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籍田頌】思樂甸畿,薄采其芳。
大君戾止,言籍其農。
又葉奴刀切,音猱。
【束皙勸農賦】惟百裡之置吏,各區別而異曹。
考治民之踐職,美莫富乎歡農。
邝 【酉集下】【邑字部】 鄺 【廣韻】【集韻】□古晃切,音廣。
【廣韻】姓也。
出廬江縣。
又【廣韻】【集韻】□呼光切,音荒。
義同。
辳 【酉集下】【辰字部】 辳 【玉篇】古文農字。
註詳六畫。
【未集下】【舟字部】【廣韻】北萌切,音繃。
艣,舟具。
又【集韻】舟名。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搊。
【博雅】,桊枸也。
【玉篇】牛桊也。
【類篇】牛鼻繫繩具。
又【廣韻】闆木不正也。
又【集韻】【類篇】□窻兪切,音芻。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音旬。
縫也。
○按音義與同。
卽字之譌也。
車 【酉集下】【車字部】 車 〔古文〕□【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
【廣韻】車,輅也。
【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緻遠。
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
【書舜典】車服以庸。
【易大有】大車以載。
【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
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又山車,自然之車也。
【禮禮運】山出器車。
【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又巾車,官名。
【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
【註】巾,猶衣也。
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又公車,署名。
【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
【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
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
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又揭車,香草名。
【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又覆車,網名。
【爾雅釋器】罦,覆車也。
【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
【說文】輿輪總名。
又牙車,牙所載也。
【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
【註】輔,頰輔。
車,牙車。
【疏】車,牙下骨之名也。
或又謂之頷車。
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雲相依。
又姓。
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
其子孫因以爲氏。
又子車,複姓。
【詩秦風】子車仲行。
又葉倉何切,音磋。
【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
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又□。
□hōng,衆車聲。
軋 【酉集下】【車字部】 軋 【廣韻】於黠切【韻會】【正韻】乙黠切,□音紮。
【說文】車輾也。
【六書故】車載重,蹍軋有聲也。
又□名。
【前漢匈奴傳】罪小者軋,大者死。
【註】謂輾轉轢其骨節,若今之厭踝也。
又勢相傾也。
【莊子人閒世】名也者,相軋也。
【唐書李宗閔傳】樹黨相磨軋。
又軋芴,緻密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縝紛軋芴。
【史記】作軋沕。
又軋忽,長遠之貌。
【前漢禮樂志】淸風軋忽。
又軮軋,無涯際也。
【揚雄甘泉賦】軮軋無垠。
又【集韻】膺眼切,音□。
義同。
又葉乙役切,音鬱。
【張衡南都賦】流湍投濈,砏汃輣軋。
長輸遠逝,漻淚淢汨。
【註】輣軋,波相激之聲。
【午集上】【甘字部】【廣韻】許兼切【集韻】馨兼切,□音薟。
與馦同。
【博雅】馦馦,香也。
又【集韻】火占切,音□。
義同。
【午集上】【瓜字部】【集韻】魯猥切,音磥。
□,瓜中。
又【正字通】一曰傷熟瓜。
軌 【酉集下】【車字部】 軌 〔古文〕□□【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音宄。
【說文】車轍也。
【孟子】城門之軌。
【註】車轍迹也。
又車軸也。
【禮少儀】其在車,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範乃飮。
【註】軌,謂轊頭也。
又【正韻】法也,則也。
【左傳隱五年】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
【前漢賈山傳】軌,事之大者也。
【註】軌謂法度,故凡不循法度者,謂之不軌。
又【正韻】循也。
【史記天官書】星辰軌道。
【註】謂循其常道也。
【前漢賈誼傳】諸侯軌道。
【註】言循法度也。
又與宄通。
【左傳成十七年】亂在外爲姦,在內爲軌。
禦姦以德,禦軌以□。
【註】軌本作宄。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
【註】簋,古文作軌。
又葉居有切,音九。
【詩邶風】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又葉果許切,音舉。
【陸機淩霄賦】削陋跡于介丘兮,省仙遊而投軌。
覬情累以遂濟兮,豈時俗之雲阻。
○按《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塗九軌。
註:軌,謂轍廣,非。
軌卽轍也。
《韻會》,輪有高下廣狹,皆定于軌。
輪中之軌旣同,則轍迹亦同,因謂車轍亦曰軌。
其實軌乃轊頭也。
自《說文》以軌爲車轍,後人沿之,遂專以車轍訓軌,失其字之本義矣。
《郉昺孝經序》疏雲:兩轍之閒曰軌,車所轢曰轍。
此爲確詁雲。
軍 【酉集下】【車字部】 軍 〔古文〕□【廣韻】舉雲切【集韻】【韻會】拘雲切,□音君。
【玉篇】衆也。
【周禮地官】五師爲軍。
【註】萬二千五百人。
周制:天子六軍。
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又軍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
【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又師所駐曰軍。
【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
【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
【註】屯也。
又姓。
冠軍侯之後,因氏。
又【說文】軍,圜圉也。
一曰軍,兵車也。
軎 【酉集下】【車字部】 軎 【玉篇】于劌切,音衞。
【說文】車軸頭也。
又【廣韻】祥歲切【集韻】旋歲切,□音篲。
義同。
【集韻】或從彗從慧從惠,音義□同。
考證:〔【玉篇】幹劌切。
〕謹照原文改于劌切。
輝 【酉集下】【車字部】 輝 【廣韻】許歸切【集韻】呼韋切,□音揮。
【集韻】光也。
火之光也。
【說文】作煇。
軏 【酉集下】【車字部】 軏 【廣韻】【集韻】【韻會】□魚厥切,音月。
【說文】車轅端持衡者。
【論語】小車無軏。
又【廣韻】【集韻】【正韻】□五忽切,音兀。
義同。
【說文】本作。
今通用軏。
軐 【酉集下】【車字部】 軐 【廣韻】【集韻】□先見切,音線。
轉軐,車迹也。
又【玉篇】之刃切,音震。
車也。
又【集韻】思晉切,音信。
義同。
軳 【酉集下】【車字部】 軳 【集韻】薄交切,音庖。
【廣韻】戾也。
又車軫也。
辿 【酉集下】【辵字部】 辿 【篇海】醜延切,音脠。
緩步也。
又人名。
【魏志】鍾會子名辿。
【註】辿,敕連反。
鍋 【戌集上】【金字部】 鍋 【廣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
【玉篇】車釭。
【揚子方言】車釭,齊燕海岱之閒謂之鍋。
又【玉篇】盛膏器。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盛膏者乃謂之鍋。
又【廣韻】溫器。
【正字通】俗謂釜爲鍋。
又【玉篇】公禍切,音過。
義同。
又【集韻】古火切,音果。
刈鉤也。
與鐹同。
【集韻】或作鈛□。
軑 【酉集下】【車字部】 軑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地。
【說文】車輨也。
【屈原離騷】齊玉軑而□馳。
又【廣韻】車輪也。
【揚子方言】韓楚之閒謂輪曰軑。
又【正韻】度柰切,音大。
地名。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有軑縣。
【後漢王霸傳】子符徙封軑侯。
譌作軑。
○按字書□無軑字,《集韻》收軑字,音義□同軑。
字彙又譌作軚,□可刪。
軑字從車從犬。
軒 【酉集下】【車字部】 軒 【廣韻】【集韻】【韻會】□虛言切,音掀。
【說文】曲輈轓車也。
【徐曰】載物則直輈。
軒,大夫以上車。
轓,兩旁壁也。
【左傳閔二年】鶴有乘軒者。
【註】軒,大夫車。
【又】歸夫人魚軒。
【註】魚軒,夫人車。
又【定九年】與之犀軒。
【註】犀軒,卿車。
夫人車以魚爲飾,卿車以犀皮爲飾也。
又車前高曰軒,前下曰輊。
【詩小雅】戎車旣安,如輊如軒。
【註】輊,車覆而前也。
軒,車卻而後也。
【後漢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
【註】言爲人無所輕重也。
又檐宇之末曰軒。
【左思魏都賦】周軒中天。
【註】周軒,長廊有窗而周迴者。
又殿堂前檐特起曲椽無中梁者亦曰軒。
天子不禦正座而禦平臺,曰臨軒。
【前漢史丹傳】天子自臨軒檻。
【註】軒檻,欄版也。
又軒縣,樂縣也。
【周禮春官小胥】諸侯軒縣。
【註】軒縣三面,其形曲,故又謂之曲縣。
又笑貌。
【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天祿外史】韓王軒然仰笑。
又舞貌。
【淮南子道應訓】軒軒然迎風而舞。
又自得之貌。
【唐書孔戣傳】軒軒自得。
又與憲通。
【禮樂記】緻右憲左。
【註】憲讀爲軒,足仰也。
又黎軒,國名。
【史記大宛傳】北有奄蔡、黎軒。
【註】國在西海之西。
又姓。
黃帝號軒轅,後因爲氏。
又軒丘,複姓。
梁相軒丘豹。
又【集韻】【韻會】□許建切,音憲。
【禮內則】麋鹿田豕,麕皆有軒。
【註】切肉大如藿葉也。
又【集韻】居言切,音鞬。
人名。
【前漢功臣表】衆利侯伊卽軒。
又【集韻】許偃切,音幰。
車軾。
又【篇海】呼旱切。
與通。
人名。
鄭有軒虎。
又葉許斤切,音欣。
【陸雲夏府君誄】丘園靡滯,鸞驥憑軒。
豈方伊類,捉髮躬勤。
考證:〔【禮樂記】坐右憲左。
〕謹照原文坐右改緻右。
軓 【酉集下】【車字部】 軓 同□。
【周禮夏官大馭】左執轡,右祭兩軹,祭軓。
【鄭氏曰】軓,車軾前也。
【杜子春曰】軓當爲□。
【寅集上】【宀字部】【唐韻】莫禮切【集韻】母禮切,□音米。
【說文】寐而未厭也。
【集韻】熟寐也,或作□。
軔 【酉集下】【車字部】 軔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
【說文】礙車也。
【徐曰】止輪之轉,其物名軔。
又止物之行皆曰軔。
【後漢申屠剛傳】光武嘗欲出遊,剛諫不聽,遂以頭軔乘輿輪。
【註】謂以頭止車輪也。
又去軔,輪動而車行,故凡事始啓行曰發軔。
【屈原離騷】朝發軔于天津。
又【後漢馮衍傳】發軔新豐兮徘徊鎬京。
又與仞同。
【孟子】掘井九軔。
軖 【酉集下】【車字部】 軖 【廣韻】巨王切【集韻】曲王切,□音劻。
【說文】方車也。
一曰一輪車。
【正字通】卽今役夫運載者。
又【集韻】渠王切,音狂。
車戾也。
【說文】本作□。
俗省作軖。
又譌作□。
軘 【酉集下】【車字部】 軘 【廣韻】【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屯。
【說文】兵車也。
【左傳宣十二年】晉人懼二子之怒楚也,使軘車逆之。
軙 【酉集下】【車字部】 軙 【玉篇】古文□字。
註詳阜部八畫。
【廣韻】作敶。
軚 【酉集下】【車字部】 軚 【正字通】軑字之譌。
軛 【酉集下】【車字部】 軛 【廣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音厄。
【正韻】轅端橫木,駕馬領者。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衡任。
【註】衡任謂兩軛之閒也。
【疏】服馬有二,一馬有一軛。
軛者,厄馬領不得出也。
【集韻】或作枙。
【莊子馬蹄篇】加之以衡枙。
又葉乙役切,音鬱。
【古詩】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軜 【酉集下】【車字部】 軜 【廣韻】【正韻】□奴荅切,音納。
【說文】驂馬內轡,繫軾前者。
【詩秦風】鋈以觼軜。
【疏】謂白金飾皮爲觼,以納物也。
四馬八轡,而經傳皆言六轡,明有二轡,當繫之馬之有轡者,所以制馬之左右,令之隨逐人意。
驂馬欲入,則逼於脅驅,內轡不須牽挽,故知納者,納驂內轡,繫於軾前也。
考證:〔【詩秦風】鋈以觼軜。
【箋】謂白金飾皮爲觼,以納物也。
〕謹照原書箋改疏。
軝 【酉集下】【車字部】 軝 【廣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奇。
【說文】長轂之軝。
【詩小雅】約軝錯衡。
【註】約,束也。
以皮纏束車之轂,而朱之也。
錯,文也。
【詩詁】軝,轂之旁出者也。
○按《考工記》參分其轂長,二在外一在內,以置其輻。
是轂之外者長,而內者短也。
軝非轂名,乃轂之外長而旁出者。
凡在輪中者通名爲轂。
轂之旁出者爲軝。
軞 【酉集下】【車字部】 軞 【篇海】莫袍切,音毛。
公車也。
【詩魏風殊異乎公路箋】公路,主君之軞車,庶子爲之。
通作旄。
【左傳宣二年】趙盾爲旄車之族。
軟 【酉集下】【車字部】 軟 俗輭字。
詳後輭字註。
軠 【酉集下】【車字部】 軠 【集韻】尼心切,音絍。
紡車。
郘 【酉集下】【邑字部】 郘 【廣韻】力舉切【集韻】兩舉切,□音呂。
亭名。
考證:〔【集韻】雨舉切。
〕謹照原文雨舉改兩舉。
軡 【酉集下】【車字部】 軡 【集韻】渠今切,音琴。
地名,在江南。
又其淹切,音黔。
軡中,地名。
通作黔。
【午集上】【瓜字部】【玉篇】徒門切,音屯。
【博雅】□,瓜屬也。
【類篇】作□。
【補遺】【醜集】【女字部】【篇海類編】苦絞切,音巧。
女字。
軥 【酉集下】【車字部】 軥 【廣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音衢。
【說文】軛下曲者。
【韻會】車軛兩邊叉馬頸者。
【左傳襄十四年】射兩軥而還。
【註】車軛下卷者。
又【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
【廣韻】車軥心木。
又夏後氏之輅曰軥。
通作鉤。
【釋名】鉤車以行爲陣,鉤股曲直有正,夏所制也。
又【廣韻】【正韻】古□切【集韻】【韻會】居□切,□音遘。
【廣韻】軥槅,輓車也。
又【等韻】公□切,音苟。
【前漢朱家傳】乗不過軥牛。
【註】軥,軥枙也。
軥牛,小牛也。
軦 【酉集下】【車字部】 軦 【集韻】【韻會】許放切【正韻】虛放切,□音況。
黃軦,蟲名。
【莊子至樂篇】黃軦生乎九猷。
【巳集下】【犬字部】【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漾。
【廣韻】,獸如師子,食虎豹及人。
【集韻】如狻猊,食熊羆。
又【神異經】北方大荒中有獸,咋人則疾,名曰。
,恙也。
常入人室屋,黃帝殺之,人無憂疾,謂之無恙。
【集韻】或作□。
