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令豐隆乗雲兮,求宓妃之所在。
【正韻】靊霳,本作豐隆。
又與南通。
【淮南子俶眞訓】終南作終隆。
又葉盧王切,音郞。
【道藏歌】但聞仙道貴,不聞鬼道隆。
謠歌參天氣,賈生元正章。
又葉閭承切,音棱。
【陸雲贈孫世顯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隆。
雲根可棲,樂此隈岑。
考證:〔【戰國策】雖隆薛之誠到於天〕謹照原文誠改城。
〔【荀子臣道篇】君者,國之隆也。
〕謹照原書臣道篇改緻士篇。
【辰集下】【歹字部】【字彙】魯堂切,音郞。
死物。
【申集上】【艸字部】【類篇】之列切,音浙。
斷草也。
又【揚子方言】簟,自關而西謂之簟,或謂之。
【郭註】今雲篾篷也。
隈 【戌集中】【阜字部】 隈 【唐韻】烏恢切【集韻】【韻會】烏回切【正韻】烏魁切,□音煨。
【說文】水曲也。
【爾雅釋地】隩隈。
【疏】隩一名隈也。
隈卽厓內深隩之處也。
【又】厓內爲隩,外爲隈。
【疏】厓內近水爲隩,其外爲輷。
隈,當作輷,傳寫誤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秦人過析隈。
【註】析,楚邑。
隈,隱藪之處。
【管子形勢篇】大山之隈,奚有於深。
【楚辭天問】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淮南子原道訓】舜釣於河濵朞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又【正字通】弓之曲處曰隈。
【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
【註】隈,弓淵也。
又【廣韻】【集韻】□烏繢切,音。
【廣韻】隩隈。
【集韻】或作□。
【篇海】別作□。
隉 【戌集中】【阜字部】 隉 【唐韻】五結切【集韻】【韻會】倪結切,□音齧。
【說文】危也。
從□從毀省。
徐巡以爲隉兇也。
班固說,不安也。
【書泰誓】邦之杌隉。
又【說文】賈侍中說,隉,法度也。
【玉篇】或作□。
【廣韻】同臲。
【集韻】或作□摰棿倪。
隊 【戌集中】【阜字部】 隊 【唐韻】【集韻】【韻會】徒對切【正韻】杜對切,□音憝。
【說文】從高隊也,失也。
又【玉篇】部也。
百人也。
【廣韻】羣隊也。
【左傳文十六年】楚子乗馹,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
【註】隊,部也。
兩道攻之。
【司馬相如上林賦】車按行,騎就隊。
又【集韻】【正韻】□直類切,音懟。
【集韻】落也。
【禮檀弓】退人若將隊諸淵。
又【樂記】上如抗,下如隊。
【釋文】隊,直媿反。
【左傳成十二年】俾隊其師。
【集韻】本作墜。
亦作隧。
又【集韻】徐醉切,音遂。
與隧同。
詳隧字註。
又【前漢王莽傳】分爲六尉六隊。
【註】隊,音遂。
又【□天子傳】得絕銒山之隊。
【註】隊,謂谷中險阻道也。
又【集韻】杜罪切,憝上聲。
羣也。
考證:〔【左傳文十五年】楚子乗驛,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
〕謹照原文十五年改十六年。
乗驛改乗馹。
隋 【戌集中】【阜字部】 隋 【唐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音惰。
【說文】裂肉也。
從肉從隓省。
又【玉篇】落也。
【詩衞風其黃而隕傳】隕,隋也。
【釋文】隋,又作墮,唐果反。
又【玉篇】懈也。
又【廣韻】他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音妥。
【廣韻】裂肉也。
【集韻】埋祭餘也。
又【正韻】圜而長。
【詩豳風破斧傳】隋銎曰斧。
【釋文】徒禾反,又湯果反。
形狹而長也。
【禮月令穿竇窖註】隋曰竇,方曰窖。
【疏】隋者,似方非方,似圓非圓。
【禮器大夫士□禁註】如今方案隋長局。
又【史記天官書】廷藩西有隋星五。
【註】南北爲隋。
隋,垂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隨。
【廣韻】國名。
本作隨。
【左傳桓六年】漢東之國,隨爲大,漢初爲縣,後魏爲郡,又攺爲州。
【戰國策】寶珍隋珠。
又國號。
楊堅受封於隨,及有天下,以隨從辵,周齊奔走不寧,故去辵作隋。
【轉注古音】隋,古音妥。
楊堅攺隨爲隋,後人遂以隋爲隨。
又姓。
【正字通】漢五原太守隋昱明。
又【集韻】順裂肉也。
又【集韻】宣隹切,音綏。
祭食也。
或作挼。
又【集韻】【韻會】□翾規切,音隓。
義同。
或作綏挼。
又一曰釁薦血。
【周禮春官大祝】隋釁。
【註】謂薦血也。
又【小祝】贊隋。
【註】屍之祭也。
【釋文】隋,許規反,又惠恚反。
又【晉語】隋其前言。
【註】隋,許規反。
又【集韻】土禾切,音詑。
中高四下也。
又【集韻】呼恚切,音孈。
【周禮春官守祧】旣祭,則藏其隋與其服。
【註】隋,謂神前所沃灌器名。
康成曰:謂屍所祭肺脊黍稷之屬,藏之以依神。
【釋文】隋,許恚反,又相恚反。
【集韻】或作墮綏挼。
又【集韻】思累切,音髓。
義同。
隍 【戌集中】【阜字部】 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爾雅釋詁】隍,虛也。
【註】隍,城池無水者。
又【釋言】隍,壑也。
【註】城池空者爲壑。
【說文】城池也。
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玉篇】城下坑也。
【易泰卦】城復于隍。
又【集韻】爲命切,音詠。
義同。
階 【戌集中】【阜字部】 階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皆。
【說文】陛也。
【玉篇】登堂道也,級也。
【書大禹謨】舞幹羽于兩階。
又【釋名】階,梯也,如梯之有等差也。
【禮喪大記】復有林麓,則虞人設階。
無林麓,則狄人設階。
【註】階,所乗以升屋者,梯也。
又【易繫辭】言語以爲階。
【詩大雅】誰生厲階。
又【禮少儀】不得階主。
【註】階,上進者。
【疏】階是等級。
人升階,必上進,故以階爲上進。
又星名。
【前漢東方朔傳】願□泰階六符。
【註】泰階,三台也。
又官階。
【南史張融傳】融不知階級,階級亦可不知融。
【唐書百官志】文階二十八階,武階二十一階。
又烏階,草名。
【爾雅釋草註】欔,一名烏階。
又州名。
【韻會】西戎別種,白馬氐地,魏武州,唐攺階州。
又葉居夷切,音基。
【詩小雅】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無拳無勇,職爲亂階。
又【大雅】懿厥哲婦,爲梟爲鴟。
婦有長舌,維厲之階。
又葉堅奚切,音稽。
【班固西都賦】雖輕迅與僄狡,猶愕眙而不能階。
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閔 【戌集上】【門字部】 閔 【唐韻】眉隕切【集韻】【韻會】美隕切【正韻】弭盡切,□音敏。
【說文】弔者在門也。
【徐曰】今別作憫,非。
又【玉篇】病也。
【詩衞風】覯閔旣多。
【傳】病也。
【禮儒行】不閔有司。
【釋文】閔,本亦作愍。
又傷念也。
【詩周南遵彼汝墳序】婦人能閔其君子。
【註】傷念也。
又勉也。
【書君奭】子惟用閔于天越民。
【傳】閔,勉也。
又地名。
【穀梁傳僖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閔。
【釋文】閔,左氏作緡。
又姓。
【韻會】孔子弟子閔損。
又閔馬父,見左傳。
又人名。
【前漢哀帝紀】立魯頃王子郚鄕侯閔爲王。
又【集韻】眉貧切,音珉。
【說文】秋天也。
引虞書,仁閔覆下,則稱旻天。
或書作閔。
通作□。
又【詩豳風】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註】亦病也。
閕 【戌集上】【門字部】 閕 【集韻】虛加切,音煆。
門閉也。
又魚駕切,音訝。
開裂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谽呀豁閕。
【註】呵下反。
豁閕,空虛也。
閘 【戌集上】【門字部】 閘 【唐韻】烏甲切【集韻】乙甲切,□音押。
【說文】開閉門也。
又【廣韻】古盍切【集韻】谷盍切,□音。
閉門也。
【正字通】字彙同牐。
按今漕艘往來,臿石左右如門,設版瀦水,時啓閉以通舟,水門容一舟,銜尾貫行,門曰閘門,河曰閘河。
設閘官司之。
說文:開閉門也。
未詳。
字彙汎雲,同牐,非。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府。
【廣韻】,咀嚼也。
【方書】藥之粗齊爲咀。
【本草綱目註】李杲曰:咀,古制也。
古無刀,以口咬細,令如麻豆煎之。
□宗□曰:咀有含味之意,如人以口齧咀。
古方言咀,此義也。
蘇恭曰:咀,商量斟酌之也。
【集韻】或作哺。
又【唐韻】扶雨切。
【集韻】【韻會】奉甫切,□音釜。
又【集韻】斐父切,音撫。
義□同。
【寅集中】【己字部】【廣韻】古文以字。
註詳人部三畫。
閙 【戌集上】【門字部】 閙 【廣韻】奴敎切【集韻】【韻會】【正韻】女敎切,□音橈。
【集韻】擾也。
【韻會】不靜也,喧囂也。
又猥也。
【廣韻】同□。
【集韻】或作□。
【正韻】從鬥從市,鬥音鬭。
俗作閙,從門,誤。
□ 【未集中】【糸字部】 □ 同顈。
○按《廣韻》作顈,《集韻》作□。
閛 【戌集上】【門字部】 閛 【廣韻】普耕切【集韻】披耕切【韻會】披庚切【正韻】彼耕切,□音怦。
【廣韻】門扉聲。
【集韻】闔扉聲。
【揚子法言】開之廓然見四海,閉之閛然不覩其裏。
俗作闇然,非。
又【集韻】叵迸切,音軯。
開閉門也。
或作。
閜 【戌集上】【門字部】 閜 【唐韻】火下切【集韻】許下切,□音。
【說文】大開也。
【廣韻】大裂。
【博雅】閜,開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谽呀豁閜。
【註】閜,呼下反。
索隱曰:豁閜,空虛也。
又【說文】大杯亦爲閜。
【揚子方言】閜,桮也,其大者謂之閜。
【博雅】閜,杯也。
【釋文】呼雅切。
又【集韻】倚可切。
同□。
【說文】門傾也。
或省。
【史記司馬相如傳】阬衡閜砢。
【郭璞註】閜,惡可反。
阬衡閜砢揭孽傾敵貌也。
【漢書註】閜,烏可反。
閜砢,相抉持也。
又【集韻】口我切,音可。
義同。
又【正字通】音斝。
亦大杯,受六升。
閝 【戌集上】【門字部】 閝 【集韻】郞丁切,音靈。
門上窻謂之閝。
或從霝。
閞 【戌集上】【門字部】 閞 【唐韻】【集韻】□皮變切,音卞。
【說文】門□櫨也。
【爾雅釋宮】閞謂之槉。
【疏】閞者,柱上木名。
又謂之槉。
又名欂,亦名枅,柱上方木是也。
又【廣韻】符萬切【集韻】扶萬切,□音飯。
義同。
閟 【戌集上】【門字部】 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兵媚切,音祕。
【說文】閉門也。
又凡隱而不發皆作閟。
【詩鄘風】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傳】閟,閉也。
【釋文】閟,悲位反。
【左傳莊三十二年】初公築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
【註】閟,不從公。
又【閔二年】狐突曰:命以時卒,閟其事也。
【註】冬十二月閟盡之時。
【前漢盧綰傳】綰愈恐閟匿。
又【玉篇】愼也。
【書大浩】天閟毖我成功所。
【傳】言天愼勞我周家成功所在。
又神也。
【詩魯頌】閟宮有侐。
【箋】閟,神也。
又【正韻】深也,幽也。
【詩魯頌閟宮朱傳】深閉也。
又【五音集韻】彼義切,音賁。
義同。
考證:〔【詩衞風】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謹照原書衞風改鄘風。
〔【閔二年】孤突曰,命以時卒,閟其事也。
〕謹照原文孤突改狐突。
闁 【戌集上】【門字部】 闁 【字彙補】博毛切,音包。
褒讚也。
閡 【戌集上】【門字部】 閡 【唐韻】五漑切【集韻】【韻會】牛代切【正韻】牛蓋切,□音礙。
【說文】外閉也。
從門,亥,意兼聲。
【玉篇】止也。
【易蒙卦註】退則困險,進則閡山。
【疏】坎在艮下,是山下有險,恐進退不可,故蒙昧也。
又【中孚註】欲進而閡敵,故或鼓也。
【左思吳都賦】寒暑隔閡於□宇。
【註】閡,五蓋反。
【抱樸子仁明卷】學而不思,則疑閡實繁。
又【廣譬卷】靈鳳所以晨起丹穴,夕萃軒丘,日未移晷,周章九陔,淩風蹈雲,不不閡者,以其六翮之輕勁也。
又【列子黃帝篇】和者大同於物,物無得傷閡者,遊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釋文】閡,音艾。
又【集韻】【類篇】□下攺切,音亥。
藏塞也。
【前漢律歷志】該藏萬物,而雜陽閡種。
【註】孟康曰:閡,藏塞也。
又【廣韻】古代切【集韻】戸代切,□音漑。
義同。
又【集韻】紇則切,音劾。
礙也。
又【五音集韻】苦亥切,音愷。
開也。
又【韻補】葉音攺。
【前漢郊祀歌】厲意逝九閡,紛紜六幕浮大海。
【釋文】葉音攺。
関 【戌集上】【門字部】 関 【正字通】俗關字。
閣 【戌集上】【門字部】 閣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
【說文】所以止扉者。
從門,各,意兼聲。
【徐曰】按:杙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
卽今雲門頰,扇所附著也。
【正字通】按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又【博雅】閣載也。
又【集韻】一曰觀也。
一曰□藏之所。
【玉篇】樓也。
揚雄校書于天祿閣。
【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祕書,延賢士。
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
紫宸,便殿也,謂之閣。
朔望不禦前殿而禦紫宸,謂之入閣。
又食閣,木闆爲之,所以□食物。
【博雅】閣,庖也。
【禮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
【註】閣,以闆爲之,□食物也。
【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
【註】天子尊庖遠,故左夾室五閣。
右夾室五閣。
又閣道,樓陛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
【註】輦道,閣道也。
【戰國策】故爲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後於城陽山中。
又甬路,亦名飛閣,複道也。
【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註】棧道,閣道也。
崔浩雲: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爲閣。
【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
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水中。
張良燒絕秦棧道,卽此。
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
劒州有劒閣。
又【周禮秋官野廬氏註】車有轘轅坻閣。
【疏】坻閣,道路之名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
【註】閣道,北鬥之輔。
又【詩小雅】約之閣閣。
【毛傳】猶歷歷也。
【詩詁】端直貌。
又蛙聲。
【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閣閣祗亂人。
【註】閣閣,如其聲。
喻羣言害道也。
又姓。
【急就章】有閣幷訢。
【正字通】唐禦史閣輔。
又【韻補】葉于六切,音哊。
【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
高廊四注,重坐曲閣。
葉下屬宿。
考證:〔爾雅大者謂之棋,長者謂之閣。
〕謹照原文謂之棋改謂之栱。
〔【史記天官書】營室曰閣道。
【註】樂汁圖雲閣道,北鬥之輔。
〕謹按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非營室卽閣道也。
今照原文改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
註閣道北鬥之輔。
省樂汁圖雲四字。
〔【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由跨谷。
高廊四注,重坐曲閣。
〕謹照原文彌由改彌山。
閤 【戌集上】【門字部】 閤 "【唐韻】【正韻】□古沓切,音合。
