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按文人言韻,始見於此。
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
自晉以後,音降而爲韻矣。
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倣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一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而諸書皆廢。
宋□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有《集韻》,金韓道昭有《五音集韻》,元黃公紹有《韻會舉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韻》,此韻書大略也。
又【正韻】風度也。
【說文】裴光遠雲:古與均同。
【唐書楊收傳】夫旋宮以七聲爲均。
均言韻也。
古無韻字,猶言一韻聲也。
【集韻】或作韻。
□ 【未集中】【羊字部】 □ 【字彙補】同羌。
○按卽羌字之譌。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他甘切,音坍。
□,峻波貌。
或作□。
韽 【戌集中】【音字部】 韽 【唐韻】恩甘切【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諳。
【說文】下徹聲。
【廣韻】聲小。
【周禮春官典同】微聲韽。
【註】韽,聲小不成也。
又【集韻】於金切,音隂。
又【類篇】衣廉切,音淹。
又【集韻】□感切,諳上聲。
又烏紺切,諳去聲。
義□同。
○按周禮釋文:韽,劉音闇。
又於瞻反。
鄭於貪反。
戚於感反。
李烏南反。
凡五音,皆可讀。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陷切,音揞。
【廣韻】下入聲。
俗作□。
頄 【戌集下】【頁字部】 頄 【廣韻】巨鳩切【集韻】【正韻】渠尤切,□音求。
【玉篇】面顴也。
【廣韻】頰閒之骨。
【易夬卦】壯于頄。
又【廣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龜切【正韻】渠爲切,□音逵。
義同。
又【集韻】厚也。
與頯同。
又【集韻】居逵切,音龜。
骨也。
又【集韻】琴威切,□上聲。
又區倫切,音菌。
義□同。
頋 【戌集下】【頁字部】 頋 【五音集韻】五果切,音□。
靜也。
【玉篇】俗顧字。
頎 【戌集下】【頁字部】 頎 【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
【廣韻】長貌。
【詩衞風】碩人其頎。
又【齊風】頎而長兮。
又【玉篇】頎頎然佳也。
又人名。
【左傳定十二年】仲尼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
【註】魯大夫,頎音祈。
又【集韻】口很切,音墾。
至也。
【禮檀弓】稽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
【釋文】頎音懇,惻隱貌。
又頎典,堅忍貌。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輈欲頎典。
【註】堅忍貌。
鄭司農雲:頎,讀爲懇。
典,讀爲殄。
又少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大胷耀後註】耀,讀爲哨。
頎小也。
【疏】哨與頎皆少小之義。
【釋文】頎,音傾。
一音懇。
預 【戌集下】【頁字部】 預 【唐韻】【韻會】羊洳切【集韻】【正韻】羊茹切,□音譽。
【正字通】與豫同。
【經典】通作豫。
又【正韻】及也,參預也,幹也。
通作與。
【寅集上】【尢字部】【廣韻】居綺切【集韻】去綺切,□音剞。
蹇也。
又一足行曰。
一作踦。
又【廣韻】【集韻】□卿義切,音掎。
倦也。
【備考】【子集】【廠字部】【字彙補】廚字之譌。
韯 【戌集中】【韭字部】 韯 【玉篇】同韱。
【辰集下】【歹字部】【玉篇】力翰切【集韻】郞旰切,□音爛。
【博雅】敗也。
或作□。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古賢切【集韻】經天切,□音堅。
緊也。
【類篇】或作。
【集韻】通作堅。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集韻】□同□。
又【集韻】仕下切,音柞。
【類篇】繒紕貌。
音 【戌集中】【音字部】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今切,音隂。
【說文】聲也。
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
宮商角徵羽,聲。
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從言,含一。
【書舜典】八音克諧。
【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
【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
音則今之歌曲也。
【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
【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
【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
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
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
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
季劄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
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
下雲治世之音,音卽樂也。
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
【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姓。
見【姓苑】。
又【正韻】於禁切。
與通。
【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
【杜預註】音,所茠之處。
古字借用。
○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不作去聲讀,正韻非。
考證:〔【詩序】聲成文,謂之音。
【疏】季紮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
〕謹照原文季紮改季劄。
韾 【戌集中】【音字部】 韾 【廣韻】挹淫切【集韻】伊淫切,□音愔。
【廣韻】聲和靖也。
又【集韻】烏含切,音諳。
義同。
項 【戌集下】【頁字部】 項 【唐韻】胡講切【集韻】【韻會】【正韻】戸講切,□學上聲。
【說文】頭後也。
【釋名】項,确也。
堅确受枕之處。
【儀禮士冠禮】緇布冠缺項。
【註】缺讀如有頍者弁之頍,緇布冠無筓者,著頍圍髮際,結項中,隅爲四綴,以固冠也。
又冠後爲項。
【儀禮士冠禮】賔右手執項。
【註】項,結纓也。
又國名。
【春秋僖十七年】夏滅項。
【註】項國,今汝隂項縣。
【前漢地理志】汝南郡縣,項。
故國。
又【唐書西域傳】黨項,漢西羌別種。
又姓。
【韻會】本姬姓國,齊滅之,子孫以國爲氏。
【史記項羽本紀】項氏世世爲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又大也。
【詩小雅】四牡項領。
【傳】項,大也。
【箋】但養大其領,不肯爲用。
又【唐韻】正古胡孔切,鴻上聲。
【張衡西京賦】鮪鯢鱨鯋,修頟短項。
大口折鼻,詭類殊種。
考證:〔【儀禮士冠禮】緇布冠缺項。
【註】缺讀如有頍者弁之頍,緇布冠無筓者,著圍髮際,結項中,隅爲四綴,以固冠也。
〕謹按著字下脫頍字,今照原文增入。
〔【廣韻】古音胡孔切〕謹按胡孔切語見唐韻正非廣韻也。
今將廣韻古音胡孔切改爲唐韻正古胡孔切。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溝。
燻籠也。
□ 【午集下】【立字部】 □ 【玉篇】居綺切【海篇】音幾。
立正也。
【寅集上】【宀字部】【字彙補】力公切,音隆。
天形也。
頍 【戌集下】【頁字部】 頍 【唐韻】丘弭切【集韻】【韻會】【正韻】犬蘂切,□音跬。
【說文】舉頭也。
從頁支聲。
【詩小雅】有頍者弁。
【六書故】禮:緇布冠□項。
鄭康成讀□爲頍。
冠無筓者用頍,以組圍頭,以繫冠。
□其當項處,以俟繫束也。
弁有筓不用頍,故毛傳直緣詩辭,以爲弁貌。
又【集韻】窺絹切【五音集韻】犬縣切,□缺去聲。
義同。
一曰頭小而銳。
又【集韻】五委切,音硊。
弁貌。
頏 【戌集下】【頁字部】 頏 【廣韻】胡郞切【韻會】寒剛切【正韻】胡岡切,□音航。
【韻會】鳥飛貌。
本作□。
上曰翓,下曰頏。
今文通作頡頏。
【詩邶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
又或作。
【揚雄長楊賦】魚頡而鳥。
又【集韻】【正韻】□居郞切,音剛。
【說文】人頸也。
本作亢。
或作肮。
又上聲。
【集韻】戸朗切【韻會】下黨切,□音沆。
聲也。
同吭。
又【集韻】口朗切,音忼。
亦與吭同。
咽也。
又舉朗切,音。
義同。
又去聲。
【廣韻】苦浪切,音抗。
咽頏。
又【集韻】【韻會】□下浪切,杭去聲。
【五音集韻】鳥咽也。
考證:〔【揚雄長楊賦】魚吉而鳥。
〕謹按句出甘泉賦。
魚吉照原文改爲魚頡。
頓 【戌集下】【頁字部】 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敦去聲。
【說文】下首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二曰頓首。
【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又【博雅】頓,僵也。
又【揚子方言】頓愍,惛也。
江湘之閒謂之頓愍。
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又【增韻】貯也,宿食所也。
【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又【增韻】次也。
又食一次也。
【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
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
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
【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又陡頓,遽也。
【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又壞也。
【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
【註】頓,壞也。
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又止也。
【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又捨也。
【曹植七啟】頓網縱綱。
【註】頓,捨也。
縱,緩也。
又地名。
【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傳】丘一成爲頓丘。
【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
【師古註】以丘名縣也。
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又國名。
【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納頓子于頓。
【前漢地理志】南頓縣屬汝南郡。
【註】故頓子國。
頓迫於□,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又姓。
【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又【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
【集韻】不利也。
【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
【註】頓,讀曰鈍。
又【韻會】【正韻】□當沒切,音咄。
【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
【註】冒,音墨。
頓,音毒。
考證:〔【釋名】頓,僵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
〔【曹植七啓】頓綱縱綱。
〕謹照原文頓綱改頓網。
〔【春秋僖二十五年】楚子圍陳,納頓子于頓。
〕謹據經文楚子改楚人。
頖 【戌集下】【頁字部】 頖 【廣韻】【集韻】【正韻】□普半切。
同泮。
【禮王制】諸侯曰頖宮。
【註】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敎也。
又頖之言半也,以南通水北無水也。
頙 【戌集下】【頁字部】 頙 【字彙補】初責切,音拆。
正也。
又人名。
博古圖有周史頙鼎。
頛 【戌集下】【頁字部】 頛 【廣韻】落猥切【集韻】魯猥切,□音磊。
【說文】頭不正也。
又【集韻】盧對切,音礧。
義同。
【說文】從頁從耒。
耒,頭傾也。
【辰集中】【木字部】同橠。
頝 【戌集下】【頁字部】 頝 【廣韻】口交切【集韻】丘交切,□音敲。
【玉篇】頝薄,不媚也。
【廣韻】頝頭不媚也。
又【集韻】苦絞切,音巧。
薄媚也。
飭 【戌集下】【食字部】 飭 【廣韻】恥力切【集韻】【韻會】蓄力切,□音敕。
【說文】緻堅也。
【玉篇】謹貌。
【禮樂記】再始以著往,復亂以飭歸。
【註】再擊鼓以明其進,復擊鐃以謹其退也。
又修治。
【易雜卦】蠱則飭也。
又勤也。
【周禮天官大宰】百工飭化八材。
【疏】飭,勤也。
又【冬官考工記】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
又【廣韻】整備也。
【詩小雅】戎車旣飭。
【傳】飭,正也。
【禮月令】仲冬飭死事。
【註】誓戒六軍,厲必死之志也。
【前漢武帝紀】飭躬齋戒。
又與敕同。
命令也。
【齊語】飭其子弟,相語以事。
【前漢張敞傳】明飭長吏守丞。
【集韻】或作飾。
考證:〔【周禮天官大宰】百工飭化八材。
【註】飭,勤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
〔【詩小雅】我車旣飭。
【註】飭,正也。
〕謹照原文我車改戎車。
註改傳。
【未集中】【耒字部】【集韻】以冉切,音琰。
利耜也。
或作覃。
又【玉篇】耕也。
飼 【戌集下】【食字部】 飼 【玉篇】同飤。
餃 【戌集下】【食字部】 餃 【集韻】居效切,音敎。
飴也。
【正字通】今俗餃餌屑米麫和飴爲之,乾濕小大不一。
水餃餌,卽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
或謂之粉角,北人讀角如矯,因呼餃餌,譌爲餃兒。
餃非飴屬,敎非餃音。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去兾切,音器。
氣也。
餟 【戌集下】【食字部】 餟 【唐韻】陟衞切【集韻】【韻會】株衞切,□音綴。
【玉篇】祭酹也,餽也。
【史記武帝紀】其下四方地爲餟食。
【註】索隱曰:餟謂聮續而祭之。
【正義曰】謂繞壇設諸神祭座,相連綴也。
【前漢郊祀志】作腏。
【循吏傳】作醊。
又【廣韻】陟劣切【集韻】株劣切,□音輟。
義同。
餤 【戌集下】【食字部】 餤 【廣韻】【集韻】【韻會】□徒甘切,音談。
【玉篇】進也。
【詩小雅】盜言孔甘,亂是用餤。
【傳】餤,進也。
【釋文】餤,沈旋音談。
又【集韻】【韻會】餘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鹽。
義同。
【詩小雅】亂是用餤。
徐邈讀。
又【廣韻】【集韻】□杜覽切,音□。
同啖。
【說文】噍啖也。
【集韻】或作啗嚪噉。
又【六書故】今以薄餠卷肉,切而薦之曰餤。
【正字通】唐賜進士,有紅綾餤,南唐有玲瓏餤,駝蹄餤,鷺鷥餤,皆餠也。
又【廣韻】【集韻】□徒濫切,音淡。
亦噉也,食也。
又餌之也。
【史記趙世家】故以齊餤天下。
【未集上】【竹字部】【廣韻】相居切,音胥。
【篇海】□,竹名,其節疎。
【類篇】一曰箕屬。
饇 【戌集下】【食字部】 饇 【集韻】【韻會】【正韻】□依據切,音瘀。
同飫。
【詩小雅】如食宜饇。
【箋】王如食老者,則宜令之飽。
又【廣韻】衣遇切【集韻】【韻會】威遇切,□音嫗。
