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切,□羅上聲。
又【集韻】良何切,音羅。
義□同。
考證:〔【杜甫詩】春山紫邏長。
〕謹照杜甫送賈閣老出汝州詩原句改雲山紫邏深。
輿 【酉集下】【車字部】 輿 【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等韻】雲諸切,□音餘。
【說文】車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
【註】輿人專作輿,而言爲車者,車以輿爲主也。
【後漢輿服志】上古聖人觀轉蓬始爲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復爲之輿。
【韻會】《詩詁》曰:輈軸之上加闆以載物,軫、軾、轛、較之所附植,輿,其總名也。
又乗輿。
【蔡邕獨斷】天子所禦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乗輿。
【註】輿,車也。
乗,載也。
又【韻會】權輿,始也。
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也。
又【正韻】堪輿,天地之總名。
【前漢藝文志】《堪輿金匱》十四卷。
【註】堪,天道。
輿,地道。
又載而行之之意。
【左傳僖十一年】敬禮之輿也。
【註】謂其載禮以行也。
又【襄二十四年】令名德之輿也。
又負也。
【戰國策】百人輿瓢而趨。
又【廣韻】多也。
【集韻】衆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晉文公聽輿人之誦。
又【韻會】扶輿,佳氣貌。
又美稱。
【司馬相如子虛賦】扶輿綺靡。
又輿人,賤官。
【左傳昭四年】輿人納之。
又丘輿,地名。
【左傳成四年】鄭公子偃敗諸丘輿。
【註】鄭地。
又平輿。
【後漢郡國志】平輿,屬汝南郡。
【註】古沈子國也。
又姓。
【韻會】周大夫伯輿之後。
又【廣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
【增韻】舁車也。
兩手對舉之車。
【集韻】或作轝。
【史記封禪書】作轝。
轝字從車從與,作車與。
考證:〔【後漢輿服志】上古聖人觀轉蓬,始爲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後爲之輿。
〕謹照原文後爲之輿改復爲之輿。
〔又【廣韻】權輿,始也。
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也。
〕謹按廣韻無此語,查係韻會。
謹將廣韻改韻會。
轀 【酉集下】【車字部】 轀 【廣韻】烏渾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溫。
【玉篇】轀輬,車也。
詳前輬字註。
又【集韻】【韻會】□於雲切,音氳。
轒轀,匈奴車也。
轁 【酉集下】【車字部】 轁 同輡。
詳前輡字註。
轂 【酉集下】【車字部】 轂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谷。
【說文】輻所湊也。
【六書故】輪之正中爲轂,空其中,軸所貫也,輻湊其外。
【釋名】轂,埆也。
體堅埆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轂以利轉也。
又【韻會】暢轂,長轂也。
【詩秦風】文茵暢轂。
【註】兵車之轂比大車爲長,故曰暢轂。
又笠轂。
【左傳宣四年】射汰輈以貫笠轂。
【註】兵車無蓋,尊者則邊人執笠依轂而立,謂之笠轂。
又【正韻】薦舉人,謂之推轂。
【史記鄭當時傳】其推轂士,常以爲賢于己。
轃 【酉集下】【車字部】 轃 【廣韻】【正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音臻。
【說文】大車簀也。
又與臻同。
至也。
【前漢郊祀歌】四極爰轃。
【王吉傳】福祿其轃。
【集韻】或作□。
考證:〔【前漢廟祀歌】四極爰轃。
〕謹照原文廟改郊。
轄 【酉集下】【車字部】 轄 【廣韻】胡瞎切【集韻】【韻會】下瞎切【正韻】胡八切,□音鎋。
【說文】車聲也。
一曰鍵也。
【韻會】車軸端鍵。
【釋名】轄,害也。
車之禁害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巾車脂轄。
【註】巾車,車官。
塗脂其轄,以利轉也。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轄星傅軫兩旁,主王侯。
左轄爲同姓,右轄爲異姓。
又提轄,宋官名。
又【集韻】苦會切,音□。
車聲。
又【集韻】【韻會】□何葛切,音曷。
輵轄,轉搖貌。
詳前輵字註。
【正字通】轄,一作鎋,鎋猶管也。
轂空,裹之以金,如管也。
管轄之義取此。
又與□同。
【左傳昭二十五年】昭子賦車轄。
【詩小雅】作□。
轅 【酉集下】【車字部】 轅 【廣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音袁。
【說文】輈也。
【釋名】轅,援也。
車之援也。
【韻會】詩詁曰:車前曲木上鉤衡者謂之輈,亦曰轅。
從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居衡之上而向下鉤之,衡卽輈端橫木,以駕馬者。
又轅門。
【周禮天官掌舍】掌王會同之舍,設車宮轅門。
【註】王者出行于外,次車爲藩,仰車以轅相向表門,故曰轅門。
又軒轅,黃帝號。
【前漢古今人表】黃帝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氏。
又軒轅,星名。
【史記天官書】軒轅十二星。
又姓。
【韻會】□大夫轅濤塗之後。
又軒轅,複姓。
又通作爰。
【前漢地理志】商鞅作轅田。
【註】轅,與爰同。
又【集韻】于眷切【等韻】羽眷切,□音媛。
地名。
【左傳哀十年】取犂及轅。
【註】齊地。
又轘轅,縣名。
【史記樊噲傳】從攻長社、轘轅。
【註】許州所屬縣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子雌切,音貲。
碎米也。
轆 【酉集下】【車字部】 轆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鹿。
【集韻】車軌道謂之轣轆。
又繀車。
【正韻】車楘也。
【揚子方言】繀車,趙魏之閒謂之轣轆。
【玉篇】同□。
【集韻】或作□。
□詳後□字註。
轇 【酉集下】【車字部】 轇 【廣韻】古爻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
【廣韻】轇轕,戟形。
【張衡東京賦】闟戟轇轕。
又【集韻】長遠貌。
一曰雜亂貌。
互詳輵轕二字註。
通作膠。
俗作□。
【申集中】【虍字部】【篇海】同虐。
【午集上】【瓦字部】【集韻】薄陌切,音白。
瓦屋不泥也。
【申集上】【艸字部】【篇海】蘇谷切,音速。
□,藥草。
轈 【酉集下】【車字部】 轈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鉏交切,音巢。
【說文】兵高車,加巢以望敵也。
【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釋文》:《說文》作□。
考證:〔【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註】巢本作□。
〕謹按註無此語,謹改釋文說文作□。
轉 【酉集下】【車字部】 轉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
【說文】轉運也。
【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又【廣韻】動也,旋也。
【詩周南】輾轉反側。
【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又【韻會】軫轉,無窮也。
【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又【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
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又車上衣裝曰轉。
【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轊 【酉集下】【車字部】 轊 同軎。
俗作。
譌作□。
音義□同。
轋 【補遺】【酉集】【車字部】 轋 【龍龕】音渾。
車軛也。
又音軒。
車前舉也。
遈 【酉集下】【辵字部】 遈 【廣韻】常職切【集韻】丞職切,□音寔。
【廣韻】流行貌。
【集韻】行也。
轍 【酉集下】【車字部】 轍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列切,音徹。
【說文】迹也。
【增韻】車輪所碾迹也。
餘詳前軌字註。
◎按《莊子人閒世》螳蜋怒臂以當車轍。
別作軼。
《淮南子道應訓》絕塵弭轍。
別作□。
《史記□平傳》門外多長者車轍。
別作徹。
古字多通用,不必泥。
轎 【酉集下】【車字部】 轎 【廣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橋。
【玉篇】小車也。
【韻會】竹輿也。
【前漢嚴助傳】輿轎而隃嶺。
【註】隘路車也。
今竹輿。
又與橋通。
【史記河渠書】山行卽橋。
【正字通】卽轎也。
蓋今之肩輿,謂其平如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廟切,音嶠。
【廣韻】□車也。
【韻會】□也。
轏 【酉集下】【車字部】 轏 同輚。
【廣韻】車名。
【正韻】兵車,又臥車。
【左傳成二年】逢醜父寢于轏中。
餘詳輚字註。
考證:〔【左傳成二年】逢醜父寢于轏車。
〕謹照原文轏車改轏中。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疎兩切【集韻】所兩切,□音爽。
【揚子方言】緉□,絞也。
【註】履中絞也。
□ 【未集中】【網字部】 □ 【集韻】攻乎切,音孤。
罛或從孤。
詳罛字註。
轐 【酉集下】【車字部】 轐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木切,音濮。
【說文】車伏兔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加軫與轐焉。
【註】車軸圜,故加轐使平以安軫也,狀如伏兔。
互詳前輹字註。
又【廣韻】【集韻】□蒲沃切,音樸。
義同。
轑 【酉集下】【車字部】 轑 【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老。
【玉篇】車輻也。
【廣韻】車軸也。
【集韻】蓋弓也。
【釋名】轑,蓋叉也。
如屋構橑也。
又與橑通。
【前漢張敞傳】得之殿屋重轑中。
【註】轑,椽也。
重轑卽今之廊舍,一邊虛爲兩廈者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音勞。
撓也,轢也。
【前漢楚元王傳】陽爲羹盡,轑釜。
【註】以勺轢□,令爲聲也。
又【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轑陽,楚邑名【左傳宣四年】圄伯贏于轑陽。
又【集韻】朗鳥切,音了。
放火也。
【前漢杜欽傳】薰轑天下。
轒 【酉集下】【車字部】 轒 【廣韻】【集韻】【韻會】□符分切,音汾。
【玉篇】轒,兵車也。
【六韜】攻城則有轒、臨衝。
又【集韻】轒轀,匈奴車名。
【揚雄長楊賦】碎轒轀。
又【說文】淮陽名車穹窿爲轒。
錨 【戌集上】【金字部】 錨 【五音集韻】武瀌切,音苗。
【玉篇】器也。
【焦竑俗書刊誤】船上鐵貓曰錨。
或曰□錨同。
卽今船首尾四角叉,用鐵索貫之,投水中,使船不動搖者。
俗讀若茅。
茅苗音別,其用一也。
考證:〔【焦竑俗書刊誤】卽今船首尾四角乂〕謹照原文四角乂改四角叉。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吐孔切,音侗。
女字。
又尹竦切,音桶。
女名。
一曰齊貌。
轓 【酉集下】【車字部】 轓 【廣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翻。
【說文】轓,車之蔽也。
【韻會】應劭曰:車耳反出,所以爲藩屛翳塵泥。
以簟爲之,或用革。
【前漢景帝紀】令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又通作藩。
【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
【註】小車藩,漆席爲之,以蔽禦風塵也。
又【廣韻】車大箱也。
【集韻】輫轓,車箱。
又【廣韻】甫煩切【集韻】方煩切,□音籓。
義同。
又【集韻】甫遠切,音反。
同。
詳前字註。
考證:〔【前漢景帝紀】名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謹照原文名改令。
轔 【酉集下】【車字部】 轔 【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
【說文】車聲。
【楚辭九歌】乗龍兮轔轔。
又通作鄰。
【詩秦風】有車鄰鄰。
又殷盛貌。
【揚雄甘泉賦】振殷轔而軍裝。
又戸限也。
【淮南子說林訓】亡馬不發戸轔。
【註】楚人謂戸限曰轔。
又【廣韻】【集韻】【正韻】□良刃切,音遴。
轢也。
蹸、轥□通。
又【廣韻】【集韻】裡忍切【正韻】良忍切,□音僯。
義同。
轕 【酉集下】【車字部】 轕 【集韻】【正韻】□居曷切,音葛。
【廣韻】馳驅貌。
【揚雄羽獵賦】縱橫膠轕。
互詳前輵轇二字註。
轖 【酉集下】【車字部】 轖 【廣韻】所力切【集韻】殺側切,□音色。
【說文】車籍交錯也。
又【集韻】重革之蔑所以覆軨也。
又氣結也。
【枚乗七發】中若結轖。
轗 【酉集下】【車字部】 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感切,音坎。
【廣韻】轗軻,坎壈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紺切,音勘。
義同。
餘詳前轁軻二字註。
轘 【酉集下】【車字部】 轘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
【說文】車裂人也。
【周禮秋官條狼氏】誓馭曰車轘。
【左傳桓十八年】齊人轘高渠彌。
又【集韻】轘轅,地名。
在緱氏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
義同。
轙 【酉集下】【車字部】 轙 【廣韻】魚倚切【集韻】【韻會】語綺切【正韻】養裡切,□音螘。
【說文】車衡載轡者。
【爾雅釋器】註:軛上環轡所貫也。
又【正韻】僕人嚴駕待發之意。
【前漢郊祀歌】靈禗禗,象輿轙。
【廣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等韻】五羈切,□音宜。
義同。
或作□。
考證:〔【爾雅釋器】軛上環轡所貫也。
〕謹照原書釋器下增註字。
鋖 【戌集上】【金字部】 鋖 【廣韻】息移切【集韻】相咨切,□音私。
【玉篇】平木器。
今作鐁。
轚 【酉集下】【車字部】 轚 【廣韻】【集韻】【韻會】吉歷切【等韻】訖歷切,□音激。
【說文】車轄相擊也。
【集韻】舟車序行也。
【周禮秋官野廬氏】凡道路舟車轚互者,序而行之。
【註】轚互,謂迫隘處。
又挂也。
【春秋昭八年】蒐于紅。
【穀梁傳】流旁握禦轚者不得入。
【註】謂車兩轊,各去門邊空四寸,轚挂則不得入門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吉詣切,音計。
義同。
通作□。
【前漢景帝紀】農桑□畜。
◎按□畜,言郡國地磽陿者,農桑促密而難畜,故民多乏食也。
□與轚音義□同。
師古註:以□爲食養之,上下文義難通,宜與《周禮》轚互同義,附記於此。
考證:〔【玉篇】舟車序行也〕謹按語出集韻去聲十二霽不出玉篇,玉篇今改集韻。
轛 【酉集下】【車字部】 轛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對。
【說文】車橫軨也。
【正字通】車前有式,其兩箱立木,置式其上。
立者爲轛,橫者爲軹。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軹圍,去一以爲轛圍。
【註】謂車輿軨立者也。
立者爲轛,橫者爲軹,在式木之下,對人爲名耳。