軧 【酉集下】【車字部】 軧 【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
【說文】大車後也。
又【集韻】□尼切,音池。
車兩尾也。
又【集韻】展幾切,音□。
大車後至。
軨 【酉集下】【車字部】 軨 【廣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車轖閒橫木。
【玉篇】車闌也。
【集韻】車有和鈴也。
【禮曲禮】展軨效駕。
【註】車轄頭轊也。
又獵車也。
【前漢宣帝紀】以軨獵車奉迎曾孫。
【註】載獵車前有曲軨。
又重較也。
【楚辭九辯】倚結軨兮長太息。
又顛軨,地名。
【左傳僖二年】入自顛軨。
【註】虞境也。
又軨軨,獸名。
【山海經】空桑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名曰軨軨。
又與欞通。
【揚雄甘泉賦】據軨軒而周流兮。
【註】軨軒,謂前軒之軨也。
軨者,軒閒小木也。
或作、,音義□同。
考證:〔【禮曲禮】展鈴效駕。
〕謹照原文鈴改軨。
〔【前漢宣帝紀】以軨車奉迎曾孫。
【註】軨車,獵車前有曲鈴。
〕謹照原文以軨下增獵字。
註中軨車獵車改載獵車。
曲鈴改曲軨。
〔又軨,地名。
【左傳僖二年】入自軨。
〕謹照原文兩字□改顛。
軫 【酉集下】【車字部】 軫 【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胗。
【說文】車後橫木也。
又【廣韻】轉也,動也。
【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又車衆盛也。
【淮南子兵略訓】士卒殷軫。
【註】殷軫,乗輿多盛貌。
又紆軫,隱曲也。
【楚辭九章】心鬱結而紆軫。
又地形盤曲貌。
【後漢馮衍傳】路紆軫而多艱。
又軫懷,痛念也。
【楚辭九章】出國門而軫懷。
又【韻會】宿名。
【史記律書】軫者,言萬物益大而軫軫然也。
又【天官書】軫爲車,主風。
【註】軫與巽同位,車動行疾有似于風,故主風。
又琴下轉絃者謂之軫。
【李白詩】拂霜弄瑤琴。
又國名。
【左傳桓十一年】楚屈瑕將盟貳、軫。
【註】貳、軫皆國名。
又姓。
○按《考工記》加軫與轐焉。
鄭註雲:軫,輿也。
《輪人》軫圍註:軫,輿後橫者也。
《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
疏雲:象地以輿方而言,不言輿言軫者,軫,輿之本也。
戴侗據輿方之說以駁鄭氏,謂軫爲輿四面木。
《博雅》軫謂之枕,《釋名》軫,枕也。
軫橫在前如臥牀之有橫枕也。
枕有橫無直,則四面之說非也。
《韻會》軫註引《秦風小戎》俴收註雲:收,軫也。
疏雲:大車前軫至後軫其深八尺,兵車之軫四尺四寸,比之爲淺,故曰俴收。
收者,車前後兩端橫木所以收斂所載也。
合鄭註與《詩》疏觀之,則是四面方者爲輿,前後橫者爲軫,皆加于伏兔之上以載人物者也。
鄭註屢變其辭,非自相矛盾,各就本文所重言之耳。
軬 【酉集下】【車字部】 軬 【廣韻】扶晚切【集韻】【正韻】父遠切,□音飯。
【廣韻】車軬。
【釋名】軬,籓也。
蔽水雨也。
又【集韻】步本切,音泍。
車上篷也。
或作輽、□。
軭 【酉集下】【車字部】 軭 【廣韻】去王切【集韻】曲王切,□音匡。
【說文】車戾也。
又【廣韻】巨王切【集韻】渠王切,□音狂。
義同。
軮 【酉集下】【車字部】 軮 【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音盎。
【廣韻】軮軋,聲也。
又【集韻】遠相映貌。
又房六切,音伏。
縣名。
【後漢皇後紀】浚儀公主適軮侯。
【註】軮縣,屬江夏郡。
【正字通】舊註軮軋與坱圠同,引揚雄《甘泉賦》忽軮軋而無垠。
按《楚辭》坱兮圠兮,賈誼賦坱圠無垠。
圠與軋通,坱俗作軮。
揚賦本作坱軋,攺作軮,非。
軯 【酉集下】【車字部】 軯 【集韻】【韻會】【正韻】□披耕切,音伻。
【玉篇】車行聲。
又鐘鼓聲。
【張衡東京賦】軯磕隱訇。
又雷聲。
【張衡思□賦】豐隆軯其震霆兮。
【註】豐隆,雷神也。
軰 【酉集下】【車字部】 軰 俗輩字。
軲 【酉集下】【車字部】 軲 【廣韻】苦胡切【集韻】空胡切,□音枯。
【廣韻】車也。
又山名。
【山海經】有依軲之山。
又姓。
又【集韻】攻乎切,音姑。
義同。
轳 【酉集下】【車字部】 轤 【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
【廣韻】轆轤,圓轉木也。
【集韻】□轤,井上汲水木。
或作樚櫨。
互詳前轆字註。
【午集上】【瓦字部】【廣韻】胡男切【集韻】胡南切,□音含。
似甁有耳。
【類篇】□瓿,小缾。
又【集韻】姑南切,音甘。
器斂口者。
瓿字原從瓦從咅。
郥 【補遺】【酉集】【邑字部】 郥 【字彙補】邦沛切,音貝。
地名。
【羅泌國名記】卽郥氏定十三年,齊、衛境垂葭也,諸樊入鄖,取楚夫人。
軵 【酉集下】【車字部】 軵 【廣韻】【正韻】而隴切【集韻】【韻會】乳勇切,□音冗。
【說文】反推車,令有所付也。
一曰輕車。
【前漢馮奉世傳】再三發軵。
又【集韻】斐古切,音拊。
推也。
【淮南子覽訓】軵車奉饢。
又人冬切,音近茸。
擠也。
【淮南子氾論訓】相戲以刃者,太祖軵其肘。
又【說林訓】傾者易覆,倚者易軵也。
【集韻】或作□。
俗作□。
軶 【酉集下】【車字部】 軶 【說文】軛本字。
軷 【酉集下】【車字部】 軷 【廣韻】【集韻】【韻會】□蒲撥切,音拔。
【廣韻】將出祭名。
【詩大雅】取羝以軷。
【註】祭行道之神也。
【周禮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
【註】山行曰軷。
犯者封土爲山象,以菩芻棘柏爲神主,旣祭,以車轢之而去,喩無險難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旆。
義同。
考證:〔【周禮夏官】大馭掌玉路以祀,及犯軷。
〕謹照原文掌下增馭字。
軸 【酉集下】【車字部】 軸 【廣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逐。
【說文】持輪。
【釋名】軸,抽也。
入轂中可抽出也。
又織具。
【詩小雅】杼軸其空。
【註】杼,持緯者。
軸,受經者。
又卷軸。
【韓愈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又乾軸、地軸,皆取旋運輪轉之意。
【袁宏三國名臣贊】□廻乾軸。
【木華海賦】地軸挺拔而爭廻。
又當軸,秉國政也。
【前漢田千秋傳】當軸處中。
又病不能行也。
【詩衞風】碩人之軸。
【箋】病也。
【註】盤桓不行之意。
又地名。
【詩鄭風】淸人在軸。
【註】軸,河上衞地。
【集韻】一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許九切,音朽。
乾飯屑也。
【午集上】【玉字部】【說文】古文瑁字。
註詳九畫。
〇按《說文》《集韻》《類篇》作。
《玉篇》作□。
《字彙》《正字通》刪存□。
今兩存之。
軹 【酉集下】【車字部】 軹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
【說文】車輪小穿。
【釋名】軹,指也。
如指而見于轂頭也。
【周禮夏官大馭】祭兩軹。
【註】軹,謂轊頭也。
又縣名。
【史記漢高祖紀】秦王子嬰降軹道旁。
又岐也。
【爾雅釋地】北方有軹首蛇。
【註】岐頭蛇也。
又語辭。
【莊子大宗師】許由曰:而奚來爲軹。
【註】軹、隻同。
又藥名。
【本草】連翹。
一名軹。
軺 【酉集下】【車字部】 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小車也。
【釋名】軺,遙也。
四向遠望之車也。
【前漢平帝紀】徵天下通知逸經古記者,在所爲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
【註】以一馬軺車而乗傳。
又【廣韻】市招切【集韻】時饒切,□音韶。
【正韻】丁聊切,音刁。
義□同。
一作□。
軻 【酉集下】【車字部】 軻 【廣韻】苦何切【集韻】【韻會】丘何切,□音珂。
【說文】車接軸也。
又【廣韻】轗軻,不遇也。
車行不利曰轗軻,故人不得志亦謂之轗軻。
【楚辭七諫】埳軻留滯。
又【廣韻】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可。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口箇切,音課。
義同。
軼 【酉集下】【車字部】 軼 【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佚。
【說文】車相出也。
【楚辭遠遊】軼迅風于淸源。
【註】從後出前也。
又【廣韻】過也,突也。
【後漢馮衍傳】軼範蠡之絕迹。
又【集韻】侵軼也。
【左傳隱九年】懼其侵軼我也。
又屈軼,草名。
【博物志】堯時有草生於庭,佞人至則屈而指之。
又與逸通。
【史記伯夷傳】睹軼詩,可異焉。
又散軼也。
【史記五帝紀】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
又與溢通。
【前漢地理志】軼爲滎。
【禹貢】作溢。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音絰。
義同。
又與疊通。
【史記封禪書】軼興軼廢。
又【集韻】【正韻】□直列切,音徹。
與轍通。
詳後轍字註。
考證:〔【楚辭九歎】軼迅風于淸源。
〕謹照原文九歎改遠遊。
軽 【備考】【酉集】【車字部】 軽 【川篇】與輕同。
軾 【酉集下】【車字部】 軾 【廣韻】賞職切【集韻】所職切,□音拭。
【說文】車前也。
【釋名】軾,式也。
所伏以式敬者也。
【後漢張湛傳】軾輅馬。
【註】乗車必正立,有所敬則撫軾,謂小俛也。
通作式。
【論語】式負版者。
軿 【酉集下】【車字部】 軿 俗輧字。
詳後輧字註。
輀 【酉集下】【車字部】 輀 【廣韻】【韻會】【正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音而。
【說文】喪車。
【玉篇】同□。
輁 【酉集下】【車字部】 輁 【廣韻】【集韻】□渠容切,音蛩。
【廣韻】輁軸,所以支棺。
【儀禮旣夕】侇牀輁軸。
【註】輁狀如長牀,穿桯前後,著金而關軸。
又【廣韻】居竦切【集韻】古勇切,□音拱。
義同。
輂 【酉集下】【車字部】 輂 【廣韻】居玉切【集韻】【韻會】拘玉切,□音鋦。
【說文】大車駕馬也。
【周禮地官鄕師】正治其徒役與其輂輦。
【註】輂,駕馬。
輦,人輓行,所以載任器也。
又舉土器。
【前漢五行志】□畚輂。
【註】輂,所以輿土也。
較 【酉集下】【車字部】 較 【廣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說文】車輢上曲銅也。
【崔豹古今注】車較,重耳也。
在車輦上重起,如兩角然。
【詩衞風】猗重較兮。
【註】較,高于軾。
輢是兩旁植木,較橫輢上。
蓋古者車皆立乗,平常立則憑較,若應爲敬,乃俯憑軾。
較在軾上,若兩較然,故雲重較。
又【廣韻】車箱也。
【後漢輿服志】金薄繆龍,爲輿倚較。
【註】車箱爲較。
又與角通,相競也。
【孟子】魯人獵較。
又【廣韻】古孝切,音敎。
與校通。
比較也。
又【廣韻】略也。
【孝經】蓋天子之孝也。
【疏】蓋者,辜較之辭。
辜較,猶梗槪也。
言舉其大略也。
又【正韻】著明貌。
【前漢孔光傳】較然甚明。
【集韻】或作。
今通用較。
考證:〔【後漢輿服志】金簿繆龍,爲輿倚較。
〕謹照原文金簿改金薄。
輄 【酉集下】【車字部】 輄 【廣韻】同□。
詳後□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下革切,音覈。
【類篇】衣領內謂之□。
【補遺】【午集】【目字部】【字彙補】湯勞切,音叨。
目重臉也。
見□字註。
輅 【酉集下】【車字部】 輅 【廣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
【玉篇】大車也。
【釋名】天子所乗曰玉輅。
謂之輅者,言行於道路也。
又轅縛也。
【儀禮旣夕】賓奉幣,當前輅,緻命。
【註】輅,轅縛,所以屬引。
【疏】謂以木縛于轅上,以屬引而輓之也。
又大也。
【後漢張湛傳】禮下公門軾輅馬。
【註】輅,大也。
君所居曰輅,寢車曰輅車。
又頤輅,蟲名。
【莊子至樂篇】頤輅生乎食醯。
又【集韻】歷各切【韻會】轄各切,□音核。
【史記婁敬傳】脫輓輅。
【註】一木橫遮車前,二人挽之,三人推之。
又【集韻】魚駕切【正韻】五駕切,□音迓。
【左傳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註】輅,迎也。
又與路通。
經書車輅之輅多作路。
考證:〔【儀禮旣夕】賓奉幣,當前輅緻命。
【註】輅,轅縛,所以屬靷。
【疏】謂以木縛于轅上,以屬靷而輓之〕謹照原文兩靷字□改引。
〔【後漢張湛傳】禮下公門,式輅馬。
【註】輅,大也。
君所居曰輅,寢車曰輅馬。
〕謹照原文式改軾。
註車曰輅馬改車曰輅車。
輈 【酉集下】【車字部】 輈 【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正韻】職流切,□音舟。
【說文】車轅也。
【詩秦風】五楘梁輈。
【註】梁輈,從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向下勾之。
衡橫居輈下,而輈形穹隆如屋之梁,故曰梁輈。
【左傳隱十一年】穎考叔挾輈以走。
【疏】《方言》:楚衞之閒謂轅爲輈。
又輈張,彊梁貌。
【後漢董皇後傳】汝今輈張,怙汝兄耶。
載 【酉集下】【車字部】 載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作代切,音再。
【說文】乗也。
【易大有】大車以載。
又承也,勝也。
【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載物。
又事也。
【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
【註】言奮起其功,以廣帝堯之事也。
又始也。
與哉通。
【詩豳風】春曰載陽。
【孟子】湯始征,自葛載。
又則也,助語辭。
【詩周頌】載戢幹戈,載櫜弓矢。
又成也。
【書益稷】乃賡載歌。
【註】賡,續也。
續歌以成其義也。
又行也。
【書臯陶謨】載采采。
【註】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
又滿也。
【詩大雅】厥聲載路。
又記載也。
【書洛誥】丕視功載。
【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
【史記伯夷傳】載籍極博。
又飾也。
【淮南子兵略訓】載以銀錫。
【註】箭以銀錫飾之也。
又載師,官名。
【周禮地官載師註】載之爲言事也,事民而稅之也。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昨代切,音在。
【集韻】舟車運物也。
【詩小雅】其車旣載。
【註】才再反。
又【廣韻】作亥切【集韻】【正韻】子亥切,□音宰。
年也。
【書堯典】朕在位七十載。
◎按《爾雅釋天》載,歲也。
註:載,始也。
取物終更始之義。
蔡邕《獨斷》載,歲也。
言一歲之中莫不覆載也。
據此則年載之載亦可作去聲讀也。
又【集韻】都代切,音戴。
與戴通。
【詩周頌】載弁俅俅。
【禮月令】載以弓韣。
又葉子利切,音祭。
【詩小雅】受言載之。
葉下喜。
又葉節力切,音卽。
【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葉上牧棘。
考證:〔【書洛誥】丕視工載。
【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
〕謹照原文工載改功載。
輊 【酉集下】【車字部】 輊 【五音集韻】知義切,音智。
【說文】低也。
【正韻】車前重也。
【詩小雅】如輊如軒。
互詳前軒字註。
【說文】作□。
別作□□□,通作摯。
輎 【酉集下】【車字部】 輎 【廣韻】所交切【集韻】師交切,□音稍。
【玉篇】兵車。
【集韻】兵車以鹿皮爲飾。
輐 【酉集下】【車字部】 輐 【集韻】戸管切【韻會】五管切【正韻】胡管切,□音緩。
【集韻】圓也。
□截之所用。
【莊子序】椎拍輐斷。
或作魭。
又【韻會】【正韻】□五換切,音翫。
刓去圭角也。
又【集韻】胡滿切,音豢。
義同。
輑 【酉集下】【車字部】 輑 【廣韻】去倫切【集韻】【正韻】區倫切,□音囷。
【廣韻】車軸相連也。
【揚子方言】輑謂之軸。
【張衡南都賦】隄塍相輑。
又【玉篇】牛隕切,音。
【說文】車前橫木。
又【集韻】牛吻切,音□。
義同。
【申集上】【艸字部】【佩觽集】徒再切,音代。
草貌。
