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牝雞無晨。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工商執雞。
【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爾雅釋鳥】鶾,天雞【註】鶾雞赤羽。
【逸周書】文鶾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
又【爾雅釋蟲】螒,天雞。
【註】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
【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
【爾雅翼】一名梭雞。
一名酸雞。
又雞人,官名。
【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
又【禮明堂位】灌尊,夏後氏以雞彜。
又地名。
【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雞澤。
【註】在廣平曲梁縣西南。
又【昭二十三年】吳敗頓胡、沈蔡、□許之師于雞父。
【註】雞父,楚地。
【戰國策】負雞次之典。
【前漢地理志】鬱林郡,雍雞縣。
又姓。
【正字通】明正統,陝西苑馬寺監正雞鳴時。
【說文】籀文作鷄。
互詳鳥部鷄字註。
考證:〔【爾雅釋畜】雞大者蜀。
蜀子雓,未成雞健〕謹照原文健改僆。
〔【前漢地理志】欝林郡雍雞縣。
〕謹照原文欝改鬱。
【寅集中】【巾字部】【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介。
【玉篇】幘也。
亦作□。
通作介。
雠 【酉集上】【言字部】 讎 〔古文〕□□□【唐韻】市流切【集韻】【韻會】時流切【正韻】除留切,□音酬。
【說文】猶□也。
【玉篇】對也。
【正字通】言相讎對也。
【詩大雅】無言不讎。
【毛傳】用也。
【正義】相對謂之讎。
讎者,相與用言語,故以讎爲用。
【朱傳】答也。
又【爾雅釋詁】匹也。
【郭註】讎,猶儔也。
【廣雅】雲輩也。
【郉疏】儔侶輩類之匹也。
【書召誥】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
【孔傳】匹也,言民在下,自上匹之。
又等也。
【前漢霍光傳】皆讎有功。
【師古註】言其功相等類也。
又當也。
【前漢灌夫傳】上使禦史薄責嬰所言,灌夫頗不讎。
【晉灼註】讎,當也。
又【正韻】售也,償也。
【史記高祖紀】高祖每酤留飮酒,讐數倍。
【如淳註】讎,亦售也。
【魏志衞臻傳】子許買物,隨價讎直。
又【字彙補】應驗也。
【史記封禪書】其方盡多不讎。
【索隱註】相應爲讎。
謂其言語不相應,無驗也。
又【韻會】仇也。
於文言雔爲讎。
雔,鳥之雙也。
人之讎怨,不顧禮義,則如禽鳥之爲,兩怒而有言在其閒,必溢惡之言,若禽鳥之聲也。
【書微子】相爲敵讎。
【傳】言不和同。
【詩邶風】反以我爲讎。
【疏】讎者,至怨之稱。
【左傳襄三年】稱解狐其讎也。
【疏】讎者,相負挾怨之名。
又【字彙】報也。
【周禮地官調人鄭註】難相與爲仇讎。
【疏】按左氏桓公傳雲:怨耦曰仇,則仇是怨也。
讎謂報也。
又【韻會】挍也。
謂兩本相覆挍如仇讎也。
【左思魏都賦】讎挍篆籀。
【註】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
又【揚子方言】予賴讎也。
秦晉曰讎。
又姓。
【前漢儒林傳】沛人讎遷。
又通作酬。
【戰國策】屬之讎柞。
【註】與酬酢同。
又或作稠。
【書微子】用乂讎斂。
【傳】馬本作稠,雲數也,斂謂賦斂也。
又【韻會】【正韻】□承呪切,酬去聲。
亦償也。
【詩大雅】無言不讎。
有平、去二音。
又【字彙補】亦書作讐。
雡 【戌集中】【隹字部】 雡 【唐韻】【集韻】□力救切,音溜。
【說文】鳥大雛也。
從隹翏聲。
一曰雉之莫子爲雡。
又【廣雅】□,雡也。
離 【戌集中】【隹字部】 離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驪。
【說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
從隹離聲。
【玉篇】亦作鸝。
【廣韻】今用鸝爲鸝黃,借離爲離別。
【集韻】或作鵹。
又卦名。
【易離卦】彖曰:離,麗也。
【玉篇】離,明也。
又【玉篇】散也。
【廣韻】近曰離,遠曰別。
【揚子方言】參蠡,分也。
秦晉曰離。
【易乾卦】進退無恆,非離羣也。
【待王風】有女仳離。
又【玉篇】遇也。
【揚子方言】羅謂之離。
【易小過】飛鳥離之。
【前漢揚雄傳反離騷註】應劭曰:離,猶遭也。
又【詩小雅】不離于裏。
【疏】離,歷也。
又【玉篇】兩也。
【禮曲禮】離坐離立。
【註】離,兩也。
兩相麗謂之離。
又【玉篇】判也。
【禮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
【註】離經,斷絕句也。
【周禮夏官形方氏】無有華離之地。
【註】華讀爲□,正之使不□邪離絕。
又【禮明堂位】叔之離磬。
【註】離,謂次序其聲懸也。
【疏】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又【儀禮大射禮】中離維綱。
【註】離,猶過也,獵也。
又【玉篇】□也。
【左傳昭元年】設衞離服。
【註】離,□也。
又【爾雅釋親】男子謂□妹之子爲出,謂出之子爲離孫。
又【荀子非相篇】離離然。
【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
【註】謂草木之蒙茸翳薈也。
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茸。
又【屈原離騷】長餘佩之陸離。
【註】陸離,猶嵯,衆貌也。
許愼雲:美好貌。
師古雲:分散也。
又【前漢郊祀歌】闢流離。
【註】流離,不得其所者。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滂濞泱軋,麗以林離。
【註】林離,撡攦也。
【揚雄羽獵賦】淋離廓落。
又【司馬相如大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
【註】服虔曰:皆神名也。
師古曰:長離,靈鳥也。
○按前漢禮樂志作長麗。
註雲:星名。
【張衡思□賦】前長離使拂羽兮。
【註】長離,南方朱雀神也。
又【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
【疏】音多變,聲流離也。
又【前漢西域傳】罽賔出璧流離。
【註】師古曰:魏略雲: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紅、紫十種流離。
又馬名。
【李斯諫逐客書】乗纖離之馬。
又鳥名。
【詩邶風】流離之子。
【傳】流離,鳥也。
○按爾雅釋鳥註,作留離。
又草名。
【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
【註】離,蘼蕪也。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蘖離朱楊。
【註】離,山梨。
又【埤雅】韓詩曰:芍藥,離草也。
將離,相贈以芍藥。
一名可離。
又木名。
【史記孔子世家註】《皇覽》曰:塋中樹,柞、枌、雒、離。
又水名。
【前漢武帝紀】出零陵下離水。
又地名。
【左傳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
【註】鍾離,楚邑,淮南縣。
又國名。
【前漢西域傳】東離國,大國也。
【拾遺記】泥離之國來朝。
又【廣韻】姓也。
孟子弟子離婁。
又【集韻】抽知切,音癡。
本作螭。
詳蟲部螭字註。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
離跂,攘臂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
【註】離靡,謂相連不絕也。
離,音力爾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智切,音荔。
【廣韻】去也。
【書胤征】畔官離次。
【釋文】離,如字,又力智反。
【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又與荔同。
【司馬相如上林賦】答遝離支。
【註】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粗,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
師古:音力智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郞計切,音麗。
【禮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
【註】離,讀如儷偶之儷,宿儷謂其屬。
馮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與宿偶,當審伺□,不得過差也。
【釋文】離,呂計反。
偶也。
又葉音黎。
【卓文君白頭吟】凄凄復凄凄,嫁女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又葉良何切,音羅。
【韓愈裴少府墓銘】支分族離,各爲大家。
家,音歌。
考證:〔【曲禮】離坐離立。
【註】離,兩也。
兩相麗,謂之立。
〕謹按註無此文。
今據陳氏集說引方氏註改兩相麗謂之離。
〔【揚雄校獵賦】淋離廓落。
〕謹照文選校獵賦改羽獵賦。
〔【司馬相如上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
〕謹照漢書上林賦改大林賦。
難 【戌集中】【隹字部】 難 〔古文〕□□□□□□□□【廣韻】【韻會】那幹切【集韻】那肝切,□音。
【說文】鳥也。
本作□。
又【玉篇】不易之稱也。
【書臯陶謨】惟帝其難之。
【鹹有一德】其難其愼。
又珠名。
【曹植美人行】珊瑚閒木難。
【註】《南越志》曰: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難從黨。
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
□同儺。
【集韻】難,卻除兇惡也。
【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歐疫。
【夏官方相氏】率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
【禮月令】季春,命國難。
【又】季冬命有司大難。
又【詩小雅】其葉有難。
【傳】難然盛貌。
【釋文】乃多反。
又【集韻】乃可切,音娜。
同橠。
詳木部橠字註。
又【廣韻】奴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旦切,□音。
【廣韻】患也。
【易否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禮曲禮】臨難毋苟免。
【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註】難,相與爲仇讎。
又詰辨也。
【唐史韋處厚傳】張平叔議糶鹽,韋處厚發十難以詰之。
又【書舜典】惇德允元而難任人。
【傳】難,拒也。
【釋文】乃旦反。
又【公羊隱八年我入邴傳】其言入何難也。
【註】難,辭也。
【釋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又【孟子】於禽獸又何難焉。
【註】難,責也。
又人名。
【左傳文元年】難也收子。
【釋文】乃多反,一音如字。
又葉音臡。
【汲冢周書】旁隊外權,隳城湮溪。
老弱單處,其謀乃難。
考證:〔【左傳文元年】難也收子。
【釋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謹照原文乃旦反改乃多反。
【辰集上】【日字部】【廣韻】【集韻】□匹妙切,音剽。
【揚子方言】乾物也。
【博雅】曝也。
又【集韻】紕招切,音縹。
義同。
考證:〔【揚子方言】曬乾物。
〕謹照原文改乾物也。
雤 【戌集中】【隹字部】 雤 【唐韻】胡角切【集韻】轄覺切,□音學。
【說文】鷽,或作雤。
又【集韻】乙角切,音渥。
亦與鷽同。
□詳鳥部鷽字註。
韕 【戌集中】【韋字部】 韕 【字彙補】音未詳。
【管子白心篇】韕乎其圓也,鞟鞟乎莫得其門。
【註】韕,復貌。
謂遇圓則爲圓也。
雥 【戌集中】【隹字部】 雥 【唐韻】徂合切【集韻】昨合切,□音雜。
【說文】羣鳥也。
從三隹。
【許善心神雀頌】景福氤氳,嘉貺雥集。
又【玉篇】走合切,音帀。
義同。
【寅集上】【寸字部】【玉篇】古文得字。
〇按得字,古文本作。
雦 【戌集中】【隹字部】 雦 【字彙補】古文集字。
見雲臺□。
註詳四畫。
雧 【戌集中】【隹字部】 雧 【唐韻】秦入切【集韻】藉入切,□音箿。
【說文】羣鳥在木上也。
從雥從木。
又【集韻】一曰聚也。
【屈原離騷】雧芙蓉以爲裳。
【說文】或省作集。
詳前集字註。
雨 【戌集中】【雨字部】 雨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
【說文】水從雲下也。
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玉篇】雲雨也。
【元命包】隂陽和爲雨。
【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
【釋名】輔也。
言輔時生養。
【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
陸佃雲: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
見【後漢律曆志】。
又【正字通】雨虎,蟲名。
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
或曰石蠶之類。
詳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歐許切,音□。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王遇切,音芋。
【集韻】自上而下曰雨。
【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小雅】雨我公田。
【釋文】雨,于付反。
【禮月令】仲春始雨水。
【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又葉羽軌切,音以。
【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
考證:〔【說文】水從雲下也。
一象天,門象雲,水霝其閒也。
〕謹照原文門改冂。
【子集下】【匕字部】【玉篇】與匙同。
雩 【戌集中】【雨字部】 雩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音于。
【說文】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
從雨于聲。
【玉篇】請雨祭也。
【爾雅釋訓】舞號雩也。
【註】雩之祭,舞者籲嗟而求雨。
【禮月令】仲夏大雩。
【註】。
雩,籲嗟求雨之祭也。
【左傳桓五年】龍見而雩。
【註】遠爲百穀祈膏雨也。
【疏】雩之言遠也。
遠者豫爲秋收,言意深遠也。
又雩婁。
地名。
【左傳襄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
【釋文】雩,音于。
又【前漢地理志】豫章郡雩都,琅邪郡雩叚。
又【廣韻】況于切【集韻】匈于切,□音訏。
【廣韻】雩婁,古縣名。
在廬江。
【左傳雩婁釋文】徐邈讀。
又【集韻】休居切,音虛。
【左傳雩婁釋文】韋昭讀。
又【集韻】汪胡切,音烏。
【左傳雩婁釋文】或讀一呼反。
又【集韻】【類篇】□王遇切,音芋。
【爾雅釋天】螮蝀謂之雩。
螮蝀,虹也。
【註】俗名美人虹。
江東呼雩。
【釋文】雩,于句切。
【說文】或作□。
雪 【戌集中】【雨字部】 雪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
【說文】本作。
凝雨。
【元命包】隂凝爲雪。
【釋名】雪,綏也。
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
【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廣韻】除也。
【韻會】洗也。
【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
【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又【廣韻】拭也。
【家語】以黍雪桃。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又小雪、大雪,□節□名。
見【後漢律曆志】。
又山名。
【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
一名雪山。
又陽春白雪,古曲名。
又姓。
【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雯 【戌集中】【雨字部】 雯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文。
