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章。
唄者,短偈以流頌。
比其事義,名異實同。
呦 【醜集上】【口字部】 呦 【廣韻】【集韻】於虬切【韻會】幺虬切,□音幽。
【說文】鹿鳴聲也。
【詩小雅】呦呦鹿鳴。
【說文】或作□。
【玉篇】或作□。
又【集韻】於求切,音憂。
又於糾切,黝上聲。
義□同。
又【集韻】於敎切,音靿。
敎也。
勴 【子集下】【力字部】 勴 【廣韻】良倨切【集韻】【韻會】【正韻】良據切,□音慮。
【說文】助也。
本作□,從力從非慮聲。
或作勴。
【爾雅註】勴,謂贊勉也。
不以力助,以心助也。
【集韻】或作。
勶 【子集下】【力字部】 勶 【集韻】直列切,音轍。
本作撤,去也。
通作徹。
【說文】發也。
【正譌】徹通也。
古文作勶。
又【集韻】敕列切,音徹。
義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玉篇】古腵切。
【廣雅】□,不密。
□。
穻 【午集下】【穴字部】 穻 【集韻】邕俱切,音紆。
牖也。
又【字彙補】古宇字。
見漢孔耽□。
匃 【子集下】【勹字部】 匃 【唐韻】古達切【集韻】【正韻】居曷切,□音葛。
【玉篇】乞也,行請也,取也。
【集韻】求也。
【前漢□湯傳】匃貸無節。
【西域傳】乞匃無所得。
又與也。
【西域傳】我匃若馬。
【後漢竇武傳】載肴糧于道,匃施貧民。
又【玉篇】同丐。
【廣韻】【集韻】亦作丐。
【唐書杜甫傳贊】殘膏賸馥,沾丐後人。
又【唐韻】古泰切【集韻】丘蓋切【韻會】【正韻】居大切,□音蓋。
義同。
匈 【子集下】【勹字部】 匈 【唐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胸。
【說文】膺也,從勹兇聲。
【前漢司馬相如傳】其於匈中,曾不蔕芥。
【楚辭哀時命】惟煩懣而盈匈。
又【前漢高帝紀】天下匈匈。
【註】匈匈,喧擾之意。
又【正韻】匈匈,讙議之聲。
【荀子天論篇】君子不爲小人之匈匈也,而輟其行。
又【韻會】【正韻】□許用切,兄去聲。
義同。
匙 【子集下】【匕字部】 匙 【唐韻】是支切【集韻】【韻會】常支切【正韻】辰之切,□是平聲。
【說文】匕也。
從匕,是聲。
【蔡襄茶錄】茶匙要擊拂有力。
又鑰匙。
【黃庭經】玉匙金鑰常完堅。
又通作鍉。
【後漢隗囂傳】侍奉盤錯鍉,割牲而盟。
【集韻】或作,亦作。
□ 【備考】【未集】【耒字部】 □ 【龍龕】同耨。
匚 【子集下】【匚字部】 匚 〔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
【說文】受物之器。
【肯棨錄】一鬥曰匚。
【六書正譌】本古方字,借爲受物器。
【六書故】匚,器之爲方者也。
又通作筐。
【通雅】匚爲古筐。
又【集韻】放古作匚。
註見攴部四畫。
【子集下】【刀字部】【集韻】離珍切,音鄰。
削也。
匵 【子集下】【匚字部】 匵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
【說文】匱也。
【廣韻】函也。
【前漢五行志】乃匵去之。
【註】師古曰:匵,匱也。
又【韻會】匵通作櫝。
【前漢楊王孫傳】窾木爲匵。
【註】師古曰:匵卽櫝字。
午 【子集下】【十字部】 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疑古切,音五。
【說文】牾也。
五月隂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
【徐曰】五月陽極隂生。
仵者,正衝之也。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
【淮南子時則訓】鬥五月指午。
又【廣韻】交也。
【韻會】一縱一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
【儀禮特牲饋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
【註】縱橫割也。
【禮內則】男角女羈。
【註】午達曰羈。
【疏】度尺而午,令女剪髮,留其頂上,縱橫各一,相通達也。
【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
【註】旁午,分布也。
又舛午,違背也。
見【前漢劉向傳】。
又【前漢劉向傳】水旱飢蝝,蠭午□起。
【註】猶雜沓也。
又【段成式詩】良人爲漬木瓜水,遮卻紅腮交午痕。
又【韻會】馬屬午。
晉姓司馬,因攺司馬官爲典午。
卒 【子集下】【十字部】 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藏沒切,尊入聲。
【說文】隸人給事者。
【周禮地官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
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
又【唐韻】子律切【集韻】【韻會】卽聿切【正韻】卽律切,□音啐。
【爾雅釋詁】盡也。
【疏】終盡也。
【詩衞風】畜我不卒。
又【爾雅釋言】巳也。
【禮曲禮】大夫死曰卒。
又【唐韻】【集韻】【正韻】倉沒切【韻會】蒼沒切,□村入聲。
【廣韻】急也。
【韻會】匆遽之貌。
【前漢司馬遷傳】卒卒無須臾之閒。
【趙充國傳】則亡以應卒。
【註】卒謂暴也。
又與倅同,音翠。
副貳也。
【禮燕義】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
又【集韻】崒亦作卒。
又【韻補】葉將遂切,音翠。
【左思吳都賦】雕題之士,鏤身之卒。
比飾虬龍,蛟螭與對。
又葉昌悅切,音測。
【蘇轍功臣寺詩】流傳後世人,談笑資口舌。
是非亦已矣,興廢何倉卒。
考證:〔【左思吳都賦】雕題之士,鏤身之卒。
比飭虬龍,蛟螭與對。
〕謹照原文比飭改比飾。
卙 【子集下】【十字部】 卙 【集韻】卽入切,音。
【說文】卙卙,盛也。
汝南名蠶盛曰卙。
又【玉篇】會聚也。
又【集韻】叱入切,音出。
義同。
【廣韻】作斟。
卛 【子集下】【十字部】 卛 【韻會】古文率字。
註詳□部六畫。
卼 【子集下】【卩字部】 卼 【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兀。
【博雅】危也。
【易困卦】上九困于葛藟,于臲卼。
【韻會】或作。
古文易作倪。
又【集韻】或作□□。
又【韻會】通作杌。
【書】邦之杌隉。
又【正韻】兀亦作卼。
【廣韻】作□。
□ 【未集下】【至字部】 □ 【正韻】偶許切,音語。
鉏□。
【正字通】齲鋙通。
從齬字爲正。
【同文舉要】□訓臥室,非。
廠 【子集下】【廠字部】 廠 【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音漢。
【說文】山石之厓巖,人可居。
象形。
【集韻】籀作厈。
【六書本義】廠,水厓高者。
岸厈同。
又【唐韻】呼旱切【集韻】許旱切,□音。
義同。
又【集韻】魚杴切,音嚴。
或省作廠。
(廠)【廣韻】【正韻】昌兩切【集韻】【韻會】齒兩切,□音敞。
【廣韻】露舍也。
【集韻】屋無壁也。
又【廣韻】【正韻】□尺亮切。
音唱。
義同。
【寅集上】【宀字部】【玉篇】古文旁字。
註詳方部六畫。
勽 【子集下】【勹字部】 勽 【唐韻】【集韻】□武粉切,音刎。
覆也。
又【集韻】薄皓切,音抱。
義同。
【韻會】菢或作勽,亦作抱。
又【集韻】皮敎切,音泡。
鳥伏卵。
勿 【子集下】【勹字部】 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物。
【說文】勿,州裡所建旗。
象其柄,有三遊,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
【集韻】或作□。
又通作物。
【周禮春官司常】九旗雜帛爲物。
又【玉篇】非也。
【廣韻】無也。
【增韻】毋也。
【韻會】莫也。
【通志】勿,州裡之旗也。
而爲勿不之勿,借同音,不借義。
【論語】非禮勿視。
【朱註】勿者,禁止之辭。
又【韻會】愨愛貌。
【禮祭義】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
【註】猶勉勉也。
又【六書正譌】事物之物,本隻此字,後人加牛以別之。
又【顏氏家訓篇】書翰稱勿勿,不知所由。
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
及考《說文》乃知怱遽者稱爲勿勿。
【東觀餘論】今俗勿中加點作匆,爲怱遽字,彌失眞矣。
又【正韻】莫勃切,音沒。
掃塵也。
【禮曲禮】勿驅塵。
考證:〔【禮祭義】勿勿乎其欲響之也。
〕謹照原文乎字改諸字。
欲字下增其字。
響字改饗字。
北 【子集下】【匕字部】 北 〔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
【說文】乖也。
從二人相背。
【徐曰】乖者,相背違也。
【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
【玉篇】方名。
【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
【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
北,伏也。
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又【廣韻】奔也。
【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
【集韻】違也。
【正韻】分異也。
【書舜典】分北三苗。
【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匠 【子集下】【匚字部】 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亮切,牆去聲。
【說文】木工也。
從匚從斤。
斤,所作器也。
【廣韻】工匠。
【孟子】梓匠輪輿。
又姓。
【風俗通】凡氏于事,巫蔔陶匠是也。
【醜集上】【口字部】【篇海】陟栗切,音窒。
齧也。
〇按字義與咥同,音與同,疑卽二字之譌。
卍 【子集下】【十字部】 卍 【字彙補】內典萬字。
【苑鹹詩】蓮花卍字總由天。
印 【子集下】【卩字部】 印 〔古文〕□【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因去聲。
【說文】執政所持信也。
從爪從卪。
卪象相合之形。
今文作卩,瑞信也。
手爪以持印。
會意。
【廣韻】符,印也。
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
【增韻】刻文合信也。
【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
【註】師古曰:刻文雲:某官之印。
又姓。
【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厚 【子集下】【廠字部】 厚 〔古文〕垕□【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上聲。
【說文】山陵之厚也。
【玉篇】不薄也,重也。
【易廣】博厚配天地。
又【戰國策】非能厚勝之也。
【註】厚,猶大也。
又【增韻】醲也。
又【廣韻】姓也。
出《姓苑》。
又諡法,思慮不爽曰厚。
厡 【子集下】【廠字部】 厡 【玉篇】魚袁切。
泉水也。
今作源。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彙補】與同。
廚 【寅集下】【廣字部】 廚 【唐韻】直株切【集韻】【韻會】重株切,□音躕。
【說文】庖屋也。
【孟子】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又【玉篇】主也。
【後漢黨錮傳】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嚮,王章,爲八廚。
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
又櫝也。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嘗以一廚畫寄桓□。
【南史齊陸澄傳】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又馗廚,菌也。
【爾雅釋草】中馗菌。
【註】地蕈也。
今江東人名爲土菌。
亦曰馗廚。
又木名。
【集韻】斯條國有廚木,汁肥,可用之煑餅。
【廣韻】俗作廚。
厮 【子集下】【廠字部】 厮 "【唐韻】息移切【正韻】相咨切,□音斯。
同廝。
【韻會】廝,通作厮。
【史記蘇秦傳】厮徒十萬。
【前漢□餘傳】有厮養卒。
【註】厮,取薪者也。
又【揚雄傳】蹂屍輿厮。
【註】厮,破折也。
音斯。
又【西域傳】尚書厮留甚衆。
【註】厮留,言其前後離厮,不相還及也。
(廝)【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音斯。
【玉篇】使也,賤也。
【唐韻】養也。
【集韻】析薪養馬者。
【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
【註】艾草爲防者曰厮。
【揚子方言】官婢,女厮,謂之娠。
【註】女廝者,婦人給使,亦謂之娠。
又【韻會】亦作廝。
【史記蘇秦傳】厮徒十萬。
【張耳傳】厮養卒。
又【正韻】與釃通。
【唐書高儉傳】附故渠厮引旁出。
又與撕通。
【集韻】撕,亦作厮。
【玉篇】一作。
" 去 【子集下】【厶字部】 去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
【說文】人相違也。
【廣韻】離也。
【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
【玉篇】行也。
【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又棄也。
【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
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
【集韻】徹也。
又藏也。
【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註】去,收藏也。
又【集韻】或作弆。
【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
【註】弆,亦藏也。
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
疾走。
【正字通】同驅。
【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
蔔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受 【子集下】【又字部】 受 〔古文〕□【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壽。
【說文】相付也。
【玉篇】得也。
【易旣濟】實受其福。
【詩大雅】受天之祜。
又承也。
【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又盛也。
【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又容納也。
【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
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
【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葉下昊。
昊,許□切。
○按受字《韻書》無去聲。
又葉音暑。
【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
乃雋不疑,奉霍不受。
【韻會】毛氏曰:從□從冖。
俗或作□,非。
□音胡到切,下從丈。
叛 【子集下】【又字部】 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薄半切,音畔。
【說文】半也。
從半,反聲。
【徐曰】離叛也。
【廣韻】奔他國也。
又【韻會】通作畔。
【前漢高帝紀】漢王幷關中,而齊梁畔之。
又【集韻】【韻會】□普半切,音判。
煥也。
