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註】周田觀,古文爲割申勸。
【陸德明釋文】觀。
依註讀爲勸。
又葉古黃切,音光。
【汲冢周書】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
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又葉規倫切,音均。
【前漢高彪詩】枉道依合,復無所觀。
先公高節,越可永遵。
又葉居員切,音涓。
【傅毅七激】推深窮類,靡不博觀。
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又葉扃縣切,涓去聲。
【揚雄甘泉賦】大廈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
仰橋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無見。
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箋】觀,多也。
【韓詩】作覩。
考證:〔又葉掌與切,音煮。
【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箋】觀,多也。
【韓詩】作覩。
【朱註】觀葉鱮,鱮音湑。
〕謹按觀葉鱮朱註無此語。
葉掌與切乃者字之音非觀字之音。
謹改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箋多也。
韓詩作覩。
【寅集中】【己字部】【玉篇】奇己切【集韻】巨幾切,□忌上聲。
【說文】,長踞也。
【玉篇】長跪也。
或作跽。
又【類篇】口已切,音起。
古國名。
衞宏說與杞同。
見 【酉集上】【見字部】 見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
【說文】視也。
從目從兒。
【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
【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
【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
【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
【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
【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
詳矢部知字註。
又姓。
出【姓苑】。
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賢去聲。
【廣韻】露也。
【易乾卦】見龍在田。
【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
【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
【註】凡□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
【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
【師古曰】見,顯露也。
又薦達也。
【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
【註】見,薦達也。
謂爲之紹介,猶論語雲:從者見之也。
又見在也。
【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
【註】無見在之糧。
【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
【集韻】俗作現。
又【集韻】日朝也。
【詩小雅】見睍曰消。
【箋】韓詩作曣,雲:見,日出也。
又【集韻】居莧切,音襇。
棺衣也。
【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
【疏】一解雲: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
【集韻】或作梘。
又雜也。
【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
【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
孔穎達雲:覵,謂雜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古文築字。
註詳□。
【醜集上】【囗字部】【集韻】烏關切,音彎。
【郭璞江賦】涒□潾。
【註】水勢迴旋之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烏紺切,音暗。
垢肉貌。
【辰集上】【日字部】【篇海】莫北切,音墨。
突前也。
○按與見部□字音義同。
卽□字之譌。
裆 【申集下】【衣字部】 襠 【唐韻】【集韻】【韻會】□都郞切,音當。
【類篇】裲襠,衣名。
【釋名】其一當胷,其一當背也。
【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遺飛燕金錯繡襠。
又【玉篇】袴襠也。
【前漢外戚傳窮袴註】卽今緄襠袴也。
【阮藉大人先生論】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
又□襠。
詳□字註。
裊 【申集下】【衣字部】 裊 【正字通】俗褭字。
【韻會】褭或作裊。
【漢書音義】騕裊,神馬。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
【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
簪裊,言飾此馬也。
裋 【申集下】【衣字部】 裋 【集韻】上主切,音豎。
【廣韻】敝衣襦也。
【玉篇】豎所衣布長襦也。
【揚子方言】襜褕,自關而西其短者謂之裋褕。
【史記秦本紀】寒者利裋褐。
【前漢貢禹傳】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
又【集韻】殊遇切,音樹。
覩緩切,音短。
義□同。
或作□。
裌 【申集下】【衣字部】 裌 【唐韻】古洽切,同袷。
又【集韻】檄頰切,音協。
衽也。
又【類篇】懷裌,藏也。
裍 【申集下】【衣字部】 裍 【唐韻】【集韻】□苦本切,音捆。
成就也。
又【說文】絭束也。
【類篇】韏衣也。
裎 【申集下】【衣字部】 裎 【唐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音呈。
【類篇】倮也。
【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
【焦氏易林】裸裎逐狐,爲人所笑。
又【玉篇】衣揚也。
又【博雅】佩紟謂之裎。
【廣韻】裎,佩帶也。
又【揚子方言】襌衣無袌者,謂之裎衣。
又【集韻】醜郢切,音逞。
深衣也。
又丈井切,音徎。
直正切,音鄭。
義□同。
規 【酉集上】【見字部】 規 【唐韻】居追切【集韻】【韻會】均窺切【正韻】居爲切,□音□。
【說文】有法度也。
【玉篇】正圜之器也。
【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
【前漢律歷志】衡運生規,規圜生矩。
【莊子馬蹄篇】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淮南子時則訓】規者所以圜萬物也。
又以法正人曰規。
【書□征】官師相規。
【傳】規,正也。
【詩衞風淇奧序】武公能聽其規諫。
【疏】正圜以規使依度,猶正君以禮使人德,故謂之規諫。
又規,求計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規求無度。
又規避違法,以方爲圜也。
【正字通】引唐書:規影徭賦。
又謀度也。
【禮儒行】其規爲有如此者。
【疏】但自規度所爲之事而行。
【戰國策】齊無天下之規。
【註】規猶謀也,謂無謀齊者。
後漢書凡謀皆作規。
又畫也。
【周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又日月圓曰規。
【謝靈運遊南亭詩】密林含餘淸,遠峰影半規。
【註】日落峰外,隱其半也。
【韓愈翫月詩】前夕雖十五,月長未滿規。
【文苑英華海日初出賦】赫赫光滿,規規質圓。
又規田。
【禮王制百畝之分疏】偃豬之地,九夫爲規,四規而當一井。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規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
又魚名。
【沈括補筆談】浙東人呼河豚爲規魚。
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規吹肚魚。
又鳥名。
【埤雅】杜鵑,一名子規。
或作□鳺巂。
又規矩,獸名。
詳矩字註。
又姓。
明規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
又【韻會小補】惠圭切,音攜。
車輪一周爲一規。
通作巂。
【禮曲禮】立視五巂。
【註】巂,猶規也。
謂輪轉之度。
【音釋】巂,本又作規。
又【集韻】規恚切,□去聲。
規規,驚視自失貌。
【莊子秋水篇】規規然自失也。
又【集韻】呼役切,音狊。
本作瞁。
驚視貌。
又【音學五書】居何切,古音歌。
【淮南子主術訓】若(缺一欲字)規之,乃是離之。
【揚子法言】問蕭何、曹參,曰:蕭也規,曹也隨。
【說文】從夫從見。
【字統】丈夫識用必合規矩,故字從夫。
【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詳,考與矩□從矢也。
當作。
古文作槼。
又【字彙補】音吸。
字辨訓驚視,與規不同。
【字彙總略】以規字音吸,字爲規矩之規,非是。
□錄備考。
視 【酉集上】【見字部】 視 〔古文〕□眡□□□眎□【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音嗜。
【說文】瞻也。
【博雅】明也。
【易履卦】視履考祥。
【書大甲】視遠惟明。
又【字彙】看待也。
【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又【博雅】效也。
【書大甲】視乃厥祖。
【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又【小爾雅】比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
【註】欲比小國。
【禮檀弓】公室視豐□。
【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又猶納也。
【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
【註】不視,猶不納也。
又猶敎也。
【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
【註】視之,當敎之。
又【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又【禮曲禮】兔曰明視。
【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又【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臘也。
又【山海經】狄山有視肉。
【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
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
【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裡曰視山。
【又】葴山,視水出焉。
【註】或曰視宜爲瀙。
瀙水今在南陽。
又人名。
【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示。
【詩小雅】視民不恌。
【箋】視,古示字。
【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
【史記】作示。
【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又【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
義同。
又【玉篇】看也。
【書洪範】五事,二曰視。
【疏】視,常止反。
又【詩小雅】小人所視。
葉上矢履。
觇 【酉集上】【見字部】 覘 【集韻】【韻會】癡廉切【正韻】蚩占切,□諂平聲。
【說文】窺也。
【左傳成十七年】公使人覘之信。
【禮檀弓】善哉覘國乎。
又【廣韻】□也。
【舊唐書職官志】覘□姦譎。
又【集韻】或作沾。
【禮檀弓】我喪也斯沾。
【註】沾、覘同。
又或作佔。
【禮學記】呻其佔畢。
【註】佔,視也。
□謂之畢。
又或作。
【類篇】闚也。
【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敕豔切,諂去聲。
義同。
又【集韻】醜琰切,音諂。
視也。
又【類篇】都含切,音耽。
緩頰也。
一曰舉首。
又【字彙補】公低切,音稽。
【唐蘇遡朝覲壇頌】覘虞氏。
覽 【酉集上】【見字部】 覽 【唐韻】盧敢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敢切,□藍上聲。
【說文】觀也。
【孔安國尚書序】覩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
【史記秦始皇紀】登茲泰山,周覽東極。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覽州,貞觀二十三年置。
又姓。
【姓苑】望出彭城。
又【韻會】通作攬。
【王羲之蘭亭敘】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正字通】按攬覽音同義別。
攬,撮取也。
溷同覽,非。
又【韻會】【正韻】□盧瞰切,藍去聲。
【前漢韋孟諷諫詩】我王如何,曾不斯覽。
葉下鑒,師古讀。
又官名。
【唐書南蠻傳】南詔,各府副將曰演覽、繕覽、澹覽、幕覽。
【唐書音義】讀。
【俗書證誤】從亽作覧,非。
覺 【酉集上】【見字部】 覺 〔古文〕覐□【唐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角。
【說文】寤也。
【廣韻】曉也。
【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
【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
【註】覺,悟也。
【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
【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又發也。
【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
【註】發覺者,免其官。
又明也。
【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
【註】以明報功宴樂。
又大也,直也。
【詩小雅】有覺其楹。
【傳】有覺,言高大也。
【箋】直也。
【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
【註】較然正直。
又【釋名】告也。
一曰自上敕下。
一曰告,告覺也。
又【博雅】哲也。
又佛曰覺王。
【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
又【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
【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
一名覺星。
又姓,見【姓苑】。
又【韻會】通作梏。
【禮緇衣】有梏德行。
【註】梏,音角。
【詩大雅】本作覺。
【疏】梏與覺字異音同。
又【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
【增韻】夢醒曰覺。
【詩王風】尚寐無覺。
【史記高帝紀】後人至高祖覺。
【註】覺謂寢寐而寤也。
又葉訖力切,音棘。
【列子力命篇】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又葉吉列切,音孑。
【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帽莫覺。
又葉古爻切,音交。
【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魯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
