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作僃。
楊愼曰:僃,音賠,義同。
昔高歡立法盜私家十僃五,官物十僃三,後周詔盜官物雖經赦免,徵備如法。
備,補償也。
俗用賠。
賡 【酉集中】【貝字部】 賡 【廣韻】古行切【集韻】【韻會】居行切【正韻】古衡切,□音庚。
【書益稷】乃賡載歌。
【傳】賡,續也。
又【集韻】居孟切,庚去聲。
義同。
又【說文】古文續字。
註詳糸部十五畫。
賢 【酉集中】【貝字部】 賢 〔古文〕臤贒【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弦。
【說文】多才也。
【玉篇】有善行也。
【易鼎卦】大亨,以養聖賢。
又【繫辭】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書大禹謨】野無遺賢。
又【鹹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又【禮內則】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
【註】賢,猶善也。
又勝也。
【禮投壷】某賢於某若幹純。
【註】以勝爲賢。
又下見切,音現。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爲賢。
【註】賢,大穿也。
又【韻補】葉下珍切。
【詩小雅】我從事獨賢。
葉上臣。
【前漢敘傳】旣登爵位,祿賜頤賢,布衾疏食,用儉飭身。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章魚切【集韻】專於切,□音諸。
水名,在北嶽。
又【集韻】□於切,音除。
與塗同。
水名,在堂邑。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同□。
惡米也。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集韻】□奴登切,音能。
水名。
賣 【酉集中】【貝字部】 賣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懈切,音邁。
【說文】作□。
出物貨也。
從出從買。
【註】徐鍇曰:貨精,故出則買之也。
【九經字樣】隷省作賣。
【周禮天官小宰】聽賣買以質劑。
又【地官司市】掌其賣儥之事。
又【集韻】莫駕切,音禡。
【博雅】儥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以制切,音曳。
【海篇】白□,稻名。
【子集下】【刀字部】【玉篇】音喧。
角毛。
賤 【酉集中】【貝字部】 賤 〔古文〕□【唐韻】【集韻】才線切【正韻】在線切,□音羨。
【說文】賈少也。
【玉篇】□下也,不貴也。
【廣韻】輕賤。
【易屯卦】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
【前漢食貨志】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
又姓。
【風俗通】漢北平太守賤瓊。
賥 【酉集中】【貝字部】 賥 【廣韻】【集韻】□雖遂切,音邃。
貨也。
【韓非子說疑篇】破家殘賥,隂約結以相固。
【玉篇】亦作粹。
賦 【酉集中】【貝字部】 賦 【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付。
責取也。
【說文】斂也。
【爾雅釋言】賦,量也。
【註】賦稅,所以評量。
【揚子方言】賦,動也。
【註】賦斂,所以擾動民也。
【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
【傳】賦,謂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五曰賦貢,以馭其用。
【註】賦,口率出泉也。
【前漢□法志】畿方千裡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
【註】賦,謂發賦斂財也。
又【韻會】稟受也,給與也。
【禮中庸】天命之謂性。
【註】性者,人所稟受。
【朱傳】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
又布也。
【詩大雅】明命使賦。
【傳】賦,布也。
【箋】使羣臣施布之也。
又鋪□也。
【詩周南關雎序】詩有六義,二曰賦。
【疏】賦之言鋪,直鋪□今之政敎善惡。
【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
又貢士曰賦。
【前漢鼂錯傳】乃以臣錯充賦。
【註】如淳曰:猶言備數也。
臣瓚曰:雲如賦調也。
賧 【酉集中】【貝字部】 賧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吐濫切,音倓。
【玉篇】蠻夷以財贖罪也。
同□。
又【集韻】【韻會】□杜覽切,音啖。
義同。
賨 【酉集中】【貝字部】 賨 【廣韻】藏宗切【集韻】【韻會】徂宗切,□音悰。
【說文】南蠻賦也。
【後漢南蠻傳】歲令大人輸布一疋,小口二丈,謂之賨布。
又【風俗通】巴有賨人,剽勇。
閬中人範目說高祖,募取賨人定三秦。
【揚雄蜀都賦】東有巴賨,綿亘百濮。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府尾切,音誹。
草也。
又【揚子方言】江湘閒凡猝相見謂之。
賩 【酉集中】【貝字部】 賩 【正字通】同賨。
【廣雅】稅也。
谂 【酉集上】【言字部】 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荏切,音審。
【說文】深諫也。
【爾雅釋言】念也。
【註】相思念也。
【廣韻】謀也,告也。
【左傳閔二年】昔辛伯諗周桓公。
又潛藏也。
【家語】故龍以爲畜而魚鮪不諗。
又【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審去聲。
義同。
又【集韻】諾葉切【類篇】諾協切,□音埝。
聲止也。
與□同。
又葉衫岑切,審平聲。
【詩小雅】駕彼四駱,載驟駸駸。
豈不懷歸,將母來諗。
【毛傳】諗,念也。
【鄭箋】告也。
調 【酉集上】【言字部】 調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
【說文】和也。
【玉篇】和合也。
【詩小雅】弓矢旣調。
【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又【韻會】揉伏也。
【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又【正字通】嘲笑也。
【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又【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又【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又官名。
【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又姓。
【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又【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
朝也。
【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
【毛傳】調,朝也。
又作輈。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
【玉篇】選調也。
【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
【註】下令調斂也。
【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
【師古註】謂選發之也。
又【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
【師古註】選也。
又【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
【師古註】遷也。
又【玉篇】度也。
【增韻】算也。
【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
【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又【玉篇】求也。
又【類篇】賦也。
【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
見《晉書》。
又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
見《舊唐書》。
又【廣韻】韻調也。
【增韻】音調,樂律也。
才調,韻緻也。
又【韻會】詩也。
又葉從紅切,音同。
【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谄 【酉集上】【言字部】 諂 【說文】同讇,省。
諛也。
【徐曰】陷也。
一曰面從曰諛,佞言曰諂。
【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
【左傳襄三年】稱其讐不爲諂。
【註】諂,媚也。
【論語】貧而無諂。
【郉疏】佞言。
【朱註】卑屈也。
【史記平準書】諂諛取容。
【莊子漁父篇】希意道言謂之諂。
【管子五輔篇】淫聲諂耳,淫觀諂目,耳目之所好諂心。
【荀子臣道篇】從命而不利君謂之諂。
又【修身篇】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
【註】諂之言陷也。
與謟別。
諄 【酉集上】【言字部】 諄 〔古文〕□【唐韻】章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朱倫切,□音肫。
【說文】告曉之熟也。
【正韻】誨言重複也。
【詩大雅】誨爾諄諄。
【朱傳】詳熟也。
【釋文】諄,又作訰。
又【廣韻】至也。
誠懇貌。
【集韻】通作訰、肫。
或作忳、純。
□詳前訰字註。
又【集韻】或作哼。
【莊子胠篋篇】釋夫恬惔無爲,悅夫啍啍之意。
【通雅】卽諄諄也。
又姓。
見【字彙】。
又【玉篇】【廣韻】之閏切【集韻】【韻會】【正韻】朱閏切,□肫去聲。
告之丁寧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趙孟年未盈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
又【韻會】忠謹之貌。
【後漢卓茂傳】勞心諄諄。
又【玉篇】佐也。
【晉語】曾孫蒯瞶,以諄趙鞅之故。
又【揚子方言】諄憎,所疾也。
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若秦晉言可惡矣。
又【集韻】主尹切,音準。
與方言義同。
又【韻會】或作啍。
【荀子哀公篇】無取口啍。
【註】與諄同,誕也。
又葉朱遄切,音專。
【史記司馬相如封禪頌】厥之有章,不必諄諄。
依類託寓,諭以封巒。
谇 【酉集上】【言字部】 誶 【唐韻】【集韻】【韻會】□雖遂切,音祟。
【說文】讓也。
【玉篇】罵也。
【增韻】誚也,詬也。
【吳語】吳王還自伐齊,誶申胥。
【唐書□叔達傳】忿誶不恭。
又【廣雅】諫也,問也。
【莊子徐無鬼】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
【註】詬誶也。
【陸德明音義】問也。
音崇。
又音峻。
又【集韻】【類篇】□秦醉切,音萃。
告也。
【玉篇】言也,問也。
又【廣韻】蘇內切【集韻】【韻會】蘇對切,□音碎。
【前漢賈誼傳】母取箕帚立而誶語。
【服虔曰】誶,猶罵也。
【張晏曰】責讓也。
【師古曰】誶音碎。
又【集韻】與訊通。
【張衡思□賦】愼竈顯于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訊。
【註】告也。
【後漢書】作妄誶。
【莊子】淩誶。
【陸德明音義】亦音信。
又【廣韻】慈卹切【集韻】【韻會】【正韻】昨律切,□音崒。
【金壺字考】淩誶,誚責也。
【列子力命篇】□淩誶。
【註】謂好淩辱責駡人也。
張湛音碎,殷敬順音崒。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食律切,音述。
【博雅】劒衣也。
又直律切,音術。
義同。
【正字通】引《史記》郤冠絀曰麤縫也。
○按《史記》本作秫,從禾不從衣。
談 【酉集上】【言字部】 談 【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藍切,□音郯。
【說文】語也。
【徐曰】談者,和懌而悅言之。
【廣韻】談話,言論也。
【公羊傳閔二年】魯人至今以爲美談。
【禮儒行】言談者,仁之文也。
【史記滑稽傳】談言微中。
【晉書阮修傳】王衍當時談宗。
又【玉篇】戲調也。
【詩小雅】不敢戲談。
又手談。
【續博物志】王中郞以圍碁爲坐隱,或亦謂之爲手談。
又縣名。
【南齊書州郡志】談縣屬益州始康郡。
又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談州。
又姓。
【蜀錄】漢有征東將軍談巴。
又【正韻】亦作譚。
詳譚字註。
又【韻會小補】葉徒黃切,音唐。
【急就章】曹富貴,李尹桑。
蕭彭祖,屈宗談。
誼 【酉集上】【言字部】 誼 【玉篇】同□。
謀 【酉集上】【言字部】 謀 〔古文〕□□【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牟。
【說文】慮難曰謀。
【爾雅釋言】心也。
【註】謀慮以心。
【廣雅】議也。
【玉篇】計也。
【字彙】咨難慮患曰謀。
【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
【疏】凡欲興作其事,必先謀慮其始。
【書洪範】聰作謀。
【傳】度也。
【詩小雅】周爰咨謀。
【傳】咨事之難易爲謀。
【左傳宣十四年】貪必謀人。
【疏】計謀也。
又【襄四年】咨難爲謀。
【註】問患難也。
【前漢藝文志】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
【晉書□法志】二人對議謂之謀。
又謀面。
【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
【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
又謀主。
【左傳昭九年】民人之有謀主也。
【註】民人謀主,宗族之師長。
又菜名。
【本草綱目】蒔蘿,一名慈謀勒。
李時珍曰:番言也。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雲:神農之樂曰《下謀》。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諸謀克,從五品,掌撫輯軍戸,訓練武藝。
又姓。
【風俗通】周卿士蔡公謀父之後,以字爲氏。
又通作規。
詳規字註。
又葉謨悲切,音眉。
【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卽我謀。
又葉莫徒切,音模。
【詩小雅】民雖靡膴,或哲或謀。
【註】膴音呼。
又葉況于切,音籲。
【焦氏易林】□公淺愚,不受深謀。
又葉滿補切,音母。
【詩小雅】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又葉莫故切,音暮。
【傅鶉觚馬皇後贊】作後作母,帝諮厥謀。
國賴內訓,家應顯祚。
考證:〔【左傳宣十三年】貪必謀人。
〕謹照原文十三年改十四年。
谌 【酉集上】【言字部】 諶 【唐韻】【韻會】是吟切【正韻】時任切,□甚平聲。
【說文】誠諦也。
【爾雅釋詁】信也,誠也。
【書鹹有一德】天難諶,命靡常。
【傳】諶,信也。
【楚辭九章】諶荏弱而難持。
【註】諶,誠也。
又國名。
【前漢地理志】有諶離國。
又人名。
【左傳襄二十九年】裨諶,鄭大夫。
【註】諶本亦作湛。
又姓。
【萬姓統譜】漢荊州刺史諶仲,南昌人。
又與忱同。
【書大誥】天棐忱辭。
【傳】忱,信也。
【說文】引作諶。
又通作訦。
【爾雅釋詁註】燕代東齊謂信曰諶。
【疏】按方言作訦。
訦、諶音義同。
又葉市隆切,音戎。
【詩大雅】天生烝民,其命匪諶。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集韻】一作愖。
諜 【酉集上】【言字部】 諜 【唐韻】徒葉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
【說文】軍中反閒也。
【玉篇】伺也。
【左傳桓十二年】楚師分涉於彭,羅人使伯嘉諜之。
【註】諜,伺也。
【疏】謂詐爲敵國之人,入其軍中,伺□閒隙,以反報其主,兵書謂之反閒。
又【宣八年】晉人獲秦諜。
【註】諜,往來閒諜者,今謂之細作。
又【哀元年】使女艾諜澆。
【註】□也。
【周禮夏官】環人巡邦國搏諜賊。
【吳志孫皓傳】宜遣閒諜,以觀其勢。
又【字林】通作牒。
【廣韻】譜諜也。
【史記三代世表】餘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鹹不同,乖異。
【後漢張衡傳】子長諜之,爛然有第。
【註】諜,譜第也。
與牒通。
【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
諜者葉也,短□編諜,如葉在枝。
諜亦書作牒。
又通作喋。
【史記張釋之傳】豈斆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
【索隱曰】漢書作喋喋,多言也。
