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書改爲臯陶謨。
〔【左思吳都賦】君遷平仲。
〕謹照原文改爲平仲君遷。
迂 【酉集下】【辵字部】 迂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音于。
【玉篇】遠也。
【史記孟軻傳】迂遠而闊于事情。
【後漢王暢傳】其言若迂,其效甚近。
又曲也。
【書盤庚】恐人倚乃身,迂乃心。
【註】恐浮言之人迂汝心,使邪僻也。
【管子君臣篇】民迂則流之,民大流則迂之。
【註】迂,曲不行,則通之使行。
流,蕩不返,則屈之使止也。
又迂久,良久也。
【後漢劉寬傳】迂久大醉而還。
又【說文】避也。
又【玉篇】廣大也。
又【唐韻】憶俱切,音紆。
義同。
本作迃。
通作于。
考證:〔【後漢王龔傳】其言甚迂,其效甚近。
〕謹照原文龔改暢。
甚迂改若迂。
〔【管子君臣篇】民迂則流之,民大流則迂之。
〕謹照原文大流改流通。
迄 【酉集下】【辵字部】 迄 【唐韻】【集韻】【韻會】許訖切【等韻】呼訖切,□音汔。
【說文】至也。
【詩大雅】以迄于今。
又【周頌】迄用有成。
又竟也。
【後漢孔融傳】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又與訖通。
【書禹貢】聲敎訖于四海。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昌善切,音闡。
【說文】偏緩也。
又【廣韻】徐翦切【集韻】似淺切。
義□同。
又【集韻】直碾切,廛去聲。
義同。
又【集韻】延面切,音衍。
義同。
【篇海】纏也。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與嬭同。
迅 【酉集下】【辵字部】 迅 【唐韻】息進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晉切,□音信。
【說文】疾也。
【楚辭九章】羌迅高而難當。
又【爾雅釋獸】狼,其子獥,絕有力,迅。
【註】狼子絕有力者曰迅。
【疏】迅,疾也。
又【廣韻】私閏切【集韻】須閏切,□音浚。
義同。
逜 【酉集下】【辵字部】 逜 【廣韻】【集韻】【正韻】□五故切,音誤。
【集韻】寤也。
謂相幹寤也。
又【集韻】阮古切,音五。
過也。
【正字通】與遻迕□□通。
迆 【酉集下】【辵字部】 迆 【唐韻】移爾切【集韻】【韻會】演爾切【正韻】養裡切,□音以。
【說文】邪行也。
又【正韻】迆邐,連接也。
又邪倚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旣建而迆。
【註】謂著戈於車邪倚也。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
亦邪行也。
過 【酉集下】【辵字部】 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
【玉篇】度也,越也。
【正韻】超也。
【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
【史記賈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又過失也。
【書大禹謨】宥過無大。
【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
【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
又罪愆也。
【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
又責也。
【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又卦名。
易大過,小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
【廣韻】經也。
【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
又過所也。
【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
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
又國名。
【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
【註】過,國名。
東萊掖縣有過鄕。
又名。
【詩大雅】溯其過。
又姓。
【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
【註】過,姓,過國之後。
【正韻】經過之過,平聲。
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考證:〔【史記賈誼傳】自以爲過之,今殆不及也。
〕謹照原書賈誼傳改賈生。
又原文無殆字今省。
〔【史記高帝紀】聞將軍有意督過之。
〕謹按所引出項羽紀不出高帝紀,謹照原書高帝紀改項羽紀。
將軍改大王。
〔【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
或曰,傳過也。
移所在識以爲信。
〕謹按太平禦覽引釋名原文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
今照改。
迳 【酉集下】【辵字部】 逕 【廣韻】【集韻】□古定切,音徑。
【玉篇】路徑也。
【集韻】步道也。
又【玉篇】近也。
【集韻】直也。
又【正韻】至也,過也。
又逕庭,言相去遠也。
【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都合切【集韻】德合切,□音答。
【字林】肥貌。
又【集韻】鄂合切,音□。
【玉篇】病寒也。
【五音集韻】寒□。
又呼合切,音欱。
義同。
【申集中】【蟲字部】【集韻】良脂切,音犁。
螏,蟲名。
見蛆字註。
又合,見《論衡》。
詳蜊字註。
又憐題切,音黎。
義同。
【爾雅】本作藜。
或作□。
鉌 【戌集上】【金字部】 鉌 【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和。
【廣韻】鉌,鸞鈴也。
通作和。
邁 【酉集下】【辵字部】 邁 【廣韻】莫話切【集韻】【韻會】莫敗切【正韻】莫懈切,□音。
【說文】遠行也。
【詩王風】行邁靡靡。
又【小雅】我日斯邁。
又【正韻】往也。
【詩魯頌】從公于邁。
又【小雅】後予邁焉。
【註】過也。
又老也。
【書秦誓】日月逾邁。
【後漢皇甫規傳】年齒之不邁。
又天子以時巡行曰邁。
【詩周頌】時邁其邦。
又邁邁,不顧也。
【詩小雅】視我邁邁。
又與勵通,勇往力行之意。
【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
【註】言臯陶勇往力行,以布其德也。
又【說命】予惟克邁乃訓。
又葉力制切,音利。
【詩唐風】日月其邁。
葉上逝。
【說文】作□。
迊 【酉集下】【辵字部】 迊 【廣韻】子答切【集韻】作答切,□同帀。
周也。
從反之而帀也。
或作迊。
【正韻】俗譌作匝。
迋 【酉集下】【辵字部】 迋 【唐韻】【集韻】【正韻】于放切【韻會】于況切,□音旺。
【說文】往也。
【左傳襄二十八年】君使子展迋勞于東門之外。
又【集韻】欺也。
【詩鄭風】人實迋女。
【左傳定十年】是迋吾兄也。
又恐懼也。
【左傳昭三十一年】子無我迋。
【司馬相如長門賦】魂迋迋若有亡。
又【廣韻】【集韻】【正韻】俱往切【韻會】求往切,□音俇。
又【集韻】【韻會】□古況切,音誑。
又【集韻】曲王切【正韻】去王切,□音匡。
又【集韻】渠王切,音狂。
義□同。
迍 【酉集下】【辵字部】 迍 【廣韻】陟綸切【集韻】【韻會】株倫切,□音屯。
【玉篇】迍,邅也。
又【廣韻】徒渾切,音豚。
義同。
迎 【酉集下】【辵字部】 迎 【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音□。
【說文】逢也。
【增韻】逆也,迓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
【淮南子覽訓】不將不迎。
【註】將,送也。
迎,接也。
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
又逆數也。
【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
【註】逆數之也。
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
又【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去聲。
【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
【詩大雅】親迎于渭。
又葉吾郞切,音昂。
【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
使工占之,所言盡當。
又葉元具切,音遇。
【屈原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嶷□其□迎。
皇剡剡其揚靈兮,告餘以吉故。
考證:〔【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
使工召之,所言盡當。
〕謹照原文召之改占之。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思留切,音修。
【說文】進獻也。
一曰緻滋味爲羞。
【集韻】本作羞。
亦作饈。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方典切【集韻】【正韻】補典切,□音匾。
緶亦作□。
褰裳也。
又【集韻】【類篇】□□眠切,音邊。
義同。
運 【酉集下】【辵字部】 運 【集韻】羽粉切,音抎。
走貌。
(運)〔古文〕□【廣韻】【正韻】禹慍切【集韻】【韻會】王問切,□音韻。
【玉篇】轉也,動也。
【正韻】行也,用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
【書大禹謨】帝德廣運。
【註】行之不息也。
【禮少儀】君子欠伸運笏。
【註】運,動也。
又【說文】移徙也。
【廣韻】轉輸也。
【後漢百官志】尉曹主卒徒轉運事。
又【正韻】天造曰運。
【渾天儀】天運如車轂。
又【韻會】五運,五行氣化流轉之名。
又運祚,曆數也。
【史記高帝贊】漢承堯運。
又【集韻】地南北謂之運。
【越語】廣運百裡。
註:遠行賦東西爲廣,南北爲運。
又葉于分切,音雲。
【蔡邕述行賦】彌信宿而後闋,思逶迤以東運。
見陽光之顥顥,懷少弭而有欣。
又葉于願切,音院。
【阮瑀琴歌】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
靑蓋巡九州,在西東人怨。
(運)考證:〔【禮曲禮】君子欠伸運笏。
〕謹照原文曲禮改少儀。
〔【越語】廣運百裡。
東西爲廣,南北爲運。
〕謹照原文百裡下增註字。
〔【蔡邕遠行賦】彌信宿而後闋,繇威遺以東運。
陽光見之顥顥兮,怌少弭之有欣。
〕謹照原文遠改述。
繇威遺改思逶迤。
陽光見改見陽光。
省兮字。
怌改懷。
之有欣改而有欣。
【寅集下】【彳字部】【字彙】何庚切,音行。
行貌。
這 【酉集下】【辵字部】 這 【廣韻】魚變切【集韻】牛堰切,□音彥。
【玉篇】迎也。
【正字通】周禮有掌訝,主迎。
訝古作這。
毛晃曰:凡稱此箇爲者箇,俗多攺用這字。
這乃迎也。
進 【酉集下】【辵字部】 進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
【說文】登也。
【玉篇】升也。
【廣韻】前也。
【禮曲禮】遭先生于道,趨而進。
【表記】君子三揖而進。
【註】人之相見,三揖三讓,以升賔階。
【書盤庚】乃登進厥民。
【疏】延之使前而告之也。
又【正韻】薦也。
【禮儒行】推賢而進達之。
又【正韻】效也。
【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
【註】自勉強也。
【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又近也。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蓋引而進之也。
又進士。
【禮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註】進士,可進而受爵祿也。
又特進。
【後漢和帝紀】賜諸侯王公將軍特進。
【註】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
又與餕同。
【禮祭統】百官進徹之。
【註】進同餕。
又【字彙補】與盡同。
【列子黃帝篇】竭聰明,進智力。
又通作薦。
【列子湯問篇】穆王薦之,張註薦當作進。
又【集韻】徐刃切【正韻】齊進切。
□與贐同。
會禮也。
【前漢高帝紀】蕭何爲主吏主進。
【註】主賦斂禮錢也。
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爲進。
又葉資辛切,音津。
【揚子太□經】陽引而進,物出溱溱。
考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郎刃切,音晉。
〕謹照原文郎改卽。
〔【列子湯問篇】王薦而問之。
【註】薦,猶進也。
〕謹照原文改穆王薦之,張註薦當作進。
〔【史記高帝紀】蕭何爲主吏主進。
【註】主賦斂禮錢也。
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爲進。
〕謹按所引係前漢書註,則正文亦當引前漢書。
史記改前漢。
遠 【酉集下】【辵字部】 遠 〔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
【說文】遼也。
【廣韻】遙遠也。
【正韻】指遠近定體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
【正韻】遠之也。
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
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
又葉于員切,音淵。
【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
鍍 【戌集上】【金字部】 鍍 【廣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
【廣韻】金飾物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
義同。
通作塗。
酓 【酉集下】【酉字部】 酓 【廣韻】【集韻】□於琰切,音黶。
與檿同。
【史記夏本紀】其篚酓絲。
【註】孔安國曰:酓,桑蠶絲,中爲琴瑟絃。
又【廣韻】酒味苦也。
又【集韻】徒南切,音覃。
又呼含切,音。
又於念切,音□。
義□同。
又【集韻】於豔切,音厭。
酒盈量也。
又於錦切。
同飮。
【子集下】【刀字部】【篇海】苦姑切,音枯。
剖判屠破也。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苦江切【集韻】枯江切,□音腔。
【集韻】喉也。
【五音集韻】喉中病。
又【廣韻】空谷貌。
違 【酉集下】【辵字部】 違 【唐韻】羽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音幃。
【說文】離也。
【廣韻】背也。
【書堯典】靜言庸違。
【註】行事則違背之也。
又【正韻】避也,去之也。
【易乾卦】憂則違之。
【註】知難而避也。
【禮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境。
【註】違猶去也。
【論語】違之之一邦。
又【韻會】奔放曰違。
【左傳宣十年】凡諸侯之大夫違。
【疏】窘迫而奔,及以禮見放,通謂之違。
又邪惡也,過失也。
【左傳桓二年】昭德塞違。
【註】塞違,謂閉塞邪違也。
【後漢百官志】有違失,則劾奏。
又蓄怨也。
【書無逸】否則厥心違怨。
【註】違怨者,怨之蓄于中也。
又【韻會】依違,不決也。
一作猗違。
【前漢律歷志】依違以惟,未能修明。
又【孔光傳】猗違者連歲。
【註】猶依違也。
依且違,言兩可也。
連 【酉集下】【辵字部】 連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
【說文】員連也。
【玉篇】合也,及也。
【廣韻】續也,還也。
【集韻】屬也。
【正韻】接也。
【詩大雅】執訊連連。
【朱傳】屬續貌。
【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
【齊語】四裡爲連,十連爲鄕。
【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又姻親爲連。
【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
【註】有連者,連姻也。
又黏鳥曰連。
【淮南子覽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