【音學五書】覺葉。
又【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
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
薁音約,與覺、學葉。
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
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
考證:〔【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鶩,鴑蹇先蹶,楚狂醉亂,帽莫覺。
〕謹照原文鶩改騖。
鴑改駑。
改隕。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都兮切,音低。
絲滓也。
一說俗紙字。
觊 【酉集上】【見字部】 覬 【唐韻】【集韻】【韻會】幾利切【正韻】吉器切,□音冀。
【說文】□幸也。
【廣韻】覬覦,希望也。
【左傳桓二年】下無覬覦。
【註】下不冀望于上也。
又【集韻】或作幾。
【左傳宣十二年】庸可幾乎。
【疏】幾讀如冀,言用可冀幸而得之乎。
【禮檀弓吾欲暴尩註】尩者面鄕天,覬天哀而雨之。
覬,又作幾,音冀。
又【韻會小補】通作□。
【禮文王世子反養老于東序註】州裡□於邑。
【疏】希□慕仰,行之於邑也。
又【集韻】虛器切,咦去聲。
【類篇】幸也。
【韻會小補】垂也。
【集韻】亦作□。
【正字通】俗通作冀。
【增韻】亦作懻,非。
觋 【酉集上】【見字部】 覡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狄切,□音檄。
【說文】能齋肅事神明也。
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徐鍇曰】能見神也。
【周禮春官神仕疏】男陽有兩稱,曰巫,曰覡。
女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
【後漢張衡傳】或察巫覡之言。
【北史齊幼主紀】雅信巫覡,解禱無方。
又【集韻】或作擊。
【荀子王制篇】傴巫跛擊之事。
【註】擊,讀爲覡。
男巫也。
又【集韻】下革切,音覈。
義同。
【辰集中】【木字部】【字彙補】所驂切,音山。
木實。
觌 【酉集上】【見字部】 覿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說文】見也。
【易困卦】三歲不覿。
【春秋莊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
【公羊傳】覿者何,見也。
【禮郊特牲】不敢私覿。
【周禮秋官司儀註】私覿,私面也。
【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
覿,面別。
散文面亦爲覿。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又前歷切,音寂。
□同。
詳前字註。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
【陸雲贈顧驃騎詩】沈機響駭,幽明廣覿。
和以同人,物歸時育。
覿葉育。
【集韻】或作。
亦作□。
觎 【酉集上】【見字部】 覦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覬覦,欲得也。
【左傳襄十五年】能官人則民無覦心。
【杜註】無覬覦以求幸。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修職郞覦之。
又通作窬。
【劉琨勸進表】狡□窺窬。
【文選註】窬,與覦同。
又【廣韻】羊戍切【集韻】【韻會】兪戍切,□兪上聲。
又【集韻】從遇切,音聚。
義□同。
觏 【酉集上】【見字部】 覯 【唐韻】古後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遘。
【說文】遇見也。
【詩召南】亦旣覯止。
又【豳風】我覯之子。
又成也。
【左傳成六年】郇瑖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
【疏】言其病易成,由水土惡故也。
又【正字通】與遘通。
長箋同逅。
又【集韻】下遘切,音□。
義同。
又【集韻】胡溝切,□平聲。
亦同逅。
邂逅,解說貌。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
與顜同。
【史記曹相國世家】顜若畫一。
【註】或從見。
通作講。
又【集韻】訖嶽切,講入聲。
亦同顜。
通作較。
觐 【酉集上】【見字部】 覲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爾雅釋詁】覲,見也。
【疏】下見上也。
【書舜典】乃日覲四嶽羣牧。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註】春見曰朝,秋見曰覲。
【周禮春官大宗伯註】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
又【韻會】通作殣。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殣冀親以肆章。
【註】殣,音覲,見也。
又葉渠巾切,音。
【蔡邕筆賦】紀三皇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覲。
傳六經而綴百代兮,建皇極而敘彜倫。
角 【酉集上】【角字部】 角 【唐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說文】角,獸角也。
本作□,從力從肉。
【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
【春秋成七年】鼷鼠食郊牛角。
【禮月令】仲夏鹿角解,仲冬麋角解。
【大戴禮易本命】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
【列子黃帝篇】傅翼戴角,謂之禽獸。
又犀有食角。
【爾雅釋獸】犀似豕。
【註】犀三角,一在頂,一在額,一在鼻。
鼻上者,食角也。
【蘇頌曰】一名奴角。
又龍角。
【埤雅】有角曰虯龍。
又角弓,以角飾弓也。
【詩小雅】騂騂角弓。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角者,以爲疾也。
【魏志鮮□傳】端牛角爲弓,世謂之角端者也。
○按角端卽角顓,謂一角正立不斜,故名角端。
角,古音祿,字林、正韻譌作甪,非。
又額角。
【逸雅】角者,生於額角也。
【後漢光武紀】隆準日角。
【註】謂庭中骨起,狀如日。
【論語撰考讖】顏回有角額,似月。
又隅也。
【易晉卦】晉其角。
【疏】西南隅也。
【後漢郞顗傳】顗父宗善風角星算。
【註】角,隅也。
□四隅之風以占吉兇。
又【唐書裴坦傳】含人初詣省視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壓角而坐。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舍人院每知制誥上事,必設紫褥于庭,北面拜,閣長立褥東北隅,謂之壓角。
又男、女未冠、笄曰總角。
【詩衞風】總角之宴。
【朱傳】結髮爲飾也。
【禮內則】剪髮爲鬌,男角女羈。
【註】夾囟曰角,兩髻也。
午達曰羈,三髻也。
又校也。
【禮月令】仲春,角鬥甬。
【註】較其同異也。
【管子七法篇】春秋角試。
又【廣韻】競也。
【戰國策】駕犀首而驂馬服,以與秦角逐。
【前漢谷永傳】角無用之虛文。
又【增韻】通作确。
【前漢李廣傳】數與鹵确。
【註】謂競勝負也。
又【韻會】角抵,戲名。
六國時所造,使兩兩相當,角力相抵觸。
【史記李斯傳】作觳抵。
【前漢武帝紀】作角抵。
又【張騫傳】作角氐。
角與觳通。
又掎角,駐兵以制敵也。
【正韻】紲其後曰掎,絓其前曰角。
【左傳襄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
【魏志少帝紀】吳□屯逼永安,遣荊、豫諸軍,掎角赴救。
【韻會】亦作捔。
又東方之音也。
【禮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
【前漢律歷志】角,觸也。
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
【爾雅釋樂】角謂之經。
【韻會】通作龣。
【魏書江式傳】宮商龣徵羽。
【註】龣卽角字。
又大角,軍器。
【演繁露】蚩尤率魑魅與黃帝戰,帝命吹角爲龍鳴禦之。
【唐書百官志】節度使入境,州縣築節樓,迎以鼓角。
今鼓角樓始此。
又星名。
【韻會】東方七宿之首,蒼龍之角十二度。
【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
【註】列宿之長。
又【博雅】大角謂之棟星。
【史記天官書】大角者,天王帝廷。
又羊角,旋風也。
【莊子逍遙遊】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
又酒器。
【禮禮器】□者舉角。
【疏】四升曰角。
角,觸也。
不能自適,觸罪過也。
又量器。
【管子七法篇】鬥斛也,角量也。
【呂覽八月紀】正鈞石,齊升角。
又木角,水鬥名。
【禮喪大記】虞人出木角。
又角人,官名。
【周禮地官】角人掌以時徵齒角,凡骨物于山澤之農。
又履名。
【釋名】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
【揚子方言】徐土邳圻之閒,大麄謂之角。
【註】今漆履有齒者。
又艸名。
【博雅】□明,羊角也。
【埤雅】莪,一名角蒿。
又果名。
【淸異錄】新羅國松子有數等,惟玉角香最奇。
【本草綱目】芰實,一名沙角。
又鳥名。
【本草綱目】鷹,一名角鷹。
【李時珍曰】頂有毛角,故名。
又小魚名鹿角。
【歐陽修達頭魚詩】毛魚與鹿角,一龠數千百。
又地名。
【韓愈祭張員外文】避風太湖,七日鹿角。
【註】地在洞庭湖。
又城名。
【左傳襄二十六年】襲衞羊角,取之。
【註】今廩丘縣所治羊角城是。
又縣名。
【南齊書州郡志】角陵縣,屬南新陽左郡。
又姓。
【後漢馮異傳】角閎據汧駱。
又【唐韻】【集韻】□盧谷切,音祿。
【類篇】獸不童也。
又【廣韻】漢四皓有角裡先生。
○按通雅:角,古音祿。
詩召南: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
史記刺客傳:天雨粟,馬生角。
前漢東方朔傳:臣以爲龍又無角,謂之爲蛇又有足。
揚子太□經:嘖以牙者童其角,以翼者兩其足。
崔駰《杖頌》:用以爲杖,飾以犀角,王母扶持,永保百祿。
俱葉音祿。
李因篤曰:杜甫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飮寒泉逢觝觸。
唐人亦作祿,音用。
又李濟翁資暇錄雲:漢四皓,其一號角裡先生。
角音祿,今多以覺音呼,誤也。
至於讀角爲覺,而角裡之音祿者,輒攺作甪,則益謬矣。
又東都事略,崔偓佺雲:刀下用音榷,兩點下用音鹿,一點一撇不成字,未詳。
唐韻角音祿,又音覺,其實字無二形。
說文角訓象獸角形,亦無刀用兩點之說。
偓佺臆說,不可從。
佩觿集、字林、韻會、正韻分角甪爲二,□誤。
又【字彙補】古祿切,音谷。
【韓愈贈張籍詩】角角雄雉鳴。
【方崧卿雲】角音谷。
又【音學五書】葉良拒切,音慮。
【尉繚子兵談篇】兵如總木,弩如羊角,人人無不騰陵張膽絕乎疑慮,堂堂決而去。
【集韻】通作捔。
考證:〔【埤雅】有角曰叫龍。
〕謹照原文叫龍改爲虯龍。
〔【爾雅釋天】角亢,壽星也。
〕謹照原文改壽星,角亢也。
〔【周禮地官】角人掌以時徵齒角凡骨于山澤之農。
〕謹照原文骨下增物字。
觓 【酉集上】【角字部】 觓 【唐韻】【集韻】□渠幽切,音虯。
【說文】角貌。
【詩小雅】兕觵其觓。
今本作觩,與觓通。
【朱傳】角上曲貌。
又【穀梁傳成七年】郊牛日展觓角而知傷。
【註】球球然角貌。
又【集韻】渠尤切,音求。
【玉篇】居幽切,音樛。
義□同。
又【集韻】吉酉切,樛上聲。
亦角貌。
引穀梁傳,展觓角。
觔 【酉集上】【角字部】 觔 【正字通】與筋同。
【淮南子道應訓】良馬者,可以形容觔骨相也。
又後人譌爲斤兩之斤。
【舊唐書文宗紀】燒灰煎鹽,每石灰得鹽一十二觔一兩。
【葛長庚金丹賦】藥材觔兩。
○按前漢貨殖傳本作斤,從斤爲正。
觕 【酉集上】【角字部】 觕 【廣韻】【正韻】倉胡切【集韻】聰徂切,□音粗。
大也,疏也,物不精也。
【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
【註】觕,麤也。
又才古反。
又通作粗。
【禮月令】其器高以粗。
【呂覽】作觕。
又【廣韻】徂古切【集韻】坐五切,□殂上聲。
牛角直下也。
又【韻會】略也。
【前漢藝文志】庶得麤觕。
又【敘傳】觕舉僚職。
【師古曰】觕,粗略也,大略也。
□才戸反。
【正字通】說文本作麤。
俗作麄、粗,非。
按通雅曰:世皆以觕爲麤字,此緣陸、孫而誤也。
不知觕乃粗義,非粗音也。
漢書麤觕連用,一處二粗字,有是理乎。
古蓋各造粗字,至漢分之,麤爲塵起之粗,平聲。
觕爲一切之粗,上聲。
故班固漢書連用則異聲,分用則同字,不可不辨也。
又【集韻】鋤庚切,音傖。
與同。
又【廣韻】尺玉切。
與觸同。
觖 【酉集上】【角字部】 觖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決。
【玉篇】觖望,猶怨望也。
【史記荊燕世家】獨此尚觖望。
【註】薛瓚曰:謂相觖而怨望。
如淳曰:觖與辭別之訣同。
臣謂觖者,缺也。
觖望,不滿所望而怨耳。
【淮南子繆稱訓】禹無廢功,無廢財,自視猶觖如也。
【註】觖,不滿也。
【增韻】與訣通。
又摘觖,挑發也。
【前漢孫寶傳】故欲摘觖以揚我惡。
【韻會】與抉通。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窺瑞切,窺去聲。
義同。
又【廣韻】望也。
【後漢李通傳論】以觖一切之功。
【註】觖,望也。
李賢讀。
又【集韻】遣爾切,音企。
【史記盧綰傳】爲羣臣觖望。
【註】韋昭曰:觖猶冀也。
索隱音企。
又涓惠切,音桂。
舌頭語也。
觙 【酉集上】【角字部】 觙 【荀子解蔽篇】空室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觙,其爲人也善射。
【註】觙字及事幷未詳所出,或假設喩耳。
□ 【卯集下】【方字部】 □ 【字彙補】音義與房同。
【漢隷釋曰】博物志,城固縣壻鄕有唐公□,得道昇仙。
觚 【酉集上】【角字部】 觚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孤。
【說文】鄕飮酒之爵也。
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飮器,觚三升。
【註】觚,當爲觶。
【疏】禮器制度雲:觚大二升,觶大三升。
故鄭從二升觚,三升觶也。
【韓詩外傳】二升曰觚。
觚,寡也。
飮當寡少。
【論語】觚不觚。
【疏】觚者,禮器,盛酒二升。
又方也。
【周禮天官小宰疏】兵書有譎觚之人,謂譎詐桀出,觚角非常也。
【史記酷吏傳】漢興,破觚爲圜。
【莊子大宗師】與乎其觚而不堅也。
【註】所守方而不固執也。
又法也。
【揚子太□經】占之以其觚。
【註】占之以法,謂經緯之休咎也。
又角也。
【前漢律歷志】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
【蘇林曰】六觚,六角也。
又【郊祀志】八觚宣通,象八方。
【師古曰】觚,角也。
【服虔曰】八觚,如今社壇也。
又竈額也。
【困學紀聞】仲尼讀春秋,老耼據竈觚而聽。
又劒拊也。
【新論思愼篇】令提劒鋒而掉劒觚,必刎其指,而不能以陷腐木。
又官名。
【魏志東夷倭人傳】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洩謨觚、柄渠觚。
又奴國官曰兕馬觚。
又人名。
【北史魏獻明皇後傳】後少子秦王觚。
又觚竹城,在遼西。
【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註】觚竹在北。
又鶉觚,縣名。
見【晉書地理志】唐更名靈臺,屬涇州。
【前漢書】作鶉孤。
又通作柧。
【班固西都賦】上觚棱而棲金爵。
【註】觚,八觚有隅者也。
一曰堂殿上最高轉角處。
【後漢書】作柧棱。
又通作。
【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
【註】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也。
【韻會】竹□也。
與通。
又通作菰。
【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
【張晏曰】觚盧,扈魯也。
【史記】作菰蘆。
【說文】本作苽。
觛 【酉集上】【角字部】 觛 【唐韻】徒旱切【集韻】【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壇上聲。
【說文】小觶也。
又【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
【玉篇】小巵。
【博雅】□、觛,巵也。
又【廣韻】【集韻】□得案切,亶去聲。
義同。
觜 【酉集上】【角字部】 觜 【唐韻】【集韻】□遵爲切,醉平聲。
