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改釋文。
〔【呂氏春秋】海菜之美者,崑崙之蘋。
〕謹按原文海字屬上文不屬本句,今省海字。
苺 【申集上】【艸字部】 苺 【集韻】母罪切,音浼。
【說文】馬苺也。
【類篇】卽覆盆草也。
【本草】有蛇苺、蠶苺、烏蘞苺。
又武道切,音芼。
義同。
苻 【申集上】【艸字部】 苻 【唐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音扶。
【爾雅釋草】苻,鬼目。
【註】莖似葛,葉圓而毛,子如耳璫,赤色,叢生。
江東人呼鬼目草。
又姓。
【晉書載記苻洪傳】其先蓋有扈之苗裔,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五節,如竹形,因以爲氏。
後洪以讖文有草付應王,又其孫堅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稱三秦王。
又【韻會】芳無切,音孚。
草之莩甲。
【史記律書】甲者,言萬物剖苻甲而出也。
【索隱註】苻甲,猶莩甲也。
又【正韻】薄胡切,音蒲。
【左傳昭二十一年】鄭子太叔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
苼 【申集上】【艸字部】 苼 【集韻】同蕤。
又【篇海】所庚切,音生。
地名,在魯。
苽 【申集上】【艸字部】 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
【說文】彫胡也。
【禮內則】蝸醢而苽食雉羹。
【周禮天官膳夫註】六穀:稌、黍、稷、梁、麥、苽。
【淮南子天文訓】大旱,苽封熯。
【註】苽生水上相連,持大如蒲者也。
又【詩周南】葛藟纍之。
【疏】藟,一名巨苽。
考證:〔【禮內則】蝸醯,而苽食雉羹。
〕謹照原文蝸醯改蝸醢。
〔【淮南子天文訓】大旱苽封熯。
【註】苽生水上相連,特大而薄者也。
〕謹照原註特改持。
而改如。
據道藏本薄改蒲。
【子集下】【勹字部】【唐韻】郞古切【集韻】籠五切,□音魯。
【玉篇】匐也。
【集韻】□,伏地。
【午集中】【疒字部】【字彙】陟裡切,知上聲。
腸病。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醜輒切【類篇】敕涉切,□音徹。
竹葉。
【辰集下】【欠字部】【唐韻】【集韻】□居氣切,音旣。
【說文】□也。
與覬、幾同。
又【集韻】丘旣切,音氣。
雲氣也。
通作氣。
又【總要】飮食氣逆不得息曰。
從反欠,指事。
又【玉篇】【集韻】□居乞切,音訖。
與吃同。
言蹇難也。
或作□。
又【博雅】予也。
與氣通。
【戌集中】【雨字部】【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啼。
【玉篇】霽雲。
【集韻】一曰雨止。
苾 【申集上】【艸字部】 苾 【唐韻】毗必切【集韻】簿必切,□音邲。
【說文】馨香也。
【詩大雅】苾芬孝祀。
【大戴禮】與君子遊,苾乎如入芝蘭之室。
又苾芻,草名。
【陸龜蒙詩】日下洲島淸,煙生苾芻碧。
又蒲結切,音蹩。
菜名。
又【綱目集覽】突厥有契苾等十五部。
【玉篇】同藌。
考證:〔【大戴禮】苾乎入芝蘭之室。
〕謹照原文苾乎下增如字。
茀 【申集上】【艸字部】 茀 【唐韻】【正韻】敷勿切【韻會】芳勿切,□音弗。
【說文】道多草不可行。
【曾鞏南軒記】得鄰之茀地。
又茀茀,茂也。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
【註】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蘢耳。
又【詩大雅】茀厥豐草。
【註】治也。
又臨衝茀茀。
【註】強盛也。
又【易旣濟】婦喪其茀。
【註】茀,首飾也。
又【詩衞風】翟茀以朝。
【疏】婦人乗車不露見,車之前後設障以自蔽隱,謂之茀。
又【蔽茀疏】茀謂車之後戸也。
又【詩大雅】茀祿爾康矣。
【註】福也。
又【爾雅釋畜疏】旋毛在脅者曰茀方。
又通紼。
【左傳宣八年】始用葛茀。
【註】茀,所以引柩。
又方味切。
與芾通。
【詩】蔽芾甘棠。
【王應麟詩攷】作蔽茀。
又音佩。
【史記武帝紀】有星茀于東井。
【索隱天官書註】茀卽孛星也。
又音勃。
氣貌。
【莊子人閒世】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
【司馬相如上林賦】□薆咇茀。
又音弼。
人姓。
【前漢古今人表】茀肸。
【註】師古曰:卽佛肸也。
茀音弼。
【通志氏族略】周有茀翰。
○按《詩》茀祿之茀,《唐韻》古音讀廢。
考證:〔【後漢古今人表】茀肸。
〕謹照原書後漢改前漢。
茁 【申集上】【艸字部】 茁 【唐韻】鄒滑切【集韻】側滑切【正韻】側八切,□音劄。
【玉篇】草初生貌。
【詩召南】彼茁者葮。
【傳】出也。
【關尹子八壽篇】草木俄茁茁,俄亭亭,俄蕭蕭。
【韓愈文】蘭茁其芽。
又【孟子】牛羊茁壯長而已矣。
【趙岐註】茁,生長貌。
又【韻會】厥律切,音橘。
【廣韻】草芽也。
又【集韻】竹律切,音。
義同。
又【集韻】之出切,音。
草名。
葫也。
又【韻補】側劣切,音拙。
【蘇軾詩】韭芽戴土拳如蕨,霜葉露芽寒更茁。
茘 【申集上】【艸字部】 茘 【唐韻】【集韻】□力智切,音麗。
【說文】草也,似蒲而小,根可作刷。
【禮月令】荔挺出。
【註】馬也。
又【屈原離騷】貫薜荔之落蘂。
【註】薜荔,香草也。
又【山海經】小華之山,其草有萆荔,狀如烏韭而生于石上。
又宮名。
【三輔黃圖】扶荔宮,在上林苑中。
又國名。
【史記六國年表】秦伐大荔。
【括地志】今朝邑縣東,故王城,卽大荔王城。
又姓。
【通志氏族略】有荔菲氏,隋荔菲雄。
又荔枝,樹名。
【南方草木狀】荔枝,樹高五六丈,靑花朱實,實大如雞子。
【西京雜記】尉佗獻高祖鮫魚荔枝。
【左思蜀都賦】側生荔支。
又荔浦,地名。
【前漢地理志】蒼梧郡荔浦。
又通離。
【司馬相如上林賦】荅遝荔支。
【幹祿字書】離支,俗作荔枝。
莇 【申集上】【艸字部】 莇 【集韻】遲據切,音筯。
草名。
苟芑也。
又【類篇】音助。
商人七十而耡。
或作莇。
茂 【申集上】【艸字部】 茂 〔古文〕楙【唐韻】【集韻】【韻會】□莫□切,音懋。
【說文】草豐盛。
【詩小雅】如松柏之茂。
【易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註】茂,盛也。
又【詩大雅】種之黃茂。
【註】茂,美也。
【前漢吳王濞傳】歲時存問茂才。
【註】美材之人。
又【爾雅釋詁】茂,勉也。
【周語】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又【白虎通】五人曰茂。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右扶風茂陵。
【註】本槐裡之茂鄕。
又姓。
【正字通】漢有沮陽令茂眞。
又與懋通。
【前漢董仲舒傳】《書雲》:茂哉,茂哉。
又【正韻】音畝。
【前漢班固敘傳】支葉碩茂。
【師古註】茂,莫口切。
又【詩本音】子之茂兮,讀耄。
古茂、卯同音,故《史記律書》雲:丣之爲言茂也。
又【毛詩古音攷】音每。
【魏武歩出東門行】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又【韻補】滿補切,音母。
【易林】當夏六月,枝葉盛茂。
鸞鳥以庇,召伯避暑。
又莫故切,音暮。
【白居易詩】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
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又【正字通】入曷韻,音末。
【周武王筆銘】毫毛茂茂,水可脫,文不可活。
【直音】作茂。
茂字從艸作。
範 【申集上】【艸字部】 範 【唐韻】防鋄切【集韻】父鋄切【正韻】房啖切,□音犯。
【說文】草也。
又蠭也。
【禮檀弓】笵則冠,而蟬有緌。
【內則】爵鷃蜩範。
【梁元帝□覽賦】範飛冠而吐密。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東郡範涿郡範陽。
又宮名。
【竹書紀年】□王十四年作範宮。
又臺名。
【戰國策】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臺。
又門名。
【左傳哀七年】秋,伐邾,及範門。
【註】邾郭門也。
又姓。
【左傳昭二十九年】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範氏,其後也。
【潛夫論】帝堯之後有範氏。
【廣韻】隨會爲晉大夫,食采於範,其後氏焉。
又通軓。
《少儀》祭左右軌範。
又通範。
【揚子太□經】矩範之動,成敗之效也。
【正字通】從弓,音頷。
考證:〔又與範通。
【禮少儀】左右軌範乃飮。
〕謹按左右軌範之範與軓同,不與範同,謹改:又通軓。
少儀祭左右軌範。
又通範。
茄 【申集上】【艸字部】 茄 〔古文〕伽【唐韻】古牙切【正韻】居牙切,□音嘉。
【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莖茄。
【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
【何晏景福殿賦】茄蔤倒植。
又五茄,藥名。
【柳宗元詩】珍蔬折五茄。
又古國名。
【左傳昭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
又【廣韻】複姓,有茄羅氏。
又求迦切,音伽。
茄子,菜,可食。
【本草】茄,一名落蘇,《五代貽子錄》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酥酪也。
【王褒僮約】別茄披蔥。
【拾遺記】淇、漳之鯉,脯以靑茄。
又地名。
【晉書郗鑒傳】鑒率衆渡江,與侃會於茄子浦。
又通荷。
【前漢揚雄傳】衿芰茄之綠衣兮。
【師古註】茄,古荷字,見《張揖古今字譜》。
【王應麟詩攷】有蒲與荷,作有蒲與茄。
見《樊光註爾雅》。
又莖茄之茄。
【集韻】【韻會】亦作居何切,音哥。
茅 【申集上】【艸字部】 茅 【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音貓。
【說文】管也。
【易泰卦】拔茅連茹。
【詩召南】白茅包之。
【書禹貢】包匭菁茅。
【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
【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
【註】時楚以茅爲旌識。
又國名。
【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
【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
又享名。
【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
又門名。
【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
又山名。
【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
又姓。
【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
又【韻補】迷侯切,音矛。
【屈原離騷】時□紛其變易兮,又何以淹留。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
又【類篇】莫佩切。
茅蒐,蒨草。
又【集韻】眉鑣切,音苗。
【易泰卦】拔茅連茹。
鄭讀作苗。
茆 【申集上】【艸字部】 茆 【唐韻】莫飽切,音卯。
【韻會】鳧葵。
【鄭小同雲】蓴菜草。
【詩魯頌】思樂泮水,薄采其茆。
【陸璣疏】茆與荇菜相似,葉大如手,赤圓有肥者,著手滑不得停,莖大如匕柄,葉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
江南人謂之蓴菜,或謂之水葵,諸陂澤中皆有。
【幹寶雲】今之□蹗草,堪爲葅,江東有之。
又雲:或名水戾。
一雲今之浮菜,卽豬蓴是也。
又【集韻】通。
草叢生也。
又與茅通。
【周禮天官醢人】茆菹。
【鄭註】讀作茅。
【說文】【玉篇】□音柳。
註詳□字。
考證:〔【于寶雲】今之□蹗草。
〕謹照原文于寶改幹寶。
萩 【申集上】【艸字部】 萩 【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音秋。
【說文】蕭也。
【爾雅釋草】蕭,萩。
【註】卽蒿。
【左傳襄十八年】及秦周伐雍門之萩。
又通楸,木名。
【管子禁藏篇】當春三月,萩室熯造。
【註】萩木鬱臭,以辟毒氣,故燒之新造之室。
【前漢貨殖傳】山居千章之萩。
又【史記朝鮮列傳】封隂爲萩苴侯。
【註】屬渤海。
又【五經文字】子遙切,音椒。
【穀梁傳文九年】楚子使萩來聘。
【集韻】或作菽。
又【玉篇】【廣韻】□子小切。
義同。
考證:〔【左傳襄十八年】秦周伐雍門之萩。
〕謹照原文秦周上增及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子淺切,音剪。
竹名。
【戌集上】【門字部】【玉篇】他頂切【廣韻】他鼎切,□音珽。
門上關也。
萫 【申集上】【艸字部】 萫 【唐韻】【正韻】□許亮切,音嚮。
【集韻】芼羹。
蟻 【申集中】【蟲字部】 蟻 【唐韻】魚倚切【集韻】魚綺切,□音艤。
【說文】作螘,蚍蜉也。
【爾雅釋蟲】蚍蜉,大螘。
【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別名蚍蜉,俗呼馬蚍蜉。
小者卽名螘,齊人呼螘蛘,《方言》曰蚍蜉,齊魯之閒謂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閒謂之元蚼,燕謂之蛾蛘。
其場謂之坻,或謂之垤是也。
其大而赤色斑駁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飛名□,卽飛螘也。
【古今注】河內人□河而見人馬數千萬,皆如黍米,遊動往來,以火燒之,人皆是蚊蚋,馬皆是大蟻,故名蟻曰元駒。
【續博物志】白蟻聞竹雞之聲化爲水。
又蟻裳。
【書顧命】麻冕蟻裳。
【傳】蟻,裳名,色元。
又蟻丘,山名。
【莊子則陽篇】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
又白蟻,馬名。
【博物志】周穆王八駿,三曰白蟻。
又浮蟻,醪汁滓酒也。
【張衡南都賦】浮蟻若萍。
又【唐韻古音】魚我切。
義同。
【爾雅】本作螘。
【禮記】通作蛾。
詳蛾字註。
【午集中】【目字部】【字彙】同。
虶 【申集中】【蟲字部】 虶 【唐韻】憶俱切,音紆。
蚰蜒別名。
【揚子方言】蚰蜒,趙、魏之閒謂之蚨虶。
【集韻】作□。
蔰 【申集上】【艸字部】 蔰 音扈。
【淮南子俶眞訓】萑蔰炫煌。
萬 【申集上】【艸字部】 萬 〔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
【說文】蟲也。
【埤雅】蜂一名萬。
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
【易乾象】萬國鹹寧。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
【詩邶風】方將萬舞。
【疏】萬者,舞之總名。
【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幹戚舞也。
【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幹舞稱萬舞。
又州名。
【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
【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
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萬,非。
萭 【申集上】【艸字部】 萭 【唐韻】【韻會】□王矩切。
音雨。
【說文】草也。
又姓。
【急就篇】萭段卿。
【註】萭亦楀字。
楀,木名。
因樹以得姓也。
【前漢遊俠傳】有萭章。
又【韻會】果羽切,音矩。
義同。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
所以正車輪者。
【周禮冬官輪人】萭之以□其匡也。
【註】等爲萭蔞以運輪上,輪中萭蔞則不匡刺也。
萱 【申集上】【艸字部】 萱 【唐韻】況袁切【集韻】許元切,□音暄。
【韻會】忘憂草,卽今之鹿蔥也。
【說文】作藼。
又從宣。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本又作萱。