又【集韻】託協切,音帖。
【說文】義同。
【類篇】安也。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
【類篇】言相次也。
【增韻】或作□,譌作〈言□〉。
【字彙補】又省作□,□非。
考證:〔【左傳桓十二年】楚師伐絞涉彭,羅人使伯嘉諜之。
〕謹照原文伐絞涉彭改分涉於彭。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匹各切,音粕。
與濼同。
或作□。
古國名。
又陂濼也。
【寅集上】【尢字部】【集韻】【類篇】□雪律切,音恤。
不能行也。
謊 【酉集上】【言字部】 謊 【正字通】俗詤字。
谏 【酉集上】【言字部】 諫 〔古文〕□【唐韻】古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晏切,□音。
【說文】証也。
【徐曰】閒也。
君所謂否,臣獻其可,以閒隔之,於文言柬爲諫。
柬者,多別善惡,以□於君。
【白虎通】閒也,因也,更也。
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
【詩衞風淇奧序疏】幹也。
幹君之意而告之。
【廣雅】正也。
【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
【書說命】後從諫則聖。
【禮曲禮】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
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
【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
【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緻諫,五曰直諫。
又官名。
【周禮地官】有司諫。
【註】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
【後漢百官志註】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爲光祿大夫。
世祖中興,以爲諫議大夫。
又鳥名。
【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又果名。
【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又姓。
【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又【集韻】居顏切,平聲。
【類篇】諍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
與讕同。
又葉古限切,音□。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葉上反。
又葉經□切,音見。
【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遊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
【註】畔音弁。
【俗書證誤】從東,非。
諌dǒng,多言也。
。
諧 【酉集上】【言字部】 諧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音骸。
【說文】詥也。
又【廣雅】耦也。
【玉篇】合也,調也。
【書堯典】克諧以孝。
又【舜典】八音克諧。
【左傳襄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
【禮禮器】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
又【文心雕龍】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
【前漢敘傳】東方贍辭,詼諧倡優。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
又平論定其價也。
【後漢宦者張讓傳】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又古書名。
【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又鳥名。
【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日,其雌謂之隂諧。
【淮南子繆稱訓】隂諧知雨。
【註】天將隂雨則鳴。
又葉弦雞切,音奚。
【後漢五行志】更始時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
又【儒林周澤傳】時人爲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大常妻。
考證:〔【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目,其雌謂之隂諧。
〕謹照原文運目改運日。
谑 【酉集上】【言字部】 謔 【唐韻】虛約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卻切,□餉入聲。
【說文】戲也。
【爾雅釋詁郭註】謂調戲也。
【詩邶風】謔浪笑敖。
又【衞風】善戲謔兮,不爲虐兮。
【後漢隂皇後紀】不喜笑謔。
又【爾雅釋訓】謔謔、嗃嗃,崇讒慝也。
【疏】皆盛烈貌。
【玉篇】喜樂也。
【詩大雅】天之方虐,無然謔謔。
【傳】謔謔然喜樂。
又驛名。
【柳宗元詩註】善謔驛,在襄州之南,卽淳于髠放鴿之所。
【說文】本作□。
谒 【酉集上】【言字部】 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堰入聲。
【說文】白也。
【爾雅釋詁】告也,請也。
【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
【註】謁,告也。
【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註】謁,請也。
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又【增韻】訪也,請見也。
【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又【釋名】謁,詣也,詣告也。
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
【正字通】刺名也。
古之門狀,今之拜帖。
【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
實不持一錢。
【註】謁,謂以劄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又謁舍,今之客舍也。
【前漢食貨志】裡區謁舍。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
【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
【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又星名。
【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
【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
【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又姓。
【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又【集韻】【類篇】□乙列切,音。
亦白也。
李舟說。
又【正韻】於蓋切,音愛。
與同。
隂晦也。
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
一本作藹,義同。
又【揚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
獄臣司理,敢告執謁。
謁葉敗。
又【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雲:彼婦之謁,可以死敗。
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葉。
【字彙】謁攺音意,敗葉音佩,誤。
【正字通】俗作謁,非。
【補遺】【申集】【艸字部】莎字之譌。
【本草莎木註】李時珍曰字韻書不載,惟《孫愐唐韻》莎字註雲:樹似桄榔。
則字當作莎衣之莎,其葉離披如莎衣狀,故謂之莎也。
謂 【酉集上】【言字部】 謂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
【說文】報也。
【徐曰】謂之是報之也。
【廣雅】說也。
【廣韻】告也,言也。
【增韻】與之言也。
【易乾卦】何謂也。
【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
【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
【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又【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
【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又【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
指事而言亦曰謂。
《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
稱其言,亦曰謂。
《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
又【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
《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又【爾雅釋詁】勤也。
【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
【箋】謂,勤也。
勤思君子也。
又【廣雅】使也。
【玉篇】信也,道也。
又姓。
【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
【說文】本作□。
考證:〔禮樂記,聖明者述作之謂也。
〕謹照原文聖明改明聖。
谕 【酉集上】【言字部】 諭 【唐韻】羊戍切【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
【說文】告也。
【類篇】曉也。
【韻會】及其未悟,告之使曉。
【穀梁傳桓六年】修敎明諭國道也。
【禮祭義】諭其志意。
【疏】使祝官啓告鬼神,曉諭鬼神以志意。
【周禮秋官】訝士掌四方之獄訟,諭罪□于邦國。
【註】告曉以麗罪,及制□之本意。
【疏】諭爲曉,故曰告曉。
【戰國策】寡人諭矣。
【註】諭,曉也。
【呂覽離謂篇】言者以諭意也。
【淮南子主術訓】衰絰菅屨,辟踴哭泣,所以諭哀也。
【註】諭,明也。
又【玉篇】譬諭也。
【前漢賈誼傳】誼追傷屈原,因以自諭。
【師古註】諭,譬也。
又【廣雅】諫也。
又官名。
【唐書百官志】有左右諭德。
又縣名。
【晉書地理志】新諭縣,屬荊州安成郡,吳置。
【唐書地理志】招諭縣,屬錦州,垂拱三年置。
又姓。
【廣韻】東晉有諭歸,豫章人,撰《西河記》。
何承天雲:音樹。
又【玉篇】他口切,偸上聲。
誘也。
【集韻】或作喩。
谖 【酉集上】【言字部】 諼 【唐韻】況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
【說文】詐也。
【廣韻】欺也。
【公羊傳文三年】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爲諼也。
【前漢息夫躬傳】虛造詐諼之策。
又【爾雅釋訓】忘也。
【詩衞風】終不可諼兮。
【大學】引《詩》作諠。
又草名。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傳】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
【釋文】諼,本又作萱。
【說文】作藼。
或作蕿。
亦作諠。
【謝惠連西陵遇風詩】無萱將如何。
【註】諠草,忘憂也。
萱、喧通。
又【廣韻】況晚切【集韻】【韻會】火遠切【正韻】況遠切,□暄上聲。
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說文】澩從水,學省聲,讀若學。
胡角切。
詳澩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古文溺字。
【元包經】大過舟于水。
〇按《說文》溺字註與弱水之弱同,而灼切。
字註沒也,奴歷切,音義迥別。
今《禹貢》弱水通作弱,無水旁,似宜從《禹貢》爲正。
而沉之則槩作溺。
今依《玉篇》作古文溺字,二字遂爲古今文,存以備考。
讒 【酉集上】【言字部】 讒 【唐韻】士鹹切【集韻】【韻會】【正韻】鋤鹹切,□音饞。
【說文】譖也。
【玉篇】佞也。
【正字通】崇飾惡言,毀善害能也。
【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
【莊子漁父篇】好言人之惡謂之讒。
【荀子修身篇】傷良曰讒。
【說苑臣術篇】蔽善者,國之讒也。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卷舌六星中,一曰天讒,主巫醫。
又鼎名。
【左傳昭三年】讒鼎之銘。
【疏】讒鼎,疾讒之鼎,《明堂位》所雲崇鼎是也。
一雲讒,地名。
禹鑄九鼎於甘讒之地,故曰讒鼎。
又【廣韻】【集韻】士懺切【韻會】【正韻】士監切,□饞去聲。
義同。
又葉鉏弓切,音崇。
【楚辭九歎】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
行叩誠而不阿兮,遂見排而逢讒。
又葉銀炎切,音嚴。
【梁鴻適吳詩】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
競舉枉兮錯直,鹹先佞兮唌唌。
唌音延。
又【俗書證誤】從二免,非。
。
谙 【酉集上】【言字部】 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庵。
【說文】悉也。
【玉篇】知也。
【增韻】練也,歷也。
【六書統】熟聞也。
【字彙】曉也。
【後漢虞延傳】陵樹株蘖,皆諳其數。
【晉書刁協傳】久在中朝,諳練舊事。
【□書姚察傳】諳識內典。
又【玉篇】記也,誦也,大聲也。
【廣韻】憶也。
【類篇】諷也。
又官名。
【金史國語解】諳版勃極烈,官之尊且貴者。
又【集韻】烏紺切,庵去聲。
【類篇】背誦也。
又【集韻】他口切,偸上聲。
言悉也。
【類篇】或作□。
亦作□。
【酉集中】【豕字部】【玉篇】同□。
【申集中】【蟲字部】【唐韻】除駕切,音。
水母也,一名羵。
形如羊胃,無目,以鰕爲目。
【玉篇】形如覆笠,泛泛常浮隨水。
【爾雅翼】生東海,正白,濛濛如沫,又如凝血,縱廣數尺,有智識,無頭目處所,故不知避人。
衆鰕附之,隨其東西,故《江賦》曰水母目鰕也。
又【韻會】陟駕切,音咤。
義同。
亦作吒。
諺 【酉集上】【言字部】 諺 〔古文〕□【唐韻】魚變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音彥。
【說文】傳言也。
【廣韻】俗言也。
【書無逸】乃逸乃諺。
【傳】俚語曰諺。
【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知而耄及之。
又與唁、喭□同。
【文心雕龍】諺者,直語也。
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
【新論正賞篇】子遊裼裘而諺,曾參指揮而哂。
【正字通】按諺通作喭。
弔唁,經皆從唁,不必借諺。
喭,《新論》作諺,偶譌誤耳。
又【集韻】魚旰切【正韻】魚幹切,□音岸。
【類篇】諺,自矜也。
【增韻】畔喭,剛猛也。
【韻會】叛諺,不恭也。
或作喭。
引【論語註】子路失於畔喭。
正義曰:舊註作□喭。
失言也。
言子路性行剛彊,常□喭失於禮容也。
考證:〔【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至而耄及之。
〕謹照原文將至改將知。
【寅集上】【屮字部】〔古文〕呈□【集韻】【類篇】□胡光切,音皇。
【說文】艸木妄生也。
從屮從王,與古文封字從土會意不同。
凡狂匡往字從此。
○按《總要》音汪,艸木大茁也。
《同文備考》音旺,艸木生也。
舊註從《廣韻》巨王切,音狂,非。
谛 【酉集上】【言字部】 諦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
【說文】審也。
【書洪範孔傳】必微諦。
【疏】聽當別彼是非,必微妙而審諦也。
【後漢祭祀志】褅之爲言諦也。
諦諟昭穆尊□之義。
又【李雲傳】帝者,諦也。
【註】審諦於物也。
【魏志明帝紀】君諦視之勿誤也。
【關尹子九藥篇】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
【劉勰新論專學篇】心不在學而強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
又四諦。