【說文】門旁戸。
【正韻】內中小門。
【爾雅釋宮】小閨謂之閤。
【疏】閨之小者名閤。
【前漢文翁傳】使傅敎令出入閨閤。
【師古註】閨閤,內中小門也。
【史記汲黯傳】臥閨閤內不出。
【正字通】毛晃曰:唐制,天子日禦前朝見羣臣,曰常參。
朔望薦食陵寢,有思慕之感,不臨前殿,則禦便殿見羣臣,謂之入閤。
前殿卽宣政殿。
便殿卽紫宸殿。
立仗必於前殿,喚仗則自東西閤入,故曰入閤。
又門下省以黃塗門,謂之黃閤,長官曰閤老。
今俗通呼小室曰閤子。
韻會引公孫弘傳:開東閤延賢。
師古曰:閤者,小門。
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掾史官屬。
明周圻名義考曰:閣爲□閣之閣。
禮內則天子之閣,漢天祿等閣,皆謂重屋也。
閤爲閨閤之閤。
文翁傳閨閤,公孫弘東閤,皆謂門也。
唐志:中書舍人以久次者一人爲閤老,制本省雜事。
今輔臣延登曰入閤。
稱謂曰閤老,名雖同而義則異,此古今諸家分閤與閣爲二者也。
一說自漢迄宋、明,凡祕閣、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東閣、文淵閣,皆非從合,皆不專屬小門。
唐太宗引刺史入閣,問民疾苦貞觀制,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下入閤議事,諫官隨之。
宋太宗藏經、史、子、集、天文、圖畫分六閤,與閣同。
今尊稱曰閣下。
韓愈上宰相書,皆從閤,由此推之,閤,閣音義通也。
毛周諸說□非,字彙沿襲正韻,亦非。
又閤閭,船首也。
【揚子方言】舟首謂之閤閭。
【註】今江東呼船頭屋謂之飛閭是也。
考證:〔【前漢文翁傳】敎令出入閨閤。
〕謹按原文使傅敎令爲句,今於敎令上增使傅二字。
" 閥 【戌集上】【門字部】 閥 【唐韻】【集韻】【韻會】房越切【正韻】房滑切,□音伐。
【說文】閥閱,自序也。
【韻會】閥閱功狀。
【史記功臣年表】人臣功有五品,明其等曰閥,積日曰閱。
又【正韻】門在左曰閥,在右曰閱。
又【正字通】元朝品制有爵者,其門爲烏頭閥閱。
【冊府元龜】閥閱二柱,相去一丈,柱端置瓦筒,號爲烏頭。
又【說文】通用伐。
【左傳成十六年】卻至驟稱其伐。
【杜預註】伐,功也。
又【前漢車千秋傳】無伐閱功勞。
【註】師古曰:伐,積功也。
考證:〔又【說文】通用伐。
【左傳成十六年】卻至驟稱其伐閱。
【註】所踐歷也。
〕謹照原文省閱字,並照原註改杜預註伐功也。
閦 【戌集上】【門字部】 閦 【集韻】初六切,音珿。
衆在門中。
又【玉篇】衆也。
出字統,釋典有阿閦。
【正字通】阿閦,佛名。
見釋藏。
按華嚴經,彌陀經,東方有阿閦鞞佛,音釋雲:閦,初六翻。
阿閦,此雲無動。
鞞一作□。
又阿閦,淨名。
經雲: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
疏雲:阿之言無,閦之言動。
又法華經雲:其二沙彌,東方作佛。
一名阿閦,在歡喜國。
一名須彌頂。
六書故,閦,初六切,引孫愐曰:衆也。
類篇曰:衆在門中。
同文舉要,屋韻,閦與衆同。
出佛書,合閦衆爲一。
或曰訓衆。
當從衆,不必別作閦。
書故舉要無確證,閦字經史不載,闕可也。
字彙音初,譌作闌。
謂閦同闌。
皆非。
豟 【酉集中】【豕字部】 豟 〔古文〕□【廣韻】於革切【集韻】乙革切,□音戹。
【爾雅釋獸】豕絕有力,豟。
又【釋畜】彘五尺爲豟。
【註】《屍子》曰:大豕爲豟,五尺。
今漁陽呼豬大者爲豟。
【集韻】通作〈豕厄〉。
或作□。
【字彙】同豟。
【集韻】或作□。
豟字從豕從厄。
又同□。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集韻】【類篇】□疾僦切,音就。
嶺名。
【未集中】【缶字部】【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音貯。
□或作。
【說文】也,所以盛米也。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魯猥切。
同□。
【司馬相如上林賦】隱轔鬱。
隰 【戌集中】【阜字部】 隰 〔古文〕□【唐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習。
【爾雅釋地】下濕曰隰。
【說文】阪下濕也。
【釋名】隰,蟄也。
蟄,濕意也。
【書禹貢】原隰底績。
【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
【公羊傳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詩周頌】徂隰徂畛。
【箋】隰謂新發田也。
【疏】隰,指地形而言,則是未嘗墾發,故知謂新發田也。
又【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
【註】汾隰,汾水邊也。
【後漢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
【註】二水名。
○按汾隰,當從左傳註。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隰郕。
【註】在懷縣西南。
【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隰成。
又【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
【註】陘隰,地名。
又【廣韻】州名。
左傳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
漢爲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沁州。
隋爲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濕,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
又姓。
【左傳僖九年】齊隰朋帥師會秦師,納晉惠公。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
人名。
春秋傳有公子隰。
○按春秋襄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
燮,榖梁傳作溼。
釋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與燮通用,不特音同也。
【玉篇】同□。
【集韻】或作□濕。
隱 【戌集中】【阜字部】 隱 〔古文〕□□【唐韻】【正韻】於謹切【集韻】【韻會】倚謹切,□音櫽。
【爾雅釋詁】隱,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易乾卦】龍德而隱者也。
又【禮禮運】大道旣隱。
【註】隱猶去也。
又【說文】蔽也。
【玉篇】匿也。
【論語】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
【禮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
【魯語】□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
又【廣韻】私也。
【論語】吾無隱乎爾。
【疏】孔子敎人無所隱惜。
又【玉篇】不見也。
【易繫辭】巽稱而隱。
【註】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
【史記韓安國傳】壷遂之深中隱厚。
又【禮曲禮】不以隱疾。
【註】隱疾,衣中之疾也。
又【史記秦始皇紀】隱宮徒□者,七十餘萬人。
【註】宮□,一百日隱於隂室養之,故曰隱宮。
又【史記滑稽傳】齊威王之時喜隱。
【前漢藝文志】隱書十八篇。
【註】《劉向別錄》雲:隱書者,疑其言以相問,對者以慮思之,可以無不喩。
又【禮玉藻】隱辟而後屨。
【註】隱辟,俛逡巡而退著屨也。
又【爾雅釋言】隱,占也。
【註】隱度。
【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兇,必先隱度。
【禮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
【註】隱,意也,思也。
【後漢安帝紀】隱親悉心,勿取浮華。
【註】皆隱審盡心,勿取浮華不實者。
又【揚子方言】隱,定也。
又【玉篇】安也。
又痛也。
【詩邶風】如有隱憂。
【傳】痛也。
【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
稽顙,隱之甚也。
【孟子】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又】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前漢韓安國傳】此仁人之所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隱民皆取食焉。
【註】隱約窮困。
又【定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
【註】隱,憂約也。
【荀子儒效篇】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
【註】隱隱,憂戚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湛湛隱隱。
【註】隱隱,盛貌。
又【前漢郊祀歌】休嘉砰隱溢四方。
【註】砰隱,盛意。
又【左傳襄二十三年】踰隱而待之。
【註】隱,短牆也。
又【諡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
又姓。
【吳志】有廷尉左監隱蕃。
又【爾雅釋草】蒡,隱蔥。
【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蔥,藏以爲葅。
又【廣韻】【集韻】□於靳切,音檼。
【廣韻】隈隱之貌。
又【孟子】隱幾而臥。
【註】隱,倚也。
於靳反。
又【集韻】築也。
【前漢賈山傳】厚築其外,隱以金椎。
又【集韻】於刃切,駰去聲。
【禮檀弓】旣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
【註】隱,據也。
封可手據,謂高四尺所。
【釋文】隱,於刃反。
【集韻】俗作□隐。
考證:〔【後漢安帝紀】隱視幽心,勿取浮華。
〕謹照原文隱視改隱親。
幽心改悉心。
〔【定二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
〕謹照原文二年改三年。
〔【襄二十三年】隃隱而待之。
〕謹照原文隃隱改踰隱。
〔【爾雅釋草】蒡,隱蔥。
【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蔥〕謹照原文兩蔥字□改蔥。
隳 【戌集中】【阜字部】 隳 【廣韻】許規切。
俗隓字。
【老子道德經】故物或行或隨,或響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
又通作墮。
【禮月令】繼長增高,毋有壞墮。
【釋文】墮亦作隳。
又【讀書通】與毀通。
【荀子富國篇】非將隳之也,說不免焉。
【後漢袁紹傳】所過毀突。
【文選】作隳。
考證:〔【老子道德經】或強或嬴〕謹照原文嬴改羸。
隴 【戌集中】【阜字部】 隴 【唐韻】力踵切【集韻】【韻會】魯勇切【正韻】力董切,□音壠。
【說文】天水大阪也。
【前漢地理志】天水郡隴縣。
【註】今呼隴城縣者也。
又【史記六國表】文公踰隴。
【秦本紀】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
【註】應劭曰:有隴坻,在其西也。
師古曰:隴坻,謂隴阪,卽今之隴山也。
此郡在隴之西,故曰隴西。
【地理直音】漢隴西,今鞏昌府。
漢天水,今鞏昌府秦州。
又【廣韻】州名。
漢汧縣,後魏置東秦州,攺爲隴州,因山名之。
【地理直音】隋汧陽郡,今鳳翔府隴州。
○按今陝西鞏昌府淸水縣,平涼府華亭縣,鳳翔府隴州,皆有隴山,洮州衞有東隴山。
又【春秋文二年】盟于垂隴。
【註】鄭地,滎陽東有隴城。
又姓。
又【正韻】丘壟之壟,亦作隴。
【列子天瑞篇】逆之隴端。
【前漢劉向傳】皆無丘隴之處。
又壟畝亦作隴。
【史記項羽紀】起隴畝之閒。
又【荀子議兵篇】案角鹿埵,隴種東籠而退耳。
【註】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
或曰卽龍鍾。
新序作隴鍾。
考證:〔【荀子議兵篇】【註】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
或曰,卽鍾也。
〕謹照原文鍾也改龍鍾。
隵 【戌集中】【阜字部】 隵 【廣韻】許羈切【集韻】虛宜切,□音羲。
【玉篇】險也。
【廣韻】本作,毀也。
【集韻】同陒□。
詳前陒字註。
【午集下】【石字部】【集韻】桑經切,音星。
石名。
隸 【戌集中】【隸字部】 隸 【唐韻】徒耐切【集韻】待戴切,□音代。
【說文】及也。
從又,從尾省。
又,持尾者,從後及之也。
【玉篇】亦作逮。
【集韻】或作□。
又【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肄。
義同。
又【廣韻】本也。
又【集韻】神至切,音示。
《方言》餘也,秦晉之閒曰隸。
○按今《揚子方言》本作□。
又【集韻】徒對切,音隊。
從後及之也。
又一曰與也。
又大計切。
音第。
狐子也。
○按《爾雅釋獸》貍子□。
《釋文》音曳,《集韻》作隸,音大計切,未知何據。
又蕩亥切,音殆。
與迨□逮同。
(隸)【唐韻】【集韻】□郞計切,音麗。
【說文】附著也。
【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
【註】隸,屬也。
又【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又【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
【註】隸,閱也。
又【廣韻】僕隸。
【集韻】賤稱也。
【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
【註】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又【桓二年】士有隸子弟。
【註】士□,自以其子弟爲僕隸。
【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儺。
【儀禮旣夕】隸人涅厠。
【註】隸人,罪人也。
今之徒役作者也。
【晉語】其猶隸農也。
【註】隸,今之徒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灑之事。
又【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又【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
【註】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
一說隸首,善算者也。
又【正字通】姓也。
漢隸延之。
又隸書。
【晉書衞恆傳】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
隸書者,篆之捷也。
○按隸書,諸說不一。
或雲秦後旴陽變小篆爲隸書。
或言程邈獄中所造。
韻會辨之頗當,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
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鍾隸。
蕭子雲雲: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
任玠五體序雲:隸則羲、獻、鍾、庾、歐、虞、顏、柳。
孫過庭書譜曰:元常精于隸,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爲隸也。
歐陽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爲隸。
書苑雲: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爲八分書。
任玠亦雲: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
唐六典雲:校書郞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
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
四八分,石經□刻用之。