【本草註】花宜懷妊,婦人佩之必生男,故名宜男。
◎按萱字《詩》作諼,《說文》作藼,又作蕿,《爾雅》又作萲。
《正字通》獨以藼爲正,似泥。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同。
萲 【申集上】【艸字部】 萲 【唐韻】同萱。
【王應麟詩攷】焉得萲草。
出《爾雅音義》。
萳 【申集上】【艸字部】 萳 【唐韻】奴感切,音楠。
【玉篇】草長弱貌。
又【集韻】那含切,音南。
草名。
萴 【申集上】【艸字部】 萴 【唐韻】阻力切,音仄。
【玉篇】萴子,藥名。
一歲爲萴子,二歲爲烏喙,三歲爲附子,四歲爲烏頭,五歲爲天雄。
【鹽鐵論】雖以進壤廣地,如食萴之充腸也。
又【廣韻】士力切【韻會】實側切,□音崱。
草也。
又人名。
【左傳昭二十年】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
【註】季萴,虞夏諸侯。
萵 【申集上】【艸字部】 萵 【集韻】烏禾切,音倭。
【類篇】萵苣,菜名。
【杜甫種萵苣詩序】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
又【續博物志】萵菜,出萵國,有毒,百蟲不敢近。
萶 【申集上】【艸字部】 萶 【集韻】尺尹切,音蠢。
【類篇】草名。
【說文】推也,草春時生也。
亦作萅。
又【玉篇】雜也。
萷 【申集上】【艸字部】 萷 【集韻】思邀切,音蕭。
萷槮,草木茂貌。
又【韻會】蕭疎貌。
【宋玉九辨】萷蕭槮之可哀兮。
【註】華葉已落,莖獨立也。
又師交切,音梢。
【前漢司馬相如傳】紛溶萷蔘。
【郭註】枝聳擢也。
又【韻會】色角切,音朔。
義同。
又【集韻】萷藋,藥草。
萸 【申集上】【艸字部】 萸 【唐韻】茱茰,亦作茱萸。
詳茰字註。
萹 【申集上】【艸字部】 萹 【唐韻】布□切,音邊。
萹竹,草名。
【爾雅釋草】竹萹蓄。
【疏】布地而生,節閒白華,葉細綠,人謂之萹竹。
又【廣韻】方典切,音匾。
義同。
又【集韻】蒲眠切,音腁。
萹□,草木動貌。
考證:〔【爾雅釋草】竹萹蓄。
【註】布地而生。
〕謹照原文註改疏。
【午集中】【目字部】【玉篇】助鹹切,音讒。
【篇海】怒視也。
又目深貌。
萺 【申集上】【艸字部】 萺 【集韻】莫報切,音帽。
【說文】草也。
又【廣韻】莫六切,音目。
萺□草。
又與苜同。
萼 【申集上】【艸字部】 萼 【唐韻】五各切【韻會】逆各切,□音鄂。
【玉篇】花萼也。
【晉書皇甫謐傳】春華發萼,夏繁其實。
【束皙白華詩】白華朱萼。
落 【申集上】【艸字部】 落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
【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又【爾雅釋詁】落,始也。
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
【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
【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又【博雅】居也。
【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
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又蕃籬曰虎落。
【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
【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又廢也。
【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又落落,不相入貌。
【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又牢落。
【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陸落。
【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又拓落。
【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又【韻會】錯落,閒厠貌。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又山名。
【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又草名。
【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
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
又木名。
【爾雅釋木】檴,落。
【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又與絡通。
【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
【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
【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又【唐韻古音】讀路。
【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
葉下濩韻。
萾 【申集上】【艸字部】 萾 【集韻】怡成切,音盈。
【篇海】菊也。
亦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同□。
萿 【申集上】【艸字部】 萿 【唐韻】古活切,音括。
【爾雅釋草】萿,麋舌。
【郭註】今麋舌草,春生葉,似舌。
又【集韻】戸栝切,音活。
獨萿,藥草。
【直音】作萿。
字從□作。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於到切,音奧。
妒也。
葀 【申集上】【艸字部】 葀 【唐韻】古活切,音括。
菝葀,瑞草。
【揚雄甘泉賦】攢井閭與茇葀兮。
【直音】作葀。
葀字從□作。
【子集下】【入字部】【玉篇】古文兩字。
註詳六畫。
【說文】從冂從□。
【徐曰】從二入也。
此本爲兩再之。
今經傳皆作兩。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伊昔切,音益。
女字。
【午集中】【白字部】【正字通】俗耄字。
葁 【申集上】【艸字部】 葁 【集韻】居良切,音姜。
山草。
【正字通】俗字。
葂 【申集上】【艸字部】 葂 【集韻】武遠切,音晚。
人名。
【莊子天地篇】蔣閭葂見季徹。
又【潘尼西道賦】葂窟連投十數億計。
通作莬。
葃 【申集上】【艸字部】 葃 【唐韻】在各切,音昨。
茹草。
【博雅】葃茹,烏芋也。
【集韻】葃茹,草名。
又秦昔切,音籍。
義同。
又【集韻】士革切,音賾。
【類篇】菜名。
考證:〔【集韻】士革切,音頤。
〕謹照原文頤改賾。
葅 【申集上】【艸字部】 葅 【集韻】同菹。
又通苴,見苴字註。
葆 【申集上】【艸字部】 葆 【唐韻】補抱切,音保。
【前漢燕刺王旦傳】頭如蓬葆。
【註】葆,草木叢生之貌。
又【韻會】梓上苗也。
【字彙補】關中謂桑楡孽生曰葆。
又【禮雜記羽葆疏】葆謂蓋也。
【張衡西京賦】垂翟葆。
又【禮禮器】不樂葆大。
【註】葆之言褒也。
又【素問】治數之道,從容之葆。
【註】葆,平也。
又藏也。
【莊子齊物論】此之謂葆光。
又【韻會】旅葆,野菽,實可食。
【史記天官書】觜觿爲虎首,主葆旅事。
【晉灼曰】葆,菜也。
野生曰旅。
又通褓。
【史記留侯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
【註】葆,小兒被也。
又通寶。
【史記留侯世家】見穀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
【註】《史記》珍寶字皆作葆。
又與堡通。
【史記匈奴傳】侵盜上郡葆塞。
又【集韻】博毛切,音褒。
廣也。
蒑 【申集上】【艸字部】 蒑 【集韻】於斤切,音殷。
【類篇】菜名。
又【韻會】草色靑也。
蒥 【申集上】【艸字部】 蒥 【集韻】力求切,音劉。
【玉篇】香草。
又【廣韻】蒥荑,藥名。
葈 【申集上】【艸字部】 葈 【集韻】想止切,音葸。
本作□。
胡□,枲耳也。
【正字通】俗枲字。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古文糞字。
註見本畫。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田黎切,音題。
竹名。
一曰竹器。
同。
又大計切,音弟。
義同。
【醜集下】【夕字部】□字之譌。
【午集中】【目字部】【唐韻】苦系切【集韻】詰計切,□音契。
【說文】省視也。
【玉篇】窺也。
又【字彙】區裡切,音起。
義同。
【說文】本作□。
從目,啓省聲,與肉部字別。
葉 【申集上】【艸字部】 葉 【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
【說文】草木之葉。
【陸遊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又世也。
【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又【博雅】聚也。
又書冊。
【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又姓。
【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又與通。
【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
【註】古文葉爲。
又式涉切,音攝。
【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又【韻補】葉,逆約切,音虐。
【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又葉於急切。
【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
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又【集韻】徒協切,音牒。
與同,書篇名。
【韻會】或作□,非。
葌 【申集上】【艸字部】 葌 【集韻】居顏切,音奸。
【山海經】吳林之山,其中多葌草。
【吳越春秋】吾師作冶,夫妻入冶爐中,後世麻絰葌服,然後敢鑄。
又山名。
【山海經】昆吾山又西百二十裡曰葌山,葌水出焉。
考證:〔【吳越春秋】幹將鑄劍,夫妻人冶爐中,後世麻經葌服,然後敢鑄。
〕謹照原文幹將鑄劍改吾師作冶。
麻經改麻絰。
葍 【申集上】【艸字部】 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
【說文】也。
【詩小雅】言采其葍。
【傳】葍,惡菜也。
【爾雅釋草】葍,。
【註】大葉白華,根如指,正白,可啖。
又【爾雅釋草】葍,藑茅。
【註】葍花有赤者爲藑。
又【博雅】烏麮,葍也。
又【唐韻古音】方墨切,引《詩》葉求爾新特韻。
又去聲,音富。
又【集韻】或作□、蕧。
考證:〔【爾雅釋草】葍,葍。
【註】大葉白華。
〕謹照原文葍葍去下葍字。
〔【博雅】烏□葍也。
〕謹照原文□改麮。
葎 【申集上】【艸字部】 葎 【唐韻】呂切,音律,蔓艸。
【玉篇】似葛有刺。
【本草】葎草莖有細刺,善勒人膚,故名勒草。
訛爲葎草。
【酉集下】【酉字部】【類篇】補履切,音比。
酒名。
與□同。
【戌集中】【雨字部】【集韻】才資切,音茨。
【玉篇】大雨。
又【集韻】雨聲。
或作□,亦書作□。
葏 【申集上】【艸字部】 葏 【唐韻】子仙切,音煎。
草茂貌。
又【集韻】將先切,音箋。
《詩》菁菁者莪,李舟說作葏葏。
又【玉篇】才千切,音前。
咨盈切,音精。
義□同。
葐 【申集上】【艸字部】 葐 【唐韻】符分切,音汾。
【玉篇】葐蒕,盛貌。
【左思蜀都賦】鬱葐蒕以翠微。
又【博雅】馥葐,香也。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
艸名。
【爾雅釋草】茥,蒛葐。
【註】覆盆也,實似莓而小。
【正字通】梵書謂覆葐子花曰蘇蜜那花。
考證:〔【爾雅釋草】莖蒛葐。
〕謹照原文莖改茥。
葑 【申集上】【艸字部】 葑 【唐韻】府容切,音封。
菜名。
【韻會】蕦蓯也。
【詩邶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傳】葑,須也。
【疏】《釋草》雲:須,葑蓯。
《坊記》註雲:葑,蔓菁也。
《方言》雲:蘴蕘,蕪菁也。
陳楚謂之葑,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部謂之大芥。
蘴與葑字雖異音實同,卽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葑蓯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
【集韻】敷馮切,音豐。
《詩》采葑采菲,徐邈讀作蘴。
又【廣韻】芳用切,音湗。
菰根也,今江東有葑田。
【晉書音義】菰草叢生,其根盤結,名曰葑。
【通鑑】魏明帝靑龍元年,陸遜入江夏,催人種葑豆。
【史炤釋文】葑,方用切,菰根也。
江東有葑田。
【胡三省註】按葑音封,菜也,亦謂之蔓菁。
江東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沒牛者,此田又不產菰根。
葒 【申集上】【艸字部】 葒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
【爾雅釋草】葒,蘢古。
【本草】葒草,水葒也,與葓同。
葓 【申集上】【艸字部】 葓 【唐韻】戸公切【韻會】胡公切,□音紅。
【玉篇】水草也。
【北史慕容儼傳】造荻葓竟數裡,以塞船路。
葕 【申集上】【艸字部】 葕 【集韻】延面切,音衍。
【類篇】蔓葕也。
或作莚。
【酉集下】【邑字部】【集韻】蘇典切,音跣。
國名。
葖 【申集上】【艸字部】 葖 【唐韻】徒骨切,音突。
【爾雅釋草】葖,蘆萉。
【註】萉宜爲菔,蘆菔也。
紫花大根,俗呼雹突。
詳前菔字註。
著 【申集上】【艸字部】 著 【集韻】【韻會】【正韻】□陟慮切,音箸。
【博雅】明也。
【中庸】形則著。
【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
【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
【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又【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
【註】著音著作之著。
【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又【小爾雅】思也。
又與貯通。
【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
【註】著,居也。
又【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
【傳】門屏之閒曰著。
又【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
【註】著,位次也。
【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又【廣韻】直餘切,音除。
【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又【羣經音辨】藥草也。
【爾雅釋草】味。
荎著。
【註】音儲。
又【類篇】陟略切,音芍。
被服也。
【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裏著組繫。
【註】著,充之以絮也。
【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又【集韻】直略切,音擆。
【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
【註】著。
置也。
又【類篇】附也。
【前漢賈誼傳】黑子之著面。
又【禮明堂位】著,殷尊也。
【註】著地無足。