又【集韻】於口切,音毆。
義□同。
饋 【戌集下】【食字部】 饋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匱。
【廣韻】餉也。
【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
【註】進食于尊者曰饋。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特牲饋食之禮,不諏日。
【註】祭祀自孰始曰饋食。
饋食者,食道也。
又【士虞禮】特豕饋食。
【註】饋,猶歸也。
以物與神及人,皆言饋。
又【左傳成十年】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爲之。
【註】饋人,主治公膳者也。
【集韻】或作歸餽。
又【集韻】徒回切,音頹。
餹饋,餌名,屑米和蜜蒸之。
考證:〔【周禮天官】膳夫掌王之饋。
【註】進食于尊曰饋。
〕謹照原文掌王之饋改凡王之饋。
尊下增者字。
饓 【戌集下】【食字部】 饓 【字彙補】醜庚切,音撐。
□食曰饓,出免疑雜字韻。
顤 【戌集下】【頁字部】 顤 【廣韻】許交切【集韻】虛交切,□音虓。
【廣韻】顤,人面也。
【釋名】高也。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顤顟而睽睢。
又【廣韻】五聊切【集韻】倪幺切,□音堯。
【玉篇】高長頭貌。
又【唐韻】【韻會】五弔切【集韻】倪弔切,□堯去聲。
義同。
又【集韻】丘召切,音嘺。
舉首也。
顰 【戌集下】【頁字部】 顰 【玉篇】【正韻】□毗賓切,音貧。
【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
【易復卦】作頻。
【註】謂頻蹙之貌。
又通作矉。
【莊子天運篇】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
【李白詩】蛾眉不可學,況乃效其矉。
亦作嚬。
考證:〔【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
【易復卦】作頻。
【註】謂頻蹙之貌。
〕謹按此謂顰字易作頻,非謂顰字易作復也。
今改易復卦作頻。
省下復字。
顱 【戌集下】【頁字部】 顱 【廣韻】落胡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音盧。
【玉篇】《博雅》曰□顱謂之髑髏。
又通作盧。
【前漢武五子贊】頭盧相屬于道。
【集韻】或作髗。
【六書故】作□。
考證:〔博雅曰,頭顱謂之髑髏。
〕謹照原文頭顱改□顱。
餀 【戌集下】【食字部】 餀 【唐韻】呼艾切【集韻】虛艾切,□咍去聲。
【說文】食臭也。
【六書故】食敗氣屰人也。
【爾雅釋器】餀謂之餯。
【疏】餀餯皆穢臭也。
又【集韻】丘蓋切,音磕。
又許罽切,音□。
義□同。
【集韻】同饚。
餉 【戌集下】【食字部】 餉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向。
【說文】饟也。
【玉篇】饋也。
【集韻】自家之野曰餉。
【書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
【傳】葛伯遊行,見農民餉于田者,殺其人,奪其餉,故謂之仇餉。
又【正字通】與貺通。
【魏志文帝紀註】以所著典論及詩賦餉孫權。
又【正字通】今俗軍糧曰餉,或讀享,或讀嚮。
又【集韻】【正韻】□始兩切,音賞。
又【集韻】屍羊切,音商。
義□同。
【集韻】亦作□□攘□□饟。
【辰集下】【殳字部】【正字通】俗鼕字。
【辰集下】【毛字部】【集韻】與□同。
【補遺】【醜集】【女字部】【篇海類編】方容切,音封。
女名。
餛 【戌集下】【食字部】 餛 【廣韻】戸昆切【集韻】胡昆切,□音魂。
【玉篇】餛飩。
【揚子方言】餠謂之飥,或謂之餦餛。
又【集韻】公渾切,音昆。
義同。
【集韻】亦作餫。
饁 【戌集下】【食字部】 饁 【唐韻】筠輒切【集韻】域輒切【正韻】弋涉切,□音葉。
【玉篇】餉田食。
【爾雅釋詁】饁,鑲饋也。
【疏】野饋曰饁。
【詩豳風】饁彼南畝。
【左傳僖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緻禽饁獸於郊。
【註】聚所獲禽,因以祭四方之神於郊也。
又【集韻】乙業切,音腌。
野饋也。
考證:〔【周禮春官小宗伯】緻禽饁獸於郊。
〕謹照原文春官小宗伯改夏官大司馬。
饈 【戌集下】【食字部】 饈 【類篇】思留切,音修。
進獻也。
一曰緻滋味曰羞。
或從食。
【字彙】膳也,薦也。
顦 【戌集下】【頁字部】 顦 【唐韻】昨焦切【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音樵。
【玉篇】顦顇,憂貌。
又【正韻】瘠也。
【集韻】或作憔嫶癄醮。
【正韻】亦作焦樵蕉。
顮 【戌集下】【頁字部】 顮 【廣韻】必鄰切【集韻】□民切,□音賓。
【玉篇】憤懣也。
【揚子方言】毗顮,懣也。
又【集韻】毗賓切,音頻。
義同。
顯 【戌集下】【頁字部】 顯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典切,音憲。
【爾雅釋詁】光也。
又見也。
【玉篇】明也,覿也,著也。
【書泰誓】天有顯道,厥類惟彰。
【傳】言天有明道,其義類惟明。
又達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是求顯也。
【孟子】而未嘗有顯者來。
【疏】言未嘗有富貴顯達者來家中。
又姓。
【風俗通】周卿顯甫。
又【正韻】曉見切,音韅。
覿也。
又人名。
【禮檀弓】子顯緻命于穆公。
【釋文】顯,呼遍切。
又葉馨煙切,音羶。
【郭璞朝鮮贊】箕子避商,自□朝鮮。
善者所壯,豈有隱顯。
【說文】顯,頭明飾也。
從頁聲。
俗作□,非。
順 【戌集下】【頁字部】 順 〔古文〕巡□【唐韻】【正韻】□食閏切,盾去聲。
【說文】理也。
從頁從巛,會意。
川流也。
【玉篇】從也。
【詩大雅】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箋】有大德行,則天下順從其政。
【釋名】順,循也,循其理也。
又放之也。
【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
【疏】以袂向下,於弓隈順放之。
又山名,水名。
【山海經】有順山,順水出焉。
又【釋名】鳳皇五色,心文曰德,翼文曰順。
又【揚子方言】目好謂之順。
【註】言流澤也。
又【增韻】和也。
【易豫卦】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
【疏】聖人和順而動,合天地之德,故天地亦如聖人而爲之。
【禮樂記】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又【增韻】不逆也。
【爾雅釋詁】舒業順,敘也。
【疏】順者不逆有敘也。
又【諡法】慈惠徧服曰順。
又【小爾雅】順,退也。
考證:〔【逸雅】順,循也〕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爾雅釋詁】舒業順,敘也。
【疏】順本不逆有敘也。
〕謹照原文順本改順者。
颔 【戌集下】【頁字部】 頷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音菡。
【說文】面黃也。
【屈原離騷】長顑頷亦何傷。
【註】顑頷,不飽貌。
又顋頷。
【釋名】頷,含也。
口含物之車也。
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
【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
【莊子說劒篇】驪龍頷下。
又【揚子方言】頷,頤頷也。
南楚謂之頷。
又【正韻】五感切,音顉。
低頭。
【左傳襄二十六年】衞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
【註】頷,搖其頭。
又【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
亦面黃也。
考證:〔【逸雅】頷,含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颟 【戌集下】【頁字部】 顢 【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音瞞。
【玉篇】顢頇,大面。
陠 【戌集中】【阜字部】 陠 【廣韻】普胡切【集韻】滂模切,□音鋪。
【集韻】衺也。
又【集韻】博孤切【集韻】奔模切,□音逋。
【廣韻】屋上平也。
與庯同。
又【博雅】衺也。
又【集韻】普故切,音怖。
義同。
又蒲故切,音步。
舍下也。
釲 【戌集上】【金字部】 釲 【集韻】象齒切,音佀。
【玉篇】金子也。
又【集韻】與鈻同。
【博雅】鈻,鉿鋌也。
又□,同。
【醜集上】【口字部】【字彙補】速迹切,音悉。
響聲。
【絃索辨譌】律律。
□ 【午集下】【穴字部】 □ 【篇海】烏皎切,音杳。
遠也,隱也。
餆 【戌集下】【食字部】 餆 【廣韻】餘昭切【集韻】餘招切,□音遙。
【廣韻】餆,餌食。
餌 【戌集下】【食字部】 餌 【集韻】【正韻】□忍止切,音耳。
【玉篇】食也,餠也,餻也。
【說文】粉餠也。
【徐鍇曰】釋名,烝燥屑餠之曰餈,非也。
粉米烝屑皆餌也,非餈也。
【許愼曰】餈稻餠,謂炊米爛乃擣之,不爲粉也。
粉餈以豆爲粉糝餈上也,餌則先屑米爲粉,然後溲之。
餈之言滋也,餌之言堅潔若玉餌也。
【楚辭招魂】粔籹蜜餌。
又【禮內則】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
【註】此周禮糝食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魚膠餌。
【註】色如餌。
又【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脄,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
【註】餌,筋腱也。
又啗魚具。
【莊子外物篇】五十犗以爲餌。
又隂以利誘人曰餌。
【前漢賈誼傳】五餌三表。
又【廣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音二。
義同。
【說文】□部作□。
重文從食耳聲,作餌。
考證:〔【禮內則】捶反側之,去其餌,就出之。
〕謹照原文就出改孰出。
【辰集下】【殳字部】【玉篇】力京切【集韻】離呈切,□音伶。
多聲也。
餩 【戌集下】【食字部】 餩 【廣韻】愛墨切【集韻】乙得切,□音檍。
【玉篇】噎也。
【廣韻】噎聲。
餱 【戌集下】【食字部】 餱 【廣韻】戸鉤切【集韻】【韻會】胡溝切【正韻】胡鉤切,□音侯。
【說文】乾食也。
【徐鉉曰】今人謂飯乾爲餱。
【詩大雅】廼裹餱糧。
【釋文】餱,音侯,食也。
駯 【亥集上】【馬字部】 駯 【五音集韻】章俱切,音誅。
馬口黑。
饎 【戌集下】【食字部】 饎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志切,音熾。
【爾雅釋訓】饎,酒食也。
【註】猶今雲饎饌,皆一語而兼通。
【疏】饎,一字通酒食兩名也。
李巡雲:得酒食則喜歡也。
【詩小雅】吉蠲爲饎,是用孝享。
又【玉篇】黍稷也。
【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視饎爨于西堂下。
【註】炊黍稷曰饎。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
義同。
【集韻】或作□□□糦喜□。
【正韻】亦作□。
顥 【戌集下】【頁字部】 顥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昊。
【說文】白貌。
【五音集韻】天邊氣。
【楚辭大招】天白顥顥。
【註】顥顥,光貌。
【班固西都賦】鮮顥氣之淸英。
【前漢安世房中歌】西顥沆碭。
【註】韋昭曰:西方少昊也。
【集韻】或作皓,亦作暠皜皞。
顧 【戌集下】【頁字部】 顧 〔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古慕切,音故。
【玉篇】瞻也。
迴首曰顧。
【詩小雅】顧我復我。
【箋】顧,旋視也。
【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
【傳】謂常目在之。
又眷也。
【詩大雅】乃眷西顧。
又【書康誥】顧乃德。
【傳】謂顧省汝德。
又【詩小雅】不顧其後。
【箋】不自顧念。
又但也。
【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
【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
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
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又發語辭。
【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
【註】顧反也。
【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
【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又與雇同。
【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
【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又引也。
【後漢黨錮傳】郭林宗、範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又國名。
亦姓。
【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
【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
【箋】顧、昆吾,皆己姓。
又地名。
【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
【註】顧,齊地。
又山名。
【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又【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
義同。
【書微子】我不顧行遯。
徐邈讀。
俗作頋。
考證:〔【禮祭統】顧上先下後耳。
【疏】但尊上者則先,□下者處後耳。
〕謹照原文則先改在先。
〔【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
【註】反顧也。
〕謹照索隱原文反顧也改顧反也。
颍 【巳集上】【水字部】 潁 【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穎。
水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荊州,其浸潁湛。
【水經】潁水,出潁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
又【前漢地理志】潁陽、潁隂、臨潁、三縣皆屬潁川郡。
○按《正字通》入頁部,今依《說文》,凡熲穎潁俱改入火禾木水等部。
颛 【戌集下】【頁字部】 顓 【唐韻】職緣切【集韻】朱湍切【正韻】朱緣切,□音專。
【說文】頭顓顓謹貌。
又【韻會】顓,蒙也。
又古帝號。
【玉篇】昌意生高陽,是爲帝顓頊。
顓者,專也。
頊者,正也。
言能專正天之道也。
又顓頊,星名。
詳頊字註。
又顓臾,國名。
又姓。
【神仙傳】太□女顓頊和。
又顓孫,複姓。
又與專通,獨也。
【史記□涉世家】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
【前漢高後紀】上將軍祿、相國產顓兵秉政。
【班固典引】豈其爲身而有顓辭。
又圜貌也。
【前漢賈捐之傳】顓顓獨居一海之中。
【註】顓與專同。
專專,猶區區也。
一曰圜貌。
考證:〔又與團通。
〕謹按玉篇廣韻韻會顓字均無團音,亦不言與團通。
今據下所引漢書註改又圜貌也。
颵 【戌集下】【風字部】 颵 【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音梢。
【玉篇】風聲。
又【集韻】思邀切,音宵。
義同。
颷 【戌集下】【風字部】 颷 【篇海】布消切,音標。
狂風。
【辰集下】【歹字部】【玉篇】孚彼切【廣韻】匹靡切【集韻】【韻會】普靡切,□披上聲。
折也。
通作披。
【戰國策】範雎說秦王曰:木實繁者披其枝。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枝大于本,不折必披。
又【廣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音披。
開肉也。
或作。
又【集韻】部靡切,音被。
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古文濟字。
註詳十四畫。
餋 【戌集下】【食字部】 餋 【集韻】俱願切,音卛。
常山謂祭曰餋。
【五音集韻】作飬。
