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怛咤靡肝肺。
又與詫通。
【孟子顧鴻鴈麋鹿註】其心以爲娛樂誇咤。
【後漢王符傳】轉相誇咤。
又【集韻】或作喥,詳後喥字註。
又【集韻】【韻會】【正韻】□都故切,音妒。
【書顧命】三祭三咤。
【傳】三祭酒三奠爵。
【釋文】咤音妒。
【集韻】本作。
或作宅詫。
又【廣韻】【集韻】□陟加切,音奓。
【玉篇】與吒同。
【集韻】或作喥。
又【廣韻】達利咤,出《釋典》。
又【集韻】闥各切,音託。
奠爵也。
書三咤。
徐邈讀。
或省作宅。
○按書《釋文》咤,陟嫁反,又音妒,又音託,又豬夜反,凡重音四。
一作宅,一作詫,凡重文三。
咧 【醜集上】【口字部】 咧 【集韻】力蘖切,音列。
咧咧,鳥聲。
咭 【醜集上】【口字部】 咭 【玉篇】【廣韻】□許吉切,音欯。
【玉篇】笑貌。
又【廣韻】巨吉切【集韻】其吉切,□音佶。
義同。
又【集韻】火一切。
本作欯。
【博雅】欯欯,喜也。
又【集韻】丘八切,音劼。
聲。
哀 【醜集上】【口字部】 哀 【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音唉。
【說文】閔也。
【玉篇】哀傷也。
【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
【詩豳風】哀我人斯。
又【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
【詩小雅】哀哀父母。
又憐也,愛也。
【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
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
【註】哀駘,醜貌;它,其名。
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又姓。
【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
【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
【姓譜】宋有哀長吉。
【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
又國名。
【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又葉於希切,音衣。
【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又】山有蕨薇,隰有□桋。
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眏 【午集中】【目字部】 眏 【廣韻】烏郞切【集韻】於郞切,□音鴦。
【玉篇】囙不明也。
又【廣韻】眏□,目貌。
又【集韻】倚朗切,鴦上聲。
義同。
又【集韻】倚兩切,音怏。
恨視。
又【集韻】於慶切,音映。
視也。
與暎同。
卮 【子集下】【卩字部】 卮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
【說文】圜器也。
一名觛,所以節飮食。
【玉篇】酒漿器也。
受四升。
【前漢高帝紀】上置酒未央宮,奉玉卮,爲太上皇壽。
又【文中子守弱篇】三皇五帝有觀戒之器,命曰侑卮。
【註】□器也。
【莊子寓言篇】卮言日出。
【註】酒器滿則傾,空則仰,比之于言,因物隨變也。
又【史記貨殖傳】巴蜀,地饒卮薑。
【註】徐廣曰:音支,煙支也。
又【韻會】或作巵。
【集韻】亦作觶□。
又【集韻】丘奇切,音□。
器名也。
卮言日出。
李軌讀。
【醜集上】【口字部】【字彙】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龍龕】同肴。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古文岐字。
註見四畫。
卶 【子集下】【卩字部】 卶 【唐韻】【集韻】□施智切,施去聲。
有大度也。
又【唐韻】【集韻】□□豉切,眵去聲。
義同。
一曰慶也。
又【集韻】敞尒切,音。
又支義切,音寘。
義□同。
卿 【子集下】【卩字部】 卿 【唐韻】去京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京切,□音輕。
【說文】章也。
從□皀聲。
【徐曰】章善明理也。
又嚮也。
言爲人所歸嚮也。
【禮王制】大國三卿,小國二卿。
【儀禮疏】諸侯兼官,但有三卿:司徒兼冢宰、司馬兼春官、司空兼秋官。
【玉篇】漢置正卿九:太常、光祿、太僕、衞尉、延尉、鴻臚、宗正、司農、少府。
【晉書百官志】古者,天子諸侯皆名執政大臣曰正卿,自周後始有三公九卿之號。
又【韻會】秦漢以來,君呼臣以卿。
【正韻】君呼臣爲卿,蓋期之以卿也。
又【韻會】凡敵體相呼亦爲卿,蓋貴之也。
隋唐以來,儕輩下已,則稱卿,故宋璟卿呼張易之。
又【前漢項籍傳】號爲卿子冠軍。
【註】文穎曰:卿子,時人相褒尊之稱,猶言公子也。
又姓。
【風俗通】虞卿之後。
厀 【子集下】【卩字部】 厀 【唐韻】【集韻】【正韻】□息七切,音悉。
【說文】脛頭卪也。
從卩,桼聲。
【徐曰】今俗作膝。
人之節也。
【前漢吳王濞傳】頓首厀行。
又【揚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厀。
【又】絜襦謂之蔽厀。
又齧厀,馬名。
【前漢王褒傳】駕齧厀。
【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厀,故曰齧厀。
【集韻】或作□膝。
廄 【子集下】【廠字部】 廄 【篇海】居又切,音救。
馬舍也。
【字彙】俗廏字。
【玉篇】作廐。
厱 【子集下】【廠字部】 厱 【唐韻】苦鹹切【集韻】丘鹹切,□恰平聲。
山崖空穴閒貌。
又【唐韻】【集韻】□丘嚴切,音。
又【集韻】枯含切,音龕。
義□同。
又盧甘切,音藍。
【說文】厱諸,治玉石。
又或作礷,省作礛。
又魚檢切,音儼。
厓岸危也。
厴 【子集下】【廠字部】 厴 【五音集韻】於琰切,音黶。
蟹腹下也。
厶 【子集下】【厶字部】 厶 【唐韻】息夷切【集韻】相咨切,□音私。
【說文】姦衺也。
韓非曰:倉頡造字,自營爲厶。
【集韻】通作私。
又【玉篇】亡後切,音某。
厶甲也。
【陸遊老學庵筆記】今人書厶以爲俗。
穀梁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
範甯註雲:鄧,厶地。
陸德明釋文:不知其國,故雲厶地。
【篇海】義同某。
叽 【醜集上】【口字部】 嘰 【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小食也。
又【玉篇】嘰,唏也。
紂爲象箸,而箕子嘰。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作唏。
【淮南子繆稱訓】號而哭,嘰而哀,而知聲動矣。
又【廣韻】口醜。
又【集韻】渠希切,音祈。
【司馬相如大人賦】噍咀芝英兮,嘰瓊華。
【註】徐廣曰:嘰音祈,小食也。
又【集韻】巨至切,音暨。
義同。
吒 【醜集上】【口字部】 吒 【唐韻】【集韻】【韻會】□陟嫁切,音奼。
【說文】噴也,叱怒也。
【廣韻】吒嘆。
【六書故】叱之稍徐也。
又【正字通】梵書吒婆,此言障礙。
又【玉篇】知加切【集韻】陟加切,□音奓。
義同。
【集韻】或作喥。
○按《玉篇》平去二音俱同咤。
互詳後咤字註。
又【集韻】陟格切,音舴。
嘲也。
吟 【醜集上】【口字部】 吟 〔古文〕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
【說文】呻也。
【廣韻】歎也。
又【增韻】哦也,詠也,鳴也。
【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
【戰國策】晝吟宵哭。
【楚辭漁父】行吟澤畔。
【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
【註】吟詠長在人口也。
【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
【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又姓。
【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又音含。
【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
【註】服虔曰:吟音含。
○按師古雲:服說非也。
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
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又【集韻】牛錦切,音僸。
【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
【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
吟,魚錦反。
又【集韻】宜禁切,音□。
長詠也。
【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
喑或作吟,吟去聲。
又音噤。
【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
【註】吟,巨蔭反。
又音琴。
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
【說文】或作訡。
【集韻】亦作欽。
啔 【醜集上】【口字部】 啔 【篇海】同啓。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以成功。
【集韻】怡成切,□音盛。
【集韻】肥也。
呪 【醜集上】【口字部】 呪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職救切,音。
【廣韻】呪詛也。
【戰國策】許綰爲我呪。
【後漢王忳傳】忳呪曰:有何枉狀。
【關尹子七釜篇】有誦呪者。
又【集韻】通作祝。
【書無逸】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詩大雅】侯作侯祝。
【周禮春官】有詛祝。
【集韻】或作詶,亦作詋。
呱 【醜集上】【口字部】 呱 【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
【說文】小兒嗁聲。
【書益稷】啓呱呱而泣。
【班固幽通賦】妣聆呱而刻石。
【集韻】或作□。
又【集韻】烏爪切,音窊。
義同。
又葉胡誤切,音護。
【詩大雅】鳥乃去矣,後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寅集上】【屍字部】【字彙】渠尤切,音裘。
男子隂異名。
呋 【補遺】【醜集】【口字部】 呋 【五音篇海】與趺同。
邒 【酉集下】【邑字部】 邒 【集韻】湯丁切,音庭。
【玉篇】鄕名。
又【集韻】亭名。
卸 【子集下】【卩字部】 卸 【唐韻】【正韻】司夜切【集韻】【韻會】四夜切,□寫去聲。
【說文】舍車解馬也。
又【增韻】脫衣解甲曰卸。
舟人出載亦曰卸。
厭 【子集下】【廠字部】 厭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饜入聲。
【說文】笮也。
從廠,□聲。
【徐曰】笮,鎭也。
壓也。
一曰伏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
【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
【註】厭者,壓也。
鎭壓□難,使之銷靡也。
又【正韻】順從貌。
【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又【增韻】禳也,當也。
【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遊以厭之。
又合也。
【周禮春官巾車】王後厭翟。
【註】次其羽,使相迫也。
又損也。
【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
【註】厭猶損也。
又【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
【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
【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又【廣韻】惡夢也。
又【集韻】厭次,地名。
又【集韻】或作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豔切,饜去聲。
【集韻】足也。
【詩周頌】有厭其傑。
【註】厭,受氣足也。
【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
【註】厭,滿也。
又【韻會】厭,斁也。
【詩葛覃】服之無斁。
註:厭也。
又通作饜。
【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
【註】厭是饜飫之義。
又【唐韻】【集韻】於琰切。
【正韻】於檢切,□音掩。
【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又【正韻】惡也。
【論語】天厭之。
又【廣韻】厭,魅也。
別作魘。
【韓愈遊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又【正韻】與黶同。
與掩藏之掩同音。
【禮大學】見君子而後厭然。
【註】厭讀爲黶。
厭,閉藏貌。
又【集韻】於鹽切,音。
同懕。
【說文】安也。
【詩小雅】厭厭夜飮。
【秦風】厭厭良人。
【註】安靜也。
又【正韻】同□。
【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
【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又【集韻】【正韻】□乙甲切,音押。
【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
【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又【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
【註】厭,猶臨也。
謂□於將旦之先也。
又【正韻】通作壓。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
厭邑,濕意。
又【集韻】鄔感切,音暗。
沈溺意。
【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厵 【子集下】【廠字部】 厵 【廣韻】同源。
參 【子集下】【厶字部】 參 〔古文〕□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含切,音驂。
【集韻】謀度也,閒厠也。
又【玉篇】相謁也。
【廣韻】參,承也,覲也。
又【增韻】幹與也,參錯也。
又【韻會】三相參爲參,五相伍爲伍。
【易繫辭】參伍以變。
【韻會】左傳,自參以上。
周禮,設其參。
皆謂三相參列也。
後世參軍,參謀,參知政事,蓋取此義。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是爲衡石。
【註】參三星者,白虎宿中,東西直似稱衡也。
又【唐韻】所今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音森。
【說文】商星也。
本作曑,從晶聲。
【徐曰】其上晶與星同義也。
今文作參。
又【韻會】叢立貌。
【束皙補亡詩】參參其穡。
【論語】立則見其參於前。
又姓。
【廣韻】祝融之後。
又人參。
藥名。
本作薓。
又【唐韻】楚簪切【集韻】【韻會】初簪切,□音嵾。
【廣韻】同嵾。
嵾嵳,不齊貌。
【詩周南】參差荇菜。
又【張衡思□賦】長餘佩之參參。
【註】長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糝。
雜也。
【韻會】與糝同。
【周禮天官司裘註】大射,大侯九十,參七十,幹五十。
又【正韻】七紺切,音摻。
曲名。
又參鼓,亦作摻鼓。
又與三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分去一。
考證:〔【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爲衡石。
〕謹照原文爲字上增是字。
〔【張衡思元賦】長金佩之參參。
〕謹照原文金佩改餘佩。
【王宏源註】【張衡思玄賦】,避諱玄字。
叟 【子集下】【又字部】 叟 〔古文〕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後切,音藪。
【說文】老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疎鳩切,音搜。
叟叟,淅米聲。
【詩大雅】釋之叟叟,蒸之浮浮。
【註】釋,淅米也。
叟叟,聲也。
【集韻】或作溞,通作溲。
又【正韻】先侯切,漱平聲。
尊老之稱。
【劉琨贈盧諶詩】惟彼太公望,昔是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裡來相求。
又【集韻】蘇遭切,音騷。
同搜。
搜搜,動貌。
或省作叟。
吂 【醜集上】【口字部】 吂 【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音茫。
【玉篇】使人問,而不肯答曰吂。
【廣韻】不知也。
【揚子方言】沅灃之閒,使之而不肯答曰吂。
註:今中國語亦然。
又【廣韻】【集韻】□莫浪切,音漭。
【廣韻】老人不知。
○按諸韻書吂字止有平去二音,《正字通》增上聲,誤。