【酉集上】【言字部】【廣韻】【集韻】□許訖切,音迄。
【廣雅】□,語也。
【玉篇】語聲。
【廣韻】語瞋聲。
又【集韻】語難貌。
又【集韻】許豈切,欷上聲。
語也。
又許幾切,屭上聲。
義同。
又虛器切,音屭。
亦語聲。
又許旣切,欷去聲。
語氣也。
又許斤切,音欣。
大言也。
輒 【酉集下】【車字部】 輒 【廣韻】陟葉切【集韻】【韻會】陟涉切,□音□。
【說文】車兩輢也。
又【廣韻】專輒也。
又【增韻】忽然也。
【韻會】每事卽然也。
又足疾也。
【春秋昭二十年】秋,盜殺衞侯之兄輒。
【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能相過也。
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衞謂之輒。
又姓。
◎按《說文》從車耴聲。
俗或作輙,非。
考證:〔【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相過也。
〕謹照原文不字下增能字。
輓 【酉集下】【車字部】 輓 【廣韻】無遠切【集韻】【韻會】武遠切,□音挽。
【說文】引車也。
【周禮春官巾車】輦車組輓。
【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
【註】前牽曰輓,後送曰推。
又【韻會】《前漢張良傳》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
《揚雄傳》婁敬委輅脫輓。
□音晚。
或作挽。
又輓歌,喪車執紼者相和聲。
又【韻會】【正韻】□無販切,音萬。
義同。
轾 【酉集下】【車字部】 輊 【五音集韻】知義切,音智。
【說文】低也。
【正韻】車前重也。
【詩小雅】如輊如軒。
互詳前軒字註。
【說文】作□。
別作□□□,通作摯。
輔 【酉集下】【車字部】 輔 【廣韻】扶雨切【五音集韻】父雨切,□音□。
【說文】人頰骨也。
【易鹹卦】鹹其輔頰舌。
【註】輔,上頷也。
【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
又【正韻】車輔,兩旁夾車木也。
【詩小雅】乃棄爾輔。
【疏】輔以佐車,可解脫之物。
今人縛杖于輻,以孩輔車也。
又【廣韻】毗輔,相助也,弼也。
【增韻】扶也。
【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
【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又以物相將曰輔。
【周禮地官】鄕大夫以旌節輔令則達之。
【註】民雖以徵令行,其將之者無節,則不得通。
又四輔,官名。
【禮文王世子】設四輔。
【註】謂師、保、疑、丞也。
又府史胥徒亦謂之輔。
【周禮天官大宰】置其輔。
【註】庶人在官者也。
又【韻會】四輔,星名。
所以輔佐北極。
又三輔,郡名。
漢京兆、左馮翊、右扶風。
又輔氏,地名。
【左傳宣十五年】秦伐晉,次于輔氏。
又龍輔,玉名。
【左傳昭二十九年】公使獻龍輔于齊侯。
又姓。
晉智果別族爲輔氏。
考證:〔【詩小雅】無棄爾輔。
【註】輔以佐車,可解脫之物。
今人縛杖于輻,防輔之脫也。
〕謹照原文無棄改乃棄。
註改疏。
防輔之脫改以孩輔車。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都宗切,音冬。
女字。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五音篇海】音粥。
輕 【酉集下】【車字部】 輕 〔古文〕□□【廣韻】去盈切【集韻】【韻會】牽盈切【正韻】丘京切,□音卿。
【說文】輕車也。
【廣韻】重之對也。
又去聲。
【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
【集韻】疾也。
【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
又【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
逌 【酉集下】【辵字部】 逌 【正韻】于求切,音由。
【玉篇】氣行貌。
又【正韻】逌爾,笑貌。
【史記趙世家】烈侯逌然。
【註】寬緩也。
【班固答賔戲】主人逌爾而笑。
【註】逌爾,寬舒顏色之貌。
又【字彙補】古由字。
【班固幽通賦】栗取弔於逌吉兮。
又與攸同。
【前漢五行志】彜倫逌敘。
又【地理志】酆水逌同。
逍 【酉集下】【辵字部】 逍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宵。
【說文】逍遙猶翺翔也。
【詩鄭風】河上乎逍遙。
又逍遙,與消搖通。
【莊子逍遙遊註】黃幾復雲:逍者,消也。
如陽動冰消,雖耗也,不竭其本。
遙者,搖也。
如舟行水搖,雖動也不傷其內。
逎 【酉集下】【辵字部】 逎 【集韻】遒古作逎。
註詳九畫。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逎縣,屬涿郡。
透 【酉集下】【辵字部】 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切,偸去聲。
【說文】跳也,過也。
又【增韻】徹也,通也。
又【廣韻】驚也。
【揚子方言】宋、衞、南楚凡相驚曰獡,或曰透。
【註】皆驚貌。
獡,音鑠。
逐 【酉集下】【辵字部】 逐 〔古文〕□【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軸。
【說文】追也。
【左傳隱九年】祝□逐之。
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又【廣韻】驅也。
【正韻】斥也,放也。
【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又【玉篇】競也。
【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
【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又【正韻】逐逐,篤實也。
又馳貌。
【易頤卦】其欲逐逐。
又日逐,地名。
【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又【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
【易】其欲逐逐。
【蘇林】音迪。
又【字彙補】同門切。
與豚同。
【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
奔也。
【山海經】誇父與日逐。
考證:〔【左傳昭元年】自無令諸侯逐進。
〕謹照原文令下增王字。
逑 【酉集下】【辵字部】 逑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
【說文】聚斂也。
【詩大雅】以爲民逑。
又【玉篇】匹也,合也。
【詩周南】君子好逑。
【前漢揚雄傳】□逑索耦。
又【字彙補】與絿同。
【爾雅釋訓】維逑,鞠也。
【疏】逑,急迫也。
鞠,窮也。
又祭神名。
【史記封禪書】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祠。
考證:〔【爾雅釋訓】維逑,鞠也。
【註】逑,急迫也。
鞠,窮也。
〕謹照原書註改疏。
遞 【酉集下】【辵字部】 遞 【正字通】俗遞字。
(遞)【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音悌。
【說文】更易也。
【廣韻】遞,代也。
【正韻】更疊也。
【爾雅釋詁】遞,疊也。
【註】更疊,閒厠相代之義也。
【前漢郊祀歌】四興遞代八風生。
又【正韻】迢遞,遠也。
又【增韻】傳遞,驛遞也。
又遞鐘,琴名。
【前漢王褒傳】伯牙操遞鐘。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
義同。
又當蓋切,音帶。
繞也。
【前漢王莽傳】絳侯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
【註】言諸將同心,圍繞扶翼也。
又葉徒結切,音疊。
【王儉褚淵碑銘】德猷靡嗣,儀型長遞。
怊悵餘□,鏘洋遺烈。
【註】長遞,猶言長往不返。
亦迢遞之意。
【集韻】或作遞。
俗作逓。
(遞)考證:〔【前漢王莽傳】絳侯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
【註】言諸將同心,圍繞附翼也。
〕謹照原文附改扶。
【午集上】【瓦字部】【廣韻】子協切【集韻】卽協切,□音浹。
【廣韻】半瓦。
又【集韻】一曰瓦相掩也。
又【集韻】卽涉切,音接。
義同。
途 【酉集下】【辵字部】 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
【玉篇】路也。
【廣韻】道也。
又通作塗、塗。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塗九軌。
【論語】遇諸塗。
又葉徒故切,音度。
【張衡思□賦】雲師□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
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
逕 【酉集下】【辵字部】 逕 【廣韻】【集韻】□古定切,音徑。
【玉篇】路徑也。
【集韻】步道也。
又【玉篇】近也。
【集韻】直也。
又【正韻】至也,過也。
又逕庭,言相去遠也。
【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 【補遺】【未集】【糸字部】 □ 【字彙補】魯過切,音。
不細也,又不均也。
逖 【酉集下】【辵字部】 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歷切,音踢。
【說文】遠也。
【書牧誓】逖矣,西土之人。
又【多士】移爾遐逖。
又遠之也。
【書多方】離逖爾土。
【左傳僖二十八年】糾逖王慝。
【註】有惡于王者,糾而遠之。
又逖逖,欲利貌。
【楚辭九章】悼來者之逖逖。
又【字彙】借作惕。
【易渙卦】血去逖出。
【韻會】同逷。
【集韻】亦作狄。
【午集上】【瓦字部】【字彙】五寡切,音瓦。
山貌。
逗 【酉集下】【辵字部】 逗 【唐韻】田□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
【說文】止也。
【玉篇】住也。
【後漢張衡傳】逗華隂之湍渚。
又【集韻】曲行也。
【前漢韓安國傳】逗撓當斬。
【註】逗,曲行避敵也。
撓,顧望也。
【後漢光武紀】追鹵料敵,不拘以逗遛法。
又【廣韻】持遇切【集韻】遇切,□音住。
義同。
又姓也。
又【集韻】去智切,音跂。
又他□切,音透。
義□同。
又通作投。
【正韻】物相投合也。
【杜甫詩】遠逗錦江波。
這 【酉集下】【辵字部】 這 【廣韻】魚變切【集韻】牛堰切,□音彥。
【玉篇】迎也。
【正字通】周禮有掌訝,主迎。
訝古作這。
毛晃曰:凡稱此箇爲者箇,俗多攺用這字。
這乃迎也。
通 【酉集下】【辵字部】 通 〔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
【說文】達也。
【正韻】徹也。
【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
【禮儒行】上通而不困。
【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
【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
【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
【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
【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
【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也。
【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
【註】謂□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
【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
【白虎通】班固著。
【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
【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雲通鼓。
又井地名。
【前漢□法志】方裡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葉他郞切,音湯。
【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
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考證:〔【爾雅釋歲】四時通政。
〕謹按原文作四時和爲通正和爲二字不可删,今改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又爾雅無釋歲今省。
〔【白虎通】班彪著。
〕謹照原書班彪改班固。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政論一通。
〕謹照原書政論一通改宜寫一通。
〔【前漢地理志】方裡爲井,井十爲通。
〕謹按語出□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法志。
〔又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傅以馬通。
〕謹照原傳改以馬通薰之。
逛 【酉集下】【辵字部】 逛 【等韻】居往切,狂上聲。
【玉篇】走貌。
又【集韻】古況切。
音誑。
欺也。
逝 【酉集下】【辵字部】 逝 【唐韻】【集韻】【韻會】□時制切,音誓。
【說文】往也。
【增韻】行也,去也。
【詩魏風】逝將去女。
【楚辭九歌】將騰駕兮偕逝。
又【正韻】亡也。
【前漢司馬遷傳】長逝者魂魄。
又發語辭。
【詩邶風】逝不古處。
【集韻】或作遞。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
義同。
或作遰。
又葉之列切,音折。
【詩大雅】言不可逝。
葉上舌字。
又葉食列切,音設。
【江淹傷友賦】魂綿昧其若絕,泣縈盈其如潔。
嗟妙賞之不留,歎知音之已逝。
逞 【酉集下】【辵字部】 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醜郢切,音騁。
【說文】通也。
【玉篇】快也。
【左傳隱十一年】鬼神實不逞于許君。
又【玉篇】極也,盡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不可億逞。
又【玉篇】解也。
【左傳隱九年】乃可以逞。
【註】謂可以解患也。
又【廣韻】疾也。
【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疾曰速,楚曰逞。
又【增韻】矜而自逞也。
又【正韻】不檢謂之不逞。
又【集韻】怡成切。
與盈同。
人名。
晉有欒盈,亦作逞。
又葉癡眞切,音瞋。
【張衡思□賦】遇九臯之介鳥兮,怨素意之不逞。
遊塵外而暼天兮,據翳而哀鳴。
考證:〔【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疾行曰速,楚曰逞。
〕謹照原文疾下省行字。
速 【酉集下】【辵字部】 速 〔古文〕□【廣韻】【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音。
【說文】疾也。
【孟子】王速出令。
又【玉篇】召也。
【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
【詩小雅】以速諸父。
又速速,不相親附之貌。
【楚辭九歎】躬速速而不吾親。
又與通。
速速,陋也。
【後漢蔡邕傳】速速方轂。
【註】速速,言鄙陋之小人也。
《詩》作□。
又【正韻】鹿之足跡曰速。
【石鼓文】鹿鹿速速。
籀作遫。
速字從辵作。
