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補】鉤芒,神名。
與句芒同。
【前漢揚雄傳】麗鉤芒與驂乗蓐收兮。
又漢宮名。
【前漢車千秋傳】鉤弋夫人。
【註】鉤弋,宮名。
趙婕妤好居之,故號鉤弋夫人。
又【列仙傳】鉤弋夫人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
又宦者署。
【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
【註】鉤盾,宦者近署。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禦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
【註】鉤盾,主近苑囿。
又地名。
【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
【註】單于要害道。
又山名。
【山海經】鉤吾之山。
又水名。
【爾雅釋水】九河,八鉤盤。
【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疏】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
又草名。
【爾雅釋草】鉤芺。
【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
【疏】薊類也。
一名鉤。
一名芺。
【又】鉤,藈姑。
【註】鉤,□也。
一名王瓜。
實如瓝瓜正赤,味苦。
【博雅】茛,鉤吻也。
又藤名。
【山海經】其上多桃枝鉤端。
【註】郭雲:鉤端,桃枝屬。
吳任臣曰:鉤端,藤也。
又鳥名。
【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
又姓。
【正字通】宋鉤光祖。
又藏鉤。
【風土記】京師人,□日後爲藏鉤之戲,分二曹,鬭勝負。
【李商隱詩】隔坐送鉤春酒暖。
又【正韻】與鬮同。
【荀子君道篇】探籌投鉤。
又交鉤,語不止也。
【歐陽修詩】異日說交鉤。
又鉤輈,鷓鴣鳴聲。
【林逋詩】雲水叫鉤輈。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
鉤町,西南夷國名。
【前漢西南夷傳】立亡波爲鉤町王。
【註】鉤音鉅于反,町音大鼎反。
又【集韻】居□切,音冓。
鉤梯,攻城具。
【詩大雅】以爾鉤援。
【傳】鉤,鉤梯也。
所以鉤引上城者。
【釋文】鉤,古□反。
又古侯反。
又【韻補】葉音拘。
【古日出東南隅行】羅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
靑絲爲籠繩,桂枝爲籠鉤。
钫 【戌集上】【金字部】 鈁 【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
【說文】方鍾也。
【博雅】鑍謂之鈁。
又【廣韻】鑊屬。
钭 【戌集上】【金字部】 鈄 【廣韻】天口切【集韻】他口切,□音□。
姓也。
【姓苑】宋處州刺史鈄滔。
又【集韻】徒口切,音。
義同。
又【六書原】鈄,俗□字。
註詳十畫。
本作鈄。
鈕 【戌集上】【金字部】 鈕 〔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女九切,音狃。
【說文】印鼻也。
【正韻】又鏡弩鼻。
【正字通】凡物鉤固者,皆曰鈕。
又【楚辭九思】遺失兮鈕樞。
【註】玉鬥鈕樞,皆所寶者。
又姓。
【何氏姓苑】東晉有鈕□,吳興人。
又【集韻】敕九切,音醜。
與杻同。
械也。
钯 【戌集上】【金字部】 鈀 【唐韻】伯加切【韻會】【正韻】邦加切,□音巴。
【說文】兵車也。
從金巴聲。
【玉篇】□車也。
【司馬法】晨夜內鈀車。
又【說文】一曰鐵也。
又【正字通】鉏屬。
五齒,平土除穢用之。
俗呼耙。
又【廣韻】普巴切【集韻】披巴切,□音葩。
【廣韻】江東呼鎞箭。
【博雅】鈀,錍鏑也。
【揚子方言】凡箭鏃胡合嬴者,廣長而薄鐮謂之錍。
或謂之鈀。
【註】音葩。
錢 【戌集上】【金字部】 錢 【唐韻】昨先切【集韻】財仙切【正韻】才先切,□音前。
【玉篇】財也。
【集韻】貨泉也。
其藏曰泉,其行曰布。
取其流行無不徧也。
【正字通】冶銅爲錢,易貨也。
古之爲市,所有易所無,布幣金刀龜貝之法窮,錢始行。
周制以商通貨,太公望立九府圜法,錢外圓而內孔方,輕重以銖。
圜者爲均通也。
九府者,掌財帛之官也。
歷代便之。
周景王鑄大錢,曰寶貨,肉好有輪郭,以勸農贍不足,百姓蒙其利。
錢形似璧,故亦稱肉好。
或謂肉爲邊,不知錢邊曰郭,肉在邊之中也。
漢以後,大小輕重不一,名稱各殊,國家攺元必更錢,以年號爲文,輪郭如舊。
紀錢制者,唐張台封演有泉譜,陶嶽有貨泉錄,宋洪遵有泉志,馬端臨有錢幣考,彼此異同,本註不具載。
又與泉同。
【史記天官書】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
【註】錢古作泉字。
又【朝野僉載】張鷟號靑錢學士,謂萬選萬中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錢唐縣。
【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又【後漢梁冀傳】意錢之戲。
【何承天纂文】一曰詭億,一曰射意,一曰射數,一曰持掩,卽今攤錢也。
【潛夫論】或以遊博持掩爲事。
【註】博,博六也。
掩,意錢也。
【歐陽修詞】堂上簸錢堂下走。
又馬飾。
【古樂府】鐵金面靑連錢。
【庾信楊柳歌】連錢障泥渡水騎。
【晉書王濟傳】作連乾。
又綠錢,苔別名。
【沈約詩】賔階綠錢滿,客位紫苔生。
又【岑參詩】楡莢小於錢。
【張籍詩】蓮葉出水大如錢。
又連錢,鴒別名。
【廣韻】頸有錢文。
一名錢母。
又姓。
晉有歷陽太守錢鳳。
又【唐韻】卽淺切【集韻】【韻會】子淺切【正韻】子踐切,□音翦。
【說文】銚也。
古田器。
【詩周頌】庤乃錢鎛。
【傳】錢,銚也。
又【集韻】在演切,音踐。
義同。
又【字彙補】古與盞通。
酒器也。
【續鐘鼎銘】有雀錢。
考證:〔【正字通】冶銅爲錢,易貨也。
太公望立九府圖法〕謹照原文圖法改圜法。
〔【詩周頌】痔乃錢鎛。
〕謹照原文痔改庤。
陃 【戌集中】【阜字部】 陃 【集韻】補永切,音丙。
人名。
宋有鮑邴。
【醜集下】【女字部】【字彙補】居希切,音飢。
【楊氏正韻箋】律有姦罪條,將男作女。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都甘切,音儋。
【類篇】緩也。
钲 【戌集上】【金字部】 鉦 【唐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
【說文】鐃類也。
似鈴,柄中上下通。
【玉篇】鉦以靜之,鼓以動之。
一雲鐲也。
【詩小雅】鉦人伐鼓。
【濮鬥南曰】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無鉦名。
鐲鐃,通謂之鉦。
【蘇軾詩】樹頭初日掛銅鉦。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鼓上謂之鉦。
【註】鼓所擊處,鍾腰之上,居鍾體之正處曰鉦。
又石鼓名。
【郡國志】洞庭山宮門東石樓,樓下兩石鼓,扣之聲淸越,世謂之神鉦。
【晉孝武樂章】神鉦一震,九域來同。
鉗 【戌集上】【金字部】 鉗 【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音箝。
【說文】以鐵有所刼束也。
從金甘聲。
【前漢高帝紀】自髠鉗爲王家奴。
【註】鉗,以鐵束頸也。
【後漢光武紀】弛解鉗衣。
【註】倉頡篇曰:鉗,釱也。
釱足鉗。
又【五行志】廣漢鉗子謀攻牢。
【師古註】鉗子,謂鉗徒也。
【晉律】鉗重二斤,翹長一尺五寸。
【集韻】或作鉆。
又銸也。
【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
【註】鉗,取也。
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銸物也。
又【揚子方言】惡也。
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又【家語】無取鉗鉗。
【註】鉗鉗,妄行不誠也。
又【呂氏春秋】後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又澤名。
【張衡南都賦】其陂澤則有鉗盧玉池。
又姓。
【正字通】唐元和中長令鉗耳。
又與拑通。
【後漢袁紹傳】道路以目,百辟鉗口。
【註】以木銜其口也。
或作拑。
渠廉反。
又【集韻】其嚴切,音黔。
義同。
又【集韻】五甘切,音玵。
刃也。
考證:〔又鋷也。
【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
【註】鉗,取也。
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鋷物也。
〕謹按漢書注鋷本作銸,音輒,又音聶,拔髮也。
鋷音最,錐屬,與鉗物之義不同。
今照原文鋷也改銸也。
鋷物改銸物。
钴 【戌集上】【金字部】 鈷 【廣韻】【集韻】□公戸切,音古。
【玉篇】鈷也。
又【集韻】洪孤切,音胡。
盛黍稷器名。
同瑚。
本作鍸。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
斷也。
钸 【戌集上】【金字部】 鈽 【五音集韻】博孤切,音逋。
【玉篇】金版。
钹 【戌集上】【金字部】 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
【玉篇】鈴也。
【集韻】鈴屬。
【韻會】樂書銅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於扶南高昌疎勒之國,其圓數尺,隱起如浮漚,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
唐燕樂法曲,有銅鈸相和之樂。
【正字通】亦謂之銅盤,司馬承禎制□眞道曲,大羅天曲,有鐃鈸,蓋其小者,今亦用之以節樂。
或謂之草子。
或謂之鋪鈸。
钺 【戌集上】【金字部】 鉞 【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
【廣雅】鉞,斧也。
【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左傳昭十五年】鏚鉞秬鬯。
【疏】鉞大而斧小。
【太公六韜】大柯斧重八斤。
一名天鉞。
【釋名】鉞,豁也。
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井爲水事,其西曲星曰鉞。
【說文】本作戉。
大斧,鉞車鑾聲,呼會切,引《詩》:鑾聲鉞鉞。
【徐鉉曰】俗作鐬。
以鉞作斧戉之戉。
非是。
【正字通】按徐說迂曲難通。
《說文》越狘皆從戉聲,鉞從戉,讀若誨,別訓鑾聲,自相矛盾。
徐渭俗作鐬非,不知從戉無嘒聲,尤非。
古作戉。
司馬法,從戉。
詩書周禮史傳,□從鉞。
鉞當卽戉之重文也。
鑽 【戌集上】【金字部】 鉆 【唐韻】敕淹切【集韻】醜廉切,□音覘。
【說文】鐵銸也。
又【說文】一曰膏車鐵鉆。
又【廣韻】巨淹切【集韻】其淹切,□音箝。
【廣韻】持鐵者。
【集韻】以鐵有所刼束也。
【字彙補】同鉗。
【倉頡篇】鉆,持也。
【正字通】凡器兩頭交合,用鐵片錮之,或轉角處,鐵片兩頭拘定之,皆曰鉆。
又與鍼通。
【周禮夏官射鳥氏註】鍼箭。
【釋文】鍼,其炎反。
或作鉆。
又□具。
【後漢章帝紀】鉆鑽之屬,慘苦無極。
【□寵傳】絕鉆鑽諸慘酷之科。
又【廣韻】【韻會】□託協切,音帖。
【廣韻】鉆箸物也。
又【集韻】知林切,音碪。
鬼谷子有飛鉆揣摩篇。
【正字通】言察是非,飛而鉗持之。
又【集韻】知廉切,音霑。
又渠金切,音琴。
義□同。
又【正韻】同銛。
【揚子法言】筆不鉆而獨加諸砥。
○按法言本作銛,音簽。
譌作鉆。
正韻譌引。
鉀 【戌集上】【金字部】 鉀 【廣韻】【集韻】【韻會】□古狎切。
與甲同。
鎧也。
【晉載記】姚弋仲貫鉀上馬。
【廣韻】今單作甲。
又【集韻】轄□切,音盍。
鉀鑪。
【揚子方言】箭其小而長,中穿二孔者謂之鉀鑪。
又【廣韻】古盍切【集韻】谷盍切,□音閤。
義同。
或作鑉。
钿 【戌集上】【金字部】 鈿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
【說文】金華也。
【六書故】金華爲飾田田然。
【庾肩吾詩】縈鬟起照鏡,誰忍去金鈿。
又【正韻】陷蚌曰螺鈿。
【正字通】螺鈿,婦人首飾,用翡翠丹粉爲之。
又【唐史王鉷傳】以寶鈿爲井幹引泉,號自雨亭。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
義同。
【集韻】或作□。
鈴 【戌集上】【金字部】 鈴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令丁也。
【廣韻】似鍾而小。
【正韻】爲圜形,半裂以出聲,錮銅珠於內以鳴之。
【左傳桓二年】錫鸞和鈴,昭其聲也。
【註】鈴在旂,有鳴聲。
【釋文】鈴,音零。
【爾雅釋天】旌旂有鈴曰旂。
又【唐制】學士院深嚴,懸鈴索備警,長慶中河北用兵,常夜作聲以鳴緩急。
【李德裕詩】銀花懸院榜,風撼引神鈴。
又【博雅】鈴鈴,聲也。
【前漢天文志】丙戌,地大動鈴鈴然。
又書名。
【抱樸子對俗卷】按玉鈴經中篇。
又【揚子方言】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
【註】喩小說不合大雅也。
又馬兜鈴,藥名。
【本草】一名土靑木香。
蔓生,葉脫時,其實尚□,如馬項鈴,故名。
又草名。
【正字通】鈴兒草,卽沙薓,象花形。
【墨莊漫錄】明宣德年,帝夢神語,雨打無聲鼓子花,帝口占,風吹不響鈴兒草,至今傳爲絕對。
又花名。
【夢華錄】菊黃色而圓曰金鈴。
又與軨通。
【周禮春官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
【註】鈴或作軨。
又【說文】霆雷餘聲也。
鈴鈴所以挺出萬物。
又通作令。
【詩齊風】盧令令。
【註】纓環聲。
铄 【戌集上】【金字部】 鑠 【唐韻】書藥切【集韻】【韻會】【正韻】式灼切,□音爍。
【說文】銷也。
【孟子】非由外鑠我也。
【史記張儀傳】衆口鑠金。
又【爾雅釋詁】美也。
【詩周頌】於鑠王師。
【傳】鑠,美也。
【史記李斯傳】鑠金百鎰。
【註】索隱曰:鑠,美也。
又【揚子方言】摩也。
又【後漢馬援傳】矍鑠哉是翁也。
【註】矍鑠,勇貌。
又好目也。
【揚子方言】宋衞韓鄭之閒曰鑠。
【註】言光明也。
又【何晏景福殿賦】故其華表,則鎬鎬鑠鑠。
【註】皆謂光顯昭明也。
又【集韻】或作燿。
【前漢藝文志】燿金爲刃。
又【集韻】弋灼切,音藥。
烙也。
【莊子胠篋篇】鑠絕竽瑟。
又一曰銷也。
又【集韻】狼狄切,音秝。
鼎屬也。
本作。
鉛 【戌集上】【金字部】 鉛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餘專切,□音沿。
【說文】靑金也。
【玉篇】黑錫也。
【正字通】錫類。
生蜀郡平澤,今銀坑處皆有之。
一名黑錫。
錫白,故鉛爲黑錫。
李時珍曰:鉛,易沿流,故謂之鉛。
【書禹貢】鉛松怪石。
【寶藏論】鉛有數種,波斯鉛堅白,爲第一。
草節鉛出犍爲,銀之精也。
銜銀鉛,銀坑中之鉛,內含五色。
上饒、樂平鉛次之,負版鉛鐵苗也。
獨孤滔曰:雅州釣腳鉛,形如皁莢,大如蝌蚪子,黑色,生沙中,亦可乾汞。
又鉛粉,亦名胡粉。
卽鉛華也。
【曹植洛神賦】鉛華勿禦。
【正字通】鉛粉,卽今化鉛所成。
一曰粉錫,非以錫爲之,其法縣鉛塊于酒缸中,封閉四十九日,鉛化爲粉,不白者,炒爲黃丹。
蘇恭謂炒錫造之,朱震亨謂胡粉乃錫粉,以陶弘景化鉛之說爲誤,□非也。
又縣名。
【唐書地理志】信州鉛山縣。
又與延同。
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鉛陵卓子。
又【正韻】循也。
【荀子榮辱篇】鉛之重之。
【註】謂撫循之申重之也。
鉚 【戌集上】【金字部】 鉚 【集韻】力九切,音柳。