考證:〔【揚子方言】沅灃之閒,使之而不肯答曰吂。
今中國語亦然。
〕謹照原文今字上增註字。
咟 【醜集上】【口字部】 咟 【玉篇】與同。
名 【醜集上】【口字部】 名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
【說文】自命也。
從口從夕。
夕者,冥也。
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玉篇】號也。
【廣韻】名字也。
【春秋說題】名,成也。
【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
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又自呼名也。
【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又呼人之名也。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又名譽也。
【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又【春秋說題】名,大也。
【書武成】告于皇天後土,所過名山大川。
【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又名號也。
【儀禮士昏禮】請問名。
【疏】問名,問姓氏也。
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
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
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
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
【周語】有不貢,則修名。
【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又號令也。
【周語】言以信名。
【註】信,審也。
名,號令也。
又文字也。
【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
【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
【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
【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
【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又【春秋解題】名,功也。
【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
【註】功也。
又【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又【爾雅釋訓】目上爲名。
【註】眉眼之閒。
【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兮。
又姓。
【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又與命通。
【史記天官書】免七命。
【註】免星有七名。
又【張耳傳】亾命遊外黃。
【註】脫名逃籍也。
又【集韻】忙經切,音冥。
與銘同。
志也。
詳金部銘字註。
又【集韻】彌正切,洺去聲。
與詺同。
目諸物也。
詳言部詺字註。
又葉彌延切,音綿。
【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
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又葉莫陽切,音□。
【韓愈曹成王□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
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又葉必仞切,音儐。
【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
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考證:〔【周語】有不貢,則修名。
【註】名爲尊□職貢之名號。
〕謹照原文爲改謂。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古于切,音俱。
女隂。
吼 【醜集上】【口字部】 吼 【廣韻】呼後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後切,□音。
【玉篇】牛鳴也。
【增韻】虓聲。
【後漢童恢傳】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卽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踴躍自奮。
【梵書大智論】辟如獅子,百獸之王,爲小蟲吼,則爲衆所笑。
【玉篇】亦作吽。
【廣韻】亦作呴。
又【廣韻】呼□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切,□音蔲。
【廣韻】聲也。
又【集韻】【類篇】厚怒聲。
本作。
○按《玉篇》《廣韻》吼、分載,音義各別。
《集韻》《類篇》非。
考證:〔【後漢童恢傳】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卽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躍自奮。
〕謹照原文□躍改踴躍。
吽 【醜集上】【口字部】 吽 【字彙】同吼。
又【集韻】於今切,音隂。
【玉篇】牛鳴也。
又【集韻】魚侯切,音齵。
【前漢東方朔傳】狋吽牙者,兩犬爭也。
【註】吽,五侯反。
又【正字通】梵呪多用吽字。
又葉職容切,音鐘。
【張昱輦下曲】守內番僧日念吽,禦酒肉按時供。
葉下重。
哧 【醜集上】【口字部】 哧 【集韻】虛訝切,音罅。
嚇字省文。
詳嚇字註。
吢 【醜集上】【口字部】 吢 【集韻】七鴆切,音沁。
【玉篇】犬吐也。
亦作吣。
或作□。
【子集下】【冫字部】【集韻】【韻會】【正韻】□下頂切,音悻。
冷,寒也。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渠隕切【集韻】巨隕切,□音窘。
【玉篇】吐貌。
【集韻】欲吐貌。
○按《篇海》七畫□字,音義與此同,誤。
呅 【醜集上】【口字部】 呅 【玉篇】莫杯切,音枚。
哸呅也。
又【集韻】武粉切。
同吻。
詳吻字註。
呶 【醜集上】【口字部】 呶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鐃。
【說文】讙聲也。
【廣韻】喧呶。
【詩小雅】賔旣醉止,載號載呶。
【集韻】或作詉。
又【集韻】女加切,音拏。
嘮呶,諠也。
又【唐韻正】古音奴,當攺入模韻。
詩載號載呶。
葉下豆。
豆,古音田故反,平去通葉。
【王褒僮約】出入不得騎馬載車,踑坐大呶,下牀振頭,□釣刈芻,結葦□纑。
頭,古音徒。
咈 【醜集上】【口字部】 咈 【廣韻】符弗切【集韻】【韻會】【正韻】符勿切,□音佛。
【說文】違也。
【廣韻】戾也。
【書堯典】帝曰:籲咈哉。
又【大禹謨】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
又【伊訓】從諫弗咈。
又【微子】咈其耇長舊有位人。
又【韻會】【正韻】通作佛、拂。
○按《曲禮》:獻鳥者佛其首。
《學記》:其求之也佛。
《釋文》雲:佛本又作拂,□不雲同咈。
《廣韻》三字亦各分見,然其違戾之義實相同,當從《韻會》《正韻》。
又《玉篇》引易咈經于丘,今本易頤卦作拂。
又【集韻】薄宓切,音弼。
義同。
又【字彙】步昧切,音倍。
【釋名】轡咈也,牽引咈戾以制馬也。
○按《釋名》解轡之義,非謂轡有咈音也,《正字通》駁之,是。
盿 【午集中】【目字部】 盿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音珉。
視貌。
或作盷□。
卺 【子集下】【卩字部】 卺 【唐韻】居隱切【集韻】【韻會】幾隱切【正韻】居忍切,□音緊。
【正韻】從丞從卩。
俗作□。
【廣韻】以瓢爲酒器,婚禮用之也。
【儀禮士昏禮】四爵合卺。
【註】合卺,破匏也。
叀 【子集下】【厶字部】 叀 【正字通】同專。
叏 【子集下】【又字部】 叏 【唐韻】古賣切【集韻】【韻會】古邁切【正韻】古壞切,□音怪。
【說文】分□也。
【易叏彖】叏,□也,剛□柔也。
又【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
【集韻】所以闓弦者。
【韻會】詩□拾旣佽。
【註】本作叏,今文作□。
□拾,射韝縱弦者曰□,拾箭者曰拾。
【集韻】或作□。
叞 【子集下】【又字部】 叞 【篇海】紆胃切,音尉。
義同安也。
又火鬥,熨器。
又音鬱。
義同。
古 【醜集上】【口字部】 古 〔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
【爾雅釋詁】古,故也。
【說文】從十,口。
識前言者也。
【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玉篇】久也,始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詩邶風】逝不古處。
【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
【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註】終古,猶言常也。
又賁古,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又姓。
【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古暮切,音顧。
亦作故,義同。
【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
還餘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
古成氏,複姓。
漢廣漢太守古成雲。
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叱 【醜集上】【口字部】 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栗切,音□。
【說文】訶也。
【倉頡篇】大訶爲叱。
【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
【左傳昭二十六年】子囊帶從野洩,叱之。
【公羊傳莊十一年】手劒而叱之。
【史記淮隂侯傳】喑噁叱咤,千人皆廢。
又【集韻】亦作嘯。
【禮內則】不嘯不指。
【註】嘯讀爲叱。
又【集韻】【韻會】□戚悉切,音七。
【集韻】聲也。
【莊子齊物論】叱者吸者。
【註】若叱咄聲。
【陸德明音義】□,昌實反,徐邈音七。
【毛晃曰】從口從七。
或從匕,誤。
右 【醜集上】【口字部】 右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峟。
與祐佑通。
【說文】助也。
【爾雅釋詁】右,導也,勴也,亮也。
【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
【註】左音佐。
【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
【詩大雅】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又左之對也。
【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
【禮少儀】贊幣自左,詔辭自右。
【註】立者尊右。
又上也。
【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
【註】師古曰:右亦上也。
又【循吏傳】文翁以爲右職。
【註】師古曰:右職,縣中高職也。
又強也。
【後漢明帝紀】無令豪右,得固其利。
又官名。
【周禮夏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
【註】羣右,戎右,齊右,道右也。
又姓。
【正字通】漢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巖。
又【廣韻】漢複姓,五氏。
左傳□樂大心爲右師,其後因官爲氏,漢有中郞右師譚。
晉賈華爲右行,因官爲氏,漢有禦史中丞右行綽。
何氏姓苑有右閭、右扈、右南等氏。
又山名,獸名。
【山海經】長右之山有獸,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與侑通。
【周禮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
【註】右讀爲侑。
勸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雲久切,音有。
義同。
○按《集韻》有上去二音,義實相通。
《正韻》於上聲訓左右手,去聲訓右助,二音分二義,非。
又葉以周切,音由。
【詩周頌】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
○按《唐韻》正音以。
今從朱註。
又葉羽軌切,音以。
【詩衞風】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弟葉滿彼反。
【秦風】溯徊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宋玉笛賦】隆崛萬丈,盤石雙起。
丹水湧其左,醴泉流其右。
○按《唐韻》正雲:右古音以歷引經傳子集證之,是直當讀作以,非止葉音矣。
又葉于記切,音異。
【詩小雅】我有嘉賔,中心喜之。
鐘鼓旣設,一朝右之。
喜葉去聲。
又葉演女切,音與。
【陸雲陸丞相誄】乃幹中軍,入作內輔。
公侯陟降,在帝左右。
【說文】本作□,從口從又。
【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
考證:〔又葉于記切,音意。
〕謹按于屬喻母,意屬影母,于記切非意字之音,謹照字母音意改音異。
叴 【醜集上】【口字部】 叴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
【說文】高氣也。
又叴猶,縣名。
【前漢地理志】臨淮郡叴猶縣。
【正字通】漢叴猶,今之泗州。
又叴由,狄國。
【戰國策】智伯欲伐叴由,遺之大鐘,載以廣車,因隨入以兵。
【註】括地志雲:幷州孟縣外城,俗名仇由。
史記樗裡子傳作仇猶,韓非子作仇繇,呂覽作□繇。
【正字通】今太原府孟縣有仇猶城,卽此。
又三隅矛曰叴。
【詩秦風】叴矛鋈錞。
【正韻】詩厹矛,下從厶,與叴不同。
監本叴字雲三隅矛,誤。
○按《廣韻》《集韻》俱雲:叴、厹同。
《正韻》強分爲二,泥。
又□、禸,同。
司 【醜集上】【口字部】 司 〔古文〕□【唐韻】【集韻】息茲切【韻會】新茲切【正韻】相咨切,□音思。
【說文】臣司事於外者。
【玉篇】主也。
【書大禹謨】茲用不犯于有司。
又【高宗肜日】王司敬民。
又【周官】欽乃攸司。
【禮曲禮】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典司五衆。
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水、司木、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
又州名。
【晉書地理志】司州,漢司隸校尉所部。
魏氏置司州。
又【廣韻】姓也。
【左傳】鄭有司臣。
又【正字通】司徒,司馬,司空,皆複姓。
又【集韻】【韻會】【正韻】□相吏切,音笥。
義同。
【前漢敘傳】民具爾瞻,困于二司。
【註】師古曰:司,先字反。
【王粲酒賦】酒正膳夫冢宰是司,虔濯器用,敬滌蘊饎。
又與伺通。
【前漢高五王傳】魏勃常早掃齊相舍人門外,舍人怪之,以爲物而司之,得勃。
又【灌夫傳】太後亦已使□司。
又【容齋隨筆】司有入聲。
如白居易詩: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
一爲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武元衡詩,惟有白鬚張司馬,不言名利尚相從是也。
○按司字有平、去二聲。
白、武二詩所用,當係去聲讀作入聲者,無據,不可從。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戸冬切【集韻】乎攻切,□音。
【玉篇】多言也。
又【廣韻】歌也。
又【廣韻】【集韻】□徒弄切,音洞。
義同。
又【集韻】呼公切,音灴。
歌聲。
又杜孔切,音動。
大歌謂之。
又【廣韻】【集韻】□乎宋切,去聲。
【廣韻】大聲。
又【廣雅】歌也。
又【集韻】【類篇】□胡貢切,音鬨。
義同。
合 【醜集上】【口字部】 合 【唐韻】□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音盒。
【說文】合口也。
又【玉篇】同也。
【易乾卦】保合太和。
【詩小雅】妻子好合。
又配也。
【詩大雅】天作之合。
【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
【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
鹽豉以鬥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
合者,相配耦之言耳。
又會也。
【禮王制】不能五十裡者,不合于天子。
【註】合,會也。
又聚也。