【說文】鴟舊頭上角觜也。
又星名。
觜觿,西方宿也。
【禮月令】仲秋之月,日在角,旦觜觿中。
【史記天官書】觜觿,虎首,主葆旅事。
又次名。
娵觜,室壁之次也。
【爾雅釋天】娵觜之口,營室東壁也。
通作訾。
【左傳襄三十年】歲在娵訾之口。
又【類篇】龜屬。
觜觿,與蟕蠵同。
【後漢文苑傳杜篤論都賦】甲瑇瑁,戕觜觿。
【註】觜觿,大龜也。
【集韻】或作□。
又【廣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移切【正韻】津私切,□音貲。
又【唐韻】胏宜切【集韻】津垂切,□音厜。
義□同。
又【唐韻】【韻會】【正韻】卽委切【集韻】祖委切,□厜上聲。
義同。
又【廣韻】喙也。
【南齊書劉休傳】武人厲其觜吻。
【潘嶽射雉賦】列膆破觜。
【集韻】或作□嘴□。
□原從作。
又□、,同。
考證:〔【說文】鴟□頭上角觜也。
〕謹照原文□改舊。
舊卽鵂字。
觝 【酉集上】【角字部】 觝 【廣韻】都禮切【集韻】【正韻】典禮切,□音邸。
與牴同。
觸也。
【韓愈進學解】觝排異端。
又至也。
【嵆康琴賦】觸巖觝隈。
又角觝,戲名。
通作抵、氐。
詳前角字註。
又【集韻】掌氏切,音紙。
側擊也。
與抵同。
○按觝與觗別。
字彙沿正韻之譌,又音支,訓飮器,溷同觗註,非。
字彙補譌作□,亦非。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辛聿切【集韻】雪律切,□音恤。
【玉篇】吹口貌。
【廣韻】口鳴□。
【集韻】聲也。
或作欰。
又【集韻】春遇切,音戍。
使犬聲。
觞 【酉集上】【角字部】 觴 【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屍羊切,□音商。
【說文】觶實曰觴,虛曰觶。
【韻會】酒巵總名。
【三禮圖】凡諸觴形皆同,升數則異。
【詩周南卷耳疏】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總名曰爵,其實曰觴。
觴者,餉也。
【左傳成二年】奉觴加璧以進。
【前漢外戚傳】酌羽觴兮銷憂。
【孟康曰】羽觴,爵也。
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
又飮人以酒亦曰觴。
【左傳襄二十三年】觴曲沃人。
【戰國策】張儀曰:願王賜之觴。
王曰:諾。
乃觴之。
又濫觴。
【家語】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觴。
【王肅註】觴,可以盛酒,言其微也。
是濫觴謂始出之微。
【唐明皇孝經序】濫觴於漢,蓋用此義。
近世有指爲末流之弊者,誤。
又觴深,淵名。
【莊子達生篇】吾嘗濟乎觴深之淵。
籀文作□。
【集韻】或作□。
觟 【酉集上】【角字部】 觟 【唐韻】下瓦切【集韻】【韻會】【正韻】戸瓦切,□音踝。
【說文】牝牂羊生角者也。
又【玉篇】角貌。
又矢名。
【西京雜記】茂陵文固陽以觟矢射雉,日連百數。
又複姓。
【後漢儒林傳】中山觟陽鴻,以孟氏《易》敎授。
【註】姓觟陽,名鴻也。
或作鮭,從魚者,音胡佳反。
又【集韻】下買切,音蠏。
與獬同。
觸邪神羊也。
【王充論衡】觟□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
臯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
【註】卽獬廌也。
又【廣韻】楚冠名。
【淮南子主術訓】楚文王好服觟冠。
【註】禦史法冠也。
觟卽獬字。
又【字彙補】香跨切,音化。
【淮南子俶眞訓】萬民乃始慲觟離跂。
【註】觟音化,徯徑之意也。
觠 【酉集上】【角字部】 觠 【唐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音權。
【說文】曲角也。
【爾雅釋畜】羊角三觠,羷。
【疏】觠,捲也。
【北史司馬子如傳】相王給露車一乗,觠牛犢,犢在道死,唯觠角存。
又【集韻】古轉切,音卷。
又【廣韻】居倦切【集韻】古倦切,□卷去聲。
義□同。
【六書正譌】俗作□,非。
觡 【酉集上】【角字部】 觡 【唐韻】古百切【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音格。
【說文】骨角之名也。
【廣韻】鹿角。
【玉篇】麋角有枝曰觡,無枝曰角。
【禮樂記】角觡生。
【註】無曰角。
【前漢司馬相如傳】犧雙觡共抵之獸。
又【淮南子主術訓】制觡伸鉤,索鐵歙金。
高註觡,角也。
又木名。
【爾雅釋木註】橿木,江東呼木觡。
又鉤名。
【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謂鉤爲鹿觡。
【註】鉤,懸物者。
或呼鹿角。
又葉剛鶴切,音各。
【郭璞玃如獸贊】玃如之獸,鹿狀四觡。
貌兼三形,攀木緣石。
石音芍。
考證:〔【禮樂記】角觡生。
【註】無腮曰角。
〕謹照原文腮改。
〔又角索絞也。
【淮南子主術訓】桀之力制觡伸鉤。
〕謹按淮南註觡角索絞也。
乃訓觡爲角,訓索爲絞,非訓觡爲角索絞也。
謹照原文改爲淮南子主術訓制觡伸鉤索鐵歙金。
高註觡角也。
觢 【酉集上】【角字部】 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制切,音懘。
【說文】一角仰也。
【易睽卦】其牛掣。
【集韻】掣、觢通。
或作挈。
又【廣韻】【集韻】□時制切,音誓。
【類篇】牛角立謂之觢。
【爾雅釋畜】角皆踴觢。
【疏】牛兩角豎者名觢。
【集韻】或作□。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
一角仰。
一曰豎角牛也。
【玉篇】作。
解 【酉集上】【角字部】 解 【唐韻】【正韻】佳買切【集韻】【韻會】舉嶰切,□皆上聲。
【說文】判也。
從刀判牛角。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
【左傳宣四年】宰夫解黿。
【前漢□湯傳】支解人民。
【註】謂解□其四支也。
又【博雅】散也。
【玉篇】緩也。
【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
【正義】解有兩音,一古買反,謂解難之初。
一諧買反,謂旣解之後。
故序卦雲:解者,緩也。
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爲解也。
【前漢張耳□餘傳】今獨王□,恐天下解也。
【註】謂離散其心也。
又【玉篇】釋也。
【儀禮大射禮解綱註】解,猶釋也。
【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
解者,釋也。
解釋結滯,徵事以對也。
又【廣韻】脫也。
【禮曲禮】解屨不敢當階。
又【博雅】說也。
【史記封禪書】船交海中,皆以風爲解。
【註】皆自解說,遇風不至也。
又【廣韻】講也。
一曰釋詁也。
【禮經解疏】解者,分析之名。
又樂曲解。
【古今樂錄】傖歌以一句爲一解,中國以一章爲一解。
王僧啓雲:古曰章,今曰解。
解有多少,當是先詩而後聲也。
又【字彙補】削也。
【魯語】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
又止也。
【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茲謂追非。
又開也。
【後漢耿純傳贊】嚴城解扉。
又達也。
【莊子秋水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
又解構,猶閒構也。
【後漢隗囂傳】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又猶會合煩辱也。
【淮南子俶眞訓】孰肯解構人閒之事,以物煩其性命乎。
又道家有屍解術。
【史記封禪書】爲方僊道,形解銷化。
【集解】屍解也。
【問奇集】《金壷字考》攺音假,非。
又梵言目帝羅,此雲解脫。
荊溪淨名記,若正用功,解可作古買切。
功成日,解應作戸買切。
強分二音,亦非。
又解解,戟多之貌。
【揚子太□經】次七:何戟解解遘。
又【集韻】【韻會】下買切【正韻】胡買切,□音蟹。
義同。
又【增韻】物自解散也。
【孔安國尚書序】逃難解散。
【註】解音蟹。
又【廣韻】曉也。
【禮學記】相說以解。
【註】解物爲解,自解釋爲解,是相證而曉解也。
【魏志賈詡傳】太祖與韓遂、馬超戰渭南,問計於詡。
對曰:離之而已。
太祖曰:解。
【註】謂曉悟也。
又【博雅】跡也。
【爾雅釋獸】□,其跡解。
【註】其跡名解。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二年】王師軍於解。
【註】洛陽西南有大解、小解。
又【史記甘茂傳】今公與楚解口地。
【索隱】秦地名。
【正義】解口,猶開口也。
又州縣名。
【一統志】春秋爲晉之解梁城,戰國屬魏,漢爲解縣,屬河東郡,五代漢始置解州,治解縣,元屬平陽路,明因之。
又姓。
【廣韻】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後因氏。
又複姓。
【姓苑】北魏有解枇氏,後攺爲解氏。
又【說文】解廌,獸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
【註】解豸,似鹿,一角,一名神羊。
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者。
唐禦史法冠,一名解廌冠,取其能觸邪也。
【晉書輿服志】作獬豸。
【王充論衡】作觟□。
又與嶰通。
嶰谷,谷名。
【前漢律歷志】取竹之解谷。
【孟康曰】解,脫也。
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
又與澥通。
【前漢揚雄傳】江湖之雀,勃解之鳥。
又與蟹同。
【呂覽恃君篇】大解、陵魚,大人之居。
【山海經】作大蟹。
又【唐韻】屍賣切【集韻】【韻會】下解切,□蟹去聲。
亦判也,散也,曉也,獸也,地名也。
又【玉篇】接中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茭解中有變焉,故挍。
【註】茭,弓檠也。
茭解,謂接中也。
又支節也。
【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衆理解也。
【師古註】解,支節也。
又與懈同。
【詩大雅】不解于位。
【註】解,怠惰也。
【禮月令】民氣解惰。
又與邂同。
【正字通】解後,卽邂逅,言彼此不期而遇也。
【六書正譌】別作邂,非。
又【廣韻】古隘切【集韻】【韻會】居隘切【正韻】居拜切,□皆去聲。
【類篇】除也。
一曰聞上也。
【韻會】發也。
【唐制】進士由鄕而貢曰解額。
又【國史補】外府不試而貢者,謂之拔解。
【宋史選舉志】天下之士,屛處山林,令監司守臣解送。
又【職官志】入額人一任實滿四年,與解發赴銓。
【正字通】凡官司解報、杻解,皆此音。
【韻會】讀若懈,非。
又與廨同。
【玉篇】署也。
【商子墾令篇】高其解舍。
【左思吳都賦】解署棊布。
【註】言非一也。
又【集韻】口賣切,楷去聲。
解垢,詭曲之辭。
【莊子胠篋篇】解垢同異。
【音義】又音楷。
又葉舉履切,音幾。
【古詩】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又葉居縊切,音記。
【楚辭九章】愁鬱鬱之無快兮,居戚戚而不解。
心鞿羈而不開兮,氣繚轉而自締。
又葉訖力切,音棘。
【詩魯頌】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後帝,皇祖後稷。
又葉舉下切,嘉上聲。
【僧皎然題毗沙天王像】憶昔胡兵圍未解,感得此神天之下。
【俗書正誤】解從刀、牛。
俗從羊作觧,非。
廨字原從廠作。
考證:〔【史記封禪書】燕人方僊道,形解銷化。
【註】屍解也。
〕謹照原文燕人改爲字。
註字改集解。
〔【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
【註】解似鹿,一角,一名神羊。
〕謹照原文註解下增豸字。
觤 【酉集上】【角字部】 觤 【唐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音詭。
【爾雅釋畜】角不齊,觤。
【疏】羊角一長一短者名觤。
【玉篇】或作□。
【集韻】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止兩切,音掌。
竹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下革切。
生絲。
【申集中】【虍字部】【玉篇】女滑切。
虎行貌。
觥 【酉集上】【角字部】 觥 【唐韻】古橫切【集韻】【韻會】【正韻】姑橫切,□嘓平聲。
【說文】本作觵,兕牛角可以飮者也,其狀觵觵,故謂之觵。
【徐曰】觵,曲起之貌。
【詩周南】我姑酌彼兕觥。
【傳】角爵也。
【疏】禮圖雲:觥大七升,以兕角爲之。
一說刻木爲之,形似兕角,蓋無兕者用木也。
韓詩雲:觥受五升,所以罰不敬。
觥,廓也。
君子有過,廓然著明也。
【周禮春官小胥】觵其不敬者。
【註】觵,罰爵也。
本或作觥。
○按詩詁曰:兕觥,角爵。
言其體。
註:觥,罰爵,解其用。
然詩卷耳、七月稱兕觥者,皆非所以罰,則是觥爵之大者,或用以罰,非專爲罰也。
又大也。
【揚子太□經】觥羊之毅。
【註】觥羊,大羊也。
又玉鐘聲。
【韓愈記夢詩】杖撞玉版聲彭觥。
又觥觥,剛直貌。
【後漢郭憲傳】關東觥觥郭子橫。
又葉姑黃切,音光。
【詩豳風】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劉楨魯都賦】承彜執羃,納觶授觴。
引滿輒釂,滴瀝受觥。
【音學五書】古本音光。
觸 【酉集上】【角字部】 觸 【古今注】音紅。
白魚赤尾者曰觸。
一曰魧。
或曰雌者曰白魚,雄者曰觸魚。
亥集有□字,同。
魧,原從角從亢作。
又□,魧字之譌。
(觸)〔古文〕□【唐韻】尺玉切【集韻】【韻會】樞玉切,□衝入聲。
【說文】牴也。
【易大壯】羝羊觸籓。
【前漢元帝紀】去禮義,觸□法。
【荀子議兵篇】觸之者角摧。
【揚子太□經】星辰不相觸。
又【玉篇】據也。
【增韻】污也。
又觸衣。
【本草綱目】褌襠,一名觸衣。
又人名。
【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以師觸。
【註】樂師名。
又姓。
【史記趙世家】左師觸龍。
又【集韻】昌句切,芻去聲。
亦牴也。
【揚雄羽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牴觸,熊羆之拏攫,虎豹之淩遽。
觸葉遽,遽音詎。
師古讀。
【集韻】亦作觕。
(觸)考證:〔【揚雄校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抵觸。
〕謹照原書校獵賦改羽獵賦。
觩 【酉集上】【角字部】 觩 【唐韻】【集韻】【韻會】□渠幽切,音虯。
與觓同。
角曲貌。
【詩小雅】兕觥其觩。
又弓健貌。
【詩魯頌】角弓其觩。
【傳】弛貌。
【箋】角弓觩然,言持弦急也。
又通作捄。
【詩周頌】有捄其角。
又【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
又【集韻】居虬切,音樛。
義□同。
【集韻】或作□。
觪 【酉集上】【角字部】 觪 【廣韻】息營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營切,□音騂。
與觲同。
【玉篇】角弓調利也。
用角便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敦武郞士觪。
觫 【酉集上】【角字部】 觫 【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音速。
觳觫,懼死貌。
【孟子】吾不忍其觳觫。
觬 【酉集上】【角字部】 觬 【廣韻】五稽切【集韻】硏奚切,□音倪。
【說文】角觬曲也。
【廣韻】角不正貌。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西河郡有觬氏縣。
又【唐韻】硏啓切【集韻】吾禮切,□倪上聲。
義同。
觭 【酉集上】【角字部】 觭 【唐韻】去奇切【集韻】【韻會】丘奇切,□音□。
【爾雅釋畜】角一俯一仰,觭。
【疏】牛角一低一仰者名觭,言傾欺也。
又【廣韻】墟彼切【集韻】【韻會】去倚切【正韻】墟裡切,□□上聲。
義同。
又【集韻】【韻會】□居宜切,音羈。
得也。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夢之灋,二曰觭夢。
【註】言夢之所得,殷人作焉。
鄭康成又讀羈上聲,與掎同。
杜子春又讀如奇偉之奇,觭卽奇字。
【集韻】或作畸。
又隻也。
【前漢五行志】晉敗秦師,匹馬觭輪無反者。
【註】一隻之輪。
【莊子天下篇】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
【類篇】引莊子,又音羈去聲。
【辰集中】【木字部】俗榛字。
觮 【酉集上】【角字部】 觮 【集韻】盧谷切,音祿。
東方音也。
同龣。
或作□。
本作角。
觯 【酉集上】【角字部】 觶 〔古文〕□【唐韻】之義切【集韻】【韻會】【正韻】支義切,□音寘。
【說文】鄕飮酒角也。
禮曰:一人洗舉觶,受四升。
【玉篇】酒觴也。
【增韻】實曰觴,虛曰觶。
【禮禮器】尊者舉觶。
【註】三升曰觶,觶,適也。
飮當自適也。
又【正韻】罰爵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支而切,□寘平聲。