【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
【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又連山,易名。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又鉛之未鍊者曰連。
【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又祈連,山名。
【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
【註】卽天山也。
又【韻會】州名。
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又姓。
【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又【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
難也。
【易蹇卦】往蹇來連。
【註】連,亦難也。
又遲久之意。
又【集韻】連彥切,音摙。
【禮玉藻】連用湯。
【註】連,猶釋也。
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
連石,山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又葉離珍切,音鄰。
【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
故作斯誄,著之不泯。
泯音民。
考證:〔【史記尉陀傳】及蒼梧秦王有連。
【註】有連者,連姻也。
〕謹照原文尉陀改尉佗。
〔【前漢霍光傳】去北地,遂入祈連山。
〕謹照前漢書原文霍光改霍去病。
去北地改出北地。
遂入改至字。
遲 【酉集下】【辵字部】 遲 〔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尼切【正韻】□知切,□音墀。
【說文】徐行也。
【廣韻】久也,緩也。
【詩衞風】行道遲遲。
【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
又【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
【註】緩而不迫也。
又委遲,迴遠貌。
【詩小雅】周道倭遲。
又【韻會】棲遲,息也。
【詩□風】可以棲遲。
又姓。
【書盤庚】遲任有言。
【註】古賢人。
又尉遲,複姓。
又【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稚。
【廣韻】待也。
【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
又【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
【註】懸心遲仰之。
又遲明卽黎明。
【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
【註】遲,未也。
天未明之頃也。
【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裡。
【註】遲,待也。
待天欲明也。
又【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
【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
又乃也。
【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
【註】遲,猶値。
値,猶乃也。
【韻會】遅遟□□同。
【午集中】【疒字部】【正字通】俗□字。
【午集上】【玉字部】【集韻】同璱。
迢 【酉集下】【辵字部】 迢 【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條。
【說文】迢遰也。
【正字通】遠不相通也。
又【集韻】迢迢,高貌。
迣 【酉集下】【辵字部】 迣 【廣韻】古文迾字。
【說文】迾,晉趙曰迣。
【前漢鮑宣傳】部落鼓鳴,男女遮迣。
【註】言聞桴鼓之聲,以爲有盜賊,皆當遮列而追捕也。
又【集韻】醜制切,音跇。
【玉篇】超踰也。
【前漢郊祀歌】體容與,迣萬裡。
俗譌作□、□,□非。
考證:〔【前漢鮑宣傳】部落鼓鳴,男女遮迣。
【註】言聞桴鼓之聲,爲有盜賊,皆當遮迣而追捕也。
〕謹照原註爲字上增以字。
遮迣改遮列。
迤 【酉集下】【辵字部】 迤 【集韻】【韻會】演爾切【正韻】養裡切,□音以。
與迆同。
【爾雅】註:迤邐,旁行連延也。
又【集韻】餘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委迤,自得貌。
又【集韻】【正韻】□唐何切,音駝。
逶迤,行貌。
本作迱。
考證:〔【爾雅釋訓】迤邐,旁行也。
〕謹按此爾雅釋邱註非釋訓文,謹照原文釋訓改作註,於旁行下增連延二字。
迥 【酉集下】【辵字部】 迥 【廣韻】戸頃切【集韻】【韻會】戸茗切【正韻】戸頂切,□音泂。
【增韻】寥遠也。
又【廣韻】光也,輝也。
通作泂。
俗作逈。
迦 【酉集下】【辵字部】 迦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嘉。
【增韻】身毒國瞿曇,號曰釋迦。
【文中子周公篇】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罪也。
又【廣韻】【韻會】□居伽切。
音義□同。
又與邂通。
【揚子太□經】迎父迦逅。
迧 【酉集下】【辵字部】 迧 【正字通】《石鼓》:迧禽奉雉。
又乗馬旣迧。
□與□同。
逓 【酉集下】【辵字部】 逓 【正字通】俗遞字。
迨 【酉集下】【辵字部】 迨 【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隸。
【爾雅釋訓】迨,及也。
【詩召南】迨其今兮。
又與逮同。
詳後逮字註。
【未集下】【肉字部】【五音集韻】口答切,音溘。
欲睡貌。
【辰集上】【日字部】【玉篇】居其切。
後也。
迩 【酉集下】【辵字部】 迩 同邇,俗省。
(邇)〔古文〕□【廣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正韻】忍止切,□音爾。
【說文】近也。
【書舜典】柔遠能邇。
【詩周南】父母孔邇。
【左傳文十七年】以□、蔡之密邇於楚。
又通作爾。
【詩大雅】莫遠具爾。
【註】爾,近也。
【儀禮燕禮】君南鄕爾卿,卿西面北上爾大夫。
【註】揖而移之近之也。
【說文】別作□,俗省作迩、□。
□字從臸作。
(邇)考證:〔【左傳文十七年】以陳蔡之密邇。
〕謹照原文邇下增於楚二字。
迪 【酉集下】【辵字部】 迪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廣韻】進也,蹈也。
【書臯陶謨】允迪厥德。
【註】言信蹈其德也。
又【說文】道也。
【書大禹謨】惠迪吉。
【註】言順道則吉也。
又【增韻】啓迪,開導也。
【書太甲】啓迪後人。
【註】謂開導子孫也。
又【康誥】矧今民罔迪不適。
【註】謂民無導之而不從者。
又至也。
【前漢班固敘傳】漢迪于秦,有革有因。
又由迪,相正也。
【揚子方言】東齊靑、徐閒,相正謂之由迪。
又葉徒沃切,音獨。
【詩大雅】維此良人,弗求弗迪。
葉下復毒。
【陸雲餞王太尉詩】惟帝思庸,大典光迪。
思媚三靈,誕降天篤。
又葉毒藥切,音鐸。
【陸禨贈馮文羆詩】奕奕馮生,哲問允迪。
天保定爾,靡德不鑠。
考證:〔【詩大雅】維此良人,弗求弗迪。
葉下弗毒。
〕謹照原文弗毒改復毒。
迫 【酉集下】【辵字部】 迫 【廣韻】博白切【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百。
【玉篇】逼迫也。
【廣韻】急也。
【楚辭哀時命】衆比周以肩迫兮。
【前漢武帝紀】外迫公事。
又【增韻】窘也。
【楚辭遠遊】悲時俗之迫阨兮。
【後漢朱暉傳】惶迫伏地,莫敢動。
又【集韻】通作柏。
【前漢張耳傳】柏人迫于人也。
【武帝瓠子歌】魚沸鬰兮柏冬日。
又葉璧亦切,音必。
【馬融長笛賦】危殆險巇之所迫也,衆哀集悲之所積也。
又葉蔔各切,音博。
【崔瑗草書勢】草書之法,蓋又□略。
應時諭指,用于卒迫。
考證:〔【楚辭哀時命】衆比周以相迫兮。
〕謹照原文相迫改肩迫。
迬 【酉集下】【辵字部】 迬 【玉篇】之句切,又竹句切。
義闕。
又【字彙】古文往字。
【正字通】本作□。
【說文】作□。
通作迬。
鋅 【戌集上】【金字部】 鋅 【集韻】祖似切,音子。
剛也。
【玉篇】同釨。
疊 【酉集下】【辵字部】 疊 【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音絰。
【說文】更疊也。
【易繫辭】疊用柔剛。
【詩邶風】日居月諸,胡疊而微。
【禮禮運】五行之動,疊相竭也。
又與軼通。
【左傳成十三年】疊我殽地。
【註】疊,侵突。
【史記封禪書】軼興軼廢。
又與逸通。
【家語】馬將疊。
又與佚通。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又葉徒帝切,音地。
【王筠詩】緣巖蔓芳杜,迴崖掩綠蕙。
嘉禾挺臯蘇,奇香發迷疊。
【註】迷疊,香名。
出大秦國。
【巳集下】【牛字部】【廣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荻。
【玉篇】特牛。
【廣雅】,雄也。
【集韻】或作□。
迮 【酉集下】【辵字部】 迮 【廣韻】側柏切【集韻】【韻會】【正韻】側格切,□音嘖。
【說文】迮迮,起也。
【玉篇】迫迮也。
【後漢竇融傳】囂埶排迮,不得進退。
【註】排迮,迫蹙也。
又【□忠傳】鄰舍比裡,共相壓迮。
又【廣韻】則落切【集韻】卽各切,□音作。
義同。
通作□。
考證:〔【後漢竇融傳】囂執排迮,不得進退。
【註】排迮,蹙也。
〕謹照原文執改埶。
蹙也上增迫字。
迯 【酉集下】【辵字部】 迯 俗逃字。
【未集下】【臣字部】【篇海】之忍切,音忱。
同□,明也。
述 【酉集下】【辵字部】 述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音術。
【說文】循也。
【論語】述而不作。
【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又【廣韻】著述也。
【正韻】修也,纘也,譔也。
凡終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
【禮樂記】識禮樂之文者能述。
【又】述者之謂明。
【儀禮士喪禮】筮人許諾述命。
【註】旣受命而申言之曰述。
又□也。
【孟子】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
又冠名。
【後漢輿服志】通天冠前有山展筩,爲述。
記曰:知天者冠述。
又通作術。
【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
【註】術,當爲述。
又姓。
【風俗通】魯大夫仲述之後。
又葉樹僞切,音瑞。
【曹植酒賦】安沈湎而爲娛,非往聖之所述。
闢酒誥之明戒,同元兇之三季。
迲 【備考】【酉集】【辵字部】 迲 【字彙補】音未詳。
字見《毘陵志》。
迴 【酉集下】【辵字部】 迴 【正韻】胡瑰切。
與回同。
又【廣韻】【集韻】【正韻】□胡對切,音潰。
【廣韻】曲也。
【正字通】古無迴字。
蓋回卽雷字。
水囘爲囘,後人欲別之加辶。
當作迴。
迴字從囘作。
迵 【酉集下】【辵字部】 迵 【唐韻】【集韻】□徒弄切,音洞。
【廣韻】過也。
【史記倉公傳】診其脈迵風。
【註】言風洞徹五臟也。
又【玉篇】徒東切,音同。
達也。
【揚子太□經】中獨達,迵迵不屈。
【註】中心□獨達,故通而不盡。
考證:〔【揚子太□經】中獨達,迵迵不屈。
【註】中心□迵達,故通而不盡。
〕謹照原註迵達改獨達。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得叫切,音弔。
以繩縛人也。
俗字。
迷 【酉集下】【辵字部】 迷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
【說文】惑也。
【易坤卦】先迷後得。
【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
【詩小雅】俾民不迷。
迸 【酉集下】【辵字部】 迸 同逬。
詳後逬字註。
【醜集中】【土字部】【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音瞞。
土覆也。
一曰鐵朽。
亦作墁。
逇 【補遺】【酉集】【辵字部】 逇 【篇海類編】杜本切,音遁。
註詳迗字。
迹 【酉集下】【辵字部】 迹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
【說文】步處也。
【廣韻】足跡也。
【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
【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
【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
【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
【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
【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
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
【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
【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
【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
【註】謂求其蹤迹。
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
【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
【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又循實而考之亦曰迹。
【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又【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又風迹,風化之迹也。
【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又迹射,尋迹而射也。
《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又迹人,官名。
【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
知禽獸處也。
又與跡同。
【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又與蹟通。
【詩小雅】念彼不蹟。
【註】謂不循故道也。
又葉卽略切,音爵。
【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
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
【集韻】或作□、□。
考證:〔【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
【註】謂循其蹤迹。
〕謹照原註循改求。
〔【後漢西域傳】漢有迹射。
〕謹按後漢西域傳無此語,查係王尊傳,今改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迺 【考證】【酉集下】【辵字部】 迺 〔【賈誼治安策】太子迺生。
〕謹照原書賈誼治安策改前漢賈誼傳。
迻 【酉集下】【辵字部】 迻 〔古文〕拪【唐韻】【韻會】弋支切【集韻】餘支切,□同移。
【說文】遷徙也。
【楚辭九歎】屢懲艾而不迻。
又【惜誓】或推迻而苟容兮。
【註】迻,一作移。
【集韻】或作扡、□。
考證:〔【楚辭九章】屢懲艾而不迻。
〕謹照原書九章改九歎。
追 【酉集下】【辵字部】 追 【唐韻】陟隹切【集韻】【韻會】中葵切,□音。
【廣韻】隨也。
【增韻】逮也。
【玉篇】送也。
【詩周頌】薄言追之。
【註】謂已發上道而追送之也。
【前漢韓信傳】公無所追。
追,信詐也。
又【說文】逐也。
【周禮秋官士師】掌鄕合,以比追胥之事。
【註】追,追□也。
【左傳莊十八年】追戎于濟西。
又【玉篇】及也,救也。
【書五子之歌】雖悔可追。
【註】言雖欲攺悔,其可及乎。
【論語】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左傳襄九年】圍宋彭城,非宋地,追書也。
【註】追書者,其地已非宋有,追使屬宋也。
又凡上溯已往曰追。
【詩大雅】聿追來孝。
【左傳成十三年】追念前勳。
又遂非曰追非。
【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茲謂追非。