【論語】始有曰:苟合矣。
【註】合,聚也。
又答也。
【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
【註】合,答也。
又閉也。
【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
【註】李奇曰:祛,開散。
合,閉也。
又六合。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
又黍名。
【禮曲禮】黍曰薌合。
又【文中子問易篇】黃帝有合宮之聽。
又合黎,地名。
【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又州名。
【廣韻】秦爲巴郡,宋爲宕渠郡,後魏置合州,蓋涪漢二水合流之處,因以名之。
又參合,代地。
【史記韓王信傳】入居參合。
又鉅合在平原,合騎在高城,□漢侯國。
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重合縣屬勃海郡,合鄕縣屬東海郡。
又合浦,郡名。
□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器名。
【正韻】合子,盛物器。
又【廣韻】姓也。
【左傳】宋大夫合左師。
又子合,西域國名。
【前漢西域傳】西夜國王,號子合王。
【後漢西域傳】子合國,去疏勒千裡。
又通作闔。
【戰國策】意者,臣愚而不闔於王心耶。
【註】闔合同。
又與郃通。
【史記魏世家】築雒隂合陽。
【註】郃水之北。
又【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廢爲合陽侯。
又【唐韻】【正韻】古沓切【集韻】【韻會】葛合切,□音閤。
【廣韻】合,集也。
又【集韻】兩龠爲合。
【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又合龠爲合,十合爲升。
【註】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
又葉許及切,音翕。
【張衡思□賦】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
感鸞鷖之特棲兮,悲淑人之希合。
考證:〔【戰國策】意者,臣愚而不闔王心耶。
〕謹照原文闔字下增於字。
吝 【醜集上】【口字部】 吝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藺。
【說文】恨也。
【易屯卦】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註】夫君子之動,豈取恨辱哉。
故不如舍往吝窮也。
又【繫辭】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又【說文】惜也。
【易說卦】坤爲吝嗇。
【書仲虺之誥】攺過不吝。
【註】無所吝惜。
【論語】使驕且吝。
【註】吝,鄙嗇也。
又與遴通。
【前漢王莽傳】性實遴嗇。
【註】師古曰:遴讀與吝同。
【說文】俗作恡。
【廣韻】俗作□。
又鄙吝之吝亦作悋。
【集韻】或作□□,又鄙吝之吝亦作□。
□ 【未集中】【聿字部】 □ 【字彙補】古文肆字。
註詳七畫。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同□。
否 【醜集上】【口字部】 否 〔古文〕□【唐韻】方九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音缶。
【說文】不也。
【徐鍇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從口。
【集韻】口不許也。
【書益稷】否則威之。
【詩周南】害澣害否。
又【小雅】嘗其旨否。
【集韻】通作不。
又【廣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音痞。
【玉篇】閉不行也。
【廣韻】塞也,易卦名。
又【集韻】【韻會】□補美切,音鄙。
【集韻】惡也。
【正韻】穢也。
【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疏】否爲破敗,臧爲有功。
又【鼎卦】初六,鼎顚趾,利出否。
【註】否,謂不善之物也。
【疏】寫出否穢之物也。
【詩大雅】未知臧否。
【又】邦國若否。
○按《釋文》書益稷,詩烝民,否字俱兼缶鄙二音。
又葉府眉切,音□。
【楚辭九章】心純尨而不洩兮,遭讒人而嫉之。
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淸徵其然否。
又葉方矩切,音甫。
【□琳大荒賦】覽六五之咎休兮,乃貧尼而富虎,嗣反覆其若茲兮,豈雲行之臧否。
厏 【子集下】【廠字部】 厏 【唐韻】【集韻】□側下切,音鮓。
厏厊,不相合。
又【集韻】仕下切,音槎。
義同。
又【正字通】葘格切,音摘。
狹也。
俗作窄。
厖 【子集下】【廠字部】 厖 【唐韻】【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尨。
【說文】石大貌。
從廠,尨聲。
一曰厚也。
【玉篇】大也。
【爾雅釋詁】有也。
【疏】左傳,民生敦厖,言人生聚豐厚大有也。
又姓。
【前漢古今人表】厖圉。
又通作庬。
【前漢司馬相如傳】湛恩庬洪。
又通作蒙。
【韻會】《荀子》引《詩》爲下國駿蒙。
【左傳】厖茸,音蒙。
又【集韻】母項切【韻會】母講切,□音□。
義同。
【韻會】《詩》爲下國駿厖,《毛傳》讀如平聲,鄭箋音上聲。
厽 【子集下】【厶字部】 厽 【唐韻】力委切【集韻】魯水切,□累上聲。
【說文】絫坂土爲牆壁,象形。
又【玉篇】七貪切,音驂。
尙書以爲參字。
又 【子集下】【又字部】 又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
【說文】手也。
象形。
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
【韻會】偏旁作。
又【廣韻】又,猶更也。
又【韻補】葉夷益切,音亦。
復也。
【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爾儀,天命不又。
富音偪。
變 【酉集上】【言字部】 變 〔古文〕□□□【唐韻】祕戀切【廣韻】彼眷切。
【集韻】【韻會】彼卷切,□鞭去聲。
【說文】更也。
【小爾雅】易也。
【廣韻】化也,通也。
【增韻】轉也。
【正韻】攺也。
【易乾卦】乾道變化。
【易解】自有而無謂之變,自無而有謂之化。
【禮王制】一成而不可變。
【註】更也。
【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
【註】變,猶易也。
【前漢循吏傳】漢家承敝通變。
又動也。
【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
【註】變,動也。
【荀子議兵篇】機變不張。
【註】謂器械變動攻敵也。
又權變。
【前漢魏豹傳贊】張耳、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
【文中子述史篇】非君子不可以語變。
【註】變,權也。
反經合道之謂也。
又災異曰變。
【前漢五行志】災異愈甚,天變成形。
又【諸葛豐傳】災變數見。
又死喪曰變。
【穀梁傳昭十五年】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
又姓,見【姓苑】。
又【韻會】平免切,音辨。
正也。
【禮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註】變讀爲辨。
猶正也。
又葉□眠切,音邊。
【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靑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又葉必愼切,音鬢。
【陸雲詩】羽儀未變,葉有客來信。
○按《說文》本從攴,載攴部。
徐曰:攴,有爲也。
精薀從久,俗譌作攵,□非。
字彙已載攴部,是言部重出,下攺從攵,非。
又集韻俗作〈木變〉□,亦非。
□。
考證:〔【禮檀弓】夫子之疾病矣,不可以變。
〕謹照原文疾病改病革。
叜 【子集下】【又字部】 叜 【唐韻】【集韻】□古文叟字。
註詳八畫。
【說文】老也。
從災,又聲。
災者,衰惡也。
【廣韻】老叜。
【集韻】或作□□傁。
口 【醜集上】【口字部】 口 〔古文〕□□【唐韻】苦後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上聲。
【說文】人所以言食也。
象形。
【易頤卦】自求口食。
【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戸口。
【孟子】數口之家。
【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又姓。
【唐韻】今同州有之。
【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又古口,複姓。
【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
【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
【史記範睢傳】北有甘泉谷口。
【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脈時,右口氣息。
【註】右手寸口也。
脈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
【釋名】口,空也。
空上聲。
又葉康杜切,音苦。
【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
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
下葉音戸。
◎按唐韻正,口古音苦。
引朱子韓文考異雲: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
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
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葉音矣。
又葉恪侯切,音彄。
【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号 【醜集上】【口字部】 号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號。
詳虍部號字註。
(號)【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音豪。
大呼也。
【詩大雅】式號式呼。
【小雅】載號載呶。
【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又哭也。
【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
而取之以逃于褒。
又雞鳴也。
【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又【廣韻】胡到切,音号。
名號也。
【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
【註】通同號稱也。
【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
【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
【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
又【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
【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
又【冢人】詔其號。
【註】謂諡號。
又號令也。
【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又號召也。
【齊語】使周遊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又葉胡溝切。
【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
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
【集韻】本作号,又作唬。
毛氏曰:從口從丂,丂音考,俗從号,非。
又作號,□俗字。
號字從□作。
歎 【備考】【醜集】【口字部】 歎 【龍龕】音以。
又【川韻】作又字。
(嘆)〔古文〕□【唐韻】【集韻】他案切【正韻】他晏切,□音炭。
【說文】吞歎也。
一曰太息也。
與歎同。
又【廣韻】【集韻】他幹切【正韻】他丹切,□音灘。
義同。
【詩王風】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釋文】嘆,本亦作歎,吐丹反,協韻也。
又【大雅】而無永嘆。
【釋文】歎,他安反,字或作嘆。
又葉他絹切,音□。
【曹植賦】入空室而獨倚,對牀幃而切歎。
歎葉上見。
又葉他涓切,音天。
【曹大家東征賦】陟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
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
吓 【醜集上】【口字部】 嚇 【唐韻】呼訝切【集韻】虛訝切,□音罅。
【集韻】亦作赫。
【詩大雅】反予來赫。
【箋】口拒人謂之赫。
【釋文】赫亦作嚇,鄭:許嫁反。
【莊子秋水篇】鴟得腐,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註】司馬雲:怒其聲,恐其奪己也。
【釋文】嚇,許嫁反。
【集韻】亦作哧。
又【廣韻】笑聲。
又【廣韻】呼格切【集韻】郝格切,□音赫。
義同。
【詩大雅釋文】毛音許白反。
【莊子秋水篇釋文】又許伯反。
又【廣韻】怒也。
【集韻】通作赫。
或作奭。
吩 【醜集上】【口字部】 吩 【集韻】與噴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同腦。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醜兇切【集韻】癡兇切,□音蹱。
與傭同。
【集韻】均也,直也。
又【五音集韻】餘封切,音容。
義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同聵。
勇 【子集下】【力字部】 勇 【唐韻】餘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音湧。
【說文】氣也。
一曰健也。
從力,甬聲。
【玉篇】果決也。
【廣韻】猛也。
【增韻】銳也,果敢也。
《左傳文二年》共用之謂勇。
【論語】勇者不懼。
【老子道德經】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考證:〔【說文】氣也。
一曰,健也。
從力,甬聲。
勇者,用也,共用之謂勇。
〕謹按勇者用也說文無此語。
共用之謂勇係左傳文,亦非說文。
謹改爲左傳文二年共用之謂勇,移在論語二字上。
卄 【子集下】【十字部】 卄 【玉篇】如拾切。
二十幷也。
今直爲二十字。
【廣韻】廿,人執切,音入。
今作卄。
【集韻】【韻會】□作廿。
【說文】廿,二十幷也。
古文省。
【徐曰】自古以來,書二十字從省,倂爲廿字也。
勥 【子集下】【力字部】 勥 【唐韻】其兩切【集韻】巨兩切,□強上聲。
【說文】迫也。
【廣韻】追也,勉力也。
又【集韻】渠良切,音強。
義同。
又【集韻】舉兩切,音繦。
勥,力拒也。
勭 【子集下】【力字部】 勭 【集韻】徒東切,音童。
成人也。
又杜孔切,童上聲。
作也。
勻 【子集下】【勹字部】 勻 【唐韻】羊倫切【集韻】【韻會】兪倫切,□音雲。
【說文】少也。
從勹從二。
指事也。
一曰均也。
【玉篇】齊也。
【廣韻】徧也。
【杜甫麗人行】肌理細膩骨肉勻。
又【集韻】規倫切,音君。
與均同。
厣 【子集下】【廠字部】 厴 【五音集韻】於琰切,音黶。
蟹腹下也。
匡 【子集下】【匚字部】 匡 【唐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正韻】曲王切,□音劻。
【說文】飯器也,筥也。
一曰正也。
【論語】一匡天下。
【前漢揚雄傳】匡雅頌。
又【玉篇】方正也。
【爾雅釋詁】匡,方也。
【詩小雅】旣匡旣敕。
又救也。
【書盤庚】不能胥匡以生。
【孝經事君章】匡救其惡。
又斜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雖敝,不匡。
又【廣韻】輔助也。
【前漢宣帝紀】以匡朕之不逮。
又地名。
【韻會】□留有匡城。
又姓。
【風俗通】匡,魯邑也。
句須爲之宰,其後氏焉。
漢有匡衡。
又與恇同。
恐也。
【禮禮器】年雖大,殺衆不匡懼。
又與眶同。
目匡也。
【史記淮南王安傳】涕滿匡而橫流。
又烏光切,音汪。
與尩通。
廢疾也。
【荀子正論篇】傴巫跂匡大。
跂原字從攴作。
考證:〔【禮禮器】年雖大,殺衆不匡。
〕謹照原文匡下增懼字。
匳 【子集下】【匚字部】 匳 【唐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
【說文】本作籢。
鏡籢也。
今作匳。
又【廣韻】盛香器也。
【韻會】俗作奩。
醫 【子集下】【匸字部】 醫 【唐韻】【正韻】于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音翳。
【說文】盛弓弩矢器。
從匸,從矢亦聲。
【齊語】兵不解醫。
又【玉篇】所以蔽矢也。
或作翳。
(醫)【唐韻】【韻會】於其切【正韻】於宜切,□音翳。
