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一曰訶也。
又【集韻】魚厥切,音月。
義同。
蟾 【申集中】【蟲字部】 蟾 【唐韻】職廉切【集韻】之廉切,□音詹。
【爾雅釋魚】鼃□,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
【廣韻】《張衡靈憲》曰: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蓋託身于月,是爲蟾諸。
《抱樸子》曰:蟾諸壽三千歲者,頭上有角,頷下有丹書八字。
【□中記】蟾諸頭生角者,食之壽千歲。
【爾雅翼】蟾蜍,今之蚵蚾,背上礧礧,好服牆隂壁下者,五月五日收之,謂之辟兵。
餘詳蜍字註。
又【廣韻】視占切,音棎。
蟾光,月彩也。
【正韻】蟾蠩之蟾與月彩之蟾同,一物而有兩音者,方言之不同也。
考證:〔【爾雅釋蟲】鼃□,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子謂之去蚊。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鼃改鼀。
淮南子下去子字。
蛟改蚥。
〔【元中記】蟾諸頭生角者,壽千歲。
〕謹照原文壽千歲上增食之二字。
蟿 【申集中】【蟲字部】 蟿 【集韻】詰計切,音契。
蟲名。
【爾雅釋蟲】蟿螽,螇蚸。
詳蚸字註。
又吉詣切,音計。
蛙屬。
蠀 【申集中】【蟲字部】 蠀 【唐韻】取私切【集韻】千咨切,□音赼。
蟲名,蠍化也。
又津私切。
同。
又才資切。
同□。
又節力切,同蝍。
□詳本字註。
蠁 【申集中】【蟲字部】 蠁 【唐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響。
【說文】知聲蟲也。
【玉篇】禹蟲也。
又肸蠁。
【司馬相如上林賦】肸蠁布寫,薆咇茀。
【註】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
又蠁。
【揚雄羽獵賦】昭光振耀,蠁如神。
【註】蠁,疾也。
又許亮切,音向。
【廣韻】蛹中蟲也。
【爾雅釋蟲】國貉,蟲蠁。
【註】今呼蛹蟲爲蠁。
【博雅】土蛹,蠁蟲也。
蠂 【申集中】【蟲字部】 蠂 【集韻】失涉切,音攝。
【類篇】蟲名,蝗也。
蠃 【申集中】【蟲字部】 蠃 【唐韻】郞果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果切,□音裸。
【說文】蜾蠃也。
詳蜾字註。
又【韻會】盧戈切【廣韻】落戈切,□音騾。
【玉篇】蜯屬。
【易說卦】離爲蠃爲蚌。
【爾雅釋魚】蠃,小者蜬。
【註】蠃,大者如鬥,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爲酒杯。
【山海經】槐江之山,丘時之水出焉,其中多蠃母。
【郭璞江賦】鸚蠃蜁蝸。
【註】《南洲異物志》曰:鸚鵡螺,狀如覆杯,頭如鳥,頭向其腹視似鸚鵡,故以爲名。
又魚名。
【山海經】濛水多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大水。
【註】《睿宗江漢賦》翼飛鰩蠃于天池,謂此與文鰩也。
又舟名。
【拾遺記】始皇好神仙,宛渠之民乗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不浸入。
又草名。
【本草】蠃厴草,蔓生石上,葉狀似蠃厴,微帶赤色而光。
又山名。
【水經注】江水又左徑白蠃山。
又【集韻】古火切,音果。
蠃蘭,車名,喪服所乗。
【廣韻】本作螺。
【集韻】或作蠡、蝸。
蠄 【申集中】【蟲字部】 蠄 【集韻】渠金切,音琴。
【類篇】蟲名。
蠅 【申集中】【蟲字部】 蠅 【唐韻】【集韻】□餘陵切,音僌。
【說文】蟲之大腹者。
【陸佃雲】蠅交其前足,有絞繩之狀。
【埤雅】靑蠅亂色,蒼蠅亂聲。
【詩小雅】營營靑蠅。
【箋】蠅之爲蟲,汙白使黑,汙黑使白,喩佞人變亂善惡也。
【後漢隗囂傳】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卽託驥尾,可以絕羣。
【揚子方言】蠅,東齊謂之羊。
【十六國春秋】苻堅議赦,有一大蠅入自窗閒,集于筆端。
俄有衣黑小人,大呼:官今大赦。
卽向蒼蠅也。
又蠅虎。
【古今注】蠅虎,蠅狐也。
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蠅。
一名蠅蝗,一名蠅豹。
又人名。
【列子湯問篇】甘蠅,古之善射者。
【集韻】或作□。
考證:〔【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蠆 【申集中】【蟲字部】 蠆 【唐韻】醜犗切【集韻】【韻會】醜邁切,□音慸。
【玉篇】螫蟲。
【詩小雅】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箋】蠆尾末揵然,似婦人髮末曲上卷然。
【孝經緯】蜂蠆垂芒,爲其毒在後。
【左傳僖二十二年】蠭蠆有毒。
【註】《通俗文》雲:蠆,長尾謂之蠍。
【魏志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佗令溫湯漬其中。
又人名。
【左傳襄九年】公孫蠆、公孫舍之及其大夫門子,皆從鄭伯。
又與蔕通。
【張衡西京賦】睚眦蠆芥。
【註】蠆芥,刺鯁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撻。
義同。
或作。
蠇 【申集中】【蟲字部】 蠇 【集韻】蠣本字。
又同。
□詳本字註。
蠈 【申集中】【蟲字部】 蠈 【唐韻】昨則切【集韻】【韻會】疾則切,□音賊。
食禾節蟲,亦作賊。
詳蝥字註。
蠉 【申集中】【蟲字部】 蠉 【唐韻】許緣切【集韻】【韻會】隳緣切,□音儇。
蟲行貌。
又【爾雅釋魚】蜎,蠉。
【疏】井中小赤蟲也。
一名蜎,一名蠉,一名蛣蟩,一名孑孑。
又【集韻】馨兗切【廣韻】香兗切,□音。
義同。
考證:〔【爾雅釋蟲】蜎蠉。
【註】井中小赤蟲也。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註改疏。
蠊 【申集中】【蟲字部】 蠊 【集韻】離鹽切,音廉。
蟲名,飛蠊也。
【本草】一名石薑,一名茶婆蟲,一名香娘子。
【陶弘景曰】此有兩三種,以作廉薑氣者爲眞。
形似蟲而輕小,能飛。
本生草中,八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裏逃爾。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充芮切,音毳。
穀再舂。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呼骨切,音忽。
【玉篇】微□也。
蠋 【申集中】【蟲字部】 蠋 【唐韻】直錄切【集韻】廚玉切,□音躅。
躑蠋,蟲名也。
【爾雅釋蟲】蚅,烏蠋。
【註】大蟲如指,似蠶。
【詩豳風】蜎蜎者蠋。
【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
【註】蠋,豆藿中大靑蟲也。
又人名。
【戰國策】顏獨,《春秋後語》作王蠋。
又【集韻】尺玉切,音擉。
【韻會】殊玉切,音屬。
義□同。
又【集韻】朱欲切,音燭。
蝝蠋。
又《詩》蜎蜎者蠋,《唐韻》古音讀汝,葉下野韻。
通作蜀。
【詩詁】蜀本從蟲,又加蟲,俗字也。
或作蠾。
蠌 【申集中】【蟲字部】 蠌 【唐韻】場伯切【集韻】直格切,□音宅。
水蟲,螖蠌。
【爾雅釋魚】螖蠌,小者蟧。
【疏】螖,卽蟛螖也,似蟹而小,一名蠌。
又【集韻】達各切,音鐸。
義同。
蠍 【申集中】【蟲字部】 蠍 【唐韻】【韻會】【正韻】□許竭切,音歇。
【說文】蠆尾蟲也。
【本草】一名主簿蟲,一名杜白,出靑州,形緊小者良。
【北史南陽王綽傳】綽好取蠍,將蛆混,極樂。
【杜甫詩】每愁夜中自足蠍。
【韓愈詩】昨來得京官,照壁喜見蠍。
俗作蠍,非。
蠎 【申集中】【蟲字部】 蠎 【直音】同蟒。
蠏 【申集中】【蟲字部】 蠏 【說文長箋】蟹本字。
蠐 【申集中】【蟲字部】 蠐 【唐韻】徂奚切【韻會】【正韻】前西切,□音齊。
蠐螬,見螬字註。
又蝤蠐,見蝤字註。
【說文】本作□。
蠑 【申集中】【蟲字部】 蠑 【唐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于營切,□音榮。
【爾雅釋魚】蠑螈,蜥蜴。
【揚子方言】守宮,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
【韓愈詩】蜿垣亂蛷蠑。
互詳蜥字註。
蠒 【申集中】【蟲字部】 蠒 【唐韻】俗繭字,別詳幺部。
蠓 【申集中】【蟲字部】 蠓 【唐韻】莫孔切【集韻】【韻會】【正韻】母總切,□濛上聲。
【玉篇】小飛蟲。
【爾雅釋蟲】蠓,蠛蠓。
【註】小蟲,似蚋而喜亂飛。
【列子湯問篇】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見陽而死。
【揚雄甘泉賦】浮蠛蠓而撇天。
又【廣韻】莫紅切,音蒙。
義同。
又【爾雅蚍蜉疏】齊魯之閒謂之蚼蠓。
又【博雅】蠓螉,蜂也。
【揚子方言】蠭,燕趙之閒謂之蠓螉。
通作蒙。
考證:〔【爾雅釋蟲】【註】小蟲,似蚋,而喜亂飛。
〕謹照原文省而字。
〔【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文改湯問篇。
蠔 【申集中】【蟲字部】 蠔 【韻會】乎刀切,音豪。
蚌屬。
【篇海】蠣也。
【本草】初生海旁,如拳石,四面漸長,高一二丈,黏附如山,俗呼蠔山。
【韓愈詩】蠔相黏爲山,百十各自生。
【註】殼如石。
亦曰蠣房。
又地名。
【五代史】潘崇徹敗王逵兵于蠔石。
蠕 【申集中】【蟲字部】 蠕 【集韻】同蝡。
【說文】動也。
又國名。
【綱目集覽】柔飛,魏太祖改其號蠕蠕國。
【南史夷貊傳】蠕蠕爲族,蓋匈奴之別種也。
又【韻會】而宣切,音瓀。
【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蠕而動。
【註】蠕,微動也。
又【集韻】汝朱切,音儒。
蟲行貌。
考證:〔【荀子勸學篇】端爲言,蠕爲動〕謹照原文兩爲字□改而。
蠖 【申集中】【蟲字部】 蠖 【唐韻】【正韻】烏郭切【韻會】屋郭切,□音艧。
【說文】尺蠖,屈伸蟲也。
【爾雅釋蟲】蠖,尺蠖。
【註】蝍□。
【揚子方言】蝍□謂之尺蠖。
【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埤雅】今人布指求尺,一縮一伸,如蠖之步,謂之尺蠖,豈放是乎。
尺蠖似蠶,食葉,老亦吐絲作室。
又桑上蟲也。
【韓愈詩】桑蠖見虛指。
又【集韻】王縛切,音籰。
蠖略,行步進止之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又蠖濩,退藏貌。
【揚雄甘泉賦】蜵蜎蠖濩之中。
又溫蠖,猶昬憒。
【史記屈原列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蠗 【申集中】【蟲字部】 蠗 【唐韻】【集韻】□直角切,音擢。
小蜃名。
又【說文】禺屬也。
蠘 【申集中】【蟲字部】 蠘 【字彙補】疾屑切,音截。
蟹類。
【閩中海錯疏】蠘似蟹而大殻,螯有稜鋸。
蠚 【申集中】【蟲字部】 蠚 【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音郝。
【類篇】蟲毒。
【廣韻】螫也。
【博雅】痛也。
【詩小雅】卷髮如蠆。
【疏】蠆,螫蟲也。
螫又作蠚。
【前漢嚴助傳】南方暑濕,近夏癉熱,暴露水居,蝮蛇蠚生。
【山海經】崑崙之山有鳥焉,名曰欽原。
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
又【廣韻】醜略切,音。
【類篇】施隻切,音釋。
呼酷切,音熇。
義□同。
又【字彙補】知列切,音哲。
東西方音不同也。
【集韻】或作□。
【篇海】亦作□。
考證:〔【前漢嚴助傳】暴露小居。
〕謹照原文小居改水居。
蠛 【申集中】【蟲字部】 蠛 【唐韻】【韻會】□莫結切,音蔑。
蠛蠓,細蟲也。
詳蠓字註。
亦作薎。
【史記司馬相如傳】薎蒙踴躍。
蠜 【申集中】【蟲字部】 蠜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
【爾雅釋蟲】□螽,蠜。
詳螽字註。
又氣蠜。
【本草】行夜一名氣蠜。
【正韻】亦作蟠蕃。
蠝 【申集中】【蟲字部】 蠝 【集韻】倫追切,音罍。
【類篇】與同,鳥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蜼玃飛蠝。
【張揖註】蠝,飛鼠也,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飛。
【郭璞註】蠝,毛紫赤色,飛且生,一名飛生。
本作鸓。
別詳鳥部。
【寅集上】【宀字部】籀文宇字。
蠞 【申集中】【蟲字部】 蠞 【唐韻】【集韻】□昨結切,音截。
蟲名,似蟹,生海中。
又【玉篇】子結切,音節。
義同。
蠟 【申集中】【蟲字部】 蠟 【唐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盍切,□音臘。
【玉篇】蜜滓也。
【陸佃雲】蜂之化蜜,必取匽豬之水,注之蠟房,而後成蜜。
故謂之蠟者,蜜之蹠也。
【本草】蟲白蠟。
【李時珍曰】蠟樹,四時不凋,五月開白花,成叢結實。
其蟲大如蟣蝨,延緣樹枝,食汁吐涎,剝取其渣,煉化成蠟。
又蜜蠟,生於蜜中。
又水蠟,樹葉微似楡,及甜櫧樹,皆可放蟲產蠟。
【晉書阮孚傳】孚性好屐,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曰:一生當著幾兩屐。
【石崇傳】崇奢靡,以蠟代薪。
【南史王僧虔傳】少時,以燭淚澆成蠟鳳凰。
又蠟梅,花名。
【蘇軾詩】蜜蜂採花作黃蠟,黃蠟爲花亦其物。
又蠟觜,鳥名。
【本草】桑扈,一名蠟觜雀,其觜或凝黃如蠟。
【廣韻】俗作。
蠠 【申集中】【蟲字部】 蠠 【集韻】覓畢切,音蜜。
【爾雅釋詁】蠠沒,勉也。
【註】蠠沒,猶黽勉。
又莫筆切,音密。
又【類篇】美隕切。
義□同。
亦作□。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失冉切,音閃。
疾動貌。
【潘嶽射雉賦】降丘以馳敵。
【註】言雉雊于高丘,降下向敵也。
又去聲。
【集韻】【韻會】□舒贍切。
與掞同。
見掞字註。
蠡 【申集中】【蟲字部】 蠡 〔古文〕□□【唐韻】盧啓切【集韻】裡弟切,□音禮。
【說文】蟲齧木中也。
又彭蠡,澤名。
【書禹貢】東匯澤爲彭蠡。
【註】彭蠡,在揚州之西界。
又鄰知切,音離。
【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
又【韻會】憐題切,音黎。
瓠瓢也。
【前漢東方朔傳】以蠡測海。
又【唐韻古音】落戈切,音騾。
義同。
又【玉篇】蠡蠡,行列貌。
【劉向九歎】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又山名。
【揚雄長楊賦】燒熐蠡。
【註】熐蠡,山名。
又人名。
【晉書姚弘載記】姚墨蠡。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杜墨蠡。
又與螺通。
【類篇】蚌屬。
聖人法蠡蚌,而閉戸見文子。
又【集韻】魯果切,音裸。
瘯蠡,皮肥。
一曰疥病。
【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
蟲名。
又郞計切,音麗。
【揚子方言】參、蠡,分也。
【郭註】謂分割也。
齊曰參,楚曰蠡。
亦作。
考證:〔【劉向九歌】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謹照原書九歌改九歎。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音妯。
解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正字通】字之譌。
蠢 【申集中】【蟲字部】 蠢 〔古文〕□【唐韻】【韻會】尺尹切【正韻】尺允切,□音惷。
【說文】蟲動也。
【爾雅釋詁】蠢,作也。
【註】蠢,動作也。
【禮鄕飮酒】春之爲言蠢也。
【莊子天地篇】蠢動而相使,不以爲賜。
又【爾雅釋言】蠢,不遜也。
【詩小雅】蠢爾蠻荊。
【疏】郭璞曰:蠢動爲惡,不謙遜也。
【玉篇】或作□、偆。
蠣 【申集中】【蟲字部】 蠣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
【說文】作蠇。
