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韻】月體黑者謂之霸。
【玉篇】今作魄。
【書武成旁死魄釋文】魄,普白反。
【說文】作霸,匹革反。
【前漢律歷志】四月已醜朔死霸。
死霸,朔也。
生霸,望也。
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旣旁生霸。
【師古曰】霸,古與魄同。
【韻會補】歐陽曰:俗從西作覇,非。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必駕切,音灞。
【玉篇】霸王也。
【孟子】以力假人者霸。
【禮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
【註】共工氏無錄而王,謂之霸。
【左傳成二年】五伯之霸也。
【註】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韋,周伯齊桓、晉文。
或曰齊桓、晉文、宋襄、秦□、楚莊。
【疏】伯者,長也。
言爲諸侯之長也。
鄭康成雲: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敎,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
【史記項羽紀】項羽自立爲西楚霸王。
○按毛氏曰:五伯之伯讀曰霸。
伯者,取牧伯長諸侯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相溷,故借用霸字以別之。
又周伯琦曰:今俗以爲王霸字,而月霸乃用□字,非本義。
王霸當借用伯字,月魄當用霸字,其義始正。
又【集韻】一曰月始生也。
又州名。
【韻會】秦上谷郡地,唐置霸州,五代周攺莫州。
又霸陵,漢縣名,屬京兆尹,故芷陽,文帝更名,見【前漢地理志】。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註】霸水,出藍田谷,北入渭。
師古曰:茲水秦□公更名,以章霸功視子孫。
【史記項羽紀】沛公軍霸上。
又姓。
【韻會】益州耆壽傳有霸栩。
又葉搏故切,音布。
【劉歆列女贊】非刺虞丘,蔽賢之路。
楚莊用焉,功業遂霸。
又葉補過切,音播。
【韋孟諷諫詩】興國救顚,孰違悔過。
追思黃髮,秦繆以霸。
□ 【未集上】【竹字部】 □ 【說文】古文冊字。
註詳冂部三畫。
又與策同。
【馬融圍碁賦】碁多無□兮,如聚羣羊。
【廣韻】【集韻】□古文□字。
註見冂部四畫。
又與筴、策同。
【楚辭九懷】啓匱兮探筴。
【註】筴,《釋文》作□。
【馬融圍碁賦】碁多無□兮,如聚羣羊。
【註】□同策,算也。
又【集韻】所晏切,音訕。
與柵同。
編竹木爲落也。
【醜集下】【女字部】【正字通】俗□字。
霹 【戌集中】【雨字部】 霹 【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歷切,□音澼。
【玉篇】霹靂。
【爾雅釋天疾雷爲霆霓註】雷之急擊者爲霹靂。
【疏】《說文》雲震,劈歷振物者。
疾雷一名霆霓,一名震。
春秋震夷伯之廟,謂劈歷破之是也。
霹靂,俗字也。
【埤雅】震又曰辟歷。
辟,折也。
所歷皆破折也。
【集韻】或作礔。
又【集韻】匹辟切,音闢。
義同。
【韻會補】一曰雷神名。
霺 【戌集中】【雨字部】 霺 【集韻】無非切,音微。
小雨也。
本作溦。
或作。
霼 【戌集中】【雨字部】 霼 【廣韻】虛豈切【韻會】許豈切,□音豨。
【玉篇】靉霼,雲貌。
又【廣韻】【集韻】□許旣切,音欷。
義同。
又【木華海賦】彷像其色,靉霼其形。
【註】靉霼,不審貌。
【釋文】霼,虛氣反。
【午集下】【石字部】【廣韻】【集韻】□子與切,音咀。
□,場外名。
又磑也。
又【集韻】資昔切,音積。
義同。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音戎。
木名,似櫰。
訃 【酉集上】【言字部】 訃 【廣韻】【集韻】【韻會】□芳遇切,音仆。
告喪也。
又至也。
又【集韻】通作赴。
【左傳隱七年】凡諸侯同盟薨則赴以名。
【禮檀弓】伯高死于衞,赴于孔子。
【註】與訃同。
又【正字通】通作報。
【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
【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
赴報訃三字古□通。
霽 【戌集中】【雨字部】 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擠。
【說文】雨止也。
從雨齊聲。
【爾雅釋天】濟謂之霽。
【註】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疏】濟,止也。
【書洪範】曰雨曰霽。
【傳】龜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
【前漢魏相傳】爲霽威嚴。
【註】霽,止也。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
晴也。
【埤雅】雨晴曰霽。
又【集韻】在禮切,音薺。
又子禮切,音泲。
義□同。
霾 【戌集中】【雨字部】 霾 【唐韻】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謨皆切,□音埋。
【說文】風雨土也。
從雨貍聲。
【釋名】霾,晦也。
言如物塵晦之色也。
【埤雅】霾下也。
【爾雅釋天】風而雨土爲霾。
【疏】孫炎曰:大風揚塵,土從上下也。
【詩邶風】終風且霾。
【傳】霾,雨土也。
【集韻】或作。
又【正韻】左傳,叔豹季霾。
◎按左傳文十八年,今本作季貍。
又【集韻】【韻會】□暮拜切,音韎。
義同。
霿 【戌集中】【雨字部】 霿 【唐韻】莫弄切【集韻】【韻會】【正韻】蒙弄切,□幪去聲。
【說文】天氣下,地不應,曰霿。
霿,晦也。
從雨瞀聲。
【集韻】或作霧。
又【集韻】莫鳳切,音夢。
義同。
又【集韻】莫宋切。
與雺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莫□切,音茂。
【集韻】瞉霿,鄙吝也。
【前漢五行志】霿恆風若。
【註】師古曰:霿,莫豆反。
應劭曰:瞉霿,鄙吝則風不順之也。
又【五行志】貌言視聽,以心爲主。
四者皆失,則區霿無識,故其咎霿也。
【集韻】或作愗□□□。
又【玉篇】武賦切,音附。
地氣發,天不應也。
亦作霧。
又【廣韻】【正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蒙。
【廣韻】本作雺霚。
詳雺字註。
靀 【戌集中】【雨字部】 靀 【廣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蒙。
【廣雅】靀靀,雨也。
【集韻】微雨也。
【玉篇】亦作濛。
靹 【補遺】【戌集】【革字部】 靹 【字彙補】音未詳。
【呂氏春秋】凡耕之道,必始於壚,爲其寡澤而後枯,必厚其靹。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古旱切,音幹。
【玉篇】摩展衣也。
亦作衦。
靁 【戌集中】【雨字部】 靁 【玉篇】與雷同。
【詩召南】殷其靁。
【釋文】靁,亦作雷。
【楚辭九歌】靁塡塡兮雨冥冥。
【前漢中山靖王傳】聚蟁成靁。
【註】師古曰:靁,古雷宇。
言衆蚊飛聲有若雷也。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靁鼓靁鼗。
又地名。
【史記匈奴傳】北益廣田,至胘靁爲塞。
【註】胘靁,地名,在烏孫北。
又【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西龜曰靁屬。
【釋文】力胃反,又如字。
【爾雅釋魚】龜左倪不類。
【疏】倪,庳也,不發聲也,謂行時頭左邊向下者名類,周禮西龜曰靁屬是也。
又【集韻】力救切,音溜。
龜名也。
靂 【戌集中】【雨字部】 靂 【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
【玉篇】霹靂。
詳前霹字註。
靃 【戌集中】【雨字部】 靃 【唐韻】呼郭切【集韻】【韻會】【正韻】忽郭切,□音霍。
【說文】飛聲也。
雨而雙飛者,其聲霍然。
又【廣韻】【韻會】【正韻】息委切【集韻】選委切,□音髓。
【玉篇】露也。
又【廣韻】靃靡,草弱貌。
【楚辭招隱士】薠草靃靡。
又【集韻】靃靃,細貌。
又【玉篇】綏彼切,音髓。
靃靡,草隨風貌。
亦作霍。
靄 【戌集中】【雨字部】 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蓋切,音藹。
【說文】雲貌。
從雨,謁省聲。
【集韻】或作。
又【韻會】雲集貌。
又【韻會】【正韻】□依亥切,音欸。
義同。
又【韻會】氛也。
又【廣韻】於葛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
義同。
靅 【戌集中】【雨字部】 靅 【廣韻】【集韻】□芳味切,音費。
【玉篇】雲貌。
【廣韻】靉靅,雲布。
【集韻】或作□。
又【集韻】滂佩切,音配。
靉靅,雲盛。
靆 【戌集中】【雨字部】 靆 【廣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徒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
【玉篇】不明貌。
又【廣韻】靉靆,雲狀。
【集韻】靉靆,雲盛貌。
【韻會】通俗文:雲覆日爲靉靆。
或作霴。
又【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駘。
義同。
靇 【戌集中】【雨字部】 靇 【玉篇】同龗。
又【集韻】盧東切,音籠。
靇靇,雷聲。
【集韻】盧東切,音籠。
靇靇,雷聲。
又【玉篇】與靇同。
註詳下。
靈 【戌集中】【雨字部】 靈 〔古文〕霛□□□□【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鈴。
【玉篇】神靈也。
【大戴禮】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
【書泰誓】惟人萬物之靈。
【傳】靈,神也。
【詩大雅】以赫厥靈。
又【大雅靈臺傳】神之精明者稱靈。
又【詩鄘風】靈雨旣零。
【箋】靈,善也。
又【廣韻】福也。
又【廣韻】巫也。
【楚辭九歌】思靈保兮賢姱。
又靈氛,古之善占者。
【屈原離騷】欲從靈氛之吉占兮。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
【註】靈鼓,六面鼓也。
又【禮檀弓】塗車芻靈。
【註】芻靈,束茅爲人。
又【左傳定九年】載蔥靈。
【註】蔥靈,輺車名。
又【楚辭天問】曜靈安臧。
【註】曜靈,日也。
又【揚雄羽獵賦】上獵三靈之旒。
【註】如淳曰:三靈,日月星垂象之應也。
又【廣韻】寵也。
又【禮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
【爾雅釋魚】二曰靈龜。
【註】卽今觜蠵龜。
一名靈蠵,能鳴。
【史記龜筴傳】下有伏靈,上有兔絲。
又【諡法】亂而不損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
又州名。
【史記匈奴傳】丁靈。
【註】魏略雲:丁靈,在康居北。
【後漢西羌傳】擊零昌於靈州。
【韻會】魏武置靈州,取靈武縣名。
又姓。
【廣韻】風俗通雲:齊靈公之後。
或雲宋公子靈圉龜之後。
又葉靈年切,音連。
【道藏歌】冥化自有數,我眞法自然。
妙曲發空洞,宮商結仙靈。
【說文】本作□。
靉 【戌集中】【雨字部】 靉 【廣韻】烏代切【集韻】【韻會】於代切,□音愛。
【玉篇】靉靆,雲貌。
又【正字通】靉靆,眼鏡也。
【洞天淸錄】靉靆,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
元人小說言靉靆出西域。
譌作〈雲逹〉,非。
又【方輿勝略】滿剌加國出靉靆。
又【字彙補】寬靉,地名。
又【集韻】於旣切,衣去聲。
靉靆,雲貌。
又【廣韻】於豈切【集韻】隱豈切,□衣上聲。
【廣韻】靉霼,不明貌。
【木華海賦】氣似天宵,靉靅雲布。
又【集韻】【韻會】倚亥切【正韻】依亥切,□愛上聲。
雲盛貌。
靊 【戌集中】【雨字部】 靊 【集韻】敷馮切,音灃。
靊霳。
詳前霳字註。
靋 【戌集中】【雨字部】 靋 【集韻】郞狄切,音歷。
霖靋,雨不止貌。
或省作□。
靐 【戌集中】【雨字部】 靐 【廣韻】皮證切【集韻】蒲應切,□音憑。
靐靐,雷聲。
□ 【卯集下】【斤字部】 □ 【篇韻】音獲。
斫也。
□ 【辰集上】【日字部】 □ 【篇海】他骨切,吞入聲。
入水又出貌。
靑 【戌集中】【青字部】 靑 〔古文〕□□□□寈【唐韻】【集韻】【韻會】□倉經切,音鶄。
【說文】東方色也。
【釋名】靑,生也。
象物之生時色也。
【書禹貢】厥土靑黎。
【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又神名。
【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又州名。
【書禹貢】海岱惟靑州。
又鳥名。
【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
【註】靑,靑雀,水鳥。
又木名。
【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
【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
又【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
出羅浮山記。
又果名。
靑子,橄欖也。
【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
又藥名。
【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漿,治眼疾。
一名楊梅靑。
【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爲石靑,淡者爲碧靑。
淮南子畢萬術雲:白靑,得鐵卽化爲銅。
又曾靑、綠靑、扁靑、綠膚靑,□詳【本草綱目】。
又【韻會】竹皮曰靑。
【後漢吳祐傳】殺靑□以寫經書。
【註】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又【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靑藤紙朱字,謂之靑詞。
又【李綽歲時紀】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複姓三氏,漢有靑烏子。
又有靑牛氏,靑陽氏。
又【集韻】【韻會】□子丁切。
與菁同。
【詩衞風】綠竹靑靑。
【傳】靑靑,茂盛貌。
【釋文】靑,子丁反。
本亦作菁。
又【小雅】其葉靑靑。
【釋文】靑,子零反。
考證:〔【荀子勸學篇】靑出於藍,而勝於藍。
〕謹照原文改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青 【戌集中】【青字部】 靑 〔古文〕□□□□寈【唐韻】【集韻】【韻會】□倉經切,音鶄。
【說文】東方色也。
【釋名】靑,生也。
象物之生時色也。
【書禹貢】厥土靑黎。
【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又神名。
【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又州名。
【書禹貢】海岱惟靑州。
又鳥名。
【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
【註】靑,靑雀,水鳥。
又木名。
【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
【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
又【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
出羅浮山記。
又果名。
靑子,橄欖也。
【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
又藥名。
【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漿,治眼疾。
一名楊梅靑。
【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爲石靑,淡者爲碧靑。
淮南子畢萬術雲:白靑,得鐵卽化爲銅。
又曾靑、綠靑、扁靑、綠膚靑,□詳【本草綱目】。
又【韻會】竹皮曰靑。
【後漢吳祐傳】殺靑□以寫經書。
【註】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又【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靑藤紙朱字,謂之靑詞。
又【李綽歲時紀】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複姓三氏,漢有靑烏子。
又有靑牛氏,靑陽氏。
又【集韻】【韻會】□子丁切。
與菁同。
【詩衞風】綠竹靑靑。
【傳】靑靑,茂盛貌。
【釋文】靑,子丁反。
本亦作菁。
又【小雅】其葉靑靑。
【釋文】靑,子零反。
考證:〔【荀子勸學篇】靑出於藍,而勝於藍。
〕謹照原文改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靓 【戌集中】【青字部】 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
【說文】召也。
又【玉篇】裝飾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靚莊刻飾。