【說文】治病工也。
【禮曲禮】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史記扁鵲傳】爲醫或在齊,或在趙。
又官名。
【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註醫師,衆醫之長也。
【後漢百官志】太醫令一人六百石。
【註】掌諸醫。
又蟲名。
【崔豹古今注】蝘蜓,一名蛇醫。
又【集韻】或作毉。
【後漢郭玉傳】毉之爲言意也。
又【集韻】【正韻】□隱綺切,音倚。
【韻會】飮也。
【五音集韻】梅漿也。
【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二曰醫。
【註】醴濁釀酏爲之則少淸矣。
又【集韻】或作醷,亦作臆。
【周禮天官酒正註】鄭司農說,《內則》漿水臆,醫與臆音亦相似,文字不同,記之者各異耳。
此皆一物。
【釋文】醷,本又作臆。
又【集韻】壹計切,音醫。
【周禮六飮】一曰醫。
徐仙民讀。
(醫)考證:〔【周禮天官】醫師。
【註】醫師,衆醫之長。
【疏】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謹照原文改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註醫師,衆醫之長也。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羊益切【集韻】夷益切,□音繹。
【廣韻】川。
匼 【子集下】【匸字部】 匼 【韻會】【正韻】□鄔感切,音闇。
奄媚,迎合也。
【唐書蕭復傳】盧杞諂諛阿匼。
又烏匼,巾名。
【杜甫晚涼詩】晚風爽烏匼,筋力蘇摧折。
博 【子集下】【十字部】 博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邦入聲。
【說文】大通也。
從十尃。
尃,布也,亦聲。
【徐曰】十者,成數也。
【玉篇】廣也,通也。
【增韻】普也。
【荀子修身篇】多聞曰博。
又【韻會】貿易也。
古琴曲有不博金。
又六博,局戲。
【家語】君子不博,爲其兼行惡道故也。
又州名。
【韻會】春秋,齊之聊攝隨爲博州。
又姓。
【韻會】古有博勞,善相馬。
【子集下】【力字部】【集韻】思沈切,音審。
□。
勯 【子集下】【力字部】 勯 【集韻】多寒切,音丹。
力竭也。
【呂覽】烏獲引牛尾絕,力勯而牛不行。
匑 【子集下】【勹字部】 匑 【唐韻】居戎切【韻會】居雄切,□音弓。
【玉篇】匑匑,謹敬貌。
【韻會】或作匔。
又【唐韻】去宮切,音芎。
又【玉篇】【集韻】【類篇】□丘六切,音麯。
義□同。
或作趜。
協 【子集下】【十字部】 協 〔古文〕旪【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挾。
【說文】衆之同和也。
從劦,十聲。
【書堯典】協和萬邦。
【臯陶謨】同寅協恭。
又【爾雅釋詁】服也。
【疏】協者,和合而服也。
【書微子之命】下民祇協。
【晉書虞溥傳】崇尚道素,廣開學業,讚協時雍,光揚盛化。
又【集韻】與劦通。
【山海經】惟號之山,其風若劦。
通作協。
又作汁。
【周禮註】卿士汁日。
【張衡西京賦】五緯相汁。
卓 【子集下】【十字部】 卓 〔古文〕□□□□【唐韻】【正韻】竹角切【集韻】【韻會】側角切,□音涿。
【說文】高也。
早上爲卓。
隸作卓。
【揚子法言】顏苦孔之卓。
【註】顏之苦亡它,惟苦孔子之道卓然高堅也。
又【釋名】超卓也。
舉腳有所卓越也。
又姓。
【後漢卓茂傳】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
卡 【子集下】【蔔字部】 卡 【字彙補】從納切,音雜。
楚屬關隘地方設兵立塘,謂之守卡。
卭 【子集下】【卩字部】 卭 邛字之譌。
【韻會】毛氏曰:邛,從邑從工。
廁 【寅集下】【廣字部】 廁 【唐韻】【集韻】【韻會】初吏切【正韻】初寺切,□颸去聲。
【說文】廁,淸也。
【玉篇】圊溷也,雜也。
【釋名】廁,言人雜在上,非一也。
或曰溷,言溷濁也。
或曰圊,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淸也。
【史記項羽紀】沛公起如廁。
又牀邊側謂之廁。
【前漢汲黯傳】衞靑侍中,上常踞廁視之。
【註】應劭曰:牀邊側也。
又【韻會】高岸夾水曰廁。
【前漢劉向傳】北臨廁。
【註】服虔曰:廁側近水。
又【廣韻】閒也,次也。
【史記樂毅傳】廁之賔客之中。
又【集韻】察色切,音測。
側也。
【莊子外物篇】廁足而墊之。
厪 【子集下】【廠字部】 厪 【唐韻】渠遴切,音僅。
小屋。
又【前漢鄒陽傳】茅焦亦厪脫,死如毛氂耳。
【註】師古曰:厪,少也。
吣 【醜集上】【口字部】 吣 【玉篇】同吢。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與腤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同臇。
厹 【子集下】【厶字部】 厹 【唐韻】巨鳩切,音裘。
同叴。
三隅矛。
【詩秦風】叴矛鋈錞。
又【廣韻】氣高也。
叒 【子集下】【又字部】 叒 【唐韻】而灼切,音若。
榑桑,叒木。
【說文】日初出東方暘谷,所登榑桑叒木也。
【徐曰】叒亦木名。
東方自然之神木。
又【精薀】叒,順也,道相似也。
古人發明取友之義,從三又會意,同心同德,而後可相與輔翼也。
桑字從此,象衆手之形,非取其義。
【正譌】二又爲友,三又爲叒,所助者多,故爲順也。
會意。
叫 【醜集上】【口字部】 叫 【唐韻】【正韻】吉弔切【集韻】【韻會】古弔切,□音訆。
【說文】嘑也。
【詩小雅】或不知叫號。
【釋文】叫本又作嘂。
又叫叫,遠聲也。
【揚雄解難】大語叫叫。
又叫奡,高舉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糾蓼叫奡。
又色叫。
【麈史】王德用召入兩府,有幹薦舘職者。
王曰:某武人,素不閱書,若奉薦則色叫矣。
今人以事理不相當爲色叫,本此。
又【集韻】【韻會】□古幼切,音救。
【集韻】聲也。
【莊子齊物論】叫者譹者,郭象讀。
【前漢昌邑王傳】遂叫然號曰。
【玉篇】同噭。
【集韻】或作嘄□。
俗作呌,非。
考證:〔【司馬相如大人賦】糾廖叫奡。
〕謹照原文糾廖改糾蓼。
吪 【醜集上】【口字部】 吪 【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
【說文】動也。
【詩王風】尚寐無吪。
【傳】吪,動也。
【釋文】吪,本亦作訛。
又【小雅】或寢或訛。
【玉篇】引《詩》作吪。
【廣韻】本作訛,亦作譌。
【小雅釋文】韓詩作譌。
譌,覺也。
又【廣韻】化也。
【詩豳風】周公東征,四國是吪。
【傳】吪,化也。
【釋文】吪,又作訛。
又【廣韻】謬也。
又【集韻】【韻會】□乎瓜切,音譁。
口開也。
【集韻】或作□,僞。
呹 【醜集上】【口字部】 呹 【集韻】弋質切,音逸。
【玉篇】牛羊呞草貌。
【集韻】羊呞貌。
又【集韻】疾也。
又勑栗切,音抶。
聲也。
【揚雄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根兮,聲駍隱而歷鐘。
【註】師古曰:風之動樹,聲響振起衆根,合同駍隱,而盛歷入殿上之鐘也。
薌,讀與響同。
呹,醜乙反。
考證:〔【揚雄甘泉賦】薌呹肹以棍根兮。
〕謹照原文肹改肸。
棍改掍。
唋 【醜集上】【口字部】 唋 【集韻】通都切,音。
【玉篇】吐也。
勱 【子集下】【力字部】 勱 【唐韻】莫話切【集韻】【韻會】莫敗切【正韻】莫懈切,□音邁。
【說文】勉力也。
【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又【韻會】通作邁。
左傳引書,臯陶邁種德。
註勉也。
匌 【子集下】【勹字部】 匌 【唐韻】口荅切【集韻】渴合切,□音溘。
【說文】帀也。
【廣韻】周帀也。
又【木華海賦】磊匒匌而相豗。
【註】磊,大石。
匒匌,重疊也。
又蓊匌,氣蓊鬱也。
【杜甫三川觀水漲詩】蓊匌川氣黃。
又【唐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鴿。
又【集韻】【類篇】□曷閤切,音郃。
義□同。
【玉篇】或作佮合。
【原】合奇字作匌。
匌合通。
十 【子集下】【十字部】 十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
【說文】十,數之具也。
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
易,數生于一,成于十。
【易繫辭】天九地十。
【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又通作什。
【孟子】或相什百。
【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
【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又【陸遊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
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
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
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千 【子集下】【十字部】 千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
【說文】十百也。
又【廣韻】漢複姓。
又【韻補】葉雌人切,請平聲。
【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
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單 【醜集上】【口字部】 單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丹。
【說文】大也。
又【書洛誥】乃單文祖德。
【傳】單,盡也。
【詩小雅】俾爾單厚。
【箋】單,盡也。
【禮郊特牲】惟爲社事單出裡。
【鄭語】夏禹能單平水土。
【晉語】單善而內辱之。
又【揚雄甘泉賦】單埢垣兮。
【註】單,周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母單縣。
又【廣韻】單複也。
【正字通】單者,複之對也。
【杜甫詩】歲暮衣裳單。
又【玉篇】一也,隻也。
【詩大雅】其軍三單。
【箋】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爲羨,單者無羨卒也。
【禮禮器】鬼神之祭單席。
【史記信陵君傳】今單車來代之。
【後漢耿恭傳】以單兵固守孤城。
又【高彪傳】家傳單寒。
又姓。
【廣韻】可單氏,後攺爲單氏。
又【集韻】唐幹切,音壇。
亦姓也。
鄭有櫟邑大夫單伯。
通作檀。
又【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
【廣韻】單于。
【前漢匈奴傳】單于者,廣大之貌也。
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
【釋文】單音蟬,又音丹,或音善。
又【廣韻】【韻會】常演切【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
【玉篇】大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山陽郡單父縣。
【註】師古曰:音善甫。
又姓。
【廣韻】單襄公之後。
【史記儒林傳】桓生單次。
【註】單音善,單姓,次名。
又人名。
【書序】咎單作明居。
【傳】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
【註】單音善。
又【集韻】齒善切,音闡。
與嘽同。
詳後嘽字註。
又【集韻】黨旱切【正韻】多簡切,□音狚。
【集韻】本作亶,多穀也。
一曰誠也,厚也。
【書洛誥】乃單文祖德。
【釋文】單音丹,又丁但反,信也。
【詩小雅】俾爾單厚。
【傳】單,信也,或曰厚也。
【釋文】單,毛音都但反,鄭音丹。
又【周頌】單厥心。
【傳】單,厚也。
【釋文】都但反。
又通亶。
【史記歷書】端蒙單閼二年。
【註】單閼,一作亶安。
又【集韻】徒案切,音憚。
與□同,□狐,邑名。
又【集韻】【正韻】□之膳切,音戰。
單至,輕發之貌。
又【集韻】【韻會】□時戰切,音繕。
單父,邑名。
亦姓。
考證:〔【揚雄甘泉賦】單倦垣兮。
〕謹照原文倦改埢。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與肩同。
卻 【子集下】【卩字部】 卻 【唐韻】俗卻字。
(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
【說文】節欲也。
從卩,谷聲。
【增韻】止也,不受也。
【孟子】卻之爲不恭。
又【廣韻】退也。
【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
【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
【疏】卻,仰也,謂仰於地。
【韻會】俗作卻。
又訛作。
収 【子集下】【又字部】 収 【廣韻】收俗作収。
取 【子集下】【又字部】 取 【唐韻】七庾切【集韻】【韻會】【正韻】此主切,□娶上聲。
【說文】捕取也。
從又耳。
【玉篇】資也,收也。
【廣韻】受也。
【增韻】索也。
【禮儒行】力行以待取。
【史記魯仲連傳】爲人排難解紛,而無取也。
【管子白心篇】道者,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
又【韻會】凡克敵不用師徒曰取。
又【前漢王莽傳】考論五經,定取禮。
【註】師古曰:取,讀曰娶。
又【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音趨。
【集韻】取慮,縣名,在臨淮。
又【集韻】雌由切,音秋。
【前漢地理志】□留浚儀。
【註】師古曰:取慮,縣名。
音秋盧。
取又音趨。
又【集韻】【韻會】【正韻】□此苟切,音趣。
【杜甫遭田父泥飮詩】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
呌婦開大瓶,盆中爲吾取。
感此氣揚揚,須知風化首。
又【正韻】索也。
【詩小雅】如酌孔取。
【箋】謂度所勝多少。
又【六書本義】□通用伸,伸通取。
訓索,取轉聲,與娶趣字同。
又【古文奇字】朱謀曰:古文取,疑當從與聲。
人與而我取也。
向 【醜集上】【口字部】 向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蠁。
【說文】北出牖也。
從宀從口。
【註】牖所以通人氣,故從口。
【玉篇】窻也。
【詩豳風】塞向墐戸。
【傳】北出牖也。
【疏】士虞禮註雲:嚮、牖一名也。
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雲北出牖也。
【廣韻】嚮與向通用。
【集韻】亦作□。
【正韻】亦作鄕。
【禮明堂位】刮楹達鄕。
◎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
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
【戰國策】西向事秦。
【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又或作嚮。
【易說卦】嚮明而治。
亦作鄕。
【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又【集韻】趣也。
又【韻會】救也。
又昔也。
【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
亦通作鄕。
【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
【廣韻】姓也。
【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
【釋文】向,舒亮反。
又【玉篇】地名。
【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
【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
【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
【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
【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
【註】在□川長社縣東北。
【後漢郡國志】□川郡有向鄕。
又【集韻】國名。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
【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
【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又【集韻】【正韻】□許兩切,音嚮。
【集韻】人字。
【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
【註】叔肸,叔向也。
【釋文】向,許文反。
【前漢□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又【正韻】古文嚮字。
註詳十六畫。
考證:〔【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肹告于諸侯。
【註】叔肹,叔向也。
〕謹照原文兩肹字□改肸。
呗 【醜集上】【口字部】 唄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薄邁切,音敗。
【玉篇】梵音聲。
