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也。
又除也。
【公羊傳隱四年】其稱人何,討賊之辭也。
【註】討者,除也。
又【玉篇】去也。
【禮禮器】君子之于禮也,有順而討也。
【疏】順序而稍去之也。
又【類篇】求也。
【□韻】探也。
【正韻】尋也。
【論語】世叔討論之。
【註】討,尋究也。
【後漢王充傳】討摘物情。
【三國志袁紹與公孫瓚書】尋討禍源。
又雜也。
【詩秦風】蒙伐有苑。
【傳】蒙,討羽也。
【箋】討,雜也。
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官名。
【舊唐書職官志】貞元末,置招討使。
【金史百官志】招討司使招懷降附,征討攜離。
又葉他口切,偸上聲。
【焦氏易林】三絲綰弩,無益于輔。
城弱不守,郭君受討。
訏 【酉集上】【言字部】 訏 【唐韻】況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欨。
【說文】詭譌也。
一曰訏□。
齊、楚謂信曰訏。
鄭雲:誇也。
又【爾雅釋詁】大也。
【詩大雅】訏謨定命。
【揚子方言】中齊、西楚之閒謂大曰訏。
【註】訏亦作芋。
【詩小雅】君子攸芋。
【傳】大也。
又通作盱。
詳目部盱字註。
又【集韻】荒胡切【韻會小補】荒烏切,□音呼。
【博雅】大也。
【玉篇】張口鳴也。
【詩大雅】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箋】謂張口鳴呼。
【正義】引儀禮雲:訏音呼。
謂張口鳴呼,聲音則已大矣。
又【集韻】【韻會】□火羽切,欨上聲。
【類篇】訏訏,大也。
【詩大雅】川澤訏訏。
【傳】大也。
朱傳葉音許。
【說文】本作訏。
訏字從虧作。
【說文】訏本字。
訏字從虧作。
訐 【酉集上】【言字部】 訐 【唐韻】【集韻】【韻會】□居謁切,音揭。
【說文】面相斥罪,相告訐也。
【玉篇】攻人之隂私也。
【廣韻】面斥人以言也。
【論語】惡訐以爲直者。
【前漢外戚傳】訐揚幽昧之過。
又【禮內則孔疏】隱義雲:齊人謂相絞訐爲掉磬。
庾氏雲:齊人謂之差訐。
又【廣韻】居列切【集韻】【韻會】蹇列切【正韻】古屑切,□音孑。
義同。
又【廣韻】【集韻】□居例切,音罽。
持人短也。
又相告斥也。
又【集韻】九刈切,音近罽。
直言也。
訑 【酉集上】【言字部】 訑 【玉篇】弋支切【集韻】【類篇】餘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訑訑,自得貌。
又淺意也。
【孟子】訑訑之聲音顏色,拒人於千裡之外。
【註】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
【集韻】與詑同。
或作□、□。
又【集韻】【類篇】□商支切,音施。
與□同。
多言也。
又獸名。
【山海經】基山有獸,狀如羊,九尾四耳,目在背,名曰猼訑。
【註】訑音□。
一作陁。
又【集韻】【正韻】□湯何切,音拕。
【說文】本作詑。
欺也。
【戰國策】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
【註】引方言,沇州謂欺曰訑。
【楚辭九章】或訑謾而不疑。
【註】詐欺也。
又【集韻】唐何切,音駝。
又土和切,涶平聲。
又【集韻】待可切,駝上聲。
□與詑同。
又【集韻】【類篇】□他可切,拕上聲。
言不正也。
一曰欺罔自誇貌。
又【集韻】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
【類篇】慢訑,弛縱意。
【增韻】放也。
【莊子知北遊】天知予僻陋慢訑。
【正韻】與誕同。
又【集韻】【類篇】□堂練切,音電。
又【正韻】徒亶切,但上聲。
義□同。
訒 【酉集上】【言字部】 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忍去聲。
【說文】頓也。
【徐曰】頓者,多頓躓也。
【玉篇】鈍也。
【博雅】難也。
【六書故】言難出也。
【論語】仁者,其言也訒。
又【司馬光潛虛】訒,仁也。
又【韻會】通作認。
【荀子正名篇】外是者謂之認。
【註】難也。
又【集韻】爾軫切,音忍。
義同。
【六書正譌】借爲識訒字。
別作認,非。
訓 【酉集上】【言字部】 訓 〔古文〕□馴【唐韻】【集韻】【韻會】許運切【正韻】籲運切,□薰去聲。
【說文】說敎也。
【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
【正韻】誨也。
【字彙】導也。
【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
【傳】作訓以敎導太甲。
【詩大雅】四方其訓之。
【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
【禮曲禮】敎訓正俗。
【疏】謂訓說義理。
又【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
【書說命】學于古訓。
【詩大雅】古訓是式。
【傳】古,故也。
訓,道也。
【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
【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
【註】訓典,先王之書。
又【玉篇】誡也。
【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又【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又【博雅】順也。
【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
【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
【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鹹訓于嘉時。
【註】訓,順也。
又詁訓,註解之別名。
【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
【疏】訓,道也。
道物之貌以吿人也。
【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
【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
【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又鳥名。
【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又獸名。
【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
一名難訓。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又姓。
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又【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
道也。
【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又葉文韻。
【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
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訔 【酉集上】【言字部】 訔 【玉篇】與誾同。
又【字彙】訔訔,爭辯貌。
【揚子法言】何後世之訔訔也。
【註】謂爭論是非也。
一本作誾誾。
又【集韻】山名。
又人名。
【宋史□炤傳】錢訔追贈龍圖閣待制。
訕 【酉集上】【言字部】 訕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所晏切,刪去聲。
【說文】謗也。
從言山聲。
【玉篇】毀語也。
【禮少儀】爲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
【論語】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關尹子九藥篇】不可以訕謗德已。
【揚子法言】妄譽,仁之賊也。
妄毀,義之賊也。
賊仁近鄕原,賊義近鄕訕。
又【廣韻】所姦切【正韻】師姦切,□音刪。
又【集韻】師閒切,音山。
義□同。
又葉輸旃切,音羶。
【三略軍讖】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又葉所戰切,音扇。
【歐陽修讀書詩】何時乞殘體,萬一免罪譴。
信哉蠹書魚,韓子語非訕。
又【正字通】亦作□。
【字彙補】譌作□,非。
訖 【酉集上】【言字部】 訖 【唐韻】居迄切【集韻】【韻會】居乙切,□音。
【說文】止也。
【徐曰】言所止也。
【玉篇】畢也。
【增韻】終也,了也。
【字彙】盡也。
【書呂□】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
【疏】訖是盡也,故傳以訖爲絕。
【穀梁傳僖九年】毋訖糴。
【註】訖,止也。
謂貯粟。
又竟也。
【前漢王莽傳】劉歆訖不吿。
【師古註】訖,竟也。
又【史記司馬貞三皇紀】《春秋緯》稱,自開闢至獲麟,分爲十紀,十曰流訖紀。
又【集韻】許訖切,音肸。
與迄同。
【爾雅釋詁】至也。
【尚書孔序】自唐虞以下訖于周。
【前漢成帝詔】訖今不攺。
【說文】本作□。
託 【酉集上】【言字部】 託 【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拓。
【說文】寄也。
【揚子方言】凡寄爲託。
【玉篇】憑依也。
【增韻】委也,信任也。
【穀梁傳定元年】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
【範註】詒託,猶假寄。
【禮檀弓】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
【鄭註】寄也。
【前漢賈山傳】聚廬而託處。
【唐書李勣傳】勣旣忠力,帝謂可託大事。
【說苑善說篇】上士可以託色,中士可以託辭,下士可以託財。
又【正字通】寓言也。
【後漢姜肱傳】託以他辭,終不言盜。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託州。
又南詔官名。
【唐書南蠻傳】乞託主馬,祿託主牛,巨託主倉廩。
又【韻會】或作侂。
【說文】《論語》可以侂六尺之孤。
今文作託。
宋韓侂胄名取此。
又或作寓。
【禮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
【註】寓,寄也。
或爲託。
又【集韻】陟嫁切,音吒。
誇也。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況于切【集韻】匈于切,□音訏。
【廣倉】□,樂也。
通作旴。
又【集韻】荒胡切,音呼。
義同。
記 【酉集上】【言字部】 記 【唐韻】【集韻】【韻會】□居吏切,音冀。
【說文】疏也。
【徐曰】謂一一分別記之也。
【博雅】識也。
【釋名】紀也。
【玉篇】錄也。
【廣韻】志也。
【書益稷】撻以記之。
【傳】使記識其過也。
【禮王制】太史典禮執□記。
【註】國有禮事,則豫執□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
【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
【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又【博雅】書也。
【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
【註】記,書也。
奏記自朋始。
【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又【正字通】文符也。
【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又與其通。
【字彙補】助語辭。
【詩王風】彼其之子。
【箋】其或作記。
或作己。
讀聲相似。
又葉苟起切,音幾。
【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
覿遊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
一說本作紀,紀與止葉,譌作記。
【辰集下】【歹字部】【廣韻】【集韻】□疾賜切,音漬。
【玉篇】病也,獸死也。
一曰鳥獸殘骨。
與胔、骴同。
【周禮秋官】蠟氏掌除骴。
【註】故《書》骴作脊。
鄭司農雲:脊讀爲,謂死人骨也。
《月令》曰掩骼埋胔。
骨之尚有肉者,及禽獸之骨皆是。
【集韻】亦作髊、殐。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集韻】□他□切。
同音。
詳口部音字註。
又【廣韻】呼漏切【集韻】許□切,□音蔲。
□,小兒兇惡。
同咅。
詳口部咅字註。
訛 【酉集上】【言字部】 訛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
【玉篇】與譌同。
僞也,謬也,舛也。
【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傳】訛,僞也。
【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
【註】世以妖言爲訛。
【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
【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
【書堯典】平秩南訛。
【傳】訛,化也。
【史記五帝紀】作南譌。
【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
【讀書通】又通作僞。
【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
【師古註】僞,讀曰訛。
化也。
又【爾雅釋詁】動也。
【詩小雅】或寢或訛。
【傳】訛,動也。
【韓詩】作譌。
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
【詩王風】尚寐無吪。
【傳】吪,亦動也。
本亦作訛。
又獸名。
【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
肉美,食之言不眞。
一名誕。
又蛇名。
【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又火名。
【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
【註】野火也。
【山海經】作譌火。
又姓。
【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
【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
亦動也。
訜 【酉集上】【言字部】 訜 【集韻】敷文切,音芬。
訜□,言語不定也。
又人名。
與訜、師訜,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筆雲切。
人不知也。
訝 【酉集上】【言字部】 訝 【唐韻】吾駕切【集韻】魚駕切【韻會】【正韻】五駕切,□音砑。
【說文】相迎也。
引周禮秋官,諸侯有卿訝。
【徐曰】按《周禮》使將至,使卿訝。
謂以言辭迎而勞之也。
又【訝士註】士官之迎四方賔客者。
【儀禮聘禮】厥明訝賔于館。
【註】迎也。
又【廣韻】嗟訝也。
【增韻】疑怪也。
【呂覽必已篇】無訝無訾。
【唐書李勣傳】使至,高祖訝無表。
【韓愈縣齋有懷詩】睢盱互猜訝。
又【玉篇】與迓同。
【書盤庚】餘迓續乃命于天。
【傳】迓,迎也。
又【集韻】或作禦。
【詩召南】百兩禦之。
【釋文】禦,本亦作訝。
又【集韻】或作輅。