【註】靚莊,粉白黛黑也。
【後漢南匈奴傳】豐容靚飾。
又【廣韻】古奉朝請,亦作此字。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
【集韻】召也。
又【集韻】一曰女容徐靚。
又與靜同。
【賈誼服鳥賦】澹乎若深淵之靚。
【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
【註】師古曰:靚,卽靜字。
韷 【戌集中】【音字部】 韷 【篇海】力虢切,音礐。
音聲煩鬧也。
靕 【戌集中】【青字部】 靕 【篇海】之人切,音眞。
太上作亳州老君□,張道忠添註:從一從止從主從月。
正者,眞也,一倂止爲正。
主者,注也,注月爲青。
青者,東方之色也,五方之首也,四正之初也。
正者,眞也。
人能行眞正,不染邪曲者,爲仙之基本也。
靖 【戌集中】【青字部】 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
【說文】立淨也。
又一曰細貌。
又【玉篇】謀也。
【書盤庚】自作弗靖。
【傳】靖,謀也。
【詩小雅】靖共爾位。
又【周頌】日靖四方。
又【廣韻】思也。
【揚子方言】靖,思也。
東齊海岱之閒曰靖。
又【廣韻】理也。
【詩小雅】俾予靖之。
【傳】靖,治也。
【左傳僖九年】君務靖亂,毋勤于行。
又【廣韻】和也。
【韻會】安也。
【詩周頌】肆其靖之。
【傳】靖,和也。
【箋】終能和安之。
又【諡法】柔德安衆曰靖,恭己鮮言曰靖,寬樂令終曰靖。
又姓。
【廣韻】齊靖郭君之後。
風俗通雲:單靖公之後。
又通作淸。
【書微子】自靖人自獻于先王。
【釋文】靖,馬本作淸。
謂潔也。
又【韻會】【正韻】□疾正切,穽去聲。
義同。
又【正韻】足也。
【未集中】【耳字部】【玉篇】古文聞字。
【虞世南孔子廟堂□】怡然動色,似簫韶之響。
【正字通】從釆。
釆,古辨字。
聲入耳能辨之也。
別作□,非。
餘詳八畫。
靗 【戌集中】【青字部】 靗 【集韻】癡貞切,音檉。
本作竀。
正視也。
又【廣韻】醜鄭切【集韻】醜正切,□音遉。
【廣韻】覗也。
【集韻】廉視也。
本亦作竀。
◎按玉篇作□,入先部。
集韻抽庚切,亦從先。
而癡貞醜正二切,廣韻集韻□作靗,遂分爲二字。
宜以玉篇爲正。
靘 【戌集中】【青字部】 靘 【唐韻】【集韻】□千定切,音掅。
【玉篇】靘,靑黑色也。
靜 【戌集中】【青字部】 靜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
【說文】審也。
從靑,爭聲。
【註】徐鍇曰:丹靑明審也。
又【增韻】動之對也。
【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又【書堯典】靜言庸違。
【傳】靜,謀也。
又【詩邶風】靜言思之。
【傳】靜,安也。
又【鄭風】琴瑟在禦,莫不靜好。
又【詩邶風】靜女其姝。
【傳】靜,貞靜也。
又【廣韻】息也。
【禮月令】百官靜事毋□。
又【韻會】澄也。
又【廣韻】和也。
又【韻會】通作靖。
亦通作靚。
亦通作竫。
又【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
義同。
【前漢揚雄傳】京師爲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又【詩大雅】籩豆靜嘉。
【箋】潔淸而美。
【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
淸靜皆可讀去聲。
◎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
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
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雲,顏註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
解嘲雲,爰淸爰靜,遊神之庭。
卽音才性切,如何與庭葉,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
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葉千廷切,音淸。
【六韜】秋道斂,萬物盈。
冬道藏,萬物靜。
靚 【戌集中】【青字部】 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
【說文】召也。
又【玉篇】裝飾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靚莊刻飾。
【註】靚莊,粉白黛黑也。
【後漢南匈奴傳】豐容靚飾。
又【廣韻】古奉朝請,亦作此字。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
【集韻】召也。
又【集韻】一曰女容徐靚。
又與靜同。
【賈誼服鳥賦】澹乎若深淵之靚。
【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
【註】師古曰:靚,卽靜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果羽切,音矩。
□簍,規車輞則也。
靛 【戌集中】【青字部】 靛 【集韻】堂練切,音電。
以藍染也。
【本草綱目】藍質浮水面者爲靛花。
靜 【戌集中】【青字部】 靜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
【說文】審也。
從靑,爭聲。
【註】徐鍇曰:丹靑明審也。
又【增韻】動之對也。
【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又【書堯典】靜言庸違。
【傳】靜,謀也。
又【詩邶風】靜言思之。
【傳】靜,安也。
又【鄭風】琴瑟在禦,莫不靜好。
又【詩邶風】靜女其姝。
【傳】靜,貞靜也。
又【廣韻】息也。
【禮月令】百官靜事毋□。
又【韻會】澄也。
又【廣韻】和也。
又【韻會】通作靖。
亦通作靚。
亦通作竫。
又【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
義同。
【前漢揚雄傳】京師爲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又【詩大雅】籩豆靜嘉。
【箋】潔淸而美。
【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
淸靜皆可讀去聲。
◎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
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
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雲,顏註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
解嘲雲,爰淸爰靜,遊神之庭。
卽音才性切,如何與庭葉,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
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葉千廷切,音淸。
【六韜】秋道斂,萬物盈。
冬道藏,萬物靜。
靝 【戌集中】【青字部】 靝 【篇海】與天同。
出道書。
非 【戌集中】【非字部】【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
【說文】違也。
從飛下翄,取其相背。
【玉篇】不是也。
【書說命】無恥過作非。
【易繫辭】辨是與非。
又【玉篇】下也。
又【玉篇】隱也。
又【增韻】訾也。
【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又【玉篇】責也。
【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又山名。
【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又姓。
【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
【集韻】本作誹。
謗也。
【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
【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又【鼂錯傳】非謗不治。
【註】非,讀曰誹。
又【韻會】方未切,音沸。
本作誹。
義同。
靟 【戌集中】【非字部】 靟 【集韻】匪微切,音非。
細毛爲靟。
又【玉篇】紛也。
◎按靟字音義□與同。
當卽字之省。
靠 【戌集中】【非字部】 靠 【唐韻】苦到切【集韻】口到切,□音犒。
【說文】相違也。
從非告聲。
【集韻】或作搞。
又【正字通】今俗依附曰倚靠。
又【集韻】【類篇】□枯沃切,音酷。
義同。
又【集韻】姑沃切,音牿。
相連也。
或書作□。
靡 【戌集中】【非字部】 靡 〔古文〕□【唐韻】文彼切【廣韻】文被切【集韻】母被切【韻會】母彼切,□音骳。
【說文】披靡也。
【廣韻】偃也。
【左傳莊十年】望其旗靡。
【史記項羽紀】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註】正義曰:靡,言精體低垂。
又【玉篇】侈靡,奢侈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
【註】靡,謂侈靡也。
【禮檀弓】若是其靡也。
【戰國策】專淫逸侈靡。
又【揚子方言】私小也。
秦晉曰靡。
【註】靡,細好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靡曼美色於後。
【註】張揖曰:靡,細也。
又【爾雅釋言】靡,無也。
【書鹹有一德】命靡常。
【詩邶風】靡日不思。
【揚雄解嘲】胥靡爲宰。
【註】張晏曰:靡,無也。
言相師以無爲作宰者也。
又【玉篇】罪累也。
【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
【傳】封,大也。
靡,累也。
【疏】奢侈淫靡,是罪累也。
又【書畢命】商俗靡靡。
【疏】韓宣子稱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
靡靡者,相隨順之意。
【史記淮隂侯傳】燕從風而靡。
又【儒林傳】靡然鄕風。
又【史記殷本紀】說爲胥靡。
【註】靡,隨也。
古者相隨坐,輕□之名。
又【詩王風】行邁靡靡。
【傳】靡靡,猶遲遲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敞望靡徙。
【註】靡徙,失正也。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登降施靡。
【註】施靡,猶連延。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玓瓅江靡。
【註】靡,崖也。
又胥靡,周地。
見【左傳定六年】。
又【禮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
【註】靡草,薺葶藶之屬。
又【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麋。
分也。
【易中孚】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註】靡,散也。
分散而共之。
【集韻】通作縻。
又【揚子方言】靡,滅也。
【孟子】靡爛其民而戰之。
【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靡□。
又【越語】靡王躬身。
【註】靡,損也。
【戰國策】寡人屈於內,而四國靡於外。
【荀子君道篇】無靡費之用。
又與□通。
【揚雄反離騷】精瓊靡與秋菊。
◎按離騷本作□。
又【集韻】眉波切,音摩。
散也。
又【左傳成二年】師至於靡筓之下。
【註】山名。
【釋文】靡,如字,又音摩。
又【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
【荀子性惡篇】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
【註】磨,切也。
【史記淮南王衡山王傳贊】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也。
又【集韻】莫加切,音麻。
收麻,縣名,在益州,外靡藥草所出。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收麻縣。
【註】李奇曰:靡音麻,卽升麻,殺毒藥所出也。
又【集韻】【韻會】□縻詖切,音媚。
【集韻】偃也,曳也,散也。
【前漢郊祀歌】衆嫭□綽奇麗,顔如荼兆逐靡。
又【揚雄甘泉賦】今朝廷純仁,遵道顯義。
幷包書林,聖風雲靡。
【註】師古曰:靡,□武義反。
考證:〔【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靡蓋。
〕謹照原文靡蓋改靡□。
面 【戌集中】【面字部】 面 【唐韻】【集韻】【韻會】□彌箭切,音偭。
【說文】本作□,顏前也。
從□,象人面形。
【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又見也。
【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
【儀禮聘禮】□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
【註】面,亦見也。
【周禮秋官司儀】私面。
【註】私覿也。
又向也。
【書周官】不學牆面。
【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又【玉藻】唯君面尊。
【註】面,猶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又【廣韻】前也。
【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
【註】面,前也。
又【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
【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
【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
【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
【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又【韻會】相背曰面。
【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
【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
【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
面謂背之,不面向也。
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又【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
【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
亦曰屛面。
考證:〔【說文】本作□,顏前也。
從自〕謹照原文自改□。
【醜集上】【口字部】【正字通】俗吝字。
【未集下】【肉字部】【玉篇】陟於切【廣韻】陟魚切。
□與豬同。
【正字通】同肚。
俗讀肚若睹,故從者作。
訓同豬,誤。
靥 【戌集中】【面字部】 靨 【唐韻】於協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音魘。
【說文】姿也。
從面,厭聲。
【玉篇】淮南子說林訓,靨輔在頰前則好。
◎按淮南子今本作□。
詳字註。
【廣韻】面上靨子。
【集韻】頰輔也。
【楚辭大招】靨輔奇牙,宜笑嘕隻。
【集韻】或省作□。
又【集韻】於琰切,厭上聲。
面黑子。
又一曰也。
靦 【戌集中】【面字部】 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腆。
【說文】面見也。
從面見,見亦聲。
【詩小雅】有靦面目。
【爾雅釋言】靦,姡也。
【註】面姡然。
【越語】餘雖靦然而人面哉。
【註】靦,面目之貌。
又【玉篇】慙貌。
【廣韻】面慙。
【說文】或作□。
【玉篇】同□□。
靧 【戌集中】【面字部】 靧 【廣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音悔。
【玉篇】洗面也。
與頮同。
【集韻】本作沬。
灑面也。
【禮內則】面垢燂潘淸靧。
又【玉藻】沐稷而靧梁。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篇韻】音國。
靨 【戌集中】【面字部】 靨 【唐韻】於協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音魘。
【說文】姿也。
從面,厭聲。
【玉篇】淮南子說林訓,靨輔在頰前則好。
◎按淮南子今本作□。
詳字註。
【廣韻】面上靨子。
【集韻】頰輔也。
【楚辭大招】靨輔奇牙,宜笑嘕隻。
【集韻】或省作□。
又【集韻】於琰切,厭上聲。
面黑子。
又一曰也。
【辰集中】【木字部】同植。
【說文】植重文。
革 【戌集中】【革字部】 革 〔古文〕□【唐韻】古覈切【集韻】【韻會】各核切,□音隔。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