五隸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
據此,益可信隸卽今之楷書。
《正字通》雲:東魏大覺寺□題曰:隸書,今楷字也。
亦其一証。
又【集韻】力智切,音荔。
附也。
又【類篇】力結切,音捩。
僕也。
【說文】本作□。
【廣韻】俗作□。
【韻會】【正韻】作□,非。
隷 【戌集中】【隸字部】 隷 【玉篇】同隸。
隸 【戌集中】【隸字部】 隸 【唐韻】【集韻】□郞計切,音麗。
【說文】附著也。
【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
【註】隸,屬也。
又【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又【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
【註】隸,閱也。
又【廣韻】僕隸。
【集韻】賤稱也。
【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
【註】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又【桓二年】士有隸子弟。
【註】士□,自以其子弟爲僕隸。
【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儺。
【儀禮旣夕】隸人涅厠。
【註】隸人,罪人也。
今之徒役作者也。
【晉語】其猶隸農也。
【註】隸,今之徒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灑之事。
又【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又【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
【註】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
一說隸首,善算者也。
又【正字通】姓也。
漢隸延之。
又隸書。
【晉書衞恆傳】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
隸書者,篆之捷也。
○按隸書,諸說不一。
或雲秦後旴陽變小篆爲隸書。
或言程邈獄中所造。
韻會辨之頗當,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
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鍾隸。
蕭子雲雲: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
任玠五體序雲:隸則羲、獻、鍾、庾、歐、虞、顏、柳。
孫過庭書譜曰:元常精于隸,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爲隸也。
歐陽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爲隸。
書苑雲: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爲八分書。
任玠亦雲: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
唐六典雲:校書郞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
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
四八分,石經□刻用之。
五隸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
據此,益可信隸卽今之楷書。
《正字通》雲:東魏大覺寺□題曰:隸書,今楷字也。
亦其一証。
又【集韻】力智切,音荔。
附也。
又【類篇】力結切,音捩。
僕也。
【說文】本作□。
【廣韻】俗作□。
【韻會】【正韻】作□,非。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川篇】聻字之譌。
□ 【備考】【未集】【羊字部】 □ 【篇海類編】同善。
隹 【戌集中】【隹字部】 隹 【廣韻】職追切【集韻】【韻會】【正韻】朱惟切,□音錐。
【說文】鳥之短尾總名也。
象形。
又【爾雅釋鳥】隹其鳺鴀。
【註】今鳩。
【疏】鵻,一名鳺鴀。
詩曰:翩翩者騅。
毛傳,鵻,夫不也。
春秋傳雲:祝鳩氏司徒。
祝鳩卽鵻。
又【集韻】遵綏切,觜平聲。
與崔同。
崔崔,高大也。
亦作嗺崒□。
又【集韻】祖誄切,音濢。
與嶊同。
山貌。
【莊子齊物論】山林之畏隹。
【郭註】大風之所扇動也。
【劉註】山林之偎僻角尖處,風所不到也。
又【集韻】諸鬼切。
山貌。
【莊子齊物論畏隹註】李軌讀。
又【集韻】祖猥切,觜上聲。
義同。
隺 【戌集中】【隹字部】 隺 【唐韻】【集韻】□胡沃切,音。
【說文】高至也。
從隹,上欲出冂。
易曰:夫乾隺然。
○按今易繫辭作確然。
又【集韻】克角切,音榷。
隺然心志高也。
又曷各切,音鶴。
鳥飛高也。
又忽郭切,音霍。
義同。
【字彙】俗用爲鶴字,非。
隻 【戌集中】【隹字部】 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音炙。
【說文】鳥一枚也。
從又,持隹。
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
【玉篇】奇也。
【增韻】物單曰隻。
【後漢方術傳】得一隻舄。
【□天子傳】載玉萬隻。
又【列子力命篇】多偶,自專,乗權,隻立,四人相與遊于世,胥如志也。
雼 【戌集中】【雨字部】 雼 【字彙補】徒浪切,音宕。
洞屋。
韴 【戌集中】【音字部】 韴 【廣韻】徂合切【集韻】昨合切,□音雜。
【廣韻】斷聲。
【未集中】【耳字部】【集韻】兵媚切,音祕。
【揚子方言】山之東西自愧曰恧,趙魏之閒謂之。
又【集韻】莫筆切,音密。
義同。
考證:〔【揚子方言】秦晉之閒言心內慙矣,趙魏之閒謂之。
〕謹按所引非本書文義,謹照原文改山之東西自愧曰恧,趙魏之閒謂之。
颫 【戌集下】【風字部】 颫 【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
【玉篇】風自上下謂之颫颻。
又【廣韻】颫風,大風。
○按爾雅釋天、莊子逍遙遊通作扶。
亦作□。
隼 【戌集中】【隹字部】 隼 【唐韻】息允切【集韻】聳尹切【正韻】聳允切,□音筍。
【說文】祝鳩也。
【爾雅釋鳥】鷹隼醜。
【疏】陸璣雲:鷂屬也。
齊人謂之擊征,或謂之題肩,或謂之雀鷹。
春化爲布穀者是也。
【埤雅】鷹之搏噬,不能無失,獨隼爲有準,故每發必中。
古之制字者,以此化書曰隼,憫胎義也。
蓋隼之擊物,遇懷胎者輒釋,不戮也。
禽經曰:隼以尹之。
【易解卦】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
【疏】隼者,貪殘之鳥,鸇鷂之屬。
【詩小雅】鴥彼飛隼,其飛戾天。
【箋】隼,急疾之鳥也,飛乃至天,喩士卒勁勇,能深攻入敵也。
【禮月令】鷹隼早鷙。
【魯語】仲尼在□,有隼集於□侯之庭。
【註】隼,鷙鳥,今之鶚也。
又【集韻】一曰鶉子。
【廣韻】本作鵻。
【集韻】亦作鶽。
隽 【戌集中】【隹字部】 隽 【字彙補】與雋同。
鳥肥也。
(雋)【唐韻】【韻會】【正韻】□徂兗切,音吮。
【說文】肥肉也。
從弓,所以射隹。
【前漢蒯通傳】通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
【註】雋,肥肉也。
言其所論甘美而深長也。
又【說文】長沙有下雋縣。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下雋縣。
【註】莽曰閇雋。
又【廣韻】姓也。
漢有雋不疑。
又【集韻】子兗切,音臇。
肥也。
又捋遂切,音醉。
本作檇。
詳木部檇字註。
又與儁通。
【前漢禮樂志】進用英雋。
【人物志】張良體弱而精彊,爲衆智之雋也。
(雋)考證:〔【說文】長沙有雋縣。
〕謹照原文改長沙有下雋縣。
雁 【戌集中】【隹字部】 雁 【唐韻】五宴切【集韻】魚切,□音贗。
【說文】鳥也。
從隹從人廠聲。
讀若鴈。
【註】徐鉉曰:雁,知時鳥。
大夫以爲摯,昏禮用之,故從人。
【爾雅釋鳥】鳧雁醜。
【詩邶風】雝雝鳴雁。
餘詳鳥部鴈字註。
雂 【戌集中】【隹字部】 雂 【唐韻】巨淹切【集韻】其淹切,□音箝。
【說文】鳥也。
【廣韻】白喙鳥。
本作鳹。
又【廣韻】巨金切【集韻】渠金切,□音琴。
又【集韻】枯含切,音堪。
又枯南切,音弇。
又胡南切,音含。
義□同。
又【集韻】五甘切,音玵。
人名。
【左傳昭二十一年】齊師宋師敗吳師于鴻口,獲其二帥,公子苦雂偃州員。
○按釋文,雂,古含反。
【篇海】譌作□。
雃 【戌集中】【隹字部】 雃 【正字通】雃字譌省。
【唐韻】【正韻】苦堅切【集韻】【韻會】輕煙切,□音牽。
【說文】石鳥。
一名雝□,一名精列,從隹幵聲。
又人名。
【左傳襄九年】秦伯使士雃乞師于楚。
【釋文】苦田反。
又【廣韻】俄寒切【集韻】俄幹切,□音豻。
雃,鳥名。
□□。
又【集韻】丘耕切,音牼。
又倪堅切,音姸。
義□同。
又【集韻】逆革切,音虉。
同鳽。
鵁鶄也。
【集韻】本作鳽。
【玉篇】省作雃,非。
雄 【戌集中】【隹字部】 雄 〔古文〕赨【集韻】【韻會】□胡弓切,音熊。
【說文】鳥父也。
【爾雅釋鳥】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
【詩邶風】雄雉于飛,洩洩其羽。
又【集韻】牡也。
【詩齊風】雄狐綏綏。
○按詩衞風傳雲:飛曰雌雄,走曰牝牡。
然齊風言雄狐,狐,走類也,亦曰雄。
《正字通》雲:物各有雌雄,鱗介至蟣蝨皆然,詩傳分屬獸禽,非。
又【集韻】一曰武稱。
【左傳襄二十一年】齊莊公朝指殖綽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
【人物志】草之精秀者爲英,鳥之將羣者爲雄。
張良是英,韓信是雄。
又州名。
【韻會】本涿郡地,周置雄州。
又南雄州,百粵地南,漢置雄州,宋加南字。
又【廣韻】亦姓。
舜友有雄陶。
【集韻】亦作□。
雅 【戌集中】【隹字部】 雅 【唐韻】烏加切【集韻】於加切,□音丫。
【說文】楚烏也。
一名鸒,一名□居。
秦謂之雅。
從隹從牙。
【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
【集韻】亦作鴉鵶。
又【小爾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
又【唐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音庌。
義同。
又【玉篇】正也。
【爾雅疏】雅,正也。
【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註】雅,正也。
言今之正者,以爲後世法。
又【詩小雅】以雅以南。
【箋】雅,萬舞也。
周樂尙武,故謂萬舞爲雅。
雅,正也。
又【論語】子所雅言。
【註】孔曰:雅言,正言也。
【朱註】雅,常也。
又【玉篇】儀也,嫻雅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
又【玉篇】素也。
【史記張耳□餘傳】張耳雅遊。
【註】韋昭曰:雅,素也。
又【史記淮南王傳】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
【後漢竇後紀】及見雅以爲美。
又樂名。
【周禮春官笙師】應雅。
【註】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
又酒器名。
【東觀漢記】今日歲首,請上雅壽。
【註】雅,酒閜也。
別作。
又姓。
【正字通】元詩人雅。
又【五音集韻】五加切,音牙。
人名。
周書有君雅,通作牙。
又葉語可切。
【仲長統述志詩】百慮何爲,至要在我。
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集 【戌集中】【隹字部】 集 〔古文〕雦【唐韻】【廣韻】【韻會】【正韻】秦入切【集韻】【類篇】籍入切,□音箿。
【說文】本作雧。
羣鳥在木上也。
【詩周南】集于灌木。
又【廣韻】就也,成也。
【書武成】大統未集。
【傳】大業未就。
【詩小雅】我行旣集。
【箋】集,猶成也。
又【韻會】雜也。
【孟子】是集義所生者。
【註】集,雜也。
又【廣韻】衆也。
又【廣韻】安也。
【史記曹參世家】問所以安集百姓。
又【玉篇】合也。
【廣韻】聚也,會也,同也。
【史記秦始皇紀】天下雲集響應。
【前漢鼂錯傳】動靜不集。
【註】師古曰:集,齊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鱗集仰流。
又【左傳昭二十三年】險其走集。
【註】走集,邊境之壘辟也。
又【前漢藝文志】劉歆總羣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
【註】師古曰:輯與集同。
謂諸書之總要。
【韻會】文集,文所聚也。
唐有子史經集四庫。
又州名。
【廣韻】漢宕渠縣,梁恭帝爲集州。
又【廣韻】姓也。
漢有集壹。
又【韻補】葉疾救切,音就。
【詩小雅】我龜旣厭,不我告猶。
謀夫孔多,是用不集。
猶,于救切。
又葉昨合切,音雜。
【詩大雅】天監在下,有命旣集。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考證:〔【左傳昭二十三年】險其走集。
【註】集,謂邊境之壘辟也。
〕謹按註中集上脫走字下多謂字。
今照原文改走集邊境之壘辟也。
【補遺】【寅集】【子字部】【六書精蘊】與喜好之好同。
雇 【戌集中】【隹字部】 雇 【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音戸。
【說文】九雇,農桑□鳥,扈民不婬者也。
從隹戸聲。
春雇鳻盾,夏雇竊□,秋雇竊藍,冬雇竊黃。
棘雇竊丹,行雇唶唶,宵雇嘖嘖,桑雇竊脂,老雇鷃也。
【集韻】或作□□。
【爾雅釋鳥】作鳸。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
【廣韻】相承借爲雇賃字。
【集韻】傭也。
又【韻會】通作顧。
【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
【註】顧,讎也。
若今言雇賃也。
又【韻會】通作故。
【史記馮唐傳註】索隱曰:故行不行謂故,命人行而身不自行,故與雇同。
考證:〔【說文】春雇頒盾〕謹照原文頒盾改鳻盾。
郀 【酉集下】【邑字部】 郀 【廣韻】苦胡切【集韻】空胡切,□音枯。
【玉篇】秦地。
在河東當郀首也。
雉 【戌集中】【隹字部】 雉 〔古文〕□□【唐韻】【集韻】直幾切【韻會】【正韻】丈幾切,□音薙【說文】雉有十四種。
【爾雅釋鳥】鷂雉、鷮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鸐山雉、雗雉、鵫雉。
雉絕有力奮。
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
江淮而南,靑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
南方曰□,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
【疏】別諸雉之名也。
【易說卦】離爲雉。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士執雉。
【公羊傳襄二十七年】昧雉彼視。
又【爾雅釋鳥】鵽鳩,□雉。
【註】□雉,一名鵽鳩。
又【晏子問篇】鄒滕雉犇而出其地,猶稱公侯。
又【晉語】雉經於新城之廟。
【註】雉經,頭搶而懸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註】雉,長三丈,高一丈。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
【註】方丈曰堵,三堵曰雉。
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
侯伯之城方五裡,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過百雉。
【管子海王篇】吾欲藉於臺雉。
又【春秋定二年】雉門及兩觀災。
【註】雉,公宮之南門。
又【揚雄甘泉賦】列新雉於林薄。
【註】服虔曰:新雉,香草也。
又【爾雅釋詁】雉,□也。
【註】義未詳。
又【揚子方言】雉,理也。
又【韻會】姓也。
殷後有雉氏。
又【前漢高後紀註】荀悅曰:諱雉之字曰野雞。
師古曰:呂後名雉,故臣下諱雉也。
【韻會】漢人諱之,謂雉爲野雞。
又【集韻】序□切,音。
本作□。
詳□字註。
又【集韻】演爾切,音酏。
