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正韻】居爲切,□音邽。
【說文】特立之戸。
上圜下方,有似圭。
【左傳襄十年】蓽門閨竇之人。
【註】閨竇,小戸,穿壁爲戸。
【廣韻】閨閤。
【前漢循吏傳】傳敎令出入閨閤。
【註】閨閤,內中小門也。
【玉篇】宮中門小者曰閨。
【杜甫贈李白詩】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
【註】東方朔、公孫弘,待詔金馬門,故雲金閨。
【謝朓詩】旣通金閨籍。
【註】列名仕版也。
又【南史□文帝紀】每夜刺閨取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敕雞人司漏,傳籤殿中。
【註】夜有急報,投刺於宮門也。
又女稱閨秀,所居亦曰閨。
【李白詩】揮鞭萬裡去,安得念春閨。
【後漢皇後紀贊】班政蘭閨。
【劉珊詩】石家金谷妓,妝罷出蘭閨。
又通作圭。
【禮儒行】蓽門圭窬。
【註】小戸如圭形。
閩 【戌集上】【門字部】 閩 【唐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珉。
【說文】東南越種。
【廣韻】閩越。
【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
【史記東越傳】閩越王無諸。
【註】東越之別名。
【註】按《說文》雲閩,東越,蛇種也。
故字從蟲門聲。
【山海經】閩在海中。
【註】閩越卽西甌,今建安郡是也。
又古養鳥官。
【周禮秋官閩隷】閩隷掌役畜養鳥,而阜蕃敎擾之。
又【廣韻】【集韻】□無分切,音文。
【周禮七閩釋文】又音文。
又【廣韻】音旻。
【周禮七閩釋文】鄭氏音旻。
又【集韻】謨官切,音瞞。
【周禮七閩釋文】漢書音義,服虔者近蠻。
閫 【戌集上】【門字部】 閫 【廣韻】【集韻】【正韻】□苦本切,音悃。
【廣韻】門限也。
【集韻】門橛也。
【史記馮唐傳】閫以內者,寡人制之。
【註】此郭門之閫也,門中橛曰閫。
【儀禮士冠禮布席於門中闑西閾外註】閾,閫也。
【易師卦註】閫外之事,將軍所裁,臨事制宜,不必皆依君命。
又天閫。
【前漢揚雄傳】天閫決兮地垠開。
【註】天閫,天門之閫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苦悶切,音困。
義同。
【集韻】本作梱。
閬 【戌集上】【門字部】 閬 【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浪。
【說文】門高也。
又空虛也。
【前漢揚雄傳】閌閬閬其寥廓兮。
【註】閬,音浪。
閬閬,空虛也。
又空曠也。
【莊子外物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
【註】閬,空曠也。
音浪。
又土閬。
【管子度地篇】城外爲之郭,郭外爲之土閬。
又山名。
【屈原離騷】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
【註】閬風,山名。
在崑崙之上。
【前漢司馬相如傳】登閬風而遙集兮。
【註】張揖曰:閬風山在崑崙閶闔之中。
又地名。
巴郡有閬中縣。
【前漢地理志】閬中。
【註】屬巴郡。
閬音浪。
又【集韻】裡黨切,音朖。
爣閬,寬明貌。
又人名。
【史記周本紀】釐王子惠王閬立。
又【集韻】裡養切,音兩。
【說文】蝄蜽也。
【史記孔子世家】木石之怪夔罔閬。
【註】夔,音逵。
閬,音兩。
家語作魍魎。
又【廣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音郞。
亦門高也。
又【後漢張衡傳】集太微之閬。
【註】閬,明大也。
【揚雄甘泉賦文選註】閬音郞。
閬閬,高大貌。
又【集韻】徒郞切,音唐。
高門謂之閬。
或作□。
閭 【戌集上】【門字部】 閭 【廣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淩如切,□音臚。
【說文】裡門也。
周禮五家爲比。
五比爲閭。
閭,侶也。
二十五家相羣侶也。
【書武成】式商容閭。
【傳】式其閭巷。
【禮內則】與其得罪於鄕黨州閭。
【註】二十五家爲閭。
【戰國策】齊桓公,宮中女市女閭七百。
【註】閭裡,中門也。
【後漢班固傳】閭閻且千。
【註】字林曰:閭裡,門也。
又門名。
【左傳襄十八年】州綽門於東閭。
【註】齊東門。
【穀梁傳成元年】客不說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
【註】胥閭,門名。
【釋文】閭,力居反。
又仙所居。
【史記孝武紀】石閭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
又亭名。
【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註】高平南,平陽縣西北有顯閭亭。
又古官名。
【周禮地官閭胥】閭胥各掌其閭之徵令。
【離騷序】屈原與楚同姓,仕於懷王,爲三閭大夫。
【史記屈賈傳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
又石名。
【五音集韻】尾閭。
司馬雲:閭者,聚也。
水聚族之處,在扶桑東,一名沃焦。
一石,方圓四萬裡,厚四萬裡,海水注者無不燋。
又山名。
【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
【註】醫無閭,山名。
今在遼東。
又【揚子方言】舟首謂之閤閭。
【註】今江東呼船頭屋謂之飛閭是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幹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註:《新序》曰:辟閭、巨闕,天下之良劔也。
又【五音集韻】草名。
狀如艾蒿。
【前漢司馬相如傳】奄閭軒于。
【註】奄閭,蒿也。
子可治疾。
又【正韻】□閭,木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仁頻、幷閭。
【註】仁頻、幷閭俱註作椶。
然攷之櫚皮作索,則椶應屬幷閭,仁頻作梹榔也。
又【集韻】獸名。
如驢,一角,岐蹄。
【山海經】縣雍之山,其獸多閭麋。
【註】郭曰,閭卽羭也。
似驢而岐蹄,角如麢羊。
一名山驢。
又美女。
【戰國策】閭姝、子奢莫如媒兮。
【註】閭姝,荀子作閭娵。
韋昭雲:梁王魏翟之美女。
又姓。
【左傳定十一年】宗子陽與閭丘明相厲也。
【前漢藝文志】閭丘子十三篇。
【註】魏人。
【正字通】將閭、閭葵,皆複姓。
漢唐君□:處士閭葵班。
又人名。
【史記秦本紀】吳王闔閭。
【前漢武帝紀】東夷薉君南閭等。
【註】南閭者,薉君之名。
【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俞閭侯。
考證:〔又旗名。
【詩衞風孑孑幹旟疏】閭旐。
〕謹按詩雲鄕旗,州旟,黨旟,族旐,閭旐,比旌,謂鄕用旗州黨用旟族閭用旐比用旌,非以閭旐爲旗名也。
今省去此段,於上文古之良劔也下,增註新序曰辟閭巨闕天下之良劔也。
【寅集上】【宀字部】【唐韻】【集韻】□都念切,音店。
【說文】屋傾下也。
一曰厭也。
【廣韻】窮也。
或從土作墊。
又【廣韻】丁愜切【集韻】【類篇】的協切,□音喋。
義同。
【正字通】□字省文。
閮 【戌集上】【門字部】 閮 【集韻】唐丁切,音庭。
門中也。
又待鼎切,音挺。
門外啓謂之閮。
雫 【備考】【戌集】【雨字部】 雫 【龍龕】奴寡切。
閯 【戌集上】【門字部】 閯 【集韻】所稼切,音嘎。
開也。
閱 【戌集上】【門字部】 閱 【唐韻】弋雪切【集韻】【韻會】欲雪切【正韻】魚厥切,□音悅。
【說文】具□于門中。
【徐曰】春秋大閱,□車馬也。
具數,一一數之也。
【玉篇】□軍實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中冬敎大閱。
【註】大閱,□軍實。
【春秋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閱。
【註】□車馬。
又【說文】一曰察也。
出門者,察而數之也。
【博雅】閱,數也。
【左傳襄九年】商人閱其禍敗之釁。
【註】閱,猶數也。
又【正韻】□閱也。
【書多方】克閱于乃邑,謀介。
【疏】謂□閱其事。
又【呂□】閱實其罪。
【疏】□練核實。
又【正韻】歷也。
【前漢文帝紀】閱天下之義理多矣。
【註】閱,猶更歷也。
又【車千秋傳】無伐閱功勞。
【師古註】閱,經歷也。
又【廣韻】閥閱也。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積日曰閱。
【後漢章帝紀】或起甽畝,不繫閥閱。
【註】史記曰:明其等曰閥,積其功曰閱。
言前代舉人,務取賢才,不拘門地。
又【韻會】買賣損價也。
【荀子修身篇】良價不爲折閱不市。
【註】折閱,謂損其所賣物價也。
又容也。
【詩邶風】我躬不閱。
【傳】閱,容也。
又【曹風】蜉蝣掘閱。
【傳】閱,容閱也。
【箋】掘閱,掘地解閱。
謂其始生時也。
又稟也。
【老子道德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
【註】閱,稟也。
甫,始也。
言道稟與萬物始生,從道受氣。
又遂也。
【爾雅釋宮】桷直而遂,謂之閱。
【註】謂五架屋際椽正相當。
【疏】屋椽,長直而遂達,五架屋際者名閱。
又【正韻】觀也。
又人名。
【左傳僖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閱來聘。
又【襄九年】華閱。
【註】華閱,宋臣華元子。
【史記田敬仲世家】公孫閱謂成侯忌曰:公何不謀伐魏。
考證:〔【說文】具疏于門中。
〕謹照原文疏改□。
〔【荀子修身篇】銀價不爲折閱不市〕謹照原文銀價改良價。
〔【詩衞風】我躬不閱。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詳餘切,音徐。
葢,菜名,似韭。
【類篇】千餘切,音蛆。
葢,草名。
又叢租切,音阼。
菇,生下田,可食。
【玉篇】作〈艸下狙〉。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集韻】【韻會】□胡化切,音華。
【玉篇】大聲也。
【廣韻】大口也。
又【字彙】魚之大口者曰。
〇按正韻禡韻收吳字,雲:同,非。
詳吳字註。
閳 【備考】【戌集】【門字部】 閳 【龍龕】闡字之譌。
閵 【戌集上】【門字部】 閵 〔古文〕□【廣韻】【集韻】【正韻】□良刃切,音吝。
【廣韻】閵鵲,鳥名。
【說文】閵似雊鵒而黃。
又踐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徒車之所閵轢。
【郭璞註】閵,踐也。
又【集韻】郞甸切,音練。
義同。
閶 【戌集上】【門字部】 閶 【唐韻】尺量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昌。
【說文】天門也。
一曰楚人名門曰閶闔。
【前漢禮樂志】遊閶闔。
【註】閶闔,天門。
【後漢杜篤傳】排閶闔,入幽谷。
【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鑰天門。
【註】閶闔,始升天之門也。
又風名。
【史記律書】閶闔風居西方。
閶者,倡也。
闔者,藏也。
言陽氣道萬物闔黃泉也。
【淮南子天文訓】四十五曰閶闔風至。
【註】兌卦風。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軍以鼙令鼓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
又門名。
【正字通】閶門,姑蘇城門名。
又【集韻】他郞切,音湯。
鼞或作閶。
鼓聲也。
【辰集上】【日字部】【正字通】□字之譌。
【備考】【卯集】【斤字部】【搜眞玉鏡】同鼎。
閷 【戌集上】【門字部】 閷 【正字通】與殺同。
有上去入三聲。
考工記□人:相角,秋閷者厚,春閷者薄。
註:閷,同殺,入聲。
又弓人:爲柎而發,必動於閷。
註:柎弓側骨也,閷接中也。
柎與接中相爲體用,柎旣發,則接中亦動也。
陸氏:閷,色界反。
又匠人:凡爲防,廣與崇,方其閷三分去一,大防外閷。
註:閷者,減削之意。
防基三分,上二分則堅固。
大防,則基三分之外,上二分之內。
閷而又閷,防愈固也。
生殺之殺,入聲。
隆殺、等殺之殺,去聲。
殺不必從周禮作閷,沿俗書作煞。
正韻六泰殺註,亦作煞。
四轄殺註,□不以罪曰殺。
汎雲亦作閷煞,□非。
周禮攺殺爲閷,亦泥。
別詳殳部殺字註。
閸 【戌集上】【門字部】 閸 【字彙】苦本切,音悃。
宮中門。
閹 【戌集上】【門字部】 閹 【唐韻】英廉切【集韻】【韻會】衣廉切【正韻】衣炎切,□音淹。
【說文】豎也。
宮中閹閽閉門者。
從門,奄,意兼聲。
【廣韻】男無勢,精閉者。
【前漢敘傳】閹尹之呰。
【註】謂宮人爲閹者,謂其精氣奄閉不洩也。
一曰主奄閉門者。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
【釋文】閹,音淹。
【史記歷書】遊兆,閹茂二年。
【註】閹茂,一作淹戊。
【管子幼官篇】春行冬政,肅。
行秋政,雷。
行夏政,閹。
【註】陽氣獨盛。
又【廣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音渰。
義同。
【集韻】通作奄。
考證:〔【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閹茂。
〕謹照原文在戊改在戌。
閺 【戌集上】【門字部】 閺 【集韻】眉貧切,音珉。
鄕名。
或作□。
【五音集韻】亭名,在汝南。
又【集韻】無分切,音文。
【說文】低目視也。
弘農湖縣有閺郡。
閻 【戌集上】【門字部】 閻 【唐韻】【集韻】【韻會】□餘廉切,音鹽。
【說文】裡中門。
【後漢班固傳】閭閻且千。
【註】字林曰:閻,裡中門也。
【史記越世家】莊生雖居窮閻,然以廉直聞於國。
又【玉篇】巷也。
【博雅】閻謂之衖。
又【揚子方言】閻笘,開也。
東齊開戸謂之閻笘。
又勸也。
【揚子方言】食閻,勸也。
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或謂之慫慂。
又【廣韻】姓也。
閻職。
見【左傳文十八年】閻敖,楚大夫。
見【莊十八年】。
又【集韻】【類篇】□徐廉切,音燅。
鬼閻,地名。
在潁川。
【左傳昭二十年】戰於鬼閻。
【註】潁川長平縣西北有閻亭。
【釋文】閻,似廉反。
又縣名。
【左傳昭九年】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
【註】閻嘉,晉閻縣大夫。
【釋文】閻,以廉反。
又【集韻】以贍切,音爓。
【說文】好而長也。
【五音集韻】美色也。
又衣長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眇閻易以戍削。
【註】閻易,衣長貌。
又【集韻】以冉切,音琰。
地名。
【左傳昭二十年】鬼閻。
【釋文】又以冉反。
【集韻】或作壛。
閼 【戌集上】【門字部】 閼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
【說文】遮壅也。
【廣韻】止也,塞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今臣雍閼不得聞。
【註】閼,烏曷反。
止也。
【楚辭九思】志閼絕兮安如。
【註】志望已訖,不知所之。
【列子楊朱篇】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閼。
【蔡邕樊惠渠歌】我有長流,莫或閼之。
【釋文】□音遏。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太歲在卯曰單閼。
【釋文】閼,烏割切。
【淮南子天文訓】寅在甲曰閼蓬。
【註】言萬物鋒芒欲出,擁遏未通,故曰閼蓬也。
又星名。
【前漢律歷志】大火,閼伯之星也。
又城名。
【史記秦本紀】攻趙閼與。
【註】儀州和順縣,卽古閼與城。
【郡縣誌】閼與,在磁州武安縣。
今屬彰德府。
又【後漢郡國志】上黨涅縣有閼與聚。
又人名。
【左傳襄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
又【隱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
【註】公孫閼,鄭大夫。
【釋文】□於葛反。
【前漢景帝紀】閼爲臨江王。
【註】閼,一曷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音謁。
義同。
又【集韻】或作堨。
詳堨字註。
又【五音集韻】依倨切,音飫。
閼與,容暇貌。
【前漢揚雄傳】窮宂閼與。
【註】晉灼曰:閼與,容貌也。
師古曰:閼與,容暇之貌也。
又【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音煙。
閼氏,單于適妻也。
【前漢韓王信傳】乃使人厚遺閼氏。
【註】閼,於連反。
【史記匈奴傳】後有所愛閼氏。
【索隱註】閼氏,匈奴皇後號也。