【廣韻】雲文。
【集韻】雲成章曰雯。
【古三墳】日雲赤曇,月雲素雯。
雰 【戌集中】【雨字部】 雰 【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
【玉篇】霧氣也。
又【韻會】雰雰,雪貌。
【詩小雅】雨雪雰雰。
又【釋名】潤氣,著草木,遇寒凍色白曰雰。
又【唐韻】【集韻】□符分切,音汾。
【說文】本作氛。
祥氣也。
【集韻】或作□。
考證:〔【釋名】澗氣,著草木,遇寒凍色白曰雰。
〕謹照原文澗氣改潤氣。
雱 【戌集中】【雨字部】 雱 【唐韻】【正韻】普郞切【集韻】【韻會】鋪郞切,□音磅。
【玉篇】雪盛貌。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集韻】【類篇】□敷方切,音芳。
雰雱,雪貌。
【集韻】本作滂,沛也。
或作霶。
雲 【戌集中】【雨字部】 雲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
【說文】山川氣也。
從雨雲,象雲回轉形。
【廣韻】河圖曰:雲者,天地之本。
【元命包】隂陽聚爲雲。
【易乾卦】雲行雨施。
又【詩大雅】倬彼雲漢。
【傳】雲漢,天河也。
又【爾雅釋親】仍孫之子爲雲孫。
【註】言輕遠如浮雲。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舞雲門大卷。
【註】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大卷。
又【史記黃帝紀】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
又澤名。
【書禹貢】雲土夢作。
又【左傳定四年】楚子涉睢濟江,入于雲中。
【爾雅釋地】楚有雲夢。
【疏】此澤跨江南北,亦得單稱雲,單稱夢。
【司馬相如子虛賦】雲夢者,方九百裡。
又【拾遺記】蓬萊山,亦名雲來。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雲縣。
又雲中郡。
又姓。
【正字通】縉雲氏之後。
唐雲洪嗣。
明雲衢,雲岫。
又葉于員切。
【□琳馬瑙勒賦】初傷勿用,俟慶雲兮。
君子窮達,亦時然兮。
【說文】通作雲。
雴 【戌集中】【雨字部】 雴 【廣韻】醜入切【集韻】敕立切,□音湁。
【玉篇】雴霫。
【廣韻】大雨。
【博雅】雨也。
又【集韻】力入切,音立。
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徒紅切【集韻】【類篇】徒東切,□音同。
□,山貌。
又【正字通】山無草木也。
古借用童,加山,贅。
雵 【戌集中】【雨字部】 雵 【集韻】倚朗切,音坱。
【玉篇】雵雵,白雲貌。
又【集韻】【韻會】□於良切,音央。
義同。
零 【戌集中】【雨字部】 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餘雨也。
從雨令聲。
又【玉篇】徐雨也。
又【廣韻】落也。
【詩鄘風】靈雨旣零。
【傳】零,落也。
又【字彙】畸零,凡數之零餘也。
又【後漢高句驪傳】好祠鬼神,社稷零星。
【註】風俗通曰:辰之神爲零星。
又水名。
【前漢匈奴傳】零吾水上。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通零關道。
【註】徐廣曰:越嶲有零關縣。
又【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零陽,零陵郡零陵。
又【韻會】丁零,亦地名。
通作靈令。
又姓。
【正字通】明成化舉人零混。
又與苓通。
【莊子徐無鬼】豕零也。
【註】進學解所謂豨苓也。
又【廣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蓮。
【廣韻】先零,西羌也。
【前漢趙充國傳】先零豪言,願時渡湟水北。
【註】零,音憐。
又【廣韻】【集韻】□郞定切,音令。
【廣韻】零落。
【集韻】或作□。
亦作□。
雷 【戌集中】【雨字部】 雷 〔古文〕□□□□□靁□【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音罍。
【說文】本作靁。
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
從雨畾聲。
象回轉形。
【易說卦】震爲雷。
【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又【禮曲禮】毋雷同。
【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
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左□冥而右黔雷。
【註】黔雷,黔嬴也。
天上造化神名。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
【註】雷鼓,八面鼓也。
又【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裡。
【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又【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又山名。
【書禹貢】壷口雷首。
【疏】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
又澤名。
【書禹貢】雷夏旣澤。
【傳】雷夏,澤名。
又漢侯國名。
在東海。
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外國名。
【前漢西域傳】無雷國王冶盧城。
又州名。
【韻會】在廣西,其山爲雷所震,水流爲江。
唐置雷州。
又姓也。
【前漢淮南王安傳】郞中雷被。
又音纍。
【楚辭九歌】駕龍輈兮乗雷,載雲旗兮委蛇。
【晉語】靑陽。
方雷氏之甥也。
【註】方雷,西陵氏之姓。
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纍祖,實生靑陽。
雷纍同。
○按晉語註,雷有纍音,非止葉音也。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
推石下也。
又【集韻】盧對切,音類。
本作礧。
或作壘礌檑。
【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
【周禮秋官職金註】槍雷,椎椁之屬。
【釋文】劉音誄。
沈雲:當爲礌,郞對反。
【前漢鼂錯傳具藺石註】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
師古曰:雷,來內反。
又【正字通】擊鼓曰雷。
【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考證:〔又姓。
【前漢淮南衡山王傳】郞中雷被。
〕謹按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合爲一卷,鄭此引係淮南王傳中語,應省衡山字。
改又姓也前漢淮南王安傳。
【辰集中】【木字部】同棠。
【未集中】【糸字部】【字彙補】紓字之譌。
雸 【戌集中】【雨字部】 雸 【集韻】五甘切,音玵。
霜也。
【未集中】【羽字部】【篇韻】之由切,音周。
弱羽。
【玉篇】急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以灼切。
絲也。
雹 【戌集中】【雨字部】 雹 〔古文〕□□□【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
【說文】雨冰也。
【大戴禮】陽之專氣爲霰,隂之專氣爲雹。
霰雹者,一氣之化也。
【註】陽氣在雨,溫暖如陽。
隂氣薄之,不相入,搏而爲雹。
故春秋榖梁說曰:雹者,隂脅陽之象也。
【埤雅】隂包陽爲雹。
申豐以爲古者藏冰固隂,沍寒而無雹,蓋陽無所洩,雹之所以生也。
雹形似今半珠,其粒皆三出。
雪六出成華,雹三出成實,雹冰之餘,造化權輿。
曰:雹者,雨之冰也。
又曰:北方之氣,雲雨雹霰雪。
【禮月令】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穀。
【註】子之氣乗之也。
陽爲雨,隂起脅之,凝爲雹。
【左傳昭四年】聖人在上,無雹。
雖有,不爲災。
【韻會補】洮岷閒,雨雹曰白雨。
又曰硬頭雨。
宋紹興十七年,臨安雨雹,太學屋瓦皆碎。
學宮諱言雹,遂稱硬雨。
又【集韻】蒲沃切,音僕。
義同。
考證:〔【埤雅】雹形今似半珠〕謹照原文今似改似今。
雺 【戌集中】【雨字部】 雺 【廣韻】【集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音蒙。
【爾雅釋天】天氣下,地不應曰雺。
【註】言蒙昧。
【疏】書洪範曰雺,註,雺聲近蒙,詩零雨其蒙,則雺是天氣下降,地氣不應,蒙闇也。
【玉篇】本作霚。
【廣韻】同霿。
【集韻】或作霧。
又【廣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正韻】莫侯切,□音謀。
義同。
【集韻】或作霿蒙。
又【廣韻】【韻會】莫綜切【集韻】莫宋切。
□同霿。
【廣韻】地氣上,天不應。
【韻會補】古文尙書,雨霽雺圛克。
【註】雺,地氣上。
天氣不下也。
又【廣韻】莫□切,音茂。
義同。
又【玉篇】武賦切【集韻】亡遇切,□音務。
【集韻】本作霚。
或作霧。
詳後霧霚二字註。
電 【戌集中】【雨字部】 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殿。
【說文】隂陽激燿。
從雨從申。
【埤雅】電與雷同氣。
雷從回,電從申,隂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洩而爲電。
或曰雷出天氣,電出地氣,故電從坤省。
說卦:離爲電。
電,火屬也。
蓋隂陽暴格,分爭激射,有火生焉,其光爲電,其聲爲雷。
今鐵石相擊則生火,燒石投井則起雷。
又況天地大爐之所薄動,眞火之所激射乎。
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驚人,號令啓發而已。
電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
【釋名】電,殄也。
乍見則殄滅也。
【易噬嗑】雷電合而章。
【註】雷電□合,不亂乃章。
又【豐卦】雷電皆至。
【疏】雷者,天之威動。
電者,天之光耀。
雷電俱至,則威明備足以爲豐也。
【詩小雅】□震電。
【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始電。
【疏】電是陽光,陽微則光不見,此月陽氣漸盛,以擊於隂,其光乃見,故雲始電。
【春秋隱九年】大雨震電。
【疏】河圖雲:隂激陽爲電,電是雷光。
【穀梁傳】震,雷也。
電,霆也。
【淮南子原道訓】電以爲鞭策。
雽 【備考】【戌集】【雨字部】 雽 【龍龕】音行。
又音于。
霧 【戌集中】【雨字部】 霧 【廣韻】【韻會】□亡遇切,音務。
【爾雅釋天】地氣發,天不應,曰霧。
霧謂之晦。
【註】言晦冥。
【釋名】霧,冒也,氣蒙亂覆冒物也。
【廣韻】元命包曰:隂陽亂爲霧。
【禮月令】氛霧冥冥。
【玉篇】本作霿。
【廣韻】同霚。
【集韻】同雺。
又【集韻】謨蓬切,音蒙。
又蒙弄切,音幪。
又莫鳳切,音夢。
義□同。
雿 【戌集中】【雨字部】 雿 【字彙】徒弔切,音棹。
□雿,幽冥也。
【王逸九思】閴□雿兮靡睹。
又【字彙補】直格切,音宅。
與翟氏之翟同。
高峻貌。
【淮南子原道訓】上遊於霄雿之野。
又【俶眞訓】蕭條霄雿,無有彷彿。
【又】橫局天地之閒,而不雿不通。
【篇海】本作窕。
需 【戌集中】【雨字部】 需 〔古文〕□【唐韻】相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須。
【說文】□也。
遇雨不進,止□也。
從雨而聲。
易曰:雲上于天需。
【註】徐鉉曰:李陽冰據易雲,上于天雲:當從天。
然諸本皆從而,無從天者。
【玉篇】卦名。
【易需彖】需,須也。
險在前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行數千裡,馬不契需。
【疏】從易需卦之需。
【釋文】音須。
【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
【註】濡則不去,需則有待。
又【集韻】一曰疑也。
【韻會】遲疑需待也。
【左傳哀十四年】需事之賊也。
又【韻會】索也。
又【字彙】姓也。
又【集韻】汝朱切,音儒。
韋柔滑貌。
【戰國策】其需弱者來使,則王必聽之。
【註】需,音儒。
【集韻】或作□。
又【集韻】【正韻】□乳兗切,音耎。
【集韻】本作□,柔也。
或作輭。
軟濡,通作耎。
【韻會】本作。
或作□。
【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
【註】故書需作□。
□,讀爲柔需之需。
【釋文】需,人兗反。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薄其帤則需。
【註】需,謂不充滿。
【疏】需襦不進,故爲不充滿。
陸雲:罷需。
又【集韻】奴亂切,音糯。
弱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馬不契需。
【註】需,讀爲畏需之需。
【釋文】又乃亂反。
【集韻】本作偄。
或作愞懦燸耎。
又【韻會補】鄭□周易註,需,讀爲秀。
陽氣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霁 【戌集中】【雨字部】 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擠。
【說文】雨止也。
從雨齊聲。
【爾雅釋天】濟謂之霽。
【註】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疏】濟,止也。
【書洪範】曰雨曰霽。
【傳】龜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
【前漢魏相傳】爲霽威嚴。
【註】霽,止也。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
晴也。
【埤雅】雨晴曰霽。
又【集韻】在禮切,音薺。
又子禮切,音泲。
義□同。
霂 【戌集中】【雨字部】 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蔔切,音木。
【說文】霢霂也,從雨沐聲。
【爾雅釋天】小雨謂之霡霂。
【詩小雅】益之以霡霂。
互詳後霡字註。
【補遺】【寅集】【山字部】【字彙補】與岐同。
【馮少墟善利圖說序】夫善利之剖遠矣。
霃 【戌集中】【雨字部】 霃 【廣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音沈。
【說文】久隂也。
從雨沈聲。
【集韻】通作沈。
霄 【戌集中】【雨字部】 霄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
【說文】雨爲霄雪。
從雨肖聲。
齊語也。
【爾雅釋天】雨爲霄。
【註】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霰,冰雪雜下者,謂之霄雪。
【疏】霄,卽消也。
【韻會】霄雪,今人所謂濕雪也。
著物則消。
又【玉篇】雲氣也。
【廣韻】近天氣也。
【揚雄甘泉賦】騰淸霄而軼浮景。
【註】師古曰:霄,日旁氣也。
又陵霄,花名。
【爾雅翼】苕,陵苕,今陵霄。
又奔霄,□王八駿之一。
見【拾遺記】。
又地名。
【左傳定十四年】城莒父及霄。
又國名。
【拾遺記】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
又姓。
【正字通】韓非子有霄略。
又人名。
【春秋襄十一年】楚人執鄭行人良霄。
【史記楚世家】是謂霄敖。
又【集韻】仙妙切,音笑。
與肖同。
又【陸雲陸丞相誄】窮化幾神,探賾衆妙。
駭塵氛埃,澄響淸霄。
霄,葉音笑。
又葉桑何切,音莎。
【道藏歌】彈璈北寒臺,七靈曜紫霄。
濟濟羣仙舉,紛紛塵中羅。
又葉思留切,音搜。
【陸機詩】恢恢天網,飛沈是收。
受茲下臣,騰光淸霄。
【集韻】或作□。
考證:〔【爾雅釋天】雨爲霄。
〕謹照原文爲霄下增雪字。
霅 【戌集中】【雨字部】 霅 【唐韻】丈甲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甲切,□音喋。
【說文】霅霅,震電貌。
又【說文】一曰衆言也。
從雨,譶省聲。
【韻會】衆聲。
又【後漢馬融廣成頌】霅爾雹落。
【註】霅,素洽反。
廣雅曰:雨也。
又【左思吳都賦】靸霅驚捷。
【註】靸霅,走捷貌。
又【廣韻】霅陽,縣名。
又【廣韻】水名,在吳興。
【集韻】通作□。
又姓。
【字彙補】博物志,孟舒,國名,人首鳥身,其先主爲霅氏。
又【廣韻】胡甲切【集韻】轄甲切,□音狎。
【玉篇】衆言也。
又【班固答賔戲】煜霅其閒。
【註】霅,下甲反。
煜霅,光貌。
又【集韻】域及切,音煜。
霅霵,雨聲。
又【廣韻】蘇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
【廣韻】雨霅霅。
又【廣韻】之涉切【集韻】【韻會】【正韻】質涉切,□音讋。
【廣韻】霅霅,震電貌。
又【集韻】色甲切,音啑。
散也。
【揚雄甘泉賦】霅然陽開。
【註】晉灼曰:散也。
師古曰:霅,音所甲反。
又【集韻】斬狎切,音眨。
地名。
霅陽障,在樂浪。