革更之。
【註】徐鍇曰:皮去其毛,染而瑩之曰革。
【韻會】皮熟曰韋,生曰革。
呂氏曰:革者,去毛而未爲韋者也。
【書禹貢】齒革羽毛。
【傳】犀皮。
【詩召南】羔羊之革。
【傳】革,猶皮也。
【疏】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對文言之異,散文則皮革通。
【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
【疏】革須治用功深,故冬斂之。
又【正字通】人與獸皆曰革。
【禮禮運】膚革充盈。
【註】革,卽膚內厚皮也。
又【禮明堂位】革車千乗。
【註】革車,兵車也。
【周禮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
【註】革,革甲也。
又【玉篇】攺也。
【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
【書堯典】鳥獸希革。
【傳】革,攺也。
【疏】毛羽希少攺易。
【洪範】金曰從革。
【傳】金可以攺更。
【管子山權數】丁氏歸革築室。
【註】革,更也。
又【爾雅釋器】轡首謂之革。
【詩小雅】鞗革沖沖。
【傳】鞗,轡也。
革,轡首也。
【疏】馬轡所靶之外,有餘而垂者,謂之革。
又【詩小雅】如鳥斯革。
【傳】革,翼也。
【箋】如鳥夏暑希革張其翼時。
【釋文】革,如字。
韓詩作勒,雲翅也。
又軍禮曰兵革。
【禮中庸】袵金革。
【註】革,甲冑之屬。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註】革,鼓鼗也。
又【揚子方言】革,老也。
南楚江湘之閒代語也。
又姓。
【廣韻】漢功臣表有煑棗侯革朱。
又【集韻】訖力切,音殛。
本作。
急也。
【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
【註】革,急也。
【釋文】紀力切。
又【集韻】竭億切。
音極。
義同。
【禮檀弓釋文】又音極。
【集韻】或作亟。
考證:〔【說文】獸皮治去其毛。
革更之象。
〕謹照原文省象字。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畎迥切,音□。
足幾也。
一曰篋也。
又【類篇】舉影切,音景。
警枕也。
又【集韻】庾頃切,音潁。
木名。
一曰錐柄。
一曰刀鐶。
【寅集上】【宀字部】【篇海類編】與寯同。
靪 【戌集中】【革字部】 靪 【唐韻】【集韻】□當經切,音丁。
【說文】補履下也。
從革丁聲。
又【廣韻】【集韻】□都挺切,音頂。
義同。
【集韻】《博雅》補也。
又【集韻】待鼎切,音挺。
又丁計切,音帝。
又丁定切,音釘。
義□同。
【集韻】亦作。
【子集下】【匚字部】【篇海】須兗切,音選。
器也。
靫 【戌集中】【革字部】 靫 【廣韻】楚佳切【集韻】【韻會】初佳切【正韻】初皆切,□音釵。
【玉篇】箭室也。
【埤蒼】鞲靫,箭室。
又【廣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音叉。
又【五音集韻】初刮切,音。
義□同。
靬 【戌集中】【革字部】 靬 【廣韻】【集韻】□居言切,音犍。
【說文】乾革也。
又【說文】武威有麗靬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看。
義同。
又【集韻】弓衣也。
又【廣韻】【集韻】□居閑切,音閒。
【廣韻】黎靬,國名。
在西域。
【前漢西域傳】以大鳥卵及黎靬眩人獻于漢。
又【集韻】渠焉切,音虔。
驪靬,縣名。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驪靬縣。
【註】李奇曰:音遲虔。
又【唐韻】苦旰切【集韻】墟旰切,□音侃。
【玉篇】盛矢器,著弓衣。
又【集韻】侯旰切,音翰。
馬被具。
靭 【戌集中】【革字部】 靭 【集韻】而振切,音刃。
本作肕。
堅柔也。
亦作韌。
互詳韋部韌字註。
靮 【戌集中】【革字部】 靮 【唐韻】都歷切【集韻】【韻會】丁歷切,□音的。
【說文】馬羈也。
【玉篇】所以繫制馬。
【集韻】繮也。
【禮檀弓】執羈靮而從。
【註】靮,靷也。
靲 【戌集中】【革字部】 靲 【唐韻】巨今切【集韻】渠金切,□音琴。
【說文】鞮也。
【玉篇】靲鞻也。
【廣韻】靲鞻,四夷樂也。
又【集韻】居吟切,音今。
又其淹切,音箝。
義□同。
又巨禁切,音□。
鞮帶也,束物韋也。
又其闇切。
竹也。
【儀禮士喪禮】幂用疏布,久之繫用靲。
【註】竹也。
靳 【戌集中】【革字部】 靳 【唐韻】居近切【集韻】【韻會】居焮切,□音。
【說文】當膺也。
【註】徐鍇曰:靳,固也。
靳制其行也。
【左傳定九年】吾從子,如驂之靳。
【註】靳,車中馬也。
【疏】靳是當胷之皮也。
驂馬之首當服馬之胷,胷上有靳。
又【集韻】吝也。
【左傳莊十一年】宋公靳之。
【註】戲而相愧曰靳。
【疏】服虔雲:恥而惡之曰靳。
又【孔叢子唐言篇】靳,取也。
又姓。
【廣韻】楚有大夫靳尙。
□ 【辰集上】【日字部】 □ 【篇韻】音低。
日下也。
□ 【辰集上】【日字部】 □ 【正字通】古文智字。
○按《說文》智作□,從白,在白部。
從日,非。
考證:〔按說文智作□,從白,在矢部。
〕謹按說文□在白部。
矢改白。
靴 【戌集中】【革字部】 靴 【集韻】呼□切,音□。
【說文】鞮屬。
【玉篇】靸也。
亦履也。
【隋書禮儀志】惟褶服以靴。
靴,履也。
取便於事,施於戎服。
【廣韻】本作鞾。
【集韻】亦作□□屨。
靵 【戌集中】【革字部】 靵 【篇海】同紐。
【龍龕】同靾。
靶 【戌集中】【革字部】 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必駕切,音灞。
【說文】轡革也。
【爾雅釋器】轡首謂之革。
【註】轡靶革。
【疏】字林雲:靶,轡革也。
又【爾雅釋器】輿革前謂之鞎。
【註】以韋靶車軾。
【疏】靶,謂鞔也。
靷 【戌集中】【革字部】 靷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羊晉切,音酳。
【說文】引軸也。
【集韻】駕牛具。
在胷曰靷。
【詩秦風】隂靷鋈續。
【傳】所以引也。
【釋文】沈雲:靷,舊本皆作靳。
【左傳哀二年】我兩靷將絕,吾能止之。
【疏】古之駕四馬者,服馬夾轅,其頸負軛,兩驂在旁,挽靷助之。
《說文》雲靷,引軸也。
《僖二十八年》註雲在胷曰靷。
然則此皮約馬胷而引車軸也。
【釋文】靷,以刃切。
又【唐韻】餘忍切【集韻】以刃切,□音引。
又【集韻】丈忍切,音紖。
義□同。
靸 【戌集中】【革字部】 靸 【唐韻】蘇合切【集韻】息合切【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
【說文】小兒履也。
【玉篇】履也。
【釋名】靸,韋履深頭者之名也。
靸,襲也,以其深襲覆足也。
【譚子化書序】杖靸而去。
又【集韻】息入切,音□。
義同。
【集韻】亦作鞈□。
随 【戌集中】【阜字部】 隨 〔古文〕□遀追【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隋。
【廣韻】從也,順也。
【書禹貢】隨山刊木。
【易□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詩大雅】無縱詭隨。
【傳】詭,人之善。
隨,人之惡者。
又易卦名。
又【易鹹卦】鹹其股,執其隨往吝。
【註】隨,謂趾也。
【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
【註】距隨者,物橫畫也。
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地名。
【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
【註】隨,晉地。
又國名。
漢爲縣。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
【註】隨國,今義陽隨縣。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
【註】故厲國也。
【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
【正韻】亦作隋。
詳前隋字註。
又西隨,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又沙隨,地名。
【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
【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又姓。
【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
【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
【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
【註】墨翟弟子。
又【正韻】亦作遺。
【詩小雅】莫肯下遺。
【箋】遺,讀曰隨。
【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義也。
又【集韻】古通追。
【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
【註】追,與隨通。
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
【論語】季隨,季騧。
【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
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
【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
【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
【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
【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
樂我純德,騰躍相隨。
【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又【史記天官書】前列直鬥口三星,隨北端兌。
【註】索隱曰:隨,他果反。
又與橢通。
【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
【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
【正字通】俗作随。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渠尤切,音求。
山名。
隐 【戌集中】【阜字部】 隱 〔古文〕□□【唐韻】【正韻】於謹切【集韻】【韻會】倚謹切,□音櫽。
【爾雅釋詁】隱,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易乾卦】龍德而隱者也。
又【禮禮運】大道旣隱。
【註】隱猶去也。
又【說文】蔽也。
【玉篇】匿也。
【論語】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
【禮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
【魯語】□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
又【廣韻】私也。
【論語】吾無隱乎爾。
【疏】孔子敎人無所隱惜。
又【玉篇】不見也。
【易繫辭】巽稱而隱。
【註】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
【史記韓安國傳】壷遂之深中隱厚。
又【禮曲禮】不以隱疾。
【註】隱疾,衣中之疾也。
又【史記秦始皇紀】隱宮徒□者,七十餘萬人。
【註】宮□,一百日隱於隂室養之,故曰隱宮。
又【史記滑稽傳】齊威王之時喜隱。
【前漢藝文志】隱書十八篇。
【註】《劉向別錄》雲:隱書者,疑其言以相問,對者以慮思之,可以無不喩。
又【禮玉藻】隱辟而後屨。
【註】隱辟,俛逡巡而退著屨也。
又【爾雅釋言】隱,占也。
【註】隱度。
【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兇,必先隱度。
【禮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
【註】隱,意也,思也。
【後漢安帝紀】隱親悉心,勿取浮華。
【註】皆隱審盡心,勿取浮華不實者。
又【揚子方言】隱,定也。
又【玉篇】安也。
又痛也。
【詩邶風】如有隱憂。
【傳】痛也。
【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
稽顙,隱之甚也。
【孟子】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又】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前漢韓安國傳】此仁人之所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隱民皆取食焉。
【註】隱約窮困。
又【定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
【註】隱,憂約也。
【荀子儒效篇】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
【註】隱隱,憂戚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湛湛隱隱。
【註】隱隱,盛貌。
又【前漢郊祀歌】休嘉砰隱溢四方。
【註】砰隱,盛意。
又【左傳襄二十三年】踰隱而待之。
【註】隱,短牆也。
又【諡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
又姓。
【吳志】有廷尉左監隱蕃。
又【爾雅釋草】蒡,隱蔥。
【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蔥,藏以爲葅。
又【廣韻】【集韻】□於靳切,音檼。
【廣韻】隈隱之貌。
又【孟子】隱幾而臥。
【註】隱,倚也。
於靳反。
又【集韻】築也。
【前漢賈山傳】厚築其外,隱以金椎。
又【集韻】於刃切,駰去聲。
【禮檀弓】旣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
【註】隱,據也。
封可手據,謂高四尺所。
【釋文】隱,於刃反。
【集韻】俗作□隐。
考證:〔【後漢安帝紀】隱視幽心,勿取浮華。
〕謹照原文隱視改隱親。
幽心改悉心。
〔【定二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
〕謹照原文二年改三年。
〔【襄二十三年】隃隱而待之。
〕謹照原文隃隱改踰隱。
〔【爾雅釋草】蒡,隱蔥。
【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蔥〕謹照原文兩蔥字□改蔥。
隑 【戌集中】【阜字部】 隑 【集韻】柯開切,音該。
【玉篇】梯也。
【揚子方言】隑,陭也。
【註】江南人呼梯爲隑,所以隑物而登者也。
又【揚子方言】隑企,立也。
東齊海岱北燕之郊,委痿謂之隑企。
【註】腳躄不能行也。
又【廣韻】五來切【集韻】魚開切,□音獃。
【廣韻】企立也。
又【博雅】修長也。
又【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祁。
本作崎。
曲岸也。
亦作碕埼。
【史記司馬相如傳】臨曲江之隑州。
【註】隑,長也。
索隱曰:隑音祁。
卽碕字,謂曲岸頭也。
又【集韻】魚衣切,音沂。
又【類篇】五亥切,音愷。
義□同。
又【集韻】巨代切。
【玉篇】梯也。
【博雅】陭也。
又【集韻】【類篇】□口漑切,音慨。
又【集韻】戸代切,音瀣。
義□同。
隒 【戌集中】【阜字部】 隒 【唐韻】【集韻】【正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音噞。
【說文】厓也。
【爾雅釋山】重甗隒。
【註】山形如累兩甗。
甗,甑也。
山形狀似之,因以名雲。
【疏】孫炎雲:崖有重岸也。
又【釋畜疏】善陞甗者,登山隒也。
【詩王風在河之漘傳】漘,水隒也。
【疏】隒是山岸,漘是水岸,故雲水隒。
【郭璞江賦】厓隒爲之泐嵃,碕嶺爲之嵒崿。
又【玉篇】方也。
又【集韻】丘檢切,音嵰。
又力冉切,音斂。
義□同。
隓 【戌集中】【阜字部】 隓 【唐韻】許規切【集韻】翾規切,□音。
【說文】敗城阜曰隓。
【徐曰】俗作隳,非。
【玉篇】廢也,毀也,損也。
【揚子方言】攋隓,壞也。
【說文】篆作□。
【玉篇】亦作墮。
【集韻】又同□。
又【集韻】杜果切,音妥。
與陊同。
詳前陊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韻會】與綦同。
隔 【戌集中】【阜字部】 隔 【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音膈。
【說文】障也。
【玉篇】塞也。
【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
【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
又通作鬲。
【荀子大略篇】鬲如也。
【註】謂鬲絕於上。
【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
【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