習鑿齒與燕王書曰:山下有紅藍,北方人採取其花染緋黃,捋取其上英鮮者作臙脂,婦人採捋用爲顏色,因名妻作閼氏。
又【史記歷書】年名焉逢。
【註】甲歲雄也。
漢書作閼逢。
閼亦音焉。
又【廣韻】於乾切【集韻】尤虔切,□音焉。
義同。
閽 【戌集上】【門字部】 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昏。
【說文】常以昏閉門隷也。
【禮祭義】閽者,守門之賤者也。
【周禮天官】閽人掌守王宮中門之禁。
【註】言閽人者,使守門閽人守王宮中門耳。
【正字通】凡吏民冤抑,詣闕自愬者,曰叩閽。
又【正韻】閽寺。
【易說卦】爲閽寺。
【疏】取其禁止人也。
又【韻補】葉許雲切,音熏。
【揚雄甘泉賦】選巫鹹兮叫帝閽,開天庭兮延羣神。
又葉音暄。
【蘇轍上淸詞】帝蕩蕩其無尊兮,居深高乎九閽。
顧後土之茫昧兮,若世人之觀天。
閾 【戌集上】【門字部】 閾 〔古文〕□【唐韻】于逼切【集韻】【正韻】越逼切,□音域。
【說文】門榍也。
論語曰:行不履閾。
【徐曰】門限也。
【爾雅釋宮】柣謂之閾。
【疏】謂門下橫木爲外內之限。
【禮玉藻】賔人不中門,不履閾。
【註】閾,門限。
【左傳僖二十二年】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
【前漢王莽傳】思不出乎門閾。
【註】門橛也。
又【廣韻】況逼切【集韻】忽域切,□音洫。
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委勇切。
與擁同。
□ 【未集中】【網字部】 □ 【集韻】力求切,音留。
捕鳥獸具。
閿 【戌集上】【門字部】 閿 【五音集韻】無分切,音文。
低視也。
與闅同。
又【前漢武五子傳】閿鄕。
【註】孟康曰:閿,古聞字。
從門從□。
建安中攺作聞。
師古曰:閿字本從門從□,其後轉訛誤,遂作門中受耳。
郭璞乃音汝授反,蓋失理遠耳。
◎按說文闅訓低目視,廣韻闅俗作閿,漢書註則以閿爲古聞字,闅與聞旣異義,又以閿爲古字,尤不可解,自應以廣韻爲正。
【辰集中】【木字部】【廣韻】匹卦切【集韻】蔔卦切,□音派。
【埤蒼】藤屬。
蜀人以織布。
【類篇】木皮。
又【集韻】普卦切,音□。
義同。
又【集韻】必駕切,音霸。
【廣雅】謂之□。
陹 【戌集中】【阜字部】 陹 【集韻】書蒸切,音升。
本作昇。
日之升也。
又州名。
阜 【戌集中】【阜字部】 阜 〔古文〕□【唐韻】【集韻】房九切【韻會】扶缶切【正韻】房缶切,□音。
【爾雅釋地】大陸曰阜。
【說文】山無石者。
【釋名】土山曰阜,言高厚也。
【詩小雅】如山如阜。
又大也。
【書周官】阜成兆民。
【註】大成兆民之性命。
又【玉篇】肥也。
【詩秦風】駟驖孔阜。
【疏】馬甚肥大也。
又盛也。
【詩鄭風】火烈具阜。
【傳】阜,盛也。
又多也。
【詩小雅】爾殽旣阜。
【傳】阜,猶多也。
又長也。
【魯語】助生阜也。
又山名。
【左傳文十六年】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
又地名。
【禮明堂位】封周公于曲阜。
又【左傳文十五年】置諸堂阜。
又阜城,屬渤海郡,阜陵,屬九江郡。
□見【前漢地理志】。
又阜螽,蟲名。
【詩召南】趯趯阜螽。
【傳】阜螽,蠜也。
又【韻會】佛寺曰香界,亦曰香阜。
又葉敷救切,音覆。
【梁鴻詩】惟季春兮華阜,麥含英兮方秀。
哀茂時兮逾邁,愍芳香兮日臭。
【□第詩古音考】阜字,可上可去。
又葉房詭切。
【劉邵趙都賦】羣後紛其旣醉,遠人仡以宴喜。
悅皇風之舄奕,羨我邦之殷阜。
又葉符遇切,音附。
【裴秀大蠟詩】告成伊何,年豐物阜。
禮□孝祀,介茲萬祜。
◎按唐韻正,四十四有之半,古與篠小巧皓四韻通爲一韻。
詩鄭風,叔于田,乗乗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
小雅,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又吉日維戊,旣伯旣禱,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易林,倬然遠咎,辟害高阜,田獲三狐,巨貝爲寶。
桓驎七說,超絕壑,踰懸阜。
馳猛禽,射勁鳥。
王粲瑪瑙勒賦,總衆材而課美,信莫臧於瑪瑙,被文采之華飾,雜朱綠於蒼阜。
左思魏都賦,矞雲翔龍,澤馬於阜,山圖其石,川形其寶。
韻會小補,於紙韻遇韻俱雲葉音,非。
【說文】本作□。
【集韻】同峊。
闀 【戌集上】【門字部】 闀 【五音集韻】胡降切,音巷。
【字彙】陌也。
又備也。
【子集下】【匸字部】【集韻】郞豆切,音漏。
【說文】側逃也。
一曰箕屬。
【玉篇】側也。
亦作陋。
闂 【戌集上】【門字部】 闂 【字彙補】匣蟲切,音鴻。
鬭也。
【呂氏春秋】崔杼之子,相與私闂。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同恐。
詳恐字註。
闃 【戌集上】【門字部】 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狊切,音。
【說文】靜也。
【玉篇】靜無人也。
【易豐卦】闃其無人。
【疏】闚視其屋,而闃寂無人也。
又【集韻】求獲切,音□。
義同。
【說文徐註】按易:窺其戸,闃其無人。
窺,小視也。
狊,大張目也。
言始小視之,雖大張目亦不見人也。
義當隻用狊字。
闄 【戌集上】【門字部】 闄 【廣韻】於小切【集韻】於兆切,□音夭。
隔也。
【博雅】闄,遮也。
【釋文】於小反。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
又【集韻】【類篇】□以紹切,音溔。
義□同。
闅 【戌集上】【門字部】 闅 【廣韻】【韻會】□無分切,音文。
【說文】低目視也。
【廣韻】俗作閿。
【韻會】地名。
弘農湖縣有闅亭。
又【廣韻】府巾切,音彬。
義同。
又【前漢武五子傳】閿鄕。
【註】孟康曰:閿,古聞字。
從門從□。
建安中攺作聞。
◎按闅,說文訓低目視,與聞見之聞義異,未知漢書註何義,存之備考。
闆 【戌集上】【門字部】 闆 【玉篇】【五音集韻】□匹限切,音盻。
門中視也。
闇 【戌集上】【門字部】 闇 【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正韻】胡紺切,□音暗。
【說文】閉門也。
又【廣韻】冥也。
【玉篇】幽也。
【易蒙卦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物旣蒙昧,惟願亨通,但闇者求明,明者不諮於闇,故雲童蒙求我也。
【禮曲禮】孝子不服闇。
【註】闇,冥也。
不於闇冥之中從事。
【書大禹謨蠢茲有苗昏迷不恭傳】昏,闇也。
又【博雅】闇,夜也。
【禮祭義】夏後氏祭其闇。
【註】闇,昏時也。
【公羊傳莊二十五年】以朱絲營社。
或曰脅之,或曰爲闇恐人犯之,故營之。
【註】爲天闇冥,恐人犯歷之,故營之。
又【周禮春官眂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兇,五曰闇。
【註】闇,日月食也。
又不明也。
【莊子齊物論】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
【註】黮闇,不明貌。
又蟲名。
【博雅】闇,蜩□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鄔感切,音晻。
隱晦貌。
【禮中庸】闇然而日章。
【釋文】闇,於感反。
又【集韻】乙減切,音黯。
隱暗也。
又【五音集韻】於錦切,音。
大水至也。
又【集韻】【韻會】□於金切,音音。
默也。
又烏南反。
【儀禮喪服旣虞翦屛柱楣疏】闇謂廬也。
廬有梁者,所謂柱楣也。
【釋文】闇,烏南反。
闈 【戌集上】【門字部】 闈 【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音韋。
【說文】宮中之門也。
【禮雜記】夫人至,入自闈門。
【釋文】闈,音韋,宮中之門。
【左傳閔二年註】宮中小門謂之闈。
【釋文】音韋。
【史記齊太公世家】攻闈與大門。
【註】宮中之門曰闈。
【前漢敘傳】皆及旹君之門闈。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三年】尹辛取西闈。
【註】西闈,周地。
【釋文】闈,音韋。
又【集韻】籲韋切【韻會】區韋切,□音暉。
【禮雜記】夫人至,入自闈門。
【釋文】劉昌宗音暉。
【左傳閔二年註】宮中小門,謂之闈。
【釋文】亦音暉。
又或作帷。
【禮雜記闈門註】闈門,或爲帷門。
俗作□,非。
□ 【卯集下】【方字部】 □ 【集韻】衣檢切,音奄。
旌旗貌。
闉 【戌集上】【門字部】 闉 【廣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因。
【說文】城內重門也。
【正韻】城內曲重門也。
【詩鄭風】出其闉闍。
【傳】闉,曲城也。
【前漢揚雄傳】欃槍爲闉。
【註】障蔽如城門外女垣也。
又塞也。
【周禮地官】掌蜃掌斂互物蜃物,以共闉壙之蜃。
【註】闉,猶塞也。
【淮南子兵略訓】獵者逐禽,車馳人趨,各盡其力,無□罰之威,而相爲斥闉要遮者,同所利也。
【註】塞也。
又【易屯卦註】窮困闉厄。
又姓。
【左傳定五年】吳子乃歸,囚闉與罷。
【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
【註】闉跂支離,言腳常曲,行體不正卷縮也。
無脤,名也。
又【集韻】因蓮切,音煙。
曲也。
【莊子德充符】闉跂,司馬彪讀。
闊 【戌集上】【門字部】 闊 【廣韻】【正韻】苦括切【集韻】【韻會】苦活切,□音适。
【說文】疏也。
一曰遠也。
【爾雅釋詁】闊,遠也。
又【廣韻】廣也。
又【韻會】闊,勤苦也。
【詩邶風】死生契闊。
【傳】契闊,勤苦也。
又寬也。
【前漢王莽傳】闊其租賦。
【註】闊,寬也。
又乖闊。
【詩邶風】于嗟闊兮。
【疏】于嗟乎此軍伍之人,今日與我乖闊兮。
又□闊。
【後漢馬融傳】及漢祖杖劒,武夫勃興。
憲令寬賒,文禮□闊。
又迂闊。
【後漢律歷志】至元封中,迂闊不審。
又【正韻】凡久不相見曰閒闊。
【後漢諸葛豐傳】閒何闊。
又【集韻】苦滑切,音。
義同。
又【韻補】葉音缺。
【成公綏天地賦】豈斯事之有徵,將言者之虛設。
何隂陽之難測,偉二儀之奓闊。
考證:〔【詩衞風】死生契闊。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詩衞風】于嗟闊兮〕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集韻】【韻會】薄口切【正韻】莫厚切,□音餢。
【說文】豕肉醬也。
又【集韻】蒲侯切,音捊。
義同。
又【廣韻】【集韻】□蒲□切,音□。
【廣韻】尻衣。
又【廣韻】扶來切,音□。
姓也。
闋 【戌集上】【門字部】 闋 【唐韻】【集韻】□傾雪切,音缺。
【說文】事已閉門也。
【玉篇】止也。
【博雅】闋,訖也。
又【玉篇】息也。
【詩小雅】君子如居,俾民心闋。
【傳】息也。
【後漢楊璇傳】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
【註】息也。
又【廣韻】盡也。
【前漢王莽傳】物物卬市,日闋亡儲。
【註】盡也,言當日卽盡。
【張景陽七命】繁肴旣闋,亦有寒羞。
又【玉篇】終也。
【增韻】樂終也。
【禮文王世子】有司告以樂闋。
【註】闋,終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鼓戒三闋。
【前漢張良傳】歌數闋。
又空也。
【莊子人閒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
【註】闋,空也。
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
又【正韻】門開也。
又【集韻】暌桂切,音。
止也。
【禮郊特牲】卒爵而樂闋。
【註】闋,止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苦穴切,音湀。
義同。
又【集韻】古穴切,音玦。
馬名。
【爾雅釋畜】回毛在背,闋廣。
【疏】旋毛在背者名闋廣。
又【韻補】葉音餽。
【曹植酒賦】敘嘉賔之歡會兮,惟耽樂之旣闋。
日晻暗於桑楡兮,命僕夫而皆逝。
闌 【戌集上】【門字部】 闌 【唐韻】洛幹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幹切,□音蘭。
【說文】門遮也。
【戰國策】晉國之去梁也,千裡有餘,有河山以闌之。
【史記楚世家】雖儀之所甚願爲門闌之厮者,亦無先大王。
【後漢明帝紀】勞賜縣掾史及門闌走卒。
【註】續漢志曰:五伯鈴下待閣門闌部署街裡。
又車上闌。
【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註】扃,車上兵闌也。
又【廣韻】晚也。
【岑參詩】蕭條芳歲闌。
又【增韻】褪也,衰也。
又【玉篇】牢也。
又【廣韻】希也。
飮酒半罷也。
【史記高祖紀】酒闌。
【註】闌,言希也。
謂飮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
【杜甫詩】廚人語夜闌。
又【廣韻】盡也。
【蔡琰胡笳十八拍】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又妄也。
【史記汲黯傳】文吏繩,以爲闌出財物於邊關乎。
【註】闌,妄也。
又無符傳出入爲闌。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陽平侯杜相夫闌出函谷關。
【前漢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
【註】應劭曰:無符籍妄入宮曰闌。
又腕闌。
【元氏掖庭記】元靜懿皇後旦日,人獻翠腕闌。
【註】闌,手鐲類。
又闌幹。
【左思吳都賦】珠琲闌幹。
【註】闌幹,猶縱橫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闌註】屬越巂郡。
又【集韻】郞旰切。
同□。
文也。
或作斕。
亦省。
又【韻補】葉陵延切,音連。
【蘇軾遊東西巖詩】況復情所鍾,感槩萃中年。
正賴絲與竹,陶寫有餘歡。
常恐兒輩覺,坐令高趣闌。
歡音軒。
考證:〔【杜甫詩】廚人夜語闌。
〕謹照原詩改廚人語夜闌。
【未集中】【耒字部】【玉篇】祛己切,音乞。
平量也。
雭 【戌集中】【雨字部】 雭 【廣韻】色立切【集韻】色入切,□音歰。
【玉篇】雭雭,雨聲。
【廣韻】小雨聲也。
又【集韻】息入切,音靸。
同霫。
鞑 【戌集中】【革字部】 韃 【篇海】同撻。
【正字通】本作□。
又□靼如起,地處契丹西北,族出沙陀別種。
闍 【戌集上】【門字部】 闍 【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音都。
【說文】闉闍也。
從門者聲。
【廣韻】城上重門。
【玉篇】城門臺也。
【詩鄭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傳】闍,城臺也。
【釋文】闍,鄭、郭音都。
孫炎雲:積土如水渚,所以望氣祥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可以處臺榭註】闍者謂之臺。
【集韻】或作堵。
又【廣韻】視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音蛇。
【說文】闉闍也。
【詩鄭風闉闍釋文】又音蛇。
又【正字通】梵言闍維卽茶毗,僧死而焚之也。
天竺第九祖人滅,衆以香油栴檀闍維眞體。
闍維,讀若蛇皮。
蘇軾夜閱傳燈錄,燈花燒一僧字,題詩曰:曹溪夜岑寂,燈下讀傳燈。
不覺燈花落,茶毗一個僧。
又【集韻】之奢切,音遮。
城臺也。
【詩鄭風】闉闍。
徐邈讀。
闐 【戌集上】【門字部】 闐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
【說文】盛也。
【博雅】闐闐,盛也。
又【博雅】闐闐,聲也。
【詩小雅】振旅闐闐。
【朱註】闐闐,鼓聲也。
【爾雅釋天】振旅闐闐。
【註】闐闐,羣行聲。
【左思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
【註】皆言車馬之聲。
又【增韻】滿也。
【史記汲鄭傳】始翟公爲廷尉,賓客闐門。
【前漢遊俠傳】人無賢不肖闐門。
又地名。
【前漢西域傳】到□闐城。
【抱樸子仙藥卷】得于闐國白玉。
又與顛同。
【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
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
又【集韻】或作□。
【前漢遊俠傳闐門註】師古曰:與□字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
于闐,國名。
又音冀。
【前漢□湯傳】涉康居界,至闐池西。
【註】闐,音冀。
闑 【戌集上】【門字部】 闑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列切,音孽。
【說文】門梱。
【玉篇】門欒也。
【廣韻】門也,礙也。
【五音集韻】門中礙也。