【左傳宣二年】宋狂狡輅鄭人。
【註】輅,迎也。
又【音學五書】通作梧。
【儀禮聘禮】賔進訝受幾于筵前。
【註】今文訝爲梧,五故切。
又與牙通。
【周禮冬官】輪人爲輪牙也者,以爲固抱也。
【註】鄭司農雲:牙讀如訝。
【疏】訝,迎也。
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說文】重文從辵作迓,隸省作迓。
迓字從辵從牙。
訟 【酉集上】【言字部】 訟 〔古文〕□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頌。
【說文】爭也。
【六書故】爭曲直于官有司也。
又【易訟卦疏】凡訟者,物有不和情□,爭而緻其訟。
【註】爭辯也。
又【雜卦】訟,不親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聽而斷之。
【註】爭罪曰獄,爭財曰訟。
【疏】對文例也。
若獄訟不相對,則爭財亦爲獄。
又衆論異同錯互也。
【後漢曹褒傳】會禮之家,名爲聚訟。
【註】言相爭不定也。
又上書爲人雪冤曰訟。
【前漢王莽傳】吏民上書冤訟莽者,以百數。
又責也。
【論語】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註】訟,猶責也。
又公也。
【史記呂後紀】未敢訟言誅之。
【註】訟,公也。
猶明言也。
【韻會小補】通作誦。
【前漢呂後紀鄧展註】誦言,公言也。
【正字通】訟,亦音工。
與公通。
又【韻會】通作頌。
【說文】謌訟也。
【徐鉉曰】古本《毛詩》雅頌字多作訟。
又【廣韻】【集韻】【韻會】□祥容切,頌平聲。
亦爭獄也。
【詩召南】何以速我訟,葉上墉下從。
毛氏曰:《易》註:訟,爭也,言之于公也,從言從公,蓋會意也。
且諧公聲,是以《詩》協從韻,《易》獨音去聲,未爲允當。
合依《詩》音,二韻通用。
又【集韻】餘封切,音容。
諍也。
【書堯典】嚚訟可乎。
馬融本作庸。
又容也。
【史記吳王濞傳】佗郡國吏欲來捕亡者,訟共禁弗予。
【註】訟音容。
言其相容禁止不與也。
又葉古東切,音公。
【潘嶽關中詩】旣征爾辭,復蔽爾訟。
當乃明實,否則證空。
又葉徂郞切,音藏。
【魏武帝對酒曲】宰相股肱皆忠良,鹹禮讓,民無所爭訟。
訠 【酉集上】【言字部】 訠 【廣韻】同矧。
又人名。
孟訠、與訠,見【宋史宗室表】。
訡 【酉集上】【言字部】 訡 【說文】同吟。
【禮學記】呻其佔畢。
【註】呻吟也。
又作訡。
又人名。
希訡、與訡,見【宋史宗室表】。
訢 【酉集上】【言字部】 訢 【唐韻】【集韻】□許斤切,音欣。
【說文】喜也。
【玉篇】樂也。
與欣通。
【孟子】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
【註】訢,同欣。
【前漢賈山至言】天下訢訢焉,曰將興堯舜之道,三王之功矣。
又人名。
皇訢,見【史記】。
王訢,見【漢書】。
又姓。
訢梵,漢章帝時人,治歷數。
又【集韻】【正韻】魚巾切【韻會】疑巾切,□音銀。
和敬貌。
【前漢石奮傳】僮僕訢訢如也。
【註】訢訢,與誾誾同。
【集韻】亦作言言。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
蒸也。
【禮樂記】天地訢合,隂陽相得。
【註】訢讀爲熹,猶蒸也。
【疏】言樂感動天地,使二氣蒸動也。
又【集韻】許已切,僖上聲。
亦喜也。
訣 【酉集上】【言字部】 訣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
【說文】訣別也。
【增韻】辭也。
【史記吳起傳】東出衞郭門,與其母訣。
【後漢雷義傳】輕行相候,以展訣別。
又【玉篇】死別也。
【類篇】絕也。
【通俗文】與死者辭曰訣。
【唐書李勣傳】生死永訣。
又【說文】法也。
【韻會】方術要法謂決定不疑也。
【列子說符篇】衞人有善數者,以訣喩其子。
【魏書釋老志】大禹聞長生之訣。
又【韻會】通作決。
【前漢蘇武傳】李陵與武決去。
【註】決,別也。
又【韻會小補】呼決切,音血。
怒訶也。
又【集韻】涓惠切,音桂。
決也。
又葉居悸切,音季。
【陸機愍思賦】望崇丘以高訴,背□門而長訣。
物無往而不返,哀矧來其焉綴。
又葉居聿切,音橘。
【柳宗元祭崔□文】誰謂斯人,變易成疾。
良志莫踐,畢離永訣。
【說文】本作□。
【增韻】通作觖。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葺。
【玉篇】太白山名。
一曰負秦山。
又【集韻】疾葉切,音捷。
嶫,山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嵯峨嶫。
【集韻】亦作崨。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詢趨切,音須。
魚笥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郞丁切,音零。
米餌。
亦作□。
省作□。
□,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卽涉切,音接。
【玉篇】□續。
【類篇】續縷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緬字之譌。
【樊宗師絳守園居記】陴□孤顚。
【趙仁舉箋】疑作緬。
【辰集中】【木字部】同□。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集韻】【韻會】□渠容切,音笻。
或作□、□。
【玉篇】小舟也。
【揚子方言】南楚、江、湘,凡艇之小而深者謂之。
又【唐韻】松,可憎之貌。
【備考】【辰集】【日字部】【龍龕】同暍。
訤 【酉集上】【言字部】 訤 【集韻】與誵、詉□同。
訥 【酉集上】【言字部】 訥 【唐韻】內骨切【集韻】【韻會】【正韻】奴骨切,□嫩入聲。
【說文】言難也。
【玉篇】遲鈍也。
【廣韻】謇訥也。
【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關尹子九藥篇】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又木名。
【本草釋名】盧會,一名訥會。
又【集韻】或作呐。
【史記李將軍傳】廣訥口少言。
【漢書】作呐。
師古曰:呐亦訥字。
又【集韻】亦作詘。
【前漢曹參傳】訥於文辭。
【史記】作詘。
又【集韻】張滑切,音鵽。
言不辯也。
又【韻會小補】葉諾悅切,音涅。
【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正字通】通作。
【字彙補】籀文作□。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以沼切,音蓔。
山貌。
【正字通】嶕字之譌。
【酉集中】【豆字部】【廣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音兪。
變色豆也。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謨蓬切,音蒙。
【類篇】□襠衣也。
訦 【酉集上】【言字部】 訦 【唐韻】是吟切【廣韻】氏任切【集韻】時任切,□甚平聲。
【揚子方言】燕代東齊謂信曰訦。
又人名。
與訦,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市荏切【唐韻】常枕切,□音甚。
信也。
又【集韻】式荏切,音審。
義同。
【集韻】與諶愖忱□同。
訧 【酉集上】【言字部】 訧 【唐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音尤。
【說文】罪也。
引書,報以庶訧。
今【書呂□】作尤。
又【廣雅】惡也。
【玉篇】過也。
【詩國風】俾無訧兮。
【傳】過也。
【釋文】訧,音尤。
本或作尤。
【朱傳】于其切,葉上絲治。
治讀平聲。
又人名。
公訧,見【宋史宗室表】。
考證:〔【詩國風】俾無訧兮。
【箋】訧,音尤。
【傳】于其切。
〕謹照原書箋改釋文。
傳上增朱字。
訨 【酉集上】【言字部】 訨 【集韻】渚市切,音止。
訐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承節郞不訨。
又【玉篇】諸是切,音紙。
義同。
訩 【酉集上】【言字部】 訩 【唐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兇。
【爾雅釋言】訟也。
又【釋詁】盈也。
【詩小雅】降此鞠訩。
【傳】鞠,盈。
訩,訟也。
又朱傳。
訩,亂也。
又【廣韻】衆語也。
【晉書劉毅傳】天下訩訩,但爭品位。
【說文】同詾省。
【正字通】與詾哅匈兇兇洶恟□通。
【字彙補】又作□,非。
考證:〔【詩小雅】降此鞠訩。
【傳】鞠,盈。
訩,訟也。
又鞠,窮。
訩,亂也。
〕謹照原書鞠窮改朱傳。
訪 【酉集上】【言字部】 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亮切,妨去聲。
【說文】汎謀曰訪。
【徐曰】此言汎謀,謂廣問於人也。
【爾雅釋詁】謀也。
【玉篇】問也。
【書洪範】王訪于箕子。
【傳】謂就而問之也。
【周禮春官】受納訪以詔王聽治。
【註】納謀于王也。
又議也。
【楚語】敎之令,使訪物官。
【註】訪,議也。
物事也。
使議知百官之事也。
又【增韻】及也,見也。
【字彙】謁見也。
又方也。
【前漢高五王傳】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
【註】訪,猶方也。
【字彙補】與昉義同。
又官名。
【遼史百官志】太宗會同三年,命于骨鄰爲採訪使。
又姓。
唐進士訪式。
又【正字通】□罔切,芳上聲。
義同。
字彙泥說文,孫愐敷亮切,槩讀作去聲,非是。
又【篇海】別作□。
訬 【酉集上】【言字部】 訬 【唐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音抄。
【說文】訬,擾也。
一曰訬儈。
又【玉篇】健也,疾也。
【淮南子修務訓】越人有重遲者,而人謂之訬。
【註】訬,輕利善趨者。
又訬婧,細腰貌。
【後漢張衡傳思□賦】舒訬婧之纖腰。
【文選註】亦音眇。
又【類篇】書也。
又人名。
□訬,見【梁書】。
又【集韻】鋤交切,音巢。
【博雅】獪也。
又【廣韻】亡沼切【集韻】弭沼切,□音眇。
【說文】義同。
又【類篇】高也。
【張衡西京賦】通天訬以竦峙。
【註】通天,臺名。
訬,高也。
李善讀。
又【集韻】七肖切,音峭。
輕也,江東語。
又【集韻】楚敎切,抄去聲。
義同。
【前漢班固敘傳】江都訬輕。
【註】訬,謂輕狡也。
師古讀。
【集韻】或作吵。
又【集韻】楚絞切,抄上聲。
與謅同。
【集韻】七肖切。
七省切,誤。
考證:〔【集韻】七省切,音峭。
輕也,江東語。
〕謹照原文七省切改七肖切。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俗□字。
【申集中】【蟲字部】【集韻】香依切,音希。
【類篇】蟲名。
【博物志】藥物,有大毒。
【註】一曰鴆羽,如雀,黑頭赤喙,亦曰□。
雄曰,雌曰□也。
設 【酉集上】【言字部】 設 【唐韻】識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式列切,□扇入聲。
【說文】施□也。
從言從殳。
殳,使人也。
【徐曰】殳,所以驅遣使人也。
會意。
【博雅】合也。
【玉篇】置也。
【易繫辭】聖人設卦以觀象。
【疏】是施設其卦,有此諸象也。
【詩小雅】設此旐矣。
【註】□也。
【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
【註】謂彈畫也。
【疏】謂置設。
又【韻會】立也。
【前漢文帝紀】高帝設之,以撫四海。
【註】置立也。
謂立此法也。
又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中其莖,設其後。
【疏】設,大也。
謂從中以卻稍大之後,大則于把易制也。
又假借之辭。
【戰國策】今先生設爲不宦。
【註】設者,虛假之辭。
【前漢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
又突厥別部典兵者曰設。
【唐書李子和傳】突厥署子和爲屋利設。
【註】屋利者,一設之號也。
又【韻會】唐制,諸郡燕犒將吏謂之旬設,今事謂設,公廚曰設廚。
又姓,見【姓苑】。
又葉書質切,音失。
【詩小雅】鐘鼓旣設,舉酬逸逸。
設葉逸。
又葉式吏切,音試。
【王讚荀夫人誄】喪庭靡託,幾筵虛設。
躬當昏迷,事無荒滯。
【六書故】亦作〈言□〉。
鋪□詞說也。
考證:〔【戰國策】今先王設爲不宦。
〕謹照原文先王改先生。
訮 【酉集上】【言字部】 訮 【正字通】俗詽字。
【字彙】分詽、詽爲二,誤。
【字彙補】又譌作□、□,尤非。
訯 【酉集上】【言字部】 訯 【字彙】所瓦切,音傻。
強事言語。
訰 【酉集上】【言字部】 訰 【廣韻】之閏切【集韻】【韻會】【正韻】朱閏切,□肫去聲。
【爾雅釋訓】訰訰,亂也。
【註】闇亂。
又【廣韻】章倫切【集韻】朱倫切,□音肫。
亂言貌。
又心亂貌。
又【集韻】通作諄。
詳諄字註。
又通作肫忳純。
【禮中庸】肫肫其仁。
【註】肫肫,讀如誨爾忳忳之忳,誠懇貌。
或作純純。
程伊川曰:厚也。
亦作訰訰。
【荀子哀公篇】繆繆肫肫,其事不可循。
【註】繆當爲膠,肫與訰同。
雜亂之貌。
又【集韻】徒渾切,音屯。
多言也。
【字彙補】省作□,譌作□,□非。
許 【酉集上】【言字部】 許 【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虛上聲。
【說文】聽也。
【廣雅】與也。
【玉篇】從也。
【廣韻】可也。
【增韻】約與之也。
【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
爾不許我,我乃屛璧與珪。
【史記高祖本紀】呂媼怒。
呂公曰: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何自妄許與劉季。
又【博雅】進也。
【詩大雅】昭茲來許。
【傳】許,進也。
【疏】禮法旣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爲進也。
又信也。
【孟子】則王許之乎。
又猶興也,期也。
【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又邑名。
【詩魯頌】居常與許。
【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又國名、縣名、州名。
【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
【疏】地理志雲: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攺曰許昌,後周又攺爲許州。
又姓。
【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又與鄦通。
【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于楚。
【註】鄦同許,許靈公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
【詩小雅】伐木許許。
【傳】許許,柹貌。
【朱傳】衆人共力之聲。
【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註】許,音虎。
【字彙補】音虛。
又【類篇】滸,一作許。
訴 【酉集上】【言字部】 訴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音素。
【說文】吿也。
【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
【廣韻】毀也。
【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
【註】譖也。
【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又【說文】或作□。
亦作愬。
【論語】膚受之愬。
【註】愬己之冤也。