【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爲小乗,行四諦法。
【釋典心經】四諦:苦集滅道。
苦謂生老病死,集謂集聚骨肉財帛,滅謂壞滅,道謂修行。
又二諦:世諦以世俗顯緣起之事,諸法歷然,勸臣子以忠孝,勸家國以和治,此依俗諦。
眞諦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是非雙泯,能所俱亡,此依眞諦。
又【集韻】或作諟、□,互詳二字註。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
號也。
與嗁、謕□同。
又通作啼。
【荀子禮論篇】哭泣諦號。
【註】啼、諦通用。
謎 【酉集上】【言字部】 謎 【唐韻】莫計切【集韻】【正韻】彌計切,□迷去聲。
【說文】隱語也。
【演繁露】古無謎字。
若其意制,卽伍舉、東方朔謂之隱者是也。
至《鮑照集》則有井謎矣。
【文心雕龍】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隱化爲謎語。
謎也者,迴互其辭,使昏迷也。
又【集韻】緜批切,音迷。
【類篇】言惑也。
或作詸。
谝 【酉集上】【言字部】 諞 【唐韻】部田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眠切,□音蹁。
【說文】便巧言也。
【書秦誓】惟截截善諞言。
又【論語】友諞佞。
今文作便。
又【玉篇】步連切【廣韻】房連切,□音。
義同。
又【集韻】紕延切,音篇。
【類篇】辯佞之言也。
又【玉篇】【廣韻】符善切【集韻】婢善切,□上聲。
又【廣韻】符蹇切【集韻】平免切,□卞上聲。
又【正韻】補典切,音扁。
義□同。
谟 【酉集上】【言字部】 謨 〔古文〕□□譕【唐韻】【正韻】莫胡切【集韻】【韻會】蒙晡切,□音模。
【說文】議謀也。
【徐曰】慮一事畫一計爲謀,汎議將定其謀曰謨。
【虞書】有《大禹謨》,《臯陶謨》。
【傳】謨,謀也。
大禹謀九功,臯陶謀九德。
【詩大雅】訏謨定命。
【周禮秋官大行人】夏宗以□天下之謨。
又【爾雅釋詁】僞也。
【註】謀而不忠。
又無也。
【南唐書黨與傳】越人謨信,未可速攻。
【註】謨信,無信也。
閩人語音。
又【集韻】【韻會】□莫故切,模去聲。
【前漢敘傳】漢之宗廟,叔孫是謨。
革自孝元,諸儒變度。
謨,音慕。
又【集韻】【類篇】□末各切,音莫。
亦謨也。
【前漢班固幽通賦】謨先聖之大繇。
師古讀。
又葉滿補切,音姥。
見【蔡邕胡廣銘】。
【集韻】或作謩。
谠 【酉集上】【言字部】 讜 【唐韻】多朗切【集韻】【韻會】底朗切【正韻】多曩切,□音黨。
【說文】直言也。
【玉篇】善言也。
【前漢班固敘傳】吾久不見班生,今日復聞讜言。
【魏志王修傳】忠讜不昭於時。
又人名。
【後漢儒林傳】太守黃讜。
又通作黨。
【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也。
【註】黨與讜同。
謂直言也。
又【集韻】【正韻】□丁浪切,黨去聲。
言中理也。
或作譡。
又【集韻】【類篇】□他浪切,音儻。
美言也。
謝 【酉集上】【言字部】 謝 【唐韻】辭夜切【集韻】【韻會】【正韻】詞夜切,□音榭。
【說文】辭去也。
【廣雅】去也。
【楚辭九章】願歲幷謝與長友兮。
【註】謝,去也。
又【正韻】絕也。
【史記儒林傳】謝絕賔客。
又【增韻】退也,衰也,彫落也。
【南史範縝傳】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減。
【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
又【類篇】告也。
【前漢□餘傳】厮養卒謝其舍。
【晉灼註】以辭相告曰謝。
又【韻會】拜賜曰謝。
【前漢張安世傳】安世嘗有引薦,其人來謝。
安世以爲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
又【正字通】自以爲過曰謝。
【禮檀弓】從而謝焉。
【史記項羽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又【韻會】聽也。
【正韻】緻仕曰謝。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緻事若不得謝,必賜之幾杖。
【註】謝,猶聽也。
□皓曰:君不許其緻事也。
如辭謝、代謝,皆卻而退去之義。
又鳥名。
【張華禽經】子規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又菜名。
【本草綱目】水苦蕒,一名謝婆菜。
又島名。
【唐書地理志】登州東北海有大謝島。
又蠻名。
【舊唐書南蠻傳】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
又國名。
【詩大雅】于邑于謝。
【毛傳】謝,周之南國也。
【朱傳】在今鄧州南陽縣。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謝沐縣,屬蒼梧郡。
又姓。
【廣韻】出□留、會稽二望。
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謝,以邑爲氏。
【左傳昭七年】謝息,爲孟孫守。
又複姓。
【風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謝丘,因以爲氏。
【前漢古今人表】謝丘章,魯人。
又通作榭。
【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庳,無觀臺榭。
【註】本亦作謝。
【荀子王霸篇】臺榭甚高。
【註】與謝同。
又或作繹。
亦作射。
【爾雅釋魚】龜仰者謝。
【疏】謂行時頭仰。
《周禮》地龜曰繹屬是也。
【周禮春官龜人鄭註】仰者繹。
【禮玉藻鄭註】靈射之屬。
【釋文】射音亦。
【周禮】作繹。
【爾雅】作謝。
又葉祥豫切,徐去聲。
【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
弛氣離坐,墨而謝。
又葉徂賀切,音坐。
【韓愈送窮文】□頭喪氣,上手稱謝。
燒車與船,延之上坐。
【說文】本作□。
考證:〔【禮曲禮】大夫七十而緻仕,若不得謝,必賜之幾杖。
【疏】謝,猶聽也。
〕謹照原文緻仕改緻事。
疏改註。
閰 【戌集上】【門字部】 閰 【廣韻】【集韻】□居六切,音匊。
閑也。
【類篇】閉也。
又【篇海類編】兩手捧物也。
又斂手曰□,與臼字不同。
臼字下畫連,音舅。
【子集下】【廠字部】【唐韻】盧合切【集韻】落合切,□音拉。
【說文】石聲也。
【集韻】本作磿。
或作砬。
又【集韻】力入切,音立。
義同。
豼 【酉集中】【豸字部】 豼 【唐韻】房脂切,音毗。
【說文】貔或從比。
詳貔字註。
謠 【酉集上】【言字部】 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與同。
謠歌也。
【爾雅釋樂】徒歌謂之謠。
【詩魏風】我歌且謠。
【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
孫炎曰:聲消搖也。
韓詩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
戴侗曰:歌必有度曲節,謠則但搖曳永誦之,兒童皆能爲,故有童謠也。
【前漢藝文志】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
【南齊書五行志】歌謠,口事也。
口氣逆則惡言,或有怪謠焉。
又毀也。
詳諑字註。
又【集韻】或作猶。
【禮檀弓】陶斯詠,詠斯猶。
又【韻會】通作繇。
【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
【師古註】謂若童謠,及輿人之誦。
又葉夷周切,音由。
【前漢班固敘傳】嬀巢姜於孺筮兮,旦算祀於挈龜。
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衞名諡於銘謠。
龜音丘。
【申集中】【蟲字部】【篇海類編】與蜊同。
詳蜊字註。
趃 【酉集中】【走字部】 趃 【廣韻】【集韻】□徒結切,音垤。
【玉篇】大走也。
又【集韻】陀沒切。
【類篇】走貌。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同□。
趇 【酉集中】【走字部】 趇 【玉篇】私立切,心入聲。
走貌。
趏 【酉集中】【走字部】 趏 【廣韻】古滑切,音刮。
【玉篇】走貌。
又【廣韻】【集韻】□戸括切,音活。
與越同。
草也。
贗 【酉集中】【貝字部】 贗 【廣韻】五宴切【集韻】【韻會】【正韻】魚切,□音鴈。
僞物。
同偐。
【玉篇】不直也。
【韓愈酬崔少府詩】前計頓乖張,居然見眞贗。
又或作鴈。
【韓非子說林篇】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鴈往。
齊人曰:鴈也。
魯人曰:眞也。
贙 【酉集中】【貝字部】 贙 【廣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縣。
【說文】分別也。
從虤對爭貝。
【左思魏都賦】蒹葭贙,雚蒻森。
【註】贙,分別也。
又【爾雅釋獸】贙,有力。
【註】出西海大秦國有養者,似狗,多力,獷惡。
又【廣韻】一曰對爭也。
倒一虎者,非也。
○按《正字通》誤音吟。
《說文》音語巾切者,乃字,非贙字也。
贚 【酉集中】【貝字部】 贚 【廣韻】【集韻】□良用切,音躘。
貧也。
又【玉篇】龍貌。
贛 【酉集中】【貝字部】 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送切,音貢。
【說文】作贛。
賜也。
從竷省聲。
籀文作□。
【韻會】通作貢。
【禮樂記】子贛見師乙而問焉。
又【集韻】□,水名,出豫章。
或作灨,通作贛。
又【集韻】古禫切,音感。
【前漢地理志】豫章郡贛。
【註】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
如淳曰音感。
又【集韻】古暗切,音紺。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贛楡。
【註】師古曰:贛,音紺。
又【集韻】呼貢切,與戇同。
愚也。
又【集韻】陟降切,音憃。
義同。
又【集韻】呼降切。
賜也。
贜 【備考】【酉集】【貝字部】 贜 【字彙補】俗贓字。
貝 【酉集中】【貝字部】 貝 【唐韻】【集韻】【韻會】□博蓋切,音。
【埤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
【說文】海介蟲也。
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爾雅釋魚】貝居陸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
【註】大貝如車渠,細貝亦有紫色者。
【又】餘貾黃白文。
【註】黃爲質,白文爲點。
【又】餘泉白黃文。
【註】白爲質,黃爲文點,今紫貝也。
【又】蚆博而頯。
【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
【又】蜠大而險。
【註】險者,謂汙薄。
【疏】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
【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靑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
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
又【山海經】隂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
【易震卦】億喪貝。
【註】貝,資貨糧用之屬也。
【書盤庚】具乃貝玉。
【疏】貝者,水蟲。
古人取其甲以爲貨,如今之用錢然。
又【顧命】大貝。
【傳】大貝如車渠。
【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食貸志》有十朋五貝,皆用爲貨,各有多少,兩貝爲朋,故直二百一十六。
又錦名。
【書禹貢】厥篚織貝。
【疏】貝,錦名。
【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又樂器。
【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鬥,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
又飾也。
【詩魯頌】貝胄朱綅。
【傳】貝胄,貝飾也。
【疏】貝甲有文章,故以爲飾。
又州名。
【廣韻】周置貝州,以貝丘爲名。
又姓。
【玉篇】貝氏,出淸河貝丘。
《姓苑》:古有賢者貝獨坐,唐有貝韜。
又【正韻】邦妹切,音背。
義同。
又【集韻】敗古作貝。
註詳攴部七畫。
貞 【酉集中】【貝字部】 貞 〔古文〕□【唐韻】陟盈切【集韻】【韻會】知盈切,□音禎。
【說文】蔔問也。
從蔔,貝,以爲贄。
【徐曰】《周禮》有大貞禮,謂蔔人事也。
又【易乾卦】元亨利貞。
【疏】貞,正也。
又【文言】貞者,事之幹也。
【書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疏】天子有大善,則天下得其正。
又【書洪範】曰貞,曰悔。
【傳】內卦曰貞,外卦曰悔。
又【禮檀弓】故謂夫子貞惠文子。
【疏】諡法,外內用情曰貞。
又【釋名】貞,定也。
精定不動惑也。
又木名。
【本草】女貞,木名。
蘇頌曰:女貞,負霜蔥翠,故貞女慕其名。
一名冬靑。
負 【酉集中】【貝字部】 負 【唐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音婦。
【說文】恃也。
從人守貝,有所恃也。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武安負貴而好權。
又【說文】一曰受貸不償。
【前漢鄧通傳】通家尚負責數鉅萬。
又【釋名】負,背也。
置項背也。
【玉篇】擔也。
或作偩。
【廣韻】荷也。
【易解卦】負且乗,緻□至。
【詩大雅】是任是負。
【左傳莊二十年】弛於負擔。
又背也。
【禮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鄕而立。
【註】負之言背也。
又依也。
【孟子】虎負嵎。
【趙岐註】虎依嵎而怒。
又失也。
【戰國策】公負令秦與強齊戰。
【註】負,猶失也。
又老母之稱。
【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漢書註】如淳曰:俗謂老大母爲阿負。
師古曰:《列女傳》雲魏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
古語謂老母爲負耳。
又敗也。
【史記□丞相世家】無益於勝負之數。
【孫子攻謀篇】一勝一負。
又憂也。
【後漢章帝紀】刺史二千石不爲負。
【註】負,猶憂也。
又愧也。
【後漢張步傳】負負無可言。
【註】負,愧也。
又【廣韻】背恩忘德曰負。
【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又【類篇】違也。
【史記信陵君傳】以負於魏。
【註】索隱曰:負音佩。
又【唐韻正】葉房以切。
【詩小雅】螟蛉有子,果蠃負之。
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又葉房遇切。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傍夭矯以橫出,互黝糾而搏負。
下岪蔚以璀錯,上崎嶬而重注。
○按負字,古音房以反。
自《魯靈光殿賦》始讀爲房遇反。
貢 【酉集中】【貝字部】 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送切,攻去聲。
【說文】獻功也。
【書禹貢序】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
【傳】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貢賦之差。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
【禮曲禮】五官緻貢曰享。
【註】貢,功也。
又【易繫辭】六爻之義,易以貢。
【註】告也。
又【爾雅釋詁】貢,賜也。
又【廣雅】貢,上也。
又【玉篇】貢,通也。
又【廣韻】貢,薦也。
又姓。
【前漢貢禹傳】字少翁,琅邪人。
【急就篇】孔子弟子子貢,其後以字爲氏。
【巳集中】【火字部】【篇海】音墨。
火也。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方結切【集韻】必結切,□音。
褾,袖袂也。
又【玉篇】敝衣也。
财 【酉集中】【貝字部】 財 〔古文〕【唐韻】昨哉切【集韻】牆來切,□音裁。
【說文】人所寶也。
【徐曰】可入用者也。
【玉篇】納財,謂食穀也,貨也,賂也。
【易繫辭】何以聚人曰財。
【註】財,所以資物生也。
【書禹貢】底愼財賦。
【傳】所愼者,財貨貢賦。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
【註】財,泉穀也。
【禮坊記】先財而後禮。
【註】幣帛也。
又【禮器】設於地財。
【註】財,物也。
各是土地之物。
又與裁通。
【易泰卦】後以財成天地之道。
【釋文】財,荀作裁。
【爾雅釋言疏】裁、財音義同。
【史記封禪書】民裡社各自財以祠。
【前漢郊祀志】作自裁。
又與材通。
【孟子】有達財者。
又與纔通。
【史記孝文本紀】太僕見馬遺財足。
【註】財,與纔同。
又【集韻】昨代切,音在。
義同。
又【韻補】葉前西切。
【舜南風之歌】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按《唐韻正》支、齊兩韻本通。