【註】謂歸過于民,不罪己也。
解,止也。
追非,遂非也。
又國名。
【詩大雅】其追其貊,奄受北國。
又【集韻】【韻會】【正韻】□都雷切,音堆。
【玉篇】治玉名。
【周禮天官追師註】追,治玉石之名。
【詩大雅】追琢其章。
又毋追,冠名。
【禮郊特牲】毋追,夏後氏之道也。
《釋文》上音牟下多雷反。
又鐘紐。
【孟子】以追蠡。
又【字彙補】旬爲切。
與隨通。
【楚辭離騷】背繩墨以追曲兮。
【註】追,古與隨通。
又葉馳僞切,音墜。
【司馬相如上林賦】車騎雷起,殷天動地。
先後陸離,離散別追。
考證:〔【周禮秋官士師】掌卿合,以比追胥之事。
〕謹照原文卿改鄕。
〔又母追,冠名。
【禮郊特牲】母追,夏後氏之冠也。
【註】母追,讀爲牟堆。
別作頧。
〕謹照原文兩母字□改毋。
冠改道。
註以下改釋文上音牟下多雷反。
〔又與隨通。
【楚辭九歎】背繩墨以追曲兮。
〕謹照原書九歎改離騷。
【午集上】【瓦字部】【集韻】悉協切,音燮。
瓦破聲。
迾 【酉集下】【辵字部】 迾 〔古文〕迣【唐韻】【正韻】良薛切【韻會】力薛切【五音集韻】良傑切,□音列。
【廣韻】遮也,遏也。
又【集韻】車駕淸道也。
【後漢輿服志】張□帶鞬,遮迾出入。
【張衡西京賦】迾卒淸。
又通作列。
【禮玉藻】山澤列而不賦。
【註】列言遮迾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
義同。
又通作厲。
【周禮地官山虞】物爲之厲。
【註】厲,遮列守之也。
互詳前迣字註。
考證:〔【張衡西京賦】迾卒淸侯。
〕謹照原文侯改。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集韻】□苦臥切,音課。
【廣韻】禿。
【集韻】禿病。
又【集韻】魯果切,音驘。
□病。
迿 【酉集下】【辵字部】 迿 【廣韻】私閏切【集韻】【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
【玉篇】出表辭也。
又【集韻】先也。
【公羊傳定四年】朋友相衞,而不相迿。
【註】謂不當先相擊刺也。
又【集韻】松倫切【正韻】詳倫切,□音旬。
又【五音集韻】許縣切,音絢。
義□同。
退 【酉集下】【辵字部】 退 〔古文〕□□□□□【集韻】【韻會】【正韻】□吐內切,推去聲。
【玉篇】郤也。
【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
又【玉篇】去也。
【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又遜讓也。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
又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
【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
又返也。
【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
【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
又如柔貌。
【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又【正字通】吐困切。
與褪同。
【王建詩】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
【註】淺紅也。
又□。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雖遂切,音歲。
【類篇】卷絲爲緯也。
送 【酉集下】【辵字部】 送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弄切,音□。
【說文】遣也。
【詩邶風】遠送于野。
【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又【增韻】將也。
【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
【又】公拜送醴。
又【正韻】贈行曰送。
【詩秦風】我送舅氏。
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
【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
【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
又目送,以目相送也。
【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
【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又縱送,善射之貌。
【詩鄭風】抑縱送忌。
【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作□。
考證:〔【前漢食貨志】迺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
【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謂其根株所送也。
〕謹照原註謂改爲。
适 【酉集下】【辵字部】 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施隻切,音釋。
【說文】之也。
【廣韻】往也。
【正韻】如也,至也。
【詩鄭風】適子之館兮。
【禮曲禮】將適舍,求毋固。
又【廣韻】樂也。
【正韻】安便也,自得也。
【詩鄭風】適我願兮。
【莊子大宗師】適人之適,不自適其適。
又從也。
【書多士】惟我事不貳適。
【註】言割殷之事無私心,一于從帝而無貳也。
【左傳昭十五年】民知所適。
又【正韻】適然,猶偶然也。
【書康誥】乃惟眚災適爾。
【註】適,偶也。
又事之常然者。
亦曰適然。
【前漢賈誼傳】以是爲適然耳。
又【韻會】適來,猶爾來也。
又甫爾之辭。
【唐書武元衡傳】適從何來。
又【廣韻】善也。
【韻會】貢得其人曰適。
【前漢武帝紀】貢士有一適,再適,三適。
又【正字通】關西謂補滿曰適。
【前漢黃霸傳】馬不適士。
【註】馬少士多,不相補滿。
又【玉篇】女子出嫁也。
又【廣韻】都歷切【集韻】【韻會】丁歷切,□音的。
與嫡同。
【詩大雅】天位殷適。
【註】殷適,殷之嫡嗣也。
【禮檀弓】扶適子,南面而立。
又適士,上士也。
【禮祭法】適士二廟。
又適室,正寢也。
【禮檀弓】哭之適室。
又【韻會】主也,專也。
【論語】無適也。
【詩衞風】誰適爲容。
又【小雅】誰適與謀。
又【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與敵同。
【禮燕義】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適之義也。
【史記田單傳贊】始如處女,適人閉戸。
後如脫兔,適不敢距。
又【集韻】陟革切,音摘。
與謫同。
【詩商頌】勿予禍適。
又《孟子》人不足與適也。
又【集韻】他歷切,音惕。
適適然,驚貌。
【莊子秋水篇】適適然驚。
又【集韻】之石切,音隻。
往也。
又葉式吏切,音世。
【揚子太□經】銳首銳于時,得其適也。
銳東亡西,不能迴避也。
又葉式列切,音設。
【韓愈進學解】紆餘爲姸,卓犖爲傑。
較短量長,惟器是適。
又葉施灼切,音爍。
【陸機演連珠】煙出夫火,非火之和。
情生于性,非性之適。
故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
考證:〔【賈誼治安策】以是爲適然耳。
〕謹照原書改前漢賈誼傳。
〔【前漢王霸傳】軍馬不適亡。
【註】馬少士多,不相補滿。
〕謹按黃霸傳又發騎士詣北軍爲句,馬不適士爲句,軍馬二字不連讀。
今照原文王霸改黃霸。
馬上去軍字。
亡字改士字。
〔【禮祭儀】適士二廟。
〕謹照原書祭儀改爲祭法。
〔【禮燕儀】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適之義也〕謹照原書燕儀改燕義。
〔又與謫同。
【詩衞風】室人交徧適我。
又【商頌】勿予禍適。
〕謹按衞詩作讁不作適,此係誤引今省去。
於勿予禍適下增引:又孟子人不足與適也。
逃 【酉集下】【辵字部】 逃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
【說文】亡也。
【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
【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
又【廣韻】避也,去也。
【史記吳世家】季劄讓逃去。
【註】謂讓位而逃也。
【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
又通作跳。
逸去也。
【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註】跳,音逃。
【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
又葉田黎切,音題。
【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
許不能救,女作載馳。
《集韻》逃,俗作迯,非是。
□,古文造。
考證:〔【史記高帝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謹照原文高帝改高祖。
〔【前漢劉澤傳】跳驅至長安。
【註】跳,音逃。
〕謹照原文劉澤改燕王澤。
註跳音逃語見史記不在漢書,今移於上文漢王跳之下。
〔【說文】逃,一作□。
俗作迯。
〕謹按說文無此語。
今照集韻改爲集韻逃,俗作迯,非是。
逄 【酉集下】【辵字部】 逄 【廣韻】薄江切【集韻】【韻會】皮江切,□音龎。
【廣韻】姓也。
【孟子】逄蒙學射於羿。
【後漢劉盆子傳】逄安。
劉攽曰從夅。
考證:〔【後漢劉元傳】郡人逄安。
【註】逄字從夅。
〕謹照後漢書原文改劉盆子傳。
註逄字從逄改劉攽曰從夅。
逅 【酉集下】【辵字部】 逅 【唐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音□。
【說文】邂逅,相遇也。
【增韻】不期而會曰邂逅。
【詩鄭風】邂逅相遇。
又【集韻】居□切,音遘。
義同。
又【字彙補】很口切,音厚。
【詩唐風】綢繆束芻,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
隅音偶。
又【集韻】下溝切,音侯。
邂逅,解悅貌。
【字彙補】亦作不固之貌。
逆 【酉集下】【辵字部】 逆 【唐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凝入聲。
【增韻】迕也,拂也,不順也。
【釋名】逆,遌也。
不從其理,則逆遌不順也。
【書大禹謨】從逆兇。
【註】言悖善從惡也。
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
【註】人以言拂逆也。
又【廣韻】亂也。
【禮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禮,謂之逆。
【前漢武帝紀】大逆不道。
又【說文】迎也。
【周禮春官中春】龡豳詩以逆暑。
【書呂□】爾尚敬逆天命。
【春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後于紀。
又【玉篇】度也,謂先事預度之也。
【論語】不逆詐。
【易說卦】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又奏事上書曰逆。
【周禮天官】宰夫掌敘羣吏之治,以待諸臣之復,萬民之逆。
【夏官太僕】掌諸侯之復逆。
【註】復,謂奏事。
逆,謂自下而上曰逆。
又受也。
【儀禮聘禮】衆介皆逆命不辭。
【註】逆猶受也。
【周禮天官司書】以逆羣吏之徵令。
【註】逆受而鉤考之。
又河名。
【書禹貢】同爲逆河,入于海。
【註】言九河合爲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又曲逆,地名。
【史記□平傳】封平爲曲逆侯。
又葉宜腳切,音虐。
【詩魯頌】孔淑不逆,淮夷卒獲。
獲葉音霍。
【辰集上】【月字部】【篇海】倉紅切,音聰。
本作,赤色,在丹部。
《正字通》雲附月部,非。
【字彙補】子公切,音匆。
病也。
選 【酉集下】【辵字部】 選 【廣韻】先兗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兗切,□音□。
【玉篇】擇也。
【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禮禮運】選賢與能。
【左傳襄九年】舉不失選。
又少選,須臾也。
【呂覽】少選發而視之。
亦曰選閒。
又【正韻】白選,貨貝名。
【史記平準書】白金三品,其一圜之其文龍,名白選。
又【玉篇】去絹切【廣韻】思絹切【集韻】【正韻】須絹切,□音潠。
【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
【註】選,宣練反。
又【正韻】銓官也。
【唐書】有《選舉志》。
又環舞也。
【詩齊風】舞則選兮。
又【字彙補】萬也。
【山海經】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
【楊愼雲】選與萬,古音通,遂借其字。
又選懦仁弱也。
【後漢淸河王傳】選懦之恩,知非國典。
【註】選懦,仁弱慈戀,不決之意也。
又選懦、選耎,畏怯之意。
【前漢西南夷傳】議者選耎,復守和議。
【後漢西羌傳】公卿選懦,容頭過身。
又【廣韻】思管切【集韻】損管切,□音算。
【集韻】數也。
【書盤庚】世選爾勞。
【傳】數也。
【左傳昭九年】弗去懼選。
【註】懼數其罪而責之也。
又與算同。
【前漢公孫賀傳贊】鬥筲之徒,何足選。
音義與算同。
又【集韻】【韻會】□數滑切,音刷。
金選,銖兩名。
【前漢蕭望之傳】甫□之屬小過赦,薄罪贖,有金選之品。
【應劭註】選,音刷。
【正字通】漢讀率,《史記周本紀》其罰百率。
率,如刷。
故劭以刷音之。
【說文】本作選。
俗作選。
選字從巺作。
考證:〔【史記平準書】白金三品,其一圜之以文龍,名白選。
〕謹照原文以文龍改其文龍。
〔又與巽通。
【後漢淸河王傳】選懦之恩,知非國典。
【註】選懦,仁柔慈惠,不決之意也。
〕謹按淸河王傳選懦不作巽懦,註内亦不音巽,不得雲與巽通。
今改又與巽通爲又選懦仁弱也。
並照原註仁柔慈惠改仁弱慈戀。
〔【前漢公孫賀傳贊】鬥筲之人,何足選。
〕謹照原文之人改之徒。
逷 【酉集下】【辵字部】 逷 【玉篇】逷,今作逖。
【詩大雅】用逷蠻方。
【左傳襄十四年】豈敢離逷。
音義□同。
又與狄同。
【前漢人表】帝嚳妃□逷。
遃 【酉集下】【辵字部】 遃 【廣韻】魚蹇切【集韻】語蹇切,□音嵃。
行貌。
又【集韻】魚旰切,音岸。
遨也。
遜 【酉集下】【辵字部】 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困切,音巽。
【正韻】順也,謙恭也。
【書舜典】五品不遜。
又【太甲】有言遜于汝志。
又【說命】惟學遜志。
【註】謙抑也。
遜其志,如有所不能也。
又【說文】遁也。
【書微子】吾家耄遜于荒。
【註】逃遁于荒野也。
通作孫。
【詩豳風】公孫碩膚。
【禮學記】孫其業也。
【春秋莊元年】夫人孫于齊。
【集韻】亦作愻。
考證:〔【書大甲】有言遜于汝心。
〕謹照原文大改太。
心改志。
逋 【酉集下】【辵字部】 逋 【唐韻】博孤切【集韻】【韻會】【正韻】奔謨切,□音哺。
【說文】亡也。
【書大誥】于伐殷逋播臣。
【註】逋亡播遷之臣也。
【易訟卦】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戸。
象曰:不克訟,歸逋□也。
【左傳文六年】趙宣子爲政,董逋逃。
【註】督□逃有罪之人也。
又【廣韻】懸也。
【正韻】欠也。
凡欠負官物,亡匿不還,皆謂之逋。
【前漢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
【後漢光武紀】爲舂陵侯家訟逋租。
又【段熲傳】洗雪百年之逋負。
【午集中】【疒字部】【正字通】同痎。
【本草】老瘧發作無時名瘧。
俗呼妖瘧。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直兩切【集韻】雉兩切,□音丈。
病也。
鄌 【酉集下】【邑字部】 鄌 【集韻】徒郞切,音唐。
國名。
【正字通】本作唐。
鄍 【酉集下】【邑字部】 鄍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
邑名。
【左傳僖二年】伐鄍三門。
【註】鄍,虞邑也。
又【成二年】公會晉師于上鄍。
【註】地名。
闕。
◎按《後漢郡國志》有鄍聚,註:服虔曰:晉別都。
《博物志》曰:諸侯會于溟亭,蓋晉地也。
大約晉滅虞後,其地遂爲晉有,故《說文》直以鄍爲晉地,而不復原其爲虞邑也。
鄎 【酉集下】【邑字部】 鄎 【唐韻】相卽切【集韻】悉卽切,□音息。
地名。
【春秋哀十年】公會吳,伐齊南鄙,師于鄎。
【註】鄎,齊地。
【說文】鄎,姬姓之國,在淮北。
今汝南新鄎。
【正字通】《漢地理志》作息。
孟康註曰:故息國,後徙東,故加新雲。
今汝南府息縣卽息地。
◎按《左傳隱十一年》鄭息有違言息侯伐鄭。
