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皇帝遺植,爰茲八方。
別自中山,靈精是鍾。
鍛 【戌集上】【金字部】 鍛 【唐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碫。
【說文】小冶。
從金段聲。
【徐曰】椎之而已,不消,故曰小冶。
【倉頡篇】椎也。
【廣韻】打鐵。
【增韻】冶金曰鍛。
【書費誓】鍛乃戈矛。
【傳】鍛鍊戈矛也。
【晉書嵆康傳】康好鍛,每於柳樹下鍛,鍾會造之,康鍛如故。
又【前漢路溫舒傳】上奏畏卻,則鍛鍊而周內之。
【註】精熟周悉,緻之法中也。
【後漢韋彪傳】鍛鍊之吏,持心近薄。
【註】鍛鍊,猶言成熟也。
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鍊,使之成熟也。
又【儀禮喪服】鍛而勿灰。
【疏】冠用六升布,加以水濯,勿用灰而已。
又【士喪禮功布註】功布,鍛濯灰治之布也。
又【馬融長笛賦】靁叩鍛之岌峇兮。
【註】叩鍛,岌峇,爲聲。
倉頡篇曰:鍛,椎也。
又與腶通。
【左傳哀十一年腶脯釋文】腶,丁亂反。
亦作鍛。
【穀梁傳莊二十四年】婦人之贄,棗栗鍛脩。
【註】鍛,丁亂反。
脯也。
鍛而加薑桂曰脩。
又【詩大雅】取厲取鍛。
【傳】鍛,石也。
【箋】鍛厲斧斤之石。
【釋文】鍛本又作碫,丁亂反。
《說文》雲碫,厲石。
又矢名。
【前漢衡山王傳】作輣車鍛矢。
考證:〔【後漢韋彪傳】鍛鍊之吏,持心近薄。
【註】言文深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鍊,使之成熟也。
〕謹照原文文深改深文。
锼 【戌集上】【金字部】 鎪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侯切,音涑。
【廣韻】刻鏤也。
【集韻】彫也。
【左思魏都賦】木無彫鎪。
又【增韻】鐵蝕也。
【集韻】本作鏉。
又【韻會】疎鳩切,音搜。
鏤也。
一曰馬耳,金飾也。
本作。
□ 【辰集上】【月字部】 □ 【篇海】音況。
水名。
又山名。
備考:【字彙補】虛放切,音況,水名。
□ 【子集上】【丶字部】 □ 【字彙補】古文終字。
【亢倉子全道篇】□乎堯舜之閒,其□存乎千代之後。
□字原刻從衤。
【寅集中】【巾字部】【唐韻】【韻會】□毗祭切,音敝。
【說文】敗衣也。
從巾,象衣敗之形。
【玉篇】衣壞貌。
又【廣雅】,鄙小也。
又【集韻】匹曳切,音瞥。
義同。
锾 【戌集上】【金字部】 鍰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
【說文】鋝也。
【玉篇】六兩也。
【小爾雅】二十四銖曰兩,有半曰捷,倍捷曰舉,倍舉曰鋝,謂之鍰。
宋鹹曰:舉三兩,鍰六兩。
【書呂□】其罰百鍰。
【傳】六兩曰鍰。
鍰,黃鐵也。
【釋文】鍰,戸關反。
六兩也。
鄭及爾雅同。
《說文》雲六鋝也。
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
馬同:又雲,賈逵說,俗儒以鋝重六兩。
《周官》劒重九鋝。
俗儒近是。
【疏】《考工記》雲戈矛重三鋝。
馬融雲:鋝,量名。
當與呂□鍰同。
俗儒雲:鋝六兩爲一川。
不知所出耳。
鄭康成雲:鍰,稱輕重之名。
今代東萊稱,或以大半兩爲鈞,十鈞爲鍰。
鍰重六兩大半兩,鍰、鋝似同也。
或有存行之者,十鈞爲鍰,二鍰四鈞而當一斤。
然則鍰重六兩三分兩之二,《周禮》謂鍰爲鋝,如鄭康成之言,一鍰之重六兩,多於孔王所說,惟挍十六銖爾黃鐵,今之銅也。
互詳鋝字註。
又與環同。
【前漢五行志】宮門銅鍰。
【註】鍰,讀與環同。
又【集韻】胡慣切,音患。
又【五音集韻】王眷切,音院。
義□同。
又【韻補】葉胡涓切,音懸。
【蘇軾月華寺詩】天公胡爲不自憐,暮使百鎰朝千鍰。
考證:〔【書呂□】其罰百鍰。
【釋文】鍰,戸關反。
六兩也。
鄭及爾雅同。
《說文》雲六鋝也。
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
馬曰〕謹照原文馬曰改馬同。
【辰集下】【止字部】【說文】正,古從二作。
二,古上字。
註詳一畫。
又【集韻】定古作。
註詳宀部五畫。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部項切,音棒。
【玉篇】木杖也。
□、棒□同。
镂 【戌集上】【金字部】 鏤 【唐韻】盧□切【韻會】【正韻】郞豆切,□音漏。
【說文】剛鐵可以刻鏤。
【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
【傳】鏤,剛鐵。
又【說文】一曰釜也。
【博雅】鬴也。
【揚子方言】鍑,江淮□楚之閒或謂之鏤。
又【正韻】彫刻也。
【爾雅釋器】也。
【註】刻鏤物爲。
【又】金謂之鏤。
【註】冶器之名。
【詩秦風】虎韔鏤膺。
【箋】鏤膺,刻金飾也。
【左傳哀元年】器不彤鏤。
【註】鏤,刻也。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鏤靈山。
【師古往】鏤,謂疏通之以開道也。
又姓。
出【姓苑】。
又【唐韻】力朱切【集韻】【韻會】龍珠切,□音慺。
劒名。
【史記吳太伯世家】賜子胥屬鏤之劒。
【註】屬鏤,劒名。
又【韻補】葉淩如切,音廬。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綠房紫菂,窋垂珠。
雲楶藻梲,龍角雕鏤。
字原從宀從吒作。
考證:〔【左傳哀元年】器不彫鏤。
〕謹照原文彫鏤改彤鏤。
镆 【戌集上】【金字部】 鏌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
【說文】鏌釾也。
【玉篇】鏌釾,劒名。
【莊子大宗師】我必且爲鏌鋣。
【註】鏌,音莫。
鏌鋣,劒名。
【揚雄羽獵賦】杖鏌邪而羅者以萬計。
鎮 【戌集上】【金字部】 鎮 【字彙】俗鎭字。
镉 【戌集上】【金字部】 鎘 【廣韻】郞擊切【集韻】狼狄切,□音歷。
與鬲同。
鼎屬。
【類篇】或作□。
鑷 【戌集上】【金字部】 鑷 【廣韻】【正韻】尼輒切【集韻】昵輒切,□音聶。
鑷子。
【釋名】鑷,攝也。
攝取物也。
【雲仙雜記】王僧虔晚年惡白髮,一日對客,左右進銅鑷。
僧虔曰:卻老先生至矣,庶幾乎。
又首飾。
【後漢輿服志】簪以瑇瑁爲擿,長一尺,端爲華勝,上爲鳳凰爵,以翡翠爲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
【崔瑗釵銘】三珠璜釵,鑷髮鑽瑩。
【集韻】或作鑈。
【類篇】亦作銸。
阃 【戌集上】【門字部】 閫 【廣韻】【集韻】【正韻】□苦本切,音悃。
【廣韻】門限也。
【集韻】門橛也。
【史記馮唐傳】閫以內者,寡人制之。
【註】此郭門之閫也,門中橛曰閫。
【儀禮士冠禮布席於門中闑西閾外註】閾,閫也。
【易師卦註】閫外之事,將軍所裁,臨事制宜,不必皆依君命。
又天閫。
【前漢揚雄傳】天閫決兮地垠開。
【註】天閫,天門之閫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苦悶切,音困。
義同。
【集韻】本作梱。
镌 【戌集上】【金字部】 鐫 【唐韻】【正韻】子全切【集韻】【韻會】遵全切,□音鋑。
【說文】穿木鐫也。
【釋名】鐫,鐏也。
有所鐏入也。
又【廣韻】鑽也,斲也。
【揚子方言】也。
晉趙謂之鐫。
【前漢溝洫志】可鐫廣之。
【註】鐫,謂琢鑿之。
【淮南子本經訓】鐫山石。
【註】鐫,猶鑿也。
【抱樸子臣節卷】昆吾彜器,能者鐫勳。
【庾信枯樹賦】雕鐫始就,剞劂仍加。
又【正韻】謫也。
【正字通】中外官,降級曰鐫級。
又【說文】一曰瑑石也。
【正字通】瑑圭璧上起□瑑也。
今刻石文曰瑑石。
又【集韻】將廉切,音尖。
錐也。
亦作鋑□。
又【集韻】子兗切,音臇。
【博雅】鑿也。
镏 【戌集上】【金字部】 鎦 【唐韻】【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
【說文】殺也。
【徐鍇曰】說文無劉字,偏旁有之,此字又史傳所不見,疑此卽劉字也。
從金從丣,刀字屈曲,傳寫誤作田爾。
◎按玉篇作古文劉字。
又【集韻】力救切,音溜。
梁州謂釜曰鎦。
【揚子方言】甑,自關而東或謂之酢鎦。
鎬 【戌集上】【金字部】 鎬 【唐韻】乎老切【集韻】下老切,□音晧。
【說文】溫器也。
又【說文】地名。
武王所都,在長安西上林苑中。
【詩大雅】鎬京辟雍。
【傳】武王作邑於鎬京。
【書洪範傳】以箕子歸鎬京。
【釋文】鎬,胡老反。
本又作鄗。
又【正字通】靈夏等地,亦曰鎬。
【詩小雅】侵鎬及方。
【箋】鎬、方,皆北方地名。
【又】來歸自鎬,我行永久。
【劉向疏】吉甫之歸,周厚賜之,其詩曰:來歸自鎬,鎬去京師千裡,王肅以鎬爲鎬京,王基非之。
又【何晏景福殿賦】故其華表,則鎬鎬鑠鑠。
【註】皆謂光顯昭明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疏臻切,音詵。
米滓也。
【卯集中】【戶字部】【廣韻】其立切【集韻】極入切,□音及。
【博雅】戶牡也。
【廣韻】戶鍵也。
鎊 【戌集上】【金字部】 鎊 【廣韻】【集韻】【韻會】□鋪郞切,音滂。
【玉篇】削也。
镔 【戌集上】【金字部】 鑌 【廣韻】必鄰切【集韻】【韻會】【正韻】□民切,□音賓。
鑌鐵爲刀甚利。
镖 【戌集上】【金字部】 鏢 【唐韻】撫招切【集韻】紕招切,□音漂。
【說文】本作□。
刀削末銅也。
【廣韻】刀劒鞘下飾也。
又【集韻】□遙切,音猋。
與□同。
刀鋒也。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集韻】□側救切,音縐。
【玉篇】,脯也。
又【集韻】將侯切,音諏。
義同。
又【廣韻】芻注切,音菆。
膳也。
或作。
又【集韻】仄遇切,音媰。
研也,皺也。
镘 【戌集上】【金字部】 鏝 【唐韻】母官切【集韻】【韻會】謨官切,□音瞞。
【說文】鐵杇也。
與槾同。
【廣韻】泥鏝。
【爾雅釋宮】鏝謂之杇。
【註】泥鏝。
【疏】鏝者泥鏝也。
一名杇。
塗工之作具也。
又【韻會】亦作墁。
【孟子】毀瓦畫墁。
又【揚子方言】戟,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
【註】卽今雞鳴鉤是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莫半切,音縵。
同墁。
又鏝刀,工人器。
镙 【戌集上】【金字部】 鏍 【集韻】同□。
镛 【戌集上】【金字部】 鏞 【唐韻】餘封切【集韻】餘封切,□音容。
【說文】大鐘。
【爾雅釋樂】大鐘謂之鏞。
【書益稷】笙鏞以閒。
【註】鏞,大鐘。
又通作庸。
【詩周頌】庸鼓有斁。
【傳】大鐘曰庸。
【廣韻】或作銿。
鏡 【戌集上】【金字部】 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竟。
【說文】取景之器也。
【玉篇】鑑也。
【釋名】鏡,景也。
言有光景也。
【前漢韓安國傳】淸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又明也。
【前漢衞姬傳】深說經義,明鏡聖法。
又石鏡,山名。
【潯陽記】石鏡山之東,一圓石縣厓,明淨照人見形。
又石名。
【述異記】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又破鏡,獸名。
【前漢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
【註】祠祭以解罪求福,梟鳥食母,破鏡似貙食父,黃帝欲絕其類,故使百吏祠皆用之。
又姓。
【姓苑】漢河內令鏡斂,後唐同光中媵臣鏡新磨。
又【韻補】葉居亮切,姜去聲。
【道藏歌】風雲隱宛微,講論五嶽匠。
硨磲精琉璃,琥珀金剛鏡。
镝 【戌集上】【金字部】 鏑 【唐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音的。
【說文】矢鏠也。
【釋名】鏑,敵也。
可以禦敵也。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銷鋒鏑。
【註】鏑,音的。
一作鍉。
又【匈奴傳】作爲鳴鏑。
【註】鏑,箭也。
如今鳴射。
镞 【戌集上】【金字部】 鏃 【唐韻】【集韻】【韻會】□作木切,音□。
【說文】利也。
【玉篇】箭鏃也。
【書禹貢礪砥砮丹傳】砮石中矢鏃。
【釋文】鏃,子木反。
【賈誼過秦論】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集韻】或作鉃。
又【集韻】【正韻】□千木切,音蔟。
又【集韻】側角切,音捉。
又千□切,音湊。
義□同。
又【集韻】昨木切,音族。
與銼同。
又【集韻】測角切,音娕。
鋤也。
諺曰:欲得穀,馬耳鏃。
賈思勰說:或作鋜。
镟 【戌集上】【金字部】 鏇 【唐韻】辭戀切,音。
【說文】圜鑪也。
【廣韻】轉軸裁器。
【六書故】溫器也,旋之湯中以溫酒。
或曰今之銅錫盤曰鏇,取旋轉爲用也。
又【廣韻】似宣切【集韻】旬宣切,□音旋。
轆轤也。
镡 【戌集上】【金字部】 鐔 【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音尋。
【說文】劒鼻也。
【徐鍇曰】劒鼻,人握處之下也。
【正韻】三蒼雲:劒口。
又劒環。
司馬彪雲:劒珥。
【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
【註】鐔,劒珥鼻也。
又【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
【註】鐔,似劒而小。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鐔封縣。
又姓。
漢豫州刺史鐔顯。
又【廣韻】夷針切【集韻】餘針切,□音淫。
義同。
【戰國策鐔蒙註】【前漢地理志鐔封縣註】【韓延壽傳劒鐔註】□兼尋淫二音讀。
又【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
【張衡東京賦】底柱輟流,鐔以大岯。
【註】言大岯險,同劒口也。
鐔,徒南反。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鐔成縣。
【註】鐔音譚。
【淮南子人閒訓】一軍塞鐔城之嶺。
【註】鐔城,在武陵西南,接鬰林郡。
又【後漢□寵傳】寵到顯用良吏王渙鐔顯等,以爲心腹。
【註】鐔,徒南反。
【正字通】姓有潭尋二音,漢鐔政,明鐔鑑,一讀尋,一讀潭。
又【類篇】徒感切,潭上聲。
劒口也。
【莊子說劒篇】周宋爲鐔。
【註】鐔,徒感反。
劒口也。
又【集韻】尋浸切,音蕈。
刀本。
又達各切,音鐸。
劒珥。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雲俱切,音于。
【類篇】汲器。
鐐 【戌集上】【金字部】 鐐 【唐韻】洛簫切【集韻】【韻會】落簫切,□音遼。
【說文】白金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詩小雅鞸琫有珌箋】大夫鐐琫而鏐珌。
【何晏景福殿賦】鐐質輪菌。
又【廣韻】有孔爐。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弔切,音料。
美金。
又【集韻】郞到切,勞去聲。
義同。
又【正字通】宋仁宗遊後苑還宮,索漿急。
宮□曰:大家何不于外宣索而受渴。
曰:吾屢顧不見鐐子,恐問之,則所司有得罪者。
楊愼曰:鐐子,庖人之別稱。
镦 【戌集上】【金字部】 鐓 【廣韻】【正韻】□杜對切,音隊。
矛戟下銅鐏。
【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
【註】平底曰鐓。
取其鐓也。
【疏】鐓,爲矛戟柄尾,平底如鐓,柄下也。
以平嚮人,敬也。
【釋文】鐓,本又作錞。
杜對反。
又【集韻】【韻會】【正韻】□杜罪切,音錞。
又【集韻】都玩切,音鍛。
又都昆切,音敦。
義□同。
又【集韻】都回切,音塠。
下垂也。
一曰千斤椎。
或書作鐜。
镧 【戌集上】【金字部】 鑭 【廣韻】【集韻】□郞旰切,音爛。
【玉篇】金光貌。
【廣韻】光鑭。
【集韻】金采也。
【醜集下】【女字部】【廣韻】房連切【集韻】毗連切,□音楩。
娟,美貌。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莫湩切【集韻】母湩切,□音□。
【廣韻】豐大。
又【集韻】母項切,音□。
豐肉。
或作朦。
又母揔切,音蒙。
【博雅】腫也。
又莫江切,音尨。
身大也。
【未集下】【肉字部】【字彙】同□ 镪 【戌集上】【金字部】 鏹 【廣韻】居兩切【集韻】【韻會】舉兩切【正韻】居仰切,□音襁。
以繈貫錢。
【左思蜀都賦】藏鏹巨萬。
【註】鏹,錢貫也。
【正字通】白鏹,金別名。
漢食貨志,萬室之邑,藏鏹千萬。
繈鏹音同義別,錢謂之鏹,以索貫錢謂之繈。
字彙糸部,繈訓錢貫,引正譌,別作鏹,非。
此又雲以鏹貫錢,則是以錢貫錢也。
韻會,鏹,通作繈,亦非。
镫 【戌集上】【金字部】 鐙 【唐韻】都滕切【集韻】【韻會】都騰切,□音登。
【說文】錠也。
【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
今俗別作燈,非是。
【楚辭招魂】華鐙錯些。
【劉公幹贈五官中郞將詩】明鐙熺炎光。
又山名。
【山海經】鼓鐙之山。
又與登同。
【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
【註】瓦豆謂之鐙。
【疏】詩:于豆于登。
毛傳:木曰豆,瓦曰登。
【後漢禮儀志】瓦鐙一,彤矢四。
又【廣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音嶝。
【廣韻】鞍鐙。
【集韻】馬鞁具。
【正字通】馬鞍兩旁,足所踏也。
【韓緻堯詩】和裙穿玉鐙。
又【韻會】豆下跗。
【禮祭統】執鐙。
【註】鐙,豆下跗也。
【釋文】鐙,音登。
又丁鄧反。
鐳 【戌集上】【金字部】 鐳 【廣韻】魯回切【集韻】盧回切,□音雷。
【廣韻】瓶也,壷也。
【集韻】古缾也。
【潘嶽馬汧督誄】寘壷鐳瓶甒以偵之。
又【字彙補】鐳柚,大橘也。
