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說文】厚酒也。
【廣韻】醇酒。
【淮南子主術訓】肥醲甘脃,非不美也。
【張衡七辯】蒲陶醲〈酉盧〉。
又與濃同。
【後漢馬援傳】明主醲于用賞,約于用□。
【杜篤祓禊賦】浮棗絳水,酹酒醲川。
又【集韻】濃江切,音。
義同。
醳 【酉集下】【酉字部】 醳 【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
【廣韻】苦酒。
【集韻】一曰醇酒也。
【周禮天官酒正一曰事酒註】事酒,今之醳酒也。
【疏】事酒,冬釀春成,以漢之醳酒況之。
【左思魏都賦】有醳順時。
又【史記淮隂侯傳】百裡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
【註】謂以酒食養兵士。
又或作澤。
【禮郊特牲舊澤之酒也註】澤,讀爲醳。
舊醳之酒,謂昔酒也。
又【集韻】思積切,音昔。
義同。
又【集韻】施隻切,音釋。
淸也。
又古文釋字。
【戰國策】王欲醳臣專任所善,則臣請歸醳事。
【史記張儀傳】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
【註】索隱曰:醳,古釋字。
醴 【酉集下】【酉字部】 醴 【唐韻】盧啓切【集韻】【韻會】裡弟切【正韻】良以切,□音禮。
【說文】酒一宿□也。
【玉篇】甜酒也。
【釋名】醴,禮也。
釀之一宿而成,醴有酒味而已也。
【詩小雅】且以酌醴。
【傳】饗醴,天子之飮酒也。
【詩詁】酒之甘濁而不泲者。
【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二曰醴齊。
【註】醴,猶體也。
成而滓汁相將,如今恬酒。
【前漢楚元王傳】元王每置酒,常爲穆生設醴。
【註】師古曰:醴,甘酒也。
少□多米,一宿而熟。
又【廣韻】醴泉,美泉也。
狀如醴酒,可養老。
【爾雅釋天】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
【禮禮運】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又【正字通】木醴。
【建康實錄】□末,覆舟山、蔣山松栢林冬日常出木醴,後主以爲甘露。
又縣名。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醴陵侯越。
【註】縣名,屬長沙。
【廣韻】醴泉縣,屬京兆府,本漢谷口縣也,屬馮翊。
至後魏置寧夷縣,隋攺醴泉,因周醴泉宮得名。
【韻會】唐置乾州,宋攺醴州,因醴泉縣名。
又灃水,亦作醴。
【楚辭九歌】沅有芷兮醴有蘭。
【史記夏本紀】又東至于醴。
【註】索隱曰:騷人所歌,濯餘佩于醴浦,醴卽灃水也。
又【字彙補】與禮通。
【禮內則】世子生,宰醴負子,賜之束帛。
【註】醴當爲禮。
考證:〔【爾雅釋四時】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
〕謹照原書釋四時改釋天。
醵 【酉集下】【酉字部】 醵 【唐韻】其虐切【集韻】【韻會】【正韻】極虐切,□音噱。
【說文】會飮酒也。
【廣韻】會錢飮酒也。
【禮禮器】曾子曰:周禮,其猶醵與。
【註】合錢飮酒爲醵。
【史記貨殖傳】歲時無以祭祀,進醵飮食。
【註】徐廣曰:會聚食。
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正韻】居禦切,□音遽。
又【廣韻】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音渠。
義□同。
【午集中】【皮字部】【廣韻】寺絕切【集韻】似絕切,□旋入聲。
枯也。
一曰撮取皮也。
【午集下】【禾字部】【字彙補】古文粟字。
註詳米部六畫。
【寅集下】【彳字部】【集韻】先結切,音屑。
【司馬相如上林賦】媥姺徶。
【註】郭璞曰:衣服婆娑貌。
又【集韻】□,搖也。
醶 【酉集下】【酉字部】 醶 【唐韻】【集韻】□魚窆切,音驗。
【說文】酢漿也。
【博雅】醶,酢也。
又【廣韻】初檻切【集韻】楚檻切,□音。
又【廣韻】力減切,音臉。
【集韻】盧鹹切,音壈。
義□同。
又【集韻】虛鹹切,音。
鹵味。
醷 【酉集下】【酉字部】 醷 【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億。
【廣韻】濁漿也。
【集韻】釀醴□爲漿也。
【禮內則】或以酏爲醴,黍酏、漿水、醷濫。
【註】醷,梅漿也。
【釋文】本又作臆。
又【廣韻】於擬切【集韻】隱已切【正韻】隱綺切,□音譩。
義同。
又【正韻】烏懈切,音隘。
【莊子知北遊】生者喑醷物也。
【註】醷,於界反。
喑醷,聚氣貌。
又【正韻】他感切,音醓。
義同。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集韻】□呼光切,音荒。
【玉篇】目不明也。
【靈樞經脈篇】目□如無所見。
【註】腎虛則瞳神昏眩。
俗本譌作□,非。
又【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音茫。
又【集韻】虎廣切,荒上聲。
義□同。
【集韻】或作□。
【字彙補】譌作□□□,□非。
□字從目從□。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同。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同睤。
醹 【酉集下】【酉字部】 醹 【唐韻】而主切【集韻】【韻會】繠主切【正韻】忍與切,□音乳。
【說文】厚酒也。
【詩大雅】酒醴維醹。
【傳】醹,厚也。
又【廣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正韻】人餘切,□音儒。
又【集韻】尼主切,音檽。
義□同。
醺 【酉集下】【酉字部】 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雲切,音薰。
【說文】醉也。
【徐曰】飮有酒氣熏熏然。
【玉篇】醉也。
醺醺,和悅貌。
又【韻會】通作熏。
【詩大雅】公屍來止熏熏。
【寅集下】【彳字部】【集韻】吐孔切,音統。
徿,直行。
醻 【酉集下】【酉字部】 醻 【廣韻】市流切【集韻】【韻會】時流切,□音讎。
【說文】主人進客也。
本作□,今文作醻。
【玉篇】同酬。
【詩小雅】鐘鼓旣設,一朝醻之。
【傳】醻,報也。
【箋】醻,猶厚也,勸也。
【詩詁】主人進酒於客曰獻,客答主人曰酢,主復酌賔曰醻。
又【小雅】君子有酒,酌言醻之。
【傳】醻,道飮也。
【箋】主人旣卒酢爵,又酌自飮,卒爵,復酌進賔,猶今俗之勸酒。
【疏】欲以醻賔,而先自飮以導之,此舉醻之初,其實飮訖進酒於賔,乃謂之醻。
又【廣韻】周也。
又【集韻】承呪切,音授。
報也。
又大到切,音導。
美酒名。
又【韻補】葉常如切,音殊。
【柳宗元饒娥□辭】懿茲德女,家世不儒。
奇行特出,神道莫醻。
醼 【酉集下】【酉字部】 醼 【廣韻】同宴。
醽 【酉集下】【酉字部】 醽 【廣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
【玉篇】淥酒也。
【集韻】湘東美酒。
【抱樸子嘉遁卷】寒泉旨於醽醁。
【潘尼應令詩】羽觴飛醽醁,芳饌備奇珍。
【集韻】或作□。
亦作□、□。
通作酃。
醾 【酉集下】【酉字部】 醾 【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糜。
【集韻】酴醾,酒名。
一曰麥酒不去滓而飮。
【增韻】重釀酒。
或作□、醾。
又花名。
【歲時記】本酒名,以花色似,故名。
【六書故】或謂取其芬以漬酒。
亦作荼□。
醿 【酉集下】【酉字部】 醿 【集韻】同醾。
【未集下】【肉字部】【玉篇】烏酷切,音渥。
膏膜也。
又【廣韻】【集韻】□烏谷切,音屋。
膏,肥貌。
釃 【酉集下】【酉字部】 釃 【唐韻】【集韻】【韻會】所綺切【正韻】想裡切,□音躧。
【說文】下酒也。
【徐曰】釃,猶籭取之也。
【詩小雅】釃酒有藇。
【傳】以筐曰釃,以藪曰湑。
【釋文】謂以篚□酒。
【前漢馬援傳】擊牛釃酒。
又【廣韻】分也。
【前漢溝洫志】乃釃二渠以引其河。
【註】孟康曰:釃,分也。
分其流,洩其怒也。
【劉向說苑】禹釃五湖而定東海。
又或作厮。
【唐書高士廉傳】附故渠,厮引旁出。
又【廣韻】所宜切【集韻】【韻會】山宜切,□音欐。
又【廣韻】所葅切【集韻】【韻會】山於切,□音疏。
又【集韻】所寄切,徙去聲。
義□同。
又【五音集韻】呂支切,音離。
以水醩。
釄 【酉集下】【酉字部】 釄 【集韻】同醾。
釅 【酉集下】【酉字部】 釅 【廣韻】【正韻】魚欠切【集韻】魚窆切【韻會】疑窆切,□音驗。
【說文】本作醶。
酢漿也。
【廣韻】酒醋味厚。
【增韻】醲也。
釆 【酉集下】【釆字部】 釆 〔古文〕□【唐韻】蒲莧切。
辨本字。
【說文】辨別也。
象獸指爪分別也。
【六書正譌】本獸指爪,借爲別辨字。
凡審、釋、悉、番之類從此。
采 【酉集下】【釆字部】 采 【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此宰切,□音採。
【說文】捋取也。
【詩周南】采采卷耳。
【朱註】采采,非一采也。
又擇也。
【禮昏義】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
【釋文】采,擇也。
【疏】納采者,謂采擇之禮。
【史記秦始皇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班固西都賦】奚斯魯頌,同見采於孔氏。
又采色。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史記項羽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又物采。
【左傳隱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
【疏】取鳥獸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飾謂之爲物。
【文六年】分之采物。
【疏】采物,謂采章物也。
又【魯語】天子大采朝日,少采夕月。
【註】大采,袞職也。
少采,黼衣也。
又【左思蜀都賦】符采彪炳。
【註】符采,玉橫文也。
又事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
【註】采,官也。
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者也。
又官也。
【書堯典】帝曰:疇咨若予采。
【傳】采,事也。
馬雲:官也。
【禮明堂位】九采之國。
【疏】各掌當州諸侯之事。
又采地。
【禮禮運】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
【前漢地理志】大夫韓武子食采於韓原。
又飾也。
【前漢嚴助傳】樂失而淫,禮失而采。
【註】如淳曰:采,飾也。
師古曰:采者,文過其實。
又墓地。
【揚子方言】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采。
【註】古者卿大夫有采地,死葬之,因名。
又風采。
【前漢霍光金日磾傳】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左思魏都賦】極風采之異觀。
又【詩秦風】蒹葭采采。
【傳】采采,猶萋萋,盛也。
又【詩曹風】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傳】采采,衆多也。
【朱註】采采,華飾也。
【謝靈運緩歌行】采采彤雲浮。
又幣也。
【史記周本紀】召公奭贊采。
【註】正義曰:采,幣也。
又詩篇名。
【禮玉藻】趨以《采齊》,行以《肆夏》。
又姓。
【風俗通】漢度遼將軍采皓。
又地名。
【左傳僖八年】晉裡克帥師,敗狄于采桑。
【註】平陽北屈縣西南有采桑津。
又玉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註】晁采,玉名。
又木名。
【史記秦始皇紀】堯舜采椽不刮。
【註】索隱曰:采,木名。
卽今之櫟木也。
又草名。
【博雅】采,采也。
又【韻會】【正韻】□倉代切,音菜。
臣食邑。
【周禮天官八則註】公卿大夫采邑。
音菜。
【孟子元士受地視子男註】所受采地之制。
音菜。
【前漢食貨志註】采,官也。
因官食地,故曰采地。
又與菜同。
【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
【註】舍采,謂舞者皆持芬香之采。
鄭康成曰:舍卽釋也,采讀爲菜。
始入學,必舍菜,禮先師也。
菜,蘋、蘩之屬。
又【五音集韻】子苟切,音走。
採取也。
考證:〔【禮明堂位】九采之圖〕謹照原文圖改國。
鈷 【戌集上】【金字部】 鈷 【廣韻】【集韻】□公戸切,音古。
【玉篇】鈷也。
又【集韻】洪孤切,音胡。
盛黍稷器名。
同瑚。
本作鍸。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
斷也。
鈸 【戌集上】【金字部】 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
【玉篇】鈴也。
【集韻】鈴屬。
【韻會】樂書銅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於扶南高昌疎勒之國,其圓數尺,隱起如浮漚,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
唐燕樂法曲,有銅鈸相和之樂。
【正字通】亦謂之銅盤,司馬承禎制□眞道曲,大羅天曲,有鐃鈸,蓋其小者,今亦用之以節樂。
或謂之草子。
或謂之鋪鈸。
鈹 【戌集上】【金字部】 鈹 【唐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正韻】篇夷切,□音帔。
【說文】大針也。
又【說文】劒如刀裝者。
【揚子方言】錟謂之鈹。
【左傳襄十七年】使賊殺其宰華吳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
又【昭二十七年】夾之以鈹。
【註】《說文》雲劒也。
又官名。
與鉟同。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長鈹都尉擊項羽,有功。
【索隱曰】徐廣以長鈹爲官名。
鈹,音敷皮反。
【前漢書】作鉟。
又與披同。
【荀子正名篇】吏謹將之無鈹滑。
【註】鈹,與披同。
滑與汨同。
言不使紛亂披汨也。
鈺 【戌集上】【金字部】 鈺 【玉篇】五錄切,音玉。
【五音集韻】寶也。
又堅金也。
鋜 【戌集上】【金字部】 鋜 【廣韻】士角切【集韻】【韻會】仕角切,□音浞。
足鈐。
【玉篇】鎖足也。
【韓愈納涼聮句】靑雲路難近,黃鶴足仍鋜。
又【集韻】測角切,音娕。
鋤也。
本作鏃。
鋝 【戌集上】【金字部】 鋝 〔古文〕□【唐韻】【正韻】力輟切【集韻】【韻會】龍輟切,□音劣。
【說文】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或曰二十兩爲鋝。
【小爾雅】倍舉曰鋝,鋝謂之鍰。
宋鹹曰:舉三兩,鋝六兩。
【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戟皆重三鋝,劒重九鋝,次七鋝,下次五鋝。
【註】今東萊或以大半兩爲鈞,十鈞爲環。
環重六兩有大半兩,鍰與鋝同。
則三鋝爲一斤四兩。
【六書故】說文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爲鋝,則三鋝不得爲一斤四兩也。
且戈戟纔重三十一銖,爲已輕矣。
至以二十兩爲鋝,則劒重九鋝者,十有一斤四兩,爲已重矣。
亦不然也。
鍰鋝皆六兩,其實一字。
互詳鍰字註。
又【集韻】所劣切,音。
義同。
或作率。
鋞 【戌集上】【金字部】 鋞 【唐韻】戸經切【集韻】乎經切,□音形。
【說文】溫器也。
圜而直上。
又【集韻】下梗切,音杏。
義同。
又【集韻】形定切,音脛。
長鍾也。
鑮謂之鋞。
又【廣韻】胡頂切【集韻】下頂切,□音婞。
義同。
又【集韻】何耕切,音莖。
鏁榦。
【未集下】【舟字部】【廣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
【廣韻】船貌。
【集韻】船動貌。
鋟 【戌集上】【金字部】 鋟 【集韻】千廉切,音籤。
刻也。
【公羊傳定八年】睋而鋟其闆。
【註】以爪刻其闆。
或作鑯。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稔切,音寢。
又【集韻】【韻會】□子鴆切,音浸。
義□同。
又【集韻】子朕切,音。
【博雅】錐也。
又【集韻】【韻會】千尋切【正韻】千林切,□音侵。
義同。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將廉切,□音尖。
【博雅】銳也。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篇海類編】音豆。
鋠 【戌集上】【金字部】 鋠 【集韻】時刃切,音愼。
【玉篇】圓鐵。
又【廣韻】時忍切【集韻】是忍切,□音腎。
義同。
鋢 【戌集上】【金字部】 鋢 【正字通】鋝字之譌。
【午集下】【禾字部】【廣韻】徒果切【集韻】【韻會】杜果切,□音惰。
小積也。
又【集韻】是棰切,音捶。
又聚繠切,音惢。
又樹僞切,音瑞。
又【五音集韻】隨婢切,音□。
義□同。
又【集韻】吐火切,音妥。
禾穗也。
【午集下】【禾字部】【廣韻】一鹽切【集韻】於鹽切,□音厭。
□,苗齊等也。
又【廣韻】【集韻】□於禁切,音。
禾苗茂盛也。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鎖本切,音損。
目病。
又【原】瞏,俗作。
詳瞏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仄遇切,音媰。
縐或作□。
絺也。
錫 【戌集上】【金字部】 錫 〔古文〕【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裼。
【說文】銀鉛之閒。
從金易聲。
【徐曰】銀色而鉛質也。
【詩衞風】如金如錫。
【傳】金錫鍊而精。
【爾雅釋器】錫謂之鈏。
【疏】錫,金白鑞也。
一名鈏。
又【博雅】赤銅謂之錫。
又【爾雅釋詁】賜也。
【易師卦】王三錫命。
【書堯典】師錫帝曰。
【傳】錫,與也。
【左傳莊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註】錫,賜也。
【禮緯文】九錫,一曰輿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戸、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曰弓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
又粉錫,胡粉也。
又姓。
【吳志】漢末有錫光。
又地名。
【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麇,至於錫穴。
【前漢功臣表】無錫侯多軍。
又【集韻】斯義切,音瀃。
予也。
本作賜。
又【五音集韻】思積切,音昔。
細布也。
【禮雜記】加灰錫也。