縣名。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下雉縣。
【註】雉,羊氏反。
【又】南陽郡雉縣。
【註】弋爾反。
又【集韻】口駭切,音鍇。
桂林人謂人短爲矲雉,或作□□。
又直利切,音稚。
野雞也。
考證:〔【說文】東方曰鶹〕謹照原文曰鶹改曰鶅。
〔【前漢高後紀註】荀悅曰,諱雉之字野雞。
〕謹照原文野雞上增曰字。
雊 【戌集中】【隹字部】 雊 【唐韻】古□切【集韻】【韻會】居□切,□音遘。
【說文】雄雉鳴也。
雷始動,雉鳴而雊其頸。
從隹從句,句亦聲。
【書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禮月令】雉雊,雞乳。
【集韻】或作呴鴝。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谷郡雊瞀縣。
【註】雊,工豆反。
又【集韻】俱遇切,音句。
義同。
【前漢地理志註】孟康曰:雊瞀音句無。
又【類篇】吉□切。
雉鳴也。
【補遺】【寅集】【宀字部】【字彙補】音蒙。
〇按音義,卽字之譌。
字原上從冖作。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力舉切【集韻】兩舉切,□音呂。
【廣韻】木名。
中箭笴。
又松,松別種。
【南史孝義傳】廋沙彌母亡,晝夜號痛,墓忽生松百餘株,枝葉欝茂,有異常松。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求於切,音渠。
【博雅】無文綵也。
又薄平鞮屨,其緣謂之無□。
【類篇】□或作□。
雋 【戌集中】【隹字部】 雋 【唐韻】【韻會】【正韻】□徂兗切,音吮。
【說文】肥肉也。
從弓,所以射隹。
【前漢蒯通傳】通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
【註】雋,肥肉也。
言其所論甘美而深長也。
又【說文】長沙有下雋縣。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下雋縣。
【註】莽曰閇雋。
又【廣韻】姓也。
漢有雋不疑。
又【集韻】子兗切,音臇。
肥也。
又捋遂切,音醉。
本作檇。
詳木部檇字註。
又與儁通。
【前漢禮樂志】進用英雋。
【人物志】張良體弱而精彊,爲衆智之雋也。
考證:〔【說文】長沙有雋縣。
〕謹照原文改長沙有下雋縣。
雌 【戌集中】【隹字部】 雌 〔古文〕【唐韻】七移切【集韻】【韻會】七支切,□音姕。
【說文】鳥母也。
從隹從此。
【詩小雅】誰知烏之雌雄。
又【廣韻】牝也。
【詩小雅】以雌以雄。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素雌註】索隱曰:素雌,猿之雌者。
餘詳雄字註。
又【集韻】【正韻】□千西切,音妻。
【集韻】牝也。
【莊子齊物論】猿猵狚以爲雌。
雍 【戌集中】【隹字部】 雍 〔古文〕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廱。
【玉篇】和也。
【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又水名。
【水經】四方有水曰雍。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漁陽郡雍奴縣。
又【前漢中山靖王傳】雍門子壹微吟。
【註】張晏曰:齊之賢者,居雍門,因以爲號。
蘇林曰:六國時人,名周。
又【廣韻】姓也。
祭仲壻雍糾。
見【左傳桓十五年】。
又【集韻】通作雝。
【班固兩都賦】乃流辟雍。
○按禮王製作辟雝。
又【集韻】委勇切,音壅。
【周禮秋官司寇】雍氏。
【註】謂隄防止水者也。
【釋文】雍,於勇反。
又【集韻】祐也。
【揚雄甘泉賦】雍神休。
【註】晉灼曰:雍,祐也。
師古曰:雍,聚也。
雍讀曰擁。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用切,音。
【廣韻】九州名。
雍,擁也。
東崤,西漢,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
【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
【釋文】雍,於用切。
○按爾雅釋地作雝。
又【韻會】國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
【註】雍國,在河內山陽縣。
【釋文】雍,於用反。
又【廣韻】姓也。
【韻會】文王子雍伯之後。
雎 【戌集中】【隹字部】 雎 【廣韻】【韻會】七餘切【集韻】千餘切,□音疽。
【玉篇】王雎也。
【詩周南】關關雎鳩。
【傳】雎鳩,王雎也。
鳥摯而有別。
【釋文】七胥反。
【左傳昭十七年】雎鳩氏,司馬也。
【註】雎鳩,王雎也。
摯而有別,故爲司馬,主法制。
【釋文】雎本又作睢,七徐反。
又【玉篇】次雎。
行難也。
又姓。
【正字通】明洪武禦史雎稼,請立學宮臥□。
【集韻】本作鴡。
雛 【戌集中】【隹字部】 雛 【唐韻】仕于切【集韻】【韻會】崇芻切,□音。
【說文】雞子也。
從隹從芻。
【爾雅釋鳥】生噣雛。
【註】生能自食者。
【釋文】雛,仕俱反。
【禮月令】天子乃以雛嘗黍。
【釋文】仕于反。
【孟子】力不能勝一匹雛。
又【禮內則】不食雛□。
【註】□伏乳者。
又【莊子秋水篇】南方有鳥,其名鵷雛。
【司馬相如子虛賦】鵷雛孔鸞。
【註】鵷雛,鳳屬也。
【集韻】或作鶵。
俗作□,非。
又【集韻】【類篇】□從遇切,音聚。
【集韻】人名。
仲尼弟子顏濁雛。
雐 【戌集中】【隹字部】 雐 【唐韻】荒烏切【集韻】荒胡切,□音呼。
【說文】鳥也。
從隹從虍。
雒 【戌集中】【隹字部】 雒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
【說文】鵒也。
從隹各聲。
【釋名】雅雒也。
爲之難,人將爲之雒,雒然憚之也。
又馬名。
【詩魯頌】有駵有雒。
【傳】黑身白□曰雒。
【釋文】雒音洛,本作駱。
又水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一年】伊雒之戎。
【春秋文八年】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弘農郡上雒縣。
○按左傳僖二十一年疏雲:雒水,出上雒縣冢領山東北,經弘農至河南鞏縣,雒戎因此而名也。
又雒陽縣,屬河南郡。
【前漢地理志註】師古曰:魚豢雲:漢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
如魚氏說,則光武以後攺爲雒字也。
【正字通】楊愼曰:春秋書雒戎,左傳凡洛皆作雒。
非後漢始攺也。
○按魚氏說必有所本,故師古從之。
左傳今文洛皆作雒,安知古本左傳不書作洛乎。
未可據今本左傳駁魚氏說也。
又雒縣,屬廣漢郡。
【前漢地理志註】音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又姓。
【後漢南蠻傳】徵側者,麊泠縣雒將之女。
又與絡通。
【莊子馬蹄篇】刻之雒之。
【註】雒同絡。
又與額同。
【前漢韓嫣傳】子增封龍雒侯。
【註】雒,或作額。
雓 【戌集中】【隹字部】 雓 【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音餘。
【玉篇】雞子也。
【爾雅釋鳥】雞大者蜀,蜀子雓。
雔 【戌集中】【隹字部】 雔 【唐韻】市流切【集韻】時流切,□音酬。
【說文】雙鳥也。
從二隹。
【爾雅釋蟲】雔由樗繭。
【註】食樗葉。
【釋文】音讎。
雕 【戌集中】【隹字部】 雕 【唐韻】都僚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貂。
【說文】鷻也。
從隹周聲。
【玉篇】鷲也。
能食草。
【禽經】雕以周之。
【埤雅】雕,似鷹而大,黑色,俗呼皁雕。
一名□,其飛丄薄雲漢。
今大雕翺翔水上,扇魚令出,沸波攫而食之。
一名沸河。
【史記李廣傳】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又【荀子議兵篇】雕雕焉縣貴爵重賞於其前。
【註】雕雕,章明之貌。
又【爾雅釋器】玉謂之雕。
【又】雕謂之琢。
【孟子】必使玉人雕琢之。
【埤雅】雕之義,出於雕鶚之雕,雕性刻制故也。
又官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雕人。
又雕題,國名。
【禮王制】雕題交阯。
【註】雕文,謂刻其肌,以丹靑涅之也。
又人名。
【前漢功臣表】常樂侯稠雕。
又姓。
【前漢武帝功臣表】臧馬康侯雕延年。
又複姓。
【論語】子使漆雕開仕。
【集韻】或作鵰。
雖 【戌集中】【隹字部】 雖 〔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
【說文】似蜥蜴而大。
從蟲唯聲。
又【玉篇】詞兩設也。
【廣韻】助語也。
【集韻】不定也。
況辭也。
【爾雅釋訓】每有,雖也。
【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
【禮少儀】雖請退可也。
【疏】雖,假令也。
當此時假令請退則可也。
又【玉篇】推也。
又與唯通。
《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
註:唯當爲雖。
又《荀子性惡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
楊僦註:唯,讀爲雖。
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吳語】吾雖之不能,去之不忍。
〕謹按原文作須不作雖。
謹節去吳語以下十一字,而於上文少儀疏雖假令也下,照原文增當此時假令請退則可也二句。
〔又獸名。
【于逖聞奇錄】傅宏業宰天台縣,有人獵得一獸,形如豕,仰鼻,長尾有岐,謂之怪。
宏業識之曰,其名雖,非怪也。
雨則縣于樹,以尾塞其鼻。
驗之,果然。
【註】雖,以醉反。
〕謹按仰鼻長尾乃爾雅所謂蜼非雖也。
聞奇錄誤刻為雖不可從。
今省此段謹改爲又與唯通。
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
註唯當爲雖。
又荀子性惡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
楊僦註唯讀爲雖。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同培。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音燦。
明盛也。
雗 【戌集中】【隹字部】 雗 【唐韻】侯榦切【集韻】侯旰切,□音翰。
【說文】雗,鸒也。
從隹倝聲。
【玉篇】白雗雉也。
【廣韻】雉別名。
【爾雅釋鳥】雗雉。
【註】白□也。
江東呼爲白雗,亦名白雉。
又【集韻】何幹切,音寒。
義同。
【集韻】或作□。
雘 【戌集中】【隹字部】 雘 【唐韻】【正韻】烏郭切【集韻】【韻會】屋郭切,□音蠖。
【說文】善丹也。
從丹蒦聲。
【書梓材】惟其塗丹雘。
【釋文】烏郭反。
【山海經】雞山,其下多丹雘。
【註】郭璞曰:雘,赤色者。
吳任臣曰:蓋赤石脂之類。
又【集韻】欝縛切,音嬳。
義同。
【書丹雘釋文】又枉略反。
又【集韻】王縛切,音籰。
砮雘丹也。
又瑚故切,音護。
【博雅】丹也。
雙 【戌集中】【隹字部】 雙 【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
【說文】隹二枚也。
從雔,又持之。
【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又【玉篇】兩也。
【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又【玉篇】偶也。
【詩齊風】冠綏雙止。
【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又獸名。
【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
【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
公羊傳所雲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
吳任臣雲: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
駢志雲:雙雙合體,蛩蛩假足。
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又鳥名。
【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疏】舊說雲: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
○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又【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
王弇州註雲:雙,五畝也。
四十雙,二百畝也。
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又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又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又【集韻】朔降切,音淙。
偶也。
又葉所終反。
【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
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雚 【戌集中】【隹字部】 雚 【唐韻】工換切【集韻】【正韻】古玩切,□音灌。
【說文】雚,小爵也。
從萑吅聲。
【玉篇】水鳥。
【詩豳風】雚鳴于垤。
【集韻】或作鸛。
又草名。
【爾雅釋草】雚,芃蘭。
【註】雚芃蔓生,斷之有白汁,可啖。
【釋文】雚,音貫。
又【集韻】胡官切,音桓。
與芃同。
詳艸部芃字註。
又【集韻】古丸切,音官。
水鳥也。
或作鸛。
雛 【戌集中】【隹字部】 雛 【唐韻】仕于切【集韻】【韻會】崇芻切,□音。
【說文】雞子也。
從隹從芻。
【爾雅釋鳥】生噣雛。
【註】生能自食者。
【釋文】雛,仕俱反。
【禮月令】天子乃以雛嘗黍。
【釋文】仕于反。
【孟子】力不能勝一匹雛。
又【禮內則】不食雛□。
【註】□伏乳者。
又【莊子秋水篇】南方有鳥,其名鵷雛。
【司馬相如子虛賦】鵷雛孔鸞。
【註】鵷雛,鳳屬也。
【集韻】或作鶵。
俗作□,非。
又【集韻】【類篇】□從遇切,音聚。
【集韻】人名。
仲尼弟子顏濁雛。
雜 【戌集中】【隹字部】 雜 【廣韻】徂合切【集韻】【韻會】昨合切,□音。
【說文】五彩相合也。
【玉篇】糅也。
【易坤卦】夫□黃者,天地之雜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雜五色。
又【禮玉藻雜帶註】雜,猶飾也,卽上之韠也。
又【玉篇】同也。
【廣韻】集也。
【易繫辭】雜物撰德。
【疏】言雜聚天下之物。
又【揚子方言】碎也。
【易繫辭】其稱名也,雜而不越。
【疏】辭理雜碎,各有倫序,而不相乖越。
又【玉篇】厠也。
又最也。
又【廣韻】帀也。
又穿也。
又鳥名。
【爾雅釋鳥】爰居,雜縣。
【疏】爰居,海鳥也,一名雜縣。
又【集韻】七盍切【韻會】【正韻】七合切,□音囃。
【公羊傳成十五年】諸大夫皆雜然曰:仲氏也,其然乎。
【釋文】雜,七合反,又如字。
雝 【戌集中】【隹字部】 雝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邕。
【說文】雝渠也。
【爾雅釋鳥】鴒,雝渠。
【註】雀屬。
又【詩邶風】雝雝鳴雁。
【傳】雝雝,雁聲和也。
又【大雅】雝雝喈喈。
又【詩召南】曷不肅雝。
【傳】雝,和。
又【周頌】有來雝雝。
【箋】雝雝,和也。
又地名。
【詩周頌】于彼西雝。
【傳】雝,澤也。
又姓。
【晉語】郉侯與雝子爭田。
○按左傳作雍。
又【正韻】尹竦切,音勇。
【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雝兮。
【箋】雝,蔽也。
【釋文】於勇反。
又【正韻】於用切,音灉。
【詩小雅塵雝釋文】又作壅。
於用反。
雞 【戌集中】【隹字部】 雞 【唐韻】古兮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音稽。
【說文】知時畜也。
【玉篇】司晨鳥。
【爾雅釋畜】雞大者蜀。
蜀子雓,未成雞僆,絕有力奮。
【疏】此別雞屬也。
【春秋說題辭】曰:雞爲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
