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廣韻】直深切【集韻】持林切,□音沈。
【說文】臿屬。
【六書故】鐵杵。
【字彙】鐵籤也。
【集韻】或作□。
又【集韻】時任切,音諶。
義同。
又【廣韻】昨淫切【集韻】才淫切,□音鬵。
義同。
又【博雅】耕也。
又【集韻】知鴆切,音揕。
重也。
鈃 【戌集上】【金字部】 鈃 【正字通】俗銒字。
鈄 【戌集上】【金字部】 鈄 【廣韻】天口切【集韻】他口切,□音□。
姓也。
【姓苑】宋處州刺史鈄滔。
又【集韻】徒口切,音。
義同。
又【六書原】鈄,俗□字。
註詳十畫。
本作鈄。
鈆 【戌集上】【金字部】 鈆 【廣韻】與專切,音沿。
同鉛。
【淮南子齊俗訓】鈆不可以爲刀。
【前漢江都王傳】以鈆杵舂。
【註】鈆者,錫之類也。
又【賈誼傳】莫邪爲鈍兮,鈆刀爲銛。
又國名。
【爾雅釋地】東至於泰遠,西至於邠國,南至於濮鈆,北至於祝栗,謂之四極。
【註】皆四方極遠之國。
又【廣韻】□容切【集韻】諸容切,□音鍾。
鐵也。
考證:〔【爾雅】南至於濮鈆,北至於祝粟〕謹照原文祝粟改祝栗。
鈇 【戌集上】【金字部】 鈇 【廣韻】甫無切【韻會】風無切,□音膚。
【說文】莝斫刀。
從金夫聲。
【倉頡篇】斧也。
【禮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
【列子說符篇】人有亾鈇者。
【註】鈇音夫。
又【集韻】匪父切,音甫。
【禮王制鈇鉞釋文】鈇,方于反。
又音斧。
鈈 【戌集上】【金字部】 鈈 【字彙】同鉟。
鈉 【戌集上】【金字部】 鈉 【集韻】諾荅切,音訥。
【玉篇】打鐵。
又【廣韻】而銳切,音芮。
銳鈉。
【類篇】刻木耑所以入鑿。
鈋 【戌集上】【金字部】 鈋 【唐韻】五禾切【集韻】【正韻】吾禾切,□音吪。
【說文】鈋,圜也。
【玉篇】削也。
【廣韻】去角也。
【博雅】刓也。
鈌 【戌集上】【金字部】 鈌 【唐韻】於決切【集韻】一決切,□音抉。
【說文】本作□。
刺也。
又【集韻】涓惠切,音桂。
義同。
又【廣韻】【集韻】□古穴切,音玦。
義同。
又【博雅】取也。
【音釋】鈌,音決。
又與缺通。
【史記司馬相如傳】貫列鈌之倒景兮。
【前漢書】作列缺。
【註】列缺,天門也。
【午集下】【示字部】【廣韻】【集韻】□醜江切,音惷。
祠不恭也。
又【玉篇】祭壇不毀也。
又【集韻】株江切,音椿。
義同。
□ 【未集中】【缶字部】 □ 缶俗缶字。
見【正字通缶字註】。
□ 【備考】【辰集】【日字部】 □ 【龍龕】同晙。
【午集中】【白字部】【廣韻】【集韻】□許葛切,音喝。
見皏字註。
又【集韻】何葛切,音曷。
義同。
錮 【戌集上】【金字部】 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
【說文】鑄塞也。
【徐曰】鑄銅鐵。
以塞□也。
【前漢劉向傳】雖錮南山猶有□。
【註】錮,謂塞也。
又【揚子方言註】錮,謂堅固也。
又【廣韻】禁錮,重繫也。
【左傳成二年】子反請以重幣錮之。
【註】禁錮勿令仕。
【後漢黨錮傳註】謂塞其仕進之路也。
又【前漢賈誼傳】失今不治,必爲錮疾。
【註】堅久之疾。
俗作痼。
通用固。
錯 【戌集上】【金字部】 錯 〔古文〕【唐韻】【集韻】倉各切【韻會】淸各切【正韻】七各切,□音厝。
【說文】金塗也。
【前漢食貨志】錯刀,以黃金錯其文,一刀直五千,與五銖錢□行。
【註】錯刀,王莽錢。
【張衡詩】何以贈之金錯刀。
又【詩大雅】簟茀錯衡。
【傳】錯衡,文衡也。
【史記趙世家】剪髮文身,錯臂左衽。
【註】錯臂亦文身,謂以丹靑錯畫其臂。
又【玉篇】鑢也。
【書禹貢】錫貢磬錯。
【疏】治玉石曰錯。
磬有以玉爲之者,磬錯,謂治磬錯也。
又【正韻】厲石也。
【詩小雅】他山之石,可以爲錯。
【傳】錯,石也,可以琢玉。
【釋文】錯,厲石也。
又【玉篇】雜也。
【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
【傳】錯,雜出。
【疏】交錯是閒雜之義,故錯爲雜也。
又亂也。
【尚書孔安國序】錯亂磨滅,勿可復知。
又【易繫辭】錯綜其數。
【疏】錯謂交錯。
【禮文王世子】禮樂交錯于中。
又【祭義】不錯則隨。
【註】錯,鴈行也。
父黨隨行,兄黨鴈行。
【詩小雅】獻醻交錯。
【傳】東西爲交,邪行爲錯。
又【集韻】乖也。
【增韻】舛也,誤也。
【五代史羅紹威傳】帥魏博牙軍驕恣,盡殺之,由此勢弱,曰:聚六州四十二縣鐵,鑄一個錯不成。
【註】借義,喻錯悞也。
又【前漢五行志】宣元之後,劉向治穀梁春秋,數其旤福,傳以洪範,與仲舒錯。
【註】錯,謂牴牾不合也。
又【廣韻】厠也,言相閒厠也。
又【禮中庸】辟如四時之錯行。
【朱註】錯,猶疊也。
又【易離卦】履錯然。
【註】錯然,敬愼之貌。
又【馬融廣成頌】嵎峗錯崔。
【註】錯崔,高峻貌。
又【山海經】帶山有獸,其狀如馬,一角,有錯。
【註】言角有甲錯也。
又神名。
【後漢禮儀志】錯斷食巨。
【註】逐疫之神也。
又姓。
【廣韻】宋太宰之後。
又人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稾侯□錯。
【索隱註】漢表作鍇,音揩。
又蟲名。
【字彙補】莎雞,幽州人謂之蒲錯。
又與厝通。
【前漢地理志】五方雜厝,風俗不純。
【註】厝、錯古通。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故切,音措。
【集韻】金塗謂之錯。
亦姓。
本作。
又【博雅】藏也。
又【楚辭九章】萬民之生,各有所錯兮。
【註】錯,安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展采錯事。
【註】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也。
錯,音措。
又【易繫辭】苟錯諸地,而可矣。
【疏】錯,置也。
【釋文】錯,音措。
【史記周本紀】成康之際,天下安寧,□錯四十餘年不用。
【註】錯,置也。
又【史記張儀傳】秦魏之交,可錯矣。
【註】錯,停止也。
音措。
又【後漢寒朗傳】二人錯愕不能對。
【註】錯,七故反。
錯憚,猶倉卒也。
又【揚子方言】滅也。
周秦曰錯。
【註】音酢。
又與醋同。
【管子弟子職】置醬錯食。
又【集韻】七約切,音碏。
物理麤也。
考證:〔【易繫辭】苟錯諸地則可矣〕謹照原文則可矣改而可矣。
錱 【戌集上】【金字部】 錱 【字彙補】古文珍字。
註詳玉部五畫。
錾 【戌集上】【金字部】 鏨 【唐韻】藏濫切【集韻】【韻會】昨濫切,□音暫。
【廣韻】鐫石。
又【說文】小鑿也。
又【廣韻】才敢切【集韻】在敢切,□音槧。
又【廣韻】慈染切【集韻】疾染切,□音漸。
又【廣韻】士鹹切【集韻】鋤鹹切,□音讒。
又【集韻】財甘切,音蠶。
義□同。
鍇 【戌集上】【金字部】 鍇 【唐韻】苦駭切【集韻】【韻會】【正韻】口駭切,□音楷。
【說文】九江謂鐵曰鍇。
【徐曰】鐵好也。
一曰鐵精則白也。
【左思吳都賦】銅鍇之垠。
【註】鍇,金屬。
又【博雅】鍇□也。
【音釋】鍇,音揩。
又公諧反。
又人名。
【左傳哀四年】文之鍇後至。
【註】鍇,蔡大夫。
【釋文】鍇,音揩,又音皆。
又客駭反。
【前漢功臣年表】稾侯□鍇。
又【廣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音皆。
又【集韻】雄皆切,音諧。
義□同。
又【集韻】古駭切,音解。
【揚子方言】堅也。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鍇。
鍈 【戌集上】【金字部】 鍈 【廣韻】【集韻】□於驚切,音英。
【玉篇】鈴聲也。
或省作鉠。
鍉 【戌集上】【金字部】 鍉 【廣韻】都奚切【集韻】都黎切,□音低。
【玉篇】鋒也。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
歃血器。
又【集韻】【韻會】□常支切,音匙。
鑰也。
【正字通】鑰鍉,所以啓鑰者,俗作匙,讀時、矢二音。
鑰以閉戸,鍉以啓鑰,鎖腹有須,鍉入內鉤合其須,則鑰開。
鍉與鑰別,舊註鑰也,非。
又【後漢隗囂傳】牽馬操刀,奉盤錯鍉,遂割牲而盟。
【註】字詁:鍉卽題,音徒啓反。
方言曰:宋楚之閒謂盎爲題。
據下文雲鍉不濡血,明非盆盎之類。
前書漢遣韓昌等,與單于及大臣俱登諾水東山,□白馬,單于以徑路刀金留犂撓酒。
應劭雲:留犂,飯匕也。
撓,攪也。
以匕攪血而歃之,今亦奉盤措匙而歃也。
以此而言,鍉卽匙字。
又【正韻】丁歷切,音的。
【五音集韻】唾器。
又與鏑同。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銷鋒鏑。
【註】鏑,一作鍉。
索隱曰:鏑,音的,鍉字亦音的。
【前漢項籍傳】銷鋒鍉。
【註】鍉與鏑同。
箭足也。
鍊 【戌集上】【金字部】 鍊 【唐韻】【韻會】【正韻】□郞甸切,音練。
【說文】冶金也。
【正字通】煎冶銅鐵使精熟也。
【□琳武庫賦】鎧則東吳闕鞏,百鍊精剛。
【皇極經世】金百鍊然後精,人亦如此。
又精金也。
【王褒四子講德論】精鍊藏於鑛鏷。
又凡物精熟者,皆爲鍊。
【淮南子地形訓】鍊土生木,鍊木生火。
【註】鍊猶治也。
又【唐六典】道士修行,其德高思精者,稱鍊師。
又酷吏巧入人罪曰鍊。
【前漢路溫舒傳】鍛鍊而周內之。
【註】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鍊,使之成熟也。
通作煉。
又通作湅。
【周禮冬官考工記栗氏攺煎金錫則不耗註】削湅之精不復減也。
又【集韻】居晏切,音諫。
【博雅】車軸鐵。
鋁 【戌集上】【金字部】 鋁 【玉篇】與鑢同。
【博雅】鋁謂之錯。
【揚子方言】燕齊摩鋁謂之希。
【註】鋁,音慮。
鍋 【戌集上】【金字部】 鍋 【廣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
【玉篇】車釭。
【揚子方言】車釭,齊燕海岱之閒謂之鍋。
又【玉篇】盛膏器。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盛膏者乃謂之鍋。
又【廣韻】溫器。
【正字通】俗謂釜爲鍋。
又【玉篇】公禍切,音過。
義同。
又【集韻】古火切,音果。
刈鉤也。
與鐹同。
【集韻】或作鈛□。
鈡 【備考】【戌集】【金字部】 鈡 【搜眞玉鏡】音中。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以證切,音暎。
【篇海】日暉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無販切,音萬。
引舟縴。
或作絻。
鈭 【戌集上】【金字部】 鈭 【唐韻】卽移切【集韻】將支切,□音貲。
【說文】鈭錍,斧也。
又【廣韻】此移切【集韻】七支切,□音雌。
義同。
鈮 【戌集上】【金字部】 鈮 【玉篇】與檷同。
絡絲柎也。
詳木部檷字註。
【未集下】【舟字部】【集韻】同。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集韻】□所□切,音產。
【玉篇】全德也。
又【廣韻】初限切【集韻】楚限切,□音剗。
又【廣韻】初綰切【集韻】揣綰切,□音□。
義□同。
又【集韻】初諫切【五音集韻】初患切,□音□。
義同。
一曰夥也。
【子集中】【人字部】【篇海】徒了切,調上聲獨立也。
鈰 【戌集上】【金字部】 鈰 【集韻】士止切。
音市。
劒名。
鈳 【戌集上】【金字部】 鈳 【廣韻】烏何切【集韻】於河切,□音阿。
【玉篇】鈳,小釜也。
或作錒。
又【集韻】倚可切,音□。
義同。
鈴 【戌集上】【金字部】 鈴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令丁也。
【廣韻】似鍾而小。
【正韻】爲圜形,半裂以出聲,錮銅珠於內以鳴之。
【左傳桓二年】錫鸞和鈴,昭其聲也。
【註】鈴在旂,有鳴聲。
【釋文】鈴,音零。
【爾雅釋天】旌旂有鈴曰旂。
又【唐制】學士院深嚴,懸鈴索備警,長慶中河北用兵,常夜作聲以鳴緩急。
【李德裕詩】銀花懸院榜,風撼引神鈴。
又【博雅】鈴鈴,聲也。
【前漢天文志】丙戌,地大動鈴鈴然。
又書名。
【抱樸子對俗卷】按玉鈴經中篇。
又【揚子方言】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
【註】喩小說不合大雅也。
又馬兜鈴,藥名。
【本草】一名土靑木香。
蔓生,葉脫時,其實尚□,如馬項鈴,故名。
又草名。
【正字通】鈴兒草,卽沙薓,象花形。
【墨莊漫錄】明宣德年,帝夢神語,雨打無聲鼓子花,帝口占,風吹不響鈴兒草,至今傳爲絕對。
又花名。
【夢華錄】菊黃色而圓曰金鈴。
又與軨通。
【周禮春官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
【註】鈴或作軨。
又【說文】霆雷餘聲也。
鈴鈴所以挺出萬物。
又通作令。
【詩齊風】盧令令。
【註】纓環聲。
鈵 【戌集上】【金字部】 鈵 【玉篇】彼病切,音柄。
【博雅】固也。
【揚子方言】錮也。
【註】謂堅固也。
音柄。
又【集韻】補永切,音丙。
義同。
鈶 【戌集上】【金字部】 鈶 【廣韻】詳裡切【集韻】象齒切,□音似。
【廣韻】鋋鈶。
【集韻】矛屬也。
又【集韻】盈之切,音飴。
【說文】耒耑也。
本作枱。
或作□耛。
又【集韻】詳茲切,音詞。
【博雅】柄也。
【五音集韻】鎌柄也。
【管子輕重篇】耟耒耨懷鉊鈶。
又橿權渠□緤,所以禦春夏之事也。
【集韻】本作柌。
或作枱□。
鈽 【戌集上】【金字部】 鈽 【五音集韻】博孤切,音逋。
【玉篇】金版。
鋫 【戌集上】【金字部】 鋫 【集韻】良脂切,音黎。
黑金也。
本作鑗。
【玉篇】作錅。
【卯集上】【心字部】【字彙補】甫本切,音粉。
動也。
【申集上】【艸字部】【字彙補】同□。
【集韻】作□。
【類篇】作□。
□字原作艸下□。
銉 【戌集上】【金字部】 銉 【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音聿。
針也。
銟 【戌集上】【金字部】 銟 【篇海類編】初加切,音叉。
魚器。
鈾 【戌集上】【金字部】 鈾 【篇海】【字彙】□古文宙字。
○按古文無鈾字,篇海誤,字彙仍之,亦非。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虎項切,音傋。
邪視也。
本作□。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權俱切,音劬。
義闕。
人名。
漢有丘。
又【篇海】其遇切,劬去聲。
【字彙】姓也。
鈿 【戌集上】【金字部】 鈿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
【說文】金華也。
【六書故】金華爲飾田田然。
【庾肩吾詩】縈鬟起照鏡,誰忍去金鈿。
又【正韻】陷蚌曰螺鈿。
【正字通】螺鈿,婦人首飾,用翡翠丹粉爲之。
又【唐史王鉷傳】以寶鈿爲井幹引泉,號自雨亭。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
義同。
【集韻】或作□。
鉀 【戌集上】【金字部】 鉀 【廣韻】【集韻】【韻會】□古狎切。
與甲同。
鎧也。
【晉載記】姚弋仲貫鉀上馬。
【廣韻】今單作甲。
又【集韻】轄□切,音盍。
鉀鑪。
【揚子方言】箭其小而長,中穿二孔者謂之鉀鑪。
又【廣韻】古盍切【集韻】谷盍切,□音閤。
義同。
或作鑉。
鉁 【戌集上】【金字部】 鉁 【集韻】與珍同。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苦蟹切,音□。
戾也。
鉄 【戌集上】【金字部】 鉄 【玉篇】古文紩字。
註詳糸部五畫。
【正字通】俗用爲鐵字,誤。
