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
【玉篇】轡也。
【廣韻】革轡。
【詩小雅】鞗革沖沖。
【傳】鞗,轡也。
【玉篇】亦作鋚。
【補遺】【醜集】【女字部】【篇海類編】奴了切,音裊。
腰。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倫追切,音纍。
纝或作□。
詳纝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敷救切,音覆。
竹蓋也。
顊 【戌集下】【頁字部】 顊 【字彙補】餘其切,音頤。
【韓非子喩老篇】白公勝慮亂,罷朝,倒杖而策,銳貫顊,血流至于地而不知。
【未集上】【米字部】【集韻】良脂切,音梨。
饘也。
【未集中】【羊字部】【集韻】羴或作。
羊臭。
詳羴字註。
鞘 【戌集中】【革字部】 鞘 【廣韻】所交切【集韻】師交切,□音梢。
【玉篇】鞭鞘。
【博雅】謂之鞘。
又【唐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音肖。
【說文】刀室也。
【詩小雅】鞞琫有珌。
【傳】鞞,容刀鞘也。
【疏】古之言鞞,猶今之言鞘。
【西京雜記】開匣投鞘。
【廣韻】同韒。
【集韻】本作韒。
亦作削、□。
鞙 【戌集中】【革字部】 鞙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泫。
【說文】大車縛軛靼也。
又【廣韻】鞙,刀鞘也。
又【詩小雅】鞙鞙佩璲。
【傳】鞙鞙,玉貌。
【釋文】瑚畎反,或作琄。
【集韻】亦作。
又【集韻】葵兗切,音蜎。
大車縛軛靼。
又【廣韻】古懸切【集韻】圭懸切,□音涓。
【廣韻】鞙,馬尾也。
【集韻】馬勒。
又【集韻】火懸切,音鋗。
義同。
考證:〔音泫。
【說文】大車縛軛靻也。
〕謹照原文軛靻改軛靼。
〔【集韻】音蜎。
大車縛軛靻。
〕謹照原文軛靻改軛靼。
鞚 【戌集中】【革字部】 鞚 【集韻】苦貢切,音控。
【玉篇】馬勒也。
鞛 【戌集中】【革字部】 鞛 【集韻】補孔切,音菶。
與同。
【左傳桓二年】藻率鞞鞛。
【註】鞞,佩削上飾。
鞛,下飾。
【釋文】布孔反。
考證:〔【左傳桓二年】藻率鞸鞛。
【註】鞸,佩削上飾。
鞛,下飾。
〕謹照原文鞸鞸二字□改鞞。
鞜 【戌集中】【革字部】 鞜 【廣韻】他合切【集韻】託合切,□音踏。
【玉篇】鞮也。
【廣韻】革履。
【揚雄長楊賦】革鞜不穿。
【註】師古曰:鞜,革履也。
又【集韻】達合切,音沓。
本作鞈。
詳前鞈字註。
鞝 【戌集中】【革字部】 鞝 【玉篇】諸兩切,音掌。
扇安皮也。
饄 【戌集下】【食字部】 饄 【正字通】同餹。
饌 【戌集下】【食字部】 饌 【集韻】雛綰切【五音集韻】雛睆切,□音撰。
【玉篇】飯食也。
【說文】具食也。
【周禮天官酒正】以共王之四飮三酒之饌。
【疏】謂饌□具設之也。
【儀禮燕禮】膳宰具官,饌于寢東。
【註】具其官之所饌,謂酒也,牲也,脯醢也。
又【韻會小補】或作篹。
【前漢元後傳】獨置孝元廟故殿,以爲文母篹食堂。
【註】孟康曰:篹,音撰。
晉灼曰:篹,具也。
又【集韻】扶萬切,音飯。
又【五音集韻】士戀切,音籑。
義□同。
又【正韻】須兗切,音選。
尚書大傳】夏後氏不殺不□,死罪罰二千饌。
【馬融雲】饌,六兩。
【史記平準書】作撰。
【蘇林雲】撰音選擇之選。
【說文】本作籑,從食算聲。
或從作□。
諸韻書沿俗作饌。
饑 【戌集下】【食字部】 饑 〔古文〕□□【玉篇】紀衣切,音機。
【說文】穀不熟爲饑。
從食幾聲。
餘詳飢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同緬。
又【廣韻】【集韻】□莫結切,音蔑。
細也。
出【倉頡篇】。
□ 【午集下】【禾字部】 □ 【廣韻】魚紀切【集韻】偶起切,□音擬。
黍稷盛貌。
顬 【戌集下】【頁字部】 顬 【廣韻】人朱切【集韻】汝朱切,□音儒。
耳穴動謂之顳顬。
頃 【戌集下】【頁字部】 頃 〔古文〕頔【廣韻】去穎切【集韻】【韻會】犬潁切【正韻】丘潁切,□傾上聲。
【玉篇】田百畝爲頃。
【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又俄頃。
【禮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頃丘。
【音】苦潁反,又音傾。
又【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與傾同。
【說文】頭不正也。
又器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韓詩》雲:□筐也。
又【諡法】甄心動懼曰頃。
敏以敬愼曰頃。
又西頃,山名。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
【師古註】頃讀曰傾。
今本禹貢作傾。
西頃卽西傾也。
○按廣韻作地名,非。
又【正韻】犬蘂切。
與跬同。
【禮祭義】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註】頃當爲跬,缺婢反。
又丘弭反。
一舉足爲跬。
再舉足爲步。
【說文】從匕從頁。
【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考證:〔【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頃邱。
【註】苦潁反〕謹按此音義非註也。
註字改爲音字。
〔【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箋】頃筐,□筐也。
〕謹按箋無此語。
今據釋文所引韓詩改韓詩雲□筐也。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南。
〕謹按原文在縣西一句南郡都尉治一句,南字連下句不連上句,今省去。
〔【禮祭儀】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謹照原書祭儀改祭義。
顧 【戌集下】【頁字部】 顧 〔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古慕切,音故。
【玉篇】瞻也。
迴首曰顧。
【詩小雅】顧我復我。
【箋】顧,旋視也。
【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
【傳】謂常目在之。
又眷也。
【詩大雅】乃眷西顧。
又【書康誥】顧乃德。
【傳】謂顧省汝德。
又【詩小雅】不顧其後。
【箋】不自顧念。
又但也。
【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
【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
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
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又發語辭。
【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
【註】顧反也。
【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
【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又與雇同。
【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
【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又引也。
【後漢黨錮傳】郭林宗、範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又國名。
亦姓。
【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
【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
【箋】顧、昆吾,皆己姓。
又地名。
【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
【註】顧,齊地。
又山名。
【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又【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
義同。
【書微子】我不顧行遯。
徐邈讀。
俗作頋。
考證:〔【禮祭統】顧上先下後耳。
【疏】但尊上者則先,□下者處後耳。
〕謹照原文則先改在先。
〔【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
【註】反顧也。
〕謹照索隱原文反顧也改顧反也。
頓 【戌集下】【頁字部】 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敦去聲。
【說文】下首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二曰頓首。
【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又【博雅】頓,僵也。
又【揚子方言】頓愍,惛也。
江湘之閒謂之頓愍。
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又【增韻】貯也,宿食所也。
【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又【增韻】次也。
又食一次也。
【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
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
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
【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又陡頓,遽也。
【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又壞也。
【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
【註】頓,壞也。
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又止也。
【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又捨也。
【曹植七啟】頓網縱綱。
【註】頓,捨也。
縱,緩也。
又地名。
【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傳】丘一成爲頓丘。
【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
【師古註】以丘名縣也。
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又國名。
【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納頓子于頓。
【前漢地理志】南頓縣屬汝南郡。
【註】故頓子國。
頓迫於□,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又姓。
【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又【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
【集韻】不利也。
【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
【註】頓,讀曰鈍。
又【韻會】【正韻】□當沒切,音咄。
【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
【註】冒,音墨。
頓,音毒。
考證:〔【釋名】頓,僵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
〔【曹植七啓】頓綱縱綱。
〕謹照原文頓綱改頓網。
〔【春秋僖二十五年】楚子圍陳,納頓子于頓。
〕謹據經文楚子改楚人。
颀 【戌集下】【頁字部】 頎 【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
【廣韻】長貌。
【詩衞風】碩人其頎。
又【齊風】頎而長兮。
又【玉篇】頎頎然佳也。
又人名。
【左傳定十二年】仲尼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
【註】魯大夫,頎音祈。
又【集韻】口很切,音墾。
至也。
【禮檀弓】稽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
【釋文】頎音懇,惻隱貌。
又頎典,堅忍貌。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輈欲頎典。
【註】堅忍貌。
鄭司農雲:頎,讀爲懇。
典,讀爲殄。
又少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大胷耀後註】耀,讀爲哨。
頎小也。
【疏】哨與頎皆少小之義。
【釋文】頎,音傾。
一音懇。
颚 【戌集下】【頁字部】 顎 【廣韻】五閣切【集韻】逆各切,□音咢。
【玉篇】面高貌。
同。
又【廣韻】嚴敬曰顎。
【集韻】恭嚴也。
或作□□。
颩 【戌集下】【風字部】 颩 【字彙補】巴收切,音彪。
【元曲】颩了僧伽。
馊 【戌集下】【食字部】 餿 【玉篇】同□。
颹 【戌集下】【風字部】 颹 【廣韻】于鬼切【集韻】【韻會】羽鬼切,□音韙。
【廣韻】大風貌。
或作□。
【郭璞江賦】長風颹以增扇。
又【玉篇】于歸切。
義同。
【海篇】又作□□,□非。
颼 【戌集下】【風字部】 颼 【玉篇】所流切,音搜。
颼颼,風聲。
與同。
亦作颾。
又【廣韻】所救切,音瘦。
義同。
饅 【戌集下】【食字部】 饅 【廣韻】母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音瞞。
【集韻】饅頭,餠也。
【正字通】麫食也。
饅開首者曰橐駝臍。
吳下呼□膪,讀若匘詐,言熟食之肥也。
長曰繭,斜曰桃。
【晉書束晳賦】饅頭薄持。
【事物紀原】諸葛亮南征,將渡瀘水。
土俗殺人首祭神,亮令以羊豕代,取麫,畫人頭祭之。
饅頭名始此,又南唐有子母饅頭。
【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卽饅頭別名。
今俗屑麫發酵,或有餡,或無餡,烝食者謂之饅頭。
【集韻】或作□。
饍 【戌集下】【食字部】 饍 【廣韻】【集韻】【正韻】□時戰切,音繕。
【玉篇】食也。
與膳同。
【說文】具食也。
【周禮天官】膳夫掌王之食飮膳羞。
膳之言善也。
又【正韻】上演切,音善。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與□同。
顨 【戌集下】【頁字部】 顨 【說文】同。
從丌從□。
【徐曰】□之義亦□具也。
頰 【戌集下】【頁字部】 頰 【廣韻】【正韻】古協切【集韻】【韻會】吉協切,□音筴。
【說文】面旁也。
【博雅】輔謂之頰。
【釋名】頰,夾也,兩旁稱也。
亦取夾斂食物也。
【易鹹卦】鹹其輔頰舌。
【疏】輔頰舌者,言語之具。
又【前漢高帝紀】漢王謂酈食其曰:緩頰往說魏王豹。
【註】徐言引譬喩也。
又地名。
【公羊傳定十年】公會齊侯于頰谷。
【左傳】作夾谷。
又【正字通】赤頰,鶴別名。
又批頰,鴔鵖鳥別名。
【集韻】籀作□。
或作脥。
考證:〔【釋名】輔國之頰。
〕謹按國應作謂,考此語出博雅。
今據原文改。
〔【博雅】輔謂之頰。
【逸雅】頰,夾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顆 【戌集下】【頁字部】 顆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果切,科上聲。
【說文】小頭也。
又【韻會】今言物一顆,猶一頭也。
【六書故】凡圜物以顆計。
又珠琲曰顆。
又與堁同。
土塊。
【前漢賈山傳】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冡而托葬焉。
【註】顆謂土塊。
蓬顆,謂塊上生蓬者也。
又【集韻】苦緩切,音款。
草名。
【爾雅釋草】菟奚,顆凍。
【註】款冬也。
【疏】藥草。
一名菟奚,一名顆涷。
又人名。
魏顆,晉大夫。
史顆,秦大夫。
見【左傳】。
【正字通】本作顆,九畫。
《字彙》附八畫,非。
顆字左原作田下木。
題 【戌集下】【頁字部】 題 【廣韻】杜溪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啼。
【說文】頟也。
【小爾雅】頭也。
【禮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阯。
【爾雅釋言】顁,題也。
【註】題,額也。
【史記越世家】雕題。
【註】謂刻其頞,涅以丹靑也。
又【廣韻】書題。
【博雅】書稱題。
題,諦也。
審諦其名號也。
【正字通】註疏有孟子題辭,所以題號孟子之書。
又【韻會】椽頭玉飾曰琁題、玉題,亦名璧璫。
又題目也。
【杜甫詩】天老看題目。
又品題也。
【李白上韓荊州書】一經品題,便作佳士。
又國名。
【南史裴子野傳】有白題及滑骨入貢。
又縣名。
【前漢功臣表】題侯張富昌。
又【釋名】平題,鏑也。
又【廣韻】獨計切,音第。
視也。
【詩小雅】題彼脊令。
【傳】題,視也。
【孔子丘陵歌】題彼泰山。
考證:〔【史記越世家】雕題。
【註】謂刻其頞湟以丹靑也。
〕謹照原文湟改涅。
〔【釋名】平題,鏑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
颡 【戌集下】【頁字部】 顙 【唐韻】蘇朗切,桑上聲。
【玉篇】額也。
【易說卦】震其於馬也爲的顙。
【又】巽其於人也爲廣顙。
【儀禮士喪禮】主人哭拜稽顙。
【註】頭觸地無容。
【揚子方言】□、頟、顏,顙也。
又【集韻】【韻會】□蘇郞切,音桑。
義同。
【易林】□鬣黑顙,東歸高鄕。
【魏文帝東巡觀兵詩】古公宅岐邑,實始翦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考證:〔【揚子方言】□頟頠顙也。
〕謹照原文頠改顏。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胡介切【集韻】下介切,□音械。
水名。
又【廣韻】古薤切【集韻】居拜切,□音戒。
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字彙補】與尿同。
颢 【戌集下】【頁字部】 顥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昊。
【說文】白貌。
