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午集中】【矛字部】【廣韻】【集韻】□徒冬切,音彤。
【博雅】刺也。
【玉篇】刺矛也。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食川切,音船。
目動也。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音珉。
與盿同。
【玉篇】視貌。
又【廣韻】【集韻】□彌鄰切,音民。
俯視也。
通作闅。
【子集下】【刀字部】【韻會】剛或作。
【史記樂書】而民毅。
蕝 【申集上】【艸字部】 蕝 【唐韻】子悅切【集韻】租悅切,□音撮。
【晉語】楚爲荊蠻置茅蕝。
【註】蕝謂束茅而立之,所以□酒。
又通蕞。
【前漢叔孫通傳】與其弟子百餘人爲綿蕞。
【師古註】蕞同蕝。
又【纂文】蕝,今纂字。
又祖芮切,音橇。
【唐韻古音】引《史記夏本紀》泥行乗。
註:徐廣曰:他書或作蕝。
索隱曰:蕝音子芮反。
又【六書正譌】小也。
蕞 【申集上】【艸字部】 蕞 【唐韻】才外切【集韻】徂外切,□音□。
【說文】小貌。
【左傳昭七年】蕞爾國。
【左思魏都賦】宵歌蕞陋。
又【潘嶽西征賦】蕞芮于城隅者,百不處一。
【註】聚貌。
又【集韻】祖外切,音最。
地名,在新豐。
又通蕝。
詳蕝字。
蕟 【申集上】【艸字部】 蕟 【類篇】同。
蕠 【申集上】【艸字部】 蕠 【集韻】女居切,音袽。
黏著也。
【史記張釋之傳】用紵絮斮陳蕠漆其閒。
又【玉篇】人餘切,音如。
蕠藘草也。
亦作茹。
詳茹字註。
蕡 【申集上】【艸字部】 蕡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墳。
【玉篇】草木多實也。
【詩周南】有蕡其實。
【爾雅釋木】蕡藹。
【註】樹實繁茂菴藹。
又【儀禮喪服傳】苴絰者,麻之有蕡者也。
【註】蕡,麻子也。
又【說文】雜香草也。
又【博雅】弦也。
又符袁切,音煩。
父吻切,音忿。
義□同。
【爾雅】作黂。
蕢 【申集上】【艸字部】 蕢 〔古文〕□【唐韻】【韻會】□求位切,音匱。
【說文】草器。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
菜名。
【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通。
【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註】蕢讀爲□,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又姓。
【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
考證:〔【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蕣 【申集上】【艸字部】 蕣 【唐韻】舒閏切,音舜。
【韻會】木槿朝華暮落者。
陸佃雲:取一瞬之義。
亦作舜。
【詩鄭風】顏如舜華。
【說文】作□。
蕤 【申集上】【艸字部】 蕤 【唐韻】【集韻】【韻會】□儒佳切,音甤。
【說文】草木華垂貌。
【陸機文賦】播芳蕤之馥馥。
又冠蕤。
【禮雜記】緇布冠不蕤。
【疏】緇布冠,古法不蕤。
今特雲不蕤者,以後代有蕤,此以兇事故不蕤。
又蕤賔,五月律。
【周語】蕤賔。
【註】蕤,委蕤,柔貌也。
【前漢律歷志】蕤,繼也。
又萎蕤,藥名。
見萎字註。
又旗名,鹵簿中有之。
【唐人詩】望見葳蕤舉翠華。
【集韻】省作苼。
考證:〔【唐人詩】望見萎蕤舉翠華。
〕謹照原文詩萎蕤改葳蕤。
蕥 【申集上】【艸字部】 蕥 【字彙】語賈切,音雅。
子穀不秀。
葛 【申集上】【艸字部】 葛 【唐韻】【集韻】【正韻】□居曷切,音割。
【玉篇】蔓草也。
【易困卦】困于葛藟。
【註】引蔓纏繞之草。
【埤雅】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屬之綿遠者取譬瓜葛。
【蔡邕獨斷】凡與先帝、先後有瓜葛者,皆會尚書官屬陛西除下。
又【說文】絺綌,草也。
【詩周南】葛之覃兮。
【傳】葛所以爲絺綌。
【周禮地官掌葛掌】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雜遝膠葛以方馳。
【註】膠葛,驅馳也。
又國名。
【書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
【春秋桓十四年】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又水名。
【水經注】沭水又南與葛陂相會。
又山名。
【越絕書】有葛山。
【山海經】葛山之首無草木。
又姓。
【通志氏族略】葛氏有三,嬴氏之後,以國爲氏。
又諸葛,有熊氏之後爲詹葛氏,齊人語訛,以詹葛爲諸葛。
又【毛詩古音攷】音結。
【詩邶風】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
【馬融圍棋賦】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別,黑白紛亂兮於約如葛。
又【唐韻古音】《路史》葛天氏,葛音蓋。
◎按古本葛與蓋通。
考證:〔【周禮地官掌葛疏】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謹照原文疏改掌。
〔【水經注】沐水又南與葛陂相會。
〕謹照原文沐水改沭水。
葜 【申集上】【艸字部】 葜 【篇海】苦轄切,音恰。
菝葜,草也。
【集韻】亦作□。
葝 【申集上】【艸字部】 葝 【唐韻】渠京切,音擎。
【爾雅釋草】葝,山薤。
【疏】薤生山中者名葝。
又【集韻】堅正切,音勁。
【爾雅釋草】葝,尾。
【註】可以染皁。
【疏】一名陵翹。
【廣韻】又作□。
考證:〔【爾雅釋草】葝,鼠尾。
【註】可以染草。
〕謹照原文染草改染皁。
葟 【申集上】【艸字部】 葟 【唐韻】【集韻】□胡光切,音皇。
【玉篇】葟榮,亦花之美也。
【爾雅釋草】蕍、芛、葟,華榮。
【疏】葟,華單也。
又【博雅】葟葟,茂也。
又【齊民要術】葟菜,似蒜,生水邊。
葠 【申集上】【艸字部】 葠 【韻會】同□。
【說文】本作薓。
人薓,藥草。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奴對切,音內。
人名。
【備考】【醜集】【女字部】【篇海類編】同□。
葡 【申集上】【艸字部】 葡 【篇海】薄胡切,音蒲。
俗借葡爲蒲陶字。
又【集韻】平祕切,音備。
隷作。
凡備、糒字從此。
葢 【午集中】【皿字部】 葢 【正字通】同蓋。
董 【申集上】【艸字部】 董 〔古文〕□【唐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音懂。
【爾雅釋詁】董,督,正也。
【書大禹謨】董之用威。
又【博雅】固也。
又深藏也。
【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
又【周禮春官】辨九□,四日振動。
【鄭註】動讀爲董。
書亦或爲董。
振董,以兩手相擊也。
又【玉篇】藕根也。
又董蕖。
【續博物志】董蕖者,婆羅門雲阿苗根,似白芷。
又亭名。
【左傳文六年】改蒐于董。
【註】河東汾隂縣有董亭。
又澤名。
【後漢郡國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
又姓。
【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龍多歸之,服事帝舜,賜之姓曰董。
又【宣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
又【集韻】主勇切,音腫。
【羣經音辨】短也。
《左傳》餘髮董董,今本作種種。
又【字彙補】董正之董,讀若督,東谷切。
【集韻】通作蕫。
考證:〔【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颺叔安。
〕謹照原文颺改飂。
葤 【申集上】【艸字部】 葤 【唐韻】除柳切,音紂。
【玉篇】裹也。
葥 【申集上】【艸字部】 葥 【唐韻】子賤切,音箭。
【說文】山莓也。
又【爾雅釋草】葥,王□。
【註】王帚似藜,其樹可爲掃□,江東呼爲落帚。
又【集韻】才先切,音前。
車葥,藥草。
【說文】作□。
蒪 【申集上】【艸字部】 蒪 【唐韻】匹各切,音粕。
蒪苴,大蘘荷名。
【楚辭大招】膾苴蒪隻。
【註】雜用膾炙,切蘘荷以爲香。
又【集韻】匹沃切,音砲。
義同。
葦 【申集上】【艸字部】 葦 【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音偉。
【說文】大葭也。
【詩衞風】一葦杭之。
【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
【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
又山名。
【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
又【類篇】于非切,音闈。
【爾雅釋草】葦□,芀。
謝嶠讀作平聲。
又【篇海】于貴切,音胃。
【莊子列禦□】緯蕭而食。
亦作葦。
考證:〔【詩衞風】一葦航之。
〕謹照原文航改杭。
葩 【申集上】【艸字部】 葩 【唐韻】普巴切,帊平聲。
【說文】華也。
【張衡西京賦】披紅葩之狎獵。
又【韻補】葉滂禾切,音坡。
【張衡思□賦】天地絪縕,百卉含葩。
葉下和字韻。
【類篇】一作苩,一作皅。
【醜集下】【女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蒼按切,音燦。
美也。
【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傳】三女爲,一妻二妾也。
粲通。
詩作粲。
蒕 【申集上】【艸字部】 蒕 【正字通】俗蒀字。
葪 【申集上】【艸字部】 葪 【玉篇】同薊。
又【篇海】割也。
又木名。
【山海經】葪柏,狀如荊,白華而赤實,服者不寒。
又通芥。
【史記賈生傳】細故□葪兮。
【註】□葪,鯁刺也。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密北切,音墨。
見□字註。
葫 【申集上】【艸字部】 葫 【集韻】洪孤切,音胡。
【廣韻】葫,瓜也。
又【類篇】□葫,菰米也。
又【玉篇】大蒜也。
【本草註】今人謂葫爲大蒜,蒜爲小蒜。
【孫緬雲】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葫荽,則小蒜中土舊有,而大蒜出胡也,故有胡名。
葬 【申集上】【艸字部】 葬 〔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則浪切,音髒。
【說文】從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
【禮檀弓】國子高曰:葬者,藏也。
又【集韻】才浪切,音臓。
義與藏同。
又【正韻】茲郞切,音臧。
【周禮地官】族師,以相葬埋。
劉昌宗引《漢書尹賞傳》枯骨後何葬,協乎聲讀。
【韻學集成】或作塟,見《三輔黃圖》。
葭 【申集上】【艸字部】 葭 【唐韻】古牙切,音嘉。
【說文】葦之未秀者。
【廣韻】蘆也。
【爾雅釋草】葭,華。
【註】卽今蘆也。
【詩召南】彼茁者葭。
又葭莩,見莩字註。
又笛也。
【謝靈運詩】鳴葭戾朱宮。
【註】鳴笛引路也。
又水名。
【漢書註】葭水在廣平南和。
又通茄。
【文□註】杜摯《葭賦》。
葭今作茄。
又【集韻】何加切,音遐。
芙渠葉。
本作蕸,或省。
又【唐韻古音】讀姑。
【司馬相如子虛賦】藏莨蒹葭,東蘠彫胡。
又【毛詩古音攷】音蓑。
【張衡西京賦】齊栧女,縱棹歌。
發引和,校鳴葭。
【午集中】【矛字部】【集韻】羊茹切,音預。
□,矛屬。
葮 【申集上】【艸字部】 葮 【集韻】徒玩切,音段。
【類篇】木名。
槿也。
通作椴。
葯 【申集上】【艸字部】 葯 【唐韻】於略切【韻會】【正韻】乙卻切,□音約。
【博雅】白芷,其葉謂之葯。
【山海經】崍山,其草多韭薤,多葯。
【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
又【廣韻】於角切,音渥。
義同。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
纏也。
【潘嶽射雉賦】首葯綠素。
【註】葯,猶纏裹也。
葰 【申集上】【艸字部】 葰 【唐韻】息遺切,音綏。
【說文】薑屬,可以香口。
【博雅】廉薑,葰也。
【儀禮註】通作綏。
又【廣韻】蘇果切,音瑣。
縣名。
【前漢地理志】大原葰人。
師古又音山寡切。
又【集韻】祖峻切,音俊。
【司馬相如上林賦】實葉葰茂。
【註】葰,大也。
蔥 【申集上】【艸字部】 蔥 〔古文〕蔥【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韻會】麤叢切,□音聰。
【說文】菜也。
【本草】蔥從悤,外直中空,有悤通之象也。
【禮內則】膾春用蔥。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桓公之蔥。
又【爾雅釋器】靑謂之蔥。
【詩小雅】有瑲蔥珩。
【註】蔥,蒼也。
【禮玉藻】三命赤韍蔥衡。
又山名。
【後漢章帝紀註】蔥嶺,在燉煌西,其山高大多蔥。
又【韻會】氣通達也。
【方氏禮記解註】氣達爲蔥。
【後漢光武紀】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
又【集韻】初江切,音窻。
【左傳定九年】陽虎載蔥靈,寢于其中而逃。
【註】蔥靈,輜車名。
又【韻補】葉千剛切,音倉。
【黃庭經】五色雲氣紛靑蔥,閉目內□自相望。
【玉篇】俗作。
【五經文字】作蔥。
(蔥)【集韻】蔥古作蔥。
註詳九畫。
蔗 【申集上】【艸字部】 蔗 【唐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柘。
【玉篇】甘蔗也。
【張衡南都賦】諸蔗薑。
【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圍數寸,長丈餘,斷而食之,甚甘。
又與柘通。
【楚辭招】胹鼈炮羔,有柘漿些。
【註】柘一作蔗。
【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苴。
又【唐韻古音】讀諸。
甘蔗一名甘諸,南北音異也。
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甘柘巴苴。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虛賦。
甘柘改諸柘。
蔘 【申集上】【艸字部】 蔘 【玉篇】同薓。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紛溶萷蔘。
【註】枝竦擢也。
又【廣韻】蘇含切,音毿。
蔘綏,垂貌。
【揚子方言】荊揚之閒凡言廣大者謂之恆慨,東甌之閒謂之蔘綏。
又【鶡冠子道端篇】白蔘明起。
【註】白蔘于下,明起于上。
蔘,垂貌也。
又【集韻】蘇甘切,音三。
義同。
又【類篇】所斬切,鬖上聲。
葦初生者。
蔙 【申集上】【艸字部】 蔙 【集韻】隨戀切,音漩。
草名。
【類篇】蔙蕧花。
詳蕧字註。
蔚 【申集上】【艸字部】 蔚 【唐韻】於胃切,音尉。
【說文】牡蒿也。
【詩小雅】匪莪伊蔚。
又【玉篇】茺蔚也。
又草木盛貌。
【博雅】蔚蔚,茂也。
《詩》薈兮蔚兮。
又【韻會】文深密貌。
【易革卦】其文蔚也。
又【唐韻古音】紆物切,音鬱。
州名。
【綱目集覽】蔚州,本代地,周宣帝置。
【蓺林伐山】杜甫詩:上有蔚藍天。
讀作鬱。
蔞 【申集上】【艸字部】 蔞 【唐韻】落侯切【類篇】【韻會】郎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
【玉篇】蒿屬。
【爾雅釋草】購,蔏蔞。
【詩周南】言刈其蔞。
【疏】葉似艾,正月根芽生,莖正白,生食之脃美。
【楚辭大招】吳酸蒿蔞,不沾薄隻。
【註】言爚蔞蒿以爲齏也。
又【賈子新書】古者胎敎之道,七月而就蔞室。
又地名。
【後漢王常傳】收散車入蔞谿。
又【唐韻古音】力朱切,音慺。
義同。
又【廣韻】力主切,音縷。
草可烹魚。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註】等爲萭蔞,以運輪上,輪中萭蔞,則不匡刺也。
又【集韻】力九切,音柳。
喪車飾也。
【禮檀弓】設蔞翣。
【註】棺之牆飾。
考證:〔【爾雅釋草】蔞,蒿也。
