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中】【蟲字部】【集韻】彌遙切,音篻。
【玉篇】蠶初生也。
譹 【酉集上】【言字部】 譹 【集韻】【類篇】乎刀切【正韻】胡刀切,□音豪。
與諕同。
號也。
【莊子齊物論】叫者譹者。
【註】譹,下而聲濁也。
又【集韻】【類篇】後到切【韻會】【正韻】胡到切,□豪去聲。
與臯同。
呼也。
詳白部臯字註。
辝 【酉集下】【辛字部】 辝 籀文辭字。
譺 【酉集上】【言字部】 譺 【廣韻】五介切【集韻】牛戒切,□音□。
【說文】騃也。
【廣韻】誡譺也。
【類篇】欺悱也。
又【廣韻】魚紀切【集韻】偶起切,□音擬。
議也,欺也,調也。
【集韻】與擬同。
或作懝。
亦作疑。
又書作□。
又【廣韻】【集韻】□魚記切,擬去聲。
義同。
又【集韻】【類篇】□鄂力切,音觺。
【字彙補】齊敬貌。
【史記褚氏龜筴傳】求之於白蛇蟠杅林中者,齋戒以待譺然。
【註】索隱曰:譺,音嶷。
求龜者齋戒以待,恆譺然也。
【集韻】與同,或作嶷、懝。
譻 【酉集上】【言字部】 譻 【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音鶯。
【說文】聲也。
【廣雅】鳴也。
【後漢張衡傳】鳴玉鸞之譻譻。
【註】聲也。
又人名。
與譻,見【宋史宗室表】。
【字彙】與嚶同。
譼 【酉集上】【言字部】 譼 【集韻】監,古作譼。
註詳皿部九畫。
又人名。
【梁書武帝紀】義陽王蕭譼。
譽 【酉集上】【言字部】 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餘去聲。
【說文】稱也。
【玉篇】聲美也。
【易坤卦】括囊無咎無譽。
【註】譽者,過美之名。
【詩周頌】以永終譽。
【箋】聲美也。
【禮表記】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
【莊子盜跖篇】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又【禮祭統孔疏】援神契雲:大夫之孝曰譽。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瑞星,三曰含譽。
又姓。
平原大守譽粹。
見【晉書】。
又【諡法】狀古述今曰譽。
又通作豫。
【詩小雅】是以有譽處兮。
【傳】譽,善聲也。
處,安樂也。
蘇氏曰:譽、豫通。
凡詩之譽,皆言樂也。
又【韻會小補】通作與。
【禮射義】詩曰:則燕則譽。
【鄭註】譽,或爲與。
又【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音餘。
義同。
【論語】誰毀誰譽。
【朱傳】譽者,揚人之善,而過其實。
譽平聲。
又【詩大雅】慶旣令居,韓姞燕譽。
【傳】燕,安。
譽,樂也。
譾 【酉集上】【言字部】 譾 【正韻】子踐切,音翦。
【字彙】淺也。
【史記李斯傳】能薄而材譾。
又人名。
希譾、汝譾,見【宋史宗室表】。
【正字通】本作□。
【原】與譾、俴□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章恕切,音翥。
筐□。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居何切,音哥。
母,草名。
出嶺南。
【齊民要術】母,樹皮有蓋,狀似栟櫚,但脃不中用,南人名其實爲。
□ 【未集中】【糸字部】 □ 【韻補】紱又作□。
譿 【酉集上】【言字部】 譿 【玉篇】同譓。
【晉語】今陽子之情譿矣。
【註】辨察也。
又人名。
伯譿、汝譿,見【宋史宗室表】。
谔 【酉集上】【言字部】 諤 【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音鄂。
【廣雅】諤諤,語也。
【玉篇】正直之言也。
【史記商君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家語】湯武以諤諤而昌。
又【廣韻】謇諤,直言也。
【後漢儒林傳】臣無謇諤之節,而有狂瞽之言。
又【韻會】通作鄂。
【禮坊記鄭註】子於父母尚和順,不用鄂鄂。
【釋名】鄂本又作諤。
又通作咢。
【前漢韋賢傳】咢咢黃髮。
【師古註】直言也。
【類篇】或作讍。
讀 【酉集上】【言字部】 讀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
【說文】誦書也。
【徐鍇曰】讀猶瀆也。
若四瀆之引水也。
【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
【毛傳】抽也。
【鄭箋】抽猶出也。
【朱傳】誦言也。
【禮文王世子】冬讀書,典書者詔之。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雲:祝融之樂曰《屬讀》。
又曲名。
【唐書禮樂志】《讀曲》,宋人爲彭城王義康作也。
又官名。
【唐書百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讀學士,掌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大透切,音豆。
義同。
【周禮天官宮正註】鄭司農讀火絕之。
《釋文》徐音豆。
又【增韻】句讀,凡經書成文語絕處謂之句。
語未絕而點分之以便誦詠,謂之讀。
今祕省挍書式:凡句絕,則點於字之旁讀,分則微點於字之中閒。
又【韻會】通作投。
【馬融長笛賦】察度於句投。
【註】說文曰:逗,止也。
投與逗古字通,音豆。
投,句之所止也。
○按此則讀與逗通。
逗又與投通。
又葉亭歷切,音狄。
【蘇轍醉吟庵詩】詩成付與醉中讀,知有淸溪可終日。
考證:〔【周禮天官小宰宮正註】鄭司農讀火絕之。
徐音豆。
〕謹按此天官宮正註非小宰註也,謹照原文省小宰二字。
俆音豆上增釋文二字。
讁 【酉集上】【言字部】 讁 【廣韻】同謫。
【小爾雅】責也。
【詩邶風】室人交徧讁我。
【傳】責也。
【周語】秦師必有讁。
【註】猶咎也。
【前漢武帝紀】發責吏穿昆明池。
【師古註】吏有罪者,發而役之。
又【揚子方言】過也。
南楚以南,凡相非議人謂之讁。
【郭註】讁,音賾,謂罪過也。
亦音適,罪罰也。
又【集韻】通作適。
【詩商頌】勿予禍適。
【毛傳】過也。
韓詩雲:數也。
【朱傳】適、讁通。
【前漢武帝紀】發天下七科讁出朔方。
【史記大宛傳】作七科適。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集韻】【韻會】□辭夜切,音謝。
【山海經】瞻諸之山,水出焉。
又【集韻】夤謝切,音夜。
義同。
讃 【酉集上】【言字部】 讃 【字彙】俗讚字。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同岷。
讄 【酉集上】【言字部】 讄 【唐韻】力軌切【集韻】【韻會】魯水切,□音壘。
【說文】禱也。
累功德以求福。
引論語,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
今本作誄。
又【字彙】古者卿大夫歿,則君命有司累其功德,爲文以哀之,曰讄。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太子右監門率府卒士讄。
【集韻】與誄通。
或作□□□。
【辰集下】【毛字部】【廣韻】【集韻】□徒郞切,音唐。
【博雅】,毦罽也。
【玉篇】罽曲文。
一曰冠纓上飾。
説 【酉集上】【言字部】 説 【唐韻】失□切【集韻】【韻會】【正韻】輸□切,□音近刷。
【說文】説,釋也。
一曰談説。
【釋名】述也。
序述之也。
【廣雅】論也。
【玉篇】言也。
【廣韻】告也。
【增韻】解也,訓也。
又所論之辭也。
【易鹹卦】滕口説也。
又【繫辭】故知死生之説。
【書益稷】庶頑讒説。
【詩國風】士之耽兮,猶可説也。
女之耽兮,不可説也。
【史記老莊申韓傳】韓非作《説難》曰:凡説之難,在知所説之心,可以吾説當之。
【揚子法言】五經之爲衆説郛。
【文心雕龍】説者,悅也。
兌爲口舌,故言咨悅懌。
過悅必僞,故舜驚讒説。
又【周易】有《説卦》,孔子十翼之一。
【疏】□説八卦之德業變化,及法象所爲也。
又【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六曰説。
【註】謂以辭責之,如董仲舒救日之祝是也。
又攻説。
【周禮秋官庶氏】以攻説禬之。
【註】祈其神求去之也。
又【玉篇】餘輟切【唐韻】弋雪切【集韻】【韻會】欲雪切,□音閱。
與悅通。
【玉篇】懌也。
【類篇】喜也,樂也,服也。
【易益卦】民説無疆。
【詩召南】我心則説。
【周禮秋官】掌交達萬民之説。
又數也。
【詩邶風】死生契闊,與子成説。
【疏】當與子危難相救,成其軍伍之數。
勿得相背,使非理死亡也。
又人名。
【書說命序】高宗夢得説。
【註】夢得賢相,其名曰説。
説,本又作兌。
又姓。
【廣韻】傅説之後。
又【廣韻】舒芮切【集韻】【韻會】【正韻】輸芮切,□音稅。
【玉篇】亦談説也。
【增韻】説誘,謂以言語諭人,使從己也。
【孟子】説大人則藐之。
【史記蘇秦傳】遊説六國。
又舍也。
【詩召南】召伯所説。
【左傳宣十二年】日中而説。
【正韻】與稅駕之稅同。
又【集韻】儒稅切,音芮。
亦説也。
引《周禮》註:遊觀則施惠以爲説也。
聶氏定作此音。
又【正韻】他括切,音脫。
【韻會】捝,亦作説。
與脫通。
【易蒙卦】用説桎梏。
【禮檀弓】孔子之衞,遇舊館人之喪,使子貢説驂而賻之。
又赦也。
【詩大雅】彼宜有罪,女覆説之。
【註】音脫。
誯 【酉集上】【言字部】 誯 【集韻】同唱。
又人名。
崇誯,見【宋史宗室表】。
誰 【酉集上】【言字部】 誰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
【說文】何也。
【玉篇】不知其名也。
【易同人】出門同人。
又誰咎也。
【詩召南】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
【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
【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
【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
【詩國風】誰昔然矣。
【傳】猶言疇昔也。
郭璞曰:誰,發語辭。
又【正韻】誰何,詰問也。
【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
【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
【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雲姓名是誰也。
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
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又姓。
【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又【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又通作疇。
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又【韻會】亦作譙。
【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
【註】責讓也。
譙,音誰,呵,音何。
【漢書】作孰何。
李奇曰:孰誰也。
何,呵也。
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
【集韻】或作唯。
誱 【酉集上】【言字部】 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疾葉切,音捷。
口誱,多言也。
課 【酉集上】【言字部】 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臥切,科去聲。
【說文】試也。
【廣雅】第也。
【玉篇】議也。
【增韻】計也,程也。
【史記匈奴傳】課校人畜計。
【前漢京房傳】房奏考功,課吏法。
【晉書元帝紀】勸課農桑。
【宋書沈約自序】少寬其工課。
【汲冢周書】程課物徵。
【管子七法篇】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又【廣韻】稅也。
【舊唐書職官志】凡賦人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調,三曰役,四曰課。
又縣名、水名。
【隋書地理志】課陽縣,屬南陽郡,因課水而名。
又【玉篇】苦訛切【廣韻】【集韻】苦禾切,□音科。
課差也。
又【類篇】率也。
誳 【酉集上】【言字部】 誳 【唐韻】區物切【集韻】【類篇】曲勿切,□音屈。
【說文】與詘同。
又誳詭,非常詭異也。
【左思吳都賦】誳詭之殊事。
又與屈同。
【淮南子氾論訓】誳寸而伸尺,聖人爲之。
【註】誳、屈同。
又【集韻】渠勿切,音掘。
與倔同。
倔強,梗戾也。
或作□。
誴 【酉集上】【言字部】 誴 【廣韻】藏宗切【集韻】徂宗切,□音琮。
與悰同。
樂也。
一曰謀也。
誵 【酉集上】【言字部】 誵 【集韻】【類篇】□何交切,音爻。
言不恭謹也。
或作訤。
誶 【酉集上】【言字部】 誶 【唐韻】【集韻】【韻會】□雖遂切,音祟。
【說文】讓也。
【玉篇】罵也。
【增韻】誚也,詬也。
【吳語】吳王還自伐齊,誶申胥。
【唐書□叔達傳】忿誶不恭。
又【廣雅】諫也,問也。
【莊子徐無鬼】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
【註】詬誶也。
【陸德明音義】問也。
音崇。
又音峻。
又【集韻】【類篇】□秦醉切,音萃。
告也。
【玉篇】言也,問也。
又【廣韻】蘇內切【集韻】【韻會】蘇對切,□音碎。
【前漢賈誼傳】母取箕帚立而誶語。
【服虔曰】誶,猶罵也。
【張晏曰】責讓也。
【師古曰】誶音碎。
又【集韻】與訊通。
【張衡思□賦】愼竈顯于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訊。
【註】告也。
【後漢書】作妄誶。
【莊子】淩誶。
【陸德明音義】亦音信。
又【廣韻】慈卹切【集韻】【韻會】【正韻】昨律切,□音崒。
【金壺字考】淩誶,誚責也。
【列子力命篇】□淩誶。
【註】謂好淩辱責駡人也。
張湛音碎,殷敬順音崒。
誷 【酉集上】【言字部】 誷 【廣韻】文兩切【韻會】文紡切,□音罔。
誣也。
【晉書郤詵傳】朋黨則誣誷,誣誷則臧否失實,眞僞相冒。
【柳宗元登蒲州石磯詩】高歌返故室,自誷非所欣。
又與罔通。
【禮少儀】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爲罔。
【註】罔又作誷。
【廣韻】與□同。
【類篇】作□。
誸 【酉集上】【言字部】 誸 【集韻】【韻會】胡千切【正韻】胡田切,□音賢。
言急也。
【莊子外物篇】謀稽乎誸。
【註】急而後考謀。
又【類篇】堅正也。
又【集韻】胡涓切,音懸。
亦急也。
誹 【酉集上】【言字部】 誹 【唐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音斐。
【說文】謗也。
【博雅】也。
【史記高祖紀】誹謗者族。
【莊子刻意篇】高論怨誹。
【戰國策】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
又【集韻】或省作非。
【前漢鼂錯傳】非謗不治。
【師古註】非讀曰誹。
又【集韻】府尾切,非上聲。
義同。
又【集韻】【韻會】匪微切【正韻】芳微切。
□與非通。
【類篇】謗言也。
【增韻】非議也。
【史記平準書】張湯奏顏異當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
【前漢食貨志】作腹非。
【註】口不言,心非之也。
又【廣韻】方味切【集韻】【韻會】【正韻】方未切,□非去聲。
義同。
【史記文帝紀】誹謗之木。
【索隱】誹,音非,亦音沸。
屍子雲:堯立誹謗之木。
韋昭雲:慮政有缺失,使書于木,後代遂因以爲飾。
今宮牆橋樑頭四柱木是也。
誺 【酉集上】【言字部】 誺 【廣韻】醜知切【集韻】抽知切,□音螭。
【揚子方言】不知也。
沅灃之閒,凡相問而不知答曰誺。
又【正字通】以言相欺曰謾,以言相誣曰誺。
又【梵書】空谷傳聲曰赤謾白誺。
又【廣韻】【集韻】□醜吏切,音貽。
義同。
又【玉篇】力代切【廣韻】落代切【集韻】洛代切,□音賚。
【廣雅】誤也。
【類篇】或作□□。
誻 【酉集上】【言字部】 誻 【唐韻】徒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遝。
【說文】諏誻也。
【玉篇】妄語也。
【正韻】言相惡也。
又誻誻,多言也。
【荀子正名篇】愚者之言,誻誻然而沸。
又【廣韻】譐誻,亦作沓。
【詩小雅】噂沓背憎。
【箋】噂噂沓沓,相對談語,背則相憎逐。
沓亦作□。
【集韻】亦作□。
又【集韻】託合切,音塔。
與同。
讞 【酉集上】【言字部】 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列切,音孼。
議罪也。
評獄也。
【禮文王世子】獄成,有司讞于公。
【疏】言白也。
【□註】議□也。
【前漢景帝紀】諸獄疑若,雖文緻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師古註】讞,平議也。
【後漢斐楷傳】州郡翫習,欲避請讞之煩。
【註】廣雅曰:讞,疑也。
謂罪有疑者,讞於廷尉也。
【宋史選舉志】司馬光奏設十科舉士,十曰練習法令能斷請讞科。