又古倦切,卷去聲。
又九遠切,音卷。
義□同。
餕 【戌集下】【食字部】 餕 【唐韻】子峻切【集韻】【韻會】祖峻切,□音俊。
【玉篇】熟食也。
【說文】食之餘也。
【禮內則】父母在,朝夕恆食,子婦佐餕,旣食恆餕,父沒母存,冢子禦食,羣子婦佐餕如初,旨甘柔滑,孺子餕。
【註】佐餕,勸父母再食,子婦始食。
餕,旣盡也,盡食其所餘也。
禦食者恐父母獨食心傷,故侍之食也。
旨甘,如棗栗飴蜜之類,能調衆味,故如孺子之餕,以頤養老人也。
又祭畢食神之餘。
【禮祭統】古之君子曰:屍亦餕鬼神之餘也,惠術也,可以觀政矣。
又凡食人之餘,及日晚食饌之餘,皆雲餕。
【禮玉藻】日中而餕。
【註】餕,食朝之餘也。
又【集韻】疾眷切,泉去聲。
義同。
【六書故】亦作□。
餜 【戌集下】【食字部】 餜 【集韻】古火切,音果。
【玉篇】餠也。
餡 【戌集下】【食字部】 餡 【字彙】胡鑑切,音陷。
凡米麫食物,坎其中,實以雜味,曰餡。
或作。
【歐陽修歸田錄】京師賣酸者,俚俗誤書爲酸餡。
滑稽子謂爲俊叨,蓋不知餡之從臽,而誤從舀也。
餯 【戌集下】【食字部】 餯 【廣韻】【集韻】□許濊切,音喙。
【廣韻】飯臭。
【爾雅釋器】餀謂之餯。
【集韻】或作□。
【辰集下】【氣字部】【字彙補】職送切,音衆。
心氣也。
餻 【戌集下】【食字部】 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
【玉篇】餻糜。
【博雅】餻,餌也。
【揚子方言】餌謂之餻。
【集韻】作糕。
別作□。
◎按《說文》作餻。
《字彙》沿俗,省作餻,附十畫,非。
考證:〔【博雅】饔餻,餌也。
〕謹按原文孰食謂之饔爲句,餻□餣〈飠亢〉餌也爲句,饔字不屬下讀,今省去饔字。
饐 【戌集下】【食字部】 饐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乙冀切,音懿。
【玉篇】饐餲,臭味變。
【說文】飯傷濕也。
【爾雅釋器】食饐謂之餲。
【集韻】或作□饖。
又【集韻】於例切,音餲。
義同。
又【集韻】一結切,音噎。
【說文】飯窒也。
【集韻】或作噎。
又【集韻】益悉切,音壹。
義同。
【辰集下】【殳字部】【廣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眞。
擊也。
又【廣韻】士臻切【集韻】鋤臻切,□音榛。
□,動而喜貌。
見《呂氏春秋》註。
又【廣韻】植鄰切【集韻】丞眞切,□音辰。
義同。
【集韻】或從攴作敐。
敐字原從攴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窘遠切,音卷。
竹名。
又巨卷切。
義同。
又【字彙】□,囤屬。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稽本字。
颃 【戌集下】【頁字部】 頏 【廣韻】胡郞切【韻會】寒剛切【正韻】胡岡切,□音航。
【韻會】鳥飛貌。
本作□。
上曰翓,下曰頏。
今文通作頡頏。
【詩邶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
又或作。
【揚雄長楊賦】魚頡而鳥。
又【集韻】【正韻】□居郞切,音剛。
【說文】人頸也。
本作亢。
或作肮。
又上聲。
【集韻】戸朗切【韻會】下黨切,□音沆。
聲也。
同吭。
又【集韻】口朗切,音忼。
亦與吭同。
咽也。
又舉朗切,音。
義同。
又去聲。
【廣韻】苦浪切,音抗。
咽頏。
又【集韻】【韻會】□下浪切,杭去聲。
【五音集韻】鳥咽也。
考證:〔【揚雄長楊賦】魚吉而鳥。
〕謹按句出甘泉賦。
魚吉照原文改爲魚頡。
颬 【戌集下】【風字部】 颬 【廣韻】許加切【集韻】虛加切,□音煆。
【廣韻】風貌。
又開口吐氣貌。
【張衡西京賦】含利颬颬,化爲仙車。
【註】含利,獸名,性吐金言。
初爲獸,後化爲仙人車,乃以驪馬駕之。
【字彙】譌爲山車,非。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與塙同。
本作□。
颶 【戌集下】【風字部】 颶 【集韻】【韻會】衢遇切【正韻】忌遇切,□音懼。
【韻會】海中大風。
【投荒雜錄】嶺南諸郡,皆有颶風,以四面風俱至也。
【南越志】颶風者,具四方之風也,常以五六月發,永嘉人謂之風癡。
陸遊曰:嶺表有瘴母,初起圜黑,久漸廣,謂之颶母。
【韓愈赴江陵詩】颶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註】嶺表錄異雲:嶺嶠夏秋雄風曰颶。
○按韻箋引楊愼說,颶作□,音貝,佛經雲,風虹如貝。
柳宗元詩,□母偏驚估客船,補入七隊逸字中。
又《六書故》□,補妹切,海之災風也,俗書誤作颶。
又藝林伐山雲:□風之作,多在初秋。
《南越志》亦雲:颶母卽孟婆,春夏閒有暈如虹是也。
又李西涯譏許氏從具,謂具四方之風,乃北人不知南人之□,誤以貝爲具耳。
西涯博學,必有所據,且閩粵諸儒,皆雲□風。
今韻書多作具,姑誌以備考。
颺 【戌集下】【風字部】 颺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說文】風所飛揚也。
又【書益稷】工以納言,時而颺之。
【傳】是正其義而揚道之。
又大言而疾曰颺。
【書益稷】臯陶拜手稽首颺言。
又簸颺,颺去糠粃也。
與揚通。
【晉書孫綽傳】簸之颺之,糠粃在前。
【詩小雅】作簸揚。
又【左傳昭二十八年】子少不颺。
【註】顏貌不揚顯。
又【正字通】舟徐行貌。
【陶潛歸去來辭】舟遙遙以輕颺。
又鳥飛去曰颺。
【魏志呂布傳】譬如養鷹,饑則爲用,飽則颺去。
又【廣韻】【韻會】【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漾。
義同。
從昜。
俗作□,非。
【字彙補】亦作。
考證:〔【書益稷】工以納言,時而颺之。
【傳】當正其義而揚道之。
〕謹按傳文當下有是字,是字解時字不可省。
今省當字改是字。
餐 【戌集下】【食字部】 餐 【廣韻】七安切【集韻】【韻會】千安切,□粲平聲。
【說文】吞也。
【詩魏風】不素餐兮。
【釋文】餐,七丹反。
【說文】或從水作湌。
【韻會】俗作飡。
又飮饌曰餐。
【前漢高後紀】賜餐錢。
【註】廚膳錢也。
又【韓信傳】令其裨將傳餐。
【註】服虔曰:立騎傳餐食也。
如淳曰:小飯曰餐。
師古曰:餐,古食字。
千安反。
又採也。
【王儉褚淵□】餐輿誦于丘裡,瞻雅詠于京國。
【註】採輿論,稱述其德也。
又古通先。
【古樂府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足餐。
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又【集韻】蘇昆切,音孫。
與飧同。
餔也。
【爾雅釋言】粲,餐也。
【釋文】餐,音飧。
又【集韻】蒼案切,音粲。
餠也。
【正韻】作。
【字彙】作餐,□非。
又□ 餓 【戌集下】【食字部】 餓 【唐韻】【正韻】五箇切【集韻】【韻會】牛箇切,□我去聲。
【玉篇】飢也。
【廣韻】不飽也。
【禮檀弓】昔者衞國兇飢,夫子爲粥,與國之餓者。
◎按韓子飾邪篇:家有常業,雖飢不餓。
淮南子說山訓:寧一月飢,毋一旬餓。
以此推之,餓甚于飢也。
故孟子朝不食,夕不食,兼飢餓言。
餔 【戌集下】【食字部】 餔 【廣韻】博孤切【集韻】【韻會】【正韻】奔模切,□音逋。
【玉篇】日加申時食也。
【呂氏春秋】旦至食,食至日昳。
昳至餔,餔至下晡,下晡至日夕。
又食也。
【楚辭漁父】餔其糟而啜其醨。
又通作哺。
【後漢趙壹傳】弟季出,遇赤眉賊將,爲所哺。
又【廣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
【集韻】餹餔,餌也。
或作□。
又【正字通】餳之濁者曰餔。
又鳥名。
【爾雅釋鳥】鴩,餔敊。
【註】未詳。
【釋文】餔,音步。
又【集韻】博故切,音布。
與食也。
【前漢高帝紀】老父請,因餔之。
【師古曰】以食食之謂之餔。
考證:〔【爾雅釋鳥】鴙餔敊。
〕謹照原文鴙改鴩。
〔【史記高祖紀】老父請,因餔之。
【師古曰】以食食之謂之餔。
〕謹按下引師古曰乃漢書註也。
謹將史記高祖紀改爲前漢高帝紀。
餠 【戌集下】【食字部】 餠 【唐韻】【集韻】【韻會】必郢切【正韻】補永切,□音丙。
【說文】麫餈也。
【釋名】餠,幷也,溲麫使合幷也。
【揚子方言】餠謂之飥,或謂之餦,或謂之餛。
【文選】束晳有餠賦。
又水引餠。
【齊書何戢傳】太祖好水引餠,戢令婦女躬執事以進。
【正字通】卽今之水麫也。
又【正韻】亦作。
【世說新語】何平叔美姿儀。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日與熱湯,汗出,色轉皎然。
【辰集下】【毛字部】同毯。
餬 【戌集下】【食字部】 餬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
【爾雅釋言】餬,饘也。
【註】糜也。
【疏】餬饘,鬻糜相類之物。
稠者曰糜,淖者曰鬻,餬饘是其別名。
【左傳昭七年】饘於是,鬻於是,以餬餘口。
又【玉篇】寄食也。
【左傳隱十一年】餬其口於四方。
【註】餬,鬻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茲消切,音焦。
【玉篇】生枲未漚也。
亦作。
【類篇】布屬。
又【集韻】千遙切,音鍫。
【類篇】□,麻苦雨生壞也。
或從糸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以遮切【集韻】餘遮切,□音耶。
【廣韻】竹名。
生臨海。
又【廣韻】似嗟切。
義同。
□ 【午集下】【立字部】 □ 【類篇】滂丁切,聘平聲。
使也。
饆 【戌集下】【食字部】 饆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玉篇】饆饠,餠屬。
用麫爲之,中有餡。
【資暇集】蕃中畢氏羅氏好食此味,因名畢羅。
後人加食旁,爲饆饠。
◎按酉陽雜俎,有人夢入畢羅店,及醒,店子曰:郞君與客食畢羅二斤,何不計直而去。
卽饆饠也。
【集韻】或作□。
顣 【戌集下】【頁字部】 顣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六切,音蹙。
【廣韻】顣頞,鼻頤促貌。
【孟子】己頻顣曰:惡用是鶃鶃者爲哉。
又【集韻】倉歷切,音戚。
嚬也。
顳 【戌集下】【頁字部】 顳 【廣韻】而涉切【集韻】日涉切,□音讘。
【玉篇】在耳曰顳。
【廣韻】顳顬,鬢骨。
又【集韻】顳顬,耳前動也。
頂 【戌集下】【頁字部】 頂 【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鼎。
【說文】顚也。
【廣韻】頂□,頭上。
【揚子方言】顚頂,上也。
【易大過】過涉滅頂。
籀作□。
或作顁。
頌 【戌集下】【頁字部】 頌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
【說文】貌也。
【前漢儒林傳】魯徐生善爲頌。
又唐生、褚生應博士弟子選詣博士,摳衣登堂,頌禮甚嚴。
【註】□與容同。
又從頌,與從容同。
【史記魯仲連傳】世以鮑焦爲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
【註】音從容。
又【前漢□法志】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當鞠繫者頌繫之。
【註】謂寬容之,不桎梏也。
又公也。
【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頌共禁不與。
【註】頌,猶公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誦。
【正韻】稱述也。
【釋名】稱頌成功謂之頌。
又頌,容也。
敘說其成功之形容也。
【韻會】徐曰:此容儀字。
歌誦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頌。
後人因而亂之,以此爲歌頌字。
【禮少儀】頌而無讇。
【註】頌謂將順其美。
又磬名。
【儀禮大射儀】西階之西頌磬。
【註】言成功曰頌。
西爲隂中,萬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鐘磬謂之頌。
又琴名。
【左傳襄二年】使擇美檟,以自爲櫬與頌琴。
又占兆之詞。
【周禮春官大蔔】其頌,皆千有二百。
【註】頌謂繇也。
又姓。
又【韻補】葉牆容切,音從。
【揚雄河東賦】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殷□冥及祝融。
敦衆神使式□兮,奮六經以攄頌。
考證:〔【前漢儒林傳】魯儒生,善爲頌。
〕謹照原文魯儒生改魯徐生。
〔【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采捕亡人,頌共禁不與。
【註】頌,猶公也。
〕謹照原文采捕改來捕。
頗 【戌集下】【頁字部】 頗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音坡。
【玉篇】不平也,偏也。
【書洪範】無偏無陂。
【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
【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
【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
又【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
【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葉俄音。
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又,攺頗爲陂,以從今音,古音遂湮滅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叵。
【博雅】少也。
又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
【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又【廣韻】【集韻】□普過切,音破。
【集韻】偏也。
一曰疑辭。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
薳頗,楚人名,見左傳。
考證:〔【韻補】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叉〕謹按文義叉改又。
〔【釋名】少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
【辰集中】【木字部】同□。
頸 【戌集下】【頁字部】 頸 【唐韻】居郢切【集韻】【韻會】經郢切【正韻】居影切,□音景。
【說文】頭莖也。
【釋名】頸,徑也,徑挺而長也。
【廣韻】頸在前,項在後。
【禮玉藻】頭頸必中。
又凡物之領皆曰頸。
【禮玉藻】韠其頸五寸。
【註】頸,中央也。
又【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爲員官,主急事。
【正義】七星爲頸,一名天都,以明爲吉,暗爲兇。
宋均雲:頸,朱鳥頸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爲頸圍。
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爲踵圍。
【註】頸,前持衡者。
踵,後承軫者也。
又【廣韻】巨成切,音□。
義同。
考證:〔【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爲負官,主急事。
〕謹照原文負官改員官。
餣 【戌集下】【食字部】 餣 【廣韻】於業切【集韻】乙業切,□音腌。
【玉篇】餈也。
【廣韻】餌也,粢也。
【博雅】□餣,餌也。
【揚子方言】餌謂之餻,或謂之餣。
考證:〔【博雅】□餣,飼也。
〕謹照原文飼也改餌也。
餭 【戌集下】【食字部】 餭 【廣韻】【集韻】【韻會】□胡光切,音黃。
【玉篇】乾飴也。
又餌曰餦餭。
【爾雅翼】蜜和米麫,煎熬作粔籹。
【集韻】黍擣爲□,謂之餦餭。
又【集韻】于方切,音王。
義同。
餼 【戌集下】【食字部】 餼 【廣韻】【集韻】許旣切【韻會】於旣切,□音欷。
【玉篇】饋餉也。
【周禮秋官司儀】緻饔餼。
【註】小禮曰飧,大禮曰饔餼。
又【周語】廩人獻餼。
【註】禾米也。
又牲生也。
【儀禮聘禮】餼之以其禮,上賔大牢,積惟芻禾,介皆有餼。
【註】凡賜人以牲生曰餼。
餼猶稟也,結也。
【疏】按經雲:主國使卿歸饔餼。
五牢雲:飪一牢,腥二牢,餼二牢,□于門西。
鄭註雲:餼,生也。
牛羊右手牽之,豕東之,是牲生曰餼。
論語,告朔之餼羊,鄭註亦雲:牲生曰餼。
春秋傳,餼臧石牛,服氏亦雲:牲生。
是凡牲生曰餼。
春秋僖三十三年:鄭皇武子雲:餼牽竭矣。
服氏以爲腥曰餼,以其對牽,故以餼爲腥。
詩序雲:雖有牲牢饔餼。
鄭雲:腥曰餼,以其對生是活,故以餼爲腥。
又【魯語】馬餼不過稂莠。
【註】秣也。
◎按說文本作氣。
餼,饋客芻米也。
齊人來氣諸侯,見春秋桓十年。
或從食作餼,或從旣作,亦借旣,義□同。
今通作餼。
考證:〔又【地官司徒】廩人獻餼。
【註】禾米也。
〕謹按此出國語之周語篇不出周禮地官司徒。
今將地官司徒字改爲周語。
〔【儀禮】【疏】引春秋傳,餼藏石牛〕謹照原文藏改臧。
□ 【午集下】【穴字部】 □ 【篇海】火犬切,喧上聲。
穴也。