美金。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虛尤切,音休。
腹脊閒謂之。
【篇海】齊人謂瘠腹曰。
【集韻】或作脙。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蒲禾切,音婆。
【篇海】音絛。
義闕。
铉 【戌集上】【金字部】 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泫。
【說文】舉鼎也。
【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疏】鉉,所以貫鼎而舉之也。
又【集韻】涓熒切。
與扃通。
【儀禮士冠禮】設扃鼏。
【鄭註】扃,古螢反。
今文扃爲鉉。
【陸德明音義】扃鼎扛也。
又【士喪禮】右人抽扃。
【士虞禮】左人抽扃。
【註】扃,卽鉉字。
又【集韻】居閑切,音閒。
又姑還切,音關。
又圭懸切,音涓。
義□同。
又【字彙補】讀作弦。
【戰國策】矛戟折,鐶鉉絕。
又【韻補】葉音焄。
【蔡邕楊司空□詞】包羅五典,本根道眞,頻歷卿校,五登鼎鉉。
又葉音懸。
【史孝山出師頌】鼓無停響,旗不暫褰。
澤霑荒遐,功銘鼎鉉。
阌 【戌集上】【門字部】 閿 【五音集韻】無分切,音文。
低視也。
與闅同。
又【前漢武五子傳】閿鄕。
【註】孟康曰:閿,古聞字。
從門從□。
建安中攺作聞。
師古曰:閿字本從門從□,其後轉訛誤,遂作門中受耳。
郭璞乃音汝授反,蓋失理遠耳。
◎按說文闅訓低目視,廣韻闅俗作閿,漢書註則以閿爲古聞字,闅與聞旣異義,又以閿爲古字,尤不可解,自應以廣韻爲正。
铊 【戌集上】【金字部】 鉈 【唐韻】食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音闍。
【說文】短矛也。
又或作鍦。
【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
【註】常蛇反。
又【廣韻】式支切,音施。
又【類篇】施智切,音翅。
義□同。
○按《廣韻》視遮切註:又音夷,五攴韻闕此一音。
考證:〔【廣韻】式支切,音詩。
〕謹按詩音申之切與鉈不同音。
施音商支切與鉈同音。
謹改音詩爲音施。
又類篇施智切,音屍。
謹按屍音升脂切與鉈不同音。
翅音施智切與鉈同音。
謹改音屍爲音翅。
铍 【戌集上】【金字部】 鈹 【唐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正韻】篇夷切,□音帔。
【說文】大針也。
又【說文】劒如刀裝者。
【揚子方言】錟謂之鈹。
【左傳襄十七年】使賊殺其宰華吳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
又【昭二十七年】夾之以鈹。
【註】《說文》雲劒也。
又官名。
與鉟同。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長鈹都尉擊項羽,有功。
【索隱曰】徐廣以長鈹爲官名。
鈹,音敷皮反。
【前漢書】作鉟。
又與披同。
【荀子正名篇】吏謹將之無鈹滑。
【註】鈹,與披同。
滑與汨同。
言不使紛亂披汨也。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倪結切,音齧。
水名。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迷浮切,音謀。
脊也。
【玉篇】脊也。
铎 【戌集上】【金字部】 鐸 【唐韻】待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度。
【說文】大鈴也。
軍法,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兩司馬執鐸。
【玉篇】所以宣敎令也。
【釋名】鐸,度也。
號令之限度也。
【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傳】木鐸,金鈴木舌,所以振文敎。
【周禮天官小宰】徇以木鐸。
【註】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衆。
木鐸,木舌也。
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
又【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註】鐸,大鈴也。
振之以通鼓。
又牛鐸。
【世說】晉荀勗逢趙賈人牛鐸鳴,識其聲,及掌樂,音未調,曰得趙賈牛鐸則諧矣。
下郡國,悉送牛鐸,得之果諧。
又【開元遺事】宮中簷閒縣碎玉片,風搖如環珮聲,名占風鐸。
又地名。
【左傳僖十六年】狄侵晉,取狐受鐸。
【註】受鐸,晉地,在汾北。
又國名。
【左傳宣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籲鐸辰。
【註】鐸辰,留籲之屬。
又宮名。
【左傳哀三年】司鐸火。
【註】司鐸,宮名。
又姓。
【左傳成十八年】鐸遏□爲上軍尉。
【前漢藝文志】鐸氏微三篇。
【註】楚太傅鐸椒也。
又人名。
【左傳僖二十八年】曹叔振鐸。
又【昭十三年】司鐸射。
【註】魯大夫。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鐸通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左傳宣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甲狄氏,及留籲鐸辰。
〕謹照原文赤甲狄氏改赤狄甲氏。
铒 【戌集上】【金字部】 鉺 【正韻】而至切,音二。
【玉篇】鉤也。
【韓愈城南聮句】脩箭裊金鉺。
铗 【戌集上】【金字部】 鋏 【唐韻】吉葉切【集韻】【韻會】吉協切【正韻】古協切,□音頰。
【說文】可以持冶器鑄熔者也。
從金夾聲。
一曰若挾持。
【徐曰】金鐵夾持鑄鍋者。
又【玉篇】劒也。
【戰國策】馮驩彈鋏,歌曰:長鋏歸來乎。
【左思吳都賦】毛羣以齒角爲矛鋏。
【註】鋏,刀身劒鋒,有長鋏短鋏。
又通作夾。
【莊子說劒篇】韓魏爲夾。
【註】夾,古協反。
把也。
一本作鋏。
铙 【戌集上】【金字部】 鐃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呶。
【說文】小鉦也。
軍法,卒長執鐃。
【玉篇】似鈴無舌,軍中所用也。
【釋名】鐃,聲鐃鐃也。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
【註】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鼓。
又奏樂所用也。
【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註】文謂鼓,武謂金,鐃樂始奏先擊鼓,亂猶言終也。
鼓聲爲陽,故謂文。
鐃聲爲隂,故謂武。
文以始之,武以收之,言節奏得宜也。
又【博古圖】漢舞鐃二,其形上圜下方,下作疏櫺,中含銅丸,謂之舌鼓,動有聲。
又樂府有鐃歌,軍中鼓吹曲也。
又與譊通。
【後漢五行志童謠】今年尚可,後年鐃。
○按風俗通作譊。
又【集韻】【正韻】□女敎切,與橈同。
【莊子天道篇】萬物無足以鐃心者。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鐃止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铛 【戌集上】【金字部】 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
【說文】鋃鐺,鎖也。
互詳鋃字註。
又【集韻】【韻會】□他郞切,音湯。
與鏜同,鼓聲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
【註】鐺,鼓音。
又【廣韻】楚庚切【集韻】【韻會】楚耕切,□音鎗。
□屬。
【通俗文】鬴有足曰鐺。
【緯略】三足溫酒器也。
唐薛大鼎、賈敦頤、鄭德本,號鐺腳禦史。
【宋史太祖紀】雷德驤判大理寺,言趙普強市人第宅。
上怒叱曰:鼎鐺猶有耳,汝不聞普吾社稷臣乎。
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
【註】鐺,鼓音。
〕謹照原文兩字□改。
銅 【戌集上】【金字部】 銅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說文】赤金也。
【本草集解】銅有赤白靑三種。
赤銅出川廣雲貴等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鍊取之。
白銅出雲南,靑銅出南番。
【廣韻】金之一品。
【前漢律歷志】凡律度量用銅者,取爲物至精,不爲燥濕寒暑變節,不爲霜露風雨攺形也。
又自然銅。
一名石髓鉛。
又銅靑。
【本草集解】銅之精華,卽空綠,以次空靑也。
【抱樸子金丹卷】銅靑塗腳,入水不腐。
又地名。
【左傳成九年】執諸銅鞮。
【註】銅鞮,晉別縣,在上黨。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銅瀨縣。
又山名。
【前漢吳王濞傳】吳有豫章郡銅山。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辨銅令丞。
【註】辨銅,主分別銅之種類也。
又宮名。
【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鞮之宮數裡。
【註】銅鞮,晉離宮。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銅鞮伯華。
又【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
【註】銅池,承霤也。
以銅爲之。
又【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馬曰銅爵。
又【史記孝文本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
又與洞通。
【山海經】洞庭之山。
【註】洞,或作銅。
考證:〔【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鍉之宮數裡。
【註】銅鍉,晉離宮。
〕謹照原文兩鍉字□改鞮。
【備考】【寅集】【巾字部】【龍龕】同希。
□ 【子集上】【一字部】 □ 【海篇】音資。
定也。
铠 【戌集上】【金字部】 鎧 【唐韻】苦亥切【正韻】可亥切,□音愷。
【說文】甲也。
【釋名】鎧,猶塏也。
塏,堅重之言也。
【書說命惟甲冑起戎註】甲鎧也。
【管子地數篇】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
【廣韻】甲,介鎧也。
【周禮夏官司甲疏】古用皮,謂之甲。
今用金,謂之鎧。
【初學記】首鎧謂之兜鍪,亦曰冑。
臂鎧謂之釬。
頸鎧謂之錏鍜。
【雲笈軒轅紀】蚩尤始作鎧甲兜鍪,時人不識,以爲銅頭鐵額。
又【梵書】袈娑爲忍辱鎧。
又【廣韻】苦蓋切【集韻】【韻會】口漑切【正韻】丘蓋切,□音慨。
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巨今切【集韻】渠金切,□音琴。
與捦同。
【說文】捦或從禁。
詳捦字註。
又【玉篇】【廣韻】【集韻】□巨禁切。
持也,與鈘同。
【卯集中】【手字部】【玉篇】古莫切【集韻】光霍切,□音郭。
同擴。
又【集韻】闊霍切,音廓。
亦與擴同。
詳擴字註。
铢 【戌集上】【金字部】 銖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音殊。
【說文】權十分黍之重也。
一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
又八銖爲鍿,二十四銖爲兩。
又孟康曰:黃鍾一龠容千二百黍,爲十二銖。
【禮儒行】雖分國如鍿銖。
又【博雅】鈍也。
【淮南子本經訓】其兵戈銖而無刃。
【註】楚人謂刀頓爲銖。
又姓。
【正字通】明弘治舉人銖炫,德興人。
又人名。
【前漢宣帝紀】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
【註】銖音殊。
銑 【戌集上】【金字部】 銑 【唐韻】【集韻】【韻會】□穌典切,音跣。
【說文】金之澤者。
【爾雅釋器】絕澤謂之銑。
【疏】金之最有光澤者名銑。
又【說文】一曰小鑿也。
又【晉語】銑者,寒甚矣。
【註】銑,灑也。
灑灑,寒貌,言不和潤也。
又【說文】一曰鍾兩角謂之銑。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兩欒謂之銑。
【註】銑,鍾口兩角也。
【疏】古樂器,應律之鍾,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
又【爾雅釋器】弓以金者謂之銑。
【註】以金飾弓之兩頭也。
【疏】飾弓以金者名銑。
铤 【戌集上】【金字部】 鋌 【唐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音挺。
【說文】銅鐵樸也。
從金廷聲。
【廣韻】金鋌也。
【南史梁廬陵王傳】嗣子應不慧,見內庫金鋌,問左右,此可食否。
又箭鋌。
【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
【註】箭足入稾中者也。
【釋文】鋌,徒頂反。
又【博雅】盡也。
【音釋】鋌,逵鼎反。
【揚子方言】物空盡者曰鋌。
鋌,賜也。
【又】鋌空也。
語之轉也。
又【張協七命】耶谿之鋌,赤山之精。
【註】鋌,銅鐵也。
又【集韻】他頂切,音脡。
【廣雅】鑖,鋌也。
又【左傳文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註】鋌,疾走貌。
【釋文】鋌,他頂反。
铨 【戌集上】【金字部】 銓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音詮。
【說文】衡也。
【廣韻】量也,次也,度也。
【爾雅釋言】銓也。
【疏】謂銓量輕重也。
【前漢王莽傳】考量以銓。
【註】銓,權衡也。
又【玉篇】平木器。
又三銓。
【唐六典】吏部有三銓法,尚書典其一,爲尚書銓。
侍郞分其二,爲中銓東銓。
以四事擇其才,曰身言書判。
以三類觀其異,曰德才勞。
凡流外兵部禮部舉人,郞官得自主之,曰小選。
【註】尚書掌七品以上選,侍郞掌八品以下選。
又姓。
漢捕羌校尉銓徵。
【集韻】或作輇。
【莊子外物篇】輇才諷說之徒。
【註】輇量人物也。
亦作硂。
【未集下】【舟字部】【廣韻】側鳩切【集韻】甾尤切,□音鄒。
艆,海船也。
又【集韻】莊俱切,音。
義同。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虛到切,音耗。
【類篇】草名。
铩 【戌集上】【金字部】 鎩 【唐韻】所拜切【集韻】【韻會】所戒切,□殺去聲。
【說文】鈹有鐔也。
【韻會】一曰長矛。
【賈誼過秦論】非銛於句戟長鎩也。
【釋文】鎩,所拜反。
【漢書註】音山列反。
【集韻】或作□。
亦作□。
【韻會】或作□。
又【廣韻】剪翮。
【左思蜀都賦】鳥鎩翮。
【註】鎩,殘也。
【顏延年五君詠】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又【廣韻】所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山戛切,□音殺。
又【韻會】式列切,音設。
義□同。
又【廣韻】【集韻】□所例切,音。
戟屬。
又【集韻】色入切,音歰。
鋋也。
本作闟。
又葉式吏切,音試。
【張衡東京賦】郞將司階,虎戟交鎩。
龍輅充庭,雲旗拂霓。
霓去聲。
铫 【戌集上】【金字部】 銚 【唐韻】以招切【集韻】【韻會】餘招切,□音遙。
【說文】溫器也。
【廣韻】燒器。
【正字通】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銚。
又【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或謂之銚銳。