考證:〔又【禮器】設於用財。
〕謹照原文用改地。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集韻】□方味切。
與沸同。
泉湧出也。
又【廣韻】扶涕切【集韻】父沸切,□音狒。
渭,水溢貌。
又【集韻】兵媚切,音祕。
人名。
【史記】鄭悼公。
又【集韻】怖拜切,音浿。
與湃同。
水聲。
責 【酉集中】【貝字部】 責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側革切【正韻】側格切,□音窄。
【說文】求也。
【左傳桓十三年】宋多責賂於鄭。
又非也。
【書君奭】誕無我責。
【傳】汝大無非責我留。
又誅責也。
【詩邶風旄丘序】責衞伯也。
【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
【疏】責,謂許而不與而被責。
又責讓也。
【左傳僖十五年】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註】微刺也。
又任也。
【孟子】有言責者。
又取也。
【戰國策】歸其劒而責之金。
又問也。
【史記周勃世家】吏簿責條侯。
【註】簿問其辭情。
又自訟也。
【前漢韓延壽傳】痛自刻責。
又【集韻】【韻會】【正韻】□側賣切。
與債同。
【周禮天官小宰】聽稱責以傅別。
【註】稱責,謂貸子。
【疏】謂舉責生子,彼此俱爲稱意,故曰稱責也。
【左傳成十八年】施舍已責。
【註】止逋責。
又葉側棘切。
【柳宗元懲咎賦】旣明懼夫天討兮,又幽慄兮鬼責。
惶惶兮夜寤而晝駭兮,類麏之不息。
考證:〔【禮表記】君子與有諾責也〕謹照原文與下增其字。
賢 【酉集中】【貝字部】 賢 〔古文〕臤贒【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弦。
【說文】多才也。
【玉篇】有善行也。
【易鼎卦】大亨,以養聖賢。
又【繫辭】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書大禹謨】野無遺賢。
又【鹹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又【禮內則】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
【註】賢,猶善也。
又勝也。
【禮投壷】某賢於某若幹純。
【註】以勝爲賢。
又下見切,音現。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爲賢。
【註】賢,大穿也。
又【韻補】葉下珍切。
【詩小雅】我從事獨賢。
葉上臣。
【前漢敘傳】旣登爵位,祿賜頤賢,布衾疏食,用儉飭身。
敗 【卯集下】【攴字部】 敗 〔古文〕贁貝□【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簿邁切,音浿。
【說文】毀也。
【爾雅釋言】覆也。
【釋名】潰也。
又壞也。
【玉篇】破也。
【增韻】損也。
又頹也。
【易需卦】敬愼不敗也。
【書大禹謨】反道敗德。
又【左傳文十年司敗註】□楚名司□爲司敗。
【論語】□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又【爾雅釋器】肉謂之敗。
【註】臭壞。
【論語】魚餒而肉敗。
又【廣韻】補邁切【集韻】北邁切【韻會】【正韻】布怪切,□音拜。
破他曰敗。
【增韻】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
物自毀壞,則薄邁切。
【詩召南】勿翦勿敗。
【音義】敗,必邁反。
又【左傳莊十一年】凡師敵未□曰敗,大崩曰敗績。
【顏氏家訓】江南學士讀左傳,口相傳述,自爲凡例。
軍自敗曰敗,打破人軍曰敗,讀補敗反,諸記傳未見補敗反。
徐仙民讀左氏,唯一處有此音。
又不言自敗敗人之別,此爲穿鑿耳。
又【韻補】葉蒲昧切。
【荀子賦篇】功立而身廢,事成而家敗。
棄其耆老,收其後世。
赼 【酉集中】【走字部】 赼 【正字通】俗趑字。
貨 【酉集中】【貝字部】 貨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臥切,火去聲。
【說文】財也。
【廣韻】貨者,化也。
變化反易之物,故字有化也。
【易繫辭】日中爲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
【書洪範】八政,二曰貨。
【傳】貨,寶用物。
【周禮天官大宰】商賈阜通貨賄。
【註】金玉曰貨。
【前漢食貨志】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
又賂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爲解。
【註】貨,猶賂也。
又【玉篇】貨,賣也。
【六書故】作□。
質 【酉集中】【貝字部】 質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音桎。
【易繫辭】原始要終,以爲質也。
【註】質,體也。
又【詩小雅】民之質矣。
【傳】質,成也。
【朱傳】實也。
又【大雅】虞芮質厥成。
【傳】質,成也。
成,平也。
【疏】三字義同,故以質爲成,以成爲平。
【朱傳】質,正。
成,平也。
又【詩小雅】發彼有的。
【傳】的,質也。
【疏】十尺曰侯,四尺曰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
鵠及正、質,皆在侯中也。
又【周禮地官質人】大市曰質,小市曰劑。
【註】質劑者,爲之券藏之也。
又【儀禮士冠禮】質明行事。
【註】質,正也。
【禮月令】黑黃蒼赤,莫不質良。
【註】所染者當得眞采正善也。
又【聘義】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
【註】質謂正自相當。
又【禮曲禮】質君之前。
【註】質猶對也,又【廣雅】質,地也。
【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
【註】質,猶性也。
又【公羊傳定八年】弓繡質。
【註】質,拊也。
又【史記範睢傳】不足以當椹質。
【註】質,剉刃也。
又【前漢張釋之傳】具以質言。
【註】質,誠也。
又【廣雅】問也,定也。
又【小爾雅】質,信也。
又【玉篇】主也,樸也。
【禮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
【註】質,猶本也。
禮爲之文飾也。
又姓。
【前漢貨殖傳】質氏以灑削而鼎食。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利切,音緻。
【說文】以物相贅。
【左傳隱三年】故周鄭交質。
又【集韻】脂利切。
贄,亦作質。
【左傳昭三年】將奉質幣,以無失時。
【晉語】臣委質于翟之鼓。
【孟子】不傳質爲臣。
考證:〔【詩小雅】發彼有的。
【傳】的,質也。
【疏】十尺爲□,四尺爲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
鵠及正質,皆在□中也。
〕謹照原文兩爲字□改曰。
兩□字□改侯。
" 販 【酉集中】【貝字部】 販 【唐韻】【集韻】【韻會】□方願切,音畈。
【說文】買賤賣貴者。
【周禮地官司市】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
【註】販夫販婦,朝資夕賣。
【禮曲禮】雖負販者,必有尊也。
【史記呂不韋傳】往來販賤賣貴。
【集韻】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苦貢切,音控。
【類篇】絲屬。
貪 【酉集中】【貝字部】 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含切,音□。
【說文】欲物也。
【釋名】貪,探也。
探入他分也。
【詩大雅】貪人敗類。
【禮禮運】用人之仁,去其貪。
【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
【王逸註】愛財曰貪,愛食曰婪。
又【集韻】他紺切,音探。
義同。
貧 【酉集中】【貝字部】 貧 〔古文〕□【唐韻】符巾切【集韻】【韻會】皮巾切【正韻】毗賔切,□音頻。
【說文】財分少也。
【爾雅釋言】寠,貧也。
【註】謂貧陋。
【疏】貧者,無財也。
【書洪範】六極,四曰貧。
【傳】困於財。
【詩邶風】終寠且貧。
【晉語】韓宣子憂貧,叔向賀之。
又【韻補】葉頻眠切,音騈。
【歐陽修送魏主簿詩】士欲見所守,視其居賤貧。
何用慰離居,贈子以短篇。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祖對切,音晬。
單衣。
【揚子方言】覆謂之襌衣。
又蘇對切,音碎。
義同。
又【類篇】取內切,音倅。
副衣也。
貶 【酉集中】【貝字部】 貶 【廣韻】方斂切【集韻】【韻會】【正韻】悲檢切,□音疺。
【說文】損也。
【公羊傳隱二年】何以不氏貶。
【註】貶,猶損也。
【杜預春秋序】《春秋》雖以一字爲褒貶。
又【詩大雅】我位孔貶。
【傳】貶,墜也。
又【玉篇】減也。
又【增韻】謫也,抑也。
又【集韻】補範切,音覂。
義同。
又通作辯。
【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兇荒,則以荒辯之灋治之。
【註】辯,當爲貶。
遭飢荒,則□罰,國事有所貶損,作權時灋也。
又通作辨。
【禮玉藻】立容辨。
【註】辨,讀爲貶。
自貶□,謂罄折也。
又【集韻】扶法切,音乏。
【類篇】射者所蔽。
雬 【戌集中】【雨字部】 雬 【篇海】芳否切,音。
霧雬也。
○按卽□字之譌。
購 【酉集中】【貝字部】 購 【唐韻】古□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構。
【說文】以財有所求也。
【史記韓世家】將西購於秦。
【前漢高帝紀】乃多以金購豨將。
【註】師古曰:購,設賞募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購,蔏簍。
【註】舍人曰:購,一名蔏蔞。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
義同。
貯 【酉集中】【貝字部】 貯 【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音。
【說文】積也。
【玉篇】藏也。
【廣韻】居也。
【公羊傳僖三年】無貯粟。
【前漢食貨志】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與□、褚同。
【周禮地官廛人註】謂貨物□藏於市中。
【釋文】□本或作貯,又作褚,皆同。
又同著。
【史記貨殖傳】積著之理。
【註】著,張呂反。
□字原從甯從著作。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集韻】□胡關切,音還。
水也。
一曰水濆起貌,與澴同。
貫 【酉集中】【貝字部】 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瓘。
【說文】貫,錢貝之貫。
【前漢食貨志】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又【博雅】穿也。
【五經文字】旣穿曰貫。
【易剝卦】貫魚。
【釋文】貫,穿也。
【前漢董仲舒傳】豈不同條共貫與。
【註】貫者,聮絡貫穿。
又中也。
【儀禮鄕射禮】不貫不釋。
【註】貫,猶中也。
又【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
【註】羈貫,謂交午剪髮以爲飾。
又【晉書文苑傳】架彼辭人,共超淸貫。
【正字通】侍從之官曰淸貫。
又姓。
【姓氏急就篇】趙相貫高。
【古音略】貫高之貫,音冠。
又【博雅】累也。
又【韻府】本貫,鄕籍也。
又國名。
【括地志】故貫城卽古貫國,在曹州濟隂縣。
又【詩魏風】三歲貫女。
【傳】貫,事也。
【釋文】古亂反。
○按朱傳:貫,習也。
音慣。
又【集韻】【正韻】□古患切,音慣。
慣,亦作貫。
【爾雅釋詁】貫,習也。
【詩齊風】射則貫兮。
【釋文】毛古亂反,中也。
鄭古患反,習也。
【前漢賈誼傳】習慣如自然。
【註】師古曰:貫,亦習也。
又【集韻】烏關切,音彎。
彎,亦作貫。
【史記伍子胥傳】貫弓執矢嚮使者。
又【廣韻】【集韻】【韻會】□古丸切,音官。
義同。
○按《說文》毌,穿物持之也,音古丸切,貫音古玩切,毌與貫通,故經典貫亦音官。
賤 【酉集中】【貝字部】 賤 〔古文〕□【唐韻】【集韻】才線切【正韻】在線切,□音羨。
【說文】賈少也。
【玉篇】□下也,不貴也。
【廣韻】輕賤。
【易屯卦】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
【前漢食貨志】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
又姓。
【風俗通】漢北平太守賤瓊。
贲 【酉集中】【貝字部】 賁 【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必轡切,□音臂。
【說文】飾也。
【易賁卦】山下有火,賁。
【釋文】鄭雲:變也。
文飾之貌。
王肅雲:有文飾,黃白色。
又【序卦】賁,飾也。
又【雜卦傳】賁,無色也。
【書湯誥】賁若草木。
【註】賁,飾也。
【詩小雅】賁然來思。
又【集韻】逋還切,音班。
【易賁卦釋文】傅氏雲:賁,古班字。
文章貌。
又【集韻】符分切,音焚。
【書盤庚】用宏茲賁。
【傳】宏、賁,皆大也。
【詩大雅】賁鼓維鏞。
【傳】賁,大鼓也。
又【爾雅釋魚】龜三足,賁。
【疏】龜之三足者名賁。
又【廣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音奔。
【書立政】綴衣虎賁。
【傳】虎賁以勇力事王。
【周禮夏官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
又【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
【孟子】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
【趙註】賁,勇士也。
又【集韻】父吻切。
與憤同。
【禮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
【註】賁,讀爲憤。
憤,怒氣充實也。
又沸也。
【穀梁傳僖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
【註】賁,沸起也。
【釋文】與瀵同。
又地名。
【穀梁傳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賁泉。
【註】賁泉,魯地。
扶粉反。
又【集韻】方問切,音糞。
【禮射義】賁軍之將。
【註】賁讀爲僨,猶覆敗也。
又【集韻】力竹切,音六。
賁渾,地名。
【公羊傳宣三年】楚子伐賁渾之戎。
【釋文】賁,舊音六。
【左傳】【穀梁傳】作陸。
又【廣韻】【集韻】【韻會】□符非切,音肥。
姓也。
【前漢英布傳】中大夫賁赫。
【後漢光武紀】董憲將賁休。
【註】前書賁赫,音肥,今姓音奔。
又【集韻】孚袁切,音翻。
番禺。
【山海經】作賁禺。
贳 【酉集中】【貝字部】 貰 【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世。
【說文】貸也。
【廣雅】賒也。
【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前漢食貨志】諸賈人末作貰貸。
又【前漢文三王傳】得見貰赦。
【註】師古曰:貰,謂寬其罪。
又【唐韻】【集韻】□神夜切,音射。
又【集韻】式夜切,音赦。
義□同。
又【集韻】時制切,音誓。
漢侯國名。
又【韻補】葉詩戈切。
【白居易效陶詩】家醞飮已盡,村中無酒貰。
坐愁今夜醒,其奈秋懷何。
補遺:【字彙補】與貰同。
見《佩觿》。
貰字上從卋作。
貼 【酉集中】【貝字部】 貼 【廣韻】【正韻】他協切【集韻】【韻會】托協切,□音帖。
【說文】以物爲質也。
又【增韻】裨也,依附也,黏置也。
又【篇海】□貼,謂舒爽也。
□音條。
閐 【戌集上】【門字部】 閐 【廣韻】蘇紺切,音俕。
覆蓋也。
【正字通】按路史三皇紀,次民氏歿,辰放氏作,時多隂風,敎民綯髮閐首,去靈雨,而人從之。
據此說,閐首者,卽今雨笠,所以覆冒其首也。
貴 【酉集中】【貝字部】 貴 〔古文〕□□【唐韻】居胃切【集韻】【韻會】歸謂切,□音餽。
【說文】作,物不賤也。
【易繫辭】□高以□貴賤位矣。
【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
又【玉篇】高也,尊也。
【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六曰尊貴。
又【禮祭儀】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
【註】貴謂燕賜有加於諸臣也。
又【孟子】用下敬上,謂之貴貴。
又欲也。
【戰國策】貴合於秦以伐齊。
【註】貴,猶欲也。
又【玉篇】多價也。
【前漢食貨志】器苦惡賈貴。
又【釋名】貴,歸也,物所歸仰也。
又姓。
【風俗通】廬江太守貴遷。
又州名。
【韻會】春秋駱越地,隋鬰州,唐攺貴州。
【巳集上】【水字部】【篇海】鄰溪切,音犁。
衆也。
○按此當卽黎字之譌。
贶 【酉集中】【貝字部】 貺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許放切【正韻】虛放切,□音況。
【說文】賜也。
【廣韻】與也。
【詩小雅】中心貺之。
【儀禮士昏禮】吾子有惠,貺室某也。
又與況通。
【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