□ 【未集中】【糸字部】 □ 與繼同。
【隷釋】楊君石門頌,君其□縱。
□ 【備考】【卯集】【鬥字部】 □ 【五音篇海】同□。
靤 【戌集中】【面字部】 靤 【廣韻】防敎切【集韻】皮敎切,□音骲。
【玉篇】面瘡也。
又【集韻】本作皰。
面生氣也。
亦作疱。
◎按廣韻靤訓面瘡,皰訓面生氣,二字分見。
集韻合靤皰爲一,專訓面生氣,非。
【辰集中】【木字部】【玉篇】所角切【集韻】色角切,□音槊。
木名。
【類篇】一曰柵也。
【博雅】柵謂之。
俗同槊,非。
阍 【戌集上】【門字部】 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昏。
【說文】常以昏閉門隷也。
【禮祭義】閽者,守門之賤者也。
【周禮天官】閽人掌守王宮中門之禁。
【註】言閽人者,使守門閽人守王宮中門耳。
【正字通】凡吏民冤抑,詣闕自愬者,曰叩閽。
又【正韻】閽寺。
【易說卦】爲閽寺。
【疏】取其禁止人也。
又【韻補】葉許雲切,音熏。
【揚雄甘泉賦】選巫鹹兮叫帝閽,開天庭兮延羣神。
又葉音暄。
【蘇轍上淸詞】帝蕩蕩其無尊兮,居深高乎九閽。
顧後土之茫昧兮,若世人之觀天。
閻 【戌集上】【門字部】 閻 【唐韻】【集韻】【韻會】□餘廉切,音鹽。
【說文】裡中門。
【後漢班固傳】閭閻且千。
【註】字林曰:閻,裡中門也。
【史記越世家】莊生雖居窮閻,然以廉直聞於國。
又【玉篇】巷也。
【博雅】閻謂之衖。
又【揚子方言】閻笘,開也。
東齊開戸謂之閻笘。
又勸也。
【揚子方言】食閻,勸也。
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或謂之慫慂。
又【廣韻】姓也。
閻職。
見【左傳文十八年】閻敖,楚大夫。
見【莊十八年】。
又【集韻】【類篇】□徐廉切,音燅。
鬼閻,地名。
在潁川。
【左傳昭二十年】戰於鬼閻。
【註】潁川長平縣西北有閻亭。
【釋文】閻,似廉反。
又縣名。
【左傳昭九年】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
【註】閻嘉,晉閻縣大夫。
【釋文】閻,以廉反。
又【集韻】以贍切,音爓。
【說文】好而長也。
【五音集韻】美色也。
又衣長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眇閻易以戍削。
【註】閻易,衣長貌。
又【集韻】以冉切,音琰。
地名。
【左傳昭二十年】鬼閻。
【釋文】又以冉反。
【集韻】或作壛。
阏 【戌集上】【門字部】 閼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
【說文】遮壅也。
【廣韻】止也,塞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今臣雍閼不得聞。
【註】閼,烏曷反。
止也。
【楚辭九思】志閼絕兮安如。
【註】志望已訖,不知所之。
【列子楊朱篇】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閼。
【蔡邕樊惠渠歌】我有長流,莫或閼之。
【釋文】□音遏。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太歲在卯曰單閼。
【釋文】閼,烏割切。
【淮南子天文訓】寅在甲曰閼蓬。
【註】言萬物鋒芒欲出,擁遏未通,故曰閼蓬也。
又星名。
【前漢律歷志】大火,閼伯之星也。
又城名。
【史記秦本紀】攻趙閼與。
【註】儀州和順縣,卽古閼與城。
【郡縣誌】閼與,在磁州武安縣。
今屬彰德府。
又【後漢郡國志】上黨涅縣有閼與聚。
又人名。
【左傳襄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
又【隱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
【註】公孫閼,鄭大夫。
【釋文】□於葛反。
【前漢景帝紀】閼爲臨江王。
【註】閼,一曷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音謁。
義同。
又【集韻】或作堨。
詳堨字註。
又【五音集韻】依倨切,音飫。
閼與,容暇貌。
【前漢揚雄傳】窮宂閼與。
【註】晉灼曰:閼與,容貌也。
師古曰:閼與,容暇之貌也。
又【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音煙。
閼氏,單于適妻也。
【前漢韓王信傳】乃使人厚遺閼氏。
【註】閼,於連反。
【史記匈奴傳】後有所愛閼氏。
【索隱註】閼氏,匈奴皇後號也。
習鑿齒與燕王書曰:山下有紅藍,北方人採取其花染緋黃,捋取其上英鮮者作臙脂,婦人採捋用爲顏色,因名妻作閼氏。
又【史記歷書】年名焉逢。
【註】甲歲雄也。
漢書作閼逢。
閼亦音焉。
又【廣韻】於乾切【集韻】尤虔切,□音焉。
義同。
闡 【戌集上】【門字部】 闡 【唐韻】昌善切【集韻】【韻會】【正韻】齒善切,□音幝。
【說文】開也。
【增韻】闢也。
【後漢班固傳】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者。
【註】闡,開也。
又【增韻】顯也。
【玉篇】明也。
【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註】闡,明也。
【書大禹謨舞幹羽于兩階傳】修闡文敎,舞文舞于賓主階閒。
【春秋左傳杜序】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
【揚子太□經】次六:幽闡積。
【註】六爲水稱。
幽施祿及下,故闡積。
又【玉篇】大也。
【易豐卦註】闡者,弘廣之言。
凡物之大,具有二種,一者自然之大,一者由人之闡弘使大。
【書君□爾惟弘周公丕訓傳】汝爲政,當闡大周公之大訓。
又廣也。
【史記秦始皇紀】闡幷天下。
又【禪梁父註】禪闡廣地土也。
又地名。
【左傳哀八年】夏齊人取讙及闡。
【註】闡在東平劉縣北。
【後漢郡國志】益州越巂郡闡。
又【集韻】稱延切,音燀。
【陸雲陸府君誄】瑰光旣耀,靈寶未闡,弗慮皇圖,銜恨殂遷。
又【韻補】葉稱人切,音瞋。
【□琳悼龜賦】探頤索隱,無幽不闡。
下方太祗,上配淸純。
阩 【戌集中】【阜字部】 阩 【集韻】書蒸切,音升。
登也。
本作陞。
或作□。
阧 【戌集中】【阜字部】 阧 【廣韻】【集韻】【韻會】□當口切,音鬥。
【玉篇】阧峻也。
【集韻】峻立也。
【韻會】崖壁峭絕也。
【廣韻】同陡。
【韻會】通作鬥。
闌 【戌集上】【門字部】 闌 【唐韻】洛幹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幹切,□音蘭。
【說文】門遮也。
【戰國策】晉國之去梁也,千裡有餘,有河山以闌之。
【史記楚世家】雖儀之所甚願爲門闌之厮者,亦無先大王。
【後漢明帝紀】勞賜縣掾史及門闌走卒。
【註】續漢志曰:五伯鈴下待閣門闌部署街裡。
又車上闌。
【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註】扃,車上兵闌也。
又【廣韻】晚也。
【岑參詩】蕭條芳歲闌。
又【增韻】褪也,衰也。
又【玉篇】牢也。
又【廣韻】希也。
飮酒半罷也。
【史記高祖紀】酒闌。
【註】闌,言希也。
謂飮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
【杜甫詩】廚人語夜闌。
又【廣韻】盡也。
【蔡琰胡笳十八拍】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又妄也。
【史記汲黯傳】文吏繩,以爲闌出財物於邊關乎。
【註】闌,妄也。
又無符傳出入爲闌。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陽平侯杜相夫闌出函谷關。
【前漢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
【註】應劭曰:無符籍妄入宮曰闌。
又腕闌。
【元氏掖庭記】元靜懿皇後旦日,人獻翠腕闌。
【註】闌,手鐲類。
又闌幹。
【左思吳都賦】珠琲闌幹。
【註】闌幹,猶縱橫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闌註】屬越巂郡。
又【集韻】郞旰切。
同□。
文也。
或作斕。
亦省。
又【韻補】葉陵延切,音連。
【蘇軾遊東西巖詩】況復情所鍾,感槩萃中年。
正賴絲與竹,陶寫有餘歡。
常恐兒輩覺,坐令高趣闌。
歡音軒。
考證:〔【杜甫詩】廚人夜語闌。
〕謹照原詩改廚人語夜闌。
陏 【戌集中】【阜字部】 陏 【字彙】徒火切,惰上聲。
【史記貨殖傳】果陏蠃蛤。
【註】索隱曰:陏,徒火反。
正義曰:陏,今爲搖。
果搖,猶搖□包裹也,今楚越之俗,尚有裹搖之語。
楚越水鄕,足螺魚□,民多探捕積聚,搖□包裹,煮而食之。
班固不曉裹搖之方言,述地雲果蓏蠃蛤,非太史公意也。
○按陏字諸書皆不載,無由稽考。
易說卦爲果蓏,京房本作果墮,則墮卽蓏字,古字借也。
《史記》陏字,《漢書》攺作蓏,必非無據。
《正義》訓爲搖,似不可從。
又【篇海】旬爲切,音隨。
國名。
阒 【戌集上】【門字部】 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狊切,音。
【說文】靜也。
【玉篇】靜無人也。
【易豐卦】闃其無人。
【疏】闚視其屋,而闃寂無人也。
又【集韻】求獲切,音□。
義同。
【說文徐註】按易:窺其戸,闃其無人。
窺,小視也。
狊,大張目也。
言始小視之,雖大張目亦不見人也。
義當隻用狊字。
闊 【戌集上】【門字部】 闊 【廣韻】【正韻】苦括切【集韻】【韻會】苦活切,□音适。
【說文】疏也。
一曰遠也。
【爾雅釋詁】闊,遠也。
又【廣韻】廣也。
又【韻會】闊,勤苦也。
【詩邶風】死生契闊。
【傳】契闊,勤苦也。
又寬也。
【前漢王莽傳】闊其租賦。
【註】闊,寬也。
又乖闊。
【詩邶風】于嗟闊兮。
【疏】于嗟乎此軍伍之人,今日與我乖闊兮。
又□闊。
【後漢馬融傳】及漢祖杖劒,武夫勃興。
憲令寬賒,文禮□闊。
又迂闊。
【後漢律歷志】至元封中,迂闊不審。
又【正韻】凡久不相見曰閒闊。
【後漢諸葛豐傳】閒何闊。
又【集韻】苦滑切,音。
義同。
又【韻補】葉音缺。
【成公綏天地賦】豈斯事之有徵,將言者之虛設。
何隂陽之難測,偉二儀之奓闊。
考證:〔【詩衞風】死生契闊。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詩衞風】于嗟闊兮〕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阕 【戌集上】【門字部】 闋 【唐韻】【集韻】□傾雪切,音缺。
【說文】事已閉門也。
【玉篇】止也。
【博雅】闋,訖也。
又【玉篇】息也。
【詩小雅】君子如居,俾民心闋。
【傳】息也。
【後漢楊璇傳】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
【註】息也。
又【廣韻】盡也。
【前漢王莽傳】物物卬市,日闋亡儲。
【註】盡也,言當日卽盡。
【張景陽七命】繁肴旣闋,亦有寒羞。
又【玉篇】終也。
【增韻】樂終也。
【禮文王世子】有司告以樂闋。
【註】闋,終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鼓戒三闋。
【前漢張良傳】歌數闋。
又空也。
【莊子人閒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
【註】闋,空也。
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
又【正韻】門開也。
又【集韻】暌桂切,音。
止也。
【禮郊特牲】卒爵而樂闋。
【註】闋,止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苦穴切,音湀。
義同。
又【集韻】古穴切,音玦。
馬名。
【爾雅釋畜】回毛在背,闋廣。
【疏】旋毛在背者名闋廣。
又【韻補】葉音餽。
【曹植酒賦】敘嘉賔之歡會兮,惟耽樂之旣闋。
日晻暗於桑楡兮,命僕夫而皆逝。
【辰集下】【欠字部】【集韻】呼來切,音咍。
飮也。
□ 【備考】【卯集】【無字部】 □ 【五音篇海】無可切。
阖 【戌集上】【門字部】 闔 "【唐韻】胡□切【集韻】轄□切【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閤切,□音合。
【說文】門扇也。
【爾雅釋宮】闔謂之扉。
【疏】闔扇也。
【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
【註】用木曰闔。
【左傳襄十八年】以枚數闔。
【註】闔,門扇也。
【史記宋微子世家】牧齒著門闔。
【註】闔,門扇。
又【韻會】雙曰闔,闔門也。
單曰扇,扇戸也。
又【說文】閉也。
【易繫辭】闔戸謂之坤。
【疏】謂閉藏萬物,若室之閉闔其戸。
【左傳襄十七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辟燥濕寒暑。
【註】闔,謂門戸閉塞。
又苫也。
【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翦闔。
【註】闔,苫也。
又【正韻】摠合也。
【後漢張儉傳】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與政事。
【前漢武帝紀】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
【註】總一郡之中,故曰闔郡。
又【廣韻】閶闔。
【前漢禮樂志】遊閶闔。
【註】閶闔,天門。
【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鑰天門。
【註】閶闔,始升天之門也。
又風。
亦名閶闔。
【史記律書】閶闔風,居西方。
又助語詞。
【莊子列禦□】闔胡嘗視其良,旣爲秋栢之實矣。
【註】闔,語助也。
又【則陽篇】日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闔嘗舍之。
【註】言何不試舍其所爲乎。
又國名。
【前漢□湯傳】又遣使責闔蘇大宛諸國歲遺。
【註】闔蘇,國名。
在康居北一千裡。
又人名。
【莊子人閒世註】顏闔,魯之賢人隱者。
考證:〔【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剪闔。
〕謹按剪字下從羽今改翦。
" 阗 【戌集上】【門字部】 闐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
【說文】盛也。
【博雅】闐闐,盛也。
又【博雅】闐闐,聲也。
【詩小雅】振旅闐闐。
【朱註】闐闐,鼓聲也。
【爾雅釋天】振旅闐闐。
【註】闐闐,羣行聲。
【左思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
【註】皆言車馬之聲。
又【增韻】滿也。
【史記汲鄭傳】始翟公爲廷尉,賓客闐門。
【前漢遊俠傳】人無賢不肖闐門。
又地名。
【前漢西域傳】到□闐城。
【抱樸子仙藥卷】得于闐國白玉。
又與顛同。
【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
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
又【集韻】或作□。
【前漢遊俠傳闐門註】師古曰:與□字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
于闐,國名。
又音冀。
【前漢□湯傳】涉康居界,至闐池西。
【註】闐,音冀。
阙 【戌集上】【門字部】 闕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音□。
【說文】門觀也。
【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
【玉篇】象魏闕也。
【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
【正韻】宮門雙闕也。
【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
象,治象也。
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
又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
【古今注】闕,觀也。
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
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
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
【爾雅釋宮】觀謂之闕。
【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傳】乗城而見闕。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
【註】闕,象魏也。
【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
又【秦本紀】築冀闕。
【註】劉伯莊雲: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又【廣韻】失也,過也。
又【集韻】乏也,空也。
又【增韻】不恭也。
又【玉篇】少也。
【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又【廣韻】不供也。