見臨海志。
【辰集中】【木字部】同棉。
镯 【戌集上】【金字部】 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濁。
【說文】鉦也。
從金蜀聲。
軍法,司馬執兩鐲。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鐲節鼓。
【註】鐲,鉦也。
形如小鍾,軍行鳴之,以爲鼓節。
【釋文】鐲,直角反。
又【集韻】竹角切,音斲。
義同。
又【廣韻】市玉切【集韻】【韻會】殊玉切,□音蜀。
鎢錥,溫器也。
又【正韻】藥名。
又【廣韻】陟玉切,音瘃。
與劚同。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鐲節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鐮 【戌集上】【金字部】 鐮 【集韻】同鎌。
【辰集中】【木字部】【說文】古文綱字。
註見糸部八畫。
【辰集中】【木字部】與析同。
【論衡量知篇】斷木爲槧,木爲闆。
【福虛篇】骸而炊。
镳 【戌集上】【金字部】 鑣 【唐韻】補嬌切【集韻】【韻會】悲嬌切,□音瀌。
【說文】馬銜也。
【正韻】一名扇汗,一名排沫。
【爾雅釋器】鑣謂之钀。
【註】馬勒旁鐵。
【釋名】鑣,苞也。
所以在旁苞斂其口也。
【曹植應詔詩】□駟藹藹,揚鑣漂沫。
又【博雅】鑣鑣,盛也。
【詩衞風】朱幩鑣鑣。
【傳】鑣鑣,盛貌。
又【韻補】葉必幽切,音彪。
【韓愈祭穆員外文】草生之春,鳥鳴之朝。
我轡在手,君揚其鑣。
朝,讀若舟。
鑲 【戌集上】【金字部】 鑲 【唐韻】汝羊切【集韻】汝陽切,□音穰。
【說文】作型。
中腸也。
【正字通】或曰型者,鑄器之法。
凡作型,先以繩爲坯胎,型固,則從竅繩緒耑,繩窮而型存,有類於腸也。
又【廣韻】鉤鑲,兵器。
【釋名】鉤鑲,兩頭曰鉤,中央曰鑲。
或椎鑲,或鉤引,用之之宜也。
又【廣韻】息良切【集韻】思將切,□音襄。
又【廣韻】女良切【集韻】尼良切,□音孃。
義□同。
長 【戌集上】【長字部】 長 〔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
【增韻】短之對也。
【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
【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又久也。
【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
【箋】長,猶久也。
【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又遠也。
【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
【箋】長,遠也。
【古詩】道路阻且長。
又常也。
【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
【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又大也。
【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裡浪。
又善也。
【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
【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又【博雅】長,挾也。
又【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
【註】長弟,猶雲先後也。
又星名。
【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又宮名。
【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
【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
【註】長門,漢□皇後所居。
又地名。
【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又山名。
【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
【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又國名。
【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又獸名。
【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草名。
【爾雅釋草】長楚,銚芅。
【疏】長楚,一名銚芅。
又姓。
【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
【註】長牂,衞大夫。
又仲長,複姓。
又長乗,神名。
【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
人狀犳尾,其神則凝。
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又【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
孟也。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
【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
【註】長,雄長之長。
又齒高也。
【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
【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十年以長,則兄事之。
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又位高也。
【書益稷】外薄四海,鹹建五長。
【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
【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又【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
【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又進也。
【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又生長也。
【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又長養之也。
【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又【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
【箋】敎誨不倦曰長。
又官名。
【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
【註】庶長,秦爵也。
又縣名。
【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
【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又【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
【集韻】度長短曰長。
又【集韻】餘也。
【正韻】多也,宂也,剩也。
【論語】長一身有半。
【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
【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又【正韻】知亮切,音障。
增盛也。
【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考證:〔【杜甫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謹按籌筆驛詩爲李商隱作。
杜甫改李商隱。
〔【周禮大冢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
〕謹照原書大冢宰改大宰。
镺 【戌集上】【長字部】 镺 【廣韻】【集韻】□烏浩切,音媼。
【博雅】镺,長也。
【左思吳都賦】爾乃地勢坱圠,卉木镺蔓。
【註】镺,長也。
又【廣韻】烏到切,音奧。
義同。
镻 【戌集上】【長字部】 镻 【集韻】徒結切,音絰。
【爾雅釋魚】镻蝁。
【註】蝮屬,大眼,最有毒。
今淮南人呼蝁子。
考證:〔【爾雅釋魚】镻蠻。
〕謹照原文镻蠻改镻蝁。
镼 【戌集上】【長字部】 镼 【正字通】渠勿切,音屈。
【後漢光武紀】諸于繡镼。
【註】字書無镼字,續漢書作,音其物反。
揚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關而西謂之□。
郭註,俗名掖。
據此卽是諸于上加繡,如今之半臂也。
【廣記】韓晉公見少年單練□。
【酉陽雜俎】作镼。
閚 【戌集上】【門字部】 閚 【玉篇】側銜切,音尖。
立待也。
镽 【戌集上】【長字部】 镽 【類篇】朗鳥切,音了。
【博雅】镽□,長也。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
【埤蒼】細長也。
镾 【戌集上】【長字部】 镾 【唐韻】【集韻】□民□切。
【說文】長久也,今作彌。
長 【戌集上】【長字部】 長 〔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
【增韻】短之對也。
【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
【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又久也。
【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
【箋】長,猶久也。
【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又遠也。
【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
【箋】長,遠也。
【古詩】道路阻且長。
又常也。
【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
【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又大也。
【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裡浪。
又善也。
【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
【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又【博雅】長,挾也。
又【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
【註】長弟,猶雲先後也。
又星名。
【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又宮名。
【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
【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
【註】長門,漢□皇後所居。
又地名。
【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又山名。
【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
【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又國名。
【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又獸名。
【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草名。
【爾雅釋草】長楚,銚芅。
【疏】長楚,一名銚芅。
又姓。
【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
【註】長牂,衞大夫。
又仲長,複姓。
又長乗,神名。
【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
人狀犳尾,其神則凝。
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又【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
孟也。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
【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
【註】長,雄長之長。
又齒高也。
【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
【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十年以長,則兄事之。
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又位高也。
【書益稷】外薄四海,鹹建五長。
【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
【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又【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
【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又進也。
【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又生長也。
【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又長養之也。
【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又【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
【箋】敎誨不倦曰長。
又官名。
【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
【註】庶長,秦爵也。
又縣名。
【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
【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又【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
【集韻】度長短曰長。
又【集韻】餘也。
【正韻】多也,宂也,剩也。
【論語】長一身有半。
【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
【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又【正韻】知亮切,音障。
增盛也。
【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考證:〔【杜甫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謹按籌筆驛詩爲李商隱作。
杜甫改李商隱。
〔【周禮大冢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
〕謹照原書大冢宰改大宰。
門 【戌集上】【門字部】 門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音捫。
【說文】聞也。
從二戸,象形。
【玉篇】人所出入也。
在堂房曰戸,在區域曰門。
【博雅】門,守也。
【釋名】捫也。
言在外爲人所捫摸也。
【易同人】同人于門。
【註】心無係吝,通夫大同,出門皆同,故曰同人於門也。
【書舜典】賔于四門,四門□□。
【傳】四門,四方之門。
【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
【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
【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
【又】設車宮轅門。
【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
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
【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
【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又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