〕謹照原文改購蔏蔞。
蔟 【申集上】【艸字部】 蔟 【唐韻】【韻會】【正韻】□千木切,音簇。
【說文】行蠶蓐。
【晉書左貴□傳】修成蠶蔟,分繭理絲。
又巢也。
【周禮秋官硩蔟氏註】鄭司農雲:蔟讀爲爵蔟之蔟,謂巢也。
又【韻會】與簇同,聚也,攢也。
又【廣韻】倉奏切【集韻】千□切,□音湊。
律名。
【禮月令】律中太蔟。
【註】太蔟,言陽氣大蔟,達于上也。
又同簎。
【張衡西京賦】叉蔟之攙捔。
【註】楚角切。
同簎。
考證:〔【周禮秋官蜇蔟氏註】〕謹照原文蜇改硩。
蕲 【申集上】【艸字部】 蘄 【唐韻】【集韻】【類篇】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
【玉篇】草也。
【韻會】似蛇牀。
【爾雅釋草】蘄茝,蘼蕪。
又【張衡西京賦】結駟方蘄。
【註】馬銜也。
又【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
【註】蘄,求也。
【史記秦本紀】蘄年宮。
【註】蘄年,求年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蘄春。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有弘農太守蘄良。
又【韻會】渠斤切,音芹。
【爾雅釋草】薜,山蘄。
【註】《廣雅》雲:山蘄,當歸。
又【集韻】居希切,音機。
沛郡有蘄縣。
或作鄿。
蘊 【申集上】【艸字部】 蘊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音縕。
【玉篇】積也,聚也,蓄也。
【詩大雅】蘊隆蟲蟲。
又【檜風】我心蘊結。
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
【韻會】雲:應作蘊。
【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火曰蘊。
【韓詩外傳】裡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
【前漢召信臣傳】□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
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
【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
【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
【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
【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
【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又【羣經音辨】紆雲切,音氳。
蘊淪,波也。
【爾雅釋水】小波爲淪。
【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
【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
【揚子方言】饒也。
蕶 【申集上】【艸字部】 蕶 【唐韻】【集韻】□郞丁切,音零。
草零落也。
通作苓,亦作蘦。
【補遺】【午集】【示字部】【字彙補】何沫切,音活。
祠也。
蕷 【申集上】【艸字部】 蕷 【唐韻】羊洳切,音預。
薯蕷。
蕸 【申集上】【艸字部】 蕸 【唐韻】胡加切,音遐。
花葉也。
【爾雅釋草】荷,芙蕖。
其葉蕸。
又【集韻】居牙切,音加。
葦未秀者。
考證:〔【爾雅釋草】荷,芙蕖。
【註】其葉蕸。
〕謹按其葉蕸是經文非註文,謹照原文省註字。
蘏 【申集上】【艸字部】 蘏 音絅。
【王應麟詩攷】衣錦尚蘔。
出《尚書大傳》。
【午集下】【石字部】【集韻】傳江切,音幢。
石貌。
蘖 【申集上】【艸字部】 蘖 【正韻】魚列切,音臬。
斫木餘。
又肄生曰蘖。
又【字彙補】姓也。
【何氏姓苑】本姓薛,東莞人避仇改之。
【字彙】木櫱字有屮無艸,今從艸,似誤。
○按《正韻》亦下從□,非從木。
疑卽櫱字之譌。
【集韻】博厄切,音擘。
【唐韻】俗檗字。
【說文】黃木也。
或從薛。
【本草】李時珍曰:蘗,木名。
義未詳。
俗作黃柏者,省寫之譌也。
【鮑昭行路難】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與薛通。
詳薜字註。
蘗 【申集上】【艸字部】 蘗 【集韻】博厄切,音擘。
【唐韻】俗檗字。
【說文】黃木也。
或從薛。
【本草】李時珍曰:蘗,木名。
義未詳。
俗作黃柏者,省寫之譌也。
【鮑昭行路難】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與薛通。
詳薜字註。
□ 【備考】【未集】【竹字部】 □ 【篇海類編】同筮。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息林切,音心。
【玉篇】久緩貌。
又【集韻】夷針切,音淫。
義同。
○按同文鐸以爲古經字,非是。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吉列切,音結。
【類篇】絲束。
【午集下】【禾字部】【廣韻】與職切,音弋。
禾。
又【集韻】麥□也。
同。
蟲 【申集中】【蟲字部】 蟲 【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音卉。
【廣韻】鱗介總名。
【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蟲爲象。
凡蟲之屬皆從蟲。
【玉篇】古文虺字。
註見三畫。
【佩觿集】蛇蟲之蟲爲蟲豸,非是。
○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蟲蟲皆分作三部,蟲籲鬼切,古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
《字彙》《正字通》合蟲二部倂入蟲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
若《六書正譌》以爲蟲卽蟲省文,則大謬也。
(蟲)【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種。
【說文】從三蟲,象形。
凡蟲之屬皆從蟲。
【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
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
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
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
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爲雕琢。
【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
故蟲八月化也。
【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
【傳】蟲蟲而熱也。
又桃蟲,鳥名。
【詩周頌】肇允彼桃蟲。
【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
【孔註】雉也。
又地名。
【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
【註】蟲,邾邑。
又書名。
【魏志裴松之註】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又姓。
【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又直衆切,音仲。
與蚛同,蟲食物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
【爾雅釋訓】爞爞,薰也。
爞或作蟲。
【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
【韻會】俗作蟲,非。
(蟲)考證:〔【大戴禮】八主蟲,故蟲八月。
〕謹照原文八主蟲改八主風,風主蟲。
〔【爾雅釋訓】爞爞董也。
〕謹照原文改爞爞薰也。
虮 【申集中】【蟲字部】 虮 【唐韻】居夷切,音肌。
密虮,蟲名。
又【集韻】通作肌。
【爾雅釋蟲】密肌,繼英。
考證:〔【集韻】通作飢。
【爾雅釋蟲】密飢,繼英。
〕謹照原文飢□改肌。
(蟣)【集韻】舉豈切,音幾。
【說文】蝨子也。
【前漢嚴安傳】介冑生蟣蝨。
【沈約憫國賦】蓄素蟣于□胄。
又【韻會】居希切,音飢。
義同。
又【廣韻】渠希切,音祈。
【爾雅釋魚】蛭,蟣。
【註】今江東呼水中蛭蟲入人肉者爲蟣。
見蛭字註。
蜛 【申集中】【蟲字部】 蜛 【唐韻】九魚切【集韻】斤於切,□音居。
蜛蠩,蟲名。
【郭璞江賦】蜛蠩森衰以垂翹。
【註】《南越志》曰:蜛蠩,一頭,尾有數條,長二三尺左右,有腳狀如蠶,可食。
或作。
蠿 【申集中】【蟲字部】 蠿 【集韻】側八切,音劄。
【說文】蠿蟊,作網蛛蟊也。
又朱劣切,音拙。
義同。
或作蝃、。
【正字通】《六書正譌》以爲小蟬,非是。
血 【申集下】【血字部】 血 【唐韻】【集韻】【韻會】□呼決切,音泬。
【類篇】祭所薦牲血。
從皿,一,象血形。
【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
【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
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
【易說卦傳】坎爲血卦。
【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
【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
【註】血,憂色也。
又【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
【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雲:茹藘,一名地血。
又【韻補】胡桂切,葉音惠。
【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荊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幹之橫廢。
又【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
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衁 【申集下】【血字部】 衁 【唐韻】【集韻】【正韻】□呼光切,音荒。
【說文】血也。
【左傳僖十五年】士刲羊,亦無衁也。
【韓愈詩】衁池波風肉陵屯。
【字彙】又入皿部,書作□,非。
蝔 【申集中】【蟲字部】 蝔 【唐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音皆。
【類篇】蟲名,猥狗也。
淮南呼爲雨母。
【廣韻】《淮南子》曰:蝔知雨至。
蝔蟲大如筆管,長三寸,代謂之猥狗,知天雨,則於草木下藏其身。
又戸皆切,音諧。
義同。
蝕 【申集中】【蟲字部】 蝕 【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音食。
【廣韻】敗創也。
【玉篇】日月蝕也。
【釋名】日月虧曰蝕,稍小侵虧如蟲食草木之葉。
【漢書韋昭註】虧敗曰蝕。
【晉書天文志】十煇,五曰闇,謂日月蝕。
或曰脫光也。
《春秋》本作食。
又【韻會】凡物侵蠹皆曰蝕。
又【集韻】六直切,音力。
谷名,在杜南。
【前漢高帝紀】從杜南入蝕中。
【李奇註】蝕音力。
【如淳曰】蝕,入漢中道川谷名。
又盧東切,音籠。
與豅同。
詳豅字註。
或作□。
蝖 【申集中】【蟲字部】 蝖 【集韻】許元切,音萱。
【玉篇】蠀螬也。
【揚子方言】蠀螬,或謂之蝖□。
【郭註】亦呼當齊,或呼地蠶,或呼蟦蝖。
【韓詩外傳】蝖飛蠕動,各樂其性。
螽 【申集中】【蟲字部】 螽 〔古文〕□【唐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終。
【說文】蝗也。
【爾雅釋蟲】□螽,蠜。
【註】□螽,一名蠜。
【陸璣疏】今人謂蝗子爲螽子,兗州人謂之螣,《詩》雲喓喓草蟲,趯趯□螽是也。
又【詩周南】螽斯羽。
【傳】螽斯,蜙蝑也。
【疏】蜙蝑長而靑,長角長股,股鳴者也。
或謂似蝗而小,斑黑。
其股狀如玳瑁,五月中以兩股相切作聲,聞數步者也。
又【爾雅釋蟲】蟿螽,螇蚸。
【疏】形似蜙蝑而細長,飛翅作聲者是也。
又【釋蟲】土螽,蠰谿。
【疏】土螽,今謂之土□。
似蝗而小,善跳者也。
【說文】本作□。
【集韻】或作□、□。
螾 【申集中】【蟲字部】 螾 【唐韻】翼眞切【集韻】【韻會】夷眞切,□音寅。
【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
【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
讀平聲。
又【集韻】羊進切,音鈏。
義與蚓同。
詳蚓字註。
又【字彙補】神蚓也,大五六圍,長十餘丈。
【史記封禪書】黃龍地螾見。
又【史記律書】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
螿 【申集中】【蟲字部】 螿 【唐韻】卽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良切,□音將。
【玉篇】寒螿,蟬屬。
【方言郭註】寒蜩,螿也,似蟬而小色靑。
【正韻】亦作□。
蟀 【申集中】【蟲字部】 蟀 【唐韻】所律切【韻會】【正韻】朔律切,□音率。
蟋蟀也。
【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疏】陸璣雲: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
一名蛬,一名蜻蛚,楚人謂之王孫,幽州人謂之趣織。
裡語曰:趣織鳴,嬾婦驚是也。
【古今注】蟋蟀,一名吟蛩。
秋初生,得寒則鳴。
【說文長箋】《開元遺事》雲:宮人以金籠著蟋蟀,從事爲遊戲閒玩。
【說文】作□。
蟁 【申集中】【蟲字部】 蟁 【玉篇】古文蚊字。
註詳四畫。
【前漢中山靖王傳】聚蟁成雷。
蟂 【申集中】【蟲字部】 蟂 【唐韻】古堯切,音梟。
水蟲,似蛇四足,能害人。
【賈誼弔屈原文】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徒從蝦與蛭螾。
【註】應劭曰:蟂獺,小蟲,害魚者也。
蟃 【申集中】【蟲字部】 蟃 【唐韻】【集韻】□無販切,音萬。
【玉篇】螟蛉,蟲也。
【詩小雅】螟蛉有子。
【疏】俗謂之桑蟃。
【爾雅釋蟲】螟蛉,桑蟲。
【註】桑蟃,亦曰戎女。
又蟃蜒。
【司馬相如子虛賦註】蟃蜒,大獸,似貍,長百尋。
蟱 【申集中】【蟲字部】 蟱 【集韻】迷浮切,音謀。
蟱,蟲名。
【本草】蜘蛛,一名蟱。
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直祐切,音胄。
【博雅】蒙也。
【類篇】一曰緒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古肴切【集韻】居肴切,□音交。
□□,米粉餠。
蟳 【申集中】【蟲字部】 蟳 【正字通】徐盈切,音尋。
【六書故】靑蟳也。
螯似蟹,殻靑,海濵謂之蝤蚌。
誝 【酉集上】【言字部】 誝 【類篇】同□。
葲 【申集上】【艸字部】 葲 【唐韻】疾緣切,音泉。
【玉篇】羊葲,草名也。
【正字通】引《本草》作羊泉,似菊花,紫色。
一名羊飴。
葳 【申集上】【艸字部】 葳 【唐韻】【集韻】【韻會】□於非切,音威。
【玉篇】葳蕤也。
【東方朔七諫】上葳蕤而防露兮。
【註】葳蕤,盛貌。
又草名。
【述異記】葳蕤草,一名麗草。
又呼爲女草,江浙呼爲娃草。
又【博雅】茈葳,蘧麥也。
葴 【申集上】【艸字部】 葴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職深切,音斟。