蚌屬。
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
【類篇】雕百歲化爲蠇。
【廣韻】牡蠣也。
【酉陽雜俎】牡蠣言牡,非謂雄也,介蟲中唯牡蠣是鹹水結成也。
【本草】今海旁皆有之,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呼爲蠣房,晉安人呼爲蠔莆。
【郭璞江賦】□蠣磈磥而碨。
【註】《臨海水土物志》曰:蠣長七尺。
《南越志》曰:蠣形如馬蹄。
又石蠣。
【本草】海鷂魚,一名石礪。
又【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
義同。
亦作□。
蠥 【申集中】【蟲字部】 蠥 【唐韻】【集韻】【正韻】□魚列切,音蘖。
【說文】衣服謌謠,草木之怪謂之祅,禽獸蟲蝗之怪謂之蠥。
【六書正譌】別作,非。
俗用孽,亦非。
又憂也。
【楚辭天問】啓代益作,後卒然離蠥。
【註】言禹以天下禪與益,皆去益而歸啓,益卒不得立,故曰離憂也。
【集韻】亦作□。
蠦 【申集中】【蟲字部】 蠦 【唐韻】落胡切【集韻】龍都切,□音盧。
蠦蜰。
詳蜰字註。
又蠦□,詳蜥字註。
蠧 【申集中】【蟲字部】 蠧 【篇海】同蠹。
蠨 【申集中】【蟲字部】 蠨 【唐韻】蘇彫切【集韻】【正韻】先彫切,□音蕭。
【玉篇】蠨蛸。
詳蛸字註。
亦作蟰。
蠩 【申集中】【蟲字部】 蠩 【唐韻】章魚切【集韻】【正韻】專於切,□音諸。
蟾蠩。
詳蟾字註。
又蜛蠩。
詳蜛字註。
蠪 【申集中】【蟲字部】 蠪 【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音聾。
【爾雅釋蟲】蠪,朾螘。
【註】赤駁蚍蜉也。
又蠪蛭,獸名。
【山海經】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
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又蚗蠪。
【史記龜筴傳】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蠪伏之。
又鮭蠪,神名。
【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蠪躍之。
【註】鮭蠪,狀如小兒,長一尺四寸,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又蠪蜂。
【本草】生肇慶府,附橄欖樹,有手足,與木葉無異,鳴則自呼。
又【集韻】力鐘切,音龍。
義同。
一曰竹蟻。
考證:〔【爾雅釋蟲】蠪虰螘〕謹照原文虰改朾。
蠫 【申集中】【蟲字部】 蠫 【字彙補】力器切,音戾。
割也。
【荀子強國篇】蠫盤盂,刎牛馬。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去奇切【集韻】丘奇切,□音□。
【玉篇】□,儉意也。
又【廣韻】墟彼切,音綺。
義同。
蠭 【申集中】【蟲字部】 蠭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敷容切,音豐。
【說文】飛蟲,螫人者。
【詩商頌】莫予荓蠭。
【左傳僖二十二年】蠭蠆有毒。
【爾雅釋蟲】蠭,醜螸。
【又】土蠭。
【註】江東呼大蠭在地中作房者爲土蠭,啖其子,卽馬蠭。
【又】木蠭。
【註】似土蠭而小,在樹上作房,江東亦呼爲木蠭,又食其子。
【爾雅翼】蜂種類至多,其黃色細□者,謂之穉蜂。
又蜜蜂,人收而養之,一日兩出而聚鳴,號爲兩衙,其出採花者,取花鬚上粉置兩髀,或採而無所得,經宿不敢歸房中。
又旗名。
【左傳哀二年】獲其蠭旗。
又舟名。
【拾遺記】武王伐紂,有蠭狀如丹鳥,飛集王舟,翼日南梟紂,名其船曰蠭舟。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杓端有二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蠭。
又地名。
【拾遺記】燃丘國獻比翼鳥,使者經蠭岑。
又與鋒通。
【前漢韓王信傳】及其蠭東向,可以爭天下。
【師古註】蠭,鋒同。
【長箋】逢二蟲,會遭遇毒蟲,意寓戒心也。
隷書傳省作蜂。
【埤雅】蜂,其毒在尾,垂穎如鋒,故謂之蜂也。
【集韻】本作蠭,或作、蚌。
【韻會】又作□。
考證:〔【爾雅釋蟲】【註】今江東大蠭,在地中作房者爲土蠭。
〕謹照原文今江東改江東呼。
蠮 【申集中】【蟲字部】 蠮 【唐韻】烏結切【集韻】一結切,□音噎。
【類篇】蠮螉,蟲名,土蠭也。
【爾雅釋蟲】果蠃,蒲盧。
【註】卽細□蜂也。
俗呼爲蠮螉。
又蠮螉,塞名。
詳螉字註。
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許委切【集韻】虎委切,□音毀。
【說文】米一斛舂爲八鬥曰□。
或作□。
亦省作毀。
□。
蠯 【申集中】【蟲字部】 蠯 【唐韻】蒲幸切,音□。
與□同。
【類篇】蚌狹而長者。
【周禮天官鼈人】祭祀,共蠯蠃蚳,以授醢人。
【註】鄭司農雲:蠯,蛤也。
又【正韻】作螷。
【爾雅釋魚】蜌螷。
詳蜌字註。
又【集韻】騈迷切,音鼙。
【韻會】蒲街切,音牌。
【廣韻】符支切,音裨。
義□同。
【集韻】亦作□。
考證:〔【周禮天官鼈人】祭祀,共蠯蚳,以授醢人。
【註】鄭司農雲:蠯,蛤也。
〕謹照原文祭祀共蠯下增蠃字。
〔【爾雅釋蟲】螷蜌〕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螷蜌改蜌螷。
蠰 【申集中】【蟲字部】 蠰 【唐韻】【集韻】【正韻】□式亮切,音餉。
【爾雅釋蟲】蠰,齧桑。
【註】似天牛,長角,體有白點,喜齧桑樹作孔,入其中。
江東呼爲齧髮。
又師莊切,音霜。
義同。
又【廣韻】如兩切,音壤。
【爾雅釋蟲】土螽,蠰谿。
【註】似蝗而小,今謂之土□。
又【集韻】奴當切,音囊。
蟷蠰。
詳蟷字註。
又如陽切,音穰。
義同。
亦作□。
裚 【申集下】【衣字部】 裚 【集韻】子計切,音霽。
【類篇】斷也。
【管子大匡篇】朝之爭祿相刺,裚領而刎頸者不絕。
【註】裚謂掣斷之也。
又【篇海】斷衣也。
袃 【申集下】【衣字部】 袃 【集韻】醜邁切。
同□。
【類篇】□芥,刺鯁也。
或作袃。
【鶡冠子世兵篇】細故袃蒯。
蠱 【申集中】【蟲字部】 蠱 【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音古。
【說文】腹中蟲也。
【通志六書略】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爲蠱。
【左傳昭元年】於文皿蟲爲蠱。
【註】皿,器也,器受蟲害者爲蠱。
【周禮秋官庶氏】掌除毒蠱。
【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
又【左傳昭元年】穀之飛亦爲蠱。
【述異記】晉末,荊州久雨,粟化爲蠱蟲。
又【說文】臬桀死之鬼亦爲蠱。
又蠱雕,獸名。
【山海經】鹿吳之山有獸名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
又【爾雅釋詁】蠱,疑也。
【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亂之疾也。
又卦名。
【易】巽下艮上,蠱。
【序卦傳】蠱者,事也。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
義同。
又【正韻】以者切,音冶。
媚也。
又【集韻】音義□與冶同。
【後漢馬融傳廣成頌】田開古蠱。
【註】蠱與冶通。
考證:〔【爾雅釋詁】蠱,疑也。
【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禮之疾也。
〕謹照原文禮改亂。
蠲 【申集中】【蟲字部】 蠲 【唐韻】古□切【集韻】【韻會】圭□切,□音涓。
【說文】馬蠲,蟲也。
《明堂月令》曰:腐草爲蠲。
又潔也。
【詩小雅】吉蠲爲饎。
【周禮天官宮人】除其不蠲。
又明也。
【左傳襄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又【玉篇】除也,疾也。
又【韻會】涓畦切,音圭。
義同。
又與圭通。
【儀禮士虞禮】哀子某,圭爲而哀薦之。
【註】引《詩》吉圭爲饎。
又【正字通】唐人以漿穫紙使瑩滑,名曰蠲紙。
蠲,音圭。
【字彙】又讀作桂,引唐太宗詩:水搖文蠲動。
言水紋似蠲紙也。
【韻略】又音絹。
考證:〔又與圭通。
【儀禮士虞禮】哀子某,圭爲哀薦之饗。
【註】圭今作蠲。
〕謹照原文哀薦之饗改而哀薦之。
圭今作蠲改引詩吉圭爲饎。
蠳 【申集中】【蟲字部】 蠳 【字彙補】音嬰。
龜名。
【張衡南都賦】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
【李善註】引《抱樸子》:蠳龜噉蛇。
蠵 【申集中】【蟲字部】 蠵 【唐韻】戸圭切【集韻】元圭切,□音攜。
【說文】大龜也。
以胃鳴。
【玉篇】蟕蠵,似玳瑁而有文。
【前漢禮樂志】馮蠵切和疏寫平。
【揚雄傳】抾靈蠵。
互詳蟕字註。
又【博雅】地膽,靑蠵也。
又【韻會】宿名。
又勻規切。
義同。
【集韻】亦作□。
蠶 【申集中】【蟲字部】 蠶 【唐韻】昨含切【集韻】【韻會】【正韻】徂含切,□音□。
絲蟲也。
【說文】任絲也。
【詩豳風】蠶月條桑。
【書禹貢】桑土旣蠶。
【淮南子天文訓】蠶珥絲而商絃絕。
【博物志】蠶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產子。
【爾雅翼】蠶之狀,喙呥呥類馬,色斑斑似虎。
初拂謂之蚝,以毛掃之,蠶尚小,不欲見露氣。
桑葉著懷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氣,則衆惡除也。
【酉陽雜俎】食而不飮者蠶。
又原蠶。
【埤雅】再蠶謂之原蠶,一名魏蠶,今以晚葉養之。
又紅蠶。
蠶足於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蠶已老,則紅,故謂之紅蠶。
又野蠶。
【後漢光武紀】野蠶成繭,被于山阜。
又華蠶。
【述異記】園客種五色香草,啖華蠶,得繭一百二十枚,大如甕。
又【本草】石蠶,一名沙蝨,乃東澗水中細蟲。
又雪蠶,生隂山及峨嵋山,北人謂之雪蛆。
又金蠶,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也。
又蠶室。
【晉書禮志】皇後親乗車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
又蠶神。
【爾雅翼】今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又人名。
【成都記】蠶叢氏,蜀君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蜀郡蠶陵。
【國名記】彭之遵縣有蠶厓。
又蠶繭,草名。
【本草】治腫脹。
蠷 【申集中】【蟲字部】 蠷 【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劬。
蠷螋,蟲。
蠸 【申集中】【蟲字部】 蠸 【唐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音權。
【爾雅釋蟲】蠸,輿父,守瓜。
【註】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故曰守瓜。
【莊子至樂篇】瞀芮生乎腐蠸。
又【本草】馬陸,一名馬蠸。
又【說文】一曰大螫也。
又【類篇】呼官切,音歡。
義同。
又【集韻】呼玩切,音喚。
大鼈也。
【酉集下】【車字部】【集韻】力質切,音慄。
刷纑具也。
又【字彙補】力一切,音栗。
彩也。
【寅集上】【屍字部】【集韻】賞是切,音侈。
人名。
或從廣作。
○按廣部,尺矢切,音恥,廣也,或作。
今《集韻》或從廣作。
應是字之譌。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音孛。
與勃同。
【前漢司馬相如傳】媻姍窣。
【後漢史弼傳】終用漫。
媻字從□下女。
【補遺】【卯集】【手字部】【字彙補】落好切,音老。
拷。
灣,豐縣地名。
出《河防一覽》。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集韻】□盧谷切,音祿。
剝聲。
【類篇】擊也。
又【廣韻】力玉切【集韻】龍玉切,□音錄。
【類篇】撲聲。
蠹 【申集中】【蟲字部】 蠹 〔古文〕螙【唐韻】【集韻】當故切【韻會】【正韻】都故切,□音妒。
【說文】木中蟲也。
【莊子人閒世】以爲門戸則液樠,以爲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
【註】蟲在木中謂之蠹。
又【前漢南粵傳】桂蠹一器。
又【續博物志】積穀則生蠹。
又蠹書。
【穆天子傳】天子東遊,次雀梁,蠹書于羽陵。
【註】暴書中蠹蟲,使不藏匿也。
【徐陵玉臺新詠序】辟惡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又【爾雅釋蟲】蜭,毛蠹。
【註】卽蛓也。
【說文】作蠹,省作螙,象在木中形。
【集韻】亦作□。
【韻會】別作蠧,非。
考證:〔【穆天子傳】天子東遜。
〕謹照原文遜改遊。
蠺 【申集中】【蟲字部】 蠺 【海篇】同蠶。
蠻 【申集中】【蟲字部】 蠻 【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音獌。
【玉篇】南夷名。
【書禹貢】三百裡蠻。
【傳】以文德蠻來之不制以法。
【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裡曰蠻畿。
【疏】蠻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
【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
【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又綿蠻,鳥聲。
【詩大雅】綿蠻黃鳥。
又蠻蠻,鳥名。
【山海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又水名。
【戰國策】灓水齧其墓。
《春秋後語》作蠻水。
又雷名。
【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又姓。
【通志氏族略】蠻氏芈姓,荊楚之後因氏焉。
又【韻補】彌鄰切,音民。
【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
葉上珍字韻。
又【古音攷】葉音眠。
【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竄荊蠻。
身窮志達,居鄙行鮮。
蠼 【申集中】【蟲字部】 蠼 【集韻】厥縛切,音矍。
【類篇】獸名。
母猴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蛭猱蠼猱。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蠼以連卷。
【索隱註】韋昭曰:蠼,龍之形貌。
又【篇海】音瞿。
與蠷通。
詳蠷字註。
蠼猱之蠼本作玃,別詳犬部。
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蛭蜩蠼猱。
〕謹照原文蜩改猱。
蠽 【申集中】【蟲字部】 蠽 【唐韻】姊列切【集韻】子列切,□音□。
【爾雅釋蟲】蠽,茅蜩。
【註】江東呼爲茅蠽,似蟬而小,靑色。
附詳蜩字註。
又【集韻】同蚻,蜻蜻也。
詳蚻字註。
亦作□。
衄 【申集下】【血字部】 衄 【唐韻】【集韻】【韻會】□女六切,音忸。
【說文】鼻出血也。
【素問】鼻衄。
又脾移□于肝,則爲驚衄。
又【廣韻】挫也。
【綱目集覽】敗北曰衄。
【曹植求自試表】師徒小衄。
【風俗通】且有強兵良謀,雜襲繼踵,每輒挫衄。
又【魏志裴松之註】焦先竄于河渚閒,有竊問見今討吳何如。
先不肯應,而謬歌曰:祝衄祝衄,非魚非肉,更相追逐。
又【集韻】而六切,音肉。
義同。
或作□,俗作。
袅 【申集下】【衣字部】 裊 【正字通】俗褭字。
【韻會】褭或作裊。
【漢書音義】騕裊,神馬。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
【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
簪裊,言飾此馬也。