【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又【韻會小補】通作遡。
【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
【註】遡愬同。
又【集韻】昌石切,音尺。
亦毀也。
【說文】本作□。
【字彙補】譌作辨,非。
辨字左從言作。
又□。
【辰集中】【木字部】【玉篇】色盞切【集韻】所□切,□音產。
木名。
亦果也。
【徐表南州記】樹,子如桃實,長寸餘,二月花連著,實五月熟,色黃。
鹽藏,味酸似白梅。
出九眞。
又【集韻】【類篇】□所晏切,音訕。
牀蓐也。
【酉集上】【言字部】【玉篇】丁回切【廣韻】都回切,□音堆。
謫也,落也。
【廣韻】與搥同。
又【集韻】倉回切,音崔。
義同。
又一作□。
詳□字註。
【酉集中】【貝字部】【集韻】財幹切,音殘。
害物貪財也。
○按《說文》從□從貝。
凡從□者皆作□,則與固屬一字。
今韻書兩字分列,音義各別,不知何據。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千結切,音切。
趺。
襊 【申集下】【衣字部】 襊 【唐韻】麤最切【集韻】取外切,□音□。
衣遊縫也。
【劉孝標樂府】裲襠雙心共一襪,袙腹兩邊作八襊。
又【韻會】麤括切,音撮。
【類篇】緇布冠謂之襊。
又【玉篇】衣領也。
【直音】亦作□。
襋 【申集下】【衣字部】 襋 【唐韻】紀力切【集韻】訖力切,□音殛。
【說文】衣領也。
【詩魏風】要之襋之。
【博雅】襋、衱謂之褗。
又【玉篇】衣衿也。
或作□。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搜眞玉鏡】音榮。
【子集中】【人字部】【唐韻】【集韻】□以證切,音孕。
送行也。
古者諸侯取夫人,則同姓二國之。
謂從嫁之男女也。
【六書正譌】從人從火者,飮食所先。
從廾者,奉承之義。
此之事也,會意。
凡□、、勝、□等字從此,俗作媵,非。
〇按《說文》,以證切,爲喻母之字。
今《字彙》作形定切,爲匣母之字,蓋本之《正韻》而誤也。
勝右從灷力。
□右從□貝,原刻從舟火貝作。
襌 【申集下】【衣字部】 襌 【唐韻】【集韻】【韻會】□多寒切,音單。
【說文】衣不重也。
【禮玉藻】襌爲絅。
【註】有衣裳而無裏。
【揚子方言】汗襦,或謂之襌襦。
【前漢江充傳】初,充召見犬臺宮,衣紗縠襌衣。
【師古註】襌衣制若今之朝服中襌也。
【集韻】作單。
襍 【申集下】【衣字部】 襍 【集韻】同雜。
【說文】五彩相合也。
又【類篇】集也。
別詳隹部。
襎 【申集下】【衣字部】 襎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
【玉篇】襎裷。
詳裷字註。
又孚袁切,音翻。
義同。
又【類篇】補過切,音播。
長袂也。
襏 【申集下】【衣字部】 襏 【唐韻】【集韻】□北末切,音撥。
襏襫,蓑雨衣也。
【管子小匡篇】身服襏襫。
【註】襏襫,謂麤堅之衣,可以任苦著者也。
又【通俗文】三尺衣也。
【唐劉禹錫高陵令劉君德政□】烝徒讙呼,奪襏而舞。
又【國語補音】襏蠻,□服也。
同袚。
考證:〔【管子中匡篇】身服襏襫。
〕謹照原文中匡改小匡。
〔又【國語註】襏蠻,□服也。
同袚。
〕謹按二語出國語補音,註字改補音。
襐 【申集下】【衣字部】 襐 【唐韻】徐兩切【集韻】似兩切,□音象。
【說文】飾也。
【類篇】未笄冠者之首飾也。
【急就篇註】襐飾刻畫無等雙。
【註】襐飾,服飾也。
【前漢王後傳】莽建世子襐飾。
【師古註】首飾在兩耳後,刻鏤爲之。
【唐書曹確傳】舞者數百,皆珠翠襐飾,刻畫魚龍衣服。
又【集韻】待朗切,音蕩。
與□同。
襐字從□作,部外十二畫。
襑 【申集下】【衣字部】 襑 【唐韻】徐林切【韻會】徐心切,□音尋。
【說文】衣博大也。
又【廣韻】他感切,音嗿。
義同。
襒 【申集下】【衣字部】 襒 【唐韻】【集韻】□蒲結切,音蹩。
襒衣。
又【類篇】匹滅切,音潎。
衣貌。
又【史記孟荀列傳】騶子重於齊趙,平原君側行襒席。
【註】襒,拂也。
謂側行而衣,襒席爲敬,不敢正坐當賔主之禮也。
襓 【申集下】【衣字部】 襓 【唐韻】【集韻】□如招切,音饒。
【玉篇】劒衣。
【博雅】衭襓,劒衣也。
【禮少儀】劒則啟櫝蓋襲之,加夫襓與劒焉。
又【類篇】人要切,饒去聲。
義同。
襖 【申集下】【衣字部】 襖 【唐韻】【集韻】【韻會】□烏皓切,音懊。
【玉篇】袍襖也。
【韓愈詩】破襖請來綻。
襗 【申集下】【衣字部】 襗 【唐韻】徒落切【集韻】達各切,□音鐸。
【說文】絝也。
又【韻會】直袼切,音宅。
義同。
【詩秦風】與子同襗。
【箋】襗,褻衣近污垢。
又【廣韻】羊益切,音奕。
【博雅】長襦也。
【周禮春官註】巾絮寢衣袍襗之屬。
訽 【酉集上】【言字部】 訽 【說文】同詬。
【左傳襄十七年】重丘人閉門而訽之。
【註】罵也。
又【昭二十年】宋元公曰:餘不忍其訽。
【註】恥也。
【後漢崔駰傳】或冒訽以幹進。
【註】辱也。
又【音學五書】古音句。
引《太□》釋次七,震震不侮,濯漱其訽。
【註】雖見訽怒,善自解釋,如濯去垢穢也。
訾 【酉集上】【言字部】 訾 【唐韻】將此切【集韻】【韻會】蔣氏切【正韻】祖似切,□音子。
【說文】不思稱意也。
引《詩小雅》:翕翕訾訾。
【徐曰】言不思稱事之意也。
今文相承皆作訿。
【爾雅釋訓】翕翕訾訾,莫供職也。
《詩》《釋文》引《韓詩》雲不善之意。
【朱傳】潝潝,相和也。
訿訿,相詆也。
又【玉篇】毀也。
【禮曲禮】不苟訾。
【疏】相毀曰訾。
【管子形勢解】毀訾賢者之謂訾。
又【集韻】本作疵。
【荀子不苟篇】正義直指舉人之過惡,非毀疵也。
【韻會】疵毀字今文相承作訾毀久矣。
又惡也。
【管子形勢篇】訾食者不肥體。
【註】惡食之人憂嫌緻疾,故不能肥體。
又恣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以不俗爲俗,離蹤而跂訾者也。
【註】訾讀爲恣。
跂訾,謂跂足違俗而恣其志意也。
又【廣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紫平聲。
義同。
又【類篇】思也。
【禮少儀】不訾重器。
【註】訾,思也。
【唐書李勣傳】臨時選將,必訾相其奇龎福艾者遣之。
【音義】訾,思也。
又量也。
【前漢枚乗傳】舉吳兵以訾于漢。
【李奇曰】量也。
【商子懇令篇】訾粟而稅。
【註】量也。
又限也。
【管子君臣篇】吏嗇夫盡有訾程事律。
【註】訾,限。
程,準也。
又病也。
【禮檀弓】故子之所刺於禮者,亦非禮之訾也。
【註】病也。
又【揚子方言】何也。
湘潭之原,荊之南鄙,謂何爲曾,或謂之訾。
若中夏言何爲也。
【註】今江東人語亦雲訾爲,聲如斯。
又地名。
【左傳僖十八年】而後師于訾婁。
【註】衞邑。
又【文十六年】以侵訾枝。
【註】楚邑。
又【襄十年】楚伐宋師于訾母。
【註】宋地。
又【昭二十三年】單子取訾。
【註】訾在河南鞏縣西南訾城是也。
【路史】訾有二:西訾在維,東訾在鞏。
又姓。
【前漢功臣表】有樓虛侯訾順,又複姓。
【潛夫論】訾辱氏,趙嬴姓也。
又與貲同。
財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更名相如,以訾爲郞。
【註】訾讀與貲同,財也。
以家財多,得拜爲郞也。
又通作茈。
苻茈,草名。
【後漢劉聖公傳】南方飢饉,人庶掘鳧茈而食之。
【註】續漢書作苻訾。
又與觜通。
娵訾,北方宿名。
亦作娵觜。
詳角部觜字註。
又【集韻】【韻會】□才支切,音疵。
亦毀也。
【正韻】才資切,音茨。
義同。
【莊子山木篇】無譽無訾。
徐邈讀。
又【正韻】同啙。
【史記貨殖傳】呰窳偸生。
【前漢地理志】作啙。
【徐廣曰】啙窳,苟且惰嬾也。
應劭曰:啙,弱也。
師古曰:短也。
又【集韻】【正韻】□津私切,音咨。
亦思也。
又【正字通】與咨通。
【前漢禮樂志】訾黃其何不徠下。
【師古註】訾,嗟歎辭也。
黃,乗黃也。
歎乗黃不來下也。
又【集韻】子禮切,音濟。
【博雅】諀訾也。
又【字彙補】宗吳切,音租。
足訾,獸名。
【山海經贊】見人則呼其名足訾。
【集韻】或作□,亦書作訿。
【字彙補】又作□、□,非。
考證:〔【爾雅釋言】翕翕訾訾,莫供職也。
〕謹照原書釋言改釋訓。
〔【韓詩外傳】不善之意。
〕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也。
謹照原書改詩釋文引韓詩雲。
〔【左傳僖十八年】從師于訾婁。
〕謹照原文從字改而後二字。
〔【襄九年】楚師伐宋師于訾母。
〕謹照左傳原文九年改十年。
楚字下省師字。
〔【莊子山水篇】無譽無訾。
〕謹照原文山水篇改山木篇。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私呂切,音醑。
糧米也。
又祠神米也。
又始阻切,音所。
義同。
【酉集下】【辵字部】【集韻】七恭切,音從。
步緩也。
【正字通】從、從□通。
訿 【酉集上】【言字部】 訿 【集韻】同訾。
【詩大雅】臯臯訿訿。
【毛傳】訿訿,窳不供事也。
【朱傳】務爲謗毀也。
考證:〔【詩大雅】臯臯訿訿。
【孔傳】訿訿,窳不供事也。
〕謹按傳出於毛公不出於孔氏,謹將孔傳改毛傳。
詇 【酉集上】【言字部】 詇 【唐韻】【集韻】【正韻】□於亮切,央去聲。
【說文】早知也。
【廣韻】智也。
又【唐韻】於兩切【集韻】【韻會】【正韻】倚兩切,□央上聲。
又【玉篇】於竟切【唐韻】於敬切【集韻】於慶切,□音映。
義□同。
又【博雅】問也。
【類篇】吿也。
又【集韻】於浪切,音盎。
聲也。
與□同。
或作□。
詈 【酉集上】【言字部】 詈 【唐韻】【集韻】【韻會】□力智切,音荔。
【說文】罵也。
【韻會】正斥曰罵,旁及曰詈。
【釋名】詈,歷也,以惡言相彌歷也。
亦言離也,以此掛離之也。
【書無逸】小人怨汝詈汝。
【詩大雅】覆背善詈。
【禮曲禮】怒不至詈。
【史記魏豹傳】漢王罵詈諸侯羣臣。
【說文】本從網從言。
【長箋】羅織其人,互相謗詈。
俗從皿。
詸 【酉集上】【言字部】 詸 【集韻】同謎。
詉 【酉集上】【言字部】 詉 【集韻】尼交切,音鐃。
與呶同。
讙聲也。
【舊唐書徐彥伯傳】以號詉爲令德。
【宋史高斯得傳】時上封事言得失者衆,或者惡其讙詉。
又【廣韻】【集韻】□女加切,音拏。
【玉篇】譇詉,言不可解也。
【廣韻】語貌。
【類篇】羞窮也。
【集韻】或作訤。
又【集韻】奴故切,音怒。
惡言也。
又【集韻】乃嫁切,拏去聲。
詐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類篇】子六切,音蹙。
吳俗謂熬米爲餌爲□。
詋 【酉集上】【言字部】 詋 【玉篇】【集韻】□職救切,州去聲。
詛也。
與呪同。
【集韻】亦作詶。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當蓋切,音帶。
【博雅】槌也。
【揚子方言】槌,宋、魏、陳、楚、江淮之閒謂之。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同□。
【唐人憶薦福寺牡丹詩】雕槃分□何由得。
【註】□,作紺切,以針□物之□。
言簪花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烏八切,音。
穿也。
又女滑切,音豽。
義同。
□ 【午集下】【穴字部】 □ 【玉篇】力丁切。
□井也。
□ 【子集上】【丿字部】 □ 【唐韻】左本字。
又【集韻】有古作□。
註詳月部二畫。
詌 【酉集上】【言字部】 詌 【集韻】古暗切,音紺。
口閉也。
【荀子哀公篇】無取詌詌亂也。
【註】義未詳。
【家語】作鉗。
詍 【酉集上】【言字部】 詍 【唐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音曳。
【說文】多言也。
引《詩》:無然詍詍。
今《大雅》作洩洩。
【荀子解蔽篇】辨利非以言,是謂之詍。
【註】多言也。
又【集韻】時制切,音誓。
語多也。
又【集韻】私列切,音薛。
義同。
【集韻】與呭同。
【六書正譌】俗作、,□非。
【字彙補】譌省作□,尤非。
考證:〔【荀子解蔽篇】辨利非以言,則謂之詍。
〕謹照原文則謂改是謂。
詎 【酉集上】【言字部】 詎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詎,猶豈也。
【莊子大宗師】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
【後漢光武紀】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
【宋書沈約自序】若馳一介,四方詎不響應。
又【玉篇】止也,至也,格也。
又通作巨。
【前漢高帝紀】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
【師古註】巨,讀曰詎,猶豈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去聲。
義同。
又【字林】未知詞也。
【正字通】《讀書通》詎通作渠、鉅、遽,□非。
考證:〔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上聲。
義同。
〕謹按其據切係去聲非上聲,上字謹改去字。
詏 【酉集上】【言字部】 詏 【集韻】【正韻】□於敎切,妖去聲。
言逆也。
詐 【酉集上】【言字部】 詐 【唐韻】【集韻】【正韻】側駕切【韻會】側嫁切,□柤zha去聲。
【說文】欺也。
【爾雅釋詁】僞也。
【正韻】詭譎也。
【左傳宣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禮樂記】知者詐愚。
【疏】謂欺詐愚人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賈民禁僞而除詐。
【疏】使禁物之僞。
而去人之詐虛也。
【晉書□法志】背信藏巧謂之詐。
【荀子修身篇】匿行曰詐。
【說苑貴德篇】巧詐不如拙誠。
又卒也。
【公羊傳僖三十三年】詐戰不日。
【註】詐,卒也。
齊人語也。
【疏】春秋之例,偏戰者日,詐戰者月。
又葉側下切,柤上聲。
【王安石寄曾鞏詩】吾能好諒直,世或非詭詐。
葉上寫下者。
又葉莊助切,阻去聲。
【晉語】詐之見詐,果喪其賂。
【呂覽情欲篇】意氣易動,蹻然不固。
矜勢好智,胷中欺詐。
又葉側箇切,音佐。
【前漢敘傳】靡法靡度,民肆其詐。
偪上幷下,荒殖其貨。
詑 【酉集上】【言字部】 詑 【唐韻】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音拕。
【說文】引方言:沇州謂欺曰詑。
【玉篇】誼謾而不疑也。
【集韻】或作訑。
俗作□。
又【廣韻】徒何切【集韻】唐何切,□音駝。
又【廣韻】土禾切【集韻】土和切,□涶平聲。
義□同。
又【廣韻】弋支切【集韻】【韻會】餘支切,□音移。
詑詑,自得貌。
又淺意也。
亦作訑,或作□、□。
又【玉篇】達可切【廣韻】徒可切【集韻】待可切,□駝上聲。
輕也。
又欺罔也。
或作訑、誃。
詒 【酉集上】【言字部】 詒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音怡。
【說文】相欺詒也。
一曰遺也。
【詩邶風】自詒伊阻。
【傳】遺也。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
【註】遺也。
【廣韻】贈言也。
又【正韻】誒詒,疑疾。
【莊子達生篇】誒詒爲病數日。
【註】懈倦貌。
一曰失魂魄貌。
又通作貽。
【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
【傳】貽,遺也。
【詩大雅】詒厥孫謀。
【箋】詒,猶傳也。
【正義】詒訓遺,卽流傳之義。
又通作飴。
【詩周頌】貽我來牟。
【釋文】貽,又作詒。
【前漢劉向傳】引《詩》作飴。
【師古註】飴,遺也。
與貽同。
又通作嗣。
【詩鄭風】子寧不嗣音。
【傳】習也。
【箋】續也。
韓詩作詒。
詒,寄也。
曾不寄問也。
又【集韻】【韻會】□羊吏切,怡去聲。
【類篇】亦遺也。
【韻會】貺也。
【左傳文十六年】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
【疏】饋、詒皆與人物之名,與貽通,有平、去二音。
又【集韻】堂來切,音臺。
懈倦貌。
引莊子誒詒。
李軌讀。
又【集韻】他代切,音態。
義同。
又欺也。
又【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臺上聲。
【類篇】江南呼欺曰詒。
【增韻】欺詒,誑詐也。