【註】取緦以爲布,又加灰治之,則曰錫,言錫然滑易也。
【儀禮大射儀】冪用錫若絺。
【註】錫,細布也。
【疏】謂之錫者,治其布,使之滑易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被阿錫。
【註】錫,布也。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髲也。
又大計切,音弟。
義同。
考證:〔【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麋,至於錫穴。
〕謹照原文伐麋改伐麇。
□ 【辰集上】【日字部】 □ 【隷釋】《孔謙碣》修《□秋經》。
卽春字。
錬 【戌集上】【金字部】 錬 【集韻】都籠切,音東。
【揚子方言】輨□,趙魏之閒曰錬□。
【正字通】說文鐗,車軸頭鐵。
集韻或作鍊。
又田器。
說文:鈐□,大犂也。
博雅:錬□,錧也。
卽說文鈐□。
以此推之,則錬爲鍊之譌也。
錭 【戌集上】【金字部】 錭 【唐韻】【集韻】□徒刀切,音陶。
【說文】鈍也。
【集韻】或作鋾。
又【集韻】都勞切,音刀。
義同。
又【正韻】與雕同。
【荀子富國篇】必將錭琢刻鏤,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鍓 【戌集上】【金字部】 鍓 【集韻】籍入切,音集。
【說文】鍱也。
本作鏶。
鍗 【戌集上】【金字部】 鍗 【集韻】田黎切,音題。
本作□。
器也。
一曰釜屬。
又【玉篇】金名。
【午集下】【石字部】【集韻】兪芮切,音銳。
磨使消也。
鑈 【戌集上】【金字部】 鑈 【廣韻】奴協切【集韻】諾葉切,□音撚。
【揚子方言】鑈,正也。
【註】謂堅正也。
又【集韻】昵輒切,音聶。
同鑷。
又【廣韻】奴禮切【集韻】乃禮切【正韻】乃裡切,□音禰。
同檷,絡絲具也。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力錦切,音廩。
【揚子方言】,殺也。
晉魏河內之北謂爲殘。
【郭璞註】今關西人呼打爲。
又盧感切,婪上聲。
義同。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魯刀切【集韻】郞刀切,□音牢。
【玉篇】嘈,聲也。
【集韻】大聲。
【成公綏嘯賦】衆音繁奏,若笳若簫。
磞硠震隱,訇磕嘈。
鑉 【戌集上】【金字部】 鑉 【集韻】託盍切,音榻。
鑉爐,箭也。
又轄□切,音盍。
義同。
鍌 【戌集上】【金字部】 鍌 【集韻】穌典切,音銑。
義闕。
人名。
唐有竇維鍌。
鍍 【戌集上】【金字部】 鍍 【廣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
【廣韻】金飾物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
義同。
通作塗。
鎝 【戌集上】【金字部】 鎝 【集韻】悉合切,音趿。
鏤也。
通作鈒。
又【正字通】今俗鐵鎝發土具,頭廣一尺,功用勝於耜。
鏎 【戌集上】【金字部】 鏎 【廣韻】□吉切【集韻】壁吉切,□音必。
□也。
鎞 【戌集上】【金字部】 鎞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邊迷切,□音豍。
【玉篇】釵也。
又【增韻】掠器也。
【正字通】櫛髮具。
【杜甫詩】耳聾須畫字,短髮不勝鎞。
或作鈚。
史傳借用比。
俗作篦。
又【方書】刀似箭鏃者曰鎞。
【涅槃經】有盲人詣良醫,醫卽以金鎞刮其眼膜,使復明。
【杜甫詩】金鎞刮眼膜。
又【集韻】頻脂切,音毗。
犂錧也。
一曰箭名。
本作鈚。
又篇迷切,音砒。
本作錍。
【揚子方言】箭簇廣長而薄鐮謂之錍。
或作鎞。
鎟 【戌集上】【金字部】 鎟 【集韻】寫朗切,音顙。
鈴聲。
鎠 【戌集上】【金字部】 鎠 【字彙】同剛。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母果切,音麼。
行貌。
鐯 【戌集上】【金字部】 鐯 【廣韻】張略切【正韻】職略切,□音灼。
钁也。
【爾雅釋器】斫謂之鐯。
【註】钁也。
【疏】《說文》雲钁,大鉏也。
又【集韻】直略切,音著。
義同。
鐰 【戌集上】【金字部】 鐰 【廣韻】七遙切【集韻】千遙切。
□同鍫。
又【集韻】先到切,音喿。
金鐵大剛曰鐰。
【博雅】鐰,燥也。
又【集韻】財勞切,音曹。
鐵剛折也。
鐱 【戌集上】【金字部】 鐱 【集韻】千廉切,音籤。
臿也。
又【玉篇】渠驗切,音儉。
金也。
鐳 【戌集上】【金字部】 鐳 【廣韻】魯回切【集韻】盧回切,□音雷。
【廣韻】瓶也,壷也。
【集韻】古缾也。
【潘嶽馬汧督誄】寘壷鐳瓶甒以偵之。
又【字彙補】鐳柚,大橘也。
見臨海志。
鐴 【戌集上】【金字部】 鐴 【廣韻】【集韻】□必益切,音辟。
犂耳也。
又【集韻】必歷切,音壁。
義同。
又蒲計切,音薜。
治刀使利。
□ 【未集中】【糸字部】 □ 【六書統】與結同。
【寅集中】【山字部】【字彙】魚音切,音吟。
助也。
朱謀曰:,古岑字,從今省。
孤高之山,人象其形,從山,指其事。
【正字通】據此說,字彙音義□非,與說文溷,朱說亦非。
【午集中】【目字部】【唐韻】于線切,延去聲。
【說文】本作□。
相顧視而行也。
【博雅】視也。
又【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
又【集韻】延面切,衍去聲。
義□同。
又【廣韻】七絹切,音縓。
更視貌。
釉 【酉集下】【釆字部】 釉 【集韻】餘救切,音狖。
物有光也。
通作油。
釋 【酉集下】【釆字部】 釋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適。
【說文】解也。
從釆,釆取其分別物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
【註】釋,解也。
【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
【吳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
【註】釋,解也。
以言自解。
又【廣韻】捨也。
【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
【管子霸形篇】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膬,釋難而攻易。
又消也,散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
【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
【淮南子俶眞訓】北方有不釋之冰。
又放也。
【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傳】開放無罪之人。
【左傳哀八年】請釋子服何於吳。
又【爾雅釋詁】釋,服也。
【疏】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
又【書大禹謨】釋茲在茲。
【傳】釋,廢也。
又【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
又【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
【註】釋,猶去也。
回,邪辟也。
又【儀禮士虞禮】舉魚臘俎,俎釋三個。
【註】釋,猶遺也。
又【書伊訓】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疏】釋弦發矢。
又潤也。
【禮內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
【疏】欲得濡肉,則以水潤釋而煎之以醢也。
又【詩大雅】釋之叟叟。
【傳】釋,淅米也。
又釋迦,佛號。
今僧家皆稱釋氏。
【支遁詠人日詩】釋迦乗虛會。
【梁昭明東齋聽講】昔聞孔道貴,今覩釋花珍。
又姓。
又【韻會】或作澤。
【詩周頌】其耕澤澤。
【註】言土解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水有時以澤。
又【集韻】亦作繹。
通作醳。
【史記魏世家】與其以秦醳衞,不如以魏醳衞。
又【字彙補】羊益切,音亦。
悅也。
【六書正譌】別作懌,非。
【嵆康琴賦】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
又【韻補】葉施灼切,音爍。
【楚辭九章】淩陽侯之泛濫兮,忽翺翔之焉薄。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考證:〔【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冾鎔炊炭。
〕謹照原文冾改冶。
釋 【酉集下】【釆字部】 釋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適。
【說文】解也。
從釆,釆取其分別物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
【註】釋,解也。
【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
【吳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
【註】釋,解也。
以言自解。
又【廣韻】捨也。
【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
【管子霸形篇】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膬,釋難而攻易。
又消也,散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
【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
【淮南子俶眞訓】北方有不釋之冰。
又放也。
【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傳】開放無罪之人。
【左傳哀八年】請釋子服何於吳。
又【爾雅釋詁】釋,服也。
【疏】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
又【書大禹謨】釋茲在茲。
【傳】釋,廢也。
又【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
又【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
【註】釋,猶去也。
回,邪辟也。
又【儀禮士虞禮】舉魚臘俎,俎釋三個。
【註】釋,猶遺也。
又【書伊訓】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疏】釋弦發矢。
又潤也。
【禮內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
【疏】欲得濡肉,則以水潤釋而煎之以醢也。
又【詩大雅】釋之叟叟。
【傳】釋,淅米也。
又釋迦,佛號。
今僧家皆稱釋氏。
【支遁詠人日詩】釋迦乗虛會。
【梁昭明東齋聽講】昔聞孔道貴,今覩釋花珍。
又姓。
又【韻會】或作澤。
【詩周頌】其耕澤澤。
【註】言土解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水有時以澤。
又【集韻】亦作繹。
通作醳。
【史記魏世家】與其以秦醳衞,不如以魏醳衞。
又【字彙補】羊益切,音亦。
悅也。
【六書正譌】別作懌,非。
【嵆康琴賦】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
又【韻補】葉施灼切,音爍。
【楚辭九章】淩陽侯之泛濫兮,忽翺翔之焉薄。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考證:〔【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冾鎔炊炭。
〕謹照原文冾改冶。
【未集下】【肉字部】【玉篇】許于切。
鄕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之譌。
【篇海】□俗誤作□。
○按《廣韻》作□。
《篇海》之說非,從《廣韻》爲正。
裡 【酉集下】【裡字部】 裡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
【爾雅釋言】裡,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裡。
【傳】裡,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裡。
【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裡。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裡。
裡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裡。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雲如何裡。
【箋】裡,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裡析告子產。
【註】裡析,鄭大夫。
又百裡、相裡,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裡。
【註】南裡,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裡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裡。
【註】沒裡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裡。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裡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裡,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裡,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裡。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裡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裡,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裡,音以。
重 【酉集下】【裡字部】"〔古文〕□【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音緟。
【說文】厚也。
【增韻】輕之對也。
【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
【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又【廣韻】更爲也。
【博雅】重,再也。
又難也。
【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
【註】重,猶難也。
【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
【註】如淳曰:重,難也。
又貴也。
【戰國策】張儀之殘樗裡疾也,重而使之。
【註】重,猶貴也。
又尊也。
【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註】重,猶尊也。
又尚也。
【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
【註】重,猶尚也。
【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又數也。
【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
【註】重,猶數也。
又甚也。
【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
【註】重猶甚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樸,女重。
【註】女重,貞正無邪。
又【戰國策】軍重踵高宛。
【註】重,輺重也。
【前漢張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又星名。
【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又山名。
【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又木名。
【博雅】重皮,厚樸也。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音□。
【集韻】厚也,善也,愼也。
【五音集韻】多也。
【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
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
○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
《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
上去雖有二音,□無二義。
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音褈。
【廣韻】複也,疊也。
【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
【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
【書舜典】重華協于帝。
【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又穀名。
【詩豳風】黍稷重穋。
【傳】後熟曰重。
【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
【左傳成二年】重器備。
【註】重,猶多也。
【釋文】直恭切。
又累也。
【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
【箋】重,猶累也。
【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
【釋文】直龍切。
又地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
【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