又【說文】一曰田器。
又姓。
【後漢銚期傳】銚期,字須況,潁川郟人。
又國名。
【前漢禮樂志】銚四會員十二人,齊四會員十九人。
【註】銚,國名。
音姚。
又【馬融長笛賦】剺櫟銚,晢龍之慧也。
【註】皆分別節制之貌。
又【集韻】千遙切,音□。
臿也。
【詩周頌庤乃錢鎛疏】世本雲:垂作銚。
宋仲子註雲:銚,刈也。
然則銚刈物之器也。
【釋文】銚,七遙反。
【莊子外物篇】銚鎒于是乎始修。
【註】銚,七遙反。
削也。
能有所穿削也。
又他堯反。
又【廣韻】吐彫切【集韻】他彫切,□音祧。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音調。
燒器。
【集韻】或作鑃鑵。
又【集韻】他弔切,音糶。
義同。
又弋笑切,音燿。
與□同。
□芅,草名。
【爾雅釋草】長楚銚芅。
【註】今羊桃也。
或曰鬼桃。
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
○按釋文銚,音姚,與集韻音異。
又【集韻】田聊切,音迢。
長矛也。
【呂氏春秋】長銚利兵。
考證:〔【詩周頌痔乃錢鎛】〕謹照原文痔改庤。
鉻 【戌集上】【金字部】 鉻 【唐韻】【集韻】□歷各切,音洛。
【說文】□也。
【正字通】言□去髮也。
【梵書】鬚髮自鉻。
通作落。
又【廣韻】古伯切【集韻】各頟切,□音格。
【玉篇】鉤也。
【抱樸子君道卷】武則鉤鉻摧於指掌。
【釋文】鉻,居額切。
銘 【戌集上】【金字部】 銘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
【說文】記誦也。
【集韻】志也。
【釋名】銘,名也,記名其功也。
【又】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
【禮祭統】夫鼎有銘。
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
【註】銘,謂書之刻之,以識事者也。
【禮大學】湯之盤銘曰。
【註】銘,銘其器以自警之詞也。
又【禮檀弓】銘,明旌也。
【周禮春官小祝】設熬置銘。
【註】銘,今書或作名。
鄭雲:銘,書死者名于旌。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珍離切,音知。
【類篇】母,藥草,本作知。
考證:〔【集韻】離珍切,音知。
〕謹照原文離珍改珍離。
鏍 【戌集上】【金字部】 鏍 【集韻】同□。
鏏 【戌集上】【金字部】 鏏 【唐韻】【集韻】□于歲切,音衞。
【說文】鼎也。
【玉篇】銅器。
三足有耳也。
又【廣韻】祥歲切【集韻】旋芮切,□音彗。
又【集韻】胡桂切,音慧。
義□同。
鏐 【戌集上】【金字部】 鏐 【唐韻】【集韻】□力幽切,音蟉。
【說文】弩眉也。
又【說文】黃金之美者。
【廣韻】紫磨金。
【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
【註】鏐卽紫磨金。
【詩小雅鞞琫有珌箋】大夫鐐琫而鏐珌。
【釋文】鏐,力幽反。
又力幼反,又力虬反。
黃金之美者。
又人名。
【五代史】吳越王錢鏐。
又與璆通。
【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
【註】璆,紫磨金。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
又【集韻】渠幽切,音虯。
又力救切,音溜。
義□同。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白金也。
考證:〔【詩小雅鞸琫有珌箋】大夫鐐琫而鏐珌。
〕謹照原文鞸琫改鞞琫。
鏑 【戌集上】【金字部】 鏑 【唐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音的。
【說文】矢鏠也。
【釋名】鏑,敵也。
可以禦敵也。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銷鋒鏑。
【註】鏑,音的。
一作鍉。
又【匈奴傳】作爲鳴鏑。
【註】鏑,箭也。
如今鳴射。
鏒 【戌集上】【金字部】 鏒 【玉篇】思感切,音糂。
金鏒也。
【五音集韻】鐵器之貌。
又【集韻】千遙切,音□。
以箴紩衣。
通作繰。
又五音集韻】七紺切,音謲。
鋤也。
【寅集上】【屍字部】【說文】屑字。
銷 【戌集上】【金字部】 銷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音宵。
【說文】鑠金也。
【史記秦始皇紀】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爲鍾鐻。
又釋也,盡也。
【前漢鄒陽傳】積毀銷骨。
【王勃滕王閣序】虹銷雨霽。
【杜甫詩】金吼霜鐘徹,花催蠟炬銷。
又【禮樂記】禮減而不進則銷。
【註】銷,音消。
言不自進,則禮道銷衰也。
又【莊子則陽篇】其聲銷。
【註】銷,音消。
小也。
又【張協七命】銷踰羊頭。
【註】銷,生鐵也。
【淮南子修務訓】羊頭之銷。
【註】羊頭之銷,白羊子刀。
又姓。
【山海經】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
又【釋名】鍤或曰銷。
銷,削也。
能有所穿削也。
【淮南子齊俗訓】剞劂銷鋸。
【註】銷,音削。
又通作消。
【周禮冬官考工記栗氏爲量攺煎金錫則不耗註】消湅之精,不復減也。
鎖 【戌集上】【金字部】 鎖 【唐韻】【正韻】蘇果切【集韻】【韻會】損果切,□音瑣。
【說文】鐵鎖,門鍵也。
【集韻】鋃鐺也。
【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
【註】琅當,長鏁也。
【班固敘傳】繫名聲之韁鎖。
【抱樸子逸民卷】屈龍淵爲錐鎖之用。
又【正字通】鎖子甲,五環相互,一環受鏃,諸環拱護,故箭不能入。
【杜甫詩】雨拋金鎖甲。
【集韻】或作鏁。
【寅集上】【宀字部】【廣韻】【集韻】□於加切,音鴉。
□,不正也。
又去聲。
【玉篇】於價切,音亞。
懸貌。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職吏切,音志。
黑子也。
又【集韻】,古作。
註詳四畫。
【未集下】【舟字部】【集韻】符鹹切,音凡。
舟上幙。
與舤帆□同。
【韓愈南海廟□】祥飈送。
又【廣韻】扶泛切,音梵。
義同。
锇 【戌集上】【金字部】 鋨 【字彙】鐵字之譌。
鏽 【戌集上】【金字部】 銹 【集韻】息救切,音秀。
鐵生衣也。
本作鏥。
锊 【戌集上】【金字部】 鋝 〔古文〕□【唐韻】【正韻】力輟切【集韻】【韻會】龍輟切,□音劣。
【說文】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或曰二十兩爲鋝。
【小爾雅】倍舉曰鋝,鋝謂之鍰。
宋鹹曰:舉三兩,鋝六兩。
【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戟皆重三鋝,劒重九鋝,次七鋝,下次五鋝。
【註】今東萊或以大半兩爲鈞,十鈞爲環。
環重六兩有大半兩,鍰與鋝同。
則三鋝爲一斤四兩。
【六書故】說文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爲鋝,則三鋝不得爲一斤四兩也。
且戈戟纔重三十一銖,爲已輕矣。
至以二十兩爲鋝,則劒重九鋝者,十有一斤四兩,爲已重矣。
亦不然也。
鍰鋝皆六兩,其實一字。
互詳鍰字註。
又【集韻】所劣切,音。
義同。
或作率。
【辰集中】【木字部】同杯。
鋒 【戌集上】【金字部】 鋒 【唐韻】【集韻】【韻會】□敷容切,音豐。
【說文】兵耑也。
本作鏠。
省作鋒。
【釋名】刀其末曰鋒,言若鋒刺之毒利也。
又【前漢東方朔傳】變詐鋒起。
【荀子王制篇】嘗試之說鋒起。
【註】如鋒刃齊起而難犯。
又軍之前列。
【前漢黥布傳】布爲前鋒。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鬥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
又國名。
【史記五帝紀】帝嚳娶□鋒氏女,生放勳。
【正義】作□豐。
又劒名。
【典論】寶劒有三,其二曰華鋒。
閇 【戌集上】【門字部】 閇 【玉篇】俗閉字。
隟 【戌集中】【阜字部】 隟 【宋庠補音】古文隙字。
註詳十畫。
【管子七臣七主篇】故上惽則隟不計,而司聲直祿。
【揚子太□經】鑽於內隟厲。
【鮑昭擬阮公詩】惠氣凴夜淸,素景緣隟流。
銳 【戌集上】【金字部】 銳 【唐韻】以芮切【集韻】【韻會】俞芮切【正韻】于芮切,□音叡。
【說文】芒也。
又【書顧命】一人冕執銳。
【傳】銳,矛屬也。
【釋文】銳,以稅反。
又【左傳成二年】銳司徒免乎。
【註】銳司徒,主銳兵者。
【釋文】銳,悅歲反。
又【廣韻】利也。
【史記武安侯傳】魏其銳身爲救灌夫。
【前漢淮南王傳】於是王銳欲發。
【註】王意欲發兵,如鋒刃之銳利。
又【劉向說苑】哀公問取人。
孔子對曰:毋取口銳。
口銳者,多誕寡信。
又【左傳哀十一年】子羽銳敏。
【註】銳,精也。
【桓十一年】我以銳師,宵加於鄖。
【王褒講德論】各采精銳,以貢忠誠。
又【正字通】今凡物鑯利曰銳。
【前漢天文志】下有三星銳,曰罰。
【註】上小下大,故曰銳。
【爾雅釋丘】再成銳上爲融丘。
【註】纖項者。
【釋文】唯歲反。
又【釋山】銳而高嶠。
【疏】銳,鑯也,言山形鑯峻而高者,名嶠。
又【正韻】細小也。
【左傳昭十六年】且吾以玉賈罪,不亦銳乎。
【註】銳,細小也。
【疏】銳是鋒鋩。
【釋文】銳,悅歲反。
又姓。
【姓苑】升平申鮮裡,有禦史中丞銳管。
又【韻會】【正韻】□徒外切,音兌。
矛屬。
又【集韻】都外切,音祋。
義同。
又【五音集韻】弋雪切,音悅。
【揚子方言】盂,宋楚魏之閒或謂之銚銳。
【集韻】籀作。
或作稅。
考證:〔【爾雅釋邱】再成銳上爲融邱。
【釋文】銳,音惠。
〕謹按銳與惠不同音。
銳字不得音惠。
文無銳音惠三字。
謹照原文改爲唯歲反。
銻 【戌集上】【金字部】 銻 〔古文〕厗【唐韻】杜兮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
【說文】鎕銻,火齊珠名。
锒 【戌集上】【金字部】 鋃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
【說文】鋃鐺,鎖也。
【前漢五行志】作琅當。
以鐵瑣琅當其頸也。
【六書故】鋃鐺之爲物,連牽而重,故俗以困重不舉爲鋃鐺。
又【廣韻】一曰鐘聲。
锓 【戌集上】【金字部】 鋟 【集韻】千廉切,音籤。
刻也。
【公羊傳定八年】睋而鋟其闆。
【註】以爪刻其闆。
或作鑯。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稔切,音寢。
又【集韻】【韻會】□子鴆切,音浸。
義□同。
又【集韻】子朕切,音。
【博雅】錐也。
又【集韻】【韻會】千尋切【正韻】千林切,□音侵。
義同。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將廉切,□音尖。
【博雅】銳也。
锔 【戌集上】【金字部】 鋦 〔古文〕□【廣韻】居玉切【集韻】拘玉切,□音輂。
【玉篇】以鐵縛物。
锖 【戌集上】【金字部】 錆 【五音集韻】于羊切,音瑲。
精也。
鍺 【戌集上】【金字部】 鍺 【廣韻】丁果切,音埵。
車□。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與漼同。
【巳集下】【犬字部】【廣韻】奴皓切【集韻】乃老切,□音腦。
【廣韻】雌狢。
【集韻】雌貈。
【廣韻】或作□。
【集韻】或作□□。
【未集下】【舟字部】【廣韻】【集韻】□渠之切,音其。
【博雅】艃,舟也。
或作□□。
锟 【戌集上】【金字部】 錕 【集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音昆。
赤金謂之錕鋙。
【廣韻】鐵可爲劒。
【列子湯問篇】錕鋙之劒。
【司馬相如子虛賦】作昆吾。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
【玉篇】車釭也。
【揚子方言】車釭,齊燕海岱之閒或謂之錕。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
又【五音集韻】如延切,音然。
義□同。
考證:〔【列子殷湯篇】錕鋙之劒。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錯 【戌集上】【金字部】 錯 〔古文〕【唐韻】【集韻】倉各切【韻會】淸各切【正韻】七各切,□音厝。
【說文】金塗也。
【前漢食貨志】錯刀,以黃金錯其文,一刀直五千,與五銖錢□行。
【註】錯刀,王莽錢。
【張衡詩】何以贈之金錯刀。
又【詩大雅】簟茀錯衡。
【傳】錯衡,文衡也。
【史記趙世家】剪髮文身,錯臂左衽。
【註】錯臂亦文身,謂以丹靑錯畫其臂。
又【玉篇】鑢也。
【書禹貢】錫貢磬錯。
【疏】治玉石曰錯。
磬有以玉爲之者,磬錯,謂治磬錯也。
又【正韻】厲石也。
【詩小雅】他山之石,可以爲錯。
【傳】錯,石也,可以琢玉。
【釋文】錯,厲石也。
又【玉篇】雜也。
【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
【傳】錯,雜出。
【疏】交錯是閒雜之義,故錯爲雜也。
又亂也。
【尚書孔安國序】錯亂磨滅,勿可復知。
又【易繫辭】錯綜其數。
【疏】錯謂交錯。
【禮文王世子】禮樂交錯于中。
又【祭義】不錯則隨。
【註】錯,鴈行也。
父黨隨行,兄黨鴈行。
【詩小雅】獻醻交錯。
【傳】東西爲交,邪行爲錯。
又【集韻】乖也。
【增韻】舛也,誤也。
【五代史羅紹威傳】帥魏博牙軍驕恣,盡殺之,由此勢弱,曰:聚六州四十二縣鐵,鑄一個錯不成。
【註】借義,喻錯悞也。
又【前漢五行志】宣元之後,劉向治穀梁春秋,數其旤福,傳以洪範,與仲舒錯。
【註】錯,謂牴牾不合也。
又【廣韻】厠也,言相閒厠也。
又【禮中庸】辟如四時之錯行。
【朱註】錯,猶疊也。
又【易離卦】履錯然。
【註】錯然,敬愼之貌。
又【馬融廣成頌】嵎峗錯崔。
【註】錯崔,高峻貌。
又【山海經】帶山有獸,其狀如馬,一角,有錯。
【註】言角有甲錯也。
又神名。
【後漢禮儀志】錯斷食巨。
【註】逐疫之神也。
又姓。
【廣韻】宋太宰之後。
又人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稾侯□錯。
【索隱註】漢表作鍇,音揩。
又蟲名。
【字彙補】莎雞,幽州人謂之蒲錯。
又與厝通。
【前漢地理志】五方雜厝,風俗不純。
【註】厝、錯古通。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故切,音措。
【集韻】金塗謂之錯。
亦姓。
本作。
又【博雅】藏也。
又【楚辭九章】萬民之生,各有所錯兮。
【註】錯,安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展采錯事。
【註】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也。
錯,音措。
又【易繫辭】苟錯諸地,而可矣。
【疏】錯,置也。
【釋文】錯,音措。
【史記周本紀】成康之際,天下安寧,□錯四十餘年不用。
【註】錯,置也。
又【史記張儀傳】秦魏之交,可錯矣。
【註】錯,停止也。
音措。
又【後漢寒朗傳】二人錯愕不能對。
【註】錯,七故反。
錯憚,猶倉卒也。
又【揚子方言】滅也。
周秦曰錯。
【註】音酢。
又與醋同。
【管子弟子職】置醬錯食。
又【集韻】七約切,音碏。
物理麤也。
考證:〔【易繫辭】苟錯諸地則可矣〕謹照原文則可矣改而可矣。
锛 【戌集上】【金字部】 錛 【集韻】逋昆切,音奔。
平木器。
锞 【戌集上】【金字部】 錁 【集韻】苦瓦切,音髁。
帶具。
本作□。
亦作銙。
又【集韻】古火切,音果。
車膏器也。
本作輠。
錫 【戌集上】【金字部】 錫 〔古文〕【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裼。
【說文】銀鉛之閒。
從金易聲。
【徐曰】銀色而鉛質也。
【詩衞風】如金如錫。
【傳】金錫鍊而精。
【爾雅釋器】錫謂之鈏。