【正韻】門中橛爲闑。
【爾雅釋宮】橛謂之闑。
【禮玉藻】君入門,介拂闑。
【釋文】闑,門橛也。
【儀禮士冠禮】布席于門中闑西。
【前漢五行志】明離闑內。
又【馮唐傳】闑以內,寡人制之。
又【集韻】【韻會】□倪結切,音齧。
又【集韻】九芮切【正韻】居胃切,□音劂。
義□同。
【集韻】或作臬槷。
闒 【戌集上】【門字部】 闒 【唐韻】徒盍切【集韻】敵盍切【韻會】敵合切,□音蹋。
【說文】樓上戸也。
從門,□,意兼聲。
【廣韻】門樓上屋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軍以鼙令鼓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
【釋文】闒,吐獵反。
又【廣韻】一曰閭閈裡也。
【博雅】闒,裡也。
又海外國名。
【山海經】闒非,人面而獸身,靑色。
又【集韻】【韻會】□盍切,音榻。
闒茸,意下也。
【前漢司馬遷傳】在闒茸之中。
【註】闒,下也。
闒茸,猥賤也。
又【賈誼傳】闒茸尊顯兮。
【楚辭九歎】雜班駮與闒茸。
【註】闒茸,駑頓也。
又【集韻】力盍切,音□。
義同。
又合切,音錔。
鏜鞳,鐘鼓聲。
本作鞳。
闛□,鐘鼓聲。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同□。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各汗切,音幹。
半乾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正字通】緟字之譌。
○按隸釋,漢□從重者或從童,如蕫勭等字是也。
□卽緟字。
詳緟字註。
闓 【戌集上】【門字部】 闓 【廣韻】苦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可亥切,□音愷。
【說文】開也。
【正韻】闢也,解也。
【揚子方言】東齊開戸謂之閻笘,楚謂之闓。
【前漢匈奴傳】今欲與漢闓大關。
【曹植矯志詩】門機之闓,楛矢不追。
又【博雅】闓,欲也。
又通作凱。
【前漢司馬相如傳】昆蟲闓懌。
【史記】作凱澤。
又【集韻】【正韻】□丘哀切,音開。
【集韻】明也。
又決拾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註】決,猶闓也,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弦闓體也。
【釋文】闓,音開。
又人名。
【後漢劉表傳】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綦母闓、宋忠等。
【註】闓,音開。
又【廣韻】苦蓋切【集韻】【韻會】口漑切【正韻】丘蓋切,□音慨。
義同。
闔 【戌集上】【門字部】 闔 【唐韻】胡□切【集韻】轄□切【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閤切,□音合。
【說文】門扇也。
【爾雅釋宮】闔謂之扉。
【疏】闔扇也。
【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
【註】用木曰闔。
【左傳襄十八年】以枚數闔。
【註】闔,門扇也。
【史記宋微子世家】牧齒著門闔。
【註】闔,門扇。
又【韻會】雙曰闔,闔門也。
單曰扇,扇戸也。
又【說文】閉也。
【易繫辭】闔戸謂之坤。
【疏】謂閉藏萬物,若室之閉闔其戸。
【左傳襄十七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辟燥濕寒暑。
【註】闔,謂門戸閉塞。
又苫也。
【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翦闔。
【註】闔,苫也。
又【正韻】摠合也。
【後漢張儉傳】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與政事。
【前漢武帝紀】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
【註】總一郡之中,故曰闔郡。
又【廣韻】閶闔。
【前漢禮樂志】遊閶闔。
【註】閶闔,天門。
【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鑰天門。
【註】閶闔,始升天之門也。
又風。
亦名閶闔。
【史記律書】閶闔風,居西方。
又助語詞。
【莊子列禦□】闔胡嘗視其良,旣爲秋栢之實矣。
【註】闔,語助也。
又【則陽篇】日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闔嘗舍之。
【註】言何不試舍其所爲乎。
又國名。
【前漢□湯傳】又遣使責闔蘇大宛諸國歲遺。
【註】闔蘇,國名。
在康居北一千裡。
又人名。
【莊子人閒世註】顏闔,魯之賢人隱者。
考證:〔【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剪闔。
〕謹按剪字下從羽今改翦。
闕 【戌集上】【門字部】 闕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音□。
【說文】門觀也。
【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
【玉篇】象魏闕也。
【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
【正韻】宮門雙闕也。
【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
象,治象也。
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
又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
【古今注】闕,觀也。
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
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
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
【爾雅釋宮】觀謂之闕。
【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傳】乗城而見闕。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
【註】闕,象魏也。
【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
又【秦本紀】築冀闕。
【註】劉伯莊雲: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又【廣韻】失也,過也。
又【集韻】乏也,空也。
又【增韻】不恭也。
又【玉篇】少也。
【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又【廣韻】不供也。
【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爲罪。
【註】闕,不供也。
又【增韻】虛也。
【禮禮運】三五而闕。
【註】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又【增韻】遊車補闕者曰遊闕。
【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
【註】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
【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遊闕四十乗。
【註】遊車,補闕者。
又不合也。
【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
【註】此兵法之言也。
闕,不合也。
又毀也。
【禮曾子問】入自闕。
【註】闕,謂毀宗也。
又【正韻】闕翟後服刻繒爲衣,不畫也。
【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後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
【註】闕狄,畫羽飾。
展衣,白衣也。
【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幹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
【註】闕鞏國所出鎧。
又獸名。
【爾雅釋獸】闕洩多狃。
【疏】闕洩,獸名。
其腳多狃。
狃,指也。
又山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闕兮。
【註】□闕,北極之山也。
又塞名。
【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
【註】闕,塞名也。
又【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
【註】括地志雲:在洛州南十九裡。
又【廣韻】姓也。
出下邳。
漢有荊州刺史闕羽三。
又【正韻】亦作屈。
又【正韻】其月切,音橜。
【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
【吳語】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
【註】闕,穿也。
【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
【註】穿地至泉曰闕。
又【韻補】葉音檜。
【程曉贈傅□詩】元服初加,萬福鹹會。
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又葉音乞。
【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
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又葉音卻。
【鄭虔季贈陸雲詩】□□閶闔,南端啟籥。
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剪我公室。
〕謹按剪字下從羽今改翦。
〔【正韻】闕翟後服刻繪爲衣,不畫也。
〕謹照原文刻繪改繒。
〔【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拙闕而得龜者。
〕謹照原文拙闕改掘闕。
闙 【戌集上】【門字部】 闙 【廣韻】康禮切【集韻】遣禮切,□音棨。
開門也。
通作啓。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集韻】□許戒切,音□。
【玉篇】喝哨也。
又【集韻】與欸同,訾也。
○按《廣韻》欸同譮,怒聲。
不雲同哨,與《集韻》異。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同嗁。
闚 【戌集上】【門字部】 闚 【唐韻】去隨切【集韻】【韻會】缺規切,□音恢。
【說文】閃也。
謂傾頭門中視也。
從門,規,意兼聲。
【廣韻】小視。
【集韻】窺,通作闚。
【易觀卦】闚觀,利女貞。
【註】所見者狹,故曰闚觀。
【疏】闚竊而觀也。
又【豐卦】闚其戸。
【疏】闚視其戸也。
【禮禮運】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闚也。
【史記刺客傳】闚以重利。
【後漢李固傳】秦人不敢闚兵于西河。
又同窺。
【列子黃帝篇】夫至人者,上闚靑天。
【釋文】同窺。
又【集韻】窺睡切,音觖。
義同。
闛 【戌集上】【門字部】 闛 【唐韻】【集韻】□徒郞切,音唐。
【說文】闛闛,盛貌。
從門,堂,意兼聲。
又【廣韻】吐郞切【集韻】他郞切,□音湯。
鼓聲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鏗鎗闛鞈。
【註】闛鞈,鼓音也。
又【集韻】蚩良切,音昌。
【說文】天門也。
楚人名門曰閶闔。
本作闛。
【前漢揚雄傳】西馳闛闔。
【註】闛,讀與閶同。
闛闔,門名也。
關 【戌集上】【門字部】 關 【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瘝。
【說文】以木橫持門戸也。
【韻會】要會也。
又【玉篇】扃也。
【正韻】塞門也,門牡也。
又關津。
【周禮地官司關】司關掌國貨之節。
以聮門市。
【註】界上之門也。
【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
又墓門也。
【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陳車。
【註】關,墓門也。
又【集韻】通也。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疏】關通衡石之用,使之和平。
【易同人註】雖是同人卦下之辭,不關六二之義。
又【韻會】關,所以閉也。
【楚辭招魂】虎豹九關。
【註】使神虎豹,執其關閉。
又【正字通】關策,猶關說也。
【史記梁孝王世家】有所關說于景帝。
又【博雅】驛也。
又塞也。
又【正韻】戾機也。
又聮絡也。
又涉也。
【後漢張升傳】升少好學,多關覽。
【註】關,涉也。
又由也。
【前漢董仲舒傳】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
【註】關,由也。
又穿也。
【禮雜記】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
【疏】關,穿也。
又三關。
【淮南子主術訓】三關者,不可不愼守,謂耳目口不當妄視聽言也。
又關藏。
【荀悅申鑒】善養性者得其和,鄰臍三寸謂之關。
關藏呼吸,以受四氣也。
又關脈。
【史記倉公傳】少陽初關一分。
【註】脈經雲: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其骨自高從寸至尺,名曰尺,澤後尺前名曰關。
陽出隂入,以關爲界。
又關孔。
【周禮冬官車人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首註】首六寸,謂今剛關頭斧。
【疏】漢時斧近刃,皆以剛鐵爲之。
又以柄關孔。
又【史記封禪書】因巫爲主人,關飮食。
○按關卽索字意。
又【韻會】閒關,崎嶇屈轉貌。
【後漢荀彧傳】荀君乃越河冀閒關,以從曹武。
又【正韻】關白也。
【前漢王褒傳】進退得關其忠。
又【正字通】閒關,車□聲。
【詩小雅】閒關,車之□兮。
【傳】閒關,設□也。
又【正字通】關關,鳥鳴聲。
【詩周南】關關雎鳩。
【傳】關關,和聲也。
又斧名。
【後漢馬融傳】揚關斧。
【註】關斧,斧名也。
又地名。
【史記項羽紀】行略定秦地函谷關。
【前漢高帝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註】自函谷關以西總名關中。
又【集韻】亦姓。
又【集韻】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彎。
【集韻】持弓關矢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將注豹則關矣。
【註】關,引弓。
【釋文】烏環反。
【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又【韻補】葉圭懸切,音涓。
【劉歆遂初賦】馳大行之嚴防,入天井之喬關。
望庭燧之皦皦,飛旌旐之翩翩。
【盧諶懷古詩】藺生在下位,繆子稱其賢。
奉辭馳出境,伏軾徑入關。
考證:〔【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東車。
〕謹照原文東車改陳車。
闝 【補遺】【戌集】【門字部】 闝 【字彙補】平姚切,音瓢。
溺倡也。
俗字。
馭 【亥集上】【馬字部】 馭 【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正韻】魚據切,□語去聲。
【玉篇】與禦同。
使馬也。
【說文】卸,解車馬也。
或彳或卸,皆禦者之職。
古作馭、□、禦。
禦一曰侍也,進也。
【周禮夏官馭夫】掌馭貳車從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
又【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以八統詔王馭萬民。
又【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
【註】大馭,馭之最尊者。
軷,祭行道之神也。
通作禦。
又【地官保氏】五馭。
【註】一鳴和鸞,二逐水曲,三過君表,四舞交衢,五逐禽左。
【正韻】詩書皆作禦。
禦與馭,義同者不得重押,義異者非。