又【廣韻】【集韻】【韻會】□追萃切,音□。
義同。
轜 【酉集下】【車字部】 轜 同輀。
詳前輀字註。
【午集上】【甘字部】【廣韻】徒含切【集韻】都含切,□音覃。
□,室宇深邃貌。
又【集韻】徒南切,音壜。
義同。
又徒感切,音毯。
盛也。
又【廣韻】許金切【集韻】虛金切,□音欣。
火盛貌。
轝 【酉集下】【車字部】 轝 同輿。
詳前輿字註。
轞 【酉集下】【車字部】 轞 【廣韻】【正韻】胡黤切【集韻】【韻會】戸黤切,□音檻。
【廣韻】車聲。
與檻通。
【詩王風】大車檻檻。
【註】車行聲也。
又囚車也。
上著闆,四周如檻形。
【前漢張耳傳】轞車詣長安。
又【釋名】轞車,上施檻欄以格猛獸之車也。
考證:〔【前漢陳餘傳】轞車膠緻。
〕謹照原文陳餘改張耳。
膠緻二字改爲詣長安。
轟 【酉集下】【車字部】 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宏切,音橫。
【說文】羣車聲也。
又【廣韻】【集韻】呼逬切【正韻】呼孟切,□橫去聲。
義同。
又葉呼光切,音荒。
【韓愈詩】□賤不敢辭,忽忽心如狂。
飮食豈知味,絲竹徒轟轟。
【玉篇】同□。
【集韻】或作輷。
轠 【酉集下】【車字部】 轠 【廣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音雷。
【廣韻】轠轤,車屬也。
又不絕貌。
【揚雄羽獵賦】□紛往來,轠轤不絕。
轡 【酉集下】【車字部】 轡 【廣韻】【集韻】【韻會】兵媚切【正韻】兵臂切,□音祕。
【說文】馬轡也。
【釋名】轡,咈也。
牽引拂戾以制馬也。
陸佃曰:禦駑馬以鞭爲主,禦駻馬以轡爲主。
又葉補密切,音必。
【王融詩】早輕北山賦,晚愛東臯逸。
上德可潤身,下澤有徐轡。
轢 【酉集下】【車字部】 轢 【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
【說文】車所踐也。
互詳前輘字註。
又【廣韻】盧達切【集韻】郞達切,□音剌。
又【廣韻】盧各切【集韻】【正韻】歷各切,□音落。
義□同。
【集韻】或作□轣□。
轣 【酉集下】【車字部】 轣 【集韻】郞狄切,音歷。
【博雅】車軌道謂之轣轆。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集韻】□莫六切,音目。
病也。
轥 【酉集下】【車字部】 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吝。
【玉篇】車聲。
【廣韻】轢也。
【正字通】轔、轥□同。
詳前轔字註。
車 【酉集下】【車字部】 車 〔古文〕□【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
【廣韻】車,輅也。
【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緻遠。
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
【書舜典】車服以庸。
【易大有】大車以載。
【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
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又山車,自然之車也。
【禮禮運】山出器車。
【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又巾車,官名。
【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
【註】巾,猶衣也。
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又公車,署名。
【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
【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
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
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又揭車,香草名。
【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又覆車,網名。
【爾雅釋器】罦,覆車也。
【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
【說文】輿輪總名。
又牙車,牙所載也。
【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
【註】輔,頰輔。
車,牙車。
【疏】車,牙下骨之名也。
或又謂之頷車。
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雲相依。
又姓。
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
其子孫因以爲氏。
又子車,複姓。
【詩秦風】子車仲行。
又葉倉何切,音磋。
【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
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又□。
□hōng,衆車聲。
軋 【酉集下】【車字部】 軋 【廣韻】於黠切【韻會】【正韻】乙黠切,□音紮。
【說文】車輾也。
【六書故】車載重,蹍軋有聲也。
又□名。
【前漢匈奴傳】罪小者軋,大者死。
【註】謂輾轉轢其骨節,若今之厭踝也。
又勢相傾也。
【莊子人閒世】名也者,相軋也。
【唐書李宗閔傳】樹黨相磨軋。
又軋芴,緻密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縝紛軋芴。
【史記】作軋沕。
又軋忽,長遠之貌。
【前漢禮樂志】淸風軋忽。
又軮軋,無涯際也。
【揚雄甘泉賦】軮軋無垠。
又【集韻】膺眼切,音□。
義同。
又葉乙役切,音鬱。
【張衡南都賦】流湍投濈,砏汃輣軋。
長輸遠逝,漻淚淢汨。
【註】輣軋,波相激之聲。
遅 【酉集下】【辵字部】 遅 同遲。
軌 【酉集下】【車字部】 軌 〔古文〕□□【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音宄。
【說文】車轍也。
【孟子】城門之軌。
【註】車轍迹也。
又車軸也。
【禮少儀】其在車,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範乃飮。
【註】軌,謂轊頭也。
又【正韻】法也,則也。
【左傳隱五年】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
【前漢賈山傳】軌,事之大者也。
【註】軌謂法度,故凡不循法度者,謂之不軌。
又【正韻】循也。
【史記天官書】星辰軌道。
【註】謂循其常道也。
【前漢賈誼傳】諸侯軌道。
【註】言循法度也。
又與宄通。
【左傳成十七年】亂在外爲姦,在內爲軌。
禦姦以德,禦軌以□。
【註】軌本作宄。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
【註】簋,古文作軌。
又葉居有切,音九。
【詩邶風】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又葉果許切,音舉。
【陸機淩霄賦】削陋跡于介丘兮,省仙遊而投軌。
覬情累以遂濟兮,豈時俗之雲阻。
○按《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塗九軌。
註:軌,謂轍廣,非。
軌卽轍也。
《韻會》,輪有高下廣狹,皆定于軌。
輪中之軌旣同,則轍迹亦同,因謂車轍亦曰軌。
其實軌乃轊頭也。
自《說文》以軌爲車轍,後人沿之,遂專以車轍訓軌,失其字之本義矣。
《郉昺孝經序》疏雲:兩轍之閒曰軌,車所轢曰轍。
此爲確詁雲。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與裕同。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胡八切,音轄。
麻莖也。
又【集韻】居諧切,音皆。
禾藳去皮穎也。
或作稭。
【午集上】【瓜字部】【唐韻】以主切【集韻】勇主切,□音庾。
【說文】本不勝末,微弱也。
【六書故】,瓜實繁也。
故引之有本不勝末之義。
又【玉篇】勞病也。
軒 【酉集下】【車字部】 軒 【廣韻】【集韻】【韻會】□虛言切,音掀。
【說文】曲輈轓車也。
【徐曰】載物則直輈。
軒,大夫以上車。
轓,兩旁壁也。
【左傳閔二年】鶴有乘軒者。
【註】軒,大夫車。
【又】歸夫人魚軒。
【註】魚軒,夫人車。
又【定九年】與之犀軒。
【註】犀軒,卿車。
夫人車以魚爲飾,卿車以犀皮爲飾也。
又車前高曰軒,前下曰輊。
【詩小雅】戎車旣安,如輊如軒。
【註】輊,車覆而前也。
軒,車卻而後也。
【後漢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
【註】言爲人無所輕重也。
又檐宇之末曰軒。
【左思魏都賦】周軒中天。
【註】周軒,長廊有窗而周迴者。
又殿堂前檐特起曲椽無中梁者亦曰軒。
天子不禦正座而禦平臺,曰臨軒。
【前漢史丹傳】天子自臨軒檻。
【註】軒檻,欄版也。
又軒縣,樂縣也。
【周禮春官小胥】諸侯軒縣。
【註】軒縣三面,其形曲,故又謂之曲縣。
又笑貌。
【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天祿外史】韓王軒然仰笑。
又舞貌。
【淮南子道應訓】軒軒然迎風而舞。
又自得之貌。
【唐書孔戣傳】軒軒自得。
又與憲通。
【禮樂記】緻右憲左。
【註】憲讀爲軒,足仰也。
又黎軒,國名。
【史記大宛傳】北有奄蔡、黎軒。
【註】國在西海之西。
又姓。
黃帝號軒轅,後因爲氏。
又軒丘,複姓。
梁相軒丘豹。
又【集韻】【韻會】□許建切,音憲。
【禮內則】麋鹿田豕,麕皆有軒。
【註】切肉大如藿葉也。
又【集韻】居言切,音鞬。
人名。
【前漢功臣表】衆利侯伊卽軒。
又【集韻】許偃切,音幰。
車軾。
又【篇海】呼旱切。
與通。
人名。
鄭有軒虎。
又葉許斤切,音欣。
【陸雲夏府君誄】丘園靡滯,鸞驥憑軒。
豈方伊類,捉髮躬勤。
考證:〔【禮樂記】坐右憲左。
〕謹照原文坐右改緻右。
轫 【酉集下】【車字部】 軔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
【說文】礙車也。
【徐曰】止輪之轉,其物名軔。
又止物之行皆曰軔。
【後漢申屠剛傳】光武嘗欲出遊,剛諫不聽,遂以頭軔乘輿輪。
【註】謂以頭止車輪也。
又去軔,輪動而車行,故凡事始啓行曰發軔。
【屈原離騷】朝發軔于天津。
又【後漢馮衍傳】發軔新豐兮徘徊鎬京。
又與仞同。
【孟子】掘井九軔。
轉 【酉集下】【車字部】 轉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
【說文】轉運也。
【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又【廣韻】動也,旋也。
【詩周南】輾轉反側。
【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又【韻會】軫轉,無窮也。
【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又【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
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又車上衣裝曰轉。
【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輪 【酉集下】【車字部】 輪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廣韻】車輪也。
【說文】有輻曰輪,無輻曰輇。
【釋名】輪,綸也。
言瀰綸周匝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察車自輪始。
又輪人,車官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輪。
又廣輪,地形縱橫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
【註】東西爲廣,南北爲輪。
又大也。
【禮檀弓】美哉輪焉。
【註】言輪囷高大也。
又【史記鄒陽傳】輪囷離佹。
【註】委曲盤戾也。
又輪轉,廻旋也。
又輪氏,地名。
又葉閭員切,音憐。
【陸機羽扇賦】夫創始者恆樸而飾,終者必姸。
是故烹飪起于熱石,玉輅基于椎輪。
又葉良愼切,音吝。
【王濬平吳詩】馬怠其銜,車曳其輪。
飛龍旣造,天命有晉。
轟 【酉集下】【車字部】 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宏切,音橫。
【說文】羣車聲也。
又【廣韻】【集韻】呼逬切【正韻】呼孟切,□橫去聲。
義同。
又葉呼光切,音荒。
【韓愈詩】□賤不敢辭,忽忽心如狂。
飮食豈知味,絲竹徒轟轟。
【玉篇】同□。
【集韻】或作輷。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與陶同。
註詳阜部七畫。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搜眞玉鏡】博蒲切。
轲 【酉集下】【車字部】 軻 【廣韻】苦何切【集韻】【韻會】丘何切,□音珂。
【說文】車接軸也。
又【廣韻】轗軻,不遇也。
車行不利曰轗軻,故人不得志亦謂之轗軻。
【楚辭七諫】埳軻留滯。
又【廣韻】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可。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口箇切,音課。
義同。
軸 【酉集下】【車字部】 軸 【廣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逐。
【說文】持輪。
【釋名】軸,抽也。
入轂中可抽出也。
又織具。
【詩小雅】杼軸其空。
【註】杼,持緯者。
軸,受經者。
又卷軸。
【韓愈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又乾軸、地軸,皆取旋運輪轉之意。
【袁宏三國名臣贊】□廻乾軸。
【木華海賦】地軸挺拔而爭廻。
又當軸,秉國政也。
【前漢田千秋傳】當軸處中。
又病不能行也。
【詩衞風】碩人之軸。
【箋】病也。
【註】盤桓不行之意。
又地名。
【詩鄭風】淸人在軸。
【註】軸,河上衞地。
【集韻】一作□。
轵 【酉集下】【車字部】 軹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
【說文】車輪小穿。
【釋名】軹,指也。
如指而見于轂頭也。
【周禮夏官大馭】祭兩軹。
【註】軹,謂轊頭也。
又縣名。
【史記漢高祖紀】秦王子嬰降軹道旁。
又岐也。
【爾雅釋地】北方有軹首蛇。
【註】岐頭蛇也。
又語辭。
【莊子大宗師】許由曰:而奚來爲軹。
【註】軹、隻同。
又藥名。
【本草】連翹。
一名軹。
轶 【酉集下】【車字部】 軼 【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佚。
【說文】車相出也。
【楚辭遠遊】軼迅風于淸源。
【註】從後出前也。
又【廣韻】過也,突也。
【後漢馮衍傳】軼範蠡之絕迹。
又【集韻】侵軼也。
【左傳隱九年】懼其侵軼我也。
又屈軼,草名。
【博物志】堯時有草生於庭,佞人至則屈而指之。
又與逸通。
【史記伯夷傳】睹軼詩,可異焉。
又散軼也。
【史記五帝紀】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
又與溢通。
【前漢地理志】軼爲滎。
【禹貢】作溢。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音絰。
義同。
又與疊通。
【史記封禪書】軼興軼廢。
又【集韻】【正韻】□直列切,音徹。
與轍通。
詳後轍字註。
考證:〔【楚辭九歎】軼迅風于淸源。
〕謹照原文九歎改遠遊。
轸 【酉集下】【車字部】 軫 【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胗。
【說文】車後橫木也。
又【廣韻】轉也,動也。
【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又車衆盛也。