又【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
又【韻會小補】葉訖得切,音祴。
【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
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
○按正字通引柳賦雲,質韻音屹,固非。
而韻會小補葉訖得切,亦謬。
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葉執,不當作訖得切。
又與融通。
【史記秦始皇紀】昭隔內外,靡不淸淨,施於後嗣。
【註】隔,一作融。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篇韻】音仍。
隕 【戌集中】【阜字部】 隕 【唐韻】于敏切【集韻】【韻會】【正韻】羽敏切,□音殞。
【說文】從高下也。
【爾雅釋詁】隕,墜也。
【又】隕,磒落也。
【註】磒,猶隕也。
方俗語有輕重耳。
【書湯誥】慄慄危懼,若將隕于深淵。
【易姤卦】有隕自天。
【春秋莊七年】夜中星隕如雨。
【公羊傳】作霣。
又【禮儒行】不隕穫於貧賤。
【註】隕穫,困迫失志之貌也。
又同殞。
【左傳襄三十二年】巢隕諸樊。
又【集韻】王問切,音運。
義同。
又【詩小雅】心之憂矣,涕旣隕之。
【釋文】音蘊。
又【集韻】于倫切,音筠。
義同。
【詩衞風】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註】隕葉于貧反。
又【集韻】王權切,音圓。
均也。
【詩商頌】幅隕旣長。
【傳】隕,均也。
【箋】隕,當爲圓。
圓謂周也。
隖 【戌集中】【阜字部】 隖 〔古文〕□【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於五切,□音鄔。
【說文】小障也。
【唐韻】村隖也。
與塢同。
又【說文】一曰庳城。
【廣韻】壁壘也。
【後漢董卓傳】卓築萬歲隖,積金穀,爲三十年儲。
又【集韻】烏故切,音惡。
障也。
或作埡。
隗 【戌集中】【阜字部】 隗 【唐韻】【正韻】午罪切【集韻】【韻會】五賄切,□音頠。
【說文】陮隗也。
【玉篇】高也。
【揚雄甘泉賦】□隗虖其相嬰。
【註】□隗,猶崔嵬也。
又國名。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楚人滅隗,以隗子歸。
【鄭語】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
又姓。
【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
【註】隗姓。
又【僖二十四年】昭公奔齊,王復之。
又通于隗氏。
【註】隗氏,狄後。
【周語】翟隗,姓也。
【史記秦始皇紀】丞相隗林。
【註】隗,姓。
林,名。
又【集韻】吾回切【韻會】魚回切,□音桅。
【集韻】高貌。
又人名。
【戰國策】欲將報讎,故往見郭隗。
【李白詩】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
又【集韻】【類篇】□俱爲切,音龜。
【集韻】山名。
【字彙】大隗,山名。
○按莊子徐無鬼篇: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
具茨旣爲山,則大隗必非山也。
隘 【戌集中】【阜字部】 隘 【唐韻】【集韻】【正韻】烏懈切【韻會】幺解切,□音。
【左傳僖二十二年】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
【戰國策】塞黽隘。
又【說文】□也。
【玉篇】急也,陝也。
【詩大雅】誕置之隘巷。
【禮禮器】君子以爲隘矣。
【戰國策】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
【荀子王霸篇】生民則緻貧隘。
又【正韻】乙革切。
與阨阸□同。
【戰國策】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
【又】寡人之所以閉關不通使者,爲中山之獨與燕趙爲王,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
【註】隘,亦不通也。
讀作阨。
又葉於旣切,衣去聲。
【謝莊宋孝武帝文】芝蓋迫軨,上驤眷轡。
萬肅其北□,靈阿具其深隘。
又葉伊昔切,音益。
【屈原離騷】惟黨人之偸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說文】籀作□。
【玉篇】本作阸。
【集韻】或作阨。
【篇海】一作□。
隙 【戌集中】【阜字部】 隙 〔古文〕隟【唐韻】綺戟切【集韻】【韻會】【正韻】乞逆切,□音綌。
【說文】壁際孔也。
【玉篇】穿穴也,裂也。
【禮三年問】若駟之過隙然。
【釋文】隙,本又作卻。
【左傳昭元年】牆之隙壞。
【孟子】鑽穴隙相窺。
【史記貨殖傳】秦文孝繆居雍隙。
【註】隙者,閒孔也。
地居隴蜀之閒要路,故曰隙。
又【玉篇】閒也。
【左傳隱五年】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註】隙,閒也。
又【廣韻】怨也。
【史記樊噲傳】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又【前漢匈奴傳贊】遭王莽始開邊隙。
又【前漢地理志】北隙烏丸夫餘。
【註】隙,際也。
又【唐韻正】古音綺略反,義同。
又【唐韻正】古音綺路反。
【韓非子亡徵篇】木之折也,必通蠹。
牆之壞也,必通隙。
【說苑建本篇】枯魚銜索,幾何不蠹。
二親之壽,忽如過隙。
○按玉篇、廣韻、韻會、正韻諸書皆作□,故字彙載入十一畫內。
惟說文作隙,集韻、類篇因之。
正譌,□從二小,中從日,景也,會意。
作□,非。
故正字通收入十畫內。
應從正字通。
【集韻】同。
亦作□□。
【篇海】譌作□。
隚 【戌集中】【阜字部】 隚 【廣韻】【集韻】□徒郞切,音唐。
【廣韻】殿基。
【玉篇】亦作堂。
際 【戌集中】【阜字部】 際 【唐韻】【集韻】【韻會】□子例切,音祭。
【說文】壁會也。
【玉篇】合也。
【廣韻】會也。
【易泰卦】天地際也。
【坎卦】剛柔際也。
【前漢翼奉傳】詩有五際。
【註】詩內傳曰:五際,卯酉午戌亥也。
隂陽終始際會之歲,於此則有攺變之政也。
又【爾雅釋詁】際接翜,捷也。
【註】捷謂相接續也。
【疏】際者,相會之捷也。
【小爾雅】際,接也。
又交際。
【孟子】萬章曰:敢問交際何心也。
【莊子徐無鬼】仁義之士貴際。
【唐書房琯傳】不諧際人事。
又【玉篇】方也。
【廣韻】邊也,畔也。
【易豐卦】天際翔也。
【莊子知北遊】物物者,與物無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也。
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
又葉子悉切,音卽。
【黃庭經】三明出華生死際,父曰泥丸母雌一。
又葉子結切,音卩。
【王筠詩】神芝耀七明,山蒲含九節。
日軒若迴駕,相待靑雲際。
障 【戌集中】【阜字部】 障 【唐韻】【集韻】【韻會】□之亮切,音嶂。
【爾雅釋言】障,畛也。
【註】謂壅障。
【說文】隔也。
【廣韻】界也。
【禮月令】毋有障塞。
【左傳昭元年】障大澤。
【註】陂障之。
又【釋名】障,衞也。
【左傳定十三年】且成孟氏之保障也。
又【史記秦始皇紀】築亭障以逐戎人。
又【張湯傳】居一障閒。
【註】障,謂塞上要險之處。
別築城,置吏士守之。
又【廣韻】步障也。
王君夫作絲布步障三十裡,石崇作錦障五十裡,以敵之。
又【廣韻】【集韻】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璋。
義同。
◎按經傳釋文凡障字,平去二音皆可讀。
又【廣韻】丘山頂上平。
通作章。
【爾雅釋山】上正章。
【疏】正,猶平也。
言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左傳昭十九年】齊高發帥師伐莒,莒子奔紀障。
【註】紀障,莒邑。
又【正韻】障泥,鞍飾。
亦作□。
【集韻】本作墇。
或作。
通作鄣。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音蜀。
【玉篇】木名,似柳,大葉而赤。
隝 【戌集中】【阜字部】 隝 【集韻】覩老切,音擣。
【司馬相如上林賦】阜陵別隝。
【註】隝,水中山也。
【玉篇】今作島。
亦作隯。
【集韻】亦作嶹。
又【集韻】丁了切,音鳥。
義同。
又同鴟。
【後漢循吏傳】仇覽爲蒲亭長,鄕邑爲之諺曰:父母何在,在我庭。
化我隝梟,哺所生。
【註】隝梟,卽鴟梟也。
又葉當口切,音鬥。
【前漢敘傳】橫雖雄才,伏於海隝。
沐浴屍鄕,北面奉首。
又葉都木切,音篤。
【司馬相如上林賦】振溪通谷,蹇產溝瀆。
□呀豁閕,阜陵別隝。
○按正字通又見鳥部,重出,應刪。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阜陵別隝。
〕謹照原文子虛賦改上林賦。
〔【上林賦】□呀豁聞,阜陵別隝。
〕謹照原文豁聞改豁閕。
隢 【戌集中】【阜字部】 隢 【集韻】爾紹切,音遶。
【玉篇】地名。
隣 【戌集中】【阜字部】 隣 【廣韻】俗鄰字。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竹例切【集韻】丁計切,□音帝。
與腣同。
【集韻】腣胿胅腹。
又【廣韻】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息淩切。
【類篇】枲繒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胡頂切【集韻】下頂切,□音婞。
【說文】直也。
【玉篇】同緈。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韻會】□直涉切。
同。
薄切肉也。
【玉篇】腥也。
【韻會】爚也。
一曰生熟半也。
【博雅】,爚也。
【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註】爓,或爲。
又【廣韻】【集韻】□直立切,音蟄。
義同。
隤 【戌集中】【阜字部】 隤 【唐韻】杜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回切,□音魋。
【說文】下隊也。
【玉篇】壞隊下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隤牆塡□。
【前漢食貨志】因隤其土,以附苗根。
【註】隤謂下之也。
又【蘇武傳】士衆滅兮名已隤。
又【揚雄河東賦】發祥隤祉。
【註】隤,降也。
又【詩周南】我馬虺隤。
亦作穨。
【爾雅釋詁】虺穨,病也。
又【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崔隤。
【註】崔隤猶言蹉□也。
又【易繫辭】夫坤隤然,示人□矣。
【註】隤,柔貌。
又【禮曲禮】凡遺人弓者。
【註】弓有往來體,皆欲令其下曲,隤然順也。
【釋文】隤,本又作頹。
【禮檀弓】頹乎其順也。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隤。
【註】在修武縣北。
【後漢郡國志】河內郡修武有隤城。
又【左傳成十六年】公出于壞隤。
【註】魯邑。
又【韻會小補】湯過切,音惰。
通作穨。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則必穨爾如委矣。
【釋文】穨,如字,李讀湯過反。
【玉篇】或作頹墤。
【篇海】本作□。
隥 【戌集中】【阜字部】 隥 【唐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音凳。
【說文】仰也。
又【玉篇】險阪也。
【□天子傳】乃絕隃之關隥。
【又】天子南還,升於長松之隥。
又【廣韻】梯隥。
【玉篇】或作蹬。
【集韻】同嶝磴。
隦 【戌集中】【阜字部】 隦 【篇海】普米切,音。
隦堄,女牆也。
又【篇海】避支切,音□。
義同。
◎按說文本作陴倪,亦作俾倪,有平聲三音而無上聲。
惟集韻作□堄。
□,蔔禮切。
篇海隦作普米切,當與□同。
其避支切一音,則與陴同也。
隧 【戌集中】【阜字部】 隧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遂。
【玉篇】墓道也。
【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隧而相見。
【註】隧,若今延道。
又【僖二十五年】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請隧弗許。
【註】闕地通路曰隧。
【周禮春官冢人】及竁以度爲丘隧。
【註】隧,羨道也。
又道也。
【詩大雅】大風有隧。
【禮曲禮】出入不當門隧。
【魯語】具舟除隧。
【前漢匈奴傳】起亭隧。
【註】隧,謂開小道而行,避敵鈔□也。
又【左傳襄七年】叔仲昭伯爲隧正。
【註】隧正,主役徒。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于上之攠,謂之隧。
【註】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又草名。
【爾雅釋草】出隧,蘧蔬。
【疏】菌類也。
一名出隧,一名蘧蔬。
又【正字通】高麗國左有大穴,曰神隧。
又地名。
【戰國策】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幹隧之敗也。
【註】幹隧,吳地。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閒國武隧縣。
又轉也,回也。
【莊子天下篇】若磨石之隧。
【註】隧,音遂,回也。
又【集韻】直類切,音懟。
落也。
與墜同。
【荀子儒效篇】至共頭而山隧。
【班固幽通賦】眷峻谷曰勿隧。
【註】可以免於顚隧。
【前漢王莽傳】不隧如髮。
又【集韻】雖遂切,音粹。
與邃同。
深遠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參分車廣,去一以爲隧。
【註】鄭司農雲:隧謂車輿深也,讀如鑽燧攺火之燧。
康成謂:讀如邃宇之邃。
又【集韻】杜罪切,音□。
【左傳襄二十五年】當□隧者,井堙木刊。
【註】隧,徑也。
徐邈讀上聲。
【廣韻】俗作璲。
考證:〔【班固幽通賦】養峻谷曰勿隧。
〕謹照原文養改眷。
隨 【戌集中】【阜字部】 隨 〔古文〕□遀追【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隋。
【廣韻】從也,順也。
【書禹貢】隨山刊木。
【易□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詩大雅】無縱詭隨。
【傳】詭,人之善。
隨,人之惡者。
又易卦名。
又【易鹹卦】鹹其股,執其隨往吝。
【註】隨,謂趾也。
【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
【註】距隨者,物橫畫也。
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地名。
【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
【註】隨,晉地。
又國名。
漢爲縣。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
【註】隨國,今義陽隨縣。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
【註】故厲國也。
【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
【正韻】亦作隋。
詳前隋字註。
又西隨,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又沙隨,地名。
【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
【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又姓。
【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
【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
【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
【註】墨翟弟子。
又【正韻】亦作遺。
【詩小雅】莫肯下遺。
【箋】遺,讀曰隨。
【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義也。
又【集韻】古通追。
【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
【註】追,與隨通。
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
【論語】季隨,季騧。
【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
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
【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
【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
【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
【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
樂我純德,騰躍相隨。
【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又【史記天官書】