【張衡西京賦】譬衆星之環北極,叛赫戲以煇煌。
【註】言宮觀臺榭周于正殿,猶衆星環拱,光耀布散也。
又【集韻】或從火作炍。
秗 【午集下】【禾字部】 秗 【集韻】飫,古作秗。
註詳食部四畫。
匍 【子集下】【勹字部】 匍 【唐韻】【正韻】薄胡切【集韻】【韻會】蓬晡切,□音蒲。
【說文】手行也。
從勹,甫聲。
【玉篇】匍,匐伏也。
手行盡力也,顚蹶也。
餘詳匐字註。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
義同。
【集韻】或作扶。
○按此字下《正字通》尚有訇字,己入言部,重出,今刪。
匩 【子集下】【匚字部】 匩 【說文長箋】匡本字。
【篇海類編】同邼。
吀 【醜集上】【口字部】 吀 【字彙】與哶同。
卽楚姓也。
【史記孟子傳】楚有屍子,長盧,阿之吀子焉。
【註】索隱曰:吀音羋。
別錄作羋子。
正義曰:藝文志雲:吀子十八篇。
○按《漢書》藝文志,今本作羋子。
顏師古音弭,是羋、吀通也。
俗本《史記》譌作籲,韻書皆不載吀字。
吇 【醜集上】【口字部】 吇 【集韻】祖似切,音子。
吇吇,鳥聲。
卲 【子集下】【卩字部】 卲 【唐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音劭。
【說文】高也。
從卪,召聲。
年高德卲。
從邑,誤。
【揚子法言】種蠡不彊諫而山棲,賢不足卲也。
又【集韻】時饒切,音韶。
義同。
厈 【子集下】【廠字部】 厈 【玉篇】籀文廠字。
厓 【子集下】【廠字部】 厓 【唐韻】五佳切【集韻】【韻會】宜佳切,□音崖。
【說文】山邊也。
從廠,圭聲。
【韻會】或作崖,今山崖字皆作崖。
又【爾雅釋丘】望厓灑而高。
【疏】厓,水邊也。
【玉篇】或作涯。
又【韻會】珠厓,郡名。
漢武帝置地居海中,厓岸出珠,故曰珠厓。
【前漢武帝紀】珠崖,亦作珠厓。
又借作睚。
【前漢孔光傳】厓眥莫不誅傷。
【註】師古曰:厓音崖。
又【集韻】魚羈切,音宜。
義同。
【揚雄甘泉賦】樵蒸焜上,配藜四施。
北爌幽都,南煬丹厓。
又牛懈切,音□。
同睚,目際也。
一曰怒視。
或作□□□。
【子集下】【入字部】【佩觿辨證】音骨。
出也。
□ 【備考】【未集】【自字部】 □ 【字彙補】同衂。
厠 【子集下】【廠字部】 厠 〔古文〕□【正韻】初寺切。
同廁。
【說文】淸也。
又閒也,雜也,次也。
叉 【子集下】【又字部】 叉 【唐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音差。
【說文】手指相錯。
【玉篇】指相交也。
【增韻】俗呼拱手曰叉手。
【柳宗元詩】入郡腰常折,逢人手盡叉。
又【酉陽雜俎】蘇都識匿國有夜叉城,城舊有野叉,其窟見在。
【唐書酷吏傳】監察禦史李全交酷虐,號鬼面夜叉。
又【唐韻】楚佳切【集韻】初佳切【正韻】初皆切,□音釵。
義同。
又【正韻】婦人□笄,同釵。
又【正韻】兩枝也。
叙 【子集下】【又字部】 叙 【正字通】俗敍字。
○按敍本從攴從餘。
今作叙,從又,誤。
句 【醜集上】【口字部】 句 【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音屨。
【玉篇】止也,言語章句也。
【類篇】詞絕也。
【詩關雎疏】句古謂之言。
秦漢以來,衆儒各爲訓詁,乃有句稱。
句必聯字,而言句者,局也。
聮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
又僂句,地名,龜所出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
又【禮樂記】句中鉤。
【疏】謂大屈也。
言音聲大屈曲,感動人心,如中當於鉤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句兵欲無彈。
【註】句兵,戈戟屬。
【釋文】句,俱具反。
又音鉤。
又【史記叔孫通傳】臚句。
【註】上傳語告下爲臚,下告上爲句。
又高句驪,遼東國名,漢爲縣。
【前漢地理志】元菟郡高句驪。
又句容,縣名。
【地理志】丹陽郡句容縣。
又【廣韻】古□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遘。
【廣韻】句當。
【宋史曹彬傳】江南句當公事回。
又姓。
【華陽國志】王平,句扶,張翼,廖化□爲將。
時人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又【類篇】拘也。
又與彀同。
【詩大雅】敦弓旣句。
【釋文】句,說文作彀。
張弓曰彀。
又【唐韻】【集韻】古侯切【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
俗作勾。
【說文】曲也。
【禮月令】句者畢出。
【左傳哀十七年】越子爲左右句卒。
【註】鉤伍相著,別爲左右屯。
【前漢趙充國傳】入鮮水北句廉上。
【註】句廉,渭水岸曲而有廉稜也。
又【集韻】亦作區。
【禮樂記】區萌達。
【註】屈生曰區。
【釋文】區音勾,古侯反。
又句芒,春神。
【禮月令】其神句芒。
又句龍,社神。
【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爲後土。
又句繹,邾地。
【春秋哀二年】盟于句繹。
又句瀆,齊地。
【左傳襄十九年】執公子牙于句瀆之丘。
【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句陽縣。
【註】左傳句瀆之丘也。
又寃句、句章,□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句章縣,濟隂郡寃句縣。
【註】師古曰,句音鉤。
又句吳。
【史記吳世家】自號句吳。
【註】吳言句者,發聲也。
猶言于越耳。
又【五音集韻】亦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句井疆。
【註】正義曰:句作釣。
又【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
須句,地名。
【春秋文七年】公伐邾,取須句。
【音義】句,其俱反。
又句町,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句町縣。
【註】師古曰,音劬挺。
又【字彙補】與絇同。
履頭飾也。
【周禮天官屨人】靑句。
【註】句當爲絇。
【前漢王莽傳】句履。
【註】師古曰,其形岐頭。
又【集韻】恭于切,音俱。
本作拘。
或作佝,□止也。
又【史記孝文紀】故楚相蘇意爲將軍,軍句注。
【註】應劭曰,山險名也。
索隱曰,句音俱。
包愷音鉤。
又與矩同,方也。
【莊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
【陸德明音義】句音矩。
徐雲:其俱反。
李雲:方也。
又古有切,音九。
【淮南子地形訓】自東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癭民。
【註】句,讀若九。
【說文】本作□。
□篆文句字,從口□(丩)聲。
考證:〔【史記仲尼弟子傳】句井疆。
【註】正義曰,句作勾。
〕謹照原文勾改釣。
另 【醜集上】【口字部】 另 【五音集韻】郞定切,音令。
分居也,割開也。
◎按另字下從力,與刀異。
詳下叧字註。
吡 【醜集上】【口字部】 吡 【廣韻】昆必切【集韻】簿必切,□音苾。
【玉篇】鳴吡吡。
【類篇】鳥聲。
【廣韻】亦作咇。
又【廣韻】匹婢切【集韻】普弭切,□音仳。
【廣韻】訾也。
【莊子列禦□】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其所不爲者也。
匥 【子集下】【匚字部】 匥 【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音卞。
【博雅】笥也。
【廣韻】竹器。
又【玉篇】冠器。
與笲通。
匨 【子集下】【匚字部】 匨 【說文】【集韻】□古文臧字。
註詳臣部八畫。
又【說文】【集韻】□古文藏字。
註詳艸部十四畫。
匭 【子集下】【匚字部】 匭 【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宄。
【玉篇】匣也。
【書禹貢】包匭菁茅。
【疏】匭,纏結也。
【唐書百官志】武後垂拱二年,鑄銅匭四,列於朝堂。
【正字通】天寶中,以匭音與鬼同,改爲獻院。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郞計切,音麗。
跛足。
本從足。
□ 【未集中】【耳字部】 □ 【字彙補】蒙遘切,音貿。
【篇海】易也。
匮 【子集下】【匚字部】 匱 【唐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蕢。
【說文】匣也。
從匚,貴聲。
【六書故】今通以藏器之大者爲匱,次爲匣,小爲匵。
【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韻會】或作鐀。
俗作櫃。
又【說文】一曰乏也。
【廣韻】竭也。
【詩大雅】孝子不匱。
又與簣通。
【前漢王莽傳】綱紀鹹張,成在一匱。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雲:今廬江人。
盧 【午集中】【皿字部】 盧 【唐韻】洛乎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路平聲。
【說文】飯器也。
【字彙】盛火器也。
【六書正譌】別作鑪爐,非。
又與鑪罏壚□通。
【類篇】賣酒區也。
【前漢食貨志】令官作酒,率開盧以賣。
又【司馬相如傳】文君當盧。
【註】累土爲盧,以居酒甕,四邊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鍜盧。
【史記】作當鑪。
【晉書阮籍傳】作當罏。
【王戎傳】作酒壚。
又借爲黑色之稱。
【集韻】黑弓也。
通作玈。
或作黸。
【書文侯之命】盧弓一,盧矢百。
【左傳僖二十八年】作玈弓矢。
【揚子法言】作黸。
又【釋名】土黑曰盧。
盧然解散也。
又【水經注】奴盧縣有黑水,故池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因以爲名。
又【韻會】湛盧,越劒名,歐冶子所鑄。
言湛然如水黑也。
又勃盧,矛屬。
【集韻】長□謂之勃盧。
又呼盧,摴蒱戲,五子皆黑曰盧,最勝采也。
【晉書劉毅傳】挼喝五木成盧。
又與矑通。
目中黑子也。
【前漢揚雄甘泉賦】玉女無所,眺其淸盧。
【註】盧,目童子也。
【文選】作矑。
本作〈目□〉。
又與獹通。
良犬名。
【詩齊風】盧令令。
【傳】盧,田犬。
【張華博物志】韓國有黑犬,名盧。
【博雅】作韓獹。
又與顱通。
頭盧,首骨也。
【前漢武五子贊】頭盧相屬於道。
【史記】作頭顱。
俗作髗。
又當盧,馬首飾。
【詩大雅鉤膺鏤鍚箋】眉上曰鍚,刻金飾之,今當盧也。
【正義】當馬之額盧。
又的盧,馬名。
【埤雅】顙有白毛,謂之的盧。
俗雲的顱,非也。
又與鸕通。
水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鳷盧。
【註】鸕鷀也。
【史記】作鸕。
又與蘆通。
觚盧,草名。
【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
【註】扈魯也。
【史記】作菰蘆。
又【廣韻】葦未秀者曰蘆。
【禮中庸】夫政也者,蒲盧也。
【朱註】蒲,葦也。
【鄭註】蒲盧,蜾蠃,謂土蜂也。
【爾雅釋蟲】果蠃,蒲盧。
【註】卽細腰蜂也。
【解頤新語】瓠細腰者曰蒲盧。
蜂細腰者一曰蒲盧。
又與□通。
胡盧,匏面圜者。
本作瓠□。
又水名。
【宋史河渠志】有胡盧河。
【五代史突厥傳】牛蹄突厥,其水曰瓠□河。
又與櫨通。
柱上柎,卽今之鬥也。
【釋名】盧在柱端,都盧負屋之重也。
【爾雅釋宮】作櫨。
【疏】鬥栱也。
又與籚廬通。
都盧,國名。
一曰戲伎名。
【前漢地理志】南入海有都盧國。
【註】其國人勁捷,善緣高,故張衡西京賦雲:都盧尋橦。
【程大昌演繁露】唐人以緣橦爲都盧緣。
○按《晉語》侏儒扶盧,韋氏謂扶緣也。
盧矛戟之柲,緣之以爲戲。
《說文》作扶籚。
《周禮冬官考工記》作廬器。
註:廬,力吾反,戈戟殳矛之柄也。
是盧與籚廬古字通。
又與轤通。
鹿盧圜轉木也。
【禮喪大記註】以紼繞□閒之鹿盧,輓棺而下之。
又鹿盧,劒名。
【宋書禮志】劒不得鹿盧形。
【註】古劒首以玉作鹿盧,謂之鹿盧劒。
又果名。
【爾雅釋木邊腰棗註】今謂之鹿盧棗。
又若盧,官名。
主弩射。
【前漢百官公卿表】少府屬官有若盧令丞。
又獄名。
主鞫將相大臣。
【禮月令疏】囹圄,漢曰若盧。
又盧牟,猶規矩也。
【淮南子要略篇】盧牟六合。
又盧胡,笑也。
一作胡盧。
【後漢應劭傳】掩口盧胡而笑。
【孔叢子抗志篇】衞君胡盧大笑。
又地名。
【左傳隱三年】尋盧之盟也。
【註】齊地,今濟北盧縣故城。
又山名。
【前漢揚雄校獵賦】後□盧山。
【註】單于南庭山也。
又姓。
【廣韻】姜氏封於盧,以國爲氏。
又複姓。
【列子】有長盧子,古有尊盧氏,後氏焉。
又有盧胥,善弋。
【左傳】有盧蒲嫳,漢有索盧恢。
【姓苑】有盧妃氏,湛盧氏。
【五代周書】有豆盧寧。
【魏書】有叱盧,沓盧等氏。
又三字姓。
【魏書】有吐伏盧,奚鬥盧。
【北史】有莫胡盧。
又【字彙】盧回切,音雷。
【周禮夏官職方氏】兗州其浸盧維。
鄭康成讀。
◎按《水經注》:漢封劉豨爲盧縣侯國。
《前漢王子侯表》作雷侯豨。
是盧雷古字通。
又【正韻】淩如切,音閭。
與臚同。
【唐書和逢堯傳】欇鴻盧卿。
【前漢百官公卿表】作鴻臚,秦名典客,漢武帝更名大鴻臚。
又與閭同。
【前漢霍去病傳】濟弓盧。
【註】水名。
【史記】作弓閭。
【說文】本從虍從□。
俗從田作盧,非。
考證:〔【詩大雅鉤膺鏤錫箋】眉上曰錫。
〕謹按錫字從易。
二錫字□改鍚。
〔【周禮夏官職方氏】兗州其浸維盧。
〕謹照原文維盧改盧維。
厃 【子集下】【廠字部】 厃 【唐韻】職廉切【集韻】之廉切,□音詹。
【說文】仰也。
從人在廠上。
一曰屋梠也。
秦謂之桷,齊謂之厃。
又【集韻】五委切,音頠。
又【集韻】【類篇】□之嚴切。
義□同。
叕 【子集下】【又字部】 叕 【唐韻】陟劣切,音輟。
聮也。
【玉篇】連也。
叨 【醜集上】【口字部】 叨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滔。
同饕。
【說文】貪也。
【書多方】叨懫日欽。
【莊子漁父篇】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後漢梁冀傳】貪叨兇淫。
又【盧植傳】橫叨天功,以爲已力。
【揚子方言】叨惏,殘也。
又【廣韻】叨濫。
【正字通】沗也,濫也。
吜 【醜集上】【口字部】 吜 【集韻】敕九切,音醜。
聲也。
吊 【醜集上】【口字部】 吊 【字彙】字俗弔。
呂 【醜集上】【口字部】 呂 【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旅。
【說文】脊骨也,象形。
昔太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
【書呂□】惟呂命。
【傳】言呂侯見命爲卿。
【鄭語】南有荊蠻申呂。
【註】申呂,姜姓。
【後漢郡國志】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
【註】故呂侯國。
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呂侯,以呂後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爲侯。
【註】周及呂皆國名。
濟隂有呂都縣。
見【前漢地理志】。
又縣名,屬楚國。
亦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
【廣韻】太嶽封呂侯,後因爲氏。
又六呂,隂律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奏黃鐘,歌大呂,奏姑洗,歌南呂,奏夷則,歌小呂。
【註】小呂一名中呂。
又【大師】隂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
【前漢律歷志】隂六爲呂,呂以旅陽宣氣。
又大呂,旅也,言隂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又鐘名。
【戰國策】大呂□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
【註】大呂,齊鐘名。
【晏子諫篇】景公泰呂成。
【史記平原君傳】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註】正義曰:大呂,周廟大鐘。