又【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
【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
【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
【直音】俗作着。
考證:〔【前漢食貨志】黑子之著面。
〕謹按食貨志無此語,食貨志改賈誼傳。
葙 【申集上】【艸字部】 葙 【唐韻】息良切,音襄。
靑葙子也。
【魏志裴松之註】初平中,有靑牛先生者客三輔,常食靑葙芫花,年似五六十者。
【齊民要術】葙根以爲菹,香辛。
【集韻】【類篇】俱作蘘。
考證:〔【魏志裴松之傳】初平中,有靑牛先生者,客三輔,常食靑葙莞花。
〕謹按魏志無裴松之傳,查係管幼安傳裴松之註文。
謹照原書傳改註。
莞花改芫花。
葚 【申集上】【艸字部】 葚 【集韻】時鴆切,音甚。
【玉篇】桑實也。
【詩魯頌】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疏】飛鴞,惡聲之鳥。
食桑黮而變音。
【註】黮同葚。
【晉書張錫傳】桑葚甜甘,鴟鴞革響。
又【韻補】葉如林切,音□。
【詩衞風】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葉下耽字韻。
【詩疏】一本又作椹。
◎按《佩觿》雲:以鐵椹之椹爲桑葚,非,葚字不當從木。
【午集中】【目字部】【唐韻】昌眞切【集韻】稱人切,□音嗔。
【說文】與瞋同。
又【廣韻】【集韻】□而振切,音認。
【類篇】視貌。
一曰眩也。
又眩,懣也。
詳眩字註。
【集韻】與同。
又【玉篇】之忍切,音軫。
亦眩懣也。
荌 【申集上】【艸字部】 荌 【唐韻】烏肝切,音按。
【說文】草也。
荍 【申集上】【艸字部】 荍 【唐韻】渠遙切【集韻】【正韻】祁堯切,□音翹。
【詩陳風】視爾如荍。
【傳】荍,芘芣也。
【疏】一名蚍□。
陸疏:似蕪菁,華紫綠色,可食,微苦。
【爾雅翼】一名錦葵花。
又【爾雅註】今荊葵也又雲荍,小草,多花少葉,葉又翹起。
又【類篇】屍周切,音收。
【集韻】巨夭切,音趫。
義□同。
考證:〔【詩陳風】視爾如荍。
【傳】,荍芘芣也。
【疏】一名蚍□。
郭註,今荊葵也。
陸註,似蕪菁,華紫綠色,可食,微苦。
【爾雅翼】一名錦葵花。
又【爾雅註】荍,小草。
〕謹按郭註乃爾雅註非毛詩註。
謹將郭註至陸註八字改陸疏二字。
爾雅註下增今荊葵也又雲六字。
荎 【申集上】【艸字部】 荎 【唐韻】直尼切【集韻】陳尼切,□音治。
【爾雅釋草】菋,荎蕏。
【註】荎蕏,五味子。
【本草註】《抱樸子》雲: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
又木名。
【詩唐風】山有樞。
【傳】樞,荎也。
今之刺楡。
又【博雅】牛荎,牛膝也。
又徒結切,音跌。
義同。
【戌集上】【金字部】【字彙補】音義未詳。
【博古圖周淮父卣銘】錫貝山。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寒剛切,音航。
與□同。
通作頏。
【篇海】鳥飛高下也。
【揚雄甘泉賦】魚頡而鳥。
【註】頡猶頡頏,謂魚躍鳥翔也。
又【埤雅】禽經曰:燕以狂視也。
荏 【申集上】【艸字部】 荏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稔。
【詩大雅】荏菽斾斾。
【傳】荏菽,戎菽也。
【箋】大豆也。
又【爾雅釋草】蘇,桂荏。
【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
【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
【本草】荏子可壓油。
【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又柔也。
【詩小雅】荏染柔木。
【傳】荏染,柔意也。
【論語】色厲而內荏。
又【篇海】荏染,猶侵尋也。
亦作荏苒。
【廣韻】荏苒,展轉也。
【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又地名。
【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
考證:〔【魏書彭城王傳】離違淸挹,荏苒至今。
〕謹照原文離改難。
薦 【申集上】【艸字部】 薦 【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韻會】才甸切,□音洊。
【爾雅釋言】薦、原,再也。
又【國語註】薦,聚也。
又【小爾雅】重也。
【廣韻】仍也。
【左傳僖十三年】晉薦饑。
【爾雅釋天】仍饑爲薦。
又【左傳襄四年】戎狄薦居。
【註】薦,草也,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
又與薦通。
【詩大雅】饑饉薦臻。
【說文】薦,薦席也。
【六書正譌】俗作洊,非。
考證:〔【左傳襄四年】戎狄薦居。
【註】薦,草也,古狄人逐水草而居。
〕謹照原文古改言。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章恕切,音庶。
籮屬。
【子集中】【人字部】同刧。
見【釋典】。
【午集中】【皿字部】【五音集韻】胡雞切,音兮。
小盆也。
荑 【申集上】【艸字部】 荑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啼。
【玉篇】始生茆也。
【詩邶風】自牧歸荑。
【衞風】手如柔荑。
又草木初生貌。
【晉書郭璞傳】蘭荑爭翹。
【謝靈運詩】原隰荑綠柳。
又草也。
【孟子】苟爲不熟,不如荑稗。
通作稊。
又【廣韻】以脂切【集韻】延知切,□音夷。
【爾雅釋草】莁荑,蔱蘠。
【註】莁荑,草名。
一名白蕢。
又芟刈曰荑。
【周禮地官】凡稼澤,以水殄草而芟荑之。
或作。
考證:〔【謝靈運詩】草木荑綠柳。
〕謹照原詩草木改原隰。
荒 【申集上】【艸字部】 荒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光切,音肓。
【說文】蕪也。
一曰草掩地也。
【周語】田疇荒蕪。
【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
【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又廢也。
【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
【傳】無廢棄我命。
又大也。
【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書益稷】惟荒度土功。
【傳】大治度水土之功。
又【書禹貢】五百裡荒服。
【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又掩也。
【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又空也。
【吳語】荒成不盟。
又蒙也。
【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
又【集韻】同慌。
【楚辭哀郢】荒忽其焉極。
又通肓。
【史記扁鵲列傳】搦髓腦揲荒。
【註】荒,膏荒也。
又地名。
【水經注】荒谷東岸有冶父城。
【梁元帝□覽賦】夕瞻荒谷之寺。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大歲在己曰大荒落。
又姓,見【通志氏族略】。
考證:〔【吳語】荒城不盟。
〕謹照原文城改成。
荓 【申集上】【艸字部】 荓 【玉篇】同萍。
【集韻】【類篇】□旁經切,音缾。
草名也。
【說文】馬帚也。
又同□。
【集韻】旁經切,音缾。
草名。
【爾雅釋草】荓,馬帚。
【疏】草似蓍,俗謂蓍荓,可爲掃彗。
又人名。
【呂氏春秋】靑荓,趙人。
又【韻會】滂丁切,音俜。
【詩大雅】荓雲不逮。
【傳】荓,使也。
【周頌】莫予荓蜂。
【傳】荓蜂,□曳也。
考證:〔【爾雅釋草】荓,馬帚。
【註】草似蓍。
〕謹照原文註改疏。
荔 【申集上】【艸字部】 荔 【說文】同茘。
荖 【申集上】【艸字部】 荖 【字彙補】音培。
【西溪叢語】閩廣人食榔,每切作片蘸蠣灰,以荖葉裹嚼之。
又音老。
莢 【申集上】【艸字部】 莢 【唐韻】【正韻】古協切【韻會】吉協切,□音夾。
【說文】草實。
【博雅】豆角謂之莢。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物。
【註】莢物,薺莢、王棘之屬。
【疏】卽今人謂之皁莢是也。
又蓂莢,堯時瑞草。
又莢蒾。
【本草】葉似木槿及楡、柞小樹。
又錢名。
【前漢食貨志】漢興,以爲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
【註】如楡莢也。
又陵名。
【水經注】李夫人塚,塚形三成,世謂之莢陵。
又姓。
【通志氏族略】莢氏。
【風俗通】莢成僖子,晉大夫。
【王僧孺百家志】荀永之娶平陽莢氏。
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
〕謹照原文莢字下增物字。
荛 【申集上】【艸字部】 蕘 【唐韻】【正韻】□如招切,音饒。
【說文】草薪也。
【左傳昭十三年】淫芻蕘者。
【疏】□燃火之草也。
又蕘花,藥名。
【本草註】蕘者,饒也,其花繁饒也。
又【集韻】尼交切,音鐃。
菜名。
【博雅】蘴蕘,蕪精也。
【揚子方言】陳楚之郊謂之蘴,魯齊之郊謂之蕘。
考證:〔【左傳昭十三年】淫芻蕘者。
【註】□燃火之草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
荞 【申集上】【艸字部】 蕎 【唐韻】舉喬切,音嬌。
【爾雅釋草】蕎,卭鉅。
【註】藥草,大戟。
【本草】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
又【廣韻】巨嬌切【韻會】渠嬌切,□音喬。
【玉篇】蕎麥。
【本草】蕎麥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麪如麥。
【白居易詩】蕎麥鋪花白。
【備考】【戌集】【阜字部】【字彙補】移愁切。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直引切【集韻】丈忍切,□音朕。
瞋怒目貌。
又【類篇】目之精也。
【後漢盧植傳註】無目曰瞽。
與眹通。
荟 【申集上】【艸字部】 薈 【唐韻】【韻會】□烏外切,音濊。
【爾雅釋草】,鴻薈。
【註】卽菜也。
【疏】一名鴻薈。
又【詩曹風】薈兮蔚兮,南山朝隮。
【傳】薈蔚,雲興貌。
又【博雅】障也。
【潘嶽射雉賦】翳薈菶茸。
又【韻補】一旣切,音曀。
【陸雲城南詩】我有高廈,如雲斯薈。
問誰在宴,惟俊惟乂。
荠 【申集上】【艸字部】 薺 【集韻】【正韻】□在禮切,音鱭。
甘菜。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董仲舒雨雹對】薺麥始生,由陽升也。
又【韻會】草名。
又【類篇】才詣切,音劑。
義同。
又才資切,音疵。
《采薺》,逸《詩》篇名。
【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
又通茨,見茨字註。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許兼切【集韻】馨兼切,□音馦。
【廣韻】□,病也。
【集韻】喉病也。
又【集韻】堅嫌切,音兼。
又虛嚴切,音□。
又火占切,音□。
義□同。
又離鹽切,音廉。
臞疾。
榮 【辰集中】【木字部】 榮 【唐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於營切,□音營。
【說文】桐木也。
見桐字註。
又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
【禮喪大記】升自東榮,降自西北榮。
【註】榮屋翼也。
又榮華。
【爾雅釋草】木謂之華,草謂之榮。
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
又【淮南子時則訓】秋行夏令爲華,行春令爲榮。
又榮者,辱之反。
【老子道德經】知其榮,守其辱。
又人以血爲榮,以氣爲衞。
【內經】榮衞不行,五臟不通。
又【諡法】寵祿光大曰榮。
又州名。
【前漢地理志】屬犍爲郡,唐置榮州。
又杜榮,草也。
《爾雅》莣,杜榮。
註似茅,皮可以爲繩索履屩。
又姓。
【史記聖門弟子傳】榮旂。
【莊子】榮啓期。
又【集韻】維傾切,音營。
義同。
又葉以中切,音融。
【越絕書】種留封侯,不知令終。
二賢比德,種獨不榮。
【楊愼雲】東韻宜收榮字。
又葉爲命切,音詠。
【揚雄太□經】宗其高年,鬼待敬也。
牽羊于叢,不足榮也。
鼎血之蕕,信王命也。
考證:〔又杜榮,忘憂艸也。
【郭璞爾雅註】一名莣,今芒草,可爲索。
〕謹按杜榮非忘憂草,今改又杜榮,草也。
爾雅莣,杜榮。
註似茅,皮可以爲繩索履屩。
葷 【申集上】【艸字部】 葷 【唐韻】【集韻】【正韻】□許雲切,音熏。
【禮玉藻】膳于君,有葷桃茢。
【註】葷,薑及辛菜也。
【儀禮士相見禮】夜侍坐,問夜膳葷。
【註】葷,辛物,食之止臥。
【玉篇】葷葉所以辟兇邪。
【後漢禮儀志】仲夏之月,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樸蠱鐘,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戸。
【荀子哀公篇】志不在於食葷。
【註】蔥,薤也。
【徐鉉說文註】葷,臭萊也,通謂芸臺、椿、韭蔥、蒜、阿魏之屬,方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
【唐書王維傳】維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
【爾雅翼】西方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蒜、茖蔥爲五葷,道家以韭、蒜、芸臺、胡荽、薤爲五葷。
又通薰。
【史記五帝紀】北逐葷粥。
【前漢霍去病傳】躬將所獲葷允之士。
【師古註】葷字與薰同。
【集韻】或作蔒。
【禮記註】或作焄。
考證:〔【前漢霍去病傳】所獲葷允之士。
〕謹照原文所獲上增躬將二字。
荥 【巳集上】【水字部】 滎 【唐韻】【集韻】【韻會】□戸扃切,音熒。
【說文】絕小水也。
又水名。
【書禹貢】滎波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洛。
又滎陽,郡名。
【地理通釋】滎陽,漢屬河南,今鄭州滎陽滎澤二縣。
又山名。
【山海經】南海之外有滎山,滎水所出。
又【集韻】娟營切,音縈。
滎瀯,波浪湧起貌。
【郭璞江賦】漩澴滎瀯。
又【玉篇】【集韻】□烏迥切,音瑩。
與濙同。
汫濙,小水貌。
又【集韻】縈定切,音鎣。
義同。
亦作瀅。
考證:〔【書禹貢】滎波旣道。
〕謹照原文旣道改旣豬。
荦 【巳集下】【牛字部】 犖 【唐韻】呂角切【集韻】【韻會】力角切,□音。
【說文】駁牛也。
從牛,勞省聲。
【廣韻】駁犖,牛雜色。
又【廣雅】丁犖,牛屬。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赤瑕駁犖。
【註】司馬彪曰:駁犖,采點也。
又【史記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者。
【註】索隱曰:犖犖,事之分明也。
又【廣韻】卓犖。
【韻會】卓犖,超絕也。
【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
又人名。
【左傳莊三十二年】圉人犖。
又【集韻】力各切,音樂。
牛駁色。
熒 【巳集中】【火字部】 熒 【唐韻】戸扃切【集韻】懸扃切【韻會】互扃切,□音螢。
【說文】屋下燈燭之光。
從焱冖。
【前漢班固敘傳】守突奧之熒燭。
【註】師古曰:熒熒,小光之燭也。
又【玉篇】熒熒,猶灼灼也。
【廣韻】光也,明也。
【史記趙世家】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
【杜牧阿房宮賦】明星熒熒。
又熒惑,星名。
【史記天官書】察剛氣以處熒惑。
亦作營。
又【莊子人閒世】而目將熒之。
【註】使人眼眩也。
又熒陽,縣名。
【左傳宣十二年】及熒澤,見六麋。
【註】熒澤,在熒陽縣東。
又【水經注】火山。
似火,從地中出,名熒臺。
又草名。
【爾雅釋草】熒委萎。
【註】藥草也。
又與螢通。
【爾雅釋蟲】熒火卽炤。
【後漢靈帝紀】逐熒光行數裡。
又【集韻】乎萌切,音宏。
火光。
又維傾切,音營。
義同。
又【集韻】【類篇】□翾營切,音□。