【爾雅釋草】葴,馬藍。
【註】今大葉冬藍是也。
又【爾雅釋草】葴,寒漿。
【註】今酸漿草,江東呼曰苦葴。
又山名。
【山海經】葴山,視水出焉。
又姓。
【晉語】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爲十二姓:姬酉祁已滕葴任苟僖姞嬛依是也。
又【集韻】胡讒切,音函。
居鹹切,音緘。
義□同。
【酉集中】【走字部】【廣韻】【集韻】□陟交切,音嘲。
【玉篇】趟,踉黨也。
【廣韻】趟,跳躍貌。
又【廣韻】都敎切【集韻】陟敎切,□音罩。
【類篇】行不正也。
【酉集下】【酉字部】【正韻】虛宜切,音僖。
【玉篇】同醯。
【博雅】,酢也。
【王延壽王孫賦】豁盱〈門内鬼〉以瑣。
【註】,呼啼反。
若吸酸,攢鎖眉目也。
【唐書來俊臣傳】以灌鼻。
又人名。
【史記扁鵲傳】秦太醫令李,自知伎不如扁鵲也。
【戌集上】【金字部】【集韻】職任切,音枕。
縫也,刺也。
葵 【申集上】【艸字部】 葵 【唐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惟切【正韻】渠爲切,□音鄈。
【玉篇】菜名。
【詩豳風】七月烹葵及菽。
【儀禮士虞禮】記註:夏秋用生葵。
【王禎農書】葵,陽草也,爲百菜之主,備四時之□。
【爾雅翼】天有十日,葵與之終始,故葵從癸。
《左傳成十七年》,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
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又【周禮冬官玉人】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
【註】終葵,椎也。
爲椎于其杼上,明無所屈也。
又地名。
【晉語】吾命之以負葵之田七十萬。
又姓。
【通志氏族略】終葵氏。
【註】《左傳》商人七族有終葵氏。
【正字通】宋葵方直,明葵玉。
又與揆通。
【爾雅釋詁】葵,揆也。
【詩小雅】天子葵之。
【大雅】則莫我敢葵。
又與鄈通。
【正韻】鄈丘,地名,《春秋》作葵丘。
【玉篇】亦作□。
□,《說文》葵本字。
考證:〔【儀禮士虞禮】夏秋用生葵。
〕謹按此鄭註非經文,謹照原文士虞禮下增記註二字。
〔【說文】葵,衞也,傾葉向日,不令照其根。
〕謹按說文無此語,謹□下文所引左傳改爲:左傳成十七年,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
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晉語】王命之以負葵之田七十萬。
〕謹照原文王改吾。
葶 【申集上】【艸字部】 葶 【唐韻】特丁切,音亭。
【爾雅釋草】蕇,葶藶。
【註】實葉皆似芥,一名大室,一名丁歷。
【西京雜記】葶藶死於盛夏。
又【廣韻】都挺切,音頂。
毒草。
【山海經】熊耳山有草,狀如蘇而赤華,名葶,可以毒魚。
葷 【申集上】【艸字部】 葷 【唐韻】【集韻】【正韻】□許雲切,音熏。
【禮玉藻】膳于君,有葷桃茢。
【註】葷,薑及辛菜也。
【儀禮士相見禮】夜侍坐,問夜膳葷。
【註】葷,辛物,食之止臥。
【玉篇】葷葉所以辟兇邪。
【後漢禮儀志】仲夏之月,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樸蠱鐘,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戸。
【荀子哀公篇】志不在於食葷。
【註】蔥,薤也。
【徐鉉說文註】葷,臭萊也,通謂芸臺、椿、韭蔥、蒜、阿魏之屬,方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
【唐書王維傳】維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
【爾雅翼】西方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蒜、茖蔥爲五葷,道家以韭、蒜、芸臺、胡荽、薤爲五葷。
又通薰。
【史記五帝紀】北逐葷粥。
【前漢霍去病傳】躬將所獲葷允之士。
【師古註】葷字與薰同。
【集韻】或作蔒。
【禮記註】或作焄。
考證:〔【前漢霍去病傳】所獲葷允之士。
〕謹照原文所獲上增躬將二字。
【午集下】【石字部】【玉篇】張下切【集韻】竹下切,□音矺。
□,石垂貌。
葸 【申集上】【艸字部】 葸 【唐韻】胥裡切【韻會】【正韻】想裡切,□音枲。
【玉篇】畏懼也。
【論語】愼而無禮則葸。
【大戴禮曾子立事篇】人言善而色葸焉,近于不悅其言。
【韻會】或作□。
葺 【申集上】【艸字部】 葺 【唐韻】【韻會】【正韻】□七入切,音緝。
【玉篇】修補也。
【博雅】覆也。
【通俗文】苫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繕完葺牆。
【註】謂草覆牆也。
又【廣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楫。
【說文】茨也。
【周禮冬官】葺屋參分。
又累也。
【左思吳都賦】葺鱗鏤甲。
【直音】作□。
【醜集中】【土字部】【玉篇】古文堂字。
註詳八畫。
葻 【申集上】【艸字部】 葻 【唐韻】盧含切,音嵐。
【說文】草得風貌。
又【集韻】符風切,音馮。
草名。
【說文】灌渝也。
葼 【申集上】【艸字部】 葼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音騣。
【博雅】小也。
【說文】木細枝也。
【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兗、冀閒謂之葼。
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雖折葼笞之,其惠存焉。
又草名。
【謝靈運山居賦】蓼蕺葼薺。
【謝朓詩】弱葼旣蔥翠,輕莎方靃靡。
又染草。
【漢宮儀】葼園供染綠紋綬。
考證:〔【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燕冀閒謂之葼,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猶折葼笞之,其惠存焉。
〕謹照原文燕改兗。
猶改雖。
葽 【申集上】【艸字部】 葽 【唐韻】於霄切【正韻】伊堯切,□音腰。
【詩豳風】四月秀葽。
【傳】葽,葽草也。
【箋】物成自秀葽始。
【詩緝曰】四月陽氣極于上而微隂已胎于下,葽感之而早秀。
毛註不指爲何草,鄭疑爲王萯,《說文》引劉向說:苦葽也。
又草盛貌。
【前漢禮樂志】豐草葽,女蘿施。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
【爾雅釋草】葽繞,棘蒬。
【註】今遠志也。
又【廣韻】於笑切,音要。
亦草盛貌。
葾 【申集上】【艸字部】 葾 【唐韻】【集韻】□於袁切,音鴛。
【博雅】□葾,敗也。
□字原從歺從委作。
【午集下】【石字部】【篇海】公懷切,音乖。
石貌。
又碎也。
【戌集中】【隹字部】【集韻】同鴣。
詳鳥部鴣字註。
蒂 【申集上】【艸字部】 蒂 同蔕。
【班固答賔戲】上無所蒂,下無所根。
蒃 【申集上】【艸字部】 蒃 【直音】《新藏》作篆。
【酉集中】【走字部】【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音洽。
走貌。
【玉篇】跛也。
蒇 【申集上】【艸字部】 蕆 【唐韻】醜善切,音搌。
【博雅】敕也。
【左傳文十七年】寡君又朝以蕆陳事。
又【揚子方言】解也。
又【韻會】備也。
蒉 【申集上】【艸字部】 蕢 〔古文〕□【唐韻】【韻會】□求位切,音匱。
【說文】草器。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
菜名。
【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通。
【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註】蕢讀爲□,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又姓。
【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
考證:〔【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蔣 【申集上】【艸字部】 蔣 【唐韻】卽良切【集韻】資良切,□音漿。
【說文】苽蔣。
【前漢司馬相如傳】蔣芋靑薠。
又【廣韻】卽兩切,音槳。
【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邢茅。
又山名。
【晉書成帝紀】蘇峻至于蔣山。
又水名。
【水經注】塗水南與蔣谷水合流出蔣谿。
又姓。
又【韻會】菰蔣,亦作上聲。
蒐 【申集上】【艸字部】 蒐 【唐韻】所鳩切,音搜。
【說文】茅蒐也。
【徐曰】今人謂蒐爲地血,食之補血,故從鬼。
【周禮地官】掌染草。
【釋文】茅蒐,蒨也。
【山海經註】蒐,一名茜。
又【爾雅釋詁】蒐,聚也。
【註】春獵爲蒐。
蒐者,以其聚人衆也。
【左傳隱五年】春蒐夏苗。
【註】蒐,擇取不孕者。
又隱也。
【左傳文十八年】服讒蒐慝。
又【穆天子傳】巨蒐之人□奴,乃獻白鵠之血。
考證:〔【周禮地官】掌染草。
【註】茅蒐,蒨也。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
蒒 【申集上】【艸字部】 蒒 【唐韻】疏夷切【正韻】申之切,□音師。
【玉篇】蒒草。
【博物志】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實食之如大麥,七月稔,俗名自然穀,或曰禹餘糧。
蒓 【申集上】【艸字部】 蒓 【唐韻】常倫切,音純。
水葵也。
【集韻】通作蓴。
蓅 【申集上】【艸字部】 蓅 【集韻】力求切,音流。
菜名。
炇 【巳集中】【火字部】 炇 【字彙】同□。
【正字通】俗字。
蒔 【申集上】【艸字部】 蒔 【集韻】【韻會】【正韻】□時吏切,音侍。
【博雅】立也。
【揚子方言】更也。
【註】爲更種也。
【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
蒔蘿子。
【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
義同。
蒖 【申集上】【艸字部】 蒖 【唐韻】側鄰切,音眞。
【直音】茆也。
又【集韻】鳧葵也。
一曰蓂莢實。
【戌集上】【門字部】【廣韻】【集韻】□五忽切,音兀。
【廣韻】括也。
【集韻】一曰婞很也。
又【集韻】胡骨切,音搰。
義同。
蒗 【申集上】【艸字部】 蒗 【唐韻】來宕切,音浪。
蒗蕩,渠名,在譙郡。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去仲切,音焪。
【玉篇】問罪。
【集韻】鞠訊也,通作。
又【集韻】【類篇】□區玉切,音曲。
義同。
蒘 【申集上】【艸字部】 蒘 【唐韻】汝餘切【集韻】女居切,□音挐。
【玉篇】草也。
【爾雅釋草】蘮蒘,竊衣。
【註】似芹,可食,子大如麥,著人衣。
又【廣韻】女加切,音拏。
義同。
蒙 【申集上】【艸字部】 蒙 【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濛。
【爾雅釋草】蒙,王女也。
【註】女蘿別名。
又【詩傳】唐蒙,菜名。
又大蒙,藥名。
【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又【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
【書洪範傳】蒙,隂闇也。
又【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
【註】欺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
【註】裹也。
又【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
【註】冒也。
又【書伊訓】具訓于蒙士。
【疏】謂蒙稚,□小之稱。
又【詩秦風】蒙伐有苑。
【傳】蒙,討羽也。
【箋】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縣名。
【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
【註】地理志,蒙縣屬梁國。
又山名。
【書禹貢】蒙羽其藝。
【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
【又】蔡蒙旅平。
【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又水名。
【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
【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又門名。
【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註】宋城門。
又姓。
【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氏,秦有將軍蒙驁。
又【韻會】母總切,音懵。
【柳宗元文】鴟夷蒙鴻。
【註】二字俱上聲。
又【韻補】葉莫江切,音尨。
《詩》狐裘蒙茸。
徐邈讀爲厖。
【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
義混合于宣尼兮,理齊歸于文王。
又莫鳳切,音孟。
與雺同。
《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
蒚 【申集上】【艸字部】 蒚 【唐韻】郞擊切,音靂。
【爾雅釋草】蒚,山蒜。
又【廣韻】下革切,音覈。
【爾雅釋草】莞,苻蘺。
其上,蒚。
【玉篇】蒲蒚,謂今蒲頭有臺,臺上有重臺,中出黃卽蒲黃。
又曰山蒿也。
蒛 【申集上】【艸字部】 蒛 【唐韻】傾雪切,音缺。
【玉篇】蒛盆也。
詳葐字註。
蒜 【申集上】【艸字部】 蒜 【唐韻】蘇貫切,音算。
【韻會】葷菜也。
【古今注】蒜,卵蒜也。
俗謂之小蒜。
【爾雅翼】大蒜爲葫,小蒜爲蒜。
【高士傳】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周黨見其含菽飮水,遺以生蒜。
又古以銀蒜押簾。
【庾信詩】幔繩金麥穗,簾鉤銀蒜條。
【文選顏延年侍遊蒜山詩註】蒜山在潤州西二裡。
【幹祿字書】蒜俗亦作。
蒝 【申集上】【艸字部】 蒝 【唐韻】愚袁切,音原。
【玉篇】莖葉布也。
又【集韻】取絹切,音。
草木貌,一曰草名。
蒞 【申集上】【艸字部】 蒞 【集韻】同莅。
蒟 【申集上】【艸字部】 蒟 【唐韻】俱雨切【韻會】果羽切,□音矩。
【說文】果也。
【本草】蒟醬。
【南方草木狀】蒟醬,蓽茇也。
生於番禺,小而靑,謂之蒟。
【左思蜀都賦註】蒟醬,緣樹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時正靑,長二三寸,以蜜藏而食之。
【通志】蒟醬曰浮留。
又【本草】蒟蒻一名鬼芋。
【酉陽雜俎】蒟蒻,根大如椀,至秋葉滴露,隨滴生苗。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
又【韻會】俱遇切,音屨。
義□同。
蒠 【申集上】【艸字部】 蒠 【唐韻】相卽切,音息。
【爾雅釋草】菲,蒠菜。
詳菲字註。
蒡 【申集上】【艸字部】 蒡 【集韻】蒲光切,音旁。
【爾雅釋草】蒡隱荵。
見荵字註。
又【博雅】繁母,蒡葧也。
又【唐韻】薄庚切,音彭。
義同。
又【廣韻】北朗切,音榜。
牛蒡子,藥名。
【本草】一名惡,實似蒲萄,核外殼如栗莍。
一名黏,一名大力子,一名蝙蝠刺,氣味苦寒無毒。
【類篇】作牛□。
【唐韻】作□。
考證:〔【爾雅釋草】隱荵蒡。
〕謹照原文改蒡隱荵。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勒兼切,音鬑。
□,目垂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
【博雅】塗也。
又【集韻】居鹹切,音緘。
義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韻】徐羊切,音詳。
多也。
【午集下】【禾字部】【玉篇】【集韻】□匹各切,音粕。