【辰集中】【木字部】【玉篇】戸恩切,音痕。
平量木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起輦切,音遣。
縮也。
【備考】【醜集】【土字部】【篇海類編】同塊。
闞 【戌集上】【門字部】 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濫切,音瞰。
【說文】望也。
又【博雅】闞,視也。
又【玉篇】臨也。
又【廣韻】魯邑。
【左傳昭二十五年】叔孫昭子如闞。
【註】闞,魯邑。
【穀梁傳昭三十二年】公在乾侯取闞。
又亭名。
【後漢郡國志】東平陸,六國時曰平陸,有闞亭。
又姓。
【史記齊太公世家】闞止有寵焉。
又【集韻】【韻會】□虎檻切,音。
虎聲。
【詩大雅】闞如虓虎。
【傳】闞然如虎之怒。
【釋文】火斬反。
【前漢敘傳】於是七雄虓闞。
又【廣韻】【集韻】許鑒切【韻會】胡懺切【正韻】胡監切,□音。
【廣韻】犬聲。
【集韻】獸怒聲。
又【集韻】【韻會】【正韻】□虎覽切,音喊。
義同。
闟 【戌集上】【門字部】 闟 【廣韻】【正韻】許及切【集韻】【韻會】迄及切,□音吸。
【玉篇】戟名。
【類篇】鋋也。
【史記商君傳】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車而趨。
【註】顧野王雲:鋋也。
《方言》雲: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鋋,其柄謂之矜。
釋名雲:戟格也。
旁有格。
【張衡東京賦】闟戟轇轕。
【註】闟鋋也。
又函也。
【後漢輿服志】屬車四十六乗,前驅有九斿雲鳳凰闟戟。
【註】薛綜曰:闟之言函也。
取四戟函車邊。
又車名。
【後漢輿服志】獵車其飾重輞,縵輪繆龍繞之。
一曰闟豬車,親校獵乗之。
【註】魏文帝攺曰闟虎車。
又住立貌。
【管子小問篇】桓公北伐孤竹,未至□耳之谿十裡,闟然止,瞠然視。
【註】闟,住立貌。
又【正韻】闔也。
【韓愈南山詩】闟闟屋摧霤。
又【集韻】安定意。
【史記匈奴傳】闟然更始。
【註】闟,音。
安定意也。
又【韻會】闔也。
又【集韻】色入切,音歰。
義同。
又【集韻】敵盍切【韻會】敵合切,□音□。
土闟,谷名。
【韻會】地理志:犍爲郡,漢陽山,漢水所出。
又地名。
【前漢匈奴傳】屠耆單于,卽引西南,留闟敦地。
【後漢馮異傳】又降匈奴于林闟頓王。
【註】前漢書音義,闟音蹋。
又闟茸也。
【文選任昉彈劉整】整閭閻闟茸。
【註】闟,土合反。
【司馬遷報任安書】爲掃除之吏,在闟茸之中。
【註】闟,吐□反。
闟茸,猥賤也。
茸,細毛。
張揖訓訪,以爲闟獰劣也。
又作鈒。
【史記商君傳闟戟註】索隱曰:闟亦作鈒。
闠 【戌集上】【門字部】 闠 【廣韻】【集韻】【正韻】□胡對切,音潰。
【說文】市外門也。
【廣韻】闤闠,市門。
【張衡西京賦】通闤帶闠。
【註】市門曰闠。
又道也。
【博雅】闤闠,道也。
又【集韻】求位切,音匱。
義同。
闡 【戌集上】【門字部】 闡 【唐韻】昌善切【集韻】【韻會】【正韻】齒善切,□音幝。
【說文】開也。
【增韻】闢也。
【後漢班固傳】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者。
【註】闡,開也。
又【增韻】顯也。
【玉篇】明也。
【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註】闡,明也。
【書大禹謨舞幹羽于兩階傳】修闡文敎,舞文舞于賓主階閒。
【春秋左傳杜序】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
【揚子太□經】次六:幽闡積。
【註】六爲水稱。
幽施祿及下,故闡積。
又【玉篇】大也。
【易豐卦註】闡者,弘廣之言。
凡物之大,具有二種,一者自然之大,一者由人之闡弘使大。
【書君□爾惟弘周公丕訓傳】汝爲政,當闡大周公之大訓。
又廣也。
【史記秦始皇紀】闡幷天下。
又【禪梁父註】禪闡廣地土也。
又地名。
【左傳哀八年】夏齊人取讙及闡。
【註】闡在東平劉縣北。
【後漢郡國志】益州越巂郡闡。
又【集韻】稱延切,音燀。
【陸雲陸府君誄】瑰光旣耀,靈寶未闡,弗慮皇圖,銜恨殂遷。
又【韻補】葉稱人切,音瞋。
【□琳悼龜賦】探頤索隱,無幽不闡。
下方太祗,上配淸純。
闢 【戌集上】【門字部】 闢 〔古文〕□□【唐韻】房益切【集韻】【韻會】【正韻】毗亦切,□音擗。
【說文】開也。
從門,辟,意兼聲。
【廣韻】啓也。
【易繫辭】其動也闢。
【疏】動則開生萬物,故其動也闢。
【又】闢戸謂之乾。
【疏】謂吐生萬物,若室之開闢其戸。
【書舜典】詢于四嶽,闢四門。
【傳】開闢四方之門。
【左傳宣二年】晨往,寢門闢矣。
又避也。
【周禮天官閽人】凡外內命夫命婦,出入則爲之闢。
【註】闢行人,使無幹也。
【釋文】闢,避也。
又【集韻】匹辟切,音僻。
【爾雅釋水】湀闢流川。
【註】通流也。
又【正韻】亦作辟。
【周禮天官閽人闢釋文】闢,本又作辟。
□字作門內卄。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徒合切,音沓。
柱上木也。
【類篇】柱鬥謂之。
【爾雅釋宮註】柱上欂。
亦名枅。
又曰。
又【廣韻】他合切【類篇】託合切,□音塔。
義同。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殊倫切,音純。
草名。
闣 【戌集上】【門字部】 闣 【廣韻】【正韻】□丁浪切,音譡。
閃闣人。
又【集韻】他郞切,音湯。
鼓聲也。
引《詩》:擊鼓其鼞。
或作闣。
◎按《詩邶風》今作鏜。
又【五音集韻】闣,盛貌。
闤 【戌集上】【門字部】 闤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胡關切,□音還。
【說文】市垣也。
從門,睘,意兼聲。
【廣韻】闤闠。
【古今注】闤,市垣也。
又【博雅】闤闠,道也。
【張衡西京賦】通闤帶闠。
【註】闤,市營也。
又【正韻】烏還切,音彎。
義同。
闥 【戌集上】【門字部】 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達切,音撻。
【說文】門也。
【博雅】闥謂之門。
【詩齊風】彼姝者子,在我闥兮。
【傳】闥,門內也。
【釋文】闥,他達反。
韓詩雲:門屛之閒曰闥。
又【韻會】漢號禁門曰黃闥。
【前漢高後紀】不出房闥。
【註】闥,中小門。
【樊噲傳】噲乃排闥直入。
【註】闥,土曷反。
宮中小門也。
一曰門屛也。
又闈也。
【後漢桓帝紀】乙未,南宮承善闥火。
【註】闈謂之闥。
又【集韻】巨偃切,音寋。
拒門木。
【玉篇】飛闥,突出方木也。
又【韻補】葉音脫。
【崔駰達旨】攀台階闚紫闥,據高軒望朱闕。
又葉音隊。
【曹植王粲誄】我王建國,百司俊乂,君以顯舉,秉機省闥。
闦 【備考】【戌集】【門字部】 闦 【龍龕】五昆切。
【申集上】【艸字部】【說文】同蒸。
純壹貌。
【前漢酷吏傳】吏治□,不至於姦。
考證:〔【前漢酷吏傳】□不至於姦。
〕謹照原文□上增吏治二字。
□ 【未集中】【網字部】 □ 同□。
【集韻】□,或作□。
門 【戌集上】【門字部】 門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音捫。
【說文】聞也。
從二戸,象形。
【玉篇】人所出入也。
在堂房曰戸,在區域曰門。
【博雅】門,守也。
【釋名】捫也。
言在外爲人所捫摸也。
【易同人】同人于門。
【註】心無係吝,通夫大同,出門皆同,故曰同人於門也。
【書舜典】賔于四門,四門□□。
【傳】四門,四方之門。
【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
【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
【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
【又】設車宮轅門。
【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
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
【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
【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又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
【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又橋門,國學門也。
【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又師門。
【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又【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
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又【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
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又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
【易繫辭】道義之門。
【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雲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又【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又期門,勇士也。
【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
【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
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
【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又官名。
【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
【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
【又】門大夫六百石。
【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
【註】將代父當門者也。
【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又地名。
【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
【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
【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裡。
又【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
【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又鴈門,郡名。
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
【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
【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
【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又【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
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裡,盛夏凜然。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
【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
【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又姓氏也。
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
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又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
【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大夏、大濩、大武。
【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
黃帝曰雲門。
又人名。
【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
【註】羨門,古仙人。
【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
【註】卽逢蒙。
【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又【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
【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又【韻補】葉民堅切,音眠。
【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
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又葉眉貧切,音珉。
【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
葉下貧。
【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
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考證:〔【周禮大司樂】舞雲門,大卷,大鹹,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謹照原文大磬改大。
閃 【戌集上】【門字部】 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
【說文】闚頭門中也。
從人,在門中。
會意。
【廣韻】出門貌。
又【增韻】嚲避也。
【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註】淰之言閃也。
【釋文】閃,失冉反。
又暫見也。
【木華海賦】蝄像暫曉而閃屍。
【註】音式染反,閃屍,暫見貌。
又【正字通】動貌。
古詩:寒鴉閃閃前山去。
杜甫詩:閃閃浪花翻。
俗作。
又姓。
明永樂中,永州判閃靄。
又傾佞貌。
【後漢趙壹傳】榮納由於閃楡,孰知辨其蚩姸。
【註】閃楡,傾佞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贍切,音掞。
又【集韻】式劒切,音□。
又子豔切,音□。
義□同。
闫 【戌集上】【門字部】 閆 【五音集韻】餘廉切,音鹽。
同閻義,俗用。
又【正字通】姓也。
說文有閻無閆,今姓譜分爲二。
閉 【戌集上】【門字部】 閉 【唐韻】博計切【集韻】【韻會】必計切【正韻】必弊切,□音嬖。
【說文】闔門也。
從門才,才所以歫門也。
會意,亦像形。
俗從下,非。
【禮月令】修鍵閉。
【註】鍵,牡。
閉,牝也。
【疏】何氏曰:鍵是門扇,後樹兩木,穿上端爲孔,閉者將扃關門,以內孔中。
【左傳桓五年】閉蟄而烝。
【註】建亥之月,昆蟲閉戸。
【釋文】必計反。
又【左傳桓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
【註】閉立秋立冬。
又【廣韻】掩也。
【書大誥】予不敢閉于天降威用。
【傳】言我不敢閉絕天所下威用而不行。
【史記樂書】禮者,所以閉淫也。
又【淮南子道應訓】劉氏奪之,若轉閉錘。
【註】閉錘,格也。
又【博雅】閉閉,盛也。
又【玉篇】塞也。
【易坤卦】天地閉。
【疏】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
又藏也。
【淮南子天文訓】萬物閉藏。
又【詩秦風】竹閉緄縢。
【傳】閉,紲也。
【正字通】弓檠也。
又服式也。
