滌地,則時成創。
【註】則時,猶卽時也。
又燭炬之燼曰卽。
【管子弟子職】右手執燭,左手正櫛。
《檀弓》註櫛作卽。
又姓。
【廣韻】風俗通有單父令卽費。
又漢複姓,有卽墨成。
又【集韻】隷作卽。
【玉篇】今作卽。
□從火從収。
考證:〔【管子弟子職】左手執燭,右手執卽。
【註】卽,作焱。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
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
卽作焱非管子註文,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
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
厞 【子集下】【廠字部】 厞 【唐韻】扶沸切【集韻】【韻會】父沸切,□肥去聲。
【說文】隱也。
【爾雅疏】幽隱也。
【儀禮特牲饋食】薦俎敦設于西北隅,幾在南厞。
【註】厞,隱也。
不知神之所在,而攺饌爲幽闇,庶其饗之。
又【玉篇】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符非切,音肥。
義同。
厥 【子集下】【廠字部】 厥 〔古文〕氒〈氏下可〉□□□【唐韻】【集韻】【韻會】□居月切,音蕨。
【說文】發石也。
從廠,欮聲。
【玉篇】短也。
【爾雅釋言】其也。
【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
【註】其也。
又【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
【註】應劭曰:厥者,頓也。
角者,頟角也。
又姓。
【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又【韻會】九勿切,音□。
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
俗呼兜鍪爲突厥,因爲國號。
呯 【醜集上】【口字部】 呯 【集韻】蒲兵切,音平。
【五音集韻】呯呯。
聲也。
參 【子集下】【厶字部】 參 〔古文〕□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含切,音驂。
【集韻】謀度也,閒厠也。
又【玉篇】相謁也。
【廣韻】參,承也,覲也。
又【增韻】幹與也,參錯也。
又【韻會】三相參爲參,五相伍爲伍。
【易繫辭】參伍以變。
【韻會】左傳,自參以上。
周禮,設其參。
皆謂三相參列也。
後世參軍,參謀,參知政事,蓋取此義。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是爲衡石。
【註】參三星者,白虎宿中,東西直似稱衡也。
又【唐韻】所今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音森。
【說文】商星也。
本作曑,從晶聲。
【徐曰】其上晶與星同義也。
今文作參。
又【韻會】叢立貌。
【束皙補亡詩】參參其穡。
【論語】立則見其參於前。
又姓。
【廣韻】祝融之後。
又人參。
藥名。
本作薓。
又【唐韻】楚簪切【集韻】【韻會】初簪切,□音嵾。
【廣韻】同嵾。
嵾嵳,不齊貌。
【詩周南】參差荇菜。
又【張衡思□賦】長餘佩之參參。
【註】長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糝。
雜也。
【韻會】與糝同。
【周禮天官司裘註】大射,大侯九十,參七十,幹五十。
又【正韻】七紺切,音摻。
曲名。
又參鼓,亦作摻鼓。
又與三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分去一。
考證:〔【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爲衡石。
〕謹照原文爲字上增是字。
〔【張衡思元賦】長金佩之參參。
〕謹照原文金佩改餘佩。
【王宏源註】【張衡思玄賦】,避諱玄字。
疊 【午集上】【田字部】 疊 【字彙】同□。
雙 【子集下】【又字部】 雙 【韻會】雙,俗作雙,非。
(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
【說文】隹二枚也。
從雔,又持之。
【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又【玉篇】兩也。
【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又【玉篇】偶也。
【詩齊風】冠綏雙止。
【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又獸名。
【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
【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
公羊傳所雲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
吳任臣雲: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
駢志雲:雙雙合體,蛩蛩假足。
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又鳥名。
【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疏】舊說雲: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
○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又【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
王弇州註雲:雙,五畝也。
四十雙,二百畝也。
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又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又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又【集韻】朔降切,音淙。
偶也。
又葉所終反。
【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