【列子黃帝篇】狎侮欺詒。
【徐幹考僞篇】骨肉相詒,朋友相詐。
又【集韻】通作紿。
【穀梁傳僖元年】惡公子之紿。
【註】欺紿也。
【史記項羽紀】項王迷失道,田父紿之曰:左,乃陷大澤中。
【師古註】紿,誑也。
【類篇】或作□。
詔 【酉集上】【言字部】 詔 【廣韻】之少切【集韻】【韻會】【正韻】之笑切,□音照。
【說文】吿也。
【爾雅釋詁】導也。
【註】敎導之也。
【又】勴也。
【註】謂贊勉。
【疏】敎導,卽贊勉也。
【韻會】詔者,上下通用之義。
【左傳成二年】欒伯曰:燮之詔也。
書何力之有焉。
【註】吿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
【註】告也,助也。
【莊子盜跖篇】爲人父者,必能詔其子。
【如淳註】敎也。
又【廣韻】上命也。
秦漢以下,天子獨稱之。
【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六年,秦幷天下,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議命爲制,令爲詔。
【前漢周勃傳】軍中聞將軍之命,不聞天子詔。
又【廣韻】□也。
【正韻】播吿之書也。
【文心雕龍】漢命有三品,三曰詔書。
詔,吿也。
【釋名】詔書。
詔,昭也。
人暗不見事宜,則有所犯,以此示之,使昭然知所由也。
【文中子問易篇】程元曰:續書之有志,有詔,何謂也。
文中子曰:志以成道,言以宣志,詔其見王者之志乎。
又待詔,官名。
【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
【應劭註】諸以才伎召未有正官,故曰待詔。
【唐書百官志】明皇初置翰林待詔。
又蠻王曰詔。
【唐書南蠻傳】南詔本哀牢夷後,烏蠻別種也。
渠帥有六,自號六詔,曰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睒詔、施浪詔、蒙舍詔。
又【正韻】市召切,音紹。
【禮禮器】禮有□詔。
【註】告道賔主者也。
詔或爲紹。
又【集韻】之遙切,照平聲。
言誘也。
又【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韶。
【禮禮器】詔侑武方。
【註】詔侑或爲韶囿,武當爲無,方猶常也。
又葉朱戍切,音注。
【班固東都賦】申舊章下明詔,命有司頒憲度。
評 【酉集上】【言字部】 評 【廣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平。
【博雅】平也,議也。
【廣韻】平量也。
【增韻】品論也。
【後漢許劭傳】劭好覈論鄕黨人物,毎月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魏志曹植傳】曹植與邯鄲淳評說混元造化之端。
【舊唐書陸贄傳】互相譏評。
【文心雕龍】評者,平理。
【新論正賞篇】評者,所以繩理也。
又官名。
【晉書職官志】廷尉主□法獄訟,屬官有正監評。
【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有評事八人,掌出使推按。
又邑名。
【梁書新羅國傳】其邑在內曰啄評,在外曰邑勒,亦中國之言郡縣也。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平。
【後漢霍諝傳】前者溫敎許爲平議。
【蜀志費褘傳】論平其是非。
又【玉篇】皮柄切【唐韻】【集韻】【正韻】皮命切,□平去聲。
平言也。
【韓愈東都遇春詩】爾來曾幾時,白髮忽滿鏡。
舊遊喜□張,新輩足嘲評。
【註】評,音病。
□張,乖張。
詖 【酉集上】【言字部】 詖 【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陂去聲。
【說文】辯論也。
【廣雅】慧也。
【玉篇】佞諂也。
【廣韻】譣詖也。
【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
【釋文】詖,妄加人以罪也。
崔雲:險詖,不正也。
【孟子】詖辭知其所蔽。
【註】詖,偏陂也。
【前漢敘傳】趙敬險詖。
【師古註】詖,辯也。
一曰佞也。
又【正韻】兵媚切,悲去聲。
義同。
又【六書故】與陂通。
【荀子成相篇】讒人罔極,險陂傾側。
【註】陂與詖同。
又【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糜切,□音陂。
又【正韻】逋眉切,音悲。
又【集韻】滂禾切,音坡。
義□同。
考證:〔【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
【箋】詖,妄加人以罪也。
〕謹照原書箋改釋文。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同崿。
□ 【午集下】【穴字部】 □ 與窌同。
詳前窌字註。
又【鍼灸大全】巨□,禾□,皆人身穴名。
詗 【酉集上】【言字部】 詗 【唐韻】朽正切【集韻】【韻會】虛政切【正韻】呼正切,□音夐。
【說文】知處吿言之。
【增韻】□伺也。
【正韻】剌探也。
【史記淮南王傳】王有女陵,慧有口辯。
王愛陵,常多予金錢,爲中詗長安,約結上左右。
【註】孟康曰:詗音偵。
西方人以反閒爲詗,王使其女爲偵于王也。
師古曰:詗,有所□伺也。
偵義與詗同,然音則異。
又【集韻】醜政切,檉去聲。
中詗,義同。
師古讀。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火迥切,馨上聲。
義同。
【唐書李思行傳】唐公將起,使覘詗長安。
又【張說傳】窺詗時事。
【音義】俱讀上聲。
又【博雅】求也。
【廣韻】明悟了知也。
【篇海】譌作□,非。
詘 【酉集上】【言字部】 詘 【唐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音屈。
【說文】詰詘也。
一曰屈襞。
【禮喪大記】凡□衣不詘。
【註】謂舒而不卷也。
【楚辭九思】思哽饐兮詰詘。
又【博雅】曲也,折也。
【玉篇】枉曲也。
【禮樂記】習其俯仰詘伸。
【史記管晏列傳】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
【前漢孫寶傳】道不可詘,身詘何傷。
又【廣韻】辭塞也。
【戰國策】於是魏王聽此言也,甚詘。
又【類篇】充詘,喜失節貌。
【禮儒行】不充詘于富貴。
又姓。
漢有詘強。
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屈。
【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
【註】詘與屈同。
又【集韻】【正韻】□渠勿切,音掘。
與充詘義同。
又絕止貌。
【禮聘義】叩之,其聲淸□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又【正韻】盡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徼□受詘。
【師古註】言獸有力盡者,受而有之。
又【集韻】敕律切,音怵。
與黜同。
【戰國策】彼公仲者,秦勢能詘之。
【註】詘,貶下也。
又【集韻】通作絀。
【禮射義】進爵絀地。
【註】《內則》以前作絀,《明堂位》以後作詘。
又【集韻】或作出。
【左傳襄三十年】譆譆出出。
【周禮秋官庭氏鄭註】引作詘詘。
劉昌宗音出。
本亦作出。
又【集韻】奴骨切,嫩入聲。
與訥同。
詳訥字註。
又【說文】或作誳。
【長箋】作誳。
【酉集上】【角字部】【集韻】【韻會】□胡沃切,音鵠。
【玉篇】治象牙也。
【爾雅釋器】象謂之。
俗本譌作鵠,非。
又【類篇】治角也。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許六切,音畜。
褚也。
【左傳襄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
【註】褚,也。
【篇海】褫也,藏也。
又【五音集韻】醜六切,音蓄。
義同。
【酉集上】【角字部】【廣韻】邊兮切【集韻】邊迷切,□音篦。
橫角牛名。
又【集韻】賔彌切,音□。
義同。
【字彙補】亦作□,非。
詛 【酉集上】【言字部】 詛 〔古文〕□謯【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莊助切,阻去聲。
【說文】詶也。
【廣韻】咒詛。
【書無逸】厥口詛、祝。
【疏】詛祝,謂吿神明,令加殃咎也。
以言吿神謂之祝。
請神加殃謂之詛。
【詩小雅】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釋文】以禍福之言相要曰詛。
【周禮春官】詛祝掌盟詛之祝號。
【註】詛,謂祝之使沮敗也。
大事曰盟,小事曰詛。
【疏】盟盟將來,詛詛過往。
【後漢仲長統傳】匈詈腹詛。
又【集韻】古通作。
【詩大雅】侯作侯祝。
【釋文】作,本或作詛。
【朱傳】作,讀爲詛。
詛祝,怨謗也。
又【集韻】遵遇切,娵去聲。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壯所切,音阻。
【集韻】呪也。
【釋名】阻也。
使人行事阻限于言也。
又通作阻。
【晉語】狂夫阻之衣也。
【註】狂夫,方相氏之士也。
阻古通詛。
將服是衣,必先詛之。
考證:〔【詩大雅】侯作侯祝。
【釋文】作,本或作詛。
【傳】作,讀爲詛。
〕謹照原書傳字上增朱字。
詞 【酉集上】【言字部】 詞 〔古文〕□【唐韻】似茲切【集韻】【韻會】【正韻】詳茲切,□音祠。
【說文】意內而言外也。
【釋名】嗣也。
令撰善言,相嗣續也。
【廣韻】說也。
【正韻】言也。
【字彙】文也。
【公羊傳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
其詞則丘有罪焉爾。
【史記儒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
【晉書郭璞傳】璞詞賦爲中興之冠。
【舊唐書張九齡傳】張說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
又【陸贄傳】贄以博學宏詞登科。
【韓非子問田篇】驅於聲詞,眩乎辯說。
又【博雅】已也。
又【廣韻】請也,吿也。
○按《說文》本作意內言外。
韻會引作音內言外。
又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
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
聲成文謂之音,此詞直音內之助,聲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內。
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詞皆在句之外爲助,故曰言之外。
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
些,亦詞也。
未詳音發爲言,言之成文爲詞,未可以內外岐之,且詞與兮些各別,非語助例也。
字彙勦用韻會舊註,非是。
又按說文辭,訟也。
辤,不受也。
與言詞、文詞之詞各別。
今經史以辭爲言詞之詞,如《禮曲禮》,不辭費是也,以辭爲辤受之辤,如《論語》與之粟九百辭是也。
以辤爲文詞之詞,如《楊修傳》絕妙好辤是也。
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書者,不可不辨。
詠 【酉集上】【言字部】 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
【說文】歌也。
【玉篇】長言也。
【增韻】詠歌謳吟也。
【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
【傳】以合詠歌之聲也。
【爾雅序】敘詩人之興詠。
【疏】詠者,永言也。
【前漢藝文志】詠其聲謂之歌。
又鳥鳴亦曰詠。
【陸機悲哉行】耳悲詠時禽。
【註】禽聲應時而變也。
又通作詠。
【史記樂書】歌詠其聲也。
【禮樂記】作歌詠。
又【說文長箋】省作永。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詡 【酉集上】【言字部】 詡 【唐韻】況羽切【集韻】【韻會】火羽切,□訏上聲。
【說文】大言也。
【玉篇】人語也。
【廣韻】和也,普也,遍也,大也。
【禮禮器】德發揚,詡萬物。
【疏】言王者撫有四海,宜發揚其德,普遍萬物也。
【前漢揚雄傳】尚泰奢,麗誇詡。
【註】詡,大也。
又【廣韻】敏而有勇也。
【禮少儀】會同主詡。
【註】詡,謂敏而有勇。
又辭氣明盛貌。
又人名。
【前漢平帝紀】沛郡太守石詡。
【說文】本作□。
詢 【酉集上】【言字部】 詢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荀。
【說文】謀也。
【玉篇】咨也。
【書舜典】詢事考言。
【詩小雅】周爰咨詢。
【傳】親戚之謀爲詢。
【左傳襄四年】諮親爲詢。
又【爾雅釋詁】信也。
【註】宋衞曰詢。
【疏】按方言:宋衞汝潁之閒曰洵。
鄭風溱洧:洵訏且樂。
詢、洵音義同。
【玉篇】或作□。
【集韻】或作□、咰。
【字彙補】譌作□。
詣 【酉集上】【言字部】 詣 【唐韻】五計切【集韻】【韻會】硏計切,□音羿。
【說文】□至也。
【徐曰】徑□而詣之也。
【小爾雅】進也。
【玉篇】往也,到也。
【增韻】造也。
【左傳莊十七年註】鄭詹詣齊見執。
【史記秦本紀】代王乗傳詣長安。
【王褒洞簫賦】躊躇稽詣。
【註】倉頡篇雲:詣,至也。
言聲稽留,如有所詣也。
又【正字通】學業深入曰造詣。
又蟲名。
【揚子方言】蛄詣謂之杜蛒。
又與栺通。
漢有枍栺宮,以木而名。
【三輔黃圖】作枍詣宮。
【註】枍詣,木名。
言宮中美木茂盛也。
又與倪通。
【春秋昭二十九年】叔詣卒。
【公羊】【穀梁傳】作叔倪。
詤 【酉集上】【言字部】 詤 【唐韻】【集韻】□呼光切,音荒。
【說文】夢言也。
又【廣韻】呼晃切【集韻】虎晃切,□荒上聲。
義同。
又【博雅】忽也。
又【廣韻】許昉切【集韻】詡往切,□音怳。
義同。
【廣韻】【類篇】書作□。
【集韻】書作□。
【玉篇】譌作□。
□ 【午集下】【穴字部】 □ 【篇海】古孝切,音校。
窌也。
考證:〔【海篇】乎孝切,音校。
窌也。
〕謹按篇海雲□音校,窌也,在周禮也。
查周禮考工記匠人囷窌倉城。
釋文窌劉古孝反。
此□卽窌之譌。
故雲在周禮也。
當依周禮音古孝切。
校亦古孝切,故雲音校。
謹改海篇爲篇海。
乎孝切改爲古孝切。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女九切,音紐。
禾耎弱。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遙。
陶師燒瓦窯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彙補】《石鼓文》勿□勿伐。
借作掩。
詥 【酉集上】【言字部】 詥 【唐韻】□閤切【集韻】曷閤切,□音合。
【說文】諧也。
又【集韻】葛合切,音鴿。
會言也。
【六書統】從言從合,合衆意也。
【原】本作合。
試 【酉集上】【言字部】 試 【唐韻】【集韻】【韻會】□式吏切,詩去聲。
【說文】用也。
【博雅】嘗也。
【增韻】探也,較也。
【易無妄】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釋文】試驗,一曰用也。
【註】試,謂少嘗之也。
【書舜典】明試以功。
【禮緇衣】□不試而民鹹服。
【莊子齊物論】嘗試言之。
又【正韻】式至切,音翅。
義同。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設職切,音識。
義同。
通作式。
又葉詩止切,音始。
【詩小雅】方叔涖止,其車三千,師幹之試。
試葉止。
又葉申之切,音詩。
【詩小雅】私人之子,百僚是試。
葉上裘,裘音渠之反。
詧 【酉集上】【言字部】 詧 【唐韻】楚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初戛切。
□與察同。
【說文】言微親察也。
【史記秦本紀】繆公與由餘曲席而坐,問其地形與兵勢,盡詧,而後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
【韓愈