又【揚子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又【逸周書】擊之以輕呂。
【註】劒名。
吲 【醜集上】【口字部】 吲 【集韻】矢忍切,音矧。
本作弞。
【說文】笑不壞顏曰弞。
或作哂吲。
【晉書王猛載記】田千秋一言緻相,匈奴吲之。
吻 【醜集上】【口字部】 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武粉切,音抆。
【說文】口邊也。
【玉篇】口吻。
【釋名】吻,免也。
入之則碎,出則免也。
又取抆也。
漱唾所出,恆加抆拭,因以爲名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
【註】吻,口腃也。
【前漢東方朔傳】吐脣吻。
【玉篇】亦作□。
【集韻】或作肳呅。
□原從昏。
考證:〔【釋名】吻,免也。
入之則碎,出則免也。
又取拔也。
漱唾所出,恆加抆拭,因以爲名也。
〕謹照本文文義取拔改取抆。
匬 【子集下】【匚字部】 匬 【集韻】勇主切,音庾。
同斞。
【說文】量也。
【玉篇】器受十六鬥。
又【集韻】徒侯切,音頭。
【說文】甌器也。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五音篇海】同□。
□ 【備考】【未集】【耒字部】 □ 【龍龕】同梮。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五音篇海】丁尼切,音低。
皮厚也。
匯 【子集下】【匚字部】 匯 【唐韻】胡罪切【集韻】【韻會】戸賄切【正韻】乎罪切,□回上聲。
【說文】器也。
從匚,淮聲。
一曰回也。
【書禹貢】東匯澤爲彭蠡。
【前漢地理志註】師古曰:匯,廻也。
言滄浪之水入江,又東廻而爲彭蠡澤也。
又【唐韻】苦淮切【集韻】枯懷切,□音。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對切,音潰。
義同。
匰 【子集下】【匚字部】 匰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都艱切,□音丹。
【玉篇】宗廟盛主器也。
【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
【註】匰,器名。
主,木主也。
厒 【子集下】【廠字部】 厒 【集韻】渴合切,音□。
山左右有岸曰厒。
【爾雅釋山】左右有岸,厒。
【疏】謂山兩邊有水,山與水爲岸,此山名厒。
又乞業切,音怯。
同□。
匱 【子集下】【匚字部】 匱 【唐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蕢。
【說文】匣也。
從匚,貴聲。
【六書故】今通以藏器之大者爲匱,次爲匣,小爲匵。
【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韻會】或作鐀。
俗作櫃。
又【說文】一曰乏也。
【廣韻】竭也。
【詩大雅】孝子不匱。
又與簣通。
【前漢王莽傳】綱紀鹹張,成在一匱。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雲:今廬江人。
匹 【子集下】【匸字部】 匹 【唐韻】譬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僻吉切,□品入聲。
【說文】四丈也。
【正譌】四丈則八端,故從八。
從匸,象束帛形。
【前漢食貨志】布帛廣二尺二寸爲幅,長四丈爲匹。
【小爾雅】倍兩謂之匹。
【廣韻】俗作疋。
又偶也。
【詩大雅】率由羣匹。
【註】成王循用羣臣之賢者,其行能匹偶己之心。
又【廣韻】配也,合也,二也。
【爾雅釋詁】匹,合也。
【註】謂對合也。
【疏】匹者,配合也。
【詩大雅】作豐伊匹。
又【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匹。
【註】匹謂知識朋友。
又妃匹。
【漢匡衡政治疏】匹妃之際,生民之始。
又【左傳桓十年】匹夫無罪。
【註】庶人夫妻相匹。
其名旣定,雖單亦匹,故通謂匹夫匹婦。
又馬曰匹。
【周禮夏官註】四匹爲乘。
又【藝文類聚】馬光景一疋長,故曰疋。
【正譌】馬影四丈,亦借用匹,別用疋。
又通作騖,音木。
【禮曲禮】庶人之摯匹。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滂謗切,音胖。
脹也。
卂 【子集下】【十字部】 卂 【唐韻】息晉切【集韻】思晉切,□音信。
【說文】疾飛也。
從飛而羽不見。
【玉篇】亦作迅。
半 【子集下】【十字部】 半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
【說文】物中分也。
從八從牛。
牛爲物大,可以分也。
【易繫辭】思過半矣。
【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
【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
大片也。
【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
【註】師古曰:半,讀曰判。
判,大片也。
又【韻補】葉□眠切,音鞭。
【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淩三天。
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卟 【子集下】【蔔字部】 卟 【唐韻】古奚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音雞。
【說文】蔔以問疑。
從口蔔。
【廣韻】問蔔也。
【集韻】說文引書卟疑。
一曰考也。
又或作乩。
通作稽。
【韻會】《今文尚書》作稽疑。
又【集韻】遣禮切,音啓。
蔔問也。
占 【子集下】【蔔字部】 占 【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
【說文】視兆問也。
從蔔口。
【徐曰】會意。
【易繫辭】以蔔筮者,尚其占。
又【爾雅釋言】隱占也。
【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兇也。
必先隱度,故曰隱占也。
又【玉篇】□也。
【揚子方言】視也。
【韻會】凡相□謂之占。
占亦瞻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章豔切,音□。
【廣韻】固也。
【韻會】固有也。
【增韻】擅據也,著位也。
【前漢宣帝紀】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王安石詩】坐占白鷗沙。
又【韻會】隱度其辭,口以援人曰口占。
【後漢□遵傳】遵常召善書吏於前,治私書謝親故,馮幾口占書數百封,親疎各有意。
又有也。
【韓愈進學解】占小善者,率以錄。
又【顏延之陶潛誄】敬述靖節,式遵遺占。
【註】遺占,卽遺令也。
卦 【子集下】【蔔字部】 卦 【唐韻】【集韻】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挂。
【說文】筮也。
【徐曰】筮而畫之,三變而成畫,六畫而成卦。
【玉篇】八卦也,兆也。
【廣韻】八卦者,八方之卦也。
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易繫辭】四象生八卦。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四。
【疏】卦之爲言掛也,掛萬象於上也。
卧 【未集下】【臣字部】 臥 【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
【說文】休也。
從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
【長箋】因休義借寐也。
【廣韻】寢也。
【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
【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又【韻會】寢室曰臥。
【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
又息也。
【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
【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五音類聚】心妻切,音臍。
膍□也。
卵 【子集下】【卩字部】 卵 【唐韻】盧管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管切,□鸞上聲。
【說文】凡物無乳者卵生。
鳥卵中黃爲隂,外白爲陽。
魂魄相待也。
【禮曲禮】士不取麛卵。
【前漢貨殖傳】蝝魚麛卵。
【註】師古曰:卵,鳥卵也。
又【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白公勝如卵,子翼而長之。
【註】今撫育人曰卵翼,言如鳥孚卵也。
又【蘇軾詩】相逢卵色五湖天。
【註】俗攺卵色爲柳色,非。
又音鯤。
魚子也。
【禮內則】濡魚卵醬實蓼。
匴 【子集下】【匚字部】 匴 【唐韻】【集韻】□蘇管切,音算。
【廣韻】冠箱也。
【儀禮士冠禮】爵弁,皮弁,緇布冠各一匴。
【註】匴,竹器名。
今之冠箱也。
又【玉篇】□米藪。
又【集韻】式撰切,音□。
同。
義同。
一曰竹盤。
劚 【子集下】【刀字部】 劚 【正字通】同斸。
卾 【子集下】【卩字部】 卾 【集韻】逆各切,音諤。
口中上卾也。
亦作〈咢卪〉。
與從邑作鄂者別。
勢 【子集下】【力字部】 勢 【唐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世。
【說文】盛權力也。
【孟子】好善而忘勢。
又【廣韻】形勢。
【易坤卦】地勢坤。
又【增韻】氣燄也。
【書君□】毋倚勢作威。
又【韻會】外腎爲勢。
宮□,男子割勢。
又【韻補】葉式列切,音設。
【木華海賦】羣山旣略,百川潛渫。
泱漭澹濘,騰波赴勢。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與跽同。
長跪也。
【史記滑稽傳】髡帣韝鞠□。
【註】徐廣曰:其紀反。
與跽同。
咃 【醜集上】【口字部】 咃 【玉篇】吐多切,音他。
出陀羅尼。
勈 【子集下】【力字部】 勈 【集韻】勇,本作勈。
勝 【子集下】【力字部】 勝 〔古文〕□□□【唐韻】識蒸切【集韻】【韻會】書蒸切,□音升。
【說文】從力,□聲。
本從舟,省作月。
任也。
【廣韻】舉也。
【正韻】堪也。
【詩小雅】旣克有定,靡人弗勝。
又【廣韻】漢複姓。
何氏姓苑有勝屠公,爲河東太守。
又【唐韻】【集韻】【韻會】□詩證切。
升去聲。
【廣韻】勝,負之對。
【老子道德經】天道不爭而善勝。
【史記魏世家】百戰百勝。
又加也,優過之也。
【周子通書】實勝善也,名勝恥也。
又婦人首飾。
【荊楚歲時記】人日剪綵爲花勝以相遺,或鏤金薄爲人勝。
【杜甫人日詩】勝裏金花巧耐寒。
又州名。
【廣韻】春秋時戎狄地,戰國時晉趙地,漢雲中五原也。
隋屬雲州,唐武德中攺爲勝州。
考證:〔【荊楚歲時記】人日剪綵爲花勝以相遺,或鏤金簿爲人勝。
〕謹照原文金簿改金薄。
叿 【醜集上】【口字部】 叿 【廣韻】呼東切【集韻】呼公切,□音烘。
【玉篇】呵也。
又【廣韻】叿叿,市人聲也。
【集韻】一曰哤語。
或作哄。
又【集韻】胡公切,音洪。
大聲也。
本作。
或作降。
哤字原從口從厖作。
匘 【子集下】【匕字部】 匘 【唐韻】奴皓切【集韻】乃老切,□音惱。
【說文】匘,頭髓也。
從匕。
匕,相匕著也。
巛象髮,囟象匘形。
【廣韻】同腦。
【玉篇】亦作□。
【集韻】或作□□,□詳腦字註。
匟 【子集下】【匚字部】 匟 【篇海】口浪切,音抗。
匟牀,坐牀也。
□ 【未集中】【耳字部】 □ 【五音篇海】司夜切,音卸。
聞也。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龍龕】音肴。
饍也。
匶 【子集下】【匚字部】 匶 【唐韻】【集韻】巨救切【正韻】巨又切,□音舊。
籀文柩字。
【周禮春官喪祝】及朝禦匶乃奠。
【註】謂將葬,朝于祖考之廟而行,則喪祝爲禦匶也。
又【集韻】或作匛。
匷 【子集下】【匚字部】 匷 【轉註古音】其餘切,音渠。
【淮南子說林訓】古之所爲不可更,則推車至今無蟬匷。
【註】車類。
剚 【子集下】【刀字部】 剚 【唐韻】【集韻】【韻會】□側吏切,音胾。
揷刀也。
【管子輕重篇】春有以剚耕,夏有以剚耘。
又【正韻】置也。
東方人以物揷地,皆爲剚。
又通作倳。
【史記張耳□餘傳】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
【集韻】或作□,又作□。
【寅集上】【宀字部】【正字通】與寧同。
【石鼓文】天子永。
釋作寍。
割 【子集下】【刀字部】 割 〔古文〕□□【唐韻】古達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曷切,□音葛。
【說文】剝也。
從刀,害聲。
【爾雅釋詁】割,裂也。
【疏】謂以刀裂之也。
【玉篇】截也。
【禮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
【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前漢揚雄傳】東方朔割名於細君。
【註】師古曰:割,損也。
又【廣韻】害也。
【書堯典】洪水方割。
【大誥】天降割于我家。
又分也。
【杜甫望嶽詩】造物鍾神秀,隂陽割昏曉。
【註】言崑崙山日月相隱避爲光明。
割者,分也。
又葉吉列切,音孑。
【韓愈張徹墓誌銘】世顧慕以行,子揭揭也。
噎喑以爲生,子獨割也。
爲彼不淸,作冰雪也。
劃 【子集下】【刀字部】 劃 〔古文〕□【唐韻】呼麥切【集韻】【韻會】忽麥切【正韻】霍虢切,□轟入聲。
【說文】錐刀也。
又【廣韻】劃,作事也。
又【玉篇】以刀劃破物也。
又【唐韻】【集韻】□胡麥切,音獲。
裂也。
【集韻】或作劐。
亦作□。
劉 【子集下】【刀字部】 劉 〔古文〕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
【說文】殺也。
【書盤庚】重我民,無盡劉。
【詩周頌】勝殷遏劉。
【左傳成十三年】劉我邊陲。
又【爾雅釋詁】劉,□也。
【疏】謂敷□也。
又【爾雅釋詁】劉,樂也。
【疏】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樂。
【詩大雅】捋采其劉。
【毛傳】劉,爆爍而希也。
又【爾雅釋木】劉,劉杙。
【註】劉子生山中。
【疏】劉一名劉杙,其子可食。
又姓。
【韻會】凡二十五望,□自陶唐氏劉累之後。
又【集韻】力九切,留上聲。
好也。
又【集韻】龍珠切,音鏤。
殺也。
漢禮,立秋有貙劉。
又【同文備考】作鐂。
【醜集上】【口字部】【玉篇】【集韻】□胡麥切,音獲。
嘖,叫也。
或作咟。
卪 【子集下】【卩字部】 卪 【唐韻】【集韻】【韻會】□子結切。
音節。
【說文】□,瑞信也。
象半分之形。
隷作卪。
【徐曰】卪象半分之形,守國者其卪半在內,半在外。
廳 【寅集下】【廣字部】 廳 【廣韻】他丁切【集韻】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汀。
【廣韻】廳,屋也。
【集韻】古者治官處,謂之聽。
事後語省,直曰聽,故加廣。
【增韻】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
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乃始加廣。
劷 【子集下】【力字部】 劷 【集韻】餘章切,音羊。
【玉篇】勸也。
効 【子集下】【力字部】 効 【唐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韻會】後學切【正韻】胡孝切,□音校。
【玉篇】俗效字。
【集韻】象也,功也。
【韻會】效驗也。
【前漢蘇武傳】殺身自効。
【正韻】古惟從攵,無從力者。
後人傳寫,承訛旣久,相承用之。
考證:〔【正韻】古惟從文,無從力者。
〕謹照原文從文改從攵 勏 【子集下】【力字部】 勏 【集韻】薄口切,裒上聲。
勏劶,用力。
勑 【子集下】【力字部】 勑 【唐韻】落代切【集韻】【正韻】洛代切,□音萊。
【說文】勞也。
【廣韻】同徠。
又【集韻】蓄力切,音敕。
誡也。