【疏】錫,金白鑞也。
一名鈏。
又【博雅】赤銅謂之錫。
又【爾雅釋詁】賜也。
【易師卦】王三錫命。
【書堯典】師錫帝曰。
【傳】錫,與也。
【左傳莊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註】錫,賜也。
【禮緯文】九錫,一曰輿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戸、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曰弓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
又粉錫,胡粉也。
又姓。
【吳志】漢末有錫光。
又地名。
【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麇,至於錫穴。
【前漢功臣表】無錫侯多軍。
又【集韻】斯義切,音瀃。
予也。
本作賜。
又【五音集韻】思積切,音昔。
細布也。
【禮雜記】加灰錫也。
【註】取緦以爲布,又加灰治之,則曰錫,言錫然滑易也。
【儀禮大射儀】冪用錫若絺。
【註】錫,細布也。
【疏】謂之錫者,治其布,使之滑易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被阿錫。
【註】錫,布也。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髲也。
又大計切,音弟。
義同。
考證:〔【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麋,至於錫穴。
〕謹照原文伐麋改伐麇。
锢 【戌集上】【金字部】 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
【說文】鑄塞也。
【徐曰】鑄銅鐵。
以塞□也。
【前漢劉向傳】雖錮南山猶有□。
【註】錮,謂塞也。
又【揚子方言註】錮,謂堅固也。
又【廣韻】禁錮,重繫也。
【左傳成二年】子反請以重幣錮之。
【註】禁錮勿令仕。
【後漢黨錮傳註】謂塞其仕進之路也。
又【前漢賈誼傳】失今不治,必爲錮疾。
【註】堅久之疾。
俗作痼。
通用固。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昨合切,音雜。
戸簾也。
錘 【戌集上】【金字部】 錘 【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正韻】直追切,□音鬌。
【說文】八銖也。
【淮南子詮言訓】雖割國之鍿錘以事人。
【註】六兩曰鍿,倍鍿曰錘。
◎按此與說文解異。
又【玉篇】稱錘也。
【博雅】權謂之錘,其形垂也。
【韻會】或作鎚。
又【博雅】重也。
【揚子方言】重也。
東齊之閒曰錪,宋魯曰錘。
【註】錘,直垂反。
又與垂同。
【揚子太□經】錘以玉鐶。
又人名。
【前漢郊祀志】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
【註】二人皆方士。
錘,直垂反。
又縣名。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錘侯呂通。
【索隱註】縣名。
屬東萊。
又【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
稱錘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以爲稱錘以起量。
【釋文】錘,直僞反。
劉讀直危反。
又【集韻】竹恚切,音諈。
義同。
一曰側意。
又【集韻】【韻會】【正韻】□之瑞切,音惴。
鍛器。
【莊子大宗師】在爐錘之閒耳。
【註】爐,烹物之具。
錘,成物之具。
又【集韻】【正韻】□主蘂切,音捶。
又【韻會】息委切,音髓。
義□同。
錐 【戌集上】【金字部】 錐 【唐韻】職追切【集韻】【韻會】【正韻】朱惟切,□音隹。
【說文】銳器也。
【玉篇】鍼也。
【釋名】錐,利也。
【左傳昭六年】錐刀之末,將盡爭之。
【註】錐刀末,喻小事。
【史記平原君傳】毛遂曰:臣得如錐之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末見而已。
【前漢枚乗傳】舜無立錐之地,以有天下。
又【淮南子兵略訓】疾如錐矢。
【註】錐,金鏃箭羽之矢。
又毛錐,筆也。
【五代史史弘肇傳】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劒,毛錐子安足用哉。
錦 【戌集上】【金字部】 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飮切,音□。
【說文】襄色織文也。
從帛金聲。
【徐曰】襄,雜色也。
漢魏郡有縣,能織錦綺,因名襄邑。
【釋名】錦,金也。
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字從金帛。
【詩衞風】衣錦褧衣。
【傳】錦,文衣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
【拾遺記】員嶠山有冰蠶,霜覆之,然後成繭。
其色五采,後代效之,染五色絲,織以爲錦。
又【五代史吳越世家】臨安有大樹,錢鏐幼時戲於此,及貴歸,衣以錦,號其樹曰衣錦將軍。
又【南窗紀談】中散大夫,舊說謂之十樣錦。
受命之初,不俟恩赦,便許封贈父母,一也。
妻封郡君,二也。
不隔郊奏薦,三也。
奏子爲職官,四也。
乗馬許行馳道,五也。
馬鞍上施紫絲座,六也。
馬前執破木闆,七也。
宴殿用金器具朶殿上,八也。
許上遺表,九也。
國史立傳,十也。
又姓。
漢郞中令錦被。
又貝錦,蟲名。
【詩小雅】萋兮菲兮,成是貝錦。
【註】水中介蟲,文似錦。
又水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漢宮有水錦,水有鴛。
又【廣輿記】成都府城南有錦江,一名汶江,織錦濯此則鮮麗,其地曰錦裡,其城曰錦官城。
锩 【戌集上】【金字部】 錈 【集韻】窘遠切,音捲。
屈金也。
【呂氏春秋】柔則錈,堅則折。
【又】劒折且錈,焉得爲利劒。
又【集韻】驅圓切,音卷。
義同。
锬 【戌集上】【金字部】 錟 【唐韻】【集韻】□徒甘切,音談。
【說文】長矛也。
【揚子方言】錟謂之鈹。
又【集韻】他甘切,音。
又疾染切,音漸。
義□同。
又【集韻】思廉切,同銛。
利也。
【史記秦始皇紀】非錟於句戟長鎩也。
【註】錟,一作銛。
又【集韻】【韻會】【正韻】□以冉切,音琰。
利刃也。
【史記蘇秦傳】錟戈在後。
【註】錟,由冉反。
錠 【戌集上】【金字部】 錠 【唐韻】【集韻】【正韻】□丁定切,音矴。
【說文】鐙也。
【廣韻】豆有足曰錠,無足曰鐙。
【正字通】薦熟物器,上環以通氣之管,中置以烝飪之具,下緻以水火之齊,用類甗。
博古圖:漢虹燭錠,高五寸五分,深四寸五分,口徑三寸,容四升八合。
銘雲:王氏銅虹燭錠兩辟幷重二十二斤四兩第一,共一十八字。
自三代至秦,器無斤兩之識,此器顯其斤重,字畫與漢五鳳爐識相類,實漢物也。
銘曰虹燭者,取其氣運如虹之義。
始薦熟食之器,但闕其蓋而不完。
曰王氏,不知其爲誰。
曰第一。
則爲虹燭者數不止此。
又【集韻】堂練切,音電。
義同。
又【廣韻】【集韻】□徒徑切,音定。
義同。
又【廣韻】錫屬。
鍵 【戌集上】【金字部】 鍵 【唐韻】渠偃切【韻會】巨偃切,□音楗。
【說文】鉉也。
一曰車轄也。
又【韻會】籥牡也。
【禮月令】修鍵閉。
【註】鍵牡閉牝也。
【疏】凡鏁器,入者謂之牡,受者謂之牝,俗雲鎖須閉者,鎖筒也。
【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
【小爾雅】鍵謂之鑰。
又【揚子太□經】□鍵挈契。
【註】□,乖也。
鍵,析也。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鍵閉一星近鉤鈐,主關鑰,謂之天鍵。
又通作健。
【前漢司馬遷傳】大道之要去健羨。
【服虔曰】門戸健牡也。
又【廣韻】其輦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展切,□音楗。
又【廣韻】【集韻】□紀偃切,音湕。
又【集韻】九件切,音蹇。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焉切,音乾。
又【集韻】渠建切,音健。
□籥牡也。
【玉篇】亦作鑳。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在各切【集韻】疾各切,□音昨。
【玉篇】亦笮字。
竹繩。
【集韻】或作。
又【集韻】秦昔切,音籍。
【類篇】引舟筊。
【補遺】【未集】【肉字部】【篇海類編】都盍切,音答。
□,皮貌。
@□字原從鼠從皮作。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於罽切,音瘞。
【玉篇】急也。
一曰不成也。
又【集韻】於歇切,音謁。
【類篇】繒壞也。
又【集韻】乙列切,紗不成絇而急。
一曰小意。
鋸 【戌集上】【金字部】 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禦切,音據。
【說文】槍唐也。
從金居聲。
【廣韻】刀鋸。
【古史考】孟子作鋸。
【正字通】鐵葉爲齟齬,其齒一左一右,以片解木石也。
【詩周頌設業設虡傳】業,捷業,如鋸齒。
【前漢□法志】中□用刀鋸。
【註】刀,割□。
鋸,刖□也。
又【玉篇】解截也。
镒 【戌集上】【金字部】 鎰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逸。
【孟子】雖萬鎰。
【註】鎰,二十兩也。
鄭康成曰:三十兩。
【晉語】黃金四十鎰。
【正字通】或曰史記註:臣瓚曰: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
蓋漢以前以鎰名金,漢以後以斤名金也。
鎰者二十四兩,斤者十六兩也。
又【韻會】通作溢。
【前漢食貨志】黃金以溢爲名。
【荀子儒效篇】千溢之寶。
【韓非子五蠹篇】鑠金百鎰。
【禮喪記】朝一溢米,夕一溢米。
【註】方氏曰:溢,與鎰同。
米二十四分升之一。
锱 【戌集上】【金字部】 錙 【唐韻】側持切【集韻】【韻會】莊持切,□音菑。
【說文】本作鍿。
六銖也。
【荀子富國篇註】八兩曰錙。
【正字通】古人言較量錙銖,謂輕微也。
荀子註誤雲八兩曰錙。
正韻錙引荀註。
韻會銖字註,八銖爲錙。
□非。
從說文爲正。
又【莊子徐無鬼】無徒翼於錙壇之宮。
【註】錙壇,壇名。
锲 【戌集上】【金字部】 鍥 【唐韻】苦結切【集韻】【正韻】詰結切,□音猰。
【說文】鐮也。
【揚子方言】刈鉤,自關而西或謂之鐮。
或謂之鍥。
【集韻】或作。
又【廣韻】刻也。
【戰國策】鍥朝涉之脛。
【註】鍥,刻也。
【荀子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折(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又【廣韻】斷絕也。
【左傳定九年】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
【註】鍥,絕也。
又刻酷曰鍥。
【後漢劉陶傳】寬鍥薄之禁。
又【集韻】詰計切【正韻】去計切,□音契。
義同。
又【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吉屑切,□音結。
鎌也。
【集韻】或作□鐑。
考證:〔【荀子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朽。
〕謹照原文不朽改不折。
〔【左傳定九年】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麻。
〕謹照原文鍥其軸爲句麻約而歸之爲句,麻字不連上讀。
謹省麻字。
锵 【戌集上】【金字部】 鏘 〔古文〕□【廣韻】七羊切【集韻】【正韻】千羊切,□音瑲。
【玉篇】鏘鏘,聲也。
【廣韻】鏗鏘。
【集韻】玉聲也。
一曰樂聲。
【詩大雅】八鸞鏘鏘。
【箋】鏘鏘,鳴聲。
【左傳莊二十二年】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禮玉藻】然後玉鏘鳴也。
【註】鏘,聲也。
又【後漢張衡傳】踰高閣之鏘鏘。
【註】鏘鏘,高貌。
又與蹌通。
【禮曲禮】士蹌蹌。
【註】蹌,本又作鶬。
或作鏘。
【疏】容貌舒揚也。
又【集韻】初耕切,音琤。
義同。
锶 【戌集上】【金字部】 鍶 【五音集韻】息恭切,音蜙。
鐵器也。
锸 【戌集上】【金字部】 鍤 【廣韻】楚洽切【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音臿。
【說文】郭衣鍼也。
又【集韻】鍫也。
【釋名】鍤,插也。
插地起土也。
【史記河渠書】舉鍤如雲,決渠爲雨。
又或作疀。
【爾雅釋器】□謂之疀。
又通作臿。
【前漢溝洫志】舉臿爲雲。
又通作插。
【史記田單傳】身操版插。
又【廣韻】醜輒切【集韻】勑涉切,□音。
綴衣針。
鍬 【戌集上】【金字部】 鍬 【集韻】同鍫。
锺 【戌集上】【金字部】 鍾 【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鐘。
【說文】酒器也。
【孔叢子儒服篇】堯舜千鍾,孔子百觚。
【正字通】壷屬。
漢大官銅鍾,卽壷也。
俗謂酒巵。
【晉書崔洪傳】洪性儉,屛遠珠玉,汝南王亮以琉璃鍾行酒,洪不執。
又【玉篇】聚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天子省風以作樂,器以鍾之。
【註】鍾,聚也。
以器聚音。
又【二十八年】天鍾美於是。
【晉書王戎傳】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又【正字通】天所賦予亦曰鍾。
【曹植詩】經危履險阻,未知命所鍾。
【鮑照詩】去來今何道,未知生所鍾。
又【廣韻】當也。
又重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
【註】鍾,重也。
染色欲其深重,羽以飾王後之車及旌旂也。
又量名。
【左傳襄二十九年】餼國人粟,戸一鍾。
【註】六斛四鬥曰鍾。
【前漢食貨志】穀糴千鍾。
又【小爾雅】二缶謂之鍾。
【註】八斛也。
又【淮南子要略篇】一朝用三千鍾贛。
【註】鍾,十斛。
又地名。
【春秋成十四年】會吳于鍾離。
【註】鍾離,楚邑淮南縣。
【左傳昭六年】吳人敗其師于房鍾。
【註】房鍾,吳地。
【史記王子侯者年表】千鍾侯劉搖。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鍾武縣。
又國名。
【左傳昭二十七年】吳公子燭庸奔鍾吾。
【註】鍾吾,小國。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鍾官令丞。
【註】鍾官,主鑄錢官也。
【後漢隗囂傳】坐挾銅炭,沒入鍾官。
又姓。
【左傳定四年】鍾建負季芉。
【註】鍾建,楚大夫。
又鍾離,複姓。
【五音集韻】世本雲:與秦同祖,其後因封爲姓。
又琴名。
【前漢王褒傳】雖伯牙操遞鍾。
【註】臣瓚曰:楚辭九思雲:奏伯牙之號鍾。
號鍾,琴名也。
馬融長笛賦曰:號鍾高調。
伯牙以善鼓琴,不聞說能擊鍾也。
晉灼曰:遞音遞送之遞,二十四鍾,各有節奏,擊之不常,故曰遞。
師古曰:琴名是也。
字旣作遞,則與楚辭不同,不得卽讀爲號,當依晉音耳。
又龍鍾。
竹名。
產羅浮山。
【韓愈詩】東野不得官,白首誇龍鍾。
【丹鉛錄】龍鍾,似竹搖曳不自持也。
【杜弼爲侯景檄梁文】龍鍾稚子。
【蘇氏演義】龍鍾,謂不翹舉,如鬖拉搭之類。
【荀子議兵篇】隴種而退。
【註】遺失貌如隴之種物。
【正字通】龍鍾卽隴種二字聲之轉。
或又作儱偅。
【盧仝詩】作躘蹱。
又垂淚貌。
【琴操退怨歌】空山欷歔涕龍鍾。
又與鐘通。
【正字通】說文鍾,酒器。
從金重聲,職容切。
鐘,樂器,秋分之音,物穜成,童聲,職茸切。
分爲二,泥。
漢志黃鐘,周禮作鍾。
詩鐘鼓亦作鍾。
古二字通用。
又【集韻】朱用切,音種。
【字林】酒器也。
一曰樂器。
又【韻補】葉諸良切,音章。