【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爲罪。
【註】闕,不供也。
又【增韻】虛也。
【禮禮運】三五而闕。
【註】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又【增韻】遊車補闕者曰遊闕。
【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
【註】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
【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遊闕四十乗。
【註】遊車,補闕者。
又不合也。
【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
【註】此兵法之言也。
闕,不合也。
又毀也。
【禮曾子問】入自闕。
【註】闕,謂毀宗也。
又【正韻】闕翟後服刻繒爲衣,不畫也。
【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後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
【註】闕狄,畫羽飾。
展衣,白衣也。
【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幹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
【註】闕鞏國所出鎧。
又獸名。
【爾雅釋獸】闕洩多狃。
【疏】闕洩,獸名。
其腳多狃。
狃,指也。
又山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闕兮。
【註】□闕,北極之山也。
又塞名。
【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
【註】闕,塞名也。
又【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
【註】括地志雲:在洛州南十九裡。
又【廣韻】姓也。
出下邳。
漢有荊州刺史闕羽三。
又【正韻】亦作屈。
又【正韻】其月切,音橜。
【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
【吳語】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
【註】闕,穿也。
【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
【註】穿地至泉曰闕。
又【韻補】葉音檜。
【程曉贈傅□詩】元服初加,萬福鹹會。
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又葉音乞。
【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
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又葉音卻。
【鄭虔季贈陸雲詩】□□閶闔,南端啟籥。
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剪我公室。
〕謹按剪字下從羽今改翦。
〔【正韻】闕翟後服刻繪爲衣,不畫也。
〕謹照原文刻繪改繒。
〔【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拙闕而得龜者。
〕謹照原文拙闕改掘闕。
阚 【戌集上】【門字部】 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濫切,音瞰。
【說文】望也。
又【博雅】闞,視也。
又【玉篇】臨也。
又【廣韻】魯邑。
【左傳昭二十五年】叔孫昭子如闞。
【註】闞,魯邑。
【穀梁傳昭三十二年】公在乾侯取闞。
又亭名。
【後漢郡國志】東平陸,六國時曰平陸,有闞亭。
又姓。
【史記齊太公世家】闞止有寵焉。
又【集韻】【韻會】□虎檻切,音。
虎聲。
【詩大雅】闞如虓虎。
【傳】闞然如虎之怒。
【釋文】火斬反。
【前漢敘傳】於是七雄虓闞。
又【廣韻】【集韻】許鑒切【韻會】胡懺切【正韻】胡監切,□音。
【廣韻】犬聲。
【集韻】獸怒聲。
又【集韻】【韻會】【正韻】□虎覽切,音喊。
義同。
阝 【戌集中】【阜字部】 阝 【正字通】偏傍阜字。
阞 【戌集中】【阜字部】 阞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得切,□音勒。
【說文】地理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逆地阞,謂之不行。
【註】阞,謂脈理。
不行,謂決溢也。
又通作仂。
數之餘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以其圍之阞,捎其數。
【註】阞,三分之一也。
【疏】凡言阞者,分散之言,數亦不定。
是以王制雲,祭用數之阞。
隊 【戌集中】【阜字部】 隊 【唐韻】【集韻】【韻會】徒對切【正韻】杜對切,□音憝。
【說文】從高隊也,失也。
又【玉篇】部也。
百人也。
【廣韻】羣隊也。
【左傳文十六年】楚子乗馹,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
【註】隊,部也。
兩道攻之。
【司馬相如上林賦】車按行,騎就隊。
又【集韻】【正韻】□直類切,音懟。
【集韻】落也。
【禮檀弓】退人若將隊諸淵。
又【樂記】上如抗,下如隊。
【釋文】隊,直媿反。
【左傳成十二年】俾隊其師。
【集韻】本作墜。
亦作隧。
又【集韻】徐醉切,音遂。
與隧同。
詳隧字註。
又【前漢王莽傳】分爲六尉六隊。
【註】隊,音遂。
又【□天子傳】得絕銒山之隊。
【註】隊,謂谷中險阻道也。
又【集韻】杜罪切,憝上聲。
羣也。
考證:〔【左傳文十五年】楚子乗驛,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
〕謹照原文十五年改十六年。
乗驛改乗馹。
阠 【戌集中】【阜字部】 阠 【廣韻】息晉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晉切,□音信。
【說文】陵名。
【爾雅釋地】東陵阠。
又【唐韻】所臻切【集韻】疏臻切,□音莘。
又【集韻】所陣切,音□。
又【廣韻】【集韻】□試刃切,音抻。
義□同。
阡 【戌集中】【阜字部】 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千。
【說文】路南北爲阡。
【史記秦本紀】開阡陌。
【註】風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
河東以東西爲阡,南北爲陌。
朱子曰:二說不同,後說爲正。
陌之爲言百也,遂洫從,而涇塗亦從,則遂閒百畝,洫閒百夫,而涇塗爲陌。
阡之爲言千也,溝澮衡,而畛道亦衡,則溝閒千畝,澮閒千夫,而畛道爲阡,阡陌之名由此而得。
◎按陸機答張士然詩:迴渠繞曲陌,通波扶直阡。
此以南北爲阡也。
柳宗元田家詩:蓐食狥所務,驅車向東阡。
此以東西爲阡也。
又姓。
【正字通】唐有阡能。
又墓道也。
【杜甫故武衞將軍挽詩】新阡絳水遙。
通作仟。
【前漢原涉傳】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謂其道爲京兆仟。
又與芊同。
密茂貌。
【楚辭九懷】遠望兮阡眠。
【謝朓和王著八公山詩】阡眠起雜樹。
【遊東田詩】遠樹瞹阡阡。
【註】阡,與芊同。
亦作仟仟。
又【集韻】倉甸切,音蒨。
義同。
【玉篇】或作□圱。
阢 【戌集中】【阜字部】 阢 【唐韻】【集韻】□五忽切,音兀。
【說文】石山戴土也。
【集韻】或作峞。
又【集韻】魚屈切,音崛。
又語韋切,音巍。
義□同。
又【集韻】【類篇】□吾回切,音桅。
【玉篇】崔也。
【集韻】高貌。
與隗同。
【釋名】危,阢也。
阢阢不固之言也。
【玉篇】亦作峞。
【寅集下】【廣字部】【廣韻】同。
【唐書王忠嗣傳】軍翼掩之。
又【集韻】與同。
詳屍部字註。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口莖切【集韻】丘耕切,□音鏗。
【玉篇】欬也。
一曰□。
○按字見《廣韻》。
《正字通》雲俗字,非。
□ 【卯集下】【方字部】 □ 【篇海】於豔切,音厭。
比長短也。
【子集下】【廠字部】【集韻】都回切,音塠。
堆或作。
聚土也。
【玉篇】亦堆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下沒切,音覈。
紇本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古禫切,音感。
竹名。
有毛。
又【篇海】箱屬。
又【集韻】都感切,音黕。
亦竹名。
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虎委切,音毀。
舂謂之□。
或書作□。
□,同。
【子集下】【十字部】【唐韻】盧則切【集韻】歷德切,□音勒。
【說文】材十人也。
從十,力聲。
【廣韻】功大。
霯 【戌集中】【雨字部】 霯 【集韻】台隥切【正韻】台鄧切,□音□。
【玉篇】大雨也。
霰 【戌集中】【雨字部】 霰 〔古文〕□【唐韻】蘇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先去聲。
【說文】稷雪也。
從雨散聲。
【詩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箋】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溫氣而搏,謂之霰。
【大戴禮】陽之專氣爲霰。
【註】隂氣在雨水,凝滯爲雪。
陽氣薄之,不相入,散而爲霰。
故春秋榖梁說曰:霰者,陽脅隂之符也。
【釋名】霰,星也。
水雪相搏,如星而散也。
【埤雅】閩俗謂之米雪,言其霰粒如米,所謂稷雪,義蓋如此。
今名濇雪,亦名濕雪。
又【字彙補】佛之外道曰霰尼。
見楞嚴經。
【說文】或作。
【玉篇】亦作□。
【集韻】或作霚。
考證:〔【詩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箋】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縕氣而搏,謂之霰。
〕謹照原文縕氣改溫氣。
霱 【戌集中】【雨字部】 霱 【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聿。
【廣韻】霱雲,瑞雲。
本亦作矞。
又【集韻】卿雲謂之霱。
【西京雜記】雲三色爲霱。
露 【戌集中】【雨字部】 露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
【說文】潤澤也。
從雨路聲。
【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
【釋名】露,慮也。
覆慮物也。
【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
【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
【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
【白虎通】露者,霜之始。
【禮月令】孟秋,白露降。
【詩召南】厭浥行露。
【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
【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
【註】如淳曰:覆,也。
露,膏澤也。
【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
【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又【玉篇】露,見也。
【集韻】彰也。
【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
【疏】露見而生。
【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
【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
【註】在野曰露。
又【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
【註】露,羸也。
【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又【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
【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
【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又臺名。
【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又【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
【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
【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又【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又【正字通】庫露,器名。
【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
【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
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又【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
【註】皆其所著書名也。
【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又□露,書法也。
【王愔文字志】其阿那若濃露之□。
又【爾雅釋草】蔠葵,繁露。
【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又【汲冢周書】渠叟以犬。
犬者,露犬也。
能飛,食虎豹。
又白露、寒露,□節□名。
見【後漢律曆志】。
又【詩邶風】胡爲乎中露。
【傳】中露,衞邑也。
又姓。
【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
【魯語】以露堵父爲客。
【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餌 【戌集下】【食字部】 餌 【集韻】【正韻】□忍止切,音耳。
【玉篇】食也,餠也,餻也。
【說文】粉餠也。
【徐鍇曰】釋名,烝燥屑餠之曰餈,非也。
粉米烝屑皆餌也,非餈也。
【許愼曰】餈稻餠,謂炊米爛乃擣之,不爲粉也。
粉餈以豆爲粉糝餈上也,餌則先屑米爲粉,然後溲之。
餈之言滋也,餌之言堅潔若玉餌也。
【楚辭招魂】粔籹蜜餌。
又【禮內則】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
【註】此周禮糝食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魚膠餌。
【註】色如餌。
又【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脄,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
【註】餌,筋腱也。
又啗魚具。
【莊子外物篇】五十犗以爲餌。
又隂以利誘人曰餌。
【前漢賈誼傳】五餌三表。
又【廣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音二。
義同。
【說文】□部作□。
重文從食耳聲,作餌。
考證:〔【禮內則】捶反側之,去其餌,就出之。
〕謹照原文就出改孰出。
霳 【戌集中】【雨字部】 霳 【廣韻】力中切【集韻】【韻會】【正韻】良中切,□音隆。
【玉篇】豐隆,雷師。
俗從雨。
【韻會】雲師。
【屈原離騷】【淮南子天文訓】【司馬相如上林賦】皆作豐隆。
【水經】作封隆。
霴 【戌集中】【雨字部】 霴 【字彙補】同靆。
○按字從雲,《正字通》誤入隸部,今攺正。
霵 【戌集中】【雨字部】 霵 【廣韻】阻立切,音戢。
【玉篇】本作□。
【類篇】本作□。
詳後□字註。
又【王褒洞簫賦】霵曄踕。
【註】衆聲疾貌。
【釋文】霵,助急切。
又【集韻】七入切,音緝。
本作□。
詳後□字註。
又【廣韻】仕戢切,音。
暴雨貌。
霶 【戌集中】【雨字部】 霶 【集韻】同滂。
霷 【戌集中】【雨字部】 霷 【集韻】【韻會】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
【集韻】十月爲霷。
通作陽。
霸 【戌集中】【雨字部】 霸 〔古文〕□【唐韻】【廣韻】【正韻】普伯切【集韻】【類篇】【韻會】匹陌切,□音拍。
【說文】月始生霸然也。
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
從月聲。