【五音集韻】天邊氣。
【楚辭大招】天白顥顥。
【註】顥顥,光貌。
【班固西都賦】鮮顥氣之淸英。
【前漢安世房中歌】西顥沆碭。
【註】韋昭曰:西方少昊也。
【集韻】或作皓,亦作暠皜皞。
颦 【戌集下】【頁字部】 顰 【玉篇】【正韻】□毗賓切,音貧。
【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
【易復卦】作頻。
【註】謂頻蹙之貌。
又通作矉。
【莊子天運篇】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
【李白詩】蛾眉不可學,況乃效其矉。
亦作嚬。
考證:〔【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
【易復卦】作頻。
【註】謂頻蹙之貌。
〕謹按此謂顰字易作頻,非謂顰字易作復也。
今改易復卦作頻。
省下復字。
顴 【戌集下】【頁字部】 顴 【廣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音權。
【廣雅】也。
【集韻】輔骨曰顴。
或作□。
又或作□。
與頄、頯音別義同。
通作權。
□字從雚從骨作。
風 【戌集下】【風字部】 風 〔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
風以動萬物也。
【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
【河圖】風者,天地之使。
【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
【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
【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
【疏】八方之風也。
【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
東方明庶風,春分至。
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
南方景風,夏至至。
西南方涼風,立秋至。
西方閶闔風,秋分至。
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
北方廣莫風,冬至至。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
【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又【玉篇】散也。
【易繫辭】風以散之。
又趨風,疾如風也。
【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又【玉篇】敎也。
【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說命】四海之內,鹹仰朕德,時乃風。
【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
【詩關雎序】風之始也。
【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又風俗。
【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又疾名。
【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
【註】末,四肢也。
風爲緩急。
又【廣韻】佚也。
【書費誓】馬牛其風。
【傳】馬牛風佚。
【疏】僖四年《左傳》雲: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賈逵雲:風,放也。
牝牡相誘謂之風。
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又防風,國名。
今湖州武康縣。
又地名。
寧風,齊地,見【左傳】。
右扶風,見【漢書】。
又官名。
【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又鳥名。
【詩秦風】鴥彼晨風。
【爾雅釋鳥】晨風,鸇。
【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
郭雲:鷂屬。
又【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
【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
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又【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又草名。
【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
一名光風。
又姓。
黃帝臣風後。
又風胡,見【越絕書】。
又【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又【廣韻】方鳳切,音諷。
【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
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
【箋】風化。
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
【釋文】下以風之。
風,福鳳反。
【註】風刺同。
又葉分房切,音方。
【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
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又葉甫煩切,音蕃。
【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
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又葉閭承切。
【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
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劄于延陵。
又葉孚金切,音分。
【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又【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
步餘馬兮山臯,邸餘車兮方林。
【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
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
風,放也,氣放散也。
【□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
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
【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
從蟲凡聲。
【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從蟲,凡諧聲。
考證:〔【爾雅】西風謂之秦風。
〕謹照原文秦風改泰風。
〔【書費誓】馬牛其風。
【疏】賈逵雲,風,放也。
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謹照原文馬牛放佚改馬牛風佚。
〔【陳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
【正韻】一東收風,二十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謹照原文二十侵改爲十二侵。
颮 【戌集下】【風字部】 颮 【集韻】【韻會】□□遙切,音標。
【玉篇】同飆。
暴風也。
【班固答賔戲】七雄虓闞,分裂諸夏。
遊說之徒,風颮雷激,□起而救之。
又【廣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音庖。
【廣韻】風聲。
又【五音集韻】皮敎切,庖去聲。
風貌。
又【廣韻】【集韻】【韻會】□匹角切,音璞。
【廣韻】衆多貌。
【班固西都賦】颮颮紛紛,矰繳相纏。
風毛雨血,灑野蔽天。
【註】言弓矢衆發,獲禽獸多也。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
颮颮,物自空墮貌。
【未集上】【竹字部】【廣韻】【集韻】□苦禾切,音科。
竹名。
颲 【戌集下】【風字部】 颲 【唐韻】良嶭切【集韻】力櫱切【韻會】力薛切,□音列。
【玉篇】颲,惡風也。
【廣韻】風雨暴至。
又【韻會】通作烈。
【書舜典】烈風雷雨勿迷。
又通作列。
【前漢王莽傳】列風。
【註】與烈同。
本作列。
【正字通】隷作□,字彙沿俗作颲,非。
列字從歺作。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悉協切,音燮。
□,簟名。
【辰集下】【歹字部】【廣韻】【集韻】□必歷切,音壁。
【博雅】□,歹也。
一曰欲死貌。
又【廣韻】扶歷切【集韻】蒲歷切,□音甓。
義同。
饕 【戌集下】【食字部】 饕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他刀切,□音滔。
【玉篇】貪財也。
【韻會】貪嗜飮食曰饕。
【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註】貪財爲饕,貪食爲餮。
互詳餮字註。
考證:〔【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一比三兇,謂之饕餮。
〕謹照原文一比改以比。
顭 【戌集下】【頁字部】 顭 【廣韻】呼肱切【集韻】呼□切,□音薨。
【說文】惽也。
又【集韻】彌登切,音萌。
義同。
【集韻】或作儚。
亦作□。
頁 【戌集下】【頁字部】 頁 【集韻】奚結切【韻會】【正韻】胡結切,□音纈。
【說文】頭也。
從□從兒。
又【六書故】頁卽首字,不當音纈。
說文分部分切,非。
頑 【戌集下】【頁字部】 頑 【唐韻】【集韻】【正韻】五還切【韻會】魚鰥切,□刖平聲。
【說文】頭也。
從頁元聲。
【玉篇】鈍也。
【廣韻】愚也。
【韻會】癡也。
【書堯典】父頑母嚚。
【左傳僖二十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爲頑。
又人名。
【左傳成十年】鄭人立髠頑。
【註】髠頑,鄭成公子。
又古通文韻,魚雲切,音輑。
【蘇軾祭韓琦文】援手拯溺,期我于仁。
豈知無用,旣老益頑。
又古通元韻。
虞袁切,音涓。
【白居易悟眞寺詩】及爲山水遊,彌得縱疎頑。
野麋斷羈絆,行走無拘攣。
【辰集下】【歹字部】【集韻】委遠切,音宛。
人死貌。
或作宛。
【詩唐風】宛其死矣。
又烏括切,音斡。
臭氣。
頒 【戌集下】【頁字部】 頒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
【廣韻】魚大首。
亦衆貌。
【詩小雅】魚在在藻,有頒其首。
又【唐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音班。
【廣韻】布也,賜也。
【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註】頒,讀爲班。
【周禮天官大宰】匪頒。
【註】匪,分也。
頒,讀爲班布之班,謂班賜也。
又【說文】鬢也。
【正韻】頟兩旁曰頒。
【孟子】頒白者。
【註】頒,班也。
頭半白班班者也。
又分也。
【書洛誥】乃惟孺子,頒朕不暇。
【傳】我爲政,常若不暇。
汝惟小子,當分取我之不暇而行之。
【釋文】頒音班。
又甫雲反。
又【說文】通作朌。
【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朌。
【釋文】朌讀爲頒,賦也。
又鳥名。
【揚子方言】戴勝,自關而東或謂之戴頒。
又【揚子方言】鋪頒,索也。
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藪也。
又古通先韻,□連切,音邊。
【蘇軾澄泥硯詩】長安新硯石同堅,不待書來遂許頒。
頤 【戌集下】【頁字部】 頤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說文】顄也。
【禮玉藻】頤霤垂拱。
【疏】霤,屋簷,身俯故頭臨前,垂頤如屋霤。
【又】端行,頤霤如矢。
【釋文】頤音夷。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卦名。
【易頤卦】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疏】頤,養也。
【又】初九,觀我朶頤。
【註】朶頤者,嚼也。
又期頤,老也。
【禮曲禮】百年曰期頤。
【註】飮食居處皆待于養也。
又【小爾雅】頤,深也。
又語助聲。
【史記□涉世家】夥頤,涉之爲王沈沈者。
【註】楚人謂多爲夥。
又言頤者,助聲之辭也。
又地名。
【史記灌嬰傳】與漢王會頤鄕。
【註】苦縣有頤鄕。
【說文】本作□。
【集韻】亦作□。
颞 【戌集下】【頁字部】 顳 【廣韻】而涉切【集韻】日涉切,□音讘。
【玉篇】在耳曰顳。
【廣韻】顳顬,鬢骨。
又【集韻】顳顬,耳前動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古委切,音詭。
穴也。
【醜集下】【女字部】【正字通】俗孼字,凡孼子婢妾,皆謂之。
又妖。
【說文】衣服草木歌謠之怪,謂之妖。
禽獸蟲蝗之怪,謂之。
亦作蠥。
字從辥作。
馟 【戌集下】【香字部】 馟 【字彙】陀胡切,音塗。
香也。
飁 【戌集下】【風字部】 飁 【廣韻】似入切【集韻】席人切【正韻】息入切,□音習。
【廣韻】颯飁,大風。
飇 【戌集下】【風字部】 飇 【正字通】同飆。
【辰集中】【木字部】【類篇】弋灼切,音藥。
木名。
【字彙】與櫟同。
陽,縣名。
顲 【戌集下】【頁字部】 顲 【唐韻】【集韻】□盧感切,音壈。
【說文】面顑顲貌。
【聲類】面瘠貌。
又【廣韻】力稔切【集韻】力錦切,□音廩。
【廣韻】顲然,作色貌。
又【集韻】郞紺切,音濫。
面色黃貌。
預 【戌集下】【頁字部】 預 【唐韻】【韻會】羊洳切【集韻】【正韻】羊茹切,□音譽。
【正字通】與豫同。
【經典】通作豫。
又【正韻】及也,參預也,幹也。
通作與。
【辰集下】【歹字部】【玉篇】【唐韻】苦胡切【集韻】空胡切,□音枯。
【說文】枯也。
一曰□也。
又【集韻】攻乎切,音孤。
與辜同。
颯 【戌集下】【風字部】 颯 【唐韻】蘇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
【說文】翔風也。
又風聲。
【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
【杜甫寓同谷歌】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樹溼。
又衰颯。
【杜甫夔府書懷詩】白首颯淒其。
【岑參詩】鬢毛颯已蒼。
又沓,衆盛貌。
【顏延之詠史詩】賔禦紛颯沓,鞍馬光照地。
又【集韻】蘇谷切,音速。
義同。
又【集韻】【正韻】□力入切,音立。
【五音集韻】颯飁,大風。
又【正韻】人名。
前漢有劉颯,後漢有衞颯。
【字彙補】或作。
颳 【戌集下】【風字部】 颳 【字彙】古滑切,音刮。
惡風。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莫蔔切,音木。
美貌。
【寅集上】【屍字部】【集韻】都木切。
引博雅,臀也。
【字彙】同□。
【正字通】俗□字。
詳□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集韻】□叱涉切,音謵。
【玉篇】□,纔有水也。
一曰水出。
又【集韻】日涉切,音讘。
水貌。
又敕涉切,音鍤。
義同。
颾 【戌集下】【風字部】 颾 【廣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騷。
【廣韻】風聲。
又【集韻】疎鳩切。
與同。
颾飋,風也。
又先到切,音喿。
義同。
【寅集上】【屍字部】【玉篇】茲力切,音卽,理也。
本作□。
【字彙】尼展切,音撚。
柔皮也。
〇按本部□,從屍,側身之狀,從叉,手用力也,會意。
與音義原別。
《字彙》誤以□音訓註字,非。
詳見三畫□字註。
飂 【戌集下】【風字部】 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劉。
高風貌。
【淮南子覽冥訓】至隂飂飂,至陽赫赫。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
義同。
【潘嶽西征賦】吐淸風之飂戾。
【註】音聊。
又力救切,音溜。
義同。
又【正韻】國名。
高陽氏之後。
【五音集韻】在南陽湘陽。
又姓。
【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
【註】飂,國名。
叔安,君名。
【音義】力謬反。
又【集韻】力竹切,音六。
義同。
【集韻】或作□、飀,通作翏。
飃 【戌集下】【風字部】 飃 【集韻】匹妙切,音勡。
風貌。
或作□。
又【五音集韻】撫招切,音漂。
旋風也。
飅 【戌集下】【風字部】 飅 【廣韻】【集韻】□力求切,音劉。
【玉篇】颼飅,風聲。
【湛方生風賦】亦有飄冷之氣,不疾不徐。
飅飅微扇,亹亹淸舒。
又【韻會】力九切。
同□。
緒風。
○按廣韻又音溜,訓高風,乃飂字之譌。
飉 【戌集下】【風字部】 飉 【廣韻】落蕭切【集韻】憐蕭切,□音聊。
【玉篇】風也。
【字彙補】亦作□。
飋 【戌集下】【風字部】 飋 【廣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音瑟。
【玉篇】秋風。
飌 【戌集下】【風字部】 飌 【玉篇】古文風字。
註詳部首。
【周禮春官】祀飌師。
飈 【戌集下】【風字部】 飈 【正字通】飇字之譌。
風 【戌集下】【風字部】 風 〔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
風以動萬物也。
【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
【河圖】風者,天地之使。
【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
【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
【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
【疏】八方之風也。