【蜀昭烈帝贊
與句芒同。
【前漢揚雄傳】麗鉤芒與驂乗蓐收兮。
又漢宮名。
【前漢車千秋傳】鉤弋夫人。
【註】鉤弋,宮名。
趙婕妤好居之,故號鉤弋夫人。
又【列仙傳】鉤弋夫人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
又宦者署。
【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
【註】鉤盾,宦者近署。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禦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
【註】鉤盾,主近苑囿。
又地名。
【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
【註】單于要害道。
又山名。
【山海經】鉤吾之山。
又水名。
【爾雅釋水】九河,八鉤盤。
【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疏】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
又草名。
【爾雅釋草】鉤芺。
【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
【疏】薊類也。
一名鉤。
一名芺。
【又】鉤,藈姑。
【註】鉤,□也。
一名王瓜。
實如瓝瓜正赤,味苦。
【博雅】茛,鉤吻也。
又藤名。
【山海經】其上多桃枝鉤端。
【註】郭雲:鉤端,桃枝屬。
吳任臣曰:鉤端,藤也。
又鳥名。
【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
又姓。
【正字通】宋鉤光祖。
又藏鉤。
【風土記】京師人,□日後爲藏鉤之戲,分二曹,鬭勝負。
【李商隱詩】隔坐送鉤春酒暖。
又【正韻】與鬮同。
【荀子君道篇】探籌投鉤。
又交鉤,語不止也。
【歐陽修詩】異日說交鉤。
又鉤輈,鷓鴣鳴聲。
【林逋詩】雲水叫鉤輈。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
鉤町,西南夷國名。
【前漢西南夷傳】立亡波爲鉤町王。
【註】鉤音鉅于反,町音大鼎反。
又【集韻】居□切,音冓。
鉤梯,攻城具。
【詩大雅】以爾鉤援。
【傳】鉤,鉤梯也。
所以鉤引上城者。
【釋文】鉤,古□反。
又古侯反。
又【韻補】葉音拘。
【古日出東南隅行】羅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
靑絲爲籠繩,桂枝爲籠鉤。
钫 【戌集上】【金字部】 鈁 【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
【說文】方鍾也。
【博雅】鑍謂之鈁。
又【廣韻】鑊屬。
钭 【戌集上】【金字部】 鈄 【廣韻】天口切【集韻】他口切,□音□。
姓也。
【姓苑】宋處州刺史鈄滔。
又【集韻】徒口切,音。
義同。
又【六書原】鈄,俗□字。
註詳十畫。
本作鈄。
鈕 【戌集上】【金字部】 鈕 〔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女九切,音狃。
【說文】印鼻也。
【正韻】又鏡弩鼻。
【正字通】凡物鉤固者,皆曰鈕。
又【楚辭九思】遺失兮鈕樞。
【註】玉鬥鈕樞,皆所寶者。
又姓。
【何氏姓苑】東晉有鈕□,吳興人。
又【集韻】敕九切,音醜。
與杻同。
械也。
钯 【戌集上】【金字部】 鈀 【唐韻】伯加切【韻會】【正韻】邦加切,□音巴。
【說文】兵車也。
從金巴聲。
【玉篇】□車也。
【司馬法】晨夜內鈀車。
又【說文】一曰鐵也。
又【正字通】鉏屬。
五齒,平土除穢用之。
俗呼耙。
又【廣韻】普巴切【集韻】披巴切,□音葩。
【廣韻】江東呼鎞箭。
【博雅】鈀,錍鏑也。
【揚子方言】凡箭鏃胡合嬴者,廣長而薄鐮謂之錍。
或謂之鈀。
【註】音葩。
錢 【戌集上】【金字部】 錢 【唐韻】昨先切【集韻】財仙切【正韻】才先切,□音前。
【玉篇】財也。
【集韻】貨泉也。
其藏曰泉,其行曰布。
取其流行無不徧也。
【正字通】冶銅爲錢,易貨也。
古之爲市,所有易所無,布幣金刀龜貝之法窮,錢始行。
周制以商通貨,太公望立九府圜法,錢外圓而內孔方,輕重以銖。
圜者爲均通也。
九府者,掌財帛之官也。
歷代便之。
周景王鑄大錢,曰寶貨,肉好有輪郭,以勸農贍不足,百姓蒙其利。
錢形似璧,故亦稱肉好。
或謂肉爲邊,不知錢邊曰郭,肉在邊之中也。
漢以後,大小輕重不一,名稱各殊,國家攺元必更錢,以年號爲文,輪郭如舊。
紀錢制者,唐張台封演有泉譜,陶嶽有貨泉錄,宋洪遵有泉志,馬端臨有錢幣考,彼此異同,本註不具載。
又與泉同。
【史記天官書】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
【註】錢古作泉字。
又【朝野僉載】張鷟號靑錢學士,謂萬選萬中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錢唐縣。
【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又【後漢梁冀傳】意錢之戲。
【何承天纂文】一曰詭億,一曰射意,一曰射數,一曰持掩,卽今攤錢也。
【潛夫論】或以遊博持掩爲事。
【註】博,博六也。
掩,意錢也。
【歐陽修詞】堂上簸錢堂下走。
又馬飾。
【古樂府】鐵金面靑連錢。
【庾信楊柳歌】連錢障泥渡水騎。
【晉書王濟傳】作連乾。
又綠錢,苔別名。
【沈約詩】賔階綠錢滿,客位紫苔生。
又【岑參詩】楡莢小於錢。
【張籍詩】蓮葉出水大如錢。
又連錢,鴒別名。
【廣韻】頸有錢文。
一名錢母。
又姓。
晉有歷陽太守錢鳳。
又【唐韻】卽淺切【集韻】【韻會】子淺切【正韻】子踐切,□音翦。
【說文】銚也。
古田器。
【詩周頌】庤乃錢鎛。
【傳】錢,銚也。
又【集韻】在演切,音踐。
義同。
又【字彙補】古與盞通。
酒器也。
【續鐘鼎銘】有雀錢。
考證:〔【正字通】冶銅爲錢,易貨也。
太公望立九府圖法〕謹照原文圖法改圜法。
〔【詩周頌】痔乃錢鎛。
〕謹照原文痔改庤。
陃 【戌集中】【阜字部】 陃 【集韻】補永切,音丙。
人名。
宋有鮑邴。
【醜集下】【女字部】【字彙補】居希切,音飢。
【楊氏正韻箋】律有姦罪條,將男作女。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都甘切,音儋。
【類篇】緩也。
钲 【戌集上】【金字部】 鉦 【唐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
【說文】鐃類也。
似鈴,柄中上下通。
【玉篇】鉦以靜之,鼓以動之。
一雲鐲也。
【詩小雅】鉦人伐鼓。
【濮鬥南曰】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無鉦名。
鐲鐃,通謂之鉦。
【蘇軾詩】樹頭初日掛銅鉦。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鼓上謂之鉦。
【註】鼓所擊處,鍾腰之上,居鍾體之正處曰鉦。
又石鼓名。
【郡國志】洞庭山宮門東石樓,樓下兩石鼓,扣之聲淸越,世謂之神鉦。
【晉孝武樂章】神鉦一震,九域來同。
鉗 【戌集上】【金字部】 鉗 【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音箝。
【說文】以鐵有所刼束也。
從金甘聲。
【前漢高帝紀】自髠鉗爲王家奴。
【註】鉗,以鐵束頸也。
【後漢光武紀】弛解鉗衣。
【註】倉頡篇曰:鉗,釱也。
釱足鉗。
又【五行志】廣漢鉗子謀攻牢。
【師古註】鉗子,謂鉗徒也。
【晉律】鉗重二斤,翹長一尺五寸。
【集韻】或作鉆。
又銸也。
【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
【註】鉗,取也。
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銸物也。
又【揚子方言】惡也。
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又【家語】無取鉗鉗。
【註】鉗鉗,妄行不誠也。
又【呂氏春秋】後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又澤名。
【張衡南都賦】其陂澤則有鉗盧玉池。
又姓。
【正字通】唐元和中長令鉗耳。
又與拑通。
【後漢袁紹傳】道路以目,百辟鉗口。
【註】以木銜其口也。
或作拑。
渠廉反。
又【集韻】其嚴切,音黔。
義同。
又【集韻】五甘切,音玵。
刃也。
考證:〔又鋷也。
【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
【註】鉗,取也。
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鋷物也。
〕謹按漢書注鋷本作銸,音輒,又音聶,拔髮也。
鋷音最,錐屬,與鉗物之義不同。
今照原文鋷也改銸也。
鋷物改銸物。
钴 【戌集上】【金字部】 鈷 【廣韻】【集韻】□公戸切,音古。
【玉篇】鈷也。
又【集韻】洪孤切,音胡。
盛黍稷器名。
同瑚。
本作鍸。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
斷也。
钸 【戌集上】【金字部】 鈽 【五音集韻】博孤切,音逋。
【玉篇】金版。
钹 【戌集上】【金字部】 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
【玉篇】鈴也。
【集韻】鈴屬。
【韻會】樂書銅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於扶南高昌疎勒之國,其圓數尺,隱起如浮漚,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
唐燕樂法曲,有銅鈸相和之樂。
【正字通】亦謂之銅盤,司馬承禎制□眞道曲,大羅天曲,有鐃鈸,蓋其小者,今亦用之以節樂。
或謂之草子。
或謂之鋪鈸。
钺 【戌集上】【金字部】 鉞 【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
【廣雅】鉞,斧也。
【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左傳昭十五年】鏚鉞秬鬯。
【疏】鉞大而斧小。
【太公六韜】大柯斧重八斤。
一名天鉞。
【釋名】鉞,豁也。
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井爲水事,其西曲星曰鉞。
【說文】本作戉。
大斧,鉞車鑾聲,呼會切,引《詩》:鑾聲鉞鉞。
【徐鉉曰】俗作鐬。
以鉞作斧戉之戉。
非是。
【正字通】按徐說迂曲難通。
《說文》越狘皆從戉聲,鉞從戉,讀若誨,別訓鑾聲,自相矛盾。
徐渭俗作鐬非,不知從戉無嘒聲,尤非。
古作戉。
司馬法,從戉。
詩書周禮史傳,□從鉞。
鉞當卽戉之重文也。
鑽 【戌集上】【金字部】 鉆 【唐韻】敕淹切【集韻】醜廉切,□音覘。
【說文】鐵銸也。
又【說文】一曰膏車鐵鉆。
又【廣韻】巨淹切【集韻】其淹切,□音箝。
【廣韻】持鐵者。
【集韻】以鐵有所刼束也。
【字彙補】同鉗。
【倉頡篇】鉆,持也。
【正字通】凡器兩頭交合,用鐵片錮之,或轉角處,鐵片兩頭拘定之,皆曰鉆。
又與鍼通。
【周禮夏官射鳥氏註】鍼箭。
【釋文】鍼,其炎反。
或作鉆。
又□具。
【後漢章帝紀】鉆鑽之屬,慘苦無極。
【□寵傳】絕鉆鑽諸慘酷之科。
又【廣韻】【韻會】□託協切,音帖。
【廣韻】鉆箸物也。
又【集韻】知林切,音碪。
鬼谷子有飛鉆揣摩篇。
【正字通】言察是非,飛而鉗持之。
又【集韻】知廉切,音霑。
又渠金切,音琴。
義□同。
又【正韻】同銛。
【揚子法言】筆不鉆而獨加諸砥。
○按法言本作銛,音簽。
譌作鉆。
正韻譌引。
鉀 【戌集上】【金字部】 鉀 【廣韻】【集韻】【韻會】□古狎切。
與甲同。
鎧也。
【晉載記】姚弋仲貫鉀上馬。
【廣韻】今單作甲。
又【集韻】轄□切,音盍。
鉀鑪。
【揚子方言】箭其小而長,中穿二孔者謂之鉀鑪。
又【廣韻】古盍切【集韻】谷盍切,□音閤。
義同。
或作鑉。
钿 【戌集上】【金字部】 鈿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
【說文】金華也。
【六書故】金華爲飾田田然。
【庾肩吾詩】縈鬟起照鏡,誰忍去金鈿。
又【正韻】陷蚌曰螺鈿。
【正字通】螺鈿,婦人首飾,用翡翠丹粉爲之。
又【唐史王鉷傳】以寶鈿爲井幹引泉,號自雨亭。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
義同。
【集韻】或作□。
鈴 【戌集上】【金字部】 鈴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令丁也。
【廣韻】似鍾而小。
【正韻】爲圜形,半裂以出聲,錮銅珠於內以鳴之。
【左傳桓二年】錫鸞和鈴,昭其聲也。
【註】鈴在旂,有鳴聲。
【釋文】鈴,音零。
【爾雅釋天】旌旂有鈴曰旂。
又【唐制】學士院深嚴,懸鈴索備警,長慶中河北用兵,常夜作聲以鳴緩急。
【李德裕詩】銀花懸院榜,風撼引神鈴。
又【博雅】鈴鈴,聲也。
【前漢天文志】丙戌,地大動鈴鈴然。
又書名。
【抱樸子對俗卷】按玉鈴經中篇。
又【揚子方言】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
【註】喩小說不合大雅也。
又馬兜鈴,藥名。
【本草】一名土靑木香。
蔓生,葉脫時,其實尚□,如馬項鈴,故名。
又草名。
【正字通】鈴兒草,卽沙薓,象花形。
【墨莊漫錄】明宣德年,帝夢神語,雨打無聲鼓子花,帝口占,風吹不響鈴兒草,至今傳爲絕對。
又花名。
【夢華錄】菊黃色而圓曰金鈴。
又與軨通。
【周禮春官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
【註】鈴或作軨。
又【說文】霆雷餘聲也。
鈴鈴所以挺出萬物。
又通作令。
【詩齊風】盧令令。
【註】纓環聲。
铄 【戌集上】【金字部】 鑠 【唐韻】書藥切【集韻】【韻會】【正韻】式灼切,□音爍。
【說文】銷也。
【孟子】非由外鑠我也。
【史記張儀傳】衆口鑠金。
又【爾雅釋詁】美也。
【詩周頌】於鑠王師。
【傳】鑠,美也。
【史記李斯傳】鑠金百鎰。
【註】索隱曰:鑠,美也。
又【揚子方言】摩也。
又【後漢馬援傳】矍鑠哉是翁也。
【註】矍鑠,勇貌。
又好目也。
【揚子方言】宋衞韓鄭之閒曰鑠。
【註】言光明也。
又【何晏景福殿賦】故其華表,則鎬鎬鑠鑠。
【註】皆謂光顯昭明也。
又【集韻】或作燿。
【前漢藝文志】燿金爲刃。
又【集韻】弋灼切,音藥。
烙也。
【莊子胠篋篇】鑠絕竽瑟。
又一曰銷也。
又【集韻】狼狄切,音秝。
鼎屬也。
本作。
鉛 【戌集上】【金字部】 鉛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餘專切,□音沿。
【說文】靑金也。
【玉篇】黑錫也。
【正字通】錫類。
生蜀郡平澤,今銀坑處皆有之。
一名黑錫。
錫白,故鉛爲黑錫。
李時珍曰:鉛,易沿流,故謂之鉛。
【書禹貢】鉛松怪石。
【寶藏論】鉛有數種,波斯鉛堅白,爲第一。
草節鉛出犍爲,銀之精也。
銜銀鉛,銀坑中之鉛,內含五色。
上饒、樂平鉛次之,負版鉛鐵苗也。
獨孤滔曰:雅州釣腳鉛,形如皁莢,大如蝌蚪子,黑色,生沙中,亦可乾汞。
又鉛粉,亦名胡粉。
卽鉛華也。
【曹植洛神賦】鉛華勿禦。
【正字通】鉛粉,卽今化鉛所成。
一曰粉錫,非以錫爲之,其法縣鉛塊于酒缸中,封閉四十九日,鉛化爲粉,不白者,炒爲黃丹。
蘇恭謂炒錫造之,朱震亨謂胡粉乃錫粉,以陶弘景化鉛之說爲誤,□非也。
又縣名。
【唐書地理志】信州鉛山縣。
又與延同。
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鉛陵卓子。
又【正韻】循也。
【荀子榮辱篇】鉛之重之。
【註】謂撫循之申重之也。
鉚 【戌集上】【金字部】 鉚 【集韻】力九切,音柳。
美金。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虛尤切,音休。
腹脊閒謂之。
【篇海】齊人謂瘠腹曰。
