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韻】奴鳥切【韻會】乃了切,□音嫋。
【說文】以組帶馬也。
又【類篇】騕褭,良馬名。
又【韻會】褭蹄,金名。
又【集韻】爾紹切,音擾。
義同。
或作。
褮 【申集下】【衣字部】 褮 【唐韻】於營切【集韻】娟營切,□音縈。
【說文】鬼衣也。
又汙莖切,音甖。
義同。
又元扃切,音螢。
【爾雅釋器】袕謂之褮。
又【類篇】縈定切,音鎣。
衣襉也。
褯 【申集下】【衣字部】 褯 【唐韻】【集韻】□慈夜切,音藉。
【玉篇】小兒衣也。
又【集韻】祥亦切,音席。
【類篇】袚,褯也。
褰 【申集下】【衣字部】 褰 【唐韻】去乾切【集韻】【韻會】丘虔切,□音愆。
【說文】袴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在乾侯,徵褰與襦。
又搴也。
【詩鄭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禮曲禮】暑毋褰裳。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襞襀褰縐。
【註】褰,縮也。
又【類篇】紀偃切,音湕。
九件切,音蹇。
義□同。
或作□□。
褱 【申集下】【衣字部】 褱 【唐韻】戸乖切【集韻】乎乖切,□音懷。
【廣韻】挾也,苞也,歸也。
【說文】囊橐也。
【六書正譌】藏挾于衣中也。
又【前漢地理志】褱山。
【師古註】褱,古懷字。
【酉集上】【言字部】【玉篇】匹丁切【集韻】滂丁切,□音俜。
言也。
又人名。
崇,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醜鳩切,醜平聲。
【類篇】譠,不決。
□ 【未集中】【網字部】 □ 與罝同。
【說文】罝,籀文作□。
【辰集中】【木字部】【玉篇】作蒿切,音遭。
木名。
又同槽。
褴 【申集下】【衣字部】 襤 【唐韻】魯甘切【集韻】【韻會】盧甘切,□音藍。
【說文】裯謂之襤。
【揚子方言】無緣之衣謂之襤。
又襤褸,綴結也。
詳褸字註。
又襂襤,地名。
詳襂字註。
【韻會】或作繿,通作藍。
褵 【申集下】【衣字部】 褵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離。
【玉篇】衣帶也。
【類篇】引《爾雅》,婦人之褘也。
【韻會】卽今香纓也。
通作縭。
褶 【申集下】【衣字部】 褶 【唐韻】徒協切【韻會】達協切,□音牒。
【類篇】襲也。
【儀禮士喪禮】襚者以褶。
又【禮玉藻】帛爲褶。
【註】衣有表裏而無著也。
【喪大記】君褶衣褶衾。
【註】褶,袷也。
【急就篇註】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
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
一曰左衽之袍也。
又【集韻】席入切,音習。
【類篇】袴褶,騎服。
【晉書輿服志】弓弩隊各五十人,黑袴褶。
又寔入切,音十。
義同。
又【韻經】古襲字。
註見十六畫。
褷 【申集下】【衣字部】 褷 【集韻】山宜切,音簛。
【廣韻】同襹。
【類篇】襳襹,毛羽衣貌。
或從徙。
【韓愈詩】□花著兩眼,視物隔褷。
【皮日休詩】袖香褷風。
褸 【申集下】【衣字部】 褸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音樓。
【玉篇】衣襟也。
【說文】衽也。
【博雅】、袩、衽謂之褸。
又【廣韻】力主切,音縷。
【玉篇】衣壞也。
【揚子方言】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或謂之褸裂,或謂之襤褸。
又紩衣謂之褸。
又與縷通。
【綱目集覽】藍縷、襤褸通。
褹 【申集下】【衣字部】 褹 【唐韻】魚祭切【集韻】倪祭切,□音蓺。
【字林】複襦也。
【揚子方言】複襦謂之筩褹。
又【玉篇】袂也。
又女介切,音□。
紩布襦。
又【類篇】女黠切,音痆。
義同。
褺 【申集下】【衣字部】 褺 【唐韻】徒協切,音牒。
重衣也。
又【玉篇】縣名。
【類篇】巴郡有褺江縣。
【辰集中】【木字部】【廣韻】去魚切【集韻】丘於切,□音祛。
【說文】極也。
【廣韻】闆置驢上負物者。
詳極註。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衢遇切,音具。
姓也。
漢有丘。
褻 【申集下】【衣字部】 褻 【唐韻】【集韻】【韻會】私列切【正韻】先結切,□音薛。
【說文】私服。
【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
【註】私居服。
歐陽氏曰:從衣,中執也。
【廣韻】衷衣也。
又【增韻】衣破壞之餘曰褻。
又穢也。
【史記石奮傳厠牏註】呂靜曰:褻,器也,穢惡之穴也。
又【正韻】與媟通,狎近也。
褼 【申集下】【衣字部】 褼 【集韻】相然切,音僊。
【類篇】褊褼,衣貌。
褽 【申集下】【衣字部】 褽 【唐韻】於胃切【集韻】烏潰切,□音猥。
【玉篇】衣衽也。
又薦也。
【左傳哀十一年】寘之新篋,褽之以元纁。
褾 【申集下】【衣字部】 褾 【唐韻】方小切【集韻】【韻會】俾小切,□音。
【類篇】褾,袖端也。
【增韻】卷裘飾也。
又【集韻】□妙切,標去聲。
【玉篇】衣袂也。
【類篇】或作□、裱。
□ 【未集中】【糸字部】 □ 【博雅】音蔑。
微也。
又與弦同。
【隷釋】《孫叔敖□》去不善如絕□,卽弦字。
○按《祝睦□》:□頌興。
亦卽弦字。
《隷釋》復釋爲紀字,非是。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居容切,音恭。
與廾同,竦手也。
【玉篇】扶也。
褿 【申集下】【衣字部】 褿 【唐韻】昨勞切【集韻】財勞切,□音曹。
【廣韻】帬也。
又【類篇】衣失浣也。
又慈焦切,音樵。
袒也。
一曰衣齊好。
又【集韻】臧曹切,音遭。
【博雅】褿袚,褯也。
又倉刀切,操平聲。
【說文】帴也。
【玉篇】衽也。
或作。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補各切【集韻】伯各切,□音博。
【類篇】短袂衫也。
【潛夫論】裙衣被,費繪百縑,用功十倍。
【博物志】日南有野女,羣行裸袒無衣。
又【集韻】白各切,音泊。
襌衣也。
又【玉篇】婾也,約也,儉也,菲也,沾也。
義同薄。
襁 【申集下】【衣字部】 襁 【唐韻】居兩切【集韻】舉兩切,□音鏹。
【玉篇】襁褓,負兒衣也。
【論語】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
【何晏註】負者以器曰襁。
【疏】《博物志》雲:襁織縷爲之,廣八寸,長丈二,以約小兒於背。
【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邸獄。
【李奇註】襁,絡也,以繒布爲之,絡負小兒。
【師古註】卽今小兒繃也。
【六書正譌】通作繦,非。
襁字從強作。
襂 【申集下】【衣字部】 襂 【集韻】【韻會】□疏簪切,音森。
襂襹,衣裳毛羽垂貌。
【揚雄甘泉賦】虖襂襹。
【木華海賦】被羽翮之襂襹。
又師銜切,音衫。
【說文】本作縿,旌旗之斿也。
【儀禮旣夕註】中帶若今之褌襂。
【後漢輿服志】諸古麗圭襂閨綠加上之服,禁絕之。
【註】《司馬相如大人賦》重旬始以爲襂。
註:葆下旒也,則襂之容如旌旒也。
【類篇】或作襳、□。
垂旬始以爲幓。
詜 【酉集上】【言字部】 詜 【廣韻】土刀切【集韻】他刀切,□音叨。
【玉篇】詜,言不節也。
【類篇】往來言也。
一曰小兒語不正也。
【篇海】譌作〈言□〉。
襃 【申集下】【衣字部】 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毛切,報平聲。
【玉篇】揚美也。
【類篇】獎飾也。
【公羊傳隱元年】曷爲稱字,襃之也。
【白虎通】人臣之義,莫不欲襃大其君,掩惡揚善也。
又襃明,長襦也。
【揚子方言】襃明謂之袍。
又大裾也。
【前漢雋不疑傳】襃衣博帶。
又襃中,縣名。
【晉書地理志】屬漢中郡。
又襃斜,谷名。
【班固西都賦】右界襃斜,隴首之險。
【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裡,有襃斜谷,南口曰襃,北口曰斜。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襃氏,姒姓之國,禹之後也,今興元府襃城是其地。
又音報。
【周禮春官太祝】辨九□,八曰襃□。
【註】鄭司農雲:襃拜,今時持節拜是也。
又【集韻】蒲侯切,音抔。
聚也。
又【韻補】襃美之襃亦葉音抔。
【歐陽修銘】中充實,外譽優。
見於言,帝所襃。
【說文】作□,俗作褒。
【類篇】亦作□。
【集韻】或作□,通作裒。
襄 【申集下】【衣字部】 襄 〔古文〕□□□【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湘。
【說文】漢令:解衣而耕謂之襄。
又上也。
【書堯典】懷山襄陵。
【註】包山上陵也。
又【臯陶謨】思曰:贊贊襄哉。
【疏】謂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
又除也。
【詩鄘風】牆有茨,不可襄也。
又成也。
【左傳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又駕也。
【詩鄭風】兩服上襄。
【註】上駕,馬之最良者也。
又【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箋】駕,謂更其肆也。
從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謂之七襄。
又【史記諡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又地名。
【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襄平。
【索隱曰】屬臨淮。
【後漢郡國志】上黨郡襄垣。
又【廣韻】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陽郡,西魏攺襄州,因水立名。
【韻會】宋升襄陽府。
又姓。
【後漢襄楷傳註】《風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後。
【說文】作□。
又□、□。
襆 【申集下】【衣字部】 襆 【集韻】博木切,音蔔。
【類篇】裳削幅謂之□。
或從衣。
又逢玉切。
同幞。
帕也。
別詳糸部巾部。
襈 【申集下】【衣字部】 襈 【唐韻】士戀切【集韻】雛戀切,□音饌。
【類篇】緣也。
【釋名】襈,撰也。
靑絳爲之緣也。
又【集韻】雛免切,音撰。
義同。
又【廣韻】渠眷切,音倦。
重繒也。
襉 【申集下】【衣字部】 襉 【唐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音。
襉裙。
【類篇】裙幅相襵也。
又【玉篇】暈衣。
又賈限切,音□。
義同。
或作□。
衃 【申集下】【血字部】 衃 【唐韻】芳杯切【集韻】【韻會】鋪枚切,□音壞。
【說文】凝血也。
【素問】赤如衃血者死。
【註】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又【集韻】方鳩切,音哹。
義同。
又披尤切,音。
胚胎,未成物之始。
或從血作衃。
又【類篇】房尤切,音浮。
草名。
【詩陳風】視爾如荍。
【疏】荍,一名蚍衃。
又俯九切,音缶。
義同。
襘 【申集下】【衣字部】 襘 【唐韻】【集韻】□古外切,音儈。
【說文】帶所結也。
【左傳昭十一年】衣有襘。
【註】襘,領會也。
又【類篇】黃外切,音會。
衣緩帶。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韻會】乎刀切【正韻】胡刀切,□音豪。
山名,在弘農。
【集韻】或作崤。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或作□。
詳□字註。
【辰集下】【欠字部】【玉篇】呼兮切【集韻】馨奚切,□音醯。
歎息也。
義與欷同。
襙 【申集下】【衣字部】 襙 【玉篇】千到切【直音】音糙。
衣也。
襚 【申集下】【衣字部】 襚 【唐韻】【集韻】【韻會】□徐醉切,音遂。
【說文】衣死人也。
【白虎通】襚之爲言遺也。
【禮少儀】敵者曰襚。
【疏】襚者,以衣送死人之稱,禮以衣送敵者死曰襚。
襚者,遂彼生時之意也。
【周禮天官】荒喪受其含襚幣玉之事。
又【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遺書曰:謹上襚三十五條,以陳踴躍之心。
按此則襚不獨助死之禮。
【集韻】或作□。
【酉集中】【足字部】【集韻】力者切,音忚。
身不就貌。
又乞約切,音卻。
【類篇】行不進也。
襛 【申集下】【衣字部】 襛 【唐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音醲。
【說文】衣厚也。
【詩召南】何彼襛矣。
【傳】襛,猶戎戎也。
又【集韻】如容切,音縙。
而融切,音戎。
義□同。
【類篇】或作□。
【幹祿字書】正作襛,俗作穠。
【六書正譌】俗作檂,非。
襜 【申集下】【衣字部】 襜 【唐韻】【集韻】處占切【韻會】蚩占切,□音幨。
【爾雅釋器】衣蔽前謂之襜。
【詩小雅】終朝采藍,不盈一襜。
【戰國策】百姓理襜蔽。
又【前漢雋不疑傳註】襜褕,直裾襌衣也。
詳褕字註。
又【博雅】襌襦謂之襜裿。
又【揚子方言】襜謂之。
【郭註】衣掖下也。
又帷也。
【後漢劉盆子傳】乗鮮車大馬,乗屛泥,絳襜絡。
【註】車上施帷以屛蔽者,交絡之以爲飾。
又整貌。
【論語】衣前後襜如也。
【說苑】子路盛服而見孔子,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
又搖動貌。
【司馬相如長門賦】舉帷幄之襜襜。
【柳宗元祭從兄文】垂帷襜襜。
又【廣韻】昌豔切,音韂。
義同。
又【集韻】都甘切,音儋。
【史記李牧傳】滅襜襤。
【如淳曰】在代地。
【玉篇】一作襝、裧。
【類篇】又作衻。
考證:〔【博雅】襜襦謂之襜裿〕謹照原文襜襦改襌襦。
襝 【申集下】【衣字部】 襝 【類篇】同襜。
註見襜。
又【集韻】離鹽切,音廉。
襝襜,衣垂貌。
襞 【申集下】【衣字部】 襞 【唐韻】【韻會】□必益切,音璧。
【說文】韏衣也。
【徐鉉曰】革中辨也,衣襞積如辨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襞積褰縐。
【師古曰】襞積,卽今之帬褶。
【揚雄反騷】芳酷烈而莫聞兮,不如襞而幽之離房。
【註】襞,□衣也。
考證:〔【揚雄反騷】芳酷烈而莫聞今,不如襞而幽之離房。
〕謹照原文今改兮。
襟 【申集下】【衣字部】 襟 【唐韻】【韻會】□居吟切,音金。
【說文】交衽也。
【廣韻】袍襦前袂也。
【爾雅釋器】衣眥謂之襟。
【屈原離騷】霑餘襟之浪浪。
【釋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禦風寒也。
亦作衿。
【類篇】又作□。
【玉篇】又作。
襡 【申集下】【衣字部】 襡 【唐韻】市玉切【集韻】【韻會】殊玉切,□音蜀。
【博雅】長襦也。
【晉書音義】襡,連要衣也。
【夏統傳】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
又【集韻】徒口切,音鋀。
【說文】短衣也。
又竹角切,音卓。
義同。
又當口切,音鬥。
【博雅】袖也。
又【廣韻】徒谷切,音獨。
韜藏也。
【禮內則】斂簟而襡之。
【註】襡,韜也。
或作。
【韻會】亦作襩。
又□。
襢 【申集下】【衣字部】 襢 【唐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同袒。
【說文】裼也。
【詩鄭風】襢裼暴虎。
【傳】襢裼,肉袒也。
又【廣韻】知演切【韻會】知輦切,□音展。
【禮喪大記】設牀襢策。
【註】袒簀也。
【又】君爲廬宮之大夫士襢之。
【註】襢,袒也,謂不障也。
又陟扇切,音□。
【禮玉藻】一命襢衣。
【釋名】襢衣,襢,坦也,坦然正白,無文采也。
與□同。
詳□字註。
又【類篇】時戰切,音膳。
去上服也。
又諸延切。
同旃。
旗曲柄也。
又澄延切,音纏。
□襢,褌也。
襣 【申集下】【衣字部】 襣 【唐韻】【集韻】□毗至切,音鼻。
【類篇】也。
【揚子方言】無□之袴謂之襣。
【郭註】袴無踦者,卽今犢鼻褌。
【玉篇】犢鼻以全三尺布作,形如牛鼻,相如所著也。
襤 【申集下】【衣字部】 襤 【唐韻】魯甘切【集韻】【韻會】盧甘切,□音藍。
【說文】裯謂之襤。
【揚子方言】無緣之衣謂之襤。
又襤褸,綴結也。
詳褸字註。
又襂襤,地名。
詳襂字註。
【韻會】或作繿,通作藍。
【酉集上】【言字部】【類篇】同誺。
或作訵。
又【廣韻】初栗切【集韻】測乙切,□音□。
謅。
詳謅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多官切,音端。
竹名。