釁 【申集下】【血字部】 釁 【唐韻】許覲切【集韻】許愼切,□音舋。
與釁同。
【玉篇】牲血塗器祭也。
【禮樂記】車甲釁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
【註】釁,釁字也。
許靳反。
(釁)【唐韻】虛振切【集韻】許愼切【韻會】許刃切,□興去聲。
【說文】血祭也。
象祭竈也。
【廣韻】牲血塗器祭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大史釁龜筴。
【疏】謂殺牲以血塗釁其龜及筴。
又【雜記】成廟則釁之。
【疏】謂宗廟初成,則殺牲取血以釁之,尊而神之也。
【史記高祖紀】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
【註】釁,祭也。
殺牲以血塗鼓曰釁。
又罪也。
【左傳宣十二年】觀釁而動。
【註】釁,罪也。
又瑕也。
【左傳桓八年】讐有釁,不可失也。
【註】釁,瑕隙也。
【史記李斯傳】成大功者,在因瑕釁而遂忍之。
【註】索隱曰:言因諸侯有瑕釁,則忍心而剪除也。
又兆也。
【魯語】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
【註】釁,兆也。
【陸機答賈長淵詩】天厭霸德,黃祚告釁。
又塗也。
一曰熏也。
【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
【註】以香塗身曰釁。
【周禮春官肆師】共其釁鬯。
【註】以鬯塗屍,使之香美也。
【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註】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
【前漢賈誼傳】釁面吞炭。
【註】漆面以易貌。
一曰熏也,以毒熏入之。
又動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
【註】釁,動也。
又【爾雅釋獸】獸曰釁。
【疏】獸之自奮迅動作名釁。
又姓。
【正字通】周有釁夏。
又【正字通】通作舋。
【韓非子】旣蓄王資而承敵國之舋。
【前漢高帝紀】乗舋而運。
又或作釁。
【禮樂記】車甲釁而藏之府庫。
【註】釁,釁字也。
包幹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又或作興。
【禮禮器】旣興器用幣。
【註】興,當爲釁字之誤。
(釁)考證:〔【禮樂記】車甲釁而藏之武庫。
〕謹照原文武庫改府庫。
衆 【申集下】【血字部】 衆 【字彙】同眾。
【正字通】眾字之譌。
別詳目部。
衇 【申集下】【血字部】 衇 【唐韻】【集韻】□莫獲切,音麥。
【說文】血理之分,衺行體者。
【集韻】又作胍、脈。
註詳肉部脈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蘇計切【集韻】思計切,□音壻。
隷作細。
詳細字註。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披庚切,音烹。
打也。
【申集中】【蟲字部】【集韻】曲王切,音匡。
【類篇】大蝦也。
【唐韻】作。
字作匚内幹,不從王。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韻會】□去仲切,穹去聲。
小貌。
【張衡思□賦】怨高陽之相兮,顓頊而宅幽。
【註】相,視也。
,居也。
怨顓頊居此小陋之地。
北稱幽。
又屈也。
別作。
考證:〔【張衡思□賦】怨高陽之相寓兮,顓頊而宅幽。
【註】相,視也。
寓,居也。
〕謹照原文兩寓字俱改爲。
衈 【申集下】【血字部】 衈 【唐韻】【集韻】□仍吏切,音餌。
開□書殺雞血祭名。
又【玉篇】耳血也。
【禮雜記】其衈皆于屋下。
【註】衈,謂將刲割牲以釁,先滅耳傍毛薦之。
耳,聽聲者,告神欲其聽之。
又釁也。
【穀梁傳僖十九年】用之者,叩其鼻以衈社也。
【範甯註】取鼻血以釁祭社器。
衉 【申集下】【血字部】 衉 【集韻】乞格切,音客。
與同。
【晉語】鐵之戰,趙□子曰:鄭人擊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
【註】面汙血曰衉。
【補音】衉,或作,音客。
【唐書諸子建成傳】王暴疾,衉血數升。
考證:〔【楚語】鐵之戰。
〕謹照原書楚語改晉語。
衊 【申集下】【血字部】 衊 【唐韻】【韻會】□莫結切,音蔑。
【說文】汚血也。
【前漢文五王傳】汙衊宗室。
【師古注】衊謂塗染也。
【唐書桓彥範傳】李朝隱奏:彥範等恐爲仇家誣衊,請遣禦史案實。
又【列女傳】糞穢衊面。
又【篇海】鼻出血也。
【素問】膽移□於腦,則辛額鼻淵。
鼻淵者,濁流下不止也,傳爲衊瞑目。
又【集韻】莫葛切,音末。
又見切,音麪。
又謨官切,音瞞。
義□同。
衋 【申集下】【血字部】 衋 【唐韻】許極切【集韻】迄力切,□音赩。
【說文】傷痛也。
【書洛誥】民罔不衋傷心。
又【集韻】忽域切,音洫。
義同。
【六書正譌】從血、聿,皕聲,人痛傷則血枯,會意。
俗作□,非。
行 【申集下】【行字部】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從彳從亍。
【韻會】從彳,左步。
從亍,右步也。
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
【註】行,姓。
巡,名。
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
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
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
義同。
又【韻補】葉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
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
與銜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雞犬。
〕謹照原文雞犬改犬雞。
〔【杜甫詩】豈知吾甥不流宕。
〕謹照原文豈知改豈如。
袝 【申集下】【衣字部】 袝 【集韻】符遇切,音附。
【類篇】盛服也。
衍 【申集下】【行字部】 衍 【唐韻】【集韻】【韻會】□以淺切,音演。
水溢也。
【說文】水朝宗于海也。
又【小爾雅】澤之廣者謂之衍。
又美也。
【詩小雅】釃酒有衍。
又布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離靡廣衍。
又遊衍。
自恣之意。
【詩大雅】昊天曰旦,及爾遊衍。
又衍沃,平美之地。
【左傳襄二十五年】井衍沃。
又曼衍,無極也。
【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又沙衍,水中有沙者。
【穆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篋衍,笥也。
【莊子天運篇】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又【博雅】衍衍,行也。
【謝朓詩】衍衍淸風爛。
又水名。
【史記荊軻傳】丹匿衍水中。
【索隱曰】在遼東。
又朐衍,地名。
【前漢地理志】屬北地郡。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衍,子姓,宋微仲衍之後。
又【廣韻】于線切,延去聲。
義同。
又【集韻】夷然切,音延。
進也。
【周禮春官】望祀望衍。
【鄭註】讀爲延。
【疏】衍,衍祭也。
【劉歆甘泉賦】高巒峻阻,臨眺曠衍。
葉泉字韻。
【直音】或作衍。
衍字從彡,不從氵作。
考證:〔【周禮春官】望祀望衍。
【鄭註】讀平聲。
〕謹照原文讀平聲改讀爲延。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韻會】□而宣切,輭平聲。
與撋同。
煩撋也。
又【集韻】儒誰切,音蕤。
搵也。
又【唐韻】【集韻】□如劣切,音爇。
撋也。
與擩同。
【儀禮特牲饋食禮】于醢。
【註】於醢者,染於醢。
【釋文】,如悅反。
又而圓反。
又而誰反。
衎 【申集下】【行字部】 衎 【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音看。
【說文】行喜兒。
【爾雅釋詁】衎,樂也。
【詩小雅】君子有酒,嘉賔式燕以衎。
【曹植娛賔賦】遂衎賔而高會兮,丹幃曄以四張。
又【揚子方言】衎,定也。
【郭註】衎然安定貌。
又【廣韻】苦旱切,音侃。
信言也。
考證:〔【說文】行喜也。
〕謹照原文也改兒。
衑 【申集下】【行字部】 衑 【篇海】魯丁切,音靈。
【玉篇】道也。
衒 【申集下】【行字部】 衒 【唐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縣。
【韻會】自矜也。
【廣韻】自媒也。
【越絕書】衒女不貞,衒士不信。
【前漢東方朔傳】武帝初卽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數。
【師古註】衒,行賣也。
又【集韻】局縣切,音睊。
義同。
【說文】作□。
【六書正譌】通作眩。
□ 【未集上】【米字部】 □ 【玉篇】同糞。
□ 【備考】【辰集】【比字部】 □ 【海篇】同□。
術 【申集下】【行字部】 術 【唐韻】【集韻】【韻會】□食律切,音秫。
【廣韻】技術也。
【人物志】思通造化,策謀奇妙,是爲術家。
又心術。
【漢書註】師古曰:述,道徑也,心之所由也。
【禮樂記】心術形焉。
又道也。
【晏子雜下篇】言有文章,術有條理。
又業也。
【禮儒行】營道同術。
又【說文】邑中道也。
【管子度地篇】百家爲裡,裡十爲術,術十爲州。
【左思蜀都賦】亦有甲第,當衢向術。
又【博雅】迹也。
又與述通。
【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
【註】術當爲述。
又與沭通。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術陽侯建德。
【索隱曰】在下邳。
又【集韻】徐醉切,音燧。
六鄕之外地。
一曰道也,通作遂。
【禮學記】術有序。
【註】術當爲遂。
【周禮地官】萬二千五百家爲遂。
考證:〔【史記建元侯年表】術陽侯建德。
〕謹照原書改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銜 【戌集上】【金字部】 銜 【廣韻】戸監切【集韻】【韻會】乎監切,□音鹹。
【說文】馬勒口中。
從金從行。
銜,行馬者也。
【徐曰】馬銜所以制之行也。
會意。
【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
【前漢張敞傳】利其銜策。
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銜。
【詩豳風勿士行枚箋】初無行□銜枚之事。
【東京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下赦,旋立雞竿,竿尖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
【盧照隣詩】龍銜寶蓋迎朝日。
又【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銜命。
又官吏階位曰銜。
【語林】近代選曹補授,先具舊官於前,次書擬官於後,新舊相銜也。
【白居易贈張籍詩】獨有詠詩張大祝,十年不攺舊官銜。
【陸遊詩】頭銜字字敵冰淸。
又感也。
【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
【林景熙詩】心銜造化仁。
又憾也。
【前漢外戚傳】栗姬怒不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
【唐書薛藝傳】藝頻爲李景所辱,深銜之。
又人參,一名人銜。
【本草】其成有階級,故名。
【蘇軾詩】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
又馬銜,海神也。
【木華海賦】海童邀路,馬銜當蹊。
【註】海童,馬銜,皆神名。
馬銜,馬首,一角,龍形。
褔 【申集下】【衣字部】 褔 【唐韻】【集韻】□敷救切,覆去聲。
衣一褔。
今文作副。
衕 【申集下】【行字部】 衕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玉篇】下也。
亦通街也。
又【廣韻】徒弄切,音洞。
義同。
又【山海經】勞水多飛魚,狀如鮒魚,食之已痔衕。
衖 【申集下】【行字部】 衖 【唐韻】胡絳切【集韻】胡降切,□同巷。
【說文】裡中道也。
【爾雅釋宮】衖門謂之閎。
又【博雅】閻謂之衖。
又【篇海】《三蒼》雲:宮中別道也。
【廣韻】亦作□。
【篇海】又作閧。
【卯集中】【手字部】【字彙補】與同。
○按卽字。
見班固北征頌。
此復因而譌。
【酉集中】【谷字部】【廣韻】【集韻】□古雙切,音江。
谷,在南郡。
又【正韻】胡公切,音洪。
大壑也。
【字彙】與谼同。
街 【申集下】【行字部】 街 【唐韻】古膎切【集韻】【韻會】居膎切,□音佳。
【玉篇】四通道也。
【風俗通】街,攜也,離也。
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
【後漢梁冀傳】冀乃大起第舍,而壽亦對街爲宅。
【張華詩】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
又亭名。
【蜀志諸葛亮傳】魏明帝使張郃拒亮,亮與郃戰于街亭。
又允街,地名。
【前漢地理志】屬金城郡。
又參街,谷名。
【水經注】湟水又東逕允吾縣之參街谷。
又天街,星名。
【晉書天文志】昴、畢間爲天街。
又氣街,隂髦兩傍脈動處也。
【素問】隂陽總家筋之會于氣街,而陽明爲之長。
又【廣韻】古諧切,音皆。
【集韻】均窺切,音規。
義□同。
考證:〔【晉書天文志】昴酉二星曰天街。
〕謹照原文改昴畢間爲天街。
衘 【申集下】【行字部】 衘 【六書正譌】俗銜字。
○按《韻會》引《說文》銜從金、行,俗作衘,非,宜歸金部。
衙 【申集下】【行字部】 衙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牛加切,□音牙。
【廣韻】衙府。
【類篇】古者軍行有衙,尊者所在,後人因以所治爲衙。
又【玉篇】衙。
參也。
【篇海】早晚衙集也。
又【唐書儀衞志】唐制,天子居曰衙。
又地名。
【史記秦本紀註】《地理志》,馮翊有衙縣。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衙氏,嬴姓,秦穆公子食采于衙,因氏焉。
漢有長平令衙卿。
【晉書惠帝紀】河閒王顒遣將衙博擊李特于蜀。
又【廣韻】語居切,音魚。
衙衙,行貌。
【宋玉九辨】導飛廉之衙衙。
又【玉篇】疎遠貌。
又【韻補】牛何切,葉音俄。
【韓愈詩】頷頭可其奏,送以紫玉珂。
詆欺劉天子,正晝溺殿衙。
終篇並用歌韻。
又【集韻】偶舉切,音語。
義同。
又牛據切,音禦。
同禦,止也。
又【正字通】入禡韻,音迓。
與迓同。
衚 【申集下】【行字部】 衚 【篇海】音胡。
衚衕,街也。
【正字通】京師街道曰衚衕。
訵 【酉集上】【言字部】 訵 【廣韻】醜飢切【集韻】抽遲切,□音絺。
【字林】隂知也。
【類篇】伺察也。
又人名。
崇訵,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廣韻】醜利切【集韻】醜二切,□絺去聲。
義同。
【廣韻】亦作呬。
【類篇】又與同。
衛 【申集下】【行字部】 衛 【正字通】俗衞字。
【醜集中】【土字部】【字彙】古坍字。
引楊愼曰:水衝岸壤曰。
【正字通】乃坍字之譌。
□ 【備考】【辰集】【日字部】 □ 【龍龕】同照。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莫霞切【集韻】謨加切,□音麻。
【集韻】□,難語也。
或從心。
衜 【申集下】【行字部】 衜 【篇海】同衟。
【晉書羊皇後傳】父衜,上黨太守。
衝 【申集下】【行字部】 衝 【唐韻】尺容切【集韻】【韻會】昌容切,□音□。
【說文】通道也。
【前漢酈食其傳】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
又【博雅】動也。
又【廣韻】當也,向也,突也。
又車也。
【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疏】兵書有作臨車、衝車之法。