鉅 【戌集上】【金字部】 鉅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大剛也。
從金巨聲。
【商子論兵篇】怨如鉅鐵。
【史記禮書】宛之鉅鐵。
【註】徐廣曰:大剛曰鉅。
正義曰鉅,剛鐵也。
又大也。
同巨。
【史記禮書】宜鉅者鉅,宜小者小。
又天子曰鉅公。
【前漢郊祀志】吾欲見鉅公。
【註】張晏曰: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師古曰:鉅,大也。
又【正字通】尊者通稱。
【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鉅公。
又【說文】弓名。
【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幹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正韻】呂矩,矯貌。
【莊子列禦□】一命而呂鉅。
又【五音集韻】澤名。
又地名。
【史記殷本紀】盈鉅橋之粟。
【註】服虔曰:鉅橋,倉名。
許愼曰:鉅鹿水之大橋有漕粟也。
又【項羽紀】章邯令王離涉閒圍鉅鹿。
又【王子侯者年表】鉅合侯劉發。
【註】鉅合,在平原。
【前漢武帝紀】上耕于鉅定。
【註】服虔曰:地名。
近東海。
應劭曰:齊國縣也。
又【地理志】山陽郡鉅壄縣,齊郡鉅定縣。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封鉅黃帝師。
又【藝文志】將鉅子五篇。
【註】六國時人。
又草名。
【爾雅釋草】蕎,邛鉅。
【註】今藥草,大戟也。
【本草】大戟,一名邛鉅,苗名澤漆。
又【韻會】鉤鉅。
【潘嶽西征賦】弛靑鯤於網鉅。
【註】鉅,鉤也。
又同詎。
【戰國策】臣以爲王鉅速忘矣。
【註】鉅,詎通。
又與遽同。
【荀子正論篇】是豈鉅知見侮之爲不辱哉。
鉆 【戌集上】【金字部】 鉆 【唐韻】敕淹切【集韻】醜廉切,□音覘。
【說文】鐵銸也。
又【說文】一曰膏車鐵鉆。
又【廣韻】巨淹切【集韻】其淹切,□音箝。
【廣韻】持鐵者。
【集韻】以鐵有所刼束也。
【字彙補】同鉗。
【倉頡篇】鉆,持也。
【正字通】凡器兩頭交合,用鐵片錮之,或轉角處,鐵片兩頭拘定之,皆曰鉆。
又與鍼通。
【周禮夏官射鳥氏註】鍼箭。
【釋文】鍼,其炎反。
或作鉆。
又□具。
【後漢章帝紀】鉆鑽之屬,慘苦無極。
【□寵傳】絕鉆鑽諸慘酷之科。
又【廣韻】【韻會】□託協切,音帖。
【廣韻】鉆箸物也。
又【集韻】知林切,音碪。
鬼谷子有飛鉆揣摩篇。
【正字通】言察是非,飛而鉗持之。
又【集韻】知廉切,音霑。
又渠金切,音琴。
義□同。
又【正韻】同銛。
【揚子法言】筆不鉆而獨加諸砥。
○按法言本作銛,音簽。
譌作鉆。
正韻譌引。
鉇 【戌集上】【金字部】 鉇 【正字通】俗鉈字。
鉈 【戌集上】【金字部】 鉈 【唐韻】食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音闍。
【說文】短矛也。
又或作鍦。
【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
【註】常蛇反。
又【廣韻】式支切,音施。
又【類篇】施智切,音翅。
義□同。
○按《廣韻》視遮切註:又音夷,五攴韻闕此一音。
考證:〔【廣韻】式支切,音詩。
〕謹按詩音申之切與鉈不同音。
施音商支切與鉈同音。
謹改音詩爲音施。
又類篇施智切,音屍。
謹按屍音升脂切與鉈不同音。
翅音施智切與鉈同音。
謹改音屍爲音翅。
【申集上】【艸字部】【篇海】古文堇字。
註見八畫。
鉉 【戌集上】【金字部】 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泫。
【說文】舉鼎也。
【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疏】鉉,所以貫鼎而舉之也。
又【集韻】涓熒切。
與扃通。
【儀禮士冠禮】設扃鼏。
【鄭註】扃,古螢反。
今文扃爲鉉。
【陸德明音義】扃鼎扛也。
又【士喪禮】右人抽扃。
【士虞禮】左人抽扃。
【註】扃,卽鉉字。
又【集韻】居閑切,音閒。
又姑還切,音關。
又圭懸切,音涓。
義□同。
又【字彙補】讀作弦。
【戰國策】矛戟折,鐶鉉絕。
又【韻補】葉音焄。
【蔡邕楊司空□詞】包羅五典,本根道眞,頻歷卿校,五登鼎鉉。
又葉音懸。
【史孝山出師頌】鼓無停響,旗不暫褰。
澤霑荒遐,功銘鼎鉉。
鉊 【戌集上】【金字部】 鉊 【廣韻】止搖切【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昭。
【說文】大鎌也。
【揚子方言】刈鉤,江淮□楚之閒謂之鉊。
【管子輕重篇】耟耒耨懷鉊鈶。
【又】橿權渠繉緤,所以禦春夏之事也。
鉋 【戌集上】【金字部】 鉋 【集韻】【韻會】□皮敎切,音皰。
【玉篇】平木器。
【正字通】鐵刃,狀如鏟,銜木匡中,不令轉切,木匡有孔,旁兩小柄,以手反復推之,木片從孔出,用捷于鏟。
方音讀若袍。
通作刨。
俗作。
又【六書故】一曰搔馬具。
又【廣韻】薄交切,音庖。
鉋刷。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
字省文。
杵頸謂之。
【卯集上】【心字部】【篇海】涓熒切,音扃。
憶也。
鉓 【戌集上】【金字部】 鉓 【集韻】蓄力切,音敕。
飾也。
【備考】【卯集】【手字部】【龍龕】音木。
桑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與□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先孔切,音悚。
箸桶也。
○按《廣韻》《集韻》《揚子方言》通從木作□。
又《類篇》改作,當卽□、二字之譌。
鉍 【戌集上】【金字部】 鉍 【廣韻】【集韻】□兵媚切,音祕。
【玉篇】矛柄也。
【廣韻】同柲。
又【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集韻】矛□謂之珌。
又【集韻】【韻會】□簿必切,音邲。
義同。
又【集韻】一曰偶也。
鉎 【戌集上】【金字部】 鉎 【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師庚切,□音生。
【玉篇】□也。
【集韻】鐵衣也。
又【廣韻】【集韻】□桑經切,音星。
義同。
鉏 【戌集上】【金字部】 鉏 【唐韻】士魚切【集韻】【韻會】牀魚切,□同鋤。
【說文】立薅所用也。
從金且聲。
【釋文】助也。
去穢助苗也。
【前漢賈誼傳】秦人借父耰鉏,慮有德色。
又治田也。
【前漢劉章耕田歌】非其種者,鉏而去之。
又【兒寬傳】帶經而鉏。
又【廣韻】誅也。
【韓詩外傳】淩轢無罪之民,成威于閭巷之閒者,衆之所誅鋤也。
又地名。
【晉語】賜公南陽陽樊溫原州,陘絺鉏欑茅之田。
【左傳成四年】鄭伯伐許,取鉏任冷敦之田。
又【哀二十五年】請適城鉏。
【註】城鉏,宋邑。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鉏城。
又鳥名。
【爾雅釋鳥】鷺,舂鉏。
【註】白鷺也。
一名舂鉏。
又姓。
【左傳宣二年】鉏麑。
【註】晉之力士。
又人名。
【左傳莊十六年】刖強鉏。
又【僖二十四年】鄭大夫孔將鉏。
【史記齊世家】故從犂鉏之計。
【左傳】作犂彌。
又【集韻】宗蘇切,音租。
茅藉祭也。
【周禮春官司巫蒩館註】蒩,讀爲鉏。
鉏,藉也,館神所止也。
【釋文】鉏,子都反。
又【集韻】詳餘切,音徐。
人名。
【左傳成十八年】西鉏吾。
【註】宋大夫。
【釋文】鉏,仕居反,徐在居反。
又國名。
【左傳襄四年】後羿自鉏遷于窮石。
【註】鉏羿,本國名。
【釋文】鉏,仕居反。
又【集韻】鋤加切,音茬。
鉏牙,物傍出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註】二璋,皆有鉏牙之飾。
【釋文】鉏,側魚反,沈讀徐加反。
又【廣韻】牀呂切【集韻】狀所切,□音齟。
鉏鋙,相距貌。
【楚辭九辯】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
【註】鉏,牀舉反。
又【集韻】牀據切,音助。
與耡同。
籍稅也。
考證:〔又【廣韻】誅也。
【韓書外傳】衆之所誅鋤也。
〕謹照原書韓書改韓詩。
鉐 【戌集上】【金字部】 鉐 【集韻】常隻切,音石。
鍮鉐,以石藥治銅。
又【類篇】作木切,音鏃。
姓也。
◎按五音集韻係□字音義,疑類篇之誤。
鉒 【戌集上】【金字部】 鉒 【廣韻】中句切【集韻】株遇切,□音註。
【玉篇】器也。
送死人具也。
又【博雅】署置也。
又【淮南子說林訓】以瓦鉒者全,以金鉒者跋,以玉鉒者發。
【註】鉒者提馬,雒家謂之跋。
又【通雅】鉒金,鉒銀,皆丱也。
【管子地數篇】上有鈆者,其下有鉒銀。
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鉒金。
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鉒銅。
此山之見榮者也。
又【集韻】【韻會】□朱戍切,音注。
義同。
鉔 【戌集上】【金字部】 鉔 【字彙】作荅切,音匝。
香毬也。
【西京雜記】長安巧工丁緩,作寢被中香爐,爲機環轉四周,爐體常平。
【司馬相如美人賦】金鉔熏香。
鉕 【戌集上】【金字部】 鉕 【集韻】滂禾切,音頗。
鉕鐸,銅器。
【未集下】【臼字部】【廣韻】徒朗切【集韻】待朗切,□音盪。
舂也。
持米精也。
【備考】【未集】【肉字部】【篇海類編】與□同。
【未集下】【肉字部】【字彙】時吏切,音視。
肉生也。
鉖 【戌集上】【金字部】 鉖 【玉篇】徒冬切,音彤。
釣鉖。
鉗 【戌集上】【金字部】 鉗 【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音箝。
【說文】以鐵有所刼束也。
從金甘聲。
【前漢高帝紀】自髠鉗爲王家奴。
【註】鉗,以鐵束頸也。
【後漢光武紀】弛解鉗衣。
【註】倉頡篇曰:鉗,釱也。
釱足鉗。
又【五行志】廣漢鉗子謀攻牢。
【師古註】鉗子,謂鉗徒也。
【晉律】鉗重二斤,翹長一尺五寸。
【集韻】或作鉆。
又銸也。
【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
【註】鉗,取也。
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銸物也。
又【揚子方言】惡也。
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又【家語】無取鉗鉗。
【註】鉗鉗,妄行不誠也。
又【呂氏春秋】後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又澤名。
【張衡南都賦】其陂澤則有鉗盧玉池。
又姓。
【正字通】唐元和中長令鉗耳。
又與拑通。
【後漢袁紹傳】道路以目,百辟鉗口。
【註】以木銜其口也。
或作拑。
渠廉反。
又【集韻】其嚴切,音黔。
義同。
又【集韻】五甘切,音玵。
刃也。
考證:〔又鋷也。
【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
【註】鉗,取也。
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鋷物也。
〕謹按漢書注鋷本作銸,音輒,又音聶,拔髮也。
鋷音最,錐屬,與鉗物之義不同。
今照原文鋷也改銸也。
鋷物改銸物。
鉙 【戌集上】【金字部】 鉙 【玉篇】知駭切,音。
金也。
鉚 【戌集上】【金字部】 鉚 【集韻】力九切,音柳。
美金。
□ 【辰集上】【日字部】 □ 【管子五行篇】貨□神廬。
【註】日所次隅曰□。
音未詳。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亦作紵。
綿絮裝衣。
【任昉竟陵文宣王行狀】華袞與縕□同歸。
【註】韓詩子路曰:曾子褐衣縕□未嘗完。
鉛 【戌集上】【金字部】 鉛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餘專切,□音沿。
【說文】靑金也。
【玉篇】黑錫也。
【正字通】錫類。
生蜀郡平澤,今銀坑處皆有之。
一名黑錫。
錫白,故鉛爲黑錫。
李時珍曰:鉛,易沿流,故謂之鉛。
【書禹貢】鉛松怪石。
【寶藏論】鉛有數種,波斯鉛堅白,爲第一。
草節鉛出犍爲,銀之精也。
銜銀鉛,銀坑中之鉛,內含五色。
上饒、樂平鉛次之,負版鉛鐵苗也。
獨孤滔曰:雅州釣腳鉛,形如皁莢,大如蝌蚪子,黑色,生沙中,亦可乾汞。
又鉛粉,亦名胡粉。
卽鉛華也。
【曹植洛神賦】鉛華勿禦。
【正字通】鉛粉,卽今化鉛所成。
一曰粉錫,非以錫爲之,其法縣鉛塊于酒缸中,封閉四十九日,鉛化爲粉,不白者,炒爲黃丹。
蘇恭謂炒錫造之,朱震亨謂胡粉乃錫粉,以陶弘景化鉛之說爲誤,□非也。
又縣名。
【唐書地理志】信州鉛山縣。
又與延同。
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鉛陵卓子。
又【正韻】循也。
【荀子榮辱篇】鉛之重之。
【註】謂撫循之申重之也。
鉞 【戌集上】【金字部】 鉞 【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
【廣雅】鉞,斧也。
【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左傳昭十五年】鏚鉞秬鬯。
【疏】鉞大而斧小。
【太公六韜】大柯斧重八斤。
一名天鉞。
【釋名】鉞,豁也。
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井爲水事,其西曲星曰鉞。
【說文】本作戉。
大斧,鉞車鑾聲,呼會切,引《詩》:鑾聲鉞鉞。
【徐鉉曰】俗作鐬。
以鉞作斧戉之戉。
非是。
【正字通】按徐說迂曲難通。
《說文》越狘皆從戉聲,鉞從戉,讀若誨,別訓鑾聲,自相矛盾。
徐渭俗作鐬非,不知從戉無嘒聲,尤非。
古作戉。
司馬法,從戉。
詩書周禮史傳,□從鉞。
鉞當卽戉之重文也。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集韻】□同憮。
從憮爲正。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黃郭切,音穫。
心動也。
又怳縛切,音矆。
驚也。
一曰遽視。
本作戄,或作。
針 【戌集上】【金字部】 針 【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音斟。
【說文徐註】俗鍼字。
所以縫也。
【易乾卦各從其類疏】若磁石引針,琥珀拾芥。
【天寶遺事】唐宮中七夕結彩樓,□瓜果酒炙,祀牛女。
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
又姓。
明隆慶舉人針惠。
又【方書】針灸法。
互詳後鍼字註。
又蟲名。
【古今注】蝌蚪,一名□針。
又書法。
有垂露體,懸針體。
【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又【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枕去聲。
【集韻】縫也。
又刺也。
銊 【戌集上】【金字部】 銊 【廣韻】辛律切【集韻】雪律切,□音恤。
【玉篇】鋸聲也。
又【集韻】一曰□銊,瑣處也。
鉟 【戌集上】【金字部】 鉟 【廣韻】敷悲切,音丕。
【玉篇】刃戈。
【韓愈會李正封聯句】何當鑄鉅鉟。
又與鈹通。
詳鈹字註。
又【廣韻】符悲切,音邳。
義同。
鉠 【戌集上】【金字部】 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良切,音央。
