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言字部】 謱 【唐韻】洛侯切【集韻】郞侯切,□音婁。
【說文】謰謱也。
又【集韻】謹也。
或作嘍。
又【廣韻】郞鬥切【集韻】朗口切,□婁上聲。
謰謱,小兒語。
餘見連字註。
又【廣韻】力主切【集韻】隴主切,□音縷。
覼謱,委曲也。
謲 【酉集上】【言字部】 謲 【唐韻】倉南切【集韻】倉含切,□音參。
【說文】相怒使也。
又人名。
孟謲,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類篇】□蘇含切,音毿。
謲譚,怒語也。
又【廣韻】【集韻】□七紺切,參上聲。
義同。
一曰伺也。
又【集韻】【類篇】□楚錦切,郴上聲。
隂言譏之也。
謳 【酉集上】【言字部】 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歐。
【廣雅】歌也。
【玉篇】吟也。
【正字通】謳爲歌之別調,歌爲謳之總名。
【史記張儀傳】秦將以美人聘楚,以宮中善歌謳者爲媵。
【列子湯問篇】薛譚學謳於秦靑。
【說文】齊歌也。
【前漢高帝紀】漢王旣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
【師古註】謂齊聲而歌。
或曰齊地之歌。
又姓。
【左傳哀十三年】越大夫謳陽。
又與嘔同。
【荀子富國篇】拊循之,唲嘔之。
【註】唲嘔,嬰兒語聲。
嘔與謳同。
又【集韻】【類篇】□匈于切,音籲。
煦也。
又於謳,欲化貌。
【莊子大宗師】需役聞之於謳。
【註】歌以樂之也。
於音烏。
又【集韻】【類篇】□邕俱切,音紆。
【說文】義同。
【陸機吳趨行】楚妃且勿歎,齊娥且莫謳。
四坐□淸聽,聽我歌吳趨。
謳葉趨。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先立切【集韻】息入切,□音靸。
【玉篇】忍寒聲。
【廣韻】□,寒聲。
【酉集上】【角字部】【字彙】蘇典切,音銑。
【玉篇】角也。
謴 【酉集上】【言字部】 謴 【廣韻】【集韻】□古困切,袞去聲。
翫人也。
又順言謔弄貌。
出《聲譜》,與□同。
或作。
謵 【酉集上】【言字部】 謵 【集韻】席入切,音習。
【說文】言謵讋也。
又與習同。
【莊子庚桑楚】夫復謵不餽而忘人,忘人因以爲天人矣。
【註】猶服習也。
又【廣韻】叱涉切【集韻】尺涉切,□襜入聲。
謵讋,言不正也。
又小語也。
又【玉篇】醜涉切【集韻】勑涉切,□音鍤。
義同。
謶 【酉集上】【言字部】 謶 【廣韻】之若切【集韻】職略切,□音灼。
【廣雅】謫也。
【類篇】欺也。
又【集韻】商署切,音恕。
冀也,通作庶。
又【集韻】之奢切,音遮。
多言也。
與嗻同。
【字彙補】亦書作□。
【醜集上】【口字部】【唐韻】呼後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後切,□音□。
【說文】厚怒聲。
○按《集韻》同呴吽吼,非。
詳前吼字註。
又【廣韻】呼漏切【集韻】許□切,□音蔲。
義同。
又【廣韻】恥辱。
【大戴禮】機之銘曰:皇皇惟敬,口生。
【註】,恥也,詈也。
又【玉篇】【廣韻】□胡口切,音厚。
【玉篇】吐也。
【廣韻】欲吐。
【集韻】本作詬。
或作訽。
考證:〔【大戴禮】機之銘曰〕謹照原文機改機。
謷 【酉集上】【言字部】 謷 【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音敖。
【說文】不肖人也。
【徐曰】不肖人,其言煩苛也。
【廣韻】不肖語也。
【呂覽懷寵篇】謷醜先王,排訾舊典。
【楚辭九思】令尹兮謷謷。
【王逸註】不聽話言而妄語也。
又【說文】哭不止,悲聲謷謷也。
【前漢食貨志】天下謷謷然陷□者衆。
【師古註】衆口愁聲也。
【正字通】通作嗸。
又【韻會】大貌。
【莊子德充符】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又【正字通】謷有甚意,今楚黃人謂事之甚者曰謷。
又【廣韻】五交切【集韻】【韻會】牛交切,□齩平聲。
義同。
又【廣韻】五到切【集韻】【正韻】魚到切,□敖去聲。
【類篇】志遠也。
【字彙】謔也。
【正字通】倨也。
【唐書周墀傳】宿將暴謷不循令者,墀命鞭其背。
【韻會】與傲通。
【正韻】與慠通。
又或作。
【詩小雅】執我仇仇。
【傳】仇仇,猶謷謷也。
【釋文】謷,本又作。
【說文】本作謷。
【廣雅】書作□【正韻】亦作謸。
謷字右上從攴作。
考證:〔【詩小雅】執我仇仇。
【傳】仇仇,猶謷謷也。
【箋】謷,本又作。
〕謹照原書箋改釋文。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集韻】□莫結切,音蔑。
糏也。
糏xiè原從禾從屑作。
豿 【酉集中】【豸字部】 豿 【廣韻】古厚切,音苟。
熊虎之子。
【爾雅釋獸】熊虎醜,其子狗。
【釋文】狗,本或作豿。
又【集韻】舉厚切,音竘。
又許□切,音詬。
本作□。
義□同。
又【廣韻】許角切,音翯。
豕聲。
謸 【酉集上】【言字部】 謸 【正韻】同謷。
又【韻會】通作傲。
引《荀子禮論篇》:歌謠謸笑。
譟 【酉集上】【言字部】 譟 【唐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掃去聲。
【說文】擾也。
【玉篇】羣呼煩擾也。
【增韻】聒也。
【左傳文十三年】魏人譟而還。
【穀梁傳定十年】齊人鼓譟而起。
【註】羣呼曰譟。
【周禮夏官大司馬】車徒皆譟。
【鄭註】讙也。
亦謂喜也。
又【集韻】【類篇】□倉刀切,音操。
聲也。
又【揚子方言】譟,諻音也。
【字彙】同噪。
譠 【酉集上】【言字部】 譠 【廣韻】【集韻】□他幹切,音灘。
【廣雅】欺也。
【揚子方言】譠謾,欺謾之語也。
楚郢以南,東陽之郊通語也。
又【字彙】冷譠,不顧也。
又【博雅】緩也。
又【廣韻】陟山切【集韻】知山切,□音。
欺也。
又【集韻】抽延切,音脠。
又時戰切,音□。
義□同。
譡 【酉集上】【言字部】 譡 【集韻】同讜。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贈朝散郞令譡。
又【集韻】都郞切,音當。
忠言也。
譢 【酉集上】【言字部】 譢 【唐韻】【集韻】□雖遂切,音祟。
讓也,諫也,告也,問也。
又人名。
與譢、必譢,見【宋史宗室表】。
【集韻】或作訊。
通作誶。
譣 【酉集上】【言字部】 譣 【唐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正韻】思廉切,□音纖。
【說文】問也。
引周書,勿以譣人。
今《書立政》作憸。
馬雲:憸利佞人也。
又【玉篇】詖也。
【字彙】譣詖,姦言也。
又【廣韻】七廉切【集韻】千廉切,□音僉。
又【廣韻】【集韻】【韻會】□虛檢切,音險。
義□同。
又【集韻】魚窆切,音驗。
【廣雅】證也。
【註】曹憲音釋曰:今人以馬旁驗字爲證譣,失之矣。
譤 【酉集上】【言字部】 譤 【集韻】【類篇】□吉歷切,音激。
訐也。
又【字彙】詐也。
【正字通】同譥。
○按諸韻書譥、譤音義俱別。
譥 【酉集上】【言字部】 譥 【唐韻】古弔切【集韻】【韻會】吉弔切,□音叫。
【說文】痛呼也。
【玉篇】大呼也。
【廣韻】痛聲。
又訐也。
【前漢藝文志】及譥者爲之,則苟鉤鈲析亂而已。
贍 【酉集中】【貝字部】 贍 【唐韻】【集韻】【韻會】時豔切【正韻】舒贍切,□苫去聲。
【說文】給也。
【玉篇】周也。
假助也。
【孟子】此惟救死而恐不贍。
【趙岐註】恐凍餓而不給。
又【後漢李王鄧來傳贊】李鄧豪贍。
【註】鄧晨代以吏二千石爲豪,李通家富爲贍也。
又【班固傳論】固文贍而事詳。
又與澹同。
【史記司馬相如傳】漉沈贍葘。
【註】索隱曰:《漢書》作灑沈澹災。
澹,安也。
又【前漢食貨志】猶未足以澹其欲也。
【註】師古曰:澹,古通贍。
【集韻】贍,或作□。
亦作儋。
豵 【酉集中】【豕字部】 豵 【唐韻】子紅切。
【集韻】【韻會】祖叢切,□音葼。
【說文】生六月豚。
一曰一歲豵,尚叢聚也。
【爾雅釋獸】豕生三,豵。
【註】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
【小爾雅】豕之小者謂之豵。
【詩召南】壹發五豵。
【晉書張協七命】班題之豵。
又【廣韻】卽容切【集韻】將容切,□音蹤。
又【集韻】牆容切,音從。
義□同。
【集韻】或作□。
豶 【酉集中】【豕字部】 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墳。
【說文】羠豕也。
【玉篇】犗也。
【爾雅釋獸】豶。
【疏】豶,犍豬也。
【易大畜】豶豕之牙。
吉。
【疏】豶,除也。
除其牙也。
【釋文】豕去勢曰豶。
【程傳】豕之有牙,百方制之,終不能使攺,惟豶其勢,則性自調伏,雖有牙亦不能爲。
○按《說文》本作豶,當入十三畫。
《字彙》省作豶,又別作□、獖,□非。
豶從□作。
豷 【酉集中】【豕字部】 豷 【唐韻】【集韻】許利切【廣韻】許位切,□音燹。
【說文】豕息也。
又人名。
【左傳襄四年】寒浞殺羿,因其室生子澆及豷。
又【廣韻】【集韻】【韻會】□虛器切,音齂。
又【廣韻】於計切【集韻】壹計切,□音翳。
義□同。
【集韻】或作□。
【正字通】別作□。
【正韻】本從豕。
監本從豸,誤。
□。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弋照切,音燿。
兔絲也。
又【山海經】姑媱之山,女屍化爲草。
又【集韻】餘招切,音遙。
【玉篇】,蒲葉也。
或作□。
豸 【酉集中】【豸字部】 豸 【唐韻】池爾切【集韻】【韻會】丈尒切,□音坁。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集韻】亦作□。
又【說文】獸長□,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
【註】徐鍇曰:豸豸,背隆長貌。
又解也。
【左傳宣十七年】使卻子逞其志,庶有豸乎。
【註】豸,解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陂池貏豸。
【文選李善註】貏豸,漸平貌。
又嫋娜也。
【張衡西京賦】增嬋娟以跐豸。
【註】跐豸,姿狀嫋娜也。
又【正韻】丈幾切,音跱。
義同。
又【廣韻】宅買切【集韻】【韻會】丈蟹切,□音□。
與廌通。
【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
【後漢輿服志】法冠,或謂之獬豸冠。
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故以爲冠。
【佩觿集】蟲豸之豸爲獬廌。
【廣韻】同□。
【申集中】【蟲字部】【唐韻】呼恢切,音灰。
豕掘地也。
【集韻】豕發土也。
又蝟屬。
【炙轂子】刺端分兩岐者蝟,如棘針者。
或作、鼿。
豹 【酉集中】【豸字部】 豹 【唐韻】北敎切【集韻】【韻會】巴校切【正韻】布恔切,□音爆。
【說文】似虎圜文。
【陸璣詩疏】毛赤而文黑謂之赤豹,毛白而文黑謂之白豹。
【爾雅翼】屠州有黑豹。
【洞冥記】靑豹出浪坂之山,色如翠。
【本草衍義】土豹更無文色,其形小。
【正字通】豹狀似虎而小,白面,毛赤黃,文黑如錢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一曰金錢豹,宜爲裘。
如艾葉者曰艾葉豹。
又西域有金線豹,文如金線。
【易革卦】君子豹變。
【疏】如豹文之蔚縟也。
【詩鄭風】羔裘豹飾,孔武有力。
【張衡西京賦】搤水豹。
【註】謂水處也。
【列子天瑞篇】程生馬。
【註】程卽豹也。
又【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
【註】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又【後漢輿服志】最後一車懸豹尾。
【古今注】豹尾車,周制也。
古軍正建之,今唯乗輿建焉。
又姓。
【風俗通】八元叔豹之後。
【魏志】騎將豹皮公。
考證:〔【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供虎侯熊侯豹侯〕謹照原文供改共。
豺 【酉集中】【豸字部】 豺 【唐韻】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牀皆切,□音儕【爾雅釋獸】豺,狗足。
【疏】豺,貪殘之獸。
【說文】狼屬。
【急就篇顏師古註】豺,深毛而狗足。
【正字通】豺,長尾,白頰,色黃。
陸佃雲俗雲:瘦如豺。
豺,柴也。
豺體細瘦,故謂之豺棘。
【詩小雅】投□豺虎。
【疏】豺虎食人。
【禮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獸。
【幹祿字書】與犲通。
豻 【酉集中】【豸字部】 豻 【廣韻】俄寒切【集韻】俄幹切,□音忏。
【爾雅釋獸】貙獌,似貍。
【註】今山民呼□虎之大者爲貙豻。
【疏】豻,野狗。
似狐,黑喙,皆貙之類。
【正字通】似狐而黑身,長七尺,頭生一角,老則有鱗,能食虎豹。
【周禮夏官射人】士以三耦射豻侯。
【註】豻者,獸名也。
又【禮玉藻】麛裘靑豻褎。
【註】豻,犬也。
【疏】一解作狐犬。
又與幹同。
【儀禮大射禮】幹五十。
【註】幹,讀爲豻。
又【廣韻】【集韻】□可顏切,音馯。
又【集韻】【韻會】【正韻】□河幹切,音寒。
又【集韻】侯旰切,音翰。
義□同。
又【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岸。
【前漢□法志】獄豻不平之所緻也。
【註】韋昭曰:鄕亭之繫曰豻,朝廷曰獄。
又與岸同。
【詩小雅】宜岸宜獄。
【箋】岸,韓詩作豻。
【說文】豻或從犬。
【集韻】或作貋。
犴,豻或體。
贈 【酉集中】【貝字部】 贈 【廣韻】【正韻】□昨亙切,音□。
【說文】玩好相送也。
【詩鄭風】雜佩以贈之。
【傳】贈,送也。
【儀禮聘禮】公使卿贈,如覿幣。
【禮檀弓】何以贈我。
又【詩大雅】以贈申伯。
【傳】贈,增也。
【疏】凡贈遺者,所以增長前人,贈之財,使富增於本,贈之言,使行增於義,故雲贈增也。
又【正字通】借封前人官稱曰誥贈,恩頒自朝廷也。
又【詩鄭風】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朱傳】贈,音則。
來,音力。
【毛詩古音考】來音釐,贈疑是貽字之誤。
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贉 【酉集中】【貝字部】 贉 【廣韻】【集韻】□徒感切,音萏。
買物先入直也。
【玉篇】預入錢也。
又【米芾書史】隋唐藏書,皆金題錦贉。
【註】贉,卷首帖綾。
又謂之玉池,有毬路錦贉、樓臺錦贉、樗蒲錦贉。
又【廣韻】【集韻】□徒紺切,音醰。
義同。
亦作□。
賠 【酉集中】【貝字部】 賠 【字彙】古無此字。
俗音裴,作賠補之字。
○按《正字通》備字註:賠,本作僃。
楊愼曰:僃,音賠,義同。
昔高歡立法盜私家十僃五,官物十僃三,後周詔盜官物雖經赦免,徵備如法。
備,補償也。
俗用賠。
贊 【酉集中】【貝字部】 贊 【唐韻】【集韻】【韻會】□則旰切,音讚。
【說文】見也。
從貝從兟。
【註】徐鉉曰:兟,音詵,進也。
執贄而進,有司贊相之。
又【易說卦】幽贊于神明。
【註】贊,明也。
【疏】贊者,佐而助成,而令微者得著,故訓爲明也。
又【書大禹謨】益贊于禹曰。
【傳】贊,佐也。
【儀禮士冠禮】少退贊命。
【家語】遊夏不能贊一辭。
又【書臯陶謨】贊贊襄哉。
【傳】亦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
【疏】進習上古行事,贊成其辭而言之也。
又進也。
【前漢東方朔傳】朔自贊曰。
【註】師古曰:贊,進也。
又【廣韻】出也,助也。
又姓。
【呂氏春秋】相馬贊君。
又葉則縣切,音箭。
【蘇軾謝吳山神文】禱于有神,隂假其便。
不愆于素,或出幽贊。
【申集中】【蟲字部】【唐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音康。