疏:一本作鄎,汝南有新息縣,息在汝南,非齊南鄙,則息卽可加邑爲鄎,而齊之鄎與息國之新息,其地自不相混也。
鄏 【酉集下】【邑字部】 鄏 【唐韻】而蜀切【集韻】【韻會】如欲切,□音辱。
郟鄏,邑名,在河南。
【集韻】河南縣直城門宮陌地也。
餘詳前郟字註。
鄐 【酉集下】【邑字部】 鄐 【唐韻】醜六切【集韻】敕六切,□音畜。
【說文】晉郉侯邑。
【左傳襄二十六年】雍子奔晉,晉人與之鄐。
又姓。
【廣韻】漢東海太守鄐熙。
又【廣韻】許竹切【集韻】許六切,□音蓄。
又【廣韻】【集韻】□丘六切,音麯。
義□同。
鄑 【酉集下】【邑字部】 鄑 【唐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音貲。
【韻會】邑名。
古屬靑州,周屬紀,後入齊。
【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
【註】北海都昌縣西有貲城,卽鄑城也。
互詳前郚字註。
又【集韻】宋、魯閒地。
【春秋莊十一年】公敗宋師于鄑。
又【集韻】卽刃切,音晉。
義同。
【說文】作□。
隸作鄑。
譌作□,俗作鄑,□非。
鄒 【酉集下】【邑字部】 鄒 【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音騶。
【說文】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
【徐曰】《孟子題辭》邾國至孟子時,魯穆公攺曰鄒。
又通作騶。
【史記孟軻傳】孟子,騶人也。
又姓。
【廣韻】漢有鄒陽。
又【字彙補】從娶切,音聚。
【史記孔子世家】如顏濁鄒之徒。
【正義】鄒,音聚。
俗省作鄒。
互詳前郰字註。
【申集上】【艸字部】【字彙補】古文莫字,見《古孝經》。
註詳七畫。
鄔 【酉集下】【邑字部】 鄔 【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韻會】於五切,□音隖。
縣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
【註】河南緱氏縣西南有鄔聚。
又晉地。
【左傳昭二十八年】司馬彌牟爲鄔大夫。
【註】今汾州介休縣有故鄔城。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又【廣韻】依倨切【集韻】依據切,□音飫。
義□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之田于鄭。
〕謹照原文改邘。
鋍 【戌集上】【金字部】 鋍 【集韻】薄沒切,音孛。
同□。
鄕 【酉集下】【邑字部】 鄕 【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香。
【釋名】鄕,向也,衆所向也。
【廣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
【前漢食貨志】五家爲鄰,五鄰爲裡,四裡爲族,五族爲黨,五黨爲州,五州爲鄕,是萬二千五百戸也。
又上聲。
【韻會】【正韻】□許兩切,與響同。
【前漢董仲舒傳】如影鄕之應形聲。
又【字彙補】與饗通。
【前漢文帝紀】尃鄕獨美其福。
又去聲。
【集韻】【正韻】□許亮切。
與嚮同。
【禮曲禮】則必鄕長者所視。
【又】請席何鄕。
又【爾雅釋宮】兩階閒謂之鄕。
【註】人君南鄕當階閒。
又窻牖名。
【禮明堂位】刮楹達鄕。
【疏】每室四戸八窻,窻戸皆相對。
又【儀禮士虞禮】祝從啓牖鄕如初。
【註】鄕,牖一名也。
【疏】北牖名鄕,鄕亦是牖,故雲一名也。
又【正字通】昔也,曩也。
往者在前,來者從後,故往者謂之鄕者,往日謂之鄕日。
【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姓。
【集韻】通作向。
鄖 【酉集下】【邑字部】 鄖 【廣韻】【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
國名。
【說文】漢南之國。
【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于蒲騷。
【註】鄖國,在江夏雲社縣東南有鄖城。
又衞地。
【左傳哀十一年】衞太叔疾死,□于鄖。
又姓。
或省作。
詳前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同。
【說文】或從□作□。
□,籀文弁。
鄗 【酉集下】【邑字部】 鄗 【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皓。
【正字通】春秋晉邑,戰國屬趙。
【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郉、任欒、鄗。
【註】鄗,晉地。
後漢光武卽位于此,攺名高邑,卽今趙州高邑縣。
又與鎬通。
【後漢馮衍傳】西顧酆、鄗。
【註】酆、鄗,二水名。
文王都酆,武王都鄗。
又【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音敲。
水名。
【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
【註】敖、鄗,二水名,在滎陽縣西北。
又【唐韻】呼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音壑。
又【集韻】虛到切,音耗。
義□同。
又【字彙補】居囂切,音郊。
地名。
與郊同。
【史記秦本紀】取王官及鄗。
【左傳文三年】作郊。
考證:〔【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郉欒任鄗。
〕謹照原文欒任改任欒。
鄘 【酉集下】【邑字部】 鄘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庸。
【說文】南夷國也。
又【集韻】紂畿內地名。
互詳前邶字註。
又城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宋城舊鄘。
【註】舊鄘,故城也。
又姓。
【正字通】鄘國絕,子孫因氏。
【寅集下】【彐字部】〔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四。
【說文】屬。
從二。
又【玉篇】豕聲也。
又【廣韻】鼠名。
【廣韻】俗作□。
鄙 【酉集下】【邑字部】 鄙 〔古文〕□【廣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音比。
【釋名】鄙,否也。
小邑不能遠通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
【註】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者。
又【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爲鄙,五鄙爲縣。
又【廣韻】邊鄙也。
【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註】鄙,鄭邊邑。
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
【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又鄙與都對言,樸野也。
【淮南子詮言訓】夫始于都者,常大于鄙。
又鄙與仁對,言不通也。
【前漢董仲舒傳】或仁或鄙。
又嗇於財者曰鄙吝。
俗作鄙、□。
考證:〔【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
〕謹照原文且改似。
鄚 【酉集下】【邑字部】 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
縣名。
【史記趙世家】與燕鄚易。
【註】皆屬涿郡。
【前漢地理志】涿郡有鄚縣。
【正字通】唐開元十三年,命集賢學士衞包攺古文,以鄚類鄭,去邑作莫。
今莫州任丘縣。
卽古鄚地。
又姓。
考證:〔【史記趙世家】燕鄚易。
【註】皆屬涿郡。
〕謹照原文燕上增與字。
鄛 【酉集下】【邑字部】 鄛 【唐韻】【集韻】【韻會】□鉏交切,音巢。
【說文】南陽棗陽縣名。
【後漢宦者傳】鄭衆封鄛鄕侯。
又【集韻】莊交切,音釗。
義同。
鄜 【酉集下】【邑字部】 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孚。
【正韻】左馮翊縣,隋置鄜州。
【史記秦本紀】初爲鄜畤。
【註】鄜縣,屬馮翊,于鄜地作畤,故曰鄜畤。
又【廣韻】【集韻】□盧谷切,音鹿。
地名。
【說文】本作□。
鄝 【酉集下】【邑字部】 鄝 【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朗鳥切【正韻】盧皎切,□音了。
國名。
【穀梁傳宣八年】楚人滅舒鄝。
【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
【註】蓼國,今義陽棘陽縣東南湖陽城。
蓼與鄝同。
鄞 【酉集下】【邑字部】【廣韻】語巾切【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
【說文】會稽縣名。
【後漢郡國志】鄞,章安故治,閩越地,光武更名。
【註】本鄞縣南之迴浦鄕,章帝章和元年立。
又【順帝紀註】鄞故城,在鄮縣東南。
又【唐韻】語斤切【韻會】疑斤切,□音齗。
義同。
鄟 【酉集下】【邑字部】 鄟 【廣韻】職緣切【集韻】朱遄切,□音專。
地名。
【春秋成六年】取鄟。
【註】附庸國。
【公羊傳】邾婁之邑。
又鄟門,城名。
【左傳襄九年】諸侯伐鄭,門于鄟門。
【註】鄭城門也。
又【廣韻】度官切【集韻】徒官切,□音團。
又【廣韻】市兗切【集韻】豎兗切,□音膞。
義□同。
又通專。
【左傳襄九年釋文】鄟,本亦作專。
鄠 【酉集下】【邑字部】 鄠 【廣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音戸。
縣名。
漢屬右扶風。
又與扈通。
【前漢地理志】鄠縣。
【註】古國,有扈谷亭,卽夏啓所伐有扈國也。
鄡 【酉集下】【邑字部】 鄡 【廣韻】苦幺切【集韻】牽幺切【正韻】牽遙切,□音蹺。
【說文】鉅鹿縣名。
【後漢光武紀】擊銅馬于鄡。
【註】鄡,屬鉅鹿郡,故城在今冀州鹿城縣東。
又鄡陽。
【前漢地理志】屬豫章郡。
又鄡亭,地名。
【前漢王莽傳】析宰將兵數千,屯鄡亭。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鄡單。
一作郻。
俗作□。
考證:〔【後漢光武紀】繫銅馬于鄡。
〕謹照原文繫改擊。
□ 【卯集下】【方字部】 □ 【集韻】紕招切,音漂。
旚或作□。
鄢 【酉集下】【邑字部】 鄢 【廣韻】【韻會】於乾切【集韻】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焉。
【說文】南郡縣名。
又【廣韻】【韻會】【正韻】於幰切【集韻】隱幰切,□音偃。
地名。
在鄭。
又【廣韻】【集韻】□於建切,音堰。
地名,在楚。
【字彙補】《路史國名紀》:鄢地有三,楚之鄢都,襄陽之宜城也。
鄭伯克段于鄢,開封之鄢陵也。
若穆叔如莒及鄢陵,則沂之安陵也。
【正字通】荊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漢地志》作□。
【集韻】作傿,非。
又姓。
鄣 【酉集下】【邑字部】 鄣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
【說文】紀邑也。
【春秋莊十三年】齊人降鄣。
【註】鄣,紀附庸國。
東平無鹽縣東北有鄣城。
又莒邑。
【左傳昭十九年】齊伐莒,莒子奔紀鄣。
【註】紀鄣,莒邑也。
又【等韻】之亮切。
與障同。
【禮祭法】鯀鄣洪水而殛死。
【前漢張湯傳】居一鄣閒。
【註】謂塞上要險處,築城以爲鄣蔽。
鄤 【酉集下】【邑字部】 鄤 【廣韻】【集韻】□莫半切,音蔓。
地名。
【左傳成三年】諸侯伐鄭鄭,公子偃帥師禦之,使東鄙覆諸鄤。
【註】鄤,鄭地。
又【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音蟎。
又【集韻】模元切,音槾。
無販切,音萬。
義□同。
或作□。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古緩切,音管。
胃府也。
一曰卽胃脯。
漢書貨殖傳:濁氏以胃脯連騎。
本作脘。
【五音集韻】通作□。
又【五音集韻】虞遠切,音阮。
人隂異呼。
朊,ruǎn,從月,月光微也。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呼郞切,音炕。
【玉篇】肉閒也。
又【廣韻】狼,南蠻國名。
【左思吳都賦】烏滸狼。
【註】異物志雲:狼人夜齅金,知其良否。
逼 【酉集下】【辵字部】 逼 【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音偪。
【說文】近也。
【廣韻】迫也。
【正韻】驅也。
【集韻】或作偪。
詳人部偪字註。
逾 【酉集下】【辵字部】 逾 〔古文〕【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俞。
【玉篇】越也,遠也,進也。
【書禹貢】逾于洛。
又【秦誓】日月逾邁。
【正韻】或作踰、隃。
逿 【酉集下】【辵字部】 逿 【廣韻】【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音宕。
【廣韻】過也。
又【集韻】失據而倒也。
【前漢王式傳】陽醉逿地。
又盪也。
【史記倉公傳】脈盛者爲重陽,重陽者逿心主。
【註】逿者,蕩也。
謂病蕩心者,猶刺其心也。
又【集韻】【韻會】□徒郞切,音唐。
突也。
【張衡思□賦】爛漫麗靡,藐以疊逿。
考證:〔【史記倉公傳】脈盛者爲重陽,重陽者逿心主。
【註】逿者,蕩也。
謂病之蕩心者,猶刺其心也。
〕謹照註省之字。
〔【張衡思元賦】爛熳麗靡,藐以疊逿。
〕謹照原文熳改漫。
遳 【酉集下】【辵字部】 遳 【字彙補】七禾切。
行貌。
又遳脆,急躁貌。
【左思魏都賦】宵貌蕞陋,稟質遳脃。
遀 【酉集下】【辵字部】 遀 【集韻】隨古作遀。
【正字通】俗隋字。
古文作。
隋煬帝惡前代屢遷,因去之作隋。
獨集韻謂隨古作遀,臆說,不可從。
遁 【酉集下】【辵字部】 遁 〔古文〕□□□【唐韻】【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
【說文】遷也。
【玉篇】逃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
又【廣韻】隱也,去也。
【詩小雅】勉爾遁思。
【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
又迴避也。
【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
【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
又遁甲。
【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
又【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
義同。
又【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
□與巡同。
【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
又與逡通。
【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
【說文】亦作遯。
考證:〔【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
【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去也。
〕謹照原文避去改避法。
遂 【酉集下】【辵字部】 遂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穟。
【廣韻】達也。
【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
【註】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
【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
又進也。
【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
【書仲虺之誥】顯忠遂良。
【註】良則進之也。
又成也,從志也。
【禮月令】百事乃遂。
【註】遂,猶成也。
【詩衞風】言旣遂矣。
又稱也。
【詩曹風】不遂其媾。
又竟也。
【前漢□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
又盡也。
【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
【註】遂,闔之盡也。
又【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