【玉篇】鈴聲。
【張衡東京賦】和鈴鉠鉠。
又【集韻】於郞切,音鴦。
又於驚切,音英。
義□同。
本作鍈。
鉢 【戌集上】【金字部】 鉢 【廣韻】【集韻】【韻會】□北末切,音潑。
【玉篇】器也。
【蘇軾宸奎閣□】廬山僧懷璉,持律嚴甚。
上常賜以龍腦鉢盂,璉對使者焚之,曰:吾法以瓦鐵食,此鉢非法。
使者歸奏,上嘉歎。
又【梵書】自釋迦相傳有衣鉢,世相付受。
後魏天竺國王子號達磨,出家入南海,齎衣鉢航海。
至梁詣武帝,隱嵩山少林寺,以其法傳慧可。
又凡物相傳,皆曰衣鉢。
【古今名賢集】和凝第十三名及第,後知舉,取範質第十三名,質往謝。
凝曰:公文合在中選屈就,此傳老夫衣鉢耳。
未幾,凝入相。
後質拜相,有登庸衣鉢亦相傳之句。
又【蘇軾詩】傳家有衣鉢。
【註】家學有素也。
又【廣韻】亦作盋。
【前漢東方朔傳註】盂若盋而大,俗謂盋盂。
又無花果名優曇鉢。
【廣志】狀似枇杷,不花而實。
又葉音瞥。
【蘇軾□梅詩】君行適吳我適越,笑指西湖作衣鉢。
【午集下】【示字部】【廣韻】田候切【集韻】大透切,□音豆。
祭福也。
鉣 【戌集上】【金字部】 鉣 【唐韻】居怯切【集韻】訖業切,□音刼。
【說文】組帶織也。
【集韻】或作□。
鉤 【戌集上】【金字部】 鉤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
【玉篇】鐵曲也。
又【廣韻】劒屬。
【韻會】古兵有鉤,有鑲,皆劒屬。
引來曰鉤,推去曰鑲。
【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
【註】鉤,亦兵器也。
似劒而曲,所以鉤殺人也。
又劒環。
【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
【註】鉤,劒頭環。
【史記楚世家】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
【註】凡戟有鉤喙,鉤口之尖也。
言楚國戟之鉤,口尖有折者,足以爲鼎也。
又劒名。
【淮南子修務訓】純鉤魚腸。
【註】純鉤,利劒名。
又刀名。
【鮑照樂府】錦帶佩吳鉤。
【沈括曰】吳鉤,刀名也。
刀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
【李賀詩】男兒何不帶吳鉤。
又釣鉤。
【莊子外物篇】任公子爲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
又帶鉤。
【孟子】豈謂一鉤金。
【註】鉤,帶鉤也。
又刈禾鐮曰刈鉤。
【前漢龔遂傳】遂爲渤海太守,賊棄弓弩而持鉏鉤。
又幔鉤。
【隋書蘇威傳】威見宮中以銀爲幔鉤,盛□節儉之美,帝爲攺容。
又馬頷鉤。
【詩大雅】鉤膺鞗革。
【註】婁頷之鉤。
又凡縣物者曰鉤。
亦曰鹿觡,曰鉤格。
見【揚子方言】。
又鉤物也。
【左傳襄二十三年】或以戟鉤之。
又【正字通】鉤索義理,猶言窮理也。
【易繫辭】鉤深緻遠。
【疏】物在深處,能鉤取之。
又繞也。
【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
【註】鉤楹,繞楹而東也。
又屈也。
【戰國策】弓撥矢鉤。
【註】鉤,矢鋒屈也。
或作拘。
古通。
又留也。
【前漢鮑宣傳】使吏鉤止丞相掾史。
【註】鉤,留也。
又緻也。
【前漢趙廣漢傳】善爲鉤距,以得事情。
【註】鉤,緻也。
距,閉也。
使對者無疑,示若不問而自知,衆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爲距也。
【前漢□萬年傳】鹹皆鉤校發其姦臧。
又規也。
【前漢揚雄傳】帶鉤矩而佩衡兮。
【註】鉤,規也。
矩,方也。
又牽引也。
【後漢靈帝紀】皆爲鉤黨下獄。
【註】鉤,謂相牽引也。
又車名。
【禮明堂位】鉤車,夏後氏之路也。
【註】鉤,有曲輿者也。
又車心木。
【易小畜輿脫輻疏】謂輿下縛木,輿軸相連,鉤心之木是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以鑿其鉤。
【註】鉤,鉤心。
又射具。
【詩小雅】決拾旣佽。
【疏】決,鉤弦也。
又服飾名。
【儀禮士虞禮】鉤袒。
【註】如今擐衣也。
【疏】若漢時人擐衣以露臂,故雲如今擐衣也。
又星名。
【後漢班固傳兩都賦】周以鉤□之位。
【註】前書音義曰:鉤□,紫宮外星也。
宮衞之位,亦象之。
又鉤鈐,詳前鈐字註。
又【字彙補】鉤芒,神名。
與句芒同。
【前漢揚雄傳】麗鉤芒與驂乗蓐收兮。
又漢宮名。
【前漢車千秋傳】鉤弋夫人。
【註】鉤弋,宮名。
趙婕妤好居之,故號鉤弋夫人。
又【列仙傳】鉤弋夫人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
又宦者署。
【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
【註】鉤盾,宦者近署。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禦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
【註】鉤盾,主近苑囿。
又地名。
【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
【註】單于要害道。
又山名。
【山海經】鉤吾之山。
又水名。
【爾雅釋水】九河,八鉤盤。
【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疏】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
又草名。
【爾雅釋草】鉤芺。
【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
【疏】薊類也。
一名鉤。
一名芺。
【又】鉤,藈姑。
【註】鉤,□也。
一名王瓜。
實如瓝瓜正赤,味苦。
【博雅】茛,鉤吻也。
又藤名。
【山海經】其上多桃枝鉤端。
【註】郭雲:鉤端,桃枝屬。
吳任臣曰:鉤端,藤也。
又鳥名。
【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
又姓。
【正字通】宋鉤光祖。
又藏鉤。
【風土記】京師人,□日後爲藏鉤之戲,分二曹,鬭勝負。
【李商隱詩】隔坐送鉤春酒暖。
又【正韻】與鬮同。
【荀子君道篇】探籌投鉤。
又交鉤,語不止也。
【歐陽修詩】異日說交鉤。
又鉤輈,鷓鴣鳴聲。
【林逋詩】雲水叫鉤輈。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
鉤町,西南夷國名。
【前漢西南夷傳】立亡波爲鉤町王。
【註】鉤音鉅于反,町音大鼎反。
又【集韻】居□切,音冓。
鉤梯,攻城具。
【詩大雅】以爾鉤援。
【傳】鉤,鉤梯也。
所以鉤引上城者。
【釋文】鉤,古□反。
又古侯反。
又【韻補】葉音拘。
【古日出東南隅行】羅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
靑絲爲籠繩,桂枝爲籠鉤。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持兗切【集韻】柱兗切,□音篆。
又【玉篇】同縳。
又【集韻】須銳切,音歲。
繐,或省作□。
又【集韻】船釧切。
□或作□。
互詳縳繐□三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或從奢作□。
詳字註。
鉥 【戌集上】【金字部】 鉥 【唐韻】【集韻】□食聿切,音術。
【說文】綦鍼也。
【管子海王篇】一女必有一鍼一鉥。
【註】鉥,長鍼也。
又導也。
【晉語】子盍入乎,吾請爲子鉥。
【註】鉥,導也。
借鍼義,猶言前導也。
又【集韻】雪律切,音卹。
誘也。
本作怵。
鉦 【戌集上】【金字部】 鉦 【唐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
【說文】鐃類也。
似鈴,柄中上下通。
【玉篇】鉦以靜之,鼓以動之。
一雲鐲也。
【詩小雅】鉦人伐鼓。
【濮鬥南曰】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無鉦名。
鐲鐃,通謂之鉦。
【蘇軾詩】樹頭初日掛銅鉦。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鼓上謂之鉦。
【註】鼓所擊處,鍾腰之上,居鍾體之正處曰鉦。
又石鼓名。
【郡國志】洞庭山宮門東石樓,樓下兩石鼓,扣之聲淸越,世謂之神鉦。
【晉孝武樂章】神鉦一震,九域來同。
鉨 【戌集上】【金字部】 鉨 【字彙補】與鈮同。
絡絲柎也。
與鉩字異。
鉩 【戌集上】【金字部】 鉩 【集韻】諾葉切,音撚。
【博雅】正也。
又【五音集韻】小箱。
【集韻】隷作鑈。
亦作銸。
鉫 【備考】【戌集】【金字部】 鉫 【龍龕】音加。
又古何切。
鑒 【戌集上】【金字部】 鑒 【廣韻】同鑑。
【午集中】【白字部】【集韻】郞狄切。
與皪同。
的,白貌。
鉵 【戌集上】【金字部】 鉵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冬切,音彤。
【說文】耜屬。
【玉篇】鉏大貌。
又【集韻】或作□。
【博雅】鋡□謂之□。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郞丁切,音靈。
心了黠貌。
鉶 【戌集上】【金字部】 鉶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音□。
【說文】本作□。
器也。
【廣韻】祭器。
【玉篇】羹器也。
【周禮天官亨人】祭祀共大羹鉶羹。
【註】羹加五味,盛以鉶器,故曰鉶羹。
【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鉶。
【註】鉶,菜和羹之器。
【疏】據羹在鉶言之,謂之鉶羹。
據器言之,謂之鉶鼎。
【前漢司馬遷傳】堯舜飯土簋,歠土鉶。
【註】鉶,瓦器也。
【史記】省作□。
【集韻】或作。
通作銒。
鉷 【戌集上】【金字部】 鉷 【廣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洪。
【玉篇】弩牙。
又人名。
【正韻】唐有王鉷。
銢 【補遺】【戌集】【金字部】 銢 【龍龕】音劈。
器也。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補永切。
同抦。
詳抦字註。
【申集上】【艸字部】【玉篇】呼歷切,音赥。
草盛。
又【集韻】郝格切。
與嚇同,怒也。
【晉書音義】同赫。
又乞格切,音客。
茮,懼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魚具切。
義闕。
【篇海】音語,絲也。
【卯集下】【支字部】【正字通】牌字之譌。
○按當從比,從攴,見攴部。
《類篇》又入支部,非是。
鉸 【戌集上】【金字部】 鉸 【廣韻】【韻會】□古巧切,音絞。
【玉篇】釘鉸。
【釋名】鏑,敵也。
齊謂之鏃,關西謂之釘鉸,今凡刀柄鞍首,皆有釘鉸。
又【廣韻】鉸刀。
【六書故】交刃刀也。
利以翦。
【李賀五粒小松歌】綠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髥鉸刀翦。
【註】束龍髥,形容松葉之齊,如刀翦截也。
鉸,卽今婦功縫人所用者。
俗呼翦刀。
又【廣韻】古肴切,音交。
義同。
又【廣韻】古孝切【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
義同。
又【類篇】以金飾器也。
【顏延之赭白馬賦】寶鉸星纏。
【註】鉸,裝飾也。
鉹 【戌集上】【金字部】 鉹 【唐韻】尺氏切【集韻】【韻會】敞尒切【正韻】尺裡切,□侈上聲。
【說文】曲鉹也。
一曰鬵鼎。
【爾雅釋器】鬵,鉹也。
【註】涼州呼鉹爲鬵。
又【廣韻】甑也。
又【集韻】一曰小刀。
又【集韻】【韻會】餘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又【集韻】賞是切,音始。
義□同。
【集韻】或作□。
鉺 【戌集上】【金字部】 鉺 【正韻】而至切,音二。
【玉篇】鉤也。
【韓愈城南聮句】脩箭裊金鉺。
鉻 【戌集上】【金字部】 鉻 【唐韻】【集韻】□歷各切,音洛。
【說文】□也。
【正字通】言□去髮也。
【梵書】鬚髮自鉻。
通作落。
又【廣韻】古伯切【集韻】各頟切,□音格。
【玉篇】鉤也。
【抱樸子君道卷】武則鉤鉻摧於指掌。
【釋文】鉻,居額切。
鉼 【戌集上】【金字部】 鉼 【正字通】俗鉼字。
【廣韻】【集韻】【韻會】□必郢切,音餠。
金鈑也。
【爾雅釋器】鉼金謂之鈑。
【註】周禮曰:祭五帝,卽供金鈑是也。
【釋文】鉼,音餅。
【正字通】傾金銀似餠者。
【通雅】鉼,亦謂之笏,猶今之謂錠也。
【墨莊漫錄】宋崇寧中,米芾爲太常博士,詔以黃庭小楷作千文以獻,賜白金十六笏。
又韓滉與擔夫白金一版。
笏與版猶鉼也。
今閩甌湖南皆傾銀作餠,卽鉼之遺也。
【集仙傳王暉詩】若能思得之,賜與金一鉼。
又【博雅】鬴也。
【揚子方言】鍑,北燕朝鮮洌水之閒或謂之錪,或謂之鉼。
【註】音餅。
又【集韻】旁經切,音缾。
漢侯國名。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鉼侯孫鄲。
【索隱註】鉼,縣名。
屬琅邪。
又【集韻】□正切,音摒。
北燕謂釜曰鉼。
鉾 【戌集上】【金字部】 鉾 【類篇】迷浮切,音謀。
【玉篇】劒端也。
又【字林】古文矛字。
註詳部首。
鉿 【戌集上】【金字部】 鉿 【玉篇】古洽切,音夾。
聲也。
【揚子太□經】陽氣扶物,鑽乎堅,鉿然有穿。
【註】大寒之□,隂氣堅於上,陽氣扶萬物而下鑽之,鉿然而穿也。
鉿陷聲。
【阮籍淸思賦】鐘鼓閶鉿,則延子不揚其聲。
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
【博雅】鋋也。
【廣韻】二尺鋌。
又【集韻】渴合切,音。
義同。
銀 【戌集上】【金字部】 銀 【唐韻】語巾切【集韻】【韻會】【正韻】魚巾切,□音誾。
【說文】白金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
【註】朱提,縣名,出善銀。
又黃銀。
【山海經臯塗之山註】黃銀出蜀中,與金無異,但上石則色白。
又【唐書房□齡傳】賜□齡黃銀帶。
又【寶藏論】銀有十七種,天生牙出銀坑內石縫中,狀如亂絲,色紅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
銜黑石者最奇,生樂平鄱陽產鉛之山,一名龍牙,一名龍鬚。
生銀出石□中,成片塊,大小不定,狀如硬錫。
母砂銀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赤光。
黑鉛銀得子母之氣。
此四種爲眞銀。
有水銀、銀草、砂銀、曾靑銀、石綠銀、雄黃銀、雌黃銀、硫黃銀、膽礬銀、靈草銀,皆是以藥制成者。
丹陽銀、銅銀、鐵銀、白錫銀,皆以藥點化者,皆假銀也。
外國四種,新羅銀、波斯銀、林邑銀、雲南銀,□精好。
又水銀。
【前漢劉向傳】水銀爲江海。
【桂海虞衡志】邕州丹砂盛處,椎鑿有水銀自然流出。
又烏銀。
【本草綱目】□藏器曰:今人用硫黃熏銀,再宿瀉之,則色黑。
工人用爲器,養生家以器煑藥,可辟惡。
又姓。
【正字通】漢銀木。
明正德雞澤知縣銀鏡。
又地名。
【公羊傳昭十一年】會于屈銀。
【左傳】【穀梁】作厥憖。
又【集韻】州名。
陝西白狄地,北周立銀州。
又【字彙】上聲。
【黃香九宮賦】眄旭歷而銳銀。
【註】猶鑽硏。
又【同文鐸】與垠同。
【荀子成相篇】守其銀。
又【字彙補】廉鍔也。
【大戴禮】銀手如斷,是蔔商之行也。
又【韻補】葉音沿。