【集韻】西域謂頌曰唄。
【法苑】西方之有唄,猶東國之有讚。
讚者,從文以結
又與詫通。
【孟子顧鴻鴈麋鹿註】其心以爲娛樂誇咤。
【後漢王符傳】轉相誇咤。
又【集韻】或作喥,詳後喥字註。
又【集韻】【韻會】【正韻】□都故切,音妒。
【書顧命】三祭三咤。
【傳】三祭酒三奠爵。
【釋文】咤音妒。
【集韻】本作。
或作宅詫。
又【廣韻】【集韻】□陟加切,音奓。
【玉篇】與吒同。
【集韻】或作喥。
又【廣韻】達利咤,出《釋典》。
又【集韻】闥各切,音託。
奠爵也。
書三咤。
徐邈讀。
或省作宅。
○按書《釋文》咤,陟嫁反,又音妒,又音託,又豬夜反,凡重音四。
一作宅,一作詫,凡重文三。
咧 【醜集上】【口字部】 咧 【集韻】力蘖切,音列。
咧咧,鳥聲。
咭 【醜集上】【口字部】 咭 【玉篇】【廣韻】□許吉切,音欯。
【玉篇】笑貌。
又【廣韻】巨吉切【集韻】其吉切,□音佶。
義同。
又【集韻】火一切。
本作欯。
【博雅】欯欯,喜也。
又【集韻】丘八切,音劼。
聲。
哀 【醜集上】【口字部】 哀 【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音唉。
【說文】閔也。
【玉篇】哀傷也。
【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
【詩豳風】哀我人斯。
又【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
【詩小雅】哀哀父母。
又憐也,愛也。
【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
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
【註】哀駘,醜貌;它,其名。
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又姓。
【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
【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
【姓譜】宋有哀長吉。
【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
又國名。
【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又葉於希切,音衣。
【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又】山有蕨薇,隰有□桋。
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眏 【午集中】【目字部】 眏 【廣韻】烏郞切【集韻】於郞切,□音鴦。
【玉篇】囙不明也。
又【廣韻】眏□,目貌。
又【集韻】倚朗切,鴦上聲。
義同。
又【集韻】倚兩切,音怏。
恨視。
又【集韻】於慶切,音映。
視也。
與暎同。
卮 【子集下】【卩字部】 卮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
【說文】圜器也。
一名觛,所以節飮食。
【玉篇】酒漿器也。
受四升。
【前漢高帝紀】上置酒未央宮,奉玉卮,爲太上皇壽。
又【文中子守弱篇】三皇五帝有觀戒之器,命曰侑卮。
【註】□器也。
【莊子寓言篇】卮言日出。
【註】酒器滿則傾,空則仰,比之于言,因物隨變也。
又【史記貨殖傳】巴蜀,地饒卮薑。
【註】徐廣曰:音支,煙支也。
又【韻會】或作巵。
【集韻】亦作觶□。
又【集韻】丘奇切,音□。
器名也。
卮言日出。
李軌讀。
【醜集上】【口字部】【字彙】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龍龕】同肴。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古文岐字。
註見四畫。
卶 【子集下】【卩字部】 卶 【唐韻】【集韻】□施智切,施去聲。
有大度也。
又【唐韻】【集韻】□□豉切,眵去聲。
義同。
一曰慶也。
又【集韻】敞尒切,音。
又支義切,音寘。
義□同。
卿 【子集下】【卩字部】 卿 【唐韻】去京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京切,□音輕。
【說文】章也。
從□皀聲。
【徐曰】章善明理也。
又嚮也。
言爲人所歸嚮也。
【禮王制】大國三卿,小國二卿。
【儀禮疏】諸侯兼官,但有三卿:司徒兼冢宰、司馬兼春官、司空兼秋官。
【玉篇】漢置正卿九:太常、光祿、太僕、衞尉、延尉、鴻臚、宗正、司農、少府。
【晉書百官志】古者,天子諸侯皆名執政大臣曰正卿,自周後始有三公九卿之號。
又【韻會】秦漢以來,君呼臣以卿。
【正韻】君呼臣爲卿,蓋期之以卿也。
又【韻會】凡敵體相呼亦爲卿,蓋貴之也。
隋唐以來,儕輩下已,則稱卿,故宋璟卿呼張易之。
又【前漢項籍傳】號爲卿子冠軍。
【註】文穎曰:卿子,時人相褒尊之稱,猶言公子也。
又姓。
【風俗通】虞卿之後。
厀 【子集下】【卩字部】 厀 【唐韻】【集韻】【正韻】□息七切,音悉。
【說文】脛頭卪也。
從卩,桼聲。
【徐曰】今俗作膝。
人之節也。
【前漢吳王濞傳】頓首厀行。
又【揚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厀。
【又】絜襦謂之蔽厀。
又齧厀,馬名。
【前漢王褒傳】駕齧厀。
【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厀,故曰齧厀。
【集韻】或作□膝。
廄 【子集下】【廠字部】 廄 【篇海】居又切,音救。
馬舍也。
【字彙】俗廏字。
【玉篇】作廐。
厱 【子集下】【廠字部】 厱 【唐韻】苦鹹切【集韻】丘鹹切,□恰平聲。
山崖空穴閒貌。
又【唐韻】【集韻】□丘嚴切,音。
又【集韻】枯含切,音龕。
義□同。
又盧甘切,音藍。
【說文】厱諸,治玉石。
又或作礷,省作礛。
又魚檢切,音儼。
厓岸危也。
厴 【子集下】【廠字部】 厴 【五音集韻】於琰切,音黶。
蟹腹下也。
厶 【子集下】【厶字部】 厶 【唐韻】息夷切【集韻】相咨切,□音私。
【說文】姦衺也。
韓非曰:倉頡造字,自營爲厶。
【集韻】通作私。
又【玉篇】亡後切,音某。
厶甲也。
【陸遊老學庵筆記】今人書厶以爲俗。
穀梁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
範甯註雲:鄧,厶地。
陸德明釋文:不知其國,故雲厶地。
【篇海】義同某。
叽 【醜集上】【口字部】 嘰 【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小食也。
又【玉篇】嘰,唏也。
紂爲象箸,而箕子嘰。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作唏。
【淮南子繆稱訓】號而哭,嘰而哀,而知聲動矣。
又【廣韻】口醜。
又【集韻】渠希切,音祈。
【司馬相如大人賦】噍咀芝英兮,嘰瓊華。
【註】徐廣曰:嘰音祈,小食也。
又【集韻】巨至切,音暨。
義同。
吒 【醜集上】【口字部】 吒 【唐韻】【集韻】【韻會】□陟嫁切,音奼。
【說文】噴也,叱怒也。
【廣韻】吒嘆。
【六書故】叱之稍徐也。
又【正字通】梵書吒婆,此言障礙。
又【玉篇】知加切【集韻】陟加切,□音奓。
義同。
【集韻】或作喥。
○按《玉篇》平去二音俱同咤。
互詳後咤字註。
又【集韻】陟格切,音舴。
嘲也。
吟 【醜集上】【口字部】 吟 〔古文〕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
【說文】呻也。
【廣韻】歎也。
又【增韻】哦也,詠也,鳴也。
【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
【戰國策】晝吟宵哭。
【楚辭漁父】行吟澤畔。
【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
【註】吟詠長在人口也。
【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
【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又姓。
【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又音含。
【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
【註】服虔曰:吟音含。
○按師古雲:服說非也。
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
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又【集韻】牛錦切,音僸。
【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
【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
吟,魚錦反。
又【集韻】宜禁切,音□。
長詠也。
【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
喑或作吟,吟去聲。
又音噤。
【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
【註】吟,巨蔭反。
又音琴。
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
【說文】或作訡。
【集韻】亦作欽。
啔 【醜集上】【口字部】 啔 【篇海】同啓。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以成功。
【集韻】怡成切,□音盛。
【集韻】肥也。
呪 【醜集上】【口字部】 呪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職救切,音。
【廣韻】呪詛也。
【戰國策】許綰爲我呪。
【後漢王忳傳】忳呪曰:有何枉狀。
【關尹子七釜篇】有誦呪者。
又【集韻】通作祝。
【書無逸】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詩大雅】侯作侯祝。
【周禮春官】有詛祝。
【集韻】或作詶,亦作詋。
呱 【醜集上】【口字部】 呱 【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
【說文】小兒嗁聲。
【書益稷】啓呱呱而泣。
【班固幽通賦】妣聆呱而刻石。
【集韻】或作□。
又【集韻】烏爪切,音窊。
義同。
又葉胡誤切,音護。
【詩大雅】鳥乃去矣,後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寅集上】【屍字部】【字彙】渠尤切,音裘。
男子隂異名。
呋 【補遺】【醜集】【口字部】 呋 【五音篇海】與趺同。
邒 【酉集下】【邑字部】 邒 【集韻】湯丁切,音庭。
【玉篇】鄕名。
又【集韻】亭名。
卸 【子集下】【卩字部】 卸 【唐韻】【正韻】司夜切【集韻】【韻會】四夜切,□寫去聲。
【說文】舍車解馬也。
又【增韻】脫衣解甲曰卸。
舟人出載亦曰卸。
厭 【子集下】【廠字部】 厭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饜入聲。
【說文】笮也。
從廠,□聲。
【徐曰】笮,鎭也。
壓也。
一曰伏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
【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
【註】厭者,壓也。
鎭壓□難,使之銷靡也。
又【正韻】順從貌。
【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又【增韻】禳也,當也。
【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遊以厭之。
又合也。
【周禮春官巾車】王後厭翟。
【註】次其羽,使相迫也。
又損也。
【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
【註】厭猶損也。
又【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
【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
【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又【廣韻】惡夢也。
又【集韻】厭次,地名。
又【集韻】或作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豔切,饜去聲。
【集韻】足也。
【詩周頌】有厭其傑。
【註】厭,受氣足也。
【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
【註】厭,滿也。
又【韻會】厭,斁也。
【詩葛覃】服之無斁。
註:厭也。
又通作饜。
【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
【註】厭是饜飫之義。
又【唐韻】【集韻】於琰切。
【正韻】於檢切,□音掩。
【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又【正韻】惡也。
【論語】天厭之。
又【廣韻】厭,魅也。
別作魘。
【韓愈遊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又【正韻】與黶同。
與掩藏之掩同音。
【禮大學】見君子而後厭然。
【註】厭讀爲黶。
厭,閉藏貌。
又【集韻】於鹽切,音。
同懕。
【說文】安也。
【詩小雅】厭厭夜飮。
【秦風】厭厭良人。
【註】安靜也。
又【正韻】同□。
【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
【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又【集韻】【正韻】□乙甲切,音押。
【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
【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又【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
【註】厭,猶臨也。
謂□於將旦之先也。
又【正韻】通作壓。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
厭邑,濕意。
又【集韻】鄔感切,音暗。
沈溺意。
【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厵 【子集下】【廠字部】 厵 【廣韻】同源。
參 【子集下】【厶字部】 參 〔古文〕□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含切,音驂。
【集韻】謀度也,閒厠也。
又【玉篇】相謁也。
【廣韻】參,承也,覲也。
又【增韻】幹與也,參錯也。
又【韻會】三相參爲參,五相伍爲伍。
【易繫辭】參伍以變。
【韻會】左傳,自參以上。
周禮,設其參。
皆謂三相參列也。
後世參軍,參謀,參知政事,蓋取此義。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是爲衡石。
【註】參三星者,白虎宿中,東西直似稱衡也。
又【唐韻】所今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音森。
【說文】商星也。
本作曑,從晶聲。
【徐曰】其上晶與星同義也。
今文作參。
又【韻會】叢立貌。
【束皙補亡詩】參參其穡。
【論語】立則見其參於前。
又姓。
【廣韻】祝融之後。
又人參。
藥名。
本作薓。
又【唐韻】楚簪切【集韻】【韻會】初簪切,□音嵾。
【廣韻】同嵾。
嵾嵳,不齊貌。
【詩周南】參差荇菜。
又【張衡思□賦】長餘佩之參參。
【註】長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糝。
雜也。
【韻會】與糝同。
【周禮天官司裘註】大射,大侯九十,參七十,幹五十。
又【正韻】七紺切,音摻。
曲名。
又參鼓,亦作摻鼓。
又與三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分去一。
考證:〔【前漢天文志】參爲白虎三星,直者爲衡石。
〕謹照原文爲字上增是字。
〔【張衡思元賦】長金佩之參參。
〕謹照原文金佩改餘佩。
【王宏源註】【張衡思玄賦】,避諱玄字。
叟 【子集下】【又字部】 叟 〔古文〕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後切,音藪。
【說文】老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疎鳩切,音搜。
叟叟,淅米聲。
【詩大雅】釋之叟叟,蒸之浮浮。
【註】釋,淅米也。
叟叟,聲也。
【集韻】或作溞,通作溲。
又【正韻】先侯切,漱平聲。
尊老之稱。
【劉琨贈盧諶詩】惟彼太公望,昔是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裡來相求。
又【集韻】蘇遭切,音騷。
同搜。
搜搜,動貌。
或省作叟。
吂 【醜集上】【口字部】 吂 【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音茫。
【玉篇】使人問,而不肯答曰吂。
【廣韻】不知也。
【揚子方言】沅灃之閒,使之而不肯答曰吂。
註:今中國語亦然。
又【廣韻】【集韻】□莫浪切,音漭。
【廣韻】老人不知。
○按諸韻書吂字止有平去二音,《正字通》增上聲,誤。
考證:〔【揚子方言】沅灃之閒,使之而不肯答曰吂。
今中國語亦然。
〕謹照原文今字上增註字。
咟 【醜集上】【口字部】 咟 【玉篇】與同。