【廣雅】□□,桃枝也。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同橪。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方賣切【集韻】蔔卦切,□音拜。
【玉篇】阸,山形。
【集韻】山谷阸也。
一曰蜀中謂山谷田曰。
襥 【申集下】【衣字部】 襥 【正字通】同襆。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吉屑切,音結。
或作□,通作桔。
【玉篇】槹,汲水具。
詳桔字註。
襦 【申集下】【衣字部】 襦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音儒。
【說文】短衣也。
【釋名】襦,耎也,言溫耎也。
【急就篇註】短而施要曰襦。
【禮內則】衣不帛襦袴。
又【釋名】單襦如襦而無絮也。
又要襦,形如襦,其要上翹下齊要也。
又【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襦,□魏宋楚之閒謂之襂襦。
又【西京雜記】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
又【周禮夏官】蠟則作羅襦。
又【韻會】或作□。
【晉書劉弘傳】持更者羸疾無□給韋袍複帽。
襧 【申集下】【衣字部】 襧 【正字通】□字之譌。
襩 【申集下】【衣字部】 襩 【唐韻】市玉切,音屬。
同□。
又【集韻】神蜀切,音贖。
長襦。
又徒谷切,音牘。
韜也。
【類篇】作襩。
襪 【申集下】【衣字部】 襪 【唐韻】望發切【集韻】勿發切,□音韈。
【類篇】足衣。
【釋名】襪,末也,在腳末也。
【飛燕外傳】衣故短繡裙、小袖、李文襪。
【曹植洛神賦】淩波微步,羅襪生塵。
【幹祿字書】本作韈,通作襪,別見革部。
襫 【申集下】【衣字部】 襫 【唐韻】【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釋。
襏襫,雨衣。
詳襏字註。
襬 【申集下】【衣字部】 襬 【唐韻】彼爲切【集韻】班糜切,□音陂。
【急就篇註】帬,卽裳也,一名帔,一曰襬。
【揚子方言】帬,自關而東或謂之襬。
又披義切,同帔。
【篇海】一作□。
襭 【申集下】【衣字部】 襭 【唐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音纈。
【玉篇】袵也,以衣袵扱物也。
【爾雅釋器】扱袵謂之襭。
【註】扱衣上袵於帶。
【詩周南】薄言襭之。
襮 【申集下】【衣字部】 襮 〔古文〕□【唐韻】布各切【集韻】【韻會】廹各切,□音博。
【爾雅釋器】黼領謂之襮。
【詩唐風】素衣朱襮。
【傳】襮,領也。
諸侯繡黼丹朱中衣。
【孫炎曰】刺繡黼文以偃領也。
【晉書輿服志】皇太子五時朝服,朱衣絳紗襮皁緣。
又【班固幽通賦】張修襮而內迫。
【註】襮,表也。
【唐書李晟傳】將務持重,豈宜自表襮。
又【類篇】逋沃切,音犦。
義同。
【韻會】本作□。
襯 【申集下】【衣字部】 襯 【唐韻】【集韻】□初覲切,音櫬。
近身衣也。
【禮雜記註】取名于襯,襯近屍也。
又施與亦曰襯。
【齊諧記】蔣潛以通天犀纛上晉武陵王晞,晞甍,以襯衆僧。
襰 【申集下】【衣字部】 襰 【集韻】洛駭切,音攋。
與□同。
【類篇】□□,衣破。
或從衣。
又【篇海】墮壞也。
【元結詩】祠之襰兮渺何年。
又【玉篇】落蓋切。
讀去聲,義同。
覠 【酉集上】【見字部】 覠 【集韻】俱倫切,音麕。
大視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士覠贈金吾衞上將軍。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桑葛切,音躠。
糝也。
【齊民要術】時時□之。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疾郢切。
竹名。
又【字彙補】從性切,音靖。
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同嵾。
詊 【酉集上】【言字部】 詊 【集韻】普半切,音判。
巧言也。
襱 【申集下】【衣字部】 襱 【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音籠。
【說文】絝踦也。
【揚子方言】袴謂之襱。
【急就篇註】袴之兩股曰襱。
又【廣韻】力孔切,音攏。
【類篇】柱勇切,音重。
義□同。
又【集韻】良用切,音贚。
襱緟,衣寬貌。
或作□。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集韻】□勒沒切,音峍。
□,不穩。
【玉篇】□,不滑利。
字原從攴作。
【醜集上】【口字部】【唐韻】五葛切,音櫱。
【說文】本作,語相訶岠也。
從口歫辛。
辛,惡聲也。
讀若櫱。
【玉篇】【廣韻】作□。
【集韻】作□□。
【類篇】作。
襲 【申集下】【衣字部】 襲 〔古文〕□褶【唐韻】【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席入切,□音習。
【玉篇】重衣也。
【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
服之襲也,充美也。
又【樂記】周還裼襲,禮之文也。
又【通鑑】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
【註】上下皆具曰襲。
又【說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
又合也。
【周語】朕夢協于朕蔔,襲于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
【禮曲禮】蔔筮不相襲。
又重也。
【左傳哀十年】蔔不襲吉。
又入也。
【晉語】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又受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受之。
又掩其不備也。
【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又雜襲,雜沓也。
【前漢蒯通傳】魚鱗雜襲,飄至風起。
又姓。
【通志氏族略】晉有隱士襲元之。
【南史】有襲蔿。
【玉篇】籀文作□。
【篇海】又作□。
襳 【申集下】【衣字部】 襳 【唐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思廉切,□音銛。
【類篇】小襦也。
又帶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蜚襳垂髾。
【師古註】襳袿,衣之長帶也。
又師炎切。
襳襹,毛羽衣貌。
又【廣韻】所今切,音森。
義同。
又【類篇】師銜切。
同襂,旌旗之斿也。
【韻會】作□。
○按《集韻》又作子列切,訓小衣,似卽□字之譌。
襴 【申集下】【衣字部】 襴 【集韻】郞幹切,音闌。
【類篇】衣與裳連曰襴。
【玉篇】衫也。
【綱目集覽】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著襴及裾,名曰襴衫,以爲上士之服。
又與幱通。
襵 【申集下】【衣字部】 襵 【唐韻】之涉切【集韻】質涉切,□音讋。
【博雅】詘也。
【類篇】謂衣襞積。
【梁□文帝詩】熨鬥成裙襵。
又陟涉切。
與同。
領耑也。
襶 【申集下】【衣字部】 襶 【集韻】丁代切,音戴。
【類篇】褦襶,不曉事。
【篇海】謂當暑人樂袒裸,而固盛服請見也。
【魏程曉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
襸 【申集下】【衣字部】 襸 【唐韻】【集韻】□則旰切,音贊。
衣好貌。
【類篇】鮮衣謂之襸。
【玉篇】襸,好也,姸也。
亦作。
襹 【申集下】【衣字部】 襹 【唐韻】所宜切【集韻】【韻會】山宜切,□音簛。
襳襹,毛羽衣貌。
【張衡西京賦】被毛羽之襳襹。
又襂襹。
詳襂字註。
又上聲,所綺切,音躧。
去聲,所寄切,音屣。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如占切,音髥。
衻或從糸。
褘衻,蔽也。
一曰衣下襈。
按俗作□。
襺 【申集下】【衣字部】 襺 【唐韻】古典切【集韻】【韻會】吉典切,□音繭。
【說文】袍衣也。
【類篇】以絮曰襺,以縕曰袍。
【廣韻】纊著衣也。
【禮玉藻】纊爲襺,縕爲袍。
【爾雅釋言】袍襺也。
【註】左傳曰:重襺衣裘。
【韻會】通作繭。
襻 【申集下】【衣字部】 襻 【唐韻】【集韻】【韻會】□普患切,扳去聲。
【類篇】衣系曰襻。
【庾信鏡賦】裠斜假襻。
【劉孝標詩】襻帶雖安不忍縫,開孔裁穿猶未達。
【韓愈詩】男寒澀詩書,妻瘦剩腰襻。
【類篇】或作,亦作□。
襼 【申集下】【衣字部】 襼 【篇海】倪祭切,音藝。
袂也。
【潘嶽藉田賦】掎裳連襼。
【唐書劉文靜傳】奮襼大呼。
又與袂同。
【揚子方言】複襦,江湖之閒謂之簫襼。
【郭註】襼卽袂字也。
襾 【申集下】【襾字部】 襾 【唐韻】衣嫁切【集韻】衣駕切,□音亞。
【說文】覆也。
【六書正譌】從一從冂從凵,上下覆之,會意。
凡覂覆覈之類皆從此。
又【集韻】虛訝切,音罅。
又【廣韻】許下切,音閜。
義□同。
○按襾字,許愼、顧野王、孫愐諸人音訓甚明。
《六書精蘊》雲敷救切,《古文奇字》雲古覆字,《說文長箋》雲與帊同,帛二幅也,皆非。
【酉集中】【貝字部】【正字通】同貤。
【史記司馬相如傳】丘陵。
【漢書】作貤。
詳貤字註。
【左思魏都賦】兼重悂以繆。
【註】,重次第物也。
西 【申集下】【襾字部】 西 〔古文〕□【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
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
文作,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
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
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
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
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
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葉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
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卻切,音約。
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
○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
今從《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考證:〔【前漢郊祀志】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謹按郊祀志無此文,謹照原書改郊祀歌。
訫 【酉集上】【言字部】 訫 【集韻】同信。
又人名。
善訫,見【宋史宗室表】。
要 【申集下】【襾字部】 要 〔古文〕□□□【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音邀。
【博雅】約也。
【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註】久要,舊約也。
【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又求也。
【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又也。
【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又會也。
【禮樂記】要其節奏。
【註】要,猶會也。
【釋文】要,一遙反。
又【廣韻】勒也。
又劫也。
【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後固要,上乃止。
又劾也,察也。
【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之罪而要之。
【疏】要,劾實也。
【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又衞圻之外,謂之要服。
【書禹貢】五百裡要服。
又姓。
【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又水名。
【水經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又靑要,山名。
【山海經】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又高要,縣名。
【一統志】屬廣州府。
又與腰通。
【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
今作腰。
別詳肉部。
又【廣韻】於笑切。
讀去聲。
【篇海】凡要也,要會也。
【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
【晉書宣帝紀】軍事大要有五。
又《論語》久要,亦讀去聲。
【王安石老人行】古來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
葉入誚韻。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
與騕同。
騕褭,良馬名。
或作要。
又以紹切,音□。
與偠同。
偠紹或作要紹。
舒緩貌也。
覂 【申集下】【襾字部】 覂 【唐韻】【集韻】【韻會】□方勇切。
同□。
【說文】反覆也。
【前漢武帝紀】泛駕之馬。
【師古註】泛本作覂,後通用耳。
【禮記正義序】覂駕之馬,設銜策以驅之。
【顏延之赭白馬賦】馬無覂駕之軼。
又【韻學集成】乏也。
【唐書宋務光傳】公私覂竭,戸口減耗。
又【集韻】房用切,音俸。
義同。
又【集韻】補範切,音□fǎn。
【博雅】棄也。
【廣韻】或作泛。
【集韻】或又作。
覃 【申集下】【襾字部】 覃 〔古文〕□□□【唐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潭。
【廣韻】及也,延也。
【詩周南】葛之覃兮。
又【大雅】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
又深廣也。
【晉書夏侯湛傳】揚雄覃思于太□。
又地名。
【書禹貢】覃懷底績。
【傳】覃懷,近河地名。
又黃覃子,曲名。
【晉書樂志】李延年造。
又姓。
【通志氏族略】本譚,或去言爲覃。
梁有東南寧州刺史覃無克。
又【集韻】餘廉切,音鹽。
利也。
又上聲,以冉切。
與同。
【詩小雅】以我覃耜,俶載南畝。
又式荏切,音審。
義同。
又【正字通】入感韻,音倓。
○按韻書無倓音。
覆 【申集下】【襾字部】 覆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音蝮。
【玉篇】反覆也。
【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
【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
又倒也。
【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
【書胤征】顚覆厥德。
又敗也。
【中庸】傾者覆之。
【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又中覆。
【前漢馮唐傳】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
【註】覆謂覆白之也。
又射覆。
【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
【註】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雲射覆。
又與復同。
【易乾卦】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
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詳察曰覆。
【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又【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
【說文】蓋也。
【詩大雅】鳥覆翼之。