【楊方合歡詩】修途曲且險,秋艸生兩邊。
黃華如沓金,白華如散銀。
銁 【戌集上】【金字部】 銁 【集韻】鈞古作銁。
註詳四畫。
○按玉篇作銞。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與覰同。
銂 【戌集上】【金字部】 銂 【五音集韻】職流切,音周。
金刀。
銃 【戌集上】【金字部】 銃 【集韻】充仲切,音□。
【玉篇】銎也。
【集韻】斧穿也。
又【字彙補】銃,蜀語也。
見黃山谷集。
又【集韻】昌六切,音俶。
義同。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龍龕】音屈。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實攝切,音涉。
繒屬。
銄 【戌集上】【金字部】 銄 【字彙】餉字之譌。
【備考】【未集】【肉字部】【搜眞玉鏡】音瞞。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女加切,音拏。
□,不密也。
又【集韻】【韻會】□敞尒切,音侈。
肉物肥美也。
【詩小雅爲豆孔庶箋】庶,也。
又【集韻】女下切,音。
又【廣韻】乃亞切【集韻】乃嫁切,□音□。
又【五音集韻】丁可切,音嚲。
義□同。
鋇 【戌集上】【金字部】 鋇 【廣韻】布蓋切【集韻】博蓋切,□音貝。
【博雅】鋌也。
銅 【戌集上】【金字部】 銅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說文】赤金也。
【本草集解】銅有赤白靑三種。
赤銅出川廣雲貴等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鍊取之。
白銅出雲南,靑銅出南番。
【廣韻】金之一品。
【前漢律歷志】凡律度量用銅者,取爲物至精,不爲燥濕寒暑變節,不爲霜露風雨攺形也。
又自然銅。
一名石髓鉛。
又銅靑。
【本草集解】銅之精華,卽空綠,以次空靑也。
【抱樸子金丹卷】銅靑塗腳,入水不腐。
又地名。
【左傳成九年】執諸銅鞮。
【註】銅鞮,晉別縣,在上黨。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銅瀨縣。
又山名。
【前漢吳王濞傳】吳有豫章郡銅山。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辨銅令丞。
【註】辨銅,主分別銅之種類也。
又宮名。
【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鞮之宮數裡。
【註】銅鞮,晉離宮。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銅鞮伯華。
又【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
【註】銅池,承霤也。
以銅爲之。
又【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馬曰銅爵。
又【史記孝文本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
又與洞通。
【山海經】洞庭之山。
【註】洞,或作銅。
考證:〔【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鍉之宮數裡。
【註】銅鍉,晉離宮。
〕謹照原文兩鍉字□改鞮。
銇 【戌集上】【金字部】 銇 【廣韻】【集韻】□盧對切,音類。
【廣韻】鑽也。
【集韻】平版具。
銌 【戌集上】【金字部】 銌 【五音集韻】徂悶切,音鐏。
鑽也。
銞 【戌集上】【金字部】 銞 【玉篇】古文鈞字。
註詳四畫。
又人名。
宋有承直郞李銞。
銋 【戌集上】【金字部】 銋 【廣韻】【集韻】□如林切,音壬。
【字林】濡也。
【博雅】韏也。
又【集韻】尼凜切,音拰。
鍖銋,聲不進貌。
【王褒洞簫賦】行鍖銋而龢囉。
【註】銋,奴錦反。
鍖銋,聲不進貌。
【集韻】或作鈓。
銍 【戌集上】【金字部】 銍 【唐韻】【韻會】□陟栗切,音窒。
【說文】穫禾短鐮也。
【釋名】銍,穫黍鐵也。
【詩周頌】奄觀銍艾。
【傳】銍,穫也。
【疏】銍器可以穫禾,故雲穫也。
又【小爾雅】禾穗謂之穎,截穎謂之銍。
【書禹貢】二百裡納銍。
【傳】銍刈,謂禾穗也。
【疏】禾穗用銍以刈,故以銍表禾穗也。
又【廣韻】古縣名。
在譙。
【前漢□勝傳】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註】五縣名。
銍音竹乙反。
【地理志】沛郡銍縣。
又通作。
【史記秦本紀】百裡奚曰:臣嘗遊困於齊,而乞食人。
【徐廣曰】,一作銍。
又【廣韻】之日切【集韻】職日切,□音質。
義同。
【集韻】或作□。
考證:〔又通作。
【史記秦本紀】百裡奚曰,臣嘗遊困於齊,而乞食人。
【徐廣曰】銍,一作。
〕謹照原文銍一作改一作銍。
銎 【戌集上】【金字部】 銎 【唐韻】曲恭切【韻會】丘恭切,□音□。
【說文】斤斧穿也。
【廣韻】斤斧受柄處也。
【太公六韜】大柯斧銎長八寸。
又【詩豳風取彼斧斨傳】斧隋銎,斨方銎。
又【揚子方言】骹謂之銎。
【註】矛刃下口。
又【玉篇】銎銎,擊貌。
又【廣韻】【集韻】□許容切,音匈。
義同。
又【廣韻】懼也。
銏 【戌集上】【金字部】 銏 【玉篇】所諫切,音訕。
鐵器也。
又【五音集韻】楚革切,音策。
義同。
銐 【戌集上】【金字部】 銐 【廣韻】【集韻】□尺制切,音掣。
除艸器也。
本作□。
又【廣韻】徒例切,音滯。
義同。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
利也。
又【集韻】力制切,音例。
義同。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息利切,音四。
頭會也。
或作□。
【五音集韻】腦蓋。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音朔。
封也。
【巳集下】【犬字部】【集韻】丁聊切,音貂。
犬之短尾者。
銑 【戌集上】【金字部】 銑 【唐韻】【集韻】【韻會】□穌典切,音跣。
【說文】金之澤者。
【爾雅釋器】絕澤謂之銑。
【疏】金之最有光澤者名銑。
又【說文】一曰小鑿也。
又【晉語】銑者,寒甚矣。
【註】銑,灑也。
灑灑,寒貌,言不和潤也。
又【說文】一曰鍾兩角謂之銑。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兩欒謂之銑。
【註】銑,鍾口兩角也。
【疏】古樂器,應律之鍾,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
又【爾雅釋器】弓以金者謂之銑。
【註】以金飾弓之兩頭也。
【疏】飾弓以金者名銑。
銒 【戌集上】【金字部】 銒 【廣韻】戸經切【韻會】乎經切,□音形。
【說文】似鍾而頸長。
從金幵聲。
一曰酒器。
又【集韻】經天切,音堅。
人名。
【荀子非十二子篇】是墨翟宋銒也。
又【集韻】與鉶通。
詳鉶字註。
【集韻】或作□□。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以灼切【集韻】弋灼切,□音藥。
淫,病也。
銓 【戌集上】【金字部】 銓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音詮。
【說文】衡也。
【廣韻】量也,次也,度也。
【爾雅釋言】銓也。
【疏】謂銓量輕重也。
【前漢王莽傳】考量以銓。
【註】銓,權衡也。
又【玉篇】平木器。
又三銓。
【唐六典】吏部有三銓法,尚書典其一,爲尚書銓。
侍郞分其二,爲中銓東銓。
以四事擇其才,曰身言書判。
以三類觀其異,曰德才勞。
凡流外兵部禮部舉人,郞官得自主之,曰小選。
【註】尚書掌七品以上選,侍郞掌八品以下選。
又姓。
漢捕羌校尉銓徵。
【集韻】或作輇。
【莊子外物篇】輇才諷說之徒。
【註】輇量人物也。
亦作硂。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醜邁切。
與慸同。
忦,心不安也。
或書作慸。
通作蔕。
又【玉篇】徒結切。
義同。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馨夷切,音咦。
與同。
【五音集韻】大笑也。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曲。
【說文】蠶薄也。
【揚子方言】薄,宋、魏、陳、楚、江、淮之閒謂之,通作曲。
【禮月令】季春,具曲植蘧筐。
【註】曲,簿也。
又【揚子方言】簟,宋、魏之閒謂之笙,或謂蘧。
銕 【戌集上】【金字部】 銕 【集韻】鐵古作銕。
註詳十三畫。
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題。
【字林】鐵名。
又【集韻】延知切,音夷。
嵎銕,東表之地。
通作夷。
【書堯典宅嵎夷釋文】尚書考靈曜及史記作禺銕。
銖 【戌集上】【金字部】 銖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音殊。
【說文】權十分黍之重也。
一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
又八銖爲鍿,二十四銖爲兩。
又孟康曰:黃鍾一龠容千二百黍,爲十二銖。
【禮儒行】雖分國如鍿銖。
又【博雅】鈍也。
【淮南子本經訓】其兵戈銖而無刃。
【註】楚人謂刀頓爲銖。
又姓。
【正字通】明弘治舉人銖炫,德興人。
又人名。
【前漢宣帝紀】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
【註】銖音殊。
銗 【戌集上】【金字部】 銗 【集韻】胡溝切,音侯。
頸鉗也。
【博雅】錏鍜謂之鏂銗。
又【前漢義縱傳】投銗購告言姦。
【註】銗,所以受投書也。
銘 【戌集上】【金字部】 銘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
【說文】記誦也。
【集韻】志也。
【釋名】銘,名也,記名其功也。
【又】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
【禮祭統】夫鼎有銘。
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
【註】銘,謂書之刻之,以識事者也。
【禮大學】湯之盤銘曰。
【註】銘,銘其器以自警之詞也。
又【禮檀弓】銘,明旌也。
【周禮春官小祝】設熬置銘。
【註】銘,今書或作名。
鄭雲:銘,書死者名于旌。
銙 【戌集上】【金字部】 銙 【廣韻】【集韻】【韻會】□苦瓦切,音骻。
帶具。
【唐書柳渾傳】玉工爲帝作帶,誤毀一銙。
【正字通】唐制,帶,一、二品銙以金,六品已上犀,九品已上銀,庶人鐵。
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台,左右排三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有輔弼二小方,後七枚,前大小十三枚。
唐之十三銙卽此式初制也。
又【集韻】枯買切,音胯。
義同。
【集韻】本作□。
亦作錁。
銚 【戌集上】【金字部】 銚 【唐韻】以招切【集韻】【韻會】餘招切,□音遙。
【說文】溫器也。
【廣韻】燒器。
【正字通】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銚。
又【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或謂之銚銳。
又【說文】一曰田器。
又姓。
【後漢銚期傳】銚期,字須況,潁川郟人。
又國名。
【前漢禮樂志】銚四會員十二人,齊四會員十九人。
【註】銚,國名。
音姚。
又【馬融長笛賦】剺櫟銚,晢龍之慧也。
【註】皆分別節制之貌。
又【集韻】千遙切,音□。
臿也。
【詩周頌庤乃錢鎛疏】世本雲:垂作銚。
宋仲子註雲:銚,刈也。
然則銚刈物之器也。
【釋文】銚,七遙反。
【莊子外物篇】銚鎒于是乎始修。
【註】銚,七遙反。
削也。
能有所穿削也。
又他堯反。
又【廣韻】吐彫切【集韻】他彫切,□音祧。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音調。
燒器。
【集韻】或作鑃鑵。
又【集韻】他弔切,音糶。
義同。
又弋笑切,音燿。
與□同。
□芅,草名。
【爾雅釋草】長楚銚芅。
【註】今羊桃也。
或曰鬼桃。
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
○按釋文銚,音姚,與集韻音異。
又【集韻】田聊切,音迢。
長矛也。
【呂氏春秋】長銚利兵。
考證:〔【詩周頌痔乃錢鎛】〕謹照原文痔改庤。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職救切,音呪。
光也。
銜 【戌集上】【金字部】 銜 【廣韻】戸監切【集韻】【韻會】乎監切,□音鹹。
【說文】馬勒口中。
從金從行。
銜,行馬者也。
【徐曰】馬銜所以制之行也。
會意。
【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
【前漢張敞傳】利其銜策。
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銜。
【詩豳風勿士行枚箋】初無行□銜枚之事。
【東京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下赦,旋立雞竿,竿尖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
【盧照隣詩】龍銜寶蓋迎朝日。
又【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銜命。
又官吏階位曰銜。
【語林】近代選曹補授,先具舊官於前,次書擬官於後,新舊相銜也。
【白居易贈張籍詩】獨有詠詩張大祝,十年不攺舊官銜。
【陸遊詩】頭銜字字敵冰淸。
又感也。
【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
【林景熙詩】心銜造化仁。
又憾也。
【前漢外戚傳】栗姬怒不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
【唐書薛藝傳】藝頻爲李景所辱,深銜之。
又人參,一名人銜。
【本草】其成有階級,故名。
【蘇軾詩】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
又馬銜,海神也。
【木華海賦】海童邀路,馬銜當蹊。
【註】海童,馬銜,皆神名。
馬銜,馬首,一角,龍形。
銝 【戌集上】【金字部】 銝 【字彙】虛尤切,音休。
長針也。
銠 【戌集上】【金字部】 銠 【字彙補】音未詳。
王審知鑄大鐵錢,俗謂之銠□。
銣 【備考】【戌集】【金字部】 銣 【篇海類編】音汝。
銮 【戌集上】【金字部】 鑾 【唐韻】洛官切【集韻】盧丸切【正韻】盧官切,□音鸞。
【說文】人君乗車四馬,鑣八鑾,鈴象鸞鳥聲,和則敬也。
又【翰林志】翰林院與金坡殿相接,故學士院號金鑾。
【又】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
又【集韻】通作鸞。
【古今注】禮記雲:行前朱鳥鸞也。
前有鸞鳥,故謂之鸞。
鸞口銜鈴,故謂之鑾鈴。
今或爲鑾,或爲鸞,事一而義異也。
又【韻補】葉閭員切,音攣。
【劉邵七華賦】載金鉦,鳴玉鸞。
鼓興雷起,野火雲延。
【午集下】【石字部】【廣韻】【集韻】□於加切,音鴉。