義同。
【說文】或作□觗。
觰 【酉集上】【角字部】 觰 【唐韻】【集韻】□陟加切,音奓。
【說文】觰拏,獸也。
又【六書故】角本大也。
俗謂梎據爲觰拏,披張爲觰沙。
又【說文】角上張也。
【玉篇】角上長也。
【廣韻】角上廣也。
又【集韻】展賈切,奓上聲。
□觰,牛角上張貌。
又陟嫁切,奓去聲。
義同。
又【廣韻】都賈切,音近打。
牛角橫也。
【玉篇】或作奓。
【集韻】亦作□、□。
觱 【酉集上】【角字部】 觱 【唐韻】畢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說文】羌人所吹角屠觱,以驚馬也。
【徐曰】今之觱栗,其聲然也。
俗作篳篥。
又觱發,風寒也。
【詩豳風】一之日觱發。
【說文】作滭冹。
又觱沸,泉湧出貌。
【詩小雅】觱沸檻泉。
【玉篇】或作滭。
又【廣韻】【集韻】□王勿切,音。
亦羌人吹角。
【說文】本作□。
【六書正譌】吹皆角音,故從角。
□,古誖字,諧聲。
然今時惟知觱矣。
《說文》冹,一之日冹。
考證:〔【詩豳風】一之日觱發。
【說文】作畢發。
〕謹照原文畢發改滭冹。
觲 【酉集上】【角字部】 觲 【唐韻】息營切【集韻】思營切,□音騂。
【說文】用角低仰便也。
【詩小雅】觲觲角弓。
【註】弓調和貌。
今本作騂。
【集韻】或省作觪。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與腆同。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力入切,音立。
□,送舟聲也。
觳 【酉集上】【角字部】 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谷切,音斛。
【說文】盛觵巵也。
一曰射具。
【類篇】觳簏,器名。
又【玉篇】盡也,族也。
又薄也。
【管子地員篇】五粟之狀,剛而不觳。
【註】觳,薄也。
【唐書薛蘋傳】治身觳薄。
【音義】觳又音確。
又觳觫,懼貌。
詳前觫字註。
又【韻會】通作斛。
【周禮冬官考工記】鬲實五觳,庾實二觳。
【註】觳讀爲斛,受三鬥。
鄭康成謂豆實三而成觳,則觳受鬥二升。
又【集韻】古祿切,音穀。
器名。
受三鬥。
又【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音學。
【類篇】射具,所以盛隿。
又【爾雅釋詁】觳,盡也。
【註】觳音學。
【史記秦始皇紀】堯、舜飯土塯,啜土鉶,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
【索隱】言監門下人飯猶不盡此。
【徐廣曰】觳音嚳,推也。
又足跗也。
【儀禮士喪禮】明衣不辟長及觳。
【註】長及足尖。
又獸蹄也。
【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俎觳折。
【註】折牲蹄爲俎也。
【鄭氏曰】觳,後足也。
又音確。
又【廣韻】苦角切【類篇】【正韻】克角切,□音確。
【廣韻】盛脂器也。
又【正韻】無潤也。
【莊子天下篇】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
【郭註】義與瘠同。
【韻會】又音覺。
又【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與角同。
校也,競也,觸也。
【韓非子用人篇】強弱不觳力。
【史記大宛傳】大觳抵出奇戲。
互詳角字註。
觴 【酉集上】【角字部】 觴 【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屍羊切,□音商。
【說文】觶實曰觴,虛曰觶。
【韻會】酒巵總名。
【三禮圖】凡諸觴形皆同,升數則異。
【詩周南卷耳疏】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總名曰爵,其實曰觴。
觴者,餉也。
【左傳成二年】奉觴加璧以進。
【前漢外戚傳】酌羽觴兮銷憂。
【孟康曰】羽觴,爵也。
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
又飮人以酒亦曰觴。
【左傳襄二十三年】觴曲沃人。
【戰國策】張儀曰:願王賜之觴。
王曰:諾。
乃觴之。
又濫觴。
【家語】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觴。
【王肅註】觴,可以盛酒,言其微也。
是濫觴謂始出之微。
【唐明皇孝經序】濫觴於漢,蓋用此義。
近世有指爲末流之弊者,誤。
又觴深,淵名。
【莊子達生篇】吾嘗濟乎觴深之淵。
籀文作□。
【集韻】或作□。
觵 【酉集上】【角字部】 觵 【說文】觥本字。
觶 【酉集上】【角字部】 觶 〔古文〕□【唐韻】之義切【集韻】【韻會】【正韻】支義切,□音寘。
【說文】鄕飮酒角也。
禮曰:一人洗舉觶,受四升。
【玉篇】酒觴也。
【增韻】實曰觴,虛曰觶。
【禮禮器】尊者舉觶。
【註】三升曰觶,觶,適也。
飮當自適也。
又【正韻】罰爵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支而切,□寘平聲。
義同。
【說文】或作□觗。
觷 【酉集上】【角字部】 觷 【唐韻】胡角切【廣韻】胡覺切【集韻】轄覺切,□音學。
【說文】治角也。
【爾雅釋器】角謂之觷。
【註】治樸之名。
【疏】謂治其樸,俱未成器,有此名也。
又人名。
宋有祕閣修撰張觷。
又【集韻】克角切,音確。
又【廣韻】【集韻】□烏酷切,音沃。
義□同。
【玉篇】或作礐。
又【集韻】胡谷切,音斛。
角聲。
觸 【酉集上】【角字部】 觸 〔古文〕□【唐韻】尺玉切【集韻】【韻會】樞玉切,□衝入聲。
【說文】牴也。
【易大壯】羝羊觸籓。
【前漢元帝紀】去禮義,觸□法。
【荀子議兵篇】觸之者角摧。
【揚子太□經】星辰不相觸。
又【玉篇】據也。
【增韻】污也。
又觸衣。
【本草綱目】褌襠,一名觸衣。
又人名。
【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以師觸。
【註】樂師名。
又姓。
【史記趙世家】左師觸龍。
又【集韻】昌句切,芻去聲。
亦牴也。
【揚雄羽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牴觸,熊羆之拏攫,虎豹之淩遽。
觸葉遽,遽音詎。
師古讀。
【集韻】亦作觕。
考證:〔【揚雄校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抵觸。
〕謹照原書校獵賦改羽獵賦。
觹 【酉集上】【角字部】 觹 【類篇】同觿。
詳後觿字註。
觺 【酉集上】【角字部】 觺 【廣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疑其切,□音疑。
【玉篇】觺觺,猶嶽嶽也。
【廣韻】獸角貌。
【類篇】角利貌。
【楚辭招魂】土伯九約,其角觺觺。
又【廣韻】魚力切【集韻】【韻會】鄂力切,□凝入聲。
義同。
又葉偶起切,疑上聲。
【王無競北使長城賦】六國復囂囂,兩龍□觺觺。
葉上起。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於鬼切,音□。
山高下盤曲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崴□廆。
又【廣韻】【集韻】□於非切,音威。
壘,山名。
亦作嵔。
觻 【酉集上】【角字部】 觻 【唐韻】【集韻】□盧谷切,音祿。
【說文】角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觻得,張掖郡所屬縣。
【師古註】觻得渠西入澤羌谷。
又【玉篇】力的切【廣韻】郞擊切【集韻】狼狄切,□靈入聲。
【類篇】獸角鋒曰觻。
觽 【酉集上】【角字部】 觽 【字彙補】同觿。
【辰集下】【歹字部】【廣韻】山矜切【集韻】色矜切,□音。
【玉篇】□,欲死貌。
又【廣韻】色庱切,陵上聲。
【集韻】【韻會】【正韻】色拯切,冼上聲。
義□同。
觾 【酉集上】【角字部】 觾 【字彙補】伊甸切。
鳥名。
【呂覽本味篇】肉之美者,雋觾之翠。
觿 【酉集上】【角字部】 觿 【唐韻】戸圭切【集韻】【韻會】懸圭切【正韻】弦雞切,□音攜。
【說文】佩角銳耑,可以解結。
【詩衞風】童子佩觿。
【朱傳】錐也。
以象骨爲之,所以解結。
成人之佩,非童子之飾也。
【禮內則】左佩小觿,右佩大觿。
【註】觿,本作鑴,解結錐也。
又人名。
元有宣尉使高觿。
又觜觿,星名。
詳前觜字註。
又【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音眭。
又【正韻】朱惟切,音錐。
義□同。
又【集韻】勻規切,音。
與蠵同。
觜觿,大龜也。
詳前觜字註。
【字彙補】亦作□,非。
言 【酉集上】【言字部】 言 〔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
【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
【釋名】言,宣也。
宣彼此之意也。
【易乾卦】庸言之信。
【書湯誓】朕不食言。
【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
【註】譌言惑衆也。
【論語】寢不言。
【註】自言曰言。
【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又辭章也。
【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
【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
【禮曲禮】士載言。
【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又一句爲一言。
【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
【論語】一言以蔽之。
又一字爲一言。
【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
【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又猶議也。
【屈原離騷】初旣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又號令也。
【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又助語辭。
【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
【註】語辭也。
又【爾雅釋詁】言,我也。
【詩周南】言告師氏。
【傳】言,我也。
師,女師也。
又【博雅】問也。
【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
【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又【廣雅】從也。
又【釋名】委也。
又言言,高大貌。
【詩大雅】崇墉言言。
【註】高大也。
又簫名。
【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
【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
【韻會】或作。
又官名。
【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傳】納言,喉舌之官。
【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又幘名。
【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
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又地名。
【詩國風】出宿于幹,飮餞于言。
【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又山名。
【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又【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又州、縣名。
【宋史劉翊傳】有言州。
【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又人言,砒石別名。
【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又姓。
【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又複姓。
【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又【正韻】夷然切,音延。
義同。
又【集韻】牛堰切,音□。
訟也。
又【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
和敬貌。
【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
【集韻】亦作訢。
又葉眞韻。
【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又葉五剛切,音昂。
【詩商頌】鬷假無言。
葉上羹平,下爭彊。
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又葉五姦切,音顏。
【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
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又葉魚戰切,音彥。
【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
禦子方舟,載笑載言。
【說文】本作□。
從口,聲。
,辠也,犯法也。
【釋名】言之爲也,寓戒也。
鄭樵曰:言從舌從□。
□,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考證:〔【論語】食不言。
〕謹照原文改寝不言。
〔【周禮春官】【註】言問其不知法度者。
〕謹照原文不知改不如。
訂 【酉集上】【言字部】 訂 【唐韻】他頂切,上聲。
【說文】平議也。
【詩周頌】彼作矣,文王康之。
【箋】以此訂太王、文王之道,卓爾與天地合其德。
【疏】訂者,比□之言。
【晉書荀崧傳】其書諸所發明,或左氏、公羊所不載,亦足有所訂正。
又【廣韻】他丁切【集韻】湯丁切,□音。
又【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亭上聲。
義□同。
又【集韻】唐丁切,音亭。
義同。
又【字彙補】均也。
【周禮夏官恒矢註】前後訂,其行平也。
【疏】恒矢軒輖訂,是安居之矢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丁定切,丁去聲。
平議也。
【唐書李綱傳】古人以一言之重訂千金。
又【廣韻】逗遛也。
又【正字通】齊梁閒謂賦民爲訂。
又正定書籍亦曰訂,如較訂、訂正之類。
訄 【酉集上】【言字部】 訄 【唐韻】渠鳩切【集韻】渠尤切,□音求。
【說文】迫也。
又【集韻】安也,謀也。
又【玉篇】去牛切【廣韻】去鳩切,□音丘。
【說文】義同。
又【廣韻】苦刀切【集韻】丘刀切,□音尻。
戲言。
一曰迫也。
又【集韻】奴刀切,音猱。
戲也。
或書作訅。
【說文長箋】作□。
【辰集中】【木字部】同樀。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今作繴。
○按卽繴字之譌。
諸書無□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與同。
【酉集中】【足字部】【玉篇】千來切,音猜。
【篇海】急行貌。
○按《玉篇》字無義。
《篇海》又引《玉篇》踐升也,誤。
訌 【酉集上】【言字部】 訌 【唐韻】戸工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
【說文】也。
【玉篇】潰也,敗也。
【增韻】亂也。
【詩大雅】蟊賊內訌。
【傳】潰也。
【箋】爭訟相陷人之言也。
【唐書郭子儀贊】外阻內訌。
【音義】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從義郞不訌。
又【韻會】通作虹。
【詩大雅】實虹小子。
【傳】虹,潰亂也。
又【集韻】沽紅切,音公。
又【正韻】胡江切,音栙。
又【集韻】胡貢切,洪去聲。
義□同。
訍 【酉集上】【言字部】 訍 【集韻】楚嫁切,音汊。
異言也。
與□同。
又【集韻】初加切,汊平聲。
訐也。
又【集韻】抽加切,侘平聲。
【博雅】拏也。
又【廣韻】【集韻】□楚懈切,釵去聲。
疑也。
一曰訍持人短。
討 【酉集上】【言字部】 討 【唐韻】他皓切【集韻】【韻會】【正韻】土皓切,□叨上聲。
【說文】治也。
從言從寸。
【徐曰】寸,法也。
奉辭伐罪,故從言。
會意。
【書臯陶謨】天討有罪。
【疏】討治有罪,使之絕惡。
【左傳宣十二年】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