蛜。
【方言郭註】蜻蛉,淮南人呼爲蛜。
詳蛜字註。
【酉集上】【言字部】【字彙補】五貫切,音玩。
人名。
與,見【宋史宗室表】。
義闕。
【申集上】【艸字部】【字彙補】同典。
【漢費鳳□】言不失實。
【午集上】【玉字部】【奚韻】皮榮切,音平。
玉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私箭切,音綫。
綫,亦作□。
邐 【酉集下】【辵字部】 邐 【唐韻】力紙切【集韻】【韻會】輦尒切【正韻】良以切,□音裡。
【說文】行邐邐也。
【集韻】邐迆,旁行連延也。
邑 【酉集下】【邑字部】 邑 【集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一入切,□音浥。
【說文】國也。
【正韻】都邑也。
【釋名】邑,人聚會之稱也。
【史記五帝紀】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
【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井爲邑,四邑爲丘。
又【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註】公邑,謂六遂之餘地。
家邑,謂大夫之采地。
又王畿亦稱邑。
【書湯誓】率割夏邑。
【詩商頌】商邑翼翼。
又侯國亦稱邑。
【書武成】用附我大邑周。
【詩大雅】作邑于豐。
又於邑,氣逆結不下也。
【楚辭九章】氣於邑而不可止。
【前漢成帝贊】言之可爲於邑。
【註】於邑,短氣也。
又邑邑,與悒悒通。
【史記商君傳】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
又複姓。
【廣韻】漢有邑由氏。
又【集韻】【正韻】□遏合切,音姶。
阿邑,與阿匼同,諂諛迎合貌。
【前漢張湯傳】以智阿邑人主,與俱上下。
又葉弋灼切,音藥。
【後漢杜篤論都賦】成周之隆,乃卽中洛。
遭時制都,不常厥邑。
【說文】從口,音圍,象四境。
卪聲。
尊□大小有等,故從卪會意。
偏旁作阝,俗從口從巴。
非。
備考:【篇海類編】同邼。
鄧 【補遺】【酉集】【邑字部】 鄧 【搜眞玉鏡】音山。
地名。
(鄧)【唐韻】徒亘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亘切,□音蹬。
【說文】曼姓之國。
【春秋桓七年】鄧侯吾離來朝。
【疏】鄧,在南地,屬衡嶽。
又魯地。
【春秋隱十年】春,齊侯、鄭伯盟于鄧。
【註】鄧,魯地。
又蔡地。
【春秋桓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
【註】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
【疏】賈、服以鄧爲國,釋例以此爲蔡地,其鄧國則義陽鄧縣是也。
以鄧是小國,去蔡遠,蔡、鄭懼楚而爲此會,不當反求近楚小國與之結援,故知非鄧國也。
又州名。
本秦南陽郡,隋置南陽縣,攺鄧州。
又姓。
【姓考】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爲鄧侯,後因氏。
(鄧)考證:〔【春秋桓十年】鄧侯離吾來朝。
〕謹照原文十年改七年。
離吾改吾離。
邔 【酉集下】【邑字部】 邔 【廣韻】墟裡切【集韻】巨幾切【韻會】其紀切,□音技。
【廣韻】縣名。
【前漢地理志】邔縣,屬南郡。
【後漢宗室傳】封長子柱爲邔侯。
【註】邔,屬南郡,故城在今襄州。
又【廣韻】【集韻】□渠記切,音忌。
義同。
近 【酉集下】【辵字部】 近 〔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
【玉篇】不遠也。
【詩小雅】會言近止。
【易繫辭】近取諸身。
又【廣韻】幾也。
言庶幾也。
【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
又【韻會】迫也。
【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註】位偪于君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
【說文】附也。
【增韻】親也,近之也。
【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
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
附近之近,去聲。
又【集韻】居吏切,音記。
已也。
辭也。
【詩大雅】往近王舅。
【註】辭也。
【備考】【午集】【田字部】【篇韻】俗留字。
迒 【酉集下】【辵字部】 迒 【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航。
【說文】獸迹也。
【爾雅釋獸】兔其迹迒。
【註】兔跡名迒。
【字林】迒,兔道也。
【張衡西京賦】結罝百裡,迒杜蹊塞。
【註】迒,道也,蹊徑也,皆以網杜塞之也。
又【廣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音岡。
義同。
又【集韻】胡江切,音降。
車迹也。
【正字通】凡獸迹、車迹皆曰迒。
【集韻】或作□。
返 【酉集下】【辵字部】 返 【廣韻】甫遠切【集韻】【韻會】府遠切,□音反。
【說文】還也。
【玉篇】復也。
【前漢董仲舒傳】返之于天。
【註】謂還歸之也。
又【伍被傳】往者不返。
【註】言不復來也。
又葉補臠切,音扁。
【秦嘉詩】遣車迎子還,空去復空返。
憂來如循環,匪席不可卷。
又葉孚絢切,翻去聲。
【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逾延。
望窱以徑庭,眇不知其所返。
延讀去聲。
【韻會】通作反。
考證:〔【秦嘉傳】遣車迎子還,空去復空返。
〕謹按此係秦嘉詩,傳改詩。
迕 【酉集下】【辵字部】 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誤。
【玉篇】遇也。
【後漢□蕃傳】王甫時出,與蕃相迕。
【註】迕,猶遇也。
又【說文】逆也。
【前漢食貨志】好惡□迕。
【註】迕,違也。
又【王褒洞簫賦】氣旁迕以飛射。
【註】言氣競旁出,遞相逆迕也。
又錯迕,交雜也。
【宋玉風賦】迴穴錯迕。
又【集韻】阮古切【韻會】疑古切,□音五。
義同。
又【正字通】遻□逜□通。
古通午。
迖 【酉集下】【辵字部】 迖 【正字通】達字之譌。
遏 【酉集下】【辵字部】 遏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閼。
【爾雅釋詁】遏,止也。
【註】以逆相止曰遏。
【廣韻】絕也。
【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
【書武成】以遏亂略。
【註】遏,絕亂謀也。
又【爾雅釋詁】逮也。
【揚子方言】東齊曰遏,言相及也。
又與按通。
【詩大雅】以按徂旅。
【孟子】作遏。
又葉許竭切,音歇。
通作曷。
【詩商頌】則莫我敢曷。
葉截烈。
【註】曷、遏通。
又葉于歇切,音謁。
【後漢崔駰反都賦】勒威赫斯,果秉其鉞。
如川之流,動不可遏。
遐 【酉集下】【辵字部】 遐 【唐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霞。
【說文】遠也。
【書太甲】若陟遐必自邇。
【楚辭遠遊】氾容與而遐舉兮。
又與何通。
【詩小雅】遐不謂矣。
又【大雅】遐不作人。
又葉寒歌切,音何。
【左思魏都賦】閑居隘巷,室邇心遐。
富仁寵義,職競弗羅。
又葉洪孤切,音胡。
【揚子太□經】缺船跋車,其害不遐。
考證:〔【楚辭九章】氾容與而遐舉兮。
〕謹照原書九章改遠遊。
遑 【酉集下】【辵字部】 遑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玉篇】暇也。
【詩召南】莫敢或遑。
又【小雅】不遑啓處。
又急也。
【書無逸】不遑暇食。
【註】遑在心,暇在事。
事宂曰不暇,心勤曰不遑。
又與皇通。
【書無逸】無皇曰:今日耽樂。
【左傳昭七年】社稷之不皇。
【註】皇,暇也。
遒 【酉集下】【辵字部】 遒 〔古文〕逎【唐韻】自秋切【集韻】字秋切【韻會】【正韻】慈秋切,□音酋。
【說文】迫也。
【楚辭招魂】分曹□進,遒相迫些。
【註】遒,亦迫也。
又【玉篇】盡也,忽也。
【楚辭九辯】歲忽忽而遒盡兮。
又【玉篇】固也。
【詩豳風】四國是遒。
又【正字通】聚也。
【詩商頌】百祿是遒。
【註】遒,聚也。
又【正字通】終也。
通作酋。
【詩大雅】似先公酋矣。
【註】言善始而善終也。
又【正韻】遒人,宣令之官。
又【正韻】健也,勁也。
【鮑照詩】獵獵晚風遒。
【鄭愔詩】魏國文雅遒。
又【集韻】逡遒,縣名,在淮南。
又【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音揫。
【爾雅釋木】枹遒木。
【註】謂木叢生。
又【集韻】雌由切,音秋。
【說文】行貌。
考證:〔【爾雅釋木】抱遒木。
【註】謂木叢。
〕謹照原文抱改枹。
木叢下增生字。
酔 【酉集下】【酉字部】 酔 【字彙】俗醉字。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莫葛切,音末。
肚也。
謹 【酉集上】【言字部】 謹 【唐韻】居隱切【集韻】【韻會】幾隱切,□音卺。
【說文】愼也。
【玉篇】敬也。
【廣韻】絜也。
【增韻】毖也,專也,重也。
【易乾卦】庸行之謹。
【書盤庚】恪謹天命。
【詩大雅】以謹無良。
【禮月令】孟冬,命百官謹蓋藏。
【史記萬石君傳】丞相醇謹而已。
【前漢酈食其傳】舉大事不細謹。
又嚴禁也。
【荀子王制篇】謹盜賊。
又姓,見【姓苑】。
又【字彙】渠斤切,音芹。
與墐同。
【禮內則】炮取豚若將,塗之以謹塗。
【註】謹當爲墐,聲之誤也。
【說文】本作□。
【巳集上】【水字部】【字彙補】他孔切,音統。
義闕。
又鄕,地名。
【任昉述異記】鄕西津有玉女岡,天當雨,輒先湧五色氣於石閒,俗謂玉女披衣。
【辰集下】【殳字部】【字彙補】叡字之譌。
@又□、□。
謺 【酉集上】【言字部】 謺 【唐韻】之涉切【集韻】質涉切,□音慴。
【說文】讘也。
【廣韻】拾人語也。
又人名。
與謺,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質入切,音執。
謺讘,多言也。
又的協切,點入聲。
義同。
【說文】本作□。
謻 【酉集上】【言字部】 謻 【廣韻】弋支切【集韻】餘支切,□音移。
與誃同。
凡門堂臺榭別出者曰謻。
周有謻臺。
詳前誃字註。
又【石林燕語】東華門直北有東向門,與內東門相值,謂之謻門,無榜。
王伯厚曰:謻門,始標額於熙寧十年。
【晉書載記劉曜傳】謻門旦空。
【註】謂別門也。
又【唐書韋弘機傳】列岸謻廊亘王城外。
又【陸雲與兄書】折其謻堂。
又曹公有謻塘。
【劉孝綽詩】反景照謻塘。
又【埤蒼】冰室門名。
【張衡東京賦】謻門曲榭,邪阻城洫。
【文選註】冰室門也。
【廣韻】與□同。
又諸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謻羅州。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右侍禁士謻。
又【集韻】【韻會】【正韻】□□知切,音馳。
又【集韻】敞尒切,音侈。
□與誃同。
【陸雲與兄書】坼其謻堂。
謼 【酉集上】【言字部】 謼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荒故切,呼去聲。
【說文】□,謼也。
【廣韻】號謼也。
【前漢息夫躬傳】仰天大謼。
【集韻】或作嘑。
又姓。
【前漢功臣表】下摩侯謼毒尼。
【霍去病傳】作呼毒尼。
又【前漢天文志】鬼哭若謼。
【評林字例】謼,古呼字。
【韻會小補】漢書內,呼字皆去聲。
又【玉篇】【廣韻】荒烏切【集韻】【正韻】荒胡切,□音呼。
與虖同。
大叫也。
【爾雅釋言】號謼也。
【註】今江東皆言謼。
【疏】謂叫謼也。
【前漢王莽傳】欲謼邑與計較。
又【集韻】虛交切,孝平聲。
與詨同。
【前漢灌夫傳】謼服謝罪。
【師古註】謼,古呼字。
若謂啼爲謼服,則謼音火交反,服音平卓反。
○按《正字通》作平聲轉去聲,入暮韻。
《說文》止有荒故切。
諸韻書去聲內有謼字,與呼同。
平聲內虖字或作謼,自應以去聲爲正。
又【前漢天文志】作去聲讀,《灌夫傳》又作平聲讀,□古呼字。
兩字疑古皆通。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繹。
【玉篇】水名。
又浟,水流行貌。
【木華海賦】浟瀲灩。
【巳集上】【水字部】【唐韻】【集韻】楚解切【韻會】【正韻】楚懈切,□差去聲。
水浦也。
謽 【酉集上】【言字部】 謽 【集韻】【類篇】□巨兩切,強上聲。
詞不屈也。
謾 【酉集上】【言字部】 謾 【唐韻】母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音瞞。
【說文】欺也。
【史記秦始皇紀】下懾伏謾,欺以取容。
【晉書□法志】違忠欺上謂之謾。
又【廣雅】緩也。
【廣韻】慢也。
【前漢兩龔傳】媠謾亡狀。
又欺毀也。
【荀子非相篇】鄕則不若,背則謾之。
又媟汙也。
【前漢孝成皇後傳】淳于長書有誖謾。
又汗漫也。
【莊子天道篇】繙十二經,以說老耼,中其說曰大謾,願聞其要。
又【玉篇】莫般切【廣韻】莫還切【集韻】謨還切,□音蠻。
【揚子方言】謾台,懼也。
燕代之閒曰謾台。
又虔儇,慧也,秦謂之謾。
又【廣韻】武延切【集韻】【韻會】彌延切【正韻】莫堅切,□音緜。
【類篇】慧黠也。
一曰欺也。
【前漢灌夫傳】謾好謝蚡。
【師古註】謾,猶詭也。
詐爲好言也。
【集韻】或作。
又【玉篇】馬諫切【集韻】【正韻】莫晏切,□音慢。
【前漢宣帝紀】務爲欺謾,以避其課。
【師古註】謾,誑言也。
音慢。
又與慢同。
【周禮秋官禁暴氏鄭註】民之好爲侵陵。
稱詐,謾,誕。
此三者,亦□所禁也。
謾,本或作慢。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半切,音縵。
【類篇】欺語也。
又【增韻】且也。
通作漫。
【字彙補】一作□。
謿 【酉集上】【言字部】 謿 【集韻】【韻會】【正韻】□陟交切,罩平聲。
與嘲同。
謔也。
【前漢揚雄傳】或謿雄以□尚白,而雄解之,號曰解謿。
【唐書武平一傳】嬰滑稽敏給,詔學士謿之。
又【集韻】與啁同。
【前漢東方朔傳】朔與枚臯、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
【師古註】啁與謿同。
譀 【酉集上】【言字部】 譀 【廣韻】【集韻】□下闞切,酣去聲。
【說文】誕也。
【廣韻】誇誕,引《東觀漢記》雖誇譀猶令人熱。
又【類篇】調也。
又【集韻】【類篇】□乎監切,音銜。
義同。
又【廣韻】【集韻】□許鑑切,呷去聲。
義同。
又【玉篇】叫譀,怒也。
又【廣韻】譀,□也。
又【廣韻】呼甲切【集韻】迄甲切,□音呷。
【說文】義同。
【說文】本作□。
俗作□。
譁 【酉集上】【言字部】 譁 【廣韻】【集韻】□呼瓜切,音花。
【說文】讙也。
【類篇】諠譁也。
【書費誓】嗟人無譁聽命。
【史記叔孫通傳】竟朝置酒,無敢讙譁失禮者。
【淮南子精神訓】五聲譁耳,使耳不聰。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瓜切,音華。
義同。
【集韻】或作嘩、□。
又【集韻】【類篇】□吾瓜切,瓦平聲。
【揚子方言】譁,涅,化也。
燕、朝鮮冽水之閒,或曰涅。
或曰譁。
雞伏卵而未孚,始化之時謂之涅。
【郭註】譁,五瓜反,皆化聲之轉也。
【集韻】或作譌。
又葉胡戈切,音和。
【左思魏都賦】豐肴衍衍,行庖皤皤。
愔愔醧燕,酣湑無譁。
【說文】本作□。
譂 【酉集上】【言字部】 譂 【集韻】【類篇】□齒善切,音闡。
妄言也。
又人名。
崇譂、善譂,見【宋史宗室表】。
釞 【戌集上】【金字部】 釞 【五音集韻】陟立切,音縶。