又除也。
【公羊傳隱四年】其稱人何,討賊之辭也。
【註】討者,除也。
又【玉篇】去也。
【禮禮器】君子之于禮也,有順而討也。
【疏】順序而稍去之也。
又【類篇】求也。
【□韻】探也。
【正韻】尋也。
【論語】世叔討論之。
【註】討,尋究也。
【後漢王充傳】討摘物情。
【三國志袁紹與公孫瓚書】尋討禍源。
又雜也。
【詩秦風】蒙伐有苑。
【傳】蒙,討羽也。
【箋】討,雜也。
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官名。
【舊唐書職官志】貞元末,置招討使。
【金史百官志】招討司使招懷降附,征討攜離。
又葉他口切,偸上聲。
【焦氏易林】三絲綰弩,無益于輔。
城弱不守,郭君受討。
訏 【酉集上】【言字部】 訏 【唐韻】況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欨。
【說文】詭譌也。
一曰訏□。
齊、楚謂信曰訏。
鄭雲:誇也。
又【爾雅釋詁】大也。
【詩大雅】訏謨定命。
【揚子方言】中齊、西楚之閒謂大曰訏。
【註】訏亦作芋。
【詩小雅】君子攸芋。
【傳】大也。
又通作盱。
詳目部盱字註。
又【集韻】荒胡切【韻會小補】荒烏切,□音呼。
【博雅】大也。
【玉篇】張口鳴也。
【詩大雅】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箋】謂張口鳴呼。
【正義】引儀禮雲:訏音呼。
謂張口鳴呼,聲音則已大矣。
又【集韻】【韻會】□火羽切,欨上聲。
【類篇】訏訏,大也。
【詩大雅】川澤訏訏。
【傳】大也。
朱傳葉音許。
【說文】本作訏。
訏字從虧作。
【說文】訏本字。
訏字從虧作。
訐 【酉集上】【言字部】 訐 【唐韻】【集韻】【韻會】□居謁切,音揭。
【說文】面相斥罪,相告訐也。
【玉篇】攻人之隂私也。
【廣韻】面斥人以言也。
【論語】惡訐以爲直者。
【前漢外戚傳】訐揚幽昧之過。
又【禮內則孔疏】隱義雲:齊人謂相絞訐爲掉磬。
庾氏雲:齊人謂之差訐。
又【廣韻】居列切【集韻】【韻會】蹇列切【正韻】古屑切,□音孑。
義同。
又【廣韻】【集韻】□居例切,音罽。
持人短也。
又相告斥也。
又【集韻】九刈切,音近罽。
直言也。
訑 【酉集上】【言字部】 訑 【玉篇】弋支切【集韻】【類篇】餘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訑訑,自得貌。
又淺意也。
【孟子】訑訑之聲音顏色,拒人於千裡之外。
【註】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
【集韻】與詑同。
或作□、□。
又【集韻】【類篇】□商支切,音施。
與□同。
多言也。
又獸名。
【山海經】基山有獸,狀如羊,九尾四耳,目在背,名曰猼訑。
【註】訑音□。
一作陁。
又【集韻】【正韻】□湯何切,音拕。
【說文】本作詑。
欺也。
【戰國策】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
【註】引方言,沇州謂欺曰訑。
【楚辭九章】或訑謾而不疑。
【註】詐欺也。
又【集韻】唐何切,音駝。
又土和切,涶平聲。
又【集韻】待可切,駝上聲。
□與詑同。
又【集韻】【類篇】□他可切,拕上聲。
言不正也。
一曰欺罔自誇貌。
又【集韻】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
【類篇】慢訑,弛縱意。
【增韻】放也。
【莊子知北遊】天知予僻陋慢訑。
【正韻】與誕同。
又【集韻】【類篇】□堂練切,音電。
又【正韻】徒亶切,但上聲。
義□同。
訒 【酉集上】【言字部】 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忍去聲。
【說文】頓也。
【徐曰】頓者,多頓躓也。
【玉篇】鈍也。
【博雅】難也。
【六書故】言難出也。
【論語】仁者,其言也訒。
又【司馬光潛虛】訒,仁也。
又【韻會】通作認。
【荀子正名篇】外是者謂之認。
【註】難也。
又【集韻】爾軫切,音忍。
義同。
【六書正譌】借爲識訒字。
別作認,非。
訓 【酉集上】【言字部】 訓 〔古文〕□馴【唐韻】【集韻】【韻會】許運切【正韻】籲運切,□薰去聲。
【說文】說敎也。
【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
【正韻】誨也。
【字彙】導也。
【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
【傳】作訓以敎導太甲。
【詩大雅】四方其訓之。
【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
【禮曲禮】敎訓正俗。
【疏】謂訓說義理。
又【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
【書說命】學于古訓。
【詩大雅】古訓是式。
【傳】古,故也。
訓,道也。
【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
【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
【註】訓典,先王之書。
又【玉篇】誡也。
【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又【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又【博雅】順也。
【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
【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
【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鹹訓于嘉時。
【註】訓,順也。
又詁訓,註解之別名。
【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
【疏】訓,道也。
道物之貌以吿人也。
【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
【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
【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又鳥名。
【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又獸名。
【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
一名難訓。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又姓。
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又【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
道也。
【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又葉文韻。
【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
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訔 【酉集上】【言字部】 訔 【玉篇】與誾同。
又【字彙】訔訔,爭辯貌。
【揚子法言】何後世之訔訔也。
【註】謂爭論是非也。
一本作誾誾。
又【集韻】山名。
又人名。
【宋史□炤傳】錢訔追贈龍圖閣待制。
訕 【酉集上】【言字部】 訕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所晏切,刪去聲。
【說文】謗也。
從言山聲。
【玉篇】毀語也。
【禮少儀】爲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
【論語】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關尹子九藥篇】不可以訕謗德已。
【揚子法言】妄譽,仁之賊也。
妄毀,義之賊也。
賊仁近鄕原,賊義近鄕訕。
又【廣韻】所姦切【正韻】師姦切,□音刪。
又【集韻】師閒切,音山。
義□同。
又葉輸旃切,音羶。
【三略軍讖】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又葉所戰切,音扇。
【歐陽修讀書詩】何時乞殘體,萬一免罪譴。
信哉蠹書魚,韓子語非訕。
又【正字通】亦作□。
【字彙補】譌作□,非。
訖 【酉集上】【言字部】 訖 【唐韻】居迄切【集韻】【韻會】居乙切,□音。
【說文】止也。
【徐曰】言所止也。
【玉篇】畢也。
【增韻】終也,了也。
【字彙】盡也。
【書呂□】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
【疏】訖是盡也,故傳以訖爲絕。
【穀梁傳僖九年】毋訖糴。
【註】訖,止也。
謂貯粟。
又竟也。
【前漢王莽傳】劉歆訖不吿。
【師古註】訖,竟也。
又【史記司馬貞三皇紀】《春秋緯》稱,自開闢至獲麟,分爲十紀,十曰流訖紀。
又【集韻】許訖切,音肸。
與迄同。
【爾雅釋詁】至也。
【尚書孔序】自唐虞以下訖于周。
【前漢成帝詔】訖今不攺。
【說文】本作□。
託 【酉集上】【言字部】 託 【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拓。
【說文】寄也。
【揚子方言】凡寄爲託。
【玉篇】憑依也。
【增韻】委也,信任也。
【穀梁傳定元年】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
【範註】詒託,猶假寄。
【禮檀弓】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
【鄭註】寄也。
【前漢賈山傳】聚廬而託處。
【唐書李勣傳】勣旣忠力,帝謂可託大事。
【說苑善說篇】上士可以託色,中士可以託辭,下士可以託財。
又【正字通】寓言也。
【後漢姜肱傳】託以他辭,終不言盜。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託州。
又南詔官名。
【唐書南蠻傳】乞託主馬,祿託主牛,巨託主倉廩。
又【韻會】或作侂。
【說文】《論語》可以侂六尺之孤。
今文作託。
宋韓侂胄名取此。
又或作寓。
【禮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
【註】寓,寄也。
或爲託。
又【集韻】陟嫁切,音吒。
誇也。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況于切【集韻】匈于切,□音訏。
【廣倉】□,樂也。
通作旴。
又【集韻】荒胡切,音呼。
義同。
記 【酉集上】【言字部】 記 【唐韻】【集韻】【韻會】□居吏切,音冀。
【說文】疏也。
【徐曰】謂一一分別記之也。
【博雅】識也。
【釋名】紀也。
【玉篇】錄也。
【廣韻】志也。
【書益稷】撻以記之。
【傳】使記識其過也。
【禮王制】太史典禮執□記。
【註】國有禮事,則豫執□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
【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
【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又【博雅】書也。
【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
【註】記,書也。
奏記自朋始。
【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又【正字通】文符也。
【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又與其通。
【字彙補】助語辭。
【詩王風】彼其之子。
【箋】其或作記。
或作己。
讀聲相似。
又葉苟起切,音幾。
【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
覿遊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
一說本作紀,紀與止葉,譌作記。
【辰集下】【歹字部】【廣韻】【集韻】□疾賜切,音漬。
【玉篇】病也,獸死也。
一曰鳥獸殘骨。
與胔、骴同。
【周禮秋官】蠟氏掌除骴。
【註】故《書》骴作脊。
鄭司農雲:脊讀爲,謂死人骨也。
《月令》曰掩骼埋胔。
骨之尚有肉者,及禽獸之骨皆是。
【集韻】亦作髊、殐。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集韻】□他□切。
同音。
詳口部音字註。
又【廣韻】呼漏切【集韻】許□切,□音蔲。
□,小兒兇惡。
同咅。
詳口部咅字註。
訛 【酉集上】【言字部】 訛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
【玉篇】與譌同。
僞也,謬也,舛也。
【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傳】訛,僞也。
【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
【註】世以妖言爲訛。
【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
【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
【書堯典】平秩南訛。
【傳】訛,化也。
【史記五帝紀】作南譌。
【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
【讀書通】又通作僞。
【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
【師古註】僞,讀曰訛。
化也。
又【爾雅釋詁】動也。
【詩小雅】或寢或訛。
【傳】訛,動也。
【韓詩】作譌。
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
【詩王風】尚寐無吪。
【傳】吪,亦動也。
本亦作訛。
又獸名。
【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
肉美,食之言不眞。
一名誕。
又蛇名。
【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又火名。
【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
【註】野火也。
【山海經】作譌火。
又姓。
【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
【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
亦動也。
訜 【酉集上】【言字部】 訜 【集韻】敷文切,音芬。
訜□,言語不定也。
又人名。
與訜、師訜,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筆雲切。
人不知也。
訝 【酉集上】【言字部】 訝 【唐韻】吾駕切【集韻】魚駕切【韻會】【正韻】五駕切,□音砑。
【說文】相迎也。
引周禮秋官,諸侯有卿訝。
【徐曰】按《周禮》使將至,使卿訝。
謂以言辭迎而勞之也。
又【訝士註】士官之迎四方賔客者。
【儀禮聘禮】厥明訝賔于館。
【註】迎也。
又【廣韻】嗟訝也。
【增韻】疑怪也。
【呂覽必已篇】無訝無訾。
【唐書李勣傳】使至,高祖訝無表。
【韓愈縣齋有懷詩】睢盱互猜訝。
又【玉篇】與迓同。
【書盤庚】餘迓續乃命于天。
【傳】迓,迎也。
又【集韻】或作禦。
【詩召南】百兩禦之。
【釋文】禦,本亦作訝。
又【集韻】或作輅。
【左傳宣二年】宋狂狡輅鄭人。
【註】輅,迎也。
又【音學五書】通作梧。
【儀禮聘禮】賔進訝受幾于筵前。