又【廣韻】魚蹇切【集韻】【韻會】語蹇切。
□孼上聲。
又【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正韻】倪甸切,□音彥。
義□同。
【正韻】俗作谳。
讟 【酉集上】【言字部】 讟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
【說文】痛怨也。
【徐鍇曰】象衆怨也。
故從二言。
【廣雅】惡也。
【揚子方言】讟、咎,謗也。
【郭註】謗,言噂讟也。
【左傳昭元年】民無謗讟。
【杜註】讟,誹也。
【前漢五行志】怨讟動於民。
【師古註】讟,痛怨之言。
【酉集中】【豸字部】【集韻】之戎切,音終。
【玉篇】獸似豹。
【類篇】如豹而角。
計 【酉集上】【言字部】 計 【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繼。
【說文】會也,算也。
從言從十。
徐曰:十者,物成數。
會意。
【左傳昭三十二年】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
【禮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
【註】書謂六書,計謂九數。
【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
【註】弊,斷也。
【疏】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爲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
又【司會註】司會,主天下之大計。
【疏】日計曰成,月計曰要,歲計曰會。
【史記平準書】桑弘羊以計算用事。
又【玉篇】謀也。
【廣韻】籌策也。
【史記項羽紀】項梁召諸別將會薛計事。
又【淮隂侯傳】計者,事之機也。
又計簿。
【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會逸奔郈,魴假使爲賈正焉,計于季氏。
【註】送計簿于季氏。
【前漢武帝紀】受計于甘泉宮。
【註】受郡國所上計簿,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又計偕。
【前漢武帝紀】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
【註】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也。
又官名。
【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
【師古註】專主計籍。
【唐書百官志】司計、典計、掌計各二人,給衣服、飮食、薪炭。
又神名。
【山海經】東百三十裡曰光山,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龍首,恆遊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有計斤縣。
【師古曰】卽左傳所謂介根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計州。
又姓。
越有計然,後漢有計子勳。
又【集韻】吉屑切,音結。
畫也。
訂 【酉集上】【言字部】 訂 【唐韻】他頂切,上聲。
【說文】平議也。
【詩周頌】彼作矣,文王康之。
【箋】以此訂太王、文王之道,卓爾與天地合其德。
【疏】訂者,比□之言。
【晉書荀崧傳】其書諸所發明,或左氏、公羊所不載,亦足有所訂正。
又【廣韻】他丁切【集韻】湯丁切,□音。
又【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亭上聲。
義□同。
又【集韻】唐丁切,音亭。
義同。
又【字彙補】均也。
【周禮夏官恒矢註】前後訂,其行平也。
【疏】恒矢軒輖訂,是安居之矢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丁定切,丁去聲。
平議也。
【唐書李綱傳】古人以一言之重訂千金。
又【廣韻】逗遛也。
又【正字通】齊梁閒謂賦民爲訂。
又正定書籍亦曰訂,如較訂、訂正之類。
譏 【酉集上】【言字部】 譏 【唐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誹也。
【增韻】誚也。
【左傳隱元年】稱鄭伯譏失敎也。
【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微文刺譏,貶損當世。
又【廣雅】問也。
【增韻】伺察也。
【禮王制】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
【註】譏,呵察也。
又【廣雅】諫也。
【玉篇】嫌也。
【廣韻】譴也。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譏察使掌譏察姦僞。
又【韻會】通作幾。
【周禮地官司關】國兇劄則無關門之征猶幾。
【註】猶幾謂無租稅,猶苛察不令姦人出入。
讦 【酉集上】【言字部】 訐 【唐韻】【集韻】【韻會】□居謁切,音揭。
【說文】面相斥罪,相告訐也。
【玉篇】攻人之隂私也。
【廣韻】面斥人以言也。
【論語】惡訐以爲直者。
【前漢外戚傳】訐揚幽昧之過。
又【禮內則孔疏】隱義雲:齊人謂相絞訐爲掉磬。
庾氏雲:齊人謂之差訐。
又【廣韻】居列切【集韻】【韻會】蹇列切【正韻】古屑切,□音孑。
義同。
又【廣韻】【集韻】□居例切,音罽。
持人短也。
又相告斥也。
又【集韻】九刈切,音近罽。
直言也。
讧 【酉集上】【言字部】 訌 【唐韻】戸工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
【說文】也。
【玉篇】潰也,敗也。
【增韻】亂也。
【詩大雅】蟊賊內訌。
【傳】潰也。
【箋】爭訟相陷人之言也。
【唐書郭子儀贊】外阻內訌。
【音義】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從義郞不訌。
又【韻會】通作虹。
【詩大雅】實虹小子。
【傳】虹,潰亂也。
又【集韻】沽紅切,音公。
又【正韻】胡江切,音栙。
又【集韻】胡貢切,洪去聲。
義□同。
讨 【酉集上】【言字部】 討 【唐韻】他皓切【集韻】【韻會】【正韻】土皓切,□叨上聲。
【說文】治也。
從言從寸。
【徐曰】寸,法也。
奉辭伐罪,故從言。
會意。
【書臯陶謨】天討有罪。
【疏】討治有罪,使之絕惡。
【左傳宣十二年】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
【註】討,治也。
又【廣韻】誅也。
【類篇】殺也。
【正韻】訶也。
又除也。
【公羊傳隱四年】其稱人何,討賊之辭也。
【註】討者,除也。
又【玉篇】去也。
【禮禮器】君子之于禮也,有順而討也。
【疏】順序而稍去之也。
又【類篇】求也。
【□韻】探也。
【正韻】尋也。
【論語】世叔討論之。
【註】討,尋究也。
【後漢王充傳】討摘物情。
【三國志袁紹與公孫瓚書】尋討禍源。
又雜也。
【詩秦風】蒙伐有苑。
【傳】蒙,討羽也。
【箋】討,雜也。
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官名。
【舊唐書職官志】貞元末,置招討使。
【金史百官志】招討司使招懷降附,征討攜離。
又葉他口切,偸上聲。
【焦氏易林】三絲綰弩,無益于輔。
城弱不守,郭君受討。
讓 【酉集上】【言字部】 讓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人樣切【正韻】而亮切,□壤去聲。
【說文】相責讓也。
【小爾雅】詰責以辭謂之讓。
【左傳僖五年】公使讓之。
【註】譴讓之。
【周禮地官】司救掌萬民之衺惡過失而誅讓之。
【史記張耳□餘傳】張耳責讓□餘以不肎救趙。
又【玉篇】謙也。
【類篇】退也。
【字彙】先人後己謂之讓。
【書堯典】允恭克讓。
【左傳文元年】□讓,德之基也。
又【襄十三年】讓,禮之主也。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疏】應受而推曰讓。
【儀禮聘禮】賔入門皇升堂讓。
【鄭註】讓,謂舉手平衡也。
又【鄕飮酒禮註】事同曰讓,事異曰辭。
又木名。
【左思蜀都賦】交讓所植。
【註】交讓,木名。
兩樹對生,一樹枯則一樹生。
出岷山,在安都縣。
又諸羌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讓川州,開元後置。
又【讀書通】通作攘。
【史記司馬相如封禪書】進讓之道,何其爽與。
【漢書】作進攘。
又【韻會小補】通作襄。
【周禮地官保氏五射鄭註】一曰襄尺。
【釋文】襄音讓,本作讓。
又葉如羊切,音穰。
【詩小雅】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
【說文】本作□。
【酉集中】【豆字部】【廣韻】【集韻】□於金切,音隂。
豆也。
【博雅】謂之。
又【集韻】伊淫切,音愔。
義同。
【字彙補】作□。
讪 【酉集上】【言字部】 訕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所晏切,刪去聲。
【說文】謗也。
從言山聲。
【玉篇】毀語也。
【禮少儀】爲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
【論語】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關尹子九藥篇】不可以訕謗德已。
【揚子法言】妄譽,仁之賊也。
妄毀,義之賊也。
賊仁近鄕原,賊義近鄕訕。
又【廣韻】所姦切【正韻】師姦切,□音刪。
又【集韻】師閒切,音山。
義□同。
又葉輸旃切,音羶。
【三略軍讖】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又葉所戰切,音扇。
【歐陽修讀書詩】何時乞殘體,萬一免罪譴。
信哉蠹書魚,韓子語非訕。
又【正字通】亦作□。
【字彙補】譌作□,非。
訖 【酉集上】【言字部】 訖 【唐韻】居迄切【集韻】【韻會】居乙切,□音。
【說文】止也。
【徐曰】言所止也。
【玉篇】畢也。
【增韻】終也,了也。
【字彙】盡也。
【書呂□】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
【疏】訖是盡也,故傳以訖爲絕。
【穀梁傳僖九年】毋訖糴。
【註】訖,止也。
謂貯粟。
又竟也。
【前漢王莽傳】劉歆訖不吿。
【師古註】訖,竟也。
又【史記司馬貞三皇紀】《春秋緯》稱,自開闢至獲麟,分爲十紀,十曰流訖紀。
又【集韻】許訖切,音肸。
與迄同。
【爾雅釋詁】至也。
【尚書孔序】自唐虞以下訖于周。
【前漢成帝詔】訖今不攺。
【說文】本作□。
訓 【酉集上】【言字部】 訓 〔古文〕□馴【唐韻】【集韻】【韻會】許運切【正韻】籲運切,□薰去聲。
【說文】說敎也。
【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
【正韻】誨也。
【字彙】導也。
【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
【傳】作訓以敎導太甲。
【詩大雅】四方其訓之。
【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
【禮曲禮】敎訓正俗。
【疏】謂訓說義理。
又【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
【書說命】學于古訓。
【詩大雅】古訓是式。
【傳】古,故也。
訓,道也。
【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
【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
【註】訓典,先王之書。
又【玉篇】誡也。
【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又【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又【博雅】順也。
【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
【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
【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鹹訓于嘉時。
【註】訓,順也。
又詁訓,註解之別名。
【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
【疏】訓,道也。
道物之貌以吿人也。
【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
【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
【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又鳥名。
【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又獸名。
【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
一名難訓。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又姓。
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又【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
道也。
【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又葉文韻。
【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
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議 【酉集上】【言字部】 議 【唐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義。
【說文】語也。
【徐曰】定事之宜也。
【廣雅】言也,謀也。
【廣韻】評也。
【正韻】謪也。
【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書周官】議事以制。
【禮曲禮】公事不私議。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
【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
【註】續書有議。
又【廣韻】擇也。
【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
【鄭註】議猶擇也。
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屍,必用異姓廣敬也。
又【玉篇】法有八議。
【周禮秋官小司□】以八辟麗邦法,附□罰。
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
又【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
【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
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
【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
又司議郞。
又通作□。
詳前□字註。
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義平聲。
謀度也。
【詩小雅】或出入風議。
陸德明協句音宜。
又葉牛何切,音俄。
【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
及侵周禾,王人是議。
庸葉東,議葉禾。
【說文】本作□。
考證:〔【易節象】君子以制度數,議德行。
〕謹照原文度數改數度。
訊 【酉集上】【言字部】 訊 〔古文〕□訙□□【唐韻】【集韻】【韻會】□思晉切,音信。
問也。
【詩小雅】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傳】訊,問也。
【公羊傳僖十年】荀息曰:君嘗訊臣矣。
【註】上問下曰訊。
又【玉篇】辭也。
【爾雅釋言】言也。
【郉疏】訊,問以言也。
【詩小雅】執訊獲醜。
【傳】訊,辭也。
【箋】言也。
【疏】謂其有所知識,可與之爲言辭。
又【爾雅釋詁】告也。
【疏】訊者,告問也。
【詩□風】夫也不良,歌以訊之。
【傳】訊,告也。
韓詩曰:諫也。
又讓也。
【吳語】乃訊申胥。
【註】告讓也。
又書問。
【左傳文十七年】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
【註】執訊,通訊問之官。
【荀卿雲賦】行遠疾速,而不可託訊者與。
【註】訊,書問也。
又鞫罪。
【周禮秋官小司□】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