【註】討,治也。
又【廣韻】誅也。
【類篇】殺也。
【正韻】訶
【陸德明釋文】觀。
依註讀爲勸。
又葉古黃切,音光。
【汲冢周書】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
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又葉規倫切,音均。
【前漢高彪詩】枉道依合,復無所觀。
先公高節,越可永遵。
又葉居員切,音涓。
【傅毅七激】推深窮類,靡不博觀。
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又葉扃縣切,涓去聲。
【揚雄甘泉賦】大廈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
仰橋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無見。
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箋】觀,多也。
【韓詩】作覩。
考證:〔又葉掌與切,音煮。
【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箋】觀,多也。
【韓詩】作覩。
【朱註】觀葉鱮,鱮音湑。
〕謹按觀葉鱮朱註無此語。
葉掌與切乃者字之音非觀字之音。
謹改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箋多也。
韓詩作覩。
【寅集中】【己字部】【玉篇】奇己切【集韻】巨幾切,□忌上聲。
【說文】,長踞也。
【玉篇】長跪也。
或作跽。
又【類篇】口已切,音起。
古國名。
衞宏說與杞同。
見 【酉集上】【見字部】 見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
【說文】視也。
從目從兒。
【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
【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
【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
【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
【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
【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
詳矢部知字註。
又姓。
出【姓苑】。
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賢去聲。
【廣韻】露也。
【易乾卦】見龍在田。
【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
【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
【註】凡□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
【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
【師古曰】見,顯露也。
又薦達也。
【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
【註】見,薦達也。
謂爲之紹介,猶論語雲:從者見之也。
又見在也。
【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
【註】無見在之糧。
【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
【集韻】俗作現。
又【集韻】日朝也。
【詩小雅】見睍曰消。
【箋】韓詩作曣,雲:見,日出也。
又【集韻】居莧切,音襇。
棺衣也。
【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
【疏】一解雲: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
【集韻】或作梘。
又雜也。
【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
【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
孔穎達雲:覵,謂雜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古文築字。
註詳□。
【醜集上】【囗字部】【集韻】烏關切,音彎。
【郭璞江賦】涒□潾。
【註】水勢迴旋之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烏紺切,音暗。
垢肉貌。
【辰集上】【日字部】【篇海】莫北切,音墨。
突前也。
○按與見部□字音義同。
卽□字之譌。
裆 【申集下】【衣字部】 襠 【唐韻】【集韻】【韻會】□都郞切,音當。
【類篇】裲襠,衣名。
【釋名】其一當胷,其一當背也。
【西京雜記】趙飛燕女弟遺飛燕金錯繡襠。
又【玉篇】袴襠也。
【前漢外戚傳窮袴註】卽今緄襠袴也。
【阮藉大人先生論】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
又□襠。
詳□字註。
裊 【申集下】【衣字部】 裊 【正字通】俗褭字。
【韻會】褭或作裊。
【漢書音義】騕裊,神馬。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
【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
簪裊,言飾此馬也。
裋 【申集下】【衣字部】 裋 【集韻】上主切,音豎。
【廣韻】敝衣襦也。
【玉篇】豎所衣布長襦也。
【揚子方言】襜褕,自關而西其短者謂之裋褕。
【史記秦本紀】寒者利裋褐。
【前漢貢禹傳】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
又【集韻】殊遇切,音樹。
覩緩切,音短。
義□同。
或作□。
裌 【申集下】【衣字部】 裌 【唐韻】古洽切,同袷。
又【集韻】檄頰切,音協。
衽也。
又【類篇】懷裌,藏也。
裍 【申集下】【衣字部】 裍 【唐韻】【集韻】□苦本切,音捆。
成就也。
又【說文】絭束也。
【類篇】韏衣也。
裎 【申集下】【衣字部】 裎 【唐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音呈。
【類篇】倮也。
【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
【焦氏易林】裸裎逐狐,爲人所笑。
又【玉篇】衣揚也。
又【博雅】佩紟謂之裎。
【廣韻】裎,佩帶也。
又【揚子方言】襌衣無袌者,謂之裎衣。
又【集韻】醜郢切,音逞。
深衣也。
又丈井切,音徎。
直正切,音鄭。
義□同。
規 【酉集上】【見字部】 規 【唐韻】居追切【集韻】【韻會】均窺切【正韻】居爲切,□音□。
【說文】有法度也。
【玉篇】正圜之器也。
【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
【前漢律歷志】衡運生規,規圜生矩。
【莊子馬蹄篇】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淮南子時則訓】規者所以圜萬物也。
又以法正人曰規。
【書□征】官師相規。
【傳】規,正也。
【詩衞風淇奧序】武公能聽其規諫。
【疏】正圜以規使依度,猶正君以禮使人德,故謂之規諫。
又規,求計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規求無度。
又規避違法,以方爲圜也。
【正字通】引唐書:規影徭賦。
又謀度也。
【禮儒行】其規爲有如此者。
【疏】但自規度所爲之事而行。
【戰國策】齊無天下之規。
【註】規猶謀也,謂無謀齊者。
後漢書凡謀皆作規。
又畫也。
【周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又日月圓曰規。
【謝靈運遊南亭詩】密林含餘淸,遠峰影半規。
【註】日落峰外,隱其半也。
【韓愈翫月詩】前夕雖十五,月長未滿規。
【文苑英華海日初出賦】赫赫光滿,規規質圓。
又規田。
【禮王制百畝之分疏】偃豬之地,九夫爲規,四規而當一井。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規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
又魚名。
【沈括補筆談】浙東人呼河豚爲規魚。
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規吹肚魚。
又鳥名。
【埤雅】杜鵑,一名子規。
或作□鳺巂。
又規矩,獸名。
詳矩字註。
又姓。
明規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
又【韻會小補】惠圭切,音攜。
車輪一周爲一規。
通作巂。
【禮曲禮】立視五巂。
【註】巂,猶規也。
謂輪轉之度。
【音釋】巂,本又作規。
又【集韻】規恚切,□去聲。
規規,驚視自失貌。
【莊子秋水篇】規規然自失也。
又【集韻】呼役切,音狊。
本作瞁。
驚視貌。
又【音學五書】居何切,古音歌。
【淮南子主術訓】若(缺一欲字)規之,乃是離之。
【揚子法言】問蕭何、曹參,曰:蕭也規,曹也隨。
【說文】從夫從見。
【字統】丈夫識用必合規矩,故字從夫。
【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詳,考與矩□從矢也。
當作。
古文作槼。
又【字彙補】音吸。
字辨訓驚視,與規不同。
【字彙總略】以規字音吸,字爲規矩之規,非是。
□錄備考。
視 【酉集上】【見字部】 視 〔古文〕□眡□□□眎□【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音嗜。
【說文】瞻也。
【博雅】明也。
【易履卦】視履考祥。
【書大甲】視遠惟明。
又【字彙】看待也。
【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又【博雅】效也。
【書大甲】視乃厥祖。
【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又【小爾雅】比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
【註】欲比小國。
【禮檀弓】公室視豐□。
【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又猶納也。
【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
【註】不視,猶不納也。
又猶敎也。
【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
【註】視之,當敎之。
又【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又【禮曲禮】兔曰明視。
【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又【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臘也。
又【山海經】狄山有視肉。
【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
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
【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裡曰視山。
【又】葴山,視水出焉。
【註】或曰視宜爲瀙。
瀙水今在南陽。
又人名。
【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示。
【詩小雅】視民不恌。
【箋】視,古示字。
【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
【史記】作示。
【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又【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
義同。
又【玉篇】看也。
【書洪範】五事,二曰視。
【疏】視,常止反。
又【詩小雅】小人所視。
葉上矢履。
觇 【酉集上】【見字部】 覘 【集韻】【韻會】癡廉切【正韻】蚩占切,□諂平聲。
【說文】窺也。
【左傳成十七年】公使人覘之信。
【禮檀弓】善哉覘國乎。
又【廣韻】□也。
【舊唐書職官志】覘□姦譎。
又【集韻】或作沾。
【禮檀弓】我喪也斯沾。
【註】沾、覘同。
又或作佔。
【禮學記】呻其佔畢。
【註】佔,視也。
□謂之畢。
又或作。
【類篇】闚也。
【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敕豔切,諂去聲。
義同。
又【集韻】醜琰切,音諂。
視也。
又【類篇】都含切,音耽。
緩頰也。
一曰舉首。
又【字彙補】公低切,音稽。
【唐蘇遡朝覲壇頌】覘虞氏。
覽 【酉集上】【見字部】 覽 【唐韻】盧敢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敢切,□藍上聲。
【說文】觀也。
【孔安國尚書序】覩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
【史記秦始皇紀】登茲泰山,周覽東極。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覽州,貞觀二十三年置。
又姓。
【姓苑】望出彭城。
又【韻會】通作攬。
【王羲之蘭亭敘】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正字通】按攬覽音同義別。
攬,撮取也。
溷同覽,非。
又【韻會】【正韻】□盧瞰切,藍去聲。
【前漢韋孟諷諫詩】我王如何,曾不斯覽。
葉下鑒,師古讀。
又官名。
【唐書南蠻傳】南詔,各府副將曰演覽、繕覽、澹覽、幕覽。
【唐書音義】讀。
【俗書證誤】從亽作覧,非。
覺 【酉集上】【見字部】 覺 〔古文〕覐□【唐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角。
【說文】寤也。
【廣韻】曉也。
【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
【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
【註】覺,悟也。
【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
【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又發也。
【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
【註】發覺者,免其官。
又明也。
【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
【註】以明報功宴樂。
又大也,直也。
【詩小雅】有覺其楹。
【傳】有覺,言高大也。
【箋】直也。
【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
【註】較然正直。
又【釋名】告也。
一曰自上敕下。
一曰告,告覺也。
又【博雅】哲也。
又佛曰覺王。
【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
又【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
【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
一名覺星。
又姓,見【姓苑】。
又【韻會】通作梏。
【禮緇衣】有梏德行。
【註】梏,音角。
【詩大雅】本作覺。
【疏】梏與覺字異音同。
又【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
【增韻】夢醒曰覺。
【詩王風】尚寐無覺。
【史記高帝紀】後人至高祖覺。
【註】覺謂寢寐而寤也。
又葉訖力切,音棘。
【列子力命篇】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又葉吉列切,音孑。
【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帽莫覺。
又葉古爻切,音交。
【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魯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
【音學五書】覺葉。