考證:〔【楚辭九歌】躬速速而不吾親。
〕謹照原書九歌改九歎。
造 【酉集下】【辵字部】 造 〔古文〕艁【廣韻】昨早切【集韻】【韻會】【正韻】在早切,□音皁。
【增韻】建也,作也,爲也。
【易乾卦】大人造也。
【書大誥】予造天役。
【註】造,爲也。
言我之所爲,皆天所役使也。
又【正韻】始也。
【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
【註】謂造飮食處也。
又上造,秦官爵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二上造,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
又【廣韻】【韻會】【正韻】□七到切,音慥。
【說文】就也。
【詩大雅】小子有造。
【禮王制】升于學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
又【正韻】詣也,進也。
【書盤庚】其有衆鹹造,勿褻在王庭。
【註】衆皆至王庭,無褻慢也。
【周禮地官司門】凡四方之賔客造焉,則以告。
又造次,急遽也。
【論語】造次必於是。
又祭名。
【禮王制】造乎禰。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二曰造。
【註】祈禱之祭名造。
又納也。
【禮喪大記】大盤造冰。
【註】造,猶內也。
內與納同。
先納冰盤中也。
又造舟,比舟而渡也。
【詩大雅】造舟爲梁。
【註】天子造舟。
【疏】造舟者,比船于水,加闆于上,卽今之浮橋。
又【集韻】則到切,音竈。
【史記龜筴傳】蔔,先以造灼鑽。
【註】造謂灼龜燒荊之處。
又【集韻】倉刀切,音操。
進也。
又葉此苟切,湊上聲。
【揚子太□經】端往述來,遵天之造。
無或攺作,遵天之醜。
考證:〔【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徹于造。
〕謹照原文徹上增樂字。
逡 【酉集下】【辵字部】 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倫切,音踆。
【說文】復也。
【玉篇】退也,郤也。
【集韻】逡巡,行不進也。
【前漢公孫弘傳】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羣臣逡。
【註】言有次第也。
【楚辭九章】遷逡次而勿驅兮。
又月運之名。
【揚子方言】日運爲躔,月運爲逡。
又【小爾雅】體慚曰逡。
又與通,兔名。
【戰國策】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
又【集韻】須閏切,音竣。
逡遒,縣名。
又與駿通。
【禮大傳】執籩豆,逡奔走。
【書武成】作駿。
考證:〔【楚辭九章】逡次而勿驅兮。
〕謹照原文逡次上增遷字。
〔【揚子方言】日運爲纏,月運爲逡。
〕謹照原文纏改躔。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同糝。
【寅集上】【屮字部】【唐韻】【集韻】撫文切【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
【說文】艸初生,香分布也。
【徐曰】初生孚甲也。
又香也。
重文從艸作芬。
【詩大雅】燔炙芬芬。
又【集韻】符分切,音汾。
義同。
【午集上】【玉字部】【唐韻】息夷切【集韻】相夷切,□音私。
【說文】石之似玉者。
逢 【酉集下】【辵字部】 逢 【唐韻】【集韻】【韻會】□符容切,音縫。
【說文】遇也。
從辵,峯省聲。
【正韻】値也。
【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
【書洪範】子孫其逢吉。
又【正韻】迎也。
【揚子方言】逢、迎,逆也。
自關而西。
或曰迎,或曰逢。
又逆也。
【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
【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
又大也。
【禮儒行】衣逢掖之衣。
【註】衣掖下寬大也。
又閼逢,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
【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
又與縫通。
【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
【註】縫,或爲逢。
又有逢,國名。
【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
【註】逢伯陵,殷諸侯。
又姓。
齊逢醜父。
又【廣韻】【韻會】蒲蒙切【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
鼓聲也。
【詩大雅】鼉鼓逢逄。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大漢之德,逢湧原泉。
【註】逢讀若,言如熢火之升,原泉之流。
又葉符方切,音房。
【韓愈詩】蕭條千萬裡,會合安可逢。
葉上江、下鄕。
◎按從夅者,音龎。
從夆者,音縫、音蓬。
【顏氏家訓】逄、逢之別,豈可雷同。
考證:〔符容切,音蓬。
〕謹按逢在冬韻,蓬在東韻,逢字不音蓬,謹照廣韻逢字同音之字改爲縫。
〔【爾雅釋歲】太歲在甲曰閼逢。
〕謹照原書釋歲改釋天。
連 【酉集下】【辵字部】 連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
【說文】員連也。
【玉篇】合也,及也。
【廣韻】續也,還也。
【集韻】屬也。
【正韻】接也。
【詩大雅】執訊連連。
【朱傳】屬續貌。
【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
【齊語】四裡爲連,十連爲鄕。
【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又姻親爲連。
【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
【註】有連者,連姻也。
又黏鳥曰連。
【淮南子覽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
【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
【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又連山,易名。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又鉛之未鍊者曰連。
【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又祈連,山名。
【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
【註】卽天山也。
又【韻會】州名。
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又姓。
【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又【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
難也。
【易蹇卦】往蹇來連。
【註】連,亦難也。
又遲久之意。
又【集韻】連彥切,音摙。
【禮玉藻】連用湯。
【註】連,猶釋也。
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
連石,山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又葉離珍切,音鄰。
【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
故作斯誄,著之不泯。
泯音民。
考證:〔【史記尉陀傳】及蒼梧秦王有連。
【註】有連者,連姻也。
〕謹照原文尉陀改尉佗。
〔【前漢霍光傳】去北地,遂入祈連山。
〕謹照前漢書原文霍光改霍去病。
去北地改出北地。
遂入改至字。
逩 【酉集下】【辵字部】 逩 【字彙】逋悶切,奔去聲。
奔走也。
逪 【酉集下】【辵字部】 逪 【唐韻】【集韻】□倉各切,音錯。
【說文】逪也。
【玉篇】亂也。
【集韻】偝也。
今爲錯。
逫 【酉集下】【辵字部】 逫 【玉篇】吉穴切,音決。
遠也。
又【廣韻】【集韻】□竹律切,音。
【廣韻】走貌。
【集韻】趨也。
又逫律,氣出遲貌。
【王褒洞簫賦】馳散渙以逫律。
逭 【酉集下】【辵字部】 逭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玩切,音換。
【說文】逃也。
【書太甲】自作孽,不可逭。
又【集韻】古緩切,音舘。
【玉篇】疊也,易也,轉也,步也,行也。
【子集上】【亠字部】【說文】廩本字。
從入從回,象屋形。
中有戸牖,防蒸熱。
【六書略】方曰倉,圜曰。
上象其蓋。
逮 【酉集下】【辵字部】 逮 〔古文〕逯【廣韻】【集韻】【韻會】徒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
【說文】及也。
【易繫辭】水火相逮。
【註】水火不相入而相逮及。
【書周官】夙夜不逮。
又【正韻】追也。
【前漢□法志】逮繫。
【註】辭之所及,則追捕之,故謂之逮。
又【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迨。
與迨同。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大計切,□音第。
逮逮,安和貌。
【禮孔子閒居】威儀逮逮。
又葉吐內切,音退。
【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膏潤幷愛,跂行畢逮。
考證:〔【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膏潤幷受,跂行必逮。
〕謹照原文受改愛。
必改畢。
逯 【酉集下】【辵字部】 逯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
【說文】行謹逯逯也。
【博雅】逯逯,衆也。
又【揚子方言】逯,遡行也。
【淮南子精神訓】渾然而來,逯然而往。
【註】逯,謂無所爲,忽然往來也。
又姓。
【風俗通】逯,秦邑。
其大夫封于逯,因氏焉。
《前漢》蒙鄕侯逯並。
《後趙錄》金紫光祿大夫逯明。
又【集韻】與逮同。
詳後逮字註。
考證:〔【風俗通】逯,秦邑,其大夫封于逯,因氏焉。
前漢蒙鄕侯逯普。
王莽大司馬逯並,後趙逯明。
〕謹按逯並誤作逯普,蒙鄕侯與大司馬是一人不得分以爲二,照今漢書翟方進傳逯普改逯並。
王莽大司馬逯並,後趙逯明,照廣韻逯字註改後趙錄金紫光祿大夫逯明。
週 【酉集下】【辵字部】 週 【玉篇】職由切。
與周同。
【字彙】迴也。
進 【酉集下】【辵字部】 進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
【說文】登也。
【玉篇】升也。
【廣韻】前也。
【禮曲禮】遭先生于道,趨而進。
【表記】君子三揖而進。
【註】人之相見,三揖三讓,以升賔階。
【書盤庚】乃登進厥民。
【疏】延之使前而告之也。
又【正韻】薦也。
【禮儒行】推賢而進達之。
又【正韻】效也。
【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
【註】自勉強也。
【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又近也。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蓋引而進之也。
又進士。
【禮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註】進士,可進而受爵祿也。
又特進。
【後漢和帝紀】賜諸侯王公將軍特進。
【註】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
又與餕同。
【禮祭統】百官進徹之。
【註】進同餕。
又【字彙補】與盡同。
【列子黃帝篇】竭聰明,進智力。
又通作薦。
【列子湯問篇】穆王薦之,張註薦當作進。
又【集韻】徐刃切【正韻】齊進切。
□與贐同。
會禮也。
【前漢高帝紀】蕭何爲主吏主進。
【註】主賦斂禮錢也。
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爲進。
又葉資辛切,音津。
【揚子太□經】陽引而進,物出溱溱。
考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郎刃切,音晉。
〕謹照原文郎改卽。
〔【列子湯問篇】王薦而問之。
【註】薦,猶進也。
〕謹照原文改穆王薦之,張註薦當作進。
〔【史記高帝紀】蕭何爲主吏主進。
【註】主賦斂禮錢也。
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爲進。
〕謹按所引係前漢書註,則正文亦當引前漢書。
史記改前漢。
逴 【酉集下】【辵字部】 逴 【唐韻】【集韻】【韻會】□敕角切,音踔。
【說文】遠也。
【史記霍去病傳】逴行殊遠。
【註】逴與卓同。
遠也。
又超絕也。
【班固西都賦】逴躒諸夏。
又【玉篇】蹇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蹇者謂之逴。
【註】行略逴也。
體偏長短,亦謂之逴。
又逴龍,神名。
【楚辭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赩隻。
又【廣韻】醜略切【集韻】【韻會】敕略切,□音綽。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當侯切,音兜。
結縷囊。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乙洽切,音押。
江淮之閒謂病劣曰。
【正字通】或曰禿瘡下窪貌。
【寅集下】【廣字部】【廣韻】【集韻】【類篇】□七賜切,音刺。
【玉篇】下屋也。
【廣韻】偏,舍也。
逵 【酉集下】【辵字部】 逵 【廣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龜切【正韻】渠爲切,□音騤。
【說文】九達道也。
【爾雅釋宮】九達謂之逵。
【註】四道交出,復有旁道也。
【左傳隱十一年】及大逵。
杜註:逵道方九軌也。
又逵泉,魯地名。
【左傳莊三十二年】歸及逵泉。
又葉岐尤切,音求。
【詩周南】施于中逵。
葉下仇。
【說文】本作馗。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入及大逵。
【註】塗方九軌曰逵。
〕謹照原文省入字。
註以下改杜註逵道方九軌也。
逶 【酉集下】【辵字部】 逶 【唐韻】於爲切【集韻】【韻會】邕危切【正韻】烏爲切,□委平聲。
【說文】逶迤,衺去貌。
【漢郊祀歌】票然逝,旗逶蛇。
【正字通】逶迤,別作逶迱、□迆、委移、倭侇,載在史傳詩賦者,各家文畫雖異,其音義則同也。
逸 【酉集下】【辵字部】 逸 〔古文〕□【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佚。
【廣韻】失也,過也。
【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
【註】過失也。
又【廣韻】奔也,縱也。
【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
又【成十六年】乃逸楚囚。
【註】縱之也。
又【正韻】隱也,遁也。
【論語】舉逸民。
又逸逸,往來次第也。
【詩小雅】舉醻逸逸。
又【韻會】通作佚。
【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與軼通。
【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
邏 【酉集下】【辵字部】 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郞佐切,羅去聲。
【說文】巡也。
【玉篇】遊兵也。
【正韻】遊偵也。
【晉書戴洋傳】宜遠偵邏。
又【集韻】遮也。
【正字通】山色環繞也。
【杜甫詩】雲山紫邏深。
又【集韻】【韻會】朗可切【等韻】力可