【釋文】直龍切。
又車名。
【詩衞風】猗重較兮。
【傳】重較,卿士之車。
【釋文】直恭切。
又屋承霤也。
【禮檀弓】池視重霤。
【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
【釋文】直容切。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
【註】重丘,曹邑。
又人名。
【書呂□】乃命重黎。
【傳】重卽羲,黎卽和。
【釋文】直龍切。
又姓。
【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
【禮檀弓】重主道也。
【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
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
【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
主者,吉祭,所以依神。
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雲重主道也。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
與穜同。
穀名。
又與童同。
【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
【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
【釋文】重,音同。
又【正韻】之仲切,音衆。
【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
【註】重,乳汁也。
本作潼。
又【韻補】葉直良切,音長。
【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
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考證:〔【禮緇衣】臣儀□不重辭。
〕謹照原文□改行。
" 釠 【備考】【戌集】【金字部】 釠 【龍龕】俗亂字。
野 【酉集下】【裡字部】 野 〔古文〕埜□【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也。
【說文】郊外也。
【易同人】同人于野,亨。
【疏】野,是廣遠之處。
【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又【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
【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又【周禮秋官】縣士掌野。
【註】地距王城二百裡以外至三百裡曰野。
又【韻會】樸野。
【論語】質勝文則野。
【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
【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又官名。
【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各保其徵。
【註】野司□,縣士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又地名。
【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
【傳】豬野,地名。
【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
【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又【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
【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又鉅野,縣名。
見【前漢地理志】。
又藪名。
【書禹貢】大野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又東野,複姓。
【呂氏春秋】東野稷以禦見莊公。
又【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註】野馬者,遊氣也。
又【博雅】野雞,雉也。
又【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
□與墅同。
【集韻】田廬也。
【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從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又【集韻】演女切,音與。
郊外也。
又【韻補】葉賞呂切,音暑。
【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協上羽下雨。
【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
馬,音姥。
又葉烏果切,倭上聲。
【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
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又葉常禦切,音樹。
【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
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考證:〔【左傳昭十七年】使野司□各保其徵。
〕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八年。
量 【酉集下】【裡字部】 量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
【集韻】鬥斛曰量。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釋文】量,力尚切,鬥斛也。
【左傳昭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
【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註】量,謂豆、區、鬥、斛、筐、筥所容受。
【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鬥、斛也。
又【正韻】度量,能容之謂量。
【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量。
【程子遺書】或問:量可學乎。
曰:可。
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人量隨識長,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未至也。
又限也。
【禮禮運】月以爲量。
【疏】量,猶分限也。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
【釋文】量,音亮。
又音良。
又審也。
【禮少儀】事君者量而後入,不入而後量。
【釋文】量,音亮。
又酒量。
【論語】惟酒無量不及亂。
【東都事略】太祖謂王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
又【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
【說文】稱輕重也。
【馮衍遂志賦】棄衡石而意量兮。
又【廣韻】度多少也。
【增韻】槪量多寡也。
【唐書武後紀】補闕連車載,拾遺平鬥量。
又度長短也。
【周禮夏官】量人。
【註】量,猶度也。
謂以丈尺度地。
【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
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
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又【韻會】商量。
又【博雅】量,度也。
【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釋文】量,音良。
【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量,器量爲亮,讀丈量,商量爲良,二音遂分。
又【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目若黃金,名曰吉量。
【註】郭璞曰:一作良。
又【字彙補】與緉同。
雙履也。
【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量屐。
考證:〔【禮檀弓】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
釐 【酉集下】【裡字部】 釐 〔古文〕□【廣韻】【集韻】裡之切【韻會】陵之切,□音離。
【廣韻】理也。
【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
【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
【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
【註】釐,理也。
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又【說文】家福也。
【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
【註】釐,福也。
又治也。
【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鹹熙。
【傳】釐,治也。
又數名。
與□、氂□同。
【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裡。
【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又【揚子方言】□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又【博雅】耦也。
又【揚子方言】釐,貪也。
又賜也,予也。
【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
【傳】釐,予也。
【又】釐爾圭瓚。
【傳】釐,賜也。
又山名。
【山海經】釐山。
【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又草名。
【爾雅釋草】釐,蔓華。
本作釐。
俗從牙作□。
又陟釐,紙名。
【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
南越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又姓。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
【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
【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又人名。
【山海經】大皥生鹹鳥,鹹鳥生乗釐。
【註】乗釐,是司水土。
【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又與嫠同。
【韓詩外傳】鄰之釐婦。
【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又【集韻】【正韻】□虛其切,音僖。
福也。
【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
【註】如淳曰:福也。
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又【倉頡篇】祭餘肉也。
【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
【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
應劭曰:祭餘肉也。
又與僖同。
【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釐公。
【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
【註】釐音僖。
又【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
【註】釐音僖。
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
地名。
邰或作釐,後稷所封也。
又同。
【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
【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又【字彙補】同萊。
【戰國策】齊伐釐、莒。
又【集韻】落蓋切,音賚。
賜也。
【詩大雅】釐爾圭瓚。
沈重讀。
又【韻補】葉力至切,音利。
【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
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金 【戌集上】【金字部】 金 〔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
【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
【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
【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
【傳】金可以攺更。
【疏】可銷鑄以爲器也。
【又】從革作辛。
【傳】金之氣味。
【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雲金之氣味。
又金有五色。
【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
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
【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
【傳】金銀銅也。
【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
【註】白金,銀也。
赤金,丹陽銅也。
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又【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
【註】百金,猶百萬也。
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
【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
【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
百金,百斤也。
【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
【註】索隱曰:如淳雲: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又臣瓚雲: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
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
【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
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
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
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又樂有八音,一曰金。
【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
【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
金,謂鐘及鎛也。
【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又兵也。
【禮中庸】衽金革。
【朱註】金戈兵之屬。
又【韻會】軍行鉦鐸曰金。
【釋名】金鼓。
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
【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
【註】金,鉦也。
一名鐲。
又黃色也。
【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註】金芝,色像金也。
【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又堅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
【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
【賈誼過秦論】金城千裡。
又官名。
【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
【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
【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
【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
【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
【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
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