又蒙衝,船名。
【吳志賀齊傳】齊性奢綺,蒙衝鬭艦之屬,望之若山。
又折衝。
【淮南子說山訓】國有賢君,折衝萬裡。
又官名。
【綱目】唐更號統軍別將爲折衝都尉。
【集覽】折衝者,所以折兵衝也。
又天衝,星名。
【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天衝。
又中衝,脈也。
【素問】心出于中衝。
中衝,手中指之端也。
又【博雅】衝衝,行也。
又【集韻】蠢勇切,音喠。
【類篇】衝蓯,相入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騷擾衝蓯。
又昌用切,讀去聲。
要也。
又【韻補】葉陽韻。
【道藏歌】引領囂庭內,開心機穢衝。
一靜安居若,試去視滄浪。
【說文】本作□。
徐曰:南北東西各有道相□也。
【前漢律歷志】林鍾未之□醜爲地正。
【司馬相如上林賦】披巖□擁。
衞 【申集下】【行字部】 衞 【唐韻】【集韻】【韻會】□于歲切,音熭。
【篇海】防也,捍也。
【玉篇】護也。
【公羊傳定四年】朋友相衞。
【註】相衞,不使爲讎所勝。
又【爾雅釋詁】垂也。
【註】營衞守圉,皆在外垂也。
又【魯語】有貨以衞身也。
【註】衞,營也。
又【書康誥】侯甸男邦采衞。
【國語註】衞,衞圻也。
又宿衞。
【晉書元帝紀】禁衞嚴警。
又榮衞。
【關尹子七釜篇】爪之生,髮之長,榮衞之行,無頃刻止。
又精衞,鳥名。
【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焉,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衞。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東海。
又國名。
【詩疏】邶、鄘、衞者,殷紂畿內地名,屬古冀州,在汲郡朝歌縣。
又水名。
【書禹貢】恆、衞旣從。
【疏】衞水,出常山靈壽縣東,入滹池。
又姓。
【廣韻】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
出河東、陳留二望。
又【集韻】乙劣切,噦入聲。
【範曄靈帝贊】微亡傋兆,《小雅》盡缺。
麋鹿霜露,遂棲宮衞。
【篇海】本作。
省作衞。
俗作衛、衞,非。
考證:〔【書康誥】侯甸男采衞。
〕謹照原文改侯甸男邦采衞。
衟 【申集下】【行字部】 衟 【玉篇】古文道字。
註詳辵部九畫。
衠 【申集下】【行字部】 衠 【篇海】朱倫切,音諄。
眞也,正也,不雜也。
衡 【申集下】【行字部】 衡 〔古文〕□□【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何庚切,□音行。
【書舜典】同律度量衡。
【前漢律歷志】衡,平也。
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
【荀子禮論】衡誠懸矣,則不可欺以輕重。
又【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傳】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
【漢書註】衡謂渾天儀也。
又樓殿邊欄楯也。
【前漢袁盎傳】百金之子不騎衡。
又勺柄,龍頭也。
【周禮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衡四寸。
又眉目之閒也。
【蔡邕釋誨】揚衡含笑。
【左思魏都賦】盱衡而誥。
又鬥之中央也。
【前漢天文志】衡殷南鬥。
又橫也。
【前漢□法志】合縱連衡。
【師古曰】戰國時,齊楚韓魏燕趙爲縱,秦國爲衡。
秦地形東西橫長,故爲衡也。
又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觸也。
【周禮地官】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又【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又維持冠者曰衡。
【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又掌山林者謂之衡。
【周禮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又阿衡,官名。
【書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又地名。
【周語】以諸侯朝于衡雝。
【註】衡雝,鄭地,在今河內。
又山名。
【爾雅釋山】江南衡。
【註】南嶽衡山也。
又水名。
【水經注】衡水東經阜城縣故城。
又姓。
【通志氏族略】伊尹爲湯阿衡,子孫因以爲氏。
一雲魯公子衡之後,以王父字爲氏。
漢有衡威、衡驃卿。
又與蘅通,杜衡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東則有蕙圃、衡蘭。
又【集韻】胡盲切。
與橫通。
【詩齊風】衡從其畝。
【疏】衡,古通橫。
又【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註】衡木爲門也。
又【毛詩古音攷】音杭。
《小雅》:約軧錯衡,八鸞瑲瑲。
《史記自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
□葉音杭。
【說文】從角、大,從行。
【韻會】俗作□,非。
考證:〔【左傳桓五年】衡紞綋綖。
〕謹照原文五年改二年。
綋綖改紘綖。
〔史記傳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作盛阿衡〕謹照原文傳序改自序。
作盛改德盛。
衢 【申集下】【行字部】 衢 【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音劬。
【玉篇】四達道也。
【爾雅釋宮】四達謂之衢。
【易大畜】何天之衢。
【左傳昭二年】屍諸周氏之衢。
【註】衢,道也。
【楚辭天問】靡蓱九衢。
【註】九交之道曰衢。
又岐路也。
【荀子勸學篇】行衢道者不至。
又天衢,星名。
【晉書天文志】中閒爲天衢,黃道之所經也。
又檀衢,齊市名。
【戰國策】有孤孤咺者,正議閔王斮之檀衢。
又州名。
【一統志】越西鄙姑蔑之地,唐置衢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衢氏,江陵人,見《姓苑》。
又【類篇】俱遇切,音屨。
行也。
○按去聲衢字,《集韻》作忂。
又【韻補】葉音求。
【陳琳詩】春天潤九野,卉木渙油油。
紅華紛皣皣,發秀曜中衢。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昨甘切【集韻】財甘切,□音慙。
【說文】暫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所斬切,毿上聲。
【博雅】次也。
一曰截取也。
又【集韻】在敢切,音槧。
擊也。
又俎紺切。
舉也。
又【唐韻】【集韻】□山檻切。
亦取也。
又【集韻】疾染切,音漸。
又士減切,讒上聲。
義□同。
一說摲字變體。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集韻】□九勿切,音□。
【揚子方言】膐力也。
東齊曰。
【註】律,多力貌。
【博雅】威力也。
【玉篇】足多力。
又【廣韻】衢勿切,音倔。
義同。
【酉集中】【足字部】【集韻】奴骨切,音訥。
【類篇】足傷。
又【集韻】諾盍切。
同□。
行貌。
衣 【申集下】【衣字部】 衣 【唐韻】【集韻】【韻會】□於希切,音依。
【說文】上曰衣,下曰裳。
【世本】胡曹作衣。
黃帝時人。
【白虎通】衣者,隱也。
【釋名】衣,依也。
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類篇】象覆二人之形。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禮玉藻】衣,正色。
裳,閒色。
【傅□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
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
【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
【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
【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
【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
【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
卽今俗呼爲龍具者。
【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
【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
【高士傳】被衣,堯時人。
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
【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
【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
【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
服之也。
【玉篇】以衣被人也。
【增韻】著衣也。
【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
【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
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
【通志六書略】卽衣字,從向、身。
考證:〔【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
〕謹照原文□改祐。
補 【申集下】【衣字部】 補 〔古文〕□【唐韻】【正韻】博古切【集韻】【韻會】彼五切,□音圃。
【說文】完衣也。
【急就篇註】修破謂之補。
【詩大雅】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又助也。
【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劄,則令賻補之。
又益也。
【前漢董仲舒傳】凡所爲屑屑,夙興夜寐,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
又數也。
【韻會】十兆曰經,十經曰垓,十垓曰補。
又邑名。
【鄭語】鄢、蔽、補、丹、依、、歷、莘,君之土也。
【註】八邑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補氏。
【正字通】唐中常侍補眞。
字比照考証蔽字條改正。
衦 【申集下】【衣字部】 衦 【唐韻】【集韻】□古旱切,音□。
【說文】摩展衣也。
又【類篇】居案切,讀去聲。
義同。
或作□。
衧 【申集下】【衣字部】 衧 【集韻】雲俱切,音于。
【說文】諸衧也。
通作于。
【後漢光武紀】三輔吏士東迎更始,見諸將過,皆冠幘而服婦人衣,諸于繡,莫不笑之。
又【類篇】一曰大掖衣也。
本作□,或作□。
表 【申集下】【衣字部】 表 〔古文〕□□□【唐韻】陂矯切【集韻】【韻會】【正韻】彼小切,□音。
【說文】表,上衣也。
【玉篇】衣外也。
又外也。
【書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又表異。
【書畢命】表厥宅裡。
【傳】表異其宅裡。
又標也。
【晉語】置茅蕝,設望表。
【註】謂立木以爲表,表其位也。
又箋表。
【釋名】下言於上曰表。
【蔡邕獨斷】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誠惶誠恐,頓首。
又【韻會】杪也,末也。
又表表,偉也。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表氏縣,屬酒泉郡。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表氏,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表貢。
又【集韻】俾小切,音褾。
義同。
又□遙切,音飇。
識也。
又【韻補】博舉切。
【前漢班固敘傳】春秋之占,咎徵是舉。
告往知來,王事之表。
衩 【申集下】【衣字部】 衩 【唐韻】【集韻】【韻會】□楚懈切,差去聲。
【玉篇】衣衩也。
【博雅】、袺、衽,謂之褸衩。
又衩、衸、袥,□膝也。
又裙衩。
【李商隱詩】裙衩芙蓉小。
又【篇海】衣袒也。
又【類篇】楚嫁切,音汊。
義同。
衫 【申集下】【衣字部】 衫 【唐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音杉。
【篇海】小襦也。
一曰單襦。
【釋名】衫,芟也,衫末無袖端也。
【束皙近遊賦】脅汗衫以當□。
又衣之通稱。
【唐書車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爲上服,馬周請加襴袖褾襈,開骻者名缺骻衫。
【集韻】通作襂。
【卯集下】【鬥字部】【廣韻】郞鬥切【集韻】朗口切,□音塿。
斢,兵奪人物也。
出新字林。
裭 【申集下】【衣字部】 裭 【直音】同褫。
衭 【申集下】【衣字部】 衭 【唐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音膚。
【類篇】衣前襟也。
【說文】襲,衭也。
又【玉篇】襲,袴也。
又【博雅】衭襓,劒衣也。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
義同。
衮 【申集下】【衣字部】 衮 〔古文〕□【唐韻】【集韻】□古本切,音滾。
天子服也。
【正韻】龍衣法服也。
【說文】天子享先王,卷龍繡于下幅,一龍蟠阿上向。
【詩豳風】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周禮天官司服】享先王,則袞冕。
【註】兗,龍衣也。
【儀禮覲禮】天子袞冕負斧扆。
【註】袞衣者,裨之上也。
又與卷通。
【禮王制】三公一命卷。
【註】卷,俗讀也,其通則曰袞。
又袞袞。
【晉書王戎傳】裴頠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
又【韻會】亦作裷。
【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
與袞同。
考證:〔【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
通作袞。
〕謹照原文通作袞改與袞同。
衯 【申集下】【衣字部】 衯 【唐韻】撫文切【韻會】敷文切,□音芬。
【類篇】衣大謂之衯。
【說文】長衣貌。
【司馬相如子虛賦】衯衯裶裶。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
衣長好貌。
【篇海】或作□。
衰 【申集下】【衣字部】 衰 〔古文〕□□【唐韻】所危切【集韻】雙隹切,□音。
小也,減也,殺也。
【類篇】浸微也。
【韻會】弱也,耗也。
又【集韻】初危切,音夂。
【玉篇】等衰也。
【齊語】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
又【集韻】倉回切,音崔。
【類篇】同縗,喪服也。
【禮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齊衰惡筓以終喪。
又邑名。
【晉語】公子濟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
【註】三者皆晉邑。
又【集韻】蓑本字。
【說文】艸雨衣。
秦謂之萆。
【詩小雅】何衰何笠。
【石經】作蓑。
又【韻補】所類切,音帨。
【東方朔七諫】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疲牛而驂驥。
年滔滔而日遠兮