【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聲。
伏兵曰覆。
【左傳隱九年】君爲三覆以待之。
又【類篇】匹北切,音□。
義同。
又【韻補】筆力切,葉音逼。
【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
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覇 【申集下】【襾字部】 覇 【廣韻】俗霸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古□切,音遘。
籠笿也。
卽篝字。
亦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同毯。
◎按卽字之譌。
覈 【申集下】【襾字部】 覈 【廣韻】【集韻】□下革切,音核。
【類篇】考事襾笮,邀遮其辭,得實曰覈。
【張衡西京賦】何以覈諸。
【註】覈,驗也。
【王褒責髥奴文】鼓鬣動鬐,則硏覈臧否。
又【韻會】深刻也。
又泉名。
【水經注】籍水,又東逕上邽城南,得覈泉水。
又與核通。
【篇海】果中實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覈物。
又【集韻】奚結切,音頁。
邀也。
又恨竭切,音紇。
與麧同。
麥糠中不破者。
【前漢陳平傳】亦食糠覈耳。
又詰弔切,音竅。
【博雅】骰覈,骨也。
或作□、礉。
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覈〕謹照原文覈字下增物字。
覉 【申集下】【襾字部】 覉 【篇海】羈本字。
俗作覉、覊。
覊 【申集下】【襾字部】 覊 註詳覉字。
見【篇海】。
見 【酉集上】【見字部】 見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
【說文】視也。
從目從兒。
【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
【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
【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
【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
【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
【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
詳矢部知字註。
又姓。
出【姓苑】。
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賢去聲。
【廣韻】露也。
【易乾卦】見龍在田。
【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
【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
【註】凡□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
【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
【師古曰】見,顯露也。
又薦達也。
【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
【註】見,薦達也。
謂爲之紹介,猶論語雲:從者見之也。
又見在也。
【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
【註】無見在之糧。
【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
【集韻】俗作現。
又【集韻】日朝也。
【詩小雅】見睍曰消。
【箋】韓詩作曣,雲:見,日出也。
又【集韻】居莧切,音襇。
棺衣也。
【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
【疏】一解雲: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
【集韻】或作梘。
又雜也。
【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
【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
孔穎達雲:覵,謂雜也。
覍 【酉集上】【見字部】 覍 【正字通】字之譌。
字彙同弁,本作覍。
省作覍,非。
覍字上從少作。
又□。
規 【酉集上】【見字部】 規 【唐韻】居追切【集韻】【韻會】均窺切【正韻】居爲切,□音□。
【說文】有法度也。
【玉篇】正圜之器也。
【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
【前漢律歷志】衡運生規,規圜生矩。
【莊子馬蹄篇】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淮南子時則訓】規者所以圜萬物也。
又以法正人曰規。
【書□征】官師相規。
【傳】規,正也。
【詩衞風淇奧序】武公能聽其規諫。
【疏】正圜以規使依度,猶正君以禮使人德,故謂之規諫。
又規,求計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規求無度。
又規避違法,以方爲圜也。
【正字通】引唐書:規影徭賦。
又謀度也。
【禮儒行】其規爲有如此者。
【疏】但自規度所爲之事而行。
【戰國策】齊無天下之規。
【註】規猶謀也,謂無謀齊者。
後漢書凡謀皆作規。
又畫也。
【周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又日月圓曰規。
【謝靈運遊南亭詩】密林含餘淸,遠峰影半規。
【註】日落峰外,隱其半也。
【韓愈翫月詩】前夕雖十五,月長未滿規。
【文苑英華海日初出賦】赫赫光滿,規規質圓。
又規田。
【禮王制百畝之分疏】偃豬之地,九夫爲規,四規而當一井。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規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
又魚名。
【沈括補筆談】浙東人呼河豚爲規魚。
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規吹肚魚。
又鳥名。
【埤雅】杜鵑,一名子規。
或作□鳺巂。
又規矩,獸名。
詳矩字註。
又姓。
明規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
又【韻會小補】惠圭切,音攜。
車輪一周爲一規。
通作巂。
【禮曲禮】立視五巂。
【註】巂,猶規也。
謂輪轉之度。
【音釋】巂,本又作規。
又【集韻】規恚切,□去聲。
規規,驚視自失貌。
【莊子秋水篇】規規然自失也。
又【集韻】呼役切,音狊。
本作瞁。
驚視貌。
又【音學五書】居何切,古音歌。
【淮南子主術訓】若(缺一欲字)規之,乃是離之。
【揚子法言】問蕭何、曹參,曰:蕭也規,曹也隨。
【說文】從夫從見。
【字統】丈夫識用必合規矩,故字從夫。
【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詳,考與矩□從矢也。
當作。
古文作槼。
又【字彙補】音吸。
字辨訓驚視,與規不同。
【字彙總略】以規字音吸,字爲規矩之規,非是。
□錄備考。
【酉集下】【辵字部】【等韻】況出切,音□。
衆走貌。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匹詣切【集韻】匹計切,□音媲。
【博雅】踦也。
【玉篇】偶也。
又【集韻】篇迷切,音批。
義同。
覐 【酉集上】【見字部】 覐 【類篇】古文覺字。
註詳十三畫。
覑 【酉集上】【見字部】 覑 【集韻】匹典切,片上聲。
視貌。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武翼郞士覑。
【辰集中】【木字部】俗梐字。
覒 【酉集上】【見字部】 覒 【唐韻】莫袍切【集韻】謨袍切,□音毛。
【說文】擇也。
又【玉篇】莫到切,毛去聲。
與芼通。
【詩周南】左右芼之。
【註】芼,擇也。
【說文】作覒。
又與眊通。
【博雅】視也。
【廣韻】邪視也。
【字彙補】一作□。
覓 【酉集上】【見字部】 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銘入聲。
【廣韻】求也。
【魏志管輅傳】覓索餘光。
【晉書武帝紀】是猶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覓路。
又【唐書南蠻傳】南詔以貝十六枚爲一覓。
又【宋史眞宗紀】祥符三年,以西涼府覓諾族瘴疫,賜藥。
【正字通】從爪從見。
俗作覔。
非。
【字彙補】一作□□。
【集韻】本作覛,亦書作□,或作眽,□非。
【巳集上】【水字部】【正字通】同沿,俗省。
覔 【酉集上】【見字部】 覔 【玉篇】同上,俗字。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方小切【集韻】【韻會】俾小切【正韻】彼小切,□音表。
山峯出貌。
一曰山巔。
【庾闡採藥詩】採藥靈山。
【郭璞江賦】梢雲冠其。
又【廣韻】【玉篇】彼驕切【集韻】【類篇】□遙切,□音標。
義同。
【正字通】本作。
字從山從□。
閅 【戌集上】【門字部】 閅 【篇海】同門。
覕 【酉集上】【見字部】 覕 【唐韻】【集韻】□莫結切,音蔑。
【玉篇】覓也。
又【說文】蔽不相見也。
又【廣韻】【集韻】□必刃切,音□。
義同。
或作□。
又【集韻】【正韻】□匹蔑切,音撆。
過目暫見也。
又割也。
【莊子徐無鬼】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譬之猶一覕也。
【郭象註】覕,割也。
萬物萬形,以一劑割之也。
【集韻】本作瞥。
或作□。
視 【酉集上】【見字部】 視 〔古文〕□眡□□□眎□【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音嗜。
【說文】瞻也。
【博雅】明也。
【易履卦】視履考祥。
【書大甲】視遠惟明。
又【字彙】看待也。
【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又【博雅】效也。
【書大甲】視乃厥祖。
【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又【小爾雅】比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
【註】欲比小國。
【禮檀弓】公室視豐□。
【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又猶納也。
【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
【註】不視,猶不納也。
又猶敎也。
【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
【註】視之,當敎之。
又【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又【禮曲禮】兔曰明視。
【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又【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臘也。
又【山海經】狄山有視肉。
【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
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
【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裡曰視山。
【又】葴山,視水出焉。
【註】或曰視宜爲瀙。
瀙水今在南陽。
又人名。
【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示。
【詩小雅】視民不恌。
【箋】視,古示字。
【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
【史記】作示。
【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又【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
義同。
又【玉篇】看也。
【書洪範】五事,二曰視。
【疏】視,常止反。
又【詩小雅】小人所視。
葉上矢履。
覗 【酉集上】【見字部】 覗 【唐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正韻】相咨切,□音思。
【廣韻】覷也。
【揚子方言】凡相竊視,自江而北謂之覗。
又【唐韻】【集韻】□相吏切,思去聲。
義同。
又【類篇】奄闚也。
一曰□也。
【集韻】本作伺。
或作□。
覘 【酉集上】【見字部】 覘 【集韻】【韻會】癡廉切【正韻】蚩占切,□諂平聲。
【說文】窺也。
【左傳成十七年】公使人覘之信。
【禮檀弓】善哉覘國乎。
又【廣韻】□也。
【舊唐書職官志】覘□姦譎。
又【集韻】或作沾。
【禮檀弓】我喪也斯沾。
【註】沾、覘同。
又或作佔。
【禮學記】呻其佔畢。
【註】佔,視也。
□謂之畢。
又或作。
【類篇】闚也。
【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敕豔切,諂去聲。
義同。
又【集韻】醜琰切,音諂。
視也。
又【類篇】都含切,音耽。
緩頰也。
一曰舉首。
又【字彙補】公低切,音稽。
【唐蘇遡朝覲壇頌】覘虞氏。
覙 【酉集上】【見字部】 覙 【五音篇海】支忍切,音軫。
視也。
○按卽診字之譌。
【酉集中】【貝字部】【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音良。
【玉篇】賦也。
又【集韻】力讓切,音亮。
義同。
覛 【酉集上】【見字部】 覛 【唐韻】【集韻】□莫狄切,銘入聲。
【說文】衺視也。
【張衡西京賦】覛往昔之遣館。
【註】覛,視也。
李善讀。
又【廣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麥。
【爾雅釋詁】覛,視也。
【註】謂相視也。
【六書故】密察也。
【周語】古者太史順時覛土。
【後漢杜篤論都賦】覛長樂。
○按《玉篇》籀作□,亦作□,與眽通,與覓別。
《集韻》《韻牋》《正譌》《正韻》覛溷覓,非。
覜 【酉集上】【見字部】 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祧去聲。
【說文】諸侯三年大相聘曰覜。
覜,視也。
【周禮春官】典瑞:以覜聘。
【註】大夫衆來曰覜,寡來曰聘。
又【大宗伯】時問曰聘,殷覜曰視。
【註】殷覜謂一服朝之歲,以朝者少,諸侯乃使卿以大禮衆聘焉。
又見也。
【左傳昭五年】享覜有璋。
【註】旣朝聘而享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音祧。
義同。
又【集韻】土了切,祧上聲。
與眺同。
遠視也。
【張衡思□賦】流目覜夫衡阿。
覝 【酉集上】【見字部】 覝 【唐韻】力鹽切【集韻】離鹽切,□音廉。
【說文】察視也。
【演繁露】《周禮》廉能之類,諸家雖訓廉爲察,常疑理不相附,因閱漢高帝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
顏氏曰:廉字本作覝,其音同,乃知廉之爲察,本覝字也,有覘眎之義。
○按《說文》本作覝。
從見聲。
俗作覝,非。
《字彙補》一作□、□,亦非。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須上聲。
糧米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音亦。
絡絲也。
覞 【酉集上】【見字部】 覞 【唐韻】【集韻】□弋笑切,音耀。
【說文】□視也。
【元包經】晉覞于醜。
傳曰:觀夫衆也。
【類篇】或作□。
又【集韻】昌召切,弨去聲。
普視貌。
又【集韻】施隻切,音釋。
昌石切,音尺。
義□同。
覟 【酉集上】【見字部】 覟 【集韻】職吏切,音志。
審視也。
覡 【酉集上】【見字部】 覡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狄切,□音檄。
【說文】能齋肅事神明也。
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徐鍇曰】能見神也。
【周禮春官神仕疏】男陽有兩稱,曰巫,曰覡。