【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
〔【左思吳都賦】君遷平仲。
〕謹照原文改爲平仲君遷。
迂 【酉集下】【辵字部】 迂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音于。
【玉篇】遠也。
【史記孟軻傳】迂遠而闊于事情。
【後漢王暢傳】其言若迂,其效甚近。
又曲也。
【書盤庚】恐人倚乃身,迂乃心。
【註】恐浮言之人迂汝心,使邪僻也。
【管子君臣篇】民迂則流之,民大流則迂之。
【註】迂,曲不行,則通之使行。
流,蕩不返,則屈之使止也。
又迂久,良久也。
【後漢劉寬傳】迂久大醉而還。
又【說文】避也。
又【玉篇】廣大也。
又【唐韻】憶俱切,音紆。
義同。
本作迃。
通作于。
考證:〔【後漢王龔傳】其言甚迂,其效甚近。
〕謹照原文龔改暢。
甚迂改若迂。
〔【管子君臣篇】民迂則流之,民大流則迂之。
〕謹照原文大流改流通。
迄 【酉集下】【辵字部】 迄 【唐韻】【集韻】【韻會】許訖切【等韻】呼訖切,□音汔。
【說文】至也。
【詩大雅】以迄于今。
又【周頌】迄用有成。
又竟也。
【後漢孔融傳】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又與訖通。
【書禹貢】聲敎訖于四海。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昌善切,音闡。
【說文】偏緩也。
又【廣韻】徐翦切【集韻】似淺切。
義□同。
又【集韻】直碾切,廛去聲。
義同。
又【集韻】延面切,音衍。
義同。
【篇海】纏也。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與嬭同。
迅 【酉集下】【辵字部】 迅 【唐韻】息進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晉切,□音信。
【說文】疾也。
【楚辭九章】羌迅高而難當。
又【爾雅釋獸】狼,其子獥,絕有力,迅。
【註】狼子絕有力者曰迅。
【疏】迅,疾也。
又【廣韻】私閏切【集韻】須閏切,□音浚。
義同。
逜 【酉集下】【辵字部】 逜 【廣韻】【集韻】【正韻】□五故切,音誤。
【集韻】寤也。
謂相幹寤也。
又【集韻】阮古切,音五。
過也。
【正字通】與遻迕□□通。
迆 【酉集下】【辵字部】 迆 【唐韻】移爾切【集韻】【韻會】演爾切【正韻】養裡切,□音以。
【說文】邪行也。
又【正韻】迆邐,連接也。
又邪倚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旣建而迆。
【註】謂著戈於車邪倚也。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
亦邪行也。
過 【酉集下】【辵字部】 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
【玉篇】度也,越也。
【正韻】超也。
【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
【史記賈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又過失也。
【書大禹謨】宥過無大。
【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
【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
又罪愆也。
【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
又責也。
【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又卦名。
易大過,小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
【廣韻】經也。
【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
又過所也。
【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
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
又國名。
【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
【註】過,國名。
東萊掖縣有過鄕。
又名。
【詩大雅】溯其過。
又姓。
【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
【註】過,姓,過國之後。
【正韻】經過之過,平聲。
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考證:〔【史記賈誼傳】自以爲過之,今殆不及也。
〕謹照原書賈誼傳改賈生。
又原文無殆字今省。
〔【史記高帝紀】聞將軍有意督過之。
〕謹按所引出項羽紀不出高帝紀,謹照原書高帝紀改項羽紀。
將軍改大王。
〔【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
或曰,傳過也。
移所在識以爲信。
〕謹按太平禦覽引釋名原文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
今照改。
迳 【酉集下】【辵字部】 逕 【廣韻】【集韻】□古定切,音徑。
【玉篇】路徑也。
【集韻】步道也。
又【玉篇】近也。
【集韻】直也。
又【正韻】至也,過也。
又逕庭,言相去遠也。
【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都合切【集韻】德合切,□音答。
【字林】肥貌。
又【集韻】鄂合切,音□。
【玉篇】病寒也。
【五音集韻】寒□。
又呼合切,音欱。
義同。
【申集中】【蟲字部】【集韻】良脂切,音犁。
螏,蟲名。
見蛆字註。
又合,見《論衡》。
詳蜊字註。
又憐題切,音黎。
義同。
【爾雅】本作藜。
或作□。
鉌 【戌集上】【金字部】 鉌 【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和。
【廣韻】鉌,鸞鈴也。
通作和。
邁 【酉集下】【辵字部】 邁 【廣韻】莫話切【集韻】【韻會】莫敗切【正韻】莫懈切,□音。
【說文】遠行也。
【詩王風】行邁靡靡。
又【小雅】我日斯邁。
又【正韻】往也。
【詩魯頌】從公于邁。
又【小雅】後予邁焉。
【註】過也。
又老也。
【書秦誓】日月逾邁。
【後漢皇甫規傳】年齒之不邁。
又天子以時巡行曰邁。
【詩周頌】時邁其邦。
又邁邁,不顧也。
【詩小雅】視我邁邁。
又與勵通,勇往力行之意。
【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
【註】言臯陶勇往力行,以布其德也。
又【說命】予惟克邁乃訓。
又葉力制切,音利。
【詩唐風】日月其邁。
葉上逝。
【說文】作□。
迊 【酉集下】【辵字部】 迊 【廣韻】子答切【集韻】作答切,□同帀。
周也。
從反之而帀也。
或作迊。
【正韻】俗譌作匝。
迋 【酉集下】【辵字部】 迋 【唐韻】【集韻】【正韻】于放切【韻會】于況切,□音旺。
【說文】往也。
【左傳襄二十八年】君使子展迋勞于東門之外。
又【集韻】欺也。
【詩鄭風】人實迋女。
【左傳定十年】是迋吾兄也。
又恐懼也。
【左傳昭三十一年】子無我迋。
【司馬相如長門賦】魂迋迋若有亡。
又【廣韻】【集韻】【正韻】俱往切【韻會】求往切,□音俇。
又【集韻】【韻會】□古況切,音誑。
又【集韻】曲王切【正韻】去王切,□音匡。
又【集韻】渠王切,音狂。
義□同。
迍 【酉集下】【辵字部】 迍 【廣韻】陟綸切【集韻】【韻會】株倫切,□音屯。
【玉篇】迍,邅也。
又【廣韻】徒渾切,音豚。
義同。
迎 【酉集下】【辵字部】 迎 【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音□。
【說文】逢也。
【增韻】逆也,迓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
【淮南子覽訓】不將不迎。
【註】將,送也。
迎,接也。
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
又逆數也。
【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
【註】逆數之也。
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
又【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去聲。
【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
【詩大雅】親迎于渭。
又葉吾郞切,音昂。
【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
使工占之,所言盡當。
又葉元具切,音遇。
【屈原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嶷□其□迎。
皇剡剡其揚靈兮,告餘以吉故。
考證:〔【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
使工召之,所言盡當。
〕謹照原文召之改占之。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思留切,音修。
【說文】進獻也。
一曰緻滋味爲羞。
【集韻】本作羞。
亦作饈。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方典切【集韻】【正韻】補典切,□音匾。
緶亦作□。
褰裳也。
又【集韻】【類篇】□□眠切,音邊。
義同。
運 【酉集下】【辵字部】 運 【集韻】羽粉切,音抎。
走貌。
(運)〔古文〕□【廣韻】【正韻】禹慍切【集韻】【韻會】王問切,□音韻。
【玉篇】轉也,動也。
【正韻】行也,用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
【書大禹謨】帝德廣運。
【註】行之不息也。
【禮少儀】君子欠伸運笏。
【註】運,動也。
又【說文】移徙也。
【廣韻】轉輸也。
【後漢百官志】尉曹主卒徒轉運事。
又【正韻】天造曰運。
【渾天儀】天運如車轂。
又【韻會】五運,五行氣化流轉之名。
又運祚,曆數也。
【史記高帝贊】漢承堯運。
又【集韻】地南北謂之運。
【越語】廣運百裡。
註:遠行賦東西爲廣,南北爲運。
又葉于分切,音雲。
【蔡邕述行賦】彌信宿而後闋,思逶迤以東運。
見陽光之顥顥,懷少弭而有欣。
又葉于願切,音院。
【阮瑀琴歌】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
靑蓋巡九州,在西東人怨。
(運)考證:〔【禮曲禮】君子欠伸運笏。
〕謹照原文曲禮改少儀。
〔【越語】廣運百裡。
東西爲廣,南北爲運。
〕謹照原文百裡下增註字。
〔【蔡邕遠行賦】彌信宿而後闋,繇威遺以東運。
陽光見之顥顥兮,怌少弭之有欣。
〕謹照原文遠改述。
繇威遺改思逶迤。
陽光見改見陽光。
省兮字。
怌改懷。
之有欣改而有欣。
【寅集下】【彳字部】【字彙】何庚切,音行。
行貌。
這 【酉集下】【辵字部】 這 【廣韻】魚變切【集韻】牛堰切,□音彥。
【玉篇】迎也。
【正字通】周禮有掌訝,主迎。
訝古作這。
毛晃曰:凡稱此箇爲者箇,俗多攺用這字。
這乃迎也。
進 【酉集下】【辵字部】 進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
【說文】登也。
【玉篇】升也。
【廣韻】前也。
【禮曲禮】遭先生于道,趨而進。
【表記】君子三揖而進。
【註】人之相見,三揖三讓,以升賔階。
【書盤庚】乃登進厥民。
【疏】延之使前而告之也。
又【正韻】薦也。
【禮儒行】推賢而進達之。
又【正韻】效也。
【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
【註】自勉強也。
【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又近也。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蓋引而進之也。
又進士。
【禮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註】進士,可進而受爵祿也。
又特進。
【後漢和帝紀】賜諸侯王公將軍特進。
【註】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
又與餕同。
【禮祭統】百官進徹之。
【註】進同餕。
又【字彙補】與盡同。
【列子黃帝篇】竭聰明,進智力。
又通作薦。
【列子湯問篇】穆王薦之,張註薦當作進。
又【集韻】徐刃切【正韻】齊進切。
□與贐同。
會禮也。
【前漢高帝紀】蕭何爲主吏主進。
【註】主賦斂禮錢也。
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爲進。
又葉資辛切,音津。
【揚子太□經】陽引而進,物出溱溱。
考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郎刃切,音晉。
〕謹照原文郎改卽。
〔【列子湯問篇】王薦而問之。
【註】薦,猶進也。
〕謹照原文改穆王薦之,張註薦當作進。
〔【史記高帝紀】蕭何爲主吏主進。
【註】主賦斂禮錢也。
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爲進。
〕謹按所引係前漢書註,則正文亦當引前漢書。
史記改前漢。
遠 【酉集下】【辵字部】 遠 〔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
【說文】遼也。
【廣韻】遙遠也。
【正韻】指遠近定體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
【正韻】遠之也。
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
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
又葉于員切,音淵。
【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
鍍 【戌集上】【金字部】 鍍 【廣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
【廣韻】金飾物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
義同。
通作塗。
酓 【酉集下】【酉字部】 酓 【廣韻】【集韻】□於琰切,音黶。
與檿同。
【史記夏本紀】其篚酓絲。
【註】孔安國曰:酓,桑蠶絲,中爲琴瑟絃。
又【廣韻】酒味苦也。
又【集韻】徒南切,音覃。
又呼含切,音。
又於念切,音□。
義□同。
又【集韻】於豔切,音厭。
酒盈量也。
又於錦切。
同飮。
【子集下】【刀字部】【篇海】苦姑切,音枯。
剖判屠破也。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苦江切【集韻】枯江切,□音腔。
【集韻】喉也。
【五音集韻】喉中病。
又【廣韻】空谷貌。
違 【酉集下】【辵字部】 違 【唐韻】羽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音幃。
【說文】離也。
【廣韻】背也。
【書堯典】靜言庸違。
【註】行事則違背之也。
又【正韻】避也,去之也。
【易乾卦】憂則違之。
【註】知難而避也。
【禮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境。
【註】違猶去也。
【論語】違之之一邦。
又【韻會】奔放曰違。
【左傳宣十年】凡諸侯之大夫違。
【疏】窘迫而奔,及以禮見放,通謂之違。
又邪惡也,過失也。
【左傳桓二年】昭德塞違。
【註】塞違,謂閉塞邪違也。
【後漢百官志】有違失,則劾奏。
又蓄怨也。
【書無逸】否則厥心違怨。
【註】違怨者,怨之蓄于中也。
又【韻會】依違,不決也。
一作猗違。
【前漢律歷志】依違以惟,未能修明。
又【孔光傳】猗違者連歲。
【註】猶依違也。
依且違,言兩可也。
連 【酉集下】【辵字部】 連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
【說文】員連也。
【玉篇】合也,及也。
【廣韻】續也,還也。
【集韻】屬也。
【正韻】接也。
【詩大雅】執訊連連。
【朱傳】屬續貌。
【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
【齊語】四裡爲連,十連爲鄕。
【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又姻親爲連。
【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
【註】有連者,連姻也。
又黏鳥曰連。
【淮南子覽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
【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