禾不實也。
【午集中】【疒字部】〔古文〕□【廣韻】都皓切【集韻】覩老切,□音倒。
病也。
又【廣韻】【集韻】□直祐切,音胄。
與疛同。
小腹疾也。
又【集韻】陟柳切,音肘。
義同。
又【集韻】□留切,音儔。
心悸。
【午集中】【目字部】【字彙補】鋤加切,音槎。
【淮南子原道訓】所謂人者,偶智故,曲巧僞詐,所以俯仰於世人,而與俗交者。
考證:〔【淮南子原道訓】所謂人者,隅智故,曲巧譌詐,所以俯仰於世人,而與俗交者。
〕謹照原文隅改偶。
譌改僞。
蒢 【申集上】【艸字部】 蒢 【唐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音除。
【爾雅釋草】蘵,黃蒢。
【類篇】葉似酸漿,華小而白,中心黃。
江東以爲葅食。
又【博雅】菗蒢,地楡也。
又蘧蒢。
詳蘧字註。
【唐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音除。
【爾雅釋草】蘵,黃蒢。
【類篇】葉似酸漿,華小而白,中心黃。
江東以爲葅食。
又【博雅】菗蒢,地楡也。
又蘧蒢。
詳蘧字註。
【酉集下】【酉字部】【字彙補】同。
【博雅】,美也。
蒦 【申集上】【艸字部】 蒦 【集韻】屋虢切,音擭。
草名。
又【韻會】乙卻切,音約。
【前漢律歷志】尺者,蒦也。
【說文】蒦,度也。
蒰 【申集上】【艸字部】 蒰 【集韻】蒲官切,音盤。
【類篇】草名。
蔖 【申集上】【艸字部】 蔖 【集韻】才何切,音醝。
蓾蔖,草名。
可苴履。
【爾雅釋草】蓾,蔖。
【疏】蓾一名蔖,卽蒯類也。
又莊加切,音查。
楚葵也。
或作蒩。
又【廣韻】采古切,音□。
草死。
蒧 【申集上】【艸字部】 蒧 【韻會】多忝切,音點。
【類篇】人名。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蒧,公西蒧,奚容蒧。
【註】蒧音點。
又【直音】草名。
蒨 【申集上】【艸字部】 蒨 【唐韻】倉甸切,音倩。
草盛貌。
【左思吳都賦】夏曄冬蒨。
【湛方生稻苗讚】蒨蒨嘉穀。
又鮮明貌。
【束皙補白華詩】蒨蒨士子。
又【儀禮士冠禮註】齊人名蒨爲韎韐。
又木名。
【山海經】敖岸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
【郭註】說者曰:蒨、舉,皆木名也。
【集韻】又與□、茜通。
蒩 【申集上】【艸字部】 蒩 【唐韻】則吾切【正韻】宗蘇切,□音租。
【周禮地官鄕師】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
【註】鄭大夫謂祭前籍也。
詳苴字註。
又草名。
【後漢馬融傳】茈箕芸蒩。
【註】《廣雅》雲:蕺,蒩也,其根似茅根,可食。
又【左思蜀都賦】樊以蒩圃。
【註】蒩亦名土茄,葉覆地而生,亦可食,人饑則以繼糧。
又【集韻】子餘切,音沮。
【廣韻】則古切,音祖。
義□同。
又【字彙補】子侯切,音緅。
【周禮春官司巫】蒩館,劉昌宗讀鄒。
又【集韻】音義與藉同。
蒫 【申集上】【艸字部】 蒫 【唐韻】酢何切,音瘥。
【爾雅釋草】蒫,薺實。
【急就篇註】薺,甘菜也,其實名蒫。
又【集韻】咨斜切,音嗟。
義同。
蒬 【申集上】【艸字部】 蒬 【唐韻】於袁切,音冤。
【說文】棘蒬也。
【爾雅釋草】葽繞,棘蒬。
【註】今遠志也。
又【集韻】與薳同。
蒭 【申集上】【艸字部】 蒭 【六書正譌】芻俗作蒭。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於六切,音郁。
竹器。
【卯集中】【戈字部】【廣韻】陟輸切【集韻】追輸切,□音誅。
【博雅】殺也。
一曰戈名。
蒮 【申集上】【艸字部】 蒮 【唐韻】餘六切,音育。
【爾雅釋草】蒮,山韭。
【疏】韭生山中者名蒮。
又通薁。
【王應麟詩攷】六月食鬱及蒮。
出《韓詩》及《爾雅疏》。
又【唐韻古音】引《詩》食鬱及蒮,葉去聲,音奧,統下菽、棗、稻爲一韻。
【寅集下】【廣字部】【廣韻】布忖切,音本。
【玉篇】姓也。
蒯 【申集上】【艸字部】 蒯 【唐韻】苦怪切,音喟。
【左傳成九年】雖有絲麻,無棄菅蒯。
正義:蒯與菅連,亦菅之類。
【儀禮喪服傳疏】屨者藨蒯之菲也。
《禮玉藻》【註】蒯席澀,便于洗足也。
【張衡西京賦】草則葴莎菅蒯。
【註】蒯草中爲索。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三年】攻蒯,蒯潰。
【註】河南縣蒯鄕是也。
又姓。
【前漢蒯通傳】蒯通,範陽人。
又蒯緱。
【史記孟嘗君傳註】蒯緱,把劒之物,謂以劒繩纏之。
又【韻補】苦對切,音塊。
引《左傳》葉雖有姬姜,無棄蕉萃韻。
又【索隱蒯成侯緤註】引《三蒼》,音裴。
考證:〔【左傳成八年】雖有絲麻,無棄菅蒯。
【註】毛詩疏曰,菅與蒯連,亦菅之類。
〕謹照原文八年改九年。
註毛詩疏曰改正義。
菅與蒯改蒯與菅。
〔【註】蒯席〕謹按此玉藻註非喪服註,註上增禮玉藻三字。
蒱 【申集上】【艸字部】 蒱 【唐韻】薄胡切【韻會】蓬晡切,□音匍。
【類篇】樗蒱,戲也。
【晉書陶侃傳】樗蒱者,牧豬奴戲耳。
又【韻會】通蒲。
【荀子不苟篇】柔從若蒱葦。
蒲 【申集上】【艸字部】 蒲 【唐韻】薄胡切。
水草,可以爲席。
【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
【釋名】蒲,草也。
【周禮天官醢人】深蒲。
【詩大雅】維筍及蒲。
【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又【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
【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又【周禮春官】男執蒲璧。
【註】或以蒲爲瑑飾。
又【禮明堂位】周以蒲勺。
【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又【釋名】草圓屋曰蒲。
蒲,敷也。
又人名。
【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
【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
【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
【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又水名。
【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又臺名。
【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又姓。
【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又【韻會】通蒱。
【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又通匍。
【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又【類篇】傍各切。
與薄通,蒲姑,地名。
【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聲,蒲萄,果名。
【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又葉頗五切,音浦。
【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葉下戍許。
考證:〔【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功,亦勿能加也。
〕謹照原文功改巧。
勿改弗。
【午集中】【疒字部】【玉篇】與瘙同。
【午集下】【石字部】【玉篇】盧合切,音臘。
石也。
【醜集下】【女字部】【廣韻】【集韻】□於希切,音衣。
【說文】女字。
薹 【申集上】【艸字部】 薹 【唐韻】徒哀切【集韻】堂來切,□音臺。
蕓薹,菜名。
又草名,夫須也。
【韻會】通作臺。
【陸璣詩疏】臺,莎草也。
【謝朓詩】連隂盛農節,薹笠聚東葘。
蚏 【申集中】【蟲字部】 蚏 【直音】同蚎。
薺 【申集上】【艸字部】 薺 【集韻】【正韻】□在禮切,音鱭。
甘菜。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董仲舒雨雹對】薺麥始生,由陽升也。
又【韻會】草名。
又【類篇】才詣切,音劑。
義同。
又才資切,音疵。
《采薺》,逸《詩》篇名。
【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
又通茨,見茨字註。
薻 【申集上】【艸字部】 薻 【集韻】藻本字。
【說文】從水巢聲。
【五經文字】藻同薻。
薼 【申集上】【艸字部】 薼 【集韻】池鄰切,音陳。
與蔯同。
【類篇】薼菜。
【正字通】茵蔯別作茵薼。
茵字作艸下囙。
薽 【申集上】【艸字部】 薽 【唐韻】章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眞。
【爾雅釋草】茢薽,豕首。
【疏】南人名爲地菘,又名蝦蟆藍,亦名蟾蜍蘭。
又【五經文字】吉延切,音鸇。
義同。
【寅集下】【廣字部】【玉篇】與廱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偶舉切。
與篽同。
薾 【申集上】【艸字部】 薾 【集韻】忍氏切,音爾。
【說文】華盛也。
《詩》彼薾維何。
又【唐韻】奴禮切,音禰。
義同。
【韻會】或作□。
薿 【申集上】【艸字部】 薿 【唐韻】魚起切,音擬。
【說文】茂也。
【詩小雅】黍稷薿薿。
【柳宗元賀嘉禾及芝草表】旣呈薿薿之祥,復覩煌煌之秀。
又魚力切。
嶷入聲,義同。
藀 【申集上】【艸字部】 藀 【集韻】□扃切,音螢。
本作熒。
【爾雅釋草】藀,委萎。
【註】藥草也。
【又】葋,艼熒。
詳葋字註。
藁 【申集上】【艸字部】 藁 【集韻】【正韻】□古老切,音杲。
【唐韻】俗槀字。
【正字通】木枯也。
又藁席。
【荀子正名篇】屋室廬宇葭藁蓐,尚機筵,而可以養形。
【註】以藁爲席,貧賤人之居也。
又藁本,藥名。
【管子地員篇】五臭疇生蓮與蘼蕪、藁本、白芷。
又【史記屈原傳】屬草藁。
【索隱註】創制憲令之本。
又【前漢陳湯傳】斬郅支及名王以下,縣頭藁街。
又【韻補】車禦切。
【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
實穗無有,但見空藁。
【正字通】引《漢書馬援傳》藁葬註,草也。
○按藳葬,藁字從禾,不從木。
藂 【申集上】【艸字部】 藂 【唐韻】俗叢字。
【韻會】叢或作藂。
【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
又【集韻】粗送切。
草稚也。
藃 【申集上】【艸字部】 藃 【唐韻】許嬌切,音囂。
草貌。
又許交切,音虓。
禾傷肥也。
又【韻會】虛到切,音耗。
暴起貌。
【周禮冬官輪人】以火養其隂而齊諸其陽,則轂雖敝不藃。
【鄭註】藃暴,隂柔後必橈減幬革暴起也。
又【集韻】黑各切,音郝。
木乾藃也。
一曰草肥貌。
藄 【申集上】【艸字部】 藄 【唐韻】渠之切,音其。
【爾雅釋草】藄,月爾。
【註】卽紫藄也。
似蕨,可食。
又【集韻】居之切,音基。
義同。
或作□、□。
【酉集下】【酉字部】【廣韻】【集韻】□仍吏切,音餌。
【廣韻】重釀。
【集韻】酘酒也。
一曰次釀。
又【廣韻】【集韻】□女利切,音膩。
義同。
藆 【申集上】【艸字部】 藆 【唐韻】九輦切,音蹇。
藆藅。
註見藅。
【集韻】或作□。
【午集下】【石字部】【字彙補】五堅切,音硏。
考也。
藇 【申集上】【艸字部】 藇 【唐韻】徐呂切,音序。
【詩小雅】釃酒有藇。
【傳】美貌。
又以諸切,音餘。
芞藇,香草。
又羊洳切,音豫。
藷藇,見藷字註。
又餘呂切,音與。
蕃蕪也。
又相居切,音胥。
人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望出吳郡。
藈 【申集上】【艸字部】 藈 【集韻】涓畦切,音圭。
【玉篇】草名。
【爾雅釋草】鉤,藈姑。
【註】鉤,□也。
一名王瓜。
又苦圭切,音暌。
義同。
藉 【申集上】【艸字部】 藉 〔古文〕□【唐韻】慈夜切,音躤。
【說文】祭藉也。
【易大過】藉用白茅。
【註】薦藉于物。
又【禮曲禮】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註】藉,藻也。
【疏】凡執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
【儀禮聘禮註】藉謂繅也。
繅所以蘊藉玉。
又【孟子】助者,藉也。
【趙岐註】猶人相借力助之也。
【戰國策】藉兵乞食于西周。
又【前漢薛廣德傳】廣德爲人溫雅有醞藉。
【註】寬博有餘也。
又【後漢隗囂傳】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所以慰藉之良厚。
又【綱目集覽】身之所依曰藉。
又【釋名】咀藉也,以藉齒牙也。
又秦昔切,音籍。
狼藉,離披雜亂貌。
【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藉藉,無復至江都。
又【周語】宣王卽位,不藉千畝。
【前漢文帝紀】其開藉田。
又【穀梁傳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
【註】藉謂貢獻。
又【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
【註】藉,繩也。
又【史記武安侯傳】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
【註】藉,蹈也。
又姓。
【國語】藉偃,晉大夫。
又【唐韻古音】讀胙。
【史記商君傳】註新序論:周室歸藉。
【索隱】藉音胙。
又【韻補】秦二切。
【班固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
禽相鎭壓,獸相枕藉。
【酉集中】【足字部】【篇韻】同趾。
藊 【申集上】【艸字部】 藊 【集韻】補典切,音匾。
豆名。
【本草】李時珍曰:藊本作扁,莢形扁也。
藋 【申集上】【艸字部】 藋 【唐韻】徒弔切,音掉。
【說文】釐草也。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
又【爾雅釋草】拜蔏藋。
【註】蔏藋赤似藜。
又【詩大雅】菫荼如飴。
【疏】廣雅雲:菫,藋也,今三輔之閒言猶然。
又【博雅】藋梁,木稷也。
又直角切,音濯。
蒴藋,藥草。
又音翟。
灰藋。
【本草註】梁□文帝《勸醫文》作灰□菜。
藌 【申集上】【艸字部】 藌 【集韻】同蔤。
藍 【申集上】【艸字部】 藍 【唐韻】魯甘切,音籃。
染靑草也。
【詩小雅】終朝采藍。
【周禮地官掌染草註】染草藍、蒨,象鬥之屬。
【通志】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靑。
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故曰靑出於藍而靑於藍。
又【古今注】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
又【說文】瓜苴也。
又【酉陽雜俎】藍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藥,謂之藍藥。
又鳥名。
【爾雅釋鳥】秋鳸,竊藍。
【註】竊藍,靑色。
又濫也。
【大戴禮】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
又地名。
【晉語】三卿宴于藍臺。
又山名。
【水經注】新河出令支縣之藍山。
又水名。
【杜甫詩】藍水遠從千落。
又【綱目集覽】伽藍,梵語,猶中華言衆園。
又姓。
【通志氏族略】戰國時中山大夫藍諸。
又通襤。
【傅□詩】整此藍縷衣。
考證:〔又鑑也。
〕謹照大戴禮註鑑改濫。
藎 【申集上】【艸字部】 藎 【唐韻】【韻會】□徐刃切,音燼。
【本草】藎草,一名黃草,一名盭草,可染黃。
又【爾雅釋詁】藎,進也。
【詩大雅】王之藎臣。
【疏】藎,忠愛之篤,進進無巳也。
又【揚子方言】藎,餘也。
周鄭之閒曰藎。
【註】遺餘。
【馬融長笛賦】藎滯抗絕。
又秦、晉之閒炊薪不盡曰藎。
或作□□。
又□。
考證:〔【揚子方言】藎,餘也。
【註】遺餘,周鄭之閒曰藎。
〕謹照原文註遺餘三字,移於周鄭之閒曰藎下。