【釋名】反閉襦之小者也,卻向著之,領反于背後,閉其襟也。
又【廣韻】方結切【集韻】【韻會】必結切【正韻】必列切,□音□。
義同。
考證:〔【禮月令】修鍵閉。
【註】鍵,牡。
閉,牝也。
【疏】鍵是門扇,後樹兩目,穿上端爲孔〕謹照原文兩目改兩木。
問 【醜集上】【口字部】 問 〔古文〕□【唐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聞去聲。
【說文】訊也。
【書仲虺之誥】
【說文】特立之戸。
上圜下方,有似圭。
【左傳襄十年】蓽門閨竇之人。
【註】閨竇,小戸,穿壁爲戸。
【廣韻】閨閤。
【前漢循吏傳】傳敎令出入閨閤。
【註】閨閤,內中小門也。
【玉篇】宮中門小者曰閨。
【杜甫贈李白詩】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
【註】東方朔、公孫弘,待詔金馬門,故雲金閨。
【謝朓詩】旣通金閨籍。
【註】列名仕版也。
又【南史□文帝紀】每夜刺閨取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敕雞人司漏,傳籤殿中。
【註】夜有急報,投刺於宮門也。
又女稱閨秀,所居亦曰閨。
【李白詩】揮鞭萬裡去,安得念春閨。
【後漢皇後紀贊】班政蘭閨。
【劉珊詩】石家金谷妓,妝罷出蘭閨。
又通作圭。
【禮儒行】蓽門圭窬。
【註】小戸如圭形。
閩 【戌集上】【門字部】 閩 【唐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珉。
【說文】東南越種。
【廣韻】閩越。
【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
【史記東越傳】閩越王無諸。
【註】東越之別名。
【註】按《說文》雲閩,東越,蛇種也。
故字從蟲門聲。
【山海經】閩在海中。
【註】閩越卽西甌,今建安郡是也。
又古養鳥官。
【周禮秋官閩隷】閩隷掌役畜養鳥,而阜蕃敎擾之。
又【廣韻】【集韻】□無分切,音文。
【周禮七閩釋文】又音文。
又【廣韻】音旻。
【周禮七閩釋文】鄭氏音旻。
又【集韻】謨官切,音瞞。
【周禮七閩釋文】漢書音義,服虔者近蠻。
閫 【戌集上】【門字部】 閫 【廣韻】【集韻】【正韻】□苦本切,音悃。
【廣韻】門限也。
【集韻】門橛也。
【史記馮唐傳】閫以內者,寡人制之。
【註】此郭門之閫也,門中橛曰閫。
【儀禮士冠禮布席於門中闑西閾外註】閾,閫也。
【易師卦註】閫外之事,將軍所裁,臨事制宜,不必皆依君命。
又天閫。
【前漢揚雄傳】天閫決兮地垠開。
【註】天閫,天門之閫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苦悶切,音困。
義同。
【集韻】本作梱。
閬 【戌集上】【門字部】 閬 【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浪。
【說文】門高也。
又空虛也。
【前漢揚雄傳】閌閬閬其寥廓兮。
【註】閬,音浪。
閬閬,空虛也。
又空曠也。
【莊子外物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
【註】閬,空曠也。
音浪。
又土閬。
【管子度地篇】城外爲之郭,郭外爲之土閬。
又山名。
【屈原離騷】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
【註】閬風,山名。
在崑崙之上。
【前漢司馬相如傳】登閬風而遙集兮。
【註】張揖曰:閬風山在崑崙閶闔之中。
又地名。
巴郡有閬中縣。
【前漢地理志】閬中。
【註】屬巴郡。
閬音浪。
又【集韻】裡黨切,音朖。
爣閬,寬明貌。
又人名。
【史記周本紀】釐王子惠王閬立。
又【集韻】裡養切,音兩。
【說文】蝄蜽也。
【史記孔子世家】木石之怪夔罔閬。
【註】夔,音逵。
閬,音兩。
家語作魍魎。
又【廣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音郞。
亦門高也。
又【後漢張衡傳】集太微之閬。
【註】閬,明大也。
【揚雄甘泉賦文選註】閬音郞。
閬閬,高大貌。
又【集韻】徒郞切,音唐。
高門謂之閬。
或作□。
閭 【戌集上】【門字部】 閭 【廣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淩如切,□音臚。
【說文】裡門也。
周禮五家爲比。
五比爲閭。
閭,侶也。
二十五家相羣侶也。
【書武成】式商容閭。
【傳】式其閭巷。
【禮內則】與其得罪於鄕黨州閭。
【註】二十五家爲閭。
【戰國策】齊桓公,宮中女市女閭七百。
【註】閭裡,中門也。
【後漢班固傳】閭閻且千。
【註】字林曰:閭裡,門也。
又門名。
【左傳襄十八年】州綽門於東閭。
【註】齊東門。
【穀梁傳成元年】客不說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
【註】胥閭,門名。
【釋文】閭,力居反。
又仙所居。
【史記孝武紀】石閭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
又亭名。
【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註】高平南,平陽縣西北有顯閭亭。
又古官名。
【周禮地官閭胥】閭胥各掌其閭之徵令。
【離騷序】屈原與楚同姓,仕於懷王,爲三閭大夫。
【史記屈賈傳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
又石名。
【五音集韻】尾閭。
司馬雲:閭者,聚也。
水聚族之處,在扶桑東,一名沃焦。
一石,方圓四萬裡,厚四萬裡,海水注者無不燋。
又山名。
【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
【註】醫無閭,山名。
今在遼東。
又【揚子方言】舟首謂之閤閭。
【註】今江東呼船頭屋謂之飛閭是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幹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註:《新序》曰:辟閭、巨闕,天下之良劔也。
又【五音集韻】草名。
狀如艾蒿。
【前漢司馬相如傳】奄閭軒于。
【註】奄閭,蒿也。
子可治疾。
又【正韻】□閭,木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仁頻、幷閭。
【註】仁頻、幷閭俱註作椶。
然攷之櫚皮作索,則椶應屬幷閭,仁頻作梹榔也。
又【集韻】獸名。
如驢,一角,岐蹄。
【山海經】縣雍之山,其獸多閭麋。
【註】郭曰,閭卽羭也。
似驢而岐蹄,角如麢羊。
一名山驢。
又美女。
【戰國策】閭姝、子奢莫如媒兮。
【註】閭姝,荀子作閭娵。
韋昭雲:梁王魏翟之美女。
又姓。
【左傳定十一年】宗子陽與閭丘明相厲也。
【前漢藝文志】閭丘子十三篇。
【註】魏人。
【正字通】將閭、閭葵,皆複姓。
漢唐君□:處士閭葵班。
又人名。
【史記秦本紀】吳王闔閭。
【前漢武帝紀】東夷薉君南閭等。
【註】南閭者,薉君之名。
【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俞閭侯。
考證:〔又旗名。
【詩衞風孑孑幹旟疏】閭旐。
〕謹按詩雲鄕旗,州旟,黨旟,族旐,閭旐,比旌,謂鄕用旗州黨用旟族閭用旐比用旌,非以閭旐爲旗名也。
今省去此段,於上文古之良劔也下,增註新序曰辟閭巨闕天下之良劔也。
【寅集上】【宀字部】【唐韻】【集韻】□都念切,音店。
【說文】屋傾下也。
一曰厭也。
【廣韻】窮也。
或從土作墊。
又【廣韻】丁愜切【集韻】【類篇】的協切,□音喋。
義同。
【正字通】□字省文。
閮 【戌集上】【門字部】 閮 【集韻】唐丁切,音庭。
門中也。
又待鼎切,音挺。
門外啓謂之閮。
雫 【備考】【戌集】【雨字部】 雫 【龍龕】奴寡切。
閯 【戌集上】【門字部】 閯 【集韻】所稼切,音嘎。
開也。
閱 【戌集上】【門字部】 閱 【唐韻】弋雪切【集韻】【韻會】欲雪切【正韻】魚厥切,□音悅。
【說文】具□于門中。
【徐曰】春秋大閱,□車馬也。
具數,一一數之也。
【玉篇】□軍實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中冬敎大閱。
【註】大閱,□軍實。
【春秋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閱。
【註】□車馬。
又【說文】一曰察也。
出門者,察而數之也。
【博雅】閱,數也。
【左傳襄九年】商人閱其禍敗之釁。
【註】閱,猶數也。
又【正韻】□閱也。
【書多方】克閱于乃邑,謀介。
【疏】謂□閱其事。
又【呂□】閱實其罪。
【疏】□練核實。
又【正韻】歷也。
【前漢文帝紀】閱天下之義理多矣。
【註】閱,猶更歷也。
又【車千秋傳】無伐閱功勞。
【師古註】閱,經歷也。
又【廣韻】閥閱也。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積日曰閱。
【後漢章帝紀】或起甽畝,不繫閥閱。
【註】史記曰:明其等曰閥,積其功曰閱。
言前代舉人,務取賢才,不拘門地。
又【韻會】買賣損價也。
【荀子修身篇】良價不爲折閱不市。
【註】折閱,謂損其所賣物價也。
又容也。
【詩邶風】我躬不閱。
【傳】閱,容也。
又【曹風】蜉蝣掘閱。
【傳】閱,容閱也。
【箋】掘閱,掘地解閱。
謂其始生時也。
又稟也。
【老子道德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
【註】閱,稟也。
甫,始也。
言道稟與萬物始生,從道受氣。
又遂也。
【爾雅釋宮】桷直而遂,謂之閱。
【註】謂五架屋際椽正相當。
【疏】屋椽,長直而遂達,五架屋際者名閱。
又【正韻】觀也。
又人名。
【左傳僖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閱來聘。
又【襄九年】華閱。
【註】華閱,宋臣華元子。
【史記田敬仲世家】公孫閱謂成侯忌曰:公何不謀伐魏。
考證:〔【說文】具疏于門中。
〕謹照原文疏改□。
〔【荀子修身篇】銀價不爲折閱不市〕謹照原文銀價改良價。
〔【詩衞風】我躬不閱。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詳餘切,音徐。
葢,菜名,似韭。
【類篇】千餘切,音蛆。
葢,草名。
又叢租切,音阼。
菇,生下田,可食。
【玉篇】作〈艸下狙〉。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集韻】【韻會】□胡化切,音華。
【玉篇】大聲也。
【廣韻】大口也。
又【字彙】魚之大口者曰。
〇按正韻禡韻收吳字,雲:同,非。
詳吳字註。
閳 【備考】【戌集】【門字部】 閳 【龍龕】闡字之譌。
閵 【戌集上】【門字部】 閵 〔古文〕□【廣韻】【集韻】【正韻】□良刃切,音吝。
【廣韻】閵鵲,鳥名。
【說文】閵似雊鵒而黃。
又踐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徒車之所閵轢。
【郭璞註】閵,踐也。
又【集韻】郞甸切,音練。
義同。
閶 【戌集上】【門字部】 閶 【唐韻】尺量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昌。
【說文】天門也。
一曰楚人名門曰閶闔。
【前漢禮樂志】遊閶闔。
【註】閶闔,天門。
【後漢杜篤傳】排閶闔,入幽谷。
【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鑰天門。
【註】閶闔,始升天之門也。
又風名。
【史記律書】閶闔風居西方。
閶者,倡也。
闔者,藏也。
言陽氣道萬物闔黃泉也。
【淮南子天文訓】四十五曰閶闔風至。
【註】兌卦風。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軍以鼙令鼓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
又門名。
【正字通】閶門,姑蘇城門名。
又【集韻】他郞切,音湯。
鼞或作閶。
鼓聲也。
【辰集上】【日字部】【正字通】□字之譌。
【備考】【卯集】【斤字部】【搜眞玉鏡】同鼎。
閷 【戌集上】【門字部】 閷 【正字通】與殺同。
有上去入三聲。
考工記□人:相角,秋閷者厚,春閷者薄。
註:閷,同殺,入聲。
又弓人:爲柎而發,必動於閷。
註:柎弓側骨也,閷接中也。
柎與接中相爲體用,柎旣發,則接中亦動也。
陸氏:閷,色界反。
又匠人:凡爲防,廣與崇,方其閷三分去一,大防外閷。
註:閷者,減削之意。
防基三分,上二分則堅固。
大防,則基三分之外,上二分之內。
閷而又閷,防愈固也。
生殺之殺,入聲。
隆殺、等殺之殺,去聲。
殺不必從周禮作閷,沿俗書作煞。
正韻六泰殺註,亦作煞。
四轄殺註,□不以罪曰殺。
汎雲亦作閷煞,□非。
周禮攺殺爲閷,亦泥。
別詳殳部殺字註。
閸 【戌集上】【門字部】 閸 【字彙】苦本切,音悃。
宮中門。
閹 【戌集上】【門字部】 閹 【唐韻】英廉切【集韻】【韻會】衣廉切【正韻】衣炎切,□音淹。
【說文】豎也。
宮中閹閽閉門者。
從門,奄,意兼聲。
【廣韻】男無勢,精閉者。
【前漢敘傳】閹尹之呰。
【註】謂宮人爲閹者,謂其精氣奄閉不洩也。
一曰主奄閉門者。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
【釋文】閹,音淹。
【史記歷書】遊兆,閹茂二年。
【註】閹茂,一作淹戊。
【管子幼官篇】春行冬政,肅。
行秋政,雷。
行夏政,閹。
【註】陽氣獨盛。
又【廣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音渰。
義同。
【集韻】通作奄。
考證:〔【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閹茂。
〕謹照原文在戊改在戌。
閺 【戌集上】【門字部】 閺 【集韻】眉貧切,音珉。
鄕名。
或作□。
【五音集韻】亭名,在汝南。
又【集韻】無分切,音文。
【說文】低目視也。
弘農湖縣有閺郡。
閻 【戌集上】【門字部】 閻 【唐韻】【集韻】【韻會】□餘廉切,音鹽。
【說文】裡中門。
【後漢班固傳】閭閻且千。
【註】字林曰:閻,裡中門也。
【史記越世家】莊生雖居窮閻,然以廉直聞於國。
又【玉篇】巷也。
【博雅】閻謂之衖。
又【揚子方言】閻笘,開也。
東齊開戸謂之閻笘。
又勸也。
【揚子方言】食閻,勸也。
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或謂之慫慂。
又【廣韻】姓也。
閻職。
見【左傳文十八年】閻敖,楚大夫。
見【莊十八年】。
又【集韻】【類篇】□徐廉切,音燅。
鬼閻,地名。
在潁川。
【左傳昭二十年】戰於鬼閻。
【註】潁川長平縣西北有閻亭。
【釋文】閻,似廉反。
又縣名。
【左傳昭九年】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
【註】閻嘉,晉閻縣大夫。
【釋文】閻,以廉反。
又【集韻】以贍切,音爓。
【說文】好而長也。
【五音集韻】美色也。
又衣長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眇閻易以戍削。
【註】閻易,衣長貌。
又【集韻】以冉切,音琰。
地名。
【左傳昭二十年】鬼閻。
【釋文】又以冉反。
【集韻】或作壛。
閼 【戌集上】【門字部】 閼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
【說文】遮壅也。
【廣韻】止也,塞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今臣雍閼不得聞。
【註】閼,烏曷反。
止也。
【楚辭九思】志閼絕兮安如。
【註】志望已訖,不知所之。
【列子楊朱篇】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閼。
【蔡邕樊惠渠歌】我有長流,莫或閼之。
【釋文】□音遏。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太歲在卯曰單閼。
【釋文】閼,烏割切。
【淮南子天文訓】寅在甲曰閼蓬。
【註】言萬物鋒芒欲出,擁遏未通,故曰閼蓬也。
又星名。
【前漢律歷志】大火,閼伯之星也。
又城名。
【史記秦本紀】攻趙閼與。
【註】儀州和順縣,卽古閼與城。
【郡縣誌】閼與,在磁州武安縣。
今屬彰德府。
又【後漢郡國志】上黨涅縣有閼與聚。
又人名。
【左傳襄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
又【隱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
【註】公孫閼,鄭大夫。
【釋文】□於葛反。
【前漢景帝紀】閼爲臨江王。
【註】閼,一曷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音謁。
義同。
又【集韻】或作堨。
詳堨字註。
又【五音集韻】依倨切,音飫。
閼與,容暇貌。
【前漢揚雄傳】窮宂閼與。
【註】晉灼曰:閼與,容貌也。
師古曰:閼與,容暇之貌也。