【集韻】本作滎。
水名。
又【集韻】烏迥切,音濙。
同瑩。
聽瑩,疑惑也。
【莊子齊物論】是黃帝之所聽熒也。
又【五音集韻】烏絅切,音鎣。
火光貌。
又【集韻】胡鎣切,濙去聲。
暫明貌。
考證:〔【後漢靈帝紀】遂熒光行數裡。
〕謹照原文遂改逐。
荨 【申集上】【艸字部】 蕁 【唐韻】徒含切,音譚。
【說文】藩。
【爾雅釋草】蕁,藩。
【註】蕁生山上,葉如韭,一曰蝭母。
又□,海薻。
【註】一名海蘿,如飛髮,生海中。
又【淮南子天文訓】火上蕁,水下流。
荩 【申集上】【艸字部】 藎 【唐韻】【韻會】□徐刃切,音燼。
【本草】藎草,一名黃草,一名盭草,可染黃。
又【爾雅釋詁】藎,進也。
【詩大雅】王之藎臣。
【疏】藎,忠愛之篤,進進無巳也。
又【揚子方言】藎,餘也。
周鄭之閒曰藎。
【註】遺餘。
【馬融長笛賦】藎滯抗絕。
又秦、晉之閒炊薪不盡曰藎。
或作□□。
又□。
考證:〔【揚子方言】藎,餘也。
【註】遺餘,周鄭之閒曰藎。
〕謹照原文註遺餘三字,移於周鄭之閒曰藎下。
荪 【申集上】【艸字部】 蓀 【唐韻】思渾切【正韻】蘇昆切,□音孫。
【玉篇】香草也。
【楚辭九歌】蓀橈兮蘭旌。
【司馬相如上林賦】葴蔣若蓀。
【韻會】陶隱居雲:溪蓀,極似石菖蒲,而葉無脊。
【集韻】或作,或作荃。
【類篇】又作□、□。
莐 【申集上】【艸字部】 莐 【唐韻】直深切,音沉。
【集韻】直禁切,音鴆。
【說文】草也。
【爾雅釋草】蕁,莐藩。
【疏】知母也。
【郭註】生山上,葉如韭。
又【玉篇】丁敢切,音黕。
義同。
葨 【申集上】【艸字部】 葨 【唐韻】烏恢切,音隈。
【玉篇】草名。
【戌集上】【金字部】【字彙】與釽同。
莾 【申集上】【艸字部】 莾 【幹祿字書】俗莽字。
蔭 【申集上】【艸字部】 蔭 【唐韻】【集韻】【韻會】□於禁切,音廕。
【說文】草隂地。
【徐曰】草所庇也。
【荀子勸學篇】樹成蔭而衆鳥息焉。
【呂氏春秋】松柏成而塗之人已蔭矣。
又日景也。
【左傳昭元年】趙孟視蔭。
又通廕。
【左傳文九年】本根無所庇廕。
又【韻會】通作隂。
【詩大雅】旣之隂女。
又【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
【註】音同蔭。
【杜雲】所茠蔭之處。
古字借用。
又【集韻】於金切,音隂。
草木蔭翳也。
【班固西都賦】茂樹蔭蔚。
或作□。
藥 【申集上】【艸字部】 藥 【唐韻】以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躍。
【說文】治病草。
【史記三皇本紀】神農氏甞百草,始有醫藥。
【急就篇註】草木、金石、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爲藥。
又【本草】芍藥。
詳芍字註。
又療也。
【詩大雅】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莊子天地篇】有虞氏之藥瘍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藥氏,望出河内,後漢南陽太守藥崧,晉有牙門藥沖。
又【韻會】式灼切,音鑠。
灼藥,熱貌。
【丘遲思賢賦】心灼藥如傷。
又旅灼切,音略。
【張衡南都賦】歸鴈鳴鵽,黃稻鱻魚,以爲勺藥。
【註】勺藥,五味之和。
藥音略。
【西溪叢語】言勺藥者,乃以魚肉等物爲醢食也。
【韓退之郾城聯句詩】五鼎調勺藥。
又,難祈卻老藥。
上藥旅酌切,下藥以灼切,二藥不同音。
又【唐韻古音】醫藥之藥去聲,音効。
又【字彙補】與籞苑之籞同。
李正己曰:園亭中藥闌,闌卽藥,藥卽闌,猶言圍援,非花藥之闌。
《漢書宣帝紀》:池藥未幸者,假與貧民。
凡《漢書》闌入宮禁,闌字多從艸,則藥闌字義尤分明也。
荲 【申集上】【艸字部】 荲 【唐韻】恥六切【集韻】敕六切,□音矗。
【博雅】荲羊蹄也。
【本草】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
又【揚子方言郭璞註】葇、荲,菜也。
亦蘇之種類。
又【說文】陵之切,讀若釐。
草也。
【齊民要術】《字林》雲:荲草似冬藍,蒸食之。
考證:〔【博雅】羊蹄萊也。
〕謹照原文改荲羊蹄也。
荳 【申集上】【艸字部】 荳 【廣韻】田□切,音豆。
【韻會】菽也。
《物理論》雲:菽者衆荳之名,通作豆。
又荳蔲,藥名。
荵 【申集上】【艸字部】 荵 【唐韻】而軫切,音忍。
【說文】荵冬草。
【爾雅釋草】蒡,隱荵。
【註】似蘇有毛,今江東呼爲隱荵,藏以爲菹,亦可瀹食也。
又上聲。
【集韻】而振切,音刃。
義同。
荷 【申集上】【艸字部】 荷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
【爾雅釋草】荷,芙渠。
【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
【詩鄭風】隰有荷華。
【傳】荷華,扶渠也。
又【陳風】有蒲與荷。
【箋】芙渠之莖也。
【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
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又地名。
【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
水名,與菏同。
註詳菏字。
又【廣韻】胡可切。
【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
【註】荷,擔也。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疏】荷,擔揭也。
【晉書輿服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爲袷囊,綴之服外。
又通何。
【詩小雅】何蓑何笠。
【傳】揭也。
【釋文】河可反。
又【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
【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
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
【潘嶽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
又通苛。
【前漢酈食其傳】握齱好荷禮。
【師古註】荷與苛同,苛細也。
又怨怒聲。
【通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考證:〔【爾雅釋草】荷,芙渠。
【註】別名芙蓉,江南人呼荷。
〕謹照原文江南改江東。
〔【詩小雅】何蓑何笠。
【傳】揭也。
【箋】何可反。
〕謹照原文箋何可反改釋文河可反。
荸 【申集上】【艸字部】 荸 【篇海】蒲沒切,音孛。
《碎金》雲:荸薺,古之□茈也。
苗似龍鬚,根黑色,可食。
荹 【申集上】【艸字部】 荹 【唐韻】薄故切,音捕。
【玉篇】牛馬草亂藁也。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
荹攎,收亂草也。
荺 【申集上】【艸字部】 荺 【唐韻】于敏切,音殞。
【爾雅釋草】荺,茭。
【註】荺,一名茭,謂草根可食者也,亦筍類也。
非一種。
又【集韻】于倫切,音筠。
藕紹也。
考證:〔【爾雅釋草】荺茭。
【註】荺,一名□〕謹照原文一名□改一名茭。
荻 【申集上】【艸字部】 荻 【唐韻】徒歷切【韻會】亭歷切,□音狄。
【說文】萑也。
【爾雅釋草】蕭,荻。
【註】卽蒿。
【戰國策】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
【晉書童謠】官家養蘆花爲荻。
又地名。
【前漢功臣表】荻苴侯韓陶。
【史記索隱】荻苴,在渤海。
【正字通】《廣雅》作藡。
荼 【申集上】【艸字部】 荼 【唐韻】【正韻】□同都切,音塗。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傳】荼,苦菜也。
【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
【爾雅釋草】荼,苦菜。
【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遊冬。
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又【詩豳風】採荼薪樗。
【又】予所捋荼。
【註】荼,萑苕也。
又【詩鄭風】有女如荼。
【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
【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
【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
【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
【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
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又【書湯誥】弗忍荼毒。
【傳】荼毒,苦也。
【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
【疏】荼、毒皆惡物。
又【詩周頌】以薅荼蓼。
【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
【王肅曰】荼,陸穢。
又【爾雅釋木】檟,苦荼。
【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
【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
詳茶字註。
又【博雅】荼,僭也。
又【揚子方言】倩、荼,借也。
【郭註】荼,猶徒也。
又神名。
【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
【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兇。
又【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音□。
義同。
又通舒。
【禮玉藻】諸侯荼。
【註】讀如舒遲之舒。
【荀子大略篇】諸侯禦荼。
【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荊荼是徵。
【索隱註】荼,音舒。
【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音舒。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又倉大切,音蔡。
【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又【集韻】餘遮切,音邪。
荼陵,縣名,在長沙。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
蘇林雲:荼音琅邪之邪。
又【正韻】商居切,音書。
與瑹同。
又【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餘。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
亦茅秀也。
考證:〔【禮玉藻】荼前詘後。
〕謹按所引非原文句讀,謹照原文改諸侯荼。
荽 【申集上】【艸字部】 荽 【唐韻】息遺切【韻會】宣隹切,□音綏。
與荾同。
胡荽,香菜,張騫使西域得胡荽。
【潘嶽閒居賦】蓼荽芬芳。
【註】荽,香菜。
又【集韻】與萎通。
詳萎字註。
荿 【申集上】【艸字部】 荿 【集韻】時征切,音成。
【類篇】草也。
【戌集中】【阜字部】【集韻】象呂切,音緒。
【玉篇】今作序。
【集韻】東西牆也。
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力求切,音劉。
【玉篇】旗□也。
今爲旒。
【類篇】旌旗之旓。
【戌集中】【隹字部】【唐韻】【集韻】□於陵切,音膺。
【說文】鳥也。
從隹,瘖省聲。
【徐鍇曰】鷹隨人所指□,故從人。
【說文】作□。
【集韻】或作鷹。
餘詳鳥部鷹字註。
【戌集上】【門字部】【集韻】【正韻】□時吏切,音侍。
寺人,奄官。
或從門。
又【集韻】祥吏切,音飼。
【說文】廷也。
有法度者也。
本作寺。
【五音集韻】寺者,司也。
官之所止有九司。
釋名曰:寺,嗣也。
治事者相嗣續于其內。
又漢西域白馬經來,初止于鴻臚寺,遂取寺名,剏置白馬寺。
莀 【申集上】【艸字部】 莀 【玉篇】古文農字,註見辰部六畫。
又【集韻】丞眞切,音辰。
草多貌。
【篇海】作□。
莃 【申集上】【艸字部】 莃 【唐韻】香衣切,音希。
【爾雅釋草】莃,兔葵。
【玉篇】似葵而葉小,壯如藜,有毛。
汋啖之滑香。
蒤 【申集上】【艸字部】 蒤 【玉篇】達胡切,音塗。
【爾雅釋草】蒤,虎杖。
【註】似紅草而粗大,有細刺,可以染赤。
【本草】一名苦杖。
又名斑杖、酸杖、大蟲杖。
又【爾雅釋草】蒤,委葉。
【疏】穢草也。
莅 【申集上】【艸字部】 莅 【唐韻】力至切【正韻】力地切,□音利。
【韻會】臨也。
【易明夷】君子以莅衆。
【書周官】不學牆面,莅事惟煩。
又【穀梁傳僖三年】莅者,位也。
又【集韻】力質切,音栗。
【司馬相如上林賦】藰莅卉歙。
【師古註】林木鼓動之聲。
【韻補】曹植《禹贊》避隱商山,示不敢莅。
諸侯向己,乃奉天秩。
(蒞)【集韻】同莅。
莆 【申集上】【艸字部】 莆 【唐韻】方矩切,音府。
萐莆,堯時瑞草。
又【正韻】薄胡切,音蒲。
地名。
【水經注】孔山在莆城西南三十餘裡。
【一統志】莆田,縣名,屬興化。
又通蒲。
【楚辭天問】鹹播秬黍,莆藿是營。
莉 【申集上】【艸字部】 莉 【唐韻】直尼切【集韻】陳尼切,□音墀。
姓也。
《姓苑》雲:淮南人。
又郞奚切,音梨。
芘莉,織荊。
又【玉篇】草名。
又音利。
茉莉,花名。
詳茉字註。
莊 【申集上】【艸字部】 莊 〔古文〕□□□□□【唐韻】【集韻】□側羊切,音裝。
草盛貌。
【六書正譌】艸芽之壯也。
又嚴也。
【論語】臨之以莊則敬。
又【韻會】盛飾也。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得慶父之木百車于莊。
【註】莊,六軌之道。
【爾雅釋宮】六達謂之莊。
又田舍也。
【通鑑史炤釋文】唐置莊宅使。
【胡三省註】蓋主莊田及外舍之事。
又【公羊傳定八年】矢著于莊門。
【註】莊門,孟氏之門名。
又姓。
【通志氏族略】楚莊王之後,以諡爲氏,楚有大儒曰莊周。
又【雲南通志】海貝一枚,土人謂之莊。
又【篇海】側亮切,音壯。
恭也。
【說文】作壯。
【幹祿字書】通作荘。
俗作莊,非。
考證:〔【幹祿字書】通作莊。
〕謹照原文莊改荘。
莋 【申集上】【艸字部】 莋 【集韻】秦昔切,音籍。
【玉篇】茹草也,或作葃。
又【廣韻】在各切【類篇】【韻會】【正韻】疾各切,□音昨。
地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定莋。
又山名。
【越絕書】莋碓山,故爲鶴阜山。
禹遊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鶴阜,更今名。
又【水經注】夷橋亦曰莋橋。
莌 【申集上】【艸字部】 莌 【唐韻】徒活切,音奪。
【爾雅釋草】離南,活莌。
【疏】離南,一名活莌。
【山海經】又名□脫。
郭註:生江南,高丈許,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爲樹。
【廣韻】活莌,大葉,莖中有瓤,正白。
考證:〔【山海經】又名□脫,生江南。
〕謹照原文寇脫下增郭註二字。
莍 【申集上】【艸字部】 莍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求。
【說文】茮榝,實裏如表者。
【爾雅釋木】椒、榝醜,莍。
【註】茱萸子聚生成房貌。
考證:〔【爾雅釋草】椒榝醜莍。
〕謹照原書釋草改釋木。
莎 【申集上】【艸字部】 莎 【唐韻】【集韻】【韻會】蘇禾切【正韻】桑何切,□音唆。
草名。
【說文】薃侯也。
一名侯莎。
【爾雅翼】莖葉似三稜,根周匝多毛,謂之香附子。
一名雀頭香。
【博雅】地毛,莎也。
又木名。
【廣韻】似桄榔,其樹出麪。
又【前漢馮奉世傳】莎車王萬年。
【註】莎車,國名。
又亭名。
【水經注】莎泉南流,水側有莎泉亭。
又【集韻】師加切,音沙。
蟲名。
【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
又宣佳切,音綏。
挼莎,以手切摩也。