【易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
又【正韻】誡也,正也,固也。
又通作敕。
【後漢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爲謹敕之士。
又【正韻】天子制書曰勑。
【集韻】或作勅飭。
□ 【未集下】【肉字部】 □ 【說文長箋】同胏。
臠也。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同肭。
勔 【子集下】【力字部】 勔 【唐韻】【集韻】【韻會】彌兗切【正韻】美辨切,□音緬。
【爾雅釋詁】劭勔,勉也。
【揚子方言】周鄭之閒,相勸勉曰勔。
又【集韻】彌盡切,音泯。
義同。
或作黽僶。
勪 【子集下】【力字部】 勪 【集韻】極虐切,音噱。
本作蹻,舉足行高也。
勹 【子集下】【勹字部】 勹 【唐韻】【集韻】□布交切,音苞。
【說文】裹也。
勹,象人曲形,有所包裹。
匔 【子集下】【勹字部】 匔 【集韻】丘弓切,音芎。
【博雅】謹敬也。
又【集韻】渠弓切,音窮。
義同。
【史記魯世家】匔匔如畏然。
【註】徐廣曰:匔匔,謹敬貌也。
音窮。
【韻會】匑或作匔。
【集韻】匑或作匔。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類篇】□多官切,音端。
山名。
臵 【未集下】【至字部】 臵 【集韻】各額切,音格。
與□同。
至也。
又【六書原】徦,俗作臵。
劇 【子集下】【刀字部】 劇 【唐韻】奇逆切【集韻】【韻會】【正韻】竭切,□音屐。
【玉篇】甚也。
【廣韻】增也,艱也。
【王粲詠史詩】人生各有志,終不爲此移。
同知薶身劇,心亦有所施。
【註】言三良殉秦穆,皆知死禍甚烈,不得不爲人用也。
又戲也。
【唐杜牧西江懷古詩】魏帝縫囊眞戲劇。
又姓。
【史記遊俠傳】雒陽有劇孟。
又縣名。
【集韻】在北海。
匝 【子集下】【匚字部】 匝 【增韻】帀俗作匝。
【篇海】亦作迊。
剮 【子集下】【刀字部】 剮 【唐韻】【集韻】□古瓦切,音寡。
【玉篇】剔肉置骨也。
【說文】作冎。
【廣韻】俗咼字。
【正字通】本作冎。
叧 【醜集上】【口字部】 叧 【集韻】古瓦切,音寡。
【玉篇】剔人肉,置其骨。
【集韻】與冎剮同。
劆 【子集下】【刀字部】 劆 【集韻】離鹽切,音廉。
輕刺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與□同。
劐 【子集下】【刀字部】 劐 【唐韻】虛郭切【集韻】忽郭切,□音霍。
【玉篇】裂也。
又【集韻】黃郭切,音鑊。
本作穫。
【說文】刈穀也。
或作獲。
又【集韻】胡麥切,音獲。
裂也。
唺 【醜集上】【口字部】 唺 【集韻】他典切,音腆。
吐也。
勸 【子集下】【力字部】 勸 【唐韻】去願切【集韻】【韻會】區願切,□音券。
【說文】勉也。
從力,雚聲。
【廣韻】獎勉也,助也,敎也。
【書禹謨】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又悅從也。
【論語】舉善而敎,不能則勸。
又【戰國策】荊王大悅,許救甚勸。
【註】勸猶力也。
【集韻】或作勌。
厊 【子集下】【廠字部】 厊 【唐韻】五下切【集韻】語下切,□音雅。
厏厊,不相合也。
劢 【子集下】【力字部】 勱 【唐韻】莫話切【集韻】【韻會】莫敗切【正韻】莫懈切,□音邁。
【說文】勉力也。
【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又【韻會】通作邁。
左傳引書,臯陶邁種德。
註勉也。
劦 【子集下】【力字部】 劦 【唐韻】胡頰切【集韻】檄頰切,□音協。
【說文】同力也。
【山海經】惟號之山,其風若劦。
【玉篇】急也。
又【集韻】力協切,音□。
力不輟也。
勀 【子集下】【力字部】 勀 【唐韻】苦得切【集韻】乞得切,□音克。
【說文】尤極也。
【玉篇】勀,勝也。
【廣韻】自彊。
勄 【子集下】【力字部】 勄 【集韻】敏古作勄。
註見攴部七畫。
吿 【醜集上】【口字部】 吿 【廣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俱号切,□音誥。
【說文】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也。
從口從牛。
又【玉篇】語也。
【廣韻】報也。
吿上曰吿,發下曰誥。
【增韻】啓也。
【書禹貢】吿厥成功。
【詩周南】言吿師氏。
又問也。
【禮王制】八十月吿存。
【疏】吿謂問也。
君每月使人緻膳,吿問存否。
又【正韻】命也。
【易泰卦】上六自邑吿命。
又【玉篇】請吿也。
又【韻會】唐制,授官之符曰吿身。
又休假曰吿。
【史記汲黯傳】黯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賜吿者數。
【註】如淳曰:杜欽所謂病滿賜吿,詔恩也。
或曰賜吿得去官歸家,予吿居官不視事。
【後漢□忠傳】光武絕吿寧之典。
【註】吿寧,休謁之名。
吉曰吿,兇曰寧。
古者名吏休假曰吿。
又【韻會】姓也。
又【五音集韻】胡刀切,音豪。
【集韻】休謁也。
或作勂。
又【集韻】居勞切,音高。
白也。
又【廣韻】古沃切【集韻】【韻會】姑沃切,□音梏。
【易蒙卦】初筮吿,再三凟,凟則不吿。
【詩大雅】令終有俶,公屍嘉吿。
【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吿,反必面。
【爾雅釋言】吿,謁請也。
【疏】成二年左傳曰:晉與魯衞,兄弟也,來吿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
○按梏谷二字,音切各異,各韻書吿字俱音梏,惟正韻吿,古祿切,音谷。
今經傳吿字,《釋文》朱註皆讀谷。
惟曲禮,《釋文》作古毒反。
又【集韻】枯沃切,音酷。
吏休假也。
【後漢□忠傳】吿寧之典。
孟康讀。
又【集韻】【正韻】□居六切,音菊。
【禮文王世子】其□罪則纖剸,亦吿于甸人。
【註】吿讀爲鞠。
讀書用法曰鞠。
又【集韻】轄覺切,音學。
休謁也。
又葉古嶽切,音角。
【王逸九思】思怫鬱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吿。
又葉訖得切,音□。
【詩大雅】訏謨定命,遠猶辰吿。
敬愼威儀,維民之則。
又葉居立切,音汲。
【史記太史公自序】牧殷餘民,叔封始邑。
申以商亂,酒材是吿。
又葉居□切,音姤。
【楚辭九章】道思作頌,聊以自救兮。
憂心不遂,斯言誰吿兮。
匕 【子集下】【匕字部】 匕 【唐韻】□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音比。
【說文】匕,相與比敘也。
亦所以用取飯。
一名柶。
【玉篇】匙也。
【易震卦】不喪匕鬯。
【詩小雅】有捄棘匕。
【註】以棘爲匕,所以載鼎肉,而升之于俎也。
【三國志劉先主傳】先生方食,失匕箸。
又匕首。
【通俗文】劒屬。
其頭類匕,短而便用,故曰匕首。
【史記吳世家】專諸置匕首于炙魚中,以刺吳王僚。
【刺客傳】荊軻至秦獻燕督亢地圖,圖窮而匕首見。
【註】荊軻懷數年之謀,而事不就者,尺八匕首不足恃也。
【劉向說苑】尺八短劒頭似匕。
粊 【未集上】【米字部】 粊 【廣韻】兵媚切,音祕。
惡米。
又與費同,魯東郊地名。
【說文】《周書》有粊誓。
今本作費。
【字彙補】與字不同,一從北,一從比。
劥 【子集下】【力字部】 劥 【唐韻】客庚切【集韻】丘庚切,□音坑。
【玉篇】也。
【廣韻】劥,人有力也。
【子集下】【廠字部】【唐韻】當古切【集韻】董五切,□音覩。
【玉篇】美石也。
又【唐韻】侯五切【集韻】後五切,□音戸。
義同。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五音集韻】牛肌切,音儀。
度牲體骨曰□。
通作儀。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同飣。
副 【子集下】【刀字部】 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救切,否去聲。
貳也。
【前漢功臣表】副在有司。
【廣韻】佐也,稱也。
又【爾雅釋詁】審也。
【註】副者,次長之稱。
審猶察也。
又後夫人首飾。
【詩鄘風】副笄六珈。
【註】首飾也。
編髮爲之。
又【韻會】芳遇切,音赴。
義同。
又【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音覆。
剖也,判也,裂也。
又【唐韻】芳逼切【集韻】【韻會】拍逼切,□音逼。
【廣韻】析也。
【禮曲禮】爲天子削爪者,副之。
【註】旣削又四析之,乃橫斷之。
又作疈。
【周禮春官】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註】疈牲胷也。
又【籀文】作疈。
【六書故】劈副疈,實一字。
剴 【子集下】【刀字部】 剴 【唐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正韻】柯開切,□音該。
【說文】鎌也。
從刀,豈聲。
一曰摩也。
又【玉篇】切也,動也。
【唐書魏徵傳】二百餘奏,無不剴切當帝心者。
又【唐韻】五來切【集韻】魚開切,□音皚。
義同。
又【集韻】居代切,該去聲。
義同。
剸 【子集下】【刀字部】 剸 【唐韻】度官切【集韻】【韻會】徒官切,□音團。
【玉篇】截也。
【禮文王世子】其□罪則纖剸。
又【韻會】裁也。
又【廣韻】截木也。
又【唐韻】旨兗切【集韻】主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
義同。
又【唐韻】【集韻】之轉切【韻會】之囀切,□專去聲。
斷也。
【廣韻】細割切肉貌。
又【集韻】【韻會】朱遄切【正韻】朱緣切,□音專。
與專同。
【韻會】擅也。
一曰幷合制領也。
【前漢蕭何傳】上以此剸屬任何關中事。
【註】師古曰:剸,讀與專同。
【荀子榮辱篇】信而不見敬者,好剸行也。
叐 【子集下】【又字部】 叐 【正字通】犮字之譌。
○按犮,從犬加丿。
《說文》走犬貌。
從犬而丿之,曳其足,則刺犮也。
凡祓茇□拔冹跋等字皆從此,無作叐者。
《字彙》友上皆丿,入又部,誤。
勁 【子集下】【力字部】 勁 【唐韻】居正切【集韻】【韻會】堅正切【正韻】居慶切,□頸去聲。
【說文】強也。
從力,巠聲。
【廣韻】健也。
【增韻】堅也,遒也。
【左傳宣十二年】中權後勁。
又【正韻】亦作繕。
【禮曲禮】急繕其怒。
匽 【子集下】【匸字部】 匽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音偃。
【說文】匿也。
從匸,妟聲。
【廣韻】隱也。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興文匽武。
又【周禮天官宮人】爲井匽。
【註】匽,路厠也。
鄭康成謂:匽豬,謂霤下池,受蓄水而流之者。
又【集韻】於建切【正韻】伊甸切,□音堰。
路厠也。
區 【子集下】【匸字部】 區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驅。
【說文】藏隱也。
從品在匸中。
品,衆也。
【徐曰】凡言區者,皆有所藏也。
【荀子大略篇】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閒。
【註】區,藏物處。
又【前漢揚雄傳】有田一廛,宅一區。
【張敞傳】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
【註】師古曰:區,謂居止之所也。
又【韻會】區者,小室之名。
【前漢胡建傳】穿北軍壘,以爲賈區。
【註】師古曰:區者,小屋之名,若今小菴屋之類。
故衞士之屋謂之區。
又【論語】區以別矣。
【朱註】區,猶類也。
【韓愈別趙子詩】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又【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
【郭註】雙玉曰瑴,五瑴爲區。
又區區,小貌。
【前漢楚元王傳】豈爲區區之禮哉。
【註】師古曰:區區,謂小也。
【禮樂志】河閒區區小國。
又【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
域也。
【增韻】分也,阜也。
【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
禹宇二字,其音不別。
丘之與區,今讀則異。
然尋古語,其聲亦同。
【陸士衡詩】普厥丘宇。
又晉閣名所載若幹區者,別爲丘字,則知丘之與區,其音不別。
又【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甌。
量名。
四豆爲區。
【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
又匿也。
【左傳昭七年】楚文王作僕區之法。
【註】僕,隱也。
區,匿也。
又姓。
【韻會】古歐冶子之後。
【王莽傳】中郞區博。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
同句。
曲也。
【韻會】句或作區。
【禮記】區萌達。
【註】屈生曰區。
疏:鉤曲而生。
華 【申集上】【艸字部】 華 〔古文〕【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劃。
【書舜典】重華協于帝。
【傳】華謂文德。
又【禮檀弓】華而睆。
【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
又【廣韻】草盛也。
又粉也。
【曹植洛神賦】鉛華弗禦。
又髮白也。
【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
又華林,園名。
【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
又地名。
【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
【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
【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裡。
又【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
又華表。
【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
又【韻會】胡化切,音話。
【書禹貢】至于太華。
【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
又姓。
【潛夫論】華氏子,姓也。
【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
【註】華皮可以爲索。
又【集韻】呼瓜切,音譁。
【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
【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
【爾雅釋木】瓜曰華之。
又與花同。
【爾雅釋草】華,荂也。
【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
【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
又【韻補】呼戈切。
【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
進如浮雲,退如激波。
又胡戈切。
【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
【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
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
又【詩本音】灼灼其華。
【註】音敷。
【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葉車韻。
隰有荷華,葉下都韻。
黍稷方華,葉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
又【唐韻古音】亦音敷。
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
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