【淮南子兵略訓】士卒殷軫。
【註】殷軫,乗輿多盛貌。
又紆軫,隱曲也。
【楚辭九章】心鬱結而紆軫。
又地形盤曲貌。
【後漢馮衍傳】路紆軫而多艱。
又軫懷,痛念也。
【楚辭九章】出國門而軫懷。
又【韻會】宿名。
【史記律書】軫者,言萬物益大而軫軫然也。
又【天官書】軫爲車,主風。
【註】軫與巽同位,車動行疾有似于風,故主風。
又琴下轉絃者謂之軫。
【李白詩】拂霜弄瑤琴。
又國名。
【左傳桓十一年】楚屈瑕將盟貳、軫。
【註】貳、軫皆國名。
又姓。
○按《考工記》加軫與轐焉。
鄭註雲:軫,輿也。
《輪人》軫圍註:軫,輿後橫者也。
《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
疏雲:象地以輿方而言,不言輿言軫者,軫,輿之本也。
戴侗據輿方之說以駁鄭氏,謂軫爲輿四面木。
《博雅》軫謂之枕,《釋名》軫,枕也。
軫橫在前如臥牀之有橫枕也。
枕有橫無直,則四面之說非也。
《韻會》軫註引《秦風小戎》俴收註雲:收,軫也。
疏雲:大車前軫至後軫其深八尺,兵車之軫四尺四寸,比之爲淺,故曰俴收。
收者,車前後兩端橫木所以收斂所載也。
合鄭註與《詩》疏觀之,則是四面方者爲輿,前後橫者爲軫,皆加于伏兔之上以載人物者也。
鄭註屢變其辭,非自相矛盾,各就本文所重言之耳。
轹 【酉集下】【車字部】 轢 【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
【說文】車所踐也。
互詳前輘字註。
又【廣韻】盧達切【集韻】郞達切,□音剌。
又【廣韻】盧各切【集韻】【正韻】歷各切,□音落。
義□同。
【集韻】或作□轣□。
轺 【酉集下】【車字部】 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小車也。
【釋名】軺,遙也。
四向遠望之車也。
【前漢平帝紀】徵天下通知逸經古記者,在所爲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
【註】以一馬軺車而乗傳。
又【廣韻】市招切【集韻】時饒切,□音韶。
【正韻】丁聊切,音刁。
義□同。
一作□。
邚 【酉集下】【邑字部】 邚 【集韻】人餘切,音如。
國名。
【字彙補】《路史國名記》本女艾國,當從上聲。
音如,誤。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羊捶切【集韻】尹捶切,□音□。
【揚子方言】芡,北燕謂之。
【博雅】、芡,雞頭也。
又營隻切,音役。
義同。
一作□。
轼 【酉集下】【車字部】 軾 【廣韻】賞職切【集韻】所職切,□音拭。
【說文】車前也。
【釋名】軾,式也。
所伏以式敬者也。
【後漢張湛傳】軾輅馬。
【註】乗車必正立,有所敬則撫軾,謂小俛也。
通作式。
【論語】式負版者。
迃 【酉集下】【辵字部】 迃 【正字通】迂本字。
又□。
迱 【酉集下】【辵字部】 迱 【廣韻】徒何切【集韻】唐何切,□音駝。
逶迱,行貌。
或作迤。
通作佗、他。
又【字彙補】餘支切,音移。
與委蛇之蛇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同□。
載 【酉集下】【車字部】 載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作代切,音再。
【說文】乗也。
【易大有】大車以載。
又承也,勝也。
【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載物。
又事也。
【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
【註】言奮起其功,以廣帝堯之事也。
又始也。
與哉通。
【詩豳風】春曰載陽。
【孟子】湯始征,自葛載。
又則也,助語辭。
【詩周頌】載戢幹戈,載櫜弓矢。
又成也。
【書益稷】乃賡載歌。
【註】賡,續也。
續歌以成其義也。
又行也。
【書臯陶謨】載采采。
【註】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
又滿也。
【詩大雅】厥聲載路。
又記載也。
【書洛誥】丕視功載。
【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
【史記伯夷傳】載籍極博。
又飾也。
【淮南子兵略訓】載以銀錫。
【註】箭以銀錫飾之也。
又載師,官名。
【周禮地官載師註】載之爲言事也,事民而稅之也。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昨代切,音在。
【集韻】舟車運物也。
【詩小雅】其車旣載。
【註】才再反。
又【廣韻】作亥切【集韻】【正韻】子亥切,□音宰。
年也。
【書堯典】朕在位七十載。
◎按《爾雅釋天》載,歲也。
註:載,始也。
取物終更始之義。
蔡邕《獨斷》載,歲也。
言一歲之中莫不覆載也。
據此則年載之載亦可作去聲讀也。
又【集韻】都代切,音戴。
與戴通。
【詩周頌】載弁俅俅。
【禮月令】載以弓韣。
又葉子利切,音祭。
【詩小雅】受言載之。
葉下喜。
又葉節力切,音卽。
【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葉上牧棘。
考證:〔【書洛誥】丕視工載。
【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
〕謹照原文工載改功載。
轎 【酉集下】【車字部】 轎 【廣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橋。
【玉篇】小車也。
【韻會】竹輿也。
【前漢嚴助傳】輿轎而隃嶺。
【註】隘路車也。
今竹輿。
又與橋通。
【史記河渠書】山行卽橋。
【正字通】卽轎也。
蓋今之肩輿,謂其平如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廟切,音嶠。
【廣韻】□車也。
【韻會】□也。
辁 【酉集下】【車字部】 輇 【廣韻】市緣切【集韻】逡緣切【韻會】淳沿切【正韻】且緣切,□音銓。
【說文】蕃車下庳輪也。
一曰無幅也。
直斫木爲之,如椎輪。
又與銓通。
【莊子外物篇】輇才諷說之徒。
【註】輇,量人物也。
一曰輇才謂小才也。
又與輲同。
詳後輲字註。
又【集韻】敕倫切,音椿。
與同。
車約也。
考證:〔【說文】蕃車下庳輪也。
一曰,無幅車。
斫直木爲之,如椎輪。
〕謹照原文無幅車改無幅也。
斫直改直斫。
銔 【戌集上】【金字部】 銔 【集韻】攀悲切【韻會】攀糜切,□音披。
靈姑銔,旗名也。
【左傳昭十年】公蔔使王黑以靈姑銔率吉。
【註】王黑,齊大夫。
靈姑銔,旗名也。
【疏】蔔使王黑以此旗率人以戰得吉也。
又【集韻】貧悲切,音邳。
義同。
辂 【酉集下】【車字部】 輅 【廣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
【玉篇】大車也。
【釋名】天子所乗曰玉輅。
謂之輅者,言行於道路也。
又轅縛也。
【儀禮旣夕】賓奉幣,當前輅,緻命。
【註】輅,轅縛,所以屬引。
【疏】謂以木縛于轅上,以屬引而輓之也。
又大也。
【後漢張湛傳】禮下公門軾輅馬。
【註】輅,大也。
君所居曰輅,寢車曰輅車。
又頤輅,蟲名。
【莊子至樂篇】頤輅生乎食醯。
又【集韻】歷各切【韻會】轄各切,□音核。
【史記婁敬傳】脫輓輅。
【註】一木橫遮車前,二人挽之,三人推之。
又【集韻】魚駕切【正韻】五駕切,□音迓。
【左傳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註】輅,迎也。
又與路通。
經書車輅之輅多作路。
考證:〔【儀禮旣夕】賓奉幣,當前輅緻命。
【註】輅,轅縛,所以屬靷。
【疏】謂以木縛于轅上,以屬靷而輓之〕謹照原文兩靷字□改引。
〔【後漢張湛傳】禮下公門,式輅馬。
【註】輅,大也。
君所居曰輅,寢車曰輅馬。
〕謹照原文式改軾。
註車曰輅馬改車曰輅車。
較 【酉集下】【車字部】 較 【廣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說文】車輢上曲銅也。
【崔豹古今注】車較,重耳也。
在車輦上重起,如兩角然。
【詩衞風】猗重較兮。
【註】較,高于軾。
輢是兩旁植木,較橫輢上。
蓋古者車皆立乗,平常立則憑較,若應爲敬,乃俯憑軾。
較在軾上,若兩較然,故雲重較。
又【廣韻】車箱也。
【後漢輿服志】金薄繆龍,爲輿倚較。
【註】車箱爲較。
又與角通,相競也。
【孟子】魯人獵較。
又【廣韻】古孝切,音敎。
與校通。
比較也。
又【廣韻】略也。
【孝經】蓋天子之孝也。
【疏】蓋者,辜較之辭。
辜較,猶梗槪也。
言舉其大略也。
又【正韻】著明貌。
【前漢孔光傳】較然甚明。
【集韻】或作。
今通用較。
考證:〔【後漢輿服志】金簿繆龍,爲輿倚較。
〕謹照原文金簿改金薄。
辄 【酉集下】【車字部】 輒 【廣韻】陟葉切【集韻】【韻會】陟涉切,□音□。
【說文】車兩輢也。
又【廣韻】專輒也。
又【增韻】忽然也。
【韻會】每事卽然也。
又足疾也。
【春秋昭二十年】秋,盜殺衞侯之兄輒。
【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能相過也。
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衞謂之輒。
又姓。
◎按《說文》從車耴聲。
俗或作輙,非。
考證:〔【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相過也。
〕謹照原文不字下增能字。
輔 【酉集下】【車字部】 輔 【廣韻】扶雨切【五音集韻】父雨切,□音□。
【說文】人頰骨也。
【易鹹卦】鹹其輔頰舌。
【註】輔,上頷也。
【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
又【正韻】車輔,兩旁夾車木也。
【詩小雅】乃棄爾輔。
【疏】輔以佐車,可解脫之物。
今人縛杖于輻,以孩輔車也。
又【廣韻】毗輔,相助也,弼也。
【增韻】扶也。
【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
【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又以物相將曰輔。
【周禮地官】鄕大夫以旌節輔令則達之。
【註】民雖以徵令行,其將之者無節,則不得通。
又四輔,官名。
【禮文王世子】設四輔。
【註】謂師、保、疑、丞也。
又府史胥徒亦謂之輔。
【周禮天官大宰】置其輔。
【註】庶人在官者也。
又【韻會】四輔,星名。
所以輔佐北極。
又三輔,郡名。
漢京兆、左馮翊、右扶風。
又輔氏,地名。
【左傳宣十五年】秦伐晉,次于輔氏。
又龍輔,玉名。
【左傳昭二十九年】公使獻龍輔于齊侯。
又姓。
晉智果別族爲輔氏。
考證:〔【詩小雅】無棄爾輔。
【註】輔以佐車,可解脫之物。
今人縛杖于輻,防輔之脫也。
〕謹照原文無棄改乃棄。
註改疏。
防輔之脫改以孩輔車。
輛 【酉集下】【車字部】 輛 【廣韻】裡獎切【集韻】裡養切【韻會】力讓切【正韻】良獎切,□音兩。
與兩同。
【韻會】乗也,匹也,又車數。
【漢書註】車一乗曰一兩,言其輪轅兩兩而耦也。
【詩周南】百兩禦之。
【註】百兩,百乗也。
【疏】車一乗爲一兩。
【風俗通】車有兩輪,馬有四匹,故車稱兩,馬稱匹。
【午集上】【瓜字部】【廣韻】【集韻】□都郞切,音當。
【玉篇】瓜中實。
【廣韻】瓤,瓜中也。
【正字通】瓜底曰。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竹下切,音。
腏肉。
又之石切,音隻。
義同。
又陟革切,音摘。
挑取骨閒肉也。
又陟卦切,音□。
□,肥貌。
辇 【酉集下】【車字部】 輦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鄻。
【廣韻】人步輓車也。
【詩小雅】我任我輦。
【註】任,負任者。
輦,人輓車也。
又輓運也。
【左傳莊十二年】南宮萬以乗車輦其母。
又京師謂之輦下。
【後漢周紆傳】典司京輦。
又宮中道曰輦道。
【司馬相如上林賦】輦道纚屬。
【註】閣道可乗輦而行者。
又輦郞,官名。
【前漢劉向傳】向以父德任爲輦郞。
【註】引禦輦郞也。
又姓。
考證:〔【左傳莊十一年】南宮萬以乗車替其母。
〕謹照原文十一年改十二年。
輩 【酉集下】【車字部】 輩 【廣韻】【集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妹切,□音背。
【說文】軍發車百兩爲一輩。
【六書故】車以列分爲輩。
又【玉篇】類也。
【正韻】等也。
【史記婁敬傳】使者十輩來。
【後漢王霸傳】令郡國孝子、悌弟、貞婦爲一輩。
又【玉篇】比也。
【正韻】班也。
【後漢循吏傳】邊鳳、延篤先後爲京兆尹,時人以輩前世趙、張。
【吳志張溫傳】當今無輩。
又【正韻】行也。
【論語註】先進、後進,猶言前輩、後輩。
俗省作軰。
輥 【酉集下】【車字部】 輥 【廣韻】【集韻】【韻會】□古本切,音袞。
【說文】車轂齊等貌。
【周禮冬官考工記】望其轂,欲其輥。
【六書故】輥,轉之速也。
又【集韻】【韻會】□戸袞切,音渾。
義同。
俗作□。
【午集上】【瓜字部】【廣韻】【集韻】□直禁切,音鴆。
【廣韻】靑皮,瓜名。
【午集上】【瓦字部】【集韻】時征切,音成。
□也。
又【類篇】時正切,音盛。
器也。
邕 【酉集下】【邑字部】 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雍。
【說文】邑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是也。
又【集韻】竭塞也。
與壅同。
【前漢王莽傳】邕河水不流。
又【正韻】和也。
與雍同。
【晉書桑虞傳】閨門邕穆。
又【韻會】州名。
秦桂林郡,唐置邕州。
【正字通】邕雍雝壅,古俱通用。
邖 【酉集下】【邑字部】 邖 【唐韻】所閒切【集韻】師閒切,□音山。
地名。
又姓。
見【正字通】。
邗 【酉集下】【邑字部】 邗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河幹切,□音寒。
【廣韻】邗溝,水名。
【左傳哀九年】吳城邗,溝通江、淮。
【註】于邗江築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宋口入淮,通糧道也。
又【集韻】居寒切,音幹。
越之別名。
邘 【酉集下】【邑字部】 邘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于。
【說文】周武王子所封國。
【史記周本紀】明年伐邘。
【註】邘城在野王縣西北。
一作于。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
【註】蔿、邘,鄭二邑。
又姓。
【韻會】漢上谷太守邘侯。
【說文】本作□。
□字原從亐作。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一入切,音揖。
【類篇】□,草密貌。
又【玉篇】草名。
【未集中】【羽字部】【集韻】芳無切,音敷。
或從甫,羽也。
一曰細毛。
□ 【備考】【辰集】【木字部】 □ 【五音篇海】音得。
疑□字之譌。
□,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鄰知切,音離。
熬米壞也。
邙 【酉集下】【邑字部】 邙 【唐韻】莫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郞切,□音忙。
【說文】河南洛陽北土山上邑。
【正字通】貴人冢多在北邙山。
又【廣韻】【集韻】□武方切,音亡。
義同。
邛 【酉集下】【邑字部】 邛 【唐韻】【集韻】【韻會】□渠容切,音蛩。
【說文】地名。
在濟隂縣。
又縣名。
【玉篇】蜀郡有臨邛縣。
【史記司馬相如傳】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
又水名。
【韻會】邛水出嚴道邛崍山,入靑衣江。
又丘名。
【詩□風】邛有旨苕。
【註】邛,丘也。
又【廣韻】勞也,病也。
【詩小雅】匪其止共,維王之邛。
【註】讒人不能共職,徒爲王病也。
【又】我視謀猶,亦孔之邛。
【註】惑於邪謀,不能斷以從善,故緻亂也。
又姓。
【列仙傳】周有邛疏。
【韻會】從邑從工。
俗作卬,非。
卬卽俯仰之仰。
又卩與阝別。
邞 【酉集下】【邑字部】 邞 【唐韻】【韻會】甫無切【集韻】風無切,□音夫。
【前漢地理志】邞縣,屬琅邪郡。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
義同。
邟 【酉集下】【邑字部】 邟 【唐韻】苦浪切【集韻】口浪切,□音抗。
【說文】潁川縣名。