【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又連山,易名。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又鉛之未鍊者曰連。
【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又祈連,山名。
【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
【註】卽天山也。
又【韻會】州名。
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又姓。
【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又【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
難也。
【易蹇卦】往蹇來連。
【註】連,亦難也。
又遲久之意。
又【集韻】連彥切,音摙。
【禮玉藻】連用湯。
【註】連,猶釋也。
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
連石,山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又葉離珍切,音鄰。
【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
故作斯誄,著之不泯。
泯音民。
考證:〔【史記尉陀傳】及蒼梧秦王有連。
【註】有連者,連姻也。
〕謹照原文尉陀改尉佗。
〔【前漢霍光傳】去北地,遂入祈連山。
〕謹照前漢書原文霍光改霍去病。
去北地改出北地。
遂入改至字。
遲 【酉集下】【辵字部】 遲 〔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尼切【正韻】□知切,□音墀。
【說文】徐行也。
【廣韻】久也,緩也。
【詩衞風】行道遲遲。
【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
又【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
【註】緩而不迫也。
又委遲,迴遠貌。
【詩小雅】周道倭遲。
又【韻會】棲遲,息也。
【詩□風】可以棲遲。
又姓。
【書盤庚】遲任有言。
【註】古賢人。
又尉遲,複姓。
又【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稚。
【廣韻】待也。
【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
又【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
【註】懸心遲仰之。
又遲明卽黎明。
【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
【註】遲,未也。
天未明之頃也。
【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裡。
【註】遲,待也。
待天欲明也。
又【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
【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
又乃也。
【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
【註】遲,猶値。
値,猶乃也。
【韻會】遅遟□□同。
【午集中】【疒字部】【正字通】俗□字。
【午集上】【玉字部】【集韻】同璱。
迢 【酉集下】【辵字部】 迢 【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條。
【說文】迢遰也。
【正字通】遠不相通也。
又【集韻】迢迢,高貌。
迣 【酉集下】【辵字部】 迣 【廣韻】古文迾字。
【說文】迾,晉趙曰迣。
【前漢鮑宣傳】部落鼓鳴,男女遮迣。
【註】言聞桴鼓之聲,以爲有盜賊,皆當遮列而追捕也。
又【集韻】醜制切,音跇。
【玉篇】超踰也。
【前漢郊祀歌】體容與,迣萬裡。
俗譌作□、□,□非。
考證:〔【前漢鮑宣傳】部落鼓鳴,男女遮迣。
【註】言聞桴鼓之聲,爲有盜賊,皆當遮迣而追捕也。
〕謹照原註爲字上增以字。
遮迣改遮列。
迤 【酉集下】【辵字部】 迤 【集韻】【韻會】演爾切【正韻】養裡切,□音以。
與迆同。
【爾雅】註:迤邐,旁行連延也。
又【集韻】餘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委迤,自得貌。
又【集韻】【正韻】□唐何切,音駝。
逶迤,行貌。
本作迱。
考證:〔【爾雅釋訓】迤邐,旁行也。
〕謹按此爾雅釋邱註非釋訓文,謹照原文釋訓改作註,於旁行下增連延二字。
迥 【酉集下】【辵字部】 迥 【廣韻】戸頃切【集韻】【韻會】戸茗切【正韻】戸頂切,□音泂。
【增韻】寥遠也。
又【廣韻】光也,輝也。
通作泂。
俗作逈。
迦 【酉集下】【辵字部】 迦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嘉。
【增韻】身毒國瞿曇,號曰釋迦。
【文中子周公篇】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罪也。
又【廣韻】【韻會】□居伽切。
音義□同。
又與邂通。
【揚子太□經】迎父迦逅。
迧 【酉集下】【辵字部】 迧 【正字通】《石鼓》:迧禽奉雉。
又乗馬旣迧。
□與□同。
逓 【酉集下】【辵字部】 逓 【正字通】俗遞字。
迨 【酉集下】【辵字部】 迨 【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隸。
【爾雅釋訓】迨,及也。
【詩召南】迨其今兮。
又與逮同。
詳後逮字註。
【未集下】【肉字部】【五音集韻】口答切,音溘。
欲睡貌。
【辰集上】【日字部】【玉篇】居其切。
後也。
迩 【酉集下】【辵字部】 迩 同邇,俗省。
(邇)〔古文〕□【廣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正韻】忍止切,□音爾。
【說文】近也。
【書舜典】柔遠能邇。
【詩周南】父母孔邇。
【左傳文十七年】以□、蔡之密邇於楚。
又通作爾。
【詩大雅】莫遠具爾。
【註】爾,近也。
【儀禮燕禮】君南鄕爾卿,卿西面北上爾大夫。
【註】揖而移之近之也。
【說文】別作□,俗省作迩、□。
□字從臸作。
(邇)考證:〔【左傳文十七年】以陳蔡之密邇。
〕謹照原文邇下增於楚二字。
迪 【酉集下】【辵字部】 迪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廣韻】進也,蹈也。
【書臯陶謨】允迪厥德。
【註】言信蹈其德也。
又【說文】道也。
【書大禹謨】惠迪吉。
【註】言順道則吉也。
又【增韻】啓迪,開導也。
【書太甲】啓迪後人。
【註】謂開導子孫也。
又【康誥】矧今民罔迪不適。
【註】謂民無導之而不從者。
又至也。
【前漢班固敘傳】漢迪于秦,有革有因。
又由迪,相正也。
【揚子方言】東齊靑、徐閒,相正謂之由迪。
又葉徒沃切,音獨。
【詩大雅】維此良人,弗求弗迪。
葉下復毒。
【陸雲餞王太尉詩】惟帝思庸,大典光迪。
思媚三靈,誕降天篤。
又葉毒藥切,音鐸。
【陸禨贈馮文羆詩】奕奕馮生,哲問允迪。
天保定爾,靡德不鑠。
考證:〔【詩大雅】維此良人,弗求弗迪。
葉下弗毒。
〕謹照原文弗毒改復毒。
迫 【酉集下】【辵字部】 迫 【廣韻】博白切【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百。
【玉篇】逼迫也。
【廣韻】急也。
【楚辭哀時命】衆比周以肩迫兮。
【前漢武帝紀】外迫公事。
又【增韻】窘也。
【楚辭遠遊】悲時俗之迫阨兮。
【後漢朱暉傳】惶迫伏地,莫敢動。
又【集韻】通作柏。
【前漢張耳傳】柏人迫于人也。
【武帝瓠子歌】魚沸鬰兮柏冬日。
又葉璧亦切,音必。
【馬融長笛賦】危殆險巇之所迫也,衆哀集悲之所積也。
又葉蔔各切,音博。
【崔瑗草書勢】草書之法,蓋又□略。
應時諭指,用于卒迫。
考證:〔【楚辭哀時命】衆比周以相迫兮。
〕謹照原文相迫改肩迫。
迬 【酉集下】【辵字部】 迬 【玉篇】之句切,又竹句切。
義闕。
又【字彙】古文往字。
【正字通】本作□。
【說文】作□。
通作迬。
鋅 【戌集上】【金字部】 鋅 【集韻】祖似切,音子。
剛也。
【玉篇】同釨。
疊 【酉集下】【辵字部】 疊 【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音絰。
【說文】更疊也。
【易繫辭】疊用柔剛。
【詩邶風】日居月諸,胡疊而微。
【禮禮運】五行之動,疊相竭也。
又與軼通。
【左傳成十三年】疊我殽地。
【註】疊,侵突。
【史記封禪書】軼興軼廢。
又與逸通。
【家語】馬將疊。
又與佚通。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又葉徒帝切,音地。
【王筠詩】緣巖蔓芳杜,迴崖掩綠蕙。
嘉禾挺臯蘇,奇香發迷疊。
【註】迷疊,香名。
出大秦國。
【巳集下】【牛字部】【廣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荻。
【玉篇】特牛。
【廣雅】,雄也。
【集韻】或作□。
迮 【酉集下】【辵字部】 迮 【廣韻】側柏切【集韻】【韻會】【正韻】側格切,□音嘖。
【說文】迮迮,起也。
【玉篇】迫迮也。
【後漢竇融傳】囂埶排迮,不得進退。
【註】排迮,迫蹙也。
又【□忠傳】鄰舍比裡,共相壓迮。
又【廣韻】則落切【集韻】卽各切,□音作。
義同。
通作□。
考證:〔【後漢竇融傳】囂執排迮,不得進退。
【註】排迮,蹙也。
〕謹照原文執改埶。
蹙也上增迫字。
迯 【酉集下】【辵字部】 迯 俗逃字。
【未集下】【臣字部】【篇海】之忍切,音忱。
同□,明也。
述 【酉集下】【辵字部】 述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音術。
【說文】循也。
【論語】述而不作。
【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又【廣韻】著述也。
【正韻】修也,纘也,譔也。
凡終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
【禮樂記】識禮樂之文者能述。
【又】述者之謂明。
【儀禮士喪禮】筮人許諾述命。
【註】旣受命而申言之曰述。
又□也。
【孟子】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
又冠名。
【後漢輿服志】通天冠前有山展筩,爲述。
記曰:知天者冠述。
又通作術。
【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
【註】術,當爲述。
又姓。
【風俗通】魯大夫仲述之後。
又葉樹僞切,音瑞。
【曹植酒賦】安沈湎而爲娛,非往聖之所述。
闢酒誥之明戒,同元兇之三季。
迲 【備考】【酉集】【辵字部】 迲 【字彙補】音未詳。
字見《毘陵志》。
迴 【酉集下】【辵字部】 迴 【正韻】胡瑰切。
與回同。
又【廣韻】【集韻】【正韻】□胡對切,音潰。
【廣韻】曲也。
【正字通】古無迴字。
蓋回卽雷字。
水囘爲囘,後人欲別之加辶。
當作迴。
迴字從囘作。
迵 【酉集下】【辵字部】 迵 【唐韻】【集韻】□徒弄切,音洞。
【廣韻】過也。
【史記倉公傳】診其脈迵風。
【註】言風洞徹五臟也。
又【玉篇】徒東切,音同。
達也。
【揚子太□經】中獨達,迵迵不屈。
【註】中心□獨達,故通而不盡。
考證:〔【揚子太□經】中獨達,迵迵不屈。
【註】中心□迵達,故通而不盡。
〕謹照原註迵達改獨達。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得叫切,音弔。
以繩縛人也。
俗字。
迷 【酉集下】【辵字部】 迷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
【說文】惑也。
【易坤卦】先迷後得。
【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
【詩小雅】俾民不迷。
迸 【酉集下】【辵字部】 迸 同逬。
詳後逬字註。
【醜集中】【土字部】【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音瞞。
土覆也。
一曰鐵朽。
亦作墁。
逇 【補遺】【酉集】【辵字部】 逇 【篇海類編】杜本切,音遁。
註詳迗字。
迹 【酉集下】【辵字部】 迹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
【說文】步處也。
【廣韻】足跡也。
【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
【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
【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
【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
【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
【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
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
【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
【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
【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
【註】謂求其蹤迹。
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
【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
【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又循實而考之亦曰迹。
【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又【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又風迹,風化之迹也。
【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又迹射,尋迹而射也。
《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又迹人,官名。
【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
知禽獸處也。
又與跡同。
【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又與蹟通。
【詩小雅】念彼不蹟。
【註】謂不循故道也。
又葉卽略切,音爵。
【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
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
【集韻】或作□、□。
考證:〔【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
【註】謂循其蹤迹。
〕謹照原註循改求。
〔【後漢西域傳】漢有迹射。
〕謹按後漢西域傳無此語,查係王尊傳,今改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迺 【考證】【酉集下】【辵字部】 迺 〔【賈誼治安策】太子迺生。
〕謹照原書賈誼治安策改前漢賈誼傳。
迻 【酉集下】【辵字部】 迻 〔古文〕拪【唐韻】【韻會】弋支切【集韻】餘支切,□同移。
【說文】遷徙也。
【楚辭九歎】屢懲艾而不迻。
又【惜誓】或推迻而苟容兮。
【註】迻,一作移。
【集韻】或作扡、□。
考證:〔【楚辭九章】屢懲艾而不迻。
〕謹照原書九章改九歎。
追 【酉集下】【辵字部】 追 【唐韻】陟隹切【集韻】【韻會】中葵切,□音。
【廣韻】隨也。
【增韻】逮也。
【玉篇】送也。
【詩周頌】薄言追之。
【註】謂已發上道而追送之也。
【前漢韓信傳】公無所追。
追,信詐也。
又【說文】逐也。
【周禮秋官士師】掌鄕合,以比追胥之事。
【註】追,追□也。
【左傳莊十八年】追戎于濟西。
又【玉篇】及也,救也。
【書五子之歌】雖悔可追。
【註】言雖欲攺悔,其可及乎。
【論語】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左傳襄九年】圍宋彭城,非宋地,追書也。
【註】追書者,其地已非宋有,追使屬宋也。
又凡上溯已往曰追。
【詩大雅】聿追來孝。
【左傳成十三年】追念前勳。
又遂非曰追非。
【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茲謂追非。