【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又治也。
【禮樂記】訊疾以雅。
【註】訊,亦治也。
雅,樂器,奏此以治舞者之疾。
又【博雅】動也。
【韻會小補】振訊,整理之義,見【左傳隱四年孔疏】。
又通作誶。
【詩大雅】執訊連連。
【箋】訊,言也。
亦作誶。
又【史記賈誼傳】訊曰已矣。
【註】李奇曰:訊,告也。
張晏曰:《離騷》丁寧亂辭也。
索隱曰:重宣其意也。
【漢書】作誶。
又通作迅。
【禮樂記】訊疾以雅。
【註】奮訊也。
【釋文】訊,本又作迅。
又【前漢揚雄傳】猋駭雲訊。
【師古註】訊,亦奮訊也。
【文選】作迅。
又【集韻】須閏切,音濬。
【說文】義同。
又【集韻】雖遂切,音隧。
與譢同。
問也,告也,讓也,諫也。
亦通作誶。
又【詩小雅】凡百君子,莫肯用訊。
【朱傳】訊,音息悴切。
葉上瘁下退。
又葉息七切,音悉。
【左思魏都賦】翩翩黃鳥,銜書來訊。
人謀所尊,鬼謀所秩。
李善讀。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克革切,音礊。
【說文】裘裹也。
一曰薄也。
又【玉篇】擣也。
或作□。
記 【酉集上】【言字部】 記 【唐韻】【集韻】【韻會】□居吏切,音冀。
【說文】疏也。
【徐曰】謂一一分別記之也。
【博雅】識也。
【釋名】紀也。
【玉篇】錄也。
【廣韻】志也。
【書益稷】撻以記之。
【傳】使記識其過也。
【禮王制】太史典禮執□記。
【註】國有禮事,則豫執□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
【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
【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又【博雅】書也。
【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
【註】記,書也。
奏記自朋始。
【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又【正字通】文符也。
【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又與其通。
【字彙補】助語辭。
【詩王風】彼其之子。
【箋】其或作記。
或作己。
讀聲相似。
又葉苟起切,音幾。
【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
覿遊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
一說本作紀,紀與止葉,譌作記。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羊益切【集韻】夷益切,□音亦。
縫。
【揚子方言】襜謂之。
【郭註】衣掖下也。
又之石切,音隻。
【博雅】袖也。
【類篇】或作□。
【辰集下】【毛字部】【廣韻】傷遇切,音戍。
毛也。
講 【酉集上】【言字部】 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項切,音港。
【說文】和解也。
【徐曰】古人言講解猶和解也。
【戰國策】今君禁之,而秦未與魏講也。
又【廣雅】論也。
【廣韻】告也。
【禮禮運】講信修睦。
【疏】談說也。
【又】講於仁。
【疏】猶明也。
又【玉篇】習也。
【增韻】究也。
【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
【左傳隱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以講事也。
【周禮夏官校人】冬獻馬講馭夫。
【註】講猶□習。
又【廣韻】謀也。
【左傳襄五年】詩曰:講事不令,集人來定。
【杜註】逸詩也。
言謀事不善,當聚緻賢人以定之。
又官名。
【唐書百官志】國子監有直講四人,以經術講授。
又【舊唐書職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講學士。
又山名。
【山海經】泰室之山北三十裡曰講山。
又與顜通。
【前漢曹參傳】蕭何爲法,講若畫一。
【史記】作顜。
又【字彙補】居□切,音媾。
和也。
【史記甘茂傳】樗裡子與魏講罷兵。
【註】講,讀曰媾。
【說文】本作□。
諱 【酉集上】【言字部】 諱 【唐韻】【集韻】【韻會】□許貴切,音卉。
【說文】誋也。
【廣韻】避也。
【玉篇】隱也,忌也。
【春秋序】隱諱以辟患。
【公羊傳閔元年】春秋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
【戰國策】罰不諱強大。
【註】諱,猶避也。
【史記秦始皇紀】秦俗多忌諱之禁。
又畏也。
【史記商君傳】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
又【增韻】護短曰諱。
又生曰名,死曰諱。
【左傳桓六年】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
【疏】自殷以往,未有諱法,諱始於周。
【禮檀弓】卒哭而諱。
【疏】古者生不相諱,卒哭,乃有神諱也。
又不諱,謂死也。
【史記商君傳】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奈社稷何。
【後漢桓榮傳】如有不諱,無憂家室也。
【註】死者人之常,故言不諱也。
又葉呼韋切,音揮。
【東方朔七諫】願乗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幹諱。
卒撫情以寂漠兮,然怊悵而自悲。
讴 【酉集上】【言字部】 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歐。
【廣雅】歌也。
【玉篇】吟也。
【正字通】謳爲歌之別調,歌爲謳之總名。
【史記張儀傳】秦將以美人聘楚,以宮中善歌謳者爲媵。
【列子湯問篇】薛譚學謳於秦靑。
【說文】齊歌也。
【前漢高帝紀】漢王旣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
【師古註】謂齊聲而歌。
或曰齊地之歌。
又姓。
【左傳哀十三年】越大夫謳陽。
又與嘔同。
【荀子富國篇】拊循之,唲嘔之。
【註】唲嘔,嬰兒語聲。
嘔與謳同。
又【集韻】【類篇】□匈于切,音籲。
煦也。
又於謳,欲化貌。
【莊子大宗師】需役聞之於謳。
【註】歌以樂之也。
於音烏。
又【集韻】【類篇】□邕俱切,音紆。
【說文】義同。
【陸機吳趨行】楚妃且勿歎,齊娥且莫謳。
四坐□淸聽,聽我歌吳趨。
謳葉趨。
讵 【酉集上】【言字部】 詎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詎,猶豈也。
【莊子大宗師】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
【後漢光武紀】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
【宋書沈約自序】若馳一介,四方詎不響應。
又【玉篇】止也,至也,格也。
又通作巨。
【前漢高帝紀】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
【師古註】巨,讀曰詎,猶豈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去聲。
義同。
又【字林】未知詞也。
【正字通】《讀書通》詎通作渠、鉅、遽,□非。
考證:〔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上聲。
義同。
〕謹按其據切係去聲非上聲,上字謹改去字。
讷 【酉集上】【言字部】 訥 【唐韻】內骨切【集韻】【韻會】【正韻】奴骨切,□嫩入聲。
【說文】言難也。
【玉篇】遲鈍也。
【廣韻】謇訥也。
【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關尹子九藥篇】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又木名。
【本草釋名】盧會,一名訥會。
又【集韻】或作呐。
【史記李將軍傳】廣訥口少言。
【漢書】作呐。
師古曰:呐亦訥字。
又【集韻】亦作詘。
【前漢曹參傳】訥於文辭。
【史記】作詘。
又【集韻】張滑切,音鵽。
言不辯也。
又【韻會小補】葉諾悅切,音涅。
【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正字通】通作。
【字彙補】籀文作□。
許 【酉集上】【言字部】 許 【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虛上聲。
【說文】聽也。
【廣雅】與也。
【玉篇】從也。
【廣韻】可也。
【增韻】約與之也。
【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
爾不許我,我乃屛璧與珪。
【史記高祖本紀】呂媼怒。
呂公曰: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何自妄許與劉季。
又【博雅】進也。
【詩大雅】昭茲來許。
【傳】許,進也。
【疏】禮法旣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爲進也。
又信也。
【孟子】則王許之乎。
又猶興也,期也。
【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又邑名。
【詩魯頌】居常與許。
【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又國名、縣名、州名。
【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
【疏】地理志雲: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攺曰許昌,後周又攺爲許州。
又姓。
【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又與鄦通。
【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于楚。
【註】鄦同許,許靈公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
【詩小雅】伐木許許。
【傳】許許,柹貌。
【朱傳】衆人共力之聲。
【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註】許,音虎。
【字彙補】音虛。
又【類篇】滸,一作許。
論 【酉集上】【言字部】 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
【說文】議也。
【廣韻】說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
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
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
【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茲矣。
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
【玉篇】思理也。
【詩大雅】於論鼓鐘。
【傳】思也。
【鄭箋】論之言倫也。
【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又【增韻】紬繹討論也。
【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又【正韻】決罪曰論。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
國論,言貴。
忽魯,猶總帥也。
又諸羌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又姓。
【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又三字姓。
【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又【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言有理也。
又【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
【註】天論,天理也。
與倫同。
又【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
義同。
又【正韻】辨論也。
【書周官】論道經邦。
【傳】論者,講明之謂。
【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
【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又葉盧健切,音練。
【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
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又葉聖閏切,音舜。
【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
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又葉閭員切,音攣。
【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
生若浮寄,惟德可論。
【字彙補】譌作□,非。
訟 【酉集上】【言字部】 訟 〔古文〕□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頌。
【說文】爭也。
【六書故】爭曲直于官有司也。
又【易訟卦疏】凡訟者,物有不和情□,爭而緻其訟。
【註】爭辯也。
又【雜卦】訟,不親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聽而斷之。
【註】爭罪曰獄,爭財曰訟。
【疏】對文例也。
若獄訟不相對,則爭財亦爲獄。
又衆論異同錯互也。
【後漢曹褒傳】會禮之家,名爲聚訟。
【註】言相爭不定也。
又上書爲人雪冤曰訟。
【前漢王莽傳】吏民上書冤訟莽者,以百數。
又責也。
【論語】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註】訟,猶責也。
又公也。
【史記呂後紀】未敢訟言誅之。
【註】訟,公也。
猶明言也。
【韻會小補】通作誦。
【前漢呂後紀鄧展註】誦言,公言也。
【正字通】訟,亦音工。
與公通。
又【韻會】通作頌。
【說文】謌訟也。
【徐鉉曰】古本《毛詩》雅頌字多作訟。
又【廣韻】【集韻】【韻會】□祥容切,頌平聲。
亦爭獄也。
【詩召南】何以速我訟,葉上墉下從。
毛氏曰:《易》註:訟,爭也,言之于公也,從言從公,蓋會意也。
且諧公聲,是以《詩》協從韻,《易》獨音去聲,未爲允當。
合依《詩》音,二韻通用。
又【集韻】餘封切,音容。
諍也。
【書堯典】嚚訟可乎。
馬融本作庸。
又容也。
【史記吳王濞傳】佗郡國吏欲來捕亡者,訟共禁弗予。
【註】訟音容。
言其相容禁止不與也。
又葉古東切,音公。
【潘嶽關中詩】旣征爾辭,復蔽爾訟。
當乃明實,否則證空。
又葉徂郞切,音藏。
【魏武帝對酒曲】宰相股肱皆忠良,鹹禮讓,民無所爭訟。
諷 【酉集上】【言字部】 諷 【唐韻】芬鳳切【集韻】【韻會】方鳳切,□風去聲。
【說文】誦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
【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
【前漢藝文志】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
【晉書阮瞻傳】諷誦遺言,不若親承音旨。
又【廣雅】敎也。
【玉篇】譬喩也。
【集韻】諫刺也。
【增韻】託音曰諷。
【史記滑稽傳】優孟常以談笑諷諫。
【家語】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吾從其諷諫乎。
【白虎通】諷者,智也。
患禍之萌流,睹其事未彰而諷告,此智性也。
又與風通。
【詩國風關雎序】風,風也。
【註】上如字,下卽諷字。
崔靈恩雲:用風感物,則謂之諷。
又【小雅】或出入風議。
【箋】風猶放也。
卽諷議。
【前漢嚴助傳】令助諭意,風指於南越。
【師古註】以天子之意指諷告也。
又【廣韻】方馮切,音風。
亦誦也。
一曰告也。
設 【酉集上】【言字部】 設 【唐韻】識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式列切,□扇入聲。
【說文】施□也。
從言從殳。
殳,使人也。
【徐曰】殳,所以驅遣使人也。
會意。
【博雅】合也。
【玉篇】置也。
【易繫辭】聖人設卦以觀象。
【疏】是施設其卦,有此諸象也。
【詩小雅】設此旐矣。
【註】□也。
【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
【註】謂彈畫也。
【疏】謂置設。
又【韻會】立也。
【前漢文帝紀】高帝設之,以撫四海。
【註】置立也。
謂立此法也。