【易說卦】巽爲雞。
【書泰誓
【正韻】靊霳,本作豐隆。
又與南通。
【淮南子俶眞訓】終南作終隆。
又葉盧王切,音郞。
【道藏歌】但聞仙道貴,不聞鬼道隆。
謠歌參天氣,賈生元正章。
又葉閭承切,音棱。
【陸雲贈孫世顯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隆。
雲根可棲,樂此隈岑。
考證:〔【戰國策】雖隆薛之誠到於天〕謹照原文誠改城。
〔【荀子臣道篇】君者,國之隆也。
〕謹照原書臣道篇改緻士篇。
【辰集下】【歹字部】【字彙】魯堂切,音郞。
死物。
【申集上】【艸字部】【類篇】之列切,音浙。
斷草也。
又【揚子方言】簟,自關而西謂之簟,或謂之。
【郭註】今雲篾篷也。
隈 【戌集中】【阜字部】 隈 【唐韻】烏恢切【集韻】【韻會】烏回切【正韻】烏魁切,□音煨。
【說文】水曲也。
【爾雅釋地】隩隈。
【疏】隩一名隈也。
隈卽厓內深隩之處也。
【又】厓內爲隩,外爲隈。
【疏】厓內近水爲隩,其外爲輷。
隈,當作輷,傳寫誤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秦人過析隈。
【註】析,楚邑。
隈,隱藪之處。
【管子形勢篇】大山之隈,奚有於深。
【楚辭天問】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淮南子原道訓】舜釣於河濵朞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又【正字通】弓之曲處曰隈。
【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
【註】隈,弓淵也。
又【廣韻】【集韻】□烏繢切,音。
【廣韻】隩隈。
【集韻】或作□。
【篇海】別作□。
隉 【戌集中】【阜字部】 隉 【唐韻】五結切【集韻】【韻會】倪結切,□音齧。
【說文】危也。
從□從毀省。
徐巡以爲隉兇也。
班固說,不安也。
【書泰誓】邦之杌隉。
又【說文】賈侍中說,隉,法度也。
【玉篇】或作□。
【廣韻】同臲。
【集韻】或作□摰棿倪。
隊 【戌集中】【阜字部】 隊 【唐韻】【集韻】【韻會】徒對切【正韻】杜對切,□音憝。
【說文】從高隊也,失也。
又【玉篇】部也。
百人也。
【廣韻】羣隊也。
【左傳文十六年】楚子乗馹,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
【註】隊,部也。
兩道攻之。
【司馬相如上林賦】車按行,騎就隊。
又【集韻】【正韻】□直類切,音懟。
【集韻】落也。
【禮檀弓】退人若將隊諸淵。
又【樂記】上如抗,下如隊。
【釋文】隊,直媿反。
【左傳成十二年】俾隊其師。
【集韻】本作墜。
亦作隧。
又【集韻】徐醉切,音遂。
與隧同。
詳隧字註。
又【前漢王莽傳】分爲六尉六隊。
【註】隊,音遂。
又【□天子傳】得絕銒山之隊。
【註】隊,謂谷中險阻道也。
又【集韻】杜罪切,憝上聲。
羣也。
考證:〔【左傳文十五年】楚子乗驛,會師於臨品,分爲二隊。
〕謹照原文十五年改十六年。
乗驛改乗馹。
隋 【戌集中】【阜字部】 隋 【唐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音惰。
【說文】裂肉也。
從肉從隓省。
又【玉篇】落也。
【詩衞風其黃而隕傳】隕,隋也。
【釋文】隋,又作墮,唐果反。
又【玉篇】懈也。
又【廣韻】他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音妥。
【廣韻】裂肉也。
【集韻】埋祭餘也。
又【正韻】圜而長。
【詩豳風破斧傳】隋銎曰斧。
【釋文】徒禾反,又湯果反。
形狹而長也。
【禮月令穿竇窖註】隋曰竇,方曰窖。
【疏】隋者,似方非方,似圓非圓。
【禮器大夫士□禁註】如今方案隋長局。
又【史記天官書】廷藩西有隋星五。
【註】南北爲隋。
隋,垂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隨。
【廣韻】國名。
本作隨。
【左傳桓六年】漢東之國,隨爲大,漢初爲縣,後魏爲郡,又攺爲州。
【戰國策】寶珍隋珠。
又國號。
楊堅受封於隨,及有天下,以隨從辵,周齊奔走不寧,故去辵作隋。
【轉注古音】隋,古音妥。
楊堅攺隨爲隋,後人遂以隋爲隨。
又姓。
【正字通】漢五原太守隋昱明。
又【集韻】順裂肉也。
又【集韻】宣隹切,音綏。
祭食也。
或作挼。
又【集韻】【韻會】□翾規切,音隓。
義同。
或作綏挼。
又一曰釁薦血。
【周禮春官大祝】隋釁。
【註】謂薦血也。
又【小祝】贊隋。
【註】屍之祭也。
【釋文】隋,許規反,又惠恚反。
又【晉語】隋其前言。
【註】隋,許規反。
又【集韻】土禾切,音詑。
中高四下也。
又【集韻】呼恚切,音孈。
【周禮春官守祧】旣祭,則藏其隋與其服。
【註】隋,謂神前所沃灌器名。
康成曰:謂屍所祭肺脊黍稷之屬,藏之以依神。
【釋文】隋,許恚反,又相恚反。
【集韻】或作墮綏挼。
又【集韻】思累切,音髓。
義同。
隍 【戌集中】【阜字部】 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爾雅釋詁】隍,虛也。
【註】隍,城池無水者。
又【釋言】隍,壑也。
【註】城池空者爲壑。
【說文】城池也。
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玉篇】城下坑也。
【易泰卦】城復于隍。
又【集韻】爲命切,音詠。
義同。
階 【戌集中】【阜字部】 階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皆。
【說文】陛也。
【玉篇】登堂道也,級也。
【書大禹謨】舞幹羽于兩階。
又【釋名】階,梯也,如梯之有等差也。
【禮喪大記】復有林麓,則虞人設階。
無林麓,則狄人設階。
【註】階,所乗以升屋者,梯也。
又【易繫辭】言語以爲階。
【詩大雅】誰生厲階。
又【禮少儀】不得階主。
【註】階,上進者。
【疏】階是等級。
人升階,必上進,故以階爲上進。
又星名。
【前漢東方朔傳】願□泰階六符。
【註】泰階,三台也。
又官階。
【南史張融傳】融不知階級,階級亦可不知融。
【唐書百官志】文階二十八階,武階二十一階。
又烏階,草名。
【爾雅釋草註】欔,一名烏階。
又州名。
【韻會】西戎別種,白馬氐地,魏武州,唐攺階州。
又葉居夷切,音基。
【詩小雅】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無拳無勇,職爲亂階。
又【大雅】懿厥哲婦,爲梟爲鴟。
婦有長舌,維厲之階。
又葉堅奚切,音稽。
【班固西都賦】雖輕迅與僄狡,猶愕眙而不能階。
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閔 【戌集上】【門字部】 閔 【唐韻】眉隕切【集韻】【韻會】美隕切【正韻】弭盡切,□音敏。
【說文】弔者在門也。
【徐曰】今別作憫,非。
又【玉篇】病也。
【詩衞風】覯閔旣多。
【傳】病也。
【禮儒行】不閔有司。
【釋文】閔,本亦作愍。
又傷念也。
【詩周南遵彼汝墳序】婦人能閔其君子。
【註】傷念也。
又勉也。
【書君奭】子惟用閔于天越民。
【傳】閔,勉也。
又地名。
【穀梁傳僖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閔。
【釋文】閔,左氏作緡。
又姓。
【韻會】孔子弟子閔損。
又閔馬父,見左傳。
又人名。
【前漢哀帝紀】立魯頃王子郚鄕侯閔爲王。
又【集韻】眉貧切,音珉。
【說文】秋天也。
引虞書,仁閔覆下,則稱旻天。
或書作閔。
通作□。
又【詩豳風】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註】亦病也。
閕 【戌集上】【門字部】 閕 【集韻】虛加切,音煆。
門閉也。
又魚駕切,音訝。
開裂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谽呀豁閕。
【註】呵下反。
豁閕,空虛也。
閘 【戌集上】【門字部】 閘 【唐韻】烏甲切【集韻】乙甲切,□音押。
【說文】開閉門也。
又【廣韻】古盍切【集韻】谷盍切,□音。
閉門也。
【正字通】字彙同牐。
按今漕艘往來,臿石左右如門,設版瀦水,時啓閉以通舟,水門容一舟,銜尾貫行,門曰閘門,河曰閘河。
設閘官司之。
說文:開閉門也。
未詳。
字彙汎雲,同牐,非。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府。
【廣韻】,咀嚼也。
【方書】藥之粗齊爲咀。
【本草綱目註】李杲曰:咀,古制也。
古無刀,以口咬細,令如麻豆煎之。
□宗□曰:咀有含味之意,如人以口齧咀。
古方言咀,此義也。
蘇恭曰:咀,商量斟酌之也。
【集韻】或作哺。
又【唐韻】扶雨切。
【集韻】【韻會】奉甫切,□音釜。
又【集韻】斐父切,音撫。
義□同。
【寅集中】【己字部】【廣韻】古文以字。
註詳人部三畫。
閙 【戌集上】【門字部】 閙 【廣韻】奴敎切【集韻】【韻會】【正韻】女敎切,□音橈。
【集韻】擾也。
【韻會】不靜也,喧囂也。
又猥也。
【廣韻】同□。
【集韻】或作□。
【正韻】從鬥從市,鬥音鬭。
俗作閙,從門,誤。
□ 【未集中】【糸字部】 □ 同顈。
○按《廣韻》作顈,《集韻》作□。
閛 【戌集上】【門字部】 閛 【廣韻】普耕切【集韻】披耕切【韻會】披庚切【正韻】彼耕切,□音怦。
【廣韻】門扉聲。
【集韻】闔扉聲。
【揚子法言】開之廓然見四海,閉之閛然不覩其裏。
俗作闇然,非。
又【集韻】叵迸切,音軯。
開閉門也。
或作。
閜 【戌集上】【門字部】 閜 【唐韻】火下切【集韻】許下切,□音。
【說文】大開也。
【廣韻】大裂。
【博雅】閜,開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谽呀豁閜。
【註】閜,呼下反。
索隱曰:豁閜,空虛也。
又【說文】大杯亦爲閜。
【揚子方言】閜,桮也,其大者謂之閜。
【博雅】閜,杯也。
【釋文】呼雅切。
又【集韻】倚可切。
同□。
【說文】門傾也。
或省。
【史記司馬相如傳】阬衡閜砢。
【郭璞註】閜,惡可反。
阬衡閜砢揭孽傾敵貌也。
【漢書註】閜,烏可反。
閜砢,相抉持也。
又【集韻】口我切,音可。
義同。
又【正字通】音斝。
亦大杯,受六升。
閝 【戌集上】【門字部】 閝 【集韻】郞丁切,音靈。
門上窻謂之閝。
或從霝。
閞 【戌集上】【門字部】 閞 【唐韻】【集韻】□皮變切,音卞。
【說文】門□櫨也。
【爾雅釋宮】閞謂之槉。
【疏】閞者,柱上木名。
又謂之槉。
又名欂,亦名枅,柱上方木是也。
又【廣韻】符萬切【集韻】扶萬切,□音飯。
義同。
閟 【戌集上】【門字部】 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兵媚切,音祕。
【說文】閉門也。
又凡隱而不發皆作閟。
【詩鄘風】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傳】閟,閉也。
【釋文】閟,悲位反。
【左傳莊三十二年】初公築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
【註】閟,不從公。
又【閔二年】狐突曰:命以時卒,閟其事也。
【註】冬十二月閟盡之時。
【前漢盧綰傳】綰愈恐閟匿。
又【玉篇】愼也。
【書大浩】天閟毖我成功所。
【傳】言天愼勞我周家成功所在。
又神也。
【詩魯頌】閟宮有侐。
【箋】閟,神也。
又【正韻】深也,幽也。
【詩魯頌閟宮朱傳】深閉也。
又【五音集韻】彼義切,音賁。
義同。
考證:〔【詩衞風】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謹照原書衞風改鄘風。
〔【閔二年】孤突曰,命以時卒,閟其事也。
〕謹照原文孤突改狐突。
闁 【戌集上】【門字部】 闁 【字彙補】博毛切,音包。
褒讚也。
閡 【戌集上】【門字部】 閡 【唐韻】五漑切【集韻】【韻會】牛代切【正韻】牛蓋切,□音礙。
【說文】外閉也。
從門,亥,意兼聲。
【玉篇】止也。
【易蒙卦註】退則困險,進則閡山。
【疏】坎在艮下,是山下有險,恐進退不可,故蒙昧也。
又【中孚註】欲進而閡敵,故或鼓也。
【左思吳都賦】寒暑隔閡於□宇。
【註】閡,五蓋反。
【抱樸子仁明卷】學而不思,則疑閡實繁。
又【廣譬卷】靈鳳所以晨起丹穴,夕萃軒丘,日未移晷,周章九陔,淩風蹈雲,不不閡者,以其六翮之輕勁也。
又【列子黃帝篇】和者大同於物,物無得傷閡者,遊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釋文】閡,音艾。
又【集韻】【類篇】□下攺切,音亥。
藏塞也。
【前漢律歷志】該藏萬物,而雜陽閡種。
【註】孟康曰:閡,藏塞也。
又【廣韻】古代切【集韻】戸代切,□音漑。
義同。
又【集韻】紇則切,音劾。
礙也。
又【五音集韻】苦亥切,音愷。
開也。
又【韻補】葉音攺。
【前漢郊祀歌】厲意逝九閡,紛紜六幕浮大海。
【釋文】葉音攺。
関 【戌集上】【門字部】 関 【正字通】俗關字。
閣 【戌集上】【門字部】 閣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
【說文】所以止扉者。
從門,各,意兼聲。
【徐曰】按:杙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
卽今雲門頰,扇所附著也。
【正字通】按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又【博雅】閣載也。
又【集韻】一曰觀也。
一曰□藏之所。
【玉篇】樓也。
揚雄校書于天祿閣。
【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祕書,延賢士。
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
紫宸,便殿也,謂之閣。
朔望不禦前殿而禦紫宸,謂之入閣。
又食閣,木闆爲之,所以□食物。
【博雅】閣,庖也。
【禮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
【註】閣,以闆爲之,□食物也。
【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
【註】天子尊庖遠,故左夾室五閣。
右夾室五閣。
又閣道,樓陛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
【註】輦道,閣道也。
【戰國策】故爲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後於城陽山中。
又甬路,亦名飛閣,複道也。
【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註】棧道,閣道也。
崔浩雲: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爲閣。
【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
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水中。
張良燒絕秦棧道,卽此。
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
劒州有劒閣。
又【周禮秋官野廬氏註】車有轘轅坻閣。
【疏】坻閣,道路之名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
【註】閣道,北鬥之輔。
又【詩小雅】約之閣閣。
【毛傳】猶歷歷也。
【詩詁】端直貌。
又蛙聲。
【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閣閣祗亂人。
【註】閣閣,如其聲。
喻羣言害道也。
又姓。
【急就章】有閣幷訢。
【正字通】唐禦史閣輔。
又【韻補】葉于六切,音哊。
【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
高廊四注,重坐曲閣。
葉下屬宿。
考證:〔爾雅大者謂之棋,長者謂之閣。
〕謹照原文謂之棋改謂之栱。
〔【史記天官書】營室曰閣道。
【註】樂汁圖雲閣道,北鬥之輔。
〕謹按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非營室卽閣道也。
今照原文改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
註閣道北鬥之輔。
省樂汁圖雲四字。
〔【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由跨谷。
高廊四注,重坐曲閣。
〕謹照原文彌由改彌山。
閤 【戌集上】【門字部】 閤 "【唐韻】【正韻】□古沓切,音合。
【說文】門旁戸。
【正韻】內中小門。
【爾雅釋宮】小閨謂之閤。
【疏】閨之小者名閤。
【前漢文翁傳】使傅敎令出入閨閤。
【師古註】閨閤,內中小門也。