唄者,短偈以流頌。
比其事義,名異實同。
呦 【醜集上】【口字部】 呦 【廣韻】【集韻】於虬切【韻會】幺虬切,□音幽。
【說文】鹿鳴聲也。
【詩小雅】呦呦鹿鳴。
【說文】或作□。
【玉篇】或作□。
又【集韻】於求切,音憂。
又於糾切,黝上聲。
義□同。
又【集韻】於敎切,音靿。
敎也。
勴 【子集下】【力字部】 勴 【廣韻】良倨切【集韻】【韻會】【正韻】良據切,□音慮。
【說文】助也。
本作□,從力從非慮聲。
或作勴。
【爾雅註】勴,謂贊勉也。
不以力助,以心助也。
【集韻】或作。
勶 【子集下】【力字部】 勶 【集韻】直列切,音轍。
本作撤,去也。
通作徹。
【說文】發也。
【正譌】徹通也。
古文作勶。
又【集韻】敕列切,音徹。
義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玉篇】古腵切。
【廣雅】□,不密。
□。
穻 【午集下】【穴字部】 穻 【集韻】邕俱切,音紆。
牖也。
又【字彙補】古宇字。
見漢孔耽□。
匃 【子集下】【勹字部】 匃 【唐韻】古達切【集韻】【正韻】居曷切,□音葛。
【玉篇】乞也,行請也,取也。
【集韻】求也。
【前漢□湯傳】匃貸無節。
【西域傳】乞匃無所得。
又與也。
【西域傳】我匃若馬。
【後漢竇武傳】載肴糧于道,匃施貧民。
又【玉篇】同丐。
【廣韻】【集韻】亦作丐。
【唐書杜甫傳贊】殘膏賸馥,沾丐後人。
又【唐韻】古泰切【集韻】丘蓋切【韻會】【正韻】居大切,□音蓋。
義同。
匈 【子集下】【勹字部】 匈 【唐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胸。
【說文】膺也,從勹兇聲。
【前漢司馬相如傳】其於匈中,曾不蔕芥。
【楚辭哀時命】惟煩懣而盈匈。
又【前漢高帝紀】天下匈匈。
【註】匈匈,喧擾之意。
又【正韻】匈匈,讙議之聲。
【荀子天論篇】君子不爲小人之匈匈也,而輟其行。
又【韻會】【正韻】□許用切,兄去聲。
義同。
匙 【子集下】【匕字部】 匙 【唐韻】是支切【集韻】【韻會】常支切【正韻】辰之切,□是平聲。
【說文】匕也。
從匕,是聲。
【蔡襄茶錄】茶匙要擊拂有力。
又鑰匙。
【黃庭經】玉匙金鑰常完堅。
又通作鍉。
【後漢隗囂傳】侍奉盤錯鍉,割牲而盟。
【集韻】或作,亦作。
□ 【備考】【未集】【耒字部】 □ 【龍龕】同耨。
匚 【子集下】【匚字部】 匚 〔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
【說文】受物之器。
【肯棨錄】一鬥曰匚。
【六書正譌】本古方字,借爲受物器。
【六書故】匚,器之爲方者也。
又通作筐。
【通雅】匚爲古筐。
又【集韻】放古作匚。
註見攴部四畫。
【子集下】【刀字部】【集韻】離珍切,音鄰。
削也。
匵 【子集下】【匚字部】 匵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
【說文】匱也。
【廣韻】函也。
【前漢五行志】乃匵去之。
【註】師古曰:匵,匱也。
又【韻會】匵通作櫝。
【前漢楊王孫傳】窾木爲匵。
【註】師古曰:匵卽櫝字。
午 【子集下】【十字部】 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疑古切,音五。
【說文】牾也。
五月隂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
【徐曰】五月陽極隂生。
仵者,正衝之也。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
【淮南子時則訓】鬥五月指午。
又【廣韻】交也。
【韻會】一縱一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
【儀禮特牲饋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
【註】縱橫割也。
【禮內則】男角女羈。
【註】午達曰羈。
【疏】度尺而午,令女剪髮,留其頂上,縱橫各一,相通達也。
【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
【註】旁午,分布也。
又舛午,違背也。
見【前漢劉向傳】。
又【前漢劉向傳】水旱飢蝝,蠭午□起。
【註】猶雜沓也。
又【段成式詩】良人爲漬木瓜水,遮卻紅腮交午痕。
又【韻會】馬屬午。
晉姓司馬,因攺司馬官爲典午。
卒 【子集下】【十字部】 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藏沒切,尊入聲。
【說文】隸人給事者。
【周禮地官小司徒】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
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
又【唐韻】子律切【集韻】【韻會】卽聿切【正韻】卽律切,□音啐。
【爾雅釋詁】盡也。
【疏】終盡也。
【詩衞風】畜我不卒。
又【爾雅釋言】巳也。
【禮曲禮】大夫死曰卒。
又【唐韻】【集韻】【正韻】倉沒切【韻會】蒼沒切,□村入聲。
【廣韻】急也。
【韻會】匆遽之貌。
【前漢司馬遷傳】卒卒無須臾之閒。
【趙充國傳】則亡以應卒。
【註】卒謂暴也。
又與倅同,音翠。
副貳也。
【禮燕義】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
又【集韻】崒亦作卒。
又【韻補】葉將遂切,音翠。
【左思吳都賦】雕題之士,鏤身之卒。
比飾虬龍,蛟螭與對。
又葉昌悅切,音測。
【蘇轍功臣寺詩】流傳後世人,談笑資口舌。
是非亦已矣,興廢何倉卒。
考證:〔【左思吳都賦】雕題之士,鏤身之卒。
比飭虬龍,蛟螭與對。
〕謹照原文比飭改比飾。
卙 【子集下】【十字部】 卙 【集韻】卽入切,音。
【說文】卙卙,盛也。
汝南名蠶盛曰卙。
又【玉篇】會聚也。
又【集韻】叱入切,音出。
義同。
【廣韻】作斟。
卛 【子集下】【十字部】 卛 【韻會】古文率字。
註詳□部六畫。
卼 【子集下】【卩字部】 卼 【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兀。
【博雅】危也。
【易困卦】上九困于葛藟,于臲卼。
【韻會】或作。
古文易作倪。
又【集韻】或作□□。
又【韻會】通作杌。
【書】邦之杌隉。
又【正韻】兀亦作卼。
【廣韻】作□。
□ 【未集下】【至字部】 □ 【正韻】偶許切,音語。
鉏□。
【正字通】齲鋙通。
從齬字爲正。
【同文舉要】□訓臥室,非。
廠 【子集下】【廠字部】 廠 【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音漢。
【說文】山石之厓巖,人可居。
象形。
【集韻】籀作厈。
【六書本義】廠,水厓高者。
岸厈同。
又【唐韻】呼旱切【集韻】許旱切,□音。
義同。
又【集韻】魚杴切,音嚴。
或省作廠。
(廠)【廣韻】【正韻】昌兩切【集韻】【韻會】齒兩切,□音敞。
【廣韻】露舍也。
【集韻】屋無壁也。
又【廣韻】【正韻】□尺亮切。
音唱。
義同。
【寅集上】【宀字部】【玉篇】古文旁字。
註詳方部六畫。
勽 【子集下】【勹字部】 勽 【唐韻】【集韻】□武粉切,音刎。
覆也。
又【集韻】薄皓切,音抱。
義同。
【韻會】菢或作勽,亦作抱。
又【集韻】皮敎切,音泡。
鳥伏卵。
勿 【子集下】【勹字部】 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物。
【說文】勿,州裡所建旗。
象其柄,有三遊,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
【集韻】或作□。
又通作物。
【周禮春官司常】九旗雜帛爲物。
又【玉篇】非也。
【廣韻】無也。
【增韻】毋也。
【韻會】莫也。
【通志】勿,州裡之旗也。
而爲勿不之勿,借同音,不借義。
【論語】非禮勿視。
【朱註】勿者,禁止之辭。
又【韻會】愨愛貌。
【禮祭義】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
【註】猶勉勉也。
又【六書正譌】事物之物,本隻此字,後人加牛以別之。
又【顏氏家訓篇】書翰稱勿勿,不知所由。
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
及考《說文》乃知怱遽者稱爲勿勿。
【東觀餘論】今俗勿中加點作匆,爲怱遽字,彌失眞矣。
又【正韻】莫勃切,音沒。
掃塵也。
【禮曲禮】勿驅塵。
考證:〔【禮祭義】勿勿乎其欲響之也。
〕謹照原文乎字改諸字。
欲字下增其字。
響字改饗字。
北 【子集下】【匕字部】 北 〔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
【說文】乖也。
從二人相背。
【徐曰】乖者,相背違也。
【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
【玉篇】方名。
【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
【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
北,伏也。
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又【廣韻】奔也。
【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
【集韻】違也。
【正韻】分異也。
【書舜典】分北三苗。
【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匠 【子集下】【匚字部】 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亮切,牆去聲。
【說文】木工也。
從匚從斤。
斤,所作器也。
【廣韻】工匠。
【孟子】梓匠輪輿。
又姓。
【風俗通】凡氏于事,巫蔔陶匠是也。
【醜集上】【口字部】【篇海】陟栗切,音窒。
齧也。
〇按字義與咥同,音與同,疑卽二字之譌。
卍 【子集下】【十字部】 卍 【字彙補】內典萬字。
【苑鹹詩】蓮花卍字總由天。
印 【子集下】【卩字部】 印 〔古文〕□【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因去聲。
【說文】執政所持信也。
從爪從卪。
卪象相合之形。
今文作卩,瑞信也。
手爪以持印。
會意。
【廣韻】符,印也。
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
【增韻】刻文合信也。
【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
【註】師古曰:刻文雲:某官之印。
又姓。
【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厚 【子集下】【廠字部】 厚 〔古文〕垕□【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上聲。
【說文】山陵之厚也。
【玉篇】不薄也,重也。
【易廣】博厚配天地。
又【戰國策】非能厚勝之也。
【註】厚,猶大也。
又【增韻】醲也。
又【廣韻】姓也。
出《姓苑》。
又諡法,思慮不爽曰厚。
厡 【子集下】【廠字部】 厡 【玉篇】魚袁切。
泉水也。
今作源。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字彙補】與同。
廚 【寅集下】【廣字部】 廚 【唐韻】直株切【集韻】【韻會】重株切,□音躕。
【說文】庖屋也。
【孟子】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又【玉篇】主也。
【後漢黨錮傳】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嚮,王章,爲八廚。
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
又櫝也。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嘗以一廚畫寄桓□。
【南史齊陸澄傳】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又馗廚,菌也。
【爾雅釋草】中馗菌。
【註】地蕈也。
今江東人名爲土菌。
亦曰馗廚。
又木名。
【集韻】斯條國有廚木,汁肥,可用之煑餅。
【廣韻】俗作廚。
厮 【子集下】【廠字部】 厮 "【唐韻】息移切【正韻】相咨切,□音斯。
同廝。
【韻會】廝,通作厮。
【史記蘇秦傳】厮徒十萬。
【前漢□餘傳】有厮養卒。
【註】厮,取薪者也。
又【揚雄傳】蹂屍輿厮。
【註】厮,破折也。
音斯。
又【西域傳】尚書厮留甚衆。
【註】厮留,言其前後離厮,不相還及也。
(廝)【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音斯。
【玉篇】使也,賤也。
【唐韻】養也。
【集韻】析薪養馬者。
【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
【註】艾草爲防者曰厮。
【揚子方言】官婢,女厮,謂之娠。
【註】女廝者,婦人給使,亦謂之娠。
又【韻會】亦作廝。
【史記蘇秦傳】厮徒十萬。
【張耳傳】厮養卒。
又【正韻】與釃通。
【唐書高儉傳】附故渠厮引旁出。
又與撕通。
【集韻】撕,亦作厮。
【玉篇】一作。
" 去 【子集下】【厶字部】 去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
【說文】人相違也。
【廣韻】離也。
【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
【玉篇】行也。
【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又棄也。
【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
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
【集韻】徹也。
又藏也。
【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註】去,收藏也。
又【集韻】或作弆。
【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
【註】弆,亦藏也。
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
疾走。
【正字通】同驅。
【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
蔔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受 【子集下】【又字部】 受 〔古文〕□【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壽。
【說文】相付也。
【玉篇】得也。
【易旣濟】實受其福。
【詩大雅】受天之祜。
又承也。
【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又盛也。
【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又容納也。
【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
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
【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葉下昊。
昊,許□切。
○按受字《韻書》無去聲。
又葉音暑。
【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
乃雋不疑,奉霍不受。
【韻會】毛氏曰:從□從冖。
俗或作□,非。
□音胡到切,下從丈。
叛 【子集下】【又字部】 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薄半切,音畔。
【說文】半也。
從半,反聲。
【徐曰】離叛也。
【廣韻】奔他國也。
又【韻會】通作畔。
【前漢高帝紀】漢王幷關中,而齊梁畔之。
又【集韻】【韻會】□普半切,音判。
煥也。
【張衡西京賦】譬衆星之環北極,叛赫戲以煇煌。
【註】言宮觀臺榭周于正殿,猶衆星環拱,光耀布散也。