鐵器。
又【玉篇】銛也。
譄 【酉集上】【言字部】 譄 【唐韻】作滕切【集韻】咨騰切,□音增。
【說文】加也。
又人名。
希譄、汝譄,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徂棱切,音層。
加言也。
譅 【酉集上】【言字部】 譅 【玉篇】色立切【集韻】色入切,□音澀。
言甚多也。
又譅譶,言不止也。
又難也。
【東方朔七諫】言語訥譅。
又【集韻】【類篇】□乃老切,音腦。
與腦同。
譆 【酉集上】【言字部】 譆 【廣韻】許其切【集韻】【韻會】虛其切,□音僖。
【說文】痛也。
【徐曰】痛而呼之言也。
【玉篇】敕也,懼聲也。
【史記趙世家】□子召之曰:譆,吾有所見子晣也。
【亢倉子賢道篇】仰而譆。
【曹植七啓】俯而應之曰譆。
【註】愁恨之聲也。
譆與嘻古通。
又譆譆,熱也。
【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大廟曰:譆譆出出。
《通雅》曰:當作嘻嘻咄咄。
皆狀鬼神之聲。
舊訓火狀,誤。
【說文】引《左傳》作誒誒。
又譩譆,鳥名。
詳譩字註。
又【集韻】【類篇】□於其切,音醫。
恨聲也。
同噫。
考證:〔【史記趙世家】□子召之曰,譆,吾有所見子晰也。
〕謹照原文子晰改子晣。
谘 【酉集上】【言字部】 諮 【廣韻】卽夷切【集韻】津私切,□音資。
與咨同。
謀也,問也。
【詩小雅】周爰咨諏。
【釋文】咨本亦作諮。
【左傳桓六年】夏會於成紀,來諮謀齊難也。
【後漢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問之。
考證:〔【後漢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門之。
〕謹照原文諮門改諮問。
【辰集下】【毛字部】【字彙補】與同。
【前涼錄】軌卽遣參軍杜勳獻馬五百匹,布三萬疋。
○按此字當從炎,改從焱,無義。
當卽字譌文。
譇 【酉集上】【言字部】 譇 【唐韻】【集韻】□陟加切,音奓。
【說文】譇拏,羞窮也。
【廣韻】語不止也。
【六書故】語競也。
又【玉篇】怒也。
又【集韻】或作□。
又【集韻】【類篇】□抽加切,侘平聲。
義同。
或作□。
又【集韻】【類篇】□詩車切,音奢。
譇詉,不解也。
譈 【酉集上】【言字部】 譈 【廣韻】【集韻】□徒對切,音隊。
怨也,惡也。
【孟子】凡民罔不譈。
【書大誥】本作憝。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忠訓郞不譈。
證 【酉集上】【言字部】 證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諸應切,蒸去聲。
【說文】告也。
【玉篇】驗也。
【增韻】□也,質也。
【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
【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爲證驗。
【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標證據。
又與徵通。
【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
【註】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
徵或爲證。
【集韻】唐武後作□。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音義□同島。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桑故切,音訴。
【玉篇】同素。
詳素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都含切,音耽。
濕也。
又【集成】淫也。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虛尤切,音休。
水去貌。
一曰水貌。
譊 【酉集上】【言字部】 譊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鐃。
【說文】恚呼也。
【徐曰】聲高噪獰也。
【廣雅】鳴也,語也。
【後漢儒林傳】雄所謂譊譊之學,各習其師。
【蜀志孟光傳】光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義,光常譊譊讙咋。
【晉書庾純傳】臨時喧譊。
又【玉篇】爭也。
【揚子法言】譊譊者,天下皆訟也。
【註】譊譊,爭聲。
又【集韻】【類篇】□馨幺切,音憢。
懼也。
與嘵同。
或作憢。
譋 【酉集上】【言字部】 譋 【說文】與讕同。
譌 【酉集上】【言字部】 譌 【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吪。
【說文】譌言也。
引《詩》民之譌言。
今《小雅》作訛。
又【玉篇】僞也,化也,動也。
又妖言也。
□詳訛字註。
又【山海經】章莪山有鳥,名曰畢方,見則邑有譌火。
【註】譌亦妖訛字。
又【集韻】吾瓜切,瓦平聲。
與譁同。
又【集韻】古委切,音垝。
與詭同。
譍 【酉集上】【言字部】 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膺去聲。
【說文】以言對也。
又【集韻】【韻會】□於陵切,音膺。
【玉篇】對也。
【類篇】答言也。
【增韻】以言對問也。
【蘇軾懷子由詩】遙知讀易西牕下,車馬敲門定不譍。
又【韻會】通作應。
【李密□情表】內無應門五尺之童。
【說文】本作□。
【集韻】或作噟、□。
譎 【酉集上】【言字部】 譎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
【說文】權詐也。
益、梁曰謂謬欺天下曰譎。
【廣雅】欺也。
【揚子方言】詐也。
自關東、西或曰譎。
【論語】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鄭註】詐也。
【朱傳】詭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奇物譎詭,俶儻窮變。
【前漢王吉傳】各取一切,權譎自在。
【荀子大略篇】奉妒昧者,謂之交譎。
【韓非子孤憤篇】此人臣之所以譎主便私也。
【註】設詐謀以誑誤於主也。
又【玉篇】譎諫,依違不直言也。
【詩國風關雎序】主文而譎諫。
又紆譎,曲折也。
【前漢揚雄傳】超紆譎之淸澄。
又【博雅】譎恢美也。
又譎觚。
義詳角部觚字註。
又【集韻】或省作矞。
詳矛部矞字註。
又【讀書通】通作□。
【易睽卦王註】恢詭譎怪。
【釋文】詐也,乖也。
本亦作□。
【荀子儒效篇】譎德而定次。
【註】謂斷□其德。
譎與□同。
譏 【酉集上】【言字部】 譏 【唐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誹也。
【增韻】誚也。
【左傳隱元年】稱鄭伯譏失敎也。
【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微文刺譏,貶損當世。
又【廣雅】問也。
【增韻】伺察也。
【禮王制】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
【註】譏,呵察也。
又【廣雅】諫也。
【玉篇】嫌也。
【廣韻】譴也。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譏察使掌譏察姦僞。
又【韻會】通作幾。
【周禮地官司關】國兇劄則無關門之征猶幾。
【註】猶幾謂無租稅,猶苛察不令姦人出入。
躰 【酉集中】【身字部】 躰 【玉篇】俗軆字。
譐 【酉集上】【言字部】 譐 【唐韻】茲損切【集韻】祖本切,□音撙。
與噂同。
聚語也。
【魏書安定王次子燮傳】譐誻明昏,有虧禮敎。
又【集韻】取本切,音忖。
義同。
誘 【酉集上】【言字部】 誘 〔古文〕羐【唐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雲九切,□音酉。
【爾雅釋詁】進也。
又【詩□□風衡門序】衡門,誘僖公也。
【箋】進也。
又【玉篇】相勸也。
【廣韻】道也。
【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傳】化其固滯,誘其順從。
【詩召南】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傳】道也。
又【廣韻】敎也。
【儀禮鄕射禮】誘射。
【註】敎也。
又【說文】相訹呼也。
【玉篇】誘,引也。
【左傳僖十年】卻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
又通作牖。
【詩大雅】天之牖民。
【正義】牖與誘通。
【禮樂記】詩雲:誘民孔易。
【註】詩本作牖。
又葉演女切,音雨。
【韓愈元和聖德詩】有恇其兇,有餌其誘。
其出穰穰,隊以萬數。
數上聲。
【說文】本作□。
或作。
【集韻】或作□。
□字原從□從処作。
譑 【酉集上】【言字部】 譑 【廣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音矯。
多言也。
又糾也。
【荀子富國篇】或以無禮節用之,則必有貪利糾譑之名。
【註】發人罪也。
又【集韻】【正韻】□吉了切,音皎。
亦糾也。
又【廣韻】【集韻】□丘召切,蹺去聲。
弄言也。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資悉切,音喞。
水出也。
【集韻】灑也。
【辰集下】【歹字部】【集韻】毈或作。
詳殳部毈字註。
譒 【酉集上】【言字部】 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補過切,波去聲。
【說文】敷也。
引《尚書》王譒告之修。
今《書盤庚》作播。
又【玉篇】謠也。
又人名。
【唐書則天後紀】給事周譒。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
【說文】義同。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素何切,音娑。
蔢,草木盛貌。
【集韻】蔢,草根。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職流切【集韻】之由切,□音周。
□□,粉餌。
譓 【酉集上】【言字部】 譓 【唐韻】【集韻】【正韻】□胡桂切,音惠。
與譿同。
多謀智也。
又辨察也。
又順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義征不譓。
【史記】作憓。
又人名。
謝譓。
見【南史】。
譔 【酉集上】【言字部】 譔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音銓。
【說文】專敎也。
【類篇】殊也。
【廣韻】善言也。
【禮祭統】論譔其先祖之美。
【疏】言子孫爲銘,論說譔錄其先祖道德善事。
又【集韻】【類篇】□須絹切,音選。
義同。
又【五音集韻】雛睆切,饌上聲。
與撰同。
【類篇】述也。
【韻會】造也,爲也。
【揚子法言】訓諸理,譔孝行。
【集韻】或作篹。
又【韻會】雛綰切【正韻】雛產切,□音撰。
義同。
又【集韻】【韻會】□雛戀切,音饌。
【說文】義同。
又【楚辭大招】四上競氣,極聲變隻。
魂兮歸徠,聽歌譔隻。
【註】譔,具也。
言觀聽衆樂無不具也。
【說文】本作□。
譕 【酉集上】【言字部】 譕 【集韻】謨古作譕。
【管子形勢篇】譕臣者,可以遠舉。
【註】言行莫先謂之譕臣,有大言行者,可與圖國之遠也。
又人名。
與譕,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武夫切【集韻】微夫切,□音無。
誘詞也。
又【集韻】【類篇】□罔甫切,無上聲。
義同。
【六書故】作〈言橆〉。
譖 【酉集上】【言字部】 譖 【唐韻】莊蔭切【集韻】【正韻】側禁切【韻會】側廕切,□簪去聲。
【說文】愬也。
【博雅】也。
【玉篇】讒也。
【韻會】旁入曰譖。
【詩小雅】譖言則退。
【註】有譖毀之言,則共爲排退之。
【公羊傳莊元年】夫人譖公于齊侯。
【註】如其事曰訴,加誣曰譖。
【前漢孫寶傳】蒙受冤譖。
又蠍譖。
【埤雅】古者譖從中起謂之蠍譖。
又【韻會】子念切。
與僭通。
不信也。
【詩大雅】譖始竟背。
【釋文】譖本亦作僭。
【又】覆謂我僭。
【箋】僭,不信也。
本亦作譖。
又葉子林切,音祲。
【詩大雅】瞻彼中林,甡甡其鹿。
朋友已譖,不胥以穀。
譖葉林。
【正字通】俗作□、譛,非。
考證:〔【詩大雅】譖始竟背。
【箋】譖本亦作僭。
【又】覆謂我僭。
【傳】僭,不信也。
本亦作譖。
〕謹照原文箋改釋文。
傳改箋。
譗 【酉集上】【言字部】 譗 【集韻】【類篇】□竹洽切,音劄。
譗□。
詳前□字註。
識 【酉集上】【言字部】 識 〔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
【說文】常也。
一曰知也。
【長箋】訓常無意義。
【玉篇】識,認也。
【增韻】能別識也。
又見識也。
【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劄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
【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
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
【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
識,草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
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
與誌同。
記也。
【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書益稷】書用識哉。
【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
【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
【註】韋昭曰:款,刻也。
師古曰:識,記也。
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
【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
【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
【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
【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
義同。
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
【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
【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
【師古註】墓須表識。
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
義同。
又【釋名】識,幟也。
有章幟可按視也。
【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