【玉篇】今作魄。
【書武成旁死魄釋文】魄,普白反。
【說文】作霸,匹革反。
【前漢律歷志】四月已醜朔死霸。
死霸,朔也。
生霸,望也。
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旣旁生霸。
【師古曰】霸,古與魄同。
【韻會補】歐陽曰:俗從西作覇,非。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必駕切,音灞。
【玉篇】霸王也。
【孟子】以力假人者霸。
【禮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
【註】共工氏無錄而王,謂之霸。
【左傳成二年】五伯之霸也。
【註】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韋,周伯齊桓、晉文。
或曰齊桓、晉文、宋襄、秦□、楚莊。
【疏】伯者,長也。
言爲諸侯之長也。
鄭康成雲: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敎,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
【史記項羽紀】項羽自立爲西楚霸王。
○按毛氏曰:五伯之伯讀曰霸。
伯者,取牧伯長諸侯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相溷,故借用霸字以別之。
又周伯琦曰:今俗以爲王霸字,而月霸乃用□字,非本義。
王霸當借用伯字,月魄當用霸字,其義始正。
又【集韻】一曰月始生也。
又州名。
【韻會】秦上谷郡地,唐置霸州,五代周攺莫州。
又霸陵,漢縣名,屬京兆尹,故芷陽,文帝更名,見【前漢地理志】。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註】霸水,出藍田谷,北入渭。
師古曰:茲水秦□公更名,以章霸功視子孫。
【史記項羽紀】沛公軍霸上。
又姓。
【韻會】益州耆壽傳有霸栩。
又葉搏故切,音布。
【劉歆列女贊】非刺虞丘,蔽賢之路。
楚莊用焉,功業遂霸。
又葉補過切,音播。
【韋孟諷諫詩】興國救顚,孰違悔過。
追思黃髮,秦繆以霸。
□ 【未集上】【竹字部】 □ 【說文】古文冊字。
註詳冂部三畫。
又與策同。
【馬融圍碁賦】碁多無□兮,如聚羣羊。
【廣韻】【集韻】□古文□字。
註見冂部四畫。
又與筴、策同。
【楚辭九懷】啓匱兮探筴。
【註】筴,《釋文》作□。
【馬融圍碁賦】碁多無□兮,如聚羣羊。
【註】□同策,算也。
又【集韻】所晏切,音訕。
與柵同。
編竹木爲落也。
【醜集下】【女字部】【正字通】俗□字。
霹 【戌集中】【雨字部】 霹 【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歷切,□音澼。
【玉篇】霹靂。
【爾雅釋天疾雷爲霆霓註】雷之急擊者爲霹靂。
【疏】《說文》雲震,劈歷振物者。
疾雷一名霆霓,一名震。
春秋震夷伯之廟,謂劈歷破之是也。
霹靂,俗字也。
【埤雅】震又曰辟歷。
辟,折也。
所歷皆破折也。
【集韻】或作礔。
又【集韻】匹辟切,音闢。
義同。
【韻會補】一曰雷神名。
霺 【戌集中】【雨字部】 霺 【集韻】無非切,音微。
小雨也。
本作溦。
或作。
霼 【戌集中】【雨字部】 霼 【廣韻】虛豈切【韻會】許豈切,□音豨。
【玉篇】靉霼,雲貌。
又【廣韻】【集韻】□許旣切,音欷。
義同。
又【木華海賦】彷像其色,靉霼其形。
【註】靉霼,不審貌。
【釋文】霼,虛氣反。
【午集下】【石字部】【廣韻】【集韻】□子與切,音咀。
□,場外名。
又磑也。
又【集韻】資昔切,音積。
義同。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音戎。
木名,似櫰。
訃 【酉集上】【言字部】 訃 【廣韻】【集韻】【韻會】□芳遇切,音仆。
告喪也。
又至也。
又【集韻】通作赴。
【左傳隱七年】凡諸侯同盟薨則赴以名。
【禮檀弓】伯高死于衞,赴于孔子。
【註】與訃同。
又【正字通】通作報。
【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
【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
赴報訃三字古□通。
霽 【戌集中】【雨字部】 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擠。
【說文】雨止也。
從雨齊聲。
【爾雅釋天】濟謂之霽。
【註】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疏】濟,止也。
【書洪範】曰雨曰霽。
【傳】龜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
【前漢魏相傳】爲霽威嚴。
【註】霽,止也。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
晴也。
【埤雅】雨晴曰霽。
又【集韻】在禮切,音薺。
又子禮切,音泲。
義□同。
霾 【戌集中】【雨字部】 霾 【唐韻】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謨皆切,□音埋。
【說文】風雨土也。
從雨貍聲。
【釋名】霾,晦也。
言如物塵晦之色也。
【埤雅】霾下也。
【爾雅釋天】風而雨土爲霾。
【疏】孫炎曰:大風揚塵,土從上下也。
【詩邶風】終風且霾。
【傳】霾,雨土也。
【集韻】或作。
又【正韻】左傳,叔豹季霾。
◎按左傳文十八年,今本作季貍。
又【集韻】【韻會】□暮拜切,音韎。
義同。
霿 【戌集中】【雨字部】 霿 【唐韻】莫弄切【集韻】【韻會】【正韻】蒙弄切,□幪去聲。
【說文】天氣下,地不應,曰霿。
霿,晦也。
從雨瞀聲。
【集韻】或作霧。
又【集韻】莫鳳切,音夢。
義同。
又【集韻】莫宋切。
與雺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莫□切,音茂。
【集韻】瞉霿,鄙吝也。
【前漢五行志】霿恆風若。
【註】師古曰:霿,莫豆反。
應劭曰:瞉霿,鄙吝則風不順之也。
又【五行志】貌言視聽,以心爲主。
四者皆失,則區霿無識,故其咎霿也。
【集韻】或作愗□□□。
又【玉篇】武賦切,音附。
地氣發,天不應也。
亦作霧。
又【廣韻】【正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蒙。
【廣韻】本作雺霚。
詳雺字註。
靀 【戌集中】【雨字部】 靀 【廣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蒙。
【廣雅】靀靀,雨也。
【集韻】微雨也。
【玉篇】亦作濛。
靹 【補遺】【戌集】【革字部】 靹 【字彙補】音未詳。
【呂氏春秋】凡耕之道,必始於壚,爲其寡澤而後枯,必厚其靹。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古旱切,音幹。
【玉篇】摩展衣也。
亦作衦。
靁 【戌集中】【雨字部】 靁 【玉篇】與雷同。
【詩召南】殷其靁。
【釋文】靁,亦作雷。
【楚辭九歌】靁塡塡兮雨冥冥。
【前漢中山靖王傳】聚蟁成靁。
【註】師古曰:靁,古雷宇。
言衆蚊飛聲有若雷也。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靁鼓靁鼗。
又地名。
【史記匈奴傳】北益廣田,至胘靁爲塞。
【註】胘靁,地名,在烏孫北。
又【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西龜曰靁屬。
【釋文】力胃反,又如字。
【爾雅釋魚】龜左倪不類。
【疏】倪,庳也,不發聲也,謂行時頭左邊向下者名類,周禮西龜曰靁屬是也。
又【集韻】力救切,音溜。
龜名也。
靂 【戌集中】【雨字部】 靂 【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
【玉篇】霹靂。
詳前霹字註。
靃 【戌集中】【雨字部】 靃 【唐韻】呼郭切【集韻】【韻會】【正韻】忽郭切,□音霍。
【說文】飛聲也。
雨而雙飛者,其聲霍然。
又【廣韻】【韻會】【正韻】息委切【集韻】選委切,□音髓。
【玉篇】露也。
又【廣韻】靃靡,草弱貌。
【楚辭招隱士】薠草靃靡。
又【集韻】靃靃,細貌。
又【玉篇】綏彼切,音髓。
靃靡,草隨風貌。
亦作霍。
靄 【戌集中】【雨字部】 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蓋切,音藹。
【說文】雲貌。
從雨,謁省聲。
【集韻】或作。
又【韻會】雲集貌。
又【韻會】【正韻】□依亥切,音欸。
義同。
又【韻會】氛也。
又【廣韻】於葛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
義同。
靅 【戌集中】【雨字部】 靅 【廣韻】【集韻】□芳味切,音費。
【玉篇】雲貌。
【廣韻】靉靅,雲布。
【集韻】或作□。
又【集韻】滂佩切,音配。
靉靅,雲盛。
靆 【戌集中】【雨字部】 靆 【廣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徒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
【玉篇】不明貌。
又【廣韻】靉靆,雲狀。
【集韻】靉靆,雲盛貌。
【韻會】通俗文:雲覆日爲靉靆。
或作霴。
又【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駘。
義同。
靇 【戌集中】【雨字部】 靇 【玉篇】同龗。
又【集韻】盧東切,音籠。
靇靇,雷聲。
【集韻】盧東切,音籠。
靇靇,雷聲。
又【玉篇】與靇同。
註詳下。
靈 【戌集中】【雨字部】 靈 〔古文〕霛□□□□【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鈴。
【玉篇】神靈也。
【大戴禮】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
【書泰誓】惟人萬物之靈。
【傳】靈,神也。
【詩大雅】以赫厥靈。
又【大雅靈臺傳】神之精明者稱靈。
又【詩鄘風】靈雨旣零。
【箋】靈,善也。
又【廣韻】福也。
又【廣韻】巫也。
【楚辭九歌】思靈保兮賢姱。
又靈氛,古之善占者。
【屈原離騷】欲從靈氛之吉占兮。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
【註】靈鼓,六面鼓也。
又【禮檀弓】塗車芻靈。
【註】芻靈,束茅爲人。
又【左傳定九年】載蔥靈。
【註】蔥靈,輺車名。
又【楚辭天問】曜靈安臧。
【註】曜靈,日也。
又【揚雄羽獵賦】上獵三靈之旒。
【註】如淳曰:三靈,日月星垂象之應也。
又【廣韻】寵也。
又【禮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
【爾雅釋魚】二曰靈龜。
【註】卽今觜蠵龜。
一名靈蠵,能鳴。
【史記龜筴傳】下有伏靈,上有兔絲。
又【諡法】亂而不損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
又州名。
【史記匈奴傳】丁靈。
【註】魏略雲:丁靈,在康居北。
【後漢西羌傳】擊零昌於靈州。
【韻會】魏武置靈州,取靈武縣名。
又姓。
【廣韻】風俗通雲:齊靈公之後。
或雲宋公子靈圉龜之後。
又葉靈年切,音連。
【道藏歌】冥化自有數,我眞法自然。
妙曲發空洞,宮商結仙靈。
【說文】本作□。
靉 【戌集中】【雨字部】 靉 【廣韻】烏代切【集韻】【韻會】於代切,□音愛。
【玉篇】靉靆,雲貌。
又【正字通】靉靆,眼鏡也。
【洞天淸錄】靉靆,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
元人小說言靉靆出西域。
譌作〈雲逹〉,非。
又【方輿勝略】滿剌加國出靉靆。
又【字彙補】寬靉,地名。
又【集韻】於旣切,衣去聲。
靉靆,雲貌。
又【廣韻】於豈切【集韻】隱豈切,□衣上聲。
【廣韻】靉霼,不明貌。
【木華海賦】氣似天宵,靉靅雲布。
又【集韻】【韻會】倚亥切【正韻】依亥切,□愛上聲。
雲盛貌。
靊 【戌集中】【雨字部】 靊 【集韻】敷馮切,音灃。
靊霳。
詳前霳字註。
靋 【戌集中】【雨字部】 靋 【集韻】郞狄切,音歷。
霖靋,雨不止貌。
或省作□。
靐 【戌集中】【雨字部】 靐 【廣韻】皮證切【集韻】蒲應切,□音憑。
靐靐,雷聲。
□ 【卯集下】【斤字部】 □ 【篇韻】音獲。
斫也。
□ 【辰集上】【日字部】 □ 【篇海】他骨切,吞入聲。
入水又出貌。
靑 【戌集中】【青字部】 靑 〔古文〕□□□□寈【唐韻】【集韻】【韻會】□倉經切,音鶄。
【說文】東方色也。
【釋名】靑,生也。
象物之生時色也。
【書禹貢】厥土靑黎。
【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又神名。
【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又州名。
【書禹貢】海岱惟靑州。
又鳥名。
【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
【註】靑,靑雀,水鳥。
又木名。
【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
【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
又【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
出羅浮山記。
又果名。
靑子,橄欖也。
【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
又藥名。
【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漿,治眼疾。
一名楊梅靑。
【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爲石靑,淡者爲碧靑。
淮南子畢萬術雲:白靑,得鐵卽化爲銅。
又曾靑、綠靑、扁靑、綠膚靑,□詳【本草綱目】。
又【韻會】竹皮曰靑。
【後漢吳祐傳】殺靑□以寫經書。
【註】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又【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靑藤紙朱字,謂之靑詞。
又【李綽歲時紀】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複姓三氏,漢有靑烏子。
又有靑牛氏,靑陽氏。
又【集韻】【韻會】□子丁切。
與菁同。
【詩衞風】綠竹靑靑。
【傳】靑靑,茂盛貌。
【釋文】靑,子丁反。
本亦作菁。
又【小雅】其葉靑靑。
【釋文】靑,子零反。
考證:〔【荀子勸學篇】靑出於藍,而勝於藍。
〕謹照原文改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青 【戌集中】【青字部】 靑 〔古文〕□□□□寈【唐韻】【集韻】【韻會】□倉經切,音鶄。
【說文】東方色也。
【釋名】靑,生也。
象物之生時色也。
【書禹貢】厥土靑黎。
【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又神名。
【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又州名。
【書禹貢】海岱惟靑州。
又鳥名。
【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
【註】靑,靑雀,水鳥。
又木名。
【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
【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
又【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
出羅浮山記。
又果名。
靑子,橄欖也。
【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
又藥名。
【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漿,治眼疾。
一名楊梅靑。
【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爲石靑,淡者爲碧靑。
淮南子畢萬術雲:白靑,得鐵卽化爲銅。
又曾靑、綠靑、扁靑、綠膚靑,□詳【本草綱目】。
又【韻會】竹皮曰靑。
【後漢吳祐傳】殺靑□以寫經書。
【註】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又【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靑藤紙朱字,謂之靑詞。
又【李綽歲時紀】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複姓三氏,漢有靑烏子。
又有靑牛氏,靑陽氏。
又【集韻】【韻會】□子丁切。
與菁同。
【詩衞風】綠竹靑靑。
【傳】靑靑,茂盛貌。
【釋文】靑,子丁反。
本亦作菁。
又【小雅】其葉靑靑。
【釋文】靑,子零反。
考證:〔【荀子勸學篇】靑出於藍,而勝於藍。
〕謹照原文改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靓 【戌集中】【青字部】 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
【說文】召也。
又【玉篇】裝飾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靚莊刻飾。
【註】靚莊,粉白黛黑也。
【後漢南匈奴傳】豐容靚飾。