藏 【申集上】【艸字部】 藏 〔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
【
【博雅】刺也。
【玉篇】刺矛也。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食川切,音船。
目動也。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音珉。
與盿同。
【玉篇】視貌。
又【廣韻】【集韻】□彌鄰切,音民。
俯視也。
通作闅。
【子集下】【刀字部】【韻會】剛或作。
【史記樂書】而民毅。
蕝 【申集上】【艸字部】 蕝 【唐韻】子悅切【集韻】租悅切,□音撮。
【晉語】楚爲荊蠻置茅蕝。
【註】蕝謂束茅而立之,所以□酒。
又通蕞。
【前漢叔孫通傳】與其弟子百餘人爲綿蕞。
【師古註】蕞同蕝。
又【纂文】蕝,今纂字。
又祖芮切,音橇。
【唐韻古音】引《史記夏本紀》泥行乗。
註:徐廣曰:他書或作蕝。
索隱曰:蕝音子芮反。
又【六書正譌】小也。
蕞 【申集上】【艸字部】 蕞 【唐韻】才外切【集韻】徂外切,□音□。
【說文】小貌。
【左傳昭七年】蕞爾國。
【左思魏都賦】宵歌蕞陋。
又【潘嶽西征賦】蕞芮于城隅者,百不處一。
【註】聚貌。
又【集韻】祖外切,音最。
地名,在新豐。
又通蕝。
詳蕝字。
蕟 【申集上】【艸字部】 蕟 【類篇】同。
蕠 【申集上】【艸字部】 蕠 【集韻】女居切,音袽。
黏著也。
【史記張釋之傳】用紵絮斮陳蕠漆其閒。
又【玉篇】人餘切,音如。
蕠藘草也。
亦作茹。
詳茹字註。
蕡 【申集上】【艸字部】 蕡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墳。
【玉篇】草木多實也。
【詩周南】有蕡其實。
【爾雅釋木】蕡藹。
【註】樹實繁茂菴藹。
又【儀禮喪服傳】苴絰者,麻之有蕡者也。
【註】蕡,麻子也。
又【說文】雜香草也。
又【博雅】弦也。
又符袁切,音煩。
父吻切,音忿。
義□同。
【爾雅】作黂。
蕢 【申集上】【艸字部】 蕢 〔古文〕□【唐韻】【韻會】□求位切,音匱。
【說文】草器。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
菜名。
【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通。
【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註】蕢讀爲□,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又姓。
【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
考證:〔【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蕣 【申集上】【艸字部】 蕣 【唐韻】舒閏切,音舜。
【韻會】木槿朝華暮落者。
陸佃雲:取一瞬之義。
亦作舜。
【詩鄭風】顏如舜華。
【說文】作□。
蕤 【申集上】【艸字部】 蕤 【唐韻】【集韻】【韻會】□儒佳切,音甤。
【說文】草木華垂貌。
【陸機文賦】播芳蕤之馥馥。
又冠蕤。
【禮雜記】緇布冠不蕤。
【疏】緇布冠,古法不蕤。
今特雲不蕤者,以後代有蕤,此以兇事故不蕤。
又蕤賔,五月律。
【周語】蕤賔。
【註】蕤,委蕤,柔貌也。
【前漢律歷志】蕤,繼也。
又萎蕤,藥名。
見萎字註。
又旗名,鹵簿中有之。
【唐人詩】望見葳蕤舉翠華。
【集韻】省作苼。
考證:〔【唐人詩】望見萎蕤舉翠華。
〕謹照原文詩萎蕤改葳蕤。
蕥 【申集上】【艸字部】 蕥 【字彙】語賈切,音雅。
子穀不秀。
葛 【申集上】【艸字部】 葛 【唐韻】【集韻】【正韻】□居曷切,音割。
【玉篇】蔓草也。
【易困卦】困于葛藟。
【註】引蔓纏繞之草。
【埤雅】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屬之綿遠者取譬瓜葛。
【蔡邕獨斷】凡與先帝、先後有瓜葛者,皆會尚書官屬陛西除下。
又【說文】絺綌,草也。
【詩周南】葛之覃兮。
【傳】葛所以爲絺綌。
【周禮地官掌葛掌】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雜遝膠葛以方馳。
【註】膠葛,驅馳也。
又國名。
【書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
【春秋桓十四年】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又水名。
【水經注】沭水又南與葛陂相會。
又山名。
【越絕書】有葛山。
【山海經】葛山之首無草木。
又姓。
【通志氏族略】葛氏有三,嬴氏之後,以國爲氏。
又諸葛,有熊氏之後爲詹葛氏,齊人語訛,以詹葛爲諸葛。
又【毛詩古音攷】音結。
【詩邶風】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
【馬融圍棋賦】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別,黑白紛亂兮於約如葛。
又【唐韻古音】《路史》葛天氏,葛音蓋。
◎按古本葛與蓋通。
考證:〔【周禮地官掌葛疏】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謹照原文疏改掌。
〔【水經注】沐水又南與葛陂相會。
〕謹照原文沐水改沭水。
葜 【申集上】【艸字部】 葜 【篇海】苦轄切,音恰。
菝葜,草也。
【集韻】亦作□。
葝 【申集上】【艸字部】 葝 【唐韻】渠京切,音擎。
【爾雅釋草】葝,山薤。
【疏】薤生山中者名葝。
又【集韻】堅正切,音勁。
【爾雅釋草】葝,尾。
【註】可以染皁。
【疏】一名陵翹。
【廣韻】又作□。
考證:〔【爾雅釋草】葝,鼠尾。
【註】可以染草。
〕謹照原文染草改染皁。
葟 【申集上】【艸字部】 葟 【唐韻】【集韻】□胡光切,音皇。
【玉篇】葟榮,亦花之美也。
【爾雅釋草】蕍、芛、葟,華榮。
【疏】葟,華單也。
又【博雅】葟葟,茂也。
又【齊民要術】葟菜,似蒜,生水邊。
葠 【申集上】【艸字部】 葠 【韻會】同□。
【說文】本作薓。
人薓,藥草。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奴對切,音內。
人名。
【備考】【醜集】【女字部】【篇海類編】同□。
葡 【申集上】【艸字部】 葡 【篇海】薄胡切,音蒲。
俗借葡爲蒲陶字。
又【集韻】平祕切,音備。
隷作。
凡備、糒字從此。
葢 【午集中】【皿字部】 葢 【正字通】同蓋。
董 【申集上】【艸字部】 董 〔古文〕□【唐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音懂。
【爾雅釋詁】董,督,正也。
【書大禹謨】董之用威。
又【博雅】固也。
又深藏也。
【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
又【周禮春官】辨九□,四日振動。
【鄭註】動讀爲董。
書亦或爲董。
振董,以兩手相擊也。
又【玉篇】藕根也。
又董蕖。
【續博物志】董蕖者,婆羅門雲阿苗根,似白芷。
又亭名。
【左傳文六年】改蒐于董。
【註】河東汾隂縣有董亭。
又澤名。
【後漢郡國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
又姓。
【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龍多歸之,服事帝舜,賜之姓曰董。
又【宣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
又【集韻】主勇切,音腫。
【羣經音辨】短也。
《左傳》餘髮董董,今本作種種。
又【字彙補】董正之董,讀若督,東谷切。
【集韻】通作蕫。
考證:〔【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颺叔安。
〕謹照原文颺改飂。
葤 【申集上】【艸字部】 葤 【唐韻】除柳切,音紂。
【玉篇】裹也。
葥 【申集上】【艸字部】 葥 【唐韻】子賤切,音箭。
【說文】山莓也。
又【爾雅釋草】葥,王□。
【註】王帚似藜,其樹可爲掃□,江東呼爲落帚。
又【集韻】才先切,音前。
車葥,藥草。
【說文】作□。
蒪 【申集上】【艸字部】 蒪 【唐韻】匹各切,音粕。
蒪苴,大蘘荷名。
【楚辭大招】膾苴蒪隻。
【註】雜用膾炙,切蘘荷以爲香。
又【集韻】匹沃切,音砲。
義同。
葦 【申集上】【艸字部】 葦 【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音偉。
【說文】大葭也。
【詩衞風】一葦杭之。
【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
【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
又山名。
【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
又【類篇】于非切,音闈。
【爾雅釋草】葦□,芀。
謝嶠讀作平聲。
又【篇海】于貴切,音胃。
【莊子列禦□】緯蕭而食。
亦作葦。
考證:〔【詩衞風】一葦航之。
〕謹照原文航改杭。
葩 【申集上】【艸字部】 葩 【唐韻】普巴切,帊平聲。
【說文】華也。
【張衡西京賦】披紅葩之狎獵。
又【韻補】葉滂禾切,音坡。
【張衡思□賦】天地絪縕,百卉含葩。
葉下和字韻。
【類篇】一作苩,一作皅。
【醜集下】【女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蒼按切,音燦。
美也。
【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傳】三女爲,一妻二妾也。
粲通。
詩作粲。
蒕 【申集上】【艸字部】 蒕 【正字通】俗蒀字。
葪 【申集上】【艸字部】 葪 【玉篇】同薊。
又【篇海】割也。
又木名。
【山海經】葪柏,狀如荊,白華而赤實,服者不寒。
又通芥。
【史記賈生傳】細故□葪兮。
【註】□葪,鯁刺也。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密北切,音墨。
見□字註。
葫 【申集上】【艸字部】 葫 【集韻】洪孤切,音胡。
【廣韻】葫,瓜也。
又【類篇】□葫,菰米也。
又【玉篇】大蒜也。
【本草註】今人謂葫爲大蒜,蒜爲小蒜。
【孫緬雲】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葫荽,則小蒜中土舊有,而大蒜出胡也,故有胡名。
葬 【申集上】【艸字部】 葬 〔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則浪切,音髒。
【說文】從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
【禮檀弓】國子高曰:葬者,藏也。
又【集韻】才浪切,音臓。
義與藏同。
又【正韻】茲郞切,音臧。
【周禮地官】族師,以相葬埋。
劉昌宗引《漢書尹賞傳》枯骨後何葬,協乎聲讀。
【韻學集成】或作塟,見《三輔黃圖》。
葭 【申集上】【艸字部】 葭 【唐韻】古牙切,音嘉。
【說文】葦之未秀者。
【廣韻】蘆也。
【爾雅釋草】葭,華。
【註】卽今蘆也。
【詩召南】彼茁者葭。
又葭莩,見莩字註。
又笛也。
【謝靈運詩】鳴葭戾朱宮。
【註】鳴笛引路也。
又水名。
【漢書註】葭水在廣平南和。
又通茄。
【文□註】杜摯《葭賦》。
葭今作茄。
又【集韻】何加切,音遐。
芙渠葉。
本作蕸,或省。
又【唐韻古音】讀姑。
【司馬相如子虛賦】藏莨蒹葭,東蘠彫胡。
又【毛詩古音攷】音蓑。
【張衡西京賦】齊栧女,縱棹歌。
發引和,校鳴葭。
【午集中】【矛字部】【集韻】羊茹切,音預。
□,矛屬。
葮 【申集上】【艸字部】 葮 【集韻】徒玩切,音段。
【類篇】木名。
槿也。
通作椴。
葯 【申集上】【艸字部】 葯 【唐韻】於略切【韻會】【正韻】乙卻切,□音約。
【博雅】白芷,其葉謂之葯。
【山海經】崍山,其草多韭薤,多葯。
【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
又【廣韻】於角切,音渥。
義同。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
纏也。
【潘嶽射雉賦】首葯綠素。
【註】葯,猶纏裹也。
葰 【申集上】【艸字部】 葰 【唐韻】息遺切,音綏。
【說文】薑屬,可以香口。
【博雅】廉薑,葰也。
【儀禮註】通作綏。
又【廣韻】蘇果切,音瑣。
縣名。
【前漢地理志】大原葰人。
師古又音山寡切。
又【集韻】祖峻切,音俊。
【司馬相如上林賦】實葉葰茂。
【註】葰,大也。
蔥 【申集上】【艸字部】 蔥 〔古文〕蔥【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韻會】麤叢切,□音聰。
【說文】菜也。
【本草】蔥從悤,外直中空,有悤通之象也。
【禮內則】膾春用蔥。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桓公之蔥。
又【爾雅釋器】靑謂之蔥。
【詩小雅】有瑲蔥珩。
【註】蔥,蒼也。
【禮玉藻】三命赤韍蔥衡。
又山名。
【後漢章帝紀註】蔥嶺,在燉煌西,其山高大多蔥。
又【韻會】氣通達也。
【方氏禮記解註】氣達爲蔥。
【後漢光武紀】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
又【集韻】初江切,音窻。
【左傳定九年】陽虎載蔥靈,寢于其中而逃。
【註】蔥靈,輜車名。
又【韻補】葉千剛切,音倉。
【黃庭經】五色雲氣紛靑蔥,閉目內□自相望。
【玉篇】俗作。
【五經文字】作蔥。
(蔥)【集韻】蔥古作蔥。
註詳九畫。
蔗 【申集上】【艸字部】 蔗 【唐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柘。
【玉篇】甘蔗也。
【張衡南都賦】諸蔗薑。
【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圍數寸,長丈餘,斷而食之,甚甘。
又與柘通。
【楚辭招】胹鼈炮羔,有柘漿些。
【註】柘一作蔗。
【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苴。
又【唐韻古音】讀諸。
甘蔗一名甘諸,南北音異也。
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甘柘巴苴。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虛賦。
甘柘改諸柘。
蔘 【申集上】【艸字部】 蔘 【玉篇】同薓。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紛溶萷蔘。
【註】枝竦擢也。
又【廣韻】蘇含切,音毿。
蔘綏,垂貌。
【揚子方言】荊揚之閒凡言廣大者謂之恆慨,東甌之閒謂之蔘綏。
又【鶡冠子道端篇】白蔘明起。
【註】白蔘于下,明起于上。
蔘,垂貌也。
又【集韻】蘇甘切,音三。
義同。
又【類篇】所斬切,鬖上聲。
葦初生者。
蔙 【申集上】【艸字部】 蔙 【集韻】隨戀切,音漩。
草名。
【類篇】蔙蕧花。
詳蕧字註。
蔚 【申集上】【艸字部】 蔚 【唐韻】於胃切,音尉。
【說文】牡蒿也。
【詩小雅】匪莪伊蔚。
又【玉篇】茺蔚也。
又草木盛貌。
【博雅】蔚蔚,茂也。
《詩》薈兮蔚兮。
又【韻會】文深密貌。
【易革卦】其文蔚也。
又【唐韻古音】紆物切,音鬱。
州名。
【綱目集覽】蔚州,本代地,周宣帝置。
【蓺林伐山】杜甫詩:上有蔚藍天。
讀作鬱。
蔞 【申集上】【艸字部】 蔞 【唐韻】落侯切【類篇】【韻會】郎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
【玉篇】蒿屬。
【爾雅釋草】購,蔏蔞。
【詩周南】言刈其蔞。
【疏】葉似艾,正月根芽生,莖正白,生食之脃美。
【楚辭大招】吳酸蒿蔞,不沾薄隻。
【註】言爚蔞蒿以爲齏也。
又【賈子新書】古者胎敎之道,七月而就蔞室。
又地名。
【後漢王常傳】收散車入蔞谿。
又【唐韻古音】力朱切,音慺。
義同。
又【廣韻】力主切,音縷。
草可烹魚。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註】等爲萭蔞,以運輪上,輪中萭蔞,則不匡刺也。
又【集韻】力九切,音柳。
喪車飾也。
【禮檀弓】設蔞翣。
【註】棺之牆飾。
考證:〔【爾雅釋草】蔞,蒿也。
〕謹照原文改購蔏蔞。
蔟 【申集上】【艸字部】 蔟 【唐韻】【韻會】【正韻】□千木切,音簇。