【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葉式列切,音刷。
【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
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葉施灼切,音爍。
【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
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集韻】或書作□。
譙 【酉集上】【言字部】 譙 〔古文〕誚【唐韻】才肖切【集韻】【韻會】才笑切【正韻】在笑切,□樵去聲。
【說文】嬈譊也。
【廣雅】呵也。
【廣韻】責也。
【增韻】以辭相責也。
【揚子方言】讓也,齊楚宋衞荊□之閒曰譙。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言相責讓曰譙讓。
【史記萬石君傳】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爲便坐對案不食。
【前漢高帝紀】樊噲亦譙讓羽。
【師古註】譙讓,以辭相責也。
【史記樊噲傳】作誚讓。
譙誚二字古通。
互詳誚字註。
又山水名。
【山海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又【廣韻】昨焦切【集韻】【韻會】慈焦切【正韻】慈消切,□音樵。
樓之別稱也。
【史記□涉世家】守丞與戰譙門中。
【師古註】譙門,謂門上爲高樓,以望遠者耳。
樓一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譙,亦呼爲巢。
所謂巢車者,亦於兵車之上爲樓以望敵也。
譙、巢聲相近,本一物也。
【莊子徐無鬼】盛鶴列于麗譙之閒。
又國名。
【左傳隱二年杜註】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又縣名。
沛郡有譙縣。
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
譙周。
見【後漢五行志】。
又通作樵。
【前漢趙充國傳】部曲相保,爲壍壘木樵。
【師古註】與譙同。
亦通作燋。
【詩豳風】予羽譙譙。
【毛傳】譙譙,殺也。
【鄭箋】譙或作燋。
又【字彙補】視隹切,音誰。
【史記衞綰傳】景帝立,歲餘不譙呵綰。
【註】索隱曰:譙呵,音誰何,猶借訪也。
譚 【酉集上】【言字部】 譚 【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
【玉篇】大也,誕也,著也。
【大戴禮子張問入官】修業居久而譚。
【註】謂安縱也。
【成公綏嘯賦】參譚雲屬。
【註】譚,猶著也。
參譚,不絕。
又國名。
【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
【杜註】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又姓。
譚子之後。
【後漢逸民傳】太原譚賢。
又【正韻】與談同。
【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莊子則陽篇】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又通作覃。
【詩大雅】實覃實訏。
【鄭箋】覃或作譚。
又【廣韻】【集韻】□徒感切,覃上聲。
亦大也。
又葉徒黃切,音唐。
【急就章】曹富貴,尹李桑。
蕭彭祖,屈宗譚。
【說文】本作〈言□〉。
譜 【酉集上】【言字部】 譜 【唐韻】【正韻】博古切【集韻】【韻會】彼五切,□音補。
【說文】籍錄也。
【廣雅】牒也。
【玉篇】屬也。
【釋名】布也,布列見其事也。
【文心雕龍】總領黎庶,則有譜籍簿錄。
譜者,普也。
註序世統事資周普,鄭氏譜詩,蓋取乎此。
【詩序】以立斯譜。
【孔疏】譜亦是序類。
避子夏序名,以其列諸侯世及詩之次,故名譜也。
【史記三代世表】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
【前漢劉歆傳】歆著《三統歷譜》。
【舊唐書經籍志】譜系以紀世族繼序。
又【集韻】或作諩。
【春秋序】譜第。
【註】譜,本又作諩。
【說文】本作□。
阣 【戌集中】【阜字部】 阣 【集韻】魚乙切。
同屹。
屹崪,山貌。
又【五音集韻】古太切,音蓋。
義闕。
又【集韻】居代切,音漑。
陖也。
譝 【酉集上】【言字部】 譝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繩。
【廣韻】譽也,又稱舉也。
又言樸也。
【子華子問仕篇】譝譝兮如將孩。
又人名。
希譝,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通作繩。
【左傳莊十四年】蔡哀侯爲莘故,繩息嬀以語楚子。
【註】譽也。
【疏】字書繩作譝,從言,訓爲譽。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於希切,音衣。
【玉篇】水也。
一曰水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奴店切,音念。
【字林】挽船篾也。
【申集中】【虍字部】【玉篇】音烏。
楚人呼虎爲烏菟。
俗從虎。
譞 【酉集上】【言字部】 譞 【唐韻】許緣切【集韻】隳緣切,□音翾。
【說文】慧也。
【廣韻】智也。
又【集韻】火懸切【韻會】呼懸切【正韻】呼淵切,□絢平聲。
與讂同。
【字林】多言也。
又【集韻】【類篇】□熒絹切,音縣。
【說文】義同。
【說文】本作□。
【辰集下】【欠字部】【玉篇】普口切,音剖。
【廣韻】【集韻】□匹□切,音踣。
語而不受也。
○按此與音異義同。
警 【酉集上】【言字部】 警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
【說文】戒也。
【玉篇】敕也。
【左傳宣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衞不徹警也。
【疏】戒之至也。
【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令修宮中之職事。
【註】勑戒之言。
又猶起也。
【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
【疏】警動衆人,令早起也。
又【廣韻】寤也。
又【廣雅】警警,不安也。
又曲名。
【唐書儀衞志】鼓吹九曲,三曰警鼓。
又通作儆。
【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前漢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
【師古註】警者,戒肅也,,止行人也。
【周禮夏官鄭註】作儆蹕。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警州,本定遠城。
亦通作驚。
【史記司馬相如傳】祝融驚而蹕禦。
【漢書】作警。
【說文】本作警。
警字從攴作。
譧 【酉集上】【言字部】 譧 【集韻】【類篇】□離鹽切,音廉。
譧□,言不正也。
又【集韻】直陷切,音□。
與詀同。
譨 【酉集上】【言字部】 譨 【集韻】【類篇】□奴侯切,音羺。
譨譨,多言也。
【楚辭九思】羣司兮譨譨。
【註】譨譨猶傯傯也,言皆競於佞也。
又人名。
崇譨、時譨,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濃江切,音□。
與噥同。
嗔語也。
一曰語不明也。
譩 【酉集上】【言字部】 譩 【廣韻】【集韻】於其切【正韻】於宜切,□音醫。
與噫同。
【玉篇】不平之聲也。
恨辭也。
【類篇】忿也,傷也。
又鳥名。
【本草綱目】姑獲鳥,一名譩譆。
又【集韻】【韻會】□於希切,音衣。
痛聲也。
又【集韻】於記切,醫去聲。
義同。
又【廣韻】於擬切【集韻】隱己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醫上聲。
恨也。
又噟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胡對切,音潰。
【類篇】衣領緣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皮切,音靡。
【說文】縻,或從多作□。
又【廣韻】羊至切,音肄。
【博雅】重也。
又【集韻】以豉切,音易。
貤或作□,重次第物也。
又【集韻】弋睡切,音諉。
垂也。
譪 【酉集上】【言字部】 譪 【唐韻】於害切【集韻】【正韻】於蓋切,□音靄。
【說文】臣盡力之美。
【詩大雅】譪譪王多吉士。
【毛傳】猶濟濟也。
【朱註】衆多也。
又【玉篇】正也。
又姓。
【萬姓統譜】漢平陽太守譪奐。
○按譪與藹同,字彙分載言、艸二部,非是。
【申集中】【蟲字部】【直音】子廉切。
同蠘,蟲也。
【酉集上】【見字部】【集韻】七迹切,音皵。
觀也。
又亭歷切,音狄。
見也。
與覿同。
或作□。
譫 【酉集上】【言字部】 譫 【集韻】【韻會】□之廉切,音詹。
多言也。
又病也。
【本草綱目序例】心病譫妄煩亂。
又人名。
汝譫,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徒盍切【集韻】敵盍切,□音蹋。
或作□。
又【集韻】達合切,音沓。
又質涉切,音讋。
與讘同。
義□同。
【原】本作詹。
【集韻】或作噡。
譬 【酉集上】【言字部】 譬 【唐韻】匹至切【集韻】【韻會】【正韻】匹智切,□嚭去聲。
【說文】諭也。
【徐曰】猶匹也。
匹而諭之也。
【詩大雅】取譬不遠。
【禮學記】罕譬而喻。
【註】比方之辭。
【後漢第五種傳】羽請住譬降之。
【註】譬,諭也。
又猶曉也。
【後漢鮑永傳】言之者雖戒,而聞之者未譬。
又【集韻】或作辟。
【詩小雅】譬彼舟流。
【箋】譬,本亦作辟。
【孟子】譬若掘井。
考證:〔【禮學記】罕譬而諭。
【註】北方之辭。
〕謹照原文諭改喻。
北方改比方。
譭 【酉集上】【言字部】 譭 【集韻】同。
通作毀。
譮 【酉集上】【言字部】 譮 【說文】籀文話字。
又人名。
【宋史孝宗紀】慶國公令譮。
又【集韻】黃外切,音會。
悟也。
又【廣韻】【集韻】□許介切,音。
怒聲。
【集韻】與欸同。
又【集韻】火夬切,音咶。
氣高貌。
譯 【酉集上】【言字部】 譯 【唐韻】羊昔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繹。
【說文】傳譯四夷之言者。
【揚子方言】傳也。
又見也。
【註】傳宣語卽相見。
【禮王制】北方曰譯。
【疏】通傳北方語官謂之譯。
譯,□也。
謂□說外內之言。
劉氏曰:譯,釋也。
猶言謄也。
謂以彼此言語相謄釋而通之也。
越裳氏重九譯而朝是也。
【周禮秋官象胥賈疏】北方曰譯者,譯卽易,謂換易言語,使相解也。
又【正字通】凡詁釋經義亦曰譯。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
又典屬國屬官有九譯令。
又葉弋灼切,音藥。
【張華七命】語不傳於輶軒,地不被乎正朔,莫不駿奔稽顙,委質重譯。
【說文】本作□。
議 【酉集上】【言字部】 議 【唐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義。
【說文】語也。
【徐曰】定事之宜也。
【廣雅】言也,謀也。
【廣韻】評也。
【正韻】謪也。
【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書周官】議事以制。
【禮曲禮】公事不私議。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
【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
【註】續書有議。
又【廣韻】擇也。
【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
【鄭註】議猶擇也。
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屍,必用異姓廣敬也。
又【玉篇】法有八議。
【周禮秋官小司□】以八辟麗邦法,附□罰。
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
又【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
【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
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
【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
又司議郞。
又通作□。
詳前□字註。
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義平聲。
謀度也。
【詩小雅】或出入風議。
陸德明協句音宜。
又葉牛何切,音俄。
【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
及侵周禾,王人是議。
庸葉東,議葉禾。
【說文】本作□。
考證:〔【易節象】君子以制度數,議德行。
〕謹照原文度數改數度。
譱 【酉集上】【言字部】 譱 【唐韻】常衍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膳上聲。
【說文】吉也。
從誩從羊,與義美同意。
【前漢禮樂志】安上治民,莫譱於禮。
移風易俗,莫譱於樂。
【師古註】古善字。
又【玉篇】大也。
又人名。
崇譱,見【宋史宗室表】。
【說文】篆文作□。
【集韻】隸作善。
亦作嬗。
譳 【酉集上】【言字部】 譳 【廣韻】奴豆切【集韻】【韻會】乃豆切,□音耨。
譳。
詳字註。
【正字通】俗作□。
譴 【酉集上】【言字部】 譴 【唐韻】去戰切【集韻】【韻會】【正韻】詰戰切,□音繾。
【說文】謫問也。
【廣雅】責也。
【廣韻】怒也,讓也。
【正韻】誚也。
【詩小雅】畏此譴怒。
【傳】罪責也。
【戰國策】太蔔譴之曰:周之祭地爲祟。
【註】謫問也。
又【揚子方言】譴,喘轉也。
【註】猶宛轉也。
又【集韻】姓也。
譵 【酉集上】【言字部】 譵 【集韻】【正韻】□直類切,音墜。
怨也。
與懟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審視切,音矢。
屎尿也。
【申集下】【血字部】【正字通】爲卹字之譌。
本作卹,非從阝,別見卩部。
譶 【酉集上】【言字部】 譶 【唐韻】徒合切【集韻】達合切,□音沓。
【說文】疾言也。
【嵆康琴賦】紛□譶以流漫。
【註】□譶,聲多也。
又【廣韻】【集韻】□直立切,音蟄。
譅譶,言不止也。
【左思吳都賦】澀譶澩,交貿相競。
【註】澀譶,衆言語喧雜也。
【正字通】與沓□誻□□同。
【字彙補】亦作□。
譸 【酉集上】【言字部】 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
【說文】詶也。
【玉篇】譸張,誑也。
【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又人名。
必譸,見【宋史宗室表】。
又與籌通。
【後漢虞詡傳】以詡譸之,知其無能爲也。
【註】譸,當作籌。
又【讀書通】與輈侏□通。
【劉琨答盧諶詩】自頃輈張,困於逆風。
【註】輈張,驚懼貌。
【揚雄國三老箴】作侏張。
又【集韻】□留切,音儔。
詞也。
【集韻】或作、嚋。
【六書故】亦通作侜。
【酉集上】【言字部】【玉篇】奴奚切【集韻】年題切,□音泥。