女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
【後漢張衡傳】或察巫覡之言。
【北史齊幼主紀】雅信巫覡,解禱無方。
又【集韻】或作擊。
【荀子王制篇】傴巫跛擊之事。
【註】擊,讀爲覡。
男巫也。
又【集韻】下革切,音覈。
義同。
覢 【酉集上】【見字部】 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
【說文】暫見也。
引【春秋公羊傳】覢然公子陽生。
今本作闖,註闖出頭貌。
又【倉頡篇】覢覢,視貌。
【韻會】與睒同。
考證:〔【說文】暫見也。
【公羊傳哀六年】覢然公子陽生。
〕謹按作覢者說文所引之本無哀六年三字。
謹照說文原文改爲引春秋公羊傳覢然公子陽生。
〔覢然公子陽生。
【註】出頭貌。
今本作闖然。
〕謹按作覢者訓爲暫見。
作闖者訓爲出頭貌。
不得合以爲一。
註字以下謹改爲今本作闖,註闖出頭貌。
覣 【酉集上】【見字部】 覣 【唐韻】於爲切【集韻】邕危切,□委平聲。
【說文】好視也。
又【博雅】怒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太子右監門率府副率士覣。
又【集韻】烏禾切,音倭。
視貌。
訞 【酉集上】【言字部】 訞 【廣韻】【集韻】【韻會】□於喬切,音妖。
同妖。
【玉篇】災也。
【類篇】語祥。
【前漢文帝紀】除訞言之辠。
【師古曰】訞,同妖。
【大戴禮易本命】訞數起。
【荀子非十二子篇】訞怪,狡猾之人。
又【廣韻】巧言貌。
又人名。
【山海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
【集韻】本作□。
【正字通】通作祅。
【寅集上】【宀字部】【唐韻】蟲最切【集韻】取外切,□音襊。
【說文】塞也。
從宀□聲。
【唐陸贄關中事狀】儻有賊臣蹈。
【註】塞外道。
觘 【酉集上】【角字部】 觘 【唐韻】初敎切【集韻】楚敎切,□音鈔。
【玉篇】角□也。
又【集韻】初交切,鈔平聲。
義同。
覤 【酉集上】【見字部】 覤 【正韻】迄逆切。
同□。
覤覤,驚懼貌。
【莊子天地篇】蔣閭葂覤覤然驚。
【註】與□同。
又【集韻】色責切【正韻】生責切,□生入聲。
義同。
【集韻】本作愬。
亦作□。
覥 【酉集上】【見字部】 覥 【字彙】他典切,音腆。
面慙也。
【說文】本作靦。
【字彙補】一作□。
【酉集上】【言字部】【唐韻】職雉切【集韻】軫視切,□音旨。
【說文】訐也。
【廣韻】訐發人之惡。
又【玉篇】之耳切,音止。
義同。
又【說文長箋】亦作□。
覧 【酉集上】【見字部】 覧 【字彙】俗覽字。
覩 【酉集上】【見字部】 覩 【玉篇】古文睹字。
【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
【史記魏世家】耳目之所覩記。
又【遼史國語解】徒覩,古邊徼外小國。
又姓,見【姓苑】。
又複姓。
【戰國策】覩斯贊,魏人。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力眞切,音鄰。
碎米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方中切,音風。
小竹名也。
親 【酉集上】【見字部】 親 〔古文〕□寴□【唐韻】【正韻】七人切【集韻】【韻會】雌人切,□七平聲。
【廣韻】愛也。
【孝經序】親譽日著。
【註】慈愛之心曰親。
【荀子不苟篇】交親而不比。
【註】親謂仁恩。
【周語】慈惠保民,親也。
又近也。
【易乾卦】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又【增韻】躬也。
【詩小雅】弗躬弗親。
【箋】言不躬而親之也。
【禮文王世子】世子親齊□而養。
【註】親,猶自也。
又【釋名】襯也。
言相隱襯也。
【增韻】姻也。
【禮大傳】親者,屬也。
【疏】謂有親者,各以屬而爲之服。
【左傳昭十四年】祿勳合親。
【杜註】親,九族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隂禮敎親,則民不怨。
【註】謂男女之禮,婚姻以時,則男不曠,女不怨。
又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
【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則六親固。
又【前漢禮樂志註】如淳曰:父、子、從父昆弟、從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爲六親。
又姓。
【史記孟嘗君傳】齊王逐周最,而聽親弗。
【註】親弗,人姓名。
【戰國策】作祝弗。
又通作新。
【大學】在親民。
【程註】親,當作新。
又【唐韻】七遴切【集韻】【韻會】七刃切【正韻】寸遴切,□七去聲。
【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
【註】以親疏爲分別。
【釋文】有平去兩音。
又【廣韻】親家也。
【集韻】婚姻相謂爲親。
又葉蒼先切,音千。
【楊方合歡詩】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焱煙,宮商聲相和,心同自相親。
【字彙】古從□。
今省作親。
【集韻】或作媇儭。
○按字彙補又作□□□,非。
考證:〔【詩小雅】勿躬勿親。
〕謹照原文改爲弗躬弗親。
覫 【酉集上】【見字部】 覫 【集韻】普朗切,滂上聲。
視物貌。
【字彙】側視物貌。
【正字通】泛雲俗字,非。
覬 【酉集上】【見字部】 覬 【唐韻】【集韻】【韻會】幾利切【正韻】吉器切,□音冀。
【說文】□幸也。
【廣韻】覬覦,希望也。
【左傳桓二年】下無覬覦。
【註】下不冀望于上也。
又【集韻】或作幾。
【左傳宣十二年】庸可幾乎。
【疏】幾讀如冀,言用可冀幸而得之乎。
【禮檀弓吾欲暴尩註】尩者面鄕天,覬天哀而雨之。
覬,又作幾,音冀。
又【韻會小補】通作□。
【禮文王世子反養老于東序註】州裡□於邑。
【疏】希□慕仰,行之於邑也。
又【集韻】虛器切,咦去聲。
【類篇】幸也。
【韻會小補】垂也。
【集韻】亦作□。
【正字通】俗通作冀。
【增韻】亦作懻,非。
覭 【酉集上】【見字部】 覭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
【說文】小見也。
【正字通】或曰暗處密窺曰覭。
覭有微細難見義,故從冥。
又【廣韻】【集韻】□莫狄切,冥入聲。
【廣韻】小貌。
【類篇】微見也。
又【集韻】莫獲切,音麥。
草木叢生貌。
【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
【註】謂草木之叢茸翳薈也。
又【正韻】眉兵切,音明。
眉目之閒也。
○按爾雅,目上爲名,註,眉目之閒。
正韻因名、覭聲近而誤訓,字彙從之,□非。
考證:〔【爾雅釋草】覭髳,茀離也。
〕謹照原書釋草改釋詁。
覮 【酉集上】【見字部】 覮 【正字通】俗字。
覯 【酉集上】【見字部】 覯 【唐韻】古後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遘。
【說文】遇見也。
【詩召南】亦旣覯止。
又【豳風】我覯之子。
又成也。
【左傳成六年】郇瑖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
【疏】言其病易成,由水土惡故也。
又【正字通】與遘通。
長箋同逅。
又【集韻】下遘切,音□。
義同。
又【集韻】胡溝切,□平聲。
亦同逅。
邂逅,解說貌。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
與顜同。
【史記曹相國世家】顜若畫一。
【註】或從見。
通作講。
又【集韻】訖嶽切,講入聲。
亦同顜。
通作較。
覰 【酉集上】【見字部】 覰 【唐韻】七句切【集韻】【韻會】【正韻】七慮切,□蛆去聲。
【說文】拘覰,未密緻也。
又【廣韻】伺視也。
【唐書張說傳】北□覰邊。
【集韻】一作。
又【韻會】通作徂。
【前漢張良傳】良與容徂擊秦皇帝。
【師古註】徂謂密伺之也。
本作覰。
又【集韻】千餘切,音蛆。
義同。
【類篇】或作□。
【集韻】譌作覰,俗作覷,□非。
覱 【酉集上】【見字部】 覱 【集韻】莊陷切,音蘸。
【類篇】覱,高危貌。
又【唐韻】【集韻】□子鑒切,音□。
義同。
又【玉篇】逞貌。
又【集韻】側銜切,□平聲。
避也。
覲 【酉集上】【見字部】 覲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爾雅釋詁】覲,見也。
【疏】下見上也。
【書舜典】乃日覲四嶽羣牧。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註】春見曰朝,秋見曰覲。
【周禮春官大宗伯註】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
又【韻會】通作殣。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殣冀親以肆章。
【註】殣,音覲,見也。
又葉渠巾切,音。
【蔡邕筆賦】紀三皇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覲。
傳六經而綴百代兮,建皇極而敘彜倫。
詂 【酉集上】【言字部】 詂 【集韻】符遇切,音附。
言有所依也。
又人名。
彥詂,見【宋史宗室表】。
【類篇】或作□。
覴 【酉集上】【見字部】 覴 【集韻】都騰切。
音登。
久視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醜證切,讀若秤。
直視貌。
或作眙。
覵 【酉集上】【見字部】 覵 【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艱去聲。
與瞯同。
【博雅】視也。
又雜也。
【禮祭儀】薦黍稷,羞肺肝首心,見閒以俠甒。
【註】見閒當爲覵。
【疏】覵,雜也。
言祭黍稷之時,雜以兩甒醴酒。
又人名。
【孟子】成覵,齊景公臣。
又【集韻】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閑。
亦同瞯。
又【廣韻】古閑切【集韻】居閑切,□音艱。
視貌。
又【廣韻】方免切【集韻】邦免切,□音鴘。
義同。
又【集韻】伊甸切,音宴。
窺也。
【說文】作□。
【類篇】或作□。
【辰集上】【日字部】【篇海】堂來切,音臺。
日出也。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古狎切,音甲。
【廣雅】襦也。
又轄甲切,音狎。
衿也。
【酉集上】【見字部】【字彙】古懸切,音涓。
遠視。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晡枚切,音桮。
桮或從缶作□。
【玉篇】缶也。
覶 【酉集上】【見字部】 覶 【唐韻】落戈切【集韻】盧戈切,□音騾。
【說文】好視也。
【玉篇】覶縷,委曲也。
【金壷字考】次序也。
【左思吳都賦】嗟難得而覶縷。
【唐書柳宗元傳】秉筆覶縷,不能成章。
又通作羅。
【晉書傅鹹疏】臣前所以不羅縷者,冀因結奏得從私願也。
又【字彙補】力過切,騾去聲。
義同。
見韻經。
又【集韻】力轉切,攣上聲。
視貌。
【類篇】俗從爾作覼,非。
覿 【酉集上】【見字部】 覿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說文】見也。
【易困卦】三歲不覿。
【春秋莊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
【公羊傳】覿者何,見也。
【禮郊特牲】不敢私覿。
【周禮秋官司儀註】私覿,私面也。
【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
覿,面別。
散文面亦爲覿。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又前歷切,音寂。
□同。
詳前字註。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
【陸雲贈顧驃騎詩】沈機響駭,幽明廣覿。
和以同人,物歸時育。
覿葉育。
【集韻】或作。
亦作□。
觀 【酉集上】【見字部】 觀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
【說文】諦視也。
【韻會】所觀也,示也。
【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
【朱註】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
【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
【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
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
【周禮冬官考工記】氏爲量。
嘉量旣成,以觀四國。
【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
【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
【師古曰】觀,示也。
又容觀,容貌儀觀也。
【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又【爾雅釋詁】多也。
【詩周頌】奄觀銍艾。
【箋】奄,久。
觀,多也。
一音官。
又【爾雅釋宮】觀謂之闕。
【註】宮門雙闕。
【疏】雉門之旁名觀。
又名闕。
【白虎通】上懸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
使人觀之,謂之觀也。
【三輔黃圖】周置兩觀,以表宮門。
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
【左傳僖五年】公旣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
【註】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
又【廣韻】樓觀。
【韻會】道宮謂之觀。
【史記封禪書】仙人好樓居,上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
又太子宮有甲觀。
【前漢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
又東觀,漢祕書監。
【後漢安帝紀】詔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
【註】洛陽南宮有東觀。
一名蓬觀。
又京觀,積屍封土其上也。
【左傳宣十二年】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爲京觀。
又【韻會】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
又【字彙補】□也。
【周禮夏官司爟註】今燕俗名湯□爲觀。
又人名,國名。
【竹書紀年】帝啓十年,放季子武觀于西河。
【註】武觀,卽楚語五觀也。
觀國,今頓丘衞縣。
又縣名,水名。
【前漢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膠東國有觀陽縣。
【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又姓。
【楚語】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
又通作館。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靈圉燕於閒館。
【又】虛宮館而勿仞。
【史記】【漢書】俱作觀。
又與鸛通。
【莊子寓言篇】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又【廣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音官。
【博雅】視也。
【正字通】遠視、上視曰觀,近視、下視曰臨。
【易觀卦】初六童觀。
【朱子曰】卦以觀示爲義,爻以觀瞻爲義。
【書盤庚】予若觀火。
【傳】我視汝情,如視火。
鄭康成讀去聲。
【穀梁傳隱五年】公觀魚于棠。
【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
【關尹子二柱篇】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
愛爲水,觀爲火。
愛執而觀,因之爲木。
觀存而愛,攝之爲金。
又遊也。
【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又占也。
【史記天官書】觀成潢。
【晉灼曰】觀,占也,潢,五帝車舍。
又猶顯也。