【集韻】或作脙。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蒲禾切,音婆。
【篇海】音絛。
義闕。
铉 【戌集上】【金字部】 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泫。
【說文】舉鼎也。
【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疏】鉉,所以貫鼎而舉之也。
又【集韻】涓熒切。
與扃通。
【儀禮士冠禮】設扃鼏。
【鄭註】扃,古螢反。
今文扃爲鉉。
【陸德明音義】扃鼎扛也。
又【士喪禮】右人抽扃。
【士虞禮】左人抽扃。
【註】扃,卽鉉字。
又【集韻】居閑切,音閒。
又姑還切,音關。
又圭懸切,音涓。
義□同。
又【字彙補】讀作弦。
【戰國策】矛戟折,鐶鉉絕。
又【韻補】葉音焄。
【蔡邕楊司空□詞】包羅五典,本根道眞,頻歷卿校,五登鼎鉉。
又葉音懸。
【史孝山出師頌】鼓無停響,旗不暫褰。
澤霑荒遐,功銘鼎鉉。
阌 【戌集上】【門字部】 閿 【五音集韻】無分切,音文。
低視也。
與闅同。
又【前漢武五子傳】閿鄕。
【註】孟康曰:閿,古聞字。
從門從□。
建安中攺作聞。
師古曰:閿字本從門從□,其後轉訛誤,遂作門中受耳。
郭璞乃音汝授反,蓋失理遠耳。
◎按說文闅訓低目視,廣韻闅俗作閿,漢書註則以閿爲古聞字,闅與聞旣異義,又以閿爲古字,尤不可解,自應以廣韻爲正。
铊 【戌集上】【金字部】 鉈 【唐韻】食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音闍。
【說文】短矛也。
又或作鍦。
【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
【註】常蛇反。
又【廣韻】式支切,音施。
又【類篇】施智切,音翅。
義□同。
○按《廣韻》視遮切註:又音夷,五攴韻闕此一音。
考證:〔【廣韻】式支切,音詩。
〕謹按詩音申之切與鉈不同音。
施音商支切與鉈同音。
謹改音詩爲音施。
又類篇施智切,音屍。
謹按屍音升脂切與鉈不同音。
翅音施智切與鉈同音。
謹改音屍爲音翅。
铍 【戌集上】【金字部】 鈹 【唐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正韻】篇夷切,□音帔。
【說文】大針也。
又【說文】劒如刀裝者。
【揚子方言】錟謂之鈹。
【左傳襄十七年】使賊殺其宰華吳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
又【昭二十七年】夾之以鈹。
【註】《說文》雲劒也。
又官名。
與鉟同。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長鈹都尉擊項羽,有功。
【索隱曰】徐廣以長鈹爲官名。
鈹,音敷皮反。
【前漢書】作鉟。
又與披同。
【荀子正名篇】吏謹將之無鈹滑。
【註】鈹,與披同。
滑與汨同。
言不使紛亂披汨也。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倪結切,音齧。
水名。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迷浮切,音謀。
脊也。
【玉篇】脊也。
铎 【戌集上】【金字部】 鐸 【唐韻】待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度。
【說文】大鈴也。
軍法,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兩司馬執鐸。
【玉篇】所以宣敎令也。
【釋名】鐸,度也。
號令之限度也。
【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傳】木鐸,金鈴木舌,所以振文敎。
【周禮天官小宰】徇以木鐸。
【註】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衆。
木鐸,木舌也。
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
又【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註】鐸,大鈴也。
振之以通鼓。
又牛鐸。
【世說】晉荀勗逢趙賈人牛鐸鳴,識其聲,及掌樂,音未調,曰得趙賈牛鐸則諧矣。
下郡國,悉送牛鐸,得之果諧。
又【開元遺事】宮中簷閒縣碎玉片,風搖如環珮聲,名占風鐸。
又地名。
【左傳僖十六年】狄侵晉,取狐受鐸。
【註】受鐸,晉地,在汾北。
又國名。
【左傳宣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籲鐸辰。
【註】鐸辰,留籲之屬。
又宮名。
【左傳哀三年】司鐸火。
【註】司鐸,宮名。
又姓。
【左傳成十八年】鐸遏□爲上軍尉。
【前漢藝文志】鐸氏微三篇。
【註】楚太傅鐸椒也。
又人名。
【左傳僖二十八年】曹叔振鐸。
又【昭十三年】司鐸射。
【註】魯大夫。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鐸通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左傳宣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甲狄氏,及留籲鐸辰。
〕謹照原文赤甲狄氏改赤狄甲氏。
铒 【戌集上】【金字部】 鉺 【正韻】而至切,音二。
【玉篇】鉤也。
【韓愈城南聮句】脩箭裊金鉺。
铗 【戌集上】【金字部】 鋏 【唐韻】吉葉切【集韻】【韻會】吉協切【正韻】古協切,□音頰。
【說文】可以持冶器鑄熔者也。
從金夾聲。
一曰若挾持。
【徐曰】金鐵夾持鑄鍋者。
又【玉篇】劒也。
【戰國策】馮驩彈鋏,歌曰:長鋏歸來乎。
【左思吳都賦】毛羣以齒角爲矛鋏。
【註】鋏,刀身劒鋒,有長鋏短鋏。
又通作夾。
【莊子說劒篇】韓魏爲夾。
【註】夾,古協反。
把也。
一本作鋏。
铙 【戌集上】【金字部】 鐃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呶。
【說文】小鉦也。
軍法,卒長執鐃。
【玉篇】似鈴無舌,軍中所用也。
【釋名】鐃,聲鐃鐃也。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
【註】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鼓。
又奏樂所用也。
【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註】文謂鼓,武謂金,鐃樂始奏先擊鼓,亂猶言終也。
鼓聲爲陽,故謂文。
鐃聲爲隂,故謂武。
文以始之,武以收之,言節奏得宜也。
又【博古圖】漢舞鐃二,其形上圜下方,下作疏櫺,中含銅丸,謂之舌鼓,動有聲。
又樂府有鐃歌,軍中鼓吹曲也。
又與譊通。
【後漢五行志童謠】今年尚可,後年鐃。
○按風俗通作譊。
又【集韻】【正韻】□女敎切,與橈同。
【莊子天道篇】萬物無足以鐃心者。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鐃止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铛 【戌集上】【金字部】 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
【說文】鋃鐺,鎖也。
互詳鋃字註。
又【集韻】【韻會】□他郞切,音湯。
與鏜同,鼓聲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
【註】鐺,鼓音。
又【廣韻】楚庚切【集韻】【韻會】楚耕切,□音鎗。
□屬。
【通俗文】鬴有足曰鐺。
【緯略】三足溫酒器也。
唐薛大鼎、賈敦頤、鄭德本,號鐺腳禦史。
【宋史太祖紀】雷德驤判大理寺,言趙普強市人第宅。
上怒叱曰:鼎鐺猶有耳,汝不聞普吾社稷臣乎。
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
【註】鐺,鼓音。
〕謹照原文兩字□改。
銅 【戌集上】【金字部】 銅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說文】赤金也。
【本草集解】銅有赤白靑三種。
赤銅出川廣雲貴等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鍊取之。
白銅出雲南,靑銅出南番。
【廣韻】金之一品。
【前漢律歷志】凡律度量用銅者,取爲物至精,不爲燥濕寒暑變節,不爲霜露風雨攺形也。
又自然銅。
一名石髓鉛。
又銅靑。
【本草集解】銅之精華,卽空綠,以次空靑也。
【抱樸子金丹卷】銅靑塗腳,入水不腐。
又地名。
【左傳成九年】執諸銅鞮。
【註】銅鞮,晉別縣,在上黨。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銅瀨縣。
又山名。
【前漢吳王濞傳】吳有豫章郡銅山。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辨銅令丞。
【註】辨銅,主分別銅之種類也。
又宮名。
【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鞮之宮數裡。
【註】銅鞮,晉離宮。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銅鞮伯華。
又【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
【註】銅池,承霤也。
以銅爲之。
又【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馬曰銅爵。
又【史記孝文本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
又與洞通。
【山海經】洞庭之山。
【註】洞,或作銅。
考證:〔【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鍉之宮數裡。
【註】銅鍉,晉離宮。
〕謹照原文兩鍉字□改鞮。
【備考】【寅集】【巾字部】【龍龕】同希。
□ 【子集上】【一字部】 □ 【海篇】音資。
定也。
铠 【戌集上】【金字部】 鎧 【唐韻】苦亥切【正韻】可亥切,□音愷。
【說文】甲也。
【釋名】鎧,猶塏也。
塏,堅重之言也。
【書說命惟甲冑起戎註】甲鎧也。
【管子地數篇】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
【廣韻】甲,介鎧也。
【周禮夏官司甲疏】古用皮,謂之甲。
今用金,謂之鎧。
【初學記】首鎧謂之兜鍪,亦曰冑。
臂鎧謂之釬。
頸鎧謂之錏鍜。
【雲笈軒轅紀】蚩尤始作鎧甲兜鍪,時人不識,以爲銅頭鐵額。
又【梵書】袈娑爲忍辱鎧。
又【廣韻】苦蓋切【集韻】【韻會】口漑切【正韻】丘蓋切,□音慨。
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巨今切【集韻】渠金切,□音琴。
與捦同。
【說文】捦或從禁。
詳捦字註。
又【玉篇】【廣韻】【集韻】□巨禁切。
持也,與鈘同。
【卯集中】【手字部】【玉篇】古莫切【集韻】光霍切,□音郭。
同擴。
又【集韻】闊霍切,音廓。
亦與擴同。
詳擴字註。
铢 【戌集上】【金字部】 銖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音殊。
【說文】權十分黍之重也。
一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
又八銖爲鍿,二十四銖爲兩。
又孟康曰:黃鍾一龠容千二百黍,爲十二銖。
【禮儒行】雖分國如鍿銖。
又【博雅】鈍也。
【淮南子本經訓】其兵戈銖而無刃。
【註】楚人謂刀頓爲銖。
又姓。
【正字通】明弘治舉人銖炫,德興人。
又人名。
【前漢宣帝紀】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
【註】銖音殊。
銑 【戌集上】【金字部】 銑 【唐韻】【集韻】【韻會】□穌典切,音跣。
【說文】金之澤者。
【爾雅釋器】絕澤謂之銑。
【疏】金之最有光澤者名銑。
又【說文】一曰小鑿也。
又【晉語】銑者,寒甚矣。
【註】銑,灑也。
灑灑,寒貌,言不和潤也。
又【說文】一曰鍾兩角謂之銑。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兩欒謂之銑。
【註】銑,鍾口兩角也。
【疏】古樂器,應律之鍾,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
又【爾雅釋器】弓以金者謂之銑。
【註】以金飾弓之兩頭也。
【疏】飾弓以金者名銑。
铤 【戌集上】【金字部】 鋌 【唐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音挺。
【說文】銅鐵樸也。
從金廷聲。
【廣韻】金鋌也。
【南史梁廬陵王傳】嗣子應不慧,見內庫金鋌,問左右,此可食否。
又箭鋌。
【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
【註】箭足入稾中者也。
【釋文】鋌,徒頂反。
又【博雅】盡也。
【音釋】鋌,逵鼎反。
【揚子方言】物空盡者曰鋌。
鋌,賜也。
【又】鋌空也。
語之轉也。
又【張協七命】耶谿之鋌,赤山之精。
【註】鋌,銅鐵也。
又【集韻】他頂切,音脡。
【廣雅】鑖,鋌也。
又【左傳文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註】鋌,疾走貌。
【釋文】鋌,他頂反。
铨 【戌集上】【金字部】 銓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音詮。
【說文】衡也。
【廣韻】量也,次也,度也。
【爾雅釋言】銓也。
【疏】謂銓量輕重也。
【前漢王莽傳】考量以銓。
【註】銓,權衡也。
又【玉篇】平木器。
又三銓。
【唐六典】吏部有三銓法,尚書典其一,爲尚書銓。
侍郞分其二,爲中銓東銓。
以四事擇其才,曰身言書判。
以三類觀其異,曰德才勞。
凡流外兵部禮部舉人,郞官得自主之,曰小選。
【註】尚書掌七品以上選,侍郞掌八品以下選。
又姓。
漢捕羌校尉銓徵。
【集韻】或作輇。
【莊子外物篇】輇才諷說之徒。
【註】輇量人物也。
亦作硂。
【未集下】【舟字部】【廣韻】側鳩切【集韻】甾尤切,□音鄒。
艆,海船也。
又【集韻】莊俱切,音。
義同。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虛到切,音耗。
【類篇】草名。
铩 【戌集上】【金字部】 鎩 【唐韻】所拜切【集韻】【韻會】所戒切,□殺去聲。
【說文】鈹有鐔也。
【韻會】一曰長矛。
【賈誼過秦論】非銛於句戟長鎩也。
【釋文】鎩,所拜反。
【漢書註】音山列反。
【集韻】或作□。
亦作□。
【韻會】或作□。
又【廣韻】剪翮。
【左思蜀都賦】鳥鎩翮。
【註】鎩,殘也。
【顏延年五君詠】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又【廣韻】所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山戛切,□音殺。
又【韻會】式列切,音設。
義□同。
又【廣韻】【集韻】□所例切,音。
戟屬。
又【集韻】色入切,音歰。
鋋也。
本作闟。
又葉式吏切,音試。
【張衡東京賦】郞將司階,虎戟交鎩。
龍輅充庭,雲旗拂霓。
霓去聲。
铫 【戌集上】【金字部】 銚 【唐韻】以招切【集韻】【韻會】餘招切,□音遙。
【說文】溫器也。
【廣韻】燒器。
【正字通】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銚。
又【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或謂之銚銳。
又【說文】一曰田器。
又姓。
【後漢銚期傳】銚期,字須況,潁川郟人。