呼人也。
又【集韻】女履切,尼上聲。
言以示人也。
或作呢。
又【集韻】乃許切,泥去聲。
言不通也。
【申集
【說文】謰謱也。
又【集韻】謹也。
或作嘍。
又【廣韻】郞鬥切【集韻】朗口切,□婁上聲。
謰謱,小兒語。
餘見連字註。
又【廣韻】力主切【集韻】隴主切,□音縷。
覼謱,委曲也。
謲 【酉集上】【言字部】 謲 【唐韻】倉南切【集韻】倉含切,□音參。
【說文】相怒使也。
又人名。
孟謲,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類篇】□蘇含切,音毿。
謲譚,怒語也。
又【廣韻】【集韻】□七紺切,參上聲。
義同。
一曰伺也。
又【集韻】【類篇】□楚錦切,郴上聲。
隂言譏之也。
謳 【酉集上】【言字部】 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歐。
【廣雅】歌也。
【玉篇】吟也。
【正字通】謳爲歌之別調,歌爲謳之總名。
【史記張儀傳】秦將以美人聘楚,以宮中善歌謳者爲媵。
【列子湯問篇】薛譚學謳於秦靑。
【說文】齊歌也。
【前漢高帝紀】漢王旣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
【師古註】謂齊聲而歌。
或曰齊地之歌。
又姓。
【左傳哀十三年】越大夫謳陽。
又與嘔同。
【荀子富國篇】拊循之,唲嘔之。
【註】唲嘔,嬰兒語聲。
嘔與謳同。
又【集韻】【類篇】□匈于切,音籲。
煦也。
又於謳,欲化貌。
【莊子大宗師】需役聞之於謳。
【註】歌以樂之也。
於音烏。
又【集韻】【類篇】□邕俱切,音紆。
【說文】義同。
【陸機吳趨行】楚妃且勿歎,齊娥且莫謳。
四坐□淸聽,聽我歌吳趨。
謳葉趨。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先立切【集韻】息入切,□音靸。
【玉篇】忍寒聲。
【廣韻】□,寒聲。
【酉集上】【角字部】【字彙】蘇典切,音銑。
【玉篇】角也。
謴 【酉集上】【言字部】 謴 【廣韻】【集韻】□古困切,袞去聲。
翫人也。
又順言謔弄貌。
出《聲譜》,與□同。
或作。
謵 【酉集上】【言字部】 謵 【集韻】席入切,音習。
【說文】言謵讋也。
又與習同。
【莊子庚桑楚】夫復謵不餽而忘人,忘人因以爲天人矣。
【註】猶服習也。
又【廣韻】叱涉切【集韻】尺涉切,□襜入聲。
謵讋,言不正也。
又小語也。
又【玉篇】醜涉切【集韻】勑涉切,□音鍤。
義同。
謶 【酉集上】【言字部】 謶 【廣韻】之若切【集韻】職略切,□音灼。
【廣雅】謫也。
【類篇】欺也。
又【集韻】商署切,音恕。
冀也,通作庶。
又【集韻】之奢切,音遮。
多言也。
與嗻同。
【字彙補】亦書作□。
【醜集上】【口字部】【唐韻】呼後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後切,□音□。
【說文】厚怒聲。
○按《集韻》同呴吽吼,非。
詳前吼字註。
又【廣韻】呼漏切【集韻】許□切,□音蔲。
義同。
又【廣韻】恥辱。
【大戴禮】機之銘曰:皇皇惟敬,口生。
【註】,恥也,詈也。
又【玉篇】【廣韻】□胡口切,音厚。
【玉篇】吐也。
【廣韻】欲吐。
【集韻】本作詬。
或作訽。
考證:〔【大戴禮】機之銘曰〕謹照原文機改機。
謷 【酉集上】【言字部】 謷 【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音敖。
【說文】不肖人也。
【徐曰】不肖人,其言煩苛也。
【廣韻】不肖語也。
【呂覽懷寵篇】謷醜先王,排訾舊典。
【楚辭九思】令尹兮謷謷。
【王逸註】不聽話言而妄語也。
又【說文】哭不止,悲聲謷謷也。
【前漢食貨志】天下謷謷然陷□者衆。
【師古註】衆口愁聲也。
【正字通】通作嗸。
又【韻會】大貌。
【莊子德充符】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又【正字通】謷有甚意,今楚黃人謂事之甚者曰謷。
又【廣韻】五交切【集韻】【韻會】牛交切,□齩平聲。
義同。
又【廣韻】五到切【集韻】【正韻】魚到切,□敖去聲。
【類篇】志遠也。
【字彙】謔也。
【正字通】倨也。
【唐書周墀傳】宿將暴謷不循令者,墀命鞭其背。
【韻會】與傲通。
【正韻】與慠通。
又或作。
【詩小雅】執我仇仇。
【傳】仇仇,猶謷謷也。
【釋文】謷,本又作。
【說文】本作謷。
【廣雅】書作□【正韻】亦作謸。
謷字右上從攴作。
考證:〔【詩小雅】執我仇仇。
【傳】仇仇,猶謷謷也。
【箋】謷,本又作。
〕謹照原書箋改釋文。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集韻】□莫結切,音蔑。
糏也。
糏xiè原從禾從屑作。
豿 【酉集中】【豸字部】 豿 【廣韻】古厚切,音苟。
熊虎之子。
【爾雅釋獸】熊虎醜,其子狗。
【釋文】狗,本或作豿。
又【集韻】舉厚切,音竘。
又許□切,音詬。
本作□。
義□同。
又【廣韻】許角切,音翯。
豕聲。
謸 【酉集上】【言字部】 謸 【正韻】同謷。
又【韻會】通作傲。
引《荀子禮論篇》:歌謠謸笑。
譟 【酉集上】【言字部】 譟 【唐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掃去聲。
【說文】擾也。
【玉篇】羣呼煩擾也。
【增韻】聒也。
【左傳文十三年】魏人譟而還。
【穀梁傳定十年】齊人鼓譟而起。
【註】羣呼曰譟。
【周禮夏官大司馬】車徒皆譟。
【鄭註】讙也。
亦謂喜也。
又【集韻】【類篇】□倉刀切,音操。
聲也。
又【揚子方言】譟,諻音也。
【字彙】同噪。
譠 【酉集上】【言字部】 譠 【廣韻】【集韻】□他幹切,音灘。
【廣雅】欺也。
【揚子方言】譠謾,欺謾之語也。
楚郢以南,東陽之郊通語也。
又【字彙】冷譠,不顧也。
又【博雅】緩也。
又【廣韻】陟山切【集韻】知山切,□音。
欺也。
又【集韻】抽延切,音脠。
又時戰切,音□。
義□同。
譡 【酉集上】【言字部】 譡 【集韻】同讜。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贈朝散郞令譡。
又【集韻】都郞切,音當。
忠言也。
譢 【酉集上】【言字部】 譢 【唐韻】【集韻】□雖遂切,音祟。
讓也,諫也,告也,問也。
又人名。
與譢、必譢,見【宋史宗室表】。
【集韻】或作訊。
通作誶。
譣 【酉集上】【言字部】 譣 【唐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正韻】思廉切,□音纖。
【說文】問也。
引周書,勿以譣人。
今《書立政》作憸。
馬雲:憸利佞人也。
又【玉篇】詖也。
【字彙】譣詖,姦言也。
又【廣韻】七廉切【集韻】千廉切,□音僉。
又【廣韻】【集韻】【韻會】□虛檢切,音險。
義□同。
又【集韻】魚窆切,音驗。
【廣雅】證也。
【註】曹憲音釋曰:今人以馬旁驗字爲證譣,失之矣。
譤 【酉集上】【言字部】 譤 【集韻】【類篇】□吉歷切,音激。
訐也。
又【字彙】詐也。
【正字通】同譥。
○按諸韻書譥、譤音義俱別。
譥 【酉集上】【言字部】 譥 【唐韻】古弔切【集韻】【韻會】吉弔切,□音叫。
【說文】痛呼也。
【玉篇】大呼也。
【廣韻】痛聲。
又訐也。
【前漢藝文志】及譥者爲之,則苟鉤鈲析亂而已。
贍 【酉集中】【貝字部】 贍 【唐韻】【集韻】【韻會】時豔切【正韻】舒贍切,□苫去聲。
【說文】給也。
【玉篇】周也。
假助也。
【孟子】此惟救死而恐不贍。
【趙岐註】恐凍餓而不給。
又【後漢李王鄧來傳贊】李鄧豪贍。
【註】鄧晨代以吏二千石爲豪,李通家富爲贍也。
又【班固傳論】固文贍而事詳。
又與澹同。
【史記司馬相如傳】漉沈贍葘。
【註】索隱曰:《漢書》作灑沈澹災。
澹,安也。
又【前漢食貨志】猶未足以澹其欲也。
【註】師古曰:澹,古通贍。
【集韻】贍,或作□。
亦作儋。
豵 【酉集中】【豕字部】 豵 【唐韻】子紅切。
【集韻】【韻會】祖叢切,□音葼。
【說文】生六月豚。
一曰一歲豵,尚叢聚也。
【爾雅釋獸】豕生三,豵。
【註】豬生子常多,故別其少者之名。
【小爾雅】豕之小者謂之豵。
【詩召南】壹發五豵。
【晉書張協七命】班題之豵。
又【廣韻】卽容切【集韻】將容切,□音蹤。
又【集韻】牆容切,音從。
義□同。
【集韻】或作□。
豶 【酉集中】【豕字部】 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墳。
【說文】羠豕也。
【玉篇】犗也。
【爾雅釋獸】豶。
【疏】豶,犍豬也。
【易大畜】豶豕之牙。
吉。
【疏】豶,除也。
除其牙也。
【釋文】豕去勢曰豶。
【程傳】豕之有牙,百方制之,終不能使攺,惟豶其勢,則性自調伏,雖有牙亦不能爲。
○按《說文》本作豶,當入十三畫。
《字彙》省作豶,又別作□、獖,□非。
豶從□作。
豷 【酉集中】【豕字部】 豷 【唐韻】【集韻】許利切【廣韻】許位切,□音燹。
【說文】豕息也。
又人名。
【左傳襄四年】寒浞殺羿,因其室生子澆及豷。
又【廣韻】【集韻】【韻會】□虛器切,音齂。
又【廣韻】於計切【集韻】壹計切,□音翳。
義□同。
【集韻】或作□。
【正字通】別作□。
【正韻】本從豕。
監本從豸,誤。
□。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弋照切,音燿。
兔絲也。
又【山海經】姑媱之山,女屍化爲草。
又【集韻】餘招切,音遙。
【玉篇】,蒲葉也。
或作□。
豸 【酉集中】【豸字部】 豸 【唐韻】池爾切【集韻】【韻會】丈尒切,□音坁。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集韻】亦作□。
又【說文】獸長□,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
【註】徐鍇曰:豸豸,背隆長貌。
又解也。
【左傳宣十七年】使卻子逞其志,庶有豸乎。
【註】豸,解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陂池貏豸。
【文選李善註】貏豸,漸平貌。
又嫋娜也。
【張衡西京賦】增嬋娟以跐豸。
【註】跐豸,姿狀嫋娜也。
又【正韻】丈幾切,音跱。
義同。
又【廣韻】宅買切【集韻】【韻會】丈蟹切,□音□。
與廌通。
【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
【後漢輿服志】法冠,或謂之獬豸冠。
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故以爲冠。
【佩觿集】蟲豸之豸爲獬廌。
【廣韻】同□。
【申集中】【蟲字部】【唐韻】呼恢切,音灰。
豕掘地也。
【集韻】豕發土也。
又蝟屬。
【炙轂子】刺端分兩岐者蝟,如棘針者。
或作、鼿。
豹 【酉集中】【豸字部】 豹 【唐韻】北敎切【集韻】【韻會】巴校切【正韻】布恔切,□音爆。
【說文】似虎圜文。
【陸璣詩疏】毛赤而文黑謂之赤豹,毛白而文黑謂之白豹。
【爾雅翼】屠州有黑豹。
【洞冥記】靑豹出浪坂之山,色如翠。
【本草衍義】土豹更無文色,其形小。
【正字通】豹狀似虎而小,白面,毛赤黃,文黑如錢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一曰金錢豹,宜爲裘。
如艾葉者曰艾葉豹。
又西域有金線豹,文如金線。
【易革卦】君子豹變。
【疏】如豹文之蔚縟也。
【詩鄭風】羔裘豹飾,孔武有力。
【張衡西京賦】搤水豹。
【註】謂水處也。
【列子天瑞篇】程生馬。
【註】程卽豹也。
又【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
【註】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又【後漢輿服志】最後一車懸豹尾。
【古今注】豹尾車,周制也。
古軍正建之,今唯乗輿建焉。
又姓。
【風俗通】八元叔豹之後。
【魏志】騎將豹皮公。
考證:〔【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供虎侯熊侯豹侯〕謹照原文供改共。
豺 【酉集中】【豸字部】 豺 【唐韻】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牀皆切,□音儕【爾雅釋獸】豺,狗足。
【疏】豺,貪殘之獸。
【說文】狼屬。
【急就篇顏師古註】豺,深毛而狗足。
【正字通】豺,長尾,白頰,色黃。
陸佃雲俗雲:瘦如豺。
豺,柴也。
豺體細瘦,故謂之豺棘。
【詩小雅】投□豺虎。
【疏】豺虎食人。
【禮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獸。
【幹祿字書】與犲通。
豻 【酉集中】【豸字部】 豻 【廣韻】俄寒切【集韻】俄幹切,□音忏。
【爾雅釋獸】貙獌,似貍。
【註】今山民呼□虎之大者爲貙豻。
【疏】豻,野狗。
似狐,黑喙,皆貙之類。
【正字通】似狐而黑身,長七尺,頭生一角,老則有鱗,能食虎豹。
【周禮夏官射人】士以三耦射豻侯。
【註】豻者,獸名也。
又【禮玉藻】麛裘靑豻褎。
【註】豻,犬也。
【疏】一解作狐犬。
又與幹同。
【儀禮大射禮】幹五十。
【註】幹,讀爲豻。
又【廣韻】【集韻】□可顏切,音馯。
又【集韻】【韻會】【正韻】□河幹切,音寒。
又【集韻】侯旰切,音翰。
義□同。
又【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岸。
【前漢□法志】獄豻不平之所緻也。
【註】韋昭曰:鄕亭之繫曰豻,朝廷曰獄。
又與岸同。
【詩小雅】宜岸宜獄。
【箋】岸,韓詩作豻。
【說文】豻或從犬。
【集韻】或作貋。
犴,豻或體。
贈 【酉集中】【貝字部】 贈 【廣韻】【正韻】□昨亙切,音□。
【說文】玩好相送也。
【詩鄭風】雜佩以贈之。
【傳】贈,送也。
【儀禮聘禮】公使卿贈,如覿幣。
【禮檀弓】何以贈我。
又【詩大雅】以贈申伯。
【傳】贈,增也。
【疏】凡贈遺者,所以增長前人,贈之財,使富增於本,贈之言,使行增於義,故雲贈增也。
又【正字通】借封前人官稱曰誥贈,恩頒自朝廷也。
又【詩鄭風】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朱傳】贈,音則。
來,音力。
【毛詩古音考】來音釐,贈疑是貽字之誤。
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贉 【酉集中】【貝字部】 贉 【廣韻】【集韻】□徒感切,音萏。
買物先入直也。
【玉篇】預入錢也。
又【米芾書史】隋唐藏書,皆金題錦贉。
【註】贉,卷首帖綾。
又謂之玉池,有毬路錦贉、樓臺錦贉、樗蒲錦贉。
又【廣韻】【集韻】□徒紺切,音醰。
義同。
亦作□。
賠 【酉集中】【貝字部】 賠 【字彙】古無此字。
俗音裴,作賠補之字。
○按《正字通》備字註:賠,本作僃。
楊愼曰:僃,音賠,義同。
昔高歡立法盜私家十僃五,官物十僃三,後周詔盜官物雖經赦免,徵備如法。
備,補償也。
俗用賠。
贊 【酉集中】【貝字部】 贊 【唐韻】【集韻】【韻會】□則旰切,音讚。
【說文】見也。
從貝從兟。
【註】徐鉉曰:兟,音詵,進也。
執贄而進,有司贊相之。
又【易說卦】幽贊于神明。
【註】贊,明也。
【疏】贊者,佐而助成,而令微者得著,故訓爲明也。
又【書大禹謨】益贊于禹曰。
【傳】贊,佐也。
【儀禮士冠禮】少退贊命。
【家語】遊夏不能贊一辭。
又【書臯陶謨】贊贊襄哉。
【傳】亦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
【疏】進習上古行事,贊成其辭而言之也。
又進也。
【前漢東方朔傳】朔自贊曰。
【註】師古曰:贊,進也。
又【廣韻】出也,助也。
又姓。
【呂氏春秋】相馬贊君。
又葉則縣切,音箭。
【蘇軾謝吳山神文】禱于有神,隂假其便。
不愆于素,或出幽贊。
【申集中】【蟲字部】【唐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音康。
蛜。
【方言郭註】蜻蛉,淮南人呼爲蛜。
詳蛜字註。
【酉集上】【言字部】【字彙補】五貫切,音玩。
人名。