【增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工商執雞。
【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爾雅釋鳥】鶾,天雞【註】鶾雞赤羽。
【逸周書】文鶾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
又【爾雅釋蟲】螒,天雞。
【註】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
【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
【爾雅翼】一名梭雞。
一名酸雞。
又雞人,官名。
【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
又【禮明堂位】灌尊,夏後氏以雞彜。
又地名。
【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雞澤。
【註】在廣平曲梁縣西南。
又【昭二十三年】吳敗頓胡、沈蔡、□許之師于雞父。
【註】雞父,楚地。
【戰國策】負雞次之典。
【前漢地理志】鬱林郡,雍雞縣。
又姓。
【正字通】明正統,陝西苑馬寺監正雞鳴時。
【說文】籀文作鷄。
互詳鳥部鷄字註。
考證:〔【爾雅釋畜】雞大者蜀。
蜀子雓,未成雞健〕謹照原文健改僆。
〔【前漢地理志】欝林郡雍雞縣。
〕謹照原文欝改鬱。
【寅集中】【巾字部】【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介。
【玉篇】幘也。
亦作□。
通作介。
雠 【酉集上】【言字部】 讎 〔古文〕□□□【唐韻】市流切【集韻】【韻會】時流切【正韻】除留切,□音酬。
【說文】猶□也。
【玉篇】對也。
【正字通】言相讎對也。
【詩大雅】無言不讎。
【毛傳】用也。
【正義】相對謂之讎。
讎者,相與用言語,故以讎爲用。
【朱傳】答也。
又【爾雅釋詁】匹也。
【郭註】讎,猶儔也。
【廣雅】雲輩也。
【郉疏】儔侶輩類之匹也。
【書召誥】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
【孔傳】匹也,言民在下,自上匹之。
又等也。
【前漢霍光傳】皆讎有功。
【師古註】言其功相等類也。
又當也。
【前漢灌夫傳】上使禦史薄責嬰所言,灌夫頗不讎。
【晉灼註】讎,當也。
又【正韻】售也,償也。
【史記高祖紀】高祖每酤留飮酒,讐數倍。
【如淳註】讎,亦售也。
【魏志衞臻傳】子許買物,隨價讎直。
又【字彙補】應驗也。
【史記封禪書】其方盡多不讎。
【索隱註】相應爲讎。
謂其言語不相應,無驗也。
又【韻會】仇也。
於文言雔爲讎。
雔,鳥之雙也。
人之讎怨,不顧禮義,則如禽鳥之爲,兩怒而有言在其閒,必溢惡之言,若禽鳥之聲也。
【書微子】相爲敵讎。
【傳】言不和同。
【詩邶風】反以我爲讎。
【疏】讎者,至怨之稱。
【左傳襄三年】稱解狐其讎也。
【疏】讎者,相負挾怨之名。
又【字彙】報也。
【周禮地官調人鄭註】難相與爲仇讎。
【疏】按左氏桓公傳雲:怨耦曰仇,則仇是怨也。
讎謂報也。
又【韻會】挍也。
謂兩本相覆挍如仇讎也。
【左思魏都賦】讎挍篆籀。
【註】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
又【揚子方言】予賴讎也。
秦晉曰讎。
又姓。
【前漢儒林傳】沛人讎遷。
又通作酬。
【戰國策】屬之讎柞。
【註】與酬酢同。
又或作稠。
【書微子】用乂讎斂。
【傳】馬本作稠,雲數也,斂謂賦斂也。
又【韻會】【正韻】□承呪切,酬去聲。
亦償也。
【詩大雅】無言不讎。
有平、去二音。
又【字彙補】亦書作讐。
雡 【戌集中】【隹字部】 雡 【唐韻】【集韻】□力救切,音溜。
【說文】鳥大雛也。
從隹翏聲。
一曰雉之莫子爲雡。
又【廣雅】□,雡也。
離 【戌集中】【隹字部】 離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驪。
【說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
從隹離聲。
【玉篇】亦作鸝。
【廣韻】今用鸝爲鸝黃,借離爲離別。
【集韻】或作鵹。
又卦名。
【易離卦】彖曰:離,麗也。
【玉篇】離,明也。
又【玉篇】散也。
【廣韻】近曰離,遠曰別。
【揚子方言】參蠡,分也。
秦晉曰離。
【易乾卦】進退無恆,非離羣也。
【待王風】有女仳離。
又【玉篇】遇也。
【揚子方言】羅謂之離。
【易小過】飛鳥離之。
【前漢揚雄傳反離騷註】應劭曰:離,猶遭也。
又【詩小雅】不離于裏。
【疏】離,歷也。
又【玉篇】兩也。
【禮曲禮】離坐離立。
【註】離,兩也。
兩相麗謂之離。
又【玉篇】判也。
【禮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
【註】離經,斷絕句也。
【周禮夏官形方氏】無有華離之地。
【註】華讀爲□,正之使不□邪離絕。
又【禮明堂位】叔之離磬。
【註】離,謂次序其聲懸也。
【疏】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又【儀禮大射禮】中離維綱。
【註】離,猶過也,獵也。
又【玉篇】□也。
【左傳昭元年】設衞離服。
【註】離,□也。
又【爾雅釋親】男子謂□妹之子爲出,謂出之子爲離孫。
又【荀子非相篇】離離然。
【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
【註】謂草木之蒙茸翳薈也。
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茸。
又【屈原離騷】長餘佩之陸離。
【註】陸離,猶嵯,衆貌也。
許愼雲:美好貌。
師古雲:分散也。
又【前漢郊祀歌】闢流離。
【註】流離,不得其所者。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滂濞泱軋,麗以林離。
【註】林離,撡攦也。
【揚雄羽獵賦】淋離廓落。
又【司馬相如大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
【註】服虔曰:皆神名也。
師古曰:長離,靈鳥也。
○按前漢禮樂志作長麗。
註雲:星名。
【張衡思□賦】前長離使拂羽兮。
【註】長離,南方朱雀神也。
又【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
【疏】音多變,聲流離也。
又【前漢西域傳】罽賔出璧流離。
【註】師古曰:魏略雲: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紅、紫十種流離。
又馬名。
【李斯諫逐客書】乗纖離之馬。
又鳥名。
【詩邶風】流離之子。
【傳】流離,鳥也。
○按爾雅釋鳥註,作留離。
又草名。
【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
【註】離,蘼蕪也。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蘖離朱楊。
【註】離,山梨。
又【埤雅】韓詩曰:芍藥,離草也。
將離,相贈以芍藥。
一名可離。
又木名。
【史記孔子世家註】《皇覽》曰:塋中樹,柞、枌、雒、離。
又水名。
【前漢武帝紀】出零陵下離水。
又地名。
【左傳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
【註】鍾離,楚邑,淮南縣。
又國名。
【前漢西域傳】東離國,大國也。
【拾遺記】泥離之國來朝。
又【廣韻】姓也。
孟子弟子離婁。
又【集韻】抽知切,音癡。
本作螭。
詳蟲部螭字註。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
離跂,攘臂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
【註】離靡,謂相連不絕也。
離,音力爾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智切,音荔。
【廣韻】去也。
【書胤征】畔官離次。
【釋文】離,如字,又力智反。
【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又與荔同。
【司馬相如上林賦】答遝離支。
【註】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粗,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
師古:音力智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郞計切,音麗。
【禮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
【註】離,讀如儷偶之儷,宿儷謂其屬。
馮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與宿偶,當審伺□,不得過差也。
【釋文】離,呂計反。
偶也。
又葉音黎。
【卓文君白頭吟】凄凄復凄凄,嫁女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又葉良何切,音羅。
【韓愈裴少府墓銘】支分族離,各爲大家。
家,音歌。
考證:〔【曲禮】離坐離立。
【註】離,兩也。
兩相麗,謂之立。
〕謹按註無此文。
今據陳氏集說引方氏註改兩相麗謂之離。
〔【揚雄校獵賦】淋離廓落。
〕謹照文選校獵賦改羽獵賦。
〔【司馬相如上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
〕謹照漢書上林賦改大林賦。
難 【戌集中】【隹字部】 難 〔古文〕□□□□□□□□【廣韻】【韻會】那幹切【集韻】那肝切,□音。
【說文】鳥也。
本作□。
又【玉篇】不易之稱也。
【書臯陶謨】惟帝其難之。
【鹹有一德】其難其愼。
又珠名。
【曹植美人行】珊瑚閒木難。
【註】《南越志》曰: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難從黨。
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
□同儺。
【集韻】難,卻除兇惡也。
【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歐疫。
【夏官方相氏】率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
【禮月令】季春,命國難。
【又】季冬命有司大難。
又【詩小雅】其葉有難。
【傳】難然盛貌。
【釋文】乃多反。
又【集韻】乃可切,音娜。
同橠。
詳木部橠字註。
又【廣韻】奴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旦切,□音。
【廣韻】患也。
【易否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禮曲禮】臨難毋苟免。
【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註】難,相與爲仇讎。
又詰辨也。
【唐史韋處厚傳】張平叔議糶鹽,韋處厚發十難以詰之。
又【書舜典】惇德允元而難任人。
【傳】難,拒也。
【釋文】乃旦反。
又【公羊隱八年我入邴傳】其言入何難也。
【註】難,辭也。
【釋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又【孟子】於禽獸又何難焉。
【註】難,責也。
又人名。
【左傳文元年】難也收子。
【釋文】乃多反,一音如字。
又葉音臡。
【汲冢周書】旁隊外權,隳城湮溪。
老弱單處,其謀乃難。
考證:〔【左傳文元年】難也收子。
【釋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謹照原文乃旦反改乃多反。
【辰集上】【日字部】【廣韻】【集韻】□匹妙切,音剽。
【揚子方言】乾物也。
【博雅】曝也。
又【集韻】紕招切,音縹。
義同。
考證:〔【揚子方言】曬乾物。
〕謹照原文改乾物也。
雤 【戌集中】【隹字部】 雤 【唐韻】胡角切【集韻】轄覺切,□音學。
【說文】鷽,或作雤。
又【集韻】乙角切,音渥。
亦與鷽同。
□詳鳥部鷽字註。
韕 【戌集中】【韋字部】 韕 【字彙補】音未詳。
【管子白心篇】韕乎其圓也,鞟鞟乎莫得其門。
【註】韕,復貌。
謂遇圓則爲圓也。
雥 【戌集中】【隹字部】 雥 【唐韻】徂合切【集韻】昨合切,□音雜。
【說文】羣鳥也。
從三隹。
【許善心神雀頌】景福氤氳,嘉貺雥集。
又【玉篇】走合切,音帀。
義同。
【寅集上】【寸字部】【玉篇】古文得字。
〇按得字,古文本作。
雦 【戌集中】【隹字部】 雦 【字彙補】古文集字。
見雲臺□。
註詳四畫。
雧 【戌集中】【隹字部】 雧 【唐韻】秦入切【集韻】藉入切,□音箿。
【說文】羣鳥在木上也。
從雥從木。
又【集韻】一曰聚也。
【屈原離騷】雧芙蓉以爲裳。
【說文】或省作集。
詳前集字註。
雨 【戌集中】【雨字部】 雨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
【說文】水從雲下也。
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玉篇】雲雨也。
【元命包】隂陽和爲雨。
【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
【釋名】輔也。
言輔時生養。
【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
陸佃雲: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
見【後漢律曆志】。
又【正字通】雨虎,蟲名。
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
或曰石蠶之類。
詳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歐許切,音□。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王遇切,音芋。
【集韻】自上而下曰雨。
【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小雅】雨我公田。
【釋文】雨,于付反。
【禮月令】仲春始雨水。
【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又葉羽軌切,音以。
【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
考證:〔【說文】水從雲下也。
一象天,門象雲,水霝其閒也。
〕謹照原文門改冂。
【子集下】【匕字部】【玉篇】與匙同。
雩 【戌集中】【雨字部】 雩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音于。
【說文】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
從雨于聲。
【玉篇】請雨祭也。
【爾雅釋訓】舞號雩也。
【註】雩之祭,舞者籲嗟而求雨。
【禮月令】仲夏大雩。
【註】。
雩,籲嗟求雨之祭也。
【左傳桓五年】龍見而雩。
【註】遠爲百穀祈膏雨也。
【疏】雩之言遠也。
遠者豫爲秋收,言意深遠也。
又雩婁。
地名。
【左傳襄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
【釋文】雩,音于。
又【前漢地理志】豫章郡雩都,琅邪郡雩叚。
又【廣韻】況于切【集韻】匈于切,□音訏。
【廣韻】雩婁,古縣名。
在廬江。
【左傳雩婁釋文】徐邈讀。
又【集韻】休居切,音虛。
【左傳雩婁釋文】韋昭讀。
又【集韻】汪胡切,音烏。
【左傳雩婁釋文】或讀一呼反。
又【集韻】【類篇】□王遇切,音芋。
【爾雅釋天】螮蝀謂之雩。
螮蝀,虹也。
【註】俗名美人虹。
江東呼雩。
【釋文】雩,于句切。
【說文】或作□。
雪 【戌集中】【雨字部】 雪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
【說文】本作。
凝雨。
【元命包】隂凝爲雪。
【釋名】雪,綏也。
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
【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廣韻】除也。
【韻會】洗也。
【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
【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又【廣韻】拭也。
【家語】以黍雪桃。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又小雪、大雪,□節□名。
見【後漢律曆志】。
又山名。
【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
一名雪山。
又陽春白雪,古曲名。
又姓。
【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雯 【戌集中】【雨字部】 雯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文。
【廣韻】雲文。
【集韻】雲成章曰雯。
【古三墳】日雲赤曇,月雲素雯。