又【玉篇】古衡切【集韻】居行切,□音耕。
義同。
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杭。
【廣韻】餘邟,縣名。
在吳興,今作杭。
又【廣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音康。
【集韻】城名,在陽翟。
【子集下】【又字部】【玉篇】古文友字。
註見本畫。
【說文】從二手相交。
【徐曰】二手相順也。
有佐佑之義,故從二手。
【午集上】【玉字部】【字彙】同□。
邠 【酉集下】【邑字部】 邠 【廣韻】府巾切【集韻】悲巾切【韻會】補巾切,□音賔。
【說文】周太王國,在右扶風美陽縣,亦作豳。
互詳豕部豳字註。
又【廣韻】州名,今屬陝西西安府。
又與彬同。
文貌。
【揚子太□經】斐如邠如,虎豹文如。
鈝 【戌集上】【金字部】 鈝 【篇海】夷斟切,音淫。
見釋典。
郩 【酉集下】【邑字部】 郩 【集韻】胡交切,音肴。
【玉篇】邑名。
又【集韻】山名。
在弘農。
又【廣韻】烏皓切,音襖。
邑名。
邡 【酉集下】【邑字部】 邡 【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
【說文】□邡,廣漢縣名。
又【廣韻】【集韻】□敷亮切,音訪。
與訪通。
【穀梁傳昭二十五年】邡公也。
【註】邡,當爲訪。
謀納昭公也。
邢 【酉集下】【邑字部】 邢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音形。
【說文】周公子所封國,地近河內懷縣。
【左傳隱五年】鄭人郉人伐翼。
【註】郉國,在廣平襄國縣。
又【韻會】州名。
春秋郉國,隋置郉州,宋攺郉臺,今因之。
又姓。
郉侯,爲衞所滅,因爲氏。
又【集韻】古幸切,音耿。
【史記殷本紀】祖乙遷于郉。
【註】郉,音耿。
今河東皮氏有耿鄕。
【括地志】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裡耿城,故耿國也。
本作郉。
經史通作邢。
那 【酉集下】【邑字部】 那 【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儺。
【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又【玉篇】何也。
【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
又多也。
【詩小雅】受福不那。
又【集韻】安貌。
【詩小雅】有那其居。
又姓。
【廣韻】西魏有那椿。
又上聲。
【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音娜。
【集韻】何也。
【玉篇】俗言那事。
又去聲。
【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音哪。
語助也。
【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
【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又葉奴故切,音怒。
【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
鞶帶翻紛,珍裘阿那。
【說文】本作□。
俗作□。
邥 【酉集下】【邑字部】 邥 【廣韻】【集韻】□式任切,音沈。
地名。
【左傳文十七年】周甘□敗戎于邥垂。
【註】邥垂,周地河南新城縣北有垂亭。
又姓也。
【集韻】與沈同。
考證:〔【左傳文十七年】周甘□敗戎于邥□。
【註】邥□,周地河南新城縣北有□亭。
〕謹照原文三□字□改垂。
□ 【未集上】【米字部】 □ 【玉篇】俗糒字。
邦 【酉集下】【邑字部】 邦 〔古文〕□□邫【唐韻】博江切【集韻】【韻會】悲江切,□音梆。
【說文】國也。
【周禮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註】大曰邦,小曰國。
又【釋名】邦,封也。
封有功于是也。
【書蔡仲之命】乃命諸王邦之蔡。
又姓。
【正字通】明有邦嚴。
又葉蔔工切,音崩。
【詩小雅】以畜萬邦,葉上訩。
【又】保其家邦。
葉上同。
又【大雅】禦于家邦。
葉上恫,凡《詩》《易》邦字□同此音。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同□。
【申集中】【蟲字部】【唐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悤。
蜻蜓也。
【淮南子齊俗訓】蝦蟆爲鶉,水蠆爲。
詳前蜻蛉註。
邧 【酉集下】【邑字部】 邧 【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
【廣韻】秦邑名。
【左傳文四年】晉侯伐秦,圍邧新城。
又【唐韻】虞遠切【集韻】【正韻】五遠切,□音阮。
義同。
邨 【酉集下】【邑字部】 邨 【集韻】【韻會】麤尊切【正韻】倉尊切,□音村。
【玉篇】地名。
又墅也。
與村同。
又【廣韻】【集韻】□徒渾切,音豚。
義同。
(村)【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
【廣韻】墅也。
【增韻】聚落也。
字從邑從屯。
經史無村字,俗通用。
【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
【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邩 【酉集下】【邑字部】 邩 【唐韻】呼果切【集韻】虎果切,□音火。
【說文】地名。
一作□。
邪 【酉集下】【邑字部】 邪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斜。
【廣韻】不正也。
【正韻】姦思也,佞也。
【易乾卦】閑邪存其誠。
【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餘遮切,□音耶。
【說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
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
【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
在越州會稽縣。
又胥邪,木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
【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
【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又【集韻】羊諸切,音餘。
與餘同。
【史記歷書】歸邪於終。
【註】邪,餘分也。
終,閏月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瑞星名。
【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
【註】邪,音蛇。
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
【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
【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葉詳於切,音徐。
【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隻且。
【註】邪,亦作徐。
緩也。
又葉伊宜切,音移。
【尚書考靈曜】虛爲秋□,昴爲冬期。
隂氣相左,德乃不邪。
考證:〔【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
〕謹照原文名改命。
〔【詩□風】其虛其邪,旣亟隻且。
〕謹照原文□改邶。
邫 【酉集下】【邑字部】 邫 【字彙補】古文邦字。
【洞靈經】有邫國者,謂其有人衆也。
餘詳本畫。
【午集上】【瓦字部】【集韻】普孟切,烹去聲。
罌屬。
又蒲孟切,音膨。
屬。
【午集上】【玉字部】【廣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音蜀。
玉名。
邬 【酉集下】【邑字部】 鄔 【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韻會】於五切,□音隖。
縣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
【註】河南緱氏縣西南有鄔聚。
又晉地。
【左傳昭二十八年】司馬彌牟爲鄔大夫。
【註】今汾州介休縣有故鄔城。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又【廣韻】依倨切【集韻】依據切,□音飫。
義□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之田于鄭。
〕謹照原文改邘。
邭 【酉集下】【邑字部】 邭 【廣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音屨。
【說文】地名。
又【廣韻】權俱切【集韻】其俱切,□音衢。
【玉篇】地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五經文字】綌作□。
譌。
【午集上】【瓦字部】【廣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殊。
【廣韻】小甖。
【韻會】罃也。
【博雅】,甁也。
【揚子方言】罃,□魏宋楚之閒曰,或曰。
郵 【酉集下】【邑字部】 郵 【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由。
【玉篇】左馮翊高陵縣有郵亭。
又【廣韻】鄕名。
又【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笛。
義同。
(郵)【唐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音尤。
【說文】境上行書舍也。
【廣韻】郵,驛也。
【風俗通】漢攺郵爲置,置亦驛也,度其遠近置之也。
【增韻】馬傳曰置,步傳曰郵。
【爾雅釋言】郵,過也。
【註】道路所經過也。
又【集韻】田閒舍也。
【禮郊特牲】郵表畷。
【註】郵若郵亭,謂田畯于田畔相連畷處造亭居之,以督民之耕也。
又【正韻】過也。
與尤通。
【禮王制】郵罰麗于事。
【註】郵,過也。
麗,附也。
過人、罰人,當各附于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也。
【前漢成帝紀】以顯朕郵。
又【正韻】最也。
殿最亦曰殿郵。
【列子穆王篇】魯之君子,迷之郵者。
【註】郵,與尤同。
又【廣韻】督郵,古官號。
【釋名】主諸縣罰負郵殿糾攝之。
【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
又高郵,州名。
又姓。
【左傳哀二年】有郵無恤。
又【集韻】是爲切,音垂。
地名。
在衞。
又葉于其切,音移。
【詩小雅】不知其郵。
葉上僛。
【正字通】《說文》本作□。
從□。
□,遠邊也。
俗省作郵、□。
【集韻】作缷。
(郵)考證:〔【晉書陶侃傳】郡遣督郵至縣。
〕謹按所引出陶潛傳,侃改潛。
邯 【酉集下】【邑字部】 邯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幹切,□音寒。
【玉篇】趙國有邯鄲縣。
互詳後鄲字註。
又水名。
【後漢西羌傳】侯霸復上置東西邯屯五部。
【註】邯,水名。
邯分流左右,在今廓州。
又【廣韻】【集韻】【韻會】□胡甘切,音酣。
【集韻】邯,漢縣名,屬樂浪郡。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
【前漢王莽傳】封都匠仇延爲邯淡裡附城。
【註】邯淡,豐盛之意。
辴 【酉集下】【辰字部】 辴 【廣韻】【集韻】【韻會】□止忍切,音軫。
【廣韻】笑貌。
【莊子達生篇】桓公辴然而笑。
一作囅。
又【廣韻】醜饑切【集韻】抽遲切,□音絺。
又【廣韻】【集韻】【韻會】□醜忍切,音趁。
義□同。
辵 【酉集下】【辵字部】 辵 【廣韻】醜略切【集韻】敕略切,□音。
【說文】乍行乍止也。
又【六書故】循道疾行也。
又與躇通。
【公羊傳宣六年】躇階而走。
【註】躇,一作辵。
【六書正譌】從彳從止,會意。
隸作辶。
有與足□彳三部相通者。
互見本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胡官切,音桓。
○按《說文》絙作□。
詳絙字註。
邊 【酉集下】【辵字部】 邊 〔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
【玉篇】畔也,邊境也。
【禮玉藻】其在邊邑。
【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
【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又【正韻】旁近也。
【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又側也。
【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
【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又邊璋,半文飾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又姓。
周大夫邊伯之後。
南唐有邊鎬。
《說文》作□。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遼 【酉集下】【辵字部】 遼 【唐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僚。
【說文】遠也。
【楚辭九歎】山修遠其遼遼兮。
又【集韻】水名,在遼陽縣。
又【韻會】國名,契丹之後,至耶律德光,號大遼。
達 【酉集下】【辵字部】 達 【廣韻】【集韻】□他計切,音替。
【字林】足滑也。
【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達。
【註】達,滑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闥。
與同。
【博雅】逃也。
一曰行不相遇。
又陁葛切,音達。
與達同。
通也。
一曰疊也。
俗作迖、迏,□非。
考證:〔【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達。
〕謹照原文瘱改瘱。
迀 【酉集下】【辵字部】 迀 【唐韻】【韻會】古寒切【集韻】居寒切,□音幹。
【說文】進也。
遷 【酉集下】【辵字部】 遷 俗遷字。
(遷)〔古文〕□□拪□□【唐韻】七然切【集韻】親然切,□音韆。
【說文】登也。
【廣韻】去下之高也。
【詩小雅】遷于喬木。
又遷徙也。
【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攺。
【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註】懋,勉其民,徙有於無,交易變化,其所居積之貨也。
又移物曰遷。
【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
【註】諸物當前,跪而遷移之。
又變易也。
【左傳昭五年】吾子爲國政,未攺禮,而又遷之。
又徙國曰遷。
【周禮秋官小司□】二曰詢國遷。
【註】謂徙都攺邑。
又徙官曰遷。
【前漢賈誼傳】誼超遷,歲中至大中大夫。
又貶秩曰左遷。
【史記韓王信傳】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是左遷也。
又【張蒼傳】吾極知其左遷。
【註】是時尊右□左,故謂貶秩爲左遷。
又【正韻】謫也,放逐也。
【臯陶謨】何遷乎有苗。
又君遷,木名。
【左思吳都賦】平仲君遷。
又姓。
又西煙切,音仙。
【前漢王莽傳】立安爲新遷王。
【註】服曰:遷,音仙。
師古曰:遷,猶仙耳。
不勞假借。
又葉七情切,音淸。
【□琳大暑賦】樂以忘憂,氣變志遷。
爰速嘉賔,式燕且殷。
【李翺祭韓愈文】疏奏輒斥,去而復遷,升黜不攺,正言時聞。
(遷)考證:〔【書益稷】何遷乎有苗。