與,見【宋史宗室表】。
義闕。
【申集上】【艸字部】【字彙補】同典。
【漢費鳳□】言不失實。
【午集上】【玉字部】【奚韻】皮榮切,音平。
玉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私箭切,音綫。
綫,亦作□。
邐 【酉集下】【辵字部】 邐 【唐韻】力紙切【集韻】【韻會】輦尒切【正韻】良以切,□音裡。
【說文】行邐邐也。
【集韻】邐迆,旁行連延也。
邑 【酉集下】【邑字部】 邑 【集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一入切,□音浥。
【說文】國也。
【正韻】都邑也。
【釋名】邑,人聚會之稱也。
【史記五帝紀】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
【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井爲邑,四邑爲丘。
又【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註】公邑,謂六遂之餘地。
家邑,謂大夫之采地。
又王畿亦稱邑。
【書湯誓】率割夏邑。
【詩商頌】商邑翼翼。
又侯國亦稱邑。
【書武成】用附我大邑周。
【詩大雅】作邑于豐。
又於邑,氣逆結不下也。
【楚辭九章】氣於邑而不可止。
【前漢成帝贊】言之可爲於邑。
【註】於邑,短氣也。
又邑邑,與悒悒通。
【史記商君傳】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
又複姓。
【廣韻】漢有邑由氏。
又【集韻】【正韻】□遏合切,音姶。
阿邑,與阿匼同,諂諛迎合貌。
【前漢張湯傳】以智阿邑人主,與俱上下。
又葉弋灼切,音藥。
【後漢杜篤論都賦】成周之隆,乃卽中洛。
遭時制都,不常厥邑。
【說文】從口,音圍,象四境。
卪聲。
尊□大小有等,故從卪會意。
偏旁作阝,俗從口從巴。
非。
備考:【篇海類編】同邼。
鄧 【補遺】【酉集】【邑字部】 鄧 【搜眞玉鏡】音山。
地名。
(鄧)【唐韻】徒亘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亘切,□音蹬。
【說文】曼姓之國。
【春秋桓七年】鄧侯吾離來朝。
【疏】鄧,在南地,屬衡嶽。
又魯地。
【春秋隱十年】春,齊侯、鄭伯盟于鄧。
【註】鄧,魯地。
又蔡地。
【春秋桓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
【註】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
【疏】賈、服以鄧爲國,釋例以此爲蔡地,其鄧國則義陽鄧縣是也。
以鄧是小國,去蔡遠,蔡、鄭懼楚而爲此會,不當反求近楚小國與之結援,故知非鄧國也。
又州名。
本秦南陽郡,隋置南陽縣,攺鄧州。
又姓。
【姓考】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爲鄧侯,後因氏。
(鄧)考證:〔【春秋桓十年】鄧侯離吾來朝。
〕謹照原文十年改七年。
離吾改吾離。
邔 【酉集下】【邑字部】 邔 【廣韻】墟裡切【集韻】巨幾切【韻會】其紀切,□音技。
【廣韻】縣名。
【前漢地理志】邔縣,屬南郡。
【後漢宗室傳】封長子柱爲邔侯。
【註】邔,屬南郡,故城在今襄州。
又【廣韻】【集韻】□渠記切,音忌。
義同。
近 【酉集下】【辵字部】 近 〔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
【玉篇】不遠也。
【詩小雅】會言近止。
【易繫辭】近取諸身。
又【廣韻】幾也。
言庶幾也。
【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
又【韻會】迫也。
【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註】位偪于君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
【說文】附也。
【增韻】親也,近之也。
【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
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
附近之近,去聲。
又【集韻】居吏切,音記。
已也。
辭也。
【詩大雅】往近王舅。
【註】辭也。
【備考】【午集】【田字部】【篇韻】俗留字。
迒 【酉集下】【辵字部】 迒 【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航。
【說文】獸迹也。
【爾雅釋獸】兔其迹迒。
【註】兔跡名迒。
【字林】迒,兔道也。
【張衡西京賦】結罝百裡,迒杜蹊塞。
【註】迒,道也,蹊徑也,皆以網杜塞之也。
又【廣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音岡。
義同。
又【集韻】胡江切,音降。
車迹也。
【正字通】凡獸迹、車迹皆曰迒。
【集韻】或作□。
返 【酉集下】【辵字部】 返 【廣韻】甫遠切【集韻】【韻會】府遠切,□音反。
【說文】還也。
【玉篇】復也。
【前漢董仲舒傳】返之于天。
【註】謂還歸之也。
又【伍被傳】往者不返。
【註】言不復來也。
又葉補臠切,音扁。
【秦嘉詩】遣車迎子還,空去復空返。
憂來如循環,匪席不可卷。
又葉孚絢切,翻去聲。
【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逾延。
望窱以徑庭,眇不知其所返。
延讀去聲。
【韻會】通作反。
考證:〔【秦嘉傳】遣車迎子還,空去復空返。
〕謹按此係秦嘉詩,傳改詩。
迕 【酉集下】【辵字部】 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誤。
【玉篇】遇也。
【後漢□蕃傳】王甫時出,與蕃相迕。
【註】迕,猶遇也。
又【說文】逆也。
【前漢食貨志】好惡□迕。
【註】迕,違也。
又【王褒洞簫賦】氣旁迕以飛射。
【註】言氣競旁出,遞相逆迕也。
又錯迕,交雜也。
【宋玉風賦】迴穴錯迕。
又【集韻】阮古切【韻會】疑古切,□音五。
義同。
又【正字通】遻□逜□通。
古通午。
迖 【酉集下】【辵字部】 迖 【正字通】達字之譌。
遏 【酉集下】【辵字部】 遏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閼。
【爾雅釋詁】遏,止也。
【註】以逆相止曰遏。
【廣韻】絕也。
【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
【書武成】以遏亂略。
【註】遏,絕亂謀也。
又【爾雅釋詁】逮也。
【揚子方言】東齊曰遏,言相及也。
又與按通。
【詩大雅】以按徂旅。
【孟子】作遏。
又葉許竭切,音歇。
通作曷。
【詩商頌】則莫我敢曷。
葉截烈。
【註】曷、遏通。
又葉于歇切,音謁。
【後漢崔駰反都賦】勒威赫斯,果秉其鉞。
如川之流,動不可遏。
遐 【酉集下】【辵字部】 遐 【唐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霞。
【說文】遠也。
【書太甲】若陟遐必自邇。
【楚辭遠遊】氾容與而遐舉兮。
又與何通。
【詩小雅】遐不謂矣。
又【大雅】遐不作人。
又葉寒歌切,音何。
【左思魏都賦】閑居隘巷,室邇心遐。
富仁寵義,職競弗羅。
又葉洪孤切,音胡。
【揚子太□經】缺船跋車,其害不遐。
考證:〔【楚辭九章】氾容與而遐舉兮。
〕謹照原書九章改遠遊。
遑 【酉集下】【辵字部】 遑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玉篇】暇也。
【詩召南】莫敢或遑。
又【小雅】不遑啓處。
又急也。
【書無逸】不遑暇食。
【註】遑在心,暇在事。
事宂曰不暇,心勤曰不遑。
又與皇通。
【書無逸】無皇曰:今日耽樂。
【左傳昭七年】社稷之不皇。
【註】皇,暇也。
遒 【酉集下】【辵字部】 遒 〔古文〕逎【唐韻】自秋切【集韻】字秋切【韻會】【正韻】慈秋切,□音酋。
【說文】迫也。
【楚辭招魂】分曹□進,遒相迫些。
【註】遒,亦迫也。
又【玉篇】盡也,忽也。
【楚辭九辯】歲忽忽而遒盡兮。
又【玉篇】固也。
【詩豳風】四國是遒。
又【正字通】聚也。
【詩商頌】百祿是遒。
【註】遒,聚也。
又【正字通】終也。
通作酋。
【詩大雅】似先公酋矣。
【註】言善始而善終也。
又【正韻】遒人,宣令之官。
又【正韻】健也,勁也。
【鮑照詩】獵獵晚風遒。
【鄭愔詩】魏國文雅遒。
又【集韻】逡遒,縣名,在淮南。
又【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音揫。
【爾雅釋木】枹遒木。
【註】謂木叢生。
又【集韻】雌由切,音秋。
【說文】行貌。
考證:〔【爾雅釋木】抱遒木。
【註】謂木叢。
〕謹照原文抱改枹。
木叢下增生字。
酔 【酉集下】【酉字部】 酔 【字彙】俗醉字。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莫葛切,音末。
肚也。
謹 【酉集上】【言字部】 謹 【唐韻】居隱切【集韻】【韻會】幾隱切,□音卺。
【說文】愼也。
【玉篇】敬也。
【廣韻】絜也。
【增韻】毖也,專也,重也。
【易乾卦】庸行之謹。
【書盤庚】恪謹天命。
【詩大雅】以謹無良。
【禮月令】孟冬,命百官謹蓋藏。
【史記萬石君傳】丞相醇謹而已。
【前漢酈食其傳】舉大事不細謹。
又嚴禁也。
【荀子王制篇】謹盜賊。
又姓,見【姓苑】。
又【字彙】渠斤切,音芹。
與墐同。
【禮內則】炮取豚若將,塗之以謹塗。
【註】謹當爲墐,聲之誤也。
【說文】本作□。
【巳集上】【水字部】【字彙補】他孔切,音統。
義闕。
又鄕,地名。
【任昉述異記】鄕西津有玉女岡,天當雨,輒先湧五色氣於石閒,俗謂玉女披衣。
【辰集下】【殳字部】【字彙補】叡字之譌。
@又□、□。
謺 【酉集上】【言字部】 謺 【唐韻】之涉切【集韻】質涉切,□音慴。
【說文】讘也。
【廣韻】拾人語也。
又人名。
與謺,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質入切,音執。
謺讘,多言也。
又的協切,點入聲。
義同。
【說文】本作□。
謻 【酉集上】【言字部】 謻 【廣韻】弋支切【集韻】餘支切,□音移。
與誃同。
凡門堂臺榭別出者曰謻。
周有謻臺。
詳前誃字註。
又【石林燕語】東華門直北有東向門,與內東門相值,謂之謻門,無榜。
王伯厚曰:謻門,始標額於熙寧十年。
【晉書載記劉曜傳】謻門旦空。
【註】謂別門也。
又【唐書韋弘機傳】列岸謻廊亘王城外。
又【陸雲與兄書】折其謻堂。
又曹公有謻塘。
【劉孝綽詩】反景照謻塘。
又【埤蒼】冰室門名。
【張衡東京賦】謻門曲榭,邪阻城洫。
【文選註】冰室門也。
【廣韻】與□同。
又諸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謻羅州。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右侍禁士謻。
又【集韻】【韻會】【正韻】□□知切,音馳。
又【集韻】敞尒切,音侈。
□與誃同。
【陸雲與兄書】坼其謻堂。
謼 【酉集上】【言字部】 謼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荒故切,呼去聲。
【說文】□,謼也。
【廣韻】號謼也。
【前漢息夫躬傳】仰天大謼。
【集韻】或作嘑。
又姓。
【前漢功臣表】下摩侯謼毒尼。
【霍去病傳】作呼毒尼。
又【前漢天文志】鬼哭若謼。
【評林字例】謼,古呼字。
【韻會小補】漢書內,呼字皆去聲。
又【玉篇】【廣韻】荒烏切【集韻】【正韻】荒胡切,□音呼。
與虖同。
大叫也。
【爾雅釋言】號謼也。
【註】今江東皆言謼。
【疏】謂叫謼也。
【前漢王莽傳】欲謼邑與計較。
又【集韻】虛交切,孝平聲。
與詨同。
【前漢灌夫傳】謼服謝罪。
【師古註】謼,古呼字。
若謂啼爲謼服,則謼音火交反,服音平卓反。
○按《正字通》作平聲轉去聲,入暮韻。
《說文》止有荒故切。
諸韻書去聲內有謼字,與呼同。
平聲內虖字或作謼,自應以去聲爲正。
又【前漢天文志】作去聲讀,《灌夫傳》又作平聲讀,□古呼字。
兩字疑古皆通。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繹。
【玉篇】水名。
又浟,水流行貌。
【木華海賦】浟瀲灩。
【巳集上】【水字部】【唐韻】【集韻】楚解切【韻會】【正韻】楚懈切,□差去聲。
水浦也。
謽 【酉集上】【言字部】 謽 【集韻】【類篇】□巨兩切,強上聲。
詞不屈也。
謾 【酉集上】【言字部】 謾 【唐韻】母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音瞞。
【說文】欺也。
【史記秦始皇紀】下懾伏謾,欺以取容。
【晉書□法志】違忠欺上謂之謾。
又【廣雅】緩也。
【廣韻】慢也。
【前漢兩龔傳】媠謾亡狀。
又欺毀也。
【荀子非相篇】鄕則不若,背則謾之。
又媟汙也。
【前漢孝成皇後傳】淳于長書有誖謾。
又汗漫也。
【莊子天道篇】繙十二經,以說老耼,中其說曰大謾,願聞其要。
又【玉篇】莫般切【廣韻】莫還切【集韻】謨還切,□音蠻。
【揚子方言】謾台,懼也。
燕代之閒曰謾台。
又虔儇,慧也,秦謂之謾。
又【廣韻】武延切【集韻】【韻會】彌延切【正韻】莫堅切,□音緜。
【類篇】慧黠也。
一曰欺也。
【前漢灌夫傳】謾好謝蚡。
【師古註】謾,猶詭也。
詐爲好言也。
【集韻】或作。
又【玉篇】馬諫切【集韻】【正韻】莫晏切,□音慢。
【前漢宣帝紀】務爲欺謾,以避其課。
【師古註】謾,誑言也。
音慢。
又與慢同。
【周禮秋官禁暴氏鄭註】民之好爲侵陵。
稱詐,謾,誕。
此三者,亦□所禁也。
謾,本或作慢。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半切,音縵。
【類篇】欺語也。
又【增韻】且也。
通作漫。
【字彙補】一作□。
謿 【酉集上】【言字部】 謿 【集韻】【韻會】【正韻】□陟交切,罩平聲。
與嘲同。
謔也。
【前漢揚雄傳】或謿雄以□尚白,而雄解之,號曰解謿。
【唐書武平一傳】嬰滑稽敏給,詔學士謿之。
又【集韻】與啁同。
【前漢東方朔傳】朔與枚臯、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
【師古註】啁與謿同。
譀 【酉集上】【言字部】 譀 【廣韻】【集韻】□下闞切,酣去聲。
【說文】誕也。
【廣韻】誇誕,引《東觀漢記》雖誇譀猶令人熱。
又【類篇】調也。
又【集韻】【類篇】□乎監切,音銜。
義同。
又【廣韻】【集韻】□許鑑切,呷去聲。
義同。
又【玉篇】叫譀,怒也。
又【廣韻】譀,□也。
又【廣韻】呼甲切【集韻】迄甲切,□音呷。
【說文】義同。
【說文】本作□。
俗作□。
譁 【酉集上】【言字部】 譁 【廣韻】【集韻】□呼瓜切,音花。
【說文】讙也。
【類篇】諠譁也。
【書費誓】嗟人無譁聽命。
【史記叔孫通傳】竟朝置酒,無敢讙譁失禮者。
【淮南子精神訓】五聲譁耳,使耳不聰。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瓜切,音華。
義同。
【集韻】或作嘩、□。
又【集韻】【類篇】□吾瓜切,瓦平聲。
【揚子方言】譁,涅,化也。
燕、朝鮮冽水之閒,或曰涅。
或曰譁。
雞伏卵而未孚,始化之時謂之涅。
【郭註】譁,五瓜反,皆化聲之轉也。
【集韻】或作譌。
又葉胡戈切,音和。
【左思魏都賦】豐肴衍衍,行庖皤皤。
愔愔醧燕,酣湑無譁。
【說文】本作□。
譂 【酉集上】【言字部】 譂 【集韻】【類篇】□齒善切,音闡。
妄言也。
又人名。
崇譂、善譂,見【宋史宗室表】。
釞 【戌集上】【金字部】 釞 【五音集韻】陟立切,音縶。
鐵器。
又【玉篇】銛也。
譄 【酉集上】【言字部】 譄 【唐韻】作滕切【集韻】咨騰切,□音增。
【說文】加也。
又人名。