又【韻補】葉虛王切,音荒。
【左傳僖十五年】女承筐,亦無貺也。
【楚辭九章】荼薺不同畞兮,
楊愼曰:僃,音賠,義同。
昔高歡立法盜私家十僃五,官物十僃三,後周詔盜官物雖經赦免,徵備如法。
備,補償也。
俗用賠。
賡 【酉集中】【貝字部】 賡 【廣韻】古行切【集韻】【韻會】居行切【正韻】古衡切,□音庚。
【書益稷】乃賡載歌。
【傳】賡,續也。
又【集韻】居孟切,庚去聲。
義同。
又【說文】古文續字。
註詳糸部十五畫。
賢 【酉集中】【貝字部】 賢 〔古文〕臤贒【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弦。
【說文】多才也。
【玉篇】有善行也。
【易鼎卦】大亨,以養聖賢。
又【繫辭】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書大禹謨】野無遺賢。
又【鹹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又【禮內則】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
【註】賢,猶善也。
又勝也。
【禮投壷】某賢於某若幹純。
【註】以勝爲賢。
又下見切,音現。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爲賢。
【註】賢,大穿也。
又【韻補】葉下珍切。
【詩小雅】我從事獨賢。
葉上臣。
【前漢敘傳】旣登爵位,祿賜頤賢,布衾疏食,用儉飭身。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章魚切【集韻】專於切,□音諸。
水名,在北嶽。
又【集韻】□於切,音除。
與塗同。
水名,在堂邑。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同□。
惡米也。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集韻】□奴登切,音能。
水名。
賣 【酉集中】【貝字部】 賣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懈切,音邁。
【說文】作□。
出物貨也。
從出從買。
【註】徐鍇曰:貨精,故出則買之也。
【九經字樣】隷省作賣。
【周禮天官小宰】聽賣買以質劑。
又【地官司市】掌其賣儥之事。
又【集韻】莫駕切,音禡。
【博雅】儥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以制切,音曳。
【海篇】白□,稻名。
【子集下】【刀字部】【玉篇】音喧。
角毛。
賤 【酉集中】【貝字部】 賤 〔古文〕□【唐韻】【集韻】才線切【正韻】在線切,□音羨。
【說文】賈少也。
【玉篇】□下也,不貴也。
【廣韻】輕賤。
【易屯卦】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
【前漢食貨志】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
又姓。
【風俗通】漢北平太守賤瓊。
賥 【酉集中】【貝字部】 賥 【廣韻】【集韻】□雖遂切,音邃。
貨也。
【韓非子說疑篇】破家殘賥,隂約結以相固。
【玉篇】亦作粹。
賦 【酉集中】【貝字部】 賦 【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付。
責取也。
【說文】斂也。
【爾雅釋言】賦,量也。
【註】賦稅,所以評量。
【揚子方言】賦,動也。
【註】賦斂,所以擾動民也。
【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
【傳】賦,謂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五曰賦貢,以馭其用。
【註】賦,口率出泉也。
【前漢□法志】畿方千裡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
【註】賦,謂發賦斂財也。
又【韻會】稟受也,給與也。
【禮中庸】天命之謂性。
【註】性者,人所稟受。
【朱傳】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
又布也。
【詩大雅】明命使賦。
【傳】賦,布也。
【箋】使羣臣施布之也。
又鋪□也。
【詩周南關雎序】詩有六義,二曰賦。
【疏】賦之言鋪,直鋪□今之政敎善惡。
【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
又貢士曰賦。
【前漢鼂錯傳】乃以臣錯充賦。
【註】如淳曰:猶言備數也。
臣瓚曰:雲如賦調也。
賧 【酉集中】【貝字部】 賧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吐濫切,音倓。
【玉篇】蠻夷以財贖罪也。
同□。
又【集韻】【韻會】□杜覽切,音啖。
義同。
賨 【酉集中】【貝字部】 賨 【廣韻】藏宗切【集韻】【韻會】徂宗切,□音悰。
【說文】南蠻賦也。
【後漢南蠻傳】歲令大人輸布一疋,小口二丈,謂之賨布。
又【風俗通】巴有賨人,剽勇。
閬中人範目說高祖,募取賨人定三秦。
【揚雄蜀都賦】東有巴賨,綿亘百濮。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府尾切,音誹。
草也。
又【揚子方言】江湘閒凡猝相見謂之。
賩 【酉集中】【貝字部】 賩 【正字通】同賨。
【廣雅】稅也。
谂 【酉集上】【言字部】 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荏切,音審。
【說文】深諫也。
【爾雅釋言】念也。
【註】相思念也。
【廣韻】謀也,告也。
【左傳閔二年】昔辛伯諗周桓公。
又潛藏也。
【家語】故龍以爲畜而魚鮪不諗。
又【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審去聲。
義同。
又【集韻】諾葉切【類篇】諾協切,□音埝。
聲止也。
與□同。
又葉衫岑切,審平聲。
【詩小雅】駕彼四駱,載驟駸駸。
豈不懷歸,將母來諗。
【毛傳】諗,念也。
【鄭箋】告也。
調 【酉集上】【言字部】 調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
【說文】和也。
【玉篇】和合也。
【詩小雅】弓矢旣調。
【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又【韻會】揉伏也。
【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又【正字通】嘲笑也。
【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又【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又【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又官名。
【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又姓。
【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又【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
朝也。
【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
【毛傳】調,朝也。
又作輈。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
【玉篇】選調也。
【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
【註】下令調斂也。
【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
【師古註】謂選發之也。
又【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
【師古註】選也。
又【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
【師古註】遷也。
又【玉篇】度也。
【增韻】算也。
【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
【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又【玉篇】求也。
又【類篇】賦也。
【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
見《晉書》。
又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
見《舊唐書》。
又【廣韻】韻調也。
【增韻】音調,樂律也。
才調,韻緻也。
又【韻會】詩也。
又葉從紅切,音同。
【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谄 【酉集上】【言字部】 諂 【說文】同讇,省。
諛也。
【徐曰】陷也。
一曰面從曰諛,佞言曰諂。
【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
【左傳襄三年】稱其讐不爲諂。
【註】諂,媚也。
【論語】貧而無諂。
【郉疏】佞言。
【朱註】卑屈也。
【史記平準書】諂諛取容。
【莊子漁父篇】希意道言謂之諂。
【管子五輔篇】淫聲諂耳,淫觀諂目,耳目之所好諂心。
【荀子臣道篇】從命而不利君謂之諂。
又【修身篇】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
【註】諂之言陷也。
與謟別。
諄 【酉集上】【言字部】 諄 〔古文〕□【唐韻】章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朱倫切,□音肫。
【說文】告曉之熟也。
【正韻】誨言重複也。
【詩大雅】誨爾諄諄。
【朱傳】詳熟也。
【釋文】諄,又作訰。
又【廣韻】至也。
誠懇貌。
【集韻】通作訰、肫。
或作忳、純。
□詳前訰字註。
又【集韻】或作哼。
【莊子胠篋篇】釋夫恬惔無爲,悅夫啍啍之意。
【通雅】卽諄諄也。
又姓。
見【字彙】。
又【玉篇】【廣韻】之閏切【集韻】【韻會】【正韻】朱閏切,□肫去聲。
告之丁寧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趙孟年未盈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
又【韻會】忠謹之貌。
【後漢卓茂傳】勞心諄諄。
又【玉篇】佐也。
【晉語】曾孫蒯瞶,以諄趙鞅之故。
又【揚子方言】諄憎,所疾也。
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若秦晉言可惡矣。
又【集韻】主尹切,音準。
與方言義同。
又【韻會】或作啍。
【荀子哀公篇】無取口啍。
【註】與諄同,誕也。
又葉朱遄切,音專。
【史記司馬相如封禪頌】厥之有章,不必諄諄。
依類託寓,諭以封巒。
谇 【酉集上】【言字部】 誶 【唐韻】【集韻】【韻會】□雖遂切,音祟。
【說文】讓也。
【玉篇】罵也。
【增韻】誚也,詬也。
【吳語】吳王還自伐齊,誶申胥。
【唐書□叔達傳】忿誶不恭。
又【廣雅】諫也,問也。
【莊子徐無鬼】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
【註】詬誶也。
【陸德明音義】問也。
音崇。
又音峻。
又【集韻】【類篇】□秦醉切,音萃。
告也。
【玉篇】言也,問也。
又【廣韻】蘇內切【集韻】【韻會】蘇對切,□音碎。
【前漢賈誼傳】母取箕帚立而誶語。
【服虔曰】誶,猶罵也。
【張晏曰】責讓也。
【師古曰】誶音碎。
又【集韻】與訊通。
【張衡思□賦】愼竈顯于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訊。
【註】告也。
【後漢書】作妄誶。
【莊子】淩誶。
【陸德明音義】亦音信。
又【廣韻】慈卹切【集韻】【韻會】【正韻】昨律切,□音崒。
【金壺字考】淩誶,誚責也。
【列子力命篇】□淩誶。
【註】謂好淩辱責駡人也。
張湛音碎,殷敬順音崒。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食律切,音述。
【博雅】劒衣也。
又直律切,音術。
義同。
【正字通】引《史記》郤冠絀曰麤縫也。
○按《史記》本作秫,從禾不從衣。
談 【酉集上】【言字部】 談 【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藍切,□音郯。
【說文】語也。
【徐曰】談者,和懌而悅言之。
【廣韻】談話,言論也。
【公羊傳閔二年】魯人至今以爲美談。
【禮儒行】言談者,仁之文也。
【史記滑稽傳】談言微中。
【晉書阮修傳】王衍當時談宗。
又【玉篇】戲調也。
【詩小雅】不敢戲談。
又手談。
【續博物志】王中郞以圍碁爲坐隱,或亦謂之爲手談。
又縣名。
【南齊書州郡志】談縣屬益州始康郡。
又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談州。
又姓。
【蜀錄】漢有征東將軍談巴。
又【正韻】亦作譚。
詳譚字註。
又【韻會小補】葉徒黃切,音唐。
【急就章】曹富貴,李尹桑。
蕭彭祖,屈宗談。
誼 【酉集上】【言字部】 誼 【玉篇】同□。
謀 【酉集上】【言字部】 謀 〔古文〕□□【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牟。
【說文】慮難曰謀。
【爾雅釋言】心也。
【註】謀慮以心。
【廣雅】議也。
【玉篇】計也。
【字彙】咨難慮患曰謀。
【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
【疏】凡欲興作其事,必先謀慮其始。
【書洪範】聰作謀。
【傳】度也。
【詩小雅】周爰咨謀。
【傳】咨事之難易爲謀。
【左傳宣十四年】貪必謀人。
【疏】計謀也。
又【襄四年】咨難爲謀。
【註】問患難也。
【前漢藝文志】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
【晉書□法志】二人對議謂之謀。
又謀面。
【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
【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
又謀主。
【左傳昭九年】民人之有謀主也。
【註】民人謀主,宗族之師長。
又菜名。
【本草綱目】蒔蘿,一名慈謀勒。
李時珍曰:番言也。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雲:神農之樂曰《下謀》。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諸謀克,從五品,掌撫輯軍戸,訓練武藝。
又姓。
【風俗通】周卿士蔡公謀父之後,以字爲氏。
又通作規。
詳規字註。
又葉謨悲切,音眉。
【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卽我謀。
又葉莫徒切,音模。
【詩小雅】民雖靡膴,或哲或謀。
【註】膴音呼。
又葉況于切,音籲。
【焦氏易林】□公淺愚,不受深謀。
又葉滿補切,音母。
【詩小雅】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又葉莫故切,音暮。
【傅鶉觚馬皇後贊】作後作母,帝諮厥謀。
國賴內訓,家應顯祚。
考證:〔【左傳宣十三年】貪必謀人。
〕謹照原文十三年改十四年。
谌 【酉集上】【言字部】 諶 【唐韻】【韻會】是吟切【正韻】時任切,□甚平聲。
【說文】誠諦也。
【爾雅釋詁】信也,誠也。
【書鹹有一德】天難諶,命靡常。
【傳】諶,信也。
【楚辭九章】諶荏弱而難持。
【註】諶,誠也。
又國名。
【前漢地理志】有諶離國。
又人名。
【左傳襄二十九年】裨諶,鄭大夫。
【註】諶本亦作湛。
又姓。
【萬姓統譜】漢荊州刺史諶仲,南昌人。
又與忱同。
【書大誥】天棐忱辭。
【傳】忱,信也。
【說文】引作諶。
又通作訦。
【爾雅釋詁註】燕代東齊謂信曰諶。
【疏】按方言作訦。
訦、諶音義同。
又葉市隆切,音戎。
【詩大雅】天生烝民,其命匪諶。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集韻】一作愖。
諜 【酉集上】【言字部】 諜 【唐韻】徒葉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
【說文】軍中反閒也。
【玉篇】伺也。
【左傳桓十二年】楚師分涉於彭,羅人使伯嘉諜之。
【註】諜,伺也。
【疏】謂詐爲敵國之人,入其軍中,伺□閒隙,以反報其主,兵書謂之反閒。
又【宣八年】晉人獲秦諜。
【註】諜,往來閒諜者,今謂之細作。
又【哀元年】使女艾諜澆。
【註】□也。
【周禮夏官】環人巡邦國搏諜賊。
【吳志孫皓傳】宜遣閒諜,以觀其勢。
又【字林】通作牒。
【廣韻】譜諜也。
【史記三代世表】餘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鹹不同,乖異。
【後漢張衡傳】子長諜之,爛然有第。
【註】諜,譜第也。
與牒通。
【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
諜者葉也,短□編諜,如葉在枝。
諜亦書作牒。
又通作喋。
【史記張釋之傳】豈斆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
【索隱曰】漢書作喋喋,多言也。