〕謹照原
又【集韻】良何切,音羅。
義□同。
考證:〔【杜甫詩】春山紫邏長。
〕謹照杜甫送賈閣老出汝州詩原句改雲山紫邏深。
輿 【酉集下】【車字部】 輿 【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等韻】雲諸切,□音餘。
【說文】車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
【註】輿人專作輿,而言爲車者,車以輿爲主也。
【後漢輿服志】上古聖人觀轉蓬始爲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復爲之輿。
【韻會】《詩詁》曰:輈軸之上加闆以載物,軫、軾、轛、較之所附植,輿,其總名也。
又乗輿。
【蔡邕獨斷】天子所禦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乗輿。
【註】輿,車也。
乗,載也。
又【韻會】權輿,始也。
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也。
又【正韻】堪輿,天地之總名。
【前漢藝文志】《堪輿金匱》十四卷。
【註】堪,天道。
輿,地道。
又載而行之之意。
【左傳僖十一年】敬禮之輿也。
【註】謂其載禮以行也。
又【襄二十四年】令名德之輿也。
又負也。
【戰國策】百人輿瓢而趨。
又【廣韻】多也。
【集韻】衆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晉文公聽輿人之誦。
又【韻會】扶輿,佳氣貌。
又美稱。
【司馬相如子虛賦】扶輿綺靡。
又輿人,賤官。
【左傳昭四年】輿人納之。
又丘輿,地名。
【左傳成四年】鄭公子偃敗諸丘輿。
【註】鄭地。
又平輿。
【後漢郡國志】平輿,屬汝南郡。
【註】古沈子國也。
又姓。
【韻會】周大夫伯輿之後。
又【廣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
【增韻】舁車也。
兩手對舉之車。
【集韻】或作轝。
【史記封禪書】作轝。
轝字從車從與,作車與。
考證:〔【後漢輿服志】上古聖人觀轉蓬,始爲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後爲之輿。
〕謹照原文後爲之輿改復爲之輿。
〔又【廣韻】權輿,始也。
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也。
〕謹按廣韻無此語,查係韻會。
謹將廣韻改韻會。
轀 【酉集下】【車字部】 轀 【廣韻】烏渾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溫。
【玉篇】轀輬,車也。
詳前輬字註。
又【集韻】【韻會】□於雲切,音氳。
轒轀,匈奴車也。
轁 【酉集下】【車字部】 轁 同輡。
詳前輡字註。
轂 【酉集下】【車字部】 轂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谷。
【說文】輻所湊也。
【六書故】輪之正中爲轂,空其中,軸所貫也,輻湊其外。
【釋名】轂,埆也。
體堅埆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轂以利轉也。
又【韻會】暢轂,長轂也。
【詩秦風】文茵暢轂。
【註】兵車之轂比大車爲長,故曰暢轂。
又笠轂。
【左傳宣四年】射汰輈以貫笠轂。
【註】兵車無蓋,尊者則邊人執笠依轂而立,謂之笠轂。
又【正韻】薦舉人,謂之推轂。
【史記鄭當時傳】其推轂士,常以爲賢于己。
轃 【酉集下】【車字部】 轃 【廣韻】【正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音臻。
【說文】大車簀也。
又與臻同。
至也。
【前漢郊祀歌】四極爰轃。
【王吉傳】福祿其轃。
【集韻】或作□。
考證:〔【前漢廟祀歌】四極爰轃。
〕謹照原文廟改郊。
轄 【酉集下】【車字部】 轄 【廣韻】胡瞎切【集韻】【韻會】下瞎切【正韻】胡八切,□音鎋。
【說文】車聲也。
一曰鍵也。
【韻會】車軸端鍵。
【釋名】轄,害也。
車之禁害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巾車脂轄。
【註】巾車,車官。
塗脂其轄,以利轉也。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轄星傅軫兩旁,主王侯。
左轄爲同姓,右轄爲異姓。
又提轄,宋官名。
又【集韻】苦會切,音□。
車聲。
又【集韻】【韻會】□何葛切,音曷。
輵轄,轉搖貌。
詳前輵字註。
【正字通】轄,一作鎋,鎋猶管也。
轂空,裹之以金,如管也。
管轄之義取此。
又與□同。
【左傳昭二十五年】昭子賦車轄。
【詩小雅】作□。
轅 【酉集下】【車字部】 轅 【廣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音袁。
【說文】輈也。
【釋名】轅,援也。
車之援也。
【韻會】詩詁曰:車前曲木上鉤衡者謂之輈,亦曰轅。
從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居衡之上而向下鉤之,衡卽輈端橫木,以駕馬者。
又轅門。
【周禮天官掌舍】掌王會同之舍,設車宮轅門。
【註】王者出行于外,次車爲藩,仰車以轅相向表門,故曰轅門。
又軒轅,黃帝號。
【前漢古今人表】黃帝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氏。
又軒轅,星名。
【史記天官書】軒轅十二星。
又姓。
【韻會】□大夫轅濤塗之後。
又軒轅,複姓。
又通作爰。
【前漢地理志】商鞅作轅田。
【註】轅,與爰同。
又【集韻】于眷切【等韻】羽眷切,□音媛。
地名。
【左傳哀十年】取犂及轅。
【註】齊地。
又轘轅,縣名。
【史記樊噲傳】從攻長社、轘轅。
【註】許州所屬縣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子雌切,音貲。
碎米也。
轆 【酉集下】【車字部】 轆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鹿。
【集韻】車軌道謂之轣轆。
又繀車。
【正韻】車楘也。
【揚子方言】繀車,趙魏之閒謂之轣轆。
【玉篇】同□。
【集韻】或作□。
□詳後□字註。
轇 【酉集下】【車字部】 轇 【廣韻】古爻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
【廣韻】轇轕,戟形。
【張衡東京賦】闟戟轇轕。
又【集韻】長遠貌。
一曰雜亂貌。
互詳輵轕二字註。
通作膠。
俗作□。
【申集中】【虍字部】【篇海】同虐。
【午集上】【瓦字部】【集韻】薄陌切,音白。
瓦屋不泥也。
【申集上】【艸字部】【篇海】蘇谷切,音速。
□,藥草。
轈 【酉集下】【車字部】 轈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鉏交切,音巢。
【說文】兵高車,加巢以望敵也。
【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釋文》:《說文》作□。
考證:〔【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註】巢本作□。
〕謹按註無此語,謹改釋文說文作□。
轉 【酉集下】【車字部】 轉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
【說文】轉運也。
【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又【廣韻】動也,旋也。
【詩周南】輾轉反側。
【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又【韻會】軫轉,無窮也。
【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又【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
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又車上衣裝曰轉。
【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轊 【酉集下】【車字部】 轊 同軎。
俗作。
譌作□。
音義□同。
轋 【補遺】【酉集】【車字部】 轋 【龍龕】音渾。
車軛也。
又音軒。
車前舉也。
遈 【酉集下】【辵字部】 遈 【廣韻】常職切【集韻】丞職切,□音寔。
【廣韻】流行貌。
【集韻】行也。
轍 【酉集下】【車字部】 轍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列切,音徹。
【說文】迹也。
【增韻】車輪所碾迹也。
餘詳前軌字註。
◎按《莊子人閒世》螳蜋怒臂以當車轍。
別作軼。
《淮南子道應訓》絕塵弭轍。
別作□。
《史記□平傳》門外多長者車轍。
別作徹。
古字多通用,不必泥。
轎 【酉集下】【車字部】 轎 【廣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橋。
【玉篇】小車也。
【韻會】竹輿也。
【前漢嚴助傳】輿轎而隃嶺。
【註】隘路車也。
今竹輿。
又與橋通。
【史記河渠書】山行卽橋。
【正字通】卽轎也。
蓋今之肩輿,謂其平如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廟切,音嶠。
【廣韻】□車也。
【韻會】□也。
轏 【酉集下】【車字部】 轏 同輚。
【廣韻】車名。
【正韻】兵車,又臥車。
【左傳成二年】逢醜父寢于轏中。
餘詳輚字註。
考證:〔【左傳成二年】逢醜父寢于轏車。
〕謹照原文轏車改轏中。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疎兩切【集韻】所兩切,□音爽。
【揚子方言】緉□,絞也。
【註】履中絞也。
□ 【未集中】【網字部】 □ 【集韻】攻乎切,音孤。
罛或從孤。
詳罛字註。
轐 【酉集下】【車字部】 轐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木切,音濮。
【說文】車伏兔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加軫與轐焉。
【註】車軸圜,故加轐使平以安軫也,狀如伏兔。
互詳前輹字註。
又【廣韻】【集韻】□蒲沃切,音樸。
義同。
轑 【酉集下】【車字部】 轑 【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老。
【玉篇】車輻也。
【廣韻】車軸也。
【集韻】蓋弓也。
【釋名】轑,蓋叉也。
如屋構橑也。
又與橑通。
【前漢張敞傳】得之殿屋重轑中。
【註】轑,椽也。
重轑卽今之廊舍,一邊虛爲兩廈者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音勞。
撓也,轢也。
【前漢楚元王傳】陽爲羹盡,轑釜。
【註】以勺轢□,令爲聲也。
又【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轑陽,楚邑名【左傳宣四年】圄伯贏于轑陽。
又【集韻】朗鳥切,音了。
放火也。
【前漢杜欽傳】薰轑天下。
轒 【酉集下】【車字部】 轒 【廣韻】【集韻】【韻會】□符分切,音汾。
【玉篇】轒,兵車也。
【六韜】攻城則有轒、臨衝。
又【集韻】轒轀,匈奴車名。
【揚雄長楊賦】碎轒轀。
又【說文】淮陽名車穹窿爲轒。
錨 【戌集上】【金字部】 錨 【五音集韻】武瀌切,音苗。
【玉篇】器也。
【焦竑俗書刊誤】船上鐵貓曰錨。
或曰□錨同。
卽今船首尾四角叉,用鐵索貫之,投水中,使船不動搖者。
俗讀若茅。
茅苗音別,其用一也。
考證:〔【焦竑俗書刊誤】卽今船首尾四角乂〕謹照原文四角乂改四角叉。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吐孔切,音侗。
女字。
又尹竦切,音桶。
女名。
一曰齊貌。
轓 【酉集下】【車字部】 轓 【廣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翻。
【說文】轓,車之蔽也。
【韻會】應劭曰:車耳反出,所以爲藩屛翳塵泥。
以簟爲之,或用革。
【前漢景帝紀】令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又通作藩。
【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
【註】小車藩,漆席爲之,以蔽禦風塵也。
又【廣韻】車大箱也。
【集韻】輫轓,車箱。
又【廣韻】甫煩切【集韻】方煩切,□音籓。
義同。
又【集韻】甫遠切,音反。
同。
詳前字註。
考證:〔【前漢景帝紀】名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謹照原文名改令。
轔 【酉集下】【車字部】 轔 【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
【說文】車聲。
【楚辭九歌】乗龍兮轔轔。
又通作鄰。
【詩秦風】有車鄰鄰。
又殷盛貌。
【揚雄甘泉賦】振殷轔而軍裝。
又戸限也。
【淮南子說林訓】亡馬不發戸轔。
【註】楚人謂戸限曰轔。
又【廣韻】【集韻】【正韻】□良刃切,音遴。
轢也。
蹸、轥□通。
又【廣韻】【集韻】裡忍切【正韻】良忍切,□音僯。
義同。
轕 【酉集下】【車字部】 轕 【集韻】【正韻】□居曷切,音葛。
【廣韻】馳驅貌。
【揚雄羽獵賦】縱橫膠轕。
互詳前輵轇二字註。
轖 【酉集下】【車字部】 轖 【廣韻】所力切【集韻】殺側切,□音色。
【說文】車籍交錯也。
又【集韻】重革之蔑所以覆軨也。
又氣結也。
【枚乗七發】中若結轖。
轗 【酉集下】【車字部】 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感切,音坎。
【廣韻】轗軻,坎壈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紺切,音勘。
義同。
餘詳前轁軻二字註。
轘 【酉集下】【車字部】 轘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
【說文】車裂人也。
【周禮秋官條狼氏】誓馭曰車轘。
【左傳桓十八年】齊人轘高渠彌。
又【集韻】轘轅,地名。
在緱氏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
義同。
轙 【酉集下】【車字部】 轙 【廣韻】魚倚切【集韻】【韻會】語綺切【正韻】養裡切,□音螘。
【說文】車衡載轡者。
【爾雅釋器】註:軛上環轡所貫也。
又【正韻】僕人嚴駕待發之意。
【前漢郊祀歌】靈禗禗,象輿轙。
【廣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等韻】五羈切,□音宜。
義同。
或作□。
考證:〔【爾雅釋器】軛上環轡所貫也。
〕謹照原書釋器下增註字。
鋖 【戌集上】【金字部】 鋖 【廣韻】息移切【集韻】相咨切,□音私。
【玉篇】平木器。
今作鐁。
轚 【酉集下】【車字部】 轚 【廣韻】【集韻】【韻會】吉歷切【等韻】訖歷切,□音激。
【說文】車轄相擊也。
【集韻】舟車序行也。
【周禮秋官野廬氏】凡道路舟車轚互者,序而行之。
【註】轚互,謂迫隘處。
又挂也。
【春秋昭八年】蒐于紅。
【穀梁傳】流旁握禦轚者不得入。
【註】謂車兩轊,各去門邊空四寸,轚挂則不得入門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吉詣切,音計。
義同。
通作□。
【前漢景帝紀】農桑□畜。
◎按□畜,言郡國地磽陿者,農桑促密而難畜,故民多乏食也。
□與轚音義□同。
師古註:以□爲食養之,上下文義難通,宜與《周禮》轚互同義,附記於此。
考證:〔【玉篇】舟車序行也〕謹按語出集韻去聲十二霽不出玉篇,玉篇今改集韻。
轛 【酉集下】【車字部】 轛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對。
【說文】車橫軨也。
【正字通】車前有式,其兩箱立木,置式其上。
立者爲轛,橫者爲軹。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軹圍,去一以爲轛圍。
【註】謂車輿軨立者也。
立者爲轛,橫者爲軹,在式木之下,對人爲名耳。
又【廣韻】【集韻】【韻會】□追萃切,音□。
義同。
轜 【酉集下】【車字部】 轜 同輀。
詳前輀字註。