又【集韻】魚厥切,音月。
義同。
蟾 【申集中】【蟲字部】 蟾 【唐韻】職廉切【集韻】之廉切,□音詹。
【爾雅釋魚】鼃□,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
【廣韻】《張衡靈憲》曰: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蓋託身于月,是爲蟾諸。
《抱樸子》曰:蟾諸壽三千歲者,頭上有角,頷下有丹書八字。
【□中記】蟾諸頭生角者,食之壽千歲。
【爾雅翼】蟾蜍,今之蚵蚾,背上礧礧,好服牆隂壁下者,五月五日收之,謂之辟兵。
餘詳蜍字註。
又【廣韻】視占切,音棎。
蟾光,月彩也。
【正韻】蟾蠩之蟾與月彩之蟾同,一物而有兩音者,方言之不同也。
考證:〔【爾雅釋蟲】鼃□,蟾諸。
【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子謂之去蚊。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鼃改鼀。
淮南子下去子字。
蛟改蚥。
〔【元中記】蟾諸頭生角者,壽千歲。
〕謹照原文壽千歲上增食之二字。
蟿 【申集中】【蟲字部】 蟿 【集韻】詰計切,音契。
蟲名。
【爾雅釋蟲】蟿螽,螇蚸。
詳蚸字註。
又吉詣切,音計。
蛙屬。
蠀 【申集中】【蟲字部】 蠀 【唐韻】取私切【集韻】千咨切,□音赼。
蟲名,蠍化也。
又津私切。
同。
又才資切。
同□。
又節力切,同蝍。
□詳本字註。
蠁 【申集中】【蟲字部】 蠁 【唐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響。
【說文】知聲蟲也。
【玉篇】禹蟲也。
又肸蠁。
【司馬相如上林賦】肸蠁布寫,薆咇茀。
【註】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
又蠁。
【揚雄羽獵賦】昭光振耀,蠁如神。
【註】蠁,疾也。
又許亮切,音向。
【廣韻】蛹中蟲也。
【爾雅釋蟲】國貉,蟲蠁。
【註】今呼蛹蟲爲蠁。
【博雅】土蛹,蠁蟲也。
蠂 【申集中】【蟲字部】 蠂 【集韻】失涉切,音攝。
【類篇】蟲名,蝗也。
蠃 【申集中】【蟲字部】 蠃 【唐韻】郞果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果切,□音裸。
【說文】蜾蠃也。
詳蜾字註。
又【韻會】盧戈切【廣韻】落戈切,□音騾。
【玉篇】蜯屬。
【易說卦】離爲蠃爲蚌。
【爾雅釋魚】蠃,小者蜬。
【註】蠃,大者如鬥,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爲酒杯。
【山海經】槐江之山,丘時之水出焉,其中多蠃母。
【郭璞江賦】鸚蠃蜁蝸。
【註】《南洲異物志》曰:鸚鵡螺,狀如覆杯,頭如鳥,頭向其腹視似鸚鵡,故以爲名。
又魚名。
【山海經】濛水多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大水。
【註】《睿宗江漢賦》翼飛鰩蠃于天池,謂此與文鰩也。
又舟名。
【拾遺記】始皇好神仙,宛渠之民乗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不浸入。
又草名。
【本草】蠃厴草,蔓生石上,葉狀似蠃厴,微帶赤色而光。
又山名。
【水經注】江水又左徑白蠃山。
又【集韻】古火切,音果。
蠃蘭,車名,喪服所乗。
【廣韻】本作螺。
【集韻】或作蠡、蝸。
蠄 【申集中】【蟲字部】 蠄 【集韻】渠金切,音琴。
【類篇】蟲名。
蠅 【申集中】【蟲字部】 蠅 【唐韻】【集韻】□餘陵切,音僌。
【說文】蟲之大腹者。
【陸佃雲】蠅交其前足,有絞繩之狀。
【埤雅】靑蠅亂色,蒼蠅亂聲。
【詩小雅】營營靑蠅。
【箋】蠅之爲蟲,汙白使黑,汙黑使白,喩佞人變亂善惡也。
【後漢隗囂傳】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卽託驥尾,可以絕羣。
【揚子方言】蠅,東齊謂之羊。
【十六國春秋】苻堅議赦,有一大蠅入自窗閒,集于筆端。
俄有衣黑小人,大呼:官今大赦。
卽向蒼蠅也。
又蠅虎。
【古今注】蠅虎,蠅狐也。
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蠅。
一名蠅蝗,一名蠅豹。
又人名。
【列子湯問篇】甘蠅,古之善射者。
【集韻】或作□。
考證:〔【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蠆 【申集中】【蟲字部】 蠆 【唐韻】醜犗切【集韻】【韻會】醜邁切,□音慸。
【玉篇】螫蟲。
【詩小雅】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箋】蠆尾末揵然,似婦人髮末曲上卷然。
【孝經緯】蜂蠆垂芒,爲其毒在後。
【左傳僖二十二年】蠭蠆有毒。
【註】《通俗文》雲:蠆,長尾謂之蠍。
【魏志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佗令溫湯漬其中。
又人名。
【左傳襄九年】公孫蠆、公孫舍之及其大夫門子,皆從鄭伯。
又與蔕通。
【張衡西京賦】睚眦蠆芥。
【註】蠆芥,刺鯁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撻。
義同。
或作。
蠇 【申集中】【蟲字部】 蠇 【集韻】蠣本字。
又同。
□詳本字註。
蠈 【申集中】【蟲字部】 蠈 【唐韻】昨則切【集韻】【韻會】疾則切,□音賊。
食禾節蟲,亦作賊。
詳蝥字註。
蠉 【申集中】【蟲字部】 蠉 【唐韻】許緣切【集韻】【韻會】隳緣切,□音儇。
蟲行貌。
又【爾雅釋魚】蜎,蠉。
【疏】井中小赤蟲也。
一名蜎,一名蠉,一名蛣蟩,一名孑孑。
又【集韻】馨兗切【廣韻】香兗切,□音。
義同。
考證:〔【爾雅釋蟲】蜎蠉。
【註】井中小赤蟲也。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註改疏。
蠊 【申集中】【蟲字部】 蠊 【集韻】離鹽切,音廉。
蟲名,飛蠊也。
【本草】一名石薑,一名茶婆蟲,一名香娘子。
【陶弘景曰】此有兩三種,以作廉薑氣者爲眞。
形似蟲而輕小,能飛。
本生草中,八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裏逃爾。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充芮切,音毳。
穀再舂。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呼骨切,音忽。
【玉篇】微□也。
蠋 【申集中】【蟲字部】 蠋 【唐韻】直錄切【集韻】廚玉切,□音躅。
躑蠋,蟲名也。
【爾雅釋蟲】蚅,烏蠋。
【註】大蟲如指,似蠶。
【詩豳風】蜎蜎者蠋。
【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
【註】蠋,豆藿中大靑蟲也。
又人名。
【戰國策】顏獨,《春秋後語》作王蠋。
又【集韻】尺玉切,音擉。
【韻會】殊玉切,音屬。
義□同。
又【集韻】朱欲切,音燭。
蝝蠋。
又《詩》蜎蜎者蠋,《唐韻》古音讀汝,葉下野韻。
通作蜀。
【詩詁】蜀本從蟲,又加蟲,俗字也。
或作蠾。
蠌 【申集中】【蟲字部】 蠌 【唐韻】場伯切【集韻】直格切,□音宅。
水蟲,螖蠌。
【爾雅釋魚】螖蠌,小者蟧。
【疏】螖,卽蟛螖也,似蟹而小,一名蠌。
又【集韻】達各切,音鐸。
義同。
蠍 【申集中】【蟲字部】 蠍 【唐韻】【韻會】【正韻】□許竭切,音歇。
【說文】蠆尾蟲也。
【本草】一名主簿蟲,一名杜白,出靑州,形緊小者良。
【北史南陽王綽傳】綽好取蠍,將蛆混,極樂。
【杜甫詩】每愁夜中自足蠍。
【韓愈詩】昨來得京官,照壁喜見蠍。
俗作蠍,非。
蠎 【申集中】【蟲字部】 蠎 【直音】同蟒。
蠏 【申集中】【蟲字部】 蠏 【說文長箋】蟹本字。
蠐 【申集中】【蟲字部】 蠐 【唐韻】徂奚切【韻會】【正韻】前西切,□音齊。
蠐螬,見螬字註。
又蝤蠐,見蝤字註。
【說文】本作□。
蠑 【申集中】【蟲字部】 蠑 【唐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于營切,□音榮。
【爾雅釋魚】蠑螈,蜥蜴。
【揚子方言】守宮,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
【韓愈詩】蜿垣亂蛷蠑。
互詳蜥字註。
蠒 【申集中】【蟲字部】 蠒 【唐韻】俗繭字,別詳幺部。
蠓 【申集中】【蟲字部】 蠓 【唐韻】莫孔切【集韻】【韻會】【正韻】母總切,□濛上聲。
【玉篇】小飛蟲。
【爾雅釋蟲】蠓,蠛蠓。
【註】小蟲,似蚋而喜亂飛。
【列子湯問篇】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見陽而死。
【揚雄甘泉賦】浮蠛蠓而撇天。
又【廣韻】莫紅切,音蒙。
義同。
又【爾雅蚍蜉疏】齊魯之閒謂之蚼蠓。
又【博雅】蠓螉,蜂也。
【揚子方言】蠭,燕趙之閒謂之蠓螉。
通作蒙。
考證:〔【爾雅釋蟲】【註】小蟲,似蚋,而喜亂飛。
〕謹照原文省而字。
〔【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文改湯問篇。
蠔 【申集中】【蟲字部】 蠔 【韻會】乎刀切,音豪。
蚌屬。
【篇海】蠣也。
【本草】初生海旁,如拳石,四面漸長,高一二丈,黏附如山,俗呼蠔山。
【韓愈詩】蠔相黏爲山,百十各自生。
【註】殼如石。
亦曰蠣房。
又地名。
【五代史】潘崇徹敗王逵兵于蠔石。
蠕 【申集中】【蟲字部】 蠕 【集韻】同蝡。
【說文】動也。
又國名。
【綱目集覽】柔飛,魏太祖改其號蠕蠕國。
【南史夷貊傳】蠕蠕爲族,蓋匈奴之別種也。
又【韻會】而宣切,音瓀。
【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蠕而動。
【註】蠕,微動也。
又【集韻】汝朱切,音儒。
蟲行貌。
考證:〔【荀子勸學篇】端爲言,蠕爲動〕謹照原文兩爲字□改而。
蠖 【申集中】【蟲字部】 蠖 【唐韻】【正韻】烏郭切【韻會】屋郭切,□音艧。
【說文】尺蠖,屈伸蟲也。
【爾雅釋蟲】蠖,尺蠖。
【註】蝍□。
【揚子方言】蝍□謂之尺蠖。
【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埤雅】今人布指求尺,一縮一伸,如蠖之步,謂之尺蠖,豈放是乎。
尺蠖似蠶,食葉,老亦吐絲作室。
又桑上蟲也。
【韓愈詩】桑蠖見虛指。
又【集韻】王縛切,音籰。
蠖略,行步進止之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又蠖濩,退藏貌。
【揚雄甘泉賦】蜵蜎蠖濩之中。
又溫蠖,猶昬憒。
【史記屈原列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蠗 【申集中】【蟲字部】 蠗 【唐韻】【集韻】□直角切,音擢。
小蜃名。
又【說文】禺屬也。
蠘 【申集中】【蟲字部】 蠘 【字彙補】疾屑切,音截。
蟹類。
【閩中海錯疏】蠘似蟹而大殻,螯有稜鋸。
蠚 【申集中】【蟲字部】 蠚 【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音郝。
【類篇】蟲毒。
【廣韻】螫也。
【博雅】痛也。
【詩小雅】卷髮如蠆。
【疏】蠆,螫蟲也。
螫又作蠚。
【前漢嚴助傳】南方暑濕,近夏癉熱,暴露水居,蝮蛇蠚生。
【山海經】崑崙之山有鳥焉,名曰欽原。
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
又【廣韻】醜略切,音。
【類篇】施隻切,音釋。
呼酷切,音熇。
義□同。
又【字彙補】知列切,音哲。
東西方音不同也。
【集韻】或作□。
【篇海】亦作□。
考證:〔【前漢嚴助傳】暴露小居。
〕謹照原文小居改水居。
蠛 【申集中】【蟲字部】 蠛 【唐韻】【韻會】□莫結切,音蔑。
蠛蠓,細蟲也。
詳蠓字註。
亦作薎。
【史記司馬相如傳】薎蒙踴躍。
蠜 【申集中】【蟲字部】 蠜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
【爾雅釋蟲】□螽,蠜。
詳螽字註。
又氣蠜。
【本草】行夜一名氣蠜。
【正韻】亦作蟠蕃。
蠝 【申集中】【蟲字部】 蠝 【集韻】倫追切,音罍。
【類篇】與同,鳥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蜼玃飛蠝。
【張揖註】蠝,飛鼠也,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飛。
【郭璞註】蠝,毛紫赤色,飛且生,一名飛生。
本作鸓。
別詳鳥部。
【寅集上】【宀字部】籀文宇字。
蠞 【申集中】【蟲字部】 蠞 【唐韻】【集韻】□昨結切,音截。
蟲名,似蟹,生海中。
又【玉篇】子結切,音節。
義同。
蠟 【申集中】【蟲字部】 蠟 【唐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盍切,□音臘。
【玉篇】蜜滓也。
【陸佃雲】蜂之化蜜,必取匽豬之水,注之蠟房,而後成蜜。
故謂之蠟者,蜜之蹠也。
【本草】蟲白蠟。
【李時珍曰】蠟樹,四時不凋,五月開白花,成叢結實。
其蟲大如蟣蝨,延緣樹枝,食汁吐涎,剝取其渣,煉化成蠟。
又蜜蠟,生於蜜中。
又水蠟,樹葉微似楡,及甜櫧樹,皆可放蟲產蠟。
【晉書阮孚傳】孚性好屐,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曰:一生當著幾兩屐。
【石崇傳】崇奢靡,以蠟代薪。
【南史王僧虔傳】少時,以燭淚澆成蠟鳳凰。
又蠟梅,花名。
【蘇軾詩】蜜蜂採花作黃蠟,黃蠟爲花亦其物。
又蠟觜,鳥名。
【本草】桑扈,一名蠟觜雀,其觜或凝黃如蠟。
【廣韻】俗作。
蠠 【申集中】【蟲字部】 蠠 【集韻】覓畢切,音蜜。
【爾雅釋詁】蠠沒,勉也。
【註】蠠沒,猶黽勉。
又莫筆切,音密。
又【類篇】美隕切。
義□同。
亦作□。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失冉切,音閃。
疾動貌。
【潘嶽射雉賦】降丘以馳敵。
【註】言雉雊于高丘,降下向敵也。
又去聲。
【集韻】【韻會】□舒贍切。
與掞同。
見掞字註。
蠡 【申集中】【蟲字部】 蠡 〔古文〕□□【唐韻】盧啓切【集韻】裡弟切,□音禮。
【說文】蟲齧木中也。
又彭蠡,澤名。
【書禹貢】東匯澤爲彭蠡。
【註】彭蠡,在揚州之西界。
又鄰知切,音離。
【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
又【韻會】憐題切,音黎。
瓠瓢也。
【前漢東方朔傳】以蠡測海。
又【唐韻古音】落戈切,音騾。
義同。
又【玉篇】蠡蠡,行列貌。
【劉向九歎】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又山名。
【揚雄長楊賦】燒熐蠡。
【註】熐蠡,山名。
又人名。
【晉書姚弘載記】姚墨蠡。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杜墨蠡。
又與螺通。
【類篇】蚌屬。
聖人法蠡蚌,而閉戸見文子。
又【集韻】魯果切,音裸。
瘯蠡,皮肥。
一曰疥病。
【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
蟲名。
又郞計切,音麗。
【揚子方言】參、蠡,分也。
【郭註】謂分割也。
齊曰參,楚曰蠡。
亦作。
考證:〔【劉向九歌】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謹照原書九歌改九歎。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音妯。
解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正字通】字之譌。
蠢 【申集中】【蟲字部】 蠢 〔古文〕□【唐韻】【韻會】尺尹切【正韻】尺允切,□音惷。
【說文】蟲動也。
【爾雅釋詁】蠢,作也。
【註】蠢,動作也。
【禮鄕飮酒】春之爲言蠢也。
【莊子天地篇】蠢動而相使,不以爲賜。
又【爾雅釋言】蠢,不遜也。
【詩小雅】蠢爾蠻荊。
【疏】郭璞曰:蠢動爲惡,不謙遜也。
【玉篇】或作□、偆。
蠣 【申集中】【蟲字部】 蠣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
【說文】作蠇。
蚌屬。
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