又國名。
【前漢禮樂志】銚四會員十二人,齊四會員十九人。
【註】銚,國名。
音姚。
又【馬融長笛賦】剺櫟銚,晢龍之慧也。
【註】皆分別節制之貌。
又【集韻】千遙切,音□。
臿也。
【詩周頌庤乃錢鎛疏】世本雲:垂作銚。
宋仲子註雲:銚,刈也。
然則銚刈物之器也。
【釋文】銚,七遙反。
【莊子外物篇】銚鎒于是乎始修。
【註】銚,七遙反。
削也。
能有所穿削也。
又他堯反。
又【廣韻】吐彫切【集韻】他彫切,□音祧。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音調。
燒器。
【集韻】或作鑃鑵。
又【集韻】他弔切,音糶。
義同。
又弋笑切,音燿。
與□同。
□芅,草名。
【爾雅釋草】長楚銚芅。
【註】今羊桃也。
或曰鬼桃。
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
○按釋文銚,音姚,與集韻音異。
又【集韻】田聊切,音迢。
長矛也。
【呂氏春秋】長銚利兵。
考證:〔【詩周頌痔乃錢鎛】〕謹照原文痔改庤。
鉻 【戌集上】【金字部】 鉻 【唐韻】【集韻】□歷各切,音洛。
【說文】□也。
【正字通】言□去髮也。
【梵書】鬚髮自鉻。
通作落。
又【廣韻】古伯切【集韻】各頟切,□音格。
【玉篇】鉤也。
【抱樸子君道卷】武則鉤鉻摧於指掌。
【釋文】鉻,居額切。
銘 【戌集上】【金字部】 銘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
【說文】記誦也。
【集韻】志也。
【釋名】銘,名也,記名其功也。
【又】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
【禮祭統】夫鼎有銘。
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
【註】銘,謂書之刻之,以識事者也。
【禮大學】湯之盤銘曰。
【註】銘,銘其器以自警之詞也。
又【禮檀弓】銘,明旌也。
【周禮春官小祝】設熬置銘。
【註】銘,今書或作名。
鄭雲:銘,書死者名于旌。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珍離切,音知。
【類篇】母,藥草,本作知。
考證:〔【集韻】離珍切,音知。
〕謹照原文離珍改珍離。
鏍 【戌集上】【金字部】 鏍 【集韻】同□。
鏏 【戌集上】【金字部】 鏏 【唐韻】【集韻】□于歲切,音衞。
【說文】鼎也。
【玉篇】銅器。
三足有耳也。
又【廣韻】祥歲切【集韻】旋芮切,□音彗。
又【集韻】胡桂切,音慧。
義□同。
鏐 【戌集上】【金字部】 鏐 【唐韻】【集韻】□力幽切,音蟉。
【說文】弩眉也。
又【說文】黃金之美者。
【廣韻】紫磨金。
【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
【註】鏐卽紫磨金。
【詩小雅鞞琫有珌箋】大夫鐐琫而鏐珌。
【釋文】鏐,力幽反。
又力幼反,又力虬反。
黃金之美者。
又人名。
【五代史】吳越王錢鏐。
又與璆通。
【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
【註】璆,紫磨金。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
又【集韻】渠幽切,音虯。
又力救切,音溜。
義□同。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白金也。
考證:〔【詩小雅鞸琫有珌箋】大夫鐐琫而鏐珌。
〕謹照原文鞸琫改鞞琫。
鏑 【戌集上】【金字部】 鏑 【唐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音的。
【說文】矢鏠也。
【釋名】鏑,敵也。
可以禦敵也。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銷鋒鏑。
【註】鏑,音的。
一作鍉。
又【匈奴傳】作爲鳴鏑。
【註】鏑,箭也。
如今鳴射。
鏒 【戌集上】【金字部】 鏒 【玉篇】思感切,音糂。
金鏒也。
【五音集韻】鐵器之貌。
又【集韻】千遙切,音□。
以箴紩衣。
通作繰。
又五音集韻】七紺切,音謲。
鋤也。
【寅集上】【屍字部】【說文】屑字。
銷 【戌集上】【金字部】 銷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音宵。
【說文】鑠金也。
【史記秦始皇紀】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爲鍾鐻。
又釋也,盡也。
【前漢鄒陽傳】積毀銷骨。
【王勃滕王閣序】虹銷雨霽。
【杜甫詩】金吼霜鐘徹,花催蠟炬銷。
又【禮樂記】禮減而不進則銷。
【註】銷,音消。
言不自進,則禮道銷衰也。
又【莊子則陽篇】其聲銷。
【註】銷,音消。
小也。
又【張協七命】銷踰羊頭。
【註】銷,生鐵也。
【淮南子修務訓】羊頭之銷。
【註】羊頭之銷,白羊子刀。
又姓。
【山海經】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
又【釋名】鍤或曰銷。
銷,削也。
能有所穿削也。
【淮南子齊俗訓】剞劂銷鋸。
【註】銷,音削。
又通作消。
【周禮冬官考工記栗氏爲量攺煎金錫則不耗註】消湅之精,不復減也。
鎖 【戌集上】【金字部】 鎖 【唐韻】【正韻】蘇果切【集韻】【韻會】損果切,□音瑣。
【說文】鐵鎖,門鍵也。
【集韻】鋃鐺也。
【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
【註】琅當,長鏁也。
【班固敘傳】繫名聲之韁鎖。
【抱樸子逸民卷】屈龍淵爲錐鎖之用。
又【正字通】鎖子甲,五環相互,一環受鏃,諸環拱護,故箭不能入。
【杜甫詩】雨拋金鎖甲。
【集韻】或作鏁。
【寅集上】【宀字部】【廣韻】【集韻】□於加切,音鴉。
□,不正也。
又去聲。
【玉篇】於價切,音亞。
懸貌。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職吏切,音志。
黑子也。
又【集韻】,古作。
註詳四畫。
【未集下】【舟字部】【集韻】符鹹切,音凡。
舟上幙。
與舤帆□同。
【韓愈南海廟□】祥飈送。
又【廣韻】扶泛切,音梵。
義同。
锇 【戌集上】【金字部】 鋨 【字彙】鐵字之譌。
鏽 【戌集上】【金字部】 銹 【集韻】息救切,音秀。
鐵生衣也。
本作鏥。
锊 【戌集上】【金字部】 鋝 〔古文〕□【唐韻】【正韻】力輟切【集韻】【韻會】龍輟切,□音劣。
【說文】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或曰二十兩爲鋝。
【小爾雅】倍舉曰鋝,鋝謂之鍰。
宋鹹曰:舉三兩,鋝六兩。
【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戟皆重三鋝,劒重九鋝,次七鋝,下次五鋝。
【註】今東萊或以大半兩爲鈞,十鈞爲環。
環重六兩有大半兩,鍰與鋝同。
則三鋝爲一斤四兩。
【六書故】說文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爲鋝,則三鋝不得爲一斤四兩也。
且戈戟纔重三十一銖,爲已輕矣。
至以二十兩爲鋝,則劒重九鋝者,十有一斤四兩,爲已重矣。
亦不然也。
鍰鋝皆六兩,其實一字。
互詳鍰字註。
又【集韻】所劣切,音。
義同。
或作率。
【辰集中】【木字部】同杯。
鋒 【戌集上】【金字部】 鋒 【唐韻】【集韻】【韻會】□敷容切,音豐。
【說文】兵耑也。
本作鏠。
省作鋒。
【釋名】刀其末曰鋒,言若鋒刺之毒利也。
又【前漢東方朔傳】變詐鋒起。
【荀子王制篇】嘗試之說鋒起。
【註】如鋒刃齊起而難犯。
又軍之前列。
【前漢黥布傳】布爲前鋒。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鬥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
又國名。
【史記五帝紀】帝嚳娶□鋒氏女,生放勳。
【正義】作□豐。
又劒名。
【典論】寶劒有三,其二曰華鋒。
閇 【戌集上】【門字部】 閇 【玉篇】俗閉字。
隟 【戌集中】【阜字部】 隟 【宋庠補音】古文隙字。
註詳十畫。
【管子七臣七主篇】故上惽則隟不計,而司聲直祿。
【揚子太□經】鑽於內隟厲。
【鮑昭擬阮公詩】惠氣凴夜淸,素景緣隟流。
銳 【戌集上】【金字部】 銳 【唐韻】以芮切【集韻】【韻會】俞芮切【正韻】于芮切,□音叡。
【說文】芒也。
又【書顧命】一人冕執銳。
【傳】銳,矛屬也。
【釋文】銳,以稅反。
又【左傳成二年】銳司徒免乎。
【註】銳司徒,主銳兵者。
【釋文】銳,悅歲反。
又【廣韻】利也。
【史記武安侯傳】魏其銳身爲救灌夫。
【前漢淮南王傳】於是王銳欲發。
【註】王意欲發兵,如鋒刃之銳利。
又【劉向說苑】哀公問取人。
孔子對曰:毋取口銳。
口銳者,多誕寡信。
又【左傳哀十一年】子羽銳敏。
【註】銳,精也。
【桓十一年】我以銳師,宵加於鄖。
【王褒講德論】各采精銳,以貢忠誠。
又【正字通】今凡物鑯利曰銳。
【前漢天文志】下有三星銳,曰罰。
【註】上小下大,故曰銳。
【爾雅釋丘】再成銳上爲融丘。
【註】纖項者。
【釋文】唯歲反。
又【釋山】銳而高嶠。
【疏】銳,鑯也,言山形鑯峻而高者,名嶠。
又【正韻】細小也。
【左傳昭十六年】且吾以玉賈罪,不亦銳乎。
【註】銳,細小也。
【疏】銳是鋒鋩。
【釋文】銳,悅歲反。
又姓。
【姓苑】升平申鮮裡,有禦史中丞銳管。
又【韻會】【正韻】□徒外切,音兌。
矛屬。
又【集韻】都外切,音祋。
義同。
又【五音集韻】弋雪切,音悅。
【揚子方言】盂,宋楚魏之閒或謂之銚銳。
【集韻】籀作。
或作稅。
考證:〔【爾雅釋邱】再成銳上爲融邱。
【釋文】銳,音惠。
〕謹按銳與惠不同音。
銳字不得音惠。
文無銳音惠三字。
謹照原文改爲唯歲反。
銻 【戌集上】【金字部】 銻 〔古文〕厗【唐韻】杜兮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
【說文】鎕銻,火齊珠名。
锒 【戌集上】【金字部】 鋃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
【說文】鋃鐺,鎖也。
【前漢五行志】作琅當。
以鐵瑣琅當其頸也。
【六書故】鋃鐺之爲物,連牽而重,故俗以困重不舉爲鋃鐺。
又【廣韻】一曰鐘聲。
锓 【戌集上】【金字部】 鋟 【集韻】千廉切,音籤。
刻也。
【公羊傳定八年】睋而鋟其闆。
【註】以爪刻其闆。
或作鑯。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稔切,音寢。
又【集韻】【韻會】□子鴆切,音浸。
義□同。
又【集韻】子朕切,音。
【博雅】錐也。
又【集韻】【韻會】千尋切【正韻】千林切,□音侵。
義同。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將廉切,□音尖。
【博雅】銳也。
锔 【戌集上】【金字部】 鋦 〔古文〕□【廣韻】居玉切【集韻】拘玉切,□音輂。
【玉篇】以鐵縛物。
锖 【戌集上】【金字部】 錆 【五音集韻】于羊切,音瑲。
精也。
鍺 【戌集上】【金字部】 鍺 【廣韻】丁果切,音埵。
車□。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與漼同。
【巳集下】【犬字部】【廣韻】奴皓切【集韻】乃老切,□音腦。
【廣韻】雌狢。
【集韻】雌貈。
【廣韻】或作□。
【集韻】或作□□。
【未集下】【舟字部】【廣韻】【集韻】□渠之切,音其。
【博雅】艃,舟也。
或作□□。
锟 【戌集上】【金字部】 錕 【集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音昆。
赤金謂之錕鋙。
【廣韻】鐵可爲劒。
【列子湯問篇】錕鋙之劒。
【司馬相如子虛賦】作昆吾。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
【玉篇】車釭也。
【揚子方言】車釭,齊燕海岱之閒或謂之錕。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
又【五音集韻】如延切,音然。
義□同。
考證:〔【列子殷湯篇】錕鋙之劒。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錯 【戌集上】【金字部】 錯 〔古文〕【唐韻】【集韻】倉各切【韻會】淸各切【正韻】七各切,□音厝。
【說文】金塗也。
【前漢食貨志】錯刀,以黃金錯其文,一刀直五千,與五銖錢□行。
【註】錯刀,王莽錢。
【張衡詩】何以贈之金錯刀。
又【詩大雅】簟茀錯衡。
【傳】錯衡,文衡也。
【史記趙世家】剪髮文身,錯臂左衽。
【註】錯臂亦文身,謂以丹靑錯畫其臂。
又【玉篇】鑢也。
【書禹貢】錫貢磬錯。
【疏】治玉石曰錯。
磬有以玉爲之者,磬錯,謂治磬錯也。
又【正韻】厲石也。
【詩小雅】他山之石,可以爲錯。
【傳】錯,石也,可以琢玉。
【釋文】錯,厲石也。
又【玉篇】雜也。
【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
【傳】錯,雜出。
【疏】交錯是閒雜之義,故錯爲雜也。
又亂也。
【尚書孔安國序】錯亂磨滅,勿可復知。
又【易繫辭】錯綜其數。
【疏】錯謂交錯。
【禮文王世子】禮樂交錯于中。
又【祭義】不錯則隨。
【註】錯,鴈行也。
父黨隨行,兄黨鴈行。
【詩小雅】獻醻交錯。
【傳】東西爲交,邪行爲錯。
又【集韻】乖也。
【增韻】舛也,誤也。
【五代史羅紹威傳】帥魏博牙軍驕恣,盡殺之,由此勢弱,曰:聚六州四十二縣鐵,鑄一個錯不成。
【註】借義,喻錯悞也。
又【前漢五行志】宣元之後,劉向治穀梁春秋,數其旤福,傳以洪範,與仲舒錯。
【註】錯,謂牴牾不合也。
又【廣韻】厠也,言相閒厠也。
又【禮中庸】辟如四時之錯行。
【朱註】錯,猶疊也。
又【易離卦】履錯然。
【註】錯然,敬愼之貌。
又【馬融廣成頌】嵎峗錯崔。
【註】錯崔,高峻貌。
又【山海經】帶山有獸,其狀如馬,一角,有錯。
【註】言角有甲錯也。
又神名。
【後漢禮儀志】錯斷食巨。
【註】逐疫之神也。
又姓。
【廣韻】宋太宰之後。
又人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稾侯□錯。
【索隱註】漢表作鍇,音揩。
又蟲名。
【字彙補】莎雞,幽州人謂之蒲錯。
又與厝通。
【前漢地理志】五方雜厝,風俗不純。
【註】厝、錯古通。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故切,音措。
【集韻】金塗謂之錯。
亦姓。
本作。
又【博雅】藏也。
又【楚辭九章】萬民之生,各有所錯兮。
【註】錯,安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展采錯事。
【註】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也。
錯,音措。
又【易繫辭】苟錯諸地,而可矣。
【疏】錯,置也。
【釋文】錯,音措。
【史記周本紀】成康之際,天下安寧,□錯四十餘年不用。
【註】錯,置也。
又【史記張儀傳】秦魏之交,可錯矣。
【註】錯,停止也。
音措。
又【後漢寒朗傳】二人錯愕不能對。
【註】錯,七故反。
錯憚,猶倉卒也。
又【揚子方言】滅也。
周秦曰錯。
【註】音酢。
又與醋同。
【管子弟子職】置醬錯食。
又【集韻】七約切,音碏。
物理麤也。
考證:〔【易繫辭】苟錯諸地則可矣〕謹照原文則可矣改而可矣。
锛 【戌集上】【金字部】 錛 【集韻】逋昆切,音奔。
平木器。
锞 【戌集上】【金字部】 錁 【集韻】苦瓦切,音髁。
帶具。
本作□。
亦作銙。
又【集韻】古火切,音果。
車膏器也。
本作輠。
錫 【戌集上】【金字部】 錫 〔古文〕【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裼。
【說文】銀鉛之閒。
從金易聲。
【徐曰】銀色而鉛質也。
【詩衞風】如金如錫。
【傳】金錫鍊而精。
【爾雅釋器】錫謂之鈏。
【疏】錫,金白鑞也。
一名鈏。
又【博雅】赤銅謂之錫。
又【爾雅釋詁】賜也。
【易師卦】王三錫命。