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叡 【子集下】【又字部】 叡 〔古文〕睿壡【唐韻】以芮切【集韻】【韻會】兪芮切,□音銳。
【說文】深明也,通也。
從□從目從谷省。
從□取其穿也,從目取明也,從谷取響應不窮。
◎按《集韻》叡古作睿,然今經傳通作睿,故註亦備載睿字下。
砃 【午集下】【石字部】 砃 【篇海】都幹切,音丹。
白石也。
【醜集上】【口字部】【玉篇】同咽。
【山海經】楮山有木,名天楄,服之不。
【註】,噎也。
南 【子集下】【十字部】 南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那含切,音男。
【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
【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
南,任也。
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
【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
南者,任也。
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又樂名。
【詩小雅】以雅以南。
【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
周南召南,亦樂名。
又姓。
【韻會】魯大夫南遺。
【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又雙南,金也。
【範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
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
【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又【韻補】葉尼心切,音寧。
【詩邶風】遠送于南。
沈重讀。
【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後土于重隂。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測洽切,音臿。
肉也。
【玉篇】肉腤。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烏貫切,音惋。
寸口前掌後曰□。
卩 【子集下】【卩字部】 卩 【玉篇】古文節字,註見竹部九畫。
【說文】作□。
【正譌】卩象骨卩形。
古符卩,所以示信,半在外,半在內,取象于骨卩,故又借爲符卩字。
隷作節。
【韻會】卩與阝不同。
阝音邑。
卯 【子集下】【卩字部】 卯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飽切,音昴。
【說文】冒也。
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爲天門。
【徐曰】二月,隂不能制,陽冒而出也。
天門,萬物畢出也。
又【廣韻】辰名。
【爾雅釋天】歲在卯曰單閼。
【晉書樂志】卯,茂也,謂陽氣生而孳茂也。
【韻會】俗作夘,非。
(戼)【說文】卯本字。
與丣字上畫連者有別。
丣音酉。
【六書正譌】戼,闢戶也。
從二戶,象門兩闢形。
因聲借爲寅卯字,爲日出物生之象。
即 【子集下】【卩字部】 即 【玉篇】卽今作即。
考證:〔【管子弟子職】左手執燭,右手執卽。
【註】卽,作焱。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
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
卽作焱非管子註文,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
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
厄 【子集下】【廠字部】 厄 【唐韻】【集韻】□五果切,音□。
【說文】科厄,木節也。
從卩從廠。
會意。
【廣韻】木節,亦作〈廠下巾〉。
又【玉篇】厄果也。
無肉骨也。
又【集韻】吾禾切,音吪。
同枙。
木節曰枙。
又【玉篇】【廣韻】【集韻】□於革切。
同戹。
【郭忠恕佩觿集】有以科厄之厄爲困戹,其順非有如此者。
曆 【辰集下】【止字部】 歷 〔古文〕□【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音靂。
【說文】過也。
一曰經歷。
【書梓材】殺人歷人。
【註】歷人者,罪人所過。
【前漢天文志】合散犯守,陵歷鬭食。
【韋昭註】自下往觸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經之爲歷,突掩爲陵,星相擊爲鬭。
又次也。
【禮月令】季冬,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
【註】歷,猶次也。
又盡也。
謂徧及之也。
【書盤庚】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前漢劉向傳】歷周唐之所進以爲法。
【師古註】歷謂歷觀之。
又踰也,越也。
【孟子】不歷位而相與言。
【大戴記】竊盜歷法妄行。
又疎也。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齞脣歷齒。
【註】歷,猶疎也。
【後漢列女傳】蓬髮歷齒,未知禮則。
又錯也。
【莊子天地篇】交臂歷指。
又亂也。
【大戴記】歷者,獄之所由生。
【註】歷,歷亂也。
【鮑照詩】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歷歷,行列貌。
【古樂府】歷歷種白楡。
又釜鬲謂之歷。
【史記滑稽傳】銅歷爲棺。
【索隱曰】歷卽釜鬲也。
又歷錄,文章之貌。
見【詩疏】。
又寂歷,猶寂寞也。
【張說詩】空山寂歷道心生。
又山名。
【括地志】蒲州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一名歷山,舜耕處。
【廣輿記】蒲州今屬平陽府。
又濟南有歷山,《漢志》充縣亦有歷山。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信都國有歷縣。
又歷城縣,屬濟南,卽齊州縣也。
【地理通釋】田廣罷歷下兵,卽其地。
後漢安帝建光三年,黃龍見歷城。
又湖名。
【廣輿記】歷湖,在和州城西,周七十裡,爲郡之巨浸。