【說文】行蠶蓐。
【晉書左貴□傳】修成蠶蔟,分繭理絲。
又巢也。
【周禮秋官硩蔟氏註】鄭司農雲:蔟讀爲爵蔟之蔟,謂巢也。
又【韻會】與簇同,聚也,攢也。
又【廣韻】倉奏切【集韻】千□切,□音湊。
律名。
【禮月令】律中太蔟。
【註】太蔟,言陽氣大蔟,達于上也。
又同簎。
【張衡西京賦】叉蔟之攙捔。
【註】楚角切。
同簎。
考證:〔【周禮秋官蜇蔟氏註】〕謹照原文蜇改硩。
蕲 【申集上】【艸字部】 蘄 【唐韻】【集韻】【類篇】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
【玉篇】草也。
【韻會】似蛇牀。
【爾雅釋草】蘄茝,蘼蕪。
又【張衡西京賦】結駟方蘄。
【註】馬銜也。
又【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
【註】蘄,求也。
【史記秦本紀】蘄年宮。
【註】蘄年,求年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蘄春。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有弘農太守蘄良。
又【韻會】渠斤切,音芹。
【爾雅釋草】薜,山蘄。
【註】《廣雅》雲:山蘄,當歸。
又【集韻】居希切,音機。
沛郡有蘄縣。
或作鄿。
蘊 【申集上】【艸字部】 蘊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音縕。
【玉篇】積也,聚也,蓄也。
【詩大雅】蘊隆蟲蟲。
又【檜風】我心蘊結。
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
【韻會】雲:應作蘊。
【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火曰蘊。
【韓詩外傳】裡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
【前漢召信臣傳】□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
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
【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
【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
【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
【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
【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又【羣經音辨】紆雲切,音氳。
蘊淪,波也。
【爾雅釋水】小波爲淪。
【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
【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
【揚子方言】饒也。
蕶 【申集上】【艸字部】 蕶 【唐韻】【集韻】□郞丁切,音零。
草零落也。
通作苓,亦作蘦。
【補遺】【午集】【示字部】【字彙補】何沫切,音活。
祠也。
蕷 【申集上】【艸字部】 蕷 【唐韻】羊洳切,音預。
薯蕷。
蕸 【申集上】【艸字部】 蕸 【唐韻】胡加切,音遐。
花葉也。
【爾雅釋草】荷,芙蕖。
其葉蕸。
又【集韻】居牙切,音加。
葦未秀者。
考證:〔【爾雅釋草】荷,芙蕖。
【註】其葉蕸。
〕謹按其葉蕸是經文非註文,謹照原文省註字。
蘏 【申集上】【艸字部】 蘏 音絅。
【王應麟詩攷】衣錦尚蘔。
出《尚書大傳》。
【午集下】【石字部】【集韻】傳江切,音幢。
石貌。
蘖 【申集上】【艸字部】 蘖 【正韻】魚列切,音臬。
斫木餘。
又肄生曰蘖。
又【字彙補】姓也。
【何氏姓苑】本姓薛,東莞人避仇改之。
【字彙】木櫱字有屮無艸,今從艸,似誤。
○按《正韻》亦下從□,非從木。
疑卽櫱字之譌。
【集韻】博厄切,音擘。
【唐韻】俗檗字。
【說文】黃木也。
或從薛。
【本草】李時珍曰:蘗,木名。
義未詳。
俗作黃柏者,省寫之譌也。
【鮑昭行路難】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與薛通。
詳薜字註。
蘗 【申集上】【艸字部】 蘗 【集韻】博厄切,音擘。
【唐韻】俗檗字。
【說文】黃木也。
或從薛。
【本草】李時珍曰:蘗,木名。
義未詳。
俗作黃柏者,省寫之譌也。
【鮑昭行路難】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與薛通。
詳薜字註。
□ 【備考】【未集】【竹字部】 □ 【篇海類編】同筮。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息林切,音心。
【玉篇】久緩貌。
又【集韻】夷針切,音淫。
義同。
○按同文鐸以爲古經字,非是。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吉列切,音結。
【類篇】絲束。
【午集下】【禾字部】【廣韻】與職切,音弋。
禾。
又【集韻】麥□也。
同。
蟲 【申集中】【蟲字部】 蟲 【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音卉。
【廣韻】鱗介總名。
【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蟲爲象。
凡蟲之屬皆從蟲。
【玉篇】古文虺字。
註見三畫。
【佩觿集】蛇蟲之蟲爲蟲豸,非是。
○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蟲蟲皆分作三部,蟲籲鬼切,古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
《字彙》《正字通》合蟲二部倂入蟲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
若《六書正譌》以爲蟲卽蟲省文,則大謬也。
(蟲)【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種。
【說文】從三蟲,象形。
凡蟲之屬皆從蟲。
【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
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
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
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
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爲雕琢。
【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
故蟲八月化也。
【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
【傳】蟲蟲而熱也。
又桃蟲,鳥名。
【詩周頌】肇允彼桃蟲。
【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
【孔註】雉也。
又地名。
【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
【註】蟲,邾邑。
又書名。
【魏志裴松之註】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又姓。
【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又直衆切,音仲。
與蚛同,蟲食物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
【爾雅釋訓】爞爞,薰也。
爞或作蟲。
【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
【韻會】俗作蟲,非。
(蟲)考證:〔【大戴禮】八主蟲,故蟲八月。
〕謹照原文八主蟲改八主風,風主蟲。
〔【爾雅釋訓】爞爞董也。
〕謹照原文改爞爞薰也。
虮 【申集中】【蟲字部】 虮 【唐韻】居夷切,音肌。
密虮,蟲名。
又【集韻】通作肌。
【爾雅釋蟲】密肌,繼英。
考證:〔【集韻】通作飢。
【爾雅釋蟲】密飢,繼英。
〕謹照原文飢□改肌。
(蟣)【集韻】舉豈切,音幾。
【說文】蝨子也。
【前漢嚴安傳】介冑生蟣蝨。
【沈約憫國賦】蓄素蟣于□胄。
又【韻會】居希切,音飢。
義同。
又【廣韻】渠希切,音祈。
【爾雅釋魚】蛭,蟣。
【註】今江東呼水中蛭蟲入人肉者爲蟣。
見蛭字註。
蜛 【申集中】【蟲字部】 蜛 【唐韻】九魚切【集韻】斤於切,□音居。
蜛蠩,蟲名。
【郭璞江賦】蜛蠩森衰以垂翹。
【註】《南越志》曰:蜛蠩,一頭,尾有數條,長二三尺左右,有腳狀如蠶,可食。
或作。
蠿 【申集中】【蟲字部】 蠿 【集韻】側八切,音劄。
【說文】蠿蟊,作網蛛蟊也。
又朱劣切,音拙。
義同。
或作蝃、。
【正字通】《六書正譌》以爲小蟬,非是。
血 【申集下】【血字部】 血 【唐韻】【集韻】【韻會】□呼決切,音泬。
【類篇】祭所薦牲血。
從皿,一,象血形。
【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
【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
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
【易說卦傳】坎爲血卦。
【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
【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
【註】血,憂色也。
又【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
【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雲:茹藘,一名地血。
又【韻補】胡桂切,葉音惠。
【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荊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幹之橫廢。
又【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
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衁 【申集下】【血字部】 衁 【唐韻】【集韻】【正韻】□呼光切,音荒。
【說文】血也。
【左傳僖十五年】士刲羊,亦無衁也。
【韓愈詩】衁池波風肉陵屯。
【字彙】又入皿部,書作□,非。
蝔 【申集中】【蟲字部】 蝔 【唐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音皆。
【類篇】蟲名,猥狗也。
淮南呼爲雨母。
【廣韻】《淮南子》曰:蝔知雨至。
蝔蟲大如筆管,長三寸,代謂之猥狗,知天雨,則於草木下藏其身。
又戸皆切,音諧。
義同。
蝕 【申集中】【蟲字部】 蝕 【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音食。
【廣韻】敗創也。
【玉篇】日月蝕也。
【釋名】日月虧曰蝕,稍小侵虧如蟲食草木之葉。
【漢書韋昭註】虧敗曰蝕。
【晉書天文志】十煇,五曰闇,謂日月蝕。
或曰脫光也。
《春秋》本作食。
又【韻會】凡物侵蠹皆曰蝕。
又【集韻】六直切,音力。
谷名,在杜南。
【前漢高帝紀】從杜南入蝕中。
【李奇註】蝕音力。
【如淳曰】蝕,入漢中道川谷名。
又盧東切,音籠。
與豅同。
詳豅字註。
或作□。
蝖 【申集中】【蟲字部】 蝖 【集韻】許元切,音萱。
【玉篇】蠀螬也。
【揚子方言】蠀螬,或謂之蝖□。
【郭註】亦呼當齊,或呼地蠶,或呼蟦蝖。
【韓詩外傳】蝖飛蠕動,各樂其性。
螽 【申集中】【蟲字部】 螽 〔古文〕□【唐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終。
【說文】蝗也。
【爾雅釋蟲】□螽,蠜。
【註】□螽,一名蠜。
【陸璣疏】今人謂蝗子爲螽子,兗州人謂之螣,《詩》雲喓喓草蟲,趯趯□螽是也。
又【詩周南】螽斯羽。
【傳】螽斯,蜙蝑也。
【疏】蜙蝑長而靑,長角長股,股鳴者也。
或謂似蝗而小,斑黑。
其股狀如玳瑁,五月中以兩股相切作聲,聞數步者也。
又【爾雅釋蟲】蟿螽,螇蚸。
【疏】形似蜙蝑而細長,飛翅作聲者是也。
又【釋蟲】土螽,蠰谿。
【疏】土螽,今謂之土□。
似蝗而小,善跳者也。
【說文】本作□。
【集韻】或作□、□。
螾 【申集中】【蟲字部】 螾 【唐韻】翼眞切【集韻】【韻會】夷眞切,□音寅。
【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
【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
讀平聲。
又【集韻】羊進切,音鈏。
義與蚓同。
詳蚓字註。
又【字彙補】神蚓也,大五六圍,長十餘丈。
【史記封禪書】黃龍地螾見。
又【史記律書】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
螿 【申集中】【蟲字部】 螿 【唐韻】卽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良切,□音將。
【玉篇】寒螿,蟬屬。
【方言郭註】寒蜩,螿也,似蟬而小色靑。
【正韻】亦作□。
蟀 【申集中】【蟲字部】 蟀 【唐韻】所律切【韻會】【正韻】朔律切,□音率。
蟋蟀也。
【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疏】陸璣雲: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
一名蛬,一名蜻蛚,楚人謂之王孫,幽州人謂之趣織。
裡語曰:趣織鳴,嬾婦驚是也。
【古今注】蟋蟀,一名吟蛩。
秋初生,得寒則鳴。
【說文長箋】《開元遺事》雲:宮人以金籠著蟋蟀,從事爲遊戲閒玩。
【說文】作□。
蟁 【申集中】【蟲字部】 蟁 【玉篇】古文蚊字。
註詳四畫。
【前漢中山靖王傳】聚蟁成雷。
蟂 【申集中】【蟲字部】 蟂 【唐韻】古堯切,音梟。
水蟲,似蛇四足,能害人。
【賈誼弔屈原文】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徒從蝦與蛭螾。
【註】應劭曰:蟂獺,小蟲,害魚者也。
蟃 【申集中】【蟲字部】 蟃 【唐韻】【集韻】□無販切,音萬。
【玉篇】螟蛉,蟲也。
【詩小雅】螟蛉有子。
【疏】俗謂之桑蟃。
【爾雅釋蟲】螟蛉,桑蟲。
【註】桑蟃,亦曰戎女。
又蟃蜒。
【司馬相如子虛賦註】蟃蜒,大獸,似貍,長百尋。
蟱 【申集中】【蟲字部】 蟱 【集韻】迷浮切,音謀。
蟱,蟲名。
【本草】蜘蛛,一名蟱。
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直祐切,音胄。
【博雅】蒙也。
【類篇】一曰緒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古肴切【集韻】居肴切,□音交。
□□,米粉餠。
蟳 【申集中】【蟲字部】 蟳 【正字通】徐盈切,音尋。
【六書故】靑蟳也。
螯似蟹,殻靑,海濵謂之蝤蚌。
誝 【酉集上】【言字部】 誝 【類篇】同□。
葲 【申集上】【艸字部】 葲 【唐韻】疾緣切,音泉。
【玉篇】羊葲,草名也。
【正字通】引《本草》作羊泉,似菊花,紫色。
一名羊飴。
葳 【申集上】【艸字部】 葳 【唐韻】【集韻】【韻會】□於非切,音威。
【玉篇】葳蕤也。
【東方朔七諫】上葳蕤而防露兮。
【註】葳蕤,盛貌。
又草名。
【述異記】葳蕤草,一名麗草。
又呼爲女草,江浙呼爲娃草。
又【博雅】茈葳,蘧麥也。
葴 【申集上】【艸字部】 葴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職深切,音斟。
【爾雅釋草】葴,馬藍。
【註】今大葉冬藍是也。
又【爾雅釋草】葴,寒漿。