【古今注】金吾,棒也。
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禦史大夫。
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又【論語摘輔象】風後受金法。
【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又地名。
【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又【前漢地理志】金城郡。
【註】昭帝始元六年置。
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
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
【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又山名。
【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又【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
【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又臺名。
【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又花名。
【五代史附錄】湯城澱池多異花。
一曰旱金,大如掌。
又樹名。
【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
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又草名。
【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又【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
【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又【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又古天子號。
【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又國號。
【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又姓。
【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又漢複姓。
金留氏,出《姓苑》。
又書名。
【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
【註】金布者,令篇名也。
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
【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
【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又神名。
【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
【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又闕門名。
【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
【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又金精,珠名。
見【博雅釋珠】。
又鍾名。
【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又星名。
【酉陽雜俎】北鬥第三星曰視金。
【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又金丹。
【抱樸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又石名。
【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
【註】澒,水銀也。
黃金,石名。
又去聲。
【字彙補】音噤。
【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又【韻補】葉居良切,音疆。
【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考證:〔【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丞德殿銅池中。
〕謹照原文丞德殿改函德殿。
釓 【戌集上】【金字部】 釓 【篇海類編】釚亦作釓。
詳下釚字註。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此宰切,音采。
【說文】姦也。
又【玉篇】恨也。
又急也。
又倉來切。
與猜同。
釕 【戌集上】【金字部】 釕 【廣韻】都了切【集韻】丁了切,□音鳥。
【廣韻】釕鈌,帶頭飾。
【集韻】鋌釕也。
又【集韻】【韻會】□朗鳥切,音了。
義同。
【午集下】【示字部】【正字通】襜字之譌。
○按《史記李牧傳》滅襜襤,兩字俱從衣。
《字彙》重入示部,誤。
釗 【戌集上】【金字部】 釗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招。
【說文】刓也。
又【揚子方言】遠也。
燕之北郊曰釗。
又【說文註】鄭樵曰:釗,或以爲弩機。
又姓。
【正字通】明釗劒佩,三河人。
又【爾雅釋詁】釗,勉也。
【揚子方言】釗薄勉也。
秦晉曰釗,自關而東,周鄭之閒,曰勉釗。
又【廣韻】見也。
【汲冢周書】釗我周王。
又【廣韻】古堯切【集韻】堅堯切,□音澆。
義同。
又周康王名。
【史記三代世表】康王釗。
【註】索隱曰:克堯反。
又音昭。
又【集韻】莊交切,音□。
周康王名。
【書顧命釋文】徐邈讀。
釘 【戌集上】【金字部】 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經切,音丁。
【說文】鍊鉼黃金。
又【正韻】鈴釘,矛名。
【郭璞曰】鶴厀矛,江東呼爲鈴釘。
一曰鐵釴。
又【正韻】鐵釘。
又【晉書陶侃傳】竹頭木屑,悉令掌之,及桓溫伐蜀,以所貯竹頭,作釘裝船。
又國名。
【山海經】有釘靈之國。
【註】吳任臣雲:釘靈,今丁靈國。
又名丁令。
亦作丁零。
又【抱樸子黃白卷】光明美色,可中釘也。
又【集韻】都挺切,音頂。
【前漢王子侯者年表】有利侯劉釘。
【註】音丁。
又音鼎。
又【集韻】煉鉼金。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丁定切,音矴。
義同。
又【增韻】以釘釘物也。
又【五音集韻】郞丁切,音靈。
【字類】撞□。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韻】蕩旱切,音但。
曛也。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渠希切,音祈。
水草。
釙 【戌集上】【金字部】 釙 【集韻】匹角切,音璞。
【玉篇】金釙。
【集韻】金□也。
釜 【戌集上】【金字部】 釜 【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音父。
【說文】鬴,或作□。
俗省作釜。
【古史考】黃帝始作釜。
【易說卦傳】坤爲釜。
【疏】取其化生成熟也。
【詩召南】維錡及釜。
【註】有足曰錡,無足曰釜。
【釋文】釜,符甫反。
又量名。
【論語】與之釜。
【左傳昭二年】豆區釜鍾,四升爲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鍾。
【註】釜,六鬥四升,鍾,六斛四鬥。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釜山。
【括地志】釜山,在嬀州懷戎縣北。
又【水經注】西海鹽池北,西王母有石室石釜。
又【韻補】葉府九切,音缶。
【蘇轍土牛詩】土牛適成象,逡巡見屠剖。
田家挽雙角,歸理鏁絲釜。
針 【戌集上】【金字部】 針 【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音斟。
【說文徐註】俗鍼字。
所以縫也。
【易乾卦各從其類疏】若磁石引針,琥珀拾芥。
【天寶遺事】唐宮中七夕結彩樓,□瓜果酒炙,祀牛女。
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
又姓。
明隆慶舉人針惠。
又【方書】針灸法。
互詳後鍼字註。
又蟲名。
【古今注】蝌蚪,一名□針。
又書法。
有垂露體,懸針體。
【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又【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枕去聲。
【集韻】縫也。
又刺也。
釣 【戌集上】【金字部】 釣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嘯切,音弔。
【說文】鉤魚也。
【詩召南】其釣維何。
【傳】釣者,以此有求于彼。
【淮南子說山訓】詹公釣千歲之鯉。
【呂氏春秋】太公釣于滋泉,以遇文王。
【宋玉釣賦】昔堯舜禹湯之釣也。
以聖賢爲竿,道德爲綸,仁義爲鉤,祿利爲餌,四海爲池,萬民爲魚。
又取也。
【淮南子主術訓】虞君好寶,而晉獻以璧馬釣之。
又姓。
【正字通】宋紹興進士釣宏。
釤 【戌集上】【金字部】 釤 【廣韻】【集韻】【韻會】□所鑒切,音。
【玉篇】大鎌也。
【韻會】鏟屬。
【抱樸子逸民卷】推黃鉞以適釤鎌之持。
【韓愈李大夫墓誌】鎛釤鉏斸。
【註】釤,大鏟。
斸,大鋤。
又【集韻】思廉切,音銛。
刀名。
又【集韻】師鹹切【韻會】師銜切,□音攕。
人名。
晉有沙樓國帥釤加。
又姓。
【晉書東夷傳】釤加。
又明有玉田人釤資。
釦 【戌集上】【金字部】 釦 【唐韻】【正韻】苦厚切【集韻】【韻會】去厚切,□音口。
【說文】金飾器口也。
【後漢鄧皇後紀】其蜀漢釦器,九帶,佩刀□不復調。
【註】釦,音口。
以金銀緣器也。
又鏤也。
【班固西都賦】□墀釦砌。
【註】墀,階也。
以桼飾階。
釦砌,鏤砌也。
【揚雄蜀都賦】雕鐫釦器,百伎千工。
又【韻會】歡動也。
【吳語】三軍皆譁釦以振旅。
【註】譁釦,讙呼也。
韋昭曰:釦,猶叩也,攷也,謂擊金聲。
譁,讙呼也。
又【集韻】丘堠切,音□。
義同。
又【正字通】俗謂衣紐曰釦。
鈘 【戌集上】【金字部】 鈘 【集韻】語綺切,音螘。
【玉篇】釜也。
與同。
又【集韻】巨綺切,音技。
義同。
【卯集上】【心字部】【五音集韻】薄紅切【篇海】蒲紅切,□音蓬。
悅也。
又愛也。
〇按集韻不收此字,而五音集韻收之,韓孝彥當有所考。
《正字通》槩以俗字抹之,過矣。
近時□藎謨皇極統韻亦收此字。
釧 【戌集上】【金字部】 釧 【唐韻】尺絹切【韻會】【正韻】樞絹切,□音竁。
【說文】臂環也。
【玉篇】釵釧。
【正字通】古男女同用,今惟女飾有之。
【何偃與謝尚書】珍玉名釧,因物寄情。
【庾信竹杖賦】玉關寄書,章臺留釧。
【墨莊漫錄】唐文宗問宰臣,金條脫何物。
宰臣未對。
文宗曰:古詩:輕衫穩條脫,卽今臂釧也,別作玔。
又姓。
【萬姓統譜】萬曆閒,撫州照磨釧國賢,閬中人。
貴陽縣丞釧佩,雲南人。
又【類篇】昌緣切,音穿。
車釧。
釩 【戌集上】【金字部】 釩 【廣韻】【集韻】□峰範切,音。
【玉篇】拂也。
又【集韻】器也。
又【集韻】孚梵切,音泛。
杯也。
釪 【戌集上】【金字部】 釪 【廣韻】羽俱切【韻會】【正韻】雲俱切,□音于。
錞釪,樂器,形如鐘,以和鼓。
亦作淳于。
譌作將于。
又【博雅】鐏也。
【揚子方言】鐏謂之釪,或謂之鐓。
又【字彙補】鉢釪,僧家飯器。
【世說新語】王劉聽林公講,王語劉曰:向高坐者,故是兇物,復東聽。
王又曰:自是鉢釪後王何人也。
釫 【戌集上】【金字部】 釫 【廣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華。
【廣韻】兩刃臿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義同。
又洪孤切,音胡。
泥鏝也。
塗工之具。
本作鋘。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義同。
釬 【戌集上】【金字部】 釬 【唐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音翰。
【說文】臂鎧也。
又【廣韻】釬,金銀器令相著。
【集韻】固金鐵藥。
【正字通】釬藥,以硼砂合銅爲之,用胡桐汁合銀,堅如石。
今玉石刀柄之類,釬藥加銀一分,其中永不脫。
又【管子戒篇】弛弓脫釬。
【註】釬,所以鉤弦。
又【集韻】居寒切,音幹。
器也。
又急也。
【莊子列禦□】有緩而釬。
【註】釬,胡旦反。
又音幹。
急也。
【集韻】亦作銲。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龍卷切,音戀。
熬餌黏也。
□ 【未集中】【羊字部】 □ 【說文】羊本字。
【五經文字】□,經典相承,隷省作羊。
釭 【戌集上】【金字部】 釭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江。
【說文】車轂中鐵也。
【博雅】鍋錕釭也。
謂車轂中鐵,自關以西謂之釭。
【釋名】釭,空也。
其中空也。
又【廣韻】鐙也。
【謝朓詩】但願置樽酒,蘭釭當夜明。
◎按金釭,非燈,乃詩人誤用也。
註詳下。
又【廣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
【班固西都賦】金釭銜璧,是爲列錢。
【前漢趙皇後傳】壁帶往往爲黃金釭。
【註】壁帶,壁之橫木,露出如帶者也。
於壁帶之中,往往以金爲釭,若車釭之形也。
晉灼曰:以金環飾之也。
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
韻會雲:俗謂金釭爲燈,音杠。
又書作缸,字義、字音、字畫皆誤。
又箭鏃。
【釋名】關西曰釭。
又【廣韻】古冬切【集韻】古宗切【韻會】沽宗切,□音攻。
轂鐵。
一曰鐙也。
釯 【戌集上】【金字部】 釯 【正字通】俗鋩字。
釱 【戌集上】【金字部】 釱 【唐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
【說文】鐵鉗也。
【廣韻】以鎖加足。
【增韻】在頸曰鉗,在足曰釱。
【史記平準書】敢私鑄鐵器、煑鹽者,釱左趾。
【註】釱,踏腳鉗也。
字林音大計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蓋切,音大。
義同。
又【前漢揚雄傳】肆玉釱而下馳。
【註】釱,車轄也。
音大。
又音第。
又【集韻】他蓋切,音太。
【博雅】錧也。
一曰在項曰鉗,在足曰釱。
铑 【戌集上】【金字部】 銠 【字彙補】音未詳。
王審知鑄大鐵錢,俗謂之銠□。
釳 【戌集上】【金字部】 釳 【唐韻】【集韻】【韻會】□許訖切,音迄。
【說文】本作□。
乗輿馬頭上方釳。
【唐韻】乗輿,馬頭上插以翟尾,曰方釳。
【後漢輿服志】金鍐方釳插翟尾。
【蔡邕獨斷】金鍐,方釳,繁纓重轂。
【張衡東京賦】方釳左纛。
【李善註】以五寸鐵,中高兩頭低,如山形,翟尾結著轅兩邊,防馬相突。
又【玉篇】鐵孔也。
又【廣韻】魚訖切,音疙。
義同。
釵 【戌集上】【金字部】 釵 【唐韻】楚佳切【集韻】【韻會】初佳切,□音叉。
【說文】筓屬。
本隻作叉,此字後人所加。
【玉篇】婦人岐筓也。
【司馬相如美人賦】玉釵挂臣冠。
【秦嘉與婦徐淑書】今緻寶釵一雙,可耀首。
【曹植美女篇】頭上金爵釵。
又金釵股,藥名。
【本草綱目】李時珍曰:石斛,狀似金釵,故名。
又忍冬藤,解毒。
亦號金釵股。
又【韻補】葉稱支切,音鴟。
【繁欽定情詩】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又葉千古切,音楚。
【毛詩註疏】欲買赭,不謂竈下有黃土。
欲買釵,不謂山中自有楛。
釶 【戌集上】【金字部】 釶 【字彙補】同鍦。
【荀子議兵篇】宛鉅鐵釶,慘如蠭蠆。
釽 【戌集上】【金字部】 釽 【集韻】【韻會】□匹歷切,音霹。
【揚子方言】梁益之閒,裁木爲器曰釽。
【左思蜀都賦】藏鏹巨萬,釽摫兼呈。
【註】裁木爲器曰釽,裂帛爲衣曰摫。
又【揚子方言】斲也。
晉趙之閒謂之釽釽。
【註】釽,劈歷反。
又劒錚。
【越絕書】薛燭相劒曰:觀其釽,爛如列星之行。
又【集韻】匹麥切【正韻】普伯切,□音拍。
義同。
又【正韻】破也。
【前漢藝文志】鉤釽析亂而已。
【註】釽,破也。
音普革反。
又音普狄反。
○按字彙雲:俗字。
然考說文從金從爪,長箋亦雲誤爪爲□,則字須從爪,安得反以從□者爲正字。
今從說文攺正。
考證:〔【揚子方言】斲也。
晉魏之閒謂之釽釽。
〕謹照原文晉魏改晉趙。
釾 【戌集上】【金字部】 釾 【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餘遮切【正韻】于遮切,□音耶。
【說文】鏌釾,吳神劒名也。
又通作邪。
【前漢賈誼傳】莫邪爲鈍兮,鈆刀爲銛。
【應劭註】莫邪,吳大夫也。
作寶劒,因以冠名。
又通作耶。
【荀子議兵篇】莫耶長刃利鋒。
【集韻】亦作鋣鎁。
耶原字從卩,不從阝。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於業切【集韻】乙業切,□音浥。
目閉也。
又【玉篇】烏感切,諳上聲。
義同。
本作。
釿 【戌集上】【金字部】 釿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
【說文】劑斷也。
又【廣韻】【集韻】□舉欣切,音斤。
義同。
又【集韻】與斤同。
斫木也。
【莊子在宥篇】釿鋸制焉。
【註】釿,音斤。
又【集韻】魚斤切,音。
平木具。
【釋名】釿,謹也。
闆廣不可得制削。
又有節,則用此釿之,所以詳謹令平滅斧跡也。
又【韻會】疑巾切【正韻】魚巾切,□音銀。
器之釿鍔。
又【韻會】或作沂。
【禮哀公問車不雕幾註】幾附纏爲沂鄂。
又【韻補】葉渠希切,音其。
【黃庭經】天庭地闕列斧釿,靈臺完固永不衰。
【正韻】亦作圻垠。
鈱 【戌集上】【金字部】 鈱 【集韻】彌鄰切,音民。
【玉篇】鐵葉。
【集韻】鐵也。
又【廣韻】武巾切,音珉。
【五音集韻】算稅也。
本作鍲。
【未集下】【舟字部】【正字通】艒字之譌。
鈀 【戌集上】【金字部】 鈀 【唐韻】伯加切【韻會】【正韻】邦加切,□音巴。
【說文】兵車也。
從金巴聲。
【玉篇】□車也。
【司馬法】晨夜內鈀車。
又【說文】一曰鐵也。
又【正字通】鉏屬。
五齒,平土除穢用之。
俗呼耙。
又【廣韻】普巴切【集韻】披巴切,□音葩。
【廣韻】江東呼鎞箭。
【博雅】鈀,錍鏑也。
【揚子方言】凡箭鏃胡合嬴者,廣長而薄鐮謂之錍。
或謂之鈀。
【註】音葩。
鈁 【戌集上】【金字部】 鈁 【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
【說文】方鍾也。
【博雅】鑍謂之鈁。