石名。
又碨,地形不平。
【郭璞江賦】□蠣磈磥而碨。
鏔 【戌集上】【金字部】 鏔 【廣韻
【說文】臿屬。
【六書故】鐵杵。
【字彙】鐵籤也。
【集韻】或作□。
又【集韻】時任切,音諶。
義同。
又【廣韻】昨淫切【集韻】才淫切,□音鬵。
義同。
又【博雅】耕也。
又【集韻】知鴆切,音揕。
重也。
鈃 【戌集上】【金字部】 鈃 【正字通】俗銒字。
鈄 【戌集上】【金字部】 鈄 【廣韻】天口切【集韻】他口切,□音□。
姓也。
【姓苑】宋處州刺史鈄滔。
又【集韻】徒口切,音。
義同。
又【六書原】鈄,俗□字。
註詳十畫。
本作鈄。
鈆 【戌集上】【金字部】 鈆 【廣韻】與專切,音沿。
同鉛。
【淮南子齊俗訓】鈆不可以爲刀。
【前漢江都王傳】以鈆杵舂。
【註】鈆者,錫之類也。
又【賈誼傳】莫邪爲鈍兮,鈆刀爲銛。
又國名。
【爾雅釋地】東至於泰遠,西至於邠國,南至於濮鈆,北至於祝栗,謂之四極。
【註】皆四方極遠之國。
又【廣韻】□容切【集韻】諸容切,□音鍾。
鐵也。
考證:〔【爾雅】南至於濮鈆,北至於祝粟〕謹照原文祝粟改祝栗。
鈇 【戌集上】【金字部】 鈇 【廣韻】甫無切【韻會】風無切,□音膚。
【說文】莝斫刀。
從金夫聲。
【倉頡篇】斧也。
【禮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
【列子說符篇】人有亾鈇者。
【註】鈇音夫。
又【集韻】匪父切,音甫。
【禮王制鈇鉞釋文】鈇,方于反。
又音斧。
鈈 【戌集上】【金字部】 鈈 【字彙】同鉟。
鈉 【戌集上】【金字部】 鈉 【集韻】諾荅切,音訥。
【玉篇】打鐵。
又【廣韻】而銳切,音芮。
銳鈉。
【類篇】刻木耑所以入鑿。
鈋 【戌集上】【金字部】 鈋 【唐韻】五禾切【集韻】【正韻】吾禾切,□音吪。
【說文】鈋,圜也。
【玉篇】削也。
【廣韻】去角也。
【博雅】刓也。
鈌 【戌集上】【金字部】 鈌 【唐韻】於決切【集韻】一決切,□音抉。
【說文】本作□。
刺也。
又【集韻】涓惠切,音桂。
義同。
又【廣韻】【集韻】□古穴切,音玦。
義同。
又【博雅】取也。
【音釋】鈌,音決。
又與缺通。
【史記司馬相如傳】貫列鈌之倒景兮。
【前漢書】作列缺。
【註】列缺,天門也。
【午集下】【示字部】【廣韻】【集韻】□醜江切,音惷。
祠不恭也。
又【玉篇】祭壇不毀也。
又【集韻】株江切,音椿。
義同。
□ 【未集中】【缶字部】 □ 缶俗缶字。
見【正字通缶字註】。
□ 【備考】【辰集】【日字部】 □ 【龍龕】同晙。
【午集中】【白字部】【廣韻】【集韻】□許葛切,音喝。
見皏字註。
又【集韻】何葛切,音曷。
義同。
錮 【戌集上】【金字部】 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
【說文】鑄塞也。
【徐曰】鑄銅鐵。
以塞□也。
【前漢劉向傳】雖錮南山猶有□。
【註】錮,謂塞也。
又【揚子方言註】錮,謂堅固也。
又【廣韻】禁錮,重繫也。
【左傳成二年】子反請以重幣錮之。
【註】禁錮勿令仕。
【後漢黨錮傳註】謂塞其仕進之路也。
又【前漢賈誼傳】失今不治,必爲錮疾。
【註】堅久之疾。
俗作痼。
通用固。
錯 【戌集上】【金字部】 錯 〔古文〕【唐韻】【集韻】倉各切【韻會】淸各切【正韻】七各切,□音厝。
【說文】金塗也。
【前漢食貨志】錯刀,以黃金錯其文,一刀直五千,與五銖錢□行。
【註】錯刀,王莽錢。
【張衡詩】何以贈之金錯刀。
又【詩大雅】簟茀錯衡。
【傳】錯衡,文衡也。
【史記趙世家】剪髮文身,錯臂左衽。
【註】錯臂亦文身,謂以丹靑錯畫其臂。
又【玉篇】鑢也。
【書禹貢】錫貢磬錯。
【疏】治玉石曰錯。
磬有以玉爲之者,磬錯,謂治磬錯也。
又【正韻】厲石也。
【詩小雅】他山之石,可以爲錯。
【傳】錯,石也,可以琢玉。
【釋文】錯,厲石也。
又【玉篇】雜也。
【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
【傳】錯,雜出。
【疏】交錯是閒雜之義,故錯爲雜也。
又亂也。
【尚書孔安國序】錯亂磨滅,勿可復知。
又【易繫辭】錯綜其數。
【疏】錯謂交錯。
【禮文王世子】禮樂交錯于中。
又【祭義】不錯則隨。
【註】錯,鴈行也。
父黨隨行,兄黨鴈行。
【詩小雅】獻醻交錯。
【傳】東西爲交,邪行爲錯。
又【集韻】乖也。
【增韻】舛也,誤也。
【五代史羅紹威傳】帥魏博牙軍驕恣,盡殺之,由此勢弱,曰:聚六州四十二縣鐵,鑄一個錯不成。
【註】借義,喻錯悞也。
又【前漢五行志】宣元之後,劉向治穀梁春秋,數其旤福,傳以洪範,與仲舒錯。
【註】錯,謂牴牾不合也。
又【廣韻】厠也,言相閒厠也。
又【禮中庸】辟如四時之錯行。
【朱註】錯,猶疊也。
又【易離卦】履錯然。
【註】錯然,敬愼之貌。
又【馬融廣成頌】嵎峗錯崔。
【註】錯崔,高峻貌。
又【山海經】帶山有獸,其狀如馬,一角,有錯。
【註】言角有甲錯也。
又神名。
【後漢禮儀志】錯斷食巨。
【註】逐疫之神也。
又姓。
【廣韻】宋太宰之後。
又人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稾侯□錯。
【索隱註】漢表作鍇,音揩。
又蟲名。
【字彙補】莎雞,幽州人謂之蒲錯。
又與厝通。
【前漢地理志】五方雜厝,風俗不純。
【註】厝、錯古通。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故切,音措。
【集韻】金塗謂之錯。
亦姓。
本作。
又【博雅】藏也。
又【楚辭九章】萬民之生,各有所錯兮。
【註】錯,安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展采錯事。
【註】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也。
錯,音措。
又【易繫辭】苟錯諸地,而可矣。
【疏】錯,置也。
【釋文】錯,音措。
【史記周本紀】成康之際,天下安寧,□錯四十餘年不用。
【註】錯,置也。
又【史記張儀傳】秦魏之交,可錯矣。
【註】錯,停止也。
音措。
又【後漢寒朗傳】二人錯愕不能對。
【註】錯,七故反。
錯憚,猶倉卒也。
又【揚子方言】滅也。
周秦曰錯。
【註】音酢。
又與醋同。
【管子弟子職】置醬錯食。
又【集韻】七約切,音碏。
物理麤也。
考證:〔【易繫辭】苟錯諸地則可矣〕謹照原文則可矣改而可矣。
錱 【戌集上】【金字部】 錱 【字彙補】古文珍字。
註詳玉部五畫。
錾 【戌集上】【金字部】 鏨 【唐韻】藏濫切【集韻】【韻會】昨濫切,□音暫。
【廣韻】鐫石。
又【說文】小鑿也。
又【廣韻】才敢切【集韻】在敢切,□音槧。
又【廣韻】慈染切【集韻】疾染切,□音漸。
又【廣韻】士鹹切【集韻】鋤鹹切,□音讒。
又【集韻】財甘切,音蠶。
義□同。
鍇 【戌集上】【金字部】 鍇 【唐韻】苦駭切【集韻】【韻會】【正韻】口駭切,□音楷。
【說文】九江謂鐵曰鍇。
【徐曰】鐵好也。
一曰鐵精則白也。
【左思吳都賦】銅鍇之垠。
【註】鍇,金屬。
又【博雅】鍇□也。
【音釋】鍇,音揩。
又公諧反。
又人名。
【左傳哀四年】文之鍇後至。
【註】鍇,蔡大夫。
【釋文】鍇,音揩,又音皆。
又客駭反。
【前漢功臣年表】稾侯□鍇。
又【廣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音皆。
又【集韻】雄皆切,音諧。
義□同。
又【集韻】古駭切,音解。
【揚子方言】堅也。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鍇。
鍈 【戌集上】【金字部】 鍈 【廣韻】【集韻】□於驚切,音英。
【玉篇】鈴聲也。
或省作鉠。
鍉 【戌集上】【金字部】 鍉 【廣韻】都奚切【集韻】都黎切,□音低。
【玉篇】鋒也。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
歃血器。
又【集韻】【韻會】□常支切,音匙。
鑰也。
【正字通】鑰鍉,所以啓鑰者,俗作匙,讀時、矢二音。
鑰以閉戸,鍉以啓鑰,鎖腹有須,鍉入內鉤合其須,則鑰開。
鍉與鑰別,舊註鑰也,非。
又【後漢隗囂傳】牽馬操刀,奉盤錯鍉,遂割牲而盟。
【註】字詁:鍉卽題,音徒啓反。
方言曰:宋楚之閒謂盎爲題。
據下文雲鍉不濡血,明非盆盎之類。
前書漢遣韓昌等,與單于及大臣俱登諾水東山,□白馬,單于以徑路刀金留犂撓酒。
應劭雲:留犂,飯匕也。
撓,攪也。
以匕攪血而歃之,今亦奉盤措匙而歃也。
以此而言,鍉卽匙字。
又【正韻】丁歷切,音的。
【五音集韻】唾器。
又與鏑同。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銷鋒鏑。
【註】鏑,一作鍉。
索隱曰:鏑,音的,鍉字亦音的。
【前漢項籍傳】銷鋒鍉。
【註】鍉與鏑同。
箭足也。
鍊 【戌集上】【金字部】 鍊 【唐韻】【韻會】【正韻】□郞甸切,音練。
【說文】冶金也。
【正字通】煎冶銅鐵使精熟也。
【□琳武庫賦】鎧則東吳闕鞏,百鍊精剛。
【皇極經世】金百鍊然後精,人亦如此。
又精金也。
【王褒四子講德論】精鍊藏於鑛鏷。
又凡物精熟者,皆爲鍊。
【淮南子地形訓】鍊土生木,鍊木生火。
【註】鍊猶治也。
又【唐六典】道士修行,其德高思精者,稱鍊師。
又酷吏巧入人罪曰鍊。
【前漢路溫舒傳】鍛鍊而周內之。
【註】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鍊,使之成熟也。
通作煉。
又通作湅。
【周禮冬官考工記栗氏攺煎金錫則不耗註】削湅之精不復減也。
又【集韻】居晏切,音諫。
【博雅】車軸鐵。
鋁 【戌集上】【金字部】 鋁 【玉篇】與鑢同。
【博雅】鋁謂之錯。
【揚子方言】燕齊摩鋁謂之希。
【註】鋁,音慮。
鍋 【戌集上】【金字部】 鍋 【廣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
【玉篇】車釭。
【揚子方言】車釭,齊燕海岱之閒謂之鍋。
又【玉篇】盛膏器。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盛膏者乃謂之鍋。
又【廣韻】溫器。
【正字通】俗謂釜爲鍋。
又【玉篇】公禍切,音過。
義同。
又【集韻】古火切,音果。
刈鉤也。
與鐹同。
【集韻】或作鈛□。
鈡 【備考】【戌集】【金字部】 鈡 【搜眞玉鏡】音中。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以證切,音暎。
【篇海】日暉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無販切,音萬。
引舟縴。
或作絻。
鈭 【戌集上】【金字部】 鈭 【唐韻】卽移切【集韻】將支切,□音貲。
【說文】鈭錍,斧也。
又【廣韻】此移切【集韻】七支切,□音雌。
義同。
鈮 【戌集上】【金字部】 鈮 【玉篇】與檷同。
絡絲柎也。
詳木部檷字註。
【未集下】【舟字部】【集韻】同。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集韻】□所□切,音產。
【玉篇】全德也。
又【廣韻】初限切【集韻】楚限切,□音剗。
又【廣韻】初綰切【集韻】揣綰切,□音□。
義□同。
又【集韻】初諫切【五音集韻】初患切,□音□。
義同。
一曰夥也。
【子集中】【人字部】【篇海】徒了切,調上聲獨立也。
鈰 【戌集上】【金字部】 鈰 【集韻】士止切。
音市。
劒名。
鈳 【戌集上】【金字部】 鈳 【廣韻】烏何切【集韻】於河切,□音阿。
【玉篇】鈳,小釜也。
或作錒。
又【集韻】倚可切,音□。
義同。
鈴 【戌集上】【金字部】 鈴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令丁也。
【廣韻】似鍾而小。
【正韻】爲圜形,半裂以出聲,錮銅珠於內以鳴之。
【左傳桓二年】錫鸞和鈴,昭其聲也。
【註】鈴在旂,有鳴聲。
【釋文】鈴,音零。
【爾雅釋天】旌旂有鈴曰旂。
又【唐制】學士院深嚴,懸鈴索備警,長慶中河北用兵,常夜作聲以鳴緩急。
【李德裕詩】銀花懸院榜,風撼引神鈴。
又【博雅】鈴鈴,聲也。
【前漢天文志】丙戌,地大動鈴鈴然。
又書名。
【抱樸子對俗卷】按玉鈴經中篇。
又【揚子方言】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
【註】喩小說不合大雅也。
又馬兜鈴,藥名。
【本草】一名土靑木香。
蔓生,葉脫時,其實尚□,如馬項鈴,故名。
又草名。
【正字通】鈴兒草,卽沙薓,象花形。
【墨莊漫錄】明宣德年,帝夢神語,雨打無聲鼓子花,帝口占,風吹不響鈴兒草,至今傳爲絕對。
又花名。
【夢華錄】菊黃色而圓曰金鈴。
又與軨通。
【周禮春官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
【註】鈴或作軨。
又【說文】霆雷餘聲也。
鈴鈴所以挺出萬物。
又通作令。
【詩齊風】盧令令。
【註】纓環聲。
鈵 【戌集上】【金字部】 鈵 【玉篇】彼病切,音柄。
【博雅】固也。
【揚子方言】錮也。
【註】謂堅固也。
音柄。
又【集韻】補永切,音丙。
義同。
鈶 【戌集上】【金字部】 鈶 【廣韻】詳裡切【集韻】象齒切,□音似。
【廣韻】鋋鈶。
【集韻】矛屬也。
又【集韻】盈之切,音飴。
【說文】耒耑也。
本作枱。
或作□耛。
又【集韻】詳茲切,音詞。
【博雅】柄也。
【五音集韻】鎌柄也。
【管子輕重篇】耟耒耨懷鉊鈶。
又橿權渠□緤,所以禦春夏之事也。
【集韻】本作柌。
或作枱□。
鈽 【戌集上】【金字部】 鈽 【五音集韻】博孤切,音逋。
【玉篇】金版。
鋫 【戌集上】【金字部】 鋫 【集韻】良脂切,音黎。
黑金也。
本作鑗。
【玉篇】作錅。
【卯集上】【心字部】【字彙補】甫本切,音粉。
動也。
【申集上】【艸字部】【字彙補】同□。
【集韻】作□。
【類篇】作□。
□字原作艸下□。
銉 【戌集上】【金字部】 銉 【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音聿。
針也。
銟 【戌集上】【金字部】 銟 【篇海類編】初加切,音叉。
魚器。
鈾 【戌集上】【金字部】 鈾 【篇海】【字彙】□古文宙字。
○按古文無鈾字,篇海誤,字彙仍之,亦非。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虎項切,音傋。
邪視也。
本作□。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權俱切,音劬。
義闕。
人名。
漢有丘。
又【篇海】其遇切,劬去聲。
【字彙】姓也。
鈿 【戌集上】【金字部】 鈿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
【說文】金華也。
【六書故】金華爲飾田田然。
【庾肩吾詩】縈鬟起照鏡,誰忍去金鈿。
又【正韻】陷蚌曰螺鈿。
【正字通】螺鈿,婦人首飾,用翡翠丹粉爲之。
又【唐史王鉷傳】以寶鈿爲井幹引泉,號自雨亭。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
義同。
【集韻】或作□。
鉀 【戌集上】【金字部】 鉀 【廣韻】【集韻】【韻會】□古狎切。
與甲同。
鎧也。
【晉載記】姚弋仲貫鉀上馬。
【廣韻】今單作甲。
又【集韻】轄□切,音盍。
鉀鑪。
【揚子方言】箭其小而長,中穿二孔者謂之鉀鑪。
又【廣韻】古盍切【集韻】谷盍切,□音閤。
義同。
或作鑉。
鉁 【戌集上】【金字部】 鉁 【集韻】與珍同。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苦蟹切,音□。
戾也。
鉄 【戌集上】【金字部】 鉄 【玉篇】古文紩字。
註詳糸部五畫。
【正字通】俗用爲鐵字,誤。
鉅 【戌集上】【金字部】 鉅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大剛也。