【午集上】【甘字部】【廣韻】徒含切【集韻】都含切,□音覃。
□,室宇深邃貌。
又【集韻】徒南切,音壜。
義同。
又徒感切,音毯。
盛也。
又【廣韻】許金切【集韻】虛金切,□音欣。
火盛貌。
轝 【酉集下】【車字部】 轝 同輿。
詳前輿字註。
轞 【酉集下】【車字部】 轞 【廣韻】【正韻】胡黤切【集韻】【韻會】戸黤切,□音檻。
【廣韻】車聲。
與檻通。
【詩王風】大車檻檻。
【註】車行聲也。
又囚車也。
上著闆,四周如檻形。
【前漢張耳傳】轞車詣長安。
又【釋名】轞車,上施檻欄以格猛獸之車也。
考證:〔【前漢陳餘傳】轞車膠緻。
〕謹照原文陳餘改張耳。
膠緻二字改爲詣長安。
轟 【酉集下】【車字部】 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宏切,音橫。
【說文】羣車聲也。
又【廣韻】【集韻】呼逬切【正韻】呼孟切,□橫去聲。
義同。
又葉呼光切,音荒。
【韓愈詩】□賤不敢辭,忽忽心如狂。
飮食豈知味,絲竹徒轟轟。
【玉篇】同□。
【集韻】或作輷。
轠 【酉集下】【車字部】 轠 【廣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音雷。
【廣韻】轠轤,車屬也。
又不絕貌。
【揚雄羽獵賦】□紛往來,轠轤不絕。
轡 【酉集下】【車字部】 轡 【廣韻】【集韻】【韻會】兵媚切【正韻】兵臂切,□音祕。
【說文】馬轡也。
【釋名】轡,咈也。
牽引拂戾以制馬也。
陸佃曰:禦駑馬以鞭爲主,禦駻馬以轡爲主。
又葉補密切,音必。
【王融詩】早輕北山賦,晚愛東臯逸。
上德可潤身,下澤有徐轡。
轢 【酉集下】【車字部】 轢 【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
【說文】車所踐也。
互詳前輘字註。
又【廣韻】盧達切【集韻】郞達切,□音剌。
又【廣韻】盧各切【集韻】【正韻】歷各切,□音落。
義□同。
【集韻】或作□轣□。
轣 【酉集下】【車字部】 轣 【集韻】郞狄切,音歷。
【博雅】車軌道謂之轣轆。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集韻】□莫六切,音目。
病也。
轥 【酉集下】【車字部】 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吝。
【玉篇】車聲。
【廣韻】轢也。
【正字通】轔、轥□同。
詳前轔字註。
車 【酉集下】【車字部】 車 〔古文〕□【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
【廣韻】車,輅也。
【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緻遠。
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
【書舜典】車服以庸。
【易大有】大車以載。
【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
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又山車,自然之車也。
【禮禮運】山出器車。
【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又巾車,官名。
【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
【註】巾,猶衣也。
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又公車,署名。
【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
【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
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
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又揭車,香草名。
【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又覆車,網名。
【爾雅釋器】罦,覆車也。
【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
【說文】輿輪總名。
又牙車,牙所載也。
【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
【註】輔,頰輔。
車,牙車。
【疏】車,牙下骨之名也。
或又謂之頷車。
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雲相依。
又姓。
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
其子孫因以爲氏。
又子車,複姓。
【詩秦風】子車仲行。
又葉倉何切,音磋。
【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
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又□。
□hōng,衆車聲。
軋 【酉集下】【車字部】 軋 【廣韻】於黠切【韻會】【正韻】乙黠切,□音紮。
【說文】車輾也。
【六書故】車載重,蹍軋有聲也。
又□名。
【前漢匈奴傳】罪小者軋,大者死。
【註】謂輾轉轢其骨節,若今之厭踝也。
又勢相傾也。
【莊子人閒世】名也者,相軋也。
【唐書李宗閔傳】樹黨相磨軋。
又軋芴,緻密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縝紛軋芴。
【史記】作軋沕。
又軋忽,長遠之貌。
【前漢禮樂志】淸風軋忽。
又軮軋,無涯際也。
【揚雄甘泉賦】軮軋無垠。
又【集韻】膺眼切,音□。
義同。
又葉乙役切,音鬱。
【張衡南都賦】流湍投濈,砏汃輣軋。
長輸遠逝,漻淚淢汨。
【註】輣軋,波相激之聲。
遅 【酉集下】【辵字部】 遅 同遲。
軌 【酉集下】【車字部】 軌 〔古文〕□□【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音宄。
【說文】車轍也。
【孟子】城門之軌。
【註】車轍迹也。
又車軸也。
【禮少儀】其在車,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範乃飮。
【註】軌,謂轊頭也。
又【正韻】法也,則也。
【左傳隱五年】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
【前漢賈山傳】軌,事之大者也。
【註】軌謂法度,故凡不循法度者,謂之不軌。
又【正韻】循也。
【史記天官書】星辰軌道。
【註】謂循其常道也。
【前漢賈誼傳】諸侯軌道。
【註】言循法度也。
又與宄通。
【左傳成十七年】亂在外爲姦,在內爲軌。
禦姦以德,禦軌以□。
【註】軌本作宄。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
【註】簋,古文作軌。
又葉居有切,音九。
【詩邶風】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又葉果許切,音舉。
【陸機淩霄賦】削陋跡于介丘兮,省仙遊而投軌。
覬情累以遂濟兮,豈時俗之雲阻。
○按《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塗九軌。
註:軌,謂轍廣,非。
軌卽轍也。
《韻會》,輪有高下廣狹,皆定于軌。
輪中之軌旣同,則轍迹亦同,因謂車轍亦曰軌。
其實軌乃轊頭也。
自《說文》以軌爲車轍,後人沿之,遂專以車轍訓軌,失其字之本義矣。
《郉昺孝經序》疏雲:兩轍之閒曰軌,車所轢曰轍。
此爲確詁雲。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與裕同。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胡八切,音轄。
麻莖也。
又【集韻】居諧切,音皆。
禾藳去皮穎也。
或作稭。
【午集上】【瓜字部】【唐韻】以主切【集韻】勇主切,□音庾。
【說文】本不勝末,微弱也。
【六書故】,瓜實繁也。
故引之有本不勝末之義。
又【玉篇】勞病也。
軒 【酉集下】【車字部】 軒 【廣韻】【集韻】【韻會】□虛言切,音掀。
【說文】曲輈轓車也。
【徐曰】載物則直輈。
軒,大夫以上車。
轓,兩旁壁也。
【左傳閔二年】鶴有乘軒者。
【註】軒,大夫車。
【又】歸夫人魚軒。
【註】魚軒,夫人車。
又【定九年】與之犀軒。
【註】犀軒,卿車。
夫人車以魚爲飾,卿車以犀皮爲飾也。
又車前高曰軒,前下曰輊。
【詩小雅】戎車旣安,如輊如軒。
【註】輊,車覆而前也。
軒,車卻而後也。
【後漢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
【註】言爲人無所輕重也。
又檐宇之末曰軒。
【左思魏都賦】周軒中天。
【註】周軒,長廊有窗而周迴者。
又殿堂前檐特起曲椽無中梁者亦曰軒。
天子不禦正座而禦平臺,曰臨軒。
【前漢史丹傳】天子自臨軒檻。
【註】軒檻,欄版也。
又軒縣,樂縣也。
【周禮春官小胥】諸侯軒縣。
【註】軒縣三面,其形曲,故又謂之曲縣。
又笑貌。
【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天祿外史】韓王軒然仰笑。
又舞貌。
【淮南子道應訓】軒軒然迎風而舞。
又自得之貌。
【唐書孔戣傳】軒軒自得。
又與憲通。
【禮樂記】緻右憲左。
【註】憲讀爲軒,足仰也。
又黎軒,國名。
【史記大宛傳】北有奄蔡、黎軒。
【註】國在西海之西。
又姓。
黃帝號軒轅,後因爲氏。
又軒丘,複姓。
梁相軒丘豹。
又【集韻】【韻會】□許建切,音憲。
【禮內則】麋鹿田豕,麕皆有軒。
【註】切肉大如藿葉也。
又【集韻】居言切,音鞬。
人名。
【前漢功臣表】衆利侯伊卽軒。
又【集韻】許偃切,音幰。
車軾。
又【篇海】呼旱切。
與通。
人名。
鄭有軒虎。
又葉許斤切,音欣。
【陸雲夏府君誄】丘園靡滯,鸞驥憑軒。
豈方伊類,捉髮躬勤。
考證:〔【禮樂記】坐右憲左。
〕謹照原文坐右改緻右。
轫 【酉集下】【車字部】 軔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
【說文】礙車也。
【徐曰】止輪之轉,其物名軔。
又止物之行皆曰軔。
【後漢申屠剛傳】光武嘗欲出遊,剛諫不聽,遂以頭軔乘輿輪。
【註】謂以頭止車輪也。
又去軔,輪動而車行,故凡事始啓行曰發軔。
【屈原離騷】朝發軔于天津。
又【後漢馮衍傳】發軔新豐兮徘徊鎬京。
又與仞同。
【孟子】掘井九軔。
轉 【酉集下】【車字部】 轉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
【說文】轉運也。
【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又【廣韻】動也,旋也。
【詩周南】輾轉反側。
【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又【韻會】軫轉,無窮也。
【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又【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
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又車上衣裝曰轉。
【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輪 【酉集下】【車字部】 輪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廣韻】車輪也。
【說文】有輻曰輪,無輻曰輇。
【釋名】輪,綸也。
言瀰綸周匝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察車自輪始。
又輪人,車官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輪。
又廣輪,地形縱橫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
【註】東西爲廣,南北爲輪。
又大也。
【禮檀弓】美哉輪焉。
【註】言輪囷高大也。
又【史記鄒陽傳】輪囷離佹。
【註】委曲盤戾也。
又輪轉,廻旋也。
又輪氏,地名。
又葉閭員切,音憐。
【陸機羽扇賦】夫創始者恆樸而飾,終者必姸。
是故烹飪起于熱石,玉輅基于椎輪。
又葉良愼切,音吝。
【王濬平吳詩】馬怠其銜,車曳其輪。
飛龍旣造,天命有晉。
轟 【酉集下】【車字部】 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宏切,音橫。
【說文】羣車聲也。
又【廣韻】【集韻】呼逬切【正韻】呼孟切,□橫去聲。
義同。
又葉呼光切,音荒。
【韓愈詩】□賤不敢辭,忽忽心如狂。
飮食豈知味,絲竹徒轟轟。
【玉篇】同□。
【集韻】或作輷。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與陶同。
註詳阜部七畫。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搜眞玉鏡】博蒲切。
轲 【酉集下】【車字部】 軻 【廣韻】苦何切【集韻】【韻會】丘何切,□音珂。
【說文】車接軸也。
又【廣韻】轗軻,不遇也。
車行不利曰轗軻,故人不得志亦謂之轗軻。
【楚辭七諫】埳軻留滯。
又【廣韻】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可。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口箇切,音課。
義同。
軸 【酉集下】【車字部】 軸 【廣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逐。
【說文】持輪。
【釋名】軸,抽也。
入轂中可抽出也。
又織具。
【詩小雅】杼軸其空。
【註】杼,持緯者。
軸,受經者。
又卷軸。
【韓愈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又乾軸、地軸,皆取旋運輪轉之意。
【袁宏三國名臣贊】□廻乾軸。
【木華海賦】地軸挺拔而爭廻。
又當軸,秉國政也。
【前漢田千秋傳】當軸處中。
又病不能行也。
【詩衞風】碩人之軸。
【箋】病也。
【註】盤桓不行之意。
又地名。
【詩鄭風】淸人在軸。
【註】軸,河上衞地。
【集韻】一作□。
轵 【酉集下】【車字部】 軹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
【說文】車輪小穿。
【釋名】軹,指也。
如指而見于轂頭也。
【周禮夏官大馭】祭兩軹。
【註】軹,謂轊頭也。
又縣名。
【史記漢高祖紀】秦王子嬰降軹道旁。
又岐也。
【爾雅釋地】北方有軹首蛇。
【註】岐頭蛇也。
又語辭。
【莊子大宗師】許由曰:而奚來爲軹。
【註】軹、隻同。
又藥名。
【本草】連翹。
一名軹。
轶 【酉集下】【車字部】 軼 【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佚。
【說文】車相出也。
【楚辭遠遊】軼迅風于淸源。
【註】從後出前也。
又【廣韻】過也,突也。
【後漢馮衍傳】軼範蠡之絕迹。
又【集韻】侵軼也。
【左傳隱九年】懼其侵軼我也。
又屈軼,草名。
【博物志】堯時有草生於庭,佞人至則屈而指之。
又與逸通。
【史記伯夷傳】睹軼詩,可異焉。
又散軼也。
【史記五帝紀】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
又與溢通。
【前漢地理志】軼爲滎。
【禹貢】作溢。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音絰。
義同。
又與疊通。
【史記封禪書】軼興軼廢。
又【集韻】【正韻】□直列切,音徹。
與轍通。
詳後轍字註。
考證:〔【楚辭九歎】軼迅風于淸源。
〕謹照原文九歎改遠遊。
轸 【酉集下】【車字部】 軫 【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胗。
【說文】車後橫木也。
又【廣韻】轉也,動也。
【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又車衆盛也。
【淮南子兵略訓】士卒殷軫。
【註】殷軫,乗輿多盛貌。