【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
東方明庶風,春分至。
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
南方景風,夏至至。
西南方涼風,立秋至。
西方閶闔風,秋分至。
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
北方廣莫風,冬至至。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
【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又【玉篇】散也。
【易繫辭】風以散之。
又趨風,疾如風也。
【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又【玉篇】敎也。
【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說命】四海之內,鹹仰朕德,時乃風。
【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
【詩關雎序】風之始也。
【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又風俗。
【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又疾名。
【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
【註】末,四肢也。
風爲緩急。
又【廣韻】佚也。
【書費誓】馬牛其風。
【傳】馬牛風佚。
【疏】僖四年《左傳》雲: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賈逵雲:風,放也。
牝牡相誘謂之風。
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又防風,國名。
今湖州武康縣。
又地名。
寧風,齊地,見【左傳】。
右扶風,見【漢書】。
又官名。
【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又鳥名。
【詩秦風】鴥彼晨風。
【爾雅釋鳥】晨風,鸇。
【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
郭雲:鷂屬。
又【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
【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
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又【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又草名。
【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
一名光風。
又姓。
黃帝臣風後。
又風胡,見【越絕書】。
又【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又【廣韻】方鳳切,音諷。
【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
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
【箋】風化。
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
【釋文】下以風之。
風,福鳳反。
【註】風刺同。
又葉分房切,音方。
【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
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又葉甫煩切,音蕃。
【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
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又葉閭承切。
【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
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劄于延陵。
又葉孚金切,音分。
【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又【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
步餘馬兮山臯,邸餘車兮方林。
【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
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
風,放也,氣放散也。
【□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
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
【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
從蟲凡聲。
【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從蟲,凡諧聲。
考證:〔【爾雅】西風謂之秦風。
〕謹照原文秦風改泰風。
〔【書費誓】馬牛其風。
【疏】賈逵雲,風,放也。
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謹照原文馬牛放佚改馬牛風佚。
〔【陳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
【正韻】一東收風,二十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謹照原文二十侵改爲十二侵。
飒 【戌集下】【風字部】 颯 【唐韻】蘇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
【說文】翔風也。
又風聲。
【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
【杜甫寓同谷歌】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樹溼。
又衰颯。
【杜甫夔府書懷詩】白首颯淒其。
【岑參詩】鬢毛颯已蒼。
又沓,衆盛貌。
【顏延之詠史詩】賔禦紛颯沓,鞍馬光照地。
又【集韻】蘇谷切,音速。
義同。
又【集韻】【正韻】□力入切,音立。
【五音集韻】颯飁,大風。
又【正韻】人名。
前漢有劉颯,後漢有衞颯。
【字彙補】或作。
飛 【戌集下】【飛字部】 飛 〔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
【玉篇】鳥翥。
【廣韻】飛翔。
【易乾卦】飛龍在天。
【詩邶風】燕燕于飛。
又官名。
【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
在上,故曰飛也。
又六飛,馬名。
【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
【註】六馬之疾若飛也。
別作騛。
又桑飛,鷦鷯別名。
又飛廉,神禽名。
【三輔黃圖】能緻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
【郭璞雲】飛廉,龍雀也。
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又【廣韻】古通作蜚。
【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又借作非。
【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
【說文徐註】上旁飛者,象鳥頸。
考證:〔又借作非。
【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郭能若是。
〕謹照原文其郭能改其孰能。
飝 【戌集下】【飛字部】 飝 【字彙補】芳微切,音非。
見金鏡。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彙補】卽肉字。
【漢史晨饗孔廟□】香酒美□。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居□切,音搆。
□穴也。
【辰集下】【欠字部】【集韻】虛宜切,音犧。
相笑也。
或作□,通作嚱。
飛 【戌集下】【飛字部】 飛 〔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
【玉篇】鳥翥。
【廣韻】飛翔。
【易乾卦】飛龍在天。
【詩邶風】燕燕于飛。
又官名。
【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
在上,故曰飛也。
又六飛,馬名。
【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
【註】六馬之疾若飛也。
別作騛。
又桑飛,鷦鷯別名。
又飛廉,神禽名。
【三輔黃圖】能緻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
【郭璞雲】飛廉,龍雀也。
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又【廣韻】古通作蜚。
【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又借作非。
【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
【說文徐註】上旁飛者,象鳥頸。
考證:〔又借作非。
【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郭能若是。
〕謹照原文其郭能改其孰能。
韲 【戌集中】【韭字部】 韲 【集韻】同齏。
詳齊部齏字註。
韻 【戌集中】【音字部】 韻 【集韻】與韻同。
(韻)〔古文〕均【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音運。
【說文】和也。
從音員聲。
【玉篇】聲音和曰韻。
【文心雕龍】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晉書律曆志】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損則減半。
【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
○按文人言韻,始見於此。
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
自晉以後,音降而爲韻矣。
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倣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一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而諸書皆廢。
宋□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有《集韻》,金韓道昭有《五音集韻》,元黃公紹有《韻會舉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韻》,此韻書大略也。
又【正韻】風度也。
【說文】裴光遠雲:古與均同。
【唐書楊收傳】夫旋宮以七聲爲均。
均言韻也。
古無韻字,猶言一韻聲也。
【集韻】或作韻。
韶 【戌集中】【音字部】 韶 〔古文〕□【唐韻】市招切【集韻】【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軺。
【說文】虞舜樂也。
【玉篇】繼也,紹也。
【書益稷】簫韶九成。
【禮樂記】韶,繼也。
【註】韶之言紹也。
言舜能繼紹堯之德。
又【左傳襄二十九年】見舞韶濩者。
【註】殷湯樂。
【疏】言其能紹繼大禹也。
又【集韻】一曰美也。
【韻會】凡言韶華,韶光,取此。
又【韻會】州名。
古百越地,漢曲江縣,隋置韶州。
有兩石相對如雙闕。
或曰舜作樂於此,故名韶石。
又姓。
【正字通】晉中牟令韶石。
【廣韻】同。
【集韻】亦作招。
韸 【戌集中】【音字部】 韸 【廣韻】薄紅切【集韻】薄蒙切【正韻】薄紅切,□音蓬。
【玉篇】和也,鼓聲也。
【集韻】本作逢。
或作韼、□。
又【集韻】敷逢切,音豐。
義同。
韹 【戌集中】【音字部】 韹 【廣韻】胡盲切【集韻】戸盲切,□音橫。
【玉篇】樂聲也。
【爾雅釋訓】韹韹,樂也。
又【廣韻】【集韻】□胡光切,音黃。
【廣韻】韹樂,鐘聲也。
【集韻】本作鍠。
又【集韻】於莖切,音□。
銅器聲。
韼 【戌集中】【音字部】 韼 【集韻】同韸。
響 【戌集中】【音字部】 響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
【說文】聲也。
從音鄕聲。
【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
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
實而精者曰聲,樸而浮者曰響。
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
【玉篇】應聲也。
【書大禹謨】惟影響。
又方響,樂器。
【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
【韻會】又作鄕。
通作嚮饗。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音郎。
【玉篇】峻,山名。
冬至日所入也。
又【玉篇】【廣韻】盧黨切【集韻】裡黨切,□音朗。
□崀。
山空貌。
飍 【戌集下】【風字部】 飍 【廣韻】【集韻】□香幽切,音烋。
【廣韻】驚風。
又【玉篇】驚走貌。
【左思吳都賦】儋耳黑齒之酋,金鄰象郡之渠。
驫飍矞靸霅,驚捷先驅前途。
【註】驫音浮,駥音月,飍音休,矞音聿,靸音撒,霅音匣。
言外國渠酋,馳走爲吳王前導也。
蓋借疾風形,擬奔走之狀也。
又【集韻】必幽切,音彪。
又步幽切,音淲。
義□同。
考證:〔【左思吳都賦】儋耳黑齒之酋,金潾象郡之渠。
驫飍矞靸霅,驚捷〕謹照原文金潾改金鄰。
飙 【戌集下】【風字部】 飆 【集韻】【韻會】【正韻】□□遙切。
音標。
【說文】扶搖風也。
從風猋聲。
【玉篇】暴風也。
【沈約詩】隔年未相識,聲論動風飇。
【□子昂詩】盲飇忽號怒。
【韓愈詩】雪霜刻似慘,獰飇摺空衢。
或作颮。
又通作猋。
【爾雅釋天】扶搖謂之猋。
【註】暴風從下上。
【禮月令】孟春行秋令,則猋風暴雨總至。
又通作熛。
【史記司馬相如傳】雷動熛至。
【正字通】俗省作颷,音標。
唐長安西有金颷門。
原以颷爲俗□字。
飢 【戌集下】【食字部】 飢 【唐韻】【集韻】居夷切【韻會】居狋切,□音肌。
【玉篇】餓也。
【書舜典】黎民阻飢。
【爾雅釋天】穀不熟爲飢。
【註】五穀不成。
【又】仍飢爲薦。
【註】連歲不熟。
【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飢。
又【正字通】國名。
西伯伐飢國,滅之。
又姓。
【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飢氏。
又漢有大豪飢恬。
○按《說文》飢、饑二字,飢訓餓,居夷切,饑訓穀不熟,居衣切。
汪來虞方伯說,饑饉之饑從幾,飢渴之飢從幾,諸韻書俱分列支微兩韻,止《集韻》飢字訓或從幾,經傳頗通用。
《長箋》雲:近代喜茂密者通作饑,趨□便者通作飢,遂成兩謬。
經傳不誤,恐傳寫之譌也。
【集韻】別作□。
【龍龕】同□。
考證:〔【左傳定二年】殷人七族,有飢氏。
〕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
殷人改殷民。
【未集上】【竹字部】【廣韻】職容切【集韻】諸容切,□音鐘。
【海篇】長節竹也。
【字林】無節筩竹。
韮 【戌集中】【韭字部】 韮 【集韻】同韭。
【世說新語】庾杲之淸素自業,食惟有韮葅、□韮、生韮。
或戲之曰:誰謂庾郞貧,食鮭常有二十七種。
○按徐氏說文註曰,韭刈之復生,異於常草,故自爲字。
集韻加艸,非。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下老切,音號。
山名。
【正字通】字之譌。
【醜集下】【女字部】【正字通】籀文妘字。
見六書統。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呼郞切【集韻】虛郞切,□音炕。
欴,貪貌。
韰 【戌集中】【韭字部】 韰 【廣韻】胡介切【集韻】下介切,□音械。
【廣韻】韰惈,猶果敢也。
又【集韻】與同。
【博雅】陿也。
又一曰速也。
頀 【戌集中】【音字部】 頀 【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故切,□音護。
【玉篇】大頀,湯樂名。
【廣韻】周禮作濩。
【韻會】亦作護。
頁 【戌集下】【頁字部】 頁 【集韻】奚結切【韻會】【正韻】胡結切,□音纈。
【說文】頭也。
從□從兒。
又【六書故】頁卽首字,不當音纈。
說文分部分切,非。
頂 【戌集下】【頁字部】 頂 【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鼎。
【說文】顚也。
【廣韻】頂□,頭上。
【揚子方言】顚頂,上也。
【易大過】過涉滅頂。
籀作□。
或作顁。
頃 【戌集下】【頁字部】 頃 〔古文〕頔【廣韻】去穎切【集韻】【韻會】犬潁切【正韻】丘潁切,□傾上聲。
【玉篇】田百畝爲頃。
【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又俄頃。
【禮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頃丘。
【音】苦潁反,又音傾。
又【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與傾同。
【說文】頭不正也。
又器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韓詩》雲:□筐也。
又【諡法】甄心動懼曰頃。
敏以敬愼曰頃。
又西頃,山名。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
【師古註】頃讀曰傾。
今本禹貢作傾。
西頃卽西傾也。
○按廣韻作地名,非。
又【正韻】犬蘂切。
與跬同。