名 【醜集上】【口字部】 名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
【說文】自命也。
從口從夕。
夕者,冥也。
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玉篇】號也。
【廣韻】名字也。
【春秋說題】名,成也。
【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
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又自呼名也。
【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又呼人之名也。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又名譽也。
【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又【春秋說題】名,大也。
【書武成】告于皇天後土,所過名山大川。
【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又名號也。
【儀禮士昏禮】請問名。
【疏】問名,問姓氏也。
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
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
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
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
【周語】有不貢,則修名。
【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又號令也。
【周語】言以信名。
【註】信,審也。
名,號令也。
又文字也。
【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
【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
【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
【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
【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又【春秋解題】名,功也。
【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
【註】功也。
又【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又【爾雅釋訓】目上爲名。
【註】眉眼之閒。
【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兮。
又姓。
【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又與命通。
【史記天官書】免七命。
【註】免星有七名。
又【張耳傳】亾命遊外黃。
【註】脫名逃籍也。
又【集韻】忙經切,音冥。
與銘同。
志也。
詳金部銘字註。
又【集韻】彌正切,洺去聲。
與詺同。
目諸物也。
詳言部詺字註。
又葉彌延切,音綿。
【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
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又葉莫陽切,音□。
【韓愈曹成王□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
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又葉必仞切,音儐。
【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
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考證:〔【周語】有不貢,則修名。
【註】名爲尊□職貢之名號。
〕謹照原文爲改謂。
□ 【未集下】【肉字部】 □ 【字彙補】古于切,音俱。
女隂。
吼 【醜集上】【口字部】 吼 【廣韻】呼後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後切,□音。
【玉篇】牛鳴也。
【增韻】虓聲。
【後漢童恢傳】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卽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踴躍自奮。
【梵書大智論】辟如獅子,百獸之王,爲小蟲吼,則爲衆所笑。
【玉篇】亦作吽。
【廣韻】亦作呴。
又【廣韻】呼□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切,□音蔲。
【廣韻】聲也。
又【集韻】【類篇】厚怒聲。
本作。
○按《玉篇》《廣韻》吼、分載,音義各別。
《集韻》《類篇》非。
考證:〔【後漢童恢傳】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卽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躍自奮。
〕謹照原文□躍改踴躍。
吽 【醜集上】【口字部】 吽 【字彙】同吼。
又【集韻】於今切,音隂。
【玉篇】牛鳴也。
又【集韻】魚侯切,音齵。
【前漢東方朔傳】狋吽牙者,兩犬爭也。
【註】吽,五侯反。
又【正字通】梵呪多用吽字。
又葉職容切,音鐘。
【張昱輦下曲】守內番僧日念吽,禦酒肉按時供。
葉下重。
哧 【醜集上】【口字部】 哧 【集韻】虛訝切,音罅。
嚇字省文。
詳嚇字註。
吢 【醜集上】【口字部】 吢 【集韻】七鴆切,音沁。
【玉篇】犬吐也。
亦作吣。
或作□。
【子集下】【冫字部】【集韻】【韻會】【正韻】□下頂切,音悻。
冷,寒也。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渠隕切【集韻】巨隕切,□音窘。
【玉篇】吐貌。
【集韻】欲吐貌。
○按《篇海》七畫□字,音義與此同,誤。
呅 【醜集上】【口字部】 呅 【玉篇】莫杯切,音枚。
哸呅也。
又【集韻】武粉切。
同吻。
詳吻字註。
呶 【醜集上】【口字部】 呶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鐃。
【說文】讙聲也。
【廣韻】喧呶。
【詩小雅】賔旣醉止,載號載呶。
【集韻】或作詉。
又【集韻】女加切,音拏。
嘮呶,諠也。
又【唐韻正】古音奴,當攺入模韻。
詩載號載呶。
葉下豆。
豆,古音田故反,平去通葉。
【王褒僮約】出入不得騎馬載車,踑坐大呶,下牀振頭,□釣刈芻,結葦□纑。
頭,古音徒。
咈 【醜集上】【口字部】 咈 【廣韻】符弗切【集韻】【韻會】【正韻】符勿切,□音佛。
【說文】違也。
【廣韻】戾也。
【書堯典】帝曰:籲咈哉。
又【大禹謨】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
又【伊訓】從諫弗咈。
又【微子】咈其耇長舊有位人。
又【韻會】【正韻】通作佛、拂。
○按《曲禮》:獻鳥者佛其首。
《學記》:其求之也佛。
《釋文》雲:佛本又作拂,□不雲同咈。
《廣韻》三字亦各分見,然其違戾之義實相同,當從《韻會》《正韻》。
又《玉篇》引易咈經于丘,今本易頤卦作拂。
又【集韻】薄宓切,音弼。
義同。
又【字彙】步昧切,音倍。
【釋名】轡咈也,牽引咈戾以制馬也。
○按《釋名》解轡之義,非謂轡有咈音也,《正字通》駁之,是。
盿 【午集中】【目字部】 盿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音珉。
視貌。
或作盷□。
卺 【子集下】【卩字部】 卺 【唐韻】居隱切【集韻】【韻會】幾隱切【正韻】居忍切,□音緊。
【正韻】從丞從卩。
俗作□。
【廣韻】以瓢爲酒器,婚禮用之也。
【儀禮士昏禮】四爵合卺。
【註】合卺,破匏也。
叀 【子集下】【厶字部】 叀 【正字通】同專。
叏 【子集下】【又字部】 叏 【唐韻】古賣切【集韻】【韻會】古邁切【正韻】古壞切,□音怪。
【說文】分□也。
【易叏彖】叏,□也,剛□柔也。
又【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
【集韻】所以闓弦者。
【韻會】詩□拾旣佽。
【註】本作叏,今文作□。
□拾,射韝縱弦者曰□,拾箭者曰拾。
【集韻】或作□。
叞 【子集下】【又字部】 叞 【篇海】紆胃切,音尉。
義同安也。
又火鬥,熨器。
又音鬱。
義同。
古 【醜集上】【口字部】 古 〔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
【爾雅釋詁】古,故也。
【說文】從十,口。
識前言者也。
【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玉篇】久也,始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詩邶風】逝不古處。
【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
【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註】終古,猶言常也。
又賁古,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又姓。
【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古暮切,音顧。
亦作故,義同。
【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
還餘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
古成氏,複姓。
漢廣漢太守古成雲。
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叱 【醜集上】【口字部】 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栗切,音□。
【說文】訶也。
【倉頡篇】大訶爲叱。
【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
【左傳昭二十六年】子囊帶從野洩,叱之。
【公羊傳莊十一年】手劒而叱之。
【史記淮隂侯傳】喑噁叱咤,千人皆廢。
又【集韻】亦作嘯。
【禮內則】不嘯不指。
【註】嘯讀爲叱。
又【集韻】【韻會】□戚悉切,音七。
【集韻】聲也。
【莊子齊物論】叱者吸者。
【註】若叱咄聲。
【陸德明音義】□,昌實反,徐邈音七。
【毛晃曰】從口從七。
或從匕,誤。
右 【醜集上】【口字部】 右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峟。
與祐佑通。
【說文】助也。
【爾雅釋詁】右,導也,勴也,亮也。
【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
【註】左音佐。
【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
【詩大雅】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又左之對也。
【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
【禮少儀】贊幣自左,詔辭自右。
【註】立者尊右。
又上也。
【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
【註】師古曰:右亦上也。
又【循吏傳】文翁以爲右職。
【註】師古曰:右職,縣中高職也。
又強也。
【後漢明帝紀】無令豪右,得固其利。
又官名。
【周禮夏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
【註】羣右,戎右,齊右,道右也。
又姓。
【正字通】漢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巖。
又【廣韻】漢複姓,五氏。
左傳□樂大心爲右師,其後因官爲氏,漢有中郞右師譚。
晉賈華爲右行,因官爲氏,漢有禦史中丞右行綽。
何氏姓苑有右閭、右扈、右南等氏。
又山名,獸名。
【山海經】長右之山有獸,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與侑通。
【周禮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
【註】右讀爲侑。
勸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雲久切,音有。
義同。
○按《集韻》有上去二音,義實相通。
《正韻》於上聲訓左右手,去聲訓右助,二音分二義,非。
又葉以周切,音由。
【詩周頌】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
○按《唐韻》正音以。
今從朱註。
又葉羽軌切,音以。
【詩衞風】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弟葉滿彼反。
【秦風】溯徊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宋玉笛賦】隆崛萬丈,盤石雙起。
丹水湧其左,醴泉流其右。
○按《唐韻》正雲:右古音以歷引經傳子集證之,是直當讀作以,非止葉音矣。
又葉于記切,音異。
【詩小雅】我有嘉賔,中心喜之。
鐘鼓旣設,一朝右之。
喜葉去聲。
又葉演女切,音與。
【陸雲陸丞相誄】乃幹中軍,入作內輔。
公侯陟降,在帝左右。
【說文】本作□,從口從又。
【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
考證:〔又葉于記切,音意。
〕謹按于屬喻母,意屬影母,于記切非意字之音,謹照字母音意改音異。
叴 【醜集上】【口字部】 叴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
【說文】高氣也。
又叴猶,縣名。
【前漢地理志】臨淮郡叴猶縣。
【正字通】漢叴猶,今之泗州。
又叴由,狄國。
【戰國策】智伯欲伐叴由,遺之大鐘,載以廣車,因隨入以兵。
【註】括地志雲:幷州孟縣外城,俗名仇由。
史記樗裡子傳作仇猶,韓非子作仇繇,呂覽作□繇。
【正字通】今太原府孟縣有仇猶城,卽此。
又三隅矛曰叴。
【詩秦風】叴矛鋈錞。
【正韻】詩厹矛,下從厶,與叴不同。
監本叴字雲三隅矛,誤。
○按《廣韻》《集韻》俱雲:叴、厹同。
《正韻》強分爲二,泥。
又□、禸,同。
司 【醜集上】【口字部】 司 〔古文〕□【唐韻】【集韻】息茲切【韻會】新茲切【正韻】相咨切,□音思。
【說文】臣司事於外者。
【玉篇】主也。
【書大禹謨】茲用不犯于有司。
又【高宗肜日】王司敬民。
又【周官】欽乃攸司。
【禮曲禮】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典司五衆。
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水、司木、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
又州名。
【晉書地理志】司州,漢司隸校尉所部。
魏氏置司州。
又【廣韻】姓也。
【左傳】鄭有司臣。
又【正字通】司徒,司馬,司空,皆複姓。
又【集韻】【韻會】【正韻】□相吏切,音笥。
義同。
【前漢敘傳】民具爾瞻,困于二司。
【註】師古曰:司,先字反。
【王粲酒賦】酒正膳夫冢宰是司,虔濯器用,敬滌蘊饎。
又與伺通。
【前漢高五王傳】魏勃常早掃齊相舍人門外,舍人怪之,以爲物而司之,得勃。
又【灌夫傳】太後亦已使□司。
又【容齋隨筆】司有入聲。
如白居易詩: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
一爲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武元衡詩,惟有白鬚張司馬,不言名利尚相從是也。
○按司字有平、去二聲。
白、武二詩所用,當係去聲讀作入聲者,無據,不可從。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戸冬切【集韻】乎攻切,□音。
【玉篇】多言也。
又【廣韻】歌也。
又【廣韻】【集韻】□徒弄切,音洞。
義同。
又【集韻】呼公切,音灴。
歌聲。
又杜孔切,音動。
大歌謂之。
又【廣韻】【集韻】□乎宋切,去聲。
【廣韻】大聲。
又【廣雅】歌也。
又【集韻】【類篇】□胡貢切,音鬨。
義同。
合 【醜集上】【口字部】 合 【唐韻】□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音盒。
【說文】合口也。
又【玉篇】同也。
【易乾卦】保合太和。
【詩小雅】妻子好合。
又配也。
【詩大雅】天作之合。
【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
【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
鹽豉以鬥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
合者,相配耦之言耳。
又會也。
【禮王制】不能五十裡者,不合于天子。
【註】合,會也。
又聚也。
【論語】始有曰:苟合矣。
【註】合,聚也。
又答也。
【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
【註】合,答也。