【類篇】雕百歲化爲蠇。
【廣韻】牡蠣也。
【酉陽雜俎】牡蠣言牡,非謂雄也,介蟲中唯牡蠣是鹹水結成也。
【本草】今海旁皆有之,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呼爲蠣房,晉安人呼爲蠔莆。
【郭璞江賦】□蠣磈磥而碨。
【註】《臨海水土物志》曰:蠣長七尺。
《南越志》曰:蠣形如馬蹄。
又石蠣。
【本草】海鷂魚,一名石礪。
又【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
義同。
亦作□。
蠥 【申集中】【蟲字部】 蠥 【唐韻】【集韻】【正韻】□魚列切,音蘖。
【說文】衣服謌謠,草木之怪謂之祅,禽獸蟲蝗之怪謂之蠥。
【六書正譌】別作,非。
俗用孽,亦非。
又憂也。
【楚辭天問】啓代益作,後卒然離蠥。
【註】言禹以天下禪與益,皆去益而歸啓,益卒不得立,故曰離憂也。
【集韻】亦作□。
蠦 【申集中】【蟲字部】 蠦 【唐韻】落胡切【集韻】龍都切,□音盧。
蠦蜰。
詳蜰字註。
又蠦□,詳蜥字註。
蠧 【申集中】【蟲字部】 蠧 【篇海】同蠹。
蠨 【申集中】【蟲字部】 蠨 【唐韻】蘇彫切【集韻】【正韻】先彫切,□音蕭。
【玉篇】蠨蛸。
詳蛸字註。
亦作蟰。
蠩 【申集中】【蟲字部】 蠩 【唐韻】章魚切【集韻】【正韻】專於切,□音諸。
蟾蠩。
詳蟾字註。
又蜛蠩。
詳蜛字註。
蠪 【申集中】【蟲字部】 蠪 【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音聾。
【爾雅釋蟲】蠪,朾螘。
【註】赤駁蚍蜉也。
又蠪蛭,獸名。
【山海經】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
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又蚗蠪。
【史記龜筴傳】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蠪伏之。
又鮭蠪,神名。
【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蠪躍之。
【註】鮭蠪,狀如小兒,長一尺四寸,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又蠪蜂。
【本草】生肇慶府,附橄欖樹,有手足,與木葉無異,鳴則自呼。
又【集韻】力鐘切,音龍。
義同。
一曰竹蟻。
考證:〔【爾雅釋蟲】蠪虰螘〕謹照原文虰改朾。
蠫 【申集中】【蟲字部】 蠫 【字彙補】力器切,音戾。
割也。
【荀子強國篇】蠫盤盂,刎牛馬。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去奇切【集韻】丘奇切,□音□。
【玉篇】□,儉意也。
又【廣韻】墟彼切,音綺。
義同。
蠭 【申集中】【蟲字部】 蠭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敷容切,音豐。
【說文】飛蟲,螫人者。
【詩商頌】莫予荓蠭。
【左傳僖二十二年】蠭蠆有毒。
【爾雅釋蟲】蠭,醜螸。
【又】土蠭。
【註】江東呼大蠭在地中作房者爲土蠭,啖其子,卽馬蠭。
【又】木蠭。
【註】似土蠭而小,在樹上作房,江東亦呼爲木蠭,又食其子。
【爾雅翼】蜂種類至多,其黃色細□者,謂之穉蜂。
又蜜蜂,人收而養之,一日兩出而聚鳴,號爲兩衙,其出採花者,取花鬚上粉置兩髀,或採而無所得,經宿不敢歸房中。
又旗名。
【左傳哀二年】獲其蠭旗。
又舟名。
【拾遺記】武王伐紂,有蠭狀如丹鳥,飛集王舟,翼日南梟紂,名其船曰蠭舟。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杓端有二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蠭。
又地名。
【拾遺記】燃丘國獻比翼鳥,使者經蠭岑。
又與鋒通。
【前漢韓王信傳】及其蠭東向,可以爭天下。
【師古註】蠭,鋒同。
【長箋】逢二蟲,會遭遇毒蟲,意寓戒心也。
隷書傳省作蜂。
【埤雅】蜂,其毒在尾,垂穎如鋒,故謂之蜂也。
【集韻】本作蠭,或作、蚌。
【韻會】又作□。
考證:〔【爾雅釋蟲】【註】今江東大蠭,在地中作房者爲土蠭。
〕謹照原文今江東改江東呼。
蠮 【申集中】【蟲字部】 蠮 【唐韻】烏結切【集韻】一結切,□音噎。
【類篇】蠮螉,蟲名,土蠭也。
【爾雅釋蟲】果蠃,蒲盧。
【註】卽細□蜂也。
俗呼爲蠮螉。
又蠮螉,塞名。
詳螉字註。
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許委切【集韻】虎委切,□音毀。
【說文】米一斛舂爲八鬥曰□。
或作□。
亦省作毀。
□。
蠯 【申集中】【蟲字部】 蠯 【唐韻】蒲幸切,音□。
與□同。
【類篇】蚌狹而長者。
【周禮天官鼈人】祭祀,共蠯蠃蚳,以授醢人。
【註】鄭司農雲:蠯,蛤也。
又【正韻】作螷。
【爾雅釋魚】蜌螷。
詳蜌字註。
又【集韻】騈迷切,音鼙。
【韻會】蒲街切,音牌。
【廣韻】符支切,音裨。
義□同。
【集韻】亦作□。
考證:〔【周禮天官鼈人】祭祀,共蠯蚳,以授醢人。
【註】鄭司農雲:蠯,蛤也。
〕謹照原文祭祀共蠯下增蠃字。
〔【爾雅釋蟲】螷蜌〕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螷蜌改蜌螷。
蠰 【申集中】【蟲字部】 蠰 【唐韻】【集韻】【正韻】□式亮切,音餉。
【爾雅釋蟲】蠰,齧桑。
【註】似天牛,長角,體有白點,喜齧桑樹作孔,入其中。
江東呼爲齧髮。
又師莊切,音霜。
義同。
又【廣韻】如兩切,音壤。
【爾雅釋蟲】土螽,蠰谿。
【註】似蝗而小,今謂之土□。
又【集韻】奴當切,音囊。
蟷蠰。
詳蟷字註。
又如陽切,音穰。
義同。
亦作□。
裚 【申集下】【衣字部】 裚 【集韻】子計切,音霽。
【類篇】斷也。
【管子大匡篇】朝之爭祿相刺,裚領而刎頸者不絕。
【註】裚謂掣斷之也。
又【篇海】斷衣也。
袃 【申集下】【衣字部】 袃 【集韻】醜邁切。
同□。
【類篇】□芥,刺鯁也。
或作袃。
【鶡冠子世兵篇】細故袃蒯。
蠱 【申集中】【蟲字部】 蠱 【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音古。
【說文】腹中蟲也。
【通志六書略】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爲蠱。
【左傳昭元年】於文皿蟲爲蠱。
【註】皿,器也,器受蟲害者爲蠱。
【周禮秋官庶氏】掌除毒蠱。
【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
又【左傳昭元年】穀之飛亦爲蠱。
【述異記】晉末,荊州久雨,粟化爲蠱蟲。
又【說文】臬桀死之鬼亦爲蠱。
又蠱雕,獸名。
【山海經】鹿吳之山有獸名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
又【爾雅釋詁】蠱,疑也。
【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亂之疾也。
又卦名。
【易】巽下艮上,蠱。
【序卦傳】蠱者,事也。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
義同。
又【正韻】以者切,音冶。
媚也。
又【集韻】音義□與冶同。
【後漢馬融傳廣成頌】田開古蠱。
【註】蠱與冶通。
考證:〔【爾雅釋詁】蠱,疑也。
【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禮之疾也。
〕謹照原文禮改亂。
蠲 【申集中】【蟲字部】 蠲 【唐韻】古□切【集韻】【韻會】圭□切,□音涓。
【說文】馬蠲,蟲也。
《明堂月令》曰:腐草爲蠲。
又潔也。
【詩小雅】吉蠲爲饎。
【周禮天官宮人】除其不蠲。
又明也。
【左傳襄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又【玉篇】除也,疾也。
又【韻會】涓畦切,音圭。
義同。
又與圭通。
【儀禮士虞禮】哀子某,圭爲而哀薦之。
【註】引《詩》吉圭爲饎。
又【正字通】唐人以漿穫紙使瑩滑,名曰蠲紙。
蠲,音圭。
【字彙】又讀作桂,引唐太宗詩:水搖文蠲動。
言水紋似蠲紙也。
【韻略】又音絹。
考證:〔又與圭通。
【儀禮士虞禮】哀子某,圭爲哀薦之饗。
【註】圭今作蠲。
〕謹照原文哀薦之饗改而哀薦之。
圭今作蠲改引詩吉圭爲饎。
蠳 【申集中】【蟲字部】 蠳 【字彙補】音嬰。
龜名。
【張衡南都賦】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
【李善註】引《抱樸子》:蠳龜噉蛇。
蠵 【申集中】【蟲字部】 蠵 【唐韻】戸圭切【集韻】元圭切,□音攜。
【說文】大龜也。
以胃鳴。
【玉篇】蟕蠵,似玳瑁而有文。
【前漢禮樂志】馮蠵切和疏寫平。
【揚雄傳】抾靈蠵。
互詳蟕字註。
又【博雅】地膽,靑蠵也。
又【韻會】宿名。
又勻規切。
義同。
【集韻】亦作□。
蠶 【申集中】【蟲字部】 蠶 【唐韻】昨含切【集韻】【韻會】【正韻】徂含切,□音□。
絲蟲也。
【說文】任絲也。
【詩豳風】蠶月條桑。
【書禹貢】桑土旣蠶。
【淮南子天文訓】蠶珥絲而商絃絕。
【博物志】蠶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產子。
【爾雅翼】蠶之狀,喙呥呥類馬,色斑斑似虎。
初拂謂之蚝,以毛掃之,蠶尚小,不欲見露氣。
桑葉著懷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氣,則衆惡除也。
【酉陽雜俎】食而不飮者蠶。
又原蠶。
【埤雅】再蠶謂之原蠶,一名魏蠶,今以晚葉養之。
又紅蠶。
蠶足於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蠶已老,則紅,故謂之紅蠶。
又野蠶。
【後漢光武紀】野蠶成繭,被于山阜。
又華蠶。
【述異記】園客種五色香草,啖華蠶,得繭一百二十枚,大如甕。
又【本草】石蠶,一名沙蝨,乃東澗水中細蟲。
又雪蠶,生隂山及峨嵋山,北人謂之雪蛆。
又金蠶,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也。
又蠶室。
【晉書禮志】皇後親乗車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
又蠶神。
【爾雅翼】今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又人名。
【成都記】蠶叢氏,蜀君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蜀郡蠶陵。
【國名記】彭之遵縣有蠶厓。
又蠶繭,草名。
【本草】治腫脹。
蠷 【申集中】【蟲字部】 蠷 【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劬。
蠷螋,蟲。
蠸 【申集中】【蟲字部】 蠸 【唐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音權。
【爾雅釋蟲】蠸,輿父,守瓜。
【註】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故曰守瓜。
【莊子至樂篇】瞀芮生乎腐蠸。
又【本草】馬陸,一名馬蠸。
又【說文】一曰大螫也。
又【類篇】呼官切,音歡。
義同。
又【集韻】呼玩切,音喚。
大鼈也。
【酉集下】【車字部】【集韻】力質切,音慄。
刷纑具也。
又【字彙補】力一切,音栗。
彩也。
【寅集上】【屍字部】【集韻】賞是切,音侈。
人名。
或從廣作。
○按廣部,尺矢切,音恥,廣也,或作。
今《集韻》或從廣作。
應是字之譌。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音孛。
與勃同。
【前漢司馬相如傳】媻姍窣。
【後漢史弼傳】終用漫。
媻字從□下女。
【補遺】【卯集】【手字部】【字彙補】落好切,音老。
拷。
灣,豐縣地名。
出《河防一覽》。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集韻】□盧谷切,音祿。
剝聲。
【類篇】擊也。
又【廣韻】力玉切【集韻】龍玉切,□音錄。
【類篇】撲聲。
蠹 【申集中】【蟲字部】 蠹 〔古文〕螙【唐韻】【集韻】當故切【韻會】【正韻】都故切,□音妒。
【說文】木中蟲也。
【莊子人閒世】以爲門戸則液樠,以爲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
【註】蟲在木中謂之蠹。
又【前漢南粵傳】桂蠹一器。
又【續博物志】積穀則生蠹。
又蠹書。
【穆天子傳】天子東遊,次雀梁,蠹書于羽陵。
【註】暴書中蠹蟲,使不藏匿也。
【徐陵玉臺新詠序】辟惡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又【爾雅釋蟲】蜭,毛蠹。
【註】卽蛓也。
【說文】作蠹,省作螙,象在木中形。
【集韻】亦作□。
【韻會】別作蠧,非。
考證:〔【穆天子傳】天子東遜。
〕謹照原文遜改遊。
蠺 【申集中】【蟲字部】 蠺 【海篇】同蠶。
蠻 【申集中】【蟲字部】 蠻 【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音獌。
【玉篇】南夷名。
【書禹貢】三百裡蠻。
【傳】以文德蠻來之不制以法。
【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裡曰蠻畿。
【疏】蠻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
【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
【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又綿蠻,鳥聲。
【詩大雅】綿蠻黃鳥。
又蠻蠻,鳥名。
【山海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又水名。
【戰國策】灓水齧其墓。
《春秋後語》作蠻水。
又雷名。
【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又姓。
【通志氏族略】蠻氏芈姓,荊楚之後因氏焉。
又【韻補】彌鄰切,音民。
【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
葉上珍字韻。
又【古音攷】葉音眠。
【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竄荊蠻。
身窮志達,居鄙行鮮。
蠼 【申集中】【蟲字部】 蠼 【集韻】厥縛切,音矍。
【類篇】獸名。
母猴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蛭猱蠼猱。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蠼以連卷。
【索隱註】韋昭曰:蠼,龍之形貌。
又【篇海】音瞿。
與蠷通。
詳蠷字註。
蠼猱之蠼本作玃,別詳犬部。
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蛭蜩蠼猱。
〕謹照原文蜩改猱。
蠽 【申集中】【蟲字部】 蠽 【唐韻】姊列切【集韻】子列切,□音□。
【爾雅釋蟲】蠽,茅蜩。
【註】江東呼爲茅蠽,似蟬而小,靑色。
附詳蜩字註。
又【集韻】同蚻,蜻蜻也。
詳蚻字註。
亦作□。
衄 【申集下】【血字部】 衄 【唐韻】【集韻】【韻會】□女六切,音忸。
【說文】鼻出血也。
【素問】鼻衄。
又脾移□于肝,則爲驚衄。
又【廣韻】挫也。
【綱目集覽】敗北曰衄。
【曹植求自試表】師徒小衄。
【風俗通】且有強兵良謀,雜襲繼踵,每輒挫衄。
又【魏志裴松之註】焦先竄于河渚閒,有竊問見今討吳何如。
先不肯應,而謬歌曰:祝衄祝衄,非魚非肉,更相追逐。
又【集韻】而六切,音肉。
義同。
或作□,俗作。
袅 【申集下】【衣字部】 裊 【正字通】俗褭字。
【韻會】褭或作裊。
【漢書音義】騕裊,神馬。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
【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
簪裊,言飾此馬也。
釁 【申集下】【血字部】 釁 【唐韻】許覲切【集韻】許愼切,□音舋。
與釁同。
【玉篇】牲血塗器祭也。