又【集韻】或從火作炍。
秗 【午集下】【禾字部】 秗 【集韻】飫,古作秗。
註詳食部四畫。
匍 【子集下】【勹字部】 匍 【唐韻】【正韻】薄胡切【集韻】【韻會】蓬晡切,□音蒲。
【說文】手行也。
從勹,甫聲。
【玉篇】匍,匐伏也。
手行盡力也,顚蹶也。
餘詳匐字註。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
義同。
【集韻】或作扶。
○按此字下《正字通》尚有訇字,己入言部,重出,今刪。
匩 【子集下】【匚字部】 匩 【說文長箋】匡本字。
【篇海類編】同邼。
吀 【醜集上】【口字部】 吀 【字彙】與哶同。
卽楚姓也。
【史記孟子傳】楚有屍子,長盧,阿之吀子焉。
【註】索隱曰:吀音羋。
別錄作羋子。
正義曰:藝文志雲:吀子十八篇。
○按《漢書》藝文志,今本作羋子。
顏師古音弭,是羋、吀通也。
俗本《史記》譌作籲,韻書皆不載吀字。
吇 【醜集上】【口字部】 吇 【集韻】祖似切,音子。
吇吇,鳥聲。
卲 【子集下】【卩字部】 卲 【唐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音劭。
【說文】高也。
從卪,召聲。
年高德卲。
從邑,誤。
【揚子法言】種蠡不彊諫而山棲,賢不足卲也。
又【集韻】時饒切,音韶。
義同。
厈 【子集下】【廠字部】 厈 【玉篇】籀文廠字。
厓 【子集下】【廠字部】 厓 【唐韻】五佳切【集韻】【韻會】宜佳切,□音崖。
【說文】山邊也。
從廠,圭聲。
【韻會】或作崖,今山崖字皆作崖。
又【爾雅釋丘】望厓灑而高。
【疏】厓,水邊也。
【玉篇】或作涯。
又【韻會】珠厓,郡名。
漢武帝置地居海中,厓岸出珠,故曰珠厓。
【前漢武帝紀】珠崖,亦作珠厓。
又借作睚。
【前漢孔光傳】厓眥莫不誅傷。
【註】師古曰:厓音崖。
又【集韻】魚羈切,音宜。
義同。
【揚雄甘泉賦】樵蒸焜上,配藜四施。
北爌幽都,南煬丹厓。
又牛懈切,音□。
同睚,目際也。
一曰怒視。
或作□□□。
【子集下】【入字部】【佩觿辨證】音骨。
出也。
□ 【備考】【未集】【自字部】 □ 【字彙補】同衂。
厠 【子集下】【廠字部】 厠 〔古文〕□【正韻】初寺切。
同廁。
【說文】淸也。
又閒也,雜也,次也。
叉 【子集下】【又字部】 叉 【唐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音差。
【說文】手指相錯。
【玉篇】指相交也。
【增韻】俗呼拱手曰叉手。
【柳宗元詩】入郡腰常折,逢人手盡叉。
又【酉陽雜俎】蘇都識匿國有夜叉城,城舊有野叉,其窟見在。
【唐書酷吏傳】監察禦史李全交酷虐,號鬼面夜叉。
又【唐韻】楚佳切【集韻】初佳切【正韻】初皆切,□音釵。
義同。
又【正韻】婦人□笄,同釵。
又【正韻】兩枝也。
叙 【子集下】【又字部】 叙 【正字通】俗敍字。
○按敍本從攴從餘。
今作叙,從又,誤。
句 【醜集上】【口字部】 句 【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音屨。
【玉篇】止也,言語章句也。
【類篇】詞絕也。
【詩關雎疏】句古謂之言。
秦漢以來,衆儒各爲訓詁,乃有句稱。
句必聯字,而言句者,局也。
聮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
又僂句,地名,龜所出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
又【禮樂記】句中鉤。
【疏】謂大屈也。
言音聲大屈曲,感動人心,如中當於鉤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句兵欲無彈。
【註】句兵,戈戟屬。
【釋文】句,俱具反。
又音鉤。
又【史記叔孫通傳】臚句。
【註】上傳語告下爲臚,下告上爲句。
又高句驪,遼東國名,漢爲縣。
【前漢地理志】元菟郡高句驪。
又句容,縣名。
【地理志】丹陽郡句容縣。
又【廣韻】古□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遘。
【廣韻】句當。
【宋史曹彬傳】江南句當公事回。
又姓。
【華陽國志】王平,句扶,張翼,廖化□爲將。
時人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又【類篇】拘也。
又與彀同。
【詩大雅】敦弓旣句。
【釋文】句,說文作彀。
張弓曰彀。
又【唐韻】【集韻】古侯切【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
俗作勾。
【說文】曲也。
【禮月令】句者畢出。
【左傳哀十七年】越子爲左右句卒。
【註】鉤伍相著,別爲左右屯。
【前漢趙充國傳】入鮮水北句廉上。
【註】句廉,渭水岸曲而有廉稜也。
又【集韻】亦作區。
【禮樂記】區萌達。
【註】屈生曰區。
【釋文】區音勾,古侯反。
又句芒,春神。
【禮月令】其神句芒。
又句龍,社神。
【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爲後土。
又句繹,邾地。
【春秋哀二年】盟于句繹。
又句瀆,齊地。
【左傳襄十九年】執公子牙于句瀆之丘。
【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句陽縣。
【註】左傳句瀆之丘也。
又寃句、句章,□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句章縣,濟隂郡寃句縣。
【註】師古曰,句音鉤。
又句吳。
【史記吳世家】自號句吳。
【註】吳言句者,發聲也。
猶言于越耳。
又【五音集韻】亦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句井疆。
【註】正義曰:句作釣。
又【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
須句,地名。
【春秋文七年】公伐邾,取須句。
【音義】句,其俱反。
又句町,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句町縣。
【註】師古曰,音劬挺。
又【字彙補】與絇同。
履頭飾也。
【周禮天官屨人】靑句。
【註】句當爲絇。
【前漢王莽傳】句履。
【註】師古曰,其形岐頭。
又【集韻】恭于切,音俱。
本作拘。
或作佝,□止也。
又【史記孝文紀】故楚相蘇意爲將軍,軍句注。
【註】應劭曰,山險名也。
索隱曰,句音俱。
包愷音鉤。
又與矩同,方也。
【莊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
【陸德明音義】句音矩。
徐雲:其俱反。
李雲:方也。
又古有切,音九。
【淮南子地形訓】自東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癭民。
【註】句,讀若九。
【說文】本作□。
□篆文句字,從口□(丩)聲。
考證:〔【史記仲尼弟子傳】句井疆。
【註】正義曰,句作勾。
〕謹照原文勾改釣。
另 【醜集上】【口字部】 另 【五音集韻】郞定切,音令。
分居也,割開也。
◎按另字下從力,與刀異。
詳下叧字註。
吡 【醜集上】【口字部】 吡 【廣韻】昆必切【集韻】簿必切,□音苾。
【玉篇】鳴吡吡。
【類篇】鳥聲。
【廣韻】亦作咇。
又【廣韻】匹婢切【集韻】普弭切,□音仳。
【廣韻】訾也。
【莊子列禦□】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其所不爲者也。
匥 【子集下】【匚字部】 匥 【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音卞。
【博雅】笥也。
【廣韻】竹器。
又【玉篇】冠器。
與笲通。
匨 【子集下】【匚字部】 匨 【說文】【集韻】□古文臧字。
註詳臣部八畫。
又【說文】【集韻】□古文藏字。
註詳艸部十四畫。
匭 【子集下】【匚字部】 匭 【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宄。
【玉篇】匣也。
【書禹貢】包匭菁茅。
【疏】匭,纏結也。
【唐書百官志】武後垂拱二年,鑄銅匭四,列於朝堂。
【正字通】天寶中,以匭音與鬼同,改爲獻院。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郞計切,音麗。
跛足。
本從足。
□ 【未集中】【耳字部】 □ 【字彙補】蒙遘切,音貿。
【篇海】易也。
匮 【子集下】【匚字部】 匱 【唐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蕢。
【說文】匣也。
從匚,貴聲。
【六書故】今通以藏器之大者爲匱,次爲匣,小爲匵。
【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韻會】或作鐀。
俗作櫃。
又【說文】一曰乏也。
【廣韻】竭也。
【詩大雅】孝子不匱。
又與簣通。
【前漢王莽傳】綱紀鹹張,成在一匱。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雲:今廬江人。
盧 【午集中】【皿字部】 盧 【唐韻】洛乎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路平聲。
【說文】飯器也。
【字彙】盛火器也。
【六書正譌】別作鑪爐,非。
又與鑪罏壚□通。
【類篇】賣酒區也。
【前漢食貨志】令官作酒,率開盧以賣。
又【司馬相如傳】文君當盧。
【註】累土爲盧,以居酒甕,四邊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鍜盧。
【史記】作當鑪。
【晉書阮籍傳】作當罏。
【王戎傳】作酒壚。
又借爲黑色之稱。
【集韻】黑弓也。
通作玈。
或作黸。
【書文侯之命】盧弓一,盧矢百。
【左傳僖二十八年】作玈弓矢。
【揚子法言】作黸。
又【釋名】土黑曰盧。
盧然解散也。
又【水經注】奴盧縣有黑水,故池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因以爲名。
又【韻會】湛盧,越劒名,歐冶子所鑄。
言湛然如水黑也。
又勃盧,矛屬。
【集韻】長□謂之勃盧。
又呼盧,摴蒱戲,五子皆黑曰盧,最勝采也。
【晉書劉毅傳】挼喝五木成盧。
又與矑通。
目中黑子也。
【前漢揚雄甘泉賦】玉女無所,眺其淸盧。
【註】盧,目童子也。
【文選】作矑。
本作〈目□〉。
又與獹通。
良犬名。
【詩齊風】盧令令。
【傳】盧,田犬。
【張華博物志】韓國有黑犬,名盧。
【博雅】作韓獹。
又與顱通。
頭盧,首骨也。
【前漢武五子贊】頭盧相屬於道。
【史記】作頭顱。
俗作髗。
又當盧,馬首飾。
【詩大雅鉤膺鏤鍚箋】眉上曰鍚,刻金飾之,今當盧也。
【正義】當馬之額盧。
又的盧,馬名。
【埤雅】顙有白毛,謂之的盧。
俗雲的顱,非也。
又與鸕通。
水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鳷盧。
【註】鸕鷀也。
【史記】作鸕。
又與蘆通。
觚盧,草名。
【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
【註】扈魯也。
【史記】作菰蘆。
又【廣韻】葦未秀者曰蘆。
【禮中庸】夫政也者,蒲盧也。
【朱註】蒲,葦也。
【鄭註】蒲盧,蜾蠃,謂土蜂也。
【爾雅釋蟲】果蠃,蒲盧。
【註】卽細腰蜂也。
【解頤新語】瓠細腰者曰蒲盧。
蜂細腰者一曰蒲盧。
又與□通。
胡盧,匏面圜者。
本作瓠□。
又水名。
【宋史河渠志】有胡盧河。
【五代史突厥傳】牛蹄突厥,其水曰瓠□河。
又與櫨通。
柱上柎,卽今之鬥也。
【釋名】盧在柱端,都盧負屋之重也。
【爾雅釋宮】作櫨。
【疏】鬥栱也。
又與籚廬通。
都盧,國名。
一曰戲伎名。
【前漢地理志】南入海有都盧國。
【註】其國人勁捷,善緣高,故張衡西京賦雲:都盧尋橦。
【程大昌演繁露】唐人以緣橦爲都盧緣。
○按《晉語》侏儒扶盧,韋氏謂扶緣也。
盧矛戟之柲,緣之以爲戲。
《說文》作扶籚。
《周禮冬官考工記》作廬器。
註:廬,力吾反,戈戟殳矛之柄也。
是盧與籚廬古字通。
又與轤通。
鹿盧圜轉木也。
【禮喪大記註】以紼繞□閒之鹿盧,輓棺而下之。
又鹿盧,劒名。
【宋書禮志】劒不得鹿盧形。
【註】古劒首以玉作鹿盧,謂之鹿盧劒。
又果名。
【爾雅釋木邊腰棗註】今謂之鹿盧棗。
又若盧,官名。
主弩射。
【前漢百官公卿表】少府屬官有若盧令丞。
又獄名。
主鞫將相大臣。
【禮月令疏】囹圄,漢曰若盧。
又盧牟,猶規矩也。
【淮南子要略篇】盧牟六合。
又盧胡,笑也。
一作胡盧。
【後漢應劭傳】掩口盧胡而笑。
【孔叢子抗志篇】衞君胡盧大笑。
又地名。
【左傳隱三年】尋盧之盟也。
【註】齊地,今濟北盧縣故城。
又山名。
【前漢揚雄校獵賦】後□盧山。
【註】單于南庭山也。
又姓。
【廣韻】姜氏封於盧,以國爲氏。
又複姓。
【列子】有長盧子,古有尊盧氏,後氏焉。
又有盧胥,善弋。
【左傳】有盧蒲嫳,漢有索盧恢。
【姓苑】有盧妃氏,湛盧氏。
【五代周書】有豆盧寧。
【魏書】有叱盧,沓盧等氏。
又三字姓。
【魏書】有吐伏盧,奚鬥盧。
【北史】有莫胡盧。
又【字彙】盧回切,音雷。
【周禮夏官職方氏】兗州其浸盧維。
鄭康成讀。
◎按《水經注》:漢封劉豨爲盧縣侯國。
《前漢王子侯表》作雷侯豨。
是盧雷古字通。
又【正韻】淩如切,音閭。
與臚同。
【唐書和逢堯傳】欇鴻盧卿。
【前漢百官公卿表】作鴻臚,秦名典客,漢武帝更名大鴻臚。
又與閭同。
【前漢霍去病傳】濟弓盧。
【註】水名。
【史記】作弓閭。
【說文】本從虍從□。
俗從田作盧,非。
考證:〔【詩大雅鉤膺鏤錫箋】眉上曰錫。
〕謹按錫字從易。
二錫字□改鍚。
〔【周禮夏官職方氏】兗州其浸維盧。
〕謹照原文維盧改盧維。
厃 【子集下】【廠字部】 厃 【唐韻】職廉切【集韻】之廉切,□音詹。
【說文】仰也。
從人在廠上。
一曰屋梠也。
秦謂之桷,齊謂之厃。
又【集韻】五委切,音頠。
又【集韻】【類篇】□之嚴切。
義□同。
叕 【子集下】【又字部】 叕 【唐韻】陟劣切,音輟。
聮也。
【玉篇】連也。
叨 【醜集上】【口字部】 叨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滔。
同饕。
【說文】貪也。
【書多方】叨懫日欽。
【莊子漁父篇】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後漢梁冀傳】貪叨兇淫。
又【盧植傳】橫叨天功,以爲已力。
【揚子方言】叨惏,殘也。
又【廣韻】叨濫。
【正字通】沗也,濫也。
吜 【醜集上】【口字部】 吜 【集韻】敕九切,音醜。
聲也。
吊 【醜集上】【口字部】 吊 【字彙】字俗弔。
呂 【醜集上】【口字部】 呂 【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旅。
【說文】脊骨也,象形。
昔太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
【書呂□】惟呂命。
【傳】言呂侯見命爲卿。
【鄭語】南有荊蠻申呂。
【註】申呂,姜姓。
【後漢郡國志】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
【註】故呂侯國。
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呂侯,以呂後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爲侯。
【註】周及呂皆國名。
濟隂有呂都縣。
見【前漢地理志】。
又縣名,屬楚國。
亦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
【廣韻】太嶽封呂侯,後因爲氏。
又六呂,隂律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奏黃鐘,歌大呂,奏姑洗,歌南呂,奏夷則,歌小呂。
【註】小呂一名中呂。
又【大師】隂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
【前漢律歷志】隂六爲呂,呂以旅陽宣氣。
又大呂,旅也,言隂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又鐘名。
【戰國策】大呂□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
【註】大呂,齊鐘名。
【晏子諫篇】景公泰呂成。
【史記平原君傳】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註】正義曰:大呂,周廟大鐘。