又【集韻】託協切,音帖。
【說文】義同。
【類篇】安也。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
【類篇】言相次也。
【增韻】或作□,譌作〈言□〉。
【字彙補】又省作□,□非。
考證:〔【左傳桓十二年】楚師伐絞涉彭,羅人使伯嘉諜之。
〕謹照原文伐絞涉彭改分涉於彭。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匹各切,音粕。
與濼同。
或作□。
古國名。
又陂濼也。
【寅集上】【尢字部】【集韻】【類篇】□雪律切,音恤。
不能行也。
謊 【酉集上】【言字部】 謊 【正字通】俗詤字。
谏 【酉集上】【言字部】 諫 〔古文〕□【唐韻】古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晏切,□音。
【說文】証也。
【徐曰】閒也。
君所謂否,臣獻其可,以閒隔之,於文言柬爲諫。
柬者,多別善惡,以□於君。
【白虎通】閒也,因也,更也。
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
【詩衞風淇奧序疏】幹也。
幹君之意而告之。
【廣雅】正也。
【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
【書說命】後從諫則聖。
【禮曲禮】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
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
【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
【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緻諫,五曰直諫。
又官名。
【周禮地官】有司諫。
【註】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
【後漢百官志註】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爲光祿大夫。
世祖中興,以爲諫議大夫。
又鳥名。
【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又果名。
【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又姓。
【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又【集韻】居顏切,平聲。
【類篇】諍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
與讕同。
又葉古限切,音□。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葉上反。
又葉經□切,音見。
【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遊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
【註】畔音弁。
【俗書證誤】從東,非。
諌dǒng,多言也。
。
諧 【酉集上】【言字部】 諧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音骸。
【說文】詥也。
又【廣雅】耦也。
【玉篇】合也,調也。
【書堯典】克諧以孝。
又【舜典】八音克諧。
【左傳襄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
【禮禮器】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
又【文心雕龍】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
【前漢敘傳】東方贍辭,詼諧倡優。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
又平論定其價也。
【後漢宦者張讓傳】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又古書名。
【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又鳥名。
【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日,其雌謂之隂諧。
【淮南子繆稱訓】隂諧知雨。
【註】天將隂雨則鳴。
又葉弦雞切,音奚。
【後漢五行志】更始時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
又【儒林周澤傳】時人爲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大常妻。
考證:〔【博雅】鴆鳥,其雄謂之運目,其雌謂之隂諧。
〕謹照原文運目改運日。
谑 【酉集上】【言字部】 謔 【唐韻】虛約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卻切,□餉入聲。
【說文】戲也。
【爾雅釋詁郭註】謂調戲也。
【詩邶風】謔浪笑敖。
又【衞風】善戲謔兮,不爲虐兮。
【後漢隂皇後紀】不喜笑謔。
又【爾雅釋訓】謔謔、嗃嗃,崇讒慝也。
【疏】皆盛烈貌。
【玉篇】喜樂也。
【詩大雅】天之方虐,無然謔謔。
【傳】謔謔然喜樂。
又驛名。
【柳宗元詩註】善謔驛,在襄州之南,卽淳于髠放鴿之所。
【說文】本作□。
谒 【酉集上】【言字部】 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堰入聲。
【說文】白也。
【爾雅釋詁】告也,請也。
【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
【註】謁,告也。
【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註】謁,請也。
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又【增韻】訪也,請見也。
【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又【釋名】謁,詣也,詣告也。
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
【正字通】刺名也。
古之門狀,今之拜帖。
【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
實不持一錢。
【註】謁,謂以劄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又謁舍,今之客舍也。
【前漢食貨志】裡區謁舍。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
【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
【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又星名。
【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
【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
【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又姓。
【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又【集韻】【類篇】□乙列切,音。
亦白也。
李舟說。
又【正韻】於蓋切,音愛。
與同。
隂晦也。
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
一本作藹,義同。
又【揚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
獄臣司理,敢告執謁。
謁葉敗。
又【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雲:彼婦之謁,可以死敗。
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葉。
【字彙】謁攺音意,敗葉音佩,誤。
【正字通】俗作謁,非。
【補遺】【申集】【艸字部】莎字之譌。
【本草莎木註】李時珍曰字韻書不載,惟《孫愐唐韻》莎字註雲:樹似桄榔。
則字當作莎衣之莎,其葉離披如莎衣狀,故謂之莎也。
謂 【酉集上】【言字部】 謂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
【說文】報也。
【徐曰】謂之是報之也。
【廣雅】說也。
【廣韻】告也,言也。
【增韻】與之言也。
【易乾卦】何謂也。
【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
【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
【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又【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
【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又【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
指事而言亦曰謂。
《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
稱其言,亦曰謂。
《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
又【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
《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又【爾雅釋詁】勤也。
【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
【箋】謂,勤也。
勤思君子也。
又【廣雅】使也。
【玉篇】信也,道也。
又姓。
【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
【說文】本作□。
考證:〔禮樂記,聖明者述作之謂也。
〕謹照原文聖明改明聖。
谕 【酉集上】【言字部】 諭 【唐韻】羊戍切【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
【說文】告也。
【類篇】曉也。
【韻會】及其未悟,告之使曉。
【穀梁傳桓六年】修敎明諭國道也。
【禮祭義】諭其志意。
【疏】使祝官啓告鬼神,曉諭鬼神以志意。
【周禮秋官】訝士掌四方之獄訟,諭罪□于邦國。
【註】告曉以麗罪,及制□之本意。
【疏】諭爲曉,故曰告曉。
【戰國策】寡人諭矣。
【註】諭,曉也。
【呂覽離謂篇】言者以諭意也。
【淮南子主術訓】衰絰菅屨,辟踴哭泣,所以諭哀也。
【註】諭,明也。
又【玉篇】譬諭也。
【前漢賈誼傳】誼追傷屈原,因以自諭。
【師古註】諭,譬也。
又【廣雅】諫也。
又官名。
【唐書百官志】有左右諭德。
又縣名。
【晉書地理志】新諭縣,屬荊州安成郡,吳置。
【唐書地理志】招諭縣,屬錦州,垂拱三年置。
又姓。
【廣韻】東晉有諭歸,豫章人,撰《西河記》。
何承天雲:音樹。
又【玉篇】他口切,偸上聲。
誘也。
【集韻】或作喩。
谖 【酉集上】【言字部】 諼 【唐韻】況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
【說文】詐也。
【廣韻】欺也。
【公羊傳文三年】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爲諼也。
【前漢息夫躬傳】虛造詐諼之策。
又【爾雅釋訓】忘也。
【詩衞風】終不可諼兮。
【大學】引《詩》作諠。
又草名。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傳】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
【釋文】諼,本又作萱。
【說文】作藼。
或作蕿。
亦作諠。
【謝惠連西陵遇風詩】無萱將如何。
【註】諠草,忘憂也。
萱、喧通。
又【廣韻】況晚切【集韻】【韻會】火遠切【正韻】況遠切,□暄上聲。
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說文】澩從水,學省聲,讀若學。
胡角切。
詳澩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古文溺字。
【元包經】大過舟于水。
〇按《說文》溺字註與弱水之弱同,而灼切。
字註沒也,奴歷切,音義迥別。
今《禹貢》弱水通作弱,無水旁,似宜從《禹貢》爲正。
而沉之則槩作溺。
今依《玉篇》作古文溺字,二字遂爲古今文,存以備考。
讒 【酉集上】【言字部】 讒 【唐韻】士鹹切【集韻】【韻會】【正韻】鋤鹹切,□音饞。
【說文】譖也。
【玉篇】佞也。
【正字通】崇飾惡言,毀善害能也。
【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
【莊子漁父篇】好言人之惡謂之讒。
【荀子修身篇】傷良曰讒。
【說苑臣術篇】蔽善者,國之讒也。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卷舌六星中,一曰天讒,主巫醫。
又鼎名。
【左傳昭三年】讒鼎之銘。
【疏】讒鼎,疾讒之鼎,《明堂位》所雲崇鼎是也。
一雲讒,地名。
禹鑄九鼎於甘讒之地,故曰讒鼎。
又【廣韻】【集韻】士懺切【韻會】【正韻】士監切,□饞去聲。
義同。
又葉鉏弓切,音崇。
【楚辭九歎】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
行叩誠而不阿兮,遂見排而逢讒。
又葉銀炎切,音嚴。
【梁鴻適吳詩】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
競舉枉兮錯直,鹹先佞兮唌唌。
唌音延。
又【俗書證誤】從二免,非。
。
谙 【酉集上】【言字部】 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庵。
【說文】悉也。
【玉篇】知也。
【增韻】練也,歷也。
【六書統】熟聞也。
【字彙】曉也。
【後漢虞延傳】陵樹株蘖,皆諳其數。
【晉書刁協傳】久在中朝,諳練舊事。
【□書姚察傳】諳識內典。
又【玉篇】記也,誦也,大聲也。
【廣韻】憶也。
【類篇】諷也。
又官名。
【金史國語解】諳版勃極烈,官之尊且貴者。
又【集韻】烏紺切,庵去聲。
【類篇】背誦也。
又【集韻】他口切,偸上聲。
言悉也。
【類篇】或作□。
亦作□。
【酉集中】【豕字部】【玉篇】同□。
【申集中】【蟲字部】【唐韻】除駕切,音。
水母也,一名羵。
形如羊胃,無目,以鰕爲目。
【玉篇】形如覆笠,泛泛常浮隨水。
【爾雅翼】生東海,正白,濛濛如沫,又如凝血,縱廣數尺,有智識,無頭目處所,故不知避人。
衆鰕附之,隨其東西,故《江賦》曰水母目鰕也。
又【韻會】陟駕切,音咤。
義同。
亦作吒。
諺 【酉集上】【言字部】 諺 〔古文〕□【唐韻】魚變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音彥。
【說文】傳言也。
【廣韻】俗言也。
【書無逸】乃逸乃諺。
【傳】俚語曰諺。
【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知而耄及之。
又與唁、喭□同。
【文心雕龍】諺者,直語也。
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
【新論正賞篇】子遊裼裘而諺,曾參指揮而哂。
【正字通】按諺通作喭。
弔唁,經皆從唁,不必借諺。
喭,《新論》作諺,偶譌誤耳。
又【集韻】魚旰切【正韻】魚幹切,□音岸。
【類篇】諺,自矜也。
【增韻】畔喭,剛猛也。
【韻會】叛諺,不恭也。
或作喭。
引【論語註】子路失於畔喭。
正義曰:舊註作□喭。
失言也。
言子路性行剛彊,常□喭失於禮容也。
考證:〔【左傳昭元年】諺所謂老將至而耄及之。
〕謹照原文將至改將知。
【寅集上】【屮字部】〔古文〕呈□【集韻】【類篇】□胡光切,音皇。
【說文】艸木妄生也。
從屮從王,與古文封字從土會意不同。
凡狂匡往字從此。
○按《總要》音汪,艸木大茁也。
《同文備考》音旺,艸木生也。
舊註從《廣韻》巨王切,音狂,非。
谛 【酉集上】【言字部】 諦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帝。
【說文】審也。
【書洪範孔傳】必微諦。
【疏】聽當別彼是非,必微妙而審諦也。
【後漢祭祀志】褅之爲言諦也。
諦諟昭穆尊□之義。
又【李雲傳】帝者,諦也。
【註】審諦於物也。
【魏志明帝紀】君諦視之勿誤也。
【關尹子九藥篇】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
【劉勰新論專學篇】心不在學而強諷誦,雖入於耳而不諦於心。
又四諦。
【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爲小乗,行四諦法。
【釋典心經】四諦:苦集滅道。
苦謂生老病死,集謂集聚骨肉財帛,滅謂壞滅,道謂修行。
又二諦:世諦以世俗顯緣起之事,諸法歷然,勸臣子以忠孝,勸家國以和治,此依俗諦。