大君戾止,言籍其農。
又葉奴刀切,音猱。
【束皙勸農賦】惟百裡之置吏,各區別而異曹。
考治民之踐職,美莫富乎歡農。
邝 【酉集下】【邑字部】 鄺 【廣韻】【集韻】□古晃切,音廣。
【廣韻】姓也。
出廬江縣。
又【廣韻】【集韻】□呼光切,音荒。
義同。
辳 【酉集下】【辰字部】 辳 【玉篇】古文農字。
註詳六畫。
【未集下】【舟字部】【廣韻】北萌切,音繃。
艣,舟具。
又【集韻】舟名。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搊。
【博雅】,桊枸也。
【玉篇】牛桊也。
【類篇】牛鼻繫繩具。
又【廣韻】闆木不正也。
又【集韻】【類篇】□窻兪切,音芻。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音旬。
縫也。
○按音義與同。
卽字之譌也。
車 【酉集下】【車字部】 車 〔古文〕□【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
【廣韻】車,輅也。
【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緻遠。
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
【書舜典】車服以庸。
【易大有】大車以載。
【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
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又山車,自然之車也。
【禮禮運】山出器車。
【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又巾車,官名。
【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
【註】巾,猶衣也。
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又公車,署名。
【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
【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
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
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又揭車,香草名。
【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又覆車,網名。
【爾雅釋器】罦,覆車也。
【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
【說文】輿輪總名。
又牙車,牙所載也。
【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
【註】輔,頰輔。
車,牙車。
【疏】車,牙下骨之名也。
或又謂之頷車。
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雲相依。
又姓。
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
其子孫因以爲氏。
又子車,複姓。
【詩秦風】子車仲行。
又葉倉何切,音磋。
【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
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又□。
□hōng,衆車聲。
軋 【酉集下】【車字部】 軋 【廣韻】於黠切【韻會】【正韻】乙黠切,□音紮。
【說文】車輾也。
【六書故】車載重,蹍軋有聲也。
又□名。
【前漢匈奴傳】罪小者軋,大者死。
【註】謂輾轉轢其骨節,若今之厭踝也。
又勢相傾也。
【莊子人閒世】名也者,相軋也。
【唐書李宗閔傳】樹黨相磨軋。
又軋芴,緻密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縝紛軋芴。
【史記】作軋沕。
又軋忽,長遠之貌。
【前漢禮樂志】淸風軋忽。
又軮軋,無涯際也。
【揚雄甘泉賦】軮軋無垠。
又【集韻】膺眼切,音□。
義同。
又葉乙役切,音鬱。
【張衡南都賦】流湍投濈,砏汃輣軋。
長輸遠逝,漻淚淢汨。
【註】輣軋,波相激之聲。
【午集上】【甘字部】【廣韻】許兼切【集韻】馨兼切,□音薟。
與馦同。
【博雅】馦馦,香也。
又【集韻】火占切,音□。
義同。
【午集上】【瓜字部】【集韻】魯猥切,音磥。
□,瓜中。
又【正字通】一曰傷熟瓜。
軌 【酉集下】【車字部】 軌 〔古文〕□□【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音宄。
【說文】車轍也。
【孟子】城門之軌。
【註】車轍迹也。
又車軸也。
【禮少儀】其在車,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範乃飮。
【註】軌,謂轊頭也。
又【正韻】法也,則也。
【左傳隱五年】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
【前漢賈山傳】軌,事之大者也。
【註】軌謂法度,故凡不循法度者,謂之不軌。
又【正韻】循也。
【史記天官書】星辰軌道。
【註】謂循其常道也。
【前漢賈誼傳】諸侯軌道。
【註】言循法度也。
又與宄通。
【左傳成十七年】亂在外爲姦,在內爲軌。
禦姦以德,禦軌以□。
【註】軌本作宄。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
【註】簋,古文作軌。
又葉居有切,音九。
【詩邶風】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又葉果許切,音舉。
【陸機淩霄賦】削陋跡于介丘兮,省仙遊而投軌。
覬情累以遂濟兮,豈時俗之雲阻。
○按《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塗九軌。
註:軌,謂轍廣,非。
軌卽轍也。
《韻會》,輪有高下廣狹,皆定于軌。
輪中之軌旣同,則轍迹亦同,因謂車轍亦曰軌。
其實軌乃轊頭也。
自《說文》以軌爲車轍,後人沿之,遂專以車轍訓軌,失其字之本義矣。
《郉昺孝經序》疏雲:兩轍之閒曰軌,車所轢曰轍。
此爲確詁雲。
軍 【酉集下】【車字部】 軍 〔古文〕□【廣韻】舉雲切【集韻】【韻會】拘雲切,□音君。
【玉篇】衆也。
【周禮地官】五師爲軍。
【註】萬二千五百人。
周制:天子六軍。
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又軍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
【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又師所駐曰軍。
【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
【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
【註】屯也。
又姓。
冠軍侯之後,因氏。
又【說文】軍,圜圉也。
一曰軍,兵車也。
軎 【酉集下】【車字部】 軎 【玉篇】于劌切,音衞。
【說文】車軸頭也。
又【廣韻】祥歲切【集韻】旋歲切,□音篲。
義同。
【集韻】或從彗從慧從惠,音義□同。
考證:〔【玉篇】幹劌切。
〕謹照原文改于劌切。
輝 【酉集下】【車字部】 輝 【廣韻】許歸切【集韻】呼韋切,□音揮。
【集韻】光也。
火之光也。
【說文】作煇。
軏 【酉集下】【車字部】 軏 【廣韻】【集韻】【韻會】□魚厥切,音月。
【說文】車轅端持衡者。
【論語】小車無軏。
又【廣韻】【集韻】【正韻】□五忽切,音兀。
義同。
【說文】本作。
今通用軏。
軐 【酉集下】【車字部】 軐 【廣韻】【集韻】□先見切,音線。
轉軐,車迹也。
又【玉篇】之刃切,音震。
車也。
又【集韻】思晉切,音信。
義同。
軳 【酉集下】【車字部】 軳 【集韻】薄交切,音庖。
【廣韻】戾也。
又車軫也。
辿 【酉集下】【辵字部】 辿 【篇海】醜延切,音脠。
緩步也。
又人名。
【魏志】鍾會子名辿。
【註】辿,敕連反。
鍋 【戌集上】【金字部】 鍋 【廣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
【玉篇】車釭。
【揚子方言】車釭,齊燕海岱之閒謂之鍋。
又【玉篇】盛膏器。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盛膏者乃謂之鍋。
又【廣韻】溫器。
【正字通】俗謂釜爲鍋。
又【玉篇】公禍切,音過。
義同。
又【集韻】古火切,音果。
刈鉤也。
與鐹同。
【集韻】或作鈛□。
軑 【酉集下】【車字部】 軑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地。
【說文】車輨也。
【屈原離騷】齊玉軑而□馳。
又【廣韻】車輪也。
【揚子方言】韓楚之閒謂輪曰軑。
又【正韻】度柰切,音大。
地名。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有軑縣。
【後漢王霸傳】子符徙封軑侯。
譌作軑。
○按字書□無軑字,《集韻》收軑字,音義□同軑。
字彙又譌作軚,□可刪。
軑字從車從犬。
軒 【酉集下】【車字部】 軒 【廣韻】【集韻】【韻會】□虛言切,音掀。
【說文】曲輈轓車也。
【徐曰】載物則直輈。
軒,大夫以上車。
轓,兩旁壁也。
【左傳閔二年】鶴有乘軒者。
【註】軒,大夫車。
【又】歸夫人魚軒。
【註】魚軒,夫人車。
又【定九年】與之犀軒。
【註】犀軒,卿車。
夫人車以魚爲飾,卿車以犀皮爲飾也。
又車前高曰軒,前下曰輊。
【詩小雅】戎車旣安,如輊如軒。
【註】輊,車覆而前也。
軒,車卻而後也。
【後漢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
【註】言爲人無所輕重也。
又檐宇之末曰軒。
【左思魏都賦】周軒中天。
【註】周軒,長廊有窗而周迴者。
又殿堂前檐特起曲椽無中梁者亦曰軒。
天子不禦正座而禦平臺,曰臨軒。
【前漢史丹傳】天子自臨軒檻。
【註】軒檻,欄版也。
又軒縣,樂縣也。
【周禮春官小胥】諸侯軒縣。
【註】軒縣三面,其形曲,故又謂之曲縣。
又笑貌。
【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天祿外史】韓王軒然仰笑。
又舞貌。
【淮南子道應訓】軒軒然迎風而舞。
又自得之貌。
【唐書孔戣傳】軒軒自得。
又與憲通。
【禮樂記】緻右憲左。
【註】憲讀爲軒,足仰也。
又黎軒,國名。
【史記大宛傳】北有奄蔡、黎軒。
【註】國在西海之西。
又姓。
黃帝號軒轅,後因爲氏。
又軒丘,複姓。
梁相軒丘豹。
又【集韻】【韻會】□許建切,音憲。
【禮內則】麋鹿田豕,麕皆有軒。
【註】切肉大如藿葉也。
又【集韻】居言切,音鞬。
人名。
【前漢功臣表】衆利侯伊卽軒。
又【集韻】許偃切,音幰。
車軾。
又【篇海】呼旱切。
與通。
人名。
鄭有軒虎。
又葉許斤切,音欣。
【陸雲夏府君誄】丘園靡滯,鸞驥憑軒。
豈方伊類,捉髮躬勤。
考證:〔【禮樂記】坐右憲左。
〕謹照原文坐右改緻右。
軓 【酉集下】【車字部】 軓 同□。
【周禮夏官大馭】左執轡,右祭兩軹,祭軓。
【鄭氏曰】軓,車軾前也。
【杜子春曰】軓當爲□。
【寅集上】【宀字部】【唐韻】莫禮切【集韻】母禮切,□音米。
【說文】寐而未厭也。
【集韻】熟寐也,或作□。
軔 【酉集下】【車字部】 軔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
【說文】礙車也。
【徐曰】止輪之轉,其物名軔。
又止物之行皆曰軔。
【後漢申屠剛傳】光武嘗欲出遊,剛諫不聽,遂以頭軔乘輿輪。
【註】謂以頭止車輪也。
又去軔,輪動而車行,故凡事始啓行曰發軔。
【屈原離騷】朝發軔于天津。
又【後漢馮衍傳】發軔新豐兮徘徊鎬京。
又與仞同。
【孟子】掘井九軔。
軖 【酉集下】【車字部】 軖 【廣韻】巨王切【集韻】曲王切,□音劻。
【說文】方車也。
一曰一輪車。
【正字通】卽今役夫運載者。
又【集韻】渠王切,音狂。
車戾也。
【說文】本作□。
俗省作軖。
又譌作□。
軘 【酉集下】【車字部】 軘 【廣韻】【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屯。
【說文】兵車也。
【左傳宣十二年】晉人懼二子之怒楚也,使軘車逆之。
軙 【酉集下】【車字部】 軙 【玉篇】古文□字。
註詳阜部八畫。
【廣韻】作敶。
軚 【酉集下】【車字部】 軚 【正字通】軑字之譌。
軛 【酉集下】【車字部】 軛 【廣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音厄。
【正韻】轅端橫木,駕馬領者。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衡任。
【註】衡任謂兩軛之閒也。
【疏】服馬有二,一馬有一軛。
軛者,厄馬領不得出也。
【集韻】或作枙。
【莊子馬蹄篇】加之以衡枙。
又葉乙役切,音鬱。
【古詩】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軜 【酉集下】【車字部】 軜 【廣韻】【正韻】□奴荅切,音納。
【說文】驂馬內轡,繫軾前者。
【詩秦風】鋈以觼軜。
【疏】謂白金飾皮爲觼,以納物也。
四馬八轡,而經傳皆言六轡,明有二轡,當繫之馬之有轡者,所以制馬之左右,令之隨逐人意。
驂馬欲入,則逼於脅驅,內轡不須牽挽,故知納者,納驂內轡,繫於軾前也。
考證:〔【詩秦風】鋈以觼軜。
【箋】謂白金飾皮爲觼,以納物也。
〕謹照原書箋改疏。
軝 【酉集下】【車字部】 軝 【廣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奇。
【說文】長轂之軝。
【詩小雅】約軝錯衡。
【註】約,束也。
以皮纏束車之轂,而朱之也。
錯,文也。
【詩詁】軝,轂之旁出者也。
○按《考工記》參分其轂長,二在外一在內,以置其輻。
是轂之外者長,而內者短也。
軝非轂名,乃轂之外長而旁出者。
凡在輪中者通名爲轂。
轂之旁出者爲軝。
軞 【酉集下】【車字部】 軞 【篇海】莫袍切,音毛。
公車也。
【詩魏風殊異乎公路箋】公路,主君之軞車,庶子爲之。
通作旄。
【左傳宣二年】趙盾爲旄車之族。
軟 【酉集下】【車字部】 軟 俗輭字。
詳後輭字註。
軠 【酉集下】【車字部】 軠 【集韻】尼心切,音絍。
紡車。
郘 【酉集下】【邑字部】 郘 【廣韻】力舉切【集韻】兩舉切,□音呂。
亭名。
考證:〔【集韻】雨舉切。
〕謹照原文雨舉改兩舉。
軡 【酉集下】【車字部】 軡 【集韻】渠今切,音琴。
地名,在江南。
又其淹切,音黔。
軡中,地名。
通作黔。
【午集上】【瓜字部】【玉篇】徒門切,音屯。
【博雅】□,瓜屬也。
【類篇】作□。
【補遺】【醜集】【女字部】【篇海類編】苦絞切,音巧。
女字。
軥 【酉集下】【車字部】 軥 【廣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音衢。
【說文】軛下曲者。
【韻會】車軛兩邊叉馬頸者。
【左傳襄十四年】射兩軥而還。
【註】車軛下卷者。
又【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
【廣韻】車軥心木。
又夏後氏之輅曰軥。
通作鉤。
【釋名】鉤車以行爲陣,鉤股曲直有正,夏所制也。
又【廣韻】【正韻】古□切【集韻】【韻會】居□切,□音遘。
【廣韻】軥槅,輓車也。
又【等韻】公□切,音苟。
【前漢朱家傳】乗不過軥牛。
【註】軥,軥枙也。
軥牛,小牛也。
軦 【酉集下】【車字部】 軦 【集韻】【韻會】許放切【正韻】虛放切,□音況。
黃軦,蟲名。
【莊子至樂篇】黃軦生乎九猷。
【巳集下】【犬字部】【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漾。
【廣韻】,獸如師子,食虎豹及人。
【集韻】如狻猊,食熊羆。
又【神異經】北方大荒中有獸,咋人則疾,名曰。
,恙也。
常入人室屋,黃帝殺之,人無憂疾,謂之無恙。
【集韻】或作□。
軧 【酉集下】【車字部】 軧 【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
【說文】大車後也。