又【廣韻】古奉朝請,亦作此字。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
【集韻】召也。
又【集韻】一曰女容徐靚。
又與靜同。
【賈誼服鳥賦】澹乎若深淵之靚。
【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
【註】師古曰:靚,卽靜字。
韷 【戌集中】【音字部】 韷 【篇海】力虢切,音礐。
音聲煩鬧也。
靕 【戌集中】【青字部】 靕 【篇海】之人切,音眞。
太上作亳州老君□,張道忠添註:從一從止從主從月。
正者,眞也,一倂止爲正。
主者,注也,注月爲青。
青者,東方之色也,五方之首也,四正之初也。
正者,眞也。
人能行眞正,不染邪曲者,爲仙之基本也。
靖 【戌集中】【青字部】 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
【說文】立淨也。
又一曰細貌。
又【玉篇】謀也。
【書盤庚】自作弗靖。
【傳】靖,謀也。
【詩小雅】靖共爾位。
又【周頌】日靖四方。
又【廣韻】思也。
【揚子方言】靖,思也。
東齊海岱之閒曰靖。
又【廣韻】理也。
【詩小雅】俾予靖之。
【傳】靖,治也。
【左傳僖九年】君務靖亂,毋勤于行。
又【廣韻】和也。
【韻會】安也。
【詩周頌】肆其靖之。
【傳】靖,和也。
【箋】終能和安之。
又【諡法】柔德安衆曰靖,恭己鮮言曰靖,寬樂令終曰靖。
又姓。
【廣韻】齊靖郭君之後。
風俗通雲:單靖公之後。
又通作淸。
【書微子】自靖人自獻于先王。
【釋文】靖,馬本作淸。
謂潔也。
又【韻會】【正韻】□疾正切,穽去聲。
義同。
又【正韻】足也。
【未集中】【耳字部】【玉篇】古文聞字。
【虞世南孔子廟堂□】怡然動色,似簫韶之響。
【正字通】從釆。
釆,古辨字。
聲入耳能辨之也。
別作□,非。
餘詳八畫。
靗 【戌集中】【青字部】 靗 【集韻】癡貞切,音檉。
本作竀。
正視也。
又【廣韻】醜鄭切【集韻】醜正切,□音遉。
【廣韻】覗也。
【集韻】廉視也。
本亦作竀。
◎按玉篇作□,入先部。
集韻抽庚切,亦從先。
而癡貞醜正二切,廣韻集韻□作靗,遂分爲二字。
宜以玉篇爲正。
靘 【戌集中】【青字部】 靘 【唐韻】【集韻】□千定切,音掅。
【玉篇】靘,靑黑色也。
靜 【戌集中】【青字部】 靜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
【說文】審也。
從靑,爭聲。
【註】徐鍇曰:丹靑明審也。
又【增韻】動之對也。
【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又【書堯典】靜言庸違。
【傳】靜,謀也。
又【詩邶風】靜言思之。
【傳】靜,安也。
又【鄭風】琴瑟在禦,莫不靜好。
又【詩邶風】靜女其姝。
【傳】靜,貞靜也。
又【廣韻】息也。
【禮月令】百官靜事毋□。
又【韻會】澄也。
又【廣韻】和也。
又【韻會】通作靖。
亦通作靚。
亦通作竫。
又【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
義同。
【前漢揚雄傳】京師爲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又【詩大雅】籩豆靜嘉。
【箋】潔淸而美。
【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
淸靜皆可讀去聲。
◎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
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
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雲,顏註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
解嘲雲,爰淸爰靜,遊神之庭。
卽音才性切,如何與庭葉,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
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葉千廷切,音淸。
【六韜】秋道斂,萬物盈。
冬道藏,萬物靜。
靚 【戌集中】【青字部】 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
【說文】召也。
又【玉篇】裝飾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靚莊刻飾。
【註】靚莊,粉白黛黑也。
【後漢南匈奴傳】豐容靚飾。
又【廣韻】古奉朝請,亦作此字。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
【集韻】召也。
又【集韻】一曰女容徐靚。
又與靜同。
【賈誼服鳥賦】澹乎若深淵之靚。
【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
【註】師古曰:靚,卽靜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果羽切,音矩。
□簍,規車輞則也。
靛 【戌集中】【青字部】 靛 【集韻】堂練切,音電。
以藍染也。
【本草綱目】藍質浮水面者爲靛花。
靜 【戌集中】【青字部】 靜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
【說文】審也。
從靑,爭聲。
【註】徐鍇曰:丹靑明審也。
又【增韻】動之對也。
【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又【書堯典】靜言庸違。
【傳】靜,謀也。
又【詩邶風】靜言思之。
【傳】靜,安也。
又【鄭風】琴瑟在禦,莫不靜好。
又【詩邶風】靜女其姝。
【傳】靜,貞靜也。
又【廣韻】息也。
【禮月令】百官靜事毋□。
又【韻會】澄也。
又【廣韻】和也。
又【韻會】通作靖。
亦通作靚。
亦通作竫。
又【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
義同。
【前漢揚雄傳】京師爲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又【詩大雅】籩豆靜嘉。
【箋】潔淸而美。
【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
淸靜皆可讀去聲。
◎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
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
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雲,顏註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
解嘲雲,爰淸爰靜,遊神之庭。
卽音才性切,如何與庭葉,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
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葉千廷切,音淸。
【六韜】秋道斂,萬物盈。
冬道藏,萬物靜。
靝 【戌集中】【青字部】 靝 【篇海】與天同。
出道書。
非 【戌集中】【非字部】【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
【說文】違也。
從飛下翄,取其相背。
【玉篇】不是也。
【書說命】無恥過作非。
【易繫辭】辨是與非。
又【玉篇】下也。
又【玉篇】隱也。
又【增韻】訾也。
【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又【玉篇】責也。
【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又山名。
【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又姓。
【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
【集韻】本作誹。
謗也。
【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
【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又【鼂錯傳】非謗不治。
【註】非,讀曰誹。
又【韻會】方未切,音沸。
本作誹。
義同。
靟 【戌集中】【非字部】 靟 【集韻】匪微切,音非。
細毛爲靟。
又【玉篇】紛也。
◎按靟字音義□與同。
當卽字之省。
靠 【戌集中】【非字部】 靠 【唐韻】苦到切【集韻】口到切,□音犒。
【說文】相違也。
從非告聲。
【集韻】或作搞。
又【正字通】今俗依附曰倚靠。
又【集韻】【類篇】□枯沃切,音酷。
義同。
又【集韻】姑沃切,音牿。
相連也。
或書作□。
靡 【戌集中】【非字部】 靡 〔古文〕□【唐韻】文彼切【廣韻】文被切【集韻】母被切【韻會】母彼切,□音骳。
【說文】披靡也。
【廣韻】偃也。
【左傳莊十年】望其旗靡。
【史記項羽紀】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註】正義曰:靡,言精體低垂。
又【玉篇】侈靡,奢侈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
【註】靡,謂侈靡也。
【禮檀弓】若是其靡也。
【戰國策】專淫逸侈靡。
又【揚子方言】私小也。
秦晉曰靡。
【註】靡,細好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靡曼美色於後。
【註】張揖曰:靡,細也。
又【爾雅釋言】靡,無也。
【書鹹有一德】命靡常。
【詩邶風】靡日不思。
【揚雄解嘲】胥靡爲宰。
【註】張晏曰:靡,無也。
言相師以無爲作宰者也。
又【玉篇】罪累也。
【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
【傳】封,大也。
靡,累也。
【疏】奢侈淫靡,是罪累也。
又【書畢命】商俗靡靡。
【疏】韓宣子稱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
靡靡者,相隨順之意。
【史記淮隂侯傳】燕從風而靡。
又【儒林傳】靡然鄕風。
又【史記殷本紀】說爲胥靡。
【註】靡,隨也。
古者相隨坐,輕□之名。
又【詩王風】行邁靡靡。
【傳】靡靡,猶遲遲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敞望靡徙。
【註】靡徙,失正也。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登降施靡。
【註】施靡,猶連延。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玓瓅江靡。
【註】靡,崖也。
又胥靡,周地。
見【左傳定六年】。
又【禮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
【註】靡草,薺葶藶之屬。
又【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麋。
分也。
【易中孚】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註】靡,散也。
分散而共之。
【集韻】通作縻。
又【揚子方言】靡,滅也。
【孟子】靡爛其民而戰之。
【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靡□。
又【越語】靡王躬身。
【註】靡,損也。
【戰國策】寡人屈於內,而四國靡於外。
【荀子君道篇】無靡費之用。
又與□通。
【揚雄反離騷】精瓊靡與秋菊。
◎按離騷本作□。
又【集韻】眉波切,音摩。
散也。
又【左傳成二年】師至於靡筓之下。
【註】山名。
【釋文】靡,如字,又音摩。
又【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
【荀子性惡篇】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
【註】磨,切也。
【史記淮南王衡山王傳贊】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也。
又【集韻】莫加切,音麻。
收麻,縣名,在益州,外靡藥草所出。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收麻縣。
【註】李奇曰:靡音麻,卽升麻,殺毒藥所出也。
又【集韻】【韻會】□縻詖切,音媚。
【集韻】偃也,曳也,散也。
【前漢郊祀歌】衆嫭□綽奇麗,顔如荼兆逐靡。
又【揚雄甘泉賦】今朝廷純仁,遵道顯義。
幷包書林,聖風雲靡。
【註】師古曰:靡,□武義反。
考證:〔【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靡蓋。
〕謹照原文靡蓋改靡□。
面 【戌集中】【面字部】 面 【唐韻】【集韻】【韻會】□彌箭切,音偭。
【說文】本作□,顏前也。
從□,象人面形。
【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又見也。
【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
【儀禮聘禮】□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
【註】面,亦見也。
【周禮秋官司儀】私面。
【註】私覿也。
又向也。
【書周官】不學牆面。
【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又【玉藻】唯君面尊。
【註】面,猶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又【廣韻】前也。
【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
【註】面,前也。
又【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
【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
【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
【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
【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又【韻會】相背曰面。
【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
【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
【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
面謂背之,不面向也。
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又【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
【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
亦曰屛面。
考證:〔【說文】本作□,顏前也。
從自〕謹照原文自改□。
【醜集上】【口字部】【正字通】俗吝字。
【未集下】【肉字部】【玉篇】陟於切【廣韻】陟魚切。
□與豬同。
【正字通】同肚。
俗讀肚若睹,故從者作。
訓同豬,誤。
靥 【戌集中】【面字部】 靨 【唐韻】於協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音魘。
【說文】姿也。
從面,厭聲。
【玉篇】淮南子說林訓,靨輔在頰前則好。
◎按淮南子今本作□。
詳字註。
【廣韻】面上靨子。
【集韻】頰輔也。
【楚辭大招】靨輔奇牙,宜笑嘕隻。
【集韻】或省作□。
又【集韻】於琰切,厭上聲。
面黑子。
又一曰也。
靦 【戌集中】【面字部】 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腆。
【說文】面見也。
從面見,見亦聲。
【詩小雅】有靦面目。
【爾雅釋言】靦,姡也。
【註】面姡然。
【越語】餘雖靦然而人面哉。
【註】靦,面目之貌。
又【玉篇】慙貌。
【廣韻】面慙。
【說文】或作□。
【玉篇】同□□。
靧 【戌集中】【面字部】 靧 【廣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音悔。
【玉篇】洗面也。
與頮同。
【集韻】本作沬。
灑面也。
【禮內則】面垢燂潘淸靧。
又【玉藻】沐稷而靧梁。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篇韻】音國。
靨 【戌集中】【面字部】 靨 【唐韻】於協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音魘。
【說文】姿也。
從面,厭聲。
【玉篇】淮南子說林訓,靨輔在頰前則好。
◎按淮南子今本作□。
詳字註。
【廣韻】面上靨子。
【集韻】頰輔也。
【楚辭大招】靨輔奇牙,宜笑嘕隻。
【集韻】或省作□。
又【集韻】於琰切,厭上聲。
面黑子。
又一曰也。
【辰集中】【木字部】同植。
【說文】植重文。
革 【戌集中】【革字部】 革 〔古文〕□【唐韻】古覈切【集韻】【韻會】各核切,□音隔。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
革更之。