眞諦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是非雙泯,能所俱亡,此依眞諦。
又【集韻】或作諟、□,互詳二字註。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
號也。
與嗁、謕□同。
又通作啼。
【荀子禮論篇】哭泣諦號。
【註】啼、諦通用。
謎 【酉集上】【言字部】 謎 【唐韻】莫計切【集韻】【正韻】彌計切,□迷去聲。
【說文】隱語也。
【演繁露】古無謎字。
若其意制,卽伍舉、東方朔謂之隱者是也。
至《鮑照集》則有井謎矣。
【文心雕龍】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隱化爲謎語。
謎也者,迴互其辭,使昏迷也。
又【集韻】緜批切,音迷。
【類篇】言惑也。
或作詸。
谝 【酉集上】【言字部】 諞 【唐韻】部田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眠切,□音蹁。
【說文】便巧言也。
【書秦誓】惟截截善諞言。
又【論語】友諞佞。
今文作便。
又【玉篇】步連切【廣韻】房連切,□音。
義同。
又【集韻】紕延切,音篇。
【類篇】辯佞之言也。
又【玉篇】【廣韻】符善切【集韻】婢善切,□上聲。
又【廣韻】符蹇切【集韻】平免切,□卞上聲。
又【正韻】補典切,音扁。
義□同。
谟 【酉集上】【言字部】 謨 〔古文〕□□譕【唐韻】【正韻】莫胡切【集韻】【韻會】蒙晡切,□音模。
【說文】議謀也。
【徐曰】慮一事畫一計爲謀,汎議將定其謀曰謨。
【虞書】有《大禹謨》,《臯陶謨》。
【傳】謨,謀也。
大禹謀九功,臯陶謀九德。
【詩大雅】訏謨定命。
【周禮秋官大行人】夏宗以□天下之謨。
又【爾雅釋詁】僞也。
【註】謀而不忠。
又無也。
【南唐書黨與傳】越人謨信,未可速攻。
【註】謨信,無信也。
閩人語音。
又【集韻】【韻會】□莫故切,模去聲。
【前漢敘傳】漢之宗廟,叔孫是謨。
革自孝元,諸儒變度。
謨,音慕。
又【集韻】【類篇】□末各切,音莫。
亦謨也。
【前漢班固幽通賦】謨先聖之大繇。
師古讀。
又葉滿補切,音姥。
見【蔡邕胡廣銘】。
【集韻】或作謩。
谠 【酉集上】【言字部】 讜 【唐韻】多朗切【集韻】【韻會】底朗切【正韻】多曩切,□音黨。
【說文】直言也。
【玉篇】善言也。
【前漢班固敘傳】吾久不見班生,今日復聞讜言。
【魏志王修傳】忠讜不昭於時。
又人名。
【後漢儒林傳】太守黃讜。
又通作黨。
【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也。
【註】黨與讜同。
謂直言也。
又【集韻】【正韻】□丁浪切,黨去聲。
言中理也。
或作譡。
又【集韻】【類篇】□他浪切,音儻。
美言也。
謝 【酉集上】【言字部】 謝 【唐韻】辭夜切【集韻】【韻會】【正韻】詞夜切,□音榭。
【說文】辭去也。
【廣雅】去也。
【楚辭九章】願歲幷謝與長友兮。
【註】謝,去也。
又【正韻】絕也。
【史記儒林傳】謝絕賔客。
又【增韻】退也,衰也,彫落也。
【南史範縝傳】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減。
【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
又【類篇】告也。
【前漢□餘傳】厮養卒謝其舍。
【晉灼註】以辭相告曰謝。
又【韻會】拜賜曰謝。
【前漢張安世傳】安世嘗有引薦,其人來謝。
安世以爲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
又【正字通】自以爲過曰謝。
【禮檀弓】從而謝焉。
【史記項羽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又【韻會】聽也。
【正韻】緻仕曰謝。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緻事若不得謝,必賜之幾杖。
【註】謝,猶聽也。
□皓曰:君不許其緻事也。
如辭謝、代謝,皆卻而退去之義。
又鳥名。
【張華禽經】子規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又菜名。
【本草綱目】水苦蕒,一名謝婆菜。
又島名。
【唐書地理志】登州東北海有大謝島。
又蠻名。
【舊唐書南蠻傳】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
又國名。
【詩大雅】于邑于謝。
【毛傳】謝,周之南國也。
【朱傳】在今鄧州南陽縣。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謝沐縣,屬蒼梧郡。
又姓。
【廣韻】出□留、會稽二望。
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謝,以邑爲氏。
【左傳昭七年】謝息,爲孟孫守。
又複姓。
【風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謝丘,因以爲氏。
【前漢古今人表】謝丘章,魯人。
又通作榭。
【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庳,無觀臺榭。
【註】本亦作謝。
【荀子王霸篇】臺榭甚高。
【註】與謝同。
又或作繹。
亦作射。
【爾雅釋魚】龜仰者謝。
【疏】謂行時頭仰。
《周禮》地龜曰繹屬是也。
【周禮春官龜人鄭註】仰者繹。
【禮玉藻鄭註】靈射之屬。
【釋文】射音亦。
【周禮】作繹。
【爾雅】作謝。
又葉祥豫切,徐去聲。
【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
弛氣離坐,墨而謝。
又葉徂賀切,音坐。
【韓愈送窮文】□頭喪氣,上手稱謝。
燒車與船,延之上坐。
【說文】本作□。
考證:〔【禮曲禮】大夫七十而緻仕,若不得謝,必賜之幾杖。
【疏】謝,猶聽也。
〕謹照原文緻仕改緻事。
疏改註。
閰 【戌集上】【門字部】 閰 【廣韻】【集韻】□居六切,音匊。
閑也。
【類篇】閉也。
又【篇海類編】兩手捧物也。
又斂手曰□,與臼字不同。
臼字下畫連,音舅。
【子集下】【廠字部】【唐韻】盧合切【集韻】落合切,□音拉。
【說文】石聲也。
【集韻】本作磿。
或作砬。
又【集韻】力入切,音立。
義同。
豼 【酉集中】【豸字部】 豼 【唐韻】房脂切,音毗。
【說文】貔或從比。
詳貔字註。
謠 【酉集上】【言字部】 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與同。
謠歌也。
【爾雅釋樂】徒歌謂之謠。
【詩魏風】我歌且謠。
【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
孫炎曰:聲消搖也。
韓詩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
戴侗曰:歌必有度曲節,謠則但搖曳永誦之,兒童皆能爲,故有童謠也。
【前漢藝文志】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
【南齊書五行志】歌謠,口事也。
口氣逆則惡言,或有怪謠焉。
又毀也。
詳諑字註。
又【集韻】或作猶。
【禮檀弓】陶斯詠,詠斯猶。
又【韻會】通作繇。
【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
【師古註】謂若童謠,及輿人之誦。
又葉夷周切,音由。
【前漢班固敘傳】嬀巢姜於孺筮兮,旦算祀於挈龜。
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衞名諡於銘謠。
龜音丘。
【申集中】【蟲字部】【篇海類編】與蜊同。
詳蜊字註。
趃 【酉集中】【走字部】 趃 【廣韻】【集韻】□徒結切,音垤。
【玉篇】大走也。
又【集韻】陀沒切。
【類篇】走貌。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同□。
趇 【酉集中】【走字部】 趇 【玉篇】私立切,心入聲。
走貌。
趏 【酉集中】【走字部】 趏 【廣韻】古滑切,音刮。
【玉篇】走貌。
又【廣韻】【集韻】□戸括切,音活。
與越同。
草也。
贗 【酉集中】【貝字部】 贗 【廣韻】五宴切【集韻】【韻會】【正韻】魚切,□音鴈。
僞物。
同偐。
【玉篇】不直也。
【韓愈酬崔少府詩】前計頓乖張,居然見眞贗。
又或作鴈。
【韓非子說林篇】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鴈往。
齊人曰:鴈也。
魯人曰:眞也。
贙 【酉集中】【貝字部】 贙 【廣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縣。
【說文】分別也。
從虤對爭貝。
【左思魏都賦】蒹葭贙,雚蒻森。
【註】贙,分別也。
又【爾雅釋獸】贙,有力。
【註】出西海大秦國有養者,似狗,多力,獷惡。
又【廣韻】一曰對爭也。
倒一虎者,非也。
○按《正字通》誤音吟。
《說文》音語巾切者,乃字,非贙字也。
贚 【酉集中】【貝字部】 贚 【廣韻】【集韻】□良用切,音躘。
貧也。
又【玉篇】龍貌。
贛 【酉集中】【貝字部】 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送切,音貢。
【說文】作贛。
賜也。
從竷省聲。
籀文作□。
【韻會】通作貢。
【禮樂記】子贛見師乙而問焉。
又【集韻】□,水名,出豫章。
或作灨,通作贛。
又【集韻】古禫切,音感。
【前漢地理志】豫章郡贛。
【註】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
如淳曰音感。
又【集韻】古暗切,音紺。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贛楡。
【註】師古曰:贛,音紺。
又【集韻】呼貢切,與戇同。
愚也。
又【集韻】陟降切,音憃。
義同。
又【集韻】呼降切。
賜也。
贜 【備考】【酉集】【貝字部】 贜 【字彙補】俗贓字。
貝 【酉集中】【貝字部】 貝 【唐韻】【集韻】【韻會】□博蓋切,音。
【埤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
【說文】海介蟲也。
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爾雅釋魚】貝居陸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
【註】大貝如車渠,細貝亦有紫色者。
【又】餘貾黃白文。
【註】黃爲質,白文爲點。
【又】餘泉白黃文。
【註】白爲質,黃爲文點,今紫貝也。
【又】蚆博而頯。
【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
【又】蜠大而險。
【註】險者,謂汙薄。
【疏】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
【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靑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
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
又【山海經】隂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
【易震卦】億喪貝。
【註】貝,資貨糧用之屬也。
【書盤庚】具乃貝玉。
【疏】貝者,水蟲。
古人取其甲以爲貨,如今之用錢然。
又【顧命】大貝。
【傳】大貝如車渠。
【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食貸志》有十朋五貝,皆用爲貨,各有多少,兩貝爲朋,故直二百一十六。
又錦名。
【書禹貢】厥篚織貝。
【疏】貝,錦名。
【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又樂器。
【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鬥,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
又飾也。
【詩魯頌】貝胄朱綅。
【傳】貝胄,貝飾也。
【疏】貝甲有文章,故以爲飾。
又州名。
【廣韻】周置貝州,以貝丘爲名。
又姓。
【玉篇】貝氏,出淸河貝丘。
《姓苑》:古有賢者貝獨坐,唐有貝韜。
又【正韻】邦妹切,音背。
義同。
又【集韻】敗古作貝。
註詳攴部七畫。
貞 【酉集中】【貝字部】 貞 〔古文〕□【唐韻】陟盈切【集韻】【韻會】知盈切,□音禎。
【說文】蔔問也。
從蔔,貝,以爲贄。
【徐曰】《周禮》有大貞禮,謂蔔人事也。
又【易乾卦】元亨利貞。
【疏】貞,正也。
又【文言】貞者,事之幹也。
【書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疏】天子有大善,則天下得其正。
又【書洪範】曰貞,曰悔。
【傳】內卦曰貞,外卦曰悔。
又【禮檀弓】故謂夫子貞惠文子。
【疏】諡法,外內用情曰貞。
又【釋名】貞,定也。
精定不動惑也。
又木名。
【本草】女貞,木名。
蘇頌曰:女貞,負霜蔥翠,故貞女慕其名。
一名冬靑。
負 【酉集中】【貝字部】 負 【唐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音婦。
【說文】恃也。
從人守貝,有所恃也。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武安負貴而好權。
又【說文】一曰受貸不償。
【前漢鄧通傳】通家尚負責數鉅萬。
又【釋名】負,背也。
置項背也。
【玉篇】擔也。
或作偩。
【廣韻】荷也。
【易解卦】負且乗,緻□至。
【詩大雅】是任是負。
【左傳莊二十年】弛於負擔。
又背也。
【禮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鄕而立。
【註】負之言背也。
又依也。
【孟子】虎負嵎。
【趙岐註】虎依嵎而怒。
又失也。
【戰國策】公負令秦與強齊戰。
【註】負,猶失也。
又老母之稱。
【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漢書註】如淳曰:俗謂老大母爲阿負。
師古曰:《列女傳》雲魏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
古語謂老母爲負耳。
又敗也。
【史記□丞相世家】無益於勝負之數。
【孫子攻謀篇】一勝一負。
又憂也。
【後漢章帝紀】刺史二千石不爲負。
【註】負,猶憂也。
又愧也。
【後漢張步傳】負負無可言。
【註】負,愧也。
又【廣韻】背恩忘德曰負。
【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又【類篇】違也。
【史記信陵君傳】以負於魏。
【註】索隱曰:負音佩。
又【唐韻正】葉房以切。
【詩小雅】螟蛉有子,果蠃負之。
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又葉房遇切。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傍夭矯以橫出,互黝糾而搏負。
下岪蔚以璀錯,上崎嶬而重注。
○按負字,古音房以反。
自《魯靈光殿賦》始讀爲房遇反。
貢 【酉集中】【貝字部】 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送切,攻去聲。
【說文】獻功也。
【書禹貢序】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
【傳】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貢賦之差。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
【禮曲禮】五官緻貢曰享。
【註】貢,功也。
又【易繫辭】六爻之義,易以貢。
【註】告也。
又【爾雅釋詁】貢,賜也。
又【廣雅】貢,上也。
又【玉篇】貢,通也。
又【廣韻】貢,薦也。
又姓。
【前漢貢禹傳】字少翁,琅邪人。
【急就篇】孔子弟子子貢,其後以字爲氏。
【巳集中】【火字部】【篇海】音墨。
火也。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方結切【集韻】必結切,□音。
褾,袖袂也。
又【玉篇】敝衣也。
财 【酉集中】【貝字部】 財 〔古文〕【唐韻】昨哉切【集韻】牆來切,□音裁。
【說文】人所寶也。
【徐曰】可入用者也。
【玉篇】納財,謂食穀也,貨也,賂也。
【易繫辭】何以聚人曰財。
【註】財,所以資物生也。
【書禹貢】底愼財賦。
【傳】所愼者,財貨貢賦。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
【註】財,泉穀也。
【禮坊記】先財而後禮。
【註】幣帛也。
又【禮器】設於地財。
【註】財,物也。
各是土地之物。
又與裁通。
【易泰卦】後以財成天地之道。
【釋文】財,荀作裁。
【爾雅釋言疏】裁、財音義同。
【史記封禪書】民裡社各自財以祠。
【前漢郊祀志】作自裁。
又與材通。
【孟子】有達財者。
又與纔通。
【史記孝文本紀】太僕見馬遺財足。
【註】財,與纔同。
又【集韻】昨代切,音在。
義同。
又【韻補】葉前西切。
【舜南風之歌】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按《唐韻正》支、齊兩韻本通。
考證:〔又【禮器】設於用財。
〕謹照原文用改地。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集韻】□方味切。