【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又橋門,國學門也。
【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又師門。
【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又【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
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又【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
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又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
【易繫辭】道義之門。
【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雲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又【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又期門,勇士也。
【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
【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
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
【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又官名。
【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
【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
【又】門大夫六百石。
【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
【註】將代父當門者也。
【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又地名。
【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
【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
【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裡。
又【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
【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又鴈門,郡名。
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
【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
【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
【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又【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
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裡,盛夏凜然。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
【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
【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又姓氏也。
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
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又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
【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大夏、大濩、大武。
【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
黃帝曰雲門。
又人名。
【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
【註】羨門,古仙人。
【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
【註】卽逢蒙。
【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又【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
【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又【韻補】葉民堅切,音眠。
【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
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又葉眉貧切,音珉。
【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
葉下貧。
【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
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考證:〔【周禮大司樂】舞雲門,大卷,大鹹,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謹照原文大磬改大。
閃 【戌集上】【門字部】 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
【說文】闚頭門中也。
從人,在門中。
會意。
【廣韻】出門貌。
又【增韻】嚲避也。
【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註】淰之言閃也。
【釋文】閃,失冉反。
又暫見也。
【木華海賦】蝄像暫曉而閃屍。
【註】音式染反,閃屍,暫見貌。
又【正字通】動貌。
古詩:寒鴉閃閃前山去。
杜甫詩:閃閃浪花翻。
俗作。
又姓。
明永樂中,永州判閃靄。
又傾佞貌。
【後漢趙壹傳】榮納由於閃楡,孰知辨其蚩姸。
【註】閃楡,傾佞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贍切,音掞。
又【集韻】式劒切,音□。
又子豔切,音□。
義□同。
閆 【戌集上】【門字部】 閆 【五音集韻】餘廉切,音鹽。
同閻義,俗用。
又【正字通】姓也。
說文有閻無閆,今姓譜分爲二。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篇海類編】同紃。
□ 【未集中】【網字部】 □ 【廣韻】五故切【集韻】胡故切,□音護。
【說文】罟也。
【廣韻】兔罟。
閈 【戌集上】【門字部】 閈 【廣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音翰。
【說文】門也。
汝南平輿裡門曰閈。
【廣韻】裡也,居也,垣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高其閈閎。
【釋文】閈,戸旦反。
閭也。
【張衡西京賦】閈庭詭異。
【註】閈,音汗。
倉頡篇曰:垣也。
【前漢敘傳】綰自同閈。
【註】閈音扞。
楚名裡門爲閈。
又閉也。
【張衡西京賦閈庭註】沈雲:閉也。
又人名。
【戰國策】公孫閈謂鄒忌。
閉 【戌集上】【門字部】 閉 【唐韻】博計切【集韻】【韻會】必計切【正韻】必弊切,□音嬖。
【說文】闔門也。
從門才,才所以歫門也。
會意,亦像形。
俗從下,非。
【禮月令】修鍵閉。
【註】鍵,牡。
閉,牝也。
【疏】何氏曰:鍵是門扇,後樹兩木,穿上端爲孔,閉者將扃關門,以內孔中。
【左傳桓五年】閉蟄而烝。
【註】建亥之月,昆蟲閉戸。
【釋文】必計反。
又【左傳桓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
【註】閉立秋立冬。
又【廣韻】掩也。
【書大誥】予不敢閉于天降威用。
【傳】言我不敢閉絕天所下威用而不行。
【史記樂書】禮者,所以閉淫也。
又【淮南子道應訓】劉氏奪之,若轉閉錘。
【註】閉錘,格也。
又【博雅】閉閉,盛也。
又【玉篇】塞也。
【易坤卦】天地閉。
【疏】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
又藏也。
【淮南子天文訓】萬物閉藏。
又【詩秦風】竹閉緄縢。
【傳】閉,紲也。
【正字通】弓檠也。
又服式也。
【釋名】反閉襦之小者也,卻向著之,領反于背後,閉其襟也。
又【廣韻】方結切【集韻】【韻會】必結切【正韻】必列切,□音□。
義同。
考證:〔【禮月令】修鍵閉。
【註】鍵,牡。
閉,牝也。
【疏】鍵是門扇,後樹兩目,穿上端爲孔〕謹照原文兩目改兩木。
開 【戌集上】【門字部】 開 〔古文〕□□【廣韻】苦哀切【集韻】【韻會】丘哀切,□音侅。
【說文】張也。
【廣韻】解也。
【韻會】啟也。
【爾雅釋言】闢也。
又【五音集韻】通也。
【易乾卦疏】亨通也。
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又發也。
【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
開而勿達。
【註】開謂發頭角。
【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又釋也。
【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
【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又【韻會】條□也。
又始也。
【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註】開、發,皆始也。
【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
【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註】春秋運鬥極雲:鬥第六開陽。
又【集韻】州名。
本漢朐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又縣名。
【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又【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
【註】縣名。
屬河南。
又【集韻】人名。
【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禦戎。
【註】齊臣。
又【韻會】姓也。
又【集韻】通作闓。
詳闓字註。
又【集韻】輕煙切,音牽。
山名。
在雍州。
通作汧。
又【韻補】葉音虧。
【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餘手,幽緘□君開。
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又葉音欺。
【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
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說文】開本字。
考證:〔【集韻】輕煙切,音牽。
山名。
在雍州。
通作沂。
〕謹照原文沂改汧。
閌 【戌集上】【門字部】 閌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音亢。
【說文】閌閬,高門也。
【前漢揚雄傳】閌閬閬其寥廓兮。
【註】高門貌。
又【韻會】盛也。
又同伉。
【文選左思魏都賦】高門有閌。
【註】毛詩曰:臯門有伉。
與閌同。
又【集韻】丘岡切,音穅。
義同。
閍 【戌集上】【門字部】 閍 【廣韻】甫盲切【集韻】【韻會】晡橫切,□音□。
【玉篇】宮中門也。
亦巷門也。
又廟門名。
【爾雅釋宮】閍謂之門。
【疏】廟門名。
又【廣韻】名延切。
音緜。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紲字省文。
【卯集下】【攴字部】【集韻】迄及切,音吸。
擊也。
或作。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弼角切,□音雹。
擊也。
又擊聲。
又【唐韻】【集韻】□匹角切,音璞。
亦擊也。
或作撲撲。
又作□攴。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
與□同。
又普講切。
義同。
又博陌切,音百。
亦擊聲。
本作□。
閎 【戌集上】【門字部】 閎 【唐韻】戸萌切【集韻】乎萌切【韻會】乎盲切【正韻】胡盲切,□音宏。
【說文】巷門也。
從門,厷,意兼聲。
【爾雅釋宮】衖門謂之閎。
【註】閎,鬨頭門。
【左傳成十七年】乗輦而入幹閎。
【註】巷門。
又【襄三十一年】高其閈閎。
【註】閎,門也。
又【昭二十年】使華齊禦公孟,宗魯驂乗,及閎中。
【註】閎,曲門中。
又天門也。
【前漢揚雄傳】騰九閎。
【註】九閎,九天之門。
又【廣韻】門辟旁長橛。
【爾雅釋宮】所以止扉,謂之閎。
【註】閎,長杙,卽門橜也。
又【左傳襄三十一年閈閎釋文】又雲:所以止扉,謂之閎。
又【廣韻】姓也。
【書君奭】有若閎夭。
【傳】閎氏,文王弟。
又人名。
【史記歷書】落下閎運算轉歷。
【註】姚氏按益都耆舊傳,閎字長公,明曉天文,隱于落下。
又【集韻】呼宏切,音訇。
閎廓,深遠也。
又中寬曰閎。
【禮月令】其器圜以閎。
【註】閎,讀如紘。
紘謂中寬,象土含物。
【韓愈進學解】閎其中,肆其外。
又虛廓也。
【莊子知北遊】彷徨乎馮閎,大知人焉,而不知其所窮。
【註】閎,虛廓之謂也。
又敦美也。
【揚子太□經】大圈閎閎。
【註】閎閎,敦美之意。
又【集韻】一曰大也。
【楚辭九歌】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以迫身。
【註】曾,重也。
閎,大也。
又【集韻】胡肱切,音弘。
義同。
閏 【戌集上】【門字部】 閏 〔古文〕□【廣韻】如順切【集韻】【韻會】【正韻】懦順切,□音潤。
【說文】餘分之月,五歲再閏。
告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
從王,在門中。
周禮:閏月,王居門中,終月也。
【史記五帝紀】黃帝起消息,正閏餘。
【易繫辭】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
【註】凡閏,十九年七閏,爲一章。
五歲再閏者二,故略舉其凡也。
【疏】歸奇於扐,以象閏者。
奇爲四揲之餘,歸此殘奇於所扐之策而成數,以法象天道。
歸殘聚餘分而成閏也。
五歲再閏者,凡前閏後閏,相去大略三十二月,在五歲之中,故五歲再閏。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疏】鬥之所建是爲中氣,日月所在鬥指兩辰之閒,無中氣,故以爲閏也。
【穀梁傳文六年】閏月者,附月之餘日也,積分而成于月者也。
又【正字通】皇極經世曰:一歲之閒,六隂六陽,三年三十六日,故三年一閏。
五年六十日,故五年再閏。
天時地理人事三者,知之不易。
註:一歲中,常數退六日爲隂,進六日爲陽,所以置閏。
又□氏曰:古曆,十九歲爲一章。
章有七閏,三年閏九月,六年閏六月,九年閏三月,十一年閏十一月,十四年閏八月,十七年閏四月,十九年閏十二月。
若于後漸積餘分,大率三十二月則置閏,每月三十日餘,以日月會爲一月,則每月惟二十九日餘。
每月參差,氣漸不正,但觀中氣所在,以爲此月之正,取中氣以爲正月。
閏前之月,中氣在晦。
閏後之月,中氣在朔。
無中氣則謂之閏月也。
閏法,詳黃瑞節說,及章歲積日圖,此不載。
又【博雅】牧閏,謂命使也。
閑 【戌集上】【門字部】 閑 【唐韻】戸閒切【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閒。
【說文】闌也。
從門,中有木。
【徐曰】閑,猶闌也。
以木歫門也。
會意。
【廣韻】防也,禦也,法也。
【易乾卦】閑邪存其誠。
【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又【家人】閑有家。
【疏】正義曰:治家之道在初,卽須嚴正立法防閑也。
又【書畢命】雖收放心,閑之維艱。
又【廣韻】大也。
【詩商頌】旅楹有閑。
【疏】□列其楹,有閑然而大。
又【詩魏風】桑者閑閑兮。
【傳】閑閑然,男女無別往來之貌。
又【爾雅釋詁】習也。
【詩秦風】遊于北園,四馬旣閑。
【傳】閑,習也。
又【禮經解】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也。
又【韻會】馬闌也。
【前漢百官公卿表】龍馬閑駒。
【註】閑闌,養馬之所也。
故曰閑駒。