【前漢嚴安傳】以觀欲天下。
【師古曰】顯示之,使其慕欲也。
又【韻會小補】區願切,音勸。
【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
【說文】以組帶馬也。
又【類篇】騕褭,良馬名。
又【韻會】褭蹄,金名。
又【集韻】爾紹切,音擾。
義同。
或作。
褮 【申集下】【衣字部】 褮 【唐韻】於營切【集韻】娟營切,□音縈。
【說文】鬼衣也。
又汙莖切,音甖。
義同。
又元扃切,音螢。
【爾雅釋器】袕謂之褮。
又【類篇】縈定切,音鎣。
衣襉也。
褯 【申集下】【衣字部】 褯 【唐韻】【集韻】□慈夜切,音藉。
【玉篇】小兒衣也。
又【集韻】祥亦切,音席。
【類篇】袚,褯也。
褰 【申集下】【衣字部】 褰 【唐韻】去乾切【集韻】【韻會】丘虔切,□音愆。
【說文】袴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在乾侯,徵褰與襦。
又搴也。
【詩鄭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禮曲禮】暑毋褰裳。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襞襀褰縐。
【註】褰,縮也。
又【類篇】紀偃切,音湕。
九件切,音蹇。
義□同。
或作□□。
褱 【申集下】【衣字部】 褱 【唐韻】戸乖切【集韻】乎乖切,□音懷。
【廣韻】挾也,苞也,歸也。
【說文】囊橐也。
【六書正譌】藏挾于衣中也。
又【前漢地理志】褱山。
【師古註】褱,古懷字。
【酉集上】【言字部】【玉篇】匹丁切【集韻】滂丁切,□音俜。
言也。
又人名。
崇,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醜鳩切,醜平聲。
【類篇】譠,不決。
□ 【未集中】【網字部】 □ 與罝同。
【說文】罝,籀文作□。
【辰集中】【木字部】【玉篇】作蒿切,音遭。
木名。
又同槽。
褴 【申集下】【衣字部】 襤 【唐韻】魯甘切【集韻】【韻會】盧甘切,□音藍。
【說文】裯謂之襤。
【揚子方言】無緣之衣謂之襤。
又襤褸,綴結也。
詳褸字註。
又襂襤,地名。
詳襂字註。
【韻會】或作繿,通作藍。
褵 【申集下】【衣字部】 褵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離。
【玉篇】衣帶也。
【類篇】引《爾雅》,婦人之褘也。
【韻會】卽今香纓也。
通作縭。
褶 【申集下】【衣字部】 褶 【唐韻】徒協切【韻會】達協切,□音牒。
【類篇】襲也。
【儀禮士喪禮】襚者以褶。
又【禮玉藻】帛爲褶。
【註】衣有表裏而無著也。
【喪大記】君褶衣褶衾。
【註】褶,袷也。
【急就篇註】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
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
一曰左衽之袍也。
又【集韻】席入切,音習。
【類篇】袴褶,騎服。
【晉書輿服志】弓弩隊各五十人,黑袴褶。
又寔入切,音十。
義同。
又【韻經】古襲字。
註見十六畫。
褷 【申集下】【衣字部】 褷 【集韻】山宜切,音簛。
【廣韻】同襹。
【類篇】襳襹,毛羽衣貌。
或從徙。
【韓愈詩】□花著兩眼,視物隔褷。
【皮日休詩】袖香褷風。
褸 【申集下】【衣字部】 褸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音樓。
【玉篇】衣襟也。
【說文】衽也。
【博雅】、袩、衽謂之褸。
又【廣韻】力主切,音縷。
【玉篇】衣壞也。
【揚子方言】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或謂之褸裂,或謂之襤褸。
又紩衣謂之褸。
又與縷通。
【綱目集覽】藍縷、襤褸通。
褹 【申集下】【衣字部】 褹 【唐韻】魚祭切【集韻】倪祭切,□音蓺。
【字林】複襦也。
【揚子方言】複襦謂之筩褹。
又【玉篇】袂也。
又女介切,音□。
紩布襦。
又【類篇】女黠切,音痆。
義同。
褺 【申集下】【衣字部】 褺 【唐韻】徒協切,音牒。
重衣也。
又【玉篇】縣名。
【類篇】巴郡有褺江縣。
【辰集中】【木字部】【廣韻】去魚切【集韻】丘於切,□音祛。
【說文】極也。
【廣韻】闆置驢上負物者。
詳極註。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衢遇切,音具。
姓也。
漢有丘。
褻 【申集下】【衣字部】 褻 【唐韻】【集韻】【韻會】私列切【正韻】先結切,□音薛。
【說文】私服。
【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
【註】私居服。
歐陽氏曰:從衣,中執也。
【廣韻】衷衣也。
又【增韻】衣破壞之餘曰褻。
又穢也。
【史記石奮傳厠牏註】呂靜曰:褻,器也,穢惡之穴也。
又【正韻】與媟通,狎近也。
褼 【申集下】【衣字部】 褼 【集韻】相然切,音僊。
【類篇】褊褼,衣貌。
褽 【申集下】【衣字部】 褽 【唐韻】於胃切【集韻】烏潰切,□音猥。
【玉篇】衣衽也。
又薦也。
【左傳哀十一年】寘之新篋,褽之以元纁。
褾 【申集下】【衣字部】 褾 【唐韻】方小切【集韻】【韻會】俾小切,□音。
【類篇】褾,袖端也。
【增韻】卷裘飾也。
又【集韻】□妙切,標去聲。
【玉篇】衣袂也。
【類篇】或作□、裱。
□ 【未集中】【糸字部】 □ 【博雅】音蔑。
微也。
又與弦同。
【隷釋】《孫叔敖□》去不善如絕□,卽弦字。
○按《祝睦□》:□頌興。
亦卽弦字。
《隷釋》復釋爲紀字,非是。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居容切,音恭。
與廾同,竦手也。
【玉篇】扶也。
褿 【申集下】【衣字部】 褿 【唐韻】昨勞切【集韻】財勞切,□音曹。
【廣韻】帬也。
又【類篇】衣失浣也。
又慈焦切,音樵。
袒也。
一曰衣齊好。
又【集韻】臧曹切,音遭。
【博雅】褿袚,褯也。
又倉刀切,操平聲。
【說文】帴也。
【玉篇】衽也。
或作。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補各切【集韻】伯各切,□音博。
【類篇】短袂衫也。
【潛夫論】裙衣被,費繪百縑,用功十倍。
【博物志】日南有野女,羣行裸袒無衣。
又【集韻】白各切,音泊。
襌衣也。
又【玉篇】婾也,約也,儉也,菲也,沾也。
義同薄。
襁 【申集下】【衣字部】 襁 【唐韻】居兩切【集韻】舉兩切,□音鏹。
【玉篇】襁褓,負兒衣也。
【論語】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
【何晏註】負者以器曰襁。
【疏】《博物志》雲:襁織縷爲之,廣八寸,長丈二,以約小兒於背。
【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邸獄。
【李奇註】襁,絡也,以繒布爲之,絡負小兒。
【師古註】卽今小兒繃也。
【六書正譌】通作繦,非。
襁字從強作。
襂 【申集下】【衣字部】 襂 【集韻】【韻會】□疏簪切,音森。
襂襹,衣裳毛羽垂貌。
【揚雄甘泉賦】虖襂襹。
【木華海賦】被羽翮之襂襹。
又師銜切,音衫。
【說文】本作縿,旌旗之斿也。
【儀禮旣夕註】中帶若今之褌襂。
【後漢輿服志】諸古麗圭襂閨綠加上之服,禁絕之。
【註】《司馬相如大人賦》重旬始以爲襂。
註:葆下旒也,則襂之容如旌旒也。
【類篇】或作襳、□。
垂旬始以爲幓。
詜 【酉集上】【言字部】 詜 【廣韻】土刀切【集韻】他刀切,□音叨。
【玉篇】詜,言不節也。
【類篇】往來言也。
一曰小兒語不正也。
【篇海】譌作〈言□〉。
襃 【申集下】【衣字部】 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毛切,報平聲。
【玉篇】揚美也。
【類篇】獎飾也。
【公羊傳隱元年】曷爲稱字,襃之也。
【白虎通】人臣之義,莫不欲襃大其君,掩惡揚善也。
又襃明,長襦也。
【揚子方言】襃明謂之袍。
又大裾也。
【前漢雋不疑傳】襃衣博帶。
又襃中,縣名。
【晉書地理志】屬漢中郡。
又襃斜,谷名。
【班固西都賦】右界襃斜,隴首之險。
【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裡,有襃斜谷,南口曰襃,北口曰斜。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襃氏,姒姓之國,禹之後也,今興元府襃城是其地。
又音報。
【周禮春官太祝】辨九□,八曰襃□。
【註】鄭司農雲:襃拜,今時持節拜是也。
又【集韻】蒲侯切,音抔。
聚也。
又【韻補】襃美之襃亦葉音抔。
【歐陽修銘】中充實,外譽優。
見於言,帝所襃。
【說文】作□,俗作褒。
【類篇】亦作□。
【集韻】或作□,通作裒。
襄 【申集下】【衣字部】 襄 〔古文〕□□□【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湘。
【說文】漢令:解衣而耕謂之襄。
又上也。
【書堯典】懷山襄陵。
【註】包山上陵也。
又【臯陶謨】思曰:贊贊襄哉。
【疏】謂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
又除也。
【詩鄘風】牆有茨,不可襄也。
又成也。
【左傳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又駕也。
【詩鄭風】兩服上襄。
【註】上駕,馬之最良者也。
又【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箋】駕,謂更其肆也。
從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謂之七襄。
又【史記諡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又地名。
【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襄平。
【索隱曰】屬臨淮。
【後漢郡國志】上黨郡襄垣。
又【廣韻】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陽郡,西魏攺襄州,因水立名。
【韻會】宋升襄陽府。
又姓。
【後漢襄楷傳註】《風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後。
【說文】作□。
又□、□。
襆 【申集下】【衣字部】 襆 【集韻】博木切,音蔔。
【類篇】裳削幅謂之□。
或從衣。
又逢玉切。
同幞。
帕也。
別詳糸部巾部。
襈 【申集下】【衣字部】 襈 【唐韻】士戀切【集韻】雛戀切,□音饌。
【類篇】緣也。
【釋名】襈,撰也。
靑絳爲之緣也。
又【集韻】雛免切,音撰。
義同。
又【廣韻】渠眷切,音倦。
重繒也。
襉 【申集下】【衣字部】 襉 【唐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音。
襉裙。
【類篇】裙幅相襵也。
又【玉篇】暈衣。
又賈限切,音□。
義同。
或作□。
衃 【申集下】【血字部】 衃 【唐韻】芳杯切【集韻】【韻會】鋪枚切,□音壞。
【說文】凝血也。
【素問】赤如衃血者死。
【註】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又【集韻】方鳩切,音哹。
義同。
又披尤切,音。
胚胎,未成物之始。
或從血作衃。
又【類篇】房尤切,音浮。
草名。
【詩陳風】視爾如荍。
【疏】荍,一名蚍衃。
又俯九切,音缶。
義同。
襘 【申集下】【衣字部】 襘 【唐韻】【集韻】□古外切,音儈。
【說文】帶所結也。
【左傳昭十一年】衣有襘。
【註】襘,領會也。
又【類篇】黃外切,音會。
衣緩帶。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韻會】乎刀切【正韻】胡刀切,□音豪。
山名,在弘農。
【集韻】或作崤。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或作□。
詳□字註。
【辰集下】【欠字部】【玉篇】呼兮切【集韻】馨奚切,□音醯。
歎息也。
義與欷同。
襙 【申集下】【衣字部】 襙 【玉篇】千到切【直音】音糙。
衣也。
襚 【申集下】【衣字部】 襚 【唐韻】【集韻】【韻會】□徐醉切,音遂。
【說文】衣死人也。
【白虎通】襚之爲言遺也。
【禮少儀】敵者曰襚。
【疏】襚者,以衣送死人之稱,禮以衣送敵者死曰襚。
襚者,遂彼生時之意也。
【周禮天官】荒喪受其含襚幣玉之事。
又【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遺書曰:謹上襚三十五條,以陳踴躍之心。
按此則襚不獨助死之禮。
【集韻】或作□。
【酉集中】【足字部】【集韻】力者切,音忚。
身不就貌。
又乞約切,音卻。
【類篇】行不進也。
襛 【申集下】【衣字部】 襛 【唐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音醲。
【說文】衣厚也。
【詩召南】何彼襛矣。
【傳】襛,猶戎戎也。
又【集韻】如容切,音縙。
而融切,音戎。
義□同。
【類篇】或作□。
【幹祿字書】正作襛,俗作穠。
【六書正譌】俗作檂,非。
襜 【申集下】【衣字部】 襜 【唐韻】【集韻】處占切【韻會】蚩占切,□音幨。
【爾雅釋器】衣蔽前謂之襜。
【詩小雅】終朝采藍,不盈一襜。
【戰國策】百姓理襜蔽。
又【前漢雋不疑傳註】襜褕,直裾襌衣也。
詳褕字註。
又【博雅】襌襦謂之襜裿。
又【揚子方言】襜謂之。
【郭註】衣掖下也。
又帷也。
【後漢劉盆子傳】乗鮮車大馬,乗屛泥,絳襜絡。
【註】車上施帷以屛蔽者,交絡之以爲飾。
又整貌。
【論語】衣前後襜如也。
【說苑】子路盛服而見孔子,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
又搖動貌。
【司馬相如長門賦】舉帷幄之襜襜。
【柳宗元祭從兄文】垂帷襜襜。
又【廣韻】昌豔切,音韂。
義同。
又【集韻】都甘切,音儋。
【史記李牧傳】滅襜襤。
【如淳曰】在代地。
【玉篇】一作襝、裧。
【類篇】又作衻。
考證:〔【博雅】襜襦謂之襜裿〕謹照原文襜襦改襌襦。
襝 【申集下】【衣字部】 襝 【類篇】同襜。
註見襜。
又【集韻】離鹽切,音廉。
襝襜,衣垂貌。
襞 【申集下】【衣字部】 襞 【唐韻】【韻會】□必益切,音璧。
【說文】韏衣也。
【徐鉉曰】革中辨也,衣襞積如辨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襞積褰縐。
【師古曰】襞積,卽今之帬褶。
【揚雄反騷】芳酷烈而莫聞兮,不如襞而幽之離房。
【註】襞,□衣也。
考證:〔【揚雄反騷】芳酷烈而莫聞今,不如襞而幽之離房。
〕謹照原文今改兮。
襟 【申集下】【衣字部】 襟 【唐韻】【韻會】□居吟切,音金。
【說文】交衽也。
【廣韻】袍襦前袂也。
【爾雅釋器】衣眥謂之襟。
【屈原離騷】霑餘襟之浪浪。
【釋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禦風寒也。
亦作衿。
【類篇】又作□。
【玉篇】又作。
襡 【申集下】【衣字部】 襡 【唐韻】市玉切【集韻】【韻會】殊玉切,□音蜀。
【博雅】長襦也。
【晉書音義】襡,連要衣也。
【夏統傳】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
又【集韻】徒口切,音鋀。
【說文】短衣也。
又竹角切,音卓。
義同。
又當口切,音鬥。
【博雅】袖也。
又【廣韻】徒谷切,音獨。
韜藏也。
【禮內則】斂簟而襡之。
【註】襡,韜也。
或作。
【韻會】亦作襩。
又□。
襢 【申集下】【衣字部】 襢 【唐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同袒。
【說文】裼也。
【詩鄭風】襢裼暴虎。
【傳】襢裼,肉袒也。
又【廣韻】知演切【韻會】知輦切,□音展。
【禮喪大記】設牀襢策。
【註】袒簀也。
【又】君爲廬宮之大夫士襢之。
【註】襢,袒也,謂不障也。
又陟扇切,音□。
【禮玉藻】一命襢衣。
【釋名】襢衣,襢,坦也,坦然正白,無文采也。
與□同。
詳□字註。
又【類篇】時戰切,音膳。
去上服也。
又諸延切。
同旃。
旗曲柄也。
又澄延切,音纏。
□襢,褌也。
襣 【申集下】【衣字部】 襣 【唐韻】【集韻】□毗至切,音鼻。
【類篇】也。
【揚子方言】無□之袴謂之襣。
【郭註】袴無踦者,卽今犢鼻褌。
【玉篇】犢鼻以全三尺布作,形如牛鼻,相如所著也。
襤 【申集下】【衣字部】 襤 【唐韻】魯甘切【集韻】【韻會】盧甘切,□音藍。
【說文】裯謂之襤。
【揚子方言】無緣之衣謂之襤。
又襤褸,綴結也。
詳褸字註。
又襂襤,地名。
詳襂字註。
【韻會】或作繿,通作藍。
【酉集上】【言字部】【類篇】同誺。
或作訵。
又【廣韻】初栗切【集韻】測乙切,□音□。
謅。
詳謅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多官切,音端。
竹名。