又【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音煙。
閼氏,單于適妻也。
【前漢韓王信傳】乃使人厚遺閼氏。
【註】閼,於連反。
【史記匈奴傳】後有所愛閼氏。
【索隱註】閼氏,匈奴皇後號也。
習鑿齒與燕王書曰:山下有紅藍,北方人採取其花染緋黃,捋取其上英鮮者作臙脂,婦人採捋用爲顏色,因名妻作閼氏。
又【史記歷書】年名焉逢。
【註】甲歲雄也。
漢書作閼逢。
閼亦音焉。
又【廣韻】於乾切【集韻】尤虔切,□音焉。
義同。
閽 【戌集上】【門字部】 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昏。
【說文】常以昏閉門隷也。
【禮祭義】閽者,守門之賤者也。
【周禮天官】閽人掌守王宮中門之禁。
【註】言閽人者,使守門閽人守王宮中門耳。
【正字通】凡吏民冤抑,詣闕自愬者,曰叩閽。
又【正韻】閽寺。
【易說卦】爲閽寺。
【疏】取其禁止人也。
又【韻補】葉許雲切,音熏。
【揚雄甘泉賦】選巫鹹兮叫帝閽,開天庭兮延羣神。
又葉音暄。
【蘇轍上淸詞】帝蕩蕩其無尊兮,居深高乎九閽。
顧後土之茫昧兮,若世人之觀天。
閾 【戌集上】【門字部】 閾 〔古文〕□【唐韻】于逼切【集韻】【正韻】越逼切,□音域。
【說文】門榍也。
論語曰:行不履閾。
【徐曰】門限也。
【爾雅釋宮】柣謂之閾。
【疏】謂門下橫木爲外內之限。
【禮玉藻】賔人不中門,不履閾。
【註】閾,門限。
【左傳僖二十二年】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
【前漢王莽傳】思不出乎門閾。
【註】門橛也。
又【廣韻】況逼切【集韻】忽域切,□音洫。
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委勇切。
與擁同。
□ 【未集中】【網字部】 □ 【集韻】力求切,音留。
捕鳥獸具。
閿 【戌集上】【門字部】 閿 【五音集韻】無分切,音文。
低視也。
與闅同。
又【前漢武五子傳】閿鄕。
【註】孟康曰:閿,古聞字。
從門從□。
建安中攺作聞。
師古曰:閿字本從門從□,其後轉訛誤,遂作門中受耳。
郭璞乃音汝授反,蓋失理遠耳。
◎按說文闅訓低目視,廣韻闅俗作閿,漢書註則以閿爲古聞字,闅與聞旣異義,又以閿爲古字,尤不可解,自應以廣韻爲正。
【辰集中】【木字部】【廣韻】匹卦切【集韻】蔔卦切,□音派。
【埤蒼】藤屬。
蜀人以織布。
【類篇】木皮。
又【集韻】普卦切,音□。
義同。
又【集韻】必駕切,音霸。
【廣雅】謂之□。
陹 【戌集中】【阜字部】 陹 【集韻】書蒸切,音升。
本作昇。
日之升也。
又州名。
阜 【戌集中】【阜字部】 阜 〔古文〕□【唐韻】【集韻】房九切【韻會】扶缶切【正韻】房缶切,□音。
【爾雅釋地】大陸曰阜。
【說文】山無石者。
【釋名】土山曰阜,言高厚也。
【詩小雅】如山如阜。
又大也。
【書周官】阜成兆民。
【註】大成兆民之性命。
又【玉篇】肥也。
【詩秦風】駟驖孔阜。
【疏】馬甚肥大也。
又盛也。
【詩鄭風】火烈具阜。
【傳】阜,盛也。
又多也。
【詩小雅】爾殽旣阜。
【傳】阜,猶多也。
又長也。
【魯語】助生阜也。
又山名。
【左傳文十六年】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
又地名。
【禮明堂位】封周公于曲阜。
又【左傳文十五年】置諸堂阜。
又阜城,屬渤海郡,阜陵,屬九江郡。
□見【前漢地理志】。
又阜螽,蟲名。
【詩召南】趯趯阜螽。
【傳】阜螽,蠜也。
又【韻會】佛寺曰香界,亦曰香阜。
又葉敷救切,音覆。
【梁鴻詩】惟季春兮華阜,麥含英兮方秀。
哀茂時兮逾邁,愍芳香兮日臭。
【□第詩古音考】阜字,可上可去。
又葉房詭切。
【劉邵趙都賦】羣後紛其旣醉,遠人仡以宴喜。
悅皇風之舄奕,羨我邦之殷阜。
又葉符遇切,音附。
【裴秀大蠟詩】告成伊何,年豐物阜。
禮□孝祀,介茲萬祜。
◎按唐韻正,四十四有之半,古與篠小巧皓四韻通爲一韻。
詩鄭風,叔于田,乗乗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
小雅,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又吉日維戊,旣伯旣禱,田車旣好,四牡孔阜,易林,倬然遠咎,辟害高阜,田獲三狐,巨貝爲寶。
桓驎七說,超絕壑,踰懸阜。
馳猛禽,射勁鳥。
王粲瑪瑙勒賦,總衆材而課美,信莫臧於瑪瑙,被文采之華飾,雜朱綠於蒼阜。
左思魏都賦,矞雲翔龍,澤馬於阜,山圖其石,川形其寶。
韻會小補,於紙韻遇韻俱雲葉音,非。
【說文】本作□。
【集韻】同峊。
闀 【戌集上】【門字部】 闀 【五音集韻】胡降切,音巷。
【字彙】陌也。
又備也。
【子集下】【匸字部】【集韻】郞豆切,音漏。
【說文】側逃也。
一曰箕屬。
【玉篇】側也。
亦作陋。
闂 【戌集上】【門字部】 闂 【字彙補】匣蟲切,音鴻。
鬭也。
【呂氏春秋】崔杼之子,相與私闂。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同恐。
詳恐字註。
闃 【戌集上】【門字部】 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狊切,音。
【說文】靜也。
【玉篇】靜無人也。
【易豐卦】闃其無人。
【疏】闚視其屋,而闃寂無人也。
又【集韻】求獲切,音□。
義同。
【說文徐註】按易:窺其戸,闃其無人。
窺,小視也。
狊,大張目也。
言始小視之,雖大張目亦不見人也。
義當隻用狊字。
闄 【戌集上】【門字部】 闄 【廣韻】於小切【集韻】於兆切,□音夭。
隔也。
【博雅】闄,遮也。
【釋文】於小反。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
又【集韻】【類篇】□以紹切,音溔。
義□同。
闅 【戌集上】【門字部】 闅 【廣韻】【韻會】□無分切,音文。
【說文】低目視也。
【廣韻】俗作閿。
【韻會】地名。
弘農湖縣有闅亭。
又【廣韻】府巾切,音彬。
義同。
又【前漢武五子傳】閿鄕。
【註】孟康曰:閿,古聞字。
從門從□。
建安中攺作聞。
◎按闅,說文訓低目視,與聞見之聞義異,未知漢書註何義,存之備考。
闆 【戌集上】【門字部】 闆 【玉篇】【五音集韻】□匹限切,音盻。
門中視也。
闇 【戌集上】【門字部】 闇 【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正韻】胡紺切,□音暗。
【說文】閉門也。
又【廣韻】冥也。
【玉篇】幽也。
【易蒙卦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物旣蒙昧,惟願亨通,但闇者求明,明者不諮於闇,故雲童蒙求我也。
【禮曲禮】孝子不服闇。
【註】闇,冥也。
不於闇冥之中從事。
【書大禹謨蠢茲有苗昏迷不恭傳】昏,闇也。
又【博雅】闇,夜也。
【禮祭義】夏後氏祭其闇。
【註】闇,昏時也。
【公羊傳莊二十五年】以朱絲營社。
或曰脅之,或曰爲闇恐人犯之,故營之。
【註】爲天闇冥,恐人犯歷之,故營之。
又【周禮春官眂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兇,五曰闇。
【註】闇,日月食也。
又不明也。
【莊子齊物論】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
【註】黮闇,不明貌。
又蟲名。
【博雅】闇,蜩□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鄔感切,音晻。
隱晦貌。
【禮中庸】闇然而日章。
【釋文】闇,於感反。
又【集韻】乙減切,音黯。
隱暗也。
又【五音集韻】於錦切,音。
大水至也。
又【集韻】【韻會】□於金切,音音。
默也。
又烏南反。
【儀禮喪服旣虞翦屛柱楣疏】闇謂廬也。
廬有梁者,所謂柱楣也。
【釋文】闇,烏南反。
闈 【戌集上】【門字部】 闈 【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音韋。
【說文】宮中之門也。
【禮雜記】夫人至,入自闈門。
【釋文】闈,音韋,宮中之門。
【左傳閔二年註】宮中小門謂之闈。
【釋文】音韋。
【史記齊太公世家】攻闈與大門。
【註】宮中之門曰闈。
【前漢敘傳】皆及旹君之門闈。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三年】尹辛取西闈。
【註】西闈,周地。
【釋文】闈,音韋。
又【集韻】籲韋切【韻會】區韋切,□音暉。
【禮雜記】夫人至,入自闈門。
【釋文】劉昌宗音暉。
【左傳閔二年註】宮中小門,謂之闈。
【釋文】亦音暉。
又或作帷。
【禮雜記闈門註】闈門,或爲帷門。
俗作□,非。
□ 【卯集下】【方字部】 □ 【集韻】衣檢切,音奄。
旌旗貌。
闉 【戌集上】【門字部】 闉 【廣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因。
【說文】城內重門也。
【正韻】城內曲重門也。
【詩鄭風】出其闉闍。
【傳】闉,曲城也。
【前漢揚雄傳】欃槍爲闉。
【註】障蔽如城門外女垣也。
又塞也。
【周禮地官】掌蜃掌斂互物蜃物,以共闉壙之蜃。
【註】闉,猶塞也。
【淮南子兵略訓】獵者逐禽,車馳人趨,各盡其力,無□罰之威,而相爲斥闉要遮者,同所利也。
【註】塞也。
又【易屯卦註】窮困闉厄。
又姓。
【左傳定五年】吳子乃歸,囚闉與罷。
【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
【註】闉跂支離,言腳常曲,行體不正卷縮也。
無脤,名也。
又【集韻】因蓮切,音煙。
曲也。
【莊子德充符】闉跂,司馬彪讀。
闊 【戌集上】【門字部】 闊 【廣韻】【正韻】苦括切【集韻】【韻會】苦活切,□音适。
【說文】疏也。
一曰遠也。
【爾雅釋詁】闊,遠也。
又【廣韻】廣也。
又【韻會】闊,勤苦也。
【詩邶風】死生契闊。
【傳】契闊,勤苦也。
又寬也。
【前漢王莽傳】闊其租賦。
【註】闊,寬也。
又乖闊。
【詩邶風】于嗟闊兮。
【疏】于嗟乎此軍伍之人,今日與我乖闊兮。
又□闊。
【後漢馬融傳】及漢祖杖劒,武夫勃興。
憲令寬賒,文禮□闊。
又迂闊。
【後漢律歷志】至元封中,迂闊不審。
又【正韻】凡久不相見曰閒闊。
【後漢諸葛豐傳】閒何闊。
又【集韻】苦滑切,音。
義同。
又【韻補】葉音缺。
【成公綏天地賦】豈斯事之有徵,將言者之虛設。
何隂陽之難測,偉二儀之奓闊。
考證:〔【詩衞風】死生契闊。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詩衞風】于嗟闊兮〕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集韻】【韻會】薄口切【正韻】莫厚切,□音餢。
【說文】豕肉醬也。
又【集韻】蒲侯切,音捊。
義同。
又【廣韻】【集韻】□蒲□切,音□。
【廣韻】尻衣。
又【廣韻】扶來切,音□。
姓也。
闋 【戌集上】【門字部】 闋 【唐韻】【集韻】□傾雪切,音缺。
【說文】事已閉門也。
【玉篇】止也。
【博雅】闋,訖也。
又【玉篇】息也。
【詩小雅】君子如居,俾民心闋。
【傳】息也。
【後漢楊璇傳】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
【註】息也。
又【廣韻】盡也。
【前漢王莽傳】物物卬市,日闋亡儲。
【註】盡也,言當日卽盡。
【張景陽七命】繁肴旣闋,亦有寒羞。
又【玉篇】終也。
【增韻】樂終也。
【禮文王世子】有司告以樂闋。
【註】闋,終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鼓戒三闋。
【前漢張良傳】歌數闋。
又空也。
【莊子人閒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
【註】闋,空也。
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
又【正韻】門開也。
又【集韻】暌桂切,音。
止也。
【禮郊特牲】卒爵而樂闋。
【註】闋,止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苦穴切,音湀。
義同。
又【集韻】古穴切,音玦。
馬名。
【爾雅釋畜】回毛在背,闋廣。
【疏】旋毛在背者名闋廣。
又【韻補】葉音餽。
【曹植酒賦】敘嘉賔之歡會兮,惟耽樂之旣闋。
日晻暗於桑楡兮,命僕夫而皆逝。
闌 【戌集上】【門字部】 闌 【唐韻】洛幹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幹切,□音蘭。
【說文】門遮也。
【戰國策】晉國之去梁也,千裡有餘,有河山以闌之。
【史記楚世家】雖儀之所甚願爲門闌之厮者,亦無先大王。
【後漢明帝紀】勞賜縣掾史及門闌走卒。
【註】續漢志曰:五伯鈴下待閣門闌部署街裡。
又車上闌。
【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註】扃,車上兵闌也。
又【廣韻】晚也。
【岑參詩】蕭條芳歲闌。
又【增韻】褪也,衰也。
又【玉篇】牢也。
又【廣韻】希也。
飮酒半罷也。
【史記高祖紀】酒闌。
【註】闌,言希也。
謂飮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
【杜甫詩】廚人語夜闌。
又【廣韻】盡也。
【蔡琰胡笳十八拍】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又妄也。
【史記汲黯傳】文吏繩,以爲闌出財物於邊關乎。
【註】闌,妄也。
又無符傳出入爲闌。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陽平侯杜相夫闌出函谷關。
【前漢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
【註】應劭曰:無符籍妄入宮曰闌。
又腕闌。
【元氏掖庭記】元靜懿皇後旦日,人獻翠腕闌。
【註】闌,手鐲類。
又闌幹。
【左思吳都賦】珠琲闌幹。
【註】闌幹,猶縱橫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闌註】屬越巂郡。
又【集韻】郞旰切。
同□。
文也。
或作斕。
亦省。
又【韻補】葉陵延切,音連。
【蘇軾遊東西巖詩】況復情所鍾,感槩萃中年。
正賴絲與竹,陶寫有餘歡。
常恐兒輩覺,坐令高趣闌。
歡音軒。
考證:〔【杜甫詩】廚人夜語闌。
〕謹照原詩改廚人語夜闌。
【未集中】【耒字部】【玉篇】祛己切,音乞。
平量也。
雭 【戌集中】【雨字部】 雭 【廣韻】色立切【集韻】色入切,□音歰。
【玉篇】雭雭,雨聲。
【廣韻】小雨聲也。
又【集韻】息入切,音靸。
同霫。
鞑 【戌集中】【革字部】 韃 【篇海】同撻。
【正字通】本作□。
又□靼如起,地處契丹西北,族出沙陀別種。
闍 【戌集上】【門字部】 闍 【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音都。
【說文】闉闍也。
從門者聲。
【廣韻】城上重門。
【玉篇】城門臺也。
【詩鄭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傳】闍,城臺也。
【釋文】闍,鄭、郭音都。
孫炎雲:積土如水渚,所以望氣祥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可以處臺榭註】闍者謂之臺。
【集韻】或作堵。
又【廣韻】視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音蛇。
【說文】闉闍也。
【詩鄭風闉闍釋文】又音蛇。
又【正字通】梵言闍維卽茶毗,僧死而焚之也。
天竺第九祖人滅,衆以香油栴檀闍維眞體。
闍維,讀若蛇皮。
蘇軾夜閱傳燈錄,燈花燒一僧字,題詩曰:曹溪夜岑寂,燈下讀傳燈。
不覺燈花落,茶毗一個僧。
又【集韻】之奢切,音遮。
城臺也。
【詩鄭風】闉闍。
徐邈讀。
闐 【戌集上】【門字部】 闐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
【說文】盛也。
【博雅】闐闐,盛也。
又【博雅】闐闐,聲也。
【詩小雅】振旅闐闐。
【朱註】闐闐,鼓聲也。
【爾雅釋天】振旅闐闐。
【註】闐闐,羣行聲。
【左思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
【註】皆言車馬之聲。
又【增韻】滿也。
【史記汲鄭傳】始翟公爲廷尉,賓客闐門。
【前漢遊俠傳】人無賢不肖闐門。
又地名。
【前漢西域傳】到□闐城。
【抱樸子仙藥卷】得于闐國白玉。
又與顛同。
【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
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
又【集韻】或作□。
【前漢遊俠傳闐門註】師古曰:與□字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
于闐,國名。
又音冀。
【前漢□湯傳】涉康居界,至闐池西。
【註】闐,音冀。