餽 【戌集下】【食字部】 餽 【廣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匱。
【說文】吳人謂祭曰餽。
又【廣韻】同饋。
【前漢食貨志】千裡負擔餽饟。
又貽也。
【孟子】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又姓。
【姓譜】晉中行穆伯攻鼓,餽閒倫欲因其嗇夫而下之不從。
又【集韻】基位切,音嬀。
又歸謂切,音貴。
義□同。
饉 【戌集下】【食字部】 饉 【廣韻】渠遴切【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廣韻】無穀曰飢,無菜曰饉。
【論語】因之以飢饉。
又【韓詩外傳】三穀不升謂之饉。
【字彙補】亦作□。
饏 【戌集下】【食字部】 饏 【集韻】杜覽切,音澹。
【玉篇】食無味也。
通作澉。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直尼切【集韻】□尼切,□音遲。
山名,在靑州。
【正字通】坁字之譌。
一曰從岷譌省。
顡 【戌集下】【頁字部】 顡 【廣韻】【集韻】□魚旣切,音毅。
【玉篇】癡顡,不聰明也。
又【廣韻】【集韻】□五怪切,音聵。
義同。
又【五音集韻】他怪切。
顏惡也。
又【集韻】迍怪切,音膪。
擊頭聲。
一曰聉顡,無志。
又【廣韻】五罪切【集韻】五賄切,□音頠。
義同。
考證:〔【玉篇】癡顡,不聰明也。
〕謹照原文癡顡改癡顡。
【醜集下】【女字部】【廣韻】武移切【集韻】民□切。
□同□。
齊人呼母曰,李賀稱母曰阿。
又【集韻】緜批切,音迷。
義同。
又息淺切,音□。
女字。
顱 【戌集下】【頁字部】 顱 【廣韻】落胡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音盧。
【玉篇】《博雅》曰□顱謂之髑髏。
又通作盧。
【前漢武五子贊】頭盧相屬于道。
【集韻】或作髗。
【六書故】作□。
考證:〔博雅曰,頭顱謂之髑髏。
〕謹照原文頭顱改□顱。
颌 【戌集下】【頁字部】 頜 【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
【玉篇】口也。
【廣韻】頜頷,頤傍。
【公羊傳宣六年】獒躇階而從之,祈彌明逆而踆之,絕其頷。
【玉篇】引作頜。
【揚子方言】頷、頤,頜也。
秦晉謂之頜,頤其通語也。
【揚雄長楊賦】稽顙樹頜。
【註】音蛤。
又【集韻】耳下骨也。
又姓。
【左傳莊十七年】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又【集韻】渴合切,音溘。
又遏合切,音姶。
義□同。
又曷閤切,音盍。
頜車也。
又【唐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音頷。
【說文】顄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面黃也。
同頷。
頻 【戌集下】【頁字部】 頻 〔古文〕□【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毗賔切,□音顰。
【玉篇】急也。
【廣雅】比也。
【詩大雅】國步斯頻。
【傳】頻,急也。
【箋】頻猶比也。
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
又姓。
【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
又【說文】水厓。
【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
【詩大雅】池之竭矣,不雲自頻。
【傳】頻,厓也。
【箋】頻,當作濵。
又與顰同。
【易復卦】頻復厲無咎。
【註】謂頻蹙之貌。
又果名。
【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
【註】仁頻,賔榔也。
頻或作賔。
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雲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穎 【午集下】【禾字部】 穎 【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潁。
【玉篇】禾末也。
【詩大雅】實穎實栗。
【傳】穎,垂穎也。
【疏】穎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穎垂也。
【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
【傳】穎,穗也。
禾各生一莖,而合爲一穗。
又鐶也。
【禮少儀】刀卻刃授穎。
又錐鋩也。
【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
又警枕也。
【禮少議】穎杖琴瑟。
【註】穎,警枕也。
【疏】穎是穎發之義,故爲警枕。
【釋文】穎,京領反。
又【韻會】筆頭也。
韓愈有毛穎傳。
又【正字通】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
【陸機文賦】拔尤取穎。
又姓。
【左傳隱元年】穎考叔爲潁谷封人。
後遂以爲氏。
【急就篇】亦作潁。
○按穎當依《說文》隷禾部,《字彙》《正字通》譌入頁部,今改正。
【未集中】【糸字部】【集韻】,或作。
詳字註。
又【玉篇】古邁切,音怪。
細絲也。
颠 【戌集下】【頁字部】 顛 【正字通】俗顚字。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同翹。
魥 【亥集中】【魚字部】 魥 【廣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礏。
魚名。
又【廣韻】去劫切【集韻】乞業切,□音怯。
以竹貫魚爲乾。
出復州界。
【類篇】枯魚也。
饔 【戌集下】【食字部】 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邕。
【玉篇】熟食也。
【詩小雅】有母之屍饔。
【傳】熟食曰饔。
【孟子】饔飧而治。
【註】饔飧,熟食也。
朝曰饔,夕曰飧。
又【周禮天官內饔註】饔,割烹煎和之稱。
【疏】饔,和也,熟食曰饔。
熟食須調和,故號曰饔。
又【儀禮聘禮】君使卿韋弁歸饔餼五牢。
【註】牲殺曰饔,生曰餼。
又通作雝。
【周語】佐雝者嘗焉。
又【韻會】【正韻】□於用切,雍去聲。
義同。
顢 【戌集下】【頁字部】 顢 【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音瞞。
【玉篇】顢頇,大面。
顪 【戌集下】【頁字部】 顪 【廣韻】【韻會】許穢切【集韻】許濊切,□音喙。
【廣韻】頰也。
【集韻】頤下毛。
一曰頰謂之顪。
或作噦。
【莊子外物篇】按其鬢,壓其顪。
【音義】顪,許穢反,頤下毛也。
顫 【戌集下】【頁字部】 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音戰。
【玉篇】頭不正也。
又【廣韻】四支寒動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屍連切,音羶。
【集韻】謂審於氣臭也。
【莊子外物篇】鼻徹爲顫。
【音義】顫,舒延反。
須 【戌集下】【頁字部】 須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
【說文】面毛也。
【易賁卦】賁其須。
【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
【疏】須上附于面。
【釋名】頤下曰須。
須,秀也。
別作。
俗作鬚。
又待也。
【易歸妹】歸妹以須。
【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又與□通。
【左傳成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須矣。
【爾雅釋詁】□,待也。
又資也,用也。
與需通。
【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
【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雲須屬也。
又斯須,猶須臾也。
【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又遲緩也。
【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
【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
【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又須女,星名。
【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
亦婺女,天少府也。
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又國名。
【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
【公羊傳】作須朐。
【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又【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
【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
【註】密須氏,姞姓之國。
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又邑名。
【詩邶風】思須與漕。
【傳】須、漕,衞邑。
又【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又菜名。
【爾雅釋草】須薞無。
【疏】詩谷風,采葑采菲。
傳,葑須也。
先儒以須葑蓯當之。
孫炎雲:須,一名葑蓯。
又草名。
【爾雅釋草】臺,夫須。
【疏】臺,一名夫須。
莎草也。
又鳥名。
【爾雅釋鳥】鷉,須鸁。
【疏】鷉,一名須鸁。
又兵器。
【名】須盾,本出於蜀。
須,所持也。
又【揚子方言】須,捷敗也。
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又姓。
【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
【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又人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又【左思吳都賦】旗魚須。
【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又【集韻】逋還切,音斑。
班也。
【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
【釋文】崔雲:用文竹及魚班也。
隱義雲:以魚須飾文竹之邊。
須音班。
又葉心秋切,音修。
【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
【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
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
【註】須,求也。
【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
頁,首也。
彡,毛飾也。
借爲所須之須。
俗書從水,非。
毛氏曰:須與湏別。
湏,火外切。
爛也。
考證:〔【逸雅】頤下曰須。
〕謹按語見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左傳成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矣。
〕謹按原文本作須,其義則爲□。
石經及各本皆同。
今仍改須。
〔【爾雅釋獸須屬】魚曰須,鳥曰臭。
〕謹照原文曰臭改曰狊。
〔【前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
〕謹照原書前漢改後漢。
〔【詩邶風】思須與漕。
【註】須,漕,衞邑。
〕謹照原文註改傳。
〔【逸雅】須盾,本出於蜀。
須,所持也。
〕謹按所引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名。
〔【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
【註】崔雲,用文竹及魚班也。
〕謹照原書註改爲釋文。
【辰集下】【殳字部】【唐韻】古哀切【集韻】柯開切,□音該。
【說文】□,大剛卯也。
以逐精鬼。
【急就篇註】射魃謂大剛卯也,以金玉及桃木刻而爲之。
一名□。
【輟耕錄】剛卯者,按《王莽傳》服虔註曰:剛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
長三寸,廣一寸四分,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佩之。
又註當中央從穿作孔,以綵絲葺其底,刻其上,文曰:正月剛卯,旣央靈殳。
四方赤靑白黃四色,是當帝令祝融,以敎夔龍庶疫剛癉,莫我敢當。
又曰:疾日嚴卯,帝令夔化,順爾國化,伏茲靈殳。
旣正旣直,旣觚旣方。
庶疫剛癉,莫我敢當。
凡六十六字。
□者,佩印也。
以正月卯日作,故謂剛卯。
又謂之大堅,以辟邪也。
又【集韻】丘哀切,音開。
又下改切,音亥。
義□同。
領 【戌集下】【頁字部】 領 【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裡郢切【韻會】裡整切,□音嶺。
【說文】項也。
從頁令聲。
【釋名】領,頸也。
以壅頸也。
亦言總領衣體,爲端首也。
【詩小雅】交交桑扈,有鶯其領。
【傳】鶯鶯然有文章也。
領,頸也。
【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
又【廣韻】理也。
【韻會】方氏曰:承上令下謂之領。
【禮祭義】先王之敎因而弗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又【樂記】領父子君臣之節。
【註】領,猶理治也。
又【仲尼燕居】言遊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而全好者歟。
【註】領,猶治也。
又【韻會】統領也。
【前漢魏相傳】總領庶職。
又【廣韻】錄也。
【劉公幹詩】沈速簿領書。
【註】領,錄也。
又楚官名。
【左傳昭二十七年】鄢將師爲右領。
又晉官名。
【晉書職官志】中領軍將軍,魏官也。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二年】樊頃子奉王以追單子及領。
【註】領,周地。
【前漢王子侯表】蒲領侯嘉。
又山道,與嶺通。
【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又【正字通】受也。
又葉離貞切,音鄰。
【韓愈田氏廟□】嶪嶪魏土,嬰兒弄兵。
吏戎愁毒,莫保首領。
考證:〔【禮祭儀】先王之敎,因而勿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謹照原文祭儀改祭義。
勿改改弗改。
颉 【戌集下】【頁字部】 頡 【唐韻】【正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音纈。
【說文】直項也。
又【詩邶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
【集韻】又作翓。
又人名。
【前漢藝文志】倉頡一篇。
【春秋僖二十三年】重耳奔狄,從者顚頡。
又皇頡,鄭大夫。
馬師頡,鄭子羽孫。
又姓。
【風俗通】古賢人頡衞。
又【莊子胠篋篇】知詐漸毒,頡滑堅白,解垢同異之變多,則俗惑于辨矣。
【註】頡滑,謂難料理也。
崔雲:纏屈也。
李雲:滑,滑稽也。
一雲頡滑,不正之語也。
【音義】戸結反。
又【廣韻】古黠切【集韻】【正韻】訖黠切,□音戛。
【正韻】轢也。
【史記楚元王世家】高祖微時,與賔客過巨嫂食,嫂詳爲羹盡櫟釜,乃封其子信爲羹頡侯。
【註】索隱曰:羹頡,爵號,非縣名。
正義曰:括地志雲:羹頡山,在嬀州懷戎縣東南十五裡,高祖取其山名爲侯號者,怨故也。
又【遼史耶律斡□傳】車駕□頡山。
又【增韻】減尅也,掠除也。
【唐書高仙芝傳】盜頡資糧。
又葉胡計切,音系。
【衞恒四體書勢】黃帝之史沮誦、倉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
颭 【戌集下】【風字部】 颭 【廣韻】占琰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琰切,□音拈。
【廣韻】風吹落水。
【說文】風吹浪動也。
【柳宗元詩】驚風亂颭芙蓉水。
【劉歆遂初賦】猋風盲其飄忽兮。
迴颭颭其冷冷。
【正字通】凡風動物,與物受風搖曳者,皆謂之颭。
【辰集下】【殳字部】【玉篇】丈耕切【