【廣雅】□□,桃枝也。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類篇】同橪。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方賣切【集韻】蔔卦切,□音拜。
【玉篇】阸,山形。
【集韻】山谷阸也。
一曰蜀中謂山谷田曰。
襥 【申集下】【衣字部】 襥 【正字通】同襆。
【辰集中】【木字部】【集韻】吉屑切,音結。
或作□,通作桔。
【玉篇】槹,汲水具。
詳桔字註。
襦 【申集下】【衣字部】 襦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音儒。
【說文】短衣也。
【釋名】襦,耎也,言溫耎也。
【急就篇註】短而施要曰襦。
【禮內則】衣不帛襦袴。
又【釋名】單襦如襦而無絮也。
又要襦,形如襦,其要上翹下齊要也。
又【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襦,□魏宋楚之閒謂之襂襦。
又【西京雜記】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
又【周禮夏官】蠟則作羅襦。
又【韻會】或作□。
【晉書劉弘傳】持更者羸疾無□給韋袍複帽。
襧 【申集下】【衣字部】 襧 【正字通】□字之譌。
襩 【申集下】【衣字部】 襩 【唐韻】市玉切,音屬。
同□。
又【集韻】神蜀切,音贖。
長襦。
又徒谷切,音牘。
韜也。
【類篇】作襩。
襪 【申集下】【衣字部】 襪 【唐韻】望發切【集韻】勿發切,□音韈。
【類篇】足衣。
【釋名】襪,末也,在腳末也。
【飛燕外傳】衣故短繡裙、小袖、李文襪。
【曹植洛神賦】淩波微步,羅襪生塵。
【幹祿字書】本作韈,通作襪,別見革部。
襫 【申集下】【衣字部】 襫 【唐韻】【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釋。
襏襫,雨衣。
詳襏字註。
襬 【申集下】【衣字部】 襬 【唐韻】彼爲切【集韻】班糜切,□音陂。
【急就篇註】帬,卽裳也,一名帔,一曰襬。
【揚子方言】帬,自關而東或謂之襬。
又披義切,同帔。
【篇海】一作□。
襭 【申集下】【衣字部】 襭 【唐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音纈。
【玉篇】袵也,以衣袵扱物也。
【爾雅釋器】扱袵謂之襭。
【註】扱衣上袵於帶。
【詩周南】薄言襭之。
襮 【申集下】【衣字部】 襮 〔古文〕□【唐韻】布各切【集韻】【韻會】廹各切,□音博。
【爾雅釋器】黼領謂之襮。
【詩唐風】素衣朱襮。
【傳】襮,領也。
諸侯繡黼丹朱中衣。
【孫炎曰】刺繡黼文以偃領也。
【晉書輿服志】皇太子五時朝服,朱衣絳紗襮皁緣。
又【班固幽通賦】張修襮而內迫。
【註】襮,表也。
【唐書李晟傳】將務持重,豈宜自表襮。
又【類篇】逋沃切,音犦。
義同。
【韻會】本作□。
襯 【申集下】【衣字部】 襯 【唐韻】【集韻】□初覲切,音櫬。
近身衣也。
【禮雜記註】取名于襯,襯近屍也。
又施與亦曰襯。
【齊諧記】蔣潛以通天犀纛上晉武陵王晞,晞甍,以襯衆僧。
襰 【申集下】【衣字部】 襰 【集韻】洛駭切,音攋。
與□同。
【類篇】□□,衣破。
或從衣。
又【篇海】墮壞也。
【元結詩】祠之襰兮渺何年。
又【玉篇】落蓋切。
讀去聲,義同。
覠 【酉集上】【見字部】 覠 【集韻】俱倫切,音麕。
大視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士覠贈金吾衞上將軍。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桑葛切,音躠。
糝也。
【齊民要術】時時□之。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疾郢切。
竹名。
又【字彙補】從性切,音靖。
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同嵾。
詊 【酉集上】【言字部】 詊 【集韻】普半切,音判。
巧言也。
襱 【申集下】【衣字部】 襱 【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音籠。
【說文】絝踦也。
【揚子方言】袴謂之襱。
【急就篇註】袴之兩股曰襱。
又【廣韻】力孔切,音攏。
【類篇】柱勇切,音重。
義□同。
又【集韻】良用切,音贚。
襱緟,衣寬貌。
或作□。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集韻】□勒沒切,音峍。
□,不穩。
【玉篇】□,不滑利。
字原從攴作。
【醜集上】【口字部】【唐韻】五葛切,音櫱。
【說文】本作,語相訶岠也。
從口歫辛。
辛,惡聲也。
讀若櫱。
【玉篇】【廣韻】作□。
【集韻】作□□。
【類篇】作。
襲 【申集下】【衣字部】 襲 〔古文〕□褶【唐韻】【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席入切,□音習。
【玉篇】重衣也。
【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
服之襲也,充美也。
又【樂記】周還裼襲,禮之文也。
又【通鑑】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
【註】上下皆具曰襲。
又【說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
又合也。
【周語】朕夢協于朕蔔,襲于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
【禮曲禮】蔔筮不相襲。
又重也。
【左傳哀十年】蔔不襲吉。
又入也。
【晉語】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又受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受之。
又掩其不備也。
【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又雜襲,雜沓也。
【前漢蒯通傳】魚鱗雜襲,飄至風起。
又姓。
【通志氏族略】晉有隱士襲元之。
【南史】有襲蔿。
【玉篇】籀文作□。
【篇海】又作□。
襳 【申集下】【衣字部】 襳 【唐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思廉切,□音銛。
【類篇】小襦也。
又帶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蜚襳垂髾。
【師古註】襳袿,衣之長帶也。
又師炎切。
襳襹,毛羽衣貌。
又【廣韻】所今切,音森。
義同。
又【類篇】師銜切。
同襂,旌旗之斿也。
【韻會】作□。
○按《集韻》又作子列切,訓小衣,似卽□字之譌。
襴 【申集下】【衣字部】 襴 【集韻】郞幹切,音闌。
【類篇】衣與裳連曰襴。
【玉篇】衫也。
【綱目集覽】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著襴及裾,名曰襴衫,以爲上士之服。
又與幱通。
襵 【申集下】【衣字部】 襵 【唐韻】之涉切【集韻】質涉切,□音讋。
【博雅】詘也。
【類篇】謂衣襞積。
【梁□文帝詩】熨鬥成裙襵。
又陟涉切。
與同。
領耑也。
襶 【申集下】【衣字部】 襶 【集韻】丁代切,音戴。
【類篇】褦襶,不曉事。
【篇海】謂當暑人樂袒裸,而固盛服請見也。
【魏程曉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
襸 【申集下】【衣字部】 襸 【唐韻】【集韻】□則旰切,音贊。
衣好貌。
【類篇】鮮衣謂之襸。
【玉篇】襸,好也,姸也。
亦作。
襹 【申集下】【衣字部】 襹 【唐韻】所宜切【集韻】【韻會】山宜切,□音簛。
襳襹,毛羽衣貌。
【張衡西京賦】被毛羽之襳襹。
又襂襹。
詳襂字註。
又上聲,所綺切,音躧。
去聲,所寄切,音屣。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如占切,音髥。
衻或從糸。
褘衻,蔽也。
一曰衣下襈。
按俗作□。
襺 【申集下】【衣字部】 襺 【唐韻】古典切【集韻】【韻會】吉典切,□音繭。
【說文】袍衣也。
【類篇】以絮曰襺,以縕曰袍。
【廣韻】纊著衣也。
【禮玉藻】纊爲襺,縕爲袍。
【爾雅釋言】袍襺也。
【註】左傳曰:重襺衣裘。
【韻會】通作繭。
襻 【申集下】【衣字部】 襻 【唐韻】【集韻】【韻會】□普患切,扳去聲。
【類篇】衣系曰襻。
【庾信鏡賦】裠斜假襻。
【劉孝標詩】襻帶雖安不忍縫,開孔裁穿猶未達。
【韓愈詩】男寒澀詩書,妻瘦剩腰襻。
【類篇】或作,亦作□。
襼 【申集下】【衣字部】 襼 【篇海】倪祭切,音藝。
袂也。
【潘嶽藉田賦】掎裳連襼。
【唐書劉文靜傳】奮襼大呼。
又與袂同。
【揚子方言】複襦,江湖之閒謂之簫襼。
【郭註】襼卽袂字也。
襾 【申集下】【襾字部】 襾 【唐韻】衣嫁切【集韻】衣駕切,□音亞。
【說文】覆也。
【六書正譌】從一從冂從凵,上下覆之,會意。
凡覂覆覈之類皆從此。
又【集韻】虛訝切,音罅。
又【廣韻】許下切,音閜。
義□同。
○按襾字,許愼、顧野王、孫愐諸人音訓甚明。
《六書精蘊》雲敷救切,《古文奇字》雲古覆字,《說文長箋》雲與帊同,帛二幅也,皆非。
【酉集中】【貝字部】【正字通】同貤。
【史記司馬相如傳】丘陵。
【漢書】作貤。
詳貤字註。
【左思魏都賦】兼重悂以繆。
【註】,重次第物也。
西 【申集下】【襾字部】 西 〔古文〕□【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
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
文作,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
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
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
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
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
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葉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
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卻切,音約。
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
○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
今從《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考證:〔【前漢郊祀志】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謹按郊祀志無此文,謹照原書改郊祀歌。
訫 【酉集上】【言字部】 訫 【集韻】同信。
又人名。
善訫,見【宋史宗室表】。
要 【申集下】【襾字部】 要 〔古文〕□□□【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音邀。
【博雅】約也。
【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註】久要,舊約也。
【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又求也。
【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又也。
【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又會也。
【禮樂記】要其節奏。
【註】要,猶會也。
【釋文】要,一遙反。
又【廣韻】勒也。
又劫也。
【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後固要,上乃止。
又劾也,察也。
【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之罪而要之。
【疏】要,劾實也。
【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又衞圻之外,謂之要服。
【書禹貢】五百裡要服。
又姓。
【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又水名。
【水經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又靑要,山名。
【山海經】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又高要,縣名。
【一統志】屬廣州府。
又與腰通。
【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
今作腰。
別詳肉部。
又【廣韻】於笑切。
讀去聲。
【篇海】凡要也,要會也。
【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
【晉書宣帝紀】軍事大要有五。
又《論語》久要,亦讀去聲。
【王安石老人行】古來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
葉入誚韻。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
與騕同。
騕褭,良馬名。
或作要。
又以紹切,音□。
與偠同。
偠紹或作要紹。
舒緩貌也。
覂 【申集下】【襾字部】 覂 【唐韻】【集韻】【韻會】□方勇切。
同□。
【說文】反覆也。
【前漢武帝紀】泛駕之馬。
【師古註】泛本作覂,後通用耳。
【禮記正義序】覂駕之馬,設銜策以驅之。
【顏延之赭白馬賦】馬無覂駕之軼。
又【韻學集成】乏也。
【唐書宋務光傳】公私覂竭,戸口減耗。
又【集韻】房用切,音俸。
義同。
又【集韻】補範切,音□fǎn。
【博雅】棄也。
【廣韻】或作泛。
【集韻】或又作。
覃 【申集下】【襾字部】 覃 〔古文〕□□□【唐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潭。
【廣韻】及也,延也。
【詩周南】葛之覃兮。
又【大雅】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
又深廣也。
【晉書夏侯湛傳】揚雄覃思于太□。
又地名。
【書禹貢】覃懷底績。
【傳】覃懷,近河地名。
又黃覃子,曲名。
【晉書樂志】李延年造。
又姓。
【通志氏族略】本譚,或去言爲覃。
梁有東南寧州刺史覃無克。
又【集韻】餘廉切,音鹽。
利也。
又上聲,以冉切。
與同。
【詩小雅】以我覃耜,俶載南畝。
又式荏切,音審。
義同。
又【正字通】入感韻,音倓。
○按韻書無倓音。
覆 【申集下】【襾字部】 覆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音蝮。
【玉篇】反覆也。
【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
【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
又倒也。
【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
【書胤征】顚覆厥德。
又敗也。
【中庸】傾者覆之。
【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又中覆。
【前漢馮唐傳】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
【註】覆謂覆白之也。
又射覆。
【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
【註】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雲射覆。
又與復同。
【易乾卦】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
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詳察曰覆。
【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又【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
【說文】蓋也。
【詩大雅】鳥覆翼之。