又紆軫,隱曲也。
【楚辭九章】心鬱結而紆軫。
又地形盤曲貌。
【後漢馮衍傳】路紆軫而多艱。
又軫懷,痛念也。
【楚辭九章】出國門而軫懷。
又【韻會】宿名。
【史記律書】軫者,言萬物益大而軫軫然也。
又【天官書】軫爲車,主風。
【註】軫與巽同位,車動行疾有似于風,故主風。
又琴下轉絃者謂之軫。
【李白詩】拂霜弄瑤琴。
又國名。
【左傳桓十一年】楚屈瑕將盟貳、軫。
【註】貳、軫皆國名。
又姓。
○按《考工記》加軫與轐焉。
鄭註雲:軫,輿也。
《輪人》軫圍註:軫,輿後橫者也。
《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
疏雲:象地以輿方而言,不言輿言軫者,軫,輿之本也。
戴侗據輿方之說以駁鄭氏,謂軫爲輿四面木。
《博雅》軫謂之枕,《釋名》軫,枕也。
軫橫在前如臥牀之有橫枕也。
枕有橫無直,則四面之說非也。
《韻會》軫註引《秦風小戎》俴收註雲:收,軫也。
疏雲:大車前軫至後軫其深八尺,兵車之軫四尺四寸,比之爲淺,故曰俴收。
收者,車前後兩端橫木所以收斂所載也。
合鄭註與《詩》疏觀之,則是四面方者爲輿,前後橫者爲軫,皆加于伏兔之上以載人物者也。
鄭註屢變其辭,非自相矛盾,各就本文所重言之耳。
轹 【酉集下】【車字部】 轢 【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
【說文】車所踐也。
互詳前輘字註。
又【廣韻】盧達切【集韻】郞達切,□音剌。
又【廣韻】盧各切【集韻】【正韻】歷各切,□音落。
義□同。
【集韻】或作□轣□。
轺 【酉集下】【車字部】 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小車也。
【釋名】軺,遙也。
四向遠望之車也。
【前漢平帝紀】徵天下通知逸經古記者,在所爲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
【註】以一馬軺車而乗傳。
又【廣韻】市招切【集韻】時饒切,□音韶。
【正韻】丁聊切,音刁。
義□同。
一作□。
邚 【酉集下】【邑字部】 邚 【集韻】人餘切,音如。
國名。
【字彙補】《路史國名記》本女艾國,當從上聲。
音如,誤。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羊捶切【集韻】尹捶切,□音□。
【揚子方言】芡,北燕謂之。
【博雅】、芡,雞頭也。
又營隻切,音役。
義同。
一作□。
轼 【酉集下】【車字部】 軾 【廣韻】賞職切【集韻】所職切,□音拭。
【說文】車前也。
【釋名】軾,式也。
所伏以式敬者也。
【後漢張湛傳】軾輅馬。
【註】乗車必正立,有所敬則撫軾,謂小俛也。
通作式。
【論語】式負版者。
迃 【酉集下】【辵字部】 迃 【正字通】迂本字。
又□。
迱 【酉集下】【辵字部】 迱 【廣韻】徒何切【集韻】唐何切,□音駝。
逶迱,行貌。
或作迤。
通作佗、他。
又【字彙補】餘支切,音移。
與委蛇之蛇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同□。
載 【酉集下】【車字部】 載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作代切,音再。
【說文】乗也。
【易大有】大車以載。
又承也,勝也。
【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載物。
又事也。
【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
【註】言奮起其功,以廣帝堯之事也。
又始也。
與哉通。
【詩豳風】春曰載陽。
【孟子】湯始征,自葛載。
又則也,助語辭。
【詩周頌】載戢幹戈,載櫜弓矢。
又成也。
【書益稷】乃賡載歌。
【註】賡,續也。
續歌以成其義也。
又行也。
【書臯陶謨】載采采。
【註】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
又滿也。
【詩大雅】厥聲載路。
又記載也。
【書洛誥】丕視功載。
【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
【史記伯夷傳】載籍極博。
又飾也。
【淮南子兵略訓】載以銀錫。
【註】箭以銀錫飾之也。
又載師,官名。
【周禮地官載師註】載之爲言事也,事民而稅之也。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昨代切,音在。
【集韻】舟車運物也。
【詩小雅】其車旣載。
【註】才再反。
又【廣韻】作亥切【集韻】【正韻】子亥切,□音宰。
年也。
【書堯典】朕在位七十載。
◎按《爾雅釋天》載,歲也。
註:載,始也。
取物終更始之義。
蔡邕《獨斷》載,歲也。
言一歲之中莫不覆載也。
據此則年載之載亦可作去聲讀也。
又【集韻】都代切,音戴。
與戴通。
【詩周頌】載弁俅俅。
【禮月令】載以弓韣。
又葉子利切,音祭。
【詩小雅】受言載之。
葉下喜。
又葉節力切,音卽。
【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葉上牧棘。
考證:〔【書洛誥】丕視工載。
【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
〕謹照原文工載改功載。
轎 【酉集下】【車字部】 轎 【廣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橋。
【玉篇】小車也。
【韻會】竹輿也。
【前漢嚴助傳】輿轎而隃嶺。
【註】隘路車也。
今竹輿。
又與橋通。
【史記河渠書】山行卽橋。
【正字通】卽轎也。
蓋今之肩輿,謂其平如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廟切,音嶠。
【廣韻】□車也。
【韻會】□也。
辁 【酉集下】【車字部】 輇 【廣韻】市緣切【集韻】逡緣切【韻會】淳沿切【正韻】且緣切,□音銓。
【說文】蕃車下庳輪也。
一曰無幅也。
直斫木爲之,如椎輪。
又與銓通。
【莊子外物篇】輇才諷說之徒。
【註】輇,量人物也。
一曰輇才謂小才也。
又與輲同。
詳後輲字註。
又【集韻】敕倫切,音椿。
與同。
車約也。
考證:〔【說文】蕃車下庳輪也。
一曰,無幅車。
斫直木爲之,如椎輪。
〕謹照原文無幅車改無幅也。
斫直改直斫。
銔 【戌集上】【金字部】 銔 【集韻】攀悲切【韻會】攀糜切,□音披。
靈姑銔,旗名也。
【左傳昭十年】公蔔使王黑以靈姑銔率吉。
【註】王黑,齊大夫。
靈姑銔,旗名也。
【疏】蔔使王黑以此旗率人以戰得吉也。
又【集韻】貧悲切,音邳。
義同。
辂 【酉集下】【車字部】 輅 【廣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
【玉篇】大車也。
【釋名】天子所乗曰玉輅。
謂之輅者,言行於道路也。
又轅縛也。
【儀禮旣夕】賓奉幣,當前輅,緻命。
【註】輅,轅縛,所以屬引。
【疏】謂以木縛于轅上,以屬引而輓之也。
又大也。
【後漢張湛傳】禮下公門軾輅馬。
【註】輅,大也。
君所居曰輅,寢車曰輅車。
又頤輅,蟲名。
【莊子至樂篇】頤輅生乎食醯。
又【集韻】歷各切【韻會】轄各切,□音核。
【史記婁敬傳】脫輓輅。
【註】一木橫遮車前,二人挽之,三人推之。
又【集韻】魚駕切【正韻】五駕切,□音迓。
【左傳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註】輅,迎也。
又與路通。
經書車輅之輅多作路。
考證:〔【儀禮旣夕】賓奉幣,當前輅緻命。
【註】輅,轅縛,所以屬靷。
【疏】謂以木縛于轅上,以屬靷而輓之〕謹照原文兩靷字□改引。
〔【後漢張湛傳】禮下公門,式輅馬。
【註】輅,大也。
君所居曰輅,寢車曰輅馬。
〕謹照原文式改軾。
註車曰輅馬改車曰輅車。
較 【酉集下】【車字部】 較 【廣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說文】車輢上曲銅也。
【崔豹古今注】車較,重耳也。
在車輦上重起,如兩角然。
【詩衞風】猗重較兮。
【註】較,高于軾。
輢是兩旁植木,較橫輢上。
蓋古者車皆立乗,平常立則憑較,若應爲敬,乃俯憑軾。
較在軾上,若兩較然,故雲重較。
又【廣韻】車箱也。
【後漢輿服志】金薄繆龍,爲輿倚較。
【註】車箱爲較。
又與角通,相競也。
【孟子】魯人獵較。
又【廣韻】古孝切,音敎。
與校通。
比較也。
又【廣韻】略也。
【孝經】蓋天子之孝也。
【疏】蓋者,辜較之辭。
辜較,猶梗槪也。
言舉其大略也。
又【正韻】著明貌。
【前漢孔光傳】較然甚明。
【集韻】或作。
今通用較。
考證:〔【後漢輿服志】金簿繆龍,爲輿倚較。
〕謹照原文金簿改金薄。
辄 【酉集下】【車字部】 輒 【廣韻】陟葉切【集韻】【韻會】陟涉切,□音□。
【說文】車兩輢也。
又【廣韻】專輒也。
又【增韻】忽然也。
【韻會】每事卽然也。
又足疾也。
【春秋昭二十年】秋,盜殺衞侯之兄輒。
【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能相過也。
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衞謂之輒。
又姓。
◎按《說文》從車耴聲。
俗或作輙,非。
考證:〔【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相過也。
〕謹照原文不字下增能字。
輔 【酉集下】【車字部】 輔 【廣韻】扶雨切【五音集韻】父雨切,□音□。
【說文】人頰骨也。
【易鹹卦】鹹其輔頰舌。
【註】輔,上頷也。
【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
又【正韻】車輔,兩旁夾車木也。
【詩小雅】乃棄爾輔。
【疏】輔以佐車,可解脫之物。
今人縛杖于輻,以孩輔車也。
又【廣韻】毗輔,相助也,弼也。
【增韻】扶也。
【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
【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又以物相將曰輔。
【周禮地官】鄕大夫以旌節輔令則達之。
【註】民雖以徵令行,其將之者無節,則不得通。
又四輔,官名。
【禮文王世子】設四輔。
【註】謂師、保、疑、丞也。
又府史胥徒亦謂之輔。
【周禮天官大宰】置其輔。
【註】庶人在官者也。
又【韻會】四輔,星名。
所以輔佐北極。
又三輔,郡名。
漢京兆、左馮翊、右扶風。
又輔氏,地名。
【左傳宣十五年】秦伐晉,次于輔氏。
又龍輔,玉名。
【左傳昭二十九年】公使獻龍輔于齊侯。
又姓。
晉智果別族爲輔氏。
考證:〔【詩小雅】無棄爾輔。
【註】輔以佐車,可解脫之物。
今人縛杖于輻,防輔之脫也。
〕謹照原文無棄改乃棄。
註改疏。
防輔之脫改以孩輔車。
輛 【酉集下】【車字部】 輛 【廣韻】裡獎切【集韻】裡養切【韻會】力讓切【正韻】良獎切,□音兩。
與兩同。
【韻會】乗也,匹也,又車數。
【漢書註】車一乗曰一兩,言其輪轅兩兩而耦也。
【詩周南】百兩禦之。
【註】百兩,百乗也。
【疏】車一乗爲一兩。
【風俗通】車有兩輪,馬有四匹,故車稱兩,馬稱匹。
【午集上】【瓜字部】【廣韻】【集韻】□都郞切,音當。
【玉篇】瓜中實。
【廣韻】瓤,瓜中也。
【正字通】瓜底曰。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竹下切,音。
腏肉。
又之石切,音隻。
義同。
又陟革切,音摘。
挑取骨閒肉也。
又陟卦切,音□。
□,肥貌。
辇 【酉集下】【車字部】 輦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鄻。
【廣韻】人步輓車也。
【詩小雅】我任我輦。
【註】任,負任者。
輦,人輓車也。
又輓運也。
【左傳莊十二年】南宮萬以乗車輦其母。
又京師謂之輦下。
【後漢周紆傳】典司京輦。
又宮中道曰輦道。
【司馬相如上林賦】輦道纚屬。
【註】閣道可乗輦而行者。
又輦郞,官名。
【前漢劉向傳】向以父德任爲輦郞。
【註】引禦輦郞也。
又姓。
考證:〔【左傳莊十一年】南宮萬以乗車替其母。
〕謹照原文十一年改十二年。
輩 【酉集下】【車字部】 輩 【廣韻】【集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妹切,□音背。
【說文】軍發車百兩爲一輩。
【六書故】車以列分爲輩。
又【玉篇】類也。
【正韻】等也。
【史記婁敬傳】使者十輩來。
【後漢王霸傳】令郡國孝子、悌弟、貞婦爲一輩。
又【玉篇】比也。
【正韻】班也。
【後漢循吏傳】邊鳳、延篤先後爲京兆尹,時人以輩前世趙、張。
【吳志張溫傳】當今無輩。
又【正韻】行也。
【論語註】先進、後進,猶言前輩、後輩。
俗省作軰。
輥 【酉集下】【車字部】 輥 【廣韻】【集韻】【韻會】□古本切,音袞。
【說文】車轂齊等貌。
【周禮冬官考工記】望其轂,欲其輥。
【六書故】輥,轉之速也。
又【集韻】【韻會】□戸袞切,音渾。
義同。
俗作□。
【午集上】【瓜字部】【廣韻】【集韻】□直禁切,音鴆。
【廣韻】靑皮,瓜名。
【午集上】【瓦字部】【集韻】時征切,音成。
□也。
又【類篇】時正切,音盛。
器也。
邕 【酉集下】【邑字部】 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雍。
【說文】邑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是也。
又【集韻】竭塞也。
與壅同。
【前漢王莽傳】邕河水不流。
又【正韻】和也。
與雍同。
【晉書桑虞傳】閨門邕穆。
又【韻會】州名。
秦桂林郡,唐置邕州。
【正字通】邕雍雝壅,古俱通用。
邖 【酉集下】【邑字部】 邖 【唐韻】所閒切【集韻】師閒切,□音山。
地名。
又姓。
見【正字通】。
邗 【酉集下】【邑字部】 邗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河幹切,□音寒。
【廣韻】邗溝,水名。
【左傳哀九年】吳城邗,溝通江、淮。
【註】于邗江築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宋口入淮,通糧道也。
又【集韻】居寒切,音幹。
越之別名。
邘 【酉集下】【邑字部】 邘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于。
【說文】周武王子所封國。
【史記周本紀】明年伐邘。
【註】邘城在野王縣西北。
一作于。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
【註】蔿、邘,鄭二邑。
又姓。
【韻會】漢上谷太守邘侯。
【說文】本作□。
□字原從亐作。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一入切,音揖。
【類篇】□,草密貌。
又【玉篇】草名。
【未集中】【羽字部】【集韻】芳無切,音敷。
或從甫,羽也。
一曰細毛。
□ 【備考】【辰集】【木字部】 □ 【五音篇海】音得。
疑□字之譌。
□,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鄰知切,音離。
熬米壞也。
邙 【酉集下】【邑字部】 邙 【唐韻】莫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郞切,□音忙。
【說文】河南洛陽北土山上邑。
【正字通】貴人冢多在北邙山。
又【廣韻】【集韻】□武方切,音亡。
義同。
邛 【酉集下】【邑字部】 邛 【唐韻】【集韻】【韻會】□渠容切,音蛩。
【說文】地名。
在濟隂縣。
又縣名。
【玉篇】蜀郡有臨邛縣。
【史記司馬相如傳】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
又水名。
【韻會】邛水出嚴道邛崍山,入靑衣江。
又丘名。
【詩□風】邛有旨苕。
【註】邛,丘也。
又【廣韻】勞也,病也。
【詩小雅】匪其止共,維王之邛。
【註】讒人不能共職,徒爲王病也。
【又】我視謀猶,亦孔之邛。
【註】惑於邪謀,不能斷以從善,故緻亂也。
又姓。
【列仙傳】周有邛疏。
【韻會】從邑從工。
俗作卬,非。
卬卽俯仰之仰。
又卩與阝別。
邞 【酉集下】【邑字部】 邞 【唐韻】【韻會】甫無切【集韻】風無切,□音夫。
【前漢地理志】邞縣,屬琅邪郡。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
義同。
邟 【酉集下】【邑字部】 邟 【唐韻】苦浪切【集韻】口浪切,□音抗。
【說文】潁川縣名。
又【玉篇】古衡切【集韻】居行切,□音耕。
義同。
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杭。