與沸同。
泉湧出也。
又【廣韻】扶涕切【集韻】父沸切,□音狒。
渭,水溢貌。
又【集韻】兵媚切,音祕。
人名。
【史記】鄭悼公。
又【集韻】怖拜切,音浿。
與湃同。
水聲。
責 【酉集中】【貝字部】 責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側革切【正韻】側格切,□音窄。
【說文】求也。
【左傳桓十三年】宋多責賂於鄭。
又非也。
【書君奭】誕無我責。
【傳】汝大無非責我留。
又誅責也。
【詩邶風旄丘序】責衞伯也。
【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
【疏】責,謂許而不與而被責。
又責讓也。
【左傳僖十五年】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註】微刺也。
又任也。
【孟子】有言責者。
又取也。
【戰國策】歸其劒而責之金。
又問也。
【史記周勃世家】吏簿責條侯。
【註】簿問其辭情。
又自訟也。
【前漢韓延壽傳】痛自刻責。
又【集韻】【韻會】【正韻】□側賣切。
與債同。
【周禮天官小宰】聽稱責以傅別。
【註】稱責,謂貸子。
【疏】謂舉責生子,彼此俱爲稱意,故曰稱責也。
【左傳成十八年】施舍已責。
【註】止逋責。
又葉側棘切。
【柳宗元懲咎賦】旣明懼夫天討兮,又幽慄兮鬼責。
惶惶兮夜寤而晝駭兮,類麏之不息。
考證:〔【禮表記】君子與有諾責也〕謹照原文與下增其字。
賢 【酉集中】【貝字部】 賢 〔古文〕臤贒【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弦。
【說文】多才也。
【玉篇】有善行也。
【易鼎卦】大亨,以養聖賢。
又【繫辭】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書大禹謨】野無遺賢。
又【鹹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又【禮內則】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
【註】賢,猶善也。
又勝也。
【禮投壷】某賢於某若幹純。
【註】以勝爲賢。
又下見切,音現。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爲賢。
【註】賢,大穿也。
又【韻補】葉下珍切。
【詩小雅】我從事獨賢。
葉上臣。
【前漢敘傳】旣登爵位,祿賜頤賢,布衾疏食,用儉飭身。
敗 【卯集下】【攴字部】 敗 〔古文〕贁貝□【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簿邁切,音浿。
【說文】毀也。
【爾雅釋言】覆也。
【釋名】潰也。
又壞也。
【玉篇】破也。
【增韻】損也。
又頹也。
【易需卦】敬愼不敗也。
【書大禹謨】反道敗德。
又【左傳文十年司敗註】□楚名司□爲司敗。
【論語】□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又【爾雅釋器】肉謂之敗。
【註】臭壞。
【論語】魚餒而肉敗。
又【廣韻】補邁切【集韻】北邁切【韻會】【正韻】布怪切,□音拜。
破他曰敗。
【增韻】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
物自毀壞,則薄邁切。
【詩召南】勿翦勿敗。
【音義】敗,必邁反。
又【左傳莊十一年】凡師敵未□曰敗,大崩曰敗績。
【顏氏家訓】江南學士讀左傳,口相傳述,自爲凡例。
軍自敗曰敗,打破人軍曰敗,讀補敗反,諸記傳未見補敗反。
徐仙民讀左氏,唯一處有此音。
又不言自敗敗人之別,此爲穿鑿耳。
又【韻補】葉蒲昧切。
【荀子賦篇】功立而身廢,事成而家敗。
棄其耆老,收其後世。
赼 【酉集中】【走字部】 赼 【正字通】俗趑字。
貨 【酉集中】【貝字部】 貨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臥切,火去聲。
【說文】財也。
【廣韻】貨者,化也。
變化反易之物,故字有化也。
【易繫辭】日中爲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
【書洪範】八政,二曰貨。
【傳】貨,寶用物。
【周禮天官大宰】商賈阜通貨賄。
【註】金玉曰貨。
【前漢食貨志】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
又賂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爲解。
【註】貨,猶賂也。
又【玉篇】貨,賣也。
【六書故】作□。
質 【酉集中】【貝字部】 質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音桎。
【易繫辭】原始要終,以爲質也。
【註】質,體也。
又【詩小雅】民之質矣。
【傳】質,成也。
【朱傳】實也。
又【大雅】虞芮質厥成。
【傳】質,成也。
成,平也。
【疏】三字義同,故以質爲成,以成爲平。
【朱傳】質,正。
成,平也。
又【詩小雅】發彼有的。
【傳】的,質也。
【疏】十尺曰侯,四尺曰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
鵠及正、質,皆在侯中也。
又【周禮地官質人】大市曰質,小市曰劑。
【註】質劑者,爲之券藏之也。
又【儀禮士冠禮】質明行事。
【註】質,正也。
【禮月令】黑黃蒼赤,莫不質良。
【註】所染者當得眞采正善也。
又【聘義】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
【註】質謂正自相當。
又【禮曲禮】質君之前。
【註】質猶對也,又【廣雅】質,地也。
【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
【註】質,猶性也。
又【公羊傳定八年】弓繡質。
【註】質,拊也。
又【史記範睢傳】不足以當椹質。
【註】質,剉刃也。
又【前漢張釋之傳】具以質言。
【註】質,誠也。
又【廣雅】問也,定也。
又【小爾雅】質,信也。
又【玉篇】主也,樸也。
【禮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
【註】質,猶本也。
禮爲之文飾也。
又姓。
【前漢貨殖傳】質氏以灑削而鼎食。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利切,音緻。
【說文】以物相贅。
【左傳隱三年】故周鄭交質。
又【集韻】脂利切。
贄,亦作質。
【左傳昭三年】將奉質幣,以無失時。
【晉語】臣委質于翟之鼓。
【孟子】不傳質爲臣。
考證:〔【詩小雅】發彼有的。
【傳】的,質也。
【疏】十尺爲□,四尺爲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
鵠及正質,皆在□中也。
〕謹照原文兩爲字□改曰。
兩□字□改侯。
" 販 【酉集中】【貝字部】 販 【唐韻】【集韻】【韻會】□方願切,音畈。
【說文】買賤賣貴者。
【周禮地官司市】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
【註】販夫販婦,朝資夕賣。
【禮曲禮】雖負販者,必有尊也。
【史記呂不韋傳】往來販賤賣貴。
【集韻】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苦貢切,音控。
【類篇】絲屬。
貪 【酉集中】【貝字部】 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含切,音□。
【說文】欲物也。
【釋名】貪,探也。
探入他分也。
【詩大雅】貪人敗類。
【禮禮運】用人之仁,去其貪。
【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
【王逸註】愛財曰貪,愛食曰婪。
又【集韻】他紺切,音探。
義同。
貧 【酉集中】【貝字部】 貧 〔古文〕□【唐韻】符巾切【集韻】【韻會】皮巾切【正韻】毗賔切,□音頻。
【說文】財分少也。
【爾雅釋言】寠,貧也。
【註】謂貧陋。
【疏】貧者,無財也。
【書洪範】六極,四曰貧。
【傳】困於財。
【詩邶風】終寠且貧。
【晉語】韓宣子憂貧,叔向賀之。
又【韻補】葉頻眠切,音騈。
【歐陽修送魏主簿詩】士欲見所守,視其居賤貧。
何用慰離居,贈子以短篇。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祖對切,音晬。
單衣。
【揚子方言】覆謂之襌衣。
又蘇對切,音碎。
義同。
又【類篇】取內切,音倅。
副衣也。
貶 【酉集中】【貝字部】 貶 【廣韻】方斂切【集韻】【韻會】【正韻】悲檢切,□音疺。
【說文】損也。
【公羊傳隱二年】何以不氏貶。
【註】貶,猶損也。
【杜預春秋序】《春秋》雖以一字爲褒貶。
又【詩大雅】我位孔貶。
【傳】貶,墜也。
又【玉篇】減也。
又【增韻】謫也,抑也。
又【集韻】補範切,音覂。
義同。
又通作辯。
【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兇荒,則以荒辯之灋治之。
【註】辯,當爲貶。
遭飢荒,則□罰,國事有所貶損,作權時灋也。
又通作辨。
【禮玉藻】立容辨。
【註】辨,讀爲貶。
自貶□,謂罄折也。
又【集韻】扶法切,音乏。
【類篇】射者所蔽。
雬 【戌集中】【雨字部】 雬 【篇海】芳否切,音。
霧雬也。
○按卽□字之譌。
購 【酉集中】【貝字部】 購 【唐韻】古□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構。
【說文】以財有所求也。
【史記韓世家】將西購於秦。
【前漢高帝紀】乃多以金購豨將。
【註】師古曰:購,設賞募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購,蔏簍。
【註】舍人曰:購,一名蔏蔞。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
義同。
貯 【酉集中】【貝字部】 貯 【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音。
【說文】積也。
【玉篇】藏也。
【廣韻】居也。
【公羊傳僖三年】無貯粟。
【前漢食貨志】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與□、褚同。
【周禮地官廛人註】謂貨物□藏於市中。
【釋文】□本或作貯,又作褚,皆同。
又同著。
【史記貨殖傳】積著之理。
【註】著,張呂反。
□字原從甯從著作。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集韻】□胡關切,音還。
水也。
一曰水濆起貌,與澴同。
貫 【酉集中】【貝字部】 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瓘。
【說文】貫,錢貝之貫。
【前漢食貨志】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又【博雅】穿也。
【五經文字】旣穿曰貫。
【易剝卦】貫魚。
【釋文】貫,穿也。
【前漢董仲舒傳】豈不同條共貫與。
【註】貫者,聮絡貫穿。
又中也。
【儀禮鄕射禮】不貫不釋。
【註】貫,猶中也。
又【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
【註】羈貫,謂交午剪髮以爲飾。
又【晉書文苑傳】架彼辭人,共超淸貫。
【正字通】侍從之官曰淸貫。
又姓。
【姓氏急就篇】趙相貫高。
【古音略】貫高之貫,音冠。
又【博雅】累也。
又【韻府】本貫,鄕籍也。
又國名。
【括地志】故貫城卽古貫國,在曹州濟隂縣。
又【詩魏風】三歲貫女。
【傳】貫,事也。
【釋文】古亂反。
○按朱傳:貫,習也。
音慣。
又【集韻】【正韻】□古患切,音慣。
慣,亦作貫。
【爾雅釋詁】貫,習也。
【詩齊風】射則貫兮。
【釋文】毛古亂反,中也。
鄭古患反,習也。
【前漢賈誼傳】習慣如自然。
【註】師古曰:貫,亦習也。
又【集韻】烏關切,音彎。
彎,亦作貫。
【史記伍子胥傳】貫弓執矢嚮使者。
又【廣韻】【集韻】【韻會】□古丸切,音官。
義同。
○按《說文》毌,穿物持之也,音古丸切,貫音古玩切,毌與貫通,故經典貫亦音官。
賤 【酉集中】【貝字部】 賤 〔古文〕□【唐韻】【集韻】才線切【正韻】在線切,□音羨。
【說文】賈少也。
【玉篇】□下也,不貴也。
【廣韻】輕賤。
【易屯卦】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
【前漢食貨志】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
又姓。
【風俗通】漢北平太守賤瓊。
贲 【酉集中】【貝字部】 賁 【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必轡切,□音臂。
【說文】飾也。
【易賁卦】山下有火,賁。
【釋文】鄭雲:變也。
文飾之貌。
王肅雲:有文飾,黃白色。
又【序卦】賁,飾也。
又【雜卦傳】賁,無色也。
【書湯誥】賁若草木。
【註】賁,飾也。
【詩小雅】賁然來思。
又【集韻】逋還切,音班。
【易賁卦釋文】傅氏雲:賁,古班字。
文章貌。
又【集韻】符分切,音焚。
【書盤庚】用宏茲賁。
【傳】宏、賁,皆大也。
【詩大雅】賁鼓維鏞。
【傳】賁,大鼓也。
又【爾雅釋魚】龜三足,賁。
【疏】龜之三足者名賁。
又【廣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音奔。
【書立政】綴衣虎賁。
【傳】虎賁以勇力事王。
【周禮夏官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
又【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
【孟子】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
【趙註】賁,勇士也。
又【集韻】父吻切。
與憤同。
【禮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
【註】賁,讀爲憤。
憤,怒氣充實也。
又沸也。
【穀梁傳僖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
【註】賁,沸起也。
【釋文】與瀵同。
又地名。
【穀梁傳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賁泉。
【註】賁泉,魯地。
扶粉反。
又【集韻】方問切,音糞。
【禮射義】賁軍之將。
【註】賁讀爲僨,猶覆敗也。
又【集韻】力竹切,音六。
賁渾,地名。
【公羊傳宣三年】楚子伐賁渾之戎。
【釋文】賁,舊音六。
【左傳】【穀梁傳】作陸。
又【廣韻】【集韻】【韻會】□符非切,音肥。
姓也。
【前漢英布傳】中大夫賁赫。
【後漢光武紀】董憲將賁休。
【註】前書賁赫,音肥,今姓音奔。
又【集韻】孚袁切,音翻。
番禺。
【山海經】作賁禺。
贳 【酉集中】【貝字部】 貰 【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世。
【說文】貸也。
【廣雅】賒也。
【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前漢食貨志】諸賈人末作貰貸。
又【前漢文三王傳】得見貰赦。
【註】師古曰:貰,謂寬其罪。
又【唐韻】【集韻】□神夜切,音射。
又【集韻】式夜切,音赦。
義□同。
又【集韻】時制切,音誓。
漢侯國名。
又【韻補】葉詩戈切。
【白居易效陶詩】家醞飮已盡,村中無酒貰。
坐愁今夜醒,其奈秋懷何。
補遺:【字彙補】與貰同。
見《佩觿》。
貰字上從卋作。
貼 【酉集中】【貝字部】 貼 【廣韻】【正韻】他協切【集韻】【韻會】托協切,□音帖。
【說文】以物爲質也。
又【增韻】裨也,依附也,黏置也。
又【篇海】□貼,謂舒爽也。
□音條。
閐 【戌集上】【門字部】 閐 【廣韻】蘇紺切,音俕。
覆蓋也。
【正字通】按路史三皇紀,次民氏歿,辰放氏作,時多隂風,敎民綯髮閐首,去靈雨,而人從之。
據此說,閐首者,卽今雨笠,所以覆冒其首也。
貴 【酉集中】【貝字部】 貴 〔古文〕□□【唐韻】居胃切【集韻】【韻會】歸謂切,□音餽。
【說文】作,物不賤也。
【易繫辭】□高以□貴賤位矣。
【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
又【玉篇】高也,尊也。
【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六曰尊貴。
又【禮祭儀】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
【註】貴謂燕賜有加於諸臣也。
又【孟子】用下敬上,謂之貴貴。
又欲也。
【戰國策】貴合於秦以伐齊。
【註】貴,猶欲也。
又【玉篇】多價也。
【前漢食貨志】器苦惡賈貴。
又【釋名】貴,歸也,物所歸仰也。
又姓。
【風俗通】廬江太守貴遷。
又州名。
【韻會】春秋駱越地,隋鬰州,唐攺貴州。
【巳集上】【水字部】【篇海】鄰溪切,音犁。
衆也。
○按此當卽黎字之譌。
贶 【酉集中】【貝字部】 貺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許放切【正韻】虛放切,□音況。
【說文】賜也。
【廣韻】與也。
【詩小雅】中心貺之。
【儀禮士昏禮】吾子有惠,貺室某也。
又與況通。
【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
又【韻補】葉虛王切,音荒。
【左傳僖十五年】女承筐,亦無貺也。
【楚辭九章】荼薺不同畞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