又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中其莖,設其後。
【疏】設,大也。
謂從中以卻稍大之後,大則于把易制也。
又假借之辭。
【戰國策】今先生設爲不宦。
【註】設者,虛假之辭。
【前漢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
又突厥別部典兵者曰設。
【唐書李子和傳】突厥署子和爲屋利設。
【註】屋利者,一設之號也。
又【韻會】唐制,諸郡燕犒將吏謂之旬設,今事謂設,公廚曰設廚。
又姓,見【姓苑】。
又葉書質切,音失。
【詩小雅】鐘鼓旣設,舉酬逸逸。
設葉逸。
又葉式吏切,音試。
【王讚荀夫人誄】喪庭靡託,幾筵虛設。
躬當昏迷,事無荒滯。
【六書故】亦作〈言□〉。
鋪□詞說也。
考證:〔【戰國策】今先王設爲不宦。
〕謹照原文先王改先生。
【子集下】【十字部】【廣韻】敷悲切【集韻】攀悲切,□音邳。
同丕。
大也。
又姓。
訪 【酉集上】【言字部】 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亮切,妨去聲。
【說文】汎謀曰訪。
【徐曰】此言汎謀,謂廣問於人也。
【爾雅釋詁】謀也。
【玉篇】問也。
【書洪範】王訪于箕子。
【傳】謂就而問之也。
【周禮春官】受納訪以詔王聽治。
【註】納謀于王也。
又議也。
【楚語】敎之令,使訪物官。
【註】訪,議也。
物事也。
使議知百官之事也。
又【增韻】及也,見也。
【字彙】謁見也。
又方也。
【前漢高五王傳】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
【註】訪,猶方也。
【字彙補】與昉義同。
又官名。
【遼史百官志】太宗會同三年,命于骨鄰爲採訪使。
又姓。
唐進士訪式。
又【正字通】□罔切,芳上聲。
義同。
字彙泥說文,孫愐敷亮切,槩讀作去聲,非是。
又【篇海】別作□。
訣 【酉集上】【言字部】 訣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
【說文】訣別也。
【增韻】辭也。
【史記吳起傳】東出衞郭門,與其母訣。
【後漢雷義傳】輕行相候,以展訣別。
又【玉篇】死別也。
【類篇】絕也。
【通俗文】與死者辭曰訣。
【唐書李勣傳】生死永訣。
又【說文】法也。
【韻會】方術要法謂決定不疑也。
【列子說符篇】衞人有善數者,以訣喩其子。
【魏書釋老志】大禹聞長生之訣。
又【韻會】通作決。
【前漢蘇武傳】李陵與武決去。
【註】決,別也。
又【韻會小補】呼決切,音血。
怒訶也。
又【集韻】涓惠切,音桂。
決也。
又葉居悸切,音季。
【陸機愍思賦】望崇丘以高訴,背□門而長訣。
物無往而不返,哀矧來其焉綴。
又葉居聿切,音橘。
【柳宗元祭崔□文】誰謂斯人,變易成疾。
良志莫踐,畢離永訣。
【說文】本作□。
【增韻】通作觖。
豍 【酉集中】【豆字部】 豍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邊迷切,□音篦。
豆名。
【博雅】豍豆、豌豆,豆也。
【類篇】或作□。
又【集韻】補典切,音扁。
亦豆名。
與□同。
或作藊。
○按《本草綱目》李時珍曰:藊豆,本作扁,莢形扁也。
一名蛾眉豆,俗名沿籬豆。
趙宧光曰:扁豆,一名扊扅豆。
一種豆子,麤圓色白,俗名白扁豆,入藥。
扁豆,無名豍者。
一說豌豆名畢豆,亦作□豆。
豍、□皆□字之譌。
诂 【酉集上】【言字部】 詁 【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
【說文】訓故言也。
引《詩》詁訓孔穎達疏:詁、訓、傳者,註解之別名。
詁者,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
【徐曰】按《爾雅》:詁,古也,言有古今也。
會意。
【博雅】言也。
【正韻】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也。
【前漢揚雄傳】雄少而好學,不爲章句訓詁通而已。
【舊唐書經籍志】詁訓以紀六經讖□。
又【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古去聲。
義同。
又通作故。
【詩周南關雎詁訓傳第一】陸德明音義曰:詁訓,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
【前漢藝文志】詩經魯故二十五卷。
【師古註】故者,通其指義也。
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其眞耳。
诃 【酉集上】【言字部】 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虎何切,音呵。
【說文】大言而怒也。
【廣韻】責也。
【正韻】譴也。
【後漢文苑傳】禰衡言不遜順,黃祖慙乃訶之。
【蜀志廖立傳】隨大將軍則誹謗譏訶。
【北史張矅傳】勵已溫尋,非欲詆訶古人得失也。
又官名。
【隋書婆利國傳】官曰獨訶邪拏,次曰獨訶氏拏。
又木名。
【本草釋名】訶棃勒,一名訶子。
【嵆含南方草木狀】樹以木梡出九眞。
又國名。
【唐書地理志】廣州東南海中有訶陵國。
又通作呵。
【前漢食貨志】縱而弗呵。
又通作何。
【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
【師古曰】何,問也。
又通作苛。
【前漢王莽傳】苛問不遜。
考證:〔通作何。
【前漢賈誼治安策】大譴大何。
〕謹照原書賈誼治安策改賈誼傳。
詛 【酉集上】【言字部】 詛 〔古文〕□謯【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莊助切,阻去聲。
【說文】詶也。
【廣韻】咒詛。
【書無逸】厥口詛、祝。
【疏】詛祝,謂吿神明,令加殃咎也。
以言吿神謂之祝。
請神加殃謂之詛。
【詩小雅】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釋文】以禍福之言相要曰詛。
【周禮春官】詛祝掌盟詛之祝號。
【註】詛,謂祝之使沮敗也。
大事曰盟,小事曰詛。
【疏】盟盟將來,詛詛過往。
【後漢仲長統傳】匈詈腹詛。
又【集韻】古通作。
【詩大雅】侯作侯祝。
【釋文】作,本或作詛。
【朱傳】作,讀爲詛。
詛祝,怨謗也。
又【集韻】遵遇切,娵去聲。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壯所切,音阻。
【集韻】呪也。
【釋名】阻也。
使人行事阻限于言也。
又通作阻。
【晉語】狂夫阻之衣也。
【註】狂夫,方相氏之士也。
阻古通詛。
將服是衣,必先詛之。
考證:〔【詩大雅】侯作侯祝。
【釋文】作,本或作詛。
【傳】作,讀爲詛。
〕謹照原書傳字上增朱字。
識 【酉集上】【言字部】 識 〔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
【說文】常也。
一曰知也。
【長箋】訓常無意義。
【玉篇】識,認也。
【增韻】能別識也。
又見識也。
【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劄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
【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
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
【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
識,草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
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
與誌同。
記也。
【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書益稷】書用識哉。
【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
【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
【註】韋昭曰:款,刻也。
師古曰:識,記也。
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
【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
【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
【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
【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
義同。
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
【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
【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
【師古註】墓須表識。
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
義同。
又【釋名】識,幟也。
有章幟可按視也。
【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
【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葉式列切,音刷。
【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
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葉施灼切,音爍。
【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
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集韻】或書作□。
詐 【酉集上】【言字部】 詐 【唐韻】【集韻】【正韻】側駕切【韻會】側嫁切,□柤zha去聲。
【說文】欺也。
【爾雅釋詁】僞也。
【正韻】詭譎也。
【左傳宣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禮樂記】知者詐愚。
【疏】謂欺詐愚人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賈民禁僞而除詐。
【疏】使禁物之僞。
而去人之詐虛也。
【晉書□法志】背信藏巧謂之詐。
【荀子修身篇】匿行曰詐。
【說苑貴德篇】巧詐不如拙誠。
又卒也。
【公羊傳僖三十三年】詐戰不日。
【註】詐,卒也。
齊人語也。
【疏】春秋之例,偏戰者日,詐戰者月。
又葉側下切,柤上聲。
【王安石寄曾鞏詩】吾能好諒直,世或非詭詐。
葉上寫下者。
又葉莊助切,阻去聲。
【晉語】詐之見詐,果喪其賂。
【呂覽情欲篇】意氣易動,蹻然不固。
矜勢好智,胷中欺詐。
又葉側箇切,音佐。
【前漢敘傳】靡法靡度,民肆其詐。
偪上幷下,荒殖其貨。
訴 【酉集上】【言字部】 訴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音素。
【說文】吿也。
【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
【廣韻】毀也。
【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
【註】譖也。
【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又【說文】或作□。
亦作愬。
【論語】膚受之愬。
【註】愬己之冤也。
【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又【韻會小補】通作遡。
【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
【註】遡愬同。
又【集韻】昌石切,音尺。
亦毀也。
【說文】本作□。
【字彙補】譌作辨,非。
辨字左從言作。
又□。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側洽切,音。
□,下濕。
一曰滴水也。
又莊輒切,音。
義同。
又實洽切,音萐。
與煠同。
【博雅】瀹也。
或作。
診 【酉集上】【言字部】 診 【玉篇】【唐韻】之忍切【廣韻】章忍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軫。
【說文】視也。
【玉篇】驗也。
【後漢王喬傳】詔上方診視。
【註】診亦視也。
【莊子人閒世】匠石覺而診其夢。
【註】占驗也。
又【廣韻】□脈也。
【史記倉公傳】診切其脈。
【前漢藝文志】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註】診,視驗。
謂視其脈及色□也。
又【玉篇】除刃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刃切,□音陣。
義同。
又葉知鄰切,軫平聲。
【急就章】變鬭殺傷捕伍鄰,亭長遊徼共雜診。
【集韻】或作。
诋 【酉集上】【言字部】 詆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低上聲。
【說文】苛也。
一曰訶也。
【博雅】也。
【玉篇】法也,呰也。
【正韻】訐也。
【史記汲黯傳】刀筆吏專深文巧詆陷人于罪。
【前漢哀帝紀】除誹謗詆欺法。
【師古註】詆,誣也。
又【劉向傳】緣飾文字,巧言醜詆。
【師古註】詆,毀也,辱也。
又【集韻】都黎切,音低。
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啼。
又【集韻】丁計切,低去聲。
義□同。
又【玉篇】他狄切【廣韻】【集韻】他歷切,□音惕。
【類篇】僻也。
一曰狡獪。
【集韻】與□同。
【集韻】或作呧。
【字彙補】別作□□□,□非。
謅 【酉集上】【言字部】 謅 【集韻】【韻會】□楚絞切,音炒。
弄言。
一曰聲也。
又【字彙】相擾也。
又【馬融廣成頌】輕謅趬悍,廋疏領。
【註】謅,輕捷也。
【集韻】或作訬。
又【廣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搊。
【類篇】謅,隂私小言也。
又【集韻】甾尤切,音鄒。
小言私授謂之謅。
【字彙補】譌作、□,非。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與職切【集韻】逸職切,□音弋。
【玉篇】衫也。
【類篇】黑衣也。
又【酉陽雜俎】先賢大臣冢墓揭題其官號姓名。
□ 【子集上】【丨字部】 □ 【說文】古文龜字。
註詳部首。
◎按《玉篇》書作□,《集韻》書作□,今分見。
【酉集中】【貝字部】【廣韻】【集韻】□奇寄切,音芰。
貝名。
【廣韻】貝,四向用也。
【集韻】一曰器用。
又【集韻】巨綺切,音技。
義同。
詞 【酉集上】【言字部】 詞 〔古文〕□【唐韻】似茲切【集韻】【韻會】【正韻】詳茲切,□音祠。
【說文】意內而言外也。
【釋名】嗣也。
令撰善言,相嗣續也。
【廣韻】說也。
【正韻】言也。
【字彙】文也。
【公羊傳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
其詞則丘有罪焉爾。
【史記儒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
【晉書郭璞傳】璞詞賦爲中興之冠。
【舊唐書張九齡傳】張說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
又【陸贄傳】贄以博學宏詞登科。
【韓非子問田篇】驅於聲詞,眩乎辯說。
又【博雅】已也。
又【廣韻】請也,吿也。
○按《說文》本作意內言外。
韻會引作音內言外。
又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
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
聲成文謂之音,此詞直音內之助,聲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內。
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詞皆在句之外爲助,故曰言之外。
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
些,亦詞也。
未詳音發爲言,言之成文爲詞,未可以內外岐之,且詞與兮些各別,非語助例也。
字彙勦用韻會舊註,非是。
又按說文辭,訟也。
辤,不受也。
與言詞、文詞之詞各別。
今經史以辭爲言詞之詞,如《禮曲禮》,不辭費是也,以辭爲辤受之辤,如《論語》與之粟九百辭是也。
以辤爲文詞之詞,如《楊修傳》絕妙好辤是也。
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書者,不可不辨。
诎 【酉集上】【言字部】 詘 【唐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音屈。
【說文】詰詘也。
一曰屈襞。
【禮喪大記】凡□衣不詘。
【註】謂舒而不卷也。
【楚辭九思】思哽饐兮詰詘。