【禮樂記】車甲釁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
【註】釁,釁字也。
許靳反。
(釁)【唐韻】虛振切【集韻】許愼切【韻會】許刃切,□興去聲。
【說文】血祭也。
象祭竈也。
【廣韻】牲血塗器祭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大史釁龜筴。
【疏】謂殺牲以血塗釁其龜及筴。
又【雜記】成廟則釁之。
【疏】謂宗廟初成,則殺牲取血以釁之,尊而神之也。
【史記高祖紀】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
【註】釁,祭也。
殺牲以血塗鼓曰釁。
又罪也。
【左傳宣十二年】觀釁而動。
【註】釁,罪也。
又瑕也。
【左傳桓八年】讐有釁,不可失也。
【註】釁,瑕隙也。
【史記李斯傳】成大功者,在因瑕釁而遂忍之。
【註】索隱曰:言因諸侯有瑕釁,則忍心而剪除也。
又兆也。
【魯語】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
【註】釁,兆也。
【陸機答賈長淵詩】天厭霸德,黃祚告釁。
又塗也。
一曰熏也。
【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
【註】以香塗身曰釁。
【周禮春官肆師】共其釁鬯。
【註】以鬯塗屍,使之香美也。
【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註】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
【前漢賈誼傳】釁面吞炭。
【註】漆面以易貌。
一曰熏也,以毒熏入之。
又動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
【註】釁,動也。
又【爾雅釋獸】獸曰釁。
【疏】獸之自奮迅動作名釁。
又姓。
【正字通】周有釁夏。
又【正字通】通作舋。
【韓非子】旣蓄王資而承敵國之舋。
【前漢高帝紀】乗舋而運。
又或作釁。
【禮樂記】車甲釁而藏之府庫。
【註】釁,釁字也。
包幹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又或作興。
【禮禮器】旣興器用幣。
【註】興,當爲釁字之誤。
(釁)考證:〔【禮樂記】車甲釁而藏之武庫。
〕謹照原文武庫改府庫。
衆 【申集下】【血字部】 衆 【字彙】同眾。
【正字通】眾字之譌。
別詳目部。
衇 【申集下】【血字部】 衇 【唐韻】【集韻】□莫獲切,音麥。
【說文】血理之分,衺行體者。
【集韻】又作胍、脈。
註詳肉部脈字。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蘇計切【集韻】思計切,□音壻。
隷作細。
詳細字註。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披庚切,音烹。
打也。
【申集中】【蟲字部】【集韻】曲王切,音匡。
【類篇】大蝦也。
【唐韻】作。
字作匚内幹,不從王。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韻會】□去仲切,穹去聲。
小貌。
【張衡思□賦】怨高陽之相兮,顓頊而宅幽。
【註】相,視也。
,居也。
怨顓頊居此小陋之地。
北稱幽。
又屈也。
別作。
考證:〔【張衡思□賦】怨高陽之相寓兮,顓頊而宅幽。
【註】相,視也。
寓,居也。
〕謹照原文兩寓字俱改爲。
衈 【申集下】【血字部】 衈 【唐韻】【集韻】□仍吏切,音餌。
開□書殺雞血祭名。
又【玉篇】耳血也。
【禮雜記】其衈皆于屋下。
【註】衈,謂將刲割牲以釁,先滅耳傍毛薦之。
耳,聽聲者,告神欲其聽之。
又釁也。
【穀梁傳僖十九年】用之者,叩其鼻以衈社也。
【範甯註】取鼻血以釁祭社器。
衉 【申集下】【血字部】 衉 【集韻】乞格切,音客。
與同。
【晉語】鐵之戰,趙□子曰:鄭人擊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
【註】面汙血曰衉。
【補音】衉,或作,音客。
【唐書諸子建成傳】王暴疾,衉血數升。
考證:〔【楚語】鐵之戰。
〕謹照原書楚語改晉語。
衊 【申集下】【血字部】 衊 【唐韻】【韻會】□莫結切,音蔑。
【說文】汚血也。
【前漢文五王傳】汙衊宗室。
【師古注】衊謂塗染也。
【唐書桓彥範傳】李朝隱奏:彥範等恐爲仇家誣衊,請遣禦史案實。
又【列女傳】糞穢衊面。
又【篇海】鼻出血也。
【素問】膽移□於腦,則辛額鼻淵。
鼻淵者,濁流下不止也,傳爲衊瞑目。
又【集韻】莫葛切,音末。
又見切,音麪。
又謨官切,音瞞。
義□同。
衋 【申集下】【血字部】 衋 【唐韻】許極切【集韻】迄力切,□音赩。
【說文】傷痛也。
【書洛誥】民罔不衋傷心。
又【集韻】忽域切,音洫。
義同。
【六書正譌】從血、聿,皕聲,人痛傷則血枯,會意。
俗作□,非。
行 【申集下】【行字部】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從彳從亍。
【韻會】從彳,左步。
從亍,右步也。
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
【註】行,姓。
巡,名。
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
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
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
義同。
又【韻補】葉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
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
與銜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雞犬。
〕謹照原文雞犬改犬雞。
〔【杜甫詩】豈知吾甥不流宕。
〕謹照原文豈知改豈如。
袝 【申集下】【衣字部】 袝 【集韻】符遇切,音附。
【類篇】盛服也。
衍 【申集下】【行字部】 衍 【唐韻】【集韻】【韻會】□以淺切,音演。
水溢也。
【說文】水朝宗于海也。
又【小爾雅】澤之廣者謂之衍。
又美也。
【詩小雅】釃酒有衍。
又布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離靡廣衍。
又遊衍。
自恣之意。
【詩大雅】昊天曰旦,及爾遊衍。
又衍沃,平美之地。
【左傳襄二十五年】井衍沃。
又曼衍,無極也。
【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又沙衍,水中有沙者。
【穆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篋衍,笥也。
【莊子天運篇】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又【博雅】衍衍,行也。
【謝朓詩】衍衍淸風爛。
又水名。
【史記荊軻傳】丹匿衍水中。
【索隱曰】在遼東。
又朐衍,地名。
【前漢地理志】屬北地郡。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衍,子姓,宋微仲衍之後。
又【廣韻】于線切,延去聲。
義同。
又【集韻】夷然切,音延。
進也。
【周禮春官】望祀望衍。
【鄭註】讀爲延。
【疏】衍,衍祭也。
【劉歆甘泉賦】高巒峻阻,臨眺曠衍。
葉泉字韻。
【直音】或作衍。
衍字從彡,不從氵作。
考證:〔【周禮春官】望祀望衍。
【鄭註】讀平聲。
〕謹照原文讀平聲改讀爲延。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韻會】□而宣切,輭平聲。
與撋同。
煩撋也。
又【集韻】儒誰切,音蕤。
搵也。
又【唐韻】【集韻】□如劣切,音爇。
撋也。
與擩同。
【儀禮特牲饋食禮】于醢。
【註】於醢者,染於醢。
【釋文】,如悅反。
又而圓反。
又而誰反。
衎 【申集下】【行字部】 衎 【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音看。
【說文】行喜兒。
【爾雅釋詁】衎,樂也。
【詩小雅】君子有酒,嘉賔式燕以衎。
【曹植娛賔賦】遂衎賔而高會兮,丹幃曄以四張。
又【揚子方言】衎,定也。
【郭註】衎然安定貌。
又【廣韻】苦旱切,音侃。
信言也。
考證:〔【說文】行喜也。
〕謹照原文也改兒。
衑 【申集下】【行字部】 衑 【篇海】魯丁切,音靈。
【玉篇】道也。
衒 【申集下】【行字部】 衒 【唐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縣。
【韻會】自矜也。
【廣韻】自媒也。
【越絕書】衒女不貞,衒士不信。
【前漢東方朔傳】武帝初卽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數。
【師古註】衒,行賣也。
又【集韻】局縣切,音睊。
義同。
【說文】作□。
【六書正譌】通作眩。
□ 【未集上】【米字部】 □ 【玉篇】同糞。
□ 【備考】【辰集】【比字部】 □ 【海篇】同□。
術 【申集下】【行字部】 術 【唐韻】【集韻】【韻會】□食律切,音秫。
【廣韻】技術也。
【人物志】思通造化,策謀奇妙,是爲術家。
又心術。
【漢書註】師古曰:述,道徑也,心之所由也。
【禮樂記】心術形焉。
又道也。
【晏子雜下篇】言有文章,術有條理。
又業也。
【禮儒行】營道同術。
又【說文】邑中道也。
【管子度地篇】百家爲裡,裡十爲術,術十爲州。
【左思蜀都賦】亦有甲第,當衢向術。
又【博雅】迹也。
又與述通。
【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
【註】術當爲述。
又與沭通。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術陽侯建德。
【索隱曰】在下邳。
又【集韻】徐醉切,音燧。
六鄕之外地。
一曰道也,通作遂。
【禮學記】術有序。
【註】術當爲遂。
【周禮地官】萬二千五百家爲遂。
考證:〔【史記建元侯年表】術陽侯建德。
〕謹照原書改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銜 【戌集上】【金字部】 銜 【廣韻】戸監切【集韻】【韻會】乎監切,□音鹹。
【說文】馬勒口中。
從金從行。
銜,行馬者也。
【徐曰】馬銜所以制之行也。
會意。
【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
【前漢張敞傳】利其銜策。
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銜。
【詩豳風勿士行枚箋】初無行□銜枚之事。
【東京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下赦,旋立雞竿,竿尖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
【盧照隣詩】龍銜寶蓋迎朝日。
又【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銜命。
又官吏階位曰銜。
【語林】近代選曹補授,先具舊官於前,次書擬官於後,新舊相銜也。
【白居易贈張籍詩】獨有詠詩張大祝,十年不攺舊官銜。
【陸遊詩】頭銜字字敵冰淸。
又感也。
【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
【林景熙詩】心銜造化仁。
又憾也。
【前漢外戚傳】栗姬怒不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
【唐書薛藝傳】藝頻爲李景所辱,深銜之。
又人參,一名人銜。
【本草】其成有階級,故名。
【蘇軾詩】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
又馬銜,海神也。
【木華海賦】海童邀路,馬銜當蹊。
【註】海童,馬銜,皆神名。
馬銜,馬首,一角,龍形。
褔 【申集下】【衣字部】 褔 【唐韻】【集韻】□敷救切,覆去聲。
衣一褔。
今文作副。
衕 【申集下】【行字部】 衕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玉篇】下也。
亦通街也。
又【廣韻】徒弄切,音洞。
義同。
又【山海經】勞水多飛魚,狀如鮒魚,食之已痔衕。
衖 【申集下】【行字部】 衖 【唐韻】胡絳切【集韻】胡降切,□同巷。
【說文】裡中道也。
【爾雅釋宮】衖門謂之閎。
又【博雅】閻謂之衖。
又【篇海】《三蒼》雲:宮中別道也。
【廣韻】亦作□。
【篇海】又作閧。
【卯集中】【手字部】【字彙補】與同。
○按卽字。
見班固北征頌。
此復因而譌。
【酉集中】【谷字部】【廣韻】【集韻】□古雙切,音江。
谷,在南郡。
又【正韻】胡公切,音洪。
大壑也。
【字彙】與谼同。
街 【申集下】【行字部】 街 【唐韻】古膎切【集韻】【韻會】居膎切,□音佳。
【玉篇】四通道也。
【風俗通】街,攜也,離也。
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
【後漢梁冀傳】冀乃大起第舍,而壽亦對街爲宅。
【張華詩】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
又亭名。
【蜀志諸葛亮傳】魏明帝使張郃拒亮,亮與郃戰于街亭。
又允街,地名。
【前漢地理志】屬金城郡。
又參街,谷名。
【水經注】湟水又東逕允吾縣之參街谷。
又天街,星名。
【晉書天文志】昴、畢間爲天街。
又氣街,隂髦兩傍脈動處也。
【素問】隂陽總家筋之會于氣街,而陽明爲之長。
又【廣韻】古諧切,音皆。
【集韻】均窺切,音規。
義□同。
考證:〔【晉書天文志】昴酉二星曰天街。
〕謹照原文改昴畢間爲天街。
衘 【申集下】【行字部】 衘 【六書正譌】俗銜字。
○按《韻會》引《說文》銜從金、行,俗作衘,非,宜歸金部。
衙 【申集下】【行字部】 衙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牛加切,□音牙。
【廣韻】衙府。
【類篇】古者軍行有衙,尊者所在,後人因以所治爲衙。
又【玉篇】衙。
參也。
【篇海】早晚衙集也。
又【唐書儀衞志】唐制,天子居曰衙。
又地名。
【史記秦本紀註】《地理志》,馮翊有衙縣。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衙氏,嬴姓,秦穆公子食采于衙,因氏焉。
漢有長平令衙卿。
【晉書惠帝紀】河閒王顒遣將衙博擊李特于蜀。
又【廣韻】語居切,音魚。
衙衙,行貌。
【宋玉九辨】導飛廉之衙衙。
又【玉篇】疎遠貌。
又【韻補】牛何切,葉音俄。
【韓愈詩】頷頭可其奏,送以紫玉珂。
詆欺劉天子,正晝溺殿衙。
終篇並用歌韻。
又【集韻】偶舉切,音語。
義同。
又牛據切,音禦。
同禦,止也。
又【正字通】入禡韻,音迓。
與迓同。
衚 【申集下】【行字部】 衚 【篇海】音胡。
衚衕,街也。
【正字通】京師街道曰衚衕。
訵 【酉集上】【言字部】 訵 【廣韻】醜飢切【集韻】抽遲切,□音絺。
【字林】隂知也。
【類篇】伺察也。
又人名。
崇訵,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廣韻】醜利切【集韻】醜二切,□絺去聲。
義同。
【廣韻】亦作呬。
【類篇】又與同。
衛 【申集下】【行字部】 衛 【正字通】俗衞字。
【醜集中】【土字部】【字彙】古坍字。
引楊愼曰:水衝岸壤曰。
【正字通】乃坍字之譌。
□ 【備考】【辰集】【日字部】 □ 【龍龕】同照。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莫霞切【集韻】謨加切,□音麻。
【集韻】□,難語也。
或從心。
衜 【申集下】【行字部】 衜 【篇海】同衟。
【晉書羊皇後傳】父衜,上黨太守。
衝 【申集下】【行字部】 衝 【唐韻】尺容切【集韻】【韻會】昌容切,□音□。
【說文】通道也。
【前漢酈食其傳】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
又【博雅】動也。
又【廣韻】當也,向也,突也。
又車也。
【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疏】兵書有作臨車、衝車之法。
又蒙衝,船名。
【吳志賀齊傳】齊性奢綺,蒙衝鬭艦之屬,望之若山。