【禮祭義】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註】頃當爲跬,缺婢反。
又丘弭反。
一舉足爲跬。
再舉足爲步。
【說文】從匕從頁。
【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考證:〔【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頃邱。
【註】苦潁反〕謹按此音義非註也。
註字改爲音字。
〔【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箋】頃筐,□筐也。
〕謹按箋無此語。
今據釋文所引韓詩改韓詩雲□筐也。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南。
〕謹按原文在縣西一句南郡都尉治一句,南字連下句不連上句,今省去。
〔【禮祭儀】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謹照原書祭儀改祭義。
頶 【戌集下】【頁字部】 頶 【廣韻】【集韻】□胡沃切,音鵠。
【廣韻】鼻高貌。
須 【戌集下】【頁字部】 須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
【說文】面毛也。
【易賁卦】賁其須。
【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
【疏】須上附于面。
【釋名】頤下曰須。
須,秀也。
別作。
俗作鬚。
又待也。
【易歸妹】歸妹以須。
【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又與□通。
【左傳成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須矣。
【爾雅釋詁】□,待也。
又資也,用也。
與需通。
【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
【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雲須屬也。
又斯須,猶須臾也。
【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又遲緩也。
【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
【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
【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又須女,星名。
【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
亦婺女,天少府也。
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又國名。
【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
【公羊傳】作須朐。
【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又【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
【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
【註】密須氏,姞姓之國。
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又邑名。
【詩邶風】思須與漕。
【傳】須、漕,衞邑。
又【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又菜名。
【爾雅釋草】須薞無。
【疏】詩谷風,采葑采菲。
傳,葑須也。
先儒以須葑蓯當之。
孫炎雲:須,一名葑蓯。
又草名。
【爾雅釋草】臺,夫須。
【疏】臺,一名夫須。
莎草也。
又鳥名。
【爾雅釋鳥】鷉,須鸁。
【疏】鷉,一名須鸁。
又兵器。
【名】須盾,本出於蜀。
須,所持也。
又【揚子方言】須,捷敗也。
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又姓。
【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
【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又人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又【左思吳都賦】旗魚須。
【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又【集韻】逋還切,音斑。
班也。
【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
【釋文】崔雲:用文竹及魚班也。
隱義雲:以魚須飾文竹之邊。
須音班。
又葉心秋切,音修。
【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
【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
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
【註】須,求也。
【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
頁,首也。
彡,毛飾也。
借爲所須之須。
俗書從水,非。
毛氏曰:須與湏別。
湏,火外切。
爛也。
考證:〔【逸雅】頤下曰須。
〕謹按語見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左傳成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矣。
〕謹按原文本作須,其義則爲□。
石經及各本皆同。
今仍改須。
〔【爾雅釋獸須屬】魚曰須,鳥曰臭。
〕謹照原文曰臭改曰狊。
〔【前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
〕謹照原書前漢改後漢。
〔【詩邶風】思須與漕。
【註】須,漕,衞邑。
〕謹照原文註改傳。
〔【逸雅】須盾,本出於蜀。
須,所持也。
〕謹按所引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名。
〔【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
【註】崔雲,用文竹及魚班也。
〕謹照原書註改爲釋文。
頊 【戌集下】【頁字部】 頊 【唐韻】許玉切【集韻】【韻會】籲玉切,□音旭。
【說文】頭頊頊謹貌。
又【莊子天地篇】頊頊然不自得。
【註】頊頊,自失貌。
又作旭旭。
又顓頊,帝高陽氏號。
【禮月令】其帝顓頊。
【風俗通】顓者,專也。
頊者,信也。
【五經通義】顓頊者,頊,猶愉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顓頊之虛,虛也。
【註】顓頊,水德,位在北方。
又【廣韻】魚欲切【集韻】虞欲切,□音玉。
【廣韻】人頊。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唐丁切,音廷。
穴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同窣。
勃□也。
頌 【戌集下】【頁字部】 頌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
【說文】貌也。
【前漢儒林傳】魯徐生善爲頌。
又唐生、褚生應博士弟子選詣博士,摳衣登堂,頌禮甚嚴。
【註】□與容同。
又從頌,與從容同。
【史記魯仲連傳】世以鮑焦爲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
【註】音從容。
又【前漢□法志】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當鞠繫者頌繫之。
【註】謂寬容之,不桎梏也。
又公也。
【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頌共禁不與。
【註】頌,猶公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誦。
【正韻】稱述也。
【釋名】稱頌成功謂之頌。
又頌,容也。
敘說其成功之形容也。
【韻會】徐曰:此容儀字。
歌誦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頌。
後人因而亂之,以此爲歌頌字。
【禮少儀】頌而無讇。
【註】頌謂將順其美。
又磬名。
【儀禮大射儀】西階之西頌磬。
【註】言成功曰頌。
西爲隂中,萬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鐘磬謂之頌。
又琴名。
【左傳襄二年】使擇美檟,以自爲櫬與頌琴。
又占兆之詞。
【周禮春官大蔔】其頌,皆千有二百。
【註】頌謂繇也。
又姓。
又【韻補】葉牆容切,音從。
【揚雄河東賦】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殷□冥及祝融。
敦衆神使式□兮,奮六經以攄頌。
考證:〔【前漢儒林傳】魯儒生,善爲頌。
〕謹照原文魯儒生改魯徐生。
〔【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采捕亡人,頌共禁不與。
【註】頌,猶公也。
〕謹照原文采捕改來捕。
飸 【戌集下】【食字部】 飸 【正字通】同饕。
飕 【戌集下】【風字部】 颼 【玉篇】所流切,音搜。
颼颼,風聲。
與同。
亦作颾。
又【廣韻】所救切,音瘦。
義同。
飄 【戌集下】【風字部】 飄 【集韻】【韻會】【正韻】□□遙切,音標。
【玉篇】旋風也。
【詩檜風】匪風飄兮。
【釋文】符遙反,又必遙反。
【前漢蒯通傳】飄至風起。
【註】必遙反。
謂疾風。
又【廣韻】符霄切【集韻】毗霄切,□音瓢。
義同。
【爾雅釋天】回風爲飄。
【釋文】飄,音瓢。
【詩小雅】飄風發發。
【釋文】飄,避遙反。
又【唐韻】撫招切【集韻】紕招切,□音嫖。
飄颻。
【史記司馬相如傳】天子大說,飄飄有淩雲之氣。
又【韻會】吹也。
【曹植詩】驚風飄白日。
【陶潛歸去來辭】風飄飄而吹衣。
又落也。
【莊子達生篇】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
【註】落也。
【韻義】飄,匹遙反。
又【韻會】通作漂。
【前漢楊惲傳】漂然皆有節槩,知去就之分。
又通作縹。
【前漢揚雄傳】縹縹有淩雲之志。
又【集韻】匹妙切,音剽。
【曹植感節賦】折若華之翳曰:庶朱光之長照。
願寄軀于飛蓬,乗陽風而遠飄。
【說文】作□。
【六書故】作□。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烏猛切,音。
澋,水回旋貌。
【巳集上】【水字部】【篇海】似延切,音涎。
口液也。
與同。
飜 【戌集下】【飛字部】 飜 【廣韻】【集韻】□孚袁切,音旛。
【玉篇】飛也。
【王粲贈蔡子篤詩】苟非鴻雕,孰能飛飜。
雖則進慕,予思罔宣。
又水之溢洄曰飜,見【劉績管子註】。
食 【戌集下】【食字部】 食 〔古文〕□餐【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音蝕。
【說文】一米也。
【玉篇】飯食。
【增韻】殽饌也。
又茹也,啗也。
【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
【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
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
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
【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
【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
【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又【書洪範】惟辟玉食。
【註】珍食也。
又食祿也。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祭曰血食。
【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又飮酒亦曰食。
【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又耳食。
【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又目食。
【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
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又吐而復吞曰食。
【書湯誓】朕不食言。
【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
【爾雅釋詁】食,僞也。
【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又蠱惑曰食。
【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又消也。
【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
【註】食,消也。
又【書洛誥】乃蔔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
【傳】蔔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又日食,月食。
【易豐卦】月盈則食。
【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又【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
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又【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註】不食,謂不墾耕。
又【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
【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
房宮,二人名。
又【揚子方言】食閻,勸也。
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又寒食,節名。
【荊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又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又【廣韻】戲名。
博屬。
又姓。
漢有食子通。
【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又【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音寺。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禮曲禮】食居人之左。
【註】食,飯屬也。
又糧也。
【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賜稍食。
又以食與人也。
【詩小雅】飮之食之。
【禮內則】國君世子生,蔔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註】食謂乳養之也。
【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
【註】食,養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羊吏切,音異。
【廣韻】人名。
漢審食其,酈食其。
【荀悅漢紀】作異基。
又葉式灼切,音爍。
【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踴躍。
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考證:〔【易需卦】君子以飮食晏樂。
〕謹照原文晏改宴。
〔【宋史司馬光傳】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緣之。
〕謹照原文朱緣之改朱綠之。
〔【爾雅釋詁】食,僞也。
【疏】言而不行,如日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
〕謹照原文如日改如食。
〔【左傳襄九年】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納火。
〕謹照原文出納改出内。
〔【周禮地官廩人】廩人賙賜稍食。
〕謹按廩人二字不當重複。
謹照原文廩人賙賜稍食改匪頒賙賜稍食。
飡 【戌集下】【食字部】 飡 【集韻】七安切,音餐。
【說文】吞也。
【韻會】俗湌字。
又【五音集韻】昨幹切,音殘。
啖也。
又【集韻】蘇昆切,音孫。
水沃飯也。
○按說文餐或從水作湌,後人譌省作飡。
又餐與飧別,飧從夕,俗譌爲飱。
孫奕示兒編,字音之譌,有以餐爲飧者,謂其讀餐爲孫也。
【辰集下】【欠字部】【說文】從欠,省聲。
苦管切。
○按卽款之篆體。
詳前款字註。
又【玉篇】思萃切,音祟。
問也。
○按《說文》楚人謂蔔問吉兇曰□,從又持祟,之芮切,讀若贅,與苦管切之字全別,恐《玉篇》沿□字而轉訛耳。
□從又,非從欠也。
當以《說文》爲正。
韱 【戌集中】【韭字部】 韱 【唐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音銛。
【說文】山韭也。
從韭聲。
【玉篇】或作韯。
【集韻】或作□。
又【廣韻】韱細。
又【集韻】將廉切,音尖。
山韭也。
韻 【戌集中】【音字部】 韻 〔古文〕均【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音運。
【說文】和也。
從音員聲。
【玉篇】聲音和曰韻。
【文心雕龍】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晉書律曆志】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損則減半。