又【博雅】曲也,折也。
【玉篇】枉曲也。
【禮樂記】習其俯仰詘伸。
【史記管晏列傳】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
【玉篇】蠶初生也。
譹 【酉集上】【言字部】 譹 【集韻】【類篇】乎刀切【正韻】胡刀切,□音豪。
與諕同。
號也。
【莊子齊物論】叫者譹者。
【註】譹,下而聲濁也。
又【集韻】【類篇】後到切【韻會】【正韻】胡到切,□豪去聲。
與臯同。
呼也。
詳白部臯字註。
辝 【酉集下】【辛字部】 辝 籀文辭字。
譺 【酉集上】【言字部】 譺 【廣韻】五介切【集韻】牛戒切,□音□。
【說文】騃也。
【廣韻】誡譺也。
【類篇】欺悱也。
又【廣韻】魚紀切【集韻】偶起切,□音擬。
議也,欺也,調也。
【集韻】與擬同。
或作懝。
亦作疑。
又書作□。
又【廣韻】【集韻】□魚記切,擬去聲。
義同。
又【集韻】【類篇】□鄂力切,音觺。
【字彙補】齊敬貌。
【史記褚氏龜筴傳】求之於白蛇蟠杅林中者,齋戒以待譺然。
【註】索隱曰:譺,音嶷。
求龜者齋戒以待,恆譺然也。
【集韻】與同,或作嶷、懝。
譻 【酉集上】【言字部】 譻 【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音鶯。
【說文】聲也。
【廣雅】鳴也。
【後漢張衡傳】鳴玉鸞之譻譻。
【註】聲也。
又人名。
與譻,見【宋史宗室表】。
【字彙】與嚶同。
譼 【酉集上】【言字部】 譼 【集韻】監,古作譼。
註詳皿部九畫。
又人名。
【梁書武帝紀】義陽王蕭譼。
譽 【酉集上】【言字部】 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餘去聲。
【說文】稱也。
【玉篇】聲美也。
【易坤卦】括囊無咎無譽。
【註】譽者,過美之名。
【詩周頌】以永終譽。
【箋】聲美也。
【禮表記】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
【莊子盜跖篇】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又【禮祭統孔疏】援神契雲:大夫之孝曰譽。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瑞星,三曰含譽。
又姓。
平原大守譽粹。
見【晉書】。
又【諡法】狀古述今曰譽。
又通作豫。
【詩小雅】是以有譽處兮。
【傳】譽,善聲也。
處,安樂也。
蘇氏曰:譽、豫通。
凡詩之譽,皆言樂也。
又【韻會小補】通作與。
【禮射義】詩曰:則燕則譽。
【鄭註】譽,或爲與。
又【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音餘。
義同。
【論語】誰毀誰譽。
【朱傳】譽者,揚人之善,而過其實。
譽平聲。
又【詩大雅】慶旣令居,韓姞燕譽。
【傳】燕,安。
譽,樂也。
譾 【酉集上】【言字部】 譾 【正韻】子踐切,音翦。
【字彙】淺也。
【史記李斯傳】能薄而材譾。
又人名。
希譾、汝譾,見【宋史宗室表】。
【正字通】本作□。
【原】與譾、俴□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章恕切,音翥。
筐□。
【申集上】【艸字部】【集韻】居何切,音哥。
母,草名。
出嶺南。
【齊民要術】母,樹皮有蓋,狀似栟櫚,但脃不中用,南人名其實爲。
□ 【未集中】【糸字部】 □ 【韻補】紱又作□。
譿 【酉集上】【言字部】 譿 【玉篇】同譓。
【晉語】今陽子之情譿矣。
【註】辨察也。
又人名。
伯譿、汝譿,見【宋史宗室表】。
谔 【酉集上】【言字部】 諤 【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音鄂。
【廣雅】諤諤,語也。
【玉篇】正直之言也。
【史記商君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家語】湯武以諤諤而昌。
又【廣韻】謇諤,直言也。
【後漢儒林傳】臣無謇諤之節,而有狂瞽之言。
又【韻會】通作鄂。
【禮坊記鄭註】子於父母尚和順,不用鄂鄂。
【釋名】鄂本又作諤。
又通作咢。
【前漢韋賢傳】咢咢黃髮。
【師古註】直言也。
【類篇】或作讍。
讀 【酉集上】【言字部】 讀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
【說文】誦書也。
【徐鍇曰】讀猶瀆也。
若四瀆之引水也。
【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
【毛傳】抽也。
【鄭箋】抽猶出也。
【朱傳】誦言也。
【禮文王世子】冬讀書,典書者詔之。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雲:祝融之樂曰《屬讀》。
又曲名。
【唐書禮樂志】《讀曲》,宋人爲彭城王義康作也。
又官名。
【唐書百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讀學士,掌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大透切,音豆。
義同。
【周禮天官宮正註】鄭司農讀火絕之。
《釋文》徐音豆。
又【增韻】句讀,凡經書成文語絕處謂之句。
語未絕而點分之以便誦詠,謂之讀。
今祕省挍書式:凡句絕,則點於字之旁讀,分則微點於字之中閒。
又【韻會】通作投。
【馬融長笛賦】察度於句投。
【註】說文曰:逗,止也。
投與逗古字通,音豆。
投,句之所止也。
○按此則讀與逗通。
逗又與投通。
又葉亭歷切,音狄。
【蘇轍醉吟庵詩】詩成付與醉中讀,知有淸溪可終日。
考證:〔【周禮天官小宰宮正註】鄭司農讀火絕之。
徐音豆。
〕謹按此天官宮正註非小宰註也,謹照原文省小宰二字。
俆音豆上增釋文二字。
讁 【酉集上】【言字部】 讁 【廣韻】同謫。
【小爾雅】責也。
【詩邶風】室人交徧讁我。
【傳】責也。
【周語】秦師必有讁。
【註】猶咎也。
【前漢武帝紀】發責吏穿昆明池。
【師古註】吏有罪者,發而役之。
又【揚子方言】過也。
南楚以南,凡相非議人謂之讁。
【郭註】讁,音賾,謂罪過也。
亦音適,罪罰也。
又【集韻】通作適。
【詩商頌】勿予禍適。
【毛傳】過也。
韓詩雲:數也。
【朱傳】適、讁通。
【前漢武帝紀】發天下七科讁出朔方。
【史記大宛傳】作七科適。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集韻】【韻會】□辭夜切,音謝。
【山海經】瞻諸之山,水出焉。
又【集韻】夤謝切,音夜。
義同。
讃 【酉集上】【言字部】 讃 【字彙】俗讚字。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同岷。
讄 【酉集上】【言字部】 讄 【唐韻】力軌切【集韻】【韻會】魯水切,□音壘。
【說文】禱也。
累功德以求福。
引論語,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
今本作誄。
又【字彙】古者卿大夫歿,則君命有司累其功德,爲文以哀之,曰讄。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太子右監門率府卒士讄。
【集韻】與誄通。
或作□□□。
【辰集下】【毛字部】【廣韻】【集韻】□徒郞切,音唐。
【博雅】,毦罽也。
【玉篇】罽曲文。
一曰冠纓上飾。
説 【酉集上】【言字部】 説 【唐韻】失□切【集韻】【韻會】【正韻】輸□切,□音近刷。
【說文】説,釋也。
一曰談説。
【釋名】述也。
序述之也。
【廣雅】論也。
【玉篇】言也。
【廣韻】告也。
【增韻】解也,訓也。
又所論之辭也。
【易鹹卦】滕口説也。
又【繫辭】故知死生之説。
【書益稷】庶頑讒説。
【詩國風】士之耽兮,猶可説也。
女之耽兮,不可説也。
【史記老莊申韓傳】韓非作《説難》曰:凡説之難,在知所説之心,可以吾説當之。
【揚子法言】五經之爲衆説郛。
【文心雕龍】説者,悅也。
兌爲口舌,故言咨悅懌。
過悅必僞,故舜驚讒説。
又【周易】有《説卦》,孔子十翼之一。
【疏】□説八卦之德業變化,及法象所爲也。
又【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六曰説。
【註】謂以辭責之,如董仲舒救日之祝是也。
又攻説。
【周禮秋官庶氏】以攻説禬之。
【註】祈其神求去之也。
又【玉篇】餘輟切【唐韻】弋雪切【集韻】【韻會】欲雪切,□音閱。
與悅通。
【玉篇】懌也。
【類篇】喜也,樂也,服也。
【易益卦】民説無疆。
【詩召南】我心則説。
【周禮秋官】掌交達萬民之説。
又數也。
【詩邶風】死生契闊,與子成説。
【疏】當與子危難相救,成其軍伍之數。
勿得相背,使非理死亡也。
又人名。
【書說命序】高宗夢得説。
【註】夢得賢相,其名曰説。
説,本又作兌。
又姓。
【廣韻】傅説之後。
又【廣韻】舒芮切【集韻】【韻會】【正韻】輸芮切,□音稅。
【玉篇】亦談説也。
【增韻】説誘,謂以言語諭人,使從己也。
【孟子】説大人則藐之。
【史記蘇秦傳】遊説六國。
又舍也。
【詩召南】召伯所説。
【左傳宣十二年】日中而説。
【正韻】與稅駕之稅同。
又【集韻】儒稅切,音芮。
亦説也。
引《周禮》註:遊觀則施惠以爲説也。
聶氏定作此音。
又【正韻】他括切,音脫。
【韻會】捝,亦作説。
與脫通。
【易蒙卦】用説桎梏。
【禮檀弓】孔子之衞,遇舊館人之喪,使子貢説驂而賻之。
又赦也。
【詩大雅】彼宜有罪,女覆説之。
【註】音脫。
誯 【酉集上】【言字部】 誯 【集韻】同唱。
又人名。
崇誯,見【宋史宗室表】。
誰 【酉集上】【言字部】 誰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
【說文】何也。
【玉篇】不知其名也。
【易同人】出門同人。
又誰咎也。
【詩召南】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
【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
【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
【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
【詩國風】誰昔然矣。
【傳】猶言疇昔也。
郭璞曰:誰,發語辭。
又【正韻】誰何,詰問也。
【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
【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
【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雲姓名是誰也。
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
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又姓。
【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又【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又通作疇。
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又【韻會】亦作譙。
【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
【註】責讓也。
譙,音誰,呵,音何。
【漢書】作孰何。
李奇曰:孰誰也。
何,呵也。
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
【集韻】或作唯。
誱 【酉集上】【言字部】 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疾葉切,音捷。
口誱,多言也。
課 【酉集上】【言字部】 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臥切,科去聲。
【說文】試也。
【廣雅】第也。
【玉篇】議也。
【增韻】計也,程也。
【史記匈奴傳】課校人畜計。
【前漢京房傳】房奏考功,課吏法。
【晉書元帝紀】勸課農桑。
【宋書沈約自序】少寬其工課。
【汲冢周書】程課物徵。
【管子七法篇】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又【廣韻】稅也。
【舊唐書職官志】凡賦人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調,三曰役,四曰課。
又縣名、水名。
【隋書地理志】課陽縣,屬南陽郡,因課水而名。
又【玉篇】苦訛切【廣韻】【集韻】苦禾切,□音科。
課差也。
又【類篇】率也。
誳 【酉集上】【言字部】 誳 【唐韻】區物切【集韻】【類篇】曲勿切,□音屈。
【說文】與詘同。
又誳詭,非常詭異也。
【左思吳都賦】誳詭之殊事。
又與屈同。
【淮南子氾論訓】誳寸而伸尺,聖人爲之。
【註】誳、屈同。
又【集韻】渠勿切,音掘。
與倔同。
倔強,梗戾也。
或作□。
誴 【酉集上】【言字部】 誴 【廣韻】藏宗切【集韻】徂宗切,□音琮。
與悰同。
樂也。
一曰謀也。
誵 【酉集上】【言字部】 誵 【集韻】【類篇】□何交切,音爻。
言不恭謹也。
或作訤。
誶 【酉集上】【言字部】 誶 【唐韻】【集韻】【韻會】□雖遂切,音祟。
【說文】讓也。
【玉篇】罵也。
【增韻】誚也,詬也。
【吳語】吳王還自伐齊,誶申胥。
【唐書□叔達傳】忿誶不恭。
又【廣雅】諫也,問也。
【莊子徐無鬼】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
【註】詬誶也。
【陸德明音義】問也。
音崇。
又音峻。
又【集韻】【類篇】□秦醉切,音萃。
告也。
【玉篇】言也,問也。
又【廣韻】蘇內切【集韻】【韻會】蘇對切,□音碎。
【前漢賈誼傳】母取箕帚立而誶語。
【服虔曰】誶,猶罵也。
【張晏曰】責讓也。
【師古曰】誶音碎。
又【集韻】與訊通。
【張衡思□賦】愼竈顯于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訊。
【註】告也。
【後漢書】作妄誶。
【莊子】淩誶。
【陸德明音義】亦音信。
又【廣韻】慈卹切【集韻】【韻會】【正韻】昨律切,□音崒。
【金壺字考】淩誶,誚責也。
【列子力命篇】□淩誶。
【註】謂好淩辱責駡人也。
張湛音碎,殷敬順音崒。
誷 【酉集上】【言字部】 誷 【廣韻】文兩切【韻會】文紡切,□音罔。
誣也。
【晉書郤詵傳】朋黨則誣誷,誣誷則臧否失實,眞僞相冒。
【柳宗元登蒲州石磯詩】高歌返故室,自誷非所欣。
又與罔通。
【禮少儀】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爲罔。
【註】罔又作誷。
【廣韻】與□同。
【類篇】作□。
誸 【酉集上】【言字部】 誸 【集韻】【韻會】胡千切【正韻】胡田切,□音賢。
言急也。
【莊子外物篇】謀稽乎誸。
【註】急而後考謀。
又【類篇】堅正也。
又【集韻】胡涓切,音懸。
亦急也。
誹 【酉集上】【言字部】 誹 【唐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音斐。
【說文】謗也。
【博雅】也。
【史記高祖紀】誹謗者族。
【莊子刻意篇】高論怨誹。
【戰國策】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
又【集韻】或省作非。
【前漢鼂錯傳】非謗不治。
【師古註】非讀曰誹。
又【集韻】府尾切,非上聲。
義同。
又【集韻】【韻會】匪微切【正韻】芳微切。
□與非通。
【類篇】謗言也。
【增韻】非議也。
【史記平準書】張湯奏顏異當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
【前漢食貨志】作腹非。
【註】口不言,心非之也。
又【廣韻】方味切【集韻】【韻會】【正韻】方未切,□非去聲。
義同。
【史記文帝紀】誹謗之木。
【索隱】誹,音非,亦音沸。
屍子雲:堯立誹謗之木。
韋昭雲:慮政有缺失,使書于木,後代遂因以爲飾。
今宮牆橋樑頭四柱木是也。
誺 【酉集上】【言字部】 誺 【廣韻】醜知切【集韻】抽知切,□音螭。
【揚子方言】不知也。
沅灃之閒,凡相問而不知答曰誺。
又【正字通】以言相欺曰謾,以言相誣曰誺。
又【梵書】空谷傳聲曰赤謾白誺。
又【廣韻】【集韻】□醜吏切,音貽。
義同。
又【玉篇】力代切【廣韻】落代切【集韻】洛代切,□音賚。
【廣雅】誤也。
【類篇】或作□□。
誻 【酉集上】【言字部】 誻 【唐韻】徒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遝。
【說文】諏誻也。
【玉篇】妄語也。
【正韻】言相惡也。
又誻誻,多言也。
【荀子正名篇】愚者之言,誻誻然而沸。
又【廣韻】譐誻,亦作沓。
【詩小雅】噂沓背憎。
【箋】噂噂沓沓,相對談語,背則相憎逐。
沓亦作□。
【集韻】亦作□。
又【集韻】託合切,音塔。
與同。
讞 【酉集上】【言字部】 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列切,音孼。
議罪也。
評獄也。
【禮文王世子】獄成,有司讞于公。
【疏】言白也。
【□註】議□也。
【前漢景帝紀】諸獄疑若,雖文緻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師古註】讞,平議也。
【後漢斐楷傳】州郡翫習,欲避請讞之煩。
【註】廣雅曰:讞,疑也。
謂罪有疑者,讞於廷尉也。
【宋史選舉志】司馬光奏設十科舉士,十曰練習法令能斷請讞科。