【註】徐鍇曰:皮去其毛,染而瑩之曰革。
【韻會】皮熟曰韋,生曰革。
呂氏曰:革者,去毛而未爲韋者也。
【書禹貢】齒革羽毛。
【傳】犀皮。
【詩召南】羔羊之革。
【傳】革,猶皮也。
【疏】獸皮治去其毛曰革。
對文言之異,散文則皮革通。
【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
【疏】革須治用功深,故冬斂之。
又【正字通】人與獸皆曰革。
【禮禮運】膚革充盈。
【註】革,卽膚內厚皮也。
又【禮明堂位】革車千乗。
【註】革車,兵車也。
【周禮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
【註】革,革甲也。
又【玉篇】攺也。
【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
【書堯典】鳥獸希革。
【傳】革,攺也。
【疏】毛羽希少攺易。
【洪範】金曰從革。
【傳】金可以攺更。
【管子山權數】丁氏歸革築室。
【註】革,更也。
又【爾雅釋器】轡首謂之革。
【詩小雅】鞗革沖沖。
【傳】鞗,轡也。
革,轡首也。
【疏】馬轡所靶之外,有餘而垂者,謂之革。
又【詩小雅】如鳥斯革。
【傳】革,翼也。
【箋】如鳥夏暑希革張其翼時。
【釋文】革,如字。
韓詩作勒,雲翅也。
又軍禮曰兵革。
【禮中庸】袵金革。
【註】革,甲冑之屬。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註】革,鼓鼗也。
又【揚子方言】革,老也。
南楚江湘之閒代語也。
又姓。
【廣韻】漢功臣表有煑棗侯革朱。
又【集韻】訖力切,音殛。
本作。
急也。
【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
【註】革,急也。
【釋文】紀力切。
又【集韻】竭億切。
音極。
義同。
【禮檀弓釋文】又音極。
【集韻】或作亟。
考證:〔【說文】獸皮治去其毛。
革更之象。
〕謹照原文省象字。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畎迥切,音□。
足幾也。
一曰篋也。
又【類篇】舉影切,音景。
警枕也。
又【集韻】庾頃切,音潁。
木名。
一曰錐柄。
一曰刀鐶。
【寅集上】【宀字部】【篇海類編】與寯同。
靪 【戌集中】【革字部】 靪 【唐韻】【集韻】□當經切,音丁。
【說文】補履下也。
從革丁聲。
又【廣韻】【集韻】□都挺切,音頂。
義同。
【集韻】《博雅》補也。
又【集韻】待鼎切,音挺。
又丁計切,音帝。
又丁定切,音釘。
義□同。
【集韻】亦作。
【子集下】【匚字部】【篇海】須兗切,音選。
器也。
靫 【戌集中】【革字部】 靫 【廣韻】楚佳切【集韻】【韻會】初佳切【正韻】初皆切,□音釵。
【玉篇】箭室也。
【埤蒼】鞲靫,箭室。
又【廣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音叉。
又【五音集韻】初刮切,音。
義□同。
靬 【戌集中】【革字部】 靬 【廣韻】【集韻】□居言切,音犍。
【說文】乾革也。
又【說文】武威有麗靬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看。
義同。
又【集韻】弓衣也。
又【廣韻】【集韻】□居閑切,音閒。
【廣韻】黎靬,國名。
在西域。
【前漢西域傳】以大鳥卵及黎靬眩人獻于漢。
又【集韻】渠焉切,音虔。
驪靬,縣名。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驪靬縣。
【註】李奇曰:音遲虔。
又【唐韻】苦旰切【集韻】墟旰切,□音侃。
【玉篇】盛矢器,著弓衣。
又【集韻】侯旰切,音翰。
馬被具。
靭 【戌集中】【革字部】 靭 【集韻】而振切,音刃。
本作肕。
堅柔也。
亦作韌。
互詳韋部韌字註。
靮 【戌集中】【革字部】 靮 【唐韻】都歷切【集韻】【韻會】丁歷切,□音的。
【說文】馬羈也。
【玉篇】所以繫制馬。
【集韻】繮也。
【禮檀弓】執羈靮而從。
【註】靮,靷也。
靲 【戌集中】【革字部】 靲 【唐韻】巨今切【集韻】渠金切,□音琴。
【說文】鞮也。
【玉篇】靲鞻也。
【廣韻】靲鞻,四夷樂也。
又【集韻】居吟切,音今。
又其淹切,音箝。
義□同。
又巨禁切,音□。
鞮帶也,束物韋也。
又其闇切。
竹也。
【儀禮士喪禮】幂用疏布,久之繫用靲。
【註】竹也。
靳 【戌集中】【革字部】 靳 【唐韻】居近切【集韻】【韻會】居焮切,□音。
【說文】當膺也。
【註】徐鍇曰:靳,固也。
靳制其行也。
【左傳定九年】吾從子,如驂之靳。
【註】靳,車中馬也。
【疏】靳是當胷之皮也。
驂馬之首當服馬之胷,胷上有靳。
又【集韻】吝也。
【左傳莊十一年】宋公靳之。
【註】戲而相愧曰靳。
【疏】服虔雲:恥而惡之曰靳。
又【孔叢子唐言篇】靳,取也。
又姓。
【廣韻】楚有大夫靳尙。
□ 【辰集上】【日字部】 □ 【篇韻】音低。
日下也。
□ 【辰集上】【日字部】 □ 【正字通】古文智字。
○按《說文》智作□,從白,在白部。
從日,非。
考證:〔按說文智作□,從白,在矢部。
〕謹按說文□在白部。
矢改白。
靴 【戌集中】【革字部】 靴 【集韻】呼□切,音□。
【說文】鞮屬。
【玉篇】靸也。
亦履也。
【隋書禮儀志】惟褶服以靴。
靴,履也。
取便於事,施於戎服。
【廣韻】本作鞾。
【集韻】亦作□□屨。
靵 【戌集中】【革字部】 靵 【篇海】同紐。
【龍龕】同靾。
靶 【戌集中】【革字部】 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必駕切,音灞。
【說文】轡革也。
【爾雅釋器】轡首謂之革。
【註】轡靶革。
【疏】字林雲:靶,轡革也。
又【爾雅釋器】輿革前謂之鞎。
【註】以韋靶車軾。
【疏】靶,謂鞔也。
靷 【戌集中】【革字部】 靷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羊晉切,音酳。
【說文】引軸也。
【集韻】駕牛具。
在胷曰靷。
【詩秦風】隂靷鋈續。
【傳】所以引也。
【釋文】沈雲:靷,舊本皆作靳。
【左傳哀二年】我兩靷將絕,吾能止之。
【疏】古之駕四馬者,服馬夾轅,其頸負軛,兩驂在旁,挽靷助之。
《說文》雲靷,引軸也。
《僖二十八年》註雲在胷曰靷。
然則此皮約馬胷而引車軸也。
【釋文】靷,以刃切。
又【唐韻】餘忍切【集韻】以刃切,□音引。
又【集韻】丈忍切,音紖。
義□同。
靸 【戌集中】【革字部】 靸 【唐韻】蘇合切【集韻】息合切【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
【說文】小兒履也。
【玉篇】履也。
【釋名】靸,韋履深頭者之名也。
靸,襲也,以其深襲覆足也。
【譚子化書序】杖靸而去。
又【集韻】息入切,音□。
義同。
【集韻】亦作鞈□。
随 【戌集中】【阜字部】 隨 〔古文〕□遀追【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隋。
【廣韻】從也,順也。
【書禹貢】隨山刊木。
【易□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詩大雅】無縱詭隨。
【傳】詭,人之善。
隨,人之惡者。
又易卦名。
又【易鹹卦】鹹其股,執其隨往吝。
【註】隨,謂趾也。
【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
【註】距隨者,物橫畫也。
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地名。
【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
【註】隨,晉地。
又國名。
漢爲縣。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
【註】隨國,今義陽隨縣。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
【註】故厲國也。
【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
【正韻】亦作隋。
詳前隋字註。
又西隨,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又沙隨,地名。
【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
【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又姓。
【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
【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
【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
【註】墨翟弟子。
又【正韻】亦作遺。
【詩小雅】莫肯下遺。
【箋】遺,讀曰隨。
【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義也。
又【集韻】古通追。
【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
【註】追,與隨通。
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
【論語】季隨,季騧。
【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
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
【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
【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
【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
【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
樂我純德,騰躍相隨。
【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又【史記天官書】前列直鬥口三星,隨北端兌。
【註】索隱曰:隨,他果反。
又與橢通。
【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
【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
【正字通】俗作随。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渠尤切,音求。
山名。
隐 【戌集中】【阜字部】 隱 〔古文〕□□【唐韻】【正韻】於謹切【集韻】【韻會】倚謹切,□音櫽。
【爾雅釋詁】隱,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易乾卦】龍德而隱者也。
又【禮禮運】大道旣隱。
【註】隱猶去也。
又【說文】蔽也。
【玉篇】匿也。
【論語】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
【禮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
【魯語】□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
又【廣韻】私也。
【論語】吾無隱乎爾。
【疏】孔子敎人無所隱惜。
又【玉篇】不見也。
【易繫辭】巽稱而隱。
【註】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
【史記韓安國傳】壷遂之深中隱厚。
又【禮曲禮】不以隱疾。
【註】隱疾,衣中之疾也。
又【史記秦始皇紀】隱宮徒□者,七十餘萬人。
【註】宮□,一百日隱於隂室養之,故曰隱宮。
又【史記滑稽傳】齊威王之時喜隱。
【前漢藝文志】隱書十八篇。
【註】《劉向別錄》雲:隱書者,疑其言以相問,對者以慮思之,可以無不喩。
又【禮玉藻】隱辟而後屨。
【註】隱辟,俛逡巡而退著屨也。
又【爾雅釋言】隱,占也。
【註】隱度。
【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兇,必先隱度。
【禮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
【註】隱,意也,思也。
【後漢安帝紀】隱親悉心,勿取浮華。
【註】皆隱審盡心,勿取浮華不實者。
又【揚子方言】隱,定也。
又【玉篇】安也。
又痛也。
【詩邶風】如有隱憂。
【傳】痛也。
【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
稽顙,隱之甚也。
【孟子】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又】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前漢韓安國傳】此仁人之所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隱民皆取食焉。
【註】隱約窮困。
又【定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
【註】隱,憂約也。
【荀子儒效篇】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
【註】隱隱,憂戚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湛湛隱隱。
【註】隱隱,盛貌。
又【前漢郊祀歌】休嘉砰隱溢四方。
【註】砰隱,盛意。
又【左傳襄二十三年】踰隱而待之。
【註】隱,短牆也。
又【諡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
又姓。
【吳志】有廷尉左監隱蕃。
又【爾雅釋草】蒡,隱蔥。
【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蔥,藏以爲葅。
又【廣韻】【集韻】□於靳切,音檼。
【廣韻】隈隱之貌。
又【孟子】隱幾而臥。
【註】隱,倚也。
於靳反。
又【集韻】築也。
【前漢賈山傳】厚築其外,隱以金椎。
又【集韻】於刃切,駰去聲。
【禮檀弓】旣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
【註】隱,據也。
封可手據,謂高四尺所。
【釋文】隱,於刃反。
【集韻】俗作□隐。
考證:〔【後漢安帝紀】隱視幽心,勿取浮華。
〕謹照原文隱視改隱親。
幽心改悉心。
〔【定二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
〕謹照原文二年改三年。
〔【襄二十三年】隃隱而待之。
〕謹照原文隃隱改踰隱。
〔【爾雅釋草】蒡,隱蔥。
【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蔥〕謹照原文兩蔥字□改蔥。
隑 【戌集中】【阜字部】 隑 【集韻】柯開切,音該。
【玉篇】梯也。
【揚子方言】隑,陭也。
【註】江南人呼梯爲隑,所以隑物而登者也。
又【揚子方言】隑企,立也。
東齊海岱北燕之郊,委痿謂之隑企。
【註】腳躄不能行也。
又【廣韻】五來切【集韻】魚開切,□音獃。
【廣韻】企立也。
又【博雅】修長也。
又【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祁。
本作崎。
曲岸也。
亦作碕埼。
【史記司馬相如傳】臨曲江之隑州。
【註】隑,長也。
索隱曰:隑音祁。
卽碕字,謂曲岸頭也。
又【集韻】魚衣切,音沂。
又【類篇】五亥切,音愷。
義□同。
又【集韻】巨代切。
【玉篇】梯也。
【博雅】陭也。
又【集韻】【類篇】□口漑切,音慨。
又【集韻】戸代切,音瀣。
義□同。
隒 【戌集中】【阜字部】 隒 【唐韻】【集韻】【正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音噞。
【說文】厓也。
【爾雅釋山】重甗隒。
【註】山形如累兩甗。
甗,甑也。
山形狀似之,因以名雲。
【疏】孫炎雲:崖有重岸也。
又【釋畜疏】善陞甗者,登山隒也。
【詩王風在河之漘傳】漘,水隒也。
【疏】隒是山岸,漘是水岸,故雲水隒。
【郭璞江賦】厓隒爲之泐嵃,碕嶺爲之嵒崿。
又【玉篇】方也。
又【集韻】丘檢切,音嵰。
又力冉切,音斂。
義□同。
隓 【戌集中】【阜字部】 隓 【唐韻】許規切【集韻】翾規切,□音。
【說文】敗城阜曰隓。
【徐曰】俗作隳,非。
【玉篇】廢也,毀也,損也。
【揚子方言】攋隓,壞也。
【說文】篆作□。
【玉篇】亦作墮。
【集韻】又同□。
又【集韻】杜果切,音妥。
與陊同。
詳前陊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韻會】與綦同。
隔 【戌集中】【阜字部】 隔 【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音膈。
【說文】障也。
【玉篇】塞也。
【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
【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
又通作鬲。
【荀子大略篇】鬲如也。
【註】謂鬲絕於上。
【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
【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
又【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
又【韻會小補】葉訖得切,音祴。