【註】今文訝爲梧,五故切。
又與牙通。
【周禮冬官】輪人爲輪牙也者,以爲固抱也。
【註】鄭司農雲:牙讀如訝。
【疏】訝,迎也。
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說文】重文從辵作迓,隸省作迓。
迓字從辵從牙。
訟 【酉集上】【言字部】 訟 〔古文〕□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頌。
【說文】爭也。
【六書故】爭曲直于官有司也。
又【易訟卦疏】凡訟者,物有不和情□,爭而緻其訟。
【註】爭辯也。
又【雜卦】訟,不親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聽而斷之。
【註】爭罪曰獄,爭財曰訟。
【疏】對文例也。
若獄訟不相對,則爭財亦爲獄。
又衆論異同錯互也。
【後漢曹褒傳】會禮之家,名爲聚訟。
【註】言相爭不定也。
又上書爲人雪冤曰訟。
【前漢王莽傳】吏民上書冤訟莽者,以百數。
又責也。
【論語】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註】訟,猶責也。
又公也。
【史記呂後紀】未敢訟言誅之。
【註】訟,公也。
猶明言也。
【韻會小補】通作誦。
【前漢呂後紀鄧展註】誦言,公言也。
【正字通】訟,亦音工。
與公通。
又【韻會】通作頌。
【說文】謌訟也。
【徐鉉曰】古本《毛詩》雅頌字多作訟。
又【廣韻】【集韻】【韻會】□祥容切,頌平聲。
亦爭獄也。
【詩召南】何以速我訟,葉上墉下從。
毛氏曰:《易》註:訟,爭也,言之于公也,從言從公,蓋會意也。
且諧公聲,是以《詩》協從韻,《易》獨音去聲,未爲允當。
合依《詩》音,二韻通用。
又【集韻】餘封切,音容。
諍也。
【書堯典】嚚訟可乎。
馬融本作庸。
又容也。
【史記吳王濞傳】佗郡國吏欲來捕亡者,訟共禁弗予。
【註】訟音容。
言其相容禁止不與也。
又葉古東切,音公。
【潘嶽關中詩】旣征爾辭,復蔽爾訟。
當乃明實,否則證空。
又葉徂郞切,音藏。
【魏武帝對酒曲】宰相股肱皆忠良,鹹禮讓,民無所爭訟。
訠 【酉集上】【言字部】 訠 【廣韻】同矧。
又人名。
孟訠、與訠,見【宋史宗室表】。
訡 【酉集上】【言字部】 訡 【說文】同吟。
【禮學記】呻其佔畢。
【註】呻吟也。
又作訡。
又人名。
希訡、與訡,見【宋史宗室表】。
訢 【酉集上】【言字部】 訢 【唐韻】【集韻】□許斤切,音欣。
【說文】喜也。
【玉篇】樂也。
與欣通。
【孟子】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
【註】訢,同欣。
【前漢賈山至言】天下訢訢焉,曰將興堯舜之道,三王之功矣。
又人名。
皇訢,見【史記】。
王訢,見【漢書】。
又姓。
訢梵,漢章帝時人,治歷數。
又【集韻】【正韻】魚巾切【韻會】疑巾切,□音銀。
和敬貌。
【前漢石奮傳】僮僕訢訢如也。
【註】訢訢,與誾誾同。
【集韻】亦作言言。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
蒸也。
【禮樂記】天地訢合,隂陽相得。
【註】訢讀爲熹,猶蒸也。
【疏】言樂感動天地,使二氣蒸動也。
又【集韻】許已切,僖上聲。
亦喜也。
訣 【酉集上】【言字部】 訣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
【說文】訣別也。
【增韻】辭也。
【史記吳起傳】東出衞郭門,與其母訣。
【後漢雷義傳】輕行相候,以展訣別。
又【玉篇】死別也。
【類篇】絕也。
【通俗文】與死者辭曰訣。
【唐書李勣傳】生死永訣。
又【說文】法也。
【韻會】方術要法謂決定不疑也。
【列子說符篇】衞人有善數者,以訣喩其子。
【魏書釋老志】大禹聞長生之訣。
又【韻會】通作決。
【前漢蘇武傳】李陵與武決去。
【註】決,別也。
又【韻會小補】呼決切,音血。
怒訶也。
又【集韻】涓惠切,音桂。
決也。
又葉居悸切,音季。
【陸機愍思賦】望崇丘以高訴,背□門而長訣。
物無往而不返,哀矧來其焉綴。
又葉居聿切,音橘。
【柳宗元祭崔□文】誰謂斯人,變易成疾。
良志莫踐,畢離永訣。
【說文】本作□。
【增韻】通作觖。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葺。
【玉篇】太白山名。
一曰負秦山。
又【集韻】疾葉切,音捷。
嶫,山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嵯峨嶫。
【集韻】亦作崨。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詢趨切,音須。
魚笥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郞丁切,音零。
米餌。
亦作□。
省作□。
□,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卽涉切,音接。
【玉篇】□續。
【類篇】續縷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緬字之譌。
【樊宗師絳守園居記】陴□孤顚。
【趙仁舉箋】疑作緬。
【辰集中】【木字部】同□。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集韻】【韻會】□渠容切,音笻。
或作□、□。
【玉篇】小舟也。
【揚子方言】南楚、江、湘,凡艇之小而深者謂之。
又【唐韻】松,可憎之貌。
【備考】【辰集】【日字部】【龍龕】同暍。
訤 【酉集上】【言字部】 訤 【集韻】與誵、詉□同。
訥 【酉集上】【言字部】 訥 【唐韻】內骨切【集韻】【韻會】【正韻】奴骨切,□嫩入聲。
【說文】言難也。
【玉篇】遲鈍也。
【廣韻】謇訥也。
【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關尹子九藥篇】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又木名。
【本草釋名】盧會,一名訥會。
又【集韻】或作呐。
【史記李將軍傳】廣訥口少言。
【漢書】作呐。
師古曰:呐亦訥字。
又【集韻】亦作詘。
【前漢曹參傳】訥於文辭。
【史記】作詘。
又【集韻】張滑切,音鵽。
言不辯也。
又【韻會小補】葉諾悅切,音涅。
【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正字通】通作。
【字彙補】籀文作□。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以沼切,音蓔。
山貌。
【正字通】嶕字之譌。
【酉集中】【豆字部】【廣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音兪。
變色豆也。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謨蓬切,音蒙。
【類篇】□襠衣也。
訦 【酉集上】【言字部】 訦 【唐韻】是吟切【廣韻】氏任切【集韻】時任切,□甚平聲。
【揚子方言】燕代東齊謂信曰訦。
又人名。
與訦,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市荏切【唐韻】常枕切,□音甚。
信也。
又【集韻】式荏切,音審。
義同。
【集韻】與諶愖忱□同。
訧 【酉集上】【言字部】 訧 【唐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音尤。
【說文】罪也。
引書,報以庶訧。
今【書呂□】作尤。
又【廣雅】惡也。
【玉篇】過也。
【詩國風】俾無訧兮。
【傳】過也。
【釋文】訧,音尤。
本或作尤。
【朱傳】于其切,葉上絲治。
治讀平聲。
又人名。
公訧,見【宋史宗室表】。
考證:〔【詩國風】俾無訧兮。
【箋】訧,音尤。
【傳】于其切。
〕謹照原書箋改釋文。
傳上增朱字。
訨 【酉集上】【言字部】 訨 【集韻】渚市切,音止。
訐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承節郞不訨。
又【玉篇】諸是切,音紙。
義同。
訩 【酉集上】【言字部】 訩 【唐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兇。
【爾雅釋言】訟也。
又【釋詁】盈也。
【詩小雅】降此鞠訩。
【傳】鞠,盈。
訩,訟也。
又朱傳。
訩,亂也。
又【廣韻】衆語也。
【晉書劉毅傳】天下訩訩,但爭品位。
【說文】同詾省。
【正字通】與詾哅匈兇兇洶恟□通。
【字彙補】又作□,非。
考證:〔【詩小雅】降此鞠訩。
【傳】鞠,盈。
訩,訟也。
又鞠,窮。
訩,亂也。
〕謹照原書鞠窮改朱傳。
訪 【酉集上】【言字部】 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亮切,妨去聲。
【說文】汎謀曰訪。
【徐曰】此言汎謀,謂廣問於人也。
【爾雅釋詁】謀也。
【玉篇】問也。
【書洪範】王訪于箕子。
【傳】謂就而問之也。
【周禮春官】受納訪以詔王聽治。
【註】納謀于王也。
又議也。
【楚語】敎之令,使訪物官。
【註】訪,議也。
物事也。
使議知百官之事也。
又【增韻】及也,見也。
【字彙】謁見也。
又方也。
【前漢高五王傳】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
【註】訪,猶方也。
【字彙補】與昉義同。
又官名。
【遼史百官志】太宗會同三年,命于骨鄰爲採訪使。
又姓。
唐進士訪式。
又【正字通】□罔切,芳上聲。
義同。
字彙泥說文,孫愐敷亮切,槩讀作去聲,非是。
又【篇海】別作□。
訬 【酉集上】【言字部】 訬 【唐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音抄。
【說文】訬,擾也。
一曰訬儈。
又【玉篇】健也,疾也。
【淮南子修務訓】越人有重遲者,而人謂之訬。
【註】訬,輕利善趨者。
又訬婧,細腰貌。
【後漢張衡傳思□賦】舒訬婧之纖腰。
【文選註】亦音眇。
又【類篇】書也。
又人名。
□訬,見【梁書】。
又【集韻】鋤交切,音巢。
【博雅】獪也。
又【廣韻】亡沼切【集韻】弭沼切,□音眇。
【說文】義同。
又【類篇】高也。
【張衡西京賦】通天訬以竦峙。
【註】通天,臺名。
訬,高也。
李善讀。
又【集韻】七肖切,音峭。
輕也,江東語。
又【集韻】楚敎切,抄去聲。
義同。
【前漢班固敘傳】江都訬輕。
【註】訬,謂輕狡也。
師古讀。
【集韻】或作吵。
又【集韻】楚絞切,抄上聲。
與謅同。
【集韻】七肖切。
七省切,誤。
考證:〔【集韻】七省切,音峭。
輕也,江東語。
〕謹照原文七省切改七肖切。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俗□字。
【申集中】【蟲字部】【集韻】香依切,音希。
【類篇】蟲名。
【博物志】藥物,有大毒。
【註】一曰鴆羽,如雀,黑頭赤喙,亦曰□。
雄曰,雌曰□也。
設 【酉集上】【言字部】 設 【唐韻】識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式列切,□扇入聲。
【說文】施□也。
從言從殳。
殳,使人也。
【徐曰】殳,所以驅遣使人也。
會意。
【博雅】合也。
【玉篇】置也。
【易繫辭】聖人設卦以觀象。
【疏】是施設其卦,有此諸象也。
【詩小雅】設此旐矣。
【註】□也。
【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
【註】謂彈畫也。
【疏】謂置設。
又【韻會】立也。
【前漢文帝紀】高帝設之,以撫四海。
【註】置立也。
謂立此法也。
又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中其莖,設其後。
【疏】設,大也。
謂從中以卻稍大之後,大則于把易制也。
又假借之辭。
【戰國策】今先生設爲不宦。
【註】設者,虛假之辭。
【前漢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
又突厥別部典兵者曰設。
【唐書李子和傳】突厥署子和爲屋利設。
【註】屋利者,一設之號也。
又【韻會】唐制,諸郡燕犒將吏謂之旬設,今事謂設,公廚曰設廚。
又姓,見【姓苑】。
又葉書質切,音失。
【詩小雅】鐘鼓旣設,舉酬逸逸。
設葉逸。
又葉式吏切,音試。
【王讚荀夫人誄】喪庭靡託,幾筵虛設。
躬當昏迷,事無荒滯。
【六書故】亦作〈言□〉。
鋪□詞說也。
考證:〔【戰國策】今先王設爲不宦。
〕謹照原文先王改先生。
訮 【酉集上】【言字部】 訮 【正字通】俗詽字。
【字彙】分詽、詽爲二,誤。
【字彙補】又譌作□、□,尤非。
訯 【酉集上】【言字部】 訯 【字彙】所瓦切,音傻。
強事言語。
訰 【酉集上】【言字部】 訰 【廣韻】之閏切【集韻】【韻會】【正韻】朱閏切,□肫去聲。
【爾雅釋訓】訰訰,亂也。
【註】闇亂。
又【廣韻】章倫切【集韻】朱倫切,□音肫。
亂言貌。
又心亂貌。
又【集韻】通作諄。
詳諄字註。
又通作肫忳純。
【禮中庸】肫肫其仁。
【註】肫肫,讀如誨爾忳忳之忳,誠懇貌。
或作純純。
程伊川曰:厚也。
亦作訰訰。
【荀子哀公篇】繆繆肫肫,其事不可循。
【註】繆當爲膠,肫與訰同。
雜亂之貌。
又【集韻】徒渾切,音屯。
多言也。
【字彙補】省作□,譌作□,□非。
許 【酉集上】【言字部】 許 【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虛上聲。
【說文】聽也。
【廣雅】與也。
【玉篇】從也。
【廣韻】可也。
【增韻】約與之也。
【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
爾不許我,我乃屛璧與珪。
【史記高祖本紀】呂媼怒。
呂公曰: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何自妄許與劉季。
又【博雅】進也。
【詩大雅】昭茲來許。
【傳】許,進也。
【疏】禮法旣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爲進也。
又信也。
【孟子】則王許之乎。
又猶興也,期也。
【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又邑名。
【詩魯頌】居常與許。
【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又國名、縣名、州名。
【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
【疏】地理志雲: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攺曰許昌,後周又攺爲許州。
又姓。
【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又與鄦通。
【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于楚。
【註】鄦同許,許靈公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
【詩小雅】伐木許許。
【傳】許許,柹貌。
【朱傳】衆人共力之聲。
【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註】許,音虎。
【字彙補】音虛。
又【類篇】滸,一作許。
訴 【酉集上】【言字部】 訴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音素。
【說文】吿也。
【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
【廣韻】毀也。
【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
【註】譖也。
【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又【說文】或作□。
亦作愬。
【論語】膚受之愬。
【註】愬己之冤也。
【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又【韻會小補】通作遡。