【史記汲黯傳】臥閨閤內不出。
【正字通】毛晃曰:唐制,天子日禦前朝見羣臣,曰常參。
朔望薦食陵寢,有思慕之感,不臨前殿,則禦便殿見羣臣,謂之入閤。
前殿卽宣政殿。
便殿卽紫宸殿。
立仗必於前殿,喚仗則自東西閤入,故曰入閤。
又門下省以黃塗門,謂之黃閤,長官曰閤老。
今俗通呼小室曰閤子。
韻會引公孫弘傳:開東閤延賢。
師古曰:閤者,小門。
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掾史官屬。
明周圻名義考曰:閣爲□閣之閣。
禮內則天子之閣,漢天祿等閣,皆謂重屋也。
閤爲閨閤之閤。
文翁傳閨閤,公孫弘東閤,皆謂門也。
唐志:中書舍人以久次者一人爲閤老,制本省雜事。
今輔臣延登曰入閤。
稱謂曰閤老,名雖同而義則異,此古今諸家分閤與閣爲二者也。
一說自漢迄宋、明,凡祕閣、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東閣、文淵閣,皆非從合,皆不專屬小門。
唐太宗引刺史入閣,問民疾苦貞觀制,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下入閤議事,諫官隨之。
宋太宗藏經、史、子、集、天文、圖畫分六閤,與閣同。
今尊稱曰閣下。
韓愈上宰相書,皆從閤,由此推之,閤,閣音義通也。
毛周諸說□非,字彙沿襲正韻,亦非。
又閤閭,船首也。
【揚子方言】舟首謂之閤閭。
【註】今江東呼船頭屋謂之飛閭是也。
考證:〔【前漢文翁傳】敎令出入閨閤。
〕謹按原文使傅敎令爲句,今於敎令上增使傅二字。
" 閥 【戌集上】【門字部】 閥 【唐韻】【集韻】【韻會】房越切【正韻】房滑切,□音伐。
【說文】閥閱,自序也。
【韻會】閥閱功狀。
【史記功臣年表】人臣功有五品,明其等曰閥,積日曰閱。
又【正韻】門在左曰閥,在右曰閱。
又【正字通】元朝品制有爵者,其門爲烏頭閥閱。
【冊府元龜】閥閱二柱,相去一丈,柱端置瓦筒,號爲烏頭。
又【說文】通用伐。
【左傳成十六年】卻至驟稱其伐。
【杜預註】伐,功也。
又【前漢車千秋傳】無伐閱功勞。
【註】師古曰:伐,積功也。
考證:〔又【說文】通用伐。
【左傳成十六年】卻至驟稱其伐閱。
【註】所踐歷也。
〕謹照原文省閱字,並照原註改杜預註伐功也。
閦 【戌集上】【門字部】 閦 【集韻】初六切,音珿。
衆在門中。
又【玉篇】衆也。
出字統,釋典有阿閦。
【正字通】阿閦,佛名。
見釋藏。
按華嚴經,彌陀經,東方有阿閦鞞佛,音釋雲:閦,初六翻。
阿閦,此雲無動。
鞞一作□。
又阿閦,淨名。
經雲: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
疏雲:阿之言無,閦之言動。
又法華經雲:其二沙彌,東方作佛。
一名阿閦,在歡喜國。
一名須彌頂。
六書故,閦,初六切,引孫愐曰:衆也。
類篇曰:衆在門中。
同文舉要,屋韻,閦與衆同。
出佛書,合閦衆爲一。
或曰訓衆。
當從衆,不必別作閦。
書故舉要無確證,閦字經史不載,闕可也。
字彙音初,譌作闌。
謂閦同闌。
皆非。
豟 【酉集中】【豕字部】 豟 〔古文〕□【廣韻】於革切【集韻】乙革切,□音戹。
【爾雅釋獸】豕絕有力,豟。
又【釋畜】彘五尺爲豟。
【註】《屍子》曰:大豕爲豟,五尺。
今漁陽呼豬大者爲豟。
【集韻】通作〈豕厄〉。
或作□。
【字彙】同豟。
【集韻】或作□。
豟字從豕從厄。
又同□。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集韻】【類篇】□疾僦切,音就。
嶺名。
【未集中】【缶字部】【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音貯。
□或作。
【說文】也,所以盛米也。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魯猥切。
同□。
【司馬相如上林賦】隱轔鬱。
隰 【戌集中】【阜字部】 隰 〔古文〕□【唐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習。
【爾雅釋地】下濕曰隰。
【說文】阪下濕也。
【釋名】隰,蟄也。
蟄,濕意也。
【書禹貢】原隰底績。
【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
【公羊傳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詩周頌】徂隰徂畛。
【箋】隰謂新發田也。
【疏】隰,指地形而言,則是未嘗墾發,故知謂新發田也。
又【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
【註】汾隰,汾水邊也。
【後漢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
【註】二水名。
○按汾隰,當從左傳註。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隰郕。
【註】在懷縣西南。
【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隰成。
又【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
【註】陘隰,地名。
又【廣韻】州名。
左傳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
漢爲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沁州。
隋爲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濕,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
又姓。
【左傳僖九年】齊隰朋帥師會秦師,納晉惠公。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
人名。
春秋傳有公子隰。
○按春秋襄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
燮,榖梁傳作溼。
釋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與燮通用,不特音同也。
【玉篇】同□。
【集韻】或作□濕。
隱 【戌集中】【阜字部】 隱 〔古文〕□□【唐韻】【正韻】於謹切【集韻】【韻會】倚謹切,□音櫽。
【爾雅釋詁】隱,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易乾卦】龍德而隱者也。
又【禮禮運】大道旣隱。
【註】隱猶去也。
又【說文】蔽也。
【玉篇】匿也。
【論語】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
【禮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
【魯語】□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
又【廣韻】私也。
【論語】吾無隱乎爾。
【疏】孔子敎人無所隱惜。
又【玉篇】不見也。
【易繫辭】巽稱而隱。
【註】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
【史記韓安國傳】壷遂之深中隱厚。
又【禮曲禮】不以隱疾。
【註】隱疾,衣中之疾也。
又【史記秦始皇紀】隱宮徒□者,七十餘萬人。
【註】宮□,一百日隱於隂室養之,故曰隱宮。
又【史記滑稽傳】齊威王之時喜隱。
【前漢藝文志】隱書十八篇。
【註】《劉向別錄》雲:隱書者,疑其言以相問,對者以慮思之,可以無不喩。
又【禮玉藻】隱辟而後屨。
【註】隱辟,俛逡巡而退著屨也。
又【爾雅釋言】隱,占也。
【註】隱度。
【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兇,必先隱度。
【禮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
【註】隱,意也,思也。
【後漢安帝紀】隱親悉心,勿取浮華。
【註】皆隱審盡心,勿取浮華不實者。
又【揚子方言】隱,定也。
又【玉篇】安也。
又痛也。
【詩邶風】如有隱憂。
【傳】痛也。
【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
稽顙,隱之甚也。
【孟子】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又】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前漢韓安國傳】此仁人之所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隱民皆取食焉。
【註】隱約窮困。
又【定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
【註】隱,憂約也。
【荀子儒效篇】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
【註】隱隱,憂戚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湛湛隱隱。
【註】隱隱,盛貌。
又【前漢郊祀歌】休嘉砰隱溢四方。
【註】砰隱,盛意。
又【左傳襄二十三年】踰隱而待之。
【註】隱,短牆也。
又【諡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
又姓。
【吳志】有廷尉左監隱蕃。
又【爾雅釋草】蒡,隱蔥。
【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蔥,藏以爲葅。
又【廣韻】【集韻】□於靳切,音檼。
【廣韻】隈隱之貌。
又【孟子】隱幾而臥。
【註】隱,倚也。
於靳反。
又【集韻】築也。
【前漢賈山傳】厚築其外,隱以金椎。
又【集韻】於刃切,駰去聲。
【禮檀弓】旣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
【註】隱,據也。
封可手據,謂高四尺所。
【釋文】隱,於刃反。
【集韻】俗作□隐。
考證:〔【後漢安帝紀】隱視幽心,勿取浮華。
〕謹照原文隱視改隱親。
幽心改悉心。
〔【定二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
〕謹照原文二年改三年。
〔【襄二十三年】隃隱而待之。
〕謹照原文隃隱改踰隱。
〔【爾雅釋草】蒡,隱蔥。
【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蔥〕謹照原文兩蔥字□改蔥。
隳 【戌集中】【阜字部】 隳 【廣韻】許規切。
俗隓字。
【老子道德經】故物或行或隨,或響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
又通作墮。
【禮月令】繼長增高,毋有壞墮。
【釋文】墮亦作隳。
又【讀書通】與毀通。
【荀子富國篇】非將隳之也,說不免焉。
【後漢袁紹傳】所過毀突。
【文選】作隳。
考證:〔【老子道德經】或強或嬴〕謹照原文嬴改羸。
隴 【戌集中】【阜字部】 隴 【唐韻】力踵切【集韻】【韻會】魯勇切【正韻】力董切,□音壠。
【說文】天水大阪也。
【前漢地理志】天水郡隴縣。
【註】今呼隴城縣者也。
又【史記六國表】文公踰隴。
【秦本紀】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
【前漢地理志】隴西郡。
【註】應劭曰:有隴坻,在其西也。
師古曰:隴坻,謂隴阪,卽今之隴山也。
此郡在隴之西,故曰隴西。
【地理直音】漢隴西,今鞏昌府。
漢天水,今鞏昌府秦州。
又【廣韻】州名。
漢汧縣,後魏置東秦州,攺爲隴州,因山名之。
【地理直音】隋汧陽郡,今鳳翔府隴州。
○按今陝西鞏昌府淸水縣,平涼府華亭縣,鳳翔府隴州,皆有隴山,洮州衞有東隴山。
又【春秋文二年】盟于垂隴。
【註】鄭地,滎陽東有隴城。
又姓。
又【正韻】丘壟之壟,亦作隴。
【列子天瑞篇】逆之隴端。
【前漢劉向傳】皆無丘隴之處。
又壟畝亦作隴。
【史記項羽紀】起隴畝之閒。
又【荀子議兵篇】案角鹿埵,隴種東籠而退耳。
【註】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
或曰卽龍鍾。
新序作隴鍾。
考證:〔【荀子議兵篇】【註】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
或曰,卽鍾也。
〕謹照原文鍾也改龍鍾。
隵 【戌集中】【阜字部】 隵 【廣韻】許羈切【集韻】虛宜切,□音羲。
【玉篇】險也。
【廣韻】本作,毀也。
【集韻】同陒□。
詳前陒字註。
【午集下】【石字部】【集韻】桑經切,音星。
石名。
隸 【戌集中】【隸字部】 隸 【唐韻】徒耐切【集韻】待戴切,□音代。
【說文】及也。
從又,從尾省。
又,持尾者,從後及之也。
【玉篇】亦作逮。
【集韻】或作□。
又【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肄。
義同。
又【廣韻】本也。
又【集韻】神至切,音示。
《方言》餘也,秦晉之閒曰隸。
○按今《揚子方言》本作□。
又【集韻】徒對切,音隊。
從後及之也。
又一曰與也。
又大計切。
音第。
狐子也。
○按《爾雅釋獸》貍子□。
《釋文》音曳,《集韻》作隸,音大計切,未知何據。
又蕩亥切,音殆。
與迨□逮同。
(隸)【唐韻】【集韻】□郞計切,音麗。
【說文】附著也。
【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
【註】隸,屬也。
又【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又【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
【註】隸,閱也。
又【廣韻】僕隸。
【集韻】賤稱也。
【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
【註】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又【桓二年】士有隸子弟。
【註】士□,自以其子弟爲僕隸。
【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儺。
【儀禮旣夕】隸人涅厠。
【註】隸人,罪人也。
今之徒役作者也。
【晉語】其猶隸農也。
【註】隸,今之徒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灑之事。
又【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又【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
【註】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
一說隸首,善算者也。
又【正字通】姓也。
漢隸延之。
又隸書。
【晉書衞恆傳】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
隸書者,篆之捷也。
○按隸書,諸說不一。
或雲秦後旴陽變小篆爲隸書。
或言程邈獄中所造。
韻會辨之頗當,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
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鍾隸。
蕭子雲雲: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
任玠五體序雲:隸則羲、獻、鍾、庾、歐、虞、顏、柳。
孫過庭書譜曰:元常精于隸,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爲隸也。
歐陽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爲隸。
書苑雲: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爲八分書。
任玠亦雲: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
唐六典雲:校書郞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
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
四八分,石經□刻用之。
五隸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
據此,益可信隸卽今之楷書。