【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聲。
伏兵曰覆。
【左傳隱九年】君爲三覆以待之。
又【類篇】匹北切,音□。
義同。
又【韻補】筆力切,葉音逼。
【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
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覇 【申集下】【襾字部】 覇 【廣韻】俗霸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古□切,音遘。
籠笿也。
卽篝字。
亦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同毯。
◎按卽字之譌。
覈 【申集下】【襾字部】 覈 【廣韻】【集韻】□下革切,音核。
【類篇】考事襾笮,邀遮其辭,得實曰覈。
【張衡西京賦】何以覈諸。
【註】覈,驗也。
【王褒責髥奴文】鼓鬣動鬐,則硏覈臧否。
又【韻會】深刻也。
又泉名。
【水經注】籍水,又東逕上邽城南,得覈泉水。
又與核通。
【篇海】果中實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覈物。
又【集韻】奚結切,音頁。
邀也。
又恨竭切,音紇。
與麧同。
麥糠中不破者。
【前漢陳平傳】亦食糠覈耳。
又詰弔切,音竅。
【博雅】骰覈,骨也。
或作□、礉。
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覈〕謹照原文覈字下增物字。
覉 【申集下】【襾字部】 覉 【篇海】羈本字。
俗作覉、覊。
覊 【申集下】【襾字部】 覊 註詳覉字。
見【篇海】。
見 【酉集上】【見字部】 見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
【說文】視也。
從目從兒。
【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
【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
【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
【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
【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
【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
詳矢部知字註。
又姓。
出【姓苑】。
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賢去聲。
【廣韻】露也。
【易乾卦】見龍在田。
【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
【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
【註】凡□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
【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
【師古曰】見,顯露也。
又薦達也。
【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
【註】見,薦達也。
謂爲之紹介,猶論語雲:從者見之也。
又見在也。
【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
【註】無見在之糧。
【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
【集韻】俗作現。
又【集韻】日朝也。
【詩小雅】見睍曰消。
【箋】韓詩作曣,雲:見,日出也。
又【集韻】居莧切,音襇。
棺衣也。
【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
【疏】一解雲: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
【集韻】或作梘。
又雜也。
【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
【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
孔穎達雲:覵,謂雜也。
覍 【酉集上】【見字部】 覍 【正字通】字之譌。
字彙同弁,本作覍。
省作覍,非。
覍字上從少作。
又□。
規 【酉集上】【見字部】 規 【唐韻】居追切【集韻】【韻會】均窺切【正韻】居爲切,□音□。
【說文】有法度也。
【玉篇】正圜之器也。
【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
【前漢律歷志】衡運生規,規圜生矩。
【莊子馬蹄篇】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淮南子時則訓】規者所以圜萬物也。
又以法正人曰規。
【書□征】官師相規。
【傳】規,正也。
【詩衞風淇奧序】武公能聽其規諫。
【疏】正圜以規使依度,猶正君以禮使人德,故謂之規諫。
又規,求計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規求無度。
又規避違法,以方爲圜也。
【正字通】引唐書:規影徭賦。
又謀度也。
【禮儒行】其規爲有如此者。
【疏】但自規度所爲之事而行。
【戰國策】齊無天下之規。
【註】規猶謀也,謂無謀齊者。
後漢書凡謀皆作規。
又畫也。
【周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又日月圓曰規。
【謝靈運遊南亭詩】密林含餘淸,遠峰影半規。
【註】日落峰外,隱其半也。
【韓愈翫月詩】前夕雖十五,月長未滿規。
【文苑英華海日初出賦】赫赫光滿,規規質圓。
又規田。
【禮王制百畝之分疏】偃豬之地,九夫爲規,四規而當一井。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規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
又魚名。
【沈括補筆談】浙東人呼河豚爲規魚。
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規吹肚魚。
又鳥名。
【埤雅】杜鵑,一名子規。
或作□鳺巂。
又規矩,獸名。
詳矩字註。
又姓。
明規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
又【韻會小補】惠圭切,音攜。
車輪一周爲一規。
通作巂。
【禮曲禮】立視五巂。
【註】巂,猶規也。
謂輪轉之度。
【音釋】巂,本又作規。
又【集韻】規恚切,□去聲。
規規,驚視自失貌。
【莊子秋水篇】規規然自失也。
又【集韻】呼役切,音狊。
本作瞁。
驚視貌。
又【音學五書】居何切,古音歌。
【淮南子主術訓】若(缺一欲字)規之,乃是離之。
【揚子法言】問蕭何、曹參,曰:蕭也規,曹也隨。
【說文】從夫從見。
【字統】丈夫識用必合規矩,故字從夫。
【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詳,考與矩□從矢也。
當作。
古文作槼。
又【字彙補】音吸。
字辨訓驚視,與規不同。
【字彙總略】以規字音吸,字爲規矩之規,非是。
□錄備考。
【酉集下】【辵字部】【等韻】況出切,音□。
衆走貌。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匹詣切【集韻】匹計切,□音媲。
【博雅】踦也。
【玉篇】偶也。
又【集韻】篇迷切,音批。
義同。
覐 【酉集上】【見字部】 覐 【類篇】古文覺字。
註詳十三畫。
覑 【酉集上】【見字部】 覑 【集韻】匹典切,片上聲。
視貌。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武翼郞士覑。
【辰集中】【木字部】俗梐字。
覒 【酉集上】【見字部】 覒 【唐韻】莫袍切【集韻】謨袍切,□音毛。
【說文】擇也。
又【玉篇】莫到切,毛去聲。
與芼通。
【詩周南】左右芼之。
【註】芼,擇也。
【說文】作覒。
又與眊通。
【博雅】視也。
【廣韻】邪視也。
【字彙補】一作□。
覓 【酉集上】【見字部】 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銘入聲。
【廣韻】求也。
【魏志管輅傳】覓索餘光。
【晉書武帝紀】是猶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覓路。
又【唐書南蠻傳】南詔以貝十六枚爲一覓。
又【宋史眞宗紀】祥符三年,以西涼府覓諾族瘴疫,賜藥。
【正字通】從爪從見。
俗作覔。
非。
【字彙補】一作□□。
【集韻】本作覛,亦書作□,或作眽,□非。
【巳集上】【水字部】【正字通】同沿,俗省。
覔 【酉集上】【見字部】 覔 【玉篇】同上,俗字。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方小切【集韻】【韻會】俾小切【正韻】彼小切,□音表。
山峯出貌。
一曰山巔。
【庾闡採藥詩】採藥靈山。
【郭璞江賦】梢雲冠其。
又【廣韻】【玉篇】彼驕切【集韻】【類篇】□遙切,□音標。
義同。
【正字通】本作。
字從山從□。
閅 【戌集上】【門字部】 閅 【篇海】同門。
覕 【酉集上】【見字部】 覕 【唐韻】【集韻】□莫結切,音蔑。
【玉篇】覓也。
又【說文】蔽不相見也。
又【廣韻】【集韻】□必刃切,音□。
義同。
或作□。
又【集韻】【正韻】□匹蔑切,音撆。
過目暫見也。
又割也。
【莊子徐無鬼】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譬之猶一覕也。
【郭象註】覕,割也。
萬物萬形,以一劑割之也。
【集韻】本作瞥。
或作□。
視 【酉集上】【見字部】 視 〔古文〕□眡□□□眎□【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音嗜。
【說文】瞻也。
【博雅】明也。
【易履卦】視履考祥。
【書大甲】視遠惟明。
又【字彙】看待也。
【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又【博雅】效也。
【書大甲】視乃厥祖。
【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又【小爾雅】比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
【註】欲比小國。
【禮檀弓】公室視豐□。
【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又猶納也。
【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
【註】不視,猶不納也。
又猶敎也。
【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
【註】視之,當敎之。
又【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又【禮曲禮】兔曰明視。
【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又【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臘也。
又【山海經】狄山有視肉。
【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
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
【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裡曰視山。
【又】葴山,視水出焉。
【註】或曰視宜爲瀙。
瀙水今在南陽。
又人名。
【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示。
【詩小雅】視民不恌。
【箋】視,古示字。
【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
【史記】作示。
【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又【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
義同。
又【玉篇】看也。
【書洪範】五事,二曰視。
【疏】視,常止反。
又【詩小雅】小人所視。
葉上矢履。
覗 【酉集上】【見字部】 覗 【唐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正韻】相咨切,□音思。
【廣韻】覷也。
【揚子方言】凡相竊視,自江而北謂之覗。
又【唐韻】【集韻】□相吏切,思去聲。
義同。
又【類篇】奄闚也。
一曰□也。
【集韻】本作伺。
或作□。
覘 【酉集上】【見字部】 覘 【集韻】【韻會】癡廉切【正韻】蚩占切,□諂平聲。
【說文】窺也。
【左傳成十七年】公使人覘之信。
【禮檀弓】善哉覘國乎。
又【廣韻】□也。
【舊唐書職官志】覘□姦譎。
又【集韻】或作沾。
【禮檀弓】我喪也斯沾。
【註】沾、覘同。
又或作佔。
【禮學記】呻其佔畢。
【註】佔,視也。
□謂之畢。
又或作。
【類篇】闚也。
【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敕豔切,諂去聲。
義同。
又【集韻】醜琰切,音諂。
視也。
又【類篇】都含切,音耽。
緩頰也。
一曰舉首。
又【字彙補】公低切,音稽。
【唐蘇遡朝覲壇頌】覘虞氏。
覙 【酉集上】【見字部】 覙 【五音篇海】支忍切,音軫。
視也。
○按卽診字之譌。
【酉集中】【貝字部】【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音良。
【玉篇】賦也。
又【集韻】力讓切,音亮。
義同。
覛 【酉集上】【見字部】 覛 【唐韻】【集韻】□莫狄切,銘入聲。
【說文】衺視也。
【張衡西京賦】覛往昔之遣館。
【註】覛,視也。
李善讀。
又【廣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麥。
【爾雅釋詁】覛,視也。
【註】謂相視也。
【六書故】密察也。
【周語】古者太史順時覛土。
【後漢杜篤論都賦】覛長樂。
○按《玉篇》籀作□,亦作□,與眽通,與覓別。
《集韻》《韻牋》《正譌》《正韻》覛溷覓,非。
覜 【酉集上】【見字部】 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祧去聲。
【說文】諸侯三年大相聘曰覜。
覜,視也。
【周禮春官】典瑞:以覜聘。
【註】大夫衆來曰覜,寡來曰聘。
又【大宗伯】時問曰聘,殷覜曰視。
【註】殷覜謂一服朝之歲,以朝者少,諸侯乃使卿以大禮衆聘焉。
又見也。
【左傳昭五年】享覜有璋。
【註】旣朝聘而享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音祧。
義同。
又【集韻】土了切,祧上聲。
與眺同。
遠視也。
【張衡思□賦】流目覜夫衡阿。
覝 【酉集上】【見字部】 覝 【唐韻】力鹽切【集韻】離鹽切,□音廉。
【說文】察視也。
【演繁露】《周禮》廉能之類,諸家雖訓廉爲察,常疑理不相附,因閱漢高帝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
顏氏曰:廉字本作覝,其音同,乃知廉之爲察,本覝字也,有覘眎之義。
○按《說文》本作覝。
從見聲。
俗作覝,非。
《字彙補》一作□、□,亦非。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須上聲。
糧米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音亦。
絡絲也。
覞 【酉集上】【見字部】 覞 【唐韻】【集韻】□弋笑切,音耀。
【說文】□視也。
【元包經】晉覞于醜。
傳曰:觀夫衆也。
【類篇】或作□。
又【集韻】昌召切,弨去聲。
普視貌。
又【集韻】施隻切,音釋。
昌石切,音尺。
義□同。
覟 【酉集上】【見字部】 覟 【集韻】職吏切,音志。
審視也。
覡 【酉集上】【見字部】 覡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狄切,□音檄。
【說文】能齋肅事神明也。
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徐鍇曰】能見神也。
【周禮春官神仕疏】男陽有兩稱,曰巫,曰覡。