【禮曲禮】共飯不澤手。
【疏】澤謂挼莎。
又摩莎洓之,出其香汁。
又【韻補】莎草之莎,葉音綏。
【馬融
〔【呂氏春秋】海菜之美者,崑崙之蘋。
〕謹按原文海字屬上文不屬本句,今省海字。
苺 【申集上】【艸字部】 苺 【集韻】母罪切,音浼。
【說文】馬苺也。
【類篇】卽覆盆草也。
【本草】有蛇苺、蠶苺、烏蘞苺。
又武道切,音芼。
義同。
苻 【申集上】【艸字部】 苻 【唐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音扶。
【爾雅釋草】苻,鬼目。
【註】莖似葛,葉圓而毛,子如耳璫,赤色,叢生。
江東人呼鬼目草。
又姓。
【晉書載記苻洪傳】其先蓋有扈之苗裔,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五節,如竹形,因以爲氏。
後洪以讖文有草付應王,又其孫堅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稱三秦王。
又【韻會】芳無切,音孚。
草之莩甲。
【史記律書】甲者,言萬物剖苻甲而出也。
【索隱註】苻甲,猶莩甲也。
又【正韻】薄胡切,音蒲。
【左傳昭二十一年】鄭子太叔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
苼 【申集上】【艸字部】 苼 【集韻】同蕤。
又【篇海】所庚切,音生。
地名,在魯。
苽 【申集上】【艸字部】 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
【說文】彫胡也。
【禮內則】蝸醢而苽食雉羹。
【周禮天官膳夫註】六穀:稌、黍、稷、梁、麥、苽。
【淮南子天文訓】大旱,苽封熯。
【註】苽生水上相連,持大如蒲者也。
又【詩周南】葛藟纍之。
【疏】藟,一名巨苽。
考證:〔【禮內則】蝸醯,而苽食雉羹。
〕謹照原文蝸醯改蝸醢。
〔【淮南子天文訓】大旱苽封熯。
【註】苽生水上相連,特大而薄者也。
〕謹照原註特改持。
而改如。
據道藏本薄改蒲。
【子集下】【勹字部】【唐韻】郞古切【集韻】籠五切,□音魯。
【玉篇】匐也。
【集韻】□,伏地。
【午集中】【疒字部】【字彙】陟裡切,知上聲。
腸病。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醜輒切【類篇】敕涉切,□音徹。
竹葉。
【辰集下】【欠字部】【唐韻】【集韻】□居氣切,音旣。
【說文】□也。
與覬、幾同。
又【集韻】丘旣切,音氣。
雲氣也。
通作氣。
又【總要】飮食氣逆不得息曰。
從反欠,指事。
又【玉篇】【集韻】□居乞切,音訖。
與吃同。
言蹇難也。
或作□。
又【博雅】予也。
與氣通。
【戌集中】【雨字部】【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啼。
【玉篇】霽雲。
【集韻】一曰雨止。
苾 【申集上】【艸字部】 苾 【唐韻】毗必切【集韻】簿必切,□音邲。
【說文】馨香也。
【詩大雅】苾芬孝祀。
【大戴禮】與君子遊,苾乎如入芝蘭之室。
又苾芻,草名。
【陸龜蒙詩】日下洲島淸,煙生苾芻碧。
又蒲結切,音蹩。
菜名。
又【綱目集覽】突厥有契苾等十五部。
【玉篇】同藌。
考證:〔【大戴禮】苾乎入芝蘭之室。
〕謹照原文苾乎下增如字。
茀 【申集上】【艸字部】 茀 【唐韻】【正韻】敷勿切【韻會】芳勿切,□音弗。
【說文】道多草不可行。
【曾鞏南軒記】得鄰之茀地。
又茀茀,茂也。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
【註】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蘢耳。
又【詩大雅】茀厥豐草。
【註】治也。
又臨衝茀茀。
【註】強盛也。
又【易旣濟】婦喪其茀。
【註】茀,首飾也。
又【詩衞風】翟茀以朝。
【疏】婦人乗車不露見,車之前後設障以自蔽隱,謂之茀。
又【蔽茀疏】茀謂車之後戸也。
又【詩大雅】茀祿爾康矣。
【註】福也。
又【爾雅釋畜疏】旋毛在脅者曰茀方。
又通紼。
【左傳宣八年】始用葛茀。
【註】茀,所以引柩。
又方味切。
與芾通。
【詩】蔽芾甘棠。
【王應麟詩攷】作蔽茀。
又音佩。
【史記武帝紀】有星茀于東井。
【索隱天官書註】茀卽孛星也。
又音勃。
氣貌。
【莊子人閒世】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
【司馬相如上林賦】□薆咇茀。
又音弼。
人姓。
【前漢古今人表】茀肸。
【註】師古曰:卽佛肸也。
茀音弼。
【通志氏族略】周有茀翰。
○按《詩》茀祿之茀,《唐韻》古音讀廢。
考證:〔【後漢古今人表】茀肸。
〕謹照原書後漢改前漢。
茁 【申集上】【艸字部】 茁 【唐韻】鄒滑切【集韻】側滑切【正韻】側八切,□音劄。
【玉篇】草初生貌。
【詩召南】彼茁者葮。
【傳】出也。
【關尹子八壽篇】草木俄茁茁,俄亭亭,俄蕭蕭。
【韓愈文】蘭茁其芽。
又【孟子】牛羊茁壯長而已矣。
【趙岐註】茁,生長貌。
又【韻會】厥律切,音橘。
【廣韻】草芽也。
又【集韻】竹律切,音。
義同。
又【集韻】之出切,音。
草名。
葫也。
又【韻補】側劣切,音拙。
【蘇軾詩】韭芽戴土拳如蕨,霜葉露芽寒更茁。
茘 【申集上】【艸字部】 茘 【唐韻】【集韻】□力智切,音麗。
【說文】草也,似蒲而小,根可作刷。
【禮月令】荔挺出。
【註】馬也。
又【屈原離騷】貫薜荔之落蘂。
【註】薜荔,香草也。
又【山海經】小華之山,其草有萆荔,狀如烏韭而生于石上。
又宮名。
【三輔黃圖】扶荔宮,在上林苑中。
又國名。
【史記六國年表】秦伐大荔。
【括地志】今朝邑縣東,故王城,卽大荔王城。
又姓。
【通志氏族略】有荔菲氏,隋荔菲雄。
又荔枝,樹名。
【南方草木狀】荔枝,樹高五六丈,靑花朱實,實大如雞子。
【西京雜記】尉佗獻高祖鮫魚荔枝。
【左思蜀都賦】側生荔支。
又荔浦,地名。
【前漢地理志】蒼梧郡荔浦。
又通離。
【司馬相如上林賦】荅遝荔支。
【幹祿字書】離支,俗作荔枝。
莇 【申集上】【艸字部】 莇 【集韻】遲據切,音筯。
草名。
苟芑也。
又【類篇】音助。
商人七十而耡。
或作莇。
茂 【申集上】【艸字部】 茂 〔古文〕楙【唐韻】【集韻】【韻會】□莫□切,音懋。
【說文】草豐盛。
【詩小雅】如松柏之茂。
【易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註】茂,盛也。
又【詩大雅】種之黃茂。
【註】茂,美也。
【前漢吳王濞傳】歲時存問茂才。
【註】美材之人。
又【爾雅釋詁】茂,勉也。
【周語】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又【白虎通】五人曰茂。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右扶風茂陵。
【註】本槐裡之茂鄕。
又姓。
【正字通】漢有沮陽令茂眞。
又與懋通。
【前漢董仲舒傳】《書雲》:茂哉,茂哉。
又【正韻】音畝。
【前漢班固敘傳】支葉碩茂。
【師古註】茂,莫口切。
又【詩本音】子之茂兮,讀耄。
古茂、卯同音,故《史記律書》雲:丣之爲言茂也。
又【毛詩古音攷】音每。
【魏武歩出東門行】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又【韻補】滿補切,音母。
【易林】當夏六月,枝葉盛茂。
鸞鳥以庇,召伯避暑。
又莫故切,音暮。
【白居易詩】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
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又【正字通】入曷韻,音末。
【周武王筆銘】毫毛茂茂,水可脫,文不可活。
【直音】作茂。
茂字從艸作。
範 【申集上】【艸字部】 範 【唐韻】防鋄切【集韻】父鋄切【正韻】房啖切,□音犯。
【說文】草也。
又蠭也。
【禮檀弓】笵則冠,而蟬有緌。
【內則】爵鷃蜩範。
【梁元帝□覽賦】範飛冠而吐密。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東郡範涿郡範陽。
又宮名。
【竹書紀年】□王十四年作範宮。
又臺名。
【戰國策】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臺。
又門名。
【左傳哀七年】秋,伐邾,及範門。
【註】邾郭門也。
又姓。
【左傳昭二十九年】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範氏,其後也。
【潛夫論】帝堯之後有範氏。
【廣韻】隨會爲晉大夫,食采於範,其後氏焉。
又通軓。
《少儀》祭左右軌範。
又通範。
【揚子太□經】矩範之動,成敗之效也。
【正字通】從弓,音頷。
考證:〔又與範通。
【禮少儀】左右軌範乃飮。
〕謹按左右軌範之範與軓同,不與範同,謹改:又通軓。
少儀祭左右軌範。
又通範。
茄 【申集上】【艸字部】 茄 〔古文〕伽【唐韻】古牙切【正韻】居牙切,□音嘉。
【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莖茄。
【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
【何晏景福殿賦】茄蔤倒植。
又五茄,藥名。
【柳宗元詩】珍蔬折五茄。
又古國名。
【左傳昭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
又【廣韻】複姓,有茄羅氏。
又求迦切,音伽。
茄子,菜,可食。
【本草】茄,一名落蘇,《五代貽子錄》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酥酪也。
【王褒僮約】別茄披蔥。
【拾遺記】淇、漳之鯉,脯以靑茄。
又地名。
【晉書郗鑒傳】鑒率衆渡江,與侃會於茄子浦。
又通荷。
【前漢揚雄傳】衿芰茄之綠衣兮。
【師古註】茄,古荷字,見《張揖古今字譜》。
【王應麟詩攷】有蒲與荷,作有蒲與茄。
見《樊光註爾雅》。
又莖茄之茄。
【集韻】【韻會】亦作居何切,音哥。
茅 【申集上】【艸字部】 茅 【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音貓。
【說文】管也。
【易泰卦】拔茅連茹。
【詩召南】白茅包之。
【書禹貢】包匭菁茅。
【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
【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
【註】時楚以茅爲旌識。
又國名。
【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
【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
又享名。
【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
又門名。
【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
又山名。
【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
又姓。
【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
又【韻補】迷侯切,音矛。
【屈原離騷】時□紛其變易兮,又何以淹留。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
又【類篇】莫佩切。
茅蒐,蒨草。
又【集韻】眉鑣切,音苗。
【易泰卦】拔茅連茹。
鄭讀作苗。
茆 【申集上】【艸字部】 茆 【唐韻】莫飽切,音卯。
【韻會】鳧葵。
【鄭小同雲】蓴菜草。
【詩魯頌】思樂泮水,薄采其茆。
【陸璣疏】茆與荇菜相似,葉大如手,赤圓有肥者,著手滑不得停,莖大如匕柄,葉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
江南人謂之蓴菜,或謂之水葵,諸陂澤中皆有。
【幹寶雲】今之□蹗草,堪爲葅,江東有之。
又雲:或名水戾。
一雲今之浮菜,卽豬蓴是也。
又【集韻】通。
草叢生也。
又與茅通。
【周禮天官醢人】茆菹。
【鄭註】讀作茅。
【說文】【玉篇】□音柳。
註詳□字。
考證:〔【于寶雲】今之□蹗草。
〕謹照原文于寶改幹寶。
萩 【申集上】【艸字部】 萩 【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音秋。
【說文】蕭也。
【爾雅釋草】蕭,萩。
【註】卽蒿。
【左傳襄十八年】及秦周伐雍門之萩。
又通楸,木名。
【管子禁藏篇】當春三月,萩室熯造。
【註】萩木鬱臭,以辟毒氣,故燒之新造之室。
【前漢貨殖傳】山居千章之萩。
又【史記朝鮮列傳】封隂爲萩苴侯。
【註】屬渤海。
又【五經文字】子遙切,音椒。
【穀梁傳文九年】楚子使萩來聘。
【集韻】或作菽。
又【玉篇】【廣韻】□子小切。
義同。
考證:〔【左傳襄十八年】秦周伐雍門之萩。
〕謹照原文秦周上增及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子淺切,音剪。
竹名。
【戌集上】【門字部】【玉篇】他頂切【廣韻】他鼎切,□音珽。
門上關也。
萫 【申集上】【艸字部】 萫 【唐韻】【正韻】□許亮切,音嚮。
【集韻】芼羹。
蟻 【申集中】【蟲字部】 蟻 【唐韻】魚倚切【集韻】魚綺切,□音艤。
【說文】作螘,蚍蜉也。
【爾雅釋蟲】蚍蜉,大螘。
【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別名蚍蜉,俗呼馬蚍蜉。
小者卽名螘,齊人呼螘蛘,《方言》曰蚍蜉,齊魯之閒謂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閒謂之元蚼,燕謂之蛾蛘。
其場謂之坻,或謂之垤是也。
其大而赤色斑駁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飛名□,卽飛螘也。
【古今注】河內人□河而見人馬數千萬,皆如黍米,遊動往來,以火燒之,人皆是蚊蚋,馬皆是大蟻,故名蟻曰元駒。
【續博物志】白蟻聞竹雞之聲化爲水。
又蟻裳。
【書顧命】麻冕蟻裳。
【傳】蟻,裳名,色元。
又蟻丘,山名。
【莊子則陽篇】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
又白蟻,馬名。
【博物志】周穆王八駿,三曰白蟻。
又浮蟻,醪汁滓酒也。
【張衡南都賦】浮蟻若萍。
又【唐韻古音】魚我切。
義同。
【爾雅】本作螘。
【禮記】通作蛾。
詳蛾字註。
【午集中】【目字部】【字彙】同。
虶 【申集中】【蟲字部】 虶 【唐韻】憶俱切,音紆。
蚰蜒別名。
【揚子方言】蚰蜒,趙、魏之閒謂之蚨虶。
【集韻】作□。
蔰 【申集上】【艸字部】 蔰 音扈。
【淮南子俶眞訓】萑蔰炫煌。
萬 【申集上】【艸字部】 萬 〔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
【說文】蟲也。
【埤雅】蜂一名萬。
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
【易乾象】萬國鹹寧。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
【詩邶風】方將萬舞。
【疏】萬者,舞之總名。
【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幹戚舞也。
【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幹舞稱萬舞。
又州名。
【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
【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
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萬,非。
萭 【申集上】【艸字部】 萭 【唐韻】【韻會】□王矩切。
音雨。
【說文】草也。
又姓。
【急就篇】萭段卿。
【註】萭亦楀字。
楀,木名。
因樹以得姓也。
【前漢遊俠傳】有萭章。
又【韻會】果羽切,音矩。
義同。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
所以正車輪者。
【周禮冬官輪人】萭之以□其匡也。
【註】等爲萭蔞以運輪上,輪中萭蔞則不匡刺也。
萱 【申集上】【艸字部】 萱 【唐韻】況袁切【集韻】許元切,□音暄。
【韻會】忘憂草,卽今之鹿蔥也。
【說文】作藼。
又從宣。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本又作萱。