又【揚子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又【逸周書】擊之以輕呂。
【註】劒名。
吲 【醜集上】【口字部】 吲 【集韻】矢忍切,音矧。
本作弞。
【說文】笑不壞顏曰弞。
或作哂吲。
【晉書王猛載記】田千秋一言緻相,匈奴吲之。
吻 【醜集上】【口字部】 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武粉切,音抆。
【說文】口邊也。
【玉篇】口吻。
【釋名】吻,免也。
入之則碎,出則免也。
又取抆也。
漱唾所出,恆加抆拭,因以爲名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
【註】吻,口腃也。
【前漢東方朔傳】吐脣吻。
【玉篇】亦作□。
【集韻】或作肳呅。
□原從昏。
考證:〔【釋名】吻,免也。
入之則碎,出則免也。
又取拔也。
漱唾所出,恆加抆拭,因以爲名也。
〕謹照本文文義取拔改取抆。
匬 【子集下】【匚字部】 匬 【集韻】勇主切,音庾。
同斞。
【說文】量也。
【玉篇】器受十六鬥。
又【集韻】徒侯切,音頭。
【說文】甌器也。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五音篇海】同□。
□ 【備考】【未集】【耒字部】 □ 【龍龕】同梮。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五音篇海】丁尼切,音低。
皮厚也。
匯 【子集下】【匚字部】 匯 【唐韻】胡罪切【集韻】【韻會】戸賄切【正韻】乎罪切,□回上聲。
【說文】器也。
從匚,淮聲。
一曰回也。
【書禹貢】東匯澤爲彭蠡。
【前漢地理志註】師古曰:匯,廻也。
言滄浪之水入江,又東廻而爲彭蠡澤也。
又【唐韻】苦淮切【集韻】枯懷切,□音。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對切,音潰。
義同。
匰 【子集下】【匚字部】 匰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都艱切,□音丹。
【玉篇】宗廟盛主器也。
【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
【註】匰,器名。
主,木主也。
厒 【子集下】【廠字部】 厒 【集韻】渴合切,音□。
山左右有岸曰厒。
【爾雅釋山】左右有岸,厒。
【疏】謂山兩邊有水,山與水爲岸,此山名厒。
又乞業切,音怯。
同□。
匱 【子集下】【匚字部】 匱 【唐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蕢。
【說文】匣也。
從匚,貴聲。
【六書故】今通以藏器之大者爲匱,次爲匣,小爲匵。
【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韻會】或作鐀。
俗作櫃。
又【說文】一曰乏也。
【廣韻】竭也。
【詩大雅】孝子不匱。
又與簣通。
【前漢王莽傳】綱紀鹹張,成在一匱。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雲:今廬江人。
匹 【子集下】【匸字部】 匹 【唐韻】譬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僻吉切,□品入聲。
【說文】四丈也。
【正譌】四丈則八端,故從八。
從匸,象束帛形。
【前漢食貨志】布帛廣二尺二寸爲幅,長四丈爲匹。
【小爾雅】倍兩謂之匹。
【廣韻】俗作疋。
又偶也。
【詩大雅】率由羣匹。
【註】成王循用羣臣之賢者,其行能匹偶己之心。
又【廣韻】配也,合也,二也。
【爾雅釋詁】匹,合也。
【註】謂對合也。
【疏】匹者,配合也。
【詩大雅】作豐伊匹。
又【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匹。
【註】匹謂知識朋友。
又妃匹。
【漢匡衡政治疏】匹妃之際,生民之始。
又【左傳桓十年】匹夫無罪。
【註】庶人夫妻相匹。
其名旣定,雖單亦匹,故通謂匹夫匹婦。
又馬曰匹。
【周禮夏官註】四匹爲乘。
又【藝文類聚】馬光景一疋長,故曰疋。
【正譌】馬影四丈,亦借用匹,別用疋。
又通作騖,音木。
【禮曲禮】庶人之摯匹。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滂謗切,音胖。
脹也。
卂 【子集下】【十字部】 卂 【唐韻】息晉切【集韻】思晉切,□音信。
【說文】疾飛也。
從飛而羽不見。
【玉篇】亦作迅。
半 【子集下】【十字部】 半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
【說文】物中分也。
從八從牛。
牛爲物大,可以分也。
【易繫辭】思過半矣。
【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
【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
大片也。
【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
【註】師古曰:半,讀曰判。
判,大片也。
又【韻補】葉□眠切,音鞭。
【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淩三天。
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卟 【子集下】【蔔字部】 卟 【唐韻】古奚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音雞。
【說文】蔔以問疑。
從口蔔。
【廣韻】問蔔也。
【集韻】說文引書卟疑。
一曰考也。
又或作乩。
通作稽。
【韻會】《今文尚書》作稽疑。
又【集韻】遣禮切,音啓。
蔔問也。
占 【子集下】【蔔字部】 占 【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
【說文】視兆問也。
從蔔口。
【徐曰】會意。
【易繫辭】以蔔筮者,尚其占。
又【爾雅釋言】隱占也。
【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兇也。
必先隱度,故曰隱占也。
又【玉篇】□也。
【揚子方言】視也。
【韻會】凡相□謂之占。
占亦瞻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章豔切,音□。
【廣韻】固也。
【韻會】固有也。
【增韻】擅據也,著位也。
【前漢宣帝紀】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王安石詩】坐占白鷗沙。
又【韻會】隱度其辭,口以援人曰口占。
【後漢□遵傳】遵常召善書吏於前,治私書謝親故,馮幾口占書數百封,親疎各有意。
又有也。
【韓愈進學解】占小善者,率以錄。
又【顏延之陶潛誄】敬述靖節,式遵遺占。
【註】遺占,卽遺令也。
卦 【子集下】【蔔字部】 卦 【唐韻】【集韻】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挂。
【說文】筮也。
【徐曰】筮而畫之,三變而成畫,六畫而成卦。
【玉篇】八卦也,兆也。
【廣韻】八卦者,八方之卦也。
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易繫辭】四象生八卦。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四。
【疏】卦之爲言掛也,掛萬象於上也。
卧 【未集下】【臣字部】 臥 【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
【說文】休也。
從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
【長箋】因休義借寐也。
【廣韻】寢也。
【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
【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又【韻會】寢室曰臥。
【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
又息也。
【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
【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五音類聚】心妻切,音臍。
膍□也。
卵 【子集下】【卩字部】 卵 【唐韻】盧管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管切,□鸞上聲。
【說文】凡物無乳者卵生。
鳥卵中黃爲隂,外白爲陽。
魂魄相待也。
【禮曲禮】士不取麛卵。
【前漢貨殖傳】蝝魚麛卵。
【註】師古曰:卵,鳥卵也。
又【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白公勝如卵,子翼而長之。
【註】今撫育人曰卵翼,言如鳥孚卵也。
又【蘇軾詩】相逢卵色五湖天。
【註】俗攺卵色爲柳色,非。
又音鯤。
魚子也。
【禮內則】濡魚卵醬實蓼。
匴 【子集下】【匚字部】 匴 【唐韻】【集韻】□蘇管切,音算。
【廣韻】冠箱也。
【儀禮士冠禮】爵弁,皮弁,緇布冠各一匴。
【註】匴,竹器名。
今之冠箱也。
又【玉篇】□米藪。
又【集韻】式撰切,音□。
同。
義同。
一曰竹盤。
劚 【子集下】【刀字部】 劚 【正字通】同斸。
卾 【子集下】【卩字部】 卾 【集韻】逆各切,音諤。
口中上卾也。
亦作〈咢卪〉。
與從邑作鄂者別。
勢 【子集下】【力字部】 勢 【唐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世。
【說文】盛權力也。
【孟子】好善而忘勢。
又【廣韻】形勢。
【易坤卦】地勢坤。
又【增韻】氣燄也。
【書君□】毋倚勢作威。
又【韻會】外腎爲勢。
宮□,男子割勢。
又【韻補】葉式列切,音設。
【木華海賦】羣山旣略,百川潛渫。
泱漭澹濘,騰波赴勢。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與跽同。
長跪也。
【史記滑稽傳】髡帣韝鞠□。
【註】徐廣曰:其紀反。
與跽同。
咃 【醜集上】【口字部】 咃 【玉篇】吐多切,音他。
出陀羅尼。
勈 【子集下】【力字部】 勈 【集韻】勇,本作勈。
勝 【子集下】【力字部】 勝 〔古文〕□□□【唐韻】識蒸切【集韻】【韻會】書蒸切,□音升。
【說文】從力,□聲。
本從舟,省作月。
任也。
【廣韻】舉也。
【正韻】堪也。
【詩小雅】旣克有定,靡人弗勝。
又【廣韻】漢複姓。
何氏姓苑有勝屠公,爲河東太守。
又【唐韻】【集韻】【韻會】□詩證切。
升去聲。
【廣韻】勝,負之對。
【老子道德經】天道不爭而善勝。
【史記魏世家】百戰百勝。
又加也,優過之也。
【周子通書】實勝善也,名勝恥也。
又婦人首飾。
【荊楚歲時記】人日剪綵爲花勝以相遺,或鏤金薄爲人勝。
【杜甫人日詩】勝裏金花巧耐寒。
又州名。
【廣韻】春秋時戎狄地,戰國時晉趙地,漢雲中五原也。
隋屬雲州,唐武德中攺爲勝州。
考證:〔【荊楚歲時記】人日剪綵爲花勝以相遺,或鏤金簿爲人勝。
〕謹照原文金簿改金薄。
叿 【醜集上】【口字部】 叿 【廣韻】呼東切【集韻】呼公切,□音烘。
【玉篇】呵也。
又【廣韻】叿叿,市人聲也。
【集韻】一曰哤語。
或作哄。
又【集韻】胡公切,音洪。
大聲也。
本作。
或作降。
哤字原從口從厖作。
匘 【子集下】【匕字部】 匘 【唐韻】奴皓切【集韻】乃老切,□音惱。
【說文】匘,頭髓也。
從匕。
匕,相匕著也。
巛象髮,囟象匘形。
【廣韻】同腦。
【玉篇】亦作□。
【集韻】或作□□,□詳腦字註。
匟 【子集下】【匚字部】 匟 【篇海】口浪切,音抗。
匟牀,坐牀也。
□ 【未集中】【耳字部】 □ 【五音篇海】司夜切,音卸。
聞也。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龍龕】音肴。
饍也。
匶 【子集下】【匚字部】 匶 【唐韻】【集韻】巨救切【正韻】巨又切,□音舊。
籀文柩字。
【周禮春官喪祝】及朝禦匶乃奠。
【註】謂將葬,朝于祖考之廟而行,則喪祝爲禦匶也。
又【集韻】或作匛。
匷 【子集下】【匚字部】 匷 【轉註古音】其餘切,音渠。
【淮南子說林訓】古之所爲不可更,則推車至今無蟬匷。
【註】車類。
剚 【子集下】【刀字部】 剚 【唐韻】【集韻】【韻會】□側吏切,音胾。
揷刀也。
【管子輕重篇】春有以剚耕,夏有以剚耘。
又【正韻】置也。
東方人以物揷地,皆爲剚。
又通作倳。
【史記張耳□餘傳】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
【集韻】或作□,又作□。
【寅集上】【宀字部】【正字通】與寧同。
【石鼓文】天子永。
釋作寍。
割 【子集下】【刀字部】 割 〔古文〕□□【唐韻】古達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曷切,□音葛。
【說文】剝也。
從刀,害聲。
【爾雅釋詁】割,裂也。
【疏】謂以刀裂之也。
【玉篇】截也。
【禮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
【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前漢揚雄傳】東方朔割名於細君。
【註】師古曰:割,損也。
又【廣韻】害也。
【書堯典】洪水方割。
【大誥】天降割于我家。
又分也。
【杜甫望嶽詩】造物鍾神秀,隂陽割昏曉。
【註】言崑崙山日月相隱避爲光明。
割者,分也。
又葉吉列切,音孑。
【韓愈張徹墓誌銘】世顧慕以行,子揭揭也。
噎喑以爲生,子獨割也。
爲彼不淸,作冰雪也。
劃 【子集下】【刀字部】 劃 〔古文〕□【唐韻】呼麥切【集韻】【韻會】忽麥切【正韻】霍虢切,□轟入聲。
【說文】錐刀也。
又【廣韻】劃,作事也。
又【玉篇】以刀劃破物也。
又【唐韻】【集韻】□胡麥切,音獲。
裂也。
【集韻】或作劐。
亦作□。
劉 【子集下】【刀字部】 劉 〔古文〕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
【說文】殺也。
【書盤庚】重我民,無盡劉。
【詩周頌】勝殷遏劉。
【左傳成十三年】劉我邊陲。
又【爾雅釋詁】劉,□也。
【疏】謂敷□也。
又【爾雅釋詁】劉,樂也。
【疏】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樂。
【詩大雅】捋采其劉。
【毛傳】劉,爆爍而希也。
又【爾雅釋木】劉,劉杙。
【註】劉子生山中。
【疏】劉一名劉杙,其子可食。
又姓。
【韻會】凡二十五望,□自陶唐氏劉累之後。
又【集韻】力九切,留上聲。
好也。
又【集韻】龍珠切,音鏤。
殺也。
漢禮,立秋有貙劉。
又【同文備考】作鐂。
【醜集上】【口字部】【玉篇】【集韻】□胡麥切,音獲。
嘖,叫也。
或作咟。
卪 【子集下】【卩字部】 卪 【唐韻】【集韻】【韻會】□子結切。
音節。
【說文】□,瑞信也。
象半分之形。
隷作卪。
【徐曰】卪象半分之形,守國者其卪半在內,半在外。
廳 【寅集下】【廣字部】 廳 【廣韻】他丁切【集韻】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汀。
【廣韻】廳,屋也。
【集韻】古者治官處,謂之聽。
事後語省,直曰聽,故加廣。
【增韻】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
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乃始加廣。
劷 【子集下】【力字部】 劷 【集韻】餘章切,音羊。
【玉篇】勸也。
効 【子集下】【力字部】 効 【唐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韻會】後學切【正韻】胡孝切,□音校。
【玉篇】俗效字。
【集韻】象也,功也。
【韻會】效驗也。
【前漢蘇武傳】殺身自効。
【正韻】古惟從攵,無從力者。
後人傳寫,承訛旣久,相承用之。
考證:〔【正韻】古惟從文,無從力者。
〕謹照原文從文改從攵 勏 【子集下】【力字部】 勏 【集韻】薄口切,裒上聲。
勏劶,用力。
勑 【子集下】【力字部】 勑 【唐韻】落代切【集韻】【正韻】洛代切,□音萊。
【說文】勞也。
【廣韻】同徠。
又【集韻】蓄力切,音敕。
誡也。
【易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