【周禮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閑。
【註】每廐爲一閑。
【左傳成十八年註】每廐爲一閑,閑有二百一十六匹。
又【周禮夏官虎賁氏】舎則守王閑。
【註】閑,梐枑。
【疏】閑與梐枑,皆禁衞之物也。
又閡也。
【易大畜】日閑輿衞。
【註】閑,閡也。
衞,護也。
進得其時,雖涉艱難,而無患也。
輿雖遇閑,而故衞也。
【疏】進得其時,涉難無患,雖曰有人欲閑閡車輿,乃是防衞見護,故曰閑輿衞也。
又動搖也。
【詩大雅】臨衝閑閑。
【傳】閑閑,動搖也。
又【荀子勸學篇】多見曰閑。
又【博雅】閑,遮也。
又【韻補】葉音賢。
【曹植王粲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何道不洽,何藝不閑。
【正字通】閒暇、閒宂與閑音同義別。
潘嶽閒居賦,淸□敞閑,本作閒,吳棫韻補引賦攺作閑。
字彙引入閑註,譌誤與韻補同。
正韻十刪閒註:俗作閑。
分閒、閑爲二。
閑註,闌也,習也。
又訓散也,宂也,暇也。
亦作嫺。
嫺註:通作閑。
合閒閑爲一,自相矛盾。
閑習之閑或借嫺,防閑、馬閑,古今未有攺從嫺者,汎雲閑亦作嫺,尤非。
閒 【戌集上】【門字部】 閒 〔古文〕□□【唐韻】古閑切【集韻】【韻會】居閑切【正韻】居顏切,□音蕑。
【說文】隙也。
從門從月。
會意,亦形。
【徐鍇曰】門夜閉。
閉而見月光,是有閒□也。
【禮樂記】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閒也。
【莊子山木篇】周將處夫材不材之閒。
又【史記郭解傳】洛陽人有相讐者,邑中賢豪,居閒以十數,終不聽。
【註】居中爲他道和輯之。
【周語】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於戎、翟之閒。
又容也。
【禮文王世子】凡待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閒三席。
【註】閒,猶容也。
【前漢文帝紀】願請閒。
【師古註】閒,容也。
猶今言中閒也。
請容暇之頃,當有所□也。
又□也。
【釋名】閒,□也。
事功□省也。
又車□聲也。
【詩小雅】閒關車之□兮。
【傳】閒關,設□聲也。
又黃閒,弩名。
【前漢李廣傳】射以大黃。
【註】黃肩弩。
晉灼曰:卽黃閒,大黃,其大者也。
又地名。
【春秋昭二十二年】大蒐于昌閒。
又人名。
【史記項羽紀】田角弟田閒,故齊將。
又【樂毅傳】以樂毅子閒爲昌國君。
【註】閒,紀閒反。
又【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閑。
【集韻】安也。
【詩周南窈窕淑女傳】言後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貞專之善女。
【朱傳】有幽閒貞靜之德。
【左傳僖三十三年】皇武子曰: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
【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
【註】閒民無職事者所出。
【釋文】□音閑。
【禮王制】其餘以祿士,以爲閒田。
【史記信陵君傳】侯生乃屛人閒語。
【註】閒音閑。
謂靜語也。
又【司馬相如傳】雍容閒雅,甚都。
【註】韋昭曰:閒,讀曰閑。
又□也。
【禮曲禮】少閒願有復也。
【註】言欲須少空閒,有所白也。
又【廣韻】近也。
【左傳成十六年】以君之靈,閒蒙甲冑。
【註】閒,猶近也。
又【廣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音襉。
【爾雅釋詁】代也。
【書立政】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愼,時則勿有閒之。
【傳】閒,代也。
【詩周頌】皇以閒之。
【儀禮燕禮】乃閒歌魚麗,笙由庚。
又【爾雅釋言】俔也。
【註】左傳謂之諜。
今之細作也。
【釋文】閒音諫。
又【博雅】也。
【釋文】□卽□謗之□。
又【廣韻】厠也。
【易屯卦註】固志同好,不容他閒。
正義曰:閒者,厠也。
五應在二,是堅固其志,在於同好,不容他人閒厠其閒也。
【左傳隱三年】石碏曰:遠閒親,新閒舊。
【釋文】閒,閒厠之閒。
又疊也。
【書益稷】笙鏞以閒。
【傳】閒,疊也。
【疏】更疊閒厠,相代之義,故閒爲疊也。
吹笙擊鐘,更疊而作。
又隔也。
【前漢楚元王傳】或脫□,或閒編。
【註】閒,古莧反。
謂舊編爛絕,就更次之,前後錯亂也。
【韋□成傳】閒歲而祫。
【註】閒歲,隔一歲也。
又與也。
【左傳莊十年】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鄕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
【註】閒,猶與也。
又空也。
【前漢高帝紀】步從閒道走軍。
【註】閒,空也。
投空□而行,不公顯也。
又離也。
【晉語】且夫閒父之愛,而嘉其貺。
【註】閒,離也。
又遠也。
【淮南子俶眞訓】溝中之斷,則醜美有閒矣。
【註】閒,遠也。
又非正色曰閒。
【詩衞風綠兮衣兮傳】綠,閒色。
又【廣韻】瘳也。
【正字通】病恆在身,無少空□,今病旣損有空□,故謂病瘳爲閒也。
又送也。
又【正字通】非訾,亦曰閒。
又緻□曰閒。
【左傳定四年】閒□王室。
又以計愚敵曰反閒。
孫子兵法,反閒者,因敵閒而用之也。
又地名。
【戰國策】割河閒以事秦。
【註】閒音諫。
趙地。
又【集韻】賈限切,音□。
地名。
引春秋,大蒐于昌閒。
◎按陸德明音義,閒如字,無作上聲讀者。
未知集韻何據。
又【博雅】閒,覗也。
【釋文】閒,孤限切。
覗,音司。
又【集韻】下瞎切,音□。
【爾雅釋詁】代也。
施乾讀。
又【韻補】葉音巾。
【高彪詩】人有計策,六奇五閒。
總茲三事,謀則咨詢。
考證:〔【書立政】相我愛民,和我庶獄庶愼,時則勿有閒之。
〕謹照原文愛民改受民。
〔【淮南子淑眞訓】【註】閒,遠也。
〕謹照原書淑眞訓改俶眞訓。
〔【左傳定四年】閒惎王室。
〕謹照原文閒惎改閒□。
□ 【辰集上】【日字部】 □ 【正字通】咺本字。
晅本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丁了切。
懸物也。
【篇海】今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同綃。
【急就篇註】帆維也。
間 【戌集上】【門字部】 閒 〔古文〕□□【唐韻】古閑切【集韻】【韻會】居閑切【正韻】居顏切,□音蕑。
【說文】隙也。
從門從月。
會意,亦形。
【徐鍇曰】門夜閉。
閉而見月光,是有閒□也。
【禮樂記】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閒也。
【莊子山木篇】周將處夫材不材之閒。
又【史記郭解傳】洛陽人有相讐者,邑中賢豪,居閒以十數,終不聽。
【註】居中爲他道和輯之。
【周語】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於戎、翟之閒。
又容也。
【禮文王世子】凡待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閒三席。
【註】閒,猶容也。
【前漢文帝紀】願請閒。
【師古註】閒,容也。
猶今言中閒也。
請容暇之頃,當有所□也。
又□也。
【釋名】閒,□也。
事功□省也。
又車□聲也。
【詩小雅】閒關車之□兮。
【傳】閒關,設□聲也。
又黃閒,弩名。
【前漢李廣傳】射以大黃。
【註】黃肩弩。
晉灼曰:卽黃閒,大黃,其大者也。
又地名。
【春秋昭二十二年】大蒐于昌閒。
又人名。
【史記項羽紀】田角弟田閒,故齊將。
又【樂毅傳】以樂毅子閒爲昌國君。
【註】閒,紀閒反。
又【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閑。
【集韻】安也。
【詩周南窈窕淑女傳】言後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貞專之善女。
【朱傳】有幽閒貞靜之德。
【左傳僖三十三年】皇武子曰: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
【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
【註】閒民無職事者所出。
【釋文】□音閑。
【禮王制】其餘以祿士,以爲閒田。
【史記信陵君傳】侯生乃屛人閒語。
【註】閒音閑。
謂靜語也。
又【司馬相如傳】雍容閒雅,甚都。
【註】韋昭曰:閒,讀曰閑。
又□也。
【禮曲禮】少閒願有復也。
【註】言欲須少空閒,有所白也。
又【廣韻】近也。
【左傳成十六年】以君之靈,閒蒙甲冑。
【註】閒,猶近也。
又【廣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音襉。
【爾雅釋詁】代也。
【書立政】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愼,時則勿有閒之。
【傳】閒,代也。
【詩周頌】皇以閒之。
【儀禮燕禮】乃閒歌魚麗,笙由庚。
又【爾雅釋言】俔也。
【註】左傳謂之諜。
今之細作也。
【釋文】閒音諫。
又【博雅】也。
【釋文】□卽□謗之□。
又【廣韻】厠也。
【易屯卦註】固志同好,不容他閒。
正義曰:閒者,厠也。
五應在二,是堅固其志,在於同好,不容他人閒厠其閒也。
【左傳隱三年】石碏曰:遠閒親,新閒舊。
【釋文】閒,閒厠之閒。
又疊也。
【書益稷】笙鏞以閒。
【傳】閒,疊也。
【疏】更疊閒厠,相代之義,故閒爲疊也。
吹笙擊鐘,更疊而作。
又隔也。
【前漢楚元王傳】或脫□,或閒編。
【註】閒,古莧反。
謂舊編爛絕,就更次之,前後錯亂也。
【韋□成傳】閒歲而祫。
【註】閒歲,隔一歲也。
又與也。
【左傳莊十年】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鄕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
【註】閒,猶與也。
又空也。
【前漢高帝紀】步從閒道走軍。
【註】閒,空也。
投空□而行,不公顯也。
又離也。
【晉語】且夫閒父之愛,而嘉其貺。
【註】閒,離也。
又遠也。
【淮南子俶眞訓】溝中之斷,則醜美有閒矣。
【註】閒,遠也。
又非正色曰閒。
【詩衞風綠兮衣兮傳】綠,閒色。
又【廣韻】瘳也。
【正字通】病恆在身,無少空□,今病旣損有空□,故謂病瘳爲閒也。
又送也。
又【正字通】非訾,亦曰閒。
又緻□曰閒。
【左傳定四年】閒□王室。
又以計愚敵曰反閒。
孫子兵法,反閒者,因敵閒而用之也。
又地名。
【戰國策】割河閒以事秦。
【註】閒音諫。
趙地。
又【集韻】賈限切,音□。
地名。
引春秋,大蒐于昌閒。
◎按陸德明音義,閒如字,無作上聲讀者。
未知集韻何據。
又【博雅】閒,覗也。
【釋文】閒,孤限切。
覗,音司。
又【集韻】下瞎切,音□。
【爾雅釋詁】代也。
施乾讀。
又【韻補】葉音巾。
【高彪詩】人有計策,六奇五閒。
總茲三事,謀則咨詢。
考證:〔【書立政】相我愛民,和我庶獄庶愼,時則勿有閒之。
〕謹照原文愛民改受民。
〔【淮南子淑眞訓】【註】閒,遠也。
〕謹照原書淑眞訓改俶眞訓。
〔【左傳定四年】閒惎王室。
〕謹照原文閒惎改閒□。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吉切【集韻】壁吉切,□音必。
【說文】戰盡也。
【類篇】火貌。
又【集韻】必至切。
畫也。
一曰召使疾行也。
鑊 【戌集上】【金字部】 鑊 【廣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音穫。
【說文】鐫也。
從金蒦聲。
【廣韻】鼎鑊。
【增韻】釜屬。
【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
【註】鑊,所以煑肉及魚臘之器。
【前漢□法志】有鑿顚抽脅鑊亨之□。
【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人也。
又【韻補】葉胡麥切,音獲。
【柳宗元懲咎賦】進與退吾無歸兮,甘脂潤兮鼎鑊。
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
考證:〔【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鬻人也。
〕謹按漢書註作鬻同煑鬻音義别。
今據原文鬻改□。
鑋 【戌集上】【金字部】 鑋 【唐韻】苦定切【集韻】詰定切,□音罄。
【說文】金聲也。
讀若春秋傳,□而乗於他車。
◎按今本左傳昭二十六年作鑋,註,鑋,一足行也。
又【集韻】牽正切,輕去聲。
義同。
又【廣韻】去盈切【集韻】牽盈切,□音輕。
義同。
又斷也。
又【五音集韻】去挺切,音謦。
一足行也。
【正字通】按說文金聲也。
讀若春秋傳,□而乗他車。
蓋鑋訓金聲,金薄則聲越,故從輕。
□,一足行也。
鑋□同音,故雲讀若□,非鑋卽□也。
俗本左傳社預註,□譌作鑋。
諸韻書誤合□鑋爲一,不知從金與從足音通義別也。
鑌 【戌集上】【金字部】 鑌 【廣韻】必鄰切【集韻】【韻會】【正韻】□民切,□音賓。
鑌鐵爲刀甚利。
鑍 【戌集上】【金字部】 鑍 【集韻】伊盈切,音嬰。
【博雅】鑍謂之鈁。
鑎 【戌集上】【金字部】 鑎 【集韻】求位切,音潰。
與匱同。
匣也。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譬吉切,音匹。
【玉篇】肚肥也。
【廣韻】牝。
鑏 【戌集上】【金字部】 鑏 【廣韻】女耕切【集韻】尼耕切,□音儜。
【廣韻】鐵鑏。
【集韻】刃柄。
又【集韻】乃挺切,音□。
吳俗謂刀柄入處爲鑏。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測入切,音扱。
□,林木貌。
又【類篇】惻恰切,音插。
木折聲。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之翼切【集韻】質力切,□音職。
【廣韻】脯長尺有二寸曰。
又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相膠註】脂膏敗。
,黏也。
【疏】今人頭髮積有脂膏者,則謂之。
亦黏也。
又【廣韻】除力切,音直。
肥腸。
又【五音集韻】竹力切,音陟。
肥也。
又【正字通】與膱殖□通。
【儀禮鄕射禮薦脯用籩五膱註】古文膱爲胾。
今文或作。
鑐 【戌集上】【金字部】 鑐 【廣韻】相俞切【集韻】詢趨切,□音須。
【集韻】鎖牡也。
或作□。
又【集韻】汝朱切,音儒。
金鐵銷而可流者。
通作濡。
又而由切,音柔。
與鍒同。
鐵之耎也。
鑑 【戌集上】【金字部】 鑑 【唐韻】革懺切【集韻】【韻會】居懺切,□音監。
【說文】大盆也。
又【說文】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
【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鑒取明水於月。
【註】鑒,鏡屬。
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廣韻】鏡也。
【左傳莊二十一年】王以後之鞶鑑予之。
【註】鑑,工暫反,鏡也。
【文子符書篇】人舉其疵則怨,鑑見其醜則自善,以鑑無心故也。
又【廣韻】照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光可以鑑。
【吳語】王盍亦鑑于人,無鑑于水。
又【廣韻】誡也。
【正字通】考觀古今成敗爲法戒者,皆曰鑑。
因鑑能照物取義。
【唐書張九齡傳】□宗千秋節,九齡述前興廢之原,爲書五卷,號千秋金鑑錄,以申諷諭。
【宋史司馬光傳】光編年史,名資治通鑑。
又【韻會】通作監。
【書泰誓】厥監惟不遠,在彼夏王。
又【酒誥】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
又鑒寐,假寐也。
【齊武帝詔】永思民瘼,弗忘鑒寐。
【梁武帝詔】興言夕惕,無忘鑒寐。
又【廣韻】【正韻】古銜切【集韻】居銜切【韻會】居鹹切,□監平聲。
義同。
又【集韻】胡暫切,音□。
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
【正字通】冰鑑,盛冰器。
上體如鬥,有疏稜。
鏤底如風窗,承以大盤,置食于上,設冰于盤,使寒氣通徹,以禦暑。
【周禮天官淩人】春始治鑑。
【註】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禦溫氣,春而始治之。
【疏】漢時名爲甀,卽今之甕是也。
【釋文】胡暫反。
本或作監。
【又】祭祀共冰鑑。
又【集韻】胡懺切。
與同。
【博雅】瓽□,也。
又【韻補】葉經□切,音見。
【張衡七辯】淑性窈窕,秀色美豔。
鬒髮□髻,光可以鑑。
考證:〔【君奭】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
〕謹照原書君奭改酒誥。
【寅集下】【彳字部】【集韻】乃定切,音甯。
□,行貌。
閧 【戌集上】【門字部】 閧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貢切,音哄。
【廣韻】兵鬭也。
【集韻】鬭聲。
【孟子】鄒與魯閧。
【博雅】閧,鬭也。
【釋文】胡貢反。
又【廣韻】胡絳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降切,□音巷。
義同。
又【集韻】與□同。
【說文□字註】裡中道也。
或作□巷衖。
又姓。
【韻會】毛氏曰:當作鬨,從鬥從共。
鬥音鬭,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
廣韻雲,今與門戸字同,其實非也。
【正韻】孟子,鄒與魯鬨。
揚子,一鬨之市。
皆有兩音,後人傳寫,誤從門。
今塲屋中,用孟子揚子,及經史中假借字,姑從門,其餘宜依本文。
【廣韻】俗作闀。
閨 【戌集上】【門字部】 閨 【唐韻