《正字通》雲:東魏大覺寺□題曰:隸書,今楷字也。
亦其一証。
又【集韻】力智切,音荔。
附也。
又【類篇】力結切,音捩。
僕也。
【說文】本作□。
【廣韻】俗作□。
【韻會】【正韻】作□,非。
隷 【戌集中】【隸字部】 隷 【玉篇】同隸。
隸 【戌集中】【隸字部】 隸 【唐韻】【集韻】□郞計切,音麗。
【說文】附著也。
【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
【註】隸,屬也。
又【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又【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
【註】隸,閱也。
又【廣韻】僕隸。
【集韻】賤稱也。
【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
【註】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又【桓二年】士有隸子弟。
【註】士□,自以其子弟爲僕隸。
【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儺。
【儀禮旣夕】隸人涅厠。
【註】隸人,罪人也。
今之徒役作者也。
【晉語】其猶隸農也。
【註】隸,今之徒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灑之事。
又【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又【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
【註】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
一說隸首,善算者也。
又【正字通】姓也。
漢隸延之。
又隸書。
【晉書衞恆傳】秦旣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
隸書者,篆之捷也。
○按隸書,諸說不一。
或雲秦後旴陽變小篆爲隸書。
或言程邈獄中所造。
韻會辨之頗當,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
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鍾隸。
蕭子雲雲: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
任玠五體序雲:隸則羲、獻、鍾、庾、歐、虞、顏、柳。
孫過庭書譜曰:元常精于隸,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爲隸也。
歐陽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爲隸。
書苑雲: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爲八分書。
任玠亦雲: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
唐六典雲:校書郞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
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
四八分,石經□刻用之。
五隸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
據此,益可信隸卽今之楷書。
《正字通》雲:東魏大覺寺□題曰:隸書,今楷字也。
亦其一証。
又【集韻】力智切,音荔。
附也。
又【類篇】力結切,音捩。
僕也。
【說文】本作□。
【廣韻】俗作□。
【韻會】【正韻】作□,非。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川篇】聻字之譌。
□ 【備考】【未集】【羊字部】 □ 【篇海類編】同善。
隹 【戌集中】【隹字部】 隹 【廣韻】職追切【集韻】【韻會】【正韻】朱惟切,□音錐。
【說文】鳥之短尾總名也。
象形。
又【爾雅釋鳥】隹其鳺鴀。
【註】今鳩。
【疏】鵻,一名鳺鴀。
詩曰:翩翩者騅。
毛傳,鵻,夫不也。
春秋傳雲:祝鳩氏司徒。
祝鳩卽鵻。
又【集韻】遵綏切,觜平聲。
與崔同。
崔崔,高大也。
亦作嗺崒□。
又【集韻】祖誄切,音濢。
與嶊同。
山貌。
【莊子齊物論】山林之畏隹。
【郭註】大風之所扇動也。
【劉註】山林之偎僻角尖處,風所不到也。
又【集韻】諸鬼切。
山貌。
【莊子齊物論畏隹註】李軌讀。
又【集韻】祖猥切,觜上聲。
義同。
隺 【戌集中】【隹字部】 隺 【唐韻】【集韻】□胡沃切,音。
【說文】高至也。
從隹,上欲出冂。
易曰:夫乾隺然。
○按今易繫辭作確然。
又【集韻】克角切,音榷。
隺然心志高也。
又曷各切,音鶴。
鳥飛高也。
又忽郭切,音霍。
義同。
【字彙】俗用爲鶴字,非。
隻 【戌集中】【隹字部】 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音炙。
【說文】鳥一枚也。
從又,持隹。
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
【玉篇】奇也。
【增韻】物單曰隻。
【後漢方術傳】得一隻舄。
【□天子傳】載玉萬隻。
又【列子力命篇】多偶,自專,乗權,隻立,四人相與遊于世,胥如志也。
雼 【戌集中】【雨字部】 雼 【字彙補】徒浪切,音宕。
洞屋。
韴 【戌集中】【音字部】 韴 【廣韻】徂合切【集韻】昨合切,□音雜。
【廣韻】斷聲。
【未集中】【耳字部】【集韻】兵媚切,音祕。
【揚子方言】山之東西自愧曰恧,趙魏之閒謂之。
又【集韻】莫筆切,音密。
義同。
考證:〔【揚子方言】秦晉之閒言心內慙矣,趙魏之閒謂之。
〕謹按所引非本書文義,謹照原文改山之東西自愧曰恧,趙魏之閒謂之。
颫 【戌集下】【風字部】 颫 【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
【玉篇】風自上下謂之颫颻。
又【廣韻】颫風,大風。
○按爾雅釋天、莊子逍遙遊通作扶。
亦作□。
隼 【戌集中】【隹字部】 隼 【唐韻】息允切【集韻】聳尹切【正韻】聳允切,□音筍。
【說文】祝鳩也。
【爾雅釋鳥】鷹隼醜。
【疏】陸璣雲:鷂屬也。
齊人謂之擊征,或謂之題肩,或謂之雀鷹。
春化爲布穀者是也。
【埤雅】鷹之搏噬,不能無失,獨隼爲有準,故每發必中。
古之制字者,以此化書曰隼,憫胎義也。
蓋隼之擊物,遇懷胎者輒釋,不戮也。
禽經曰:隼以尹之。
【易解卦】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
【疏】隼者,貪殘之鳥,鸇鷂之屬。
【詩小雅】鴥彼飛隼,其飛戾天。
【箋】隼,急疾之鳥也,飛乃至天,喩士卒勁勇,能深攻入敵也。
【禮月令】鷹隼早鷙。
【魯語】仲尼在□,有隼集於□侯之庭。
【註】隼,鷙鳥,今之鶚也。
又【集韻】一曰鶉子。
【廣韻】本作鵻。
【集韻】亦作鶽。
隽 【戌集中】【隹字部】 隽 【字彙補】與雋同。
鳥肥也。
(雋)【唐韻】【韻會】【正韻】□徂兗切,音吮。
【說文】肥肉也。
從弓,所以射隹。
【前漢蒯通傳】通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
【註】雋,肥肉也。
言其所論甘美而深長也。
又【說文】長沙有下雋縣。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下雋縣。
【註】莽曰閇雋。
又【廣韻】姓也。
漢有雋不疑。
又【集韻】子兗切,音臇。
肥也。
又捋遂切,音醉。
本作檇。
詳木部檇字註。
又與儁通。
【前漢禮樂志】進用英雋。
【人物志】張良體弱而精彊,爲衆智之雋也。
(雋)考證:〔【說文】長沙有雋縣。
〕謹照原文改長沙有下雋縣。
雁 【戌集中】【隹字部】 雁 【唐韻】五宴切【集韻】魚切,□音贗。
【說文】鳥也。
從隹從人廠聲。
讀若鴈。
【註】徐鉉曰:雁,知時鳥。
大夫以爲摯,昏禮用之,故從人。
【爾雅釋鳥】鳧雁醜。
【詩邶風】雝雝鳴雁。
餘詳鳥部鴈字註。
雂 【戌集中】【隹字部】 雂 【唐韻】巨淹切【集韻】其淹切,□音箝。
【說文】鳥也。
【廣韻】白喙鳥。
本作鳹。
又【廣韻】巨金切【集韻】渠金切,□音琴。
又【集韻】枯含切,音堪。
又枯南切,音弇。
又胡南切,音含。
義□同。
又【集韻】五甘切,音玵。
人名。
【左傳昭二十一年】齊師宋師敗吳師于鴻口,獲其二帥,公子苦雂偃州員。
○按釋文,雂,古含反。
【篇海】譌作□。
雃 【戌集中】【隹字部】 雃 【正字通】雃字譌省。
【唐韻】【正韻】苦堅切【集韻】【韻會】輕煙切,□音牽。
【說文】石鳥。
一名雝□,一名精列,從隹幵聲。
又人名。
【左傳襄九年】秦伯使士雃乞師于楚。
【釋文】苦田反。
又【廣韻】俄寒切【集韻】俄幹切,□音豻。
雃,鳥名。
□□。
又【集韻】丘耕切,音牼。
又倪堅切,音姸。
義□同。
又【集韻】逆革切,音虉。
同鳽。
鵁鶄也。
【集韻】本作鳽。
【玉篇】省作雃,非。
雄 【戌集中】【隹字部】 雄 〔古文〕赨【集韻】【韻會】□胡弓切,音熊。
【說文】鳥父也。
【爾雅釋鳥】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
【詩邶風】雄雉于飛,洩洩其羽。
又【集韻】牡也。
【詩齊風】雄狐綏綏。
○按詩衞風傳雲:飛曰雌雄,走曰牝牡。
然齊風言雄狐,狐,走類也,亦曰雄。
《正字通》雲:物各有雌雄,鱗介至蟣蝨皆然,詩傳分屬獸禽,非。
又【集韻】一曰武稱。
【左傳襄二十一年】齊莊公朝指殖綽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
【人物志】草之精秀者爲英,鳥之將羣者爲雄。
張良是英,韓信是雄。
又州名。
【韻會】本涿郡地,周置雄州。
又南雄州,百粵地南,漢置雄州,宋加南字。
又【廣韻】亦姓。
舜友有雄陶。
【集韻】亦作□。
雅 【戌集中】【隹字部】 雅 【唐韻】烏加切【集韻】於加切,□音丫。
【說文】楚烏也。
一名鸒,一名□居。
秦謂之雅。
從隹從牙。
【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
【集韻】亦作鴉鵶。
又【小爾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
又【唐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音庌。
義同。
又【玉篇】正也。
【爾雅疏】雅,正也。
【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註】雅,正也。
言今之正者,以爲後世法。
又【詩小雅】以雅以南。
【箋】雅,萬舞也。
周樂尙武,故謂萬舞爲雅。
雅,正也。
又【論語】子所雅言。
【註】孔曰:雅言,正言也。
【朱註】雅,常也。
又【玉篇】儀也,嫻雅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
又【玉篇】素也。
【史記張耳□餘傳】張耳雅遊。
【註】韋昭曰:雅,素也。
又【史記淮南王傳】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
【後漢竇後紀】及見雅以爲美。
又樂名。
【周禮春官笙師】應雅。
【註】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
又酒器名。
【東觀漢記】今日歲首,請上雅壽。
【註】雅,酒閜也。
別作。
又姓。
【正字通】元詩人雅。
又【五音集韻】五加切,音牙。
人名。
周書有君雅,通作牙。
又葉語可切。
【仲長統述志詩】百慮何爲,至要在我。
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集 【戌集中】【隹字部】 集 〔古文〕雦【唐韻】【廣韻】【韻會】【正韻】秦入切【集韻】【類篇】籍入切,□音箿。
【說文】本作雧。
羣鳥在木上也。
【詩周南】集于灌木。
又【廣韻】就也,成也。
【書武成】大統未集。
【傳】大業未就。
【詩小雅】我行旣集。
【箋】集,猶成也。
又【韻會】雜也。
【孟子】是集義所生者。
【註】集,雜也。
又【廣韻】衆也。
又【廣韻】安也。
【史記曹參世家】問所以安集百姓。
又【玉篇】合也。
【廣韻】聚也,會也,同也。
【史記秦始皇紀】天下雲集響應。
【前漢鼂錯傳】動靜不集。
【註】師古曰:集,齊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鱗集仰流。
又【左傳昭二十三年】險其走集。
【註】走集,邊境之壘辟也。
又【前漢藝文志】劉歆總羣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
【註】師古曰:輯與集同。
謂諸書之總要。
【韻會】文集,文所聚也。
唐有子史經集四庫。
又州名。
【廣韻】漢宕渠縣,梁恭帝爲集州。
又【廣韻】姓也。
漢有集壹。
又【韻補】葉疾救切,音就。
【詩小雅】我龜旣厭,不我告猶。
謀夫孔多,是用不集。
猶,于救切。
又葉昨合切,音雜。
【詩大雅】天監在下,有命旣集。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考證:〔【左傳昭二十三年】險其走集。
【註】集,謂邊境之壘辟也。
〕謹按註中集上脫走字下多謂字。
今照原文改走集邊境之壘辟也。
【補遺】【寅集】【子字部】【六書精蘊】與喜好之好同。
雇 【戌集中】【隹字部】 雇 【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音戸。
【說文】九雇,農桑□鳥,扈民不婬者也。
從隹戸聲。
春雇鳻盾,夏雇竊□,秋雇竊藍,冬雇竊黃。
棘雇竊丹,行雇唶唶,宵雇嘖嘖,桑雇竊脂,老雇鷃也。
【集韻】或作□□。
【爾雅釋鳥】作鳸。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
【廣韻】相承借爲雇賃字。
【集韻】傭也。
又【韻會】通作顧。
【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
【註】顧,讎也。
若今言雇賃也。
又【韻會】通作故。
【史記馮唐傳註】索隱曰:故行不行謂故,命人行而身不自行,故與雇同。
考證:〔【說文】春雇頒盾〕謹照原文頒盾改鳻盾。
郀 【酉集下】【邑字部】 郀 【廣韻】苦胡切【集韻】空胡切,□音枯。
【玉篇】秦地。
在河東當郀首也。
雉 【戌集中】【隹字部】 雉 〔古文〕□□【唐韻】【集韻】直幾切【韻會】【正韻】丈幾切,□音薙【說文】雉有十四種。
【爾雅釋鳥】鷂雉、鷮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鸐山雉、雗雉、鵫雉。
雉絕有力奮。
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
江淮而南,靑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
南方曰□,東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鷷。
【疏】別諸雉之名也。
【易說卦】離爲雉。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士執雉。
【公羊傳襄二十七年】昧雉彼視。
又【爾雅釋鳥】鵽鳩,□雉。
【註】□雉,一名鵽鳩。
又【晏子問篇】鄒滕雉犇而出其地,猶稱公侯。
又【晉語】雉經於新城之廟。
【註】雉經,頭搶而懸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註】雉,長三丈,高一丈。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
【註】方丈曰堵,三堵曰雉。
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
侯伯之城方五裡,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過百雉。
【管子海王篇】吾欲藉於臺雉。
又【春秋定二年】雉門及兩觀災。
【註】雉,公宮之南門。
又【揚雄甘泉賦】列新雉於林薄。
【註】服虔曰:新雉,香草也。
又【爾雅釋詁】雉,□也。
【註】義未詳。
又【揚子方言】雉,理也。
又【韻會】姓也。
殷後有雉氏。
又【前漢高後紀註】荀悅曰:諱雉之字曰野雞。
師古曰:呂後名雉,故臣下諱雉也。
【韻會】漢人諱之,謂雉爲野雞。
又【集韻】序□切,音。
本作□。
詳□字註。
又【集韻】演爾切,音酏。
縣名。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下雉縣。
【註】雉,羊氏反。
【又】南陽郡雉縣。
【註】弋爾反。