【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
【註】遡愬同。
又【集韻】昌石切,音尺。
亦毀也。
【說文】本作□。
【字彙補】譌作辨,非。
辨字左從言作。
又□。
【辰集中】【木字部】【玉篇】色盞切【集韻】所□切,□音產。
木名。
亦果也。
【徐表南州記】樹,子如桃實,長寸餘,二月花連著,實五月熟,色黃。
鹽藏,味酸似白梅。
出九眞。
又【集韻】【類篇】□所晏切,音訕。
牀蓐也。
【酉集上】【言字部】【玉篇】丁回切【廣韻】都回切,□音堆。
謫也,落也。
【廣韻】與搥同。
又【集韻】倉回切,音崔。
義同。
又一作□。
詳□字註。
【酉集中】【貝字部】【集韻】財幹切,音殘。
害物貪財也。
○按《說文》從□從貝。
凡從□者皆作□,則與固屬一字。
今韻書兩字分列,音義各別,不知何據。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千結切,音切。
趺。
襊 【申集下】【衣字部】 襊 【唐韻】麤最切【集韻】取外切,□音□。
衣遊縫也。
【劉孝標樂府】裲襠雙心共一襪,袙腹兩邊作八襊。
又【韻會】麤括切,音撮。
【類篇】緇布冠謂之襊。
又【玉篇】衣領也。
【直音】亦作□。
襋 【申集下】【衣字部】 襋 【唐韻】紀力切【集韻】訖力切,□音殛。
【說文】衣領也。
【詩魏風】要之襋之。
【博雅】襋、衱謂之褗。
又【玉篇】衣衿也。
或作□。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搜眞玉鏡】音榮。
【子集中】【人字部】【唐韻】【集韻】□以證切,音孕。
送行也。
古者諸侯取夫人,則同姓二國之。
謂從嫁之男女也。
【六書正譌】從人從火者,飮食所先。
從廾者,奉承之義。
此之事也,會意。
凡□、、勝、□等字從此,俗作媵,非。
〇按《說文》,以證切,爲喻母之字。
今《字彙》作形定切,爲匣母之字,蓋本之《正韻》而誤也。
勝右從灷力。
□右從□貝,原刻從舟火貝作。
襌 【申集下】【衣字部】 襌 【唐韻】【集韻】【韻會】□多寒切,音單。
【說文】衣不重也。
【禮玉藻】襌爲絅。
【註】有衣裳而無裏。
【揚子方言】汗襦,或謂之襌襦。
【前漢江充傳】初,充召見犬臺宮,衣紗縠襌衣。
【師古註】襌衣制若今之朝服中襌也。
【集韻】作單。
襍 【申集下】【衣字部】 襍 【集韻】同雜。
【說文】五彩相合也。
又【類篇】集也。
別詳隹部。
襎 【申集下】【衣字部】 襎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
【玉篇】襎裷。
詳裷字註。
又孚袁切,音翻。
義同。
又【類篇】補過切,音播。
長袂也。
襏 【申集下】【衣字部】 襏 【唐韻】【集韻】□北末切,音撥。
襏襫,蓑雨衣也。
【管子小匡篇】身服襏襫。
【註】襏襫,謂麤堅之衣,可以任苦著者也。
又【通俗文】三尺衣也。
【唐劉禹錫高陵令劉君德政□】烝徒讙呼,奪襏而舞。
又【國語補音】襏蠻,□服也。
同袚。
考證:〔【管子中匡篇】身服襏襫。
〕謹照原文中匡改小匡。
〔又【國語註】襏蠻,□服也。
同袚。
〕謹按二語出國語補音,註字改補音。
襐 【申集下】【衣字部】 襐 【唐韻】徐兩切【集韻】似兩切,□音象。
【說文】飾也。
【類篇】未笄冠者之首飾也。
【急就篇註】襐飾刻畫無等雙。
【註】襐飾,服飾也。
【前漢王後傳】莽建世子襐飾。
【師古註】首飾在兩耳後,刻鏤爲之。
【唐書曹確傳】舞者數百,皆珠翠襐飾,刻畫魚龍衣服。
又【集韻】待朗切,音蕩。
與□同。
襐字從□作,部外十二畫。
襑 【申集下】【衣字部】 襑 【唐韻】徐林切【韻會】徐心切,□音尋。
【說文】衣博大也。
又【廣韻】他感切,音嗿。
義同。
襒 【申集下】【衣字部】 襒 【唐韻】【集韻】□蒲結切,音蹩。
襒衣。
又【類篇】匹滅切,音潎。
衣貌。
又【史記孟荀列傳】騶子重於齊趙,平原君側行襒席。
【註】襒,拂也。
謂側行而衣,襒席爲敬,不敢正坐當賔主之禮也。
襓 【申集下】【衣字部】 襓 【唐韻】【集韻】□如招切,音饒。
【玉篇】劒衣。
【博雅】衭襓,劒衣也。
【禮少儀】劒則啟櫝蓋襲之,加夫襓與劒焉。
又【類篇】人要切,饒去聲。
義同。
襖 【申集下】【衣字部】 襖 【唐韻】【集韻】【韻會】□烏皓切,音懊。
【玉篇】袍襖也。
【韓愈詩】破襖請來綻。
襗 【申集下】【衣字部】 襗 【唐韻】徒落切【集韻】達各切,□音鐸。
【說文】絝也。
又【韻會】直袼切,音宅。
義同。
【詩秦風】與子同襗。
【箋】襗,褻衣近污垢。
又【廣韻】羊益切,音奕。
【博雅】長襦也。
【周禮春官註】巾絮寢衣袍襗之屬。
訽 【酉集上】【言字部】 訽 【說文】同詬。
【左傳襄十七年】重丘人閉門而訽之。
【註】罵也。
又【昭二十年】宋元公曰:餘不忍其訽。
【註】恥也。
【後漢崔駰傳】或冒訽以幹進。
【註】辱也。
又【音學五書】古音句。
引《太□》釋次七,震震不侮,濯漱其訽。
【註】雖見訽怒,善自解釋,如濯去垢穢也。
訾 【酉集上】【言字部】 訾 【唐韻】將此切【集韻】【韻會】蔣氏切【正韻】祖似切,□音子。
【說文】不思稱意也。
引《詩小雅》:翕翕訾訾。
【徐曰】言不思稱事之意也。
今文相承皆作訿。
【爾雅釋訓】翕翕訾訾,莫供職也。
《詩》《釋文》引《韓詩》雲不善之意。
【朱傳】潝潝,相和也。
訿訿,相詆也。
又【玉篇】毀也。
【禮曲禮】不苟訾。
【疏】相毀曰訾。
【管子形勢解】毀訾賢者之謂訾。
又【集韻】本作疵。
【荀子不苟篇】正義直指舉人之過惡,非毀疵也。
【韻會】疵毀字今文相承作訾毀久矣。
又惡也。
【管子形勢篇】訾食者不肥體。
【註】惡食之人憂嫌緻疾,故不能肥體。
又恣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以不俗爲俗,離蹤而跂訾者也。
【註】訾讀爲恣。
跂訾,謂跂足違俗而恣其志意也。
又【廣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紫平聲。
義同。
又【類篇】思也。
【禮少儀】不訾重器。
【註】訾,思也。
【唐書李勣傳】臨時選將,必訾相其奇龎福艾者遣之。
【音義】訾,思也。
又量也。
【前漢枚乗傳】舉吳兵以訾于漢。
【李奇曰】量也。
【商子懇令篇】訾粟而稅。
【註】量也。
又限也。
【管子君臣篇】吏嗇夫盡有訾程事律。
【註】訾,限。
程,準也。
又病也。
【禮檀弓】故子之所刺於禮者,亦非禮之訾也。
【註】病也。
又【揚子方言】何也。
湘潭之原,荊之南鄙,謂何爲曾,或謂之訾。
若中夏言何爲也。
【註】今江東人語亦雲訾爲,聲如斯。
又地名。
【左傳僖十八年】而後師于訾婁。
【註】衞邑。
又【文十六年】以侵訾枝。
【註】楚邑。
又【襄十年】楚伐宋師于訾母。
【註】宋地。
又【昭二十三年】單子取訾。
【註】訾在河南鞏縣西南訾城是也。
【路史】訾有二:西訾在維,東訾在鞏。
又姓。
【前漢功臣表】有樓虛侯訾順,又複姓。
【潛夫論】訾辱氏,趙嬴姓也。
又與貲同。
財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更名相如,以訾爲郞。
【註】訾讀與貲同,財也。
以家財多,得拜爲郞也。
又通作茈。
苻茈,草名。
【後漢劉聖公傳】南方飢饉,人庶掘鳧茈而食之。
【註】續漢書作苻訾。
又與觜通。
娵訾,北方宿名。
亦作娵觜。
詳角部觜字註。
又【集韻】【韻會】□才支切,音疵。
亦毀也。
【正韻】才資切,音茨。
義同。
【莊子山木篇】無譽無訾。
徐邈讀。
又【正韻】同啙。
【史記貨殖傳】呰窳偸生。
【前漢地理志】作啙。
【徐廣曰】啙窳,苟且惰嬾也。
應劭曰:啙,弱也。
師古曰:短也。
又【集韻】【正韻】□津私切,音咨。
亦思也。
又【正字通】與咨通。
【前漢禮樂志】訾黃其何不徠下。
【師古註】訾,嗟歎辭也。
黃,乗黃也。
歎乗黃不來下也。
又【集韻】子禮切,音濟。
【博雅】諀訾也。
又【字彙補】宗吳切,音租。
足訾,獸名。
【山海經贊】見人則呼其名足訾。
【集韻】或作□,亦書作訿。
【字彙補】又作□、□,非。
考證:〔【爾雅釋言】翕翕訾訾,莫供職也。
〕謹照原書釋言改釋訓。
〔【韓詩外傳】不善之意。
〕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也。
謹照原書改詩釋文引韓詩雲。
〔【左傳僖十八年】從師于訾婁。
〕謹照原文從字改而後二字。
〔【襄九年】楚師伐宋師于訾母。
〕謹照左傳原文九年改十年。
楚字下省師字。
〔【莊子山水篇】無譽無訾。
〕謹照原文山水篇改山木篇。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私呂切,音醑。
糧米也。
又祠神米也。
又始阻切,音所。
義同。
【酉集下】【辵字部】【集韻】七恭切,音從。
步緩也。
【正字通】從、從□通。
訿 【酉集上】【言字部】 訿 【集韻】同訾。
【詩大雅】臯臯訿訿。
【毛傳】訿訿,窳不供事也。
【朱傳】務爲謗毀也。
考證:〔【詩大雅】臯臯訿訿。
【孔傳】訿訿,窳不供事也。
〕謹按傳出於毛公不出於孔氏,謹將孔傳改毛傳。
詇 【酉集上】【言字部】 詇 【唐韻】【集韻】【正韻】□於亮切,央去聲。
【說文】早知也。
【廣韻】智也。
又【唐韻】於兩切【集韻】【韻會】【正韻】倚兩切,□央上聲。
又【玉篇】於竟切【唐韻】於敬切【集韻】於慶切,□音映。
義□同。
又【博雅】問也。
【類篇】吿也。
又【集韻】於浪切,音盎。
聲也。
與□同。
或作□。
詈 【酉集上】【言字部】 詈 【唐韻】【集韻】【韻會】□力智切,音荔。
【說文】罵也。
【韻會】正斥曰罵,旁及曰詈。
【釋名】詈,歷也,以惡言相彌歷也。
亦言離也,以此掛離之也。
【書無逸】小人怨汝詈汝。
【詩大雅】覆背善詈。
【禮曲禮】怒不至詈。
【史記魏豹傳】漢王罵詈諸侯羣臣。
【說文】本從網從言。
【長箋】羅織其人,互相謗詈。
俗從皿。
詸 【酉集上】【言字部】 詸 【集韻】同謎。
詉 【酉集上】【言字部】 詉 【集韻】尼交切,音鐃。
與呶同。
讙聲也。
【舊唐書徐彥伯傳】以號詉爲令德。
【宋史高斯得傳】時上封事言得失者衆,或者惡其讙詉。
又【廣韻】【集韻】□女加切,音拏。
【玉篇】譇詉,言不可解也。
【廣韻】語貌。
【類篇】羞窮也。
【集韻】或作訤。
又【集韻】奴故切,音怒。
惡言也。
又【集韻】乃嫁切,拏去聲。
詐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類篇】子六切,音蹙。
吳俗謂熬米爲餌爲□。
詋 【酉集上】【言字部】 詋 【玉篇】【集韻】□職救切,州去聲。
詛也。
與呪同。
【集韻】亦作詶。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當蓋切,音帶。
【博雅】槌也。
【揚子方言】槌,宋、魏、陳、楚、江淮之閒謂之。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同□。
【唐人憶薦福寺牡丹詩】雕槃分□何由得。
【註】□,作紺切,以針□物之□。
言簪花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集韻】烏八切,音。
穿也。
又女滑切,音豽。
義同。
□ 【午集下】【穴字部】 □ 【玉篇】力丁切。
□井也。
□ 【子集上】【丿字部】 □ 【唐韻】左本字。
又【集韻】有古作□。
註詳月部二畫。
詌 【酉集上】【言字部】 詌 【集韻】古暗切,音紺。
口閉也。
【荀子哀公篇】無取詌詌亂也。
【註】義未詳。
【家語】作鉗。
詍 【酉集上】【言字部】 詍 【唐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音曳。
【說文】多言也。
引《詩》:無然詍詍。
今《大雅》作洩洩。
【荀子解蔽篇】辨利非以言,是謂之詍。
【註】多言也。
又【集韻】時制切,音誓。
語多也。
又【集韻】私列切,音薛。
義同。
【集韻】與呭同。
【六書正譌】俗作、,□非。
【字彙補】譌省作□,尤非。
考證:〔【荀子解蔽篇】辨利非以言,則謂之詍。
〕謹照原文則謂改是謂。
詎 【酉集上】【言字部】 詎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詎,猶豈也。
【莊子大宗師】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
【後漢光武紀】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
【宋書沈約自序】若馳一介,四方詎不響應。
又【玉篇】止也,至也,格也。
又通作巨。
【前漢高帝紀】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
【師古註】巨,讀曰詎,猶豈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去聲。
義同。
又【字林】未知詞也。
【正字通】《讀書通》詎通作渠、鉅、遽,□非。
考證:〔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上聲。
義同。
〕謹按其據切係去聲非上聲,上字謹改去字。
詏 【酉集上】【言字部】 詏 【集韻】【正韻】□於敎切,妖去聲。
言逆也。
詐 【酉集上】【言字部】 詐 【唐韻】【集韻】【正韻】側駕切【韻會】側嫁切,□柤zha去聲。
【說文】欺也。
【爾雅釋詁】僞也。
【正韻】詭譎也。
【左傳宣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禮樂記】知者詐愚。
【疏】謂欺詐愚人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賈民禁僞而除詐。
【疏】使禁物之僞。
而去人之詐虛也。
【晉書□法志】背信藏巧謂之詐。
【荀子修身篇】匿行曰詐。
【說苑貴德篇】巧詐不如拙誠。
又卒也。
【公羊傳僖三十三年】詐戰不日。
【註】詐,卒也。
齊人語也。
【疏】春秋之例,偏戰者日,詐戰者月。
又葉側下切,柤上聲。
【王安石寄曾鞏詩】吾能好諒直,世或非詭詐。
葉上寫下者。
又葉莊助切,阻去聲。
【晉語】詐之見詐,果喪其賂。
【呂覽情欲篇】意氣易動,蹻然不固。
矜勢好智,胷中欺詐。
又葉側箇切,音佐。
【前漢敘傳】靡法靡度,民肆其詐。
偪上幷下,荒殖其貨。
詑 【酉集上】【言字部】 詑 【唐韻】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音拕。
【說文】引方言:沇州謂欺曰詑。
【玉篇】誼謾而不疑也。
【集韻】或作訑。
俗作□。
又【廣韻】徒何切【集韻】唐何切,□音駝。
又【廣韻】土禾切【集韻】土和切,□涶平聲。
義□同。
又【廣韻】弋支切【集韻】【韻會】餘支切,□音移。
詑詑,自得貌。
又淺意也。
亦作訑,或作□、□。
又【玉篇】達可切【廣韻】徒可切【集韻】待可切,□駝上聲。
輕也。
又欺罔也。
或作訑、誃。
詒 【酉集上】【言字部】 詒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音怡。
【說文】相欺詒也。
一曰遺也。
【詩邶風】自詒伊阻。
【傳】遺也。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
【註】遺也。
【廣韻】贈言也。
又【正韻】誒詒,疑疾。
【莊子達生篇】誒詒爲病數日。
【註】懈倦貌。
一曰失魂魄貌。
又通作貽。
【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
【傳】貽,遺也。
【詩大雅】詒厥孫謀。
【箋】詒,猶傳也。
【正義】詒訓遺,卽流傳之義。
又通作飴。
【詩周頌】貽我來牟。
【釋文】貽,又作詒。
【前漢劉向傳】引《詩》作飴。
【師古註】飴,遺也。
與貽同。
又通作嗣。
【詩鄭風】子寧不嗣音。
【傳】習也。
【箋】續也。
韓詩作詒。
詒,寄也。
曾不寄問也。
又【集韻】【韻會】□羊吏切,怡去聲。
【類篇】亦遺也。
【韻會】貺也。
【左傳文十六年】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
【疏】饋、詒皆與人物之名,與貽通,有平、去二音。
又【集韻】堂來切,音臺。
懈倦貌。
引莊子誒詒。
李軌讀。
又【集韻】他代切,音態。
義同。
又欺也。
又【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臺上聲。
【類篇】江南呼欺曰詒。
【增韻】欺詒,誑詐也。
【列子黃帝篇】狎侮欺詒。
【徐幹考僞篇】骨肉相詒,朋友相詐。
又【集韻】通作紿。
【穀梁傳僖元年】惡公子之紿。