又【廣韻】鑊屬。
鈂 【戌集上】【金字部】 鈂 【
【廣韻】醇酒。
【淮南子主術訓】肥醲甘脃,非不美也。
【張衡七辯】蒲陶醲〈酉盧〉。
又與濃同。
【後漢馬援傳】明主醲于用賞,約于用□。
【杜篤祓禊賦】浮棗絳水,酹酒醲川。
又【集韻】濃江切,音。
義同。
醳 【酉集下】【酉字部】 醳 【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
【廣韻】苦酒。
【集韻】一曰醇酒也。
【周禮天官酒正一曰事酒註】事酒,今之醳酒也。
【疏】事酒,冬釀春成,以漢之醳酒況之。
【左思魏都賦】有醳順時。
又【史記淮隂侯傳】百裡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
【註】謂以酒食養兵士。
又或作澤。
【禮郊特牲舊澤之酒也註】澤,讀爲醳。
舊醳之酒,謂昔酒也。
又【集韻】思積切,音昔。
義同。
又【集韻】施隻切,音釋。
淸也。
又古文釋字。
【戰國策】王欲醳臣專任所善,則臣請歸醳事。
【史記張儀傳】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
【註】索隱曰:醳,古釋字。
醴 【酉集下】【酉字部】 醴 【唐韻】盧啓切【集韻】【韻會】裡弟切【正韻】良以切,□音禮。
【說文】酒一宿□也。
【玉篇】甜酒也。
【釋名】醴,禮也。
釀之一宿而成,醴有酒味而已也。
【詩小雅】且以酌醴。
【傳】饗醴,天子之飮酒也。
【詩詁】酒之甘濁而不泲者。
【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二曰醴齊。
【註】醴,猶體也。
成而滓汁相將,如今恬酒。
【前漢楚元王傳】元王每置酒,常爲穆生設醴。
【註】師古曰:醴,甘酒也。
少□多米,一宿而熟。
又【廣韻】醴泉,美泉也。
狀如醴酒,可養老。
【爾雅釋天】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
【禮禮運】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又【正字通】木醴。
【建康實錄】□末,覆舟山、蔣山松栢林冬日常出木醴,後主以爲甘露。
又縣名。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醴陵侯越。
【註】縣名,屬長沙。
【廣韻】醴泉縣,屬京兆府,本漢谷口縣也,屬馮翊。
至後魏置寧夷縣,隋攺醴泉,因周醴泉宮得名。
【韻會】唐置乾州,宋攺醴州,因醴泉縣名。
又灃水,亦作醴。
【楚辭九歌】沅有芷兮醴有蘭。
【史記夏本紀】又東至于醴。
【註】索隱曰:騷人所歌,濯餘佩于醴浦,醴卽灃水也。
又【字彙補】與禮通。
【禮內則】世子生,宰醴負子,賜之束帛。
【註】醴當爲禮。
考證:〔【爾雅釋四時】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
〕謹照原書釋四時改釋天。
醵 【酉集下】【酉字部】 醵 【唐韻】其虐切【集韻】【韻會】【正韻】極虐切,□音噱。
【說文】會飮酒也。
【廣韻】會錢飮酒也。
【禮禮器】曾子曰:周禮,其猶醵與。
【註】合錢飮酒爲醵。
【史記貨殖傳】歲時無以祭祀,進醵飮食。
【註】徐廣曰:會聚食。
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正韻】居禦切,□音遽。
又【廣韻】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音渠。
義□同。
【午集中】【皮字部】【廣韻】寺絕切【集韻】似絕切,□旋入聲。
枯也。
一曰撮取皮也。
【午集下】【禾字部】【字彙補】古文粟字。
註詳米部六畫。
【寅集下】【彳字部】【集韻】先結切,音屑。
【司馬相如上林賦】媥姺徶。
【註】郭璞曰:衣服婆娑貌。
又【集韻】□,搖也。
醶 【酉集下】【酉字部】 醶 【唐韻】【集韻】□魚窆切,音驗。
【說文】酢漿也。
【博雅】醶,酢也。
又【廣韻】初檻切【集韻】楚檻切,□音。
又【廣韻】力減切,音臉。
【集韻】盧鹹切,音壈。
義□同。
又【集韻】虛鹹切,音。
鹵味。
醷 【酉集下】【酉字部】 醷 【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億。
【廣韻】濁漿也。
【集韻】釀醴□爲漿也。
【禮內則】或以酏爲醴,黍酏、漿水、醷濫。
【註】醷,梅漿也。
【釋文】本又作臆。
又【廣韻】於擬切【集韻】隱已切【正韻】隱綺切,□音譩。
義同。
又【正韻】烏懈切,音隘。
【莊子知北遊】生者喑醷物也。
【註】醷,於界反。
喑醷,聚氣貌。
又【正韻】他感切,音醓。
義同。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集韻】□呼光切,音荒。
【玉篇】目不明也。
【靈樞經脈篇】目□如無所見。
【註】腎虛則瞳神昏眩。
俗本譌作□,非。
又【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音茫。
又【集韻】虎廣切,荒上聲。
義□同。
【集韻】或作□。
【字彙補】譌作□□□,□非。
□字從目從□。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同。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同睤。
醹 【酉集下】【酉字部】 醹 【唐韻】而主切【集韻】【韻會】繠主切【正韻】忍與切,□音乳。
【說文】厚酒也。
【詩大雅】酒醴維醹。
【傳】醹,厚也。
又【廣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正韻】人餘切,□音儒。
又【集韻】尼主切,音檽。
義□同。
醺 【酉集下】【酉字部】 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雲切,音薰。
【說文】醉也。
【徐曰】飮有酒氣熏熏然。
【玉篇】醉也。
醺醺,和悅貌。
又【韻會】通作熏。
【詩大雅】公屍來止熏熏。
【寅集下】【彳字部】【集韻】吐孔切,音統。
徿,直行。
醻 【酉集下】【酉字部】 醻 【廣韻】市流切【集韻】【韻會】時流切,□音讎。
【說文】主人進客也。
本作□,今文作醻。
【玉篇】同酬。
【詩小雅】鐘鼓旣設,一朝醻之。
【傳】醻,報也。
【箋】醻,猶厚也,勸也。
【詩詁】主人進酒於客曰獻,客答主人曰酢,主復酌賔曰醻。
又【小雅】君子有酒,酌言醻之。
【傳】醻,道飮也。
【箋】主人旣卒酢爵,又酌自飮,卒爵,復酌進賔,猶今俗之勸酒。
【疏】欲以醻賔,而先自飮以導之,此舉醻之初,其實飮訖進酒於賔,乃謂之醻。
又【廣韻】周也。
又【集韻】承呪切,音授。
報也。
又大到切,音導。
美酒名。
又【韻補】葉常如切,音殊。
【柳宗元饒娥□辭】懿茲德女,家世不儒。
奇行特出,神道莫醻。
醼 【酉集下】【酉字部】 醼 【廣韻】同宴。
醽 【酉集下】【酉字部】 醽 【廣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
【玉篇】淥酒也。
【集韻】湘東美酒。
【抱樸子嘉遁卷】寒泉旨於醽醁。
【潘尼應令詩】羽觴飛醽醁,芳饌備奇珍。
【集韻】或作□。
亦作□、□。
通作酃。
醾 【酉集下】【酉字部】 醾 【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糜。
【集韻】酴醾,酒名。
一曰麥酒不去滓而飮。
【增韻】重釀酒。
或作□、醾。
又花名。
【歲時記】本酒名,以花色似,故名。
【六書故】或謂取其芬以漬酒。
亦作荼□。
醿 【酉集下】【酉字部】 醿 【集韻】同醾。
【未集下】【肉字部】【玉篇】烏酷切,音渥。
膏膜也。
又【廣韻】【集韻】□烏谷切,音屋。
膏,肥貌。
釃 【酉集下】【酉字部】 釃 【唐韻】【集韻】【韻會】所綺切【正韻】想裡切,□音躧。
【說文】下酒也。
【徐曰】釃,猶籭取之也。
【詩小雅】釃酒有藇。
【傳】以筐曰釃,以藪曰湑。
【釋文】謂以篚□酒。
【前漢馬援傳】擊牛釃酒。
又【廣韻】分也。
【前漢溝洫志】乃釃二渠以引其河。
【註】孟康曰:釃,分也。
分其流,洩其怒也。
【劉向說苑】禹釃五湖而定東海。
又或作厮。
【唐書高士廉傳】附故渠,厮引旁出。
又【廣韻】所宜切【集韻】【韻會】山宜切,□音欐。
又【廣韻】所葅切【集韻】【韻會】山於切,□音疏。
又【集韻】所寄切,徙去聲。
義□同。
又【五音集韻】呂支切,音離。
以水醩。
釄 【酉集下】【酉字部】 釄 【集韻】同醾。
釅 【酉集下】【酉字部】 釅 【廣韻】【正韻】魚欠切【集韻】魚窆切【韻會】疑窆切,□音驗。
【說文】本作醶。
酢漿也。
【廣韻】酒醋味厚。
【增韻】醲也。
釆 【酉集下】【釆字部】 釆 〔古文〕□【唐韻】蒲莧切。
辨本字。
【說文】辨別也。
象獸指爪分別也。
【六書正譌】本獸指爪,借爲別辨字。
凡審、釋、悉、番之類從此。
采 【酉集下】【釆字部】 采 【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此宰切,□音採。
【說文】捋取也。
【詩周南】采采卷耳。
【朱註】采采,非一采也。
又擇也。
【禮昏義】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
【釋文】采,擇也。
【疏】納采者,謂采擇之禮。
【史記秦始皇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班固西都賦】奚斯魯頌,同見采於孔氏。
又采色。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史記項羽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又物采。
【左傳隱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
【疏】取鳥獸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飾謂之爲物。
【文六年】分之采物。
【疏】采物,謂采章物也。
又【魯語】天子大采朝日,少采夕月。
【註】大采,袞職也。
少采,黼衣也。
又【左思蜀都賦】符采彪炳。
【註】符采,玉橫文也。
又事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
【註】采,官也。
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者也。
又官也。
【書堯典】帝曰:疇咨若予采。
【傳】采,事也。
馬雲:官也。
【禮明堂位】九采之國。
【疏】各掌當州諸侯之事。
又采地。
【禮禮運】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
【前漢地理志】大夫韓武子食采於韓原。
又飾也。
【前漢嚴助傳】樂失而淫,禮失而采。
【註】如淳曰:采,飾也。
師古曰:采者,文過其實。
又墓地。
【揚子方言】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采。
【註】古者卿大夫有采地,死葬之,因名。
又風采。
【前漢霍光金日磾傳】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左思魏都賦】極風采之異觀。
又【詩秦風】蒹葭采采。
【傳】采采,猶萋萋,盛也。
又【詩曹風】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傳】采采,衆多也。
【朱註】采采,華飾也。
【謝靈運緩歌行】采采彤雲浮。
又幣也。
【史記周本紀】召公奭贊采。
【註】正義曰:采,幣也。
又詩篇名。
【禮玉藻】趨以《采齊》,行以《肆夏》。
又姓。
【風俗通】漢度遼將軍采皓。
又地名。
【左傳僖八年】晉裡克帥師,敗狄于采桑。
【註】平陽北屈縣西南有采桑津。
又玉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註】晁采,玉名。
又木名。
【史記秦始皇紀】堯舜采椽不刮。
【註】索隱曰:采,木名。
卽今之櫟木也。
又草名。
【博雅】采,采也。
又【韻會】【正韻】□倉代切,音菜。
臣食邑。
【周禮天官八則註】公卿大夫采邑。
音菜。
【孟子元士受地視子男註】所受采地之制。
音菜。
【前漢食貨志註】采,官也。
因官食地,故曰采地。
又與菜同。
【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
【註】舍采,謂舞者皆持芬香之采。
鄭康成曰:舍卽釋也,采讀爲菜。
始入學,必舍菜,禮先師也。
菜,蘋、蘩之屬。
又【五音集韻】子苟切,音走。
採取也。
考證:〔【禮明堂位】九采之圖〕謹照原文圖改國。
鈷 【戌集上】【金字部】 鈷 【廣韻】【集韻】□公戸切,音古。
【玉篇】鈷也。
又【集韻】洪孤切,音胡。
盛黍稷器名。
同瑚。
本作鍸。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
斷也。
鈸 【戌集上】【金字部】 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
【玉篇】鈴也。
【集韻】鈴屬。
【韻會】樂書銅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於扶南高昌疎勒之國,其圓數尺,隱起如浮漚,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
唐燕樂法曲,有銅鈸相和之樂。
【正字通】亦謂之銅盤,司馬承禎制□眞道曲,大羅天曲,有鐃鈸,蓋其小者,今亦用之以節樂。
或謂之草子。
或謂之鋪鈸。
鈹 【戌集上】【金字部】 鈹 【唐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正韻】篇夷切,□音帔。
【說文】大針也。
又【說文】劒如刀裝者。
【揚子方言】錟謂之鈹。
【左傳襄十七年】使賊殺其宰華吳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
又【昭二十七年】夾之以鈹。
【註】《說文》雲劒也。
又官名。
與鉟同。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長鈹都尉擊項羽,有功。
【索隱曰】徐廣以長鈹爲官名。
鈹,音敷皮反。
【前漢書】作鉟。
又與披同。
【荀子正名篇】吏謹將之無鈹滑。
【註】鈹,與披同。
滑與汨同。
言不使紛亂披汨也。
鈺 【戌集上】【金字部】 鈺 【玉篇】五錄切,音玉。
【五音集韻】寶也。
又堅金也。
鋜 【戌集上】【金字部】 鋜 【廣韻】士角切【集韻】【韻會】仕角切,□音浞。
足鈐。
【玉篇】鎖足也。
【韓愈納涼聮句】靑雲路難近,黃鶴足仍鋜。
又【集韻】測角切,音娕。
鋤也。
本作鏃。
鋝 【戌集上】【金字部】 鋝 〔古文〕□【唐韻】【正韻】力輟切【集韻】【韻會】龍輟切,□音劣。
【說文】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或曰二十兩爲鋝。
【小爾雅】倍舉曰鋝,鋝謂之鍰。
宋鹹曰:舉三兩,鋝六兩。
【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戟皆重三鋝,劒重九鋝,次七鋝,下次五鋝。
【註】今東萊或以大半兩爲鈞,十鈞爲環。
環重六兩有大半兩,鍰與鋝同。
則三鋝爲一斤四兩。
【六書故】說文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爲鋝,則三鋝不得爲一斤四兩也。
且戈戟纔重三十一銖,爲已輕矣。
至以二十兩爲鋝,則劒重九鋝者,十有一斤四兩,爲已重矣。
亦不然也。
鍰鋝皆六兩,其實一字。
互詳鍰字註。
又【集韻】所劣切,音。
義同。
或作率。
鋞 【戌集上】【金字部】 鋞 【唐韻】戸經切【集韻】乎經切,□音形。
【說文】溫器也。
圜而直上。
又【集韻】下梗切,音杏。
義同。
又【集韻】形定切,音脛。
長鍾也。
鑮謂之鋞。
又【廣韻】胡頂切【集韻】下頂切,□音婞。
義同。
又【集韻】何耕切,音莖。
鏁榦。
【未集下】【舟字部】【廣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
【廣韻】船貌。
【集韻】船動貌。
鋟 【戌集上】【金字部】 鋟 【集韻】千廉切,音籤。
刻也。
【公羊傳定八年】睋而鋟其闆。
【註】以爪刻其闆。
或作鑯。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稔切,音寢。
又【集韻】【韻會】□子鴆切,音浸。
義□同。
又【集韻】子朕切,音。
【博雅】錐也。
又【集韻】【韻會】千尋切【正韻】千林切,□音侵。
義同。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將廉切,□音尖。
【博雅】銳也。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篇海類編】音豆。
鋠 【戌集上】【金字部】 鋠 【集韻】時刃切,音愼。
【玉篇】圓鐵。
又【廣韻】時忍切【集韻】是忍切,□音腎。
義同。
鋢 【戌集上】【金字部】 鋢 【正字通】鋝字之譌。
【午集下】【禾字部】【廣韻】徒果切【集韻】【韻會】杜果切,□音惰。
小積也。
又【集韻】是棰切,音捶。
又聚繠切,音惢。
又樹僞切,音瑞。
又【五音集韻】隨婢切,音□。
義□同。
又【集韻】吐火切,音妥。
禾穗也。
【午集下】【禾字部】【廣韻】一鹽切【集韻】於鹽切,□音厭。
□,苗齊等也。
又【廣韻】【集韻】□於禁切,音。
禾苗茂盛也。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鎖本切,音損。
目病。
又【原】瞏,俗作。
詳瞏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仄遇切,音媰。
縐或作□。
絺也。
錫 【戌集上】【金字部】 錫 〔古文〕【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裼。
【說文】銀鉛之閒。
從金易聲。
【徐曰】銀色而鉛質也。
【詩衞風】如金如錫。
【傳】金錫鍊而精。
【爾雅釋器】錫謂之鈏。
【疏】錫,金白鑞也。
一名鈏。
又【博雅】赤銅謂之錫。
又【爾雅釋詁】賜也。
【易師卦】王三錫命。
【書堯典】師錫帝曰。
【傳】錫,與也。
【左傳莊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註】錫,賜也。
【禮緯文】九錫,一曰輿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戸、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曰弓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
又粉錫,胡粉也。
又姓。
【吳志】漢末有錫光。
又地名。
【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麇,至於錫穴。
【前漢功臣表】無錫侯多軍。
又【集韻】斯義切,音瀃。
予也。
本作賜。
又【五音集韻】思積切,音昔。
細布也。
【禮雜記】加灰錫也。
【註】取緦以爲布,又加灰治之,則曰錫,言錫然滑易也。
【儀禮大射儀】冪用錫若絺。
【註】錫,細布也。