又【集韻】口駭切,音鍇。
桂林人謂人短爲矲雉,或作□□。
又直利切,音稚。
野雞也。
考證:〔【說文】東方曰鶹〕謹照原文曰鶹改曰鶅。
〔【前漢高後紀註】荀悅曰,諱雉之字野雞。
〕謹照原文野雞上增曰字。
雊 【戌集中】【隹字部】 雊 【唐韻】古□切【集韻】【韻會】居□切,□音遘。
【說文】雄雉鳴也。
雷始動,雉鳴而雊其頸。
從隹從句,句亦聲。
【書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禮月令】雉雊,雞乳。
【集韻】或作呴鴝。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谷郡雊瞀縣。
【註】雊,工豆反。
又【集韻】俱遇切,音句。
義同。
【前漢地理志註】孟康曰:雊瞀音句無。
又【類篇】吉□切。
雉鳴也。
【補遺】【寅集】【宀字部】【字彙補】音蒙。
〇按音義,卽字之譌。
字原上從冖作。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力舉切【集韻】兩舉切,□音呂。
【廣韻】木名。
中箭笴。
又松,松別種。
【南史孝義傳】廋沙彌母亡,晝夜號痛,墓忽生松百餘株,枝葉欝茂,有異常松。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求於切,音渠。
【博雅】無文綵也。
又薄平鞮屨,其緣謂之無□。
【類篇】□或作□。
雋 【戌集中】【隹字部】 雋 【唐韻】【韻會】【正韻】□徂兗切,音吮。
【說文】肥肉也。
從弓,所以射隹。
【前漢蒯通傳】通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首,號曰雋永。
【註】雋,肥肉也。
言其所論甘美而深長也。
又【說文】長沙有下雋縣。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下雋縣。
【註】莽曰閇雋。
又【廣韻】姓也。
漢有雋不疑。
又【集韻】子兗切,音臇。
肥也。
又捋遂切,音醉。
本作檇。
詳木部檇字註。
又與儁通。
【前漢禮樂志】進用英雋。
【人物志】張良體弱而精彊,爲衆智之雋也。
考證:〔【說文】長沙有雋縣。
〕謹照原文改長沙有下雋縣。
雌 【戌集中】【隹字部】 雌 〔古文〕【唐韻】七移切【集韻】【韻會】七支切,□音姕。
【說文】鳥母也。
從隹從此。
【詩小雅】誰知烏之雌雄。
又【廣韻】牝也。
【詩小雅】以雌以雄。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素雌註】索隱曰:素雌,猿之雌者。
餘詳雄字註。
又【集韻】【正韻】□千西切,音妻。
【集韻】牝也。
【莊子齊物論】猿猵狚以爲雌。
雍 【戌集中】【隹字部】 雍 〔古文〕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廱。
【玉篇】和也。
【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又水名。
【水經】四方有水曰雍。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漁陽郡雍奴縣。
又【前漢中山靖王傳】雍門子壹微吟。
【註】張晏曰:齊之賢者,居雍門,因以爲號。
蘇林曰:六國時人,名周。
又【廣韻】姓也。
祭仲壻雍糾。
見【左傳桓十五年】。
又【集韻】通作雝。
【班固兩都賦】乃流辟雍。
○按禮王製作辟雝。
又【集韻】委勇切,音壅。
【周禮秋官司寇】雍氏。
【註】謂隄防止水者也。
【釋文】雍,於勇反。
又【集韻】祐也。
【揚雄甘泉賦】雍神休。
【註】晉灼曰:雍,祐也。
師古曰:雍,聚也。
雍讀曰擁。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用切,音。
【廣韻】九州名。
雍,擁也。
東崤,西漢,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
【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
【釋文】雍,於用切。
○按爾雅釋地作雝。
又【韻會】國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
【註】雍國,在河內山陽縣。
【釋文】雍,於用反。
又【廣韻】姓也。
【韻會】文王子雍伯之後。
雎 【戌集中】【隹字部】 雎 【廣韻】【韻會】七餘切【集韻】千餘切,□音疽。
【玉篇】王雎也。
【詩周南】關關雎鳩。
【傳】雎鳩,王雎也。
鳥摯而有別。
【釋文】七胥反。
【左傳昭十七年】雎鳩氏,司馬也。
【註】雎鳩,王雎也。
摯而有別,故爲司馬,主法制。
【釋文】雎本又作睢,七徐反。
又【玉篇】次雎。
行難也。
又姓。
【正字通】明洪武禦史雎稼,請立學宮臥□。
【集韻】本作鴡。
雛 【戌集中】【隹字部】 雛 【唐韻】仕于切【集韻】【韻會】崇芻切,□音。
【說文】雞子也。
從隹從芻。
【爾雅釋鳥】生噣雛。
【註】生能自食者。
【釋文】雛,仕俱反。
【禮月令】天子乃以雛嘗黍。
【釋文】仕于反。
【孟子】力不能勝一匹雛。
又【禮內則】不食雛□。
【註】□伏乳者。
又【莊子秋水篇】南方有鳥,其名鵷雛。
【司馬相如子虛賦】鵷雛孔鸞。
【註】鵷雛,鳳屬也。
【集韻】或作鶵。
俗作□,非。
又【集韻】【類篇】□從遇切,音聚。
【集韻】人名。
仲尼弟子顏濁雛。
雐 【戌集中】【隹字部】 雐 【唐韻】荒烏切【集韻】荒胡切,□音呼。
【說文】鳥也。
從隹從虍。
雒 【戌集中】【隹字部】 雒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
【說文】鵒也。
從隹各聲。
【釋名】雅雒也。
爲之難,人將爲之雒,雒然憚之也。
又馬名。
【詩魯頌】有駵有雒。
【傳】黑身白□曰雒。
【釋文】雒音洛,本作駱。
又水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一年】伊雒之戎。
【春秋文八年】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弘農郡上雒縣。
○按左傳僖二十一年疏雲:雒水,出上雒縣冢領山東北,經弘農至河南鞏縣,雒戎因此而名也。
又雒陽縣,屬河南郡。
【前漢地理志註】師古曰:魚豢雲:漢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
如魚氏說,則光武以後攺爲雒字也。
【正字通】楊愼曰:春秋書雒戎,左傳凡洛皆作雒。
非後漢始攺也。
○按魚氏說必有所本,故師古從之。
左傳今文洛皆作雒,安知古本左傳不書作洛乎。
未可據今本左傳駁魚氏說也。
又雒縣,屬廣漢郡。
【前漢地理志註】音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又姓。
【後漢南蠻傳】徵側者,麊泠縣雒將之女。
又與絡通。
【莊子馬蹄篇】刻之雒之。
【註】雒同絡。
又與額同。
【前漢韓嫣傳】子增封龍雒侯。
【註】雒,或作額。
雓 【戌集中】【隹字部】 雓 【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音餘。
【玉篇】雞子也。
【爾雅釋鳥】雞大者蜀,蜀子雓。
雔 【戌集中】【隹字部】 雔 【唐韻】市流切【集韻】時流切,□音酬。
【說文】雙鳥也。
從二隹。
【爾雅釋蟲】雔由樗繭。
【註】食樗葉。
【釋文】音讎。
雕 【戌集中】【隹字部】 雕 【唐韻】都僚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貂。
【說文】鷻也。
從隹周聲。
【玉篇】鷲也。
能食草。
【禽經】雕以周之。
【埤雅】雕,似鷹而大,黑色,俗呼皁雕。
一名□,其飛丄薄雲漢。
今大雕翺翔水上,扇魚令出,沸波攫而食之。
一名沸河。
【史記李廣傳】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又【荀子議兵篇】雕雕焉縣貴爵重賞於其前。
【註】雕雕,章明之貌。
又【爾雅釋器】玉謂之雕。
【又】雕謂之琢。
【孟子】必使玉人雕琢之。
【埤雅】雕之義,出於雕鶚之雕,雕性刻制故也。
又官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雕人。
又雕題,國名。
【禮王制】雕題交阯。
【註】雕文,謂刻其肌,以丹靑涅之也。
又人名。
【前漢功臣表】常樂侯稠雕。
又姓。
【前漢武帝功臣表】臧馬康侯雕延年。
又複姓。
【論語】子使漆雕開仕。
【集韻】或作鵰。
雖 【戌集中】【隹字部】 雖 〔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
【說文】似蜥蜴而大。
從蟲唯聲。
又【玉篇】詞兩設也。
【廣韻】助語也。
【集韻】不定也。
況辭也。
【爾雅釋訓】每有,雖也。
【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
【禮少儀】雖請退可也。
【疏】雖,假令也。
當此時假令請退則可也。
又【玉篇】推也。
又與唯通。
《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
註:唯當爲雖。
又《荀子性惡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
楊僦註:唯,讀爲雖。
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吳語】吾雖之不能,去之不忍。
〕謹按原文作須不作雖。
謹節去吳語以下十一字,而於上文少儀疏雖假令也下,照原文增當此時假令請退則可也二句。
〔又獸名。
【于逖聞奇錄】傅宏業宰天台縣,有人獵得一獸,形如豕,仰鼻,長尾有岐,謂之怪。
宏業識之曰,其名雖,非怪也。
雨則縣于樹,以尾塞其鼻。
驗之,果然。
【註】雖,以醉反。
〕謹按仰鼻長尾乃爾雅所謂蜼非雖也。
聞奇錄誤刻為雖不可從。
今省此段謹改爲又與唯通。
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
註唯當爲雖。
又荀子性惡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
楊僦註唯讀爲雖。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同培。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音燦。
明盛也。
雗 【戌集中】【隹字部】 雗 【唐韻】侯榦切【集韻】侯旰切,□音翰。
【說文】雗,鸒也。
從隹倝聲。
【玉篇】白雗雉也。
【廣韻】雉別名。
【爾雅釋鳥】雗雉。
【註】白□也。
江東呼爲白雗,亦名白雉。
又【集韻】何幹切,音寒。
義同。
【集韻】或作□。
雘 【戌集中】【隹字部】 雘 【唐韻】【正韻】烏郭切【集韻】【韻會】屋郭切,□音蠖。
【說文】善丹也。
從丹蒦聲。
【書梓材】惟其塗丹雘。
【釋文】烏郭反。
【山海經】雞山,其下多丹雘。
【註】郭璞曰:雘,赤色者。
吳任臣曰:蓋赤石脂之類。
又【集韻】欝縛切,音嬳。
義同。
【書丹雘釋文】又枉略反。
又【集韻】王縛切,音籰。
砮雘丹也。
又瑚故切,音護。
【博雅】丹也。
雙 【戌集中】【隹字部】 雙 【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
【說文】隹二枚也。
從雔,又持之。
【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又【玉篇】兩也。
【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又【玉篇】偶也。
【詩齊風】冠綏雙止。
【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又獸名。
【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
【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
公羊傳所雲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
吳任臣雲: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
駢志雲:雙雙合體,蛩蛩假足。
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又鳥名。
【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疏】舊說雲: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
○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又【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
王弇州註雲:雙,五畝也。
四十雙,二百畝也。
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又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又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又【集韻】朔降切,音淙。
偶也。
又葉所終反。
【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
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雚 【戌集中】【隹字部】 雚 【唐韻】工換切【集韻】【正韻】古玩切,□音灌。
【說文】雚,小爵也。
從萑吅聲。
【玉篇】水鳥。
【詩豳風】雚鳴于垤。
【集韻】或作鸛。
又草名。
【爾雅釋草】雚,芃蘭。
【註】雚芃蔓生,斷之有白汁,可啖。
【釋文】雚,音貫。
又【集韻】胡官切,音桓。
與芃同。
詳艸部芃字註。
又【集韻】古丸切,音官。
水鳥也。
或作鸛。
雛 【戌集中】【隹字部】 雛 【唐韻】仕于切【集韻】【韻會】崇芻切,□音。
【說文】雞子也。
從隹從芻。
【爾雅釋鳥】生噣雛。
【註】生能自食者。
【釋文】雛,仕俱反。
【禮月令】天子乃以雛嘗黍。
【釋文】仕于反。
【孟子】力不能勝一匹雛。
又【禮內則】不食雛□。
【註】□伏乳者。
又【莊子秋水篇】南方有鳥,其名鵷雛。
【司馬相如子虛賦】鵷雛孔鸞。
【註】鵷雛,鳳屬也。
【集韻】或作鶵。
俗作□,非。
又【集韻】【類篇】□從遇切,音聚。
【集韻】人名。
仲尼弟子顏濁雛。
雜 【戌集中】【隹字部】 雜 【廣韻】徂合切【集韻】【韻會】昨合切,□音。
【說文】五彩相合也。
【玉篇】糅也。
【易坤卦】夫□黃者,天地之雜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雜五色。
又【禮玉藻雜帶註】雜,猶飾也,卽上之韠也。
又【玉篇】同也。
【廣韻】集也。
【易繫辭】雜物撰德。
【疏】言雜聚天下之物。
又【揚子方言】碎也。
【易繫辭】其稱名也,雜而不越。
【疏】辭理雜碎,各有倫序,而不相乖越。
又【玉篇】厠也。
又最也。
又【廣韻】帀也。
又穿也。
又鳥名。
【爾雅釋鳥】爰居,雜縣。
【疏】爰居,海鳥也,一名雜縣。
又【集韻】七盍切【韻會】【正韻】七合切,□音囃。
【公羊傳成十五年】諸大夫皆雜然曰:仲氏也,其然乎。
【釋文】雜,七合反,又如字。
雝 【戌集中】【隹字部】 雝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邕。
【說文】雝渠也。
【爾雅釋鳥】鴒,雝渠。
【註】雀屬。
又【詩邶風】雝雝鳴雁。
【傳】雝雝,雁聲和也。
又【大雅】雝雝喈喈。
又【詩召南】曷不肅雝。
【傳】雝,和。
又【周頌】有來雝雝。
【箋】雝雝,和也。
又地名。
【詩周頌】于彼西雝。
【傳】雝,澤也。
又姓。
【晉語】郉侯與雝子爭田。
○按左傳作雍。
又【正韻】尹竦切,音勇。
【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雝兮。
【箋】雝,蔽也。
【釋文】於勇反。
又【正韻】於用切,音灉。
【詩小雅塵雝釋文】又作壅。
於用反。
雞 【戌集中】【隹字部】 雞 【唐韻】古兮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音稽。
【說文】知時畜也。
【玉篇】司晨鳥。
【爾雅釋畜】雞大者蜀。
蜀子雓,未成雞僆,絕有力奮。
【疏】此別雞屬也。
【春秋說題辭】曰:雞爲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
【易說卦】巽爲雞。
【書泰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