【本草註】花宜懷妊,婦人佩之必生男,故名宜男。
◎按萱字《詩》作諼,《說文》作藼,又作蕿,《爾雅》又作萲。
《正字通》獨以藼爲正,似泥。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同。
萲 【申集上】【艸字部】 萲 【唐韻】同萱。
【王應麟詩攷】焉得萲草。
出《爾雅音義》。
萳 【申集上】【艸字部】 萳 【唐韻】奴感切,音楠。
【玉篇】草長弱貌。
又【集韻】那含切,音南。
草名。
萴 【申集上】【艸字部】 萴 【唐韻】阻力切,音仄。
【玉篇】萴子,藥名。
一歲爲萴子,二歲爲烏喙,三歲爲附子,四歲爲烏頭,五歲爲天雄。
【鹽鐵論】雖以進壤廣地,如食萴之充腸也。
又【廣韻】士力切【韻會】實側切,□音崱。
草也。
又人名。
【左傳昭二十年】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
【註】季萴,虞夏諸侯。
萵 【申集上】【艸字部】 萵 【集韻】烏禾切,音倭。
【類篇】萵苣,菜名。
【杜甫種萵苣詩序】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
又【續博物志】萵菜,出萵國,有毒,百蟲不敢近。
萶 【申集上】【艸字部】 萶 【集韻】尺尹切,音蠢。
【類篇】草名。
【說文】推也,草春時生也。
亦作萅。
又【玉篇】雜也。
萷 【申集上】【艸字部】 萷 【集韻】思邀切,音蕭。
萷槮,草木茂貌。
又【韻會】蕭疎貌。
【宋玉九辨】萷蕭槮之可哀兮。
【註】華葉已落,莖獨立也。
又師交切,音梢。
【前漢司馬相如傳】紛溶萷蔘。
【郭註】枝聳擢也。
又【韻會】色角切,音朔。
義同。
又【集韻】萷藋,藥草。
萸 【申集上】【艸字部】 萸 【唐韻】茱茰,亦作茱萸。
詳茰字註。
萹 【申集上】【艸字部】 萹 【唐韻】布□切,音邊。
萹竹,草名。
【爾雅釋草】竹萹蓄。
【疏】布地而生,節閒白華,葉細綠,人謂之萹竹。
又【廣韻】方典切,音匾。
義同。
又【集韻】蒲眠切,音腁。
萹□,草木動貌。
考證:〔【爾雅釋草】竹萹蓄。
【註】布地而生。
〕謹照原文註改疏。
【午集中】【目字部】【玉篇】助鹹切,音讒。
【篇海】怒視也。
又目深貌。
萺 【申集上】【艸字部】 萺 【集韻】莫報切,音帽。
【說文】草也。
又【廣韻】莫六切,音目。
萺□草。
又與苜同。
萼 【申集上】【艸字部】 萼 【唐韻】五各切【韻會】逆各切,□音鄂。
【玉篇】花萼也。
【晉書皇甫謐傳】春華發萼,夏繁其實。
【束皙白華詩】白華朱萼。
落 【申集上】【艸字部】 落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
【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又【爾雅釋詁】落,始也。
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
【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
【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又【博雅】居也。
【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
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又蕃籬曰虎落。
【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
【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又廢也。
【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又落落,不相入貌。
【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又牢落。
【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陸落。
【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又拓落。
【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又【韻會】錯落,閒厠貌。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又山名。
【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又草名。
【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
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
又木名。
【爾雅釋木】檴,落。
【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又與絡通。
【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
【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
【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又【唐韻古音】讀路。
【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
葉下濩韻。
萾 【申集上】【艸字部】 萾 【集韻】怡成切,音盈。
【篇海】菊也。
亦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同□。
萿 【申集上】【艸字部】 萿 【唐韻】古活切,音括。
【爾雅釋草】萿,麋舌。
【郭註】今麋舌草,春生葉,似舌。
又【集韻】戸栝切,音活。
獨萿,藥草。
【直音】作萿。
字從□作。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於到切,音奧。
妒也。
葀 【申集上】【艸字部】 葀 【唐韻】古活切,音括。
菝葀,瑞草。
【揚雄甘泉賦】攢井閭與茇葀兮。
【直音】作葀。
葀字從□作。
【子集下】【入字部】【玉篇】古文兩字。
註詳六畫。
【說文】從冂從□。
【徐曰】從二入也。
此本爲兩再之。
今經傳皆作兩。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伊昔切,音益。
女字。
【午集中】【白字部】【正字通】俗耄字。
葁 【申集上】【艸字部】 葁 【集韻】居良切,音姜。
山草。
【正字通】俗字。
葂 【申集上】【艸字部】 葂 【集韻】武遠切,音晚。
人名。
【莊子天地篇】蔣閭葂見季徹。
又【潘尼西道賦】葂窟連投十數億計。
通作莬。
葃 【申集上】【艸字部】 葃 【唐韻】在各切,音昨。
茹草。
【博雅】葃茹,烏芋也。
【集韻】葃茹,草名。
又秦昔切,音籍。
義同。
又【集韻】士革切,音賾。
【類篇】菜名。
考證:〔【集韻】士革切,音頤。
〕謹照原文頤改賾。
葅 【申集上】【艸字部】 葅 【集韻】同菹。
又通苴,見苴字註。
葆 【申集上】【艸字部】 葆 【唐韻】補抱切,音保。
【前漢燕刺王旦傳】頭如蓬葆。
【註】葆,草木叢生之貌。
又【韻會】梓上苗也。
【字彙補】關中謂桑楡孽生曰葆。
又【禮雜記羽葆疏】葆謂蓋也。
【張衡西京賦】垂翟葆。
又【禮禮器】不樂葆大。
【註】葆之言褒也。
又【素問】治數之道,從容之葆。
【註】葆,平也。
又藏也。
【莊子齊物論】此之謂葆光。
又【韻會】旅葆,野菽,實可食。
【史記天官書】觜觿爲虎首,主葆旅事。
【晉灼曰】葆,菜也。
野生曰旅。
又通褓。
【史記留侯世家】成王少在襁葆之中。
【註】葆,小兒被也。
又通寶。
【史記留侯世家】見穀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
【註】《史記》珍寶字皆作葆。
又與堡通。
【史記匈奴傳】侵盜上郡葆塞。
又【集韻】博毛切,音褒。
廣也。
蒑 【申集上】【艸字部】 蒑 【集韻】於斤切,音殷。
【類篇】菜名。
又【韻會】草色靑也。
蒥 【申集上】【艸字部】 蒥 【集韻】力求切,音劉。
【玉篇】香草。
又【廣韻】蒥荑,藥名。
葈 【申集上】【艸字部】 葈 【集韻】想止切,音葸。
本作□。
胡□,枲耳也。
【正字通】俗枲字。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古文糞字。
註見本畫。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田黎切,音題。
竹名。
一曰竹器。
同。
又大計切,音弟。
義同。
【醜集下】【夕字部】□字之譌。
【午集中】【目字部】【唐韻】苦系切【集韻】詰計切,□音契。
【說文】省視也。
【玉篇】窺也。
又【字彙】區裡切,音起。
義同。
【說文】本作□。
從目,啓省聲,與肉部字別。
葉 【申集上】【艸字部】 葉 【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
【說文】草木之葉。
【陸遊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又世也。
【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又【博雅】聚也。
又書冊。
【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又姓。
【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又與通。
【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
【註】古文葉爲。
又式涉切,音攝。
【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又【韻補】葉,逆約切,音虐。
【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又葉於急切。
【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
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又【集韻】徒協切,音牒。
與同,書篇名。
【韻會】或作□,非。
葌 【申集上】【艸字部】 葌 【集韻】居顏切,音奸。
【山海經】吳林之山,其中多葌草。
【吳越春秋】吾師作冶,夫妻入冶爐中,後世麻絰葌服,然後敢鑄。
又山名。
【山海經】昆吾山又西百二十裡曰葌山,葌水出焉。
考證:〔【吳越春秋】幹將鑄劍,夫妻人冶爐中,後世麻經葌服,然後敢鑄。
〕謹照原文幹將鑄劍改吾師作冶。
麻經改麻絰。
葍 【申集上】【艸字部】 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
【說文】也。
【詩小雅】言采其葍。
【傳】葍,惡菜也。
【爾雅釋草】葍,。
【註】大葉白華,根如指,正白,可啖。
又【爾雅釋草】葍,藑茅。
【註】葍花有赤者爲藑。
又【博雅】烏麮,葍也。
又【唐韻古音】方墨切,引《詩》葉求爾新特韻。
又去聲,音富。
又【集韻】或作□、蕧。
考證:〔【爾雅釋草】葍,葍。
【註】大葉白華。
〕謹照原文葍葍去下葍字。
〔【博雅】烏□葍也。
〕謹照原文□改麮。
葎 【申集上】【艸字部】 葎 【唐韻】呂切,音律,蔓艸。
【玉篇】似葛有刺。
【本草】葎草莖有細刺,善勒人膚,故名勒草。
訛爲葎草。
【酉集下】【酉字部】【類篇】補履切,音比。
酒名。
與□同。
【戌集中】【雨字部】【集韻】才資切,音茨。
【玉篇】大雨。
又【集韻】雨聲。
或作□,亦書作□。
葏 【申集上】【艸字部】 葏 【唐韻】子仙切,音煎。
草茂貌。
又【集韻】將先切,音箋。
《詩》菁菁者莪,李舟說作葏葏。
又【玉篇】才千切,音前。
咨盈切,音精。
義□同。
葐 【申集上】【艸字部】 葐 【唐韻】符分切,音汾。
【玉篇】葐蒕,盛貌。
【左思蜀都賦】鬱葐蒕以翠微。
又【博雅】馥葐,香也。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
艸名。
【爾雅釋草】茥,蒛葐。
【註】覆盆也,實似莓而小。
【正字通】梵書謂覆葐子花曰蘇蜜那花。
考證:〔【爾雅釋草】莖蒛葐。
〕謹照原文莖改茥。
葑 【申集上】【艸字部】 葑 【唐韻】府容切,音封。
菜名。
【韻會】蕦蓯也。
【詩邶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傳】葑,須也。
【疏】《釋草》雲:須,葑蓯。
《坊記》註雲:葑,蔓菁也。
《方言》雲:蘴蕘,蕪菁也。
陳楚謂之葑,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部謂之大芥。
蘴與葑字雖異音實同,卽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葑蓯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
【集韻】敷馮切,音豐。
《詩》采葑采菲,徐邈讀作蘴。
又【廣韻】芳用切,音湗。
菰根也,今江東有葑田。
【晉書音義】菰草叢生,其根盤結,名曰葑。
【通鑑】魏明帝靑龍元年,陸遜入江夏,催人種葑豆。
【史炤釋文】葑,方用切,菰根也。
江東有葑田。
【胡三省註】按葑音封,菜也,亦謂之蔓菁。
江東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沒牛者,此田又不產菰根。
葒 【申集上】【艸字部】 葒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
【爾雅釋草】葒,蘢古。
【本草】葒草,水葒也,與葓同。
葓 【申集上】【艸字部】 葓 【唐韻】戸公切【韻會】胡公切,□音紅。
【玉篇】水草也。
【北史慕容儼傳】造荻葓竟數裡,以塞船路。
葕 【申集上】【艸字部】 葕 【集韻】延面切,音衍。
【類篇】蔓葕也。
或作莚。
【酉集下】【邑字部】【集韻】蘇典切,音跣。
國名。
葖 【申集上】【艸字部】 葖 【唐韻】徒骨切,音突。
【爾雅釋草】葖,蘆萉。
【註】萉宜爲菔,蘆菔也。
紫花大根,俗呼雹突。
詳前菔字註。
著 【申集上】【艸字部】 著 【集韻】【韻會】【正韻】□陟慮切,音箸。
【博雅】明也。
【中庸】形則著。
【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
【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
【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又【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
【註】著音著作之著。
【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又【小爾雅】思也。
又與貯通。
【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
【註】著,居也。
又【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
【傳】門屏之閒曰著。
又【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
【註】著,位次也。
【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又【廣韻】直餘切,音除。
【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又【羣經音辨】藥草也。
【爾雅釋草】味。
荎著。
【註】音儲。
又【類篇】陟略切,音芍。
被服也。
【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裏著組繫。
【註】著,充之以絮也。
【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又【集韻】直略切,音擆。
【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
【註】著。
置也。
又【類篇】附也。
【前漢賈誼傳】黑子之著面。
又【禮明堂位】著,殷尊也。
【註】著地無足。
又【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