從金巨聲。
【商子論兵篇】怨如鉅鐵。
【史記禮書】宛之鉅鐵。
【註】徐廣曰:大剛曰鉅。
正義曰鉅,剛鐵也。
又大也。
同巨。
【史記禮書】宜鉅者鉅,宜小者小。
又天子曰鉅公。
【前漢郊祀志】吾欲見鉅公。
【註】張晏曰: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師古曰:鉅,大也。
又【正字通】尊者通稱。
【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鉅公。
又【說文】弓名。
【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幹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正韻】呂矩,矯貌。
【莊子列禦□】一命而呂鉅。
又【五音集韻】澤名。
又地名。
【史記殷本紀】盈鉅橋之粟。
【註】服虔曰:鉅橋,倉名。
許愼曰:鉅鹿水之大橋有漕粟也。
又【項羽紀】章邯令王離涉閒圍鉅鹿。
又【王子侯者年表】鉅合侯劉發。
【註】鉅合,在平原。
【前漢武帝紀】上耕于鉅定。
【註】服虔曰:地名。
近東海。
應劭曰:齊國縣也。
又【地理志】山陽郡鉅壄縣,齊郡鉅定縣。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封鉅黃帝師。
又【藝文志】將鉅子五篇。
【註】六國時人。
又草名。
【爾雅釋草】蕎,邛鉅。
【註】今藥草,大戟也。
【本草】大戟,一名邛鉅,苗名澤漆。
又【韻會】鉤鉅。
【潘嶽西征賦】弛靑鯤於網鉅。
【註】鉅,鉤也。
又同詎。
【戰國策】臣以爲王鉅速忘矣。
【註】鉅,詎通。
又與遽同。
【荀子正論篇】是豈鉅知見侮之爲不辱哉。
鉆 【戌集上】【金字部】 鉆 【唐韻】敕淹切【集韻】醜廉切,□音覘。
【說文】鐵銸也。
又【說文】一曰膏車鐵鉆。
又【廣韻】巨淹切【集韻】其淹切,□音箝。
【廣韻】持鐵者。
【集韻】以鐵有所刼束也。
【字彙補】同鉗。
【倉頡篇】鉆,持也。
【正字通】凡器兩頭交合,用鐵片錮之,或轉角處,鐵片兩頭拘定之,皆曰鉆。
又與鍼通。
【周禮夏官射鳥氏註】鍼箭。
【釋文】鍼,其炎反。
或作鉆。
又□具。
【後漢章帝紀】鉆鑽之屬,慘苦無極。
【□寵傳】絕鉆鑽諸慘酷之科。
又【廣韻】【韻會】□託協切,音帖。
【廣韻】鉆箸物也。
又【集韻】知林切,音碪。
鬼谷子有飛鉆揣摩篇。
【正字通】言察是非,飛而鉗持之。
又【集韻】知廉切,音霑。
又渠金切,音琴。
義□同。
又【正韻】同銛。
【揚子法言】筆不鉆而獨加諸砥。
○按法言本作銛,音簽。
譌作鉆。
正韻譌引。
鉇 【戌集上】【金字部】 鉇 【正字通】俗鉈字。
鉈 【戌集上】【金字部】 鉈 【唐韻】食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音闍。
【說文】短矛也。
又或作鍦。
【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
【註】常蛇反。
又【廣韻】式支切,音施。
又【類篇】施智切,音翅。
義□同。
○按《廣韻》視遮切註:又音夷,五攴韻闕此一音。
考證:〔【廣韻】式支切,音詩。
〕謹按詩音申之切與鉈不同音。
施音商支切與鉈同音。
謹改音詩爲音施。
又類篇施智切,音屍。
謹按屍音升脂切與鉈不同音。
翅音施智切與鉈同音。
謹改音屍爲音翅。
【申集上】【艸字部】【篇海】古文堇字。
註見八畫。
鉉 【戌集上】【金字部】 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泫。
【說文】舉鼎也。
【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疏】鉉,所以貫鼎而舉之也。
又【集韻】涓熒切。
與扃通。
【儀禮士冠禮】設扃鼏。
【鄭註】扃,古螢反。
今文扃爲鉉。
【陸德明音義】扃鼎扛也。
又【士喪禮】右人抽扃。
【士虞禮】左人抽扃。
【註】扃,卽鉉字。
又【集韻】居閑切,音閒。
又姑還切,音關。
又圭懸切,音涓。
義□同。
又【字彙補】讀作弦。
【戰國策】矛戟折,鐶鉉絕。
又【韻補】葉音焄。
【蔡邕楊司空□詞】包羅五典,本根道眞,頻歷卿校,五登鼎鉉。
又葉音懸。
【史孝山出師頌】鼓無停響,旗不暫褰。
澤霑荒遐,功銘鼎鉉。
鉊 【戌集上】【金字部】 鉊 【廣韻】止搖切【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昭。
【說文】大鎌也。
【揚子方言】刈鉤,江淮□楚之閒謂之鉊。
【管子輕重篇】耟耒耨懷鉊鈶。
【又】橿權渠繉緤,所以禦春夏之事也。
鉋 【戌集上】【金字部】 鉋 【集韻】【韻會】□皮敎切,音皰。
【玉篇】平木器。
【正字通】鐵刃,狀如鏟,銜木匡中,不令轉切,木匡有孔,旁兩小柄,以手反復推之,木片從孔出,用捷于鏟。
方音讀若袍。
通作刨。
俗作。
又【六書故】一曰搔馬具。
又【廣韻】薄交切,音庖。
鉋刷。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
字省文。
杵頸謂之。
【卯集上】【心字部】【篇海】涓熒切,音扃。
憶也。
鉓 【戌集上】【金字部】 鉓 【集韻】蓄力切,音敕。
飾也。
【備考】【卯集】【手字部】【龍龕】音木。
桑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與□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先孔切,音悚。
箸桶也。
○按《廣韻》《集韻》《揚子方言》通從木作□。
又《類篇》改作,當卽□、二字之譌。
鉍 【戌集上】【金字部】 鉍 【廣韻】【集韻】□兵媚切,音祕。
【玉篇】矛柄也。
【廣韻】同柲。
又【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集韻】矛□謂之珌。
又【集韻】【韻會】□簿必切,音邲。
義同。
又【集韻】一曰偶也。
鉎 【戌集上】【金字部】 鉎 【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師庚切,□音生。
【玉篇】□也。
【集韻】鐵衣也。
又【廣韻】【集韻】□桑經切,音星。
義同。
鉏 【戌集上】【金字部】 鉏 【唐韻】士魚切【集韻】【韻會】牀魚切,□同鋤。
【說文】立薅所用也。
從金且聲。
【釋文】助也。
去穢助苗也。
【前漢賈誼傳】秦人借父耰鉏,慮有德色。
又治田也。
【前漢劉章耕田歌】非其種者,鉏而去之。
又【兒寬傳】帶經而鉏。
又【廣韻】誅也。
【韓詩外傳】淩轢無罪之民,成威于閭巷之閒者,衆之所誅鋤也。
又地名。
【晉語】賜公南陽陽樊溫原州,陘絺鉏欑茅之田。
【左傳成四年】鄭伯伐許,取鉏任冷敦之田。
又【哀二十五年】請適城鉏。
【註】城鉏,宋邑。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鉏城。
又鳥名。
【爾雅釋鳥】鷺,舂鉏。
【註】白鷺也。
一名舂鉏。
又姓。
【左傳宣二年】鉏麑。
【註】晉之力士。
又人名。
【左傳莊十六年】刖強鉏。
又【僖二十四年】鄭大夫孔將鉏。
【史記齊世家】故從犂鉏之計。
【左傳】作犂彌。
又【集韻】宗蘇切,音租。
茅藉祭也。
【周禮春官司巫蒩館註】蒩,讀爲鉏。
鉏,藉也,館神所止也。
【釋文】鉏,子都反。
又【集韻】詳餘切,音徐。
人名。
【左傳成十八年】西鉏吾。
【註】宋大夫。
【釋文】鉏,仕居反,徐在居反。
又國名。
【左傳襄四年】後羿自鉏遷于窮石。
【註】鉏羿,本國名。
【釋文】鉏,仕居反。
又【集韻】鋤加切,音茬。
鉏牙,物傍出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註】二璋,皆有鉏牙之飾。
【釋文】鉏,側魚反,沈讀徐加反。
又【廣韻】牀呂切【集韻】狀所切,□音齟。
鉏鋙,相距貌。
【楚辭九辯】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
【註】鉏,牀舉反。
又【集韻】牀據切,音助。
與耡同。
籍稅也。
考證:〔又【廣韻】誅也。
【韓書外傳】衆之所誅鋤也。
〕謹照原書韓書改韓詩。
鉐 【戌集上】【金字部】 鉐 【集韻】常隻切,音石。
鍮鉐,以石藥治銅。
又【類篇】作木切,音鏃。
姓也。
◎按五音集韻係□字音義,疑類篇之誤。
鉒 【戌集上】【金字部】 鉒 【廣韻】中句切【集韻】株遇切,□音註。
【玉篇】器也。
送死人具也。
又【博雅】署置也。
又【淮南子說林訓】以瓦鉒者全,以金鉒者跋,以玉鉒者發。
【註】鉒者提馬,雒家謂之跋。
又【通雅】鉒金,鉒銀,皆丱也。
【管子地數篇】上有鈆者,其下有鉒銀。
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鉒金。
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鉒銅。
此山之見榮者也。
又【集韻】【韻會】□朱戍切,音注。
義同。
鉔 【戌集上】【金字部】 鉔 【字彙】作荅切,音匝。
香毬也。
【西京雜記】長安巧工丁緩,作寢被中香爐,爲機環轉四周,爐體常平。
【司馬相如美人賦】金鉔熏香。
鉕 【戌集上】【金字部】 鉕 【集韻】滂禾切,音頗。
鉕鐸,銅器。
【未集下】【臼字部】【廣韻】徒朗切【集韻】待朗切,□音盪。
舂也。
持米精也。
【備考】【未集】【肉字部】【篇海類編】與□同。
【未集下】【肉字部】【字彙】時吏切,音視。
肉生也。
鉖 【戌集上】【金字部】 鉖 【玉篇】徒冬切,音彤。
釣鉖。
鉗 【戌集上】【金字部】 鉗 【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音箝。
【說文】以鐵有所刼束也。
從金甘聲。
【前漢高帝紀】自髠鉗爲王家奴。
【註】鉗,以鐵束頸也。
【後漢光武紀】弛解鉗衣。
【註】倉頡篇曰:鉗,釱也。
釱足鉗。
又【五行志】廣漢鉗子謀攻牢。
【師古註】鉗子,謂鉗徒也。
【晉律】鉗重二斤,翹長一尺五寸。
【集韻】或作鉆。
又銸也。
【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
【註】鉗,取也。
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銸物也。
又【揚子方言】惡也。
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又【家語】無取鉗鉗。
【註】鉗鉗,妄行不誠也。
又【呂氏春秋】後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又澤名。
【張衡南都賦】其陂澤則有鉗盧玉池。
又姓。
【正字通】唐元和中長令鉗耳。
又與拑通。
【後漢袁紹傳】道路以目,百辟鉗口。
【註】以木銜其口也。
或作拑。
渠廉反。
又【集韻】其嚴切,音黔。
義同。
又【集韻】五甘切,音玵。
刃也。
考證:〔又鋷也。
【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
【註】鉗,取也。
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鋷物也。
〕謹按漢書注鋷本作銸,音輒,又音聶,拔髮也。
鋷音最,錐屬,與鉗物之義不同。
今照原文鋷也改銸也。
鋷物改銸物。
鉙 【戌集上】【金字部】 鉙 【玉篇】知駭切,音。
金也。
鉚 【戌集上】【金字部】 鉚 【集韻】力九切,音柳。
美金。
□ 【辰集上】【日字部】 □ 【管子五行篇】貨□神廬。
【註】日所次隅曰□。
音未詳。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亦作紵。
綿絮裝衣。
【任昉竟陵文宣王行狀】華袞與縕□同歸。
【註】韓詩子路曰:曾子褐衣縕□未嘗完。
鉛 【戌集上】【金字部】 鉛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餘專切,□音沿。
【說文】靑金也。
【玉篇】黑錫也。
【正字通】錫類。
生蜀郡平澤,今銀坑處皆有之。
一名黑錫。
錫白,故鉛爲黑錫。
李時珍曰:鉛,易沿流,故謂之鉛。
【書禹貢】鉛松怪石。
【寶藏論】鉛有數種,波斯鉛堅白,爲第一。
草節鉛出犍爲,銀之精也。
銜銀鉛,銀坑中之鉛,內含五色。
上饒、樂平鉛次之,負版鉛鐵苗也。
獨孤滔曰:雅州釣腳鉛,形如皁莢,大如蝌蚪子,黑色,生沙中,亦可乾汞。
又鉛粉,亦名胡粉。
卽鉛華也。
【曹植洛神賦】鉛華勿禦。
【正字通】鉛粉,卽今化鉛所成。
一曰粉錫,非以錫爲之,其法縣鉛塊于酒缸中,封閉四十九日,鉛化爲粉,不白者,炒爲黃丹。
蘇恭謂炒錫造之,朱震亨謂胡粉乃錫粉,以陶弘景化鉛之說爲誤,□非也。
又縣名。
【唐書地理志】信州鉛山縣。
又與延同。
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鉛陵卓子。
又【正韻】循也。
【荀子榮辱篇】鉛之重之。
【註】謂撫循之申重之也。
鉞 【戌集上】【金字部】 鉞 【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
【廣雅】鉞,斧也。
【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左傳昭十五年】鏚鉞秬鬯。
【疏】鉞大而斧小。
【太公六韜】大柯斧重八斤。
一名天鉞。
【釋名】鉞,豁也。
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井爲水事,其西曲星曰鉞。
【說文】本作戉。
大斧,鉞車鑾聲,呼會切,引《詩》:鑾聲鉞鉞。
【徐鉉曰】俗作鐬。
以鉞作斧戉之戉。
非是。
【正字通】按徐說迂曲難通。
《說文》越狘皆從戉聲,鉞從戉,讀若誨,別訓鑾聲,自相矛盾。
徐渭俗作鐬非,不知從戉無嘒聲,尤非。
古作戉。
司馬法,從戉。
詩書周禮史傳,□從鉞。
鉞當卽戉之重文也。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集韻】□同憮。
從憮爲正。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黃郭切,音穫。
心動也。
又怳縛切,音矆。
驚也。
一曰遽視。
本作戄,或作。
針 【戌集上】【金字部】 針 【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音斟。
【說文徐註】俗鍼字。
所以縫也。
【易乾卦各從其類疏】若磁石引針,琥珀拾芥。
【天寶遺事】唐宮中七夕結彩樓,□瓜果酒炙,祀牛女。
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
又姓。
明隆慶舉人針惠。
又【方書】針灸法。
互詳後鍼字註。
又蟲名。
【古今注】蝌蚪,一名□針。
又書法。
有垂露體,懸針體。
【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又【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枕去聲。
【集韻】縫也。
又刺也。
銊 【戌集上】【金字部】 銊 【廣韻】辛律切【集韻】雪律切,□音恤。
【玉篇】鋸聲也。
又【集韻】一曰□銊,瑣處也。
鉟 【戌集上】【金字部】 鉟 【廣韻】敷悲切,音丕。
【玉篇】刃戈。
【韓愈會李正封聯句】何當鑄鉅鉟。
又與鈹通。
詳鈹字註。
又【廣韻】符悲切,音邳。
義同。
鉠 【戌集上】【金字部】 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良切,音央。
【玉篇】鈴聲。
【張衡東京賦】和鈴鉠鉠。