【書堯典】師錫帝曰。
【傳】錫,與也。
【左傳莊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註】錫,賜也。
【禮緯文】九錫,一曰輿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戸、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曰弓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
又粉錫,胡粉也。
又姓。
【吳志】漢末有錫光。
又地名。
【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麇,至於錫穴。
【前漢功臣表】無錫侯多軍。
又【集韻】斯義切,音瀃。
予也。
本作賜。
又【五音集韻】思積切,音昔。
細布也。
【禮雜記】加灰錫也。
【註】取緦以爲布,又加灰治之,則曰錫,言錫然滑易也。
【儀禮大射儀】冪用錫若絺。
【註】錫,細布也。
【疏】謂之錫者,治其布,使之滑易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被阿錫。
【註】錫,布也。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髲也。
又大計切,音弟。
義同。
考證:〔【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麋,至於錫穴。
〕謹照原文伐麋改伐麇。
锢 【戌集上】【金字部】 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
【說文】鑄塞也。
【徐曰】鑄銅鐵。
以塞□也。
【前漢劉向傳】雖錮南山猶有□。
【註】錮,謂塞也。
又【揚子方言註】錮,謂堅固也。
又【廣韻】禁錮,重繫也。
【左傳成二年】子反請以重幣錮之。
【註】禁錮勿令仕。
【後漢黨錮傳註】謂塞其仕進之路也。
又【前漢賈誼傳】失今不治,必爲錮疾。
【註】堅久之疾。
俗作痼。
通用固。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昨合切,音雜。
戸簾也。
錘 【戌集上】【金字部】 錘 【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正韻】直追切,□音鬌。
【說文】八銖也。
【淮南子詮言訓】雖割國之鍿錘以事人。
【註】六兩曰鍿,倍鍿曰錘。
◎按此與說文解異。
又【玉篇】稱錘也。
【博雅】權謂之錘,其形垂也。
【韻會】或作鎚。
又【博雅】重也。
【揚子方言】重也。
東齊之閒曰錪,宋魯曰錘。
【註】錘,直垂反。
又與垂同。
【揚子太□經】錘以玉鐶。
又人名。
【前漢郊祀志】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
【註】二人皆方士。
錘,直垂反。
又縣名。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錘侯呂通。
【索隱註】縣名。
屬東萊。
又【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
稱錘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以爲稱錘以起量。
【釋文】錘,直僞反。
劉讀直危反。
又【集韻】竹恚切,音諈。
義同。
一曰側意。
又【集韻】【韻會】【正韻】□之瑞切,音惴。
鍛器。
【莊子大宗師】在爐錘之閒耳。
【註】爐,烹物之具。
錘,成物之具。
又【集韻】【正韻】□主蘂切,音捶。
又【韻會】息委切,音髓。
義□同。
錐 【戌集上】【金字部】 錐 【唐韻】職追切【集韻】【韻會】【正韻】朱惟切,□音隹。
【說文】銳器也。
【玉篇】鍼也。
【釋名】錐,利也。
【左傳昭六年】錐刀之末,將盡爭之。
【註】錐刀末,喻小事。
【史記平原君傳】毛遂曰:臣得如錐之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末見而已。
【前漢枚乗傳】舜無立錐之地,以有天下。
又【淮南子兵略訓】疾如錐矢。
【註】錐,金鏃箭羽之矢。
又毛錐,筆也。
【五代史史弘肇傳】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劒,毛錐子安足用哉。
錦 【戌集上】【金字部】 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飮切,音□。
【說文】襄色織文也。
從帛金聲。
【徐曰】襄,雜色也。
漢魏郡有縣,能織錦綺,因名襄邑。
【釋名】錦,金也。
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字從金帛。
【詩衞風】衣錦褧衣。
【傳】錦,文衣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
【拾遺記】員嶠山有冰蠶,霜覆之,然後成繭。
其色五采,後代效之,染五色絲,織以爲錦。
又【五代史吳越世家】臨安有大樹,錢鏐幼時戲於此,及貴歸,衣以錦,號其樹曰衣錦將軍。
又【南窗紀談】中散大夫,舊說謂之十樣錦。
受命之初,不俟恩赦,便許封贈父母,一也。
妻封郡君,二也。
不隔郊奏薦,三也。
奏子爲職官,四也。
乗馬許行馳道,五也。
馬鞍上施紫絲座,六也。
馬前執破木闆,七也。
宴殿用金器具朶殿上,八也。
許上遺表,九也。
國史立傳,十也。
又姓。
漢郞中令錦被。
又貝錦,蟲名。
【詩小雅】萋兮菲兮,成是貝錦。
【註】水中介蟲,文似錦。
又水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漢宮有水錦,水有鴛。
又【廣輿記】成都府城南有錦江,一名汶江,織錦濯此則鮮麗,其地曰錦裡,其城曰錦官城。
锩 【戌集上】【金字部】 錈 【集韻】窘遠切,音捲。
屈金也。
【呂氏春秋】柔則錈,堅則折。
【又】劒折且錈,焉得爲利劒。
又【集韻】驅圓切,音卷。
義同。
锬 【戌集上】【金字部】 錟 【唐韻】【集韻】□徒甘切,音談。
【說文】長矛也。
【揚子方言】錟謂之鈹。
又【集韻】他甘切,音。
又疾染切,音漸。
義□同。
又【集韻】思廉切,同銛。
利也。
【史記秦始皇紀】非錟於句戟長鎩也。
【註】錟,一作銛。
又【集韻】【韻會】【正韻】□以冉切,音琰。
利刃也。
【史記蘇秦傳】錟戈在後。
【註】錟,由冉反。
錠 【戌集上】【金字部】 錠 【唐韻】【集韻】【正韻】□丁定切,音矴。
【說文】鐙也。
【廣韻】豆有足曰錠,無足曰鐙。
【正字通】薦熟物器,上環以通氣之管,中置以烝飪之具,下緻以水火之齊,用類甗。
博古圖:漢虹燭錠,高五寸五分,深四寸五分,口徑三寸,容四升八合。
銘雲:王氏銅虹燭錠兩辟幷重二十二斤四兩第一,共一十八字。
自三代至秦,器無斤兩之識,此器顯其斤重,字畫與漢五鳳爐識相類,實漢物也。
銘曰虹燭者,取其氣運如虹之義。
始薦熟食之器,但闕其蓋而不完。
曰王氏,不知其爲誰。
曰第一。
則爲虹燭者數不止此。
又【集韻】堂練切,音電。
義同。
又【廣韻】【集韻】□徒徑切,音定。
義同。
又【廣韻】錫屬。
鍵 【戌集上】【金字部】 鍵 【唐韻】渠偃切【韻會】巨偃切,□音楗。
【說文】鉉也。
一曰車轄也。
又【韻會】籥牡也。
【禮月令】修鍵閉。
【註】鍵牡閉牝也。
【疏】凡鏁器,入者謂之牡,受者謂之牝,俗雲鎖須閉者,鎖筒也。
【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
【小爾雅】鍵謂之鑰。
又【揚子太□經】□鍵挈契。
【註】□,乖也。
鍵,析也。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鍵閉一星近鉤鈐,主關鑰,謂之天鍵。
又通作健。
【前漢司馬遷傳】大道之要去健羨。
【服虔曰】門戸健牡也。
又【廣韻】其輦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展切,□音楗。
又【廣韻】【集韻】□紀偃切,音湕。
又【集韻】九件切,音蹇。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焉切,音乾。
又【集韻】渠建切,音健。
□籥牡也。
【玉篇】亦作鑳。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在各切【集韻】疾各切,□音昨。
【玉篇】亦笮字。
竹繩。
【集韻】或作。
又【集韻】秦昔切,音籍。
【類篇】引舟筊。
【補遺】【未集】【肉字部】【篇海類編】都盍切,音答。
□,皮貌。
@□字原從鼠從皮作。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於罽切,音瘞。
【玉篇】急也。
一曰不成也。
又【集韻】於歇切,音謁。
【類篇】繒壞也。
又【集韻】乙列切,紗不成絇而急。
一曰小意。
鋸 【戌集上】【金字部】 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禦切,音據。
【說文】槍唐也。
從金居聲。
【廣韻】刀鋸。
【古史考】孟子作鋸。
【正字通】鐵葉爲齟齬,其齒一左一右,以片解木石也。
【詩周頌設業設虡傳】業,捷業,如鋸齒。
【前漢□法志】中□用刀鋸。
【註】刀,割□。
鋸,刖□也。
又【玉篇】解截也。
镒 【戌集上】【金字部】 鎰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逸。
【孟子】雖萬鎰。
【註】鎰,二十兩也。
鄭康成曰:三十兩。
【晉語】黃金四十鎰。
【正字通】或曰史記註:臣瓚曰: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
蓋漢以前以鎰名金,漢以後以斤名金也。
鎰者二十四兩,斤者十六兩也。
又【韻會】通作溢。
【前漢食貨志】黃金以溢爲名。
【荀子儒效篇】千溢之寶。
【韓非子五蠹篇】鑠金百鎰。
【禮喪記】朝一溢米,夕一溢米。
【註】方氏曰:溢,與鎰同。
米二十四分升之一。
锱 【戌集上】【金字部】 錙 【唐韻】側持切【集韻】【韻會】莊持切,□音菑。
【說文】本作鍿。
六銖也。
【荀子富國篇註】八兩曰錙。
【正字通】古人言較量錙銖,謂輕微也。
荀子註誤雲八兩曰錙。
正韻錙引荀註。
韻會銖字註,八銖爲錙。
□非。
從說文爲正。
又【莊子徐無鬼】無徒翼於錙壇之宮。
【註】錙壇,壇名。
锲 【戌集上】【金字部】 鍥 【唐韻】苦結切【集韻】【正韻】詰結切,□音猰。
【說文】鐮也。
【揚子方言】刈鉤,自關而西或謂之鐮。
或謂之鍥。
【集韻】或作。
又【廣韻】刻也。
【戰國策】鍥朝涉之脛。
【註】鍥,刻也。
【荀子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折(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又【廣韻】斷絕也。
【左傳定九年】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
【註】鍥,絕也。
又刻酷曰鍥。
【後漢劉陶傳】寬鍥薄之禁。
又【集韻】詰計切【正韻】去計切,□音契。
義同。
又【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吉屑切,□音結。
鎌也。
【集韻】或作□鐑。
考證:〔【荀子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朽。
〕謹照原文不朽改不折。
〔【左傳定九年】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麻。
〕謹照原文鍥其軸爲句麻約而歸之爲句,麻字不連上讀。
謹省麻字。
锵 【戌集上】【金字部】 鏘 〔古文〕□【廣韻】七羊切【集韻】【正韻】千羊切,□音瑲。
【玉篇】鏘鏘,聲也。
【廣韻】鏗鏘。
【集韻】玉聲也。
一曰樂聲。
【詩大雅】八鸞鏘鏘。
【箋】鏘鏘,鳴聲。
【左傳莊二十二年】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禮玉藻】然後玉鏘鳴也。
【註】鏘,聲也。
又【後漢張衡傳】踰高閣之鏘鏘。
【註】鏘鏘,高貌。
又與蹌通。
【禮曲禮】士蹌蹌。
【註】蹌,本又作鶬。
或作鏘。
【疏】容貌舒揚也。
又【集韻】初耕切,音琤。
義同。
锶 【戌集上】【金字部】 鍶 【五音集韻】息恭切,音蜙。
鐵器也。
锸 【戌集上】【金字部】 鍤 【廣韻】楚洽切【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音臿。
【說文】郭衣鍼也。
又【集韻】鍫也。
【釋名】鍤,插也。
插地起土也。
【史記河渠書】舉鍤如雲,決渠爲雨。
又或作疀。
【爾雅釋器】□謂之疀。
又通作臿。
【前漢溝洫志】舉臿爲雲。
又通作插。
【史記田單傳】身操版插。
又【廣韻】醜輒切【集韻】勑涉切,□音。
綴衣針。
鍬 【戌集上】【金字部】 鍬 【集韻】同鍫。
锺 【戌集上】【金字部】 鍾 【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鐘。
【說文】酒器也。
【孔叢子儒服篇】堯舜千鍾,孔子百觚。
【正字通】壷屬。
漢大官銅鍾,卽壷也。
俗謂酒巵。
【晉書崔洪傳】洪性儉,屛遠珠玉,汝南王亮以琉璃鍾行酒,洪不執。
又【玉篇】聚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天子省風以作樂,器以鍾之。
【註】鍾,聚也。
以器聚音。
又【二十八年】天鍾美於是。
【晉書王戎傳】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又【正字通】天所賦予亦曰鍾。
【曹植詩】經危履險阻,未知命所鍾。
【鮑照詩】去來今何道,未知生所鍾。
又【廣韻】當也。
又重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
【註】鍾,重也。
染色欲其深重,羽以飾王後之車及旌旂也。
又量名。
【左傳襄二十九年】餼國人粟,戸一鍾。
【註】六斛四鬥曰鍾。
【前漢食貨志】穀糴千鍾。
又【小爾雅】二缶謂之鍾。
【註】八斛也。
又【淮南子要略篇】一朝用三千鍾贛。
【註】鍾,十斛。
又地名。
【春秋成十四年】會吳于鍾離。
【註】鍾離,楚邑淮南縣。
【左傳昭六年】吳人敗其師于房鍾。
【註】房鍾,吳地。
【史記王子侯者年表】千鍾侯劉搖。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鍾武縣。
又國名。
【左傳昭二十七年】吳公子燭庸奔鍾吾。
【註】鍾吾,小國。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鍾官令丞。
【註】鍾官,主鑄錢官也。
【後漢隗囂傳】坐挾銅炭,沒入鍾官。
又姓。
【左傳定四年】鍾建負季芉。
【註】鍾建,楚大夫。
又鍾離,複姓。
【五音集韻】世本雲:與秦同祖,其後因封爲姓。
又琴名。
【前漢王褒傳】雖伯牙操遞鍾。
【註】臣瓚曰:楚辭九思雲:奏伯牙之號鍾。
號鍾,琴名也。
馬融長笛賦曰:號鍾高調。
伯牙以善鼓琴,不聞說能擊鍾也。
晉灼曰:遞音遞送之遞,二十四鍾,各有節奏,擊之不常,故曰遞。
師古曰:琴名是也。
字旣作遞,則與楚辭不同,不得卽讀爲號,當依晉音耳。
又龍鍾。
竹名。
產羅浮山。
【韓愈詩】東野不得官,白首誇龍鍾。
【丹鉛錄】龍鍾,似竹搖曳不自持也。
【杜弼爲侯景檄梁文】龍鍾稚子。
【蘇氏演義】龍鍾,謂不翹舉,如鬖拉搭之類。
【荀子議兵篇】隴種而退。
【註】遺失貌如隴之種物。
【正字通】龍鍾卽隴種二字聲之轉。
或又作儱偅。
【盧仝詩】作躘蹱。
又垂淚貌。
【琴操退怨歌】空山欷歔涕龍鍾。
又與鐘通。
【正字通】說文鍾,酒器。
從金重聲,職容切。
鐘,樂器,秋分之音,物穜成,童聲,職茸切。
分爲二,泥。
漢志黃鐘,周禮作鍾。
詩鐘鼓亦作鍾。
古二字通用。
又【集韻】朱用切,音種。
【字林】酒器也。
一曰樂器。
又【韻補】葉諸良切,音章。
【蜀昭烈帝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