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
自晉以後,音降而爲韻矣。
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倣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一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而諸書皆廢。
宋□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有《集韻》,金韓道昭有《五音集韻》,元黃公紹有《韻會舉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韻》,此韻書大略也。
又【正韻】風度也。
【說文】裴光遠雲:古與均同。
【唐書楊收傳】夫旋宮以七聲爲均。
均言韻也。
古無韻字,猶言一韻聲也。
【集韻】或作韻。
□ 【未集中】【羊字部】 □ 【字彙補】同羌。
○按卽羌字之譌。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他甘切,音坍。
□,峻波貌。
或作□。
韽 【戌集中】【音字部】 韽 【唐韻】恩甘切【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諳。
【說文】下徹聲。
【廣韻】聲小。
【周禮春官典同】微聲韽。
【註】韽,聲小不成也。
又【集韻】於金切,音隂。
又【類篇】衣廉切,音淹。
又【集韻】□感切,諳上聲。
又烏紺切,諳去聲。
義□同。
○按周禮釋文:韽,劉音闇。
又於瞻反。
鄭於貪反。
戚於感反。
李烏南反。
凡五音,皆可讀。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陷切,音揞。
【廣韻】下入聲。
俗作□。
頄 【戌集下】【頁字部】 頄 【廣韻】巨鳩切【集韻】【正韻】渠尤切,□音求。
【玉篇】面顴也。
【廣韻】頰閒之骨。
【易夬卦】壯于頄。
又【廣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龜切【正韻】渠爲切,□音逵。
義同。
又【集韻】厚也。
與頯同。
又【集韻】居逵切,音龜。
骨也。
又【集韻】琴威切,□上聲。
又區倫切,音菌。
義□同。
頋 【戌集下】【頁字部】 頋 【五音集韻】五果切,音□。
靜也。
【玉篇】俗顧字。
頎 【戌集下】【頁字部】 頎 【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
【廣韻】長貌。
【詩衞風】碩人其頎。
又【齊風】頎而長兮。
又【玉篇】頎頎然佳也。
又人名。
【左傳定十二年】仲尼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
【註】魯大夫,頎音祈。
又【集韻】口很切,音墾。
至也。
【禮檀弓】稽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
【釋文】頎音懇,惻隱貌。
又頎典,堅忍貌。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輈欲頎典。
【註】堅忍貌。
鄭司農雲:頎,讀爲懇。
典,讀爲殄。
又少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大胷耀後註】耀,讀爲哨。
頎小也。
【疏】哨與頎皆少小之義。
【釋文】頎,音傾。
一音懇。
預 【戌集下】【頁字部】 預 【唐韻】【韻會】羊洳切【集韻】【正韻】羊茹切,□音譽。
【正字通】與豫同。
【經典】通作豫。
又【正韻】及也,參預也,幹也。
通作與。
【寅集上】【尢字部】【廣韻】居綺切【集韻】去綺切,□音剞。
蹇也。
又一足行曰。
一作踦。
又【廣韻】【集韻】□卿義切,音掎。
倦也。
【備考】【子集】【廠字部】【字彙補】廚字之譌。
韯 【戌集中】【韭字部】 韯 【玉篇】同韱。
【辰集下】【歹字部】【玉篇】力翰切【集韻】郞旰切,□音爛。
【博雅】敗也。
或作□。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古賢切【集韻】經天切,□音堅。
緊也。
【類篇】或作。
【集韻】通作堅。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集韻】□同□。
又【集韻】仕下切,音柞。
【類篇】繒紕貌。
音 【戌集中】【音字部】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今切,音隂。
【說文】聲也。
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
宮商角徵羽,聲。
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從言,含一。
【書舜典】八音克諧。
【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
【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
音則今之歌曲也。
【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
【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
【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
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
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
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
季劄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
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
下雲治世之音,音卽樂也。
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
【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姓。
見【姓苑】。
又【正韻】於禁切。
與通。
【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
【杜預註】音,所茠之處。
古字借用。
○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不作去聲讀,正韻非。
考證:〔【詩序】聲成文,謂之音。
【疏】季紮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
〕謹照原文季紮改季劄。
韾 【戌集中】【音字部】 韾 【廣韻】挹淫切【集韻】伊淫切,□音愔。
【廣韻】聲和靖也。
又【集韻】烏含切,音諳。
義同。
項 【戌集下】【頁字部】 項 【唐韻】胡講切【集韻】【韻會】【正韻】戸講切,□學上聲。
【說文】頭後也。
【釋名】項,确也。
堅确受枕之處。
【儀禮士冠禮】緇布冠缺項。
【註】缺讀如有頍者弁之頍,緇布冠無筓者,著頍圍髮際,結項中,隅爲四綴,以固冠也。
又冠後爲項。
【儀禮士冠禮】賔右手執項。
【註】項,結纓也。
又國名。
【春秋僖十七年】夏滅項。
【註】項國,今汝隂項縣。
【前漢地理志】汝南郡縣,項。
故國。
又【唐書西域傳】黨項,漢西羌別種。
又姓。
【韻會】本姬姓國,齊滅之,子孫以國爲氏。
【史記項羽本紀】項氏世世爲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又大也。
【詩小雅】四牡項領。
【傳】項,大也。
【箋】但養大其領,不肯爲用。
又【唐韻】正古胡孔切,鴻上聲。
【張衡西京賦】鮪鯢鱨鯋,修頟短項。
大口折鼻,詭類殊種。
考證:〔【儀禮士冠禮】緇布冠缺項。
【註】缺讀如有頍者弁之頍,緇布冠無筓者,著圍髮際,結項中,隅爲四綴,以固冠也。
〕謹按著字下脫頍字,今照原文增入。
〔【廣韻】古音胡孔切〕謹按胡孔切語見唐韻正非廣韻也。
今將廣韻古音胡孔切改爲唐韻正古胡孔切。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溝。
燻籠也。
□ 【午集下】【立字部】 □ 【玉篇】居綺切【海篇】音幾。
立正也。
【寅集上】【宀字部】【字彙補】力公切,音隆。
天形也。
頍 【戌集下】【頁字部】 頍 【唐韻】丘弭切【集韻】【韻會】【正韻】犬蘂切,□音跬。
【說文】舉頭也。
從頁支聲。
【詩小雅】有頍者弁。
【六書故】禮:緇布冠□項。
鄭康成讀□爲頍。
冠無筓者用頍,以組圍頭,以繫冠。
□其當項處,以俟繫束也。
弁有筓不用頍,故毛傳直緣詩辭,以爲弁貌。
又【集韻】窺絹切【五音集韻】犬縣切,□缺去聲。
義同。
一曰頭小而銳。
又【集韻】五委切,音硊。
弁貌。
頏 【戌集下】【頁字部】 頏 【廣韻】胡郞切【韻會】寒剛切【正韻】胡岡切,□音航。
【韻會】鳥飛貌。
本作□。
上曰翓,下曰頏。
今文通作頡頏。
【詩邶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
又或作。
【揚雄長楊賦】魚頡而鳥。
又【集韻】【正韻】□居郞切,音剛。
【說文】人頸也。
本作亢。
或作肮。
又上聲。
【集韻】戸朗切【韻會】下黨切,□音沆。
聲也。
同吭。
又【集韻】口朗切,音忼。
亦與吭同。
咽也。
又舉朗切,音。
義同。
又去聲。
【廣韻】苦浪切,音抗。
咽頏。
又【集韻】【韻會】□下浪切,杭去聲。
【五音集韻】鳥咽也。
考證:〔【揚雄長楊賦】魚吉而鳥。
〕謹按句出甘泉賦。
魚吉照原文改爲魚頡。
頓 【戌集下】【頁字部】 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敦去聲。
【說文】下首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二曰頓首。
【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又【博雅】頓,僵也。
又【揚子方言】頓愍,惛也。
江湘之閒謂之頓愍。
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又【增韻】貯也,宿食所也。
【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又【增韻】次也。
又食一次也。
【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
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
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
【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又陡頓,遽也。
【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又壞也。
【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
【註】頓,壞也。
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又止也。
【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又捨也。
【曹植七啟】頓網縱綱。
【註】頓,捨也。
縱,緩也。
又地名。
【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傳】丘一成爲頓丘。
【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
【師古註】以丘名縣也。
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又國名。
【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納頓子于頓。
【前漢地理志】南頓縣屬汝南郡。
【註】故頓子國。
頓迫於□,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又姓。
【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又【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
【集韻】不利也。
【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
【註】頓,讀曰鈍。
又【韻會】【正韻】□當沒切,音咄。
【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
【註】冒,音墨。
頓,音毒。
考證:〔【釋名】頓,僵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
〔【曹植七啓】頓綱縱綱。
〕謹照原文頓綱改頓網。
〔【春秋僖二十五年】楚子圍陳,納頓子于頓。
〕謹據經文楚子改楚人。
頖 【戌集下】【頁字部】 頖 【廣韻】【集韻】【正韻】□普半切。
同泮。
【禮王制】諸侯曰頖宮。
【註】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敎也。
又頖之言半也,以南通水北無水也。
頙 【戌集下】【頁字部】 頙 【字彙補】初責切,音拆。
正也。
又人名。
博古圖有周史頙鼎。
頛 【戌集下】【頁字部】 頛 【廣韻】落猥切【集韻】魯猥切,□音磊。
【說文】頭不正也。
又【集韻】盧對切,音礧。
義同。
【說文】從頁從耒。
耒,頭傾也。
【辰集中】【木字部】同橠。
頝 【戌集下】【頁字部】 頝 【廣韻】口交切【集韻】丘交切,□音敲。
【玉篇】頝薄,不媚也。
【廣韻】頝頭不媚也。
又【集韻】苦絞切,音巧。
薄媚也。
飭 【戌集下】【食字部】 飭 【廣韻】恥力切【集韻】【韻會】蓄力切,□音敕。
【說文】緻堅也。
【玉篇】謹貌。
【禮樂記】再始以著往,復亂以飭歸。
【註】再擊鼓以明其進,復擊鐃以謹其退也。
又修治。
【易雜卦】蠱則飭也。
又勤也。
【周禮天官大宰】百工飭化八材。
【疏】飭,勤也。
又【冬官考工記】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
又【廣韻】整備也。
【詩小雅】戎車旣飭。
【傳】飭,正也。
【禮月令】仲冬飭死事。
【註】誓戒六軍,厲必死之志也。
【前漢武帝紀】飭躬齋戒。
又與敕同。
命令也。
【齊語】飭其子弟,相語以事。
【前漢張敞傳】明飭長吏守丞。
【集韻】或作飾。
考證:〔【周禮天官大宰】百工飭化八材。
【註】飭,勤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
〔【詩小雅】我車旣飭。
【註】飭,正也。
〕謹照原文我車改戎車。
註改傳。
【未集中】【耒字部】【集韻】以冉切,音琰。
利耜也。
或作覃。
又【玉篇】耕也。
飼 【戌集下】【食字部】 飼 【玉篇】同飤。
餃 【戌集下】【食字部】 餃 【集韻】居效切,音敎。
飴也。
【正字通】今俗餃餌屑米麫和飴爲之,乾濕小大不一。
水餃餌,卽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
或謂之粉角,北人讀角如矯,因呼餃餌,譌爲餃兒。
餃非飴屬,敎非餃音。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去兾切,音器。
氣也。
餟 【戌集下】【食字部】 餟 【唐韻】陟衞切【集韻】【韻會】株衞切,□音綴。
【玉篇】祭酹也,餽也。
【史記武帝紀】其下四方地爲餟食。
【註】索隱曰:餟謂聮續而祭之。
【正義曰】謂繞壇設諸神祭座,相連綴也。
【前漢郊祀志】作腏。
【循吏傳】作醊。
又【廣韻】陟劣切【集韻】株劣切,□音輟。
義同。
餤 【戌集下】【食字部】 餤 【廣韻】【集韻】【韻會】□徒甘切,音談。
【玉篇】進也。
【詩小雅】盜言孔甘,亂是用餤。
【傳】餤,進也。
【釋文】餤,沈旋音談。
又【集韻】【韻會】餘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鹽。
義同。
【詩小雅】亂是用餤。
徐邈讀。
又【廣韻】【集韻】□杜覽切,音□。
同啖。
【說文】噍啖也。
【集韻】或作啗嚪噉。
又【六書故】今以薄餠卷肉,切而薦之曰餤。
【正字通】唐賜進士,有紅綾餤,南唐有玲瓏餤,駝蹄餤,鷺鷥餤,皆餠也。
又【廣韻】【集韻】□徒濫切,音淡。
亦噉也,食也。
又餌之也。
【史記趙世家】故以齊餤天下。
【未集上】【竹字部】【廣韻】相居切,音胥。
【篇海】□,竹名,其節疎。
【類篇】一曰箕屬。
饇 【戌集下】【食字部】 饇 【集韻】【韻會】【正韻】□依據切,音瘀。
同飫。
【詩小雅】如食宜饇。
【箋】王如食老者,則宜令之飽。
又【廣韻】衣遇切【集韻】【韻會】威遇切,□音嫗。
又【集韻】於口切,音毆。
義□同。
饋 【戌集下】【食字部】 饋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匱。