【註】今酸漿草,江東呼曰苦葴。
又山名。
【山海經】葴山,視水出焉。
又姓。
【晉語】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爲十二姓:姬酉祁已滕葴任苟僖姞嬛依是也。
又【集韻】胡讒切,音函。
居鹹切,音緘。
義□同。
【酉集中】【走字部】【廣韻】【集韻】□陟交切,音嘲。
【玉篇】趟,踉黨也。
【廣韻】趟,跳躍貌。
又【廣韻】都敎切【集韻】陟敎切,□音罩。
【類篇】行不正也。
【酉集下】【酉字部】【正韻】虛宜切,音僖。
【玉篇】同醯。
【博雅】,酢也。
【王延壽王孫賦】豁盱〈門内鬼〉以瑣。
【註】,呼啼反。
若吸酸,攢鎖眉目也。
【唐書來俊臣傳】以灌鼻。
又人名。
【史記扁鵲傳】秦太醫令李,自知伎不如扁鵲也。
【戌集上】【金字部】【集韻】職任切,音枕。
縫也,刺也。
葵 【申集上】【艸字部】 葵 【唐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惟切【正韻】渠爲切,□音鄈。
【玉篇】菜名。
【詩豳風】七月烹葵及菽。
【儀禮士虞禮】記註:夏秋用生葵。
【王禎農書】葵,陽草也,爲百菜之主,備四時之□。
【爾雅翼】天有十日,葵與之終始,故葵從癸。
《左傳成十七年》,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
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又【周禮冬官玉人】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
【註】終葵,椎也。
爲椎于其杼上,明無所屈也。
又地名。
【晉語】吾命之以負葵之田七十萬。
又姓。
【通志氏族略】終葵氏。
【註】《左傳》商人七族有終葵氏。
【正字通】宋葵方直,明葵玉。
又與揆通。
【爾雅釋詁】葵,揆也。
【詩小雅】天子葵之。
【大雅】則莫我敢葵。
又與鄈通。
【正韻】鄈丘,地名,《春秋》作葵丘。
【玉篇】亦作□。
□,《說文》葵本字。
考證:〔【儀禮士虞禮】夏秋用生葵。
〕謹按此鄭註非經文,謹照原文士虞禮下增記註二字。
〔【說文】葵,衞也,傾葉向日,不令照其根。
〕謹按說文無此語,謹□下文所引左傳改爲:左傳成十七年,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
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晉語】王命之以負葵之田七十萬。
〕謹照原文王改吾。
葶 【申集上】【艸字部】 葶 【唐韻】特丁切,音亭。
【爾雅釋草】蕇,葶藶。
【註】實葉皆似芥,一名大室,一名丁歷。
【西京雜記】葶藶死於盛夏。
又【廣韻】都挺切,音頂。
毒草。
【山海經】熊耳山有草,狀如蘇而赤華,名葶,可以毒魚。
葷 【申集上】【艸字部】 葷 【唐韻】【集韻】【正韻】□許雲切,音熏。
【禮玉藻】膳于君,有葷桃茢。
【註】葷,薑及辛菜也。
【儀禮士相見禮】夜侍坐,問夜膳葷。
【註】葷,辛物,食之止臥。
【玉篇】葷葉所以辟兇邪。
【後漢禮儀志】仲夏之月,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樸蠱鐘,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戸。
【荀子哀公篇】志不在於食葷。
【註】蔥,薤也。
【徐鉉說文註】葷,臭萊也,通謂芸臺、椿、韭蔥、蒜、阿魏之屬,方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
【唐書王維傳】維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
【爾雅翼】西方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蒜、茖蔥爲五葷,道家以韭、蒜、芸臺、胡荽、薤爲五葷。
又通薰。
【史記五帝紀】北逐葷粥。
【前漢霍去病傳】躬將所獲葷允之士。
【師古註】葷字與薰同。
【集韻】或作蔒。
【禮記註】或作焄。
考證:〔【前漢霍去病傳】所獲葷允之士。
〕謹照原文所獲上增躬將二字。
【午集下】【石字部】【玉篇】張下切【集韻】竹下切,□音矺。
□,石垂貌。
葸 【申集上】【艸字部】 葸 【唐韻】胥裡切【韻會】【正韻】想裡切,□音枲。
【玉篇】畏懼也。
【論語】愼而無禮則葸。
【大戴禮曾子立事篇】人言善而色葸焉,近于不悅其言。
【韻會】或作□。
葺 【申集上】【艸字部】 葺 【唐韻】【韻會】【正韻】□七入切,音緝。
【玉篇】修補也。
【博雅】覆也。
【通俗文】苫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繕完葺牆。
【註】謂草覆牆也。
又【廣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楫。
【說文】茨也。
【周禮冬官】葺屋參分。
又累也。
【左思吳都賦】葺鱗鏤甲。
【直音】作□。
【醜集中】【土字部】【玉篇】古文堂字。
註詳八畫。
葻 【申集上】【艸字部】 葻 【唐韻】盧含切,音嵐。
【說文】草得風貌。
又【集韻】符風切,音馮。
草名。
【說文】灌渝也。
葼 【申集上】【艸字部】 葼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音騣。
【博雅】小也。
【說文】木細枝也。
【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兗、冀閒謂之葼。
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雖折葼笞之,其惠存焉。
又草名。
【謝靈運山居賦】蓼蕺葼薺。
【謝朓詩】弱葼旣蔥翠,輕莎方靃靡。
又染草。
【漢宮儀】葼園供染綠紋綬。
考證:〔【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燕冀閒謂之葼,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猶折葼笞之,其惠存焉。
〕謹照原文燕改兗。
猶改雖。
葽 【申集上】【艸字部】 葽 【唐韻】於霄切【正韻】伊堯切,□音腰。
【詩豳風】四月秀葽。
【傳】葽,葽草也。
【箋】物成自秀葽始。
【詩緝曰】四月陽氣極于上而微隂已胎于下,葽感之而早秀。
毛註不指爲何草,鄭疑爲王萯,《說文》引劉向說:苦葽也。
又草盛貌。
【前漢禮樂志】豐草葽,女蘿施。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
【爾雅釋草】葽繞,棘蒬。
【註】今遠志也。
又【廣韻】於笑切,音要。
亦草盛貌。
葾 【申集上】【艸字部】 葾 【唐韻】【集韻】□於袁切,音鴛。
【博雅】□葾,敗也。
□字原從歺從委作。
【午集下】【石字部】【篇海】公懷切,音乖。
石貌。
又碎也。
【戌集中】【隹字部】【集韻】同鴣。
詳鳥部鴣字註。
蒂 【申集上】【艸字部】 蒂 同蔕。
【班固答賔戲】上無所蒂,下無所根。
蒃 【申集上】【艸字部】 蒃 【直音】《新藏》作篆。
【酉集中】【走字部】【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音洽。
走貌。
【玉篇】跛也。
蒇 【申集上】【艸字部】 蕆 【唐韻】醜善切,音搌。
【博雅】敕也。
【左傳文十七年】寡君又朝以蕆陳事。
又【揚子方言】解也。
又【韻會】備也。
蒉 【申集上】【艸字部】 蕢 〔古文〕□【唐韻】【韻會】□求位切,音匱。
【說文】草器。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
菜名。
【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通。
【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註】蕢讀爲□,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又姓。
【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
考證:〔【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蔣 【申集上】【艸字部】 蔣 【唐韻】卽良切【集韻】資良切,□音漿。
【說文】苽蔣。
【前漢司馬相如傳】蔣芋靑薠。
又【廣韻】卽兩切,音槳。
【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邢茅。
又山名。
【晉書成帝紀】蘇峻至于蔣山。
又水名。
【水經注】塗水南與蔣谷水合流出蔣谿。
又姓。
又【韻會】菰蔣,亦作上聲。
蒐 【申集上】【艸字部】 蒐 【唐韻】所鳩切,音搜。
【說文】茅蒐也。
【徐曰】今人謂蒐爲地血,食之補血,故從鬼。
【周禮地官】掌染草。
【釋文】茅蒐,蒨也。
【山海經註】蒐,一名茜。
又【爾雅釋詁】蒐,聚也。
【註】春獵爲蒐。
蒐者,以其聚人衆也。
【左傳隱五年】春蒐夏苗。
【註】蒐,擇取不孕者。
又隱也。
【左傳文十八年】服讒蒐慝。
又【穆天子傳】巨蒐之人□奴,乃獻白鵠之血。
考證:〔【周禮地官】掌染草。
【註】茅蒐,蒨也。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
蒒 【申集上】【艸字部】 蒒 【唐韻】疏夷切【正韻】申之切,□音師。
【玉篇】蒒草。
【博物志】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實食之如大麥,七月稔,俗名自然穀,或曰禹餘糧。
蒓 【申集上】【艸字部】 蒓 【唐韻】常倫切,音純。
水葵也。
【集韻】通作蓴。
蓅 【申集上】【艸字部】 蓅 【集韻】力求切,音流。
菜名。
炇 【巳集中】【火字部】 炇 【字彙】同□。
【正字通】俗字。
蒔 【申集上】【艸字部】 蒔 【集韻】【韻會】【正韻】□時吏切,音侍。
【博雅】立也。
【揚子方言】更也。
【註】爲更種也。
【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
蒔蘿子。
【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
義同。
蒖 【申集上】【艸字部】 蒖 【唐韻】側鄰切,音眞。
【直音】茆也。
又【集韻】鳧葵也。
一曰蓂莢實。
【戌集上】【門字部】【廣韻】【集韻】□五忽切,音兀。
【廣韻】括也。
【集韻】一曰婞很也。
又【集韻】胡骨切,音搰。
義同。
蒗 【申集上】【艸字部】 蒗 【唐韻】來宕切,音浪。
蒗蕩,渠名,在譙郡。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去仲切,音焪。
【玉篇】問罪。
【集韻】鞠訊也,通作。
又【集韻】【類篇】□區玉切,音曲。
義同。
蒘 【申集上】【艸字部】 蒘 【唐韻】汝餘切【集韻】女居切,□音挐。
【玉篇】草也。
【爾雅釋草】蘮蒘,竊衣。
【註】似芹,可食,子大如麥,著人衣。
又【廣韻】女加切,音拏。
義同。
蒙 【申集上】【艸字部】 蒙 【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濛。
【爾雅釋草】蒙,王女也。
【註】女蘿別名。
又【詩傳】唐蒙,菜名。
又大蒙,藥名。
【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又【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
【書洪範傳】蒙,隂闇也。
又【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
【註】欺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
【註】裹也。
又【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
【註】冒也。
又【書伊訓】具訓于蒙士。
【疏】謂蒙稚,□小之稱。
又【詩秦風】蒙伐有苑。
【傳】蒙,討羽也。
【箋】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縣名。
【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
【註】地理志,蒙縣屬梁國。
又山名。
【書禹貢】蒙羽其藝。
【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
【又】蔡蒙旅平。
【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又水名。
【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
【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又門名。
【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註】宋城門。
又姓。
【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氏,秦有將軍蒙驁。
又【韻會】母總切,音懵。
【柳宗元文】鴟夷蒙鴻。
【註】二字俱上聲。
又【韻補】葉莫江切,音尨。
《詩》狐裘蒙茸。
徐邈讀爲厖。
【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
義混合于宣尼兮,理齊歸于文王。
又莫鳳切,音孟。
與雺同。
《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
蒚 【申集上】【艸字部】 蒚 【唐韻】郞擊切,音靂。
【爾雅釋草】蒚,山蒜。
又【廣韻】下革切,音覈。
【爾雅釋草】莞,苻蘺。
其上,蒚。
【玉篇】蒲蒚,謂今蒲頭有臺,臺上有重臺,中出黃卽蒲黃。
又曰山蒿也。
蒛 【申集上】【艸字部】 蒛 【唐韻】傾雪切,音缺。
【玉篇】蒛盆也。
詳葐字註。
蒜 【申集上】【艸字部】 蒜 【唐韻】蘇貫切,音算。
【韻會】葷菜也。
【古今注】蒜,卵蒜也。
俗謂之小蒜。
【爾雅翼】大蒜爲葫,小蒜爲蒜。
【高士傳】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周黨見其含菽飮水,遺以生蒜。
又古以銀蒜押簾。
【庾信詩】幔繩金麥穗,簾鉤銀蒜條。
【文選顏延年侍遊蒜山詩註】蒜山在潤州西二裡。
【幹祿字書】蒜俗亦作。
蒝 【申集上】【艸字部】 蒝 【唐韻】愚袁切,音原。
【玉篇】莖葉布也。
又【集韻】取絹切,音。
草木貌,一曰草名。
蒞 【申集上】【艸字部】 蒞 【集韻】同莅。
蒟 【申集上】【艸字部】 蒟 【唐韻】俱雨切【韻會】果羽切,□音矩。
【說文】果也。
【本草】蒟醬。
【南方草木狀】蒟醬,蓽茇也。
生於番禺,小而靑,謂之蒟。
【左思蜀都賦註】蒟醬,緣樹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時正靑,長二三寸,以蜜藏而食之。
【通志】蒟醬曰浮留。
又【本草】蒟蒻一名鬼芋。
【酉陽雜俎】蒟蒻,根大如椀,至秋葉滴露,隨滴生苗。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
又【韻會】俱遇切,音屨。
義□同。
蒠 【申集上】【艸字部】 蒠 【唐韻】相卽切,音息。
【爾雅釋草】菲,蒠菜。
詳菲字註。
蒡 【申集上】【艸字部】 蒡 【集韻】蒲光切,音旁。
【爾雅釋草】蒡隱荵。
見荵字註。
又【博雅】繁母,蒡葧也。
又【唐韻】薄庚切,音彭。
義同。
又【廣韻】北朗切,音榜。
牛蒡子,藥名。
【本草】一名惡,實似蒲萄,核外殼如栗莍。
一名黏,一名大力子,一名蝙蝠刺,氣味苦寒無毒。
【類篇】作牛□。
【唐韻】作□。
考證:〔【爾雅釋草】隱荵蒡。
〕謹照原文改蒡隱荵。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勒兼切,音鬑。
□,目垂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
【博雅】塗也。
又【集韻】居鹹切,音緘。
義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韻】徐羊切,音詳。
多也。
【午集下】【禾字部】【玉篇】【集韻】□匹各切,音粕。
禾不實也。
【午集中】【疒字部】〔古文〕□【廣韻】都皓切【集韻】覩老切,□音倒。