別自中山,靈精是鍾。
鍛 【戌集上】【金字部】 鍛 【唐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碫。
【說文】小冶。
從金段聲。
【徐曰】椎之而已,不消,故曰小冶。
【倉頡篇】椎也。
【廣韻】打鐵。
【增韻】冶金曰鍛。
【書費誓】鍛乃戈矛。
【傳】鍛鍊戈矛也。
【晉書嵆康傳】康好鍛,每於柳樹下鍛,鍾會造之,康鍛如故。
又【前漢路溫舒傳】上奏畏卻,則鍛鍊而周內之。
【註】精熟周悉,緻之法中也。
【後漢韋彪傳】鍛鍊之吏,持心近薄。
【註】鍛鍊,猶言成熟也。
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鍊,使之成熟也。
又【儀禮喪服】鍛而勿灰。
【疏】冠用六升布,加以水濯,勿用灰而已。
又【士喪禮功布註】功布,鍛濯灰治之布也。
又【馬融長笛賦】靁叩鍛之岌峇兮。
【註】叩鍛,岌峇,爲聲。
倉頡篇曰:鍛,椎也。
又與腶通。
【左傳哀十一年腶脯釋文】腶,丁亂反。
亦作鍛。
【穀梁傳莊二十四年】婦人之贄,棗栗鍛脩。
【註】鍛,丁亂反。
脯也。
鍛而加薑桂曰脩。
又【詩大雅】取厲取鍛。
【傳】鍛,石也。
【箋】鍛厲斧斤之石。
【釋文】鍛本又作碫,丁亂反。
《說文》雲碫,厲石。
又矢名。
【前漢衡山王傳】作輣車鍛矢。
考證:〔【後漢韋彪傳】鍛鍊之吏,持心近薄。
【註】言文深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鍊,使之成熟也。
〕謹照原文文深改深文。
锼 【戌集上】【金字部】 鎪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侯切,音涑。
【廣韻】刻鏤也。
【集韻】彫也。
【左思魏都賦】木無彫鎪。
又【增韻】鐵蝕也。
【集韻】本作鏉。
又【韻會】疎鳩切,音搜。
鏤也。
一曰馬耳,金飾也。
本作。
□ 【辰集上】【月字部】 □ 【篇海】音況。
水名。
又山名。
備考:【字彙補】虛放切,音況,水名。
□ 【子集上】【丶字部】 □ 【字彙補】古文終字。
【亢倉子全道篇】□乎堯舜之閒,其□存乎千代之後。
□字原刻從衤。
【寅集中】【巾字部】【唐韻】【韻會】□毗祭切,音敝。
【說文】敗衣也。
從巾,象衣敗之形。
【玉篇】衣壞貌。
又【廣雅】,鄙小也。
又【集韻】匹曳切,音瞥。
義同。
锾 【戌集上】【金字部】 鍰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
【說文】鋝也。
【玉篇】六兩也。
【小爾雅】二十四銖曰兩,有半曰捷,倍捷曰舉,倍舉曰鋝,謂之鍰。
宋鹹曰:舉三兩,鍰六兩。
【書呂□】其罰百鍰。
【傳】六兩曰鍰。
鍰,黃鐵也。
【釋文】鍰,戸關反。
六兩也。
鄭及爾雅同。
《說文》雲六鋝也。
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
馬同:又雲,賈逵說,俗儒以鋝重六兩。
《周官》劒重九鋝。
俗儒近是。
【疏】《考工記》雲戈矛重三鋝。
馬融雲:鋝,量名。
當與呂□鍰同。
俗儒雲:鋝六兩爲一川。
不知所出耳。
鄭康成雲:鍰,稱輕重之名。
今代東萊稱,或以大半兩爲鈞,十鈞爲鍰。
鍰重六兩大半兩,鍰、鋝似同也。
或有存行之者,十鈞爲鍰,二鍰四鈞而當一斤。
然則鍰重六兩三分兩之二,《周禮》謂鍰爲鋝,如鄭康成之言,一鍰之重六兩,多於孔王所說,惟挍十六銖爾黃鐵,今之銅也。
互詳鋝字註。
又與環同。
【前漢五行志】宮門銅鍰。
【註】鍰,讀與環同。
又【集韻】胡慣切,音患。
又【五音集韻】王眷切,音院。
義□同。
又【韻補】葉胡涓切,音懸。
【蘇軾月華寺詩】天公胡爲不自憐,暮使百鎰朝千鍰。
考證:〔【書呂□】其罰百鍰。
【釋文】鍰,戸關反。
六兩也。
鄭及爾雅同。
《說文》雲六鋝也。
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
馬曰〕謹照原文馬曰改馬同。
【辰集下】【止字部】【說文】正,古從二作。
二,古上字。
註詳一畫。
又【集韻】定古作。
註詳宀部五畫。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部項切,音棒。
【玉篇】木杖也。
□、棒□同。
镂 【戌集上】【金字部】 鏤 【唐韻】盧□切【韻會】【正韻】郞豆切,□音漏。
【說文】剛鐵可以刻鏤。
【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
【傳】鏤,剛鐵。
又【說文】一曰釜也。
【博雅】鬴也。
【揚子方言】鍑,江淮□楚之閒或謂之鏤。
又【正韻】彫刻也。
【爾雅釋器】也。
【註】刻鏤物爲。
【又】金謂之鏤。
【註】冶器之名。
【詩秦風】虎韔鏤膺。
【箋】鏤膺,刻金飾也。
【左傳哀元年】器不彤鏤。
【註】鏤,刻也。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鏤靈山。
【師古往】鏤,謂疏通之以開道也。
又姓。
出【姓苑】。
又【唐韻】力朱切【集韻】【韻會】龍珠切,□音慺。
劒名。
【史記吳太伯世家】賜子胥屬鏤之劒。
【註】屬鏤,劒名。
又【韻補】葉淩如切,音廬。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綠房紫菂,窋垂珠。
雲楶藻梲,龍角雕鏤。
字原從宀從吒作。
考證:〔【左傳哀元年】器不彫鏤。
〕謹照原文彫鏤改彤鏤。
镆 【戌集上】【金字部】 鏌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
【說文】鏌釾也。
【玉篇】鏌釾,劒名。
【莊子大宗師】我必且爲鏌鋣。
【註】鏌,音莫。
鏌鋣,劒名。
【揚雄羽獵賦】杖鏌邪而羅者以萬計。
鎮 【戌集上】【金字部】 鎮 【字彙】俗鎭字。
镉 【戌集上】【金字部】 鎘 【廣韻】郞擊切【集韻】狼狄切,□音歷。
與鬲同。
鼎屬。
【類篇】或作□。
鑷 【戌集上】【金字部】 鑷 【廣韻】【正韻】尼輒切【集韻】昵輒切,□音聶。
鑷子。
【釋名】鑷,攝也。
攝取物也。
【雲仙雜記】王僧虔晚年惡白髮,一日對客,左右進銅鑷。
僧虔曰:卻老先生至矣,庶幾乎。
又首飾。
【後漢輿服志】簪以瑇瑁爲擿,長一尺,端爲華勝,上爲鳳凰爵,以翡翠爲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
【崔瑗釵銘】三珠璜釵,鑷髮鑽瑩。
【集韻】或作鑈。
【類篇】亦作銸。
阃 【戌集上】【門字部】 閫 【廣韻】【集韻】【正韻】□苦本切,音悃。
【廣韻】門限也。
【集韻】門橛也。
【史記馮唐傳】閫以內者,寡人制之。
【註】此郭門之閫也,門中橛曰閫。
【儀禮士冠禮布席於門中闑西閾外註】閾,閫也。
【易師卦註】閫外之事,將軍所裁,臨事制宜,不必皆依君命。
又天閫。
【前漢揚雄傳】天閫決兮地垠開。
【註】天閫,天門之閫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苦悶切,音困。
義同。
【集韻】本作梱。
镌 【戌集上】【金字部】 鐫 【唐韻】【正韻】子全切【集韻】【韻會】遵全切,□音鋑。
【說文】穿木鐫也。
【釋名】鐫,鐏也。
有所鐏入也。
又【廣韻】鑽也,斲也。
【揚子方言】也。
晉趙謂之鐫。
【前漢溝洫志】可鐫廣之。
【註】鐫,謂琢鑿之。
【淮南子本經訓】鐫山石。
【註】鐫,猶鑿也。
【抱樸子臣節卷】昆吾彜器,能者鐫勳。
【庾信枯樹賦】雕鐫始就,剞劂仍加。
又【正韻】謫也。
【正字通】中外官,降級曰鐫級。
又【說文】一曰瑑石也。
【正字通】瑑圭璧上起□瑑也。
今刻石文曰瑑石。
又【集韻】將廉切,音尖。
錐也。
亦作鋑□。
又【集韻】子兗切,音臇。
【博雅】鑿也。
镏 【戌集上】【金字部】 鎦 【唐韻】【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
【說文】殺也。
【徐鍇曰】說文無劉字,偏旁有之,此字又史傳所不見,疑此卽劉字也。
從金從丣,刀字屈曲,傳寫誤作田爾。
◎按玉篇作古文劉字。
又【集韻】力救切,音溜。
梁州謂釜曰鎦。
【揚子方言】甑,自關而東或謂之酢鎦。
鎬 【戌集上】【金字部】 鎬 【唐韻】乎老切【集韻】下老切,□音晧。
【說文】溫器也。
又【說文】地名。
武王所都,在長安西上林苑中。
【詩大雅】鎬京辟雍。
【傳】武王作邑於鎬京。
【書洪範傳】以箕子歸鎬京。
【釋文】鎬,胡老反。
本又作鄗。
又【正字通】靈夏等地,亦曰鎬。
【詩小雅】侵鎬及方。
【箋】鎬、方,皆北方地名。
【又】來歸自鎬,我行永久。
【劉向疏】吉甫之歸,周厚賜之,其詩曰:來歸自鎬,鎬去京師千裡,王肅以鎬爲鎬京,王基非之。
又【何晏景福殿賦】故其華表,則鎬鎬鑠鑠。
【註】皆謂光顯昭明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疏臻切,音詵。
米滓也。
【卯集中】【戶字部】【廣韻】其立切【集韻】極入切,□音及。
【博雅】戶牡也。
【廣韻】戶鍵也。
鎊 【戌集上】【金字部】 鎊 【廣韻】【集韻】【韻會】□鋪郞切,音滂。
【玉篇】削也。
镔 【戌集上】【金字部】 鑌 【廣韻】必鄰切【集韻】【韻會】【正韻】□民切,□音賓。
鑌鐵爲刀甚利。
镖 【戌集上】【金字部】 鏢 【唐韻】撫招切【集韻】紕招切,□音漂。
【說文】本作□。
刀削末銅也。
【廣韻】刀劒鞘下飾也。
又【集韻】□遙切,音猋。
與□同。
刀鋒也。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集韻】□側救切,音縐。
【玉篇】,脯也。
又【集韻】將侯切,音諏。
義同。
又【廣韻】芻注切,音菆。
膳也。
或作。
又【集韻】仄遇切,音媰。
研也,皺也。
镘 【戌集上】【金字部】 鏝 【唐韻】母官切【集韻】【韻會】謨官切,□音瞞。
【說文】鐵杇也。
與槾同。
【廣韻】泥鏝。
【爾雅釋宮】鏝謂之杇。
【註】泥鏝。
【疏】鏝者泥鏝也。
一名杇。
塗工之作具也。
又【韻會】亦作墁。
【孟子】毀瓦畫墁。
又【揚子方言】戟,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
【註】卽今雞鳴鉤是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莫半切,音縵。
同墁。
又鏝刀,工人器。
镙 【戌集上】【金字部】 鏍 【集韻】同□。
镛 【戌集上】【金字部】 鏞 【唐韻】餘封切【集韻】餘封切,□音容。
【說文】大鐘。
【爾雅釋樂】大鐘謂之鏞。
【書益稷】笙鏞以閒。
【註】鏞,大鐘。
又通作庸。
【詩周頌】庸鼓有斁。
【傳】大鐘曰庸。
【廣韻】或作銿。
鏡 【戌集上】【金字部】 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竟。
【說文】取景之器也。
【玉篇】鑑也。
【釋名】鏡,景也。
言有光景也。
【前漢韓安國傳】淸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又明也。
【前漢衞姬傳】深說經義,明鏡聖法。
又石鏡,山名。
【潯陽記】石鏡山之東,一圓石縣厓,明淨照人見形。
又石名。
【述異記】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又破鏡,獸名。
【前漢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
【註】祠祭以解罪求福,梟鳥食母,破鏡似貙食父,黃帝欲絕其類,故使百吏祠皆用之。
又姓。
【姓苑】漢河內令鏡斂,後唐同光中媵臣鏡新磨。
又【韻補】葉居亮切,姜去聲。
【道藏歌】風雲隱宛微,講論五嶽匠。
硨磲精琉璃,琥珀金剛鏡。
镝 【戌集上】【金字部】 鏑 【唐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音的。
【說文】矢鏠也。
【釋名】鏑,敵也。
可以禦敵也。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銷鋒鏑。
【註】鏑,音的。
一作鍉。
又【匈奴傳】作爲鳴鏑。
【註】鏑,箭也。
如今鳴射。
镞 【戌集上】【金字部】 鏃 【唐韻】【集韻】【韻會】□作木切,音□。
【說文】利也。
【玉篇】箭鏃也。
【書禹貢礪砥砮丹傳】砮石中矢鏃。
【釋文】鏃,子木反。
【賈誼過秦論】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集韻】或作鉃。
又【集韻】【正韻】□千木切,音蔟。
又【集韻】側角切,音捉。
又千□切,音湊。
義□同。
又【集韻】昨木切,音族。
與銼同。
又【集韻】測角切,音娕。
鋤也。
諺曰:欲得穀,馬耳鏃。
賈思勰說:或作鋜。
镟 【戌集上】【金字部】 鏇 【唐韻】辭戀切,音。
【說文】圜鑪也。
【廣韻】轉軸裁器。
【六書故】溫器也,旋之湯中以溫酒。
或曰今之銅錫盤曰鏇,取旋轉爲用也。
又【廣韻】似宣切【集韻】旬宣切,□音旋。
轆轤也。
镡 【戌集上】【金字部】 鐔 【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音尋。
【說文】劒鼻也。
【徐鍇曰】劒鼻,人握處之下也。
【正韻】三蒼雲:劒口。
又劒環。
司馬彪雲:劒珥。
【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
【註】鐔,劒珥鼻也。
又【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
【註】鐔,似劒而小。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鐔封縣。
又姓。
漢豫州刺史鐔顯。
又【廣韻】夷針切【集韻】餘針切,□音淫。
義同。
【戰國策鐔蒙註】【前漢地理志鐔封縣註】【韓延壽傳劒鐔註】□兼尋淫二音讀。
又【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
【張衡東京賦】底柱輟流,鐔以大岯。
【註】言大岯險,同劒口也。
鐔,徒南反。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鐔成縣。
【註】鐔音譚。
【淮南子人閒訓】一軍塞鐔城之嶺。
【註】鐔城,在武陵西南,接鬰林郡。
又【後漢□寵傳】寵到顯用良吏王渙鐔顯等,以爲心腹。
【註】鐔,徒南反。
【正字通】姓有潭尋二音,漢鐔政,明鐔鑑,一讀尋,一讀潭。
又【類篇】徒感切,潭上聲。
劒口也。
【莊子說劒篇】周宋爲鐔。
【註】鐔,徒感反。
劒口也。
又【集韻】尋浸切,音蕈。
刀本。
又達各切,音鐸。
劒珥。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雲俱切,音于。
【類篇】汲器。
鐐 【戌集上】【金字部】 鐐 【唐韻】洛簫切【集韻】【韻會】落簫切,□音遼。
【說文】白金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詩小雅鞸琫有珌箋】大夫鐐琫而鏐珌。
【何晏景福殿賦】鐐質輪菌。
又【廣韻】有孔爐。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弔切,音料。
美金。
又【集韻】郞到切,勞去聲。
義同。
又【正字通】宋仁宗遊後苑還宮,索漿急。
宮□曰:大家何不于外宣索而受渴。
曰:吾屢顧不見鐐子,恐問之,則所司有得罪者。
楊愼曰:鐐子,庖人之別稱。
镦 【戌集上】【金字部】 鐓 【廣韻】【正韻】□杜對切,音隊。
矛戟下銅鐏。
【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
【註】平底曰鐓。
取其鐓也。
【疏】鐓,爲矛戟柄尾,平底如鐓,柄下也。
以平嚮人,敬也。
【釋文】鐓,本又作錞。
杜對反。
又【集韻】【韻會】【正韻】□杜罪切,音錞。
又【集韻】都玩切,音鍛。
又都昆切,音敦。
義□同。
又【集韻】都回切,音塠。
下垂也。
一曰千斤椎。
或書作鐜。
镧 【戌集上】【金字部】 鑭 【廣韻】【集韻】□郞旰切,音爛。
【玉篇】金光貌。
【廣韻】光鑭。
【集韻】金采也。
【醜集下】【女字部】【廣韻】房連切【集韻】毗連切,□音楩。
娟,美貌。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莫湩切【集韻】母湩切,□音□。
【廣韻】豐大。
又【集韻】母項切,音□。
豐肉。
或作朦。
又母揔切,音蒙。
【博雅】腫也。
又莫江切,音尨。
身大也。
【未集下】【肉字部】【字彙】同□ 镪 【戌集上】【金字部】 鏹 【廣韻】居兩切【集韻】【韻會】舉兩切【正韻】居仰切,□音襁。
以繈貫錢。
【左思蜀都賦】藏鏹巨萬。
【註】鏹,錢貫也。
【正字通】白鏹,金別名。
漢食貨志,萬室之邑,藏鏹千萬。
繈鏹音同義別,錢謂之鏹,以索貫錢謂之繈。
字彙糸部,繈訓錢貫,引正譌,別作鏹,非。
此又雲以鏹貫錢,則是以錢貫錢也。
韻會,鏹,通作繈,亦非。
镫 【戌集上】【金字部】 鐙 【唐韻】都滕切【集韻】【韻會】都騰切,□音登。
【說文】錠也。
【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
今俗別作燈,非是。
【楚辭招魂】華鐙錯些。
【劉公幹贈五官中郞將詩】明鐙熺炎光。
又山名。
【山海經】鼓鐙之山。
又與登同。
【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
【註】瓦豆謂之鐙。
【疏】詩:于豆于登。
毛傳:木曰豆,瓦曰登。
【後漢禮儀志】瓦鐙一,彤矢四。
又【廣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音嶝。
【廣韻】鞍鐙。
【集韻】馬鞁具。
【正字通】馬鞍兩旁,足所踏也。
【韓緻堯詩】和裙穿玉鐙。
又【韻會】豆下跗。
【禮祭統】執鐙。
【註】鐙,豆下跗也。
【釋文】鐙,音登。
又丁鄧反。
鐳 【戌集上】【金字部】 鐳 【廣韻】魯回切【集韻】盧回切,□音雷。
【廣韻】瓶也,壷也。
【集韻】古缾也。
【潘嶽馬汧督誄】寘壷鐳瓶甒以偵之。
又【字彙補】鐳柚,大橘也。
見臨海志。
【辰集中】【木字部】同棉。
镯 【戌集上】【金字部】 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濁。