又【集韻】於郞切,音鴦。
又於驚切,音英。
義□同。
本作鍈。
鉢 【戌集上】【金字部】 鉢 【廣韻】【集韻】【韻會】□北末切,音潑。
【玉篇】器也。
【蘇軾宸奎閣□】廬山僧懷璉,持律嚴甚。
上常賜以龍腦鉢盂,璉對使者焚之,曰:吾法以瓦鐵食,此鉢非法。
使者歸奏,上嘉歎。
又【梵書】自釋迦相傳有衣鉢,世相付受。
後魏天竺國王子號達磨,出家入南海,齎衣鉢航海。
至梁詣武帝,隱嵩山少林寺,以其法傳慧可。
又凡物相傳,皆曰衣鉢。
【古今名賢集】和凝第十三名及第,後知舉,取範質第十三名,質往謝。
凝曰:公文合在中選屈就,此傳老夫衣鉢耳。
未幾,凝入相。
後質拜相,有登庸衣鉢亦相傳之句。
又【蘇軾詩】傳家有衣鉢。
【註】家學有素也。
又【廣韻】亦作盋。
【前漢東方朔傳註】盂若盋而大,俗謂盋盂。
又無花果名優曇鉢。
【廣志】狀似枇杷,不花而實。
又葉音瞥。
【蘇軾□梅詩】君行適吳我適越,笑指西湖作衣鉢。
【午集下】【示字部】【廣韻】田候切【集韻】大透切,□音豆。
祭福也。
鉣 【戌集上】【金字部】 鉣 【唐韻】居怯切【集韻】訖業切,□音刼。
【說文】組帶織也。
【集韻】或作□。
鉤 【戌集上】【金字部】 鉤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
【玉篇】鐵曲也。
又【廣韻】劒屬。
【韻會】古兵有鉤,有鑲,皆劒屬。
引來曰鉤,推去曰鑲。
【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
【註】鉤,亦兵器也。
似劒而曲,所以鉤殺人也。
又劒環。
【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
【註】鉤,劒頭環。
【史記楚世家】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
【註】凡戟有鉤喙,鉤口之尖也。
言楚國戟之鉤,口尖有折者,足以爲鼎也。
又劒名。
【淮南子修務訓】純鉤魚腸。
【註】純鉤,利劒名。
又刀名。
【鮑照樂府】錦帶佩吳鉤。
【沈括曰】吳鉤,刀名也。
刀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
【李賀詩】男兒何不帶吳鉤。
又釣鉤。
【莊子外物篇】任公子爲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
又帶鉤。
【孟子】豈謂一鉤金。
【註】鉤,帶鉤也。
又刈禾鐮曰刈鉤。
【前漢龔遂傳】遂爲渤海太守,賊棄弓弩而持鉏鉤。
又幔鉤。
【隋書蘇威傳】威見宮中以銀爲幔鉤,盛□節儉之美,帝爲攺容。
又馬頷鉤。
【詩大雅】鉤膺鞗革。
【註】婁頷之鉤。
又凡縣物者曰鉤。
亦曰鹿觡,曰鉤格。
見【揚子方言】。
又鉤物也。
【左傳襄二十三年】或以戟鉤之。
又【正字通】鉤索義理,猶言窮理也。
【易繫辭】鉤深緻遠。
【疏】物在深處,能鉤取之。
又繞也。
【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
【註】鉤楹,繞楹而東也。
又屈也。
【戰國策】弓撥矢鉤。
【註】鉤,矢鋒屈也。
或作拘。
古通。
又留也。
【前漢鮑宣傳】使吏鉤止丞相掾史。
【註】鉤,留也。
又緻也。
【前漢趙廣漢傳】善爲鉤距,以得事情。
【註】鉤,緻也。
距,閉也。
使對者無疑,示若不問而自知,衆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爲距也。
【前漢□萬年傳】鹹皆鉤校發其姦臧。
又規也。
【前漢揚雄傳】帶鉤矩而佩衡兮。
【註】鉤,規也。
矩,方也。
又牽引也。
【後漢靈帝紀】皆爲鉤黨下獄。
【註】鉤,謂相牽引也。
又車名。
【禮明堂位】鉤車,夏後氏之路也。
【註】鉤,有曲輿者也。
又車心木。
【易小畜輿脫輻疏】謂輿下縛木,輿軸相連,鉤心之木是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以鑿其鉤。
【註】鉤,鉤心。
又射具。
【詩小雅】決拾旣佽。
【疏】決,鉤弦也。
又服飾名。
【儀禮士虞禮】鉤袒。
【註】如今擐衣也。
【疏】若漢時人擐衣以露臂,故雲如今擐衣也。
又星名。
【後漢班固傳兩都賦】周以鉤□之位。
【註】前書音義曰:鉤□,紫宮外星也。
宮衞之位,亦象之。
又鉤鈐,詳前鈐字註。
又【字彙補】鉤芒,神名。
與句芒同。
【前漢揚雄傳】麗鉤芒與驂乗蓐收兮。
又漢宮名。
【前漢車千秋傳】鉤弋夫人。
【註】鉤弋,宮名。
趙婕妤好居之,故號鉤弋夫人。
又【列仙傳】鉤弋夫人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
又宦者署。
【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
【註】鉤盾,宦者近署。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禦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
【註】鉤盾,主近苑囿。
又地名。
【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
【註】單于要害道。
又山名。
【山海經】鉤吾之山。
又水名。
【爾雅釋水】九河,八鉤盤。
【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疏】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
又草名。
【爾雅釋草】鉤芺。
【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
【疏】薊類也。
一名鉤。
一名芺。
【又】鉤,藈姑。
【註】鉤,□也。
一名王瓜。
實如瓝瓜正赤,味苦。
【博雅】茛,鉤吻也。
又藤名。
【山海經】其上多桃枝鉤端。
【註】郭雲:鉤端,桃枝屬。
吳任臣曰:鉤端,藤也。
又鳥名。
【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
又姓。
【正字通】宋鉤光祖。
又藏鉤。
【風土記】京師人,□日後爲藏鉤之戲,分二曹,鬭勝負。
【李商隱詩】隔坐送鉤春酒暖。
又【正韻】與鬮同。
【荀子君道篇】探籌投鉤。
又交鉤,語不止也。
【歐陽修詩】異日說交鉤。
又鉤輈,鷓鴣鳴聲。
【林逋詩】雲水叫鉤輈。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
鉤町,西南夷國名。
【前漢西南夷傳】立亡波爲鉤町王。
【註】鉤音鉅于反,町音大鼎反。
又【集韻】居□切,音冓。
鉤梯,攻城具。
【詩大雅】以爾鉤援。
【傳】鉤,鉤梯也。
所以鉤引上城者。
【釋文】鉤,古□反。
又古侯反。
又【韻補】葉音拘。
【古日出東南隅行】羅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
靑絲爲籠繩,桂枝爲籠鉤。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持兗切【集韻】柱兗切,□音篆。
又【玉篇】同縳。
又【集韻】須銳切,音歲。
繐,或省作□。
又【集韻】船釧切。
□或作□。
互詳縳繐□三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或從奢作□。
詳字註。
鉥 【戌集上】【金字部】 鉥 【唐韻】【集韻】□食聿切,音術。
【說文】綦鍼也。
【管子海王篇】一女必有一鍼一鉥。
【註】鉥,長鍼也。
又導也。
【晉語】子盍入乎,吾請爲子鉥。
【註】鉥,導也。
借鍼義,猶言前導也。
又【集韻】雪律切,音卹。
誘也。
本作怵。
鉦 【戌集上】【金字部】 鉦 【唐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
【說文】鐃類也。
似鈴,柄中上下通。
【玉篇】鉦以靜之,鼓以動之。
一雲鐲也。
【詩小雅】鉦人伐鼓。
【濮鬥南曰】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無鉦名。
鐲鐃,通謂之鉦。
【蘇軾詩】樹頭初日掛銅鉦。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鼓上謂之鉦。
【註】鼓所擊處,鍾腰之上,居鍾體之正處曰鉦。
又石鼓名。
【郡國志】洞庭山宮門東石樓,樓下兩石鼓,扣之聲淸越,世謂之神鉦。
【晉孝武樂章】神鉦一震,九域來同。
鉨 【戌集上】【金字部】 鉨 【字彙補】與鈮同。
絡絲柎也。
與鉩字異。
鉩 【戌集上】【金字部】 鉩 【集韻】諾葉切,音撚。
【博雅】正也。
又【五音集韻】小箱。
【集韻】隷作鑈。
亦作銸。
鉫 【備考】【戌集】【金字部】 鉫 【龍龕】音加。
又古何切。
鑒 【戌集上】【金字部】 鑒 【廣韻】同鑑。
【午集中】【白字部】【集韻】郞狄切。
與皪同。
的,白貌。
鉵 【戌集上】【金字部】 鉵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冬切,音彤。
【說文】耜屬。
【玉篇】鉏大貌。
又【集韻】或作□。
【博雅】鋡□謂之□。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郞丁切,音靈。
心了黠貌。
鉶 【戌集上】【金字部】 鉶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音□。
【說文】本作□。
器也。
【廣韻】祭器。
【玉篇】羹器也。
【周禮天官亨人】祭祀共大羹鉶羹。
【註】羹加五味,盛以鉶器,故曰鉶羹。
【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鉶。
【註】鉶,菜和羹之器。
【疏】據羹在鉶言之,謂之鉶羹。
據器言之,謂之鉶鼎。
【前漢司馬遷傳】堯舜飯土簋,歠土鉶。
【註】鉶,瓦器也。
【史記】省作□。
【集韻】或作。
通作銒。
鉷 【戌集上】【金字部】 鉷 【廣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洪。
【玉篇】弩牙。
又人名。
【正韻】唐有王鉷。
銢 【補遺】【戌集】【金字部】 銢 【龍龕】音劈。
器也。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補永切。
同抦。
詳抦字註。
【申集上】【艸字部】【玉篇】呼歷切,音赥。
草盛。
又【集韻】郝格切。
與嚇同,怒也。
【晉書音義】同赫。
又乞格切,音客。
茮,懼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魚具切。
義闕。
【篇海】音語,絲也。
【卯集下】【支字部】【正字通】牌字之譌。
○按當從比,從攴,見攴部。
《類篇》又入支部,非是。
鉸 【戌集上】【金字部】 鉸 【廣韻】【韻會】□古巧切,音絞。
【玉篇】釘鉸。
【釋名】鏑,敵也。
齊謂之鏃,關西謂之釘鉸,今凡刀柄鞍首,皆有釘鉸。
又【廣韻】鉸刀。
【六書故】交刃刀也。
利以翦。
【李賀五粒小松歌】綠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髥鉸刀翦。
【註】束龍髥,形容松葉之齊,如刀翦截也。
鉸,卽今婦功縫人所用者。
俗呼翦刀。
又【廣韻】古肴切,音交。
義同。
又【廣韻】古孝切【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
義同。
又【類篇】以金飾器也。
【顏延之赭白馬賦】寶鉸星纏。
【註】鉸,裝飾也。
鉹 【戌集上】【金字部】 鉹 【唐韻】尺氏切【集韻】【韻會】敞尒切【正韻】尺裡切,□侈上聲。
【說文】曲鉹也。
一曰鬵鼎。
【爾雅釋器】鬵,鉹也。
【註】涼州呼鉹爲鬵。
又【廣韻】甑也。
又【集韻】一曰小刀。
又【集韻】【韻會】餘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又【集韻】賞是切,音始。
義□同。
【集韻】或作□。
鉺 【戌集上】【金字部】 鉺 【正韻】而至切,音二。
【玉篇】鉤也。
【韓愈城南聮句】脩箭裊金鉺。
鉻 【戌集上】【金字部】 鉻 【唐韻】【集韻】□歷各切,音洛。
【說文】□也。
【正字通】言□去髮也。
【梵書】鬚髮自鉻。
通作落。
又【廣韻】古伯切【集韻】各頟切,□音格。
【玉篇】鉤也。
【抱樸子君道卷】武則鉤鉻摧於指掌。
【釋文】鉻,居額切。
鉼 【戌集上】【金字部】 鉼 【正字通】俗鉼字。
【廣韻】【集韻】【韻會】□必郢切,音餠。
金鈑也。
【爾雅釋器】鉼金謂之鈑。
【註】周禮曰:祭五帝,卽供金鈑是也。
【釋文】鉼,音餅。
【正字通】傾金銀似餠者。
【通雅】鉼,亦謂之笏,猶今之謂錠也。
【墨莊漫錄】宋崇寧中,米芾爲太常博士,詔以黃庭小楷作千文以獻,賜白金十六笏。
又韓滉與擔夫白金一版。
笏與版猶鉼也。
今閩甌湖南皆傾銀作餠,卽鉼之遺也。
【集仙傳王暉詩】若能思得之,賜與金一鉼。
又【博雅】鬴也。
【揚子方言】鍑,北燕朝鮮洌水之閒或謂之錪,或謂之鉼。
【註】音餅。
又【集韻】旁經切,音缾。
漢侯國名。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鉼侯孫鄲。
【索隱註】鉼,縣名。
屬琅邪。
又【集韻】□正切,音摒。
北燕謂釜曰鉼。
鉾 【戌集上】【金字部】 鉾 【類篇】迷浮切,音謀。
【玉篇】劒端也。
又【字林】古文矛字。
註詳部首。
鉿 【戌集上】【金字部】 鉿 【玉篇】古洽切,音夾。
聲也。
【揚子太□經】陽氣扶物,鑽乎堅,鉿然有穿。
【註】大寒之□,隂氣堅於上,陽氣扶萬物而下鑽之,鉿然而穿也。
鉿陷聲。
【阮籍淸思賦】鐘鼓閶鉿,則延子不揚其聲。
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
【博雅】鋋也。
【廣韻】二尺鋌。
又【集韻】渴合切,音。
義同。
銀 【戌集上】【金字部】 銀 【唐韻】語巾切【集韻】【韻會】【正韻】魚巾切,□音誾。
【說文】白金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
【註】朱提,縣名,出善銀。
又黃銀。
【山海經臯塗之山註】黃銀出蜀中,與金無異,但上石則色白。
又【唐書房□齡傳】賜□齡黃銀帶。
又【寶藏論】銀有十七種,天生牙出銀坑內石縫中,狀如亂絲,色紅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
銜黑石者最奇,生樂平鄱陽產鉛之山,一名龍牙,一名龍鬚。
生銀出石□中,成片塊,大小不定,狀如硬錫。
母砂銀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赤光。
黑鉛銀得子母之氣。
此四種爲眞銀。
有水銀、銀草、砂銀、曾靑銀、石綠銀、雄黃銀、雌黃銀、硫黃銀、膽礬銀、靈草銀,皆是以藥制成者。
丹陽銀、銅銀、鐵銀、白錫銀,皆以藥點化者,皆假銀也。
外國四種,新羅銀、波斯銀、林邑銀、雲南銀,□精好。
又水銀。
【前漢劉向傳】水銀爲江海。
【桂海虞衡志】邕州丹砂盛處,椎鑿有水銀自然流出。
又烏銀。
【本草綱目】□藏器曰:今人用硫黃熏銀,再宿瀉之,則色黑。
工人用爲器,養生家以器煑藥,可辟惡。
又姓。
【正字通】漢銀木。
明正德雞澤知縣銀鏡。
又地名。
【公羊傳昭十一年】會于屈銀。
【左傳】【穀梁】作厥憖。
又【集韻】州名。
陝西白狄地,北周立銀州。
又【字彙】上聲。
【黃香九宮賦】眄旭歷而銳銀。
【註】猶鑽硏。
又【同文鐸】與垠同。
【荀子成相篇】守其銀。
又【字彙補】廉鍔也。
【大戴禮】銀手如斷,是蔔商之行也。
又【韻補】葉音沿。
【楊方合歡詩】修途曲且險,秋艸生兩邊。
黃華如沓金,白華如散銀。