又【廣韻】魚蹇切【集韻】【韻會】語蹇切。
□孼上聲。
又【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正韻】倪甸切,□音彥。
義□同。
【正韻】俗作谳。
讟 【酉集上】【言字部】 讟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
【說文】痛怨也。
【徐鍇曰】象衆怨也。
故從二言。
【廣雅】惡也。
【揚子方言】讟、咎,謗也。
【郭註】謗,言噂讟也。
【左傳昭元年】民無謗讟。
【杜註】讟,誹也。
【前漢五行志】怨讟動於民。
【師古註】讟,痛怨之言。
【酉集中】【豸字部】【集韻】之戎切,音終。
【玉篇】獸似豹。
【類篇】如豹而角。
計 【酉集上】【言字部】 計 【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繼。
【說文】會也,算也。
從言從十。
徐曰:十者,物成數。
會意。
【左傳昭三十二年】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
【禮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
【註】書謂六書,計謂九數。
【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
【註】弊,斷也。
【疏】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爲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
又【司會註】司會,主天下之大計。
【疏】日計曰成,月計曰要,歲計曰會。
【史記平準書】桑弘羊以計算用事。
又【玉篇】謀也。
【廣韻】籌策也。
【史記項羽紀】項梁召諸別將會薛計事。
又【淮隂侯傳】計者,事之機也。
又計簿。
【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會逸奔郈,魴假使爲賈正焉,計于季氏。
【註】送計簿于季氏。
【前漢武帝紀】受計于甘泉宮。
【註】受郡國所上計簿,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又計偕。
【前漢武帝紀】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
【註】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也。
又官名。
【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
【師古註】專主計籍。
【唐書百官志】司計、典計、掌計各二人,給衣服、飮食、薪炭。
又神名。
【山海經】東百三十裡曰光山,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龍首,恆遊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有計斤縣。
【師古曰】卽左傳所謂介根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計州。
又姓。
越有計然,後漢有計子勳。
又【集韻】吉屑切,音結。
畫也。
訂 【酉集上】【言字部】 訂 【唐韻】他頂切,上聲。
【說文】平議也。
【詩周頌】彼作矣,文王康之。
【箋】以此訂太王、文王之道,卓爾與天地合其德。
【疏】訂者,比□之言。
【晉書荀崧傳】其書諸所發明,或左氏、公羊所不載,亦足有所訂正。
又【廣韻】他丁切【集韻】湯丁切,□音。
又【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亭上聲。
義□同。
又【集韻】唐丁切,音亭。
義同。
又【字彙補】均也。
【周禮夏官恒矢註】前後訂,其行平也。
【疏】恒矢軒輖訂,是安居之矢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丁定切,丁去聲。
平議也。
【唐書李綱傳】古人以一言之重訂千金。
又【廣韻】逗遛也。
又【正字通】齊梁閒謂賦民爲訂。
又正定書籍亦曰訂,如較訂、訂正之類。
譏 【酉集上】【言字部】 譏 【唐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誹也。
【增韻】誚也。
【左傳隱元年】稱鄭伯譏失敎也。
【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微文刺譏,貶損當世。
又【廣雅】問也。
【增韻】伺察也。
【禮王制】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
【註】譏,呵察也。
又【廣雅】諫也。
【玉篇】嫌也。
【廣韻】譴也。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譏察使掌譏察姦僞。
又【韻會】通作幾。
【周禮地官司關】國兇劄則無關門之征猶幾。
【註】猶幾謂無租稅,猶苛察不令姦人出入。
讦 【酉集上】【言字部】 訐 【唐韻】【集韻】【韻會】□居謁切,音揭。
【說文】面相斥罪,相告訐也。
【玉篇】攻人之隂私也。
【廣韻】面斥人以言也。
【論語】惡訐以爲直者。
【前漢外戚傳】訐揚幽昧之過。
又【禮內則孔疏】隱義雲:齊人謂相絞訐爲掉磬。
庾氏雲:齊人謂之差訐。
又【廣韻】居列切【集韻】【韻會】蹇列切【正韻】古屑切,□音孑。
義同。
又【廣韻】【集韻】□居例切,音罽。
持人短也。
又相告斥也。
又【集韻】九刈切,音近罽。
直言也。
讧 【酉集上】【言字部】 訌 【唐韻】戸工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
【說文】也。
【玉篇】潰也,敗也。
【增韻】亂也。
【詩大雅】蟊賊內訌。
【傳】潰也。
【箋】爭訟相陷人之言也。
【唐書郭子儀贊】外阻內訌。
【音義】也。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從義郞不訌。
又【韻會】通作虹。
【詩大雅】實虹小子。
【傳】虹,潰亂也。
又【集韻】沽紅切,音公。
又【正韻】胡江切,音栙。
又【集韻】胡貢切,洪去聲。
義□同。
讨 【酉集上】【言字部】 討 【唐韻】他皓切【集韻】【韻會】【正韻】土皓切,□叨上聲。
【說文】治也。
從言從寸。
【徐曰】寸,法也。
奉辭伐罪,故從言。
會意。
【書臯陶謨】天討有罪。
【疏】討治有罪,使之絕惡。
【左傳宣十二年】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
【註】討,治也。
又【廣韻】誅也。
【類篇】殺也。
【正韻】訶也。
又除也。
【公羊傳隱四年】其稱人何,討賊之辭也。
【註】討者,除也。
又【玉篇】去也。
【禮禮器】君子之于禮也,有順而討也。
【疏】順序而稍去之也。
又【類篇】求也。
【□韻】探也。
【正韻】尋也。
【論語】世叔討論之。
【註】討,尋究也。
【後漢王充傳】討摘物情。
【三國志袁紹與公孫瓚書】尋討禍源。
又雜也。
【詩秦風】蒙伐有苑。
【傳】蒙,討羽也。
【箋】討,雜也。
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官名。
【舊唐書職官志】貞元末,置招討使。
【金史百官志】招討司使招懷降附,征討攜離。
又葉他口切,偸上聲。
【焦氏易林】三絲綰弩,無益于輔。
城弱不守,郭君受討。
讓 【酉集上】【言字部】 讓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人樣切【正韻】而亮切,□壤去聲。
【說文】相責讓也。
【小爾雅】詰責以辭謂之讓。
【左傳僖五年】公使讓之。
【註】譴讓之。
【周禮地官】司救掌萬民之衺惡過失而誅讓之。
【史記張耳□餘傳】張耳責讓□餘以不肎救趙。
又【玉篇】謙也。
【類篇】退也。
【字彙】先人後己謂之讓。
【書堯典】允恭克讓。
【左傳文元年】□讓,德之基也。
又【襄十三年】讓,禮之主也。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疏】應受而推曰讓。
【儀禮聘禮】賔入門皇升堂讓。
【鄭註】讓,謂舉手平衡也。
又【鄕飮酒禮註】事同曰讓,事異曰辭。
又木名。
【左思蜀都賦】交讓所植。
【註】交讓,木名。
兩樹對生,一樹枯則一樹生。
出岷山,在安都縣。
又諸羌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讓川州,開元後置。
又【讀書通】通作攘。
【史記司馬相如封禪書】進讓之道,何其爽與。
【漢書】作進攘。
又【韻會小補】通作襄。
【周禮地官保氏五射鄭註】一曰襄尺。
【釋文】襄音讓,本作讓。
又葉如羊切,音穰。
【詩小雅】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
【說文】本作□。
【酉集中】【豆字部】【廣韻】【集韻】□於金切,音隂。
豆也。
【博雅】謂之。
又【集韻】伊淫切,音愔。
義同。
【字彙補】作□。
讪 【酉集上】【言字部】 訕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所晏切,刪去聲。
【說文】謗也。
從言山聲。
【玉篇】毀語也。
【禮少儀】爲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
【論語】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關尹子九藥篇】不可以訕謗德已。
【揚子法言】妄譽,仁之賊也。
妄毀,義之賊也。
賊仁近鄕原,賊義近鄕訕。
又【廣韻】所姦切【正韻】師姦切,□音刪。
又【集韻】師閒切,音山。
義□同。
又葉輸旃切,音羶。
【三略軍讖】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又葉所戰切,音扇。
【歐陽修讀書詩】何時乞殘體,萬一免罪譴。
信哉蠹書魚,韓子語非訕。
又【正字通】亦作□。
【字彙補】譌作□,非。
訖 【酉集上】【言字部】 訖 【唐韻】居迄切【集韻】【韻會】居乙切,□音。
【說文】止也。
【徐曰】言所止也。
【玉篇】畢也。
【增韻】終也,了也。
【字彙】盡也。
【書呂□】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
【疏】訖是盡也,故傳以訖爲絕。
【穀梁傳僖九年】毋訖糴。
【註】訖,止也。
謂貯粟。
又竟也。
【前漢王莽傳】劉歆訖不吿。
【師古註】訖,竟也。
又【史記司馬貞三皇紀】《春秋緯》稱,自開闢至獲麟,分爲十紀,十曰流訖紀。
又【集韻】許訖切,音肸。
與迄同。
【爾雅釋詁】至也。
【尚書孔序】自唐虞以下訖于周。
【前漢成帝詔】訖今不攺。
【說文】本作□。
訓 【酉集上】【言字部】 訓 〔古文〕□馴【唐韻】【集韻】【韻會】許運切【正韻】籲運切,□薰去聲。
【說文】說敎也。
【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
【正韻】誨也。
【字彙】導也。
【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
【傳】作訓以敎導太甲。
【詩大雅】四方其訓之。
【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
【禮曲禮】敎訓正俗。
【疏】謂訓說義理。
又【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
【書說命】學于古訓。
【詩大雅】古訓是式。
【傳】古,故也。
訓,道也。
【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
【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
【註】訓典,先王之書。
又【玉篇】誡也。
【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又【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又【博雅】順也。
【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
【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
【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鹹訓于嘉時。
【註】訓,順也。
又詁訓,註解之別名。
【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
【疏】訓,道也。
道物之貌以吿人也。
【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
【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
【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又鳥名。
【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又獸名。
【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
一名難訓。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又姓。
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又【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
道也。
【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又葉文韻。
【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
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議 【酉集上】【言字部】 議 【唐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義。
【說文】語也。
【徐曰】定事之宜也。
【廣雅】言也,謀也。
【廣韻】評也。
【正韻】謪也。
【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書周官】議事以制。
【禮曲禮】公事不私議。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
【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
【註】續書有議。
又【廣韻】擇也。
【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
【鄭註】議猶擇也。
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屍,必用異姓廣敬也。
又【玉篇】法有八議。
【周禮秋官小司□】以八辟麗邦法,附□罰。
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
又【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
【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
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
【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
又司議郞。
又通作□。
詳前□字註。
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義平聲。
謀度也。
【詩小雅】或出入風議。
陸德明協句音宜。
又葉牛何切,音俄。
【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
及侵周禾,王人是議。
庸葉東,議葉禾。
【說文】本作□。
考證:〔【易節象】君子以制度數,議德行。
〕謹照原文度數改數度。
訊 【酉集上】【言字部】 訊 〔古文〕□訙□□【唐韻】【集韻】【韻會】□思晉切,音信。
問也。
【詩小雅】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傳】訊,問也。
【公羊傳僖十年】荀息曰:君嘗訊臣矣。
【註】上問下曰訊。
又【玉篇】辭也。
【爾雅釋言】言也。
【郉疏】訊,問以言也。
【詩小雅】執訊獲醜。
【傳】訊,辭也。
【箋】言也。
【疏】謂其有所知識,可與之爲言辭。
又【爾雅釋詁】告也。
【疏】訊者,告問也。
【詩□風】夫也不良,歌以訊之。
【傳】訊,告也。
韓詩曰:諫也。
又讓也。
【吳語】乃訊申胥。
【註】告讓也。
又書問。
【左傳文十七年】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
【註】執訊,通訊問之官。
【荀卿雲賦】行遠疾速,而不可託訊者與。
【註】訊,書問也。
又鞫罪。
【周禮秋官小司□】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
【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又治也。