又《爰歷》,書名。
【說文序】趙高作《爰歷篇》,所謂小篆。
又與曆日之曆同。
【前漢律歷志】黃帝造歷。
又《世本》曰容成造歷。
《屍子》曰羲和造歷。
或作曆。
又與霹靂之靂同。
【前漢天文志】辟歷夜明。
【後漢蔡邕傳】辟歷數發。
又與馬櫪之櫪同。
【前漢梅福傳】伏歷千駟。
又同壢。
坑也。
考證:〔【索隱註】歷卽釜鬲也。
〕謹按索隱卽史記註之名,旣稱索隱不得稪稱註,謹改註爲曰。
厭 【子集下】【廠字部】 厭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饜入聲。
【說文】笮也。
從廠,□聲。
【徐曰】笮,鎭也。
壓也。
一曰伏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
【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
【註】厭者,壓也。
鎭壓□難,使之銷靡也。
又【正韻】順從貌。
【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又【增韻】禳也,當也。
【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遊以厭之。
又合也。
【周禮春官巾車】王後厭翟。
【註】次其羽,使相迫也。
又損也。
【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
【註】厭猶損也。
又【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
【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
【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又【廣韻】惡夢也。
又【集韻】厭次,地名。
又【集韻】或作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豔切,饜去聲。
【集韻】足也。
【詩周頌】有厭其傑。
【註】厭,受氣足也。
【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
【註】厭,滿也。
又【韻會】厭,斁也。
【詩葛覃】服之無斁。
註:厭也。
又通作饜。
【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
【註】厭是饜飫之義。
又【唐韻】【集韻】於琰切。
【正韻】於檢切,□音掩。
【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又【正韻】惡也。
【論語】天厭之。
又【廣韻】厭,魅也。
別作魘。
【韓愈遊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又【正韻】與黶同。
與掩藏之掩同音。
【禮大學】見君子而後厭然。
【註】厭讀爲黶。
厭,閉藏貌。
又【集韻】於鹽切,音。
同懕。
【說文】安也。
【詩小雅】厭厭夜飮。
【秦風】厭厭良人。
【註】安靜也。
又【正韻】同□。
【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
【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又【集韻】【正韻】□乙甲切,音押。
【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
【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又【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
【註】厭,猶臨也。
謂□於將旦之先也。
又【正韻】通作壓。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
厭邑,濕意。
又【集韻】鄔感切,音暗。
沈溺意。
【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縣 【未集中】【糸字部】 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懸。
【說文】繫也。
【註】徐鉉曰:此本是縣挂之縣,借爲州縣之縣。
今俗加心,別作懸,義無所取。
【易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詩周頌】應田縣鼓。
【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
【儀禮燕禮】樂人縣。
【左傳成二年】曲縣繁纓以朝。
【前漢高帝紀】縣隔千裡。
又【廣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炫。
【正韻】形甸切,音現。
【釋名】縣,懸也,懸係于郡也。
【廣韻】古作寰。
楚莊王滅陳爲縣,縣名自此始。
【周禮天官大宰】邦縣之賦。
【註】邦縣四百裡。
又【地官小司徒】四甸爲縣。
又【遂人】五鄙爲縣。
【魯語】三鄕爲縣。
【史記秦始皇本紀】大矣哉,宇縣之中。
【註】縣,赤縣。
【前漢地理志】分天下爲郡縣。
又【史記絳侯世家註】縣官,謂天子也。
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
又姓。
【禮曲禮】縣賁父。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縣單父。
○按《說文》在□部,今倂入。
友 【子集下】【又字部】 友 〔古文〕□□□□【唐韻】雲久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九切,□音有。
【說文】同志爲友。
【禮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又善于兄弟爲友。
【書君□】惟孝友于兄弟。
又凡氣類合同者皆曰友。
【司馬光潛虛】醜,友也。
天地相友,萬彙以生。
日月相友,羣倫以明。
風雨相友,艸木以榮。
君子相友,道德以成。
又【韻補】葉羽軌切,音洧。
【前漢禮樂志天馬歌】體容與,迣萬裡,今安匹,龍爲友。
反 【子集下】【又字部】 反 〔古文〕□【唐韻】府遠切【集韻】【韻會】甫遠切,□音返。
【說文】覆也。
從又,廠。
【詩周頌】福祿來反。
【註】言福祿之來,反覆不厭也。
又【前漢□勝傳】使者五反。
【註】師古曰:反,謂回還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幡。