又【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
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
薁音約,與覺、學葉。
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
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
考證:〔【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鶩,鴑蹇先蹶,楚狂醉亂,帽莫覺。
〕謹照原文鶩改騖。
鴑改駑。
改隕。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都兮切,音低。
絲滓也。
一說俗紙字。
觊 【酉集上】【見字部】 覬 【唐韻】【集韻】【韻會】幾利切【正韻】吉器切,□音冀。
【說文】□幸也。
【廣韻】覬覦,希望也。
【左傳桓二年】下無覬覦。
【註】下不冀望于上也。
又【集韻】或作幾。
【左傳宣十二年】庸可幾乎。
【疏】幾讀如冀,言用可冀幸而得之乎。
【禮檀弓吾欲暴尩註】尩者面鄕天,覬天哀而雨之。
覬,又作幾,音冀。
又【韻會小補】通作□。
【禮文王世子反養老于東序註】州裡□於邑。
【疏】希□慕仰,行之於邑也。
又【集韻】虛器切,咦去聲。
【類篇】幸也。
【韻會小補】垂也。
【集韻】亦作□。
【正字通】俗通作冀。
【增韻】亦作懻,非。
觋 【酉集上】【見字部】 覡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狄切,□音檄。
【說文】能齋肅事神明也。
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徐鍇曰】能見神也。
【周禮春官神仕疏】男陽有兩稱,曰巫,曰覡。
女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
【後漢張衡傳】或察巫覡之言。
【北史齊幼主紀】雅信巫覡,解禱無方。
又【集韻】或作擊。
【荀子王制篇】傴巫跛擊之事。
【註】擊,讀爲覡。
男巫也。
又【集韻】下革切,音覈。
義同。
【辰集中】【木字部】【字彙補】所驂切,音山。
木實。
觌 【酉集上】【見字部】 覿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說文】見也。
【易困卦】三歲不覿。
【春秋莊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
【公羊傳】覿者何,見也。
【禮郊特牲】不敢私覿。
【周禮秋官司儀註】私覿,私面也。
【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
覿,面別。
散文面亦爲覿。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又前歷切,音寂。
□同。
詳前字註。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
【陸雲贈顧驃騎詩】沈機響駭,幽明廣覿。
和以同人,物歸時育。
覿葉育。
【集韻】或作。
亦作□。
觎 【酉集上】【見字部】 覦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覬覦,欲得也。
【左傳襄十五年】能官人則民無覦心。
【杜註】無覬覦以求幸。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修職郞覦之。
又通作窬。
【劉琨勸進表】狡□窺窬。
【文選註】窬,與覦同。
又【廣韻】羊戍切【集韻】【韻會】兪戍切,□兪上聲。
又【集韻】從遇切,音聚。
義□同。
觏 【酉集上】【見字部】 覯 【唐韻】古後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遘。
【說文】遇見也。
【詩召南】亦旣覯止。
又【豳風】我覯之子。
又成也。
【左傳成六年】郇瑖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
【疏】言其病易成,由水土惡故也。
又【正字通】與遘通。
長箋同逅。
又【集韻】下遘切,音□。
義同。
又【集韻】胡溝切,□平聲。
亦同逅。
邂逅,解說貌。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
與顜同。
【史記曹相國世家】顜若畫一。
【註】或從見。
通作講。
又【集韻】訖嶽切,講入聲。
亦同顜。
通作較。
觐 【酉集上】【見字部】 覲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爾雅釋詁】覲,見也。
【疏】下見上也。
【書舜典】乃日覲四嶽羣牧。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註】春見曰朝,秋見曰覲。
【周禮春官大宗伯註】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
又【韻會】通作殣。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殣冀親以肆章。
【註】殣,音覲,見也。
又葉渠巾切,音。
【蔡邕筆賦】紀三皇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覲。
傳六經而綴百代兮,建皇極而敘彜倫。
角 【酉集上】【角字部】 角 【唐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說文】角,獸角也。
本作□,從力從肉。
【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
【春秋成七年】鼷鼠食郊牛角。
【禮月令】仲夏鹿角解,仲冬麋角解。
【大戴禮易本命】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
【列子黃帝篇】傅翼戴角,謂之禽獸。
又犀有食角。
【爾雅釋獸】犀似豕。
【註】犀三角,一在頂,一在額,一在鼻。
鼻上者,食角也。
【蘇頌曰】一名奴角。
又龍角。
【埤雅】有角曰虯龍。
又角弓,以角飾弓也。
【詩小雅】騂騂角弓。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角者,以爲疾也。
【魏志鮮□傳】端牛角爲弓,世謂之角端者也。
○按角端卽角顓,謂一角正立不斜,故名角端。
角,古音祿,字林、正韻譌作甪,非。
又額角。
【逸雅】角者,生於額角也。
【後漢光武紀】隆準日角。
【註】謂庭中骨起,狀如日。
【論語撰考讖】顏回有角額,似月。
又隅也。
【易晉卦】晉其角。
【疏】西南隅也。
【後漢郞顗傳】顗父宗善風角星算。
【註】角,隅也。
□四隅之風以占吉兇。
又【唐書裴坦傳】含人初詣省視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壓角而坐。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舍人院每知制誥上事,必設紫褥于庭,北面拜,閣長立褥東北隅,謂之壓角。
又男、女未冠、笄曰總角。
【詩衞風】總角之宴。
【朱傳】結髮爲飾也。
【禮內則】剪髮爲鬌,男角女羈。
【註】夾囟曰角,兩髻也。
午達曰羈,三髻也。
又校也。
【禮月令】仲春,角鬥甬。
【註】較其同異也。
【管子七法篇】春秋角試。
又【廣韻】競也。
【戰國策】駕犀首而驂馬服,以與秦角逐。
【前漢谷永傳】角無用之虛文。
又【增韻】通作确。
【前漢李廣傳】數與鹵确。
【註】謂競勝負也。
又【韻會】角抵,戲名。
六國時所造,使兩兩相當,角力相抵觸。
【史記李斯傳】作觳抵。
【前漢武帝紀】作角抵。
又【張騫傳】作角氐。
角與觳通。
又掎角,駐兵以制敵也。
【正韻】紲其後曰掎,絓其前曰角。
【左傳襄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
【魏志少帝紀】吳□屯逼永安,遣荊、豫諸軍,掎角赴救。
【韻會】亦作捔。
又東方之音也。
【禮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
【前漢律歷志】角,觸也。
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
【爾雅釋樂】角謂之經。
【韻會】通作龣。
【魏書江式傳】宮商龣徵羽。
【註】龣卽角字。
又大角,軍器。
【演繁露】蚩尤率魑魅與黃帝戰,帝命吹角爲龍鳴禦之。
【唐書百官志】節度使入境,州縣築節樓,迎以鼓角。
今鼓角樓始此。
又星名。
【韻會】東方七宿之首,蒼龍之角十二度。
【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
【註】列宿之長。
又【博雅】大角謂之棟星。
【史記天官書】大角者,天王帝廷。
又羊角,旋風也。
【莊子逍遙遊】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
又酒器。
【禮禮器】□者舉角。
【疏】四升曰角。
角,觸也。
不能自適,觸罪過也。
又量器。
【管子七法篇】鬥斛也,角量也。
【呂覽八月紀】正鈞石,齊升角。
又木角,水鬥名。
【禮喪大記】虞人出木角。
又角人,官名。
【周禮地官】角人掌以時徵齒角,凡骨物于山澤之農。
又履名。
【釋名】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
【揚子方言】徐土邳圻之閒,大麄謂之角。
【註】今漆履有齒者。
又艸名。
【博雅】□明,羊角也。
【埤雅】莪,一名角蒿。
又果名。
【淸異錄】新羅國松子有數等,惟玉角香最奇。
【本草綱目】芰實,一名沙角。
又鳥名。
【本草綱目】鷹,一名角鷹。
【李時珍曰】頂有毛角,故名。
又小魚名鹿角。
【歐陽修達頭魚詩】毛魚與鹿角,一龠數千百。
又地名。
【韓愈祭張員外文】避風太湖,七日鹿角。
【註】地在洞庭湖。
又城名。
【左傳襄二十六年】襲衞羊角,取之。
【註】今廩丘縣所治羊角城是。
又縣名。
【南齊書州郡志】角陵縣,屬南新陽左郡。
又姓。
【後漢馮異傳】角閎據汧駱。
又【唐韻】【集韻】□盧谷切,音祿。
【類篇】獸不童也。
又【廣韻】漢四皓有角裡先生。
○按通雅:角,古音祿。
詩召南: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
史記刺客傳:天雨粟,馬生角。
前漢東方朔傳:臣以爲龍又無角,謂之爲蛇又有足。
揚子太□經:嘖以牙者童其角,以翼者兩其足。
崔駰《杖頌》:用以爲杖,飾以犀角,王母扶持,永保百祿。
俱葉音祿。
李因篤曰:杜甫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飮寒泉逢觝觸。
唐人亦作祿,音用。
又李濟翁資暇錄雲:漢四皓,其一號角裡先生。
角音祿,今多以覺音呼,誤也。
至於讀角爲覺,而角裡之音祿者,輒攺作甪,則益謬矣。
又東都事略,崔偓佺雲:刀下用音榷,兩點下用音鹿,一點一撇不成字,未詳。
唐韻角音祿,又音覺,其實字無二形。
說文角訓象獸角形,亦無刀用兩點之說。
偓佺臆說,不可從。
佩觿集、字林、韻會、正韻分角甪爲二,□誤。
又【字彙補】古祿切,音谷。
【韓愈贈張籍詩】角角雄雉鳴。
【方崧卿雲】角音谷。
又【音學五書】葉良拒切,音慮。
【尉繚子兵談篇】兵如總木,弩如羊角,人人無不騰陵張膽絕乎疑慮,堂堂決而去。
【集韻】通作捔。
考證:〔【埤雅】有角曰叫龍。
〕謹照原文叫龍改爲虯龍。
〔【爾雅釋天】角亢,壽星也。
〕謹照原文改壽星,角亢也。
〔【周禮地官】角人掌以時徵齒角凡骨于山澤之農。
〕謹照原文骨下增物字。
觓 【酉集上】【角字部】 觓 【唐韻】【集韻】□渠幽切,音虯。
【說文】角貌。
【詩小雅】兕觵其觓。
今本作觩,與觓通。
【朱傳】角上曲貌。
又【穀梁傳成七年】郊牛日展觓角而知傷。
【註】球球然角貌。
又【集韻】渠尤切,音求。
【玉篇】居幽切,音樛。
義□同。
又【集韻】吉酉切,樛上聲。
亦角貌。
引穀梁傳,展觓角。
觔 【酉集上】【角字部】 觔 【正字通】與筋同。
【淮南子道應訓】良馬者,可以形容觔骨相也。
又後人譌爲斤兩之斤。
【舊唐書文宗紀】燒灰煎鹽,每石灰得鹽一十二觔一兩。
【葛長庚金丹賦】藥材觔兩。
○按前漢貨殖傳本作斤,從斤爲正。
觕 【酉集上】【角字部】 觕 【廣韻】【正韻】倉胡切【集韻】聰徂切,□音粗。
大也,疏也,物不精也。
【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
【註】觕,麤也。
又才古反。
又通作粗。
【禮月令】其器高以粗。
【呂覽】作觕。
又【廣韻】徂古切【集韻】坐五切,□殂上聲。
牛角直下也。
又【韻會】略也。
【前漢藝文志】庶得麤觕。
又【敘傳】觕舉僚職。
【師古曰】觕,粗略也,大略也。
□才戸反。
【正字通】說文本作麤。
俗作麄、粗,非。
按通雅曰:世皆以觕爲麤字,此緣陸、孫而誤也。
不知觕乃粗義,非粗音也。
漢書麤觕連用,一處二粗字,有是理乎。
古蓋各造粗字,至漢分之,麤爲塵起之粗,平聲。
觕爲一切之粗,上聲。
故班固漢書連用則異聲,分用則同字,不可不辨也。
又【集韻】鋤庚切,音傖。
與同。
又【廣韻】尺玉切。
與觸同。
觖 【酉集上】【角字部】 觖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決。
【玉篇】觖望,猶怨望也。
【史記荊燕世家】獨此尚觖望。
【註】薛瓚曰:謂相觖而怨望。
如淳曰:觖與辭別之訣同。
臣謂觖者,缺也。
觖望,不滿所望而怨耳。
【淮南子繆稱訓】禹無廢功,無廢財,自視猶觖如也。
【註】觖,不滿也。
【增韻】與訣通。
又摘觖,挑發也。
【前漢孫寶傳】故欲摘觖以揚我惡。
【韻會】與抉通。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窺瑞切,窺去聲。
義同。
又【廣韻】望也。
【後漢李通傳論】以觖一切之功。
【註】觖,望也。
李賢讀。
又【集韻】遣爾切,音企。
【史記盧綰傳】爲羣臣觖望。
【註】韋昭曰:觖猶冀也。
索隱音企。
又涓惠切,音桂。
舌頭語也。
觙 【酉集上】【角字部】 觙 【荀子解蔽篇】空室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觙,其爲人也善射。
【註】觙字及事幷未詳所出,或假設喩耳。
□ 【卯集下】【方字部】 □ 【字彙補】音義與房同。
【漢隷釋曰】博物志,城固縣壻鄕有唐公□,得道昇仙。
觚 【酉集上】【角字部】 觚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孤。
【說文】鄕飮酒之爵也。
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飮器,觚三升。
【註】觚,當爲觶。
【疏】禮器制度雲:觚大二升,觶大三升。
故鄭從二升觚,三升觶也。
【韓詩外傳】二升曰觚。
觚,寡也。
飮當寡少。
【論語】觚不觚。
【疏】觚者,禮器,盛酒二升。
又方也。
【周禮天官小宰疏】兵書有譎觚之人,謂譎詐桀出,觚角非常也。
【史記酷吏傳】漢興,破觚爲圜。
【莊子大宗師】與乎其觚而不堅也。
【註】所守方而不固執也。
又法也。
【揚子太□經】占之以其觚。
【註】占之以法,謂經緯之休咎也。
又角也。
【前漢律歷志】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
【蘇林曰】六觚,六角也。
又【郊祀志】八觚宣通,象八方。
【師古曰】觚,角也。
【服虔曰】八觚,如今社壇也。
又竈額也。
【困學紀聞】仲尼讀春秋,老耼據竈觚而聽。
又劒拊也。
【新論思愼篇】令提劒鋒而掉劒觚,必刎其指,而不能以陷腐木。
又官名。
【魏志東夷倭人傳】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洩謨觚、柄渠觚。
又奴國官曰兕馬觚。
又人名。
【北史魏獻明皇後傳】後少子秦王觚。
又觚竹城,在遼西。
【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註】觚竹在北。
又鶉觚,縣名。
見【晉書地理志】唐更名靈臺,屬涇州。
【前漢書】作鶉孤。
又通作柧。
【班固西都賦】上觚棱而棲金爵。
【註】觚,八觚有隅者也。
一曰堂殿上最高轉角處。
【後漢書】作柧棱。
又通作。
【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
【註】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也。
【韻會】竹□也。
與通。
又通作菰。
【前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蓮藕觚盧。
【張晏曰】觚盧,扈魯也。
【史記】作菰蘆。
【說文】本作苽。
觛 【酉集上】【角字部】 觛 【唐韻】徒旱切【集韻】【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壇上聲。
【說文】小觶也。
又【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
【玉篇】小巵。
【博雅】□、觛,巵也。
又【廣韻】【集韻】□得案切,亶去聲。
義同。
觜 【酉集上】【角字部】 觜 【唐韻】【集韻】□遵爲切,醉平聲。
【說文】鴟舊頭上角觜也。
又星名。
觜觿,西方宿也。
【禮月令】仲秋之月,日在角,旦觜觿中。