【禮樂記】訊疾以雅。
【註】訊,亦治也。
雅,樂器,奏此以治舞者之疾。
又【博雅】動也。
【韻會小補】振訊,整理之義,見【左傳隱四年孔疏】。
又通作誶。
【詩大雅】執訊連連。
【箋】訊,言也。
亦作誶。
又【史記賈誼傳】訊曰已矣。
【註】李奇曰:訊,告也。
張晏曰:《離騷》丁寧亂辭也。
索隱曰:重宣其意也。
【漢書】作誶。
又通作迅。
【禮樂記】訊疾以雅。
【註】奮訊也。
【釋文】訊,本又作迅。
又【前漢揚雄傳】猋駭雲訊。
【師古註】訊,亦奮訊也。
【文選】作迅。
又【集韻】須閏切,音濬。
【說文】義同。
又【集韻】雖遂切,音隧。
與譢同。
問也,告也,讓也,諫也。
亦通作誶。
又【詩小雅】凡百君子,莫肯用訊。
【朱傳】訊,音息悴切。
葉上瘁下退。
又葉息七切,音悉。
【左思魏都賦】翩翩黃鳥,銜書來訊。
人謀所尊,鬼謀所秩。
李善讀。
【申集下】【衣字部】【集韻】克革切,音礊。
【說文】裘裹也。
一曰薄也。
又【玉篇】擣也。
或作□。
記 【酉集上】【言字部】 記 【唐韻】【集韻】【韻會】□居吏切,音冀。
【說文】疏也。
【徐曰】謂一一分別記之也。
【博雅】識也。
【釋名】紀也。
【玉篇】錄也。
【廣韻】志也。
【書益稷】撻以記之。
【傳】使記識其過也。
【禮王制】太史典禮執□記。
【註】國有禮事,則豫執□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
【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
【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又【博雅】書也。
【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
【註】記,書也。
奏記自朋始。
【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又【正字通】文符也。
【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又與其通。
【字彙補】助語辭。
【詩王風】彼其之子。
【箋】其或作記。
或作己。
讀聲相似。
又葉苟起切,音幾。
【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
覿遊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
一說本作紀,紀與止葉,譌作記。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羊益切【集韻】夷益切,□音亦。
縫。
【揚子方言】襜謂之。
【郭註】衣掖下也。
又之石切,音隻。
【博雅】袖也。
【類篇】或作□。
【辰集下】【毛字部】【廣韻】傷遇切,音戍。
毛也。
講 【酉集上】【言字部】 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項切,音港。
【說文】和解也。
【徐曰】古人言講解猶和解也。
【戰國策】今君禁之,而秦未與魏講也。
又【廣雅】論也。
【廣韻】告也。
【禮禮運】講信修睦。
【疏】談說也。
【又】講於仁。
【疏】猶明也。
又【玉篇】習也。
【增韻】究也。
【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
【左傳隱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以講事也。
【周禮夏官校人】冬獻馬講馭夫。
【註】講猶□習。
又【廣韻】謀也。
【左傳襄五年】詩曰:講事不令,集人來定。
【杜註】逸詩也。
言謀事不善,當聚緻賢人以定之。
又官名。
【唐書百官志】國子監有直講四人,以經術講授。
又【舊唐書職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講學士。
又山名。
【山海經】泰室之山北三十裡曰講山。
又與顜通。
【前漢曹參傳】蕭何爲法,講若畫一。
【史記】作顜。
又【字彙補】居□切,音媾。
和也。
【史記甘茂傳】樗裡子與魏講罷兵。
【註】講,讀曰媾。
【說文】本作□。
諱 【酉集上】【言字部】 諱 【唐韻】【集韻】【韻會】□許貴切,音卉。
【說文】誋也。
【廣韻】避也。
【玉篇】隱也,忌也。
【春秋序】隱諱以辟患。
【公羊傳閔元年】春秋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
【戰國策】罰不諱強大。
【註】諱,猶避也。
【史記秦始皇紀】秦俗多忌諱之禁。
又畏也。
【史記商君傳】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
又【增韻】護短曰諱。
又生曰名,死曰諱。
【左傳桓六年】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
【疏】自殷以往,未有諱法,諱始於周。
【禮檀弓】卒哭而諱。
【疏】古者生不相諱,卒哭,乃有神諱也。
又不諱,謂死也。
【史記商君傳】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奈社稷何。
【後漢桓榮傳】如有不諱,無憂家室也。
【註】死者人之常,故言不諱也。
又葉呼韋切,音揮。
【東方朔七諫】願乗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幹諱。
卒撫情以寂漠兮,然怊悵而自悲。
讴 【酉集上】【言字部】 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歐。
【廣雅】歌也。
【玉篇】吟也。
【正字通】謳爲歌之別調,歌爲謳之總名。
【史記張儀傳】秦將以美人聘楚,以宮中善歌謳者爲媵。
【列子湯問篇】薛譚學謳於秦靑。
【說文】齊歌也。
【前漢高帝紀】漢王旣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
【師古註】謂齊聲而歌。
或曰齊地之歌。
又姓。
【左傳哀十三年】越大夫謳陽。
又與嘔同。
【荀子富國篇】拊循之,唲嘔之。
【註】唲嘔,嬰兒語聲。
嘔與謳同。
又【集韻】【類篇】□匈于切,音籲。
煦也。
又於謳,欲化貌。
【莊子大宗師】需役聞之於謳。
【註】歌以樂之也。
於音烏。
又【集韻】【類篇】□邕俱切,音紆。
【說文】義同。
【陸機吳趨行】楚妃且勿歎,齊娥且莫謳。
四坐□淸聽,聽我歌吳趨。
謳葉趨。
讵 【酉集上】【言字部】 詎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詎,猶豈也。
【莊子大宗師】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
【後漢光武紀】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
【宋書沈約自序】若馳一介,四方詎不響應。
又【玉篇】止也,至也,格也。
又通作巨。
【前漢高帝紀】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
【師古註】巨,讀曰詎,猶豈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去聲。
義同。
又【字林】未知詞也。
【正字通】《讀書通》詎通作渠、鉅、遽,□非。
考證:〔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上聲。
義同。
〕謹按其據切係去聲非上聲,上字謹改去字。
讷 【酉集上】【言字部】 訥 【唐韻】內骨切【集韻】【韻會】【正韻】奴骨切,□嫩入聲。
【說文】言難也。
【玉篇】遲鈍也。
【廣韻】謇訥也。
【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關尹子九藥篇】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又木名。
【本草釋名】盧會,一名訥會。
又【集韻】或作呐。
【史記李將軍傳】廣訥口少言。
【漢書】作呐。
師古曰:呐亦訥字。
又【集韻】亦作詘。
【前漢曹參傳】訥於文辭。
【史記】作詘。
又【集韻】張滑切,音鵽。
言不辯也。
又【韻會小補】葉諾悅切,音涅。
【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正字通】通作。
【字彙補】籀文作□。
許 【酉集上】【言字部】 許 【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虛上聲。
【說文】聽也。
【廣雅】與也。
【玉篇】從也。
【廣韻】可也。
【增韻】約與之也。
【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
爾不許我,我乃屛璧與珪。
【史記高祖本紀】呂媼怒。
呂公曰: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何自妄許與劉季。
又【博雅】進也。
【詩大雅】昭茲來許。
【傳】許,進也。
【疏】禮法旣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爲進也。
又信也。
【孟子】則王許之乎。
又猶興也,期也。
【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又邑名。
【詩魯頌】居常與許。
【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又國名、縣名、州名。
【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
【疏】地理志雲: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攺曰許昌,後周又攺爲許州。
又姓。
【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又與鄦通。
【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于楚。
【註】鄦同許,許靈公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
【詩小雅】伐木許許。
【傳】許許,柹貌。
【朱傳】衆人共力之聲。
【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註】許,音虎。
【字彙補】音虛。
又【類篇】滸,一作許。
論 【酉集上】【言字部】 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
【說文】議也。
【廣韻】說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
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
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
【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茲矣。
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
【玉篇】思理也。
【詩大雅】於論鼓鐘。
【傳】思也。
【鄭箋】論之言倫也。
【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又【增韻】紬繹討論也。
【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又【正韻】決罪曰論。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
國論,言貴。
忽魯,猶總帥也。
又諸羌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又姓。
【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又三字姓。
【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又【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
言有理也。
又【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
【註】天論,天理也。
與倫同。
又【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
義同。
又【正韻】辨論也。
【書周官】論道經邦。
【傳】論者,講明之謂。
【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
【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又葉盧健切,音練。
【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
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又葉聖閏切,音舜。
【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
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又葉閭員切,音攣。
【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
生若浮寄,惟德可論。
【字彙補】譌作□,非。
訟 【酉集上】【言字部】 訟 〔古文〕□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頌。
【說文】爭也。
【六書故】爭曲直于官有司也。
又【易訟卦疏】凡訟者,物有不和情□,爭而緻其訟。
【註】爭辯也。
又【雜卦】訟,不親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聽而斷之。
【註】爭罪曰獄,爭財曰訟。
【疏】對文例也。
若獄訟不相對,則爭財亦爲獄。
又衆論異同錯互也。
【後漢曹褒傳】會禮之家,名爲聚訟。
【註】言相爭不定也。
又上書爲人雪冤曰訟。
【前漢王莽傳】吏民上書冤訟莽者,以百數。
又責也。
【論語】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註】訟,猶責也。
又公也。
【史記呂後紀】未敢訟言誅之。
【註】訟,公也。
猶明言也。
【韻會小補】通作誦。
【前漢呂後紀鄧展註】誦言,公言也。
【正字通】訟,亦音工。
與公通。
又【韻會】通作頌。
【說文】謌訟也。
【徐鉉曰】古本《毛詩》雅頌字多作訟。
又【廣韻】【集韻】【韻會】□祥容切,頌平聲。
亦爭獄也。
【詩召南】何以速我訟,葉上墉下從。
毛氏曰:《易》註:訟,爭也,言之于公也,從言從公,蓋會意也。
且諧公聲,是以《詩》協從韻,《易》獨音去聲,未爲允當。
合依《詩》音,二韻通用。
又【集韻】餘封切,音容。
諍也。
【書堯典】嚚訟可乎。
馬融本作庸。
又容也。
【史記吳王濞傳】佗郡國吏欲來捕亡者,訟共禁弗予。
【註】訟音容。
言其相容禁止不與也。
又葉古東切,音公。
【潘嶽關中詩】旣征爾辭,復蔽爾訟。
當乃明實,否則證空。
又葉徂郞切,音藏。
【魏武帝對酒曲】宰相股肱皆忠良,鹹禮讓,民無所爭訟。
諷 【酉集上】【言字部】 諷 【唐韻】芬鳳切【集韻】【韻會】方鳳切,□風去聲。
【說文】誦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
【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
【前漢藝文志】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
【晉書阮瞻傳】諷誦遺言,不若親承音旨。
又【廣雅】敎也。
【玉篇】譬喩也。
【集韻】諫刺也。
【增韻】託音曰諷。
【史記滑稽傳】優孟常以談笑諷諫。
【家語】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吾從其諷諫乎。
【白虎通】諷者,智也。
患禍之萌流,睹其事未彰而諷告,此智性也。
又與風通。
【詩國風關雎序】風,風也。
【註】上如字,下卽諷字。
崔靈恩雲:用風感物,則謂之諷。
又【小雅】或出入風議。
【箋】風猶放也。
卽諷議。
【前漢嚴助傳】令助諭意,風指於南越。
【師古註】以天子之意指諷告也。
又【廣韻】方馮切,音風。
亦誦也。
一曰告也。
設 【酉集上】【言字部】 設 【唐韻】識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式列切,□扇入聲。
【說文】施□也。
從言從殳。
殳,使人也。
【徐曰】殳,所以驅遣使人也。
會意。
【博雅】合也。
【玉篇】置也。
【易繫辭】聖人設卦以觀象。
【疏】是施設其卦,有此諸象也。
【詩小雅】設此旐矣。
【註】□也。
【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
【註】謂彈畫也。
【疏】謂置設。
又【韻會】立也。
【前漢文帝紀】高帝設之,以撫四海。
【註】置立也。
謂立此法也。
又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中其莖,設其後。