【廣韻】餉也。
【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
【註】進食于尊者曰饋。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特牲饋食之禮,不諏日。
【註】祭祀自孰始曰饋食。
饋食者,食道也。
又【士虞禮】特豕饋食。
【註】饋,猶歸也。
以物與神及人,皆言饋。
又【左傳成十年】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爲之。
【註】饋人,主治公膳者也。
【集韻】或作歸餽。
又【集韻】徒回切,音頹。
餹饋,餌名,屑米和蜜蒸之。
考證:〔【周禮天官】膳夫掌王之饋。
【註】進食于尊曰饋。
〕謹照原文掌王之饋改凡王之饋。
尊下增者字。
饓 【戌集下】【食字部】 饓 【字彙補】醜庚切,音撐。
□食曰饓,出免疑雜字韻。
顤 【戌集下】【頁字部】 顤 【廣韻】許交切【集韻】虛交切,□音虓。
【廣韻】顤,人面也。
【釋名】高也。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顤顟而睽睢。
又【廣韻】五聊切【集韻】倪幺切,□音堯。
【玉篇】高長頭貌。
又【唐韻】【韻會】五弔切【集韻】倪弔切,□堯去聲。
義同。
又【集韻】丘召切,音嘺。
舉首也。
顰 【戌集下】【頁字部】 顰 【玉篇】【正韻】□毗賓切,音貧。
【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
【易復卦】作頻。
【註】謂頻蹙之貌。
又通作矉。
【莊子天運篇】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
【李白詩】蛾眉不可學,況乃效其矉。
亦作嚬。
考證:〔【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
【易復卦】作頻。
【註】謂頻蹙之貌。
〕謹按此謂顰字易作頻,非謂顰字易作復也。
今改易復卦作頻。
省下復字。
顱 【戌集下】【頁字部】 顱 【廣韻】落胡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音盧。
【玉篇】《博雅》曰□顱謂之髑髏。
又通作盧。
【前漢武五子贊】頭盧相屬于道。
【集韻】或作髗。
【六書故】作□。
考證:〔博雅曰,頭顱謂之髑髏。
〕謹照原文頭顱改□顱。
餀 【戌集下】【食字部】 餀 【唐韻】呼艾切【集韻】虛艾切,□咍去聲。
【說文】食臭也。
【六書故】食敗氣屰人也。
【爾雅釋器】餀謂之餯。
【疏】餀餯皆穢臭也。
又【集韻】丘蓋切,音磕。
又許罽切,音□。
義□同。
【集韻】同饚。
餉 【戌集下】【食字部】 餉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向。
【說文】饟也。
【玉篇】饋也。
【集韻】自家之野曰餉。
【書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
【傳】葛伯遊行,見農民餉于田者,殺其人,奪其餉,故謂之仇餉。
又【正字通】與貺通。
【魏志文帝紀註】以所著典論及詩賦餉孫權。
又【正字通】今俗軍糧曰餉,或讀享,或讀嚮。
又【集韻】【正韻】□始兩切,音賞。
又【集韻】屍羊切,音商。
義□同。
【集韻】亦作□□攘□□饟。
【辰集下】【殳字部】【正字通】俗鼕字。
【辰集下】【毛字部】【集韻】與□同。
【補遺】【醜集】【女字部】【篇海類編】方容切,音封。
女名。
餛 【戌集下】【食字部】 餛 【廣韻】戸昆切【集韻】胡昆切,□音魂。
【玉篇】餛飩。
【揚子方言】餠謂之飥,或謂之餦餛。
又【集韻】公渾切,音昆。
義同。
【集韻】亦作餫。
饁 【戌集下】【食字部】 饁 【唐韻】筠輒切【集韻】域輒切【正韻】弋涉切,□音葉。
【玉篇】餉田食。
【爾雅釋詁】饁,鑲饋也。
【疏】野饋曰饁。
【詩豳風】饁彼南畝。
【左傳僖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緻禽饁獸於郊。
【註】聚所獲禽,因以祭四方之神於郊也。
又【集韻】乙業切,音腌。
野饋也。
考證:〔【周禮春官小宗伯】緻禽饁獸於郊。
〕謹照原文春官小宗伯改夏官大司馬。
饈 【戌集下】【食字部】 饈 【類篇】思留切,音修。
進獻也。
一曰緻滋味曰羞。
或從食。
【字彙】膳也,薦也。
顦 【戌集下】【頁字部】 顦 【唐韻】昨焦切【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音樵。
【玉篇】顦顇,憂貌。
又【正韻】瘠也。
【集韻】或作憔嫶癄醮。
【正韻】亦作焦樵蕉。
顮 【戌集下】【頁字部】 顮 【廣韻】必鄰切【集韻】□民切,□音賓。
【玉篇】憤懣也。
【揚子方言】毗顮,懣也。
又【集韻】毗賓切,音頻。
義同。
顯 【戌集下】【頁字部】 顯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典切,音憲。
【爾雅釋詁】光也。
又見也。
【玉篇】明也,覿也,著也。
【書泰誓】天有顯道,厥類惟彰。
【傳】言天有明道,其義類惟明。
又達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是求顯也。
【孟子】而未嘗有顯者來。
【疏】言未嘗有富貴顯達者來家中。
又姓。
【風俗通】周卿顯甫。
又【正韻】曉見切,音韅。
覿也。
又人名。
【禮檀弓】子顯緻命于穆公。
【釋文】顯,呼遍切。
又葉馨煙切,音羶。
【郭璞朝鮮贊】箕子避商,自□朝鮮。
善者所壯,豈有隱顯。
【說文】顯,頭明飾也。
從頁聲。
俗作□,非。
順 【戌集下】【頁字部】 順 〔古文〕巡□【唐韻】【正韻】□食閏切,盾去聲。
【說文】理也。
從頁從巛,會意。
川流也。
【玉篇】從也。
【詩大雅】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箋】有大德行,則天下順從其政。
【釋名】順,循也,循其理也。
又放之也。
【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
【疏】以袂向下,於弓隈順放之。
又山名,水名。
【山海經】有順山,順水出焉。
又【釋名】鳳皇五色,心文曰德,翼文曰順。
又【揚子方言】目好謂之順。
【註】言流澤也。
又【增韻】和也。
【易豫卦】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
【疏】聖人和順而動,合天地之德,故天地亦如聖人而爲之。
【禮樂記】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
又【增韻】不逆也。
【爾雅釋詁】舒業順,敘也。
【疏】順者不逆有敘也。
又【諡法】慈惠徧服曰順。
又【小爾雅】順,退也。
考證:〔【逸雅】順,循也〕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爾雅釋詁】舒業順,敘也。
【疏】順本不逆有敘也。
〕謹照原文順本改順者。
颔 【戌集下】【頁字部】 頷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音菡。
【說文】面黃也。
【屈原離騷】長顑頷亦何傷。
【註】顑頷,不飽貌。
又顋頷。
【釋名】頷,含也。
口含物之車也。
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
【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
【莊子說劒篇】驪龍頷下。
又【揚子方言】頷,頤頷也。
南楚謂之頷。
又【正韻】五感切,音顉。
低頭。
【左傳襄二十六年】衞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
【註】頷,搖其頭。
又【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
亦面黃也。
考證:〔【逸雅】頷,含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颟 【戌集下】【頁字部】 顢 【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音瞞。
【玉篇】顢頇,大面。
陠 【戌集中】【阜字部】 陠 【廣韻】普胡切【集韻】滂模切,□音鋪。
【集韻】衺也。
又【集韻】博孤切【集韻】奔模切,□音逋。
【廣韻】屋上平也。
與庯同。
又【博雅】衺也。
又【集韻】普故切,音怖。
義同。
又蒲故切,音步。
舍下也。
釲 【戌集上】【金字部】 釲 【集韻】象齒切,音佀。
【玉篇】金子也。
又【集韻】與鈻同。
【博雅】鈻,鉿鋌也。
又□,同。
【醜集上】【口字部】【字彙補】速迹切,音悉。
響聲。
【絃索辨譌】律律。
□ 【午集下】【穴字部】 □ 【篇海】烏皎切,音杳。
遠也,隱也。
餆 【戌集下】【食字部】 餆 【廣韻】餘昭切【集韻】餘招切,□音遙。
【廣韻】餆,餌食。
餌 【戌集下】【食字部】 餌 【集韻】【正韻】□忍止切,音耳。
【玉篇】食也,餠也,餻也。
【說文】粉餠也。
【徐鍇曰】釋名,烝燥屑餠之曰餈,非也。
粉米烝屑皆餌也,非餈也。
【許愼曰】餈稻餠,謂炊米爛乃擣之,不爲粉也。
粉餈以豆爲粉糝餈上也,餌則先屑米爲粉,然後溲之。
餈之言滋也,餌之言堅潔若玉餌也。
【楚辭招魂】粔籹蜜餌。
又【禮內則】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
【註】此周禮糝食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魚膠餌。
【註】色如餌。
又【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脄,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
【註】餌,筋腱也。
又啗魚具。
【莊子外物篇】五十犗以爲餌。
又隂以利誘人曰餌。
【前漢賈誼傳】五餌三表。
又【廣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音二。
義同。
【說文】□部作□。
重文從食耳聲,作餌。
考證:〔【禮內則】捶反側之,去其餌,就出之。
〕謹照原文就出改孰出。
【辰集下】【殳字部】【玉篇】力京切【集韻】離呈切,□音伶。
多聲也。
餩 【戌集下】【食字部】 餩 【廣韻】愛墨切【集韻】乙得切,□音檍。
【玉篇】噎也。
【廣韻】噎聲。
餱 【戌集下】【食字部】 餱 【廣韻】戸鉤切【集韻】【韻會】胡溝切【正韻】胡鉤切,□音侯。
【說文】乾食也。
【徐鉉曰】今人謂飯乾爲餱。
【詩大雅】廼裹餱糧。
【釋文】餱,音侯,食也。
駯 【亥集上】【馬字部】 駯 【五音集韻】章俱切,音誅。
馬口黑。
饎 【戌集下】【食字部】 饎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志切,音熾。
【爾雅釋訓】饎,酒食也。
【註】猶今雲饎饌,皆一語而兼通。
【疏】饎,一字通酒食兩名也。
李巡雲:得酒食則喜歡也。
【詩小雅】吉蠲爲饎,是用孝享。
又【玉篇】黍稷也。
【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視饎爨于西堂下。
【註】炊黍稷曰饎。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
義同。
【集韻】或作□□□糦喜□。
【正韻】亦作□。
顥 【戌集下】【頁字部】 顥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昊。
【說文】白貌。
【五音集韻】天邊氣。
【楚辭大招】天白顥顥。
【註】顥顥,光貌。
【班固西都賦】鮮顥氣之淸英。
【前漢安世房中歌】西顥沆碭。
【註】韋昭曰:西方少昊也。
【集韻】或作皓,亦作暠皜皞。
顧 【戌集下】【頁字部】 顧 〔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古慕切,音故。
【玉篇】瞻也。
迴首曰顧。
【詩小雅】顧我復我。
【箋】顧,旋視也。
【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
【傳】謂常目在之。
又眷也。
【詩大雅】乃眷西顧。
又【書康誥】顧乃德。
【傳】謂顧省汝德。
又【詩小雅】不顧其後。
【箋】不自顧念。
又但也。
【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
【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
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
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又發語辭。
【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
【註】顧反也。
【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
【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又與雇同。
【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
【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又引也。
【後漢黨錮傳】郭林宗、範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又國名。
亦姓。
【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
【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
【箋】顧、昆吾,皆己姓。
又地名。
【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
【註】顧,齊地。
又山名。
【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又【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
義同。
【書微子】我不顧行遯。
徐邈讀。
俗作頋。
考證:〔【禮祭統】顧上先下後耳。
【疏】但尊上者則先,□下者處後耳。
〕謹照原文則先改在先。
〔【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
【註】反顧也。
〕謹照索隱原文反顧也改顧反也。
颍 【巳集上】【水字部】 潁 【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穎。
水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荊州,其浸潁湛。
【水經】潁水,出潁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
又【前漢地理志】潁陽、潁隂、臨潁、三縣皆屬潁川郡。
○按《正字通》入頁部,今依《說文》,凡熲穎潁俱改入火禾木水等部。
颛 【戌集下】【頁字部】 顓 【唐韻】職緣切【集韻】朱湍切【正韻】朱緣切,□音專。
【說文】頭顓顓謹貌。
又【韻會】顓,蒙也。
又古帝號。
【玉篇】昌意生高陽,是爲帝顓頊。
顓者,專也。
頊者,正也。
言能專正天之道也。
又顓頊,星名。
詳頊字註。
又顓臾,國名。
又姓。
【神仙傳】太□女顓頊和。
又顓孫,複姓。
又與專通,獨也。
【史記□涉世家】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
【前漢高後紀】上將軍祿、相國產顓兵秉政。
【班固典引】豈其爲身而有顓辭。
又圜貌也。
【前漢賈捐之傳】顓顓獨居一海之中。
【註】顓與專同。
專專,猶區區也。
一曰圜貌。
考證:〔又與團通。
〕謹按玉篇廣韻韻會顓字均無團音,亦不言與團通。
今據下所引漢書註改又圜貌也。
颵 【戌集下】【風字部】 颵 【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音梢。
【玉篇】風聲。
又【集韻】思邀切,音宵。
義同。
颷 【戌集下】【風字部】 颷 【篇海】布消切,音標。
狂風。
【辰集下】【歹字部】【玉篇】孚彼切【廣韻】匹靡切【集韻】【韻會】普靡切,□披上聲。
折也。
通作披。
【戰國策】範雎說秦王曰:木實繁者披其枝。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枝大于本,不折必披。
又【廣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音披。
開肉也。
或作。
又【集韻】部靡切,音被。
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古文濟字。
註詳十四畫。
餋 【戌集下】【食字部】 餋 【集韻】俱願切,音卛。
常山謂祭曰餋。
【五音集韻】作飬。
又古倦切,卷去聲。
又九遠切,音卷。
義□同。
餕 【戌集下】【食字部】 餕 【唐韻】子峻切【集韻】【韻會】祖峻切,□音俊。