雰 【戌集中】【雨字部】 雰 【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
【玉篇】霧氣也。
又【韻會】雰雰,雪貌。
【詩小雅】雨雪雰雰。
又【釋名】潤氣,著草木,遇寒凍色白曰雰。
又【唐韻】【集韻】□符分切,音汾。
【說文】本作氛。
祥氣也。
【集韻】或作□。
考證:〔【釋名】澗氣,著草木,遇寒凍色白曰雰。
〕謹照原文澗氣改潤氣。
雱 【戌集中】【雨字部】 雱 【唐韻】【正韻】普郞切【集韻】【韻會】鋪郞切,□音磅。
【玉篇】雪盛貌。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集韻】【類篇】□敷方切,音芳。
雰雱,雪貌。
【集韻】本作滂,沛也。
或作霶。
雲 【戌集中】【雨字部】 雲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
【說文】山川氣也。
從雨雲,象雲回轉形。
【廣韻】河圖曰:雲者,天地之本。
【元命包】隂陽聚爲雲。
【易乾卦】雲行雨施。
又【詩大雅】倬彼雲漢。
【傳】雲漢,天河也。
又【爾雅釋親】仍孫之子爲雲孫。
【註】言輕遠如浮雲。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舞雲門大卷。
【註】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大卷。
又【史記黃帝紀】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
又澤名。
【書禹貢】雲土夢作。
又【左傳定四年】楚子涉睢濟江,入于雲中。
【爾雅釋地】楚有雲夢。
【疏】此澤跨江南北,亦得單稱雲,單稱夢。
【司馬相如子虛賦】雲夢者,方九百裡。
又【拾遺記】蓬萊山,亦名雲來。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雲縣。
又雲中郡。
又姓。
【正字通】縉雲氏之後。
唐雲洪嗣。
明雲衢,雲岫。
又葉于員切。
【□琳馬瑙勒賦】初傷勿用,俟慶雲兮。
君子窮達,亦時然兮。
【說文】通作雲。
雴 【戌集中】【雨字部】 雴 【廣韻】醜入切【集韻】敕立切,□音湁。
【玉篇】雴霫。
【廣韻】大雨。
【博雅】雨也。
又【集韻】力入切,音立。
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徒紅切【集韻】【類篇】徒東切,□音同。
□,山貌。
又【正字通】山無草木也。
古借用童,加山,贅。
雵 【戌集中】【雨字部】 雵 【集韻】倚朗切,音坱。
【玉篇】雵雵,白雲貌。
又【集韻】【韻會】□於良切,音央。
義同。
零 【戌集中】【雨字部】 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餘雨也。
從雨令聲。
又【玉篇】徐雨也。
又【廣韻】落也。
【詩鄘風】靈雨旣零。
【傳】零,落也。
又【字彙】畸零,凡數之零餘也。
又【後漢高句驪傳】好祠鬼神,社稷零星。
【註】風俗通曰:辰之神爲零星。
又水名。
【前漢匈奴傳】零吾水上。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通零關道。
【註】徐廣曰:越嶲有零關縣。
又【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零陽,零陵郡零陵。
又【韻會】丁零,亦地名。
通作靈令。
又姓。
【正字通】明成化舉人零混。
又與苓通。
【莊子徐無鬼】豕零也。
【註】進學解所謂豨苓也。
又【廣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蓮。
【廣韻】先零,西羌也。
【前漢趙充國傳】先零豪言,願時渡湟水北。
【註】零,音憐。
又【廣韻】【集韻】□郞定切,音令。
【廣韻】零落。
【集韻】或作□。
亦作□。
雷 【戌集中】【雨字部】 雷 〔古文〕□□□□□靁□【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音罍。
【說文】本作靁。
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
從雨畾聲。
象回轉形。
【易說卦】震爲雷。
【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又【禮曲禮】毋雷同。
【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
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左□冥而右黔雷。
【註】黔雷,黔嬴也。
天上造化神名。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
【註】雷鼓,八面鼓也。
又【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裡。
【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又【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又山名。
【書禹貢】壷口雷首。
【疏】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
又澤名。
【書禹貢】雷夏旣澤。
【傳】雷夏,澤名。
又漢侯國名。
在東海。
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外國名。
【前漢西域傳】無雷國王冶盧城。
又州名。
【韻會】在廣西,其山爲雷所震,水流爲江。
唐置雷州。
又姓也。
【前漢淮南王安傳】郞中雷被。
又音纍。
【楚辭九歌】駕龍輈兮乗雷,載雲旗兮委蛇。
【晉語】靑陽。
方雷氏之甥也。
【註】方雷,西陵氏之姓。
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纍祖,實生靑陽。
雷纍同。
○按晉語註,雷有纍音,非止葉音也。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
推石下也。
又【集韻】盧對切,音類。
本作礧。
或作壘礌檑。
【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
【周禮秋官職金註】槍雷,椎椁之屬。
【釋文】劉音誄。
沈雲:當爲礌,郞對反。
【前漢鼂錯傳具藺石註】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
師古曰:雷,來內反。
又【正字通】擊鼓曰雷。
【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考證:〔又姓。
【前漢淮南衡山王傳】郞中雷被。
〕謹按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合爲一卷,鄭此引係淮南王傳中語,應省衡山字。
改又姓也前漢淮南王安傳。
【辰集中】【木字部】同棠。
【未集中】【糸字部】【字彙補】紓字之譌。
雸 【戌集中】【雨字部】 雸 【集韻】五甘切,音玵。
霜也。
【未集中】【羽字部】【篇韻】之由切,音周。
弱羽。
【玉篇】急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以灼切。
絲也。
雹 【戌集中】【雨字部】 雹 〔古文〕□□□【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
【說文】雨冰也。
【大戴禮】陽之專氣爲霰,隂之專氣爲雹。
霰雹者,一氣之化也。
【註】陽氣在雨,溫暖如陽。
隂氣薄之,不相入,搏而爲雹。
故春秋榖梁說曰:雹者,隂脅陽之象也。
【埤雅】隂包陽爲雹。
申豐以爲古者藏冰固隂,沍寒而無雹,蓋陽無所洩,雹之所以生也。
雹形似今半珠,其粒皆三出。
雪六出成華,雹三出成實,雹冰之餘,造化權輿。
曰:雹者,雨之冰也。
又曰:北方之氣,雲雨雹霰雪。
【禮月令】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穀。
【註】子之氣乗之也。
陽爲雨,隂起脅之,凝爲雹。
【左傳昭四年】聖人在上,無雹。
雖有,不爲災。
【韻會補】洮岷閒,雨雹曰白雨。
又曰硬頭雨。
宋紹興十七年,臨安雨雹,太學屋瓦皆碎。
學宮諱言雹,遂稱硬雨。
又【集韻】蒲沃切,音僕。
義同。
考證:〔【埤雅】雹形今似半珠〕謹照原文今似改似今。
雺 【戌集中】【雨字部】 雺 【廣韻】【集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音蒙。
【爾雅釋天】天氣下,地不應曰雺。
【註】言蒙昧。
【疏】書洪範曰雺,註,雺聲近蒙,詩零雨其蒙,則雺是天氣下降,地氣不應,蒙闇也。
【玉篇】本作霚。
【廣韻】同霿。
【集韻】或作霧。
又【廣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正韻】莫侯切,□音謀。
義同。
【集韻】或作霿蒙。
又【廣韻】【韻會】莫綜切【集韻】莫宋切。
□同霿。
【廣韻】地氣上,天不應。
【韻會補】古文尙書,雨霽雺圛克。
【註】雺,地氣上。
天氣不下也。
又【廣韻】莫□切,音茂。
義同。
又【玉篇】武賦切【集韻】亡遇切,□音務。
【集韻】本作霚。
或作霧。
詳後霧霚二字註。
電 【戌集中】【雨字部】 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殿。
【說文】隂陽激燿。
從雨從申。
【埤雅】電與雷同氣。
雷從回,電從申,隂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洩而爲電。
或曰雷出天氣,電出地氣,故電從坤省。
說卦:離爲電。
電,火屬也。
蓋隂陽暴格,分爭激射,有火生焉,其光爲電,其聲爲雷。
今鐵石相擊則生火,燒石投井則起雷。
又況天地大爐之所薄動,眞火之所激射乎。
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驚人,號令啓發而已。
電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
【釋名】電,殄也。
乍見則殄滅也。
【易噬嗑】雷電合而章。
【註】雷電□合,不亂乃章。
又【豐卦】雷電皆至。
【疏】雷者,天之威動。
電者,天之光耀。
雷電俱至,則威明備足以爲豐也。
【詩小雅】□震電。
【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始電。
【疏】電是陽光,陽微則光不見,此月陽氣漸盛,以擊於隂,其光乃見,故雲始電。
【春秋隱九年】大雨震電。
【疏】河圖雲:隂激陽爲電,電是雷光。
【穀梁傳】震,雷也。
電,霆也。
【淮南子原道訓】電以爲鞭策。
雽 【備考】【戌集】【雨字部】 雽 【龍龕】音行。
又音于。
霧 【戌集中】【雨字部】 霧 【廣韻】【韻會】□亡遇切,音務。
【爾雅釋天】地氣發,天不應,曰霧。
霧謂之晦。
【註】言晦冥。
【釋名】霧,冒也,氣蒙亂覆冒物也。
【廣韻】元命包曰:隂陽亂爲霧。
【禮月令】氛霧冥冥。
【玉篇】本作霿。
【廣韻】同霚。
【集韻】同雺。
又【集韻】謨蓬切,音蒙。
又蒙弄切,音幪。
又莫鳳切,音夢。
義□同。
雿 【戌集中】【雨字部】 雿 【字彙】徒弔切,音棹。
□雿,幽冥也。
【王逸九思】閴□雿兮靡睹。
又【字彙補】直格切,音宅。
與翟氏之翟同。
高峻貌。
【淮南子原道訓】上遊於霄雿之野。
又【俶眞訓】蕭條霄雿,無有彷彿。
【又】橫局天地之閒,而不雿不通。
【篇海】本作窕。
需 【戌集中】【雨字部】 需 〔古文〕□【唐韻】相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須。
【說文】□也。
遇雨不進,止□也。
從雨而聲。
易曰:雲上于天需。
【註】徐鉉曰:李陽冰據易雲,上于天雲:當從天。
然諸本皆從而,無從天者。
【玉篇】卦名。
【易需彖】需,須也。
險在前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行數千裡,馬不契需。
【疏】從易需卦之需。
【釋文】音須。
【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
【註】濡則不去,需則有待。
又【集韻】一曰疑也。
【韻會】遲疑需待也。
【左傳哀十四年】需事之賊也。
又【韻會】索也。
又【字彙】姓也。
又【集韻】汝朱切,音儒。
韋柔滑貌。
【戰國策】其需弱者來使,則王必聽之。
【註】需,音儒。
【集韻】或作□。
又【集韻】【正韻】□乳兗切,音耎。
【集韻】本作□,柔也。
或作輭。
軟濡,通作耎。
【韻會】本作。
或作□。
【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
【註】故書需作□。
□,讀爲柔需之需。
【釋文】需,人兗反。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薄其帤則需。
【註】需,謂不充滿。
【疏】需襦不進,故爲不充滿。
陸雲:罷需。
又【集韻】奴亂切,音糯。
弱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馬不契需。
【註】需,讀爲畏需之需。
【釋文】又乃亂反。
【集韻】本作偄。
或作愞懦燸耎。
又【韻會補】鄭□周易註,需,讀爲秀。
陽氣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霁 【戌集中】【雨字部】 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擠。
【說文】雨止也。
從雨齊聲。
【爾雅釋天】濟謂之霽。
【註】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疏】濟,止也。
【書洪範】曰雨曰霽。
【傳】龜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
【前漢魏相傳】爲霽威嚴。
【註】霽,止也。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
晴也。
【埤雅】雨晴曰霽。
又【集韻】在禮切,音薺。
又子禮切,音泲。
義□同。
霂 【戌集中】【雨字部】 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蔔切,音木。
【說文】霢霂也,從雨沐聲。
【爾雅釋天】小雨謂之霡霂。
【詩小雅】益之以霡霂。
互詳後霡字註。
【補遺】【寅集】【山字部】【字彙補】與岐同。
【馮少墟善利圖說序】夫善利之剖遠矣。
霃 【戌集中】【雨字部】 霃 【廣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音沈。
【說文】久隂也。
從雨沈聲。
【集韻】通作沈。
霄 【戌集中】【雨字部】 霄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
【說文】雨爲霄雪。
從雨肖聲。
齊語也。
【爾雅釋天】雨爲霄。
【註】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霰,冰雪雜下者,謂之霄雪。
【疏】霄,卽消也。
【韻會】霄雪,今人所謂濕雪也。
著物則消。
又【玉篇】雲氣也。
【廣韻】近天氣也。
【揚雄甘泉賦】騰淸霄而軼浮景。
【註】師古曰:霄,日旁氣也。
又陵霄,花名。
【爾雅翼】苕,陵苕,今陵霄。
又奔霄,□王八駿之一。
見【拾遺記】。
又地名。
【左傳定十四年】城莒父及霄。
又國名。
【拾遺記】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
又姓。
【正字通】韓非子有霄略。
又人名。
【春秋襄十一年】楚人執鄭行人良霄。
【史記楚世家】是謂霄敖。
又【集韻】仙妙切,音笑。
與肖同。
又【陸雲陸丞相誄】窮化幾神,探賾衆妙。
駭塵氛埃,澄響淸霄。
霄,葉音笑。
又葉桑何切,音莎。
【道藏歌】彈璈北寒臺,七靈曜紫霄。
濟濟羣仙舉,紛紛塵中羅。
又葉思留切,音搜。
【陸機詩】恢恢天網,飛沈是收。
受茲下臣,騰光淸霄。
【集韻】或作□。
考證:〔【爾雅釋天】雨爲霄。
〕謹照原文爲霄下增雪字。
霅 【戌集中】【雨字部】 霅 【唐韻】丈甲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甲切,□音喋。
【說文】霅霅,震電貌。
又【說文】一曰衆言也。
從雨,譶省聲。
【韻會】衆聲。
又【後漢馬融廣成頌】霅爾雹落。
【註】霅,素洽反。
廣雅曰:雨也。
又【左思吳都賦】靸霅驚捷。
【註】靸霅,走捷貌。
又【廣韻】霅陽,縣名。
又【廣韻】水名,在吳興。
【集韻】通作□。
又姓。
【字彙補】博物志,孟舒,國名,人首鳥身,其先主爲霅氏。
又【廣韻】胡甲切【集韻】轄甲切,□音狎。
【玉篇】衆言也。
又【班固答賔戲】煜霅其閒。
【註】霅,下甲反。
煜霅,光貌。
又【集韻】域及切,音煜。
霅霵,雨聲。
又【廣韻】蘇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
【廣韻】雨霅霅。
又【廣韻】之涉切【集韻】【韻會】【正韻】質涉切,□音讋。
【廣韻】霅霅,震電貌。
又【集韻】色甲切,音啑。
散也。
【揚雄甘泉賦】霅然陽開。
【註】晉灼曰:散也。
師古曰:霅,音所甲反。
又【集韻】斬狎切,音眨。
地名。
霅陽障,在樂浪。
□ 【未集中】【糸字部】 □ 與繼同。
【隷釋】楊君石門頌,君其□縱。
□ 【備考】【卯集】【鬥字部】 □ 【五音篇海】同□。