【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
【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
【直音】俗作着。
考證:〔【前漢食貨志】黑子之著面。
〕謹按食貨志無此語,食貨志改賈誼傳。
葙 【申集上】【艸字部】 葙 【唐韻】息良切,音襄。
靑葙子也。
【魏志裴松之註】初平中,有靑牛先生者客三輔,常食靑葙芫花,年似五六十者。
【齊民要術】葙根以爲菹,香辛。
【集韻】【類篇】俱作蘘。
考證:〔【魏志裴松之傳】初平中,有靑牛先生者,客三輔,常食靑葙莞花。
〕謹按魏志無裴松之傳,查係管幼安傳裴松之註文。
謹照原書傳改註。
莞花改芫花。
葚 【申集上】【艸字部】 葚 【集韻】時鴆切,音甚。
【玉篇】桑實也。
【詩魯頌】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疏】飛鴞,惡聲之鳥。
食桑黮而變音。
【註】黮同葚。
【晉書張錫傳】桑葚甜甘,鴟鴞革響。
又【韻補】葉如林切,音□。
【詩衞風】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葉下耽字韻。
【詩疏】一本又作椹。
◎按《佩觿》雲:以鐵椹之椹爲桑葚,非,葚字不當從木。
【午集中】【目字部】【唐韻】昌眞切【集韻】稱人切,□音嗔。
【說文】與瞋同。
又【廣韻】【集韻】□而振切,音認。
【類篇】視貌。
一曰眩也。
又眩,懣也。
詳眩字註。
【集韻】與同。
又【玉篇】之忍切,音軫。
亦眩懣也。
荌 【申集上】【艸字部】 荌 【唐韻】烏肝切,音按。
【說文】草也。
荍 【申集上】【艸字部】 荍 【唐韻】渠遙切【集韻】【正韻】祁堯切,□音翹。
【詩陳風】視爾如荍。
【傳】荍,芘芣也。
【疏】一名蚍□。
陸疏:似蕪菁,華紫綠色,可食,微苦。
【爾雅翼】一名錦葵花。
又【爾雅註】今荊葵也又雲荍,小草,多花少葉,葉又翹起。
又【類篇】屍周切,音收。
【集韻】巨夭切,音趫。
義□同。
考證:〔【詩陳風】視爾如荍。
【傳】,荍芘芣也。
【疏】一名蚍□。
郭註,今荊葵也。
陸註,似蕪菁,華紫綠色,可食,微苦。
【爾雅翼】一名錦葵花。
又【爾雅註】荍,小草。
〕謹按郭註乃爾雅註非毛詩註。
謹將郭註至陸註八字改陸疏二字。
爾雅註下增今荊葵也又雲六字。
荎 【申集上】【艸字部】 荎 【唐韻】直尼切【集韻】陳尼切,□音治。
【爾雅釋草】菋,荎蕏。
【註】荎蕏,五味子。
【本草註】《抱樸子》雲: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
又木名。
【詩唐風】山有樞。
【傳】樞,荎也。
今之刺楡。
又【博雅】牛荎,牛膝也。
又徒結切,音跌。
義同。
【戌集上】【金字部】【字彙補】音義未詳。
【博古圖周淮父卣銘】錫貝山。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寒剛切,音航。
與□同。
通作頏。
【篇海】鳥飛高下也。
【揚雄甘泉賦】魚頡而鳥。
【註】頡猶頡頏,謂魚躍鳥翔也。
又【埤雅】禽經曰:燕以狂視也。
荏 【申集上】【艸字部】 荏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稔。
【詩大雅】荏菽斾斾。
【傳】荏菽,戎菽也。
【箋】大豆也。
又【爾雅釋草】蘇,桂荏。
【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
【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
【本草】荏子可壓油。
【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又柔也。
【詩小雅】荏染柔木。
【傳】荏染,柔意也。
【論語】色厲而內荏。
又【篇海】荏染,猶侵尋也。
亦作荏苒。
【廣韻】荏苒,展轉也。
【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又地名。
【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
考證:〔【魏書彭城王傳】離違淸挹,荏苒至今。
〕謹照原文離改難。
薦 【申集上】【艸字部】 薦 【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韻會】才甸切,□音洊。
【爾雅釋言】薦、原,再也。
又【國語註】薦,聚也。
又【小爾雅】重也。
【廣韻】仍也。
【左傳僖十三年】晉薦饑。
【爾雅釋天】仍饑爲薦。
又【左傳襄四年】戎狄薦居。
【註】薦,草也,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
又與薦通。
【詩大雅】饑饉薦臻。
【說文】薦,薦席也。
【六書正譌】俗作洊,非。
考證:〔【左傳襄四年】戎狄薦居。
【註】薦,草也,古狄人逐水草而居。
〕謹照原文古改言。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章恕切,音庶。
籮屬。
【子集中】【人字部】同刧。
見【釋典】。
【午集中】【皿字部】【五音集韻】胡雞切,音兮。
小盆也。
荑 【申集上】【艸字部】 荑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啼。
【玉篇】始生茆也。
【詩邶風】自牧歸荑。
【衞風】手如柔荑。
又草木初生貌。
【晉書郭璞傳】蘭荑爭翹。
【謝靈運詩】原隰荑綠柳。
又草也。
【孟子】苟爲不熟,不如荑稗。
通作稊。
又【廣韻】以脂切【集韻】延知切,□音夷。
【爾雅釋草】莁荑,蔱蘠。
【註】莁荑,草名。
一名白蕢。
又芟刈曰荑。
【周禮地官】凡稼澤,以水殄草而芟荑之。
或作。
考證:〔【謝靈運詩】草木荑綠柳。
〕謹照原詩草木改原隰。
荒 【申集上】【艸字部】 荒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光切,音肓。
【說文】蕪也。
一曰草掩地也。
【周語】田疇荒蕪。
【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
【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又廢也。
【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
【傳】無廢棄我命。
又大也。
【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書益稷】惟荒度土功。
【傳】大治度水土之功。
又【書禹貢】五百裡荒服。
【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又掩也。
【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又空也。
【吳語】荒成不盟。
又蒙也。
【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
又【集韻】同慌。
【楚辭哀郢】荒忽其焉極。
又通肓。
【史記扁鵲列傳】搦髓腦揲荒。
【註】荒,膏荒也。
又地名。
【水經注】荒谷東岸有冶父城。
【梁元帝□覽賦】夕瞻荒谷之寺。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大歲在己曰大荒落。
又姓,見【通志氏族略】。
考證:〔【吳語】荒城不盟。
〕謹照原文城改成。
荓 【申集上】【艸字部】 荓 【玉篇】同萍。
【集韻】【類篇】□旁經切,音缾。
草名也。
【說文】馬帚也。
又同□。
【集韻】旁經切,音缾。
草名。
【爾雅釋草】荓,馬帚。
【疏】草似蓍,俗謂蓍荓,可爲掃彗。
又人名。
【呂氏春秋】靑荓,趙人。
又【韻會】滂丁切,音俜。
【詩大雅】荓雲不逮。
【傳】荓,使也。
【周頌】莫予荓蜂。
【傳】荓蜂,□曳也。
考證:〔【爾雅釋草】荓,馬帚。
【註】草似蓍。
〕謹照原文註改疏。
荔 【申集上】【艸字部】 荔 【說文】同茘。
荖 【申集上】【艸字部】 荖 【字彙補】音培。
【西溪叢語】閩廣人食榔,每切作片蘸蠣灰,以荖葉裹嚼之。
又音老。
莢 【申集上】【艸字部】 莢 【唐韻】【正韻】古協切【韻會】吉協切,□音夾。
【說文】草實。
【博雅】豆角謂之莢。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物。
【註】莢物,薺莢、王棘之屬。
【疏】卽今人謂之皁莢是也。
又蓂莢,堯時瑞草。
又莢蒾。
【本草】葉似木槿及楡、柞小樹。
又錢名。
【前漢食貨志】漢興,以爲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
【註】如楡莢也。
又陵名。
【水經注】李夫人塚,塚形三成,世謂之莢陵。
又姓。
【通志氏族略】莢氏。
【風俗通】莢成僖子,晉大夫。
【王僧孺百家志】荀永之娶平陽莢氏。
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
〕謹照原文莢字下增物字。
荛 【申集上】【艸字部】 蕘 【唐韻】【正韻】□如招切,音饒。
【說文】草薪也。
【左傳昭十三年】淫芻蕘者。
【疏】□燃火之草也。
又蕘花,藥名。
【本草註】蕘者,饒也,其花繁饒也。
又【集韻】尼交切,音鐃。
菜名。
【博雅】蘴蕘,蕪精也。
【揚子方言】陳楚之郊謂之蘴,魯齊之郊謂之蕘。
考證:〔【左傳昭十三年】淫芻蕘者。
【註】□燃火之草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
荞 【申集上】【艸字部】 蕎 【唐韻】舉喬切,音嬌。
【爾雅釋草】蕎,卭鉅。
【註】藥草,大戟。
【本草】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
又【廣韻】巨嬌切【韻會】渠嬌切,□音喬。
【玉篇】蕎麥。
【本草】蕎麥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麪如麥。
【白居易詩】蕎麥鋪花白。
【備考】【戌集】【阜字部】【字彙補】移愁切。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直引切【集韻】丈忍切,□音朕。
瞋怒目貌。
又【類篇】目之精也。
【後漢盧植傳註】無目曰瞽。
與眹通。
荟 【申集上】【艸字部】 薈 【唐韻】【韻會】□烏外切,音濊。
【爾雅釋草】,鴻薈。
【註】卽菜也。
【疏】一名鴻薈。
又【詩曹風】薈兮蔚兮,南山朝隮。
【傳】薈蔚,雲興貌。
又【博雅】障也。
【潘嶽射雉賦】翳薈菶茸。
又【韻補】一旣切,音曀。
【陸雲城南詩】我有高廈,如雲斯薈。
問誰在宴,惟俊惟乂。
荠 【申集上】【艸字部】 薺 【集韻】【正韻】□在禮切,音鱭。
甘菜。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董仲舒雨雹對】薺麥始生,由陽升也。
又【韻會】草名。
又【類篇】才詣切,音劑。
義同。
又才資切,音疵。
《采薺》,逸《詩》篇名。
【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
又通茨,見茨字註。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許兼切【集韻】馨兼切,□音馦。
【廣韻】□,病也。
【集韻】喉病也。
又【集韻】堅嫌切,音兼。
又虛嚴切,音□。
又火占切,音□。
義□同。
又離鹽切,音廉。
臞疾。
榮 【辰集中】【木字部】 榮 【唐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於營切,□音營。
【說文】桐木也。
見桐字註。
又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
【禮喪大記】升自東榮,降自西北榮。
【註】榮屋翼也。
又榮華。
【爾雅釋草】木謂之華,草謂之榮。
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
又【淮南子時則訓】秋行夏令爲華,行春令爲榮。
又榮者,辱之反。
【老子道德經】知其榮,守其辱。
又人以血爲榮,以氣爲衞。
【內經】榮衞不行,五臟不通。
又【諡法】寵祿光大曰榮。
又州名。
【前漢地理志】屬犍爲郡,唐置榮州。
又杜榮,草也。
《爾雅》莣,杜榮。
註似茅,皮可以爲繩索履屩。
又姓。
【史記聖門弟子傳】榮旂。
【莊子】榮啓期。
又【集韻】維傾切,音營。
義同。
又葉以中切,音融。
【越絕書】種留封侯,不知令終。
二賢比德,種獨不榮。
【楊愼雲】東韻宜收榮字。
又葉爲命切,音詠。
【揚雄太□經】宗其高年,鬼待敬也。
牽羊于叢,不足榮也。
鼎血之蕕,信王命也。
考證:〔又杜榮,忘憂艸也。
【郭璞爾雅註】一名莣,今芒草,可爲索。
〕謹按杜榮非忘憂草,今改又杜榮,草也。
爾雅莣,杜榮。
註似茅,皮可以爲繩索履屩。
葷 【申集上】【艸字部】 葷 【唐韻】【集韻】【正韻】□許雲切,音熏。
【禮玉藻】膳于君,有葷桃茢。
【註】葷,薑及辛菜也。
【儀禮士相見禮】夜侍坐,問夜膳葷。
【註】葷,辛物,食之止臥。
【玉篇】葷葉所以辟兇邪。
【後漢禮儀志】仲夏之月,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樸蠱鐘,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戸。
【荀子哀公篇】志不在於食葷。
【註】蔥,薤也。
【徐鉉說文註】葷,臭萊也,通謂芸臺、椿、韭蔥、蒜、阿魏之屬,方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
【唐書王維傳】維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
【爾雅翼】西方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蒜、茖蔥爲五葷,道家以韭、蒜、芸臺、胡荽、薤爲五葷。
又通薰。
【史記五帝紀】北逐葷粥。
【前漢霍去病傳】躬將所獲葷允之士。
【師古註】葷字與薰同。
【集韻】或作蔒。
【禮記註】或作焄。
考證:〔【前漢霍去病傳】所獲葷允之士。
〕謹照原文所獲上增躬將二字。
荥 【巳集上】【水字部】 滎 【唐韻】【集韻】【韻會】□戸扃切,音熒。
【說文】絕小水也。
又水名。
【書禹貢】滎波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洛。
又滎陽,郡名。
【地理通釋】滎陽,漢屬河南,今鄭州滎陽滎澤二縣。
又山名。
【山海經】南海之外有滎山,滎水所出。
又【集韻】娟營切,音縈。
滎瀯,波浪湧起貌。
【郭璞江賦】漩澴滎瀯。
又【玉篇】【集韻】□烏迥切,音瑩。
與濙同。
汫濙,小水貌。
又【集韻】縈定切,音鎣。
義同。
亦作瀅。
考證:〔【書禹貢】滎波旣道。
〕謹照原文旣道改旣豬。
荦 【巳集下】【牛字部】 犖 【唐韻】呂角切【集韻】【韻會】力角切,□音。
【說文】駁牛也。
從牛,勞省聲。
【廣韻】駁犖,牛雜色。
又【廣雅】丁犖,牛屬。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赤瑕駁犖。
【註】司馬彪曰:駁犖,采點也。
又【史記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者。
【註】索隱曰:犖犖,事之分明也。
又【廣韻】卓犖。
【韻會】卓犖,超絕也。
【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
又人名。
【左傳莊三十二年】圉人犖。
又【集韻】力各切,音樂。
牛駁色。
熒 【巳集中】【火字部】 熒 【唐韻】戸扃切【集韻】懸扃切【韻會】互扃切,□音螢。
【說文】屋下燈燭之光。
從焱冖。
【前漢班固敘傳】守突奧之熒燭。
【註】師古曰:熒熒,小光之燭也。
又【玉篇】熒熒,猶灼灼也。
【廣韻】光也,明也。
【史記趙世家】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
【杜牧阿房宮賦】明星熒熒。
又熒惑,星名。
【史記天官書】察剛氣以處熒惑。
亦作營。
又【莊子人閒世】而目將熒之。
【註】使人眼眩也。
又熒陽,縣名。
【左傳宣十二年】及熒澤,見六麋。
【註】熒澤,在熒陽縣東。
又【水經注】火山。
似火,從地中出,名熒臺。
又草名。
【爾雅釋草】熒委萎。
【註】藥草也。
又與螢通。
【爾雅釋蟲】熒火卽炤。
【後漢靈帝紀】逐熒光行數裡。
又【集韻】乎萌切,音宏。
火光。
又維傾切,音營。
義同。
又【集韻】【類篇】□翾營切,音□。
【集韻】本作滎。
水名。
又【集韻】烏迥切,音濙。
同瑩。
聽瑩,疑惑也。
【莊子齊物論】是黃帝之所聽熒也。