【疏】謂之錫者,治其布,使之滑易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被阿錫。
【註】錫,布也。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髲也。
又大計切,音弟。
義同。
考證:〔【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麋,至於錫穴。
〕謹照原文伐麋改伐麇。
□ 【辰集上】【日字部】 □ 【隷釋】《孔謙碣》修《□秋經》。
卽春字。
錬 【戌集上】【金字部】 錬 【集韻】都籠切,音東。
【揚子方言】輨□,趙魏之閒曰錬□。
【正字通】說文鐗,車軸頭鐵。
集韻或作鍊。
又田器。
說文:鈐□,大犂也。
博雅:錬□,錧也。
卽說文鈐□。
以此推之,則錬爲鍊之譌也。
錭 【戌集上】【金字部】 錭 【唐韻】【集韻】□徒刀切,音陶。
【說文】鈍也。
【集韻】或作鋾。
又【集韻】都勞切,音刀。
義同。
又【正韻】與雕同。
【荀子富國篇】必將錭琢刻鏤,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鍓 【戌集上】【金字部】 鍓 【集韻】籍入切,音集。
【說文】鍱也。
本作鏶。
鍗 【戌集上】【金字部】 鍗 【集韻】田黎切,音題。
本作□。
器也。
一曰釜屬。
又【玉篇】金名。
【午集下】【石字部】【集韻】兪芮切,音銳。
磨使消也。
鑈 【戌集上】【金字部】 鑈 【廣韻】奴協切【集韻】諾葉切,□音撚。
【揚子方言】鑈,正也。
【註】謂堅正也。
又【集韻】昵輒切,音聶。
同鑷。
又【廣韻】奴禮切【集韻】乃禮切【正韻】乃裡切,□音禰。
同檷,絡絲具也。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力錦切,音廩。
【揚子方言】,殺也。
晉魏河內之北謂爲殘。
【郭璞註】今關西人呼打爲。
又盧感切,婪上聲。
義同。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魯刀切【集韻】郞刀切,□音牢。
【玉篇】嘈,聲也。
【集韻】大聲。
【成公綏嘯賦】衆音繁奏,若笳若簫。
磞硠震隱,訇磕嘈。
鑉 【戌集上】【金字部】 鑉 【集韻】託盍切,音榻。
鑉爐,箭也。
又轄□切,音盍。
義同。
鍌 【戌集上】【金字部】 鍌 【集韻】穌典切,音銑。
義闕。
人名。
唐有竇維鍌。
鍍 【戌集上】【金字部】 鍍 【廣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
【廣韻】金飾物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
義同。
通作塗。
鎝 【戌集上】【金字部】 鎝 【集韻】悉合切,音趿。
鏤也。
通作鈒。
又【正字通】今俗鐵鎝發土具,頭廣一尺,功用勝於耜。
鏎 【戌集上】【金字部】 鏎 【廣韻】□吉切【集韻】壁吉切,□音必。
□也。
鎞 【戌集上】【金字部】 鎞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邊迷切,□音豍。
【玉篇】釵也。
又【增韻】掠器也。
【正字通】櫛髮具。
【杜甫詩】耳聾須畫字,短髮不勝鎞。
或作鈚。
史傳借用比。
俗作篦。
又【方書】刀似箭鏃者曰鎞。
【涅槃經】有盲人詣良醫,醫卽以金鎞刮其眼膜,使復明。
【杜甫詩】金鎞刮眼膜。
又【集韻】頻脂切,音毗。
犂錧也。
一曰箭名。
本作鈚。
又篇迷切,音砒。
本作錍。
【揚子方言】箭簇廣長而薄鐮謂之錍。
或作鎞。
鎟 【戌集上】【金字部】 鎟 【集韻】寫朗切,音顙。
鈴聲。
鎠 【戌集上】【金字部】 鎠 【字彙】同剛。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母果切,音麼。
行貌。
鐯 【戌集上】【金字部】 鐯 【廣韻】張略切【正韻】職略切,□音灼。
钁也。
【爾雅釋器】斫謂之鐯。
【註】钁也。
【疏】《說文》雲钁,大鉏也。
又【集韻】直略切,音著。
義同。
鐰 【戌集上】【金字部】 鐰 【廣韻】七遙切【集韻】千遙切。
□同鍫。
又【集韻】先到切,音喿。
金鐵大剛曰鐰。
【博雅】鐰,燥也。
又【集韻】財勞切,音曹。
鐵剛折也。
鐱 【戌集上】【金字部】 鐱 【集韻】千廉切,音籤。
臿也。
又【玉篇】渠驗切,音儉。
金也。
鐳 【戌集上】【金字部】 鐳 【廣韻】魯回切【集韻】盧回切,□音雷。
【廣韻】瓶也,壷也。
【集韻】古缾也。
【潘嶽馬汧督誄】寘壷鐳瓶甒以偵之。
又【字彙補】鐳柚,大橘也。
見臨海志。
鐴 【戌集上】【金字部】 鐴 【廣韻】【集韻】□必益切,音辟。
犂耳也。
又【集韻】必歷切,音壁。
義同。
又蒲計切,音薜。
治刀使利。
□ 【未集中】【糸字部】 □ 【六書統】與結同。
【寅集中】【山字部】【字彙】魚音切,音吟。
助也。
朱謀曰:,古岑字,從今省。
孤高之山,人象其形,從山,指其事。
【正字通】據此說,字彙音義□非,與說文溷,朱說亦非。
【午集中】【目字部】【唐韻】于線切,延去聲。
【說文】本作□。
相顧視而行也。
【博雅】視也。
又【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
又【集韻】延面切,衍去聲。
義□同。
又【廣韻】七絹切,音縓。
更視貌。
釉 【酉集下】【釆字部】 釉 【集韻】餘救切,音狖。
物有光也。
通作油。
釋 【酉集下】【釆字部】 釋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適。
【說文】解也。
從釆,釆取其分別物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
【註】釋,解也。
【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
【吳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
【註】釋,解也。
以言自解。
又【廣韻】捨也。
【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
【管子霸形篇】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膬,釋難而攻易。
又消也,散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
【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
【淮南子俶眞訓】北方有不釋之冰。
又放也。
【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傳】開放無罪之人。
【左傳哀八年】請釋子服何於吳。
又【爾雅釋詁】釋,服也。
【疏】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
又【書大禹謨】釋茲在茲。
【傳】釋,廢也。
又【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
又【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
【註】釋,猶去也。
回,邪辟也。
又【儀禮士虞禮】舉魚臘俎,俎釋三個。
【註】釋,猶遺也。
又【書伊訓】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疏】釋弦發矢。
又潤也。
【禮內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
【疏】欲得濡肉,則以水潤釋而煎之以醢也。
又【詩大雅】釋之叟叟。
【傳】釋,淅米也。
又釋迦,佛號。
今僧家皆稱釋氏。
【支遁詠人日詩】釋迦乗虛會。
【梁昭明東齋聽講】昔聞孔道貴,今覩釋花珍。
又姓。
又【韻會】或作澤。
【詩周頌】其耕澤澤。
【註】言土解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水有時以澤。
又【集韻】亦作繹。
通作醳。
【史記魏世家】與其以秦醳衞,不如以魏醳衞。
又【字彙補】羊益切,音亦。
悅也。
【六書正譌】別作懌,非。
【嵆康琴賦】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
又【韻補】葉施灼切,音爍。
【楚辭九章】淩陽侯之泛濫兮,忽翺翔之焉薄。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考證:〔【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冾鎔炊炭。
〕謹照原文冾改冶。
釋 【酉集下】【釆字部】 釋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適。
【說文】解也。
從釆,釆取其分別物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
【註】釋,解也。
【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
【吳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
【註】釋,解也。
以言自解。
又【廣韻】捨也。
【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
【管子霸形篇】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膬,釋難而攻易。
又消也,散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
【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
【淮南子俶眞訓】北方有不釋之冰。
又放也。
【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傳】開放無罪之人。
【左傳哀八年】請釋子服何於吳。
又【爾雅釋詁】釋,服也。
【疏】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
又【書大禹謨】釋茲在茲。
【傳】釋,廢也。
又【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
又【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
【註】釋,猶去也。
回,邪辟也。
又【儀禮士虞禮】舉魚臘俎,俎釋三個。
【註】釋,猶遺也。
又【書伊訓】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疏】釋弦發矢。
又潤也。
【禮內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
【疏】欲得濡肉,則以水潤釋而煎之以醢也。
又【詩大雅】釋之叟叟。
【傳】釋,淅米也。
又釋迦,佛號。
今僧家皆稱釋氏。
【支遁詠人日詩】釋迦乗虛會。
【梁昭明東齋聽講】昔聞孔道貴,今覩釋花珍。
又姓。
又【韻會】或作澤。
【詩周頌】其耕澤澤。
【註】言土解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水有時以澤。
又【集韻】亦作繹。
通作醳。
【史記魏世家】與其以秦醳衞,不如以魏醳衞。
又【字彙補】羊益切,音亦。
悅也。
【六書正譌】別作懌,非。
【嵆康琴賦】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
又【韻補】葉施灼切,音爍。
【楚辭九章】淩陽侯之泛濫兮,忽翺翔之焉薄。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考證:〔【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冾鎔炊炭。
〕謹照原文冾改冶。
【未集下】【肉字部】【玉篇】許于切。
鄕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之譌。
【篇海】□俗誤作□。
○按《廣韻》作□。
《篇海》之說非,從《廣韻》爲正。
裡 【酉集下】【裡字部】 裡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
【爾雅釋言】裡,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裡。
【傳】裡,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裡。
【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裡。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裡。
裡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裡。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雲如何裡。
【箋】裡,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裡析告子產。
【註】裡析,鄭大夫。
又百裡、相裡,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裡。
【註】南裡,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裡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裡。
【註】沒裡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裡。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裡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裡,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裡,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裡。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裡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裡,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裡,音以。
重 【酉集下】【裡字部】"〔古文〕□【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音緟。
【說文】厚也。
【增韻】輕之對也。
【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
【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又【廣韻】更爲也。
【博雅】重,再也。
又難也。
【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
【註】重,猶難也。
【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
【註】如淳曰:重,難也。
又貴也。
【戰國策】張儀之殘樗裡疾也,重而使之。
【註】重,猶貴也。
又尊也。
【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註】重,猶尊也。
又尚也。
【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
【註】重,猶尚也。
【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又數也。
【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
【註】重,猶數也。
又甚也。
【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
【註】重猶甚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樸,女重。
【註】女重,貞正無邪。
又【戰國策】軍重踵高宛。
【註】重,輺重也。
【前漢張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又星名。
【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又山名。
【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又木名。
【博雅】重皮,厚樸也。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音□。
【集韻】厚也,善也,愼也。
【五音集韻】多也。
【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
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
○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
《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
上去雖有二音,□無二義。
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音褈。
【廣韻】複也,疊也。
【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
【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
【書舜典】重華協于帝。
【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又穀名。
【詩豳風】黍稷重穋。
【傳】後熟曰重。
【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
【左傳成二年】重器備。
【註】重,猶多也。
【釋文】直恭切。
又累也。
【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
【箋】重,猶累也。
【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
【釋文】直龍切。
又地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
【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
【釋文】直龍切。
又車名。
【詩衞風】猗重較兮。
【傳】重較,卿士之車。