【疏】設,大也。
謂從中以卻稍大之後,大則于把易制也。
又假借之辭。
【戰國策】今先生設爲不宦。
【註】設者,虛假之辭。
【前漢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
又突厥別部典兵者曰設。
【唐書李子和傳】突厥署子和爲屋利設。
【註】屋利者,一設之號也。
又【韻會】唐制,諸郡燕犒將吏謂之旬設,今事謂設,公廚曰設廚。
又姓,見【姓苑】。
又葉書質切,音失。
【詩小雅】鐘鼓旣設,舉酬逸逸。
設葉逸。
又葉式吏切,音試。
【王讚荀夫人誄】喪庭靡託,幾筵虛設。
躬當昏迷,事無荒滯。
【六書故】亦作〈言□〉。
鋪□詞說也。
考證:〔【戰國策】今先王設爲不宦。
〕謹照原文先王改先生。
【子集下】【十字部】【廣韻】敷悲切【集韻】攀悲切,□音邳。
同丕。
大也。
又姓。
訪 【酉集上】【言字部】 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亮切,妨去聲。
【說文】汎謀曰訪。
【徐曰】此言汎謀,謂廣問於人也。
【爾雅釋詁】謀也。
【玉篇】問也。
【書洪範】王訪于箕子。
【傳】謂就而問之也。
【周禮春官】受納訪以詔王聽治。
【註】納謀于王也。
又議也。
【楚語】敎之令,使訪物官。
【註】訪,議也。
物事也。
使議知百官之事也。
又【增韻】及也,見也。
【字彙】謁見也。
又方也。
【前漢高五王傳】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
【註】訪,猶方也。
【字彙補】與昉義同。
又官名。
【遼史百官志】太宗會同三年,命于骨鄰爲採訪使。
又姓。
唐進士訪式。
又【正字通】□罔切,芳上聲。
義同。
字彙泥說文,孫愐敷亮切,槩讀作去聲,非是。
又【篇海】別作□。
訣 【酉集上】【言字部】 訣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
【說文】訣別也。
【增韻】辭也。
【史記吳起傳】東出衞郭門,與其母訣。
【後漢雷義傳】輕行相候,以展訣別。
又【玉篇】死別也。
【類篇】絕也。
【通俗文】與死者辭曰訣。
【唐書李勣傳】生死永訣。
又【說文】法也。
【韻會】方術要法謂決定不疑也。
【列子說符篇】衞人有善數者,以訣喩其子。
【魏書釋老志】大禹聞長生之訣。
又【韻會】通作決。
【前漢蘇武傳】李陵與武決去。
【註】決,別也。
又【韻會小補】呼決切,音血。
怒訶也。
又【集韻】涓惠切,音桂。
決也。
又葉居悸切,音季。
【陸機愍思賦】望崇丘以高訴,背□門而長訣。
物無往而不返,哀矧來其焉綴。
又葉居聿切,音橘。
【柳宗元祭崔□文】誰謂斯人,變易成疾。
良志莫踐,畢離永訣。
【說文】本作□。
【增韻】通作觖。
豍 【酉集中】【豆字部】 豍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邊迷切,□音篦。
豆名。
【博雅】豍豆、豌豆,豆也。
【類篇】或作□。
又【集韻】補典切,音扁。
亦豆名。
與□同。
或作藊。
○按《本草綱目》李時珍曰:藊豆,本作扁,莢形扁也。
一名蛾眉豆,俗名沿籬豆。
趙宧光曰:扁豆,一名扊扅豆。
一種豆子,麤圓色白,俗名白扁豆,入藥。
扁豆,無名豍者。
一說豌豆名畢豆,亦作□豆。
豍、□皆□字之譌。
诂 【酉集上】【言字部】 詁 【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
【說文】訓故言也。
引《詩》詁訓孔穎達疏:詁、訓、傳者,註解之別名。
詁者,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
【徐曰】按《爾雅》:詁,古也,言有古今也。
會意。
【博雅】言也。
【正韻】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也。
【前漢揚雄傳】雄少而好學,不爲章句訓詁通而已。
【舊唐書經籍志】詁訓以紀六經讖□。
又【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古去聲。
義同。
又通作故。
【詩周南關雎詁訓傳第一】陸德明音義曰:詁訓,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
【前漢藝文志】詩經魯故二十五卷。
【師古註】故者,通其指義也。
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其眞耳。
诃 【酉集上】【言字部】 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虎何切,音呵。
【說文】大言而怒也。
【廣韻】責也。
【正韻】譴也。
【後漢文苑傳】禰衡言不遜順,黃祖慙乃訶之。
【蜀志廖立傳】隨大將軍則誹謗譏訶。
【北史張矅傳】勵已溫尋,非欲詆訶古人得失也。
又官名。
【隋書婆利國傳】官曰獨訶邪拏,次曰獨訶氏拏。
又木名。
【本草釋名】訶棃勒,一名訶子。
【嵆含南方草木狀】樹以木梡出九眞。
又國名。
【唐書地理志】廣州東南海中有訶陵國。
又通作呵。
【前漢食貨志】縱而弗呵。
又通作何。
【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
【師古曰】何,問也。
又通作苛。
【前漢王莽傳】苛問不遜。
考證:〔通作何。
【前漢賈誼治安策】大譴大何。
〕謹照原書賈誼治安策改賈誼傳。
詛 【酉集上】【言字部】 詛 〔古文〕□謯【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莊助切,阻去聲。
【說文】詶也。
【廣韻】咒詛。
【書無逸】厥口詛、祝。
【疏】詛祝,謂吿神明,令加殃咎也。
以言吿神謂之祝。
請神加殃謂之詛。
【詩小雅】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釋文】以禍福之言相要曰詛。
【周禮春官】詛祝掌盟詛之祝號。
【註】詛,謂祝之使沮敗也。
大事曰盟,小事曰詛。
【疏】盟盟將來,詛詛過往。
【後漢仲長統傳】匈詈腹詛。
又【集韻】古通作。
【詩大雅】侯作侯祝。
【釋文】作,本或作詛。
【朱傳】作,讀爲詛。
詛祝,怨謗也。
又【集韻】遵遇切,娵去聲。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壯所切,音阻。
【集韻】呪也。
【釋名】阻也。
使人行事阻限于言也。
又通作阻。
【晉語】狂夫阻之衣也。
【註】狂夫,方相氏之士也。
阻古通詛。
將服是衣,必先詛之。
考證:〔【詩大雅】侯作侯祝。
【釋文】作,本或作詛。
【傳】作,讀爲詛。
〕謹照原書傳字上增朱字。
識 【酉集上】【言字部】 識 〔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
【說文】常也。
一曰知也。
【長箋】訓常無意義。
【玉篇】識,認也。
【增韻】能別識也。
又見識也。
【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劄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
【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
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
【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
識,草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
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
與誌同。
記也。
【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書益稷】書用識哉。
【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
【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
【註】韋昭曰:款,刻也。
師古曰:識,記也。
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
【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
【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
【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
【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
義同。
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
【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
【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
【師古註】墓須表識。
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
義同。
又【釋名】識,幟也。
有章幟可按視也。
【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
【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葉式列切,音刷。
【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
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葉施灼切,音爍。
【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
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集韻】或書作□。
詐 【酉集上】【言字部】 詐 【唐韻】【集韻】【正韻】側駕切【韻會】側嫁切,□柤zha去聲。
【說文】欺也。
【爾雅釋詁】僞也。
【正韻】詭譎也。
【左傳宣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禮樂記】知者詐愚。
【疏】謂欺詐愚人也。
【周禮地官司市】以賈民禁僞而除詐。
【疏】使禁物之僞。
而去人之詐虛也。
【晉書□法志】背信藏巧謂之詐。
【荀子修身篇】匿行曰詐。
【說苑貴德篇】巧詐不如拙誠。
又卒也。
【公羊傳僖三十三年】詐戰不日。
【註】詐,卒也。
齊人語也。
【疏】春秋之例,偏戰者日,詐戰者月。
又葉側下切,柤上聲。
【王安石寄曾鞏詩】吾能好諒直,世或非詭詐。
葉上寫下者。
又葉莊助切,阻去聲。
【晉語】詐之見詐,果喪其賂。
【呂覽情欲篇】意氣易動,蹻然不固。
矜勢好智,胷中欺詐。
又葉側箇切,音佐。
【前漢敘傳】靡法靡度,民肆其詐。
偪上幷下,荒殖其貨。
訴 【酉集上】【言字部】 訴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音素。
【說文】吿也。
【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
【廣韻】毀也。
【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
【註】譖也。
【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又【說文】或作□。
亦作愬。
【論語】膚受之愬。
【註】愬己之冤也。
【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又【韻會小補】通作遡。
【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
【註】遡愬同。
又【集韻】昌石切,音尺。
亦毀也。
【說文】本作□。
【字彙補】譌作辨,非。
辨字左從言作。
又□。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側洽切,音。
□,下濕。
一曰滴水也。
又莊輒切,音。
義同。
又實洽切,音萐。
與煠同。
【博雅】瀹也。
或作。
診 【酉集上】【言字部】 診 【玉篇】【唐韻】之忍切【廣韻】章忍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軫。
【說文】視也。
【玉篇】驗也。
【後漢王喬傳】詔上方診視。
【註】診亦視也。
【莊子人閒世】匠石覺而診其夢。
【註】占驗也。
又【廣韻】□脈也。
【史記倉公傳】診切其脈。
【前漢藝文志】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註】診,視驗。
謂視其脈及色□也。
又【玉篇】除刃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刃切,□音陣。
義同。
又葉知鄰切,軫平聲。
【急就章】變鬭殺傷捕伍鄰,亭長遊徼共雜診。
【集韻】或作。
诋 【酉集上】【言字部】 詆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低上聲。
【說文】苛也。
一曰訶也。
【博雅】也。
【玉篇】法也,呰也。
【正韻】訐也。
【史記汲黯傳】刀筆吏專深文巧詆陷人于罪。
【前漢哀帝紀】除誹謗詆欺法。
【師古註】詆,誣也。
又【劉向傳】緣飾文字,巧言醜詆。
【師古註】詆,毀也,辱也。
又【集韻】都黎切,音低。
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啼。
又【集韻】丁計切,低去聲。
義□同。
又【玉篇】他狄切【廣韻】【集韻】他歷切,□音惕。
【類篇】僻也。
一曰狡獪。
【集韻】與□同。
【集韻】或作呧。
【字彙補】別作□□□,□非。
謅 【酉集上】【言字部】 謅 【集韻】【韻會】□楚絞切,音炒。
弄言。
一曰聲也。
又【字彙】相擾也。
又【馬融廣成頌】輕謅趬悍,廋疏領。
【註】謅,輕捷也。
【集韻】或作訬。
又【廣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搊。
【類篇】謅,隂私小言也。
又【集韻】甾尤切,音鄒。
小言私授謂之謅。
【字彙補】譌作、□,非。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與職切【集韻】逸職切,□音弋。
【玉篇】衫也。
【類篇】黑衣也。
又【酉陽雜俎】先賢大臣冢墓揭題其官號姓名。
□ 【子集上】【丨字部】 □ 【說文】古文龜字。
註詳部首。
◎按《玉篇》書作□,《集韻》書作□,今分見。
【酉集中】【貝字部】【廣韻】【集韻】□奇寄切,音芰。
貝名。
【廣韻】貝,四向用也。
【集韻】一曰器用。
又【集韻】巨綺切,音技。
義同。
詞 【酉集上】【言字部】 詞 〔古文〕□【唐韻】似茲切【集韻】【韻會】【正韻】詳茲切,□音祠。
【說文】意內而言外也。
【釋名】嗣也。
令撰善言,相嗣續也。
【廣韻】說也。
【正韻】言也。
【字彙】文也。
【公羊傳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
其詞則丘有罪焉爾。
【史記儒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
【晉書郭璞傳】璞詞賦爲中興之冠。
【舊唐書張九齡傳】張說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
又【陸贄傳】贄以博學宏詞登科。
【韓非子問田篇】驅於聲詞,眩乎辯說。
又【博雅】已也。
又【廣韻】請也,吿也。
○按《說文》本作意內言外。
韻會引作音內言外。
又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
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
聲成文謂之音,此詞直音內之助,聲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內。
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詞皆在句之外爲助,故曰言之外。
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
些,亦詞也。
未詳音發爲言,言之成文爲詞,未可以內外岐之,且詞與兮些各別,非語助例也。
字彙勦用韻會舊註,非是。
又按說文辭,訟也。
辤,不受也。
與言詞、文詞之詞各別。
今經史以辭爲言詞之詞,如《禮曲禮》,不辭費是也,以辭爲辤受之辤,如《論語》與之粟九百辭是也。
以辤爲文詞之詞,如《楊修傳》絕妙好辤是也。
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書者,不可不辨。
诎 【酉集上】【言字部】 詘 【唐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音屈。
【說文】詰詘也。
一曰屈襞。
【禮喪大記】凡□衣不詘。
【註】謂舒而不卷也。
【楚辭九思】思哽饐兮詰詘。
又【博雅】曲也,折也。
【玉篇】枉曲也。
【禮樂記】習其俯仰詘伸。
【史記管晏列傳】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