又【集韻】□尼切,音池。
車兩尾也。
又【集韻】展幾切,音□。
大車後至。
軨 【酉集下】【車字部】 軨 【廣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車轖閒橫木。
【玉篇】車闌也。
【集韻】車有和鈴也。
【禮曲禮】展軨效駕。
【註】車轄頭轊也。
又獵車也。
【前漢宣帝紀】以軨獵車奉迎曾孫。
【註】載獵車前有曲軨。
又重較也。
【楚辭九辯】倚結軨兮長太息。
又顛軨,地名。
【左傳僖二年】入自顛軨。
【註】虞境也。
又軨軨,獸名。
【山海經】空桑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名曰軨軨。
又與欞通。
【揚雄甘泉賦】據軨軒而周流兮。
【註】軨軒,謂前軒之軨也。
軨者,軒閒小木也。
或作、,音義□同。
考證:〔【禮曲禮】展鈴效駕。
〕謹照原文鈴改軨。
〔【前漢宣帝紀】以軨車奉迎曾孫。
【註】軨車,獵車前有曲鈴。
〕謹照原文以軨下增獵字。
註中軨車獵車改載獵車。
曲鈴改曲軨。
〔又軨,地名。
【左傳僖二年】入自軨。
〕謹照原文兩字□改顛。
軫 【酉集下】【車字部】 軫 【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胗。
【說文】車後橫木也。
又【廣韻】轉也,動也。
【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又車衆盛也。
【淮南子兵略訓】士卒殷軫。
【註】殷軫,乗輿多盛貌。
又紆軫,隱曲也。
【楚辭九章】心鬱結而紆軫。
又地形盤曲貌。
【後漢馮衍傳】路紆軫而多艱。
又軫懷,痛念也。
【楚辭九章】出國門而軫懷。
又【韻會】宿名。
【史記律書】軫者,言萬物益大而軫軫然也。
又【天官書】軫爲車,主風。
【註】軫與巽同位,車動行疾有似于風,故主風。
又琴下轉絃者謂之軫。
【李白詩】拂霜弄瑤琴。
又國名。
【左傳桓十一年】楚屈瑕將盟貳、軫。
【註】貳、軫皆國名。
又姓。
○按《考工記》加軫與轐焉。
鄭註雲:軫,輿也。
《輪人》軫圍註:軫,輿後橫者也。
《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
疏雲:象地以輿方而言,不言輿言軫者,軫,輿之本也。
戴侗據輿方之說以駁鄭氏,謂軫爲輿四面木。
《博雅》軫謂之枕,《釋名》軫,枕也。
軫橫在前如臥牀之有橫枕也。
枕有橫無直,則四面之說非也。
《韻會》軫註引《秦風小戎》俴收註雲:收,軫也。
疏雲:大車前軫至後軫其深八尺,兵車之軫四尺四寸,比之爲淺,故曰俴收。
收者,車前後兩端橫木所以收斂所載也。
合鄭註與《詩》疏觀之,則是四面方者爲輿,前後橫者爲軫,皆加于伏兔之上以載人物者也。
鄭註屢變其辭,非自相矛盾,各就本文所重言之耳。
軬 【酉集下】【車字部】 軬 【廣韻】扶晚切【集韻】【正韻】父遠切,□音飯。
【廣韻】車軬。
【釋名】軬,籓也。
蔽水雨也。
又【集韻】步本切,音泍。
車上篷也。
或作輽、□。
軭 【酉集下】【車字部】 軭 【廣韻】去王切【集韻】曲王切,□音匡。
【說文】車戾也。
又【廣韻】巨王切【集韻】渠王切,□音狂。
義同。
軮 【酉集下】【車字部】 軮 【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音盎。
【廣韻】軮軋,聲也。
又【集韻】遠相映貌。
又房六切,音伏。
縣名。
【後漢皇後紀】浚儀公主適軮侯。
【註】軮縣,屬江夏郡。
【正字通】舊註軮軋與坱圠同,引揚雄《甘泉賦》忽軮軋而無垠。
按《楚辭》坱兮圠兮,賈誼賦坱圠無垠。
圠與軋通,坱俗作軮。
揚賦本作坱軋,攺作軮,非。
軯 【酉集下】【車字部】 軯 【集韻】【韻會】【正韻】□披耕切,音伻。
【玉篇】車行聲。
又鐘鼓聲。
【張衡東京賦】軯磕隱訇。
又雷聲。
【張衡思□賦】豐隆軯其震霆兮。
【註】豐隆,雷神也。
軰 【酉集下】【車字部】 軰 俗輩字。
軲 【酉集下】【車字部】 軲 【廣韻】苦胡切【集韻】空胡切,□音枯。
【廣韻】車也。
又山名。
【山海經】有依軲之山。
又姓。
又【集韻】攻乎切,音姑。
義同。
轳 【酉集下】【車字部】 轤 【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
【廣韻】轆轤,圓轉木也。
【集韻】□轤,井上汲水木。
或作樚櫨。
互詳前轆字註。
【午集上】【瓦字部】【廣韻】胡男切【集韻】胡南切,□音含。
似甁有耳。
【類篇】□瓿,小缾。
又【集韻】姑南切,音甘。
器斂口者。
瓿字原從瓦從咅。
郥 【補遺】【酉集】【邑字部】 郥 【字彙補】邦沛切,音貝。
地名。
【羅泌國名記】卽郥氏定十三年,齊、衛境垂葭也,諸樊入鄖,取楚夫人。
軵 【酉集下】【車字部】 軵 【廣韻】【正韻】而隴切【集韻】【韻會】乳勇切,□音冗。
【說文】反推車,令有所付也。
一曰輕車。
【前漢馮奉世傳】再三發軵。
又【集韻】斐古切,音拊。
推也。
【淮南子覽訓】軵車奉饢。
又人冬切,音近茸。
擠也。
【淮南子氾論訓】相戲以刃者,太祖軵其肘。
又【說林訓】傾者易覆,倚者易軵也。
【集韻】或作□。
俗作□。
軶 【酉集下】【車字部】 軶 【說文】軛本字。
軷 【酉集下】【車字部】 軷 【廣韻】【集韻】【韻會】□蒲撥切,音拔。
【廣韻】將出祭名。
【詩大雅】取羝以軷。
【註】祭行道之神也。
【周禮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
【註】山行曰軷。
犯者封土爲山象,以菩芻棘柏爲神主,旣祭,以車轢之而去,喩無險難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旆。
義同。
考證:〔【周禮夏官】大馭掌玉路以祀,及犯軷。
〕謹照原文掌下增馭字。
軸 【酉集下】【車字部】 軸 【廣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逐。
【說文】持輪。
【釋名】軸,抽也。
入轂中可抽出也。
又織具。
【詩小雅】杼軸其空。
【註】杼,持緯者。
軸,受經者。
又卷軸。
【韓愈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又乾軸、地軸,皆取旋運輪轉之意。
【袁宏三國名臣贊】□廻乾軸。
【木華海賦】地軸挺拔而爭廻。
又當軸,秉國政也。
【前漢田千秋傳】當軸處中。
又病不能行也。
【詩衞風】碩人之軸。
【箋】病也。
【註】盤桓不行之意。
又地名。
【詩鄭風】淸人在軸。
【註】軸,河上衞地。
【集韻】一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許九切,音朽。
乾飯屑也。
【午集上】【玉字部】【說文】古文瑁字。
註詳九畫。
〇按《說文》《集韻》《類篇》作。
《玉篇》作□。
《字彙》《正字通》刪存□。
今兩存之。
軹 【酉集下】【車字部】 軹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
【說文】車輪小穿。
【釋名】軹,指也。
如指而見于轂頭也。
【周禮夏官大馭】祭兩軹。
【註】軹,謂轊頭也。
又縣名。
【史記漢高祖紀】秦王子嬰降軹道旁。
又岐也。
【爾雅釋地】北方有軹首蛇。
【註】岐頭蛇也。
又語辭。
【莊子大宗師】許由曰:而奚來爲軹。
【註】軹、隻同。
又藥名。
【本草】連翹。
一名軹。
軺 【酉集下】【車字部】 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小車也。
【釋名】軺,遙也。
四向遠望之車也。
【前漢平帝紀】徵天下通知逸經古記者,在所爲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
【註】以一馬軺車而乗傳。
又【廣韻】市招切【集韻】時饒切,□音韶。
【正韻】丁聊切,音刁。
義□同。
一作□。
軻 【酉集下】【車字部】 軻 【廣韻】苦何切【集韻】【韻會】丘何切,□音珂。
【說文】車接軸也。
又【廣韻】轗軻,不遇也。
車行不利曰轗軻,故人不得志亦謂之轗軻。
【楚辭七諫】埳軻留滯。
又【廣韻】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可。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口箇切,音課。
義同。
軼 【酉集下】【車字部】 軼 【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佚。
【說文】車相出也。
【楚辭遠遊】軼迅風于淸源。
【註】從後出前也。
又【廣韻】過也,突也。
【後漢馮衍傳】軼範蠡之絕迹。
又【集韻】侵軼也。
【左傳隱九年】懼其侵軼我也。
又屈軼,草名。
【博物志】堯時有草生於庭,佞人至則屈而指之。
又與逸通。
【史記伯夷傳】睹軼詩,可異焉。
又散軼也。
【史記五帝紀】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
又與溢通。
【前漢地理志】軼爲滎。
【禹貢】作溢。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音絰。
義同。
又與疊通。
【史記封禪書】軼興軼廢。
又【集韻】【正韻】□直列切,音徹。
與轍通。
詳後轍字註。
考證:〔【楚辭九歎】軼迅風于淸源。
〕謹照原文九歎改遠遊。
軽 【備考】【酉集】【車字部】 軽 【川篇】與輕同。
軾 【酉集下】【車字部】 軾 【廣韻】賞職切【集韻】所職切,□音拭。
【說文】車前也。
【釋名】軾,式也。
所伏以式敬者也。
【後漢張湛傳】軾輅馬。
【註】乗車必正立,有所敬則撫軾,謂小俛也。
通作式。
【論語】式負版者。
軿 【酉集下】【車字部】 軿 俗輧字。
詳後輧字註。
輀 【酉集下】【車字部】 輀 【廣韻】【韻會】【正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音而。
【說文】喪車。
【玉篇】同□。
輁 【酉集下】【車字部】 輁 【廣韻】【集韻】□渠容切,音蛩。
【廣韻】輁軸,所以支棺。
【儀禮旣夕】侇牀輁軸。
【註】輁狀如長牀,穿桯前後,著金而關軸。
又【廣韻】居竦切【集韻】古勇切,□音拱。
義同。
輂 【酉集下】【車字部】 輂 【廣韻】居玉切【集韻】【韻會】拘玉切,□音鋦。
【說文】大車駕馬也。
【周禮地官鄕師】正治其徒役與其輂輦。
【註】輂,駕馬。
輦,人輓行,所以載任器也。
又舉土器。
【前漢五行志】□畚輂。
【註】輂,所以輿土也。
較 【酉集下】【車字部】 較 【廣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說文】車輢上曲銅也。
【崔豹古今注】車較,重耳也。
在車輦上重起,如兩角然。
【詩衞風】猗重較兮。
【註】較,高于軾。
輢是兩旁植木,較橫輢上。
蓋古者車皆立乗,平常立則憑較,若應爲敬,乃俯憑軾。
較在軾上,若兩較然,故雲重較。
又【廣韻】車箱也。
【後漢輿服志】金薄繆龍,爲輿倚較。
【註】車箱爲較。
又與角通,相競也。
【孟子】魯人獵較。
又【廣韻】古孝切,音敎。
與校通。
比較也。
又【廣韻】略也。
【孝經】蓋天子之孝也。
【疏】蓋者,辜較之辭。
辜較,猶梗槪也。
言舉其大略也。
又【正韻】著明貌。
【前漢孔光傳】較然甚明。
【集韻】或作。
今通用較。
考證:〔【後漢輿服志】金簿繆龍,爲輿倚較。
〕謹照原文金簿改金薄。
輄 【酉集下】【車字部】 輄 【廣韻】同□。
詳後□字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下革切,音覈。
【類篇】衣領內謂之□。
【補遺】【午集】【目字部】【字彙補】湯勞切,音叨。
目重臉也。
見□字註。
輅 【酉集下】【車字部】 輅 【廣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
【玉篇】大車也。
【釋名】天子所乗曰玉輅。
謂之輅者,言行於道路也。
又轅縛也。
【儀禮旣夕】賓奉幣,當前輅,緻命。
【註】輅,轅縛,所以屬引。
【疏】謂以木縛于轅上,以屬引而輓之也。
又大也。
【後漢張湛傳】禮下公門軾輅馬。
【註】輅,大也。
君所居曰輅,寢車曰輅車。
又頤輅,蟲名。
【莊子至樂篇】頤輅生乎食醯。
又【集韻】歷各切【韻會】轄各切,□音核。
【史記婁敬傳】脫輓輅。
【註】一木橫遮車前,二人挽之,三人推之。
又【集韻】魚駕切【正韻】五駕切,□音迓。
【左傳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註】輅,迎也。
又與路通。
經書車輅之輅多作路。
考證:〔【儀禮旣夕】賓奉幣,當前輅緻命。
【註】輅,轅縛,所以屬靷。
【疏】謂以木縛于轅上,以屬靷而輓之〕謹照原文兩靷字□改引。
〔【後漢張湛傳】禮下公門,式輅馬。
【註】輅,大也。
君所居曰輅,寢車曰輅馬。
〕謹照原文式改軾。
註車曰輅馬改車曰輅車。
輈 【酉集下】【車字部】 輈 【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正韻】職流切,□音舟。
【說文】車轅也。
【詩秦風】五楘梁輈。
【註】梁輈,從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向下勾之。
衡橫居輈下,而輈形穹隆如屋之梁,故曰梁輈。
【左傳隱十一年】穎考叔挾輈以走。
【疏】《方言》:楚衞之閒謂轅爲輈。
又輈張,彊梁貌。
【後漢董皇後傳】汝今輈張,怙汝兄耶。
載 【酉集下】【車字部】 載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作代切,音再。
【說文】乗也。
【易大有】大車以載。
又承也,勝也。
【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載物。
又事也。
【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
【註】言奮起其功,以廣帝堯之事也。
又始也。
與哉通。
【詩豳風】春曰載陽。
【孟子】湯始征,自葛載。
又則也,助語辭。
【詩周頌】載戢幹戈,載櫜弓矢。
又成也。
【書益稷】乃賡載歌。
【註】賡,續也。
續歌以成其義也。
又行也。
【書臯陶謨】載采采。
【註】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
又滿也。
【詩大雅】厥聲載路。
又記載也。
【書洛誥】丕視功載。
【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
【史記伯夷傳】載籍極博。
又飾也。
【淮南子兵略訓】載以銀錫。
【註】箭以銀錫飾之也。
又載師,官名。
【周禮地官載師註】載之爲言事也,事民而稅之也。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昨代切,音在。
【集韻】舟車運物也。
【詩小雅】其車旣載。
【註】才再反。
又【廣韻】作亥切【集韻】【正韻】子亥切,□音宰。
年也。
【書堯典】朕在位七十載。
◎按《爾雅釋天》載,歲也。
註:載,始也。
取物終更始之義。
蔡邕《獨斷》載,歲也。
言一歲之中莫不覆載也。
據此則年載之載亦可作去聲讀也。
又【集韻】都代切,音戴。
與戴通。
【詩周頌】載弁俅俅。
【禮月令】載以弓韣。
又葉子利切,音祭。
【詩小雅】受言載之。
葉下喜。
又葉節力切,音卽。
【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葉上牧棘。
考證:〔【書洛誥】丕視工載。
【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
〕謹照原文工載改功載。
輊 【酉集下】【車字部】 輊 【五音集韻】知義切,音智。
【說文】低也。
【正韻】車前重也。
【詩小雅】如輊如軒。
互詳前軒字註。
【說文】作□。
別作□□□,通作摯。
輎 【酉集下】【車字部】 輎 【廣韻】所交切【集韻】師交切,□音稍。
【玉篇】兵車。
【集韻】兵車以鹿皮爲飾。
輐 【酉集下】【車字部】 輐 【集韻】戸管切【韻會】五管切【正韻】胡管切,□音緩。
【集韻】圓也。
□截之所用。
【莊子序】椎拍輐斷。
或作魭。
又【韻會】【正韻】□五換切,音翫。
刓去圭角也。
又【集韻】胡滿切,音豢。
義同。
輑 【酉集下】【車字部】 輑 【廣韻】去倫切【集韻】【正韻】區倫切,□音囷。
【廣韻】車軸相連也。
【揚子方言】輑謂之軸。
【張衡南都賦】隄塍相輑。
又【玉篇】牛隕切,音。
【說文】車前橫木。
又【集韻】牛吻切,音□。
義同。
【申集上】【艸字部】【佩觽集】徒再切,音代。
草貌。
【酉集上】【言字部】【廣韻】【集韻】□許訖切,音迄。
【廣雅】□,語也。
【玉篇】語聲。
【廣韻】語瞋聲。
又【集韻】語難貌。