闑 【戌集上】【門字部】 闑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列切,音孽。
【說文】門梱。
【玉篇】門欒也。
【廣韻】門也,礙也。
【五音集韻】門中礙也。
【正韻】門中橛爲闑。
【爾雅釋宮】橛謂之闑。
【禮玉藻】君入門,介拂闑。
【釋文】闑,門橛也。
【儀禮士冠禮】布席于門中闑西。
【前漢五行志】明離闑內。
又【馮唐傳】闑以內,寡人制之。
又【集韻】【韻會】□倪結切,音齧。
又【集韻】九芮切【正韻】居胃切,□音劂。
義□同。
【集韻】或作臬槷。
闒 【戌集上】【門字部】 闒 【唐韻】徒盍切【集韻】敵盍切【韻會】敵合切,□音蹋。
【說文】樓上戸也。
從門,□,意兼聲。
【廣韻】門樓上屋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軍以鼙令鼓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
【釋文】闒,吐獵反。
又【廣韻】一曰閭閈裡也。
【博雅】闒,裡也。
又海外國名。
【山海經】闒非,人面而獸身,靑色。
又【集韻】【韻會】□盍切,音榻。
闒茸,意下也。
【前漢司馬遷傳】在闒茸之中。
【註】闒,下也。
闒茸,猥賤也。
又【賈誼傳】闒茸尊顯兮。
【楚辭九歎】雜班駮與闒茸。
【註】闒茸,駑頓也。
又【集韻】力盍切,音□。
義同。
又合切,音錔。
鏜鞳,鐘鼓聲。
本作鞳。
闛□,鐘鼓聲。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同□。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各汗切,音幹。
半乾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正字通】緟字之譌。
○按隸釋,漢□從重者或從童,如蕫勭等字是也。
□卽緟字。
詳緟字註。
闓 【戌集上】【門字部】 闓 【廣韻】苦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可亥切,□音愷。
【說文】開也。
【正韻】闢也,解也。
【揚子方言】東齊開戸謂之閻笘,楚謂之闓。
【前漢匈奴傳】今欲與漢闓大關。
【曹植矯志詩】門機之闓,楛矢不追。
又【博雅】闓,欲也。
又通作凱。
【前漢司馬相如傳】昆蟲闓懌。
【史記】作凱澤。
又【集韻】【正韻】□丘哀切,音開。
【集韻】明也。
又決拾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註】決,猶闓也,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弦闓體也。
【釋文】闓,音開。
又人名。
【後漢劉表傳】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綦母闓、宋忠等。
【註】闓,音開。
又【廣韻】苦蓋切【集韻】【韻會】口漑切【正韻】丘蓋切,□音慨。
義同。
闔 【戌集上】【門字部】 闔 【唐韻】胡□切【集韻】轄□切【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閤切,□音合。
【說文】門扇也。
【爾雅釋宮】闔謂之扉。
【疏】闔扇也。
【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
【註】用木曰闔。
【左傳襄十八年】以枚數闔。
【註】闔,門扇也。
【史記宋微子世家】牧齒著門闔。
【註】闔,門扇。
又【韻會】雙曰闔,闔門也。
單曰扇,扇戸也。
又【說文】閉也。
【易繫辭】闔戸謂之坤。
【疏】謂閉藏萬物,若室之閉闔其戸。
【左傳襄十七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辟燥濕寒暑。
【註】闔,謂門戸閉塞。
又苫也。
【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翦闔。
【註】闔,苫也。
又【正韻】摠合也。
【後漢張儉傳】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與政事。
【前漢武帝紀】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
【註】總一郡之中,故曰闔郡。
又【廣韻】閶闔。
【前漢禮樂志】遊閶闔。
【註】閶闔,天門。
【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鑰天門。
【註】閶闔,始升天之門也。
又風。
亦名閶闔。
【史記律書】閶闔風,居西方。
又助語詞。
【莊子列禦□】闔胡嘗視其良,旣爲秋栢之實矣。
【註】闔,語助也。
又【則陽篇】日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闔嘗舍之。
【註】言何不試舍其所爲乎。
又國名。
【前漢□湯傳】又遣使責闔蘇大宛諸國歲遺。
【註】闔蘇,國名。
在康居北一千裡。
又人名。
【莊子人閒世註】顏闔,魯之賢人隱者。
考證:〔【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剪闔。
〕謹按剪字下從羽今改翦。
闕 【戌集上】【門字部】 闕 【廣韻】袪月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月切,□音□。
【說文】門觀也。
【徐曰】中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
【玉篇】象魏闕也。
【廣韻】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也。
【正韻】宮門雙闕也。
【韻會】爲二臺于門外,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縣法謂之象魏。
象,治象也。
魏者,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觀之,因爲之觀,兩觀雙植,中不爲門。
又宮門、寢門、冢門皆曰闕。
【古今注】闕,觀也。
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所以標表宮門也。
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
人臣將至此,則思其所闕,故謂之闕。
【爾雅釋宮】觀謂之闕。
【詩鄭風】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傳】乗城而見闕。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
【註】闕,象魏也。
【史記高祖紀】立東闕、北闕。
又【秦本紀】築冀闕。
【註】劉伯莊雲:冀猶記事,闕卽象魏也。
又【廣韻】失也,過也。
又【集韻】乏也,空也。
又【增韻】不恭也。
又【玉篇】少也。
【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
又【廣韻】不供也。
【左傳襄四年】敞邑褊小,闕而爲罪。
【註】闕,不供也。
又【增韻】虛也。
【禮禮運】三五而闕。
【註】一盈一闕,屈伸之義也。
又【增韻】遊車補闕者曰遊闕。
【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
【註】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
【左傳宣十二年】潘黨率遊闕四十乗。
【註】遊車,補闕者。
又不合也。
【前漢王莽傳】歸師勿遏,圍城謂之闕。
【註】此兵法之言也。
闕,不合也。
又毀也。
【禮曾子問】入自闕。
【註】闕,謂毀宗也。
又【正韻】闕翟後服刻繒爲衣,不畫也。
【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後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
【註】闕狄,畫羽飾。
展衣,白衣也。
【詩衞風玼兮玼兮其之翟也傳】褕翟,闕翟,羽飾衣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幹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
【註】闕鞏國所出鎧。
又獸名。
【爾雅釋獸】闕洩多狃。
【疏】闕洩,獸名。
其腳多狃。
狃,指也。
又山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遺屯騎於□闕兮。
【註】□闕,北極之山也。
又塞名。
【戰國策】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
【註】闕,塞名也。
又【史記周本紀】西周恐,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
【註】括地志雲:在洛州南十九裡。
又【廣韻】姓也。
出下邳。
漢有荊州刺史闕羽三。
又【正韻】亦作屈。
又【正韻】其月切,音橜。
【左傳隱元年】潁考叔曰:若闕地及泉。
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
【吳語】闕爲石郭,陂漢以象帝舜。
【註】闕,穿也。
【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掘闕而得龜者。
【註】穿地至泉曰闕。
又【韻補】葉音檜。
【程曉贈傅□詩】元服初加,萬福鹹會。
赫赫應門,嚴嚴朱闕。
又葉音乞。
【班固北征頌】雷震九原,電曜高闕。
金光鏡野,武旗冒日。
又葉音卻。
【鄭虔季贈陸雲詩】□□閶闔,南端啟籥。
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又欲闕剪我公室。
〕謹按剪字下從羽今改翦。
〔【正韻】闕翟後服刻繪爲衣,不畫也。
〕謹照原文刻繪改繒。
〔【管子山權數篇】北郭有拙闕而得龜者。
〕謹照原文拙闕改掘闕。
闙 【戌集上】【門字部】 闙 【廣韻】康禮切【集韻】遣禮切,□音棨。
開門也。
通作啓。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集韻】□許戒切,音□。
【玉篇】喝哨也。
又【集韻】與欸同,訾也。
○按《廣韻》欸同譮,怒聲。
不雲同哨,與《集韻》異。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同嗁。
闚 【戌集上】【門字部】 闚 【唐韻】去隨切【集韻】【韻會】缺規切,□音恢。
【說文】閃也。
謂傾頭門中視也。
從門,規,意兼聲。
【廣韻】小視。
【集韻】窺,通作闚。
【易觀卦】闚觀,利女貞。
【註】所見者狹,故曰闚觀。
【疏】闚竊而觀也。
又【豐卦】闚其戸。
【疏】闚視其戸也。
【禮禮運】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闚也。
【史記刺客傳】闚以重利。
【後漢李固傳】秦人不敢闚兵于西河。
又同窺。
【列子黃帝篇】夫至人者,上闚靑天。
【釋文】同窺。
又【集韻】窺睡切,音觖。
義同。
闛 【戌集上】【門字部】 闛 【唐韻】【集韻】□徒郞切,音唐。
【說文】闛闛,盛貌。
從門,堂,意兼聲。
又【廣韻】吐郞切【集韻】他郞切,□音湯。
鼓聲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鏗鎗闛鞈。
【註】闛鞈,鼓音也。
又【集韻】蚩良切,音昌。
【說文】天門也。
楚人名門曰閶闔。
本作闛。
【前漢揚雄傳】西馳闛闔。
【註】闛,讀與閶同。
闛闔,門名也。
關 【戌集上】【門字部】 關 【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瘝。
【說文】以木橫持門戸也。
【韻會】要會也。
又【玉篇】扃也。
【正韻】塞門也,門牡也。
又關津。
【周禮地官司關】司關掌國貨之節。
以聮門市。
【註】界上之門也。
【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
又墓門也。
【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陳車。
【註】關,墓門也。
又【集韻】通也。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疏】關通衡石之用,使之和平。
【易同人註】雖是同人卦下之辭,不關六二之義。
又【韻會】關,所以閉也。
【楚辭招魂】虎豹九關。
【註】使神虎豹,執其關閉。
又【正字通】關策,猶關說也。
【史記梁孝王世家】有所關說于景帝。
又【博雅】驛也。
又塞也。
又【正韻】戾機也。
又聮絡也。
又涉也。
【後漢張升傳】升少好學,多關覽。
【註】關,涉也。
又由也。
【前漢董仲舒傳】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
【註】關,由也。
又穿也。
【禮雜記】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
【疏】關,穿也。
又三關。
【淮南子主術訓】三關者,不可不愼守,謂耳目口不當妄視聽言也。
又關藏。
【荀悅申鑒】善養性者得其和,鄰臍三寸謂之關。
關藏呼吸,以受四氣也。
又關脈。
【史記倉公傳】少陽初關一分。
【註】脈經雲: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其骨自高從寸至尺,名曰尺,澤後尺前名曰關。
陽出隂入,以關爲界。
又關孔。
【周禮冬官車人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首註】首六寸,謂今剛關頭斧。
【疏】漢時斧近刃,皆以剛鐵爲之。
又以柄關孔。
又【史記封禪書】因巫爲主人,關飮食。
○按關卽索字意。
又【韻會】閒關,崎嶇屈轉貌。
【後漢荀彧傳】荀君乃越河冀閒關,以從曹武。
又【正韻】關白也。
【前漢王褒傳】進退得關其忠。
又【正字通】閒關,車□聲。
【詩小雅】閒關,車之□兮。
【傳】閒關,設□也。
又【正字通】關關,鳥鳴聲。
【詩周南】關關雎鳩。
【傳】關關,和聲也。
又斧名。
【後漢馬融傳】揚關斧。
【註】關斧,斧名也。
又地名。
【史記項羽紀】行略定秦地函谷關。
【前漢高帝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註】自函谷關以西總名關中。
又【集韻】亦姓。
又【集韻】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彎。
【集韻】持弓關矢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將注豹則關矣。
【註】關,引弓。
【釋文】烏環反。
【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又【韻補】葉圭懸切,音涓。
【劉歆遂初賦】馳大行之嚴防,入天井之喬關。
望庭燧之皦皦,飛旌旐之翩翩。
【盧諶懷古詩】藺生在下位,繆子稱其賢。
奉辭馳出境,伏軾徑入關。
考證:〔【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東車。
〕謹照原文東車改陳車。
闝 【補遺】【戌集】【門字部】 闝 【字彙補】平姚切,音瓢。
溺倡也。
俗字。
馭 【亥集上】【馬字部】 馭 【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正韻】魚據切,□語去聲。
【玉篇】與禦同。
使馬也。
【說文】卸,解車馬也。
或彳或卸,皆禦者之職。
古作馭、□、禦。
禦一曰侍也,進也。
【周禮夏官馭夫】掌馭貳車從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
又【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以八統詔王馭萬民。
又【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
【註】大馭,馭之最尊者。
軷,祭行道之神也。
通作禦。
又【地官保氏】五馭。
【註】一鳴和鸞,二逐水曲,三過君表,四舞交衢,五逐禽左。
【正韻】詩書皆作禦。
禦與馭,義同者不得重押,義異者非。
【辰集中】【木字部】【玉篇】戸恩切,音痕。
平量木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起輦切,音遣。
縮也。
【備考】【醜集】【土字部】【篇海類編】同塊。
闞 【戌集上】【門字部】 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濫切,音瞰。
【說文】望也。
又【博雅】闞,視也。
又【玉篇】臨也。
又【廣韻】魯邑。
【左傳昭二十五年】叔孫昭子如闞。
【註】闞,魯邑。
【穀梁傳昭三十二年】公在乾侯取闞。
又亭名。