【廣韻】斷獄平反。
【韻會】錄囚平反之,謂舉活罪人也。
【增韻】理正幽枉也。
【前漢食貨志】杜周治之,獄少反者。
【註】反,音幡。
又通作翻。
【前漢張安世傳】反水漿。
又【集韻】【韻會】□部版切,翻上聲。
【集韻】難也。
【詩小雅】威儀反反。
沈重讀。
又【集韻】方願切,音販。
難也。
【詩小雅】威儀反反。
毛萇說。
一曰順習貌。
又【正韻】販亦作反。
【荀子儒效篇】積反貨而爲商賈。
又【集韻】孚萬切,音娩。
覆也。
史 【醜集上】【口字部】 史 〔古文〕【唐韻】疎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音使。
【說文】記事者也。
【玉篇】掌書之官也。
【世本】黃帝始立史官,倉頡沮誦居其職。
【書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蘇公,式敬爾繇獄,以長我王國。
【詩小雅】旣立之監,或佐之史。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又【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又【周禮天官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
○按《周禮》凡官屬皆有府史。
又【周禮天官】女史掌王後之禮職。
【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外史掌書外令。
又禦史,長史,刺史,□漢官名。
又太史,九河之一。
【爾雅釋水】太史。
【疏】李巡雲:禹大使徒衆,通其水道,故曰太史。
又姓。
【廣韻】周卿,史佚之後,出建康。
又【廣韻】漢複姓,五氏:世本衞有史朝朱駒,漢書藝文志有靑史氏著書,又有新豐令王史音,吳有東萊太守太史慈,晉有東萊侯史光。
又葉疎土切。
【易林】重黎祖後,司馬大史。
陵氏之災,罹宮悲苦。
【說文】本作。
從又持中。
中,正也。
叵 【醜集上】【口字部】 叵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頗。
【說文】不可也。
從反可。
【後漢呂布傳】大耳兒最叵信。
又【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
又遂也。
【後漢隗囂傳】帝知其終不爲用,叵欲討之。
【註】叵,猶遂也。
又【班超傳】超欲因此叵平諸國。
又叵羅,酒巵。
【北史祖珽傳】神武宴僚屬,于坐失金叵羅,竇太令飮酒者皆脫帽,于珽髻上得之。
卣 【子集下】【蔔字部】 卣 〔古文〕□【唐韻】與九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雲九切,□音酉。
【玉篇】中尊器也。
【爾雅釋器】卣,器也。
【註】盛酒尊。
【疏】卣,中尊也。
孫炎雲:尊彜爲上,罍爲下,卣居中。
郭雲:不大不小,在罍彜之閒。
【詩大雅】秬鬯一卣。
又作脩。
【周禮春官鬯人】廟用脩。
【註】鄭曰:脩,讀曰卣。
又【唐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由。
義同。
考證:〔【詩大雅】秬鹵一卣。
〕謹照原文鹵改鬯。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同肴。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龍龕】同肋。
卻 【子集下】【卩字部】 卻 【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
【說文】節欲也。
從卩,谷聲。
【增韻】止也,不受也。
【孟子】卻之爲不恭。
又【廣韻】退也。
【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
【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
【疏】卻,仰也,謂仰於地。
【韻會】俗作卻。
又訛作。
厔 【子集下】【廠字部】 厔 【正韻】職日切,音質。
盩厔縣,在京兆。
水曲曰盩,山曲曰厔,因以名焉。
叩 【醜集上】【口字部】 叩 【集韻】【韻會】【正韻】□丘□切,音□。
【玉篇】叩,擊也。
【禮學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
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論語】以杖叩其脛。
【公羊傳僖十九年】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
【史記秦始皇紀】叩關而攻秦。
又【集韻】以手至首也。
【正字通】稽顙曰叩首。
【前漢李陵傳】叩頭自請。
又【韻會】問也,發也。
【論語】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疏】叩,發動也。
又【廣韻】【正韻】苦後切【集韻】【韻會】去厚切,□音口。
【廣韻】叩頭。
又【正韻】問也。
本作□。
又【廣韻】與扣同。
亦擊也。
又葉孔五切,音苦。
【韓愈元和聖德詩】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婦女纍纍,啼哭拜叩。
手音暑。
考證:〔【禮樂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
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謹照原書樂記改學記。
吥 【醜集上】【口字部】 吥 【集韻】普溝切,音捊。
【玉篇】吸吥也。
唒 【補遺】【醜集】【口字部】 唒 【字彙補】木由切,謬平聲。
苦唒,漢賊名。
見《後漢書朱傳》。
唒字從口從酋。
嚨 【醜集上】【口字部】 嚨 【唐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
【說文】喉也。
【爾雅釋鳥】亢,鳥嚨。
【註】謂喉嚨。
【後漢五行志童謠】吏買馬,君買車,請爲諸君鼓嚨胡。
咣 【醜集上】【口字部】 咣 【玉篇】古橫切,音觥。
能言也。
咤 【醜集上】【口字部】 咤 【廣韻】【集韻】【韻會】□陟嫁切,音奼。
【玉篇】與吒同。
噴也,叱怒也。
【史記淮隂侯傳】項王喑惡叱咤。
【前漢王吉傳】口倦乎叱咤。
又【禮曲禮】毋咤食。
【疏】謂於口舌中作聲,似嫌主人之食。
又悲也。
【蔡琰悲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