又【集韻】許豈切,欷上聲。
語也。
又許幾切,屭上聲。
義同。
又虛器切,音屭。
亦語聲。
又許旣切,欷去聲。
語氣也。
又許斤切,音欣。
大言也。
輒 【酉集下】【車字部】 輒 【廣韻】陟葉切【集韻】【韻會】陟涉切,□音□。
【說文】車兩輢也。
又【廣韻】專輒也。
又【增韻】忽然也。
【韻會】每事卽然也。
又足疾也。
【春秋昭二十年】秋,盜殺衞侯之兄輒。
【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能相過也。
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衞謂之輒。
又姓。
◎按《說文》從車耴聲。
俗或作輙,非。
考證:〔【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相過也。
〕謹照原文不字下增能字。
輓 【酉集下】【車字部】 輓 【廣韻】無遠切【集韻】【韻會】武遠切,□音挽。
【說文】引車也。
【周禮春官巾車】輦車組輓。
【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
【註】前牽曰輓,後送曰推。
又【韻會】《前漢張良傳》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
《揚雄傳》婁敬委輅脫輓。
□音晚。
或作挽。
又輓歌,喪車執紼者相和聲。
又【韻會】【正韻】□無販切,音萬。
義同。
轾 【酉集下】【車字部】 輊 【五音集韻】知義切,音智。
【說文】低也。
【正韻】車前重也。
【詩小雅】如輊如軒。
互詳前軒字註。
【說文】作□。
別作□□□,通作摯。
輔 【酉集下】【車字部】 輔 【廣韻】扶雨切【五音集韻】父雨切,□音□。
【說文】人頰骨也。
【易鹹卦】鹹其輔頰舌。
【註】輔,上頷也。
【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
又【正韻】車輔,兩旁夾車木也。
【詩小雅】乃棄爾輔。
【疏】輔以佐車,可解脫之物。
今人縛杖于輻,以孩輔車也。
又【廣韻】毗輔,相助也,弼也。
【增韻】扶也。
【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
【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又以物相將曰輔。
【周禮地官】鄕大夫以旌節輔令則達之。
【註】民雖以徵令行,其將之者無節,則不得通。
又四輔,官名。
【禮文王世子】設四輔。
【註】謂師、保、疑、丞也。
又府史胥徒亦謂之輔。
【周禮天官大宰】置其輔。
【註】庶人在官者也。
又【韻會】四輔,星名。
所以輔佐北極。
又三輔,郡名。
漢京兆、左馮翊、右扶風。
又輔氏,地名。
【左傳宣十五年】秦伐晉,次于輔氏。
又龍輔,玉名。
【左傳昭二十九年】公使獻龍輔于齊侯。
又姓。
晉智果別族爲輔氏。
考證:〔【詩小雅】無棄爾輔。
【註】輔以佐車,可解脫之物。
今人縛杖于輻,防輔之脫也。
〕謹照原文無棄改乃棄。
註改疏。
防輔之脫改以孩輔車。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都宗切,音冬。
女字。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五音篇海】音粥。
輕 【酉集下】【車字部】 輕 〔古文〕□□【廣韻】去盈切【集韻】【韻會】牽盈切【正韻】丘京切,□音卿。
【說文】輕車也。
【廣韻】重之對也。
又去聲。
【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
【集韻】疾也。
【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
又【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
逌 【酉集下】【辵字部】 逌 【正韻】于求切,音由。
【玉篇】氣行貌。
又【正韻】逌爾,笑貌。
【史記趙世家】烈侯逌然。
【註】寬緩也。
【班固答賔戲】主人逌爾而笑。
【註】逌爾,寬舒顏色之貌。
又【字彙補】古由字。
【班固幽通賦】栗取弔於逌吉兮。
又與攸同。
【前漢五行志】彜倫逌敘。
又【地理志】酆水逌同。
逍 【酉集下】【辵字部】 逍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宵。
【說文】逍遙猶翺翔也。
【詩鄭風】河上乎逍遙。
又逍遙,與消搖通。
【莊子逍遙遊註】黃幾復雲:逍者,消也。
如陽動冰消,雖耗也,不竭其本。
遙者,搖也。
如舟行水搖,雖動也不傷其內。
逎 【酉集下】【辵字部】 逎 【集韻】遒古作逎。
註詳九畫。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逎縣,屬涿郡。
透 【酉集下】【辵字部】 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切,偸去聲。
【說文】跳也,過也。
又【增韻】徹也,通也。
又【廣韻】驚也。
【揚子方言】宋、衞、南楚凡相驚曰獡,或曰透。
【註】皆驚貌。
獡,音鑠。
逐 【酉集下】【辵字部】 逐 〔古文〕□【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軸。
【說文】追也。
【左傳隱九年】祝□逐之。
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又【廣韻】驅也。
【正韻】斥也,放也。
【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又【玉篇】競也。
【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
【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又【正韻】逐逐,篤實也。
又馳貌。
【易頤卦】其欲逐逐。
又日逐,地名。
【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又【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
【易】其欲逐逐。
【蘇林】音迪。
又【字彙補】同門切。
與豚同。
【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
奔也。
【山海經】誇父與日逐。
考證:〔【左傳昭元年】自無令諸侯逐進。
〕謹照原文令下增王字。
逑 【酉集下】【辵字部】 逑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
【說文】聚斂也。
【詩大雅】以爲民逑。
又【玉篇】匹也,合也。
【詩周南】君子好逑。
【前漢揚雄傳】□逑索耦。
又【字彙補】與絿同。
【爾雅釋訓】維逑,鞠也。
【疏】逑,急迫也。
鞠,窮也。
又祭神名。
【史記封禪書】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祠。
考證:〔【爾雅釋訓】維逑,鞠也。
【註】逑,急迫也。
鞠,窮也。
〕謹照原書註改疏。
遞 【酉集下】【辵字部】 遞 【正字通】俗遞字。
(遞)【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音悌。
【說文】更易也。
【廣韻】遞,代也。
【正韻】更疊也。
【爾雅釋詁】遞,疊也。
【註】更疊,閒厠相代之義也。
【前漢郊祀歌】四興遞代八風生。
又【正韻】迢遞,遠也。
又【增韻】傳遞,驛遞也。
又遞鐘,琴名。
【前漢王褒傳】伯牙操遞鐘。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
義同。
又當蓋切,音帶。
繞也。
【前漢王莽傳】絳侯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
【註】言諸將同心,圍繞扶翼也。
又葉徒結切,音疊。
【王儉褚淵碑銘】德猷靡嗣,儀型長遞。
怊悵餘□,鏘洋遺烈。
【註】長遞,猶言長往不返。
亦迢遞之意。
【集韻】或作遞。
俗作逓。
(遞)考證:〔【前漢王莽傳】絳侯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
【註】言諸將同心,圍繞附翼也。
〕謹照原文附改扶。
【午集上】【瓦字部】【廣韻】子協切【集韻】卽協切,□音浹。
【廣韻】半瓦。
又【集韻】一曰瓦相掩也。
又【集韻】卽涉切,音接。
義同。
途 【酉集下】【辵字部】 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
【玉篇】路也。
【廣韻】道也。
又通作塗、塗。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塗九軌。
【論語】遇諸塗。
又葉徒故切,音度。
【張衡思□賦】雲師□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
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
逕 【酉集下】【辵字部】 逕 【廣韻】【集韻】□古定切,音徑。
【玉篇】路徑也。
【集韻】步道也。
又【玉篇】近也。
【集韻】直也。
又【正韻】至也,過也。
又逕庭,言相去遠也。
【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 【補遺】【未集】【糸字部】 □ 【字彙補】魯過切,音。
不細也,又不均也。
逖 【酉集下】【辵字部】 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歷切,音踢。
【說文】遠也。
【書牧誓】逖矣,西土之人。
又【多士】移爾遐逖。
又遠之也。
【書多方】離逖爾土。
【左傳僖二十八年】糾逖王慝。
【註】有惡于王者,糾而遠之。
又逖逖,欲利貌。
【楚辭九章】悼來者之逖逖。
又【字彙】借作惕。
【易渙卦】血去逖出。
【韻會】同逷。
【集韻】亦作狄。
【午集上】【瓦字部】【字彙】五寡切,音瓦。
山貌。
逗 【酉集下】【辵字部】 逗 【唐韻】田□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
【說文】止也。
【玉篇】住也。
【後漢張衡傳】逗華隂之湍渚。
又【集韻】曲行也。
【前漢韓安國傳】逗撓當斬。
【註】逗,曲行避敵也。
撓,顧望也。
【後漢光武紀】追鹵料敵,不拘以逗遛法。
又【廣韻】持遇切【集韻】遇切,□音住。
義同。
又姓也。
又【集韻】去智切,音跂。
又他□切,音透。
義□同。
又通作投。
【正韻】物相投合也。
【杜甫詩】遠逗錦江波。
這 【酉集下】【辵字部】 這 【廣韻】魚變切【集韻】牛堰切,□音彥。
【玉篇】迎也。
【正字通】周禮有掌訝,主迎。
訝古作這。
毛晃曰:凡稱此箇爲者箇,俗多攺用這字。
這乃迎也。
通 【酉集下】【辵字部】 通 〔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
【說文】達也。
【正韻】徹也。
【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
【禮儒行】上通而不困。
【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
【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
【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
【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
【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
【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也。
【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
【註】謂□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
【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
【白虎通】班固著。
【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
【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雲通鼓。
又井地名。
【前漢□法志】方裡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葉他郞切,音湯。
【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
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考證:〔【爾雅釋歲】四時通政。
〕謹按原文作四時和爲通正和爲二字不可删,今改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又爾雅無釋歲今省。
〔【白虎通】班彪著。
〕謹照原書班彪改班固。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政論一通。
〕謹照原書政論一通改宜寫一通。
〔【前漢地理志】方裡爲井,井十爲通。
〕謹按語出□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法志。
〔又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傅以馬通。
〕謹照原傳改以馬通薰之。
逛 【酉集下】【辵字部】 逛 【等韻】居往切,狂上聲。
【玉篇】走貌。
又【集韻】古況切。
音誑。
欺也。
逝 【酉集下】【辵字部】 逝 【唐韻】【集韻】【韻會】□時制切,音誓。
【說文】往也。
【增韻】行也,去也。
【詩魏風】逝將去女。
【楚辭九歌】將騰駕兮偕逝。
又【正韻】亡也。
【前漢司馬遷傳】長逝者魂魄。
又發語辭。
【詩邶風】逝不古處。
【集韻】或作遞。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
義同。
或作遰。
又葉之列切,音折。
【詩大雅】言不可逝。
葉上舌字。
又葉食列切,音設。
【江淹傷友賦】魂綿昧其若絕,泣縈盈其如潔。
嗟妙賞之不留,歎知音之已逝。
逞 【酉集下】【辵字部】 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醜郢切,音騁。
【說文】通也。
【玉篇】快也。
【左傳隱十一年】鬼神實不逞于許君。
又【玉篇】極也,盡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不可億逞。
又【玉篇】解也。
【左傳隱九年】乃可以逞。
【註】謂可以解患也。
又【廣韻】疾也。
【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疾曰速,楚曰逞。
又【增韻】矜而自逞也。
又【正韻】不檢謂之不逞。
又【集韻】怡成切。
與盈同。
人名。
晉有欒盈,亦作逞。
又葉癡眞切,音瞋。
【張衡思□賦】遇九臯之介鳥兮,怨素意之不逞。
遊塵外而暼天兮,據翳而哀鳴。
考證:〔【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疾行曰速,楚曰逞。
〕謹照原文疾下省行字。
速 【酉集下】【辵字部】 速 〔古文〕□【廣韻】【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音。
【說文】疾也。
【孟子】王速出令。
又【玉篇】召也。
【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
【詩小雅】以速諸父。
又速速,不相親附之貌。
【楚辭九歎】躬速速而不吾親。
又與通。
速速,陋也。
【後漢蔡邕傳】速速方轂。
【註】速速,言鄙陋之小人也。
《詩》作□。
又【正韻】鹿之足跡曰速。
【石鼓文】鹿鹿速速。
籀作遫。
速字從辵作。
考證:〔【楚辭九歌】躬速速而不吾親。
〕謹照原書九歌改九歎。
造 【酉集下】【辵字部】 造 〔古文〕艁【廣韻】昨早切【集韻】【韻會】【正韻】在早切,□音皁。