【玉篇】熟食也。
【說文】食之餘也。
【禮內則】父母在,朝夕恆食,子婦佐餕,旣食恆餕,父沒母存,冢子禦食,羣子婦佐餕如初,旨甘柔滑,孺子餕。
【註】佐餕,勸父母再食,子婦始食。
餕,旣盡也,盡食其所餘也。
禦食者恐父母獨食心傷,故侍之食也。
旨甘,如棗栗飴蜜之類,能調衆味,故如孺子之餕,以頤養老人也。
又祭畢食神之餘。
【禮祭統】古之君子曰:屍亦餕鬼神之餘也,惠術也,可以觀政矣。
又凡食人之餘,及日晚食饌之餘,皆雲餕。
【禮玉藻】日中而餕。
【註】餕,食朝之餘也。
又【集韻】疾眷切,泉去聲。
義同。
【六書故】亦作□。
餜 【戌集下】【食字部】 餜 【集韻】古火切,音果。
【玉篇】餠也。
餡 【戌集下】【食字部】 餡 【字彙】胡鑑切,音陷。
凡米麫食物,坎其中,實以雜味,曰餡。
或作。
【歐陽修歸田錄】京師賣酸者,俚俗誤書爲酸餡。
滑稽子謂爲俊叨,蓋不知餡之從臽,而誤從舀也。
餯 【戌集下】【食字部】 餯 【廣韻】【集韻】□許濊切,音喙。
【廣韻】飯臭。
【爾雅釋器】餀謂之餯。
【集韻】或作□。
【辰集下】【氣字部】【字彙補】職送切,音衆。
心氣也。
餻 【戌集下】【食字部】 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
【玉篇】餻糜。
【博雅】餻,餌也。
【揚子方言】餌謂之餻。
【集韻】作糕。
別作□。
◎按《說文》作餻。
《字彙》沿俗,省作餻,附十畫,非。
考證:〔【博雅】饔餻,餌也。
〕謹按原文孰食謂之饔爲句,餻□餣〈飠亢〉餌也爲句,饔字不屬下讀,今省去饔字。
饐 【戌集下】【食字部】 饐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乙冀切,音懿。
【玉篇】饐餲,臭味變。
【說文】飯傷濕也。
【爾雅釋器】食饐謂之餲。
【集韻】或作□饖。
又【集韻】於例切,音餲。
義同。
又【集韻】一結切,音噎。
【說文】飯窒也。
【集韻】或作噎。
又【集韻】益悉切,音壹。
義同。
【辰集下】【殳字部】【廣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眞。
擊也。
又【廣韻】士臻切【集韻】鋤臻切,□音榛。
□,動而喜貌。
見《呂氏春秋》註。
又【廣韻】植鄰切【集韻】丞眞切,□音辰。
義同。
【集韻】或從攴作敐。
敐字原從攴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窘遠切,音卷。
竹名。
又巨卷切。
義同。
又【字彙】□,囤屬。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稽本字。
颃 【戌集下】【頁字部】 頏 【廣韻】胡郞切【韻會】寒剛切【正韻】胡岡切,□音航。
【韻會】鳥飛貌。
本作□。
上曰翓,下曰頏。
今文通作頡頏。
【詩邶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
又或作。
【揚雄長楊賦】魚頡而鳥。
又【集韻】【正韻】□居郞切,音剛。
【說文】人頸也。
本作亢。
或作肮。
又上聲。
【集韻】戸朗切【韻會】下黨切,□音沆。
聲也。
同吭。
又【集韻】口朗切,音忼。
亦與吭同。
咽也。
又舉朗切,音。
義同。
又去聲。
【廣韻】苦浪切,音抗。
咽頏。
又【集韻】【韻會】□下浪切,杭去聲。
【五音集韻】鳥咽也。
考證:〔【揚雄長楊賦】魚吉而鳥。
〕謹按句出甘泉賦。
魚吉照原文改爲魚頡。
颬 【戌集下】【風字部】 颬 【廣韻】許加切【集韻】虛加切,□音煆。
【廣韻】風貌。
又開口吐氣貌。
【張衡西京賦】含利颬颬,化爲仙車。
【註】含利,獸名,性吐金言。
初爲獸,後化爲仙人車,乃以驪馬駕之。
【字彙】譌爲山車,非。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與塙同。
本作□。
颶 【戌集下】【風字部】 颶 【集韻】【韻會】衢遇切【正韻】忌遇切,□音懼。
【韻會】海中大風。
【投荒雜錄】嶺南諸郡,皆有颶風,以四面風俱至也。
【南越志】颶風者,具四方之風也,常以五六月發,永嘉人謂之風癡。
陸遊曰:嶺表有瘴母,初起圜黑,久漸廣,謂之颶母。
【韓愈赴江陵詩】颶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註】嶺表錄異雲:嶺嶠夏秋雄風曰颶。
○按韻箋引楊愼說,颶作□,音貝,佛經雲,風虹如貝。
柳宗元詩,□母偏驚估客船,補入七隊逸字中。
又《六書故》□,補妹切,海之災風也,俗書誤作颶。
又藝林伐山雲:□風之作,多在初秋。
《南越志》亦雲:颶母卽孟婆,春夏閒有暈如虹是也。
又李西涯譏許氏從具,謂具四方之風,乃北人不知南人之□,誤以貝爲具耳。
西涯博學,必有所據,且閩粵諸儒,皆雲□風。
今韻書多作具,姑誌以備考。
颺 【戌集下】【風字部】 颺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說文】風所飛揚也。
又【書益稷】工以納言,時而颺之。
【傳】是正其義而揚道之。
又大言而疾曰颺。
【書益稷】臯陶拜手稽首颺言。
又簸颺,颺去糠粃也。
與揚通。
【晉書孫綽傳】簸之颺之,糠粃在前。
【詩小雅】作簸揚。
又【左傳昭二十八年】子少不颺。
【註】顏貌不揚顯。
又【正字通】舟徐行貌。
【陶潛歸去來辭】舟遙遙以輕颺。
又鳥飛去曰颺。
【魏志呂布傳】譬如養鷹,饑則爲用,飽則颺去。
又【廣韻】【韻會】【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漾。
義同。
從昜。
俗作□,非。
【字彙補】亦作。
考證:〔【書益稷】工以納言,時而颺之。
【傳】當正其義而揚道之。
〕謹按傳文當下有是字,是字解時字不可省。
今省當字改是字。
餐 【戌集下】【食字部】 餐 【廣韻】七安切【集韻】【韻會】千安切,□粲平聲。
【說文】吞也。
【詩魏風】不素餐兮。
【釋文】餐,七丹反。
【說文】或從水作湌。
【韻會】俗作飡。
又飮饌曰餐。
【前漢高後紀】賜餐錢。
【註】廚膳錢也。
又【韓信傳】令其裨將傳餐。
【註】服虔曰:立騎傳餐食也。
如淳曰:小飯曰餐。
師古曰:餐,古食字。
千安反。
又採也。
【王儉褚淵□】餐輿誦于丘裡,瞻雅詠于京國。
【註】採輿論,稱述其德也。
又古通先。
【古樂府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足餐。
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又【集韻】蘇昆切,音孫。
與飧同。
餔也。
【爾雅釋言】粲,餐也。
【釋文】餐,音飧。
又【集韻】蒼案切,音粲。
餠也。
【正韻】作。
【字彙】作餐,□非。
又□ 餓 【戌集下】【食字部】 餓 【唐韻】【正韻】五箇切【集韻】【韻會】牛箇切,□我去聲。
【玉篇】飢也。
【廣韻】不飽也。
【禮檀弓】昔者衞國兇飢,夫子爲粥,與國之餓者。
◎按韓子飾邪篇:家有常業,雖飢不餓。
淮南子說山訓:寧一月飢,毋一旬餓。
以此推之,餓甚于飢也。
故孟子朝不食,夕不食,兼飢餓言。
餔 【戌集下】【食字部】 餔 【廣韻】博孤切【集韻】【韻會】【正韻】奔模切,□音逋。
【玉篇】日加申時食也。
【呂氏春秋】旦至食,食至日昳。
昳至餔,餔至下晡,下晡至日夕。
又食也。
【楚辭漁父】餔其糟而啜其醨。
又通作哺。
【後漢趙壹傳】弟季出,遇赤眉賊將,爲所哺。
又【廣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
【集韻】餹餔,餌也。
或作□。
又【正字通】餳之濁者曰餔。
又鳥名。
【爾雅釋鳥】鴩,餔敊。
【註】未詳。
【釋文】餔,音步。
又【集韻】博故切,音布。
與食也。
【前漢高帝紀】老父請,因餔之。
【師古曰】以食食之謂之餔。
考證:〔【爾雅釋鳥】鴙餔敊。
〕謹照原文鴙改鴩。
〔【史記高祖紀】老父請,因餔之。
【師古曰】以食食之謂之餔。
〕謹按下引師古曰乃漢書註也。
謹將史記高祖紀改爲前漢高帝紀。
餠 【戌集下】【食字部】 餠 【唐韻】【集韻】【韻會】必郢切【正韻】補永切,□音丙。
【說文】麫餈也。
【釋名】餠,幷也,溲麫使合幷也。
【揚子方言】餠謂之飥,或謂之餦,或謂之餛。
【文選】束晳有餠賦。
又水引餠。
【齊書何戢傳】太祖好水引餠,戢令婦女躬執事以進。
【正字通】卽今之水麫也。
又【正韻】亦作。
【世說新語】何平叔美姿儀。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日與熱湯,汗出,色轉皎然。
【辰集下】【毛字部】同毯。
餬 【戌集下】【食字部】 餬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
【爾雅釋言】餬,饘也。
【註】糜也。
【疏】餬饘,鬻糜相類之物。
稠者曰糜,淖者曰鬻,餬饘是其別名。
【左傳昭七年】饘於是,鬻於是,以餬餘口。
又【玉篇】寄食也。
【左傳隱十一年】餬其口於四方。
【註】餬,鬻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茲消切,音焦。
【玉篇】生枲未漚也。
亦作。
【類篇】布屬。
又【集韻】千遙切,音鍫。
【類篇】□,麻苦雨生壞也。
或從糸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以遮切【集韻】餘遮切,□音耶。
【廣韻】竹名。
生臨海。
又【廣韻】似嗟切。
義同。
□ 【午集下】【立字部】 □ 【類篇】滂丁切,聘平聲。
使也。
饆 【戌集下】【食字部】 饆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玉篇】饆饠,餠屬。
用麫爲之,中有餡。
【資暇集】蕃中畢氏羅氏好食此味,因名畢羅。
後人加食旁,爲饆饠。
◎按酉陽雜俎,有人夢入畢羅店,及醒,店子曰:郞君與客食畢羅二斤,何不計直而去。
卽饆饠也。
【集韻】或作□。
顣 【戌集下】【頁字部】 顣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六切,音蹙。
【廣韻】顣頞,鼻頤促貌。
【孟子】己頻顣曰:惡用是鶃鶃者爲哉。
又【集韻】倉歷切,音戚。
嚬也。
顳 【戌集下】【頁字部】 顳 【廣韻】而涉切【集韻】日涉切,□音讘。
【玉篇】在耳曰顳。
【廣韻】顳顬,鬢骨。
又【集韻】顳顬,耳前動也。
頂 【戌集下】【頁字部】 頂 【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鼎。
【說文】顚也。
【廣韻】頂□,頭上。
【揚子方言】顚頂,上也。
【易大過】過涉滅頂。
籀作□。
或作顁。
頌 【戌集下】【頁字部】 頌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
【說文】貌也。
【前漢儒林傳】魯徐生善爲頌。
又唐生、褚生應博士弟子選詣博士,摳衣登堂,頌禮甚嚴。
【註】□與容同。
又從頌,與從容同。
【史記魯仲連傳】世以鮑焦爲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
【註】音從容。
又【前漢□法志】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當鞠繫者頌繫之。
【註】謂寬容之,不桎梏也。
又公也。
【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頌共禁不與。
【註】頌,猶公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誦。
【正韻】稱述也。
【釋名】稱頌成功謂之頌。
又頌,容也。
敘說其成功之形容也。
【韻會】徐曰:此容儀字。
歌誦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頌。
後人因而亂之,以此爲歌頌字。
【禮少儀】頌而無讇。
【註】頌謂將順其美。
又磬名。
【儀禮大射儀】西階之西頌磬。
【註】言成功曰頌。
西爲隂中,萬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鐘磬謂之頌。
又琴名。
【左傳襄二年】使擇美檟,以自爲櫬與頌琴。
又占兆之詞。
【周禮春官大蔔】其頌,皆千有二百。
【註】頌謂繇也。
又姓。
又【韻補】葉牆容切,音從。
【揚雄河東賦】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殷□冥及祝融。
敦衆神使式□兮,奮六經以攄頌。
考證:〔【前漢儒林傳】魯儒生,善爲頌。
〕謹照原文魯儒生改魯徐生。
〔【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采捕亡人,頌共禁不與。
【註】頌,猶公也。
〕謹照原文采捕改來捕。
頗 【戌集下】【頁字部】 頗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音坡。
【玉篇】不平也,偏也。
【書洪範】無偏無陂。
【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
【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
【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
又【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
【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葉俄音。
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又,攺頗爲陂,以從今音,古音遂湮滅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叵。
【博雅】少也。
又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
【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又【廣韻】【集韻】□普過切,音破。
【集韻】偏也。
一曰疑辭。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
薳頗,楚人名,見左傳。
考證:〔【韻補】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叉〕謹按文義叉改又。
〔【釋名】少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
【辰集中】【木字部】同□。
頸 【戌集下】【頁字部】 頸 【唐韻】居郢切【集韻】【韻會】經郢切【正韻】居影切,□音景。
【說文】頭莖也。
【釋名】頸,徑也,徑挺而長也。
【廣韻】頸在前,項在後。
【禮玉藻】頭頸必中。
又凡物之領皆曰頸。
【禮玉藻】韠其頸五寸。
【註】頸,中央也。
又【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爲員官,主急事。
【正義】七星爲頸,一名天都,以明爲吉,暗爲兇。
宋均雲:頸,朱鳥頸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爲頸圍。
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爲踵圍。
【註】頸,前持衡者。
踵,後承軫者也。
又【廣韻】巨成切,音□。
義同。
考證:〔【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爲負官,主急事。
〕謹照原文負官改員官。
餣 【戌集下】【食字部】 餣 【廣韻】於業切【集韻】乙業切,□音腌。
【玉篇】餈也。
【廣韻】餌也,粢也。
【博雅】□餣,餌也。
【揚子方言】餌謂之餻,或謂之餣。
考證:〔【博雅】□餣,飼也。
〕謹照原文飼也改餌也。
餭 【戌集下】【食字部】 餭 【廣韻】【集韻】【韻會】□胡光切,音黃。
【玉篇】乾飴也。
又餌曰餦餭。
【爾雅翼】蜜和米麫,煎熬作粔籹。
【集韻】黍擣爲□,謂之餦餭。
又【集韻】于方切,音王。
義同。
餼 【戌集下】【食字部】 餼 【廣韻】【集韻】許旣切【韻會】於旣切,□音欷。
【玉篇】饋餉也。
【周禮秋官司儀】緻饔餼。
【註】小禮曰飧,大禮曰饔餼。
又【周語】廩人獻餼。
【註】禾米也。
又牲生也。
【儀禮聘禮】餼之以其禮,上賔大牢,積惟芻禾,介皆有餼。
【註】凡賜人以牲生曰餼。
餼猶稟也,結也。
【疏】按經雲:主國使卿歸饔餼。
五牢雲:飪一牢,腥二牢,餼二牢,□于門西。
鄭註雲:餼,生也。
牛羊右手牽之,豕東之,是牲生曰餼。
論語,告朔之餼羊,鄭註亦雲:牲生曰餼。
春秋傳,餼臧石牛,服氏亦雲:牲生。
是凡牲生曰餼。
春秋僖三十三年:鄭皇武子雲:餼牽竭矣。
服氏以爲腥曰餼,以其對牽,故以餼爲腥。
詩序雲:雖有牲牢饔餼。
鄭雲:腥曰餼,以其對生是活,故以餼爲腥。
又【魯語】馬餼不過稂莠。
【註】秣也。
◎按說文本作氣。
餼,饋客芻米也。
齊人來氣諸侯,見春秋桓十年。
或從食作餼,或從旣作,亦借旣,義□同。
今通作餼。
考證:〔又【地官司徒】廩人獻餼。
【註】禾米也。
〕謹按此出國語之周語篇不出周禮地官司徒。
今將地官司徒字改爲周語。
〔【儀禮】【疏】引春秋傳,餼藏石牛〕謹照原文藏改臧。
□ 【午集下】【穴字部】 □ 【篇海】火犬切,喧上聲。
穴也。
餽 【戌集下】【食字部】 餽 【廣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匱。