【註】謂歸過于民,不罪己也。
解,止也。
追非,遂非也。
又國名。
【詩大雅】其追其貊,奄受北國。
又【集韻】【韻會】【正韻】□都雷切,音堆。
【玉篇】治玉名。
【周禮天官追師註】追,治玉石之名。
【詩大雅】追琢其章。
又毋追,冠名。
【禮郊特牲】毋追,夏後氏之道也。
《釋文》上音牟下多雷反。
又鐘紐。
【孟子】以追蠡。
又【字彙補】旬爲切。
與隨通。
【楚辭離騷】背繩墨以追曲兮。
【註】追,古與隨通。
又葉馳僞切,音墜。
【司馬相如上林賦】車騎雷起,殷天動地。
先後陸離,離散別追。
考證:〔【周禮秋官士師】掌卿合,以比追胥之事。
〕謹照原文卿改鄕。
〔又母追,冠名。
【禮郊特牲】母追,夏後氏之冠也。
【註】母追,讀爲牟堆。
別作頧。
〕謹照原文兩母字□改毋。
冠改道。
註以下改釋文上音牟下多雷反。
〔又與隨通。
【楚辭九歎】背繩墨以追曲兮。
〕謹照原書九歎改離騷。
【午集上】【瓦字部】【集韻】悉協切,音燮。
瓦破聲。
迾 【酉集下】【辵字部】 迾 〔古文〕迣【唐韻】【正韻】良薛切【韻會】力薛切【五音集韻】良傑切,□音列。
【廣韻】遮也,遏也。
又【集韻】車駕淸道也。
【後漢輿服志】張□帶鞬,遮迾出入。
【張衡西京賦】迾卒淸。
又通作列。
【禮玉藻】山澤列而不賦。
【註】列言遮迾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
義同。
又通作厲。
【周禮地官山虞】物爲之厲。
【註】厲,遮列守之也。
互詳前迣字註。
考證:〔【張衡西京賦】迾卒淸侯。
〕謹照原文侯改。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集韻】□苦臥切,音課。
【廣韻】禿。
【集韻】禿病。
又【集韻】魯果切,音驘。
□病。
迿 【酉集下】【辵字部】 迿 【廣韻】私閏切【集韻】【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
【玉篇】出表辭也。
又【集韻】先也。
【公羊傳定四年】朋友相衞,而不相迿。
【註】謂不當先相擊刺也。
又【集韻】松倫切【正韻】詳倫切,□音旬。
又【五音集韻】許縣切,音絢。
義□同。
退 【酉集下】【辵字部】 退 〔古文〕□□□□□【集韻】【韻會】【正韻】□吐內切,推去聲。
【玉篇】郤也。
【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
又【玉篇】去也。
【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又遜讓也。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
又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
【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
又返也。
【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
【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
又如柔貌。
【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又【正字通】吐困切。
與褪同。
【王建詩】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
【註】淺紅也。
又□。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雖遂切,音歲。
【類篇】卷絲爲緯也。
送 【酉集下】【辵字部】 送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弄切,音□。
【說文】遣也。
【詩邶風】遠送于野。
【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又【增韻】將也。
【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
【又】公拜送醴。
又【正韻】贈行曰送。
【詩秦風】我送舅氏。
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
【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
【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
又目送,以目相送也。
【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
【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又縱送,善射之貌。
【詩鄭風】抑縱送忌。
【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作□。
考證:〔【前漢食貨志】迺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
【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謂其根株所送也。
〕謹照原註謂改爲。
适 【酉集下】【辵字部】 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施隻切,音釋。
【說文】之也。
【廣韻】往也。
【正韻】如也,至也。
【詩鄭風】適子之館兮。
【禮曲禮】將適舍,求毋固。
又【廣韻】樂也。
【正韻】安便也,自得也。
【詩鄭風】適我願兮。
【莊子大宗師】適人之適,不自適其適。
又從也。
【書多士】惟我事不貳適。
【註】言割殷之事無私心,一于從帝而無貳也。
【左傳昭十五年】民知所適。
又【正韻】適然,猶偶然也。
【書康誥】乃惟眚災適爾。
【註】適,偶也。
又事之常然者。
亦曰適然。
【前漢賈誼傳】以是爲適然耳。
又【韻會】適來,猶爾來也。
又甫爾之辭。
【唐書武元衡傳】適從何來。
又【廣韻】善也。
【韻會】貢得其人曰適。
【前漢武帝紀】貢士有一適,再適,三適。
又【正字通】關西謂補滿曰適。
【前漢黃霸傳】馬不適士。
【註】馬少士多,不相補滿。
又【玉篇】女子出嫁也。
又【廣韻】都歷切【集韻】【韻會】丁歷切,□音的。
與嫡同。
【詩大雅】天位殷適。
【註】殷適,殷之嫡嗣也。
【禮檀弓】扶適子,南面而立。
又適士,上士也。
【禮祭法】適士二廟。
又適室,正寢也。
【禮檀弓】哭之適室。
又【韻會】主也,專也。
【論語】無適也。
【詩衞風】誰適爲容。
又【小雅】誰適與謀。
又【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與敵同。
【禮燕義】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適之義也。
【史記田單傳贊】始如處女,適人閉戸。
後如脫兔,適不敢距。
又【集韻】陟革切,音摘。
與謫同。
【詩商頌】勿予禍適。
又《孟子》人不足與適也。
又【集韻】他歷切,音惕。
適適然,驚貌。
【莊子秋水篇】適適然驚。
又【集韻】之石切,音隻。
往也。
又葉式吏切,音世。
【揚子太□經】銳首銳于時,得其適也。
銳東亡西,不能迴避也。
又葉式列切,音設。
【韓愈進學解】紆餘爲姸,卓犖爲傑。
較短量長,惟器是適。
又葉施灼切,音爍。
【陸機演連珠】煙出夫火,非火之和。
情生于性,非性之適。
故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
考證:〔【賈誼治安策】以是爲適然耳。
〕謹照原書改前漢賈誼傳。
〔【前漢王霸傳】軍馬不適亡。
【註】馬少士多,不相補滿。
〕謹按黃霸傳又發騎士詣北軍爲句,馬不適士爲句,軍馬二字不連讀。
今照原文王霸改黃霸。
馬上去軍字。
亡字改士字。
〔【禮祭儀】適士二廟。
〕謹照原書祭儀改爲祭法。
〔【禮燕儀】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適之義也〕謹照原書燕儀改燕義。
〔又與謫同。
【詩衞風】室人交徧適我。
又【商頌】勿予禍適。
〕謹按衞詩作讁不作適,此係誤引今省去。
於勿予禍適下增引:又孟子人不足與適也。
逃 【酉集下】【辵字部】 逃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
【說文】亡也。
【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
【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
又【廣韻】避也,去也。
【史記吳世家】季劄讓逃去。
【註】謂讓位而逃也。
【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
又通作跳。
逸去也。
【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註】跳,音逃。
【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
又葉田黎切,音題。
【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
許不能救,女作載馳。
《集韻》逃,俗作迯,非是。
□,古文造。
考證:〔【史記高帝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謹照原文高帝改高祖。
〔【前漢劉澤傳】跳驅至長安。
【註】跳,音逃。
〕謹照原文劉澤改燕王澤。
註跳音逃語見史記不在漢書,今移於上文漢王跳之下。
〔【說文】逃,一作□。
俗作迯。
〕謹按說文無此語。
今照集韻改爲集韻逃,俗作迯,非是。
逄 【酉集下】【辵字部】 逄 【廣韻】薄江切【集韻】【韻會】皮江切,□音龎。
【廣韻】姓也。
【孟子】逄蒙學射於羿。
【後漢劉盆子傳】逄安。
劉攽曰從夅。
考證:〔【後漢劉元傳】郡人逄安。
【註】逄字從夅。
〕謹照後漢書原文改劉盆子傳。
註逄字從逄改劉攽曰從夅。
逅 【酉集下】【辵字部】 逅 【唐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音□。
【說文】邂逅,相遇也。
【增韻】不期而會曰邂逅。
【詩鄭風】邂逅相遇。
又【集韻】居□切,音遘。
義同。
又【字彙補】很口切,音厚。
【詩唐風】綢繆束芻,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
隅音偶。
又【集韻】下溝切,音侯。
邂逅,解悅貌。
【字彙補】亦作不固之貌。
逆 【酉集下】【辵字部】 逆 【唐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凝入聲。
【增韻】迕也,拂也,不順也。
【釋名】逆,遌也。
不從其理,則逆遌不順也。
【書大禹謨】從逆兇。
【註】言悖善從惡也。
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
【註】人以言拂逆也。
又【廣韻】亂也。
【禮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禮,謂之逆。
【前漢武帝紀】大逆不道。
又【說文】迎也。
【周禮春官中春】龡豳詩以逆暑。
【書呂□】爾尚敬逆天命。
【春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後于紀。
又【玉篇】度也,謂先事預度之也。
【論語】不逆詐。
【易說卦】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又奏事上書曰逆。
【周禮天官】宰夫掌敘羣吏之治,以待諸臣之復,萬民之逆。
【夏官太僕】掌諸侯之復逆。
【註】復,謂奏事。
逆,謂自下而上曰逆。
又受也。
【儀禮聘禮】衆介皆逆命不辭。
【註】逆猶受也。
【周禮天官司書】以逆羣吏之徵令。
【註】逆受而鉤考之。
又河名。
【書禹貢】同爲逆河,入于海。
【註】言九河合爲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又曲逆,地名。
【史記□平傳】封平爲曲逆侯。
又葉宜腳切,音虐。
【詩魯頌】孔淑不逆,淮夷卒獲。
獲葉音霍。
【辰集上】【月字部】【篇海】倉紅切,音聰。
本作,赤色,在丹部。
《正字通》雲附月部,非。
【字彙補】子公切,音匆。
病也。
選 【酉集下】【辵字部】 選 【廣韻】先兗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兗切,□音□。
【玉篇】擇也。
【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禮禮運】選賢與能。
【左傳襄九年】舉不失選。
又少選,須臾也。
【呂覽】少選發而視之。
亦曰選閒。
又【正韻】白選,貨貝名。
【史記平準書】白金三品,其一圜之其文龍,名白選。
又【玉篇】去絹切【廣韻】思絹切【集韻】【正韻】須絹切,□音潠。
【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
【註】選,宣練反。
又【正韻】銓官也。
【唐書】有《選舉志》。
又環舞也。
【詩齊風】舞則選兮。
又【字彙補】萬也。
【山海經】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
【楊愼雲】選與萬,古音通,遂借其字。
又選懦仁弱也。
【後漢淸河王傳】選懦之恩,知非國典。
【註】選懦,仁弱慈戀,不決之意也。
又選懦、選耎,畏怯之意。
【前漢西南夷傳】議者選耎,復守和議。
【後漢西羌傳】公卿選懦,容頭過身。
又【廣韻】思管切【集韻】損管切,□音算。
【集韻】數也。
【書盤庚】世選爾勞。
【傳】數也。
【左傳昭九年】弗去懼選。
【註】懼數其罪而責之也。
又與算同。
【前漢公孫賀傳贊】鬥筲之徒,何足選。
音義與算同。
又【集韻】【韻會】□數滑切,音刷。
金選,銖兩名。
【前漢蕭望之傳】甫□之屬小過赦,薄罪贖,有金選之品。
【應劭註】選,音刷。
【正字通】漢讀率,《史記周本紀》其罰百率。
率,如刷。
故劭以刷音之。
【說文】本作選。
俗作選。
選字從巺作。
考證:〔【史記平準書】白金三品,其一圜之以文龍,名白選。
〕謹照原文以文龍改其文龍。
〔又與巽通。
【後漢淸河王傳】選懦之恩,知非國典。
【註】選懦,仁柔慈惠,不決之意也。
〕謹按淸河王傳選懦不作巽懦,註内亦不音巽,不得雲與巽通。
今改又與巽通爲又選懦仁弱也。
並照原註仁柔慈惠改仁弱慈戀。
〔【前漢公孫賀傳贊】鬥筲之人,何足選。
〕謹照原文之人改之徒。
逷 【酉集下】【辵字部】 逷 【玉篇】逷,今作逖。
【詩大雅】用逷蠻方。
【左傳襄十四年】豈敢離逷。
音義□同。
又與狄同。
【前漢人表】帝嚳妃□逷。
遃 【酉集下】【辵字部】 遃 【廣韻】魚蹇切【集韻】語蹇切,□音嵃。
行貌。
又【集韻】魚旰切,音岸。
遨也。
遜 【酉集下】【辵字部】 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困切,音巽。
【正韻】順也,謙恭也。
【書舜典】五品不遜。
又【太甲】有言遜于汝志。
又【說命】惟學遜志。
【註】謙抑也。
遜其志,如有所不能也。
又【說文】遁也。
【書微子】吾家耄遜于荒。
【註】逃遁于荒野也。
通作孫。
【詩豳風】公孫碩膚。
【禮學記】孫其業也。
【春秋莊元年】夫人孫于齊。
【集韻】亦作愻。
考證:〔【書大甲】有言遜于汝心。
〕謹照原文大改太。
心改志。
逋 【酉集下】【辵字部】 逋 【唐韻】博孤切【集韻】【韻會】【正韻】奔謨切,□音哺。
【說文】亡也。
【書大誥】于伐殷逋播臣。
【註】逋亡播遷之臣也。
【易訟卦】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戸。
象曰:不克訟,歸逋□也。
【左傳文六年】趙宣子爲政,董逋逃。
【註】督□逃有罪之人也。
又【廣韻】懸也。
【正韻】欠也。
凡欠負官物,亡匿不還,皆謂之逋。
【前漢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
【後漢光武紀】爲舂陵侯家訟逋租。
又【段熲傳】洗雪百年之逋負。
【午集中】【疒字部】【正字通】同痎。
【本草】老瘧發作無時名瘧。
俗呼妖瘧。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直兩切【集韻】雉兩切,□音丈。
病也。
鄌 【酉集下】【邑字部】 鄌 【集韻】徒郞切,音唐。
國名。
【正字通】本作唐。
鄍 【酉集下】【邑字部】 鄍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
邑名。
【左傳僖二年】伐鄍三門。
【註】鄍,虞邑也。
又【成二年】公會晉師于上鄍。
【註】地名。
闕。
◎按《後漢郡國志》有鄍聚,註:服虔曰:晉別都。
《博物志》曰:諸侯會于溟亭,蓋晉地也。
大約晉滅虞後,其地遂爲晉有,故《說文》直以鄍爲晉地,而不復原其爲虞邑也。
鄎 【酉集下】【邑字部】 鄎 【唐韻】相卽切【集韻】悉卽切,□音息。
地名。
【春秋哀十年】公會吳,伐齊南鄙,師于鄎。
【註】鄎,齊地。
【說文】鄎,姬姓之國,在淮北。
今汝南新鄎。
【正字通】《漢地理志》作息。
孟康註曰:故息國,後徙東,故加新雲。
今汝南府息縣卽息地。
◎按《左傳隱十一年》鄭息有違言息侯伐鄭。