【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
【玉篇】轡也。
【廣韻】革轡。
【詩小雅】鞗革沖沖。
【傳】鞗,轡也。
【玉篇】亦作鋚。
【補遺】【醜集】【女字部】【篇海類編】奴了切,音裊。
腰。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倫追切,音纍。
纝或作□。
詳纝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敷救切,音覆。
竹蓋也。
顊 【戌集下】【頁字部】 顊 【字彙補】餘其切,音頤。
【韓非子喩老篇】白公勝慮亂,罷朝,倒杖而策,銳貫顊,血流至于地而不知。
【未集上】【米字部】【集韻】良脂切,音梨。
饘也。
【未集中】【羊字部】【集韻】羴或作。
羊臭。
詳羴字註。
鞘 【戌集中】【革字部】 鞘 【廣韻】所交切【集韻】師交切,□音梢。
【玉篇】鞭鞘。
【博雅】謂之鞘。
又【唐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音肖。
【說文】刀室也。
【詩小雅】鞞琫有珌。
【傳】鞞,容刀鞘也。
【疏】古之言鞞,猶今之言鞘。
【西京雜記】開匣投鞘。
【廣韻】同韒。
【集韻】本作韒。
亦作削、□。
鞙 【戌集中】【革字部】 鞙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泫。
【說文】大車縛軛靼也。
又【廣韻】鞙,刀鞘也。
又【詩小雅】鞙鞙佩璲。
【傳】鞙鞙,玉貌。
【釋文】瑚畎反,或作琄。
【集韻】亦作。
又【集韻】葵兗切,音蜎。
大車縛軛靼。
又【廣韻】古懸切【集韻】圭懸切,□音涓。
【廣韻】鞙,馬尾也。
【集韻】馬勒。
又【集韻】火懸切,音鋗。
義同。
考證:〔音泫。
【說文】大車縛軛靻也。
〕謹照原文軛靻改軛靼。
〔【集韻】音蜎。
大車縛軛靻。
〕謹照原文軛靻改軛靼。
鞚 【戌集中】【革字部】 鞚 【集韻】苦貢切,音控。
【玉篇】馬勒也。
鞛 【戌集中】【革字部】 鞛 【集韻】補孔切,音菶。
與同。
【左傳桓二年】藻率鞞鞛。
【註】鞞,佩削上飾。
鞛,下飾。
【釋文】布孔反。
考證:〔【左傳桓二年】藻率鞸鞛。
【註】鞸,佩削上飾。
鞛,下飾。
〕謹照原文鞸鞸二字□改鞞。
鞜 【戌集中】【革字部】 鞜 【廣韻】他合切【集韻】託合切,□音踏。
【玉篇】鞮也。
【廣韻】革履。
【揚雄長楊賦】革鞜不穿。
【註】師古曰:鞜,革履也。
又【集韻】達合切,音沓。
本作鞈。
詳前鞈字註。
鞝 【戌集中】【革字部】 鞝 【玉篇】諸兩切,音掌。
扇安皮也。
饄 【戌集下】【食字部】 饄 【正字通】同餹。
饌 【戌集下】【食字部】 饌 【集韻】雛綰切【五音集韻】雛睆切,□音撰。
【玉篇】飯食也。
【說文】具食也。
【周禮天官酒正】以共王之四飮三酒之饌。
【疏】謂饌□具設之也。
【儀禮燕禮】膳宰具官,饌于寢東。
【註】具其官之所饌,謂酒也,牲也,脯醢也。
又【韻會小補】或作篹。
【前漢元後傳】獨置孝元廟故殿,以爲文母篹食堂。
【註】孟康曰:篹,音撰。
晉灼曰:篹,具也。
又【集韻】扶萬切,音飯。
又【五音集韻】士戀切,音籑。
義□同。
又【正韻】須兗切,音選。
尚書大傳】夏後氏不殺不□,死罪罰二千饌。
【馬融雲】饌,六兩。
【史記平準書】作撰。
【蘇林雲】撰音選擇之選。
【說文】本作籑,從食算聲。
或從作□。
諸韻書沿俗作饌。
饑 【戌集下】【食字部】 饑 〔古文〕□□【玉篇】紀衣切,音機。
【說文】穀不熟爲饑。
從食幾聲。
餘詳飢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同緬。
又【廣韻】【集韻】□莫結切,音蔑。
細也。
出【倉頡篇】。
□ 【午集下】【禾字部】 □ 【廣韻】魚紀切【集韻】偶起切,□音擬。
黍稷盛貌。
顬 【戌集下】【頁字部】 顬 【廣韻】人朱切【集韻】汝朱切,□音儒。
耳穴動謂之顳顬。
頃 【戌集下】【頁字部】 頃 〔古文〕頔【廣韻】去穎切【集韻】【韻會】犬潁切【正韻】丘潁切,□傾上聲。
【玉篇】田百畝爲頃。
【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又俄頃。
【禮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頃丘。
【音】苦潁反,又音傾。
又【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與傾同。
【說文】頭不正也。
又器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韓詩》雲:□筐也。
又【諡法】甄心動懼曰頃。
敏以敬愼曰頃。
又西頃,山名。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
【師古註】頃讀曰傾。
今本禹貢作傾。
西頃卽西傾也。
○按廣韻作地名,非。
又【正韻】犬蘂切。
與跬同。
【禮祭義】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註】頃當爲跬,缺婢反。
又丘弭反。
一舉足爲跬。
再舉足爲步。
【說文】從匕從頁。
【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考證:〔【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頃邱。
【註】苦潁反〕謹按此音義非註也。
註字改爲音字。
〔【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箋】頃筐,□筐也。
〕謹按箋無此語。
今據釋文所引韓詩改韓詩雲□筐也。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南。
〕謹按原文在縣西一句南郡都尉治一句,南字連下句不連上句,今省去。
〔【禮祭儀】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謹照原書祭儀改祭義。
顧 【戌集下】【頁字部】 顧 〔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古慕切,音故。
【玉篇】瞻也。
迴首曰顧。
【詩小雅】顧我復我。
【箋】顧,旋視也。
【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
【傳】謂常目在之。
又眷也。
【詩大雅】乃眷西顧。
又【書康誥】顧乃德。
【傳】謂顧省汝德。
又【詩小雅】不顧其後。
【箋】不自顧念。
又但也。
【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
【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
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
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又發語辭。
【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
【註】顧反也。
【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
【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又與雇同。
【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
【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又引也。
【後漢黨錮傳】郭林宗、範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又國名。
亦姓。
【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
【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
【箋】顧、昆吾,皆己姓。
又地名。
【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
【註】顧,齊地。
又山名。
【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又【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
義同。
【書微子】我不顧行遯。
徐邈讀。
俗作頋。
考證:〔【禮祭統】顧上先下後耳。
【疏】但尊上者則先,□下者處後耳。
〕謹照原文則先改在先。
〔【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
【註】反顧也。
〕謹照索隱原文反顧也改顧反也。
頓 【戌集下】【頁字部】 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敦去聲。
【說文】下首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二曰頓首。
【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又【博雅】頓,僵也。
又【揚子方言】頓愍,惛也。
江湘之閒謂之頓愍。
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又【增韻】貯也,宿食所也。
【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又【增韻】次也。
又食一次也。
【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
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
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
【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又陡頓,遽也。
【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又壞也。
【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
【註】頓,壞也。
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又止也。
【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又捨也。
【曹植七啟】頓網縱綱。
【註】頓,捨也。
縱,緩也。
又地名。
【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傳】丘一成爲頓丘。
【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
【師古註】以丘名縣也。
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又國名。
【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納頓子于頓。
【前漢地理志】南頓縣屬汝南郡。
【註】故頓子國。
頓迫於□,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又姓。
【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又【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
【集韻】不利也。
【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
【註】頓,讀曰鈍。
又【韻會】【正韻】□當沒切,音咄。
【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
【註】冒,音墨。
頓,音毒。
考證:〔【釋名】頓,僵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
〔【曹植七啓】頓綱縱綱。
〕謹照原文頓綱改頓網。
〔【春秋僖二十五年】楚子圍陳,納頓子于頓。
〕謹據經文楚子改楚人。
颀 【戌集下】【頁字部】 頎 【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
【廣韻】長貌。
【詩衞風】碩人其頎。
又【齊風】頎而長兮。
又【玉篇】頎頎然佳也。
又人名。
【左傳定十二年】仲尼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
【註】魯大夫,頎音祈。
又【集韻】口很切,音墾。
至也。
【禮檀弓】稽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
【釋文】頎音懇,惻隱貌。
又頎典,堅忍貌。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輈欲頎典。
【註】堅忍貌。
鄭司農雲:頎,讀爲懇。
典,讀爲殄。
又少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大胷耀後註】耀,讀爲哨。
頎小也。
【疏】哨與頎皆少小之義。
【釋文】頎,音傾。
一音懇。
颚 【戌集下】【頁字部】 顎 【廣韻】五閣切【集韻】逆各切,□音咢。
【玉篇】面高貌。
同。
又【廣韻】嚴敬曰顎。
【集韻】恭嚴也。
或作□□。
颩 【戌集下】【風字部】 颩 【字彙補】巴收切,音彪。
【元曲】颩了僧伽。
馊 【戌集下】【食字部】 餿 【玉篇】同□。
颹 【戌集下】【風字部】 颹 【廣韻】于鬼切【集韻】【韻會】羽鬼切,□音韙。
【廣韻】大風貌。
或作□。
【郭璞江賦】長風颹以增扇。
又【玉篇】于歸切。
義同。
【海篇】又作□□,□非。
颼 【戌集下】【風字部】 颼 【玉篇】所流切,音搜。
颼颼,風聲。
與同。
亦作颾。
又【廣韻】所救切,音瘦。
義同。
饅 【戌集下】【食字部】 饅 【廣韻】母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音瞞。
【集韻】饅頭,餠也。
【正字通】麫食也。
饅開首者曰橐駝臍。
吳下呼□膪,讀若匘詐,言熟食之肥也。
長曰繭,斜曰桃。
【晉書束晳賦】饅頭薄持。
【事物紀原】諸葛亮南征,將渡瀘水。
土俗殺人首祭神,亮令以羊豕代,取麫,畫人頭祭之。
饅頭名始此,又南唐有子母饅頭。
【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卽饅頭別名。
今俗屑麫發酵,或有餡,或無餡,烝食者謂之饅頭。
【集韻】或作□。
饍 【戌集下】【食字部】 饍 【廣韻】【集韻】【正韻】□時戰切,音繕。
【玉篇】食也。
與膳同。
【說文】具食也。
【周禮天官】膳夫掌王之食飮膳羞。
膳之言善也。
又【正韻】上演切,音善。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與□同。
顨 【戌集下】【頁字部】 顨 【說文】同。
從丌從□。
【徐曰】□之義亦□具也。
頰 【戌集下】【頁字部】 頰 【廣韻】【正韻】古協切【集韻】【韻會】吉協切,□音筴。
【說文】面旁也。
【博雅】輔謂之頰。
【釋名】頰,夾也,兩旁稱也。
亦取夾斂食物也。
【易鹹卦】鹹其輔頰舌。
【疏】輔頰舌者,言語之具。
又【前漢高帝紀】漢王謂酈食其曰:緩頰往說魏王豹。
【註】徐言引譬喩也。
又地名。
【公羊傳定十年】公會齊侯于頰谷。
【左傳】作夾谷。
又【正字通】赤頰,鶴別名。
又批頰,鴔鵖鳥別名。
【集韻】籀作□。
或作脥。
考證:〔【釋名】輔國之頰。
〕謹按國應作謂,考此語出博雅。
今據原文改。
〔【博雅】輔謂之頰。
【逸雅】頰,夾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顆 【戌集下】【頁字部】 顆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果切,科上聲。
【說文】小頭也。
又【韻會】今言物一顆,猶一頭也。
【六書故】凡圜物以顆計。
又珠琲曰顆。
又與堁同。
土塊。
【前漢賈山傳】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冡而托葬焉。
【註】顆謂土塊。
蓬顆,謂塊上生蓬者也。
又【集韻】苦緩切,音款。
草名。
【爾雅釋草】菟奚,顆凍。
【註】款冬也。
【疏】藥草。
一名菟奚,一名顆涷。
又人名。
魏顆,晉大夫。
史顆,秦大夫。
見【左傳】。
【正字通】本作顆,九畫。
《字彙》附八畫,非。
顆字左原作田下木。
題 【戌集下】【頁字部】 題 【廣韻】杜溪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啼。
【說文】頟也。
【小爾雅】頭也。
【禮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阯。
【爾雅釋言】顁,題也。
【註】題,額也。
【史記越世家】雕題。
【註】謂刻其頞,涅以丹靑也。
又【廣韻】書題。
【博雅】書稱題。
題,諦也。
審諦其名號也。
【正字通】註疏有孟子題辭,所以題號孟子之書。
又【韻會】椽頭玉飾曰琁題、玉題,亦名璧璫。
又題目也。
【杜甫詩】天老看題目。
又品題也。
【李白上韓荊州書】一經品題,便作佳士。
又國名。
【南史裴子野傳】有白題及滑骨入貢。
又縣名。
【前漢功臣表】題侯張富昌。
又【釋名】平題,鏑也。
又【廣韻】獨計切,音第。
視也。
【詩小雅】題彼脊令。
【傳】題,視也。
【孔子丘陵歌】題彼泰山。
考證:〔【史記越世家】雕題。
【註】謂刻其頞湟以丹靑也。
〕謹照原文湟改涅。
〔【釋名】平題,鏑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
颡 【戌集下】【頁字部】 顙 【唐韻】蘇朗切,桑上聲。
【玉篇】額也。
【易說卦】震其於馬也爲的顙。
【又】巽其於人也爲廣顙。
【儀禮士喪禮】主人哭拜稽顙。
【註】頭觸地無容。
【揚子方言】□、頟、顏,顙也。
又【集韻】【韻會】□蘇郞切,音桑。
義同。
【易林】□鬣黑顙,東歸高鄕。
【魏文帝東巡觀兵詩】古公宅岐邑,實始翦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考證:〔【揚子方言】□頟頠顙也。
〕謹照原文頠改顏。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胡介切【集韻】下介切,□音械。
水名。
又【廣韻】古薤切【集韻】居拜切,□音戒。
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字彙補】與尿同。
颢 【戌集下】【頁字部】 顥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昊。
【說文】白貌。