【註】欺紿也。
【史記項羽紀】項王迷失道,田父紿之曰:左,乃陷大澤中。
【師古註】紿,誑也。
【類篇】或作□。
詔 【酉集上】【言字部】 詔 【廣韻】之少切【集韻】【韻會】【正韻】之笑切,□音照。
【說文】吿也。
【爾雅釋詁】導也。
【註】敎導之也。
【又】勴也。
【註】謂贊勉。
【疏】敎導,卽贊勉也。
【韻會】詔者,上下通用之義。
【左傳成二年】欒伯曰:燮之詔也。
書何力之有焉。
【註】吿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
【註】告也,助也。
【莊子盜跖篇】爲人父者,必能詔其子。
【如淳註】敎也。
又【廣韻】上命也。
秦漢以下,天子獨稱之。
【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六年,秦幷天下,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議命爲制,令爲詔。
【前漢周勃傳】軍中聞將軍之命,不聞天子詔。
又【廣韻】□也。
【正韻】播吿之書也。
【文心雕龍】漢命有三品,三曰詔書。
詔,吿也。
【釋名】詔書。
詔,昭也。
人暗不見事宜,則有所犯,以此示之,使昭然知所由也。
【文中子問易篇】程元曰:續書之有志,有詔,何謂也。
文中子曰:志以成道,言以宣志,詔其見王者之志乎。
又待詔,官名。
【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
【應劭註】諸以才伎召未有正官,故曰待詔。
【唐書百官志】明皇初置翰林待詔。
又蠻王曰詔。
【唐書南蠻傳】南詔本哀牢夷後,烏蠻別種也。
渠帥有六,自號六詔,曰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睒詔、施浪詔、蒙舍詔。
又【正韻】市召切,音紹。
【禮禮器】禮有□詔。
【註】告道賔主者也。
詔或爲紹。
又【集韻】之遙切,照平聲。
言誘也。
又【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韶。
【禮禮器】詔侑武方。
【註】詔侑或爲韶囿,武當爲無,方猶常也。
又葉朱戍切,音注。
【班固東都賦】申舊章下明詔,命有司頒憲度。
評 【酉集上】【言字部】 評 【廣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平。
【博雅】平也,議也。
【廣韻】平量也。
【增韻】品論也。
【後漢許劭傳】劭好覈論鄕黨人物,毎月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魏志曹植傳】曹植與邯鄲淳評說混元造化之端。
【舊唐書陸贄傳】互相譏評。
【文心雕龍】評者,平理。
【新論正賞篇】評者,所以繩理也。
又官名。
【晉書職官志】廷尉主□法獄訟,屬官有正監評。
【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有評事八人,掌出使推按。
又邑名。
【梁書新羅國傳】其邑在內曰啄評,在外曰邑勒,亦中國之言郡縣也。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平。
【後漢霍諝傳】前者溫敎許爲平議。
【蜀志費褘傳】論平其是非。
又【玉篇】皮柄切【唐韻】【集韻】【正韻】皮命切,□平去聲。
平言也。
【韓愈東都遇春詩】爾來曾幾時,白髮忽滿鏡。
舊遊喜□張,新輩足嘲評。
【註】評,音病。
□張,乖張。
詖 【酉集上】【言字部】 詖 【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陂去聲。
【說文】辯論也。
【廣雅】慧也。
【玉篇】佞諂也。
【廣韻】譣詖也。
【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
【釋文】詖,妄加人以罪也。
崔雲:險詖,不正也。
【孟子】詖辭知其所蔽。
【註】詖,偏陂也。
【前漢敘傳】趙敬險詖。
【師古註】詖,辯也。
一曰佞也。
又【正韻】兵媚切,悲去聲。
義同。
又【六書故】與陂通。
【荀子成相篇】讒人罔極,險陂傾側。
【註】陂與詖同。
又【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糜切,□音陂。
又【正韻】逋眉切,音悲。
又【集韻】滂禾切,音坡。
義□同。
考證:〔【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
【箋】詖,妄加人以罪也。
〕謹照原書箋改釋文。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同崿。
□ 【午集下】【穴字部】 □ 與窌同。
詳前窌字註。
又【鍼灸大全】巨□,禾□,皆人身穴名。
詗 【酉集上】【言字部】 詗 【唐韻】朽正切【集韻】【韻會】虛政切【正韻】呼正切,□音夐。
【說文】知處吿言之。
【增韻】□伺也。
【正韻】剌探也。
【史記淮南王傳】王有女陵,慧有口辯。
王愛陵,常多予金錢,爲中詗長安,約結上左右。
【註】孟康曰:詗音偵。
西方人以反閒爲詗,王使其女爲偵于王也。
師古曰:詗,有所□伺也。
偵義與詗同,然音則異。
又【集韻】醜政切,檉去聲。
中詗,義同。
師古讀。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火迥切,馨上聲。
義同。
【唐書李思行傳】唐公將起,使覘詗長安。
又【張說傳】窺詗時事。
【音義】俱讀上聲。
又【博雅】求也。
【廣韻】明悟了知也。
【篇海】譌作□,非。
詘 【酉集上】【言字部】 詘 【唐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音屈。
【說文】詰詘也。
一曰屈襞。
【禮喪大記】凡□衣不詘。
【註】謂舒而不卷也。
【楚辭九思】思哽饐兮詰詘。
又【博雅】曲也,折也。
【玉篇】枉曲也。
【禮樂記】習其俯仰詘伸。
【史記管晏列傳】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
【前漢孫寶傳】道不可詘,身詘何傷。
又【廣韻】辭塞也。
【戰國策】於是魏王聽此言也,甚詘。
又【類篇】充詘,喜失節貌。
【禮儒行】不充詘于富貴。
又姓。
漢有詘強。
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屈。
【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
【註】詘與屈同。
又【集韻】【正韻】□渠勿切,音掘。
與充詘義同。
又絕止貌。
【禮聘義】叩之,其聲淸□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又【正韻】盡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徼□受詘。
【師古註】言獸有力盡者,受而有之。
又【集韻】敕律切,音怵。
與黜同。
【戰國策】彼公仲者,秦勢能詘之。
【註】詘,貶下也。
又【集韻】通作絀。
【禮射義】進爵絀地。
【註】《內則》以前作絀,《明堂位》以後作詘。
又【集韻】或作出。
【左傳襄三十年】譆譆出出。
【周禮秋官庭氏鄭註】引作詘詘。
劉昌宗音出。
本亦作出。
又【集韻】奴骨切,嫩入聲。
與訥同。
詳訥字註。
又【說文】或作誳。
【長箋】作誳。
【酉集上】【角字部】【集韻】【韻會】□胡沃切,音鵠。
【玉篇】治象牙也。
【爾雅釋器】象謂之。
俗本譌作鵠,非。
又【類篇】治角也。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許六切,音畜。
褚也。
【左傳襄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
【註】褚,也。
【篇海】褫也,藏也。
又【五音集韻】醜六切,音蓄。
義同。
【酉集上】【角字部】【廣韻】邊兮切【集韻】邊迷切,□音篦。
橫角牛名。
又【集韻】賔彌切,音□。
義同。
【字彙補】亦作□,非。
詛 【酉集上】【言字部】 詛 〔古文〕□謯【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莊助切,阻去聲。
【說文】詶也。
【廣韻】咒詛。
【書無逸】厥口詛、祝。
【疏】詛祝,謂吿神明,令加殃咎也。
以言吿神謂之祝。
請神加殃謂之詛。
【詩小雅】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釋文】以禍福之言相要曰詛。
【周禮春官】詛祝掌盟詛之祝號。
【註】詛,謂祝之使沮敗也。
大事曰盟,小事曰詛。
【疏】盟盟將來,詛詛過往。
【後漢仲長統傳】匈詈腹詛。
又【集韻】古通作。
【詩大雅】侯作侯祝。
【釋文】作,本或作詛。
【朱傳】作,讀爲詛。
詛祝,怨謗也。
又【集韻】遵遇切,娵去聲。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壯所切,音阻。
【集韻】呪也。
【釋名】阻也。
使人行事阻限于言也。
又通作阻。
【晉語】狂夫阻之衣也。
【註】狂夫,方相氏之士也。
阻古通詛。
將服是衣,必先詛之。
考證:〔【詩大雅】侯作侯祝。
【釋文】作,本或作詛。
【傳】作,讀爲詛。
〕謹照原書傳字上增朱字。
詞 【酉集上】【言字部】 詞 〔古文〕□【唐韻】似茲切【集韻】【韻會】【正韻】詳茲切,□音祠。
【說文】意內而言外也。
【釋名】嗣也。
令撰善言,相嗣續也。
【廣韻】說也。
【正韻】言也。
【字彙】文也。
【公羊傳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
其詞則丘有罪焉爾。
【史記儒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
【晉書郭璞傳】璞詞賦爲中興之冠。
【舊唐書張九齡傳】張說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
又【陸贄傳】贄以博學宏詞登科。
【韓非子問田篇】驅於聲詞,眩乎辯說。
又【博雅】已也。
又【廣韻】請也,吿也。
○按《說文》本作意內言外。
韻會引作音內言外。
又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
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
聲成文謂之音,此詞直音內之助,聲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內。
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詞皆在句之外爲助,故曰言之外。
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
些,亦詞也。
未詳音發爲言,言之成文爲詞,未可以內外岐之,且詞與兮些各別,非語助例也。
字彙勦用韻會舊註,非是。
又按說文辭,訟也。
辤,不受也。
與言詞、文詞之詞各別。
今經史以辭爲言詞之詞,如《禮曲禮》,不辭費是也,以辭爲辤受之辤,如《論語》與之粟九百辭是也。
以辤爲文詞之詞,如《楊修傳》絕妙好辤是也。
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書者,不可不辨。
詠 【酉集上】【言字部】 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
【說文】歌也。
【玉篇】長言也。
【增韻】詠歌謳吟也。
【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
【傳】以合詠歌之聲也。
【爾雅序】敘詩人之興詠。
【疏】詠者,永言也。
【前漢藝文志】詠其聲謂之歌。
又鳥鳴亦曰詠。
【陸機悲哉行】耳悲詠時禽。
【註】禽聲應時而變也。
又通作詠。
【史記樂書】歌詠其聲也。
【禮樂記】作歌詠。
又【說文長箋】省作永。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詡 【酉集上】【言字部】 詡 【唐韻】況羽切【集韻】【韻會】火羽切,□訏上聲。
【說文】大言也。
【玉篇】人語也。
【廣韻】和也,普也,遍也,大也。
【禮禮器】德發揚,詡萬物。
【疏】言王者撫有四海,宜發揚其德,普遍萬物也。
【前漢揚雄傳】尚泰奢,麗誇詡。
【註】詡,大也。
又【廣韻】敏而有勇也。
【禮少儀】會同主詡。
【註】詡,謂敏而有勇。
又辭氣明盛貌。
又人名。
【前漢平帝紀】沛郡太守石詡。
【說文】本作□。
詢 【酉集上】【言字部】 詢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荀。
【說文】謀也。
【玉篇】咨也。
【書舜典】詢事考言。
【詩小雅】周爰咨詢。
【傳】親戚之謀爲詢。
【左傳襄四年】諮親爲詢。
又【爾雅釋詁】信也。
【註】宋衞曰詢。
【疏】按方言:宋衞汝潁之閒曰洵。
鄭風溱洧:洵訏且樂。
詢、洵音義同。
【玉篇】或作□。
【集韻】或作□、咰。
【字彙補】譌作□。
詣 【酉集上】【言字部】 詣 【唐韻】五計切【集韻】【韻會】硏計切,□音羿。
【說文】□至也。
【徐曰】徑□而詣之也。
【小爾雅】進也。
【玉篇】往也,到也。
【增韻】造也。
【左傳莊十七年註】鄭詹詣齊見執。
【史記秦本紀】代王乗傳詣長安。
【王褒洞簫賦】躊躇稽詣。
【註】倉頡篇雲:詣,至也。
言聲稽留,如有所詣也。
又【正字通】學業深入曰造詣。
又蟲名。
【揚子方言】蛄詣謂之杜蛒。
又與栺通。
漢有枍栺宮,以木而名。
【三輔黃圖】作枍詣宮。
【註】枍詣,木名。
言宮中美木茂盛也。
又與倪通。
【春秋昭二十九年】叔詣卒。
【公羊】【穀梁傳】作叔倪。
詤 【酉集上】【言字部】 詤 【唐韻】【集韻】□呼光切,音荒。
【說文】夢言也。
又【廣韻】呼晃切【集韻】虎晃切,□荒上聲。
義同。
又【博雅】忽也。
又【廣韻】許昉切【集韻】詡往切,□音怳。
義同。
【廣韻】【類篇】書作□。
【集韻】書作□。
【玉篇】譌作□。
□ 【午集下】【穴字部】 □ 【篇海】古孝切,音校。
窌也。
考證:〔【海篇】乎孝切,音校。
窌也。
〕謹按篇海雲□音校,窌也,在周禮也。
查周禮考工記匠人囷窌倉城。
釋文窌劉古孝反。
此□卽窌之譌。
故雲在周禮也。
當依周禮音古孝切。
校亦古孝切,故雲音校。
謹改海篇爲篇海。
乎孝切改爲古孝切。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女九切,音紐。
禾耎弱。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遙。
陶師燒瓦窯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彙補】《石鼓文》勿□勿伐。
借作掩。
詥 【酉集上】【言字部】 詥 【唐韻】□閤切【集韻】曷閤切,□音合。
【說文】諧也。
又【集韻】葛合切,音鴿。
會言也。
【六書統】從言從合,合衆意也。
【原】本作合。
試 【酉集上】【言字部】 試 【唐韻】【集韻】【韻會】□式吏切,詩去聲。
【說文】用也。
【博雅】嘗也。
【增韻】探也,較也。
【易無妄】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釋文】試驗,一曰用也。
【註】試,謂少嘗之也。
【書舜典】明試以功。
【禮緇衣】□不試而民鹹服。
【莊子齊物論】嘗試言之。
又【正韻】式至切,音翅。
義同。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設職切,音識。
義同。
通作式。
又葉詩止切,音始。
【詩小雅】方叔涖止,其車三千,師幹之試。
試葉止。
又葉申之切,音詩。
【詩小雅】私人之子,百僚是試。
葉上裘,裘音渠之反。
詧 【酉集上】【言字部】 詧 【唐韻】楚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初戛切。
□與察同。
【說文】言微親察也。
【史記秦本紀】繆公與由餘曲席而坐,問其地形與兵勢,盡詧,而後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
【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