靤 【戌集中】【面字部】 靤 【廣韻】防敎切【集韻】皮敎切,□音骲。
【玉篇】面瘡也。
又【集韻】本作皰。
面生氣也。
亦作疱。
◎按廣韻靤訓面瘡,皰訓面生氣,二字分見。
集韻合靤皰爲一,專訓面生氣,非。
【辰集中】【木字部】【玉篇】所角切【集韻】色角切,□音槊。
木名。
【類篇】一曰柵也。
【博雅】柵謂之。
俗同槊,非。
阍 【戌集上】【門字部】 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昏。
【說文】常以昏閉門隷也。
【禮祭義】閽者,守門之賤者也。
【周禮天官】閽人掌守王宮中門之禁。
【註】言閽人者,使守門閽人守王宮中門耳。
【正字通】凡吏民冤抑,詣闕自愬者,曰叩閽。
又【正韻】閽寺。
【易說卦】爲閽寺。
【疏】取其禁止人也。
又【韻補】葉許雲切,音熏。
【揚雄甘泉賦】選巫鹹兮叫帝閽,開天庭兮延羣神。
又葉音暄。
【蘇轍上淸詞】帝蕩蕩其無尊兮,居深高乎九閽。
顧後土之茫昧兮,若世人之觀天。
閻 【戌集上】【門字部】 閻 【唐韻】【集韻】【韻會】□餘廉切,音鹽。
【說文】裡中門。
【後漢班固傳】閭閻且千。
【註】字林曰:閻,裡中門也。
【史記越世家】莊生雖居窮閻,然以廉直聞於國。
又【玉篇】巷也。
【博雅】閻謂之衖。
又【揚子方言】閻笘,開也。
東齊開戸謂之閻笘。
又勸也。
【揚子方言】食閻,勸也。
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或謂之慫慂。
又【廣韻】姓也。
閻職。
見【左傳文十八年】閻敖,楚大夫。
見【莊十八年】。
又【集韻】【類篇】□徐廉切,音燅。
鬼閻,地名。
在潁川。
【左傳昭二十年】戰於鬼閻。
【註】潁川長平縣西北有閻亭。
【釋文】閻,似廉反。
又縣名。
【左傳昭九年】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
【註】閻嘉,晉閻縣大夫。
【釋文】閻,以廉反。
又【集韻】以贍切,音爓。
【說文】好而長也。
【五音集韻】美色也。
又衣長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眇閻易以戍削。
【註】閻易,衣長貌。
又【集韻】以冉切,音琰。
地名。
【左傳昭二十年】鬼閻。
【釋文】又以冉反。
【集韻】或作壛。
阏 【戌集上】【門字部】 閼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
【說文】遮壅也。
【廣韻】止也,塞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今臣雍閼不得聞。
【註】閼,烏曷反。
止也。
【楚辭九思】志閼絕兮安如。
【註】志望已訖,不知所之。
【列子楊朱篇】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閼。
【蔡邕樊惠渠歌】我有長流,莫或閼之。
【釋文】□音遏。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太歲在卯曰單閼。
【釋文】閼,烏割切。
【淮南子天文訓】寅在甲曰閼蓬。
【註】言萬物鋒芒欲出,擁遏未通,故曰閼蓬也。
又星名。
【前漢律歷志】大火,閼伯之星也。
又城名。
【史記秦本紀】攻趙閼與。
【註】儀州和順縣,卽古閼與城。
【郡縣誌】閼與,在磁州武安縣。
今屬彰德府。
又【後漢郡國志】上黨涅縣有閼與聚。
又人名。
【左傳襄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
又【隱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
【註】公孫閼,鄭大夫。
【釋文】□於葛反。
【前漢景帝紀】閼爲臨江王。
【註】閼,一曷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音謁。
義同。
又【集韻】或作堨。
詳堨字註。
又【五音集韻】依倨切,音飫。
閼與,容暇貌。
【前漢揚雄傳】窮宂閼與。
【註】晉灼曰:閼與,容貌也。
師古曰:閼與,容暇之貌也。
又【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音煙。
閼氏,單于適妻也。
【前漢韓王信傳】乃使人厚遺閼氏。
【註】閼,於連反。
【史記匈奴傳】後有所愛閼氏。
【索隱註】閼氏,匈奴皇後號也。
習鑿齒與燕王書曰:山下有紅藍,北方人採取其花染緋黃,捋取其上英鮮者作臙脂,婦人採捋用爲顏色,因名妻作閼氏。
又【史記歷書】年名焉逢。
【註】甲歲雄也。
漢書作閼逢。
閼亦音焉。
又【廣韻】於乾切【集韻】尤虔切,□音焉。
義同。
闡 【戌集上】【門字部】 闡 【唐韻】昌善切【集韻】【韻會】【正韻】齒善切,□音幝。
【說文】開也。
【增韻】闢也。
【後漢班固傳】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者。
【註】闡,開也。
又【增韻】顯也。
【玉篇】明也。
【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註】闡,明也。
【書大禹謨舞幹羽于兩階傳】修闡文敎,舞文舞于賓主階閒。
【春秋左傳杜序】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
【揚子太□經】次六:幽闡積。
【註】六爲水稱。
幽施祿及下,故闡積。
又【玉篇】大也。
【易豐卦註】闡者,弘廣之言。
凡物之大,具有二種,一者自然之大,一者由人之闡弘使大。
【書君□爾惟弘周公丕訓傳】汝爲政,當闡大周公之大訓。
又廣也。
【史記秦始皇紀】闡幷天下。
又【禪梁父註】禪闡廣地土也。
又地名。
【左傳哀八年】夏齊人取讙及闡。
【註】闡在東平劉縣北。
【後漢郡國志】益州越巂郡闡。
又【集韻】稱延切,音燀。
【陸雲陸府君誄】瑰光旣耀,靈寶未闡,弗慮皇圖,銜恨殂遷。
又【韻補】葉稱人切,音瞋。
【□琳悼龜賦】探頤索隱,無幽不闡。
下方太祗,上配淸純。
阩 【戌集中】【阜字部】 阩 【集韻】書蒸切,音升。
登也。
本作陞。
或作□。
阧 【戌集中】【阜字部】 阧 【廣韻】【集韻】【韻會】□當口切,音鬥。
【玉篇】阧峻也。
【集韻】峻立也。
【韻會】崖壁峭絕也。
【廣韻】同陡。
【韻會】通作鬥。
闌 【戌集上】【門字部】 闌 【唐韻】洛幹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幹切,□音蘭。
【說文】門遮也。
【戰國策】晉國之去梁也,千裡有餘,有河山以闌之。
【史記楚世家】雖儀之所甚願爲門闌之厮者,亦無先大王。
【後漢明帝紀】勞賜縣掾史及門闌走卒。
【註】續漢志曰:五伯鈴下待閣門闌部署街裡。
又車上闌。
【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註】扃,車上兵闌也。
又【廣韻】晚也。
【岑參詩】蕭條芳歲闌。
又【增韻】褪也,衰也。
又【玉篇】牢也。
又【廣韻】希也。
飮酒半罷也。
【史記高祖紀】酒闌。
【註】闌,言希也。
謂飮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
【杜甫詩】廚人語夜闌。
又【廣韻】盡也。
【蔡琰胡笳十八拍】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又妄也。
【史記汲黯傳】文吏繩,以爲闌出財物於邊關乎。
【註】闌,妄也。
又無符傳出入爲闌。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陽平侯杜相夫闌出函谷關。
【前漢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
【註】應劭曰:無符籍妄入宮曰闌。
又腕闌。
【元氏掖庭記】元靜懿皇後旦日,人獻翠腕闌。
【註】闌,手鐲類。
又闌幹。
【左思吳都賦】珠琲闌幹。
【註】闌幹,猶縱橫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闌註】屬越巂郡。
又【集韻】郞旰切。
同□。
文也。
或作斕。
亦省。
又【韻補】葉陵延切,音連。
【蘇軾遊東西巖詩】況復情所鍾,感槩萃中年。
正賴絲與竹,陶寫有餘歡。
常恐兒輩覺,坐令高趣闌。
歡音軒。
考證:〔【杜甫詩】廚人夜語闌。
〕謹照原詩改廚人語夜闌。
陏 【戌集中】【阜字部】 陏 【字彙】徒火切,惰上聲。
【史記貨殖傳】果陏蠃蛤。
【註】索隱曰:陏,徒火反。
正義曰:陏,今爲搖。
果搖,猶搖□包裹也,今楚越之俗,尚有裹搖之語。
楚越水鄕,足螺魚□,民多探捕積聚,搖□包裹,煮而食之。
班固不曉裹搖之方言,述地雲果蓏蠃蛤,非太史公意也。
○按陏字諸書皆不載,無由稽考。
易說卦爲果蓏,京房本作果墮,則墮卽蓏字,古字借也。
《史記》陏字,《漢書》攺作蓏,必非無據。
《正義》訓爲搖,似不可從。
又【篇海】旬爲切,音隨。
國名。
阒 【戌集上】【門字部】 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狊切,音。
【說文】靜也。
【玉篇】靜無人也。
【易豐卦】闃其無人。
【疏】闚視其屋,而闃寂無人也。
又【集韻】求獲切,音□。
義同。
【說文徐註】按易:窺其戸,闃其無人。
窺,小視也。
狊,大張目也。
言始小視之,雖大張目亦不見人也。
義當隻用狊字。
闊 【戌集上】【門字部】 闊 【廣韻】【正韻】苦括切【集韻】【韻會】苦活切,□音适。
【說文】疏也。
一曰遠也。
【爾雅釋詁】闊,遠也。
又【廣韻】廣也。
又【韻會】闊,勤苦也。
【詩邶風】死生契闊。
【傳】契闊,勤苦也。
又寬也。
【前漢王莽傳】闊其租賦。
【註】闊,寬也。
又乖闊。
【詩邶風】于嗟闊兮。
【疏】于嗟乎此軍伍之人,今日與我乖闊兮。
又□闊。
【後漢馬融傳】及漢祖杖劒,武夫勃興。
憲令寬賒,文禮□闊。
又迂闊。
【後漢律歷志】至元封中,迂闊不審。
又【正韻】凡久不相見曰閒闊。
【後漢諸葛豐傳】閒何闊。
又【集韻】苦滑切,音。
義同。
又【韻補】葉音缺。
【成公綏天地賦】豈斯事之有徵,將言者之虛設。
何隂陽之難測,偉二儀之奓闊。
考證:〔【詩衞風】死生契闊。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詩衞風】于嗟闊兮〕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阕 【戌集上】【門字部】 闋 【唐韻】【集韻】□傾雪切,音缺。
【說文】事已閉門也。
【玉篇】止也。
【博雅】闋,訖也。
又【玉篇】息也。
【詩小雅】君子如居,俾民心闋。
【傳】息也。
【後漢楊璇傳】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
【註】息也。
又【廣韻】盡也。
【前漢王莽傳】物物卬市,日闋亡儲。
【註】盡也,言當日卽盡。
【張景陽七命】繁肴旣闋,亦有寒羞。
又【玉篇】終也。
【增韻】樂終也。
【禮文王世子】有司告以樂闋。
【註】闋,終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鼓戒三闋。
【前漢張良傳】歌數闋。
又空也。
【莊子人閒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
【註】闋,空也。
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
又【正韻】門開也。
又【集韻】暌桂切,音。
止也。
【禮郊特牲】卒爵而樂闋。
【註】闋,止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苦穴切,音湀。
義同。
又【集韻】古穴切,音玦。
馬名。
【爾雅釋畜】回毛在背,闋廣。
【疏】旋毛在背者名闋廣。
又【韻補】葉音餽。
【曹植酒賦】敘嘉賔之歡會兮,惟耽樂之旣闋。
日晻暗於桑楡兮,命僕夫而皆逝。
【辰集下】【欠字部】【集韻】呼來切,音咍。
飮也。
□ 【備考】【卯集】【無字部】 □ 【五音篇海】無可切。
阖 【戌集上】【門字部】 闔 "【唐韻】胡□切【集韻】轄□切【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閤切,□音合。
【說文】門扇也。
【爾雅釋宮】闔謂之扉。
【疏】闔扇也。
【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
【註】用木曰闔。
【左傳襄十八年】以枚數闔。
【註】闔,門扇也。
【史記宋微子世家】牧齒著門闔。
【註】闔,門扇。
又【韻會】雙曰闔,闔門也。
單曰扇,扇戸也。
又【說文】閉也。
【易繫辭】闔戸謂之坤。
【疏】謂閉藏萬物,若室之閉闔其戸。
【左傳襄十七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辟燥濕寒暑。
【註】闔,謂門戸閉塞。
又苫也。
【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翦闔。
【註】闔,苫也。
又【正韻】摠合也。
【後漢張儉傳】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與政事。
【前漢武帝紀】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
【註】總一郡之中,故曰闔郡。
又【廣韻】閶闔。
【前漢禮樂志】遊閶闔。
【註】閶闔,天門。
【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鑰天門。
【註】閶闔,始升天之門也。
又風。
亦名閶闔。
【史記律書】閶闔風,居西方。
又助語詞。
【莊子列禦□】闔胡嘗視其良,旣爲秋栢之實矣。
【註】闔,語助也。
又【則陽篇】日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闔嘗舍之。
【註】言何不試舍其所爲乎。
又國名。
【前漢□湯傳】又遣使責闔蘇大宛諸國歲遺。
【註】闔蘇,國名。
在康居北一千裡。
又人名。
【莊子人閒世註】顏闔,魯之賢人隱者。
考證:〔【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剪闔。
〕謹按剪字下從羽今改翦。
" 阗 【戌集上】【門字部】 闐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
【說文】盛也。
【博雅】闐闐,盛也。
又【博雅】闐闐,聲也。
【詩小雅】振旅闐闐。
【朱註】闐闐,鼓聲也。
【爾雅釋天】振旅闐闐。
【註】闐闐,羣行聲。
【左思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
【註】皆言車馬之聲。
又【增韻】滿也。
【史記汲鄭傳】始翟公爲廷尉,賓客闐門。
【前漢遊俠傳】人無賢不肖闐門。
又地名。
【前漢西域傳】到□闐城。
【抱樸子仙藥卷】得于闐國白玉。
又與顛同。
【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
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
又【集韻】或作□。
【前漢遊俠傳闐門註】師古曰:與□字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
于闐,國名。
又音冀。
【前漢□湯傳】涉康居界,至闐池西。
【註】闐,音冀。
阙 【戌集上】【門字部】 闕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音□。
【說文】門觀也。
【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
【玉篇】象魏闕也。
【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
【正韻】宮門雙闕也。
【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
象,治象也。
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
又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
【古今注】闕,觀也。
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
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
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
【爾雅釋宮】觀謂之闕。
【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傳】乗城而見闕。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
【註】闕,象魏也。
【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
又【秦本紀】築冀闕。
【註】劉伯莊雲: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又【廣韻】失也,過也。
又【集韻】乏也,空也。
又【增韻】不恭也。
又【玉篇】少也。
【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又【廣韻】不供也。
【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爲罪。
【註】闕,不供也。
又【增韻】虛也。