【增韻】建也,作也,爲也。
【易乾卦】大人造也。
【書大誥】予造天役。
【註】造,爲也。
言我之所爲,皆天所役使也。
又【正韻】始也。
【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
【註】謂造飮食處也。
又上造,秦官爵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二上造,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
又【廣韻】【韻會】【正韻】□七到切,音慥。
【說文】就也。
【詩大雅】小子有造。
【禮王制】升于學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
又【正韻】詣也,進也。
【書盤庚】其有衆鹹造,勿褻在王庭。
【註】衆皆至王庭,無褻慢也。
【周禮地官司門】凡四方之賔客造焉,則以告。
又造次,急遽也。
【論語】造次必於是。
又祭名。
【禮王制】造乎禰。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二曰造。
【註】祈禱之祭名造。
又納也。
【禮喪大記】大盤造冰。
【註】造,猶內也。
內與納同。
先納冰盤中也。
又造舟,比舟而渡也。
【詩大雅】造舟爲梁。
【註】天子造舟。
【疏】造舟者,比船于水,加闆于上,卽今之浮橋。
又【集韻】則到切,音竈。
【史記龜筴傳】蔔,先以造灼鑽。
【註】造謂灼龜燒荊之處。
又【集韻】倉刀切,音操。
進也。
又葉此苟切,湊上聲。
【揚子太□經】端往述來,遵天之造。
無或攺作,遵天之醜。
考證:〔【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徹于造。
〕謹照原文徹上增樂字。
逡 【酉集下】【辵字部】 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倫切,音踆。
【說文】復也。
【玉篇】退也,郤也。
【集韻】逡巡,行不進也。
【前漢公孫弘傳】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羣臣逡。
【註】言有次第也。
【楚辭九章】遷逡次而勿驅兮。
又月運之名。
【揚子方言】日運爲躔,月運爲逡。
又【小爾雅】體慚曰逡。
又與通,兔名。
【戰國策】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
又【集韻】須閏切,音竣。
逡遒,縣名。
又與駿通。
【禮大傳】執籩豆,逡奔走。
【書武成】作駿。
考證:〔【楚辭九章】逡次而勿驅兮。
〕謹照原文逡次上增遷字。
〔【揚子方言】日運爲纏,月運爲逡。
〕謹照原文纏改躔。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同糝。
【寅集上】【屮字部】【唐韻】【集韻】撫文切【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
【說文】艸初生,香分布也。
【徐曰】初生孚甲也。
又香也。
重文從艸作芬。
【詩大雅】燔炙芬芬。
又【集韻】符分切,音汾。
義同。
【午集上】【玉字部】【唐韻】息夷切【集韻】相夷切,□音私。
【說文】石之似玉者。
逢 【酉集下】【辵字部】 逢 【唐韻】【集韻】【韻會】□符容切,音縫。
【說文】遇也。
從辵,峯省聲。
【正韻】値也。
【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
【書洪範】子孫其逢吉。
又【正韻】迎也。
【揚子方言】逢、迎,逆也。
自關而西。
或曰迎,或曰逢。
又逆也。
【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
【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
又大也。
【禮儒行】衣逢掖之衣。
【註】衣掖下寬大也。
又閼逢,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
【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
又與縫通。
【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
【註】縫,或爲逢。
又有逢,國名。
【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
【註】逢伯陵,殷諸侯。
又姓。
齊逢醜父。
又【廣韻】【韻會】蒲蒙切【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
鼓聲也。
【詩大雅】鼉鼓逢逄。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大漢之德,逢湧原泉。
【註】逢讀若,言如熢火之升,原泉之流。
又葉符方切,音房。
【韓愈詩】蕭條千萬裡,會合安可逢。
葉上江、下鄕。
◎按從夅者,音龎。
從夆者,音縫、音蓬。
【顏氏家訓】逄、逢之別,豈可雷同。
考證:〔符容切,音蓬。
〕謹按逢在冬韻,蓬在東韻,逢字不音蓬,謹照廣韻逢字同音之字改爲縫。
〔【爾雅釋歲】太歲在甲曰閼逢。
〕謹照原書釋歲改釋天。
連 【酉集下】【辵字部】 連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
【說文】員連也。
【玉篇】合也,及也。
【廣韻】續也,還也。
【集韻】屬也。
【正韻】接也。
【詩大雅】執訊連連。
【朱傳】屬續貌。
【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
【齊語】四裡爲連,十連爲鄕。
【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又姻親爲連。
【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
【註】有連者,連姻也。
又黏鳥曰連。
【淮南子覽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
【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
【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又連山,易名。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又鉛之未鍊者曰連。
【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又祈連,山名。
【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
【註】卽天山也。
又【韻會】州名。
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又姓。
【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又【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
難也。
【易蹇卦】往蹇來連。
【註】連,亦難也。
又遲久之意。
又【集韻】連彥切,音摙。
【禮玉藻】連用湯。
【註】連,猶釋也。
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
連石,山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又葉離珍切,音鄰。
【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
故作斯誄,著之不泯。
泯音民。
考證:〔【史記尉陀傳】及蒼梧秦王有連。
【註】有連者,連姻也。
〕謹照原文尉陀改尉佗。
〔【前漢霍光傳】去北地,遂入祈連山。
〕謹照前漢書原文霍光改霍去病。
去北地改出北地。
遂入改至字。
逩 【酉集下】【辵字部】 逩 【字彙】逋悶切,奔去聲。
奔走也。
逪 【酉集下】【辵字部】 逪 【唐韻】【集韻】□倉各切,音錯。
【說文】逪也。
【玉篇】亂也。
【集韻】偝也。
今爲錯。
逫 【酉集下】【辵字部】 逫 【玉篇】吉穴切,音決。
遠也。
又【廣韻】【集韻】□竹律切,音。
【廣韻】走貌。
【集韻】趨也。
又逫律,氣出遲貌。
【王褒洞簫賦】馳散渙以逫律。
逭 【酉集下】【辵字部】 逭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玩切,音換。
【說文】逃也。
【書太甲】自作孽,不可逭。
又【集韻】古緩切,音舘。
【玉篇】疊也,易也,轉也,步也,行也。
【子集上】【亠字部】【說文】廩本字。
從入從回,象屋形。
中有戸牖,防蒸熱。
【六書略】方曰倉,圜曰。
上象其蓋。
逮 【酉集下】【辵字部】 逮 〔古文〕逯【廣韻】【集韻】【韻會】徒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
【說文】及也。
【易繫辭】水火相逮。
【註】水火不相入而相逮及。
【書周官】夙夜不逮。
又【正韻】追也。
【前漢□法志】逮繫。
【註】辭之所及,則追捕之,故謂之逮。
又【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迨。
與迨同。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大計切,□音第。
逮逮,安和貌。
【禮孔子閒居】威儀逮逮。
又葉吐內切,音退。
【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膏潤幷愛,跂行畢逮。
考證:〔【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膏潤幷受,跂行必逮。
〕謹照原文受改愛。
必改畢。
逯 【酉集下】【辵字部】 逯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
【說文】行謹逯逯也。
【博雅】逯逯,衆也。
又【揚子方言】逯,遡行也。
【淮南子精神訓】渾然而來,逯然而往。
【註】逯,謂無所爲,忽然往來也。
又姓。
【風俗通】逯,秦邑。
其大夫封于逯,因氏焉。
《前漢》蒙鄕侯逯並。
《後趙錄》金紫光祿大夫逯明。
又【集韻】與逮同。
詳後逮字註。
考證:〔【風俗通】逯,秦邑,其大夫封于逯,因氏焉。
前漢蒙鄕侯逯普。
王莽大司馬逯並,後趙逯明。
〕謹按逯並誤作逯普,蒙鄕侯與大司馬是一人不得分以爲二,照今漢書翟方進傳逯普改逯並。
王莽大司馬逯並,後趙逯明,照廣韻逯字註改後趙錄金紫光祿大夫逯明。
週 【酉集下】【辵字部】 週 【玉篇】職由切。
與周同。
【字彙】迴也。
進 【酉集下】【辵字部】 進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
【說文】登也。
【玉篇】升也。
【廣韻】前也。
【禮曲禮】遭先生于道,趨而進。
【表記】君子三揖而進。
【註】人之相見,三揖三讓,以升賔階。
【書盤庚】乃登進厥民。
【疏】延之使前而告之也。
又【正韻】薦也。
【禮儒行】推賢而進達之。
又【正韻】效也。
【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
【註】自勉強也。
【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又近也。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蓋引而進之也。
又進士。
【禮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註】進士,可進而受爵祿也。
又特進。
【後漢和帝紀】賜諸侯王公將軍特進。
【註】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
又與餕同。
【禮祭統】百官進徹之。
【註】進同餕。
又【字彙補】與盡同。
【列子黃帝篇】竭聰明,進智力。
又通作薦。
【列子湯問篇】穆王薦之,張註薦當作進。
又【集韻】徐刃切【正韻】齊進切。
□與贐同。
會禮也。
【前漢高帝紀】蕭何爲主吏主進。
【註】主賦斂禮錢也。
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爲進。
又葉資辛切,音津。
【揚子太□經】陽引而進,物出溱溱。
考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郎刃切,音晉。
〕謹照原文郎改卽。
〔【列子湯問篇】王薦而問之。
【註】薦,猶進也。
〕謹照原文改穆王薦之,張註薦當作進。
〔【史記高帝紀】蕭何爲主吏主進。
【註】主賦斂禮錢也。
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爲進。
〕謹按所引係前漢書註,則正文亦當引前漢書。
史記改前漢。
逴 【酉集下】【辵字部】 逴 【唐韻】【集韻】【韻會】□敕角切,音踔。
【說文】遠也。
【史記霍去病傳】逴行殊遠。
【註】逴與卓同。
遠也。
又超絕也。
【班固西都賦】逴躒諸夏。
又【玉篇】蹇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蹇者謂之逴。
【註】行略逴也。
體偏長短,亦謂之逴。
又逴龍,神名。
【楚辭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赩隻。
又【廣韻】醜略切【集韻】【韻會】敕略切,□音綽。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當侯切,音兜。
結縷囊。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乙洽切,音押。
江淮之閒謂病劣曰。
【正字通】或曰禿瘡下窪貌。
【寅集下】【廣字部】【廣韻】【集韻】【類篇】□七賜切,音刺。
【玉篇】下屋也。
【廣韻】偏,舍也。
逵 【酉集下】【辵字部】 逵 【廣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龜切【正韻】渠爲切,□音騤。
【說文】九達道也。
【爾雅釋宮】九達謂之逵。
【註】四道交出,復有旁道也。
【左傳隱十一年】及大逵。
杜註:逵道方九軌也。
又逵泉,魯地名。
【左傳莊三十二年】歸及逵泉。
又葉岐尤切,音求。
【詩周南】施于中逵。
葉下仇。
【說文】本作馗。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入及大逵。
【註】塗方九軌曰逵。
〕謹照原文省入字。
註以下改杜註逵道方九軌也。
逶 【酉集下】【辵字部】 逶 【唐韻】於爲切【集韻】【韻會】邕危切【正韻】烏爲切,□委平聲。
【說文】逶迤,衺去貌。
【漢郊祀歌】票然逝,旗逶蛇。
【正字通】逶迤,別作逶迱、□迆、委移、倭侇,載在史傳詩賦者,各家文畫雖異,其音義則同也。
逸 【酉集下】【辵字部】 逸 〔古文〕□【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佚。
【廣韻】失也,過也。
【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
【註】過失也。
又【廣韻】奔也,縱也。
【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
又【成十六年】乃逸楚囚。
【註】縱之也。
又【正韻】隱也,遁也。
【論語】舉逸民。
又逸逸,往來次第也。
【詩小雅】舉醻逸逸。
又【韻會】通作佚。
【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與軼通。
【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
邏 【酉集下】【辵字部】 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郞佐切,羅去聲。
【說文】巡也。
【玉篇】遊兵也。
【正韻】遊偵也。
【晉書戴洋傳】宜遠偵邏。
又【集韻】遮也。
【正字通】山色環繞也。
【杜甫詩】雲山紫邏深。
又【集韻】【韻會】朗可切【等韻】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