【釋文】直恭切。
又屋承霤也。
【禮檀弓】池視重霤。
【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
【釋文】直容切。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
【註】重丘,曹邑。
又人名。
【書呂□】乃命重黎。
【傳】重卽羲,黎卽和。
【釋文】直龍切。
又姓。
【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
【禮檀弓】重主道也。
【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
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
【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
主者,吉祭,所以依神。
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雲重主道也。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
與穜同。
穀名。
又與童同。
【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
【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
【釋文】重,音同。
又【正韻】之仲切,音衆。
【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
【註】重,乳汁也。
本作潼。
又【韻補】葉直良切,音長。
【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
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考證:〔【禮緇衣】臣儀□不重辭。
〕謹照原文□改行。
" 釠 【備考】【戌集】【金字部】 釠 【龍龕】俗亂字。
野 【酉集下】【裡字部】 野 〔古文〕埜□【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也。
【說文】郊外也。
【易同人】同人于野,亨。
【疏】野,是廣遠之處。
【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又【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
【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又【周禮秋官】縣士掌野。
【註】地距王城二百裡以外至三百裡曰野。
又【韻會】樸野。
【論語】質勝文則野。
【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
【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又官名。
【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各保其徵。
【註】野司□,縣士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又地名。
【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
【傳】豬野,地名。
【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
【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又【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
【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又鉅野,縣名。
見【前漢地理志】。
又藪名。
【書禹貢】大野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又東野,複姓。
【呂氏春秋】東野稷以禦見莊公。
又【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註】野馬者,遊氣也。
又【博雅】野雞,雉也。
又【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
□與墅同。
【集韻】田廬也。
【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從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又【集韻】演女切,音與。
郊外也。
又【韻補】葉賞呂切,音暑。
【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協上羽下雨。
【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
馬,音姥。
又葉烏果切,倭上聲。
【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
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又葉常禦切,音樹。
【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
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考證:〔【左傳昭十七年】使野司□各保其徵。
〕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八年。
量 【酉集下】【裡字部】 量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
【集韻】鬥斛曰量。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釋文】量,力尚切,鬥斛也。
【左傳昭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
【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註】量,謂豆、區、鬥、斛、筐、筥所容受。
【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鬥、斛也。
又【正韻】度量,能容之謂量。
【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量。
【程子遺書】或問:量可學乎。
曰:可。
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人量隨識長,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未至也。
又限也。
【禮禮運】月以爲量。
【疏】量,猶分限也。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
【釋文】量,音亮。
又音良。
又審也。
【禮少儀】事君者量而後入,不入而後量。
【釋文】量,音亮。
又酒量。
【論語】惟酒無量不及亂。
【東都事略】太祖謂王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
又【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
【說文】稱輕重也。
【馮衍遂志賦】棄衡石而意量兮。
又【廣韻】度多少也。
【增韻】槪量多寡也。
【唐書武後紀】補闕連車載,拾遺平鬥量。
又度長短也。
【周禮夏官】量人。
【註】量,猶度也。
謂以丈尺度地。
【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
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
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又【韻會】商量。
又【博雅】量,度也。
【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釋文】量,音良。
【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量,器量爲亮,讀丈量,商量爲良,二音遂分。
又【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目若黃金,名曰吉量。
【註】郭璞曰:一作良。
又【字彙補】與緉同。
雙履也。
【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量屐。
考證:〔【禮檀弓】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
釐 【酉集下】【裡字部】 釐 〔古文〕□【廣韻】【集韻】裡之切【韻會】陵之切,□音離。
【廣韻】理也。
【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
【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
【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
【註】釐,理也。
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又【說文】家福也。
【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
【註】釐,福也。
又治也。
【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鹹熙。
【傳】釐,治也。
又數名。
與□、氂□同。
【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裡。
【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又【揚子方言】□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又【博雅】耦也。
又【揚子方言】釐,貪也。
又賜也,予也。
【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
【傳】釐,予也。
【又】釐爾圭瓚。
【傳】釐,賜也。
又山名。
【山海經】釐山。
【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又草名。
【爾雅釋草】釐,蔓華。
本作釐。
俗從牙作□。
又陟釐,紙名。
【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
南越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又姓。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
【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
【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又人名。
【山海經】大皥生鹹鳥,鹹鳥生乗釐。
【註】乗釐,是司水土。
【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又與嫠同。
【韓詩外傳】鄰之釐婦。
【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又【集韻】【正韻】□虛其切,音僖。
福也。
【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
【註】如淳曰:福也。
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又【倉頡篇】祭餘肉也。
【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
【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
應劭曰:祭餘肉也。
又與僖同。
【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釐公。
【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
【註】釐音僖。
又【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
【註】釐音僖。
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
地名。
邰或作釐,後稷所封也。
又同。
【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
【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又【字彙補】同萊。
【戰國策】齊伐釐、莒。
又【集韻】落蓋切,音賚。
賜也。
【詩大雅】釐爾圭瓚。
沈重讀。
又【韻補】葉力至切,音利。
【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
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金 【戌集上】【金字部】 金 〔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
【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
【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
【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
【傳】金可以攺更。
【疏】可銷鑄以爲器也。
【又】從革作辛。
【傳】金之氣味。
【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雲金之氣味。
又金有五色。
【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
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
【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
【傳】金銀銅也。
【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
【註】白金,銀也。
赤金,丹陽銅也。
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又【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
【註】百金,猶百萬也。
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
【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
【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
百金,百斤也。
【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
【註】索隱曰:如淳雲: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又臣瓚雲: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
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
【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
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
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
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又樂有八音,一曰金。
【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
【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
金,謂鐘及鎛也。
【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又兵也。
【禮中庸】衽金革。
【朱註】金戈兵之屬。
又【韻會】軍行鉦鐸曰金。
【釋名】金鼓。
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
【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
【註】金,鉦也。
一名鐲。
又黃色也。
【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註】金芝,色像金也。
【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又堅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
【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
【賈誼過秦論】金城千裡。
又官名。
【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
【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
【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
【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
【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
【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
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
【古今注】金吾,棒也。