【後漢郡國志】東平陸,六國時曰平陸,有闞亭。
又姓。
【史記齊太公世家】闞止有寵焉。
又【集韻】【韻會】□虎檻切,音。
虎聲。
【詩大雅】闞如虓虎。
【傳】闞然如虎之怒。
【釋文】火斬反。
【前漢敘傳】於是七雄虓闞。
又【廣韻】【集韻】許鑒切【韻會】胡懺切【正韻】胡監切,□音。
【廣韻】犬聲。
【集韻】獸怒聲。
又【集韻】【韻會】【正韻】□虎覽切,音喊。
義同。
闟 【戌集上】【門字部】 闟 【廣韻】【正韻】許及切【集韻】【韻會】迄及切,□音吸。
【玉篇】戟名。
【類篇】鋋也。
【史記商君傳】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車而趨。
【註】顧野王雲:鋋也。
《方言》雲: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鋋,其柄謂之矜。
釋名雲:戟格也。
旁有格。
【張衡東京賦】闟戟轇轕。
【註】闟鋋也。
又函也。
【後漢輿服志】屬車四十六乗,前驅有九斿雲鳳凰闟戟。
【註】薛綜曰:闟之言函也。
取四戟函車邊。
又車名。
【後漢輿服志】獵車其飾重輞,縵輪繆龍繞之。
一曰闟豬車,親校獵乗之。
【註】魏文帝攺曰闟虎車。
又住立貌。
【管子小問篇】桓公北伐孤竹,未至□耳之谿十裡,闟然止,瞠然視。
【註】闟,住立貌。
又【正韻】闔也。
【韓愈南山詩】闟闟屋摧霤。
又【集韻】安定意。
【史記匈奴傳】闟然更始。
【註】闟,音。
安定意也。
又【韻會】闔也。
又【集韻】色入切,音歰。
義同。
又【集韻】敵盍切【韻會】敵合切,□音□。
土闟,谷名。
【韻會】地理志:犍爲郡,漢陽山,漢水所出。
又地名。
【前漢匈奴傳】屠耆單于,卽引西南,留闟敦地。
【後漢馮異傳】又降匈奴于林闟頓王。
【註】前漢書音義,闟音蹋。
又闟茸也。
【文選任昉彈劉整】整閭閻闟茸。
【註】闟,土合反。
【司馬遷報任安書】爲掃除之吏,在闟茸之中。
【註】闟,吐□反。
闟茸,猥賤也。
茸,細毛。
張揖訓訪,以爲闟獰劣也。
又作鈒。
【史記商君傳闟戟註】索隱曰:闟亦作鈒。
闠 【戌集上】【門字部】 闠 【廣韻】【集韻】【正韻】□胡對切,音潰。
【說文】市外門也。
【廣韻】闤闠,市門。
【張衡西京賦】通闤帶闠。
【註】市門曰闠。
又道也。
【博雅】闤闠,道也。
又【集韻】求位切,音匱。
義同。
闡 【戌集上】【門字部】 闡 【唐韻】昌善切【集韻】【韻會】【正韻】齒善切,□音幝。
【說文】開也。
【增韻】闢也。
【後漢班固傳】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者。
【註】闡,開也。
又【增韻】顯也。
【玉篇】明也。
【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註】闡,明也。
【書大禹謨舞幹羽于兩階傳】修闡文敎,舞文舞于賓主階閒。
【春秋左傳杜序】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褒貶。
【揚子太□經】次六:幽闡積。
【註】六爲水稱。
幽施祿及下,故闡積。
又【玉篇】大也。
【易豐卦註】闡者,弘廣之言。
凡物之大,具有二種,一者自然之大,一者由人之闡弘使大。
【書君□爾惟弘周公丕訓傳】汝爲政,當闡大周公之大訓。
又廣也。
【史記秦始皇紀】闡幷天下。
又【禪梁父註】禪闡廣地土也。
又地名。
【左傳哀八年】夏齊人取讙及闡。
【註】闡在東平劉縣北。
【後漢郡國志】益州越巂郡闡。
又【集韻】稱延切,音燀。
【陸雲陸府君誄】瑰光旣耀,靈寶未闡,弗慮皇圖,銜恨殂遷。
又【韻補】葉稱人切,音瞋。
【□琳悼龜賦】探頤索隱,無幽不闡。
下方太祗,上配淸純。
闢 【戌集上】【門字部】 闢 〔古文〕□□【唐韻】房益切【集韻】【韻會】【正韻】毗亦切,□音擗。
【說文】開也。
從門,辟,意兼聲。
【廣韻】啓也。
【易繫辭】其動也闢。
【疏】動則開生萬物,故其動也闢。
【又】闢戸謂之乾。
【疏】謂吐生萬物,若室之開闢其戸。
【書舜典】詢于四嶽,闢四門。
【傳】開闢四方之門。
【左傳宣二年】晨往,寢門闢矣。
又避也。
【周禮天官閽人】凡外內命夫命婦,出入則爲之闢。
【註】闢行人,使無幹也。
【釋文】闢,避也。
又【集韻】匹辟切,音僻。
【爾雅釋水】湀闢流川。
【註】通流也。
又【正韻】亦作辟。
【周禮天官閽人闢釋文】闢,本又作辟。
□字作門內卄。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徒合切,音沓。
柱上木也。
【類篇】柱鬥謂之。
【爾雅釋宮註】柱上欂。
亦名枅。
又曰。
又【廣韻】他合切【類篇】託合切,□音塔。
義同。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殊倫切,音純。
草名。
闣 【戌集上】【門字部】 闣 【廣韻】【正韻】□丁浪切,音譡。
閃闣人。
又【集韻】他郞切,音湯。
鼓聲也。
引《詩》:擊鼓其鼞。
或作闣。
◎按《詩邶風》今作鏜。
又【五音集韻】闣,盛貌。
闤 【戌集上】【門字部】 闤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胡關切,□音還。
【說文】市垣也。
從門,睘,意兼聲。
【廣韻】闤闠。
【古今注】闤,市垣也。
又【博雅】闤闠,道也。
【張衡西京賦】通闤帶闠。
【註】闤,市營也。
又【正韻】烏還切,音彎。
義同。
闥 【戌集上】【門字部】 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達切,音撻。
【說文】門也。
【博雅】闥謂之門。
【詩齊風】彼姝者子,在我闥兮。
【傳】闥,門內也。
【釋文】闥,他達反。
韓詩雲:門屛之閒曰闥。
又【韻會】漢號禁門曰黃闥。
【前漢高後紀】不出房闥。
【註】闥,中小門。
【樊噲傳】噲乃排闥直入。
【註】闥,土曷反。
宮中小門也。
一曰門屛也。
又闈也。
【後漢桓帝紀】乙未,南宮承善闥火。
【註】闈謂之闥。
又【集韻】巨偃切,音寋。
拒門木。
【玉篇】飛闥,突出方木也。
又【韻補】葉音脫。
【崔駰達旨】攀台階闚紫闥,據高軒望朱闕。
又葉音隊。
【曹植王粲誄】我王建國,百司俊乂,君以顯舉,秉機省闥。
闦 【備考】【戌集】【門字部】 闦 【龍龕】五昆切。
【申集上】【艸字部】【說文】同蒸。
純壹貌。
【前漢酷吏傳】吏治□,不至於姦。
考證:〔【前漢酷吏傳】□不至於姦。
〕謹照原文□上增吏治二字。
□ 【未集中】【網字部】 □ 同□。
【集韻】□,或作□。
門 【戌集上】【門字部】 門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音捫。
【說文】聞也。
從二戸,象形。
【玉篇】人所出入也。
在堂房曰戸,在區域曰門。
【博雅】門,守也。
【釋名】捫也。
言在外爲人所捫摸也。
【易同人】同人于門。
【註】心無係吝,通夫大同,出門皆同,故曰同人於門也。
【書舜典】賔于四門,四門□□。
【傳】四門,四方之門。
【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
【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
【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
【又】設車宮轅門。
【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
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
【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
【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又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
【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又橋門,國學門也。
【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又師門。
【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又【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
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又【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
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又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
【易繫辭】道義之門。
【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雲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又【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又期門,勇士也。
【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
【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
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
【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又官名。
【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
【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
【又】門大夫六百石。
【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
【註】將代父當門者也。
【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又地名。
【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
【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
【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裡。
又【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
【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又鴈門,郡名。
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
【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
【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
【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又【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
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裡,盛夏凜然。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
【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
【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又姓氏也。
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
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又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
【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大夏、大濩、大武。
【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
黃帝曰雲門。
又人名。
【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
【註】羨門,古仙人。
【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
【註】卽逢蒙。
【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又【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
【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又【韻補】葉民堅切,音眠。
【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
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又葉眉貧切,音珉。
【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
葉下貧。
【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
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考證:〔【周禮大司樂】舞雲門,大卷,大鹹,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謹照原文大磬改大。
閃 【戌集上】【門字部】 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
【說文】闚頭門中也。
從人,在門中。
會意。
【廣韻】出門貌。
又【增韻】嚲避也。
【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註】淰之言閃也。
【釋文】閃,失冉反。
又暫見也。
【木華海賦】蝄像暫曉而閃屍。
【註】音式染反,閃屍,暫見貌。
又【正字通】動貌。
古詩:寒鴉閃閃前山去。
杜甫詩:閃閃浪花翻。
俗作。
又姓。
明永樂中,永州判閃靄。
又傾佞貌。
【後漢趙壹傳】榮納由於閃楡,孰知辨其蚩姸。
【註】閃楡,傾佞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贍切,音掞。
又【集韻】式劒切,音□。
又子豔切,音□。
義□同。
闫 【戌集上】【門字部】 閆 【五音集韻】餘廉切,音鹽。
同閻義,俗用。
又【正字通】姓也。
說文有閻無閆,今姓譜分爲二。
閉 【戌集上】【門字部】 閉 【唐韻】博計切【集韻】【韻會】必計切【正韻】必弊切,□音嬖。
【說文】闔門也。
從門才,才所以歫門也。
會意,亦像形。
俗從下,非。
【禮月令】修鍵閉。
【註】鍵,牡。
閉,牝也。
【疏】何氏曰:鍵是門扇,後樹兩木,穿上端爲孔,閉者將扃關門,以內孔中。
【左傳桓五年】閉蟄而烝。
【註】建亥之月,昆蟲閉戸。
【釋文】必計反。
又【左傳桓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
【註】閉立秋立冬。
又【廣韻】掩也。
【書大誥】予不敢閉于天降威用。
【傳】言我不敢閉絕天所下威用而不行。
【史記樂書】禮者,所以閉淫也。
又【淮南子道應訓】劉氏奪之,若轉閉錘。
【註】閉錘,格也。
又【博雅】閉閉,盛也。
又【玉篇】塞也。
【易坤卦】天地閉。
【疏】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
又藏也。
【淮南子天文訓】萬物閉藏。
又【詩秦風】竹閉緄縢。
【傳】閉,紲也。
【正字通】弓檠也。
又服式也。
【釋名】反閉襦之小者也,卻向著之,領反于背後,閉其襟也。
又【廣韻】方結切【集韻】【韻會】必結切【正韻】必列切,□音□。
義同。
考證:〔【禮月令】修鍵閉。
【註】鍵,牡。
閉,牝也。
【疏】鍵是門扇,後樹兩目,穿上端爲孔〕謹照原文兩目改兩木。
問 【醜集上】【口字部】 問 〔古文〕□【唐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聞去聲。
【說文】訊也。
【書仲虺之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