又閉也。
【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
【註】李奇曰:祛,開散。
合,閉也。
又六合。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
又黍名。
【禮曲禮】黍曰薌合。
又【文中子問易篇】黃帝有合宮之聽。
又合黎,地名。
【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又州名。
【廣韻】秦爲巴郡,宋爲宕渠郡,後魏置合州,蓋涪漢二水合流之處,因以名之。
又參合,代地。
【史記韓王信傳】入居參合。
又鉅合在平原,合騎在高城,□漢侯國。
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重合縣屬勃海郡,合鄕縣屬東海郡。
又合浦,郡名。
□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器名。
【正韻】合子,盛物器。
又【廣韻】姓也。
【左傳】宋大夫合左師。
又子合,西域國名。
【前漢西域傳】西夜國王,號子合王。
【後漢西域傳】子合國,去疏勒千裡。
又通作闔。
【戰國策】意者,臣愚而不闔於王心耶。
【註】闔合同。
又與郃通。
【史記魏世家】築雒隂合陽。
【註】郃水之北。
又【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廢爲合陽侯。
又【唐韻】【正韻】古沓切【集韻】【韻會】葛合切,□音閤。
【廣韻】合,集也。
又【集韻】兩龠爲合。
【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又合龠爲合,十合爲升。
【註】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
又葉許及切,音翕。
【張衡思□賦】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
感鸞鷖之特棲兮,悲淑人之希合。
考證:〔【戰國策】意者,臣愚而不闔王心耶。
〕謹照原文闔字下增於字。
吝 【醜集上】【口字部】 吝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藺。
【說文】恨也。
【易屯卦】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註】夫君子之動,豈取恨辱哉。
故不如舍往吝窮也。
又【繫辭】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又【說文】惜也。
【易說卦】坤爲吝嗇。
【書仲虺之誥】攺過不吝。
【註】無所吝惜。
【論語】使驕且吝。
【註】吝,鄙嗇也。
又與遴通。
【前漢王莽傳】性實遴嗇。
【註】師古曰:遴讀與吝同。
【說文】俗作恡。
【廣韻】俗作□。
又鄙吝之吝亦作悋。
【集韻】或作□□,又鄙吝之吝亦作□。
□ 【未集中】【聿字部】 □ 【字彙補】古文肆字。
註詳七畫。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同□。
否 【醜集上】【口字部】 否 〔古文〕□【唐韻】方九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音缶。
【說文】不也。
【徐鍇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從口。
【集韻】口不許也。
【書益稷】否則威之。
【詩周南】害澣害否。
又【小雅】嘗其旨否。
【集韻】通作不。
又【廣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音痞。
【玉篇】閉不行也。
【廣韻】塞也,易卦名。
又【集韻】【韻會】□補美切,音鄙。
【集韻】惡也。
【正韻】穢也。
【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疏】否爲破敗,臧爲有功。
又【鼎卦】初六,鼎顚趾,利出否。
【註】否,謂不善之物也。
【疏】寫出否穢之物也。
【詩大雅】未知臧否。
【又】邦國若否。
○按《釋文》書益稷,詩烝民,否字俱兼缶鄙二音。
又葉府眉切,音□。
【楚辭九章】心純尨而不洩兮,遭讒人而嫉之。
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淸徵其然否。
又葉方矩切,音甫。
【□琳大荒賦】覽六五之咎休兮,乃貧尼而富虎,嗣反覆其若茲兮,豈雲行之臧否。
厏 【子集下】【廠字部】 厏 【唐韻】【集韻】□側下切,音鮓。
厏厊,不相合。
又【集韻】仕下切,音槎。
義同。
又【正字通】葘格切,音摘。
狹也。
俗作窄。
厖 【子集下】【廠字部】 厖 【唐韻】【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尨。
【說文】石大貌。
從廠,尨聲。
一曰厚也。
【玉篇】大也。
【爾雅釋詁】有也。
【疏】左傳,民生敦厖,言人生聚豐厚大有也。
又姓。
【前漢古今人表】厖圉。
又通作庬。
【前漢司馬相如傳】湛恩庬洪。
又通作蒙。
【韻會】《荀子》引《詩》爲下國駿蒙。
【左傳】厖茸,音蒙。
又【集韻】母項切【韻會】母講切,□音□。
義同。
【韻會】《詩》爲下國駿厖,《毛傳》讀如平聲,鄭箋音上聲。
厽 【子集下】【厶字部】 厽 【唐韻】力委切【集韻】魯水切,□累上聲。
【說文】絫坂土爲牆壁,象形。
又【玉篇】七貪切,音驂。
尙書以爲參字。
又 【子集下】【又字部】 又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
【說文】手也。
象形。
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
【韻會】偏旁作。
又【廣韻】又,猶更也。
又【韻補】葉夷益切,音亦。
復也。
【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爾儀,天命不又。
富音偪。
變 【酉集上】【言字部】 變 〔古文〕□□□【唐韻】祕戀切【廣韻】彼眷切。
【集韻】【韻會】彼卷切,□鞭去聲。
【說文】更也。
【小爾雅】易也。
【廣韻】化也,通也。
【增韻】轉也。
【正韻】攺也。
【易乾卦】乾道變化。
【易解】自有而無謂之變,自無而有謂之化。
【禮王制】一成而不可變。
【註】更也。
【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
【註】變,猶易也。
【前漢循吏傳】漢家承敝通變。
又動也。
【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
【註】變,動也。
【荀子議兵篇】機變不張。
【註】謂器械變動攻敵也。
又權變。
【前漢魏豹傳贊】張耳、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
【文中子述史篇】非君子不可以語變。
【註】變,權也。
反經合道之謂也。
又災異曰變。
【前漢五行志】災異愈甚,天變成形。
又【諸葛豐傳】災變數見。
又死喪曰變。
【穀梁傳昭十五年】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
又姓,見【姓苑】。
又【韻會】平免切,音辨。
正也。
【禮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註】變讀爲辨。
猶正也。
又葉□眠切,音邊。
【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靑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又葉必愼切,音鬢。
【陸雲詩】羽儀未變,葉有客來信。
○按《說文》本從攴,載攴部。
徐曰:攴,有爲也。
精薀從久,俗譌作攵,□非。
字彙已載攴部,是言部重出,下攺從攵,非。
又集韻俗作〈木變〉□,亦非。
□。
考證:〔【禮檀弓】夫子之疾病矣,不可以變。
〕謹照原文疾病改病革。
叜 【子集下】【又字部】 叜 【唐韻】【集韻】□古文叟字。
註詳八畫。
【說文】老也。
從災,又聲。
災者,衰惡也。
【廣韻】老叜。
【集韻】或作□□傁。
口 【醜集上】【口字部】 口 〔古文〕□□【唐韻】苦後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上聲。
【說文】人所以言食也。
象形。
【易頤卦】自求口食。
【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戸口。
【孟子】數口之家。
【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又姓。
【唐韻】今同州有之。
【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又古口,複姓。
【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
【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
【史記範睢傳】北有甘泉谷口。
【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脈時,右口氣息。
【註】右手寸口也。
脈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
【釋名】口,空也。
空上聲。
又葉康杜切,音苦。
【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
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
下葉音戸。
◎按唐韻正,口古音苦。
引朱子韓文考異雲: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
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
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葉音矣。
又葉恪侯切,音彄。
【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号 【醜集上】【口字部】 号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號。
詳虍部號字註。
(號)【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音豪。
大呼也。
【詩大雅】式號式呼。
【小雅】載號載呶。
【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又哭也。
【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
而取之以逃于褒。
又雞鳴也。
【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又【廣韻】胡到切,音号。
名號也。
【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
【註】通同號稱也。
【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
【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
【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
又【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
【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
又【冢人】詔其號。
【註】謂諡號。
又號令也。
【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又號召也。
【齊語】使周遊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又葉胡溝切。
【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
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
【集韻】本作号,又作唬。
毛氏曰:從口從丂,丂音考,俗從号,非。
又作號,□俗字。
號字從□作。
歎 【備考】【醜集】【口字部】 歎 【龍龕】音以。
又【川韻】作又字。
(嘆)〔古文〕□【唐韻】【集韻】他案切【正韻】他晏切,□音炭。
【說文】吞歎也。
一曰太息也。
與歎同。
又【廣韻】【集韻】他幹切【正韻】他丹切,□音灘。
義同。
【詩王風】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釋文】嘆,本亦作歎,吐丹反,協韻也。
又【大雅】而無永嘆。
【釋文】歎,他安反,字或作嘆。
又葉他絹切,音□。
【曹植賦】入空室而獨倚,對牀幃而切歎。
歎葉上見。
又葉他涓切,音天。
【曹大家東征賦】陟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
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
吓 【醜集上】【口字部】 嚇 【唐韻】呼訝切【集韻】虛訝切,□音罅。
【集韻】亦作赫。
【詩大雅】反予來赫。
【箋】口拒人謂之赫。
【釋文】赫亦作嚇,鄭:許嫁反。
【莊子秋水篇】鴟得腐,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註】司馬雲:怒其聲,恐其奪己也。
【釋文】嚇,許嫁反。
【集韻】亦作哧。
又【廣韻】笑聲。
又【廣韻】呼格切【集韻】郝格切,□音赫。
義同。
【詩大雅釋文】毛音許白反。
【莊子秋水篇釋文】又許伯反。
又【廣韻】怒也。
【集韻】通作赫。
或作奭。
吩 【醜集上】【口字部】 吩 【集韻】與噴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同腦。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醜兇切【集韻】癡兇切,□音蹱。
與傭同。
【集韻】均也,直也。
又【五音集韻】餘封切,音容。
義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同聵。
勇 【子集下】【力字部】 勇 【唐韻】餘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音湧。
【說文】氣也。
一曰健也。
從力,甬聲。
【玉篇】果決也。
【廣韻】猛也。
【增韻】銳也,果敢也。
《左傳文二年》共用之謂勇。
【論語】勇者不懼。
【老子道德經】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考證:〔【說文】氣也。
一曰,健也。
從力,甬聲。
勇者,用也,共用之謂勇。
〕謹按勇者用也說文無此語。
共用之謂勇係左傳文,亦非說文。
謹改爲左傳文二年共用之謂勇,移在論語二字上。
卄 【子集下】【十字部】 卄 【玉篇】如拾切。
二十幷也。
今直爲二十字。
【廣韻】廿,人執切,音入。
今作卄。
【集韻】【韻會】□作廿。
【說文】廿,二十幷也。
古文省。
【徐曰】自古以來,書二十字從省,倂爲廿字也。
勥 【子集下】【力字部】 勥 【唐韻】其兩切【集韻】巨兩切,□強上聲。
【說文】迫也。
【廣韻】追也,勉力也。
又【集韻】渠良切,音強。
義同。
又【集韻】舉兩切,音繦。
勥,力拒也。
勭 【子集下】【力字部】 勭 【集韻】徒東切,音童。
成人也。
又杜孔切,童上聲。
作也。
勻 【子集下】【勹字部】 勻 【唐韻】羊倫切【集韻】【韻會】兪倫切,□音雲。
【說文】少也。
從勹從二。
指事也。
一曰均也。
【玉篇】齊也。
【廣韻】徧也。
【杜甫麗人行】肌理細膩骨肉勻。
又【集韻】規倫切,音君。
與均同。
厣 【子集下】【廠字部】 厴 【五音集韻】於琰切,音黶。
蟹腹下也。
匡 【子集下】【匚字部】 匡 【唐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正韻】曲王切,□音劻。
【說文】飯器也,筥也。
一曰正也。
【論語】一匡天下。
【前漢揚雄傳】匡雅頌。
又【玉篇】方正也。
【爾雅釋詁】匡,方也。
【詩小雅】旣匡旣敕。
又救也。
【書盤庚】不能胥匡以生。
【孝經事君章】匡救其惡。
又斜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雖敝,不匡。
又【廣韻】輔助也。
【前漢宣帝紀】以匡朕之不逮。
又地名。
【韻會】□留有匡城。
又姓。
【風俗通】匡,魯邑也。
句須爲之宰,其後氏焉。
漢有匡衡。
又與恇同。
恐也。
【禮禮器】年雖大,殺衆不匡懼。
又與眶同。
目匡也。
【史記淮南王安傳】涕滿匡而橫流。
又烏光切,音汪。
與尩通。
廢疾也。
【荀子正論篇】傴巫跂匡大。
跂原字從攴作。
考證:〔【禮禮器】年雖大,殺衆不匡。
〕謹照原文匡下增懼字。
匳 【子集下】【匚字部】 匳 【唐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
【說文】本作籢。
鏡籢也。
今作匳。
又【廣韻】盛香器也。
【韻會】俗作奩。
醫 【子集下】【匸字部】 醫 【唐韻】【正韻】于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音翳。
【說文】盛弓弩矢器。
從匸,從矢亦聲。
【齊語】兵不解醫。
又【玉篇】所以蔽矢也。
或作翳。
(醫)【唐韻】【韻會】於其切【正韻】於宜切,□音翳。
【說文】治病工也。
【禮曲禮】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史記扁鵲傳】爲醫或在齊,或在趙。
又官名。