【廣韻】餘邟,縣名。
在吳興,今作杭。
又【廣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音康。
【集韻】城名,在陽翟。
【子集下】【又字部】【玉篇】古文友字。
註見本畫。
【說文】從二手相交。
【徐曰】二手相順也。
有佐佑之義,故從二手。
【午集上】【玉字部】【字彙】同□。
邠 【酉集下】【邑字部】 邠 【廣韻】府巾切【集韻】悲巾切【韻會】補巾切,□音賔。
【說文】周太王國,在右扶風美陽縣,亦作豳。
互詳豕部豳字註。
又【廣韻】州名,今屬陝西西安府。
又與彬同。
文貌。
【揚子太□經】斐如邠如,虎豹文如。
鈝 【戌集上】【金字部】 鈝 【篇海】夷斟切,音淫。
見釋典。
郩 【酉集下】【邑字部】 郩 【集韻】胡交切,音肴。
【玉篇】邑名。
又【集韻】山名。
在弘農。
又【廣韻】烏皓切,音襖。
邑名。
邡 【酉集下】【邑字部】 邡 【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
【說文】□邡,廣漢縣名。
又【廣韻】【集韻】□敷亮切,音訪。
與訪通。
【穀梁傳昭二十五年】邡公也。
【註】邡,當爲訪。
謀納昭公也。
邢 【酉集下】【邑字部】 邢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音形。
【說文】周公子所封國,地近河內懷縣。
【左傳隱五年】鄭人郉人伐翼。
【註】郉國,在廣平襄國縣。
又【韻會】州名。
春秋郉國,隋置郉州,宋攺郉臺,今因之。
又姓。
郉侯,爲衞所滅,因爲氏。
又【集韻】古幸切,音耿。
【史記殷本紀】祖乙遷于郉。
【註】郉,音耿。
今河東皮氏有耿鄕。
【括地志】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裡耿城,故耿國也。
本作郉。
經史通作邢。
那 【酉集下】【邑字部】 那 【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儺。
【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又【玉篇】何也。
【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
又多也。
【詩小雅】受福不那。
又【集韻】安貌。
【詩小雅】有那其居。
又姓。
【廣韻】西魏有那椿。
又上聲。
【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音娜。
【集韻】何也。
【玉篇】俗言那事。
又去聲。
【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音哪。
語助也。
【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
【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又葉奴故切,音怒。
【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
鞶帶翻紛,珍裘阿那。
【說文】本作□。
俗作□。
邥 【酉集下】【邑字部】 邥 【廣韻】【集韻】□式任切,音沈。
地名。
【左傳文十七年】周甘□敗戎于邥垂。
【註】邥垂,周地河南新城縣北有垂亭。
又姓也。
【集韻】與沈同。
考證:〔【左傳文十七年】周甘□敗戎于邥□。
【註】邥□,周地河南新城縣北有□亭。
〕謹照原文三□字□改垂。
□ 【未集上】【米字部】 □ 【玉篇】俗糒字。
邦 【酉集下】【邑字部】 邦 〔古文〕□□邫【唐韻】博江切【集韻】【韻會】悲江切,□音梆。
【說文】國也。
【周禮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註】大曰邦,小曰國。
又【釋名】邦,封也。
封有功于是也。
【書蔡仲之命】乃命諸王邦之蔡。
又姓。
【正字通】明有邦嚴。
又葉蔔工切,音崩。
【詩小雅】以畜萬邦,葉上訩。
【又】保其家邦。
葉上同。
又【大雅】禦于家邦。
葉上恫,凡《詩》《易》邦字□同此音。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同□。
【申集中】【蟲字部】【唐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悤。
蜻蜓也。
【淮南子齊俗訓】蝦蟆爲鶉,水蠆爲。
詳前蜻蛉註。
邧 【酉集下】【邑字部】 邧 【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
【廣韻】秦邑名。
【左傳文四年】晉侯伐秦,圍邧新城。
又【唐韻】虞遠切【集韻】【正韻】五遠切,□音阮。
義同。
邨 【酉集下】【邑字部】 邨 【集韻】【韻會】麤尊切【正韻】倉尊切,□音村。
【玉篇】地名。
又墅也。
與村同。
又【廣韻】【集韻】□徒渾切,音豚。
義同。
(村)【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
【廣韻】墅也。
【增韻】聚落也。
字從邑從屯。
經史無村字,俗通用。
【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
【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邩 【酉集下】【邑字部】 邩 【唐韻】呼果切【集韻】虎果切,□音火。
【說文】地名。
一作□。
邪 【酉集下】【邑字部】 邪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斜。
【廣韻】不正也。
【正韻】姦思也,佞也。
【易乾卦】閑邪存其誠。
【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餘遮切,□音耶。
【說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
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
【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
在越州會稽縣。
又胥邪,木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
【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
【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又【集韻】羊諸切,音餘。
與餘同。
【史記歷書】歸邪於終。
【註】邪,餘分也。
終,閏月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瑞星名。
【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
【註】邪,音蛇。
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
【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
【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葉詳於切,音徐。
【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隻且。
【註】邪,亦作徐。
緩也。
又葉伊宜切,音移。
【尚書考靈曜】虛爲秋□,昴爲冬期。
隂氣相左,德乃不邪。
考證:〔【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
〕謹照原文名改命。
〔【詩□風】其虛其邪,旣亟隻且。
〕謹照原文□改邶。
邫 【酉集下】【邑字部】 邫 【字彙補】古文邦字。
【洞靈經】有邫國者,謂其有人衆也。
餘詳本畫。
【午集上】【瓦字部】【集韻】普孟切,烹去聲。
罌屬。
又蒲孟切,音膨。
屬。
【午集上】【玉字部】【廣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音蜀。
玉名。
邬 【酉集下】【邑字部】 鄔 【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韻會】於五切,□音隖。
縣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
【註】河南緱氏縣西南有鄔聚。
又晉地。
【左傳昭二十八年】司馬彌牟爲鄔大夫。
【註】今汾州介休縣有故鄔城。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又【廣韻】依倨切【集韻】依據切,□音飫。
義□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之田于鄭。
〕謹照原文改邘。
邭 【酉集下】【邑字部】 邭 【廣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音屨。
【說文】地名。
又【廣韻】權俱切【集韻】其俱切,□音衢。
【玉篇】地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五經文字】綌作□。
譌。
【午集上】【瓦字部】【廣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殊。
【廣韻】小甖。
【韻會】罃也。
【博雅】,甁也。
【揚子方言】罃,□魏宋楚之閒曰,或曰。
郵 【酉集下】【邑字部】 郵 【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由。
【玉篇】左馮翊高陵縣有郵亭。
又【廣韻】鄕名。
又【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笛。
義同。
(郵)【唐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音尤。
【說文】境上行書舍也。
【廣韻】郵,驛也。
【風俗通】漢攺郵爲置,置亦驛也,度其遠近置之也。
【增韻】馬傳曰置,步傳曰郵。
【爾雅釋言】郵,過也。
【註】道路所經過也。
又【集韻】田閒舍也。
【禮郊特牲】郵表畷。
【註】郵若郵亭,謂田畯于田畔相連畷處造亭居之,以督民之耕也。
又【正韻】過也。
與尤通。
【禮王制】郵罰麗于事。
【註】郵,過也。
麗,附也。
過人、罰人,當各附于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也。
【前漢成帝紀】以顯朕郵。
又【正韻】最也。
殿最亦曰殿郵。
【列子穆王篇】魯之君子,迷之郵者。
【註】郵,與尤同。
又【廣韻】督郵,古官號。
【釋名】主諸縣罰負郵殿糾攝之。
【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
又高郵,州名。
又姓。
【左傳哀二年】有郵無恤。
又【集韻】是爲切,音垂。
地名。
在衞。
又葉于其切,音移。
【詩小雅】不知其郵。
葉上僛。
【正字通】《說文》本作□。
從□。
□,遠邊也。
俗省作郵、□。
【集韻】作缷。
(郵)考證:〔【晉書陶侃傳】郡遣督郵至縣。
〕謹按所引出陶潛傳,侃改潛。
邯 【酉集下】【邑字部】 邯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幹切,□音寒。
【玉篇】趙國有邯鄲縣。
互詳後鄲字註。
又水名。
【後漢西羌傳】侯霸復上置東西邯屯五部。
【註】邯,水名。
邯分流左右,在今廓州。
又【廣韻】【集韻】【韻會】□胡甘切,音酣。
【集韻】邯,漢縣名,屬樂浪郡。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
【前漢王莽傳】封都匠仇延爲邯淡裡附城。
【註】邯淡,豐盛之意。
辴 【酉集下】【辰字部】 辴 【廣韻】【集韻】【韻會】□止忍切,音軫。
【廣韻】笑貌。
【莊子達生篇】桓公辴然而笑。
一作囅。
又【廣韻】醜饑切【集韻】抽遲切,□音絺。
又【廣韻】【集韻】【韻會】□醜忍切,音趁。
義□同。
辵 【酉集下】【辵字部】 辵 【廣韻】醜略切【集韻】敕略切,□音。
【說文】乍行乍止也。
又【六書故】循道疾行也。
又與躇通。
【公羊傳宣六年】躇階而走。
【註】躇,一作辵。
【六書正譌】從彳從止,會意。
隸作辶。
有與足□彳三部相通者。
互見本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胡官切,音桓。
○按《說文》絙作□。
詳絙字註。
邊 【酉集下】【辵字部】 邊 〔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
【玉篇】畔也,邊境也。
【禮玉藻】其在邊邑。
【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
【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又【正韻】旁近也。
【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又側也。
【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
【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又邊璋,半文飾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又姓。
周大夫邊伯之後。
南唐有邊鎬。
《說文》作□。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遼 【酉集下】【辵字部】 遼 【唐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僚。
【說文】遠也。
【楚辭九歎】山修遠其遼遼兮。
又【集韻】水名,在遼陽縣。
又【韻會】國名,契丹之後,至耶律德光,號大遼。
達 【酉集下】【辵字部】 達 【廣韻】【集韻】□他計切,音替。
【字林】足滑也。
【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達。
【註】達,滑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闥。
與同。
【博雅】逃也。
一曰行不相遇。
又陁葛切,音達。
與達同。
通也。
一曰疊也。
俗作迖、迏,□非。
考證:〔【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達。
〕謹照原文瘱改瘱。
迀 【酉集下】【辵字部】 迀 【唐韻】【韻會】古寒切【集韻】居寒切,□音幹。
【說文】進也。
遷 【酉集下】【辵字部】 遷 俗遷字。
(遷)〔古文〕□□拪□□【唐韻】七然切【集韻】親然切,□音韆。
【說文】登也。
【廣韻】去下之高也。
【詩小雅】遷于喬木。
又遷徙也。
【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攺。
【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註】懋,勉其民,徙有於無,交易變化,其所居積之貨也。
又移物曰遷。
【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
【註】諸物當前,跪而遷移之。
又變易也。
【左傳昭五年】吾子爲國政,未攺禮,而又遷之。
又徙國曰遷。
【周禮秋官小司□】二曰詢國遷。
【註】謂徙都攺邑。
又徙官曰遷。
【前漢賈誼傳】誼超遷,歲中至大中大夫。
又貶秩曰左遷。
【史記韓王信傳】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是左遷也。
又【張蒼傳】吾極知其左遷。
【註】是時尊右□左,故謂貶秩爲左遷。
又【正韻】謫也,放逐也。
【臯陶謨】何遷乎有苗。
又君遷,木名。
【左思吳都賦】平仲君遷。
又姓。
又西煙切,音仙。
【前漢王莽傳】立安爲新遷王。
【註】服曰:遷,音仙。
師古曰:遷,猶仙耳。
不勞假借。
又葉七情切,音淸。
【□琳大暑賦】樂以忘憂,氣變志遷。
爰速嘉賔,式燕且殷。
【李翺祭韓愈文】疏奏輒斥,去而復遷,升黜不攺,正言時聞。
(遷)考證:〔【書益稷】何遷乎有苗。
〕謹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