又折衝。
【淮南子說山訓】國有賢君,折衝萬裡。
又官名。
【綱目】唐更號統軍別將爲折衝都尉。
【集覽】折衝者,所以折兵衝也。
又天衝,星名。
【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天衝。
又中衝,脈也。
【素問】心出于中衝。
中衝,手中指之端也。
又【博雅】衝衝,行也。
又【集韻】蠢勇切,音喠。
【類篇】衝蓯,相入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騷擾衝蓯。
又昌用切,讀去聲。
要也。
又【韻補】葉陽韻。
【道藏歌】引領囂庭內,開心機穢衝。
一靜安居若,試去視滄浪。
【說文】本作□。
徐曰:南北東西各有道相□也。
【前漢律歷志】林鍾未之□醜爲地正。
【司馬相如上林賦】披巖□擁。
衞 【申集下】【行字部】 衞 【唐韻】【集韻】【韻會】□于歲切,音熭。
【篇海】防也,捍也。
【玉篇】護也。
【公羊傳定四年】朋友相衞。
【註】相衞,不使爲讎所勝。
又【爾雅釋詁】垂也。
【註】營衞守圉,皆在外垂也。
又【魯語】有貨以衞身也。
【註】衞,營也。
又【書康誥】侯甸男邦采衞。
【國語註】衞,衞圻也。
又宿衞。
【晉書元帝紀】禁衞嚴警。
又榮衞。
【關尹子七釜篇】爪之生,髮之長,榮衞之行,無頃刻止。
又精衞,鳥名。
【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焉,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衞。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東海。
又國名。
【詩疏】邶、鄘、衞者,殷紂畿內地名,屬古冀州,在汲郡朝歌縣。
又水名。
【書禹貢】恆、衞旣從。
【疏】衞水,出常山靈壽縣東,入滹池。
又姓。
【廣韻】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
出河東、陳留二望。
又【集韻】乙劣切,噦入聲。
【範曄靈帝贊】微亡傋兆,《小雅》盡缺。
麋鹿霜露,遂棲宮衞。
【篇海】本作。
省作衞。
俗作衛、衞,非。
考證:〔【書康誥】侯甸男采衞。
〕謹照原文改侯甸男邦采衞。
衟 【申集下】【行字部】 衟 【玉篇】古文道字。
註詳辵部九畫。
衠 【申集下】【行字部】 衠 【篇海】朱倫切,音諄。
眞也,正也,不雜也。
衡 【申集下】【行字部】 衡 〔古文〕□□【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何庚切,□音行。
【書舜典】同律度量衡。
【前漢律歷志】衡,平也。
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
【荀子禮論】衡誠懸矣,則不可欺以輕重。
又【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傳】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
【漢書註】衡謂渾天儀也。
又樓殿邊欄楯也。
【前漢袁盎傳】百金之子不騎衡。
又勺柄,龍頭也。
【周禮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衡四寸。
又眉目之閒也。
【蔡邕釋誨】揚衡含笑。
【左思魏都賦】盱衡而誥。
又鬥之中央也。
【前漢天文志】衡殷南鬥。
又橫也。
【前漢□法志】合縱連衡。
【師古曰】戰國時,齊楚韓魏燕趙爲縱,秦國爲衡。
秦地形東西橫長,故爲衡也。
又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觸也。
【周禮地官】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又【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又維持冠者曰衡。
【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又掌山林者謂之衡。
【周禮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又阿衡,官名。
【書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又地名。
【周語】以諸侯朝于衡雝。
【註】衡雝,鄭地,在今河內。
又山名。
【爾雅釋山】江南衡。
【註】南嶽衡山也。
又水名。
【水經注】衡水東經阜城縣故城。
又姓。
【通志氏族略】伊尹爲湯阿衡,子孫因以爲氏。
一雲魯公子衡之後,以王父字爲氏。
漢有衡威、衡驃卿。
又與蘅通,杜衡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東則有蕙圃、衡蘭。
又【集韻】胡盲切。
與橫通。
【詩齊風】衡從其畝。
【疏】衡,古通橫。
又【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註】衡木爲門也。
又【毛詩古音攷】音杭。
《小雅》:約軧錯衡,八鸞瑲瑲。
《史記自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
□葉音杭。
【說文】從角、大,從行。
【韻會】俗作□,非。
考證:〔【左傳桓五年】衡紞綋綖。
〕謹照原文五年改二年。
綋綖改紘綖。
〔史記傳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作盛阿衡〕謹照原文傳序改自序。
作盛改德盛。
衢 【申集下】【行字部】 衢 【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音劬。
【玉篇】四達道也。
【爾雅釋宮】四達謂之衢。
【易大畜】何天之衢。
【左傳昭二年】屍諸周氏之衢。
【註】衢,道也。
【楚辭天問】靡蓱九衢。
【註】九交之道曰衢。
又岐路也。
【荀子勸學篇】行衢道者不至。
又天衢,星名。
【晉書天文志】中閒爲天衢,黃道之所經也。
又檀衢,齊市名。
【戰國策】有孤孤咺者,正議閔王斮之檀衢。
又州名。
【一統志】越西鄙姑蔑之地,唐置衢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衢氏,江陵人,見《姓苑》。
又【類篇】俱遇切,音屨。
行也。
○按去聲衢字,《集韻》作忂。
又【韻補】葉音求。
【陳琳詩】春天潤九野,卉木渙油油。
紅華紛皣皣,發秀曜中衢。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昨甘切【集韻】財甘切,□音慙。
【說文】暫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所斬切,毿上聲。
【博雅】次也。
一曰截取也。
又【集韻】在敢切,音槧。
擊也。
又俎紺切。
舉也。
又【唐韻】【集韻】□山檻切。
亦取也。
又【集韻】疾染切,音漸。
又士減切,讒上聲。
義□同。
一說摲字變體。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集韻】□九勿切,音□。
【揚子方言】膐力也。
東齊曰。
【註】律,多力貌。
【博雅】威力也。
【玉篇】足多力。
又【廣韻】衢勿切,音倔。
義同。
【酉集中】【足字部】【集韻】奴骨切,音訥。
【類篇】足傷。
又【集韻】諾盍切。
同□。
行貌。
衣 【申集下】【衣字部】 衣 【唐韻】【集韻】【韻會】□於希切,音依。
【說文】上曰衣,下曰裳。
【世本】胡曹作衣。
黃帝時人。
【白虎通】衣者,隱也。
【釋名】衣,依也。
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類篇】象覆二人之形。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禮玉藻】衣,正色。
裳,閒色。
【傅□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
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
【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
【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
【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
【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
【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
卽今俗呼爲龍具者。
【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
【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
【高士傳】被衣,堯時人。
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
【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
【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
【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
服之也。
【玉篇】以衣被人也。
【增韻】著衣也。
【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
【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
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
【通志六書略】卽衣字,從向、身。
考證:〔【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
〕謹照原文□改祐。
補 【申集下】【衣字部】 補 〔古文〕□【唐韻】【正韻】博古切【集韻】【韻會】彼五切,□音圃。
【說文】完衣也。
【急就篇註】修破謂之補。
【詩大雅】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又助也。
【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劄,則令賻補之。
又益也。
【前漢董仲舒傳】凡所爲屑屑,夙興夜寐,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
又數也。
【韻會】十兆曰經,十經曰垓,十垓曰補。
又邑名。
【鄭語】鄢、蔽、補、丹、依、、歷、莘,君之土也。
【註】八邑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補氏。
【正字通】唐中常侍補眞。
字比照考証蔽字條改正。
衦 【申集下】【衣字部】 衦 【唐韻】【集韻】□古旱切,音□。
【說文】摩展衣也。
又【類篇】居案切,讀去聲。
義同。
或作□。
衧 【申集下】【衣字部】 衧 【集韻】雲俱切,音于。
【說文】諸衧也。
通作于。
【後漢光武紀】三輔吏士東迎更始,見諸將過,皆冠幘而服婦人衣,諸于繡,莫不笑之。
又【類篇】一曰大掖衣也。
本作□,或作□。
表 【申集下】【衣字部】 表 〔古文〕□□□【唐韻】陂矯切【集韻】【韻會】【正韻】彼小切,□音。
【說文】表,上衣也。
【玉篇】衣外也。
又外也。
【書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又表異。
【書畢命】表厥宅裡。
【傳】表異其宅裡。
又標也。
【晉語】置茅蕝,設望表。
【註】謂立木以爲表,表其位也。
又箋表。
【釋名】下言於上曰表。
【蔡邕獨斷】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誠惶誠恐,頓首。
又【韻會】杪也,末也。
又表表,偉也。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表氏縣,屬酒泉郡。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表氏,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表貢。
又【集韻】俾小切,音褾。
義同。
又□遙切,音飇。
識也。
又【韻補】博舉切。
【前漢班固敘傳】春秋之占,咎徵是舉。
告往知來,王事之表。
衩 【申集下】【衣字部】 衩 【唐韻】【集韻】【韻會】□楚懈切,差去聲。
【玉篇】衣衩也。
【博雅】、袺、衽,謂之褸衩。
又衩、衸、袥,□膝也。
又裙衩。
【李商隱詩】裙衩芙蓉小。
又【篇海】衣袒也。
又【類篇】楚嫁切,音汊。
義同。
衫 【申集下】【衣字部】 衫 【唐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音杉。
【篇海】小襦也。
一曰單襦。
【釋名】衫,芟也,衫末無袖端也。
【束皙近遊賦】脅汗衫以當□。
又衣之通稱。
【唐書車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爲上服,馬周請加襴袖褾襈,開骻者名缺骻衫。
【集韻】通作襂。
【卯集下】【鬥字部】【廣韻】郞鬥切【集韻】朗口切,□音塿。
斢,兵奪人物也。
出新字林。
裭 【申集下】【衣字部】 裭 【直音】同褫。
衭 【申集下】【衣字部】 衭 【唐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音膚。
【類篇】衣前襟也。
【說文】襲,衭也。
又【玉篇】襲,袴也。
又【博雅】衭襓,劒衣也。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
義同。
衮 【申集下】【衣字部】 衮 〔古文〕□【唐韻】【集韻】□古本切,音滾。
天子服也。
【正韻】龍衣法服也。
【說文】天子享先王,卷龍繡于下幅,一龍蟠阿上向。
【詩豳風】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周禮天官司服】享先王,則袞冕。
【註】兗,龍衣也。
【儀禮覲禮】天子袞冕負斧扆。
【註】袞衣者,裨之上也。
又與卷通。
【禮王制】三公一命卷。
【註】卷,俗讀也,其通則曰袞。
又袞袞。
【晉書王戎傳】裴頠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
又【韻會】亦作裷。
【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
與袞同。
考證:〔【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
通作袞。
〕謹照原文通作袞改與袞同。
衯 【申集下】【衣字部】 衯 【唐韻】撫文切【韻會】敷文切,□音芬。
【類篇】衣大謂之衯。
【說文】長衣貌。
【司馬相如子虛賦】衯衯裶裶。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
衣長好貌。
【篇海】或作□。
衰 【申集下】【衣字部】 衰 〔古文〕□□【唐韻】所危切【集韻】雙隹切,□音。
小也,減也,殺也。
【類篇】浸微也。
【韻會】弱也,耗也。
又【集韻】初危切,音夂。
【玉篇】等衰也。
【齊語】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
又【集韻】倉回切,音崔。
【類篇】同縗,喪服也。
【禮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齊衰惡筓以終喪。
又邑名。
【晉語】公子濟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
【註】三者皆晉邑。
又【集韻】蓑本字。
【說文】艸雨衣。
秦謂之萆。
【詩小雅】何衰何笠。
【石經】作蓑。
又【韻補】所類切,音帨。
【東方朔七諫】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疲牛而驂驥。
年滔滔而日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