希譄、汝譄,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徂棱切,音層。
加言也。
譅 【酉集上】【言字部】 譅 【玉篇】色立切【集韻】色入切,□音澀。
言甚多也。
又譅譶,言不止也。
又難也。
【東方朔七諫】言語訥譅。
又【集韻】【類篇】□乃老切,音腦。
與腦同。
譆 【酉集上】【言字部】 譆 【廣韻】許其切【集韻】【韻會】虛其切,□音僖。
【說文】痛也。
【徐曰】痛而呼之言也。
【玉篇】敕也,懼聲也。
【史記趙世家】□子召之曰:譆,吾有所見子晣也。
【亢倉子賢道篇】仰而譆。
【曹植七啓】俯而應之曰譆。
【註】愁恨之聲也。
譆與嘻古通。
又譆譆,熱也。
【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大廟曰:譆譆出出。
《通雅》曰:當作嘻嘻咄咄。
皆狀鬼神之聲。
舊訓火狀,誤。
【說文】引《左傳》作誒誒。
又譩譆,鳥名。
詳譩字註。
又【集韻】【類篇】□於其切,音醫。
恨聲也。
同噫。
考證:〔【史記趙世家】□子召之曰,譆,吾有所見子晰也。
〕謹照原文子晰改子晣。
谘 【酉集上】【言字部】 諮 【廣韻】卽夷切【集韻】津私切,□音資。
與咨同。
謀也,問也。
【詩小雅】周爰咨諏。
【釋文】咨本亦作諮。
【左傳桓六年】夏會於成紀,來諮謀齊難也。
【後漢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問之。
考證:〔【後漢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門之。
〕謹照原文諮門改諮問。
【辰集下】【毛字部】【字彙補】與同。
【前涼錄】軌卽遣參軍杜勳獻馬五百匹,布三萬疋。
○按此字當從炎,改從焱,無義。
當卽字譌文。
譇 【酉集上】【言字部】 譇 【唐韻】【集韻】□陟加切,音奓。
【說文】譇拏,羞窮也。
【廣韻】語不止也。
【六書故】語競也。
又【玉篇】怒也。
又【集韻】或作□。
又【集韻】【類篇】□抽加切,侘平聲。
義同。
或作□。
又【集韻】【類篇】□詩車切,音奢。
譇詉,不解也。
譈 【酉集上】【言字部】 譈 【廣韻】【集韻】□徒對切,音隊。
怨也,惡也。
【孟子】凡民罔不譈。
【書大誥】本作憝。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忠訓郞不譈。
證 【酉集上】【言字部】 證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諸應切,蒸去聲。
【說文】告也。
【玉篇】驗也。
【增韻】□也,質也。
【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
【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爲證驗。
【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標證據。
又與徵通。
【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
【註】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
徵或爲證。
【集韻】唐武後作□。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音義□同島。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桑故切,音訴。
【玉篇】同素。
詳素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都含切,音耽。
濕也。
又【集成】淫也。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虛尤切,音休。
水去貌。
一曰水貌。
譊 【酉集上】【言字部】 譊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鐃。
【說文】恚呼也。
【徐曰】聲高噪獰也。
【廣雅】鳴也,語也。
【後漢儒林傳】雄所謂譊譊之學,各習其師。
【蜀志孟光傳】光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義,光常譊譊讙咋。
【晉書庾純傳】臨時喧譊。
又【玉篇】爭也。
【揚子法言】譊譊者,天下皆訟也。
【註】譊譊,爭聲。
又【集韻】【類篇】□馨幺切,音憢。
懼也。
與嘵同。
或作憢。
譋 【酉集上】【言字部】 譋 【說文】與讕同。
譌 【酉集上】【言字部】 譌 【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吪。
【說文】譌言也。
引《詩》民之譌言。
今《小雅》作訛。
又【玉篇】僞也,化也,動也。
又妖言也。
□詳訛字註。
又【山海經】章莪山有鳥,名曰畢方,見則邑有譌火。
【註】譌亦妖訛字。
又【集韻】吾瓜切,瓦平聲。
與譁同。
又【集韻】古委切,音垝。
與詭同。
譍 【酉集上】【言字部】 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膺去聲。
【說文】以言對也。
又【集韻】【韻會】□於陵切,音膺。
【玉篇】對也。
【類篇】答言也。
【增韻】以言對問也。
【蘇軾懷子由詩】遙知讀易西牕下,車馬敲門定不譍。
又【韻會】通作應。
【李密□情表】內無應門五尺之童。
【說文】本作□。
【集韻】或作噟、□。
譎 【酉集上】【言字部】 譎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
【說文】權詐也。
益、梁曰謂謬欺天下曰譎。
【廣雅】欺也。
【揚子方言】詐也。
自關東、西或曰譎。
【論語】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鄭註】詐也。
【朱傳】詭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奇物譎詭,俶儻窮變。
【前漢王吉傳】各取一切,權譎自在。
【荀子大略篇】奉妒昧者,謂之交譎。
【韓非子孤憤篇】此人臣之所以譎主便私也。
【註】設詐謀以誑誤於主也。
又【玉篇】譎諫,依違不直言也。
【詩國風關雎序】主文而譎諫。
又紆譎,曲折也。
【前漢揚雄傳】超紆譎之淸澄。
又【博雅】譎恢美也。
又譎觚。
義詳角部觚字註。
又【集韻】或省作矞。
詳矛部矞字註。
又【讀書通】通作□。
【易睽卦王註】恢詭譎怪。
【釋文】詐也,乖也。
本亦作□。
【荀子儒效篇】譎德而定次。
【註】謂斷□其德。
譎與□同。
譏 【酉集上】【言字部】 譏 【唐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誹也。
【增韻】誚也。
【左傳隱元年】稱鄭伯譏失敎也。
【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微文刺譏,貶損當世。
又【廣雅】問也。
【增韻】伺察也。
【禮王制】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
【註】譏,呵察也。
又【廣雅】諫也。
【玉篇】嫌也。
【廣韻】譴也。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譏察使掌譏察姦僞。
又【韻會】通作幾。
【周禮地官司關】國兇劄則無關門之征猶幾。
【註】猶幾謂無租稅,猶苛察不令姦人出入。
躰 【酉集中】【身字部】 躰 【玉篇】俗軆字。
譐 【酉集上】【言字部】 譐 【唐韻】茲損切【集韻】祖本切,□音撙。
與噂同。
聚語也。
【魏書安定王次子燮傳】譐誻明昏,有虧禮敎。
又【集韻】取本切,音忖。
義同。
誘 【酉集上】【言字部】 誘 〔古文〕羐【唐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雲九切,□音酉。
【爾雅釋詁】進也。
又【詩□□風衡門序】衡門,誘僖公也。
【箋】進也。
又【玉篇】相勸也。
【廣韻】道也。
【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傳】化其固滯,誘其順從。
【詩召南】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傳】道也。
又【廣韻】敎也。
【儀禮鄕射禮】誘射。
【註】敎也。
又【說文】相訹呼也。
【玉篇】誘,引也。
【左傳僖十年】卻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
又通作牖。
【詩大雅】天之牖民。
【正義】牖與誘通。
【禮樂記】詩雲:誘民孔易。
【註】詩本作牖。
又葉演女切,音雨。
【韓愈元和聖德詩】有恇其兇,有餌其誘。
其出穰穰,隊以萬數。
數上聲。
【說文】本作□。
或作。
【集韻】或作□。
□字原從□從処作。
譑 【酉集上】【言字部】 譑 【廣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音矯。
多言也。
又糾也。
【荀子富國篇】或以無禮節用之,則必有貪利糾譑之名。
【註】發人罪也。
又【集韻】【正韻】□吉了切,音皎。
亦糾也。
又【廣韻】【集韻】□丘召切,蹺去聲。
弄言也。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資悉切,音喞。
水出也。
【集韻】灑也。
【辰集下】【歹字部】【集韻】毈或作。
詳殳部毈字註。
譒 【酉集上】【言字部】 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補過切,波去聲。
【說文】敷也。
引《尚書》王譒告之修。
今《書盤庚》作播。
又【玉篇】謠也。
又人名。
【唐書則天後紀】給事周譒。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
【說文】義同。
【申集上】【艸字部】【唐韻】素何切,音娑。
蔢,草木盛貌。
【集韻】蔢,草根。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職流切【集韻】之由切,□音周。
□□,粉餌。
譓 【酉集上】【言字部】 譓 【唐韻】【集韻】【正韻】□胡桂切,音惠。
與譿同。
多謀智也。
又辨察也。
又順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義征不譓。
【史記】作憓。
又人名。
謝譓。
見【南史】。
譔 【酉集上】【言字部】 譔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音銓。
【說文】專敎也。
【類篇】殊也。
【廣韻】善言也。
【禮祭統】論譔其先祖之美。
【疏】言子孫爲銘,論說譔錄其先祖道德善事。
又【集韻】【類篇】□須絹切,音選。
義同。
又【五音集韻】雛睆切,饌上聲。
與撰同。
【類篇】述也。
【韻會】造也,爲也。
【揚子法言】訓諸理,譔孝行。
【集韻】或作篹。
又【韻會】雛綰切【正韻】雛產切,□音撰。
義同。
又【集韻】【韻會】□雛戀切,音饌。
【說文】義同。
又【楚辭大招】四上競氣,極聲變隻。
魂兮歸徠,聽歌譔隻。
【註】譔,具也。
言觀聽衆樂無不具也。
【說文】本作□。
譕 【酉集上】【言字部】 譕 【集韻】謨古作譕。
【管子形勢篇】譕臣者,可以遠舉。
【註】言行莫先謂之譕臣,有大言行者,可與圖國之遠也。
又人名。
與譕,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武夫切【集韻】微夫切,□音無。
誘詞也。
又【集韻】【類篇】□罔甫切,無上聲。
義同。
【六書故】作〈言橆〉。
譖 【酉集上】【言字部】 譖 【唐韻】莊蔭切【集韻】【正韻】側禁切【韻會】側廕切,□簪去聲。
【說文】愬也。
【博雅】也。
【玉篇】讒也。
【韻會】旁入曰譖。
【詩小雅】譖言則退。
【註】有譖毀之言,則共爲排退之。
【公羊傳莊元年】夫人譖公于齊侯。
【註】如其事曰訴,加誣曰譖。
【前漢孫寶傳】蒙受冤譖。
又蠍譖。
【埤雅】古者譖從中起謂之蠍譖。
又【韻會】子念切。
與僭通。
不信也。
【詩大雅】譖始竟背。
【釋文】譖本亦作僭。
【又】覆謂我僭。
【箋】僭,不信也。
本亦作譖。
又葉子林切,音祲。
【詩大雅】瞻彼中林,甡甡其鹿。
朋友已譖,不胥以穀。
譖葉林。
【正字通】俗作□、譛,非。
考證:〔【詩大雅】譖始竟背。
【箋】譖本亦作僭。
【又】覆謂我僭。
【傳】僭,不信也。
本亦作譖。
〕謹照原文箋改釋文。
傳改箋。
譗 【酉集上】【言字部】 譗 【集韻】【類篇】□竹洽切,音劄。
譗□。
詳前□字註。
識 【酉集上】【言字部】 識 〔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
【說文】常也。
一曰知也。
【長箋】訓常無意義。
【玉篇】識,認也。
【增韻】能別識也。
又見識也。
【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劄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
【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
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
【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
識,草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
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
與誌同。
記也。
【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書益稷】書用識哉。
【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
【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
【註】韋昭曰:款,刻也。
師古曰:識,記也。
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
【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
【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
【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
【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
義同。
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
【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
【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
【師古註】墓須表識。
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
義同。
又【釋名】識,幟也。
有章幟可按視也。
【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
【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葉式列切,音刷。
【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