【史記天官書】觜觿,虎首,主葆旅事。
又次名。
娵觜,室壁之次也。
【爾雅釋天】娵觜之口,營室東壁也。
通作訾。
【左傳襄三十年】歲在娵訾之口。
又【類篇】龜屬。
觜觿,與蟕蠵同。
【後漢文苑傳杜篤論都賦】甲瑇瑁,戕觜觿。
【註】觜觿,大龜也。
【集韻】或作□。
又【廣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移切【正韻】津私切,□音貲。
又【唐韻】胏宜切【集韻】津垂切,□音厜。
義□同。
又【唐韻】【韻會】【正韻】卽委切【集韻】祖委切,□厜上聲。
義同。
又【廣韻】喙也。
【南齊書劉休傳】武人厲其觜吻。
【潘嶽射雉賦】列膆破觜。
【集韻】或作□嘴□。
□原從作。
又□、,同。
考證:〔【說文】鴟□頭上角觜也。
〕謹照原文□改舊。
舊卽鵂字。
觝 【酉集上】【角字部】 觝 【廣韻】都禮切【集韻】【正韻】典禮切,□音邸。
與牴同。
觸也。
【韓愈進學解】觝排異端。
又至也。
【嵆康琴賦】觸巖觝隈。
又角觝,戲名。
通作抵、氐。
詳前角字註。
又【集韻】掌氏切,音紙。
側擊也。
與抵同。
○按觝與觗別。
字彙沿正韻之譌,又音支,訓飮器,溷同觗註,非。
字彙補譌作□,亦非。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辛聿切【集韻】雪律切,□音恤。
【玉篇】吹口貌。
【廣韻】口鳴□。
【集韻】聲也。
或作欰。
又【集韻】春遇切,音戍。
使犬聲。
觞 【酉集上】【角字部】 觴 【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屍羊切,□音商。
【說文】觶實曰觴,虛曰觶。
【韻會】酒巵總名。
【三禮圖】凡諸觴形皆同,升數則異。
【詩周南卷耳疏】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總名曰爵,其實曰觴。
觴者,餉也。
【左傳成二年】奉觴加璧以進。
【前漢外戚傳】酌羽觴兮銷憂。
【孟康曰】羽觴,爵也。
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
又飮人以酒亦曰觴。
【左傳襄二十三年】觴曲沃人。
【戰國策】張儀曰:願王賜之觴。
王曰:諾。
乃觴之。
又濫觴。
【家語】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觴。
【王肅註】觴,可以盛酒,言其微也。
是濫觴謂始出之微。
【唐明皇孝經序】濫觴於漢,蓋用此義。
近世有指爲末流之弊者,誤。
又觴深,淵名。
【莊子達生篇】吾嘗濟乎觴深之淵。
籀文作□。
【集韻】或作□。
觟 【酉集上】【角字部】 觟 【唐韻】下瓦切【集韻】【韻會】【正韻】戸瓦切,□音踝。
【說文】牝牂羊生角者也。
又【玉篇】角貌。
又矢名。
【西京雜記】茂陵文固陽以觟矢射雉,日連百數。
又複姓。
【後漢儒林傳】中山觟陽鴻,以孟氏《易》敎授。
【註】姓觟陽,名鴻也。
或作鮭,從魚者,音胡佳反。
又【集韻】下買切,音蠏。
與獬同。
觸邪神羊也。
【王充論衡】觟□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
臯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
【註】卽獬廌也。
又【廣韻】楚冠名。
【淮南子主術訓】楚文王好服觟冠。
【註】禦史法冠也。
觟卽獬字。
又【字彙補】香跨切,音化。
【淮南子俶眞訓】萬民乃始慲觟離跂。
【註】觟音化,徯徑之意也。
觠 【酉集上】【角字部】 觠 【唐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音權。
【說文】曲角也。
【爾雅釋畜】羊角三觠,羷。
【疏】觠,捲也。
【北史司馬子如傳】相王給露車一乗,觠牛犢,犢在道死,唯觠角存。
又【集韻】古轉切,音卷。
又【廣韻】居倦切【集韻】古倦切,□卷去聲。
義□同。
【六書正譌】俗作□,非。
觡 【酉集上】【角字部】 觡 【唐韻】古百切【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音格。
【說文】骨角之名也。
【廣韻】鹿角。
【玉篇】麋角有枝曰觡,無枝曰角。
【禮樂記】角觡生。
【註】無曰角。
【前漢司馬相如傳】犧雙觡共抵之獸。
又【淮南子主術訓】制觡伸鉤,索鐵歙金。
高註觡,角也。
又木名。
【爾雅釋木註】橿木,江東呼木觡。
又鉤名。
【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謂鉤爲鹿觡。
【註】鉤,懸物者。
或呼鹿角。
又葉剛鶴切,音各。
【郭璞玃如獸贊】玃如之獸,鹿狀四觡。
貌兼三形,攀木緣石。
石音芍。
考證:〔【禮樂記】角觡生。
【註】無腮曰角。
〕謹照原文腮改。
〔又角索絞也。
【淮南子主術訓】桀之力制觡伸鉤。
〕謹按淮南註觡角索絞也。
乃訓觡爲角,訓索爲絞,非訓觡爲角索絞也。
謹照原文改爲淮南子主術訓制觡伸鉤索鐵歙金。
高註觡角也。
觢 【酉集上】【角字部】 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制切,音懘。
【說文】一角仰也。
【易睽卦】其牛掣。
【集韻】掣、觢通。
或作挈。
又【廣韻】【集韻】□時制切,音誓。
【類篇】牛角立謂之觢。
【爾雅釋畜】角皆踴觢。
【疏】牛兩角豎者名觢。
【集韻】或作□。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
一角仰。
一曰豎角牛也。
【玉篇】作。
解 【酉集上】【角字部】 解 【唐韻】【正韻】佳買切【集韻】【韻會】舉嶰切,□皆上聲。
【說文】判也。
從刀判牛角。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
【左傳宣四年】宰夫解黿。
【前漢□湯傳】支解人民。
【註】謂解□其四支也。
又【博雅】散也。
【玉篇】緩也。
【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
【正義】解有兩音,一古買反,謂解難之初。
一諧買反,謂旣解之後。
故序卦雲:解者,緩也。
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爲解也。
【前漢張耳□餘傳】今獨王□,恐天下解也。
【註】謂離散其心也。
又【玉篇】釋也。
【儀禮大射禮解綱註】解,猶釋也。
【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
解者,釋也。
解釋結滯,徵事以對也。
又【廣韻】脫也。
【禮曲禮】解屨不敢當階。
又【博雅】說也。
【史記封禪書】船交海中,皆以風爲解。
【註】皆自解說,遇風不至也。
又【廣韻】講也。
一曰釋詁也。
【禮經解疏】解者,分析之名。
又樂曲解。
【古今樂錄】傖歌以一句爲一解,中國以一章爲一解。
王僧啓雲:古曰章,今曰解。
解有多少,當是先詩而後聲也。
又【字彙補】削也。
【魯語】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
又止也。
【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茲謂追非。
又開也。
【後漢耿純傳贊】嚴城解扉。
又達也。
【莊子秋水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
又解構,猶閒構也。
【後漢隗囂傳】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又猶會合煩辱也。
【淮南子俶眞訓】孰肯解構人閒之事,以物煩其性命乎。
又道家有屍解術。
【史記封禪書】爲方僊道,形解銷化。
【集解】屍解也。
【問奇集】《金壷字考》攺音假,非。
又梵言目帝羅,此雲解脫。
荊溪淨名記,若正用功,解可作古買切。
功成日,解應作戸買切。
強分二音,亦非。
又解解,戟多之貌。
【揚子太□經】次七:何戟解解遘。
又【集韻】【韻會】下買切【正韻】胡買切,□音蟹。
義同。
又【增韻】物自解散也。
【孔安國尚書序】逃難解散。
【註】解音蟹。
又【廣韻】曉也。
【禮學記】相說以解。
【註】解物爲解,自解釋爲解,是相證而曉解也。
【魏志賈詡傳】太祖與韓遂、馬超戰渭南,問計於詡。
對曰:離之而已。
太祖曰:解。
【註】謂曉悟也。
又【博雅】跡也。
【爾雅釋獸】□,其跡解。
【註】其跡名解。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二年】王師軍於解。
【註】洛陽西南有大解、小解。
又【史記甘茂傳】今公與楚解口地。
【索隱】秦地名。
【正義】解口,猶開口也。
又州縣名。
【一統志】春秋爲晉之解梁城,戰國屬魏,漢爲解縣,屬河東郡,五代漢始置解州,治解縣,元屬平陽路,明因之。
又姓。
【廣韻】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後因氏。
又複姓。
【姓苑】北魏有解枇氏,後攺爲解氏。
又【說文】解廌,獸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
【註】解豸,似鹿,一角,一名神羊。
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者。
唐禦史法冠,一名解廌冠,取其能觸邪也。
【晉書輿服志】作獬豸。
【王充論衡】作觟□。
又與嶰通。
嶰谷,谷名。
【前漢律歷志】取竹之解谷。
【孟康曰】解,脫也。
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
又與澥通。
【前漢揚雄傳】江湖之雀,勃解之鳥。
又與蟹同。
【呂覽恃君篇】大解、陵魚,大人之居。
【山海經】作大蟹。
又【唐韻】屍賣切【集韻】【韻會】下解切,□蟹去聲。
亦判也,散也,曉也,獸也,地名也。
又【玉篇】接中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茭解中有變焉,故挍。
【註】茭,弓檠也。
茭解,謂接中也。
又支節也。
【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衆理解也。
【師古註】解,支節也。
又與懈同。
【詩大雅】不解于位。
【註】解,怠惰也。
【禮月令】民氣解惰。
又與邂同。
【正字通】解後,卽邂逅,言彼此不期而遇也。
【六書正譌】別作邂,非。
又【廣韻】古隘切【集韻】【韻會】居隘切【正韻】居拜切,□皆去聲。
【類篇】除也。
一曰聞上也。
【韻會】發也。
【唐制】進士由鄕而貢曰解額。
又【國史補】外府不試而貢者,謂之拔解。
【宋史選舉志】天下之士,屛處山林,令監司守臣解送。
又【職官志】入額人一任實滿四年,與解發赴銓。
【正字通】凡官司解報、杻解,皆此音。
【韻會】讀若懈,非。
又與廨同。
【玉篇】署也。
【商子墾令篇】高其解舍。
【左思吳都賦】解署棊布。
【註】言非一也。
又【集韻】口賣切,楷去聲。
解垢,詭曲之辭。
【莊子胠篋篇】解垢同異。
【音義】又音楷。
又葉舉履切,音幾。
【古詩】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又葉居縊切,音記。
【楚辭九章】愁鬱鬱之無快兮,居戚戚而不解。
心鞿羈而不開兮,氣繚轉而自締。
又葉訖力切,音棘。
【詩魯頌】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後帝,皇祖後稷。
又葉舉下切,嘉上聲。
【僧皎然題毗沙天王像】憶昔胡兵圍未解,感得此神天之下。
【俗書正誤】解從刀、牛。
俗從羊作觧,非。
廨字原從廠作。
考證:〔【史記封禪書】燕人方僊道,形解銷化。
【註】屍解也。
〕謹照原文燕人改爲字。
註字改集解。
〔【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
【註】解似鹿,一角,一名神羊。
〕謹照原文註解下增豸字。
觤 【酉集上】【角字部】 觤 【唐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音詭。
【爾雅釋畜】角不齊,觤。
【疏】羊角一長一短者名觤。
【玉篇】或作□。
【集韻】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止兩切,音掌。
竹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玉篇】下革切。
生絲。
【申集中】【虍字部】【玉篇】女滑切。
虎行貌。
觥 【酉集上】【角字部】 觥 【唐韻】古橫切【集韻】【韻會】【正韻】姑橫切,□嘓平聲。
【說文】本作觵,兕牛角可以飮者也,其狀觵觵,故謂之觵。
【徐曰】觵,曲起之貌。
【詩周南】我姑酌彼兕觥。
【傳】角爵也。
【疏】禮圖雲:觥大七升,以兕角爲之。
一說刻木爲之,形似兕角,蓋無兕者用木也。
韓詩雲:觥受五升,所以罰不敬。
觥,廓也。
君子有過,廓然著明也。
【周禮春官小胥】觵其不敬者。
【註】觵,罰爵也。
本或作觥。
○按詩詁曰:兕觥,角爵。
言其體。
註:觥,罰爵,解其用。
然詩卷耳、七月稱兕觥者,皆非所以罰,則是觥爵之大者,或用以罰,非專爲罰也。
又大也。
【揚子太□經】觥羊之毅。
【註】觥羊,大羊也。
又玉鐘聲。
【韓愈記夢詩】杖撞玉版聲彭觥。
又觥觥,剛直貌。
【後漢郭憲傳】關東觥觥郭子橫。
又葉姑黃切,音光。
【詩豳風】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劉楨魯都賦】承彜執羃,納觶授觴。
引滿輒釂,滴瀝受觥。
【音學五書】古本音光。
觸 【酉集上】【角字部】 觸 【古今注】音紅。
白魚赤尾者曰觸。
一曰魧。
或曰雌者曰白魚,雄者曰觸魚。
亥集有□字,同。
魧,原從角從亢作。
又□,魧字之譌。
(觸)〔古文〕□【唐韻】尺玉切【集韻】【韻會】樞玉切,□衝入聲。
【說文】牴也。
【易大壯】羝羊觸籓。
【前漢元帝紀】去禮義,觸□法。
【荀子議兵篇】觸之者角摧。
【揚子太□經】星辰不相觸。
又【玉篇】據也。
【增韻】污也。
又觸衣。
【本草綱目】褌襠,一名觸衣。
又人名。
【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以師觸。
【註】樂師名。
又姓。
【史記趙世家】左師觸龍。
又【集韻】昌句切,芻去聲。
亦牴也。
【揚雄羽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牴觸,熊羆之拏攫,虎豹之淩遽。
觸葉遽,遽音詎。
師古讀。
【集韻】亦作觕。
(觸)考證:〔【揚雄校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抵觸。
〕謹照原書校獵賦改羽獵賦。
觩 【酉集上】【角字部】 觩 【唐韻】【集韻】【韻會】□渠幽切,音虯。
與觓同。
角曲貌。
【詩小雅】兕觥其觩。
又弓健貌。
【詩魯頌】角弓其觩。
【傳】弛貌。
【箋】角弓觩然,言持弦急也。
又通作捄。
【詩周頌】有捄其角。
又【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
又【集韻】居虬切,音樛。
義□同。
【集韻】或作□。
觪 【酉集上】【角字部】 觪 【廣韻】息營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營切,□音騂。
與觲同。
【玉篇】角弓調利也。
用角便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敦武郞士觪。
觫 【酉集上】【角字部】 觫 【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音速。
觳觫,懼死貌。
【孟子】吾不忍其觳觫。
觬 【酉集上】【角字部】 觬 【廣韻】五稽切【集韻】硏奚切,□音倪。
【說文】角觬曲也。
【廣韻】角不正貌。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西河郡有觬氏縣。
又【唐韻】硏啓切【集韻】吾禮切,□倪上聲。
義同。
觭 【酉集上】【角字部】 觭 【唐韻】去奇切【集韻】【韻會】丘奇切,□音□。
【爾雅釋畜】角一俯一仰,觭。
【疏】牛角一低一仰者名觭,言傾欺也。
又【廣韻】墟彼切【集韻】【韻會】去倚切【正韻】墟裡切,□□上聲。
義同。
又【集韻】【韻會】□居宜切,音羈。
得也。
【周禮春官】大蔔掌三夢之灋,二曰觭夢。
【註】言夢之所得,殷人作焉。
鄭康成又讀羈上聲,與掎同。
杜子春又讀如奇偉之奇,觭卽奇字。
【集韻】或作畸。
又隻也。
【前漢五行志】晉敗秦師,匹馬觭輪無反者。
【註】一隻之輪。
【莊子天下篇】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
【類篇】引莊子,又音羈去聲。
【辰集中】【木字部】俗榛字。
觮 【酉集上】【角字部】 觮 【集韻】盧谷切,音祿。
東方音也。
同龣。
或作□。
本作角。
觯 【酉集上】【角字部】 觶 〔古文〕□【唐韻】之義切【集韻】【韻會】【正韻】支義切,□音寘。
【說文】鄕飮酒角也。
禮曰:一人洗舉觶,受四升。
【玉篇】酒觴也。
【增韻】實曰觴,虛曰觶。
【禮禮器】尊者舉觶。
【註】三升曰觶,觶,適也。
飮當自適也。
又【正韻】罰爵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支而切,□寘平聲。
義同。
【說文】或作□觗。
觰 【酉集上】【角字部】 觰 【唐韻】【集韻】□陟加切,音奓。
【說文】觰拏,獸也。
又【六書故】角本大也。