【五音集韻】天邊氣。
【楚辭大招】天白顥顥。
【註】顥顥,光貌。
【班固西都賦】鮮顥氣之淸英。
【前漢安世房中歌】西顥沆碭。
【註】韋昭曰:西方少昊也。
【集韻】或作皓,亦作暠皜皞。
颦 【戌集下】【頁字部】 顰 【玉篇】【正韻】□毗賓切,音貧。
【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
【易復卦】作頻。
【註】謂頻蹙之貌。
又通作矉。
【莊子天運篇】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
【李白詩】蛾眉不可學,況乃效其矉。
亦作嚬。
考證:〔【玉篇】顰蹙,憂愁不樂之狀也。
【易復卦】作頻。
【註】謂頻蹙之貌。
〕謹按此謂顰字易作頻,非謂顰字易作復也。
今改易復卦作頻。
省下復字。
顴 【戌集下】【頁字部】 顴 【廣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音權。
【廣雅】也。
【集韻】輔骨曰顴。
或作□。
又或作□。
與頄、頯音別義同。
通作權。
□字從雚從骨作。
風 【戌集下】【風字部】 風 〔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
風以動萬物也。
【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
【河圖】風者,天地之使。
【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
【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
【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
【疏】八方之風也。
【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
東方明庶風,春分至。
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
南方景風,夏至至。
西南方涼風,立秋至。
西方閶闔風,秋分至。
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
北方廣莫風,冬至至。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
【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又【玉篇】散也。
【易繫辭】風以散之。
又趨風,疾如風也。
【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又【玉篇】敎也。
【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說命】四海之內,鹹仰朕德,時乃風。
【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
【詩關雎序】風之始也。
【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又風俗。
【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又疾名。
【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
【註】末,四肢也。
風爲緩急。
又【廣韻】佚也。
【書費誓】馬牛其風。
【傳】馬牛風佚。
【疏】僖四年《左傳》雲: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賈逵雲:風,放也。
牝牡相誘謂之風。
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又防風,國名。
今湖州武康縣。
又地名。
寧風,齊地,見【左傳】。
右扶風,見【漢書】。
又官名。
【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又鳥名。
【詩秦風】鴥彼晨風。
【爾雅釋鳥】晨風,鸇。
【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
郭雲:鷂屬。
又【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
【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
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又【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又草名。
【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
一名光風。
又姓。
黃帝臣風後。
又風胡,見【越絕書】。
又【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又【廣韻】方鳳切,音諷。
【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
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
【箋】風化。
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
【釋文】下以風之。
風,福鳳反。
【註】風刺同。
又葉分房切,音方。
【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
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又葉甫煩切,音蕃。
【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
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又葉閭承切。
【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
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劄于延陵。
又葉孚金切,音分。
【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又【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
步餘馬兮山臯,邸餘車兮方林。
【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
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
風,放也,氣放散也。
【□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
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
【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
從蟲凡聲。
【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從蟲,凡諧聲。
考證:〔【爾雅】西風謂之秦風。
〕謹照原文秦風改泰風。
〔【書費誓】馬牛其風。
【疏】賈逵雲,風,放也。
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謹照原文馬牛放佚改馬牛風佚。
〔【陳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
【正韻】一東收風,二十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謹照原文二十侵改爲十二侵。
颮 【戌集下】【風字部】 颮 【集韻】【韻會】□□遙切,音標。
【玉篇】同飆。
暴風也。
【班固答賔戲】七雄虓闞,分裂諸夏。
遊說之徒,風颮雷激,□起而救之。
又【廣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音庖。
【廣韻】風聲。
又【五音集韻】皮敎切,庖去聲。
風貌。
又【廣韻】【集韻】【韻會】□匹角切,音璞。
【廣韻】衆多貌。
【班固西都賦】颮颮紛紛,矰繳相纏。
風毛雨血,灑野蔽天。
【註】言弓矢衆發,獲禽獸多也。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
颮颮,物自空墮貌。
【未集上】【竹字部】【廣韻】【集韻】□苦禾切,音科。
竹名。
颲 【戌集下】【風字部】 颲 【唐韻】良嶭切【集韻】力櫱切【韻會】力薛切,□音列。
【玉篇】颲,惡風也。
【廣韻】風雨暴至。
又【韻會】通作烈。
【書舜典】烈風雷雨勿迷。
又通作列。
【前漢王莽傳】列風。
【註】與烈同。
本作列。
【正字通】隷作□,字彙沿俗作颲,非。
列字從歺作。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悉協切,音燮。
□,簟名。
【辰集下】【歹字部】【廣韻】【集韻】□必歷切,音壁。
【博雅】□,歹也。
一曰欲死貌。
又【廣韻】扶歷切【集韻】蒲歷切,□音甓。
義同。
饕 【戌集下】【食字部】 饕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他刀切,□音滔。
【玉篇】貪財也。
【韻會】貪嗜飮食曰饕。
【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註】貪財爲饕,貪食爲餮。
互詳餮字註。
考證:〔【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一比三兇,謂之饕餮。
〕謹照原文一比改以比。
顭 【戌集下】【頁字部】 顭 【廣韻】呼肱切【集韻】呼□切,□音薨。
【說文】惽也。
又【集韻】彌登切,音萌。
義同。
【集韻】或作儚。
亦作□。
頁 【戌集下】【頁字部】 頁 【集韻】奚結切【韻會】【正韻】胡結切,□音纈。
【說文】頭也。
從□從兒。
又【六書故】頁卽首字,不當音纈。
說文分部分切,非。
頑 【戌集下】【頁字部】 頑 【唐韻】【集韻】【正韻】五還切【韻會】魚鰥切,□刖平聲。
【說文】頭也。
從頁元聲。
【玉篇】鈍也。
【廣韻】愚也。
【韻會】癡也。
【書堯典】父頑母嚚。
【左傳僖二十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爲頑。
又人名。
【左傳成十年】鄭人立髠頑。
【註】髠頑,鄭成公子。
又古通文韻,魚雲切,音輑。
【蘇軾祭韓琦文】援手拯溺,期我于仁。
豈知無用,旣老益頑。
又古通元韻。
虞袁切,音涓。
【白居易悟眞寺詩】及爲山水遊,彌得縱疎頑。
野麋斷羈絆,行走無拘攣。
【辰集下】【歹字部】【集韻】委遠切,音宛。
人死貌。
或作宛。
【詩唐風】宛其死矣。
又烏括切,音斡。
臭氣。
頒 【戌集下】【頁字部】 頒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
【廣韻】魚大首。
亦衆貌。
【詩小雅】魚在在藻,有頒其首。
又【唐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音班。
【廣韻】布也,賜也。
【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註】頒,讀爲班。
【周禮天官大宰】匪頒。
【註】匪,分也。
頒,讀爲班布之班,謂班賜也。
又【說文】鬢也。
【正韻】頟兩旁曰頒。
【孟子】頒白者。
【註】頒,班也。
頭半白班班者也。
又分也。
【書洛誥】乃惟孺子,頒朕不暇。
【傳】我爲政,常若不暇。
汝惟小子,當分取我之不暇而行之。
【釋文】頒音班。
又甫雲反。
又【說文】通作朌。
【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朌。
【釋文】朌讀爲頒,賦也。
又鳥名。
【揚子方言】戴勝,自關而東或謂之戴頒。
又【揚子方言】鋪頒,索也。
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藪也。
又古通先韻,□連切,音邊。
【蘇軾澄泥硯詩】長安新硯石同堅,不待書來遂許頒。
頤 【戌集下】【頁字部】 頤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說文】顄也。
【禮玉藻】頤霤垂拱。
【疏】霤,屋簷,身俯故頭臨前,垂頤如屋霤。
【又】端行,頤霤如矢。
【釋文】頤音夷。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卦名。
【易頤卦】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疏】頤,養也。
【又】初九,觀我朶頤。
【註】朶頤者,嚼也。
又期頤,老也。
【禮曲禮】百年曰期頤。
【註】飮食居處皆待于養也。
又【小爾雅】頤,深也。
又語助聲。
【史記□涉世家】夥頤,涉之爲王沈沈者。
【註】楚人謂多爲夥。
又言頤者,助聲之辭也。
又地名。
【史記灌嬰傳】與漢王會頤鄕。
【註】苦縣有頤鄕。
【說文】本作□。
【集韻】亦作□。
颞 【戌集下】【頁字部】 顳 【廣韻】而涉切【集韻】日涉切,□音讘。
【玉篇】在耳曰顳。
【廣韻】顳顬,鬢骨。
又【集韻】顳顬,耳前動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古委切,音詭。
穴也。
【醜集下】【女字部】【正字通】俗孼字,凡孼子婢妾,皆謂之。
又妖。
【說文】衣服草木歌謠之怪,謂之妖。
禽獸蟲蝗之怪,謂之。
亦作蠥。
字從辥作。
馟 【戌集下】【香字部】 馟 【字彙】陀胡切,音塗。
香也。
飁 【戌集下】【風字部】 飁 【廣韻】似入切【集韻】席人切【正韻】息入切,□音習。
【廣韻】颯飁,大風。
飇 【戌集下】【風字部】 飇 【正字通】同飆。
【辰集中】【木字部】【類篇】弋灼切,音藥。
木名。
【字彙】與櫟同。
陽,縣名。
顲 【戌集下】【頁字部】 顲 【唐韻】【集韻】□盧感切,音壈。
【說文】面顑顲貌。
【聲類】面瘠貌。
又【廣韻】力稔切【集韻】力錦切,□音廩。
【廣韻】顲然,作色貌。
又【集韻】郞紺切,音濫。
面色黃貌。
預 【戌集下】【頁字部】 預 【唐韻】【韻會】羊洳切【集韻】【正韻】羊茹切,□音譽。
【正字通】與豫同。
【經典】通作豫。
又【正韻】及也,參預也,幹也。
通作與。
【辰集下】【歹字部】【玉篇】【唐韻】苦胡切【集韻】空胡切,□音枯。
【說文】枯也。
一曰□也。
又【集韻】攻乎切,音孤。
與辜同。
颯 【戌集下】【風字部】 颯 【唐韻】蘇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
【說文】翔風也。
又風聲。
【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
【杜甫寓同谷歌】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樹溼。
又衰颯。
【杜甫夔府書懷詩】白首颯淒其。
【岑參詩】鬢毛颯已蒼。
又沓,衆盛貌。
【顏延之詠史詩】賔禦紛颯沓,鞍馬光照地。
又【集韻】蘇谷切,音速。
義同。
又【集韻】【正韻】□力入切,音立。
【五音集韻】颯飁,大風。
又【正韻】人名。
前漢有劉颯,後漢有衞颯。
【字彙補】或作。
颳 【戌集下】【風字部】 颳 【字彙】古滑切,音刮。
惡風。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莫蔔切,音木。
美貌。
【寅集上】【屍字部】【集韻】都木切。
引博雅,臀也。
【字彙】同□。
【正字通】俗□字。
詳□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集韻】□叱涉切,音謵。
【玉篇】□,纔有水也。
一曰水出。
又【集韻】日涉切,音讘。
水貌。
又敕涉切,音鍤。
義同。
颾 【戌集下】【風字部】 颾 【廣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騷。
【廣韻】風聲。
又【集韻】疎鳩切。
與同。
颾飋,風也。
又先到切,音喿。
義同。
【寅集上】【屍字部】【玉篇】茲力切,音卽,理也。
本作□。
【字彙】尼展切,音撚。
柔皮也。
〇按本部□,從屍,側身之狀,從叉,手用力也,會意。
與音義原別。
《字彙》誤以□音訓註字,非。
詳見三畫□字註。
飂 【戌集下】【風字部】 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劉。
高風貌。
【淮南子覽冥訓】至隂飂飂,至陽赫赫。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
義同。
【潘嶽西征賦】吐淸風之飂戾。
【註】音聊。
又力救切,音溜。
義同。
又【正韻】國名。
高陽氏之後。
【五音集韻】在南陽湘陽。
又姓。
【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
【註】飂,國名。
叔安,君名。
【音義】力謬反。
又【集韻】力竹切,音六。
義同。
【集韻】或作□、飀,通作翏。
飃 【戌集下】【風字部】 飃 【集韻】匹妙切,音勡。
風貌。
或作□。
又【五音集韻】撫招切,音漂。
旋風也。
飅 【戌集下】【風字部】 飅 【廣韻】【集韻】□力求切,音劉。
【玉篇】颼飅,風聲。
【湛方生風賦】亦有飄冷之氣,不疾不徐。
飅飅微扇,亹亹淸舒。
又【韻會】力九切。
同□。
緒風。
○按廣韻又音溜,訓高風,乃飂字之譌。
飉 【戌集下】【風字部】 飉 【廣韻】落蕭切【集韻】憐蕭切,□音聊。
【玉篇】風也。
【字彙補】亦作□。
飋 【戌集下】【風字部】 飋 【廣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音瑟。
【玉篇】秋風。
飌 【戌集下】【風字部】 飌 【玉篇】古文風字。
註詳部首。
【周禮春官】祀飌師。
飈 【戌集下】【風字部】 飈 【正字通】飇字之譌。
風 【戌集下】【風字部】 風 〔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
風以動萬物也。
【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
【河圖】風者,天地之使。
【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
【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
【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
【疏】八方之風也。
【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