又【五音集韻】烏絅切,音鎣。
火光貌。
又【集韻】胡鎣切,濙去聲。
暫明貌。
考證:〔【後漢靈帝紀】遂熒光行數裡。
〕謹照原文遂改逐。
荨 【申集上】【艸字部】 蕁 【唐韻】徒含切,音譚。
【說文】藩。
【爾雅釋草】蕁,藩。
【註】蕁生山上,葉如韭,一曰蝭母。
又□,海薻。
【註】一名海蘿,如飛髮,生海中。
又【淮南子天文訓】火上蕁,水下流。
荩 【申集上】【艸字部】 藎 【唐韻】【韻會】□徐刃切,音燼。
【本草】藎草,一名黃草,一名盭草,可染黃。
又【爾雅釋詁】藎,進也。
【詩大雅】王之藎臣。
【疏】藎,忠愛之篤,進進無巳也。
又【揚子方言】藎,餘也。
周鄭之閒曰藎。
【註】遺餘。
【馬融長笛賦】藎滯抗絕。
又秦、晉之閒炊薪不盡曰藎。
或作□□。
又□。
考證:〔【揚子方言】藎,餘也。
【註】遺餘,周鄭之閒曰藎。
〕謹照原文註遺餘三字,移於周鄭之閒曰藎下。
荪 【申集上】【艸字部】 蓀 【唐韻】思渾切【正韻】蘇昆切,□音孫。
【玉篇】香草也。
【楚辭九歌】蓀橈兮蘭旌。
【司馬相如上林賦】葴蔣若蓀。
【韻會】陶隱居雲:溪蓀,極似石菖蒲,而葉無脊。
【集韻】或作,或作荃。
【類篇】又作□、□。
莐 【申集上】【艸字部】 莐 【唐韻】直深切,音沉。
【集韻】直禁切,音鴆。
【說文】草也。
【爾雅釋草】蕁,莐藩。
【疏】知母也。
【郭註】生山上,葉如韭。
又【玉篇】丁敢切,音黕。
義同。
葨 【申集上】【艸字部】 葨 【唐韻】烏恢切,音隈。
【玉篇】草名。
【戌集上】【金字部】【字彙】與釽同。
莾 【申集上】【艸字部】 莾 【幹祿字書】俗莽字。
蔭 【申集上】【艸字部】 蔭 【唐韻】【集韻】【韻會】□於禁切,音廕。
【說文】草隂地。
【徐曰】草所庇也。
【荀子勸學篇】樹成蔭而衆鳥息焉。
【呂氏春秋】松柏成而塗之人已蔭矣。
又日景也。
【左傳昭元年】趙孟視蔭。
又通廕。
【左傳文九年】本根無所庇廕。
又【韻會】通作隂。
【詩大雅】旣之隂女。
又【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
【註】音同蔭。
【杜雲】所茠蔭之處。
古字借用。
又【集韻】於金切,音隂。
草木蔭翳也。
【班固西都賦】茂樹蔭蔚。
或作□。
藥 【申集上】【艸字部】 藥 【唐韻】以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躍。
【說文】治病草。
【史記三皇本紀】神農氏甞百草,始有醫藥。
【急就篇註】草木、金石、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爲藥。
又【本草】芍藥。
詳芍字註。
又療也。
【詩大雅】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莊子天地篇】有虞氏之藥瘍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藥氏,望出河内,後漢南陽太守藥崧,晉有牙門藥沖。
又【韻會】式灼切,音鑠。
灼藥,熱貌。
【丘遲思賢賦】心灼藥如傷。
又旅灼切,音略。
【張衡南都賦】歸鴈鳴鵽,黃稻鱻魚,以爲勺藥。
【註】勺藥,五味之和。
藥音略。
【西溪叢語】言勺藥者,乃以魚肉等物爲醢食也。
【韓退之郾城聯句詩】五鼎調勺藥。
又,難祈卻老藥。
上藥旅酌切,下藥以灼切,二藥不同音。
又【唐韻古音】醫藥之藥去聲,音効。
又【字彙補】與籞苑之籞同。
李正己曰:園亭中藥闌,闌卽藥,藥卽闌,猶言圍援,非花藥之闌。
《漢書宣帝紀》:池藥未幸者,假與貧民。
凡《漢書》闌入宮禁,闌字多從艸,則藥闌字義尤分明也。
荲 【申集上】【艸字部】 荲 【唐韻】恥六切【集韻】敕六切,□音矗。
【博雅】荲羊蹄也。
【本草】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
又【揚子方言郭璞註】葇、荲,菜也。
亦蘇之種類。
又【說文】陵之切,讀若釐。
草也。
【齊民要術】《字林》雲:荲草似冬藍,蒸食之。
考證:〔【博雅】羊蹄萊也。
〕謹照原文改荲羊蹄也。
荳 【申集上】【艸字部】 荳 【廣韻】田□切,音豆。
【韻會】菽也。
《物理論》雲:菽者衆荳之名,通作豆。
又荳蔲,藥名。
荵 【申集上】【艸字部】 荵 【唐韻】而軫切,音忍。
【說文】荵冬草。
【爾雅釋草】蒡,隱荵。
【註】似蘇有毛,今江東呼爲隱荵,藏以爲菹,亦可瀹食也。
又上聲。
【集韻】而振切,音刃。
義同。
荷 【申集上】【艸字部】 荷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
【爾雅釋草】荷,芙渠。
【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
【詩鄭風】隰有荷華。
【傳】荷華,扶渠也。
又【陳風】有蒲與荷。
【箋】芙渠之莖也。
【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
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又地名。
【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
水名,與菏同。
註詳菏字。
又【廣韻】胡可切。
【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
【註】荷,擔也。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疏】荷,擔揭也。
【晉書輿服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爲袷囊,綴之服外。
又通何。
【詩小雅】何蓑何笠。
【傳】揭也。
【釋文】河可反。
又【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
【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
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
【潘嶽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
又通苛。
【前漢酈食其傳】握齱好荷禮。
【師古註】荷與苛同,苛細也。
又怨怒聲。
【通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考證:〔【爾雅釋草】荷,芙渠。
【註】別名芙蓉,江南人呼荷。
〕謹照原文江南改江東。
〔【詩小雅】何蓑何笠。
【傳】揭也。
【箋】何可反。
〕謹照原文箋何可反改釋文河可反。
荸 【申集上】【艸字部】 荸 【篇海】蒲沒切,音孛。
《碎金》雲:荸薺,古之□茈也。
苗似龍鬚,根黑色,可食。
荹 【申集上】【艸字部】 荹 【唐韻】薄故切,音捕。
【玉篇】牛馬草亂藁也。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
荹攎,收亂草也。
荺 【申集上】【艸字部】 荺 【唐韻】于敏切,音殞。
【爾雅釋草】荺,茭。
【註】荺,一名茭,謂草根可食者也,亦筍類也。
非一種。
又【集韻】于倫切,音筠。
藕紹也。
考證:〔【爾雅釋草】荺茭。
【註】荺,一名□〕謹照原文一名□改一名茭。
荻 【申集上】【艸字部】 荻 【唐韻】徒歷切【韻會】亭歷切,□音狄。
【說文】萑也。
【爾雅釋草】蕭,荻。
【註】卽蒿。
【戰國策】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
【晉書童謠】官家養蘆花爲荻。
又地名。
【前漢功臣表】荻苴侯韓陶。
【史記索隱】荻苴,在渤海。
【正字通】《廣雅》作藡。
荼 【申集上】【艸字部】 荼 【唐韻】【正韻】□同都切,音塗。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傳】荼,苦菜也。
【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
【爾雅釋草】荼,苦菜。
【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遊冬。
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又【詩豳風】採荼薪樗。
【又】予所捋荼。
【註】荼,萑苕也。
又【詩鄭風】有女如荼。
【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
【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
【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
【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
【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
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又【書湯誥】弗忍荼毒。
【傳】荼毒,苦也。
【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
【疏】荼、毒皆惡物。
又【詩周頌】以薅荼蓼。
【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
【王肅曰】荼,陸穢。
又【爾雅釋木】檟,苦荼。
【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
【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
詳茶字註。
又【博雅】荼,僭也。
又【揚子方言】倩、荼,借也。
【郭註】荼,猶徒也。
又神名。
【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
【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兇。
又【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音□。
義同。
又通舒。
【禮玉藻】諸侯荼。
【註】讀如舒遲之舒。
【荀子大略篇】諸侯禦荼。
【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荊荼是徵。
【索隱註】荼,音舒。
【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音舒。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又倉大切,音蔡。
【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又【集韻】餘遮切,音邪。
荼陵,縣名,在長沙。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
蘇林雲:荼音琅邪之邪。
又【正韻】商居切,音書。
與瑹同。
又【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餘。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
亦茅秀也。
考證:〔【禮玉藻】荼前詘後。
〕謹按所引非原文句讀,謹照原文改諸侯荼。
荽 【申集上】【艸字部】 荽 【唐韻】息遺切【韻會】宣隹切,□音綏。
與荾同。
胡荽,香菜,張騫使西域得胡荽。
【潘嶽閒居賦】蓼荽芬芳。
【註】荽,香菜。
又【集韻】與萎通。
詳萎字註。
荿 【申集上】【艸字部】 荿 【集韻】時征切,音成。
【類篇】草也。
【戌集中】【阜字部】【集韻】象呂切,音緒。
【玉篇】今作序。
【集韻】東西牆也。
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力求切,音劉。
【玉篇】旗□也。
今爲旒。
【類篇】旌旗之旓。
【戌集中】【隹字部】【唐韻】【集韻】□於陵切,音膺。
【說文】鳥也。
從隹,瘖省聲。
【徐鍇曰】鷹隨人所指□,故從人。
【說文】作□。
【集韻】或作鷹。
餘詳鳥部鷹字註。
【戌集上】【門字部】【集韻】【正韻】□時吏切,音侍。
寺人,奄官。
或從門。
又【集韻】祥吏切,音飼。
【說文】廷也。
有法度者也。
本作寺。
【五音集韻】寺者,司也。
官之所止有九司。
釋名曰:寺,嗣也。
治事者相嗣續于其內。
又漢西域白馬經來,初止于鴻臚寺,遂取寺名,剏置白馬寺。
莀 【申集上】【艸字部】 莀 【玉篇】古文農字,註見辰部六畫。
又【集韻】丞眞切,音辰。
草多貌。
【篇海】作□。
莃 【申集上】【艸字部】 莃 【唐韻】香衣切,音希。
【爾雅釋草】莃,兔葵。
【玉篇】似葵而葉小,壯如藜,有毛。
汋啖之滑香。
蒤 【申集上】【艸字部】 蒤 【玉篇】達胡切,音塗。
【爾雅釋草】蒤,虎杖。
【註】似紅草而粗大,有細刺,可以染赤。
【本草】一名苦杖。
又名斑杖、酸杖、大蟲杖。
又【爾雅釋草】蒤,委葉。
【疏】穢草也。
莅 【申集上】【艸字部】 莅 【唐韻】力至切【正韻】力地切,□音利。
【韻會】臨也。
【易明夷】君子以莅衆。
【書周官】不學牆面,莅事惟煩。
又【穀梁傳僖三年】莅者,位也。
又【集韻】力質切,音栗。
【司馬相如上林賦】藰莅卉歙。
【師古註】林木鼓動之聲。
【韻補】曹植《禹贊》避隱商山,示不敢莅。
諸侯向己,乃奉天秩。
(蒞)【集韻】同莅。
莆 【申集上】【艸字部】 莆 【唐韻】方矩切,音府。
萐莆,堯時瑞草。
又【正韻】薄胡切,音蒲。
地名。
【水經注】孔山在莆城西南三十餘裡。
【一統志】莆田,縣名,屬興化。
又通蒲。
【楚辭天問】鹹播秬黍,莆藿是營。
莉 【申集上】【艸字部】 莉 【唐韻】直尼切【集韻】陳尼切,□音墀。
姓也。
《姓苑》雲:淮南人。
又郞奚切,音梨。
芘莉,織荊。
又【玉篇】草名。
又音利。
茉莉,花名。
詳茉字註。
莊 【申集上】【艸字部】 莊 〔古文〕□□□□□【唐韻】【集韻】□側羊切,音裝。
草盛貌。
【六書正譌】艸芽之壯也。
又嚴也。
【論語】臨之以莊則敬。
又【韻會】盛飾也。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得慶父之木百車于莊。
【註】莊,六軌之道。
【爾雅釋宮】六達謂之莊。
又田舍也。
【通鑑史炤釋文】唐置莊宅使。
【胡三省註】蓋主莊田及外舍之事。
又【公羊傳定八年】矢著于莊門。
【註】莊門,孟氏之門名。
又姓。
【通志氏族略】楚莊王之後,以諡爲氏,楚有大儒曰莊周。
又【雲南通志】海貝一枚,土人謂之莊。
又【篇海】側亮切,音壯。
恭也。
【說文】作壯。
【幹祿字書】通作荘。
俗作莊,非。
考證:〔【幹祿字書】通作莊。
〕謹照原文莊改荘。
莋 【申集上】【艸字部】 莋 【集韻】秦昔切,音籍。
【玉篇】茹草也,或作葃。
又【廣韻】在各切【類篇】【韻會】【正韻】疾各切,□音昨。
地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定莋。
又山名。
【越絕書】莋碓山,故爲鶴阜山。
禹遊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鶴阜,更今名。
又【水經注】夷橋亦曰莋橋。
莌 【申集上】【艸字部】 莌 【唐韻】徒活切,音奪。
【爾雅釋草】離南,活莌。
【疏】離南,一名活莌。
【山海經】又名□脫。
郭註:生江南,高丈許,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爲樹。
【廣韻】活莌,大葉,莖中有瓤,正白。
考證:〔【山海經】又名□脫,生江南。
〕謹照原文寇脫下增郭註二字。
莍 【申集上】【艸字部】 莍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求。
【說文】茮榝,實裏如表者。
【爾雅釋木】椒、榝醜,莍。
【註】茱萸子聚生成房貌。
考證:〔【爾雅釋草】椒榝醜莍。
〕謹照原書釋草改釋木。
莎 【申集上】【艸字部】 莎 【唐韻】【集韻】【韻會】蘇禾切【正韻】桑何切,□音唆。
草名。
【說文】薃侯也。
一名侯莎。
【爾雅翼】莖葉似三稜,根周匝多毛,謂之香附子。
一名雀頭香。
【博雅】地毛,莎也。
又木名。
【廣韻】似桄榔,其樹出麪。
又【前漢馮奉世傳】莎車王萬年。
【註】莎車,國名。
又亭名。
【水經注】莎泉南流,水側有莎泉亭。
又【集韻】師加切,音沙。
蟲名。
【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
又宣佳切,音綏。
挼莎,以手切摩也。
【禮曲禮】共飯不澤手。
【疏】澤謂挼莎。
又摩莎洓之,出其香汁。
又【韻補】莎草之莎,葉音綏。
【馬融