女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
【後漢張衡傳】或察巫覡之言。
【北史齊幼主紀】雅信巫覡,解禱無方。
又【集韻】或作擊。
【荀子王制篇】傴巫跛擊之事。
【註】擊,讀爲覡。
男巫也。
又【集韻】下革切,音覈。
義同。
覢 【酉集上】【見字部】 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
【說文】暫見也。
引【春秋公羊傳】覢然公子陽生。
今本作闖,註闖出頭貌。
又【倉頡篇】覢覢,視貌。
【韻會】與睒同。
考證:〔【說文】暫見也。
【公羊傳哀六年】覢然公子陽生。
〕謹按作覢者說文所引之本無哀六年三字。
謹照說文原文改爲引春秋公羊傳覢然公子陽生。
〔覢然公子陽生。
【註】出頭貌。
今本作闖然。
〕謹按作覢者訓爲暫見。
作闖者訓爲出頭貌。
不得合以爲一。
註字以下謹改爲今本作闖,註闖出頭貌。
覣 【酉集上】【見字部】 覣 【唐韻】於爲切【集韻】邕危切,□委平聲。
【說文】好視也。
又【博雅】怒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太子右監門率府副率士覣。
又【集韻】烏禾切,音倭。
視貌。
訞 【酉集上】【言字部】 訞 【廣韻】【集韻】【韻會】□於喬切,音妖。
同妖。
【玉篇】災也。
【類篇】語祥。
【前漢文帝紀】除訞言之辠。
【師古曰】訞,同妖。
【大戴禮易本命】訞數起。
【荀子非十二子篇】訞怪,狡猾之人。
又【廣韻】巧言貌。
又人名。
【山海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
【集韻】本作□。
【正字通】通作祅。
【寅集上】【宀字部】【唐韻】蟲最切【集韻】取外切,□音襊。
【說文】塞也。
從宀□聲。
【唐陸贄關中事狀】儻有賊臣蹈。
【註】塞外道。
觘 【酉集上】【角字部】 觘 【唐韻】初敎切【集韻】楚敎切,□音鈔。
【玉篇】角□也。
又【集韻】初交切,鈔平聲。
義同。
覤 【酉集上】【見字部】 覤 【正韻】迄逆切。
同□。
覤覤,驚懼貌。
【莊子天地篇】蔣閭葂覤覤然驚。
【註】與□同。
又【集韻】色責切【正韻】生責切,□生入聲。
義同。
【集韻】本作愬。
亦作□。
覥 【酉集上】【見字部】 覥 【字彙】他典切,音腆。
面慙也。
【說文】本作靦。
【字彙補】一作□。
【酉集上】【言字部】【唐韻】職雉切【集韻】軫視切,□音旨。
【說文】訐也。
【廣韻】訐發人之惡。
又【玉篇】之耳切,音止。
義同。
又【說文長箋】亦作□。
覧 【酉集上】【見字部】 覧 【字彙】俗覽字。
覩 【酉集上】【見字部】 覩 【玉篇】古文睹字。
【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
【史記魏世家】耳目之所覩記。
又【遼史國語解】徒覩,古邊徼外小國。
又姓,見【姓苑】。
又複姓。
【戰國策】覩斯贊,魏人。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力眞切,音鄰。
碎米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方中切,音風。
小竹名也。
親 【酉集上】【見字部】 親 〔古文〕□寴□【唐韻】【正韻】七人切【集韻】【韻會】雌人切,□七平聲。
【廣韻】愛也。
【孝經序】親譽日著。
【註】慈愛之心曰親。
【荀子不苟篇】交親而不比。
【註】親謂仁恩。
【周語】慈惠保民,親也。
又近也。
【易乾卦】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又【增韻】躬也。
【詩小雅】弗躬弗親。
【箋】言不躬而親之也。
【禮文王世子】世子親齊□而養。
【註】親,猶自也。
又【釋名】襯也。
言相隱襯也。
【增韻】姻也。
【禮大傳】親者,屬也。
【疏】謂有親者,各以屬而爲之服。
【左傳昭十四年】祿勳合親。
【杜註】親,九族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隂禮敎親,則民不怨。
【註】謂男女之禮,婚姻以時,則男不曠,女不怨。
又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
【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則六親固。
又【前漢禮樂志註】如淳曰:父、子、從父昆弟、從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爲六親。
又姓。
【史記孟嘗君傳】齊王逐周最,而聽親弗。
【註】親弗,人姓名。
【戰國策】作祝弗。
又通作新。
【大學】在親民。
【程註】親,當作新。
又【唐韻】七遴切【集韻】【韻會】七刃切【正韻】寸遴切,□七去聲。
【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
【註】以親疏爲分別。
【釋文】有平去兩音。
又【廣韻】親家也。
【集韻】婚姻相謂爲親。
又葉蒼先切,音千。
【楊方合歡詩】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焱煙,宮商聲相和,心同自相親。
【字彙】古從□。
今省作親。
【集韻】或作媇儭。
○按字彙補又作□□□,非。
考證:〔【詩小雅】勿躬勿親。
〕謹照原文改爲弗躬弗親。
覫 【酉集上】【見字部】 覫 【集韻】普朗切,滂上聲。
視物貌。
【字彙】側視物貌。
【正字通】泛雲俗字,非。
覬 【酉集上】【見字部】 覬 【唐韻】【集韻】【韻會】幾利切【正韻】吉器切,□音冀。
【說文】□幸也。
【廣韻】覬覦,希望也。
【左傳桓二年】下無覬覦。
【註】下不冀望于上也。
又【集韻】或作幾。
【左傳宣十二年】庸可幾乎。
【疏】幾讀如冀,言用可冀幸而得之乎。
【禮檀弓吾欲暴尩註】尩者面鄕天,覬天哀而雨之。
覬,又作幾,音冀。
又【韻會小補】通作□。
【禮文王世子反養老于東序註】州裡□於邑。
【疏】希□慕仰,行之於邑也。
又【集韻】虛器切,咦去聲。
【類篇】幸也。
【韻會小補】垂也。
【集韻】亦作□。
【正字通】俗通作冀。
【增韻】亦作懻,非。
覭 【酉集上】【見字部】 覭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
【說文】小見也。
【正字通】或曰暗處密窺曰覭。
覭有微細難見義,故從冥。
又【廣韻】【集韻】□莫狄切,冥入聲。
【廣韻】小貌。
【類篇】微見也。
又【集韻】莫獲切,音麥。
草木叢生貌。
【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
【註】謂草木之叢茸翳薈也。
又【正韻】眉兵切,音明。
眉目之閒也。
○按爾雅,目上爲名,註,眉目之閒。
正韻因名、覭聲近而誤訓,字彙從之,□非。
考證:〔【爾雅釋草】覭髳,茀離也。
〕謹照原書釋草改釋詁。
覮 【酉集上】【見字部】 覮 【正字通】俗字。
覯 【酉集上】【見字部】 覯 【唐韻】古後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遘。
【說文】遇見也。
【詩召南】亦旣覯止。
又【豳風】我覯之子。
又成也。
【左傳成六年】郇瑖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
【疏】言其病易成,由水土惡故也。
又【正字通】與遘通。
長箋同逅。
又【集韻】下遘切,音□。
義同。
又【集韻】胡溝切,□平聲。
亦同逅。
邂逅,解說貌。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
與顜同。
【史記曹相國世家】顜若畫一。
【註】或從見。
通作講。
又【集韻】訖嶽切,講入聲。
亦同顜。
通作較。
覰 【酉集上】【見字部】 覰 【唐韻】七句切【集韻】【韻會】【正韻】七慮切,□蛆去聲。
【說文】拘覰,未密緻也。
又【廣韻】伺視也。
【唐書張說傳】北□覰邊。
【集韻】一作。
又【韻會】通作徂。
【前漢張良傳】良與容徂擊秦皇帝。
【師古註】徂謂密伺之也。
本作覰。
又【集韻】千餘切,音蛆。
義同。
【類篇】或作□。
【集韻】譌作覰,俗作覷,□非。
覱 【酉集上】【見字部】 覱 【集韻】莊陷切,音蘸。
【類篇】覱,高危貌。
又【唐韻】【集韻】□子鑒切,音□。
義同。
又【玉篇】逞貌。
又【集韻】側銜切,□平聲。
避也。
覲 【酉集上】【見字部】 覲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爾雅釋詁】覲,見也。
【疏】下見上也。
【書舜典】乃日覲四嶽羣牧。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註】春見曰朝,秋見曰覲。
【周禮春官大宗伯註】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
又【韻會】通作殣。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殣冀親以肆章。
【註】殣,音覲,見也。
又葉渠巾切,音。
【蔡邕筆賦】紀三皇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覲。
傳六經而綴百代兮,建皇極而敘彜倫。
詂 【酉集上】【言字部】 詂 【集韻】符遇切,音附。
言有所依也。
又人名。
彥詂,見【宋史宗室表】。
【類篇】或作□。
覴 【酉集上】【見字部】 覴 【集韻】都騰切。
音登。
久視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醜證切,讀若秤。
直視貌。
或作眙。
覵 【酉集上】【見字部】 覵 【集韻】居莧切【韻會】居諫切【正韻】居晏切,□艱去聲。
與瞯同。
【博雅】視也。
又雜也。
【禮祭儀】薦黍稷,羞肺肝首心,見閒以俠甒。
【註】見閒當爲覵。
【疏】覵,雜也。
言祭黍稷之時,雜以兩甒醴酒。
又人名。
【孟子】成覵,齊景公臣。
又【集韻】何閒切【正韻】何艱切,□音閑。
亦同瞯。
又【廣韻】古閑切【集韻】居閑切,□音艱。
視貌。
又【廣韻】方免切【集韻】邦免切,□音鴘。
義同。
又【集韻】伊甸切,音宴。
窺也。
【說文】作□。
【類篇】或作□。
【辰集上】【日字部】【篇海】堂來切,音臺。
日出也。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古狎切,音甲。
【廣雅】襦也。
又轄甲切,音狎。
衿也。
【酉集上】【見字部】【字彙】古懸切,音涓。
遠視。
□ 【未集中】【缶字部】 □ 【集韻】晡枚切,音桮。
桮或從缶作□。
【玉篇】缶也。
覶 【酉集上】【見字部】 覶 【唐韻】落戈切【集韻】盧戈切,□音騾。
【說文】好視也。
【玉篇】覶縷,委曲也。
【金壷字考】次序也。
【左思吳都賦】嗟難得而覶縷。
【唐書柳宗元傳】秉筆覶縷,不能成章。
又通作羅。
【晉書傅鹹疏】臣前所以不羅縷者,冀因結奏得從私願也。
又【字彙補】力過切,騾去聲。
義同。
見韻經。
又【集韻】力轉切,攣上聲。
視貌。
【類篇】俗從爾作覼,非。
覿 【酉集上】【見字部】 覿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說文】見也。
【易困卦】三歲不覿。
【春秋莊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
【公羊傳】覿者何,見也。
【禮郊特牲】不敢私覿。
【周禮秋官司儀註】私覿,私面也。
【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
覿,面別。
散文面亦爲覿。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又前歷切,音寂。
□同。
詳前字註。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
【陸雲贈顧驃騎詩】沈機響駭,幽明廣覿。
和以同人,物歸時育。
覿葉育。
【集韻】或作。
亦作□。
觀 【酉集上】【見字部】 觀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
【說文】諦視也。
【韻會】所觀也,示也。
【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
【朱註】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爲人所仰也。
【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
【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
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
【周禮冬官考工記】氏爲量。
嘉量旣成,以觀四國。
【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
【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
【師古曰】觀,示也。
又容觀,容貌儀觀也。
【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又【爾雅釋詁】多也。
【詩周頌】奄觀銍艾。
【箋】奄,久。
觀,多也。
一音官。
又【爾雅釋宮】觀謂之闕。
【註】宮門雙闕。
【疏】雉門之旁名觀。
又名闕。
【白虎通】上懸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
使人觀之,謂之觀也。
【三輔黃圖】周置兩觀,以表宮門。
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
【左傳僖五年】公旣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
【註】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
又【廣韻】樓觀。
【韻會】道宮謂之觀。
【史記封禪書】仙人好樓居,上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
又太子宮有甲觀。
【前漢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
又東觀,漢祕書監。
【後漢安帝紀】詔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
【註】洛陽南宮有東觀。
一名蓬觀。
又京觀,積屍封土其上也。
【左傳宣十二年】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爲京觀。
又【韻會】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
又【字彙補】□也。
【周禮夏官司爟註】今燕俗名湯□爲觀。
又人名,國名。
【竹書紀年】帝啓十年,放季子武觀于西河。
【註】武觀,卽楚語五觀也。
觀國,今頓丘衞縣。
又縣名,水名。
【前漢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膠東國有觀陽縣。
【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又姓。
【楚語】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
又通作館。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靈圉燕於閒館。
【又】虛宮館而勿仞。
【史記】【漢書】俱作觀。
又與鸛通。
【莊子寓言篇】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又【廣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音官。
【博雅】視也。
【正字通】遠視、上視曰觀,近視、下視曰臨。
【易觀卦】初六童觀。
【朱子曰】卦以觀示爲義,爻以觀瞻爲義。
【書盤庚】予若觀火。
【傳】我視汝情,如視火。
鄭康成讀去聲。
【穀梁傳隱五年】公觀魚于棠。
【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
【關尹子二柱篇】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
愛爲水,觀爲火。
愛執而觀,因之爲木。
觀存而愛,攝之爲金。
又遊也。
【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又占也。
【史記天官書】觀成潢。
【晉灼曰】觀,占也,潢,五帝車舍。
又猶顯也。
【前漢嚴安傳】以觀欲天下。
【師古曰】顯示之,使其慕欲也。
又【韻會小補】區願切,音勸。
【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