東方明庶風,春分至。
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
南方景風,夏至至。
西南方涼風,立秋至。
西方閶闔風,秋分至。
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
北方廣莫風,冬至至。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
【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又【玉篇】散也。
【易繫辭】風以散之。
又趨風,疾如風也。
【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又【玉篇】敎也。
【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說命】四海之內,鹹仰朕德,時乃風。
【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
【詩關雎序】風之始也。
【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又風俗。
【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又疾名。
【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
【註】末,四肢也。
風爲緩急。
又【廣韻】佚也。
【書費誓】馬牛其風。
【傳】馬牛風佚。
【疏】僖四年《左傳》雲: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賈逵雲:風,放也。
牝牡相誘謂之風。
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又防風,國名。
今湖州武康縣。
又地名。
寧風,齊地,見【左傳】。
右扶風,見【漢書】。
又官名。
【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又鳥名。
【詩秦風】鴥彼晨風。
【爾雅釋鳥】晨風,鸇。
【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
郭雲:鷂屬。
又【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
【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
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又【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又草名。
【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
一名光風。
又姓。
黃帝臣風後。
又風胡,見【越絕書】。
又【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又【廣韻】方鳳切,音諷。
【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
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
【箋】風化。
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
【釋文】下以風之。
風,福鳳反。
【註】風刺同。
又葉分房切,音方。
【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
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又葉甫煩切,音蕃。
【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
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又葉閭承切。
【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
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劄于延陵。
又葉孚金切,音分。
【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又【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
步餘馬兮山臯,邸餘車兮方林。
【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
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
風,放也,氣放散也。
【□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
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
【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
從蟲凡聲。
【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從蟲,凡諧聲。
考證:〔【爾雅】西風謂之秦風。
〕謹照原文秦風改泰風。
〔【書費誓】馬牛其風。
【疏】賈逵雲,風,放也。
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謹照原文馬牛放佚改馬牛風佚。
〔【陳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
【正韻】一東收風,二十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謹照原文二十侵改爲十二侵。
飒 【戌集下】【風字部】 颯 【唐韻】蘇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
【說文】翔風也。
又風聲。
【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
【杜甫寓同谷歌】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樹溼。
又衰颯。
【杜甫夔府書懷詩】白首颯淒其。
【岑參詩】鬢毛颯已蒼。
又沓,衆盛貌。
【顏延之詠史詩】賔禦紛颯沓,鞍馬光照地。
又【集韻】蘇谷切,音速。
義同。
又【集韻】【正韻】□力入切,音立。
【五音集韻】颯飁,大風。
又【正韻】人名。
前漢有劉颯,後漢有衞颯。
【字彙補】或作。
飛 【戌集下】【飛字部】 飛 〔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
【玉篇】鳥翥。
【廣韻】飛翔。
【易乾卦】飛龍在天。
【詩邶風】燕燕于飛。
又官名。
【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
在上,故曰飛也。
又六飛,馬名。
【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
【註】六馬之疾若飛也。
別作騛。
又桑飛,鷦鷯別名。
又飛廉,神禽名。
【三輔黃圖】能緻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
【郭璞雲】飛廉,龍雀也。
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又【廣韻】古通作蜚。
【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又借作非。
【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
【說文徐註】上旁飛者,象鳥頸。
考證:〔又借作非。
【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郭能若是。
〕謹照原文其郭能改其孰能。
飝 【戌集下】【飛字部】 飝 【字彙補】芳微切,音非。
見金鏡。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彙補】卽肉字。
【漢史晨饗孔廟□】香酒美□。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居□切,音搆。
□穴也。
【辰集下】【欠字部】【集韻】虛宜切,音犧。
相笑也。
或作□,通作嚱。
飛 【戌集下】【飛字部】 飛 〔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
【玉篇】鳥翥。
【廣韻】飛翔。
【易乾卦】飛龍在天。
【詩邶風】燕燕于飛。
又官名。
【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
在上,故曰飛也。
又六飛,馬名。
【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
【註】六馬之疾若飛也。
別作騛。
又桑飛,鷦鷯別名。
又飛廉,神禽名。
【三輔黃圖】能緻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
【郭璞雲】飛廉,龍雀也。
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又【廣韻】古通作蜚。
【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又借作非。
【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
【說文徐註】上旁飛者,象鳥頸。
考證:〔又借作非。
【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郭能若是。
〕謹照原文其郭能改其孰能。
韲 【戌集中】【韭字部】 韲 【集韻】同齏。
詳齊部齏字註。
韻 【戌集中】【音字部】 韻 【集韻】與韻同。
(韻)〔古文〕均【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音運。
【說文】和也。
從音員聲。
【玉篇】聲音和曰韻。
【文心雕龍】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晉書律曆志】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損則減半。
【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
○按文人言韻,始見於此。
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
自晉以後,音降而爲韻矣。
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倣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一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而諸書皆廢。
宋□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有《集韻》,金韓道昭有《五音集韻》,元黃公紹有《韻會舉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韻》,此韻書大略也。
又【正韻】風度也。
【說文】裴光遠雲:古與均同。
【唐書楊收傳】夫旋宮以七聲爲均。
均言韻也。
古無韻字,猶言一韻聲也。
【集韻】或作韻。
韶 【戌集中】【音字部】 韶 〔古文〕□【唐韻】市招切【集韻】【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軺。
【說文】虞舜樂也。
【玉篇】繼也,紹也。
【書益稷】簫韶九成。
【禮樂記】韶,繼也。
【註】韶之言紹也。
言舜能繼紹堯之德。
又【左傳襄二十九年】見舞韶濩者。
【註】殷湯樂。
【疏】言其能紹繼大禹也。
又【集韻】一曰美也。
【韻會】凡言韶華,韶光,取此。
又【韻會】州名。
古百越地,漢曲江縣,隋置韶州。
有兩石相對如雙闕。
或曰舜作樂於此,故名韶石。
又姓。
【正字通】晉中牟令韶石。
【廣韻】同。
【集韻】亦作招。
韸 【戌集中】【音字部】 韸 【廣韻】薄紅切【集韻】薄蒙切【正韻】薄紅切,□音蓬。
【玉篇】和也,鼓聲也。
【集韻】本作逢。
或作韼、□。
又【集韻】敷逢切,音豐。
義同。
韹 【戌集中】【音字部】 韹 【廣韻】胡盲切【集韻】戸盲切,□音橫。
【玉篇】樂聲也。
【爾雅釋訓】韹韹,樂也。
又【廣韻】【集韻】□胡光切,音黃。
【廣韻】韹樂,鐘聲也。
【集韻】本作鍠。
又【集韻】於莖切,音□。
銅器聲。
韼 【戌集中】【音字部】 韼 【集韻】同韸。
響 【戌集中】【音字部】 響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
【說文】聲也。
從音鄕聲。
【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
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
實而精者曰聲,樸而浮者曰響。
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
【玉篇】應聲也。
【書大禹謨】惟影響。
又方響,樂器。
【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
【韻會】又作鄕。
通作嚮饗。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音郎。
【玉篇】峻,山名。
冬至日所入也。
又【玉篇】【廣韻】盧黨切【集韻】裡黨切,□音朗。
□崀。
山空貌。
飍 【戌集下】【風字部】 飍 【廣韻】【集韻】□香幽切,音烋。
【廣韻】驚風。
又【玉篇】驚走貌。
【左思吳都賦】儋耳黑齒之酋,金鄰象郡之渠。
驫飍矞靸霅,驚捷先驅前途。
【註】驫音浮,駥音月,飍音休,矞音聿,靸音撒,霅音匣。
言外國渠酋,馳走爲吳王前導也。
蓋借疾風形,擬奔走之狀也。
又【集韻】必幽切,音彪。
又步幽切,音淲。
義□同。
考證:〔【左思吳都賦】儋耳黑齒之酋,金潾象郡之渠。
驫飍矞靸霅,驚捷〕謹照原文金潾改金鄰。
飙 【戌集下】【風字部】 飆 【集韻】【韻會】【正韻】□□遙切。
音標。
【說文】扶搖風也。
從風猋聲。
【玉篇】暴風也。
【沈約詩】隔年未相識,聲論動風飇。
【□子昂詩】盲飇忽號怒。
【韓愈詩】雪霜刻似慘,獰飇摺空衢。
或作颮。
又通作猋。
【爾雅釋天】扶搖謂之猋。
【註】暴風從下上。
【禮月令】孟春行秋令,則猋風暴雨總至。
又通作熛。
【史記司馬相如傳】雷動熛至。
【正字通】俗省作颷,音標。
唐長安西有金颷門。
原以颷爲俗□字。
飢 【戌集下】【食字部】 飢 【唐韻】【集韻】居夷切【韻會】居狋切,□音肌。
【玉篇】餓也。
【書舜典】黎民阻飢。
【爾雅釋天】穀不熟爲飢。
【註】五穀不成。
【又】仍飢爲薦。
【註】連歲不熟。
【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飢。
又【正字通】國名。
西伯伐飢國,滅之。
又姓。
【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飢氏。
又漢有大豪飢恬。
○按《說文》飢、饑二字,飢訓餓,居夷切,饑訓穀不熟,居衣切。
汪來虞方伯說,饑饉之饑從幾,飢渴之飢從幾,諸韻書俱分列支微兩韻,止《集韻》飢字訓或從幾,經傳頗通用。
《長箋》雲:近代喜茂密者通作饑,趨□便者通作飢,遂成兩謬。
經傳不誤,恐傳寫之譌也。
【集韻】別作□。
【龍龕】同□。
考證:〔【左傳定二年】殷人七族,有飢氏。
〕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
殷人改殷民。
【未集上】【竹字部】【廣韻】職容切【集韻】諸容切,□音鐘。
【海篇】長節竹也。
【字林】無節筩竹。
韮 【戌集中】【韭字部】 韮 【集韻】同韭。
【世說新語】庾杲之淸素自業,食惟有韮葅、□韮、生韮。
或戲之曰:誰謂庾郞貧,食鮭常有二十七種。
○按徐氏說文註曰,韭刈之復生,異於常草,故自爲字。
集韻加艸,非。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下老切,音號。
山名。
【正字通】字之譌。
【醜集下】【女字部】【正字通】籀文妘字。
見六書統。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呼郞切【集韻】虛郞切,□音炕。
欴,貪貌。
韰 【戌集中】【韭字部】 韰 【廣韻】胡介切【集韻】下介切,□音械。
【廣韻】韰惈,猶果敢也。
又【集韻】與同。
【博雅】陿也。
又一曰速也。
頀 【戌集中】【音字部】 頀 【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故切,□音護。
【玉篇】大頀,湯樂名。
【廣韻】周禮作濩。
【韻會】亦作護。
頁 【戌集下】【頁字部】 頁 【集韻】奚結切【韻會】【正韻】胡結切,□音纈。
【說文】頭也。
從□從兒。
又【六書故】頁卽首字,不當音纈。
說文分部分切,非。
頂 【戌集下】【頁字部】 頂 【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鼎。
【說文】顚也。
【廣韻】頂□,頭上。
【揚子方言】顚頂,上也。
【易大過】過涉滅頂。
籀作□。
或作顁。
頃 【戌集下】【頁字部】 頃 〔古文〕頔【廣韻】去穎切【集韻】【韻會】犬潁切【正韻】丘潁切,□傾上聲。
【玉篇】田百畝爲頃。
【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又俄頃。
【禮三年問】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頃丘。
【音】苦潁反,又音傾。
又【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與傾同。
【說文】頭不正也。
又器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韓詩》雲:□筐也。
又【諡法】甄心動懼曰頃。
敏以敬愼曰頃。
又西頃,山名。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
【師古註】頃讀曰傾。
今本禹貢作傾。
西頃卽西傾也。
○按廣韻作地名,非。
又【正韻】犬蘂切。
與跬同。
【禮祭義】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註】頃當爲跬,缺婢反。