病也。
又【廣韻】【集韻】□直祐切,音胄。
與疛同。
小腹疾也。
又【集韻】陟柳切,音肘。
義同。
又【集韻】□留切,音儔。
心悸。
【午集中】【目字部】【字彙補】鋤加切,音槎。
【淮南子原道訓】所謂人者,偶智故,曲巧僞詐,所以俯仰於世人,而與俗交者。
考證:〔【淮南子原道訓】所謂人者,隅智故,曲巧譌詐,所以俯仰於世人,而與俗交者。
〕謹照原文隅改偶。
譌改僞。
蒢 【申集上】【艸字部】 蒢 【唐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音除。
【爾雅釋草】蘵,黃蒢。
【類篇】葉似酸漿,華小而白,中心黃。
江東以爲葅食。
又【博雅】菗蒢,地楡也。
又蘧蒢。
詳蘧字註。
【唐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音除。
【爾雅釋草】蘵,黃蒢。
【類篇】葉似酸漿,華小而白,中心黃。
江東以爲葅食。
又【博雅】菗蒢,地楡也。
又蘧蒢。
詳蘧字註。
【酉集下】【酉字部】【字彙補】同。
【博雅】,美也。
蒦 【申集上】【艸字部】 蒦 【集韻】屋虢切,音擭。
草名。
又【韻會】乙卻切,音約。
【前漢律歷志】尺者,蒦也。
【說文】蒦,度也。
蒰 【申集上】【艸字部】 蒰 【集韻】蒲官切,音盤。
【類篇】草名。
蔖 【申集上】【艸字部】 蔖 【集韻】才何切,音醝。
蓾蔖,草名。
可苴履。
【爾雅釋草】蓾,蔖。
【疏】蓾一名蔖,卽蒯類也。
又莊加切,音查。
楚葵也。
或作蒩。
又【廣韻】采古切,音□。
草死。
蒧 【申集上】【艸字部】 蒧 【韻會】多忝切,音點。
【類篇】人名。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蒧,公西蒧,奚容蒧。
【註】蒧音點。
又【直音】草名。
蒨 【申集上】【艸字部】 蒨 【唐韻】倉甸切,音倩。
草盛貌。
【左思吳都賦】夏曄冬蒨。
【湛方生稻苗讚】蒨蒨嘉穀。
又鮮明貌。
【束皙補白華詩】蒨蒨士子。
又【儀禮士冠禮註】齊人名蒨爲韎韐。
又木名。
【山海經】敖岸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
【郭註】說者曰:蒨、舉,皆木名也。
【集韻】又與□、茜通。
蒩 【申集上】【艸字部】 蒩 【唐韻】則吾切【正韻】宗蘇切,□音租。
【周禮地官鄕師】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
【註】鄭大夫謂祭前籍也。
詳苴字註。
又草名。
【後漢馬融傳】茈箕芸蒩。
【註】《廣雅》雲:蕺,蒩也,其根似茅根,可食。
又【左思蜀都賦】樊以蒩圃。
【註】蒩亦名土茄,葉覆地而生,亦可食,人饑則以繼糧。
又【集韻】子餘切,音沮。
【廣韻】則古切,音祖。
義□同。
又【字彙補】子侯切,音緅。
【周禮春官司巫】蒩館,劉昌宗讀鄒。
又【集韻】音義與藉同。
蒫 【申集上】【艸字部】 蒫 【唐韻】酢何切,音瘥。
【爾雅釋草】蒫,薺實。
【急就篇註】薺,甘菜也,其實名蒫。
又【集韻】咨斜切,音嗟。
義同。
蒬 【申集上】【艸字部】 蒬 【唐韻】於袁切,音冤。
【說文】棘蒬也。
【爾雅釋草】葽繞,棘蒬。
【註】今遠志也。
又【集韻】與薳同。
蒭 【申集上】【艸字部】 蒭 【六書正譌】芻俗作蒭。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於六切,音郁。
竹器。
【卯集中】【戈字部】【廣韻】陟輸切【集韻】追輸切,□音誅。
【博雅】殺也。
一曰戈名。
蒮 【申集上】【艸字部】 蒮 【唐韻】餘六切,音育。
【爾雅釋草】蒮,山韭。
【疏】韭生山中者名蒮。
又通薁。
【王應麟詩攷】六月食鬱及蒮。
出《韓詩》及《爾雅疏》。
又【唐韻古音】引《詩》食鬱及蒮,葉去聲,音奧,統下菽、棗、稻爲一韻。
【寅集下】【廣字部】【廣韻】布忖切,音本。
【玉篇】姓也。
蒯 【申集上】【艸字部】 蒯 【唐韻】苦怪切,音喟。
【左傳成九年】雖有絲麻,無棄菅蒯。
正義:蒯與菅連,亦菅之類。
【儀禮喪服傳疏】屨者藨蒯之菲也。
《禮玉藻》【註】蒯席澀,便于洗足也。
【張衡西京賦】草則葴莎菅蒯。
【註】蒯草中爲索。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三年】攻蒯,蒯潰。
【註】河南縣蒯鄕是也。
又姓。
【前漢蒯通傳】蒯通,範陽人。
又蒯緱。
【史記孟嘗君傳註】蒯緱,把劒之物,謂以劒繩纏之。
又【韻補】苦對切,音塊。
引《左傳》葉雖有姬姜,無棄蕉萃韻。
又【索隱蒯成侯緤註】引《三蒼》,音裴。
考證:〔【左傳成八年】雖有絲麻,無棄菅蒯。
【註】毛詩疏曰,菅與蒯連,亦菅之類。
〕謹照原文八年改九年。
註毛詩疏曰改正義。
菅與蒯改蒯與菅。
〔【註】蒯席〕謹按此玉藻註非喪服註,註上增禮玉藻三字。
蒱 【申集上】【艸字部】 蒱 【唐韻】薄胡切【韻會】蓬晡切,□音匍。
【類篇】樗蒱,戲也。
【晉書陶侃傳】樗蒱者,牧豬奴戲耳。
又【韻會】通蒲。
【荀子不苟篇】柔從若蒱葦。
蒲 【申集上】【艸字部】 蒲 【唐韻】薄胡切。
水草,可以爲席。
【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
【釋名】蒲,草也。
【周禮天官醢人】深蒲。
【詩大雅】維筍及蒲。
【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又【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
【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又【周禮春官】男執蒲璧。
【註】或以蒲爲瑑飾。
又【禮明堂位】周以蒲勺。
【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又【釋名】草圓屋曰蒲。
蒲,敷也。
又人名。
【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
【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
【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
【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又水名。
【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又臺名。
【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又姓。
【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又【韻會】通蒱。
【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又通匍。
【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又【類篇】傍各切。
與薄通,蒲姑,地名。
【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聲,蒲萄,果名。
【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又葉頗五切,音浦。
【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葉下戍許。
考證:〔【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功,亦勿能加也。
〕謹照原文功改巧。
勿改弗。
【午集中】【疒字部】【玉篇】與瘙同。
【午集下】【石字部】【玉篇】盧合切,音臘。
石也。
【醜集下】【女字部】【廣韻】【集韻】□於希切,音衣。
【說文】女字。
薹 【申集上】【艸字部】 薹 【唐韻】徒哀切【集韻】堂來切,□音臺。
蕓薹,菜名。
又草名,夫須也。
【韻會】通作臺。
【陸璣詩疏】臺,莎草也。
【謝朓詩】連隂盛農節,薹笠聚東葘。
蚏 【申集中】【蟲字部】 蚏 【直音】同蚎。
薺 【申集上】【艸字部】 薺 【集韻】【正韻】□在禮切,音鱭。
甘菜。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董仲舒雨雹對】薺麥始生,由陽升也。
又【韻會】草名。
又【類篇】才詣切,音劑。
義同。
又才資切,音疵。
《采薺》,逸《詩》篇名。
【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
又通茨,見茨字註。
薻 【申集上】【艸字部】 薻 【集韻】藻本字。
【說文】從水巢聲。
【五經文字】藻同薻。
薼 【申集上】【艸字部】 薼 【集韻】池鄰切,音陳。
與蔯同。
【類篇】薼菜。
【正字通】茵蔯別作茵薼。
茵字作艸下囙。
薽 【申集上】【艸字部】 薽 【唐韻】章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眞。
【爾雅釋草】茢薽,豕首。
【疏】南人名爲地菘,又名蝦蟆藍,亦名蟾蜍蘭。
又【五經文字】吉延切,音鸇。
義同。
【寅集下】【廣字部】【玉篇】與廱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偶舉切。
與篽同。
薾 【申集上】【艸字部】 薾 【集韻】忍氏切,音爾。
【說文】華盛也。
《詩》彼薾維何。
又【唐韻】奴禮切,音禰。
義同。
【韻會】或作□。
薿 【申集上】【艸字部】 薿 【唐韻】魚起切,音擬。
【說文】茂也。
【詩小雅】黍稷薿薿。
【柳宗元賀嘉禾及芝草表】旣呈薿薿之祥,復覩煌煌之秀。
又魚力切。
嶷入聲,義同。
藀 【申集上】【艸字部】 藀 【集韻】□扃切,音螢。
本作熒。
【爾雅釋草】藀,委萎。
【註】藥草也。
【又】葋,艼熒。
詳葋字註。
藁 【申集上】【艸字部】 藁 【集韻】【正韻】□古老切,音杲。
【唐韻】俗槀字。
【正字通】木枯也。
又藁席。
【荀子正名篇】屋室廬宇葭藁蓐,尚機筵,而可以養形。
【註】以藁爲席,貧賤人之居也。
又藁本,藥名。
【管子地員篇】五臭疇生蓮與蘼蕪、藁本、白芷。
又【史記屈原傳】屬草藁。
【索隱註】創制憲令之本。
又【前漢陳湯傳】斬郅支及名王以下,縣頭藁街。
又【韻補】車禦切。
【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
實穗無有,但見空藁。
【正字通】引《漢書馬援傳》藁葬註,草也。
○按藳葬,藁字從禾,不從木。
藂 【申集上】【艸字部】 藂 【唐韻】俗叢字。
【韻會】叢或作藂。
【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
又【集韻】粗送切。
草稚也。
藃 【申集上】【艸字部】 藃 【唐韻】許嬌切,音囂。
草貌。
又許交切,音虓。
禾傷肥也。
又【韻會】虛到切,音耗。
暴起貌。
【周禮冬官輪人】以火養其隂而齊諸其陽,則轂雖敝不藃。
【鄭註】藃暴,隂柔後必橈減幬革暴起也。
又【集韻】黑各切,音郝。
木乾藃也。
一曰草肥貌。
藄 【申集上】【艸字部】 藄 【唐韻】渠之切,音其。
【爾雅釋草】藄,月爾。
【註】卽紫藄也。
似蕨,可食。
又【集韻】居之切,音基。
義同。
或作□、□。
【酉集下】【酉字部】【廣韻】【集韻】□仍吏切,音餌。
【廣韻】重釀。
【集韻】酘酒也。
一曰次釀。
又【廣韻】【集韻】□女利切,音膩。
義同。
藆 【申集上】【艸字部】 藆 【唐韻】九輦切,音蹇。
藆藅。
註見藅。
【集韻】或作□。
【午集下】【石字部】【字彙補】五堅切,音硏。
考也。
藇 【申集上】【艸字部】 藇 【唐韻】徐呂切,音序。
【詩小雅】釃酒有藇。
【傳】美貌。
又以諸切,音餘。
芞藇,香草。
又羊洳切,音豫。
藷藇,見藷字註。
又餘呂切,音與。
蕃蕪也。
又相居切,音胥。
人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望出吳郡。
藈 【申集上】【艸字部】 藈 【集韻】涓畦切,音圭。
【玉篇】草名。
【爾雅釋草】鉤,藈姑。
【註】鉤,□也。
一名王瓜。
又苦圭切,音暌。
義同。
藉 【申集上】【艸字部】 藉 〔古文〕□【唐韻】慈夜切,音躤。
【說文】祭藉也。
【易大過】藉用白茅。
【註】薦藉于物。
又【禮曲禮】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註】藉,藻也。
【疏】凡執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
【儀禮聘禮註】藉謂繅也。
繅所以蘊藉玉。
又【孟子】助者,藉也。
【趙岐註】猶人相借力助之也。
【戰國策】藉兵乞食于西周。
又【前漢薛廣德傳】廣德爲人溫雅有醞藉。
【註】寬博有餘也。
又【後漢隗囂傳】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所以慰藉之良厚。
又【綱目集覽】身之所依曰藉。
又【釋名】咀藉也,以藉齒牙也。
又秦昔切,音籍。
狼藉,離披雜亂貌。
【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藉藉,無復至江都。
又【周語】宣王卽位,不藉千畝。
【前漢文帝紀】其開藉田。
又【穀梁傳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
【註】藉謂貢獻。
又【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
【註】藉,繩也。
又【史記武安侯傳】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
【註】藉,蹈也。
又姓。
【國語】藉偃,晉大夫。
又【唐韻古音】讀胙。
【史記商君傳】註新序論:周室歸藉。
【索隱】藉音胙。
又【韻補】秦二切。
【班固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
禽相鎭壓,獸相枕藉。
【酉集中】【足字部】【篇韻】同趾。
藊 【申集上】【艸字部】 藊 【集韻】補典切,音匾。
豆名。
【本草】李時珍曰:藊本作扁,莢形扁也。
藋 【申集上】【艸字部】 藋 【唐韻】徒弔切,音掉。
【說文】釐草也。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
又【爾雅釋草】拜蔏藋。
【註】蔏藋赤似藜。
又【詩大雅】菫荼如飴。
【疏】廣雅雲:菫,藋也,今三輔之閒言猶然。
又【博雅】藋梁,木稷也。
又直角切,音濯。
蒴藋,藥草。
又音翟。
灰藋。
【本草註】梁□文帝《勸醫文》作灰□菜。
藌 【申集上】【艸字部】 藌 【集韻】同蔤。
藍 【申集上】【艸字部】 藍 【唐韻】魯甘切,音籃。
染靑草也。
【詩小雅】終朝采藍。
【周禮地官掌染草註】染草藍、蒨,象鬥之屬。
【通志】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靑。
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故曰靑出於藍而靑於藍。
又【古今注】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
又【說文】瓜苴也。
又【酉陽雜俎】藍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藥,謂之藍藥。
又鳥名。
【爾雅釋鳥】秋鳸,竊藍。
【註】竊藍,靑色。
又濫也。
【大戴禮】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
又地名。
【晉語】三卿宴于藍臺。
又山名。
【水經注】新河出令支縣之藍山。
又水名。
【杜甫詩】藍水遠從千落。
又【綱目集覽】伽藍,梵語,猶中華言衆園。
又姓。
【通志氏族略】戰國時中山大夫藍諸。
又通襤。
【傅□詩】整此藍縷衣。
考證:〔又鑑也。
〕謹照大戴禮註鑑改濫。
藎 【申集上】【艸字部】 藎 【唐韻】【韻會】□徐刃切,音燼。
【本草】藎草,一名黃草,一名盭草,可染黃。
又【爾雅釋詁】藎,進也。
【詩大雅】王之藎臣。
【疏】藎,忠愛之篤,進進無巳也。
又【揚子方言】藎,餘也。
周鄭之閒曰藎。
【註】遺餘。
【馬融長笛賦】藎滯抗絕。
又秦、晉之閒炊薪不盡曰藎。
或作□□。
又□。
考證:〔【揚子方言】藎,餘也。
【註】遺餘,周鄭之閒曰藎。
〕謹照原文註遺餘三字,移於周鄭之閒曰藎下。
藏 【申集上】【艸字部】 藏 〔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