【說文】鉦也。
從金蜀聲。
軍法,司馬執兩鐲。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鐲節鼓。
【註】鐲,鉦也。
形如小鍾,軍行鳴之,以爲鼓節。
【釋文】鐲,直角反。
又【集韻】竹角切,音斲。
義同。
又【廣韻】市玉切【集韻】【韻會】殊玉切,□音蜀。
鎢錥,溫器也。
又【正韻】藥名。
又【廣韻】陟玉切,音瘃。
與劚同。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鐲節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鐮 【戌集上】【金字部】 鐮 【集韻】同鎌。
【辰集中】【木字部】【說文】古文綱字。
註見糸部八畫。
【辰集中】【木字部】與析同。
【論衡量知篇】斷木爲槧,木爲闆。
【福虛篇】骸而炊。
镳 【戌集上】【金字部】 鑣 【唐韻】補嬌切【集韻】【韻會】悲嬌切,□音瀌。
【說文】馬銜也。
【正韻】一名扇汗,一名排沫。
【爾雅釋器】鑣謂之钀。
【註】馬勒旁鐵。
【釋名】鑣,苞也。
所以在旁苞斂其口也。
【曹植應詔詩】□駟藹藹,揚鑣漂沫。
又【博雅】鑣鑣,盛也。
【詩衞風】朱幩鑣鑣。
【傳】鑣鑣,盛貌。
又【韻補】葉必幽切,音彪。
【韓愈祭穆員外文】草生之春,鳥鳴之朝。
我轡在手,君揚其鑣。
朝,讀若舟。
鑲 【戌集上】【金字部】 鑲 【唐韻】汝羊切【集韻】汝陽切,□音穰。
【說文】作型。
中腸也。
【正字通】或曰型者,鑄器之法。
凡作型,先以繩爲坯胎,型固,則從竅繩緒耑,繩窮而型存,有類於腸也。
又【廣韻】鉤鑲,兵器。
【釋名】鉤鑲,兩頭曰鉤,中央曰鑲。
或椎鑲,或鉤引,用之之宜也。
又【廣韻】息良切【集韻】思將切,□音襄。
又【廣韻】女良切【集韻】尼良切,□音孃。
義□同。
長 【戌集上】【長字部】 長 〔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
【增韻】短之對也。
【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
【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又久也。
【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
【箋】長,猶久也。
【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又遠也。
【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
【箋】長,遠也。
【古詩】道路阻且長。
又常也。
【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
【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又大也。
【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裡浪。
又善也。
【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
【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又【博雅】長,挾也。
又【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
【註】長弟,猶雲先後也。
又星名。
【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又宮名。
【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
【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
【註】長門,漢□皇後所居。
又地名。
【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又山名。
【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
【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又國名。
【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又獸名。
【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草名。
【爾雅釋草】長楚,銚芅。
【疏】長楚,一名銚芅。
又姓。
【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
【註】長牂,衞大夫。
又仲長,複姓。
又長乗,神名。
【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
人狀犳尾,其神則凝。
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又【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
孟也。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
【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
【註】長,雄長之長。
又齒高也。
【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
【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十年以長,則兄事之。
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又位高也。
【書益稷】外薄四海,鹹建五長。
【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
【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又【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
【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又進也。
【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又生長也。
【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又長養之也。
【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又【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
【箋】敎誨不倦曰長。
又官名。
【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
【註】庶長,秦爵也。
又縣名。
【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
【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又【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
【集韻】度長短曰長。
又【集韻】餘也。
【正韻】多也,宂也,剩也。
【論語】長一身有半。
【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
【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又【正韻】知亮切,音障。
增盛也。
【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考證:〔【杜甫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謹按籌筆驛詩爲李商隱作。
杜甫改李商隱。
〔【周禮大冢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
〕謹照原書大冢宰改大宰。
镺 【戌集上】【長字部】 镺 【廣韻】【集韻】□烏浩切,音媼。
【博雅】镺,長也。
【左思吳都賦】爾乃地勢坱圠,卉木镺蔓。
【註】镺,長也。
又【廣韻】烏到切,音奧。
義同。
镻 【戌集上】【長字部】 镻 【集韻】徒結切,音絰。
【爾雅釋魚】镻蝁。
【註】蝮屬,大眼,最有毒。
今淮南人呼蝁子。
考證:〔【爾雅釋魚】镻蠻。
〕謹照原文镻蠻改镻蝁。
镼 【戌集上】【長字部】 镼 【正字通】渠勿切,音屈。
【後漢光武紀】諸于繡镼。
【註】字書無镼字,續漢書作,音其物反。
揚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關而西謂之□。
郭註,俗名掖。
據此卽是諸于上加繡,如今之半臂也。
【廣記】韓晉公見少年單練□。
【酉陽雜俎】作镼。
閚 【戌集上】【門字部】 閚 【玉篇】側銜切,音尖。
立待也。
镽 【戌集上】【長字部】 镽 【類篇】朗鳥切,音了。
【博雅】镽□,長也。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
【埤蒼】細長也。
镾 【戌集上】【長字部】 镾 【唐韻】【集韻】□民□切。
【說文】長久也,今作彌。
長 【戌集上】【長字部】 長 〔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
【增韻】短之對也。
【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
【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又久也。
【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
【箋】長,猶久也。
【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又遠也。
【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
【箋】長,遠也。
【古詩】道路阻且長。
又常也。
【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
【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又大也。
【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裡浪。
又善也。
【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
【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又【博雅】長,挾也。
又【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
【註】長弟,猶雲先後也。
又星名。
【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又宮名。
【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
【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
【註】長門,漢□皇後所居。
又地名。
【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又山名。
【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
【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又國名。
【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又獸名。
【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草名。
【爾雅釋草】長楚,銚芅。
【疏】長楚,一名銚芅。
又姓。
【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
【註】長牂,衞大夫。
又仲長,複姓。
又長乗,神名。
【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
人狀犳尾,其神則凝。
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又【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
孟也。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
【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
【註】長,雄長之長。
又齒高也。
【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
【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十年以長,則兄事之。
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又位高也。
【書益稷】外薄四海,鹹建五長。
【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
【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又【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
【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又進也。
【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又生長也。
【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又長養之也。
【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又【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
【箋】敎誨不倦曰長。
又官名。
【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
【註】庶長,秦爵也。
又縣名。
【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
【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又【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
【集韻】度長短曰長。
又【集韻】餘也。
【正韻】多也,宂也,剩也。
【論語】長一身有半。
【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
【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又【正韻】知亮切,音障。
增盛也。
【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考證:〔【杜甫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謹按籌筆驛詩爲李商隱作。
杜甫改李商隱。
〔【周禮大冢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
〕謹照原書大冢宰改大宰。
門 【戌集上】【門字部】 門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音捫。
【說文】聞也。
從二戸,象形。
【玉篇】人所出入也。
在堂房曰戸,在區域曰門。
【博雅】門,守也。
【釋名】捫也。
言在外爲人所捫摸也。
【易同人】同人于門。
【註】心無係吝,通夫大同,出門皆同,故曰同人於門也。
【書舜典】賔于四門,四門□□。
【傳】四門,四方之門。
【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
【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
【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
【又】設車宮轅門。
【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
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
【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
【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又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
【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又橋門,國學門也。