【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
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
○按正字通引柳賦雲,質韻音屹,固非。
而韻會小補葉訖得切,亦謬。
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葉執,不當作訖得切。
又與融通。
【史記秦始皇紀】昭隔內外,靡不淸淨,施於後嗣。
【註】隔,一作融。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篇韻】音仍。
隕 【戌集中】【阜字部】 隕 【唐韻】于敏切【集韻】【韻會】【正韻】羽敏切,□音殞。
【說文】從高下也。
【爾雅釋詁】隕,墜也。
【又】隕,磒落也。
【註】磒,猶隕也。
方俗語有輕重耳。
【書湯誥】慄慄危懼,若將隕于深淵。
【易姤卦】有隕自天。
【春秋莊七年】夜中星隕如雨。
【公羊傳】作霣。
又【禮儒行】不隕穫於貧賤。
【註】隕穫,困迫失志之貌也。
又同殞。
【左傳襄三十二年】巢隕諸樊。
又【集韻】王問切,音運。
義同。
又【詩小雅】心之憂矣,涕旣隕之。
【釋文】音蘊。
又【集韻】于倫切,音筠。
義同。
【詩衞風】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註】隕葉于貧反。
又【集韻】王權切,音圓。
均也。
【詩商頌】幅隕旣長。
【傳】隕,均也。
【箋】隕,當爲圓。
圓謂周也。
隖 【戌集中】【阜字部】 隖 〔古文〕□【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於五切,□音鄔。
【說文】小障也。
【唐韻】村隖也。
與塢同。
又【說文】一曰庳城。
【廣韻】壁壘也。
【後漢董卓傳】卓築萬歲隖,積金穀,爲三十年儲。
又【集韻】烏故切,音惡。
障也。
或作埡。
隗 【戌集中】【阜字部】 隗 【唐韻】【正韻】午罪切【集韻】【韻會】五賄切,□音頠。
【說文】陮隗也。
【玉篇】高也。
【揚雄甘泉賦】□隗虖其相嬰。
【註】□隗,猶崔嵬也。
又國名。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楚人滅隗,以隗子歸。
【鄭語】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
又姓。
【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
【註】隗姓。
又【僖二十四年】昭公奔齊,王復之。
又通于隗氏。
【註】隗氏,狄後。
【周語】翟隗,姓也。
【史記秦始皇紀】丞相隗林。
【註】隗,姓。
林,名。
又【集韻】吾回切【韻會】魚回切,□音桅。
【集韻】高貌。
又人名。
【戰國策】欲將報讎,故往見郭隗。
【李白詩】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
又【集韻】【類篇】□俱爲切,音龜。
【集韻】山名。
【字彙】大隗,山名。
○按莊子徐無鬼篇: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
具茨旣爲山,則大隗必非山也。
隘 【戌集中】【阜字部】 隘 【唐韻】【集韻】【正韻】烏懈切【韻會】幺解切,□音。
【左傳僖二十二年】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
【戰國策】塞黽隘。
又【說文】□也。
【玉篇】急也,陝也。
【詩大雅】誕置之隘巷。
【禮禮器】君子以爲隘矣。
【戰國策】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
【荀子王霸篇】生民則緻貧隘。
又【正韻】乙革切。
與阨阸□同。
【戰國策】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
【又】寡人之所以閉關不通使者,爲中山之獨與燕趙爲王,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
【註】隘,亦不通也。
讀作阨。
又葉於旣切,衣去聲。
【謝莊宋孝武帝文】芝蓋迫軨,上驤眷轡。
萬肅其北□,靈阿具其深隘。
又葉伊昔切,音益。
【屈原離騷】惟黨人之偸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說文】籀作□。
【玉篇】本作阸。
【集韻】或作阨。
【篇海】一作□。
隙 【戌集中】【阜字部】 隙 〔古文〕隟【唐韻】綺戟切【集韻】【韻會】【正韻】乞逆切,□音綌。
【說文】壁際孔也。
【玉篇】穿穴也,裂也。
【禮三年問】若駟之過隙然。
【釋文】隙,本又作卻。
【左傳昭元年】牆之隙壞。
【孟子】鑽穴隙相窺。
【史記貨殖傳】秦文孝繆居雍隙。
【註】隙者,閒孔也。
地居隴蜀之閒要路,故曰隙。
又【玉篇】閒也。
【左傳隱五年】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註】隙,閒也。
又【廣韻】怨也。
【史記樊噲傳】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又【前漢匈奴傳贊】遭王莽始開邊隙。
又【前漢地理志】北隙烏丸夫餘。
【註】隙,際也。
又【唐韻正】古音綺略反,義同。
又【唐韻正】古音綺路反。
【韓非子亡徵篇】木之折也,必通蠹。
牆之壞也,必通隙。
【說苑建本篇】枯魚銜索,幾何不蠹。
二親之壽,忽如過隙。
○按玉篇、廣韻、韻會、正韻諸書皆作□,故字彙載入十一畫內。
惟說文作隙,集韻、類篇因之。
正譌,□從二小,中從日,景也,會意。
作□,非。
故正字通收入十畫內。
應從正字通。
【集韻】同。
亦作□□。
【篇海】譌作□。
隚 【戌集中】【阜字部】 隚 【廣韻】【集韻】□徒郞切,音唐。
【廣韻】殿基。
【玉篇】亦作堂。
際 【戌集中】【阜字部】 際 【唐韻】【集韻】【韻會】□子例切,音祭。
【說文】壁會也。
【玉篇】合也。
【廣韻】會也。
【易泰卦】天地際也。
【坎卦】剛柔際也。
【前漢翼奉傳】詩有五際。
【註】詩內傳曰:五際,卯酉午戌亥也。
隂陽終始際會之歲,於此則有攺變之政也。
又【爾雅釋詁】際接翜,捷也。
【註】捷謂相接續也。
【疏】際者,相會之捷也。
【小爾雅】際,接也。
又交際。
【孟子】萬章曰:敢問交際何心也。
【莊子徐無鬼】仁義之士貴際。
【唐書房琯傳】不諧際人事。
又【玉篇】方也。
【廣韻】邊也,畔也。
【易豐卦】天際翔也。
【莊子知北遊】物物者,與物無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也。
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
又葉子悉切,音卽。
【黃庭經】三明出華生死際,父曰泥丸母雌一。
又葉子結切,音卩。
【王筠詩】神芝耀七明,山蒲含九節。
日軒若迴駕,相待靑雲際。
障 【戌集中】【阜字部】 障 【唐韻】【集韻】【韻會】□之亮切,音嶂。
【爾雅釋言】障,畛也。
【註】謂壅障。
【說文】隔也。
【廣韻】界也。
【禮月令】毋有障塞。
【左傳昭元年】障大澤。
【註】陂障之。
又【釋名】障,衞也。
【左傳定十三年】且成孟氏之保障也。
又【史記秦始皇紀】築亭障以逐戎人。
又【張湯傳】居一障閒。
【註】障,謂塞上要險之處。
別築城,置吏士守之。
又【廣韻】步障也。
王君夫作絲布步障三十裡,石崇作錦障五十裡,以敵之。
又【廣韻】【集韻】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璋。
義同。
◎按經傳釋文凡障字,平去二音皆可讀。
又【廣韻】丘山頂上平。
通作章。
【爾雅釋山】上正章。
【疏】正,猶平也。
言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左傳昭十九年】齊高發帥師伐莒,莒子奔紀障。
【註】紀障,莒邑。
又【正韻】障泥,鞍飾。
亦作□。
【集韻】本作墇。
或作。
通作鄣。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音蜀。
【玉篇】木名,似柳,大葉而赤。
隝 【戌集中】【阜字部】 隝 【集韻】覩老切,音擣。
【司馬相如上林賦】阜陵別隝。
【註】隝,水中山也。
【玉篇】今作島。
亦作隯。
【集韻】亦作嶹。
又【集韻】丁了切,音鳥。
義同。
又同鴟。
【後漢循吏傳】仇覽爲蒲亭長,鄕邑爲之諺曰:父母何在,在我庭。
化我隝梟,哺所生。
【註】隝梟,卽鴟梟也。
又葉當口切,音鬥。
【前漢敘傳】橫雖雄才,伏於海隝。
沐浴屍鄕,北面奉首。
又葉都木切,音篤。
【司馬相如上林賦】振溪通谷,蹇產溝瀆。
□呀豁閕,阜陵別隝。
○按正字通又見鳥部,重出,應刪。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阜陵別隝。
〕謹照原文子虛賦改上林賦。
〔【上林賦】□呀豁聞,阜陵別隝。
〕謹照原文豁聞改豁閕。
隢 【戌集中】【阜字部】 隢 【集韻】爾紹切,音遶。
【玉篇】地名。
隣 【戌集中】【阜字部】 隣 【廣韻】俗鄰字。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竹例切【集韻】丁計切,□音帝。
與腣同。
【集韻】腣胿胅腹。
又【廣韻】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息淩切。
【類篇】枲繒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胡頂切【集韻】下頂切,□音婞。
【說文】直也。
【玉篇】同緈。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韻會】□直涉切。
同。
薄切肉也。
【玉篇】腥也。
【韻會】爚也。
一曰生熟半也。
【博雅】,爚也。
【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註】爓,或爲。
又【廣韻】【集韻】□直立切,音蟄。
義同。
隤 【戌集中】【阜字部】 隤 【唐韻】杜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回切,□音魋。
【說文】下隊也。
【玉篇】壞隊下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隤牆塡□。
【前漢食貨志】因隤其土,以附苗根。
【註】隤謂下之也。
又【蘇武傳】士衆滅兮名已隤。
又【揚雄河東賦】發祥隤祉。
【註】隤,降也。
又【詩周南】我馬虺隤。
亦作穨。
【爾雅釋詁】虺穨,病也。
又【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崔隤。
【註】崔隤猶言蹉□也。
又【易繫辭】夫坤隤然,示人□矣。
【註】隤,柔貌。
又【禮曲禮】凡遺人弓者。
【註】弓有往來體,皆欲令其下曲,隤然順也。
【釋文】隤,本又作頹。
【禮檀弓】頹乎其順也。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隤。
【註】在修武縣北。
【後漢郡國志】河內郡修武有隤城。
又【左傳成十六年】公出于壞隤。
【註】魯邑。
又【韻會小補】湯過切,音惰。
通作穨。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則必穨爾如委矣。
【釋文】穨,如字,李讀湯過反。
【玉篇】或作頹墤。
【篇海】本作□。
隥 【戌集中】【阜字部】 隥 【唐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音凳。
【說文】仰也。
又【玉篇】險阪也。
【□天子傳】乃絕隃之關隥。
【又】天子南還,升於長松之隥。
又【廣韻】梯隥。
【玉篇】或作蹬。
【集韻】同嶝磴。
隦 【戌集中】【阜字部】 隦 【篇海】普米切,音。
隦堄,女牆也。
又【篇海】避支切,音□。
義同。
◎按說文本作陴倪,亦作俾倪,有平聲三音而無上聲。
惟集韻作□堄。
□,蔔禮切。
篇海隦作普米切,當與□同。
其避支切一音,則與陴同也。
隧 【戌集中】【阜字部】 隧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遂。
【玉篇】墓道也。
【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隧而相見。
【註】隧,若今延道。
又【僖二十五年】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請隧弗許。
【註】闕地通路曰隧。
【周禮春官冢人】及竁以度爲丘隧。
【註】隧,羨道也。
又道也。
【詩大雅】大風有隧。
【禮曲禮】出入不當門隧。
【魯語】具舟除隧。
【前漢匈奴傳】起亭隧。
【註】隧,謂開小道而行,避敵鈔□也。
又【左傳襄七年】叔仲昭伯爲隧正。
【註】隧正,主役徒。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于上之攠,謂之隧。
【註】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又草名。
【爾雅釋草】出隧,蘧蔬。
【疏】菌類也。
一名出隧,一名蘧蔬。
又【正字通】高麗國左有大穴,曰神隧。
又地名。
【戰國策】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幹隧之敗也。
【註】幹隧,吳地。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閒國武隧縣。
又轉也,回也。
【莊子天下篇】若磨石之隧。
【註】隧,音遂,回也。
又【集韻】直類切,音懟。
落也。
與墜同。
【荀子儒效篇】至共頭而山隧。
【班固幽通賦】眷峻谷曰勿隧。
【註】可以免於顚隧。
【前漢王莽傳】不隧如髮。
又【集韻】雖遂切,音粹。
與邃同。
深遠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參分車廣,去一以爲隧。
【註】鄭司農雲:隧謂車輿深也,讀如鑽燧攺火之燧。
康成謂:讀如邃宇之邃。
又【集韻】杜罪切,音□。
【左傳襄二十五年】當□隧者,井堙木刊。
【註】隧,徑也。
徐邈讀上聲。
【廣韻】俗作璲。
考證:〔【班固幽通賦】養峻谷曰勿隧。
〕謹照原文養改眷。
隨 【戌集中】【阜字部】 隨 〔古文〕□遀追【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隋。
【廣韻】從也,順也。
【書禹貢】隨山刊木。
【易□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詩大雅】無縱詭隨。
【傳】詭,人之善。
隨,人之惡者。
又易卦名。
又【易鹹卦】鹹其股,執其隨往吝。
【註】隨,謂趾也。
【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
【註】距隨者,物橫畫也。
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地名。
【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
【註】隨,晉地。
又國名。
漢爲縣。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
【註】隨國,今義陽隨縣。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
【註】故厲國也。
【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
【正韻】亦作隋。
詳前隋字註。
又西隨,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又沙隨,地名。
【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
【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又姓。
【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
【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
【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
【註】墨翟弟子。
又【正韻】亦作遺。
【詩小雅】莫肯下遺。
【箋】遺,讀曰隨。
【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義也。
又【集韻】古通追。
【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
【註】追,與隨通。
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
【論語】季隨,季騧。
【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
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
【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
【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
【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
【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
樂我純德,騰躍相隨。
【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又【史記天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