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禦史大夫。
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又【論語摘輔象】風後受金法。
【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又地名。
【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又【前漢地理志】金城郡。
【註】昭帝始元六年置。
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
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
【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又山名。
【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又【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
【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又臺名。
【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又花名。
【五代史附錄】湯城澱池多異花。
一曰旱金,大如掌。
又樹名。
【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
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又草名。
【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又【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
【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又【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又古天子號。
【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又國號。
【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又姓。
【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又漢複姓。
金留氏,出《姓苑》。
又書名。
【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
【註】金布者,令篇名也。
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
【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
【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又神名。
【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
【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又闕門名。
【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
【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又金精,珠名。
見【博雅釋珠】。
又鍾名。
【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又星名。
【酉陽雜俎】北鬥第三星曰視金。
【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又金丹。
【抱樸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又石名。
【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
【註】澒,水銀也。
黃金,石名。
又去聲。
【字彙補】音噤。
【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又【韻補】葉居良切,音疆。
【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考證:〔【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丞德殿銅池中。
〕謹照原文丞德殿改函德殿。
釓 【戌集上】【金字部】 釓 【篇海類編】釚亦作釓。
詳下釚字註。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此宰切,音采。
【說文】姦也。
又【玉篇】恨也。
又急也。
又倉來切。
與猜同。
釕 【戌集上】【金字部】 釕 【廣韻】都了切【集韻】丁了切,□音鳥。
【廣韻】釕鈌,帶頭飾。
【集韻】鋌釕也。
又【集韻】【韻會】□朗鳥切,音了。
義同。
【午集下】【示字部】【正字通】襜字之譌。
○按《史記李牧傳》滅襜襤,兩字俱從衣。
《字彙》重入示部,誤。
釗 【戌集上】【金字部】 釗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招。
【說文】刓也。
又【揚子方言】遠也。
燕之北郊曰釗。
又【說文註】鄭樵曰:釗,或以爲弩機。
又姓。
【正字通】明釗劒佩,三河人。
又【爾雅釋詁】釗,勉也。
【揚子方言】釗薄勉也。
秦晉曰釗,自關而東,周鄭之閒,曰勉釗。
又【廣韻】見也。
【汲冢周書】釗我周王。
又【廣韻】古堯切【集韻】堅堯切,□音澆。
義同。
又周康王名。
【史記三代世表】康王釗。
【註】索隱曰:克堯反。
又音昭。
又【集韻】莊交切,音□。
周康王名。
【書顧命釋文】徐邈讀。
釘 【戌集上】【金字部】 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經切,音丁。
【說文】鍊鉼黃金。
又【正韻】鈴釘,矛名。
【郭璞曰】鶴厀矛,江東呼爲鈴釘。
一曰鐵釴。
又【正韻】鐵釘。
又【晉書陶侃傳】竹頭木屑,悉令掌之,及桓溫伐蜀,以所貯竹頭,作釘裝船。
又國名。
【山海經】有釘靈之國。
【註】吳任臣雲:釘靈,今丁靈國。
又名丁令。
亦作丁零。
又【抱樸子黃白卷】光明美色,可中釘也。
又【集韻】都挺切,音頂。
【前漢王子侯者年表】有利侯劉釘。
【註】音丁。
又音鼎。
又【集韻】煉鉼金。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丁定切,音矴。
義同。
又【增韻】以釘釘物也。
又【五音集韻】郞丁切,音靈。
【字類】撞□。
□ 【辰集上】【日字部】 □ 【集韻】蕩旱切,音但。
曛也。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渠希切,音祈。
水草。
釙 【戌集上】【金字部】 釙 【集韻】匹角切,音璞。
【玉篇】金釙。
【集韻】金□也。
釜 【戌集上】【金字部】 釜 【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音父。
【說文】鬴,或作□。
俗省作釜。
【古史考】黃帝始作釜。
【易說卦傳】坤爲釜。
【疏】取其化生成熟也。
【詩召南】維錡及釜。
【註】有足曰錡,無足曰釜。
【釋文】釜,符甫反。
又量名。
【論語】與之釜。
【左傳昭二年】豆區釜鍾,四升爲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鍾。
【註】釜,六鬥四升,鍾,六斛四鬥。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釜山。
【括地志】釜山,在嬀州懷戎縣北。
又【水經注】西海鹽池北,西王母有石室石釜。
又【韻補】葉府九切,音缶。
【蘇轍土牛詩】土牛適成象,逡巡見屠剖。
田家挽雙角,歸理鏁絲釜。
針 【戌集上】【金字部】 針 【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音斟。
【說文徐註】俗鍼字。
所以縫也。
【易乾卦各從其類疏】若磁石引針,琥珀拾芥。
【天寶遺事】唐宮中七夕結彩樓,□瓜果酒炙,祀牛女。
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
又姓。
明隆慶舉人針惠。
又【方書】針灸法。
互詳後鍼字註。
又蟲名。
【古今注】蝌蚪,一名□針。
又書法。
有垂露體,懸針體。
【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又【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枕去聲。
【集韻】縫也。
又刺也。
釣 【戌集上】【金字部】 釣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嘯切,音弔。
【說文】鉤魚也。
【詩召南】其釣維何。
【傳】釣者,以此有求于彼。
【淮南子說山訓】詹公釣千歲之鯉。
【呂氏春秋】太公釣于滋泉,以遇文王。
【宋玉釣賦】昔堯舜禹湯之釣也。
以聖賢爲竿,道德爲綸,仁義爲鉤,祿利爲餌,四海爲池,萬民爲魚。
又取也。
【淮南子主術訓】虞君好寶,而晉獻以璧馬釣之。
又姓。
【正字通】宋紹興進士釣宏。
釤 【戌集上】【金字部】 釤 【廣韻】【集韻】【韻會】□所鑒切,音。
【玉篇】大鎌也。
【韻會】鏟屬。
【抱樸子逸民卷】推黃鉞以適釤鎌之持。
【韓愈李大夫墓誌】鎛釤鉏斸。
【註】釤,大鏟。
斸,大鋤。
又【集韻】思廉切,音銛。
刀名。
又【集韻】師鹹切【韻會】師銜切,□音攕。
人名。
晉有沙樓國帥釤加。
又姓。
【晉書東夷傳】釤加。
又明有玉田人釤資。
釦 【戌集上】【金字部】 釦 【唐韻】【正韻】苦厚切【集韻】【韻會】去厚切,□音口。
【說文】金飾器口也。
【後漢鄧皇後紀】其蜀漢釦器,九帶,佩刀□不復調。
【註】釦,音口。
以金銀緣器也。
又鏤也。
【班固西都賦】□墀釦砌。
【註】墀,階也。
以桼飾階。
釦砌,鏤砌也。
【揚雄蜀都賦】雕鐫釦器,百伎千工。
又【韻會】歡動也。
【吳語】三軍皆譁釦以振旅。
【註】譁釦,讙呼也。
韋昭曰:釦,猶叩也,攷也,謂擊金聲。
譁,讙呼也。
又【集韻】丘堠切,音□。
義同。
又【正字通】俗謂衣紐曰釦。
鈘 【戌集上】【金字部】 鈘 【集韻】語綺切,音螘。
【玉篇】釜也。
與同。
又【集韻】巨綺切,音技。
義同。
【卯集上】【心字部】【五音集韻】薄紅切【篇海】蒲紅切,□音蓬。
悅也。
又愛也。
〇按集韻不收此字,而五音集韻收之,韓孝彥當有所考。
《正字通》槩以俗字抹之,過矣。
近時□藎謨皇極統韻亦收此字。
釧 【戌集上】【金字部】 釧 【唐韻】尺絹切【韻會】【正韻】樞絹切,□音竁。
【說文】臂環也。
【玉篇】釵釧。
【正字通】古男女同用,今惟女飾有之。
【何偃與謝尚書】珍玉名釧,因物寄情。
【庾信竹杖賦】玉關寄書,章臺留釧。
【墨莊漫錄】唐文宗問宰臣,金條脫何物。
宰臣未對。
文宗曰:古詩:輕衫穩條脫,卽今臂釧也,別作玔。
又姓。
【萬姓統譜】萬曆閒,撫州照磨釧國賢,閬中人。
貴陽縣丞釧佩,雲南人。
又【類篇】昌緣切,音穿。
車釧。
釩 【戌集上】【金字部】 釩 【廣韻】【集韻】□峰範切,音。
【玉篇】拂也。
又【集韻】器也。
又【集韻】孚梵切,音泛。
杯也。
釪 【戌集上】【金字部】 釪 【廣韻】羽俱切【韻會】【正韻】雲俱切,□音于。
錞釪,樂器,形如鐘,以和鼓。
亦作淳于。
譌作將于。
又【博雅】鐏也。
【揚子方言】鐏謂之釪,或謂之鐓。
又【字彙補】鉢釪,僧家飯器。
【世說新語】王劉聽林公講,王語劉曰:向高坐者,故是兇物,復東聽。
王又曰:自是鉢釪後王何人也。
釫 【戌集上】【金字部】 釫 【廣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華。
【廣韻】兩刃臿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義同。
又洪孤切,音胡。
泥鏝也。
塗工之具。
本作鋘。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義同。
釬 【戌集上】【金字部】 釬 【唐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音翰。
【說文】臂鎧也。
又【廣韻】釬,金銀器令相著。
【集韻】固金鐵藥。
【正字通】釬藥,以硼砂合銅爲之,用胡桐汁合銀,堅如石。
今玉石刀柄之類,釬藥加銀一分,其中永不脫。
又【管子戒篇】弛弓脫釬。
【註】釬,所以鉤弦。
又【集韻】居寒切,音幹。
器也。
又急也。
【莊子列禦□】有緩而釬。
【註】釬,胡旦反。
又音幹。
急也。
【集韻】亦作銲。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龍卷切,音戀。
熬餌黏也。
□ 【未集中】【羊字部】 □ 【說文】羊本字。
【五經文字】□,經典相承,隷省作羊。
釭 【戌集上】【金字部】 釭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江。
【說文】車轂中鐵也。
【博雅】鍋錕釭也。
謂車轂中鐵,自關以西謂之釭。
【釋名】釭,空也。
其中空也。
又【廣韻】鐙也。
【謝朓詩】但願置樽酒,蘭釭當夜明。
◎按金釭,非燈,乃詩人誤用也。
註詳下。
又【廣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
【班固西都賦】金釭銜璧,是爲列錢。
【前漢趙皇後傳】壁帶往往爲黃金釭。
【註】壁帶,壁之橫木,露出如帶者也。
於壁帶之中,往往以金爲釭,若車釭之形也。
晉灼曰:以金環飾之也。
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
韻會雲:俗謂金釭爲燈,音杠。
又書作缸,字義、字音、字畫皆誤。
又箭鏃。
【釋名】關西曰釭。
又【廣韻】古冬切【集韻】古宗切【韻會】沽宗切,□音攻。
轂鐵。
一曰鐙也。
釯 【戌集上】【金字部】 釯 【正字通】俗鋩字。
釱 【戌集上】【金字部】 釱 【唐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
【說文】鐵鉗也。
【廣韻】以鎖加足。
【增韻】在頸曰鉗,在足曰釱。
【史記平準書】敢私鑄鐵器、煑鹽者,釱左趾。
【註】釱,踏腳鉗也。
字林音大計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蓋切,音大。
義同。
又【前漢揚雄傳】肆玉釱而下馳。
【註】釱,車轄也。
音大。
又音第。
又【集韻】他蓋切,音太。
【博雅】錧也。
一曰在項曰鉗,在足曰釱。
铑 【戌集上】【金字部】 銠 【字彙補】音未詳。
王審知鑄大鐵錢,俗謂之銠□。
釳 【戌集上】【金字部】 釳 【唐韻】【集韻】【韻會】□許訖切,音迄。
【說文】本作□。
乗輿馬頭上方釳。
【唐韻】乗輿,馬頭上插以翟尾,曰方釳。
【後漢輿服志】金鍐方釳插翟尾。
【蔡邕獨斷】金鍐,方釳,繁纓重轂。
【張衡東京賦】方釳左纛。
【李善註】以五寸鐵,中高兩頭低,如山形,翟尾結著轅兩邊,防馬相突。
又【玉篇】鐵孔也。
又【廣韻】魚訖切,音疙。
義同。
釵 【戌集上】【金字部】 釵 【唐韻】楚佳切【集韻】【韻會】初佳切,□音叉。
【說文】筓屬。
本隻作叉,此字後人所加。
【玉篇】婦人岐筓也。
【司馬相如美人賦】玉釵挂臣冠。
【秦嘉與婦徐淑書】今緻寶釵一雙,可耀首。
【曹植美女篇】頭上金爵釵。
又金釵股,藥名。
【本草綱目】李時珍曰:石斛,狀似金釵,故名。
又忍冬藤,解毒。
亦號金釵股。
又【韻補】葉稱支切,音鴟。
【繁欽定情詩】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又葉千古切,音楚。
【毛詩註疏】欲買赭,不謂竈下有黃土。
欲買釵,不謂山中自有楛。
釶 【戌集上】【金字部】 釶 【字彙補】同鍦。
【荀子議兵篇】宛鉅鐵釶,慘如蠭蠆。
釽 【戌集上】【金字部】 釽 【集韻】【韻會】□匹歷切,音霹。
【揚子方言】梁益之閒,裁木爲器曰釽。
【左思蜀都賦】藏鏹巨萬,釽摫兼呈。
【註】裁木爲器曰釽,裂帛爲衣曰摫。
又【揚子方言】斲也。
晉趙之閒謂之釽釽。
【註】釽,劈歷反。
又劒錚。
【越絕書】薛燭相劒曰:觀其釽,爛如列星之行。
又【集韻】匹麥切【正韻】普伯切,□音拍。
義同。
又【正韻】破也。
【前漢藝文志】鉤釽析亂而已。
【註】釽,破也。
音普革反。
又音普狄反。
○按字彙雲:俗字。
然考說文從金從爪,長箋亦雲誤爪爲□,則字須從爪,安得反以從□者爲正字。
今從說文攺正。
考證:〔【揚子方言】斲也。
晉魏之閒謂之釽釽。
〕謹照原文晉魏改晉趙。
釾 【戌集上】【金字部】 釾 【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餘遮切【正韻】于遮切,□音耶。
【說文】鏌釾,吳神劒名也。
又通作邪。
【前漢賈誼傳】莫邪爲鈍兮,鈆刀爲銛。
【應劭註】莫邪,吳大夫也。
作寶劒,因以冠名。
又通作耶。
【荀子議兵篇】莫耶長刃利鋒。
【集韻】亦作鋣鎁。
耶原字從卩,不從阝。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於業切【集韻】乙業切,□音浥。
目閉也。
又【玉篇】烏感切,諳上聲。
義同。
本作。
釿 【戌集上】【金字部】 釿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
【說文】劑斷也。
又【廣韻】【集韻】□舉欣切,音斤。
義同。
又【集韻】與斤同。
斫木也。
【莊子在宥篇】釿鋸制焉。
【註】釿,音斤。
又【集韻】魚斤切,音。
平木具。
【釋名】釿,謹也。
闆廣不可得制削。
又有節,則用此釿之,所以詳謹令平滅斧跡也。
又【韻會】疑巾切【正韻】魚巾切,□音銀。
器之釿鍔。
又【韻會】或作沂。
【禮哀公問車不雕幾註】幾附纏爲沂鄂。
又【韻補】葉渠希切,音其。
【黃庭經】天庭地闕列斧釿,靈臺完固永不衰。
【正韻】亦作圻垠。
鈱 【戌集上】【金字部】 鈱 【集韻】彌鄰切,音民。
【玉篇】鐵葉。
【集韻】鐵也。
又【廣韻】武巾切,音珉。
【五音集韻】算稅也。
本作鍲。
【未集下】【舟字部】【正字通】艒字之譌。
鈀 【戌集上】【金字部】 鈀 【唐韻】伯加切【韻會】【正韻】邦加切,□音巴。
【說文】兵車也。
從金巴聲。
【玉篇】□車也。
【司馬法】晨夜內鈀車。
又【說文】一曰鐵也。
又【正字通】鉏屬。
五齒,平土除穢用之。
俗呼耙。
又【廣韻】普巴切【集韻】披巴切,□音葩。
【廣韻】江東呼鎞箭。
【博雅】鈀,錍鏑也。
【揚子方言】凡箭鏃胡合嬴者,廣長而薄鐮謂之錍。
或謂之鈀。
【註】音葩。
鈁 【戌集上】【金字部】 鈁 【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
【說文】方鍾也。
【博雅】鑍謂之鈁。
又【廣韻】鑊屬。
鈂 【戌集上】【金字部】 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