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葉施灼切,音爍。
【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
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集韻】或書作□。
譙 【酉集上】【言字部】 譙 〔古文〕誚【唐韻】才肖切【集韻】【韻會】才笑切【正韻】在笑切,□樵去聲。
【說文】嬈譊也。
【廣雅】呵也。
【廣韻】責也。
【增韻】以辭相責也。
【揚子方言】讓也,齊楚宋衞荊□之閒曰譙。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言相責讓曰譙讓。
【史記萬石君傳】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爲便坐對案不食。
【前漢高帝紀】樊噲亦譙讓羽。
【師古註】譙讓,以辭相責也。
【史記樊噲傳】作誚讓。
譙誚二字古通。
互詳誚字註。
又山水名。
【山海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又【廣韻】昨焦切【集韻】【韻會】慈焦切【正韻】慈消切,□音樵。
樓之別稱也。
【史記□涉世家】守丞與戰譙門中。
【師古註】譙門,謂門上爲高樓,以望遠者耳。
樓一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譙,亦呼爲巢。
所謂巢車者,亦於兵車之上爲樓以望敵也。
譙、巢聲相近,本一物也。
【莊子徐無鬼】盛鶴列于麗譙之閒。
又國名。
【左傳隱二年杜註】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又縣名。
沛郡有譙縣。
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
譙周。
見【後漢五行志】。
又通作樵。
【前漢趙充國傳】部曲相保,爲壍壘木樵。
【師古註】與譙同。
亦通作燋。
【詩豳風】予羽譙譙。
【毛傳】譙譙,殺也。
【鄭箋】譙或作燋。
又【字彙補】視隹切,音誰。
【史記衞綰傳】景帝立,歲餘不譙呵綰。
【註】索隱曰:譙呵,音誰何,猶借訪也。
譚 【酉集上】【言字部】 譚 【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
【玉篇】大也,誕也,著也。
【大戴禮子張問入官】修業居久而譚。
【註】謂安縱也。
【成公綏嘯賦】參譚雲屬。
【註】譚,猶著也。
參譚,不絕。
又國名。
【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
【杜註】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又姓。
譚子之後。
【後漢逸民傳】太原譚賢。
又【正韻】與談同。
【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莊子則陽篇】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又通作覃。
【詩大雅】實覃實訏。
【鄭箋】覃或作譚。
又【廣韻】【集韻】□徒感切,覃上聲。
亦大也。
又葉徒黃切,音唐。
【急就章】曹富貴,尹李桑。
蕭彭祖,屈宗譚。
【說文】本作〈言□〉。
譜 【酉集上】【言字部】 譜 【唐韻】【正韻】博古切【集韻】【韻會】彼五切,□音補。
【說文】籍錄也。
【廣雅】牒也。
【玉篇】屬也。
【釋名】布也,布列見其事也。
【文心雕龍】總領黎庶,則有譜籍簿錄。
譜者,普也。
註序世統事資周普,鄭氏譜詩,蓋取乎此。
【詩序】以立斯譜。
【孔疏】譜亦是序類。
避子夏序名,以其列諸侯世及詩之次,故名譜也。
【史記三代世表】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
【前漢劉歆傳】歆著《三統歷譜》。
【舊唐書經籍志】譜系以紀世族繼序。
又【集韻】或作諩。
【春秋序】譜第。
【註】譜,本又作諩。
【說文】本作□。
阣 【戌集中】【阜字部】 阣 【集韻】魚乙切。
同屹。
屹崪,山貌。
又【五音集韻】古太切,音蓋。
義闕。
又【集韻】居代切,音漑。
陖也。
譝 【酉集上】【言字部】 譝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繩。
【廣韻】譽也,又稱舉也。
又言樸也。
【子華子問仕篇】譝譝兮如將孩。
又人名。
希譝,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通作繩。
【左傳莊十四年】蔡哀侯爲莘故,繩息嬀以語楚子。
【註】譽也。
【疏】字書繩作譝,從言,訓爲譽。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於希切,音衣。
【玉篇】水也。
一曰水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奴店切,音念。
【字林】挽船篾也。
【申集中】【虍字部】【玉篇】音烏。
楚人呼虎爲烏菟。
俗從虎。
譞 【酉集上】【言字部】 譞 【唐韻】許緣切【集韻】隳緣切,□音翾。
【說文】慧也。
【廣韻】智也。
又【集韻】火懸切【韻會】呼懸切【正韻】呼淵切,□絢平聲。
與讂同。
【字林】多言也。
又【集韻】【類篇】□熒絹切,音縣。
【說文】義同。
【說文】本作□。
【辰集下】【欠字部】【玉篇】普口切,音剖。
【廣韻】【集韻】□匹□切,音踣。
語而不受也。
○按此與音異義同。
警 【酉集上】【言字部】 警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
【說文】戒也。
【玉篇】敕也。
【左傳宣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衞不徹警也。
【疏】戒之至也。
【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令修宮中之職事。
【註】勑戒之言。
又猶起也。
【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
【疏】警動衆人,令早起也。
又【廣韻】寤也。
又【廣雅】警警,不安也。
又曲名。
【唐書儀衞志】鼓吹九曲,三曰警鼓。
又通作儆。
【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前漢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
【師古註】警者,戒肅也,,止行人也。
【周禮夏官鄭註】作儆蹕。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警州,本定遠城。
亦通作驚。
【史記司馬相如傳】祝融驚而蹕禦。
【漢書】作警。
【說文】本作警。
警字從攴作。
譧 【酉集上】【言字部】 譧 【集韻】【類篇】□離鹽切,音廉。
譧□,言不正也。
又【集韻】直陷切,音□。
與詀同。
譨 【酉集上】【言字部】 譨 【集韻】【類篇】□奴侯切,音羺。
譨譨,多言也。
【楚辭九思】羣司兮譨譨。
【註】譨譨猶傯傯也,言皆競於佞也。
又人名。
崇譨、時譨,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濃江切,音□。
與噥同。
嗔語也。
一曰語不明也。
譩 【酉集上】【言字部】 譩 【廣韻】【集韻】於其切【正韻】於宜切,□音醫。
與噫同。
【玉篇】不平之聲也。
恨辭也。
【類篇】忿也,傷也。
又鳥名。
【本草綱目】姑獲鳥,一名譩譆。
又【集韻】【韻會】□於希切,音衣。
痛聲也。
又【集韻】於記切,醫去聲。
義同。
又【廣韻】於擬切【集韻】隱己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醫上聲。
恨也。
又噟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胡對切,音潰。
【類篇】衣領緣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皮切,音靡。
【說文】縻,或從多作□。
又【廣韻】羊至切,音肄。
【博雅】重也。
又【集韻】以豉切,音易。
貤或作□,重次第物也。
又【集韻】弋睡切,音諉。
垂也。
譪 【酉集上】【言字部】 譪 【唐韻】於害切【集韻】【正韻】於蓋切,□音靄。
【說文】臣盡力之美。
【詩大雅】譪譪王多吉士。
【毛傳】猶濟濟也。
【朱註】衆多也。
又【玉篇】正也。
又姓。
【萬姓統譜】漢平陽太守譪奐。
○按譪與藹同,字彙分載言、艸二部,非是。
【申集中】【蟲字部】【直音】子廉切。
同蠘,蟲也。
【酉集上】【見字部】【集韻】七迹切,音皵。
觀也。
又亭歷切,音狄。
見也。
與覿同。
或作□。
譫 【酉集上】【言字部】 譫 【集韻】【韻會】□之廉切,音詹。
多言也。
又病也。
【本草綱目序例】心病譫妄煩亂。
又人名。
汝譫,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徒盍切【集韻】敵盍切,□音蹋。
或作□。
又【集韻】達合切,音沓。
又質涉切,音讋。
與讘同。
義□同。
【原】本作詹。
【集韻】或作噡。
譬 【酉集上】【言字部】 譬 【唐韻】匹至切【集韻】【韻會】【正韻】匹智切,□嚭去聲。
【說文】諭也。
【徐曰】猶匹也。
匹而諭之也。
【詩大雅】取譬不遠。
【禮學記】罕譬而喻。
【註】比方之辭。
【後漢第五種傳】羽請住譬降之。
【註】譬,諭也。
又猶曉也。
【後漢鮑永傳】言之者雖戒,而聞之者未譬。
又【集韻】或作辟。
【詩小雅】譬彼舟流。
【箋】譬,本亦作辟。
【孟子】譬若掘井。
考證:〔【禮學記】罕譬而諭。
【註】北方之辭。
〕謹照原文諭改喻。
北方改比方。
譭 【酉集上】【言字部】 譭 【集韻】同。
通作毀。
譮 【酉集上】【言字部】 譮 【說文】籀文話字。
又人名。
【宋史孝宗紀】慶國公令譮。
又【集韻】黃外切,音會。
悟也。
又【廣韻】【集韻】□許介切,音。
怒聲。
【集韻】與欸同。
又【集韻】火夬切,音咶。
氣高貌。
譯 【酉集上】【言字部】 譯 【唐韻】羊昔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繹。
【說文】傳譯四夷之言者。
【揚子方言】傳也。
又見也。
【註】傳宣語卽相見。
【禮王制】北方曰譯。
【疏】通傳北方語官謂之譯。
譯,□也。
謂□說外內之言。
劉氏曰:譯,釋也。
猶言謄也。
謂以彼此言語相謄釋而通之也。
越裳氏重九譯而朝是也。
【周禮秋官象胥賈疏】北方曰譯者,譯卽易,謂換易言語,使相解也。
又【正字通】凡詁釋經義亦曰譯。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
又典屬國屬官有九譯令。
又葉弋灼切,音藥。
【張華七命】語不傳於輶軒,地不被乎正朔,莫不駿奔稽顙,委質重譯。
【說文】本作□。
議 【酉集上】【言字部】 議 【唐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義。
【說文】語也。
【徐曰】定事之宜也。
【廣雅】言也,謀也。
【廣韻】評也。
【正韻】謪也。
【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書周官】議事以制。
【禮曲禮】公事不私議。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
【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
【註】續書有議。
又【廣韻】擇也。
【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
【鄭註】議猶擇也。
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屍,必用異姓廣敬也。
又【玉篇】法有八議。
【周禮秋官小司□】以八辟麗邦法,附□罰。
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
又【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
【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
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
【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
又司議郞。
又通作□。
詳前□字註。
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義平聲。
謀度也。
【詩小雅】或出入風議。
陸德明協句音宜。
又葉牛何切,音俄。
【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
及侵周禾,王人是議。
庸葉東,議葉禾。
【說文】本作□。
考證:〔【易節象】君子以制度數,議德行。
〕謹照原文度數改數度。
譱 【酉集上】【言字部】 譱 【唐韻】常衍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膳上聲。
【說文】吉也。
從誩從羊,與義美同意。
【前漢禮樂志】安上治民,莫譱於禮。
移風易俗,莫譱於樂。
【師古註】古善字。
又【玉篇】大也。
又人名。
崇譱,見【宋史宗室表】。
【說文】篆文作□。
【集韻】隸作善。
亦作嬗。
譳 【酉集上】【言字部】 譳 【廣韻】奴豆切【集韻】【韻會】乃豆切,□音耨。
譳。
詳字註。
【正字通】俗作□。
譴 【酉集上】【言字部】 譴 【唐韻】去戰切【集韻】【韻會】【正韻】詰戰切,□音繾。
【說文】謫問也。
【廣雅】責也。
【廣韻】怒也,讓也。
【正韻】誚也。
【詩小雅】畏此譴怒。
【傳】罪責也。
【戰國策】太蔔譴之曰:周之祭地爲祟。
【註】謫問也。
又【揚子方言】譴,喘轉也。
【註】猶宛轉也。
又【集韻】姓也。
譵 【酉集上】【言字部】 譵 【集韻】【正韻】□直類切,音墜。
怨也。
與懟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審視切,音矢。
屎尿也。
【申集下】【血字部】【正字通】爲卹字之譌。
本作卹,非從阝,別見卩部。
譶 【酉集上】【言字部】 譶 【唐韻】徒合切【集韻】達合切,□音沓。
【說文】疾言也。
【嵆康琴賦】紛□譶以流漫。
【註】□譶,聲多也。
又【廣韻】【集韻】□直立切,音蟄。
譅譶,言不止也。
【左思吳都賦】澀譶澩,交貿相競。
【註】澀譶,衆言語喧雜也。
【正字通】與沓□誻□□同。
【字彙補】亦作□。
譸 【酉集上】【言字部】 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
【說文】詶也。
【玉篇】譸張,誑也。
【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又人名。
必譸,見【宋史宗室表】。
又與籌通。
【後漢虞詡傳】以詡譸之,知其無能爲也。
【註】譸,當作籌。
又【讀書通】與輈侏□通。
【劉琨答盧諶詩】自頃輈張,困於逆風。
【註】輈張,驚懼貌。
【揚雄國三老箴】作侏張。
又【集韻】□留切,音儔。
詞也。
【集韻】或作、嚋。
【六書故】亦通作侜。
【酉集上】【言字部】【玉篇】奴奚切【集韻】年題切,□音泥。
呼人也。
又【集韻】女履切,尼上聲。
言以示人也。
或作呢。
又【集韻】乃許切,泥去聲。
言不通也。
【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