【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註醫師,衆醫之長也。
【後漢百官志】太醫令一人六百石。
【註】掌諸醫。
又蟲名。
【崔豹古今注】蝘蜓,一名蛇醫。
又【集韻】或作毉。
【後漢郭玉傳】毉之爲言意也。
又【集韻】【正韻】□隱綺切,音倚。
【韻會】飮也。
【五音集韻】梅漿也。
【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二曰醫。
【註】醴濁釀酏爲之則少淸矣。
又【集韻】或作醷,亦作臆。
【周禮天官酒正註】鄭司農說,《內則》漿水臆,醫與臆音亦相似,文字不同,記之者各異耳。
此皆一物。
【釋文】醷,本又作臆。
又【集韻】壹計切,音醫。
【周禮六飮】一曰醫。
徐仙民讀。
(醫)考證:〔【周禮天官】醫師。
【註】醫師,衆醫之長。
【疏】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謹照原文改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註醫師,衆醫之長也。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羊益切【集韻】夷益切,□音繹。
【廣韻】川。
匼 【子集下】【匸字部】 匼 【韻會】【正韻】□鄔感切,音闇。
奄媚,迎合也。
【唐書蕭復傳】盧杞諂諛阿匼。
又烏匼,巾名。
【杜甫晚涼詩】晚風爽烏匼,筋力蘇摧折。
博 【子集下】【十字部】 博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邦入聲。
【說文】大通也。
從十尃。
尃,布也,亦聲。
【徐曰】十者,成數也。
【玉篇】廣也,通也。
【增韻】普也。
【荀子修身篇】多聞曰博。
又【韻會】貿易也。
古琴曲有不博金。
又六博,局戲。
【家語】君子不博,爲其兼行惡道故也。
又州名。
【韻會】春秋,齊之聊攝隨爲博州。
又姓。
【韻會】古有博勞,善相馬。
【子集下】【力字部】【集韻】思沈切,音審。
□。
勯 【子集下】【力字部】 勯 【集韻】多寒切,音丹。
力竭也。
【呂覽】烏獲引牛尾絕,力勯而牛不行。
匑 【子集下】【勹字部】 匑 【唐韻】居戎切【韻會】居雄切,□音弓。
【玉篇】匑匑,謹敬貌。
【韻會】或作匔。
又【唐韻】去宮切,音芎。
又【玉篇】【集韻】【類篇】□丘六切,音麯。
義□同。
或作趜。
協 【子集下】【十字部】 協 〔古文〕旪【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挾。
【說文】衆之同和也。
從劦,十聲。
【書堯典】協和萬邦。
【臯陶謨】同寅協恭。
又【爾雅釋詁】服也。
【疏】協者,和合而服也。
【書微子之命】下民祇協。
【晉書虞溥傳】崇尚道素,廣開學業,讚協時雍,光揚盛化。
又【集韻】與劦通。
【山海經】惟號之山,其風若劦。
通作協。
又作汁。
【周禮註】卿士汁日。
【張衡西京賦】五緯相汁。
卓 【子集下】【十字部】 卓 〔古文〕□□□□【唐韻】【正韻】竹角切【集韻】【韻會】側角切,□音涿。
【說文】高也。
早上爲卓。
隸作卓。
【揚子法言】顏苦孔之卓。
【註】顏之苦亡它,惟苦孔子之道卓然高堅也。
又【釋名】超卓也。
舉腳有所卓越也。
又姓。
【後漢卓茂傳】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
卡 【子集下】【蔔字部】 卡 【字彙補】從納切,音雜。
楚屬關隘地方設兵立塘,謂之守卡。
卭 【子集下】【卩字部】 卭 邛字之譌。
【韻會】毛氏曰:邛,從邑從工。
廁 【寅集下】【廣字部】 廁 【唐韻】【集韻】【韻會】初吏切【正韻】初寺切,□颸去聲。
【說文】廁,淸也。
【玉篇】圊溷也,雜也。
【釋名】廁,言人雜在上,非一也。
或曰溷,言溷濁也。
或曰圊,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淸也。
【史記項羽紀】沛公起如廁。
又牀邊側謂之廁。
【前漢汲黯傳】衞靑侍中,上常踞廁視之。
【註】應劭曰:牀邊側也。
又【韻會】高岸夾水曰廁。
【前漢劉向傳】北臨廁。
【註】服虔曰:廁側近水。
又【廣韻】閒也,次也。
【史記樂毅傳】廁之賔客之中。
又【集韻】察色切,音測。
側也。
【莊子外物篇】廁足而墊之。
厪 【子集下】【廠字部】 厪 【唐韻】渠遴切,音僅。
小屋。
又【前漢鄒陽傳】茅焦亦厪脫,死如毛氂耳。
【註】師古曰:厪,少也。
吣 【醜集上】【口字部】 吣 【玉篇】同吢。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與腤同。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同臇。
厹 【子集下】【厶字部】 厹 【唐韻】巨鳩切,音裘。
同叴。
三隅矛。
【詩秦風】叴矛鋈錞。
又【廣韻】氣高也。
叒 【子集下】【又字部】 叒 【唐韻】而灼切,音若。
榑桑,叒木。
【說文】日初出東方暘谷,所登榑桑叒木也。
【徐曰】叒亦木名。
東方自然之神木。
又【精薀】叒,順也,道相似也。
古人發明取友之義,從三又會意,同心同德,而後可相與輔翼也。
桑字從此,象衆手之形,非取其義。
【正譌】二又爲友,三又爲叒,所助者多,故爲順也。
會意。
叫 【醜集上】【口字部】 叫 【唐韻】【正韻】吉弔切【集韻】【韻會】古弔切,□音訆。
【說文】嘑也。
【詩小雅】或不知叫號。
【釋文】叫本又作嘂。
又叫叫,遠聲也。
【揚雄解難】大語叫叫。
又叫奡,高舉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糾蓼叫奡。
又色叫。
【麈史】王德用召入兩府,有幹薦舘職者。
王曰:某武人,素不閱書,若奉薦則色叫矣。
今人以事理不相當爲色叫,本此。
又【集韻】【韻會】□古幼切,音救。
【集韻】聲也。
【莊子齊物論】叫者譹者,郭象讀。
【前漢昌邑王傳】遂叫然號曰。
【玉篇】同噭。
【集韻】或作嘄□。
俗作呌,非。
考證:〔【司馬相如大人賦】糾廖叫奡。
〕謹照原文糾廖改糾蓼。
吪 【醜集上】【口字部】 吪 【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
【說文】動也。
【詩王風】尚寐無吪。
【傳】吪,動也。
【釋文】吪,本亦作訛。
又【小雅】或寢或訛。
【玉篇】引《詩》作吪。
【廣韻】本作訛,亦作譌。
【小雅釋文】韓詩作譌。
譌,覺也。
又【廣韻】化也。
【詩豳風】周公東征,四國是吪。
【傳】吪,化也。
【釋文】吪,又作訛。
又【廣韻】謬也。
又【集韻】【韻會】□乎瓜切,音譁。
口開也。
【集韻】或作□,僞。
呹 【醜集上】【口字部】 呹 【集韻】弋質切,音逸。
【玉篇】牛羊呞草貌。
【集韻】羊呞貌。
又【集韻】疾也。
又勑栗切,音抶。
聲也。
【揚雄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根兮,聲駍隱而歷鐘。
【註】師古曰:風之動樹,聲響振起衆根,合同駍隱,而盛歷入殿上之鐘也。
薌,讀與響同。
呹,醜乙反。
考證:〔【揚雄甘泉賦】薌呹肹以棍根兮。
〕謹照原文肹改肸。
棍改掍。
唋 【醜集上】【口字部】 唋 【集韻】通都切,音。
【玉篇】吐也。
勱 【子集下】【力字部】 勱 【唐韻】莫話切【集韻】【韻會】莫敗切【正韻】莫懈切,□音邁。
【說文】勉力也。
【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又【韻會】通作邁。
左傳引書,臯陶邁種德。
註勉也。
匌 【子集下】【勹字部】 匌 【唐韻】口荅切【集韻】渴合切,□音溘。
【說文】帀也。
【廣韻】周帀也。
又【木華海賦】磊匒匌而相豗。
【註】磊,大石。
匒匌,重疊也。
又蓊匌,氣蓊鬱也。
【杜甫三川觀水漲詩】蓊匌川氣黃。
又【唐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鴿。
又【集韻】【類篇】□曷閤切,音郃。
義□同。
【玉篇】或作佮合。
【原】合奇字作匌。
匌合通。
十 【子集下】【十字部】 十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
【說文】十,數之具也。
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
易,數生于一,成于十。
【易繫辭】天九地十。
【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又通作什。
【孟子】或相什百。
【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
【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又【陸遊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
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
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
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千 【子集下】【十字部】 千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
【說文】十百也。
又【廣韻】漢複姓。
又【韻補】葉雌人切,請平聲。
【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
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單 【醜集上】【口字部】 單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丹。
【說文】大也。
又【書洛誥】乃單文祖德。
【傳】單,盡也。
【詩小雅】俾爾單厚。
【箋】單,盡也。
【禮郊特牲】惟爲社事單出裡。
【鄭語】夏禹能單平水土。
【晉語】單善而內辱之。
又【揚雄甘泉賦】單埢垣兮。
【註】單,周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母單縣。
又【廣韻】單複也。
【正字通】單者,複之對也。
【杜甫詩】歲暮衣裳單。
又【玉篇】一也,隻也。
【詩大雅】其軍三單。
【箋】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爲羨,單者無羨卒也。
【禮禮器】鬼神之祭單席。
【史記信陵君傳】今單車來代之。
【後漢耿恭傳】以單兵固守孤城。
又【高彪傳】家傳單寒。
又姓。
【廣韻】可單氏,後攺爲單氏。
又【集韻】唐幹切,音壇。
亦姓也。
鄭有櫟邑大夫單伯。
通作檀。
又【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
【廣韻】單于。
【前漢匈奴傳】單于者,廣大之貌也。
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
【釋文】單音蟬,又音丹,或音善。
又【廣韻】【韻會】常演切【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
【玉篇】大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山陽郡單父縣。
【註】師古曰:音善甫。
又姓。
【廣韻】單襄公之後。
【史記儒林傳】桓生單次。
【註】單音善,單姓,次名。
又人名。
【書序】咎單作明居。
【傳】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
【註】單音善。
又【集韻】齒善切,音闡。
與嘽同。
詳後嘽字註。
又【集韻】黨旱切【正韻】多簡切,□音狚。
【集韻】本作亶,多穀也。
一曰誠也,厚也。
【書洛誥】乃單文祖德。
【釋文】單音丹,又丁但反,信也。
【詩小雅】俾爾單厚。
【傳】單,信也,或曰厚也。
【釋文】單,毛音都但反,鄭音丹。
又【周頌】單厥心。
【傳】單,厚也。
【釋文】都但反。
又通亶。
【史記歷書】端蒙單閼二年。
【註】單閼,一作亶安。
又【集韻】徒案切,音憚。
與□同,□狐,邑名。
又【集韻】【正韻】□之膳切,音戰。
單至,輕發之貌。
又【集韻】【韻會】□時戰切,音繕。
單父,邑名。
亦姓。
考證:〔【揚雄甘泉賦】單倦垣兮。
〕謹照原文倦改埢。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與肩同。
卻 【子集下】【卩字部】 卻 【唐韻】俗卻字。
(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
【說文】節欲也。
從卩,谷聲。
【增韻】止也,不受也。
【孟子】卻之爲不恭。
又【廣韻】退也。
【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
【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
【疏】卻,仰也,謂仰於地。
【韻會】俗作卻。
又訛作。
収 【子集下】【又字部】 収 【廣韻】收俗作収。
取 【子集下】【又字部】 取 【唐韻】七庾切【集韻】【韻會】【正韻】此主切,□娶上聲。
【說文】捕取也。
從又耳。
【玉篇】資也,收也。
【廣韻】受也。
【增韻】索也。
【禮儒行】力行以待取。
【史記魯仲連傳】爲人排難解紛,而無取也。
【管子白心篇】道者,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
又【韻會】凡克敵不用師徒曰取。
又【前漢王莽傳】考論五經,定取禮。
【註】師古曰:取,讀曰娶。
又【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音趨。
【集韻】取慮,縣名,在臨淮。
又【集韻】雌由切,音秋。
【前漢地理志】□留浚儀。
【註】師古曰:取慮,縣名。
音秋盧。
取又音趨。
又【集韻】【韻會】【正韻】□此苟切,音趣。
【杜甫遭田父泥飮詩】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
呌婦開大瓶,盆中爲吾取。
感此氣揚揚,須知風化首。
又【正韻】索也。
【詩小雅】如酌孔取。
【箋】謂度所勝多少。
又【六書本義】□通用伸,伸通取。
訓索,取轉聲,與娶趣字同。
又【古文奇字】朱謀曰:古文取,疑當從與聲。
人與而我取也。
向 【醜集上】【口字部】 向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蠁。
【說文】北出牖也。
從宀從口。
【註】牖所以通人氣,故從口。
【玉篇】窻也。
【詩豳風】塞向墐戸。
【傳】北出牖也。
【疏】士虞禮註雲:嚮、牖一名也。
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雲北出牖也。
【廣韻】嚮與向通用。
【集韻】亦作□。
【正韻】亦作鄕。
【禮明堂位】刮楹達鄕。
◎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
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
【戰國策】西向事秦。
【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又或作嚮。
【易說卦】嚮明而治。
亦作鄕。
【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又【集韻】趣也。
又【韻會】救也。
又昔也。
【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
亦通作鄕。
【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
【廣韻】姓也。
【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
【釋文】向,舒亮反。
又【玉篇】地名。
【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
【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
【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
【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
【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
【註】在□川長社縣東北。
【後漢郡國志】□川郡有向鄕。
又【集韻】國名。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
【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
【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又【集韻】【正韻】□許兩切,音嚮。
【集韻】人字。
【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
【註】叔肸,叔向也。
【釋文】向,許文反。
【前漢□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又【正韻】古文嚮字。
註詳十六畫。
考證:〔【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肹告于諸侯。
【註】叔肹,叔向也。
〕謹照原文兩肹字□改肸。
呗 【醜集上】【口字部】 唄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薄邁切,音敗。
【玉篇】梵音聲。
【集韻】西域謂頌曰唄。
【法苑】西方之有唄,猶東國之有讚。
讚者,從文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