【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又師門。
【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又【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
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又【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
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又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
【易繫辭】道義之門。
【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雲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又【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又期門,勇士也。
【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
【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
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
【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又官名。
【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
【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
【又】門大夫六百石。
【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
【註】將代父當門者也。
【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又地名。
【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
【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
【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裡。
又【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
【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又鴈門,郡名。
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
【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
【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
【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又【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
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裡,盛夏凜然。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
【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
【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又姓氏也。
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
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又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
【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大夏、大濩、大武。
【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
黃帝曰雲門。
又人名。
【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
【註】羨門,古仙人。
【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
【註】卽逢蒙。
【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又【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
【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又【韻補】葉民堅切,音眠。
【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
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又葉眉貧切,音珉。
【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
葉下貧。
【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
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考證:〔【周禮大司樂】舞雲門,大卷,大鹹,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謹照原文大磬改大。
閃 【戌集上】【門字部】 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
【說文】闚頭門中也。
從人,在門中。
會意。
【廣韻】出門貌。
又【增韻】嚲避也。
【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註】淰之言閃也。
【釋文】閃,失冉反。
又暫見也。
【木華海賦】蝄像暫曉而閃屍。
【註】音式染反,閃屍,暫見貌。
又【正字通】動貌。
古詩:寒鴉閃閃前山去。
杜甫詩:閃閃浪花翻。
俗作。
又姓。
明永樂中,永州判閃靄。
又傾佞貌。
【後漢趙壹傳】榮納由於閃楡,孰知辨其蚩姸。
【註】閃楡,傾佞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贍切,音掞。
又【集韻】式劒切,音□。
又子豔切,音□。
義□同。
閆 【戌集上】【門字部】 閆 【五音集韻】餘廉切,音鹽。
同閻義,俗用。
又【正字通】姓也。
說文有閻無閆,今姓譜分爲二。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篇海類編】同紃。
□ 【未集中】【網字部】 □ 【廣韻】五故切【集韻】胡故切,□音護。
【說文】罟也。
【廣韻】兔罟。
閈 【戌集上】【門字部】 閈 【廣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音翰。
【說文】門也。
汝南平輿裡門曰閈。
【廣韻】裡也,居也,垣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高其閈閎。
【釋文】閈,戸旦反。
閭也。
【張衡西京賦】閈庭詭異。
【註】閈,音汗。
倉頡篇曰:垣也。
【前漢敘傳】綰自同閈。
【註】閈音扞。
楚名裡門爲閈。
又閉也。
【張衡西京賦閈庭註】沈雲:閉也。
又人名。
【戰國策】公孫閈謂鄒忌。
閉 【戌集上】【門字部】 閉 【唐韻】博計切【集韻】【韻會】必計切【正韻】必弊切,□音嬖。
【說文】闔門也。
從門才,才所以歫門也。
會意,亦像形。
俗從下,非。
【禮月令】修鍵閉。
【註】鍵,牡。
閉,牝也。
【疏】何氏曰:鍵是門扇,後樹兩木,穿上端爲孔,閉者將扃關門,以內孔中。
【左傳桓五年】閉蟄而烝。
【註】建亥之月,昆蟲閉戸。
【釋文】必計反。
又【左傳桓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
【註】閉立秋立冬。
又【廣韻】掩也。
【書大誥】予不敢閉于天降威用。
【傳】言我不敢閉絕天所下威用而不行。
【史記樂書】禮者,所以閉淫也。
又【淮南子道應訓】劉氏奪之,若轉閉錘。
【註】閉錘,格也。
又【博雅】閉閉,盛也。
又【玉篇】塞也。
【易坤卦】天地閉。
【疏】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
又藏也。
【淮南子天文訓】萬物閉藏。
又【詩秦風】竹閉緄縢。
【傳】閉,紲也。
【正字通】弓檠也。
又服式也。
【釋名】反閉襦之小者也,卻向著之,領反于背後,閉其襟也。
又【廣韻】方結切【集韻】【韻會】必結切【正韻】必列切,□音□。
義同。
考證:〔【禮月令】修鍵閉。
【註】鍵,牡。
閉,牝也。
【疏】鍵是門扇,後樹兩目,穿上端爲孔〕謹照原文兩目改兩木。
開 【戌集上】【門字部】 開 〔古文〕□□【廣韻】苦哀切【集韻】【韻會】丘哀切,□音侅。
【說文】張也。
【廣韻】解也。
【韻會】啟也。
【爾雅釋言】闢也。
又【五音集韻】通也。
【易乾卦疏】亨通也。
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又發也。
【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
開而勿達。
【註】開謂發頭角。
【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又釋也。
【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
【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又【韻會】條□也。
又始也。
【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註】開、發,皆始也。
【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
【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註】春秋運鬥極雲:鬥第六開陽。
又【集韻】州名。
本漢朐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又縣名。
【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又【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
【註】縣名。
屬河南。
又【集韻】人名。
【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禦戎。
【註】齊臣。
又【韻會】姓也。
又【集韻】通作闓。
詳闓字註。
又【集韻】輕煙切,音牽。
山名。
在雍州。
通作汧。
又【韻補】葉音虧。
【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餘手,幽緘□君開。
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又葉音欺。
【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
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說文】開本字。
考證:〔【集韻】輕煙切,音牽。
山名。
在雍州。
通作沂。
〕謹照原文沂改汧。
閌 【戌集上】【門字部】 閌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音亢。
【說文】閌閬,高門也。
【前漢揚雄傳】閌閬閬其寥廓兮。
【註】高門貌。
又【韻會】盛也。
又同伉。
【文選左思魏都賦】高門有閌。
【註】毛詩曰:臯門有伉。
與閌同。
又【集韻】丘岡切,音穅。
義同。
閍 【戌集上】【門字部】 閍 【廣韻】甫盲切【集韻】【韻會】晡橫切,□音□。
【玉篇】宮中門也。
亦巷門也。
又廟門名。
【爾雅釋宮】閍謂之門。
【疏】廟門名。
又【廣韻】名延切。
音緜。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紲字省文。
【卯集下】【攴字部】【集韻】迄及切,音吸。
擊也。
或作。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弼角切,□音雹。
擊也。
又擊聲。
又【唐韻】【集韻】□匹角切,音璞。
亦擊也。
或作撲撲。
又作□攴。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
與□同。
又普講切。
義同。
又博陌切,音百。
亦擊聲。
本作□。
閎 【戌集上】【門字部】 閎 【唐韻】戸萌切【集韻】乎萌切【韻會】乎盲切【正韻】胡盲切,□音宏。
【說文】巷門也。
從門,厷,意兼聲。
【爾雅釋宮】衖門謂之閎。
【註】閎,鬨頭門。
【左傳成十七年】乗輦而入幹閎。
【註】巷門。
又【襄三十一年】高其閈閎。
【註】閎,門也。
又【昭二十年】使華齊禦公孟,宗魯驂乗,及閎中。
【註】閎,曲門中。
又天門也。
【前漢揚雄傳】騰九閎。
【註】九閎,九天之門。
又【廣韻】門辟旁長橛。
【爾雅釋宮】所以止扉,謂之閎。
【註】閎,長杙,卽門橜也。
又【左傳襄三十一年閈閎釋文】又雲:所以止扉,謂之閎。
又【廣韻】姓也。
【書君奭】有若閎夭。
【傳】閎氏,文王弟。
又人名。
【史記歷書】落下閎運算轉歷。
【註】姚氏按益都耆舊傳,閎字長公,明曉天文,隱于落下。
又【集韻】呼宏切,音訇。
閎廓,深遠也。
又中寬曰閎。
【禮月令】其器圜以閎。
【註】閎,讀如紘。
紘謂中寬,象土含物。
【韓愈進學解】閎其中,肆其外。
又虛廓也。
【莊子知北遊】彷徨乎馮閎,大知人焉,而不知其所窮。
【註】閎,虛廓之謂也。
又敦美也。
【揚子太□經】大圈閎閎。
【註】閎閎,敦美之意。
又【集韻】一曰大也。
【楚辭九歌】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以迫身。
【註】曾,重也。
閎,大也。
又【集韻】胡肱切,音弘。
義同。
閏 【戌集上】【門字部】 閏 〔古文〕□【廣韻】如順切【集韻】【韻會】【正韻】懦順切,□音潤。
【說文】餘分之月,五歲再閏。
告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
從王,在門中。
周禮:閏月,王居門中,終月也。
【史記五帝紀】黃帝起消息,正閏餘。
【易繫辭】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
【註】凡閏,十九年七閏,爲一章。
五歲再閏者二,故略舉其凡也。
【疏】歸奇於扐,以象閏者。
奇爲四揲之餘,歸此殘奇於所扐之策而成數,以法象天道。
歸殘聚餘分而成閏也。
五歲再閏者,凡前閏後閏,相去大略三十二月,在五歲之中,故五歲再閏。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疏】鬥之所建是爲中氣,日月所在鬥指兩辰之閒,無中氣,故以爲閏也。
【穀梁傳文六年】閏月者,附月之餘日也,積分而成于月者也。
又【正字通】皇極經世曰:一歲之閒,六隂六陽,三年三十六日,故三年一閏。
五年六十日,故五年再閏。
天時地理人事三者,知之不易。
註:一歲中,常數退六日爲隂,進六日爲陽,所以置閏。
又□氏曰:古曆,十九歲爲一章。
章有七閏,三年閏九月,六年閏六月,九年閏三月,十一年閏十一月,十四年閏八月,十七年閏四月,十九年閏十二月。
若于後漸積餘分,大率三十二月則置閏,每月三十日餘,以日月會爲一月,則每月惟二十九日餘。
每月參差,氣漸不正,但觀中氣所在,以爲此月之正,取中氣以爲正月。
閏前之月,中氣在晦。
閏後之月,中氣在朔。
無中氣則謂之閏月也。
閏法,詳黃瑞節說,及章歲積日圖,此不載。
又【博雅】牧閏,謂命使也。
閑 【戌集上】【門字部】 閑 【唐韻】戸閒切【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閒。
【說文】闌也。
從門,中有木。
【徐曰】閑,猶闌也。
以木歫門也。
會意。
【廣韻】防也,禦也,法也。
【易乾卦】閑邪存其誠。
【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又【家人】閑有家。
【疏】正義曰:治家之道在初,卽須嚴正立法防閑也。
又【書畢命】雖收放心,閑之維艱。
又【廣韻】大也。
【詩商頌】旅楹有閑。
【疏】□列其楹,有閑然而大。
又【詩魏風】桑者閑閑兮。
【傳】閑閑然,男女無別往來之貌。
又【爾雅釋詁】習也。
【詩秦風】遊于北園,四馬旣閑。
【傳】閑,習也。
又【禮經解】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也。
又【韻會】馬闌也。
【前漢百官公卿表】龍馬閑駒。
【註】閑闌,養馬之所也。
故曰閑駒。
【周禮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閑。
【註】每廐爲一閑。