又【正韻】誡也,正也,固也。
又通作敕。
【後漢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爲謹敕之士。
又【正韻】天子制書曰勑。
【集韻】或作勅飭。
□ 【未集下】【肉字部】 □ 【說文長箋】同胏。
臠也。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篇海類編】同肭。
勔 【子集下】【力字部】 勔 【唐韻】【集韻】【韻會】彌兗切【正韻】美辨切,□音緬。
【爾雅釋詁】劭勔,勉也。
【揚子方言】周鄭之閒,相勸勉曰勔。
又【集韻】彌盡切,音泯。
義同。
或作黽僶。
勪 【子集下】【力字部】 勪 【集韻】極虐切,音噱。
本作蹻,舉足行高也。
勹 【子集下】【勹字部】 勹 【唐韻】【集韻】□布交切,音苞。
【說文】裹也。
勹,象人曲形,有所包裹。
匔 【子集下】【勹字部】 匔 【集韻】丘弓切,音芎。
【博雅】謹敬也。
又【集韻】渠弓切,音窮。
義同。
【史記魯世家】匔匔如畏然。
【註】徐廣曰:匔匔,謹敬貌也。
音窮。
【韻會】匑或作匔。
【集韻】匑或作匔。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類篇】□多官切,音端。
山名。
臵 【未集下】【至字部】 臵 【集韻】各額切,音格。
與□同。
至也。
又【六書原】徦,俗作臵。
劇 【子集下】【刀字部】 劇 【唐韻】奇逆切【集韻】【韻會】【正韻】竭切,□音屐。
【玉篇】甚也。
【廣韻】增也,艱也。
【王粲詠史詩】人生各有志,終不爲此移。
同知薶身劇,心亦有所施。
【註】言三良殉秦穆,皆知死禍甚烈,不得不爲人用也。
又戲也。
【唐杜牧西江懷古詩】魏帝縫囊眞戲劇。
又姓。
【史記遊俠傳】雒陽有劇孟。
又縣名。
【集韻】在北海。
匝 【子集下】【匚字部】 匝 【增韻】帀俗作匝。
【篇海】亦作迊。
剮 【子集下】【刀字部】 剮 【唐韻】【集韻】□古瓦切,音寡。
【玉篇】剔肉置骨也。
【說文】作冎。
【廣韻】俗咼字。
【正字通】本作冎。
叧 【醜集上】【口字部】 叧 【集韻】古瓦切,音寡。
【玉篇】剔人肉,置其骨。
【集韻】與冎剮同。
劆 【子集下】【刀字部】 劆 【集韻】離鹽切,音廉。
輕刺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與□同。
劐 【子集下】【刀字部】 劐 【唐韻】虛郭切【集韻】忽郭切,□音霍。
【玉篇】裂也。
又【集韻】黃郭切,音鑊。
本作穫。
【說文】刈穀也。
或作獲。
又【集韻】胡麥切,音獲。
裂也。
唺 【醜集上】【口字部】 唺 【集韻】他典切,音腆。
吐也。
勸 【子集下】【力字部】 勸 【唐韻】去願切【集韻】【韻會】區願切,□音券。
【說文】勉也。
從力,雚聲。
【廣韻】獎勉也,助也,敎也。
【書禹謨】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又悅從也。
【論語】舉善而敎,不能則勸。
又【戰國策】荊王大悅,許救甚勸。
【註】勸猶力也。
【集韻】或作勌。
厊 【子集下】【廠字部】 厊 【唐韻】五下切【集韻】語下切,□音雅。
厏厊,不相合也。
劢 【子集下】【力字部】 勱 【唐韻】莫話切【集韻】【韻會】莫敗切【正韻】莫懈切,□音邁。
【說文】勉力也。
【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又【韻會】通作邁。
左傳引書,臯陶邁種德。
註勉也。
劦 【子集下】【力字部】 劦 【唐韻】胡頰切【集韻】檄頰切,□音協。
【說文】同力也。
【山海經】惟號之山,其風若劦。
【玉篇】急也。
又【集韻】力協切,音□。
力不輟也。
勀 【子集下】【力字部】 勀 【唐韻】苦得切【集韻】乞得切,□音克。
【說文】尤極也。
【玉篇】勀,勝也。
【廣韻】自彊。
勄 【子集下】【力字部】 勄 【集韻】敏古作勄。
註見攴部七畫。
吿 【醜集上】【口字部】 吿 【廣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俱号切,□音誥。
【說文】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也。
從口從牛。
又【玉篇】語也。
【廣韻】報也。
吿上曰吿,發下曰誥。
【增韻】啓也。
【書禹貢】吿厥成功。
【詩周南】言吿師氏。
又問也。
【禮王制】八十月吿存。
【疏】吿謂問也。
君每月使人緻膳,吿問存否。
又【正韻】命也。
【易泰卦】上六自邑吿命。
又【玉篇】請吿也。
又【韻會】唐制,授官之符曰吿身。
又休假曰吿。
【史記汲黯傳】黯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賜吿者數。
【註】如淳曰:杜欽所謂病滿賜吿,詔恩也。
或曰賜吿得去官歸家,予吿居官不視事。
【後漢□忠傳】光武絕吿寧之典。
【註】吿寧,休謁之名。
吉曰吿,兇曰寧。
古者名吏休假曰吿。
又【韻會】姓也。
又【五音集韻】胡刀切,音豪。
【集韻】休謁也。
或作勂。
又【集韻】居勞切,音高。
白也。
又【廣韻】古沃切【集韻】【韻會】姑沃切,□音梏。
【易蒙卦】初筮吿,再三凟,凟則不吿。
【詩大雅】令終有俶,公屍嘉吿。
【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吿,反必面。
【爾雅釋言】吿,謁請也。
【疏】成二年左傳曰:晉與魯衞,兄弟也,來吿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
○按梏谷二字,音切各異,各韻書吿字俱音梏,惟正韻吿,古祿切,音谷。
今經傳吿字,《釋文》朱註皆讀谷。
惟曲禮,《釋文》作古毒反。
又【集韻】枯沃切,音酷。
吏休假也。
【後漢□忠傳】吿寧之典。
孟康讀。
又【集韻】【正韻】□居六切,音菊。
【禮文王世子】其□罪則纖剸,亦吿于甸人。
【註】吿讀爲鞠。
讀書用法曰鞠。
又【集韻】轄覺切,音學。
休謁也。
又葉古嶽切,音角。
【王逸九思】思怫鬱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吿。
又葉訖得切,音□。
【詩大雅】訏謨定命,遠猶辰吿。
敬愼威儀,維民之則。
又葉居立切,音汲。
【史記太史公自序】牧殷餘民,叔封始邑。
申以商亂,酒材是吿。
又葉居□切,音姤。
【楚辭九章】道思作頌,聊以自救兮。
憂心不遂,斯言誰吿兮。
匕 【子集下】【匕字部】 匕 【唐韻】□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音比。
【說文】匕,相與比敘也。
亦所以用取飯。
一名柶。
【玉篇】匙也。
【易震卦】不喪匕鬯。
【詩小雅】有捄棘匕。
【註】以棘爲匕,所以載鼎肉,而升之于俎也。
【三國志劉先主傳】先生方食,失匕箸。
又匕首。
【通俗文】劒屬。
其頭類匕,短而便用,故曰匕首。
【史記吳世家】專諸置匕首于炙魚中,以刺吳王僚。
【刺客傳】荊軻至秦獻燕督亢地圖,圖窮而匕首見。
【註】荊軻懷數年之謀,而事不就者,尺八匕首不足恃也。
【劉向說苑】尺八短劒頭似匕。
粊 【未集上】【米字部】 粊 【廣韻】兵媚切,音祕。
惡米。
又與費同,魯東郊地名。
【說文】《周書》有粊誓。
今本作費。
【字彙補】與字不同,一從北,一從比。
劥 【子集下】【力字部】 劥 【唐韻】客庚切【集韻】丘庚切,□音坑。
【玉篇】也。
【廣韻】劥,人有力也。
【子集下】【廠字部】【唐韻】當古切【集韻】董五切,□音覩。
【玉篇】美石也。
又【唐韻】侯五切【集韻】後五切,□音戸。
義同。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五音集韻】牛肌切,音儀。
度牲體骨曰□。
通作儀。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同飣。
副 【子集下】【刀字部】 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救切,否去聲。
貳也。
【前漢功臣表】副在有司。
【廣韻】佐也,稱也。
又【爾雅釋詁】審也。
【註】副者,次長之稱。
審猶察也。
又後夫人首飾。
【詩鄘風】副笄六珈。
【註】首飾也。
編髮爲之。
又【韻會】芳遇切,音赴。
義同。
又【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音覆。
剖也,判也,裂也。
又【唐韻】芳逼切【集韻】【韻會】拍逼切,□音逼。
【廣韻】析也。
【禮曲禮】爲天子削爪者,副之。
【註】旣削又四析之,乃橫斷之。
又作疈。
【周禮春官】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註】疈牲胷也。
又【籀文】作疈。
【六書故】劈副疈,實一字。
剴 【子集下】【刀字部】 剴 【唐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正韻】柯開切,□音該。
【說文】鎌也。
從刀,豈聲。
一曰摩也。
又【玉篇】切也,動也。
【唐書魏徵傳】二百餘奏,無不剴切當帝心者。
又【唐韻】五來切【集韻】魚開切,□音皚。
義同。
又【集韻】居代切,該去聲。
義同。
剸 【子集下】【刀字部】 剸 【唐韻】度官切【集韻】【韻會】徒官切,□音團。
【玉篇】截也。
【禮文王世子】其□罪則纖剸。
又【韻會】裁也。
又【廣韻】截木也。
又【唐韻】旨兗切【集韻】主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
義同。
又【唐韻】【集韻】之轉切【韻會】之囀切,□專去聲。
斷也。
【廣韻】細割切肉貌。
又【集韻】【韻會】朱遄切【正韻】朱緣切,□音專。
與專同。
【韻會】擅也。
一曰幷合制領也。
【前漢蕭何傳】上以此剸屬任何關中事。
【註】師古曰:剸,讀與專同。
【荀子榮辱篇】信而不見敬者,好剸行也。
叐 【子集下】【又字部】 叐 【正字通】犮字之譌。
○按犮,從犬加丿。
《說文》走犬貌。
從犬而丿之,曳其足,則刺犮也。
凡祓茇□拔冹跋等字皆從此,無作叐者。
《字彙》友上皆丿,入又部,誤。
勁 【子集下】【力字部】 勁 【唐韻】居正切【集韻】【韻會】堅正切【正韻】居慶切,□頸去聲。
【說文】強也。
從力,巠聲。
【廣韻】健也。
【增韻】堅也,遒也。
【左傳宣十二年】中權後勁。
又【正韻】亦作繕。
【禮曲禮】急繕其怒。
匽 【子集下】【匸字部】 匽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音偃。
【說文】匿也。
從匸,妟聲。
【廣韻】隱也。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興文匽武。
又【周禮天官宮人】爲井匽。
【註】匽,路厠也。
鄭康成謂:匽豬,謂霤下池,受蓄水而流之者。
又【集韻】於建切【正韻】伊甸切,□音堰。
路厠也。
區 【子集下】【匸字部】 區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驅。
【說文】藏隱也。
從品在匸中。
品,衆也。
【徐曰】凡言區者,皆有所藏也。
【荀子大略篇】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閒。
【註】區,藏物處。
又【前漢揚雄傳】有田一廛,宅一區。
【張敞傳】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
【註】師古曰:區,謂居止之所也。
又【韻會】區者,小室之名。
【前漢胡建傳】穿北軍壘,以爲賈區。
【註】師古曰:區者,小屋之名,若今小菴屋之類。
故衞士之屋謂之區。
又【論語】區以別矣。
【朱註】區,猶類也。
【韓愈別趙子詩】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又【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
【郭註】雙玉曰瑴,五瑴爲區。
又區區,小貌。
【前漢楚元王傳】豈爲區區之禮哉。
【註】師古曰:區區,謂小也。
【禮樂志】河閒區區小國。
又【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
域也。
【增韻】分也,阜也。
【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
禹宇二字,其音不別。
丘之與區,今讀則異。
然尋古語,其聲亦同。
【陸士衡詩】普厥丘宇。
又晉閣名所載若幹區者,別爲丘字,則知丘之與區,其音不別。
又【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甌。
量名。
四豆爲區。
【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
又匿也。
【左傳昭七年】楚文王作僕區之法。
【註】僕,隱也。
區,匿也。
又姓。
【韻會】古歐冶子之後。
【王莽傳】中郞區博。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
同句。
曲也。
【韻會】句或作區。
【禮記】區萌達。
【註】屈生曰區。
疏:鉤曲而生。
華 【申集上】【艸字部】 華 〔古文〕【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劃。
【書舜典】重華協于帝。
【傳】華謂文德。
又【禮檀弓】華而睆。
【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
又【廣韻】草盛也。
又粉也。
【曹植洛神賦】鉛華弗禦。
又髮白也。
【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
又華林,園名。
【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
又地名。
【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
【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
【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裡。
又【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
又華表。
【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
又【韻會】胡化切,音話。
【書禹貢】至于太華。
【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
又姓。
【潛夫論】華氏子,姓也。
【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
【註】華皮可以爲索。
又【集韻】呼瓜切,音譁。
【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
【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
【爾雅釋木】瓜曰華之。
又與花同。
【爾雅釋草】華,荂也。
【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
【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
又【韻補】呼戈切。
【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
進如浮雲,退如激波。
又胡戈切。
【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
【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
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
又【詩本音】灼灼其華。
【註】音敷。
【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葉車韻。
隰有荷華,葉下都韻。
黍稷方華,葉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
又【唐韻古音】亦音敷。
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
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