【禮禮運】三五而闕。
【註】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又【增韻】遊車補闕者曰遊闕。
【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
【註】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
【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遊闕四十乗。
【註】遊車,補闕者。
又不合也。
【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
【註】此兵法之言也。
闕,不合也。
又毀也。
【禮曾子問】入自闕。
【註】闕,謂毀宗也。
又【正韻】闕翟後服刻繒爲衣,不畫也。
【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後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
【註】闕狄,畫羽飾。
展衣,白衣也。
【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幹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
【註】闕鞏國所出鎧。
又獸名。
【爾雅釋獸】闕洩多狃。
【疏】闕洩,獸名。
其腳多狃。
狃,指也。
又山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闕兮。
【註】□闕,北極之山也。
又塞名。
【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
【註】闕,塞名也。
又【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
【註】括地志雲:在洛州南十九裡。
又【廣韻】姓也。
出下邳。
漢有荊州刺史闕羽三。
又【正韻】亦作屈。
又【正韻】其月切,音橜。
【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
【吳語】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
【註】闕,穿也。
【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
【註】穿地至泉曰闕。
又【韻補】葉音檜。
【程曉贈傅□詩】元服初加,萬福鹹會。
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又葉音乞。
【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
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又葉音卻。
【鄭虔季贈陸雲詩】□□閶闔,南端啟籥。
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剪我公室。
〕謹按剪字下從羽今改翦。
〔【正韻】闕翟後服刻繪爲衣,不畫也。
〕謹照原文刻繪改繒。
〔【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拙闕而得龜者。
〕謹照原文拙闕改掘闕。
阚 【戌集上】【門字部】 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濫切,音瞰。
【說文】望也。
又【博雅】闞,視也。
又【玉篇】臨也。
又【廣韻】魯邑。
【左傳昭二十五年】叔孫昭子如闞。
【註】闞,魯邑。
【穀梁傳昭三十二年】公在乾侯取闞。
又亭名。
【後漢郡國志】東平陸,六國時曰平陸,有闞亭。
又姓。
【史記齊太公世家】闞止有寵焉。
又【集韻】【韻會】□虎檻切,音。
虎聲。
【詩大雅】闞如虓虎。
【傳】闞然如虎之怒。
【釋文】火斬反。
【前漢敘傳】於是七雄虓闞。
又【廣韻】【集韻】許鑒切【韻會】胡懺切【正韻】胡監切,□音。
【廣韻】犬聲。
【集韻】獸怒聲。
又【集韻】【韻會】【正韻】□虎覽切,音喊。
義同。
阝 【戌集中】【阜字部】 阝 【正字通】偏傍阜字。
阞 【戌集中】【阜字部】 阞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得切,□音勒。
【說文】地理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逆地阞,謂之不行。
【註】阞,謂脈理。
不行,謂決溢也。
又通作仂。
數之餘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以其圍之阞,捎其數。
【註】阞,三分之一也。
【疏】凡言阞者,分散之言,數亦不定。
是以王制雲,祭用數之阞。
隊 【戌集中】【阜字部】 隊 【唐韻】【集韻】【韻會】徒對切【正韻】杜對切,□音憝。
【說文】從高隊也,失也。
又【玉篇】部也。
百人也。
【廣韻】羣隊也。
【左傳文十六年】楚子乗馹,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
【註】隊,部也。
兩道攻之。
【司馬相如上林賦】車按行,騎就隊。
又【集韻】【正韻】□直類切,音懟。
【集韻】落也。
【禮檀弓】退人若將隊諸淵。
又【樂記】上如抗,下如隊。
【釋文】隊,直媿反。
【左傳成十二年】俾隊其師。
【集韻】本作墜。
亦作隧。
又【集韻】徐醉切,音遂。
與隧同。
詳隧字註。
又【前漢王莽傳】分爲六尉六隊。
【註】隊,音遂。
又【□天子傳】得絕銒山之隊。
【註】隊,謂谷中險阻道也。
又【集韻】杜罪切,憝上聲。
羣也。
考證:〔【左傳文十五年】楚子乗驛,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
〕謹照原文十五年改十六年。
乗驛改乗馹。
阠 【戌集中】【阜字部】 阠 【廣韻】息晉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晉切,□音信。
【說文】陵名。
【爾雅釋地】東陵阠。
又【唐韻】所臻切【集韻】疏臻切,□音莘。
又【集韻】所陣切,音□。
又【廣韻】【集韻】□試刃切,音抻。
義□同。
阡 【戌集中】【阜字部】 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千。
【說文】路南北爲阡。
【史記秦本紀】開阡陌。
【註】風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
河東以東西爲阡,南北爲陌。
朱子曰:二說不同,後說爲正。
陌之爲言百也,遂洫從,而涇塗亦從,則遂閒百畝,洫閒百夫,而涇塗爲陌。
阡之爲言千也,溝澮衡,而畛道亦衡,則溝閒千畝,澮閒千夫,而畛道爲阡,阡陌之名由此而得。
◎按陸機答張士然詩:迴渠繞曲陌,通波扶直阡。
此以南北爲阡也。
柳宗元田家詩:蓐食狥所務,驅車向東阡。
此以東西爲阡也。
又姓。
【正字通】唐有阡能。
又墓道也。
【杜甫故武衞將軍挽詩】新阡絳水遙。
通作仟。
【前漢原涉傳】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謂其道爲京兆仟。
又與芊同。
密茂貌。
【楚辭九懷】遠望兮阡眠。
【謝朓和王著八公山詩】阡眠起雜樹。
【遊東田詩】遠樹瞹阡阡。
【註】阡,與芊同。
亦作仟仟。
又【集韻】倉甸切,音蒨。
義同。
【玉篇】或作□圱。
阢 【戌集中】【阜字部】 阢 【唐韻】【集韻】□五忽切,音兀。
【說文】石山戴土也。
【集韻】或作峞。
又【集韻】魚屈切,音崛。
又語韋切,音巍。
義□同。
又【集韻】【類篇】□吾回切,音桅。
【玉篇】崔也。
【集韻】高貌。
與隗同。
【釋名】危,阢也。
阢阢不固之言也。
【玉篇】亦作峞。
【寅集下】【廣字部】【廣韻】同。
【唐書王忠嗣傳】軍翼掩之。
又【集韻】與同。
詳屍部字註。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口莖切【集韻】丘耕切,□音鏗。
【玉篇】欬也。
一曰□。
○按字見《廣韻》。
《正字通》雲俗字,非。
□ 【卯集下】【方字部】 □ 【篇海】於豔切,音厭。
比長短也。
【子集下】【廠字部】【集韻】都回切,音塠。
堆或作。
聚土也。
【玉篇】亦堆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下沒切,音覈。
紇本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古禫切,音感。
竹名。
有毛。
又【篇海】箱屬。
又【集韻】都感切,音黕。
亦竹名。
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虎委切,音毀。
舂謂之□。
或書作□。
□,同。
【子集下】【十字部】【唐韻】盧則切【集韻】歷德切,□音勒。
【說文】材十人也。
從十,力聲。
【廣韻】功大。
霯 【戌集中】【雨字部】 霯 【集韻】台隥切【正韻】台鄧切,□音□。
【玉篇】大雨也。
霰 【戌集中】【雨字部】 霰 〔古文〕□【唐韻】蘇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先去聲。
【說文】稷雪也。
從雨散聲。
【詩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箋】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溫氣而搏,謂之霰。
【大戴禮】陽之專氣爲霰。
【註】隂氣在雨水,凝滯爲雪。
陽氣薄之,不相入,散而爲霰。
故春秋榖梁說曰:霰者,陽脅隂之符也。
【釋名】霰,星也。
水雪相搏,如星而散也。
【埤雅】閩俗謂之米雪,言其霰粒如米,所謂稷雪,義蓋如此。
今名濇雪,亦名濕雪。
又【字彙補】佛之外道曰霰尼。
見楞嚴經。
【說文】或作。
【玉篇】亦作□。
【集韻】或作霚。
考證:〔【詩小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箋】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縕氣而搏,謂之霰。
〕謹照原文縕氣改溫氣。
霱 【戌集中】【雨字部】 霱 【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聿。
【廣韻】霱雲,瑞雲。
本亦作矞。
又【集韻】卿雲謂之霱。
【西京雜記】雲三色爲霱。
露 【戌集中】【雨字部】 露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
【說文】潤澤也。
從雨路聲。
【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
【釋名】露,慮也。
覆慮物也。
【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
【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
【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
【白虎通】露者,霜之始。
【禮月令】孟秋,白露降。
【詩召南】厭浥行露。
【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
【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
【註】如淳曰:覆,也。
露,膏澤也。
【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
【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又【玉篇】露,見也。
【集韻】彰也。
【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
【疏】露見而生。
【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
【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
【註】在野曰露。
又【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
【註】露,羸也。
【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又【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
【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
【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又臺名。
【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又【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
【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
【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又【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又【正字通】庫露,器名。
【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
【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
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又【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
【註】皆其所著書名也。
【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又□露,書法也。
【王愔文字志】其阿那若濃露之□。
又【爾雅釋草】蔠葵,繁露。
【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又【汲冢周書】渠叟以犬。
犬者,露犬也。
能飛,食虎豹。
又白露、寒露,□節□名。
見【後漢律曆志】。
又【詩邶風】胡爲乎中露。
【傳】中露,衞邑也。
又姓。
【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
【魯語】以露堵父爲客。
【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餌 【戌集下】【食字部】 餌 【集韻】【正韻】□忍止切,音耳。
【玉篇】食也,餠也,餻也。
【說文】粉餠也。
【徐鍇曰】釋名,烝燥屑餠之曰餈,非也。
粉米烝屑皆餌也,非餈也。
【許愼曰】餈稻餠,謂炊米爛乃擣之,不爲粉也。
粉餈以豆爲粉糝餈上也,餌則先屑米爲粉,然後溲之。
餈之言滋也,餌之言堅潔若玉餌也。
【楚辭招魂】粔籹蜜餌。
又【禮內則】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
【註】此周禮糝食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魚膠餌。
【註】色如餌。
又【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脄,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
【註】餌,筋腱也。
又啗魚具。
【莊子外物篇】五十犗以爲餌。
又隂以利誘人曰餌。
【前漢賈誼傳】五餌三表。
又【廣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音二。
義同。
【說文】□部作□。
重文從食耳聲,作餌。
考證:〔【禮內則】捶反側之,去其餌,就出之。
〕謹照原文就出改孰出。
霳 【戌集中】【雨字部】 霳 【廣韻】力中切【集韻】【韻會】【正韻】良中切,□音隆。
【玉篇】豐隆,雷師。
俗從雨。
【韻會】雲師。
【屈原離騷】【淮南子天文訓】【司馬相如上林賦】皆作豐隆。
【水經】作封隆。
霴 【戌集中】【雨字部】 霴 【字彙補】同靆。
○按字從雲,《正字通》誤入隸部,今攺正。
霵 【戌集中】【雨字部】 霵 【廣韻】阻立切,音戢。
【玉篇】本作□。
【類篇】本作□。
詳後□字註。
又【王褒洞簫賦】霵曄踕。
【註】衆聲疾貌。
【釋文】霵,助急切。
又【集韻】七入切,音緝。
本作□。
詳後□字註。
又【廣韻】仕戢切,音。
暴雨貌。
霶 【戌集中】【雨字部】 霶 【集韻】同滂。
霷 【戌集中】【雨字部】 霷 【集韻】【韻會】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
【集韻】十月爲霷。
通作陽。
霸 【戌集中】【雨字部】 霸 〔古文〕□【唐韻】【廣韻】【正韻】普伯切【集韻】【類篇】【韻會】匹陌切,□音拍。
【說文】月始生霸然也。
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
從月聲。
【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