銁 【戌集上】【金字部】 銁 【集韻】鈞古作銁。
註詳四畫。
○按玉篇作銞。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與覰同。
銂 【戌集上】【金字部】 銂 【五音集韻】職流切,音周。
金刀。
銃 【戌集上】【金字部】 銃 【集韻】充仲切,音□。
【玉篇】銎也。
【集韻】斧穿也。
又【字彙補】銃,蜀語也。
見黃山谷集。
又【集韻】昌六切,音俶。
義同。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龍龕】音屈。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實攝切,音涉。
繒屬。
銄 【戌集上】【金字部】 銄 【字彙】餉字之譌。
【備考】【未集】【肉字部】【搜眞玉鏡】音瞞。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女加切,音拏。
□,不密也。
又【集韻】【韻會】□敞尒切,音侈。
肉物肥美也。
【詩小雅爲豆孔庶箋】庶,也。
又【集韻】女下切,音。
又【廣韻】乃亞切【集韻】乃嫁切,□音□。
又【五音集韻】丁可切,音嚲。
義□同。
鋇 【戌集上】【金字部】 鋇 【廣韻】布蓋切【集韻】博蓋切,□音貝。
【博雅】鋌也。
銅 【戌集上】【金字部】 銅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說文】赤金也。
【本草集解】銅有赤白靑三種。
赤銅出川廣雲貴等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鍊取之。
白銅出雲南,靑銅出南番。
【廣韻】金之一品。
【前漢律歷志】凡律度量用銅者,取爲物至精,不爲燥濕寒暑變節,不爲霜露風雨攺形也。
又自然銅。
一名石髓鉛。
又銅靑。
【本草集解】銅之精華,卽空綠,以次空靑也。
【抱樸子金丹卷】銅靑塗腳,入水不腐。
又地名。
【左傳成九年】執諸銅鞮。
【註】銅鞮,晉別縣,在上黨。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銅瀨縣。
又山名。
【前漢吳王濞傳】吳有豫章郡銅山。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辨銅令丞。
【註】辨銅,主分別銅之種類也。
又宮名。
【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鞮之宮數裡。
【註】銅鞮,晉離宮。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銅鞮伯華。
又【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
【註】銅池,承霤也。
以銅爲之。
又【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馬曰銅爵。
又【史記孝文本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
又與洞通。
【山海經】洞庭之山。
【註】洞,或作銅。
考證:〔【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鍉之宮數裡。
【註】銅鍉,晉離宮。
〕謹照原文兩鍉字□改鞮。
銇 【戌集上】【金字部】 銇 【廣韻】【集韻】□盧對切,音類。
【廣韻】鑽也。
【集韻】平版具。
銌 【戌集上】【金字部】 銌 【五音集韻】徂悶切,音鐏。
鑽也。
銞 【戌集上】【金字部】 銞 【玉篇】古文鈞字。
註詳四畫。
又人名。
宋有承直郞李銞。
銋 【戌集上】【金字部】 銋 【廣韻】【集韻】□如林切,音壬。
【字林】濡也。
【博雅】韏也。
又【集韻】尼凜切,音拰。
鍖銋,聲不進貌。
【王褒洞簫賦】行鍖銋而龢囉。
【註】銋,奴錦反。
鍖銋,聲不進貌。
【集韻】或作鈓。
銍 【戌集上】【金字部】 銍 【唐韻】【韻會】□陟栗切,音窒。
【說文】穫禾短鐮也。
【釋名】銍,穫黍鐵也。
【詩周頌】奄觀銍艾。
【傳】銍,穫也。
【疏】銍器可以穫禾,故雲穫也。
又【小爾雅】禾穗謂之穎,截穎謂之銍。
【書禹貢】二百裡納銍。
【傳】銍刈,謂禾穗也。
【疏】禾穗用銍以刈,故以銍表禾穗也。
又【廣韻】古縣名。
在譙。
【前漢□勝傳】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註】五縣名。
銍音竹乙反。
【地理志】沛郡銍縣。
又通作。
【史記秦本紀】百裡奚曰:臣嘗遊困於齊,而乞食人。
【徐廣曰】,一作銍。
又【廣韻】之日切【集韻】職日切,□音質。
義同。
【集韻】或作□。
考證:〔又通作。
【史記秦本紀】百裡奚曰,臣嘗遊困於齊,而乞食人。
【徐廣曰】銍,一作。
〕謹照原文銍一作改一作銍。
銎 【戌集上】【金字部】 銎 【唐韻】曲恭切【韻會】丘恭切,□音□。
【說文】斤斧穿也。
【廣韻】斤斧受柄處也。
【太公六韜】大柯斧銎長八寸。
又【詩豳風取彼斧斨傳】斧隋銎,斨方銎。
又【揚子方言】骹謂之銎。
【註】矛刃下口。
又【玉篇】銎銎,擊貌。
又【廣韻】【集韻】□許容切,音匈。
義同。
又【廣韻】懼也。
銏 【戌集上】【金字部】 銏 【玉篇】所諫切,音訕。
鐵器也。
又【五音集韻】楚革切,音策。
義同。
銐 【戌集上】【金字部】 銐 【廣韻】【集韻】□尺制切,音掣。
除艸器也。
本作□。
又【廣韻】徒例切,音滯。
義同。
又【集韻】才詣切,音嚌。
利也。
又【集韻】力制切,音例。
義同。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息利切,音四。
頭會也。
或作□。
【五音集韻】腦蓋。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音朔。
封也。
【巳集下】【犬字部】【集韻】丁聊切,音貂。
犬之短尾者。
銑 【戌集上】【金字部】 銑 【唐韻】【集韻】【韻會】□穌典切,音跣。
【說文】金之澤者。
【爾雅釋器】絕澤謂之銑。
【疏】金之最有光澤者名銑。
又【說文】一曰小鑿也。
又【晉語】銑者,寒甚矣。
【註】銑,灑也。
灑灑,寒貌,言不和潤也。
又【說文】一曰鍾兩角謂之銑。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兩欒謂之銑。
【註】銑,鍾口兩角也。
【疏】古樂器,應律之鍾,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
又【爾雅釋器】弓以金者謂之銑。
【註】以金飾弓之兩頭也。
【疏】飾弓以金者名銑。
銒 【戌集上】【金字部】 銒 【廣韻】戸經切【韻會】乎經切,□音形。
【說文】似鍾而頸長。
從金幵聲。
一曰酒器。
又【集韻】經天切,音堅。
人名。
【荀子非十二子篇】是墨翟宋銒也。
又【集韻】與鉶通。
詳鉶字註。
【集韻】或作□□。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以灼切【集韻】弋灼切,□音藥。
淫,病也。
銓 【戌集上】【金字部】 銓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音詮。
【說文】衡也。
【廣韻】量也,次也,度也。
【爾雅釋言】銓也。
【疏】謂銓量輕重也。
【前漢王莽傳】考量以銓。
【註】銓,權衡也。
又【玉篇】平木器。
又三銓。
【唐六典】吏部有三銓法,尚書典其一,爲尚書銓。
侍郞分其二,爲中銓東銓。
以四事擇其才,曰身言書判。
以三類觀其異,曰德才勞。
凡流外兵部禮部舉人,郞官得自主之,曰小選。
【註】尚書掌七品以上選,侍郞掌八品以下選。
又姓。
漢捕羌校尉銓徵。
【集韻】或作輇。
【莊子外物篇】輇才諷說之徒。
【註】輇量人物也。
亦作硂。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醜邁切。
與慸同。
忦,心不安也。
或書作慸。
通作蔕。
又【玉篇】徒結切。
義同。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馨夷切,音咦。
與同。
【五音集韻】大笑也。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曲。
【說文】蠶薄也。
【揚子方言】薄,宋、魏、陳、楚、江、淮之閒謂之,通作曲。
【禮月令】季春,具曲植蘧筐。
【註】曲,簿也。
又【揚子方言】簟,宋、魏之閒謂之笙,或謂蘧。
銕 【戌集上】【金字部】 銕 【集韻】鐵古作銕。
註詳十三畫。
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題。
【字林】鐵名。
又【集韻】延知切,音夷。
嵎銕,東表之地。
通作夷。
【書堯典宅嵎夷釋文】尚書考靈曜及史記作禺銕。
銖 【戌集上】【金字部】 銖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音殊。
【說文】權十分黍之重也。
一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
又八銖爲鍿,二十四銖爲兩。
又孟康曰:黃鍾一龠容千二百黍,爲十二銖。
【禮儒行】雖分國如鍿銖。
又【博雅】鈍也。
【淮南子本經訓】其兵戈銖而無刃。
【註】楚人謂刀頓爲銖。
又姓。
【正字通】明弘治舉人銖炫,德興人。
又人名。
【前漢宣帝紀】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
【註】銖音殊。
銗 【戌集上】【金字部】 銗 【集韻】胡溝切,音侯。
頸鉗也。
【博雅】錏鍜謂之鏂銗。
又【前漢義縱傳】投銗購告言姦。
【註】銗,所以受投書也。
銘 【戌集上】【金字部】 銘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
【說文】記誦也。
【集韻】志也。
【釋名】銘,名也,記名其功也。
【又】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
【禮祭統】夫鼎有銘。
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
【註】銘,謂書之刻之,以識事者也。
【禮大學】湯之盤銘曰。
【註】銘,銘其器以自警之詞也。
又【禮檀弓】銘,明旌也。
【周禮春官小祝】設熬置銘。
【註】銘,今書或作名。
鄭雲:銘,書死者名于旌。
銙 【戌集上】【金字部】 銙 【廣韻】【集韻】【韻會】□苦瓦切,音骻。
帶具。
【唐書柳渾傳】玉工爲帝作帶,誤毀一銙。
【正字通】唐制,帶,一、二品銙以金,六品已上犀,九品已上銀,庶人鐵。
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台,左右排三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有輔弼二小方,後七枚,前大小十三枚。
唐之十三銙卽此式初制也。
又【集韻】枯買切,音胯。
義同。
【集韻】本作□。
亦作錁。
銚 【戌集上】【金字部】 銚 【唐韻】以招切【集韻】【韻會】餘招切,□音遙。
【說文】溫器也。
【廣韻】燒器。
【正字通】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銚。
又【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或謂之銚銳。
又【說文】一曰田器。
又姓。
【後漢銚期傳】銚期,字須況,潁川郟人。
又國名。
【前漢禮樂志】銚四會員十二人,齊四會員十九人。
【註】銚,國名。
音姚。
又【馬融長笛賦】剺櫟銚,晢龍之慧也。
【註】皆分別節制之貌。
又【集韻】千遙切,音□。
臿也。
【詩周頌庤乃錢鎛疏】世本雲:垂作銚。
宋仲子註雲:銚,刈也。
然則銚刈物之器也。
【釋文】銚,七遙反。
【莊子外物篇】銚鎒于是乎始修。
【註】銚,七遙反。
削也。
能有所穿削也。
又他堯反。
又【廣韻】吐彫切【集韻】他彫切,□音祧。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音調。
燒器。
【集韻】或作鑃鑵。
又【集韻】他弔切,音糶。
義同。
又弋笑切,音燿。
與□同。
□芅,草名。
【爾雅釋草】長楚銚芅。
【註】今羊桃也。
或曰鬼桃。
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
○按釋文銚,音姚,與集韻音異。
又【集韻】田聊切,音迢。
長矛也。
【呂氏春秋】長銚利兵。
考證:〔【詩周頌痔乃錢鎛】〕謹照原文痔改庤。
□ 【辰集上】【日字部】 □ 【玉篇】職救切,音呪。
光也。
銜 【戌集上】【金字部】 銜 【廣韻】戸監切【集韻】【韻會】乎監切,□音鹹。
【說文】馬勒口中。
從金從行。
銜,行馬者也。
【徐曰】馬銜所以制之行也。
會意。
【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
【前漢張敞傳】利其銜策。
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銜。
【詩豳風勿士行枚箋】初無行□銜枚之事。
【東京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下赦,旋立雞竿,竿尖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
【盧照隣詩】龍銜寶蓋迎朝日。
又【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銜命。
又官吏階位曰銜。
【語林】近代選曹補授,先具舊官於前,次書擬官於後,新舊相銜也。
【白居易贈張籍詩】獨有詠詩張大祝,十年不攺舊官銜。
【陸遊詩】頭銜字字敵冰淸。
又感也。
【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
【林景熙詩】心銜造化仁。
又憾也。
【前漢外戚傳】栗姬怒不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
【唐書薛藝傳】藝頻爲李景所辱,深銜之。
又人參,一名人銜。
【本草】其成有階級,故名。
【蘇軾詩】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
又馬銜,海神也。
【木華海賦】海童邀路,馬銜當蹊。
【註】海童,馬銜,皆神名。
馬銜,馬首,一角,龍形。
銝 【戌集上】【金字部】 銝 【字彙】虛尤切,音休。
長針也。
銠 【戌集上】【金字部】 銠 【字彙補】音未詳。
王審知鑄大鐵錢,俗謂之銠□。
銣 【備考】【戌集】【金字部】 銣 【篇海類編】音汝。
銮 【戌集上】【金字部】 鑾 【唐韻】洛官切【集韻】盧丸切【正韻】盧官切,□音鸞。
【說文】人君乗車四馬,鑣八鑾,鈴象鸞鳥聲,和則敬也。
又【翰林志】翰林院與金坡殿相接,故學士院號金鑾。
【又】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
又【集韻】通作鸞。
【古今注】禮記雲:行前朱鳥鸞也。
前有鸞鳥,故謂之鸞。
鸞口銜鈴,故謂之鑾鈴。
今或爲鑾,或爲鸞,事一而義異也。
又【韻補】葉閭員切,音攣。
【劉邵七華賦】載金鉦,鳴玉鸞。
鼓興雷起,野火雲延。
【午集下】【石字部】【廣韻】【集韻】□於加切,音鴉。
石名。
又碨,地形不平。
【郭璞江賦】□蠣磈磥而碨。
鏔 【戌集上】【金字部】 鏔 【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