【說文】吳人謂祭曰餽。
又【廣韻】同饋。
【前漢食貨志】千裡負擔餽饟。
又貽也。
【孟子】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又姓。
【姓譜】晉中行穆伯攻鼓,餽閒倫欲因其嗇夫而下之不從。
又【集韻】基位切,音嬀。
又歸謂切,音貴。
義□同。
饉 【戌集下】【食字部】 饉 【廣韻】渠遴切【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廣韻】無穀曰飢,無菜曰饉。
【論語】因之以飢饉。
又【韓詩外傳】三穀不升謂之饉。
【字彙補】亦作□。
饏 【戌集下】【食字部】 饏 【集韻】杜覽切,音澹。
【玉篇】食無味也。
通作澉。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直尼切【集韻】□尼切,□音遲。
山名,在靑州。
【正字通】坁字之譌。
一曰從岷譌省。
顡 【戌集下】【頁字部】 顡 【廣韻】【集韻】□魚旣切,音毅。
【玉篇】癡顡,不聰明也。
又【廣韻】【集韻】□五怪切,音聵。
義同。
又【五音集韻】他怪切。
顏惡也。
又【集韻】迍怪切,音膪。
擊頭聲。
一曰聉顡,無志。
又【廣韻】五罪切【集韻】五賄切,□音頠。
義同。
考證:〔【玉篇】癡顡,不聰明也。
〕謹照原文癡顡改癡顡。
【醜集下】【女字部】【廣韻】武移切【集韻】民□切。
□同□。
齊人呼母曰,李賀稱母曰阿。
又【集韻】緜批切,音迷。
義同。
又息淺切,音□。
女字。
顱 【戌集下】【頁字部】 顱 【廣韻】落胡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音盧。
【玉篇】《博雅》曰□顱謂之髑髏。
又通作盧。
【前漢武五子贊】頭盧相屬于道。
【集韻】或作髗。
【六書故】作□。
考證:〔博雅曰,頭顱謂之髑髏。
〕謹照原文頭顱改□顱。
颌 【戌集下】【頁字部】 頜 【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
【玉篇】口也。
【廣韻】頜頷,頤傍。
【公羊傳宣六年】獒躇階而從之,祈彌明逆而踆之,絕其頷。
【玉篇】引作頜。
【揚子方言】頷、頤,頜也。
秦晉謂之頜,頤其通語也。
【揚雄長楊賦】稽顙樹頜。
【註】音蛤。
又【集韻】耳下骨也。
又姓。
【左傳莊十七年】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又【集韻】渴合切,音溘。
又遏合切,音姶。
義□同。
又曷閤切,音盍。
頜車也。
又【唐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音頷。
【說文】顄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面黃也。
同頷。
頻 【戌集下】【頁字部】 頻 〔古文〕□【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毗賔切,□音顰。
【玉篇】急也。
【廣雅】比也。
【詩大雅】國步斯頻。
【傳】頻,急也。
【箋】頻猶比也。
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
又姓。
【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
又【說文】水厓。
【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
【詩大雅】池之竭矣,不雲自頻。
【傳】頻,厓也。
【箋】頻,當作濵。
又與顰同。
【易復卦】頻復厲無咎。
【註】謂頻蹙之貌。
又果名。
【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
【註】仁頻,賔榔也。
頻或作賔。
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雲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穎 【午集下】【禾字部】 穎 【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潁。
【玉篇】禾末也。
【詩大雅】實穎實栗。
【傳】穎,垂穎也。
【疏】穎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穎垂也。
【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
【傳】穎,穗也。
禾各生一莖,而合爲一穗。
又鐶也。
【禮少儀】刀卻刃授穎。
又錐鋩也。
【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
又警枕也。
【禮少議】穎杖琴瑟。
【註】穎,警枕也。
【疏】穎是穎發之義,故爲警枕。
【釋文】穎,京領反。
又【韻會】筆頭也。
韓愈有毛穎傳。
又【正字通】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
【陸機文賦】拔尤取穎。
又姓。
【左傳隱元年】穎考叔爲潁谷封人。
後遂以爲氏。
【急就篇】亦作潁。
○按穎當依《說文》隷禾部,《字彙》《正字通》譌入頁部,今改正。
【未集中】【糸字部】【集韻】,或作。
詳字註。
又【玉篇】古邁切,音怪。
細絲也。
颠 【戌集下】【頁字部】 顛 【正字通】俗顚字。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同翹。
魥 【亥集中】【魚字部】 魥 【廣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礏。
魚名。
又【廣韻】去劫切【集韻】乞業切,□音怯。
以竹貫魚爲乾。
出復州界。
【類篇】枯魚也。
饔 【戌集下】【食字部】 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邕。
【玉篇】熟食也。
【詩小雅】有母之屍饔。
【傳】熟食曰饔。
【孟子】饔飧而治。
【註】饔飧,熟食也。
朝曰饔,夕曰飧。
又【周禮天官內饔註】饔,割烹煎和之稱。
【疏】饔,和也,熟食曰饔。
熟食須調和,故號曰饔。
又【儀禮聘禮】君使卿韋弁歸饔餼五牢。
【註】牲殺曰饔,生曰餼。
又通作雝。
【周語】佐雝者嘗焉。
又【韻會】【正韻】□於用切,雍去聲。
義同。
顢 【戌集下】【頁字部】 顢 【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音瞞。
【玉篇】顢頇,大面。
顪 【戌集下】【頁字部】 顪 【廣韻】【韻會】許穢切【集韻】許濊切,□音喙。
【廣韻】頰也。
【集韻】頤下毛。
一曰頰謂之顪。
或作噦。
【莊子外物篇】按其鬢,壓其顪。
【音義】顪,許穢反,頤下毛也。
顫 【戌集下】【頁字部】 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音戰。
【玉篇】頭不正也。
又【廣韻】四支寒動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屍連切,音羶。
【集韻】謂審於氣臭也。
【莊子外物篇】鼻徹爲顫。
【音義】顫,舒延反。
須 【戌集下】【頁字部】 須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
【說文】面毛也。
【易賁卦】賁其須。
【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
【疏】須上附于面。
【釋名】頤下曰須。
須,秀也。
別作。
俗作鬚。
又待也。
【易歸妹】歸妹以須。
【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又與□通。
【左傳成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須矣。
【爾雅釋詁】□,待也。
又資也,用也。
與需通。
【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
【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雲須屬也。
又斯須,猶須臾也。
【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又遲緩也。
【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
【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
【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又須女,星名。
【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
亦婺女,天少府也。
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又國名。
【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
【公羊傳】作須朐。
【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又【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
【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
【註】密須氏,姞姓之國。
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又邑名。
【詩邶風】思須與漕。
【傳】須、漕,衞邑。
又【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又菜名。
【爾雅釋草】須薞無。
【疏】詩谷風,采葑采菲。
傳,葑須也。
先儒以須葑蓯當之。
孫炎雲:須,一名葑蓯。
又草名。
【爾雅釋草】臺,夫須。
【疏】臺,一名夫須。
莎草也。
又鳥名。
【爾雅釋鳥】鷉,須鸁。
【疏】鷉,一名須鸁。
又兵器。
【名】須盾,本出於蜀。
須,所持也。
又【揚子方言】須,捷敗也。
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又姓。
【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
【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又人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又【左思吳都賦】旗魚須。
【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又【集韻】逋還切,音斑。
班也。
【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
【釋文】崔雲:用文竹及魚班也。
隱義雲:以魚須飾文竹之邊。
須音班。
又葉心秋切,音修。
【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
【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
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
【註】須,求也。
【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
頁,首也。
彡,毛飾也。
借爲所須之須。
俗書從水,非。
毛氏曰:須與湏別。
湏,火外切。
爛也。
考證:〔【逸雅】頤下曰須。
〕謹按語見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左傳成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矣。
〕謹按原文本作須,其義則爲□。
石經及各本皆同。
今仍改須。
〔【爾雅釋獸須屬】魚曰須,鳥曰臭。
〕謹照原文曰臭改曰狊。
〔【前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
〕謹照原書前漢改後漢。
〔【詩邶風】思須與漕。
【註】須,漕,衞邑。
〕謹照原文註改傳。
〔【逸雅】須盾,本出於蜀。
須,所持也。
〕謹按所引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名。
〔【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
【註】崔雲,用文竹及魚班也。
〕謹照原書註改爲釋文。
【辰集下】【殳字部】【唐韻】古哀切【集韻】柯開切,□音該。
【說文】□,大剛卯也。
以逐精鬼。
【急就篇註】射魃謂大剛卯也,以金玉及桃木刻而爲之。
一名□。
【輟耕錄】剛卯者,按《王莽傳》服虔註曰:剛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
長三寸,廣一寸四分,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佩之。
又註當中央從穿作孔,以綵絲葺其底,刻其上,文曰:正月剛卯,旣央靈殳。
四方赤靑白黃四色,是當帝令祝融,以敎夔龍庶疫剛癉,莫我敢當。
又曰:疾日嚴卯,帝令夔化,順爾國化,伏茲靈殳。
旣正旣直,旣觚旣方。
庶疫剛癉,莫我敢當。
凡六十六字。
□者,佩印也。
以正月卯日作,故謂剛卯。
又謂之大堅,以辟邪也。
又【集韻】丘哀切,音開。
又下改切,音亥。
義□同。
領 【戌集下】【頁字部】 領 【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裡郢切【韻會】裡整切,□音嶺。
【說文】項也。
從頁令聲。
【釋名】領,頸也。
以壅頸也。
亦言總領衣體,爲端首也。
【詩小雅】交交桑扈,有鶯其領。
【傳】鶯鶯然有文章也。
領,頸也。
【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
又【廣韻】理也。
【韻會】方氏曰:承上令下謂之領。
【禮祭義】先王之敎因而弗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又【樂記】領父子君臣之節。
【註】領,猶理治也。
又【仲尼燕居】言遊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而全好者歟。
【註】領,猶治也。
又【韻會】統領也。
【前漢魏相傳】總領庶職。
又【廣韻】錄也。
【劉公幹詩】沈速簿領書。
【註】領,錄也。
又楚官名。
【左傳昭二十七年】鄢將師爲右領。
又晉官名。
【晉書職官志】中領軍將軍,魏官也。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二年】樊頃子奉王以追單子及領。
【註】領,周地。
【前漢王子侯表】蒲領侯嘉。
又山道,與嶺通。
【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又【正字通】受也。
又葉離貞切,音鄰。
【韓愈田氏廟□】嶪嶪魏土,嬰兒弄兵。
吏戎愁毒,莫保首領。
考證:〔【禮祭儀】先王之敎,因而勿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謹照原文祭儀改祭義。
勿改改弗改。
颉 【戌集下】【頁字部】 頡 【唐韻】【正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音纈。
【說文】直項也。
又【詩邶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
【集韻】又作翓。
又人名。
【前漢藝文志】倉頡一篇。
【春秋僖二十三年】重耳奔狄,從者顚頡。
又皇頡,鄭大夫。
馬師頡,鄭子羽孫。
又姓。
【風俗通】古賢人頡衞。
又【莊子胠篋篇】知詐漸毒,頡滑堅白,解垢同異之變多,則俗惑于辨矣。
【註】頡滑,謂難料理也。
崔雲:纏屈也。
李雲:滑,滑稽也。
一雲頡滑,不正之語也。
【音義】戸結反。
又【廣韻】古黠切【集韻】【正韻】訖黠切,□音戛。
【正韻】轢也。
【史記楚元王世家】高祖微時,與賔客過巨嫂食,嫂詳爲羹盡櫟釜,乃封其子信爲羹頡侯。
【註】索隱曰:羹頡,爵號,非縣名。
正義曰:括地志雲:羹頡山,在嬀州懷戎縣東南十五裡,高祖取其山名爲侯號者,怨故也。
又【遼史耶律斡□傳】車駕□頡山。
又【增韻】減尅也,掠除也。
【唐書高仙芝傳】盜頡資糧。
又葉胡計切,音系。
【衞恒四體書勢】黃帝之史沮誦、倉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
颭 【戌集下】【風字部】 颭 【廣韻】占琰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琰切,□音拈。
【廣韻】風吹落水。
【說文】風吹浪動也。
【柳宗元詩】驚風亂颭芙蓉水。
【劉歆遂初賦】猋風盲其飄忽兮。
迴颭颭其冷冷。
【正字通】凡風動物,與物受風搖曳者,皆謂之颭。
【辰集下】【殳字部】【玉篇】丈耕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