又丘弭反。
一舉足爲跬。
再舉足爲步。
【說文】從匕從頁。
【徐鉉曰】匕者,有所比附不正也。
考證:〔【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頃邱。
【註】苦潁反〕謹按此音義非註也。
註字改爲音字。
〔【詩周南】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箋】頃筐,□筐也。
〕謹按箋無此語。
今據釋文所引韓詩改韓詩雲□筐也。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臨洮,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南。
〕謹按原文在縣西一句南郡都尉治一句,南字連下句不連上句,今省去。
〔【禮祭儀】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謹照原書祭儀改祭義。
頶 【戌集下】【頁字部】 頶 【廣韻】【集韻】□胡沃切,音鵠。
【廣韻】鼻高貌。
須 【戌集下】【頁字部】 須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
【說文】面毛也。
【易賁卦】賁其須。
【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
【疏】須上附于面。
【釋名】頤下曰須。
須,秀也。
別作。
俗作鬚。
又待也。
【易歸妹】歸妹以須。
【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又與□通。
【左傳成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須矣。
【爾雅釋詁】□,待也。
又資也,用也。
與需通。
【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
【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雲須屬也。
又斯須,猶須臾也。
【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又遲緩也。
【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
【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
【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又須女,星名。
【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
亦婺女,天少府也。
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又國名。
【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
【公羊傳】作須朐。
【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又【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
【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
【註】密須氏,姞姓之國。
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又邑名。
【詩邶風】思須與漕。
【傳】須、漕,衞邑。
又【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又菜名。
【爾雅釋草】須薞無。
【疏】詩谷風,采葑采菲。
傳,葑須也。
先儒以須葑蓯當之。
孫炎雲:須,一名葑蓯。
又草名。
【爾雅釋草】臺,夫須。
【疏】臺,一名夫須。
莎草也。
又鳥名。
【爾雅釋鳥】鷉,須鸁。
【疏】鷉,一名須鸁。
又兵器。
【名】須盾,本出於蜀。
須,所持也。
又【揚子方言】須,捷敗也。
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又姓。
【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
【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又人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又【左思吳都賦】旗魚須。
【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又【集韻】逋還切,音斑。
班也。
【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
【釋文】崔雲:用文竹及魚班也。
隱義雲:以魚須飾文竹之邊。
須音班。
又葉心秋切,音修。
【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
【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
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
【註】須,求也。
【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
頁,首也。
彡,毛飾也。
借爲所須之須。
俗書從水,非。
毛氏曰:須與湏別。
湏,火外切。
爛也。
考證:〔【逸雅】頤下曰須。
〕謹按語見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左傳成十二年】日雲莫矣,寡君□矣。
〕謹按原文本作須,其義則爲□。
石經及各本皆同。
今仍改須。
〔【爾雅釋獸須屬】魚曰須,鳥曰臭。
〕謹照原文曰臭改曰狊。
〔【前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
〕謹照原書前漢改後漢。
〔【詩邶風】思須與漕。
【註】須,漕,衞邑。
〕謹照原文註改傳。
〔【逸雅】須盾,本出於蜀。
須,所持也。
〕謹按所引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名。
〔【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
【註】崔雲,用文竹及魚班也。
〕謹照原書註改爲釋文。
頊 【戌集下】【頁字部】 頊 【唐韻】許玉切【集韻】【韻會】籲玉切,□音旭。
【說文】頭頊頊謹貌。
又【莊子天地篇】頊頊然不自得。
【註】頊頊,自失貌。
又作旭旭。
又顓頊,帝高陽氏號。
【禮月令】其帝顓頊。
【風俗通】顓者,專也。
頊者,信也。
【五經通義】顓頊者,頊,猶愉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顓頊之虛,虛也。
【註】顓頊,水德,位在北方。
又【廣韻】魚欲切【集韻】虞欲切,□音玉。
【廣韻】人頊。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唐丁切,音廷。
穴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同窣。
勃□也。
頌 【戌集下】【頁字部】 頌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
【說文】貌也。
【前漢儒林傳】魯徐生善爲頌。
又唐生、褚生應博士弟子選詣博士,摳衣登堂,頌禮甚嚴。
【註】□與容同。
又從頌,與從容同。
【史記魯仲連傳】世以鮑焦爲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
【註】音從容。
又【前漢□法志】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當鞠繫者頌繫之。
【註】謂寬容之,不桎梏也。
又公也。
【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頌共禁不與。
【註】頌,猶公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誦。
【正韻】稱述也。
【釋名】稱頌成功謂之頌。
又頌,容也。
敘說其成功之形容也。
【韻會】徐曰:此容儀字。
歌誦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頌。
後人因而亂之,以此爲歌頌字。
【禮少儀】頌而無讇。
【註】頌謂將順其美。
又磬名。
【儀禮大射儀】西階之西頌磬。
【註】言成功曰頌。
西爲隂中,萬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鐘磬謂之頌。
又琴名。
【左傳襄二年】使擇美檟,以自爲櫬與頌琴。
又占兆之詞。
【周禮春官大蔔】其頌,皆千有二百。
【註】頌謂繇也。
又姓。
又【韻補】葉牆容切,音從。
【揚雄河東賦】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殷□冥及祝融。
敦衆神使式□兮,奮六經以攄頌。
考證:〔【前漢儒林傳】魯儒生,善爲頌。
〕謹照原文魯儒生改魯徐生。
〔【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采捕亡人,頌共禁不與。
【註】頌,猶公也。
〕謹照原文采捕改來捕。
飸 【戌集下】【食字部】 飸 【正字通】同饕。
飕 【戌集下】【風字部】 颼 【玉篇】所流切,音搜。
颼颼,風聲。
與同。
亦作颾。
又【廣韻】所救切,音瘦。
義同。
飄 【戌集下】【風字部】 飄 【集韻】【韻會】【正韻】□□遙切,音標。
【玉篇】旋風也。
【詩檜風】匪風飄兮。
【釋文】符遙反,又必遙反。
【前漢蒯通傳】飄至風起。
【註】必遙反。
謂疾風。
又【廣韻】符霄切【集韻】毗霄切,□音瓢。
義同。
【爾雅釋天】回風爲飄。
【釋文】飄,音瓢。
【詩小雅】飄風發發。
【釋文】飄,避遙反。
又【唐韻】撫招切【集韻】紕招切,□音嫖。
飄颻。
【史記司馬相如傳】天子大說,飄飄有淩雲之氣。
又【韻會】吹也。
【曹植詩】驚風飄白日。
【陶潛歸去來辭】風飄飄而吹衣。
又落也。
【莊子達生篇】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
【註】落也。
【韻義】飄,匹遙反。
又【韻會】通作漂。
【前漢楊惲傳】漂然皆有節槩,知去就之分。
又通作縹。
【前漢揚雄傳】縹縹有淩雲之志。
又【集韻】匹妙切,音剽。
【曹植感節賦】折若華之翳曰:庶朱光之長照。
願寄軀于飛蓬,乗陽風而遠飄。
【說文】作□。
【六書故】作□。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烏猛切,音。
澋,水回旋貌。
【巳集上】【水字部】【篇海】似延切,音涎。
口液也。
與同。
飜 【戌集下】【飛字部】 飜 【廣韻】【集韻】□孚袁切,音旛。
【玉篇】飛也。
【王粲贈蔡子篤詩】苟非鴻雕,孰能飛飜。
雖則進慕,予思罔宣。
又水之溢洄曰飜,見【劉績管子註】。
食 【戌集下】【食字部】 食 〔古文〕□餐【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音蝕。
【說文】一米也。
【玉篇】飯食。
【增韻】殽饌也。
又茹也,啗也。
【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
【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
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
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
【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
【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
【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又【書洪範】惟辟玉食。
【註】珍食也。
又食祿也。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祭曰血食。
【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又飮酒亦曰食。
【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又耳食。
【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又目食。
【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
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又吐而復吞曰食。
【書湯誓】朕不食言。
【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
【爾雅釋詁】食,僞也。
【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又蠱惑曰食。
【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又消也。
【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
【註】食,消也。
又【書洛誥】乃蔔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
【傳】蔔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又日食,月食。
【易豐卦】月盈則食。
【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又【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
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又【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註】不食,謂不墾耕。
又【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
【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
房宮,二人名。
又【揚子方言】食閻,勸也。
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又寒食,節名。
【荊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又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又【廣韻】戲名。
博屬。
又姓。
漢有食子通。
【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又【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音寺。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禮曲禮】食居人之左。
【註】食,飯屬也。
又糧也。
【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賜稍食。
又以食與人也。
【詩小雅】飮之食之。
【禮內則】國君世子生,蔔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註】食謂乳養之也。
【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
【註】食,養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羊吏切,音異。
【廣韻】人名。
漢審食其,酈食其。
【荀悅漢紀】作異基。
又葉式灼切,音爍。
【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踴躍。
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考證:〔【易需卦】君子以飮食晏樂。
〕謹照原文晏改宴。
〔【宋史司馬光傳】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緣之。
〕謹照原文朱緣之改朱綠之。
〔【爾雅釋詁】食,僞也。
【疏】言而不行,如日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
〕謹照原文如日改如食。
〔【左傳襄九年】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納火。
〕謹照原文出納改出内。
〔【周禮地官廩人】廩人賙賜稍食。
〕謹按廩人二字不當重複。
謹照原文廩人賙賜稍食改匪頒賙賜稍食。
飡 【戌集下】【食字部】 飡 【集韻】七安切,音餐。
【說文】吞也。
【韻會】俗湌字。
又【五音集韻】昨幹切,音殘。
啖也。
又【集韻】蘇昆切,音孫。
水沃飯也。
○按說文餐或從水作湌,後人譌省作飡。
又餐與飧別,飧從夕,俗譌爲飱。
孫奕示兒編,字音之譌,有以餐爲飧者,謂其讀餐爲孫也。
【辰集下】【欠字部】【說文】從欠,省聲。
苦管切。
○按卽款之篆體。
詳前款字註。
又【玉篇】思萃切,音祟。
問也。
○按《說文》楚人謂蔔問吉兇曰□,從又持祟,之芮切,讀若贅,與苦管切之字全別,恐《玉篇》沿□字而轉訛耳。
□從又,非從欠也。
當以《說文》爲正。
韱 【戌集中】【韭字部】 韱 【唐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音銛。
【說文】山韭也。
從韭聲。
【玉篇】或作韯。
【集韻】或作□。
又【廣韻】韱細。
又【集韻】將廉切,音尖。
山韭也。
韻 【戌集中】【音字部】 韻 〔古文〕均【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音運。
【說文】和也。
從音員聲。
【玉篇】聲音和曰韻。
【文心雕龍】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晉書律曆志】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損則減半。
【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