疏:一本作鄎,汝南有新息縣,息在汝南,非齊南鄙,則息卽可加邑爲鄎,而齊之鄎與息國之新息,其地自不相混也。
鄏 【酉集下】【邑字部】 鄏 【唐韻】而蜀切【集韻】【韻會】如欲切,□音辱。
郟鄏,邑名,在河南。
【集韻】河南縣直城門宮陌地也。
餘詳前郟字註。
鄐 【酉集下】【邑字部】 鄐 【唐韻】醜六切【集韻】敕六切,□音畜。
【說文】晉郉侯邑。
【左傳襄二十六年】雍子奔晉,晉人與之鄐。
又姓。
【廣韻】漢東海太守鄐熙。
又【廣韻】許竹切【集韻】許六切,□音蓄。
又【廣韻】【集韻】□丘六切,音麯。
義□同。
鄑 【酉集下】【邑字部】 鄑 【唐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音貲。
【韻會】邑名。
古屬靑州,周屬紀,後入齊。
【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
【註】北海都昌縣西有貲城,卽鄑城也。
互詳前郚字註。
又【集韻】宋、魯閒地。
【春秋莊十一年】公敗宋師于鄑。
又【集韻】卽刃切,音晉。
義同。
【說文】作□。
隸作鄑。
譌作□,俗作鄑,□非。
鄒 【酉集下】【邑字部】 鄒 【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音騶。
【說文】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
【徐曰】《孟子題辭》邾國至孟子時,魯穆公攺曰鄒。
又通作騶。
【史記孟軻傳】孟子,騶人也。
又姓。
【廣韻】漢有鄒陽。
又【字彙補】從娶切,音聚。
【史記孔子世家】如顏濁鄒之徒。
【正義】鄒,音聚。
俗省作鄒。
互詳前郰字註。
【申集上】【艸字部】【字彙補】古文莫字,見《古孝經》。
註詳七畫。
鄔 【酉集下】【邑字部】 鄔 【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韻會】於五切,□音隖。
縣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
【註】河南緱氏縣西南有鄔聚。
又晉地。
【左傳昭二十八年】司馬彌牟爲鄔大夫。
【註】今汾州介休縣有故鄔城。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又【廣韻】依倨切【集韻】依據切,□音飫。
義□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之田于鄭。
〕謹照原文改邘。
鋍 【戌集上】【金字部】 鋍 【集韻】薄沒切,音孛。
同□。
鄕 【酉集下】【邑字部】 鄕 【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香。
【釋名】鄕,向也,衆所向也。
【廣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
【前漢食貨志】五家爲鄰,五鄰爲裡,四裡爲族,五族爲黨,五黨爲州,五州爲鄕,是萬二千五百戸也。
又上聲。
【韻會】【正韻】□許兩切,與響同。
【前漢董仲舒傳】如影鄕之應形聲。
又【字彙補】與饗通。
【前漢文帝紀】尃鄕獨美其福。
又去聲。
【集韻】【正韻】□許亮切。
與嚮同。
【禮曲禮】則必鄕長者所視。
【又】請席何鄕。
又【爾雅釋宮】兩階閒謂之鄕。
【註】人君南鄕當階閒。
又窻牖名。
【禮明堂位】刮楹達鄕。
【疏】每室四戸八窻,窻戸皆相對。
又【儀禮士虞禮】祝從啓牖鄕如初。
【註】鄕,牖一名也。
【疏】北牖名鄕,鄕亦是牖,故雲一名也。
又【正字通】昔也,曩也。
往者在前,來者從後,故往者謂之鄕者,往日謂之鄕日。
【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姓。
【集韻】通作向。
鄖 【酉集下】【邑字部】 鄖 【廣韻】【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
國名。
【說文】漢南之國。
【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于蒲騷。
【註】鄖國,在江夏雲社縣東南有鄖城。
又衞地。
【左傳哀十一年】衞太叔疾死,□于鄖。
又姓。
或省作。
詳前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同。
【說文】或從□作□。
□,籀文弁。
鄗 【酉集下】【邑字部】 鄗 【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皓。
【正字通】春秋晉邑,戰國屬趙。
【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郉、任欒、鄗。
【註】鄗,晉地。
後漢光武卽位于此,攺名高邑,卽今趙州高邑縣。
又與鎬通。
【後漢馮衍傳】西顧酆、鄗。
【註】酆、鄗,二水名。
文王都酆,武王都鄗。
又【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音敲。
水名。
【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
【註】敖、鄗,二水名,在滎陽縣西北。
又【唐韻】呼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音壑。
又【集韻】虛到切,音耗。
義□同。
又【字彙補】居囂切,音郊。
地名。
與郊同。
【史記秦本紀】取王官及鄗。
【左傳文三年】作郊。
考證:〔【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郉欒任鄗。
〕謹照原文欒任改任欒。
鄘 【酉集下】【邑字部】 鄘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庸。
【說文】南夷國也。
又【集韻】紂畿內地名。
互詳前邶字註。
又城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宋城舊鄘。
【註】舊鄘,故城也。
又姓。
【正字通】鄘國絕,子孫因氏。
【寅集下】【彐字部】〔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四。
【說文】屬。
從二。
又【玉篇】豕聲也。
又【廣韻】鼠名。
【廣韻】俗作□。
鄙 【酉集下】【邑字部】 鄙 〔古文〕□【廣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音比。
【釋名】鄙,否也。
小邑不能遠通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
【註】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者。
又【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爲鄙,五鄙爲縣。
又【廣韻】邊鄙也。
【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註】鄙,鄭邊邑。
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
【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又鄙與都對言,樸野也。
【淮南子詮言訓】夫始于都者,常大于鄙。
又鄙與仁對,言不通也。
【前漢董仲舒傳】或仁或鄙。
又嗇於財者曰鄙吝。
俗作鄙、□。
考證:〔【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
〕謹照原文且改似。
鄚 【酉集下】【邑字部】 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
縣名。
【史記趙世家】與燕鄚易。
【註】皆屬涿郡。
【前漢地理志】涿郡有鄚縣。
【正字通】唐開元十三年,命集賢學士衞包攺古文,以鄚類鄭,去邑作莫。
今莫州任丘縣。
卽古鄚地。
又姓。
考證:〔【史記趙世家】燕鄚易。
【註】皆屬涿郡。
〕謹照原文燕上增與字。
鄛 【酉集下】【邑字部】 鄛 【唐韻】【集韻】【韻會】□鉏交切,音巢。
【說文】南陽棗陽縣名。
【後漢宦者傳】鄭衆封鄛鄕侯。
又【集韻】莊交切,音釗。
義同。
鄜 【酉集下】【邑字部】 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孚。
【正韻】左馮翊縣,隋置鄜州。
【史記秦本紀】初爲鄜畤。
【註】鄜縣,屬馮翊,于鄜地作畤,故曰鄜畤。
又【廣韻】【集韻】□盧谷切,音鹿。
地名。
【說文】本作□。
鄝 【酉集下】【邑字部】 鄝 【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朗鳥切【正韻】盧皎切,□音了。
國名。
【穀梁傳宣八年】楚人滅舒鄝。
【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
【註】蓼國,今義陽棘陽縣東南湖陽城。
蓼與鄝同。
鄞 【酉集下】【邑字部】【廣韻】語巾切【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
【說文】會稽縣名。
【後漢郡國志】鄞,章安故治,閩越地,光武更名。
【註】本鄞縣南之迴浦鄕,章帝章和元年立。
又【順帝紀註】鄞故城,在鄮縣東南。
又【唐韻】語斤切【韻會】疑斤切,□音齗。
義同。
鄟 【酉集下】【邑字部】 鄟 【廣韻】職緣切【集韻】朱遄切,□音專。
地名。
【春秋成六年】取鄟。
【註】附庸國。
【公羊傳】邾婁之邑。
又鄟門,城名。
【左傳襄九年】諸侯伐鄭,門于鄟門。
【註】鄭城門也。
又【廣韻】度官切【集韻】徒官切,□音團。
又【廣韻】市兗切【集韻】豎兗切,□音膞。
義□同。
又通專。
【左傳襄九年釋文】鄟,本亦作專。
鄠 【酉集下】【邑字部】 鄠 【廣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音戸。
縣名。
漢屬右扶風。
又與扈通。
【前漢地理志】鄠縣。
【註】古國,有扈谷亭,卽夏啓所伐有扈國也。
鄡 【酉集下】【邑字部】 鄡 【廣韻】苦幺切【集韻】牽幺切【正韻】牽遙切,□音蹺。
【說文】鉅鹿縣名。
【後漢光武紀】擊銅馬于鄡。
【註】鄡,屬鉅鹿郡,故城在今冀州鹿城縣東。
又鄡陽。
【前漢地理志】屬豫章郡。
又鄡亭,地名。
【前漢王莽傳】析宰將兵數千,屯鄡亭。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鄡單。
一作郻。
俗作□。
考證:〔【後漢光武紀】繫銅馬于鄡。
〕謹照原文繫改擊。
□ 【卯集下】【方字部】 □ 【集韻】紕招切,音漂。
旚或作□。
鄢 【酉集下】【邑字部】 鄢 【廣韻】【韻會】於乾切【集韻】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焉。
【說文】南郡縣名。
又【廣韻】【韻會】【正韻】於幰切【集韻】隱幰切,□音偃。
地名。
在鄭。
又【廣韻】【集韻】□於建切,音堰。
地名,在楚。
【字彙補】《路史國名紀》:鄢地有三,楚之鄢都,襄陽之宜城也。
鄭伯克段于鄢,開封之鄢陵也。
若穆叔如莒及鄢陵,則沂之安陵也。
【正字通】荊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漢地志》作□。
【集韻】作傿,非。
又姓。
鄣 【酉集下】【邑字部】 鄣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
【說文】紀邑也。
【春秋莊十三年】齊人降鄣。
【註】鄣,紀附庸國。
東平無鹽縣東北有鄣城。
又莒邑。
【左傳昭十九年】齊伐莒,莒子奔紀鄣。
【註】紀鄣,莒邑也。
又【等韻】之亮切。
與障同。
【禮祭法】鯀鄣洪水而殛死。
【前漢張湯傳】居一鄣閒。
【註】謂塞上要險處,築城以爲鄣蔽。
鄤 【酉集下】【邑字部】 鄤 【廣韻】【集韻】□莫半切,音蔓。
地名。
【左傳成三年】諸侯伐鄭鄭,公子偃帥師禦之,使東鄙覆諸鄤。
【註】鄤,鄭地。
又【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音蟎。
又【集韻】模元切,音槾。
無販切,音萬。
義□同。
或作□。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古緩切,音管。
胃府也。
一曰卽胃脯。
漢書貨殖傳:濁氏以胃脯連騎。
本作脘。
【五音集韻】通作□。
又【五音集韻】虞遠切,音阮。
人隂異呼。
朊,ruǎn,從月,月光微也。
【未集下】【肉字部】【廣韻】呼郞切,音炕。
【玉篇】肉閒也。
又【廣韻】狼,南蠻國名。
【左思吳都賦】烏滸狼。
【註】異物志雲:狼人夜齅金,知其良否。
逼 【酉集下】【辵字部】 逼 【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音偪。
【說文】近也。
【廣韻】迫也。
【正韻】驅也。
【集韻】或作偪。
詳人部偪字註。
逾 【酉集下】【辵字部】 逾 〔古文〕【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俞。
【玉篇】越也,遠也,進也。
【書禹貢】逾于洛。
又【秦誓】日月逾邁。
【正韻】或作踰、隃。
逿 【酉集下】【辵字部】 逿 【廣韻】【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音宕。
【廣韻】過也。
又【集韻】失據而倒也。
【前漢王式傳】陽醉逿地。
又盪也。
【史記倉公傳】脈盛者爲重陽,重陽者逿心主。
【註】逿者,蕩也。
謂病蕩心者,猶刺其心也。
又【集韻】【韻會】□徒郞切,音唐。
突也。
【張衡思□賦】爛漫麗靡,藐以疊逿。
考證:〔【史記倉公傳】脈盛者爲重陽,重陽者逿心主。
【註】逿者,蕩也。
謂病之蕩心者,猶刺其心也。
〕謹照註省之字。
〔【張衡思元賦】爛熳麗靡,藐以疊逿。
〕謹照原文熳改漫。
遳 【酉集下】【辵字部】 遳 【字彙補】七禾切。
行貌。
又遳脆,急躁貌。
【左思魏都賦】宵貌蕞陋,稟質遳脃。
遀 【酉集下】【辵字部】 遀 【集韻】隨古作遀。
【正字通】俗隋字。
古文作。
隋煬帝惡前代屢遷,因去之作隋。
獨集韻謂隨古作遀,臆說,不可從。
遁 【酉集下】【辵字部】 遁 〔古文〕□□□【唐韻】【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
【說文】遷也。
【玉篇】逃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
又【廣韻】隱也,去也。
【詩小雅】勉爾遁思。
【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
又迴避也。
【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
【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
又遁甲。
【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
又【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
義同。
又【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
□與巡同。
【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
又與逡通。
【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
【說文】亦作遯。
考證:〔【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
【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去也。
〕謹照原文避去改避法。
遂 【酉集下】【辵字部】 遂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穟。
【廣韻】達也。
【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
【註】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
【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
又進也。
【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
【書仲虺之誥】顯忠遂良。
【註】良則進之也。
又成也,從志也。
【禮月令】百事乃遂。
【註】遂,猶成也。
【詩衞風】言旣遂矣。
又稱也。
【詩曹風】不遂其媾。
又竟也。
【前漢□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
又盡也。
【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
【註】遂,闔之盡也。
又【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
【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