【左傳成十八年註】每廐爲一閑,閑有二百一十六匹。
又【周禮夏官虎賁氏】舎則守王閑。
【註】閑,梐枑。
【疏】閑與梐枑,皆禁衞之物也。
又閡也。
【易大畜】日閑輿衞。
【註】閑,閡也。
衞,護也。
進得其時,雖涉艱難,而無患也。
輿雖遇閑,而故衞也。
【疏】進得其時,涉難無患,雖曰有人欲閑閡車輿,乃是防衞見護,故曰閑輿衞也。
又動搖也。
【詩大雅】臨衝閑閑。
【傳】閑閑,動搖也。
又【荀子勸學篇】多見曰閑。
又【博雅】閑,遮也。
又【韻補】葉音賢。
【曹植王粲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何道不洽,何藝不閑。
【正字通】閒暇、閒宂與閑音同義別。
潘嶽閒居賦,淸□敞閑,本作閒,吳棫韻補引賦攺作閑。
字彙引入閑註,譌誤與韻補同。
正韻十刪閒註:俗作閑。
分閒、閑爲二。
閑註,闌也,習也。
又訓散也,宂也,暇也。
亦作嫺。
嫺註:通作閑。
合閒閑爲一,自相矛盾。
閑習之閑或借嫺,防閑、馬閑,古今未有攺從嫺者,汎雲閑亦作嫺,尤非。
閒 【戌集上】【門字部】 閒 〔古文〕□□【唐韻】古閑切【集韻】【韻會】居閑切【正韻】居顏切,□音蕑。
【說文】隙也。
從門從月。
會意,亦形。
【徐鍇曰】門夜閉。
閉而見月光,是有閒□也。
【禮樂記】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閒也。
【莊子山木篇】周將處夫材不材之閒。
又【史記郭解傳】洛陽人有相讐者,邑中賢豪,居閒以十數,終不聽。
【註】居中爲他道和輯之。
【周語】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於戎、翟之閒。
又容也。
【禮文王世子】凡待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閒三席。
【註】閒,猶容也。
【前漢文帝紀】願請閒。
【師古註】閒,容也。
猶今言中閒也。
請容暇之頃,當有所□也。
又□也。
【釋名】閒,□也。
事功□省也。
又車□聲也。
【詩小雅】閒關車之□兮。
【傳】閒關,設□聲也。
又黃閒,弩名。
【前漢李廣傳】射以大黃。
【註】黃肩弩。
晉灼曰:卽黃閒,大黃,其大者也。
又地名。
【春秋昭二十二年】大蒐于昌閒。
又人名。
【史記項羽紀】田角弟田閒,故齊將。
又【樂毅傳】以樂毅子閒爲昌國君。
【註】閒,紀閒反。
又【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閑。
【集韻】安也。
【詩周南窈窕淑女傳】言後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貞專之善女。
【朱傳】有幽閒貞靜之德。
【左傳僖三十三年】皇武子曰: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
【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
【註】閒民無職事者所出。
【釋文】□音閑。
【禮王制】其餘以祿士,以爲閒田。
【史記信陵君傳】侯生乃屛人閒語。
【註】閒音閑。
謂靜語也。
又【司馬相如傳】雍容閒雅,甚都。
【註】韋昭曰:閒,讀曰閑。
又□也。
【禮曲禮】少閒願有復也。
【註】言欲須少空閒,有所白也。
又【廣韻】近也。
【左傳成十六年】以君之靈,閒蒙甲冑。
【註】閒,猶近也。
又【廣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音襉。
【爾雅釋詁】代也。
【書立政】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愼,時則勿有閒之。
【傳】閒,代也。
【詩周頌】皇以閒之。
【儀禮燕禮】乃閒歌魚麗,笙由庚。
又【爾雅釋言】俔也。
【註】左傳謂之諜。
今之細作也。
【釋文】閒音諫。
又【博雅】也。
【釋文】□卽□謗之□。
又【廣韻】厠也。
【易屯卦註】固志同好,不容他閒。
正義曰:閒者,厠也。
五應在二,是堅固其志,在於同好,不容他人閒厠其閒也。
【左傳隱三年】石碏曰:遠閒親,新閒舊。
【釋文】閒,閒厠之閒。
又疊也。
【書益稷】笙鏞以閒。
【傳】閒,疊也。
【疏】更疊閒厠,相代之義,故閒爲疊也。
吹笙擊鐘,更疊而作。
又隔也。
【前漢楚元王傳】或脫□,或閒編。
【註】閒,古莧反。
謂舊編爛絕,就更次之,前後錯亂也。
【韋□成傳】閒歲而祫。
【註】閒歲,隔一歲也。
又與也。
【左傳莊十年】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鄕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
【註】閒,猶與也。
又空也。
【前漢高帝紀】步從閒道走軍。
【註】閒,空也。
投空□而行,不公顯也。
又離也。
【晉語】且夫閒父之愛,而嘉其貺。
【註】閒,離也。
又遠也。
【淮南子俶眞訓】溝中之斷,則醜美有閒矣。
【註】閒,遠也。
又非正色曰閒。
【詩衞風綠兮衣兮傳】綠,閒色。
又【廣韻】瘳也。
【正字通】病恆在身,無少空□,今病旣損有空□,故謂病瘳爲閒也。
又送也。
又【正字通】非訾,亦曰閒。
又緻□曰閒。
【左傳定四年】閒□王室。
又以計愚敵曰反閒。
孫子兵法,反閒者,因敵閒而用之也。
又地名。
【戰國策】割河閒以事秦。
【註】閒音諫。
趙地。
又【集韻】賈限切,音□。
地名。
引春秋,大蒐于昌閒。
◎按陸德明音義,閒如字,無作上聲讀者。
未知集韻何據。
又【博雅】閒,覗也。
【釋文】閒,孤限切。
覗,音司。
又【集韻】下瞎切,音□。
【爾雅釋詁】代也。
施乾讀。
又【韻補】葉音巾。
【高彪詩】人有計策,六奇五閒。
總茲三事,謀則咨詢。
考證:〔【書立政】相我愛民,和我庶獄庶愼,時則勿有閒之。
〕謹照原文愛民改受民。
〔【淮南子淑眞訓】【註】閒,遠也。
〕謹照原書淑眞訓改俶眞訓。
〔【左傳定四年】閒惎王室。
〕謹照原文閒惎改閒□。
□ 【辰集上】【日字部】 □ 【正字通】咺本字。
晅本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丁了切。
懸物也。
【篇海】今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同綃。
【急就篇註】帆維也。
間 【戌集上】【門字部】 閒 〔古文〕□□【唐韻】古閑切【集韻】【韻會】居閑切【正韻】居顏切,□音蕑。
【說文】隙也。
從門從月。
會意,亦形。
【徐鍇曰】門夜閉。
閉而見月光,是有閒□也。
【禮樂記】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閒也。
【莊子山木篇】周將處夫材不材之閒。
又【史記郭解傳】洛陽人有相讐者,邑中賢豪,居閒以十數,終不聽。
【註】居中爲他道和輯之。
【周語】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於戎、翟之閒。
又容也。
【禮文王世子】凡待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閒三席。
【註】閒,猶容也。
【前漢文帝紀】願請閒。
【師古註】閒,容也。
猶今言中閒也。
請容暇之頃,當有所□也。
又□也。
【釋名】閒,□也。
事功□省也。
又車□聲也。
【詩小雅】閒關車之□兮。
【傳】閒關,設□聲也。
又黃閒,弩名。
【前漢李廣傳】射以大黃。
【註】黃肩弩。
晉灼曰:卽黃閒,大黃,其大者也。
又地名。
【春秋昭二十二年】大蒐于昌閒。
又人名。
【史記項羽紀】田角弟田閒,故齊將。
又【樂毅傳】以樂毅子閒爲昌國君。
【註】閒,紀閒反。
又【集韻】【韻會】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閑。
【集韻】安也。
【詩周南窈窕淑女傳】言後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貞專之善女。
【朱傳】有幽閒貞靜之德。
【左傳僖三十三年】皇武子曰: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
【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
【註】閒民無職事者所出。
【釋文】□音閑。
【禮王制】其餘以祿士,以爲閒田。
【史記信陵君傳】侯生乃屛人閒語。
【註】閒音閑。
謂靜語也。
又【司馬相如傳】雍容閒雅,甚都。
【註】韋昭曰:閒,讀曰閑。
又□也。
【禮曲禮】少閒願有復也。
【註】言欲須少空閒,有所白也。
又【廣韻】近也。
【左傳成十六年】以君之靈,閒蒙甲冑。
【註】閒,猶近也。
又【廣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音襉。
【爾雅釋詁】代也。
【書立政】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愼,時則勿有閒之。
【傳】閒,代也。
【詩周頌】皇以閒之。
【儀禮燕禮】乃閒歌魚麗,笙由庚。
又【爾雅釋言】俔也。
【註】左傳謂之諜。
今之細作也。
【釋文】閒音諫。
又【博雅】也。
【釋文】□卽□謗之□。
又【廣韻】厠也。
【易屯卦註】固志同好,不容他閒。
正義曰:閒者,厠也。
五應在二,是堅固其志,在於同好,不容他人閒厠其閒也。
【左傳隱三年】石碏曰:遠閒親,新閒舊。
【釋文】閒,閒厠之閒。
又疊也。
【書益稷】笙鏞以閒。
【傳】閒,疊也。
【疏】更疊閒厠,相代之義,故閒爲疊也。
吹笙擊鐘,更疊而作。
又隔也。
【前漢楚元王傳】或脫□,或閒編。
【註】閒,古莧反。
謂舊編爛絕,就更次之,前後錯亂也。
【韋□成傳】閒歲而祫。
【註】閒歲,隔一歲也。
又與也。
【左傳莊十年】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鄕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
【註】閒,猶與也。
又空也。
【前漢高帝紀】步從閒道走軍。
【註】閒,空也。
投空□而行,不公顯也。
又離也。
【晉語】且夫閒父之愛,而嘉其貺。
【註】閒,離也。
又遠也。
【淮南子俶眞訓】溝中之斷,則醜美有閒矣。
【註】閒,遠也。
又非正色曰閒。
【詩衞風綠兮衣兮傳】綠,閒色。
又【廣韻】瘳也。
【正字通】病恆在身,無少空□,今病旣損有空□,故謂病瘳爲閒也。
又送也。
又【正字通】非訾,亦曰閒。
又緻□曰閒。
【左傳定四年】閒□王室。
又以計愚敵曰反閒。
孫子兵法,反閒者,因敵閒而用之也。
又地名。
【戰國策】割河閒以事秦。
【註】閒音諫。
趙地。
又【集韻】賈限切,音□。
地名。
引春秋,大蒐于昌閒。
◎按陸德明音義,閒如字,無作上聲讀者。
未知集韻何據。
又【博雅】閒,覗也。
【釋文】閒,孤限切。
覗,音司。
又【集韻】下瞎切,音□。
【爾雅釋詁】代也。
施乾讀。
又【韻補】葉音巾。
【高彪詩】人有計策,六奇五閒。
總茲三事,謀則咨詢。
考證:〔【書立政】相我愛民,和我庶獄庶愼,時則勿有閒之。
〕謹照原文愛民改受民。
〔【淮南子淑眞訓】【註】閒,遠也。
〕謹照原書淑眞訓改俶眞訓。
〔【左傳定四年】閒惎王室。
〕謹照原文閒惎改閒□。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吉切【集韻】壁吉切,□音必。
【說文】戰盡也。
【類篇】火貌。
又【集韻】必至切。
畫也。
一曰召使疾行也。
鑊 【戌集上】【金字部】 鑊 【廣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音穫。
【說文】鐫也。
從金蒦聲。
【廣韻】鼎鑊。
【增韻】釜屬。
【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
【註】鑊,所以煑肉及魚臘之器。
【前漢□法志】有鑿顚抽脅鑊亨之□。
【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人也。
又【韻補】葉胡麥切,音獲。
【柳宗元懲咎賦】進與退吾無歸兮,甘脂潤兮鼎鑊。
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
考證:〔【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鬻人也。
〕謹按漢書註作鬻同煑鬻音義别。
今據原文鬻改□。
鑋 【戌集上】【金字部】 鑋 【唐韻】苦定切【集韻】詰定切,□音罄。
【說文】金聲也。
讀若春秋傳,□而乗於他車。
◎按今本左傳昭二十六年作鑋,註,鑋,一足行也。
又【集韻】牽正切,輕去聲。
義同。
又【廣韻】去盈切【集韻】牽盈切,□音輕。
義同。
又斷也。
又【五音集韻】去挺切,音謦。
一足行也。
【正字通】按說文金聲也。
讀若春秋傳,□而乗他車。
蓋鑋訓金聲,金薄則聲越,故從輕。
□,一足行也。
鑋□同音,故雲讀若□,非鑋卽□也。
俗本左傳社預註,□譌作鑋。
諸韻書誤合□鑋爲一,不知從金與從足音通義別也。
鑌 【戌集上】【金字部】 鑌 【廣韻】必鄰切【集韻】【韻會】【正韻】□民切,□音賓。
鑌鐵爲刀甚利。
鑍 【戌集上】【金字部】 鑍 【集韻】伊盈切,音嬰。
【博雅】鑍謂之鈁。
鑎 【戌集上】【金字部】 鑎 【集韻】求位切,音潰。
與匱同。
匣也。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譬吉切,音匹。
【玉篇】肚肥也。
【廣韻】牝。
鑏 【戌集上】【金字部】 鑏 【廣韻】女耕切【集韻】尼耕切,□音儜。
【廣韻】鐵鑏。
【集韻】刃柄。
又【集韻】乃挺切,音□。
吳俗謂刀柄入處爲鑏。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測入切,音扱。
□,林木貌。
又【類篇】惻恰切,音插。
木折聲。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之翼切【集韻】質力切,□音職。
【廣韻】脯長尺有二寸曰。
又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相膠註】脂膏敗。
,黏也。
【疏】今人頭髮積有脂膏者,則謂之。
亦黏也。
又【廣韻】除力切,音直。
肥腸。
又【五音集韻】竹力切,音陟。
肥也。
又【正字通】與膱殖□通。
【儀禮鄕射禮薦脯用籩五膱註】古文膱爲胾。
今文或作。
鑐 【戌集上】【金字部】 鑐 【廣韻】相俞切【集韻】詢趨切,□音須。
【集韻】鎖牡也。
或作□。
又【集韻】汝朱切,音儒。
金鐵銷而可流者。
通作濡。
又而由切,音柔。
與鍒同。
鐵之耎也。
鑑 【戌集上】【金字部】 鑑 【唐韻】革懺切【集韻】【韻會】居懺切,□音監。
【說文】大盆也。
又【說文】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
【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鑒取明水於月。
【註】鑒,鏡屬。
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廣韻】鏡也。
【左傳莊二十一年】王以後之鞶鑑予之。
【註】鑑,工暫反,鏡也。
【文子符書篇】人舉其疵則怨,鑑見其醜則自善,以鑑無心故也。
又【廣韻】照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光可以鑑。
【吳語】王盍亦鑑于人,無鑑于水。
又【廣韻】誡也。
【正字通】考觀古今成敗爲法戒者,皆曰鑑。
因鑑能照物取義。
【唐書張九齡傳】□宗千秋節,九齡述前興廢之原,爲書五卷,號千秋金鑑錄,以申諷諭。
【宋史司馬光傳】光編年史,名資治通鑑。
又【韻會】通作監。
【書泰誓】厥監惟不遠,在彼夏王。
又【酒誥】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
又鑒寐,假寐也。
【齊武帝詔】永思民瘼,弗忘鑒寐。
【梁武帝詔】興言夕惕,無忘鑒寐。
又【廣韻】【正韻】古銜切【集韻】居銜切【韻會】居鹹切,□監平聲。
義同。
又【集韻】胡暫切,音□。
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
【正字通】冰鑑,盛冰器。
上體如鬥,有疏稜。
鏤底如風窗,承以大盤,置食于上,設冰于盤,使寒氣通徹,以禦暑。
【周禮天官淩人】春始治鑑。
【註】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禦溫氣,春而始治之。
【疏】漢時名爲甀,卽今之甕是也。
【釋文】胡暫反。
本或作監。
【又】祭祀共冰鑑。
又【集韻】胡懺切。
與同。
【博雅】瓽□,也。
又【韻補】葉經□切,音見。
【張衡七辯】淑性窈窕,秀色美豔。
鬒髮□髻,光可以鑑。
考證:〔【君奭】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
〕謹照原書君奭改酒誥。
【寅集下】【彳字部】【集韻】乃定切,音甯。
□,行貌。
閧 【戌集上】【門字部】 閧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貢切,音哄。
【廣韻】兵鬭也。
【集韻】鬭聲。
【孟子】鄒與魯閧。
【博雅】閧,鬭也。
【釋文】胡貢反。
又【廣韻】胡絳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降切,□音巷。
義同。
又【集韻】與□同。
【說文□字註】裡中道也。
或作□巷衖。
又姓。
【韻會】毛氏曰:當作鬨,從鬥從共。
鬥音鬭,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
廣韻雲,今與門戸字同,其實非也。
【正韻】孟子,鄒與魯鬨。
揚子,一鬨之市。
皆有兩音,後人傳寫,誤從門。
今塲屋中,用孟子揚子,及經史中假借字,姑從門,其餘宜依本文。
【廣韻】俗作闀。
閨 【戌集上】【門字部】 閨 【唐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