俗謂梎據爲觰拏,披張爲觰沙。
又【說文】角上張也。
【玉篇】角上長也。
【廣韻】角上廣也。
又【集韻】展賈切,奓上聲。
□觰,牛角上張貌。
又陟嫁切,奓去聲。
義同。
又【廣韻】都賈切,音近打。
牛角橫也。
【玉篇】或作奓。
【集韻】亦作□、□。
觱 【酉集上】【角字部】 觱 【唐韻】畢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說文】羌人所吹角屠觱,以驚馬也。
【徐曰】今之觱栗,其聲然也。
俗作篳篥。
又觱發,風寒也。
【詩豳風】一之日觱發。
【說文】作滭冹。
又觱沸,泉湧出貌。
【詩小雅】觱沸檻泉。
【玉篇】或作滭。
又【廣韻】【集韻】□王勿切,音。
亦羌人吹角。
【說文】本作□。
【六書正譌】吹皆角音,故從角。
□,古誖字,諧聲。
然今時惟知觱矣。
《說文》冹,一之日冹。
考證:〔【詩豳風】一之日觱發。
【說文】作畢發。
〕謹照原文畢發改滭冹。
觲 【酉集上】【角字部】 觲 【唐韻】息營切【集韻】思營切,□音騂。
【說文】用角低仰便也。
【詩小雅】觲觲角弓。
【註】弓調和貌。
今本作騂。
【集韻】或省作觪。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與腆同。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力入切,音立。
□,送舟聲也。
觳 【酉集上】【角字部】 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谷切,音斛。
【說文】盛觵巵也。
一曰射具。
【類篇】觳簏,器名。
又【玉篇】盡也,族也。
又薄也。
【管子地員篇】五粟之狀,剛而不觳。
【註】觳,薄也。
【唐書薛蘋傳】治身觳薄。
【音義】觳又音確。
又觳觫,懼貌。
詳前觫字註。
又【韻會】通作斛。
【周禮冬官考工記】鬲實五觳,庾實二觳。
【註】觳讀爲斛,受三鬥。
鄭康成謂豆實三而成觳,則觳受鬥二升。
又【集韻】古祿切,音穀。
器名。
受三鬥。
又【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音學。
【類篇】射具,所以盛隿。
又【爾雅釋詁】觳,盡也。
【註】觳音學。
【史記秦始皇紀】堯、舜飯土塯,啜土鉶,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
【索隱】言監門下人飯猶不盡此。
【徐廣曰】觳音嚳,推也。
又足跗也。
【儀禮士喪禮】明衣不辟長及觳。
【註】長及足尖。
又獸蹄也。
【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俎觳折。
【註】折牲蹄爲俎也。
【鄭氏曰】觳,後足也。
又音確。
又【廣韻】苦角切【類篇】【正韻】克角切,□音確。
【廣韻】盛脂器也。
又【正韻】無潤也。
【莊子天下篇】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
【郭註】義與瘠同。
【韻會】又音覺。
又【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與角同。
校也,競也,觸也。
【韓非子用人篇】強弱不觳力。
【史記大宛傳】大觳抵出奇戲。
互詳角字註。
觴 【酉集上】【角字部】 觴 【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屍羊切,□音商。
【說文】觶實曰觴,虛曰觶。
【韻會】酒巵總名。
【三禮圖】凡諸觴形皆同,升數則異。
【詩周南卷耳疏】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總名曰爵,其實曰觴。
觴者,餉也。
【左傳成二年】奉觴加璧以進。
【前漢外戚傳】酌羽觴兮銷憂。
【孟康曰】羽觴,爵也。
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
又飮人以酒亦曰觴。
【左傳襄二十三年】觴曲沃人。
【戰國策】張儀曰:願王賜之觴。
王曰:諾。
乃觴之。
又濫觴。
【家語】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觴。
【王肅註】觴,可以盛酒,言其微也。
是濫觴謂始出之微。
【唐明皇孝經序】濫觴於漢,蓋用此義。
近世有指爲末流之弊者,誤。
又觴深,淵名。
【莊子達生篇】吾嘗濟乎觴深之淵。
籀文作□。
【集韻】或作□。
觵 【酉集上】【角字部】 觵 【說文】觥本字。
觶 【酉集上】【角字部】 觶 〔古文〕□【唐韻】之義切【集韻】【韻會】【正韻】支義切,□音寘。
【說文】鄕飮酒角也。
禮曰:一人洗舉觶,受四升。
【玉篇】酒觴也。
【增韻】實曰觴,虛曰觶。
【禮禮器】尊者舉觶。
【註】三升曰觶,觶,適也。
飮當自適也。
又【正韻】罰爵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支而切,□寘平聲。
義同。
【說文】或作□觗。
觷 【酉集上】【角字部】 觷 【唐韻】胡角切【廣韻】胡覺切【集韻】轄覺切,□音學。
【說文】治角也。
【爾雅釋器】角謂之觷。
【註】治樸之名。
【疏】謂治其樸,俱未成器,有此名也。
又人名。
宋有祕閣修撰張觷。
又【集韻】克角切,音確。
又【廣韻】【集韻】□烏酷切,音沃。
義□同。
【玉篇】或作礐。
又【集韻】胡谷切,音斛。
角聲。
觸 【酉集上】【角字部】 觸 〔古文〕□【唐韻】尺玉切【集韻】【韻會】樞玉切,□衝入聲。
【說文】牴也。
【易大壯】羝羊觸籓。
【前漢元帝紀】去禮義,觸□法。
【荀子議兵篇】觸之者角摧。
【揚子太□經】星辰不相觸。
又【玉篇】據也。
【增韻】污也。
又觸衣。
【本草綱目】褌襠,一名觸衣。
又人名。
【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以師觸。
【註】樂師名。
又姓。
【史記趙世家】左師觸龍。
又【集韻】昌句切,芻去聲。
亦牴也。
【揚雄羽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牴觸,熊羆之拏攫,虎豹之淩遽。
觸葉遽,遽音詎。
師古讀。
【集韻】亦作觕。
考證:〔【揚雄校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抵觸。
〕謹照原書校獵賦改羽獵賦。
觹 【酉集上】【角字部】 觹 【類篇】同觿。
詳後觿字註。
觺 【酉集上】【角字部】 觺 【廣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疑其切,□音疑。
【玉篇】觺觺,猶嶽嶽也。
【廣韻】獸角貌。
【類篇】角利貌。
【楚辭招魂】土伯九約,其角觺觺。
又【廣韻】魚力切【集韻】【韻會】鄂力切,□凝入聲。
義同。
又葉偶起切,疑上聲。
【王無競北使長城賦】六國復囂囂,兩龍□觺觺。
葉上起。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於鬼切,音□。
山高下盤曲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崴□廆。
又【廣韻】【集韻】□於非切,音威。
壘,山名。
亦作嵔。
觻 【酉集上】【角字部】 觻 【唐韻】【集韻】□盧谷切,音祿。
【說文】角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觻得,張掖郡所屬縣。
【師古註】觻得渠西入澤羌谷。
又【玉篇】力的切【廣韻】郞擊切【集韻】狼狄切,□靈入聲。
【類篇】獸角鋒曰觻。
觽 【酉集上】【角字部】 觽 【字彙補】同觿。
【辰集下】【歹字部】【廣韻】山矜切【集韻】色矜切,□音。
【玉篇】□,欲死貌。
又【廣韻】色庱切,陵上聲。
【集韻】【韻會】【正韻】色拯切,冼上聲。
義□同。
觾 【酉集上】【角字部】 觾 【字彙補】伊甸切。
鳥名。
【呂覽本味篇】肉之美者,雋觾之翠。
觿 【酉集上】【角字部】 觿 【唐韻】戸圭切【集韻】【韻會】懸圭切【正韻】弦雞切,□音攜。
【說文】佩角銳耑,可以解結。
【詩衞風】童子佩觿。
【朱傳】錐也。
以象骨爲之,所以解結。
成人之佩,非童子之飾也。
【禮內則】左佩小觿,右佩大觿。
【註】觿,本作鑴,解結錐也。
又人名。
元有宣尉使高觿。
又觜觿,星名。
詳前觜字註。
又【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音眭。
又【正韻】朱惟切,音錐。
義□同。
又【集韻】勻規切,音。
與蠵同。
觜觿,大龜也。
詳前觜字註。
【字彙補】亦作□,非。
言 【酉集上】【言字部】 言 〔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
【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
【釋名】言,宣也。
宣彼此之意也。
【易乾卦】庸言之信。
【書湯誓】朕不食言。
【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
【註】譌言惑衆也。
【論語】寢不言。
【註】自言曰言。
【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又辭章也。
【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
【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
【禮曲禮】士載言。
【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又一句爲一言。
【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
【論語】一言以蔽之。
又一字爲一言。
【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
【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又猶議也。
【屈原離騷】初旣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又號令也。
【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又助語辭。
【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
【註】語辭也。
又【爾雅釋詁】言,我也。
【詩周南】言告師氏。
【傳】言,我也。
師,女師也。
又【博雅】問也。
【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
【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又【廣雅】從也。
又【釋名】委也。
又言言,高大貌。
【詩大雅】崇墉言言。
【註】高大也。
又簫名。
【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
【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
【韻會】或作。
又官名。
【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傳】納言,喉舌之官。
【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又幘名。
【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
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又地名。
【詩國風】出宿于幹,飮餞于言。
【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又山名。
【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又【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又州、縣名。
【宋史劉翊傳】有言州。
【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又人言,砒石別名。
【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又姓。
【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又複姓。
【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又【正韻】夷然切,音延。
義同。
又【集韻】牛堰切,音□。
訟也。
又【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
和敬貌。
【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
【集韻】亦作訢。
又葉眞韻。
【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又葉五剛切,音昂。
【詩商頌】鬷假無言。
葉上羹平,下爭彊。
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又葉五姦切,音顏。
【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
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又葉魚戰切,音彥。
【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
禦子方舟,載笑載言。
【說文】本作□。
從口,聲。
,辠也,犯法也。
【釋名】言之爲也,寓戒也。
鄭樵曰:言從舌從□。
□,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考證:〔【論語】食不言。
〕謹照原文改寝不言。
〔【周禮春官】【註】言問其不知法度者。
〕謹照原文不知改不如。
訂 【酉集上】【言字部】 訂 【唐韻】他頂切,上聲。
【說文】平議也。
【詩周頌】彼作矣,文王康之。
【箋】以此訂太王、文王之道,卓爾與天地合其德。
【疏】訂者,比□之言。
【晉書荀崧傳】其書諸所發明,或左氏、公羊所不載,亦足有所訂正。
又【廣韻】他丁切【集韻】湯丁切,□音。
又【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亭上聲。
義□同。
又【集韻】唐丁切,音亭。
義同。
又【字彙補】均也。
【周禮夏官恒矢註】前後訂,其行平也。
【疏】恒矢軒輖訂,是安居之矢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丁定切,丁去聲。
平議也。
【唐書李綱傳】古人以一言之重訂千金。
又【廣韻】逗遛也。
又【正字通】齊梁閒謂賦民爲訂。
又正定書籍亦曰訂,如較訂、訂正之類。
訄 【酉集上】【言字部】 訄 【唐韻】渠鳩切【集韻】渠尤切,□音求。
【說文】迫也。
又【集韻】安也,謀也。
又【玉篇】去牛切【廣韻】去鳩切,□音丘。
【說文】義同。
又【廣韻】苦刀切【集韻】丘刀切,□音尻。
戲言。
一曰迫也。
又【集韻】奴刀切,音猱。
戲也。
或書作訅。
【說文長箋】作□。
【辰集中】【木字部】同樀。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今作繴。
○按卽繴字之譌。
諸書無□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與同。
【酉集中】【足字部】【玉篇】千來切,音猜。
【篇海】急行貌。
○按《玉篇》字無義。
《篇海》又引《玉篇》踐升也,誤。
訌 【酉集上】【言字部】 訌 【唐韻】戸工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
【說文】也。
【玉篇】潰也,敗也。
【增韻】亂也。
【詩大雅】蟊賊內訌。
【傳】潰也。
【箋】爭訟相陷人之言也。
【唐書郭子儀贊】外阻內訌。
【音義】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從義郞不訌。
又【韻會】通作虹。
【詩大雅】實虹小子。
【傳】虹,潰亂也。
又【集韻】沽紅切,音公。
又【正韻】胡江切,音栙。
又【集韻】胡貢切,洪去聲。
義□同。
訍 【酉集上】【言字部】 訍 【集韻】楚嫁切,音汊。
異言也。
與□同。
又【集韻】初加切,汊平聲。
訐也。
又【集韻】抽加切,侘平聲。
【博雅】拏也。
又【廣韻】【集韻】□楚懈切,釵去聲。
疑也。
一曰訍持人短。
討 【酉集上】【言字部】 討 【唐韻】他皓切【集韻】【韻會】【正韻】土皓切,□叨上聲。
【說文】治也。
從言從寸。
【徐曰】寸,法也。
奉辭伐罪,故從言。
會意。
【書臯陶謨】天討有罪。
【疏】討治有罪,使之絕惡。
【左傳宣十二年】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
【註】討,治也。
又【廣韻】誅也。
【類篇】殺也。
【正韻】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